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1 癌症.乳癌
搜尋
乳癌
共找到
1104
筆 文章
-
-
2023-06-08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前兆有哪些?8早期症狀是警訊,做好7事可遠離癌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佔據第一超過40年,110年的報告指出,台灣有5萬人因癌症而死亡,發現癌症時鐘再度撥快,平均每4分20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因此預防癌症是人人都該關心的事。但癌症是一種慢性病,癌症發生之前通常會有一些徵兆來敲門,有一些症狀一直治不好,或是反覆發生,時間持續1至2個月,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哦! 癌症前兆通常讓大家意想不到,那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癌症前兆總是出乎意料可能因為基因、長期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與環境的差別,而身體每個部位都會有產生癌細胞的可能,早期發生的症狀也大多有所不同,不過根據癌細胞的特性,仍可找出許多癌症共通的早期症狀,以利及早治療。 1.身體長出不明原因的腫塊可能正在產生發炎反應,長出硬塊腫塊,以此發出求救訊號。腫塊出現於脖子兩側、腋下、鼠蹊部或是鎖骨上方等等淋巴結的位置,是癌細胞在轉移時使淋巴結腫大而容易被察覺的地方。在此提醒大家,感冒、蛀牙或身體受到其他感染時,脖子淋巴結也可能因對抗病菌的免疫反應增加而腫大,不要太過惶恐。 2.不明原因發熱發燒、夜間盜汗、異常疲勞的頻繁感冒感冒或是異常疲憊似乎只是免疫力不好,但其實免疫力下降也是癌症前期的症狀之一,可能是免疫系統遭到破壞,身體無法抵抗病菌,尤其是肺癌。因為肺部除了提供身體氧氣之外,還會維持身體的免疫。又或者是淋巴癌,因淋巴系統受癌細胞攻擊造成損傷,所以人體防禦功能漸漸失效,引發虛弱、發炎的徵兆。如果在1個月內感冒2~3次以上,每次感冒會維持1星期,初期很容易被忽略,如有以上情況發生,建議盡早至大醫院檢查。 3.大便、小便不正常 想大便卻大不出來,肚子裡面充滿便意、很急迫的想要上廁所,但卻有種大便堵在肛門口的感覺,如果大便帶有血,可能是大腸息肉或是大腸癌的機率很高。 另外,如果年齡已經超過50歲,才出現排便拉肚子、便秘交替等症狀,那也要注意可能是大腸癌,建議及早去做檢查。有很多人會以為拉肚子、便祕、常常放屁、大便很臭,可能就是大腸癌,不過其實通常是其他的腸道疾病。小便如果有血尿,則要留意泌尿道上皮癌,包含膀胱癌、輸尿管癌、腎盂癌、尿道癌、腎臟癌或是男性攝護腺癌的風險。 4.皮膚不明原因出現搔癢、紅疹 皮膚某些部位止不住癢,而且持續數週以上,超過3個月出現不明搔癢、紅疹,但是近日並沒有觸摸到過敏物質或被蚊蟲叮咬,則需要留意可能有皮膚癌或淋巴癌風險。淋巴癌細胞會釋放特殊化學物質,引發病患皮膚癢。肝癌、腎癌的患者,也可能因為有毒物質累積在體內,造成皮膚癢。不過,肝腎癌症造成的癢,通常會是全身性的,而非局部性的。 5.皮膚上的黑痣外觀有變化赫然發現自己身上有某顆痣,越看越奇怪而感到焦慮嗎?如有形狀不對稱、邊緣不平滑甚至突起或凹陷、痣的顏色不勻稱、黑痣大小直徑超過0.6公分且持續長大、黑痣發生出血、潰瘍等,很有可能是皮膚癌的跡象。 6.食慾不振、噁心想吐、體重在1個月內快速下降癌細胞是一個不正常且快速分裂的細胞,因此需要非常多的血液、氧氣及營養素,迅速帶走身體所有的養分,因為這樣體重會非常明顯的下降。若沒有刻意減肥,1個月內減少超過原本體重的10%,就要當心留意了。在腸胃道、肺部下方、肝臟、胰臟等腹部的腫瘤,因容易壓迫到中樞神經或是腸胃道系統,導致噁心想吐、胃口不佳,食量甚至比以前少很多很多,所以持續性的食慾不振或是吞嚥困難都是需要注意的前兆。 7.不正常的出血、瘀血腫瘤在體內增長時,會生成新的血管,是不成熟且脆弱的,所以輕輕碰撞就會瘀血、流鼻血不止、刷牙出血明顯。如果是更年期停經女性,要特別當心陰道出血,延續好幾週甚至幾個月的話,這很可能是子宮內膜癌造成的,建議到婦產科評估檢查。血癌(白血病)可能會導致身上憑空出現許多紫斑、紅點,或許是血小板、凝血功能不好的徵兆,如發生在小孩子身上,要特別留意。8.乾咳、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如果最近沒有長時間說話、大聲講話或感冒失聲,但聲音突然變沙啞,時間持續兩個星期以上未恢復時須多加注意,要小心可能腫瘤組織侵犯到喉部神經或是壓迫聲帶,導致沙啞情況發生,形成咽喉部位的癌症,例如喉癌、甲狀腺癌、食道癌等。 ▎日常生活7件事遠離癌細胞 已有許多研究報告顯示,腫瘤的發生是可以預防的,癌症也是可以藉由早期發現治療而治癒的,因此除了隨時觀測自己的身體狀況,想要預防癌細胞崛起也要從日常生活做起,以下介紹幾種生活方式,如果能確實做到,就可以幫助降低6~7成因癌症死亡的機率,趕快掌握訣竅,你也能打造出不罹癌的體質。 1.正確的飲食正確的飲食是營養均衡,並且要低脂、高纖、多蔬果,避免煎炸、燒烤、煙燻、醃漬、發黴的食物,多吃高纖全麥、糙米或是新鮮蔬菜、水果,遵循蔬果579,兒童一天要攝取5份、女性7份、男性9份,除了攝取足量份數,也要搭配多種顏色的多樣化的蔬菜及水果,因為蔬果中抗癌分子們植化素,存在於五顏六色的蔬果中,藉此攝取到不同作用的植化素,大幅減少癌症發生的機率。2.天天運動30分運動是抗老防癌第一道防線,每天運動30分鐘,讓身體的呼吸頻率變快,吸氧量增多,使體內氣體交換加速,並且大量流汗,提升新陳代謝,降低癌症的發生,如爬山或有氧跑步、游泳等等任何類型的運動,將有助於防止乳癌與大腸癌的發生。只要每週5天,每次運動流汗30分鐘或以上,就能降低罹癌的發生。3.維持健康體重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介於18~24之間,避免過重或過輕。肥胖是癌症的危險因子之一,研究顯示大量的脂肪細胞會製造並釋放過多的荷爾蒙,有可能會促使大腸直腸癌或是乳癌發生,肥胖及體重過重都將是提高癌症罹患的風險。4.注意酒精過量攝取避免酒精含量過高的飲料,但如果想要喝酒,建議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酒精當量(如:750c.c啤酒、60c.c威士忌),女性不超過1份(如:375c.c啤酒、110c.c紅酒)。有證據顯示飲酒會增加各種癌症風險,如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肝癌、大腸直腸癌等。雖然飲酒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但仍要適量為宜,如果酗酒又過度抽菸,可能會增加頸部癌症的發生。5.避免吸菸及二手菸的環境吸菸更是致癌的主因之一,所有癌症的死亡約有25%與抽菸相關,因為香菸中含有很多已知的致癌物,可能會直接引發肺癌、口腔癌、頭頸癌、食道癌等等,而間接引發的癌症包含血癌、胃癌、肝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而且不只吸菸者本身有風險,吸到二手菸的人同樣也暴露風險之中。戒絕香菸、避免接觸二手菸,開始抽菸者應及早戒除。6.避免過度日曬日光中的紫外線不只會造成曬傷、加速皮膚老化,更是皮膚癌最大的危險因子,應該避免過度日曬。通常早上十一點至下午三點,是一天中陽光最炙熱的時候,記得使用防曬乳並穿著保護衣物做好防曬準備。7.早期篩檢及治療建議定期健康檢查以及做防癌篩檢,尤其是高危險族群的民眾,則必須針對可能罹患的癌症做例行必要的防癌篩檢。此外,女性朋友也應該學會如何做乳房自我檢查,年輕男性則必須注意如何做睪丸定期健康檢查,所有人都要必須留意做好自己的全身皮膚檢查。如果自我檢查時有發現任何癌症早期徵兆或警訊時,要儘早諮詢專科醫生,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心中隨時要自我提醒:多吃蔬果、多喝水、多運動、保持愉快的心情,指引身體的每個細胞找到正確的新陳代謝路線,打造健康的生活型態,將癌細胞拒於門外,減少讓腫瘤趁虛而入。(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3 醫聲.Podcast
🎧|侯友宜二哥侯明鋒守護南迴 不組醫療後援會
台灣不大,但縱身長、偏鄉多,以大武鄉為例,走在一條隨時可能出狀況的南迴路上,往前往後都要開車一小時,才能抵達市區。當汽車還在山路上奔馳,急需救命的病人已經往生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前院長侯明鋒認為,「在醫療的世界裡,不能讓病人沒有醫師看,也不是把醫師一個人丟在偏鄉,讓他孤立無援地苦撐著....。」🎧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總統候選人醫師多 侯明鋒表明默默支持弟弟國內乳癌權威教授、也是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有一位知名的弟弟,正是國民黨總統侯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侯明鋒日前接受元氣醫聲Podcast專訪,他指出,對於弟弟侯友宜的參選,給予關心及支持,但從以前至今,兩人的公務就彼此尊重而不干涉,未來也將是如此。這一次的總統大選,可能會創下最多醫師參選的紀錄。訪談中,侯明鋒也對於另外兩位具醫師背景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及柯文哲美言甚多,認為都是很優秀的醫師。護弟心切的侯明鋒,不願讓外界有太多的聯想,澄清自己不會是弟弟侯友宜醫療政策白皮書的起草人。並低調地指出,最近紛紛有醫療人員及民眾,欲透過他給予侯友宜政策意見。他都如實轉達給侯友宜的團隊處理,而自己不會組醫療後援會或動員醫界,就跟平常一樣,雙手合十誠懇的跟大家說一聲:「拜託支持」。低廉健保保費犧牲第一線醫護人員對於醫療改革,侯明鋒認為,大家普遍認為健保做得好,但有個很大的迷思是沒有看到,健保虧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專業執行獲得健保的給付偏低,犧牲了醫護人員。侯明鋒話峰一轉,「我遇到很多優秀的年輕醫師願意走外科系,但醫療技術想要有開創性,健保給付就應給予合理的報酬,需要給年輕醫師一個未來。」曾擔任醫學中心院長,現今又是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希望從政策面著手,讓第一線的醫事人員可以獲得更多尊嚴,帶動醫療進步。健保議題勢必會成為每一位總統候選人的重要政見,侯明鋒指出,不管誰當選,「當家的」要處理都有難度,健保沒錢是事實,是否要增加保費,這需要大家共同討論。至於日前病友團體提出「癌症新藥基金」,作為乳癌醫師,他覺得是有必要的,而且應該不只是癌症,其他疾病應該也需要新藥新科技的基金。但基金的成立,政府的預算如何編列、企業界是否捐贈挹注、藥界如何支持,這些都需要取得平衡。高醫是最多醫療奉獻獎得主的誕生地侯明鋒語帶期許說,醫療不分顏色、老幼及地區,或像是他一直推動的偏鄉醫療,就是考慮醫方便性的權利。偏鄉病人以前到衛生所看病,都要先問「醫師在嗎?」,更不可能還能挑選醫師。現在,高醫在大武鄉成立類地區醫院的概念,讓原住民朋友有選擇看不同醫師的權利。高雄醫學大學早年曾成立原住民專班,服務偏鄉一直是他們的重要任務,高醫因之成為最多醫療奉獻獎得主的誕生地。近五、六年侯明鋒親自領軍前進台東大武鄉,成立了「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這個感人故事要從另一個感人故事說起。「當時大武鄉衛生所主任盧克凡獲頒醫療奉獻獎,他得獎後提及需要高醫支援一位急診醫師。當時我覺得應該走一趟大武鄉看看當地的需求,再來評估醫療人力,結果我們訪查後發現,大武鄉衛生所不是只缺一個醫師,是缺一群好醫師。」侯明鋒熱切地說。因此,他號召醫院的主任、教授一起前去服務,努力成立了全台偏鄉醫療可能最佳的模式聚點,至今高醫已有15位專科醫師前往支援過,其中還有5位是教授級。當初盧克凡醫師只是呼求希望有一名急診醫師去大武鄉衛生所,在高醫的支持下,如今不只有一般的內外科可以看,連病人數較少的五官科,如眼科、耳鼻喉科等,都能透過5G直接與高醫的診間連線。長年投入偏鄉醫療 南台灣乳癌第一刀領軍前往大武更難能可貴的是,「大武衛生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有了24小時的急診,由高醫培訓出來的急診醫師及護理人員駐點,這就像在無人深處的森林裡點亮一盞燈,照亮南迴公路,讓急需醫療的民眾有尋醫求治之處。問侯明鋒,身為乳癌名醫,還曾深耕高齡長照,為何心繫偏鄉醫療猶如心中的軟肋,且如此執著?他笑笑地說,「服務偏鄉本就是高醫的傳統,加上高醫董事長陳建志、校長楊俊毓都非常支持。生命本無價,何況偏鄉民眾也同樣繳稅,患上一樣的病本應享一樣的醫療,從事醫療行業,就應該努力縮短就診的距離!」侯明鋒小檔案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現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教授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林琮恩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蔡怡真、林琮恩音訊錄製:周佩怡特別感謝: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
2023-06-01 醫療.百病漫談
腋下痛別輕忽!醫曝6大可能原因:出現4種情況盡早檢查
腋下疼痛日常並不少見,不過除了肌肉拉傷或皮膚疾病以外,其實也有不少較嚴重的疾病需要提防。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指出主要原因,並提醒出現不尋常症狀應盡早檢查。腋下疼痛主要6大類原因!癌症、心肌梗塞也在其中。王威傑醫師表示,腋下疼痛原因繁多,主要可以分為六大類,包括肌肉拉傷、淋巴腫大、皮膚疾病、良性腫瘤、神經疼痛、轉移疼痛。肌肉拉傷:肌肉纖維、韌帶過度伸展拉扯造成,如舉重拉扯到胸大肌、推丟時拉扯到喙肱肌,其他也包括韌帶。淋巴腫大:主要和感染、自體免疫疾病、惡性腫瘤等有關。感染可如愛滋病等性傳染病、新冠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結核菌、貓抓熱等。自體免疫疾病則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惡性腫瘤則如淋巴瘤,會越來越大,觸摸起來較有彈性;惡性腫瘤轉移的轉移癌則如乳癌轉移等,會較硬、越來越大、觸摸不易移動。兩種都容易出現胃口不佳、體重減輕等,且通常是體積變大時才出現疼痛。皮膚疾病:如毛囊炎、接觸到清潔劑或過敏原的接觸性皮膚炎、或是常見肥胖族群出現對磨疹而使得疼痛等。良性腫瘤:如脂肪瘤、皮下囊腫,通常比較不會痛,一般是腫瘤大到壓迫到神經,才有可能引起較明顯的疼痛。神經疼痛:如出現在腋下附近的帶狀皰疹,或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所引發的疼痛等。雖說糖尿病的神經疼痛大多從周邊神經開始,不過腋下確實也有可能出現。轉移疼痛:轉移痛通常意味著該處附近的器官正出現問題引發疼痛,而疼痛又更進一步延伸、轉移到腋下,包括了較少但確實也會引起轉移痛的胃食道逆流,以及較嚴重的心肌梗塞。腋下疼痛4種情況盡早檢查,胸悶痛、冒冷汗應即刻就醫!王威傑醫師表示,由前述可見,腋下疼痛也是有可能潛藏著危險或較嚴重的疾病,因此提醒若出現不尋常的症狀應提高警覺。包括不明原因的疼痛、淋巴腫大、超過兩周。以及不明體重減輕、盜汗、胃口不佳等虛弱症狀。或是腫塊越來越大、超過兩公分。另外若是出現紅、腫、熱、痛,即便只是皮膚疾病所引起,也可能形成更進一步、更嚴重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也不宜久拖。上述這些情況都建議盡早檢查。至於轉移疼痛,若另也同時出現胸悶、胸痛、冒冷汗,此時就有較高的機率為心肌梗塞,為防誤判而發生悲劇,不論如何應即刻就醫。腋下疼痛檢查無異如何改善?醫:可用痠痛貼布或熱敷。在初步觀察症狀沒有異常,或是檢查確認排除疾病可能,王威傑醫師建議,若要排除腋下疼痛,也可透過痠痛貼布或熱敷進行改善,因為此情況往往較常見的是肌肉疼痛所引起,而這疼痛也可能因行動而疼痛持續、不只兩周,例如工人出現腋下疼痛就有可能超過兩周。不過王威傑醫師也提醒,若自覺可能是因肌肉、韌帶等影響引起疼痛,也還是得留意是否有出現其他併發症等不尋常症狀,以免誤以為僅是肌肉痛,實則有較危險的疾病存在。《延伸閱讀》 .胸部摸到硬塊是乳癌嗎?醫指常見症狀:盡早檢查但不必恐慌。 .淋巴癌來得又快又猛!及時確診是治療關鍵!出現6大症狀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
-
2023-06-01 癌症.飲食與癌症
茄紅素要怎麼吃、吃多少才可以防癌?醫師教一口訣秒懂重點
「番茄紅了,醫師的臉就綠了!」這是ㄧ句廣告台詞。番茄對身體帶來的好處,人不生病,醫生的病人就減少了。番茄真的對人體這麼好嗎?答案:是的!醫學文獻報導:茄紅素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具有降膽固醇、抗癌、抗粥狀動脈硬化、降低各種慢性疾病風險等作用。因此在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茄紅素是強效抗氧化劑 橙紅色蔬果大多有「茄紅素」雖然以番茄為名,但並非只有番茄才有。許多橙紅色的蔬果類都含有豐富的茄紅素,像是:南瓜、胡蘿蔔、紅西瓜、紅番石榴、葡萄柚、草莓、櫻桃、李子、木瓜、柿子等。一般來說,攝取含茄紅素的食物,經過消化 → 水解 → 茄紅素 → 吸收 → 運送到睾丸、肝臟、攝護腺、腎上腺、腎臟、脂肪和卵巢等器官貯存起來。然而,隨著年紀越大,茄紅素含量也會下降。所以上了年紀的人,要不斷地多攝取茄紅素食品,才能發揮茄紅素的功效。 多攝取茄紅素可降攝護腺癌發生率 Pohar 等人研究指出,罹患攝護腺癌的病人與少吃番茄有明顯的關係,如果每月攝取 8 ~ 16 份番茄茄紅素的人,可以降低 15%攝護腺癌發生的機率。我個人解讀是:攝取含茄紅素食品少,攝護腺含茄紅素濃度也少,抗氧化效力降低,當然罹癌風險就會增加。 美國很多有名醫療研究機構,包括: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中北部癌症治療群(NCCTG, The Northern Central Cancer Treatment Group) 都加入「國家臨床試驗計畫(NCT)」進行茄紅素對攝護腺癌預防或治療的臨床試驗,他們的研究結論對茄紅素都持非常正面的看法。 如何才能吃到豐富的茄紅素我們在家常吃番茄炒蛋,去餐廳沙拉吧吃小番茄常加一些醬汁,為什麼?除了口感之外,還有沒有其他醫學方面的好處?不同烹飪方法又會不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引發我進一步探討的動機。 我的實驗室同仁從超市買牛番茄回來進行研究,共分八組進行萃取茄紅素,因實驗過程冗長,只說結果:「番茄+油+醋」水煮組萃取出茄紅素含量最高,比「單獨番茄」沙拉組(只吃番茄)高出約 7 倍。如何才能吃到豐富的茄紅素?教大家一個好記的口訣:『加油添醋再加熱,15 分鐘 100 度』醫學新知茄紅素為40碳直鏈結構,存在番茄的細胞壁「加熱」破壞細胞壁,使之分離出來;「加醋」可以打斷(水解茄紅素化學鍵,使它容易游離;「加油」的是因為茄紅素為親油性,容易溶解並提高身體的生物利用率加熱時間>15分鐘,茄紅素逐漸被破壞,含量反而減少。茄紅素要吃多少才可以防癌?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的資料:每天攝取 30 毫克以下的茄紅素是安全無虞。又根據醫學文獻報告指出,有效的茄紅素補充品劑量每天必須至少15 毫克,對於人體才有保護作用。以我們的實驗數據換算,每天要吃 300 公克(半斤)番茄且需『加油添醋再加熱,15 分鐘 100 度』烹飪方式,才能達到 15 毫克。如果你天天吃番茄,吃膩了!可以換成等重量的南瓜、胡蘿蔔、紅西瓜、葡萄柚、草莓、櫻桃、木瓜、柿子等富含茄紅素的蔬果。小叮嚀·美國癌症學會:每天攝取30毫克以下茄紅素是安全無虞。·醫學文獻報告:茄紅素每天必須至少15毫克,才有保護作用。·我們實驗數據换算:每天要吃半斤番茄且需『加油添醋再加熱,15分鐘100度』烹飪方式,才能達到15毫克。茄紅素對乳癌細胞的分生研究 我也對茄紅素在乳癌細胞做了一些的分生研究,結論是:茄紅素可以提高「凋亡蛋白」和降低「抗凋亡蛋白」 的雙重效應,使粒線體釋放出的「凋亡誘導因子(AIF)」進入細胞核內,造成 DNA 斷裂 ,最終導致細胞凋亡。 我做了許多天然植物研究,發現許多植化素(包含茄紅素)對正常細胞有保護效果,對癌細胞又有抑制增長作用,這種「雙向效應」真的很奇怪,是上帝的傑作嗎?(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30 癌症.飲食與癌症
亞麻籽是抗癌還是致癌?跟攝取量有關?教授這麼說
我在2023-4-6發表豆漿當水喝會得乳癌嗎,衛福部的資訊正確嗎,讀者Esther在2023-5-3留言:「這篇說得很詳盡,請問教授能不能順便討論一下亞麻籽,到底乳癌,子卵巢癌或子宮頸癌者能否食用,因為有研究說木酚素是植物性雌激素,會使腫瘤變大,但又好多號稱專家說它能抗癌。感覺很多都是動物試驗,實際的臨床實驗如何?」這位讀者寄來的文章是2017-4-6發表在NOM Magazine的攝取黃豆食物和亞麻仁籽會不會得乳癌?營養師:量是關鍵!。我想先請問讀者,這個標題的意思是不是「攝取越多黃豆食物和亞麻仁籽,罹患乳癌風險越高」?好,那我們來看這篇文章在「黃豆是治癌還是致癌?」這個小節裡的兩段話:「根據 2009 年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多吃黃豆食品者……,死亡率與復發率相對風險最高可降低 29% 與 32%,明顯呈現反比。……2011 年也有一篇研究大豆異黃酮的攝取量和乳腺癌的發生率或復發風險之間的關聯性,……結果發現:大豆異黃酮的攝取與乳腺癌的罹病風險呈現負相關,也就是說攝取較多者風險較低。」從這兩段話可以看出,大豆或大豆異黃酮的攝取量是和乳癌的發生率或復發率,呈反比。那,為什麼標題卻用「量是關鍵」來影射「大豆攝取量是與乳癌風險成正比」呢?事實上我在豆漿當水喝會得乳癌嗎,衛福部的資訊正確嗎有引用一篇2020年發表的論文Soy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a prospective study of 300,000 Chinese women and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大豆攝入量與乳癌風險:一項針對 300,000 名中國女性的前瞻性研究和一項劑量反應薈萃分析),而它的結論是:適度攝入大豆與中國女性患乳癌的風險無關。攝入更多的大豆可能對預防乳癌有一定的好處。也就是說,「大豆攝取量與乳癌風險成反比」是從2009到2020一直維持著的科學證據。好,我們現在來看NOM Magazine這篇文章關於「亞麻籽」的部分。其中一句話是:「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不論亞麻仁籽油或亞麻仁籽同時具有抑制乳癌腫瘤細胞生長及漫延的效果,即便是對於雌激素敏感度較低的 ER(-) 乳癌婦女。」「動物實驗中發現……乳癌婦女」!!!???當然,我知道,不論婦女或男士,都是動物。只不過,「動物實驗」所指的肯定不會是「人類實驗」。所以,動物實驗會發現婦女的乳癌風險,也未免太荒唐了吧。好了,現在可以來回答讀者Esther所關心的「亞麻籽是抗癌還是致癌」。我先請大家看2014年發表的Flax and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亞麻與乳癌:系統性回顧)。這篇論文回顧了一直到2013所有年跟「亞麻與乳癌」相關的研究,而得到的結論是:「目前的證據表明,亞麻可能與降低患乳癌的風險有關。亞麻對有患乳癌風險的女性的乳腺組織具有抗增殖作用,可以預防原發性乳癌。乳癌患者的死亡風險也可能降低。」我再請大家看另一篇2014年發表的Flaxseed and its lignan and oil components: can they play a role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and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亞麻籽及其木脂素和油成分:它們能否在降低乳癌風險和改善乳癌治療方面發揮作用?)。這篇也是回顧論文,只不過它不是系統性。它的結論是:「觀察性研究表明,亞麻籽和木脂素攝入量與風險降低有關,尤其是在停經後婦女。木酚素可將乳癌和全因死亡率分別降低 33%-70% 和 40%-53%,而不會降低他莫昔芬的有效性。臨床試驗表明,亞麻籽可減少乳癌患者的腫瘤生長,而木脂素可降低停經前婦女的風險。」從2014到今年,有兩篇相關論文:2019(動物實驗):The flaxseed lignan secoisolariciresinol diglucoside decreases local inflammation, suppresses NFκB signaling, and inhibits mammary tumor growth(亞麻籽木脂素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醇二葡糖苷可減少局部炎症、抑制 NFκB 信號並抑制乳腺腫瘤生長)。結論: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酚二葡糖苷可以作為一種實用且有效的輔助治療來減少復發,但需要對其效果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為製定更有針對性的使用建議提供信息。2020(人體實驗):Randomized Phase IIB Trial of the Lignan Secoisolariciresinol Diglucoside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t Increased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木脂素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醇二葡萄糖苷在患乳癌風險增加的停經前婦女中的隨機 IIB 期試驗)。結論:雖然增殖生物標誌物分析顯示治療組和安慰劑組之間沒有差異,但該試驗證明使用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酚二葡糖苷是可以耐受且安全的。從這四篇論文可以看出,亞麻籽似乎是具有某種程度的抗乳癌作用,但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不管亞麻籽是否具有抗乳癌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NOM Magazine那篇文章所說的「攝取黃豆食物和亞麻仁籽會不會得乳癌?營養師:量是關鍵!」,是與科學證據相左。原文:亞麻籽抗癌?致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30 醫聲.健保改革
健保總額成為公衛政策的提款機 薛瑞元:這是「迷思」
近期,衛福部健保署、國健署共同合作多項計畫,包括「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以及6月1日起上路的「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等,相關經費來源為健保總額,部分醫界人士指出,此些計畫均屬公共衛生預防政策卻使用健保資源,健保已成為「公衛政策的提款機」。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這是「迷思」,採用健保支應預防疾病政策,此屬於「預防性治療」,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薛瑞元今出席「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啟動活動指出,在林奏延擔任部長時,他就提出「預防性治療」概念,但當時國健署說,這是治療不屬於國健署業務,而健保署也指出,這是預防不是健保署的事情。薛瑞元說,「預防性治療」是在疾病未發生時,開始早期預防,避免變成重大疾病,如果大家都不管,疾病就會有所遺漏,醫療是一系列的行為,預防及治療無法分割,如果去計較,那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什麼事也都不用做,人民只能受苦,飽受疾病折磨,無法為民眾解決問題。「息肉切除不是手術嗎?」薛瑞元說,如果進行大腸癌篩檢發現息肉,因擔心息肉往後演變成癌症,立即進行切除,這就是預防性治療,目的是預防,但行為屬於治療,難道會有人說,切除息肉不是治療嗎?因此,不需要去爭論這樣的事情。薛瑞元說,健保署6月1日啟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針對大腸癌、女性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肺癌共五癌篩檢疑似異常個案,啟動「主動追陽」模式,預計將陽性個案追蹤率自8成提升至9成,每年可以再找出2.2萬名潛在癌症患者,早期診斷並加以治療。
-
2023-05-30 醫聲.癌症防治
大腸癌篩檢每20人就有1人罹癌 卻僅8成陽性者後續追蹤
衛福部最新調查,109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國健署推動大腸癌、女性乳癌、子宮頸癌、肺癌、口腔癌篩檢,期盼早期發現及治療。但國健署統計,過往僅8成篩檢陽性患者願意回到醫院確診、追蹤。為增加篩檢陽性者追蹤,健保署今年6月1日啟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針對5癌篩檢疑似異常個案,啟動「主動追陽」模式,預計將陽性個案追蹤率提升至9成,再找出2.2萬名潛在癌症患者。國健署統計,目前五癌篩檢包括大腸癌、女性乳癌、子宮頸癌、肺癌及口腔癌,當篩檢為陽性個案罹癌風險,大腸癌篩檢每兩位陽性個案,就有一人為患有息肉,而每20人就有一人為大腸癌;子宮頸癌篩檢每兩名陽性個案,就有一人為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而口腔癌篩檢每六位陽案,約一人有癌前病變或口腔癌 ;而肺癌篩檢為每九位陽案約一位肺癌;另女性乳癌篩檢每17位陽案,約一位乳癌。另依105至109年統計,五項癌症五年期別相對存活率,大腸癌、女性乳癌、子宮頸癌、肺癌第0期、第1期五年存活率皆超過九成,其中子宮頸癌、肺癌五年存活率更達100%,而口腔癌第0期、第1期五年存活率為七至八成。但第四期癌症五年存活率,口腔癌僅為38.2%、女性乳癌36.2%、子宮頸癌 22.8%,但大腸癌僅剩下15.2%,肺癌更只有12.6%,可見早期發現及治療十分重要。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五癌篩檢計畫為初步篩檢,檢查結果為陽性時,必須進一步確診、追蹤,但過往僅8成篩檢陽性者,篩檢後願意回到醫院確診,可是這樣是不夠的,若不繼續確診、追蹤,即失去了篩檢的意義,若篩檢陽性者跑掉了,未來可能引發晚期癌症,健保須投入更多資源,治療成果也會差很多,今年健保總額特別撥出5.17億元,展開癌症陽追計畫,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說,新冠疫情前,每年進行癌症篩檢人數約有500多萬人,而透過癌症篩檢及後續追蹤,約可確診22萬名癌症患者,因此,若能經由陽追計畫將追蹤率提升一成,約可再找出2.2萬名潛在癌症患者,不過疫情期間,整體篩檢人數約減少二成,僅有400多萬人,如今疫情平緩,希望民眾能踴躍篩檢。衛福部實證資料指出,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有吃檳榔、吸菸習慣者,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癌死亡率,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70%子宮頸癌癌死亡風險,而低劑量電腦斷層則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黃兆杰說,今年6月1日啟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將透過與醫療院所合作,針對五癌篩檢結果為疑似異常個案,啟動「主動追陽」模式,篩檢醫療院所應主動向篩檢陽性者進行衛教及說明後續檢查注意事項,依篩檢不同期別,可獲健保給付400至800點,而後續醫院確診個案則可獲1200至1700點。國健署表示,篩檢醫院須於21天內完成相關轉診措施。薛瑞元說,今年編列5.17億元不算多,若能將陽追率提高到9成,初期癌症患者用手術就可治療,不要讓患者變成晚期癌症,而要用到更多的化療、重粒子、質子等昂貴的醫療花費,藉此節省健保資源,有很高的成本效益,而這需要醫界幫忙,讓計畫持續下去。
-
2023-05-30 養生.聰明飲食
喝豆漿難減重、傷腎、增加罹癌風險?專業營養師一一破解豆漿迷思
豆漿富含優質植物性蛋白質,一直是很夯的養生飲品,喝豆漿卻存在許多迷思,包含傷腎、增加罹癌風險,甚至喝豆漿減重,反而愈減愈重。專業營養師指出,一般人喝豆漿不須過度擔心,腎功能不佳者卻不可大量飲用,避免增加腎臟負擔;乳癌或卵巢癌等女性癌友,在喝豆漿前,最好與醫師討論攝取量。至於喝豆漿減重,需懂得替換肉類等蛋白質食物,控制熱量,才可能減重成功。喝豆漿會增加女性癌症機率?正常人喝豆漿與癌症病友情況不同!蛋白質為人體重要營養素,主要分為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為肉類,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則為豆製品。豆漿不僅富含植物性蛋白質,也富含稱為「植物性雌激素」的大豆異黃酮,因此在民間有傳聞「喝豆漿恐增加女性癌症風險」。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指出,喝豆漿不會引發癌症,但已有乳癌、卵巢癌等女性癌友,是否可以喝多少豆漿?應與營養師或主治醫師討論適當的攝取量。喝豆漿會傷腎?正常人與腎功能有問題者,差異巨大!腎臟負責蛋白質的代謝,也有不少民眾擔心喝豆漿會傷腎。張斯蘭指出,腎功能不佳的因素很多,包括疾病、生活形態等,並不會因為飲用豆漿單一因素所致。但腎功能已經不佳的人,如果攝取過量蛋白質,確實可能影響腎功能,出現尿液減少、尿素氮增加等狀況,合併飲食過鹹,還可能出現電解質不平衡,不可不慎。因此,新光醫院營養師高郁雯提醒:腎功能不佳者,一天喝到1500cc豆漿,就已是十分巨量。腎功能不佳者應與腎臟科醫師討論,並計算一整天蛋白質攝取量,評估一天可以喝多少的豆漿量,避免影響到腎功能。如何健康喝豆漿?如何喝豆漿減重?張斯蘭指出,動物性蛋白質的肉類大多含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一天三餐中有一至二餐,可以用黃豆製品取代動物性蛋白質,例如一杯240cc豆漿等同於一兩肉(約三根手指幅寬的肉類),也就是說,喝一杯豆漿就減少食用一兩肉。因此,從豆漿等黃豆製品攝取蛋白質,可以減少攝取肉類和飽和脂肪酸。如果想喝低糖豆漿減重,張斯蘭強調,首先要了解一份肉類和一份豆漿的蛋白質及熱量是相同的,如果一直喝豆漿,還是會增加熱量,並不利於減重。想減重的民眾,高郁雯建議,下午茶可以改喝無糖豆漿,當作是一個小點心,可增加飽足感,又能降低精緻糖類攝取。對於減重來說,關鍵在於控制熱量,豆漿本身就有熱量,必須取代肉類,才不會愈喝熱量愈多,體重反而有增無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8 養生.營養食譜
做菜抗癌三寶是常見3種辛香料 營養師曝防癌飲食的重要3訣竅
【本文重點】添加辛香料到餐點中有助於預防癌症。青蔥含微量元素硒,抗菌、抗發炎、舒張血管、維持腸道健康;薑的成分可抑制腫瘤生成;大蒜富含蒜素、類黃酮,具防止腫瘤增生的效果。此外,每日攝取足夠膳食纖維與益生菌可降低腸癌的發生率。飲水量應為體重x30。以上方法皆有助於排毒,增加代謝功能。--by ChatGPTTIP1 每天添加辛香料到餐點中•青蔥含微量元素硒,可降低胃液內的亞硝酸鹽含量,對預防胃癌有功效。硒也能幫助合成麩胱甘肽,麩胱甘肽有抗氧化的作用。常有人不喜歡蔥的刺激性氣味,這味道來自於有機硫化物、蒜素的揮發性成分,可以降低體內氧化壓力,幫助代謝有害物質,降低癌症的罹患率。另外,青蔥還有抗菌、抗發炎、舒張血管、維持腸道好的菌相⋯⋯等好處。•薑它的抗癌活性成分有薑酚、薑辣素、薑醇。其中的薑辣素進到人體後,有抗發炎與抗氧化的功能,有助抑制腫瘤生成。有些研究發現薑醇的功能可以抑制癌細胞移轉。一般市場上常分為:嫩薑、老薑、乾薑,其中老薑的薑辣素含量較嫩薑多,而乾薑外皮粗厚,通常搭配中藥材一起煎煮。•大蒜有人稱它抗癌之王,富含的蒜素、類黃酮具有防止腫瘤增生的效果,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還能增強免疫力,對於胃癌、大腸癌等有預防作用。吃蒜最有效的方式是生食,而且要蒜素跑出來必須先把大蒜切開,所以早期媽媽煮菜會把大蒜拍裂,這樣做是對的;再等10到15分鐘之後,也剛好是備料的時間,蒜素就會產生。吃西式餐點時,會碰到把大蒜泡在橄欖油裡,有研究發現,大蒜保存在橄欖油中,可以加強植化素的功能,大家也可以試看看自製。TIP2 每天攝取足夠膳食纖維與益生菌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有毒物質排出,降低腸道黏膜病變風險,減少腸癌的發生率。高纖食物來源:•全榖雜糧類:燕麥、薏仁、全麥饅頭、地瓜等。•豆類:豆漿、豆干、毛豆等。•蔬菜類:花椰菜、地瓜葉、香菇、黃豆芽、黃秋葵等。•水果類:柳丁、芭樂、奇異果等。很多的研究都發現腸道的健康跟癌症呈現正相關性,所以膳食纖維加上蔬果攝取不足,可能跟很多癌症都相關,例如:乳癌、肝癌、胰臟癌、攝護腺癌、肺癌、胃癌等等。所以,在此鼓勵外食族群真的要好好保養自己的腸道,如果無法攝取足夠的蔬果,也可以輔助適當的益生菌保健食品來照顧好腸道環境的健康。TIP3 每天水分要足夠水是身體最重要的解毒成分,參與人體消化、吸收、循環、代謝等運作,我們身體各個器官都需要水分運作,所以喝水對抗癌非常重要。成年人每天要喝多少水?健康成年人每天飲水量計算:體重x30例如,女生50公斤一天總水量是:50x30=1500c.c.這些水分,包含食材中的水跟額外喝進來的湯湯水水,如果遇到流汗更多的時機,可以再多補充水分,來達到排毒增加代謝的功能。薑黃花椰菜炒甜椒材料:白花椰菜100克、甜椒50克、蘑菇60克、薑黃粉1小匙、蒜頭3瓣、橄欖油15c.c.、鹽適量、黑胡椒適量作法:1.乾鍋煎蘑菇,稍微軟後加橄欖油、蒜片爆香。2.加入白花椰菜、甜椒炒熟。3.撒上薑黃粉、鹽、黑胡椒調味即完成。●虱目魚菲力燴蔬菜材料:冷凍虱目魚菲力150g、水60c.c.、金針菇60g、洋蔥¼顆、胡蘿蔔5公分段、薑絲5g、水60c.c.、醬油1大匙、味醂1小匙、蘿蔔泥50g作法:1.胡蘿蔔去皮切絲;洋蔥切絲;金針菇去蒂頭後對半切;虱目魚菲力撒上鹽靜置15分鐘。2.起一油鍋,將虱目魚菲力煎至表面上色起鍋備用。3.同一油鍋,薑絲、洋蔥續下胡蘿蔔和金針菇拌炒。4.加入下水、醬油味醂一大匙煮滾。5.續下煎好的虱目魚菲力煮一下,起鍋前下蘿蔔泥拌一下即完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28 癌症.抗癌新知
為何永遠打不垮癌症?教授解析演化的代價及如何減少罹癌機會
我在前天(2023-5-25)發表亞麻籽抗癌?致癌?,之後有幾位讀者的回應驅使我來寫這篇文章。不過由於這些讀者的回應全文很長,所以我就只節錄重點如下:讀者1:陪伴愛妻治癌多年,…;最後很有名的主治醫師,幾乎是用擲骰子來試藥。…別再告訴自己吃啥副食品或江湖傳言吃了有效。防癌是防不住的,治癌是碰運氣的。好好地聽話~均衡飲食;用有氧操…,起居作息節奏抓穩,控制好比情緒,遠離政治話題,就可多活幾年!讀者2:我是胰臟癌三期患者,至今已一年,不是此癌症的高風險族群,…有時候真的運氣運氣。我自己的觀念是,在經濟許可範圍內尋正規治療,保持身心平衡(飲食作息運動紓壓信仰等),至於道聽途說的偏方或保健營養品就不用費心,生病苦,治療也苦,沒必要再花錢傷身。讀者3:我最近確診breast cancer DCIS-comode type,謝謝你的文章總為大家解豁,同時也給了許多安慰,我特別喜歡你曾在文章裡說到的,世事無常,我們只能盡人事聽天命,還有癌症真的太難說。我一開始被告知確診時實在不太能接受,但說真的細胞每天都在複製,很難完全不出錯,出錯趕上修正就癌變了…(註:Comedo-DCIS 是一種侵入前期的乳癌)兩位我最好的朋友,他們是夫妻,分別在2004和2019被診斷罹患腦癌。他們的腦癌是屬於不同種類的,但都是極其罕見,而且都是長在極其難治療的部位。儘管如此,他們在手術和放療之後,現在都過著正常的生活。那位太太最近把它們診斷和治療的經歷寫成中文和英文的文章,準備公諸於世。我很榮幸被她邀請修訂文稿,而也就因為如此我看到她這麼說:「看完放射科報告後的那個晚上,我心裡有個憤怒的聲音在尖叫,“什麼……又來了”! “這太不公平了,在我們夫婦身上發現兩個極其罕見的腦瘤?機會是什麼?天哪,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受到這樣的處罰?” 」(註:他們夫妻是這世界上最善良的人,生活起居也非常健康)我在網站剛成立一個月時(2016-4-25)就發表了「打垮 癌症」,目的是要指出,我們永遠打不垮癌症。為什麽打不垮?我們人體大約有37兆個細胞,每個細胞的「基因體」由大約30億對的核苷酸組成,而每天約有2兆個細胞的「基因體」要全部複製一次。以人的平均壽命為70歲,那一個人的一生就會有70x365x2兆x30億的機會,「基因體」複製會出錯。用生物學術語,「錯」就是「突變」。不管是「錯」還是「突變」,聽起來都很負面。但其實不然。因為,如果「基因體」複製永不出錯,那就不會有生物演化。就是因為有「錯」,才會有演化。還有,人類的演化是受到病毒的催化,而其中之一的代價就是癌。所以,只要有人類,就會有癌。而這也說明,為什麽我們花了大量的人力與金錢,對癌的治療仍然是杯水車薪。也就是說,無需怪罪西方醫學無能,也不要輕信治癌廣告的吹噓。(註:請看治癌廣告的虛實。)我們雖然打不垮癌,但可以選擇過健康的生活,來減少得癌的機會。如果得了癌,及早切除,也有可能治愈。我在網站成立一週年時(2017-3-27)又發表了癌:為什麽是我,目的是要引用一篇剛發表在Science期刊的論文來支持我「永遠打不垮癌症」的論述。這篇論文是發表於2017-3-24,標題是Stem cell divisions, somatic mutations, cancer etiology, and cancer prevention(幹細胞分裂,體細胞突變,癌症病因學和癌症預防),作者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三位研究人員。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主任Bert Vogelstein博士)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我們需要繼續鼓勵人們避免會增加患癌症突變風險的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然而,由於這些隨機 DNA 複製錯誤,許多人仍會患上癌症,因此在仍然可以治愈時,更好的方法來及早檢測所有癌症是迫切需要的。」他所說的,跟我比他早了一年所說的,是大同小異:「我們雖然打不垮癌,但可以選擇過健康的生活,來減少得癌的機會。如果得了癌,及早切除,也有可能治愈。」原文:永遠打不垮,演化的代價: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18 醫療.婦產科
哺乳媽想跳傘!她超怕「胸部爆炸」 釣出專科醫認證:假奶也不會
一名年輕媽媽剛生完小孩,正處於哺乳階段,想挑戰跳傘卻害怕「胸部在空中爆炸」,因此私訊婦產科名醫蘇怡寧,事後蘇也發文分享引起熱議,甚至釣出專科醫師認證,假奶也不會破掉,最後連當事人也出面回應「上飛機前會先擠乾的…謝謝大家關心」。蘇怡寧在臉書分享一名媽媽的私訊,對方表示自己下個月要去挑戰1400英尺(約426公尺)跳傘,擔心乳房腫脹跟跳傘會有關係嗎,怕胸部爆炸」。對此,蘇怡寧回覆,「不會爆炸的,加油」,他也笑說「在高空中腫脹的乳房不會爆炸啦,但是如果是我,我就不會去,因為我怕高」。文章曝光,網友們紛紛開玩笑說,「所以現在最新的恐怖武器,是哺乳中的媽媽?」、「不曉得在跳傘者下方觀看的人需要撐傘嗎」、「但是脹奶太久沒擠會爆炸」、「去高空怕乳房腫脹爆炸,那去潛水水壓豈不是會讓奶在海裡一直噴?我只聽過乳糖不耐症,沒想到有乳房不耐症」。另外,不少人對於跳傘的高度感到相當震驚,「1400英呎是要跳投胎的嗎?」、「等等1400英尺?400多公尺而已欸,這真的能跳傘?是與其考慮胸部爆炸,應該是要考慮整個人爆炸吧」,而媽媽本人也現身回覆「上飛機前會先擠乾的…謝謝大家關心,是14000啦…問問題太緊張,少按一個0」。留言處還意外釣出乳房專科醫師來認證,表示「不會爆炸」,也解釋若是隆乳的話,「近幾年合格的隆乳材質,甚至去接受乳房攝影壓擠也不會破掉唷」。延伸閱讀:.「職場女性餵母乳好糾結! 醫助破除「4大迷思」家人支持不可少.10種乳房可能疼痛原因!少機率跟乳癌相關,大部分是正常週期性生理現象.「懷上寶寶,媽媽就消失了嗎?」孕婦想吃夾菜卻被婆婆糾正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4 名人.吳佳璇
是耶魯法學博士也是思覺失調患者 她出書揭患精神疾病的人所面對的挑戰
精神科病人寫下自己生活如何與疾病交纏的第一手經驗,總是特別動人,尤其作者患的是專家眼中影響思考流程與認知功能,一百多年前直接稱作早發性癡呆的思覺失調症,更是鳳毛麟角。艾倫‧薩克斯的《核心崩解》就是這樣的奇書。艾倫是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南加大教授,絕對是主流社會定義下的傑出女性。然而,直到本書出版前,除了少數親友及她的精神分析師與精神科醫師,無人知曉她從青春期起,持續受到怪異的幻覺與妄想干擾。換言之,艾倫是一位發病數十年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既然是一位世俗定義的成功人士,為何要冒著被輿論懷疑甚至鄙夷的風險,揭露自己生命史中隱藏多年不堪的一面?原來,媒體獵奇、妖魔化精神病人的傾向,東西皆然,作者想破除眾人以為思覺失調患者都很暴力、具威脅性的刻板印象,因為在真實世界裡,絕大多數病人不僅從未傷害過任何人,且只能默默承受疾病遭嚴重汙名化帶來的苦楚。作者另一個理由,是想帶給人們希望,縱使得到精神疾病,並不等同必然失能,今後人生只有幽暗與痛苦,全然與生命的喜樂與成就絕緣。艾倫的揭露,不僅對社會大眾,更對像我這樣的精神衛生工作者,起了重大效用。若從我現有的專業知識分析,她身上確實有許多不利的預後因素,像是早發病,病前高成就、以及明顯憂鬱傾向。換言之,我們若不經常自我提醒,會不知不覺以柔性或家父長式態度向病人傳達,不宜結婚(以免陷入複雜的人際關係)、不要追求太有挑戰性的工作等消極的訊息。但是,作者也不希望讀者拿她的經驗督促身邊罹病的朋友,「她都辦到了你一定也可以」。薩克斯教授直言,任何人若說出類似的話,她將難過無比,因為她根本不是要說,每個罹患思覺失調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人,都能成為成功的學者或專業人士;且她自知,能走到這一步,必須集合許多運氣,包括資源豐沛的雙親,一路走來遇到許多伸出援手的貴人,以及自己「固執無比,幫我和害我一樣多的人格特質」。艾倫認為,一個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所面對的挑戰,是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這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挑戰。她從青少年起跌跌撞撞,終於體認自己必須在適當的抗精神病藥物與談話治療中,與自己的疾病共存。儘管是一個無法復原的精神病人,人生一樣有順境與逆境,也會罹患其他疾病(像是腦出血與乳癌),但自己所接受的治療,已足以追求一個美好、值得活下去的人生。闔上書本,多年執業生涯遭遇的思覺失調症病人,在我眼前一一浮現,其中確有類似艾倫那樣幸運的人,在社會不同角落,過著值得自己活下去的人生。當今的治療,雖然無法藥到病除,已足以預防一再發病,讓生活陷入狂亂不安。但如何讓眾人口中「沒有病識感」的病人感受到治療的益處,不單單是被社會壓迫、被藥控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延伸閱讀】《核心崩解》艾倫‧薩克斯╱大家出版╱2023《美麗境界》西爾維雅‧娜薩╱時報出版╱2014《迷網-蘿莉的美麗境界》蘿利‧席勒,雅瑪達‧博納╱足智文化╱2018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13 養生.人生智慧
癌逝妻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
當你撐不下去的時候,會怎麼做呢?臉書粉絲團「哈捏口推特翻譯」翻譯了一篇日本Twitter的貼文,闡述一位丈夫的妻子因乳癌過世,留下年幼孩子,丈夫感到絕望地打電話向朋友求救。朋友到達現場後,發現每個角落都貼著他妻子留下的便條,包含了許多細節和孩子需要的照顧,而其中令人悲痛的一句話,更是讓人感到心碎。網友紛紛回應有好大顆洋蔥,看完馬上鼻酸眼眶泛淚。癌逝妻子留下紙條 叮囑丈夫生活細節一位摯友的妻子不幸罹患乳癌去世,留下了一個年幼的孩子。摯友感到束手無策,絕望地打電話向我求救。當我趕到他家時,看到每個角落都貼著他妻子留下的便條,令我鼻酸淚如雨下。便條上記著許多細節和關心孩子的話語,像是「牛奶要調成能靠在臉上的溫度唷,讓孩子感到舒適」、「如果哭了就讓他抱著娃娃」等。而最令人悲痛的是最後一句話,「累了的話記得說出『救救我』,向其他人求助唷,對不起呀。」我才知道他正是因為發現了這些紙條,才打電話給我求助的,他就這樣抱著寶寶,放聲大哭著。我見狀後安慰他,並讓他知道「謝謝你願意向我求助,你不會是一個人,沒事的。」而被抱的寶寶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彷彿在告訴我們今天也活下去吧。此篇貼文一發,引起大批民眾留言,有許多網友表示不捨,看了眼淚突然滿出來。「這洋蔥好大」、「我為什麼早上五點躺在床上流眼淚」、「摯友的妻子很愛很愛自己的家人呢,只是她沒有選擇了🥲」、「好溫柔的人,這樣溫柔的人離世也讓人好難受,一切都感覺好難過。希望留下來的人也能好好活著!」、「家有幼兒的家長根本對此文沒有抵抗力」。也有網友表示,遇到困難真的要提出求救。「辛苦了,願你的『救救我』也有人攬住。」、「希望每個求救都能被承接」、「我大概找不到人打救救我的電話。」生前預錄「遺書影片」不讓死後留遺憾為了不讓死後留下遺憾,臉書粉絲團「哈捏口推特翻譯」小編也分享自己的做法:突然想到自己大概四年多前,就一直在揪家人陪一起錄「一年一次的『遺書影片』」。簡單來說就是以防自己會在當年死掉,先錄一個笑著跟家人說「就算我在今年死了也不要太難過喔!我最愛你了!ㄟ嘿!」的影片。一直很羨慕西方某些國家會在葬禮上播放已故者生前錄製的錄音等物品。希望在自己死的時候,還活在世界上的愛我的人能盡早離開悲傷,想到的都是可愛快樂的回憶,包含我的葬禮。如果事先錄下這種影片,不僅可以從影片數量看出自己從幾歲開始就願意抱著輕鬆的態度面對勢必會到來的死亡,更能讓活著的人清楚記得「是啊,雖然他死了,但他說了別忘了他愛我。」雖然有些人會覺得這樣做很不吉利,彷彿在詛咒自己今年會死掉一樣,但我更相信這是一種能讓讓自己不留遺憾、減輕他所愛的人傷痛的預防治療法。網友也紛紛回應,認同每年預錄『遺書影片』的做法,「像是回憶保險那樣,在家人的回憶和心靈上提供幫助,如同生命保險幫助家人之後的經濟問題。」、「借版面呼籲一下,大家還是務必把遺書隨時寫好喔!那並不是寫了就要去死,而是為了幫助每個活下來的人們!」、「我之前會在每年生日ㄉ時候寫遺書!」、「這個方法超棒的,不過我可能會邊錄邊哭」。也有網友分享自己跟已逝家人間的遺憾,呼籲預錄遺書影片才能不留遺憾。「我爸爸走大概半年而已,我已經想不太起來他的聲音。雖然還算是幸運的,家人之中最後有聽到爸爸聲音的是我,但是那句話是:我不想插管,而且聲音還很虛弱。長輩們可能比較難接受遺書影片這種想法,但是就算只有自己這樣作感覺也可以,因為看到爸爸最後那種樣子後,我希望自己在別人心裡最後還是笑著的」、「去實行吧!上個月中我媽身體不適,走進醫院被轉急診幾小時後昏迷,一直到半個月後離世中間都沒醒來,什麼都沒交代。她離開後至今半個月了,明明親眼看她斷氣,親自撿了骨灰,但是現在能讓我正常生活依靠的是好像媽媽只是外出晚點就會回來的錯覺。」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1 癌症.飲食與癌症
研究顯示喝這種茶確實能防癌!尤其對乳癌、攝護腺癌最顯著
植化素防癌系列之一:茶多酚有人說『植化素(phytochemicals)』是 21 世紀的維他命, 是植物本身「量身訂做」的一種化學物質,不同植物製造不同植化素。它提供植物自我保護功能 --- 抵抗昆蟲、細菌、紫外線等種種傷害。例如:「大蒜硫化物」味道可以驅蟲、「花青素」顏色可以招蜂引蝶 …。科學研究發現這些『植化素』還可以保護人類對抗疾病。 「植化素防癌系列」我們先談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茶』, 相傳古代神農氏嚐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老祖宗早就發現茶有解毒功效。依製茶方法的不同,可分成:「不發酵」綠茶、「半發酵」烏龍茶及包種茶、「全發酵」紅茶。發酵愈多所含『茶多酚』就愈少,『兒茶素』是茶多酚最主要的活性成份,也是茶苦澀味來源。『EGCG』是兒茶素 4 種成份中,含量最高且生物活性最強的植化素。關於『EGCG』癌症基礎研究以及美國國家臨床試驗(NCT00516243):『EGCG』癌症基礎研究.『EGCG』作用的分子靶點:p53,p73,p21,Bax,EGFR, AKT, NF-KB, Bcl-2, cyclin D1, COX-2, VEGF,MMP-2/9, STAT3, ERK1/2, IL-12, CD8 T-cell o.『EGCG』可以調控這些分子靶點訊息傳遞,能抑制大腸直腸癌、胃癌、攝護腺癌.非小細胞肺癌、胰臟癌、乳癌、膀胱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腫瘤細胞的生長;同時對於抗藥性的攝護腺癌細胞亦有增敏效果。.『EGCG』也具有免疫調飾功能,調控毒殺性T細胞、介白素12,有利於預防癌症及自體免疫疾病。哥倫比亞大學綜合癌症中心2014年發表一篇多中心臨床試驗:實驗組分為茶多酚E膠囊,每天 EGCG 800毫克(4顆,早晚各2顆,約4~6杯綠茶)、1200毫克(6顆,早晚各3顆,約6~9杯綠茶)、1600毫克(8顆,早晚各4顆,約8~12杯綠茶)。【結論】茶多酚E膠囊都能降低血中 HGF 及 VEGF 濃度。前者指標顯示乳癌患者治療的預後較佳,後者指標顯示乳癌患者轉移的機會較低(見下表):另有一篇國外研究報告指出,早期攝護腺癌和乳癌患者只要每天 EGCG 800 毫克,連續 2 ∼ 6 週,可以降低血中 HGF 及 VEGF 濃度。若以防癌、抗癌、保健為目的,每天 2~3 杯綠茶,從不間斷,就能維持茶多酚在血中一定的濃度。(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11 養生.保健食品瘋
女健身選手眼發黃、腹痛,竟是「麩醯胺酸」引發肝毒性
本文重點:正如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From Bed to Bench 雜誌 2020 年發表的一項案例研究報告的那樣,服用「麩醯胺酸」(Glutamine)補充劑,一種在癌症患者和健身愛好者中流行的保健品,卻導致肝毒性。一位35歲的健身愛好者每天攝入麩醯胺酸後,三週出現腹痛、眼睛發黃、厭食、噁心、嘔吐、發燒和皮膚發黃等症狀。停止補充劑兩週後症狀消失。麩醯胺酸是一種支持免疫系統、蛋白質合成和腸道功能等的胺基酸。--by ChatGPT在癌友、健身圈很夯的保健食品「麩醯胺酸」(Glutamine),攝取過量竟會引發肝毒性!國外一名年約35歲的女性健身選手有一日因連續三天腹痛、眼白發黃就醫,醫師追問發現,這名健身選手已服用「麩醯胺酸」粉狀保健食品三周,肝功能檢查與影像學檢查都顯示,這名選手的肝臟功能已受破壞,眼白發黃則是黃疸引起,而這可能是麩醯胺酸所引發的肝毒性反應。2020年〈從臨床到實驗室腸胃病學與肝臟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From Bed to Bench)首度刊登一名使用麩醯胺酸導致肝損傷個案,一名女選手聽從健身教練建議,每天服用10公克含麩醯胺酸保健食品,等於一天服用170毫克純麩醯胺酸,結果出現腹痛,眼白發黃、嗜睡、厭食、噁心、嘔吐、發燒、畏寒、膚色轉黃、尿液變黑等症狀在食用麩醯胺酸這段時間,她沒有服用任何其他保健食品,也沒有特殊飲食計畫,過去也沒有其他疾病病史。這名女選手在症狀出現8天後就診,在停止服用麩醯胺酸兩周,經過密切追蹤,症狀終於好轉,這是首次病例研究報告顯示大量「麩醯胺酸」可能引發肝毒性,對肝臟健康造成傷害。「麩醯胺酸」是甚麼?有哪些好處?「麩醯胺酸」是胺基酸家族成員,我們的身體本身就會製造麩醯胺酸,在血液中,含量非常豐富。麩醯胺酸主要作用如下:‧幫助體內蛋白質製造。‧支持腸道系統的運作。‧支持免疫系統的運作。‧為白血球等提供養分。‧保護口腔、食道黏膜。在2023年聯合報癌症高峰論壇中,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乳房醫學會常務理事郭文宏指出,根據2019國際癌症支持性照護學會暨口腔腫瘤國際協會(MASCC/ISOO)所出版的臨床治療指引,頭頸癌病患若接受化療、放療,適量攝取麩醯胺酸或用麩醯胺酸漱口,可幫助保護口腔黏膜,即使出現口腔黏膜炎,也可減少疾病嚴重程度,這對接受化療、放療的癌症病友,是一大福音。基礎研究也發現,乳癌或其他正接受Paclitaxel(俗稱太平洋紫杉醇)治療的病友,若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或可幫助預防神經受損。這些天然食物 都含有麩醯胺酸許多天然食物,像牛肉、豬肉、雞肉、鴨肉、牛奶、優格、起司等動物性蛋白質食物,或生芹菜、高麗菜等蔬菜,都含有麩醯胺酸。癌友、民眾吃太多麩醯胺酸,會不會有危險?科學家很早以前發現,麩醯胺酸會滋養癌細胞生長,過去研究顯示,當麩醯胺酸、麩醯胺酸合成酶的濃度偏高,可能增加肝細胞癌的轉移機率、復發率。一旦癌友攝取太多麩醯胺酸,或不管有沒有症狀都持續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時間一長,不僅可能引發血尿、膚色改變、下背痛等副作用,還可能引發其他癌症復發疑慮。除了癌友 還有哪些族群要留意?‧肝臟、腎臟疾病病友,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可能讓症狀加重。‧罕見疾病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病友,也不宜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有些年長者的腎功能正衰退,服用劑量可能需要減少。‧患精神疾病,或有癲癇病史族群要留意,部分研究認為,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可能讓情況惡化,使用需特別謹慎。哪些藥物、食品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國外學者提醒,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時,可能增加體內氨濃度,這時服用滲透性瀉藥「乳果糖」(Lactulose),乳果糖的效果就會有所打折。如果是大腸癌病友,又正接受化療藥物Doxorubicin(俗稱小紅莓)、Methotrexate (滅殺除癌錠)或5-fluorouracil(5-Fu)的治療,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可能增強化療效果,而化療藥物副作用則可能減輕。服用劑量、時機建議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提醒,癌友普遍聽聞麩醯胺酸可修復口腔黏膜,但例行補充麩醯胺酸與血液腫瘤再發疑慮有關。建議使用劑量以0.5克/公斤/天為限,可多次漱口後食用緩解症狀,但僅有症狀短期使用,不宜例行補充。重要叮嚀:癌症病友在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前,一定要詢問醫師,特別是正在接受化療的病友,千萬不可以在未諮詢醫師的情況下擅自服用麩醯胺酸,以免干擾療程、產生負面影響。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5-09 養生.家庭婚姻
產後因「這件事」被婆婆賞巴掌!老公沒挺還勸別反駁長輩 給新手媽媽5點建議
婆媳關係是許多家庭難解的問題,假如多了孩子出生,恐怕之間的爭吵會更嚴重。一名女網友就發文透露剛生產完三個星期,因為母乳量比較少,竟然被婆婆責罵害孩子吃不飽,甚至還因為去打退奶針、給寶寶喝配方奶遭打巴掌,貼文一出引起眾人憤怒,紛紛勸原PO趕緊離婚。因母乳量少拒絕親餵 被婆婆甩巴掌原PO在Dcard以「剛生完就被婆婆甩巴掌」為題發文,她說因為產後母乳量很少,也常常塞奶,孩子每次要喝90 cc,但她只能擠出40到50 cc,而且每四個小時就要忍著疼痛擠一次,半夜也要起床擠,讓她常常邊擠邊哭。沒想到婆婆沒有心疼原PO,反而還責怪她因為吃太少,導致母乳量太少,也因此害孩子餓到才會大哭。不僅如此,婆婆還一直灌輸餵母乳的好處,還說自己當年剛生完餵嬰兒還要去工作,哪有像原PO現在這麼好命,種種壓力讓她每天睡眠不足也很憂鬱,也因此吃不下飯,常躲在房間裡哭。她問過醫生後,醫生建議可以打退奶針,而且嬰兒直接喝配方奶也不影響發展,但婆婆卻非常反對。有次原PO回診要去打退奶針,婆婆知道後暴怒甩了她一巴掌,罵她忤逆長輩不聽話,老公聽到跑出來看,竟只是安撫婆婆的情緒,卻沒有安慰她,甚至還要她聽婆婆的話繼續親餵,不要反駁長輩的想法,讓原PO聽了心裡更痛。網友建議去驗傷 就帶著孩子提離婚多數網友一面倒都力挺原PO,「要是我一定挺太太,打人就是不對」、「如果妳一個人養得起小孩就可以離了~配方奶跟母奶長大了其實根本差不多」、「先不管餵奶的事,不管怎樣都沒有人有資格打妳」、「沒辦法想像之後婆婆會拿什麼偏方顧妳小孩,他們母子問題很大欸」、「要是我就帶著孩子回娘家提離婚」、「好可怕,以後孩子的教育惡婆婆一定也會插手」、「去驗傷,該提告就提告,沒人可以打妳巴掌!家暴零容忍,寧願帶著孩子離婚也不要讓自己受委屈」。事後原PO再發文,表示自己經過這件事後絕食抗議,家人已經妥協讓寶寶喝配方奶,老公也有安撫她,婆婆也向她道歉,但原PO不想理會他們。她說父母很早就過世了,所以自己沒有娘家,本身沒有工作,存款也很少,但絕對會努力把孩子養大。新手媽媽親奶/配方奶的5點建議面對婆婆和家人的壓力,讓新手媽媽自由選擇餵奶或配方奶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五個建議:1.尋求醫生或營養師的協助:如果新媽媽因為母乳不足或其他健康問題而無法餵奶,可以尋求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這些專業人員可以提供有關營養和餵養方面的知識,並協助新媽媽做出最佳決定。2.與伴侶溝通:伴侶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並協助新媽媽和婆婆進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新媽媽應該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而且不要因為他人的壓力而放棄自己的權利。3.考慮各種餵養方法的優缺點:餵奶和配方奶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新媽媽可以嘗試了解這些優缺點,並選擇適合自己和寶寶的餵養方法。4.求助專業機構:如果新媽媽感到無助或需要進一步的支持,可以尋求專業機構的協助,例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兒童保護機構或心理諮詢機構。5.保持冷靜和理智:面對婆婆和家人的壓力,新媽媽應該盡可能地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讓情緒控制自己的決策。同時,也要記得自己有權做出自己的決定,並為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和福祉負責。延伸閱讀:.職場女性餵母乳好糾結! 醫助破除「4大迷思」家人支持不可少.孩子是婚姻殺手還是感情加溫器?日研究孩子2歲時,對先生的愛只剩三成!.「生過孩子、餵母奶就不易得乳癌?」她哺乳發現硬塊...以為漲奶卻是乳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8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葡萄真的不用吐葡萄皮!抗氧化最強的植化素 白藜蘆醇能預防結腸直腸癌
植化素防癌系列之二:白藜蘆醇 (resveratrol) 「白藜蘆醇」一定很少人聽過,但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這一句繞口令,大家又很熟悉。沒錯,葡萄皮含有豐富的「白藜蘆醇」,它是一種植物抗毒素,也是紅酒的主要成份。「白藜蘆醇」的含量,以圓葉(muscadine)葡萄酒最多,為紅酒的 7 ∼ 20 倍;其次是紅酒、紅葡萄汁、玫瑰酒、 Pinot noir 葡萄酒、白葡萄酒、花生、紅葡萄。 1939 年,日本高岡博士從植物白藜蘆根莖萃取出「白藜蘆醇」。 直到 1980 年,才發現「白藜蘆醇」具抗氧化及保健功效,它是目前已知抗氧化能力最強的植化素之一。關於「白藜蘆醇」的癌症基礎研究以及美國醫療機構進行國家臨床試驗計劃: 「白藜蘆醇」癌症基礎研究.「白藜蘆醇」作用的分子靶點:SOD,catalase, glutathione, AKT, NF-KB, iNOS,COX-2, STAT3, surviving, p53, p21, Bax,BAK, DR..「白藜蘆醇」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以及調控血中微量元素的銅/鋅比值。例如:攝護腺、肝癌、乳癌、神經母細胞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結腸癌等。國家臨床試驗計劃加州大學爾灣分校2009年發表一篇臨床試驗報告:「檢測植物來源之「白藜蘆醇」和「葡萄粉末」對結腸黏膜和結腸癌的 Wnt 路徑靶點基因表現之影響」(NCT00256334)。一組患者每天服用「白藜蘆醇錠劑」80 毫克(內含白藜蘆醇 15.54 毫克,是從 94.4 公斤葡萄萃取出來)或另一組服用「葡萄粉末」 80 公克(內含白藜蘆醇 0.073 毫克,是從 0.45 公斤葡萄濃縮乾燥)。2 週後,進行手術切除,摘取腫瘤病灶及附近正常黏膜的組織,檢測Wnt 訊息傳遞路徑的靶點基因表現。【結果】「白藜蘆醇錠劑」及「葡萄粉末」二組都沒有抑制直腸癌細胞的Wnt 訊息傳遞,但附近的正常細胞卻有明顯抑制效果(p < 0.03)。 【結論】1)「白藜蘆醇錠劑」或「葡萄粉末」作用在正常細胞,可以用來預防結腸直腸癌的發生。 2)若用於結腸直腸癌治療仍需進一步研究,包括提高「反式白藜蘆醇 (trans-resveratrol)」至藥理學治療劑量。因為實驗室研究報告都證明高濃度的白藜蘆醇,才有抑制癌細胞生長和誘導癌細胞凋亡的作用。(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7 名人.劉秀枝
輕度認知障礙也能回復到正常 名醫授簡單易行且不花費的方法
最近讀到一篇來自耶魯大學,刊載於2023年4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開放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讓我大為振奮。貝卡·利維(Becca R. Levy)博士的研究團隊追蹤1716位平均年齡77歲的「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者。在起始點時以「對老年的態度」問卷評估參加者對老年的看法,共有5個題目,例如「我愈老,愈覺得沒用」,每題以自我感受程度分做1至6分,總分小於15分者為正面看法,大於等於15分者為負面看法。並且每兩年評估其認知功能,最多高達7次。發現對老年持正面看法者回復到正常認知的機率,比負面看法者多了30%。輕度認知障礙是介於正常認知與失智症之間的過渡階段,其短期記憶或任何認知功能輕微退步,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不是失智症。一般而言,每年約10~15%的輕度認知障礙會轉變為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因此被認為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但每年也有16~25%的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認知會回復到正常,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探討為何認知功能回復的論文非常多,目前沒有定論,可能與輕度認知障礙者的年齡、載脂基因的類型、生活習慣與精神狀態如憂鬱、焦慮、壓力等因素有關,因此醫師常建議輕度認知障礙者要加強預防失智症,如多動腦、運動、從事刺激大腦的休閒活動、與人互動以及治療三高等,並且每6個月到1年追蹤其認知功能。利維博士這篇2023年的論文更提供了「正面看待老年」這簡單易行且不花費的方法,如廣為推行,將有益社會大眾健康。然而,很多人從小就對老年有負面印象,曾看過一位4、5歲的小孩撐著竹杖一跛一跛地學老爺爺走路。成年後,媒體上的廣告不停地告訴我們要如何回春,而年老者也常不自覺地感嘆:「人老,不中用了。」甚至給人倚老賣老的負面印象。那麼,如何建立對老年的正面看法呢?首先是接受,人生如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個年齡都有其特色。其次是轉念,感恩能活到老,接受老年帶來的外貌與身體病痛,同時也享受醫藥與科技的進步等。例如80歲的好友因疑似乳癌轉移到肝臟而要接受肝穿刺切片檢查,朋友們都有點擔心,她卻坦然地說:「肝穿刺是醫師在超音波下操作,看得到病變和穿刺的位置,沒問題的。如果結果確定是轉移,乳癌一直有新藥,就接受化療或標靶療法吧。趁著我現在食欲不錯,多吃點,養好體力,才有接受治療的本錢。」讓我既寬心又佩服。醫學文獻有關正面看待老年的好處不勝枚舉,例如死亡率較低、走路速度較快、手的握力較強、認知功能較佳,且比較能從衛教課程中受益或積極接受治療等。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最後達到你所想像的結果,讓我們一起來正面看待老年吧。FB粉絲團「劉秀枝 joy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5 癌症.飲食與癌症
有實證醫學的植化素!研究指「這種水果」有效預防攝護腺癌復發
植化素防癌系列之「石榴」 一位攝護腺癌併骨頭和肺臟轉移的老先生回診看癌指數報告及續拿荷爾蒙標靶藥物,發現PSA有慢慢上升,我建議家屬是否在現階段的治療外,再加上有實證醫學的植化素試試看。「石榴」大家應該不陌生,是秋天盛產的水果,果實裡面多室,每室有許多紅色子粒漿果,吃起來多汁、甜而帶酸,植化素就在這個可食用部份。 關於「石榴」的癌症基礎研究以及美國醫療機構進行國家臨床試驗計劃: 「石榴」癌症基礎研究・「石榴」的作用分子靶點至少有16個(NF-B、Bcl-2、BAX、BAK、VEGF、cyclin、CDK、JNK. AKT, MTOR, ERK. COX-2、iNOS,p21、p27.p28.・「石榴」在攝護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惡性黑素瘤等,抑癌生長的機轉是經由許多不同的訊息路徑傳遞,包括:抑制細胞核轉錄因子、誘導細胞凋路徑、抑制腫瘤血管增生、調控細胞週期素及其依賴性激酶、抑制哺乳類Rapamycin標靶路徑、抗發炎及細胞外調控激酶路徑等。國家臨床試驗計劃「石榴」對攝護腺癌的預防與治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2006 年發表一篇二期臨床試驗『石榴果汁對男性攝護腺癌手術或放射治療後PSA上升的二期研究』,總共 46 位患者進入研究,實驗組患者每天喝石榴果汁8盎司(約236毫升),直到病情惡化為止。【研究結果】1、喝石榴果汁的癌指數PSA上升一倍時間約為54個月,沒有喝石榴果汁僅15個月,說明喝石榴果患者有較好的疾病控制,復發時間由15個月延長至4年半,二組比較有明顯的統計差異(p < 0.001)。 2、喝石榴果汁與沒喝石榴果汁抽血檢驗比較:1)以患者血液做攝護腺癌 LNCaP 細胞體外培養,前者血液的細胞生長減少 12%(p < 0.0048),細胞凋亡增加 17%(< 0.0004)。也就是說,喝石榴果汁患者血中含有石榴植化素, 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2)前者血中之一氧化氮含量增加 23%(p = 0.0085),血中脂質氧化狀態也明顯減少(p < 0.02)。說明喝石榴果汁患者血液中的石榴植化素,具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自由基(相片五)。 【結論】「石榴」是有效預防攝護腺癌復發的化學預防劑(chemoprevention agent)。(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3 醫療.心臟血管
女性頭號殺手不是癌症 醫:「這病」症狀非典型更可怕,容易被誤診
衛福部110年統計,心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但流行病學發現,心血管疾病與其他疾病不同,男女在症狀、診斷和預後方面,存在明顯性別差異。台北榮總女性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呂信邦表示,男性心肌梗塞常見症狀為「胸痛」,但女性卻是常出現非典型症狀,包括噁心、心悸、腹痛、疲勞、倦怠、全身無力、冒冷汗、肩膀麻等,因而更容易被誤診,造成延遲治療及高死亡率。心肌梗塞典型症狀「胸痛」,女性未必出現台北榮總結構性心臟科主任陳嬰華說,心肌梗塞典型症狀是「胸痛」,這在女性患者未扮演重要角色,卻可能是出現噁心、想吐,但這常被認為是腸胃不適;或是左肩痠痛,兩側肩胛骨中間疼痛、下巴痛等,這些被認為是肌肉痠痛等;或是有疲倦、全身無力等症狀,但如果這些症狀出現3項以上,就不需等待胸痛,應懷疑是急性心肌梗塞,盡速到醫院急診就醫,避免造成被誤診或延遲診斷。女性心肌梗塞非典型症狀噁心想吐左肩痠痛兩側肩胛骨中間疼痛下巴痛疲倦全身無力女性心血管死亡率高於癌症陳嬰華說,發生心肌梗塞時,應於90分鐘內到醫院打通血管,一旦錯過黃金治療期,心肌壞死後,將增加心律不整、心衰竭機會,因此,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出男性兩倍,由此可知,心臟病是女性頭號殺手,死亡率是癌症的3倍、乳癌的5倍,以及卵巢癌與子宮頸癌的17倍。陳嬰華表示,日前於急診更收治一名27歲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病患,到院時病情嚴重,心肌梗塞同時又引發嚴重心律不整,經電擊、置放支架搶救,同時臨床發現,50歲以下年輕女性心肌梗塞患者比率愈來愈多,建議女性對心臟病應提高警覺。女性心血管疾病更容易被忽略或被誤診呂信邦指出,男女心肌梗塞除症狀不同外,致病原因也大不相同,如糖尿病及肥胖等危險因子,女性顯著大於男性,另吸菸對女性心肌梗塞風險也比男性更高,尤其是年輕族群的差異更是顯著,凸顯危險因子在男女影響的差異,同時也顯示出年齡跟男女在心血管病的影響。呂信邦說,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較男性低,但預後發生心血管死亡率或心衰竭發生率都比男性高。 由於男女心血管疾病存在差異,女性心血管疾病更容易被忽略或被誤診,原因是女性生理機制與男性不同,且從生理及代謝方面都存在差異,同時女性患者較男性患者在治療達標率,常不如男性患者,得到醫療照顧比男性患者少,醫療院所應對女性心肌梗塞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及協助,目前北榮成立女性心臟醫學中心,希望給予女性心臟病患者更好的治療。疾病百科/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由於心臟冠狀動脈突然阻塞,導致供給心肌血流中斷,心肌缺血缺氧而壞死。臨床表現上,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呼吸困難是典型的病徵,但約有一半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病發前沒有任何症狀。》看完整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30 癌症.抗癌新知
從納健保給付後連續霸榜三年 花費最多金額的癌症用藥是它
【本文重點】台灣健保藥費逐年增加,去年申請費用達2,316億元,成長率達4.7%,主因是新藥、癌藥、罕藥占比提高。其中,癌症治療藥「泰格莎」三年來為健保財務重擔,卻成為肺腺癌突破生存期長、延長患者生命最為有效的藥物,但健保署為降低負擔,改為只給付已經造成腦轉移的患者。治療乳癌的「賀癌平」因推出生物相似藥,價格重打,去年給付費用下降到十大昂貴癌藥的第四名,而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基利克」則被譽為最值得投資的藥品,可以將慢性病轉化為穩定病。--by ChatGPT健保藥費逐年增加,去年申請費用已達到2,316億元,占整體健保費用的27.3%。近五年藥費成長率達4.7%,主要與新藥、癌藥、罕藥占率逐年提高有關,去年癌藥就多達392億元,占整體健保藥費的16.9%,其次是新藥占13.1%,罕藥3.4%。健保署依照給付金額,統計近五年十大癌藥排名,107年排名第一為治療乳癌的標靶藥物「賀癌平凍晶注射劑」,給付金額高達21億多元,單劑給付金額為4萬3,436元;108年則由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提到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靶藥物「基利克膜衣錠100毫克」為首位,總給付金額為15億多元,一顆給付價格為474元。109年至111年位居首位的都是治療肺腺癌的藥物「泰格莎膜衣錠80毫克」,健保總給付金額分別為18億多元、41億多元、31億多元,一顆給付價格為3,418元。單泰格莎一款藥物,去年給付的藥費就占整體健保藥費的1.3%。肺癌用藥-泰格莎109年納健保給付後,連續霸榜三年。「泰格莎問世後,只要講到肺癌,幾乎沒有人在談論其他藥。」林口長庚醫院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張文震表示,泰格莎適用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台灣約有55%的肺腺癌病患屬於該類型的基因突變。肺癌長年位居我國十大癌症之首,每年約有1.5萬人為新確診個案,早已成為台灣的新國病。張文震說,台灣肺腺癌患者多,又加上泰格莎單顆價格高,依照療程每天都需要吃一顆,泰格莎的基本療程就是19個月,一位符合使用泰格莎健保給付條件的患者,基本價就是195萬元。張文震表示,泰格莎問世之前,治療肺癌的藥物,無惡化存活期僅有3個月,意指服藥後只能控制病情3個月,3個月後肺癌仍舊復發,即使搭配化療或是其他的治療方法,肺癌整體的無惡化存活期都難以突破12個月。但泰格莎一問世,就讓無惡化存活期達到19個月,肺腺癌的患者終於有了治療轉機,坊間也俗稱泰格莎為「天使藥」。泰格莎納入健保給付,造福非常多的肺腺癌患者,但卻造成健保財務嚴重負擔。因此健保署初期給付泰格莎的條件,是以肺腺癌尚未造成腦轉移的患者為主,但依據最新臨床實證,給付條件緊急轉彎,改為肺腺癌已經造成腦轉移的患者,讓可給付的患者大幅下降,好降低健保財務負擔。張文震表示,健保署不該事事以錢為優先,應該考量民眾的生命價值,泰格莎有助於肺腺癌的患者延長生命,就不該如此限縮條件。他說,健保給付條件是在111年開始調整,因此111年與110年相比,從41億降到31億,如果再看今年的資料,泰格莎應該不會繼續守著十大昂貴癌藥「第一名」的寶座。乳癌用藥-賀癌平一劑要價4萬多元,因生物相似藥而退出前三名。賀癌平凍晶注射劑為一款乳癌標靶藥物,主要治療對象是乳癌HER2陽性的患者,患者若能早期使用,能降低30%的復發率。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講師級主治醫師彭夢婷表示,賀癌平的使用方式,平均施打時間為一年,依照患者的需求,有些人可能要施打二到三年,每三周需施打一次,每次要價4萬多元,一年約需施打18次,一年燒掉近70萬元。彭夢婷表示,台灣每年新的乳癌確診個案約有1.4萬人,其中25%屬於HER2陽性,如果保守估計每位患者都只施打一年,大約就花掉超過2億,還不包含賀癌平合併化療使用的患者。高單價且患者人數眾多,賀癌平卻在短短幾年內被踢出最燒錢十大癌藥的前三名,彭夢婷分析,原因與生產賀癌平的羅氏藥廠,為了對抗生物相似藥,推出賀癌平的另外一種劑型「賀癌平皮下注射劑」有關。彭夢婷解釋,生物相似藥就像是標靶藥物的學名藥,但生物相似藥與學名藥最大的不同,生物相似藥有做第三期臨床試驗,證明效果與原廠藥一致;目前台灣健保署也給付2到3款與賀癌平成分一致的生物相似藥,價格是賀癌平的7.5折左右,希望搶市占率。為此,羅氏藥廠才推出賀癌平皮下注射劑,價格與生物相似藥類似,但施打的時間僅3分鐘,不像原本的劑型得在醫院打滿30分鐘才能離開。而國人大多有原廠迷思,羅氏藥廠雖然自家產品互打,讓原本位居第一位的賀癌平凍晶注射劑,受到自家新劑型影響,使用率下降,但若將賀癌平兩種劑型給付費用加總,去年就拿到18億的給付金額。白血病用藥-基利克被譽為「最值得投資的藥品」,九成患者免於死亡。電影《我不是藥神》中,主角偷渡印度走私仿冒藥品,只為了救白血病友的真實故事,當中提到的昂貴藥品就是「基利克」。基利克是全球第一款標靶藥物,北醫附醫血液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高志平說,還沒有一款標靶藥物的研發,效果比基利克好,基利克是他認為健保署「最值得投資的藥品」。基利克主要是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平時並無明顯症狀,生活都能與正常人一樣,但患者平均只能活四到五年,主要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有高達九成會轉為急性白血病,即使尋求骨髓移植,仍然非常難治,當患者轉為急性白血病100%會死亡。基利克的問世,則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變成真正的慢性病。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一般級主治醫師施宣任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不多,每年新診斷案例大約是200到300人,但基利克問世20年,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變成慢性病後,不斷累積患者,長期下來人數也相當可觀。基利克需每天服用,一天4顆,一天就需要花費2000元在藥費上。基利克原則上需服用一輩子,但國外已有文獻顯示,使用基利克超過五年,且其中有兩年的基因檢測完全沒問題,可以嘗試停藥,未來相信藥費有機會再降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30 名人.林靜芸
為何預約手術後等候時間應該去運動?名醫曝身體加速修復秘訣
疫情解封之後,醫院手術量增加,病人預約日期常被迫延後,這段時間應該注意什麼呢?我們先看兩個案例:60歲的蓓蓓洗澡時摸到右乳房有硬塊,猶豫了一陣子才就醫。蓓蓓以為乳房門診很隱密,沒想到跟菜市場一樣。蓓蓓作了檢查,診斷是乳癌。醫師說,治療的存活率很高,預約五周後再手術。離開診間時,專科護理師遞給她一疊資料,讓她決定乳房切除範圍以及重建方式。醫師護士們講解得好像乳癌只是小感冒,蓓蓓卻覺得天旋地轉,人生變黑白了。蓓蓓回家後,想到乳房即將被切除,身體會不完整,心情低落。她吃不下睡不著,整天躲在房裡怨嘆。蓓蓓自我檢討,既沒有乳癌的遺傳,也沒使用荷爾蒙,懷疑是自己肉吃太多,下定決心吃素,把癌細胞餓死。等候手術的五個星期,蓓蓓瘦了五公斤。手術結果她的癌症是早期,乳房只須部分切除。這樣的手術,一般人隔天就可出院,七天拆線,蓓蓓卻傷口腫脹積水(組織液),需要引流,注射抗生素,還需要每天換藥,塞藥布,額外受罪了六星期,傷口才癒合。癌症切除手術保留了乳房,延遲癒合的纖維化卻讓她的乳房攣縮變形。50歲的美櫻有糖尿病及重度憂鬱症,她不出門也不運動,超重的肚子大得像是懷孕。美櫻原本塌鼻子,小眼睛,二頰肥嘟嘟,她懶得整理頭髮,索性剪平頭。有一天電視報導腦殘的病人,丈夫突然對著她說:「(那病人)跟妳好像!」美櫻受到打擊,決心作醫美。美櫻割了雙眼皮,還作了下眼皮的臥蠶,眼睛變大,眼神亮起來。她想再縫酒窩,讓自己臉頰顯瘦。醫師請她好好考慮,原因是縫酒窩須經由口腔,有可能感染。美櫻有了眼皮成功的經驗,沒有在怕。縫酒窩的手術是將口腔黏膜與臉頰真皮縫合,製作黏連,一般人七天就恢復。美櫻卻在第五天右臉腫起來,第七天兩邊臉一起腫,酒窩處發熱疼痛,白血球升高,有感染現象,須住院注射抗生素,口腔膿瘍甚至需要進手術室清創,花了二星期才控制感染。數個月後才得到她要的酒窩。她們究竟做錯什麼,導致沒預期到的併發症?蓓蓓術前不吃肉減重,營養不良影響傷口的癒合。美櫻術前不運動,術後口腔容易感染。所謂手術併發症,應該如何預防呢?美國紐約大學醫院給預約手術病人的建議是:●避免感染,常洗手,多喝水●吃好一點,高蛋白、低糖、低鹽飲食(別忘了蔬菜水果)●每天至少30分鐘戶外運動●睡飽●學習紓壓●保持樂觀,正面我先前在美國進修,手術預約常是數個月之後。我的教授總例行性叮嚀病人,這段時間每天在戶外散步30分鐘,三餐補充蛋白質。我回台灣行醫之後也這樣作。臨床觀察確能加速癒合,促進恢復。原因是手術後得靠身體的修復來復原,組織修復所需的蛋白質由肌肉供應,運動可以增加肌肉。術前補充蛋白質可增加總量,使身體的修復功能最大化。依台灣習俗,有人會在手術前帶供品去廟裏祈求保佑,除了得到心靈寄託以外,尚有出門運動、營養補給等元素,與現代醫學不謀而合!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5 養生.生活智慧王
你還在把馬桶當洗澡椅嗎?「3行為」千萬別繼續!恐增浴室跌倒風險
你有檢視過自己的沐浴習慣嗎?你知道家中長輩都是站著還是坐著洗澡嗎?上了年紀之後,腿部肌力逐漸退化,濕滑的浴室更增加跌倒風險。幫家人準備一張專業洗澡椅,可以預防潛藏的危機,別讓私人沐浴放鬆時光變成不慎滑倒憾事!LagoonXudn元氣網關心浴室防滑對策,舉辦線上「洗澡習慣大調查」,258位問卷總人數中,97位長輩是坐著洗澡、134位站著洗澡,27位沒有固定坐姿或站姿。使用洗澡椅的原因主要是長輩行動不便,其次是受傷、腳無力,部分民眾有安全預防觀念,自己先買來使用,加強浴室防滑措施。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衛浴設計強調友善、無障礙,打造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除了利用現有空間加裝設備提升安全性,若能加上一張洗澡椅輔助盥洗,將讓衛浴空間成為高齡友善的安全場域。一名60歲的婦女做了乳癌切除手術,術後恢復期間身體很虛弱,只能輕輕邁開腳步移動,轉身或坐著起身都感到頭暈。因家中衛浴設備沒有安裝乾濕分離,家人非常擔心媽媽滑倒受傷,除了叮嚀洗澡要特別小心之外,另購置一把塑膠椅輔助支撐。浴室放置椅子,方便坐在洗臉盆前洗頭,胸前傷口也不會碰到水,不用久站舒服了很多!不過這把銜接出院而臨時購買的椅子沒有底部防滑設計,要靠身體的平衡力避免歪斜,雖然坐著很安全,但使用一陣子感到腰背有些痠痛。家人又另購買了有靠背、有扶手的洗澡椅,小幅度的改裝提升生活品質。5要點挑選適合長輩的沐浴輔具隨著年紀增加,家中長輩逐漸老化或是肢體活動能力下降,需要輔具來協助行動功能、維持生活品質。不少民眾因為「高齡友善」而改造居家空間,其中,浴室除了美學設計,更要融入安全元素,保持通風乾爽避免高溫潮濕造成滑倒意外。台灣氣候潮濕,浴室容易累積濕氣,重再加上使用後的水蒸氣及濺出的水花,讓地板更加濕滑易跌倒,許多人會加裝通風扇、貼止滑條、使用止滑劑、防滑磁磚、防滑墊等,另再放置洗澡椅提升多重安全。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暨長期照護學系 林立峯副教授,同時也是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分享挑選洗澡椅的重點,根據個案身體狀況及需求選購,挑到最合適的產品,減輕沐浴清洗的負擔。大方向可分為5要點:1、扶手:可協助使用者在沐浴過程扶著,身體更放鬆舒適;站立時可當作支撐點,維持身體平衡,降低跌倒風險。2、靠背:避免洗澡時重心不穩往後跌落,給腰部更貼合的支撐,適合肌耐力差、難長時間穩定挺直背脊的長者使用。3、防滑:洗澡椅的最重要功能!椅子的底座特別加裝防滑腳墊,在濕滑的空間提供更佳的防滑性。4、高度:高度要適宜,避免椅子太低造成坐下起身不方便,易增加膝蓋負荷;若太高坐上去會腳懸空,且容易失去平衡重心。5、載重:載重跟材質、安全結構有關,用料堅固不易壞、不易變形,具強大的抗衝擊性。浴室無法裝修怎麼辦? 以動線流暢為原則許多人都有浴室無法裝修的困擾,林立峯表示,可改善動線確保活動順暢。首先是「門」,可將向內開或向外開的門改為橫推門;其次是「門檻」,以不超過2公分方便長輩進出,即使是推輪椅也不易卡住。再來是「扶手」,提供站立淋浴或坐著洗澡的行動支撐,輔助扶手要留意止滑功能,安心抓握不失手。近年來,洗澡椅漸漸受到重視!高齡長輩大多有下肢肌力減少的問題,導致站姿洗澡耐力不足,加上難以彎腰清洗腳底,單腳站立更會不穩跌倒。洗澡椅可以解決濕滑空間造成的困擾,融合居家設計外觀造型不會馬上聯想到病人,可降低長輩抗拒使用的意願。林立峯提醒,挑選適合的輔具是一大學問,照顧長者生活需求的全齡宅愈來愈重要,生活輔具也適用其他家人。常見的洗澡安全NG行為❌把馬桶當洗澡椅:因為空間不足而不想多增添椅子,直接坐在馬桶上,沒有扶手、陶瓷材質濕滑,反而更危險。❌隨意使用塑膠椅:最常見流水席的紅色塑膠椅,沒有扶手且輕量塑膠材質無法負重,因不穩固而容易翻倒。❌把毛巾架當扶手:直接抓握毛巾架,不銹鋼材質缺乏防滑度;細長毛巾架的螺絲承受力很低,可能整個架子都抓下來而跌倒。【洽購請至Lagoon及LANEW全國門市】了解更多Lagoon洗澡椅資訊>>https://bit.ly/40iBTiQ
-
2023-04-25 焦點.食安拉警報
2款泡麵又遭檢出致癌「環氧乙烷」!近半年檢出食品有哪些?
台北市衛生局今天(24日)公布速食麵抽驗結果,有2款東南亞泡麵,遭檢出易致癌的農藥環氧乙烷不符規定,泡麵分別是「檳城阿來白咖哩麵」、「Indomie特色雞肉風味湯麵」,衛生局已令業者將違規產品下架銷毀。衛生局食藥科表示,抽檢的30件速食麵產品,包括25件輸入及5件國產速食麵產品,檢驗環氧乙烷含量,並進行標示符合性查核,結果1件馬來西亞及1件印尼產地速食麵產品檢出環氧乙烷不符衛福部公告「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檳城阿來白咖哩麵」麵條檢出環氧乙烷0.065mg/kg、醬料包檢出環氧乙烷0.084mg/kg;「Indomie特色雞肉風味湯麵」調味粉包檢出環氧乙烷0.187mg/kg,上述產品都不得檢出;針對不符規定產品,已令轄內業者立即下架,經追溯案內1件產品來源廠商為外縣市,已移請所轄衛生局依權責處辦,1件產品不符規定已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規定,依同法第44條處分負責廠商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並依同法第52條第1項規定命業者將違規產品下架銷毀。【延伸閱讀:韓國泡麵又被驗出致癌物環氧乙烷!到底為何要使用環氧乙烷?】衛生局表示,我國迄未核准環氧乙烷作為農藥使用,也未准許使用環氧乙烷氣體作為消毒用途,業者務必落實自主管理,確認原料及產品均應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使用食材進行加工調理前應確認食材有無殘留農藥、動物用藥或其他汙染物,落實供應商管理及把關進貨食材安全衛生。近期被驗出環氧乙烷食品列表.4/11:韓國Nongshim農心精燉拉麵(袋裝).2/15:印度進口咖哩粉.2/14:印尼進口「BONCHILI辣味炒麵(BONCHILI INSTANT NOODLES SPICY MEE GORENG FLAVOR)」、「LEMONILO速食麵 A111(LEMONILO MI INSTAN RASA MI GORENG)」.1/17:韓國泡麵「農心」超進化辛碗麵(豆腐泡菜味)認識「環氧乙烷」環氧乙烷主要用於製造乙二醇(一種用於製造抗凍劑和聚酯的化學物質)。它也用於醫院和滅菌設備,對醫療設備和用品進行消毒;也用於食品的滅菌,以及在某些儲存的農產品(例如香料和草藥)控制蟲害。環氧乙烷目前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民眾長期接觸有增加罹患血癌、乳癌的風險。環氧乙烷在部分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核准使用作為香料、芝麻薰蒸殺菌的農藥,但國內農委會並未准許使用。【資料來源】.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病友群像/「我想活下去!」面對解封染疫黑數 罹癌媽盼到單株抗體保護
「我的免疫功能很不好,疫情解封,確診染疫會有黑數,我沒辦法打賭,我能做的,就是要盡力、想辦法活下來!」面對疫情解封,身為醫院健檢中心護理師、兩年前罹患第三期乳癌的穎雅憂心忡忡,經過6次化療、20次標靶治療和30次放射線治療的她,免疫功能還是低弱,由於牽掛著年幼的孩子,她很努力保護自身健康,總擔心一受感染,身體承受不住病毒攻擊。為了孩子 她只能堅強向前、奮力求生想起兩年前確診乳癌的時刻,正值新冠疫情席捲而來,穎雅說,化療會讓免疫功能下降,加上常需要住院,當時她承受很大的壓力,只要住院,便近乎神經質地用酒精擦拭著燈具、把手、呼叫鈴、床欄等,舉凡手會碰觸的地方,都不放過,手部消毒更是一次又一次。「那時有點像強迫症,因為我實在太害怕了,我禁不起一次染疫,只要染疫,我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情!」穎雅娓娓分析那時的心境、想法。生病期間,穎雅最擔心的是當時還在念小四的孩子,即使病情好壞難料、掉髮等治療副作用不時干擾生活,在孩子面前,她還是得強作鎮定,為了怕孩子受驚嚇,她連「癌症」兩字都不敢說出口,穎雅坦承「那時候還蠻無能為力的,對自己的身體無能為力,對疫情無能為力,在孩子的照顧上,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解封 免疫低下族群需要更多保護除了承受龐大身心壓力,因為治療過程需使用標靶自費藥物,幫助提升治療效果,穎雅的經濟負擔也非常沉重,為了減輕醫藥費負擔,也為了賺取生活費、養育孩子費用,她重新回到職場,繼續擔任醫院健檢中心護理師工作,只不過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在防疫工作上,她總是上緊發條,一刻都不敢鬆懈,無論是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都打好、打滿,做好萬全準備。隨著疫情解封,包括戴口罩與確診輕症免隔離的放寬,看著疫情中心發布的新冠確診人數,民眾逐漸無感,穎雅曾接受化療,免疫功能還是處於相對低點,所以對於解封趨勢,她格外不安。像穎雅這類免疫低下族群,施打疫苗後能靠自身免疫功能激發的抗體其實比一般人低,更需要多一層保護。公費單株抗體適用條件放寬 免疫低下族群要把握單株抗體+1多數研究指出,免疫低下族群即使施打疫苗,能獲得的抗體保護也是不足,因此國際醫界、公衛界陸續建議引進「長效型單株抗體」,才能進一步守護免疫低下族群。目前疫情指揮中心已將單株抗體的適應症範圍放寬,穎雅也很幸運的在這一波最新適用對象之中。本身是透析治療病患的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說,曾聽聞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分享道,他們因免疫功能低下,注射新冠疫苗後較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保護力。面對疫情解封、身邊隨時都有隱性確診者出沒,若疫苗無法提供足夠保護力,又沒有施打單株抗體,免疫低下族群也只能自求多福。穎雅分享自己的經驗說,她在施打疫苗前,總會追蹤白血球數量,須等白血球數量到達相對高點,才施打疫苗,主要擔心打疫苗後,身體無法產生足夠抗體,便不會有很好的保護功效。「單株抗體是直接給予抗體」,對免疫低下族群是一項福音,她也很希望擁有足夠的抗體,增加保護力。免疫低下病友也應有常態預防對策 安心迎接解封生活吳鴻來認為,符合公費單株抗體施打條件的病友都應盡速施打單株抗體。從長期的常態防疫來看,如同指揮中心目前推動的「疫苗+1」運動,免疫低下病友除了施打疫苗之外,還需要「單株抗體+1」給自己多一點保護,也應被列入常態性的防疫政策,讓病友們在解封後,也能像一般人一樣,長期擁有保護,安心面對解封生活。延伸閱讀/浪費!7000多劑單株抗體快過期 「這些人」缺保護卻不能打!
-
2023-04-23 醫聲.醫聲要聞
醫師團購/楊志良:醫師不適合代言或廣告
麻醉科醫師邱豑慶、牙醫師史書華、小兒科醫師蒼藍鴿等,愈來愈多網紅靠醫師的專業光環,打響知名度,帶貨賣產品,將流量變現。醫界多名大老認為,醫事人員帶貨、代言近年已亂象叢生,不少事件都踩到紅線,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將正視醫師代言廣告現象,不排除研議應對方針。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表示,醫師的養成不易,需受到嚴苛訓練,培養具高度專業知識,加上職業與人命息息相關,讓醫師在社會上備受尊重也具權威性,任何產品只要有醫師代言或宣揚理念,多會增加信賴感。李偉強說,曾有職業類別信任度調查,醫師名列最被信任職業前三名。近年愈來愈多醫師涉足商業代言產生爭議,長期恐影響專業形象,為避免糾紛,公立醫院明文規定醫師「不可代言」。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表示,醫師職責是衛教民眾,不適合替特定廠牌做代言或廣告。各行各業都有老鼠屎,輕則詐騙,重則傷害健康,曾有醫師與保險公司勾結,錯置乳癌及子宮頸癌的病理切片紀錄,切除健康女子的子宮與乳房,詐領保費,最後廢除該醫師證書,他認為,醫界若有老鼠屎就該正視,主動處理社會才能安心。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說,近年有愈來愈多醫師選擇當起商業代言人,抽成團購。醫師若當團購主,全聯會不會禁止但也不鼓勵,但基於醫師倫理、紀律與法律等面向,全聯會進一步討論,不排除研議應對方針。
-
2023-04-23 醫聲.醫聲要聞
醫師團購主/醫界高層的建議 「這樣做」才是愛惜羽毛
臉書、網路上愈來愈多醫師成為團購主或代言商品,藉專業、知名度團購、販售商品,從中增加收入。醫師公會全聯會表示,醫師成為團購主、代言人,可能希望增加收入或知名度,但醫師身分受人信賴,應針對團購、代言商品品質為民眾嚴格把關。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醫事人員從事團購主或代言產品時,應慎選商品,「愛惜自己的羽毛」,避免產生消費糾紛。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表示,醫師的養成不易,需受到嚴苛訓練,培養具高度專業知識,加上職業與人命息息相關,讓醫師在社會上備受尊重也具權威性,任何產品只要有醫師代言或宣揚理念,多會增加信賴感。李偉強說,曾有份職業類別信任度的調查,醫師名列最被信任的職業前三名。近年愈來愈多醫師涉足商業代言產生爭議,長期恐影響醫師專業形象,為避免糾紛,公立醫院明文規定醫師「不可代言」,對於近年醫師網紅化,他感嘆「應重視民眾對醫事人員的信任」。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表示,醫師基於職責應是衛教民眾,不適合替特定廠牌做代言或廣告。各行各業都會有老鼠屎,輕則詐騙,重則傷害健康,曾有醫師與保險公司勾結,錯置乳癌及子宮頸癌的病理切片紀錄,切除健康女子的子宮與乳房,詐領保費,最後廢除該醫師證書,他認為,醫界若有老鼠屎就該正視,主動處理社會才能安心。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說,現在社會下,每個人都會遇到團購行為或成為團購主,連醫師也不例外,身邊就有醫師是團購主,協助其他醫師採購口罩等醫療器材,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協助許多醫師團購口罩等防疫物資,但該名醫師是無償協助,如果涉及抽成、分潤等,即屬商業行為,現在醫師選擇當商品代言人、團購主現象已愈來愈多。周慶明表示,醫師競爭十分激烈,每年逾1300名醫師進入醫界服務,但醫療院所數量有限,醫師職缺也有限,「大家都要搶位子」,如果沒有搶到,許多醫師須到基層診所服務,但恐影響收入,選擇另謀生路。周慶明說,對醫師從事代言人、團購主,全聯會不禁止也不鼓勵,但此商業行為於醫師倫理、紀律、法律等議題,仍值得重視並關注,全聯會醫療倫理紀律委員會將針對此現象加以討論,不排除研議應對方針。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醫事人員從事團購主或代言產品時,應清楚向社會大眾說明,這就是商業行為,該名醫師須慎選團購或代言商品,愛惜自己的羽毛,同時爲避免商品出問題時,傷及自身聲譽,應先清楚了解及公開、透明產品所有相關資訊。洪子仁指出,現在醫事人員可能不僅專注在醫療專業,而是十分多元化發展,且每名醫師都有不同專業及才華,他對醫事人員成為網紅、團購主或代言商品採開放態度,而民眾購買商品時,應了解這就是買賣行為,更要考量有無實際需求及判斷買賣可能遇到的風險後,再來購買。
-
2023-04-18 焦點.長期照護
獨自就醫成趨勢 網嘆:一個人就醫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沒錢
不分年齡,一個人就醫情況日益普遍,但年長者獨自就醫的情景不免令人感到悲涼。本報昨專題報導「一個人就醫/獨居增 一個人就醫變多」引發網路熱烈討論,網友表示,「看護費一天3500元,一般人實在也撐不了太久」,甚至認為應該公投通過安樂死;不過,也有網友說,「人生,有時學著獨立也好,終究還是一個人走」。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博樺表示,獨自就醫、住院的患者變多,從弘道對高齡者提供的服務觀察,整體來說,六成老人都有家人陪同就醫、一成左右有對應的服務社工陪同,自己一個人就醫者約占兩成,且愈來愈多。乳癌權威專家侯明鋒也說,許多四五十歲乳癌患者,最近幾年來,獨自門診就醫、癌症化療、住院動刀的「超孤獨」情形變多。在詢問病人「有沒有家人或親友陪同」時,須小心翼翼,就遇過癌症病友當場嚎啕大哭,場面尷尬,讓人不忍。對此,網友也對於這樣「一個人的議題」感到共鳴,紛紛在留言分享,「多數醫院要求自備陪護,但要請醫院的看護,1天至少2800元起,自己找的也要2500元起跳,還要算伙食費跟一些雜支,3000元跑不掉」、「看護費一天3500元,一般人實在也撐不了太久」、「獨自一個人就醫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沒錢」。甚至有網友感嘆,一個人就醫「這就是我的未來」,甚至表示「公投立法安樂死」;不過,也有討論者表示,「我覺得孤獨感是現今大部分人的功課」、「人生有時學著獨立也好,終究還是一個人走」,或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的人說,「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最好是心肌梗塞,不要為家人製造麻煩,如果真的老了,也要一個人過得精采」。雖說獨自住院開刀的人成為一項社會趨勢,但也有人並不感覺孤寂或無助,其中關鍵在於,事先充分理解手術本身及術後恢復、理性面對醫療風險、善用通訊軟體與家人連結感情,有朋友可託付重要物品和事項。★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8 癌症.乳癌
乳癌治療後定期回診仍會復發?3關鍵因素易復發,醫建議做3件事
歌仔戲資深花旦兼製作人郭美珠,十多年前診斷乳癌並切除右乳,近期乳癌復發,需切除左乳,讓她十分崩潰。國內乳癌治療進步,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達八成以上,但許多復發患者抱怨,定期回診,為何還會復發?長庚醫院乳房外科顧問級主治醫師陳訓徹說,乳癌復發與三大因素有關,包別是期別、類型和治療態度。。【延伸閱讀】.郭美珠乳癌復發 !「雙乳全切除」崩潰:半條命快沒了定期回診為何乳癌還會復發?衛福部110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女性乳癌排名第四,當年死亡人數2913人。陳訓徹說,國內乳癌治療進步,零期、一期乳癌治療後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二期乳癌5年存活率也達八成,但仍有部分乳癌患者復發,轉移至肺部、腦部等,臨床上遇到有許多復發患者抱怨,都有「定期回診」,為何乳癌還會復發?影響乳癌復發3因素陳訓徹說,影響乳癌復發三大因素:一、乳癌期別為二期以上,復發機會比零期、一期高,隨著愈接近晚期癌症,復發機會更高。二.乳癌類型如為三陰性,雖然化療效果好,但治療後二、三年的復發機會高;若是管腔A或管腔B類型,復發機會相對較低。三、患者若治療態度不積極,不願聽從醫囑進行必要的治療,也會增加乳癌復發機會。3招避免乳癌復發如何避免乳癌復發?陳訓徹建議做到以下三件事:一、首先要定期檢查,雖然乳癌會不會復發和有無定期回診關係不大,可是定期回診仍十分重要,不論是透過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一旦乳癌復發,可以早期發現、治療。二、隨時觀察自己乳房有無出現腫塊、分泌物或皮膚潰瘍等症狀,以利早期發現、治療。三,罹患乳癌後,一定要依醫囑進行治療,若是晚期乳癌可透過基因檢測,採用針對基因突變的藥物進行治療。回診除乳房攝影 必要時加做肺部、腦部影像檢查陳訓徹說,以往乳癌患者定期回診時,只進行乳房攝影檢查,但現在可經醫師評估,依患者病情進行必要的抽血或肺部、腦部等影像檢查,及早發現轉移病灶,立即加以治療,如以往乳癌復發或轉移治療後,五年存活率僅7至10%,但現在已提高至30%。陳訓徹曾收治一名乳癌女子出現頭暈、頭痛症狀,研判有可能腦部轉移情形,立即進行腦部檢查,確實發現癌細胞病灶,立即手術把病灶切除,患者因此延長存達廿年,過去如果發現較晚,病人可能活不過五年,但現在可透過手術、化療、標靶治療等,延長患者存活期。【延伸閱讀】.疾病百科/乳癌(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