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4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孕婦
共找到
1144
筆 文章
-
-
2023-06-17 寵物.寵物疾病
跟毛小孩玩耍卻染病?!養寵物要注意哪些共通傳染病?
一對年輕的夫婦帶著小狗來看診,以特殊儀器和顯微鏡進行毛根的檢查,確定是黴菌的感染。而女主人腹部和手臂也出現圓型狀的突起,另外也有紅色小點而且極癢,很有可能是疥蟎,我們請她趕快去皮膚科求治。疥蟎很小,需要在顯微鏡下才看的見,雖然不吸血,卻會鑽進皮膚之下,讓寵物感到極度不適,也會造成禿毛、皮膚炎等問題。疥蟎所引起的皮膚病屬於人畜共通的疾病,這會在人的皮膚上出現數個小紅點,又癢又不容易痊癒。而在寵物身上,通常出現在耳朵、 肘部、踝關節等毛較少的部位。若是螨蟲出現在寵物耳朵裡,則成為我們常聽見的「耳疥蟲」,容易造成中耳炎,甚至耳血腫,不得不防。寵物能帶給飼主很多歡樂,並為家庭紓解生活壓力,但是寵物身上會攜帶一些病菌並傳染給人類,尤其是幼兒、老年人、孕婦、免疫系統差的家人易受感染。以下為常見的寵物傳染性疾病及其預防方法。皮癬皮癬是由黴菌所引起的,造成皮膚上出現紅色、突起的圓形皮疹(俗稱圓癬、錢癬)。若觸摸感染的寵物、感染的毛巾或被單,即很容易被傳染。如果飼主患了皮癬,請立即至皮膚專科由醫師評估使用局部抗黴菌軟膏或開立口服藥物。預防方法觸摸過寵物後立即洗手,家中除濕機開到40%,每日進行30分鐘,同時使用空氣清淨機過濾,減少黴菌孢子的散佈。除濕以睡覺的地方優先,當下人寵皆要迴避,以免身體過乾脫水。蛔蟲、鉤蟲、絛蟲很多小狗和小貓生來就帶有蛔蟲,如果人類接觸到受感染的土壤或糞便,接著又吃東西,就很有可能會吞下蟲卵。蛔蟲卵會引起眼睛、心臟、肺部、甚至神經方面相關症狀;鉤蟲幼蟲會侵入人類皮膚,人類患絛蟲病後會造成胃腸道症狀和體重下降。預防方法不要光腳走或坐在受感染的土壤和沙上,要確保寵物接受跳蚤和蜱蟲的預防性用藥。請獸醫師幫寵物做例行性的體內寄生蟲驅蟲、及時清理寵物的排泄物,並將其裝好在塑料袋中,然後綁好扔進垃圾桶。弓形蟲病(貓)透過貓砂或土壤中的排泄物傳給人類,如果孕婦接觸到這類的寄生蟲,會造成胎兒出生有缺陷或流產。預防方法每天戴手套清理貓砂,並在清理之後用肥皂洗手。整理戶外花園或接觸任何土壤後,要及時洗手。讓貓待在室內,在室外活動的貓,很容易去挖砂土而感染了弓形蟲並帶回家中。貓抓病(感染跳蚤的貓)被貓抓傷、撕咬或舔到傷口時, 透過帶菌貓蚤的糞便而感染,導致人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咬傷部位疼痛的現象。潛伏期不一定,有的傷後幾天至二週後產生病灶。預防方法1. 每月給貓除跳蚤藥,蚤類的控制非常重要。 2. 如被抓咬,請立即用稀釋優點、肥皂或水沖洗傷口,嚴重者立即就醫。 3. 限制寵物貓接觸到病原,飼養環境要維持乾淨。結核病結核病是由分枝桿菌屬中,對人畜有病原性的慢性肉芽腫病灶的細菌所引起,如人型、牛型、鳥型結核菌及某些非典型分枝桿菌所引起。其病灶為壞死、乾酪化或鈣化,其外型均為結節狀,故稱之為結核病。是嚴重威脅人畜健康的傳染病,其病原菌可經由空氣,污染的食品、飲水、器械感染人類及其他動物。如果經空氣傳染給人類,會影響到肺部健康。預防方法戴口罩和勤洗手是最佳的預防方法。狂犬病(狗、貓)通常發現於野生動物身上,如貂、蝙蝠、浣熊、臭鼬、狐狸。但寵物狗貓也會得該病,因為病毒存在於唾液中,所以,如果寵物狗貓在外面和患有狂犬病的動物發生打鬥後被咬傷,就會被感染。一旦出現狂犬病症狀,患者存活率極低。預防方法預防這種疾病的最佳方法是定期為寵物接種狂犬病疫苗。鉤端螺旋體鉤端螺旋體是一種發現於狗或老鼠尿液中的細菌,它可以在水或士壤中存活數月,感染的尿液會經由人身上的傷口直接傳染。人類感染後會出現發燒、嘔吐和腎衰竭等症狀。預防方法為寵物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措施。萊姆病是藉由壁蝨叮咬而傳播的人寵共通傳染病,引發的病原為伯氏疏螺旋體菌(Borreliaburgdorferi),犬、貓、人、牛及馬等,都會傳染。因為在美國的萊姆鎮確認這種疾病,故命名為萊姆病(Lyme disease)。會造成人和狗狗的關節炎、皮膚紅疹(人較多)、發燒,嚴重感染時會造成心臟與腎臟的傷害、腦膜炎,甚至死亡。寵物是家人,和飼主的肢體接觸常常比人還要密切,一旦感染傳染病也會影響到人的健康,尤其是幼兒、老年人、孕婦、免疫系統差的家人易受感染,提醒各位毛爸媽,除了例行做預防投藥或是施打疫苗之外,也要留意環境的清潔喔。
-
2023-06-16 焦點.元氣新聞
大學生拒讓座,老翁心臟病發亡,家屬索賠!心臟病突發,救護車來前能做什麼?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河南鄭州一名老翁在公車上要求一大學生讓座,大學生認為車上還有其他位子而拒絕。老翁氣憤的打大學生4巴掌,大學生未繼續爭論隨即下車。但大學生下車過了幾站之後,還在車上的老翁卻突然倒地不起,經送院不治,死因為心臟病發。事後老翁家屬指老翁患有心臟疾病,須避免情緒過度激動,因而向大學生索賠5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14萬元)。但最終法院判決老翁家屬敗訴,因無直接證據證明大學生曾用肢體暴力或刺激性言語刺激老翁,其行為並未造成老翁任何侵害,因此毋須對老人的死負責。心臟病急性發作前兆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如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是危及生命之緊急狀況,現任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黃瑞仁曾受訪指出,盡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之嚴重度,增加復原機會。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突然心臟病發怎麼辦?而突然心臟病發,或遇到身邊的人心臟病發,這時我們該怎麼做?有人說用力咳嗽,也有人說用領帶綁手腳?用力捶心臟?還有說法是趕快吃舌下含片救急?到底正確做法是什麼?針對舌下含片的說法,食藥署曾在「食藥闢謠專區」中解答,耐絞寧錠(英文為Nitroglycerin,簡稱NTG)是商品名,學名為硝化甘油,此藥有「擴張血管」(包括冠狀動脈和周邊血管)的作用。使用耐絞寧的時機,往往都是需要藥物『快速』發揮藥效的緊急情況,例如: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因此才將耐絞寧做成舌下含錠的劑型讓藥品可以快速作用。但如果非由醫師診斷後開立耐絞寧,自行使用耐絞寧可能產生血壓急速下降、心跳過快或過慢等副作用,嚴重更會休克。食藥署更提醒,當醫師開立硝化甘油舌下錠,請務必隨身攜帶並遵照指示使用,心絞痛發作時放置一粒耐絞寧舌下錠於舌下(並非含於舌上)或口腔頰中,若用藥5分鐘後症狀仍未緩解,應立即就醫。就醫途中,每隔5分鐘重複用一粒,連同第1顆,最多含3顆。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也曾受訪表示,舌下含片只能針對穩定型心絞痛,對急性心肌梗塞無效,還是要盡快就醫。且舌下含片會使血壓降低,最好坐著或躺著服用以免突然昏厥,本身血壓低的患者也不建議使用。救護車來之前可以做些什麼?而其他的做法也沒有根據。唯一救命的方法就是立刻叫119,做心臟按摩。不過,有許多患者在救護車來之前,可能就已經撐不下去了。根據《愛長照》之前訪問前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心臟病專科醫師李聰明指出,由於心肌梗塞等心臟病發、讓人感覺人要昏厥前,通常是因為血壓突然下降。所以他都常跟心臟病老患者提醒,如果感覺胸悶、喘等不適,除了要叫救護車,更要趕快用力地「原地踏步」,可以讓血液從下往上迴流,讓血壓上升,能多撐一段時間。【延伸閱讀】心臟突然不適 ,救護車還沒到怎麼辦?名醫教您撐到救護車抵達的自救法如何預防心臟病(發).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包括血壓、血糖、血脂、膽固醇的監控。.控制飲食:飲食上要注意低鹽、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等。.戒煙、戒酒。.維持規律的運動、控制體重、避免過度肥胖。.盡量保持愉快心情、避免情緒激動。.減輕壓力,避免熬夜或過度疲勞。.定期健康檢查,尤其針對心血管的詳細檢查。.懷孕婦女避免濫用藥物、使用放射線照射等。.運動時若有身體不適的狀況,10~15分鐘內若無改善,盡速就醫治療。.秋冬溫差大,須注意保暖,視情況增添衣物。.牙周病患者罹心臟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須特別注意口腔清潔。看完整疾病百科/心臟病【參考資料】.學生拒讓座被呼「4巴掌」老翁動粗後猝死 家屬還索賠200萬.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 4個保命之道助預防.秦金生心肌梗塞猝逝 發作的6大危險時刻要注意.食藥署「食藥闢謠專區」
-
2023-06-13 養生.聰明飲食
「薑黃」抗發炎、助減肥!怎麼吃最有效?薑黃食用建議一次看 5禁忌族群避免
薑黃有助血管暢通、怯瘀活血、促進肝臟分泌膽汁,並阻斷雌激素受體,抑制因分泌異常造成的腫瘤生長,如子宮肌瘤。薑黃為近年熱門的保健食材。中醫認為薑黃能幫助血管暢通、怯瘀活血、促進肝臟分泌膽汁,並阻斷雌激素受體,抑制因分泌異常造成的腫瘤生長,如子宮肌瘤。薑黃功效有哪些?薑黃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效果最好?薑黃副作用有哪些?什麼人不能吃薑黃?黃薑黃與紅薑黃有什麼不同?薑黃料理有哪些?本篇帶您一次了解。薑黃功效有哪些?6大功效一次看薑黃又稱寶鼎香,以根莖磨成的深黃色粉末為咖哩的成份之一,味苦而辛,帶點土味。薑黃含有「薑黃素」具抗發炎、助減肥、防癌、防失智等功效。張珮蓁營養師表示,薑黃因富含薑黃素而具有強抗發炎抗氧化的效用,具體實證研究效果有以下6種:1. 抑制慢性發炎: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中心(NCBI)》的研究證實,薑黃素有助抑制發炎,也能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心血管、神經系統、腸胃道疾病和肺部疾病。2. 預防心血管疾病:薑黃素有助血管內皮抗發炎,預防血管硬化、有益血液循環並降低壞膽固醇LDL的功效,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3. 預防認知功能退化與失智:薑黃素可以穿過血腦屏障,改善類澱粉蛋白在腦內堆積、減緩失智症病程及減少腦部損傷。《美國老年精神病學期刊》的臨床研究提到,每天兩次服用薑黃素90毫克,持續18個月,有助改善尚未失智成年人的記憶力和專注力。實證顯示薑黃素的抗氧化特性助改善大腦炎症,延緩認知功能下降。4. 預防消化道癌症與抗癌:薑黃可阻斷癌細胞的營養來源,透過抑制癌細胞的酵素、新生血管,以達到預防及抑制癌細胞擴散、惡化。5. 肝臟保健與增強體力:薑黃的抗氧化作用不僅能保護肝臟,還能促進酒精分解,以利肝臟分泌更多膽汁,助肝臟解毒及排毒。6. 免疫調節緩解過敏:薑黃素能夠抗氧化、抗發炎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效果,也能抑制組氨酸釋放,進而緩解過敏的症狀。薑黃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效果最好?薑黃早上吃還是晚上吃?張珮蓁營養師表示,薑黃素屬脂溶性營養素,建議飯後吃、隨餐配飯吃,吸收效果更好。營養師也提到,薑黃有助眠、消炎功用,若想舒緩情緒,則可在傍晚或睡前服用;若白天想保健,可加入豆漿、咖啡、牛奶一起飲用。此外,哈佛醫師莎拉‧加特弗萊德於《賀爾蒙調理聖經:哈佛醫師的全方位賀爾蒙療癒法,西方醫學╳漢方草藥,告別老化、肥胖、憂鬱,有效平衡身心》提到,薑黃經證實能對抗癌細胞上的雌激素增生效果,建議撒1茶匙有機薑黃在午餐或晚餐搭配食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薑黃素一日攝取量應以「每公斤體重 x 0~3mg」計算,一日不得超過200mg。薑黃副作用有哪些?什麼人不能吃薑黃?薑黃雖有抗發炎、助代謝、防癌、防失智等功效,但仍有部分研究顯示,薑黃素會產生些許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腹瀉、皮膚過敏等等。以下特殊族群需特別注意,食用薑黃前應先諮詢醫師:1. 服用抗凝血劑之患者或凝血功能異常者薑黃具有抗凝血效果,會增強抗凝血劑作用,甚至導致內出血,所以手術前中後應盡量避免服用。勿和抗凝血藥、抑制血小板藥物,及阿斯匹林共同服用,以免造成瘀血和嚴重出血之風險。2. 胃潰瘍患者薑黃粉對胃黏膜具刺激性,攝取過量恐有腹瀉、噁心、胃潰瘍、結石等副作用。3. 腎結石及膽囊疾病者薑黃含有2%草酸鹽,高劑量之下,可能會造成腎結石之情形。有研究表示,薑黃易增加尿液濃度,易造成腎結石,若有膽囊疾病之患者也要避免服用,以避免形成膽結石和膽管阻塞。4.月經來潮薑黃除了能活血化瘀,同時也有抗凝血效果。為了避免大量出血,女性朋友應避免於生理期間服用。5.孕婦、備孕者根據刊載於2008年中藥藥理與臨床期刊中的研究指出,有活血化瘀、通經走竄之效的薑黃,有抵抗受精卵著床之作用。因此,有備孕需求的女性不建議食用。薑黃雖有抗發炎、助代謝、防癌、防失智等功效,但仍有部分研究顯示,薑黃素會產生些許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腹瀉、皮膚過敏等等。黃薑黃與紅薑黃有什麼不同?薑黃常見品種有3種:春薑黃、秋薑黃、紫薑黃。 黃薑黃與紅薑黃功效大致相同,其差別在於紅薑黃的薑黃素含量較高,但黃薑黃產量較大,也比較經濟實惠。薑黃料理有哪些?薑黃飯、薑黃南瓜湯食譜大公開薑黃除了煮咖哩,還可以加入各種料理搭配食用。薑黃有利免疫系統,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抗氧化,為熱門的健康飲食選擇之一。除了煮咖哩,還可以加入各種料理搭配食用,以下教你怎麼做薑黃料理,薑黃飯、薑黃南瓜湯食譜大公開。1. 薑黃飯所需材料:白米2.5杯、薑黃粉1茶匙、水2.5杯。料理步驟:■先將水跟薑黃粉攪拌均勻,再倒入洗淨的白米中。■放入電鍋中,蒸煮即可。■待蒸煮完成,燜10分鐘以增加口感。2. 薑黃南瓜湯所需材料:南瓜500克、牛奶250克、水300 克、薑黃粉1茶匙、當季時蔬。料理步驟:■先將南瓜洗淨後,切成片狀,放置電鍋中蒸至軟爛,可以保留南瓜皮增加營養。■把蒸熟的南瓜、薑黃粉、牛奶,使用果汁機攪拌均勻。■將蔬菜洗淨後切成小丁,放入鍋中炒出香味。■倒入打勻的南瓜泥,加入適量的水,以調整濃度。■煮滾後,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延伸閱讀: 天天吃,容易得大腸癌!醫師點名:早餐店裡最NG的2種食物
-
2023-06-08 養生.營養食譜
「酪梨」含6大營養素,每天四分之一顆就足夠!最推薦的食用方式這樣吃
酪梨富含油脂,熱量非常高,100公克就有73到80大卡,大家可以從熱量來斟酌每天吃多少酪梨的份量,建議一天半顆或四分之一顆就足夠。酪梨富含營養又有飽足感,不僅被奉為「超級食物」,還被許多人當作「減肥聖品」。但FiTLO營養師何埻安提醒,酪梨熱量非常高,100公克就有73到80大卡。吃過量的酪梨反而容易胖。有些人每天早、中、晚餐各吃一顆酪梨,一天吃三顆就過量了。事實上,減肥需要各種營養素做搭配。每種食物食物都有它的營養價值,應該均衡攝取各種顏色的蔬果、優質蛋白質、全穀雜糧類和好的油脂。如果迷信單一「超級食物」,誤以為每天大量得吃就會健康,反而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所以酪梨雖然營養,但也不能吃太多!酪梨的營養成分與功效有哪些?何埻安指出,酪梨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群,以及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多種植化素。特別的是,酪梨高含量的油脂屬於Omega-9,這是比較好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酪梨對健康的益處主要在於抗氧化、幫助排出不好的膽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一、Omega-9:酪梨的脂肪含量很高。它所含有的脂肪屬於Omega-9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的油脂型態,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而且它不像動物性來源的脂肪會卡在血管壁上,增加動脈硬化、高膽固醇血症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二、膳食纖維:酪梨同時含有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非水溶性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三、維生素A:酪梨含有的維生素A包含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有助於皮膚和眼睛的健康,讓皮膚比較漂亮。尤其玉米黃素、葉黃素可以預防眼睛的黃斑部氧化。四、維生素E:酪梨的維生素E在和屬於Omega-9的油脂作用下,可防止血管氧化,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五、維生素B群:酪梨中的維生素B群以葉酸(維生素B9)最多,不但是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對孕婦來說,葉酸可預防胎兒神經血管病變。六、植化素:酪梨含有多酚類、類黃酮類等植化素,包括葉黃素、玉米黃素,可幫助抗氧化、消除人體內不好的自由基,也可以防止壞膽固醇的產生。酪梨牛奶是很推薦的食用方式,可以同時攝取到蛋白質、糖分和脂肪三大營養素,而且有飽足感。酪梨怎麼吃最健康?新鮮的酪梨可以每天吃,要注意的是控制熱量,因為酪梨富含油脂,熱量非常高,100公克就有73到80大卡,大家可以從熱量來斟酌每天吃多少酪梨的份量,建議一天半顆或四分之一顆就足夠。酪梨牛奶是很推薦的食用方式,不只是因為酪梨和牛奶很搭配,在營養的角度來看,喝酪梨牛奶可以同時攝取到蛋白質、醣分和脂肪三大營養素,而且酪梨牛奶有飽足感,大概一天喝一杯,可使用四分之一顆酪梨,製作成400c.c.的酪梨牛奶。酪梨的禁忌酪梨是富含營養的食物,但不建議對乳膠過敏或有腸躁症的人吃酪梨。一、對乳膠過敏的人:酪梨含有乳膠蛋白,對乳膠過敏的人吃酪梨會產生急性過敏症狀。二、腸躁症患者:酪梨含有豐富的纖維,容易產氣。而腸躁症患者容易脹氣,建議先避開容易產氣的食物。酪梨該怎麼挑選?何埻安說,可以挑選新鮮綠皮的酪梨,這種酪梨是剛摘下來的,可以買回家後在室溫放個三、四天,等它熟了再吃。當酪梨的蒂頭可以輕輕拔起,表示酪梨已經熟成。如果挑選比較熟的酪梨,整顆紫紫軟軟的,買回家就要盡快吃完。農委會的農業主題館網站則建議,酪梨接近熟成時會有這三個徵兆:.果柄會由綠轉黃。.果實外皮會由光滑變得粗糙,比較沒有光澤。.有些品種的酪梨熟成後,果皮會出現紫色或黑色斑紋。要提醒的是,如果酪梨果皮呈現黑色,表示酪梨過熟,不適合購買食用。市售酪梨通常分後熟(軟的)和未熟(硬的)兩種,如果要馬上吃,可以買軟的,如果希望買回去能多放幾天,可以買硬的。酪梨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群,以及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多種植化素。特別的是,酪梨的油脂屬於Omega-9。推薦的酪梨料理除了酪梨牛奶之外,酪梨還可以怎麼吃?農委會《鄉間小路》雜誌介紹了幾道夏日輕爽的酪梨冷食料理:一、酪香拼盤材料:嫩豆腐1盒、皮蛋4個、酪梨1個。調味料:柴魚片2大匙、醬油1大匙、冷開水4大匙、糖2大匙、蔥末2大匙作法: 嫩豆腐置於盤中央 皮蛋去殼,對半切分,備用。 酪梨洗淨、切為兩半,取出果核、剝去外皮,再切成半圓形塊狀,與皮蛋置於盤中。 淋上調味料即可食用二、麻豆沙拉材料:酪梨1個、蝦仁2兩。調味料:鹽1小匙、酒1大匙、胡椒粉1/4小匙、沙拉醬3大匙。作法: 酪梨對半切,取出果核、剝去外皮,再切成半圓形片狀,備用。 蝦仁以鹽略撮、用水洗淨後瀝乾,加上鹽、酒、胡椒粉浸泡20分鐘,放入滾水燙熟撈起。 燙熟的蝦仁放置於盤中,旁邊圍上酪梨片,淋上沙拉醬即可食用。參考資料:農委會農業主題館-酪梨選購要訣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鄉村食譜:酪梨延伸閱讀: 夏天浴室潮濕發霉?「咖啡渣」就可解決!達人教你在家自製天然「浴廁殺菌皂」(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再思墮胎倫理爭議
編者按:本週是醫病平台偶而沒有特定主題,發表各自獨立的三篇文章。蔡甫昌教授的文章是針對「墮胎」的醫學倫理爭議所做的深入探討,以回應當初未能及時參加我們4/24、26、28的討論。游正民醫師感人肺腑的追憶畢生奉獻鄉里的祖父醫師,相信這篇文章可以幫忙社會了解為什麼醫師常是克紹箕裘的志業。一位從事國軍人才招募工作的作者追憶一位奉獻軍旅生涯的長官,在即將退伍之後,突然因為心肌梗塞而過世。這篇充滿感性的文章可以幫我們了解在我們的周圍有多少敬業樂群、照顧人群的善人,才有今天的詳和社會。2022年6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以5比4推翻了1973年之「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該案賦予女性合法墮胎的絕對權利;並以6比3的投票結果禁止懷孕15週後墮胎,使密西西比州成為首個收回女性墮胎權的州[1]。這項判決將影響美國許多州女性自由選擇墮胎的權利,引起美國內部極大反彈聲浪;民主黨與共和黨領袖亦分別發表了相對立之評論,使得古老的醫學倫理爭議再起。一般而言,墮胎所引起的倫理法律爭議,肇因「保障胎兒生命權(Pro-life)」與「維護女性生育自主權(Pro-Choice)」兩種權利主張之衝突。Pro-life者認為:即使是尚無法生存或未完整發展的人類生命也是神聖的,必須受到政府保護。Pro-choice者認為:女性對自己的身體應有全然的自主權,只要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政府不應阻止個人在胎兒可存活之前進行終止妊娠[2]。雖然,兩者都支持應減少墮胎的行為與數量,但主張「胎兒生命權」的一方,基於某些宗教信仰或倫理道德之前提,認為生命開始於精卵結合,墮胎因此是一種謀殺行為。而擁護「女性生育自主權」一方,主張基於各種社會經濟因素或性別平等考量,懷孕婦女擁有決定是否繼續懷孕的權利[3]。兩派皆有其明確之論點及主張,但基本上雙方無法說服彼此,在某些國家此爭論不曾停歇、從宗教、倫理觀爭戰到國家立法。涉及女性墮胎權與胎兒生命權之倫理爭議中,「胎兒之道德地位(the moral personhood of the fetus)」是為核心之倫理問題,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四種不同主張:1.Li:胎兒具部分人格的分界點無法定義,因此沒有道德上允許墮胎的分界點。此外,分界點不能由內在價值決定,否則兩個胎兒、胎兒和嬰兒或胎兒和母親之間何者較為重要之問題將無法解決。除非有更豐富的道德標準納入為變數來提供支持,否則墮胎問題將一直有爭議性。2.Penner & Hull:胎兒具有人格的指標始於神經系統開始整合,並以第23週為分界點。此外,流產過程有使用麻醉藥以避免胎兒疼痛可能性的義務。儘管無法清楚胎兒是否有疼痛的意識,應該使用現代技術確保胎兒在妊娠晚期流產時無痛。3.Himma:自我(self)是具道德人格的必要條件。他以Warren對道德人格(moral personhood)的定義為基礎,主張道德人格涉及某種方式與他人互動並成為道德共同體(moral community)成員的潛力。若胎兒不具自我,墮胎在道德上的不當行為就沒有上升到謀殺程度。母親的生育權凌駕於胎兒可能擁有的道德地位,因此墮胎在法律上應該是允許的。Himma相較於Penner和Hull以受孕23週為標準,Himma的判斷標準是在第20週,並推薦更安全保守的方法是考量有皮質活動時期的第10週。4.Crosby:人格和意識是動態且不可分割。解決墮胎問題的任何實用主義都掩蓋了胎兒人格的內在價值,主觀偏見將人格降低為意識,任何將人格局限於大腦活動的嘗試都會使人與廣泛的身體活動疏遠。換言之,墮胎在受孕的所有階段在法律上和道德上都是錯誤的[4]。若比較上述四位學者的主張,Crosby明確地反對人工流產,Penner & Hull與Himma是有條件地支持人工流產,Li則認為是否該執行人工流產不能僅以胎兒的道德地位為條件,需要考量到其他實際可能發生的變數。反觀我國「優生保健法」之規定,人工流產可在妊娠二十四週內施行[5],並保障受到性侵、誘姦、疾病、生命危險、胎兒畸形等情形,孕婦可自行決定是否墮胎的權利。第9條第1項第6款規定:「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在配偶同意下可依其自願施行人工流產。然而,一直有修法之呼聲要求刪除配偶同意權之規定[6][7]。相較於2022年美國最高法院駁回「羅訴韋德案」之判決,我國有關墮胎之法律規範,幾乎是完全站在保障女性生育自主權之一方;也因此、偶有來自胎兒生存權方之主張者,建議修法時應加入執行人工流產前應提供「心理諮商」與「數日思考期」之規定,以幫助不自願墮胎之婦女能獲得支持其生育之協助,降低墮胎之機會。參考文獻1.陳昭容,美國墮胎權到底爭什麼?美國最高法院為何推翻「羅訴韋德案」?各方爭點一次看懂。20222.Tom Head. The Pro-Life vs Pro-Choice Debate: What does each side believe? 2019. 3.張淑美、陳慧姿。尊重生命-由優生保健法第三章第九條論胎兒生命權的抉擇與維護。生死學研究2007:5:1-42.4.Jha, J. Abor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thical and Ontological Status of the Fetus. Ramanu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thics, 2022:8:49-61.5.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6.陳昱捷,已婚的我可以自己決定墮胎嗎?20227.墮胎權?!鄭深元。2022 延伸閱讀:4-24 醫病平台/青少年意外懷孕,生或不生?——運用醫病共享決策會談模式協助當事人作決定4-26 醫病平台/生或不生,妻子一定要取得丈夫同意嗎?4-28 醫病平台/讓阻礙女性生育自主的高牆倒下吧——談生育保健法的倫理議題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5-20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不只護心,還可抗發炎!但這4種族群食用前要注意
依據衛福部發表的調查研究,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長年位居第二,是僅次於癌症的疾病,因此吃魚油保護心血管,在近年來也成了一種全民健康共識。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將和大家一起學習魚油對人體的好處,還要告訴大家挑選魚油產品的技巧,讓魚油的保健效益發揮到最大!魚油的4大保健功效魚油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非常悠久,但直至上個世紀的70年代,人們才開始對魚油有更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當時的學者們發現愛斯基摩人的飲食使他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明顯低於其他人,進而研究後得知其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魚,其中的魚油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經過分析後提出一個結論:魚油中含有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又以EPA、DHA這兩種脂肪酸為主,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而魚油對我們人體究竟有什麼具體功效?就讓Sean一次說給你聽!1.促進心血管健康魚油中的EPA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血栓的功能,因此被譽為血管清道夫,針對心血管健康方面有許多助益,包括: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與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維持紅血球的完整性、降低血壓及血液的黏稠度、減少血小板凝集素的生成來對抗血栓等。2.維持免疫系統運作正常、抗發炎魚油中的EPA同樣能維護免疫系統、避免過激反應的原理是因為它能減少促發炎物質的生成,進而達到抗發炎、減少身體不適感的效果。所以魚油也很常被用來減少或改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系統異常所引發的疾病症狀。3.保護視覺系統魚油中的DHA可以幫助形成我們視網膜中感光細胞的細胞膜,維持結構的完整性以降低細胞受損的風險;同時可讓發育視網膜的營養素能順利進入眼睛;其用於協助治療乾眼症方面也是具有科學實證的。4.促進腦部發展大腦的皮質、神經突觸中都含有高量的DHA,對於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非常重要,若缺乏DHA就會造成周邊性神經病變;EPA則是製造細胞膜及保護神經的原料,幫助增強記憶與集中力。魚油很重要,但這些族群要注意!雖然吃魚油好處多多,但在我們盡情享用魚油之前,仍然要先仔細評估自身狀況再作決定。若您是屬於凝血功能不全(俗稱血友病)的患者、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族群,亦或是即將進行手術者,以及準備分娩的孕婦,在食用魚油之前應該先諮詢專科醫師的意見!因為魚油本身就具有抗血栓、抗凝血的保健功效,若上述的族群再食用魚油,可能會使抗凝血的效果變得太好,反而會有受傷時難以止血的危險。【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魚油挑的好,健康沒煩惱有鑑於魚油對人體的保健功效,市面上也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魚油保健食品,要如何從數十種選擇之中挑出最好的產品,也是很需要了解的知識喔!下面就讓Sean來告訴大家挑選魚油的小知識,幫助大家選到最優質的魚油!‧ 選擇Omega-3濃度>80%的高濃度魚油:早年的魚油因為萃取技術的限制,真正能取得對人體有益的Omega-3含量相對較低,一粒魚油膠囊中大約只含30%的Omega-3,內含的EPA與DHA也就非常稀少。拜近代科技進步所賜,魚油萃取技術也比傳統方法先進許多,魚油中Omega-3的濃度獲得了大幅的提升。高濃度Omega-3的魚油的好處除了增加EPA與DHA的含量外,還能有效縮小膠囊體積,更便利於年長者或小孩吞食。‧ 選擇吸收效率好的rTG型魚油:一般來說魚油的型態分為TG、EE、rTG三種,TG型式是魚油經第一步粗萃出的型式,對人體的吸收率雖然不錯,但純度最低;EE型式是為了將魚油的omega-3濃度提升而研發出的酯化工法,這種型式雖然能提升魚油的濃度,但吸收率較差;rTG型式則是結合兩者的優點所研製的,將EE型的魚油再經一次純化,進一步提升魚油的濃度,也回歸到人體最好吸收的型式。‧ 選擇先進的專利超臨界萃取與淨化技術:專利超臨界萃取與淨化技術的結合優點,除了能大幅提升每一粒魚油中Omega-3的濃度外,還能有效去除雜質、有害物質或過敏原;減少溫度對油脂品質的破壞、去除魚腥味等多重優勢。作為一名新時代人類 ,吃的魚油也要很尖端!‧ 選擇具國際標章驗證的魚油:若是能取得IFOS、GOED等國際驗證標章的魚油,在品質上都會受到最嚴格的把關,檢驗項目包含重金屬、環境毒素、魚油濃度等,是需要全數通過檢驗合格後,才能取得的標章。因此在挑選魚油產品上有看到這些標章,都是我們可以放心選用的。‧ 公開透明的檢驗報告:魚油公認的隱藏風險便是重金屬與環境毒素的汙染問題,除了國際標章的核可外,是否具國內的第三方公正檢驗機構報告,也是我們必須關心的項目。在挑選魚油產品時可以多多注意該產品是否有做農藥、塑化劑、重金屬、微生物等檢驗。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人健康意識也隨之提升,許多生技公司或藥廠都有推出魚油類保健食品來為國人的營養需求作補充。如何挑選出最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也是健康生活必備的技能。相信看完文章的你,一定能從數十種產品之中馬上挑出最好的魚油,給自己與家人最高規格的心血守護!延伸閱讀:.5大易缺鈣族群當心「骨質疏鬆」!不只牛奶,6種高鈣食物也能幫你補鈣.一緊張就拉肚子!營養師教吃「低腹敏飲食」緩解腸躁症.維生素B群有哪些?營養師曝富含B群8種食物及8大功效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8 醫療.婦產科
哺乳媽想跳傘!她超怕「胸部爆炸」 釣出專科醫認證:假奶也不會
一名年輕媽媽剛生完小孩,正處於哺乳階段,想挑戰跳傘卻害怕「胸部在空中爆炸」,因此私訊婦產科名醫蘇怡寧,事後蘇也發文分享引起熱議,甚至釣出專科醫師認證,假奶也不會破掉,最後連當事人也出面回應「上飛機前會先擠乾的…謝謝大家關心」。蘇怡寧在臉書分享一名媽媽的私訊,對方表示自己下個月要去挑戰1400英尺(約426公尺)跳傘,擔心乳房腫脹跟跳傘會有關係嗎,怕胸部爆炸」。對此,蘇怡寧回覆,「不會爆炸的,加油」,他也笑說「在高空中腫脹的乳房不會爆炸啦,但是如果是我,我就不會去,因為我怕高」。文章曝光,網友們紛紛開玩笑說,「所以現在最新的恐怖武器,是哺乳中的媽媽?」、「不曉得在跳傘者下方觀看的人需要撐傘嗎」、「但是脹奶太久沒擠會爆炸」、「去高空怕乳房腫脹爆炸,那去潛水水壓豈不是會讓奶在海裡一直噴?我只聽過乳糖不耐症,沒想到有乳房不耐症」。另外,不少人對於跳傘的高度感到相當震驚,「1400英呎是要跳投胎的嗎?」、「等等1400英尺?400多公尺而已欸,這真的能跳傘?是與其考慮胸部爆炸,應該是要考慮整個人爆炸吧」,而媽媽本人也現身回覆「上飛機前會先擠乾的…謝謝大家關心,是14000啦…問問題太緊張,少按一個0」。留言處還意外釣出乳房專科醫師來認證,表示「不會爆炸」,也解釋若是隆乳的話,「近幾年合格的隆乳材質,甚至去接受乳房攝影壓擠也不會破掉唷」。延伸閱讀:.「職場女性餵母乳好糾結! 醫助破除「4大迷思」家人支持不可少.10種乳房可能疼痛原因!少機率跟乳癌相關,大部分是正常週期性生理現象.「懷上寶寶,媽媽就消失了嗎?」孕婦想吃夾菜卻被婆婆糾正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4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到底該怎麼吃才正確?詳解美國糖尿病學會最新飲食建議
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簡稱ADA)成立於1940年,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組織,致力於提供糖尿病相關的資源、教育、研究和宣傳工作。根據國際糖尿病組織(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2021年發布的數據,目前全世界約有4.63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對公眾健康影響甚鉅。ADA在幫助糖尿病患的過程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呢?首先,他們積極參與糖尿病相關的科學研究,包含資金資助、舉辦學術研討會等,而每個月出版的Diabetes、Diabetes Care兩本期刊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IF)極高的學術期刊,更是扮演著促進臨床護理、教育、營養、心理社會、流行病學、保健服務研究、新興治療和技術,乃至病理生理學、併發症等研究的重要角色。除了學術期刊之外,ADA也會整理這些研究成非醫療專業者也能看懂的形式,例如每年出版的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等附錄。最後,ADA在社區宣傳、教育活動、推廣衛教觀念的部分也不遺餘力,他們曾舉辦如糖尿病步行、慈善籌款等活動,除了支持糖尿病患者和他們的家人,更希望能提高公眾對糖尿病的認識和警覺,藉此推動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3年出版的書中所包含的內容吧!從書的目錄可以發現,儘管只是附錄,但內容十分嚴謹,每一句話的後面都附有證據等級,而且探討的主題也非常全面。書的開頭先介紹了糖尿病的定義、分類和診斷,在討論複雜的問題之前,必須確保討論的問題是相同的。中間的章節則涵蓋了與一般大眾最相關的內容,詳細探討如何調整生活習慣、控制血糖、控制體重,以及透過現有的科技產品如何幫助糖尿病患者實現這些目標。接著,如果非藥物的治療方法都沒有顯著效果,書中也介紹了目前現有的降血糖藥物種類、效果以及控制不佳時可能導致的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視網膜和周邊神經病變等。最後,書中還逐一介紹了老年人、青少年、懷孕婦女、住院者等特殊族群,並提供了這些族群需具備的整體觀念。這篇文章著重介紹第五章「飲食建議」的部分。開頭就明確指出,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前期和妊娠糖尿病,都建議實施個人化的營養治療計畫,以降低未來的醫療費用並減少併發症如心血管和代謝疾病的風險。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這是「個人化」的計畫,因此隨著個人狀況的不同,會有調整的空間。世界上並不存在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按照相同的菜單飲食,就能百分百康復的「完美的飲食菜單」。書中也提到,更重要的是「能長期維持的飲食模式」,而不是「每餐營養素的分配」,因此閱讀以下建議時,也可以思考看看跟自己目前的飲食方式有什麼不同,以及可以改善的部分,而非全盤推翻固有的飲食習慣。營養素大致分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油脂三大類,以下將依照這個順序逐一說明。首先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俗稱的醣類。攝取碳水化合物時,建議選擇營養價值高、富含纖維的食物。如果要以數字來衡量,建議食物當中每提供1000大卡的熱量至少有14克的纖維。例如,我手邊的品客披薩口味每份含1克纖維(每139大卡),換算下來是7.19克纖維(每1000大卡)。這表示洋芋片不是一個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一般來說,原型食物比加入添加劑的精緻食品更好,非澱粉類蔬菜也比澱粉類蔬菜,如蕃薯、馬鈴薯、玉米、豆子(紅豆/綠豆/豌豆等)更好。至於許多人關注的代糖,也就是不含碳水化合物、卻能帶來甜味的物質,目前沒有研究顯示其對糖尿病患者有好處或壞處。但由於代糖本身不含碳水化合物,不會提供能量,身體容易誤以為沒有吃飽,注意這可能引發過度飲食的情況。另外,GI值和GL值(血糖指數和血糖負荷)是另外一組常聽到的名詞,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其高低對血糖控制有好處或壞處,並不需要過度在意。接下來講到蛋白質,書中提到,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攝取蛋白質時,會在不增加血糖的前提下提高胰島素的反應,因為胰島素的功用是降低血糖。因此,對於有低血糖風險的病人,可試著避免攝取高蛋白質含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免血糖不小心降得太低。最後是脂質,目前對於脂質在整體熱量攝取中所佔比例仍沒有定論,但對於脂質的來源已有明確建議,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含量越低越好,以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較佳。至於魚油,許多人關心是否該吃,以及吃多少比較好,但目前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ASCEND trial(A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Diabetes)指出,每天攝取1克的n-3脂肪酸(EPA和DHA),對於目前還沒有心臟病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只是安慰劑。而REDUCE-IT(Reduc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 Icosapent Ethyl–Intervention Trial)則指出,對於已經有粥狀動脈硬化心臟病,並且正在使用降血脂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取4克的EPA確實可以減少嚴重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在此提供了三種營養素的攝取原則做為參考,再次提醒所有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能夠長期遵循的飲食模式」比「每餐中各營養素的分配比例」更加重要。若飲食原則過於嚴格,導致菜單不易接受,糖尿病的控制和改善效果可能不如「以大方向為導向、更注重飲食樂趣」的菜單。作為病人的家屬,請避免「這一切都是為了病人好」的想法,在飲食方面過度限制和批評病人。這樣做除了可能對病人沒有幫助外,還有可能破壞彼此之間的感情,可說是得不償失。參考資料: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 2023, Chapter 5: Facilitating Positive Behaviors and Well-being to Improve Health Outcomes【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糖友必讀!美國糖尿病學會最新飲食建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13 焦點.元氣新聞
3歲女童過馬路遭撞死!重傷母得知噩耗反應「勇敢」到令人心痛
台南市北區忠義路、成功路口,8日中午發生死亡車禍,一對母女走在斑馬線時,遭杜姓孕婦開車撞上,造成3歲女童亡、母重傷住院。當時女童父親尚未告訴仍重傷的妻子,女兒已經離世的消息,怕她承受不住打擊,事隔多日,女童父親告知妻子女兒的死訊,她的反應也讓不少網友心疼不已!臉書粉專「女人大律師李怡貞」在得知此事件後,希望能給予這家人幫助,原先都沒有取得聯繫,直到昨(12)日女童的父親余爸爸在李律師的臉書粉專留言,他表示妻子已得知「女兒不在」的消息,妻子難過、哭泣都不在話下,但很慶幸地是沒有太歇斯底里的反應,「我太太真的很勇敢,比我這個爸爸還勇敢,女兒是她痛了3個晚上才生下來了,她比誰都愛女兒」。余爸爸也希望藉由李律師的臉書版面對社會大眾說些話,他對於妻女發生車禍意外受到社會關注深感抱歉,盼女兒的犧牲、太太承受的痛,能喚醒國人更有禮讓行人的同理心,也呼籲大眾別再到事發地點擺放鮮花糖果,避免造成當地的困擾,把愛心、資源送給更需要的人,或者是送到台南市立殯儀館地下一樓豎靈區42號愛女的靈堂比較安全,日後他會把物資轉贈給更需要的孩子或民眾。網友看到後紛紛留言「莫名很心痛,謝謝李律仗義」、「好難過,這麼善良的一家人,遇到這樣的難關」、「媽媽一定是最痛的,但希望小妹妹的爸媽,能好好照顧自己」、「堅強的父母」、「要為這一家人,包括已經去當天使的小妹妹獻上最深的祝福」、「每天帶我兩歲的女兒出門也是各種謹慎小心,真心希望這樣的事情真的不要再發生了」。延伸閱讀:.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1 醫療.婦產科
雙胞胎比率在台已逾4%,近6成是早產兒!醫曝早產風險增加原因
台灣少子化,但試管嬰兒數逐年創新高,且雙胞胎比率在台已經超過4%,使高齡高危險、早產率提高。台北長庚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表示,台灣試管嬰兒寶寶增加,衍生高齡高危險與早產率提高的狀況,他提醒懷孕婦女例行產檢的重要性,有助於預防發生合併症及畸形胎兒的產生,以及早期發現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問題。試管嬰兒補助對象 擴大至所有不孕夫妻台北長庚醫院生殖中心主任尤星策表示,衛福部自2021年7月1日起,將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對象,由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擴大至所有的不孕夫妻,幫助許多家庭。近兩年來,台北長庚試管嬰兒療程數年增53%,懷孕數也比前一年度增加51%,每年有超過120名試管嬰兒寶寶來自於台北長庚,就懷孕率與活產率而言,台北長庚生殖中心達到63%的懷孕率與45%的活產率,高於全國平均。早產發生率增 最大危險因子多胞胎妊娠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蕭勝文主任析發現,近年台灣早產(懷孕不足37週活產的寶寶)發生率逐年上升,2021年已達10.61%,台北長庚更是超過20%。早產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多胞胎妊娠,比例達到15至20%,有將近60%的雙胞胎為早產兒。他說,子宮膨脹過度被認為是自發性早產風險增加的原因。主播楊智捷去年在台北長庚生殖中心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當時她39歲,懷有雙胞胎,但因為前置胎盤造成產前大量出血,最後經過安胎三個月,在33周時,由台北長庚副院長羅良明剖腹生產下龍鳳胎。黃女士的大寶已10歲,努力多年盼不到二寶,31歲時也在台北長庚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由產科主任蕭勝文剖腹讓二寶順利出生。張女士36歲,患有免疫疾病抗磷脂質症候群與甲狀腺亢進,長期服用藥物控制,導致不容易懷孕,在台北長庚接受取卵及植入胚胎,34周時發生早期宮縮狀況,提早接受剖腹產順利生下雙胞胎。高危險妊娠孕婦 視情況增加產檢次數洪泰和表示,依國健署規畫,理想產前檢查次數為14次;在七個月(28周)前,每月產檢一次;七到九個月(29-36週),每二周產檢一次;36周後,每周檢查一次,高危險妊娠或妊娠併發症的孕婦,視情況增加產檢次數,才能確保母體及胎兒的健康。補充資訊/試管嬰兒療程試管嬰兒療程只是將「卵子與精子受精和發育成胚胎」的過程,移到試管中來進行。試管嬰兒最主要的重點是:將卵子取出放在試管中,另外篩選過活動力較佳的精子,讓卵子與精子自行受精,之後繼續觀察胚胎發育的情形,並在適當的時機將胚胎放回子宮腔內,14天後,以懷孕試驗來檢測是否懷孕。試管嬰兒療程:需配合打針刺激排卵,對於37歲以下且抗穆勒氏賀爾蒙(AMH)值大於2的婦女,平均受孕機率約達60%左右。試管嬰兒治療適用的族群有:1.女性兩側輸卵管切除或阻塞2.男性精子數量過少與活動力過低3.適用於嘗試多種治療仍無法懷孕的不孕夫妻,例如:卵巢濾泡存量很低的婦女、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包含子宮肌腺症和卵巢巧克力囊腫的副取。【參考資料】林口長庚生殖與遺傳醫學中心:試管嬰兒治療(IVF)
-
2023-05-03 醫聲.醫聲要聞
後疫情時代多元病毒來襲 陳秀熙:三大提前部署待加強
新冠疫情趨緩,其他呼吸道疾病卻陸續崛起。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隨著新冠病毒進展,其正尋找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存機會,如民眾疫情期間缺乏對其他病毒的免疫防火牆,以致解封後,包括懷孕婦女、5至12歲幼童、65歲以上長者,容易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甚至還有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威脅,也就是說,人類須面對多元病毒的威脅及負擔增加。陳秀熙今天於「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節目,特別談到新冠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從競爭到共存的模式。陳秀熙說,病毒間有同儕競爭情形,如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時,當時在未完全採取嚴格防疫措施下,其他病毒流行即開始有下降趨勢,有如2009年H1N1大流行時,鼻病毒流行下降,主因是人體受到新冠病毒感染時,將啟動體內免疫反應,而抑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此外,WHO也於2019至2022年統計發現,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從2020年開始,已無觀察到B型流感病毒山形株的流行。不過,陳秀熙說,隨著新冠病毒的進展,目前觀察到新冠病毒正在尋找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存,也就是說,人類現在須面對新冠病毒XBB.1.5、XBB.1.16(大角星)與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威脅。因此,人類受疾病負擔會愈來愈重,在新冠病毒及其他感染症的保護力必須平衡。陳秀熙指出,目前國際間主要流行的的新冠病毒株為XBB.1.5,而於國內流行的BA.2.75病毒株已有下降趨勢,慢慢的隨著邊境的開放XBB.1.5的病例數則有上升趨勢。另新興大角星病毒株,正以3倍的速率快速成長,非常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主流病毒株。陳秀熙提醒,雖然新冠疫情趨緩,但住院率仍維持在低檔並未消失,但流感患者住院率則開始上升,顯見在雙重病毒感染下,醫療量能將會受到挑戰。有如國際專家提出警告,新冠疫情大流行時,忽略了其他呼吸道疾病,且目前估計約有2成醫護人員因疫情而離開醫療單位,另有3成1在會未來2至3年離開。因此,在新冠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共存時代,必須提前部署。但陳秀熙說,包括保護脆弱族群,應對於呼吸道疾病加強防疫監視,以及擬定特定場所的防疫措施,同時注意戴口罩、社交距離等精準防疫,最後是關注醫療量能配置等提早部署仍有待加強。
-
2023-04-28 醫聲.Podcast
🎧|媽咪,您辛苦了!孕媽咪靠「五招」 才能閃躲子癲症襲擊
每到母親節,就會讓人想起母親的辛苦付出,事實上,從懷孕那一刻開始,孕媽咪已開始為孩子「負重前行」,只求小孩出生歲月靜好,只是懷孕、生產,終究有風險,特別是子癲癇症,更讓許多醫師憂心,並常提醒孕婦留意、小心。「我看過一位孕媽咪當場在診間失去意識…」談到子癲前症、子癲症的可怕之處,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產科主任、母胎醫學會理事長蕭勝文醫師感觸很深。他說,這位孕媽咪正苦惱於噁心、嘔吐等不舒服症狀,沒想到看診到一半,這位孕媽咪突然抽筋、失去意識,舌頭也吐了出來,為了擔心咬到舌頭,蕭醫師馬上用壓舌板壓住孕媽咪舌頭,然後馬上送去急診,進行插管治療,並緊急剖腹,讓孩子提早出生,這樣才能挽救媽咪生命,千鈞一髮的畫面,令蕭勝文醫師記憶深刻。🎧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蕭勝文醫師指出,現在懷孕女性的年齡呈現M型化趨勢,高齡孕婦日漸普遍,隨著年齡增加,血管彈性會變差,懷孕出現高血壓、生產前後血管栓塞、深層靜脈曲張的機率就會上升,也容易產生姙娠糖尿病,而子癲前症也是常見情況,對母親、胎兒的威脅不容忽視。根據衛福部孕產婦死亡率資訊,近五年來,孕產婦死亡率比過去高升,在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為10萬分之16,代表每十萬活產嬰兒中,有16位新生小寶寶出生不久就失去了母親,這數字創下23年新高,在2021、2022年,孕產婦死亡率則在萬分之14、13間起伏。「目前台灣孕產婦死亡原因,第一名是產後大出血,第二名是羊水栓塞,第三名就是子癲!」蕭勝文醫師分析,在孕產婦死亡原因中,子癲症、子癲前症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及早發現,因此母胎醫學會一直努力推廣子癲前症篩檢的重要性,目前子癲前症篩檢也已納入常規檢查。子癲前症很可怕,母胎生命受威脅「子癲前症」中,「癲」這個字就是指癲癇,也就是抽搐、抽筋,在抽筋、癲癇尚未出現前,稱為子癲前症,這是懷孕引起,出現於懷孕20週之後,病患會血壓上升,有時會噁心、嘔吐、頭很痛,或喘不過氣、小便明顯變少,也可能全身水腫或下肢水腫,一星期內,體重可能增加2、3公斤,持續惡化,一出現抽筋、癲前,便演變成子癲症,情況更危及、更致命。子癲前症危險的地方在於,這種疾病會造成胎死腹中、胎盤早期剝離,有的媽咪生產前血壓太高,因而出現出血性腦中風,影響肝、腎功能,也有人因為眼壓太高,引發視網膜剝離,這時候,眼睛就會視力模糊、看不到,由此可知,子癲前症的影響遍及全身,放任不管,後果不堪設想。盡早預防、治療,才能避免悲劇「子癲前症、子癲症是懷孕引起,所以一出現危急症狀,就要立刻把小朋友生出來,通常是緊急剖腹…」蕭勝文醫師指出,為了避免走到這一步,「早期篩檢」、「規律量測血壓」、「飲食少油、少鹽」、「規律運動」就非常重要,另外,一發現「有子癲前症警訊,必須規律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降血壓藥」,當五個環節都照顧到,就能減少子癲前症、子癲症傷害。對於子癲前症的篩檢,國際一項多國、多中心研究顯示,由於亞洲女性比歐美女性瘦小,胎盤也相對較小,因此篩檢子癲前症的平台基準需要校正,若與歐美一樣,很容易產生誤差。蕭勝文醫師研究發現,篩檢子癲前症時,除了傳統生化指數,若將媽媽體內特定「微核醣核酸」(miRNA)也納入觀察指標,搭配身高、體重等數據,便可建立一套新評估標準,且從第一孕期即可預測疾病風險高低,子癲前症的防治就能及早進行。蕭勝文醫師再次提醒,子癲前症的篩檢很重要,當孕媽咪發現血壓居高不下,一定要盡快用藥控制,才能有效保護母胎健康。蕭勝文小檔案現職: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台北長庚婦產部教授級主治醫師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胎兒醫學博士經歷: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滾宬瑋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
2023-04-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不只提神,還有超厲害10大功效!正確補充時間及吃錯的副作用一次看
關於「幫助提神」的保健食品,許多人都會提到維生素B群(Vitamin B),這也是特別受台灣人歡迎的保健食品之一。其實B群主要包括維生素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等八種,扮演輔酶的角色,對身體的重要性也各司其職,人體亦無法自行產生。B群除了調解新陳代謝、維持皮膚和肌肉健康,增進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穩定情緒等好處,攝取足夠維生素B1、B2、B6、B12對長輩的記憶力也非常重要,而B6、B12和B9的充足與否也和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指標「同半胱胺酸」有關。這篇文章會帶你了解常見B群的功效、如何補充,以及服用B群的正確觀念,避免每天吃B群卻只是「吃安慰」。盤點B群的10大功效1. 產生能量:協助醣類、蛋白質、脂肪產製能量,幫助細胞正常運作,適當補充B群可以幫助身體更有效的代謝營養素。2. 促進血液循環及代謝:酒精需要維生素B1、B2、B3幫助促進代謝,加上酒精利尿,容易排掉水溶性營養素,所以常喝酒的人適量補充B群是有必要的。3. 幫助入睡:維生素B6可協助合成血清素,幫助分泌褪黑激素;B3可減少夜間醒來次數;B12則能維持神經系統健康。4. 維持好氣色:B群提供造血功能,女性尤其適合補充含鐵的天然B群。5. 穩定神經系統6. 維持皮膚黏膜、毛髮、指甲健康,抑制黑色素生成7. 幫助合成抗體、膽固醇與製造賀爾蒙8. 幫助循環順暢9. 有助胎兒正常發育與生長10. 避免憂鬱、焦慮因此,如果人體長期缺乏B群,可能會導致的症狀有:1. 免疫力下降2. 容易落髮、皮膚瘙癢3. 新陳代謝異常4. 腸胃不適、便秘、腹瀉5. 精神不濟、淺眠多夢、頭暈6. 走路不穩、手腳麻7. 認知混亂這些食物就有豐富的B群!許多人喜歡直接吞顆B群,卻忽略平時的飲食狀況,其實透過天然食物幾乎就能補足每日所需的B群,例如以下食物就富含多數的B群元素:1. 瘦肉、內臟2. 魚肉:沙丁魚、鯖魚、鮭魚等 牡蠣、蛤蜊3. 全穀類:糙米、燕麥、胚芽、葵花籽、芝麻、堅果等4. 深綠色蔬菜:菠菜、花椰菜、紅蘿蔔、南瓜等5. 菇類(香菇、蘑菇)、藻類(麒麟菜、海帶、裙帶菜、紫菜等):建議素食飲食中蔬菜類攝取應包含至少一份深色蔬菜,一份菇類與一份藻類6. 地瓜、洋蔥、蒜頭 7. 牛奶、豆類別急著起床就吃B群!B群的正確吃法一次看雖然B群可以在天然食物中吃到,但若是孕婦、哺乳媽媽、全素食者、胃口較差的銀髮族、容易感到疲累或壓力大的上班族和學生,或是飲食不均衡的外食族,可以考慮額外補充B群。關於常見的B群迷思和攝取的疑難雜症,不妨參考營養師和藥師的專業建議:1.一般B群在體內4小時就會被代謝,因此建議分次補充(例如一天補充兩次)效果更好。2.可於飯後1小時以內或隨餐吃,若下午較容易疲勞者可於午餐後補充。不建議起床空腹吃,腸胃功能較虛弱敏感者則建議在飯後吃。另外,服用時除了搭配大量開水,喝咖啡後應間隔1~2小時再補充B群,提神效果較佳。3.若前一天熬夜,隔天又想活力充沛,可補充以B1為主的B群;如果是晚上睡不好、情緒不穩,可於睡前補充低劑量B群安定神經,幫助睡眠。4.「緩釋」型B群有助於整天維持精神;但若想改善腰痠背痛或眼睛痠澀,「長效」型較能有輔助效果。5.挑選複方成份時,請注意營養標示鈣與鐵是否涵蓋在內,因為鐵與鈣會互相競爭,干擾彼此吸收。6.B群補充過量反而會造成原本就有痘痘問題的肌膚狀況惡化,促進毛囊內油脂分泌旺盛。皮膚科醫師提醒,平日均衡飲食者維生素B6、B12就已經攝取足夠,不太需要再補充。最後也要提醒,如果平時作息正常、飲食營養均衡,滿足身體維生素B群充足的前提下,過量補充B群並無法再「補充體力」,只會被身體排出,嚴重更可能出現皮膚癢痛、神經系統障礙等症狀,還是要依個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健康情形決定。【資料來源】嘴破、痠痛、解酒...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營養師高敏敏的保健營養品吃對時間表吃B群到底是好睡還是不好睡?李婉萍營養師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天然維生素B群,跟著『我的餐盤』吃全穀,補充每日活力!身體狀況百出? 因為你缺 B群 !【延伸閱讀】「醫師也是人,我也會恐懼...」連台大醫生都束手無策,醫師林肇堂抗癌8年秘訣:早餐必備的4樣食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8 養生.聰明飲食
怕胖不吃澱粉?12種健康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推薦
現代許多人為減肥不吃澱粉類的碳水化合物,卻還是常喝含糖飲料或甜點,雖攝取了碳水化合物,但卻是空有熱量而沒有任何營養。碳水化合物仍有維持健康的必要性,也有助於體內脂肪燃燒,殊不知過低的碳水化合物攝取,也可能讓你短命。為什麼我們需要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水果和糖,主要來源是澱粉類食物,如馬鈴薯、麵包、米飯、麵食和穀物。其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研究發現大腦細胞只能藉由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成人大腦每日平均需要 110 至 140 公克的葡萄糖,因此,每日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是有其必要的。根據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1至70歲以上碳水化合物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30公克,占總熱量50%-65%;懷孕婦女建議175公克,哺乳婦女210公克。12種健康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推薦元氣網以下整理國內外專家建議的12種營養豐富且富含纖維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大家一起擺脫飲料與甜點的控制,更健康的攝取熱量。藜麥、燕麥、蕎麥這三者都含有7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富含蛋白質、纖維及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藜麥、燕麥、蕎麥都極具飽腹感,是減重族群的好選擇。藜麥和蕎麥可改善血糖和心臟健康,燕麥也可降血糖和膽固醇。香蕉一根大香蕉(136克)約含31克碳水化合物,以澱粉或糖的形式存在。香蕉鉀含量高,有助降血壓和改善心臟健康。香蕉不只水溶性纖維多,還含豐富果膠,是很好的「天然通便劑」。不太成熟的綠色香蕉澱粉含量較高、糖份較少。綠香蕉富含抗性澱粉,能提供飽足感,對減重族群也是不錯的飽腹來源。地瓜每100公克,熱量121大卡/碳水化合物27.8克/膳食纖維2.5克地瓜由澱粉、糖和纖維組成,富含維生素A、C、鉀及抗氧化劑,有助對抗細胞中有害自由基。地瓜煮熟後放冷會產生抗性澱粉,可降低GI值,帶皮吃則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馬鈴薯每100公克,熱量77大卡/碳水化合物15.8克/膳食纖維1.3克馬鈴薯每100克中含鉀502毫克,屬於高鉀食物,有利控制血壓。它還提供一種獨特的碳水化合物-抗性澱粉,已被證實能提高身體脂肪燃燒。煮熟、冷卻的馬鈴薯會形成更多抗性澱粉,因此建議煮熟冷卻後再吃,以獲得更多抗性澱粉。研究也顯示,馬鈴薯比其他含澱粉的碳水化合物(如義大利麵和米飯)更容易有飽腹感,有利體重控制。南瓜每100公克,熱量49大卡/碳水化合物11.1克/膳食纖維1.4克南瓜是極好的維生素A來源,可改善視力。它還含有植物固醇,可以降低壞膽固醇,β-胡蘿蔔素則可以對抗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屬於全穀根莖類的南瓜含鉀量高,高血壓患者若吃糙米飯攝取澱粉,不如改吃南瓜,營養素不輸糙米。玉米每100公克,熱量107大卡/碳水化合物17.8克/膳食纖維4.7克玉米在營養分類上屬全穀根莖類,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豐富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黃素等。1根水煮玉米熱量約210大卡,就等於1碗8分滿的白飯,一餐1根玉米就能取代主食白飯。甜菜根每34公克,熱量49大卡/碳水化合物7.8克/膳食纖維2.3克甜菜根屬根莖類植物,含有稱為「甜菜鹼」的營養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甜菜也是葉酸、錳和鉀的良好來源,有助鈣的吸收和血液凝固。藍莓藍莓主要由水組成,以及每100克約14.5克碳水化合物。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維生素C、K和錳等。根據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院近期一項指出,每天吃一把野生藍莓,有助降低血壓、改善記憶力和大腦認知能力。蘋果每100公克,熱量49大卡/碳水化合物13克/膳食纖維1.5克蘋果熱量低、營養價值很高,富含植化素、果膠、多酚、維生素、鉀、鐵等礦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及防癌功效,更是減肥、降三高、幫助排便的最佳水果之一。蘋果的果皮營養價值高,建議連皮一起吃最好。蘋果屬於低GI水果,適合糖尿病人、減肥的人、有三高問題的人食用,但如果是腸胃炎發作的人,則去皮後再吃即可。柳丁每100公克,熱量44大卡/碳水化合物11克/膳食纖維2.1克柳丁是纖維的良好來源,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其他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吃柳丁有益心臟健康並增加鐵的吸收,有助預防缺鐵性貧血。除了以上所列,其實還有許多好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要知道,碳水化合物不是惡魔,完全不吃或狂吃某類食物,都是不利健康的。唯有了解,才能健康又愉快的享受吃這件事。【參考資料】.《healthline》12 High Carb Foods That Are Incredibly Healthy.不吃碳水化合物可能縮短4年壽命?專家建議這樣吃.馬鈴薯=高熱量?怎麼煮是關鍵!教你保留維生素、抗氧化劑含量.圖表/地瓜、馬鈴薯比一比!營養差在哪?怎麼吃效果更好.助減肥、降三高的最佳水果之一 營養師揭蘋果要不要削皮.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
2023-04-26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生或不生,妻子一定要取得丈夫同意嗎?
編者按:繼2/20-24的婦產科江盛醫師的三篇「生與不生」的論述之後,這星期我們邀請由關心這議題的女性婦產科醫師、法律專家與醫學倫理做更深入的探討。婦產科資深醫師以一青少年未婚懷孕的典型案例,提出具備青少年親善照護理念的醫療院所如何運用醫病共享決策模式來協助當事人一起討論「生與不生」的困境,提供意外懷孕多元選擇管道之會談過程,以及協助青少年了解目前的法律規定,取得父母或監護人的協助並參與有關他們自己的照護抉擇的作法。一位醫學大學公衛所的法律專家就「生或不生,妻子一定要取得丈夫同意嗎?」提出正反兩面的看法,保障婦女身體自主權固然重要,但也要兼顧胎兒生命的保障,並表示與其用刑罰處罰墮胎,建議關注更具體的議題,如提昇婦女避孕等措施的資訊與可近性,特別是青少年,以及如何善待選擇懷孕生產的母親們,親職友善的上下班等職場環境。最後一位醫學院兼具醫學倫理背景的臨床醫師說明台灣擬修改行之有年的《優生保健法》,將「人工流產需配偶同意」之規定刪除,並增列未成年之人工流產同意的第三方規定。對這即將到來的「生育保健法」,發出感性的「讓阻礙女性生育自主的高牆倒下吧」的呼籲。延伸相關閱讀醫病平台/生?不生?墮胎在法律、政治和社會上的爭議-2/20醫病平台/生?不生?打破傳統性別迷思的女性-2/22醫病平台/生?不生?生育控制和人口成長-2/24醫病平台/青少年意外懷孕,生或不生?——運用醫病共享決策會談模式協助當事人作決定-4/24一名30歲的女性,懷孕12週,因為丈夫經常家暴,也不分攤房貸、扶養費或任何家庭開銷,正在跟丈夫談離婚。離婚談判進展緩慢,但胎兒週數越來越大,女子希望能夠先接受人工流產,但丈夫揚言要她付他一百萬,他才會同意妻子人工流產。診間內,這位女子細數婚姻內丈夫的種種惡行,眼淚忍不住流下來,診間的醫護人員聽了都很同情,但是現行優生保健法第九條第二項規定,此種情況之人工流產,應得配偶同意。遇到這種情形,醫師只能兩手一攤,請孕婦回去嗎?自從我國於1984年通過優生保健法後,儘管刑法第288條至第292條仍然將墮胎列為罪,但由於優生保健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六款允許婦女「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得依其自願施行人工流產,條件相對寬鬆,因此我國已婚女性根據該款要接受人工流產,主要的障礙是該條第二項要求「應得配偶同意」。妻子懷了孕,倘若要人工流產,應該取得配偶同意,乍聽之下似乎很合理:既然孩子是夫妻兩人共同孕育的,出生後,兩人也都有義務扶養,不想生的決定,應該也要讓丈夫參與。即使沒有這個法律規定,在婚姻關係良好、彼此相互尊重的夫妻之間,通常也會在兼顧懷孕生產對妻子人生發展的影響下,針對生或不生,尋求兩人的共識。問題是,當這個規定一但成為人工流產的法定要件,卻會讓婚姻關係惡劣的丈夫,在妻子要人工流產時,取得否決權。這意味著一旦懷孕,女性不但失去九個月的身體自主權,而且永遠成為一個母親,必須為了孩子犧牲原先自我實現的許多機會,一輩子的生涯也就此改變。倘若考量夫妻間性關係的諸多動態情境,倘若懷孕不是這位女性深思熟慮的決定,禁止女性事後選擇終止懷孕,畢竟是太沉重的負擔。 因此,儘管胎兒生命也很珍貴,根據美國生育法中心針對全世界人工流產相關法治的統計,全球目前僅有9國要求人工流產需經配偶同意,其中除了我國與日本外,包含印尼、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葉門、科威特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事實上,近年來,我國法制越來越保障已婚女性結婚後的身體自主權。例如,2020年大法官釋字791號解釋就宣告原先刑法的通姦罪違憲,因為夫妻結婚後仍保有性自主權,同時,根據刑法第229之1條,婚姻內仍有可能成立強制性交罪,只是相較於一般強制性交採非告訴乃論,為了保障婚姻和諧,於配偶間發生強制性交時,配偶有權決定是否追究。因此,欣聞國健署正在研議修法廢除我國此一規定。然而,在還沒有修法前,倘若醫師因為婦女沒有配偶同意,只能直接請婦女回家,可能導致婦女尋求地下管道接受不安全的人工流產,或重回家暴等困境。因此,或許醫師一方面可以協助轉介心理諮商或社工等專業、提供家暴保護令、安置、出養及育兒補助等資訊或資源,協助孕婦思考所有的方案,釐清究竟是因為離婚後擔心沒有資源扶養孩子,因而選擇人工流產?還是果真不願意生這個孩子,讓這位婦女在作決定時,不至於感到孤立無援,也能更加深思熟率。但不能否認的是,即使廢除配偶同意權之規定,人工流產畢竟會影響胎兒生命。因此倘若保障婦女身體自主權之餘,要兼顧對胎兒生命的保障,更根本的作為,應該是提升國家對懷孕女性與育兒的支持,以及各種避孕資訊,協助女性在面對這個決定時,能夠更加深思熟慮,包含減少意外或不情願的懷孕,以便讓所有的孩子們都有一個愛他們的家。因此,在生育率又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與其用刑罰處罰墮胎,建議關注在更具體的議題,包含如何提昇婦女避孕等措施的資訊與可近性,特別是青少年,以及如何善待選擇懷孕生產的母親們,減輕父母育兒負擔,包含對於托育、對親職友善的上下班等職場環境,才能減少人工流產及其所衍生的倫理難題。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4-2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失眠就吃安眠藥?安眠藥、助眠藥常見種類及副作用一次看
失眠、睡不好,許多人會使用安眠藥,不過安眠藥屬於第三、第四級管制藥品,需經醫師處方,若服用他人藥物恐帶來其他風險,且成癮、戒斷也是一大問題。大樹藥局馬尚榮藥師指出常見副作用及相關風險,呼籲如有需求應循正規管道,先經由醫師檢查並予以合適治療。安眠藥、助眠藥常見種類,副作用、注意事項各不同!2大類安眠藥:馬尚榮藥師指出,安眠藥主要成分可分苯二氮平、非苯二氮平兩大類,苯二氮平類藥品可如triazolam、diazepam、estazolam、flurazepam等,非苯二氮平類藥品則如zaleplon、zoppicano、zolpidem等。各類藥品皆有各自的副作用,不過大致而言普遍常見協調功能喪失、記憶影響或受損、神經質受損、思想混亂、行為異常、易怒、憂鬱、成癮等。輔助入睡藥物:也有一種是在各大藥局可買到的抗組織胺類型藥物,此成分也常見於感冒藥,因此民眾吃抗組織胺感冒藥時會感到嗜睡,高劑量的抗組織胺藥物也可作為輔助入睡藥物。副作用常見為口乾舌燥、頭痛等。褪黑激素:另外褪黑激素雖不被歸類在安眠藥,但也有助於調整生理時鐘,對於需要調整者也有幫助入睡的效果。但在台灣目前非保健食品、也非合法藥物,呼籲若從國外也應由正規管道取得,以避免傷錢傷身。安眠藥副作用影響廣泛,藥師籲4族群盡量避免!基於安眠藥副作用的影響,馬尚榮藥師也指出部分特別不建議使用的族群,包括孕婦易影響母體及胎兒。以及未成年者、年輕人,容易成癮,成年後更難戒斷。而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族群,這類族群身體已有發炎狀況,更容易受安眠藥負面影響,因此也不建議,特別是這類型也多有多重藥物使用,安眠藥易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此族群如需使用,也更應先討論並依照醫囑服用。另外,使用安眠藥切記不可飲酒,易增強藥劑作用、情緒不穩、呼吸抑制等。咖啡、茶雖然在睡前較少人會喝,但也提醒不可搭配,以免交互作用。也不可與含抗組織胺類型藥物一起服用,除了效果增強,也易增加攝護腺肥大、青光眼風險。安眠藥長期易影響健康!藥師籲先檢查別亂吃。馬尚榮藥師提醒,安眠藥雖然可幫助入睡,但由於副作用也會影響情緒,使自律神經難以放鬆,間接影響心腦血管健康、身體易漸漸慢性發炎。據美國研究,若每個月吃30次以上安眠藥,死亡率會比一般未使用者高出25%。若每個月僅吃幾次,也會提升10-15%。另外成癮、戒斷也是一大問題,可能心悸、手抖、血壓上升、腸胃不適、焦慮、癲癇發作、記憶喪失等,不可想戒就戒,要有醫師、藥師等專業的外力介入、配套措施。建議如有失眠、睡眠障礙者,可循身心科、睡眠醫療中心等先進行檢查,並予以合適治療,改善原因,以利幫助睡眠。《延伸閱讀》 .淺眠、失眠、夢多怎麼辦?醫教10招:培養儀式感助入睡! .失眠、睡不好吃褪黑激素有用?哪些食物吃得到?醫:先了解作用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4-20 新冠肺炎.回首SARS
「我也是人,可不可以不勇敢?」醫師看《疫起》:覺得痛快淋漓地被同理了!
在歷經了三年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終於常態化,以及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和平醫院封院二十周年之際,我看了由林君陽執導,劉存菡編劇,王柏傑、薛仕凌、曾敬驊、項婕如、張永正主演的「疫起」(預定4月14日上映),一部改編自2003年SARS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的電影。當年封院時,我工作的醫院並沒有發生大型的院內感染,但仍然清晰記得當年社會的混亂與四處瀰漫的不安。在2003年3月至6月的SARS傳染期間,台灣總計一共造成346人染疫、81人死亡,死亡率達23.4%;而在和平醫院封院期間有員工57人感染、7人死亡,包括第一位殉職醫護人員的陳靜秋護理長,當時女兒只有八歲;28歲與未婚妻在三月中旬試拍了婚紗照,也付了訂金的內科住院醫師林重威;護理部鄭雪慧副主任、林佳鈴護理師;蔡巧妙檢驗師;工友陳呂麗玉、楊淑媜(註1);院內民眾97人感染、24人死亡,其中1人是自殺。如果您看過「疫起」,就會發現編劇巧妙的將其中幾位人物的事蹟與形象融入在劇情之中。當時這些醫護人員與民眾的犧牲,為台灣社會帶來了反省,也讓政府與人民都提高警覺,從法規、制度、感染控制都做了許多變革。雖然當年的SARS死亡人數遠遠不能和現在的新冠病毒相比,17年後,林醫師同學林育靖醫師撰文感嘆,如果當時能像今日新冠疫情這樣處理,或許年輕的林重威醫師就不會離開了。【延伸閱讀】醫病平台/如果SARS時代可以這樣,林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電影的重現度、臨場感十足 編劇呈現醫護人員樣貌回到電影,我被醫院、病房場景與手術房的重現度驚艷到,逼真程度讓身為醫護人員的我不斷告訴自己:「那個血(傷口…)一定是假的!」周刊記者金有中(薛仕凌 飾)潛伏在醫院內蒐集證據,讓真相傳出醫院也是功臣一位,計程車司機(張永正 飾)雖是底層小人物,無私著照顧被封在醫院裡的小孩;其他演員們的動作與專業度也十分到位,臨場感十足;閉上眼還依稀看見演員們臉上的口罩壓痕,眼罩裡的霧氣,雨衣、隔離衣下的汗水。編劇劉存菡本身是急診護理師,劇情中真實呈現醫護人員的樣貌,是讓我最有有共鳴的部分。我們就是那個時時刻刻軋在病人、工作、長官、健保抽審和家人間,疲於應付的夏正醫師(王柏傑 飾),總是用盡100%的力氣,但在家人眼中永遠不及格;也是那位染煞的8B護理長,不僅照顧不了女兒,連自己都照顧不了;是那位充滿正義感的安泰和護理師(曾敬驊 飾),自不量力地想要幫助所有的人;是那位堅持理想而憤怒拍門的李心妍實習醫師(項婕如 飾);更是那群害怕染疫,而自我隔離在安全區域的醫護人員。面對疫情 醫護人員內心一樣糾結電影海報上的文字非常貼切地反映出醫護人員內心的糾結:安泰和護理師那張海報上的是:「選擇害怕,你要怎麼救人?」夏正醫師的則是:「我也是人,可不可以不勇敢?」多數的醫護人員就像影片中,封院後在隔離區走廊跌倒的護理師一樣,想著病人不能沒有人照顧,掙扎著爬起來,硬著頭皮踏進病房。夏正醫師原本可以撤離了,卻又自願去隔離區為染疫的孕婦手術,他可是想到了自己多日不見的女兒才這麼做?手術後打電話給女兒時,他是後悔還是慶幸自己留下來? 必須承認,「疫起」這部電影讓身為醫師的我,痛快淋漓地被同理了。我相信醫護人員會繼續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忍受著外人無法理解的辛苦,雖然致死的病毒在擴散,希望和絕望都會傳染,我們不會忘記當年殉職犧牲的陳靜秋護理長和林重威醫師,心中亮著圍成台灣形狀的燭光,因為我們見證了愛在SARS和COVID-19疫情下,無處不在地不停蔓延。【延伸資訊】註1:維基百科: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疫情期間殉職醫護人員列表
-
2023-04-17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老化、三高及慢性病 一次看懂巧克力及可可有什麼功效
要說世界第一名的心靈食物comfort food的話,絕對非巧克力莫屬。只要是心情不好就特別想讓人來點巧克力,女生在周期來前也特別會想要吃點巧克力,巧克力到底為什麼有這種令人幾乎上癮的魔力呢?大家都知道巧克力是可可來的,而可可的學名為Theobroma cacao,Theobroma這個字來自希臘語的神theo與食物broma,意思就是「神的食物」,而cacao就是為什麼我們翻叫做可可,至於為何可可又有寫作cocoa的呢? 理由眾說紛紜,推論竟然可能是因為之前的歐洲人把cacao寫錯字?!。可可食用的歷史將近有3000年,在可可原產地的阿茲特克帝國或是鄰近的馬雅帝國,可可是非常珍貴稀有的食物,特別是作為奢侈品或是藥用,也通常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而且可可豆還可以當作貨幣或可以拿來支付稅金使用。如今可可或是製成的巧克力當然不再那麼珍稀,已被推廣到世界每個角落,但是受到更多人的熱愛,而且精緻的手工巧克力依然要價不斐。對可可的主要出產國象牙海岸、迦納、印尼來說,可可都是該國很重要的財政收入,全球每年可可豆產量約400萬噸,市值高達100億美金,加工成巧克力後,金額更高達1000億美金以上,所以「黑金」之名當之無愧。經過歐美長期研究,可可與巧克力固然風味迷人,但是人們愛吃可可與巧克力還為了它的功效,自古的說法有可可或巧克力具有催情的作用,它們也被女性們作為對抗經痛的祕方,心情不好時更讓人會想大吃巧克力,而新的研究也肯定可可或巧克力具有預防老化、幫助記憶力、預防三高等慢性病等等的作用。什麼是可可、怎麼做成巧克力?可可豆是可可果實的種子,從採收果實、從果莢中取出可可豆後,要經過繁複的手工加工,才能成為可可豆以及進行後續加工,製成各式各樣的可可、巧克力產品。可可發酵可可豆的加工中,影響風味最大的就是發酵這個步驟。可可豆如果不發酵,味道既苦且澀,難以入口,根本不是我們所認知的可可或是巧克力味。可可豆從果莢取出之後,最常見的做法是將可可豆以香蕉葉包起來平鋪,然後成堆放在籃子裡或箱子裡靜置發酵。因為可可的果肉含糖量豐富,所以發酵作用很快,並且產生高溫殺死胚芽,防止豆子發芽。發酵的過程中果肉逐步分解,產生有機酸或是酒精等成分,這些成分也會滲入豆子裡,形成可可風味的一部分。同時,一些酵素也會在豆子裡開始作用,如蛋白分解酵素有助於形成一些游離胺基酸與胜肽,這些酵素分解出來的小分子也幫助可可形成複雜風味。烘焙就像咖啡一樣,可可豆也要經過烘焙乾燥,才利於保存。烘焙的時間與溫度也大大地決定了可可的風味。研磨加工可可豆乾燥後,就可以運輸去世界各地進行後段加工,比如說再經過壓碎、研磨成為可可膏、可可脂、可可泥、可可粉等產品,最後去做成各種食品或令人喜愛的巧克力。可可有哪些成分?可可之所以風味迷人,就是因為它是植化素與多種成分的寶庫,在可可豆裡已經找到超過300種以上的功效成分,這遠遠超越了大多數其他植物。可可含有蛋白質、脂肪、多酚、黃酮類化合物、可可鹼、咖啡因、磷、銅、鐵、鋅、鎂、維生素A、維生素B6等。多酚可可含有很豐富的多酚,可可多酚包含了兒茶素、前花青素、花青素、黃烷醇等分子。多酚有很高的抗氧化性,因此讓可可或是黑巧克力可以保護心血管、維護記憶力、預防失智、保護免疫系統。前花青素尤其是可可多酚抗氧化力的主力,也是可可主要的苦味來源。而可可黃烷醇是對皮膚特別有功效的分子,可以幫助皮膚微血管的流通。可可鹼可可含有植物界裡少見的甲基黃嘌呤類物質,甲基黃嘌呤類包含了咖啡因與可可鹼。可可鹼具有提神作用,也可以保護腦神經與心血管,而且還可以促進脂肪燃燒,提升新陳代謝,而且還可以改善情緒、對抗憂鬱。礦物質可可具有多種礦物質,其中最豐富的是鎂,鎂是多種酵素反應中的重要因子,包括蛋白質合成和新陳代謝。此外,鎂也可以對抗心律不整和舒張血壓,缺乏鎂與新陳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和糖尿病有關。此外,可可還含有鈣、銅以及鐵,都是對人體很重要的微量礦物質。更多鎂的功效,參考鎂有什麼功效?幫助睡眠、放鬆身心、提升運動效果,為何又被稱為「舒壓礦物質」?補充鎂有副作用嗎?含有鎂的天然食物有哪些?胺基酸可可發酵後含有豐富的精胺酸,精胺酸可以幫助人體產生一氧化氮,缺乏精胺酸與性功能失調有關,所以或許這也是可可或黑巧克力被當作催情劑的原因之一。可可也含有豐富色胺酸,色胺酸是血清素以及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血清素以及褪黑激素與維持生理時鐘、幫助入睡、對抗心理壓力、降低憂鬱有關。可可或是黑巧克力具有哪些功效?可可或是純度高的巧克力具有非常多樣的功效,經過科學證實的有:舒緩壓力、對抗憂鬱、改善心情可可含有特殊的苯乙胺(PEA)成分,苯乙胺可以促進血清素與腦內啡的分泌,任人產生放鬆愉悅的感覺,也可以提高性慾,產生一種幸福感。或許腦內啡就是許多人對於巧克力近乎成癮的原因之一。也有研究發現,飲用高多酚可可能夠提升平靜的感覺以及滿足感。此外可可的色胺酸也有助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的形成,所以也能幫助對抗壓力、放鬆心情、幫助入睡。而可可裡的維生素B6也是合成褪黑激素與多巴胺時的必要因子。幫助腦部健康曾有學者分別做過實驗,發現吃巧克力可以提升α (alpha)腦波以及δ(delta) 腦波,α 波是人在清醒專注時發出的腦波,而δ 波是人在放鬆時發出的腦波,對人的腦部運作都有益處。有針對年輕成人的研究指出,食用可可能夠立即提升認知功能以及神經可塑性,這是因為食用可可之後可以立即提升腦部血液流速與腦部血氧濃度。研究指出,可可鹼也有刺激振奮心情的作用,以及提升腦力,幫助專注集中的作用。預防老化與失智研究指出,可可黃酮可能有助於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維持認知功能,並減少認知退化、預防失智的風險。也有挪威研究探討富有黃酮的三種食物:巧克力、葡萄酒和茶,攝取後對認知的影響,研究對象包含了2031名參與者(年齡在70至74歲之間),結果發現攝入這三種食品的參與者在認知測試中表現顯著優於未攝取的參與者,而且他們的認知退化的的罹患率也更低。對於巧克力的攝取量約為每日10克時,影響最明顯。預防三高與慢性病可可有助預防三高等慢性病,有研究指出可可能夠降低血壓,這可能與可可多酚以及精胺酸有助於身體產生一氧化氮有關。因此可可對心血管健康有多種益處,其抗氧化力可以避免動脈硬化,也有助於預防中風,可可多酚也對血糖穩定有幫助,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因此可以預防第二型糖尿病。此外,實驗也證明,攝取可可能夠明顯降低血脂與膽固醇。女性健康女性經期的不適感與缺乏多巴胺與鎂有關,因為可可能夠補充身體的多巴胺,也含有豐富的鎂,所以有助於舒緩經期的不適。國民健康署也說如果攝取黑巧克力 (約30克),再搭配一杯富含鈣質的熱牛奶,效果會更好。也有實驗指出,食用黑巧克力可以明顯降低經痛。巧克力也含有豐富的鐵,可以幫助女性補充因為經期而流失的鐵質。此外,有一項有關孕婦食用巧克力量與壓力的研究發現,比較頻繁攝取巧克力的孕婦,其嬰兒在六個月時有比較低的壓力值和也有比較好的情緒。腸道健康可可含有豐富的木質素,木質素就是一種優秀的膳食纖維,木質素同樣存在芝麻裡,芝麻素就是來自於木質素。而可可豆含有木質素竟高達30%以上,而木質素這種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益生菌的生長,也有助於預防便祕、幫助腸道蠕動、也可以幫助排除膽固醇。肌膚健康研究證實,可可黃烷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所以可以對抗紫外線產生的自由基對真皮的破壞。同時可可黃烷酮也經實驗證實,可以幫助皮膚底層微血管流速提升。甚至也有研究顯示,外用塗抹可可多酚也有助於提升皮膚的彈力、提高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的含量,以上效果都有助於肌膚老化產生細紋或皺紋。可可或巧克力的注意事項選擇可可或巧克力最好選擇無糖或低糖的可可或是黑巧克力,以免攝取過多熱量,糖也會造成體內容易發炎,抵銷可可的眾多抗發炎益處。此外還有一些該注意的。可可脂與可可代用脂因為可可脂熔點接近人的體溫,所以入口即化,因此價格很高,用途很廣。因此許多巧克力風味的甜點改用其他熔點相近、但是價格便宜很多的植物油如棕櫚油代替,這些油脂吃起來就是沒辦法像可可脂一樣入口即化,感覺比較硬,而且是飽和脂肪酸,吃對了對心血管是一種負擔。白巧克力白巧克力只有可可脂加上牛奶或是糖的成分,並不含可可多酚的成分,因此抗氧化力比黑巧克力弱了很多,而且含糖量高,比較不健康。巧克力命名標示新規定,要叫巧克力要達一定的含量之前市面上有許多巧克力製品,加入大量棕櫚油或是糖,造成巧克力含量其實不高,為避免消費者混淆,食藥署陸續修訂巧克力命名標示的新規定。巧克力為以可可製品為原料,並可添加糖、乳製品或食品添加物等製成,為固體型態不含內餡之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及白巧克力。巧克力之品名應依下列規定標示:品名標示為「黑巧克力」者,其應以可可脂混合可可粉、可可膏為原料,且其總可可固形物含量至少百分之三十五、可可脂至少百分之十八、非脂可可固形物至少百分之十四。品名標示為「白巧克力」者,其應以可可脂及乳粉為原料,且其可可脂含量至少百分之二十、牛乳固形物至少百分之十四。品名標示為「牛奶巧克力」者,其應以可可脂及乳粉混合可可粉、可可膏為原料,且其總可可固形物含量至少百分之二十五、非脂可可固形物至少百分之二點五、牛乳固形物至少百分之十二。以「巧克力」為品名標示者,其原料及含量應以前三款為限。添加植物油取代可可脂之巧克力,其添加量未超過該產品總重量之百分之五者:應於品名附近標示「可可脂中添加植物油」或等同字義。含餡巧克力產品其巧克力含量至少百分之二十五,並應於品名前加標示「含餡」或「加工」或等同之字義。巧克力抹醬、巧克力糖漿,其總可可固形物含量至少百分之五或可可脂至少百分之二。添加植物油超過該產品總重量百分之五的產品,不得以「巧克力」為品名。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3-04-15 醫療.懷孕育兒
孕婦產檢出染色體異常被勸引產!陳持平賭上生命為胎兒打開保護傘
人間四月天的午後,台北市中山北路馬偕醫院二樓產科三診診間,不同「梯次」的嬰兒在這裡川流、相聚,主治醫師陳持平笑臉盈盈,慈祥得像極了含貽弄孫的「阿公」,對每個孩子的「特點」都如數家珍,帶嬰兒來的父母或祖父母,看著聽著陳醫師的眉飛色舞和娓娓道來,或頷首微微笑,或點頭如搗蒜。產檢出「鑲嵌型第10號染色體異常」 被名醫建議引產當天約莫兩點三刻,一對從淡水來的李姓夫婦,帶著剛滿月不久的男嬰回來看陳持平「阿公」。男嬰眉清目秀,在父親胸前的襁褓裡一副安靜恬適的模樣,他的「特點」是,從羊膜穿刺、羊水染色體到驗臍帶血都是鑲嵌型第10號染色體異常,從板橋的診所到醫學中心的名醫都說可能會產下畸型兒,勸他們審慎,最好引產。李姓夫婦卅七、八歲才結婚,好不容易兩人都年過四十而自然懷孕,天賜麟兒的喜悅頓時陷入一片茫然。為母者於心不忍,且不知所措,為父者基於愛妻之心,認為即使引產,也不能隨便找個醫生草草了事,於是上PPT、Google遍尋良醫,結果找上馬偕醫院風評不錯且玉樹臨風的王亮凱醫師。「我清楚記得,那一天是2022年11月21日。」李先生說,王亮凱醫師看了報告之後,雖然認為各種文獻都顯示,如果生下來,很有可能會是畸型兒,但王醫師聽過陳持平的講演,知道陳教授十幾年來鑽研「鑲嵌型染色體異常」,並累積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及個案,幫助過多組「鑲嵌型染色體胎兒」的家庭,拯救了這些原本會被放棄的正常寶寶,於是福至心靈,引介給對門的陳教授。那一天傍晚,陳持平醫師的診間剛好只剩下最後一、兩號。陳醫師先安撫李姓夫婦,請他們放寬心,並建議抽羊水再驗驗看。同年12月19日回診看報告,異常率已經從羊膜穿刺、切片的35%、臍帶血的40%,降到抽羊水的11%。李先生回想到斯時彼刻說:「陳醫師跟我們說,胎兒很努力地要健康長大。」寶寶從確定要引產 到誕生到這個世界上在陳持平醫師的鼓勵之下,李姓夫婦鼓起勇氣把孩子生了下來,結果是健康的寶寶。李姓夫婦喜不自勝,他們感謝陳醫師「恩同再造」,陳持平則說,「寶寶從確定要引產到誕生到這個世界上,是因為上天的恩典啊!」深深體會母愛的偉大 決心盡全力拯救胎兒4月10日,寶寶的母親產後回診,特別帶孩子來看陳醫師。適巧,剛好有一對懷孕夫妻的胎兒,也驗出鑲嵌型染色體異常的問題,要生下來?還是要引產?一直猶豫不決。於是,陳持平醫師請李姓夫婦來做見證人,一方面分析兩個胎兒問題的異同,一方面鼓勵這對夫妻也要勇敢地將孩子生下來。當產前報告白紙黑字明白寫著有正常細胞也有異常細胞時,誰願意冒著被告的風險,替胎兒說句公道話呢?那需要足夠的醫學實證經驗、勇氣和人道主義精神。「每回見到找我諮詢的孕婦眼眶泛淚,我深深體會到母愛的偉大,於是下定決心,要努力去幫助她們,盡全力去完成拯救胎兒的任務。」陳持平期許透過拯救胎兒計畫,建立起醫療機構之間的轉介平台,幫助更多家庭。林徽因給四月寫的詩:「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就在馬偕醫院二樓產科三診的診間迴盪著。鑲嵌型第10號染色體異常鑲嵌型第10號染色體長臂末端缺失,主要是部分羊水細胞或胎兒細胞在有絲分裂時產生突變缺失,通常經羊水穿刺發現。要判斷是暫時性或永遠性,建議間隔4周以上再檢查一次,取出羊水細胞做傳統培養細胞遺傳學檢查,利用分子生物技術檢測未培養的羊水細胞,若異常染色體比率下降,則有機會鼓勵父母勇敢將孩子生下來。針對出現鑲嵌型第10號染色體異常的胎兒,一般婦產科醫師建議引產,主要是因為過去醫學文獻都出自小兒科醫師研究,只要發現染色體有異常的狀況,為避免生下畸形兒,最保險的作法便是引產。但快速成長的胎兒和已經誕生的嬰兒不同,已知不一定能推斷未知。鑲嵌型染色體10部分缺失由胎兒時期正常細胞突變產生,會隨著胎兒快速成長而消失。研究發現,隨胎兒愈來愈大,異常細胞比率逐漸下降,出生後很多案例在體細胞都查不到異常細胞。因此,建議母親再抽羊水進行細胞檢查,即使異常比率攀升,若隔一段時間再抽羊水細胞,發現異常比率下降,則可鼓勵父母將孩子生下來。醫療奉獻獎得主、馬偕醫院生育保健學科主治醫師陳持平目前在醫學期刊發表九例報告,皆是胎兒在子宮內後天產生鑲嵌型染色體部分異常案例,出生後全數發育正常,且異常的染色體細胞在出生後追蹤檢查均發現快速消失或逐漸漸少。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4 醫療.牙科
植牙還是裝假牙好?植牙價格多少,能維持多久?一次看懂「植牙、假牙、牙橋」優缺點
缺牙不補問題多,除了外表不美觀,失去了咀嚼功能,還會影響口腔甚至全身的健康。因此缺牙建議及早處理,一般有傳統牙橋、活動式假牙和植牙3種方法可以選擇。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12歲以上的國人平均缺4.1顆牙,其中65歲以上平均缺了13.4顆牙,而80歲以上有80.4%口內剩不到20顆牙齒。缺牙不補問題多,除了外表不美觀,失去了咀嚼功能,還會影響口腔甚至全身的健康。因此缺牙建議及早處理,有傳統牙橋、活動式假牙和植牙3種方法,到底該做哪種?植牙、假牙、牙橋差在哪?植牙優點:原理是透過人工植體置入顎骨,取代原有牙根,待與人體骨細胞整合後再鎖入牙冠,不必損害健康牙齒。使用壽命可達10年以上。缺點:因流程繁複,整體療程相較以牙橋膺復來的長,且花費高(平均單顆7~10萬元)。患者若有以下身體狀況,如牙周病、孕婦、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等者就不建議施作。活動式假牙優點:無須手術且費用低(依據材質不同,千元到萬元都有)。缺點:使用壽命短,容易卡食物殘渣,需取下清潔,且長期使用牙床容易發炎萎縮。牙橋優點:作法是透過磨小缺牙處兩側牙齒,作為承重及支撐橋柱,再蓋上橫跨缺牙空洞的相連式假牙,這就是大家說的「缺一顆,補三顆」。但無須手術治療,療程短且費用較低(一組約是3~6萬)。缺點:容易造成牙齦萎縮、牙縫變大,導致堆積食物殘渣、牙菌斑,如果患者沒有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做牙橋的3顆牙齒就容易蛀掉。植牙植體、牙冠的種類終於決定要植牙了!為避免後續品質問題,在植體選擇上,民眾也需要認明施作品牌是否有衛福部合格字號,術前也要檢查包裝是否完整,以保障自身的權利。植體的部分,目前硬度佳的「純鈦植體」為主流,「鈦合金植體」為後起之秀,它硬度優且也堅固,但與人體骨頭的相容性較純鈦差。牙醫師沈瑞文在著作《「植」得一口好牙》中提到,植牙的牙冠(假牙)大致有以下類型,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一、金屬覆瓷假牙鈷鎳合金:會鏽蝕鈷鉻合金:不易鏽蝕鈀合金:不會鏽蝕貴金屬合金:不會鏽蝕、密合度高、生物相容性好黃金合金:不會鏽蝕、密合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二、超硬陶瓷假牙氧化鋯:不會鏽蝕、密合度更高、生物相容性更好、表面材質夠硬其實一般民眾較常聽見的可能是「全瓷冠」,因此沈瑞文也說「另一種選擇是全瓷,整體價格偏高。早期全瓷冠的耐用度和硬度並不理想,但使用氧化鋯全瓷冠(超硬陶瓷)後,硬度比燒瓷或壓鑄瓷大上三至六倍,表現極佳,更不容易被咬碎,是一種承受咬力較好的表面材。」什麼情況要植牙沈瑞文醫師指出,「若缺1顆牙,可以利用3顆假牙做成牙橋解決,但缺牙數較多的時候,如果要做固定假牙,一定要有牙根,但由於沒有足夠支撐的點,所以沒辦法用固定假牙。」他認為,若連牙根都缺少,就建議植牙。「實際上,缺牙不一定只能植牙,但是缺牙越多,必要性越高。」植牙的流程植牙需要將植體植入的手術,並非小問題,因此植牙前醫師會先透過3D口腔掃描、X光檢查等檢查,評估患者確認體質是否適合,若須補骨、補肉等前置處理,再加上復原所需時間,療程可能會需要至少半年左右。*植牙流程:拔牙(或開刀撐開缺牙位置的牙槽並補骨粉)、植入牙根等待傷口癒合、將牙體栓緊在牙根上。 想要植牙長久 術後照顧很重要植牙所費不貲,因此民眾或許會特別在意植牙是否能長長久久?隨著醫療進步,植牙的成功率與穩定度漸增。因此不只醫師技術,植牙術後的照顧其實也非常重要。1.術後傷口正值癒合期間,少說話、盡量細嚼慢嚥、減少臉部表情。2.不用舌頭舔傷口、吐口水,以免傷口出血。3.避免食用過於刺激或太堅硬的食物;吃東西的時候,盡量使用傷口另一側進食,避免牽動傷口。4.植牙後仍須刷牙,靠近傷口部位小心輕刷,以保持口腔清潔。5.有抽菸、嚼食檳榔者,應於術後停止兩週。【延伸閱讀】 肌力才是你的真實年齡!這個動作做不到2分鐘,你的肌肉可能比阿公還老
-
2023-04-14 癌症.抗癌新知
更年期吃雌激素竟吃到月經來!營養師詳列份量:補充大豆異黃酮,豆漿豆腐安心吃
現在許多保健食品含雌激素,一名乳癌婦女習慣吃含雌激素保健食品做保養,她每天大量吃300毫克,沒想到原本停經的她,竟然吃到月經重新出現。後來諮詢後也知道罹患乳癌後不建議以膠囊或錠劑方式大量補充大豆異黃酮,她還持續吃了一年。醫師說,雌激素容易刺激乳癌細胞生長,她想到自己一直大量補充類似雌激素的異黃酮,自己也非常擔心。乳癌患仍可服用大豆異黃酮萃取物 重點在劑量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在門診中,常遇到癌症病友詢問保健食品的補充及使用,上述案例,讓她印象深刻。根據眾多流行病學研究結果,2022年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美國癌症協會)結論診斷患有乳癌女性可以安全食用黃豆,所以服用膠囊或錠劑型大豆異黃酮萃取物的重點,在於不要大量補充,並注意劑量、安全性。大豆異黃酮怎麼吃?根據衛生福利部食藥署規定,含大豆萃取物食品應標示以下警語:添加大豆萃取物之產品,大豆萃取物所含成分「異黃酮」(Isoflavones)濃度為50%以下,每日食用限量為50毫克以下。不建議兒童、少年、孕婦、哺乳期婦女、婦科腫瘤患者或有其家族病史者食用。根據現行保健食品/藥品自用進口規定,若進口產品的異黃酮(Isoflavones)每日食用限量超過50毫克,則被視為藥品,需依照醫師指示服用。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The Japanese Food Safety Commission)在2006年建議,大豆異黃酮攝取量上限為一天70到75毫克。由天然食物攝取大豆異黃酮 每天3-4份黃豆製品可達到大豆異黃酮有天然食物來源與膠囊、錠劑等保健食品劑型,市售保健食品相當多元,成分與劑量卻有相當大差異,有關補充劑型功效、副作用等資訊,研究證據尚無法完全釐清,所以美國癌症協會建議,食用黃豆是安全的,建議由天然食物攝取為優先考慮。近期科學文章 (Frontiers in Nutrition 2022)考量黃豆與大豆異黃酮在各類疾病上的健康功效,指出成人每天攝入 15–25 克大豆蛋白和 50 至 100mg/d 異黃酮是合理的,75-100毫克大豆異黃酮換算成由天然食物攝取份量,推估每天約3-4份黃豆製品,即可輕鬆達到,如 : 每日飲食補充大豆異黃酮.1方塊傳統豆腐及1-2杯豆漿。.2塊五香大豆干及4塊小三角油豆腐。.1盒嫩豆腐及兩片豆皮。.60-80克黃豆 (未煮熟)。營養師叮嚀:保健食品成分與劑量差異大,癌友小心黃孟娟憂心指出,有些民眾、病患透過保健食品吃「超過」合理劑量的大豆異黃酮,例如: 200或300毫克不等,這種作法可能產生健康疑慮,一定要視個人健康狀況詢問專業營養師、醫師建議,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黃孟娟也再次叮嚀,癌友在接受治療期間,要避免高劑量、多重服用保健食品,以免對治療造成不利影響。【參考資料】.聯合報2023癌症高峰論壇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營養師「保健食品正確觀,保持癌症營養關鍵力」講座Soy: Intake Does Not Increase Risk for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2021).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aicr.org/ cancer-prevention/food-facts/soy/ (accessed January 18, 2022)The health effects of soy: A reference guid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nt Nutr. 2022 Aug 11;9:970364. doi: 10.3389/fnut.2022.970364.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8 養生.聰明飲食
愛愛前吃菠菜、西瓜更易性高潮!高敏敏推薦必吃「10大催情食物」
【本文重點】有很多天然食物都可幫助提升「性趣」,營養師高敏敏與沈怡岒醫師推薦了10種天然的催情食物,讓你吃了幫助身體放鬆、減少疲勞和緊張情緒,增加性趣和情感愉悅感。--by ChatGPT你知道在我們吃的食物當中,其實有很多天然食物都可以幫助提升「性趣」嗎?營養師高敏敏與沈怡岒醫師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推薦10種催情食物,點燃你和伴侶的慾望,讓愛火燃燒深夜不「掃性」。1.西瓜西瓜中的氨基酸能讓血管放鬆,而黃肉西瓜的瓜胺酸在體內能夠轉換成男士們最愛的精胺酸,可以幫助血管放鬆、舒緩疲勞跟緊張情緒,熱量也比紅肉稍低一些。但高敏敏貼心提醒,記得西瓜攝取的份量很重要,「切一切放碗裡8分滿就是一份水果」了(約=60大卡),一天最多3份,千萬不要抱一整顆挖著吃。以免助性不成,反而導致血糖超標、脂肪囤積...等不健康的副作用。2.菠菜菠菜含有豐富的鎂,鎂可以使血液流動、減少血管發炎,幫助身心放鬆,讓女性更容易達到性高潮,男性以較自然的方式勃起。3.黑巧克力雖說巧克力屬於甜食類,但其實85%以上的黑巧克力糖添加的比較少。黑巧克力中含有咖啡因和類黃酮、可可鹼,能幫助心情愉悅。另外類黃酮還能增加大腦血流量,所以適量享用黑巧克力是沒問題的,可以說是天然催情劑。4.辣椒辣椒能刺激內啡肽以及加快心率,幫助新陳代謝。而且適當的辣味刺激能改善情緒、使人愉悅。至於營養師總是在說「吃辣 適量即可」到底吃多少才叫「適量」?高敏敏表示,其實每個人對辣的耐受度不同,若發現吃辣時,胃有點悶悶、食道灼熱的感覺,就該適可而止。5.綠茶綠茶中富含兒茶素、茶多酚,幫助腹部脂肪代謝。另外微量的適量的咖啡因也可助平復心情,茶胺酸也能放鬆情緒,維持好心情之外也能幫助提神。6.蜂蜜蜂蜜中的糖分讓人有幸福感,以及礦物質硼幫助女性雌激素分泌。天然的蜂蜜是工蜂們把辛苦採集到的花蜜在蜂巢中濃縮熟成的產物,裡面的葡萄糖及果糖可以補充能量。但高敏敏提醒,雖說蜂蜜比起其它的精緻糖來說多了一些微量的礦物質跟營養元素;比起糖,蜂蜜「感覺」比較健康,但蜂蜜也是糖,吃多了一樣會胖會蛀牙。7.枸杞紅紅的枸杞維生素A含量尤其豐富,維生素A能幫助黏膜健康,減少細菌感染機率。高敏敏建議,將枸杞和油脂一起烹調,可以讓營養更好釋放、提升身體對胡蘿蔔素的吸收率!畢竟均衡營養除了選擇健康的食材,烹煮方式也很重要,合適的料理方式更能發揮本身營養價值。8.酪梨好的酪梨油,能幫助肌膚滋潤,提高好感。但提醒大家「酪梨是油脂,不是水果」。建議一天控制在半顆以內即可,要跟平常攝取的油脂做替換。9.生薑大家都知道天冷就來碗薑湯,可以幫助驅寒。這是因為薑含有薑辣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而當身體暖活後,渴望也會增加。10.咖啡咖啡能幫助提神、使大腦內多巴胺變得活躍,避免關鍵時刻一蹶不振。不過高敏敏建議,咖啡因的每日攝取量在300毫克以下,才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若一天喝兩杯大冰美式或拿鐵,咖啡因攝取就超標了)另外若有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腸胃病、長期失眠的患者、孕婦、孩童、骨質疏鬆者,最好避免或減少含咖啡因飲品的飲用。以上高敏敏介紹的10種催情食物,知道跟伴侶愛愛前該怎麼吃了嗎?祝你跟伴侶都能有不錯的性生活的體驗,享受性愛的美好。延伸閱讀:.你的內褲有滿滿細菌!這樣洗會越洗越髒,醫師曝「5大步驟正確清洗內褲」.顏射、口爆、內射「射精最愛7部位排行」 許藍方曝女性接受度最低是這部位.月經愛愛更易高潮是真的!性學博士許藍方授「性高潮秘訣」3關鍵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9 醫療.懷孕育兒
41歲Selina懷孕!妹妺曝料姊懷孕後「囤貨」這食物!孕婦口味改變,無關胎兒性別
任容萱從小就跟姊姊的感情很好,日前驚喜親自宣布懷孕的消息,家人與粉思紛紛獻上祝福,妹妹任容萱也感性說到,得知Selina懷孕的當下很驚訝,「因為對41歲的她來說很不容易,現在最重要的是就是要好好照顧身體,還有寶寶,」「我也很明確讓姊姊知道,如果需要幫助,都可以找我。我們一起聊了很多未來的事,包括找保母之類的,總之我希望她可以健健康康。」一家人一切會以Selina的意見為主,「畢竟寶寶在她肚子生長,她的感受最深!」孕婦口味,真的會變而她也透露, Selina本來就很感性,情緒上倒沒有太大的轉變,反倒是胃口大變讓她有點吃驚!過去不太碰的水餃與麵食,她現在很喜歡,而且還喜歡吃酸甜的百香果。任容萱就笑著說到,前陣子到姊姊家找她,發現她竟然買了4大簍的百香果「囤貨」,好像很怕會斷糧一樣,有點瘋狂,而且百香果看起來就是剛採收的,外皮都很光滑。她繼續說,「姊姊還問我,妳要不要幫我吃?」任容萱便吐槽她:「妳吃不完還買這麼多!」對於姊姊懷孕,最開心的人就是任容萱了,「她一直都很堅強,人生故事已經這麼精采了,對她來說,懷孕真的是很棒的禮物」。孕婦口味,無關性別不少孕媽咪共同的煩惱,懷孕之後口味變得很怪,本來孕前愛吃的食物,懷孕後卻食之無味。這是因為黃體素會抑制腸胃蠕動,進而導致腸胃道平滑肌蠕動速度變慢,有些孕媽咪就會感覺腹脹,甚至會有噁心、想吐的害喜現象,味覺也變得遲鈍,這種現象多數在懷孕滿3個月之後就會改善。 也有少數孕婦口味搞怪的情況會持續到懷孕中、後期。此外,懷第一胎的口味改變和第二胎可能不一樣,前一胎喜歡吃清淡的食物,第二胎卻喜歡吃香喝辣的孕婦也不少。口味改變,還是要飲食控制醫師提醒媽咪,吃重鹹可能會導致妊娠高血壓,甜食不忌口則會造成孕期體重失控,胖在自己身上呢,提高妊娠糖尿病的風險。所以孕媽咪千萬不要將口味改變當做飲食不忌口的理由喔。由於懷孕初期是靠卵黃囊滋養胎兒,孕媽媽並不需要額外增加飲食,等懷孕3個月著床穩定之後,才是靠胎盤供給養分,這時候就可以開始補充營養品。※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3-29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抗癌、降血壓!萵苣並不屬於高纖蔬菜,哪些人不適合吃?
【本文重點】萵苣,又名妹仔菜、鵝仔菜、美生菜等。從食用部位來看,可分為葉用和莖用萵苣,而葉萵苣還可分為結球和不結球兩種型態。萵苣帶有一些苦味,然經常被用來炒食或作為生菜沙拉的配菜。萵苣熱量低,適合想要控制體重的人食用。其營養成份豐富,含有葉酸、β胡羅蔔素等多種營養素。萵苣生長速度快,少受病蟲害影響,因此適合涼拌菜或沙拉用。在選購時宜選鮮亮油綠色,莖葉無斑點、腐爛等,保存時可放陰涼通風處或冷藏。--by ChatGPT什麼是萵苣?萵苣有多種稱呼,包括妹仔菜、鵝仔菜和美生菜等。從食用部位來看,可分為葉用萵苣和莖用萵苣,而葉萵苣還可分為結球和不結球兩種型態。當切開萵苣的莖葉時,會滲出乳白色汁液,其中含有萵苣素,故帶有一些苦味。在氣溫高時,萵苣的苦味會更加明顯,因此在低溫時期,萵苣的品質相對較好。目前也有一些不帶苦味的萵苣品種。萵苣帶有一些苦味,經常被用來炒食,例如小吃攤上的爆香蒜頭炒萵苣,或者汆湯後淋上蠔油或調味醬油等。此外,在生菜沙拉中,萵苣也是不可或缺的蔬菜之一。萵苣生長速度快,且較少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在栽培過程中使用的農藥也相對較少,因此具有優勢。萵苣有哪些品種?葉用萵苣葉用萵苣是以葉片為主要食用部位,通常葉子有的呈湯匙形、卵形、圓形或是劍形,莖部不會膨脹。根據外觀特色,還可以分成三類。(一) 結球萵苣漢堡、三明治,或是沙拉裡的美生菜就是結球萵苣,沒有一般萵苣有的苦澀味,而是有淡淡的甜味。盛產期在11月至隔年2月,是最大宗的生食蔬菜。.結球萵苣:熱量13卡;膳食纖維0.9克。》看更多結球萵苣營養成分(二)半結球萵苣福山萵苣,俗稱大陸A菜,是火鍋店和小吃店的常客,幾乎全年皆可生產。口感鮮脆香甜,清炒、汆燙後淋醬都是常見的料理方式。羅蔓萵苣,又稱為羅美生菜、凱薩萵苣等,因為著名的凱薩沙拉使用的生菜就是羅蔓萵苣的心部。口感較結球萵苣紮實,味道也香甜富有營養。產量集中在10月至隔年1月。.羅蔓萵苣:熱量13卡;膳食纖維1.4克。》看更多羅蔓萵苣營養成分(三)不結球萵苣台灣萵苣,是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幾乎一年四季皆可生產。因為葉子味道略苦,以前常被拿來餵養鴨鵝。台語把萵苣念成「萵仔菜」(音讀ue-á-tshài / e-á-tshài),因為後者首音和英文字母A相近,所以就被轉寫為A菜了。.台灣萵苣:熱量13卡;膳食纖維1.4克。》看更多台灣萵苣營養成分莖用萵苣嫩莖萵苣,食用部分為膨大的花莖,莖部肥壯筆直,吃起來脆嫩爽口。適合涼拌、主食,也可以加工製成醬菜保存。中、南部於秋、冬季節栽培,產期約1-4月。.嫩莖萵苣:熱量16卡;膳食纖維1.2克。》看更多嫩莖萵苣營養成分萵苣有哪些營養素?營養師陳明玉曾受訪表示,萵苣水分含量豐富,且熱量相對較低,平均每100克只有15大卡左右。然而,相較於其他蔬菜,它的膳食纖維含量屬於中等水平,平均每100公克只有1.2公克左右,並不屬於高纖蔬菜。萵苣的葉酸含量相對豐富,每100公克平均含有53.9微克。按照衛生署建議,每天攝取400微克葉酸,故食用萵苣是補充葉酸的有效方法。葉酸與造血功能及神經系統有關,葉酸不足可能導致貧血,孕婦在孕期缺乏葉酸,可能會造成胎兒神經管缺陷。除了葉酸外,萵苣的β胡羅蔔素也相當豐富,每100公克含有867.8微克,甚至比高麗菜、花椰菜、青江菜、小白菜、芥菜等都更高。β胡蘿蔔素能轉化成維他命A,具有抗氧化功效,萵苣被日本人視為抗癌蔬菜之一。此外,萵苣的鉀含量也相當不錯,鉀離子有助於控制血壓,但腎臟病患者需注意不要生食萵苣,也不要飲用菜湯或菜汁。萵苣熱量低,適合想要控制體重的人食用。由於萵苣生長快速、病蟲害較少,且不需要使用太多農藥,清洗過後可以製作成涼拌菜或生菜沙拉,也可以將牛肉或蝦鬆包裹在萵苣中食用,味道爽脆可口。萵苣的選擇與保存.選購:以莖葉鮮亮油綠、不枯焦、不抽苔、葉無斑點、腐爛等為優。新鮮萵苣在陰涼通風處可放2~3日,冷藏則約可保鮮一周。.清洗:萵苣顏色討喜,且通常不易長蟲、農藥用量也較少,所以用清水不斷沖洗、漂洗或切碎再洗皆可。.保存:應與蘋果、梨子和香蕉分開,以免誘發褐色斑點。【資料來源】.餐桌萵苣家族 一次認識多種萵苣.萵苣爽脆低熱量 生食熱炒都健康
-
2023-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確診不強制隔離後.....要不要請假休息?快篩陰卻咳不停怎麼辦?快篩、清冠一號怎麼處理?
【本文重點】隨著新冠肺炎規範逐漸解除,民眾如何因應?雖然不再需要隔離,但低免疫力人群仍有潛在威脅,防疫物資可能成了家中堆置的障礙物,而疫苗施打也讓許多人感到頭痛。專家建議,建立類似感冒的心態看待新冠肺炎,並留意重症和後遺症的警示症狀,如喘、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需及時就醫。確診者可請病假,並在快篩陰性後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少接觸人群。至於後遺症患者,可針對個別症狀就醫,若症狀多元可至整合門診看診。--by ChatGPT新冠規範解除如何因應?民眾慢慢脫掉口罩,人與人恢復正常的交流。經歷整整三年的新冠疫情洗禮後,病毒並未完全消失,對免疫力低下的人來說,仍有潛在威脅;曾經炙手可熱的防疫物資,可能成了家中堆置的障礙物;沒完沒了的疫苗施打,也令許多人頭痛。在逐漸進入後疫情時代的此刻,民眾如何開啟新生活?我們請專家提供最實用的建議。從上周一開始,新冠肺炎輕症的患者就不再需要隔離、通報,但現在才確診的民眾,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在家休息還是去上班?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雖然新制為「0+n」,但新冠肺炎仍是高傳染性的疾病,站在公衛保護的角度,還是建議先在家休息,待快篩陰性再到公共場合、人多密集的地方。確診了,假怎麼請?→可請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內,學生不列出缺席紀錄,勞工雇主不可扣全勤獎金。針對新制上路,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日前表示,軍人、公務人員、教師、學生與勞工等族群,皆可請「病假」,學生持快篩陽性證明,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的病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快篩陽性的勞工如有症狀,身體不適無法出勤,可持「快篩陽性證明的照片」,向雇主請未住院的普通傷病假。另外,請病假者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雇主不得扣發全勤奬金。要請假休息嗎?→盡量改成線上工作,出門戴好口罩,避免與人接觸。柳朋馳表示,雖然還是看確診者自身的狀況決定是否出勤,但建議盡量改成線上工作,降低傳染機會;如果有外出工作的需求,還是要將口罩戴好、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保持社交距離。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英國一年前就已實施輕症不用隔離,當作流感看待,身體不舒服就在家休息、還可上班就去上班。但以台灣民情來看,不太能接受新冠肺炎確診者「在外面亂竄」,因此建議還是快篩陰性再出門。不過林應然也表示,環境中到處是病毒、細菌,不可能不接觸。台灣民眾多數接種過疫苗以及感染過新冠肺炎,多少都有抗體,即使被感染,多為輕症。民眾對一般感冒不會恐懼,主要也是因為多是輕症,因此應該建立類似的心態看待新冠肺炎。留意哪些重症警訊?→喘、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嘴唇或指甲床發青,迅速就醫。即使輕症不用隔離,許多確診者還是有轉為重症的風險,或是持續有後遺症。指揮中心日前提醒民眾,如出現喘、呼吸困難或是意識不清、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重症警示症狀,就要趕快就醫。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有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更要注意。快篩陰,咳不停怎麼辦?→免疫力降低誘發氣喘、過敏或黴漿菌感染,需就醫對症下藥。至於後遺症,林應然表示,臨床上最常見許多已快篩陰性的確診者仍持續咳嗽,甚至長達幾個月,如果影響生活,一定要就醫。林應然說,持續咳嗽有些是因為感染新冠後免疫力降低,誘發氣喘或是導致黴漿菌感染;有些人是因為感染後的過敏反應引起久咳,因此必須就醫、對症下藥,例如開立氣管擴張劑治療氣喘或是紅黴素抗生素治療黴漿菌等。另外,民眾也可多喝熱開水並「小口小口喝」,以保持喉嚨濕潤,紓緩症狀。長新冠掛什麼科?→可針對個別症狀就醫,若症狀多元可至整合門診看診。柳朋馳表示,「長新冠」是後遺症出現超過三個月以上才算,否則只能算是「新冠後遺症」。新冠肺炎急性期的症狀大部分會在7至14天內緩解,如果和前14天相比,症狀有較為減輕,或許可以等待症狀自行好轉;但如果症狀持續甚至加劇,就建議回診讓醫師判斷。他表示,後遺症如出現呼吸道症狀,可選擇看耳鼻喉科;容易胸悶、喘,則可考慮至胸腔科看診;若有各種症狀,則可選擇家醫科先做評估,或至整合門診看診。針對出現「長新冠」的確診者,健保署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除連江縣目前暫無醫院參與外,其餘各縣市都有醫院參與,合計130家。健保署表示,這項計畫會持續到指揮中心解散後6個月。截至3月13日,計畫共收案8388人,以31至40歲和41至50歲最多,分別佔21.03%及20.3%。柳朋馳提醒,出現新冠後遺症,不管中醫或西醫,都有治療基礎和方向,特別提醒孕婦、有慢性病史等特殊族群,就醫時一定要把藥備齊,給醫師做為用藥評估,並且向兩方的醫師說明正在看哪些門診,留意藥物服用間隔。新冠防疫物資何去何從?新冠疫情趨緩,只剩大眾運輸和醫療院所還強制戴口罩,確診輕症也不用隔離。家裡還有大量醫用口罩、快篩、酒精、退燒藥、維他命,甚至是處方藥、清冠一號,有些都快過期了,該如何是好?專家提醒,凡是分裝過的藥,沒吃完就要丟掉,抗生素、抗病毒藥得交到藥局,不可任意丟棄。另外,清冠一號不能當保健食品吃,過期快篩可能失準,避免口罩浪費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常戴口罩,也是幫助自己減少感染。口罩→繼續自主戴口罩,期限內用完沒問題。保持乾淨勿蒙塵,存放在乾燥陰涼處。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口罩的主要功能是過濾空氣,因此要保持乾淨,不能讓口罩蒙塵弄髒,也要避免高溫或潮濕讓材質變質。如果口罩沒拆封,存放在乾燥陰涼處,保存期限內使用都沒問題。一般醫用口罩的保存期限大約是2、3年,疫情3年來,民眾已了解到口罩在防感冒、減少過敏的卓越成效,如果能繼續保持自主防疫戴口罩的好習慣,一般家庭庫存的口罩應該都能在2、3年內用完。防疫酒精→未開封不會變質,稀釋過或分裝要盡快用掉。可捐給用量大的單位使用。大罐裝的防疫酒精也很令人傷腦筋。張文靜說,濃度高的防疫酒精如果沒開封,基本上不會變質,所以沒有過期問題,所以罐子上也不會寫保存期限。稀釋或分裝到小容器使用,就要注意時效,因為蓋子開開關關,酒精一定會揮發流失,影響消毒效果。建議要在容器註明分裝日期,盡量分裝小罐並在一周內用完。真的用不完、沒開封過的防疫酒精,可捐給用量大的單位,例如商家、幼兒園、醫療機構等。快篩→變質會讓檢驗失真,過期就丟棄別再用。過期的快篩還能用嗎?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智雄表示,每一組快篩裡面都有卡匣、採檢棒、緩衝液,緩衝液必須有效地把採檢棒上的細胞溶掉、將抗原分離出來,讓卡匣中的試紙吸附抗原的緩衝液,就會顯示檢驗結果。如果緩衝液或卡匣變質,都有可能讓檢驗結果失真,建議過期就丟掉,不能再用。退燒止痛藥與處方藥→排裝藥保存期限內仍可用,分裝、磨粉藥,沒吃完就要丟掉。疫情期間在藥局搶購的退燒止痛藥,平時大小病就醫沒吃完的處方藥,該怎麼處理?張文靜說,如果是排裝的藥,只要還在保存期限內,都還可以用,但已經被分裝成小袋、磨成粉的藥,只要該吃完的期間沒吃完,就要丟掉。張文靜表示,分裝或磨粉會讓藥品大面積接觸空氣,很容易受潮變質,沒人能確保它的品質,要是暗藏有害物質,肝臟首當其衝,肝臟又是沉默的器官,就算被錯誤用藥習慣傷害也沒有感覺,等到發現肝臟受損時,通常都已經事態嚴重。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把藥水冰進冰箱,就能放久一點,其實恰恰相反。張文靜提醒,除非藥師有交代要冰,否則都應該放常溫。如果把不該冰的藥水放冰箱,導致水分揮發或異常結晶,藥水的劑量就不對了。要丟棄過期藥物和藥水,也不能直接倒進水槽或馬桶,可以用把藥水加入不要的茶葉、咖啡渣、廚房紙巾,再與一般垃圾一起丟棄;如果是抗生素、抗病毒藥、抗腫瘤藥,因為會汙染環境,應拿到藥局檢收,民眾可上各地方藥師公會網站查詢「居家廢棄藥物檢收藥局名單」。清冠一號→有感冒症狀可服用,但不能當作保健食品吃。花大錢買「清冠一號」卻沒吃完,可以當成保健食品嗎?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祕書長陳博淵表示,清冠一號是治療性的用藥,不應該用「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觀念看待,不能當作保健食品吃。但如果有上呼吸道症狀、發燒等類似感冒的身體發炎徵兆、不確定是否再次感染,這時候要服用手邊的清冠一號,就比較沒有問題。目前也有研究在探討清冠一號對於其他病毒感染,是否也有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保健食品→注意與其他服用藥品的交互作用,可請藥師協助。疫情期間買了許多維他命或保健食品,但若同時服用其他藥物,記得先請藥師幫忙看一看。張文靜說,有些藥品會與保健食品交互作用,用藥愈多,情況愈複雜,建議可將家裡維生素或保健食品的「成分標籤」拍照,然後帶著健保卡到社區藥局,簽署同意書授權藥師查詢健保雲端藥歷,比較不會掛一漏萬。民眾也要給藥師一點時間釐清,如果是多重慢性病、多重用藥的年長者,可能至少得花上一兩個小時,才有辦法精準給予個別化的建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4 醫療.中醫
7大腹部穴位一張圖看懂!經痛、腹痛、便祕…按對位置有助改善不適
肚子不舒服、經痛的時候,人們常會按摩肚子試圖讓自己舒服些,其實肚子上確實也有許多簡單好記的穴位,有助改善各種常見疼痛。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院長指出常見穴位,以及常見情況可以按的穴位,學起來更有助養生! 7大腹部穴位一張圖看懂!按對位置更有助改善不適。 郭祐睿院長指出,腹部穴位和診斷就中醫而言相當重要,腹部裝有心臟和肺以外的所有臟器,經脈也於此運行,掌握發生在此部位的感覺,例如軟硬、疼痛、硬塊、跳動等徵象,就可推測身體的氣血循環甚至病情狀況。 同理,經常按摩腹部穴位,也有助促進身體健康,常見好按、好找的穴位,可如神闕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中脘穴、天樞穴、大巨穴等,各自也可帶來不同的好處。 神闕穴:神闕穴位置在肚臍中心,中醫有道說「臍通五臟,真氣往來之門也,故曰神闕。」神闕穴主要用來調節五臟,溫中、止痛、止瀉,具有增強體力的作用。 水分穴:水分穴在肚臍上方1寸處,約1指幅寬的位置,按摩可促進水分及濕氣代謝,也可緩解腸鳴胃脹、小便不通、水腫等,是易水腫體質,減重的必用穴位,常按可改善面部、全身及四肢的浮腫。 中脘穴:中脘穴在肚臍上方4寸處,約4指幅寬的位置,按摩此處可改善消化系統疾病、調節消化道機能等,如腹脹、腹痛、胃凸、胃脹氣,可幫助排便、消食和胃、健脾等。 氣海穴:氣海穴在肚臍下方1.5寸處,約2指幅寬的位置,是補元氣的重要穴位。按摩可促進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對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惡露、男子性功能障礙、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兒童發育不良等,也都可帶來好處。 關元穴:關元穴在肚臍下方3寸處,約4指幅寬的位置,按摩可改善元氣虧損,以及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等不適。也可促進小腸機能、腸道如痛、腹部脂肪代謝。也對緩解經痛、子宮虛寒有所幫助。除了按壓穴位之外,熱敷也可舒緩。 天樞穴:天樞穴在肚臍左右兩側2寸處,約3指幅寬的位置,主要可疏調大腸、理氣消滯,按摩此處也可改善急性或慢性腸胃炎,也有助止瀉或通便。 大巨穴:大巨穴在肚臍下方2寸處,約2指幅寬,並往左右兩側2寸約3指幅寬的位置。按摩可改善下腹疼痛、緩解便秘、消除腹脹,也可改善失眠,以及有助將身體多餘的水排出體外。 腹悶痛、經痛、便秘、性愛痛,常見4種腹部問題可按穴位! 除了了解各個穴位的位置以及功用,郭祐睿院長也針對生活中各種不同需求提供建議,包括腹部悶痛、便祕、經痛、性愛完之後等等。 肚子悶痛:腹部悶痛,建議可按摩中脘穴,其為重要的八會穴之一,腑臟交會於此,也是有助改善脾胃疾病最好用的穴位之一。 便祕:大便大不出來也可按中脘穴,另可再加強天樞穴及神闕穴。按壓方法可從上腹的中脘穴,順著左側天樞穴到神闕穴,再順勢到右側的天樞穴,以順時針做個循環,每穴位可按摩2-3分鐘,並可在按摩後適度推壓約20分鐘,每日一次。 經痛:經痛主要可能是因荷爾蒙改變所引起,子宮韌帶收縮產生疼痛,因此按摩時建議可按氣海穴和關元穴,適度按壓即可,暖暖包、熱敷袋熱敷腹部的建議位置也在於此處。 性愛後腹痛:至於有些女性在性愛完後可能出現腹痛,此情況常見原因包含私密處感染,也可能是腹部痙攣。同樣建議可熱敷氣海穴和關元穴,若第二天有所改善即可放心,但若是依舊疼痛,且有分泌物過多的跡象,就應盡早就醫。 自行按摩腹部穴位僅助改善,未緩解早檢查,4族群不適合! 按摩腹部穴位有利改善不適症狀,也有助養生,不過郭祐睿院長提醒部分族群應盡量避免,例如孕婦、嬰幼兒、飢餓狀態、以及飯後一小時內,這些都不適合。 也提醒,腹部穴位自行按摩僅助改善,若不適症狀遲遲未見改善、或有出現不尋常症狀、有所疑慮都應盡早就醫檢查,以確保健康無虞。養成良好的按摩習慣,了解穴位功用,適度的按摩,更有助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一張圖看懂腹痛位置及原因,醫:出現這些情況盡快急診就醫! .女常腹脹、腹痛婦產科也要看!醫:慎防卵巢癌,6族群更要注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4 焦點.食安拉警報
2023「農藥殘留最多12種蔬果」,草莓8年第1!菠菜、四季豆也中,烹煮1動作減殘留量
美國公布2023年蔬果農藥檢測結果,其是EWG針對美國農業部和食品藥物管理局最新的水果和蔬菜檢測數據分析;抽樣了46種水果和蔬菜,樣本數46569。美國農業部在測試前對農產品樣品進行去皮、擦洗和清洗;食品藥物管理局僅在測試樣品前去除污垢。即使經過這些步驟,結果仍發現251種不同農藥。 美國12種農藥殘留最多的蔬果 1、草莓 (草莓連續8年第一 )2、菠菜3、羽衣甘藍、芥菜4、桃子5、梨子6、甜桃7、蘋果8、葡萄9、甜椒及辣椒10、櫻桃11、藍莓12、四季豆髒髒蔬果中 共發現210 種殺蟲劑營養師程涵宇說明,草莓已經連續8年拿髒髒蔬果冠軍了!超過 90% 的草莓、蘋果、櫻桃、菠菜、甜桃和葡萄樣品檢測出兩種或多種農藥殘留。在髒髒蔬果中共發現了 210 種殺蟲劑。 除櫻桃外,清單上的每種作物都檢測到50多種不同的農藥,如羽衣甘藍和芥菜,辣椒和甜椒,在所有作物中檢測到的殺蟲劑最多,總共分別有 103 種和 101 種殺蟲劑;而2011 年禁止在四季豆上使用的神經毒性有機磷殺蟲劑乙酰甲胺磷,則有6% 的四季豆被檢出。 吃農藥殘留量高的蔬果會怎樣? 程涵宇提醒,攝取到農藥殘留高的蔬果,特別是對於發育期兒童健康傷害大,可能造成荷爾蒙失調、癌症,或對腦部發展及神經系統造成傷害;另外,孕婦也需要特別留意。 哈佛大學研究表示,食用農藥殘留量高的水果和蔬菜可能會降低食用水果和蔬菜的好處,包括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 如何避免吃到農藥殘留量高的蔬果? 程涵宇分享3撇步: 1、七大類蔬果這樣洗,流水邊沖洗邊浸泡共15分鐘:.葉菜類:切除根部,每片撕下清洗凹面處。.甜椒、茄子等果菜類:流動水沖洗後切除蒂頭.苦瓜等瓜菜類:以流動水沖洗,拿小毛刷輕刷凹面處,最後切除蒂頭。.高麗菜、大白菜等包葉菜類:去除外葉,每葉剝離,以流動清水清洗每一葉片.豌豆、四季豆等豆菜類:以流動清水清洗,最後在剝除頭尾及老絲。.葡萄、草莓等漿果類(連皮吃):流動水清洗每一顆果實後再去除蒂頭。.有果皮的水果例如柑橘、梨子、香蕉、百香果(皮不吃):切水果之前、去外皮之前,水果一定要先洗,較能避免去皮剝皮的時候不小心農藥沾染到果肉。 2、烹煮蔬菜時將鍋蓋打開,幫助減少農藥殘留。3、若較擔心的話「髒髒12種蔬果」或許可以買有機的。延伸閱讀: ·美公布2023「農藥殘留最少15種蔬果」!酪梨、玉米最乾淨 逾半數大家超常吃 ·洗米水洗菜恐更毒!專家忠告「用1物」就夠乾淨  還有意想不到2用處婆媽快學(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4 焦點.用藥停看聽
出國玩「藥」怎麼帶? 藥師建議帶5類旅遊常備用藥,若有需冷藏藥品「這樣」攜帶
相信大家的FB開始出現身邊友人在日本、歐洲打卡的照片了吧?隨著全球COVID-19疫情趨緩,出入境及居家檢疫相關規定鬆綁,交換生、學生們已經啟程前往國外,許多民眾開始規劃出國旅遊。旅途中可能會出現身體上的不舒服,而這些小症狀會打壞旅遊興致。藥師提醒,玩樂的同時別忘記潛在健康風險問題。我們無法完全避免這些風險,若出發前多一分謹慎,做好自我藥事照護,就能乘興而遊,盡興而歸。本身有慢性病的患者 應多帶幾天份的藥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黃昱臻提醒:1.藥品準備取決於個人身體狀態及旅遊行程內容。2.首先,本身有使用慢性病用藥或有需長期使用的藥品,要確保攜帶足夠藥量,為保險起見可以多帶幾天份。3.可將藥名、用法用量列成清單並註記藥品過敏史,當有購買藥品或是有就醫需求時,這份資料可做為參考。4.要造訪瘧疾疫區,請醫師開立預防性抗生素,按醫囑服用。5.若有登山、雪地活動等行程時,請醫師開立高山症用藥。黃昱臻建議,多攜帶一般的常備藥品。下列藥品通常為指示藥,可至健保藥局向藥師諮詢及購買。旅遊常備藥品可分為5大類:(1)解熱鎮痛藥(2)抗組織胺(3)止暈藥(4)腸胃藥(5)外用藥解熱鎮痛藥用於治療頭痛、牙齒痛、關節痛、經痛等,還有退燒的功能。因溫差大造成流鼻水,或因接觸過敏原導致眼睛及皮膚搔癢,可使用抗組織胺緩解症狀。止暈藥需在搭乘交通工具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服用,可能會有嗜睡的副作用。在公共衛生條件較落後的地區,飲食後要注意胃腸道的狀況。擔心蔬菜水果攝取過少導致解便困難,可以先準備便秘藥。止癢藥膏、優碘及外傷藥膏,可緩解傷口不適並減少感染。特殊族群如兒童、懷孕婦女、洗腎病人,在準備旅遊用藥時,建議先由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後再選擇藥品。如藥物要冷藏記得保冰袋 先查哪些藥能帶入他國黃昱臻提醒,在搭飛機時,藥品可置於隨身行李,若有需冷藏藥品,請準備保冰袋和保冷劑。各國對旅客攜入藥品管理不同,特別是管制藥品及含鴉片成分藥品,請在入境他國前確認清楚。旅遊醫學相關資訊,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國際旅遊處方箋」網頁查詢,也可至醫院的旅遊醫學門診諮詢。責任編輯:陳學梅★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3-03-21 焦點.元氣新聞
EPA魚油和DHA魚油一樣嗎?魚油種類、功效、挑選重點大解析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常因為工作忙碌導致三餐不定時,或只能挑選高油高鹽的快餐果腹,無法從飲食中獲得身體所需養分。近年來,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因此興起,主打能讓人快速便利的補充營養,其中EPA魚油便是備受推崇的保健食品之一。然而市面上魚油產品種類繁多,到底魚油成分中的EPA、DHA是什麼?不同EPA、DHA比例的魚油又有什麼差別?EPA功效、DHA功效如何?本文將為您解析以上重點,並告訴您挑選魚油時的5大關鍵,助您選擇自己及家人適合補充的魚油產品。魚油中的Omega-3有什麼作用?EPA、DHA是什麼?魚油顧名思義,是從富含脂肪的魚類提取出來的油脂,而常聽到魚油中的Omega-3有什麼樣的作用?魚油內的成分EPA、DHA又是什麼?以下分別為您介紹:主要的魚油成分: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由EPA和DHA組成,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靠飲食攝取補充,而魚油中的Omega-3比起植物來源的Omega-3更容易被人體轉換利用。由於現代人大多都是外食族,容易從餐廳常用的沙拉油、大豆油等攝取過多Omega-6,讓體內脂肪酸失衡,進而加重身體負擔或導致其他疾病。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民眾Omega-3與Omega-6的攝取比例應為1:1,因此平日可以補充魚油來平衡脂肪酸的攝取。Omega-3成分1:EPAEPA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化學結構上含有20碳和5個雙鍵的脂肪酸,一般縮寫為C20:5,ω-3。EPA有助於循環暢快、調整體質,且可以透過酵素反應進一步代謝生成DHA。Omega-3成分2:DHA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noic acid),化學結構上含有22碳和6個雙鍵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一般縮寫為C22:6,ω-3。DHA有助於思緒靈活、改善乾眼不適和預防阿茲海默症。為什麼要吃魚油?EPA功效、DHA功效有哪些?除了平衡脂肪酸攝取外,吃魚油還有許多其他功效,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也因此許多專業醫師及營養師認為魚油是很重要的保健食品。而根據營養成分不同,魚油的功效也會略有差異,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5大EPA功效告訴你EPA的整體功效大致可歸類為以下5點:1.抗憂鬱根據研究調查發現,Omega-3攝取量與憂鬱症發生的風險呈現負相關,因此攝取EPA有助於保持心情暢快,並降低憂鬱症發生機率。2.預防心血管疾病EPA主要作用於心血管,可阻擋血管內皮受自由基攻擊,預防血管硬化,幫助身體維持活力及健康。3.抗發炎EPA被稱為天然的抗發炎劑,適量攝取能降低發炎反應。4.改善專注力目前也有許多研究指出,補充EPA能改善ADHD孩童注意力不足的狀況。5.縮短Covid-19病程經研究指出,Omega-3(含EPA)對Covid-19患者在器官與系統的運作上,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降低患者體內的發炎物質並縮短病程。3大DHA功效告訴你DHA的整體功效大致可歸類為以下3點:1.提升記憶力、思考能力DHA能夠有效的保養腦部,且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每日攝取適量的DHA,能夠提升記憶力、讓思緒變得更加靈活。2.幫助智力發展DHA有助於胎兒與新生兒的認知功能發育,是幫助智力發展的重要關鍵。3.保護眼睛,減緩乾眼症狀DHA跟葉黃素一樣有助於眼睛保健,亦能增加淚液分泌,減緩乾眼症不適的症狀。應該補充EPA還是EPA+DHA綜合魚油?依據個人需求選擇瞭解魚油成分及功效後,仍不確定自己適合補充的方向嗎?下方將告訴你哪些族群適合補充DHA及EPA,以及補充前的注意事項,讓你能選擇正確的補充方式。哪些族群適合補充EPA?有特殊疾患者● 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由於對於膽固醇過高的患者來說,補充含DHA的魚油可能會提升血液膽固醇,因此這類的患者建議選擇補充純EPA魚油。●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經研究發現,有冠狀動脈疾病、曾心肌梗塞的患者,補充EPA後病況較為穩定。● 容易感到心情低潮的憂鬱症患者有在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患者,補充EPA魚油有助於改善心情。● 有ADHD的孩童或青少年研究發現,血液中Omega-3較低的過動兒童補充EPA魚油後,專注力明顯提升。哪些族群適合補充EPA+DHA?一般族群、懷孕媽咪若無上述特殊疾患,下列族群則可以補充EPA+DHA的綜合魚油為主:● 一般健康族群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EPA+DHA),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藉由飲食補充,如今外食、速食文化盛行,導致一般人Omega-3嚴重攝取不足。為了彌補飲食中的不足,建議可補充EPA+DHA綜合魚油。● 懷孕中的孕媽咪DHA是胎兒腦部發育重要的營養素,而EPA可以幫助孕媽咪維持循環,故懷孕媽咪推薦補充EPA+DHA綜合魚油。*註:懷孕32週後的孕媽咪,若想繼續補充,建議和婦產科醫師討論後再決定。● 乾眼症患者根據研究指出,每天補充1785毫克(1245毫克EPA+540毫克DHA),12週後可以改善乾眼不適的狀況。注意事項:EPA、DHA比例建議參考即可市面上常見的魚油產品有純EPA、純DHA或者是EPA:DHA比例不同的魚油,雖然營養師建議一般人可以選擇EPA:DHA=3:2的魚油,但實際比例還是須依個人狀況調整,如中高齡族群、有特殊疾病者等便可選擇「純EPA魚油」攝取。因此,在挑選魚油時可將比例作為參考,再以最關鍵的魚油濃度考量,才能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魚油怎麼挑選?解析5大關鍵挑選重點認識魚油的種類和功效後,便可根據以下5大關鍵挑選重點,篩選市面上的各種魚油產品:1.「最終產品」是否通過IFOS五星認證IFOS是專精於魚油認證的機構,檢驗項目包含環境毒素多氯聯苯、戴奧辛、重金屬、氧化指標,以及Omega-3、EPA、DHA濃度,必須全數通過才能拿到IFOS五星認證。由於目前魚油原料只能透過進口取得,在台灣有些魚油產品宣稱有IFOS認證,實際上卻是以「魚油原料」通過檢驗,而非以「最終產品」通過認證,除了原料外的膠囊、包裝等環節,製作過程是否受到汙染,是消費者不得而知的。因此選擇魚油產品時務必以「最終產品」是否通過IFOS認證為準,品質會更加有保障。2.原料魚隻是否挑選小型魚魚油的原料捕撈地點及魚種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由於生物累積的影響,越大型的魚種體內累積的有毒物質和重金屬也會越多,因此除了觀察產品有無重金屬等物質的檢驗報告外,選擇魚油時也需盡量挑選在純淨海域中捕撈且小型的魚種(如:鯷魚、沙丁魚)較為安全。3.魚油濃度與含量是否足夠魚油的有效營養成分為EPA、DHA,並非整顆魚油都是有效的,因此選擇魚油時並不是越大顆越好,而是要看它的濃度是否夠高、EPA和DHA含量是否足夠。建議選擇魚油濃度大於80%的魚油,才可以確保有效成分充足。魚油濃度算法為:(EPA+DHA)/omega3 總重,例如:Omega-3總重600毫克,EPA300毫克,DHA200毫克的魚油,濃度便是(300+200)/600=83%。因此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魚油濃度是要以EPA、DHA含量計算,而非只看Omega-3總重。4.檢驗報告是否公開並定期更新如同上述所提到的小型魚挑選指標,為避免攝取含有汙染的魚油,挑選時需要特別注意各種產品的檢驗報告是否公開並且定期更新。除了重金屬檢驗外,新鮮度也必須納入考量,且近年來海洋汙染嚴重,塑化劑和重金屬問題頻傳,若是讓補充魚油的孕婦及兒童誤食,將會影響胎兒發育及兒童成長。5.深海魚油的型態為何種魚油可區分為3種型態:TG(三酸甘油脂)、EE(脂化型)和rTG(再脂化型),其中營養師最推薦的型態是rTG,和其他2種型態相比,吸收速度快上許多,同時擁有高濃度加上高吸收的特性,也是眾多專業醫師最推薦的營養型態。對魚油還有其他疑惑?營養師用科學實證為您解析,伴您守護健康瞭解EPA、DHA魚油的差異,以及不同魚油種類適合的補充族群後,您還是擔心自己沒有掌握魚油的各樣資訊,對魚油有其他疑惑嗎?如您想更認識EPA魚油的詳細功效,仔細考量後再進行選購,可以參考專業營養師為您進一步說明的魚油功效指南,用科學實證為您逐樣解析,讓您不管是三餐外食的上班族,還是兒童家長、孕媽咪或中高齡族群,都可以透過補充合適的魚油,安心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