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醫療.耳鼻喉
搜尋
耳鼻喉科
共找到
607
筆 文章
-
-
2023-03-11 焦點.健康知識+
卡魚刺別吞飯、喝水、喝醋,小心更糟糕!醫夾半小時,他狂嘔飆淚
吃魚卡到魚刺、吃炸雞卡到小碎骨、吃蝦蟹卡到小碎殼,這些稀鬆平常的小問題卻可能帶來大麻煩。賴耳鼻喉科診所賴盈達醫師提醒,民眾口耳相傳的解決方式其實並不建議使用,因為將可能越來越難排除。 卡魚刺4NG處理方式不要做,醫:小心越卡越深、越難處理 賴盈達醫師以魚刺舉例,民眾吞魚刺時常見以大口吞水、大口吞飯、喝醋、催吐等方式試圖改善,但其實這些都可能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 吞飯、吞水:大口吞飯、吞水目的在將魚刺往下推,運氣好一點可以順利推下進入胃部然後溶解,但更常見的情況是推到食道更深處,且不上不下的,疼痛等不適感依舊,也更難取出。 喝醋:喝醋有人說目的在溶解魚刺、有人說目的在軟化魚刺,但其實並不會有此效果,有些人喝了有用,可能是出自於前述運氣較好吞下了魚刺,而這樣的做法也可能更加刺激魚刺已帶來的傷口。 催吐:至於催吐,除了未必能真的吐出已卡住的魚刺,反而可能將胃酸吐出,容易傷及消化道、食道、口腔。且若有不適就習慣以催吐的方式進行改善,日久恐將引起其他病變。 唯一最好的解決方法:賴盈達醫師表示,民眾吞下魚刺當下唯一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停止進食盡快就醫檢查,請醫師取出,避免以前述方式進行,也不宜久拖。 卡魚刺應盡早就醫妥善處理,避免引起更嚴重的發炎、感染! 常見引起3種問題:賴盈達醫師表示,面對魚刺卡喉嚨許多民眾也會覺得事小、等幾天後、吞下去後就沒事了,但其實過久了反而可能越卡越深,甚至連檢查都難以找到,交給醫生處理也就會越來越棘手。也有可能刺穿或劃破黏膜形成更嚴重的發炎、感染。即便是較小、較軟的魚刺也可能刺進黏膜,使得不痛、但時常喉嚨癢、形成慢性咳嗽。 越簡單的問題越容易被輕忽,案例卡魚刺常常越弄越糟糕! 賴盈達醫師再三提醒,越簡單的問題往往越容易被輕忽,引起更大的問題。民眾若卡到魚刺強烈建議停止飲食、盡快就醫,情況允許當下便就醫為佳,最久也別超過一天。 他取出魚刺竟還痛,原來...賴盈達醫師指出,日前就有民眾覺得吞下魚刺沒什麼,幾天後越來越不舒服,經檢查才取出魚刺。但過幾日後疼痛卻依舊持續,於是再檢查一次,發現魚刺原來是斷成兩截,還有半根魚刺卡在更深的部位。 越吞越深,醫夾半小時,他狂嘔飆淚:另也有一名案例吞下魚刺,原本位置較淺,嘗試吞飯、吞水後依舊無法改善,原本打算隨時間讓魚刺漸漸吞下就沒事,發現越來越不舒服後就醫檢查,此時魚刺已卡在較深的位置,取刺過程非常不舒服,內視鏡從鼻腔探入、同時以30公分左右的夾子從口腔進入,讓案例不斷乾嘔、流淚,也干擾了取刺作業,花了將近半個小時才排除。 卡魚刺常見檢查及治療,醫籲早檢查別越弄越糟! 視情況,常見3種檢查:賴盈達醫表示,檢查過程一般會先以頭燈、壓舌、觸診等方式看是否在較淺的位置。若位置較深則會先進行鼻腔噴霧麻醉,麻醉鼻腔,再使用纖維內視鏡從鼻腔進入檢查。若魚刺位置已深到食道、消化道則以X光或胃鏡檢查。過程中民眾也可以形容位置引導醫師,更有利盡早發現魚刺位置。 取刺越淺越快結束:治療方面多以前述提到約30公分左右的夾子進行取刺,在此之前也會進行口腔、舌部麻醉,但多少也還是會感受到刺激,使得患者乾嘔不適。也有卡進消化道,快到胃部,是經全身麻醉後取刺。較極端的例子也有喉癌患者,進行過切除手術及化療,最後是劃開皮膚約1公分左右進行取刺,後續因傷口難照料及復原住院了一個月。 再次提醒民眾,卡魚刺看似事小,因此事而就醫聽似荒謬,但實則是唯一安全有效的解決方式。卡越深越不易取出,取刺過程就會越久,務必盡快尋求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 .喉嚨卡卡檢查出腫瘤?哪些疾病是元兇?醫師指兩大常見原因 .燒聲、沙啞可以吃什麼改善?醫教保養重點:真的別亂吃!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8 醫療.耳鼻喉
3原因讓喉嚨老是卡卡,出現這4種症狀才可能罹食道癌
「覺得喉嚨卡卡,一直有異物感,吞不下去也咳不出來⋯⋯ 」「喉嚨不舒服,不停清喉嚨、咳嗽變成習慣,有點尷尬⋯⋯」「聲音老是沙啞,多說些話就喉嚨痛⋯⋯」這些是在耳鼻喉科門診,每天都會聽到的主訴。排除掉一些急性、細菌感染等情況,常被診斷為『慢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常見的病因1. 鼻涕倒流:包括過敏性鼻炎與鼻竇炎等。2. 與焦慮、壓力相關的咽喉緊張症:話講多了就會有症狀,一直清喉嚨,放假休息好了,上班又復發。常見於老師、業務、醫生、服務業等上班需要一直講話的族群。3. 咽喉胃酸逆流:逆流的胃酸及食糜內容物造成喉嚨的慢性發炎。由於這個疾病愈來愈常見,以下進一步說明。咽喉逆流的症狀及徵象「聲音沙啞、反覆清喉嚨、吞嚥困難、慢性咳嗽、咽喉異物感等」。從以上描述可看出,幾乎是慢性咽喉炎的同義詞了。每當告知病患時,病患總會回說:「可是我沒有覺得胃酸逆流啊!」確實,咽喉逆流與常聽到的胃食道逆流不同,不常有胸口灼熱感(火燒心)、或胃酸逆流感,研究發現逆流到的喉嚨的不一是液體,也可以是氣體;不一定是酸性的胃酸,也可以是非酸性的膽汁或消化蛋白酶。咽喉逆流的診斷診斷鼻出血,因為看到血;蜂窩性組織炎,會有紅腫熱痛,但關於咽喉逆流,醫生無法在咽喉看見胃酸,只能從它走過留下來的痕跡分析判斷,為了增加診斷的準確性,醫生會透過問診(或問卷)評估症狀及利用咽喉內視鏡來檢查。咽喉內視鏡可以直接查看喉部及聲帶,檢查喉嚨黏膜是否充血、聲帶有無水腫或附近組織有無損傷,這些都是咽喉逆流的跡象。內視鏡並不會讓人太不舒服,會建議患者接受檢查,主要是要先排除口咽或喉嚨惡性腫瘤的存在。咽喉逆流的藥物治療治療的目標是減少胃酸的刺激。與一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同,面對喉嚨慢性發炎,民眾會問是否要用消炎藥或抗生素,但消炎止痛頂多用於急性期,這類藥物可能會刺激更多的胃酸而加重病情,另外抗生素是用來消滅細菌的,而慢性咽喉炎很少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的。常用的藥物有:1️.胃酸抑制劑,減少胃酸的分泌量,有以下兩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耐適恩Esomeprazole、泰克胃通Lansoprazole、百抑潰Rabeprazole Sodium)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泰胃美cimetidine、胃莫潰famotidine、善胃得ranitidine)2️.制酸劑(胃藥),用來中和胃酸3️.其他:海藻酸製劑(在胃部形成屏障阻擋逆流)、促腸胃蠕動藥(加快胃排空)、抗憂鬱劑(調整自律神經的失調)治療流程需要吃多久的藥取決於您症狀的嚴重程度,一般會建議治療兩到三個月,並追蹤觀察用藥後的病況,約有五、六成的病患會得到改善;對於沒有改善的病患,可以調整藥物的劑量與使用時間,從治療的結果來倒推可能的病因,也就是說,如果治療有效,可以反過來確認這個診斷。如果治療無效,就要思考其他疾病的可能,因此,需要與您的醫生密切合作,以尋求最佳治療方案。治療兩、三個月後,如果沒有進步,會建議患者進一步接受檢查,找出更準確的病因和決定下一階段的治療方向。檢查包括:1.胃鏡檢查: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排除食道癌。2.24小時食道酸鹼度檢查:紀錄逆流的發生頻率及時間,是目前最客觀的診斷工具。3.食道動力學檢查:檢查食道蠕動功能。至於那些吃了藥會好、停藥又復發的患者,更是需要與醫師討論如何服藥,而且要密切追蹤有無用藥的副作用,以最常使用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來說,要注意可能造成身體微量元素(如維他命B12、鈣、鎂離子)吸收不良、造成困難梭狀芽胞桿菌有關之下痢、腎臟疾病等等。(註:筆者曾聽聞有些病患為求方便自行到藥局買藥,一試成主顧吃長期,實在毋湯!)逆流患者的生活與飲食胃酸是好東西,但分泌太多就不好,藥物的目標是減少胃酸分泌,但這比較像是治標,真正治本的方法應該去思考它為什麼會分泌太多,之所以會分泌太多還是歸因於不合適的生活方式與飲食型態。生活型態:壓力、焦慮、熬夜、宵夜、暴食、抽煙⋯⋯,老生常談了。飲食建議:植物蛋白(各式豆類、燕麥、堅果、菠菜、花椰菜、蘑菇⋯⋯)、各式蔬菜、低脂的動物性脂肪(魚肉、雞胸肉、里肌肉⋯⋯ ),有研究指出地中海型飲食會有幫助,烹調料理方式也有影響,宜清淡、避辛辣。過度加工的精緻澱粉、高油脂的紅肉、各類零食、甜點,都是地雷。美國消化醫學會的治療指引,建議少量多餐、減重、戒煙,避免油膩飲食、碳酸飲料⋯⋯,睡眠時枕頭墊高或者左側側躺。至於咖啡,廣告台詞耳熟能詳,連醫生都直覺它就是胃酸逆流的原兇,但是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其實並無相關,咖啡可能只是代罪羔羊。關於胃酸逆流跟飲食型態的研究仍在進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所有關於飲食的衞教,醫生也只是根據病理生理的推論來給出建議而已,其實最正確的飲食方式並不是聽別人的,而是聽自己的!「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傾聽自己身體怎麼說最重要,吃了之後覺得不舒服的就是少吃!」其實不管是咽喉逆流、胃食道逆流,或是想要減重、促進健康、避免大腸癌等其他惡性疾病,最重要的都是調整生活方式與飲食型態,管好所有吃進肚子裏的東西,就先健康一半了!【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關於胃酸逆流變成慢性咽喉炎的那些事】
-
2023-02-25 焦點.科普好健康
暫時性耳鳴怎麼辦?醫:姿態性耳鳴3原因,引發高頻聽幻
耳鳴門診有一種患者相當特殊,主訴:「每晚一躺下,會聽見一陣『嘩啦~嘩啦~』,好像水流聲。」「一抬頭看天空,會聽見一聲『咕嘟~』,像水壺裡水在晃動。」「一低頭,就聽見水杯敲擊聲,『噹~』半秒鐘,屢試不爽。」他們都是描述一種會被姿勢改變所引發的「暫時性耳鳴」,儼然是「被動性聽幻覺」,這是怎麼回事?暫時性耳鳴 出現迴音 原因一:上半規管裂顳骨未完全包覆住半規管,上半規管上方跟顱內僅隔一層薄膜。若突然搬重物、打噴嚏、咳嗽或頭部撞擊,該薄膜破裂,內耳跟顱內相通,上半規管會直接暴露於腦脊髓液中。當患者改變身體姿勢時,上半規管鼓起又凹陷,內淋巴液出現多餘的擾動,壺腹內頂帽來回扭動,會引起暈眩。當內淋巴液擾動通過球囊,經由連接管傳進耳蝸管時,震動聽毛,會反覆發出聽覺訊號,出現「迴音」,以高頻為主。原因二:外耳道炎外耳道浸水,或者發炎分泌出液體,蔓延到耳膜上。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時,液面跟著晃動,震動聽小骨,傳進內耳,患者就會聽見「迴音」,以低頻為主。原因三:耳蝸炎耳蝸因感染、自體免疫、過敏或缺血而發炎,中階管分泌出蛋白質濃度較高的內淋巴液,較為黏滯,且比重較高。整條中階管變重,依著重力方向,壓迫鼓室階管或前庭階管。當患者躺下時,壓迫位置改變,震動聽毛,發出聽覺訊號。由於聽毛並非同時擺動,訊號不是同時傳進腦幹,就會被大腦解讀為「迴音」,高低頻都有。打噴嚏應張口 讓氣流排出若是上半規管裂,會先請患者靜養至少一個月,避免彎腰搬重物、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若要打噴嚏時,應張口盡快讓氣流排出,避免為了消音而捏鼻閉嘴,如此上半規管裂才有機會自然癒合;同時改善睡眠品質,預防偏頭痛發作,避免飲酒,才能恢復腦部調節(抑制)耳鳴及暈眩的能力。若是外耳道炎,醫師會直接用抽吸管把分泌物吸乾,局部塗抹消炎藥膏,往後一至二周,請患者保持耳道乾燥,避免洗頭、游泳或淋雨。椎動脈壓迫腦幹 也會引起若是耳蝸炎,建議接受抗組織胺、副腎皮質素及抗生素療法,靜脈注射或口服均可,逐漸緩解耳蝸發炎,療程大約數月。需注意的是,前下小腦動脈、基底動脈或椎動脈硬化扭曲,壓迫腦幹,也會引起姿態性耳鳴,宛如有人在使用打字機時,發出快速卻無固定頻率「噠、噠、噠」的聲響,並非水流聲,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16 醫療.耳鼻喉
耳朵悶悶恐是突發性耳聾!聽力喪失常見3原因,把握一周黃金治療期搶救聽力
42歲楊先生起床後,發現耳朵悶悶且持續有嗡嗡叫的聲音,不確定聽力有無變差,求醫檢查是左耳「低頻」聽力損傷,逼近「突發性耳聾」,緊急服藥,性好聽力回復正常。醫師指出,病毒感染、血管栓塞、甲狀腺功能低下都是突發性耳聾的常見原因,黃金治療期為一星期,錯過恐聽力受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郭乃文說,如有突然發生的聽力喪失、耳鳴如金屬高頻音、蟬叫聲等、耳朵悶塞感、耳朵有進水的感覺、頭暈,都可能是突發性耳聾的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以高劑量類固醇、血管擴張劑,或耳內注射類固醇、高壓氧等治療。突發性聽力喪失 常見3原因郭乃文說明,突發性聽力喪失的常見原因如病毒感染、血管栓塞、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其檢查包含抽血檢查、心電圖、聽性腦幹反射檢查。郭乃文提到,不同族群突發性耳聾的聽力恢復程度不一,起初聽力喪失越嚴重、年紀大、有慢性疾病,伴隨頭暈或耳鳴、過晚就醫,恢復狀態較不如預期;反之,一開始聽力損傷輕微、年輕人、及時就醫,聽力恢復的機會與狀態就會比較良好。郭乃文建議,耳朵若突然出現耳鳴、耳悶、聽力損傷等不舒服情形,應儘早就醫、安排聽力檢查,以免錯過突發性耳聾的黃金治療期。這類患者的飲食清淡、少鹽,作息規律及睡眠充足,可讓聽損恢復機會達到最大。疾病百科/突發性耳聾突發性耳聾為耳鼻喉科的急性病症,醫學上定義為短時間內(3天)突然發生的感音性聽力障礙,聽力檢查顯示連續3個頻率以上的聽力閾值變差超過30分貝。發生率男女相當,大部分發生單耳,極少數雙耳同時發生。【看詳細】元氣網疾病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1 焦點.焦點
最近看病要注意!最常用的抗生素缺藥了,社區藥師提供3解方
基層藥局又傳缺藥,近期「安蒙西林(Amoxicillin)」缺貨,安蒙西林是第一線廣效抗生素,用於治療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臨床使用廣泛。基層藥局藥師表示,從去年就忙於調度藥物,亟盼政府伸出援手。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表示,已呼籲藥廠增加配貨,約一到兩周內改善。民眾若持處方箋至社區藥局取藥,醫師卻告知缺藥,該怎麼辦?臨床藥師建議有以下的作法:方法1:經藥師評估建議,調整為同成分同劑量藥品方法2:多跑周邊幾家社區藥局方法3:回原診所,請醫師調整處方箋藥物安蒙西林是什麼?很重要嗎?用於治療細菌染的第一線抗生素,可改善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等引起的感染症,用於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等,是臨床耳鼻喉科、皮膚科、泌尿科、牙科等常見用藥。健保署統計,近五年來,安蒙西林平均每年用量為4200多萬顆,以500毫克劑型為主。這些藥物都是安蒙西林(由此進)安蒙西林缺藥最常見的地方?社區藥局、基層診所為主政府的解決方法?食藥署針對國內領有生產安蒙西林的8張藥證藥廠,要求加速生產藥物,並增加社區藥局鋪貨量。還有那些藥物也缺?消炎止痛:乙醯氨酚(退燒、止痛)制酸劑:氧化鎂(治療胃痛、便秘)消炎止痛藥:布洛芬(改善發炎、止痛)廣效抗生素:安滅菌(治療細菌感染)廣效抗生素:諾快寧(治療細菌感染)為什麼會缺藥?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安蒙西林自去年十月左右開始難叫貨,據悉與原物料短缺有關,連合成藥品的賦形劑也缺。此外先前一度撼動總統府的「乙醯氨酚」至今還是很難叫貨,長期短缺的還有制酸劑「氧化鎂」、廣效型抗生素「安滅菌」、消炎止痛藥「布洛芬」、制酸劑「息通佳音」等。「這波缺藥是國安問題。」藥師公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台灣前一波嚴重缺藥是在去年五、六月疫情期間,人力缺工導致生產量低迷,大陸解禁後至今仍受到影響。王明媛表示,台灣沒有生產原料藥的能力,製藥產業一環扣著一環,國家應該要有更前瞻的布局,避免每次缺藥都只能喊「受到國際影響」。這一次安蒙西林缺藥,不排除後續會有更多抗生素跟著短缺。主管機關食藥署這樣說...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表示,依食藥署監測,安蒙西林在基層藥局短缺,短缺原因包括藥廠配送以醫院優先、十天春節連假、呼吸道疾病增加。儘管藥廠年後恢復生產,但藥品鋪貨原本多以醫院優先,社區藥局為供應體系的最末段,而最近呼吸道疾病增加,也使醫院用量提升。去年十二月已預估今年呼吸道疾病會因疫情解封而增加,要求提高產量,另也通知藥廠要增加鋪貨至基層藥局的數量,預計下周後,安蒙西林缺藥情形便能改善。基層藥局該如何因應? 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連假並非缺貨的主要原因,早在春節前就叫不到貨,醫療院所因用藥量較大,藥廠長期採取優先鋪貨,但鋪貨比率嚴重不均,食藥署應要求藥廠採取醫院、診所、社區藥局以四三三的比例鋪貨,保障社區藥局可取得藥物,否則醫院釋出處方箋,民眾卻拿不到藥物,對基層藥局和民眾影響很大。沈采穎感嘆,現在基層藥局備藥,除了向藥廠叫貨,還要連結周邊人脈,如其他藥局、基層診所,利用「以藥易藥」,補足叫不到貨的問題,例如近期氧化鎂等藥品很珍貴,手中若有這些藥品,較易換到自家缺貨的藥品。王明媛指出,大陸掌握全球八到九成的原料藥供應,台灣製藥廠原料取得難度增加,產量減少,加上藥品鋪貨以大醫院優先,疫情前就有類似事件,大醫院擔心藥品叫不到貨,直接囤藥,連帶影響基層藥局。王明媛呼籲,之前面臨缺藥潮,衛福部特別要求醫院不得囤藥,近期衛福部應重申規定,否則基層藥局缺藥問題會更嚴重。
-
2023-02-08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僅預防子宮頸?錯!口咽癌更常見,男性也需接種
HPV病毒只會引起子宮頸癌?其實口咽癌比子宮頸癌更常見HPV病毒不只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近年來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還會造成陰莖癌、肛門癌以及頭頸癌中的口咽癌等,在許多西方國家中HPV感染引起的口咽癌個案數已取代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HPV相關癌症,無論男女都面對病毒致癌的風險,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表示,有8成人的一生中曾受過HPV病毒的感染,尤其男性清除病毒的能力沒有女性好,因此在政策上,除了國一女生公費施打HPV疫苗外,青少男也應納入政策考量,男女共同被保護。HPV疫苗終結子宮頸癌可能嗎?不僅女性,男性也應接種HPV疫苗HPV病毒致病傳播力驚人,除了是多種癌症的致命因子外,還會導致包括俗稱菜花的良性生殖器疣等。HPV疫苗在科學上已經證實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疫苗也從二價進展到九價,預防感染的病毒型別愈來愈多,疫苗施打的適應症也從初期只針對女性減少子宮頸癌的發生,2020年美國FDA已核准九價疫苗可用於頭頸癌的預防,且不限男女性別,而台灣也在2021年跟進核准。婁培人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在2030年誓言終結子宮頸癌,台灣也希望可以達成,但實際上,光靠保護女性還是不夠,性行為的主動性男性有時候會多於女性,陰莖癌及口咽癌都是男性易受HPV病毒感染的癌症,若男性受到感染就成了傳播源,而且男性清除病毒的能力比較弱,也容易受害。HPV疫苗目前國一女生施打已有成效,但國中男性成為忽略的族群台灣在公衛政策上,國健署早在2008年開始提供國一女生公費施打HPV疫苗,2022年改為九價疫苗;各縣市政府也編列預算擴大接種,六都中以桃園市開放國一到高三女生都能接種HPV疫苗為最優政策。而目前的公費施打政策,婁培人認為,不限男女都會受到HPV病毒的感染,而且罹癌的患者年紀都偏年輕,青壯年癌患對整個家庭及社會都是極大的負擔,尤其男性又都是家中經濟支柱,在臨床上看太多一人倒全家倒的狀況,因此,政府在公費施打的政策上不能以「錢不夠」而忽略保護國中男生。預防癌症更完善,就從國中男性接種HPV疫苗做起癌症治療費用佔據健保極大的比例,據健保署2020年統計,健保花在癌友的治療費用高達1200多億元,等於每5.5元就有1元用在癌症治療上,婁培人指出,國家花這麼多預算在治療癌症的費用上,預防勝於治療,應該思考把錢用在刀口上,而疫苗注射則是最有效的方式。目前台北市衛生局正在進行「HPV疫苗國中男生試辦計畫」公聽會,希望聽取各界專家意見,凝聚共識後可以制定相關政策。
-
2023-02-07 醫療.呼吸胸腔
用閉嘴貼防睡覺時打呼有效嗎?專家告訴你臨床證據及可能危害
你有聽過「閉嘴貼」(mouth taping)嗎?這是在睡覺時用膠帶封住嘴巴以改善睡眠的做法,社交媒體平台TikTok上有眾多追隨人數的影響力者聲稱它可以平息打鼾,並且防止隔天早晨口乾,甚至「#mouthtaping」標籤在TikTok上的瀏覽數超過5千萬次。然而,這有用嗎?睡覺時用膠帶貼住嘴巴安全嗎? #mouthtape 什麼是閉嘴貼,它有效嗎?閉嘴貼顧名思義,就是用對皮膚無害的膠帶封住嘴巴,迫使自身通過鼻子呼吸而不是用嘴巴呼吸,但是為什麼用口呼吸者會對改變他們的習慣感興趣呢?根據克利夫蘭診所的說法,用鼻子呼吸可能有很多用嘴呼吸所沒有的好處,包括:.降低血壓。.過濾過敏原。.調節呼吸的溫度。.加濕你呼吸的空氣並滋潤你的喉嚨。.減少焦慮。另一方面,張口呼吸有多種副作用,包括:.口乾舌燥。.口臭。.喉嚨痛。有時用口呼吸者會打鼾,這是一種常見症狀,並伴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煩躁和疲勞。史丹佛大學耳鼻喉科語言病理學臨床科學博士及言語和吞嚥障礙專家Ann Kearney表示,閉嘴貼的目的是確保夜間呼吸通過鼻子進行,膠帶只是一種幫助你轉換為鼻呼吸的技術。她正在研究閉嘴貼對打鼾的影響,她的目標是鼓勵大家用鼻子呼吸。關於閉嘴貼,科學怎麼說?閉嘴貼的目的是減少負面影響,並通過鼻子改變呼吸方式。但迄今為止所做的研究似乎尚無定論,而且對於貼嘴是否有益尚無定論。一項小型研究表明,30名患者在有閉嘴貼後打鼾減少。但另一項針對36名哮喘患者的研究表明,在使用閉嘴貼後,他們的狀況沒有任何變化的跡象。一項2022年的研究顯示,有10名患者即使在嘴巴被貼上膠帶後仍繼續嘗試張口呼吸。睡眠醫學專家Cinthya Pena Orbea表示,沒有足夠有力的證據支持閉嘴貼有益,而閉嘴貼不是目前治療任何睡眠障礙做法的一部分。你應該嘗試閉嘴貼改善打呼嗎?根據克利夫蘭診所的說法,貼住你的嘴會削弱你深呼吸的能力。此外,你還可能因使用錯誤的膠帶而出現皮膚刺激、過敏反應或皮疹,因此不建議出於任何原因在你的身體上使用大力膠帶或任何其他類型的膠帶。由於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這種趨勢背後的益處,如果你擔心打鼾、口臭、睡眠呼吸中止症,或任何其他與呼吸或睡眠相關的狀況有所改善,你應該諮詢醫事人員以找出更安全的替代療法。如何得知自身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大的表徵就是打鼾。多數人認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年長者與肥胖者才容易罹患的病,但事實不然。長庚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曾表示,脖圍超過40公分、下巴較後縮和鼻型較扁者都可能提高風險。莊立邦說,如發現自己睡覺時可以聽到自己的打鼾、每晚都會起床如廁兩次以上、白日注意力不集中,代表淺眠睡不好,時常醒過來,恐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或是早上起床發現自己口乾,夜間常用嘴巴呼吸者,都應該進行睡眠檢測。【資料來源】.Mouth Taping: Can It Really Help Your Sleep?.Mouth Taping: Is It Safe?.估80萬人罹睡眠呼吸中止症 九成受隱形殺手威脅卻不知
-
2023-02-04 焦點.科普好健康
為何酒醉會暈眩平衡感變差?醫分析5原因,嚴重導致神經細胞死亡
酒醉就是急性酒精(乙醇)中毒,先是影響腦幹中的上升網狀活化系統,使人警覺力下降,意識變差;接下來,會壓制大腦皮質功能,讓人無法抑制心中原有的情緒、欲望和衝動,開始胡言亂語、膽大妄為或暴力發作。尤其,為什麼酒醉幾乎都會使人感到暈頭轉向,平衡感變差呢?酒醉會暈眩,平衡感變差?一、眼球反射動作變慢只要血液中有酒精,不管濃度高低,都足以影響大腦及腦幹,使眼球反射動作變慢,無法準確地追蹤物體,視力變差,影像在視網膜上出現擾動,因而產生震動視幻覺及暈眩。二、半規管壺腹內頂帽彎折血液中,酒精濃度每增加100mg/dL,就會增加22mOsm/L的滲透壓,內耳迷路之內、外淋巴液同時被脫水,比重增加;又因為酒精比水輕,順著血液循環進入半規管根部壺腹內之頂帽時,會使頂帽變輕。不管酒醉者擺任何姿勢,所有頂帽都會因浮力向上彎折,出現向上的眼震,因而感到暈眩。數小時後,血液中酒精逐漸減少,滲透壓降低,內耳迷路之內、外淋巴液內水分增加,比重降低,頂帽也會逐漸變重。這時,不管酒醉者擺任何姿勢,所有頂帽都會因重力向下彎折,出現向下的眼震,還是感到暈眩。三、外傷性耳石脫落酒醉者因平衡不良,若不慎跌倒撞擊頭部,耳石脫離橢圓囊耳石斑,會進入某一支半規管,或黏在頂帽上,就會在患者改變身體姿勢或轉動頭部時,因慣性、重力或浮力因素,繼續帶動半規管內淋巴液的迴流,或使頂帽扭曲,引發眼震,因而感到暈眩。四、前庭性偏頭痛發作酒醉者已有偏頭痛體質,酒精使血液滲透壓增加,加上酒內大量的組織胺或亞硝酸鹽,特別是在宿醉時,會誘發偏頭痛。由於神經元電位波動起自於腦幹,通過兩側前庭神經核時,無法調節兩側內耳前庭覺的輸入,因而感到暈眩。五、前庭性癲癇發作酒醉者已有癲癇病史,特別是在醒酒時,酒精促使癲癇發作,電位波動經過大腦顳葉皮質時,出現前庭幻覺,因而感到暈眩。酗酒引起神經細胞凋亡對於酒醉所引起的暈眩,送醫後,也只能接受葡萄糖水及維生素B點滴注射,還要預防翻身落床、嘔吐嗆食。唯有等到酒醒後,若暈眩持續不止,才會去安排檢查,以確認病因,並加以治療。若持續天天酒醉或酗酒,酒精直接作用在腦部神經細胞膜上,跟神經傳導物質受體蛋白質交互作用,經年累月,神經細胞間的聯繫與交通逐一損毀,加上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B,神經細胞會逐一凋零死亡,此後即便沒有酒醉,也會出現平衡不良、運動失調或動作障礙,代表已有大量神經細胞死亡,發生小腦變性退化,目前並無方法可以逆轉如此病情,更無藥物可以止暈,貪杯者宜慎之。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3-01-23 醫療.耳鼻喉
乾濕2種耳垢有不同清潔方式 醫籲用棉花棒掏耳朵千萬不可用推的
許多人洗完澡後習慣使用棉花棒進行耳朵內的清潔,將耳垢清出,但耳垢有分乾濕兩種類型,應有不同的清潔方式,若過度清潔,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耳朵受傷。耳垢分乾濕兩種 有不同清潔方式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表示,大部分東方人的耳垢是乾的,外觀看起來灰灰白白的;西方人則多為濕耳垢,呈現褐色,質地較黏。這樣的差異主要是東西方人種分泌物不同所致,但主成分仍為角質層的脫屑。大多數的耳垢會自然排出人體,少數情況才會堵住,王文弘指出,堵塞位置常處於耳道內軟骨與硬骨的交界處,該處最為狹窄,若要自行清理,容易傷到耳膜,通常會透過軟化劑,讓耳垢軟化後自行排出。民眾若沒有藥劑,也可用橄欖油等油品滴入耳道,待十分鐘左右即可排出。用棉花棒清潔時 千萬不可用推的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蕭安穗說,耳垢具有保護耳朵的功用,會分泌油脂並且殺菌,除非影響聽力,否則不建議將耳垢清除;若耳垢因浸水而濕黏則可將其吹乾就好,若真的要清潔,用棉花棒沾點水稍事清理即可,不要太過用力或完全清除耳垢。王文弘強調,用棉花棒清潔耳道時,千萬不可用推的,在外耳道繞一圈擦拭即可,也不建議將耳垢刮出。不過,曾有個案耳道一浸水,堆積的耳垢便膨脹,造成刺痛,甚至堆積成「傳導型聽力障礙」,影響聽覺功能,因此建議每三個月至半年應到耳鼻喉科診所,請醫師進行耳垢清理,若置之不理,可能衍生為外耳炎。清理耳垢非必要 半年一次即可目前流行清潔耳垢服務,甚至衍伸耳燭等項目,標榜可紓壓。不過,蕭安穗提醒,耳內的表皮其實非常脆弱,沒有什麼軟組織,若溫度過高容易受傷,結痂後恐造成更多傷害。王文弘說,不論乾耳垢、濕耳垢,都可能造成耳道的堵塞,清理耳垢雖非必要,若民眾耳垢容易堆積,建議半年清理一次即可。
-
2023-01-19 醫聲.Podcast
🎧|沒有鬆懈本錢! 醫師公會全聯會:春節防疫須注意,疫情平息至少再半年
巷弄轉角間的耳鼻喉診所,小時候看到大的醫師,竟是代表全國醫師的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離島醫、診所院長基層出身,執業超過25年的他,投身醫師的公共事務,更看見醫藥政策制定者與第一線醫師的想法差距,在健保署邀請下參與相關政策起頭前的讀書會。周慶明說,政策雛形之前就加入基層診所意見,落地執行勢必能直接上軌;他也針對年後疫情是否復甦做出預測。🎧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新冠疫情期間,全台各地一萬多間診所可謂堅守疫情第一線,疫情漸漸朝共存邁進,周慶明認為,「防疫還是沒有鬆懈本錢」特別是中國大陸邊境開放、出遊人潮興起,疫情還可能死灰復燃。於此同時,免疫負債議題也浮現出來,腸病毒再門診更是銷聲匿跡,但萬一再起,身體傷害及重症相當危險,大家仍不得掉以輕心。針對中國大陸染疫人數暴漲一事,周慶明表示,雖然台灣疫情控制良好,戶外口罩解禁、防疫限制逐漸寬鬆,但仍需注意年節期間返台的台商,可能造成確診人數增加。他表示,由於中國大陸人口眾多,一旦染疫的人數增加,就有可能產生新的變種病毒,突破疫苗防護力,使感染規模擴大。周慶明也透露,近期收到不少醫護人員染疫的消息,疫情有升溫跡象,預估至少再過六個月,新冠疫情才會真正平息;他呼籲民眾不要大意,仍要做好日常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尤其年節期間,民眾南北往返頻繁,一定要更加謹慎。「去了才知道是要當院長。」周慶明笑說,民國76年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到了三軍總醫院任住院醫師,學習了二年時間就被拉去小金門軍醫院,更沒想到直接變成院長。他介紹,醫院是由一所廢棄學校改建,肩負著小金門的所有醫療照護,大大小小的病都要會看之外,有時還得充當獸醫看狗狗。離島醫師總會碰上幾件心驚動魄的故事,他回憶,某次颱風天,有位產婦在衛生所待產,派了四位軍醫耗了一個下午仍無法接生,又因為風浪過大無法開船到金門就醫,儘管他必須坐鎮醫院,心想人命關天,冒著樹倒、強風暴雨搭著計程車到場支援,才順利生產。周慶明說,小金門地方小、軍醫與居民時常互通往來,尤其軍醫院長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檢視,也奠定了他在未來行醫、參與醫師公共事務上「絕不馬虎、戰戰兢兢」的態度。周慶明退伍後回台灣,因緣際會之下到了新北市新莊開診所,他說,耳鼻喉科是以開業居多的科別,對於上呼吸道疾病、感染症等更顯專業,特別是「抽鼻涕」的技巧,練就多年讓小朋友不痛、不害怕,改善了不舒服的症狀後,晚上變得好睡,家長也不會焦頭爛額忙於照顧。「當了理事長後,回診所看診還是很幸福,尤其跟老病人互動接觸,很珍惜看診機會。」他說,診所責任重大,像是家庭醫師般,而醫病間的感情也很緊密,就連病患家中有幾隻貓狗都瞭若指掌;新莊人口多元,外籍移工、新住民配偶也會來看診,每次遇到新住民帶著好幾位小朋友前來,都很感念她們對台灣人口的貢獻。為了與中央健保相關政策不脫節,在健保署長李伯璋力邀之下,周慶明率領醫師公會會員參與每周四上午的讀書會。周慶明說形容:「署長的點子很多,健保方面改革都推陳出新,不曉得這些點子都哪來。」讀書會便成了一窺金頭腦內裝了什麼資訊。他說,讀書會中討論的題目有些會成為政策,然而,若不與實際負責執行的醫師共同討論,會變得有些一廂情願,為讓政策順利推動,中間的落差就要填補起來,這也是健保署邀請全聯會參與的原因。近期搭起了這樣的橋樑,周慶說也說,這項工作要日積月累才能看出成效,也還有許多事務要學習,全聯會負責摘要、錄影方式,讓更多基層醫師劃出重點,也節省大家時間又能擷取精華,「對於台灣的健保政策、民眾健康都有很大幫助。」周慶明小檔案現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行政院 政務顧問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董事錦明耳鼻喉科診所 院長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經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副理事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林琮恩、張羽萱音訊剪輯:林琮恩腳本撰寫:林琮恩音訊錄製:邱書昱特別感謝: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2023-01-10 醫療.耳鼻喉
為何秋冬季節易發生鼻竇炎?醫詳解鼻竇炎6大原因及根治方法
秋冬季節一到,許多人的鼻水開關好像故障了,止也止不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亦翔表示,近期鼻竇炎的患者明顯增加,特別是成人罹患鼻竇炎患者比幼兒還多,若長期嚴重鼻竇炎不處理,發炎狀況可能延伸至腦部,嚴重者恐引發腦膜炎,威脅性命。● 每5人有1人罹鼻竇炎,不處理恐釀腦膜炎● 冬天低溫來襲,鼻竇炎患者增多● 急性鼻竇炎若沒有治療,可能變成慢性鼻竇炎根據統計,台灣鼻竇炎患者約占總人口的二成,等於每5人就有1人有輕重不等的鼻竇炎。呂亦翔指出,鼻竇炎可粗分細菌性以及病毒性鼻竇炎,慢性以及急性鼻竇炎。病毒性鼻竇炎 讓整體免疫力下降細菌性以及病毒性鼻竇炎,從名稱可以得知,分別由細菌、病毒引起。病毒性鼻竇炎,通常7到10天症狀會緩解,但是病毒性鼻竇炎會讓整體的免疫力下降,原本寄居在鼻腔內的細菌可能伺機而動,後續容易引起細菌性鼻竇炎,約有2%病毒性鼻竇炎會再引起細菌性鼻竇炎。所謂急性鼻竇炎,是指一個月內出現如黃綠色鼻涕、咳嗽、鼻塞、鼻涕倒流、臉或眼眶周圍腫脹、頭痛、嗅覺變差等鼻竇炎症狀;慢性鼻竇炎則是指症狀超過三個月以上。另外,還有反覆發作的鼻竇炎,是指一年發生超過四次急性鼻竇炎者。免疫力差長輩 易染黴菌型鼻竇炎呂亦翔表示,免疫力不佳者是鼻竇炎好發族群,例如免疫力不是很好的長輩,很容易感染「黴菌型鼻竇炎」,這類的鼻竇炎,如果處理不佳,很可能引發腦膜炎。為何秋冬季節容易發生鼻竇炎?呂亦翔解釋,造成鼻竇炎有六大原因,包括感冒、過敏、氣喘、先天鼻結構異常、免疫系統不佳、傷口感染等。秋冬因為氣溫低,鼻孔容易放大吸氣,增加過敏的機率,低溫也會讓免疫功能變差,一連串的反應,都會使原本體弱的民眾,增加被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機率。誤以為得新冠 鼻涕顏色可助判斷呂亦翔表示,鼻竇炎特色,除了是「黃綠色」的鼻涕以外,還有嗅覺喪失,許多患者初期會以為自己感染新冠肺炎,若因嗅覺喪失懷疑是否罹患新冠,可先快篩,結果若呈現陰性,又有黃綠色鼻涕,就能懷疑應該是鼻竇炎作祟。急性鼻竇炎若沒有馬上處理,長期反覆發炎,很可能就變成慢性鼻竇炎,容易影響睡眠,加上反覆發作,即使開刀可能效果有限,呂亦翔指出,治療慢性鼻竇炎,目前台灣有生物製劑可以使用,如果屬於開刀後仍舊復發的頑固性鼻竇炎,可採用生物製劑協助,擺脫鼻竇炎的發生。
-
2023-01-06 焦點.杏林.診間
專訪/黃富源「從事公衛,需要一點傻勁與熱忱!」行醫路上三件事 影響全民至今
從事公共衛生,「需要有一點傻勁與熱忱!」曾任衛生署副署長、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黃富源回憶行醫路上的三件事情,當時看起來雖然非常小,卻在日後有著巨大影響。一個人的影響力可能很小,但也可能很大。兒科界翹楚黃富源沏了一壺香片,在滿室的茶香味中,細數著過往三件令他記憶深刻的故事……。他咳了幾聲,嗓子因為入冬的第一道寒流而顯得乾澀,但當談起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時,他臉上的微笑曲線瞬間柔和了很多。故事一:因為女兒,鄭明欽與喬安娜夫婦創辦雅文基金會嘉惠無數聽障兒,願「台灣沒有聾人也沒有失語者」!由台灣籍企業家鄭欽明及他的外籍太太喬安娜共同創辦的雅文基金會,成立緣起是女兒雅文於出生數月後發現聽力損失,雙親為了雅文跑遍各家醫院,甚至遠赴澳洲接受電子耳手術,才開始雅文有聲的世界。 然而,對聽損的孩子來說,接受電子耳手術只是打開與世界連結的接收器,如何訓練說話更是後續復健的重要挑戰。鄭欽明透過所有的人脈與資源,一心要為掌上明珠的世界帶來改變,最終,請到了來自加拿來的語言治療專家到台灣,全心全意將雅文訓練到可以說話,其中雅文的努力不懈與父母的支持更是關鍵。就在雅文的有聲世界「啟動」後,雅文的母親喬安娜開始思索著,全台灣有多少像雅文一樣的孩子,而這些孩子,後來聽見了嗎?現在會說話了嗎?於是與夫婿積極籌組成立基金會。喬安娜在基金會成立時說,她要用一生的精力,不要讓台灣的孩子因聽力損失而造成終生遺憾,繼而在宜蘭與高雄成立二處聽語治療訓練中心,力邀加拿大籍的語言治療專家繼續留台,投入醫護專業訓練的教育課程。與羅慧夫同時擔任基金會董事的黃富源不免好奇的問:「這些經費從哪裡來?」喬安娜才說:「他們夫婦把所有的收入,扣除員工薪水與生活基本的開銷後,全數都捐給基金會使用。」黃富源至今仍會為這句話深受感動。為聽損孩子致力奉獻多年,喬安娜最後因乳癌不幸病逝,黃富源提筆為文追悼,悼文被印在祭文上,讓人看完潸然淚下,出殯隊伍中更有為數眾多的聽損兒童一路陪伴,那個景象深印在黃富源的腦海。喬安娜的離世,不會是聽損兒照顧的終曲。黃富源在基金會董事會提議:「新生兒聽力可以做早期篩檢,我們應該把戰線往前拉,才能更早幫助這些孩子,也為完成喬安娜畢生宏願一起努力。」 在全體董事的同意與支持下,新生兒聽力篩檢由當時任馬偕小兒科主任的黃富源協請耳鼻喉科林鴻清醫師進行研究計畫,在馬偕醫院所有出生的寶寶,於嬰兒室內即完成非侵入式的新生兒聽力篩檢,研究結果發現聽損發生率約為千分之六,後續並早期啟動醫療評估與協助,亦讓林鴻清醫師長年投入新生兒聽力與人工電子耳手術,日後並成立馬偕醫學院聽語系,成為該領域的第一把交椅。 新生兒聽力篩檢從馬偕延伸至全國,黃富源還要感謝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昔日衛生署的部屬林玉珍。黃富源詢問林玉珍是否讓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現改為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支持篩檢計畫,讓有聽損的孩子早一點被發現,早一點接受醫療介入與聽語訓練復健計畫,此舉亦獲得衛生署同意,將原本只在馬偕醫院進行的新生兒聽力篩檢擴及全國,也讓台灣人工電子耳的手術得以發展,讓台灣真正如喬安娜生前所願「台灣沒有聾人也沒有失語者」。黃富源語畢,看了窗外,寒流下的台北天色雲層很厚,隔著窗,中山北路的車水馬龍聲,像是回應了,每個孩子都應該要知道這個世界該有的樣子。故事二:台灣B肝疫苗全面施打的起步從李慶雲一句話 黃富源穿針引線開始台灣民眾早年深受B型肝炎威脅,肝癌發生率高且治療效果不佳,因此飽受肝病之苦,學者Baseley在台灣的長期研究中,最早發現B型肝炎是台灣人罹患肝癌的濫觴,素有台灣疫苗之父的台大醫院李慶雲教授,為了進行B肝疫苗研究以期杜絕肝癌發生,沒想到四處碰壁。當年,進行疫苗研究的人體試驗計畫僅管內容嚴謹,但「誰願意啊?」台大醫院李慶雲教授向嬰兒室提出該計畫時,婦產科醫師大表反對,無法接受辛苦接生下來的寶寶,就這樣被小兒科醫師拿去當「白老鼠」,因此,李慶雲教授鼻子摸摸,苦惱了好幾天。 幾天後,李慶雲教授打了通電話給在馬偕醫院小兒科的學生黃富源,直率的李教授在電話那頭開門見山:「黃富源,B肝疫苗我在台大無法做,你們馬偕可以嗎?」黃富源說:「老師,我覺得很有意義,但我只是科主任,這事可否讓我去向院長報告,看看院長的意思好不好?」於是黃富源透過李慶雲教授拿到研究計畫書,請示當時的馬偕醫院院長吳再成。吳再成院長看了計畫書內容寫的非常詳細,包括參與計畫前會由護理師充分說明,經過家長同意後才會進行;一旦加入計畫後任何時間想退出都可以;在參與計畫期間,不論是否為B肝所引起的疾病,醫療費全數由計畫費用支付,且家長可享有24小時的小兒科醫師專業諮詢;計畫中也載明,若不幸因注射疫苗而死亡,可獲新台幣400萬元補償。考量該計畫在面面關顧周全的情況與黃富源的穿針引線下,吳再成院長同意這項計畫得以在馬偕進行,只有極少數家長拒絕,該計畫最終證明疫苗可以有效減少新生兒感染B肝,研究團隊並在1983年將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原以為隨著研究成果發表及國家預算也願提撥至B肝預防的優勢情況下,實施全國新生兒B肝疫苗注射指日可待,但此時第一個帶頭反對的卻是國內大型醫院的知名教授,該教授在報上發表一篇「我們不做白老鼠」的文章,堅決反對該院新生兒接受B肝疫苗注射,輿論剎時鋪天蓋地而來,政策因此停擺,形同有研究沒執行的空談,更遑論公共衛生領域的推動。為台灣解決國病困擾還是讓台灣之子變成白老鼠的輿論談了長達一年,雙方攻防與互動,讓醫學會也不得不加入宣導的立場;隔年,政府重啟該計畫,並從第一代疫苗慢慢精進到如今的第二代疫苗,而在兒童接受疫苗注射後,感染肝炎或肝癌的病例自此沒再發生,直到如今,更是家長不會遺漏施打的公費疫苗之一。黃富源不敢居功,反而遙想李慶雲教授當年是如何獨排眾議爭取公共衛生在台灣的發展,也感念吳再成院長的睿智判斷,而他一個簡單的穿針引線,在過程中小小的「推一把」,如今能讓台灣人終結肝炎及兒童肝癌,才是別具意義。 故事三:將台灣帶入母乳哺育的重要推手黃富源將母乳哺育列入評鑑要求台灣早年出生率高,家家戶戶無不靠嬰兒奶粉養大孩子,能夠有奶粉喝更是社會階級的象徵,唯有買不起嬰兒奶粉的家庭,才會勉強讓孩子喝母奶求溫飽;當時,奶粉廠商無不卯足全力搶攻進駐醫院或產科診所,免費提供嬰兒奶粉給醫院,也是醫院及診所的一筆收入。 馬偕醫院產科生產數向來在同業間獨占鰲頭,廠商的捐贈著實可讓經營困難且又破又小的醫院得以有一筆收入,擔任小兒科主任的黃富源,堅持不收奶粉廠商的捐贈,還一度造成與院內高層關係緊張。與黃富源熟識的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後改為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科員林桂美,是負責全國母乳推廣的基層公務人員,基於私人交情,常邀請黃富源與楊文理醫師參與各項母乳推廣研習會、舉辦多場宣導講座,黃與楊二人更是把幻燈片「做好做滿」,哪裡有場次,就到哪裡講。全省跑透透的黃富源覺得又累效果又差,更難以扭轉社會大眾「母乳才是寶寶最好的食物」的觀念,一度讓他十分挫折。直到黃富源當上衛生署副署長,看到母乳推廣依舊窒礙難行,於是他在醫院評鑑的嬰兒室評鑑項目中增加「母乳哺育比例要達到50%以上」的標準,此項目一出,全國嬰兒室手忙腳亂,但為達到指標項目無不全力衝刺,各家醫院瘋狂競爭,且不以低標50%為目標,第一年就看到成果,不少醫院的母乳哺育比例一下子衝到60%-70%。 由於全國醫院與產科診所的大力宣導,產婦在衛教下也漸接受母乳哺育,知道母乳是對寶寶最好的優先食物,讓全台母乳推廣計畫一下子往前邁進一大步,在2002年哥本哈根世界護理師協會國際會議時,黃富源巧遇護理界代表,還 特別感謝這項政策,奠定台灣在母乳哺育上與國際接軌的成果。時至今日,母乳已被視為新生兒最理想的第一品牌,若母乳哺育有困難或是特殊情況時,還是有嬰兒粉可以替代,不影響母親養育新生兒的辛勞,且透過長期宣導,母乳哺育友善環境也陸續增加與普及。黃富源回想,公共衛生的推動之所以難,難在要達到全面性、普遍性,若不是天時加地利,再帶上一點點的傻勁與熱誠,的確很難達標,看到台灣在母乳哺育政策與友善環境的進步,箇中辛苦,點滴在心,甘之如飴。
-
2022-12-25 醫療.耳鼻喉
引起喉嚨痛的問題五花八門,對症下藥才能真正緩解!7種情況需就醫
我們常說的喉嚨痛其實是喉嚨不適,包括了喉嚨疼痛、喉嚨癢、喉嚨乾澀,而且依照部位、原因不同,可以區分為:咽部發炎、喉嚨發炎與扁桃腺炎。大部分的喉嚨不適是因為感染所引起,有部分是聲帶使用過度、胃食道逆流、過敏、吸菸所引起,有極少部分是因為癌症治療時的化療、放射線治療(電療)所導致。為什麼會造成喉嚨不適?會伴隨哪些症狀?一般來說,喉嚨痛是一種症狀,所以通常會伴隨其他的症狀產生。如果是感染所引起的喉嚨痛,通常是由病毒或A型鏈球菌所以引起,如果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喉嚨痛,通常會辦隨著以下症狀:‧咳嗽‧流鼻水‧聲音沙啞‧少數會出現結膜炎如果是A型鏈球菌,則常會出現以下症狀:‧很快就出現喉嚨痛‧發燒‧吞嚥時會疼痛‧扁桃腺發炎紅腫,可能還會有白色斑點‧出現淋巴結腫大‧咽喉發炎但要提醒的是,新冠肺炎病毒的症狀跟一般病毒不同,其症狀跟A型鏈球菌感染類似,會出現發燒、吞嚥時困難等症狀。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過敏、吸菸所引起的喉嚨痛,會比較是喉嚨搔癢,有異物感;如果是因為化療、放射線治療所引起的喉嚨痛,是因為黏膜受損所致,會比較常出現乾澀的不適感。喉嚨痛該怎麼緩解?大部分的喉嚨痛可以自行緩解,但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緩解或縮短喉嚨痛的時間:‧使用溫鹽水漱口(不建議兒童嘗試)‧多喝水‧吃冰涼的食物,像是冰淇淋、冰塊等(感冒等相關感染患者如果出現發燒、暈眩、流鼻水等症狀時不適用。)‧避免吸菸或離開煙霧過多的地方‧如果是感染時,應該要多休息‧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過敏等疾病,就要先治療相關疾病‧如果是因為大聲嘶吼所造成的喉嚨痛,就要讓喉嚨多休息,避免過度使用。‧飲用蜂蜜水(2歲以下兒童不宜)‧喉糖或相關藥物如何預防喉嚨痛?如果是感染相關的問題,就跟預防感染一樣,包括:常洗手、避免跟感染患者相處、到人多的地方配戴口罩等。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過敏,就要定期服用藥物:如果是吸菸所引起,就要減少吸菸;如果是因為大聲嘶吼所引起的喉嚨痛,就要避免大聲說話,或是使用丹田發聲。什麼時候應該要就醫?大部分的喉嚨痛可以自行逐步緩解,但發生以下狀況時,最好可以就醫治療:‧一週後沒有改善‧經常喉嚨痛‧喉嚨發熱、有灼燒感‧免疫系統低下‧如果產生以下狀況,建議到急診治療:‧吞嚥或呼吸困難時‧呼吸時有「咻咻」聲‧伴隨嚴重症狀(咳嗽有痰或唾液中有血、脫水等),並且沒有改善參考資料‧美國CDC:sore throat‧英國NHS:sore throat‧梅約診所:sore throat‧克里夫蘭診所:sore throat‧元氣網: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元氣網:感冒喉嚨痛不用看醫生?一圖看感冒三階段飲食 舒緩不適症狀‧元氣網:喉嚨痛可吃冰淇淋減緩嗎?耳鼻喉科醫:在一前提下確實有幫助
-
2022-12-23 醫聲.Podcast
🎧|癌症看診一條龍!歸功於台大癌醫「這設計」
很多人一聽到自己罹患癌症,都感到晴天霹靂,在一陣慌亂中尋求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甚至是第三、四、五意見,台大醫院附設癌醫中心分院(以下簡稱台大癌醫中心)目前正在嘗試「癌症治療一條龍」計畫,院長暨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楊志新指出,已先針對肺癌進行多科整合門診,就是將治療所需科別,如胸腔外科及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的門診,集中在同一個時段,減少病人在不同診間奔波,可加速診斷、協助規劃往後療程。楊志新表示,癌症患者剛診斷時,可能會懷疑結果是否正確,決定四處求醫;即使治療一段時間,患者或對藥物產生抗藥性,進而不信任醫師,最終仍出走他處。但他提醒,「有些人病急亂投醫,服用偏方或找密醫,可能因此延誤病情。」「癌症不是一個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合在一起。」楊志新說,癌症患者所需治療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在懷疑或確定診斷時,找大型醫院的多專科團隊協助規劃治療,降低對個人、家庭、工作等負面影響。🎧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台大醫院日式設計藏玄機 成整合門診先驅以台大醫院1993年成立的腫瘤醫學部為例,雖以內科為主,但也邀請放射腫瘤科、胸腔科醫師加入團隊,「台大醫院是比較日式的門診型態,醫師會在後走廊交流患者病情,若看診當下有需求,亦可以在隔壁診間找其他醫師討論。」楊志新指出,台大醫院整合門診制度約領先國健署推行的癌症診療品質精進計畫10年,後來也沿用進台大癌醫中心的設計。目前台大癌醫中心設有肺癌、乳癌等癌別的整合門診,集結腫瘤內、外科、胸腔內科、放射腫瘤科,甚至是眼科、皮膚科、骨科等不同專業的醫師在同一區塊、同一時間看診,各診間前門為患者等候區,後門則相通至另一區塊。「我們會視病人不同狀況進行多科討論,例如疑似肺癌的病人來找我,若需要開刀可以到隔壁找副院長陳晉興一起討論;若需要放射性治療,就與林峰銘醫師商量;另外也能跟胸腔科主任施金元確認是否容易拿到檢體進行診斷。」楊志新說明,整合門診減少醫師及患者等待照會的時間,不只醫師能記得病情細節,患者也能參與討論,達成醫病共享決策。除了當下在診間看診外,楊志新表示,其實醫師看診前便已做足功課,或和多專科團隊交換意見,根據每個病人不同的腫瘤特性,量身訂做個人化的療程,包含治療策略、衛教、執行及追蹤,治療之餘,還不忘給予患者與病家心理支持。他坦言,患者數量多,有時難以討論每個患者,但困難個案絕對會納入討論中,且患者可直接與醫師一同規劃療程。他也透露,現在台大癌醫中心積極籌備泌尿科、耳鼻喉科,期望使癌症患者治療更有效率。用新藥、省健保 楊志新2建議避免患者奔波台大癌醫中心施行整合門診已久,是許多醫療院所觀摩的對象,楊志新認為,醫師原有的門診、開刀時段固定,醫療院所勢必會花一段時間集結相關醫師同時段開診,「尤其中、新生代醫師更應習慣這種治療模式。」藉此提供患者完善的治療。減少患者四處求醫的艱辛,除了設立整合門診,楊志新建議,政府可多鼓勵醫師們進行臨床試驗,並更努力維護既有的臨床試驗公開平台,讓患者即時知道各醫院正進行的臨床試驗,「畢竟臨床試驗是取得新藥的最快途徑,還能節省健保。」他也提到,患者詢問不同醫師意見,會越問越困擾,「10個醫師給你20種不同意見,因為一個醫師本來就會給你2種意見。」所以須增加患者對醫師、醫院所做決策的信心,讓患者待在同一間醫療院所持續接受治療,減少重複醫療。癌症盤據國人10大死因之首已久,令不少人聞癌色變,楊志新安慰,這些因癌逝世的患者多為長者,且只要年紀增加,罹患癌症的機會也愈高,不過「早期的癌症當然可以根治,晚期亦有很多很好的藥物可以延長生命、維持生活品質。」他呼籲民眾發現癌症後,應該積極治療,無需過度慌張。楊志新小檔案學歷: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現職:台大醫院附設癌醫中心分院院長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經歷:台灣大學醫學院腫瘤醫學研究所所長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腫瘤內科部臨床醫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蔡怡真音訊錄製:周佩怡特別感謝:臺大醫院附設癌醫中心分院、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
-
2022-12-21 醫療.心臟血管
睡不好對心血管影響大 醫曝除了睡眠時間還有其他該注意事項
根據衛服部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一直是榜上有名。美國心臟協會(AHA)先前曾提出「生活簡單7件事(Life’s Simple 7,LS7)」,提供民眾作為心臟保養的指引參考,今年AHA新增了「睡眠」指標,將LS7更新為「生活必要8件事(Life’s Essential 8,LE8)」。 如果想要維持心臟健康,良好的睡眠休息是很重要的,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冠群也表示,睡眠對於心臟血管的保護相當重要,不過AHA指引只提到「睡眠時間」,但事實上睡眠,其實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睡不好有什麼影響? 要睡多久才夠? 睡眠對健康相當重要,陳冠群醫師表示,如果晚上沒有得到充分的睡眠,可能會使心跳不穩,產生心律不整,而且研究發現沒有獲得良好睡眠的人,血糖、血壓的恆定都會受到影響,還會造成荷爾蒙失衡,雖然睡眠看起來好像不會直接引起心臟問題,但它會間接提高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的危險因子。 美國心臟協會LE8中指出,成年人每晚需要7-9小時的睡眠,5歲以下的兒童,包含午休,需要10-16小時,6-12歲至少要有9-12小時,13-18歲需要8-10小時。陳冠群醫師表示,年紀越小需要越長的睡眠時間,這樣能使腎上腺、腦垂體等成長發育相關的荷爾蒙分泌更加穩定、規律,不過睡得太久,事實上對於休息並沒有太大幫助。 睡眠品質也很重要 睡前2-4小時最好別進食 睡眠時間雖然很重要,但不是越久越好,而有些人睡眠時間有符合LE8標準,但品質不好,對於健康的幫助也會相對減少,因此品質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陳冠群醫師表示,睡眠品質和深層睡眠有關,不過深層睡眠需要經由專業儀器設備才能進行評估,如果要有深層的睡眠,睡前記得不要吃些容易刺激神經系統的食物或藥物。 陳冠群醫師指出,腸胃道的放鬆、休息是睡得好的條件之一,因此睡前2-4小時最好不要進食,尤其是含糖飲料、高熱量食物,因為即使入睡了,腸胃道不是處於休息的狀態,對睡眠品質也會造成影響,因此宵夜要盡量避免,還有含咖啡因的食物也是需要避免的。 打呼要小心! 注意有沒有睡眠中止症影響睡眠 另外,有些人睡覺會打呼,甚至打呼到一半突然沒有聲音,隔了幾秒後又突然大口喘氣,這要注意有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同樣會影響睡眠品質,陳冠群醫師提到,睡眠呼吸中止症對於心臟血管也會造成影響,在呼吸停止的這段時間,身體會短暫缺氧,如果本身就有動脈硬化的情形,會造成反覆的心肌缺氧,誘發心律不整等心血管問題,此外,可能還會造成胰臟細胞缺氧,影響血糖控制。 造成呼吸中止症的原因有許多,陳冠群醫師表示,有些人是肥胖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枕頭或睡覺姿勢,導致頸部沒有良好的支撐,阻礙呼吸通暢,而有些人是呼吸道結構問題,如果症狀嚴重,可能要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幫助做檢查、治療,維持呼吸道通暢性,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 情緒、壓力也要調整 心血管疾病者更要注意睡眠影響 此外,情緒也會影響睡眠,陳冠群醫師表示,情緒、壓力本身就會影響血壓、心跳等數值,而壓力也會影響睡眠品質,間接導致心跳、血壓不穩定,因此壓力、情緒的調整也是相當重要的。 睡眠不只要注意睡眠時間,還有許多部分需要特別注意,陳冠群醫師也提醒,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更要留意,同樣的睡眠問題,對一般人來說,影響相對有限,但如果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對一般人來說比較些微的影響也必須好好正視,而相對的,如果這些部分獲得改善,也會比一般人有更明顯的幫助。 【延伸閱讀】睡眠醫學專家每日為夜晚所做的準備打呼代表睡得熟?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傷身、傷心、傷伴侶!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171
-
2022-12-10 焦點.科普好健康
噪音是如何引起耳鳴?醫:4狀況影響,教你如何預防治療
在耳鳴門診中,歸咎於噪音暴露者比比皆是。在正常狀態下,聽覺產生過程,是由外耳收集聲音,通過耳膜,藉著三塊聽小骨間之槓桿作用,傳進內耳耳蝸管;在前庭階管的最大共振處推動前庭膜,震動柯蒂氏器;聽毛跟蓋膜間發生剪力位移,聽毛細胞發出去極化訊號,經由突觸傳給螺旋神經,通過耳蝸神經,到達腹側耳蝸神經核,進入腦幹,最後到達大腦顳葉產生聽覺。然而,噪音是如何引起耳鳴的?噪音是如何引起耳鳴?1.耳膜聽小骨受傷
-
2022-12-01 醫療.消化系統
咽喉逆流比胃食道逆流難察覺!醫師點出「逆流」5危險信號
該如何知道自己有逆流典型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會有胸口灼熱的症狀——進食後會胸口疼痛,尤其是吃完油炸物或油膩的食物後。大多時候,醫生會將此患者診斷為胃食道逆流疾病。較困難的問題是如果你是「非典型」或「隱性」逆流,也就是咽喉逆流,該從何得知呢?逆流的常見症狀.沙啞.慢性咳嗽.短暫窒息.吞嚥困難.喉嚨有個腫塊.鼻涕倒流.胸口灼熱咽喉逆流在白天或夜晚都可以發生,但是大部分咽喉逆流的患者不會有胸口灼熱症狀(因此是「隱性逆流」)。針對這一點的解釋為逆流物質停留在食道上的時間不夠久,因次不會使器官出現難受症狀;然而,即使只是一點胃液進入喉嚨,就會產生症狀。喉嚨和聲帶對於逆流導致的刺激和損傷,其敏感程度是食道的一百倍。咽喉逆流的症狀為聲音沙啞、喉嚨太多黏液、淸喉嚨、鼻涕倒流、慢性咳嗽、喉嚨有個腫塊的感覺、喉嚨疼痛、短暫窒息、呼息短促、氣喘、鼻竇問題、吞嚥困難、牙齒疾病,甚至口臭。有些人會有間歇性或慢性沙啞,有些人會有嚴重鼻腔和喉嚨倒流的問題—即過多黏液或痰—所以導致慢性的淸喉嚨。如果發現任何一種上述症狀,特別是如果你抽菸,那麼應該問問你的醫生你是否有咽喉逆流的可能性。逆流症狀指數(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下列9個問題,請依照自己的狀況,圈選0-5 分,最後將所有分數加總,以得到你的逆流症狀指數。最常診斷和治療咽喉逆流的專科醫生為耳鼻喉科醫生。而身為耳鼻喉科醫生,我們使用逆流症狀指數(RSI)作為篩檢工具。你可以藉由回答上述問題來瞭解自己的逆流症狀指數。一般來說,咽喉逆流的魔法數字是15,但是逆流症狀指數並非一定能夠確認你罹患咽喉逆流,因為有些咽喉逆流的患者,其逆流症狀指數很低。另一方面,大多數咽喉逆流患者具有一個以上的症狀。潔米醫生所治療的患者,逆流症狀指數平均大於20。如果你察覺自己有任何一項逆流徵狀,請去看醫生。逆流的危險信號以下是一些嚴重逆流的警告信號與症狀(咽喉逆流和胃食道逆流)。其中一些症狀,可能還表示存在更危險的情況。1. 用餐後出現壓迫性胸痛,讓你懷疑自己心臟病發;顯然,為了以防萬一,你應該立刻前往急診室。2. 半夜從酣睡中醒來,像條離開水裡的魚一樣咳嗽和大口大口地呼吸;這稱作喉痙攣,你不會因此而死,但是感覺起來會。3. 慢性咳嗽超過三個月,但是胸部X光正常。對於難以診斷的慢性咳嗽,逆流是最常見的原因。4. 除了正在進食之外,喉嚨如果總是感覺起來有腫塊;通常是咽喉逆流。5. 早晨聲音沙啞、漸進性(惡化)的聲音嘶啞,還有吞嚥疼痛,都可能是咽喉逆流的症狀,甚至可能是喉癌。你應該去看耳鼻喉科醫生。逆流相關症狀和疾病(咽喉逆流與胃食道逆流)逆流與睡眠障礙你一天當中吃了什麼、吃了多少和何時進食皆可以嚴重影響你的睡眠品質—反過來說也會影響你的專注力、情緒、工作習慣和整體的生活品質。如果你有逆流,避免過度進食,尤其是過度飮酒。此外,飯後3小時你不應該躺下;如果你有夜間逆流,你應該準備一個三角枕或類似的東西以抬高頭部和胸部。光是支撐頭部的普通枕頭沒有幫助。抬高胸部能使你的晚餐更難恣意遊走;重力會幫忙。對逆流患者而言,酒精是個打擾夢鄉的問題製造者。它會放鬆食道瓣膜,放行胃的內容物逆流。此外,如果你在腦袋不淸不楚的情況下睡著,那麼你就是眞的喝醉了,而且可能會在三到四個小時後醒來,出汗的同時腦中還充滿一百萬種不同的想法;這就是酒精戒斷的跡象。永遠不要在頭腦混沌不淸時去睡覺。做些呼吸運動,盡可能保持淸醒並飮用大量白開水。如果你半夜會醒來咳嗽,那麼有兩種可能的原因:一種是逆流,另一種則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而這也可能會因為逆流而更加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你的喉嚨會在睡眠期間塌陷,尤其發生在更深層的睡眠週期中。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打鼾有關,但是打鼾可以是逆流或其他情況所造成,如體重過重或鼻道慢性充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是非常常見卻被低估的疾病。如果你想得到一夜好眠,吃一頓淸淡的晚餐,且至少在睡前3小時用餐。避免過鹹的食物,它可能會讓你因為脫水而醒來,並且避免飮用超過一杯葡萄酒或等量的酒。當然,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飮品。想要眞正輕鬆入睡,你可以嘗試溫水浴、舒緩的音樂和洋甘菊茶(不要薄荷茶!)。再次重申,太晚進食是逆流的關鍵風險因子。如果可以,我們會堅持讓每位會逆流的人在晚上8點關閉廚房,尤其是有氣喘等呼吸問題的人。此外就是—永遠不要吃宵夜或睡前零食。潔米醫生的臨床案例費莉西雅是一名70歲女性,她身材苗條且愛運動,從前是名舞者,而且為了維持體態,每天會從事一小時的瑜珈。她因為慢性咳嗽和早晨聲音沙啞而前來尋求協助。她的喉頭是場災難。藥物對她沒有效果。她告訴我關於自己「健康的」日常養生法:一份大量的晚餐,接著是做一小時的瑜珈,睡前再吃一顆澳洲史密斯青蘋果。嗯,是這樣的:你永遠不應該在飽腹的情況下運動,或是在用餐後3小時內躺下!此外,吃紅蘋果還可以,但是對於逆流患者來說,一顆酸(非常酸)的史密斯青蘋果就像是一塊逆流磁鐵,特別是在睡前食用。我直截了當地告訴費莉西雅。請她把她的「大餐」改到中午享用,瑜珈練習與點心挪到更早的時間,並且以紅蘋果取代她每日一顆青蘋果的習慣。光是這些改變,就足以使費莉西雅的症狀完全消失。書籍介紹書名:【跨科解密】胃食道逆流修復全書:美國權威醫師12年實證,兩大飲食階段✕75道低酸料理,14天終結各種逆流症狀作者:潔米.考夫曼, 喬丹.斯特恩, 馬克.鮑爾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2/08/25作者簡介潔米.考夫曼(Jamie Koufman)是世界上逆流疾病的主要權威醫生之一,也針對逆流議題在美國國內和國際間巡迴演講。近三十年來,她的開創性研究集中在探討逆流對聲音和呼吸道的影響。她創造了「隱性逆流」(Silent reflux)和「咽喉逆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兩個涉及喉頭和喉嚨逆流的醫學術語。考夫曼醫生是紐約聲音研究所(The Voice Institute of New York)的創辦人和主任,該研究所是美國最重要的綜合聲音治療中心之一。她是紐約醫學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的臨床耳鼻喉科教授,自1994年以來每年都被列為「美國頂尖醫生(Top Doctors in America)」。考夫曼醫生撰寫了一個關於嗓音障礙、聲帶手術、逆流和經鼻內視鏡的醫學部落格:www.VoiceInstituteofNewYork.com。喬丹.斯特恩(Jordan Stern)是具有美國專科執照的耳鼻喉科醫生(頭頸外科),在上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方面有超過20年的經驗。他也是綜合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和打鼾中心「BlueSleep」的創辦人及主任,並且組建了一個跨專業團隊,致力於治療成人和兒童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和打鼾。斯特恩醫生經常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和頭頸部腫瘤方面進行發表和演講。他是聖文生頭頸腫瘤外科計畫(Saint Vincent’s Head and Neck Oncologic Surgery)和紐約眼耳醫院頭頸外科服務(New York Eye & Ear Infirmary’s Head and Neck Surgery)的前主任。自2007年以來,他每年都被列入《紐約時報》的「頂尖醫生(Top Docs)」名單中。他與鋼琴家馬格達萊納.巴切夫斯卡(Magdalena Baczewska)一起製作了〈Music for Dreams〉(見www.bluesleep.com)。馬克.麥克.鮑爾(Marc Michel Bauer)是法國廚藝學院(French Culinary Institute)的主廚和備廚,在過去的18年裡,他在那裡磨練烹飪和技術能力,並熱情從事教育和啟發後輩。身為一名法國主廚,他曾是曼哈頓「Délices de France」的行政主廚。他在法國獲得了烹飪藝術和科學的雙重高級認證,並在紐約州立大學學院(SUNY College)獲得了理學士學位。鮑爾主廚透過使用從國外旅行中獲得的當地食材和技術,以及透過調整食譜以滿足特殊飲食需求來設計新菜餚的能力,為烹飪帶來了豐富的創造力。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曾與許多業內的頂級廚師並肩工作,包括亞倫.賽拉克(Alain Sailhac)、雅克.貝潘(Jacques Pépin)、安德列.索爾特納(Andre Soltner)和雅克.托雷斯(Jacques Torres)。由於親身經歷過胃酸逆流的痛苦,他認為有必要創造出簡單的食譜,使逆流患者能夠享受食物,不受飲食的限制。延伸閱讀: 調整「自律神經」,要從「脊椎」開始!日本整骨專家教你:睡前3分鐘「這樣跳」,緩解身體無力、夜間失眠
-
2022-11-26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台中市】衝高疫苗打氣撇步,曾梓展:以量取勝、動員民眾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台中市曾創下施打新冠疫苗人數占全台施打率一半的成績,尤其是長輩的接種更為踴躍。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分享,重要的是依照各年齡層、族群等習慣的接種方式「場地時間不同,願意出來施打的人都不同。」同時採用快打站方式,以量取勝。此外,為了建構適合移居、安全的城市,近年市府注重食安檢驗,並納入了地理資訊系統(GIS)進行稽查,盼未來這套系統廣納更多資訊,作為其他縣市的學習樣本。他說,不少縣市會採用大型接種站、體育館等作為疫苗施打站,上千人聚集還得大排長龍反而降低了民眾的意願,因此,台中市採取到各區活動中心、關懷中心、小型體育館或學校等各區皆有快打站的策略,雖然快打站的成本會比醫療院所高,施打率卻相對較高,為此市府也撥預算補貼給予協助的工作人員。這樣的施打模式,從長輩接種率奪下多項中央評鑑六都第一就能看出,像是台中市衛生局在65歲以上長者拿下績優獎和卓越獎,75歲以上也拿下績優獎和卓越獎,以及疾管署的Covid-19感謝獎。耳鼻喉專業估流感恐爆發,提醒戴口罩、打疫苗新冠疫情已有三年,接下來的是面對「免疫負債」問題,耳鼻喉科醫師出身的曾梓展擁有豐富的第一線經驗,他觀察流感的重症大約5到7年是一次輪迴,2017年曾爆發過,時序推算下來,差不多落在今年或明年,因此「口罩要戴到明年春天,疫苗也要打好。」為了提高流感疫苗施打率,他說,市府規畫出多個場域施打,包含職場揪團、校園、快打站、衛生所、合約醫療院所、住宿長照機構、行動防疫車等共9種,同時與600多家的合約院所合作,至於難設站又沒有醫療院所的偏鄉地區,則是會出動專車協助,以多元方式提升疫苗施打率。疫苗盤點,地方補上不足他並且盤點台中市府的常規疫苗,以肺炎鏈球菌為例,中央的公費接種對象為71歲以上長輩,不過疾管署建議65歲以上民眾都要施打,所以,台中市府放寬到60歲以上民眾,補足了斷層的缺口;同時,中央提供的國一女學生接種2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台中市加碼給予保護力更佳的9價替國二女學生接種,不過,他認為,以全民覆蓋率來說,其實男性也該施打HPV疫苗,中央及地方政府都要盡力推動。台中市在疫苗施打率衝出成效外,食品安全的控管也是近年著力的項目,曾梓展介紹,這套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打造的高風險稽查,是將全市的食品製造業資訊稽查匯聚在電腦中,進行相關的比對及風險管理,未來希望能運用於多項的議題。他說,目前每年都會編列預算、維護費用等,未來會持續規劃,同時歡迎其他縣市交流,讓台中市穩居民眾嚮往的宜居、安全城市。【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11-21 醫療.腦部.神經
眼皮垂別急著醫美 恐是肌無力
60歲A女士某日發現右眼皮下垂,剛開始她不在意,但隨時間過去,下垂情形漸漸嚴重,身體疲累時最為明顯。愛美的她於是到醫美診所,做了前額肌懸吊手術來拉提眼皮。未料,術後半年右眼皮又開始下垂,且輕微複視。轉至神經內科進一步檢查,抽血檢查確診為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是自體免疫疾病。病人會有無力情形,與一般神經病變不同,沒有麻木或刺痛感。約六到七成病人最先出現單側或雙側眼皮下垂或複視;若影響臉部及喉嚨肌肉會發生講話不清楚、鼻音、吞嚥困難等症狀;若影響呼吸肌,稍微活動就容易喘。重症肌無力的症狀很多樣化,除了神經內科外,病人也可能會去眼科、耳鼻喉科、胸腔科、心臟內科求診,最後才輾轉到神經內科診斷並治療。控制眼皮的提眼瞼肌,從小到大每天會不斷開開闔闔的眨眼,年紀大了可能會有肌肉疲乏鬆弛的情形。如果眼皮下垂症狀嚴重時,可以採行提眼瞼肌切除手術或前額肌懸吊手術進行治療改善。但這種老化情形與重症肌無力造成的眼皮下垂狀況並不相同。大部分重症肌無力病人的眼皮下垂,在休息後會略為改善。在早晨起床時,病人眼皮下垂的狀況輕微,到了下午或傍晚時較為嚴重,如果休息一下或晚上好好睡一覺,眼睛又可以張得更開。老化造成的眼皮下垂只會影響提眼瞼肌,不會影響其他控制眼球運動的肌肉,所以不會合併複視,如果有複視情形就要詳細檢查,先別急著去做手術。不過,如果眼皮下垂的症狀一段時間在左邊,一陣子完全好了,過一陣子又跑到右邊,就比較像是重症肌無力造成的眼皮下垂。若老化鬆弛造成的眼皮下垂,會隨著時間慢慢變嚴重,不會有自動完全恢復的情形。若年紀輕就發現眼皮下垂,除了重症肌無力之外,還可能是第三對腦神經受到壓迫而造成眼皮下垂。重症肌無力病人發生眼皮下垂,是否開刀治療?重症肌無力病人若年紀大了,也可能眼皮鬆弛下垂,此時手術比藥物來得好。部分重症肌無力病人,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手術。不過,藥物效果要數個月到半年才會顯現,病人要有耐心,給藥物機會,或許就可以少挨一刀。
-
2022-11-20 癌症.頭頸癌
依據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 醫師詳解口腔癌症狀如何分期
「得了口腔癌,只能開下巴嗎?」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主要的方法,但根據癌症的嚴重程度,也可能會採取放射、化學藥物等治療方法,抑或是合併使用不同的療法。讓我們來認識口腔癌的治療方法吧!口腔癌的診斷依據及分期口腔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根據臨床的診斷及分期來決定,因此在進入正題以前,先看看如何診斷口腔癌!首先,醫師會藉由理學檢查中的視診來評估口腔的症狀,如口腔黏膜顏色、質地的變化,或是出現增生物、出血等。若評估疑似有口腔癌病變,便會進一步進行內視鏡的檢查,利用侵入性的儀器更深入觀察病變結構。「視診和內視鏡檢查看起來都像是癌症病變,那就是得口腔癌了嗎?」口腔癌最重要的診斷方法為病理組織切片檢查,除了前述理學檢查及內視鏡檢查外,仍須搭配切片檢查的結果才能確定是不是癌症。另外,也會透過顎骨X光、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來幫助定位及分期喔!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目前口腔癌的分期方法主要是根據原發腫瘤大小(T)、頸部淋巴結轉移狀況(N)、是否有遠端轉移(M)的TNM系統來決定。AJCC是一個致力於定義和推廣癌症分期明文標準的組織,目前許多國家的癌症分期都是依照這個組織的指引而訂定的。而台灣在口腔癌的診療也使用AJCC的標準,詳細分期如下[1]:第零期:原位癌腫瘤細胞侷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第一期:病灶最長直徑小於2公分、侵犯深度小於0.5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第二期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1. 病灶最長直徑小於2公分、侵犯深度介於0.5至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2. 病灶最長直徑介於2至4公分、侵犯深度小於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第三期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1. 病灶最長直徑介於2至4公分、侵犯深度大於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2. 病灶最長直徑大於4公分、侵犯深度小於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3. 病灶大小、侵犯深度介於前三期內之範圍,但可觸摸到同側頸部單顆小於3公分的腫大淋巴結,無遠處器官轉移。第四期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1. 病灶大於4公分、侵犯深度大於1公分,或有周圍組織深部的侵犯。2.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3. 不論原發腫瘤大小,有對側或兩側頸部轉移或單側頸淋巴結大於3公分等。4. 不論原發腫瘤及頸部的情況,有遠處器官轉移。口腔癌的分期可以用來決定治療的方式,分成外科手術、放療、化療、其他藥物療法等,那醫師會如何選擇呢?外科治療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主要的方法,根據臨床分期的不同,切除的範圍也會有差異 [2]:第一期需切除病變處,若懷疑有潛在淋巴結侵犯的可能性,可能會加入「上頸部淋巴結切除」。第二期則一律連同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都切除。若到第三期,則做廣泛病變處切除及全頸部淋巴結廓清術。第四期則採取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全頸部淋巴結廓清術,切除範圍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下顎骨等。手術方式包括開放式手術、內視鏡手術等。一般來說,口腔癌是透過直接目視下以開放式手術進行。針對張口困難且腫瘤較大較深的病患,則需要將下顎骨鋸開,以取得較佳的手術視野。針對適合的個案,也可以考慮使用內視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進行腫瘤切除。然而,若是腫瘤太大,判斷無法以內視鏡和達文西機械手臂切除者,仍建議用開放式手術切除,因為手術的首要目標即是將腫瘤徹底切除乾淨。若病情嚴重、切除範圍廣,則需搭配顯微皮瓣重建術。頭頸部腫瘤的治療困難之一就是美觀,當腫瘤過大時,會打開下巴進行切除,而為了術後美觀,在主要的手術結束後須會同整形外科進行重建,依照患處大小,取身體其他部位的皮瓣來填補臉部的空缺。皮瓣的種類包括局部皮瓣(local flap)、遠端皮瓣(distant flap)及顯微游離皮瓣(free flap)。局部皮瓣為傷口週邊的皮瓣,遠端皮瓣為離傷口較遠的皮瓣,這兩者常用的有三角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闊背肌肌皮瓣等。而游離皮瓣則是身體任一部位的皮瓣,手術時會將該部位皮膚及供應血流之血管莖(pedicle)一同取下,在口腔癌傷口處經由顯微手術接合血管,為現今較常使用的手術方式,較不受限於組織的位置及大小,常用的皮瓣如前臂橈側皮瓣、小腿腓骨皮瓣及大腿前外側皮瓣等。放射治療對於第一、二期的口腔癌病人,除了上述提及的手術切除外,也可單獨使用放射治療。而對於第三、四期的口腔癌病人,則通常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以確保癌症細胞清除完全。由於放射治療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造成牙齒及牙齦的傷害,也會使傷口不易癒合,因此在進行治療之前,必須要事先做口腔檢查,若有蛀牙、牙周病等情形,要預先治療,康復後才能進行放療。另外,放療也可能引起口角炎等傷口,請至牙科與口腔外科醫師治療、索取藥物。口腔癌術後可能會放置敷料或塗抹藥膏,記得清潔口腔並做好傷口照顧,以維持口腔健康。化學治療與其他藥物療法化學治療本身不能治癒口腔癌,但適用於兩個時機:1. 手術後合併放射治療,輔助清除癌細胞。2. 有遠端轉移而無法切除病灶的末期病人,可減緩疾病惡化的速度,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現今也有許多新的口腔癌療法,包括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3]。標靶藥物如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酪胺酸激酶抑制(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像是cetuximab及panitumumab等;免疫治療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像是anti-PD-1、anti-CTLA-4等。這些嶄新的療法在部分病人身上有顯著的療效,或許未來能解決目前口腔癌及其他癌症治療上的困境。此外,人類乳突瘤病毒(HPV)的檢測也可能有助於口腔癌的治療。根據研究[4],台灣HPV陽性的頭頸癌(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等)患者佔所有頭頸癌患者的比例逐漸增加,約有30%左右,而在國外則約佔50%。另外,研究顯示[5],HPV陽性的患者對於放射加化學治療的療效較好,故若能事先進行病毒檢測,就能提供我們治療選擇的依據。結語目前台灣的醫療技術發達,若得了口腔癌,不用擔心治不好!治療口腔癌的方式有很多,醫師會選擇最適合病人的療法,以改善病人的健康,並增進生活品質。此外,目前有部分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若傳統治療無效,也可以考慮使用。最後,在經濟方面,患者可以申請重大殘障傷病卡補助、各種社福補助等,援助病患與其家屬的生活費用。在家庭層面,若家人願意支持、陪伴治療,提供接送等援助,對於病人來說,都是最好的良藥,讓病人能夠克服接受大手術、整形重建等的心理壓力。參考資料:[1]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Eighth Edition (2017) published by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Corrected at 4th printing, 2018.[2]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口腔癌之預防與治療[3] Mohan SP, Bhaskaran MK, George AL, Thirutheri A, Somasundaran M, Pavithran A. Immunotherapy in Oral Cancer. J Pharm Bioallied Sci. 2019;11(Suppl 2):S107-S111. doi:10.4103/JPBS.JPBS_31_19[4] Wang CP, Chen TC, Hsu WL, et al. Rising incidence of HPV positive oropharyngeal cancer in Taiwan between 1999 and 2014 where betel nut chewing is common. BMC Cancer. 2022;22(1):296. Published 2022 Mar 21. doi:10.1186/s12885-022-09407-5[5] Gillison ML, Trotti AM, Harris J, et al. Radiotherapy plus cetuximab or cisplatin in human papillomavirus-positive oropharyngeal cancer (NRG Oncology RTOG 1016): a randomised, multicentre, non-inferiority tria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20 Mar 7;395(10226):784]. Lancet. 2019;393(10166):40-50. doi:10.1016/S0140-6736(18)32779-X【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蔡明劭醫師】侵唇踏齒的恐怖口腔癌!除了開下巴切除腫瘤,還可以怎麼治?】
-
2022-11-20 醫療.眼部
眼睛乾澀點人工淚液改善就好?醫:可能會把原本的淚液沖刷掉
人的眼淚不只是情緒的表現,在哭泣、高興時流眼淚,也是保護眼睛的關鍵要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人一分鐘約眨12次眼睛,眨眼的時候必須靠淚液當潤滑液。但許多人以為眼淚只是滋潤眼球,事實上眼淚的功用不僅於此。眼淚的成分和血清相似,裡面含有各種抗體、白血球、蛋白質、酵素和離子等,因此也具有保護眼睛的作用。淚液分三層,其中一層分泌不穩定就會影響角膜。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惠川表示,淚液由外而內共三層,分別是脂肪層、水層和黏液層,維持眼睛濕潤,而維持眼球表面光滑,也能讓光學表現更好。若其中一層分泌不足或不穩定,就可能造成角膜破皮或發炎,造成乾澀、畏光等症狀。陳瑩山說,通常會用幾滴染劑滴到眼中,眨幾次眼睛,看淚液表面的破損狀況,來觀察淚水的穩定度。而他將淚液比喻成臭氧層,地球外圍受臭氧層保護,避免紫外線直射;因此當淚液減少,就像出現破口,可能造成角膜受傷。點人工淚液治標不治本,需控制好三高。近年來3C產品使用量增加,罹患乾眼症的人也愈來愈多。鄭惠川表示,不論是盯著電腦或是開車,因為需要維持專注「盯著看」,大腦會抑制眨眼,淚液蒸發也就容易發生乾眼症。另外,年齡、疾病史、停經後女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是乾眼症高風險群。許多人以為點人工淚液就能改善,但事實上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可能因為過度使用,將原本的淚液沖刷掉。陳瑩山說,由於淚液的成分和血清相似,如果三高未控制好,血中油脂過高產生「血濁」,也會讓淚液變少、變差。因此最好的治本方式是將三高控制好,以及多食用富含Omega-3的食物,乾眼症分四級,視嚴重程度治療方式不同。鄭惠川則表示,乾眼症根據嚴重度有不同治療方式,第一級輕度乾眼症,主要是淚液層不穩定,視力有時清楚、有時模糊,可使用人工淚液,搭配熱敷按摩緩解症狀。第二、三級中度乾眼症,會開始出現畏光、視力模糊的情形,主要是因為角膜和結膜過於乾燥,受到損傷。這時除了人工淚液外,也可使用抗發炎藥物、凝膠、病人血清提煉的眼藥水來治療症狀,並可使用環孢靈素刺激淚液分泌。第四級重度乾眼症,已出現角膜潰瘍,因此有時也必須接受局部免疫抑制劑或手術。不過鄭惠川表示,會到三、四級乾眼症通常和本身的疾病以及藥物使用有關,因此也必須和原先的醫師討論換藥或是會診尋求更好的治療方式。人工淚液怎麼點不過量?由於人工淚液只是作為輔助,讓眼睛暫時不那麼乾澀,該怎麼點才不會過量?陳瑩山建議,可使用單支裝、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一天使用一支、點四至五次。另外要改善眼睛乾澀的問題,也可在晚間洗完澡後,用毛巾熱敷眼睛或使用熱敷眼罩十分鐘,加強血液循環,運走廢棄物,讓眼淚流通、順暢。淚水也會過多眼裡有洋蔥、鼻淚管堵塞 都會淚眼汪汪除了淚液分泌過少,淚液分泌過多也要注意。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淚液常因被刺激而分泌過多,包括異物進入眼睛或接觸辣和洋蔥等硫化物,神經反射認為需要沖刷眼睛,而大量分泌淚液。但是當鼻淚管堵塞,就容易發生淚液無法好好排掉,出現「淚眼汪汪」的樣子,或是淚液積聚乾掉後變成眼屎堆積。柳朋馳表示,不到一歲的嬰幼兒因為發育尚不完全,上端鼻淚管的薄膜沒有完全打開而堵塞。這時候家長可將雙手洗淨,用小指指腹,沿著眼頭順著鼻梁輕壓,薄膜在一收一放的壓力下就有可能撐開。另外最常見的是成人因為感冒導致鼻塞,或是鼻炎、鼻瘜肉等造成鼻淚管下端阻塞,也會出現淚腺回堵的情形。這時候除了眼科醫師協助外,也要到耳鼻喉科、家醫科等就診,治療根本原因才行。
-
2022-11-07 癌症.頭頸癌
嘴破一直沒好是火氣大,還是口腔癌前兆?醫教自我檢測7重點
「嘴破究竟是火氣大,還是口腔癌?」新聞標題聳動的寫著嘴破一年未癒竟罹癌,您是否也擔心自己的嘴破是不是口腔癌前兆?抑或是火氣大而已?別擔心!只要學會自我檢查,您也可以自己分辨、不致過度恐慌或錯過就醫時機。口腔癌是什麼?口腔癌是所有發生在口腔內惡性腫瘤的總稱,口腔的部位包含唇、舌、齒齦、口腔底部、硬顎、頰黏膜。根據組織病理學的特徵,又分為鱗狀細胞癌、唾液腺癌、黏膜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軟組織肉瘤、與HPV病毒有關的口咽癌、其他惡性腫瘤等。其中口腔癌中 90% 以上為鱗狀細胞癌,與HPV病毒有關的口咽癌近年的比例則是持續增長,原因可能跟歐美國家口交性行為增加有關[1]。除了狹義上的口腔癌,廣義上的口腔癌也時常與口咽癌、下咽癌相提並論,差別僅在於生長部位的不同。根據《Head and Neck Surgery and Oncology》,口咽部的範圍為懸雍垂至會厭軟骨,下咽部的範圍則是會厭軟骨至氣管的環狀軟骨之間。口腔癌是一個致病因子非常明確的癌症,三大最常見的菸、酒、檳榔便是引發口腔癌的元兇。在台灣早期的研究中,發現單獨嚼檳榔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 28 倍,比同時喝酒加抽菸的 22 倍還高;三個因子都有的話,得口腔癌的機率竟然高達一般人的 123 倍[2]。除此之外,口腔衛生習慣不良、陽光照射、長期營養不良也是口腔癌的致病因子之一[3]。根據GLOBOCAN 2018年數據資料庫,全世界的口腔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 4.0[4]。然而,根據108年衛福部的癌症登記報告,台灣的男性口腔、口咽及下咽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為每十萬人 41.82,比全世界高上許多倍。此外,口腔癌的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 11.43 倍,是一個十分好發於男性的癌症,好發年齡約為 60 歲左右[5]。口腔癌有什麼症狀?發現癌前病變怎麼辦?口腔癌的常見症狀,包含持續兩週以上不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口腔內出現白斑或紅斑、出現不明原因的麻木感或疼痛觸痛、不明出血或腫塊、舌頭活動受阻、牙關緊閉及張口困難、牙齦腫脹導致假牙無法固定、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出現腫塊或潰瘍也不一定會痛,往往被忽略而不自知。因此,若發現有長期沒癒合的口腔潰瘍,就要十分注意潰瘍的顏色、質地是否產生變化。口腔潰瘍在癌化之前的階段,醫學上稱之為「癌前病變」。若放任癌前病變惡化,則會形成癌組織。口腔癌前病變包含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等肉眼下可觀察到的病變。顧名思義,白斑和紅斑是肉眼底下可見到的白色或紅色病變,兩者都有可能惡性轉變成癌組織,白斑較紅斑常見,而紅斑轉變成癌組織的機率較高。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是口腔內慢性發炎的疾病,也有機會癌化成口腔癌[6]。值得慶幸的是,癌前病變不一定都會轉變成癌組織,而且癌前病變是可以治療的。因此,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就可以有效遏止癌組織的生成。然而,在沒有切片及病理組織檢查之前,光靠外觀無法分辨病灶為良性組織、癌前病變或癌組織。因此,當發現有異常組織時,就要好好到醫院進行檢查,越早期發現癌前病變組織,則越可以避免其惡化為口腔癌。口腔自我檢查要點了解口腔癌及口腔癌前病變後,要怎麼進行口腔的自我檢查呢?以下列出幾點注意事項,供民眾參考:1.持續疼痛或壓痛2.口腔黏膜局部外觀產生變化:正常黏膜顏色粉嫩,不會有特別明顯的顏色變化。若黏膜組織變色,則要小心是否為癌前病變或癌化組織。3.口腔黏膜局部質地產生變化:正常黏膜質地柔軟。若硬化或纖維化,甚至形成硬塊,都是不正常的情形,可能會導致嘴巴打不開、咀嚼困難等症狀。4.持續出現白斑、紅斑、白紅交錯的斑:誠如上述文章提及,白斑及紅斑可能會惡性轉變成癌組織,需特別注意。5.口腔黏膜上出現凸起來的斑塊6.口腔黏膜上出現疣狀增生7.局部出血幾乎所有口腔癌都可以透過完整的口腔檢查被發現。因此,若出現以上問題,就要趕緊去就醫。如果「口腔病灶已超過兩週未癒合」或「近期內曾拔牙或拔除牙科植入物」,則更要考慮去醫院進行切片檢查,因為惡性的機率更高[6]。口腔癌就診資訊學會口腔的自我檢查後,發現異常病變應該掛什麼科呢?在醫院中,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都可以處理口腔癌。醫師會透過視診和內視鏡更仔細檢查口腔內的病灶,要確定診斷的話,則需要做進一步的切片及病理組織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為癌組織。不論切片結果是良性或惡性,都仍然要注重口腔的自我照護,因為癌前病變也可能演變成癌組織。發現癌前病變,也需要好好接受治療。如何預防口腔癌?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嘴破究竟是火氣大,還是口腔癌?」,最重要的是檢查嘴破病灶的顏色與質地是否產生異常變化、問問自己嘴破是否已超過兩週未癒合。學會自我檢查,並願意就醫進行切片,再進行治療,就可以有效遏止癌組織的生成。口腔癌是一個可以有效預防的癌症,戒掉菸酒檳榔,保持良好口腔衛生、配合正確刷牙習慣,基本上就可以免於口腔癌侵犯。另外,男生可施打9價HPV疫苗預防,但台灣HPV引起的口腔癌發生率遠低於歐美,更重要的還是要照顧好自己的口腔健康,努力戒掉菸酒檳榔的習慣。參考資料:1.Chow LQM. Head and Neck Cancer. N Engl J Med. 2020;382(1):60-72.2.Ko YC, Huang YL, Lee CH, Chen MJ, Lin LM, Tsai CC. Betel-nut chewing, 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related to oral cancer in Taiwan. J Oral Pathol Med. 1995;24:450–3.3.Montero PH, Patel SG. Cancer of the oral cavity. Surg Oncol Clin N Am. 2015;24(3):491-508.4.Sarode G, Maniyar N, Sarode SC, Jafer M, Patil S, Awan KH. Epidemiologic aspects of oral cancer. Dis Mon. 2020;66(12):100988.5.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報告6.Abati S, Bramati C, Bondi S, Lissoni A, Trimarchi M. Oral Cancer and Precancer: A Narrative Review on the Relevance of Early Diagnosi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17(24):9160.【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蔡明劭醫師】嘴破一直沒好,是不是口腔癌前兆?!別擔心,醫教一要點分辨】
-
2022-11-05 焦點.科普好健康
轉頭、起身眩暈又頭痛!醫:4原因造成,需找到原因治療
一名40歲女性,多年前發生過一次車禍,之後一轉頭或改變姿勢,就會頭昏,眼前景物會晃一下,有時會旋轉,持續一、兩分鐘,接著出現肩頸痠痛,會蔓延到頭頂,得趕緊服用止痛藥,否則會惡心、嘔吐,頭痛難耐。半數眩暈者 飽受頭痛困擾一名80歲男性,每次只要坐太久,一起身就會頭昏眼花,得趕緊回復坐姿,否則心跳加速、肩頸痠痛,整個頭好像被電到,又麻又痛,持續一整天。在眩暈門診中,約有半數患者飽受頭痛困擾,眩暈者也容易頭痛,不少患者是在眩暈發作後,接著開始頭痛,類似上述兩例狀況,究竟是麼回事?原因一:頸部肌肉反射性收縮當兩側內耳平衡失調時,例如前庭神經炎、耳石症、梅尼爾氏病發作,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頭頸部肌肉會反射性地收縮,擠壓肌膜上的本體感覺受器,過勞時乳酸堆積,刺激經由三叉神經或第二、三頸部脊髓神經,傳進腦幹,牽連到神經所支配的頭皮區域,導致頭皮周圍肌肉及肌膜收縮,就會出現張力性頭痛。原因二:交感神經興奮、顱內動脈擴張眩暈發作時,人體交感神經功能興奮,通過刺激腎上腺素受體,使四肢或軀幹表面的動脈管壁平滑肌收縮,把大多數的血液擠向體內,血壓會上升,顱內循環血容量大增,撐開腦膜上大小動脈管壁,刺激分布其上的神經末梢,再經由三叉神經傳進腦幹,產生血管性頭痛,會感到跟心跳一致的搏動。原因三:刺激周邊神經、續發偏頭痛頭頸肌肉緊縮或顱內動脈擴張,都會刺激三叉神經,或經由第二、三頸部神經根傳進脊髓,干擾三叉神經脊髓路徑核。以上種種,會直接促使三叉神經釋放出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CGRP),或者間接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原因四:罹患前庭性偏頭痛,先暈再痛在眩暈發作時,神經元的電位波動起自於腦幹,當通過前庭或耳蝸神經核時,即出現眩暈或耳鳴,很像梅尼爾氏病;當到達大腦時,出現振動視幻覺,最後整個腦部動脈會因神經性發炎而擴張,出現搏動性的頭痛。服藥僅治標 找到原因治療眩暈所引起的頭痛,服用止痛藥只能治標,最好能找到引發眩暈的主因,加以治療。若是前庭性偏頭痛,最好適時使用預防性用藥,同時預防眩暈及頭痛。例如那名40歲女性就醫時,先請她平躺,頭向後仰,出現眼振,確定是「耳石症」,經過復位術後,眩暈痊癒,不再頭痛;另一名80歲男性就醫時,經由穿顱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均發現基底動脈狹窄,在長期服用乙醯化水楊酸後,眩暈消失,頭不再痛了。中風會眩暈頭痛 宜先就醫值得注意的是,腦幹、小腦中風或出血會先出現眩暈,在動脈梗塞或出血後出現,必須緊急治療,有類似病症者,宜先就醫,千萬別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輕忽。
-
2022-10-29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莊碧焜行醫30多年深刻感觸:救一個病人,等於救他全家!
「秀傳不只照顧你,更照顧你全家人。」行醫30年的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莊碧焜,從專科醫師搖身一變為醫院管理者,體會最深的是「當你救了一個病人,就等於救了他的全家。」深耕社區 讓鄉親信任醫院竹山秀傳醫院位於南投縣偏鄉,已成立四分之一世紀,現為濁水溪線最大的地區醫院,見證台灣人口老化,老年人口缺人照顧等問題。今年在老院長謝輝龍卸下重擔後,正式由莊碧焜接任院長,繼續深耕社區,包括遠距醫療、遠距照護及長照服務等,讓鄉親更信任醫院的醫療能力。出生南投草屯農家的莊碧焜,高中就讀離家比較近的台中一中,那時家裡種甘蔗,念書外還幫忙農事,通勤3年後,順利考上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就走上治病救人的從醫之路。行醫30多年 歷經醫院重建1994年莊碧焜到彰化秀傳醫院擔任耳鼻喉科主治醫師,1997年竹山秀傳醫院蓋好後,他回到南投家鄉,行醫30多年來,曾歷經1999年921大地震的洗禮,竹山秀傳從幾近全毀下重建,面對眼前大量病患,也讓他對生命有不同的體悟。莊碧焜回憶,921震災後,他致力完成醫院的重建,將原本傾斜的醫療大樓從貨櫃屋醫院,一點一點恢復到目前的規模,他和醫院一同歷經苦難成長。設身處地 建好醫病關係 篤信佛教的莊碧焜,認為學佛之人看待世事大多以慈悲為懷,但慈悲不是同情,而是告訴世人如何離苦得樂,多年來每當心中有妄念時,他便會設身處地多聽一下他人的想法,也建立與病患間良好的「醫病關係」。竹山秀傳是偏鄉醫院,過去遇到重大傷患,都是急救後轉到外縣市救治,但每轉出一個病人,有如轉出一個家庭,自從去年心導管中心成立後,提供「救心、救腦、救生命」的一條龍式服務,不僅救回了80多名病患,也救回了80多個家庭。玉山排雲醫療站 支援19年海拔3402公尺的玉山排雲醫療站,是全國海拔最高的醫療站,25年前,玉山國家公園以竹山秀傳為主成立玉山醫療團隊,認養已有19年之久。莊碧焜指出,玉山醫療隊是國內百岳中少有的高山醫護團隊,每年超過160多位醫護志願者,分30多個梯次,每周五醫護人員靠自己雙腳步行8.5公里來到排雲山莊,為登山客提供最即時的高山救護醫療援助。莊碧焜笑說,有些山友走進排雲山莊旁的「玉山醫療站」時,常會半信半疑地問,「你們是坐直升機上來的吧?」但醫療工作人員很驕傲地說:「我們跟你們一樣,是一步一步走上來的。」養生祕訣/登玉山30多次 騎單車維持體能南投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莊碧焜,斯文的外表下,很難相信熱愛登山的他,曾經登上玉山主峰30多次,多年來不靠協作,率隊從登山口出發到抵達玉山醫療站,長距離的上坡路段,鍛鍊出堅強的意志力,正是他愛運動的「修鍊」,尤其登山不只是考驗體能,更是超越自己的挑戰。從醫以來,莊碧焜曾任行政及醫療副院長25年,工作及生活都非常忙碌,迎向挑戰的同時,也體認到「人一輩子都在休息和工作之間,進行一個適度的平衡」,全心投入工作時,他不讓自己感到疲倦,最重要是做想做的事,樂在其中,就不會是負擔,自然就不會累。莊碧焜年輕時好動坐不住,跑步很快的他,幾公里的距離只要10分鐘就跑完,一度有去當運動員的打算,但被父親以「當運動員沒出息」勸說下,只好專心求學。大學時愛上打網球、登山,以跑步來安定心靈,課餘曾經登上多座百岳。後來在竹山秀傳醫院組建玉山醫療隊,莊碧焜領軍醫療隊人員,每年年初及年尾都會登上玉山,迄今已攀登玉山主峰30多次。雖然年輕時愛打網球,但考慮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如今60歲的他多以跑步、騎自行車維持體能。莊碧焜也常去戶外登郊山,有空就去登大山,他在登山過程中,體會到「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不同心境轉變,體認不少身心靈的人生體悟。莊碧焜小檔案●年齡:60歲●專長:耳鼻喉科●現職:竹山秀傳醫院院長●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公共衛生系研究所●經歷:竹山秀傳醫院醫療副院長、耳鼻喉科主任彰化秀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相信我們,秀傳團隊不只照顧你自己,更要照顧你全家人。
-
2022-10-22 醫療.耳鼻喉
改善長輩聽力,不再問「有聽沒有到」 若長輩出現這些聽力警訊要當心!
嘉義市86歲呂姓婦人平時與人對話自覺「有聽沒有到」,常呈現雞同鴨講的情形,而過馬路也聽不清車子的喇叭聲,家人帶至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就診,經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邱于容診斷後,評估為重度聽力障礙,建議配戴助聽器以改善日常生活的困擾,有了助聽器輔助,聽得清楚也大大改善與人溝通的能力。醫師邱于容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60歲以上有聽力損失的長輩占國內聽力損失人口數的75%,顯示聽力損失是老化的問題之一,聽力損失會使患者產生社會隔離感、增加憂鬱症發生率,而這2個原因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若長輩出現聽力警訊 要當心!邱于容建議民眾平時應多注意家中長輩聽力情形,如有出現以下狀況,都是聽力退化的警訊,如長輩將電視、音響開得特別大聲、與人交談有困難、經常沒聽見電話響、門鈴聲、經常聽不清楚電話中的談話、經常誤解別人說的話、聽不到別人在背後喊他或需要別人一再覆述等,經檢查確定非疾病造成的因素後,再做進一步的聽力檢測,決定是否需要治療或配戴助聽器。邱于容說,年長者一旦檢查出有聽力損失,定期追蹤也相當重要,至少1年應有一次完整的聽力檢查,以追蹤聽力是否有變化。即使已配戴助聽器矯正,也需注意聽覺的變化。邱于容表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主要是靠口語表達,需要聲音來傳遞情感,所以長輩聽覺障礙等於在無形中跟他人築起了一道厚牆。與聽力退化長輩溝通時,宜採取面對面方式,除了可以降低音量,也能讓長輩看見自己的顏面表情,輔助讀唇的動作更可以幫助理解對方想表達的語句,家人更應該以同理心與包容心理解長輩因聽力障礙產生的負面情緒,若發現聽力受損應儘早介入,避免聽神經萎縮、語言聽辨能力變差早期診斷,適當的輔具協助可以提升老年的生活品質。院長陳正榮表示,輔導會為照護榮民,提供每3年1次的助聽器補助服務,經醫院實施聽力檢測,證明聽損在 45分貝到110分貝之間,並檢附診斷證明、聽力檢測圖及榮民證,可向各地區榮民服務處及榮民之家申辦配發助聽器;此外,一般民眾若領有聽力障礙證明,聽損介於55到110分貝間,經醫師鑑定為無法以醫學治療改善者,符合補助對象亦可向縣市政府申請輔具補助。
-
2022-10-19 醫療.耳鼻喉
別再用棉花棒掏耳朵,恐影響聽力!專家教你4步驟正確清除耳垢
耳垢就是俗稱的耳屎,耳道內有耳垢是正常現象,耳垢係為蠟狀物質,具有保護、潤滑和抗菌特性的作用,相反的,如果耳朵中沒有耳垢可能會導致耳朵乾燥、發癢!耳垢和死皮細胞會慢慢移動到耳道開口處,大部分情況下,耳垢變乾後會自然脫落。很多人出現耳膜有耳垢堵塞,絕大多數是因為使用錯誤方式,像是用棉花棒、耳扒子來取出耳垢,由於使用方式不恰當,只會將耳垢推到耳道更深處。耳垢堵塞會出現的症狀,包括:耳朵痛、感覺耳朵悶悶的、聽力受影響、耳鳴、搔癢、異味或有分泌物、咳嗽、感染如何清除耳垢?1.可以用材質較為柔軟的毛巾來清潔耳廓與耳道開口就好。2.使用清潔滴劑:可試著在耳朵中滴幾滴礦物油、嬰兒油、甘油或商業滴劑、洗滌劑滴劑(像是過氧化氫或過氧化脲),有助於去耳垢。3.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可以由醫生或在家中使用市售的沖洗套件進行。使用水、生理食鹽水沖洗,記得沖洗液加熱到體溫的溫度可以防止頭暈。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耳膜穿孔、耳膜、皮膚問題(如耳道濕疹或免疫力較低),這時候不建議沖洗耳朵。4.手動清除:手動清除耳垢也很有效,耳鼻喉科醫師常用吸引器做為耳道清潔器具,透過機器負壓的吸力,連結使用細長的吸管深入耳道內將耳垢鬆脫吸出。如果耳道狹窄、鼓膜穿孔、耳道的皮膚問題、糖尿病或免疫系統低下,建議首選手動清除方式。使用棉花棒去除耳垢很危險?耳垢堵塞是聽力損失的最常見原因之一。通常是由因為試著用棉花棒去清潔耳朵所造成。使用棉花棒只是將耳垢推入更深處,導致耳道狹窄部分堵塞。另外,如果棉花棒推太深觸,也可能會對耳鼓或耳骨造成傷害。耳朵是一個精密而複雜的部位,包括耳道的皮膚和鼓膜。所以改掉使用棉花棒或其他物品插入耳道的習慣。如何正確用藥一次報你知!https://bit.ly/3SC0laL
-
2022-10-17 醫療.消化系統
你是肚子餓胃痛、還是吃飽胃會痛?4招分辨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高,已讓民眾開始重視透過有效儀器揪瘜肉來早期預防,然而,我們醫院成立快2年來,除了高達40%的大腸內視鏡受檢者有所謂癌前病變的腺瘤性瘜肉外,第二個常發現的消化道疾病是「逆流性食道炎」,此一發生率不但超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比率更已逾15%,年齡也在年輕化……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炎比胃潰瘍可怕嗎? 胃食道逆流不可怕但很惱人,主要特點是復發率高達8成,一旦找上你,你就得跟他長期做朋友,在我的門診,胃食道逆流也是回診率最高的疾病,且病患常常在被診斷前看過不少其他科別。 很多人常搞不清楚胃食道逆流和一般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有何不同?兩者都是上消化道的疾病,從以下幾個比較,或許可以讓大家參考並進而預防它: 1. 確診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多樣化,以致常被忽略或很晚才被確診,其典型症狀是上腹部心窩處疼痛,胸口會有心口灼熱感,也就是常說的「火燒心」, 也有人因胸部疼痛去看胸腔科或心臟科,有時還可能以慢性咽喉炎、聲音沙啞、慢性咳嗽等來表現,而去耳鼻喉科就診。 反觀消化性潰瘍因為黏膜受損,因此,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上腹痛(即胃痛)的症狀,一旦潰瘍出血,還會出現解黑便、嘔血、貧血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因潰瘍穿孔引起腹膜炎,需要手術治療。而診斷最好的工具還是內視鏡檢查。 2. 症狀的發生:一般消化性潰瘍以胃痛表現為主,胃潰瘍患者大多飯後出現上腹痛,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則常有典型飢餓痛,吃了東西以後反而會好一點。但胃食道逆流通常發生在進食後,以及腹部壓力增加 (如彎腰,搬重物等),或平躺時(常發生在半夜)出現不舒服,通常站立休息一下或喝口水會稍微緩解症狀。 3. 根治不易:胃食道逆流患者,有些是因為食道裂孔疝氣或下食道括約肌功能不佳引起;然而,大多數患者幾乎是因飲食或生活習慣不正常引起,包括喜歡吃較甜、油膩、酸、辣等食物,以及薄荷、巧克力、果汁、咖啡等,有抽煙、喝酒習慣,都容易增加誘發機會。另外,體型肥胖,有吃宵夜習慣,或吃完後馬上躺平或趴著睡覺者,都容易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會。 在治療上,雖可透過制酸劑或胃腸蠕動促進劑等藥物來改善症狀,這卻不是根本之道。因此,要避免胃食道逆流復發,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最重要,例如飲食最好七分飽、少吃太油太甜的食物、吃飯時細嚼慢嚥、飯後2小時內不要躺下。 反觀消化性潰瘍,雖然有少部分也因飲食、作息、壓力不正常引發,但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某些消炎止痛藥有關。因此,只要好好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注意一些藥物的使用,大多數的潰瘍都能獲得改善。 4. 致癌風險: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炎,若造成黏膜潰爛而長期不治療時,食道黏膜細胞有可能發生變性,形成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是誘發食道癌的因子,幸而發生比例不高,每年約0.5%。因此,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需接受藥物治療,若有巴瑞特氏食道者,需每年接受內視鏡檢查。 至於胃潰瘍,由於胃潰瘍有5~7%是惡性潰瘍,因此,於治療2~3個月後,需接受內視鏡追蹤及切片檢查。 作者簡介_梁程超 醫師專長:肝膽胃腸疾病、內視鏡檢查及治療、超音波現職: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副院長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士經歷:台大醫院內科部 住院醫師台大醫院肝膽胃腸科 總醫師亞東紀念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 主任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胃腸科 主任台灣消化系及消化系內視鏡 專科醫師暨指導醫師部定助理教授延伸閱讀: 冰紅茶、熱咖啡...更年期不能喝的飲料是哪種?女人45歲後一定要養成的5個好習慣
-
2022-10-09 醫療.消化系統
胃散消脹氣最有效?專家提醒:小心胃壁變薄、消化功能受損
胃疾和飲食、壓力脫不了關係,因此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國人依賴胃藥,常自購胃腸成藥隨身攜帶,胃脹不適、胃酸逆流就吞一包。但胃痛問題可大可小,如何治胃、養胃,減少胃疾發作,是現代人重要的保「胃」戰。健保署逐年取消「指示用藥」給付品項,「胃藥」就是被鎖定的重點藥物,畢竟光是去年,胃藥就花了健保1.44億元。因為相較於處方藥,這些指示用藥比較溫和,安全性也高,民眾可在一般社區藥局購買、依照藥師或醫師的指示服用,但民眾也需要對藥品有一定的了解,才不會吃出問題。只壓症狀不查病因,最怕延誤胃病治療。「胃散、胃乳、胃乳片,這三種是民眾最常到藥局買的胃藥。」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藥師沈采穎表示,這些藥的作用不太一樣,但大部分的人比較喜歡吃胃散,因為胃散成分中有碳酸氫鈉,消除脹氣的效果不錯。有些人沒有胃病病史,可能某天因為吃了大餐,感覺胃脹、消化不良,就會吃點胃散來幫助消脹氣、消化。沈采穎表示,台灣的胃散通常是一大罐,日本賣的胃散常見分裝成小包,兩者各有人愛。許多人習慣在家囤貨備用,只要家裡有誰肚子不舒服就吃一包。「不過,胃散長期吃下來也可能會出問題。」沈采穎說,之前遇過一個高中生,家裡冰箱總是備著一罐胃散,他從小就常看家人拿來吃,他也照做,結果不但延誤了胃病的治療,還因為常常以碳酸氫鈉中和胃酸,導致胃壁變薄,年紀輕輕就發生胃穿孔,只能切除三分之一的胃。胃藥常含金屬成分,中和胃酸也可能引腹瀉或便祕。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坊間胃藥常有金屬成分,有助於中和胃酸,但各有一些副作用。例如,鎂離子有可能會引起腹瀉,鋁離子有可能導致便祕。有些人會在吃大餐前先吃些胃藥,以為這樣就能預防餐後脹氣,但醫師不建議這麼做,因為這很可能只是徒增身體經歷腹瀉或便祕等副作用的機會。康本初表示,如果只是一味的吃胃藥壓症狀,原本的胃食道逆流、幽門桿菌導致的潰瘍遲遲沒有解決,胃長期發炎,很可能變成萎縮性胃炎。沈采穎表示,如果胃部疾患一直沒有明確診斷,病人習慣不舒服就吃個藥、症狀減緩了就不吃,過程中胃部反覆發炎,變成長時間的慢性發炎,就會導致萎縮性胃炎。長期只靠胃藥緩解不適,胃的消化功能會受損。康本初提醒,有些人常常覺得胃不舒服,自己吃點胃藥緩解之後,就放著不管,沒有就醫尋求徹底檢查和對症下藥。久而久之,胃的消化功能會漸漸受損,這時就已經不只是消化不良、腹脹,而是連營養吸收都有困難,體重減輕、體力虛弱等問題都出現了。雖然這種長時間累積的問題,比較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不代表年輕人就不會發生,不論什麼年齡的人,都不可以輕忽。康本初表示,以胃潰瘍為例,如果是幽門桿菌所引起,病人應接受除菌治療,才能解決根本問題。若置之不理,或只吃些治標不治本的藥,長期不但可能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更有可能衍生出癌前病變,最後導致胃癌。再者,現在胃食道逆流病人很多,但有些可能是非典型症狀,病人不會感覺溢酸,而是有慢性咳嗽、咽喉不舒服等困擾,病人也有可能先吃過相關成藥而無法改善,或看過耳鼻喉科、胸腔科都找不出問題,最後才來看腸胃科。病人自述「胃痛」未必真胃痛,須經醫師詳細診斷。「腹部不舒服,也可能不是胃的問題。」康本初說,病人到診間常常自述「胃痛」,但醫師要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才能確認到底是什麼器官的問題。就算病人說吃了成藥有改善,也可能只是巧合。他說,最怕的就是心臟病,如果運動時冒冷汗,有可能與心臟相關,這比胃病更緊急;如果飯後覺得上腹偏右側疼痛,可能跟膽囊有關。康本初提醒,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從年輕到老都有,老年人可能有其他共病,主因不一定是飲食,但年輕人多半與飲食習慣有關,特別是咖啡、甜食,還有重口味的食物。常常遇到年輕胃食道逆流病人,因為難以調整飲食,就算吃了很有效的藥物,停藥一陣子之後又會復發、回到診間。因此建議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病人,除了症狀嚴重時就醫吃藥,更重要的還是要做好飲食控制。
-
2022-10-05 醫療.呼吸胸腔
40歲後舌頭力量減弱 專家教睡前3分鐘舌部運動防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對人的生活品質至關重要,睡眠若中斷,隔天精神恐不佳,長期影響健康甚鉅。醫師說,肥胖、脖子短的中年男性常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睡前三分鐘做「舌部運動」,訓練舌頭不會在睡眠時向後倒,導致呼吸道堵住,造成睡眠中斷。美國研究統計,成年人口約兩成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換算台灣應超過三百萬名患者,但因未確診與治療,目前台灣診斷數僅12萬名患者。打呼、驚醒、易感疲憊、嗜睡、情緒暴躁等,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主要症狀,好發於身型肥胖、脖圍過粗的中高齡男性。「人過了40歲後舌頭力量減弱,就容易往後倒。」前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王大源指出,當人躺在床上,舌頭沒力往後倒,容易壓到氣管使睡眠中斷。王大源說,可自我測試舌頭是否有力,先將舌尖放在牙齒之間咬住,進行吞嚥動作,若可連續10次,代表尚未老化,若僅能吞嚥二至三次,就無法繼續,可能就是舌根老化現象。王大源說,過去耳鼻喉科會建議手術將軟顎切除,但部分患者一年半載就會長回來,也有雷射方式燒除,也會復發。目前第一線治療多使用正壓呼吸器於睡眠時疏通咽部,部分患者卻因器材龐大且嘈雜,睡眠品質也會受影響。王大源指出,病患透過矯正、調整下顎與舌頭位置的牙科療法,並且配戴口腔睡眠矯正器,也能慢慢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舌部訓練也不可或缺,王大源建議民眾把握「睡前三分鐘」,把舌頭伸出口腔,向左、右、上、下四個方位輪流活動三分鐘,就能鍛鍊舌頭肌肉,運動過程中氣管也會放鬆,氣體自然就會流入、協助呼吸,更能幫助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