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958
筆 文章
-
-
2021-07-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抗體數據出爐 陳時中:研議能否公布
AZ疫苗中和抗體數據出爐,攸關國產疫苗能否通過緊急使用授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由於該數據牽涉很多權利義務的問題,會和法務溝通研議能否提前公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5月底通過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標準,以民眾接種AZ疫苗後產生抗體效價比較,國產疫苗抗體不可比AZ疫苗差,中研院實驗室的檢驗結果日前出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相關數據牽涉很多權利義務的問題,能否公布還要和法務溝通一下。另外,有媒體報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公布新冠肺炎疫苗血清標準品,食藥署非但不使用,反而以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血清抗體數據作為疫苗EUA審查標準,國產疫苗恐難被國際認可。食藥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WHO提供血清標準品是由WHO委託英國生物製劑標準品與管制國家實驗室(NIBSC)製備供應,目前提供的2種血清標準品都是用於血清學檢驗方法的開發與校正,作為不同實驗室間統一標定的基準,而不是用來評估疫苗療效。食藥署指出,國家實驗室也已購置這2種標準品與試劑,用於檢驗方法開發、標定及檢驗內部品管。食藥署表示,6月10日公布的國產疫苗療效評估方法,是以免疫橋接方式,採用中和抗體效價作為替代療效指標,要求國產疫苗誘發的免疫原性不得低於AZ疫苗,才視為疫苗有效。食藥署強調,由於國產疫苗和AZ疫苗所有檢體都是由同一個實驗室採用相同方式檢驗,也能排除不同實驗室檢驗結果差異的影響。
-
2021-07-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副作用比例較流感疫苗高 新冠疫苗4廠牌副作用比較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0期文/郭岳潭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為了降低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接種疫苗效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宣布已編列40億元經費,6月7日起,符合公費資格者免費接種新冠疫苗,也就是指全民都可免費接種新冠疫苗,只是接種順位早晚的差別。根據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的疫苗資訊,自藥廠採購的AZ疫苗、莫德納疫苗,以及COVAX配送的AZ疫苗,再加上日本無償提供124萬劑AZ疫苗,以及美國提供250萬劑疫苗,還有緊急授權使用的2家國產疫苗,預計8月底將有1000萬劑疫苗到位,屆時將啟動大型接種計畫。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目前新冠疫苗根據製成使用技術,主要分為mRNA、腺病毒載體、重組棘蛋白、減毒等,透過將新冠病毒的特殊蛋白質片段注射至人體內,誘使免疫系統產生可長時間抵擋病毒入侵的抗體。目前的新冠疫苗大多需要接種2劑,只有嬌生疫苗例外,通常第1劑疫苗可以激發免疫力,但其強度可能未理想,抗體持續時間也可能較短,是為免疫系統打下地基;第2劑疫苗,則能夠強化免疫反應,讓抗體持續時間更長,依照標準時程打完2劑疫苗,才會有完善的保護。黃玉成表示,如果是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應等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另外,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病患,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國際認證4種新冠疫苗❶AZ疫苗AZ疫苗為腺病毒載體疫苗,根據臨床試驗資料分析顯示,接種間隔12星期且完成2劑接種,保護力可達81%、降低重症風險100%。目前建議2劑間隔至少8星期,而間隔10~12星期,疫苗接種效果更佳。黃玉成指出,根據AZ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常見的副作用及頻率,前3大分別為注射部位疼痛54.2%、疲倦53.1%、頭痛52.6%,再依序為肌肉痛44%、畏寒31.9%、關節痛26.4%、發燒超過38度7.9%。其他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接種部位硬塊、嘔吐,發生率約為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不常見的副作用,有淋巴結腫大、食慾下降、頭暈、腹痛,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黃玉成提醒,接種AZ疫苗後28天內,若是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癲癇,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任何一種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以利醫師及早釐清病因,並給予適當臨床處置。日前國內發生首例接種AZ疫苗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該名30多歲男子,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燒,7天後出現持續性頭痛、腹痛,急診就醫發現是施打疫苗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一度發出病危通知,經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才保住性命。黃玉成指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為接種AZ疫苗後,非常罕見的併發症,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他提醒,對於AZ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❷莫德納疫苗莫德納疫苗是mRNA疫苗,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完成2劑接種,保護力約為94.1%,依國際指引及衛福部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8天。黃玉成指出,根據莫德納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及頻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超過38度15.5%。其他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包括: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發生率約為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不常見的副作用為接種部位搔癢,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以及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的罕見副作用,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黃玉成表示,莫德納疫苗沒有特別的禁忌症,如果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疫苗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則不建議接種。❸輝瑞疫苗輝瑞疫苗是mRNA疫苗,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完成2劑接種,7天後保護力約為95%、降低重症風險達95%。根據輝瑞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及頻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84.1%、疲倦62.9%、頭痛55.1%、肌肉痛38.3%、畏寒31.9%、關節痛23.6%、發燒超過38度14.2%。其他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接種部位腫脹、泛紅、噁心,發生率約為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不常見的副作用,有淋巴結腫大、不適,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以及任一側臉部麻痺的罕見副作用,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黃玉成強調,對於輝瑞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應避免接種,而未預期的嚴重不良反應非常罕見,通常發生在接種輝瑞疫苗後數分鐘至1小時內,包括:呼吸困難、臉部及咽喉腫脹、心跳加速、全身紅疹、暈眩及身體虛弱等症狀。❹嬌生疫苗嬌生疫苗是腺病毒載體疫苗,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完成1劑接種,保護力約為57~72%、降低重症風險達86%。根據嬌生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及頻率,包括括:注射部位疼痛49%、頭痛、疲勞、肌肉疼痛38%、發燒超過38度0.3%。黃玉成表示,根據美國FDA報告顯示,與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相比,嬌生疫苗的副作用較為輕微且和緩,且無個案在臨床試驗中出現過敏反應;只有極少數個案,可能出現極罕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分之5,在全球接種嬌生疫苗的700萬人中,僅有8例,接種新冠疫苗整體益處仍大於風險。新冠疫苗副作用,適當休息數天可復原黃玉成說明,接種新冠疫苗後,應在現場觀察至少30分鐘,等待無不適再離開,新冠疫苗副作用的比例較流感疫苗高,可能發生的副作用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千萬不可按揉、可適度冰敷;而接種疫苗後產生的發燒反應,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另外,其他可能症狀,例如: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及發熱,通常症狀輕微,適當休息即可於數天內自行復原。黃玉成也提醒,新冠疫苗接種後,需要2星期後才能產生免疫力,且接種2劑才算完成接種,雖可降低罹患新冠肺炎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仍需做好勤手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才能避免因暴露病毒而受到感染。黃玉成補充,目前國內已通報多例疑似新冠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事實上,不良事件並不等於副作用,不良事件是指注射疫苗後,發生任何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但不一定存在著因果關聯性。另外,根據衛福部建議,目前新冠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且新冠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最好間隔至少14天。10大類公費新冠疫苗接種對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22日在疫情例行記者會宣布,自7月1日起,開放第一至第八類接種對象「自由選擇」疫苗廠牌,包括AZ疫苗或莫德納疫苗,6月25日公布,疫苗殘劑供未開放類別候補登記;若已完成第一劑疫苗,可依建議接種第二劑時間,以同廠牌完成接種。根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開專家會議,目前公費接種順位:第1類:醫療院所執業醫事人員。 第2類:中央及地力政府防疫人員。例如:海關、警察、消防員、海巡。 第3類: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例如:國際航空機組員、港埠第一線作業人員。 第4類:因特殊情形必須出國者。 第5類:機構及社福照護照顧者與受照顧者、洗腎患者。例如:長照機構住民、照護者及其服務對象。 第6類:75歲以上長者、孕婦。 第7類:維持國家安全運作及社會機能正常之必要人員。例如:軍人、憲兵、運輸及倉儲業者、高中職以下學教職員、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雙北基桃計程車司機、外送員……等。 第8類:65~74歲長者。 第9類:19~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 第10類:50~64歲以上成人。延伸閱讀: 。莫德納疫苗大規模開打,這些是『正常』可能會發生的皮膚反應,不用太緊張 。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猝死頻傳,我該打嗎? 陳亮恭建議4類人先暫緩
-
2021-07-02 該看哪科.皮膚
新冠疫情干擾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情加重
台灣COVID-19疫情至今三級警戒仍未解除,已影響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病情控制,由於病人肌膚敏感,常因使用酒精、乾洗手清潔雙手,讓濕疹更嚴重。也有患者不敢回診中斷照光治療;部份自費使用生物製劑的病人,更因無法住院治療改為門診治療後,無法獲得商保給付,因擔心經濟受影響,只好先停藥更改治療方式。疫情下的恐懼,需要出入醫院的慢性病患者衝擊最大,萬芳醫院皮膚科主任江盈儀指出,尤其本身是第一線防疫人員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只心理壓力極大,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在悶熱的環境下工作,讓原本就脆弱的肌膚更加敏感,為了阻止病情惡化,目前就只能加強藥物治療。即使不是第一線的防疫人員,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得經常清潔雙手,江盈儀說,酒精或乾洗手對患者而言都太過刺激,會讓過敏的肌膚惡化,雖然可以使用較溫和的肥皂,但取得相對不易,目前市面上有刺激性低的清潔用品,只要在手上戳揉後用濕紙巾擦拭即可,可減少對肌膚的破壞。很多人認為異位性皮膚炎不就是「皮膚」的問題,應該很簡單,但實際上中重度患者就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都需要長期追蹤治療。江盈儀指出,若病灶佔體表面積(BSA)在10%以下,會先使用外用藥,10%以上則先給抗組織胺藥物;患者也會接受照光治療,一週二到三次,得持續二到三個月,由於照光治療得回醫院治療,有些患者不敢來醫院而中斷治療。另外,有些醫院則怕紫外線照光機會有「人與人的連結」而暫時關閉,讓病人有些憂心。至於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因藥物較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及肝腎功能,初期使用者得頻繁抽血驗白血球及肝腎功能,江盈儀在臨床上也觀察到患者也會猶豫要不要回醫院抽血,但這會影響治療計畫,仍建議患者如期受檢。至於最新的生物製劑針劑藥物,適用於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但健保署有條件給付在18歲以上病人,申請條件需先照光治療三個月,及使用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各三個月無效後,且EASI分數超過20分、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才符合申請條件。若幸運通過健保給付者,在疫情這段期間都會維持治療,江盈儀指出,反而是部份自費患者,之前會利用商業保險給付自費用藥,但疫情影響無法住院治療,改為門診治療後,也影響到商保給付,有些患者就先停藥改用其他藥物控制病情,這讓醫病都很無奈。至於患者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能不能先打COVID-19疫苗,江盈儀指出,由於患者的狀況都不同,目前的建議是利大於弊可以施打,但部份口服免疫抑制劑可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這類患者可能施打疫苗後先停藥一至兩週,避免影響抗體生成,會影響疫苗效果,因此疫苗施打前都需與醫師討論再決定。江盈儀提醒,疫情期間大家心情多少受影響,有人還擔心經濟出問題,但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需要穩定的生活型態,更不能中斷治療,因為病情穩定,才能改善皮膚搔癢及紅疹狀況,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及人際關係,日常生活才不受影響。
-
2021-07-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拚EUA前先公布200人數據?陳時中:也不是不行
國產疫苗的抗體有效性及是否符合國際標準,備受國人關注。日前中研院實驗是有針對國內已接種過兩劑AZ的200名民眾進行抽檢驗,用以對比國內疫苗的有效性,對於該數據是否能對外公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先沉默了一陣子,才說該計畫在EUA審查前,先行公布也不是不行,但攸關權利義務關係,需要跟法務進行研究。本報今日指出,台灣兩家國產疫苗高端和聯亞,已相繼公布第二期臨床期中分析報告,並已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EUA審查。而食藥署公布的審查方法為使用免疫橋接方式,並以國人接種AZ疫苗的免疫性結果進行比較。然而,WHO早已推出血清標準品,可作為與國際疫苗的比較基準,食藥署卻放著不用,恐無法被國際認可。食藥署研檢組組長王德原指出,由於實驗室進行血清檢測標準不一,要知道是否具有有效性,WHO訂出相關標準做出血清標準品,讓不同實驗室能夠互相比較,目前食藥署取得的血清標準品,是做為實驗室校正及開發數據參考,跟免疫橋接所要進行有效性評估是兩件事情,食藥署不會參加藥廠的臨床試驗,這支標準品是用來進行血清抗體的中和立價實驗,測試實驗的有效性及正確性做為對照參考。
-
2021-07-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免疫橋接引爭議 專家在食藥署會議中直言「並不恰當」
為了讓國人盡快有新冠疫苗可接種,衛福部食藥署從去年九月起針對國產或輸入COVID-19疫苗舉行專家會議,今年五月六日和五月廿八日兩場會議的主題討論免疫橋接,但在專家會議中,意見並未一致,臨床醫師大多贊成免疫橋接,主張需要疫苗控制疫情,但專長為免疫學的專家表示,考量到不同疫苗平台若以中和抗體來做免疫橋接的唯一依據,並不恰當。食藥署的專家會議尚未舉行EUA審查,召集人是高醫院長鐘飲文,包括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已經請辭的中研院士陳培哲等是固定成員,但每次會議也會根據不同議題邀請相關專家參與討論。外界指五月廿八日有部分審查委員遭替換,非並事實,國泰醫院家醫科主任林敏雄當天請假,國衛院司徒惠康以免疫學背景,去年就開始參與數次會議討論,並非五月廿八日新成員。據了據,林敏雄與臨床醫師背景李秉穎和顏慕庸贊成以免疫橋接評估國產疫苗保護力,但司徒惠康從疫苗誘發免疫反應角度思考,有不同想法,因為AZ疫苗是腺病毒疫苗,高端是重組蛋白疫苗,兩者誘發免疫反應路徑及層面不盡相同,不宜單以中和抗體為依據進行免疫橋接。AZ疫苗以腺病毒為載體,進入人體細胞後除引起抗體反應,也會誘發不同的細胞免疫反應,包括T細胞的毒殺作用,也就是這類疫苗對抗病毒的作用,同時包括抗體反應及不同T細胞作用,但以重組蛋白為材料的疫苗,主要以誘發抗體反應為主,較不具T細胞毒殺作用,兩者機轉不完全相同,單以中和抗體來進行免疫橋接,其理論基礎及實證尚不完備。目前以重組蛋白為疫苗材料的B肝疫苗,只要能引發抗體反應就有不錯的保護效果,所以許多人對高端和聯亞也寄以厚望。重組蛋白疫苗是非常不錯的技術,但與AZ疫苗誘發的免疫反應及層面不盡相同,不宜單以中和抗體來做免疫橋接的比較。免疫橋接過去曾用於評估愛滋藥物的療效,用於COVID-19疫苗是新的課題,但其適用性迄今並未定於一尊。在五月廿六日世界衛生組織會議中,韓國和部分歐盟表示贊成,另外就是考量倫理問題,現在要以安慰劑注射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讓受試者曝露於染風險,似乎並不洽當。不過,專家表示,回到國內的狀況,國際疫苗研發有成,新疫苗研發不做三期臨床試驗又缺乏說服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以免疫橋接來核可一個只完成二期的臨床疫苗,「真的是個困難的議題」。對於有專家轉述司徒惠康在會議中的發言,司徒惠康表示參與會議時已簽署保密協定,不便發言。專家會議屬提供咨詢和專業意見,其實專家們也可能不會有單一的共識,尤其會議中並未設計投票的多數決機制,專家本於專業提供建議,最後是主管機關要決定。專家與會皆簽署保密協定,但如今有人選擇性提供部分事實給媒體,已成為政治惡鬥,更讓部分專家心灰意冷,已有專家準備退出。美國對於給予疫苗EUA的過程透明,專家會議甚至全程轉播,但最後的決定權在FDA,其負完全責任。台灣的國情和公民素養不同,連公開審查委員名單都給專家極大的壓力。食藥署在高端提出申請EUA之後近一個月,才以資料不足而延審,顯示如何處理只完成二期試驗的國產疫苗,如今真的成為棘手難題。
-
2021-07-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沒說的數據」 他指12日可望降級但有一隱憂
全國防疫三級警戒延續近2個月,近日本土確診案例數下降,許多民眾關心7月12日是否有機會順利解封,北市府日前率先宣布夜市微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透露正準備相關指引。現為知名旅遊部落客林氏璧的台大感染科前醫師孔祥琪,今天在臉書上公布「指揮中心內部數據」,表示台灣PCR陽性率從5%壓到了0.1%,認為7月12日有機會降回二級,但呼籲大家別放鬆,因為下半場重點是「疫苗覆蓋率」。林氏璧於臉書粉絲專頁《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發文提及,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到,指揮中心一直針對台灣PCR陽性率做數據統計供內部參考,先前一直不公布原因,一是擔心有校正回歸之亂,怕數字不準確,二是怕大家看了太快放鬆,防疫的力道變小,還是希望大家再努力一下看可否把案例壓到最低。近期羅於臉書寫「從5%到0.1%;從61萬到218萬。」也同意林氏璧公布7日PCR陽性率數據。林氏璧說,PCR陽性率高可以代表兩件事,一是檢驗做得不夠多(分母太少),或是案例真的有這麼多(分子變多)。美國建議若數字大於5%,要小心檢查做得不夠多,或是案例真的有增加。當小於5%的時候,也許可以考慮比較鬆綁公衛控制措施。林氏璧指出,部長日前說現在一天PCR量能最高可達10幾萬,羅副則抓了34天共新增157萬次PCR檢驗,平均每日做4萬6000次,而台灣這波本土疫情高峰最高時,單日PCR陽性率破5%,在三級警戒兩周後降到2%以下,到6月24日已經降到0.1%,等於每驗1000個僅有1例陽性。他以日本為例,東京、大阪在第三波緊急事態宣言狀態下。東京此波每日檢查7000至10000件,7日陽性率最高在5月5日的8.8%,6月11日降到3.9%,現在又升到5.1%,相較去年第一波時,PCR陽性率曾經破30%。而大阪則是此波疫情重災區,7日陽性率最高在4月10日的9.2%,降到目前的0.8%,每日檢查約10000次。以現在這個時點,大阪可能比東京安全一些。林氏璧受訪表示,台灣疫情控制不錯,檢驗量能也不錯,大家努力「躲在家」壓住疫情,7月12日有機會降回二級,「但不可能解封,因為病毒已經進入社區,一定要體認這件事」,尤其台灣原有Alpha病毒尚未清零,屏東又有Delta病毒,即便下半場第一次段考考得不錯,但下半場的現在,仍要維持防疫措施、提高警覺,且重點是「疫苗施打覆蓋率」,必須要努力衝高。林氏璧表示,先前許多長輩打AZ疫苗猝死報導,導致緩打潮出現,看到莫德納中和抗體較佳,保護力達94%等優點,近期莫德納開放接種出現爆打潮,「莫德納副作用比AZ大兩倍,第二劑副作用還被形容『像被火車撞』,萬一三週後打第二劑副作用更大,又出現猝死報導,有可能又會緩打,結果就是再等國產疫苗」。林氏璧說,老人家打疫苗猝死,不是疫苗直接造成,但可能是年紀大、本身有共病,打疫苗間接影響心臟病發作、血管冠狀動脈塞住。平時少出門的老人家,建議不要外出施打疫苗,像是由政府單位到機構、家裡協助施打。
-
2021-07-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WHO出疫苗血清標準品 食藥署放著不用難接軌國際
兩家國產疫苗高端和聯亞相繼公布第二期臨床期中分析報告,並已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EUA審查。而食藥署公布的審查方法為使用免疫橋接方式,並以國人接種AZ疫苗的免疫性結果進行比較。然而,WHO早已推出血清標準品,可作為與國際疫苗的比較基準,食藥署卻放著不用,恐無法被國際認可。食藥署長吳秀梅則表示,要再詢問業務單位才知道是什麼標準品,但使用AZ做為比較基準,是當時時機下最好的選擇。根據食藥署6月10日公布的審查方式,針對疫苗療效評估部分,將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並以200位國人接種兩劑AZ疫苗的免疫原性結果作為外部對照組,中和抗體效價不能比AZ差。針對我國使用免疫橋接方式來審查國產疫苗EUA,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使用免疫橋接取得認證是一個趨勢,因為將有越來越多疫苗研發,但若已經存在安全有效的疫苗,卻分成疫苗組、安慰劑組進行臨床試驗,對安慰劑組受試者來說,是不合人道的。然而,免疫橋接方式最讓人質疑的點在於,不同疫苗在不同實驗室測出中和抗體效價是否可以比較?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便表示,高端疫苗第一期在長庚實驗室做出的中和抗體效價為100左右,但第二期請中研院做,中和抗體效價就高到600。但之前兩邊實驗室便曾就方法進行討論,若長庚使用中研院的方法做,中和抗體效價就會高到三至五倍。因此如何讓中和抗體效價能互相進行比較,是重要的步驟。不過黃玉成表示,事實上WHO已推出血清標準品,去年12月便已推出第一代,NIBSC編號20/136的標準品;今年一月也推出第二代NIBSC編號20/130的標準品。他說,這個標準品可用於中和抗體效價的校正,如果開發出的疫苗要與其他家疫苗相比,一定要使用此標準品,才能發表國際期刊。據悉,高端疫苗已經購買三瓶,而食藥署也正在洽購中。對此,專家小組會議召集人鍾飲文表示,確實有聽說食藥署要買,但不知是否真的有買到。然而既然有此標準品,為何食藥署不以此做為審查依據,而要另外進行與AZ疫苗的比較試驗?CDE執行長劉明勳表示,相關問題應該問食藥署,不方便回應。黃玉成說,使用標準品檢驗,以及國內目前採取將高端、聯亞和AZ在同一實驗室進行分析,兩條路都可行。聯亞第二期臨床試驗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則表示,雖然WHO有標準品出來,但因為各國仍無共識,所以才沒有訂出指引,標準品只能做為參考。吳秀梅則表示,食藥署購買很多種標準品,應該也有做相關的試驗。但訂出和AZ比較的審查標準,是當時時機最好的選擇;且既然已經公布審查標準,將不會再修改,否則對業者不公平。
-
2021-07-01 名人.黃軒
當疫苗接種率達成群體免疫 新冠仍流行該怎麼辦?
我常常想,如果真的大家都COVID-19達成「群體免疫」了,但COVID-19還在社區流行,大家怎麼辦? 先說,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COVID-19流感化?早上閱讀2篇文章,整理一下,嘗試回答上述問題。反覆感染(Reinfection) 反覆感染,是許多呼吸道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徵,我們在一生中,都已經受到同一病毒種類,不知多少次的感染。確實,人類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和冠狀病毒,普遍一直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們產生了,「反覆感染」的能力。在那些已感染COVID-19的患者中,大多數感染,無論其嚴重程度如何,均會誘導COVID-19特異性抗體的產生。但是隨著時間拉長,抗體濃度本身也會下降的,甚至不足以提供長期時間的「殺菌免疫力」,以防止再次感染。 隨著時間拉長1.消失的抗體2.減弱中的免疫3.病毒「免疫逃脫」這些都會破壞或規避免疫系統功能,並允許隨後的COVID-19再次感染。從Pandemic到Endemic?(從全球「大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病」)如果我們免疫系統,接受多次受到病毒反覆感染訓練,免疫系統必須要有產生長期保護身體的能力。不然的話,就會有3個結局1.持續全球流行(Pandemic )2.死亡人數繼續增加3.1 + 2所謂有能力是指,例如1.我們接種疫苗2.體內自己內生免疫記憶細胞,記得之前病毒的攻擊……才真的有能力把COVID-19變化成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Disease)現在全球正在大規模打疫苗,如果COVID-19仍沒被消滅,就會進入下一場「地方性的戰疫」。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Disease)已經是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Disease)的冠狀病毒(coronavirus)早已存在,共有四種:OC43,HKU1、229E和NL63。 1.冠狀病毒感染在自然感染後,同一「冠狀病毒株」,反覆會在1年內,可以受到再感染,這是非常常見的。 2.流感病毒感染同樣的,同一「流感病毒株」,也可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連續發生感染。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是會在1年內再次受到感染。這些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和冠狀病毒,由於反覆一直在體內感染,才會一直普遍生存在人世間。不幸的COVID-19病毒,很符合這樣「萬世留存」病毒的特質:一時不能殺光的病毒⋯⋯依舊需要1.反覆感染的訓練,來壯大宿主的免疫力。2.也進化COVID-19病毒自己的突變能力。刊登在刺胳針呼吸道醫學(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期刊,研究人員使用全法國數據的研究結果顯示1.死亡率:流感死亡率是5.8%,COVID-19死亡率是16.9%(感染COVID-19死亡率幾乎是流感近3倍)。2.需要加護病房治療:感染COVID-19病患,有16.3%需要加護病房治療,比流感患者的10.8%來得多。3.住加護病房天數:加護病房的平均天數也幾近是兩倍之多,意即平均需要加護治療15天,流感病患則需8天。無論是死亡率,需要加護病房治療,住加護病房天數都比流感高太多了。也許是提醒大家,目前「並沒有數據証實流感化後,病毒就會變弱了」。 到達群體免疫了,但COVID-19還在流行,我們怎麼辦?隨著COVID-19疫苗接種率在全球陸續攀升,預期這種病毒將變得流感化之際(我上述已經說明,COVID-19病毒,是完全符合地方性流行的病毒,只要疫苗接種率,已經達成辟體免疫!)。新加坡這個國家,已經正針對如何在COVID-19下,人民可以過著更正常的生活,起草了一份路線圖。新加坡預計到8月9日的新加坡國慶日左右,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完成2劑疫苗接種。新加坡在及時完成疫苗施打的里程碑後(達成全國群體免疫):1.每日只監控有多少重症,而不再是每日監控確診人數(因為已經是地方性的流行病毒)。2.確診者將獲准在家中康復(就像流感病毒感染確診患者,不也是在家休息),減少對醫療體系壓力的擔憂。3.篩檢COVID-19目的:a.不是匡列、隔離人民的工具(因為已經人人有群體免疫)。b.用來確保比賽項目、社交活動和海外旅遊能夠「安全進行」。c.可再度出國旅行,至少是對那些也已控制病毒的國家,而篩檢和疫苗接種則將是「免除隔離」的基本要求。資料來源:Will SARS-CoV-2 become endemic?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OVID-19 and seasonal influenz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Will the COVID-19 Virus Become Endemic?※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疫苗預約秒殺 醫師提醒這4類孕婦快去打
美國日前贈送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首批110萬劑將於明天起配送至各縣市施打。在婦產科醫學會建議下,指揮中心將孕婦列在第六類優先接種對象,上週也開放預約接種,各縣市不少孕婦立刻搶名額。婦產科醫師表示,除了建議孕婦優先打莫德納疫苗,還有另外四類族群的孕媽咪也應儘早施打,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產生併發症。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林啟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無針對特定疫苗給出建議,但建議高暴露風險、妊娠高風險孕婦可施打。《NEJM》醫學期刊今年4月底發表文章,孕婦施打輝瑞、莫德納等mRNA疫苗後無安全上的問題,第一孕期施打的流產風險、胎兒異常的比率沒有比較高,第二、三孕期施打的早產風險也跟一般族群相同,在《NEJM》發表後文章後,美國、英國、歐洲也修正指引,建議孕婦施打mRNA疫苗。林啟康指出,英國過去多施打AZ疫苗,後來建議孕婦優先考慮莫德納、輝瑞BNT等mRNA疫苗,此外本身有嚴重內科疾病,或是染疫風險高的醫療相關工作人員、妊娠糖尿病或BMI>40以及45歲以上的孕婦,應優先考慮施打。若第一劑已經打AZ疫苗,除非有嚴重過敏反應,不然第二劑仍建議施打AZ。林啟康說,英國先前提出AZ安全性報告,有十萬分之一風險會出現血栓,不建議40歲以下民眾優先施打。台灣染疫人數相較他國低,評估20到29歲的一般女性,若懷孕、或剛生產完、正進行不孕療程,施打AZ疫苗增加血栓風險,此群族不建議施打AZ疫苗。若要準備懷孕的女性,不需因為打疫苗特別避孕,英國建議打完第一劑後發現懷孕,可等到懷孕12周再打第二劑。林啟康表示,三總本周開始協助孕婦接種莫德納疫苗,內湖有26萬人口,產婦約500至1000人,上週開放預約後立即秒殺。近期Delta變異株入侵台灣,目前國際上疫苗都可有效對抗,若孕婦感染新冠肺炎,妊娠併發症很多,包含嚴重感染、子癲前症、早產風險都相當高,加上孕期肺活量低,若肺部浸潤就有損傷風險,建議盡快施打疫苗;但有妊娠高血壓、對疫苗過敏、血栓靜脈炎等可能有安全性問題,建議與產檢醫師討論評估。哺乳期間是否可施打疫苗?林啟康指出,疫苗裡沒有新冠病毒,目前各國研究中,不論AZ或是mRNA疫苗,疫苗成分都沒有跑進母乳中,建議打完疫苗還是可以餵母乳。日前《JAMA》跟《AJOG》期刊發表文章,施打mRNA疫苗後,發現乳汁中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抗體,哺餵母乳可讓新生兒降低染疫風險。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研究:莫德納疫苗對Delta變異株能產生抗體 但數量較少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莫德納公司(Moderna, Inc.)29日表示,該公司的研究顯示,莫德納新冠疫苗對源自印度的Delta變異株能產生抗體。莫德納的研究人員檢測8人的血液樣本,尋找對不同變異株的棘蛋白所產生的抗體。公司聲明表示,莫德納疫苗「對所有測試的變異株都產生了中和抗體」,包括Delta變異株。疫苗產生的防護蛋白稱為中和抗體,能夠防止病毒侵入細胞。不過,與針對原始病毒產生的抗體數量相比,針對Delta變異株的中和抗體量減少了2.1倍,針對源自奈及利亞的Eta變異株降低4.2倍,針對在安哥拉發現的A.VOI.V2新變異株則降低8倍。這項實驗室研究未直接測量莫德納疫苗的防護力,但中和抗體的量仍高到足以預防染疫。莫德納執行長班塞爾(Stephane Bancel)表示,「這些新數據令人鼓舞,加強了我們的信心,莫德納疫苗應該對新發現的變種病毒仍有防護力」。莫德納股價在紐約股市盤中大漲5.9%。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研究:mRNA疫苗保護力達數年
美贈我莫德納疫苗將於七月一日大規模開打,最新一期權威期刊「自然」研究顯示,接種兩劑輝瑞BNT、莫德納等mRNA疫苗,有可能在人體內產生長久免疫作用。對此,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這類疫苗於去年底才開始使用在人體上,目前並無實證資料指出,幾年後的免疫力到底還剩多少,該項研究只是推測結果。另有研究指出,若AZ疫苗第一劑及第二劑間隔四十五周施打,免疫效果較佳,對此,張上淳說,該項研究發現,將打第二劑時間拉到更長,兩次接種相隔時間更久一點,細胞性免疫反應相當不錯,第二劑與第一劑相隔超過十二周,免疫反應會更強。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並非以中和抗體來研究分析,而是一般的抗體做分析,因此,延後施打第二劑,確實會增加感染風險,因此,大多數國家仍建議仍在八至十二周施打第二劑。加州大學研究結果顯示,接種過二劑mRNA疫苗後,在人體保護力可能隨時間下降,需再追加一劑;但「自然」期刊一項研究卻發現,這二款疫苗在人體內的保護力可能長達數年,張上淳認為,這只是學理上的推測結果。國內昨日新增十四例疫苗接種後不良死亡案件,累計二百四十例新冠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已有四十四例解剖,其中一例吸入食物窒息、二例頸椎骨折、一例氣噎、一例顱內出血、二例疑似肺炎、二例泌尿道感染,其餘案例待釐清。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建仁:盡速取得大量疫苗
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昨(29)日表示,全球新冠病毒變異相當快,台灣和全球各國當務之急,既要加強阻斷病毒擴散的各項防疫措施,更要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大量的疫苗,讓最大多數人都能及時接種。陳建仁在臉書上最新發文指出,WHO將變種病毒分為兩種,一種是已經確認其棘蛋白突變,會增加病毒傳播力、降低抗體中和效力的「高關注變異株」(VOC);另一種是「須留意變異株」(VOI)。其中VOC變異株包括了發現於英國的Alpha株、南非Beta株、巴西Gamma株及印度的Delta株。台灣從4月下旬起,發生Alpha株引起的新一波流行,造成1萬3,000名以上的確診病例,500人以上的死亡。最近,更有Delta株造成屏東南端的社區群聚感染。截至6月下旬,台灣的新冠肺炎每百萬人累積確診疾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611和26。陳建仁表示,台灣的新冠肺炎致死率(4.3%),在他所統計的十國中是最高的,進一步比較各國致死率的長期變化趨勢,英國、美國、日本都曾經高達15.1%、6.3% 和5.4%。
-
2021-06-30 新聞.健康知識+
男生還是女生容易被叮?醫提醒這8種人蚊子最愛!居家防蚊5妙招
●夏天濕熱,蚊蟲易孳生,許多人被蚊子叮咬而就醫●體溫高的人、肥胖者、運動員、孕婦、小孩子,是蚊子愛叮咬的族群●登革熱患者會出現發燒、骨頭痛等症狀,嚴重有腦膜炎、甚至死亡夏天了,蚊蟲開始肆虐,已有不少人遭「蚊吻」而皮膚出現許多「紅豆冰」。7至9月將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防蚊」是入夏大事,為避免遭到蚊子叮咬,有哪些居家防蚊妙招?登革熱出現發燒、肌肉痠痛 台灣夏天氣侯悶熱潮濕,下雨多,是最適合蚊子繁殖的環境。常見會叮咬人的蚊子,包括白線斑蚊、三斑家蚊、埃及斑蚊、小黑蚊等。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登革熱又稱為「斷骨熱」,主要傳染源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會出現發燒、骨頭痛、肌肉痠痛、眼窩痛、紅疹等症狀,嚴重會有腦膜炎、甚至死亡,必須慎防。趙昭明表示,入夏後,即便大多數人居家防疫、減少外出,但門診已有許多被蚊子叮咬而求診的患者,可能是因天氣悶熱、整理家裡環境等,讓他們的體溫升高,進而吸引蚊子叮咬,引起皮膚紅腫、癢、痛、起水泡而就醫治療。女生比男生 易被蚊子咬 哪些人最容易被蚊子叮咬?趙昭明指出,女生比男生容易被蚊子叮咬,體溫高的人、肥胖者、運動員、孕婦、小孩子、皮膚過敏(如異位性皮膚炎)的人、敏感體質病人,都屬於蚊子「最愛」叮咬的危險族群。被蚊子叮咬的症狀,隨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趙昭明分析,一個被同一種蚊子常叮咬的人,會產生抗體,再次叮咬紅腫癢症狀就不會那麼嚴重,但首次被叮咬的人,過敏反應會較明顯,有的患部甚至會出現大面積的紅腫。可冰敷止癢 不可去抓 趙昭明說,一般被蚊子叮咬後,首要處理的是癢感,可以輕拍患部、冰敷方式,以低溫來止癢,千萬不可去抓,避免抓破皮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若是被小黑蚊叮咬,奇癢無比,出現嚴重皮膚過敏紅腫、水泡時,一定要就醫治療,會開立口服及外用塗抹的抗組織胺、類固醇或消炎藥治療。●居家防蚊5法寶1.防蚊液防蚊最有效的是含DEET(敵避)化學成分的防蚊液,防蚊液種類多,有擦的、噴的、貼的,使用後防護效用可維持3小時以上,但DEET是化學成分,最好不要噴在皮膚上,易經皮吸收引起皮膚病變。也可選用天然植物如樟腦、尤加利、薄荷、香茅、丁香等萃取出精油成分的防蚊液,但防蚊效果較差。2.穿長袖長褲戶外活動時,盡量穿通風淺色的長袖長褲,避免皮膚曝露在草叢中,也勿在原地站立太久,以免被蚊子叮咬。3.電蚊香液態電蚊香含有蚊子厭惡的除蟲菊成分的味道,能夠驅蚊,但提醒呼吸道過敏疾病患者,建議可在睡前關起房門先點電蚊香半小時,房門打開後等一下再去入睡,就可以有效驅蚊了。4.捕蚊燈利用蚊子的趨光性誘捕蚊子,並在瞬間高壓電擊蚊子滅蚊,使用最佳時機在清晨和傍晚,白天效果不大,捕蚊燈放置高度,以膝蓋以上、低於180公分為宜。5.香草植物利用蚊子忌避的生物原理,可栽種艾草、洋甘菊、香茅、尤加利、丁香、七里香、薄荷等味道較重的香草植物,都略有驅蚊效果。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對抗Delta變種病毒 中國大陸疫苗有效性剩多少?
從印尼到巴西,很多國家都高度倚賴中國大陸的新冠疫苗,因此各界愈來愈關心在對抗「Delta」印度變種病毒時,陸製疫苗能否提供足夠保護力。路透報導,對於陸製疫苗對抗Delta變種病毒的有效性,大陸並未提供大規模臨床試驗或實際使用的數據,也未提供在實驗室測試的詳細資料,因此國外專家難以進行任何同儕審查。大陸抗疫專家鍾南山日前指出,研究人員發現,陸製疫苗對抗Delta病毒時,在減輕症狀和降低重症率方面有一定的有效性。他說,這是根據廣州疫情而進行的分析,但這項研究仍處於初步結果,且樣本數偏少。科興公司發言人劉沛誠表示,檢測接種者血液樣本的初步結果顯示,科興疫苗對Delta病毒的中和效果,降低了兩倍。不過,他說若民眾接種追加劑,可望更快產生更強、更久的抗體反應。然而,他未提供詳細資料。曾任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副主任的馮子健,上周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相較於其他變種病毒,兩款陸製疫苗對Delta病毒產生的抗體效力較差,但對預防重症仍非常有效。對此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說,馮子健的言論不足以支持陸製疫苗對抗重症的有效性,還需更多數據佐證。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研究:輝瑞、莫德納疫苗 保護力可能長達數年
科學家今天表示,輝瑞/BioNTech疫苗與莫德納疫苗,能在人體引發持久免疫反應,可能可以抵禦新型冠狀病毒數年之久。目前已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只要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及其變異株演化結果不會跟現在差太多,接種這2款mRNA疫苗的大部分人可能不須追加注射。最新研究再度呼應這項看法。此外,即使病毒確實大幅變異,接種疫苗前曾染疫康復的人,可能也不需要追加劑量。「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帶領上述研究的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University in St. Louis)免疫學家艾里貝迪(AliEllebedy)表示:「這種疫苗能讓我們免疫力如此持久,這是個好跡象。」研究結果已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上。艾里貝迪與同事上月曾表示,染疫康復者體內能辨認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細胞,會在感染後留在骨髓內至少8個月;另有團隊的研究指出,所謂的記憶B細胞會在染疫後至少1年內持續成熟和強化。研究人員基於這些發現表示,染疫後再接種疫苗的人,免疫力可能維持數年,還可能終身免疫。但從過往的研究未能了解,光靠接種疫苗可不可能產生類似的持久效果。為了找出問題解答,艾里貝迪團隊觀察了記憶細胞的來源─淋巴結。人體在染疫或接種疫苗後,淋巴結會形成一種叫作「生發中心」(germinal center)的特殊結構。生發中心猶如B細胞的訓練營,能讓B細胞更熟練地發揮作用,並學習辨識多種病毒基因序列。這些細胞練習的序列愈多、時間愈久,就愈有可能擊退可能出現的變異株。人體染疫後,生發中心會在肺部形成;但接種疫苗後,生發中心會出現在腋窩的淋巴結,正好方便研究者取得。艾里貝迪團隊一共找來41名接種過兩劑輝瑞(Pfizer)/BioNTech疫苗的人參與實驗,其中8人有染疫史。在這41人當中,有14人於接種首劑疫苗後的3、4、5、7、15週,由研究團隊從淋巴結取得樣本。艾里貝迪團隊發現,在接種首劑後的第15週,這14人的生發中心仍高度活躍,而且認得新型冠狀病毒的記憶細胞數量並未下滑。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免疫學家巴塔查雅(Deepta Bhattacharya)說,通常生發中心在4至6週後就所剩無幾。但mRNA疫苗激發的生發中心幾個月之後都還在,在多數人的體內並未大量減少。上述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接種過疫苗的人都能獲得長期保護力,至少對現存變異病毒來說是如此。但長者、免疫系統較弱的人,還有服藥抑制免疫反應的人,可能需要追加注射疫苗。至於接種疫苗前曾染疫康復者,則可能完全不用追加。艾里貝迪指出,染疫後再接種疫苗可大幅提升體內抗體濃度,這很可能是因為製造抗體的記憶B細胞在接種前已經進化好幾個月;所幸追加注射疫苗也可能達到染疫後再接種的效果。艾里貝迪的研究並未納入嬌生(Johnson &Johnson)製造的COVID-19疫苗,但他預期這類使用較傳統方式製造的疫苗,免疫反應的持久性可能比不上mRNA疫苗。但有學者認為這種比較不盡公平,因為嬌生疫苗只需施打一劑,若經追加注射,可能也有同等效果。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農全面接種卻有攤商未造冊 北市府強調周三施打完畢
北農爆發群聚染疫,台北市長柯文哲下令全面施打疫苗,並在7月1日起進行大規模PCR篩檢,目前卻傳仍有北農攤商尚未造冊、施打疫苗,若快篩陽性恐白白浪費疫苗;另副市長黃珊珊說北農將來要使用「疫苗護照」進出,但中央及地方要如何合作?柯文哲今表示,準備1萬3000劑給北農應足夠;黃珊珊則回應,將請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協調中央。針對北農、環南市場員工篩檢、疫苗施打部分,柯文哲表示,目前大部分北農員工已做過快篩,若呈陽性都會送去醫院或防疫旅館收治,現在應該都是呈陰性,但打疫苗本來就沒有保證不會染疫,在疫苗尚未產生抗體,或是還未打第二劑疫苗前,都還是有染疫的可能,不過疫苗該打還是要打。對於環南市場今一早攤商大排長龍進行造冊,柯文哲說,市府準備了1萬3000劑提供批發市場相關人員接種,應該是足夠,若真不夠經濟部也會支援一些;黃珊珊說,截至今下午2時止,台北農漁畜花四大公司、環南市場員工已接種10766人,周三一定會完成1萬3000劑的疫苗接種。另外,黃珊珊昨日說,待進行大規模PCR篩檢後,未來北農、環南市場員工未來進出須出示疫苗通行證,針對其辦理進度,黃珊珊今回應,7月1日開始進行大規模PCR篩檢,待檢測完畢,一周後疫苗發揮作用後,將來市場員工不用每周快篩出示陰性證明,而是透過疫苗通行證進出。黃珊珊指出,由於疫苗通行證涉及到中央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資料庫的連線,今早與中央視訊會議中也有反應,未來中央將會提供北市NIIS資料,但北市看不到其他縣市資料;由於北農大多員工居住地不在台北,因此希望王必勝能協助北市介接其他縣市的NIIS系統資料,王必勝則回覆會與中央研議。黃珊珊說,PCR篩檢後,7月7日起四大公司及環南市場員工須靠PCR陰性證明進出,這部分也需介接疫苗系統資料,都需王必勝的協助,但其他相關疫苗施打業務,則由北市府自行負責。
-
2021-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第二劑可延至45周? 張上淳:8至12周仍較恰當
我國直購的AZ疫苗遲遲不到貨,外界擔心已接種第一劑者將等不到第二劑。但阿斯特捷利康最新研究指出,拉長與第二劑的接種間隔期並無害處,兩劑疫苗間隔45周接種,抗體水準比間隔12周高四倍。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確實有這樣初步資料,但專家仍建議8至12周接種第二劑是恰當的時間。張上淳表示,英國延長追蹤的研究發現第二劑接種時間往後拉,抗體仍可維持,間隔時間拉長抗體免疫反應也是相當高,細胞免疫也很不錯。目前初步看到8至12周或大於12周再接種第二劑,免疫反應都更強化。而只打一劑,抗體雖然可以維持,但資料使用的不是中和抗體而是一般抗體,搭配英國現場實證資料,就會知道打一劑雖然有抗體但對印度株的保護力仍不太夠,延後打確實有感染風險,或許重症住院比例比較低,因此多數專家和國家建議仍然建議,以8至12周作為第二劑接種的間隔仍較恰當。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6月23日起接種AZ疫苗10到12周者,已可開始接種第二劑。而AZ公司泰國廠也對外發表聲明生產線優化部分已經完成,可照時序供應,「我們也期待」。另外電指出,根據研究接種莫德納疫苗的免疫力可維持多年。張上淳則表示,疫苗真正用於人體是去年底開始,實證資料必等須一、兩年後甚至多少年後再抽抗體,才知道免疫力如何。目前實證保護力都只有半年,其他都是學理推測結果。
-
2021-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孕婦接種莫德納 台中榮總醫:三高以及高接觸風險快打
近日有許多孕婦施打了莫德納疫苗,但施打醫院之一的台中榮總發現許多孕婦對施打疫苗仍有很多的疑問,因此特別請產科主任陳威志,以及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提供相關說明。而兩人根據目前已有的期刊報告,都建議有三高以及高接觸風險的孕婦要盡快施打。陳威志指出,雖然目前缺乏長期的安全性報告,但根據今年6月新英格蘭期刊所發表,從前年12月至今年2月,超過3萬5千例孕婦施打的報告來看,施打mRNA疫苗並不會造成孕婦併發症,且特別建議有三高以及高接觸風險的孕婦要盡快施打。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也指出,孕婦施打Mrna疫苗相對安全,根據研究顯示,孕婦產生抗體後,也可經由胎盤或臍帶將抗體傳給嬰兒,增加嬰兒的保護力。不過,她也直言,這方面的研究目前也都還很少,值得再觀察。
-
2021-06-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臉書發文 談疫苗接種與病毒變異的時間競賽
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今(29)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5月31日宣布,未來將以希臘字母命名各種COVID-19變異株,避免特定國家遭受歧視及污名化。WHO將COVID-19的變異株分為:一,已經確認其棘蛋白突變,會增加病毒傳播力、降低抗體中和效力的「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 VOC);二,尚未確認有此效力的「須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 VOI)。VOC包括了發現於英國的Alpha株、南非的Beta株、巴西的Gamma株、印度的Delta株。他們分別在2020年的9月、5月、11月、10月被發現。陳建仁表示,VOC變異株,夾著超高的傳染力,一再肆虐全球。臺灣從4月下旬起,發生Alpha株引起的新一波流行,造成一萬三千名以上的確診病例,500人以上的死亡。最近,更有Delta株造成屏東南端的社區群聚感染。截至6月下旬,臺灣的COVID-19每百萬人累積確診疾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611和26,在十個國家當中,分別排名最低的第二和第三名,次於紐西蘭和新加坡。但是臺灣的COVID-19致死率(4.3%)卻是十國當中最高的,進一步比較各國致死率的長期變化趨勢,英國、美國、日本都曾經高達15.1%、6.3% 和5.4%。特定時段的高致死率,可能歸因於高齡長者所佔比例偏高,或是病例突然暴增以致醫療體系無法提供完善照顧。至於發現每名COVID-19確診病例之平均檢驗人數,臺灣是83人,在十國排名第四,僅次於紐西蘭的1,000人、澳洲的500人,以及新加坡的200人。陳建仁表示,由於疫苗供應較晚,臺灣的疫苗接種率目前只有7.7%,是十國最低的。英國和以色列的疫苗接種率最高,分別高達65%和64.4%。但是,最近Delta株卻在英國和以色列造成新一波的流行,六月中旬英國99%確診病例是感染Delta株。雖然疫苗對於Delta株引起的輕症的保護力會降低,但是對於重症住院的保護力,仍超過百分之九十。最後陳建仁指出,求人不如求己,各國都積極推動疫苗的自主研發量產,並在第二期臨床試驗確認有效性和安全性後,為了考慮緊急時效性,都在第三期臨床試驗進行中,就給予緊急使用授權,以期盡快提升疫苗涵蓋率,與病毒的變異進行時間競賽!越早普及疫苗接種,越能遏阻病毒的散播,也越能降低新變異株發生的機會。現在臺灣和全球各國的當務之急,既要加強阻斷病毒擴散的各項防疫措施,更要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大量的疫苗,讓最大多數人都能及時接種。
-
2021-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已先打莫德納 聯亞疫苗試驗主持人黃高彬:第2劑打聯亞
國產疫苗還在研發中,有沒有效引發關注,但聯亞新冠疫苗二期試驗計畫主持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副院長黃高彬今坦言,他雖很想接種親自監督研發的疫苗,但因工作得在第一線面對病毒的威脅,他已先接種莫德納疫苗,不過若聯亞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後,他願意再施打。黃高彬除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感染科醫師,也是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幾乎每天都得進出醫院,面對疫情的威脅。他說,因此無奈下才選擇先接種莫德納疫苗。對於外傳聯亞新冠疫苗中和效價偏低,黃高彬澄清絕無此事,並指數據所呈現出來的數字「非常漂亮」由聯亞疫苗受試者的抗體濃度,比自然感染者體內的抗體濃度高出兩倍,可見得聯亞疫苗的中和效價符合預期,甚至可以說非常良好。黃高彬也說,血清陽轉率是指當疫苗施打進人體內陽轉產生抗體,聯亞疫苗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高劑量組之中和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14天及28天之血清陽轉率高達100%,且對Alpha、Delta變種病毒株保護力可達90%以上,請民眾不要擔心。他說,即使打過莫德納疫苗,他表示接著打聯亞疫苗也可以,而且這樣就足以有保護力對抗Delta變種病毒株, 不必再打第3劑。
-
2021-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輝瑞莫德納一勞永「疫」? 研究:免疫力持續一輩子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近日一項研究發現,人體在接種輝瑞(Pfizer)BNT和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冠mRNA疫苗後,體內將引發「持續的免疫作用」,同時可能使人體在數年間保持抵禦新冠病毒的能力。《紐約時報》報導,這支由免疫學家艾比迪(Ali Ellebedy)領導的研究團隊上月發表研究,並推論出「若感染者痊癒後進一步接種疫苗,體內的免疫反應或可持續數年、甚至一輩子」,但目前尚未釐清單單接種疫苗是否會產生類似的長期影響,同時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只要病毒及其變體的進化不會超出它們當前的形式,大多數接種mRNA疫苗的人可能不需要加強免疫。報告顯示,相關抗體在痊癒者的骨髓免疫細胞中存在至少8個月。至於其他團隊的類似研究也表明人體確診後,免疫系統中所謂的「記憶B細胞」會持續成熟、強化至少1年之久,並為製造抗體擔任重要角色。報導提到,人體染病或接種mRNA疫苗後,淋巴結會形成「生發中心」(Germinal Center)的特殊結構,讓「記憶B細胞」知道如何辨識不同基因序列的病毒,只要這些細胞「練習」的範圍越廣、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阻止病毒變種。亞歷桑那大學免疫學家巴塔查亞(Deepta Bhattacharya)透露,接種疫苗後「生發中心」通常會出現1至2周的高峰期,接著4到6周會減弱並幾乎消失,不過mRNA疫苗會激發「持續數月,且大多數人體內都未出現的『大幅弱化』」。這項研究結果代表,mRNA疫苗帶來的免疫力理論上「可持續一輩子」、但難以估算實際長度。不過艾比迪直言「這是非常理想的跡象」,也為疫苗抵抗病毒的前景帶來新的曙光。
-
2021-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EUA審查 食藥署促補件 國產疫苗7月打不了
高端疫苗六月十日公布第二期期中分析結果,六月十五日送件,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EUA許可,希望可以如期在七月底開打,不過,食藥署長吳秀梅昨表示,高端缺少相關技術性資料,需實驗室重做數據,恐要等到七月底才能審查「緊急使用授權」(EUA)。換句話說,總統蔡英文先前說「七月底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確定無法上路。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食藥署做相關審查時,常被批評「過嚴」,尤其在新藥、新疫苗上,更要小心謹慎,對於相關技術性文件資料也是相對嚴格,資料補件是常有的事情,無法預判何時審查,取決於廠商補件速度和文件完整性。對於需要補件,高端表示,EUA審查流程基本上與新藥查驗登記相當類似,一般新藥查驗登記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反覆補充與更新資料,過程中,廠商與法規單位更是每天都要彙整與審查上千份文件,將會盡全力加速補齊所有資料。高端疫苗六月中旬公布第二期期中分析報告,當時吳秀梅曾表示,將等到食藥署委託AZ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試驗結果出爐,才會召開專家會議審查國產疫苗EUA,審查時間落在七月初。吳秀梅昨表示,審視高端文件後,發現部分技術性資料需要補齊,已發文給廠商,要求盡速補件。吳秀梅不願透露缺了哪些技術性資料,她表示,這些技術性資料為必要細節,且可能需要廠商委外實驗室時間上的配合,才有辦法協助,不是一下子就能繳交,因此EUA審查時程可能會拖到七月底。至於國產疫苗審查EUA,是否仿照美國FDA採線上直播方式?陳時中指出,這是見仁見智問題,希望讓專家能有自由辯論空間,暫不考慮直播。而高端昨日股價開盤小漲後,需補件消息一出,一路走跌,收在二五八元,大跌百分之四點二七,自十日記者會後,股價一直都在二五○左右盤整,而前天公布二期期中報告的聯亞生技,負責進行混合及針劑充填等疫苗代工製造的子公司聯亞藥則有些利空出盡,早盤小漲後同樣翻黑,最終收二四六元,下跌百分之六點四一。
-
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缺技術性資料 高端EUA審查恐延至七月底
聯亞生技昨公布新冠肺炎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並將於六月底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EUA許可。但早先於6月10日公布第二期期中分析結果的高端疫苗,則因送審資料不齊,被要求補件。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因高端缺少相關技術性資料,因此還需要實驗室重做的數據,恐要等到七月底才有辦法審EUA。高端疫苗於6月10日公布第二期期中分析結果。當時吳秀梅曾表示,就算收到高端的案件,也要等到食藥署委託的AZ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試驗結果出爐,才會召開專家會議審查,審查時間將落在七月初。但吳秀梅今天表示,雖然6月15日已收到高端的送件,但審視之後,發現有一些技術性資料需要補齊,已發文要求廠商儘速補件。至於是哪些技術性資料,吳秀梅則不願透露。但她說,這些技術性資料都是一些必要的細節,且可能需要廠商委外實驗室時間上的配合才有辦法協助,不是一下子就能繳交,因此EUA審查的時程可能會拖到七月底。高端二期臨床期中資料顯示,不區分年齡組的情況下,疫苗組完成第二劑後,血清陽轉率達99.8%,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GMT titer)為662,倍率比值為163倍增加。但依照食藥署通過緊急授權規定,國產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所得中和抗體效價必須證明不劣於AZ疫苗,將與食藥署委託的200人AZ疫苗研究計畫結果作為對照。
-
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高端哪個好? 李秉穎:都是小孩不要比
聯亞生技昨公布新冠肺炎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在安全性與耐受性部份顯示良好,並無嚴重不良反應,但有專家指出,聯亞疫苗的抗體效價較高端疫苗低,「有些遺憾」。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李秉穎今天則表示,保護力不是只有看抗體,還有T細胞,很難比較。他更說,既然高端、聯亞之間很難比較,「就不要再比了,都是自己的小孩」。聯亞昨天公布二期臨床的其中數據,外界關心其與之前公布數據的高端疫苗間的比較。其中,高端疫苗的抗體效價為六百多,聯亞則為一百多。李秉穎今上名嘴周玉蔻的節目被問到此事時表示,雖然高端和聯亞的抗體效價都是同一個實驗室分析出來的,但因為保護力不是只有看抗體,且抗體數據是對數的概念,不能說高端的抗體就是聯亞的六倍。例如AZ和BNT、莫德納等mRNA疫苗的抗體效價數據也呈現差異,但在英國的報告中,這些疫苗在真實世界施打,都有九成的保護效果。周玉蔻也詢問李秉穎,由於EUA審查在即,現在國產疫苗紛爭不斷,身為委員是否感受到壓力?李秉穎則表示,外界現在對國產疫苗的意見,很多都是情緒上的反應,而非純學術的討論。但身為委員不會感到壓力,「不然就不要去開會」。他說,審查也沒有所謂的攻防,既然已經訂出標準,就是看數據,對照兩個疫苗和AZ疫苗的抗體效價,只要符合條件即可通過。對於外界批評國產疫苗未做臨床三期事件就審查EUA,李秉穎也強調,EUA就是在「緊急時候」、是在大流行時使用的疫苗。面臨生死威脅,就是要評估是否「利大於弊」,如果還要多要求各項檢測,就無法控制疫情;一旦疫情結束,EUA就失效,這些疫苗還是要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才能拿到後續的許可證。而對於目前屏東出現Delta病毒群聚,引發外界擔憂。李秉穎則表示,由於指標個案很快就被匡列,應該不會像萬華一樣爆開,觀察7天至14天若沒又出現新病例,應該就可安心。李秉穎也對7月12日解封表達樂觀看法。他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病毒是RNA病毒,會一直變異,現在到處都是變種病毒株;且不論對哪一種變異株,該做的防疫措施,如洗手、戴口罩,都一樣,因此不需要對Delta病毒株特別恐慌。他說,只是因為新冠肺炎病毒的潛伏期約七天,因此疫情下降比較慢,但現在病例數持續下降,代表病例再生數(Rt值)已小於一,未來一定會持續再降。
-
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EUA…聯亞生進軍國際關鍵
聯亞生技集團昨日公布新冠疫苗二期臨床期中分析數字,雖然公司強調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反應都有不錯表現,但是針對外界最關心的疫苗保護力,由於二期臨床本來就不會針對保護力做試驗,依照目前遊戲規則,衛福部緊急授權許可(EUA)是否核准,才是聯亞生技新冠疫苗能否順利進軍國際的關鍵。衛福部食藥署6月10日公告,國產疫苗能否通過EUA,將以第一批AZ疫苗3月在國內施打時,蒐集的200位國人接種AZ疫苗的免疫原性結果,作為外部對照組,以「免疫橋接」方式採中和抗體為替代療效指標,去比較國產疫苗的中和抗體結果,國產疫苗必須證明不劣於AZ疫苗才算過關。有國內專家指出,高端疫苗日前公布二期臨床數字時,其中和抗體效價是662,聯亞生技的抗體效價是102.3,若和目前WHO認可的疫苗比較起來,兩者的抗體效價其實都不算高。不過目前還無法得知兩家國產疫苗廠的疫苗一定比AZ低。
-
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中和抗體 比不上國際品牌
聯亞生技UB-612新冠疫苗二期臨床期中數字昨(27)日出爐,子公司聯亞藥業宣布,二期臨床數據符合預期,有良好安全性、耐受性、及免疫反應,將在6月底前把臨床數據彙整送至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但對於外界關注的保護力問題,並未提及,專家點出,聯亞的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低於高端的662,且兩者都低於WHO認可的疫苗。由於這個數字是疫苗對人體產生保護力的前哨站,也令專家擔心未來會有保護力不足的問題。聯亞生技UB-612二期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疫苗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未出現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免疫原性反應方面,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28天之血清陽轉率於成年(19至64歲)施打疫苗組達95.65%,年長者(65歲以上)施打疫苗組則達88.57%,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不過,高端疫苗日前公布結果,血清陽轉率為99.8%,中和抗體效價為662。聯亞藥說明,集團在美國的Vaxxinity團隊,已於今年2月與美國FDA進行會議,將和美國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合作,以UB-612作為已接受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和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但中和性抗體效價逐漸下降者的追加疫苗(booster vaccine),進行「混合補強施打」之第二期臨床試驗。聯亞藥表示,已經和母公司聯亞生技簽訂UB-612疫苗委託製造合約,未來海外的市場,聯亞生技所承接的訂單,也將委託聯亞藥負責配方調製等製程與生產。截至目前為止,聯亞藥已接獲聯亞生技來自衛福部500萬劑疫苗之委託生產訂單,將依生產排程陸續安排出貨。聯亞藥表示,目前整個集團中,已在台灣掛牌的聯亞藥,只要UB-612新冠疫苗通過政府EUA核准,供應量可設定為年1億至1.2億劑疫苗,像Vaxxinity與巴拉圭簽訂的100萬劑預採購小訂單會包含在設定的年供應量中。
-
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期期中報告公布 11月解盲 聯亞疫苗拚7月開打
聯亞生技昨天公布新冠疫苗UB-612二期臨床期中報告,聯亞生技表示,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符合預期,且針對變種病毒,中和性抗體保持同一水平,六月底將向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力拚在七月就能開打,同時也已經向印度申請執行三期臨床試驗,有信心取得國際認證。聯亞生技營運長彭文君表示,此次聯亞公布的UB-612數據,是屬於二期臨床期中分析,並非解盲,數據只有「安全性與耐受性」、「免疫生成性」兩種結果,沒有外界最關心的保護力多寡,「真正的二期試驗解盲,時間點會在十一月。」彭文君指出,UB-612的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廿八天的血清陽轉率,於成年施打疫苗組達百分之九十五點六五,於六十五歲以上的年長者施打疫苗組則達百分之八十八點五七;中和抗體效價為一百零二點三,與一期臨床試驗結果相近且符合預期,疫苗批次間的結果也符合EUA的標準。「以二期的數據,換算出來的保護力應該在百分之八十至九十,表現還算不錯。」彭文君表示,會將資料交由衛福部食藥署的專家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根據食藥署先前公布期程,最快也要到七月中才能獲得EUA。而聯亞與高端五月底與政府簽署五百萬劑預購合約後,日前已經將量產的廿八萬劑疫苗送至桃園物流中心存放,只要取得EUA,就能在台灣進行施打,以緩解國內疫苗緊缺情形。除國內市場外,彭文君表示,聯亞也規畫至印度進行規模約一點一萬人的三期臨床試驗,屆時就可以看出保護力數據。同時,聯亞會整合包含美國母公司UBI與美國子公司Vaxxinity資源,取得台灣以外的EUA速度不會太慢。專家:聯亞抗體效價不算高【記者楊雅棠/台北報導】聯亞生技昨公布UB-612新冠肺炎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數字漂亮,但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卻看出端倪,她表示,在不同實驗室檢驗,抗體效價難以比較,但高端與聯亞均在中研院執行試驗,高端疫苗的抗體效價為六六二,與AZ疫苗的抗體效價差不多,但聯亞的抗體效價僅一百多,不算高,「確實有些遺憾」。
-
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疫苗二期期中資料出爐 專家:抗體效價略低
聯亞生技傍晚公佈新冠肺炎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在安全性與耐受性部份顯示良好,並無嚴重不良反應,且中和抗體效價符合預期,將於六月底提交報告給衛福部食藥署,申請EUA許可。但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因聯亞的新冠肺炎疫苗抗體效價略低,但其中活化T細胞的部分難以用中和抗體效價評估,因此仍須看第三期臨床試驗才能知道確切保護力。第二期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其研發的UB-612疫苗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未出現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廿八天血清陽轉率,於19至64歲施打疫苗組達95.65%、65歲以上年長者施打疫苗組則達88.57%;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對於聯亞的數據結果,施信如表示,雖然不同的實驗室抗體效價難以比較,差一個細節或是使用的病毒為野生株或甲病毒,都會影響數據;就像長庚實驗室檢驗莫德納疫苗的抗體效價就和中研院差了三倍,推估約有兩千多。但以高端和聯亞的數據都來自中研院來看,高端的抗體效價為662,應與AZ疫苗的抗體效價差不多,而聯亞的抗體效價一百多確實不算高,「確實有些遺憾」。不過施信如也表示,聯亞的疫苗強調活化T細胞的部分難以使用中和抗體評估,因此還是要看第三期臨床試驗面對「真實病毒世界」的保護力,或是考慮作為其他疫苗的追加劑。聯亞疫苗的第二期臨床計畫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則表示,通常第二期收案人數較多,數據會較第一期來得低一些,但聯亞的疫苗期中分析結果仍符合預期。對於食藥署將採用免疫橋接方式與AZ疫苗進行比較,中和抗體效價的比較不低於AZ才可通過EUA。黃高彬則表示,若把施打AZ疫苗兩百多人的血清,以及接種高端、聯亞疫苗者的血清,都放在同一個檢驗盤上做檢驗,且使用相同病毒株,是可以比較的。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則表示,目前仍等待聯亞疫苗的資料送件,等資料都齊全後才會對外說明類比方式,一定會在排定的時間進行EUA審查。而目前兩百人接種AZ疫苗者都已抽血完畢,正在進行分析;至於高端於6月15日已向食藥署提出新冠肺炎的EUA申請,但經初步審查,送審資料尚不齊全,將發文請廠商儘速補件。
-
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疫苗二期試驗無不良反應 力拚7月取得EUA後施打
在高端疫苗後,聯亞生技也公布新冠疫苗UB-612二期臨床期中報告,聯亞生技表示,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符合預期,6月底將向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力拚在7月就能開打。這次聯亞公布的UB-612分析結果,跟先前的高端疫苗一樣,都屬於二期臨床期中分析,因此數據同樣只有「安全性與耐受性」、「免疫生成性」兩種結果,沒有外界最關心的保護力多寡,而聯亞強調,真正的二期試驗解盲,時間點會在11月。聯亞也表示,UB-612疫苗不需以超低溫冷鏈運送及儲存,比輝瑞/BioNTech等公司所開發之mRNA疫苗更具競爭優勢。而聯亞與高端5月底與政府簽署500萬劑預購合約後,日前已經將量產的28萬劑疫苗送至桃園物流中心存放,希望在取得EUA後,能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民眾施打。聯亞日前就曾表示,一期試驗結果有超過標準,因此對於二期安全性、耐受性,受試者的免疫、抗體指標、中和性效價等數據都深具信心,目標7月底前可即可供應上百萬劑疫苗、8月底前可交貨政府採購的500萬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