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B群
共找到
2167
筆 文章
-
-
2022-12-03 養生.聰明飲食
熬夜看世足賽嘴饞怎麼辦?營養師授「吃宵夜6技巧」,讓你不發胖
2022世界盃足球賽許多球迷熬夜看LIVE轉播,而這時間會想吃宵夜。對此,劉怡里營養師授「吃宵夜小技巧」,讓你避免發胖!2022世界盃足球賽於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達舉行,對有關注世足賽的球迷而言,儘管不能親臨現場,也要在網路上同步觀看LIVE轉播,替自己支持的球員加油。而有些球賽的時段因為時差的關係,會在讓人飢餓的半夜播出,這時候會發現肚子好餓、嘴饞,想吃宵夜配球賽轉播。在糾結該不該吃邪惡宵夜的同時,不妨參考劉怡里營養師的「吃宵夜小技巧」,讓你避免因為熱衷足球賽熬夜而過度發胖喔。熬夜看世足 邪惡宵夜怎麼吃1.泡麵可以選擇非油炸麵條,如果醬料和油包全加了,把握湯頭喝幾口不要全喝完的原則,就可以減少1/3油脂的攝取,另外加入雞蛋和蔬菜補充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可以避免吃不夠還想吃其他零食的慾望。2.滷味可以選擇先兩樣蔬菜,建議海帶、綠花椰菜為優先,因為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群足夠,可以先增加飽足感也可以助代謝,接著吃豆類製品,例如大小豆干、白豆皮,避開惡魔高油的百頁豆腐和炸豆皮,接著可以再吃點腱子肉或是雞腿,當然要避開高油脂的加工丸類、餃類,是最聰明的點法。3.鹹酥雞抗拒不了美味油炸的鹹酥雞時,把握幾個原則:1️⃣ 鹹酥雞選擇小份的2️⃣ 盡量蛋白質食材,例如鹹酥雞、魷魚、雞軟骨、柳葉魚,避開油炸澱粉類,例如: 炸薯餅、炸豬血糕,炸芋粿巧,炸馬鈴薯條等。3️⃣ 不要連續兩三天都吃,畢竟油炸物熱量高,每天吃還是會容易快速發胖。4.餅乾類這類零食很容易一口接一口,盡量用盤子裝起來,才知道自己吃幾盤了,有點警覺心比較好。洋芋片可以建議選擇小包裝非油炸的、愛吃餅乾的可以挑非夾心類的餅乾,建議避開高油脂的蛋捲類或是易掉屑酥皮類的零食。5.牛肉乾、豬肉片類購買時選擇同品項熱量少的,一般甜甜黏手的蜜汁豬肉乾含不少的糖,熱量很高,可以用薄豬肉紙取代。如果可以替換成魷魚絲、豆干相對熱量會比較少喔。5.堅果類想吃宵夜又怕發胖,很多人會選擇健康不加鹽的堅果,其實裡面的核桃、夏威夷豆熱量高,核桃12顆或是夏威夷豆21顆=一碗飯280大卡的熱量!建議宵夜要吃可以選擇葵瓜子、南瓜子,葵瓜子311顆或是南瓜子100顆才等於一碗飯的熱量,相對熱量低很多。最後,劉怡里提醒,不是鼓勵要吃宵夜,只是這段世足賽非常時期若真的想吃點東西,以上這幾種熱門的宵夜,還是有些技巧性的選擇可以減少熱量攝取。也提醒大家一直熬夜吃宵夜還是容易發胖,所以隔天記得要做好3件事:1️⃣ 多補充水分,幫助鹽分代謝2️⃣ 增加有氧運動減少脂肪堆積3️⃣ 還有多吃點蔬菜,裡面豐富的植化素會降低熬夜帶來的身體發炎傷害。「今晚,你想吃點什麼宵夜呢~」 【資料來源】劉怡里營養師 臉書粉絲團
-
2022-12-0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公出軌、根除肝癌 都要「清零」
老公交了女朋友,被老婆抓包。老公簽了悔過書:1.刷卡改為附卡,由老婆控管。2.打開手機位置定位,老婆隨時監控。3.老婆隨時檢查社交軟體內容。實施了半年,老公有一天拿A4白紙抗議,與老婆攤牌了:「活像動物園裡的動物!」「不自由、毋寧死!」所謂物極必反,與大陸為了控制新冠肺炎感染,長期鐵腕實施「動態清零」政策,限制人民生活自由,終於引發民怨,爆發白色反習運動是同樣的道理。事實上,「動態清零」的觀念在大部分的應用上是有其道理的,但如果實施太過嚴苛,罔顧了人性,就會官逼民反,衍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例如肝癌多年來是台灣是第一大癌症死因,近年來雖然退為第二位,但每年仍有七千多位國人因肝癌而往生。以動態清零的觀念來看「根除肝癌」的方法。肝癌的發生在人類幾乎都是因感染B、C肝而來。在B肝方面,民國73年,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對B肝帶原母親的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的國家;民國75年開始,全面對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因此目前37歲以下的青少年,B肝帶原的比率大為降低,由以前的15%降低為目前的1%,因此,目前99%的青少年得以免於B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民國73年以後注射B肝疫苗的青少年,我們稱為「新台灣人」,但他們一百人中仍有一個B肝帶原,這是因為母親體內B肝病毒太高,雖然注射了B肝疫苗及打了免疫球蛋白,仍然未能免於B肝病毒的感染。還好,對於這些病毒量高的母親,目前有藥物可以在懷孕最幾後個月口服B肝抗病毒藥物,大幅降低母親體內的B肝病毒,因此,新生兒感染到B肝的機會就接近於零了,這就是另一種「清零」觀念。可是對於台灣目前一百多萬的B肝帶原者,所謂「舊台灣人」,他們出生時沒有B肝疫苗,成為B肝帶原者,目前雖然有抗B肝藥物藥物可以減少肝發炎,大幅降低B肝病毒的量,但B肝病毒不能「清零」,也就是說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的B肝病毒,只能布下監控系統,至少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抽血檢驗胎兒蛋白及肝功能,萬一長了肝癌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是有些病人肝癌治療後一再復發,這時釜底抽薪,真正的「清零」方法就是做肝臟移植,換個新肝,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以免新肝受到B肝病毒的殘害。因此,不管是對不乖的老公也好,對肝癌的治療也好,都要有智慧,要考慮人性及病毒的特性來清零,才是上道,也不會有老公反彈或因為肝癌太晚發現而危及生命了!
-
2022-12-02 醫療.皮膚
口罩解禁12/1上路!想改善口罩肌,營養師建議吃4類食物
今天起口罩令鬆綁,室外可以免戴口罩了。這段時間口罩也已經成為大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然而長時間配戴口罩,再加上台灣本就悶熱的氣候,造成許多人開始出現一些肌膚問題,包括粉刺、痘痘、敏感、酒糟…等等,「口罩肌(maskne)」也成為近期新興的名詞。除了做好皮膚清潔及正確的保養,透過飲食,你還可以怎麼做呢?今天健康設計家PrimePlus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告訴你如何透過飲食跟口罩肌說bye bye吧!Do's - 改善口罩肌你該吃什麼1.含有鋅的食物口罩肌有一部份原因是皮膚正在慢性的發炎,而鋅本身就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的特性,對於皮膚更有能夠抑菌的效果,此外,鋅也是皮膚細胞生長不可或缺的因子,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它對於維持皮膚的健康非常重要,也被證實可以用來治療青春痘的問題。常見富含鋅的食物有:牡蠣、螃蟹、生蠔等海鮮類。2.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脂肪酸與Omega-6脂肪酸的比例是人體調節發炎反應的重要機制之一,其中Omega-3脂肪酸可以有效抑制促發炎因子的產生,能夠減少皮膚上的發炎狀況,此外,Omega-3脂肪酸也可以保持皮膚細胞膜的健康,因此多攝取這些「好的油脂」就能減緩口罩肌的狀況喔!不過Omega-3脂肪酸是人體沒辦法自行合成的所以必須透過食物來攝取,像是深海魚、堅果、亞麻仁油、魚油都是很好的食物來源喔!3.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D及維生素E對於皮膚的健康各有不同的益處: •維生素A影響新細胞的生成,因此對於肌膚的再生是非常有幫助的。常見的食物來源有魚肝油、深綠色蔬菜等等。 •維生素B群可以調節皮脂線的分泌並且減少皮膚表面細菌的生長及繁殖。常見的食物來源有肉類、奶製品。 •維生素C體內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物,能夠抗發炎,在膠原蛋白的合成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一直是肌膚保養的聖品。常見的食物像是芭樂、柳丁等新鮮蔬果都富含維生素C唷! •維生素D則能抑制皮脂腺的分泌,也能抑制皮膚表面細菌分裂與生長,讓肌膚不會因悶熱而油光滿面或是成為細菌的溫床喔!常見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內臟、雞蛋、魚類等等。•維生素E也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物,能夠減少發炎反應與對抗氧化反應,另外,它在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上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也有研究使用維生素E配合其他藥物來治療皮膚相關疾病有顯著的效果。常見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小麥胚芽、深綠色蔬菜等。4.水肌膚的含水量與肌膚狀況有很大的關係,若含水量不足、肌膚乾燥,就有可能產生乾裂、敏感,角質層的調節能力會下降,導致肌膚沒辦法正常的代謝。國健署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飲水量應該達到2000c.c.,因此補充足夠的水分對於穩定膚況以及維持皮膚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喔!Don'ts - 改善口罩肌你應該避免什麼1.過多精製糖許多研究都顯示高甜度、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會讓體內的發炎反應更加劇烈,而這些食物的共通點就是含有許多精製糖,除了會增加體重、提高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外,也會增加致粉刺、致痘的因子,以及增加皮脂腺的分泌,讓皮膚的狀況變得更糟。精製糖所造成的影響是一連串惡性的結果,因此減少精製糖的攝取、避免高甜度的食物,才能順利告別口罩肌喔!根據國健署的建議,每天精製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而常見的全糖手搖飲料,一杯就已經超過這個上限了!所以飲食上會建議改喝無糖,或是戒掉每天一杯手搖飲料的習慣。2.刺激性食物像胡椒、辣椒、薑、蒜等刺激性的食物,雖然本身可能有一些促進免疫的功效,但對於已經被口罩肌所困擾的人來說,這些刺激性食物可能導致傷口更不容易癒合,進而導致皮膚的狀況更加嚴重。3.避免過量飲酒適量的酒精可以幫助體內新陳代謝的速率,但有喝酒習慣的人常常一不小心就飲酒過量,酒精會造成皮膚脫水、乾燥,並且可能會讓口罩肌的狀況更加嚴重。有研究顯示過量飲酒與肌膚粉刺及痘痘的多寡成正相關。因此,若真的要喝酒,可以適量就好。依據國建署的建議,健康成年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而健康成年女性則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若換算成一般罐裝啤酒(375c.c.、酒精濃度為4%),則男性一天不超過兩罐、女性不超過一罐喔!看完上面介紹的Do's and Don'ts,如果你也是正在被口罩肌所困擾著,就趕快來試試看吧!基本上只要均衡攝取六大類的食物,並減少過度加工及調味的食品,並攝取足夠的水分,由內而外將體質調理好,並做好肌膚清潔及適當的保養,你也可以成功的跟口罩肌說bye bye喔!當然,如果有比較嚴重的狀況,也一定要去諮詢皮膚科醫師的建議,配合醫師的用藥來治療!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12-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癒後易感染黴菌 醫:若未精準用藥恐危及生命
新冠肺炎確診癒後、癌症等抵抗力不佳病人,易感染黴菌,如果沒有精準用藥,恐危及生命。台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祥芬說,臨床致病性黴菌高達10萬種以上,近期「精準醫療」成為新興感染症重要診斷和治療參考依據,利用「快速PCR(基因鑑定)」或「基因片段定序」等多元鑑定方法比對感染菌種,可讓醫師及時正確診斷、精準用藥。黃祥芬發現,許多感染新冠肺炎患者,即使痊癒後抵抗力仍然偏低,加上新冠病毒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因而容易感染黴菌,病情會較嚴重,民眾應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環境清潔、乾燥,避免黴菌生長,降低黴菌感染機會。一旦遭到黴菌感染,如果病灶範圍太大無法手術切除,或未能快速正確診斷用藥,死亡率高達4至5成。黃祥芬說,尤其是特定黴菌延誤治療,將近半數患者可能死亡,因此正確快速鑑定判斷黴菌感染的類型及菌種,了解是否有抗藥性,為感染症精準治療的首要之務。黃祥芬收治一名60多歲罹患B細胞淋巴癌婦人,化療後免疫力變差,身體虛弱,檢查左肺疑似黴菌感染,病理切片為「絲狀黴菌」,接受抗黴菌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再安排痰液微生物培養竟是「白色念珠菌」,後又以「基因序列」檢測,證實是「白黴菌」。因病人與家屬不願意開刀,即安排使用噴霧吸入性與口服兩種強效抗黴菌藥物治療,自去年12月治療迄今近一年,終於成功殲滅白黴菌。
-
2022-12-01 焦點.元氣新聞
江澤民96歲白血病逝!急性白血病常被誤以為感冒,年長者須注意
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11月30日逝世,享年96歲。根據新華社發布消息,江澤民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11月30日12時13分在上海逝世。白血病俗稱血癌,分為急性及慢性白血病,初期症狀皆不明顯,早期急性白血病跟感冒症狀很類似,都會出現發燒、鼻塞、咳嗽、全身酸痛、頭痛、喉嚨痛、疲倦等症狀,所以很多人常會把急性白血病當做感冒而延誤就醫。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田蕙芬曾經接受採訪時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近年提高到每年超過800例,好發族群為65歲以上長者,約佔5成,也不乏年輕與中壯年,40至60歲病友約佔3成。田蕙芬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會製造大量不正常血球,造成骨髓膨脹、骨骼疼痛症狀;因紅血球低下導致臉色蒼白、疲倦;白血球無法維持正常免疫反應,易莫名發燒;血小板無法發揮凝血功能,導致不明原因瘀青與出血。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造血細胞的惡性增生性病變,病人的骨髓造血系統產生大量不成熟、無法正常工作的白血球,造成正常的血小板、紅血球、白血球減少。白血病跟一般感冒不同的四點:•骨頭疼痛•臉色蒼白、疲倦•容易瘀青•莫名發燒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造血細胞的惡性增生性病變,病人的骨髓造血系統產生大量不成熟、無法正常工作的白血球,造成正常的血小板、紅血球、白血球減少。看更多:元氣網疾病百科─白血病白血病分類白血病可分為急性白血病及慢性白血病,再依細胞來源及型態特徵,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好發成年人,約 75~80%的病人超過20歲。•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源於造血母細胞的惡性腫瘤。90-95%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例中,會出現費城染色體(Ph chromosome)。•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好發 10歲以下兒童,成年人約佔20%。•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好發50歲以上,淋巴球可分為B細胞及T細胞,所以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也可分為這兩型之其中一型。白血病的致病因素1.放射線2.化學藥劑,如長期接觸有機苯(Benzene)的工人3.遺傳或基因突變:先天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等疾病可能誘導白血病發生。4.自體免疫性疾病:自體免疫缺陷可能與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有關。5.病毒感染:目前已知第一型人類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HTLV-I病毒感染與成年型T細胞白血病有關。白血病的症狀白血病症狀包括貧血、皮膚點狀出血或青腫、發燒、淋巴結腫大、骨額疼痛、關節痛、牙齦腫脹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最常四大症狀包括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等,若有上述症狀,應盡儘速尋求醫療。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之前接受採訪明,白血病患者骨髓內未成熟的芽細胞大量增生,遍布在血液及骨髓取代正常血球。若導致紅血球不夠,會出現臉色蒼白、氣喘如牛的症狀;若導致白血球不足,則容易感染發燒;血小板若不足,則導致凝血功能變差,出現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是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患者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是經期拉長。異常血球若大量增生在骨髓,則會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也因為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患者忽略,因此民眾若有「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四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可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或進一步進行骨髓檢查。延伸閱讀:白血病來得又快又急 專家指4大症狀別忽略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則類似慢性疾病,每年新確診個案約200位,以65歲以上老年人為好發族群。近年觀察發現,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有年輕化的現象。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醫師王銘崇曾經受採訪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症狀不明 顯,多數患者都是透過健檢或因其他疾病抽血,發現白血球、淋巴球異常增加才進一步確診。臨床觀察到的其他症狀包括:脖子、腋下等淋巴結腫大、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發燒、夜間盜汗、貧血、脾臟腫大等。
-
2022-12-01 性愛.性愛後遺症
口交前千萬別刷牙!泌尿科醫師告訴你避免性病上身的關鍵
口交是眾多性行為中備受討論的一環,不過很多人對於口交可能帶來的影響仍一知半解,例如口交會不會得性病,或是口交前該不該刷牙。對此,泌尿科醫師程威銘拍影片告訴大家被口交的人和服務的一方應該注意的事項。台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醫師程威銘在個人YouTube頻道《程威銘醫師Dr. DKK》中指出,一般人可能會以為嘴巴是很乾淨的部位,事實上嘴巴裡的細菌非常多。他指出過往在急診室時,老師都會特別叮嚀被狗或人咬傷的傷口千萬不能縫,如果縫起來的話傷口會爛掉,同理若陰莖上已經有傷口,最好還是不要進行口交。另外程威銘也提醒,若小便有不舒服的情況,比如尿道有灼熱感,甚至可以擠出膿了,這時候可能是有感染或性病的症狀,就別再請對方幫你口交。而在口交一星期後,如果小便時出現不舒服的感受,例如陰莖上有些微小傷口、潰瘍,小便出現灼熱感甚至流膿的情況,就要懷疑自身是否因口交感染性病。至於為對方口交的那方,程威銘則指出其所承受健康風險是比較高的,一些口交前後的細節更要重視。他提醒口交前千萬不要刷牙、剔牙,因為此舉會對口腔、牙齦造成一些微小傷口,反而成為對方陰莖上的可能病菌進到身體的破口,若真的想保持清潔的話,建議漱口即可。同樣道理,如果口腔內已有破皮或傷口,他表示這時候一定要拒絕口交,萬一真的很想要的話,建議戴上保險套比較安全。口交時精液該不該入口也是許多人的疑問,程威銘認為如果可以盡量不要被口爆,因為無從得知對方體液裡暗藏什麼病菌,且盡量不要吞精,除非是單一性伴侶才可以有這種行為。口交過後一星期,若發現喉嚨怪怪的、好像都有痰,甚至口腔內出現一些傷口,他表示這時就要思考是否因幫對方服務而被傳染性病的可能。口交到底會不會傳染性病?儘管口交十分普遍,性伴侶通常不認為它是傳染性病的管道之一,年輕成人尤其如此,這還成為他們選擇口交的原因。事實上,口交不僅會傳染性病,口交也會傳染口腔人類乳突病毒,罹患咽喉淋病的人也可能將此病的病菌傳染給性伴侶。男性口腔HPV多 疑來自口交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指出,如果一個男人跟六個以上的女人有口交史,則他得到喉癌的機率超過一般人7.6倍;若男性口水唾液或喉嚨測得人類乳突病毒(HPV)第16型,則此人得到喉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32倍。另外一份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調查,發現男性口腔中的HPV病毒比女性來得多,很可能與口交行為有關,而親吻與一般接觸並不會感染。口交可能傳染的疾病還包括披衣菌感染、梅毒、淋病、皰疹。雖然比起陰道和肛門性交,口交感染上述疾病以及愛滋病毒等其他疾病的風險確實較低一些,不過研究人員不願將兩者之間的差異加以量化,原因是其中的變數實在太多。自保之道 戴套減少性伴侶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性病部門指出,一些特定狀況會提高口腔傳染的可能性,包括牙齦出血、牙齦疾病,或不講究口腔衛生。此外,口內有瘡或生殖器長瘡也會提高傳染。一個染病的性伴侶,他的預射精液都可能傳染疾病。降低風險的方法包括戴套、減少性伴侶人數,若是你在建議接種的年齡層中,最好接種人類乳突病毒與B型肝炎疫苗。當然,禁欲也是有效方法。
-
2022-11-30 養生.聰明飲食
薑母鴨用什麼鴨才對?教你「這樣煮」最好吃!加碼禁忌、功效一次看
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都是冬季必吃的藥膳進補鍋物,先考考你對薑母鴨的瞭解夠多嗎?薑母鴨該怎麼煮?要用什麼鴨煮才對?到底薑跟鴨怎麼挑最好吃?配料要準備哪些?又有哪些人不適合吃呢?為您整理秋冬食補「薑母鴨7大QA」美味一次看。鴨肉的營養價值? 鴨肉不僅熱量較低、脂肪少,蛋白質含量更是完全不輸給豬、雞、牛等肉品,亦富含維生素A、B群;與等重的雞、豬肉相比,鴨肉的維生素A含量幾乎多了1倍。 且鴨肉雖然脂肪含量較低,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卻高達5%。中醫認為,鴨肉味甘、性涼,除了平常就容易腹瀉的人,要少吃外,非常適合所有年齡層的人食用。薑母鴨怎麼煮? 薑母鴨中的薑母,其實指的就是老薑。老薑性溫熱,剛好可以搭配性偏涼的鴨肉,達到中和溫補的功效。只要跟著以下食譜6步驟,就能自己在家煮出一鍋美味的薑母鴨! 材料:鴨1隻、米酒、麻油、薑母(老薑)、冰糖、黨參、當歸、川芎、黃耆、桂枝、枸杞作法步驟:先將鴨川燙至半熟,再剁成塊狀 用麻油將薑母爆香 放入剁好的鴨,大火炒至鴨肉表面些許焦,放入電鍋 再將中藥材、冰糖、米酒、水放入電鍋中,燉熟 食用時依個人喜好放入新鮮食材,如高麗菜、金針菇、豆皮、米血等 沾醬可用辣豆瓣或是辣豆腐乳薑母鴨的熱量有多少? 其實薑母鴨所搭配的藥膳,幾乎沒有熱量,但薑母鴨每吃一次,要當心的是火鍋料如豆皮、丸類等加工食品,也會一起吃下肚,熱量通常都會超過1,000大卡,建議一個月吃1次為佳。此外也要特別注意鈉含量恐超標,以國民健康署建議1天可攝取的鈉含量為2,400毫克,但薑母鴨有可能吃一次鈉含量就高達10公克,因此吃完薑母鴨後幾天一定要多喝水,幫助代謝排除鈉含量。薑母鴨該使用什麼鴨? 煮薑母鴨時所使用的鴨,其實就是一般最常聽到的紅面番鴨。而薑母鴨的命名,指的是「薑母」跟「鴨」的綜稱,而非是指「薑」跟「母鴨」;也因為公鴨肉質較硬、纖維粗,肉較耐煮不爛,所以薑母鴨其實較常使用公鴨烹煮,母鴨則當成一般肉鴨食用。薑母鴨功效和好處? 薑母鴨最適合寒流來時,食用以滋補身體,不僅可以祛寒,常見所搭配的中藥也可達成相得益彰的功效,對身體的好處如下:薑母爆炒,可以達到驅寒暖身的作用,因為薑母可發表散寒、宣肺氣 黨參性味甘平,主要作用為補氣健脾 黃耆味甘性微溫,能助胃氣、固脾表、補中氣、升清氣 川芎性味辛溫,具有行氣活血、為血中的氣藥 當歸性溫味甘辛、微苦,與川芎合用具有補血行氣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溫,有散寒解表的作用【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338.html】
-
2022-11-27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大廚到我家 創意鷹嘴豆
說到吃,就覺得我是幸福又幸運的!有幸認識多位真本事的大廚,包括專程來教我做菜的廚研所老闆兼主廚江朝富。與江主廚認識十多年了,想要吃些有味道又細緻的手工菜,我們就會去找他。家鄉位於緬甸密支那的他,天生有著敏銳的味覺,雖然從小父母就不准他進廚房看廚子做菜,但他總喜歡趁著大人忙著南北食材生意的時候,站在廚房口看廚師張羅一家子吃喝料理。廚藝對小小江朝富就像魔術,可以變化出各種味道,也可以調養健康。沒料到因為戰亂而離開緬甸的他,竟憑著記憶中的味道和廚藝,陸續開了幾家成功的餐廳。疫情期間,他很貼心的幫我準備了香菇醬料和私釀麻辣醬,還教我怎麼運用和食用。有了那兩罐神醬,吃麵、拌飯、隨便燙個青菜什麼的,都好吃。貪心的我,跟江主廚提出要求,請他教我做雲南家常早點「豌豆粉」。他二話不說,推掉餐廳的訂位,親自帶著食材大駕光臨我家教我做菜。而且他還特別設計了「鷹嘴豆」版本的豆粉做法,理由是,鷹嘴豆比豌豆更容易買到,磨出來的漿不用過濾更健康,而且做出來的口感絲毫不輸豌豆粉,日後我自己就可以隨時做出零失敗的鷹嘴豆粉。江主廚教的兩種作法,分別是不等凝結趁熱吃的稀豆粉、保留全豆不過濾的鷹嘴豆粉。這兩樣作法都是以300克(半斤)乾燥的鷹嘴豆泡軟為基礎食材,豆子浸泡8小時後,膨脹將近一倍體積。豆子泡軟後放入研磨機或食物調理機,或任何可以把豆子研磨成泥狀豆漿的設備。以前在他的家鄉緬甸,是用傳統石磨,磨出的豆漿帶有顆粒,需要先過濾。濾出的豆漿不用加任何東西就會凝結成固狀。泡好的鷹嘴豆沒有煮的話,可以放冷凍保存,方便日後使用。稀豆粉食材:鷹嘴豆300克、水1200cc、薑黃和鹽少許、油條、粄條隨個人食量調整調味材料:A) 黑芝麻、白芝麻、辣椒粉、大紅袍花椒粉、草果粉、熱油、香菜B ) 醬油、陳年醋和味醂混合攪拌稀豆粉作法:300克鷹嘴豆浸泡8小時以上,加水在研磨機中充分磨碎磨細後,倒入炒鍋中,以中小火慢慢煮成濃稠狀,過程大約5分鐘。煮的時候,加入約一克的薑黃粉和草果粉,以及少許鹽。待湯汁中的豆渣顆粒漸漸減少,試吃口感沒有渣感就可以熄火。調味辣油作法:將A所有粉類放在鋼盆中拌勻,新鮮的油加熱到150度,倒入粉中趁熱攪拌。吃法:先在碗裡放入油條和微烤過的粄條,加入熱騰騰的稀豆粉,再拌入A和B以及香菜,全部拌勻後,香味四溢的稀豆粉就可以入口囉!喜歡蒜味的,可加入蒜末食用。鷹嘴豆粉食材:鷹嘴豆300克、水1200cc、薑黃和鹽少許調味材料:上述A、BC)腰果壓碎、黑芝麻、草果粉少許豆粉要能凝固成型,重點是豆漿的濃稠度。江主廚教我的分辨法是煮到漿汁中的豆渣幾乎不見,用手指搓揉沒有渣感,試吃滑順,就可以關火起鍋,把濃稠的豆漿放入模具中,放在室溫降溫,豆漿就會自動凝結,時間大約半個小時。吃法:從模具中取出適量的鷹嘴豆塊,加上ABC三種調味料,就可以開動享用。
-
2022-11-2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新娘亂吃藥 婚後第二天頭暈
某診間故事。新婚第二天,老公帶著老婆來就診。主訴:頭暈不適。醫師量了血壓正常,也沒發燒。醫師:「有吃什麼藥物嗎?」老婆:「就只有吃避孕藥啊!」醫師:「怎麼吃法啊?」老婆:「就是照仿單上寫的啊!一次一粒啊!」醫師:「共吃了幾粒啊?」老婆低著頭不語。老公:「她吃了八粒!」說得也沒錯,本來一天一次一粒,老婆只看到後面,一次一粒,八次吃了八粒,劑量吃多了,引起的副作用。真的故事。有一位病人有高血壓,門診都是院長在看,有一次因病入院,病房的主治醫師知道病人有高血壓,就又開了高血壓的藥,但因院長很凶,住院醫師不敢刪他的藥,原來院長開的藥繼續開給病人吃,病房主治醫師開的新藥也加上去,結果病人血壓降太低,引起休克死亡。這種事情,也同樣發生在糖尿病人的身上,如果病人在某醫院吃了糖尿病的藥,又到別的醫院看別的醫師,病人不說,醫師也不查,病人藥吃太多了可能就會引起低血糖,嚴重者昏迷,甚至成為植物人,甚至往生。藥與毒是一物的兩面,這與錢多多益善不同。同一種病看不同醫師,藥物統統入口,可能有危險會致命,這種情形,以心臟病的藥與糖尿病的藥最為重要,不可不慎。其他常見的傷風感冒藥吃多了,也或多或少有副作用,但對生命通常不會有巨大影響。但安眠藥如果吃多了,可能就會影響呼吸心肺循環,甚至致命。此外,有些人換了心臟瓣膜,要服用抗凝血劑,過量也會引起內出血,例如胃腸出血,尤其如果引發腦出血更會危及生命。國人喜歡吃補藥,例如各種健康食品,如果服用過量或來源有問題,可能會影響腎功能或肝臟功能,最重者引起腎衰竭或猛爆性肝炎。有些藥如果服用了一段時期,突然停藥也會有風險,例如吃高血壓藥突然停藥了,輕則引起頭痛,重則血壓太高可能引起心臟衰竭或腦中風。對B型肝炎病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如果原來有服用抗病毒藥物,如果因健保給付到期未再服藥,而停藥時肝功能正常,也未再定期回診,有一天可能肝炎發作,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危及生命。在台灣,每年都有因B肝藥物停藥引發猛爆性肝炎而致命的案例,不可不慎。俗語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藥物而言,藥能保命,也能致命,服藥方式要能與醫師配合,不可自我停藥或吃過多劑量,才是永保健康之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關資訊。
-
2022-11-26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桃園市】疫苗施打「八二法則」,蘇柏文:持續衛教國人要為健康負責
從第一劑疫苗到追加劑,新冠疫情讓民眾適應了打疫苗,卻又可能出現「疫苗麻痺」現象,醫護人員得追蹤通知前來接種,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說,考量到公共衛生的「八二法則」,疫苗政策的實際面難以達到百分百接種的目標,這就要靠持續向民眾衛教,灌輸民眾也要為健康負責。身心科定義完美,「和自己相比就好」說起話來總會使人傾洩出自己內在心聲,曾任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精神科主任的蘇柏文,以自身的身心科專業加上溫暖的話語,成為了局處同仁間的心靈導師,工作上等大小事都會和他侃侃而談。從中觀察出大眾對於對於任何事情的「完美」定義,他以自己走過的歷程悟出了道理,「其實只要和自己相比,比幾年前的自己更好,就好了。」這樣的觀念同樣適用在公共衛生政策。他說,疫苗公衛上的「八二法則」指的是接種率最高通常只到八成,尤其在實際狀況上,真的很難達到百分之百全面覆蓋,即便如此,市府仍會思考運用各種方式,像是結合各局處的專業串連、透過大型活動,或拋出誘因等提高接種率,同時試著探詢民眾不想打疫苗的理由,逐步與過去自身相比,逐步朝向全面接種為目標。成人接種疫苗籲建立類似小黃卡履歷,追蹤提醒疫苗效期各地縣市除了力促疫苗接種率,也會額外採購常規疫苗擴大接種的年紀、族群,對於中央在公費疫苗的優先順序,蘇柏文說,通常會視疾病嚴重性、是否威脅生命及疫苗成效等考量,政府在財政有限情況下,去評估補助對象,例如市府在口服輪狀疫苗優先補助中低收入戶的幼兒,以避免重症造成家庭後續更高額的醫療開銷。他也肯定建置成人疫苗履歷的重要性。除了能更掌握成人打了哪幾項疫苗,對於有保護力效期的疫苗,像是B型肝炎,才能隨時注意補打及追蹤,現在每個人都留存新冠疫苗的接種紀錄(小黃卡)就是一個方法,同時要和民眾衛教為自身健康負責的概念。回顧新冠疫情,首當其衝的就是位居國門第一站的桃園機場,蘇柏文說,開放國門後,桃園不只是境外旅客的首站,不管是新型或原有的傳染病也必須正面迎擊,為此,需要和北區管制中心,如桃園機場、衛福部桃園醫院密切溝通,輔以中央密切追蹤,只要國外傳出任何疫情,就會馬上遵循SOP防堵。【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11-26 養生.聰明飲食
木耳清血管、低熱量、助排便!「黑木耳VS.白木耳」1圖看誰營養
大餐後總是不敢面對體重機嗎?趕快吃水溶性纖維,把卡在裏面的排出來!而提到水溶性纖維,第一個讓人聯想到的便是木耳,煮成點心、或炒菜吃,都能滿滿健康、無負擔。但黑白木耳你都吃哪一種?黑木耳 vs 白木耳 營養價值比一比‧黑木耳一大盤就有滿滿7.4g膳食纖維,促進腸胃蠕動,順暢一下,且還能調整血脂、血糖、保護心血管健康,而加點薑絲跟辣椒也能促進代謝循環。每100g的營養價值為:-熱量:24kcal-膳食纖維:7.4g-維生素A:0 I.U.-維生素C:0mg-維生素B1+B2+B6:0.13mg-鎂:17mg‧ 白木耳可以煮成白木耳飲當點心,用喝的就能攝取滿滿水溶性膳食纖維,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他命C、B群可以幫助提升免疫功能、增加抵抗力;另外,白木耳其實有很多種,都統稱叫白木耳、銀耳或雪耳,甚至有素食燕窩的美稱,至於雪珍耳是突變的品種,肉會比較厚實一點,外觀也不太一樣。每100g的營養價值為:-熱量:12kcal-膳食纖維:5.1g-維生素A:69I.U.-維生素C:0.3mg-維生素B1+B2+B6:0.17mg-鎂:7mg木耳低熱量、高纖維 購買新鮮防營養流失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其實不管是黑木耳還是白木耳,都屬於蔬菜類的菇類,低熱量、高纖維、很推現代人多吃,不過也要小提醒,建議能選新鮮的木耳,因為乾燥木耳的乾燥過程跟保存有些可能會經過漂白處理,風乾的過程也比較容易有營養素的流失。延伸閱讀: ·吃白木耳養顏美容? 營養師揭真相:多數人都被騙了 ·木耳是瘦身族群平價減肥食材,不過絕對不能生吃,否則會導致「1功能」發生異常
-
2022-11-25 養生.聰明飲食
黑五不只購物節!營養師激推5種養生必吃的「黑色食物」
近年來「黑色星期五」已經成為瘋狂購物節的代名詞,這是由歐美品牌帶來的黑五購物潮。「黑色星期五」指的是美國感恩節後的星期五,這天是感恩節後開業的第一天,而在美國,人們大多從這時候開始準備聖誕節的佈置、禮物,因此很多店家的業績都會提升。漸漸的就有「黑色星期五」這個說法出現,期望在這一天店家的營收可以由虧轉盈,演變之今就成為了「黑五購物節」的潮流。除了購物之外,在營養保健知識方面我們當然也要跟上潮流啦!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大家認識5種必吃的黑色食物,讓你在黑五購物節搭配攝取,滿足購物慾的同時也照顧自己的健康喔!1.黑木耳說到健康的黑色食物,絕對不能不提到鼎鼎大名的「黑木耳」啦!別看它外表看起來不討喜的樣子,其實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12、花青素、鈣、鐵等等營養素,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蔬菜喔!尤其是膳食纖維的含量,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100公克的黑木耳就可以提供高達7.4克的膳食纖維,相較於等量的青花菜含有3.1克、菠菜1.9克的膳食纖維,黑木耳的纖維含量真的是非常豐富呢! 也因此黑木耳具有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抗血栓、預防血管粥樣硬化的效果,而擁有「食物界的阿斯匹靈」的美稱!另外它也能幫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也能提供飽足感,對於有體重管理需求的人是非常好的食材選擇!黑木耳是一年四季都吃的到的食物,無論是涼拌、當作佐菜、或是入湯都是非常美味又健康的料理喔!2.黑芝麻黑芝麻在六大類食物中被歸類在「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富含維生素E、芝麻素、鈣質、鐵質…等等,具有抗氧化、維持心血管健康、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喔!比較特別的是,儘管黑芝麻的脂肪多,但比例卻非常優質:45%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40%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以及15%的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例如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LA,18:2)就是黑芝麻中主要的脂肪酸形式喔!除此之外,黑芝麻最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它的「鈣」含量了!每100克的黑芝麻能提供1479毫克的鈣,相較於白芝麻僅有76毫克而已。這邊建議大家喝牛奶的時候可以加入一匙黑芝麻,雙重補鈣又不用擔心熱量過高喔!3.黑豆黑豆其實與黃豆、青豆一樣都是屬於大豆,只是種皮顏色不同所以名稱以及富含的營養素有所不同!而黑豆的外皮顏色之所以呈現黑色,原因與它本身富含花青素有關。除此之外,黑豆中的維生素A、胡蘿蔔素、葉酸以及膳食纖維含量都遠遠超過黃豆,尤其是膳食纖維,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的黑豆含有23.3克的膳食纖維,是黃豆的兩倍多呢!也因此黑豆能維持消化道的健康,也擁有極佳的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喔!一般常見的吃法是將黑豆先蒸熟之後做涼拌料理,口感清爽解膩;有些人也會選擇將黑豆作為佐料來煮湯或入菜,同樣非常健康又好吃喔!4.黑米「黑米是什麼?」、「跟紫米一樣嗎?」相信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看到黑米時的反應。其實黑米跟紫米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食物喔!以下就來比較兩者的差異: • 紫米:又稱為「黑糯糙米」,屬於糯米類,吃多了容易脹氣。口感比較黏,升糖指數也較高。• 黑米:又稱為「黑秈糙米」,屬於梗米類,吃起來口感也比較粗,但是升糖指數較低,可以像白米一樣適合長期食用。黑米富含花青素、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C、鐵、鎂、鋅、錳、銅等營養素,100公克的黑米含有165毫克的花青素,相當於46顆櫻桃的含量呢!因此黑米具有抗氧化、抗發炎、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建議大家下次可以嘗試將黑米取代部分白米,混入鍋中一起蒸煮,可以攝取到更多膳食纖維以及抗氧化的營養素喔!5.桑椹桑椹是盛產於每年4~6月的水果,富含花青素、多酚類、類黃酮、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一般水果較少有的維生素E,因此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最特別的是,桑椹屬於莓果類,這類水果在加工製成果汁、果醬後,仍能保有花青素、類黃酮等營養,因此,不加糖的純桑椹果醬或100%天然的桑椹果汁,對身體也是有益處的喔!小小一顆桑椹其實對人體有非常多的好處!桑椹有延緩大腦老化、抗發炎、幫助記憶、保護神經、調節免疫等功效,目前學術界也積極在研究其對於阿茲海默症的幫助。而由於它的產期非常短暫,外觀又沒有保護的皮或殼所以保存非常不易,因此是非常珍貴的水果呢。下次遇到桑椹產季記得要好好把握一下,將新鮮桑椹加入沙拉中一起吃可以增添不同風味,或是煮成果醬搭配麵包,也可以榨成果汁飲用都非常美味喔!看完今天介紹的5種必吃黑色食物,有沒有發現黑色的食物其實意外的充滿營養呢?雖然他們可能看起來不怎麼可口,但都是對於人體非常有益的食物喔! 建議大家平常在規劃飲食的時候,除了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之外,也要兼顧食材的多樣性,因為每種不同顏色的蔬果都富含不同的植化素及其他營養。今年黑五購物節,也讓你的飲食跟上流行腳步吧! 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11-25 醫療.精神.身心
開車時精神不濟,當心是慢性空汙中毒! 醫:在車內注意這2點
許多人手一握方向盤就會昏昏欲睡,除了睡眠不足外,還可以補充B群來提神,不過怎麼吃精神都不集中,殊不知可能已經是慢性空汙中毒,有教授提醒,剛進車子內部的時先開啟車外循環,讓車內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氣體散去,並在行車其間開啟室內循環,避免吸入車外的廢氣,才不至於慢性中毒。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在臉書表示,車子在開動時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剛進車子內部時先開啟車外循環,並把窗戶打開通風,原因在於汽車內部有一些環保塑料,會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氣體,新車老車都會有,特別是在太陽曝曬過後,或停放在溫度偏高的地下停車場,這樣的條件氣體釋放更快,濃度也更高,吸入久了,當然會頭暈。而行車期間,最好切換到車內循環,原因為車外會有很多的廢氣,像PM2.5、硫化物、氮化物、燃燒不完全的致癌物、重金屬還有細菌和病毒,忽略這些細節,長期吸入會造成多種疾病,癌症、代謝性疾病、退化性神經疾病、加速皮膚老化,都是可能會發生的,但如果在郊外的話,倒是可以把窗戶和車外循環打開。招名威指出,車內如果同時塞太多乘客,或有人剛抽完煙,也是把窗戶或車外循環打開,避免在密閉空間裡吸入過多的二氧化碳和二手菸,才不會缺氧,一開車又精神不濟。招名威強調,很多時候以為愛睏純粹只是沒睡飽,會一直吃提神保健品,像是B群或咖啡因,雖然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提高專注度,但只要先搞懂才不會治標不治本,而且車子也要聰明的開,才不至慢性中毒。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11-25 醫療.新陳代謝
糖友染C肝未治療 肝癌風險飆6倍
糖尿病控制不佳與C肝有關。糖尿病患者若患有C型肝炎,病毒會影響體內胰島素阻抗性,使血糖控制不佳。台灣約有230萬名糖尿病患者,僅6成患者接受C肝篩檢,等於近百萬名糖友「不知是否遭C肝病毒感染」。醫師提醒,糖友C肝病毒未根除,恐引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國健署擴大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40至79歲)一生一次免費B、C肝篩檢,B、C肝患者也有健保給付口服藥,3個月C肝治癒率可高達99%。世界衛生組織訂於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衛福部希望2025年完成消除C肝。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說,糖尿病是C肝共病之一,健保資料統計,230萬糖友約6.8%合併C肝病毒感染。55歲的貿易商老闆,平時糖尿病控制不佳,糖化血色素達7%點多,近期篩檢才發現罹患C肝,經治療降至6%點多。研究顯示,清除C肝病毒會讓糖化血色素平均下降0.45%,血糖下降22mg/dl,早年本土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若未積極治療,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糖友的6倍以上。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指出,C肝病毒會引發胰島素阻抗,血糖、血壓、血脂上升與內皮細胞異常,最終引發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若積極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3個月C肝治癒率高達99%。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糖友及早根除C肝,血糖控制穩定,也能避免產生併發症。
-
2022-11-25 養生.家庭婚姻
辭鐵飯碗當全職主婦,婆婆竟跪求成全外遇夫…律師教這方法「分走他一半財產」
「我們離婚吧!」當丈夫冷冷拋出這句話時,她噙著淚水不敢置信,原來這段25年的婚姻,竟能輕易被捨棄…他們結婚時正當事業起飛期,他任職上市公司,她則在國營企業上班,夫妻倆努力打拼,30歲已各自升上基層主管。但婆婆屢屢暗示她的肚皮沒動靜,醫師說也許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才會遲遲無法受孕。她為此辭掉鐵飯碗,3年內接連生下2個女兒,想等孩子小學畢業就回職場,怎知公公罹癌久病,之後身為長子的丈夫堅持要接寡母同住,她就在照顧公公、伺奉婆婆、打理家務與接送孩子上下學中,錯失了重回職場的時機。老公升任高階主管後,為追求更好發展攻讀EMBA,聽說班上不乏年輕女同學,總用崇拜眼光聽他聊豐功偉業。某日深夜有人傳來訊息,對方說「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說已經懷孕、而且還是男胎!她拿著手機逼問丈夫,他卻沉默不語。而對外總說媳婦像女兒的婆婆,一聽到外頭女人懷了男孩,竟老淚縱橫下跪,要她「成全」,讓夫家延續香火…。多年來她靠老公每月給的生活費打理家務,平常置辦私人衣物、逢年過節孝養娘家爸媽的紅包與禮品,也是老公買單;而她總想著夫妻同心,能省就不願多花,竟沒存下一毛私房錢。現在居所則是丈夫繼承的公公遺產,多年來老公的薪資、股票通通都在他個人名下,她什麼都沒有,難道她就得兩手空空離開這個家? 去年王力宏與妻子、大S與汪小菲等藝人的離婚風波都鬧得沸沸揚揚,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即是離婚後到底房子、財產怎麼分配?女方可以分得男方財產的一半嗎? 許多人認為,女方婚後沒有工作,錢都是男方在外工作打拼來的,憑什麼女方可以分配到財產?但站在「家務有給」觀念來看,配偶一方打理家務、照顧孩子理應視為對婚姻的貢獻,當然應該要分到財產。那麼,在法律上究竟怎麼看? 資產都在先生名下,妻仍可請求分配剩餘財產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魏妁瑩表示,在討論「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之前,得先解釋夫妻間的財產制度:一、法定財產制:將夫或妻之財產分為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由夫妻各自所有;不能證明為婚前或婚後財產者,推定為婚後財產;不能證明為夫或妻所有之財產,推定為夫妻共有。二、共同財產制:夫妻之財產及所得,除特有財產外,合併為共同財產,屬於夫妻公同共有。三、分別財產制:夫妻各保有其財產之所有權,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 國外常見未婚夫妻簽訂「婚前協議書」,但國內無此習俗,多數人都是回歸適用「法定財產制」。因此當夫妻一方死亡、婚姻消滅或改約定財產制的時候,夫或妻可以請求剩餘財產分配,由雙方當下的財產差額,取得其中的半數。 舉例來說,丈夫婚後財產2億元,負債1億元;妻子婚後財產1,000萬元,沒有負債。此時夫的剩餘財產是1億元,妻的剩餘財產是1,000萬元,差額9,000萬元,丈夫就應該分配4,500萬元給妻子。 魏妁瑩指出,並不是「錢多的人」就要分給「錢少的人」一半差額,而是看婚後增加的財產;而若無法明確證明是婚前就有的財產,都會被認定是婚後的財產。 譬如,先生婚前有100萬元存款,婚後存款則為1,000萬元,除非婚前的100萬元是存在特定帳戶,而那個帳戶都沒有領款紀錄,否則在法律上會被認為,婚前的100萬元已經花掉了,婚後財產就是現存的1,000萬元,而不是900萬元。 其他財產,例如股票、不動產等,也都是相同的道理。例如先生婚前有A房屋一棟,但結婚幾年後換屋,把A房屋賣掉,又買了B房屋,除非能夠證明是用賣A房屋的款項購入B房屋,否則B房屋就是婚後財產,不能再主張扣除A房屋的價值。 5年內惡意處分財產,離婚仍可追回計算 不過,在婚姻中增加的財產,如果屬於繼承、贈與等「無償取得」,另一方是不能主張分配的。像是上述案例中,先生繼承了公公遺產中的房子,這部分太太的確無法請求分配,但如果先生繼承的財產中包括現金,而這筆現金與婚後工作的薪資都存在同一帳戶,就有可能被視為婚後增加的資產。 那如果夫妻有一方在婚姻產生變化時,就預先惡意處分財產,「沒有婚後財產,就不用分了嗎?」對此,法律上也有防範機制,分配前5年內處分的財產,都必須追加回來計算。 像是上述的太太30歲即離開職場,雖然此後就沒有收入,但她25年來照顧孩子、伺奉婆婆,對婚姻仍有貢獻,所以離婚時可以向先生請求剩餘財產分配。假設先生資產有繼承來的1000萬,婚後共賺得5000萬元,婚後花費3000萬元,而太太資產則是0,那麼太太最多可以分得多少? 丈夫財產:1000萬(繼承財產)+5000萬(婚後賺得)-3000萬(婚後花費)=3000萬妻子資產:0夫妻財產差額:3000萬(3000萬-0) 此時,若先生無法證明1000萬屬於繼承或受贈財產時,妻子就有機會得主張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金額1500萬(3000萬÷2) 外遇不忠者,也可以要求分配財產 魏妁瑩說,家事法庭常出現許多怪奇答辯,好比「為了傳宗接代,不得不與第三者生小孩」等;有些案例甚至是妻子辛苦工作養家,先生卻好吃懶做又外遇。那麼,如果夫妻一方對於婚姻生活沒有貢獻或協力,又或者是對婚姻不忠,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分財產?答案卻是未必。 在實務上,魏妁瑩就曾遇過人夫在妻子外遇後選擇分居,他料想太太理虧不敢提離婚,所以也未對財產做特別處置。想不到夫妻倆分居達6個月之後,出軌人妻竟向法院申請「分別財產制」,要求資產較多的先生必須要分配婚後財產。 「外遇的人怎麼可以來分我的財產?」先生對此忿忿不平。但魏妁瑩坦言:「法律沒規定外遇就不能分!」 而先生提出家中有外勞,太太在家中什麼事都不必做,因此對婚姻沒貢獻。但法院判決卻駁回:「太太雖然沒做事,但有陪婆婆聊天,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說她對家庭沒貢獻。」只能說,對於婚姻有沒有貢獻、公不公平?仍由法院認定,沒有絕對。 結婚時感情甜蜜,多數人不會對個人資產預作規劃,就算是父母有疑慮,也不好要子女在結婚前去做約定。對此,魏妁瑩只有一個建議:「結婚前的錢放在A帳戶,結婚後的錢放在B帳戶;A帳戶的錢不要動,要花就花B帳戶,千萬別融合在一起。」未來若真不幸走上分手,至少能保護婚前財產,減少分產爭議。●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急性白血病60歲後好發!三大快速索命特性,醫:不明發燒等4大病徵速就醫檢查 .台灣驚爆本土霍亂病例!她吃了「這兩樣東西」有5症狀…什麼是霍亂?一文看如何預防.私密處出狀況,是體內「濕氣」惹禍?解決婦科困擾這樣做
-
2022-11-24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控制不佳恐與C肝有關 未積極治療「罹肝癌風險飆6倍」
糖尿病控制不佳竟與C肝有關。55歲的貿易商老闆,平時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糖化血色素達7點多,近期透過國健署B、C型肝炎擴大篩檢,才發現自己罹患C型肝炎,治療後才將數值降至6點多。醫師提醒,C肝病毒影響體內胰島素阻抗性,使血糖控制不佳,呼籲糖友應儘早篩檢。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11.2%,約有230萬名糖尿病患者。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表示,糖尿病是C肝主要共病之一,但最新資料顯示,糖尿病病友接受C肝篩檢比率僅6成,若以230萬名糖友來看,約有近百萬名糖友「不知自己有無受到C肝病毒威脅」。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230萬名糖尿病病友中,約有6.8%、15.6萬人合併慢性C肝病毒感染。對比健保資料、實際篩檢資料,C肝盛行率分別為3.31%、6.8%,意謂糖尿病病友實際篩檢的C肝盛行率高出1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糖友普遍在意血糖控制與心血管、腎臟疾病間的關係,但若罹患C肝,因其影響胰島素阻抗,升高時會使血糖控制不佳,若能及早根除C肝病毒,使胰島素敏感度改善,患者血糖控制可以更穩定,也能避免後續產生併發症。研究顯示,清除C肝病毒會讓糖化血色素平均下降0.45%,血糖下降22mg/dl,早年本土研究顯示,糖尿病病友若未積極治療,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糖尿病病友的6倍以上。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指出,C肝雖然以感染肝細胞為主,同時也會造成全身性及血管慢性發炎。研究發現,C肝病毒會引發胰島素阻抗,血糖、血壓、血脂上升與內皮細胞異常,最終引發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若積極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3個月C肝治癒率高達99%。世界衛生組織(WHO)訂於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衛福部也擬定「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希望提早於2025年完成消除C肝。為協助更多民眾及早發現與治療,國健署擴大補助成人預防保健之BC肝篩檢,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40至79歲)一生可有一次免費篩檢機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也啟動「糖友C肝清零」計畫,包括治療指引、C肝萬人篩檢,與推出「糖友C肝愛計較」衛教短片,邀請演員王中皇、林嘉俐、馬國賢與董至成擔任宣傳大使,透過創意鄉土劇影片及系列衛教活動,鼓勵糖尿病病友積極接受C肝篩檢與治療。
-
2022-11-23 癌症.胃癌
與胃癌抗戰挺過8次化療!唐玲「黑痣變腫大」憂是黑色素癌,醫教判別好痣壞痣
47歲女藝人唐玲,一直以來給人健康陽光的形象,於2019年發現罹患胃癌,淡出演藝圈積極抗癌,已陸續切掉子宮、卵巢和胃來保命,勇敢挺過8次化療。但造化弄人,今年5月又診斷出癌細胞轉移,被醫師宣告已是癌症第4期,目前仍積極治療中,要定時就醫追蹤,每次檢查最基本就是驗血、照胃鏡及電腦斷層,勇敢的她會在社群分享自己的抗癌點滴。罹癌後的唐玲對身體內外的變化,時時都提高警覺。她自曝從小長在右腹部的一顆小黑痣,原本很平坦,最近突然變得又腫又大,且周圍還呈現不規則型,讓她擔憂是黑色素癌的徵兆!後來找整形外科醫師化驗,化驗結果是脂漏性角化症,不是惡性腫瘤的皮膚癌,讓她鬆了一口氣;而從小長在腹部的小黑痣,近日已開刀切除。因唐玲現在的身體很敏感,醫師叮囑她千萬不能讓牙齒發炎,否則可能導致癌細胞容易轉移。對此,她也依自身經歷提醒大家,若身上有痣,一旦發現痣的外觀出現變化,如擴大、不規則、顏色不均等,就須提高警覺。貼文曝光後,網友們都紛紛關心她的健康狀況,留言給予支持鼓勵:「加油!關關難過關關過,妳是勇敢的女戰士,祝平安相隨!」、「也太大顆了吧!」、「感謝主,是良性!辛苦妳了」、「我臉頰上也有一顆,開完刀檢驗還好是良性。」、「人生旅程就猶如過無數個隧道,經過黑暗忍耐,終於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是「黑痣」,還是「黑色素細胞癌」?看似無害的痣,竟是黑色素細胞癌的徵兆?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指出,黑色素細胞癌是常見皮膚癌中最致命的一種,容易與良性的痣混淆。臨床上有病患接受雷射治療,反而延誤病情造成癌細胞擴散,等到可疑的痣擴大,病灶已產生傷口變嚴重時,往往已是癌症晚期。以黑色素細胞癌3C期為例,癌細胞因為已經擴散到淋巴結,病患五年存活率不到七成,術後復發率高達九成。廖怡華醫師表示,有熟齡病患到醫美診所求助雷射或冷凍治療除痣,但沒想到治療後,痣仍復發並持續擴大,經皮膚科專科醫師檢查才發現是黑色素細胞癌,治療因病情延誤而更加棘手。醫師提醒,無論雷射或電燒等除痣方式,都無法根除黑色素癌,更可能因延誤治療,造成癌細胞的轉移。該如何避免誤診,錯過黃金治療期?廖醫師建議,如果身上有痣,可以從5個部分觀察是否有黑色素癌的風險:痣的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有異色、直徑大於0.6公分、外觀突起變大。廖怡華醫師提醒,只要有其中一個特徵就應該找皮膚專科醫師就醫,透過醫師肉眼和皮膚鏡檢查,必要時配合皮膚切片病理化驗,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惡化。判別好痣壞痣的ABCDE原則A:對稱性(Asymmetry)指痣的外觀上下左右對不對稱。B:痣的邊緣(Border)若是皮膚病變,會有邊緣呈鋸齒狀,或是缺角、突起,或是沒有明顯邊界等外觀。C:顏色均勻(Color)正常的痣通常顏色均勻,如果痣看起來有不均勻的多種顏色,或是顏色深淺不一,都要留意。D:直徑大小(Diameter)若直徑大於6公釐以上,或是持續變大要注意。E:快速隆起或起變化(Elevation或Evolvement)如果痣快速隆起或是快速擴大,可能有問題。黑色素細胞癌治療 手術切除為主當病患確診是黑色素細胞癌後,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在切除病灶時通常會檢測「前哨淋巴結」,以病理切片檢查判斷癌細胞是否有淋巴轉移,如果有淋巴轉移現象,癌症分期則為第三期;廖怡華醫師說,第三期以後的黑色素癌細胞全身擴散及局部復發的機率很高,因此針對第三期(淋巴轉移)及可切除的第四期(遠端轉移)病患,目前除了手術,還會搭配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輔助療法,降低復發機率。
-
2022-11-23 養生.聰明飲食
減肥也能吃火鍋?營養師:關鍵在湯底、食材選擇和下鍋順序
冷冷的天,配上熱熱的火鍋,滿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秋冬堪稱是吃火鍋的最佳時節,怕吃火鍋會壞了你完美的減重計畫?別怕!營養師教你湯底、食材的挑選 Tips,從今以後,吃火鍋再也沒有罪惡感。減肥也能吃火鍋?營養師:做對 3 件事就可以一般人的認知中,通常會覺得「火鍋熱量高的嚇人」、「減肥千萬別吃火鍋」。從外食的角度來看,火鍋有飯、有肉又有菜,而且青菜的量比外面的便當要來的多,算的上是均衡健康的一餐,其實只要避開熱量魔王,火鍋也能愈吃愈瘦。一、喝湯要在下料前無論點哪種湯底,對於正在減重的人來說,建議限量喝 1 碗湯,而且一定要在火鍋料、肉類等含有脂肪的食材下鍋前先喝,如此一來就可以大大降低熱量、油脂和鹽分的攝取,減少身體負擔。二、天然食物勝火鍋料火鍋料幾乎 100% 都是加工食物,所謂的加工,就是在製程中加入一些油脂、鹽或其他調味料,來提升口感和味道。小小一顆容易下肚,累積下來的熱量會變得相當驚人,多食不僅會變胖,更無益於健康,想了解更多關於加工食品的危害,可以看這篇。常見的火鍋料包括:豬血糕、魚餃、蛋餃、貢丸、魚丸、甜不辣、蟹肉棒等,還有大家比較感到意外的「百頁豆腐」、「三角油豆腐」,嚴格說來也算是加工製品。常見火鍋料熱量⚫豬血糕(每個 34 公克,65 大卡)⚫貢丸(每個 20 公克,49 大卡)⚫魚餃(每個 8 公克,23 大卡)⚫蛋餃(每個 14 公克,26 大卡)⚫魚丸(每個 19 公克,38 大卡)⚫甜不辣(每 18 公克,32 大卡)⚫蟹肉棒(每個 13 公克,15 大卡)⚫小三角油豆腐(每個 55 公克,76 大卡)⚫百頁豆腐(每個 47 公克,91 大卡)三、 不過量攝取火鍋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有些店家推出超大份量肉盤、華麗的痛風鍋或是平價火鍋吃到飽的選項。想要成功減重,就必須先捨棄掉這些澎湃的火鍋,不管再怎麼克制,既然點了,我想你心中多少還是有想要「吃回本」的念頭出現,容易攝取過量,徒增不必要的熱量負擔。根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一頓吃到飽火鍋,將近有 3000 大卡,相當於 11 碗白飯的熱量,光是一餐的熱量,就遠超過整天的需求量。所以重點是要控制攝取份量,養成吃八分飽,就放下手上筷子的好習慣。從湯底、肉片到主食該如何挑?湯底火鍋湯底是熱量的關鍵!昆布鍋、蔬菜鍋、大骨高湯鍋、菌菇鍋等,熱量都比較低,味道清淡,油脂含量較少,是減肥再適合不過的湯底選擇。不少人嗜辣如命,喜歡香辣順口的麻辣鍋,通常是由豆瓣醬加辣油熬煮成,看到漂浮在上層的厚厚油脂,便知道它是高熱量的湯底。食材本身就會吸附湯汁,在用餐的過程中,難免會順手多撈幾口湯來喝,間接增添熱量攝取。如果真的很想吃麻辣鍋怎麼辦?那就選擇鴛鴦鍋吧!另外準備清淡的湯底,既能滿足口腹之慾,還能兼顧身材。湯底紅綠燈!減脂鍋物聰明選肉類想要嚴格控制熱量,除了遵循不過量的基本原則,在肉類挑選上,營養師建議以「海鮮優於肉片」、「雞鴨優於豬牛羊」的兩大方向來擇食。⚫海鮮優於肉片:魚片、鮮蝦、蛤蠣、花枝、小卷都是很好的低脂蛋白質來源。⚫雞鴨優於豬牛羊:雞胸肉、雞腿肉、鴨肉的飽和脂肪和總油脂含量,都比豬肉、牛肉和羊肉要來的低。不同部位的肉,熱量差異很大,油脂豐富的沙朗牛、豬五花肉片等,整體油脂比例高。儘管口感軟嫩彈牙,不過還是要注意,飽和脂肪酸攝取過量,容易增加血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產生危害。主食點餐時店員都會先詢問:主食要白飯、冬粉、王子麵還是烏龍麵?別忘了!菜盤中附的玉米、芋頭、南瓜、蓮藕、山藥也都是主食類,想要減重的朋友,最好將主食的份量在控制在 1/2~1 碗。⚫白飯:比起冬粉、王子麵、烏龍麵,我更推薦大家的主食選白飯,可以留下一些白飯,用來吸附食材表面的油脂,就能減少熱量攝取。⚫冬粉:用不同的方式烹調冬粉,熱量差距極大。正常情況下會吃 1~2 把冬粉(一把冬粉生重約 40 g),單純水煮冬粉熱量僅 140~280 大卡;若是放到麻辣鍋或是重口味的湯鍋中烹煮,冬粉吸水性高,熱量會直接翻倍。⚫王子麵:王子麵是生麵條煮成熟麵,淋上調味料後再油炸定型而成。經過油炸這道程序,熱量一定會比較多,吃下肚容易變胖,也對身體造成負擔。⚫烏龍麵:儘管在相同重量下,烏龍麵的熱量比白飯低,但是把烏龍麵放在鍋中煮,麵條同樣也會吸飽湯汁,也容易卡油。不論哪一種麵類,皆屬於加工製品,精緻程度高,種類、份量和吸水程度不同,通常熱量比白飯更難控制。享「瘦」美味!食材下鍋SOP你做對了嗎?營養師最推薦的下鍋順序:青菜 → 主食 → 火鍋料 → 肉類烹煮順序也很重要,自己煮火鍋時,建議先煮蔬菜、菇類,接著下玉米、芋頭、麵等主食類。最後再放入火鍋料、肉片等油脂含量較高的食材,避免這類食物先下鍋煮,導致湯底變得又油又鹹。另外,葉菜類通常不建議煮太長時間,容易加速其中維生素 B群 、維生素 C、葉酸等營養素流失。飲品的部分最好多喝水、無糖茶,來緩解口渴想喝湯的慾望,同時也有解油膩、助代謝的效果。延伸閱讀:增肌減脂別再只吃雞胸肉!低脂高蛋白食物有這些
-
2022-11-20 醫療.泌尿腎臟
尿尿出現紅色是血尿嗎?醫師提醒出現這些顏色尿液要留意
尿液不只是排出身體多餘的水分而已,健康狀態也能從尿液顏色略知一二。醫師建議民眾解尿後,可多留意幾眼,觀察尿液的顏色、氣味、泡泡等,可初步了解身體狀況。正常的尿液狀態屏東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謝晉文說,腎臟主要功能是從血液中排除毒素和身體代謝後所產生的廢物,因此尿液是由身體多餘的液體、鹽分、尿素、尿酸和其他代謝廢物組成;顏色來自尿膽素外,還受食物中所含色素、水分不足、服用藥物或罹病等因素影響。謝晉文說,一般而言,正常尿液顏色接近淺黃色,若是飲水較多,或喝茶、咖啡等利尿飲品之後,尿量增多,會使顏色較清淡甚至無色透明。另外,運動出汗後若未補充水分,尿量減少會使顏色變深。尿尿的顏色密碼● 鮮黃色或橘色飲食因素:食物中天然色素如維生素B群,會使尿液呈亮黃綠色。攝取較多β-胡蘿蔔素(胡蘿蔔、地瓜等)與維生素 C(柑橘類植物、番茄、草莓、綠花椰菜),會呈深黃或橘色。疾病因素:可能代表身體正在缺水、脫水甚至中暑;過深的顏色也可能是肝、膽出現問題,會讓尿液呈深黃或橘色。● 粉紅色或暗紅色飲食因素:可回想是否有吃色素糖果、火龍果、甜菜、黑莓等色素較高食物,排除食物因素後,就要考慮血尿。疾病因素:血尿的原因包括尿路感染、腎絲球腎炎及癌症,例如腎臟癌、膀胱癌、攝護腺癌等。此外,藥物也可能使尿液偏紅,例如化療藥、瀉藥、治療肺結核用藥等。● 藍、綠或紫色有可能是藥物、腎臟和膀胱功能檢測所使用的染色劑或食物顏色所致。細菌感染也可能使尿液顏色出現綠、紫色或藍色,例如插尿管族群常出現的紫色尿袋症候群,就是因為尿袋中的細菌產生紫色的代謝物質。● 灰色或暗灰色通常是食物的影響及尿液中含少部分血液,或女性懷孕期間因白帶增加等,都會使尿液呈灰色。如果加上在排尿時身體有疼痛感及頻尿狀況,要小心可能是膀胱感染、尿道感染或腎結石。● 混濁或乳白色可能代表沉積物變多,可能是體內含有過多鈣和磷酸鹽(例如肉吃太多),輕微脫水,或是膿尿所致。舉凡生殖泌尿系統感染,都可能引起膿尿,例如陰道感染、膀胱炎、淋病或披衣菌感染等。反之,如果水喝不多,尿液卻一直是透明狀態,且合併尿量變多及頻尿,應就醫檢查是否有尿崩症或腎功能問題。Q:尿液聞起來有水果味,可能有糖尿病?剛排出的尿液通常沒有味道,但若尿液存放一段時間後,細菌會將尿素分解並產生臭味。另外,某些食物及某些藥丸外層化學物質,也可能會改變尿液的味道。若尿液有臭味,表示身體可能有狀況,如尿道感染、第2型糖尿病、膀胱炎、新陳代謝或肝系統疾病等;若聞來像氨(俗稱阿摩尼亞),可能是脫水(要記得補充水分)或肝病所引起;若出現惡臭,可能和尿道感染或性傳染病有關。如果常跑廁所,且尿液聞起來有水果味,可能有第2型糖尿病;另孕婦體內的荷爾蒙也會改變尿液味道,且孕婦有較高風險發生尿道感染,都會導致尿味濃重。Q:尿尿有泡泡就是蛋白尿?正常情況下,尿液因含有雜質而導致些許泡泡出現,特別是距離馬桶較遠、小便較急較快或男性尿道殘留精液,都會讓小便出現泡泡,屬常見現象,不一定代表身體出現狀況。但若泡泡過多且3分鐘不散,或馬通沖水後仍出現泡泡,可能是蛋白尿。蛋白尿原因很多,包括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原發腎絲球腎炎或細菌感染等。據統計,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數約占總人口十分之一,潛在慢性腎臟病患的初期表現就是蛋白尿,目前高血壓、糖尿患者人數日益增加,若蛋白尿持續出現一段時間,需就醫檢查腎功能和是否有慢性疾病。Q:馬桶邊出現螞蟻,代表尿糖?若小便後沒多久,馬桶邊出現不少螞蟻,在血糖偏高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尿糖並引來螞蟻,但也可能是螞蟻正剛好路過尋找食物或水源,以螞蟻來看血糖並不精準,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
-
2022-11-20 醫療.消化系統
解出綠色大便是健康出狀況嗎?2張圖看懂糞便顏色及型態密碼
人體的排出物包含排泄物與分泌物,其中暗藏許多健康密碼。例如,可以從便便顏色、形狀,判別腸道問題;從尿液顏色、氣味,揪出泌尿系統哪裡出錯;從淚液成分、汗水分泌量等,知道身體的健康狀態。透過觀察排泄物與分泌物的形、色、質、量的外觀變化,是病患及早發現疾病的方式,也是醫師重要的診斷依據。便便與是生活的每日大事,台南郭綜合醫院腸胃科主任陳進生表示,應該養成每天觀察自己便便的習慣,無論是形狀、氣味、顏色、次數,都反應出身體的狀況,因為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T細胞、NK細胞、B細胞等,集中在腸道,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由腸道製造,而且用來保護腸道,所以身體發生了狀況就會反應在糞便上,與身體健康密不可分。健康的糞便型態● 長相:類似香蕉或帶有大腸裂紋的條狀,落水後微微漂浮水中。● 重量:約200至300克,每條2到3公分粗。● 顏色:因混有膽汁,呈黃褐色或土黃色。● 味道:氣味不重。不正常便便10大特徵1.太細:腸道收縮能力不佳或過度收縮。2.散狀:可能是體內壞菌增多或消化不良。3.顆粒狀:水分、纖維攝取不足。4.水便: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5.灰白色:代表膽汁阻塞,需檢查肝膽胰臟。6.解黑便:胃或小腸上段出血。7.鮮紅色:下段小腸、大腸或痔瘡出血。8.墨綠色:細菌感染或消化不良。9.惡臭:可能是蛋白質、脂質攝取太多。10.酸臭味:碳水化合物吃太多。健康排便6招陳進生建議,想要排便順暢,平時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很重要,以下6招有助於維持健康腸道排便:● 多喝水:一天至少要喝自身體重(公斤)╳30毫升的水量,能幫助新陳代謝,維持身體水分及正常便便。● 規律運動:多運動不僅紓解壓力,還能促進腸胃蠕動、提高新陳代謝,並改善硬便的困擾。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先從飯後散步開始。● 多攝取蔬果:攝取蔬果,多補充膳食纖維,特別推薦高纖食物:地瓜、香蕉、菠菜、海帶。● 腹部按摩:順時鐘腹部按摩能促進腸胃蠕動、提高新陳代謝,可以改善硬便的困擾。● 補充益生菌:補充益生菌可抑制腸道壞菌並提供維生素,像是優酪乳、優格就含有益生菌,但腸躁症患者要選擇不含乳糖的益生菌藥粉或膠囊。● 適當補充好油:過度限油也會造成大便乾硬,適當用好油(橄欖油、苦茶油)淋在蔬菜上,可幫助潤腸,維持腸道健康。
-
2022-11-19 養生.運動健身
運動前中後吃什麼才能「有效增肌減脂」? 運動前先了解這10件事!
國內運動風氣盛行,越來越多人進行體能訓練,在進行鍛鍊前可以先了解自己身體狀況、運動前後該怎麼補充食物、那些因子會影響運動表現。所謂知己知彼,才能有最好的成效喔!美國運動學會盤點運動營養所需要知道的10件事。1.決定健康的因素:身體肌肉、脂肪比例在運動前先了解自己肌肉是否太少、脂肪過多,並且找到增加肌肉和降低脂肪的方式(鍛煉和飲食)。經過訓練後,站上磅秤時體重可能沒有變化,但看起來不管身型或是比例都會變好,而且身體也更健康。2.增肌需要搭配5點A、增加肌肉耐力B、維持足夠的熱量,有助於促進合成荷爾蒙C、良好的營養分佈,維持組織健康D、充足睡眠E、在正確的時間、適量攝入蛋白質,來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3.蛋白質:不僅是多補充就好,重點在於甚麼時候吃及吃的量如果本身是運動員,身體需要的蛋白質是非運動員的兩倍,但只吃蛋白質是不夠的。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和合理的能量平衡狀態下,正確的數量食用。隨便補充蛋白質並不能滿足身體所需。4.三餐不定時不利於健康三餐不定時或是因忙碌而跳過一餐,都有可能無法滿足身體熱量需求,也會產生許多健康問題,包括體脂變高、體重過輕、對於心臟造成損害。5.吃好食物有助維持腸道菌叢新鮮水果和蔬菜攝取不足可能會改變腸道微生物,進一步體脂肪會增加,還有降低運動表現。食用大量新鮮水果和蔬菜有助於維持生活在腸道中的好菌生長,不僅如此還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藉此獲得能量。6.食物選擇很重要當長期攝取加工食物、空熱量食物,會出現營養問題。飲食中盡量多樣性、以原形食物為主,讓身體獲得所有均衡營養。7.運動相對能量不足(RED-S)熱量攝取量不足以提供運動消耗的能量與維持正常身體健康功能的能量消耗。8.水合作用差,表現不佳維持體液平衡很重要,包括維持心臟搏動、出汗率、將營養物質輸送到細胞及促進清除體內代謝廢物。9.運動恢復和運動一樣重要透過運動對肌肉施加壓力並不能獲得所有的益處,還要讓肌肉修復,如此才能從鍛煉中受益。充足睡眠、維持適當的飲食行為對於肌肉修復有很大幫助。10.學習如何調節壓力壓力會影響飲食行為,處於高壓下會導致想要吃高脂肪、高糖的高熱量的食物。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不妨嘗試聽音樂、唱歌等,有助於運動表現。
-
2022-11-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說話與維生 處處是智慧
老婆學文學,老公學經濟。老婆打完電話。老公:「妳半小時的電話,我們學經濟的一分就可以說完!」老婆:「每次炒飯,我一分鐘要結束,結果,你為什麼要做那麼久!」有些事可以長話短說,有些事需要細水長流,慢慢鋪陳就好比往生,可能突然間不到一分鐘就斃命,也有可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要拖數小時或數年才能脫離苦海。人會突然往生,通常是人體的發電機—心臟壞了,例如心律不整,心室顫動幾下,或突然間心跳停止,好像突然停電一樣,人立即失去知覺倒地不起。心臟會驟然停止,可能是動脈硬化厲害,心血管阻塞了,心肌缺氧、心肌梗塞或突然心律不整而致命。如果是腦中風,例如腦出血或腦血管堵住,破壞大腦呼吸循環中樞,可能失去知覺昏迷不醒,可能拖個幾小時或幾天之後而往生。如果是腎臟壞掉了,引起尿毒症,除非洗腎或換腎,否則會引起酸中毒,最後休克而死亡,尿毒症酸中毒到往生通常只要幾天的時間。如果是肝不好、肝衰竭引起肝昏迷,肝昏迷到往生也要幾天的時間。如果是肺不好、肺衰竭,呼吸困難,血氧掉,二氧化碳堆積到體內,引起酸中毒,進而昏迷而死亡,通常也要幾小時或更長的時間。但如果是嗆到或噎到,氧氣進不了肺部,嚴重昏迷可能不到幾分鐘就會死亡,例如謀害一個人,掐住脖子,幾分鐘不到就斷氣而亡,就是例子。如果是癌症末期,全身痛苦不堪,慢慢瘦弱,人慢慢步入死亡,短則幾個月,長則一、二年,病人痛苦,家人也辛酸。總之,說話之道與維生之道,處處都是智慧,了解箇中奧妙,才能擁有健康而幸福的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關資訊。
-
2022-11-18 養生.聰明飲食
汆燙讓蔬菜營養素流失,營養師建議「連湯一起喝」!但一族群留意
●炒青菜,不高溫火炒、不爆香●不同蔬果採不同烹調方式,保留蔬菜營養素●避免農藥殘留,以細流水清洗蔬菜15分鐘蔬菜是日常飲食中不可少的食物,多數國人攝取不足,甚至可能因為烹調方式未多留意,讓蔬菜富含的營養素更加流失。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炒青菜時,應避免高溫火炒、不爆香,可採水煮或用水油炒方式,便可將大部分蔬菜內的營養素保留下來。烹調方式錯誤,營養素恐流失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人日常蔬菜攝取量不足,僅43.4%民眾每日吃到3份蔬菜,28.5%民眾每日至少吃2份水果,但同時攝取至少3份蔬菜及2份水果建議量的國人僅18%。不僅如此,烹調方式若未多加注意,蔬菜內的營養素恐怕會大量流失,即使攝取充足的蔬菜也會事倍功半。劉怡里建議,若想要保留蔬菜內的營養素,不同蔬果需採不同的烹調方式,像富含維生素C的綠色葉菜類,用水煮、電鍋蒸或是微波爐烹調方式,能保留最多的營養素;若是偏紅色的大番茄、胡蘿蔔,因為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β-胡蘿蔔素,用水油炒方式,最能夠提升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不是所有蔬菜都適合清燙烹調。」劉怡里說,大番茄、甜椒、青椒等蔬果,因為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含量豐富,清燙沒辦法吃到它的營養價值,還是要加一點油,或是清燙起鍋後加一點橄欖油,都可以增加營養價值。汆燙讓營養素流失,建議「連湯一起喝」將蔬菜以水汆燙後,水鍋內都會變得綠綠的,這是否代表著蔬菜內的營養素流失?劉怡里表示,蔬菜在水中煮太久,維生素B群、葉綠素以及一些礦物質鉀、鎂,都會溶在水中,其實煮菜的水是可以一併飲用的,若擔心農藥殘留,在清洗時依照衛福部建議流水15分鐘、細水沖洗,便可洗得較為乾淨。不過,劉怡里也提醒,若是限鉀的腎臟病患,要注意鉀含量的攝取,不建議飲用蔬菜湯;但若是要預防三高,特別是高血壓的民眾,鉀能夠幫助將體內的鈉代謝出體外,因此非常建議將煮蔬菜的湯水隨餐飲用。熱炒店內大火快炒的高麗菜十分美味,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但劉怡里認為,許多餐飲業者的用油多為動物油,例如豬油,也常會佐辛香料「爆香」,會產生許多健康隱憂,一方面豬油的發煙點較低,一爆香就會發煙並發生油脂褐變,會產生危害身體健康的自由基。「建議用植物油炒青菜,不要爆香。」劉怡里表示,橄欖油、葡萄籽油、苦茶油、葵花油都是炒青菜時相當好的佐油,因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高,有些發煙點也優於動物用油,對蔬菜營養價值影響低。現代人三餐老是在外,要吃到現炒的青菜其實不太容易,便利商店的調理包或冷凍食品是否也能提供足夠的營養素?劉怡里說,冷凍蔬菜保留的營養素也相當豐富,但要注意原則,像常見的「三色豆」,其實只有胡蘿蔔是蔬菜,豌豆、玉米都不是蔬菜類,而調理包則要注意鈉含量的攝取。●劉怡里建議蔬菜攝取三原則:1.蔬菜選擇多色多樣:玉米筍、海帶、番茄、洋蔥、香菇都是相當多元的「彩虹蔬果」。2.吃當令當季:若可以吃到當季新鮮蔬菜,營養素高外,價格也較為便宜,CP值相當高。3.一天有一餐吃綠色蔬菜:每天吃兩碗蔬菜,一碗綠色蔬菜,另一碗可以隨自己喜好食用。
-
2022-11-17 癌症.大腸直腸癌
無痛大腸鏡和傳統大腸鏡有什麼差別?醫揭無痛麻醉風險在哪
依據108年衛福部的癌症登記報告,每十萬人當中有315.9人新發癌症,其中大腸癌佔42.9人(每十萬人),位居第一。男女發生率與排名具有差異,女性新發生大腸癌的比例為34.6人(每十萬人),排在第三,男性的比例則為52.3人(每十萬人),位居第一。按照110年衛福部的死因統計,每十萬人當中有220.1人因為惡性腫瘤死亡,連續40年佔據十大死因之首位,其中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佔了28.4人(每十萬人),為惡性腫瘤之第三名。男女之死亡率與排名相仿,女性因為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而死亡的比例為24.0人(每十萬人),男性的比例則為32.8人(每十萬人),皆居惡性腫瘤之第三名[1]。對於看起來如此窮凶惡極的大腸癌,台灣也發展出了一套篩檢策略,50-74歲的民眾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結果為陽性,則建議至一般外科、大腸直腸外科,或是消化腸胃系等內科,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在過去的研究資料顯示,大腸鏡的檢查是必要的,除了診斷之外,也是早期腸癌治療的利器,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卻沒有接受大腸鏡確診的病人,大腸癌的死亡風險會增加6成4[2,3],而且糞便篩檢陽性之後沒有接受大腸鏡檢,產生晚期、轉移大腸癌的機率也會越高!如何克服對大腸鏡檢查的恐懼這篇文章即是針對害怕得到大腸癌,卻也相同憂心疼痛的您。以下會介紹「無痛舒眠大腸鏡」的技術,並分為四個段落且一一講解:1. 傳統大腸鏡與無痛舒眠大腸鏡的差別2. 檢查過程中的工作團隊3. 無痛舒眠大腸鏡的風險4. 結語傳統的大腸鏡,是把一隻軟性、纖維製造、大概一隻食指粗(11-13mm)的內視鏡放入肛門,順著腸道一路向上,觀察直腸及整段大腸,包含乙狀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迴盲瓣的變化,整個過程雖然大約半小時到一小時,但對許多人,尤其之前有接受過腹部手術(包括剖腹產)的人來說並不好忍受。另外,術前要進行清腸,不只飲食須盡量遵守「低渣飲食」、「低FODMAP飲食」的原則外,在術前一天開始使用瀉劑,才能避免不良清腸狀態影響判讀結果。那醫師會用什麼工具來衡量清腸狀態的好壞呢?常用的幾種評分標準[4],都包含了腸腔中的餘糞、食物殘渣與水分,而且清腸狀態越差,瘜瘤偵測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 ADR)會越低[5]。它的定義是在所有接受大腸鏡檢查的病人當中,偵測到至少一顆息肉的病人比率。換個角度來說,清腸不佳的病人,在施作大腸鏡時,視線會有更多阻擋,讓醫師在檢查時必須更頻繁調整腸鏡的角度來執行檢查,對病人勢必會產生更多的不適感。這些狀況會導致內視鏡比較不容易深入、到達腸胃道近端的盲腸。由於檢查時如果遇到息肉或是病變,會根據狀況直接切除或取一小塊組織做切片檢測,因此少看到一部分的腸子,當然也會降低偵測到病變且處理的機率。無痛麻醉鏡檢進行方式工作團隊的分配,則是會在大腸鏡開始之前,由麻醉專科醫師或麻醉師給予適當的鎮靜止痛藥物,使得病人處於適當的全身麻醉深度,以進行內視鏡檢查。無痛舒眠大腸鏡的好處是,由於病人睡著了,就不會有前述描述的不適感,因此內視鏡醫師得以順暢深入鏡頭至近端腸胃道,例如上段提及的大腸末段、盲腸,能有效的避免在檢查的時候漏掉息肉,真正達到早期預防並處理的目標。然而,大腸鏡本身有健保給付,但麻醉藥物需要自費[6]。而麻醉藥物藥效過之後,可能會有一些噁心、想吐、頭暈的副作用,雖然大約一個小時內會消退,但是在這期間就要避免如駕駛交通工具、操作器械等需要精密控制的事情。因此想使用無痛麻醉來接受內視鏡檢查的人,務必請親友陪同、結束檢查時一同返家,儘量不要單獨離院,並且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返家。而這些檢查究竟是什麼人負責為病人進行呢?以無痛舒眠大腸鏡而言,主要由麻醉科醫師與內視鏡醫師共同負責。麻醉科醫師在術前會為病人進行麻醉評估,根據生理狀況與病情將病人分成六級,身體越正常級數越低,而無痛舒眠麻醉則要第二級,也就是有輕度單一系統疾病但控制良好之病患,日常生活不受影響,如高血壓控制良好,無任何併發症的人,或第二級以下才能使用[7]。另外,麻醉科醫師也會在麻醉過程當中,根據個人的生命徵象,如體溫、血壓、血氧、呼吸、心跳等指標,調整麻醉劑量,講求實時監測每位病人的安全。至於內視鏡醫師,則負責操作內視鏡,確認照到的影像當中是否有可疑病灶,需要進行進一步處置。近年來內視鏡操控技術的提升,大腸鏡已經慢慢從以前的雙人操作,也就是內視鏡醫師負責推進鏡頭與充氣,輔助另外一位負責調整內視鏡角度的技術員,改為單人操作,不僅檢查過程可以更加流暢,也可以減少許多不當檢查的副作用發生。無痛麻醉鏡檢風險風險的討論,我們要先了解大腸鏡術後常見的嚴重不良事件(Severe adverse event, SAE),包含出血、腸穿孔等。事實上,比起是否「進行無痛舒眠之麻醉」,更顯著決定是否發生不良事件的因素,其實是「是否有進行息肉切除」[8,9],也就是說,如果某位病人大腸鏡看進去時,真的發現有息肉並進行切除,那事後若是發生出血或穿孔事件,那可能跟「切除息肉」這個動作更有關,而非此位病人是否有進行麻醉。另外,若病人本身就不適合麻醉,例如過去具有重大的心肺功能問題;或是懷疑急性的消化道出血問題與控制不良的慢性病等等,打從一開始,醫師就不會建議這樣的病人進行無痛舒眠大腸鏡,避免後續風險的產生。總而言之,若是曾經有接受過腹腔手術比較容易感受到檢查的不適感,經過麻醉與內視鏡醫師評估無相關風險後,可以考慮無痛舒眠,除了降低不適感與減緩恐懼之外,也能幫助醫師看到整套腸道,從而減少遺漏診斷的機率。比起選擇不同的操作方式,更重要的是找到合格、值得信賴的內視鏡專科醫師來操作麻醉及大腸鏡的過程,最後再次提醒,透過糞便潛血與大腸鏡檢查發現的早期癌症,存活率高達九成[10],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或逃避,而延遲了就醫獲得治療的機會!參考資料:1. 國健署癌症發生統計新聞稿2. 衛福部 - 篩檢陽性不做大腸鏡 死亡風險增加6成43. Zhang J, Chen G, Li Z, Zhang P, Li X, Gan D, Cao X, Du H, Zhang J, Zhang L, Ye Y. Colonoscopic screening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ancer 2020; 11(20):5953-5970. doi:10.7150/jca.46661.( https://www.jcancer.org/v11p5953.html )4. Aronchick Scale、Ottawa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Harefield Cleansing Scale、Chicago Bowel Preparation Scale5. Hassan C, Manning J, Álvarez González MA, Sharma P, Epstein M, Bisschops R. Improved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adenomas by high-quality colon cleansing. Endosc Int Open. 2020 Jul;8(7):E928-E937. doi: 10.1055/a-1167-1359. Epub 2020 Jun 16. PMID: 32676536; PMCID: PMC7359847.6.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藥品給付標準7. Enestvedt BK, Eisen GM, Holub J, Lieberman DA. Is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lassification useful in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endoscopic procedures? Gastrointest Endosc. 2013 Mar;77(3):464-71. doi: 10.1016/j.gie.2012.11.039. PMID: 23410699; PMCID: PMC3816502.8. Bielawska B, Hookey LC, Sutradhar R, Whitehead M, Xu J, Paszat LF, Rabeneck L, Tinmouth J. Anesthesia Assistance in Outpatient Colonoscopy and Risk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Bowel Perforation, and Splenic Injury. Gastroenterology. 2018 Jan;154(1):77-85.e3. doi: 10.1053/j.gastro.2017.08.043. Epub 2017 Sep 1. PMID: 28865733.9. Rutter CM, Johnson E, Miglioretti DL, Mandelson MT, Inadomi J, Buist DS. Adverse events after screening and follow-up colonoscopy.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2 Feb;23(2):289-96. doi: 10.1007/s10552-011-9878-5. Epub 2011 Nov 22. PMID: 22105578; PMCID: PMC3406732.10. Cardoso R, Guo F, Heisser T, De Schutter H, Van Damme N, Nilbert MC, Christensen J, Bouvier AM, Bouvier V, Launoy G, Woronoff AS, Cariou M, Robaszkiewicz M, Delafosse P, Poncet F, Walsh PM, Senore C, Rosso S, Lemmens VEPP, Elferink MAG, Tomšič S, Žagar T, Marques ALM, Marcos-Gragera R, Puigdemont M, Galceran J, Carulla M, Sánchez-Gil A, Chirlaque MD, Hoffmeister M, Brenner H. Overall and stage-specific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creen-detected colorectal cancer in European countri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9 countries. Lancet Reg Health Eur. 2022 Jul 6;21:100458. doi: 10.1016/j.lanepe.2022.100458. PMID: 35832063; PMCID: PMC9272368.【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盧柏文醫師】安睡下檢查、讓病患重獲新生的無痛舒眠麻醉大腸鏡】
-
2022-11-17 失智.像極了失智
染新冠年輕族易腦霧、高危險群長者恐失智 醫籲3方式助腦新生
今年超過800萬名國人確診新冠肺炎,不少年輕人確診後容易「腦霧」,包括記憶力、工作能力變差,醫師指出,年輕人與中年人腦部可塑性高,確診後可以透過調整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逐步改善腦霧狀況;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尤其是已有輕微失智症狀的高危險群,確診後恐加速神經退化,提醒民眾若確診後3至6個月症狀沒有明顯改善,應儘早就醫做相關檢查。台北榮民總醫院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表示,不少年輕族確診新冠肺3個月內感覺「腦子不好使」,出現工作能力下降、反應速度變慢、記憶力不佳等,但尚未到完全不記得,並不會造成生活、工作過大的影響。她表示,年輕人、中年人的腦部可塑性非常高,確診後若加強運動,根據研究發現,運動可增加腦部血流、帶氧量,增加腦細胞新生,搭配良好生活習慣,可大幅減少腦霧問題。王培寧說,根據臨床觀察,若持續進行復健、運動及良好飲食習慣,約3成的確診者症狀會在確診3個月內明顯改善,而少部分患者的症狀會持續半年至1年時間。她建議,良好飲食習慣包括地中海飲食,可多吃蔬菜、水果、穀類、魚類、豆類及五穀雜糧等;另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最忌諱確診後持續熬夜,每日應有充足睡眠修復身體。王培寧提醒,相較年輕或中壯年人,中老年人確診較令人憂心,尤其原先已有輕微失智的高危險群者,確診新冠後恐加速神經退化,加上體力變弱、活動量減少,體力及腦力同步衰退,且因年紀大老化問題,腦部細胞再生能力並沒有年輕人好,更容易朝失智症發展,家屬觀察家中長者確診後3至6個月症狀若沒有明顯改善,建議應至醫院做檢查。台灣推估已有31萬名失智症患者,王培寧表示,預防失智症的不二法門為3動「身動、腦動、互動」,尤其「社交活動」結合上述3面向,像是安排計畫、空出時段、選擇出門交通工具、與人互動談論話題、學習新事物結合原有經驗等,一般民眾透過參與社交活動得到自我滿足,而失智症患者參加社交活動,更能加深自己是社會一份子的概念,更有助於延緩失智症進展。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營養師羅于姍表示,地中海飲食著重於蔬果、全穀雜糧、海鮮、堅果和橄欖油,飲食原則包括每天要吃全穀類、水果、蔬菜、豆類、堅果類及健康的油脂(特別是橄欖油),每週吃2次魚、海鮮及至少2份豆類、豆製品;每週適量吃乳製品、蛋、白肉;少吃紅肉、加工製品與甜食;每天多喝水及健康的運動。羅于姍表示,這類食物富含天然抗氧化物,例如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群、葉酸、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等,選用天然的辛香料,像是九層塔、蔥、蒜、薑、香菜、茴香等,可以減少鹽份攝取。多攝取這些天然的抗氧化物,對於失智症預防及延緩是相當有程度的影響。安聯人壽今年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攜手啟動第15屆失智老人募款活動,並再度與霹靂布袋戲合作,舉行「憶見美好 霹靂樂齡生活」,邀請霹靂一哥素還真像大眾推動失智症防治概念。活動詳情請洽「樂齡 A Go Go」或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
2022-11-16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失智怎麼做?專家:8種腦補食物+10個健腦好習慣,助你提早護腦!
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在《2022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中表示,全球超過五千萬名失智者,2050年將成長至一億三千萬人,等於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2011年,台灣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有三百一十萬人,失智人口就有二十五萬人,佔百分之七.九四。也就是說,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每十二人就有一位是失智症患者。台灣失智症協會也預估,未來失智症人口將會持續攀升。預防失智的十個日常習慣「等我們老了是不是就會得失智症?」我們總有一天都會老去,但我們可以選擇從現在開始預防失智!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之外,失智症被認為大多是因為生活習慣造成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導致失智的危險因子,其中就包括缺乏教育、聽力損失、頭部外傷、高血壓、糖尿病、飲酒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憂鬱、社交孤立,以及空氣汙染等十二種因子。由此可知,失智症是可以提前預防,重點在於如何避免危險因子,延緩失智症發生的風險。幸好現在看到這本書的你,還來得及!以下提出十個預防失智的日常習慣,趁年輕時趕快改變壞習慣吧:1.運動:這已經老生常談了,但還是很多人做不到。維持規律與足夠的運動量,就可以降低失智症的風險,建議每週有三到五次的運動時間,每次三十到五十分鐘的輕度或中度運動,例如游泳、健走、騎腳踏車等。2.充分睡眠:這也是大家聽到耳朵長繭的建議。每天睡滿八小時,如果可以的話,中午也小睡二十分鐘,有效幫助減少三分之一的失智罹患率。3.保護大腦免於外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危險因子就有提到頭部外傷。資料統計顯示,頭部曾經遭受外傷的人,罹患失智症機率會比其他人高。4.每天運用大腦:多進行一些智力遊戲,可以幫助大腦運作。5.遠離科技產品:研究顯示,經常滑臉書、電子產品的人,會導致記憶力衰退,趕緊放下手中的手機,抽離科技產品,腦力就會恢復。6.維持社交活動:社交孤立也是造成失智症的因子之一,平時多與親朋好友交流,尤其是獨居老人,更要維持一定程度的社交活動。7.戒菸:菸癮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沒有抽菸的人高,所以癮君子們為了自己的大腦,還是好好戒菸吧!8.改變飲食型態:結合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的麥得飲食,被證實能夠降低認知功能障礙,幫助預防失智。9.保護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就是因為「肥胖」,導致血管老化,造成血流變差,腦神經缺少血液輸送的養分和氧氣,導致細胞死亡而引發失智症。10.抱持樂觀: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容易讓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吃飯八分飽,均衡攝取營養飲食對預防失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調整飲食方面,要謹記三點:營養均衡、規律進食、只吃八分飽。最後一項是不是很少聽到呢?我們都知道肥胖是造成許多疾病的元凶,而且多半都是進食過量引起的,當我們攝取超過的熱量時,脂肪就會被囤積起來,引起肥胖,所以想要改善就要適度運動,並且改掉「過食」的習慣。先來檢測看看自己有沒有過食的現象:吃很快、集中一次大吃、邊做事邊吃、不吃早餐。若有其中一項,可能就已經在失智症的路上!如何預防過食呢?首先就是細嚼慢嚥,每吃一口可以在心中默念二十秒,在吃東西時,不要做其他的事情;一日三餐都固定時間吃;不要放任大吃大喝(例如吃到飽);只吃八分飽。或許擺脫長年的飲食習慣很難,但每一天一點一點的努力,就能改變了!想要補腦,吃對8種「健腦」食物大腦只佔體重的百分之二,卻消耗人體能量的百分之二十。我們平常的生活方式與環境都會影響到大腦的健康,每一個錯誤的習慣就會傷害到大腦,還好現在已經有一些已經認證對大腦有益的營養素,想要補腦,就要選對營養素!以下簡單介紹8種「健腦」食物,一起護腦吧!1.蛋白質:根據《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一篇針對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的調查研究發現,當老人攝取越多的奶類時,認知功能異常的風險就越低,因此想要攝取蛋白質的人,可以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每日飲食指南」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包括動物蛋白質,如雞蛋、羊肉、雞肉、魚肉、牛肉等;植物蛋白質,如豆腐、豆漿等。2.海鮮:海帶、魚類等海鮮產品含有豐富的碘、鈣、蛋白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這些都是被公認為大腦的營養劑,還能延緩動脈硬化。3.維生素B群:若體內缺乏維生素B群,容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管粥狀硬化,影響到氧氣與血液輸送到大腦。4.鉀:調整體液平衡的重要礦物質,可以幫助腦細胞新陳代謝,富含鉀的食物主要有豆類、蔬菜、菌類、橘子、香蕉等。5.維生素E: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及抗氧化,保護血管中的膽固醇不被氧化,減少形成氧化膽固醇沉積血管的風險。6.卵磷脂:人體合成乙醯膽鹼(負責記憶力的神經傳導物質)的主要原料,具有興奮大腦神經細胞的作用,當數量越多時,記憶力就會越高。7.薑黃:薑黃可以促進血液流至腦部,降低發炎作用,也可以降低膽固醇,還能安定情緒。8.Omega-3 脂肪酸:二○一六年《神經學》期刊論文指出,富含Omega-3 的食物,可以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生的機率,同時它也是情緒調節劑。Omega-3 主要食物來源包含魚類、堅果、亞麻仁籽等。失智症為不可逆的疾病,因此趁腦袋還健康時,好好預防就是最好的方法,除了改變生活習慣,也能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大腦所需的營養素來護腦!本文節錄:《活到100不失智:大腦逆齡對策,穴道醒神養腦術》一書
-
2022-11-14 醫療.消化系統
B型肝炎抗體消失該補打疫苗嗎?醫建議高危險族群需追加接種
「小時候打過三劑B型肝炎疫苗,但是現在測不到抗體,需不需要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究竟在哪些時候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抗體消失後,是否仍有保護力?關於B型肝炎的預防接種,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謝明彥醫師來解答。所有新生兒都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台灣是世界上第一個替新生兒大規模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謝明彥醫師說,從1986年7月開始,所有新生兒會在出生24小時內打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出生1個月時,接種第二劑B型肝炎疫苗;出生6個月時,接種第三劑B型肝炎疫苗。完整接種B型肝炎疫苗,能夠有效降低B型肝炎帶原率,謝明彥醫師指出,過去台灣的B型肝炎帶原率高達15%至20%,現在6歲幼童的B型肝炎帶原率已經小於1%,預防接種的成效相當卓越。高風險新生兒還要接種B型肝炎免球蛋白HBIG親子傳染是B型肝炎的重要傳染途徑,母親血液中的B型肝炎病毒可能經由胎盤,或在分娩通過產道時,傳染給新生兒。在小時候感染B型肝炎病毒,有較高的機會變成慢性帶原,因此必須透過預防接種,盡量阻絕親子感染。在2019年之前,如果媽媽的B型肝炎s抗原陽性且e抗原陽性,代表傳染風險較高,所以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會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再加上一劑公費B型肝炎免球蛋白HBIG。謝明彥醫師說,在2019年以後,政策調整調整為,只要媽媽的B型肝炎s抗原陽性,新生兒就會在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再加上一劑公費B型肝炎免球蛋白HBIG,希望進一步提升阻絕親子傳染的成效。後續這些新生兒也會在出生1個月、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二劑、第三劑B型肝炎疫苗。等到寶寶滿12個月時,應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等檢測,以了解狀況,並讓醫師決定後續的追蹤措施。成年人需要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嗎?研究顯示,在出生時有依照時程完整接種過三劑B型肝炎疫苗的成年人,即使在接種多年後血清B型肝炎抗體檢測為陰性,但是多數檢測陰性者的細胞性免疫力並未消失,仍然具有保護力,所以目前沒有建議B型肝炎抗體消失的成年人全面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謝明彥醫師說,如果是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例如有多重性伴侶、免疫不全者、血液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等工作者,可以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追加接種1劑B型肝炎疫苗後,會於1個月後再抽血檢驗,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
-
2022-11-13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降低血壓、癌症風險 完整吃進芹菜營養千萬別摘掉葉子
無論是香氣濃烈、纖細的台灣芹菜,還是氣味較淡、葉柄粗大的西洋芹,芹菜都是富含水分與纖維的優質蔬菜。近年常被當成低熱量、高水分的減肥聖品。● 富含水分與多種維生素芹菜飽含水分,同時也含數種重要維生素與礦物質。維生素A增強免疫、皮膚和眼睛的健康;維生素K有助血液凝結,並與骨質密度相關,它是骨骼形成必需營養素,若缺乏會增加骨折風險。芹菜中的葉酸與記憶力相關,而葉酸多集中在葉子,建議食用時別把葉子摘除。高鉀則有利心血管與肌肉健康。另外,還含有少量的維他命C、維他命B、鈣、鎂和錳。● 富含抗氧化劑與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芹菜含十多種抗氧化劑和有效抗發炎物質,可防止細胞損傷而導致提早衰老、疾病侵害。其所含天然物質也被證實可優化循環系統和降低血壓。槲皮素是一種在芹菜中發現的類黃酮,已被證明可對抗急性和慢性發炎,並與預防阿茲海默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槲皮素還與細胞凋亡有關,可能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 高纖食物改善消化系統芹菜是高纖食物,對於腸道系統正常運作非常重要。纖維還可以維持飽腹感,對體重管理有很大幫助。動物研究顯示,芹菜的萃取物可預防潰瘍形成。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11-13 醫療.精神.身心
高虹安「身心俱疲」住院吊點滴 醫推2方法有助紓壓
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日前因「身心俱疲」住院吊點滴,但隔日卻請假外出,赴新竹縣政府會面縣長楊文科,手上還留有靜脈留置針,遭酸生病「要掛楊文科」,更被質疑占用醫療資源問題。衛福部長薛瑞元今表示,「身心俱疲」若沒有身體上的疾病徵兆,其實休息就好。醫師也建議過度忙碌者,可聽音樂放鬆或冥想休息緩解。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謝嘉娟認為,身心俱疲的症狀多樣化,有些人比較個人完美主義者,會時常壓力太大,若像高平常跑行程早出晚歸,睡眠不足也容易身心疲倦。另外,女性也可能因婦科問題例如子宮肌瘤症,或月經量大貧血也會很累,有的人則是甲狀腺功能低下,身體呈現低轉速運行,建議可先赴家醫科檢查評估,吃藥調整即可,身心俱疲不一定是與身心或精神科相關。謝嘉娟表示,近期許多確診者欲後留下長新冠症狀,慢性疲勞也可能是其中之一的原因;有些人本身有B、C型肝炎卻沒有追蹤,病毒突然活化也會肝指數爆高;或是腸胃炎拉度子到脫水、電解質異常也會疲倦,在急性期必須盡快處理。她建議民眾,若真的出現身心俱疲、不舒服症狀,且症狀持續沒改善,仍然要就醫檢查。謝嘉娟建議,如果平常工作忙碌、行程很多的人身心俱疲,真的建議要好好休息,包括睡覺、冥想等較輕鬆靜態的;但若坐辦公室的民眾身心俱疲,反而要去運動,例如做瑜伽等,用健康的活動舒壓,身體、精神才會同步變好。此外也不建議民眾狂吃B群、喝咖啡或能量飲提神,因為身體疲勞「還是要還」,建議高可以在跑行程空檔中,搭車期間聽輕鬆音樂、或稍微獨處冥想,釋放一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