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4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壓力
共找到
6032
筆 文章
-
-
2023-05-14 醫聲.高齡社會
量表廢不廢/廢量表得有配套 不廢也得思考改進措施
三總神經科醫師日前未幫病家開立巴氏量表竟被毆打,引起譁然。臨床醫師面對病家要求開立量表,有時需承擔壓力及造成醫病關係緊張,有醫師呼籲廢除,即使不廢除也應有改進措施,或比照長照評估機制,降低醫師壓力及醫病緊張;也有醫師認為,廢除量表有難度,須有其他客觀評估方法。醫界自嘲,「巴氏量表」一向就是甩「巴」掌給醫「師」的「巴師量表」,動輒得咎。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骨科、神經內科、復健科等醫師多開立巴氏量表,卻常遇到一會兒與誰串通被偵查,一會兒不符合病家期待被客訴、暴力都有,造成醫療人員許多困擾。台北榮總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吳元宏指出,癌末病人常需開巴氏量表,但前幾年他幫癌症病人開立後,沒想到政府來一張公文要求院方徹查是否屬實,明明依法處理,卻被「當成賊一樣對待」。看到三總醫師被打的影片,「看起來滿痛的」。對部分醫師來說,開立量表確實有壓力,病人病情未達標準真的無法開,但對病家來說就是有照顧人力的需求,容易增加醫病衝突。巴氏量表是否應廢除?吳元宏說,贊成廢除,讓聘請外籍看護回歸市場機制,由民眾自行聘用,並取消只能聘請一人規定,因有時一人真的無法全心照顧,若不廢除,政府也要說清楚,那些病人、病情可以開,不要由醫師承擔所有壓力。另外籍幫傭也有家中需有三名6歲以下幼童的限制,這是不合理的。有人指出,此規定是保護本國籍勞工,但這兩者薪資是完全不同的市場,不應相提並論。李俊宏表示,巴氏量表若廢除,可由病患持醫師診斷書跟相關單位申請,再由相關單位派員到府評估實質需要,同樣的疾病或身體限制,在不同環境下,如住家有無電梯等,所需服務不同,這需要到病人家中現場評估,不要再叫醫師隔空診斷。若不廢除也應討論,目前長照時數都可經評估是否需要看護全日照護,以前沒有預算,共體時艱,現在預算都有了,應該銜接,如果嫌麻煩,那就乾脆全部開放,少子化的未來還需要仰仗外籍朋友。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說,開立巴氏量表前都會和病人家屬說明清楚,醫師無法偽造文書,這是有刑責的,請家屬體諒;國內以巴氏量表作為聘請外籍看護的評估標準,目前其他國家並無相關規定,贊成取消,讓民眾可以自行聘請,對經濟能力不佳無法聘請看護者,加強社會福利照顧。一不具名神經科醫師表示,巴氏量表是唯一評估可否申請外籍看護的方法,不論是否符合規定都會要求,因此要和病家據實以告,「這有一定的規定」;若要廢除茲事體大且有困難度,它是唯一的指標,廢除前須有其他客觀評估方法,否則對申請外籍看護會形成阻礙。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說,臨床發現,高齡化社會許多病患病情不符合開立巴氏量表,但嚴重程度多在標準邊緣,可是家庭支持減少卻有照顧需求,需討論研擬更好或較為寬鬆的評估方式,讓更多的人取得照顧服務。另專家反應,應可用衛福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取代巴氏量表進行評估。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PAC為針對住院病人急性症狀緩解後,卻無法立即出院的情形,而給予增加復健頻率、強度等照護,讓病人回家或到照顧機構可獨立生活,這與巴氏量表對象及用意可能不同,需要再審視合適的評估工具。對於三總醫師被病人家屬毆打,劉玉菁說,相信這是因人而異,許多病人家屬還是尊重醫師判斷,針對此事件目前已進入司法程序,醫事司會提供必要的關心及服務。
-
2023-05-14 醫聲.高齡社會
量表廢不廢/照顧評估不應只由醫師做 家總:照專有能力評估
醫師拒開巴氏量表遭民眾毆打,醫療暴力事件引發各界撻伐,譴責醫療暴力同時,不少民眾反應巴氏量表申請確實有難度。專家指出,我國長照政策邁入第7年,今年長照經費更高達600多億元,使用長照服務者,皆經過照顧管理專員評估,後續制定相關照顧服務計畫,以現在照專的能力,已經有能力替個案進行照護評估,如果衛福部認為照專評估能力不及醫師,「那就是自打臉」。高齡90多歲的陳媽媽,近期因骨折住院開刀,原先家屬打算自行照顧,沒想到又檢查出胸椎旁有惡性腫瘤,延伸更多照護問題,也代表未來將頻繁進出醫院,為了找到照顧替手,家屬急需聘請看護,但台籍看護一個月要花9萬元,外籍看護只要2萬多元,經費支出落差大,正好陳媽媽的病況符合巴氏量表開立標準,經由醫師開立後,目前家屬正在申請外籍看護,暫時聘每天3000元的台籍看護撐過。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認為,現行醫院護理人力不足下,住院病患幾乎都得自備看護,不是自己顧就是找看護,但台籍看護1天要花2800至3000元,對家屬是龐大負擔;如果病況不符合開立條件,無法取得巴氏量表,家屬多半自行照顧,許多照顧者承受龐大照護壓力,最後罹患憂鬱症,甚至釀照顧殺人悲劇。中華民國家庭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現行長照2.0服務中,多是提供居家服務、日照服務等適合輕中度患者,若屬於中重度者,出院後若仍有照顧需求,長照2.0服務中難以滿足,家屬往往改找看護或住宿機構,不過礙於機構床位數不足,家屬只能尋求外籍看護管道,不過醫師要開立巴氏量表,大多需要一度時間追蹤,幾乎不會第一次看診就開立,醫療現場因而常見糾紛。除了檢討長照資源缺乏,陳景寧認為,我國長照2.0已經推行第7年,所有使用長照服務者,都得先經過照管專員以等級管理評估量表(CMS)做整合性評估,包括長輩失能等級、居家環境是否有無障礙、照顧人手等,例如帳面上有4個家屬,但都在上班等於無法照顧,CMS量表結果貼近真實狀況。陳景寧表示,評估是否需要照顧,並非疾病導向,更多是能否自行吃飯、穿脫衣服等生活性功能,照管專員經過7年時間訓練,且幾乎一半以上都有醫護背景,三分之一為社工,照專團隊有多項職類專業,有能力評估個案狀況,並分派相對應長照服務,因此評估工作不應只有醫師來做,若衛福部不相信照專評估能力,「是否代表每年600多億經費亂花,自己打臉嗎?我相信照專有能力可以評估。」而余志松認為,評估巴氏量表並非難事,不過也可能因個人判斷觀感不同,使其評量分數不同,且疾病可能進步或退步,每次評量的分數也不一定相同,但評量人員的專業性、認定標準,恐怕是最大爭議點。依照現行制度規定,或許是擔心過多人申請外勞,因此仍希望由醫師來開立巴氏量表。
-
2023-05-13 養生.家庭婚姻
小S育兒心法:把自己心情照顧好比甚麼都重要!母親節聽到女兒「這句話」就心滿意足
螢光幕上小S經常跟女兒鬥嘴又鬥智,甚至裝嫩起來也是豪不遜色,成為資生堂國際櫃極上御藏系列代言人後更坦言,現在在家裡地位激升,因為不只女兒就連婆婆都很「崇拜」她!聽到「這句話」,就心滿意足雖然是句玩笑話,她就透露即將到來的母親節,女兒也開始很有心準備禮物!她笑說其實都不需要,最期待就是依照慣例,在那一天收到女兒們的Diy手工卡片外,還可以聽到脾氣最硬的許老三說出,「媽媽!妳真的是我們全班最漂亮的媽媽,只要聽到這一句我就滿意了!」因為許老三最真實!隨興的她經常在家穿睡衣,許老三不只一次提醒,「她同學的媽媽都很漂亮!」而老二總是跟我說,「Mom,you are so beautiful,」時不時就一直跟媽媽灌迷湯,在她眼裡我就是最棒的。告訴女兒可以難過,但要站起來確實,哪一個媽媽會跟女兒比嫩比腿長,甚至鬥嘴又鬥智,那大概只有小S了。小S採訪曾說,「其實,我就是個蠻放鬆的媽媽,我就經常跟姊妹淘還有老公聊,我是不是一個很失敗的媽媽?是不是教得不夠好?我老公就說,『Baby 你已經很好了,小孩子有自己的個性。』」就像她與兩位姊姊的情況一樣,三個孩子個性迥異,「老大真的是傻大姊,即使螢光幕前很有氣勢,但其實拍完照就會變回小孩;老二真的很敏感,跟我小時候很像,常常講到激動處就會落下眼淚。」至於老三,個性不像姊姊們會跟她撒嬌,她也坦承說,「許老三之所以個性較強勢,都是因為想得到媽媽的關注,就是想要我很愛她。」總之,我希望女兒們不要把任何事情看得過於嚴重,但是遇到挫著後一定要站起來。面對差異,只要全力支持小S的育兒經其實也跟大部分的我們差不多!也就是「老大照書養,老二老三照豬養!」她並沒有規定小孩要上才藝班,而是讓她們自由發展,支持她們勇敢做自己和探索自己的特質。儘管老公想讓女兒們去上才藝班,她就認為,「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什麼樣的年齡就做什麼樣的事,不能盲目跟風。」像大女兒喜歡跳舞,她就讓她盡情發揮,而Elly也完全繼承媽媽的舞蹈天分,每每在舞蹈比賽中獲獎。而許老三沉迷卷髮,她索性帶她去燙了個頭。儘管網路上不少人撻伐她的做法,她也只說,「不要再說我怎麼把女兒頭髮燙成這樣了,我女兒愛到不行,我也覺得自己好幸運,能有這麼有品味的女兒!」小S用自己行動支持女兒們,雖然知道自己教育太散養,但她還是認為,自然生長的花比溫室裡的生命力更長久。逐漸放手,小孩表現更好隨著女兒陸續踏入演藝圈後,她從原本的反對到現在的支持,她透露說,女兒以前工作,自己都會跟在旁邊,除了陪伴與指導,最重要是帶給女兒安全感。不過隨著來工作越來越多,「我也怕自己變成討人厭的星媽,而且她們沒有我的陪伴,也表現得更好。」所以適時地放手,孩子們的表現會讓你出奇不意,所以千萬不要限制了她們。心情照顧好,比甚麼都重要身為三個女兒的職業媽媽,還跟公婆住在一起,小S的壓力肯定也不小,她就笑說,「對啊,連老公還時不時給我壓力,邀我一起去上健身房!」以前的她對於「me time」比較沒有感覺,但是隨著年紀增長,深感真的很重要。「我們女生不像男性,很容易透過與朋友交流,甚至遊戲就能紓解情緒;像我面對工作與感情,就需要很細膩地分享心情給姊妹淘;甚至會很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連Blackpink來台,她把女兒送進演唱會後,就立刻回飯店追劇,完全不浪費時間。她呼籲所有的女性,去找到讓自己不會有壓力內心平衡的方法,可以看劇或看書,或是跑步機上跑步瘋狂飆汗都可以,等到身心平衡後,你會覺得很多事,真的沒有甚麼大不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5-13 焦點.長期照護
巴氏量表怎麼拿!? 分數「夠低」才符合申請外籍看護
近日三軍總醫院發生醫療暴力,因神經科醫師評估後拒絕開立「巴氏量表」,遭到病患家屬出拳毆打,引發各界議論。元氣網透過臉書發文調查,許多民眾表示,自評家人需要申請外籍看護,但是就醫評估卻未符合開立標準,長期照顧真的好累!快喘不過氣來了;沒有「巴氏量表」就沒辦法申請外籍看護,沒有看護幫忙照護,自己恐怕要先倒了。也有人提出「巴氏量表」評比太過嚴格,中壯族群要上班、失能長輩又需要有人照顧,希望廢除這項規定。何謂巴氏量表?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又稱ADLs,原名為「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是一種日常生活功能的評估量表,主要用來測量病患的治療效果及退化的情形。巴氏量表有其疾病項目,各標準、年齡限制也有所差異。申請健保的【居家護理】時,除了醫師開立居家照護醫囑單外,醫療人員會以巴氏量表的分數來進行評估,以確認是否符合收案標準,此外,申請外籍看護、【十年長期照護計畫】服務時,都需要有巴氏量表。量表評估的分數愈低,則代表患者自主能力愈不足,分數要夠低才符合申請資格。根據規定,申請巴氏量表要患者本人親自到醫院進行評估,對於失能、失智的長輩,甚至臥床、行動不便的病患而言,舟車勞頓真是一大難題。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謝嘉娟說,民眾家裡有需要被照護的患者或長輩時,多數希望能請外籍看護分攤照顧工作,常會以自身考量請求醫師開立巴氏量表,但按規定,醫師一定要依照個案實際狀況進行評估,才能決定是否開立,曾有醫師因通融、體諒家屬而開立巴氏量表,卻面臨「偽造文書」官司爭議。延伸閱讀/為何我的家人無法申請巴氏量表?一文搞懂巴氏量表評估項目和詳細申請流程拿到量表文件 申請外籍看護等待時間冗長此外,另一個衍生的問題是,政府基於保障台灣籍看護工作的權利,對於申請外籍看護設下多項監管措施,這或許是一項美意,但也造成有照護需求,但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屬冗長等待。民眾抱怨申請流程太過複雜,光是文件來往就要數個月,就算拿到量表文件,也要花3至6個月以上才能找到外籍看護,對於正值中壯年、需要上班的家屬,等待期間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謝嘉娟表示,有些患者在就診評估時,因還在急性期住院期間,病情尚未穩定,需要追蹤時間,並非刁難拒絕開立巴氏量表。2010年也已開辦「聘雇外勞到宅評估評鑑定」服務,重癱、身體失能無法至醫院進行巴氏量表評估的民眾,都可請醫師與醫事人員進行在宅鑑定。謝嘉娟強調,若個案身體狀況嚴重,不一定要等6個月才開立巴氏量表,民眾與醫護人員應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讓家屬理解當下無法開立量表的原因。若巴氏量表分數無法申請外籍看護,可利用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定,接受長照2.0服務資源。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3 醫療.精神.身心
走出傷痛,時間能帶走一切?心理師教3重點讓你真正走出陰霾!
面對悲傷,常會聽到「時間會帶走一切」,不過有時未必看到時間在悲傷中帶來任何變化。心煦心理治療所陳鈺弦心理師建議可將有效的方法放進時間當中,用更好的方式面對悲傷,更有助走出傷痛。 走出傷痛先了解自我感受,悲傷5階段正在哪個階段? 陳鈺弦心理師表示,悲傷若以心理學家Kubler Ross所提出的「悲傷五階段」來看,可為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悲傷五階段可幫助了解心理狀態,但並非都會以此步驟進展,有人可能順序不同,也有人可能在某幾個階段反覆徘徊,或是只出現某幾個階段。 否認:通常事件發生時,為了保護自己,心裡的防衛機制會否認事情已經發生,將自己隔離,避免自己面對殘酷的現實。 憤怒:因事件衝擊太大,為了宣洩壓力,開始會將情緒投射在其他人事物上,例如都是對方害的、怨天尤人等等。 討價還價:心裡仍然會希望事情可以有所改變,讓結果不至於太糟,可能出現例如「我還可以做些什麼。」等情況。 沮喪:這階段開始認清事實,了解到討價還價也沒用,因此心中的沮喪可能更加沉重、更加脆弱,也容易消極、甚至輕生。 接受:認清事實後了解現實無常或自身脆弱,可能完全放下,也有可能還是會難過但已經釋懷,開始重新建立新的生活。 時間真的能帶走一切?心理師指真正重要3關鍵! 為何時間久了卻依然悲傷?陳鈺弦心理師表示,對於「時間會帶走一切」但常會發現時間久了悲傷依舊存在,或者過了很久才知道悲傷只是被掩蓋起來,這可能就是因為還沒有找到悲傷的根源,內心受創的原因依舊存在,因此時間再長也不見得恢復。 時間+思考+行動=創傷後成長!陳鈺弦心理師指出關鍵並建議,可將時間視為單位、並適度的加進思考和行動,為生活帶來新的轉變。有別於民眾較常聽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現也有新的名詞為「創傷後成長」。 創傷就像卡了刺的傷口:就像皮肉刺傷後,有人會放著讓傷口隨著時間自行癒合,但刺依舊存在、容易形成更嚴重的感染。而透過檢查可將刺拔出、治療傷口,隨時間結痂癒合、形成傷疤,讓傷口好好痊癒。 思考可以做哪些思考?思考方面可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以及適度的反思、檢討,也就是自己能調整、能做的事情,但不包含責怪自己,如此更能做出適合自己的行動或改善方式。 行動可以做哪些行動?行動則對應感受、為自己所期許的方向付諸行動,可包括與人建立關係、與社會建立關係、人生規劃等,並每日至少做一件能夠使自己快樂的事情,可包括追劇、喝一杯珍奶、運動、發呆等任何開心的事,但建議避免酗酒。 提醒自己盡量維持正常生活。在悲傷或恢復過程當中,也盡可能提醒為自己安排維持日常的生活運作,包括好好吃飯、規律作息、正常工作等,以利讓基本的生理機能維持正常。並時時檢視自己是否矯枉過正。 創傷後常見狀況:封鎖自我。心理師教用3關鍵扭轉情勢! 舉例來說,悲傷的事件當中,人們常見過度恐懼或責怪自己,為了避免同樣的事情再發生,即便渴望新的生活,也會將自己封閉起來、不再接觸,或認為自己的所期望的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情況下,若能了解自己心裡的真正渴望,以及認知到每個事情其實都是獨立事件、明白問題核心所在、自己又能做出什麼樣的防範,也留給自己些許失敗的空間,在維持生活運作下,適度的開始建立新的生活,並提醒自己每天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有機會出現不同的改變。 創傷重新振作後,我好了嗎?心理師:重點不在「是否好了」。 創傷後如何知道好了沒?在修復自己一段時間之下,人們也會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已經好了,又該如何了解。有人會認為可以輕鬆面對時就是走出傷痛。不過也有人會跑得太快、或甚至誤以為自己已經好起來。有人則用忙碌麻痺自我。到頭來發現,原來悲傷依舊存在。 真正的重點:衷於自己的感受。陳鈺弦心理師表示,重新振作的重點不在「是否已經好起來」,更重要的是「衷於自我感受」。當中也包含了讓自己為事件悲傷,而非掩蓋悲傷,認知自己處於無動力的狀態、需要好好休息。在稍有動力之下再試著往前跨出幾步,為生活帶進些許的改變。即便是倒退一步、前進兩步,跨出的步伐累積之下也能夠前進。 觸景傷情代表還沒好?心理師:未必。例如觸景傷情在所難免,但也未必就代表著還沒走出傷痛。更重要的是在觸景傷情之下,允許自己也可以為這件事情難過、掉下眼淚,隨後再回到自己原本預計的軌道上、做自己的事,這才會是個有意義的「走出傷痛」。 正如傷口癒合未必會回到原本的狀態,可能結痂形成傷疤,這些傷疤也可能永遠存在,但可以接受傷疤存在的事實,並帶著傷疤繼續做自己的事情,持續為自己所嚮往的生活努力。 專業協助更有助走出傷痛!陳鈺弦心理師也呼籲,悲傷的時間人人有所不同,不需要和其他人比較。如有需要,建議可尋求身心科等專業協助,透過專業的幫助,讓自己有更有效的方法能夠走出傷痛。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鄭貴麟愛滑雪、騎馬養生 飆速釋放工作壓力
去年8月剛接下桃園天晟醫院院長一職的鄭貴麟,採「森林學」理論管理醫院,身為森林之王的他,在用人評估上著重5大要點,期許大家在團隊中將能力發揮到最大化。養生祕訣/愛滑雪、騎馬 飆速釋放壓力「工作要有目標,玩也要有目標!」桃園天晟醫院長鄭貴麟熱愛極限運動,尤其喜愛滑雪、騎馬及曲棍球,讓他在追求速度的同時能夠徹底釋放工作壓力。工作忙碌的鄭貴麟,最初的運動是與朋友相約打高爾夫球,但有次下雨且朋友沒空,無法下場打球,剛好隔壁有一間馬場,練一練發現還不錯玩,一個人也能參與,從此愛上騎馬。聽到朋友分享曾在國外騎馬進樹林的旅遊經驗,深受吸引,因此和一群志同道合朋友到新疆、蒙古等地騎馬奔馳,看到許多獨特的風景。令他難忘且最過癮的是在非洲肯亞騎馬、露營,早上刷牙洗臉的水就是河水,跟著羚羊或大象一起奔跑,獅子、鱷魚也近在咫尺,瞬間覺得大自然真美,愛護環境真的重要。至於滑雪,鄭貴麟學了10多年,因熱愛滑雪還考取教練證照,每年冬季都會至日本、歐洲等地滑雪,為追求快感,更搭乘直升機到山頂一路往下滑,還能一手拿起相機錄下自己滑雪的英姿。鄭貴麟每天早上5時就和狗狗一起到公園打曲棍球,也曾參與曲棍球比賽,但因為激烈碰撞而發生骨折,被家人下令不許再玩。因愛玩極限運動,曾左肋骨骨折2次、左小腿骨折1次,鄭貴麟笑說,年紀到了就不要玩那麼刺激,平安簡單的玩就好。目前他的玩樂藍圖幾乎達成,有些目標將待退休後繼續努力,會秉持「一路玩到掛」宗旨。鄭貴麟平時吃得簡單清淡,不愛吃任何澱粉類食物,最愛吃魚補充蛋白質,搭配吃些蔬果,就能完成他的一餐,偶爾配點紅白酒,則是他的一大享受。建構良好環境 讓醫師發揮「醫院就像座森林,我是院長也就是森林之王,必須看到所有人的長才。」鄭貴麟表示,應該讓大家在自己擅長的崗位上運作,同時要將每個人的弱點隱藏,避免被其他同儕欺負失去綻放的機會,因此,必須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每個人優點可以發揮,缺點不被放大。如何建構一個良好環境?鄭貴麟會根據5大要點評估這個人的能力,分別為基本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忠誠信任度、人品、影響與領導力。鄭貴麟是一名放射科醫師,過去擔任天晟醫院副院長26年,專精判讀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透過看這些片子也衍生出另一套管理學,經由判讀這些內容可了解一個醫師的執行力及成功率,間接進行評估。天晟有38個專科及行政醫療等部門,平時根據這幾套管理模式經營,他堅信沒有任何棘手的事情,只要你想去做,就面對、擁抱並解決它。憾錯過黃金期 無法救回父親當醫師40年的鄭貴麟,最遺憾的是無法救回父親,由於工作忙碌,疏忽了對父親的健康照護,當發現父親身體虛弱時已是胃癌第3期,未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鄭貴麟說,父親很愛出國玩,當他說吃不下時,以為只是水土不服,未想到是病況造成,因父親未告知有血便,才未能及時治療,令他相當難過。他提醒大家,只要及早發現接受治療,病情都能獲得控制。鄭貴麟建議,女性年滿50歲、男性45歲後,可以去照3D心臟超音波,了解是否有血管阻塞情形,若有糖尿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抽菸及喝酒等習慣民眾,更需提早接受檢查,做好心臟保養,預防心肌梗塞發生。鄭貴麟小檔案●年齡:60歲●專長:1.一般X光判讀2.特殊X光造影及診斷3.乳房X光判讀4.一般超音波診斷5.杜卜勒彩色超音波診斷6.全身電腦斷層造影及診斷7.全身磁振造影及診斷8.血管攝影9.血管腫瘤栓塞術●現職:桃園中壢天晟醫院院長●學歷:台大醫學系、台大EMBA給病人的一句話● 提早檢查,提早治療。了解自己,掌握自己。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3 醫療.兒科
蔡阿嘎3歲兒陷失聰危機!原來是感冒後「這疾病」所引起,5大好發族群要留意!
百萬油土伯(YouTuber)蔡阿嘎和二伯婚後育有兩子,發現小兒子蔡波能講話很大聲,常常回「蛤」,或湊到耳邊講話,一開始夫妻是懷疑兒子假裝沒聽到,後來妻子二伯發現是兒子聽力出現問題。診所就醫時,醫師推論是感冒導致中耳積水,感冒痊癒後或許症狀會改善。3個月後仍未改善,醫師透過手術排除中耳積水,小兒子蔡波能的聽力目前已恢復。幼兒耳咽管發育尚未完全,排除中耳積水能力較差中耳與鼻腔間有「耳咽管」連結,也有人將耳咽管翻譯為歐氏管,主要功能是調節外界和中耳的壓力平衡,並可協助排泄中耳分泌的液體。6個月到4歲間的幼兒,耳咽管尚未發育完全,容易阻塞,尤其在孩童因感冒引發急性中耳炎後,中耳的積液如果沒有順利排出,就會引起「中耳積水」。家長聽到自家孩子罹患中耳積水,往往會誤以為是否是幫小朋友洗頭或洗澡時讓水跑進耳朵,沒好好擦乾所引起。事實上,外耳進來的水會被耳膜(鼓膜)阻擋而無法進入中耳,中耳積水往往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導致急性中耳炎所引起。發生中耳積水後,何時需要進一步治療?約有八成的幼兒罹患中耳炎後,因鼻涕等液體累積在耳咽管內,會引發中耳積水。一般情況下,3個月後就會逐漸康復,僅10%幼兒會發生持續發炎。經過3個月觀察期,仍未痊癒的幼兒,耳鼻喉科醫師會建議應進一步做聽力檢查,並考慮以手術來進行治療,避免產生後遺症,使幼兒發生聽力損失導致無法恢復。中耳積水的好發族群:1. 過敏性鼻炎2. 急性或慢性鼻竇炎3. 鼻瘜肉4. 鼻咽腫瘤5. 航空性中耳炎整理自:國泰醫院 我有中耳積水,我該如何治療?蔡阿嘎在粉專提醒,還好兒子有及時發現、及時就醫治療。他提醒父母們,如果小朋友也有類似蔡波能有聽不到、講話特別大聲的情況,保險起見可以到耳鼻喉科診所,進一步檢查治療,避免惡化。延伸閱讀:疾病百科:中耳炎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5-12 養生.家庭婚姻
婆婆幫出頭期款換房,夫妻拒絕!3年後聽到婆婆提「一理由」:好險沒中計
一位人妻分享,早在疫情前婆婆就一直鼓吹她跟先生換房,還提出說要幫忙付頭期款,但夫妻倆認為房貸負擔太重而沒同意,等到疫情解封後,房價微漲,婆婆卻對他們說了一句話,還抱怨他們不聽話,讓她相當慶幸還好當初沒答應。原Po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提到,在疫情還沒很嚴重時,婆婆看上一間離婆家大約五分鐘的新房子,並鼓勵她和先生換房,提出說要幫忙付頭期款,卻也沒明示金額,夫妻倆討論後,認為要扛一千萬房貸壓力過大,便拒絕了婆婆的好意。事後沒想到婆婆看到疫情解封後,房價上漲,感嘆「來不及了,當初你們如果聽我的話換房,我就可以三不五時去你們家住了」,此話一出原Po瞬間驚呼「好險沒中計!」貼文也引發網友紛紛留言回應「婆婆的最後一句才是重點吧」、「幸好沒買」、「買了才會後悔」、「離婆家愈近有事,傻子才買」、「還好沒有換,不然後患無窮」、「為何一堆公婆自己有房子住還一天到晚想去兒子家住打擾別人生活」、「要買買遠一點,然後小一點,只夠你們跟小孩住就好」、「她有付頭期款的話,的確是要給她住」。延伸閱讀:.「兒子的家我有資格住」婆婆硬搬來住,厚臉皮討1萬孝親費!.擅自開房門、半夜坐床尾... 婆婆詭異行徑讓媳婦快崩潰!.婆媳住3個月就鬧翻!人夫一招解決 沒有惡婆婆,只有無能的老公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2 醫療.新陳代謝
1天胖3公斤可能嗎?高敏敏曝「體重起伏8原因」,做好1件事量的體重最準
你有每天量體重的習慣嗎?踩上體重計後,是否覺得像玩數字猜謎一樣,永遠猜不透自己的體重?然後會在內心碎念,「為什麼今天又胖2公斤?為什麼運動後體重不減反增?」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提醒,別被數字綁架,影響體重起伏有8大原因。影響體重起伏8原因一天之內胖1~3公斤是有可能的嗎?高敏敏提醒,如果體重總是飄忽不定或是下不來,有可能是這些因素導致。1.喝水量多寡水是影響體重的關鍵之一,當你喝水量多時,體重可能會增加。但不用太擔心,因為水分會代謝排出,再加上足夠的水分才能幫助身體新陳代謝、提升減重效率,也能減少口渴、飢餓感發生。所以千萬不要為了減重都不喝水,喝水會幫助減重事半功倍!2.鈉含量攝取過多當重口味、重鹹、加工食品吃太多,會使得鈉攝取過量、導致細胞的滲透壓平衡失常,換句話說就是高鈉易導致水腫,使身體儲存更多水份。所以如果想讓多餘的水份及鈉排出,可以多攝取幫助利尿及高鉀的食物,做到「留鉀排鈉」。3.精緻澱粉攝取過多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例高,身體也會儲存水份,因為身體需要較多的水分去儲存碳水化合物中的醣類。但營養師提醒大家,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很重要,建議大家不要為了減肥不吃澱粉,還是要均衡攝取並以未精緻澱粉為主。4.生理期前後當女生生理期來時,會導致荷爾蒙的浮動。進而出現存水、脹氣等情況。但在這期間會水腫其實也不用太緊張,大概在生理期第三到四天後就會恢復正常。5.流汗、尿液量影響當你流汗跟排尿,身體水份流失時,體重自然會下降。6.糞便堆積量如過你常常便秘,造成太多糞便囤積在體內,也會增加體重。而且糞便排出時,腸內的脹氣也會一起排出,因此上完廁所才有無事一身輕的感覺。所以建議多攝取高纖食材,並盡量在固定得時間排便。7.壓力荷爾蒙過高跟女性生理期前後原因有些類似!當壓力荷爾蒙上升時,身體會儲存更多水分,導致體重會跟著忽高忽低。建議可以放鬆心情,趁空閒時間多去戶外走走散心,以免造成雙邊齊來的惡性循環。8.肌力訓練進行肌力訓練時,肌肉纖維可能會被撕裂,導致身體在修復肌肉時會儲存水分。所以運動後有些部位如果有點浮腫不用太擔心,觀察一兩天就會消散了。除了上述8個讓體重變重的原因之外,高敏敏提醒,如過要一天內增加1kg,要攝取7700kcal的熱量才可能。所以一天突然紮實的胖2公斤,是不太可能的情況...總結來說,建議大家量體重最好的方式是「每天固定時間,並在同一狀態下測量」,才能獲得最正確的數字,也更能接近自己理想的體重喔!而除了注意體重的數字變化,也要關心「體脂肪含量」跟「肌肉量」,別只當體重數字的奴隸。延伸閱讀:.基因或生活方式造就的肥胖哪個對健康危害大?答案恐出乎意料.為何該把握早餐後排便?醫揭3大便祕原因:改善便祕飲食3重點.減重會失敗,跟做了這3件事有關!吃飯時集中注意力、速度放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0 養生.健康瘦身
明明沒吃多卻愈來愈胖…「壓力型肥胖」除調整作息、飲食,還需搭配一治療
● 過勞肥是壓力導致賀爾蒙失調造成● 需要調整作息和運動,並搭配心理治療● 可按壓風池穴、肩井穴舒緩壓力每天超時工作、工作壓力大,被壓得喘不過氣?連吃飯時間都沒有,身材卻像吹氣球一樣,竟增胖了不少。台灣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常務理事劉伯恩表示,這就是所謂的「壓力型肥胖」,和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係,除改善飲食外,也需要調整作息和運動並搭配心理治療。壓力型肥胖如何發生?伴隨的症狀有哪些?壓力型肥胖也稱為「過勞肥」,劉伯恩表示,這類型的肥胖是因為壓力造成體內荷爾蒙失調,出現代謝問題而導致的肥胖。他舉過去病例分享,曾有一位年紀不到30歲的內科工程師前來看診,身高170公分、體重卻高達120公斤;病人表示平常也沒有吃太多東西,體重卻一直上升。細問之下,才發現工程師不到半年內就胖了40公斤,時間點恰巧是換新工作後發生。因為工作壓力大,常常熬夜、失眠,且就算睡著了,做夢也都夢到工作相關的事。加上頭髮出現圓禿,且肥胖的部位主要在肚子,因此可以推斷為「壓力型肥胖」。劉伯恩表示,壓力一大體內會分泌一種叫做可體松(cortisol)的荷爾蒙,讓身體處於備戰狀態。如果壓力一直持續,可體松就會促使身體想要攝取更多熱量,漸漸地攝取過多的熱量、糖分就會轉變為脂肪。除此之外,可體松和類固醇作用類似,因此大量分泌可體松就像長期服用類固醇,進而出現水腫、肌肉量減少等副作用,使得體脂率上升。另外,壓力性肥胖因為內臟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於活躍、副交感神經相對低落,也容易導致便秘等情況發生。如何治療壓力性肥胖?多吃哪些食物可改善?運動有用嗎?劉伯恩表示,針對壓力型肥胖者使用減肥藥反而沒有效果,因為大部分減肥藥的機轉主要是排油或是抑制食欲;如果要改善壓力型肥胖,應先舒緩其壓力,改善荷爾蒙等代謝問題。因此通常可先使用藥物舒緩壓力,臨床經驗上30%的患者會給予治療失眠藥物、40%會給予鬆弛劑;另外也會給予色氨酸相關藥物,讓血清素(Serotonin)上升。劉伯恩解釋,當人體血清素濃度降低,使人感到心情低落和飢餓,造成負向的壓力循環。除藥物外,也可多吃木瓜、堅果、香蕉等提升血清素的食物。也可多補充鈣、鎂兩礦物質,協助穩定情緒。食物選擇上則要避免容易發炎的食物,如含麩質、GI指數(升糖指數)高的精緻澱粉等,或是以地瓜、玉米等富含抗性澱粉的食材取代,以穩定血糖和血脂。劉伯恩表示,除飲食外,運動也不可忽略。剛開始不需做過於激烈的運動,可一天至少做一個舒緩的體操,或是一小時至少做三分鐘的腹式呼吸,增加含氧量和讓腹部肌肉活動。以求診的工程師為例,當時一天只做體操,2周就瘦了10公斤。之後則必須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最好以中高階以上的有氧運動,如爬樓梯、慢跑等,才能達到熱量燃燒的效果。中醫角度如何治療或改善壓力性肥胖?中醫師陳潮宗則表示,很多人壓力一來容易暴飲暴食,造成壓力性肥胖。以中醫來看,可以遠志、酸棗仁、石菖蒲或天王補心丹等藥材來加以舒緩、調適;這些中藥材仍要由中醫師開立為宜。如果無醫師診治,民眾則可避免吃「酸的」食物,以免過度刺激食欲。另外,也可透過按摩穴道方式舒緩壓力,例如風池穴和肩井穴。風池穴位於後枕部的枕骨之下,先將身體坐直,沿著後頭骨下兩條大筋,摸到外緣凹陷處就是風池穴;可用兩手大拇指按壓。肩井穴則位於肩上,乳頭正上方和肩線交會處,可雙手抱胸,手指搭在肩頸交會處;可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向下揉按。
-
2023-05-10 性愛.性福教戰
男30歲後無慾望?許藍方解答「性慾退化」2關鍵原因,做好這件事可預防
【本文重點】許多夫妻或伴侶都會想擁有美滿的性生活,能幫助提升彼此的感情與增加親密關係。但「隨著年紀增長,體力大不如前,導致男人性慾越來越低」,真的是如此嗎?有「最美性學博士」稱號的許藍方在YouTube頻道替大家解答。--by ChatGPT男性30歲後 荷爾蒙濃度降低影響性慾男人年過30歲後,性慾會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低嗎?許藍方解釋,生理跟心理都會影響慾望的產生。就生理方面來說,男性荷爾蒙跟性慾息息相關,荷爾蒙濃度會在30歲之後開始慢慢下降,到40歲之後下降的幅度又會更多;隨著男性荷爾蒙濃度的下降,性慾也會隨之降低。「維持運動」可讓性慾不受年紀影響但40歲後的男人就一定比較沒慾望?而20歲的少年就一定精力旺盛很想要嗎?許藍方表示「其實不一定」,除了上述的男性荷爾蒙會影響你「想不想要」之外,當下的情境,心情、對象、周遭環境、身心靈環境、身體健康狀況,也都會影響。許藍方也提醒,年紀老化會導致身體越來越衰落、沒力,讓你沒有年輕的精力跟肌肉量。如果想要預防的話,不要讓你的身體機能老化太快。許藍方建議靠「維持運動」來防止身體的機能老化,盡量讓你的肌肉量維持跟年輕一樣,這樣性慾就不一定會受年齡影響。「成家立業」壓力 才是影響性慾主因但其實,心理的影響會比生理更大!許藍方表示,影響性慾很大的原因是「工作壓力」,30歲之後都是要成家立業的年紀,會有成家、工作、賺錢、養小孩等種種的壓力,被這麼多壓力追著跑,就算你是20歲的年輕人也不會想做愛。「身、心、性」維持在健康狀態 但老了慾望下降又怎麼樣?許藍方表示,只要你偶爾有性慾、做愛有吃飽就好,就是正常現象。若你的慾望下降很異常,性慾低到自己也覺得很奇怪,許藍方建議,可以去找泌尿科醫師幫你抽血看看,是不是真的身體哪裡有問題,或是找身心科醫師諮詢,多方面的找出讓自己性慾低下的原因。只要你的慾望每次都有被滿足,不一定老了一定要跟年輕時一樣慾望很旺盛,才叫做厲害。厲害是在於你不管在幾歲,都能把自己的身、心靈、性,維持在滿足及健康的狀態,這才是最重要的!延伸閱讀:.顏射、口爆、內射...「射精最愛7部位排行」女性接受度最低是這部位.做愛狂換姿勢較持久?許藍方解答「性愛最佳時間」,持續一動作10分鐘易高潮.愛愛前吃菠菜、西瓜更易性高潮!高敏敏推薦必吃「10大催情食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9 養生.家庭婚姻
產後因「這件事」被婆婆賞巴掌!老公沒挺還勸別反駁長輩 給新手媽媽5點建議
婆媳關係是許多家庭難解的問題,假如多了孩子出生,恐怕之間的爭吵會更嚴重。一名女網友就發文透露剛生產完三個星期,因為母乳量比較少,竟然被婆婆責罵害孩子吃不飽,甚至還因為去打退奶針、給寶寶喝配方奶遭打巴掌,貼文一出引起眾人憤怒,紛紛勸原PO趕緊離婚。因母乳量少拒絕親餵 被婆婆甩巴掌原PO在Dcard以「剛生完就被婆婆甩巴掌」為題發文,她說因為產後母乳量很少,也常常塞奶,孩子每次要喝90 cc,但她只能擠出40到50 cc,而且每四個小時就要忍著疼痛擠一次,半夜也要起床擠,讓她常常邊擠邊哭。沒想到婆婆沒有心疼原PO,反而還責怪她因為吃太少,導致母乳量太少,也因此害孩子餓到才會大哭。不僅如此,婆婆還一直灌輸餵母乳的好處,還說自己當年剛生完餵嬰兒還要去工作,哪有像原PO現在這麼好命,種種壓力讓她每天睡眠不足也很憂鬱,也因此吃不下飯,常躲在房間裡哭。她問過醫生後,醫生建議可以打退奶針,而且嬰兒直接喝配方奶也不影響發展,但婆婆卻非常反對。有次原PO回診要去打退奶針,婆婆知道後暴怒甩了她一巴掌,罵她忤逆長輩不聽話,老公聽到跑出來看,竟只是安撫婆婆的情緒,卻沒有安慰她,甚至還要她聽婆婆的話繼續親餵,不要反駁長輩的想法,讓原PO聽了心裡更痛。網友建議去驗傷 就帶著孩子提離婚多數網友一面倒都力挺原PO,「要是我一定挺太太,打人就是不對」、「如果妳一個人養得起小孩就可以離了~配方奶跟母奶長大了其實根本差不多」、「先不管餵奶的事,不管怎樣都沒有人有資格打妳」、「沒辦法想像之後婆婆會拿什麼偏方顧妳小孩,他們母子問題很大欸」、「要是我就帶著孩子回娘家提離婚」、「好可怕,以後孩子的教育惡婆婆一定也會插手」、「去驗傷,該提告就提告,沒人可以打妳巴掌!家暴零容忍,寧願帶著孩子離婚也不要讓自己受委屈」。事後原PO再發文,表示自己經過這件事後絕食抗議,家人已經妥協讓寶寶喝配方奶,老公也有安撫她,婆婆也向她道歉,但原PO不想理會他們。她說父母很早就過世了,所以自己沒有娘家,本身沒有工作,存款也很少,但絕對會努力把孩子養大。新手媽媽親奶/配方奶的5點建議面對婆婆和家人的壓力,讓新手媽媽自由選擇餵奶或配方奶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五個建議:1.尋求醫生或營養師的協助:如果新媽媽因為母乳不足或其他健康問題而無法餵奶,可以尋求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這些專業人員可以提供有關營養和餵養方面的知識,並協助新媽媽做出最佳決定。2.與伴侶溝通:伴侶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並協助新媽媽和婆婆進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新媽媽應該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而且不要因為他人的壓力而放棄自己的權利。3.考慮各種餵養方法的優缺點:餵奶和配方奶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新媽媽可以嘗試了解這些優缺點,並選擇適合自己和寶寶的餵養方法。4.求助專業機構:如果新媽媽感到無助或需要進一步的支持,可以尋求專業機構的協助,例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兒童保護機構或心理諮詢機構。5.保持冷靜和理智:面對婆婆和家人的壓力,新媽媽應該盡可能地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讓情緒控制自己的決策。同時,也要記得自己有權做出自己的決定,並為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和福祉負責。延伸閱讀:.職場女性餵母乳好糾結! 醫助破除「4大迷思」家人支持不可少.孩子是婚姻殺手還是感情加溫器?日研究孩子2歲時,對先生的愛只剩三成!.「生過孩子、餵母奶就不易得乳癌?」她哺乳發現硬塊...以為漲奶卻是乳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9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血壓上升、代謝症候群 專家教3烹飪技巧留住食物碘與鉀
鉀與碘都是人體內必須的礦物質。鉀主要參與酸鹼平衡、神經訊息傳遞以及控制肌肉收縮與心臟規律跳動等功能,當體內出現低血鉀時,會發生肌肉痙攣、心跳及心肌活動異常等症狀;碘提供甲狀腺素生成所需元素,若甲狀腺素生成不足會導致基礎代謝率降低,能量代謝異常,嚴重缺碘會甲狀腺腫大及呆小症。鉀攝取足夠 預防血壓上升不同年齡層對於鉀與碘量的需求不同。未滿一歲的嬰兒所需的鉀及碘主要來自於母乳或副食品。成年人每天攝取2000-5000mg鉀,對糖尿病預防有助益;鉀攝取足夠,也有助於預防血壓上升,補充鉀攝取或減鈉,對高血壓患者或鈉攝取高者,可降血壓。碘攝取不足 易代謝症候群碘攝取與甲狀腺自體免疫有關,碘營養狀況與成年人甲狀腺自體免疫風險呈現U型關係,尿碘濃度每公升100-299微克,可避免發生甲狀腺自體免疫。若碘攝取不足,則會增加甲狀腺功能正常成年女性的代謝症候群,但男性沒影響。孕期婦女碘攝取不足,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改變胎兒生長。建議哺育婦女每天至少需攝取150微克的碘量,但不宜超過300微克。●烹調方法:烘烤、少水煮碘鹽通常以添加碘酸鉀作為碘來源形式居多。添加碘鹽不會讓食物吸收碘,但烹調會導致食材或碘鹽的碘量流失,一般高溫烘烤不太會使碘鹽降解,水煮及壓力烹煮則會使碘流失。在水煮過程中,大部分碘酸根會轉變成離子碘及少量為分子碘的形式,且會流入湯汁中。對於水溶性鉀離子亦是如此。●食材裁切:先清洗再裁切,勿切細碎食材裁切方式也會導致碘與鉀的流失,以細碎及切薄片最為嚴重。為了避免烹調導致食材的鉀與碘流失,建議食材先清洗後,再裁切或連同湯汁一起食用。●食材選擇:多吃海藻類、菇蕈類食材選擇上,不妨可多食用鉀與碘兼具的海藻類如昆布,紫菜等,或富含鉀的菇蕈類如香菇、乾木耳等,可同時搭配減鈉碘鹽使用。如此既可增加鉀、碘,亦可避免鈉攝取過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9 醫療.消化系統
便祕排不出來會致癌?名醫破除4個便便迷思 養成5個好習毒助排便
「無便一身輕」感覺很好,不少人為之著迷,甚至刻意喝牛奶、喝優酪乳、吃瀉藥等方式,非得清空腸子,認為有助排毒防癌、擁有曼妙身材。針對常見4大便便迷思,胃腸肝膽科權威醫師逐一破解,強調便祕和大腸癌或肥胖都沒有關係,頻繁清腸反而有害健康。迷思一:沒有天天排便就是便祕肝膽腸胃科醫師、肥胖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蕭敦仁表示,解便頻率從「三天一次」到「一天三次」,都是正常範圍,不算便祕。但有些人一天沒排便,就渾身不對勁,某位購物女王就是其中之一,每天要吃5顆瀉藥,在家解便解到乾乾淨淨,才可以出門。如果真的是便祕,蕭敦仁說,會視病人症狀嚴重程度,先開一些藥幫助病人緩解症狀。但用藥只是短期的,若長期依賴吃瀉藥,會把健康的大腸變成「懶惰大腸(lazy colon)」,不吃藥就無法解便,這時就很難改變回來了。●便祕定義被診斷為便祕,至少要符合下列5項條件中的兩項。1. 超過三天才解便一次。2.糞便短小且變硬。(正常糞便是香蕉狀)3.上廁所很困難,要很用力才能解出來。4.有餘便感,總覺得沒大乾淨。5.肛門有被塞住的感覺,但怎麼弄都弄不出來。資料來源/蕭敦仁●助排便5大良好生活習慣1.多吃青菜水果:每天攝取25到30公克膳食纖維。可幫助糞便成型。2.多喝水:糞便有8成是水分,2成固體當中一半是纖維,一半是細菌。3.攝取益生菌:細菌是糞便的重要成分,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也有助於解便。4.有便意就立刻解便:不要隱忍,忍過了這次的排便反射,就要等下一次,時間拖愈久糞便愈乾,解便愈困難。5.多放鬆和運動:很多人外出旅遊或壓力大時,就無法排便,因為人在壓力下,交感神經比較興奮,會導致腸胃蠕動比較差。適時放鬆、多運動,有助於副交感神經與交感神經的平衡,維持正常腸胃蠕動。資料來源/蕭敦仁迷思二:腸子乾淨沒宿便的人最健康大腸癌權威、台大醫學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有一陣子流行咖啡灌腸,就有人寫信來問台大能不能定期幫忙做。其實無論是用水或用咖啡灌腸,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偏方,並沒有醫學實證支持這樣做有任何好處,反而可能有害。邱瀚模說,腸道裡有很多細菌,近年研究發現其中有些好菌有助降低疾病風險,但如果動不動就去沖洗腸道,這些好菌都沒了,對整體健康是適得其反。更何況根本不可能「完全乾淨」,只要透過大腸鏡檢查,一定還是看得到糞便,「就像是一個番茄醬的罐子,你把醬都擠光,瓶壁上還是會有殘留。」迷思三:糞便有毒素會致癌「便祕跟大腸癌沒有關係。」邱瀚模指出,很多人認為大便很髒,衍生出「糞便有毒素」的迷思,其實並沒有證據顯示便祕會致癌,事實下可能正好相反。因為腸道菌是糞便的主要成分之一,腸道菌相的平衡又與許多疾病息息相關,近年來已經發展出「糞便移植」技術,將糞便中的細菌重新處理後移植回人體內,能有效治療某些疾病,可說「大便真的可以變黃金。」迷思四:減肥一定要通便才有成就感「便祕和肥胖一點關係都沒有。」蕭敦仁說,有肥肉才叫胖,也就是脂肪所占的身體組成比例偏高(體脂率高於標準)才算胖。有些人太過注重體重的數字,連排便前後的體重數字起伏都要計較,很容易就會陷入排便與便祕的迷思。建議減肥時多關注體脂肪的變化趨勢,不要那麼在意體重數字的短期起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8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腦部老化 營養師教你把握3原則養成有益大腦健康飲食習慣
● 遵循國健署建議,吃出健康大腦● 多攝取蔬果雜糧,增加腸道蠕動● 細嚼慢嚥助消化,把握「均衡、適量、規律」原則現代人生活忙碌,幾乎天天吃外食當「老外」,長期下來營養不均衡,免疫力變差又易發胖,甚至可能影響腦部健康。想要補腦、預防大腦退化,不能靠單一營養素,例如過分攝取「超級食物」,雖然有特別高的抗氧化物、維生素,但飲食應把握「均衡、適量、規律」原則,才不會適得其反。養成有益大腦健康的飲食習慣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表示,均衡飲食有益腦部發展,最簡單方式為遵照國健署推廣的「我的餐盤」,記住6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控制分量和少油炸,外食族也能吃得健康。陳姿吟強調,盡量避免睡前2小時進食,以免增加腸胃負擔。患有三高、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民眾,建議向營養師諮詢微調「我的餐盤」內容,且注意飲食規律,依每個人的生理時鐘定時定量。多吃天然原型食物 避慢性發炎要促進大腦健康,陳姿吟建議,多吃蔬果、五穀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尤其是吃原型的天然食物,不僅增加腸道蠕動、加速消化吸收,更能促進大腦運作。腸道被譽為「第二大腦」,除了消化功能,腸道中的微生物群也對身心健康產生影響。日常生活少不了加工食品,飲食應避開加了太多糖、鹽、脂肪的泡麵和培根,多吃原型食物幫助身體抗發炎,遠離老化、肥胖。天然的原型食物搭配健康烹調方式,能保留最多營養價值,陳姿吟特別推薦私房紓壓料理,透過備料和手作過程釋放積累的壓力。【三色肉丸】(4人份)材料:瘦絞肉200克、板豆腐80克、金針菇100克、玉米粒50克、馬鈴薯50克、毛豆仁50克號、太白粉1碗作法:1.將瘦絞肉加入五香粉、胡椒粉、米酒、鹽拌勻,在大鍋中以同一方向甩打至具有黏性。2.加入切成細末的金針菇,並將板豆腐壓碎,一起絞打入味。3.將毛豆仁的種皮去除,馬鈴薯及毛豆仁切成粗粒狀。4.肉泥分成12等分,滾成圓球狀,表面沾上一層薄太白粉。5.分別沾黏滾附玉米粒、馬鈴薯粒、毛豆仁碎粒,用手幫忙壓緊。6.電鍋蒸10-15分鐘,以細竹籤插入肉丸中心檢查,沒有任何沾黏即可。【番茄海鮮燉飯】(4人份)材料:白米或糙米280克、大番茄1顆、鴻喜菇150克、雪白菇150克、蝦仁90克、花枝120克、毛豆120克、起司片4片作法:1.花枝切片、蝦仁去腸泥,用薑片、米酒、少許鹽醃漬去腥備用。2.將米洗好後放入電鍋內鍋,並將整顆番茄去蒂頭、底部劃上十字刀。3.所有食材與2匙橄欖油、黑胡椒、羅勒葉、少許鹽放入電鍋內鍋中,番茄放正中央,起司片切半均勻鋪在最上方。4.內鍋加水1.5杯、外鍋加水1.5杯。5.電鍋跳起後,再多悶15分鐘。6.將番茄攪碎,與起司均勻拌入飯裡即可。想知道更多請看【免費線上課程】營養師的3堂料理課:感受融入生活的觸覺、嗅覺、味覺、視覺紓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大型語言模型對病歷書寫的典範轉移
編者按:幾週前才以ChatGPT為主題,由三位年長的醫師發表這新科技可能引起對醫病關係以及醫學教育的影響。本週我們再度以同一主題,由醫學院畢業沒幾年的年輕醫師寫出他們對人工智慧對醫療的影響。一位醫師討論「大型語言模型」對病歷書寫可能發生的影響。在目前煩忙的醫療工作中,如果能只輸入簡短正確的病史要點,而由電腦轉寫為文法通順且內容正確的住院、出院、轉院的病歷紀錄,可以改善醫療工作的效率。其他兩位醫師由另一角度探討這問題,認為這種科技的介入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普羅大眾,病人可以更容易獲得他們可以了解的醫療專業知識,讓病人在醫病關係中獲得較為平等的地位,並且因為診斷和檢驗效率的提高,而大幅降低等待時間,提高治療品質。同時,醫師也才能有時間改善與病人與家屬的互動,達到更理想的醫病關係。這三位年輕世代的醫師呼籲醫護人員、民眾和醫學生一起好好利用新技術,創造更美好的醫療環境,並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共同成長。一位醫師從學生時期開始,在病歷寫作方面就有許多來自師長的要求,例如需要遵循正確的文法和用詞來撰寫病歷,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困擾,此外,還會有強制參加的病歷寫作比賽。在執業後,「病歷記載不實」、「病歷記載不詳」可說是高懸在每位醫師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評鑑的壓力下,醫師們必須確保他們的病歷完全符合標準和要求,診斷不能寫縮寫,HFrEF要寫成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T2DM要寫成Type 2 diabetes mellitus。然而,這些要求都造成醫療人員書寫紀錄遠大於與病人相處時間,同時給醫師們帶來壓力和負擔,特別是當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病歷時,或連續上班36小時身心俱疲時。隨著大型語言模型的出現,如ChatGPT,透過簡單的prompt(指令),醫師們現在可以更快速地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進一步提高了病歷寫作的效率和準確性。此外,大型語言模型還可以幫助醫師們改進病歷寫作技能,通過檢查他們的語法和用詞來提高病歷的質量。在過去,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以自然語言書寫的報告,如病理和影像報告,改以條列式書寫,以減少病歷寫作的時間和工作量。此外,還有人提出結構化病歷,用表單的方式來幫助醫師們記錄病人的病情和治療過程。然而,這些方法也存在其缺點,例如過於僵硬和缺乏彈性,可能會限制醫師們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並且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工作量和時間浪費。在臨床照顧上,由於內科病人的複雜度較高,如癌症病人、加護病房病人,他們有時間跨度很長的過去病史,每當有新的事件,病歷紀錄為求方便,往往是複製前後次,新增一段「This time, he developed acute abdominal pain. He was then admitted for further management.」,這樣的病歷雖然說不會遺漏任何之前的重要資訊,卻讓閱讀、接班的醫師無法在第一時間了解病人狀況。然而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萬物都傾向朝最大值熵(亂度)前進,包含病歷,要抵抗此趨勢就需要花費巨大能量,而ChatGPT就像是催化劑降低所需的功。以下分享幾個常見的臨床情境(病人資訊皆為虛構或已經過修改)情境一:複雜的過去病史咒語內容:Outline and Sort the following medical record:54M, LUL lung adenocarcinoma s/p LS1+2 segmentectomy & LND in 2019, pT3N2M1a (visceral pleural), s/p adjuvant VC x 4 concurrent RT to mediastinum 2019/11-2020/04, s/p Iressa 2020/04, with enlarged nodule at RLL, s/p RLL wedge resection, with brain mets 2021/03, s/p RT to brain tumor/skull mets (2021/5), s/p osimertinib (2021/04/14~) with leptomeningeal mets with involvement of cauda equina, esp. bilateral S2-5 roots s/p 30 Gy/ 10 Fr. RT to sacrum level nerve root (2022/11/07~11/18), under Osimertinib 2# QD (2022/12/15~) and #3 bevacizumab QOW (12/1) with more weakness of b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weakness due to disease in progression, s/p L1~L5, 3000cGy/10 fractions (11/19~11/29), s/p #4 avastin (7.5mg/kg, self paid)結果:54M with history of LUL lung adenocarcinoma:- LS1+2 segmentectomy & LND in 2019- pT3N2M1a (visceral pleural)- adjuvant VC x 4 concurrent RT to mediastinum (2019/11-2020/04)- Iressa (2020/04)- Enlarged nodule at RLL, s/p RLL wedge resection- Brain mets (2021/03)- RT to brain tumor/skull mets (2021/5)- Osimertinib (2021/04/14~)- Leptomeningeal mets with involvement of cauda equina, esp. bilateral S2-5 roots30 Gy/10 Fr. RT to sacrum level nerve root (2022/11/07~11/18)- Under Osimertinib 2# QD (2022/12/15~) and #3 bevacizumab QOW (12/1)- B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weakness due to disease in progression- L1L5, 3000cGy/10 fractions (11/1911/29)#4 avastin (7.5mg/kg, self paid)情境二:由急診病歷生成住院病摘咒語內容:Tak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and write a medical narrative paragraph:65MDM, HTN on medicationp/w fever with cough 3d, AMS yesterday afternoonno chest pain, no n/v, no abd painER: vitals: 38c bp 100/60 RR 12 HR 120,CBC: WBC 12kLab : Cr 2.0 aki, hypoK k 2.5CXR: bil. infiltrationEKG: SRDX: CAP s/p Tazocinadmitted結果:A 65-year-old male with a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 who was on medication for both,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room with a 3-day history of fever and cough, and an onset of altered mental status yesterday afternoon. The patient denied any chest pain, nausea, or abdominal pain. Vital signs showed a temperature of 38°C, a blood pressure of 100/60 mmHg, a respiratory rate of 12 breaths per minute, and a heart rate of 120 beats per minute. The CBC showed a white blood cell count of 12,000/µL. The patient's creatinine was elevated at 2.0 mg/dL, indicative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the serum potassium was low at 2.5 mEq/L. A chest X-ray showed bilateral infiltrations and an EKG showed sinus rhythm.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d was started on Tazocin.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for further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情境三:交班表生成住院摘要咒語內容:summarize in narrative medical record05/24 INR6 s/p FFP 4U。Afib rate s/p rate control add b-blocker for Afib5/25: Bilateral massive plueral effusion >5cm5/26 Afib RVR around 17:00 S/P Amiodarone loading once , check TSH/FT4 s/p NS bolus 250,* HyperK. hold spironolactone* 5/28 HR 150-170 > Amiodarone(300/900) > DC DigoxinBedside Echo: multiple B-lines, bilateral(L>R) side pleural effusion, RLL consolidation, EF R), RLL consolidation, and EF
-
2023-05-07 名人.劉秀枝
輕度認知障礙也能回復到正常 名醫授簡單易行且不花費的方法
最近讀到一篇來自耶魯大學,刊載於2023年4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開放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讓我大為振奮。貝卡·利維(Becca R. Levy)博士的研究團隊追蹤1716位平均年齡77歲的「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者。在起始點時以「對老年的態度」問卷評估參加者對老年的看法,共有5個題目,例如「我愈老,愈覺得沒用」,每題以自我感受程度分做1至6分,總分小於15分者為正面看法,大於等於15分者為負面看法。並且每兩年評估其認知功能,最多高達7次。發現對老年持正面看法者回復到正常認知的機率,比負面看法者多了30%。輕度認知障礙是介於正常認知與失智症之間的過渡階段,其短期記憶或任何認知功能輕微退步,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不是失智症。一般而言,每年約10~15%的輕度認知障礙會轉變為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因此被認為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但每年也有16~25%的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認知會回復到正常,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探討為何認知功能回復的論文非常多,目前沒有定論,可能與輕度認知障礙者的年齡、載脂基因的類型、生活習慣與精神狀態如憂鬱、焦慮、壓力等因素有關,因此醫師常建議輕度認知障礙者要加強預防失智症,如多動腦、運動、從事刺激大腦的休閒活動、與人互動以及治療三高等,並且每6個月到1年追蹤其認知功能。利維博士這篇2023年的論文更提供了「正面看待老年」這簡單易行且不花費的方法,如廣為推行,將有益社會大眾健康。然而,很多人從小就對老年有負面印象,曾看過一位4、5歲的小孩撐著竹杖一跛一跛地學老爺爺走路。成年後,媒體上的廣告不停地告訴我們要如何回春,而年老者也常不自覺地感嘆:「人老,不中用了。」甚至給人倚老賣老的負面印象。那麼,如何建立對老年的正面看法呢?首先是接受,人生如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個年齡都有其特色。其次是轉念,感恩能活到老,接受老年帶來的外貌與身體病痛,同時也享受醫藥與科技的進步等。例如80歲的好友因疑似乳癌轉移到肝臟而要接受肝穿刺切片檢查,朋友們都有點擔心,她卻坦然地說:「肝穿刺是醫師在超音波下操作,看得到病變和穿刺的位置,沒問題的。如果結果確定是轉移,乳癌一直有新藥,就接受化療或標靶療法吧。趁著我現在食欲不錯,多吃點,養好體力,才有接受治療的本錢。」讓我既寬心又佩服。醫學文獻有關正面看待老年的好處不勝枚舉,例如死亡率較低、走路速度較快、手的握力較強、認知功能較佳,且比較能從衛教課程中受益或積極接受治療等。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最後達到你所想像的結果,讓我們一起來正面看待老年吧。FB粉絲團「劉秀枝 joy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7 醫療.腦部.神經
讓腦力凍齡!醫師教你如何健腦:擴充大腦能力、開創記憶力
【本文重點】依賴智慧型手機將對大腦認知功能造成負面影響,因為它們造就了短期記憶,無法專注且追求速度,影響了聯想和生活周遭連結的能力。適當的健腦活動包括健康飲食、安心睡眠和快樂運動,以及做利他的事可以幫助恢復腦力和記憶力。學習新事物增加大腦神經可塑性,挑戰感官和發現周邊的美好事物有助於開創記憶力。--by ChatGPT現代人過度依賴手機,很多事情都「谷歌一下」,電話號碼也不必記,幾乎事事都靠手機提醒,讓不少民眾憂心記憶力會衰退。台北慈濟醫院失智共照中心副主任、身心醫學科醫師李嘉富指出,智慧型手機對生活是有很大幫助,但若不斷使用,真的會影響記憶力。資訊太多過目即忘,短期記憶讓人健忘。李嘉富說明,現在手機不斷追求速度,很多內容都要在幾秒鐘內抓住使用者眼球,這些都造就「短期記憶」,常常過一段時間便會忘記內容。在接受這些資訊時,沒有用聯想、跟生活周遭連結的情況下,腦力越來越不好,也忽略了周邊的美好事物。手機資訊爆炸情況下,常常原本在做一件事情,也因為突然跳出一個廣告,又轉移到另一個情境,做任何事都無法專注。有些人因為依賴手機,一會兒沒看就特別焦慮、緊張、害怕,長時間下來,也會因為一直低頭,導致脖子痠痛及身體不適。健腦活動:健康吃、安心睡、快樂三動,做利他的事。李嘉富表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簡單的健腦活動,可以輕鬆執行。1.健康吃:人在壓力很大時,情緒容易波動,而血清素就是調解情緒的重要物質,一些含有色酸胺的食物如南瓜子、麥片、雞蛋、鮮奶等,對於情緒穩定協調有幫助,自然腦力就有彈性。2.安心睡:很多人常常沒有睡好,已有科學期刊報導,人在熟睡的時候,腦細胞會縮小、縫隙變寬變大,脊髓液會沖刷掉一整天廢棄毒蛋白,阿茲海默症就是因為腦中有類澱粉蛋白這種毒細胞。3.快樂三動:包含運動、動腦及良好人際互動,民眾常會說很累或沒時間運動,其實只要簡單的曬太陽、健走、慢跑及一些簡單體操,都能讓體力恢復。動腦則可透過讀書會分享心得、學習新技能等活動,能讓大腦網路打通及連結。人際互動則是能幫助正向情緒,增強記憶。李嘉富還推薦,美國有科學家用核磁共振發現人腦中有塊「慈悲利他區」,當人們做了好事,就會產生幸福感,民眾可以靜觀感恩三步驟「專注於心、靜觀呼吸、念念感恩」解決煩惱,經過四個月多組對照實測後發現,有做利他活動的民眾不那麼憂鬱,血壓及自律神經也都穩定了,腦中就不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對大腦有相當大的幫助。學新語言、適量看推理劇,有助擴充大腦能力。李嘉富指出,大腦神經是有可塑性的,頻繁使用就會進步,不用就會退步,如果透過學習新的刺激,在認知能力、記憶力、靈活性、情緒調節及處理事情能力都會提升。曾有研究指出,有12個危險因子占失智成因40%,其中一項就是教育,所以透過不斷學習,特別是第二語言,就可以去了解不同國家、不同社會的素養及文化,跟當地的人互動,大腦調節能力就擴張出來了。而近期熱門的推理劇,也可以透過觀看過程,思考人與人之間關係,對記憶有幫助。但也不建議整天反覆看令人擔心、焦慮、害怕、生氣、有壓力的內容,這將造成情緒緊繃,更進一步影響大腦。反覆記、多聯想、接觸身邊萬物,能開創記憶力。李嘉富表示,要增加記憶力,還是要透過「重複學習」,像電話號碼反覆多記幾次到記起來,記憶力就會增強;或者透過諧音聯想、思緒上的連結及圖片等,都能幫助記憶。另外是「挑戰感官」,不要害怕學習新的技能及知識,像一些長者本來不會用手機,透過引導後潛能被開發,有信心後,記憶力也會被開創出來。李嘉富強調,要回到生活當下,如接觸戶外花草刺激嗅覺,喚起感官,它才能被用,並不斷進步;另外,也能每天花一點時間靜下心來呼吸跟覺察身體,放鬆緊張焦慮的心情;或者寫感恩日記,讓身心充分休息,記憶力就會活絡、被啟發。別貼標籤/精神科藥物傷腦?正確用有正面效果長者多有多重慢性病,一般認為長期用藥會影響大腦認知功能。李嘉富解釋,要看什麼藥,像很多人因為睡不好要求醫師開鎮定劑、安眠藥,長時間使用確實會導致記憶力下降,若服用超過三周,可能會有依賴性,就要尋求專科醫師協助。李嘉富說,很多人對身心科有誤解,認為精神科的藥物「傷腦」,對腦細胞不好,像血清素的抗憂鬱藥物常被貼標籤,但其實血清素本來就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量穩定時會讓大腦比較安定。李嘉富表示,因為壓力上升將導致神經滋養因子(BDNF)下降,腦細胞就會凋零,特別是海馬迴會萎縮,用了血清素藥物活化BDNF後,腦細胞甚至會長回來,所以正確使用相關藥品,反而有正面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7 養生.抗老養生
營養師推「八二法則」防衰老又滿足口欲 還能減少自由基產生
【本文重點】母親節前夕,營養師分享了幾個凍齡的方法:抗氧化飲食可延緩衰老,高鈣飲食可以留住骨質,維持腦力可以增加思維敏捷度。她建議在日常飲食中減少油炸、加工食品、糖和澱粉的攝取量,飲食中多攝取蔬菜,並維持「八二法則」,即健康食物占八成。她還建議多攝取維生素A、C、E等抗氧化成分和Omega-3等好油,避免高溫烹煮的食物,多選涼拌或蒸煮食材。--by ChatGPT「妳們看起來像姊妹一樣!」現代媽媽懂得保養,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除了外貌,內在年輕也要兼顧,看不見的骨質和營養流失,正悄悄偷走健康。抗氧化飲食可減緩衰老,有效率的高鈣飲食留住骨質,多學習維持腦力。母親節前夕,陪媽媽一起學習凍齡。全天下女性都想永保青春,透過日常飲食也能做到抗氧化,讓身體機能維持最佳狀態。「自由基」是老化、疾病元凶,營養師建議減少油炸、加工品及糖、澱粉份量,並提高蔬菜量,最重要是維持「八二法則」,健康食材占飲食的八成。新光醫院營養課股長許為捷表示,自然界中的物質由原子、分子、化合物組成,物質周遭皆有電子圍繞,一旦失去電子後,將會變成自由基,處於活性極強、不穩定狀態,會急著想掠奪其他物質的電子。以人體來說,呼吸、新陳代謝、免疫反應等皆會產生自由基,會破壞細胞、產生疾病及老化。維生素A、C、E、微量營養素如硒,抗氧化能力強。許為捷表示,在一般狀態下,人體的自由基處於平衡狀態,當人體受到病毒攻擊,自由基會協助抵抗,但當體內有過多自由基時,會造成身體發炎,也會引發連鎖反應,使得細胞、DNA、脂質遭破壞,進而使身體細胞老化、功能受損,甚至引發疾病。以運動員為例,因長期運動導致體內自由基過多,外表較同齡來得成熟;而不良習慣如愛吃油炸、加工品,或壓力、熬夜、焦慮也會產生自由基。攝取維生素A、C、E等,或補充微量營養素都有助抗氧化。許為捷指出,「硒」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的輔因子,可避免細胞受到氧化破壞,可透過堅果、海產、瘦肉或保健食品補充;硫化物亦可抗氧化,可攝取十字花科、洋蔥、蒜、韭菜;茄紅素也擁有高抗氧化能力,有助心血管健康。低溫烹煮減少自由基產生,Omega-3不能少。許為捷表示,20至40歲女性若有懷孕規畫,可補充葉酸、鐵質;40至60歲女性則需著重保護心血管,補充魚油Omega-3、維生素D3及鈣質,B群有助維持造血功能,讓免疫系統運作正常;50至60歲女性為避免肌少症,除了鈣質,亦可多補充鎂,可安定神經、幫助睡眠。許為捷提醒,無論任何年齡層,應降低糖類攝取,也應避開高溫烹煮的食物,包括炸物、滷味等,近年日本流行低溫烹煮(sous vide),維持美味又能降低體內產生自由基機會。而民眾可採取地中海飲食,包括大量蔬菜及魚肉,尤其魚肉脂肪中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人體抗氧化。更年期女性穩定荷爾蒙,需攝取足量蛋白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莊譓馨表示,更年期導致女性荷爾蒙減少,穩定荷爾蒙可延緩老化,也能預防骨質疏鬆、心血管問題。蛋白質、好油是構成荷爾蒙的重要原料,許多女性怕膽固醇過高,不敢補充蛋白質,反而會引發肌少症,建議每天應攝取足量蛋白質,每10公斤需要一份,6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需要6至8份蛋白質,例如每餐至少要吃一個手掌心大、1公分厚度的魚、肉或豆製品。莊譓馨指出,黃豆、山藥及亞麻仁籽富含雌激素,亦可提升荷爾蒙分泌;而晚睡影響荷爾蒙分泌,使負責修復功能的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不足,加速老化,建議在晚間11點至凌晨4點間進入熟睡狀態。若採168斷食,建議早餐要吃、晚餐跳過。近年許多民眾瘋168間歇性斷食,莊譓馨表示,間歇性斷食原理是當人體留有12至16小時空腹時間,身體會啟動荷爾蒙進行細胞修復,包括改善胰島素阻抗及心血管等問題。有些民眾選擇不吃早餐做168斷食,但減肥效果不顯著,她建議可以改為晚餐斷食,早餐是一天能量的重要來源,建議自製養生飲品,例如豆漿搭配亞麻仁籽、黑芝麻或卵磷脂,補充維生素E、鈣質、鐵質,營養又顧腦。而現代人壓力大,會想吃甜食紓壓、照顧大腦情緒,她建議民眾採取「八二法則」,健康食物占八成、兩成留著「放縱」,維持健康也能讓心情愉快。外食族蔬果量攝取不足,也常面臨高油、高糖及精緻澱粉問題,長期下來增加身體發炎機率,不僅是老化元凶,還會造成心血管、慢性疾病、癌症發生。莊譓馨建議,民眾多攝取五色蔬果,增加抗氧化來源,並減少高溫烹煮、油炸食物,可多選涼拌、蒸煮食材。莊譓馨建議多攝取含Omega-3、Omega-9的好油,例如橄欖油、苦茶油、亞麻仁油等,以及葵瓜子、杏仁、松子、芝麻等堅果類,皆有助於抗發炎及保護心血管。肝臟代謝排毒蔬食沙拉材料:甜椒、酪梨、番茄、蘆筍、奇異果、水煮蛋(2顆)、巴西堅果(2顆)、紅洋蔥、香菜。作法:將材料加入後,用檸檬汁、橄欖油、鹽、黑胡椒調味。營養價值:1. 酪梨、蘆筍:富含穀胱甘肽,能幫助肝臟代謝排毒。2. 巴西堅果:硒是榖胱甘肽抗氧化機轉的重要營養素。3. 番茄、紅洋蔥和香菜能增強抗氧化、修復細胞。富含抗氧化維生素食物:1. 維生素A:豬肝、奶油、起司、蛋、牛奶。2. 維生素C:芭樂、彩椒、奇異果、檸檬。3. 維生素E:葵瓜子、玄米油、杏仁、松子、黑芝麻。資料來源╱營養師莊譓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7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因聽力障礙造成失智!研究揭最具成效方法:降低42%風險
【本文重點】佩戴助聽器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這是對數十萬聾人的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刊登在《刺胳針》醫學期刊上,表明與不使用助聽器的人相比,使用助聽器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42%。該研究使用來自英國500,000名志願者的數據,最終納入43,770名參與者進行了12年的追蹤。研究表明,一旦出現聽力障礙,需要盡早使用助聽器以避免失智症的發生。--by ChatGPT一項針對數十萬聽損人士進行的研究指出,配戴助聽器可大幅降低失智症風險,該研究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與使用助聽器的人相比,不用助聽器的人在12年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出42%。」主要研究者、山東大學的朱東山教授說,此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明確的證據,顯示助聽器可能是一種最不具侵入性、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可減輕聽損對失智症的潛在影響。聽力損失被認為會使大腦萎縮得更快,原因在於「聽不見」會迫使大腦更努力工作,才能理解訊息,這種被稱為「認知超載」的假設,可能給大腦帶來巨大的壓力,以至於無法執行其他功能。該研究使用英國生物庫中超過50萬名年齡在40至69歲的志願者數據,研究最後納入43萬7700人的數據,開始時平均年齡為56歲,追蹤長達12年。這些人一開始都沒有失智症,並且回答了關於聽力健康的問題,例如:「您大部分時間使用助聽器嗎?」、「您的聽力有困難嗎?」可以回答「是、否或我完全聾了」。朱東山說,「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一旦出現聽力障礙時,迫切需要及早使用助聽器。」如果聽力喪失能得到及時治療,可以大幅減少失智病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6 養生.家庭婚姻
媽媽薪水該給多少?上班族認為月薪至少應給「這個數」
孝親這件事能否兼顧事業和照顧長輩?給媽媽「家用」是否造成壓力?yes123求職網進行「母親節慶祝商機與孝親壓力調查」結果發現,四成八上班族會給自己的媽媽、岳母或婆婆家用, 每月孝親費平均8508元,但也有一成五仍需靠母金援。至於媽媽如果要給薪應該給多少?上班族認為平均至少5.1萬元起跳。孝親費該如何給?調查顯示,合計有47.9%的上班族透露,會給自己的「媽媽、岳母或婆婆」家用,同時還分成:37.3%屬於「會給,而且是每個月固定」;10.6%屬於「會給,但不是每個月固定」。而且平均一個月下來,孝親支出大約為8508元。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5206元衡量,給母親的家用部份,大概占掉月薪18.8%,也就是將近兩成!因此對於這筆孝親費,仍有77.7%其實是「有」造成壓力。其餘52.1%目前「不會」給家用,分成:36.8%屬於「不會給,但也不需媽媽、岳母或婆婆在經濟上的援助」;15.3%屬於「不會給,而且需要媽媽、岳母或婆婆在經濟上的援助」。也就是仍有少數,大約佔「十五趴」的人,恐怕現階段處於所謂「靠媽族」的窘境。yes123求職網調查發現,若以現在工作狀況評估,僅有26.6%的上班族覺得,「能夠」兼顧到照顧自己的「媽媽、岳母或婆婆」;代表其餘73.4%算是「無暇兼顧」。為了照顧母親,高達75.7%「曾經」因此向公司請過假;甚至為了她們,也有68%因此「曾經有過」換工作的念頭。相反的,有時候因為求職或想轉行,母親也會給兒女們意見,只是調查顯示,為了換工作的事情,有38.7%「曾經」與自己的「媽媽、岳母或婆婆」意見不合,為此還有過爭執。最後以目前的「職場表現」來看,仍有高達64.3%自認「尚未達到」母親的期望,平均願意至少再花六年去達到。整體而言,自評「扮演子女角色」的分數,平均僅打了51.1分,屬於「不及格」,而且略低於去年的52.2分;其中甚至有13.2%,自認為「零分」,顯見未來仍需繼續加油。「媽媽」薪水該給多少?詢問上班族,如果「扮演媽媽」的角色是一份工作,覺得月薪「至少」需要多少?結果有27.8%認為「資深員工等級:3.5萬以上~4.5萬不到」;26.7%為「基層主管等級:4.5萬以上~6萬不到」;18.5%為「一般員工等級:2.64萬(含)以上~3.5萬不到」;以及17.4%認為「高階主管等級:8萬(含)以上」;9.7%為「中階主管等級:6萬以上~8萬不到」。最後換算下來,「平均值」則落在51,483元起跳。延伸閱讀:.「錢我在賺、家務我也做,那我需要這個老公幹嘛?」7年家庭主夫老公拒回職場,年薪250萬太太想離婚.懷孕遭脅迫離職、被解僱... 職場孕媽咪勇敢「戰」出來!專業律師教妳爭權益.媽媽才懂,從家庭重返職場是解脫也是煎熬! 專家點出重回職場前要做的3準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帶人要帶心還是帶肝?
醫院某部門主管老是遭屬下投訴。院長:「帶人要帶心!」部長:「我是做肝的,帶人要帶『肝』,肝好心就好!」帶人是一門大學問,尤其對醫療而言,醫師都自有主張,自尊心也蠻強的,因此要帶好屬下醫療同仁實在不容易。俗語說:帶人要帶心,此處指的心不是心臟的心,而是腦袋瓜裡面大腦的思想,屬下信你了,被你感動了,或臣服了,自然就會聽你指揮。這位肝膽科主管說的帶人要帶肝,其實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因為肝要好,心才會好,此話如何說?肝臟是人體的最大化學工廠,負擔人體廢物的解毒功能,例如喝下的酒,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在肝內被分解為乙醛,乙醛再經過肝內酵素分解變成醋酸,再分解為二氧化碳及水,再由腎臟排出體外。肝不好,喝下的酒精無法解毒,乙醛積留在體內。乙醛是一種致癌物質,長久以往,會引發咽喉癌、食道癌,而酒精也會誘發肝纖維化、肝硬化,抑制白蛋白質的合成,因此許多酗酒的病人後來肚子大如鼓,就是因為白蛋白太低了,會吐血,就是因為肝門靜脈壓力太大,食道、胃的血管爆裂出血,因此進而引發肝昏迷。此外,如果感染了B肝或C肝更容易引起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當正常肝臟功能剩不到四分之一時,病人就會出現黃疸、意識不清,甚至肝昏迷現象,此時,你再如何諄諄教誨或感化他、教化他,也是有如緣木求魚,枉費功夫而已。因此,帶人帶心沒有錯,但前提是對方肝要好,沒有肝硬化或沒有猛爆性肝炎。肝好是心好的必要條件,反之,肝好,心不一定會好,因為他可能有許多不良思想占據他腦袋,有好肝沒好心,許多為非作歹的人都屬於這些,這些人一旦壞心發作,因為肝好體質好,發揮的破壞力就大了。凡我國國人都要肝好、心好,以好心好肝為最高的境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05-06 醫療.皮膚
白頭髮可以黑回來嗎?要多久染一次?多吃黑色食物能「吃黑補黑」?關於白髮的5個QA
頭髮的顏色,是由我們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所決定。先前演藝圈流行起一股「白髮風」,女星如珍芳達、葉蒨文等人都大方以一頭白髮亮相。但對一般人來說,白頭髮不免仍會給人「年紀大、老了」的聯想,除了日常保養,不少人也會好奇白頭髮可以黑回來嗎?白髮是否能逆轉?常聽說多吃黑色食物可以養髮,「吃黑補黑」是真的嗎?1.白頭髮可以黑回來嗎?白髮能「逆轉」?頭髮的顏色,是由我們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所決定。由於頭髮的主要結構「角蛋白」是無色的,所以頭髮的本色其實是白色,而黑色素細胞就猶如毛囊中的「染色機」,將頭髮變成黑色。 當毛囊退化、老化,毛囊裡的黑色素分泌減少,或是黑色素細胞酪氨酸酶(Tyrosinase)的活性減弱,長出來的頭髮顏色就會變淺,因此不管怎麼拔白頭髮,毛囊新長出來的頭髮依舊會是白色的。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一旦長了白頭髮,就很難「逆轉」。 但如果是因為疾病或精神壓力而導致的白髮,則有機會靠治療疾病、紓壓等方式來改善。若是已經長出、變白的頭髮則很難再黑回來,只能等白髮掉了後重新長出新的頭髮。 【延伸閱讀】白頭髮可以拔嗎?怎樣才能變回黑髮?中西醫教你正確的白頭髮預防之道2.為什麼白髮好像越來越多?白髮成因有哪些?白髮的成因有很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皮膚部主任黃瑞雲指出,這與年齡、精神壓力、疾病等都有密切關係,但主要還是受到基因遺傳所影響。另外像是抽煙、失眠、肥胖、營養不足、用腦過度、過度日曬等生活習慣也是可能原因。 台大醫院皮膚部兼任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頭髮之所以會變白,在於毛囊黑色素細胞及幹細胞的退化、減少,「基因」是當中最重要的因素,通常在約30~40歲開始就可能陸續出現,因人而異,若受基因遺傳影響,也有可能20歲前就提前出現。 醫師建議,若覺得自己的年紀還沒到,但白髮突然明顯或大量地增加,可檢視自己是否有上述問題,當作一種對身體健康的提醒。3.多吃黑色食物有助養髮,真的能「吃黑補黑」嗎?常聽到人說,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能有助養髮、使頭髮烏黑,是真的嗎?對此,黃瑞雲醫師表示,這種說法其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新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常捷也說,「飲食均衡」才是養好秀髮、延緩白髮生長的不二法門,建議平常可多吃穀類、豆類、奶蛋等富含「維生素B群」和「蛋白質」的食物。 當然,還是有不少黑色食物含有豐富營養,能幫助養髮,像是海帶、紫菜、昆布等海藻類食物,含碘、鐵及維生素B12,碘可使頭髮有光澤;鐵及B12是預防貧血的重要營養素,能使頭髮得到充足養分。4.白髮多久染一次?染劑有可能傷腎或致癌嗎?改善白髮最快的方式,還是得透過染髮。但白髮多久可以染一次?另也有說法表示染髮會傷皮膚、傷髮,甚至是傷腎、致癌等,這些說法是有根據的嗎? 曾奕騰醫師建議,每次染髮至少間隔3~6個月。染髮確實會對於髮幹及頭皮等帶來一定程度的傷害,因為染髮劑中多含有PPD(對苯二胺)或其他衍生物,是一種常見的接觸性過敏源,容易造成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一般來說,顏色越深或效果越持久,PPD含量可能就越多,傷害也會越大。 醫師建議,每次染髮至少間隔3~6個月。 至於染髮是否會傷腎或致癌,醫師表示,目前醫學上尚無確切證據。染髮若要達足以傷害內臟的程度,染劑需要能夠穿透頭皮、進入血液循環,雖然部分研究顯示染劑可經由頭皮吸收,不過量其實很少,是否足以造成臟器傷害還有待研究。 染髮致癌這個說法,現在也尚未有明確定論,曾奕騰醫師說,雖然過去有研究認為染髮與癌症有關,但後續研究尚未找出更進一步的關聯性。 【延伸閱讀】想靠染髮遮白髮,卻越染越白?白頭髮是頭皮老化嗎?白髮5大QA藥師一次解答5.真的會「一夜白髮」嗎?常聽到人說,因為憂思過度、心力交瘁等因素,造成「一夜白髮」,真的有可能會這樣嗎? 對此曾奕騰醫師表示,一般從生理學上來看是不大可能,白髮多是逐漸產生,要一夜改變髮色,除非是使用特殊藥劑染白或脫色,才有可能做到。 若真的出現一夜白髮,較合理的原因可能為罹患大範圍圓形禿,患者有白髮也有黑髮,但因為造成圓形禿的淋巴細胞較容易攻擊黑髮,導致黑髮一夕之間幾乎全數掉落,剩下的白髮便給人一夕之間頭髮「變白」的視覺感受。延伸閱讀: 50歲後少登山!長庚骨科醫師:延長膝蓋壽命,最好的4種運動 減重第一步是要睡飽!台大醫師身體力行「斷糖4招」,兩年內瘦了15公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6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賴寧生養生「動中求靜」 讀佛經靜思生活智慧
「過去這塊土地上人人都往外地尋求醫療,現在從台北到高屏乃至離島、國外,許多病人都來這裡看診。」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是雲嘉地區第一個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原本醫療資源缺乏的嘉義,由他打造了雲嘉地區首座風濕病整合醫療中心,並且建構具規模與功能完善的在地檢驗中心。賴寧生在1996年完成醫學博士學業後,就毅然回歸故鄉嘉義貢獻所學,首設雲嘉地區第一個過敏免疫風濕專科門診。2006年,賴寧生以同心圓為理念,成立過敏免疫風濕中心的完整照護團隊。2015年獲得立法院厚生會第25屆醫療奉獻獎,獲總統頒獎肯定。「什麼功德最大?就是看病、解除病痛,功德第一。」賴寧生引用佛教經典,感謝病人願意相信他,克服困難遠從各地,甚至跨海求醫。「醫者端坐在院內就會不斷累積醫病功德,這是何等的福報。」感謝病人信任 行醫是福報「把握每一次跟病人接觸的機會。」賴寧生深知病人面對重大疾病的不知所措,最重要是讓病人安心,他有機會去撫慰病者,建立彼此間的信任感,所以「我感恩你對我的信任,讓我能夠學習」,逐漸累積實力再運用到下一位病人時,正是福氣一代傳一代的最好寫照。管理醫院 謹記證嚴六字訣台灣的醫院管理,大多看到的是美式講求「效率」的影子。賴寧生說,要把醫院的「效率」跟「追求卓越」放在哪一階層很重要。證嚴上人在11年前指示「心寬、念純、意堅」,已成為管理醫院的重要指引。心寬、念純才能合眾人心,完成經營醫院的使命。心寬是指院長要放寬心,當然要有紀律,但不需用醫學精密度來檢視人事的情形;念純在醫院最重要的就是救治病人,而非把賺錢、績效放在前面;意堅是大林慈濟醫院非常確定要「往醫學中心走」,即使過程中有許多波折,但意志依然要堅定。「醫療志業只要求病人有沒有得到他要的治療。」賴寧生強調,醫院管理原則,以志業的歸屬及宗旨為依歸,「心寬、念純、意堅」是他領導醫院的重要指標。養生祕訣/觀察機械運作 讀佛經靜思生活智慧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高中時期是嘉中田徑校隊400米接力賽跑者,在就讀陽明醫學院時也參加過大專盃田徑比賽,他卻說,運動雖可讓神經較敏捷,但並不是他的興趣,他從小就喜歡機械且至今仍樂此不疲,現在則更喜歡從佛經中探索生活的智慧。「機械與人是兩個極端,一個是物理世界、一個是人的世界,這兩部分在他身上能夠結合,是一件很奇妙的事。」這從賴寧生開車到修車廠保養時即可發現,他都不是去休息室,而是穿起工作服跟著技師一起修車,了解汽車引擎及各處機械怎麼運作,這是他的堅持。賴寧生回想,有一次考試考滿分後跟父親要一輛火車模型當禮物。結果父子倆是在嘉義火車站整整觀察一個多月,看火車怎麼運行後,由父親親手做出一個能運作的火車頭送他,連車輪、馬達都自行繞銅線做,並用窗框的鋁製條做出軌道,因而讓他從小就很喜歡機械構造。「我很講究靜思,一件事要靜下來以後,才能得到一個想法。」賴寧生表示,醫師的時間太少,沒時間靜坐,但沒有經過靜的功夫,人生就會浮華不實,累積不出行事的標準,所以他自我要求,在動的過程中求靜,由動的過程去體察每一件事情的細微之處。賴寧生說,醫護生活過得太緊湊了,他在家裡有一隻養了八年、九歲大的愛犬巴豆陪伴,可以紓解生活壓力,並且「動中求靜」,不斷重複練就善知識,而讓他心靜的部分是讀佛經,從中感受到佛經裡面的字句非常美好,如果又跟中國的詞句相應,那時心裡的悸動是格外深刻。賴寧生小檔案年齡:67歲專長:風濕病、自體免疫疾病、各類過敏症、氣喘、過敏性鼻炎、減敏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痛風、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關節炎、肌腱炎、五十肩、疼痛治療、白斑症、貝塞特氏症、骨質疏鬆症現職:大林慈濟醫院院長、慈濟大學醫學系教授、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兼任教授學歷:陽明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陽明醫學大學醫學系經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大林慈濟醫院內科部主任、大林慈濟醫院研究部主任、嘉義榮民醫院內科主任給病人的一句話感謝病人能夠信任醫師。感恩你對我的信任,讓我能夠學習。
-
2023-05-06 寵物.寵物疾病
品種犬常見7大遺傳疾病 專家告訴你該如何照護及預防
我們常看到可愛的柴犬、柯基、貴賓犬在街上引人注目,也常在公園看到帥氣的哈士奇、黃金獵犬在奔跑,但這些我們認得出來的狗狗,其實都是品種犬,而這些品種犬其實多數是透過近親繁殖方式繁衍下一代,長久下來,每個品種難免會出現遺傳上的疾病,以下為整理出多數品種犬常見的遺傳與好發疾病與預防。退化性椎間盤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椎間盤的功能是分隔每一個脊椎骨,作為緩衝吸收震動,使脊柱可以彎曲或移動,但當椎間盤退化時,依照症狀的嚴重度和位置的差異,輕微的症狀對於脊椎壓力小,尚可搖晃地走路;嚴重者則行動時會顯示不協調及蹣跚狀,連上廁所或進食都有困難,移動時會因疼痛而吠叫,而且,任何品種的狗都會受到此疾病的折磨,其中,肥胖的狗罹病風險較高,包括柯基犬、米格魯犬、可卡犬、拉薩犬、北京狗及貴賓犬等,但特定品種像是長背的狗(如臘腸狗)也最可能患病。處置方法及照護:輕微病例中,一旦精確地找到受傷的位置後,治療即可開始。臨床上會以針灸搭配口服藥物或骨骼保健食品進行治療,也會使用水療療程,讓狗運動時,不會在生病的關節施加過度壓力。若脊椎已經遭受嚴重傷害,要先評估是否能開刀治療。居家照護Tips*避免狗體重過重,也要避免讓牠垂直跳躍或迅速轉身,包括在沙發上跳上跳下。*讓狗有自己的床,確保床的高度只比地板高一些,若太高,就要架設斜坡或階梯。青光眼青光眼(Glaucoma)是因為眼睛內部的液體累積,導致眼壓升高所造成;通常是晶狀體在眼睛裡向前移動,可能是外傷或遺傳所導致,在剛毛㹴犬中相當常見。眼睛腫大突出,會使瞳孔持續地過度擴張,令狗感到不適且畏光,最後甚至眼盲。處置方法及照護:以藥物治療為主,減少淚液分泌,有些則需要手術。居家照護Tips*按時滴眼藥水。*若失去視力,必須全力介入牠的生活起居。髖關節發育不良飼主可從毛孩走路姿勢 初判是否髖關節發育不良。黃金獵犬、拉不拉多、薩摩耶犬、鬆獅犬,走路時屁股搖來搖去,嚴重時也會賴著不走。先以X光檢查嚴重程度,再決定是否給予止痛藥、骨關節保養品甚至減重,如果仍無法站立行走,就必須考慮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氣管塌陷有先天和後天(因氣管軟骨退化)的氣管塌陷,好發於吉娃娃、馬爾濟斯、約克夏、博美犬。完全塌陷,已危及生命,就必須進行氣管支架手術。短吻犬症候群巴哥、鬥牛犬、北京犬,呼吸道肥厚狹窄,若加上鼻孔狹窄或軟腭過長,不得不開口呼吸,喉頭容易水腫,造成心肺功能負擔。往往走沒幾步就坐下或趴在地上喘,舌頭發紺,運動耐受性極差。建議透過鼻孔擴張手術、軟腭切除手術改善犬隻的生活品質。特殊犬種靈緹犬/義大利靈緹犬:如果運動的場所不當,或由上往下跳,極容易因前肢承受過大的壓力而骨折。台灣常見犬的心臟問題秋田:心室中隔缺損(VSD)米格魯:肺動脈狹窄(PS)、心室中隔缺損(VSD)、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法洛氏四重畸形比熊:永存性動脈導管(PDA)、退行性瓣膜疾病牛頭㹴:二尖瓣發育不全、二尖瓣狹窄、主動脈下狹窄(SAS)騎士查理士王小獵犬:遺傳性心室心律不整、右心房血管肉瘤(+/-心包囊積液)、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退行性黏液二尖瓣疾病、股動脈栓塞吉娃娃: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肺動脈狹窄(PS)、退行性瓣膜疾病鬆獅犬:肺動脈狹窄(PS) 、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可卡犬:心肌病、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臘腸犬 : 退行性瓣膜疾病、二尖瓣脫垂、病竇症候群、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法國鬥牛犬:肺動脈狹窄(PS) 獵狐㹴:退行性瓣膜疾病、肺動脈狹窄(PS) 、法洛氏四重畸形、永存性右動脈弓德國狼犬:主動脈下狹窄(SAS) 、二尖瓣發育不全、三尖瓣發育不全、永存性右動脈弓、遺傳性心室心律不整(心搏過速)、右心房血管肉瘤(+/-心包囊積液)、感染性心內膜炎、擴張性心肌病(DCM)、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心肌病黃金獵犬:主動脈下狹窄(SAS)、二尖瓣發育不全、三尖瓣發育不全、牛磺酸缺乏家族性擴張性心肌病 (DCM)、犬X染色體肌肉萎縮症、心包囊積液、右心房血管肉瘤(+/-心包囊積液)大白熊:三尖瓣發育不良靈緹犬/義大利靈緹犬:永存性右動脈弓哈士奇:心室中隔缺損(VSD) 拉不拉多:三尖瓣發育不全、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肺動脈狹窄(PS)、擴張性心肌病 (DCM) 、心包囊積液、右心房血管肉瘤(+/-心包囊積液)、心室上心搏過速馬爾濟斯: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二尖瓣發育不全英國古代牧羊犬:三尖瓣發育不全、持續性心房停頓、擴張性心肌病 (DCM)科基犬: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博美犬: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退行性瓣膜疾病、病竇症候群貴賓犬: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玩具貴賓)、退行性二尖瓣膜疾病(玩具貴賓)、心室中隔缺損 (VSD)(玩具貴賓)、心房中隔缺損(ASD)(標準)巴哥犬:房室阻斷(希氏束狹窄)薩摩耶犬:肺動脈狹窄(PS)、主動脈下狹窄(SAS)、心房中隔缺損 (ASD)迷你雪納瑞:肺動脈狹窄 (PS)、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退行性瓣膜疾病、病竇症候群喜樂蒂牧羊犬: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退行性瓣膜疾病、錐幹心臟發育異常西施犬:心室中隔缺損 (VSD)、退行性瓣膜疾病㹴犬( 獵狐㹴、混種㹴):肺動脈狹窄 (PS)、退行性瓣膜疾病西高地白㹴:肺動脈狹窄 (PS)、心室中隔缺損 (VSD)、法洛氏四重畸形、退行性瓣膜疾病、病竇症候群約克夏犬: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退行性瓣膜疾病
-
2023-05-06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免費線上課程】高壓族必學!融入生活的五感療癒料理、運動 助你真正放鬆
壓力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任何年齡層都可能面臨。但你知道嗎?高壓一族除了眾所皆知的上班族、照顧者外,其實老年人也會因為身體狀況改變、失去親友、照顧家人、退休後的生活改變等,而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憂鬱情緒喔!如果你是上班族、高齡長者、照顧者,快加入元氣網【融入生活的五感療癒料理、運動】線上課程,透過料理、運動體驗那些意想不到、或是平常總是忽略的感受,達到真正的放鬆、心靈紓壓。 在課程開始前,請你先...● 每天送自己至少10分鐘的時間。● 邀請你認為需要紓壓的長輩、朋友一起進行。營養師的3堂料理課:感受融入生活的觸覺、嗅覺、味覺、視覺紓壓● 觸覺紓壓:從觸摸食材開始,感受不同食材的質地、柔軟度,如揉捏、敲打、揉敲、指壓。● 嗅覺紓壓:將食材味道分門別類,並記住自己喜歡的香氣、放鬆的時刻,往後聞到相同或類似的氣味,就會喚起愉悅的記憶。● 味覺紓壓:專心吃、慢慢享受,細細品味食材帶給味蕾的層次變化。● 視覺紓壓:料理成品,不但能帶來成就感,還能透過色彩、擺盤、形狀,創造視覺享受。料理過程除能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邀請家人一起動手做、分享成品,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和互動。別忘了,與家人攜手做料理的同時,也要保持愉悅、笑聲,因為笑聲能降低壓力賀爾蒙,產生愉悅感。知道如何感受做料理的過程後,就馬上開始跟著元氣網一起進行好做、好看、好吃的「三色肉丸」、「番茄海鮮燉飯」、「紓壓小盆栽」吧!三色肉丸——摔打是料理的美味催化劑製作肉丸時,從觸覺上感受不同食材的質地,再通過甩打、揉捏,讓沉積已久的情緒得到釋放、讓壓力變成美食的助力,不僅製作出來的肉丸口感更加筋道Q彈,還能強化額外的風味,讓我們做得紓壓。👉點看食材準備、料理步驟▶ 番茄海鮮燉飯——合理利用工具把複雜的料理變簡單製作番茄海鮮燉飯時,利用工具讓複雜的料理過程變得輕鬆簡單,當我們覺得倦怠、心情不好的時候,聞到出鍋時的食物香氣、品嘗料理時的味蕾變化,增添愉悅感的同時,還可以幫助舒緩緊張和情緒,讓我們吃得紓壓。👉點看食材準備、料理步驟▶ 紓壓小盆栽——通過裝飾甜點激發創造力製作紓壓小盆栽時,通過裝點的過程來幫助我們轉換心情、激發創造力!吃甜點還能刺激有「快樂荷爾蒙」之稱的血清素合成,讓大腦愉悅;決定甜點的色彩、形狀與擺盤,帶來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讓我們看得紓壓。👉點看食材準備、料理步驟▶ 運動專家的5堂體育課:旋律結合互動式紓壓運動,啟動學習新感官你一定知道運動是最好的減壓方法,而多項研究也證實,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增加血清素濃度,讓心情變好,消耗掉身體內讓人感到壓力的物質例如腎上腺素,幫助身體放鬆。但你知道,運動也能配合旋律達到身體與聽覺紓壓的效果嗎?快看元氣網健康聚樂部了解如何進行「互動式」紓壓運動。你適合做哪一種運動?看元氣網健康聚樂部貼心課表做完料理,休息一下,運動專家接著會告訴你如何進行融合聽覺紓壓、身體律動、情感增進的互動式運動,配合步伐搭配節奏,讓你的生理及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為幫助高壓一族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元氣網貼心提供專屬長輩、照顧者及一般民眾的一日課表建議,邀請大家自主分配個人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長者專屬】為高齡者量身打造緩和運動,並加入行動力、強化肌肉量、互動元素,零基礎也可以!隨著年紀的增長,肌肉質量會逐漸流失,且根據統計,60歲以後,肌肉質量會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肌肉強度以1.5~3%下降,因此持續運動、強化肌肉,非常重要。但對於過去沒有運動習慣的長者來說也不能操之過及,因此元氣網健康聚樂部特別推出適合長者的運動菜單,還加入「互動」元素,讓長輩在運動的同時還能紓解壓力、提升社會參與。上完這門課,可以得到● 正確的運動知識● 一套適合長輩的「1日運動計劃」● 幫助長輩增強肌力、遠離臥床👉立即練起來▶【適合照顧者、上班族及一般民眾】運動節奏輕快,讓高壓一族在運動專家的指導下,能安全運動、爆汗、釋放壓力長期處於疲憊狀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容易提不起勁。紓壓的方式百百種,但你試過透過運動來紓壓嗎?運動不僅可以活絡筋骨、放鬆緊繃的肌肉,還可以降低緊張、焦慮的情緒。你是高壓一族嗎?現在就跟著元氣網健康聚樂部運動專家一起在家進行拳擊有氧,隨著音樂節奏盡情享受揮拳、踢腿、爆汗的痛快感覺吧!上這一堂課,能幫助你● 增加身體的協調性與敏捷度● 宣洩壓力、增強自信心● 從運動中找到快樂,消除疲勞、淨化心靈👉立即練起來▶|5月紓壓主題推薦文章|● 照顧者你累了嗎?居家照護「10大壓力徵兆」你中了幾項?● 邁入老年因不斷失去加劇失落感 專家教4招預防老年憂鬱● 減少參與休閒活動恐憂鬱 專家授2招加速恢復● 養生要兼顧身心靈 回家看毛孩呼呼大睡也能很療癒、很滿足還有更多紓壓相關文章等着你,快來一起看看我們的失智主題圈!👉點此前往▶
-
2023-05-05 醫療.新陳代謝
你的胖,是愛吃還是過勞造成?每天多睡1小時,肥胖率下降24%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曾調查統計,台灣50%每天工作超過12時的上班族有「過勞肥」現象,每天工作超過8~12小時的人也有40%是過勞肥,厚厚的內臟脂肪造成許多大腰圍的「大腹翁」或「小腹婆」,穿衣服可能勉強蓋得住,但是對健康危害不可小覷。現代人過勞肥與工作忙碌、家庭與事業蠟燭兩頭燒有關。不論男女,家庭是一端、工作又一端都要兼顧,超時工作忙碌的結果,基本的吃飯、睡眠、運動都會忽略掉,身體負荷不了,就產生「過勞」現象。此外,很多人要藉重大量咖啡和茶飲提神,等到要休息時,常又亢奮的睡不著,吃不好、睡不好,生理時鐘大亂。導致過勞肥大致有以下3大因素:◆體內激素錯亂:身體在長期面臨巨大壓力時,為了克服壓力,會增加分泌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可體松是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的主要成分,有刺激食慾的效果,也會降低下視丘飽足訊息的敏感性(不易有飽足感),導致體重增加。另外,可體松的增加與瘦素(leptin)抗性有關,會造成過度攝食及肥胖的結果。◆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變胖!」威斯康辛睡眠世代(Wisconsin Sleep Cohort Study)研究,選取30~60歲的受試者,加以追蹤睡眠時數與身體質量指數(BMI)的關係,結果發現,當受試者睡眠時數為7.7小時,BMI值達到最低。睡眠時數較少時,抑制食慾的荷爾蒙瘦素會降低,每晚睡5小時者的血中瘦素較睡8小時者低約15.5%;相反的,促進食慾的荷爾蒙ghrelin增加,每晚睡5小時者的血中ghrelin比睡8小時者高14.9%。西班牙一項針對1,772位15歲以上成人的研究發現,肥胖與睡眠時數有負相關。睡眠時數每天大於9小時者,其肥胖的盛行率是小於6小時者的0.43倍。每增加1小時的睡眠,肥胖的盛行率下降24%。◆太晚吃東西:很多人情緒緊繃一整天後,會以吃喝放鬆,容易喝酒或吃過量造成熱量過高,或者吃東西時間距離睡覺時間太短,就會導致熱量囤積而易肥胖。延伸閱讀: 。增肌減脂別只想到雞胸肉!營養師大讚「4大類食物」 馬鈴薯、泡菜上榜 。練不出腹肌該增肌or減脂?專家曝「1原因」害肚子肉擠出:2招效果看得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4 養生.運動健身
美國運動醫學會盤點運動前必了解10要點!有效幫助增肌減脂
近年來國內的運動風氣興盛,越來越多人開始鍛鍊身體、訓練體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和頻率很重要,在進行鍛鍊前應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運動前後該如何補充,去了解體內哪些賀爾蒙或因子會影響到運動表現。所謂知己知彼,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成效,以下為美國運動醫學會提出關於運動營養你必須知道的10件事:一、決定健康的要素:身體的肌肉和脂肪比例在運動前先了解自己肌肉是否太少、脂肪過多,並且找到增加肌肉和降低脂肪的方式(鍛煉和飲食)。經過訓練後,站上體重計時,體重可能沒有變化,但身型比例看起來變好,而且身體也更健康。二、增肌不僅需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還需要搭配1.強化肌耐力2.維持足夠的熱量,有助於促進體內荷爾蒙的合成3.良好的營養分佈,維持身體組織健康4.充足的睡眠5.選擇正確的時間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三、蛋白質:不僅是多補充就好,重點在於質量和補充時間點如果本身已是運動員,身體需要的蛋白質是非運動員的兩倍,但只吃蛋白質是不夠的,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和合理能量平衡下補充,否則隨意補充蛋白質並不能滿足身體所需。四、三餐不定時容易影響健康三餐不定時或是因忙碌沒有吃東西,都可能無法滿足身體的熱量需求,也會產生許多的健康問題,包含體脂升高、體重過輕,因此對於心臟造成損害。五、吃對食物有助於維持腸道菌叢生態新鮮水果和蔬菜攝取不足會影響腸道菌相生態平衡,進而導致體脂肪增加,同時降低了運動表現。而食用大量新鮮蔬果有助於維持腸道中的好菌生長,不僅如此還可以攝取到適量的碳水化合物,進而獲得能量。六、食物選擇很重要當長期攝取加工食物、空熱量食物,會出現營養問題。飲食中盡量以多樣性、原形食物為主,讓身體可獲取均衡的營養。七、運動下身體能量不足熱量攝取量不足以提供運動消耗的能量與維持正常身體健康功能的能量消耗。八、體內水合作用差,運動表現不佳維持體液平衡很重要,包括維持心臟搏動、出汗率、將營養物質輸送到細胞及促進清除體內代謝廢物。九、運動後身體修復很重要透過運動對肌肉施加壓力助肌肉增長,在運動後會需要讓肌肉修復的時間,如此才能從鍛煉中充分受益。而充足睡眠、維持適當的飲食行為對於肌肉修復也有很大的幫助。十、學會調適壓力長期高壓力易影響飲食的行為,處於高壓容易想吃高脂肪、高糖等高熱量的食物。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可以嘗試聽音樂、唱歌等,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4 醫療.骨科.復健
骨折處置後多久才能長好?除了打石膏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一位30歲的女性騎機車不慎摔倒,足踝整個腫起來,疼痛到連行走與站起都有困難,來到門診經檢查後,原來是足部骨折,所幸經評估後並不需要手術,治療復健後完全復原,順利重返職場。意外受傷腫脹疼痛該怎麼辦?發生創傷或跌倒之後,最好先固定避免隨意活動受傷的部位,並搭配冰敷及抬高。如果是下肢,必要時可以使用輪椅或柺杖支撐減少承重。許多腫脹與疼痛其實暗藏著骨頭或肌腱韌帶的受傷,此時活動、行走或承重有可能會造成二度傷害,應該在固定之後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有骨折情況則需要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骨折處置後多久才能長好?許多患者在骨折之後,會焦急地問骨頭什麼時候才會長好?一般而言,臨床上骨癒合大概發生在4-6週後,醫師也常常會在這時候安排X光檢查,確定骨頭癒合狀況。 通常手腕、脊椎的骨折在6-8週已經有好的穩定度可以承受外力了,大腿小腿的骨折則比較慢,甚至需要三個月以上。可利用助行器,雙邊到單邊的腋下拐杖…經醫師同意且不痛範圍內逐步增加下肢的載重,避免骨質流失,也加速骨頭癒合。骨折後需要復健嗎?何時可以開始?許多到復健科門診的病人,都是骨折受傷三個月以上了,常見關節活動度已受限,肌肉萎縮,走路步態不對稱,腰部開始疼痛等問題… 詢問為何這麼晚才開始來做復健? 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我以為要骨頭長好了,才可以來做復健治療 。其實發生骨折之後,復健治療就應該要及時介入。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方式的復健治療。我們可以把骨折復原的時程以及復健的介入方式,分成下面三階段:1.發炎期:此時骨折的地方會聚集很多發炎細胞,傷處會覺得紅腫熱,約持續1-2週。在這個階段,骨折周圍的組織會腫脹,疼痛,骨折處的血液循環也會受到限制。因此,發炎期復健的主要目標是減輕疼痛和腫脹,促進血液循環,並防止肌肉衰退和血栓形成。•適當固定:除了打石膏外,穩定的骨折,像是線性及非移位骨折,在手指腳趾可使用紙膠、鋁板、壓舌板、熱塑型的副木固定或是市售的合格護具(如下圖)來促進骨質的癒合,好處是比較輕巧也可穿脫方便洗澡;而不穩定的骨折像是粉碎、斜形、螺旋骨折因為容易移位而且復位後也容易再度移位,則需要打環狀石膏甚至是手術固定。•保持適當的休息和活動:避免長時間的靜止,但也不要過度活動以免影響癒合,可以活動骨折處之外不需固定的關節,來維持正常的活動度。•冰敷:使用冰袋或冰塊,每次敷15分鐘左右,每天多次使用,做到紅腫消除為止。•積極治療疼痛:除了止痛藥外,也可以搭配使用復健儀器如:短波、經皮電刺激等。•提高受傷部位:盡量抬高受傷部位,有助於減輕腫脹。•肌肉活動:進行輕微的肌肉活動,例如肌肉原地收縮而不移動關節的方式,又稱為〔等長收縮〕以防止肌肉衰退。2.修復期:骨頭開始修復,長出骨痂,這段時間通常持續數週或數個月的時間。X光片可以發現骨折斷裂縫隙開始變的不明顯,但須注意此時的癒合骨還不成熟,無法承受扭力及壓力,活動還是要小心,以免發生斷骨處癒合不良的悲劇。這個階段復健主要目標是促進新骨組織的生長和強度,並維持肌肉和關節的靈活度。•肌肉強化運動:可以從肌肉等長收縮的運動方式,改成加一點阻力訓練,以不感到劇烈疼痛為原則。•恢復關節的活動度:可以從被動活動(譬如用另外一隻手協助)進階到主動移動受傷的關節,一樣以不產生疼痛為原則,另外也可用水療等復健儀器降低關節僵硬。•訓練平衡和協調能力:進行平衡和協調訓練,比如大腿以下的骨折可以選用助行器、拐杖等幫助走路的穩定平衡,安全狀況下,逐漸增加下肢負重,也為日後正常步行做準備。•儀器復健促進新骨生成:如低能量雷射、低能量超音波等。3.重塑期:是從骨折癒合到恢復正常運動和活動水平的時段,可能需要三個月到半年以上的時間。在這個階段,骨折部位的新骨組織變得更加強壯,肌肉和關節也可以逐漸恢復正常的功能了。這時期復健的主要目標是增強肌肉和骨骼的強度,並恢復原有生活的運動模式。•逐漸增加肌肉強化運動:可以逐漸增加阻力運動的強度和範圍。•恢復正常運動和活動水平:慢慢加入日常的運動(如走路)和生活功能操作。•訓練平衡和協調能力:增加平衡訓練和協調能力。在年長者可以預防之後跌倒的機會,年輕者則是預備重返正常的運動模式和挑戰。•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新興治療方式—肌骨震波,目前研究它可以讓骨頭增厚,臨床上也大大提升骨折癒合不良和骨折不癒合的治療成功率。而在骨折修復過程當中,要多留意日常生活營養補充: 就像良好的原料才能做出穩固的建材,充沛的營養攝取才能確保長出穩固的骨頭,營養補充不可少。建議可以多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C(如芭樂、奇異果等)、微量元素鋅(生蠔、牡蠣、南瓜子等)、含鈣(乳製品、牛奶)的食物,以及蛋白質(如黃豆、雞蛋等)。總之,各種意外摔傷如果受傷部位明顯腫脹,要非常小心有沒有骨折。先就地固定減少移動,抬高受傷部位並冰敷,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有骨折情況,則需要評估是否需要手術處理,部分輕微穩定的骨折不一定需要手術或打石膏,選擇適當的固定方式搭配復健治療,一定能夠重返活力人生!(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骨折打石膏之外有其他選擇?如何積極復健重返好功能!)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