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3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戒菸
共找到
738
筆 文章
-
-
2023-04-27 癌症.食道癌
《灌籃高手》原唱驚傳罹患食道癌!50歲以上男性,2主要徵兆快就醫
日本動畫電影《灌籃高手》片頭曲「LOVE ROCKETS」原唱、54歲樂團「The Birthday」主唱CHIBA YUSUKE(チバユウスケ),24日驚傳罹患食道癌!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其中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如有不適症狀,例如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樂團「The Birthday」在官方推特發表聲明,主唱CHIBA YUSUKE因罹患食道癌需要專心治療,自本週末的公演活動到今後預定演出的所有演出全數中止。除了向相關單位、音樂祭活動以及廣大歌迷致歉,主辦方將會依照規定辦理退票作業。菸檳酒增加食道癌風險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統計,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患者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常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進而產生病變。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長期吸菸、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以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長期食用高溫或太燙、醃燻燒烤、醃漬、加工肉類等食物,都是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的危險因子。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菸、酒、檳對食道癌之終身風險,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延伸資訊】元氣網疾病百科/食道癌4招生活習慣健康防癌食道癌目前並沒有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國健署鼓勵民眾建立健康生活型態、戒菸檳酒、減少過燙食物及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降低風險,如有不適症狀,例如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1. 平日飲食減少過燙食物。2. 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3. 戒菸、酒、檳榔。4. 保持口腔清潔習慣。 【延伸閱讀】胃酸逆流不治療恐引起食道癌 9招熄滅「火燒心」「火燒心」胃食道逆流 醫警示:長期恐變食道癌!【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7595】(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4 醫療.消化系統
左側睡、右側睡有關係!研究建議「側這邊」可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
近來有研究顯示,睡眠的姿勢與胃食道逆流症狀的發生也有關,從日常生活下手,改變習慣,可減少胃食道逆流的傷害及困擾!近年來因為飲食型態的改變,飲食西化且外食人口增加,再加上都市生活步調緊湊,進食速度過快、缺乏細嚼慢嚥等種種因素,導致胃食道逆流的病人逐年漸增。雖然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方式也愈來愈多,然而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仍是最基本的預防,甚至注意一下睡姿也能減少胃食道逆流的反覆發生,避免進一步造成食道的傷害。為什麼胃酸會逆流? 正常在沒有進食的情況下,下食道括約肌應該處於關閉狀態,而進食吞嚥後,括約肌會打開讓食物通過,讓食物經由食道進入到胃裡。但若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無法緊閉,則胃酸及食物就容易逆流,造成逆流性食道炎。 至於為什麼下食道括約肌會鬆弛?原因包括:1與生理構造相關,例如原本就有食道裂孔疝氣,使胃食道交接口鬆弛。2老化以及體質因素、懷孕。 當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又受到以下因素影響,就容易胃酸逆流,引發不適。 1飲食。例如吃太多油膩食物易導致胃排空時間延長;攝取甜食、薄荷、茶或咖啡以及吸菸、飲酒等。2飲食習慣不佳,時常暴飲暴食,吃完飯後立刻平躺休息,也會導致及加重症狀。3有一些動作例如:咳嗽、彎腰,會導致腹壓上升,或是因為肥胖導致腹壓及胃內壓力上升,都和胃食道逆流相關。4全身性疾病如硬皮症會導致食道蠕動變差,進一步導致逆流性食道炎。另外,乾燥症會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清除食道逆流物的能力也會下降。 左側臥睡姿 可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 一篇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系的 Jeroen Schuitenmaker博士擔任第一作者的研究,發表在2021年12月的美國胃腸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該研究主要是研究睡姿是否會導致夜間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研究使用睡姿監測儀來監測57位病人的睡姿,此儀器每10秒鐘監測一次,分為左側臥、右側臥、平躺或俯臥,並使用24小時食道酸鹼值測定(24-hour ambulatory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的方式來測量病人食道的酸暴露時間和胃酸清除所需時間。 研究發現,左側臥睡姿的病人,其食道胃酸暴露時間(acid exposure time)和胃酸清除所需時間(esophageal acid clearance time)均明顯較平躺及右側臥的病人短。而推論其原因,應是和睡姿不同時,食道和胃的相對位置改變有關。右側躺時,胃相對於食道的位置是在上方,若下食道括約肌相對鬆弛或暫時性放鬆時,胃內的食物或胃酸就更容易逆流至食道。因此會建議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在睡覺時,可盡量採取左側臥姿,盡量避免右側臥或平躺的睡姿,可減少食道胃酸暴露時間,改善胃酸逆流症狀,也進一步減少胃酸對食道黏膜的傷害。 胃食道逆流的診斷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主要是胃酸逆流及胸口灼熱感。而非典型症狀則很多,例如: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慢性咳嗽、胸悶、胸痛等。當有上述症狀醫師也懷疑時,可以安排檢查確認。 目前臨床上胃食道逆流最主要仰賴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的診斷,胃鏡可評估食道黏膜病灶、逆流性食道炎的嚴重程度,及是否有因食道反覆發炎而導致細胞變化(例如巴瑞特氏食道)。巴瑞特氏食道是因反覆胃食道逆流導致食道細胞轉化為腸細胞,也就是病理切片可見的腸化生,因若腸化生併有細胞異生,長期是有機會演變為食道癌。而除了胃鏡以外,國際建議的標準胃食道逆流診斷工具還有: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MII-pH(24小時食道阻抗併酸鹼度檢測)及Bravo(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等。 胃食道逆流的藥物治療 而治療方面,通常先給予中和胃酸的「制酸劑」,若症狀無法改善,進一步會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藉由抑制胃酸來改善症狀,主要有兩種:組織胺阻斷劑(H2-receptor antagonist)和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質子幫浦抑制劑可藉由抑制胃的壁細胞膜上的氫鉀幫浦而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逆流性食道炎。目前PPI主要有esomeprazole、pantoprazole、rabeprazole、lansoprzole及dexpansoprazole等幾種。但是上述藥物長期服用仍須注意其副作用,例如可能會降低鈣、鐵、鎂等的吸收,增加感染風險,增加骨折風險等。 而嚴重胃食道逆流的病人目前也有更新的選擇,最新上市的Vocinti(Vonoprazan)為鉀離子競爭性酸抑制劑(P-CAB),比質子幫浦抑制劑有較快速、強力、穩定的胃酸抑制效果,不受食物影響,不經由CYP2C19代謝,對於嚴重難治型的胃食道逆流病人提供了另外的治療選擇。 難治型病人之非藥物治療方式 而針對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因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近年來也有非藥物的微創內視鏡治療方式可供選擇。例如近年來有一種內視鏡微創的手術方式: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Stretta),手術方式是藉由胃鏡帶入管線,中間氣球會將管線撐開,利用周圍的細針將熱能傳送到肌肉層,肌肉層會受熱腫脹,進一步增加下食道括約肌的厚度及食道下端的彈性,減少下食道括約肌不自主放鬆的次數,賁門口緊縮後,逆流症狀就會減少。 另外還有抗逆流黏膜切除術(anti-reflux mucosectomy, ARMS),是另一種內視鏡微創手術方式,藉由胃鏡切除賁門附近的胃黏膜組織,形成潰瘍,潰瘍癒合後的疤痕組織會將鬆弛的賁門口緊縮,而減少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的藥物使用,改善其症狀及生活品質。 另外的新型治療方式則是抗逆流黏膜燒灼術(anti-reflux mucosal ablation, ARMA),利用胃鏡下氬離子電凝術(Argon plasma coagulation)電燒賁門附近的胃黏膜組織,破壞黏膜後使其結痂,讓原本鬆弛的賁門緊縮,也可以改善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的症狀。 以上是近幾年來胃食道逆流非藥物治療方式的一些新選擇,病人適合哪一種,應由醫師根據每個人的病因及病況予以最適合的建議。 6招減少胃酸逆流發生(1) 盡量避免茶、咖啡、碳酸飲料、辛辣食物、高熱量高油脂食物。另外,甜食容易誘發胃酸的產生,也要盡量減少攝取。(2) 切勿吃飽後馬上躺下來睡覺。避免吃宵夜。若經常在夜間躺下休息時發作,則可以考慮使用較高的枕頭來減少胃酸倒流。(3) 維持良好進食習慣,吃飯時細嚼慢嚥,勿吃太飽、太快。(4) 患者應控制體重,勿著緊身衣物,腰帶勿繫太緊造成腹壓上升。(5) 戒菸、戒酒。(6) 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運動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預防因蠕動不佳導致的胃食道逆流。【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8期(2022-04-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0 癌症.頭頸癌
口腔破皮別以為只是火氣大 5症狀只要出現其中之一當心口腔癌
【本文重點】每年台灣約有8,000例口腔癌病例,導致超過3,000人死亡,其中男性患者30-64歲最為受影響。主要致癌物包括菸草、檳榔和酒精,吸菸和咀嚼檳榔會增加口腔癌的風險,特別是在男性患者中更明顯。台灣衛生福利部推動各年齡層30歲或以上的吸菸或口嚼檳榔者每兩年接受免費黏膜檢查,早期檢測、治療和避免吸菸和口嚼檳榔是降低口腔癌風險的重要預防措施。--by ChatGPT台灣每年約8千人罹患口腔癌,造成3千多人死亡,又以30至64歲男性為最大宗。菸品、檳榔及酒是一級致癌物,抽菸、嚼檳榔易導致罹患口腔癌,在男性口腔癌患者中,逾8成有吸菸、7成嚼檳榔,5成同時吸菸且嚼檳榔,國健署提供30歲以上有吸菸、嚼檳榔習慣的民眾,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除了呼籲民眾及早戒除檳榔、吸菸,也鼓勵民眾早期篩檢、治療,降低口腔癌發生風險。口腔癌形成原因,是口腔黏膜受到菸、檳、酒的機械、化學性刺激,而導致口腔黏膜病變,後續引發癌症。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像是檳榔本身含有致癌物質以外,因其纖維較粗,嚼食時加深對口腔傷害。口腔黏膜病變症狀包括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扁平苔蘚等,都是癌前病變的警訊。若同時使用菸、檳、酒民眾,罹患口腔癌機率倍數則高達123倍。預防口腔癌應把握「拒菸檳、定期篩、早治療」,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其中之一的情形,應儘速就醫: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若不了解口腔癌早期症狀,延誤治療恐留遺憾。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分享,66歲男性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口腔潰瘍5個月才就醫,腫瘤已超過5公分,確診舌癌第4期,因腫瘤過大無法經口切除,必須採複合式手術,包括嘴唇、下頷骨、舌頭等皆須切除,並取大腿前外側的游離皮瓣進行重建,術後還得接受化放療,雖術後存活10多年,但外觀疤痕、說話不清楚、吞嚥有障礙,生活品質仍受影響。62歲的顏先生是口腔癌病友,早年曾做鐵工、計程車及擺攤,受朋友影響嚼檳榔近30年、菸齡接近40年,顧及太太及家人勸戒菸、檳多年,他50歲時決定戒檳榔,但某次感冒就醫,耳鼻喉科醫師告知他口腔黏膜有白斑,而太太定期到醫院做子宮抹片、乳房攝影檢查,他也跟著到醫院口腔黏膜檢查,雖前2次皆正常,但第3次檢查前口腔疼痛近2個月,檢查便確診第1期口腔癌。顏先生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後續又發生細菌感染,在一周內他開了2次刀,住院1個月。因腫瘤切除後嘴巴變形,若不復健會萎縮、難以張口,後續半年皆喝流質食物、復健至少1年。「我算幸運,身邊幾個口腔癌朋友都不在了」,顏先生說,吃檳榔完全沒好處且花錢,若吃10年「都可以買台百萬名車」,且自己戒檳榔10年才得癌症,呼籲癌友盡早戒除,並定期接受篩檢、治療。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對於口腔破皮,常誤以為是火氣大、疲勞、病毒感染所致,若潰瘍超過2週未痊癒,恐是口腔癌前兆。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有嚼食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只要持健保卡至耳鼻喉科或牙科即可接受篩檢服務。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風險,以及26%口腔癌死亡風險。朱本元建議,口腔病變只要透過「張嘴」,很容易發現病灶,及早確診口腔癌、接受治療,存活率也較佳,像是第一期存活率達84.7%,但第四期僅38.2%,根據資料分析,透過篩檢發現口腔病變者,有77%(0至1期)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早期治療預後佳,且外觀、功能影響小,不過頭頸部癌症有20至30%病患會發生第二原發癌,因此術後仍要定期追蹤檢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1 養生.聰明飲食
「高血壓飲食」一天2茶匙鹽就超標!煮菜該放多少鹽、醬油、味精?專家授三餐菜單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年至2020年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高達26.76%,相當於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有高血壓。尤其是65歲以上的人,高血壓的比例高達60%以上。高血壓可說是非常普遍的疾病,如果沒有好好控制,將增加腎衰竭、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的風險。要防治高血壓,必須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如控制理想體重、規律適度的運動、戒菸酒、少油 、少鹽、少調味料的飲食,以及規律就醫、遵從醫囑,才能預防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事實上,如果在「高血壓前期」改善生活型態,把血壓控制好,就能避免未來更多的併發症。什麼是「高血壓前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高血壓防治學習手冊》指出,高血壓前期是:指血壓值介於正常血壓與高血壓之間,也就是:.收縮壓:120-139 mmHg.舒張壓:80-89 mmHg高血壓前期代表的,就是血壓值已進入「黃燈」警示階段,雖然還沒有達到生病階段,也不用吃藥,但如果不好好控制,很有可能轉變成高血壓,屆時就必須透過服藥控制。因此在高血壓前期,必須盡快在飲食及生活型態上做改善。高血壓的飲食原則高血壓的飲食方式必須合乎均衡飲食和「三少二多」原則:.少加工食品:少吃火腿、燻雞、香腸、泡菜、罐頭.少調味品:少糖、少鹽、少味素、少胡椒.少油:少用動物油,如豬油、牛油,適量使用植物油,如芥籽油、橄欖油.多蔬果:多吃各式蔬菜水果.多高纖:多吃糙米、大麥、燕麥、堅果高血壓的飲食禁忌高血壓患者不能吃太鹹的東西,必須控制鹽分(鈉)的攝取。配合低鈉飲食的原則,還可以讓降壓藥物效果更好。成人一日的限鈉量是:6公克食鹽=1茶匙(5c.c.)食鹽=2400毫克的鈉換算下來,1茶匙食鹽=6茶匙烏醋=6茶匙味精=7又1/5茶匙醬油=10又1/4茶匙無鹽醬油=15茶匙番茄醬如果想吃得美味一點,可以善加利用少許原味、酸味及辛香料的自然健康調味料,來取代一般調味品。.原味食物:魚貝類、藻類、蔬菜等。.酸味調味料:新鮮檸檬汁、鳳梨、番茄、柳橙汁等。.辛香料:肉桂、花椒、月桂葉、蒔蘿草等。高血壓患者的三餐菜單適合高血壓患者的料理,可以運用烤、蒸、燉等烹調方式,來保持食物的天然鮮味,以減少鹽及味精的用量。以下是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推薦的三餐菜單:早餐:番茄魚片蔬菜麵材料:乾麵條240公克、番茄240公克、洋蔥120公克、鯛魚160公克、鹽1/4茶匙作法:1.洋蔥去皮切絲、蕃茄洗淨切塊、鯛魚切片。2.起水鍋,水滾煮麵,麵熟撈起。3.起另一鍋水,放入洋蔥與番茄熬煮蔬菜湯。4.再將燙熟的麵條與鯛魚片放入煮熟,最後加鹽調味即可。午餐:清蒸鱸魚、香菇絲瓜、木須金菇湯清蒸鱸魚材料:鱸魚360公克、蔥絲50公克、薑絲50公克、紅辣椒絲一根、米酒1湯匙、鹽1/2茶匙、鮮味露1/2茶匙、醬油1湯匙、香油1湯匙作法:購買以去除內臟及魚鱗的鱸魚,洗淨後在魚身劃斜刀,淋上所有調味料與部分蔥絲、薑絲,進蒸鍋蒸熟。起鍋前再放入剩餘薑絲和紅辣椒絲,再蒸煮一下即可。香菇絲瓜材料:絲瓜300公克、鮮香菇4朵、嫩薑絲10公克、鹽1/4茶匙作法:絲瓜削皮切滾刀塊、鮮香菇洗淨切絲。炒鍋加薑絲,加入絲瓜與香菇拌炒,再加入少許水悶煮至熟軟,最後加鹽調味即可。木須金針湯材料:黑木耳40公克、紅蘿蔔25公克、金針菇40公克、鹽1茶匙作法:木耳和紅蘿蔔切細絲、金針菇切小塊備用。所有材料加入大骨高湯中煮熟即可。晚餐:南瓜飯、蒜蓉蒸小捲、銀芽炒雞絲南瓜飯材料:南瓜600公克、白米240公克作法:南瓜削皮切滾刀塊、白米清洗入電鍋蒸熟。蒜蓉蒸小捲材料:小捲280公克、蒜50公克、蔥20公克作法:蒜頭切末、蔥切蔥花備用。小捲洗淨放入盤中,加上蒜末,放入電鍋蒸熟,最後撒上蔥花即可。銀芽炒雞絲材料:雞胸肉80公克、豆芽菜80公克、蒜末10公克、蔥花15公克、沙拉油1湯匙、鹽1/4茶匙、胡椒粉1/4茶匙。作法:雞肉洗淨切絲,豆芽菜洗淨摘兩頭成銀芽備用。熱鍋,爆香蒜末,放入雞絲炒至顏色變白。加入蔥花、銀芽並調味即可。甜點:薏仁粥材料:雞薏仁20公克、糖20公克作法:雞薏仁浸泡2小時,再放入電鍋加水蒸煮至軟,成粥狀後再加糖即可。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高血壓防治學習手冊、新北市政府:新北四季好食材 銀髮族高血壓食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6 癌症.頭頸癌
「霹靂火」編劇鄭文華咽喉癌逝 一次了解成因、症狀與預防
【本文重點】咽喉癌是一類常見的頭頸癌症,發生在喉嚨或喉頭,主要發生在男性。其癥狀包括喉嚨痛、聲音沙啞等,需要及時就醫。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過量飲酒、病毒感染、飲食缺乏水果和蔬菜等。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療法等。預防喉癌可以通過戒菸、適量飲酒、健康飲食和保護自己免受HPV感染。--by ChatGPT台灣電視史經典復仇劇「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所創話題與收視紀錄,至今近20多年來仍無戲劇打破紀錄,該系列編劇也是前三立創作中心總監鄭文華在去年12月因為咽喉癌離世,享壽65歲。什麼是咽喉癌?咽喉癌是一個通用術語,適用於在喉嚨(咽癌)或喉頭(喉癌)中發生的癌症,屬於頭頸癌的一種,主要發生在男性。喉部結構複雜,包括9塊軟骨和各種軟組織,是呼吸道的重要部分,上下分別與口咽和氣管相連接。若喉癌細胞擴散,可能侵犯周圍部位,影響正常生理功能運作。咽喉癌可根據其發生部位分為聲門癌、聲門上癌和聲門下癌,其中最常見的是聲門癌,佔所有咽喉癌超過60%的發生率,其次是聲門上癌,發生率超過30%,而聲門下癌的發生率則較低,不到10%。咽喉癌的症狀包括喉嚨痛、聲音沙啞等,這些症狀發展緩慢,且與其他疾病相似,因此患者經常忽視早期症狀,最終可能延誤發現的時間。》看更多咽喉癌診斷方式咽喉癌跟其他發生在喉嚨的癌症有何分別?根據梅約診所資料,以下為常見發生在喉嚨部位的癌症:.鼻咽癌始於鼻咽部——鼻子後面的喉嚨部分。.口咽癌始於口咽部——口腔後面的喉嚨部分,包括扁桃體。.下咽癌始於下咽——喉嚨的下部,就在食道和氣管上方。.聲門癌始於聲帶。.聲門上癌始於喉頭的上部,包括影響會厭的癌症,會厭是一塊阻止食物進入氣管的軟骨。.聲門下癌始於喉頭下方的聲帶下部。咽喉癌危險因子有哪些?.使用菸草,包括吸菸和咀嚼菸草。.過量飲酒。.病毒感染,包括人類乳突病毒(HPV)和EB病毒。.飲食中缺乏水果和蔬菜。.胃食道逆流。.在工作中接觸有毒物質。抽煙和飲酒被認為是引發喉癌的主要因素,此外,若長期暴露於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如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甲醛、殺蟲劑等,也可能成為導致咽喉癌的慢性刺激因素。然而,其中最具危險性的因子仍是抽菸,因為香煙中含有已被證實為致癌物質的焦油,過度吸入會導致喉部黏膜增生、變性,並可能引起癌症。咽喉癌症狀有哪些?.聲音沙啞(持續兩週以上).咳嗽.痰中帶血.分泌物增加.呼吸困難.吞嚥疼痛.喉嚨痛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李佳融曾受訪表示,咽喉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但如果超過兩周以上都未痊癒的聲音沙啞症狀,應懷疑可能不是感冒、感染所致,必須就醫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咽喉癌治療方式有哪些?咽喉癌的治療方式基於許多因素,例如咽喉癌的位置和階段,所涉及的細胞類型,細胞是否顯示HPV感染的跡象,你的整體健康情況以及個人偏好等。根據梅約診所、克里夫蘭診所資料,以下是有關咽喉癌相關的治療方式:.手術:旨在盡可能多地切除癌症腫瘤,同時保留你的喉部以及說話和吞咽的能力。.放射治療:放射治療使用來自X射線和質子等來源的高能束將輻射傳遞到癌細胞,導致它們死亡。.化療:化療通常與放射療法一起用於治療喉癌。某些化療藥物使癌細胞對放射治療更敏感,但結合化療和放療會增加兩種治療的副作用。.靶向藥物治療:靶向藥物通過利用癌細胞中促進細胞生長的特定缺陷來治療喉癌。.免疫療法:你身體的抗病免疫系統可能不會攻擊你的癌症,因為癌細胞產生的蛋白質可以幫助它們躲避免疫系統細胞,而免疫療法通過干擾該過程起作用。咽喉癌該如何預防?沒有百分百有效的方法來預防喉癌的發生,但為了降低患咽喉癌的風險,可以採取以下防範作為:.戒菸或不吸菸。如果你吸菸,請戒菸。如果你不吸菸,就不要開始。.如果有的話,只適量飲酒。.選擇富含水果和蔬菜的健康飲食。水果和蔬菜中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可以降低患咽喉癌的風險。.保護自己免受HPV的侵害。一些咽喉癌被認為是由性傳播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你可以通過限制性伴侶的數量並在每次發生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來降低患HPV的風險。【參考資料】.Mayo Clinic:Throat cancer.Cleveland Clinic:Throat cancer
-
2023-03-23 醫療.心臟血管
艾成40歲弟弟艾翔心肌梗塞猝逝 年輕族群需注意4大預防關鍵
【本文重點】年輕人罹患心肌梗塞的趨勢逐漸增加,原因可能和吸煙、高油脂飲食、不自知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健康問題有關。心肌梗塞的癥狀為胸悶、呼吸困難、冒冷汗、下巴麻、左肩麻、噁心或嘔吐等,若癥狀持續15分鐘以上應儘快就醫。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可以有效預防心肌梗塞,年輕族群如有家族遺傳史更需注意。預防心肌梗塞的方法包括戒煙、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和減肥等。--by ChatGPT藝人王瞳丈夫、馬來西亞歌手艾成的40歲弟弟艾翔,周一在馬來西亞因心肌梗塞猝逝。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說,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臨床上40歲左右心肌梗塞患者,其實不少見,年輕人好發原因多與「吸菸」有關,又合併高油脂飲食,以及常不自知已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問題,因此容易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典型症狀有哪些?胸悶是急性心肌梗塞常見的典型症狀,黃建龍表示,患者會感覺「一塊大石頭壓在胸口」,出現胸口緊緊的、呼吸喘不過氣的情形,同時可能合併冒冷汗、下巴麻、左肩麻、惡心、嘔吐等輻射痛、轉移痛,若胸悶等不適超過15分鐘未緩解,顯示症狀已無法靠休息解決,應盡速就醫檢查及治療。心肌梗塞好發原因很多,以心血管阻塞最多。黃建龍指出,心血管阻塞主因是受高膽固醇影響,心血管出現粥狀硬斑塊,使得血管硬化,一旦在壓力、溫差劇烈變化等情形下,容易造成斑塊剝落阻塞血管、血流,引發心肌梗塞。如何預防心肌梗塞發生?若要預防心肌梗塞,黃建龍強調,在注意膽固醇時,應特別注意低密度膽固醇(LDL)數值,如一般健康民眾應維持在每百c.c.130毫克,糖尿病患者則控制在100毫克以下;如果是曾罹患心肌梗塞的患者,數值更應維持70毫克以下,並注意控制糖尿病、高血壓,例如高血壓檢查數值標準收縮壓130、舒張壓80毫米汞柱,有助於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黃建龍說,低密度膽固醇數值高低受到基因影響,而飲食、運動的影響有限,僅有3成,建議民眾平時應到醫院檢查,若發現低密度膽固醇數值偏高,應用降膽固醇藥物控制,以防心肌梗塞。年輕族群好發心肌梗塞,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黃建龍指出,如果爸爸45歲或媽媽55歲左右曾罹患心肌梗塞,家中孩子極可能帶有家族遺傳,罹患心肌梗塞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2至8倍,務必提高警覺。黃建龍提醒,年輕族群預防心肌梗塞,有4大關鍵不可不知。1.戒菸2.控制三高3.體重過重或肥胖者需減重4.有家族病史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2 醫療.泌尿腎臟
高鹽、高糖都很致命!7種習慣可能增加腎臟損害風險
你的腎臟健康嗎? 長期不當的用藥習慣、患有慢性疾病、不當的飲食習慣、水分攝取不足等這些問題都可能直接造成腎臟傷害,而導致腎臟病的發生。腎臟在身體裡都做了什麼?食物中的蛋白質與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會進入血液中,由腎臟來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含氮廢物與過多的液體。除了過濾血中毒素之外,腎臟還執行下列重要的工作:1. 釋放荷爾蒙(如腎素)幫忙調節血壓2. 調節電解質(如鈉、鉀、鈣等)平衡3.釋放紅血球生成素(EPO),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4.合成活性維他命D,幫忙維持骨骼鈣質和身體正常的化學平衡7種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易增加腎臟損害的風險1.過度依賴止痛藥腎臟主要負責藥物的代謝作用,雖然止痛劑或鎮痛藥可以減輕當下的疼痛,但過度依賴止痛劑對於腎臟代謝上是種負擔。2.高鹽份攝取高鹽飲食通常具高鈉含量,長期過量攝取容易造成高血壓,可以用香草或辛香料取代鹽份的調味,避免攝取過多的鈉。3.加工品攝取過量加工食品大多含有大量的鈉和磷,對於許多腎病患者而言,需要限制飲食中的鈉和磷攝取,而腎臟健康的人也應避免過量攝取加工品而造成腎臟的負擔。4.水分攝取不足攝取充足的水分有助於腎臟清除體內的含氮廢物和過多的液體。建議每天補充2~3公升的水量,若已是腎臟功能不佳或是腎衰竭患者則需要限制液體的攝入量。5.過量攝取肉製品動物性蛋白會在血液中產生大量的酸,腎臟無法快速消除酸性物質而導致酸中毒,進而增加腎臟負擔。6.過量攝取高精緻糖類食物精緻糖是導致肥胖的主因,肥胖會增加罹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而這兩種疾病是導致腎臟疾病的主因之一。購買包裝商品時要注意營養標示成份,避免在飲食中添加過量的糖分。7.過量飲酒研究發現,經常性大量飲酒會增加罹患慢性腎病的風險。【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胃部胸口灼熱感...醫曝:萎縮性胃炎恐為胃癌前兆 ! 戒菸、低鹽飲食、補充維生素幫助預防.美國皮膚病學會提出10大春夏護膚秘訣 快學起來 ! 輕鬆維持肌膚健康 .愛滋病有望痊癒 ! 全球第五例個案停藥後未檢出病毒 ! 跟著這樣做,幫助找回生活品質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0 失智.像極了失智
健忘到什麼程度是異常?一表檢測早期失智 高於2分快就醫
● 失智症是不可逆的大腦退化,病程約8至10年● 失智跟老化不同,記憶衰退影響生活● 懷疑失智,使用量表自行檢查或就醫一名72歲退休教師,平時個性溫和有禮,最近家人發現父親容易發怒,會忘記前幾分鐘才講的事情,連跟朋友的約會都沒印象。使用「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評估後,8道題目中了2項,到記憶門診做詳細檢查,發現是失智症初期,聽從醫囑追蹤治療,家人也收集失智照顧資源,減輕未來的照顧重擔。個性行為 「感覺跟以前不一樣」上了年紀,忘東忘西好像很正常,但如果記憶力衰退到影響生活就要小心。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說,失智症患者的健忘是完全忘記原本要做的事,即使旁人提醒也會否認,或重複講述過去的事、從沒發生過的事。導致異常行為的主因是大腦功能退化,記憶力、思考力、判斷力都處於混亂,造成認知功能障礙。根據統計,失智症從輕度進入中度、重度、末期,平均病程約8至10年,早期發現並給予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可以延長到15年左右。民眾帶長輩就醫第一句話多是「感覺跟以前不一樣」,包括個性、記憶、行為、習慣等,不少患者到院診斷已是失智症輕度或中度。但諸多症狀容易跟老化搞混,民眾在家該如何自我篩檢呢?陳亮宇強調,任何的不一樣都可能是失智症前兆,可填寫「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檢測,8道題目只要2題以上答案為「是」,強烈建議就醫接受進階評估,包括抽血、認知功能檢查。一經確診,再安排腦部影像檢查診斷屬於哪一種失智症類型,以及對應照顧方式。及早發現治療 延緩病情惡化失智症的臨床表現多變,每個人的病情發展隨著腦部退化損傷而不同,妄想、判斷障礙、忘記事情、生活功能不順都是常見的失智表現,有些患者會出現焦慮、情緒挫折、失眠狀況變嚴重等。除了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也可利用簡易認知功能評估表(SPMSQ)綜合結果,陳亮宇提醒,自己篩檢的分數落差大,應由家屬填答,並依照「過去與現在改變的狀況」為評分標準。許多失智症患者都是身邊親友先發現,熟知早期症狀,可以及早發現治療、及早延緩病情惡化。65歲長者、有慢性疾病、身體狀況差者都是罹患失智症的高風險族群,家人應多觀察生活習慣是否有異常;若有了明確診斷,特定認知症類型其實有藥物能減緩認知功能衰退。陳亮宇表示,平常應從三高控制、規律運動、戒菸戒酒、人際互動等方面著手,預防勝於治療,年輕時就應好好為健康存本。Untitled chartInfogram(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8 醫療.婦產科
女性更年期停經+三高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醫教護心5招遠離威脅
心血管疾病並非肥胖或男性專屬,更年期後的女性,更不可忽視!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臟疾病是女性國人第二號殺手,而女性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第2、5、6位,佔當年度女性死亡總人數約23.6%,由此可見女性的護心行動刻不容緩。 停經+三高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心悸、胸悶、呼吸會喘速就醫 女性停經(更年期)平均介於45歲至55歲之間,依據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46至55歲的女性高血壓、糖尿病的罹病率約為40至45歲女性的3倍,高血脂也隨著年齡增加呈現升高的趨勢。依107年臺灣地區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追蹤資料顯示,有三高狀況的人,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為正常人的1至2倍。據美國及歐洲心臟協會指出,更年期因卵巢功能退化,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並出現生理、心理不適症狀,如熱潮紅及盜汗、憂鬱及睡眠障礙、內臟脂肪增加及罹患三高、代謝症候群等,皆會影響女性心血管健康。 馬偕紀念醫院葉宏一副院長分享一位病人的就醫經驗,本身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的楊女士,從來沒想過更年期後,心血管問題的風險會增加,後來因為出現心悸、胸悶、呼吸會喘等現象而就醫,經檢查診斷為心血管疾病。 呼籲女性應注意更年期因荷爾蒙變化,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若出現上述不適症狀,可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並時刻注意自身心血管健康。 護心5招遠離更年期心血管疾病威脅!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女性更年期要更注意心血管疾病症狀與關心血管健康,建議可以從控制危險因子以及定期健康檢查等5招做起,以遠離更年期心血管疾病威脅! ・均衡飲食 更年期婦女容易發胖,建議採取均衡飲食型態,例如:減少糖、鹽及反式脂肪的攝取量、多吃蔬菜、水果及全榖雜糧,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以蒸、煮、汆燙取代油炸食物等。 ・規律運動 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宜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增加骨質密度、強健肌肉,預防骨質疏鬆,提高基礎代謝率,達到控制體重及BMI(身體質量指數),也可避免內臟脂肪增加。 ・放鬆舒壓 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適度安排閱讀、旅行等休閒活動及運動,平時也可多與家人朋友談心,適時紓解壓力,心情也會跟著開朗。 ・向菸說不 菸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的危險,建議有吸菸的女性可以透過醫療院所戒菸服務門診進行戒菸。 ・定期健檢 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如有三高異常,請定期追蹤,並遵照醫師處方用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也可利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輸入健康檢查數據,計算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之風險,並依風險等級改善生活型態,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良好睡眠等健康行為,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延伸閱讀》 .使用抗凝血劑2食物別亂吃!藥師:避免影響藥效或異常出血。 .胖肚子更易得心血管疾病!醫:位置比體重更重要。3關鍵健康減重。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3-15 醫療.呼吸胸腔
《料理的鐵人》名廚陳建一病逝 哪些人是間質性肺炎高風險群?
【本文重點】間質性肺炎是一組可能導致肺部疤痕形成的多種疾病,使肺間質變厚硬,影響呼吸功能。症狀包括呼吸急促、乾咳、胸痛等。病因包括不明原因和已知原因,如結締組織疾病、肉芽腫病、吸入有害物質、藥物治療等。預防方法包括避免接觸有害物質、戒菸和管理基礎疾病。預期壽命取決於病因和嚴重程度,可以幾乎沒有症狀或壽命只有3至5年。--by ChatGPT曾在日本綜藝節目《料理的鐵人》中擔任中華料理的名廚陳建一,傳出11日因為間質性肺炎病逝在東京都內的醫院,14日他所屬的餐飲集團在官網發表訃聞,消息才曝光,享壽67歲。什麼是間質性肺炎?肺間質是氣囊和圍繞氣囊的小血管之間的空間,它包含結締組織。當你呼吸時,空氣中的氧氣會通過氣囊和肺間質進入血液。同時,二氧化碳從血液中通過肺間質進入氣囊。間質性肺炎是一組可能導致肺部疤痕形成的幾種疾病,疤痕形成會損害肺氣囊或肺泡內或周圍的組織以及呼吸道,影響肺部攜帶氧氣的能力,可能使你難以正常呼吸。如果你患有間質性肺炎,你的肺間質會變得又厚又硬。這使得氧氣更難從肺部移出並進入血液,二氧化碳更難從血液流中移出並進入肺部。間質性肺炎有哪些症狀?間質性肺炎的症狀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患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它們可以快速或緩慢地發生,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糟。有些人一開始可能沒有症狀,但隨著疾病的惡化,症狀可能會發展。以下為間質性肺炎主要症狀:.呼吸急促.乾咳.呼吸時出現異常聲音.胸痛和不適.極度疲倦.杵狀指,手指或腳趾末端的變寬和變圓以及指甲向下傾斜什麼原因導致間質性肺炎?間質性肺炎的病因通常可分為已知或未知。一個已知的間質性肺炎原因是由於你患有的疾病或你接觸的事物(如某些藥物、輻射或有害物質)而發生的。未知原因(特發性)是指你患有間質性肺炎,但沒有基礎疾病,也沒有接觸過任何可能導致間質性肺炎的事物。間質性肺炎已知病因間質性肺疾病的已知病因包括:.結締組織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和硬皮病。.肉芽腫病,如結節病。.吸入某些物質,如石棉、二氧化矽、菸草和鈹。.對吸入的物質的過敏反應(過敏性肺炎),包括黴菌、真菌、細菌和鳥羽毛或糞便。.藥物或治療,包括胺碘酮、呋喃妥因、甲氨蝶呤和放射治療。間質性肺炎未知原因當找不到間質性肺炎的原因時,它被稱為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有多種類型。病因不明的最常見間質性肺炎是特發性肺纖維化。哪些人是間質性肺炎高風險群?如果你符合以下條件,則更有可能患上間質性肺炎:.超過70歲。.男性。.有吸菸習慣。.具有某些疾病史,如C型肝炎、肺結核、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或結締組織疾病。.接觸過可能刺激肺部的有害物質,如石棉、二氧化矽、黴菌、真菌或細菌。.接受過胸部放射治療。該如何預防間質性肺炎?間質性肺炎的許多原因都是無法預防的,你可以通過管理基礎疾病和避免吸入有害物質來降低風險。.避免接觸或在處理有害物質時,例如石棉、金屬粉塵或化學品,佩戴呼吸防護具。.避免接觸或在處理可能引起慢性過敏反應的物品時,例如乾草、穀物、鳥糞或羽毛以及加熱和冷卻系統,佩戴呼吸防護具。.如果你患有結締組織疾病或結節病,請與你的醫師討論管理疾病以預防間質性肺炎的方法。.不要吸菸及戒煙。間質性肺炎患者預期壽命是多久?間質性肺炎的預期壽命取決於病因和嚴重程度。一些輕度間質性肺炎患者無需治療或低度治療即可過正常生活,如果你的疾病沒有惡化,你的預後會更好。對於患有最嚴重和迅速惡化形式的間質性肺炎的人,診斷後的預期壽命約為3至5年。【資料來源】.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What Ar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Cleveland Clinic: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
2023-03-13 醫療.心臟血管
氣溫降「心肌梗塞」風險暴增!醫提醒:保護身體易失溫3部位
近日冷氣團接力來襲,隨著氣溫下降,許多人可能會感到身體不適或容易受寒感冒,此外,寒冷的天氣還會對心臟健康帶來負面影響,若是加上有抽菸、酗酒等不好的生活習慣,則會增加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因此除了要注意保暖外,也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保持心臟的健康。天冷影響血流 小心心肌梗塞柳營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鐘國瑋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是一種心臟疾病,常好發於冬季,通常是由於冠狀動脈阻塞或狹窄所引起的。當氣溫下降時,冠狀動脈便會縮小,進而影響血流,使血壓升高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上冬日冷風還會刺激交感神經,使心臟負荷增加,提高心臟疾病發生的風險,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患者,更需多加留意小心。早期症狀要警覺 避免不可逆傷害若民眾發生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狀,如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應當及時就醫治療,保握黃金治療時間。心肌梗塞需要以心導管置放血管支架或是以繞道手術重建心臟血流,嚴重時可能造成死亡或其它不可逆之傷害,因此,只要出現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一旦稍有延遲,就可能出現生命危險。保持身體溫暖 減少心臟疾病預防心肌梗塞,鐘國瑋醫師提醒,要先保持身體溫暖是最基本的原則,在室內時,宜注意保持室內溫度穩定,避免過冷或過熱;出門時應當穿暖和的衣服,特別是保護脖子、胸部、手腳等容易失溫的部位。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如適當運動、均衡飲食、戒菸限酒等,都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而有心臟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更應注意定期安排心血管檢查,以及依醫囑進行治療和用藥。 【延伸閱讀】主動脈剝離者都有「1情況」! 35歲以上比率高達52.5%無病史中年男急診室大叫一聲倒地! 急救驚見冠狀動脈90%阻塞【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7011】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2 醫療.眼部
哪些方式有助保養眼睛?ChatGPT v.s.醫師 揭3大族群護眼重點
【本文重點】ChatGPT建議6點眼睛保養:1.正確使用電腦2.戒菸限酒3.飲食均衡4.避免長時間注視5.注意衛生6.定期眼檢。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副教授孫銘輝補充:上班族可多看遠方,每隔30-60分鐘離開螢幕。長時間注視電腦螢幕容易出現乾眼症,專心工作眨眼次數降低,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休息,多看遠方;且避免冷氣直吹眼睛,注意眼睛保濕。老年人視力退化需避免光線不足,建議光線明亮的地方閱讀,適當運動增強身體機能。--by ChatGPTChatGPT說/保養眼睛有什麼重點?「保養眼睛有什麼重點?」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長黃奕修向ChatGPT提問之後,得到以下6點建議:1.正確使用電腦長時間使用電腦或其他電子產品,容易引起眼睛疲勞和散光等問題。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休息幾分鐘,並且調整電腦屏幕的亮度和對比度,保持適當的距離。2.戒菸限酒菸草和酒精對眼睛健康有害,容易導致視力下降、眼睛乾燥等問題。3.飲食均衡攝取豐富的維生素A、C和E等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保護眼睛健康。建議食用深色蔬菜、水果、堅果等食品。4.避免長時間注視長時間注視細小的物體或細節,容易導致眼睛疲勞和近視等問題。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休息幾分鐘,或使用放大鏡等輔助工具。5.注意衛生避免接觸眼睛的手部和工具不潔,防止眼睛感染和炎症等問題。6.定期眼檢: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眼部檢查,以確保眼睛健康。如有必要,可根據眼科醫師的建議進行視力矯正或治療。【延伸閱讀:ChatGPT內容是真的?還是假的?】醫師說/保養眼睛有什麼重點?對於上述ChatGPT的回答,黃奕修表示,「真的回答得蠻好的!」這6點建議非常合理且有證據力,但這些護眼方法屬於一般原則性的概念,於是他請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副教授孫銘輝為大家進一步說明護眼怎麼做。孫銘輝也說,ChatGPT提供的保養眼睛重點都正確,推測可能是眼睛保健相關資訊在網路上十分常見,ChatGPT廣泛搜尋後,可以獲得較正確的保健知識。他針對需要用眼的上班族、手機重度使用者和老年視力退化族群,提出進一步的護眼建議:雙眼緊盯電腦的上班族 多看遠方 每隔30-60分鐘離開螢幕上班族長時間使用桌上型或平板電腦,可能有人因此覺得眼睛乾澀,甚至出現出現乾眼症。主要原因是專心工作,緊盯電腦螢幕,眨眼次數降低;也有人的座位正好在冷氣出風口下方,導致眼睛表面淚液蒸發速度過快,出現乾、澀、痛、視力模糊等不適症狀。乾眼症嚴重時,還容易出現反射性淚液分泌增加且淚流不止,甚至因眼角膜過於乾燥,引起發炎、破損,眨眼產生劇痛。眼角膜反覆發炎及破損,也容易引發細菌感染,若未盡速治療會形成疤痕,如果疤痕位置在視力周邊,會引起散光,在視力中心位置會永久影響視力。要遠離眼睛乾澀或乾眼症,首先眼睛與電腦螢幕距離應保持30至40公分,其次每看電腦螢幕30至60分鐘,應讓眼睛離開螢幕,眨一眨眼,並多看遠方。如果座位在冷氣出風口下方,應適時調整座位或出風口方向,若無法調整,可在辦公桌上放一杯水,增加附近環境濕度,減輕乾眼症狀,但若眼睛還是過於乾澀,也可使用人工淚液、乳膠,緩解不適。此外,缺乏維生素A也容易引發乾眼症。孫銘輝建議,平時應均衡飲食,並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枸杞等,以及具有抗氧化成分的菠菜、花椰菜、堅果等。若乾眼症已造成視力模糊,影響生活品質,應速就醫治療。手機重度使用者手機到眼睛距離 至少手腕到手肘的長度許多人睡前的最後一個動作和起床的第一個動作,便是看手機。重度手機使用者除了注意避免眼睛乾澀外,還需注意手機螢幕藍光對眼睛的危害,更要保持距離避免近視度數增加。醫學研究證實,手機藍光會對眼睛視網膜、黃斑部造成傷害,雖然使用多久才會造成傷害,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數據,建議每次使用手機時間不宜過長,並使用具抗藍光功能的手機螢幕保護貼、眼鏡鏡片等,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另外,手機重度使用者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眼睛睫狀肌過度緊繃,易增內斜視、近視度數忽然增加的風險,建議手機螢幕與眼睛保持距離,至少維持從手腕到手肘的長度。有人擔心使用手機會傷害眼睛的感光細胞,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科學數據,但建議避免在昏暗的環境中使用手機。老年視力退化族放大手機字體 做好慢性病管理年長者可能因為水晶體混濁引起白內障、視神經退化導致青光眼,或出現黃斑部病變,這些都會導致視力退化,建議找出病因加以治療。例如白內障須置換人工水晶體,控制青光眼需注意眼壓不宜過高,糖尿病患定期接受視網膜檢查,避免黃斑部病變,做好慢性病管理。年輕時應避免高度近視,以降低年老時出現白內障、青光眼及黃斑部病變的機會。年長者視力不佳,為了想看清楚手機上的字,常導致眼睛睫狀肌過度緊繃,甚至出現頭痛、眼睛痠痛等,建議可使用放大鏡或將手機螢幕字體放大,並配合適度休息,有助緩解頭痛等症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1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心血管疾病愈早處置後遺症愈少!馬光遠搶救心梗分秒間,守護健康餘命
「如果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冒冷汗,可能是心肌梗塞的症狀,不要遲疑,快打119叫救護車!」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馬光遠是心臟內科醫師,見過太多心肌梗塞患者因未警覺發病或處置遲疑,而無法挽回生命,提醒民眾須提高警覺,才不會錯過黃金救命時機。心血管疾病愈早處置 後遺症愈少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是與時間賽跑的疾病,分秒必爭!馬光遠表示,這類疾病都有治療黃金時間,愈早處置存活率愈高,後遺症愈低。提高民眾對於心血管疾病急性處置的認知尤為重要,若有急性胸痛徵兆,不要遲延,應立即打119並送往有心導管治療的醫療院所就醫;而正確使用AED與CPR等技術也可提升活命機會。馬光遠過去在高雄榮總時,就積極推動「急診導管室綠色通道」、「到院前12導程心電圖」、「高雄一一九守心藥包」等,此為極佳節省黃金急救時間方式。目前全台各縣市緊急救護體系大多已有這類心肌梗塞處理機制,可大幅縮短心肌梗塞病患缺血時間,不僅提高治療效果,也挽救許多寶貴生命。救護車配備、救護員 是救命關鍵到院前死亡的病人中,有不少人因為心肌梗塞在自行就醫途中喪失了生命,因此就醫方式十分重要。馬光遠說,對於心血管病患,救護車是救命關鍵,消防救護員具專業急救技巧,救護車配備自動電擊器,在車上可施作心電圖,轉送至適當醫院,這些都可增加病患存活機會。「千金難買早知道,健康維護要盡早!」馬光遠表示,雖然心血管疾病難預測,但許多疾病用心思是可以預防的,從健康檢查中可見端倪。從專科醫師到區域醫院院長,馬光遠認為,區域醫院宗旨在提供社區民眾就醫的便利性與完整性照護,包含專業醫療人員,安全、可靠的醫療設備及流程,與友善的醫療環境,秉持「健康促進、全人服務」精神,積極提升醫療品質,守護社區民眾健康。高市聯醫近年引進多樣進階醫療設備,今年將正式啟用的第二心導管室,就是因應國人高齡長者與心血管疾病人數不斷攀升的趨勢而建置。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馬光遠說,現代人追求的是「健康餘命」,高市聯醫積極參社區預防醫療保健,與衛生所與地區診所合作,推展癌症篩檢、老年健檢、戒菸檳酒、預防注射、心血管疾病防治、失智預防與長照各類活動。養生祕訣/睡飽睡好 管好嘴巴和腿!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馬光遠的健康祕訣,就是「管好嘴巴和腿!」「嘴巴」指的是吃,年輕時就不要亂吃,多吃「原型」食物,太鹹、太甜的東西都不好,肥胖跟許多疾病有密切關係,代謝症候群者也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提醒大家要少吃垃圾食物,攝取均衡營養,身體該有的養分不能少,避免吃燒烤油炸的高熱量食物。愛吃甜食的馬光遠,自我要求僅偶爾享用甜食,不能是常態,畢竟精緻澱粉吃多了,容易發胖。嗜喝咖啡的他,年輕時每天至少喝兩杯,即使晚上喝,躺下去也睡得著,當幫助睡眠的褪黑激素隨年齡遞減,年過60歲,中午之後就不喝了。所謂「腿」指的是運動,分為有氧、肌力、平衡訓練等三種運動。馬光遠說,做任何運動,方法要對,他學生時期是排隊隊員,每天起床後,會到附近跑步3至5公里;接了院長職務後,工作繁忙,每周仍維持2至3次運動。熱愛運動的他,參加過半馬、游過日月潭,念中山大學EMBA時,還參加內蒙古戈壁挑戰賽。「有運動真的有差!」馬光遠最胖時體重86公斤,最瘦時約71、72公斤,現在運動量少了,則在77、78公斤間。「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馬光遠說,好的睡眠不只是時間,還包括睡眠品質。平常曬曬太陽可讓身體血清素代謝正常,吃香蕉、牛奶等食物、睡前洗個熱水澡都可以助眠。最重要的是,睡前不要一直滑手機。若睡不好,隔天精神就不好,長期失眠對身體的免疫力、白天的活力,都有很大影響。馬光遠喜歡攝影,設備、攝影棚裝備俱全,不然一支手機也能搞定,一樣有品質和內容。他常常東拍拍、西拍拍,國外參賽時也會帶著iPro,拍影片回來剪輯,留下美好的回憶。馬光遠小檔案年齡:62歲專長:內科醫學心臟病學心導管診斷及介入治療學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EMBA碩士、國防醫學院醫學士現職: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預防醫學委員會委員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經歷:1.美國聖地牙哥施貴寶醫院研究員2.高雄榮總心臟內科主任3.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4.台灣介入心臟醫學會理事5.高雄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6.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千金難買早知道,不要錯過心肌梗塞黃金治療時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0 醫療.眼部
降眼壓治療青光眼,卻導致視神經仍惡化!8種青光眼替代療法改善
【本文重點】本文提及青光眼為一潛在使人致盲的疾病,每年三月第二周為「世界青光眼周」,各國相關機構提醒國人重視。在亞太眼科醫學會中有學者提出數種考量的替代療法,包括中藥、針灸、調整飲食及補充維他命等,但尚無定論證明其對青光眼治療有明確效果。--by ChatGPT青光眼是一個潛在使人致盲的疾病,為了強調它的嚴重性,每年三月第二周訂為「世界青光眼周」,各國的相關機構都利用此機會提醒國人重視這疾病。今年二月底在吉隆坡召開的亞太眼科醫學會,其中有關青光眼的替代療法引起與會者高度的興趣。青光眼的治療以降低眼壓為主,但許多患者就算眼壓降低了,視神經仍持續惡化,因此大會中有學者提出數種考可慮的替代療法,雖然這些替代療法尚無定論證明對青光眼治療有明確效果,但發現有12%青光眼患者使用過某種形式的替代療法,包括中藥、針灸、調整飲食及補充維他命等。8種青光眼替代療法1. 銀杏葉:銀杏除了能中和自由基,亦可穩定及保護粒線體避免受損。同時被證實具有血管舒張及抗發炎特性,在治療青光眼時可提供神經保護作用,因此在臨床上常見患者服用。2. 一氧化氮、深綠色蔬菜:文獻報導食用深綠色蔬菜,可能與降低罹患青光眼的機率有關。但大多數深綠色蔬菜含有維生素A、C、K和硝酸鹽,因此不確定相關確切來源,其中硝酸鹽可能在青光眼相關的一氧化氮途徑中發揮作用,因此臨床使用的青光眼藥也有含一氧化氮的降眼壓藥物。雖然吃深綠色蔬菜和青光眼之間的關聯仍然不明,但考慮其豐富的營養價值,鼓勵青光眼患者適量攝取。3. 必需脂肪酸:包含Omega-3及Omega-6已被證實在許多疾病中發揮作用,以青光眼為例,Omega-3對於青光眼的氧化反應提供了保護作用。Omega-3作用於視網膜內的細胞,發揮抗氧化及抗發炎的功效,並幫助視網膜紫質的再生。由於必需脂肪酸亦具有抗血栓及止血作用,每日攝取量以3克為上限,若大量攝入則有出血風險。4. 維生素A:維生素A是維持視網膜和視網膜紫質正常運作的重要化合物,可做為抗氧化劑。每日攝取量不超過3,000微克,大量攝入可能會導致顱內高壓。5. 維生素B群: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B12患者的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較薄,因此維生素B12對視網膜具有神經保護作用。6. 維生素C:維生素C在青光眼的作用機轉未知,但是在房水及玻璃體液中含有高單位維生素C,為血漿中的20至70倍。推測這是一種保護機制,可以抵抗陽光和氧化引起的自由基。7. 褪黑激素:青光眼可能與睡眠障礙、憂鬱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有關。青光眼造成視網膜損傷後,睡眠及晝夜的調節會直接干擾,褪黑激素則可能在眼組織中發揮抗氧化劑的作用,因此具有神經保護功能。8.薑黃素或薑黃:薑黃是一種流行的印度香料,主要成分之一為薑黃素。研究顯示,薑黃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及抗腫瘤的功效;薑黃素能夠調節細胞凋亡、增生和轉化,也能調節與發炎反應相關的基因路徑。青光眼的動物實驗顯示,薑黃素可降低青光眼中粒線體損傷、提高眼壓引起的視網膜缺血後保護。雖然青光眼的替代療法引起廣泛興趣,但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和臨床可行性仍有許多研究需進行。不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戒菸、鍛鍊、冥想、運動和均衡飲食,皆對青光眼有正面的影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9 醫療.泌尿腎臟
這些壞習慣會害腎提早罷工!「世界腎臟日」公布護腎8招,少吃止痛藥也在內
腎臟病伴隨人口老化、飲食西化及三高慢性病增加等因素,已成為國人重大健康議題,每年近5000人因腎臟相關疾病喪命,除了三高以外,吸菸、肥胖也會影響腎功能異常。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腎臟日」,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戒菸及控制體重,並維持正常血糖、血壓及血脂,以維持腎臟健康,避免腎臟病進一步惡化至洗腎。肥胖且腰圍過粗 腎功能易出問題國健署110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肥胖且腰圍過粗者,有2成有腎功能問題;而三高病人中有肥胖又吸菸者,近4成有腎臟功能異常的問題;且年齡增長,腎臟異常狀況也呈現上升趨勢,分析40歲以上尿液檢查腎功能異常比率,在40至64歲約8%,65至74歲17.2%,但75歲以上卻大幅增加至35.9%。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吸菸、肥胖、三高患者以及年長者,更應注意腎臟狀況。民眾可以透過「驗尿」及「抽血」2種檢查方式,確認腎絲球過濾率、尿蛋白狀況,了解自己屬於腎臟病五期中的哪一期。國健署免費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之成人健檢,幫助民眾及早覺察三高及腎臟狀況,也結合成人健檢醫療團隊,提供民眾衛教指導,改善個人相關風險因子。護腎黃金8守則1.多喝水2.健康飲食3.規律運動4.定期檢查腎功能5.三高控制6.體重控制7.不抽菸8.避免服用不當藥物腎臟沈默 遠離危險因子、不過度用藥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形容,腎臟宛如沈默員工,若平時沒有好好善待他,「等他生氣離職時就沒辦法了」,提醒民眾除了遠離危險因子,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台灣健保雖然便民,但不應過度用藥如止痛藥等,對腎臟都是很大傷害。我國從事腎臟病防治逾10年,2020年首見末期腎病進入透析單位人口「下降」趨勢,若能繼續提早預防,預期未來人數有機會持續減少。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腎臟病屬於末期疾病,民眾應做好三高控制,並遠離抽菸、肥胖等,而腎臟病患者將近一半都有糖尿病,國健署推出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以及推動腎病識能友善醫療院所,希望民眾在三高數值偏高前期,透過生活型態調整,及早避免共病發生,像是避免代謝症候群進展到糖尿病、甚至腎臟病。全國243家腎病識能友善醫療院所推廣護腎全國現有243家腎病識能友善醫療院所,加入計畫的瑞東診所院長杜柏村,在診所規劃「瑞東小學堂」衛教課程,針對腎臟病風險族群個案提供衛教指導,包括三高控制、戒菸、營養及運動等相關知識。參與衛教課的腎臟病友賴先生分享,起初是因為血糖過高,好不容易在4年時間將糖化血色素從11.1控制到現在5.9,杜醫師規劃的衛教課,自己和太太都能參與,了解飲食、運動都有助於防範慢性疾病產生。為響應2023世界腎臟日,台灣腎臟醫學會於全國北、中、南擴大辦理「愛腎護腎,腎利人生」園遊會,宣傳顧腎健康、強化預防保健重於治療的概念,並結合醫療院所,透過衛教宣導講座、有獎徵答以及趣味闖關,推廣腎臟病防治相關症狀、保健及預防知識。完成趣味闖關活動任務者還可以參加摸彩活動,鼓勵民眾踴躍參與,詳細資訊可上「腎利人生」官網(http://www.ckd-tsn.org.tw/)查詢。(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8 養生.運動健身
不用再日行萬步!研究稱每天這樣走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能降14%
【本文重點】一項新研究顯示,7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只要多走500步,患心臟病、中風和心臟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就會降低14%。該研究對行動不便或其他慢性病而可能無法每天走萬步的成年人顯得格外重要。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可以預防或延緩許多似乎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健康問題。--by ChatGPT日行萬步是不少人為了保持健康的運動目標,但是不見得每個人都能有體力或時間達成,幸好一項新研究顯示,只要每天多走500步,就可以顯著降低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心血管風險可以靠運動降低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會議上公佈的研究結果,7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只要走500步,患心臟病、中風和心臟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就會降低14%。不過要注意的是,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完整結果之前,這些發現被認為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延伸閱讀:「日行萬步」來自日商行銷騙局?BBC實測結果告訴你】該研究作者之一、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School)公衛學院流行病學助理教授Erin Dooley博士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保持身體活動很重要,而步數是衡量身體活動的一種簡單方法。研究結果顯示,即便每天小幅度增加步數,對我們的心臟也非常有益。該項研究人員分析452名平均年齡為78歲的成年人數據,參與者在臀部佩戴一種類似計步器的裝置,測量他們連續三天或更長時間的步數。根據分析3.5年的隨訪數據,研究人員發現與每天步行少於2000步的人相比,每天步行約4500步的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低77%。更重要的是,每天每增加500步,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下降14%。然而,該項研究並沒有進一步探討採取額外措施是否能預防或延緩心血管疾病,或者採取較少措施是否為潛在疾病的一個指標。不過,有鑑於過往大多數關於每日步數的研究主要針對年輕人,該研究對行動不便或其他慢性病而可能無法每天走萬步的成年人顯得格外重要。【延伸閱讀:怎麼選擇合適運動?詳解有氧運動、核心及肌力訓練項目及原則】如何靠運動對抗衰老的危害?根據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NIA)的資料,衰老會導致心臟和血管發生變化,而65歲以上的人比年輕人更容易患心臟病、中風或患冠心病和心臟衰竭。所幸,目前已知一些干預措施可減緩心臟和動脈的衰老速度,包括健康飲食、運動、減輕壓力和戒菸。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建議,規律運動是你能為健康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它可以預防或延緩許多似乎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健康問題,還可以讓肌肉變得更強壯,這樣可以讓你保持日常活動而無須依賴他人。以下為具體建議:.每周至少150分鐘(例如每周5天,每天30分鐘)進行中等強度的活動,例如快走。或者,他們需要每周75分鐘的高強度活動,如遠足、慢跑或跑步。.每周至少運動2天,以增強肌肉。.改善平衡的活動,例如每周約3次單腳站立。【延伸閱讀:比晨練更佳的運動時間出爐 研究揭何時運動最能提高健康益處】然而CDC也指出,對於有健康問題、無法實現這些目標的族群也不必勉強,重要的是在你能力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進行身體活動。【資料來源】.Older adults could lower the risks to their heart and brain 500 steps at a time.Just 500 Extra Steps a Day Can Lower Heart Disease Risk in Seniors, Study Suggests
-
2023-03-07 醫療.腦部.神經
A型的人容易中風?無症狀腦中風很危險,6大原則預防
【本文重點】一項研究表明,A 型血的人患早發性缺血性中風的風險高 16%,這是一種由腦血管阻塞引起的中風。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血小板、內皮細胞、凝血因子等可形成血塊有關。改變生活方式,例如控制高血壓和減輕壓力可能有助於預防中風。此外,無症狀的中風也可能發生,因此有中風家族史的人應提高警惕。--by ChatGPT血型A型的人容易中風?國外研究顯示,血型可能是發生「早發性中風」的風險因子之一,統計發現,血型A型的人罹患早發性中風的風險較其他血型高出16%。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連立明表示,中風與血液中的血小板、血管內皮細胞有關,但成因很多,除了先天遺傳基因,更要注意生活習慣調整,避免中風。A型的人罹患早發性中風?缺血型中風是腦內血管阻塞所導致的中風,又稱為「腦梗塞」。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MSOM)一項發布在「神經醫學(JAMA Neurology)」期刊的研究,針對1萬7千名中風病人與逾六十萬名未曾中風過的健康者進行研究,發現60歲以前就得到缺血性中風的「早發性中風」族群,與血型似乎有所關聯。年輕中風多為遺傳 後天因素觸發研究發現,罹患早發性中風的人多為 A 型血,O 型血罹早發性中風機率低,調整性別和其他因素後,發現A型血罹患早發性中風風險比其他血型高出16%,O 型血則比其他血型低12%。推測早發性中風與染色體上決定血型的區域存在關聯性,研究者表示,目前仍不知道為何A型血風險較高,可能與血小板、血管內皮細胞及凝血因子有關,這些因素都可能形成血栓。「臨床上,中風患者仍以老年人居多,與人口老化有關,但年輕的中風患者也不少。」連立明指出,年輕的中風患者大多受先天遺傳因素影響,但後天因素更不可輕忽,包括三高、抽菸、生活壓力大、心律不整病史等,先天因素與後天影響相加,引發中風。但若年紀輕輕就中風,可能影響功能與生活品質,對人生影響甚鉅。無症狀腦中風 將來更易嚴重中風有時患者中風卻都不自知,被稱為「無症狀腦中風」。連立明表示,經過腦部影像分析,60歲以下不知道自己中風的患者約6%,60歲以上10%,80歲以上則達20%,無症狀腦中風患者未來出現有症狀中風的機率,將比一般人上升2至4倍。「無症狀中風就像是一台電腦中毒了一樣。」連立明比喻,電腦中毒了不一定都會當機,只是小小的病毒,照樣可以開機,而無症狀中風患者,隨年紀增長,生活習慣又不好的狀況下,將來出現嚴重症狀中風的風險就會比其他人來得高。連立明提醒,家中親人若曾經中風,自身就應該警覺,有遺傳病史要特別小心,如果年紀輕輕就常血壓偏高,建議每一、兩年做一次健康檢查,跟醫師好好討論如何控制血壓等危險因子。先天性中風風險,男性高於女性,隨著年紀增長逐漸增大。連立明表示,有些年輕患者20歲有高血壓,出現中風危險因子,但年齡、基因是無法控制的因素,建議應維持運動習慣、戒菸、避免重口味飲食、正常睡眠、降低生活壓力等能控制的因素著手改善,避免中風早早登門拜訪。預防中風把握6大原則1.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血壓
-
2023-03-07 癌症.抗癌新知
只要變老體內就會有癌細胞 專家揭癌症戰勝免疫系統的3個關鍵
【本文重點】癌症形成需要三個不同的系統發生特定的突變,從而破壞這些共同防止癌症發生的系統。第一個關鍵突變出現在致癌基因中,導致快速生長;第二個突變發生在腫瘤抑制基因中,導致細胞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最後一個突變破壞讓細胞以自我毀滅方式死亡的基因。只有同時有多個基因發生非常糟糕的變異,癌症才會發生。在細胞進行優化以在惡劣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演化中,這些變異可能積累起來導致癌症。--by ChatGPT要形成癌症,細胞只需在三個不同的重要系統中發生適當的突變,就會對這些共同防止癌症發生的系統造成特定的破壞。防止癌症發生的系統如何被破壞?第一個關鍵突變必須出現在致癌基因(oncogenes) 中,這些基因負責監控細胞的生長和增生。例如,其中一些基因在你還是胚胎,也就是一小團細胞時非常活躍。要在短短幾個月內將一個原始細胞變成數兆個細胞,需要快速地分裂和生長,才能形成一個微小的身體。當有足夠的細胞去形成一個差不多完整的人時,這些快速生長的基因會被關閉。幾年或幾十年後,當一個突變再次開啟這些致癌基因時,被破壞的細胞可以開始迅速分裂和增長,就像它試圖在子宮內創造一個新的人類一樣。所以第一個突變造成了快速增長。第二個關鍵突變必須發生在負責修復遺傳密碼的基因中,它們非常恰當地被命名為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這些基因產生防護和控制機制,不斷掃描DNA 是否出現差錯和因複製而產生的錯誤,並馬上修復它們。所以,如果這些基因被破壞或有缺陷,細胞基本上會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但這兩個特定的突變仍然不夠。細胞通常可以識別遺傳密碼已被危險地破壞並有失控的風險。如果突變即時被發現,會觸發自我毀滅進而將自己殺死。所以最後一組需被破壞的基因,是讓細胞以細胞凋亡進行自我毀滅。我們已經談過幾次細胞凋亡,是大部分細胞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這是一個不斷自我循環的過程,防止細胞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太多錯誤。如果在時機成熟時細胞失去了自殺的能力,就無法修復自然累積在遺傳密碼中的錯誤。細胞開始不受限制地生長,然後會變成癌症和危險。當然我們在此做了一點簡化。這三個系統中只產生一個突變通常是不夠的,必須同時有多個基因發生非常糟糕的變異。這是癌症發生的基本原理。從某種意義來說,一旦這些損害累積起來,一個細胞就會變成一個癌細胞,變成了別的東西。有一點舊成分,也有一點新成分。數十億年來,演化塑造細胞進行優化,以利於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細胞彼此互相爭奪資源和空間,直到出現一種非常新穎且令人興奮的生活方式—合作。這種合作方式允許細胞彼此分工合作和專業化,就群體而言讓一切變得更成功。但合作也需要犧牲。為了讓多細胞生物能夠存活,團結和集體的福祉勝過單一細胞的生存。癌細胞退出了這個過程,並在某種意義上,停止成為群體的一部分,再次成為個體。理論上這無所謂。身體可以處理幾個我行我素的細胞,甚至與它們和諧相處。但不幸地,癌細胞通常不會對做自己的事感到滿足。它們會不斷分裂。再次由個體轉變為一個群體,像是體內的新生物。它仍是你的一部分,但也不完全是你。它們會奪取你用於生存的資源,破壞過去自己所屬的器官系統,並開始爭奪居住空間。有人可能認為演化應該早就處理好這種破壞。但由於人們通常是在過了生育年齡後才會罹患癌症,演化幾乎沒有動力去進行優化和形成針對癌症的良好防護。在2017 年只有12% 的癌症死亡發生在五十歲以下的人身上。所以,如果你有幸變老,體內幾乎肯定會有一些癌細胞,只是其他東西可能有機會比癌細胞更快將你殺死。因為癌症是一種持續存在的危險並對生存產生威脅,一般來說,人體實際上很擅長處理它。更確切地說,免疫系統很擅長處理它。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當你在閱讀前面幾段文字時,免疫細胞會殺死你身體某處的一些癌細胞。免疫系統和癌細胞的爭鬥在一生中,一些癌細胞甚至可能已經長成小腫瘤,但最終會被防禦系統消滅。這有可能在今天發生,而你完全沒有意識到它已經發生了。你可以放心,因為在我們一生當中,絕大多數的癌細胞會在你無意識的狀態下被殺死。雖然這很棒,但我們不關心這99.99% 一切順利的狀況。我們只在乎那一次年輕癌細胞突破了免疫系統變成一個真正威脅生命的腫瘤。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免疫編輯(immune editing),關於免疫系統和癌細胞爭鬥的來龍去脈。一般來說,是這樣進行的。1. 淘汰階段恭喜,你有一個真正的癌細胞。它不再受監控也無法修復遺傳密碼,不再能自殺,它已經失去了所有控制並開始迅速繁殖。伴隨著每一代,產生更多突變。這不是很好,也不是很糟。幾週之後,細胞不受控制地自我複製。首先,創造數千個,然後是數萬個副本,直到形成一塊很小很小的癌症。這種快速增長需要大量的養分和資源。所以微小的腫瘤開始從身體竊取營養,透過下令新血管的生長來滋養自己。所以癌細胞因為它自負的行為而造成傷害。在它附近,健康的身體細胞開始餓死。但正如之前所瞭解的,平民細胞非自然的死亡會引起關注。因為這會引起發炎,並讓免疫系統處於高度警戒的狀態。讓我們來描述一下這裡發生的事情。想像一下布魯克林的一群人決定他們不再是紐約市的一部分,現在成為一個名為腫瘤鎮的新聚落(很微妙,我知道),恰好佔據了相同的空間。腫瘤鎮的新市議會野心勃勃,希望創建一個令人驚嘆的新市中心。新市議訂購了大量建築材料,比如鋼梁、水泥、樓板和石膏板,開始在以前稱為布魯克林的地方建造新公寓大樓、便利商店和工業區。當然,這些新建築和結構都不是按照規範建造的—它們的計畫並不周全,而且易碎、危險,有著鋒利邊緣和危險地歪斜,看起來也很醜。這一切也沒有清楚的邏輯,新建築是建造在街道中間、遊樂場上方和現有的基礎設施上。為了連接所有的新建築物,舊社區被拆除或是過度地建設,以騰出空間給新的高速公路,並將車流和遊客從紐約導向腫瘤鎮。許多以前布魯克林的居民被困在其中,一些老奶奶也被牢牢地困住,沒辦法去採買日常雜貨,因而開始挨餓。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因為接到許多人抱怨死去的老奶奶發出惡臭的通報,紐約建築稽核員和警察才出現,尋找進行建造工程的人。如果將這一切帶回身體,不受控制生長的癌症引起的騷動吸引了第一個免疫細胞前往腫瘤並侵入它—巨噬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希望瞭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現在,癌細胞的特徵顯示出「不健康」的跡象。例如,沒有展示櫥窗或只有很多壓力分子在細胞膜上。自然殺手細胞會直接開始工作,殺死癌細胞並釋放導致更多發炎的細胞激素。於此同時,巨噬細胞進行清理屍體的工作。透過來自自然殺手細胞的訊號,樹突細胞意識到危險的存在,因而活化並進入危險模式。它們收集死亡癌細胞的樣本,並開始活化淋巴結中的輔助和殺手T細胞。你可能想瞭解後天免疫系統如何擁有對抗癌細胞的武器,因為它們是身體的一部份。正如一開始所說,癌細胞總是伴隨著一些特定的基因損害,導致損壞的蛋白質產生。一些後天免疫細胞擁有能連結到這些蛋白質的受體。無論如何,當後天免疫細胞到達時,腫瘤已經生長到數十萬個細胞,但這一切即將改變。T 細胞首先阻止新血管的增生,使得許多癌細胞直接被餓死或至少讓腫瘤很難長久持續地生長。想像一下腫瘤鎮的建築稽核員設置了路障,並停止將遊客和資源轉運到非法的新城市。殺手T 細胞掃描腫瘤細胞的展示櫥窗,確認是否有畸型或不該存在的蛋白質,進而命令細胞自殺。自然殺手細胞則會殺死隱藏MHC 分子櫥窗的癌細胞。當癌細胞無法隱藏,也沒有辦法從血液中取得新鮮的養分,腫瘤將會崩毀。這是一場大屠殺,成千上萬的癌細胞死去。它們的屍體被巨噬細胞清理和吞噬。想像一下,就像紐約市拆除了非法建築,身體將腫瘤銷毀。只是事情並不如計畫般地進行。2. 平衡雖然戰鬥似乎已經結束,但天擇卻破壞了你甜蜜的勝利。免疫系統最初的反應非常有效。免疫細胞殺死了那些好心呈現出自己有嚴重問題的癌細胞。這正是細胞的原始設定—它們應該發出已遭受破壞的訊號—這實際上象徵著它們尚未完全被破壞。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已足夠,腫瘤會被消除。但如果出現問題,癌細胞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破壞,這有點像之前遇到的病毒。它們在不受限制下迅速增生,尤其是在自我修復機制已經損壞的狀態下,基因有更多機會出現新的錯誤密碼。這些癌細胞存活的時間越長,增生越多,獲得新突變的機會也就越大,躲避免疫系統的能力就會更好。按照演化的原則,當免疫系統盡其所能地摧毀癌細胞,也正在篩選最適合生存的癌細胞。最終,成千上萬的癌症細胞死去,甚至可能是數百萬個。但仍有一個癌細胞存活下來,而且它已經找到了有效的反擊方法。例如,癌細胞為了保護自己免於免疫系統的傷害,它擁有既天才又可怕的方法,就是攻擊殺手T 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上的抑制性受體(inhibitor receptors)。抑制性受體,抑制來自這些細胞的,嗯,殺戮。它們是一種關閉的開關,可在殺手細胞攻擊並摧毀一個細胞之前先抑制它的功能—在原則上這是個好主意。我們多次討論過免疫系統有多麼危險,需要有機制來阻止過度積極的免疫細胞,因此抑制性受體在免疫系統複雜的交互作用中肩負著重要功能。但不幸地,癌細胞可以某種方式突變,進而關閉殺手細胞。所以現在有一個能關閉免疫系統的癌細胞。於是新的腫瘤開始生長,生產更多的新殖株,而且不斷發生變化和進行突變。3. 逃脫經過免疫系統的反制對策而塑造出新的癌細胞,最終會導致所有的麻煩。它們以一種反常的方式變成對免疫系統免疫。表面上,它們不會顯示毀壞的性質,也不會釋放許多警告身體的信號。它們安靜地躲在眾人視線之中,透過發送破壞訊號積極地關閉免疫系統。它不斷地成長,隨著腫瘤的擴大,再次開始殺死健康組織,而這引起了注意—但這一次腫瘤不再任人擺布,於是展開了最終的逃脫階段。癌細胞開始創造自己的世界,也就是癌症微環境(cancer microenvironment)。回想一下布魯克林的腫瘤鎮,這一次一切都不同了。整個城鎮已經完成了重建,而新的市議會集結了各種讓紐約市建築稽核員感到困惑的許可證。他們無法再下令摧毀正在緩緩蔓延並取代原有城市的龐大腫瘤鎮。新的路障確保沒有稽核員可以進入快速擴張的非法居留處,檢查這些許可證的真偽。癌細胞創造了一種免疫細胞難以跨越的邊疆之地。如果將這所有事情結合在一起,癌症基本上就贏了,並且成功地馴服免疫系統。所有反擊的途徑都已被關閉,而最終的結果是毫無控制的增長。最後,如果未經治療,這些新的和優化的癌細胞會移轉(metastatic),這代表它們想要探索世界並擴展到其他組織或器官,在那裡持續地生長。如果這影響到重要的器官,例如肺、大腦或肝臟,身體這錯綜複雜的機器將開始崩潰。想像一下,每天在汽車引擎中安裝嶄新卻無用的零件—車子還是會運轉一段時間,但在某個時刻引擎將不再啟動。這就是癌症最終殺死你的方式。藉由佔用許多空間和竊取許多營養,讓真實的自己沒有空間進行正常的運作,因而必須關閉受到影響的器官。簡而言之,這就是癌症征服免疫系統的方式。雖然,正如我們將在本書最後一章討論的,免疫系統也可能成功戰勝癌症,或者至少減少癌症的致命性。但是現在,既然已經在談論癌症,讓我們看看你可能做了哪些事,積極地增加罹患癌症的機會,以及免疫系統在這裡扮演的角色!旁白:吸菸和免疫系統空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每年造成多達五百萬人死亡。但在城市中漫步所吸入的任何東西,都比不上吸一根菸得到的東西。你可能知道吸菸對你非常不利,因為它會導致「某種癌症」。但不只如此!原來在許多方面,吸菸的害處與免疫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簡而言之,保護你免於疾病和癌症侵害的機制遭到破壞,使你更容易得到感染或癌細胞!香菸菸霧中含有四千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其中許多具有至今未知的特性,而且彼此交互作用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尼古丁,一種讓吸菸者成癮的神奇邪惡物質,會抑制免疫系統。它讓免疫細胞遲緩而失效。這主要發生在呼吸系統,尤其是在肺部—這應該不足為奇,因為所有的菸都到那裡去了。尼古丁到底有什麼作用?首先,它會影響之前短暫相遇的肺泡巨噬細胞。基本上,它們就只是更冷靜的巨噬細胞,在肺部表面巡邏,撿拾垃圾和偶然遇見的病原體。但在吸菸者的肺部,這些特殊巨噬細胞的數目要比非吸菸者的肺部多上很多。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香菸菸霧帶來了各種的微粒和迷人的東西,像是不斷需要被除理的焦油。但由於經常與尼古丁接觸,這些已經和緩的巨噬細胞變得更加遲緩。不再只是冷靜,基本上是常常感到疲累和遲鈍。它們不再有能力要求支助和增援,而且變得很難去殺死敵人。最重要的是,這些可憐的巨噬細胞不只功能失調,還會定期吐出溶解肺部組織的化學物質,意外地損害了肺部。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這些尼古丁中毒的巨噬細胞會破壞大量的肺功能組織,造成傷口並轉變成疤痕組織。如果這情節還不夠明顯—假若你喜歡呼吸,肺部疤痕組織不是好事。肺部傷口還會伴隨著發炎的不幸副作用,活化更多的免疫細胞,然後造成更進一步的破壞。另一個因吸菸變得嚴重遲緩而不那麼活躍的重要細胞是自然殺手細胞。正如我們之前所瞭解的,這是對抗年輕癌細胞的主要對策。這被認為在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高發病率中扮演著相關的角色。這是有道理的—一方面,你讓肺部充滿飽和致癌毒素和一種會讓免疫系統在肺部造成傷口的藥物。另一方面,你讓擔負著殺死癌症任務的細胞失去效率。那麼後天免疫系統呢?雖然,通常吸菸者的血液中有更多的免疫細胞,但它們似乎比較沒效力。T 細胞被活化後更難增生,行為也更加遲鈍。普遍來說,抗體似乎在吸菸者的體液中衰減得更快,後天免疫系統的整體效率也大大降低。這說明了對吸菸者來說,為什麼像流感這樣的感染會更加致命。然而有一個例外是自體抗體,可以引起某些自體免疫疾病的抗體會大大增加。簡而言之,如果你吸菸,免疫系統會對身體造成更多不好甚至傷害的事。同時,與敵人作戰、呼叫增援和阻止入侵者擴散的能力也會變差。另外一個額外的結果是,吸菸者的傷口會變得很難癒合。因為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會導致無法正常地幫助傷口癒合。即便你今天開始戒菸,免疫系統也會維持抑制狀態一週到好幾個月—所以越早戒菸越好。但是,如果說它沒有正面的影響也是不誠實的。世界不是二分法,有時緩和的免疫系統可能是件好事。發炎是一把雙刃劍,對生存不可或缺,但對健康也可以非常有害。吸菸者罹患發炎疾病的機率比較低,只因為免疫系統表現得像早餐吃了幾個薯餅的蛞蝓一樣遲緩,發炎反應也隨著下調。因此對某些發炎性的自體免疫疾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吸菸似乎能提供某種形式的保護。但下一次,你與母親爭論為何你應該繼續放縱地吸菸時,請不要將這件事作為你反駁的理由。總而言之,雖然吸菸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它也會使你更容易感染許多其他的疾病。些微的好處是不值得用巨大的缺點去交換的。這是一個做類比的好地方。為了避免某些疾病而吸菸是多麼愚蠢,但實際上,也許這已經是類比了。以吸菸去稍微降低發炎性疾病的機率是非常愚蠢的。※ 本文摘自《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作者:菲利普.德特默 譯者:周序諦出版社:鷹出版出版日期:2023/02/01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6 醫療.心臟血管
罹心房顫動,腦中風機率是常人5倍!7高風險族群注意這些症狀
心房顫動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也是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隨著年齡增加,罹病比例愈高。一旦發生心房顫動,不規律的心臟跳動將會導致血液不平整流動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液流至全身,便可能造成各種器官的栓塞,其中最危險的就是腦中風。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哪一種類型的心房顫動,都會有高的機率發生腦中風,且殘障程度及死亡率都相當高。彰化縣和美鎮曾維功診所曾維功醫師提醒民眾,及早發現心房顫動並開始治療,積極預防腦中風,才是正確的護心之道! 老年族群的隱形殺手!65歲以上不可不防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盛行率相當高,且會隨年齡越來越高。其中60歲以上族群,約每一百人就有四位是心房顫動患者;到了80歲以上,提高到每十人就有一位心房顫動患者。特別是台灣逐漸邁向超高齡化社會,因此心房顫動不可不防! 心房顫動大致可分成三類型: ・陣發性(時有時無、持續時間不超過七天) ・持續性(持續時間超過七天) ・永久性(持續超過一年以上) 因為心房顫動的心跳速度可以忽快忽慢,也可以時有時無,很難預測什麼時候會發作或發作會持續多久,再加上心房顫動久了,身體會適應不規則心跳;所以罹患心房顫動,可能不會有任何症狀,也可能會出現心悸、頭暈、疲倦、胸悶或喘不過氣等症狀。 至於哪些人該防範心房顫動?曾維功醫師指出最大的風險因子就是高齡,此外有腦中風病史、心衰竭、僧帽瓣疾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異常或左心房肥大等族群也要特別注意!目前臨床除了病史詢問和身體理學檢查外,主要是由心電圖或攜帶式24小時心電圖來診斷。因此呼籲65歲以上長者,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及早至醫院檢查。 腦中風機率是常人的五倍!?心房顫動治療務必達標 然而,最糟糕的是心房顫動可能造成腦中風及周邊器官栓塞、壞死。一旦心臟不規律跳動造成血栓形成,經由血管運送到各器官,就有可能造成器官栓塞!值得注意的還有,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且死亡率及殘障程度也較嚴重,呼籲國人不可輕忽心房顫動帶來的威脅。 目前心房顫動的治療目標有三大項: ・恢復正常心臟節律 ・控制心跳速率 ・減少潛在血塊、減少中風 除了與醫師討論心房顫動的治療策略外,別忘了預防腦中風也很重要!針對高風險族群,可能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抑制血栓形成。至於使用何種藥物,則需由醫師作整體評估來制定,只要能遵循醫囑使用,都可有效預防中風、將副作用降到最低。近年陸續也有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問世,能夠讓病患有更多治療選擇。 此外,生活型態的調整也可幫助心房顫動減少發作、降低相關症狀: ・控制體重 ・戒菸、適度飲酒、減少咖啡因攝取 ・減少鹽份攝取 ・多吃蔬果、少紅肉 ・規律體能活動 ・規律作息、保持身心愉悅 最後提醒民眾,若發現疑似腦中風症狀,不要慌張,跟著「微笑、舉手、說你好」的口訣來判別。一旦無法做到任一動作,務必盡快撥打119,把握黃金救援時期。 《延伸閱讀》 .【世界心臟日專題報導】拒絕腦中風先認識心房顫動!及早發現還能防心衰竭! .【世界心臟日專題報導】心臟亂跳沒症狀!?揪出心房顫動防中風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3 醫療.婦產科
未必胸痛,女性心臟病猝死前兆與男性不同!更年期心血管死亡率隨年齡大增,5招護心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女性進入更年期後,46至55歲相較40至45歲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機率高出3倍,高血脂機率也隨年齡升高;相較於男性,女生更年期間更要注意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女性心臟病猝死前兆與男性不同,未必出現胸痛,但呼吸不順、手麻、心悸、背痛,都是警訊,若心悸合併呼吸急促、頭暈、胸部不適,應盡快就醫。女性更年期 易影響心血管健康女性更年期通常在45歲至55歲之間出現,美國及歐洲心臟協會指出,更年期因卵巢功能退化,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並出現生理、心理不適症狀,如熱潮紅及盜汗、憂鬱及睡眠障礙、內臟脂肪增加及罹患三高、代謝症候群等,皆會影響女性心血管健康。63歲楊小姐,經常運動也喜歡登山,身材保持良好,BMI維持在22.5,過去也沒有吸菸,但母親有糖尿病史。然而在53歲停經時,發現自己也罹患糖尿病,某一次爬山時,因為出現心悸、胸悶及呼吸喘,就醫診斷出心血管疾病。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執行長李奇龍表示,常見更年期症狀包括心悸、腰痠背痛、情緒不穩、失去安全感、頭痛、耳鳴,以及月經異常、性交困難、異常分泌物、口乾舌燥、眼睛乾澀、皮膚搔癢、皮膚知覺減退等。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鍾遠芳表示,女生更年期間更要注意心血管疾病風險。馬偕醫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更年期後女性荷爾蒙濃度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5歲增加近一倍,45歲以前停經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增加。而女性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手麻、呼吸不順、背痛等非典型症狀,不同於男性的胸悶典型症狀。新型菸品崛起,許多年輕男女手持一支電子煙、加熱菸,3C產品酷炫外型宛若時尚潮流,葉宏一更指出,若女性吸菸,會導致停經時間提早,尤其吸菸份量越重、吸菸時間越長,更年期報到時間更早,更年期症狀也會越明顯,呼籲民眾應該及早戒除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但心臟疾病更是女性第二大死因,尤其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三者相加,占女性當年總死亡人數23.6%,若碰到更年期女性有更高風險,呼籲民眾多關心周遭女性朋友,做好「護心」並調整生活型態。國健署提供5招「護心」1.均衡飲食:更年期婦女容易發胖,建議採取均衡飲食型態,例如:減少糖、鹽及反式脂肪的攝取量、多吃蔬菜、水果及全榖雜糧,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以蒸、煮、汆燙取代油炸食物等。2.規律運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宜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增加骨質密度、強健肌肉,預防骨質疏鬆,提高基礎代謝率,達到控制體重及BMI(身體質量指數),也可避免內臟脂肪增加。3.放鬆舒壓: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適度安排閱讀、旅行等休閒活動及運動,平時也可多與家人朋友談心,適時紓解壓力,心情也會跟著開朗。4.向菸說不:菸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的危險,建議有吸菸的女性可以透過醫療院所戒菸服務門診進行戒菸。5.定期健檢: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如有三高異常,請定期追蹤,並遵照醫師處方用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國健署表示,民眾可利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輸入健康檢查數據,計算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之風險,並依風險等級改善生活型態,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良好睡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3 失智.大腦健康
中年每改善一項就降6% 研究稱七種習慣有助降老年失智風險
失智症是世界上最大的健康威脅之一,據統計直到2050年,全球失智人口恐達一億五千三百萬。幸好一項新研究顯示,從調整生活方式著手就可能在降低失智風險方面發揮作用。失智症小知識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智能障礙病症,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與血管性兩類。退化性包含: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亨廷頓氏症造成的失智。阿茲海默症屬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特別侵襲腦部對於記憶、認知、語言的部分,是最常見的失智症。》看更多失智症成因該研究表明,包括保持活躍、吃更好的飲食、維持健康的體重、不吸菸、保持正常的血壓、控制膽固醇和血糖在內的七種健康習慣,都可能降低以後患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其初步研究結果將發表於波士頓舉行的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年會上,但尚未發表在同行評審的期刊。採取七步驟降低失智機率該研究作者之一、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BWH)助理教授Pamela Rist表示,由於已知道診斷為失智症前幾十年間大腦早就開始產生變化,因此必須更瞭解中年人的習慣如何影響老年失智的風險。好消息是,在中年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會降低未來失智的風險。該研究追蹤13720名、在研究起始時平均年齡為54歲的美國女性約二十年,在檢視收集到的數據後發現共有1771名、約為13%的女性已發展為失智症。研究人員發現,在前述七項健康因素中,參與者在各別任一項表現越理想,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最多可下降6%,而你從清單上改善的壞習慣越多,患失智的風險就越低。Rist建議,並非所有失智的風險都可以修改,例如你的基因,因此採取措施改變你可以改變的風險很重要,像是通過每天運動半小時或控制血壓等措施,就可以降低失智風險。不過研究人員提醒,他們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包括他們無法研究戒菸等因素如何影響以後的失智風險。事實上,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2020年的研究便指出,失智症成因有6成是先天性或仍未明瞭,4成則是可能與後天環境有關。這4成後天環境因素中共有12項危險因子。該報告將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按年齡階段區分不同關鍵影響因素:.早年(<45歲):教育程度低.中年(45-60歲):聽力下降、腦外傷、高血壓、過量飲酒和肥胖.晚年(>65歲):吸菸、憂鬱症、缺乏社交、缺乏運動能力、空氣汙染和糖尿病上述12項失智症危險因子,其實也是可以遠離失智症的對策,包括控制糖尿病、治療高血壓、避免頭部外傷、戒菸、減少空氣汙染、避免中年肥胖、經常保持運動、降低憂鬱發生、避免過量飲酒、治療聽損或配戴助聽器、維持常態社交與高度學習。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聽力受損,絕不能輕忽。【資料來源】.Seven healthy habits may help cut dementia risk, study says.Seven healthy habits that could help cut risk of dementia, according to scientists.Take These 7 Healthy Steps to Lower Your Odds for Dementia.Those Declining Dementia Rates? It's Not the Plaques and Tangles
-
2023-02-23 焦點.健康知識+
快傳給老闆看!一周工作4天測試:員工效率不減,公司收入還略升!
周休二日實施多年,多數人都已習慣一周工作五天,也習慣了不斷積累的工作量與疲累感。根據英國一項研究試驗,每週減少一天的工作時間,可以解決倦怠和高壓,而且工作效率還不比一周工作五天差。英國測試:周休3日,員工及雇主都受益英國一項研究針對61家公司測試,雇主同意在2022年6月至年底的6個月期間減少20%的工時而不減薪,但設定與每個人每周工作40小時時相同的生產率目標。與試驗開始時的感受相比,受測的員工指出,當有一個額外的周末時,他們的倦怠和壓力水平有所降低。員工的結論並不令人驚訝,但測試結果連雇主也從中受益,絕大多數人仍達到生產率目標,重點是公司收入還略升1.4%。工作倦怠造成離職率大增職場員工想離職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工作內容不適合、人事問題,現在愈來愈多人因為工作壓力產生倦怠,或壓力導致生病而離職。根據《CNBC》報導,美國聯邦數據顯示,2022年就有超過5000萬名工人因戒菸問題及工作壓力而辭職。而現今職場上普遍情況大致相同,工作量大、工時長、工作與生活的不平衡,都是容易讓員工身心倦怠的原因。工作倦怠造成哪些疾病許多上班族都有職業倦怠(又稱工作倦怠),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2019年就將工作倦怠(burnout)納入全球疾病與傷害的分類,正式承認是一種疾病,定義為「一種症候群,來自於未被成功處理的職場長期壓力」,常見的症狀是精疲力竭、出現消極負面思想以及生產力下降。容易出現工作倦怠的職業包括健康照護、社工、警察、教師、律師以及客服等,這些職業都有長期處在高壓環境的特徵。職業倦怠(工作倦怠)工作倦怠3特徵:.感覺精疲力竭.對工作產生倦怠感或忿忿不平.專業效率降低可能產生疾病:.失眠、焦慮、酒精和物質濫用,嚴重者引起憂鬱、躁鬱症狀。.頭痛、感冒、肌肉痠痛等綜合症狀的慢性疲勞症候群。.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沒時間浪費!職場媽媽是「時間管理大師」對於經常有時間冗長的會議要參加、爆滿的email和糟糕的工作流程,許多員工在每天例行的工作之下可能都已經習慣與麻痺。Alex Soojung-Kim Pang 博士觀察受測研究對象,指出由於各種因素的分心和打擾,員工每天大約會浪費2~3小時的工作時間。但如果一周只剩四個工作天,員工們自己會有很大的動力去解決那些拖累生產力的因素。Soojung-Kim Pang更指出,周休三日對職業婦女,特別是職場母親而言,更是利多與轉機。因為職業婦女經常因為家庭關係需準時下班而倍受歧視或指責,而當每個人都減少一個上班日的話,每個人就必須齊心協力加緊完成工作,不再背負「總是準時走」的污名。事實上,在現有實際周休三日的公司裡,職業婦女就因家庭壓力,面對工作必須超有效率,其協作能力與時間管理能力特別受到青睞。一周工作4天的好處.激勵員工尋找解決問題和做事的良方。.員工對工作的自主權更大。.工作壓力減少,與生活的平衡較佳。一周工作5天的壞處.員工每天大約浪費2~3小時工作時間。.工時長造成壓力大。.工作倦怠造成離職率大增。.工作倦怠造成各種身心疾病【資料來源】.Could a 4-Day Workweek Be the Answer to Job Burnout and Stress?.過勞列身體病況 世界衛生組織首度承認.慢性疲勞症候群 像感冒纏身.工作有倦怠感 身心發出警訊啦
-
2023-02-23 醫療.消化系統
她胰臟「組織壞死」花2個月清創 為何急性胰臟炎會這麼嚴重?
54歲女性患者因腹痛、發燒等感染症狀掛急診,檢查為急性胰臟炎,且腹腔內大面積組織壞死,三軍總醫院運用內視鏡超音波技術搭配「雙蘑菇頭金屬支架」,研發「內視鏡壞死清創術」,助該名患者清除壞死組織,救回病患一命。急性胰臟炎致命性高,通常會有哪些症狀?胰臟炎是胰臟的發炎性疾病。胰臟發炎可以是急性的或慢性的,急性胰臟炎意味着胰臟因某種因素受到重大傷害而受損,其病程緊急且持續數天至數周;慢性胰臟炎則因毒素等相關因子造成胰臟慢性受損,其病程漸進而且持續多年,並且難以緩解。任何一種形式的胰臟炎都很嚴重,並可能導致併發症。急性胰臟發炎症狀有上腹痛,通常進食後加劇、前傾身緩解,可能轉移痛至背部,還有腹脹、惡心、嘔吐、發燒等症狀。急性胰臟發炎程度,可能從輕微至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嚴重時死亡率甚至可達10~20%。慢性胰臟炎的症狀則有三種,其一是慢性陣發性的上腹痛,飲食亦會加劇這樣的疼痛,但通常不緊急,並且劇烈程度亦不像急性胰臟炎這般嚴重;其二則是消化酵素分泌不全引起的腹瀉、腹脹、消化不良與體重減輕;最後則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產生的糖尿病。為什麼急性胰臟炎會這麼嚴重?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胃腸科主治醫師林榮鈞表示,當胰臟發炎,胰臟內消化液無法排出時,則會「反芻」消化自己的組織,輕微發炎人體會自行吸收,若持續發炎,胰臟組織遭消化液侵蝕、壞死,突破到胰臟外形成「偽囊腫」,在體內持續產生感染、發炎,據統計有7%的病人會產生偽囊腫。以該名54歲女性個案,因服用藥物引發急性胰臟炎,但胰臟發炎情況嚴重時才掛急診,已衍生嚴重併發症,產生感染性有壁分隔之壞死,個案胰臟組織壞死範圍,從十二指腸至胃部、將近10幾公分範圍,且胰臟發炎壓迫胃部,影響食慾、無法消化。胰臟炎有哪些治療方式?林榮鈞說,過去治療方式有2種,包括放射科醫師做引流手術、或由外科醫師做清創手術。引流手術好處傷口小,但較難引流乾淨,且過去多用塑膠引流管,效果不佳,尤其嚴重組織壞死個案效果更差,需要外科醫師協助清創,但外科手術併發症、風險不低,也常讓醫師及病人卻步。林榮鈞表示,因為胰臟躲在胃後面,做超音波一般不容易看到病灶,隨著醫材發展,超音波搭配內視鏡探頭,可進入胃、胰臟清楚地掃描、檢查,還能進一步做治療,且不會再外部留下傷口,三總近年運用內視鏡超音波,搭配金屬支架引流,作為壞死清創的第3種治療選擇,可應用於膽管引流、膽囊引流、胰臟積水引流、輸入環症候群等。林榮鈞說,此次在內視鏡超音波引導下,將雙蘑菇頭金屬支架置入、撐開至1.6公分引流後清創壞死組織,並在胃開一處小洞,將清創後的組織引流到胃,經由正常消化管道隨糞便排出。因組織壞死嚴重,此個案每周執行1次、清創2個月才完全清除,「是有史以來清最久」。目前已有7名病例應用此技術,但整個術式未有健保給付,需自費約10幾萬元。金屬支架置入後會撐開狹窄範圍、固定位置不滑脫,但對於醫師執行清創時「礙手礙腳」,林榮鈞表示,因此三總創新巧思,清創時先將金屬支架暫時取出,清創後再將金屬支架放回,提高內視鏡壞死清創術效率及處置意外事件,此經驗也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Digestive Endoscopy》。哪些人是胰臟炎的高危險群?又該如何保養?林榮鈞表示,長期飲酒、結石、三酸甘油脂過高、高血鈣等,都容易造成胰臟慢性發炎,許多人以為只是胃痛不以為意,但長期發炎有10%機率引發胰臟癌,且急性胰臟炎也可能導致感染、敗血症喪命,提醒慢性胰臟炎患者應定期回診追蹤,接受醫囑治療,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這些人容易得到胰臟炎:.過度飲酒:研究發現,酗酒者患胰臟炎的風險更高。.抽菸:與不抽菸的人相比,抽菸者患慢性胰臟炎的機率更高。.肥胖:如果身形肥胖者,則更有可能患胰臟炎。.糖尿病:患有糖尿病會增加患胰臟炎風險。.胰臟炎家族病史。如果得到胰臟炎,應該這樣保養:.即便胰臟炎是輕微的,康復期戒酒也是明智之舉。.如果有抽菸習慣,戒菸可以降低胰臟炎風險。.選擇低脂飲食並注重攝取新鲜水果、蔬菜、全榖物和瘦肉蛋白質。建議全天少量多餐,以減輕消化系統的壓力。.胰臟炎會引起脱水,因此每天要多補充水分,並且限制咖啡因的攝取。參考資料:.疾病百科:胰臟炎.台灣第一例 微創治癒壞死性胰臟炎.不敢了!高血脂患者吃烤肉配啤酒腹痛 胰臟炎住院7天責任編輯:林又旻、辜子桓
-
2023-02-20 養生.抗老養生
吃得越少,活得越老?研究稱減少卡路里可減緩衰老以延長壽命
吃得越少,活得越老?一項新的人體試驗表明,如果限制每天的卡路里攝取,也就是減少吃進去的熱量,可能讓衰老速度減緩。更少的熱量更慢的衰老根據發表在《自然老化》(Nature Aging)期刊的研究顯示,若是減少25%卡路里的攝取量,可以將衰老速度減慢2%到3%。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死亡風險降低10%至15%,大約與戒菸後的風險相同。該項研究是一項名為CALERIE(減少能量攝取的長期影響的綜合評估)的調查一部分。該研究作者之一、哥倫比亞大學老化研究中心Daniel Belsky博士表示,在蠕蟲、蒼蠅和小鼠中,卡路里限制可以減緩衰老的生物過程並延長健康壽命,此次研究旨在測試卡路里限制是否也會減緩人類的生物衰老。在為期兩年的隨機對照試驗中,與75名正常進食的人相比,隨機分配減少卡路里的145人在2年內將衰老速度減慢了2%至3%。由於人類的壽命很長,所以在看到與衰老相關的疾病或生存率的差異之前,追蹤它們是不切實際的,因此研究人員是透過測量一個人的「生物年齡」,而不是他們的實際年齡,以發現衰老減緩的跡象。共同作者Calen Ryan博士認為,該項研究結果很重要,因為它們提供了隨機試驗的證據,表明減緩人類衰老是可能的。不過,限制卡路里攝取量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研究人員將透過這類臨床試驗確認不同干預措施,例如間歇性斷食或限時進食這類方法,是否能發揮同樣的效果。限制熱量攝取有效嗎?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認同該項研究結果。華盛頓大學Matt Kaeberlein博士表示,其研究結果是一個很好的暗示性證據,表明熱量限制可以改變人類生物衰老的各個方面,類似於幾十年來在實驗動物中已知的。Kaeberlein提醒,這些測量只報告了生物衰老的一部分,可能不是生物年齡或生物衰老速度的準確整體測量。除此之外,將卡路里減少四分之一可能不是一個可持續的長期策略。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Duane Mellor博士提醒,該研究結果雖然有趣,但更重要的是要謹慎,不鼓勵特別是老年人只為了減緩衰老而減少食物攝取量。對於老年人而言,保持健康的體重、充足的身體活動、吃含有足夠蛋白質的多樣化和健康的飲食可以降低跌倒的風險。長壽科學家Peter Attia博士補充,限制卡路里攝取並非毫無價值,特別是對營養過剩的人而言。Attia認為營養過剩是形成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導致2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最大驅動因素。【資料來源】.Calorie Restriction Slows Pace of Aging in Healthy Adults.Cutting Calories Could Slow the Pace of Aging: Study.Reducing Calories Could Slow the Aging Process.Restrict calories to live longer, study says, but critics say more proof is needed.Calorie restriction may slow pace of ageing in healthy adults, study suggests
-
2023-02-15 醫療.心臟血管
親二姨證實劉文正沒死!心肌梗塞通常快又急,發生了該如何處理
各大媒體昨日(15日)都大肆報導,70年代巨星劉文正已於去年11月12日心肌梗塞病逝美國。關於死訊外界一直眾說紛紜,不過根據《世界日報》16日的最新獨家報導,定居在明尼蘇達州的劉文正親二姨李庚濟(Lily Lee Levin)15日透過好友張美琪向《世界日報》表示,劉文正的死訊是假消息,「劉文正沒有死,他已經打電話給我報平安了。」李庚濟說,劉文正15日回撥電話給她說,已經很多年沒有跟他的經紀人聯繫。而這麼多年來,一直有人用盡辦法想請他復出,而且他的死訊也傳過多次,但劉文正隱退心意已決,絕對不會以任何形式現身或說明。【詳細新聞】獨家/二姨:劉文正沒死 他打電話給我報平安溫差大比低溫更可怕 心肌梗塞明顯增加不管劉文正心肌梗塞病逝的消息是真是假,冬天本來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高峰季,近來各大醫院都有不少心肌梗塞的病患。醫師提醒,相較於持續性低溫,人體較有足夠時間適應溫度,反而是忽冷忽熱的天氣引發心肌梗塞猝死的風險會更明顯增加。《聯合報》報導,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10年前曾有研究者為找出心肌梗塞發作前原因,訪問曾患心肌梗塞的患者,發現患者1個月前,出現太累、容易喘、消化不良等症狀,但這類症狀相當不典型,讓人難以預防。「平時要做好水土保持!」洪惠風說,像是罹患三高民眾,平時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膽固醇,以及規律運動、戒菸、控制體重、不要過累或情緒起伏大。若平時有在規律運動則有2個好處,第一是血管較不容易阻塞,第二是運動耐受度變差,且胸口悶、痛或喘,恐是心肌梗塞風險增加,應盡快就醫檢查。疑似發生心肌梗塞,應如何處理?心血管疾病權威名醫王宗道提醒,攝氏26度到28度是對心血管最友善的氣溫,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提高阻塞機率,加上冬天還有血壓升高、水喝得少、飲食可能較重鹹油膩等不利因素,只要發現「心痛、喘、冒冷汗」,就要趕快叫救護車。心肌梗塞的救治分秒必爭,台灣心機梗塞學會理事長、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說明,謹記「心痛、喘、冒冷汗,快叫救護車」這個口訣,當身旁的人突然倒下去,馬上叫救護車。如果能正確急救,也可以幫他撿回一命。(CPR教學影片)急救處理流程發現「心痛、喘、冒冷汗」→叫救護車→等待時先進行心肺復甦術(CPR)→上了救護車由醫護接手CPR,持續心臟按摩→抵達醫院洪惠風表示,心肌梗塞發作時,若能把握時間盡快送醫,將血管打通,才能降低死亡風險,臨床上建議12小時內需就醫,但建議發生當下立刻就醫,「房子失火就要趕快滅」,否則拖越久器官受損恐越嚴重;若伴隨嚴重心律不整,當下可能就會奪命。此外,衛福部國健署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就是心肌梗塞高危險群,建議這類患者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並應隨身攜帶醫師開給緊急備用藥品,以供緊急送醫的醫師快速接手處置。心肌梗塞典型病徵 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呼吸困難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心肌梗塞是由於心臟冠狀動脈突然阻塞,導致供給心肌血流中斷,心肌缺血缺氧而壞死。臨床表現上,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呼吸困難是典型的病徵,但約有一半以上患者病發前沒有任何症狀。急性心肌梗塞更是令人措手不及,患者通常在發病後1個小時內猝死,是一種死亡率相當高的急症。45歲以上男性、停經女性、有三高、抽菸、壓力大、缺乏運動,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延伸閱讀】疾病百科/心肌梗塞去年心肌梗塞帶走不少知名人物,最震撼的莫過於台灣浩鼎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念慈博士,他在去年底12/29上午九點都還和台灣幾位主管通電話討論事情;沒想到,半小時後就傳出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東海大學法學院院長、現任南山人壽獨立董事卓俊雄,則是在12/25日上午在高鐵上疑因天冷引發心肌梗塞辭世,享年55歲。【資料來源】.心肌梗塞發作 自行送醫還是叫119?.館長媽、張念慈、卓俊雄猝逝…心肌梗塞症狀一表掌握 醫教如何急救.一代巨星劉文正心肌梗塞過世 醫:6成男性發作前無症狀
-
2023-02-11 焦點.元氣新聞
禁用禁賣電子煙! 未來最高罰5千萬
新型菸品猖獗,台灣已有7.9萬名國、高中生抽電子煙,1.6萬名學子抽加熱菸,「菸害防制法」今年三讀通過修法,未來將全面禁止電子煙等「類菸品」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廣告及使用,違者最高可罰5000萬元,加熱菸等指定菸品及其載具,則採有條件開放。新法上路時間,仍待行政院公布。據衛福部國健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國中生、高中職生電子煙使用率,由107年2.7%上升至6.6%,國、高中生超過7.9萬人正使用電子煙;而加熱菸也有1.6萬名學子正在使用。短短3年,年輕人抽菸倍增,因現行法源不足,導致新型菸品對青少年造成嚴重危害。新法修正,電子煙等各式類菸品,未來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廣告及使用,違者最高處5000萬元。全面禁止電子煙,但加熱菸經過審查則可合法上市,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加熱菸沒有傳統紙菸的菸臭,也沒有像電子煙明顯煙霧,容易讓人放鬆戒心,但加熱菸無助於戒菸,且高醫曾通報,年輕人使用加熱菸而產生急性肺炎重症,也就是俗稱「大白肺」,死亡率高達五成以上,年輕人就算僥倖存活,也會遺留肺纖維化後遺症,呼籲民眾戒除所有菸品。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總統府宣告、法律生效後,行政單位才能執法,新法預告後,國健署將同步執行相關配套,包括修改菸品申報辦法、公告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等,預告後搜集各方意見,最後由衛福部公告上路時間。
-
2023-02-05 醫療.心臟血管
如何預防心肌梗塞?中西醫及營養師不同保養方式一次看
去年此時,我們邀請18位醫療人員,推薦一個他們認為簡單易行,卻能達到十足健康效益的習慣,其中包括:每口食物至少嚼12下、每天按壓眼周六穴位、每天進行頭皮按摩……你做到了幾項呢?今年,我們針對心血管、呼吸道、泌尿道和牙齒健康,再次邀請專業醫療人員分享CP值非常高的好習慣。日常護心 3種中藥當茶飲 可保養心血管陳潮宗/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國人心血管疾病中,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心肌梗塞。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心肌梗塞發生原因為體內血脂過高,血管內壁容易形成斑塊,進而阻塞心血管,預防心肌梗塞必須從降低體內膽固醇做起,中醫觀點就是要減少攝取「膏粱厚味」食物,其中「膏粱」是指油脂高,「厚味」則是指味道重,如麻辣鍋、大魚大肉等。陳潮宗說,飲食應多吃蔬菜、少吃肉,避免動物油脂,素食者也不應吃得太油。此外還需適時紓壓,同時控制糖尿病、高血壓。他也提醒民眾應定期做運動心電圖檢查,隨時掌握心臟健康。陳潮宗建議,以中藥保養心血管,可至中藥行購買何首烏3錢入菜,也可將丹參2錢,或川七1錢,或紅花0.5錢,磨成粉加入水中,直接當作茶飲,以降低血糖、膽固醇。為避免天冷血管收縮,血壓快速飆高,早上起床後,一定要穿件衣服保暖,出門時最好穿上毛衣、背心,並戴帽子、圍圍巾。運動應避免太過激烈的球類運動,而以快走等取代,一旦出現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樓梯爬不上去等情形,務必盡速就醫,若已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病史等高危險族群,必須提高警覺。護心原則量血壓掌握722 三高數值務必達標王宗道/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長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長王宗道說,若要遠離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控制三高,包括血壓、血脂及血糖。許多民眾可能透過藥物、飲食、運動等控制三高,卻常忽略三高的標準值,特別是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知道檢驗數字為何,才能了解控制三高的目標,評估目前控制成效如何,或距離標準值還差多遠,並在醫師建議下改進。一般來說,若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壓應控制在舒張壓130毫米汞柱以下、收縮壓80毫米汞柱以下;血脂則要注意壞膽固醇控制在70mg/dl以下;血糖的糖化血色素為6.5%以下。可是許多患者沒有重視檢測數字的目標,「這樣是不對的」,因控制三高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或避免再發最有效果,控制得當不只可以阻止血管阻塞,甚至可讓阻塞血管斑塊慢慢減少,恢復健康。最近天冷,門診發現高達70%回診患者的血壓都有偏高情形,有時還需要增加藥量控制血壓,他建議高血壓病人務必按時服藥,同時做好「722」量血壓原則,「7」是連續七天量測、「2」為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是每次測量應量兩遍,兩者間隔一分鐘,再取平均值,隨時監控血壓。王宗道說,控制三高時,一定要血壓、血糖、血脂監測數字達標,當數字達標後,血管內斑塊才會開始減少或停止增加。除控制三高外,也一定要控制體重、戒菸,遠離心血管疾病致病因素。護心飲食每天3到5份鮮蔬 至少一餐全穀飯高郁雯/新光醫院營養師從營養觀點來說,預防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避免血脂過高。新光醫院營養師高郁雯說,避免血脂過高,飲食應多攝取新鮮蔬菜,每天應吃3到5小盤的新鮮蔬菜,其生重是100公克,燙熟後一份約飯碗小半碗左右。此外,膳食纖維也十分重要,建議三餐中有一餐的澱粉來源,用糙米飯、五穀米等全穀雜糧類取代白飯,有助降低及穩定血脂。高郁雯表示,烹調用油建議使用植物油,每種植物油的脂肪酸都不相同,建議可以更換使用,攝取不同營養素。肉類方面,因牛肉、豬肉等紅肉的飽和脂肪酸,相較雞肉、魚肉等白肉來得高,建議以白肉為主,即便要吃紅肉,也應選擇油花比較少的瘦肉為主,不可吃肥肉,藉由持之以恆的飲食習慣降低血脂。血糖、血壓高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高郁雯說,控制血糖應少吃蛋糕等精製糖類。糖類攝取量為每天總熱量約10%,如成年男性一天所需熱量為2000大卡,精製糖類熱量為200大卡,採用4大卡熱量為一克糖換算,一天糖類攝取上限為50公克;成年女性一天熱量約1500大卡,精製糖類攝取上限為37.5公克,若三餐中有糖醋醬或韓式鹹甜醬等佐醬,蛋糕等精緻糖類需降低比例。而控制血壓應避免吃蜜餞、罐頭等醃漬類食品,外食湯類也應少喝。
-
2023-02-02 焦點.元氣新聞
緩解菸癮 戒菸噴霧也納入補助
研究證實,吸菸可能增加新冠肺炎、肺癌、慢性呼吸道疾病、肺結核等疾病風險,其所衍生而出的「二手菸」與「三手菸」也很容易導致接觸者生病。為提高吸菸者戒菸的意願,自111年5月15日起,吸菸者可接受戒菸輔助用藥服務,免收部分負擔費用;今年起,為了使戒菸民眾用藥有更多樣化的選擇性,新納入「戒菸噴霧」補助上路。在戒菸服務補助計畫中,尼古丁戒菸輔助用藥補助範圍原本只納入貼片、咀嚼錠、口腔吸入劑、口含錠等劑型,自今年1月1日起,增加納入「戒菸噴霧」,其於口腔內按壓噴入後能即時釋放尼古丁,快速緩解菸癮,方便攜帶可隨時緩解吸菸欲望,適合不宜使用其他劑型的戒菸者選用。由於吸菸時手觸摸到口鼻部位的機會很高,容易造成病菌傳播而感染,吸菸除了傷身,也很傷荷包,長期吸菸累計下來的花費非常可觀,而吸菸導致生病後續所產生的醫療成本更是不可小覷,民眾可多加考慮透過戒菸幫自己「省錢賺健康」。對於戒菸有意願的民眾,可多利用各種戒菸服務,除了求助專業醫療人員,也可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諮詢。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3-02-02 醫療.泌尿腎臟
身體多活動也有助腎臟健康!掌握10個日常生活健康習慣護腎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有助整體健康,還能預防慢性腎臟病!但是忙碌的生活下,要改變生活方式並非易事,但只要願意著手改變,即便是從細微處做起也能對健康有幫助! 10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慢性腎臟病(CKD)健康習慣一:多吃水果、蔬菜均衡飲食可調節血壓和維持正常膽固醇濃度,並有助降低患腎病的風險。建議每天至少吃五份水果和蔬菜,以及一些澱粉類食物,像是馬鈴薯、奶製品及豆類、雞蛋、魚或肉來源的蛋白質;減少飽和脂肪和糖的攝取。健康習慣二:不抽菸有吸菸的人罹患腎衰竭的機率是不吸菸的四倍。吸菸會提高心率和血壓,進而導致血管中的脂肪沉積和血塊形成,這些都會增加患腎病的風險。吸菸還會增加罹患腎癌的機率。想要避免疾病找上門,從現在開始戒菸,幫助降低患病風險,也對整體健康有益。健康習慣 三:減少飲食中的鹽分重口味、高鹽飲食會導致血壓上升,也是腎臟疾病的因素之一。吃太多鹽也會更容易患有腎結石。目標每天攝取不超過 6 克鹽,大約一茶匙。飲食中約有75% 的鹽分隱藏在加工食品中,養成檢查食品標示的習慣,選擇含鹽量較低的產品,並用水果和生蔬菜取代洋芋片、餅乾等零食。在家烹調時可以使用胡椒、香料、香草、檸檬和大蒜代替鹽來調味菜餚,也可以降低鹽的使用量。健康習慣四:適量飲酒過量飲酒會導致血壓和膽固醇升高,是導致腎臟疾病的危險因子。建議每週喝不超過 14 個單位,並分散在不同天飲用。健康習慣 五:避免使用非處方止痛藥長遠看來,經常使用高劑量的止痛藥對腎臟會造成損傷。包括非處方藥,如阿司匹靈(Aspirin)和布洛芬(IBUPROFEN)。偶爾使用這些藥物是安全的,但要按照處方服用,盡可能以最低劑量服用。健康習慣六:多動身體活動有助維持整體健康,還有助於腎臟健康。步行、騎自行車、跳舞都有幫助。目標是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適度運動,或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健康習慣七:降低食用超加工食品頻率超加工食品 (UPF) 是指糖、鹽、精製碳水化合物、添加劑以及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等營養素含量低。近期研究發現,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的人患慢性腎病的風險更高。盡量減少碳酸軟飲料、洋芋片、加工肉類和起司、蛋糕、即溶湯、麵條及糖果。研究發現,每天將一種超加工食品換成一種加工程度較低的食物,可以稍微降低患慢性腎病的風險(約6%)。健康習慣八:保持水分攝取多喝水有助於排出形成腎結石的晶體及與誘發泌尿道感染的細菌。每天喝六到八杯,小便呈淡黃色。健康習慣九:少吃糖飲食中含大量糖分雖然不會直接損害腎臟,但高熱量會導致體重增加。維持理想體重可以減少患影響腎臟的疾病的機率,包括高血壓和第2型糖尿病。水果和蔬菜等含有天然糖分,無需擔心。需要減少飲食中的“游離糖”,糖、蜂蜜和楓糖漿。成人每天最多攝取 30 克游離糖,大約是七塊方糖。健康習慣十:睡眠充足充足睡眠可以讓身體得到休息和修復。研究顯示,每晚睡眠時間不超過五個小時可能會對腎功能產生直接影響。多數人每晚需要七到八個小時的睡眠。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脹氣不一定是皆因食物引起!醫揭「5大成因」,出現血便、便祕速就醫過年吃不胖可能嗎?!減重營養師推「這食物」,五理由保證吃不胖! 吃純素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很難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嗎?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