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959
筆 文章
-
-
2021-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喘過才知苦!當血氧開始掉 他喘到連擦屁股都無力
「今天血氧多少?」這是朋友同事確診時,每天問安的第一句話。「趕快買測血氧儀!」這是台灣疫情升溫時,給台北朋友的第一句話。「這瓶氧氣帶回去!」這是李總新冠康復出院時,醫護交代的第一句話。三月間某天,接到李總來電,「我家三人都中招了,我們兩人前天在會議室開會,你快去檢測。」我已經歷六次檢測,同事形容我「闖過一關又一關」,雖每次安然過關,但仍不敢大意,馬上找到「行動快篩車」,去做快篩和PCR。心想李總電話中語氣平穩,應沒事;何況前一月確診的同事,無症狀也未感染家人。未料,抗疫生活中的一絲絲樂觀,又被剝奪。「東防西防,家賊難防啦。」當天和李太太Sophie聯絡,問看看「家裡有無藥品?能幫什麼忙?」她說出家裡備妥的一大串藥品,自嘲地數落寶貝兒子。當時她萬萬沒想到,寶貝父子竟嚴重到先後住院。居家一年多,公園慶生吃外賣,竟帶回意外「禮物」。李家28歲的兒子Peter「在家上班」一年多,去年沒過生日,今年兩個朋友執意要為他慶生。三人在泰國餐廳點了外賣,在公園開趴,保持距離,各自有餐盒。小聚後七天,Peter喉嚨有點怪怪,「吃個Tylenol吧」,和往日一樣吞個美國家庭的必備良藥,但症狀未解且低燒,「沒那麼倒楣吧……」Peter提心吊膽去檢測,忐忑不安等結果,等到最不想要的答案「positive(陽性)」。四位接觸者,聚餐的朋友「negative(陰性)」,家裡爸媽「positive」。兒子血氧一路降,低於90醫院才收。「96→95→93→92→……」Peter持續發燒、小咳有痰、嗜睡、吃不下,且血氧一路降低,但血氧未低於90,醫院不收。一測到88,當時無症狀的李總二話不說,立即送兒到紐約長老會皇后醫院。這對父母,把兒子送進醫院後,兩人開始出現不同的新冠症狀:李總是關節痛、骨頭痠痛、發燒拉肚子;Sophie是低燒、小咳有痰、流鼻水。這些嚇不倒兩人,最掛念Peter接受什麼治療?治療有效嗎?Peter和紐約第一位染疫的華人醫師助理一樣,醫院先給予「瑞德西韋」(Remdesivir),再加上「血清療法」(注射新冠康復者的血漿)。感謝醫師正確的判斷,Peter血氧回來了,肺部也未受損,年輕就是本錢。回想去年四月天,紐約州長天天向聯邦要呼吸器,醫師面對病毒束手無策。兒子出院換爸爸入院,明明前一天還中氣十足……「兒子出院隔天,換我血氧開始掉。」李總知道血氧90醫院不收,當血氧從93掉到89.88,他馬上拿到家醫證明,在Sophie和Peter憂心下,帶著平日服用的藥物,直奔皇后醫院。前一天家庭醫師才判斷,「聽你講話中氣十足,沒問題。」急診室滿載,病床已躺滿病患,暫安置走廊的病床也無空位,李總分到一張輪椅,先坐著灌氧。辛苦坐了四小時,血氧回到90,按照醫師指示,在走廊來回走一趟,血氧降到88,這才夠格被送上病床送進病房。李總提醒:「急診室裡一對老夫妻,已接種第一劑輝瑞,未料仍雙雙中招。台灣疫苗不夠,少數人幸運打到第一劑,但不要誤以為已有保護力。」喘喘喘……擦屁股、刷牙這等小事,竟變成艱鉅任務。「上廁所擦屁股,坐在馬桶上,喘個五分鐘,才有力氣擦第二次。」李總此時才體會什麼叫做沮喪,舉手之勞的日常小事,得費九牛二虎之力。醫護交代,即使只是去上廁所,也不能拿下氧氣,不然可能走不回病床。他偷偷試拔了一下,嚇呆了,才拔掉三秒鐘,就喘到不行;即使灌著氧氣,「從廁所走回病床,也得喘個十分鐘,才有力氣躺下來。」住院後首次檢查,血氧84,開始五天療程。他和兒子一樣接受「瑞德西韋」、另接受「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五天後,血氧回到93,刷牙和漱口也不再令他恐懼。這五天他是「含著水也喘、吐個水也喘,刷個牙,上氣不接下氣。」這天窗外有陽光,他被規定在走廊走一圈後,醫師看著儀器上的數字,點了點頭;另一名醫師拿著出院報告,對他笑了笑;李總看著出院說明書上的日期,共住院七天。他帶著一瓶氧氣和藥物,步出醫院,能在藍天下自行呼吸,太可貴了!男兒有淚先忍著,老婆來了才爆淚。住院期間天天一針防血栓,慎防可怕後遺症。出院一周,全家再測,「耶,全是negative。」但開心中有些許沉重,因為表親全家六人中招復原後,其中一長輩的腎受損,現在必須洗腎。李總提醒,他住院期間天天都打一針防血栓「抗凝血」,感嘆一位朋友確診治療後,呼吸正常、肺也正常,卻不幸病逝,非死於新冠,是腦血管栓塞奪命。兩周後,李總全家真正的甩掉「累、虛、弱」三字,重新回到滑步機。90天後,要做抗體檢查,也已預約7月要打莫德納!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世衛討論免疫橋接 非取代三期試驗
國產疫苗以「免疫橋接」取代臨床試驗三期爭議持續,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昨參與長風基金會線上會議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討論免疫橋接是為因應變種病毒,協助已上市疫苗,毋需因應變種病毒再做一次三期臨床,並非讓第一代疫苗用二期取代三期,國產疫苗仍應做三期才能確定效力。陳秀熙表示,國內對於二期臨床橋接到三期臨床的概念已有些混淆,國際間討論免疫橋接,主要是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變化過於快速,變異株可能影響疫苗效力,讓已上市疫苗,可免於再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省下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並不是為了讓未上市的疫苗,直接用二期臨床取代三期試驗。陳秀熙表示,二期臨床試驗僅能得知疫苗產生多少有效抗體,但不代表這些抗體足以讓人體對抗病毒,降低重症或感染的效力,三期臨床試驗才能證實疫苗對人體是否具有足夠的保護力。他認為,國內的規定已經制定,但呼籲國產疫苗一定要繼續做完三期試驗,且國產疫苗不只是要跟AZ疫苗比較效力,建議也應該與類型相似的諾瓦瓦克斯疫苗比較,也應出具對變異株的效力資訊。國產疫苗若順利上市,未來可能會有「混打」的情況需要面對,陳秀熙表示,僅二期臨床就通過緊急授權的國產疫苗,面對國際認證,恐需再打國際疫苗。國際上對於混打的資訊不多,西班牙資訊指出,打一劑AZ後再接種輝瑞,會使體內抗體大增,且沒有明顯副作用。關於疫苗國際認證的討論莫過於是「免疫護照」,陳秀熙指出,若全球疫情妥善控制,免疫護照的概念將被淡化,國產疫苗也就不會面臨到國際認證的問題。但他仍強調,無論如何,國產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還是應該要做下去。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哪一種疫苗最合適? 新冠疫苗四大技術比一比
新冠疫苗為全民關注焦點,但四大技術包括mRNA、重組蛋白(次單位)、腺病毒、滅活病毒的異同與優劣,一般民眾大多霧煞煞。最近永齡基金會、台積電要買的BNT疫苗,就是mRNA疫苗,也號稱是相對有效的疫苗。至於哪一種疫苗最有效?可能因人而異,不過每種疫苗都或多或少會有副作用,只是因個人體質表現狀況不一。最近發表最新試驗結果的Novavax公司,其數據顯示,保護效果逾九成,其重組蛋白技術,恰好跟國內三家疫苗廠國光(4142)、高端、聯亞生的技術一樣,也引發討論。這四大疫苗技術,各有優缺點。先講近日最受關注的重組蛋白技術,是取病毒的DNA培養出「假病毒」,這類假病毒帶有新冠病毒的「特徵」,因此開發成疫苗打入人體後,免疫系統可以透過認識「病毒特徵」產生抗體,而後遇到真病毒就會啟動攻擊。優點是安全、有效,缺點是開發時間長。其次,以mRNA為主要技術的輝瑞BNT、莫德納疫苗,屬於最新技術也最複雜,是把病毒的「遺傳訊號」(mRNA)片段包在奈米等級的「油脂球體」中,打到人體,這個遺傳訊被人體接收後,生產出「病毒的特徵(蛋白)」,讓免疫系統認識並產生抗體。優點是辨識病毒效率高,但缺點是保存不易,而是否可能在未來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發展,也存在爭議。第三是,腺病毒載體疫苗,主要開發者有嬌生、AZ。腺病毒疫苗的技術原理,是以腺病毒為載體並帶著新冠病毒DNA的片段,進入人體細胞,也是複製出病毒蛋白讓免疫系統認識,再產生抗體。優點是保存容易、成本低,但因為本身是病毒,容易造成較多副作用。最後是滅活(死毒)病毒,以中國大陸的科興疫苗為代表,簡言之,把病毒弄死(降低活性)後,並把病毒屍體注入人體,讓免疫系統認識進而產生抗體,達成免疫效果。優點是開發時間短、簡單、有效,但危險性也較大,因為或許有「滅活不完全」的病毒潛藏其中。屆時可能打疫苗反而感染。
-
2021-06-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懶人包/居家快篩試劑上市了!一篇看懂四款最完整使用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一餘年,本土疫情自5月11日延燒至今已超過一個月,三級警戒及全國停課同步延長,國內防疫以來首次採用抗原快篩試劑,僅需 15 分鐘就能知道結果。目前國際上的新冠肺炎(COVID-19)快篩檢測法,主要分為「核酸檢測」、「抗原快篩」與「抗體快篩」三種。「抗原快篩」與「抗體快篩」更適合第一線防疫使用,除了不需特殊儀器與專業醫護人員操作外、操作時間可從 4 小時縮短為 15-20 分鐘。居家快篩試劑有哪些?衛生福利部食藥署正透過大量快篩快速找出可能的傳播者並加以隔離,避免防疫破口。為增加檢測能量,今公布居家快篩指引,教導民眾該怎麼在家使用居家快篩試劑。一旦篩檢出陽性,一般民眾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將採檢試劑用塑膠袋包裝好,攜帶鄰近的社區採檢站,再進行一次採檢;若是正在執行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使用居家快篩篩出陽性,應立即撥打1922或聯繫衛生局。食藥署指出,最快下周即可在各通路購買得到,目前價格估計在100到1000多元左右。因居家快篩試劑屬於醫療器材,需要在有醫療器材販賣業執照處販售,像是有執照的藥局、藥妝店、醫材行等。*食藥署規定,居家快篩試劑並未准許於網路上販售,不管是正品還是仿冒品,依法可開罰 3 萬元以上、100 萬元以下罰鍰。食藥署目前核准的居家快篩有四款專案進口,產品名稱分別為「盧西拉家用確可易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萊析樂家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組」、「羅氏家用新冠病毒抗原自我檢測套組(鼻腔)」、「英斯特家用新冠抗原快篩試劑」;一款專案製造快篩試劑,產品名稱為「福爾威創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速檢驗套組」。 目前,食藥署已擬定居家快篩指引,若民眾居家快篩驗出陽性,仍須就近到採檢站快篩或做 PCR 檢測;若驗出陰性,也仍須自我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症狀,應再居家快篩一次,或是到採檢站篩檢。詳見疫情指揮中心公佈居家廣篩流程圖:居家快篩試劑怎麼做?根據食藥署規劃指引的草案符合 14 歲以上的民眾都可自行採樣,但兩歲以上須由成人協助採樣。民眾在購買家用快篩試劑時,會媒合醫事人員提供面對面或線上指導,避免採檢失敗或錯誤。◎盧西拉家用確可易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使用操作說明• 選擇一個可以坐下30分鐘位置不被干擾的地點來進行此測試。• 請在使用開始前仔細閱讀所有說明。• 在準備執行測試之前,不要將電池插入檢測裝置。• 確保您的測試套件包含:2 顆 AA 電池,檢測裝置(袋 1),樣品瓶(袋 2),鼻拭子(標記為 3)和塑膠處理袋。• 洗手並且乾燥雙手。👉步驟 1.準備你的測試• 當準備就緒開始檢測,從袋 1 中取出檢測裝置。• 打開電池蓋並插入電池。 檢查 Ready 燈號是否已亮起。• 打開樣品瓶袋 2,移除樣品瓶密封蓋。• 在準備使用之前,請勿打開拭子注意:使樣品瓶遠離兒童。避免接觸眼睛和皮膚,如果發生接觸,請用水沖洗。 如果刺激持續存在,請就醫。👉步驟 2.採樣兩邊鼻孔要使此測試正常運行,需要用鼻拭子擦拭兩邊鼻孔。• 從手柄端取出鼻拭子,不要將鼻拭子放下。• 向後傾斜頭部,輕輕插入鼻拭子尖端,直到它完全進入您的/患者鼻孔,並遇到阻力。• 一旦鼻拭子尖端完全在鼻孔內,將鼻拭子捲繞鼻孔內壁 5 次。旋轉時,鼻拭子應觸摸鼻孔壁。• 在另一鼻孔中重複擦拭步驟。👉步驟 3.攪拌鼻拭子並開始檢測•將鼻拭子插入樣品小瓶,直到它觸及底部。•攪拌樣品小瓶 15 次混合樣品。•丟棄鼻拭子。• 關閉樣品瓶帽蓋,並下壓樣品瓶到檢測裝置,直到出現扣合聲• 當測試開始運行時,Ready燈號開始閃爍如果“Ready”燈號在 5 秒鐘內不閃爍,請使用手掌更牢固地向下按壓以開始檢測。⏰等待30分鐘。👉步驟 4.讀取結果• 30 分鐘後測試完成後,將顯示 Done 指示燈• Positive 旁燈亮,表示陽性結果• Negative 旁燈亮,表示陰性結果• 所有的燈亮,表示不正確結果*請將測試結果拍照留存,並配合國內防疫政策。👉️步驟 5.丟棄測試套件測試完成後,如檢驗結果為陽性,請將檢體及檢測裝置妥善密封,於前往社區採檢院所篩檢時,交付篩檢站進行醫療廢棄物處理。測試完成後,如檢驗結果為陰性,請將檢體及檢測裝置放在塑膠處理袋中,並將所有測試包材料丟棄在垃圾桶內。◎萊析樂家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組👉使用操作說明• 選擇一個可以坐下30分鐘位置不被干擾的地點來進行此測試。• 請在使用開始前仔細閱讀所有說明。• 在準備執行測試之前,不要將電池插入檢測裝置。• 確保您的測試套件包含:2 顆 AA 電池,檢測裝置(袋 1),樣品瓶(袋 2),鼻拭子(標記為 3)和塑膠處理袋。• 洗手並且乾燥雙手。👉步驟 1.準備你的測試•當準備就緒開始檢測,從袋 1 中取出檢測裝置。打開電池門並插入電池。檢查 Ready 燈號是否已亮起。•打開樣品瓶袋2。移除樣品瓶密封蓋。👉步驟 2.採樣兩邊鼻孔要使此測試正常運行,需要用鼻拭子擦拭兩邊鼻孔•從手柄端取出鼻拭子,不要將鼻拭子放下。•向後傾斜頭部,輕輕插入鼻拭子尖端,直到它完全進入您的/患者鼻孔,並遇到阻力。•一旦鼻拭子尖端完全在鼻孔內,將鼻拭子捲繞鼻孔內壁次。旋轉時,鼻拭子應觸摸鼻孔壁。•在另一鼻孔中重複擦拭步驟。•在兩個鼻孔中旋轉5次。👉步驟 3. 攪拌鼻拭子並開始檢測• 將鼻拭子插入樣品小瓶,直到它觸及底部。• 攪拌樣品小瓶15次混合樣品。• 丟棄鼻拭子。• 如果Ready燈號在 5 秒內不閃爍,請使用手掌更牢固地向 下按壓以開始檢測。• 檢測開始後,不要移動檢測裝置。⏰等待30分鐘。👉步驟 4.讀取結果• 30 分鐘檢測完成後將顯Done指示燈。• Positive 旁燈亮,表示陽性結果。• Negative 旁燈亮,表示陰性結果。• 所有的燈亮,表示不正確結果。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您很可能感染COVID-19,請立即前往社區採檢院所篩檢,並依據中央疫情指揮 中心規定執行相關防疫措施。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陰性結果意味著導致 COVID-19 的病毒未在您的樣本中找到。但是,此檢測可 能會給某些患有 COVID-19的人提供不正確的(偽陰性)的陰性結果。這意味 著即使測試為陰性,您可能仍可能擁有 COVID-19。如果是這樣的話,醫事人員 將考慮檢測結果與您其他方面的病史,如症狀和可能的接觸史,以決定如何照顧你。重要的是,您與醫事人員的合作,以瞭解您應該採取的下一步行動。👉步驟 5.丟棄檢測套件• 測試完成後,如檢驗結果為陽性,請將檢體及檢測裝置妥善密封,於前往社區採檢院所篩檢時,交付篩檢站進行醫療廢棄物處理。• 測試完成後,如檢驗結果為陰性,請將檢體及檢測裝置放在塑膠處理袋中,並將所有測試包材料丟棄在垃圾桶內。◎羅氏家用新冠病毒抗原自我檢測套組(鼻腔)👉步驟 1.準備你的測試(1)仔細閱讀SARS-CoV-2 Antigen Self Test Nasal的使用者快速操作指引。(2)進行測試前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手部清潔液。(3)檢查鋁箔袋背面的保存期限 。如果保存期限已過,請勿使用本測試。(4)依撕開線撕開其中一個鋁箔袋 1,並取出測試裝置和乾燥劑包。(5)確保測試包裝完好無損,並且乾燥劑包裝中沒有綠色珠子。不要打開乾燥劑包裝。👉步驟 2.收集和製備鼻腔檢體樣本(1)沿撕開線撕開鋁箔袋 2 取出其中一根裝有液體的試管和一個噴嘴蓋並將它們放在桌子上。(2)小心地打開試管上的封膜,液體不要溢出試管。並置放在試管架中。(3)用紙巾擤一下鼻子。(4)從包裝中取出拭子。 確保您只觸摸拭子的手柄而不是尖端的軟墊。(5)頭稍微往後傾斜。(6)將前面帶有軟墊的拭子插入你的左鼻孔。 緩慢滑動拭子大約向前 2 公分(平行於您的嘴巴頂部)- 不向上)直到遇到阻力。不要施加任何壓力。(7)拭子抵靠鼻腔內壁並旋轉4次(總共約15秒),再將其從鼻孔中取出。(8)使用同一個拭子,在右鼻孔重複步驟6和7注意::必須使用相同的拭子,從兩個鼻孔取出樣本。(9)將拭子插入試管中,直到軟墊進入液體。擠壓底部的管子並緊握住它。將拭子攪拌10次以上,以將生物材料從拭子轉移到液體裡。(10)一邊擠壓拭子一邊取下棉籤管以從拭子中提取液體。丟棄拭子並用噴嘴蓋牢固地密封試管。警告! 不擠壓管子會由於拭子中的緩衝液過多,而導致結果不正確。👉步驟 3.進行檢測(1)將測試設備放在平坦的表面上。(2)將試管直立在下面圖片標記的圓孔上方(不超過矩形結果顯示窗口)。(3)精確地將 4 滴滴到圓形孔中。 如有必要,輕輕地將管子的兩側擠壓在一起。注意:即使您不小心將5滴滴在測試設備上,您仍可以繼續測試。(4)設置定時器,並在 15 分鐘後到 30分鐘間讀取測試結果,並將結果拍照留存。警告! 在15 分鐘之前或 30 分鐘後讀取的測試結果可能不正確。(5)測試後,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洗手液。(6)丟棄檢測套件• 測試完成後,如檢驗結果為陽性,請將檢體及檢測裝置妥善密封,於前往社區採檢院所篩檢時,交付篩檢站進行醫療廢棄物處理。• 測試完成後,如檢驗結果為陰性,請將檢體及檢測裝置放在塑膠處理袋中,並將所有測試包材料丟棄在垃圾桶內。👉步驟 4.解釋結果(1)如果品管線(C)不可見,則必須認為結果無效。測試運作不正常,您應該使用不同的測試套件進行另一次測試。您可能錯誤地執行了測試。仔細閱讀使用說明並重複測試。如果您的檢測結果仍然無效,請聯繫您的醫生或COVID-19檢測中心。(2)如果測試線(T)和品管線(C)一起可見,則此意味著結果是陽性。仔細看結果:如果兩條線可見,測試應該被認為是陽性-即使它們很微弱。您很可能感染COVID-19,請立即前往社區採檢院所篩檢,並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規定執行相關防疫措施。(3)如果品管線(C)可見(無論它有多暗),而測試線(T)不可見,這意味著結果為陰性,您可能未患有COVID-19。陰性結果意味著導致COVID-19的病毒未在您的樣本中找到。但是,此檢測可能會給某些患有COVID-19的人提供不正確的(偽陰性)的陰性結果。這意味著即使測試為陰性,您可能仍可能擁有COVID19。如果是這樣的話,醫事人員將考慮檢測結果與您其他方面的病史,如症狀或可能的接觸史,以決定如何照顧您。重要的是您與醫事人員的合作,以瞭解您應該採取的下一步行動。◎英斯特家用新冠抗原快篩試劑(1)你需要一種方式為測試計時。(2)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20秒,在開始測試之前。(3)套件包含:兩個小袋,每個小袋都有一個裝置和一個管子、使用說明、陽性結果參考卡和測試台。(4)拿起由兩部分組成的小袋子。(5)撕開裝有管子的袋子並取出管子。 (6)在管子處於直立位置時,輕輕地前後搖動蓋子以將其取下。不要扭曲,不要倒出液體,不要喝。(7)將試管滑入測試台,放置在堅固的平面上。不要從前面用力,因為可能會發生飛濺。管子應以一定角度放置在支架底部。如果溶液溢出,您將需要進行新的測試。(8)用紙巾輕擤鼻涕。如果幫助某人,請指導他們輕擤鼻涕。請勿使用紙巾清理鼻腔。丟棄紙巾並徹底洗手。開始收集前擦乾雙手。(9)撕開裝有測試裝置的袋子並取出。• 請勿用手指觸摸拭子。• 請勿吞食防腐劑。如果不存在防腐劑,請勿使用該測試。(10)將設備的拭子插入鼻孔內。繞鼻孔轉15圈,同時保持與鼻孔內壁接觸。擦拭兩個鼻孔(圖 1 和圖 2)。如果您沒有對兩個鼻孔各擦拭 15 次,您可能會得到錯誤的結果。(11)將測試台放在平坦的表面上,然後將設備的拭子插入管中。 攪拌 10 次使檢體與液體混合在管中。確保拭子朝向管子的背面,以便與液體接觸。旋轉設備少於 10 次可能會導致無效結果。(12)混合後,將設備留在管中。確保拭子接觸管的底部並且結果窗口面向您。啟動計時器 30 分鐘。 請勿在測試運行時從管中取出設備。 測試工作進行時,結果窗口將顯示紅紫色。在30到40分鐘內讀取結果。為獲得準確結果,請勿在30分鐘前或40分鐘後閱讀。30分鐘之前閱讀可能會導致假陰性結果。👉解釋結果: 在光線充足的區域讀取測試結果。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不做三期試驗 專家:很危險
德國生技大廠CureVac近日公布旗下mRNA新冠疫苗三期試驗,四萬人的試驗,解盲結果是保護力只有四七%,成為臨床試驗中保護力最低的墊底。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說「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和抗體的效價不能橋接到疫苗的保護力;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也表示,「光看抗體反應是不夠的」,台灣政府如果要蠻幹是很危險的。上周高端疫苗二期解盲,衛福部公布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標準,亦即食藥署將以免疫橋接方式,採用中和抗體作為替代性療效指標,並以標準較低的AZ疫苗為對比,中和抗體效價「不劣於」AZ疫苗就可能拿到緊急使用授權(EUA)。陳培哲表示,CureVac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保護效果未達WHO訂下疫苗有效至少要五○%保護力的標準,但CureVac在第一期臨床試驗,疫苗受試者的中和抗體效價也很高,「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和抗體的效價不能橋接到疫苗的保護力。陳建煒表示,CureVac是繼BNT及莫德納後,世界上第三個mRNA的疫苗。CureVac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抗體數據很漂亮,才會去做第三期大規模試驗,因為第三期是很大的投資,但結果沒有很成功,這就代表著,如果你不做第三期,很多東西是不知道的,「就好像在沒有燈的情況之下開車,不知道開到哪裡去」。CureVac公司按規定發布試驗期中分析結果後,該公司股價即暴跌。對此,陳建煒表示,「這個在生技界是很常見的事」,「這本來就是要由專業人士和市場去判斷,而不是靠放話或關愛的眼神」。
-
2021-06-19 養生.聰明飲食
夏天吃對蔬果對心臟好! 專家認證「護心飲食3大重點」:今天吃了嗎?
酷夏來臨,多吃當季當令、含水多的蔬菜,如小黃瓜、苦瓜、茄子、四季豆、玉米、番茄等,既可補水消暑,又不用擔心膽固醇或肥胖上身,有助於心血管健康。︱要素1︱ 飲食重點:多吃瓜類、補足水分夏天是容易脫水的季節,不是出汗太多,就是整天窩在室內吹冷氣,水喝太少,為避免脫水,除了要多喝水,也要從食物中補充足夠的水分,因此,含水比例 90%以上的瓜類,成為夏天蔬食的首選。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台灣夏季的蔬菜,種類較少,不像冬天、春天那麼豐富,以能耐病、耐熱與耐濕的蔬菜為主,尤其是含水分多者,像是小黃瓜 (含水96%)、苦瓜(含水94.3%)、 絲瓜(含水94. 6%)、 冬瓜(含水97.1%)、胡瓜(含水96.1%)等瓜類,還有茄子(含水93.4%)。 ︱要素2︱ 擇食富含膳食纖維、植化素蔬菜夏季當令蔬菜大多富含水分,很符合夏天人體缺水的需求,但相對的,此季節的 蔬菜所含的膳食纖維就比其他季節的蔬菜要少一些。除了茄子每100g含2.2g的膳食 纖維、苦瓜每100g仍有3.2g的膳食纖維,其餘水分含量多的瓜類,膳食纖維並不高,像小黃瓜僅有1.3g、絲瓜只有1g,膳食纖維含量都偏低。為能減少身體的負擔,食用夏日含水量多的蔬食,劉怡里建議,最好能搭配含膳食纖維豐富的全穀類主食,像是糙米、糙薏仁、紫米或蕎麥麵、小麥土司等,也可以增加毛豆、黃豆等豆類食材組合,在需要減肥的炎夏時節,可從零膽固醇的豆類攝取到好的油脂與優質蛋白質,對身體的負擔也較小,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因此瓜類+豆類+全穀類,可謂相輔相成的「最佳拍檔」。此外,在全球化下,目前蔬果季節的界線已經不太明顯,因此,夏日水分多的小 黃瓜、苦瓜等瓜類及植化素多的茄子、番茄、四季豆等蔬菜,也可搭配一些全年可見並非只在夏季盛產的蔬菜,例如十字花科的花椰菜或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蔔等,讓蔬菜的攝取種類不會受到太多局限。另外,洋蔥、青蔥、大蒜等辛香料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和B6,是製造抗體所需要的,也可提升免疫力,洋蔥本身又含有類黃酮素,對初期感冒有防治效果,可提高對抗病毒的抗氧化能力。 ︱要素3︱ 水炒或涼拌蔬食,少量好油提升食慾在夏天,食用生菜沙拉的比例可以提高,劉怡里提醒,沙拉醬的運用要特別小心,以免吃入太多油脂,可適量使用橄欖油、亞麻仁油或堅果來替代高熱量的沙拉醬。 一般蔬食可以簡單的水油炒,或是加一點醋,用油醋醬來涼拌蔬食,適合家中有 老人或小孩因天熱胃口不好時食用,酸酸的口感與少許油脂,可增加食慾與飽足感,並可提高蔬食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不過,單只有蔬菜不可當作一份正餐,要能搭配主食,如玉米,還應該添加一些 豆類如毛豆、肉類如雞胸肉或海鮮類如鮭魚、章魚等蛋白質的攝取,才能兼顧營養均衡;若是仍太過輕食,男性於餐後還可吃一點水果來做補充。此外,夏天蔬食的保存也很重要,天氣熱,蔬菜較容易腐敗,劉怡里說,可以簡單的抓一點鹽或糖漬蔬菜,也能幫助開胃,但糖與油的用量要少,冷藏於冰箱中,應盡快在1、2天內吃完。 延伸閱讀: ·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專家揭「爆血管真相」:2類人要注意 ·夏天晚上總是睡不好? 這些「失眠地雷」要小心...水喝太少、飲食不均衡都上榜 
-
2021-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劉宏恩:保護效力不確定的疫苗 可能對社會防疫有害
中央社日前報導「德CureVac疫苗試驗期中分析出爐 效力僅47%」,衛福部疾管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委員、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在臉書表示,這則新聞在國內似乎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它在國產疫苗的爭議當中,具有重要的參考與討論價值。他說,原本被國際間樂觀期待,由德國藥廠CureVac與全球製藥巨擘GSK、拜耳等大廠共同合作,並獲得比爾蓋茲基金會注資的新冠肺炎疫苗CVnCoV,前天宣布該疫苗「三期」試驗期中分析所得的保護力僅47%,未達設定目標。劉宏恩表示,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是︰該疫苗之前一二期試驗的中和抗體效價數值是漂亮的,是達標的!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清楚的例證︰未作三期試驗去實際比較有無注射疫苗的受試者後來有無感染疾病的差異,單單僅從二期試驗於實驗室檢測得到的中和抗體效價去「推論」這個疫苗的效果,這個「推論」仍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我們並不清楚接受注射的民眾受到保護(避免染疫或重症)的效果將有多大。「我從不反對台灣有國產疫苗」,劉宏恩說,但如果民眾接受注射的疫苗其保護效力並不確定,它反而可能讓接受注射的民眾產生錯誤的安全感,也讓政府於防疫決策時難以正確評估群體免疫目標的門檻,或者是否隔離或解封的決定。他說,保護效力不確定的疫苗可能對社會防疫有害,這是科學問題也是嚴肅的政策問題,不是愛台灣與否或台灣生技產業重不重要的問題而已。對於國產疫苗EUA標準有嚴重爭議,他從去年10月公開投書提醒政府到現在,一路關切的重點始終在此,初衷從未改變。他提醒政府,保護效力不確定的疫苗,倘若日後實際施打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臨床效果不佳,到時候引發的社會信任問題與政治風暴,以及對國內生技產業的破壞力,會讓現在的國產疫苗爭議只是小菜一碟而已。「很多事情要看遠一點」。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NN獨家專訪 高端總經理對自家疫苗掛保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高端疫苗生物製劑的新冠疫苗,已是台灣抗疫努力的關鍵,但報導也點出這款疫苗的有效性還在未定之天,就要開始為民眾施打疫苗,是否有操之過急的問題。對此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認為,若數據和結果公開透明、且令人信服,民眾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接受。CNN在這則報導中,說明了台灣取得新冠疫苗的困境,並在訪問陳燦堅和高端海外發展經理唐克漢(Paul Torkehagen)的過程中,屢次點出高端疫苗有效性的問題。在這則總長2分50秒的報導中,陳燦堅露臉的時間不到一分鐘。CNN說,這是高端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後的第一場專訪。在這段題為「這位執行長如何試著讓他的國家脫離新冠危機」的影片中,CNN說明高端是第一家向政府當局申請新冠疫苗EUA的台灣藥廠,蔡英文總統也寄予厚望,希望國產疫苗能在下月底前備妥為公眾施打。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台灣政府正苦於取得足夠的外國新冠疫苗,而近來兩岸關係情勢緊張,台灣政府指控北京當局阻擋疫苗輸入台灣,但遭中國大陸否認,這也在在讓高端研發疫苗的工作,成為台灣抗疫努力的關鍵。CNN記者雷普利(Will Ripley)也親自造訪高端,介紹內部環境,「這裡是他們封裝、貼標籤及裝箱(新冠疫苗)的地方,一箱可裝100劑疫苗。這家公司(高端)說他們能夠擴大產量,最後每年可生產4,000萬-5,000萬劑疫苗」。陳燦堅受訪時說:「一方面,我對我們的疫苗問世覺得很興奮,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很難過,如果再早一個月完成,或許我們能夠拯救更多人的生命。」雷普利詢問,有一些台灣民眾不願接種國產疫苗,陳燦堅想對這些人說些什麼?陳燦堅表示:「一旦數據和結果公開透明、且令人信服,我認為大家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接受。」報導指出,數據顯示,高端疫苗是安全的,且抗體生成率達99.8%,但目前尚待確定的,則是有效性如何。報導指出,在一個月前,台灣的確診人數還少之又少,因此雷普利也詢問高端海外發展經理唐克漢(Paul Torkehagen),高端是怎麼在台灣幾無確診病例的情況下,開發新冠疫苗的。唐克漢回答,這是個很難的問題,高端疫苗剛完成二期臨床試驗,「我們所做的,是設計規模相當大的二期試驗,一般的二期臨床試驗通常只有幾百人參與。我們的二期有3,800名受試者。我們需要相當大量的安全數據」。但CNN記者雷普利也問到,在不知道有效性的情況下,就申請EUA、並開始讓民眾施打疫苗,會不會操之過急?唐克漢回答,那麼不接種疫苗、沒有受到保護的後果,又是什麼?此外,陳燦堅在被問到高端疫苗上市後他自己是否會接種時,他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會,毫無疑問,當然會。」不過,報導最後也總結指出,高端的疫苗仍有其他問題:疫苗的有效性有多高,在台灣,這是個攸關生死的問題。CNN專訪影片連結:https://edition.cnn.com/videos/world/2021/06/18/taiwan-vaccine-covid-19-ripley-pkg-intv-intl-ldn-vpx.cnn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缺三期試驗 國產疫苗EUA遭質疑
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將和AZ疫苗的血清中和抗體效價「PK」,只要保護力不劣於AZ,有望獲緊急授權(EUA)。但跳過三期試驗就要闖關引發議論。有專家認為,若夠緊急,為及時控制疫情,應獲緊急授權,但少了三期試驗,藥廠恐怕賣不到國外;且目前國際已有過多個通過世衛組織(WHO)認證的疫苗,為國產疫苗大開EUA綠燈的正當性恐受質疑。高端疫苗日前公布二期解盲結果,血清陽轉率(產生抗體)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為六百六十二,代表安全性沒問題,但保護力仍待研究。食藥署在高端解盲當天公布EUA的授權辦法,將以「免疫橋接」衡量高端疫苗誘發的抗體效價,是否不劣於AZ疫苗的確效性數據,才符合EUA標準。台灣無三期試驗,符合WHO標準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說,WHO並未明定EUA標準,而由各國自行設定,但WHO去年設定新冠疫苗臨床試驗評估時,建議在研究對象三千人以上、至少追蹤時間中位數兩個月以上的安全性資料,與確效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效力保證,可給予通過。食藥署去年十月就以此標準,設定國產疫苗的二期試驗,得從原本只需數百人,增至三千五百人。黃玉成說,二期做安全性,三期試驗是證明有效性,但三期試驗耗時也耗財力,至少得支付每名受試者一萬美元,且需上萬人參與,在此緊急狀況下,食藥署才考慮用二期試驗資料。真正的問題,是WHO未明定全球公認的保護力標準,疫苗的中和抗體標準為何,才算「有效」,若不做三期試驗恐難有效看出結果。這項爭議,正是國產疫苗有無進行三期試驗的癥結點。獲得美國FDA緊急授權的輝瑞,是以三萬七千人施打第二劑後,觀察兩個月的效果與安全數據,以三期期中報告申請授權;莫德納也是如此。兩家都仍在進行三期試驗,替未來取得藥證做準備。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坦言,目前尚無國家採取以免疫橋接作為EUA審查標準。換言之,台灣將是首例。國際期刊「自然醫學」研究指出,中和抗體效價和疫苗的保護力呈現高度正比相關。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長聘副研究員胡哲銘說,依目前國際上緊急授權通過的疫苗分析,二期試驗呈現好的中和抗體,三期呈現的保護力,幾乎差不多,若以此為標準,考量的可能就是「多緊急」。不過,各界質疑,目前已有多個取得WHO認證EUA的國際現貨疫苗,以「緊急性」豁免國產疫苗免做三期試驗即可取得EUA的理由,恐需進一步說服國人。▍延伸閱讀:台灣經濟復原要等多久? 專家:國產疫苗何時取得國際認證也是關鍵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新冠疫苗後發燒怎辦?專家警告這些情況快就醫
國內各縣市新冠疫苗正依「COVID-19疫苗優先接種順序」施打中,然而,卻陸續傳出施打疫苗後猝死案件,這些案例和疫苗是否相關,還必須進一步的調查。不過,一般接種後容易出現哪些副作用?若發燒了該怎麼辦?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Q&A 」中指出:.接種完COVID-19疫苗後多久可以得到保護力?*疫苗注射後,身體需要時間產生保護性抗體,疫苗接種後一般約2週後開始產生保護力。完成COVID-19疫苗所有劑次接種,才能確保疫苗保護力持續較久。*取得緊急使用授權之臨床試驗資料顯示,需接種兩劑之COVID-19疫苗,第二劑接種後7至14天開始產生保護力。*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後推行疫苗政策國家如以色列的實證顯示,接種一劑Pfizer/BioNTech疫苗後14~20天保護效力近六成,但疫苗保護力持續多久未知,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所需劑次,才能具足夠保護力。*需注意的是,接種疫苗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因此即使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降低感染風險。.COVID-19疫苗會有哪些副作用?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 (≥38℃ ),一般約 48 小時可緩解,如有持續發燒超過 48 小時、 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如果接種疫苗後發燒,該怎麼處理?根據臨床試驗數據,接種疫苗後發燒的比率介於8至16%,大多會在48小時內緩解。建議您可以多喝水,多休息,若持續發燒或有其他不適,可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發生時間與疫苗接種時間,以作為診斷參考。.接種COVID-19疫苗後,若出現了副作用或不良事件,該怎麼辦?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如症狀持續、或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其他具臨床意義之事件者,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接種疫苗後假使又感染COVID-19,會增加疾病嚴重度或影響治療效果嗎?接種COVID-19疫苗後,大部分人體內會產生對抗SARS-CoV-2的免疫力,因此假使又感染到COVID-19,疫苗接種後體內產生之細胞性免疫力與體液性免疫力將使疾病表現較輕微;另接種疫苗不會影響藥物對COVID-19的治療效果。延伸閱讀: ·我適合接種COVID-19疫苗嗎? 兒童、過敏者、哺乳婦女族群一次解答 ·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 專家解答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HFNC是救命神器? 醫界權威:似乎過度神化了
藝人賈永婕近日募捐252台號稱「救命神器」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支援醫療前線, 善舉引發關注,高雄地區即有不少企業主向醫院表達捐助熱忱,但胸腔科權威,高雄長庚前副院長林孟志表示,HFNC的確可協助部分病人避免早期插管,卻並不代表病患使用後就一定都能存活,且這套設備耗牽涉健保給付、人力訓練等環節,應該適量、適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新冠疫情嚴峻,醫療資源緊繃,藝人賈永婕得知在醫界有「救命神器」之稱、一台要價27萬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全台缺貨,火速募得252台送往醫療前線,義行被讚爆,甚至意外引發政治口水。高雄長庚原有3台,這陣子在善心人士義助下數量激增到20幾台,昨天還有熱血企業主打電話給高長前院長林孟志,表達捐助心意,更說「錢不是問題」。林孟志說,HFNC十年前就有,高雄長庚用在新生兒、小兒科治療呼吸窘迫症狀,被證實具有功效,但成人部分,對於新冠肺炎重症病患可能幫助不大,對於病程進展中的個案或可避免早期插管。他表示,新冠肺炎是因飛沫傳染,並不建議使用非侵入性的面罩式呼吸器,但歐美地區去年因重症太多,運用HFNC銜接治療,被廣泛報導才引發注意,而台灣因為去年非變種病毒急性呼吸衰竭的案量不多,所以沒有被特別關注。「把HFNC當做救命神器,好像過度神化」林孟志說,HFNC的優點是可適度調控濕度、溫度,提供1分鐘約60至80公升的高流量氧氣給病患,優於面罩式或鼻導管的氧氣,不過並不是用了它就等於「救命了」。他表示,病毒會引起人體的發炎及免疫反映,需施以類固醇、瑞德西韋、單株抗體等藥抑制,以免肺部損傷缺氧,而氧氣的施用即在讓病人不致因為低血氧,導致「隱型缺氧」或「沈默缺氧」,不過有的病人病情惡化加劇,最後仍是要插管。林孟志強調,HFNC只是輔助治療的作法之一,且使用這套涉備還涉及健保給付、耗材成本以及人員操作訓練等,「當前這場防疫戰疫,決勝點在於死亡率」,如何讓重症病人亦能存活下來,是可善用HFNC,不過它絕不是像家裡加裝冷氣、冰箱一樣插上電就能用,那麼簡單而已。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接種死亡可能非AZ惹禍 專家都呼籲:「可近性」要改進
日本捐贈124萬劑AZ疫苗,全台灣85歲以上長者開打第三天,目前已有13名長者接種後不明原因死亡,幾乎都高齡80、90歲以上。專長上市疫苗安全性監督的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表示,台灣的疫苗安全監測系統不輸世界任何國家,要讓認真專業的相關人員有時間空間做事,現不宜下定論。他也提醒,高齡者在外折騰可能身體不適,接種模式的可近性和精緻度還有改善空間。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也表示認同。陳秀熙建議,中央和地方規劃疫苗接種策略時,應該要給年長者更貼心的服務,像是到宅、到點的疫苗接種服務,就非常重要,可減少因為外出奔波加重老邁問題,導致種種複雜因素干擾到疫苗接種效益。在接種AZ疫苗最多的英國,也有透過「到宅醫療」的模式,主動出擊打疫苗。陳秀熙表示,台灣也有長照居家服務、在宅醫療,與其被動等待長者來預約、排隊,或許應主動出擊,優先透過外展服務為高齡長者打疫苗,接種前一定要詳細做好醫療評估。陳建煒表示,疫苗接種設站要因地制宜,聽取在地人的意見,在長者方便的時間和地點,設置較分散、小型的接種站,減少老人家在外面折騰帶來身體不適。陳建煒表示,年輕人免疫反應較強,年長者免疫反應較弱,年長者接種新冠疫苗的國際研究趨勢重點,並不在副作用,而是擔心年長者接種後免疫生成不足、抗體不夠,很可能要打第三劑。現觀察到有少數長者接種後死亡,但目前沒有超過背景值、監測尚未發現警訊,整體觀察並不意外。「疫苗安全監測的專業,是把資訊掌握到位,才能評論,」陳建煒表示,台灣疫苗安全監測系統行之有年,不輸世界上任何國家,有專人非常認真地持續監測搜集國外最新資訊,他都持續給予協助和指導,可以說是台灣這方面做得很到位。陳建煒提醒,這波疫情發生了很多複雜事件,指揮中心的公信力、言論被接受程度,也受到影響,這時候更要小心,不能太快跳到結論,「很多事情還不確定的時候,先不用講那麼多」,也希望社會大眾給認真的專業人員,有空間和時間可以好好做事。
-
2021-06-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施打疫苗擔心疼痛不適吃止痛藥?藥師:要適量避免傷肝
全台長者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第3日,不少民眾擔心會產生嚴重不適,在接種疫苗前後吃止痛藥。桃園市藥師公會理事長鄭志宏透露,這幾天疫苗擴大接種,連帶讓普拿疼等止痛藥的銷量成長至少2到3成,但他建議止痛藥不可以無限度服用,每天最多不要吃超過8顆,以免造成肝臟損傷。鄭志宏表示,民眾接種後若出現發燒、痠痛,甚至全身痛等症狀,可以服用普拿疼等含有乙醯胺酚的止痛藥,乙醯胺酚可直接從腦部阻斷疼痛傳導,達到鎮熱止痛之效,在低燒的情況下「讓人感覺不會痛」,不過成人每日最高劑量為4公克,若以市售500毫克的乙醯胺酚為例,一天不能吃超過8顆。鄭志宏解釋,止痛藥分為兩種,一種是鎮熱止痛,一種是消炎解熱,但藥師不建議民眾服用後者,因為施打AZ疫苗就是希望讓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過程中難免會有發炎反應,進而產生發燒症狀,如果抑制發炎很可能會減少抗體形成;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燒,他也建議接種前不需事先服藥,等出現症狀後再服用藥物即可。傳出長輩施打疫苗後猝死,鄭志宏說,有些民眾可能有慢性病,接種站的醫生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正確評估是否適合施打,但基本上AZ疫苗對一般民眾沒有太多嚴重副作用,最常見就是發燒、疲倦,隔天施打部位會些許陣痛,長輩在家要多休息、多喝水,假如情況嚴重還是要盡快就醫。
-
2021-06-17 名人.陳亮恭
施打疫苗後猝死頻傳 高齡者也是疫苗高風險群嗎?
新冠肺炎疫苗近日全國開打,國內外資料均顯示高齡者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較高的一群,因此,各地紛紛視疫苗分配量由最高齡的群體開始施打,此施打策略原為美意一樁,但施打兩日後,全國卻傳出十例以上高齡者於疫苗施打當天或隔日猝死的現象,引發全國一片譁然,是否這群感染風險高的族群也是施打疫苗風險最高的一群呢?首先,這個現象並非單獨出現於台灣,挪威在幫全國三萬五千名平均八十七歲的護理之家住民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累計通報一百例疑似與疫苗注射相關的死亡個案,根據挪威邀請兩組專業醫師進行交叉審查與比對結果,其中36%可能與疫苗注射有關,但這群個案不僅年長,也具有多重慢性病、失能或失智,也未進行後續病理解剖,因果關係實難確認,此現象值得以高齡醫學的角度深思之。過去研究顯示,衰弱或是失能長者的身體機能較為脆弱,接種流感疫苗後往往未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所以,防疫的首要建議以完善長照機構環境的消毒、照顧人員與家屬的疫苗接種為先,因為機構住民往往因為失能而有行動障礙,接觸外界感染源的機會較少,罹患流感往往是因為照顧者或家屬所傳染,實務上多建議兩方均接受流感疫苗的接種。 然而,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前的臨床試驗並未涵蓋長照個案,因此,疫苗施打成效需要實際疫苗施打後的資料進行驗證,今年三月由美國疾病管制署所發表的研究指出,以兩家長照機463位住民(半數年齡八十五歲以上)為對象,發現即使施打一劑疫苗也具有預防罹病的效果,但其他研究也發現長照機構住民注射疫苗後產生的中和抗體僅約一般人的四分之一,整體保護力仍需大規模數據進一步評估。由於欠缺良好設計的實驗資料,今年六月初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透過數學模式的進行模擬,發表在《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這本感染症的頂尖期刊,考量新冠肺炎疫苗在長照機構住民的效果差異與各項臨床因素,結果發現最關鍵的防疫作為是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施打率,而非普遍提供住民施打,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接種率同時顯著降低機構住民的感染風險。此結果與過去流感疫苗研究的發現類似,顯見在長照機構這個住民群聚與特殊健康風險的環境中,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接種、環境清潔消毒、完整口罩使用與確保接觸個案前後洗手的原則,可能比提供住民疫苗接種更為重要。固然多數時間長照個案需要的是生活照顧,但長照個案的健康特性與一般成年人或健康長者具有很大差異,長照領域的醫療照護與一般原則也有落差,歐美長期推動長照領域的專屬高齡醫學研究,以提高照護決策的正確性。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要求美方背書免疫橋接方式? 食藥署長否認
我國產疫苗將使用免疫橋接方案替代三期臨床試驗,但有知情人士表示,早在高端疫苗二期解盲前,審查EUA的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就曾致函美國FDA,詢問此方案是否可行,或是否能為台灣公開「背書」。但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則否認相關情事。有知情人士爆料,美國FDA對CDE回函中開宗明義,即表達「遺憾」(unfortunately),表示「免疫橋接」方案是否可行在FDA仍處於科學論證階段,FDA不可能「免疫橋接」進行任何具正面意涵的官方表態。對去信美FDA詢問免疫橋接可行性一事,吳秀梅表示,「不太確定要再確認一下」。至於要求美國幫忙公開背書 一事,她則直呼「怎麼可能有這種事?」新冠肺炎疫苗專家會議召集人鍾飲文則表示這屬於會議保密協定的一環,不願證實我國是否曾去信給美國FDA。但他說,專家會議確實曾討論過國際上對使用免疫橋接方式的看法,但國際上並無共識,歐盟和韓國對此方式傾向贊同,美國則否。不過,美國也並非全盤否定免疫橋接方式。如輝瑞藥廠認為其疫苗中和抗體在28天達到最高,但臨床14天即可達到最高保護力,兩者時序上並無一致;嬌生則認為其疫苗在中和抗體和臨床保護力上的時序一致。而如AZ等廠商也還在做自身疫苗的ICP(免疫相關保護指標)相關試驗和探討。
-
2021-06-17 該看哪科.耳鼻喉
鼻子、眼睛、喉嚨都好癢,篩檢卻陰性!可能是這個疾病作怪
隨然現在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但是有其他身體狀況也一定要就醫。一位9歲孩童在過去半年內,常在晚上睡前或早上起床後,開始鼻塞、連打多個噴嚏、流清澈鼻涕,有時還會伴隨鼻子癢、眼睛癢、喉嚨癢,且這症狀常在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空氣汙染或雨天時特別嚴重,仔細詢問家族病史,孩童的爸爸也長年飽受鼻子不適的症狀困擾。臺灣4到5成孩童飽受過敏性鼻炎所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施養真表示,過敏性鼻炎是孩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小兒過敏性鼻炎於全球發生率約占10-30%,臺灣孩童更高達四到五成飽受此疾病所苦。過敏性鼻炎與一般感冒鼻炎的表現有所不同。一般感冒鼻炎通常發生的時間會是一整天,會伴隨其他症狀,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倦怠等;而過敏性鼻炎則較常發生在夜晚、清晨、或接觸到過敏原後立即發作,通常主要以鼻子症狀為主,有時還會伴隨眼睛癢或喉嚨癢等的症狀。過敏性鼻炎的典型臨床表現過敏性鼻炎的孩童有時會有一些典型的臨床表現,像是下眼瞼黑眼圈、朝天鼻、經常搓揉鼻子、鼻樑上常可見到橫摺等,此外,過敏性鼻炎的孩童可能也會同時有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史,且家族史也有家人飽受過敏疾病所苦。施養真指出,過敏性鼻炎根據接觸過敏原的時間可分為季節型與常年型兩種,前者患者易受花粉誘發;後者易受塵蟎、黴菌誘發。且會依據鼻炎症狀的發生頻率,分為「間歇型」和「持續型」兩類,並根據病情其嚴重度、症狀及對生活品質的影響,進一步分為輕度和中/重度。臨床醫師大多仰賴病人的臨床表現與理學檢查即可診斷過敏性鼻炎,有時也會仰賴立即型過敏反應的皮膚試驗,或抽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測定來輔助診斷過敏性鼻炎。改善環境對治療過敏性鼻炎很重要施養真建議,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需要改善環境,例如:使用防蟎寢具包裹隔離、使用HEPA空氣清淨機等減少過敏原與惡化因素的暴露。藥物方面,主要靠第二代口服H1抗組織胺緩解鼻炎症狀,此類藥物較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 但當病患過敏性鼻炎已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鼻內類固醇噴劑為最有效的治療選擇。鼻內類固醇可緩解過敏性鼻炎的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癢等症狀,效果約使用後一週左右出現,長期使用對孩童的成長發育並無太大影響。若病患依據臨床病史與塵蟎過敏試驗診斷其過敏性鼻炎主要由「塵蟎」所誘發,目前衛福部已許可此類病患年滿12-65歲可使用塵蟎過敏原的舌下減敏錠。最後,施養真提醒,好好認識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表現與何時該尋求過敏科醫師進行專業評估與治療,可有效減緩臨床症狀,以期改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 。兒童過敏性疾病在母胎內就開始! 與準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有關 。長期過敏小心引起偏頭痛! 醫曝「誘發元凶」:3成國人中鏢
-
2021-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企業定期篩檢重點何在? 國外經驗:醫療、運輸、食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正式宣布社區廣篩三策略,包括社區篩檢站、企業快篩、居家快篩,並宣布宣布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幫助居家自採及企業快篩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第一線進行快速完成PCR檢驗。不過,指揮中心並未說明上述三大策略適用的時機和對象。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警戒降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但老人全面接種及「社區、企業、基層醫療、家戶」這四大篩檢政策,還要加油。公衛學者古玫生則以英國及加拿大為例,指出企業快篩有透過政府或第三方等多種模式,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行業屬高風險族群,或其他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企業,都有大規模定期篩檢。古玫生表示,英國自營組織有訂定機構職場檢測守則,自營機構雇主要求無症狀員工每周至少兩次快篩,在家自行操作用,半小時內有結果,陽性者需自我隔離。不過也發現懷民眾操作快篩的準確性低於醫護人員或實驗室科學家,差異達兩成。英國的企業檢測有三個選項。古玫生表示,首先是跟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合作的,雇主自行設置現場篩檢程序,上網註冊、登記、追蹤,即可得到免費的檢測試劑。第二種選項是與第三方提供廠商合作,雇主與私營機構合作訂定檢測守則,如果通過合格認證,可從政府取得免費檢測試劑。第三種是社區篩檢,如果公司規模小於50人,就透過地方當局的檢測站進行檢測。至於加拿大所使用的兩種試劑(Sona和Binax),都是15分鐘內有結果,都宣稱敏感度及特異度有九成。加拿大的雇主要求員工每周至少篩兩次,由政府提供試劑。200人以上的公司、有比較多密切接觸者的公司,都可以從政府得到免費快速檢測,企業也可以自行上網登記,與第三方合作設置篩檢程序。古玫生表示,國外已有訂出職場篩檢策略與恢復工作流程指引,主要結構分為三部分,值得參考。第一部分為體溫檢測和篩檢,員工進入公司前都要量體溫,體溫檢測站間隔兩公尺,體溫超過38度就要自我隔離並檢測。除非2次PCR陰性(中間間隔一天)或連續十天沒有相關症狀,才能回去上班。第二部分是填寫問卷,回報兩週內是否有相關症狀。第三部分則是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產業,或是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工作,屬於高危險族群,實施大規模定期監測。無論有無症狀,高危險群都要持續每周兩次PCR並搭配血清抗體檢測,如果持續陰性且無症狀,就可以上班。PCR陽性者要等症狀發生七天後,或無症狀三天後,加上PCR陰性,才能恢復上班。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外打疫苗指揮中心不認 30外籍機師感嘆像「孤兒」
我國正鬧疫苗荒,不少人選擇去國外打疫苗,連機師也一樣。根據統計,目前約有30名國籍航空的外籍機師,趁休假回家時在家鄉打疫苗,且以美國居多。不過按照台灣檢疫規定,即使已在國外打完兩劑,仍形同未打,不適用12日起的鬆綁,讓這些機師相當無奈,感嘆猶如「孤兒」。根據指揮中心最新規定,12日起調整曾入境第三地機組員返台後檢疫措施,機組員尚未接種疫苗或接種一劑未滿兩周者,返台後將採「5+9」,也就是五天居家檢疫、九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接種一劑者仍維持「3+11」,唯完整接種兩劑滿兩周且抗體檢測陽性者,可七天自主健康管理加上第七天PCR檢測;7月1日執行加嚴版本,未施打疫苗或第一劑未滿兩周,檢疫天數將為「7+7」。根據本報掌握,國籍航空機組員首批已施打第2劑疫苗的在6月7日,按照推算,兩周後也就是21日滿14天,隔天22日就可以做血清抗體檢測,只要陽性以後長程航班派飛回來只要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每3個月定期做抗體檢測即可。反觀國籍航空中約有30名外籍機師,感嘆自己是「孤兒」,即便已經在國外施打疫苗,仍需要隔離。據悉,長榮約有19人,幾乎都是在美國打,以打輝瑞和莫德納最多,少部分打AZ;華航則有外籍機師打了俄羅斯疫苗。就有國籍機師幫忙喊冤,希望這些已施打疫苗的外籍機師,可以比照國內對機組員施打疫苗的規定。對此,民航局表示,確實先前有統計國外施打過疫苗的機師給指揮中心,約莫30人,不過民航局沒有持任何立場,國外打疫苗要如何證明和採證,以及是否打了就可以比照國內規定,都交由指揮中心專業判斷決定。華航表示,已將機師在國外施打疫苗資料提報民航局,將依民航局及指揮中心指示辦理。長榮則尚無回應。面對終於不用隔離,有機師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昨天晚上整晚沒睡,百感交集,這一年發生的事情在腦袋輪播,「3+11」變「7+7」又變「5+9」,還有歷經紐籍機師案,以及被批評「3+11」是破口,彷彿都是昨天才發生的事。該機師說,疫情這一年多對機師生活造成很大影響,每次回來都關七天,甚至有人因為連續派飛20幾天才回的了家,真的很苦悶,也受到鄰居歧視,為避免家人困擾都住在公司宿舍,想到之後就可以回家,小朋友也很開心。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各國搶訂 明後年恐再鬧疫苗荒
今天是新冠肺炎疫苗開打以來最大規模接種,但AZ疫苗來自日本捐贈,而非政府採購。專家表示,很多國家已積極採購二○二二、 二○二三年的疫苗,南韓、新加坡更爭取代工,反觀我國,今年只買六成人口所需,到貨量又低,更不用說討論明後年需求,如果還是靠國產疫苗撐場面,等於重蹈覆轍,預期明後年仍鬧疫苗荒。專家更擔心,台灣再不行動,恐不只明年買不到,未來幾年內都將成為疫苗孤兒。疫苗是解封希望之所繫,但目前全球疫苗到貨量不足,又有集中於少數富有國家的趨勢,全球目前已經施打了廿二億劑疫苗,七大工業國(G7)就占了五點六億劑,日前舉行的高峰會中,G7與歐盟領袖承諾捐贈疫苗至少十億劑。過去認為今年下半年新冠疫苗將是買方市場,但如今看來並非如此。除了疫苗生產量不足,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指出,為了因應病毒變異,歐美大廠正開發第二代疫苗,而許多國家都在搶訂中,明後年訂單已非常大量,台灣必須趕快下單,否則明年初,甚至後年,將再度面臨疫苗不足困境。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建議,政府應該積極與國際各大廠商接洽,提早購買明後年疫苗,台灣又不是沒有錢,找兩三家大廠洽購,費用可以多一點,以確保廠商供貨時間。至於國產疫苗,黃立民認為,一開始選擇蛋白疫苗,就等於繞遠路,但「頭已經洗下去了」,未來一定要走完第三期,此外,應該慎重考慮研發代工RNA疫苗,實際參與,從中獲得技術。黃立民表示,新加坡、南韓在研發生產採購上拚不贏歐美國家,但已爭取到上市疫苗大廠的代工,已分別成為美國政府和德國BNT的疫苗生產合作夥伴,這值得我國參考、借鏡。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首任疾管局長張鴻仁則認為,與國際大廠合作和代工,台灣進度嚴重落後,已無法跟南韓、新加坡,甚至泰國相比。張鴻仁說,變異株橫行是個大問題,各國均認為明年勢必繼續施打疫苗,各大藥廠均積極研發二代疫苗,或是透過追加劑量一劑,提高中和抗體,政府務必提早部署,盡快下訂單。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慢性病長輩能否打AZ?衛福部醫師:應衡量3要素
明起開放75歲以上長輩施打AZ疫苗,不少長輩有心臟病、癌症、中風等慢性病,甚至曾有血栓病史,擔心接種後血栓風險,但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表示,血栓成因不同,不見得會因接種AZ疫苗而更容易發生血栓,而接種與否應衡量「染疫機率」、「染疫後死亡率」、「血栓發生率與死亡率」,再做整體判斷。沈政男在臉書貼文指出,AZ疫苗引發的血栓稱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這是極少數人因為疫苗注射,對自己的血小板產生抗體,導致血液凝集,形成血栓,此時也會合併血小板減少,因為被用來形成血栓。但TTS和深部靜脈血栓、冠狀動脈血栓、腦血管血栓或肺部血栓等其他血栓的成因並不一樣,而是一種特殊體質反應,因此,有這些疾病的老人家不會因為接種AZ疫苗而更容易發生血栓。不過,沈也提醒,AZ疫苗的嚴重副作用就是血栓,發生率約10萬分之1,死亡率約50萬分之1,因此在英國,施打前會講得很清楚;至於接種與否應衡量「染疫機率」、「染疫後的死亡率」、「血栓發生率與死亡率」3要素,再做整體判斷。而以台灣長輩來說,目前染疫機率比起4周前已大幅減少,因國內疫情已獲初步控制,但老人家一旦染疫,看每天新增死亡人數就能了解,老人家死亡率偏高。沈說,要是對台灣防疫沒信心,覺得老人家染疫機率高,考量染疫後死亡率高,那趕快接種AZ疫苗是合理選擇,即使有慢性病,接種也是理性決定;反之,評估染疫率不高,那也可以等下一批莫德納,不一定要急著在這時候接種AZ疫苗。此外,接種時也會有醫師評估,若醫師肯蓋章,就是評估可以打,否則醫師也不敢蓋章,但他也提醒,這僅是他「一般性質建議,不能做為個別醫療指示」;因此民眾是否適合接種仍建議尋求家庭醫師、專業醫療問診最為準確。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LINE影片傳4種人不能打疫苗?教授指正:內容誤導
昨天(2021-6-10)在臉書上看到《糖尿病筆記》發表的一篇文章,配圖如下: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剛剛家人的群組傳了這個影片內容,是江坤俊醫師說哪些人不能打疫苗,但是裡面內容錯誤一堆,會誤導很多人,在這邊要出來講,不然江坤俊的影片會害死很多人。事實上,近幾天來我的讀者,親友,同學,以及臉書朋友也都有傳來那個影片,而我給他們的回覆是:「沒辦法,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我也傳給他們一篇我在2021-1-8發表的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傳給我影片的人之中有一位是腎臟科醫師,他說:「一直在傳播不正確的訊息,還有上萬人按贊! 是什麼免疫力低下,洗腎病人不能打疫苗????我們病人如果拒打、又是破口。很多腎臟科的都遇到病人拿那個來問。」這位腎臟科醫師說的沒錯,美國CDC有發表一篇COVID-19 Vaccine: What Public Health Jurisdictions and Dialysis Partners Need to Know(新冠疫苗:公共衛生司法管轄區和透析合作夥伴需要知道什麼)。它的第一個小標題是Vaccinating Dialysis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Personnel Is Critical(為洗腎患者和醫護人員接種疫苗至關重要)。另一位臉書朋友魏正宗醫師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研副總院長,臨床試驗中心主任,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他也在我的臉書留言:「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聲明稿:近日有網路上及病友間傳聞,指稱類風濕關節炎及紅斑狼瘡病友不宜打AZ或JJ疫苗,本學會謹此聲明,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能接受那一種特定的疫苗,免疫風濕病友施打疫苗準則請參照本學會所公佈之說明。」魏醫師所提供的連結是http://www.rheumatology.org.tw/health/health_covid19.asp。一位我們舊金山灣區台灣僑社著名的婦產科醫師也在看到這個影片之後傳來一篇文章COVID-19 vaccines highly immunogenic in pregnant and lactating women, study shows(研究表明新冠疫苗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它的最後一段是:「我們的數據表明,mRNA 疫苗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具有高度免疫原性,接種疫苗的婦女可能會通過臍帶血和母乳喂養將抗體轉移給嬰兒。這些發現與該領域的其他數據一起,支持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中使用新冠疫苗。」今天我看到《糖尿病筆記》更新說TVBS已經下架該影片,而江醫師也已經po更正文。但是,由於該影片仍在流傳,所以我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夠促使大家不要再傳了。原文:4種人不能打疫苗的迴響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貴? 指揮中心:有價差
指揮中心預採購國產疫苗,爆出採購單價比AZ疫苗貴上十倍,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表示,國產疫苗價格高於世界四大疫苗,主因在於研發技術不同,成本計價也不同,加上國際疫苗大量生產,「確實有價差問題」,但基於保密合約暫不透露價格。高端上周四公布二期臨床試驗解盲結果,但外界仍對國產疫苗有疑慮,批評指揮中心在國產疫苗未完成二期試驗就先簽約。莊人祥指出,為確保疫苗開發成功後能如期履約供貨,今年三月就和國產疫苗廠商洽談供貨程序;國內目前接種的AZ疫苗也是去年十月先行採購,當時也未有任何國家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莊人祥強調,國產疫苗審查標準是食藥署參考國際法規趨勢,後續將經過嚴謹審查,而國產疫苗廠商也積極規畫至其他國家進行三期臨床試驗,以取得國際認證為目標。至於國產疫苗保護力,莊人祥說,已有一家公布解盲成果,食藥署也有研究計畫,後續會將國產疫苗接種後產生的中和抗體效價,與接種AZ疫苗後產生的中和抗體相比,若證明保護力不劣於AZ疫苗,才會通過EUA。我國疫苗接種率低於世界多國,莊人祥認為,主要是目前全球疫苗供不應求,台灣已向國外採購兩千萬劑疫苗,預計六至八月會陸續供給,八月後大致不會有問題,到貨後會盡快進行檢驗封緘,並配送到各縣市政府。此外,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擬進口捐贈的五百萬劑BNT疫苗,但上海復星醫藥公司近日表示,台灣民間或官方買德國BNT疫苗,都須透過上海復星代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經過這段時間交涉,上海復星確有代理權,指揮中心尊重商業行為,但盼不要干擾台灣購買疫苗。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專家:國產疫苗應與Novavax比較
高端疫苗(6547)上周公布新冠疫苗二期臨床期中分析,衛福部食藥署也在同一天公布國產疫苗與進口來台的AZ疫苗做比較的規定,一時之間國內出現了「免疫橋接(Immuno bridging study )」能否取代三期臨床的論戰。不過近日有專家提出,高端疫苗、聯亞生與美國另一家公司Novavax的疫苗同屬於次單位蛋白疫苗,國產疫苗應該與Novavax公司進行「免疫橋接」研究,而不是和AZ疫苗,兩者比較才符合科學。高端疫苗上周舉行記者會,指出二期臨床試驗血清陽轉率有99.8%,中和抗體的幾何平均效價是662,不過國內醫界指出,這個數值比使用同樣技術的美國Novavax差了六倍,但因為免疫關聯性沒有國際標準,所以不知道到底算不算解盲成功。據了解,目前還沒通過美國EUA的Novavax公司,由於其保護力相當高,已被許多國家預先訂購。由於台灣正處於疫苗缺貨的狀態,部份專家建議,台灣應該洽詢Novavax疫苗的採購機會,向對方購買1,000萬劑疫苗,同時爭取這支疫苗在台進行臨床試驗。由於Novavax公司和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同屬於次單位疫苗,若是能採購到Novavax疫苗,同時促成該疫苗與兩支國產般苗比較,不僅有助於國際疫苗的多元採購,也有助於國產疫苗順利取得EUA。
-
2021-06-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死率創新高、長者打不到疫苗 台大醫歸納保命3建議
今天是疫情自5月16日首度單日新增小於兩百例,但死亡人數仍日增26例,致死率再創高峰,達到3.7%。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分析,案例數受控、死亡持續發生,這是目前台灣疫情兩大趨勢。長者苦等不到疫苗應如何保命?李建璋提出三點建議,加上最近新引進的單株抗體藥物,也有助減少重症及死亡。李建璋指出,致死率持續上升,沒有到頂轉折向下的跡象,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首先,致死率的分母「確診人數」因檢測量不足而低估了,若能努力找出更多無症狀或輕症年輕人,致死率可望下降。再者是確診者年齡偏高。李建璋表示,65歲以下染疫死亡率低於2%,但80歲以上染疫死亡率就高達15%到20%。全球平均5%死亡來自70歲以上老人,台灣死者有8%超過70歲,高於全球;不過,有些國家70歲長者佔比更高,致死率卻低於台灣。疫苗有限之下,全台灣有許多長者都還排不到,該如何保命?李建璋提出三建議,第一,長者及其同住家人都要遵守防疫基本功,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第二,長者為了防疫雖然應該盡量不要出門,但慢性病必要的回診和領藥仍要照常,可多利用遠距視訊或電話問診。因為根據國外經驗,疫情後期的死亡將會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慢性病患,因疫情期間隱忍不就醫,導致病情惡化死亡。第三是救護車送醫時接受緊急醫療網的平均收治,不要堅持只能送到知名大醫院。李建璋表示,根據美國統計,越擁擠的醫院越不利於死亡率,相較於在佔床率僅五成的加護病房,同樣嚴重度的病人在佔床率高達七成五的加護病房,死亡率可以增加將近兩倍。希望病人能理解,平均調控收治量能,更有利於挽救性命。另外,中央近期引進的單株抗體療法,適用於長者及輕中症,也可有效減少重症和死亡。
-
2021-06-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施打各地不一 陳時中:基於地方了解各種管道通知
一百多萬劑AZ疫苗6月15日一次開放七類對象施打,包括75歲以上長者也在其中。但對於年長者各縣市開放方式、順序不同,指揮中心是否有統一政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統一政策就是告訴大家目標群是哪些人,地方政府採取策略不同,相信是基於對地方的了解,「盡量可以打的,都能及時打」。由於這波疫苗一次開放多類對象接種,但對75歲以上長者各地接種策略不同,有些縣市使用預約方式、有些以造冊方式通知。但指揮中心不限長者一定要在居住地或戶籍地接種,里長也不一定會通知到轄區內的長者,是否會讓有些長者沒被通知到,施打不到疫苗?陳時中說,指揮中心不斷透過各種方式來告訴民眾目標群有哪些人,地方也用多重管道,不論電話或發接種單等來通知,「相信大家都能接受到相關訊息」。而近期陸續發生過不符合疫苗接種對象打疫苗的事情,若這些人打第二劑的時間到了,是否還可以打?陳時中說,確實需要再研究一下,但「延遲一點時間也沒有很大的關係」。但他說,各國基本策略都是有打到疫苗者列優先考慮,因此還是希望能如期施打。另外,康復者是否還需要接種疫苗?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康復後六個月可以打疫苗,主要是讓原本產生的抗體,可以更加強,產生保護效果。陳時中則補充表示,有些案例抗體維持很久,不過抗體量是否足以抵抗病毒,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
2021-06-1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國產疫苗貴鬆鬆 莊人祥:研發技術不同
高端疫苗周四公布解盲結果,但馬上爆出國產疫苗採購單價比AZ疫苗貴上10倍。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產疫苗價格高於世界四大疫苗主因在於研發技術不同,因此價格不同。但究竟採購價為多少?莊人祥則表示,「跟國產疫苗有簽訂保密合約,所以暫時不透露。」莊人祥說,對於國產疫苗價格高於國際的疑慮,主要是每個疫苗開發的技術基礎不同,成本計價也不同,加上國際疫苗都大量生產,的確會有價差問題。而針對外界批評國產未完成二期測試就簽約,莊人祥說,AZ也是去年10月就採購,當時也沒有任何國家通過AZ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而為了確保廠商如期履約供貨,今年3月就和國產疫苗廠商洽談供貨程序。至於國產疫苗保護力,由於其中一家已公布解盲成果,另外食藥署也有研究計劃,針對國內民眾接種AZ疫苗之後的中和抗體進行檢測,並和國產疫苗做比對,證明保護力不劣於AZ,才會通過EUA。而我國接種率低於世界各國屢遭批評,莊人祥則歸咎於「全球疫苗供不應求」。他說,我國已和國外訂購2000萬劑疫苗,6到8月間會陸續供給,8月後大致不會有什麼問題;陸續到貨後會盡快檢驗封緘,並配送到縣市政府。所以6到8月之間會陸續供給,8月後大致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逐漸到貨後會盡快辦理檢驗風間驗收並且配送到縣市政府。
-
2021-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輩群組瘋傳打疫苗前吃止痛藥 專家這麼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開放75歲以上施打公費新冠肺炎疫苗,由各縣市規畫,不少民眾擔心接種疫苗後會產生嚴重不適感,近日長輩群組瘋傳打疫苗前或之後吃止痛藥。不過,醫師呼籲,仍建議當症狀出現時,再服用會比較好。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很多民眾「先吃再打」,很可能會影響到疫苗接種後的抗體產生,不過目前臨床上並未針對新冠疫苗做類似的臨床試驗,僅能用過往的經驗推估。沈采穎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時建議施打疫苗前不建議服用解熱鎮痛藥物,會影響到免疫力,建議接種後,若出現不適症狀再服用解熱鎮痛藥物比較好;過去曾有研究團隊針對B肝疫苗進行臨床試驗,接種前後有使用解熱鎮痛藥物,是否會影響到疫苗產生的抗體,後來證實是有影響。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以他個人的經驗,接種後出現症狀後再服用解熱鎮痛藥物即可,不需要預先投藥。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就針對這情形指出,沒必要時不吃,抗發炎消炎藥物會減少發炎反應,但影響疫苗抗體方面,並無實證資料。過去有醫生建議打疫苗之前不要吃普拿疼,避免影響抗體產生。張上淳說,有需要仍可以吃普拿疼,但還沒開始打之前,也沒有服用普拿疼這樣的建議。至於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疫苗專家看法表示,有必要才吃退燒普拿疼,沒必要不要吃,「理論上抗發炎藥物當然有可能減少發炎反應,但對疫苗效果有無影響,沒有實證資料,有必要仍須遵照醫師指示使用。」
-
2021-06-1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75歲以上如何預約接種AZ疫苗? 各縣市相關措施一次看!
社區內設置接種站 方便年長者接種疫苗端午連假過後,日本捐贈的124 萬劑AZ疫苗將要開打,第1到第6類的對象通通都可以打,第7類則需要造冊備准。有鑑於一到六類恐無法達到100%接種,且有許多民眾認為65歲-75歲這段族群沒有被納入;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說,若施打率不高,就是會往下開,65歲以上長者是下一波重點。莊人祥表示,6月15日起會開放年長者至社區診所接種,針對年長者的疫苗接種策略,基本上會沿用流感疫苗的方式,由各地方衛生所在轄區內廣設接種站,由里長在社區內設站,安排長者進行施打,另外6月15日起也能在診所接種疫苗,指揮中心近日內也會公告能夠施打疫苗的合約院所名單,方便民眾預約。「75歲以上長者」施打資格開放75歲以上長者(含65歲以上具原住民身分者)施打,只要為民國35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者,或具原住民身分之證明文件且為民國45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者,均符合接種資格。同時,75歲以上長者,不限其居住地或戶籍地,均可就近完成接種作業。各縣市長者施打疫苗的相關措施台北市柯文哲說,明早8時開放網路預約,85歲以上長者網預約太辛苦,請兒孫輩幫阿公輸入,北市有28家醫院、診所135家和12家聯醫門診部健康中心,原則上可以預約盡量預約,有數位落差的,會透過里幹事、鄰長送通知單送到每一戶信箱,哪一里去哪一家醫院去打,有對應時段。今晚就會準備好,最慢明天請里幹事去發。新北市📣【重要通知】新北市獲中央分配的8.3萬劑AZ疫苗即將於下周二(6/15)開放施打!〓施打對象〓1⃣ 85歲以上長者2⃣ 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3⃣ 洗腎患者4⃣ 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新北市民政局 規劃分區、分里、分時段方式,在各 #區公所官網 公布詳細接種時間和地點。長輩的施打求穩、不求快,分批接種可大幅降低群聚風險,區公所會派 #接種大巴 接送長輩前往醫院,有需求的民眾也可撥打新北市4大計程車隊專線,將有 #接種小黃 優先派車(自費)。🔺皇冠大車隊:4128-333/手機5510🔺台灣大車隊:4058-8888/手機55688🔺大都會衛星車隊:4499-178/手機55178🔺大豐衛星車隊:2918-3000/手機55100若市民朋友家中有85歲以上長輩,請協助他們查詢疫苗接種資訊,針對獨居及需要協助的長者,區公所會派員主動聯繫。市府團隊能理解大家想趕快打疫苗的心情,也會努力爭取更多數量,請市民朋友耐心等候,我們會努力讓大家都可以打得到。#新北市第三級警戒準則 #行動治理 #我的新北市🔴新北市COVID-19疫苗施打規劃🔴🔺施打對象▪️ #第一階段 (6/12-6/17接種)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85歲以上長者;#洗腎患者;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 #第二階段 (視中央到貨後,5天內陸續接種)居家式及社區式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80-84歲長者;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 #第三階段 (視中央到貨後,5天內陸續接種)75-80歲長者(原住民65-74歲長者);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接種地點▪️ 第一至第三類人員:21間合約醫院、29家衛生所(院內)▪️ 長照社福機構及洗腎患者:長照社福機構▪️ 75歲以上長者(原住民65-74歲長者):21間合約醫院、29家衛生所(院內);中、大型接種站🔺施打方式▪️ 第一至第三類:線上預約( 6/13起陸續開放預約,可至 https://reurl.cc/3aYKv8 查詢 )及造冊▪️ 長照社福機構、洗腎患者:轄區衛生所安排200隊 #機動接種隊,入機構施打▪️ 75歲以上長者:分區、分里、分時段輪流接種( 可至https://reurl.cc/0jXKa6 查詢);保留部分合約院所線上預約名額( 6/13起陸續開放預約,可至 https://reurl.cc/3aYKv8 查詢 )台中市台中市75歲以上長輩逾13萬人,由里長造冊及通知,可按排程到快打站接種,不用預約,如有行動不便者市府會安排到府施打。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非台中市籍的長者可以選擇跟合作醫療院所預約,但市府的快打站依名冊施打,只限定台中市籍。台南市從6月15日起施打,免預約、免排隊,全數皆由區公所里幹事進行個別通知,以在地合約診所與衛生所為主要施打地點,無須預約。首波15日到20日會以85歲以上(民國25年12月31前出生)、75歲以上(民國35年12月31日前出生)領有重大傷病卡或具原住民身分的長者為優先,第二波則為75歲以上以及65歲以上具有原住民身分的長者,接種日期待下波公布。高雄市高齡長輩接種時程分3波 免預約、免排隊,一定打得到接獲通知單的長者依通知書順序前往接種,不用預約;若沒接到通知書,或戶籍在外縣市但居住在高雄的長者,可直接聯繫區公所。第一波施打6月15日到17日,對象為87歲以上長者(民國23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第二波施打6月18日到22日,對象為80到86歲長者(視疫苗撥補狀況通知)第三波施打暫定6月23日起,視疫苗撥補狀況通知,對象為75歲到79歲長者(民國31年1月1日至35年12月31日出生)宜蘭市15日起各鄉鎮村里幹事會主動對符合施打資格長者(88歲以上),發送「施打疫苗通知單」到家戶;至於88歲以下長者,待後續疫苗再配發時,逐次降低施打對象年齡。基隆市基隆市75歲以上長者有2萬3700多人,市府擴大設立27個施打站。透過里鄰及區的系統來通知施打,不需要預約;以年紀較大者優先、再打次高年齡層,預計5天左右可完成作業。桃園市全市設置25個接種站,下周一前里長會送達通知書,民眾依記載時段帶著通知單、健保卡及身分證到場施打,免排隊、免預約;若沒有戶籍,里長里幹事簽名就可以就近接種。對81歲以上長者分3天分齡施打,15日施打88歲以上長者、16日施打84歲以上長者,17日施打81歲以上長者。若有錯過者,17日會安排2個時段補接種。施打完81歲以上長者後,會對75歲以上長者逐步施打。新竹市新竹市75歲以上長輩打疫苗免預約 通知單今、明發送設6個疫苗接種站,2.4萬名長輩先打。安排80歲以上長者與65歲以上原住民接種,避免群聚,將造冊發「COVID-19疫苗接種通知書」,請長者依通知書上的施打站地點、時間,憑身分證、健保卡、通知書、意願書前來接種疫苗。若戶籍不在竹市、但有居住事實,請聯繫鄰里長由公所協助造冊;若有需要,可免費預約計程車或復康巴士前往。苗栗縣縣府規劃40場接種站,符合施打資格的民眾需先至所屬鄉鎮市的Google表單進行預約,不過縣府12日上午發出「緊急通告」表示,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通告所有接種需於15日開始,所以暫緩報名。彰化縣彰化75歲以上長者將以「萬人快打」 方式預約施打,為了避免群聚,都不採現場報名,為避免特權,也都以電話預約留下紀錄。6月11日至13日上午8時至12時開放預約,民眾可致電27家衛生所,每通電話限預約2人,必須為配偶或直系親屬。另彰化縣25家醫院及58家診所等合約院所,可採電話或網站預約,不限彰化縣籍。南投縣第六類提供75歲以上、原住民65歲以上長者的疫苗撥配量為1萬1304劑,衛生局已依比例,將疫苗分配至全縣49家各鄉鎮市衛生所、醫院及合約診所提供接種服務,南投縣訂於6月15日上午9時起,由各接種服務機構同步開放電話接種預約,6月16日上午9時開始提供疫苗接種服務。雲林縣雲林縣針對高齡長者接種策略,是依戶政系統造冊,行政區規劃接種場次後,由鄉鎮市公所村里幹事通知民眾,民眾依通知單前往接種,獨居或行動不便者村里幹事會協助接種。接種順序分3梯次,第1梯次為85歲以上,約1萬7503人;第2梯次為80至84歲,約2萬104人;第3梯次為75至79歲,約2萬2060人。嘉義縣嘉義縣優先提供85歲以上高齡長者接種,透過戶政系統資料,由村里長逐一進行調查,再由衛生所通知接種,民眾可至轄內4家醫院、18鄉鎮市衛生所、43家合約診所,除阿里山鄉、大埔鄉在衛生所接種外,規劃16鄉鎮市社區擴大接種站。屏東縣屏東縣獲撥2.9萬劑AZ疫苗,全縣48處中大型注射地點同步啟動,接到村里長或村里幹事通知施打時間及地點後可前往接種,不用預約。長者依年齡級距通知施打,第一批是年滿85歲以上優先;75歲以上、未滿85歲的長者,則依後續中央疫苗撥補數量,公佈施打的年齡級距。花蓮縣花蓮擇定5處接種點,6月15日花蓮縣第二類至第五類相關人員開始施打疫苗,75歲以上長者及6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開放疫苗預約接種,後續依疫情指揮中心公告時間及配發疫苗數量,依序通知民眾施打,13鄉鎮市衛生所會以電話預約方式受理,或採網路預約。台東縣8000劑AZ疫苗到位,縣府目前正規畫討論相關施打期程及方式,預計下午3點半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目前已委請各鄉鎮市長及村里長們協助,針對縣內75歲以上長者(含6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進行調查,先造冊掌握施打意願。澎湖縣澎湖獲配發12300劑疫苗,規劃16日開打採預約、分流,第6類75歲以上長者,衛生局已發函各鄉市公所協請村里辦公室造冊,屆時請長者持健保卡至社區接種站施打。符合條件的民眾也可用電話向衛生所、部立澎湖醫院預約,由院所依序通知安排注射。金門縣金門獲配1萬1200劑AZ疫苗,7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具原住民身分長者採電話掛號「預約制」,金門醫院則可使用網路掛號預約。疫苗接種合約院所包含社區大型接種站、金門醫院院本部及烈嶼院區、5鄉鎮衛生所、傅仰賢診所、陳水湖診所、吾家內心情診所。疫苗接種QAQ1:不同廠牌的COVID-19疫苗,效果是一樣的嗎?目前核准使用的COVID-19疫苗,均經過衛生主管機關審查其效果與安全性符合標準,可以有效預防COVID-19有症狀感染、重症或死亡。Q2:接種COVID-19疫苗前有什麼注意事項?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以避免疾病本身的症狀與疫苗不良反應相互混淆。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Q3:接種COVID-19疫苗後若出現這些副作用,請盡速就醫若先前曾因接種疫苗、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接種後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無恙後再離開。另外接種後請持續觀察身體是否有不適症狀,如果不適症狀持續未改善請儘速就醫診治、釐清病因。由於國外於接種 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後出現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大多發生在接種後的 28天內,若接種後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以利醫師釐清病因、給予適當治療。◎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Q4:2劑疫苗的接種間隔要多久?以目前台灣到貨的疫苗而言,AZ疫苗2劑接種須間隔8週以上(指揮中心標準為10~12週)。Q5:對雞蛋或牛奶過敏,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目前COVID-19疫苗並未含雞蛋或牛奶的成份,故對雞蛋或牛奶過敏者,並非COVID-19疫苗接種禁忌症。接種COVID-19疫苗前,皆須先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若為過敏體質,應於施打前告知醫師,由醫師評估是否施打疫苗。Q6:有過敏體質,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接種COVID-19疫苗前,皆需先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若為過敏體質,應於接種前告知醫師自己的過敏史,由醫師評估是否接種疫苗;接種後也應在醫院休息30分鐘,以確保安全。Q7:接種完COVID-19疫苗後多久我可以得到保護力?◎疫苗注射後,身體需要時間產生保護性抗體,疫苗接種後一般約2週後開始產生保護力。完成COVID-19疫苗所有劑次接種,才能確保疫苗保護力持續較久。◎取得緊急使用授權之臨床試驗資料顯示,需接種兩劑之COVID-19疫苗,第二劑接種後7至14天開始產生保護力。◎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後推行疫苗政策國家如以色列的實證顯示,接種一劑Pfizer/BioNTech疫苗後14~20天保護效力近六成,但疫苗保護力持續多久未知,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所需劑次,才能具足夠保護力。◎需注意的是,接種疫苗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因此即使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降低感染風險。Q8:接種COVID-19疫苗後,我仍需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嗎?疫苗保護力並非100%,且目前接種疫苗的人數仍為少數。故在疫苗涵蓋率仍不高的情況下,為預防疾病的發生、保護易感族群,建議即使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
2021-06-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能混打? 張上淳:打AZ再打BNT效果更理想
我國目前有莫德納、AZ疫苗正在施打,7月可望有高端國產疫苗可接種。至於能不能混打?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說,最近有看到西班牙非正式報告、德國論文報告,雖然沒完整審查,但可看到更多資料顯示,打AZ再打BNT輝瑞的醫護,中和抗體能力效價,比只打AZ更為理想。張上淳說,台灣持續關切混打議題,但國內過去都是AZ疫苗就沒此議題,自從莫德納進來,大家就開始在專家小組討論,還有相關承辦的組長都在討論。他表示,有些安全性資料報告出來,後續也開始做免疫中和抗體變化狀況,先前有西班牙非正式報告、德國論文報告,雖沒有完整審查,打完AZ再打BNT,中和抗體的能量是更為理想,基於說理論上先打腺病毒載體疫苗,再用不同平台做出Mrna疫苗,學理上會有更好免疫反應,實際上也有初步資料顯示,所以是可以考慮用這模式。至於美國捐贈的75萬劑疫苗,6月底以前會來?指揮官陳時中說,美國這邊在最後簽約程序,疫苗就是大家合意,各類事情還是有些行政程序,會盡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