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脂肪肝
共找到
385
筆 文章
-
-
2023-04-27 癌症.抗癌新知
慢性發炎致百病!4關鍵影響免疫細胞、脂肪病變
癌症就是慢性發炎所產生的疾病,癌症的產生就是各種生活變化、藥、環境汙染這些,最主要的還是影響到你基因的表現,那為什麼會影響,其中就是發炎的機轉。 發炎有2種身體上的發炎有兩種:急性發炎與慢性發炎急性發炎打到、撞到或是被刀子劃傷皮膚,皮膚劃傷後會痛,再來會腫起來,之後會發紅,以上情況就是紅、熱、腫、痛四個變化,但是像這種發炎,過幾天之後就會慢慢消失。而在這個過程中,會有細胞的浸潤,像是嗜中性球會進入發炎的地方,它會去把一些雜質吞掉,排除掉,清理乾淨後就會消失。慢性發炎體內發炎相關的細胞激素太高,持續的發炎使自由基不斷製造,以皮膚來說,皮下組織受到破壞,就會造成蟹足腫,對於內臟來說就是慢性的發炎,可能會常常肚子痛之類的問題。但是有些病人,可能身體的因素,本身有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或是生活壓力大,平常這些慢性問題,會讓機轉沒辦法恢復,就會變成慢性的影響,造成巨噬細胞開始作用,進而破壞體內細胞。急性發炎容易變成慢性發炎各種化學刺激,毒素等都是屬於急性的發炎,撞傷、割傷、流感病毒大部分屬於短暫的發炎,過了就好了,可能完全沒有感覺、沒有後遺症。如果有後遺症就是走向慢性發炎,所以當民眾有急性感染後,要注意症狀是不是都完全消失了。 最近遇到得過新冠肺炎的病人,過了一兩個月居然有氣喘問題,他說本來沒有氣喘也沒有咳嗽的,怎麼肺炎確診後卻一直好不了,他來找我的時候,發現他氣管的發炎已經變成慢性的,勢必走向氣喘的治療,如果好好地調理還是有機會恢復的,總比沒有處理好,如果沒有處理,將來可能連走路都有困難。 所以在生活當中如果遇到急性發炎問題,留意事後會不會有慢性發炎的變化。通常生病超過一個禮拜,就要去找合適的醫師,做抽血檢查,做進一步的諮詢討論。所以在此給大家一個觀念,就是有持續的症狀要馬上去處理。慢性發炎會有哪些影響1.免疫細胞的浸潤身體處於長期慢性發炎時,會引起免疫系統的異常,並且釋放出過多的巨噬細胞、白血球可能因此去攻擊正常的細胞,而使免疫失衡。2.細胞激素就像是新冠最主要的原因是細胞激素風暴,因為這個細胞激素風暴才會造成肺部ARDS,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這類型死亡率很高。3.自由基自由基就是不成對電子的原子,因為不成對他會到處去攻擊氧分子,形成超氧,就會開始攻擊細胞膜。自由基是對身體全面的影響,SOD產生過氧化氫,過氧化氫需要三個機轉才能代謝,過氧化氫碰到鐵、銅這些會產生更敏感的OH-氫氧自由基,對於身體的傷害更大。此外,過氧化氫跟一氧化氮結合形成過氧化氮,則會影響氣管的收縮。4.脂肪的病變身上會有DHA,如果我們這個量夠的話,在急性發炎發炎的時候,DHA、EPA都會轉成有利因子,對抗處理慢性發炎,它會把原本急性浸潤的細胞擋掉以後,讓細胞慢慢恢復過來,整個發炎會停下來,所以油的攝取就很重要,如果平常的油攝取的不對或是不夠,那在急性期就沒辦法恢復。長期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關節痛、自體免疫疾病這些,這些都屬於慢性的發炎、慢性發炎都有一定的處理步驟,針對你的原因去處理,你才會好。 脂肪攝取3關鍵 都會造成慢性發炎跟肝有關的疾病,像是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時間一長可能會造成肝癌。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造成子宮頸癌。EB病毒會造成鼻咽癌。常常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慢性發炎,導致食道癌發生,這些都是屬於慢性發炎的病變致癌的狀況。因此要特別留意。還要跟大家提幾個新概念:第一是脂肪攝取量過高。以前都認為不好的脂肪才會影響,現在認為不是這樣,當你攝取的脂肪過高的時候,會影響腸道菌種的改變,就產生有毒物質,對肝與血液都不好。第二是攝取的脂肪類型不好,會產生慢性發炎、影響血糖的代謝。第三是避免脂肪累積太多,肥胖者要注意,因為脂肪本身就會引起發炎機轉。在此強調高脂肪的比例或是不好的脂肪,將造成發炎的連鎖效應,所以將來在抗癌的預防上,要避免大魚大肉、注意吃下去的脂肪,尤其是炸雞,看到很多新聞報導說有國中生每天吃炸雞,才12、13歲就得到大腸癌,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驗證。
-
2023-04-15 養生.聰明飲食
吃糖就是罪惡?研究指「這種糖」吃愈多愈不易得糖尿病,但僅限一來源!
大家都知道糖吃多了對身對不好。但其實要看你吃的是什麼糖,及從什麼管道攝取。根據最近一篇發表於國際期刊的研究即指出,蔗糖吃多竟然愈不會得第2型糖尿病,但前提是所吃下的蔗糖來源是來自天然食物當中,而非來自含糖飲料。研究:吃愈多蔗糖愈不易得糖尿病,但僅限從天然食物攝取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其臉書分享一篇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的回顧研究報告,探討糖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根據研究結論指出,蔗糖竟然與較低的第2型糖尿病風險有關,以及果糖與胰臟癌之間的相關性很顯著,果糖與高尿酸之間沒有關連。其中令人最訝異的部份就是,吃愈多蔗糖,愈不易得糖尿病?王介立分析,因蔗糖比較多的存在型式為天然食物,如各種天然高纖的蔬果類,還有穀物和乳製品。所以,「糖未必有害,重點是要吃天然食物的糖,而非添加糖。」含糖飲料仍最邪惡,不管加的是什麼糖!看到這裡,許多人可能又對好喝的含糖飲料燃起一絲希望,坊間就有許多手搖飲標榜使用天然蔗糖、黑糖或蜂蜜等。不過上述研究所強調的就是,要吃就吃存在於天然食物裡的蔗糖,不是添加糖。含糖飲料是指所有包含「游離糖」(包括單醣與雙醣)的飲料類型,包括汽水、蔬果汁、手搖飲料、運動飲料等都是。所以,含糖飲料還是最邪惡的,不管加的是什麼糖!它與多種癌症、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等有關。另根據之前另一項刊登在《肝臟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的研究也有一結論,飲用含果糖或蔗糖的飲料都會增加脂肪肝生成。關於「游離糖」(Free Sugar)依據WHO的定義,游離糖就是由食品製造商、廚師或消費者人工添加到飲料或食物中的單醣(如葡萄糖、果糖)、雙醣(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都包含在內。但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說法,游離糖不包括牛奶、水果和蔬菜中天然存在的糖。吃水果不是擔心「吃太甜」,「吃多少」才是重點雖然上述研究說明了天然食物裡的蔗糖是好的,但其實仍有許多人擔心現在的水果都很甜,吃多真的沒事嗎?事實上,水果的糖分三大種類,分別是果糖、蔗糖、葡萄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周千欽曾受訪指出,糖量高確實代表熱量高,但影響水果在味覺上甜不甜的,則是三種糖類的比例。果糖在口感上會讓人覺得最甜,葡萄糖甜度則最弱;愈甜不代表熱量愈高,微酸的水果糖分也可能比很甜的水果高。周千欽說明,吃水果重點不是擔心「吃太甜」,「吃適量」才是最重要的,成年人每天約可吃2到4份水果,每份約拳頭大,或等於一般飯碗裝水果一平碗的量,每份熱量約60大卡。最後仍要強調,什麼東西再好,都不能拼命吃,以免得到了這個好處,又產生了其他的問題。因此,還是得均衡的攝取各種食物,才能得到各種營養素。【參考資料】.《the BMJ》Dietary sugar consumption and health: umbrella review.《Journal of Hepatology》Fructose- and sucrose- but not glucose-sweetened beverages promote hepatic de novo lipogene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王介立醫師臉書粉絲專頁.擔心水果吃太甜不健康?營養師教你最適合的水果吃法
-
2023-04-11 醫療.消化系統
口乾、口苦、口臭⋯ 是肝不好嗎?醫解析各種可能原因,只有肝衰竭才會口臭!
當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等症狀時,民眾常聯想到是否肝不好,加上中醫有「肝火旺」一說,所以常以為要往肝臟找問題。其實,這幾種症狀可能的原因很多,與肝臟的相關性反而是比較少的。以下分別介紹: 口乾可能是唾液分泌減少引起,原因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例如乾燥症或是唾液腺阻塞,抑或是口腔問題,如牙周牙齦發炎、感染、潰瘍等,也可能是由於服用某些藥物引起唾液分泌減少的副作用。 口苦可能是某些腸胃道疾病所導致的,像是胃食道逆流或膽汁逆流等病況,因為胃酸及膽汁逆流到喉嚨,就可能感覺到口苦。口臭大部分的原因來自口腔疾病,因口腔內細菌數量龐大,尤其是革蘭氏陰性厭氧菌位於味蕾的間隙、喉嚨、扁桃腺,在無氧環境下細菌會大量繁殖,分解食物產生之代謝物就會產生氣味;若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牙菌斑大量殘留或患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病、齲齒、口腔潰瘍、黏膜發炎等),則會引發口臭。而就機轉來說,細菌把含有硫的蛋白質代謝後,形成硫化氫和甲基硫醇,就是造成口腔臭味的來源。其它原因也有可能造成口腔異味,例如抽菸、好吃味道較重的食物,例如:大蒜、蔥、薑、青椒、洋蔥等,也會造成口臭,但只要停止這些行為或避免味道較重的食物,就可以改善。另外,口腔內的唾液有抑止細菌繁殖的殺菌作用,唾液也能溶解散發異味的物質,幫助清潔口腔,若唾液分泌減少而口乾,則會引發口臭,故乾燥症也是引起口臭的原因之一。另外,女性更年期時,因荷爾蒙改變,也可能會引起口乾並出現口臭。其它疾患如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其擴張發炎導致長期積痰積膿,引發細菌增生發酵,口腔便產生異味)也會導致口苦口臭;而糖尿病導致之酮酸中毒會出現爛水果味;腎臟病人因為尿素氮堆積,尿素經過口腔細菌作用,分解成氨,從口中排出,也會造成異味(尿騷味)。至於消化器官疾病也可能導致口腔異味,例如腸阻塞造成食物滯留於腸子內發酵,產生氣味;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和胃潰瘍也可能會影響口氣。另外有一種心因性口臭,患者因情緒壓力大、緊張焦慮、失眠而造成心理壓力,患者事實上沒有口臭,但卻一直認為嘴巴臭,這需要身心科的介入,以心理諮商等方式,去找到真正的原因(壓力來源),才有辦法改善這種狀況。肝衰竭才會出現口臭而在造成口臭的原因中,肝病占比其實不高,慢性肝炎、脂肪肝等問題都不會造成口臭,只有嚴重到肝衰竭狀況的病人才會出現口腔異味。這種狀況之所以會導致口苦口臭,是因肝臟正常功能是把二氧化碳和氨合成尿素,從尿中排出,而當肝衰竭、肝臟功能下降時,代謝功能變差而血中氨的濃度上升,氣態氨會從呼吸道黏膜及口腔排出,而產生異味。而當肝衰竭、肝臟功能變差時,通常還會伴隨有其它症狀,例如:疲勞、食慾差、凝血功能異常、黃疸、蜘蛛痣、腹水等。若出現以上症狀,則暗示肝臟出了大問題,需要盡快就醫。先檢查口腔問題綜合以上分析,大部分口乾、口苦、口臭的困擾,還是口腔問題引起,所以建議可以先去牙科門診,了解是否為牙周、牙齦、牙菌斑等問題造成的症狀。若排除口腔問題,則應進一步查明是否和內科疾病相關。例如,若是懷疑和肝病、腸胃消化系統或其它內科疾病相關,則應該考慮做基本抽血檢查、腹部超音波,甚至上消化道內視鏡,確認是否有胃食道逆流、嚴重潰瘍、肝病、腎臟病或糖尿病等內科疾病。若非上述嚴重疾病引起的口臭,改善方式主要還是從口腔衛生做起,平時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吃完食物後立刻刷牙,使用牙線清潔口腔,避免牙菌斑殘留。舌頭表面有一些乳突狀突起的結構,容易累積細菌,刷牙時可使用牙刷清潔舌苔,使用漱口水維持口腔清潔及去除口臭,定期洗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此外,平時應多喝水,增加口腔濕潤度,避免口腔乾燥,可以消除不佳的口氣。另外,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症狀有時也是也是一種警訊,建議不妨可以定期健檢,確認身體各器官狀況,以保健康。【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7期(2022-01-12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9 醫療.消化系統
身體有蜘蛛痣、手掌魚際泛紅是肝臟出問題?醫曝一件事更重要
【本文重點】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出現肝病相關症狀通常已是中晚期,但蜘蛛痣及肝掌不代表罹患肝病。蜘蛛痣不會隨時間消失,但少數個案因荷爾蒙治療可消退。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族群常出現蜘蛛痣,但重點在患者有無酗酒。肝臟最忌過度飲酒,長期吃中、西藥也要追蹤肝指數。民眾需定期追蹤肝臟健康,避免肝病悄然上身。--by ChatGPT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等到出現肝病相關症狀,通常已是中晚期。臨床上有些病患會出現特殊警訊,例如「肝掌」,指的是手掌的大小魚際部位出現泛紅或紅斑;另一個是皮膚出現「蜘蛛痣」,也就是小紅點周圍布滿細小微血管。有些健康意識較高的民眾,一發現身上有「蜘蛛痣」、「手掌泛黃、泛紅」就會緊張到醫院求診,醫師認為,這些多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除非合併出現其他明顯症狀,否則無須過度反應。蜘蛛痣是危險症狀嗎?重點在患者有無「酗酒」。蜘蛛痣好發在四肢或容易曝曬到陽光的肌膚處,呈現紅色點狀,周邊會出現細小往外擴散的微血管。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信宜表示,蜘蛛痣的發生並不僅限於大人身上,有時小孩身上也會出現,通常大小在0.1至1公分左右,按壓會讓痣的紅色變淡,過幾秒後又變回本來的紅色,臉上也可能出現。陳信宜說,美國曾研究統計,5至15歲兒童青少年,大約有三至四成都有蜘蛛痣,但並不代表這些孩子都有內臟疾病。但為何蜘蛛痣會與肝病連結?據傳是來自一位紐約的酒吧工作者,他透過觀察酒客的手臂是否有蜘蛛痣,藉此判斷客人是否有肝病,而其中以酗酒者最相關。陳信宜指出,重點應該在於「酗酒」這件事,而不是蜘蛛痣。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族群常出現「聚集一片」的蜘蛛痣。「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族群有相當比例都有蜘蛛痣。」陳信宜說,通常單一、零散冒出的蜘蛛痣都是良性的,毋須過度擔心。但若是「聚集一片」的蜘蛛痣,並在很多部位出現,且周圍都有細絲狀的微血管,通常就是酒精性肝病病患身上會出現的狀況。蜘蛛痣不會隨時間消失,陳信宜說,僅少數個案是因為接受荷爾蒙治療,雌激素影響,造成血管擴張而出現蜘蛛痣,停藥之後就會消退。出現皮膚症狀不等於生病,有飲酒習慣者要就醫追蹤。陳信宜提醒,有蜘蛛痣不等於生病,出現肝掌也不一定是因為肝出了問題,僅有23%的肝硬化病友會出現肝掌症狀。但凡「皮膚症狀」其實都無法精準診斷是否罹患了某種疾病,都需要臨床診斷才能確定。出現蜘蛛痣後,是否需要對身體健康更加警覺?陳信宜表示,許多病友直到末期肝病變後,才出現蜘蛛痣或肝掌,有些人則伴隨肌肉萎縮、男性女乳症等症狀出現。他建議有酗酒習慣者,平時就要就醫追蹤,注意酒精性肝硬化,但由於病程緩慢,肝腫大、脂肪肝就會是較先出現需留意的症狀。肝臟最忌過度飲酒,長期吃中、西藥也要追蹤肝指數。肝是沉默的器官,該如何預防肝臟疾病上身?陳信宜建議,民眾每兩年可隨著員工健檢時檢查一下肝指數,老年人則每年可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肝臟最忌「過度飲酒」,紅酒一周一至二杯為宜,高粱、威士忌等高度數酒精,每周不超過50c.c至100c.c.,啤酒則每周一至二瓶,小酌不至於傷身。若過度依賴酒精,除了尋求家庭的支持外,也應請身心科醫師一同介入,協助處理情緒方面的問題。最後,陳信宜也提醒,不少民眾常覺得西藥傷肝,喜歡煎服中草藥補身體,通常有肝毒性的西藥為降膽固醇藥、心律不整藥物、抗黴菌藥物,但西醫都會定期監測肝指數,及時調整。反倒是習慣吃中草藥的民眾也要注意,有些人的體質會對中草藥出現過敏、肝臟發炎反應,建議定期追蹤肝臟指數,避免肝病悄然上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5 醫療.消化系統
吃素就不會有脂肪肝?破解脂肪肝3迷思:當心減肥也會肝包油
【本文重點】脂肪肝是肝細胞有脂肪空泡堆積,造成肝臟代謝脂肪異常,累積成脂肪肝。脂肪肝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酒精性脂肪肝是造成脂肪肝的主因;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因眾多,包括糖尿病、高血脂、基因遺傳、體重過重、減重過快、飲食失衡或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皆會造成肝臟代謝脂肪異常。控制飲食與減重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推薦攝取高纖蔬果、魚蛋奶等優質蛋白質。--by ChatGPT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加上攝取大魚大肉、運動量不足,恐養出脂肪肝。我國脂肪肝盛行率約33.3%,體重過重者更高達70%有此疾患,若不及早發現,恐引起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甚至肝癌。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張瑞旻提醒,不是只有肥胖才會引起脂肪肝,飲酒過量、快速減重、吃素飲食不均衡,都有可能形成脂肪肝。當5%以上的肝細胞有脂肪空泡堆積,就是所謂的脂肪肝。脂肪肝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酒精性脂肪肝是造成脂肪肝的主因;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因眾多,包括糖尿病、高血脂、基因遺傳、體重過重、減重過快、飲食失衡或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皆會造成肝臟代謝脂肪異常,累積成脂肪肝。脂肪肝迷思一:我有在減肥,不會有脂肪肝吧「我又不胖,應該不會有脂肪肝吧?」醫師指出,有些民眾減重過快,反而會形成脂肪肝。例如「生酮飲食」攝取高脂肪卻減少蛋白質,當飲食不均衡,蛋白質不足,身體為了維持運作而燃燒體內正常蛋白質,代償作用就會造成肝細胞運轉障礙,脂肪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想要減重,最佳的飲食方式是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可避免進入人體轉變為糖分與脂肪。脂肪肝迷思二:吃素就不會有脂肪肝?根據臨床統計,素食者其實兩成有脂肪肝!當嚴格控制肉類攝取、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會造成血液中的脂蛋白不足,肝臟中的脂肪運送出去時容易發生障礙,一樣會累積成脂肪肝。吃素陷阱就藏在「高油脂素料」,例如炸豆包、百頁豆腐等,為了增加口感而添加過多油類,油脂量比一般食物還要高,吃進的不是蛋白質而是油脂!脂肪肝迷思三:懶得動、靠保健食品可以養肝?不少民眾懶的運動,依賴一顆又一顆的保健食品來養肝。醫師提醒,坊間不少健康食品標榜可減低血脂,但目前僅在動物實驗上有效,在人體上尚無明確效果。光吃保健食品但又懶得動,熱量無法消耗,肝臟脂肪還是排不出去。想要消除脂肪肝,控制飲食與減重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推薦攝取高纖蔬果、魚蛋奶等優質蛋白質,當轉變為優質脂蛋白,有助於把肝臟中的脂肪運送出去,幫脂肪肝瘦身。【延伸閱讀】女星在吃的「仙女餐」是什麼? 小心沒瘦還變胖過年吃太多又豪飲 中醫教你「消脂清肝」吃出享瘦生活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2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4 醫療.兒科
如何長高不長胖?營養師授健康飲食4重點
今天是兒童節,許多父母的煩惱就是怎麼讓小孩吃得健康、長得高人一等。食物中所含醣類、蛋白質、脂質三大營養素,是維持人體生理運作及提供日常活動所需營養的主要來源,可從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中獲取,各類食物提供人體不同的必需營養素,缺一不可。高壯孩童的飲食對策幼兒期是飲食行為養成的關鍵期,從小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相當重要。體位肥胖對於生長期的孩童來說,若攝取過多精製糖及高熱量脂肪等,不只會阻礙生長,降低營養素吸收,且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及骨骼肌肉疾病發生,對心理與社交學習也有不好影響。建議日常飲食應優先選擇低熱量高營養密度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穀食物、低脂乳製品、瘦肉、低脂魚、豆類等;減少食用高脂肪肉類香腸、火腿、熱狗等加工食物;烹調上要少油炸、勾芡,多搭配蔬菜以增加飽足感;減少過多糖分及油脂攝取,如蛋糕、餅乾、甜點、冰品、手搖飲、汽水等;直接吃水果,避免喝果汁以減少糖分攝取。瘦小孩童的飲食對策蛋白質主要負責建造新的組織、促進成長發育,保護骨骼促進鈣質吸收協助生長,對於孩童成長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包含豆魚蛋肉類、蛋品、魚貝海鮮、各種肉類及乳品類。體型較瘦小的孩童鼓勵正餐多吃點外,應避免食用低營養密度的零食飲料及油炸物。餐間點心可選擇牛奶、優酪乳、優格、豆奶、豆花、蛋類等,取代零食、餅乾、飲料類,市售保久乳或保久形式豆奶也是一個外出攜帶好選擇。健康飲食4重點定時定量:三餐為主,點心為輔,不養成吃點心零食的習慣。均衡攝取:飲食要重視均衡性,優先選擇天然原型食物。多吃蔬果:蔬果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都是生長所需營養。少糖少油少加工:少喝含糖或咖啡因飲料,喝白開水為宜;減少油炸、燒烤食物,改選烤、滷等少油烹調;減少加工製品、過多調味料等種類。(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30 醫療.消化系統
改變「一習慣」讓她1年瘦10公斤!血糖降了,中度脂肪肝也消失了
【本文重點】胃腸肝膽科醫師透過一位病患的例子指出,減少水果攝取量可以有效改善脂肪肝。長期有高血壓和中度脂肪肝的60歲女性,一年瘦了10公斤,並成功將血糖降下來,肝臟也完全正常。脂肪肝的嚴重程度與肥胖有關,而消除脂肪肝應注意最重要三個面向:飲食控制、戒除酒精、勤運動。--by Notion AI脂肪肝幾乎是現代人最普遍的文明病,不管胖瘦的人都有,但肥胖者嚴重程度通常較高。醫師分享一病例指出,有患者靠著「少吃水果」的方式,一年瘦了快10公斤,不但成功將血糖降下來,脂肪肝也消失了。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分享診間一案例,一位年約60歲的阿姨一年前體重是66公斤,長期有高血壓和中度脂肪肝。但一年後的診間超音波檢查,她的肝臟完全正常,脂肪消失了。阿姨說這一年瘦了快10公斤。減少水果攝取量 體重就控制下來了醫師問她怎麼瘦下來的?阿姨回答:「我就少吃水果!」阿姨說她跟先生都很愛吃水果,自己曾一個人一天吃掉一顆鳳梨。而當時因為血糖慢慢在上升,她知道水果的糖分太高之後,也決定減少水果的攝取量,吃的量變為原本的2成,結果體重就漸漸瘦下來,瘦到51公斤,最近才稍微復胖為56公斤。連她的先生也跟著她改變飲食習慣,也跟著一起變瘦,先生從80公斤瘦到60多公斤。而一般減重要成功不外乎就是靠少吃多動,但阿姨說明,運動對她沒什麼用,「我本來就有在運動,以前都有在健走,可是沒什麼用,還是少吃差最多!」脂肪肝不理會 肝臟發炎嚴重恐致肝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曾受訪指出,若肝臟5%至30%出現「脂肪泡泡」,為輕度脂肪肝;30%至60%為中度脂肪肝;60%以上則為重度脂肪肝。而一旦出現中、重度脂肪肝,便容易造成肝臟發炎,肝臟持續發炎則可能進一步纖維化、硬化,之後約有4%至27%的肝硬化病人會發生肝癌。許多人健檢後都發現有脂肪肝問題,多數又因為沒什麼症狀而忽視。一旦發現脂肪肝不能置之不理,至少要控制不要讓其發炎惡化,才不會一步步演變為難以恢復的肝硬化、肝癌。脂肪肝定義.正常肝臟:約3%至5%為脂肪。.脂肪肝:脂肪超過5%。.輕度脂肪肝:肝臟5%至30%出現「脂肪泡泡」。.中度脂肪肝:30%至60%脂肪。.重度脂肪肝:60%以上脂肪。預防脂肪肝 減重為首要任務脂肪肝的原因可分成2大類:「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前者勢必得戒除酒精,後者則要留意是否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三高問題。其他如藥物、C型肝炎、先天性代謝疾病等問題。楊培銘更提醒,肥胖與脂肪肝確有密切關聯,即使為重度脂肪肝,只要花半年時間多多運動,控制飲食及體重,就有機會恢復正常,臨床顯示,只要減去體重的一成,就可完全消除脂肪肝。預防3面向1.飲食控制.以高纖榖類、糙米取代精緻澱粉.多吃蔬菜少吃肉.水果不要吃太多,過甜的水果少吃.少喝手搖飲及甜食.少吃油炸食品及高脂食物.少吃香腸、臘肉等加工食品2.戒除酒精3.勤運動:每周至少運動3天,每次運動須達到30分鐘以上、心跳130下的程度。【參考資料】.臉書粉絲專頁《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脂肪肝5危險因子,飲酒和肥胖最致命!專家教從這些日常習慣改善.脂肪肝會有症狀嗎?重度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
-
2023-03-27 醫療.消化系統
久坐也有事?10個習慣超虐肝!營養師提醒1類食物千萬別吃
護肝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傷害它!大部分肝病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當有症狀時通常是很嚴重了! 10大傷肝壞習慣 你中幾項?把肝顧好好,人生過彩色!營養師程涵宇分享,護肝保肝最好辦法避免10大傷肝壞習慣: 1、喝酒肝臟負責代謝酒精,喝酒會提高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2、肥胖肥胖導致肝臟脂肪累積,造成肝臟發炎及肝臟損傷。 3、亂吃藥亂吃藥指的是亂吃來路不明的藥,跟沒有照劑量在吃藥!像是來路不明的中藥、西藥,或是超量吃藥,甚至吃藥時跟酒精一起吃,就非常容易造成肝臟傷害。 4、高油飲食習慣特別是飽和脂肪(雞皮、肥肉)、紅肉(香腸、火腿)、反式脂肪會造成肝臟穀胱甘肽代謝受損,身體發炎氧化造成脂肪肝,導致肥胖和肝損傷。 5、含糖食物飲料高糖食物像是蛋糕、含糖氣泡飲料、含糖零食與脂肪肝有關,增加肝臟發炎反應。 6、發霉食物吃下肚食物放好久,來回加熱也無法消滅毒素,像是黃麴毒素加熱到高溫280℃才開始分解,一般加熱不易破壞其結構,黃麴毒素具超強致癌性,通常存在於保存不良的花生、穀類、堅果或豆類,長期大量食用被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發生肝癌的風險大幅增加。建議上述食物只要開封就要放進冰箱保存並且早早吃完不要買過量。 7、纖維吃太少益生元膳食纖維是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存在於大蒜、蘆筍、韭菜、菊苣根和洋蔥中,能夠作為好菌的食物進而幫助抗發炎。當攝取不足及壞菌增加微生物代謝失調,在失調腸道環境中產生的乙醇和其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也可能對肝臟產生毒性作用。 8、血脂血糖沒控制血脂高、胰島素阻抗增加了肝臟脂肪堆積,造成身體發炎反應、肝細胞受損。 9、睡眠≤5小時/天研究發現天睡眠時間≤5小時的人,發生脂肪肝風險的機率比每天睡眠時間≥7小時的人高 43%。(Predictors of 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in adult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Northeastern Iran) 10、久坐少動《肝病學雜誌》研究針對140,000名韓國中年男性與女性,近35%的人為脂肪肝。研究發現,久坐與少動都與脂肪肝有關。【延伸閱讀】·吃白飯、玉米小心罹肝癌!營養師曝「1習慣害的」 高溫加熱也沒用 ·肝過勞有「20個警訊」!變胖、痠痛、睡不好都在內 美肝臟基金會授養肝攻略 
-
2023-03-21 養生.健康瘦身
靠限時飲食逆轉脂肪肝有用嗎?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揭改善關鍵
前天(2023-3-18)在一個僑社的聯誼會裡,一位朋友跟我說他的友人有脂肪肝及肝硬化,所以想知道有沒有辦法逆轉。我跟他說,有,用運動增加熱量消耗,用飲食減少熱量攝取。事實上,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前一天正好發表了一篇有關脂肪肝逆轉的臨床研究論文,所以我就把它的重點翻譯如下:論文標題:Effects of Time-Restricted Eating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限時飲食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響)。研究動機: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公共衛生挑戰。 它影響了普通人群中大約 20% 至 30% 的成年人,超過 70% 的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患有 NAFLD。在中國,一般人群中約有 29.2% 的成年人患有 NAFLD。它與肥胖、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壓密切相關,並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減輕體重已被證明可以改善肝臟脂肪和代謝紊亂。限制飲食熱量已被證明可有效降低 NAFLD 患者的體重和肝內脂質水平。然而,長期堅持改變生活方式是困難的。限時進食 (Time-Restricted Eating,TRE) 是最流行的間歇性禁食方案之一,涉及 24 小時周期內的特定進食時間。TRE 方案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它可以減輕體重並提高依從性。對囓齒動物的研究表明,進食時間,而非卡路里攝入,是 TRE 方案有益效果的基礎。有證據表明,脂肪儲存是在白天增加,並且在晚餐後增加最多。觀察性研究表明,在一天中晚些時候進餐可能與人類減肥療法的成功有關。幾項試點臨床試驗報告說,TRE 可以減少卡路里攝入量,並且與肥胖患者體重和脂肪量的減少有關。然而,大多數報告的 TRE 益處在人體中未經測試或測試不足,並且不能區分 TRE 本身的影響。一項小型臨床試驗報告說,在 54 名2 型糖尿病 12 週的干預期間。與對照方案(吃 6 頓小餐)相比,吃 2 餐(從早上 6:00 到下午 4:00 進食)的方案降低了肝內脂質。迄今為止,TRE 對 NAFLD 的療效尚不確定。此外,據我們所知,沒有研究比較 TRE 和每日卡路里限制 (Daily Calorie Restriction,DCR) 對 NAFLD 患者肝內脂質水平的影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限時餵養 (TREATY-FLD) 隨機臨床試驗旨在比較 TRE 與 DCR 對肥胖和 NAFLD 患者肝內三酸甘油酯 ( intrahepatic triglyceride,IHTG) 含量和代謝危險因素的影響。 我們假設 8 小時 TRE 在改善 NAFLD 和代謝危險因素方面會比 DCR 更有效。研究對象:共有88名年齡在 18 至 75 歲之間(平均32歲,49名男性),體重指數在 28.0 和 45.0 之間(平均32.2),經核磁共振確診患有NAFLD(IHTG含量≥5%)的患者被納入本研究。 其中的45人被隨機分配到 TRE組,其餘的43人被分配到DCR組。研究方法:所有參與者都被指示遵循男性 1500 至 1800 kcal/d 和女性 1200 至 1500 kcal/d 的飲食。 飲食由 40% 至 55% 的碳水化合物、15% 至 20% 的蛋白質和 20% 至 30% 的脂肪組成。 在前 6 個月內,所有參與者每天都獲得 1 份蛋白質手搖飲,並在研究期間接受飲食諮詢。 分配到 TRE 組的參與者被指示每天從上午 8:00 到下午 4:00 消耗規定的卡路里,並且只允許在日常飲食窗口之外飲用無熱量飲料。 DCR 組的參與者在 12 個月的研究期間沒有進食時間限制。所有參與者在 12 個月內每月參加健康教育課程,並被告知在整個試驗期間不要改變他們的身體活動習慣。主要結果是測量 IHTG 含量從基線到 6 個月和 12 個月的變化。在基線、6 個月和 12 個月時使用核磁共振測量 IHTG 含量。次要結果是測量體重、BMI、腰圍、體脂肪量、瘦體重、肝硬度、肝酶水平和其他代謝危險因素(包括血漿葡萄糖水平、血脂水平和血壓)的變化。研究結果:在 6 個月時,TRE 組的 IHTG 含量降低了 8.3%,而DCR 組則降低了 8.1%。在 12 個月時,TRE 組的 IHTG 含量降低了 6.9%,而DCR 組則降低了 7.9%。此外,兩組的肝硬度、體重和代謝危險因素均顯著降低。結論:在患有肥胖症和 NAFLD 的成年人中,與 DCR 相比,TRE 沒有在降低 IHTG 含量、體脂和代謝危險因素方面產生額外的益處。這些發現正好與我們的假設相反,也就是說,減少熱量攝入,而非限制進食時間,才是對改善脂肪肝有益的措施。延伸閱讀:台灣第一肥,減肥新法間歇性禁食間歇性禁食,反彈效應斷食的吹捧與現實間歇性斷食能抑制HPV病毒?諾貝爾得主發現餓肚子比較健康?健康一點靈的胡扯限時飲食減肥法的最新研究,有效嗎?原文:脂肪肝逆轉:限時飲食有用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9 名人.好食課
預防脂肪肝、提升肝解毒能力 春季9大護肝、養肝食材一次看
中醫常說,春養肝、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但肝臟無時無刻都在為你賣命,要護肝可不是一時的事情!好食課 Lexie 張宜臻 營養師 整理9大護肝食材,及4大傷肝地雷飲食,防止你人生變黑白的!多吃這些.鮭魚:鮭魚富含有ω-3脂肪酸可幫助身體抗發炎,並有助降低肝臟脂肪堆積,預防脂肪肝.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花菜、花椰菜、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有維生素C、槲皮素、蘿蔔硫素等營養,可幫助抗氧化,減少肝氧化壓力,也可提升肝解毒能力.堅果:研究發現,堅果的攝取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風險,可能與堅果富含維生素E及一些好的油脂成份有關.莓果:藍莓等莓果類富含有花青素,可幫助肝臟抗氧化,並可預防肝纖維化.葡萄:目前研究主要發現葡萄及葡萄汁具有抗氧化及降低氧化損傷的功能,其中白藜蘆醇被認為是其中最主要的功效性成分.葡萄柚:目前尚無直接研究吃葡萄柚與肝臟疾病是否有預防的作用,但多數研究發現葡萄柚中的柚皮素與柚皮苷可幫助抗發炎,並保護肝細胞,預防肝損傷.番茄:番茄中富含的茄紅素於多項肝毒性研究中,發現其可預防脂肪肝、肝纖維化等肝損傷問題,具有護肝的功效.綠茶:綠茶中富含的兒茶素具抗氧化特性,並可降低肝臟脂肪堆積,降低其他肝疾病風險.薑黃:薑黃素可延緩肝纖維化,預防後續肝硬化風險少吃這些.高鹽食物:研究發現,長期攝取過多的鹽會導致肝細胞損傷,並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酒精飲品:酒精代謝主要經由肝執行,因此代謝後生成的乙醛會直接對肝臟造成損傷,且酒精代謝時會去影響其他營養素代謝,造成脂肪堆積於肝臟而有脂肪肝.高脂飲食:過多脂肪攝取會導致脂肪儲存堆積於肝臟,並會促進肝臟發炎情形.果糖飲料:果糖代謝會增加脂肪生成而易有脂肪肝問題,所以盡量減少飲用含果糖的飲品【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春季護肝食材須知】
-
2023-02-27 養生.聰明飲食
吃不到蛋該怎麼辦?蛋白質最佳攝取排序一次看:雞蛋非首選
基本款荷包蛋、茶葉蛋、水煮蛋,炒蛋、蒸蛋等,各式各樣的蛋料理,滿足味蕾也補充了身體所需的蛋白質營養,不過這陣子可說是一蛋難求!除了超市蛋架空空,甚至麥當勞也因缺蛋而停賣相關品項。吃不到蛋該怎麼補充蛋白質呢?一顆雞蛋的蛋白質 換算成這些食物營養師程涵宇分享,吃豆類、魚/海鮮類、肉類都可以。一顆雞蛋的蛋白質=一份蛋白質=7克蛋白質=1杯豆漿(190ml)=3湯匙毛豆=半盒豆腐=1.3片小方豆乾=3隻白蝦=6個大文蛤 =8個蚵仔=30g雞胸肉=35g豬/牛肉=1/2手掌心肉類。蛋白質攝取有順序 低脂更健康吃不到蛋沒關係,吃對蛋白質順序、低脂更健康!程涵宇建議蛋白質攝取順序:豆類 > 魚/海鮮 > 蛋 > 肉(雞鴨鵝豬牛羊):.豆類優良的植物蛋白,低脂低熱量,其中豆乾、傳統豆腐更是還含有豐富鈣質,而毛豆也非常優秀還能吃到膳食纖維幫助代謝,所以像是對非常仰賴雞蛋蛋白質的增肌減脂運動族群來說,豆類也非常適合。.魚及海鮮類魚含有豐富的EPA及DHA,能夠照顧眼睛健康,也可以降低人體內的三酸甘油脂,預防心血管疾病,還有助眠的效果,好處多多,非常適合長輩及3C族群。.肉類動物性蛋白質胺基酸完整,可以補足人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是身體造血和神經傳遞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但要記得去皮並且選擇低脂的,才能吃得更健康!延伸閱讀: ·水煮蛋不是最瘦!1圖看「8類常吃蛋料理熱量」 營養師點名「3種人」少吃茶葉蛋 ·雞蛋放冰箱門錯了!專家揭「最佳保鮮存放法」 想降脂肪肝、膽固醇蛋黃別丟
-
2023-02-22 醫療.消化系統
被魚鱗、蝦殼刺傷非小事 醫曝這些人當心海洋弧菌致命風險
隨著疫情解封,許多民眾恢復享受美食、大啖海鮮,但是醫師提醒,罹患慢性肝病者吃海鮮要注意,接觸海鮮,例如下廚、剝蝦殼時,要慎防皮膚被魚鱗、蝦殼刺傷,以免海洋弧菌經由傷口乘虛而入,若嚴重感染,引起併發症,需要截肢,甚至會危及生命。當心海洋弧菌經傷口感染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指出,海洋弧菌(又名創傷弧菌)是存在於鹽水中的細菌,一般感染海洋弧菌途徑,包括食用被海洋弧菌汙染的食物,以及身上傷口接觸到遭海洋弧菌汙染的海水、被海洋生物刺傷等。【延伸閱讀:魚市場髒水濺到腳 小命差點休】什麼是海洋弧菌?別稱:創傷性弧菌地點:常見於河海交界、亞熱帶淺海岸寄宿:海水、魚類、貝類、岩石等都可能存有海洋弧菌病症:健康民眾感染會上吐下瀉、腹痛等;免疫力較差民眾感染會引起發燒、畏寒、皮膚壞死,壞死性筋膜炎,也可能造成全身器官衰竭,致死性高免疫力正常者感染海洋弧菌後,大多是輕微腹瀉、腸胃炎、嘔吐或局部傷口感染,但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炎等患者,或是免疫力較差、長期使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肝病患者應避免生食海鮮康本初解釋,慢性肝病患者因肝臟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會影響體內的代謝、免疫等功能,一旦吃到被海洋弧菌汙染的食物,或是傷口接觸到帶有病菌的海水、魚蝦,海洋弧菌就可能直接進入血液中,造成全身性的影響。一開始可能是發燒、傷口處腫痛,皮膚出現水泡,嚴重時有蜂窩性組織炎、肌肉組織壞死,甚至敗血性休克而有致命危險,必須截肢保命。【延伸閱讀:手指遭海鮮刺傷,發黑腫脹截肢險喪命!4方法避免致命海洋弧菌】康本初提醒,肝病患者應盡量避免生食海鮮,在下廚及剝殼時,都要小心皮膚被魚鱗、魚鰭、蝦殼、蟹殼刺傷,若手有傷口,連食材浸泡的水、流出的汁液都要避開,謹慎一點可以戴上手套,以免海洋弧菌乘虛而入。也要定期追蹤治療,避免熬夜,維持生活作息正常,均衡飲食,讓肝臟維持正常功能,才能降低海洋弧菌的威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18 養生.聰明飲食
「低醣vs.低脂」哪個好? 國外研究建議:這種飲食更能減肥控糖
網路上流傳著許多號稱對健康有好處的飲食法,其中2種飲食模式受到大量討論,分別是低醣(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和低油(低脂肪)飲食法。《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就發表了一篇關於此2者究竟誰更有益健康的研究。研究顯示,低碳水高脂肪(LCHF)、卡路里不受限制的飲食方式,在減肥和控制血糖方面,比高碳水低脂肪飲食(HCLF)模式表現更好。糖尿病友分2組進行實驗 低醣飲食效果更勝還能改善脂肪肝該研究一共有100多名第2型糖尿病患者參與,並且對他們進行了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期間包含 6個月的介入性措施研究以及3個月的追蹤研究。研究人員表示,與高碳水化低脂肪(HCLF)組比起來,熱量不受限制的低碳水高脂肪(LCHF)組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和體重方面,有更大的臨床具體改善。有鑑於全球有超過4.8億人受到第2型糖尿病的影響,這項研究結果顯得非常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約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最終會導致肝硬化並讓肝臟失去正常功能。而據媒體報導,之前的研究表示,減肥能更好地控製糖尿病並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而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則可以改善血糖。2飲食法皆有助健康 提高好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脂術研究結果還發現,低醣飲食組的糖化血色素(hemoglobin A1c)比低油飲食組減少了 0.59%,與另一組相比,低醣飲食組的體重也減輕了大約3.81公斤、也減去了更多身體脂肪和腰圍。另外,在6個月的介入性研究結束時,2個組別的參與者,都有更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以及更低的三酸甘油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3-02-17 醫療.消化系統
即便體重沒下降 研究曝每周運動150分鐘就可有效改善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肝病主要原因現代人飲食充足,脂肪肝問題並不少見,賓州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醫學院研究人員一項新研究指出,運動訓練可以顯著減少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的肝臟脂肪,而這是全球肝病的主要原因。根據刊登在《美國腸胃病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周進行150分鐘中度至高強度有氧運動可以減少肝臟脂肪。該研究團隊薈萃分析之前14項研究證實,運動可以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臟脂肪顯著減少。事實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影響全球近30%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能導致肝硬化和癌症。運動訓練已顯示出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多種益處,包括改善肝臟脂肪、身體健康等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雖然之前的研究表明身體活動是有益的,但它沒有確定具體需要多少運動量才能在臨床上取得顯著意義,也就是能否實現肝臟脂肪相對減少30%,這被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否獲得改善的閾值。研究證實運動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該研究共同作者Jonathan Stine表示,其研究結果可以讓醫師有信心將運動作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方法。Stine回顧了14項研究,共有551名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受試者,參加了涉及運動干預的隨機對照試驗。他的團隊評估了所有研究的數據,包括年齡、性別、體重指數、體重變化、對運動方案的依從性和MRI測量的肝脂肪。該研究發現,39%的患者處方大於或等於750個代謝當量MET(用於估算大多數運動的能量消耗單位)的任務取得了顯著的治療反應,例如每周150分鐘的快走或騎自行車,而處方較少劑量運動的患者只有26%。這與美國腸胃病學協會和歐洲肝臟研究協會推薦的身體活動量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前述肝臟脂肪的減少和參與者的體重是否下降無關。根據Stine的說法,當規定這種運動量時,MRI測量的肝臟脂肪減少速度與評估阻止脂肪產生的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藥物試驗報告中的速度相似。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特別是對照隨機試驗來驗證他們的發現,並比較不同運動劑量的影響。【延伸閱讀:脂肪肝的危害有多大?越早患病越有機會「壞肝」】什麼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的形成主要與肥胖有關,更是三高的危害之一。衛福部肝癌及肝炎防治會委員、高雄長庚副院長盧勝男曾指出,脂肪肝是指脂肪沉積在肝臟內,宛如製作鵝肝醬時,用管子直通鵝喉嚨,將食物塞進鵝的肝臟,讓油脂、澱粉持續堆積在肝臟中形成脂肪,養出的鵝肝比一般鵝肝大三至五倍。相對來說,人體內若過度沉積脂肪,也會囤積在肝臟中,形成「肝包油」的脂肪肝。》看更多脂肪肝非酒精性會有症狀嗎?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系主任邱逸群曾指出,大部分的脂肪肝沒有症狀,多數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即使肝功能異常者,也可能沒有症狀,都是因健康檢查、腹痛或其他原因透過超音波才發現。其中十分之一可能引起脂肪肝炎,少數會因肝指數上升導致疲倦、惡心、食欲不振,更嚴重者會肝功能異常而出現黃疸,或右上腹脹痛等症狀。非酒精性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脂肪肝演變成肝癌的時間,與肝臟發炎狀況有關,發炎越嚴重、時間就越短。舉例來說,正常肝指數約在40左右,50~60屬輕微發炎,要演變成肝硬化、肝癌可能需要30~40年以上;但如果肝指數已達100多,可能只要10年、20年就會變成肝硬化、肝癌。因此一旦發現脂肪肝炎,也不能置之不理,不要讓發炎惡化,至少讓肝指數下降,才不會一步步演變為難以恢復的肝硬化、肝癌。【延伸閱讀:脂肪肝會有症狀嗎?重度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該如何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為了降低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可參考以下作法:.選擇健康的飲食.保持健康的體重.適當規律地運動【資料來源】.Exercise Training Reduces Liver Fat, Even Without Weight Loss.The exercise that could help reduce liver fat, according to scientists.150 minutes of aerobic exercise per week reduces liver fat, study finds.150 minutes of aerobic exercise per week reduces liver fat, study finds.College of Medicine research confirms exercise as treatment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ayo Clinic: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
2023-02-13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常吃速食易有脂肪肝 這2種疾病的風險更高
速食消費(Fast-food Consumption;免下車或沒有服務員的餐點,包括披薩),或稱快餐消費,在美國非常普遍,而且無論你的社會經濟地位如何,在過去50年裡總消費金額都大幅度的持續上升中,相當令人震驚。在台灣,由於飲食快速西化,速食的消費人口,比起美國,當然也不遑多讓,特別是在年輕的族群裡。科學家們於是擔心民眾的健康狀況,是否會因為速食消費增加,而影響身體內更多的不同層面,早期的研究已經證明,多吃速食(含高碳水化合物以及油脂)會有更高的機率導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然而,科學界對速食消費是否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風險,卻知之甚少。因此,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中心的腸胃肝膽科卡戴珊醫生(Ani Kardashian)決定進一步探討這項課題,並於2023年1月10日將結果發表在《臨床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的國際期刊上,結果顯示,吃速食確實與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關聯,這一結論,期望為人們降低速食消費,提供另一項額外的理由和動力。台灣24.3%肝癌有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影響了30%以上的美國人口,這是一種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不容小觑。當脂肪在肝臟中過度堆積(正常必須低於5%),容易造成肝臟發炎,而長期慢性發炎的結果,可以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在台灣,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的登記資料顯示,24.3%的肝癌患者和脂肪性肝炎相關,人數僅僅低於病毒性肝炎,相當驚人。而日常飲食的注意,絕對可以降低脂肪肝的機率,由於這篇論文是第一次科學證明,速食對脂肪肝產生的負面影響之研究,因此筆者特別為文,提醒讀者可以適度降低對速食的依賴才是。常吃速食易堆積脂肪肝 肥胖者和糖尿病患更明顯實驗是這樣進行的,卡戴珊醫生及其同事分析了美國國家年度營養調查數據(2017-2018年),在3,954名成年人中,有2,037人(52%) 食用任何速食,其中有1,147人(29%)從速食中吃進超過20%的每日熱量(速食高比例組),其餘是低於20%(速食低比例組)。在這兩組中,速食高比例組較年輕(42歲 vs 50歲)、男性居多(53% vs 47%)、較為肥胖(50% vs 40%)、飲用含糖飲料較高(43% vs 27%)和比較不喝咖啡(17 % 對 24%),但更重要的是,只有速食高比例組這 29% 的調查對象,會有肝臟脂肪水平的上升,且顯著相關。接著,作者更進一步想要了解,速食高比例組對脂肪肝的影響是否會因不同人群而有所差異,例如:已經是肥胖者或糖尿病患。結果顯示,速食高比例組在肥胖人群中,其脂肪變性的分數和非肥胖組比較,差距高達13個評分單位。另外,速食高比例組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起非糖尿病患組,其評分差距亦達 13個單位。也就是說,與那些吃速食較少或不吃速食的人相比,那些每天從速食中攝入 20% 或更多卡路里的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而言,其肝臟中的脂肪含量會嚴重升高。但對於一般人群而言,雖然是速食高比例組,其肝臟脂肪雖然也會增加,但不會像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那樣快速且嚴重。可能合理的解釋是這些病況會導致脂肪更容易在肝臟中堆積。脫離脂肪肝 改善飲食是首要之務在這篇文章沒有刊出以前,人們大多以為,每天在速食店吃一頓飯,不太可能會對肝臟造成傷害,但這篇文章告訴大家,如果一頓飯的熱量至少等於他們每日卡路里的1/5時(通常都會),它們就會讓我們的肝臟處於危險之中。作者也針對年齡、性別、種族、飲酒和體育鍛煉等多項因素調整數據後,肝脂肪變性和速食高比例組之間的關聯性,不論在普通人群和肥胖或糖尿病患者中均呈現一致的結果,並未改變。最後,希望今天這篇研究論文,能夠促使健康教育者加強對民眾的營養教育,尤其是那些患有肥胖症或糖尿病的人,千萬不要以為一頓速食不會造成脂肪肝。而目前,治療脂肪肝並沒有良好的藥物,逆轉的方法中,改善飲食是首要之務,其他像是運動和生活作息,也應該要互相搭配,以便能夠及早脫離脂肪肝,恢復健康,且遠離癌症。【參考文獻】1.A. Kardashian et al. Quantify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ast-Food Consumption on Liver Steatosis Among U.S. Adults with Diabetes and Obesity,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3 Jan 10, DOI:10.1016/j.cgh.2022.11.040 。
-
2023-02-09 養生.聰明飲食
「含糖飲料」不只讓你胖,還促進癌症的死亡風險
含糖飲不僅是現代人肥胖的重要原因,據研究發現,它竟然和癌症死亡也有很大的相關性!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經常食用含糖飲料恐增加大腸直腸癌和腎癌死亡風險,而且即使愛喝含糖飲的人身形不胖,癌症死亡風險也一樣大增,研究刊登在《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誌物與預防雜誌》。 人造甜味劑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之前曾有研究指出,含糖飲料中含有玉米糖漿等人造甜味劑,是引起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之一。而據美國CDC分析自1982年至2016年,共934,777名健康男、女性的各種數據,包括攝取多少含糖飲料和人工甜味飲料的訊息,統計到2016年,研究對象中有135,093人死於癌症。分析顯示,攝取含糖飲料與大腸直腸癌和腎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而且在調整過BMI(身體質量指數)後仍然存在。研究分析發現,和每天飲用超過2杯含糖飲有關的癌症,主要是和肥胖相關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和腎臟癌,研究也發現,人造甜味劑也和胰腺癌的風險上升有關,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之間的關聯。 含糖飲多種癌症有關其實,過去醫界就發現含糖飲的人工甜味劑比起單純的蔗糖,更容易誘發大腸息肉、腸癌,尤其是青春期的13到18歲的成長和發展重要時期,每天喝1份240c.c.的含糖飲料,50歲前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將會增加32%! 除了腸癌,含糖飲還會影響其他癌症風險,除了腸癌和乳癌的風險因子有關聯性,愛喝含糖飲的女性,更要小心含糖飲也會增加停經前罹患乳癌的風險。而且玉米甜漿等人工甜味劑會促使三酸甘油酯快速上升,恐會增加脂肪肝的風險。目前不只在台灣,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都發現,脂肪肝已經成為肝癌新的危險病因,含糖飲真的還是少喝為妙!延伸閱讀: 。泡奶茶要先加「牛奶or紅茶」? 專家揭「正確順序」...必加1物藏健康陷阱。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
2023-02-07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百病之源,常見風險曝!醫師教1招健康瘦
三十七歲的董先生,近年來體重不斷上升,每年健康檢查的異常項目都是血壓、血糖、膽固醇、肝功能指數等,且腰圍變寬有越來越高的趨勢。這個月董先生一家三口因感染新冠肺炎在家隔離,負責視訊門診的醫師於線上看診時,主動確認董先生的身高體重,並表示可能要開抗病毒藥;因臃腫身形為肺炎重症高風險群 (身體質量指數 [BMI] ≥ 30),醫師還提醒董先生,康復之後要記得打公費流感疫苗,因為肥胖者也容易因流感發生重症住院。肥胖併發症多 常見疾病一次看新竹臺大分院家庭醫學部張哲瑞醫師表示,與肥胖相關的疾病非常多,包含全身各器官系統病症,如三高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與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等都在肥胖病友身上較為常見;甚至多種癌症風險也提高,如消化系統癌症如食道癌、胰臟癌、大腸癌、膽囊癌等,以及甲狀腺癌、腎臟癌、子宮內膜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等,肥胖病友的風險也多 1-2 倍。其他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包括胃食道逆流、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等。另外,有許多想懷孕的夫妻飽受不孕症所苦,而過重和肥胖會增加男女不孕症之機率約 1-2 倍;相對的,減重可增加女性自然懷孕與人工生殖的成功率。肥胖指標這樣評估 快檢查你是否超標?肥胖症是如何診斷呢?張哲瑞醫師說明,一般根據身體質量指數 (BMI) 或腰圍來作評估肥胖的指標。BMI 在 27 以上屬於輕度肥胖,30 以上就屬於中度肥胖;以腰圍來說,若男性 ≥ 90公分或女性 ≥ 80公分也表示腹部脂肪過多,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多數肥胖因多吃少動導致 生活調整能改善除了少數遺傳與內分泌障礙以外,絕大多數肥胖病友都是由攝取熱量過多,或身體活動量不足所導致的原發性肥胖,建議以生活型態調整為第一步,包含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及行為改變等。飲食策略一般以降低總熱量為原則,若以每週減輕 0.5 公斤為目標,每天至少需減少 500 大卡,盡量增加蔬菜攝取,並且少吃油炸類、含糖飲料、甜點、甜食等,並且至少每週量一次體重,以達有效監測。【延伸閱讀】「瘦胖子」是什麼? 糖尿病死亡風險較肥胖者高2倍喝無糖茶越喝越胖? 營養師破解喝茶陷阱【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669】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2-0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腹部脂肪,能拿來豐胸嗎?
門診中,女病人長得滿漂亮的,躺上去做超音波,想不到超音波探頭一放上去,我心裡一驚,不禁哇了一聲:「怎麼幾個月不見,肚皮內的油變那麼多?」她苦惱笑著說:「對啊!過年期間多吃了一點,可以把我肚子內的油搬到胸部嗎?」這是許多中年婦女心中的吶喊,尤其在檢查台上躺平之後,肚子的油攤開來,讓美女失去美感也失去自信心。為什麼脂肪不長在胸部卻長到肚子裡,通常是人體先天的基因決定的。現代人的審美觀,胸大腰細,事實上,胸部大小除了胸部內的乳腺外,就是胸部內的脂肪組織,有人天生胸大腰小,但也有人胸小腰大,尤其是中年以上的婦女,如果營養攝取過量,多餘的熱量就會以脂肪的方式貯藏在腰部腹腔內、臀部,尤其生產過的女性或乳癌手術後服用Tamoxifen的病友,常常為此苦惱。現代醫學雖然可以巧奪天工,把肚子脂肪連皮搬到胸部達到豐胸的效果,或將肚皮的脂肪細胞抽吸出來再注射到胸部內,但畢竟效果有限。根本之道,就是改造先天的基因,重新塑一個妳,重新塑一個我,這樣人人都是身材姣好的美姑娘。但從健康角度而言,吃得多,腹部大了起來,代表營養過度,通常肝臟會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事實上,可能不只肚子,心血管、腦血管都會囤積過多的脂肪,而容易有心血管疾病或腦血管疾病,根本之道在於少吃大魚大肉,清淡飲食,多運動,這樣腰圍、臀圍就不會大起來。此外,最近幾年來陸續有一些藥物問世,可以瘦身,可以消除肚子的脂肪,對肥胖者是一個福音。總之,吃東西的時候快樂,但要能節制,避免暴飲暴食而攝取過多的熱量,才能保持苗條身材,不僅有益健康,也能擁有自信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關資訊。
-
2023-02-03 焦點.菸酒毒傷身
喝酒易醉、臉紅竟是這體質?別練易罹癌!各種酒這樣喝更健康
台灣人喝酒普遍更容易臉紅、喝醉,這種體質主要和基因、遺傳有關,也就是所謂的「酒精不耐症」,許多人認為多喝就可以練起來,但事實上恐怕越喝越傷身,甚至更容易引起各種癌症。嫚嫚營養師建議,酒精能避免則避免,真要喝也應養成更良好的飲酒習慣,以確保健康。易喝醉、臉紅有酒精不耐症?台灣人普遍不適合喝酒?嫚嫚營養師表示,台灣民眾普遍不適合喝酒,主要原因在於「乙醛去氫酶」多有基因缺陷或不足。酒精化學名為乙醇,需靠乙醇去氫酶轉換成乙醛,再經過乙醛去氫酶代謝成無毒性的乙酸排出體外;若乙醛去氫酶缺乏或缺陷,會使得無法有效的正常代謝乙醛排出體外,即酒精不耐症。除了台灣,日本、韓國的民眾也大多屬於酒精不耐族症族群,約佔47%左右。影響除了普遍不適合喝酒、身體對酒精的反應也較大,包括容易臉紅、喝醉、宿醉、心悸、頭痛、噁心等,這些其實都是乙醛對身體帶來的影響,酒精不耐症族群更明顯。 酒量不好,多喝就好?營養師:別練,容易罹癌!不少人會認為「喝酒易茫、酒量不好,多喝就可以練起來。」,對此嫚嫚營養師認為是個錯誤的觀念。酒喝多確實會讓身體逐漸習慣乙醛影響的耐受度、暫時活化乙醛去氫酶,但體內的乙醛去氫酶依舊是個瑕疵品,並不會有所改善或提升。 換句話說,酒喝慣了或許會較不容易醉,但身體依舊難以代謝乙醛,身體長期受壓榨、超時超量工作,日久身體恐不堪負荷,甚至容易因認為自己酒量變好,更加重負擔,增加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風險。 易喝醉、臉紅喝酒更易致癌?乙醛對酒精不耐症影響更大!嫚嫚營養師表示,乙醛本就是一種毒性相當強的化學物質,被WHO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對於無法正常代謝乙醛的酒精不耐症族群的影響自然更大、更容易罹癌。除了肝癌以外,其他也包括上呼吸道癌,以及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癌。另外三高、失智症的風險也會上升,女性也會增加乳癌風險。 不當飲酒潛藏的「立即性生命危險」?另外,不論是否有酒精不耐症,不當飲酒也會對生命有立即性的生命危害,酒精過量時容易讓身體進入「全面癱瘓」的狀態,若此時嘔吐身旁又沒人,平躺者恐有被自己嗆死的可能,日前新聞也曾有民眾喝醉趴睡被嘔吐物溺死的消息,需特別注意。嫚嫚營養師也建議,飲酒後若感到疲倦需休息,盡量將身體墊高為佳。 喝酒傷身、不喝傷心?各種酒這樣喝更健康!對有飲酒習慣的人來說,喝酒傷身、不喝傷心,為取得平衡,嫚嫚營養師建議,男性一日酒精攝取量避免超過20克,女性避免超過10克。若約略換算成各類常見酒精飲料,酒精濃度5%左右的啤酒男性一日最多約2罐、女性約1罐。紅酒、白葡萄酒等12%的酒類,男性約220c.c.、女性約110c.c.。清酒、紹興酒等16%的酒類,男性約160c.c.、女性約80c.c.。而酒精濃度高、約40%左右的威士忌、伏特加等,男性約60c.c.、女性約30c.c.。當然這是建議避免上限,能少則少自然更好。而若覺得這般太少,也可加進冰塊,讓整體看起來較多,也較能減少酒精攝取量。 《延伸閱讀》 .酗酒、酒駕、戒酒改不掉?「酒精使用障礙」自我檢測,應以疾病治療! .長期喝酒、飲食過油害胰臟炎?急性胰臟炎劇痛又易復發,醫師提醒防範關鍵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3-01-29 養生.聰明做健檢
如何評估自己需要哪些健檢項目?醫曝如何依年齡選效益最高
年假結束,你為自己過去一年的健康打幾分?是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持續追蹤不及格的紅字?健檢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檢、五癌篩檢,為中年以後的你把關健康。至於想做更完整檢查的人,該如何選擇健檢方案,才能達到最高效益?Q:幾歲之後建議開始做健康檢查,多久一次?一般來說,青壯年族群身體情況良好,自覺年輕、有本錢,自費健康檢查的意願不高,健康檢查經驗僅限於高中、大學新生健檢,或是男生入伍健檢,以及進入職場後的勞工健檢。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建議,27、28歲時可以考慮做人生第一次項目較完整的自費健檢,包括,大腸直腸鏡、腹部超音波,以及心電圖、胸部X光,如聽診發現異常,則多加心臟超音波。洪育忠表示,這算是人生基礎健檢,此時紅字比率相當低,但仍建議做一次。此時各項數據即為個人生理基礎背景值,待年紀漸長,再做健康檢查時,就可做出比較。如有心肌梗塞、腦中風、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家族史,就必須提高警覺,在35至40歲就應接受心血管及癌症等相關篩檢項目,早期發現,早期治療。Q:到醫院或診所健檢,有什麼差異嗎?該至醫院或是診所接受健檢?許多民眾都有過類似選擇障礙,洪育忠表示,大型醫院健檢中心優點在於設備齊全,如檢查結果異常,可直接轉診,接受治療。至於價格上,公立醫院健檢費用通常較低。但醫院健檢動線規畫未盡周全,消費者與就醫病患混在一起,有些人可能覺得不舒服。再者,大部分醫學中心每日可服務的健檢人數有限,可能得排上好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醫策會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委員會召集人洪子仁表示,對於醫院來說,經常就醫的患者為潛在的重要健檢客群,習慣使然,加上病歷完整,這是其優點,但前提是醫院必須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畢竟自費市場與健保截然不同,民眾感受也不一樣。至於健檢診所,大都採美式服務取向,常強調個人化,重視隱私,檢查流程順暢,服務較好,且可提供個人化套餐,滿足需求,但相對於醫院,收費較高。此外,受限於醫療法規,包括,核磁共振(MRI)、正子掃描(PET)、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等檢查儀器,均需設置於一定規模的醫院,診所無法提供這類高階影像學檢查。如至健檢診所,想做上述高階影像檢查,就須再至合作醫院,可能影響檢查意願。Q:健檢有各種套餐,如何評估自己需要哪些檢查?據統計,近五年來,健康檢查為成長最快的醫療服務,在各醫院營收占比中,愈來愈顯重要,各大醫院、健檢中心推出眾多健檢套餐,裡面名稱與檢查項目眾多,讓人眼花撩亂。一般可用年紀作為選擇套餐的參考,洪育忠建議,20、30多歲青年世代,檢查項目為基本血液檢查、腹部超音波、心電圖、胸部X光,至於大腸鏡,因為費用較為昂貴,就看個人經濟能力。至於40、50歲中年世代,則應再加心臟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等心血管檢查,如有早發性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家族史,則考慮運動心電圖及心臟鈣化指數分析等檢查,瞭解心血管狹窄狀況。年逾50,如經濟能力許可,可在醫師評估下,選擇磁振造影(MRI)、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正子攝影(PET)。到了70歲,罹癌風險逐漸下降,健檢應著重於失智、骨鬆、肌少症等項目。Q:愈貴的健檢套餐一定愈好?最好每一種都做?健檢重點在疾病預防,健檢項目並非愈多愈好,愈貴愈好,能否提早篩檢出國人常見的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才是重點。洪子仁表示,如果花了大錢,接受高階健檢,卻因判讀錯誤,反而虛驚一場。以癌症腫瘤標記檢驗為例,腫瘤標記指數高低,與有無腫瘤仍無法完全畫上等號,如果腫瘤標記本身敏感度加上特異性不高,基本上不建議作為健檢項目。Q:收到健檢報告後,如有問題後續應如何因應?幾乎每個人的健檢報告裡都會有紅字,如果是小問題,例如,BMI過高、血壓偏高、血紅素偏高、脂肪肝,在報告裡均會提出建議,調整生活作息,均衡飲食,以及養成運動習慣。如果數字嚴重異常,如腫瘤指數變高,健檢單位就會協助轉診,進一步接受檢查或是治療。最怕的是,初步健檢已現警訊,但卻不當一回事,例如,糞便潛血結果為陽性,卻未到院接受腸胃鏡檢查。或是,乳房觸診後,發現硬塊、X光檢查結果也異常,卻沒至醫院接受切片,延誤早期治療時機。
-
2023-01-28 醫療.中醫
年後肥胖債怎麼還?中醫師傳授:2瘦身茶、3穴位按摩消除脂肪
過了10天的農曆假期,大家都充好電了嗎?長假中生活作息肯定會顛倒不規律、飲食上也肯定是較為放縱的吃好吃滿,過了10天體重上有沒有甚麼變化呢?緊接著要收心上班,不僅心態調整、生活作息也要控制,準備開始還債的你,還在思考進行168斷食或是不吃碳水化合物的減重法來消除身上的肉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用中醫角度切入,用茶飲搭配穴位兩方式來消脂及恢復體力,還不快點接著下去!年期間作息不規律、飲食上大魚大肉 2去油解膩茶飲年期間作息不規律、飲食上大魚大肉,導致年後肥胖,山楂紅茶、消脂茶助去油解膩。1.山楂紅茶山楂紅茶可以促進消化、脂肪排空。材料:山楂及紅茶各準備10克製法:山楂以 800 ㏄水煮沸,再用小火煮 5 分鐘,關火;以山楂水沖泡紅茶,約沖個2-3分鐘,即可飲用。飲用法:每日 1-2 杯,飯後半小時溫服。2.消脂茶玉竹降脂強心養胃;生薑暖胃散水濕;茯苓健脾和胃利水濕;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外,還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材料:玉竹20克、生薑15克、茯苓15克、枸杞子20克製法:以 800 ㏄熱水將上述藥材煮滾,再用小火煮 5 分鐘,去渣就可飲用。飲用法:每日早、晚各1杯,飯前或後半小時溫服,可連續喝3-5天。3穴位按摩消除脂肪朱醫師推薦3消脂穴位:支溝穴、天樞穴、帶脈穴。1.支溝穴:手腕四根手指頭位置,中間位置,避免體內過度發炎、排便順暢、穩定情緒。2.天樞穴:位在肚臍旁開,三根手指頭寬的幅度,用兩個大拇指向腹部內戳,要按到深處肌肉層,會有酸的感覺;拉肚子時會有止瀉效果、便秘時幫助通便、改善腹部肥胖。3.帶脈穴:位在側腰肚臍橫移及腋下往下垂直交會的點,用大拇指按壓,覺得有點痛、痠,表示按倒帶脈穴;可以瘦到腰部脂肪。朱醫師提醒,過年後想要快速恢復元氣、體型,不妨試試2茶飲及3穴位按摩,搭配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讓你輕鬆不卡油。
-
2023-01-2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三高國民病,少吃多動重拾健康!
老朋友從南部回來。好友問:「你是一高或二高?」老友:「我是三高!」好友:「不,我問你是走一高或二高回來?」事實上,也真巧,自從台灣高速公路一高、二高開通之後,台灣「三高」的人也愈來愈多。一高、二高的開通代表台灣經濟的成長,也象徵許多國人三高 ──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開始成為最常見的新國民病。血壓高容易導致心血管及腦血管病變,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腦血管動脈硬化、腦中風或心血管動脈硬化,或心臟衰竭。血脂肪高會使血管管壁增厚,造成動脈硬化,管徑血流狹窄,引起腦中風或心肌梗塞。血糖高危害更大,全身血管硬化、腎臟功能變差、視網膜病變、心血管及腦血管病變,造成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長壽的人通常是瘦瘦的,在十多年前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動物實驗證明,吃得少的猴子比吃得多的猴子壽命長得多。因此,肥胖的程度與壽命是成反比的。疫情日益趨緩,年節將至,許多民眾悶久了紛紛跑出來與朋友相聚,大吃大喝一番,也因此,門診中不少病人脂肪肝的程度也明顯增加了,可能由沒有脂肪肝變成輕度,輕度變成中度,中度變成重度脂肪肝。超音波一看,增加的體重,不是在肝裡就是在腹部網膜或腸繫膜上,或肚皮上。每年元宵節由拜拜的神豬剖開的肚子看到的油腸肥肚,就是典型的脂肪過多囤積在肚內的最好代表。因此,在美食入口之際,三思而後食,速度慢一點,少吃一點,運動多一點,讓自己可以維持正常體重,才能延年益壽,每年也有快樂的年節可過,而不是在醫院度過,阿門!●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關資訊。
-
2023-01-20 養生.聰明飲食
上午喝紅茶好還是綠茶好?喝對茶,提神又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茶葉含兒茶素等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綠茶兒茶素最多,易傷胃;紅茶性溫,但咖啡因最多●上午喝綠茶、中午喝烏龍、下午喝紅茶冬末春初,天冷時喝杯熱茶再舒服不過了。但喝茶有一些小撇步,不可不知!喝對茶,不僅能達到提神作用,甚至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功效。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茶葉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作用。尤其春季易肝火旺、夏季易心火旺,順應時節可喝偏涼的綠茶,幫助緩解肝火和心火;但平時胃寒、吃一點生冷食物就腹瀉的人,最好不要喝綠茶;老年人則建議用陳年生普洱茶替代綠茶。許多研究顯示,茶葉含多酚類、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指出,這些抗氧化物質有抑制血脂肪代謝合成作用,可以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中以兒茶素的研究最多,對抑制脂肪肝形成、降低體重等都有所助益。綠茶兒茶素最多 但飯後一小時內先別喝柳朋馳提醒,這些研究多是動物實驗或基礎研究,沒有實際以「喝茶」進行人體試驗,因此到底要喝多少量的茶、喝哪些茶?並無定論。畢竟茶葉的採收部位、茶葉發酵時間、泡茶時間和水溫等,都會影響兒茶素等物質的釋放。一般來說,未發酵茶如綠茶,保留的兒茶素最多,但相對來說,未發酵茶單寧酸含量較高,容易在胃中和蛋白質結合,造成胃不舒服,因此有胃炎等腸胃疾病者較不宜飲用。另外,單寧酸也會阻礙鐵質吸收能力,所以飯後一小時內不建議喝綠茶,以免影響鐵質吸收。柳朋馳表示,除了兒茶素,多酚類還包括茶黃素、茶紅素,多存在於紅茶等發酵茶或烏龍茶等半發酵茶中,具有抗氧化效果。不能喝綠茶的人,不妨可選擇飲用紅茶、烏龍茶等。值得注意的是,紅茶中的咖啡因比例稍高,以240毫升的茶為例,紅茶的咖啡因含量約50毫克、烏龍茶約40毫克、綠茶約30毫克。但需注意一天的咖啡因攝取量不可超過300毫克,尤其睡眠容易受到喝茶影響者不可喝太多。喝茶最佳時間 早上9至11時除了喝對茶,喝茶的時間也大有學問。陳潮宗說,喝茶的最佳時間落在早上9至11時,其餘時間淺嚐即可。主要是因為茶所含的咖啡因及茶鹼具有興奮和利尿作用,因此建議下午3時之後少喝茶,且晚上喝茶也易夜尿過多,會影響睡眠。陳潮宗建議,早餐後適合喝綠茶,可幫助脾胃運化,讓五臟的功能表現得更好,有利代謝;中午飯後可喝烏龍茶, 有降低血脂、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幫助增加胃腸排空的能力。下午茶則適合喝紅茶,中醫認為,紅茶是發酵茶,經過發酵氧化已去除茶葉微寒的特性,可以去濕暖胃,使氣血暢通,尤其適合在冬末春初時節飲用,可以預防寒邪入侵,又具有保護脾胃的功效。
-
2023-01-18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餐餐大魚大肉,當心吃出腸胃問題!醫教5招避免消化道疾病
過年是闔家團聚及歡樂的節日。辛勤工作一整年,利用年假與親友同享天倫,放下工作讓身心獲得休息。年節聚會免不了大魚大肉,外出拜年免不了外食,因此這段時間是最易發生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甚至急性腸胃出血等消化道的問題。所以不管過年如何放鬆度過,飲食上還是要有所節制,想吃好又不想生病、過好年不想掃興,本文敘述幾個重點要好好注意。 食材衛生要注意 若食物或飲品被細菌、病毒、寄生蟲汙染,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炎狀況,甚至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常見的汙染原因包括:食物本身的毒素(如:河豚毒素、發芽的根莖類)、受黴菌汙染的食物(如:發霉的穀類、堅果)、不新鮮的食材(如:壞掉的蘋果、不新鮮的海鮮)、未適當烹調的食材(如:不熟的豬肉)。 自己料理的話,烹調前要注意食材是否受損或發霉。外出拜年用餐可先打聽口碑,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若味道異常應立即向店家反應。料理儘量當餐食用完畢,若要隔餐食用一定要放冰箱保存。 吃好但不吃太飽 家族聚會及美食當前須斟酌自己的食量。歡樂的氣圍及親友間相互勸食敬酒,常忽略自己的限度。突然大量的食物進入胃裡會造成胃部來不及消化,使得胃酸過度分泌,傷害胃黏膜,連續幾天下來易造成胃的極度不適。這些食團進到腸道後也來不及消化完全,腸道中的細菌會發酵這些食物產生氣體,增加放屁、打嗝的次數,如果氣體排出來還會造成脹氣。過年天天都吃飽飽,熱量過多導致脂肪囤積、造成體重上升。建議記得自己平常的食量,餐餐7分飽才不過量。 正餐記得配個菜 年「菜」常常只有大魚大肉,餐桌上反而沒有「菜」的出現。蔬菜不僅熱量低,更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可以幫助阻斷一些食物中的熱量被吸收、促進腸道的蠕動、避免食物堆積在腸道裡、調整消化道菌相,以免壞菌過多影響全身健康,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更是含有植物化學物質提供身體抗氧化力。不僅平日,在過年期間,每個正餐都能搭配1-2個拳頭的蔬菜,避免當餐熱量過多,是保養消化道的基礎,也能避免便秘。 甜點適度有節制 過年拜年及寺廟拜拜,糖果餅乾不會少。但是甜品或是糖果餅乾等零食幾乎都是營養價值極低的空熱量食品,多由大量的脂肪酸及精緻糖所組成。吃過量除了熱量問題外,過多的精緻糖會增加胃酸分泌,如果同時伴有高油脂更容易降低賁門括約肌壓力,促使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含氣的碳酸飲品會產生氣體讓賁門括約肌更加鬆弛,使胃食道逆流更加嚴重。可以設定一天只吃1-2種甜品零食,且在吃的時候裝進小份量容器中,才會清楚自己吃下去的量有多少,本身就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的人更要注意食用量,免得症狀加劇。酒精飲料不過量酒精適量是有益處的,但過量飲用卻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從喝下酒精那一刻,它便從食道一路傷害到肝臟、胰臟、腸道。酒精會破壞食道及胃黏膜並刺激胃酸分泌,讓胃部抵抗胃酸的能力降低,不僅容易胃食道逆流,更可能造成胃潰瘍;過量的酒精會使消化酶破壞胰腺組織、損害胰臟細胞,引起急性胰臟炎;而肝臟是最重要的解毒器官,飲酒時肝臟就同時在解毒,飲酒過量則會導致肝臟功能出現障礙,無法順利將三酸甘油酯代謝、囤積在肝臟變成酒精性脂肪肝,持續的傷害肝臟更會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酒精的適度份量為男性低於2個酒精單位,女性低於1個酒精單位。1酒精單位相當於啤酒1罐或威士忌30毫升。自己也應斟酌酒量,切勿太急、太快及過量,避免急性症狀發生。平時有慢性疾患或有症狀的人,如:胃食道逆流、消化功能不佳、肝硬化、胰臟炎等,需多注意飲食內容並有些許節制,以免讓疾病症狀在就醫不便的年假中出現甚至加重,而影響年節的愉快行程。希望人人都能身體健康,心情好,恭喜發財,新年好。
-
2023-01-17 焦點.元氣新聞
70歲歌仔戲演員連明月換肝後心臟積水逝世!名醫提醒別輕忽脂肪肝,4習慣避免肝臟危機
【2023/01/16編註】資深歌仔戲女星連明月去年12月初一度傳出病危,隨後接受兒子捐肝,這段時間雖仍住加護病房觀察,16日凌晨4點多卻因心臟積水,病情急轉直下,搶救1小時後宣告不治離世,享壽70歲。》詳細新聞連明月在去年10月曾上節目受訪,提到有次上廁所上到一半昏倒,醒來發現已經燒到40度,就醫檢查才發現已肝硬化,而且肝的旁邊還長了一顆腫瘤。據《中國時報》報導,連明月的乾弟弟表示,連明月的肝已無功能,只要進食就會拉,只能靠打點滴補充營養,因此醫生建議換肝。什麼情況必須換肝?肝病不能治療嗎,什麼程度會需要換肝?亞東醫院一般外科鄭國祥副院長曾於《亞東醫訊》撰文解釋換肝的情況:適合換肝:大多數有末期肝臟衰竭的病患都適合接受肝臟移植,包括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臟代謝疾病、B型肝炎或C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引致失償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自體免疫肝炎、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但肝功能不適合腫瘤切除、Budd-Chiari症候群、猛爆性肝炎或藥物引起之急性肝衰竭、或其他末期肝臟疾病,無法以傳統方法治療者等等,均是移植的適應症。不適合換肝:禁忌症包括敗血症、有肝以外的惡性腫瘤治療後未達五年(原位癌不在此限)、重度的心肺疾病、酒精成癮而未戒酒半年以上或藥物濫用的人等等,這些就不宜考慮執行肝臟移植手術。此外,肝癌病患接受肝臟移植也有條件限制,如果3種情形者,才符合肝臟移植的條件:●癌細胞沒有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肝臟相關的大血管沒有癌細胞造成的侵犯或癌栓。●腫瘤如果為單顆,大小不得大於6.5公分;腫瘤如果為多顆,最多不能超過3顆,此情況下每顆大小也不能大於4.5公分,3顆腫瘤最大的直徑總和不得大於8公分。肝臟移植需評估等待換肝也不是說換就換,需經過評估後登錄等待。根據北榮移植外科「肝臟移植術前Q&A」衛教資料指出,待贈者由胃腸科醫師依病患病情轉介給肝臟移植外科醫師。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及綜合評估後,再將個案送至健保局審核,待審核通過後才進入待贈者名單。而醫院又是如何決定肝臟移植的受贈順序?這主要是取決在病患疾病的嚴重度以及與捐贈者比對血型時是否相同或相容。至於捐贈者器官的大小與受贈者體型大小是否適當,以及待贈時間的長短反而是次要的考慮因素。好不容易等到了受贈器官,肝臟移植也不一定成功,手術成功率約七到九成以上,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受贈者當時病情的穩定度。如何避免換肝危機?罹患肝癌的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也曾於2020換肝,當時次子顏仁賢配對捐肝,由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執刀,手術順利成功。陳肇隆曾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以往亟需肝臟移植才能存活的患者,以B、C等肝炎患者為主,但隨著B肝疫苗接種,C肝全口服新藥問世,最近一兩年則是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患者,或是兩者合併的個案激增。隨著肥胖人口的增加,未來因脂肪性肝炎而需肝臟移植患者將愈來愈多。陳肇隆提醒民眾應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並控制體重,且避免酗酒,才能避免「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危機。【資料來源】.什麼情況要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呢?哪些人不適合?.北榮移植外科「肝臟移植術前Q&A」.衛福部公布:我肝移植成功率逾八成 高雄長庚雙冠王
-
2023-01-1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飲食大欲,藏許多人體維生的祕密?
老公上了洗手間,半小時才出來。老婆關心的問:「到底發生什麼事?」老公:「昨天晚上我們那個吝嗇的老闆請我們吃一客五千元大餐,難得吃到那麼貴的餐,我要看看到底大便有什麼不同?」不管吃什麼好料的,不管多可口、多麽美味,到後來還是要形成一坨糞便由肛門排出來,那裡面就是一些食物的殘渣加上一些腸內細菌。吃下去,有解出來,表示食道到肛門這個消化系統是通的,俗稱「通樂」。如果不通,食物及其殘渣積在肚子內引起腸阻塞,有吃沒解,那問題就大了!如果是腸阻塞,可能是大腸長了東西,或腸沾黏,腸子不通,這時候就麻煩了!也有人吃了可口食物不到幾小時,噁心嘔吐,連胃酸都吐出來,這表示這些美食內有汙染細菌,引起急性胃腸炎,或引起拉肚子拉個不停,那就是急性腸胃炎。話說回來,食物要可口要經過一番處理,才會好吃,但好吃也要營養均衡、清淡,要符合健康原則,否則天天滿漢全席,天天美食為伴,除了看到大便會自我觀察較久之外,對健康也不一定有好處。中年以上三高是健康的禍首,因此飲食清淡均衡為最重要,熱量也不可太高,否則多餘的熱量存在肚內形成油腸肥肚,存在肝臟變成脂肪肝,存在心血管、腦血管壁形成動脈硬化,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民以食為天,沒有吃飯人會餓死;吃太多,會有後遺症,有吃不拉有問題;有吃就吐或拉也有問題。俗語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是暗藏許多人體維生的祕密,不可不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關資訊。
-
2023-01-13 醫療.消化系統
擔心「肝包油」!醫師五招教你遠離脂肪肝
40歲李先生是名上班族,平時除了忙於工作,下班後美食與小酌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去年到嘉義醫院健康檢查,結果肝發炎指數偏高,腹部超音波報告顯示「中度脂肪肝」,因而十分擔心,配合醫師治療、調整飲食熱量,追蹤半年肝功能已恢復正常。嘉義醫院副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陳詩典提供5招遠離脂肪肝;健康體重、少酒、健康飲食、補充水份、多運動。醫師陳詩典表示,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佳等,由於脂肪肝沒有症狀,難以察覺,更可能由脂肪肝轉變成肝炎,再形成肝纖維化,最終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建議一定要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病灶。陳詩典表示,預防脂肪肝的最重要的第一招就是保持健康的體重,肥胖是導致脂肪肝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第二招避免長期大量飲酒也是預防脂肪肝的重要措施,如果喜歡喝酒,應遵循健康飲酒指南,每週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4單位(約等於6瓶啤酒或6杯紅酒)。第三招選擇健康的飲食,選擇富含纖維、低脂肪和低糖的食物採地中海飲食,少吃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全穀物和豆類。第四招保持身體充足的水分,建議每天喝至少8杯水(2000至2500cc)。第五招積極運動,建議定期維持運動習慣。陳詩典提醒民眾,「肥胖是所有疾病的源頭!」,只要體重超標,血壓、血脂、糖尿病都會陸續發生,也可能會造成心血管負擔,遠離脂肪肝應該遵循良好的健康習慣以及定期檢查,就能找回健康。
-
2023-01-06 養生.聰明飲食
紅茶、烏龍、綠茶..不同茶葉冷泡茶浸泡時間不同!喝茶好處多:消脂、護肝、助眠
國人喜歡飯後喝點茶解膩,過往除了用熱水來泡茶,但天氣一熱真的很難喝下肚....不過現在用冷水也可以泡出香味兼具的茶飲!市售茶包種類多樣,到底該如何泡出一壺好茶呢?敏敏營養師傳授大家冷泡茶攻略,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浸泡時間喔,想要來杯好茶,一定要跟著看下去....除了滿足味蕾之外,也要了解喝茶的好處喔!敏敏營養師分享,自己日常生活離不開茶飲,雖然有點老派,但是喝茶對於健康上而言有很多好處呀!每種茶,適合泡的時間都不一樣營養師不私藏,分享泡冷泡茶的秘訣:其實每種茶,適合泡的時間都不一樣!建議:1.紅茶:泡10hr2.紅烏龍:泡10hr3.高山烏龍:泡8hr4.鐵觀音:泡6hr5.凍頂烏龍:泡6hr6.文山包種:泡6hr7.綠茶:泡4hr除了留意泡時間外,還有很多泡茶細節可以注意,像是:1.茶水比例1:502.4°C水冷泡3.水選ph值6-6.54.水硬度選低於120mg/L敏敏營養師愛好飲茶,除了覺得好喝之外,重點是茶無糖、幾乎無熱量,泡一壺涼涼的喝,療癒、營養又健康!6個茶的好處如果你也超愛喝冷泡茶,更要知道「6個茶的好處」1.茶胺酸:放松緊繃情緒,適度的飲用可以提升睡眠品質,但建議不要喝過量或是在睡前喝,以免增加失眠情形喔2.茶色素:紅茶、烏龍茶等兒茶素會慢慢轉變成茶色素,能助抗發炎、抗癌、護肝等作用3.提高專注力:茶胺酸、兒茶素、咖啡因,皆能提升注意力和工作效率4.茶鹼:促進脂肪燃燒、抗肥胖;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利尿、消水腫、降血壓、降血糖等優點5.EGCG:對減重有幫助6.兒茶素:抗氧化之外,也能幫助調節血脂肪、抑制膽固醇及糖類吸收、減緩血糖上升速度敏敏營養師提醒大家,這邊指的是只單純的茶,不是含糖的茶製品!雖然含糖飲料偶一為之療癒一下可以,但平時還是以無糖茶為主,或是與親朋好友共享才不會讓身體橫向發展囉!
-
2022-12-27 癌症.肝癌
金馬獎得主許志遠48歲肝癌逝 肝病權威揭肝癌成因及預防關鍵
知名音樂人、金馬獎得主許志遠(DJ Point)驚傳病逝消息,享年48歲。他曾在2018年以《地球最後的夜晚》拿下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而今(2022)年不僅以《一家子兒咕咕叫》入圍金馬獎,也為《神人之家》貢獻配樂,據悉他是因為肝癌離世。肝癌的成因和症狀有哪些,預防肝癌又該怎麼做?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曾表示,肝臟是無聲的器官,肝臟病變患者不會有感,早期能夠發現的患者大多是長期控制B、C肝或定期健檢發現,等到不適才就醫大多是晚期,而晚期肝癌的治療效果有限,從診斷到死亡平均半年到一年,嚴重者三個月內就可能辭世。無聲殺手肝癌3大成因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曾表示,台灣肝癌的患者以「病毒性肝炎」為最大宗,大多是B、C肝的帶原者,其次為酒精性肝炎,第三位為脂肪性肝炎。台灣近年來積極找尋B、C肝帶原者,但推估仍有一半的B、C肝帶原不知道自身有病毒性肝炎,若能在早期發現,腫瘤小於3公分以下,透過手術治療幾乎可以完全根除肝癌。簡榮南表示,自知是B、C肝帶原的患者,約有六成會定期於門診追蹤,能幫助肝癌及早發現,但仍有四成的患者,雖然自知帶原卻未定時追蹤,成了肝癌未爆彈。‧肝癌成因: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除了肝炎、肝硬化,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亦顯示,脂肪肝、糖尿病、三酸甘油脂過高也是國人罹患肝癌的三大風險因子。林口長庚醫院肝臟研究中心主任葉昭廷曾表示,B、C肝在疫苗和藥物治療下,預期造成肝癌的風險會愈來愈低,下個世代的肝癌防治重點在肥胖、慢性病和脂肪肝。肝癌有症狀通常已晚期楊培銘表示,肝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但是若是已經出現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又或是肝衰竭、肝昏迷,恐怕都已經是晚期肝癌,而晚期肝癌治療工具有限,導致死亡率極高,近年雖有免疫療法,但僅對20%的晚期肝癌患者有效,延長約39個月的壽命,但仍遠低於早期治療的效果。‧肝癌可能症狀: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曾指出,罹患B肝、C肝及脂肪肝等患者,為肝癌高風險族群,應每半年至一年定期追蹤,隨時掌握肝臟健康狀況。平時若出現體重減輕、腹痛、黃疸等症狀,或是長達一至兩個月容易累,「這是一個警訊,應速就醫檢查。」預防肝癌關鍵是找到它楊培銘說,「預防肝癌的關鍵就在於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想知道肝臟是否健康,必須靠抽血檢查,並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肝、膽、胰、脾、腎臟等五大器官。楊培銘提醒,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年滿40歲以上民眾則應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才能及早發現腫瘤、根除治療。根據台灣本土研究,最快29天肝癌體積倍增,但大多數需要經過112天,也就是說,肝腫瘤長大一倍,約需4個月。楊培銘建議,有肝硬化的人每隔3到6個月就要追蹤1次,無肝硬化者則是每6到12個月追蹤,如此就算發現肝癌,通常腫瘤不會超過3公分,來得及做根除性治療。‧預防肝癌方法: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測、飲食少油膩、少喝酒、多運動、生活保持規律黃怡翔說,不論是早期、中期、晚期肝癌患者,若能好好接受治療,早期肝癌5年存活率可高達80%至90%,中期、晚期肝癌患者的五年存活中位數時間分別為30個月及20個月,呼籲患者務必遵守醫囑進行治療。提醒飲食應少油膩、少喝酒、多運動、生活保持規律,避免罹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進而遠離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