2023-06-07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拉筋
共找到
185
筆 文章
-
-
2023-05-30 養生.運動健身
夏天到了想要曬身材嗎? 跟著這樣做甩掉肥肉不是夢
夏天的陽光、沙灘和泳池,讓我們期待穿上泳衣展現出健美纖細的身材。然而,肥肉游泳圈總是讓我們感到困擾。別擔心!這裡有一個夏天肥肉消滅計畫,幫你趕走那些長居在腰間上的常客。影片中介紹了使用各種平板支撐結合跳繩的方式來貫穿整部跟練,讓您在有氧的同時可以更好的刺激到全身的肌肉。總共有四輪訓練,大組間的休息都是一分鐘,記得準備好跳繩,瑜珈墊,毛巾跟水,趕緊跟著YT時尚健人,找個心曠神怡的地方,戴上耳機,開始鍛鍊吧!最後提醒大家,運動結束後記得要拉筋伸展喔!「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延伸閱讀】兩個月內瘦下7公斤!運動其實不是最重要的 簡單「一招」絕不復胖【延伸閱讀】上班忙碌想運動卻又沒時間!只要15分鐘 輕鬆甩掉腰間游泳圈
-
2023-05-02 養生.保健食品瘋
強健靈活的行動力 運動+飲食+保養 多管齊下
隨著年齡增長,體能也會跟著降低,高中齡長者常感嘆:中年後體力愈來愈差,最明顯的就是爬坡、爬樓梯困難,影響外出活動意願,如果沒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可能體力會不足。想要保有靈活的行動力,應趁年輕時做好保養。●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尤其是使用電腦的時間增加,錯誤的動作和姿勢會造成負擔,例如久坐不動、翹腳等,不正確的運動姿勢也會致使代謝循環不良。運動時,以跪、蹲、跑這三個動作負擔較大;愈來愈多人迷上健身,但是不當使用器材或錯誤深蹲負重,容易增加壓力,一定要適度且正確的重訓,並掌握安全運動原則,做好事前暖身、事後拉筋放鬆收操,讓全身活動更加平穩。行動力更靈活 從規律運動做起現代人深受行動力困擾,且年紀有下降趨勢,4、50歲族群主要是因為體力不足,年輕族群則是使用過度。當日常行走時,會發出「喀」的聲響,步態也不順暢,就表示活動受到限制,建議規律運動才是健康不二法門!1.多元訓練體能的方式首先避免站著做的運動,先減緩承擔體重,可選擇游泳、單車、瑜伽,水的浮力可以支撐全身,能緩慢且輕鬆地擺動雙腿;單車的座墊可以分擔體重,緩解受力;有許多平衡伸展的瑜伽,可讓步伐更輕盈,記得避開盤腿的動作!2.依自己的身體狀況持續運動運動前,先詢問專業健身教練、物理治療師了解自身體能,指導正確姿勢免於受傷,在能做得到的範圍持續運動,有不適感可以放慢速度或請教醫師。如果長期不動,支撐身體的力量也會慢慢減弱,造成行動的負擔。掌握飲食保養原則 養護行動力 除了運動,飲食保養也能讓行動更有力,可多攝取富含膠原蛋白、軟骨素、葡萄糖胺、硫的食物,例如豬腳、豬皮、雞腳、魚皮、牛筋,都對健康有益。如果擔心攝取過多熱量脂肪,可改為木耳、海帶、蓮藕等。要特別注意,維生素C是重要的輔酶,協同膠原蛋白合成與結構強化;高麗菜、花椰菜、蘿蔔、芥藍菜等十字花科的有機硫化物,有益營養均衡。保養行動關鍵應及早,從食物攝取的營養素有限,傳統海鹽起家的臺鹽善用海洋生技研發優勢不斷創新,推出「關鍵錠PLUS」,以臺鹽專利非變性II型膠原蛋白、薑黃素、葡萄糖胺、軟骨素、維生素C、胡椒鹼,通過多項認證,榮獲國際Monde selection品質獎肯定。其中,臺鹽自製活性II型膠原蛋白以低溫專利技術保留蛋白活性,55公斤的雞軟骨僅能萃取出1公斤活性II型膠原蛋白,活性純度較他牌高出20倍,幫助調節生理機能,行動有感更加倍。長期補充複方成分 健康新主義想要打造優秀靈活行動力,補對是關鍵!複方成分具有互相加乘的作用,持之以恆做長期保養!哪些族群可注意多補充營養品?銀髮族、上班族、運動員、久站者都適用,另外積極配合運動,都有助於健康維持。日常生活應注意讓身體適度休息、規律的低衝擊性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再加上均衡飲食、補充有益的營養素,寶貝體能健康,走路不卡關。母親節檔期優惠組合配合母親節,台塩生技從即日起至6/8推出母親節感恩慶活動,讓子女送「健康」給辛苦照顧全家的母親,相關資訊可上台塩線上購:https://www.taiyen.tw消費者服務專線0800-230990
-
2023-04-19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一組啞鈴練出超完美上肢!健身教練教你22個居家啞鈴動作
想要二頭肌有「小老鼠」?羨慕人家有直角肩?想歸想但沒時間去健身房?沒關係,讓已經擁有七、八年健身資歷的Ashlee xiu來教你如何在家使用一組啞鈴照樣練出令人稱羨的上半身,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相較大家熟知的槓鈴,Ashlee xiu指出以居家訓練而言,她更推薦不占空間、活動幅度大、能調整重量的啞鈴,她提出美國研究顯示,啞鈴比起槓鈴更能讓主動肌的活化增加15%。這集影片中她總共示範了22個啞鈴訓練動作,集中鍛鍊上半身肌肉群包括胸、背、肩膀、二頭肌和三頭肌五個部位順序操作。而第一個動作就是能讓胸部更挺更美的臥推和飛鳥動作,刺激胸大肌。Ashlee xiu鼓勵對於肌肉的掌握度和穩定性尚未充足的新手,可以先從輕一點的重量循序訓練,只要如實並堅持照著做,想要完美上半身並非難事。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啞鈴練起來,蝴蝶袖bye bye!原始影片Ashlee xiu YTAshlee xiu FBAshlee xiu官網延伸閱讀跳一跳健身燃脂輕鬆瘦!跳繩新手有效率的訓練菜單大公開翹臀就是美?小心可能是骨盆前傾!物理治療師教你三招拉筋動作改善「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4-18 醫療.中醫
春天老是覺得累又想睡?中醫教4招改善春睏症狀:好發2時段
【本文重點】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但也是易感到疲勞、昏昏欲睡的「春睏」季節。醫師陳韋任建議,遵循自然規律早睡早起、紓解壓力、多運動伸展,少吃生冷、甜膩食物,即可避免春睏。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春養肝需注意「清肝火」及「健脾去濕」,多吃蔬菜、除濕食材,避免燥熱、燥燥食物,對身體更有益。若症狀嚴重,就要尋醫治療才能改善。--by ChatGPT春天是萬物欣欣向榮的季節,但許多人卻感覺精神不濟、愛睡覺,恐是犯了「春睏」。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韋任說,常見的春睏症狀,包括疲勞、精神差、昏昏欲睡、身體乏力等,建議此時節應早睡早起、適時紓解壓力、多運動伸展,少吃生冷、甜膩食物,有助遠離春睏,讓人神彩奕奕。春天濕氣重 易鬱悶、腸胃差、腰背痠痛陳韋任表示,唐朝詩人孟浩然「春曉」一詩中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指的是春天睡覺時,睡到都不知道要醒來,這是對「春睏」最貼切的形容;詩人杜牧的「清明」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則形容春天是從秋冬轉變的時節,外在溫度、濕度上升,人體肝氣須往外發散,但又感到濕氣重等不舒服情形,因此出現鬱悶、提不起勁的感覺。春睏好發於成年人,陳韋任說,好發時間為每天上午9點至11點,或是中午過後、晚餐前,尤其是下午4、5點,常感覺疲勞、精神不濟、昏昏欲睡,嚴重時會影響腸胃道功能,例如食欲下降、脹氣、排便不順等,甚至有腰背痠痛、心情鬱悶、沒耐心等合併症狀。遠離春睏 早睡早起、紓壓、多運動一年四季在於春,陳韋任指出,春天是生機盎然、蓬勃發展的季節,人體也是如此,春天時身體調整應符合宇宙萬物運行,不僅要遠離春睏,更應將身體調整到可因應一整年的生活與工作。首要早睡早起,保持規律生活;其次應適時放輕鬆,心情不要太拘束;第三要放慢腳步,做事不要急躁,多到公園散步,或進行四肢伸展拉筋等運動。避免春睏 吃四神湯,少吃冰涼、甜膩食物避免春睏,飲食也要注意。陳韋任說,平時均衡飲食,少吃冰涼、甜膩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冰品、含糖飲料、湯圓等,避免阻礙消化功能,使春睏愈來愈嚴重;可以吃含有薏仁、芡實、淮山、茯苓的四神湯,一周吃二至三次;烹調食物時,可加入生薑,增加水分、濕氣代謝。春養肝 著重「清肝火」及「健脾去濕」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春天宜養肝,隨著氣溫回暖,脾氣容易上升,肝火旺,因此春養肝應著重「清肝火」及「健脾去濕」,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除濕食材。例如在薏仁蓮子湯中加入茯苓、陳皮,也可煮山藥排骨湯,但煮久一點,把薏仁、蓮子、淮山等食材煮軟,讓湯汁成牛奶色,以達除濕目的。但便祕的人不適合用茯苓、淮山等食材,必須多喝水、多吃青菜。吳明珠建議,春天時要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色蔬菜,顧好脾胃可補「肝氣」,調味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陳韋任提醒,如果春睏症狀嚴重已影響生活作息,或症狀雖不嚴重但已持續一周以上,最好還是到中醫科就醫,由中醫師依個人體質給予處方,以有效改善症狀,如本身體質較為燥熱,甚至出現皮膚紅腫、搔癢時,就必須採用其他治療方式。容易春睏四大族群●晚睡晚起生活作息不規律者●情緒或壓力過於緊繃者●做事急躁者●缺乏運動者資料來源/陳韋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2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喚醒臀肌、核心肌群與腹肌,物理治療師5動作矯正骨盆前傾和腰痠!
大多數人因久坐不動、姿勢不良、運動不足,導致核心、腹部、臀部等肌肉群無力失去平衡,造成骨盆過度前傾,伴隨腹部和臀部前凸後翹,甚至腰背痠痛。除了求診物理治療,其實在家也可以配合一些訓練動作來改善。在Youtube擁有數十萬粉絲的啾c物理治療師指出,想要矯正骨盆前傾除了拉筋,還要配合訓練動作雙管齊下最有效!在這支影片中她將教五招動作,針對臀肌、核心肌群及腹肌訓練來強化、喚醒肌群,有效幫助改善骨盆前傾及腰痠,趕快點開影片跟著一起做!啾c物理治療師強調這五個動作一定要先從臀部、核心肌群、腹部的順序來鍛鍊,才能避免因腰椎不穩傷到腰或邊練邊腰痠的情形。第一個動作先從訓練臀肌開始,使用躺著的橋式和四足跪姿的臀推,放鬆緊繃的前側髂腰肌和後側束脊肌,接著再進行核心肌群及腹肌的強化動作。啾c物理治療師也提到許多健身的人,也會因為使用錯誤姿勢而造成骨盆前傾,例如背槓深蹲等動作,讓緊繃的腰後側壓力更大。她指出只有改變不正確的動作模式,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找回健康身體。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30分鐘站起來動一動避免骨盆前傾!原始影片啾c物理治療師YT啾c物理治療師FB啾c物理治療師IG延伸閱讀翹臀就是美?小心可能是骨盆前傾!物理治療師教你三招拉筋動作改善肩頸「頂扣扣」不舒服?醫師教你一條毛巾改善僵硬不適感!「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3-3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翹臀就是美?小心可能是骨盆前傾!物理治療師教你三招拉筋動作改善
如果感覺自己臀部後凸先不要高興太早,趕快檢視有沒有小腹前挺伴隨腰痠的症狀,因為假翹臀其實是骨盆前傾了!在Youtube上擁有數十萬粉絲的啾c物理治療師要教你簡單的自我檢測法以及三招在家就能做的拉筋動作幫助矯正骨盆前傾。趕快點開影片來瞧瞧!啾c物理治療師指出骨盆前傾一般會發生在久坐的人身上,由於前側髂腰肌過緊,骨盆長期被往前拉,使得後臀和腿後肌肉被動拉長並且變得沒有力氣,腰椎後側筋膜緊繃,長久下來腰部便會開始疼痛。除了教導大家簡單自我檢測的方法,她並分享了三招在家就能實施的拉筋動作來幫助緩解骨盆前傾,其中的弓箭步式她建議經常久坐的人一定要常常練習;同時叮嚀若在練習中腰椎感到非常不舒服應立即停下動作,並趕快諮詢就醫。骨盆前傾不僅會影響到身材外觀,諸如小腹凸出、臀部橫向發展和下垂,還會造成腰椎傷害疼痛,因此,啾c物理治療師提醒千萬不要久坐不動,應每30分鐘起來走動一下。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天拉筋伸展,練出真翹臀!原始影片啾c物理治療師YT啾c物理治療師FB啾c物理治療師IG延伸閱讀伸展時該吐氣還是吸氣?學會正確呼吸,運動效率翻一倍!肩頸「頂扣扣」不舒服?醫師教你一條毛巾改善僵硬不適感!「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3-31 養生.運動健身
討厭運動又想健康?研究稱每周只要走8000步就能降死亡風險
【本文重點】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周只需要走1至2天,步行8000步(大約6.4公里),就能夠獲得心血管益處和更低的死亡率。這項研究讓3100名美國成年人佩戴步行追蹤器,根據他們每周走完8000步或以上的運動天數將其分成零天,1至2天或3至7天三組,分別分析收集而來的步行數據,發現每周步行超過8000步的人死亡風險降低14.9%至16.5%,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8.1%至8.4%。這項研究表示,每周只需要有幾天達到總目標步數,就能帶來有意義的健康益處。--by ChatGPT雖然已知定期訓練可以降低死亡風險,但不是所有人都熱衷運動,對於那些想知道如何以最少的運動量就能維持健康的人來說,一項新研究可能會有答案。根據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顯示,每周一至兩天步行8000步(大約6.4公里)的人,可以獲得心血管益處和更低的死亡率。你應該做多少運動?在該項研究中,京都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讓約3100名美國成年人佩戴步行追蹤器一周,根據他們每周走完8000步或以上的運動天數將其分成零天,一至兩天或三至七天三組,分析收集而來的步行數據,並統計其追蹤那些參與者十年內的死亡率和心血管健康狀況。該研究結果發現,與沒有一天步行超過8000步的人相比,每周一至兩天步行超過8000步的人,其十年內的死亡風險低14.9%,而每周三至七天步行超過8000步的人,其死亡風險則降低了16.5%。此外,與沒有一天步行超過8000步的人相比,每周一至兩天步行超過8000步的人,其十年內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8.1%,而每周三至七天步行超過8000步的人,其10年內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8.4%。研究人員在該報告中指出,研究結果表明對於在定期運動方面有困難的成年人而言,每周只要有數天達到推薦的每日步數就可能帶來有意義的健康益處。值得一提的是,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在2017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人口平均每天行走4961步,距離約為4公里,而台灣人每天走5000步,在研究的46個國家地區中排名26。在針對該研究發表的評論中,James Sawalla Guseh和Jose F. Figueroa兩位醫師指出,過去三年中一個流行但有爭議的概念是「周末戰士」(或稱周末運動員)訓練模式,它涉及在短時間內進行的低頻率但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這項新研究表明,僅在周末運動的方式可能提供有意義地保護,防止心血管死亡和過早死亡風險。而在普遍缺乏身體活動的時代,新的和更簡單的身體活動指導方法,例如基於步行步數的目標,可能對公眾更具吸引力和激勵性。根據梅約診所的資料,定期步行可以降低患心臟病、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和憂鬱症的風險。而日前一項研究也建議,7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只要多走500步,患心臟病、中風和心臟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就會降低14%。只在周末運動有哪些健康隱憂?很多上班族通常只在周末運動,因為平日工作忙碌。不過他們偏好劇烈的球類運動,如網球、籃球等,但因肌肉強度不足,常常出現所謂的「周末運動員症候群」,其中十字韌帶斷裂是最常見的傷害之一,不論是年輕十幾歲,還是年長五十歲都有可能發生。骨科醫師陳正彥曾受訪表示,即使是每天都有運動的運動員,也可能發生十字韌帶斷裂,更何況只在週末才運動的上班族。由於肌肉力量不足,放假日連續兩、三小時參與高強度運動,容易因肌力不足或做了超乎能力的運動而受傷。陳正彥提醒,參加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十到二十分鐘的暖身、拉筋等動作。運動中要注意膝蓋避免打直、外翻或劇烈衝撞,以免落地時受傷。因為如果十字韌帶受損,也可能會合併半月板破裂、關節軟骨破裂等傷害,需要進行軟骨修補和韌帶重建手術才能恢復受傷前的活動能力。【資料來源】.Study Suggests the Least Exercise People Can Do for Health.8,000 steps once or twice a week cuts mortality risk: Study.If You Can Only Exercise On Weekends, That’s Still Great For Your Health, A Study Suggests
-
2023-02-13 養生.運動健身
姿勢不良不只有站、坐姿而已 最容易出現壞姿勢的動作一次看
「今天你怎麼看起來無精打采的模樣?」開會的時候,王副問了小奧一句。「報告王副,我很有精神喔。」小奧連忙換上了笑容,打直身軀,坐得直挺挺的。你平常的姿勢好嗎?姿勢是我們身體語言的一部分,萬一姿勢不良,很可能就會被視為一個懶骨頭,或是沒有精神活力,很難給人好印象。然而,保持好姿勢,不僅是為了做做樣子,還影響著長期的身體健康。如果你長期姿勢不良,脊椎更容易磨損,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引發肩頸與背部的疼痛。各種疼痛會讓你的姿勢更不好,部分肌肉更為緊繃,影響到肌力平衡,進而增加跌倒的風險。而且,姿勢不良除了影響到肌肉骨骼的狀況,其實也會影響到胸腔和腹腔。當胸腔的空間變化或侷限,呼吸就會受到影響;而腹腔的狀況也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尤其影響到腸胃活動和消化,都會帶來更多的麻煩。怎樣算是好姿勢?「姿勢」就是你如何擺放你的身體,如何hold住你的身體,包含了走路、跑步等「動態姿勢」,也包含坐著、站著、睡覺的「靜態姿勢」。沒錯,即使你現在正進行著網路追劇馬拉松,我們也需要放點心思,注意姿勢。基本上,好的姿勢就是讓身體重量平均分布於地面或椅子上,而脊椎維持正確自然的弧度,沒有過度前傾或後彎,也沒有往一側傾斜,讓骨架、肌肉、筋膜不緊繃,也不過度伸展。我們先來看最基本的站姿和坐姿:● 站姿:練習站姿站直的時候,可以先靠著牆站好,像要量身高那樣。背部打直並維持自然的弧度,下巴微收,肩膀往後,雙手自然垂放,收進肚子,膝蓋打直,注意重量平均分布於兩腳,且不要翹出臀部。● 坐姿:椅子不要太低。良好坐姿通常代表椅子坐到底,維持脊柱自然的彎曲弧度,在背部中段可以用一捲毛巾或買個椅子靠背墊來輔助。雙腳放在地上,膝蓋九十度,最重要就是不要翹腳,要讓臀部平均分配重量。不要坐太久,每個小時要記得變換姿勢、站起來走一走。保持好姿勢,還要這幾招◆ 開車的時候不要坐太低,讓膝蓋和髖部約在同一個高度。方向盤高度約在胸口,不要在臉的高度。椅背不要往後倒太多,盡量讓身體一樣是坐直的,屁股坐到底。當然,盡量不要長時間開車。◆ 不要太常低頭看手機,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反覆看著訊息與閱讀網頁,加諸在頸椎的壓力可是不小,已經是現代人頸椎快速退化的主因了。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使用手機時的姿勢,盡量抬頭、挺胸、縮下巴使用。不要低頭使用手機,要把手機拿高,讓手機上方高度約與鼻子同高。坐著的時候要靠著椅背,調整好螢幕高度,減少駝背或低頭的機會。(延伸閱讀:脖子緊,頭好暈,站不穩 — 可能是「頸因性眩暈」)◆ 少穿高跟鞋!穿高跟鞋的時候,會讓背部弧度太過彎曲,容易引發背痛。而且對膝蓋來說,負擔也會比較大。平常還是多穿著舒適,腳底有軟墊的低跟鞋子吧!◆ 不要選擇太軟的床墊,硬一點的反而能讓脊椎維持正常的彎曲弧度。仰睡的話,枕頭不要選太大,低低的就可以。如果要側睡的話,膝蓋稍微彎曲,並在頭部墊個枕頭,才能保持脊椎的自然弧度。◆ 平常多運動。各種運動對姿勢都有幫助,像是多做背部肌群的訓練,姿勢通常會好一些。而多做瑜珈、皮拉提斯、或芭蕾雕塑類型的練習,也是特別讓你會注意自己的動作與姿勢,並有很大一部分會鍛鍊到背肌和核心,讓你在平時都有好姿勢。◆ 每天至少花十分鐘做伸展拉筋,改善肌筋膜和肌肉張力平衡。如果比較沒有時間,可以做帶有有氧運動效果的動態伸展。◆ 如果需要久坐或久站的時候,可以稍微緩慢地動一下脖子,轉向左邊,再轉向右側,反覆做個幾次來舒緩緊繃的頸部肌肉。持之以恆保持著「維持好姿勢」的概念,多多檢查自己的姿勢,是為了健康很棒的投資。原文:
-
2023-01-0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過敏」是在提醒你,身體到極限了!25年臨床中醫教你:早上起床做「這種運動」改變體質
突然過敏、爛臉,是體質在改變這些年,我接觸過的過敏病人一年比一年多,是生活條件影響,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有人對花粉過敏,他們會出現打噴嚏和流清鼻涕等症狀,以至於沒辦法專心上班,嚴重的話,乾脆躲在家裡不出門。如果非得出門不可,也需要把自己裹得嚴實。這是花粉過敏引起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還不算太嚴重,更嚴重的是過敏顏面,也就是臉部過敏。有患者說:「我一直用這個化妝品,而且用了好幾年,從來沒有過敏過,但這幾天晚上睡覺前塗完後,覺得臉上有點癢,也沒有在意,但到了隔天,臉腫得像被人打一樣,甚至兩個眼皮都腫得成了一條線,還很癢,非常難受。」甚至,一到春天,有的病人出門稍被風一吹,渾身就起雲片一樣的疙瘩,越抓越癢,越抓越多。這種情況也不是只在春天才有,說不定在哪個季節,突發這種症狀,一點預兆都沒有。還有一種現象很奇怪,我遇到過這樣一位病人,她正值更年期,某天早上平常一樣吃粥、雞蛋、牛奶,但她吃完這頓早餐後,渾身起蕁麻疹,甚至還有輕微的腹痛、腹瀉。從開始過敏的這一天起,她就像換了一個人,對原來很多不過敏的東西都開始過敏,而且不只皮膚過敏,連內臟,尤其是腸道也出現過敏,像腹痛、腹瀉就是內臟過敏所引起的症狀,甚至有時候還出現憋氣、氣喘等不適。她去醫院一查過敏原才知道,她竟對每天都吃的雞蛋和麵粉產生過敏。很多人出現過敏,都習慣去醫院查過敏原,希望確切檢查出,到底是對花粉、海鮮還是塵蟎等過敏,日後避免接觸這些過敏物就可以減輕或不發病。但是很多人檢查不出過敏原,卻接連不斷出現過敏症狀,只能在出現過敏時吃抗過敏的藥。中醫沒有皮膚過敏這個詞,只有外感和內因。外感就是感受時間之邪或疫癘之氣,入侵人體而發病,就如同春季花開,空氣中摻雜著花粉就是外感邪氣入體。邪氣入體之後,發病與不發病,是體質所決定的,簡單的說,就是不同體質不同免疫力。內因就是內熱、內火、內溼生毒,薰蒸皮膚,透於表皮而發病,說得簡單一些,這些內因就是來自現在安逸的生活和無度的飲食習慣。曾有一位病人,她說每次自己出現過敏非得要打點滴才能好,一了解才知道,點滴的成分就是維生素C、地塞松之類的賀爾蒙,還有葡萄糖酸鈣等,這裡面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大量的賀爾蒙。她說每次輸完液,胃口亢進,總是覺得餓,食量也很大,自己在開始過敏的這段時間裡,體重約重了10公斤,尤其是臉、前胸、後背和肚子上的肉變多,胳膊和腿還是跟原來差不多。這就是典型的賀爾蒙後反應,發胖還只是肉眼能見的後遺症,看不到的更可怕,像是賀爾蒙引起的骨質疏鬆、免疫力低下等對身體的傷害更大。我們來說根源,為什麼最近這些年皮膚過敏症的發病率這麼高呢?到底是什麼導致我們體內的免疫缺陷,導致體質的改變?根源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你不妨想想,任何帶有包裝的食品,為了保鮮,裡面都會添加一些亞硝酸鹽之類的防腐劑,雖說劑量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偶爾吃一、兩次還可以,如果經常吃,就會攝入量過多,對身體造成損害。再有就是很多經過加工後的速食品,保存時間稍久,就失去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裡面除了油和熱量之外,毫無營養可言。很多皮膚過敏的人,大多是一些生活不節制的年輕公司白領,反而老年人過敏的非常少。因為無度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悄悄的改變年輕人的體質,進而影響身體的免疫力。外賣隨叫隨到並不代表過得好,有品質的生活才算過得好:晚上10點前睡覺,睡覺前不要吃太飽,因為晚上沒有運動,吃半飽即可。晚上10點到凌晨6點加起來8個小時,現在成年人一般有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就足夠。早上在5點半左右起床,起床喝杯水,養成運動習慣,在室外慢跑半個小時以上。若碰到霧霾天,則可以在家裡鍛鍊身體,先伸筋,把筋拉開,拉筋至少要10分鐘,至於要做什麼動作可以在網上搜,很多健身網站有拉身體各個部位筋的動作,你只要跟著做就好。然後在跑步機上再跑20、30分鐘,女性最快不超過八速(按:即跑步機上的數字設定為8,通常指速度約7.5公里/小時至8.5公里/小時),跑到出汗為止。調理過敏這種免疫缺陷性疾病,沒有速效藥,它不像感冒發燒那樣,吃點藥燒就能退下去,病就能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日積月累的運動來強身健體,來獲得充足的氣血和精氣。這種免疫缺陷不是一日得來的,更不是幾天就能恢復的。戒掉當宵夜吃的辣條、泡麵和外賣食品,實在覺得餓,可以吃一根黃瓜和胡蘿蔔等來充飢,這些食物健康,沒有熱量,雖寡淡無味,但對身體卻是有益無害。其實中藥也有很多可以調理過敏,它沒有西藥效果來得快,但想真正杜絕過敏,你就按我上面說的方法去做,過敏是在提醒你身體到了極限,只有改變體質才是關鍵。書籍介紹女人的病,99%都是「氣」造成的:女人都能學會的凍齡易瘦法:簡養。那些困擾妳一生的氣血問題,25年臨床中醫教妳這樣調。作者: 李軍紅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21/03/30作者簡介/李軍紅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婦科臨床實證專家。從醫多年,廣結醫緣,秉承為醫厚生之道。受大眾喜愛的醫師,中國優秀健康圖書獎獲得者。延伸閱讀: 下半身循環好,自然就變瘦!一天3分鐘,她靠「轉轉腳踝」6個月瘦15公斤
-
2022-12-3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有效增強臀肌力、穩定與控制!物理治療師教你五個下肢離心收縮運動
下樓梯或下山的時候都會膝蓋痛?家中長輩容易跌倒?究其因原來是臀肌離心收縮的力量不足。我們的每一條肌肉都有三種收縮模式,而其中離心收縮對於動作控制非常重要。啾c物理治療師將在影片中詳細說明肌肉的收縮和快慢肌纖維的知識,並示範五個實用易學的下肢離心收縮運動,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啾c物理治療師解釋想要有良好的動作控制,需要發出力量的向心收縮和對側的離心收縮提供穩定性從而達到平衡。以往想要柔軟度最常做拉筋或按摩,但讓緊繃的地方做離心收縮訓練,將可以達到增加力量、穩定性和柔軟度三種效益。影片中她還親身示範了五個實用又容易學的下肢離心收縮運動,包括單腳硬舉、髖飛機、單腳蹲、側邊弓箭步和小腿肌群訓練,一組操作12次,一天做3組。詳細動作解析都在影片中。啾c物理治療師認為,雖然我們不是專業運動員,但如果能夠知道怎樣有效訓練、安全運動,不僅獲得健康,還能提升生活品質。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單腳蹲多練習有效改善膝蓋症狀!原始影片啾c物理治療師YT啾c物理治療師FB啾c物理治療師IG延伸閱讀遠離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職能治療師教你四大預防原則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2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八張地契KO八塊腹肌!務農小劍劍的另類「肥滋滋猛農民曆」
眼見今年已接近尾聲,即將迎來嶄新的2023年,已經回鄉務農十八年的「務農夫婦」小劍劍,應廣大網友的熱情敲碗,拍攝了一集「肥滋滋猛農民曆」要來PK農業文創粉專「有朝一日•西螺小農」日前所推出造成話題的《2023猛農民曆》。另類好笑的內容,趕快點開影片來瞧瞧!影片中,小劍劍找來兩位資深農友助陣,大方秀出他們的大肚腩,只見慢動作中的小劍劍和農友撩起上衣用力拍打肚皮,上下抖動的鮪魚肚畫面加上BGM配音「喔喔喔」,震動效果實在令人噴飯!人家是六位猛男青農,身材有著結實養眼的八塊腹肌,他們是三個懷孕八個月、猛吃猛喝的農業猛男,讓他自嘲這樣的猛農民曆應該會滯銷賣不出去吧!但他說:「我的肚子是裝著全家大小生活開支的責任好嗎!」又說農業已經倚賴機械化了,現在的農夫都吹冷氣耕田,這樣不胖才怪!影片最後出現實力超強的「農業猛男」,雖然身上沒八塊腹肌,但手上拿著八張地契,一下子就KO了西螺猛男,堪稱農業版的人生勝利組!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務農也能健身喔!原始影片務農夫婦YT延伸閱讀電腦盯太久肩頸僵硬?五個椅子伸展動作隨時做!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23 焦點.健康知識+
突然腳抽筋怎麼辦?抽筋最常見4種情況,專家教不同舒緩方式
許多人都有腳抽筋的經驗,可能是在運動時、可能是在半夜睡覺時。肌肉抽筋是肌肉不自主收縮而無法放鬆、導致肌肉劇烈疼痛的現象,時間從幾秒鐘至幾分鐘時間不等。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曾受訪分析,抽筋大致可以歸納成兩大因素,包括電解質不平衡,以及血液循環不好。而具體抽筋的原因很多,包括神經肌肉病變,代謝異常﹝如尿毒症,甲狀腺機能低 下等﹞,或是體液的流失﹝如大量流汗、腹瀉、使用利尿劑、洗腎等﹞。較快的舒緩方法可以按摩或是熱敷。很多時候都會發生抽筋,而這些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該如何改善呢?以下整理最多人遇到的抽筋狀況。運動中或後原因:運動前熱身不足、運動太過激烈或沒有適當水分電解質和熱量補充等原因,造成肌肉過度緊繃勞累,因此抽筋。改善:1.運動前先做適度暖身拉筋、運動中適時補給水分電解質、運動後做伸展活動,就能促進肌肉血液循環和避免肌肉脫水、電解質失衡等狀況產生。2.適度飲用運動飲料和攝取牛奶、優格、香蕉、柳橙等食物,皆有助補充電解質,並供應肌肉能量的醣分。睡覺時原因:週邊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疲勞、神經病變、情緒緊張、環境溫度改變未注意保暖或其他生理因素。改善:1.睡前喝點牛奶或水維持電解質平衡;按摩、溫水泡腳、做預防性體操,都可讓體內血液循環較好。2.睡覺時被子不要蓋太重,以免加重腳掌向下的姿勢。3.如果半夜腳抽筋,切記不要硬踢、踩地板或是硬拉抽筋處,可按壓小腿後方的「承山穴」(見右圖),有急性舒緩的功效。維生素D不足原因: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會影響鈣與磷的平衡,間接影響肌肉收縮,因此缺乏維生素D可能引起腳抽筋。改善:每天有充分的日曬,不要過度防曬。飲食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全脂牛奶、魚肝、香菇和黑木耳、各式魚類。孕婦原因:隨著孕期體重逐漸增加,孕婦腿部負擔加重,若走太多路、站得太久,都會令小腿肌肉活動增多,使腿部肌肉處於疲勞狀態,引起腿部痙攣。改善:1.不要過於急促的走動或走太多路。如是站著時發生腳抽筋,先讓腳跟著地將腳掌平貼在地面。2.若是睡覺時發生抽筋,則將腳掌平貼在牆壁上,或將膝蓋打直,將腳尖上翹讓腳板與小腿呈直角,使小腿肌肉伸展,即能有效緩解肌肉痙攣。3.飲食中建議多增加鈣質的攝取。其他因素還有其他許多疾病會造成抽筋,吃藥也可能有抽筋的短暫副作用發生,例如以下這些情況:.糖尿病足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或骨刺壓迫神經損傷.周邊神經病變或脊椎狹窄引起的神經根壓迫.服用利尿劑及降血脂藥物的影響.降膽固醇藥物有時造成肌肉發炎,容易造成肌肉痠痛抽筋。.鈣離子或鎂離子等電解質不平衡.腹水或洗腎導致體液分佈不平衡.靜脈曲張不寧腿症候群≠抽筋同樣是腿部下肢的不適感,有些人會誤把「不寧腿症候群」當作抽筋。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看詳細),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的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如休息或夜間睡眠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等不適感,但症狀會在肢體活動後改善。不過睡覺時抽筋或不寧腿,都容易中斷睡眠,導致睡眠品質低落,影響日間活力和精神狀況。只不過抽筋較多是短暫或短期症狀,如不是長期可忽略。但不寧腿則還是建議就醫改善,不然長期睡眠品質低落,也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風險。【資料來源】.半夜腳抽筋 2招解你的痛.避免運動到一半小腿抽筋 醫師教你事前熱身外的小撇步.半夜容易腳抽筋?醫師建議:被子不要蓋太重.爺奶半夜抽筋 啊!缺維生素D
-
2022-12-22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只是伸展拉筋卻做到掛復健科?五大常見運動隱藏受傷風險!
由於疫情關係,使得許多人不敢上健身房,甚至出門運動的意願也降低很多,改而選擇在家跟著網路健身網紅一起做些居家運動。但你知道自己的身體到底適不適合這些運動呢?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盤點了在生活中容易被忽略掉受傷危險的五大運動,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這五大運動當中包括從小到大很多人肯定都做過的「仰臥起坐」,許多人想練腹肌幾乎馬上想到這個運動,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說明此運動會讓背側脊椎產生比較大的壓力,如果平常就有腰部發炎或椎間盤突出狀況的人,最好改做捲腹,也就是做仰臥半起就好,千萬不要硬做反而誘發腰頸受傷疼痛。另外像「甩手操」也是,這個運動看似動作簡單,有些人會想增加強度將雙手高舉過頭再用力甩下來,甚至左右亂甩,這樣只是讓關節亂甩、肌肉並沒有出到力的動作,很容易導致肩膀拉傷,甚至脊椎受傷。許多動作無法標準時,便會啟動代償,反而搞到全身受傷。因此對運動量少的上班族來說,一定要找到適合身體狀況的運動,才能達到真正健身目的。想了解更多關於身體健康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做對運動比大量運動更重要!原始影片三個字SunGuts YT三個字SunGuts FB三個字SunGuts IG延伸閱讀電腦盯太久肩頸僵硬?五個椅子伸展動作隨時做!扁平足、長短腳加個鞋墊就好?國腳治療師這樣說「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2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爆汗抗寒又燃脂瘦身!20分鐘無跳躍、無器材居家有氧運動
寒流來時不想出門運動?最近吃太多火鍋想消耗熱量?沒關係,跟著香港健身達人Zoe李芷慧一起做居家有氧運動,不需要運動器材,也沒有跳躍動作吵到樓下鄰居,只花20分鐘保證讓你在這大冷天裡爆汗又燃脂!趕快點開影片一起做!這一套運動共有20個動作,每個動作做40秒,動作與動作之間休息20秒。健身達人Zoe李芷慧知道很多人在家不喜歡做跳躍運動,因此將第一個熱身動作開合跳改為開合行,因此不需太大空間,在家客廳光腳Y就能做。這套運動主要針對核心、有氧與臀腿的訓練,結合了深蹲、弓箭步、高抬腿等變化動作,前面動作姿勢不難,最後三個動作加強一些難度,讓大家能流更多汗,增加減脂和消耗熱量的效果。Zoe李芷慧覺得世界上沒有比結實的肌肉和新鮮的皮膚更漂亮的衣裳。鍛鍊身體需要堅持,持之以恆最後效果一定會出來。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運動完別忘了休息和飲水!原始影片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 YTZoesportdiary IG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15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電腦盯太久肩頸僵硬?五個椅子伸展動作隨時做!
上班盯電腦半天累了嗎?久坐不動全身卡卡?那麼不妨給自己五分鐘的時間休息喘口氣,讓香港健身達人李芷慧Zoe教大家坐在椅子上就能做的五個拉筋伸展動作,幫助大家活絡一下筋骨、放鬆身心!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健身達人李芷慧Zoe以橡皮筋來比喻人的身體,一個人若是長期不動就會像一條老化的橡皮筋一拉就斷,因此,她建議辦公室上班族或WHF工作者,再忙都可以利用一張椅子做做伸展運動,保持肌肉的彈性、放鬆緊繃的身體。這組運動建議每個動作做30秒,包括雙臂向上伸展、前後扭轉肩膀、脖子伸展、下背和髖部放鬆以及臀部放鬆。最後的臀部放鬆動作,她建議身體比較僵硬的人雙手可以先按住膝蓋,然後再嘗試碰到地面。總之,每個動作要慢慢進行,避免運動傷害。健身達人李芷慧Zoe指出久坐不動脂肪容易累積,也很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因此一定要將運動融入生活、實際執行。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午休時間一起來做做椅子運動!原始影片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 YTZoesportdiary IG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15 失智.新手照顧
「你記得晚餐吃什麼嗎?」面對失智者別說這些話!資深護理師教你有效溝通5訣竅
編按:六親不認、口出惡言、顛倒是非……失智症狀總令照顧者束手無策又心如刀割。本書作者二花小姐身為資深護理師、澳洲醫院臨床教育訓練經理,擁有豐富失智症照護經驗,同時也經歷至親罹患失智症,切身體會照護者的手足無措、身心俱疲。二花小姐告訴我們面對失智症患者的這些「失控」行為,其實都是有原因的,也有方法可以應對。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確實很容易感到沮喪—照顧者經常覺得像在對牛彈琴,失智症患者好像有在聽卻又沒反應;或雙方講來講去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有溝沒有通;或是照顧者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失智症患者的出招。有效溝通的技巧不只對「溝通」本身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和增進雙方的關係。以下提供5個與失智症患者溝通的技巧,招數不用多,巧妙地運用加上反覆練習,降龍不見得需要十八掌。技巧一:提供談話的線索或把答案放在問題裡這個技巧的重點是:就算失智症患者不知道答案或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還是可以順利進行對話,不會讓「對話」變成「記憶力大考驗」。有時照顧者會刻意想測試失智症患者的「失憶程度」,請千萬別這樣做!你並不是醫生在做診斷或做檢查,坦白說,這樣的「測驗」只是滿足你對於「不知道他記不記得這個人、事、物?」的好奇心。對失智症患者本人並沒有實質意義,反而讓他對於想不起來、記不住感到很懊惱。不但會破壞情緒和氣氛,更會讓失智情況惡化。雖然有時候不是故意要考他,只是想讓他有正常對話的參與感,但他偏偏就是回答不出那些問題,話家常一不小心就變成隨堂考。所以,請善用「作弊」技巧,在你的語句中悄悄地放入讓他能繼續進行對話的線索。例如,平常我們會這麼說:「你記得你晚餐吃什麼嗎?」巧妙地改問:「你喜歡我們今天晚餐吃的滷肉飯嗎?」—這樣一來,就算不記得晚餐吃什麼也沒關係,答案就在問題裡。失智症患者就可以運用你給的線索,把「聊天」進行下去,不會覺得自己因為失智症失去正常對話、社交能力,也就不會感到挫折。重點在於:盡可能提供最多的資訊,但期待最少的回應。不要因為他的回應不夠多、不夠好,就打破砂鍋問到底。與其說:「昨天我們去的那間餐廳,你覺得好吃嗎?」「你記得明天有誰要來嗎?」「牆上這幅字是你寫的嗎?」我們可以這樣「聊天」:「我們昨天吃那間江南牛排館味道不錯,你好像也喜歡,是嗎?」「我很期待明天孫子、孫女要來玩。」「牆上這幅你之前寫的字真好看!」技巧二:最好的問題是單選題失智症患者的理解和判斷功能正在逐漸退化,當被問到一個開放型問句,必須自己找出選項、做決定然後回答,這對他的大腦來說是一項很龐大的工程。即使是很簡單的日常生活問題—「你今天要穿什麼?」就算你把他帶到衣櫃前問:「你要穿哪一件?」對失智症患者來說,訊息都太龐大、太眼花撩亂。不如直接拿出2件衣服,展示給他看,並問:「你喜歡這件?還是這件?」我們鼓勵照顧者提供選項,是為了讓失智症患者盡量保有「自己做選擇」的自主感,這種可以自我掌控的感覺不只能讓他增加信心,也讓他不會覺得自己對生活失去控制,或是感到需要依照別人的決定過活而有壓力。這種失控的感覺會讓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功能退化得更快,也會讓他長期處於「自己很沒用」或是「必須聽從別人指示」的壓抑情緒中,進而導致憂鬱,或使得情緒和行為狀況惡化。當你發現失智症患者因為選項太多而顯得有點焦躁,請改說:「我們重新來過,這兩件衣服,你想穿哪件?」 —記得運用之前提過的「提供選項」技巧,拿出兩件適合的衣物讓他挑選,不管他挑哪件都是雙贏。技巧三: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先道歉就對了別忘了,當溝通不通時,雙方一定都很沮喪。照顧者經常陷在挫敗、焦急的情緒裡,很容易忽略失智症患者在溝通上面臨困難,下意識地認為一切都是因為他講不聽。其實失智症患者也對溝通困難感到同樣沮喪,加上無法如實表達感受和想法,沮喪程度更甚於我們。這也是為什麼溝通不良時,失智症患者特別容易情緒失控、出現反抗或暴力的行為。照顧者很氣,失智症患者何嘗不氣啊!你說他講不聽,他還覺得你無理取鬧哩!試想,當你覺得跟你對話的人不懂你、不在乎你的想法,只一味要你依照他的要求做時,你的心情如何?肯定很不安也很沮喪。這時候,對方要怎麼說或怎麼做才能安撫你呢?當然是「道歉、閉嘴、聽我說」囉!試著這樣緩解一觸即發的局面:「媽媽,我很抱歉讓你覺得我堅持你一定得穿這件衣服。」「爸爸,對不起,我不應該叫你一定要去洗澡。」記得,請避免說「我不該讓你生氣」,這樣的說法太過模糊,且失智症患者有時不容易辨識自己的情緒反應。他可能覺得自己沒有生氣,卻被安上「他愛生氣」的罪名,搞不好就真的生氣了。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是清楚點出那件讓他不高興的事即可。技巧四:換湯不換藥對於失智症患者排斥的事情,可以試著換一個說法。例如把「洗澡」改成「擦身體、做SPA」,避開會觸發反感的詞語,事情會有神奇的轉變。在失智症患者比較容易排斥的事情後面,安排他會期待的活動,可以加強他配合的動力。例如,面對拒絕洗澡或換衣服的失智症患者,我們可以試著這樣溝通:「我們中午一起去你最喜歡的那家麵店吃午餐,現在我們先稍微清理/整理一下。你看,我準備了你最喜歡的外套。」技巧五:善用肢體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你跟失智症患者的關係算親密,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輕微的身體接觸,例如試著握著他的手,或用你的手輕輕覆住他的手背。一來可以幫助他維持專注力,二來有助於安定他的情緒。此外,「手口並用」在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時候,失智症患者不是講不聽,而是沒有聽懂,因為受傷的大腦沒有辦法轉換言語的訊息,但他看到實際動作就能了解,或者至少可以模仿你的動作。例如:當你請他扣釦子,可能說了好幾次,他都還停在那裡沒有動作。這時照顧者可以在自己身上做出扣釦子的動作,然後指指他的釦子。透過手口並用的溝通,會比只用言語容易通!不過,還是要再提醒一次,進行手口並用的溝通,記得先在自己的身上做示範,再慢慢地指向失智症患者。如果突然觸碰他或靠他太近,出於自衛本能,他可能會出現肢體抗拒,甚至暴力行為。加上前面章節提過的「隧道視覺」問題,失智症患者可能看不清楚近距離的東西,或看得不完整。因此,照顧者在做示範時,記得先在自己身上比劃。最後,逐漸失去溝通能力的失智症患者在對話過程中找不到想說的那個字、增加很多輔助手勢、甚至說出很突兀的語句等,都是正常的。照顧者不需過度反應,輕輕帶過即可。書籍介紹書名:留住相愛,停止傷害:臨床實踐的失智症照顧方案,陪伴患者也照顧自己,走出情感疲勞,找回生活平衡作者: 二花小姐(劉波汶)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2/03/30作者簡介/二花小姐(劉波汶)土生土長臺北人,2003年移居澳洲,現任澳洲長照機構教育與品管負責人、澳洲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經理、臨床教育訓練經理及約聘大學及學院講師。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商業周刊.com、天下文化未來Family專欄作者,著有《澳洲認真使用須知》。身為資深護理師、澳洲長照機構教育與品管負責人、醫院臨床教育訓練經理,以及大學和學院講師,也曾是失智症患者家屬,深深體會照顧者肩上的重擔與心頭的傷痛,誠摯與失智照護路上的每一個你分享親身經歷淬煉而成的實用心法,願為照顧者帶來一絲溫暖與希望!延伸閱讀: 醫生背書:每天拉筋操3分鐘 3個月瘦10公斤
-
2022-12-1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十分鐘活絡全身肌筋膜!睡前躺床必做的伸展拉筋
上班族長期生活忙碌緊張、缺乏運動,最常發生肩頸、背部或髖部不適疼痛等問題。尤其電腦族、低頭族長期姿勢不良、肌肉緊繃所造成的肌筋膜疼痛更是復健科門診最大的求診比例。有感於此,專業醫療平台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將教大家來做一些簡單的、躺床就能做的伸展拉筋動作,利用清晨剛起床時或晚上累了一天的睡前這兩個時段,花個十分鐘試做這組運動,幫助活絡你的肌筋膜,讓肌肉保持彈性。這組運動實際有十二個動作,每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跟著影片中的節奏全部做完僅約10分鐘左右,動作簡單輕鬆強度不大。做完全身會感到輕鬆無比,可以放鬆肌肉、減輕疼痛。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再忙再累每天也給自己10分鐘放鬆時間,做做伸展拉筋的有氧運動,來保持身體的柔軟度與關節的活動度喔!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天十分鐘有氧善待自己!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13 退休力.一個人圖鑑
照顧失智父體認「老一點也不浪漫」!房婧如:能幫助自己的人不多,所以要把自己照顧好
六年前陪伴九十五歲失智又罹癌的父親走完最後一程,房婧如才深刻體會,老一點也不浪漫。一個人過好單身生活,要學會獨處、珍惜朋友、改變心態,「能幫助自己的人不多,所以要把自己照顧好」。嘉義市政府前文化局代理局長房婧如,六年前陪伴九十五歲失智又罹癌的父親走完最後一程,深刻體會,老一點也不浪漫。63歲的她去年檢出乳癌,她重訓、練瑜珈、爬山保持健康,她說剩下的好時光不多,珍惜每個朋友,但多數時間獨自一人,做喜歡的事情,也要學會獨處。房婧如是嘉義人,哥哥和妹妹畢業後都留在台北工作,她自民國81年返鄉到市府服務,一直與父母同住。她回憶,適婚年齡時在家被父母照顧,加上工作忙碌,不太有時間考慮因而磋跎。母親民國88年車禍過世,家中就她和父親相依為命,那年已40歳,之後更未想結婚一事,一路到退休。父親晚年失智近10年,後來罹患大腸癌。房婧如說,以前對「老」還覺得有點浪漫,照顧父親,才真正看到什麼叫老。父親聽不太到,老友前來探視,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根本無法對話;後期她想和父親對話,只能用寫的,眼看父親一步步凋零,深深感到,「人生走到這裡真的很孤獨」。陪伴父親的時光,房婧如也進入更年期,感受自己輝煌歲月已過,正一步一步走向父親景況。直到在聯合報讀到樞機主教單國壐以「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寫出病中感言,加上單國壐做生命告別演講,毫無保留地把老、病等無尊嚴攤在眾人眼前,一層一層地剝掉頭銜、地位回歸到自己,她才體會,「大家來世走一遭,只是各自經歷不同的人生體驗」,逐漸凝聚出正能量。「能幫助自己的人不多,所以要把自己照顧好」,房婧如說,父親105年過世後,她真正開始面對一個人的老後。練重訓、練瑜珈,有人揪爬山就跟著去,但衰老時時刻刻襲來,有時做瑜珈、拉筋,隔天早上起來全身還是僵硬,好像回到原點,就像神話中薛佛西斯每天推巨石,到達山頂後石頭又滾下來,從這樣循環找到生命意義,盡量好好活著。她去年摸到乳房硬塊,檢查出原位癌,必須動手術。原本想留嘉義處理,不過兄妹都在台北,考量萬一化療,後續生活起居問題,避免不想讓人麻煩、反而造成更多困擾,決定上台北開刀。這也讓她體會到,一個人住,只要自己健康都沒有困難。從去年3月到今年6月開刀加一連串檢查,幸好沒有擴散,此後對身體不好,例如染髮等,就盡量避免不做。一個人生活六年多,房婧如認為,過好單身生活,要學會獨處、珍惜朋友、改變心態。人原本就是孤獨的,有人排遣孤單的方式是交很多朋友、把生活排滿,但一味外求,反而白天愈熱鬧,黑夜寂靜愈 孤寂,反撲力量更強。朋友無法24小時陪伴,應該「要能與自己獨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像她喜歡閱讀、創作,就享受這些事情帶來的心富足。不過,人仍是群居動物,父親剛過世時,舅媽常會打電話來家裡,房婧如一接起,舅媽就會說「怎麼還在家」。為了讓親友放心,不管誰找她出門,她都答應,且高興地參加聚會,畢竟若時常拒絕,以後人家就可能不會再找了。年輕時或許小有齟齬,覺得少一個朋友有什麼了不起,現在朋友愈來愈少、不會愈來愈多,對每個人都很珍惜。房婧如也說,人生一世,經歷不同的體驗,人生沒有成功或失敗,現在回首,覺得人應該是需要結婚,不是為養兒防老或找個老伴,而是結婚生子才能擁有更多體驗。如今愈老心態愈不應該封閉,她嘗試各種不曾做過的事,跟朋友走白沙屯媽祖、從郊山爬到百岳,她說,像詩人狄倫.湯瑪斯(Dylan Thomas)所說:「不要溫順地走入那良夜,白晝將盡,就算年老也要燃燒咆嘯;怒吼,怒吼抗拒天光沒滅。」 ●房婧如小檔案年齡:63歲職稱:嘉義市政府前文化局代理局長面對一個人,給大家的一句話:能幫助自己的人不多,所以要把自己照顧好。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09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爬個樓梯氣喘如牛、雙腳無力?來做階梯有氧運動鍛鍊大腿肌力!
久坐下肢肌力退化?爬個樓梯上氣不接下氣、雙腿抖不停還會膝蓋痛?再放任不管讓大腿肌力持續虛弱,將會大大影響到身體下半身的靈活度,甚至老化得快!趕快跟著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利用階梯運動,幫助你鍛鍊出大腿腿力,還兼顧訓練心肺有氧,馬上點開影片來瞧瞧!這組運動隨時都可以做,利用家中或公司大樓的階梯來鍛鍊,總共七個動作,能夠訓練到包括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臀肌、大腿內側肌群。對足踝與小腿肌力也有幫助。不僅練大腿腿力,還能練平衡。過程非常溫和容易操作,每個動作做30秒、休息10秒,不到10分鐘就能完成,若能常練爬樓梯就不容易累,也比較不會膝蓋痛。若動作都做熟悉了還能加快節拍速度,幫助鍛鍊心肺。倘若兩隻腳的肌肉力量相差太大,也能調整動作先做單腳肌力強化,接著再練習雙腳一起的動作,讓兩腿的肌力趨向平均。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階梯運動好處多,常練腳步不拍拖!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07 癌症.乳癌
運動訓練是抗癌最佳良藥!專家教5招改善術後副作用
你知道嗎?缺乏運動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比有運動習慣者高出40%,運動訓練是戰勝癌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資料來源: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ortality in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Eur J Epidemiol. 2014)。根據台灣乳癌防治基金會網站資料顯示,國內婦女隨著生活型態及飲食西化的改變,好發年齡甚至比歐美國家年輕10歲。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新加坡,發生率位居第2名,比起其他可能的預防方式,運動訓練可說是最經濟實惠又方便的辦法,不但能有效提升身體免疫力,還能達到保健功效。所以體能活動(Physical Activity)已經被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有助於癌症預防與控制、且可以降低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提升病患功能性。更有研究指出高身體活動量比低身體活動量者減低癌症罹患風險約在10%~24%(資料來源:Patel et al.,2019,ACSM)。早期的乳癌癌因性死亡率可透過體能活動降低多運動不但可減低患癌的機會,對於病患癒後治療也很重要,愈來愈多的研究探討在癌症治療期間運動的好處,瑞典最新研究也表明,運動可以幫助加快治療後的恢復,儘管大多數研究只探討了婦女的早期乳腺癌,但研究證據表明運動對體重、體適能、肌肉力量、柔韌性和生活質素皆有幫助,加上有七成的患者在化療和放射治療過程中會感到疲勞(癌疲憊),運動訓練也能協助減輕壓力。而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體重控制,因為研究顯示,治療期間和治療後體重增加會引發癌症復發的風險,特別是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運動訓練很重要,但你做對了嗎?臨床上很多乳癌患者因為不知道術後保養的重要性,因而產生肩關節沾黏;也有部分患者因手術過程產生一些併發症,造成神經損害、慢性肩膀疼痛等問題,進而服用止痛藥,產生藥物成癮的問題產生。因此,透過運動訓練介入及正確的姿勢,相信很多的併發症都是可以被預防的。💡然而在乳癌患者開始從事運動前的運動測試是常被忽略的一部分!在運動測試上,建議患者可以面對鏡子,兩手同時做不同擺位角度的動作,目標是希望做到患側可以跟一般健康手部一樣的活動度。《運動、拉筋、強化》改善組織的特性以前很多手術後的乳癌患者都會告訴我們說手術後的手都盡量不要動,其實這樣的建議是非常糟糕的,治療過程中包含手術、化療、放療、吃藥控制...都鼓勵患者可以讓自己保持運動或養成規律的身體活動,例如:手部伸展、心肺訓練以及待關節活動度恢復正常後,可適量增加重量訓練,透過安全適當的阻力訓練,皆對癌因性疲憊、術後恢復、預防淋巴水腫及提升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幫助。另外訓練時,須特別注意肩頰骨的穩定度(肩頰骨下壓後收)。💡提醒事項:面對不同癌症,運動訓練介入的強度都不一樣,這個要特別注意,但有動總比沒動好! 乳癌患者規律運動計畫好處.提升生活質量.提高日常生活功能能力.改善平衡、預防跌倒.體重控制.改善體態與自尊.減少疲勞、壓力、意欲和焦慮.減低肌肉流失(肌少症)風險.減少骨質疏鬆風險.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血流並降低血栓風險.改善淋巴系統流動/引流(資料來源:ACS 2014;Schwartz 2017;ACS 2015; Schwartz 2019)乳癌腫瘤切除手術的潛在副作用包含體態姿勢偏差 / 肌肉失衡、手部或腿部功能下降、手術切口、上肢活動度與淋巴水腫、肌肉攣縮等周邊神經病變及無法以肩關節水平內收的方式使手臂橫過胸部,然而翼狀肩是常見乳癌手術產生的副作用,造成翼狀肩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傷到了一條有支配前鋸肌功能的長胸身經(long thoracic nerve)受損,導致前鋸肌癱瘓無力。※「翼狀肩」亦即「翼狀肩胛症」,患者因從頸椎穿出來的長胸神經受損,致前鋸肌萎縮,出現雙臂無力舉高,是較嚴重的神經傷害,需接受治療,以免造成神經與肌肉永久的損害。想了解更多翼狀肩胛症,請點此👉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5/4436033即使沒有開刀的患者仍然有產生翼狀肩的可能,主要原因還是歸咎於過低的身體活動量、肌肉失衡等狀況,導致前鋸肌太弱,大小菱形肌跟胸大肌又太強等失衡導致,以下5動作可用來訓練及改善:● 彈力帶擴胸:● 反向划船:● 牆壁天使:● 肩關節外旋:● 夾背開胸:全面啟動抗癌力飲食+體重控制+生活型態📌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指出,約4成的乳癌可由拒菸、過量飲酒、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等健康生活型態來預防。📌因此持續性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快走運動3-5次/週,30-40分鐘/次,搭配阻力訓練及每周2次平衡與柔軟度(每天做最好)訓練。📌保持輕鬆情緒、正向積極的態度,攝取天然全食物及喝大量的水並做好體重管理都是擊退乳癌的不二法門!📢好康不錯過!立即登入,免費學習乳癌運動訓練入門4堂課 - 伴你術後身心靈不卡關(線上影音課)※提供無限期直播影片回放觀看
-
2022-12-0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
上班坐了一整天髖部好緊,需要站一會兒才邁得開步伐離開辦公室嗎?小心長期以往造成髖部疼痛。不管是工作還是追劇,久坐族因為長時間不活絡筋骨,不僅會造成髖部肌肉群緊繃僵硬,連臀部也將會無力、變形。髖部是指骨盆與大腿相接的關節部位,這裡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也是人類站立、步行或日常活動最重要的地方。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將教大家十一個動作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趕快點開影片跟著一起做吧!從抱足直背前傾暖身開始,到上犬式、低拉弓步式、鴿式、側拉腰等幾個瑜伽動作,每個動作操作30秒,中間休息5秒,透過這十一個動作的練習,幫助我們好好地舒展僵硬的髖部。每天晚上花個十分鐘做做開髖拉筋的練習,不僅能夠鍛鍊到臀部肌肉,對肌力、活動度與髖關節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居家髖關節保健動作做起來!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扁平足、長短腳加個鞋墊就好?國腳治療師這樣說「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9-30 焦點.杏林.診間
「椎間盤突出」腰背疼痛延伸到左腳…神經外科崔源生站著看診,做一運動強化核心肌群
因為是外科醫師,常常開刀一站七、八個小時,又身著鉛衣,我五、六年前開始出現下背痛,後來診斷為「椎間盤突出」。這兩年來,我只能站著看診,很多病人好奇詢問原因,但自從站著看診以來,感覺我的腰背疼痛的病況改善許多。腰背疼痛延伸到左腳當時,我的腰背疼痛延伸到左腳,X光和核磁共振都照了,發現腰椎第四、五節有輕中度的椎間盤突出。通常下背疼痛必須做復健、注意調整姿勢,所以我開始不彎腰搬重物,工作時還穿上護腰,利用護腰後面的四根鋼條來增加支撐力,減少外力負荷。有幾次因為症狀比較嚴重,就到復健科門診做腰椎牽引的拉腰治療。我的門診得從早上八點半看到晚上八點半,如果這段時間都坐著看診,回家後就會感覺腰背不舒服。身為神經外科醫師,我知道坐著的時候,腰椎受力最大的,站著反而受力較小,後來有看到一個置物平台,拿出來在診間試了一下,覺得可以運用,從此我就站著看診,感覺還不錯。坊間也有可以升降的書桌,就是利用這個概念。腳踏台階隨時換姿勢通常我站著的時候並不是立正站好,而是腳會踏在前面一個小台階,隨時變換姿勢,可以減少腰部受力,實在腳痠時,就靠著後面的高腳椅坐著。所以,我的站姿大部分時間是左右腳一前一後交替,算起來站著看診的時間應該有七、八個小時,感覺比一直坐著看診要來得輕鬆,腰部疼痛也減少了。游泳可強化核心肌群雖然站著看診感覺情況好了一些,但腰部退化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就像中古車就是中古車了,不會變成新的車子。只是站著看診可減少長期坐著第四、五節的受力,腰部的痠痛也較少了。另外,我還常做拉筋運動,緩解不少腰痛的症狀。因為疼痛就是身體產生了警訊,告訴我們也許身體過度使用了,建議民眾此時要注意姿勢是否正確,並應該做一些調整。包括坐姿要正確、減少彎腰搬重物,以及做一些像是棒式運動或游泳強化核心肌群,都可以預防脊椎進一步老化。身體老化前就要保養如果腰背出現疼痛,建議第一步應採保守治療做復健,讓肌肉放鬆、減少發炎。至於腰椎手術,一般滿意度並不是很好,因為疼痛並非單一個地方,就像車子的輪胎,四個裡面壞了一個,只修了一個,另三個也會退化,沒有辦法解決整個問題。重要的是,應在身體老化之前就要著重保養,減少單一點的受力,不要等到壞了再來手術。醫學辭典/椎間盤突出脊椎的退化性疾病,過程間因椎間盤脫水、失去彈性,造成上面的小神經發炎、疼痛,甚至產生肌肉緊繃、關節老化,這些都會引起下背疼痛。如果突出的椎間盤刺激到神經,就會產生腳和小腿肚不適,這就產生了坐骨神經痛,但源頭仍是椎間盤突出。崔源生小檔案現職: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年齡:52歲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博士專長:●腦外傷手術●腦血管手術●頸動脈支架●腦血管瘤栓塞手術●腦中風取栓手術●頸椎骨刺手術●坐骨神經痛手術●水腦症分流管手術興趣:運動、旅遊經歷:台中榮總神經外科主任、國立中興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
2022-09-11 養生.運動健身
中秋連假胖了?復健師教你7招宅在家也能活絡筋骨
疫情期間活動減少,不少人都有感覺「變胖了」,中秋期間是否又在家裡大吃大喝?成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為長期靜態工作者、宅在家無法出門活動的長者,設計一套舒展健身操,站立、不必其他的器具,就能讓你活絡筋骨,大家不妨試試看。影片由成大物理治療中心裡的復健師們為大家示範,共有7個動作,包括:1.肩前側肌群拉筋運動:一般日常生活的動作,多以肩前側肌群為主,經常或過度使用會容易造成痠痛或肌腱發炎,嚴重時手會舉不起來、無法活動,影響日常生活,如不能穿衣服、梳頭髮等。透過此一運動,可以幫助達到放鬆肩關節前側肌肉的效果。動作:兩手伸到背後,兩手再一起向後拉。每天早晚各做1輪、10次,每次維持15-30秒。2.縮肩挺立運動:著眼於預防駝背的問題,並幫助站姿更挺拔,因為駝背除了會影響儀態美觀,也會造成肩頸痠痛,嚴重者也可能造成脊椎變形。動作:放鬆肩膀,兩肩再向後、向中央擠壓。每天早晚各做1輪、10次,每次維持5-10秒。3.體側肌群拉筋運動:需要久坐者的上班族,或需長時間彎腰的洗碗、拖地,容易造成體側肌群處於緊繃狀態,適度伸展可以讓身體感覺更輕鬆。動作:雙手交握,吸氣時雙手前伸、上舉至頭上方,過程中肚子、下巴要微收,輕輕吐氣,同時身體略向左側彎,略作停留後吸氣回到中間;再次吐氣時往右側彎,略作停留後吸氣回到中間。每天早晚各做1輪,左右各重複10次。4.髖外展肌群訓練運動:走路、跑步都需要髖關節外展肌群收縮,以維持身體平衡,藉由運動訓練增強肌力,可以提升續航力,減少疲憊感,讓走路、跑步更輕鬆。動作:站在牆邊或桌腳等固定物側邊,雙腳與肩同寬,一腳往側邊抬起頂著牆邊或桌腳等固定物,如需要可輕扶物品保持平衡,維持5秒鐘。重複10次後,換腳進行,早晚各做1輪。5.髖外展肌群拉筋運動:長時間站立或走路,容易造成髖外展肌群緊繃,適度伸展可以舒緩緊繃的感覺,讓肌肉回到健康的狀態。動作:右手輕扶牆邊站立,重心在左腳、左膝微彎,右腳往左後方交叉,手輕推牆,將髖部往右側推,感覺右大腿側邊有緊繃感,維持10-15秒。重複10次後,換腳進行,每天早晚各做1輪。6.踮腳提臀運動:可以讓臀部塑形、小腿緊實,走路更有力。動作:雙腳站立呈外八狀,夾臀,雙腳腳跟一起抬高,如需要可輕扶物品保持平衡。每天早晚各做1輪、10次,每次維持5秒。7.小腿拉筋運動:長時間站立或長距離走路,容易造成小腿肌肉緊繃,除不舒服,也可能比較容易抽筋。小腿拉筋可以放鬆腿部肌肉。動作:腳一前一後方式站立,腳尖皆向前,一手扶牆支撐身體穩定,後腳腳跟貼地,前腳膝蓋彎曲不超過腳尖,進行後腳拉筋運動,維持10-15秒,拉筋過程中不可憋氣。每天早晚左、右腳在前分別各做1輪、10次。
-
2022-09-03 焦點.健康知識+
上班族久坐,擔心屁股變大! 推6大招助你遠離肥胖,簡單拉伸運動、定時走走很重要
無論是每天上班或讀書考試,常常免不了需要久坐的情形,你也有下半身容易變胖的困擾嗎?若你也身為久坐族的一員,那就快來看看6大久坐族遠離肥胖的方式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久坐族」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6招久坐族遠離肥胖方式。脂肪太多「運動」才有效 簡單拉伸、定時走走很重要觀察近1年以來關於久坐族遠離肥胖方式的討論,可發現最受民眾熱議的方式為「簡單拉伸運動」,像是有網友就請益「怎麼處理久坐上班族的肥肚?」,提及自己「從上班一直久坐後,越來越不敢看自己的下半身」,引發討論,有網友回覆「如果脂肪太多,運動還是少不了的啦」、「可以從簡單的伸展運動開始,跨出第一步最重要」、「我都在桌子底下偷做抬腿運動」,認為想遠離肥胖,就不能輕易忽略運動的重要性。有許多民眾提到,要遠離久坐肥胖還需「避免姿勢不良」 ,像是有網友就表示自己開始上班後,馬鞍肉越來越胖,分享「不能翹腳跟、站三七步都很重要,要去注意自己平常的坐姿站姿,才不會胖回來」,也有民眾提及「盤腿也不行,肉會瘋狂外擴」,吸引不少網友共鳴,說道「看到這篇,默默的把腳放下來……」。想瘦就要拒絕「下午茶」誘惑! 別再訂購手搖飲而在一篇網友詢問「為什麼出社會後很容易變胖啊?」的文章底下,便有不少人回覆如「因為你們在辦公室的一定少不了下午茶」、「是公司的零食櫃在搞鬼」、「再糾團訂飲料啊」等,表示想遠離肥胖,就要努力拒絕下午茶的誘惑;除此之外,「定時起來走走」、「按摩消水腫」,以及「多喝水促進代謝」也是久坐族改善身材不能錯過的方式。長期久坐不只容易造成下半身肥胖,對身體健康也有負面影響,看完這篇文,大家一起站起來走動、拉拉筋吧!★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8-15 癌症.肺癌
氣吐不出來恐代表身體長期缺氧 肺癌權威教你如何增強肺功能
▌增益肺功能的保健運動肺的體積大,但氣吐不出來也沒用,像是抽菸者或氣喘病人等,他們的氣道狹窄,瞬間可以用的氣很少,若緊縮到無法換氣,就會有生命危險。而一般人也必須要有通暢的呼吸道,才能有充足的氧氣供身體使用,否則長期血氧不足,會影響身體機能,產生疾病。吐氣量顯示呼吸道是否暢通,也代表一個人的咳嗽能力。在進行肺功能檢測時,會以用力呼氣一秒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和尖峰呼氣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R)為指標,來瞭解呼吸時進出肺部的氣體量及其流速。連同肺活量合併評估,當一個人的肺容積與呼吸流速都正常時,通氣功能大致是正常的。進行肺臟手術前,也會以肺量計做肺功能檢查,主要參考指標是用力呼氣一秒量(FEV1),因為一般人用力吐完氣的時間約需三秒鐘,其中大部分空氣都會在第一秒呼出,檢測FEV1較精確,可藉此推估咳嗽能力及手術安全性、病人術後存活率及對日後生活的影響等,而若是較複雜的手術還需加上心臟超音波及運動肺功能檢查。肺臟的氧合能力指的是氣體交換能力。如同腸胃道除了構造健全外,也需要有好的吸收能力;當氧氣進入肺臟,會經由擴散,完成氧合作用,但若肺泡膜因病變或吸菸導致纖維化,即使有吸入空氣達到肺泡,氧氣也無法穿透肺泡膜提供身體運用,形同虛設。除上所述,肺功能也和胸壁的肌肉及橫膈膜的力量有關。我們的胸腔在呼吸時就像是一個幫浦,吸氣時,肋骨向外、橫膈膜往下沉,使胸腔擴張、腹腔變小;呼氣時,橫膈膜上升、胸壁向內收縮,順勢將肺臟裡的二氧化碳擠出。因此,吸氣時要能讓胸壁擴增到最大、橫膈膜下壓到最低,如此才能讓肺活量上升。現代人久坐或習慣駝背,都可能壓迫肺部,影響肺活量,而缺乏較高強度的運動,也會導致相關肌肉無法大力運動,使吐出的氣體量小而弱,因此,想要增強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多做一些胸壁肌肉及橫膈膜的肌力訓練是必要的。自我檢測肺功能的方法一分鐘登階測試: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的「一分鐘登階測試」,是依據一般人一秒鐘約可爬一個階梯的速度,來檢測肺功能及肺阻塞風險。五十到八十階以上:一分鐘之內可登階五十階以上,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於低風險族群。三十到五十階:一分鐘之內登階三十到五十階,屬於中度風險族群,需檢視是否有吸菸史或喘、咳、有痰等症狀,應多留意肺功能狀態。○到三十階:一分鐘之內只能登階○到三十階,便屬於高風險族群,代表肺功能很差,要盡速就醫。六分鐘行走測試:由美國胸腔醫學會(ATS)開發的六分鐘行走測試(6MWT,The 6-minute Walk Test),是用來衡量一個人步行六分鐘的最大距離,以評估其心肺運動能力。測試時可選擇在三十公尺長度的走廊,或利用居家室內空間(建議至少十五公尺長),以舒適但稍快的速度於固定距離中來回行走,同時搭配指尖血氧機及計步器,測量六分鐘內之血氧濃度及總共走多少距離(以公尺計)。一般健康人之血氧飽和濃度約為百分之九十五至一百,至於六分鐘行走總長度會依年齡、身高、體重、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大致而言應落在四百至七百公尺間,且是輕鬆、不費力的,否則就得注意是否心肺功能不足。生活中有益肺功能的簡易運動強化肌肉力量、提升呼吸效率是鍛鍊肺活量的方法。可以透過訓練胸壁肌肉及橫膈肌來提升肺活量。像是練習用腹式呼吸,或是進行能加強上臂肌力的各式運動,以及平時多做深呼吸和擴胸運動等,持之以恆,都對維持呼吸功能、增加胸壁彈性有很大的幫助。以下介紹幾個可以增益肺功能的日常保健運動。擴胸運動:胸腔和四肢關節一樣需要經常固定伸展鍛鍊,擴胸運動是以抬手外展幫助我們張開胸腔吸進更多空氣。曾有研究指出,人類在一小時之內約有三至四次不自覺的深呼吸,就是在幫胸廓拉筋,打開胸腔(參考圖2)。要留意的是這個動作不是在練手,而是在練胸廓,必須把胸腔伸展開來才有用。許多臺灣中生代在學生時期做的國民健康操,就有雙手外展、挺胸的動作,可以回想一下做看看。建議每坐半小時,就起身活動一下,做些擴胸運動,同時搭配深呼吸,平時也應盡量抬頭挺胸,減少滑手機、避免駝背,提供肺臟呼吸時的足夠空間。腹式呼吸:呼吸要有效率和品質,如果呼吸得太淺,氣體只在上肺葉交換,其實並無法完全滿足身體的需求。採取腹式呼吸能促進橫膈膜的功能、減低呼吸速率,及增加胸廓活動度(參考圖3)。做法是先吐完氣後、用鼻子深吸氣,吸氣時將手放在腹部,要感覺到腹部有漸漸鼓起,想像一顆吸飽氣的氣球;等吸到極限時,再噘起嘴來慢慢吐氣,此時應感到腹部回縮,逐漸恢復平坦。吸氣同時亦可讓肩部向後外展,以利肺部擴張,吐氣時肩部再慢慢回復原位。吸、吐氣的時間長度建議為一比二或一比三,可每日做三回,每回一百次,來增加肺活量,但若在進行時有感到頭暈或不適就先暫停,這可能是因為吐掉太多二氧化碳造成的。圓唇呼吸:這是一種訓練吐氣的方法。好處是能使呼吸道保持一定的壓力,降低肺內肺泡塌陷,同時訓練呼吸肌肉的力量,增加肺部氣體交換功能,此外,這種呼吸法也能讓人感到放鬆、減輕焦慮,使呼吸次數降低。練習時,選擇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位置,放鬆肩膀、身體坐直、頭向前傾,雙手則撐著大腿或桌面。吸氣時,使用鼻子吸氣,心中默數一、二,此時須將嘴巴閉上,避免口乾及嘴巴漏氣。吐氣時,再以噘嘴方式(像在吹蠟燭),將空氣經由口腔緩緩吐出。吐氣的長度約是吸氣時的兩倍,所以吐氣時要在心中默數一、二、三、四(參考圖4)。圓唇呼吸有助維持氣道通暢,每天可練習十分鐘,於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各做一次。幾次練習後,會慢慢覺得呼吸變得輕鬆或順暢。擴胸運動、腹式呼吸及圓唇呼吸,可參見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的「新冠肺炎病患出院前後的呼吸運動」示範影片,雖是提供給新冠肺炎病患的呼吸運動示範,但做法相同。唱歌或吹奏樂器:通常胖的人比較容易喘,是因為肚子大,橫膈膜降不下去,呼吸空間小,只得增加呼吸次數;相對來說,練過聲樂、很會唱歌的人,呼吸就比較有效率,因為不論是唱歌或吹奏樂器,在一呼、一吸過程中,能訓練到「丹田」,讓橫膈膜與胸腹部肌肉相互配合運作,增強肺功能,不僅可以幫助紓壓,讓心情愉快,還是非常好的增進肺功能運動,一舉兩得。若不愛唱歌,也可用吹氣球的方式來鍛鍊肺功能;先深吸一口氣,再對著氣球慢慢吐氣,直到氣吹完為止,每回重複做至少十五次,每天練習三回合,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其他增強肺活量的運動:任何運動只要執行時間和強度足夠,都可以強化心肺功能,特別是游泳,因為在水中可以對肺部產生壓力,進而提升呼吸肌肉功能、強化肺活量,是訓練肺活量最有效的運動。此外,慢跑、健走、騎自行車、跳繩、伏地挺身等,亦可訓練心肺耐力。至於年紀大、體力不好的人則可練習太極拳或氣功,在做動作時搭配吸氣,手回復身側時搭配吐氣,雖較緩和,但可搭配呼吸韻律,對肺活量的提升也有幫助。測量最大呼吸量1.先用測量尺沿肋骨最下緣繞胸廓一圈,雙手交疊固定住測量尺。2.深吸一口氣,記錄此時的胸圍(最大胸圍)。3.接著慢慢把氣吐完,再記錄此時的胸圍(最小胸圍)。將步驟2及3所測得的數字相減,所得到的「呼吸差」,正常來說,應該要在五公分以上;如果小於三公分,就算是呼吸太淺。※ 本文摘自《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作者:陳晉興, 梁惠雯 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2/07/29
-
2022-07-30 焦點.元氣新聞
讓孩子進入高齡長者世界 搭建世代共好橋樑
台灣目前已進入高齡社會,未來更是會進入超高齡社會,然而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對於高齡者來說,疫情在生理上對高齡族群的染疫,造成較為嚴重的傷害,另一方面政府為了保護高齡者,採取了避免與他人接觸的防疫措施,使高齡者在心理上猶如被孤立於人群之外,也同樣的造成了心理的傷害。看到這種情況,有一群來自桃園西門國小與花蓮明義國小的學生來到花蓮市,帶隊的李主任與陳老師說,透過探視使用長照服務的高齡者與家屬,並進入長照中心訪問機構負責人,除了希望能讓學生瞭解長照2.0的運作,更藉此能從不同的面向,讓這些孩子能夠探討台灣社會對待高齡者的真實樣貌。學生們先訪問患有慢性病的黃奶奶,知道黃奶奶是使用提供接送到醫院就醫的長照服務,黃奶奶家中也同時有申請居服員,透過與黃奶奶與其家屬以及居服員的訪談,瞭解長照2.0提供的服務,體驗居服員如何替高齡者進行復健活動。值得一提的是,過程中,患有慢性病的黃奶奶還帶著這些孩子,示範她每日的拉筋運動,讓長者與孩子真正的實踐「童銀共學」。黃奶奶表示很歡迎孩子們的到訪,而陳同學則覺得能跟黃奶奶一起互動很有趣,並能實際體驗居服員的復健操作,是很特別的經驗。之後這群孩子們來到了花蓮的長照機構,這間長照中心養了許多動物,以及栽種了許多水果植物,負責人說,這些都是讓住在這裡的長者們可以有好的心情,身體就會比較健康。孩子們進入大廳後,與正在大廳的長者們打招呼問好,長者們則是很開心的回應著。負責人介紹了長照中心的環境與服務。游同學說:「聽到負責人的介紹,並且看到了長照中心的實際狀況,覺得跟聽到別人說的養老院很不一樣,爺爺奶奶們在這可以獲得很好的照顧。」。李同學則表示:「長照中心的收費比較高,希望政府能幫助更多家庭,讓更多有需求的長者們都可以獲得這樣的服務。」。對此,長照中心的負責人說,目前長照機構邁向法人化的設置,還有一些挑戰需要克服,而民眾對長照中心的看法,則還需要時間宣導,才能讓民眾更加瞭解長照的精神與服務方式。
-
2022-07-17 養生.運動健身
每周4到6次、每次30分鐘 健走降血壓還能預防骨鬆
不管你被關了14天還是7天,或因害怕確診而自我禁足了幾個月,疫情讓人類活動量大減是不爭的事實。有的長者怕出門染疫,放棄了多年的運動習慣;而年輕的一輩,也因為居家上班或隔離,活動力大大下降。健走、跑步、爬郊山,都是門檻不高、隨時可執行的活動,天氣不差、一雙好鞋就能出發,但在運動的過程中,避免傷害很重要,做好準備,一起把腿力練回來吧!健走的好處?●接觸大自然減輕壓力、鍛鍊心肺、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健走兼具有氧運動的心肺訓練、熱量消耗的效率,不像長跑需要一定體力基礎,一樣能有效訓練肌肉,且更安全、對膝蓋負擔相對小,即使是完全沒有運動經驗的人也能很快上手。健走能夠燃燒比走路多2倍的熱量,並且能增加骨骼密度,且通常在戶外進行,運動的同時也能夠欣賞大自然的景致,有助於減輕壓力、減緩焦慮情緒,讓身、心、靈都放鬆,維持大腦中的皮質醇處於正常狀態,進而提升專注力以及認知能力,預防失智症提早來到。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指引,健走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的風險。因爲健走主要運動到人體大肌肉群,協助血液透過幫浦作用回流到心臟,增加血液循環、肌肉耐力及動態平衡,這都是鍛鍊心肺功能不可或缺的條件。健走運動量夠嗎?跟散步有何不同?●屬中強度有氧運動,每周150分鐘就能維持肌力並減脂。健走可以說刻意執行的有氧運動、有目標性;散步是輕鬆、沒有預設目標的身體活動。一般人隨意步行一小時約走一公里,而健走速率介於散步與慢跑之間,每小時應維持在四到六公里,大約每分鐘要走90到120步。一般人健走要達到運動效果,應該維持速率使心跳達到每分鐘120下,並持續30分鐘。別小看這個數字,如此強度的健走被歸類在中強度運動,消耗的熱量遠比散步多,多數人也會氣喘吁吁、滿身大汗,一般人如果能每周健走150分鐘,就能夠達到維持肌力並且減脂的效果。健走運動適合誰?●適合所有族群,中壯年三高患者好處尤其多。若能掌握健走的要點,搭配自身的耐受程度,健走幾乎適合每個人。中壯年多半會有三高問題,健走能有效減少血壓上升,降低心臟病風險,同時能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燃燒體內多餘的脂肪,同時可預防骨質疏鬆,每周健走四到六次、每次30分鐘,長期下來即可達到成效。除了一般的健走外,也能夠透過「間歇式健走」,步伐比平常略大,透過快走以及慢走各三分鐘,持續交替五次,每周持續四次,達到不同的運動效果。健走需要先暖身嗎?●可先散步、原地交替踏步,做伸展髖膝關節的運動。跟其他運動一樣,健走前好好伸展髖關節跟膝關節,才能讓身體快速進入狀況、避免運動傷害,事後的舒緩拉筋也不可少。健走前,可透過簡單的伸展運動,提升膝關節活動以及四肢肌肉的延展性;健走後,可藉由簡易拉筋、局部按摩、踩弓箭步等放鬆肌肉。根據ACSM,運動必須遵守三大程序,暖身、有氧/訓練,以及緩和動作。健走前可先散步、原地交替踏步、做瑜伽或皮拉提斯等約5至10分鐘;緩和動作可以加一些彈力帶等阻力活動,或與暖身相同。健走的正確姿勢?●挺胸收小腹,手臂彎成90度,手握空拳自然擺動,腳跟先著地。雙眼要直視前方,肩膀放鬆,挺胸收小腹,手臂彎成90度,手握空拳自然擺動來帶動步伐。每次擺動讓拳頭來到胸口,臀部必須收緊,腳跟先著地,接著是腳掌和腳趾,讓腳踝和膝蓋平均受力,減少對關節的傷害。步伐不過度伸展到關節不適即可,這樣的姿勢就能提供足夠的運動量,達到健走的標準。健走須什麼配備?●合腳避震的跑鞋,膝關節炎或肥胖者可使用健走杖降低傷害。開始健走前,必須選一雙合適的慢跑鞋,包覆性佳、支撐力好、鞋墊軟硬度適中,讓足部施力時有足夠的緩衝力,能承受健走時所產生的衝擊。襪子建議選擇棉質、舒適的襪子,防止足部皮膚與鞋子摩擦而受傷。「北歐式健走」借助健走杖的輔助,運用上肢力量幫助下肢走路,訓練核心肌群,減輕腰部以及雙腳負擔。肥胖、膝關節炎患者,可以使用兩支健走杖分散雙側膝關節的地面反作用力,進而降低膝關節內的傷害,也更能持續健走。染疫康復者 該怎麼健走?感染新冠肺炎康復的患者,是否適合健走復健?醫師建議最好七天後開始恢復體能鍛鍊或運動,並採取漸進式回歸常態訓練,從第一周到第四周,以平時訓練強度的50%、70%、80%、90%增加,到第五周時恢復常規訓練。若在運動過程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心悸等情況,必須暫停訓練,並尋求醫療協助。建議將暖身及緩和運動拉長10至15分鐘,一開始可以先以健走20分鐘維持兩周,爾後沒有覺得很喘、胸悶、胸痛、血氧降低等情況,漸進式每周增加5到10分鐘,讓心肺慢慢適應。諮詢/亞洲大學復健部長周立偉、梧棲童綜合醫院復健部心肺組物理治療師耿紀峯、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煒竣
-
2022-07-16 養生.人生智慧
徒步環島累積生活體驗! 簡文仁:走路是最好的防疫運動,教你養成走路3個好習慣
疫情所致的紛亂與動盪感,加上網路社群媒體加速的孤獨感,使得過好日常生活這件事變得奢侈,但偏偏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式是回歸生活的根本,把走路、睡覺、吃飯這些平凡且理所當然的事用心做好。疫情期間如何找回內心的安定與身體的健康?就從好好走路、好好睡覺、好好吃飯開始吧!採訪約在早上9點、台北市的虎山溪步道登山口碰面,67歲簡文仁邊走山路邊受訪,一路健步如飛,說話中氣十足,拍照時臉不紅氣不喘在單槓上輕鬆翻轉,身手矯捷如一個6、7歲孩童。登山者幾乎都彼此認識,擦肩而過的人跟簡文仁打招呼,問他今天怎麼那麼晚,才知道他清晨已經走了一圈下山。走路是簡文仁日常,他在4點半起床,做養生操,5點左右出門,走虎山溪步道一圈,5點50分在山上和一群朋友大吼十聲後下山,6點20分到家吃早餐看報紙才開啟一天。這兩年退休後,例行工作少了,簡文仁能走路就不搭車,到家附近的運動中心、圖書館幾乎都是走路,傍晚又在公園散步,平均每天走1.7萬步。簡文仁是知名的物理治療師,以推廣運動保健為己任,每年農曆年前在醫院大廳笑咪咪示範自編「如意生肖操」的影片應該很多人看過。他強調只要正確的運動、均衡的飲食、愉快的心情、優質的睡眠、規律的作息、良好的習慣,健康是可逆轉的,他自己50歲之後因為落實以上健康生活方針,身體的靈活度、肌肉柔軟度及心肺功能都比年輕時更好。走路放鬆 享受獨處 也愛揪人一起走「走路是疫情期間最好的運動」,簡文仁建議疫情期間多走路,他解釋,激烈運動會讓交感神經亢奮,反而對免疫力不好。免疫力是副交感神經優勢,當人在放鬆、睡眠、休息、曬太陽時,副交感神經會比較好,抗病毒能力也會提高。走路溫和、容易入門、動到全身,是適合推廣的防疫運動。只要姿勢正確,步距、頻率都可依自身調整;只要願意走,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好處。簡文仁很多生命重要時刻都與走路有關。來自萬里鄉下的簡文仁,從小就走路幫礦工爸爸送便當、幫忙操勞家務的媽媽買東西,偶爾去石門山上阿嬤家,搭公車後也得走一個多小時。小小的他赤腳在鄉間行走,踩到尖銳碎石時哇哇大叫、夏日馬路太燙時就跑到路旁水溝泡水;腳用具體的感受幫他留下了童年點滴。每天行走是簡文仁珍愛的獨處時光,他多數什麼都不想,夏天有蝸牛時就數路邊蝸牛,幾年下來,觀察力變敏銳。也有些時候,腳動起來想法就開始流動,許多運動操的口訣、動作都是在走路時形成的。他不只自己走,也愛揪人一起走,對他來說,走路是「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一群朋友走得久」的運動。例如走虎山溪步道,簡文仁有時發懶不想出門,但想到有一群山友約好要登頂大吼,就升起一股力量把自己推出家門。走上玉山 走路環島 人生三願完成兩項2016年他走路環島,兩年半利用周末和朋友走了46天,以縣道、小路為主,經常開車的他這次踏上許多耳熟能詳卻未曾到訪的土地—屏東九鵬基地、阿朗壹、萬金天主堂、石岡水壩、牡丹水庫、滿州鄉港口、台灣最南端…「我喜歡耍帥,拍了很多照片。」簡文仁開心拿出手機滑開那些風景,全是活力滿滿的照片。走路也成為他和家人累積生活體驗、彼此陪伴的方式。簡文仁的太太不像他愛走路,但喜歡到各地傳統市場尋寶。他們會在周末開著車,到竹東、宜蘭、金山、關西、基隆等地逛市場,他在市場裡邊走邊看,享受走路的愉悅、聽太太分享不同市場的特色與驚喜。「徒步環島、登玉山、夜宿嘉明湖,現在剩下嘉明湖抽籤還未抽中。」簡文仁說起他的人生三大願,已經走上玉山、走遍全台灣的他,總有一天也會走到嘉明湖畔,興高采烈拍一張耍帥照。走路養成習慣 3個提醒簡文仁說,一般人1分鐘走100~120步,但他強調,盡力而為即可,走路之所以對身體有益,重點不是強度,是養成習慣。可以快步走,可以大步走,也可以散步走,還可以慢步走,只有自己知道當下的需求是什麼。●走路: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走。●走山路:上階用腳掌(踩穩)、下階用腳尖、下坡用腳跟。●熱身:爬山前要記得熱身,以弓箭步(前弓後箭)拉筋,暖身時間大概3至5分鐘。居隔簡易運動 3招健身居家隔離時也要記得活動身體,簡文仁建議,以深呼吸、擴胸及伸展放鬆身體,並搭配以下三個簡易運動:●踏步:原地踏步10分鐘大約1000~1200步,每天踏5、6次,運動效果與走路相同。●站起坐下:在平時坐的椅子,放慢動作站起、坐下,反覆約20次。可鍛鍊肌肉,動作愈慢肌肉收縮愈明顯,效果愈好。●踮腳尖: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強小腿肌力。每次做20~30次,每天可做4~5次。
-
2022-07-08 養生.運動健身
5項運動幫助提升好膽固醇!沒做滿30分鐘等於白做,做越久消耗熱量越多
因為膽固醇、血脂過高來醫院門診的病人相當多,除了飲食的控制之外,醫師、營養師、衛教師等,往往會叫病人多運動,運動為什麼可以降低膽固醇跟血脂肪呢?運動達30分鐘以上,脂肪消耗量越多我們要先有一個概念,運動的強度與時間長短,會消耗身體不同的能量。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剛開始運動時,身體主要是從肌肉儲存的肝醣當成能量來源,接著提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及肝臟的肝糖,大約運動半小時後,肝糖跟葡萄糖的量不夠時,才開始提取血液中的脂肪當成能量來源。也就是說,運動初期是以消耗醣類為主,脂肪為輔;大約持續運動半小時後,身體中的醣類開始慢慢不足之後,才以消耗脂肪為主,醣類為輔。舉例來說,開始快走時,醣類與脂肪消耗的比例大約是6:4,運動半小時後,醣類與脂肪的消耗大約是1:1,所以,運動的時間越長,脂肪消耗的量就越多。先知道這個概念後,就不難明白為什麼運動有助降低血脂肪與血膽固醇了。陳詩婷說明,運動有助增加血液循環,讓血中的脂肪轉化為能量,供應人體活動消耗,慢慢的就連肝臟儲存的脂肪及膽固醇,也會漸漸被消耗掉,從而達到降低血膽固醇與血脂肪的效果,進而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不是所有運動都有降血脂、降膽固醇的作用,必須要是「有氧運動」才行。為什麼?因為只有在有氧的狀況下運動,輸送足夠的氧氣給細胞,才能讓肌肉組織得到充分的氧氣,從而使血液中的脂肪轉化成能量消耗,進而消耗膽固醇。已有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可以改善血脂肪濃度、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增加好的膽固醇等好處。其中,若能堅持有氧運動3個月,可降低9%總膽固醇、15%三酸甘油酯、提高好的膽固醇15%,要知道每增加1毫克好膽固醇,可降低女性3%、男性2%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1.健走健走是不分老少、不分男女最好的運動,因為走路隨時可以進行、困難度低、安全性也高,每跨走一步,可以活動到全身高達95%的肌肉,優於其他有氧運動。其中,走路的步數與好的膽固醇數值相當密切,就有一份研究追蹤了60位女性,她們每週快走5天,每天走3公里,所有參與者好的膽固醇,約提升了至少6%。如何執行研究發現,每天走一萬步可以消耗熱量、提高心肺能力、以及提高體適能;不過我們大可不必那麼麻煩計算健走的步數,只要以理想的速度快走30分鐘,大概3000~4000步,堅持每週5天,每次半小時,即可達到降血脂、降膽固醇的效果。2、慢跑慢跑是一種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研究發現,慢跑可以提高脂解酶的活性,從而促進脂肪的氧化分解,使三酸甘油酯代謝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合成增加,進而達到調節血脂的作用。慢跑雖有眾多好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若有膝關節退化、嚴重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人,必須經由醫師建議後,再進行慢跑較為適合。如何執行想要藉由慢跑減脂,重點是要堅持。建議每次慢跑前先做暖身運動5分鐘,拉拉筋後,等到身體開始暖和、拉筋角度變大後,再開始慢跑。每次至少要超過20~30分鐘以上,因為運動30分鐘後,脂肪才開始被當成主要能源燃燒。而慢跑的頻率,建議每星期固定4~5天,持續3~5個月,就能漸漸看出成效。3、游泳游泳也是降低血脂肪、膽固醇很好的運動。如果你本身有骨骼關節方面的問題,譬如有膝關節退化、軟骨受傷等狀況,就很適合以游泳來當成主要的運動。因為水可使人的體重被浮力所抵銷,大大減少關節、軟骨、韌帶的運動傷害。最棒的是,游泳對於身材雕塑的效果很好,眾多身材保持很好的人,詢問之下,幾乎都有游泳的習慣。如何執行游泳的最佳時間是以每次40分鐘以上最佳,原因如同前面所談,運動剛開始能量消耗是以醣分為主,30分鐘之後,脂肪開始分解並提供能量。由於游泳強度較低,要達到減脂、降低膽固醇,建議每次至少40分鐘以上,每週至少3~5天。注意!避免飯前或飯後一小時內游泳,因為空腹游泳容易影響食慾,飯後游泳會引起消化不良、嘔吐等狀況。4、騎自行車騎自行車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有氧運動,研究發現有助降低壞的膽固醇、提升好的膽固醇。而且,騎自行車有點類似游泳,不必負擔自己的體重,膝蓋的負擔也較少,比較適合膝關節不好、年紀大的人。如何執行剛開始騎車時,最好先在平坦的地形上騎,然後漸漸增加時間,每天至少堅持30分鐘,每週5天的效果最好;當然如果身體與時間允許,還能把時間提高到每天45~60分鐘;最好是把騎車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譬如養成騎自行車上下班。5、太極拳太極拳有助降低血壓、血脂與血膽固醇,這對難以進行強烈運動的老年人,提供了一個運動的新選擇。一份針對太極拳與對照組所做的研究,受試者平均年齡為62.1歲,平均血壓為135.5/80.5 mmHg,每次太極拳大約打 61.1分鐘,每週2.9次,共20.6週。在此期間,太極拳組收縮壓平均降低6mmHg,舒張壓降低3mmHg。如何執行每週從事太極拳3~4次,每次30分鐘以上,持續3個月以上,就能看到成效。其他像是有氧舞蹈、跳舞類的運動,也都適用於慢性疾病患者。延伸閱讀: 。健檢報告「1欄位」常出現紅字,「7食物」可以變回正常值,其中「1食材」連皮吃更有效 。別以為「瘦」就不會膽固醇過高,「2件事」沒做到位,變成「泡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