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伸展運動
共找到
255
筆 文章
-
-
2023-03-27 養生.生活智慧王
空姐沒告訴你的事 飛機毯幾乎不洗、機上難以入睡怎麼辦?
【本文重點】搭飛機出遊常碰到不少問題,但預先準備可以讓旅程更舒適。建議家長為小孩準備娛樂和小零食,並選擇避開「親子路線」降低吵鬧的機會。機艙的乾燥程度很高,需多補充水分和使用保濕護膚品。毛毯和枕頭幾乎沒清洗,建議攜帶自己的用品。睡前刷牙有助於調整身體進入睡眠狀態。提前調整時差和定期伸展肢體有助於健康。--by ChatGPT搭飛機出遊常碰到不少突發狀況,影響心情甚至身體健康。你知道飛機毯幾乎不清洗嗎?別人家的小孩吵鬧只能忍氣吞聲嗎?其實只要事先做好準備,就能享受一趟舒適的旅行。 安撫小孩 不打擾鄰座乘客 外媒《HERALD WEEKLY》表示,家長帶小朋友出遊總是擔心會招來白眼,可預先準備足夠的娛樂,讓小孩長時間開心的玩,這樣他們就不會打擾你或其他乘客。例如3C用品、書籍、繪本與筆、摺紙、零食等都很好用。也推薦準備貼心小零食並附上便條紙,提前為孩子在航程中可能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只要鄰座乘客得知父母已盡力顧好小孩,就會更加友善和包容。 怕被小孩吵的人,則建議於安排行程時,避開飛往遊樂園之類的「親子路線」,即可降低吵鬧的機率。 為皮膚和雙眼保濕 機艙的乾燥程度比沙漠更嚴重!因此除了多補充水分,也避免帶妝上飛機,與其用化妝品堵住毛孔,不如使用精華液和保濕霜來鎖住皮膚水分,塗抹護唇膏也有益處。也可隨身攜帶小瓶眼藥水,當眼睛乾澀時滴上幾滴,保養靈魂之窗。 其他如濕紙巾、除臭噴霧、漱口水或身體芳香噴霧,這些寶物都能讓你在飛機上精神煥發。 飛機毛毯越蓋越髒 長途航班總是備有毛毯和枕頭讓人小憩,但這些用品被許多乘客使用過,而且「幾乎沒清洗」!如果你注重衛生,甚至有過敏或是皮膚狀況時,建議不要使用,攜帶自己專用的會更好。 避開藍光有助入眠螢幕發出的藍光會刺激眼睛,使人難以入睡,若搭飛機時想要補眠,建議少看螢幕,或改聽音樂就好;怕吵的人可以戴上矽膠耳塞或是降噪耳機,享受安靜時光;「睡前刷牙」的機制也有助於調整身體進入睡眠狀態;若是失眠患者,則可準備安眠藥,確保服用的劑量符合體重和飛行時間,就能好好休息一下。 早起鳥兒有機搭錯過班機恐是行程中最糟糕的事情!所以請避開交通尖峰時刻,早點到達機場。搭乘國際航班建議提前3小時到達機場,若有團隊中年長者或小孩,可再多預留一些時間,以避免任何意外拖延行程,例如大排長龍的報到隊伍或是緩慢的停車場手推車。 提前調整時差 飛越不同的時區,出國昏昏欲睡好困擾。建議選擇白天到達目的地的航班,並在搭機前早起,曬太陽吸收維生素D有助於身體調整時差。另外也可在上飛機時將手錶重新設置為新時區,儘早調整為新的作息時間。 伸展肢體動一動 在狹窄的機位上久坐,不僅血液循環不順,也會對脊椎造成影響。因此可在長途飛行中,做一點基本的伸展運動,對整體健康相當有益。另外,若是容易暈車的體質,可提前準備暈車藥,以防亂流來時搖的頭暈腦脹。 原文出處:Smart Hacks To Survive Long-Haul Flights 【延伸閱讀】出國要帶什麼藥? 5大類常備用藥一次看一搭飛機就嚴重暈眩?原來是「這個地方」在作怪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181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4 醫療.骨科.復健
70歲老奶奶掃墓跪拜到無法走! 物理師教3招緩解膝蓋疼痛
【本文重點】一名70歲高雄奶奶因祭祖掃墓跪拜後膝蓋疼痛,就醫發現是髕骨滑囊炎。物理治療師提醒,膝蓋腫痛別忽視,避免影響行走。掃墓祭祖時可使用軟墊或小枕頭減緩撞擊力,避免長時間跪拜。此外,每天可進行伸展運動,預防膝蓋僵硬疼痛。--by ChatGPT老奶奶掃墓跪拜到無法走 就醫發現是髕骨滑囊炎清明節快到了,高雄一名70歲奶奶提早祭祖掃墓,行跪叩禮追思,儀禮結束後膝蓋竟痛到沒法走,就醫發現是髕骨滑囊炎。物理治療師指出,膝蓋腫痛別忽視不理,嚴重可能衍生急性發炎症狀,影響行走。高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組長吳培瑜說,髕骨滑囊炎是因為膝蓋的滑液囊過度使用、直接受到撞擊或時常採跪姿及碰撞等原因造成,除膝蓋前方會腫脹疼痛外,膝蓋彎曲或下樓梯時痛感更明顯,若忽視不理,嚴重者可能因局部紅腫熱痛的急性發炎症狀而無法行走。3招緩解膝蓋疼痛 每天做2至3回吳培瑜說,掃墓祭祖有些人不免行跪拜禮,為避免造成髕骨滑囊炎或膝蓋不適,跪拜時可準備軟墊或是小枕頭增加緩衝力,避免身體重量都集中在髕骨上,也要避免長時間重複性跪拜。萬一膝蓋前方腫脹疼痛或發熱可先冰敷,症狀仍未改善,就盡速就醫。吳培瑜也示範「靠牆深蹲踮腳尖」、「趴姿抬腿」、「大腿前側肌肉伸展」3式運動, 每天做2至3回,藉由訓練、伸展下肢及膝蓋周圍肌力,可預防並減緩膝蓋僵硬疼痛。延伸閱讀:.
-
2023-03-17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伸展時該吐氣還是吸氣?學會正確呼吸,運動效率翻一倍!
運動時呼吸不順暢?呼吸與健身運動有什麼關係?許多人在做各種運動時由於不懂得如何配合動作呼吸,而無法達到有效的運動品質。因此,脊椎保健達人、「身體智慧」執行長鄭雲龍老師特別解析了四大運動形式時的呼吸法,幫助大家在運動時能更得力,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鄭雲龍老師首先教大家認識呼吸的基本原理,了解吸氣和吐氣分別使用的肌肉群。接著進行四大運動形式的正確呼吸方法,詳細說明了肌力訓練、伸展運動、軀幹姿勢變化、高強度重量訓練時,有關向上向下、向外向內、彎曲後仰或左右歪斜時的呼吸訣竅,還介紹高強度運動時所使用的瓦式呼吸法。鄭雲龍老師指出,一般人多數從事的是前三種運動形式,因此,只要了解向心離心收縮的原理來呼吸就可以,至於高強度運動的瓦式呼吸法,具體操作是需要練習的,他建議還是要找專業教練做訓練。影片最後鄭雲龍老師說,為了讓運動目的達到最大的效果,從事不同的運動形式皆有不同的呼吸的時機。學會正確呼吸,將對運動效益大為提升!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影片?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正確呼吸避免運動傷害!原始影片身體智慧—脊椎健康教獻的領導品牌 YT延伸閱讀肩頸「頂扣扣」不舒服?醫師教你一條毛巾改善僵硬不適感!肌肉痠痛還是運動傷害?馬拉松教練教你這樣跑步不傷身「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3-05 醫療.骨科.復健
膝蓋退化換人工膝關節非一勞永逸 醫籲防磨損也要勤練肌力
【本文重點】年長者可能因下肢衰弱而出現膝蓋疼痛,常見原因包括退化性關節炎、外傷、痛風、肌少症和病毒感染。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包括關節晨僵、蹲下困難和上下樓梯卡卡,建議及早就醫。外傷急性期應減少膝蓋承受壓力,建議冰敷和就醫,退化性關節炎可使用熱敷。修復期可增加肌力訓練和伸展運動,多走路和游泳,穩定期則應減少膝蓋疼痛機率。--by ChatGPT許多人退休後,期待能上山下海趴趴走,不過隨著年齡老化,下肢會開始衰弱,漸漸地出現膝蓋疼痛,行走變得困難,當下肢開始無力、膝蓋腫脹、路走不遠,一定要警覺膝蓋的健康正在流逝,即時就醫加上適度運動,才能延緩退化。Q:膝蓋疼痛到什麼程度需要接受積極治療?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多種,常見原因為外傷、退化性關節炎、痛風、肌少症以及新冠肺炎引起的病毒感染等。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為關節晨僵(早晨起床感覺僵硬)、蹲下困難、上下樓梯卡卡,建議初期症狀出現時,就應該就醫。外傷或是痛風引起的關節疼痛,也需要立即接受治療,否則會讓關節腔積水嚴重,連走路都有困難。Q:緩解膝關節疼痛的方式有哪些?● 外傷急性期建議減少膝蓋承受壓力,少動多休息。如果膝蓋紅腫熱痛,可冰敷,每次冰敷時間約15分鐘,每天可多次冰敷,平躺時將枕頭墊高雙腳,稍微抬高膝蓋,減緩紅腫程度。同時建議就醫,服用止痛藥物等。如果是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建議熱敷、不要冰敷。● 修復期增加肌力訓練,伸展運動,保持運動習慣,可以搭配物理治療師的課程,增加膝蓋周邊肌力,達到減緩膝蓋疼痛的機率。可以多走路、游泳。● 穩定期減少增加膝蓋疼痛的機率,包含減重、找尋合腳的鞋子,如果關節已發炎,應針對不同傷害等級接受治療。Q:注射玻尿酸是如何進行?多久打一次?對每個人都有效嗎?隨著年紀老化,關節腔內的潤滑液逐漸流失,導致退化性關節炎。如果屬於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建議可以施打玻尿酸,玻尿酸施打的方式是直接從膝蓋注射進關節腔。玻尿酸常見劑型有每周注射一劑,一個療程為三到五周,療效可持續幾個月,目前也有半年或是一年施打一次的劑型。目前健保給付的條件是保守治療超過半年沒有效,即可給付患者使用。Q:PRP注射是什麼?與玻尿酸有何不同?誰適合?PRP是指「自體濃縮血小板」,與玻尿酸不同,PRP具有讓組織再生的功能,同時可減緩發炎疼痛、軟骨細胞壞死。建議軟骨受損初期使用,如打籃球受傷、體重過重造成關節壓力大所致的軟骨磨損,或是跌倒扭傷等,特別是軟骨受損,關節間隙尚未擴大,又不想要進行內視鏡手術,可優先嘗試施打PRP。如果要接受半月板或是軟骨修復手術,建議在手術中也能施打PRP,手術中施打後,半月板約2到3個月後可以癒合、軟骨約半年後才能癒合。Q:膝蓋退化到什麼程度需置換人工膝關節?膝關節分內側、外側、髕骨三個關節,當三個主要關節中有兩個壞掉,建議進行全人工關節置換。不過近年愈來愈倡議不要全換,也能採取「單邊人工關節置換」。依照健保給付條件,膝蓋需嚴重磨損到骨頭才會給付。如果只是膝蓋的半月板破裂,可以做俗稱「保膝手術」的高位脛骨截骨手術。Q:換了人工關節就可以自在行走跑跳、一勞永逸?人工膝關節置換後,仍建議增加膝蓋肌力,降低磨損的狀況。人工關節的平均壽命為15年,通常不建議更換第二次,人工關節墊片會因為長期置入在體內出現碎片,骨頭會將其侵蝕掉。二次置換的人工關節壽命會更差,通常要置換全人工關節,都建議年紀超過60歲以上再置換,否則就建議先做保膝手術,調整O型腿或是X型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5 醫療.骨科.復健
不運動關節退化更快!醫曝穩定膝關節最重要肌群及如何鍛鍊
【本文重點】運動對於關節健康相當重要,能強健肌力、提供關節支撐力、延緩退化速度。即使會造成關節磨損,正確的運動方式還是能夠減輕對關節的衝擊。對於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建議進行水中運動或騎腳踏車等,能減少疼痛且不會傷害關節。而要穩定膝關節,最重要的是強化股四頭肌和小腿肌,建議透過簡單輕鬆的方式來強化,如扶著椅子半蹲、階梯上下運動、健走和伸展等。關節疼痛發炎時,最好完全不要運動。--by ChatGPT有的人因為擔心關節磨損而不敢運動,但運動與關節健康其實是相輔相成。正確運動能強健肌力,提供關節支撐力,延緩退化速度。Q:關節活動會造成磨損,但為何醫師說不運動關節退化更快呢?常運動確實會造成關節磨損,主要是骨頭與骨頭之間有軟骨緩衝,因運動增加負擔及撞擊力,使用久了或過度使用就會磨損退化,讓關節軟骨磨損增加,最常見就是人的膝蓋關節部位。運動雖然會造成關節磨損,但也能讓關節周邊肌肉組織強壯,肌肉有力量就能穩固關節,在平常活動或走路時,就能減緩對關節的衝擊。所以正確的觀念應該是,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強化關節肌肉組織,並非不運動就能減少關節退化。Q: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平時建議做什麼運動,比較不傷關節?國內高齡長者增加,大多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困擾,建議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長者及病患,可以從事水中運動或是騎腳踏車等,都能減少運動帶來的疼痛,也較不傷關節。水中運動因有浮力,關節承受的壓力負擔就會變小,也能達到運動健身效果。而騎腳踏車時因全身重量會集中在坐墊屁股上,相對只需腿部力量踩踏,自然也減少關節的負擔。建議從事這類運動的長者及患者,一開始不用太過頻繁激烈,採「少量多次」的方式漸進運動,時間也不用拉太長,一次約5分鐘就可以,隨著體力可以負擔,再增加時間。Q:穩定膝關節最重要的是哪一塊肌肉,應如何鍛鍊?要穩定膝關節,最重要的肌肉就是大腿前的「股四頭肌」和膝蓋後下肢的「小腿肌」,尤其是大腿前的股四頭肌,作用主要是穩固膝蓋。該如何鍛鍊這兩塊肌肉?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來說,一般的重量訓可能負擔過重,建議先靠簡易輕鬆的方式來強化。除了做一些扶著椅子半蹲的動作,也可利用階梯的高低差,原地做一前一後上下的運動,或是利用健走,再配合伸展,都能鍛鍊到下肢肌肉,且隨時隨地都能做,不受空間的限制。Q:關節疼痛發炎時,最好完全不要運動?很多人關節疼痛發炎時,通常不敢運動,「痛的時候不想動,這是人的本能」,但其實愈不動會愈痛。關節會疼痛就是發炎物質已經產生,若發炎程度到已經腫起來,建議冰敷休息;若疼痛輕微、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其實可以做適當的伸展。做伸展運動時,連帶關節也跟著活動起來,身體有活動,發炎物質就不會產生沾黏。反之,愈不動關節愈容易沾黏,除了感覺僵硬,肌力也會退化。因此,適當的伸展可以幫助關節活化,伸展的最佳方式,就是讓關節活動拉到緊繃的位置,然後停個3至5秒,再放鬆。Q:瑜伽動作中常有盤腿姿勢,膝關節退化患者是否不適合做?膝關節退化其實沒有什麼動作是不能做,關鍵是「不要誘發疼痛」。瑜伽很多姿勢動作都能達到伸展放鬆的效果,對於人的身體柔軟度和肌肉力量有正向影響,只是並非所有動作都適合膝關節退化的患者,若做盤腿姿勢造成不舒服,就不要做。Q: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運動時到底要不要穿戴護膝?穿戴護膝是輔助穩固關節,但關節周遭肌肉組織及韌帶會因為穿戴護膝處於放鬆的狀態,長期依靠護膝或穿戴時間太長,肌肉組織及韌帶就沒有力量支撐膝蓋,反而走向更加退化的狀況。建議有症狀、有需求時才戴比較好,例如運動、登山上下樓梯時可以戴護膝,而膝蓋正在發炎者也可以使用,平時沒有特殊狀況,能不戴就不戴。保養關節最好的方式,就是維持活動,能動就要動。諮詢/衛福部台東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師吳雅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1 養生.運動健身
控制血糖、穩定血壓!詳解長期重訓好處:為何過40歲後你需要重量訓練?
你應該重量訓練的理由非常多—要寫的話可能會是另一本完全不同的書。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中,「重訓」可能是學生時代體育課中規定一定要做的事,或是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在練,所以我們也不得不練。除此之外,一般人大都不會考慮從事重量訓練。現在我們知道,重訓不只在訓練肌肉,也會對人體最基礎的細胞層級產生影響。當我們年紀變大時,細胞層級也發生了一些結構性的變化,使得樂齡族的生活面臨巨大的挑戰。這常常讓人覺得是無法避免的,但不論你相信與否,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事來使身體的細胞減緩衰老。一旦過了四十歲,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有衰老的跡象,這些跡象主要可以分為下列幾種元素:● 精準度(Accuracy)● 速度(Speed)● 活動範圍(Range)● 耐力(Endurance)● 協調性(Coordination)● 穩定度(Stability)● 力量(Strength)● 柔軟度(Flexibility)這些身體各方面的特性都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當我們年紀逐漸增長時,獨立完成各種日常行動的能力是否能維持,就要看上述這些身體特性的強弱了。事實上,活動量太低會逐漸導致退化,最終可能使身體變得很脆弱。這種脆弱的狀態是由日常活動功能障礙所引起的,此時身體會很容易受傷。這也與「肌少症」(sarcopenia)有關。肌少症顧名思義是指肌肉量太少,造成日常活動功能失常,年紀大了之後,肌肉量很容易流失。壞消息聽夠了,現在來看個好消息:阻力訓練可以立即阻止身體內外的老化,還會持續帶來各種好的轉變,它就像你的青春之泉,使你身體的裡裡外外都發生變化。重量訓練的立即效果● 穩定的血糖—運動可以幫助你的身體調節血糖濃度。好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血糖不會忽高忽低影響你的生理機能,身體會有比較穩定的能量來源。● 增加「感覺愉悅」的荷爾蒙—這些荷爾蒙,像是腎上腺素(adrenaline)和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會受到運動的刺激,為你提供即時能量並振奮你的心情。● 改善睡眠—研究證明規律運動有助於提高各個年齡段的睡眠品質,尤其是早上運動的效果最佳。● 增加你的新陳代謝—增加新陳代謝對減重很有幫助,如果「減重」是你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增加新陳代謝也意味著在日常活動中燃燒更多的卡路里。● 降低血壓—年紀大了之後被診斷出有高血壓是很正常的,我們自己或身邊的樂齡朋友多少都有這個毛病,但不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運動都有助於控制血壓。● 減輕關節炎疼痛—如果你剛開始運動時會感到疼痛,這樣訓練似乎不如你的預期,但是當你持續加強該關節周圍的肌肉時,可以在開始訓練的兩週內改善疼痛。此外,當你在運動時,會有更多的血液流向肌肉和關節,這也有助於減輕疼痛和僵硬的情況。重量訓練的長期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訓練幾乎可以改善身體的每一種功能,而且不需要做太多訓練就能有所改善。訓練最重要的好處之一是「更多的保護」,而非那些顯而易見的目標,像是減重。事實上,我們從訓練中獲得的許多好處都是難以觀察或衡量的,也因為這樣,有時很難找到訓練動力,即使我們知道訓練有益身心。心血管功能對於不規律運動的人來說,隨著年齡漸長,心血管功能會下降。心血管功能牽涉到你的心臟會向身體輸送多少血液,以及有多少氧氣可以輸送到肌肉裡。訓練可以提高你的心臟效能,意思是你不只可以做更多事情,還可以保護你的心臟,同時使你感覺良好。提升肺活量與呼吸力量你的呼吸效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脊柱中椎間盤退化,這會影響你肺部周圍的肌肉。這意味著你的肺活量會變小,而你可能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運動可以幫助你降低脊柱退化的速度,讓你的呼吸變得更好、更輕鬆。血壓控制血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有些研究證實,在美國七十歲以上的年長者中約有75% 的人患有高血壓。好消息是:有研究指明,中老年人的運動能力是一個非常強的預測指標,也就是說,一個人運動能力跟高血壓這種慢性病之間的關係很密切。樂齡族如果患有高血壓,可能會導致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問題。另一個好消息是,所有的運動訓練都有抑制血壓的效果,所以即使每天多走幾分鐘也能造成改變。肌力和耐力現在,我們要談到訓練真正的好處了!因為你可能很難感覺到心血管功能或肺活量的變化,但你絕對可以感覺到自己在訓練後變強壯或身體更健康。大家都知道力量和耐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其中肌肉功能的喪失通常是由於肌肉量損失所造成的。重點來了:三十~七十歲的人,如果久坐不動,肌肉量會下降大約 22 ~ 23%。肌肉量的減少會導致平衡問題、行走困難、反應遲緩(想想當你絆倒或滑倒後是否能及時扶好站穩)以及脂肪增加,這些都容易導致前期糖尿病(prediabetes)的發生。但是,這不一定會發生在樂齡族身上。研究人員發現,力量訓練可以緩解與年齡相關的肌肉功能衰退。即使只是增加兩磅肌肉(約0.9 公斤肌肉)也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不論你幾歲,訓練都會帶來改變。減少發炎近年來,你也許已經聽說科學家發現「發炎」對身體的影響。當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並可能改變身體對感染、受傷、手術或癌症等的反應和痊癒方式。樂齡族有些常見的習慣問題(例如久坐不動),這些問題會提高身體的發炎程度,進一步可能導致超重或肥胖。原因是,年紀增長會有關節炎或其他與關節相關的疼痛,就會變得更難四處走動,樂齡朋友為了保護自己,過著少動久坐的生活,結果發炎和疼痛變得更加嚴重,移動也更加困難,於是進入惡性循環。力量訓練可以幫助樂齡朋友減少發炎的發生,使他們不致於陷入這樣的循環中。更柔軟的身體你平常可能不會去思考自己的身體有多柔軟,但你需要知道緊繃的肌肉會對身體的功能和感覺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會用到柔軟度,例如綁鞋帶、從較高的書架上拿東西、坐在地上摺衣服或倒車時轉頭看後方。柔軟度不只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姿勢與循環系統,也能幫助我們舒緩壓力與疼痛(想想伸展運動或瑜伽),它使我們擁有更好的平衡感以及預防受傷。年紀漸長後,我們的肌肉會變小而且會失去一些肌肉纖維,肌腱也會失去水分,柔軟度會因此下降。這就是導致我們感覺僵硬的原因,尤其是當我們早上醒來時,僵硬的感覺會特別明顯。柔軟度可以同時透過伸展和力量訓練來改善。柔軟度變好後,不只身體的靈活性變好、活動範圍增加,也能讓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變得更輕鬆。活化大腦運動和力量訓練不但對你的身體和生活品質有幫助,也會對大腦產生保護效用,這點可能出乎你的意料。透過運動可以達到下列的效果:● 預防或減緩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和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放鬆舒壓—運動可降低身體壓力荷爾蒙,同時刺激大腦中產生「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意思是你的大腦會產生天然止痛藥和好心情藥劑。● 改善大腦功能—有在訓練的樂齡朋友會比不運動的人,更能高效地處理生活中的各種資訊。● 更有活力—當我們完成某事時,一定都會對自己感到滿意,覺得更堅強、更具自控力,同時增加自信心和自我勝任感(self-efficacy)。● 更加融入社會—當你變得愈強壯、能做的事愈多,就能走出家門深入參與社會的運作,與其他社群產生連結。這會讓我們有歸屬感,這項好處比大腦中可以使你「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更有貢獻。● 更強的適應能力—強健的身心可以幫助你應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像是退休、朋友或親人去世、健康出現問題等等。那最少要做多少運動才能達到上述效果?我建議每天訓練大約10 ~ 30 分鐘,每個人每天應該都可以做到,只要花一點時間就能幫助你改善大腦、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睡眠、體重管理、血糖、精力、情緒、力量、性生活和耐力等方方面面。除了這些實質上的幫助,還可以在精神上讓你變得更有自信、活力和更加獨立。運動或訓練的時間不是比待在醫生的辦公室好得多嗎? 絕對是這樣的吧!※ 本文摘自《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作者:佩姬.威納譯者:徐國峰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3/02/02
-
2023-02-13 養生.運動健身
姿勢不良不只有站、坐姿而已 最容易出現壞姿勢的動作一次看
「今天你怎麼看起來無精打采的模樣?」開會的時候,王副問了小奧一句。「報告王副,我很有精神喔。」小奧連忙換上了笑容,打直身軀,坐得直挺挺的。你平常的姿勢好嗎?姿勢是我們身體語言的一部分,萬一姿勢不良,很可能就會被視為一個懶骨頭,或是沒有精神活力,很難給人好印象。然而,保持好姿勢,不僅是為了做做樣子,還影響著長期的身體健康。如果你長期姿勢不良,脊椎更容易磨損,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引發肩頸與背部的疼痛。各種疼痛會讓你的姿勢更不好,部分肌肉更為緊繃,影響到肌力平衡,進而增加跌倒的風險。而且,姿勢不良除了影響到肌肉骨骼的狀況,其實也會影響到胸腔和腹腔。當胸腔的空間變化或侷限,呼吸就會受到影響;而腹腔的狀況也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尤其影響到腸胃活動和消化,都會帶來更多的麻煩。怎樣算是好姿勢?「姿勢」就是你如何擺放你的身體,如何hold住你的身體,包含了走路、跑步等「動態姿勢」,也包含坐著、站著、睡覺的「靜態姿勢」。沒錯,即使你現在正進行著網路追劇馬拉松,我們也需要放點心思,注意姿勢。基本上,好的姿勢就是讓身體重量平均分布於地面或椅子上,而脊椎維持正確自然的弧度,沒有過度前傾或後彎,也沒有往一側傾斜,讓骨架、肌肉、筋膜不緊繃,也不過度伸展。我們先來看最基本的站姿和坐姿:● 站姿:練習站姿站直的時候,可以先靠著牆站好,像要量身高那樣。背部打直並維持自然的弧度,下巴微收,肩膀往後,雙手自然垂放,收進肚子,膝蓋打直,注意重量平均分布於兩腳,且不要翹出臀部。● 坐姿:椅子不要太低。良好坐姿通常代表椅子坐到底,維持脊柱自然的彎曲弧度,在背部中段可以用一捲毛巾或買個椅子靠背墊來輔助。雙腳放在地上,膝蓋九十度,最重要就是不要翹腳,要讓臀部平均分配重量。不要坐太久,每個小時要記得變換姿勢、站起來走一走。保持好姿勢,還要這幾招◆ 開車的時候不要坐太低,讓膝蓋和髖部約在同一個高度。方向盤高度約在胸口,不要在臉的高度。椅背不要往後倒太多,盡量讓身體一樣是坐直的,屁股坐到底。當然,盡量不要長時間開車。◆ 不要太常低頭看手機,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反覆看著訊息與閱讀網頁,加諸在頸椎的壓力可是不小,已經是現代人頸椎快速退化的主因了。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使用手機時的姿勢,盡量抬頭、挺胸、縮下巴使用。不要低頭使用手機,要把手機拿高,讓手機上方高度約與鼻子同高。坐著的時候要靠著椅背,調整好螢幕高度,減少駝背或低頭的機會。(延伸閱讀:脖子緊,頭好暈,站不穩 — 可能是「頸因性眩暈」)◆ 少穿高跟鞋!穿高跟鞋的時候,會讓背部弧度太過彎曲,容易引發背痛。而且對膝蓋來說,負擔也會比較大。平常還是多穿著舒適,腳底有軟墊的低跟鞋子吧!◆ 不要選擇太軟的床墊,硬一點的反而能讓脊椎維持正常的彎曲弧度。仰睡的話,枕頭不要選太大,低低的就可以。如果要側睡的話,膝蓋稍微彎曲,並在頭部墊個枕頭,才能保持脊椎的自然弧度。◆ 平常多運動。各種運動對姿勢都有幫助,像是多做背部肌群的訓練,姿勢通常會好一些。而多做瑜珈、皮拉提斯、或芭蕾雕塑類型的練習,也是特別讓你會注意自己的動作與姿勢,並有很大一部分會鍛鍊到背肌和核心,讓你在平時都有好姿勢。◆ 每天至少花十分鐘做伸展拉筋,改善肌筋膜和肌肉張力平衡。如果比較沒有時間,可以做帶有有氧運動效果的動態伸展。◆ 如果需要久坐或久站的時候,可以稍微緩慢地動一下脖子,轉向左邊,再轉向右側,反覆做個幾次來舒緩緊繃的頸部肌肉。持之以恆保持著「維持好姿勢」的概念,多多檢查自己的姿勢,是為了健康很棒的投資。原文:
-
2023-02-12 名人.林頌凱
換姿勢時膝關節會發出聲音?你的膝蓋可能拉警報的8個徵兆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國人平均餘命已達81.3歲,創下歷年新高。「不臥床、健康老」是最近許多人倡導的健康議題,但你想過自己的高齡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嗎?還能擁有自在行動的能力嗎?人體共有146個關節,關節構造還包含關節囊、關節軟骨、滑囊、關節液、關節腔等,日常的不當使用、受傷,甚至長時間姿勢不良滑手機,可能造成關節損傷。加上30歲起,不論是肌少症、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都會隨著時間在年長者身上一一浮現。不僅是樂齡族,每個人都要注意關節保健,行動力就像儲蓄,越早開始存款,晚年越能享成果。【行動力健康檢測】想知道自己的行動力是否健康,可以用以下判斷標準檢視。●轉換姿勢時,膝關節會發出聲音●從椅子起身比以前吃力。●久坐或久站後,膝蓋感到不適。●腦子想著要做到的動作,身體卻跟不上。●爬樓梯膝蓋無力,甚至需要靠扶手使力。●買菜、逛街走不遠。●上公車時無法一步走上階梯。●害怕走樓梯。有以上症狀,表示行動力已經開始拉警報。想要從根本改善行動力,就必須先給身體主要的燃料,就是澱粉類食物。而補充營養,提升關節的肌力與潤滑力,才能夠降低關節退化的機率。有三種重要營養素可以多多攝取:1.優質蛋白質:增長肌肉和合成膠原蛋白肌肉是關節最天然的護具,不過在35歲後就開始流失。平時多補充植物性的優質蛋白質,相對於動物性蛋白質,身體比較沒有膽固醇、高油脂等負擔。也可多注重大豆、豌豆胜肽,此兩項營養素可以幫助活化肌細胞與促進肌纖維變大,是肌肉生長的關鍵營養。2.玻尿酸、葡萄糖胺:潤滑關節或幫助軟骨增生玻尿酸是關節液的主要成分,飲食可多吃富含膠質的木耳、海帶、蹄筋等食物,或是使用含玻尿酸或膠原蛋白的保健食品來潤滑關節。另外,如果要採用葡萄糖胺類的保健食品來促進軟骨增生、緩解關節炎疼痛,就需要慎選品質,不要道聽塗說亂服用。3.鈣、維生素D:強化骨骼可多攝取綠色蔬菜、奶蛋豆製品、肉品,如果原型食物不足,也可以補充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等營養素。其他營養品部分,還可以多補充B群來幫助神經穩定。如果因關節不適疼痛,導致行動力下降,也可以補充抗發炎的Omega-3、維他命E、C來舒緩疼痛,增加行動力。別以為關節退化、活動力降低是長期勞力耗損、運動過度的人才需要注意,整天久坐不動的人反而更要注意。站著一定比坐著好,走路一定比站著好。只有保持規律和有效的運動,才可以維持肌肉強壯,幫助維持關節健康。運動要特別強調下半身的肌肉群。腳離心臟最遠,但卻能幫忙靜脈把血液擠壓回心臟,因此被稱作身體的「第二顆心臟」。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重訓都會再三強調下肢的訓練。快步走、跳繩、登山都可以訓練下半身肌力,還可以搭配弓箭步、深蹲等做伸展運動。運動跟飲食雙管齊下,人人都能擁有逆齡的行動力。|林頌凱醫師 免費線上足部保健課程|▽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穿夾腳拖會造成下肢傷害?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
-
2023-02-08 醫療.骨科.復健
如何面對「後小兒麻痺症候群」?保護與訓練取得平衡
黃先生來看診,主訴是最近經常跌倒;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痺,雙側下肢萎縮;曾用過長腿支架,因為笨重就拋棄不用;多年以來,偶爾使用拐杖日子,也就這樣照過;評估之後很明顯是「後小兒麻痺症候群」,建議他使用長腿支架以及輪椅代步。他苦笑著說,其實這些建議他早就聽過,是想來問一下有沒有方法可以延長不要使用輪椅的時間;「你知道坐在輪椅上的高度,跟人講話交談,總是矮人一截的那種心裡感覺嗎?」後來建議之下,利用全身水療訓練,增強他的體適能,他則接受使用低重量的長腿支架,把輪椅的考量放到以後再討論。小兒麻痺是一種病毒感染,學名是「急性脊髓灰白質症」(poliomyelitis) 會產生肌肉無力或麻痺現象,原本在西元2000年之後,WHO便陸陸續續宣布世界各區或各國脊髓灰白質炎根除;然而在2022年又發現有零星個案的出現,看起來尚未落幕。部份患者感染後會出現永久性的運動功能受損,影響其行動能力以及日常生活之功能,統稱為小兒麻痺後遺症。上述患者在成年後大約經過20到30年以後,會出現一些新的症狀;常見的有容易疲勞以及漸進性肌肉衰弱;醫學界也注意到這個現象,並將之定義為「後小兒麻痺症候群」(Post-polio syndrome);除了經常疲勞以及運動障礙是顯著特徵,其他像是睡眠中斷、耐力下降、神經心理缺陷、感覺症狀和慢性疼痛,都是造成生活品質下降的重要因素。保護與訓練的平衡保護 – 輔助器具以及支架肌力喪失情形總會面臨醫療科技無法逆轉的時候,這時候應該要接受代償功能的使用; 包含輔助器具以及支架,來維持和增進生活的品質 。在這方面的重點,想法上是希望維持並延長患者可以直立跟行走的能力;所以考量點像是用小範圍的支架取代外顯的支架;使用輕量或者是小型一點的輔具,來取代大型的輔具。舉例而言,筆者曾經使用矯正鞋、短腿支架或者膝護具等,取代長腿支架給患者使用,並且滿足了病患的需求。這樣的好處是穿戴方便、並且在衣物覆蓋之下,外觀不太容易看出來;不過這樣的方法,並不是每一位病患都適用;還是必須經過個別評估才可以。支架的使用舉例如下: (以上圖片經過原著作者同意使用)訓練一般運動醫學中如果肌肉萎縮、肌力不足,就會強調肌力訓練;但是對於後小麻痺症患者而言,肌肉力量不再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因此病友們應當對肌肉力量進行有效率的撙節運用。因為肌肉過度使用會增加後小兒麻痺症的嚴重度,所以一開始會建議病友們把體力留在有需要的動作上;另外善用輔助工具,例如拐杖和輪椅作為省力措施;像是長距離步行等費力行動,可以考慮使用輪椅代步 。這些指導原則的用意,是希望在往後的歲月中,能夠保有進行必要活動的肌肉能力,避免過度惡化。但是,日常生活的每樣動作,都有賴於肌肉的使用;如果都不運動,會造成體適能的衰退,反而是生活功能更下降。因此,對於小兒麻痺病友而言,還是要安排適當的運動,如此可以增加耐力、增加信心、增加日常的活動範圍。以下介紹病友如何自我運動:後小兒麻痺症患者的運動介紹運動處方是標準的後小兒麻痺症治療之一,其他還有休息、飲食、節能、適應環境。其中如何進行適當的運動、維持體適能、同時又不損及衰弱的肌肉群,是病友們最在意、也是最難拿捏的事情。常見病友因為求好心切,過度認真、用力運動,造成運動傷害或過度使用而得到反效果;因此建議以適當節奏,持平常心來運動。舉例而言,臥式踏步機可以從每分鐘40步起,經過幾天或幾週的調整,慢慢增加到每分鐘110步,而不是一開始就急著做到一般人每分鐘超過150步的等級;而且每次運動,也會有暖身跟和緩時段,配合漸進增加的速度,再達到設定的運動強度,而後逐步達到中強度(有點喘但仍然可以完整講完一整句話)有氧運動,持續30分鐘。另外無論哪種運動訓練,建議是每隔一天訓練一次。後小兒麻痺症患者的肌肉和神經需要休息。運動要適度,不要劇烈。盡量不要在訓練結束時過度出汗,呼吸急促或是過度肌肉疼痛。主要是精疲力竭的訓練方法,並不適用於後小兒麻痺症的患者;然而目前市面上很多運動訓練,是以精疲力竭(overloading)為目標,所以在此提醒病友們要多注意。一開始還是建議最好有對後小兒麻痺症熟悉的專家指導及監督。後小兒麻痺症候群的運動處方也符合國民健康局推廣的運動處方333法則"運動時間30分鐘、一週運動3次、心跳維持大約在130下"。但和一般運動處方不同的就是運動種類的選擇了!由於小兒麻痺病友並不適用於下肢承受重量種類之有氧運動,像是慢跑、快走、外出騎自行車等等類型運動;所以在運動種類的選擇,會偏向不以下肢對抗地心引力運動之模式。以下列出常見可以使用之有氧運動方式:1.臥式踏步機。2.手搖飛輪機(手搖自行車)。3.游泳或水中有氧運動。4.適當支撐保護下走路訓練。上述的運動項目偏向於耐力及心肺功能訓練;至於柔軟度方面可以居家做伸展操、伸展運動或者類似瑜珈但是必須適當修正,注意自己肢體關節變形程度,不要勉強。至於肌力訓練方面,因為一般小兒麻痺病友普遍上肢也呈現過度使用症候群,所以負重之重訓比較少直接安排跟建議 。總之,後小兒麻痺症病友,必須想辦法從休息與持續運動中間取得平衡,避免肌肉過度疲勞又必須持續運動維持體適能,如果病友們在運動期間遇到困難和阻礙,專業的復健科醫師可以提供協助。請安心配合診治,維持自主而有尊嚴的生活!(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如何面對「後小兒麻痺症候群」?保護與訓練要取得平衡)
-
2023-02-06 醫療.骨科.復健
一爬山膝蓋就痛是該放棄運動?醫:不是不動,要學會增強肌力
●退化性關節炎主因:過度使用和老化●膝關節退化嚴重度,與軟骨磨損相關●訓練大腿肌力、核心肌群,能穩定膝關節上下樓梯總覺得關節卡卡嗎?發出「喀喀」聲響,甚至感覺疼痛嗎?小心得了退化性關節炎。許多民眾聽到「退化」以為是老人病,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說,膝蓋的軟骨磨損程度與膝關節退化成正比,軟骨磨損會連帶影響附近的韌帶鬆弛、肌肉量流失,導致走路、跑步的靈活度受限。低衝擊運動 改善關節疼痛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高齡族群,但隨著慢跑、登山、健身風氣盛行,不少40、50歲的人就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索性停掉原本運動的習慣,結果退化更為嚴重。林頌凱表示,關節軟骨磨損的原因,來自於長時間錯誤的姿勢,例如:身體過度使用、身體舊傷成疾、肌肉筋膜張力的異常等,最後導致膝關節鬆弛。如果膝關節退化,是不是都無法再從事喜愛的運動呢?林頌凱強調,有些運動傷膝蓋、有些運動保護膝蓋。從事股四頭肌、腿後肌群、核心肌群等部位的肌力訓練、伸展運動,可運用大腿推蹬機、側抬腿運動來加強,就能夠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此外,騎車、游泳、瑜伽、太極拳等全身性的體能活動,也是不傷膝蓋的運動。林頌凱說,健走、保齡球、土風舞對膝蓋影響不大;慢跑、爬山、桌球、高爾夫球則會增加膝蓋承受的壓力,日常可強化肌肉拉伸,保持膝關節正常。籃球、網球、羽球、快跑等高強度運動有許多跑、跳、撲、跨、急煞等動作,初學者若姿勢不正確,容易肌腱發炎、肌肉拉傷,因此應該強化周邊肌群,降低對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積水、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長骨刺等,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症狀,當膝蓋疼痛、痠痛時,就應該積極介入治療。林頌凱指出,首先著手治療鬆弛的韌帶,才能保護軟骨,避免退化性關節炎持續惡化。體重控制及穿戴護膝可以保護韌帶,個人化的運動訓練(如核心肌群、大腿前後側肌群訓練)可以增強肌肉,讓膝蓋變得更有支撐力。補充維生素 抗老化抗發炎另外,多喝水可加速新陳代謝,多補充維生素可抗老化及抗發炎,亦有助於延緩關節退化。林頌凱呼籲,若有退化性關節炎問題,應就醫檢查診斷,可以跟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適合的運動類型及治療方式,減少膝蓋受傷的機會。|林頌凱醫師 免費線上足部保健課程|▽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穿夾腳拖會造成下肢傷害?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想知道還有哪些骨科復健相關照護?上線登入就能免費觀看!【更多免費線上課程】:http://bit.ly/3HDjJAw
-
2023-01-25 醫療.骨科.復健
肩頸痠痛跟姿勢不良無關?醫曝靠按摩球、筋膜槍改善無效原因
肌肉僵硬勿輕忽,小心肌肉失衡造成疼痛不適。一名30多歲OL,因長時間坐辦公桌前工作,多年來飽受肩頸疼痛之苦,且常在下午出現痠痛,為了舒緩斜方肌、提肩胛肌緊繃,她常靠按摩球、筋膜槍「急救」,但日復一日終未改善,於是就醫至復健科看診,經過治療及調整生活型態,才真正緩解肌肉疼痛。按摩球、筋膜槍舒緩 肌肉仍僵硬不適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於廷表示,上班族長時間坐在電腦桌前,同一姿勢維持太久,頸部、肩膀的肌肉容易產生緊繃僵硬,雖然可透過按摩、放鬆等方式,緩解肌肉緊繃的不適,不過歸根究柢,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工作就是得維持靜態坐姿,因此應該反過來思考,平時應該訓練肌肉、強化肌耐力,才能應付靜態的久坐。肌肉失衡較常發生於運動員身上,但一般民眾也要小心。林於廷以「低頭族」為例,當頭部低下、駝背時,頸部前側肌肉縮短、後頸肌肉拉長,背部肌肉同時被拉長、又要出力維持駝背姿勢,而前側胸廓肌肉長度較短,就無法伸展開來。因此長時間低頭時,身上的肌肉也會習慣代償,以維持低頭姿勢,而過度使用的肌肉過勞,較少使用的肌肉無力,漸漸地各種問題隨之浮現。醫師:肩頸痠痛 不是姿勢不良問題「肩頸痠痛不是姿勢不良的問題,而是太久沒有活動。」林於廷說,長時間低頭、駝背等錯誤姿勢,的確可能造成肌肉失衡導致腰痠背痛。其實上班族每半小時起身活動、伸展一次,讓緊繃肌肉放鬆、避免過勞,平衡身體肌肉力量,就可緩解痠痛。林於廷指出,有些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也會伴隨肩頸痠痛,使背部、腰部長期緊繃,多年下來影響睡眠,產生情緒問題。建議可採取三種「內外夾攻」放鬆方式,一是調整運動,二是調整睡眠,三是搭配冥想、肌肉收縮操,讓自己從內到外徹底放鬆。運動促使腦內啡分泌,可緩解焦慮,建議一周進行5天有氧運動,每次約30分鐘;瑜伽、皮拉提斯、重量訓練,一周可間隔執行2至3次;每天做伸展,隨時舒緩肌肉緊繃。簡易肌肉收縮操1. 肩頸肌肉放鬆吸氣將上半身往上聳肩到底,維持3秒鐘,吐氣並慢慢將肩膀放下,全程閉眼、不想任何事物,專注在自己的呼吸頻率,感受肌肉出力、放鬆的感覺。2. 手臂肌肉放鬆將雙手往前伸直,並大力握拳,維持3秒鐘,接著放輕鬆;兩隻手肘向內用力收起,維持3秒鐘,接著放鬆。3. 腳部肌肉放鬆坐在椅子上,將膝蓋伸直,腳板出力往回勾,維持3秒鐘,接著放鬆。(資料提供/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於廷)
-
2023-01-20 醫療.骨科.復健
大掃除清地板、刷高處…姿勢不對痠痛上身!復健科醫師授3口訣 正確姿勢不傷筋骨
年節期間忙於清潔打掃,務必謹記「一回筋骨伸,二回動作熟,三回休息體力留」的口訣:進行打掃工作前,先做5分鐘暖身操,若關節處有舊傷者,可穿戴護肘或護腕等護具保護。不要一口氣把所有家事做完,盡量分多次清掃,並避免使用錯誤姿勢。每隔1個小時,讓筋骨休息5~10分鐘,避免拉、扭傷或肌腱炎。打掃後除了休息,也可做伸展運動,讓疲勞的肌肉得以放鬆。以下為居家清潔常見的錯誤姿勢,及伸展動作示範,不讓痠痛找上身,喜迎新年!洗刷鍋子錯誤姿勢:手臂垂直重壓,壓迫肘、腕關節,容易引發網球肘或肩頸肌筋膜炎。正確姿勢:保持手肘彎曲,手腕有彈性,輕鬆又有效率。清潔地板錯誤姿勢:單手、伸長手臂左右橫掃,過度使用手腕、手肘,容易造成媽媽手或網球肘。正確姿勢:使用雙手,後方手推拉,拖把順勢前後移動,可減輕手腕、手肘負擔。擦拭高處錯誤姿勢:墊腳尖,手臂拚命伸直,容易造成肩頸拉傷。正確姿勢:腳踩在穩固物體上,手臂不需持續高舉,肩頸較輕鬆。端盤子錯誤姿勢1:大拇指緊扣盤緣,僅使用手腕力量,媽媽手易上身。錯誤姿勢2:雙手伸直,盤子離身體太遠,肩膀負擔大容易受傷。正確姿勢:雙手手掌輕托,盤子距離身體較近,確保上肢不受傷。伸展運動以下動作均持續做10秒,左右各做15次腕關節伸展:伸腕肌群腕關節伸展:屈腕肌群肘關節伸展:三頭肌頸側肌群:斜方肌
-
2023-01-13 醫療.骨科.復健
過年大掃除不想痠痛纏身? 復健科醫師:錯誤姿勢要避免
年關將近,大家都準備要除舊佈新,將家中仔仔細細地清理一番,也讓許多民眾出現各種身體的疼痛、受傷,不管是腰椎、肩頸、手肘、膝蓋、手小關節等等,希望民眾在過年大掃除之前,能夠注意以下要點,避免疼痛纏身。注意用力姿勢,「以蹲代彎」臨床上常見到民眾使用錯誤姿勢,站直身體彎腰抬起重物,這樣會使得腰椎的負荷過大,可能會出現腰部肌肉傷害、韌帶拉傷、甚至是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抬起地上重物,建議「以蹲代彎」,打直腰椎、屈膝蹲下,讓重物靠近身體,使用臀部及大腿的力量抬起重物,降低身體的負荷。也要衡量自己的極限,太重的物品不要勉強,應該找其他人一起幫忙。肩頸疼痛大掃除後的肩頸疼痛,常見來自於反覆勞動造成肩頸肌筋膜受傷,或是過多的雙手過肩,造成肩夾擠症狀。擦拭高處時,建議可以準備一個小凳子,避免長時間頸部抬頭或是踮腳尖。尤其高度不夠時,不要突然用力墊腳或是高舉手臂,可能會造成小腿或肩頸肌肉拉傷。如果需要長時間清潔高處,可以先做暖身活動,勞動30分鐘後可休息5分鐘,減少發生肩頸疼痛的問題。清潔打掃避免蹲跪許多民眾在習慣以跪姿擦地、或是長時間蹲著整理東西洗衣服,這樣姿勢對於膝蓋而言負荷很大,可能高達體重的七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國人退化膝關節炎盛行率約15%,58歲以上的成人,更高達2成。如果是罹患膝關節炎的民眾,或是具有風險因子(女性、年長、過重),更應該注意姿勢。除了避免蹲跪之外,也應避免坐過低的矮凳。使用合適的工具打掃時,可以使用長柄的清潔工具。整理較高的窗戶,應使用長柄的抹布,以免造成肩頸過度伸展。刷洗地面時也可使用長柄刷,刷柄的長度必須夠長,讓腰部不會過度彎曲,減少腰椎負荷以及背部伸展肌群的疲勞。抹布、刷子應該選擇合手的大小,最好是能夠使用整個手掌使力為佳。不合手的工具可能使手指小關節負荷過大,容易出現手指關節炎、媽媽手、板機指。適時使用護具過年期間因為清潔、烹飪,使得手臂、手腕長時間反覆用力,可能會使手肘外側發生疼痛,也就是俗稱的「網球肘」。曾經出現網球肘的民眾,在工作時可以使用網球肘護肘,降低肌腱的負荷。常有腰痛或是年長的民眾也可以使用護腰,幫助脊椎穩定、減少腰部拉傷的問題。適當休息許多勞動後的肌肉骨骼受傷、身體痠痛,都來自於「累積性創傷疾患」,也就是長時間反覆地做同樣的勞動工作。因此,建議民眾在大掃除的時候可將工作妥善安排,工作30至50分鐘,可休息5-10分鐘。休息期間可做一些伸展運動放鬆緊繃的肌肉。另外也可交替做不同的工作,例如:拖地二小時後改為整理櫥櫃。讓身體可以使用不同的肌群,避免疲勞過度累積。
-
2023-01-0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懷孕期間也能做的運動!12分鐘低強度的居家有氧
懷孕期間可以做什麼運動?想加強燃脂效果適合做什麼運動?已懷第三胎的「Stay Fit with Mi」林萱Michelle要教大家一組有善孕婦、強度低的有氧運動,且不需任何器材在家就能做,不論孕婦或只想減脂的人,都趕快點開影片跟練吧!這組運動所需只有12分鐘,動作總共四個,每個動作做30秒,休息15秒,一共做四輪。在開始做之前,林萱Michelle尤其針對孕婦叮嚀一定要在通風的運動環境,並且隨時補充水份、安全優先以正確的方式運動。她先教大家如何運用深層的核心發力,使用腹式呼吸法收緊核心以及骨盆底肌,再接著做運動會比較安全。四個動作分別是:深蹲橫走、溜冰式、深蹲上舉和弓步。運動過程千萬不能過喘,尤其孕婦要隨時要注意心率和喘度,以及補充水份。整組做完最後再搭配深呼吸做伸展運動,伸展背部、腰腹、大腿肌肉和臀肌。林萱Michelle強調若有孕期症狀的人一定要先聽醫囑,切莫過度活動。想了解更多健身有氧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增肌減脂有氧動起來!原始影片Stay Fit with Mi YTStay Fit with Mi FBStay Fit with Mi IG延伸閱讀有效增強臀肌力、穩定與控制!物理治療師教你五個下肢離心收縮運動遠離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職能治療師教你四大預防原則「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1-04 醫療.精神.身心
偏頭痛、肩頸背痛、皮膚病都和它有關 專家教你如何緩解不適
偏頭痛、腸躁症、背痛、炎症性皮膚病……你也有這些小毛病嗎?雖然不至於危及生命,發作時卻又很惱人。事實上,種種跡象可能顯示你正遭受壓力和焦慮引發的健康問題。據外媒《衛報》報導,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都有相似的困擾,以下為壓力會對你的身體有什麼影響,以及該如何戰勝它。偏頭痛偏頭痛本身會造成相當大的壓力。發作可能在疼痛到來前數小時或數天開始,帶來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變化、疲勞、光敏感或頸部不適等問題。倫敦國王學院神經病學教授Peter Goadsby說,想想如果你不能專注於事情,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一切看起來都會更有壓力,不過不是因為它是這樣,而是因為偏頭痛開始發作了。然而,偏頭痛沒有任何特定的壓力管理技術,反覆試驗才可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法。偏頭痛可用「54321」口訣作為診斷參考,頭痛超過5次以上、頭痛持續4小時以上、3天內會自行緩解、具有至少兩項特徵,包括中重度頭痛、單側發作、搏動性疼痛、日常工作或走路會使頭痛加劇,以及合併其中一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畏光及怕吵等。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曾表示,慢性偏頭痛的急性治療,以各式止痛藥先治標,包括乙醯氨酚、阿斯匹林等,但一周不可使用超過兩天。另需搭配口服預防性藥物,包括血清素促動劑、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藥等,長期服用,一般療程為3至4周。【延伸閱讀:與頭痛同行超過30年「頭痛醫學的行走教科書」王署君最知患者苦】腸躁症對於患有腸躁症的人來說,當壓力誘發戰鬥或逃跑模式時,它會向腸道發送信號以減緩消化,或者你可能突然需要去廁所。倫敦國王學院心理學教授Rona Moss-Morris說,「我們試圖教人們思考,當我開始感到壓力時,我如何識別這些生理信號?每當我感到壓力時,我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我的自主神經系統啟動?」Moss-Morris建議做一些放鬆的事情,比如散步。「與其說『我不能感到壓力』,不如說,當我感到壓力時,我需要做什麼來讓我的身體平靜下來?」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主任朱光恩曾表示,治療腸躁症不一定要吃藥,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重點,包括飲食定時定量、兩餐不要隔太久、避免「亂吃」冷熱交替食物、酸辣不忌口、暴飲暴食等,更應戒酒、戒菸,適時補充優質益生菌、酵母菌,曬曬太陽、多運動,紓解壓力,遠離腸躁症。【延伸閱讀:腸躁症好不了?!避開這五類食物有效改善】炎症性皮膚病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心理皮膚病學專家Anthony Bewley教授說,「如果你有患牛皮癬、濕疹、痤瘡或白斑等一系列不同炎症性皮膚病的遺傳可能性,那麼壓力大的生活事件就會引發皮膚問題。」Bewley說,「我們從大量研究中了解到,睡眠不足和睡眠質量差會加劇皮膚病。」盡量保持有規律的睡眠習慣,在平時的時間上床睡覺,即使沒有睡覺,也要盡量躺在床上。經常鍛煉對皮膚也很有幫助。Bewley說,「運動有助於減少引起皮膚問題的炎症,它促進皮膚更好的修復,無論是色素沉澱還是重塑屏障功能。你正在改善血液流動,皮膚中的炎症介質會因運動而關閉。」Bewley補充,高脂、高鹽和高糖飲食以及酒精非常有利於炎症,水果和蔬菜以及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則可以抗發炎。【延伸閱讀:紓解壓力 皮膚病好得快】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英國物理治療師Matthew Harrison說,有時以前的傷病會因感冒、流感和壓力而發作,因為我們的身體處於警戒狀態。Harrison表示,了解痛苦如何影響那個人很重要。通常情況下,連續幾個小時在同一個位置工作是罪魁禍首。Harrison建議對於許多人而言,更加活躍是緩解壓力所帶來的疼痛最好方式。以下為Harrison針對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建議的伸展運動:脊柱伸展仰臥在地板上,然後抬起膝蓋,將臀部彎曲至約45度。慢慢地將膝蓋移到一側,將肩膀放在地板上。你可以在一個位置保持更長的伸展時間,或者逐漸將膝蓋移動到另一個方向。你應該感到背部下部有拉伸感,可能還有腿外側。橋式仰臥在地板上,然後抬起膝蓋,將臀部彎曲至約45度。通過你的腳後跟推動身體,將你的臀部抬離地板,將你的肚子推往天花板,保持數秒鐘,然後恢復躺姿。下背部伸展四肢著地跪下,盡可能將你的臀部向下壓向腳後跟,同時將你的手放在面前的地板上,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下背部有拉伸感。你可以保持這個姿勢,或逐漸將臀部抬回起始姿勢,然後慢慢重複。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下背部有拉伸感。肩膀和脖子伸展向前滾動肩膀五次,然後向後滾動五次。要緩解變得僵硬和緊繃上背部肌肉,請向後移動肩胛骨並嘗試將它們接觸在一起。你應該感到上背部有拉伸感,也許還有胸部。然後非常緩慢地轉動你的頭,直到你看向一側肩膀,然後是另一側。然後向下看,將下巴盡可能靠近胸部。【延伸閱讀:最佳藥物是它!7個身體健康問題 專家教你靠運動解決】
-
2022-12-30 醫療.腦部.神經
經常頭痛怎麼辦?從位置、特徵、時間不同,判斷是哪種頭痛 按壓三穴道助緩解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頭痛的經驗,造成頭痛的原因形形色色,不過依據頭痛的位置、特徵、時間的不同,導致頭痛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元氣網整理導致頭痛的不同原因,讓您可以對症下藥。也教您按三穴道緩解頭痛的不適感。頭痛分兩類:原發性頭痛、續發性頭痛根據國際頭痛協會的最新頭痛分類標準,把頭痛分成主要兩大類,第一類是原發性頭痛,亦即沒有其他致病因的頭痛,第二類是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的頭痛。‧第一類是「原發性頭痛」,也就是沒有其他致病因的頭痛,包括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與其他三叉自律神經頭痛。‧第二類是「續發性頭痛」,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的頭痛,如頭部及頸部外傷的頭痛、顱部或頸部血管疾患的頭痛、非血管顱內疾患的頭痛、物質或物質戒斷的頭痛、頭顱顏面等結構的頭痛和及精神疾病的頭痛等。一般而言,原發性頭痛是慢性與反復發作的頭痛,病人會較熟悉頭痛發作;續發性頭痛則常是以前沒有頭痛,而現在開始頭痛,或新發生的頭痛特徵與之前的頭痛不一樣。◎原發性頭痛(非疾病)1.偏頭痛 - 常見單邊陣陣抽痛偏頭痛是一種原因不明、反復發生的頭痛,每次頭痛持續四至十二小時。頭痛的特徵包括:半邊頭痛,像抽痛或脹痛,伴隨心跳或脈搏跳動,痛的厲害常會噁心嘔吐,怕光怕吵;此外,走動、上下樓梯或頭晃動都會加劇頭痛。另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病人,在頭痛發生的前後會經歷到預兆,如複視、盲斑、閃爍亮點、半邊麻感或無力麻痺等。預兆通常持續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頭痛也常在預兆開始後一個小時內發生。有預兆的偏頭痛,以前稱為典型偏頭痛或複雜性偏頭痛。紅酒、乳酪、起司恐誘發偏頭痛:治療偏頭痛可分為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陳龍主任陳龍解釋,非藥物治療方面,要避免攝取紅酒、乳酪、起司會誘發偏頭痛的食物,養成運動習慣也可以降低偏頭痛發作的嚴重度、發作頻率;藥物治療則分為疾病發作時的治療與預防治療,疾病發作的藥物通常投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抗焦慮、抗憂鬱、止吐藥、血清素等;預防藥物則包含,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抗癲癇藥物等,來預防偏頭痛發作。2.緊縮型頭痛- 常見後頸部開始 緊縮型頭痛是一般成人最常見的頭痛,頭痛的特徵是緊繃、壓迫的感覺,通常位在頭的兩側,如前額、頭頂及後腦,就像孫悟空的金箍緊緊壓迫著頭,程度輕至中度,不會嘔吐,也不會因活動或頭晃動加劇頭痛。緊縮型頭痛與肌肉緊繃無法放鬆有關,病人常會有肌肉筋膜疼痛的問題,在頭部、頸部與肩膀可找到有壓痛點,因此也稱之為肌肉收縮性頭痛。可能因工作環境、心情及職業的關係,而導致頭痛的產生。根據頭痛發生的頻率,如果頭痛次數不多,每個月不超過15次是屬於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但是如果每個月頭痛次數超過15次、每次痛超過4個小時,連續6個月以上,就稱為慢性緊縮型頭痛。分為陣發性緊縮型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一般的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予以熱敷及按摩或給予阿斯匹靈、普拿疼即可止痛。若是單純的由姿勢不良引起,則改變姿勢或做伸展運動也可幫忙解決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需考慮因生活不規律,或是心理上的不平衡,可尋求醫生的幫助,或藉由心理治療,使病人能夠充份瞭解自己,自我調適,防止心理上的問題轉變成生理的障礙。切忌自行服用止痛藥,以免長期成癮或導致藥物依賴性的頭痛。3.叢發性頭痛 - 常見從眼窩開始相較於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極為罕見,但是其頭痛特徵十分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叢發性頭痛都只發生在一邊的眼窩周圍、後面或太陽穴附近,每次頭痛15分鐘到180分鐘,發作頻率從每兩天一次到一天8次不等,頭痛發作時十分劇烈,病人坐立不安,疼痛的感覺像刀割或撕裂般劇烈,並且還會有同側眼球充血、眼皮浮腫下垂、流淚、鼻塞、流鼻水與半邊臉的流汗等特殊的症狀。又因頭痛的發作非常規律,一天中就固定在某時段,一年就發生在固定季節,固定的幾個禮拜,好像是簇擁著「叢」集「發」作,故稱為叢發性頭痛。通常這種頭痛好發於青中年男性,有時會因喝酒、服用血管擴張藥物而引發。◎續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因病而起的續發性頭痛,又稱次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問題可大可小,許多疾病民眾也耳熟能詳。例如青光眼,常見痛於眼窩或顳側。鼻竇炎隨位置不同,可能出現於眼窩、山根、額頭、頭頂等。中耳炎痛在耳朵附近、太陽穴或顳側。而牙痛若是前方的牙齒,常見牽引到眼睛下方或鼻翼,若痛在後方牙齒,則較容易牽引到太陽穴。當然,也可能和腦部疾病有關,如腦膜炎、腦瘤等,其疼痛位置則會因發病位置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需治療根本原因,而非單單止住症狀。提醒民眾,雖然前述的原發性頭痛,可約略從位置、症狀等初步判斷,但續發性頭痛各處皆有可能發生,症狀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先檢查排除病理原因為佳。壓力疲勞頭痛 按三穴道緩解:百會穴、風池穴、合谷穴除了肌肉群影響,頭痛還有很多原因,屏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鍾貴馨說,一般大多是因過於疲勞、工作壓力大、失眠所造成,應適時解壓、養成運動習慣,保有睡眠充足,避免吹冷風。鍾貴馨說,一般疲勞、工作壓力、失眠所造成的反覆頭痛,還是有些減緩的方法。在中醫上,穴道按摩可有效減緩頭痛,可用手指在穴位環形按揉或垂直按壓10分鐘,達到緩解頭痛之效。常見能緩解頭痛的穴位有百會穴、風池穴及合谷穴。熟知這三大治頭痛的穴位,在頭痛時,趕緊按壓或環形按揉,就能盡快舒緩身體不適。如果想要再找尋小穴位,他建議就診,以免誤判穴位。‧百會穴:位在頭頂正中心,兩耳交連線和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百會穴位是全身氣之匯集處,頭痛時按壓此穴,能有效解緩疼痛。‧風池穴:位在耳後頭枕骨下,髮際附近的凹陷處。‧合谷穴:又名虎口穴,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中點處。教你看病時如何說病況1.必說: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2.症狀敘述‧位置:如太陽穴、鼻樑等。‧疼痛分數(1到10分)是幾分。‧疼痛方式:如悶痛、爆炸痛等。‧一天痛多久;如幾小時、幾分鐘。‧頭痛時間:如早上、下午、晚上。‧伴隨症狀:如頭昏、嘔吐。‧其他感覺:如閃光、幻影。參考資料:‧按揉三大穴位 有效緩解頭痛‧頭痛觀念篇/原發性頭痛 沒有致病因‧一般頭痛跟偏頭痛怎麼分?醫建議固定運動及避開3種食物
-
2022-12-19 養生.運動健身
加強心肺功能、增加肌肉質量 專家教5分鐘健身操預防肌少症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肌肉慢慢流失,當擰毛巾、開罐頭等動作變得吃力,起身困難、體重無故減輕時,小心得了「肌少症」。國健署指出,國內肌少症盛行率高,已正式被當成「疾病」治療;40歲之後,肌肉量開始下降,若不好好運動、攝取均衡飲食,肌少症可能提早找上門。●近五成中壯年肌力不足●伸展運動、心肺有氧,加強鍛鍊●微喘、微痠痛運動,增肌練體能運動專家葛厚函說,漸進式阻力訓練,能強化肌力、增加肌肉質量,適合上班族、中壯年及熟齡族群。例如流行的「深蹲」,腿部訓練動作可加強心肺功能,「深蹲變化式」可燃燒體脂肪、增加肌肉量。刺激不同肌群 強化核心力量進入核心訓練及四肢伸展前,應先暖身避免運動傷害,透過扭轉動作,降低關節的僵硬程度,慢慢讓身體變熱、提升肌肉溫度。葛厚函示範「動態暖身」,首先保持穩定站姿、活動手指刺激末梢神經,接著雙手放在腰際兩邊的高度,準備做轉體抬膝、後跨抬膝、跨步轉體等三組動作,活絡關節及全身肌肉。葛厚函強調,肌力燃脂訓練要注意動作由慢到快,逐漸維持自己的穩定速度,配合呼吸施力時緩緩吐氣、放鬆時吸氣。學會了這一套健身組合,不用再跑健身房也能自主鍛鍊。全身肌力燃脂操1 轉體抬膝動作:慢慢抬腿,膝蓋碰對側手掌,左手掌碰右膝、右手掌碰左膝,強調腰部旋轉,每次做20至30秒。功效:基礎健身動作,慢慢調整速度增加強度。2 後跨抬膝動作:保持站姿,右腳向後跨,膝蓋微微彎曲,用腳的力量往上帶,抬到肚臍的高度,後跨之後抬膝,記得重心放在左腳,做10下後換左腳轉體抬膝。功效:暖身同時鍛鍊下肢肌肉。3 跨步轉體動作:雙手手掌支撐在地板上,右腳踩到右手掌的外側,動作保持穩定後,右手向上伸展打開,再把手肘收回靠近腳踝,連續做5次,換左手左腳跨步轉體。功效:活化關節、啟動身體活力。元氣網新改版上線【元氣動起來】,邀請運動專家葛厚函示範5分鐘全身肌力燃脂操。想知道更多運動資訊,上線登入元氣網就能免費觀看。
-
2022-12-15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電腦盯太久肩頸僵硬?五個椅子伸展動作隨時做!
上班盯電腦半天累了嗎?久坐不動全身卡卡?那麼不妨給自己五分鐘的時間休息喘口氣,讓香港健身達人李芷慧Zoe教大家坐在椅子上就能做的五個拉筋伸展動作,幫助大家活絡一下筋骨、放鬆身心!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健身達人李芷慧Zoe以橡皮筋來比喻人的身體,一個人若是長期不動就會像一條老化的橡皮筋一拉就斷,因此,她建議辦公室上班族或WHF工作者,再忙都可以利用一張椅子做做伸展運動,保持肌肉的彈性、放鬆緊繃的身體。這組運動建議每個動作做30秒,包括雙臂向上伸展、前後扭轉肩膀、脖子伸展、下背和髖部放鬆以及臀部放鬆。最後的臀部放鬆動作,她建議身體比較僵硬的人雙手可以先按住膝蓋,然後再嘗試碰到地面。總之,每個動作要慢慢進行,避免運動傷害。健身達人李芷慧Zoe指出久坐不動脂肪容易累積,也很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因此一定要將運動融入生活、實際執行。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午休時間一起來做做椅子運動!原始影片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 YTZoesportdiary IG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14 失智.新手照顧
寒流來襲重保暖,長者禦寒兼防疫
入冬首波冷氣團週末來襲,氣溫將下探10度以下達到寒流等級,這對於銀髮族的長者健康都是一項考驗,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因為天氣溫度的突然變化,容易造成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年長者的身體發生問題,提供四點建議,希望能夠讓長者在疫情期間除了做好防疫外,更要注意寒冷天氣中保暖,維持健康最佳狀態。 起床暖身再下床天氣寒冷睡醒後可以在被窩內先活動身體的關節,從遠端的腳部、膝蓋、大腿、手部、手肘、肩膀,到腹部、脖子、頭部等,每一個關節處活動十次,等身體暖活後再起身下床,可以避免因溫差太大造成的病變。平時也可以利用彈力帶或是治療球,做些伸展運動訓練肢體平衡,也可以避免突然的姿勢改變身體不穩而造成下床時跌倒。 戶外活動配件齊在寒冷天氣到戶外活動時,帽子、圍巾、口罩、防水手套、防滑鞋子等缺一不可,以增加戶外的抗寒。外出時可以洋蔥式穿著,先穿著保暖的衛生衣,再加上背心或毛衣,外套可選擇具有防風雨功能的,以免因為天冷潮濕影響到外套的保暖功能。此外,要注意手腳的保暖,不論在室內或戶外,穿著襪子及戴手套,當手腳保暖足夠後,身體比較不易感到寒冷。 電器使用重安全若在室內有使用電暖器等相關設備時,需要注意通風及用電安全,避免因為電暖器的使用消耗過多氧氣影響呼吸,或是因為使用過久室內空氣過於乾燥影響舒適度。此外,因為電暖器或是除濕機等一般用電量較高,避免與其他電器共同使用,當使用完畢或外出時,一定要拔掉插座,以維護用電安全避免發生意外。 保暖防疫一起來長者在防疫期間也不用特別緊張,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外,外出時一樣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多的地方,維持社交距離並且勤洗手。此外,若已經完成新冠疫苗注射者,也可以考慮接種流感疫苗,配合指揮中心相關防疫規定,以增加自我保暖防護力,健康度過疫情期間的寒冬。
-
2022-11-13 醫療.骨科.復健
若要增加肌力優先練下半身 簡單3招練回雙腿肌力避免肌少症
避免體重過重(BMI>24)及加強股四頭肌肌力,是保養膝關節很重要的課題。國外研究顯示,下肢肌力不足或肌少症病患,易導致膝關節疼痛;體重過重會加劇膝關節退化,故肥胖型肌少症患者不只膝關節易退化,也容易有膝關節疼痛現象。根據衛福部全民身體活動指引,若要增加肌力,一周需做2至3天中等強度訓練,以大肌群為主的下半身肌力為優先,包括股四頭肌、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等部位,有助降低跌倒風險。伸展運動則可提升柔軟度,避免骨骼肌肉受傷;步行也能提升下肢及背部肌力,增強平衡能力,防止摔倒意外。分齡練肌力╱老年人在家利用彈力帶、椅子、牆面等,進行安全的肌力訓練1.扶牆深蹲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底平放地上,將重心放在雙腳上,腳尖微微往外,雙手扶於牆面,慢慢降低,然後再向上回到原本的位置。重複8至12次。2.貝殼式抬腿身體左側躺,兩腳交疊。大腿跟身體呈現彎曲,同時膝蓋也要彎曲到90度,利用左手肘支撐著上半身,接著把右膝蓋抬至最高,同時左腳緊貼地面,左右腳掌不能分離。每側重複8至10次。可將彈力帶綁於雙膝上增加強度。3.雙膝夾球坐在椅子上夾球,可配合縮肛以強化大腿內收肌群的肌力。每次可從15至30秒逐漸增加用力夾球的時間,每次中間休息10至20秒,間斷訓練共15至30分鐘。球可用其他柔軟、有彈性物品替代,如枕頭。分齡練肌力╱中壯年肌力開始流失的族群,建議分腿蹲、彈力帶螃蟹走減緩肌肉流失速度。1.分腿蹲雙腳一前一後站姿,很像弓步姿勢,將重心移到前腳,前腳掌平均受力於地面,保持身體挺直,慢慢降低,直到後膝蓋幾乎接觸地板,然後再向上回到原本的位置。單腳重複8至12次。2.彈力帶螃蟹走彈力帶套在雙腳膝蓋上方,雙腳平行與肩同寬。身體微彎微蹲,此時臀部與膝蓋微微彎曲,以這個姿勢往側邊邁開一步。每邊各重複8至10步,之後可以增加到15至20步。3.靠牆深蹲背靠牆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大小腿夾角呈現九十度以上(角度依個人體能狀況調整),深蹲時避免膝蓋超過腳尖,以免造成膝關節損害及痠痛(可以自行調整腳後跟及牆面的距離,調整訓練的強度),每次可從15至30秒逐漸增加,每次中間休息10至20秒,間斷訓練至少共15至30分鐘。自我檢視肌少症7徵兆1.力量變差上肢肌力不足,舉起並攜帶五公斤重物有困難;其他如提不動水壺倒水、罐頭打不開、毛巾擰不乾等。要注意若上肢肌力不足時,可能下肢肌力也開始變差了。2.行走變慢大腿肌肉力量下降,導致走路每秒速度不到一公尺,或走過一個房間的距離有困難。3.行動不便從椅子或床上起身有困難,因大腿肌肉無法支撐身體重量,必須依靠別人攙扶,或是撐扶手才能起來。4.登階困難爬10階樓梯有困難,無法上下樓梯,因為單腳無法支撐。5.容易跌倒連平地走路都會跌倒,而且是無法控制的,一年內連續跌倒四次以上。到這個階段,罹患肌少症的風險會很高。6.小腿圍不足男性
-
2022-11-05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病患治療前後要注意哪些?專家傳授飲食10建議、運動5建議
癌症治療期間大部分的副作用都和飲食有關,但隨著治療結束後副作用就會消失。當身體復元得差不多時,應該在飲食上多加留意。攝取足夠的營養,有助於恢復體力、精力、組織重建,讓整體感覺更好!治療後飲食要注意哪些、可以進行體能活動?一起了解美國癌症協會提供實務上的建議吧!癌症治療後飲食10建議1.首先要先諮詢醫師或醫療團隊,飲食上有沒有哪些需要避免或限制的食物。2.諮詢營養師,給予飲食上建議。3.嘗試吃各種蔬菜:攝取彩色蔬菜(深綠色、紅色和橘色)、富含膳食纖維的豆類(豆類、豌豆)等。4.攝取水果:各種顏色水果,無加工最好。5.多吃高纖維食物:如全麥麵包和穀類食品。6.採買時可以多嘗試購買不同的水果、蔬菜、低脂食品或全穀物產品。7.避免或限制紅肉(牛肉、豬肉或羊肉)、加工肉類的攝入量。8.避免或限制含糖飲料和精製穀物產品。9.選擇低脂牛奶和奶製品。10.最好不要喝酒:飲酒女性每天不超過1杯,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酒精是一種已知的致癌劑。如果有超重情形,考慮減少熱量攝取和增加活動來減輕體重。選擇喜歡的活動。在開始鍛煉計劃之前,請務必諮詢醫師。美國癌症協會建議癌症倖存者身體活動5建議1.不建議不運動:在診斷、治療後要儘快恢復正常的日常活動。2.有規律的體能活動。3.慢慢增加訓練量,隨著時間增加身體活動量。4.每週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75-150分鐘的高強度)活動。5.運動時間須平均分布,每次至少10分鐘:每周至少2天的阻力訓練、每周至少進行2天的伸展運動。◎治療前:治療前保持身體活動有助可以更輕鬆從治療中恢復。研究顯示,多活動可以減少手術併發症。另外,運動也可以幫助因病情帶來的痛苦、焦慮。◎治療期間:此階段目標是盡可能保持活動。◎治療中恢復:隨著副作用的減輕,大多數人能夠慢慢增加鍛煉時間和強度。此階段最重要的是盡可能多地多活動。癌症頻傳,你可以這樣做.....https://bit.ly/3EzZiEH
-
2022-10-21 養生.抗老養生
「霜降」養生宜早睡早起 多吃南瓜、芝麻避「燥邪」
今年10月23日開始進入霜降,為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準備過渡到冬天。此時氣溫漸漸轉寒,雖因台灣地理位置、溫室效應等因素的影響,霜降時節在台灣還不算太寒冷,但已稍顯寒意,日夜溫差很大,空氣濕度較低,楓葉由綠轉紅,呈現出火焰般濃烈的秋意。秋日常見疾病:秋燥、憂鬱有別於潮濕的夏天,秋天的空氣比較乾燥,長期處於乾燥的環境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產生疾病,中醫稱之為「燥邪」,若保養不當,可能損傷人體各部位的津液系統,造成口舌鼻咽乾燥、乾咳無痰或痰黏稠、皮膚乾燥導致脫皮龜裂甚至發炎、大腸津液枯竭導致便秘等症狀。霜降時氣候轉冷,影響人體內分泌系統,容易產生憂鬱的情緒,秋冬之際草木凋零,意象上偏於悽涼傷感,時常誘發人們內心中原本被壓抑的負面思維,喚醒陳舊的不愉快記憶,嚴重時甚至引起諸如憂鬱症、躁鬱症等等精神方面疾病的發作,在臨床上時有所見。霜降養生對策早睡早起 伸展運動抗憂鬱符合大自然的節律,霜降時節「早睡早起」最養生,晚上9點半睡到早晨6點最為合適,有助於陽氣的收斂以及肺氣的舒展,切忌睡懶覺,睡眠時間過長身體反而虛弱,甚至導致情緒低落。早上起床把窗戶打開,排出室內人體一夜產生的濁氣,接者做一些緩和的伸展運動,例如打一套太極拳、瑜珈、或簡單的柔軟體操,都有助於降低憂鬱情緒,提升抗病能力。少吃辛味、多食甘潤霜降時節,自然氣候由熱轉寒,對應到人體就是由陽轉陰,由於未來還要對抗整個冬季的寒冷,適當的滋養、收藏體內的水分和養分是必要的,不宜過度消耗,使得體質變薄。《黃帝內經》所強調的:「秋冬養陰」即是此裡。所以諸如蔥、薑、蒜、辣椒等辛味發散食物應少吃,多吃甘潤平和的食物,如白木耳、南瓜、芝麻、山藥、白蘿蔔、茭白筍、枸杞、蜂蜜都很合適,不但「養陰」效果很好,也能避免「燥邪」對體內水分的破壞,預防各種因氣候乾燥產生的症狀,若有皮膚乾燥脫皮龜裂,可適當地塗抹保濕用品,但盡量選擇沒有添加香精的產品,因為很多種香精都是皮膚疾病的過敏原。另外,適當的運動非常好,但也不宜過度,時間過長或太過激烈的運動容易耗散體內精氣,違反秋冬時節精氣收藏的原則。霜降養生食譜百合梨粥• 做法:百合三錢洗淨、梨子半顆去皮切小塊丁煮粥。• 功效:潤肺養胃安神,改善口鼻乾燥、乾咳、痰黏稠、憂鬱心煩等秋天常見症狀。芝麻拌山藥• 做法:戴上手套,將山藥去皮、切成條狀,滾水煮20秒後撈出放涼,淋上芝麻醬以及芝麻粒。• 功效:溫和的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為將來抵抗寒冬做好準備。
-
2022-10-14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9堂零基礎肌力訓練課 在家也能養成好肌力
肌肉的力量關乎到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舉凡開門、提重物、甚至起立坐下,都牽動著身上的每一塊肌肉。不只年長者,近年來愈來愈多年輕人「肌」弱不振,肌力的流失絕對不會只是老人家的事情,年輕人與中壯年族群因為懶得動、不想動,讓肌肉在無形之中悄悄流失,最終可能會影響到生活中的各種運動表現,讓你更不願意動起來。想要終止這樣的惡性循環,就從簡單的零基肌力訓練課程開始!元氣網特別推出9堂零基礎的肌力訓練課程,由兩位運動專家教你在家利用唾手可得的小道具,簡單在家動起來,同時以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讓零基礎的您也可以在家養成好肌力!肌力的訓練絕對不是為了健美外觀,而是為了訓練我們的肌肉力量,讓老年時不會因為肌力退化而容易跌倒或手腳無力,保障我們的生活品質。|適合對象|➡️覺得自己體力大不如前,想透過運動加強鍛鍊。➡️覺得出門運動很麻煩,但想在家運動緊實身形。➡️對此課程感興趣的一般民眾。|上完這系列課程,你的收穫是...|➡️有效的增加肌肉力量。➡️養成肌力訓練習慣、雕塑體態。➡️增加肌肉強度和耐力、讓平衡感變好、肢體更協調。|如何報名課程|➡️此系列課程共有9堂課。➡️此為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報名填寫資訊即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報名後,影片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系列課程重點導讀|課程一:燃燒脂肪必做!跟著專家學如何有效減重多數人運動只減掉了水分,專家教你有效的減掉體脂肪*循序漸進三步驟,持續燃燒脂肪*搭配專家詳細解說步驟*不分年齡都適合的爆發力訓練是關鍵👉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二:瑜珈伸展躺著輕鬆做,教你如何緩解腰酸背痛、改善駝背躺著也能做運動!靠著簡單的瑜伽伸展姿勢解決背部問題*適合初學者的躺式瑜伽*全身關節的訓練運動*專家不藏私的加碼眼球放鬆運動👉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三:坐著就能做!增加肌力、平衡感的坐式瑜珈坐著也能做運動!利用瑜珈幫助伸展,並活化五臟六腑,達到身體淨化的效果。*坐在椅子上搭配呼吸的伸展運動*從頭到腳的完整伸展*訓練心肺功能的椅子健身操👉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四:在家輕鬆做,7招減緩肌力流失七大動作教學,讓你安全且循序漸進的鍛鍊肌力。*七大類核心動作*硬舉、深蹲、弓步、推、拉、核心抗旋轉、負重運動一次學*肌力流失的原因由專家解釋給你聽👉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五:不分年齡都適合的簡單阻力訓練 延緩肌肉量流失搭配專家一邊動作一邊詳細解說,阻力訓練很簡單。*完整從熱身開始的訓練*可以自由依自身情況加強進階訓練👉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六:居家運動一條毛巾就搞定!改善肌肉痠痛,強化身體肌肉力量拉伸訓練外搭配簡單的反應訓練遊戲,達到強化肌力力作用。*利用簡單椅子、水平、毛巾等小道具即可在家運動*依照自身狀況調整運動強度以及小道具擺放高度👉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七:在家簡單做有氧與肌力訓練 提升心肺功能以靜態肌力訓練加上有氧運動,提升肌力並同時訓練心肺功能。*利用不同手腳動作訓練協調性*多次且循環的練習搭配休息,達到更佳的運動效果👉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八:椅子簡易伸展操 促進血液循環及心肺功能訓練坐在椅子上的全身關節訓練,透過自我控制運動的速度達到血液循環的訓練效果。*安全有效的在家利用椅子運動關節(椅子須注意防滑)*利用椅子做旋轉動作運動,強化腰腹肌肉*踝關節、膝關節、肩關節、軸關節、髖關節等運動練習👉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九:預防跌倒的平衡訓練 同時增進肌力及關節柔軟度以簡單的道具來訓練腳步的敏捷度,同時訓練反應力。*利用水瓶在家訓練腳步反應,以提升敏捷性*拳擊有氧動作訓練心肺功能*利用椅子與水瓶同時運動到關節及腹部力量👉點此進入課程頁|講師資訊|何宏胤 運動專家●國際特奧運動生物力學講師●漢來國際商務俱樂部體適能督導長●AGAIN國際兒童體適能創辦人●衛福部肌力強化與失能預防指導員●全國教師總聯合會體適能老師葛厚函 運動專家●Under Armour/運動行銷●緯來體育台/企劃製作、文字記者●LP Support - Taiwan /運動行銷●台北市銀髮族運動會/暖身教練●交通部-觀音山登高趣開幕活動/暖身教練●經濟部-新現代五項科技運動會/轉播賽評●研華股份有限公司/體適能教練●信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體適能教練●遊戲種子娛樂有限公司/體適能教練●廣達電腦公司/體適能教練●和平體育館/活躍樂齡體適能教練
-
2022-10-11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上班族必學「微運動」:每天5分鐘,緩解腰痠背痛
長時間低頭、脖子前伸與久坐不動,是傷害健康但又容易不自覺的姿勢,尤以上班族更是肩頸酸痛、滑鼠手、烏龜手的「常客」,且可能出現肌肉緊繃僵硬以及血液循環、代謝不佳…等問題。擾人毛病別輕忽,小心慢性病痛長時間受苦。運動是擺脫痠痛的良藥,不知道做什麼運動可以改善身體部位的痛症?元氣網特別推出【挑戰系列】元氣動起來運動課程,每週 5 分鐘教你 3動作,針對上班族多數碰到的困擾症狀,透過運動慢慢改善、緩解。跟著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物理治療師 陳胤甫,每週花最短的時間跟著做最有效的運動,並利用零碎時間輕鬆地把運動變成生活習慣,如同原子習慣說的,你的任何一點持續性小改變,都有機會產生驚人的加乘效應,立即來體驗!📢此系列課程分五堂課,將於 10/13、10/20、10/27、11/03、11/10,連續五週,每週四上午 10:00 準時開課!⭐此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報名填寫資訊即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報名後,影片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課程資訊|📍第一堂:22/10/13(四)10:00▶肩頸痠痛好緊繃!3招簡易「肩頸肌肉放鬆」,改善痠痛超有感👉點此進入課程頁▶📍第二堂:22/10/20(四)10:00▶上班族必學頸椎運動!簡單坐著「3動作」告別烏龜頸超有效👉點此進入課程頁▶📍第三堂:22/10/27(四)10:00▶肩膀卡卡舉不起來,怎麼辦?3招伸展肩背、舒緩肩頸緊繃肌肉👉點此進入課程頁▶📍第四堂:22/11/03(四)10:00▶久坐下背痛好困擾!3動作放鬆緊繃背肌、腿後肌、增加髖關節伸展👉點此進入課程頁▶📍第五堂:22/11/10(四)10:00▶擺脫滑鼠手!3招超實用手臂伸展操,減緩手腕手臂痠痛👉點此進入課程頁▶|適合對象|➡️上班造成的腰痠背痛症狀不知如何緩解。➡️想運動但平常工作繁忙、時間不夠。➡️不愛運動,但想慢慢培養運動習慣。|系列課程重點導讀|🕒22/10/13(四)10:00【肩頸痠痛好緊繃!3招簡易「肩頸肌肉放鬆」運動,改善痠痛超有感】工作時,長時間低著頭,會造成頸伸肌、斜方肌群的負擔,跟著做三個放鬆動作,每天只要5分鐘,教你如何舒緩、放鬆緊繃肌群。👉點此進入課程頁▶🕒22/10/20(四)10:00【上班族必學頸椎運動!簡單坐著「3動作」告別烏龜頸超有效】現代人習慣不良姿勢,坐著或站立時像烏龜一樣駝著背並把脖子往前伸,雖然感覺很放鬆,但實際上反而讓頸椎承受更大的拉力,跟著做三個矯正動作,每天只要5分鐘,教你如何舒緩緊繃肩頸。👉點此進入課程頁▶🕒22/10/27(四)10:00【肩膀卡卡舉不起來,怎麼辦?3招伸展肩背、舒緩肩頸緊繃肌肉】長期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加上姿勢不良,造成肩頸肌肉不協調,輕微會造成體態的改變,症狀嚴重的話,則會引起關節或身體部位出現疼痛不適的現象,跟著做三動作,每天只要5分鐘,教你如何讓肌肉壓力獲得釋放。👉點此進入課程頁▶🕒22/11/03(四)10:00【久坐下背痛好困擾!3動作放鬆緊繃背肌、腿後肌、增加髖關節伸展】上班族常有久坐或久站的習慣,且活動量不足,氣血循環不佳等原因,容易引發下背痛困擾,跟著做三動作,每天只要5分鐘,教你如何舒緩、放鬆緊繃肌群。👉點此進入課程頁▶🕒22/11/10(四)10:00【擺脫滑鼠手!3招超實用手臂伸展操,減緩手腕手臂痠痛】工作中長時間且反覆過度使用腕關節,容易造成手腕、手指等部位疼痛、刺痛、麻木,甚至是整隻前手臂劇烈疼痛,以下三動作,每天只要5分鐘,教你如何釋放手腕緊繃肌群。👉點此進入課程頁▶|講師資訊|陳胤甫 物理治療師學經歷●愛迪樂物理治療所-負責人●輔英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專長●骨科物理治療:姿勢矯正、動作分析、徒手治療●神經物理治療:功能性訓練、任務導向訓練、本體感覺誘發術●銀髮體適能:術後訓練、退化訓練、功能性訓練●專項物理治療:鐵人三項專業認證●高等國家通過物理治療師●CMT徒手脊椎認證●中華肌內效協會C級認證●國民體適能C級指導員●MAT動作評估(Movement Assessment Tool)
-
2022-10-10 醫療.骨科.復健
元氣課挑戰系列/告別烏龜頸!專家教3招緩解肩頸痠痛
● 久坐姿勢不良,適時起身動一動● 依可接受的痠痛度做搓揉和調整● 若疼痛麻暈暫停動作,就醫求診久坐、打電腦,身體痠痛怎麼辦?愛迪樂物理治療所所長陳胤甫說,如果有肩膀僵硬、頸部疼痛症狀,大多是因為使用電腦姿勢不良、緊盯3C造成肩胛骨往上抬,導致頸部及斜方肌出現疼痛問題;有時睡姿不良也會引起頸部痠痛。建議平常打電腦要挺直背部貼椅背,可利用空檔時間,簡單做3組動作緩解不適,跟烏龜頸、厚肩膀說再見。活動之後,若有疼痛麻暈應先暫停求醫。5分鐘緩解肩頸痠痛動作1:放鬆枕骨下肌群雙眼平視前方,雙手拇指放在枕骨處,找到痠痛點輕壓、往外搓揉。輕輕搓揉按壓10下,壓到有點痠痛就是適合強度。動作2:放鬆頸部伸直肌群把右手放在脖子後方靠近頸部髮線處位置,拇指朝下,幫頸部的垂直肌肉做左右輕輕搓揉動作,10下為一組。再換左手放在脖子後方進行搓揉,慢慢緩解頸部累積的壓力。動作3:放鬆上斜方肌身體固定,找到肩膀會痠痛的一側,若是右側,先將左手向上跨放到右側肩膀上,用手指輕壓肩胛骨的位置,由後往前輕輕搓揉。動作示範/愛迪樂物理治療所所長陳胤甫元氣網「元氣動起來」邀請愛迪樂物理治療所所長陳胤甫示範5分鐘緩解痠痛運動。緊接著還有手腕伸展運動及針對辦公室自我矯正運動等,適合久坐久站、長時間使用電腦的族群。想知道更多運動資訊,上線登入元氣網就能免費觀看。
-
2022-10-03 養生.運動健身
毛巾一定要有拉、扯的力道 專家教你王永慶也愛的毛巾操專救腰痠背痛
● 一條毛巾就夠,懶人也可養生● 不受時空限制,適合各年齡層● 調整身體平衡,強化呼吸體態想運動但抽不出時間,或沒機會上健身房怎麼辦?其實,一條毛巾就能改善腰痠背痛、增肌、防衰老,是最簡單有效的懶人養生法。「經營之神」王永慶堪稱毛巾操的代言人,每天都會規律做毛巾操,因此相當長壽。站著坐著 隨時隨地都能動毛巾操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站著或坐著、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適合各年齡層。WaCare專家、運動教練葛厚函說,做毛巾操相當簡易,這項運動的原理,是雙手握住毛巾兩端,慢慢帶動脊椎的伸展,活絡神經,過程中隨時調整身體平衡,能促進各部位施力、消耗熱量。葛厚函指出,可採站姿或坐姿做毛巾操,先準備好一條毛巾、二個水瓶或一張椅子,推薦可做三組毛巾操動作,以及水瓶上肢訓練。一天做一次毛巾操,或是讓手臂上舉、旋轉與伸展,配合呼吸調節,不僅可以伸展四肢、強化肩部旋轉肌群,舒緩肌肉痠痛問題,也能改善骨質疏鬆、五十肩等問題。毛巾操注意事項1.不同的坐姿、站姿,要注意身體平衡,防摔防跌。2.毛巾一定要拉直,讓雙手有拉、扯的力道,延伸到其他部位。毛巾操三動作動作一1.站姿時,打開雙腳與肩同寬,坐姿則是坐椅子的一半,保持挺胸、收下巴。2.手握毛巾兩端且保持緊繃的狀態,兩手張開的寬度要大於肩膀。3.吸氣時,雙手向上擴胸;吐氣時,雙手慢慢收回到肚臍的位置。4.反覆三次,感受到身體漸漸熱起來。動作二1.加強難度,身體彎曲、毛巾從胸口往前推到最前面。2.再往右側旋轉,繞到頭頂上方後,雙手回到胸口位置。3.右側方向做三次後,再換左側做三次。動作三1.雙手拉高、往左側轉,雙手拉到後腦勺,保持擴胸鍛鍊背部肌肉。2.停頓幾秒後,身體回正。3.反覆做三次後,再換右邊做三次。水瓶上肢訓練也可以利用水瓶加強上肢訓練。葛厚函說,水瓶訓練動作可以幫助肩關節的活動度,上肢變得比較有力量。動作1.椅子坐一半、肩膀下壓,不要聳肩,雙手握住水瓶張開在身體兩側,慢慢抬到與肩膀平行的位置。2.一手撐住,另一隻手慢速往下,左右交換各做20下,有效活動雙肩的三角肌。3.最後雙臂甩手放鬆,或兩手交互按摩上臂,做收操的動作。小叮嚀:如果有五十肩問題,雙手可握住水瓶往兩側張開,在肩膀的高度用小臂旋轉,一樣有活動肩關節的效果。對動作或步驟有相關疑問,也可到WaCare全銀論壇發問,與大家互動。一起維持身體健康,歡迎到WaCare全銀運動報名更多相關課程!※此系列課程為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合作,歡迎一起活動筋骨、緩解痠痛、訓練肌耐力,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更多居家運動,請上元氣網【肌力訓練】https://pse.is/4hjdsk
-
2022-09-29 醫療.骨科.復健
關節炎更要動,定期運動改善軟骨健康!美國風濕病學會推薦適合關節炎患者的4種運動
到底運動還是不運動好呢?!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與不運動和不健康的人比較,經常運動的人身體狀況更好、更愉快、壽命相對也更長。對於患有關節炎的人來說,也是如此,不運動還會引發健康問題,包括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等。 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包括降低疼痛耐受性、肌肉無力、關節僵硬和平衡感變差,但是如果長期不活動筋骨、關節的話關節炎的症狀反而會更嚴重!關節炎患者,運動以強化、伸展、有氧為主對於膝關節或其他部位的骨關節炎患者,建議結合強化、伸展和有氧運動、減輕症狀、改善關節運動和功能、增強協調和平衡以及控制體重為目標。已經發現定期適度運動,可以改善軟骨的健康。1、柔韌性練習:主動性關節活動、伸展運動都有助於維持或改善受影響關節和周圍肌肉的柔韌性。有助於改善姿勢、降低受傷風險和改善功能。主動性關節活動練習通常每天重複5-10次。早上做一系列運動有助於關節活動。建議每周至少進行 4-5天的伸展運動,每次伸展約 10-15秒。主動性關節活動和伸展運動,包括高爾夫、網球、瑜伽和太極拳等休閒活動。2、加強練習:隨著肌肉變得更強壯,可以提供關節更大的支撐力,有助於減輕疼痛關節的負荷和壓力。建議每週進行4-5次,針對身體主要肌肉群8-10次為一組。阻力或重量需要有足夠的強度,才能訓練到又不增加關節疼痛。阻力可以使用手持重物、鬆緊帶或使用舉重機推。3、有氧運動:又稱為心肺調節,包括以重複和有節奏的方式使用身體大肌肉的活動。有氧運動可以改善心臟、肺和肌肉功能。對於患有關節炎的人來說,有氧運動對控制體重、情緒、睡眠及整體健康都有益處。安全的有氧運動形式包括步行、有氧舞蹈、水上運動、騎自行車或在固定自行車、跑步機等設備上訓練。日常休閒活動,像是修剪草坪、打高爾夫球或遛狗,如果以中等強度方式進行,也屬於有氧運動。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 18-64 歲的成年人每週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分散在幾天內完成。中等強度是有氧運動最安全、最有效的,訓練者可以正常說話,不會呼吸短促或過熱,並且可以舒適地進行持續一段時間的活動。4、身體意識練習:當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受到關節炎的影響,或者已經換過關節者,通常會損害協調性、位置意識、平衡和增加跌倒的風險。身體意識練習,包括改善姿勢、平衡、協調和放鬆的活動。太極拳和瑜伽是結合身體意識元素的休閒運動。9種保健食品有助緩解關節炎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休假就喝酒狂歡,到底行不行?!喝到斷片,罹患「這疾病」風險高出119%!痛風患者飲食怎麼吃?吃什麼可避免痛風發生?推薦8食物緩解痛風不適憂鬱可能是身體缺營養素! 推薦色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D,有助穩定情緒!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9-16 養生.抗老養生
百歲特工爺爺靠走路養生、心理豁達…堅持自理生活,目標就是不坐輪椅不灌食!
百歲人瑞陳舍華的一天是這樣過的:清晨7點起床,量血壓、測血糖,準時吃早餐;女兒在客廳、臥房共擺了3張按摩椅,方便他隨時「馬」一下,按上1個多小時,睡個回籠覺,正午12點開飯。午覺後看報、聽政論節目,尤其不能錯過疫情分析,以及每日的氣象預報。午茶時段他最是精神,喝個咖啡、吃個點心,興起時便拄著柺杖,在百坪大的宅子裡走上20多圈。「行穩致遠,一定要動才有力!」陳舍華如是道。 也許是早年軍旅生涯之故,他的聲音嘹亮,即便坐在椅子上,腰桿子還是挺直的,百年時光輕飄飄地走過,彷彿不曾在他身上多留。 然而時間並非沒有重量,近年耳力損了,眼睛也看得沒那麼清楚,饒是如此,他打起麻將還是能自摸連莊。兒子陳仲祺對父親的記性只有崇拜與讚嘆:「我爸爸是用記憶力在打麻將,一打什麼牌就用背的,在『特工爺爺』面前不能搞鬼的!」 「特工爺爺」一稱其來有自,陳舍華18歲投考軍統局東南幹部訓練班,是「情報大王」戴笠的學生。畢業後被派到敵後打游擊,一度被抓進汪精衛設立的日本特務機關「上海76號」,幸而槍決前日本宣布投降,才從虎口逃生。 老特務靠走路養生 這些驚心動魄的諜報故事,倏忽成了歷史,而今百歲老人臉上,早已不見波瀾。陳舍華笑道,現在有很多時間可以回想過去,想的倒不是年輕時的衝鋒犯險,而是家鄉的那片山、童年的那些事。 像他最近突然想通了,原來家鄉土話說的「鳥步嶺」,指的是老家浙江永康縣上馬村的地形,「兩邊高山,當中是很窄的小溪流水,一步一步往上走,就像鳥一樣走路。」 正因從小生長在僻遠山區,不管上學、找親戚,都靠一雙腿,光是從村子走到永康縣城,就要走上1天、100多華里(1華里等於0.5公里)。陳舍華回憶,中學時有年除夕,校長突然宣佈放假,他和表弟10點從永康出發,途經姑姑家已是晚餐時分。 他一個人接著往下走,漆黑山路悄無人聲,翻過嶺口見著一點光火,原來是弟弟提著燈籠來接他吃年夜飯。「後來聽家鄉長輩說,那條路上是有野狼的,搭上肩一咬,人就沒了,回想起來好可怕,現在我可不敢(走)!」他大笑。 或許從小練出腿力,他唯一的養生之道,就是「走路」而已。陳舍華說,以前同事打太極、練氣功,但他就是一個勁兒地走。過去公職配發的宿舍在青年公園附近,辦公室則在館前路,只要天晴,上下班都靠步行。一路經過植物園、建中、西門町,穿過廣州街、彎進昔日新公園,「一點都不覺得累!」 這習慣延續到退休,即便不再需要趕上班,依然故我。「我退休第2天,已經結婚的二女兒打電話來問媽媽:爸爸退休怎麼樣?」原本擔心老爸不適應退休生活,孰料他「很輕鬆、睡飽了,就幫忙太太做家事、打掃,到公園走路運動。」 堅持自理生活,不坐輪椅不灌食 他對退休沒有特意規劃,但自理生活是一向的堅持。退休後仍常牽著愛犬到公園快步走,每日的家務也是運動之一,而且一做就是20多年,哪怕家裡請了打掃阿姨,到80歲還搶著拖地。 每天必聽政論節目與京劇調劑,報紙則從大標題看起,再用放大鏡看小字,瞭解今日今事,才不致與社會脫節。他笑說,以前從沙發走到房間,可以一口氣來回走上10分鐘,現在縮短到5分鐘,累了就休息。 長期與父親同住的四女兒陳仲完觀察,雖然家族有長壽基因,如爺爺、伯叔都活逾90歲,其中更有兩位近百高齡,但能夠不臥床、不坐輪椅,真的不容易。 陳仲完說,爸爸極其自律,雖然近70歲發現罹患糖尿病,又有皮膚過敏的毛病,但醫生一下令,他便捨棄喜食愛物,連最喜歡吃的芋頭都上了黑名單,「他非常努力遵守醫生的話,就是不願意走到灌食這一步。」 陳仲祺則笑道,雖然父親與兩個姊姊同住,但畢竟年事已高,需要多個人來照料,偏偏從他88歲起開始申請外傭,竟一直不符合巴氏量表資格,直到91歲終於請到。但老人家個性體貼,就算淺眠易醒,也怕吵醒外傭、女兒,索性就在床上做伸展運動,常一做就是2個小時。 「他的長壽,除了走路運動、聽醫生交代的話,也是因為心態。」陳仲祺說,父親仕途不算順利,科長一當就是18年,但他從未鬱鬱寡歡,反倒常說:「幾個兒女都有成就,就要享受啊!」 闖過兩次生死關,豁達看人生 外人看他總大嗓門、笑呵呵,彷彿人生未經風波,其實陳舍華生平遭遇兩次「該死沒有死」,除了23歲險遭日本特務抓去槍斃,再來就是45歲遇上「火車撞公車」事故。 當時12名傷者中,他受創最重,不但右耳削去半邊,左臂膀的筋絡也斷了,送到台大醫院時已呈休克。「血輸不進去,人一下醒,一下子昏迷。」徘徊鬼門關前,全賴信仰與對家人的責任心,讓他搶回一命。 陳舍華回憶,當時老么尚在襁褓之中,大女兒也才國中年紀,石膏拿掉後手臂卻伸不直,「心裡很氣,家裡這麼多孩子,病假、事假都請滿了,怎麼辦?」後來輾轉到高雄請漢醫接骨,那痛是常人所不能忍,他卻為了重回職場咬牙吞下。 「人家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以前覺得是安慰的話,現在年紀大了,覺得真有道理!」陳舍華說,也許是信仰和自己的處世態度,「覺得什麼都不缺,兒女都孝順,沒有人像我(生活)安排得這麼好!」 歷波折不改樂觀,才能享後福 他年少時立志「寧可人負我,我不負人家」,後來讀書、工作,總要求自己不違此願。1949年來台後,從軍職轉公職,薪水不高,還要養6個孩子,但親友舊識求助,總不忍心推掉,好幾次組自助會幫人周轉,結果對方倒會捲款而去,都是由他賠錢了事。 「發生這種事,心裡頭有懊惱,但過兩天就忘了!」生性豁達的他坦言,「我的優點就是缺點,人家都說我是老好人、很笨,現在想想都覺得好笑,但可能也是這樣,才能享後福。」 儘管人生幾歷風暴,千金散去,兒女都笑他「不知道被倒掉幾間房子」,但他不改豁達,「我不貪名利,不懊惱、不會想不開,笑得出來,挫折就能面對解決。」陳舍華輕輕一笑,臉上的皺紋彷彿被熨平,或許長壽的秘訣無他,能智慧笑看人生波折起伏,才能傲然說出這一句:「心態好,才能活得久!」●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被告知乳癌,不是怕乳房切除,是怕要接受化療!節拍式口服化學治療,讓病人不害怕 .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一輩子跟活死人沒兩樣!」他聽爸爸話當公務員,臨終卻抱憾…子女成年後,接納與欣賞就夠了
-
2022-09-12 醫療.中醫
消除全身倦怠、安定心神助眠 中醫教按6穴道:每天只要10分鐘
● 掌握正確穴位,安定情緒提升自癒力● 穴道按摩可抒解不適,氣血便通暢● 按摩搭配伸展運動,改善痠痛問題現代人壓力大,按壓穴道可達舒緩功效,每個穴位對應五臟六腑,當感覺不適,用手按壓六大穴位10分鐘,有助紓壓、改善各種大小困擾。近期疫情升溫,許多民眾感覺胸口悶脹、呼吸不順,易導致肌肉緊繃、呼吸短淺快速,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建議,可按摩胸部「膻中穴」,舒緩胸悶及維持呼吸順暢。常按這6個穴道 助消除全身倦怠位在胸骨正中位置的「膻中穴」,又稱為「開心穴」,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指腹在此穴位輕輕的迴旋按揉,配合緩慢呼吸,有助於氣路的通暢、排除不良的情緒,減輕煩惱。想加強效果,可以按摩「神封穴」,即位於從膻中穴往左右兩邊延伸三根手指的地方,有「神」字的穴位大多對於穩定情緒有幫助。因此,沿著肋骨從膻中穴、神封穴一路往外側,用指腹按揉或按壓穴位,能讓心情舒暢。在背部的「神道穴」與「心俞穴」也可以幫助應對情緒,兩穴位分別在背部的胸椎第五節下方,以及往兩邊延伸兩根手指頭處。對於時常背部緊繃,特別是情緒一來就覺得腰部痠痛的人,按摩這些地方很有幫助。搭配伸展運動 重建身體活力前額的「神庭穴」與「本神穴」在額頭的上面,沿著髮際線分布,正中間是神庭穴,往兩側平推可以到達本神穴。當煩躁、焦慮、容易生氣時,可以按摩前額的神庭穴跟本神穴,林舜穀建議,搭配推拿油、薄荷油、驅風油輔助,可以讓效果更持久穩定,也更好入睡。除了按摩之外,林舜穀表示,不妨搭配伸展運動,包含雙手插腰向後仰,感覺身體前側任脈的伸展,從下巴開始沿著中線一路往下延伸,直到下腹會陰區域。伸展時不需要強求角度一定要彎曲到非常大,而是感覺到身體哪個地方特別緊繃即可。身體往後伸展時吸氣,感覺胸部和腹部隨著吸氣而變膨脹伸展;在吐氣時則可以順勢往前彎腰,伸展後背部的督脈,督脈由上嘴唇往上沿著頭部正中線延伸,往後一路沿背部的正中線直到腰椎、臀部位置。在吐氣彎腰時仔細感覺督脈的伸展,察覺肌肉變化,同時打開心裡的結,給自己的大腦和心靈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