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新冠疫苗
共找到
1517
筆 文章
-
-
2023-0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比照流感疫苗每年接種?專家:孩童、脆弱族群應續打
新冠疫苗是否比照流感疫苗每年接種?指揮中心昨召開專家會議,除討論BNT次世代疫苗相關風險,還擬定未來疫苗施打方向,孩童及脆弱族群將持續接種。美國衛生部門警示,六十五歲以上接種BNT次世代疫苗恐增中風機率。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美國目前仍照常進行疫苗接種,並未受到示警影響;昨天專家會議中,委員看法不同,有人建議台灣需另款mRNA疫苗供民眾選擇,也有人持不同意見,並未達成共識,指揮中心將持續彙整所有專家建議,作為後續疫苗政策依據。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初步看到美國相關中風病例增加,目前監測到警訊,但並無風險升高態勢;農曆年後輝瑞藥廠人員將來台拜會,屆時將研議是否採購。昨出席專家會議的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值得重視的是,大多數專家建議延續孩童、脆弱族群疫苗施打政策,至於接種間隔應「一年一次」、「兩年一次」或「一年多次」則未有定論。
-
2023-01-17 醫療.呼吸胸腔
不只新冠,肺炎鏈球菌來襲/肺炎高危險群,四群人要當心!
近期,隨著邊境解封,防疫措施逐步鬆綁,民眾漸漸回歸疫情前的生活型態。但疫情兩三年來累積「免疫負債」不容忽視,除了流感、新冠肺炎,社區內也充斥著肺炎鏈球菌、呼吸道融合病毒等。75歲阿公近期感染肺炎鏈球菌引發重症,住進加護病房超過一周,家屬多次簽下病危通知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林志學表示,阿公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一直以來控制得很好,只是隨年紀增長,免疫力變差,多個月前曾建議阿公施打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強化自身的保護力。走過鬼門關後,阿公回診第一句話就說:「真該聽你的打肺炎鏈球菌疫苗」。Q:誰需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容易感染流感、肺炎鏈球菌主要有4大高危險族群:(1)慢性疾病者(2)外出族(如業務、醫護人員)(3)吸菸族(4)得過新冠肺炎者等林志學說,得過新冠肺炎者更要注意,別以為「陽」過,就獲得全能無敵星星,過去可能身體狀況較差,才有機會被病毒入侵,因此陽過後也得格外注意。小孩、長者也是肺炎的高風險族群,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延伸閱讀】遠離肺炎 4高危險群宜打2疫苗Q: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會有什麼症狀?亞東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志道表示,臨床上常見因肺炎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細菌性肺炎病患求診,一旦感染引發肺炎症狀較為嚴重,會出現:(1)咳嗽(2)黃綠色濃痰(3)高燒(4)肌肉痠痛胸痛(5)呼吸困難等若引起中耳炎,則會耳痛、發燒,甚至惡化為腦膜炎,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腹瀉、頸部僵硬、失去意識等症狀。>>【延伸閱讀】肺炎鏈球菌來襲 高風險群別輕忽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胡松林提醒,呼吸道疾病症狀類似,如果反覆發燒,都是超過39度的高燒,就得高度警覺。曾有患者反覆高燒不退,以為是感冒,僅到診所拿藥服用,直到出現喘、胸痛時才至大醫院求診,一照X光已是嚴重肺炎,持續注射抗生素仍無法控制,最後只能插管治療。胡松林建議,高風險對象可自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針對反覆發燒的症狀應提高警覺,別等到「喘」才感受到不對勁,原本可以透過口服抗生素控制的疾病,最後可能因為延誤就醫,得插管治療,且面臨到敗血症等威脅。>>【延伸閱讀】冬天是肺炎好發時節,醫師教你遠離肺炎威脅Q:該如何選擇肺炎鏈球菌疫苗?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近期為流感季,以及新冠疫苗第四劑接種的時節,一般來說,接種疫苗,仍以一隻手臂接種一種疫苗為主,藉此觀察疫苗接種後是否有不適的反應,如果要同一天接種第三種疫苗,如肺炎鏈球菌疫苗,則需視醫師評估。目前針對七十一歲長者,每年提供十萬劑公費廿三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由於施打過一劑後,同一劑型疫苗就不需要再施打,因此,疫苗數量是以每一年新邁入七十一歲的長者人數為基準,目前尚無擴大施打對象計畫。林口長庚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肺炎鏈球菌分為許多血清型,其中以血清型四、六B、九V、十四、十八G、十九F、廿三最容易引起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成年人可考慮自費施打「十三價結合型疫苗」,隔年再打「廿三價多醣體疫苗」,保護力更為完整,慢性疾病、免疫疾病等高風險者更應自費施打。胡松林表示,針對19到65歲未滿者且從未接種過:●建議先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間隔至少8周再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間隔至少5年再接種第2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陳志道建議,最好是「左流右肺」,左手臂打流感疫苗、右手臂同時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另搭配打新冠疫苗追加劑,藉此取得更完整的保護力,度過免疫負債的流感大年。>>【延伸閱讀】 肺炎鏈球菌來襲/流感、肺炎鏈球菌多重感染,治療更棘手!Q:平常可透過哪些食物保養自己的肺,提高身體免疫力?台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 營養師吳家彤表示,保護肺平日應多攝取抗氧化食物,例如:1.新鮮疏果2.全榖雜糧類3.蛋白質方面,則優先選擇豆類4.海鮮類●若是因病沒胃口,可在食物中增加些辛香料,像是蔥薑蒜和胡椒等。●若喉嚨痛則可吃些果凍、冰淇淋、優格等,較好吞嚥,也可以補充蛋白質和熱量,對付疾病的來襲。
-
2023-01-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過年出國如何保護自我?醫師點出「出國前、旅途中、返台後」的14個注意事項
2019年12月中國湖北武漢市爆發不明原因肺炎,隔年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所引起的COVID-19疫情在世界各國逐漸蔓延,不久後,新冠疫情便進入全球大流行。因應各國疫情升溫,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陸續將許多高度感染風險國家列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警告,非必要不建議出國。由國外入境的旅客必須完成檢疫後,才能進到社區。隨著每天新增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各國陸續進行邊境管制,提出封城、鎖國等政策,試圖延緩疫情擴散,「什麼時候能再出國?」成了許多人心中最深的疑問。提升自我保護力,與病毒共存經歷了二年多的抗疫生活,勤洗手、戴口罩、入境強制檢疫、疫苗接種等,全球疫情逐漸趨緩,「與病毒共存」是後疫情時代大家的防疫共識。為了與經濟生活間達成平衡,讓生活可以逐步恢復正常,世界各國也陸續重新開啟國門,放寬邊境管制措施,迎接後疫情時代的旅遊熱潮。除了商務旅客,許多人也迫不急待再次踏出國門,紛紛開始規劃出國旅遊。歲末年終再加上農曆新年將至,出國旅遊觀光、探親的人數勢必顯著增加。即使全球疫情漸緩,傳播力較強的BA.5變異株目前仍流行於全球各地,且可能會持續有新的變異株出現,COVID-19疫情仍會繼續。除了COVID-19疫情,其他跨境傳染疾病,如:猴痘、登革熱、屈公病等,其傳染風險也不容小覷。因此,了解全球疫情現況,做好自身的防護,提升自我保護力,是每個人出國前需知道並做好相關的準備。出國前需備妥5事項1.建議檢視個人新冠疫苗接種是否完整,免疫力低下者,建議接種第三劑基礎追加劑,增加保護力。2.查詢該國家是否需要提供病毒檢測陰性證明、疫苗接種證明等相關文件。如有需要申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黃皮書),可以到旅遊醫學門診開立。3.上疾病管制署網站,了解欲前往旅遊之國家目前旅遊建議等級,當地是否有現行的傳染病,是否需要接種特定疫苗,或服用瘧疾預防藥品。4.若本身有長期服用之慢性病藥物,建議準備二份,一份放在隨身行李,一份放行李箱,並附上英文藥名,以備不時之需。5.若有健康相關疑問,可於出國前二至四週至各大醫療院所的「旅遊醫學門診」尋求醫師專業諮詢協助。旅途中6注意事項至各國旅遊期間,應加強個人防護措施,將介紹下列注意事項:1.勤洗手,落實手部衛生。不亂摸眼口鼻,接觸外界物品後,務必使用洗手乳進行手部清潔。2.佩戴口罩,尤其是室內、大眾運輸或密閉空間,減少進出人多擁擠或高感染傳播風險的場所。3.維持安全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避免長時間待在密閉或人多的空間。4.準備足夠數量的口罩。口罩需每天更換,外出流汗用濕就需要替換。5.吃熟食,喝瓶裝水,來路不明的水及食物切勿食用。6.避免接觸禽鳥、犬貓及野生動物。返台後注意自身身體狀況1.個人應密切注意自身健康狀況。若抵達台灣前14天有出現發燒、咳嗽、腹瀉、紅疹、關節痛、肌肉痠痛等疑似傳染病症狀,入境時,請務必主動告知疾管署檢疫人員,必要情況才能安排相關檢測與評估,給予適當的處置。2.遵守台灣各項防疫措施,自主防疫期間也應配合COVID-19相關防疫指引所訂之規範。3.如果身體有任何不舒服應儘快就醫,且務必於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最近相關旅遊史、接觸史,協助醫師做正確的診斷並給予適切的治療。後疫情時代能再次出國旅遊是大家引頸期盼的。即使全球疫情逐漸趨緩,我們仍應採取必要的防疫措施,持續關注疫情的最新情況,做好安全旅遊的準備,如此一來才能「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
2022-12-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最快春節後降級 未來疫苗擬每年打2劑
三年前的今天,中國大陸武漢傳出不明肺炎,揭開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的序幕;我國針對武漢入境班機實施登機檢疫至今,抗疫屆滿三周年,全民期待真正的正常生活到來。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指揮中心降級或解散由行政院決定,但可先調降新冠傳染病類別,預計春節後執行,防疫工作即將轉為常態化。 總染疫人數逼近九百萬二○一九年十二月卅一日凌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半夜睡不著,發現網路盛傳武漢有病例確診SARS,因此將消息於疾管署群組公告,並提供給中國大陸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三年來,一路從指揮中心升級、封鎖邊境,到今年染疫人數近九百萬,但終於邊境解封、室外脫口罩,全民與病毒共存,疫情可望即將走入尾聲。疫情帶來新日常,包括新冠疫苗成為常規疫苗?王必勝表示,若疫情流感化,可能需定期接種疫苗,必須擬定新年度接種計畫,包括打哪一種疫苗、哪個廠牌、間隔多久等;這些問題需考慮病毒變異情況,但依現有病毒、疫苗資料,推估一年需打兩劑,以mRNA疫苗為主,屆時傾向長者、高風險族群公費支應,其餘民眾自費接種。但疫苗要自費,牽涉是否有藥證,未來不再以EUA方式進口。新冠肺炎是第五類傳染病,民眾關心何時降為第四類?王必勝表示,指揮中心更重視實質作為,包括調降後的通報定義,現在所有確診病例都要通報,未來規畫只通報住院的中重症患者;國內正開始第三波疫情,上升得很快,但預期下降也快,希望過完春節處理這件事,也會參考WHO或美國是否解除國際關注公衛緊急事件(PHEIC)。是否解除警戒 各走各路中國大陸日前才將新冠肺炎更名,並從明年一月八日起不再納入檢疫傳染病管理,王必勝表示,其他國家是否解除公衛緊急事件只能作為參考,「大家各走各的路」;歐美疫情走了許多波,雖然沒有公開說明,但類似更改通報、降級的措施已經進行,台灣有自己的處理節奏,以「穩健開放」為目標。疫情流感化 最怕變異株 指揮中心何時解散?王必勝之前說,需達到「疫情流感化」和「防疫工作常態化」。他解釋,疫情流感化主要看致死率或重症比率,現在新冠肺炎仍是流感的十到廿倍,但在病毒未變異的情況下,隨自然感染或疫苗覆蓋率增加、免疫力上升,兩者會愈來愈接近,只是最困難的就是「無法控制病毒變異」。防疫工作常態化則與疫情流感化息息相關,除了疫苗外,抗病毒藥物準備、給藥方式等,也都需要常態化。未來只通報重症,輕症、無症狀者應透過血清抗體監測疫情狀況;包括藥物緊急採購、房舍徵收等,都必須回歸傳染病防治法,這些工作都在進行中。王必勝表示,疫情日漸趨近流感化,防疫工作常態化準備中,指揮中心的存在就是協助特殊工作成常態,「不能說解散後哪些事不能做,那就麻煩了」。王必勝笑說,「兩千三百萬人最想解散指揮中心的是我」,但指揮中心解散是行政院職權,所以各項工作銜接、準備後,調降新冠肺炎傳染病類別是關鍵步驟。
-
2022-12-25 醫療.皮膚
天冷整天待室內也會凍傷 醫提醒患處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洗
連日氣溫寒冷,未注意保暖小心凍傷!20多歲女性上班族,大多時間待在室內,近日右手關節開始紅腫熱痛,近2天還冷到發紫,皮膚科醫師提醒,冬季常好發凍瘡、凍傷及乾癢,尤以女性居多,即使一整天待在家,因輻射效應導致室內溫度比室外還低,也可能造成凍傷現象。冬季常見凍瘡、凍傷、乾癢等問題,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凍瘡、凍傷較常發生在手指、腳趾、耳朵等部位,包括出現癢、痛、紅疹、紅斑等現象,好發族群為女性,及本身有免疫性疾病、周邊循環較差的民眾。趙昭明指出,不見得在高山、戶外才會被凍傷,待在室內有可能因為輻射效應,導致室內溫度比室外低,一整天待在家「也會凍傷」,因此無論待在室內還是室外,都要做好保暖,情況嚴重時務必要就醫。趙昭明表示,凍傷、凍瘡即為皮膚發炎反應,不一定呈現對稱性,有些人5隻手指都有,有些人則只有1、2根指頭紅腫或癢,也常與過敏搞混,需要使用消炎止痛藥物、搭配藥膏治療,否則會持續很久,特別是循環不好的民眾,可能反覆發作。趙昭明提醒,凍瘡、凍傷患者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洗,或用暖爐取暖,恐造成身體水分、油脂流失更快,使皮膚受傷情況更厲害。建議民眾洗澡水溫度不宜過高,維持血管平衡流通狀態,不要讓血管急速收縮,平時可透過戴棉質手套,即可達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另外冬季乾癢又稱「缺脂性皮膚炎」,趙昭明指出,因皮膚表層皮脂水分大量流失,皮膚的保護膜已經受損,若沒有將皮膚發炎情況作改善,即使民眾擦乳液,效果也有限,建議應就醫吃抗組織胺、擦輕微類固醇藥膏,將皮膚保護層修復後,在擦乳液保護才有效果。趙昭明指出,近日天氣寒冷,頭皮血液循環較差,能供給毛髮的養分較少,使得民眾掉髮問題也特別多,增加約1成比例。此外秋冬也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季節,另外就是脂漏性皮膚炎,例如酒糟、紅斑患者也增加。趙昭明也觀察,近來不少民眾打新冠疫苗、確診後體質跟著改變,不敏感的皮膚變得敏感,敏感病人的皮膚敏感更加厲害,今年門診乾癢症患者相較去年增加2成,包括四肢、身體搔癢,甚至頭皮搔癢,尤以慢性病、免疫功能差、腎功能不佳、糖尿病患者反應更厲害。針對冬季皮膚保養,趙昭明建議三方法,包括增強身體免疫力、做好保暖以及充足睡眠。天冷民眾愛吃薑母鴨、麻油雞等,建議不要過量,湯也不要喝太多;建議穿棉質衣服保暖,避免麻質、毛料、尼龍等質地較容易刺激皮膚;民眾建議在12點前入睡。而民眾若想冬天泡溫泉,建議頻率不要過多、時間不要太長,加強油性保濕乳液。
-
2022-12-23 醫療.腦部.神經
打完疫苗喘不過氣 意外發現妥瑞症
孩童出現呼吸不順,小心可能是妥瑞症。5歲的小蘭日前剛打完新冠疫苗,一周後常深呼吸、喘不過氣,每天下課都會發作,持續幾分鐘才停止。媽媽帶她至醫院進行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檢查,雖然沒有異常,但醫師懷疑是妥瑞症。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根據臨床上定義,妥瑞症是18歲前出現多種不自主動作,合併一種或以上的不自主聲音,且需持續1年以上;不過,有許多抽搐異常是因疾病、心理壓力等因素引起,持續不到1年或僅單純不自主動作、聲音,無法確診為妥瑞症。研究顯示,妥瑞症出現不自主抽搐等異常症狀,與基因遺傳有密切關係,5成以上的患者具有家族史,家族的一親等成員出現妥瑞症症狀是一般人10倍以上;也有研究表示,妥瑞症與腦部多巴胺有關。潘俊伸表示,妥瑞症常在5、6歲時開始出現症狀,10至14歲時症狀較嚴重,約三分之二的患者到青春期後,症狀會逐漸改善,甚至完全消失。有些不自主動作及聲音持續不到1年,可稱為暫時性的抽搐,而單純只有動作或聲音的不自主行為,則歸類慢性聲音或動作抽搐疾患。潘俊伸說,妥瑞症患者若焦慮、刻意抑制發作,往往會加重症狀出現頻率,通常不需要特別藥物治療,部分會採用行為治療,進行對抗反應訓練,讓小朋友先察覺自己症狀發作前的徵兆,採取應對的動作,讓症狀較不明顯、較不會引起他人注意。潘俊伸說,妥瑞症患者常伴隨其他共病,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治療後多半也能改善妥瑞症症狀。家人、學校老師也扮演重要角色,須對妥瑞症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適時幫助與支持,同儕的理解與同理心,可以減少霸凌現象的發生。潘俊伸指出,妥瑞症兒童應養成正常生活作息、飲食營養均衡及運動習慣,避免吃加工食品、含有咖啡因食物及飲料,大量運動也有助於減輕妥瑞症症狀。
-
2022-1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須常態接種? 李秉穎分析要看「1關鍵」:不一定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今日公布2022年疫苗十大新聞,其中新冠疫苗仍占據民眾的眼球,占據八則。其中第一名最受關注的新聞為「兒童是否該打新冠疫苗」,第二名則是「是否需要接種第四劑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兒童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不過未來是否需要持續接種疫苗,則必須視輕重症發生變化,不一定需要「常態化接種」。李秉穎表示,指揮中心開放5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後,掀起一波是否讓孩童接種的討論。確實有些國家認為兒童重症發生率不及成人,因此沒有開放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但以國內情形來看,雖然兒童重症率和成人相比較低,但台灣到九月時仍有兒童染疫死亡,平均每月仍造成四名兒童死亡,和流感平均每月造成0.6名兒童死亡相比,仍嚴重許多。加上愈來愈多染疫兒童出現「兒童多系統發言症候群(MIS-C)」,發生機率為萬分之三,約三至六成患者住進加護病房,死亡率達2%至10%,因此國內仍建議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另外,是否需要接種第四劑疫苗的新聞則位居第二名,也是國人關心的議題。李秉穎表示,新冠肺炎疫苗抗體衰退很快,打三劑的抗體保護效力比打兩劑高95%,因此新冠肺炎抗體的基礎劑量可說是三劑。但打四劑疫苗和打三劑疫苗的相對感染風險則只有0.61,不過高風險族群則建議接種。李秉穎也表示,由於過去冠狀病毒引起多是輕微的感冒症狀,如果新冠病毒持續變異,感染後僅引發輕症,變成「感冒化」而非「流感化」,就不一定需要像流感疫苗一樣,每年常態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下午於防疫記者會也說明未來疫苗規劃。他表示,若科學實證支持繼續追加劑,將以次世代疫苗為主,假設有新變異株,會盡快取得新疫苗。但也要評估來年需要接種多少劑疫苗,以及間隔多久,但這無法用現有資料判斷,要看未來病毒發展。另外,疫苗是否常態化也需要關注,是否像流感疫苗,一年一次或固定時間打,都是未來疫苗接種的規劃方向。因此也希望疫苗廠、藥廠申請正式藥證,不要再使用臨時EUA。
-
2022-12-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錯過3期臨床試驗最佳時機 專家:高端實際保護力仍未知
食藥署昨公布高端疫苗保護效益評估會議紀錄,多數專家認為,高端提供的數據醫院內樣本、接種3劑高端者人數過少,較難分辨民眾選擇疫苗的背景因素、共病因子,解讀數據需謹慎,不過綜合指揮中心提供的真實世界數據,認為高端疫苗具有保護效益。專家解讀,高端沒有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無法得知「漂亮保護力證據」,但已經錯過最佳時機,且現在進入次世代疫苗,高端已是前一階段的事。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高端因沒有公權力,能拿到的數據一定不會太多。而高端最大問題,是沒有做傳統三期臨床試驗,因當時台灣很少新冠肺炎病例,於國內做不出結果,也不清楚高端是否曾規畫於國外做三期試驗,結論就是沒有做傳統三期,而選擇改作免疫橋接,但免疫橋接的證據力沒有三期臨床試驗來的強,因此疫苗保護效益報告只能用國內有效性數據來補足。黃立民認為,從高端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就可以得知,高端相較AZ疫苗中和抗體多出2倍,可得知高端有「某種保護力」,因為打得出中和抗體、且數據也不低,這是一項重要的指標,例如AZ保護力60至70%,高端可能在70至80%,但實際上多少「不清楚」,若以學理推算,高端應該不會沒效,只是很可惜高端沒有三期試驗,無法有漂亮的保護力數據。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高端去年獲得緊急使用授權(EUA)後,須於1年內提供疫苗保護效益資料,但高端補件未齊全,因此這項會議討論主軸是高端是否補件齊全,而非評估高端疫苗有無保護效益。他認為,委員審查過程沒有瑕疵,但並不代表就證明了高端疫苗具有保護效益,因為依然沒有完整呈現效益資料,必須要有更多數據才能證明,而政府官員不應該妄下「高端有效」的結論。王任賢表示,臨床試驗必須要有前瞻性規畫,高端當時錯過做三期臨床試驗的最佳時機,在台灣僅累積兩千多個病例,病例數遠不及傳統三期的等級,因此後續又回朔國內兩萬一千多名病例來分析;又,四期臨床試驗是藥品上市後追蹤,主要看不良反應監控,而非看疫苗有無效果,高端的三期臨床試驗資料沒補齊,根本無法得知保護效果。台灣政府發給高端疫苗EUA的過程充滿爭議,是否影響台灣醫療在國際上觀感?黃立民認為,高端是台灣國產疫苗,並沒有販售到其他國家,台灣政府目前僅同意EUA延長,並沒有發給高端正式藥證,且國際應不會太多關注高端的訊息,應不會引起太多討論,且現在新冠疫苗已經進入第二代疫苗,高端屬於第一代疫苗,已經是前一階段的事。
-
2022-12-14 失智.新手照顧
寒流來襲重保暖,長者禦寒兼防疫
入冬首波冷氣團週末來襲,氣溫將下探10度以下達到寒流等級,這對於銀髮族的長者健康都是一項考驗,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因為天氣溫度的突然變化,容易造成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年長者的身體發生問題,提供四點建議,希望能夠讓長者在疫情期間除了做好防疫外,更要注意寒冷天氣中保暖,維持健康最佳狀態。 起床暖身再下床天氣寒冷睡醒後可以在被窩內先活動身體的關節,從遠端的腳部、膝蓋、大腿、手部、手肘、肩膀,到腹部、脖子、頭部等,每一個關節處活動十次,等身體暖活後再起身下床,可以避免因溫差太大造成的病變。平時也可以利用彈力帶或是治療球,做些伸展運動訓練肢體平衡,也可以避免突然的姿勢改變身體不穩而造成下床時跌倒。 戶外活動配件齊在寒冷天氣到戶外活動時,帽子、圍巾、口罩、防水手套、防滑鞋子等缺一不可,以增加戶外的抗寒。外出時可以洋蔥式穿著,先穿著保暖的衛生衣,再加上背心或毛衣,外套可選擇具有防風雨功能的,以免因為天冷潮濕影響到外套的保暖功能。此外,要注意手腳的保暖,不論在室內或戶外,穿著襪子及戴手套,當手腳保暖足夠後,身體比較不易感到寒冷。 電器使用重安全若在室內有使用電暖器等相關設備時,需要注意通風及用電安全,避免因為電暖器的使用消耗過多氧氣影響呼吸,或是因為使用過久室內空氣過於乾燥影響舒適度。此外,因為電暖器或是除濕機等一般用電量較高,避免與其他電器共同使用,當使用完畢或外出時,一定要拔掉插座,以維護用電安全避免發生意外。 保暖防疫一起來長者在防疫期間也不用特別緊張,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外,外出時一樣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多的地方,維持社交距離並且勤洗手。此外,若已經完成新冠疫苗注射者,也可以考慮接種流感疫苗,配合指揮中心相關防疫規定,以增加自我保暖防護力,健康度過疫情期間的寒冬。
-
2022-12-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明起醫院探病免快篩 三情況除外
昨新冠疫情新增一萬五二二七例本土案例,指揮中心說,未來不會再低於萬例,疫情現在已在低點。指揮中心昨也宣布,十二月十日起,除了有新冠相關症狀、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等三類對象,取消醫院探病需快篩陰措施。考量國內疫情趨緩且穩定可控,指揮官王必勝宣布,十二月十日起調整全國醫院探病者篩檢措施,原則上不用再出示當天快篩陰性證明,但有新冠肺炎相關症狀、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者三類對象,仍須提供當天的自費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另王必勝表示,疫情穩定且持續微幅下降,年底活動不會再另做規定,口罩原則是「戶外不戴、室內戴」,但如有症狀或在人多擁擠、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場所通風不良等三情況仍需戴上口罩,也會尊重主辦方或地方政府訂定因地制宜作法。至於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已於十二月二日起,提供滿六至十一歲兒童作為追加劑接種;滿五歲、未滿六歲的兒童則可接種BNT單價疫苗。發言人莊人祥說,全國已有廿縣市規畫校園接種,陸續於明年一月廿日前完成接種。此外,輝瑞BNT新冠疫苗及莫德納新冠疫苗已相繼在美國取得正式藥證。莫德納全球資深副總裁Patrick Bergstedt日前與衛福部會談,表明有意在台灣取得正式藥證。王必勝說,莫德納若在台灣取得正式藥證,對台灣而言,有助穩定取得疫苗。
-
2022-12-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被動免疫!新冠預防藥物可幫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補抗體
「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 」四、五年前接受過腎臟移植的陳先生定期回診時,醫師總這麼叮嚀著,因他術後持續使用免疫抑制劑,免疫功能較差,而疫苗保護效果也差。所幸指揮中心日前採購長效型單株抗體,提供免疫低下族群一種更有效抵禦病毒感染的利器,透過「被動免疫」方式,降低感染風險,以及減少重症住院機率。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打疫苗保護力不足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一般泌尿及腎臟移植科主任王敘涵表示,全台每年接受器官移植手術患者將近五百人,術後必須持續服用免疫抑制劑,自體免疫功能變差,容易感染病毒、細菌,成為易感染族群。王敘涵說,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接種AZ、BNT、莫德納等新冠疫苗,體內產生抗體,可提高免疫功能預防感染,這屬於「主動免疫」,持續力約在三個月至六個月之間。相較之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免疫力較差,打了疫苗後,保護效果明顯較差,王敘涵表示,研究證實,器官移植患者施打新冠疫苗後,效力還不到一般人的三分之一。除了容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一旦確診,容易引發重症,死亡風險也遠高於一般民眾,近三年來,全台800多萬人染疫,超過萬人死亡,其中就含眾多免疫功能低下族群。國內四大族群可打長效型單株抗體防疫正因如此,王敘涵說,每當器官移植患者回診,進到診間,總習慣囑咐病友務必做好個人防疫。所幸指揮中心於今年九月初宣布,針對免疫低下族群,採購長效型單株抗體,提供免疫功能低下病友一項有效的保護工具。目前歐盟、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及泰國等國家,皆是有條件的公費這支長效型單株抗體給特定免疫功能。王敘涵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四大類患者,應主動諮詢主治醫師申請施打,透過「被動免疫」的方式給自己多一分的保護,補充六個月的免疫保護。新冠治療除了口服抗病毒藥物 還有長效型單株抗體此外,可作為免疫低下族群預防新冠的長效型單株抗體,疾管署日前也核准用於「具重症風險因子且不需用氧」的輕症病患治療。臨床數據顯示,出現症狀後五天內投以長效型單株抗體,可降低住院或死亡風險近七成。王敘涵表示,器官移植病患需持續服用免疫抑制劑,因藥物交互作用,可能無法使用部分現行口服抗病毒藥,新的單株抗體治療方案是多一項防疫武器。全國免疫低下族群人數眾多,連同接受化放療的癌友、愛滋病感染者、先天性免疫不全及器官移植患者,約超過六十萬人,王敘涵提醒,在疫情期間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即使目前已解除戶外口罩禁令,仍建議外出時戴好口罩、勤洗手。目前全台共 45 家醫療院所可申請施打新冠預防藥,詳情請查詢「公費COVID-19複合式單株抗體Tixagevimab + cilgavimab (Evusheld)領用方案」長效型單株抗體用於預防新冠肺炎,國內緊急授權之適用對象:1.曾在一年內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2.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後任何時間有急性排斥現象3.曾在一年內接受CAR-T治療或B細胞清除治療4.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病患
-
2022-12-02 醫療.感染科
細胞流感疫苗抗冬季殺手 過敏體質者的新選擇 高危險族群快打流感疫苗
天氣漸冷,流感也將進入冬季高峰期,這三年因為新冠肺炎肆虐,民眾對施打疫苗增強保護力已經有健康意識。隨著邊境解封、口罩政策鬆綁,病毒可能頻繁入侵,為避免雙重病毒威脅,應接種流感與新冠疫苗,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因流感病毒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發生在每年12月至隔年2、3月,隨著氣溫降低,流感病毒更為活躍,陳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陳信宏呼籲民眾,應儘速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尤其是65歲以上老人、嬰幼童以及免疫功能不全者、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冬季拉警報 小心併發重症風險流感與一般感冒病原不同,不少人誤以為流感只是病情較為嚴重,多喝水、多休息就會痊癒,輕忽大意延誤治療,就醫時已衍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甚至誘發心血管疾病。陳信宏說,流感的症狀為急性發燒、頭痛、咳嗽、疲倦、全身肌肉痠痛,容易跟新冠肺炎搞混。兩者雖然都是以侵襲呼吸道為主,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新冠肺炎則是冠狀病毒,致病原不同,疫苗應該打好打滿,減少重症和病毒間的交互作用。「我已經打過新冠疫苗了,還要打流感疫苗嗎?打太多會不會對身體不好?」陳信宏表示,民眾最擔心疫苗的副作用,台灣施打流感疫苗已行之有年,安全性相當高,接種「流感+新冠」可加強雙重保護。如果擔心疫苗副作用不適,可以間隔一周再進行施打,其他則應避開確診染疫的急性期、密集的化療或放療期,而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應等病情穩定或免疫力恢復後再接種。流感疫苗新選擇 降低副作用流感的傳染力強、發病率高,施打疫苗確實可降低感染的風險。陳信宏強調,完成接種後,還需要二周時間產生保護力,自我健康管理應該超前部署,在進入冬天的高峰期前先做好準備。目前市面上的流感疫苗除了傳統的雞蛋培養方式,2020年引進新款「細胞培養疫苗」。有別於傳統利用雞胚胎蛋生產疫苗的方式,細胞培養是藉由哺乳類動物的細胞製造,疫苗抗原反應比較穩定、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低。細胞培養疫苗與傳統流感疫苗同樣都是不活化疫苗,因為製程穩定、比較不會產生抗原突變,在體內引發「精準的免疫反應」,能產生更多保護效果。陳信宏說,對雞蛋物質過敏者,細胞培養疫苗是另一選擇;而對特定物質或藥物過敏的人,接種前可諮詢醫師,提早施打會讓免疫系統提早產生抗體。高齡長輩、幼兒、患有慢性疾病及免疫功能不全者,更有迫切施打流感疫苗的必要,多一層保護。延伸閱讀:新冠、流感雙面夾擊 美研究:細胞流感疫苗保護力較高
-
2022-12-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商返國過年釀疫情?何美鄉稱不用怕 但政府還有4件事沒做
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今表示,正密切關注中國疫情升溫情形,台商春節返台可能為本土疫情帶來一波衝擊。流行病學專家、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說,台灣疫情走在中國前面,不用害怕,民眾可過個好年,多陪伴長輩。不過政府還有很多事該做,如將新冠肺炎改列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積極研發兒童專用新冠疫苗、持續進行並定期公布全國血清調查及死因分析報告。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說,春節是地表最大規模人口移動,中國這波疫情確實令全世界緊張,建議節期活動還是要減少人與人近距離接觸、戴口罩。她也提醒,政府和民眾應繼續支持國產疫苗研發,相關資訊力求公開透明,如高端審查相關研究報告也要公布出來。何美鄉表示,不需要嚴防春節,也不用預設中國來的病毒或人就特別如何,但台灣和中國關係特殊,人民往來不只是待在觀光地點的遊客,而是會進到家中,確實比較容易傳播疫情。不過,推估台灣已有1200到1600萬人感染過,還有這麼多人打過疫苗,可以說台灣疫情已經走在中國前面,所以不用害怕,她不認為任何國家的疫情會對台灣造成衝擊,除非是新的病毒。「今年應該要讓大家過個好年,長輩如果還活著,就回家珍惜跟他相處的時光。」何美鄉說,新冠病毒是威脅比較不健康的人,建議重症高風險群繼續接種疫苗,健康人則可自行決定是否繼續接種,不需要無止境打下去,就算因此有疫苗屆期報廢,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入境人數取消上限,境外移入病例可能增加,何美鄉表示,台灣應準備好診斷量能、做好變異株監測,這些都是參與國際社會的基本任務,中國疫情升高的同時,也有義務告訴全世界他們的病毒定序結果。政府還有4件事沒做何美鄉說,現在距離農曆年還有一個多月,民眾在這段時間不需要多做什麼,可以趕快恢復正常生活。至於政府,就有很多事情該做了。一、首先是傳染病類別差不多該改成第四類。二、再者是國產疫苗應繼續研發小孩可用的蛋白質疫苗,畢竟老人和小孩仍是最受病毒威脅的族群。第三,政府也必須開始長期進行全國血清學調查並定期公布,如此才能確實追蹤社區保護力有多少。第四,政府也要開始做死因分析報告並定期公布,這能幫助人民不過度恐懼,也能幫助社會大眾對防疫成績有更公允的評論。何美鄉說,沒有人知道下次疫情來的時候,運氣是否還會像這次這麼好,所以一定要繼續追求進步,更精準、更科學的數字一定要一直出來,才會進步。這些真實數據對於大家都有好處,她不明白指揮中心和疾管署為何一直不定期提供這些重要數據,如果有,阿中部長的社會評價也會更公允。但因為一直沒有這些數據,只能說「相信自己防疫做得不錯」,就算被認為做得不好也怨不得人,因為唯有「就數據論事」才有說服力。金傳春表示,中國疫情一定會上升,春節又是地球最大規模的人口移動,所以中國這波疫情是全世界都很緊張,因為人群聚集過後,很容易會篩選出傳播力最強、最優勢的病毒株,對疫情的加重和擴大一定有影響。春節期間舉辦活動,建議一定要減少人與人之間近距離的接觸,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口罩還是要戴著。金傳春提醒,中和抗體會隨時間衰退,但是T細胞反應免疫可以持續較久,可以降低發炎反應,減少重症,這也是國產疫苗的優勢所在。台灣的國產疫苗還有很多很好的研發空間,政府和人民應該要支持國產疫苗繼續努力,相關資訊也要力求透明、讓社會各界檢視,例如之前說要公布高端相關的研究報告,也要公布出來。
-
2022-11-29 醫療.皮膚
口罩令鬆綁湧現醫美潮 疫情下「2類人」玻尿酸過敏機率恐提高
指揮中心昨宣布12月起第一階段放寬口罩規範,除特殊狀況,戶外可免戴口罩。全民戴口罩500餘天,逐漸脫下口罩後,預計將湧現一波整形潮。醫師提醒,新冠肺炎確診者對於注射玻尿酸恐增過敏機率,因此務必謹慎做功課,並參考「2高1低」方式選擇。醫美醫師楊宏仁表示,從11月以來,前來醫美診所求診的民眾有回溫現象,雖未回歸疫情前的狀況,但已較疫情期間增加約五成,且男性有增加的趨勢。楊宏仁指出,國外期刊研究發現,新冠確診者以及曾接種新冠疫苗者,對玻尿酸過敏的可能性有提高,有個案便是確診後,玻尿酸施打的部位出現紅腫的過敏現象。楊宏仁說,一般的玻尿酸分子需要額外的修飾、進行化學連結,才能變成具支撐效果的大分子,其中的化學連結便是仰賴交聯劑把分子結合在一起,連結多就代表分子的「修飾程度(Modification Degree, MoD)」高,MoD愈高就代表交聯劑多,愈可能產生過敏反應,尤其是玻尿酸中的無效交聯劑過多時。楊宏仁提出「2高1低」玻尿酸挑選建議,應挑選具備高黏彈性、高塑型力、低致敏性的玻尿酸。並在專業有經驗的醫師施作下,讓疫後微整兼顧安全性。
-
2022-11-29 醫聲.疫苗世代
城市健康防護力指標報告/縣市疫苗福利比拚 城市防護力誰勝
新冠肺炎疫情迄今近三年,公衛專家擔心國人恐面臨「免疫負債」下的感染風險,此時凸顯出各縣市健康防護力的重要性。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首次執行「城市健康防護力指標報告」,調查全國各縣市幼兒常規疫苗接種狀況,依疾管署成人接種建議,以花蓮縣表現最為傑出。成人疫苗履歷 盼盡快建立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衛福部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呼籲,衛福部應積極建置「成人疫苗履歷」,以期拼湊完整健康防護力。部分縣市衛生局長則提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呼吸道疾病的嚴重性,國人務必提高警覺。在與李秉穎討論後,此次「城市健康指標報告」調查項目聚焦在各縣市嬰幼兒常規疫苗接種率,以及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所建議帶狀皰疹疫苗、肺炎鏈球菌、成人三合一疫苗(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等目前仍需自費的疫苗。以肺炎鏈球菌疫苗為例,疾管署建議六十五歲以上成人接種,而目前政府公費接種對象僅限於滿七十一歲,且在六十五歲後未曾打過疫苗者,提供廿三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調查發現,六都均擴大接種對象,台北、新北、桃園、台南、高雄等擴至滿六十五歲者,台中市更開放至六十歲以上民眾,表現最佳。六都之外,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至六十五歲的其他縣市,還包括,彰化縣、嘉義市、雲林縣、宜蘭縣、苗栗縣、南投縣、花蓮縣,以及金門、連江等離島縣市。此外、新竹縣擴大至七十歲以上長者可以接種。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表示,每隔五年即著手討論國家疫苗計畫政策,研議尚未納入公費疫苗的優先排序,在流感部分,現已採購四價流感疫苗,已屬超前,至於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否下修適用年齡及族群,仍需持續討論。三疫苗 建議列入常規接種哪些疫苗可能被列入常規接種項目?李秉穎建議,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帶狀皰疹疫苗,以及第二代肺炎鏈球菌為三大首選。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致死率高,嚴重危及長者及幼兒健康,目前國外已有新創疫苗在試驗階段,台灣上市後,也會在選項中。在帶狀皰疹疫苗方面,全國僅有竹北市及花蓮縣針對部分民眾提供補助。竹北市部分補助六十歲以上民眾,低收入戶則是全額補助。花蓮縣則補助五十歲以上中低收入戶、六十五歲以上糖尿病患者。至於成人破傷風、白喉、百日咳(三合一)疫苗,僅有花蓮縣與金門縣提供補助,對象均為孕婦,設籍金門縣的孕婦可在懷孕第二八至三六周時接種疫苗,如懷孕時未接種,則可在產後、出院前接種。整體來說,各縣市中,花蓮縣提供較完整的疫苗保護,除提供孕婦接種成人三合一疫苗,另補助部分民眾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滿六十五歲長者也可公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幼兒疫苗接種 亞洲數一數二此項調查發現,各縣市幼兒常規疫苗接種率超高,雲林縣百分之九十八點三六,位居第一,其次為彰化縣百分之九十八點二五、基隆市百分之九十八點二一、澎湖百分之九十八點一三、台東縣百分之九十八點零九。六都均在百分之九十七附近,差異不大,整體看來,絕大部分縣市幼兒常規疫苗接種率都超過九成七,唯獨新竹市較低,僅百分之九十六點八。黃玉成表示,國內幼兒常規疫苗接種情況及疫苗品項上,表現傑出,不管是離島縣市或是都會地區,接種率平均超過百分之九十七,在亞洲數一數二。相較之下,成年人疫苗健康投資上,明顯較差,以流感疫苗為例,歐美國家施打率超過五成以上,甚至達到八成,但台灣卻始終無法衝高,只維持在兩成五,成為各縣市構築健康防護力的一大缺口。穩定財政來源 維持疫苗永續為此,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積極推動「成人疫苗履歷」,李秉穎說,穩定財務,才能維持永續,建議納入健保,編列專案,或採部分負擔方式,提高疫苗可近性。近兩年來,民眾施打新冠疫苗時均登載在小黃卡,建議衛生單位持續建檔,設置成人疫苗履歷健保雲端系統。
-
2022-11-26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台南市】指揮全市13醫院扛起「總醫師」之責,許以霖調配病床控醫療量能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考驗各地應變能力,一座城市的韌性開始引起討論。拿起麥克筆在白板上畫出軸線及曲線,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點出台南市的健康韌性,「一座城市的醫療量能,要在確診數之上,如果確診數飆升,要趕緊壓下來或者將醫療量能拉高,否則會崩潰。」為此,新冠疫情高峰期間,他邀集全市13間急救責任醫院,擔任起「總醫師」親自指揮調配病床,將上升的線條拉在安全的範圍內。Line平台串接,匯聚13間急救責任醫院攤開台南市的地圖,許以霖說,縣市合併後有六成是鄉鎮、四成是市區,而醫院大部分集中在人口密集處,疫情當前,每間醫院的病床數、量能都面臨考驗。此時應該以地方政府衛生局起頭,有系統性地指揮,台南市透過Line作為平台,將13間急救責任醫院整合為一體,彼此公開透明院內的空床數。「嘉義來的患者原本要送到成大,但距離來看是要往柳奇(柳營奇美醫院),轉診又是風險,所以讓他們改送到柳奇。」從許以霖分享的狀況,不只要隨時監控各家醫院的空床數,還得考量病患的距離該送往哪間醫院,但令他感動的事,一步步走來,醫護同仁有了默契互信,漸漸地大家都會自願跳出來接手。他認為這項系統不僅能因應新冠疫情,未來還能用在腦中風等緊急情況。疫情加快科技導入的進程,台南市在Line的平台運用不光如此,連打疫苗的預約也派上用場,他介紹,這免去民眾排隊等打疫苗的困擾,預約後直接前往、馬上接種,市民的使用率相當高,隨著打氣普及,近期系統也改成網頁版,同步增加流感疫苗預約。免疫負債當紅,提高疫苗接種成關鍵台灣已邁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時代,近期公衛專家學者關注於「免疫負債」議題,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如何擴大施打也成重點。許以霖說,考量城鄉差距及長輩不擅長於網路科技,因此沿用新冠疫苗接種站點雙軌並行,市府也會到社區、學校內直接施打,同時,市府也額外添購疫苗,擴大接種的對象、年齡。他說,為了提高民眾的疫苗施打衛教及意願,特別利用里長廣播系統放送,自己也會到在地的廣播電台錄製節目,也得隨時更正長輩間流傳有關疫苗的錯誤假訊息,才能夠破除迷思,達到正確的衛教。然而,另一項「免疫負債」的課題,則是面對尚未有疫苗的病毒,許以霖說,像是幼兒的呼吸道融合病毒、中南部擔憂的登革熱等,除了維持既定的戴口罩、消毒,還有環境的清消,他相信在新冠疫情的洗禮後,醫療量能系統的布建,加上民眾健康識能升高,願意配合接種疫苗、做好個人保護,共同建構起城市保護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11-26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台中市】衝高疫苗打氣撇步,曾梓展:以量取勝、動員民眾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台中市曾創下施打新冠疫苗人數占全台施打率一半的成績,尤其是長輩的接種更為踴躍。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分享,重要的是依照各年齡層、族群等習慣的接種方式「場地時間不同,願意出來施打的人都不同。」同時採用快打站方式,以量取勝。此外,為了建構適合移居、安全的城市,近年市府注重食安檢驗,並納入了地理資訊系統(GIS)進行稽查,盼未來這套系統廣納更多資訊,作為其他縣市的學習樣本。他說,不少縣市會採用大型接種站、體育館等作為疫苗施打站,上千人聚集還得大排長龍反而降低了民眾的意願,因此,台中市採取到各區活動中心、關懷中心、小型體育館或學校等各區皆有快打站的策略,雖然快打站的成本會比醫療院所高,施打率卻相對較高,為此市府也撥預算補貼給予協助的工作人員。這樣的施打模式,從長輩接種率奪下多項中央評鑑六都第一就能看出,像是台中市衛生局在65歲以上長者拿下績優獎和卓越獎,75歲以上也拿下績優獎和卓越獎,以及疾管署的Covid-19感謝獎。耳鼻喉專業估流感恐爆發,提醒戴口罩、打疫苗新冠疫情已有三年,接下來的是面對「免疫負債」問題,耳鼻喉科醫師出身的曾梓展擁有豐富的第一線經驗,他觀察流感的重症大約5到7年是一次輪迴,2017年曾爆發過,時序推算下來,差不多落在今年或明年,因此「口罩要戴到明年春天,疫苗也要打好。」為了提高流感疫苗施打率,他說,市府規畫出多個場域施打,包含職場揪團、校園、快打站、衛生所、合約醫療院所、住宿長照機構、行動防疫車等共9種,同時與600多家的合約院所合作,至於難設站又沒有醫療院所的偏鄉地區,則是會出動專車協助,以多元方式提升疫苗施打率。疫苗盤點,地方補上不足他並且盤點台中市府的常規疫苗,以肺炎鏈球菌為例,中央的公費接種對象為71歲以上長輩,不過疾管署建議65歲以上民眾都要施打,所以,台中市府放寬到60歲以上民眾,補足了斷層的缺口;同時,中央提供的國一女學生接種2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台中市加碼給予保護力更佳的9價替國二女學生接種,不過,他認為,以全民覆蓋率來說,其實男性也該施打HPV疫苗,中央及地方政府都要盡力推動。台中市在疫苗施打率衝出成效外,食品安全的控管也是近年著力的項目,曾梓展介紹,這套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打造的高風險稽查,是將全市的食品製造業資訊稽查匯聚在電腦中,進行相關的比對及風險管理,未來希望能運用於多項的議題。他說,目前每年都會編列預算、維護費用等,未來會持續規劃,同時歡迎其他縣市交流,讓台中市穩居民眾嚮往的宜居、安全城市。【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11-26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新北市】發現幽門桿菌,陳潤秋談公衛:疫苗提升自我保護
近三年的新冠疫情,替全世界上了一堂公共衛生課,也因醫護人員、科學界的努力分析研究,才得了解病毒傳播途徑,有效遏阻擴散,談起早年在胃癌與幽門桿菌的關聯正要被劃上等號之際,時任仁愛醫院總醫師的陳潤秋遍尋胃鏡室內的各種切片,成為了台灣發現幽門桿菌的醫療團隊先行者,替台灣在這項疾病的治療預防奠定基礎。談到了公衛防護,疫苗也是關鍵,現在已是新北市衛生局長的她認為,在經濟能力許可下,建議民眾接種疫苗提升自我保護。「記得當時是總醫師一直待在胃鏡室裡求能不能賞一個切片。」陳潤秋談起這段往事,這都是恩師、「台灣內視鏡之父」陳寶輝在一場國際會議中,聽見澳洲科學家敘述幽門桿菌的訊息,於是指導她來找找看,「真的不是那麼好找」,好不容易發現幽門桿菌的疑似蹤跡,馬上送到中研院進一步檢測,沒想到就這樣被找了出來。基層醫師累積經驗,任衛生局長率29區佈建公衛網從基層的醫師逐步踏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台北市聯合醫院婦幼院區院長,再到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累積下來的行政經驗,成為了肩負四百萬人口、幅員囊括29區的新北市衛生局長的功力。面對城鄉差距、醫療不平均的新北市,碰上了近年的大瘟疫,她深知需要攜手全市680多家醫療院所,投入疫苗接種等公衛多方協助。如今,新冠疫情走向共存階段,伴隨而來的就是類流感的增加,陳潤秋指出,當前類流感通報門診都比去年的同期高,在九月、十月也上升了六成。談疫苗保護效力,建議提升自我保護因此,提高常規疫苗的接種成保護的關鍵,她說,這次流感疫苗借鏡新冠疫苗接種經驗,除了和680多家的醫療院所合作,也增設社區的施打站、學校等地點,甚至醫療人員進入機構直接施打,同時導入科技,利用網路預約系統,免去等候排隊及群聚的問題。陳潤秋說,為了擴大流感、肺炎鏈球菌等疫苗施打對象,新北市以地方財源添購疫苗,讓接種年齡下修到65歲以上,公費流感疫苗也增加高中五專以下學生、教師、防疫人員等,她也認為,民眾在認同疫苗接種能夠提升自我保護,且經濟能力許可下也建議施打,像是近年國中女學生推動接種的HPV疫苗,保護力能夠延長到65歲、70歲,由此可見保護的效力相當值得。回歸到最基礎的醫療看診,對於幅員遼闊、城鄉差距大的新北市而言,她表示,中央雖然推廣遠距醫療,幫助了偏鄉民眾,但領藥最後一哩路仍須相關修法配合,就像新北市目前僅限於天災,才能以無人機送藥。【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11-26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桃園市】疫苗施打「八二法則」,蘇柏文:持續衛教國人要為健康負責
從第一劑疫苗到追加劑,新冠疫情讓民眾適應了打疫苗,卻又可能出現「疫苗麻痺」現象,醫護人員得追蹤通知前來接種,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說,考量到公共衛生的「八二法則」,疫苗政策的實際面難以達到百分百接種的目標,這就要靠持續向民眾衛教,灌輸民眾也要為健康負責。身心科定義完美,「和自己相比就好」說起話來總會使人傾洩出自己內在心聲,曾任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精神科主任的蘇柏文,以自身的身心科專業加上溫暖的話語,成為了局處同仁間的心靈導師,工作上等大小事都會和他侃侃而談。從中觀察出大眾對於對於任何事情的「完美」定義,他以自己走過的歷程悟出了道理,「其實只要和自己相比,比幾年前的自己更好,就好了。」這樣的觀念同樣適用在公共衛生政策。他說,疫苗公衛上的「八二法則」指的是接種率最高通常只到八成,尤其在實際狀況上,真的很難達到百分之百全面覆蓋,即便如此,市府仍會思考運用各種方式,像是結合各局處的專業串連、透過大型活動,或拋出誘因等提高接種率,同時試著探詢民眾不想打疫苗的理由,逐步與過去自身相比,逐步朝向全面接種為目標。成人接種疫苗籲建立類似小黃卡履歷,追蹤提醒疫苗效期各地縣市除了力促疫苗接種率,也會額外採購常規疫苗擴大接種的年紀、族群,對於中央在公費疫苗的優先順序,蘇柏文說,通常會視疾病嚴重性、是否威脅生命及疫苗成效等考量,政府在財政有限情況下,去評估補助對象,例如市府在口服輪狀疫苗優先補助中低收入戶的幼兒,以避免重症造成家庭後續更高額的醫療開銷。他也肯定建置成人疫苗履歷的重要性。除了能更掌握成人打了哪幾項疫苗,對於有保護力效期的疫苗,像是B型肝炎,才能隨時注意補打及追蹤,現在每個人都留存新冠疫苗的接種紀錄(小黃卡)就是一個方法,同時要和民眾衛教為自身健康負責的概念。回顧新冠疫情,首當其衝的就是位居國門第一站的桃園機場,蘇柏文說,開放國門後,桃園不只是境外旅客的首站,不管是新型或原有的傳染病也必須正面迎擊,為此,需要和北區管制中心,如桃園機場、衛福部桃園醫院密切溝通,輔以中央密切追蹤,只要國外傳出任何疫情,就會馬上遵循SOP防堵。【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11-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搶Paxlovid只花12天 台輝瑞總裁憶「8劇本應戰」:不枉此生
新冠疫情已逐漸走入第九局下半,台灣輝瑞藥廠總裁葉素秋回憶今年疫情大爆發時,搶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只花了12天,過程準備八套劇本因應臨時狀況,當時輝瑞與台灣簽訂合約的最後一顆章,落在當時人在英國的老闆身上,她從晚上十點一路撥電話到凌晨三點,終於叫醒老闆蓋下印章,不惜冒著惹惱老闆也要多搶早一天進貨,只為了救400到500條的人命。台灣去年疫情守得相對好,今年上半年Omicron疫情大爆發,疫苗已經有突破性感染,部分長輩施打率不高,葉素秋說,當時Paxlovid在美國取得緊急授權(EUA)後,全球都在搶藥,台灣食藥署快速在美國通過EUA的25天也通過EUA,台灣輝瑞則在短短12天內就將Paxlovid送抵台灣,全是輝瑞早早做好準備。葉素秋說,從新冠疫苗的經驗來看,全球後續勢必會搶貨,抗病毒藥物研發過程中,只要有新的資料,公司絕對是主動敲疾管署的大門,以及拜訪專家,在Paxlovid通過美國EUA前,就已經拜訪過政府以及專家六次,說明藥物的機轉以及臨床試驗的各類數據,才有辦法讓食藥署短時間內完成審核。輝瑞可以做到快速研發Paxlovid,與過去SARS與MERS疫情就已經研發出抗病毒藥物的原型有關,葉素秋說,感謝過去公司過去沒有放棄研究對付冠狀病毒的方式,如果沒有過去的經驗沒有今天的抗病毒藥物。公司從資料庫將藥品研究原型找出來後,著手進行一、二、三期臨床,完成研發僅一年七個月。葉素秋說,美國通過EUA後,台灣輝瑞立刻成立「光速小組」,跨越十一個單位、七個層級,要讓藥品能快速進到台灣,她說,很多人說這還不是為了賺錢,她說,公司的KPI中完全沒有要求要光速搶貨,要賺錢也沒有必要沒日沒夜,採光速進行,甚至還超前部署。那時台灣疫苗施打率並沒有非常高,且去年的疫情中一天最高有500人死亡,如果藥物能更早一天進來,幫助的是多挽回500人的性命。她還記得,為爭取藥物快速來台,他們與政府擬定至少八套劇本,國際情勢太難預料,若沒有八套版本的演練,藥物根本沒辦法這麼快到貨。最記得藥物要趕在過年前到貨,她打著電話幾乎是咆哮著跟對方說「我要專機,找一架專機到底有什麼難的」,女兒在旁聽到,默默向她說「媽媽妳剛剛好像在演穿著Prada的惡魔」。葉素秋說,那時根本不管太多,只想著要怎樣能更快把藥送到台灣。那時與疾管署簽約最後一關需要輝瑞老闆也蓋下印章,恰好老闆人在英國,為不浪費時間,即使老闆位處的位置有時差,她仍在晚上十點就開始撥電話,嘗試挖老闆起床,終於打到凌晨三點,讓老闆蓋下最後一個章。葉素秋說,病毒一直在變化,為了同胞必須要努力,與業績跟績效無關,走過這一遭搶藥的過程,成功且也不枉此生了。
-
2022-11-12 醫聲.疫苗世代
肺炎鏈球菌來襲/醫師示警呼吸道感染疾病出籠 肺炎鏈球菌肆虐加劇
邊境解封,防疫措施逐步鬆綁,正式邁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年代,林口長庚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提醒,免疫負債加上防疫鬆懈,呼吸道感染疾病大舉入侵社區,最近就收治一名感染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肺炎鏈球菌等三種病菌的兒童重症個案,這也是近二年疫情期間,該院首例肺炎鏈球菌引發膿胸的案例。病毒引發細菌感染 重症風險增邱政洵表示,近期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腺病毒、鼻病毒等紛紛出籠,呼吸道感染多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當病毒感染增加,細菌跟著作祟,細菌感染更易引發重症,其中肺炎鏈球菌的重症風險最為顯著,最怕引起「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死亡率偏高。邱政洵最近收治一名合併感染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病童,不料,治療期間,又感染第三血清型肺炎鏈球菌,引發嚴重肺炎,且出現膿胸(肋膜積液受到細菌感染浸潤),需投以抗生素及引流治療,經治療後已出院。衛福部疾管署將肺炎鏈球菌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因嚴重威脅五歲以下孩童、六十五歲以上長輩健康,我國於二○一六年起,針對幼兒以及七十一歲以上長者提供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有效降低感染及死亡率;疫情期間因個人防護措施做得好,戴口罩、勤洗手等,疾管署統計,疫情爆發前,二○一九年通報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案例四四八人、八十四人死亡,二○二○年則降至二四○例、十五人死亡。疫情後期防護鬆懈 感染例升邱政洵表示,近期不少人防護鬆懈,且認為打了新冠疫苗就足以抵禦病毒,導致原本防護得很好的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肺炎鏈球菌等感染案例明顯增加。這個現象不只發生在台灣,瑞士、德國等國發表相關論文,也證實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有出現增加趨勢。邱政洵表示,肺炎鏈球菌分為許多血清型,其中以血清型四、六B、九V、十四、十八G、十九F、廿三最容易引起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疾管署監測,二○○八年時,台灣感染十九A血清型幼兒肺炎鏈球菌的患者逐年增加,因此二○○八年針對五歲以下的高危險群採公費施打,後續列為幼兒常規疫苗的接種項目。十月底疾管署實驗室自動通報數據,呼吸道融合病毒案例數近期上升較快,其次為流感病毒,再者為肺炎鏈球菌患者。單手不要混打疫苗 觀察不適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近期為流感季,以及新冠疫苗第四劑接種的時節,一般來說,接種疫苗,仍以一隻手臂接種一種疫苗為主,藉此觀察疫苗接種後是否有不適的反應,如果要同一天接種第三種疫苗,如肺炎鏈球菌疫苗,則需視醫師評估。莊人祥表示,目前針對七十一歲長者,每年提供十萬劑公費廿三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由於施打過一劑後,同一劑型疫苗就不需要再施打,因此,疫苗數量是以每一年新邁入七十一歲的長者人數為基準,目前尚無擴大施打對象計畫。公費流感疫苗第一階段已在十月一日開打,第二階段於十一月一日擴大接種,邱政洵建議,符合接種資格者盡快施打流感疫苗,此外,成年人可考慮自費施打「十三價結合型疫苗」,隔年再打「廿三價多醣體疫苗」,保護力更為完整,慢性疾病、免疫疾病等高風險者更應自費施打。
-
2022-11-07 醫聲.醫聲要聞
專題|疫後免疫負債來襲 !細菌感染大爆發,抗生素抗藥性恐致年死3.3萬人
抗生素抗藥性(AMR)是每年11月國際公衛議題的焦點。隨著新冠疫情常態流行,相關管制措施逐漸鬆綁,民眾活動增加,「免疫負債」問題已經爆發。常態流行的病毒、細菌感染,加上新冠肺炎等病毒感染病患的繼發性細菌感染,抗生素研發、生產趕不上需求的窘境浮現,國內感染權威醫師紛紛疾呼,國內對於抗藥菌治療武器乏善可陳,呼籲政府重視抗生素缺乏問題。新冠疫情趨緩 抗生素抗藥性成全球公衛焦點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10月視訊參與「美國感染疾病醫學會年會(IDWeek)」,他表示,新冠疫情帶來的威脅降溫,抗生素抗藥性議題竄升而起。他也觀察到,美國對於抗生素管理議題的重視更甚以往,「管理」一詞於年會中一再被提起,美國疾管署也與醫學會合作,開啟針對醫院抗生素、感染控制的評鑑機制。對於免疫負債,邱政洵解釋,隨著防疫降級、各國限制逐漸解封,不戴口罩、少洗手、接觸增加,使病毒感染均有擴大趨勢,且因患者免疫力下降,連帶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也漸漸升溫。邱政洵指出,新冠疫情期間,台灣在內的各國均發現,因染疫患者合併細菌感染等臨床情況,導致抗生素用量上升,進而使環境篩選壓力增加,這將使環境中的抗藥性細菌,更容易擴散,細菌更容易出現抗藥性,疫後需面臨抗生素抗藥性加劇的挑戰。根據衛福部疾管署推估,若不扭轉頹勢,截至2050年,抗生素抗藥性每年將造成我國3萬3千人死亡;以平均每年死亡人數15萬人計算,相當於每年死亡人口中,超過二成是死於抗藥性感染。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智麗説,抗生素抗藥性危及民眾健康,也造成生產力減損、供應鏈中斷,對經濟帶來衝擊。世界銀行(World Bank)2016年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依據不同模型推估,抗生素抗藥性造成的全球GDP損失,落在百分之1.1至百分之3.8間,部分國家之GDP更可能下降達百分之5,規模堪比2008年的金融海嘯。孫智麗表示,這份報告發表於新冠疫情之前,有了新冠疫情的經驗,預估帶來的經濟衝擊應該更鉅;她以 GDP 下降百分之2推估,抗生素抗藥性將造成台灣每年將有高達新台幣3000億元之損失。感染醫盼治療武器多樣化 薛瑞元:比照新冠疫苗精神加速引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則說,因治療週期短、研發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多數藥廠不願投入抗生素研發,面對抗藥性細菌臨床醫師無藥可用,只能被迫不斷使用現有抗生素,導致細菌越來越強,產生抗藥性比例持續提高。臨床醫師亟須多樣化的治療武器。他表示,若沒有新的抗生素治療選項,最終造成感染症患者無藥可醫的窘境。「依據英國的研究,細菌抗藥性問題再不積極改善、解決,未來死於抗藥菌感染的人會比癌症多!」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憂心忡忡指出。她呼籲政府正視細菌抗藥性帶來的嚴重衝擊,除了進行感染控制、抗生素控管措施,在鼓勵抗生素藥物研發、引進上,應有積極作為,避免台灣感染症病患有一天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針對國內抗生素治療武器缺乏的現況,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新藥研發耗時較長,須視國內外藥廠進度而定。然因感染症患者用藥非常急迫,薛瑞元認為,抗生素用藥可比照新冠疫苗、抗病毒藥物等,若國際市場有抗生素藥物上市,應盡快引進台灣救治患者。引進國外改良版既有藥物 食藥署:援引真實世界證據加速藥證審核「有效抗生素缺乏的情況下,只剩雞尾酒療法,把現有抗生素合併使用,少了最好的武器,為了救活患者,用次等武器也要戰到最後。」臨床感染症醫師疾呼,國外上市已久的抗生素藥物,安全性有效性都獲得證實,應加速藥證取得引進台灣,充實國內的抗生素治療武器。食藥署指出,縮小臨床試驗規模、援引回溯性真實世界數據(RWD)產出真實世界證據(RWE)等方式,證實安全與有效性,都可作為藥物許可證審核依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奇美醫院感染症研究室主持人莊銀清教授曾主導數個抗生素抗藥性研究計畫,廣泛搜集不同細菌菌種進行敏感性試驗。據他觀察,不少細菌已對市面上的抗生素新藥產生抗藥性;轉而投以行之有年的既有藥物,反而看見制衡效果。莊銀清解釋,抗生素新藥分為兩大類別,除了全新化學成分的新藥,亦有既有成分經改良、調整而成,再次上市的藥物。他指出,部分抗生素因受限於發明當時的技術問題,導致副作用過大而被醫藥界放棄;然而,經過多年,隨著醫療科技進展,「老藥可以更精緻、去蕪存菁,降低副作用並移除有害成分,再度進到市面上,救治患者。」莊銀清舉例,過去抗生素「多黏菌素B(Polymyxin B)」腎毒性高且具有內外毒素進而不建議用於靜脈注射方式給藥,然國際上已有原料藥廠將其優化,除大幅降低腎毒性外另也符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對於靜脈注射給藥方式的特有內外毒素的嚴苛法規要求進而重新再次上市,並且已在國外使用多年。然而,他也說,類似藥物若要引進國內,卻必須重新申請藥證。感染症患者病情複雜 臨床試驗對象難尋莊銀清表示,若藥物許可證的審查比照全新的藥物,或須進行高達百人以上規模的臨床試驗,且必須隨機分配為標準組及試驗組。他指出,感染症患者常是多重抗藥性感染、病情複雜,加上臨床試驗設有排除條件,符合資格的患者少之又少。在一項曾經登上國際期刊的創傷弧菌感染症研究中,莊銀清發現患者若使用米諾環素(Minocycline)針劑合併第三代頭孢菌素治療,死亡率可降低九成。然而,對患者猶如救命藥的米諾環素針劑,也曾一度因為難以取得藥證,而在台灣消聲匿跡。「感染症患者的救命藥,有些表面上是新藥,其實只是改良的舊藥,藥證審核應該要根據現實狀況調整。」莊銀清呼籲,針對國際既有抗生素藥物,應縮小臨床試驗規模,比照新藥進行臨床試驗並不合理,「否則這些藥夾在法規中間,臨床醫師須要使用卻無法取得。」特別是不少抗生素藥物,已名列國際指引,台灣卻遲未取得藥證,對台灣的病人而言,是一大損失。食藥署:視個案需求縮小臨床規模、開放援引RWE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黃玫甄則表示,他國已核准上市的藥物,引進國內時可採取「加速審查機制」,最快可將核發藥物許可證的時間,由一般藥品平均的360天縮短至180天。黃玫甄也說,食藥署藥品組與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共同設有新藥審核的諮詢輔導機制,廠商可以根據個別藥品提出須求進行討論,並且保有彈性,包括「縮小臨床試驗規模」、「援引回溯性真實世界數據產出真實世界證據」等變通方式,只要能夠佐證該藥物確實具有療效,且安全無虞都可作為藥物許可證審核依據。抗生素新藥研發漸緩 感染症恐無藥可醫每年全球有超過500個藥品取得核准,而過去10年新成分抗生素僅20-30件順利取得許可得以上市。2005年迄今,新成分抗生素核准藥物在美國食藥署(FDA)核准的新藥中,僅占3.2%;在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核准的新藥中,則僅占2.2%。臨床醫師左翻右找,也難找到適合治療抗藥性細菌的新抗生素,憂心感染症將變成無藥可醫的絕症。衛福部2019年公布的「邁向全球衛生安全—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策略計畫」中引用美國感染症醫學會(IDSA)報告指出,美國食藥署(FDA)1998年至2002年批准的抗生素與1983年至1987年間相比,減少近六成;全美研發中、有機會上市的五百多種藥物,更僅有六種屬於抗生素。黃玫甄也表示,食藥署每年核准的藥物許可證,包括新成分與新劑型,數目共約百張,去年也共核准134張藥證。然而,她指出,抗生素新藥每年最多只有一、二個新藥在台取得藥證,且並非年年皆有。治療武器缺乏 晚一小時用藥致死率增10%王復德說,正因為抗生素新藥研發完成後,很快就會面臨細菌抗藥性的問題,無法長期使用,國際藥廠多不願投入抗生素研發,退出抗生素市場的國際藥廠更是不在少數。他指出,引進台灣的抗生素,更是少之又少,臨床醫師不得已只能不斷使用現有抗生素,結果細菌越養越強,抗藥性不斷提高。王復德感嘆,癌症、器官移植等患者,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醫治,一旦得到抗藥性細菌感染而無法救治,相當令人扼腕。英國期刊「重症醫學(Critical Care)」一項研究結果亦指出,患者因感染抗藥性細菌,出現敗血症的速度相當快,每延後一小時使用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於體內倍增,致死率將提高百分之十。針對急須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王復德表示,若專案引進,則須要經過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再赴國外將藥物引入,實在緩不濟急,「感染症是急性的,患者的性命與時間賽跑,必須在最短時間、讓患者用到最適合的藥。」獎勵抗生素研發 美:額外專利期、藥價優待、快速審查「新冠疫情教會我們很多事情,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到緊急、重大且未被滿足的臨床須求,應該用更彈性的政策鼓勵研發。」邱政洵說,抗生素研發成本高、細菌抗藥性產生得快,導致藥廠研發意願不高,各國擔心感染症患者無藥可用,紛紛提出獎勵研發的方案。邱政洵指出,抗生素研發相當困難,在科學家找出新成分,再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取得結果,可能須要長達十年的時間。然而,細菌有可能在數年之內,就對新研發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若再加上過度使用的問題,抗藥性問題又將加劇。「對於藥廠來說,投入很多時間、資源,結果卻是不符經濟成本。」邱政洵說,藥廠研發抗生素的意願因此降低,轉而投入癌症免疫治或細胞治療等藥價高、患者用藥期程長的藥物,藉此增加收益。他說,早在新冠疫情之前,醫界就已經觀察到抗生素新藥上市寥寥無幾的情況。邱政洵說,世界衛生組織(WHO)與歐美先進國家,先後提出「加快藥物許可證審查」、「藥價優待」、「專利期保護」等配套措施,提升藥廠研發抗生素藥物的動機,如:美國二〇一二年通過的「鼓勵抗生素研發法案(GAIN)」就針對抗生素新藥,提供五年額外專利期、優先審查及快速審查的優惠。獨步全球 英祭訂閱制保障研發利潤邱政洵表示,英國的政策更加前瞻:英國國家健康與照護卓越研究院(NICE)於二〇二〇年公布一項獨步全球的「抗生素訂閱制」法案,根據該法案,英國保健署(NHS)將以每年一千萬英鎊的「固定金額」向兩間國際藥廠購買靜脈注射劑型的抗生素新藥,為期可達十年。邱政洵解釋,英國的作法簡是針對藥物的利潤給予保障,類似投資保護條例概念,「不這麼做的話,沒有藥廠願意投入抗生素新藥研發。」醫界致力感染管控 盼加速檢驗以減緩抗藥性有關抗生素管控作為,衛福部疾管署已建置「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THAS 系統)」,每個季度產出針對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的抗生素抗藥性監測報告。此外,疾管署除了對感染控制訂有明確規範,也擬定「抗生素管理計畫(ASP)」。邱政洵指出,該計畫中,設有四家專案管理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即是其中之一,由其帶領區域醫院、基層診所落實及追蹤抗生素管理的實際情況,績優者衛福部將頒予標章。王復德則表示,國內感染科醫師皆努力於感染管控,除了持續抑制不當使用之外,臨床上,醫師會對緊急病患先投以廣效性抗生素,等檢驗結果一出爐,就改投窄效,多種藥物改為單一種的降階治療。傳統檢驗需要3天確定是哪種致病菌及是否有抗藥性基因,快速檢測可方便、快速於第一時間確認感染菌株及是否為抗藥性,進而使用最適當抗生素給予治療,以降低經驗性療法造成抗生素不當使用,及其衍生的抗藥性問題,並可即時拯救患者的生命。故他呼籲,應該重視與普及發展快速檢驗方法,以期達到精準投藥、減緩抗藥性的效果。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全球抗藥菌危機因應行動方案有三大重點:「預防感染的重要性」、「抗生素的使用、控管」與「藥物、檢驗科技的研發」。陳宜君指出,台灣在感染管制、抗生素合理使用上,多年來的努力有很不錯的成績,仍必須強化、鼓勵抗生素的研發、輸入,臨床醫師搶救人命時,面對抗藥菌頑強攻勢,才有更多選擇。
-
2022-11-04 焦點.元氣新聞
不讓孩子打疫苗、過度控管 疫情期間新兒虐
衛福部統計,近三年兒少保護通報人數平均每年7.8萬人、兒少受虐人數平均每年1.2萬人。高雄長庚兒童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美欣表示,疫情期間兒虐通報數未顯著增加,但嚴重程度有上升趨勢,受虐致死案例層出不窮。疫情期間也出現新型態兒虐模式,潛藏家長過度控管問題,如堅持不讓孩子打新冠疫苗,嚴格控管飲食導致營養不良事件。疫情期間,讓潛在的兒虐問題浮上檯面,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臨床上看到不少父母以「為孩子好」之名,堅持不讓孩子施打新冠疫苗,該項選擇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很多堅持不願讓孩子打新冠疫苗的家長,常以為孩子好的方式,控制孩子其他面向,例如擔心過敏、過胖等,就不給孩子吃東西,導致近期有一到二名孩子因嚴重營養不良被社工介入。邱政洵說,別以為兒虐僅有暴力對待才稱之,身心靈上的暴力也是暴力。過往政府在監測脆弱家庭時,也會以孩童是否定期施打疫苗作為判斷,其實這類問題一直都在,只是疫情期間又更被凸顯。若從幼兒疫苗施打的比率觀察家庭的健全性,徐美欣指出,兒虐通報案件中五件有一件沒有按時施打疫苗,比例極高。不管是從疫苗或是幼兒的體重發展等,都能看出家庭照顧是否健全,也是社會亟需關注的議題。疫情期間,通報兒虐人數並未顯著成長,但臨床發現嚴重度提高,徐美欣表示,近三個月高雄長庚已收治二起嚴重致死或重傷住院案例,疫情下國人面臨失業、與家人長時間相處等壓力,也增加兒虐暴力對待的程度,需各界關注。長庚醫院於2018年成立「兒少保護中心」,整合各院區醫療團隊,結合政府、專業人士、民間單位攜手合作。平均每年編列預算逾一千萬元執行兒少保護服務,盼能及早介入,幫助更多孩童擺脫暴力。
-
2022-11-01 醫療.感染科
新冠、流感雙面夾擊 美研究:細胞流感疫苗保護力較高
新冠疫情仍處高原期,單日新增三萬多人確診,而流感疫情蠢蠢欲動,明欣診所院長陳銘真醫師表示,今年冬天可能爆發新冠、流感雙病毒合擊,最近不少家長詢問流感疫苗接種事宜,希望讓家中寶貝盡快施打,提高保護力。 陳銘真醫師指出,在新冠病毒威脅下,過去兩三年來,許多人口罩不離身,做好防疫措施,杜絕接觸其他病毒的機會,以致體內無法產生相對應的免疫力,一旦接觸到病菌,就容易被感染,症狀明顯,重症機率較高,這就是所謂的「免疫負債」。 最近邊境解封,新冠病毒、各種致病菌勢必隨著國際頻繁交流,入侵社區,加上氣溫變低,即將步入流感流行期,民眾除了接種新冠疫苗,應再加打流感疫苗,達到雙重保護。 國外研究證實,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約兩成四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也可降低中風、敗血症,以及新冠肺炎重症、住院及死亡率,陳銘真提醒,不論是否已經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務必接種流感疫苗。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於10月1日開打,最近幾周診所接到許多想預約流感疫苗的詢問電話,以及應該選擇哪一種流感疫苗,與去年相較,詢問熱度較高, 陳銘真醫師說,傳統流感疫苗係以雞胚胎蛋培養製成,前年國內首次引進由哺乳類細胞所培養的流感疫苗 ,除了適用於對於雞蛋過敏的民眾,因製程避免雞蛋適應性,能更精準與提供較佳的保護力,更能有效預防A型流感(H3N2)病毒。 美國一項2017年至2018年流感季的研究顯示,當年剛好流行H3N2病毒,與接種傳統流感疫苗者相較,施打細胞流感疫苗者的保護效果較高,約高出一成左右。 公費流感已開打,但青壯年族群不在接種範圍內,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於11月5日與萬華龍山寺攜手舉辦愛心公益接種活動,由創益生技提供500劑細胞流感疫苗,對象為清寒學生的家長與龍山寺第一線服務人員。 基金會執行長張耀中表示,很多北市清寒學生的家長都還不到50歲,無法接種公費流感疫苗,一旦感染病毒,可能好幾天無法工作,甚至傳給家中老幼等高風險族群,影響甚鉅。 創益生技簡重光總經理指出,這兩年多來,民眾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幾乎都忘了流感病毒的可怕,希望透過這次公益流感接種活動,能拋磚引玉喚起更多國人對於流感防治的重視。
-
2022-10-2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單價疫苗、次世代疫苗開放當第四劑接種 怎麼選?
指揮中心10月27日宣布,開放12歲以上民眾追加劑疫苗款式的選擇,除了原先的單價疫苗,還包含次世代疫苗。12歲到17歲族群追加劑的選擇,若要選擇次世代疫苗,優先開放接種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主要是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尚未到貨,預計11月初到貨後,會優先提供其他年齡層施打。即起,民眾即可選擇施打,不過各縣市準備疫苗款式與數量有所不同,建議民眾有意前往接種前,先致電醫療院所確認疫苗款式與數量。Q1.第四劑疫苗有哪些疫苗可以選擇?10月11日指揮中心僅開放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作為選擇,10月27日起,所有國內核准的疫苗都能當作第四劑疫苗接種。包含AZ疫苗、高端疫苗、BNT疫苗、莫德納疫苗、Novavax,以及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BNT BA.1次世代疫苗、BNT BA.5次世代疫苗。Q2.國內核准的每款新冠疫苗想打都打得到嗎?截至10月27日為止,AZ疫苗統統屆效,已經不再提供國人接種;高端疫苗剩餘40萬劑、Novavax剩餘約40萬劑、BNT單價疫苗、莫德納單價疫苗與莫德納雙價疫苗,各自都超過100萬劑。Q3.什麼是單價疫苗?什麼是雙價疫苗?什麼是次世代疫苗?單價疫苗:運用單一病毒株研發的疫苗,最早期的AZ疫苗、高端疫苗、BNT疫苗、莫德納疫苗、Novavax等都屬於單價疫苗,且都是運用最早期的武漢株進行研發。雙價疫苗:使用二種病毒株進行研發,目前已研發成功的款式為「原始武漢株+BA.1病毒株」,另一款為「原始武漢株+BA.4/BA.5病毒株」,莫德納以及BNT公司皆成功研發這二款雙價疫苗。次世代疫苗:次世代疫苗即為雙價疫苗。Q4.第四劑疫苗該選擇雙價疫苗(次世代疫苗)?還是單價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國內現行BA.5疫情,BA.1和BA.5都屬於有效疫苗,民眾先打目前有的BA.1現貨,至於有人想要延到BA.5到貨再打,就可能要等一個月左右,由民眾自行考量自己的風險。莊人祥以自己為例,雖然比民眾知道何時會有新疫苗到貨,但他已與羅一鈞都已先去打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有什麼疫苗就打是較優先的選擇。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一般來說來講mRNA疫苗副作用最大的是第二劑,如果之前打莫德納或BNT疫苗太不舒服,可以考慮接種Novavax。黃高彬表示,次世代疫苗目前還在追蹤效果,原先認為其誘發的中和抗體比原始株的mRNA疫苗好,但近期新出爐研究又認為效果差不多。民眾可依意願接種次世代疫苗或單價疫苗。Q5.施打第四劑疫苗的資格?18歲以上、接種滿三劑、與前一劑接種間隔為12周Q6.施打第四劑疫苗,有辦法對抗新冠變異株BF.7、BA.1.1、XXB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新興變異株很多 ,各自的實證資料很少,但目前變異株大多仍屬於「Omicron家族」,疫苗設計若愈接近新型病毒株愈有效,第四劑疫苗仍建議優先施打「次世代疫苗」,實證上顯示次世代疫苗產生抗體較高、保護力較佳。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依據目前次世代疫苗之免疫實證顯示,施打28天後可大幅提高對於BA.4/BA.5以及逐漸成為亞洲主流病毒株XBB之保護,對於曾感染者也可建立Omicron變異株保護。Q7.次世代疫苗有哪些選擇?1.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原型株+BA.1、原型株+BA.4/BA.52. BNT次世代疫苗:原型株+BA.1、原型株+BA.4/BA.5Q8.次世代疫苗分為BA.1、BA.5,兩種款式該怎麼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已向莫德納先訂購60萬劑疫苗,預期11月上旬可到貨。但因還要檢驗封緘,可能要到11月下旬才能接種,建議民眾優先採取「有什麼疫苗就先打」的策略。不過屆時有BA.1和BA.5兩款次世代疫苗可選擇,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以BA.5流行趨勢,屆時接種BA.5次世代疫苗是比較合理的選擇。Q9.天選之人,需要接種第四劑嗎?假設天選之人是重複感染者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目前所提供的BA.1次世代疫苗對於BA.5的中重症預防具有效益,對於BA.2的感染康復者,也可預防BA.5的再感染,建議BA.2的康復者仍需施打次世代疫苗,接種時間,建議從3個月再縮短。假設天選之人是從未感染者陳秀熙表示,目前通報感染的人數約近530萬人,主要是以BA.2為主,台灣約23%的人受到BA.2感染,若民眾不施打次世代疫苗,仍可能會感染BA.5。未曾感染BA.2者,仍應鼓勵施打次世代疫苗,減少BA.5的感染機會,降低住院死亡風險。Q10.接種次世代疫苗常見的副作用?根據指揮中心分析,接種次世代疫苗的副作用,多以輕、中度為主,主要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發燒
-
2022-10-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了疫苗,卻沒有產生足夠抗體?何美鄉分析提升疫苗反應的6個祕訣
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懂得運用;光有意願是不夠的,還要有所行動。—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打了疫苗,卻沒有產生足夠的抗體?這樣的情況可能發生嗎?答案是,有的。疫苗再好,還是會有少數接種者對疫苗反應不良,而導致所謂的「初級疫苗失敗」(primary vaccine failure)。意思就是接種了疫苗,卻沒產生足夠具保護性的抗體。在現代疫苗學的發展歷史上,B 型肝炎疫苗問世之際,此類「原發性疫苗失敗」的案例,特別引人注意。約5%的B 肝疫苗接種者,體內沒有產生抗體。這種無反應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具有遺傳易感性(因特定環境條件、生活習慣影響,促發某種遺傳性健康問題)。不過更傳統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向來都有年長者或慢性病患者對疫苗反應不佳的現象。年齡與疫苗反應的關係一直都是存在的,如在嬰兒期,也會因為免疫系統還未成熟,導致小於六個月的嬰兒對麻疹疫苗反應普遍不足的困境。在成年人族群,導致疫苗反應不佳的原因,是疫苗研究者長期以來非常感興趣的議題。至於老年人,特別容易受到缺乏運動的影響,因為缺乏運動的特徵與自然衰老的結果似乎是重疊的,如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肌少症和認知障礙等傾向。不僅如此,免疫功能也與年齡息息相關。免疫功能的喪失或免疫老化,是指人體中最基本的免疫資源逐漸退化或耗盡,而免疫老化與上述常見的老人疾病相關。免疫老化主要是受低度慢性發炎所驅動,而適度的身體活動,已證明有可能透過調節全身低度發炎來增強免疫系統,且可以降低與年紀相關的併發疾病的風險。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總是要試著找到可改變的風險因子,介入並改善人類的健康狀態。要怎麼做,才能讓疫苗反應更好?效力更強?或許,我們已經找到了某些可介入的因子了。身體動一動,疫苗反應好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這時候若加上本章開頭歌德的那句名言,就再恰當不過了。我們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加以運用、採取行動;知識對腦袋有好處,運動則會為身體帶來多面向的裨益。眾人耳熟能詳的俗諺,或許要添上一筆:「活到老,學到老,動到老。」有個非常有趣的臨床實驗【1】這麼告訴我們。針對若干不同性別的受試者,科學家要他們在接種疫苗前六小時,針對接種的那隻非慣用手臂,進行三角肌、肱二頭肌的重量訓練。結果發現,經過重量訓練後,女性對疫苗的抗體反應有所增加,而男性的細胞免疫增強的干擾素-γ反應(細胞在病毒感染後所分泌的觸發免疫系統作用的特異性醣蛋白)也更加提升。無獨有偶,另一項研究【2】,對象為年齡約70 歲且長期不運動的長者,他們對於每年季節性流感疫苗反應都有不佳的紀錄。科學家將老人們隨機分組,A 組給予10 個月中等強度的有氧訓練;B 組則只有接受柔軟度與平衡訓練。10 個月後,A、B 兩組分別接種了季節性流感疫苗, 兩相比較之下,接受心肺運動訓練的A 組受試者,有較高的流感病毒抗體反應。此外,新加坡的一個研究【3】,針對華人社區中接種流感疫苗的56 名年長婦女,給予運動手環,用以監測每日身體的活動程度。結果發現,行走更多的人,她們平常那些抗衡發炎的指標(如IP-10 和Eotaxin)會較低,且與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吞噬作用* 相關的基因表現是上調的。在接種疫苗後,施打部位周邊血液中的單核細胞和漿母細胞的擴增更大。研究發現,單核細胞反應和接種H1N1後的抗體效價之間存有正相關;在行走較多的年長婦女身上,發現18 個月後的第二次疫苗接種,顯示出更高的B 型流感抗體誘導。要知道,B 型流感疫苗普遍抗體反應都比較差。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與活動較少的年長女性相比,身體活躍程度較高的年長婦女,在接種疫苗後的免疫反應較佳。而且我們相信對男性也會有類似的正面效果。以下是另一個有趣的實例。【備註】* 單核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細胞,也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細胞。單核細胞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細胞,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能吞噬、清除受傷和衰老的細胞及其碎片。一項針對65 歲以上的長者所進行的疫苗反應研究【4】,顯示有長期運動習慣的長者,對流感疫苗有明顯較佳的抗體反應。而且,只要有運動,不論劇烈或和緩,都可以讓接種流感疫苗後的抗體效價達到保護性的標準(≥ 40)(如下圖)。 上圖分別代表不運動的老年人、有緩和運動的老年人、有劇烈運動的老年人,對於B 型流感病毒、A 型流感H3N2、A 型流感H1N1 等疫苗的抗體效價反應。可以看到,沒有運動的老年人抗體效價始終不如有運動的老年人(不分劇烈緩和);劇烈運動與緩和運動的差異不是很大,顯示只要有運動就能幫助身體產生抗體雖然年長者對流感疫苗反應不良,一直是疫苗產業界亟欲改善的問題。但從科學實據來看,其實只要稍微改變個人行動,也可以替自己增加疫苗反應強度。不僅老人可以受惠於運動後疫苗抗體增加,運動對中壯年人同樣有用。另一篇文獻薈萃的分析,發現定期運動對多種疫苗的接種者,都有增加抗體的效果,同時減低了31%社區感染疾病的發生率,以及37%感染後死亡的機率【5】。從研究報告亦可以知道,即便是在接種疫苗前只進行單次相對劇烈運動,也被認為是增加對疫苗接種產生的免疫反應的有效策略【6】。年紀是疫苗反應的剋星,但有解套方法人類對流感疫苗的臨床經驗,已有約80 年的歷史。年長者對流感疫苗的抗體免疫反應普遍不如年輕人。而流感疫苗的抗體效價,是可直接推算保護力的。也就是說,疫苗對於年長者的保護力較低。但年長體弱,真的是一個不能改變的事實嗎?除上述運動外,還有其他辦法嗎?於1999 年5 月至11 月進行的一項隨機、雙盲、實驗/安慰劑對照的研究【7】,將19 名年齡65 歲或以上,且BMI 指數≤ 25 的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A 組10 人給予營養補充劑†,九名給予安慰劑。九個月後,兩組人接種了流感疫苗,研究發現,有給營養補充劑的A 組,對流感疫苗的反應很明顯比安慰劑組好。研究證明,年長者維持充足的人體必需營養素,就可以獲得較高的抗體效價。這項證據告訴我們,確保老人家營養不失調的重要性,尤其長輩可能食量不大,那就更需要注意食物中的營養素是足夠的,必要時還是可以外加補給。這也是提高抗體效價的一大重要策略。【備註】† 補充劑含有30% 至160% 的美國建議每日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量,抗氧化劑水平提高,每天兩次250 kcal 能量,持續七個月。每100 毫升補充劑包括100 大卡、3.5 克蛋白質、4.5克脂肪、11.4 克碳水化合物、1.8 克纖維、32 毫克鈉、220 毫克鉀、16 毫克氯、160 毫克鈣、160 毫克磷、40 毫克鎂、3.6 毫克鐵、7.2 毫克鋅、1.2 毫克銅、1.6 毫克錳、0.3 毫克氟、16 微克鉬、34 微克硒、14 微克鉻、60 微克碘、96 微克維生素A、1.2 毫克類胡蘿蔔素、100 毫克維生素C、5.2 微克維生素D、28 毫克-α-TE 維生素E、32 微克維生素K、0.75 毫克維生素B1、0.75 毫克維生素B2、5.6 毫克NE 菸酸、1.8 毫克泛酸、1 毫克維生素B6、192 微克葉酸、2.1 微克維生素B12、28 微克生物素、1.2 毫克輔酶Q10 和7.6 毫克黃酮類化合物。睡得好,疫苗反應好一個鼓勵大眾接種疫苗的電視公益廣告,我們的國民阿嬤陳淑芳說:「打疫苗前要吃飽、睡飽⋯⋯」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背後確實有科學根據。不過只有打疫苗前要睡飽嗎?看看以下的資料,打疫苗後的睡眠可能更重要。科學家針對一群沒有感染過A型肝炎的受試者,研究施打疫苗初始免疫反應是否因睡眠受到剝奪而影響【8】。在接種A型肝炎疫苗後,某些人被要求36 小時內不能睡覺,一個月後他們的抗體反應,比起可正常睡眠的人低了約一半。與睡眠剝奪相比,接種疫苗後的睡眠,使得對於抗原具特異性的Th 細胞數目增加了一倍,並增加了該群人中產生Th1 刺激激素細胞的比例。同時,睡眠也顯著增加了具抗原特異性的IgG1。抗體反應與正常睡眠呈正相關,也與接種疫苗後夜晚和白天的免疫刺激激素釋放相關,且正常睡眠的人有較低的壓力荷爾蒙。同樣的研究也顯示睡眠不足會影響疫苗的細胞免疫反應。一年後測試,這兩組人當中,受到睡眠剝奪的人細胞免疫力仍然較低,顯示充裕的睡眠有助於促進免疫記憶【9】。睡得多與睡得少,對於免疫反應有著不小的影響。也不能忽視睡眠品質的重要性。科學家透過記錄並客觀測量成人施打疫苗前三晚和後三晚的平均睡眠品質與時數,結果發現較短的睡眠時間會降低對B 型肝炎疫苗的反應,還對各種細胞免疫造成了長久的缺陷。回到新冠疫苗,針對希臘醫護人員所做的一篇研究指出,受試者在接種輝瑞新冠疫苗後的睡眠品質,與疫苗反應抗體高低確實是有關係的【10】:抗體效價與年齡、不好的睡眠質量和失眠成反比。自古以來,睡眠一直被視為身體健康的象徵。現在透過研究更證實,睡眠攸關人體抗疫武器(疫苗反應)的強度與有效性。同時佐證了「睡得好,人不老」的先人智慧。壓力小,疫苗反應好心理壓力是當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研究顯示,短期壓力會增強免疫系統,但慢性長期壓力最終會透過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進而導致疾病的出現。比如透過提高抑制性T 細胞的活性,從而抑制免疫系統,接著就會增加病毒感染的風險等【11】。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讓醫學生接種B 型肝炎疫苗標準系列(三劑疫苗在六個月施打完畢),每次都是安排在為期三天考試的第三天接種【12】。施打第一劑後,25%的學生體內已經產生B 型肝炎的抗體,他們算是較早反應的人。有趣的是,這25%的較早反應者,他們自述壓力和焦慮感都比疫苗反應較遲緩的人低。換句話說,75%需要接種第二劑或第三劑之後才會有反應的學生,他們的壓力與焦慮是較高的。一項文獻回顧與薈萃分析的文章,也下了結論:心理壓力可能會降低對流感疫苗的抗體反應【11】。這表示已有多項研究佐證壓力與疫苗反應的關係。另一個疫苗反應與心理壓力相關的研究【13】,是以B 型肝炎疫苗接種者為對象。參與者在第一次注射B 型肝炎疫苗後兩個月和六個月,完成了兩次關於日常生活的困境、精神或神經相關的主訴、應對方式和孤獨感等的問卷調查。第一次接種疫苗後七個月的抗體反應高低,與接種第一劑疫苗後第二個月的壓力指數評分成負相關,短期如學術考試的壓力,和長期壓力如經年累月照顧體弱家人,都會削弱疫苗效力與免疫反應。從這些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適當放鬆心情,或是避免在高壓的時候施打疫苗,皆有助於增加疫苗的效力。體重和性別影響疫苗反應?如果你的體重過重,打了疫苗後發現還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或許不是代表你非天選之人,而是你的「體重」背叛了你。科學家發現,施打流感疫苗後,肥胖的人儘管血清學反應良好,然而接種疫苗後12 個月,肥胖者的流感抗體濃度下降的速度較快。而肥胖者的CD8+T 細胞活化降低,功能蛋白表達降低,顯示細胞免疫不足12。不僅如此,研究還發現,肥胖者罹患流感或類流感的可能性,是正常體重者的兩倍。接下來,是性別這個因素。討論性別差異,可能比討論年齡差異更傷感情【14】。研究指出,女性對流感疫苗的反應確實在某個階段較男性具優勢,通常是在育齡(18 到49 歲)的成年女性最為明顯。或許該研究反映了女性獨特的妊娠狀態,但這同時也是嚴重疾病的危險因素。流感病毒感染在小動物模型的研究,顯示發炎免疫反應在性別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可能影響感染的結果。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產生更高的促發炎細胞因子的反應,同時也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更高的原因。所以,所有育齡婦女,如果沒有特殊醫療相關原因,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是比較好的選擇。從不同條件的人對於不同病毒的疫苗反應,科學家們已經有了非常多的研究,雖然不是新冠疫苗的研究,但免疫反應絕對有其參考價值。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可以說是監測免疫力的一個好的工具指標。而事實上,擁有固定的運動習慣、維持健康體態、攝取均衡營養、有足夠且品質良好的睡眠,及適當的紓壓管道,不也都是健康人生應該具備的元素?以上知識都要付諸行動才有用。你被說服了沒?要行動了嗎?【參考資料】1. Edwards. Et al., Eccentric exercise as an adjuvant to influenza vaccination inhumans. Brain Behav. Immun. 2007, 21, 209-217.2. Woods, et al. Cardiovascular exercise training extends influenza vaccine seroprotection in sedentary older adults: the immune function intervention trial. J Am Geriatr Soc. 2009;57:2183-91.3. Wong, et al. Hallmarks of improved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in the vaccination of more physically active elderly females. Exerc. Immunol. Rev. 2019, 25, 20-33.4. de Araújo et al., Elderly men with moderate and intense training lifestyle present sustained higher antibody responses to influenza vaccine. AGE (2015) 37: 105.5. Chastin, et al., Effects of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on the Immune System, Vaccination and Risk of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ports Med. 2021, 51, 1673-1686.6. Pascoe, et al.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vaccination responses: A review of chronic and acute exercise interventions in humans. Brain Behav. Immun. 2014, 39, 33–41.7. Wouters-Wesseling et al., Effect of a complete nutritional supplement on antibody response to influenza vaccine in elderly people.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2 Sep;57(9):M563-6.8. Lange. et al., Sleep enhances the human antibody response to hepatitis A vaccination. Psychosom Med. 2003 Sep-Oct;65(5):831-5.9. Lange. et. al. Sleep after vaccination boosts immunological memory. J Immunol. 2011 Jul 1;187(1):283-90.10. Athanasiou. et al., 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and quality with immunological response after vaccination agains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infection. J Sleep Res. 2022 Jun 7:e13656.11. Salleh MR. Life event, stress and illness. Malays J Med Sci. 2008 Oct;15(4):9-18.12. Pedersen, et al.,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antibody response to influenza vaccination: A meta-analysis. Brain. Behav. Immun. 2009, 23, 427-433.13. Sheridan. et al.,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immune response to influenza vaccination in humans. Int J Obes (Lond). 2012 Aug;36(8):1072-7.14. Klein et al., Mechanisms of sex disparities in influenza pathogenesis. J Leukoc Biol. 2012 Jul;92(1):67-73.(本文選自商周出版、何美鄉著《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
-
2022-10-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打愈多恐釀免疫疲勞?李秉穎解釋「不會」的原因
指揮中心開放接種高端民眾,補打其他廠牌1到3劑疫苗,有專家憂心,施打過多劑次疫苗恐造成免疫疲勞。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人體免疫系統具調節機制,抗體只要達到天花板極限,後續不論施打哪款疫苗,體內產生抗體後消退速度是一樣的,代謝速度不會變慢。李秉穎表示,施打疫苗或是接觸到病毒,身體所產生的抗體「不會無限上升」,主因是人體免疫系統為了保護身體正常運作,會設下極限值,當抗體生成已經達到100分就足以抵擋病毒,身體就不會浪費能量做出200分的抗體,「這是在浪費」,人體的免疫系統才沒這麼笨。不少醫事人員近期不斷提出疫苗接種後,恐出現「免疫耐受」以及「免疫疲乏」。李秉穎解釋,免疫耐受、免疫疲乏是指施打疫苗後體內所產生的抗體極限,不是打過許多劑次的新冠疫苗,體內抗體就愈來愈低,或是抗體消退速度加快,而是打到第4劑時,體內抗體將會達到最高峰,就算再打第5劑或第6劑,體內抗體也不會再增加。李秉穎強調,不管是哪一款新冠疫苗,身體被刺激出來的都是IgG抗體,抗體消退速度都是一樣的。至於對抗新冠病毒的抗體到底要多高才算是達到極限?李秉穎說「每個人都有所不同」。李秉穎表示,人類的免疫系統中,B細胞是負責製造抗體、T細胞會維持免疫記憶,免疫記憶是指,當T細胞面對到相同的病毒時,會記得觸發B細胞產生過去曾生產過的抗體。T細胞與預防重症有關,接種疫苗後產生的T細胞,很快就會達到上限。李秉穎拿過去的疫苗實驗舉例,先前某款新冠疫苗做過一項研究,施打第1、2、3劑疫苗時,受試者體內T細胞的反應大致相同,T細胞並不會隨疫苗劑次增加而不斷增加。不過B細胞抗體在施打第2劑、3劑時,抗體會不斷上升,相較之下抗體的天花板較高。
-
2022-10-17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疫苗」已有突破 BioNTech創始人:有望在2030年前上市
在新冠疫情期間研發最成功的新冠疫苗之一的背後團隊指出「針對癌症的疫苗可能會在本世紀末之前上市」。衛報報導,與輝瑞(Pfizer)合作生產革命性新冠疫苗的德國公司BioNTech的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夫妻的吳沙忻(Uğur Şahin)和圖雷齊(Ozlem Tureci)表示已經取得突破,讓他們對未來幾年開發癌症疫苗的前景感到樂觀。圖雷齊16日接受BBC採訪中提到如何重新利用BioNTech新冠疫苗的核心mRNA技術,使其能夠啟動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而不是入侵冠狀病毒,當被問到癌症疫苗何時可以運用在患者身上時,他表示「可能會在2030年之前上市」。mRNA新冠疫苗通過將新冠病毒上無害的刺突蛋白的遺傳指令輸送到體內來發揮作用,圖雷齊表示可以採取同樣的方法來啟動免疫系統以尋找破壞癌細胞,該疫苗不攜帶識別病毒的代碼,而是包含癌症抗原的遺傳指令。事實上在疫情爆發之前,BioNTech一直在研究mRNA癌症疫苗,但面對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才轉向生產新冠疫苗,此外,圖雷齊表示BioNTech已經學會如何在疫情期間更快地製造mRNA疫苗,並更好了解人們的免疫系統如何作出反應。新冠疫苗的大力開發和快速推出也幫助藥品監管機構制定如何批准疫苗的規範,圖雷齊仍對這項工作持謹慎態度,表示「作為科學家,我們總是不願說我們將治愈癌症,我們會有一些突破,但我們將繼續努力」。
-
2022-10-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BF.7有一症狀與前面病毒株都不同…最新變異株關鍵6大問題解惑
台灣邊境解封,但最新變異株BF.7、BA.5.1.7在中國多地驗出,歐美各國近期感染比率也攀升,國人該擔心嗎?專家表示,BF.7仍是Omicron的一支,與BA.5相近,國人可平常心看待。BF.7是什麼?在國內曾檢出嗎?民眾應該注意那些症狀?次世代疫苗有效嗎?《元氣網》整理大家最想知道的六大QA,為大家解惑。Q1:BF.7是什麼?在國內曾檢出嗎?A:BF.7是BA.5.2.1.7變異株的簡稱,為OmicronBA.5的亞種病毒株,初步認為比BA.4或BA.5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染力更強,恐造成大範圍傳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於十月十二日表示,BF.7曾於8月5日至9月15日間通報三例,分別來自荷蘭、法國、美國。【延伸閱讀】陸驗出新變異株! 羅一鈞指國內情況:曾驗出三例境外BF.7、無本土Q2:BA.1雙價次世代疫苗對BF.7有效嗎?A:衛福部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召集人李秉穎十三日受訪指出,平均每3到6個月就會出現新變異株,國外現在有BF.7,現在「0+7」上路,BF.7將比過去更快侵台,恐在二到三個月進入國內。民眾千萬不要等BA.5次世代疫苗,應積極接種次世代疫苗,打BA.1雙價就有保護效果。不過,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提醒,現在世界上的新冠疫苗可分成兩種,一種是用武漢株做的,一種是用Omicron做的,「武漢株做的疫苗已經幾乎可以放棄了。」【延伸閱讀】快打次世代疫苗!學者示警:這類人預防住院效果已砍半Q3:BF.7會成為國內主流病毒株嗎?A: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王必勝於十月十三日說,歐洲目前看到有一波疫情升溫,但是否變主流株、嚴重程度仍未知,需要再觀察;目前國內邊境有症狀者還是要唾篩PCR,開放邊境後可能一天會有100多人,陽性率約三成,會送到昆陽實驗室進行定序,做為監測指標。羅一鈞表示,國際上關注,可能取代BA.5成為主流變異株的不僅是BF.7,先前提過BA.2.75,新加坡流行的還有XBB.1變異株,有待後續觀察和預測,目前任何可能性都無法排除,但也沒有一個專家能預估準確預估12月或明年1月會流行什麼。Q4:BF.7症狀有哪些?A:目前已知BF.7症狀多數與感染Omicron其他變異株相似,包括頭痛、胸痛、嗅覺改變、持續咳嗽、聽力喪失等,但也有其他新冠症狀,例如疲憊、腹痛、腹瀉、流鼻水、喉嚨痛。Q5:BF.7目前傳播狀況如何?A:中國10月9日通報逾1700例,當地報導BF.7不到一周前才在內蒙古自治區被發現,已席捲更多中國省分。BF.7也在德國、法國、丹麥、英國及比利時等國迅速傳播。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監測也發現,目前仍以BA.5和BA.4.6為主流毒株,但BF.7緊追在後。Q6:BF.7會造成重複感染嗎?A:黃立民表示,BF.7和BA.5都是Omicron的分支,只差一個氨基酸,蛋白質形狀改變,抗體有可能會認不得,導致免疫逃脫。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BF.7相關資料不多,尚不知其毒性和免疫逃脫程度。目前已知BF.7是從BA.5衍生,兩者序列接近,但BF.7的S蛋白結構有變化,可能會改變抗原性,因此仍可能有免疫逃脫,讓人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