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7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下午茶
共找到
150
筆 文章
-
-
2023-07-06 養生.聰明飲食
尿尿呈透明色最好?你可能喝過頭!從尿液顏色判斷喝水夠不夠
【本文重點】夏天很熱,許多人缺乏水分,可能導致中暑或熱衰竭。營養師建議,每天喝水量應該是體重乘以30㏄,但統計顯示只有2成的人達標。喝水可以幫助身體代謝老廢物質,但要注意補水速度不能太快,每小時最多喝600㏄。喝咖啡或茶也要補充水分,每喝一杯300㏄的咖啡或茶,就得增加600㏄的水分補充。沒有運動的人一天不宜喝超過5公升的水。特殊人群如腎臟病、心臟病或青光眼患者需要注意補水。每天應該分6次喝水,睡前一小時內不要喝太多水,以避免夜間尿意中斷睡眠。--by ChatGPT炎炎夏日,國人普遍有水分補充不足的狀況,不僅影響身體代謝老廢物質的效率,也可能引發中暑或熱衰竭。營養師表示,每人每天的最佳飲水量應為「體重乘以30㏄」,例如50公斤的人,一天至少要喝水1500㏄。不過,根據統計,只有2成的人有達標。也有不少人喝水但身體卻抓不住水分,頻跑廁所,因此喝水速度更得注意。喝水能幫助人體新陳代謝,透過汗水、尿液等方式將體內老廢物質排出體外。根據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統計資料顯示,每天有喝到最佳飲水量的人僅2成,其餘8成的人都沒有攝取足量的水分。一小時最多可喝600cc美兆健康管理中心營養師王筱婷表示,人體70%由水組成,身體許多生理反應都需要水分參與,運動、天氣熱流汗,即透過水分,幫助身體維持體溫,是生理恆定機制,缺水時,大腦專注力也受影響;日常飲食中的維生素、水溶性纖維也得有足夠的水,才能讓身體吸收消化。王筱婷指出,補充水分速度不能過快,若短時間內喝下大量的水分,身體保水能力有限,會將無法有效利用的水分當成尿液排出,身體每20分鐘可以代謝200㏄的水分,因此最多一小時內可以喝下600㏄的水。喝300cc咖啡或茶要補水現代許多人一天都要喝上一杯咖啡,下午茶再點一杯手搖茶飲。王筱婷提醒,咖啡、茶都會利尿,一天中每喝一杯300㏄的咖啡或茶類,就得增加600㏄水分的補充。此外,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也要注意,運動飲料含鈉量高要謹慎攝取,鈉會讓體內滲透壓失衡,造成水腫,電解質會影響腎臟過濾負擔,若沒有運動流失電解質,喝水仍是補充水分的最佳選擇。沒運動每天別喝逾5公升但水也不是喝愈多愈好,必須注意每日水的攝取量。一般建議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每天不宜攝取超過5000㏄的水分,包含蔬菜、水果等餐食內的水分。該如何判斷補水是否足夠?王筱婷表示,可簡單從尿液顏色來判別,健康的尿液顏色為淡黃色,若排出的尿液呈現透明色,就代表短時間內的水分攝取過多,必須再分配水分補充的頻率。特殊族群補充水分更應該留意,不可多喝也不可少喝。王筱婷指出,腎臟病、心臟病患者,喝水會增加體液,心臟是體內的「幫浦」,若不夠力,腎臟又要不斷濾水,反而會造成負擔;青光眼患者若攝取太多水分,則易導致眼壓升高,因此若有相關疾病,都得遵從醫囑來補充水分。但哺乳期的媽媽,需要泌乳提供給嬰兒,則適合多補充水分。王筱婷建議,喝水的頻率,應從每天睡醒開始計算,最好分6次來喝,每隔2小時補充600㏄到1000㏄;吃飯前30分鐘不宜喝太多水,由於水分會稀釋胃酸,可能造成消化不良,若要喝水最好不超過一個紙杯。王筱婷說,睡前的水分則要注意,睡前口渴喝一、兩口無妨,但睡前一小時內,盡量不攝取大量水分,以避免夜間尿意中斷睡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16 養生.運動健身
台北火鍋吃到飽再+1!海鮮肉類甜點通通一站滿足 超高CP值別錯過
大家好,今天要來介紹的吃到飽美食是位於西門町的新千葉火鍋,影片中介紹了許多菜色,從小吃常見的黑白切、主餐熟食區的海鮮、壽司、火鍋肉品、蔬菜,咖啡廳下午茶點心,水果、酒、汽水、霜淇淋櫃等多樣豐富的菜色,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影片中提及了三種吃到飽的點餐方案,到底怎麼選最划算呢? YouTuber玩物人生推薦,其中649方案有三種蝦子,天使紅蝦、海大蝦、黑虎草蝦,雖然黑虎草蝦口感較佳,但449方案的白蝦其實就已經很新鮮、Q彈,喜歡吃蝦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而549的螃蟹方案也蠻推薦的,畢竟五百多塊就能吃到螃蟹,還有啤酒喝到飽,算是不錯的;如果單純只是想喝湯吃肉的話,建議點最便宜的449方案就可以了。還想知道更多美食旅遊資訊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延伸閱讀】小個子、梨形女孩必收!5款極簡白裙春夏穿搭 帶妳變身飄逸仙氣小姐姐【延伸閱讀】IG限動素材大補帖!質感手寫字、極簡風GIF 存起來讓妳的版面美感加分吧!
-
2023-06-11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避免糖尿病、腎臟病惡化,5招教你顧糖腎
台灣糖尿病就醫人數高達250萬,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的腎病變高達近1/3,從2000年到2014年糖尿病人口增加2.6倍,糖尿病合併腎病變人數增加4倍。為了照顧糖腎共病的患者,健保署在111年推出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目前收案以醫院為單位,同一家醫院參加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照護計畫者為主,對於在不同院所看兩個科別,則需醫病之間的衛教溝通,最終仍希望由一位醫師主責。此為全人照護的起頭,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計畫,希望可以避免糖尿病患者走至末期醫療。在政府推行共照網的同時,糖腎病人也可積極自我慢病管理,主動關心自身健康,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了解:✔️糖尿病控制該注意哪些數值✔️糖尿病造成腎臟病變的原因✔️糖尿病容易引發哪些併發症與慢性病✔️現行政府推行哪些慢性病共照資源✔️如何加入糖腎共照網Q1:為什麼會得到糖尿病?如何避免罹病呢?在正常情形下,進食後胰臟β細胞會加強分泌胰島素,讓更多的糖分進入細胞內轉換成能量。但當胰臟作工太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發生阻抗,就會讓血糖控制不穩,漸漸導致糖尿病。在糖尿病四大類別中,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人數最多,主要發病的原因是胰島素阻抗性增加,加上生活習慣不當,如:缺乏運動、嗜吃甜食、飲酒、抽菸等,長久以往,也會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更難控制;第二型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包括高齡長者、具有家族史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曾罹患妊娠性糖尿病的患者等。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罹患糖尿病前,多數民眾已有「代謝症候群」,這是一種連串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集合,民眾若患有代謝症候群,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機會得到糖尿病,千萬不能大意。為此,衛福部往前預防推出「代謝症候群防治療計畫」,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該計畫去年7月開始收案,編列6.16億元,目前收案人數約3萬多人,收案醫師會衛教民眾疾病管理方法,利用行為介入改變生活型態。目前預計收案25萬人,追蹤一年結案,該計畫就是落實預防重於治療的前瞻計畫。Q2:我被診斷罹患糖尿病,該注意什麼事呢?根據國健署定義,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包括糖化血色素≧6.5%;空腹血糖值≧126mg/dL;飯後血糖值≧200mg/dL。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尚志強調,雖然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落在4-5.6%,但糖尿病患因胰島素阻抗性問題,不必追求和常人相同的數值,只要控制在6-7%即可。在飲食上,過去多認為「少量多餐」能夠幫助減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腎臟專科營養師黃泰傑指出,國外研究顯示,「定時定量」比起少量多餐,更能幫助控制血糖,建議民眾在正餐時間均衡飲食,減少在下午茶、消夜等非正常時間攝取熱量。【延伸閱讀】血糖、血壓、血脂都要顧,糖尿病該怎麼控制飲食?Q3:我有糖尿病,最近還檢查出腎臟病,為什麼糖尿病會造成腎病變?黃尚志表示,當民眾罹患糖尿病後,高血糖會引起身體發炎、傷害細胞結構,進而損害器官,如果腎臟受損就無法正常代謝水分、毒素,長期下來會演變成慢性腎臟病。健保前20大高費用疾病,腎臟疾病及糖尿病分佔第一及第三,兩個疾病的健保支出一年高達近千億元,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有半數以上都是糖尿病患者。「除非出現泡泡尿、血尿,否則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黃尚志解釋,要早期發現也是有方法的,糖尿病患者須定期回診追蹤,只要在常規檢查中,加驗尿素氮(BUN)、肌酸酐(Creatinine)及尿液,再算出腎絲球過濾率(eGFR)及有無蛋白尿,就能知道腎臟功能狀況,若篩檢指數屬於高風險區,應至腎臟科就診進行評估與照護。【延伸閱讀】你知道驗尿就能檢查腎功能嗎?腎臟功能紅綠燈又該怎麼看?Q4:除了腎臟病外,我還可能得到哪些併發症?據調查,四十歲以上民眾使用成人健檢的比率只有三成;在認知調查裡有兩成民眾不知驗尿可以檢查腎功能,五成不知血壓與腎臟病的關係,兩成也不了解血糖控制不好會引起腎臟病,這些數據看得醫師膽戰心驚。糖尿病患者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包括心臟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牙周病等等,一旦發生,就難以恢復,不單降低患者生活品質,造成家人極大負擔,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因此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發生機率最有效的方式,包括保持良好飲食習慣,減少精緻糖攝取,並依照醫師指示按時用藥,也建議患者規律運動,定期追蹤身體狀況,以達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之效。【延伸閱讀】定期追蹤身體狀況,健康存摺教你看健檢數值Q5:有什麼資源可以幫助我控制糖尿病,避免其他慢性病共病呢?為幫助糖尿病患避免或延緩發生併發症,健保署在2022年推出糖尿病合併初期腎臟病(DKD)整合照護方案,目前推行一年收案率占一成約8.5萬人,健保署認為執行率偏低,可能起因於新冠疫情,因此在疫後將加速推動糖腎共照。除了政府積極推動,而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也推出Goal 50+計畫,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糖腎共照」是國際趨勢,學會提出升級計畫,納入蛋白尿檢測及國際指引遵從率等五大目標,並期待透過個案登錄系統建置,讓糖尿病共病照護走向精準化。1.提升糖尿病與共病識能2.提升ABC達標率,即A1C糖化血色素低於7%、BP血壓130/80mmHg、低密度膽固醇低於100mg/dl3.提高尿液白蛋白與尿液肌酸酐比值檢測率4.提升指引用藥遵囑率5.增加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計畫涵蓋率【延伸閱讀】糖腎共照Goal 50+五大目標,如何提高達成率?【延伸閱讀】糖尿病腎病變人數增四倍!不重視慢性病共病會有什麼後果?【延伸閱讀】糖腎共照照護率僅一成,政府將如何改善?Q6:我要怎麼使用這些資源,可以主動跟醫師說要加入嗎?目前跟糖尿病及腎臟相關的共照網有四個,加入共照網的方式,多數由醫事人員詢問病人;若病人覺得有需要也可以主動詢問醫師;加入共照網後,患者每年有固定追蹤項目,例如糖尿病,一年一次周邊動脈及眼科檢查,防止併發生症發生。據健保署統計,參加「初期慢性腎臟病給付改善方案」的個案,血壓、糖化血色素及戒菸改善約25%-33%,低密度脂蛋白改善率49.4%。由於是照護全方面,各項抽血指標較易獲得控制,可延長生命餘命及增加生活品質。【延伸閱讀】預防糖尿病腎臟病變,政府做了什麼?我又該如何加入?政府推行全人照護,四大方向促進疾病共照全人照護是未來趨勢,政府也將「糖尿病及初期腎臟病(DKD)照護整合方案」作為全人照護的起點,面對慢病共病的跨科合作,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並於5月13日舉辦「GOAL 50+糖腎共照跨國高峰論壇」,政府與醫界共同拚收案率,點出四大方向促進疾病共照。方向一:照護防治第一線,認證衛教師角色更顯重要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糖尿病衛教師體系實施超過20年,透過糖尿病衛教師的介入,協助調整生活型態及用藥,能夠提升患者遵從率,進而降低腎病等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在慢性病共同照護的趨勢下,糖尿病衛教師已開始肩負不同慢性疾病的衛教任務,角色更顯重要。糖尿病衛教學會根據一項針對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的調查發現,患者加入糖腎共照網以後,生活習慣獲得改變,更規律的用藥治療,而需要衛教師在第一線協助醫師及患者,但因缺乏誘因,三分之二完成訓練的衛教師不在線上工作。為此,王治元也期盼建立衛教師共照點值分配機制,讓衛教師可以獲得實獲得獎勵,繼續守護防治第一線。【延伸閱讀】不只關心糖尿病,為什麼糖尿病衛教師該轉型為「慢病衛教師」方向二:基層診所承擔四成照護量能,須組建整合團隊「我常對基層診所醫師說,一定要善待衛教師」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說,全台基層診所負擔國內4成糖尿病患照護量能,面對糖腎共照趨勢,對基層診所而言,如能組成團隊、取得整合照護方案的認證,將對診所的照護量能有很大的幫助。【延伸閱讀】你聽過糖尿病衛教師嗎?除了醫師之外,共照網中的重要角色方向三:糖尿病併發症多,跨院跨科待整合糖尿病併發症多,患者因而分散在不同科別接受診治,在非新陳代謝科及腎尿科的患者,恐怕看到糖尿病患者還要多。由於糖腎共照的患者散在全院不同臨床科,所有牽涉到的醫師都對於疾病本身產生的共病都要有所了解。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邱怡文表示,如何將散布在各醫院、各科別的患者納入照護網絡,是需要努力的目標。方向四:醫學中心到基層診所,醫療系統盼互通疾病的整合除了同一醫療院所中,醫師與醫事人員之間、科別之間的整合,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方醫院到基層診所也需要整合。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長王拔群表示,醫策會目前執行「醫院整合醫學暨醫療銜接照護試辦計畫」,患者病歷開放共同編修、檢視,整合醫療團隊固定展開會議,醫事人員之間的合作會越來越密切。【延伸閱讀】專科導向的台灣醫療,該怎麼串聯走向跨科合作的全人照護?【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5-30 養生.聰明飲食
喝豆漿難減重、傷腎、增加罹癌風險?專業營養師一一破解豆漿迷思
豆漿富含優質植物性蛋白質,一直是很夯的養生飲品,喝豆漿卻存在許多迷思,包含傷腎、增加罹癌風險,甚至喝豆漿減重,反而愈減愈重。專業營養師指出,一般人喝豆漿不須過度擔心,腎功能不佳者卻不可大量飲用,避免增加腎臟負擔;乳癌或卵巢癌等女性癌友,在喝豆漿前,最好與醫師討論攝取量。至於喝豆漿減重,需懂得替換肉類等蛋白質食物,控制熱量,才可能減重成功。喝豆漿會增加女性癌症機率?正常人喝豆漿與癌症病友情況不同!蛋白質為人體重要營養素,主要分為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為肉類,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則為豆製品。豆漿不僅富含植物性蛋白質,也富含稱為「植物性雌激素」的大豆異黃酮,因此在民間有傳聞「喝豆漿恐增加女性癌症風險」。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指出,喝豆漿不會引發癌症,但已有乳癌、卵巢癌等女性癌友,是否可以喝多少豆漿?應與營養師或主治醫師討論適當的攝取量。喝豆漿會傷腎?正常人與腎功能有問題者,差異巨大!腎臟負責蛋白質的代謝,也有不少民眾擔心喝豆漿會傷腎。張斯蘭指出,腎功能不佳的因素很多,包括疾病、生活形態等,並不會因為飲用豆漿單一因素所致。但腎功能已經不佳的人,如果攝取過量蛋白質,確實可能影響腎功能,出現尿液減少、尿素氮增加等狀況,合併飲食過鹹,還可能出現電解質不平衡,不可不慎。因此,新光醫院營養師高郁雯提醒:腎功能不佳者,一天喝到1500cc豆漿,就已是十分巨量。腎功能不佳者應與腎臟科醫師討論,並計算一整天蛋白質攝取量,評估一天可以喝多少的豆漿量,避免影響到腎功能。如何健康喝豆漿?如何喝豆漿減重?張斯蘭指出,動物性蛋白質的肉類大多含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一天三餐中有一至二餐,可以用黃豆製品取代動物性蛋白質,例如一杯240cc豆漿等同於一兩肉(約三根手指幅寬的肉類),也就是說,喝一杯豆漿就減少食用一兩肉。因此,從豆漿等黃豆製品攝取蛋白質,可以減少攝取肉類和飽和脂肪酸。如果想喝低糖豆漿減重,張斯蘭強調,首先要了解一份肉類和一份豆漿的蛋白質及熱量是相同的,如果一直喝豆漿,還是會增加熱量,並不利於減重。想減重的民眾,高郁雯建議,下午茶可以改喝無糖豆漿,當作是一個小點心,可增加飽足感,又能降低精緻糖類攝取。對於減重來說,關鍵在於控制熱量,豆漿本身就有熱量,必須取代肉類,才不會愈喝熱量愈多,體重反而有增無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15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眼中「6大陷阱午餐組合」! 這個套餐看起來清淡,卻吃掉半天熱量
你是標準外食族嗎?午餐都吃些什麼呢?外食普遍菜太少、精緻澱粉太多、一不小心就油多、鈉多,但其實只要注意「選擇」,就算沒有自己帶便當,一樣也可以健康吃! 外食餐點熱量排行榜 你最常吃哪個組合? 1、炸排骨便當(925kcal)+珍珠奶茶(650kcal)=1575kcal2、酸辣湯餃(660kcal)+低糖豆漿(110kcal)=770kcal3、水餃10顆(590kcal)+酸辣湯一碗(155kcal)=745kcal4、小披薩(545kcal)+可樂(140kcal)=685kcal 5、炒飯(515kcal)+有糖紅茶(120kcal)=635kcal6、滷雞腿便當(625kcal)+無糖綠茶(0kcal)=625kcal7、乾麵(480kcal)+下水湯(115kcal)=595kcal主食搭飲料 熱量破表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沒想到吧!很普通的一個炸排骨便當居然快千卡,如果是大一點的排骨會直接破千卡,再搭配一杯珍奶等於是直接吃掉一整天的熱量(下午茶點心、零食 還有晚上聚餐都不能吃了;另外,「看起來清淡」的湯餃搭配豆漿也要767kcal,這樣也吃掉了一整天的一半熱量,主要是水餃內絞肉較肥,熱量就偏高,搭配勾芡的酸辣湯、玉米濃湯,油脂跟澱粉的熱量自然往上增加很多,若再搭一杯手搖飲 那真的是不得了。 聰明擇食 小撇步跟著做 如果擔心便當熱量太高,高敏敏分享,所以擇食就顯得很重要: .飯少、蔬菜多.不要加工品(香腸卜肉等).白飯改雜糧飯.主要的肉不要炸的、不要肥的.少油的品項:清蒸、燉煮、滷,取代油煎、炸的食品.少鹽、少調味 避免鈉含量過高(像是醬料、菜脯).選擇無糖飲品或喝牛奶、優酪乳、豆漿等,補充常缺乏的鈣質跟植物性優質蛋白 吃飯順序輕忽 這樣吃營養滿分 此外,吃的順序也很重要,高敏敏建議,先吃菜再吃肉跟澱粉,飯後來份水果,補充膳食纖維、維他命C 鉀同時也能排多餘的鈉。延伸閱讀:·常見「便當配菜熱量」排行揭曉! 第一名超意外:2樣吃多恐高血壓 ·「每天吃便當」小心得糖尿病!原因曝光 專家授「外食4小動作」安心吃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15 焦點.元氣新聞
糖尿病是否建議吃素?醫師推薦多元營養這樣吃
50歲的林先生被診斷患有糖尿病,他聽其他病友說,糖尿病適合吃素,便開始了素食生活,三餐吃素不吃肉,沒想到糖尿病情況卻不如預期。其實,素食中有一些過度加工的仿肉食品,會讓糖友攝取過多糖、鹽、油脂和熱量,素食者大多沒有補充蛋類和奶類,容易造成營養不充足。糖友想要做好健康管理,建議還是掌握多元飲食原則,才能事半功倍、健康加分。新版「每日飲食指南」,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國民健康署考量現代人生活趨於靜態,熱量消耗減低,造成各式代謝相關慢性病盛行,因此參考最新流行病學研究成果,提出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建議糖友和大多數人攝取6大類食物,才能得到多元的營養。每個人所需的營養,會依年齡、體型、活動量有所不同。(註*)以每日需要1500大卡為例,建議每日攝取全榖雜糧類2.5碗(其中1/3為未精緻)、豆魚蛋肉類4份 (1份以7公克蛋白質計算)、乳品類1.5杯(1杯=240毫升)、蔬菜類3份(1份=100公克生重)、水果類2份 (1份=100公克可食部位)、油脂與堅果種子類4份,其中油脂3份,堅果種子1份 (1份以5公克脂肪計算)。(註*)每人每日熱量大卡攝取計算,可透過中研營養資訊網查詢。糖友聰明吃,「飲食陷阱」小心閃吃飯學問大!常見許多糖友以為自己吃得很健康,殊不知自己正狂踩看似安全的「飲食陷阱」,讓我們一一來破解這些飲食迷思:【飲食陷阱1】以為「吃素」就代表「健康」吃素仍要注重多元攝取六大類食物營養,若只吃特定幾種食物,長期下來缺乏多元營養,素食中的加工食品也可能會添加過多油跟鹽,造成身體的負擔。【飲食陷阱2】三餐只吃燙青菜、水煮食物油脂也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油脂攝取不足會影響到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攝取,長期之下可能造成這些維生素的缺乏,並隱藏其他健康風險。【飲食陷阱3】外食族吃蕃茄炒蛋、宮保雞丁,以為吃鹹食就很安全?若非吃素的人,外食便當常會吃到蕃茄炒蛋、宮保雞丁等醬料濃稠食物,大多添加過多糖份與鹽份;麵線羹、蚵仔煎等勾芡食物採用精緻澱粉,高GI且熱量高,丸子等加工製品也是有較多油脂的食品,糖友少吃為妙。【飲食陷阱4】補充營養多喝湯飯前一小碗湯,能夠增加飽足感,減少主食的攝取量,但不能覺得湯很美味就多喝幾碗,尤其是味道濃郁的湯,糖份、鹽份、脂肪含量通常也很可觀,糖友宜淺嚐即止。【飲食陷阱5】吃南瓜很健康,所以把南瓜當主食吃?很多民眾以為南瓜是蔬菜類,其實南瓜屬於澱粉類,吃多了一樣會攝取過多糖分,建議糖尿病患者少量攝取,或是以南瓜取代部分米飯,若該餐有吃南瓜,就減少飯量,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糖友每餐營養怎麼吃?5招教你輕鬆遠離飲食陷阱糖尿病飲食禁忌多、好麻煩?其實,只要透過事先計畫、正確觀念,糖友也可以輕鬆吃美食,建議糖友日常飲食把握以下5大原則:1.湯品選用清湯:用餐時可先喝清湯,增加飽足感,再多吃一些蔬菜類及優質蛋白,最後再吃澱粉類和水果。2.注意烹調方法:減少使用沾醬、調味料等,少吃醬菜和醃漬物,可搭配天然調味料提味,減少鹽份的攝取。3.多吃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食品:食物盡量以少加工的原型食材為主,丸餃等火鍋料、臘肉等都要淺嚐即止。4.不要讓自己餓過頭:下午茶和消夜可選擇超商的茶葉蛋、小型的地瓜帶皮吃,或是用營養補充品代替零食點心,以免自己因為太餓、隨便亂吃一通,或是吃下比平時還多的食物。5.留意蛋白質的攝取:糖友飲食需攝取多元充足的營養,特別留意蛋白質攝取,才有助於健康維持。年紀大的長輩更需要取充足蛋白質,增加肌肉量,建議搭配市售的糖尿病配方營養品,更方便有效率的補充營養。專業醫師唯一推薦,糖尿病專用營養補充品有些糖尿病患者胃口不佳、牙口不好,或經常外食,該如何攝取充足的營養?台灣研發製造、專為國人需求所設計的「力增飲」,是超過100家醫院使用、10000位醫護選用的專業營養補充品。「力增飲」糖尿病配方符合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建議,無糖、低GI,有16%蛋白質黃金比例,提供糖尿病患優質的蛋白質,補充營養、少負擔;並添加優質脂肪酸組合和關鍵營養素:鉻、鎂、鋅……等,幫助調節生理機能;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促進腸道蠕動和排便順暢,有益健康維持。「力增飲」品牌旗下的力增糖尿病配方通過衛福部認證之檢驗單位檢驗合格,同時也是專業醫師唯一推薦的糖尿病專用營養補充品,順口好喝,是糖友隨時充電、攜帶方便的多元營養神隊友。
-
2023-04-30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我有高血脂,一天能吃幾顆蛋?
接到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春季會的演講邀請時,考慮了幾天,就答應了下來,但越深入研究,就越覺得棘手,當被通知演講時間從15變成20分鐘時,更是悔不當初,懊悔接下這個演講。「我有高血脂,一天能吃幾顆蛋?」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卻牽涉許多層面,變數很多,再加上研究結果常常相互矛盾,導致沒人真正有答案,更不容易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舉例來說,東方飲食因為共食,不容易算清楚吃進的蛋量,蛋量也常有變化,譬如,有天我吃了包括葡式蛋塔跟一個荷包蛋的早餐,中飯吃了鹹蛋苦瓜跟蛋花湯,下午茶呢,有蛋糕跟馬卡龍,晚餐蛋香蝦仁跟魚香烘蛋,飯後呢,還加上兩球蛋捲冰淇淋……我這一天到底吃了幾顆蛋呢?當然馬卡龍只有蛋白,但冰淇淋有蛋嗎(據說冰淇淋含不含蛋口感不同,含蛋的比較綿密不易融化)?下周我飲食中的蛋量還會相同嗎?下個月呢?隔年呢?吃蛋的研究不好做,追蹤時間常在10年以上,也有追蹤到30幾年的。有篇刊在2020年英國醫學期刊(BMJ)回溯性的研究告訴我們,有2/3(24/33)以上的研究,只在實驗開始時做了參與研究者飲食含蛋量的評估,也就是說就以實驗開始時的飲食當基礎,分析之後的十幾二十年會不會得病。在被號稱為「膽固醇先生」基斯的推動下,1950年代開始,蛋就被當做是罪大惡極的心臟病殺手。近年風向卻逐漸改變,2015年美國飲食指引中,拿掉了一天食物中膽固醇含量應小於300毫克的建議;2016年德國法國的公共電視台上映了一部「膽固醇大騙局」的紀錄片,也出現指責製糖業曾賄賂哈佛的教授們,把食物中糖的壞處轉移到脂肪上的說法。近幾十年的醫學中,添加糖已經被證明是大壞蛋,但是食物中的膽固醇呢,到底是好人還是壞蛋?卻始終沒有解答,不同的人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研究,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樣。在美國2015年拿掉膽固醇300毫克限制的版本中,有一段容易被忽略的話,它說「並不代表飲食中的膽固醇不再重要,」也說「在健康的飲食中,還是應該盡量減少膽固醇的攝取量。」在五年後的2020改版建議中,更說「需要更多研究才能下定論,」但建議「降低飲食中膽固醇的攝取,是謹慎而明智的。」強調一下,這裡說的都是「食物」中的膽固醇,不是「血液」中的膽固醇,更不是「血液」中壞的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血液中的LDL已經反覆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相關,對於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血中LDL更是越低越好,現在沒有定案的,是「食物」中的膽固醇。理論上只有20%的膽固醇來自飲食,其他來自身體合成,但不管研究結果或臨床觀察,都發現飲食是否影響血液中的LDL因人而異。有人一天吃8顆蛋,血中LDL不升反降;有的人一天一顆就會升高很多。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我個人的意見是「因疾病與危險因子不同,每個人要求的血液中LDL的數值都不一樣,吃蛋的反應也各不相同,那麼一天到底可以吃幾顆蛋?就問自己抽血的數值吧。」在自己身上實驗不同飲食影響LDL達標的程度,做個人化調整,別人可以,不代表自己OK,在現今缺蛋時刻,更是測試良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7 養生.健康瘦身
嘴饞、焦慮…肥胖4類型,逾半不是「真的餓」!減重首要改變3行為
根據我國調查,台灣約每四人就有一人屬於肥胖(BMI≧27),肥胖也是許多疾病危險因子,不少人靠飲食控制、運動或喝減肥茶減重。根據最新國外研究,肥胖型態可分四種,其中有五成的肥胖民眾,屬於「飢餓大腦」、「情緒飢餓」混合型,難以單靠意志力達成減重成效。面對肥胖問題節節上升,醫師呼籲,民眾應先認知自己的肥胖型態,並透過醫療、飲食、運動等行為,才能遠離慢性病危機。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肥胖是進食與代謝的拉鋸戰,當熱量攝取大於消耗,就會讓體重上升。最新國外研究針對「進食行為」與「能量消耗」將肥胖劃分出四種型態:4種肥胖型態1.飢餓大腦:必須吃下總熱量比別人多62%的食物,才能獲得飽足感,經常克制不了「嘴饞」。2.情緒飢餓:焦慮感特別高,是其他族群的2.8倍,情緒進食是此型態肥胖的主因。3.飢餓腸道:胃排空的速度比別人快31%,容易多量多餐。4.代謝異常:基礎代謝率比別人低12%,造成熱量囤積。肥胖者腦中住了「食慾怪獸」 控制不了進食渴望其中「飢餓大腦」約佔3成、「情緒飢餓」約佔2成,兩者重疊佔超過5成,更是目前主流的混合型態之一,蔡明劼指出,「合併此兩種型態者,就像腦中住了食慾怪獸,總是控制不了進食渴望」。像是「飢餓大腦」者常受外在刺激,例如吃到飽要吃的比別人多才覺得飽;「情緒飢餓」常依賴吃東西來獲得滿足、愉悅,釋放負面情緒。合併這兩型態的肥胖者,難靠意志力減重、克服食慾。30多歲上班族李小姐,在辦公室長期久坐,也跟著團購蛋糕、飲料等下午茶,晚上回家後因工作壓力大,邊追劇繼續吃洋芋片,160公分的她胖到70公斤,胖到衣服穿不下,原先想透過節食,沒想到一週就破功,甚至引發報復性進食,後續求助減重門診,在醫療團隊協助下,經過5個月時間,搭配藥物、運動及日常行為改變,成功瘦下15公斤。多數減重者都容易失敗 減重首要「改變行為」「減肥的路很孤獨!」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部分民眾雖然透過飲食、運動減掉3至5%體重,但屬於少數族群,多數想要減重者都容易失敗,因為容易被美食等外在因素誘惑,即使知道要運動、控制飲食,但遵從性仍然不高。根據美國研究,減重至少要減去10%的體重,才有助於維護心血管健康,尤其本身有高血糖等問題,需要訂更高的減重目標,建議民眾尋求專業減重醫療團隊。近年減重藥物推陳出新,除了坊間火紅的瘦瘦筆,近日台灣也引進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目前屬於自費處方藥,須經醫師門診評估,BMI≧27肥胖者才可使用,自費價格每月約數千元不等。蔡明劼表示,受試者經過一年口服藥治療,有98%民眾可減去5%體重。不過林文元提醒,整體療程約12週,前2至4周會有初步效果,但可能有副作用、甚至效果有限,須按照病人實際情況定期追蹤了解。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表示,除了醫療協助,門診最重要是「改變行為」,像是透過生活型態、飲食、居家運動,讓飽受焦慮、壓力的民眾,不必再靠吃來紓壓。飲食建議以低碳為主,並挑選低脂海鮮、豆腐,澱粉可選地瓜、南瓜、全穀類等,透過211餐盤掌握份量,而吃完大餐大多會起伏1至2公斤,盡快調整回來即可;運動建議每週150分鐘,包括居家肌力訓練、高強度間歇式有氧,輕鬆在家就能完成。減重先改變3行為.生活:戒除靠吃紓壓的習慣。.飲食:以低碳為主,挑選低脂海鮮、豆腐,澱粉可選地瓜、南瓜、全穀類等,透過211餐盤掌握份量。.運動:每週150分鐘,包括居家肌力訓練、高強度間歇式有氧。(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9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四成糖友腎病變:控糖不只看數值 還要防共病
台灣糖尿病人口高達240萬,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日前舉辦「高血糖困擾你?掌握飲食原則,成功逆轉腎!」講座,與會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尚志指出,糖尿病共病眾多,高達四成的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腎臟病變。他直言,糖尿病患者控糖的共同目標不應只為「數字好看」,而是減少併發症,避免降低生活品質。第二型糖尿病患最多,與胰島素阻抗性增加、生活習慣不良有關。黃尚志說,在糖尿病四大類別中,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人數最多,主要發病的原因是胰島素阻抗性增加,加上生活習慣不當,如:缺乏運動、嗜吃甜食、飲酒、抽菸等,長久以往,也會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更難控制;第二型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包括高齡長者、具有家族史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曾罹患妊娠性糖尿病的患者等。根據國健署定義,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包括糖化血色素≧6.5%;空腹血糖值≧126mg/dL;飯後血糖值≧200mg/dL。黃尚志強調,雖然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落在4-5.6%,但糖尿病患因胰島素阻抗性問題,不必追求和常人相同的數值,只要控制在6-7%即可。血糖失控易致多重器官病變,未來恐面臨洗腎。黃尚志表示,糖尿病患若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多重器官病變,包括中風、心肌梗塞、感染、腎衰竭、截肢等狀況,都有可能發生,不僅讓患者生活品質下降,也可能連帶導致患者預期壽命變短,「所以糖尿病是很麻煩的疾病。」他也指出,除了控制血糖要花費醫療成本,眾多共病也會增加社會負擔。「糖尿病患裡面,很多人有腎病變。」黃尚志說,有統計指出,糖尿病腎病變的盛行率約為18%,或許有所低估,實際盛行率可能高達四成。他表示,糖尿病腎病變長期下來會導致尿毒症,若不介入處置,最終需要面臨洗腎或換腎,才能維持生命,「最好的方法是好好控制,不要讓腎病變發生。」腎功能可透過尿液檢查、對照量表評估。糖尿病腎病變主要症狀包括水腫、泡泡尿、高血壓、貧血和倦怠。黃尚志表示,腎功能的好壞,可以透過尿液檢查評估,檢測尿蛋白與肌酸酐等數值,再以肌酸酐為基礎,加入年齡、性別的資訊,可透過公式算出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他指出,在健保署的雲端健康存摺APP中的「腎臟風險分級(KDIGO)」量表,其橫軸為蛋白尿分級,縱軸為腎絲球過濾率,並有色塊分級,顏色越深風險越高,民眾可對照健檢報告自行評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腎臟專科營養師黃泰傑建議,糖尿病患要對飲食分類有所掌握,在六大飲食分類中,水果類、全穀根莖類、低脂乳品類是容易導致血糖上升的類別,攝取時需要注意。此外,烹調方式也會影響飯後升糖的速率,他舉例,台灣料理常見的烹調方式,如蜜汁、勾芡等,就可能造成血糖提升速度增加。定時定量優於少量多餐,有吃早餐血糖較穩定。過去多認為「少量多餐」能夠幫助減肥,黃泰傑指出,國外研究顯示,「定時定量」比起少量多餐,更能幫助控制血糖,建議民眾在正餐時間均衡飲食,減少在下午茶、消夜等非正常時間攝取熱量。此外,他說明,也有研究顯示,「有吃早餐」的患者比起「不吃早餐」的患者,飯後血糖更加平穩。黃泰傑表示,糖尿病腎病變患者的飲食,需要把握「控制好血壓」、「控制好血脂」、「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三大原則。他表示,控制血壓的飲食原則,主要是減少鹽分攝取,建議民眾可用天然辛香料,或適時運用酸味,減少鹽分攝取,同時增加食欲。黃泰傑強調,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要注意蛋白質攝取量,吃太多蛋白質會導致腎絲球壓力增加,長期以來可能造成腎功能衰退。他鼓勵患者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半盒嫩豆腐約等於三指的家禽、家畜肉類,係一份蛋白質份量,建議男性一天5-6份,女性一天4-5份,特殊疾病患者的豆魚蛋肉類份量,則可諮詢醫師、營養師進行調整。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飲食注意● 搞清楚六大類食物,哪些會使血糖上升。● 少用蜜汁、勾芡等烹調方式。● 定時定量優於少量多餐。● 吃早餐比不吃早餐者,飯後血糖更平穩。● 減少鹽分攝取,控制好血壓、血脂。● 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長期易致腎功能衰退。責任編輯:辜子桓【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2-19 養生.養生
素食者也要小心糖尿病! 專家曝「2高1低」食材陷阱恐惹禍
近期部分素食者社群熱烈討論的,是素食者容易罹患糖尿病。日前圓寂的星雲法師,就因生前罹患糖尿病,長期洗腎,使得各界對於素食者的糖尿病患比例多這件事,引發關注。大家都知道,很多洗腎患者是從糖尿病開始,進展到需要洗腎的階段。實際上素菜料理為了增添風味,經常使用油、糖或沙拉醬等方式調味,反倒製造「高油、高碳水、低蛋白質」2高1低的陷阱,引發血糖異常。那麼素食者應該如何避免糖尿病呢?你認為南瓜、地瓜與皇帝豆是蔬菜? 實際上不然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王昀儀營養師表示,台灣的素食者多會食用全榖雜糧類食物,地瓜、南瓜、皇帝豆、蓮藕、鷹嘴豆等。不少人以為他們是蔬菜,實際上他們應當是澱粉,若食用過多會造成血糖升高。同時,不少素食料理為了讓風味豐富,經常使用油炸、甚至加入沙拉醬等,變成高油高糖的料理,吃下後容易引發飯後血糖異常升高。除此之外,素食者蛋白質類食物攝取較少,三大營養素攝取比例容易失調,演變為高油、高碳水、低蛋白質的飲食習慣,長期下來易造成血糖異常問題。隨意購買坊間台灣素食便當,就能注意到五穀飯比例偏高、配菜常見到有南瓜、地瓜、杏鮑菇,或是炸過的豆包或油豆腐。這樣的飲食,容易造成蛋白質攝取偏少以及油脂攝取偏高,吃過以後的結果,就是血糖異常上升。至於造成糖尿病的可能原因,王昀儀營養師認為,是因素食者在食物攝取上種類限制較多,為了在有限的食材範圍內,展現不同的風味,在烹調會相對複雜。不論是否吃素,造訪素食自助餐,有時可看到油炸過的素肉,甚至上面有沙拉醬等好吃的素料,而這些料理的糖、油、醬料添加較多,過度調味容易額外攝取過多的熱量,讓原本吃素是為了養生的目的,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吃錯午餐 下午經常很餓吃更多另外王昀儀營養師表示,素食者食物種類攝取通常缺乏蛋白質,都是蔬菜類跟全榖雜糧類居多,容易在餐後2到3小時感到飢餓,會促使想再吃東西的慾望。而辦公室下午茶時間通常在這個時間點,若經常喝飲料或吃餅乾、蛋糕等精緻澱粉攝取,不只體重增加也讓血糖升高,將刺激更多胰島素分泌,長此以往導致胰臟超量工作,反應變得不夠敏感,而引發糖尿病。避2高1低陷阱只要調整飲食習慣 特別是這項不能吃最後,針對素食者的飲食建議,王昀儀營養師建議素食者多吃天然食材,不過度加工及調味。並且適量攝取蛋白質食物,例如豆腐、豆干、生豆包、豆漿、毛豆等豆製品。其中王昀儀營養師要特別強調,避免吃百頁豆腐這個「陷阱」!很多人,不論吃不吃素,以為百頁豆腐是豆腐,其實百頁豆腐主要是由大豆蛋白加上大豆油製成,不同的製造廠商會添加不同的成分,有些會再添加澱粉和鹽調味,有些廠商還會添加糖、味精等等,所以百頁豆腐被認為是加工程度很高的豆類製品。根據台灣衛福部的食物代換表,百頁豆腐被歸類在高脂肪的豆魚蛋肉類,同樣被歸類在高脂肪的豆製品還包括素雞、素魚。最後王昀儀營養師提醒,較健康的豆製品為無糖豆漿、生豆包、臭豆腐(未油炸)、干絲、嫩豆腐、傳統豆腐、五香豆干、小方豆干、黃豆干等,建議大家可多攝取這類優質的豆製品,才能吃出健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3-01-30 養生.營養食譜
跟著四季做甜點 營造生活的幸福感
奶茶蛋黃布丁純蛋黃做的布丁組織細膩滑嫩,吃過一次就愛上這迷人滋味。其中特別加入滋味醇和又回甘的紅茶,除了去除多餘的蛋味,也讓成品充滿茶香,風味獨特。份量:約6個(直徑7.5cm×高約5.5cm的耐熱玻璃杯)材料:a.焦糖液:細砂糖50g、冷開水15ml、熱水50mlb.雞蛋布丁:牛奶350ml、蛋黃6顆、細砂糖50g、紅茶5g製作布丁液1.將牛奶及紅茶放入鍋中加熱至沸騰,關火燜5分鐘。2.蛋黃加入細砂糖用攪拌器打散。3.溫熱的牛奶液過濾至蛋黃中,一邊加入一邊攪拌均勻。4.過篩備用。5.平均倒入玻璃杯中,杯子表面包覆一張鋁箔紙。6.蒸鍋中裝滿水,裡面放入一個鐵網架,水燒大滾,容器放在鐵網架上,蓋上蓋子轉成微火蒸10分鐘熄火,再燜7分鐘後移出冷卻,完全涼透再放入冰箱冷藏。7.吃的時候淋上焦糖液享用。製作焦糖液1. 將冷開水及細砂糖倒入小鍋中,輕輕搖晃一下,使得糖與冷水混和均勻。2.開中小火煮糖液,顏色會慢慢變深。3.煮到深咖啡色冒大泡泡,將熱水倒入迅速搖晃均勻即可關火,焦糖液冷卻後冷藏備用。焦糖餅乾乳酪蛋糕這款小甜品,操作簡單方便,不需任何裝飾就很漂亮,是征服朋友圈的祕密武器。利用市售人氣焦糖餅乾再加上奶油乳酪組合而成的美味蛋糕,成品外型討喜,是下午茶時間的誘人甜點。份量:1個(8×17×6cm烤模)材料:奶油乳酪100g、細砂糖40g、雞蛋1顆(室溫)、原味優格(或酸奶油)50g、帕米桑乳酪粉6g、檸檬汁2茶匙(10ml)、玉米粉8g、Lotus焦糖餅乾10片作法:1.烤模鋪上防沾烤紙。 2.5片焦糖餅乾鋪在烤模中備用。 3.將奶油乳酪切小塊回復室溫,攪打至成為乳霜狀。 4.依次加入細砂糖及雞蛋攪拌均勻。 5.加入原味優格攪拌均勻。 6.再加入帕米桑乳酪粉、檸檬汁及玉米粉攪拌均勻。7.乳酪糊倒入烤模中。 8.烤模放入深盤中,烤盤中倒入約1cm高的熱水。9.放入已經預熱至180℃的烤箱中烘烤10分鐘。從烤箱取出,在表面鋪放剩下的焦糖餅乾。 10.再放回烤箱中,溫度調整至170℃再烘烤約25分鐘。 11.出爐靜置至完全冷卻,密封放冰箱冷藏,冰透後撕開烤紙,用熱刀沿著餅乾邊緣切塊食用。
-
2023-01-20 養生.聰明飲食
上午喝紅茶好還是綠茶好?喝對茶,提神又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茶葉含兒茶素等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綠茶兒茶素最多,易傷胃;紅茶性溫,但咖啡因最多●上午喝綠茶、中午喝烏龍、下午喝紅茶冬末春初,天冷時喝杯熱茶再舒服不過了。但喝茶有一些小撇步,不可不知!喝對茶,不僅能達到提神作用,甚至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功效。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茶葉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作用。尤其春季易肝火旺、夏季易心火旺,順應時節可喝偏涼的綠茶,幫助緩解肝火和心火;但平時胃寒、吃一點生冷食物就腹瀉的人,最好不要喝綠茶;老年人則建議用陳年生普洱茶替代綠茶。許多研究顯示,茶葉含多酚類、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指出,這些抗氧化物質有抑制血脂肪代謝合成作用,可以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中以兒茶素的研究最多,對抑制脂肪肝形成、降低體重等都有所助益。綠茶兒茶素最多 但飯後一小時內先別喝柳朋馳提醒,這些研究多是動物實驗或基礎研究,沒有實際以「喝茶」進行人體試驗,因此到底要喝多少量的茶、喝哪些茶?並無定論。畢竟茶葉的採收部位、茶葉發酵時間、泡茶時間和水溫等,都會影響兒茶素等物質的釋放。一般來說,未發酵茶如綠茶,保留的兒茶素最多,但相對來說,未發酵茶單寧酸含量較高,容易在胃中和蛋白質結合,造成胃不舒服,因此有胃炎等腸胃疾病者較不宜飲用。另外,單寧酸也會阻礙鐵質吸收能力,所以飯後一小時內不建議喝綠茶,以免影響鐵質吸收。柳朋馳表示,除了兒茶素,多酚類還包括茶黃素、茶紅素,多存在於紅茶等發酵茶或烏龍茶等半發酵茶中,具有抗氧化效果。不能喝綠茶的人,不妨可選擇飲用紅茶、烏龍茶等。值得注意的是,紅茶中的咖啡因比例稍高,以240毫升的茶為例,紅茶的咖啡因含量約50毫克、烏龍茶約40毫克、綠茶約30毫克。但需注意一天的咖啡因攝取量不可超過300毫克,尤其睡眠容易受到喝茶影響者不可喝太多。喝茶最佳時間 早上9至11時除了喝對茶,喝茶的時間也大有學問。陳潮宗說,喝茶的最佳時間落在早上9至11時,其餘時間淺嚐即可。主要是因為茶所含的咖啡因及茶鹼具有興奮和利尿作用,因此建議下午3時之後少喝茶,且晚上喝茶也易夜尿過多,會影響睡眠。陳潮宗建議,早餐後適合喝綠茶,可幫助脾胃運化,讓五臟的功能表現得更好,有利代謝;中午飯後可喝烏龍茶, 有降低血脂、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幫助增加胃腸排空的能力。下午茶則適合喝紅茶,中醫認為,紅茶是發酵茶,經過發酵氧化已去除茶葉微寒的特性,可以去濕暖胃,使氣血暢通,尤其適合在冬末春初時節飲用,可以預防寒邪入侵,又具有保護脾胃的功效。
-
2023-01-12 醫療.消化系統
愛吃甜食的螞蟻族看過來!胃食道逆流火燒心好難受!胃藥成分看不懂怎麼挑?專家教你選
「工作壓力大,手邊的紓壓零食一口接一口」、「看到色彩繽紛的蛋糕就忍不住吃兩口」、「甜滋滋的馬卡龍配一杯濃醇咖啡好療癒」,你也是螞蟻族嗎?許多人面對壓力時,會選擇狂喝咖啡、吃甜食來紓解壓力,造成國人胃食道逆流比率逐年攀升。多數病患突發胃食道逆流時,相較於去醫療院所求診花費更多時間與心力,許多人轉而向藥局求助,購買成藥或指示用藥,緩解燃眉之急。嘉義市秉榮藥局藥師林軒培建議,此時挑選合適成分的胃藥非常重要。健保署108年統計,近3年主診斷為胃食道逆流疾病就醫的患者,從61.6萬成長到76.6萬人次。引發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包括胃排空功能變差、賁門鬆弛、食道蠕動功能不佳等。常見的螞蟻族更是胃食道逆流突發主要族群!我們吃東西時食物經過食道進入胃,下食道括約肌(賁門)就有個正常的鬆弛動作讓食物能夠進入胃部。而螞蟻族時常過度喝咖啡提神,更喜歡搭配各種甜食吃個甜蜜下午茶,就可能因刺激性的咖啡或過甜的食物,增加這種賁門生理性鬆弛的發生頻率或時間,讓賁門開關紊亂,使胃液容易逆流到食道,進而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不斷發生。林軒培藥師指出,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除了火燒心,非典型症狀包括吞嚥困難、有異物感,白天不會咳嗽,但晚上咳得厲害,隔日起床喉嚨充滿痰等,這些症狀與感冒類似,但卻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若症狀遲未改善,民眾不要以為是普通感冒而輕忽。林軒培藥師表示,目前用來改善胃食道逆流的成藥、指示用藥、處方藥種類眾多,其中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為治療效果最好的藥物成分,能從源頭抑制胃酸,修復食道黏膜。目前含PPI成分的藥物可分為處方藥與指示用藥,處方藥由於必須經過「吞胃鏡」的侵入性胃鏡檢查,符合用藥條件,才能可取得健保給付用藥,因此許多人會轉而直接購買相同成分的指示用藥,如第一家獲得衛福部核可含PPI成分的指示用藥必胃康,就與醫師常用的處方成分相同,從源頭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一天一錠快速有效,緩解心窩灼熱、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 林軒培藥師補充,胃食道逆流患者使用PPI藥物後,通常1週內可完全消除症狀,若使用14天後症狀仍不見改善,建議應就醫進一步檢查。除了用藥治療胃食道逆流,林軒培藥師也建議這群螞蟻族應避免空腹喝咖啡,且少攝取刺激性食物,包括油炸、甜食等,三餐可以吃八分飽就好,吃飯應細嚼慢嚥,睡前2小時不進食,進食後不要立刻躺下,也不要趴睡,避免過久未進食造成胃酸過多,注意飲食搭配藥物治療,就可以擊退胃食道逆流。了解更多關於必胃康 衛署藥輸字第022962號 | 北市衛藥廣字第112010006號本品為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使用前請詳閱說明書警語及注意事項
-
2023-01-10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一日減醣三餐加點心,用千張豆皮製作低脂高蛋白料理
疫情期間宅在家,少運動又認真煮放任吃,漸漸忘記當初飲食控制的初衷,讓Albee三寶媽的體重從49公斤上升52公斤,面對體重計顯示的現實,她才趕緊重拾起減醣飲食生活。現在她要跟大家分享利用千張豆皮來製作高蛋白質的減醣菜色和小朋友的點心,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這次Albee三寶媽從早、午、晚餐,外加小朋友的下午茶點心,都是以千張豆皮為主要製作材料。早餐從營養好吃又好做的千張蔬菜蛋卷開始,使用千張替代蛋餅皮,配料使用各式蔬菜,由此降低不少熱量。中餐也是製作方式簡單的蔬菜雞肉鹹派,將千張當做派皮,放上雞胸肉塊、蔬菜、蛋液等再送進烤箱烤15分鐘即成,另外同樣做法製作小朋友的點心焗烤雞肉鹹派,讓小朋友吃得心滿意足。晚餐四菜一湯,以千張蔥肉餅取代白飯為主食。千張在市面上有很多選擇,Albee三寶媽提醒一定要選擇非基改黃豆製成、不添加防腐劑、漂白劑和色素才是好的千張。想學做更多作法簡單又美味的減醣料理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簡單的千張豆皮料理學起來!原始影片Albee三寶媽 教養生活YT超媽事務所 Youtube 頻道延伸閱讀低卡減脂,好吃又好做的豆腐漢堡排佐和風蘿蔔醬高纖高蛋白瘦身湯,風味十足的韓式牛肉海帶湯「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07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少糖少澱粉零失敗作法,帶檸檬香氣的法式經典瑪德蓮
瑪德蓮,來自法國傳統的貝殼形狀的小蛋糕,是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最愛的點心。其傳統原味作法不外是奶油、麵粉與糖,對於怕肥胖、怕高糖高熱量的人來說,總是無法放心品嚐。因此,已出版三本著作、不吝分享各種減醣料理的超人氣生活家娜塔老師,就要教大家來製作這款砂糖減少50%、澱粉量也減少的版本,一樣烤出口感蓬鬆濕潤、香甜濃郁,有著可愛凸肚臍的法式原味瑪德蓮,零失敗教學,趕快點開影片來學做吧!為了降低高糖高熱量,娜塔老師減少一半的細砂糖用量,並使用GI值只有一般砂糖1/3的椰糖來取代少掉的糖份風味,同時麵粉用量也減少,代之使用烘焙用(非沖泡式)帶有淡淡堅果香氣的杏仁粉。所有材料用量及作法都在影片中有詳細列出說明。烤好的瑪德蓮擺盤後,搭配一杯香醇的熱咖啡或紅茶,就是一個美好的下午茶。想學更多作法簡單又美味的減醣甜點?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少糖少澱粉,甜點吃得健康又安心!原始影片娜塔腹女生活YT我可是生活家(娜塔) FB娜塔IG延伸閱讀低卡減醣瘦肚湯,清甜好喝的蘑菇高麗菜番茄湯低卡減脂,好吃又好做的豆腐漢堡排佐和風蘿蔔醬「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11 養生.聰明飲食
3種顏色香蕉 營養好處各異!解便秘、控血糖、防抽筋、助眠該吃哪一種
香蕉是台灣相當常見的水果,隨著顏色不同,營養成分也會有所不同,視個人需求其實可以挑選更適合自己的香蕉。簡鈺樺營養師指出香蕉不同顏色的特性,並分享營養價值豐富的搭配,更有助身體健康。 香蕉3顏色營養各不同!營養師:可視個人需求選擇。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香蕉依催熟成度、顏色、外觀的改變,主要可分成3種,包括黃綠色、黃色、深黃或長斑,顏色越接近綠色所含纖維豐富,越接近黃色澱粉轉換成糖分比例越高也越甜。 黃綠色:黃綠色香蕉主要特性在低GI、抗性澱粉、膳食纖維高,有助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改善便祕、優化腸道健康等,適合需要特別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患者、容易便秘等族群,但也需要切記勿過量。 黃色:黃色的香蕉也有膳食纖維,不過主要的特色就會是在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鉀、鎂、色胺酸等,可幫助預防抽筋、安定情緒、幫助睡眠、提供能量、消除疲勞,適合容易抽筋、壓力較大、有睡眠障礙等族群,運動前後也適合補充。不過也提醒,抽筋的可能原因繁多,還是建議先經醫師檢查確認原因為佳。 深黃色、長斑:至於較深黃、長斑的香蕉甜度最高,但也不只是吃起來較甜,特色也包括含有大量多酚、抗氧化能力強,有助提升並維持免疫力。不過也因為糖份較高,需要控糖的民眾就建議酌量或盡量避免為佳。 不論何種顏色都不可過量!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雖同樣是香蕉,不過隨著催熟營養素也會改變,民眾在挑選時也可視個人需求選擇,未必一定要買黃色的香蕉。不過不論是何種顏色,都得留意避免過量,一份約一拳頭大,香蕉一份建議約同於女性手掌大小,為中型香蕉。不可因為黃綠色的香蕉甜度較低就認為可以多吃幾根,飲食健康的重點在營養均衡。 香蕉在餐前吃?還是餐後吃?營養師:可看個人需求決定。 香蕉在什麼時候吃比較好,也是民眾常會問到的問題,對此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其實也是看個人需求。一般而言會建議在飯前、餐與餐之間最佳,可以補充營養,又可以避免自己在兩餐之間腹餓、嘴饞吃些垃圾食物,像是香蕉在下午茶食用就相當不錯。在用餐前食用可增加飽足感、幫助飲食控制,黃綠色的香蕉高纖是個不錯的選擇。若是想透過香蕉礦物質鎂幫助醣類代謝,可以選擇餐後食用。若是想要補充能量,運動前後皆可,就看想要在何時補充能量,常見於運動前,讓自己有體力運動,不過運動後也可以補充。 香蕉牛奶加堅果美味又營養,早上喝補元氣,晚上喝助睡眠! 簡鈺樺營養師也推薦香蕉可和牛奶搭配打成香蕉牛奶,再撒上約一匙的堅果,除了色香味俱全外,營養也非常豐富。堅果為優質的油脂、蛋白質、膳食纖維、各類礦物質攝取來源,有助抗氧化、促進血管健康等;牛奶則含有蛋白質、鈣、維生素B2以及色胺酸等,有利促進發育、提供能量、骨骼保健等,對於舒緩情緒及壓力、改善失眠、幫助睡眠等都非常有幫助。早上喝有助提供滿滿元氣,晚上喝也有助改善睡眠,都是個很好的選擇。不過也提醒,為了腸道健康著想,即便是為了幫助睡眠,也別在睡覺前喝、喝完馬上睡,建議若要在睡前喝,應提早一至兩小時前喝為佳,以免增加腸胃道負擔。 《延伸閱讀》 .常頭暈、頭痛如何改善?中醫:可吃香蕉、菠菜、堅果等。 .這些食物一起吃,營養更加分 醫:「協同作用」更能發揮營養價值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03 性愛.性福教戰
中年夫妻性愛4類型!如何重質不重量 卻能愈愛愈年輕
生活壓力沉重?體能變差?中年夫妻「性」或「不性」?《聯合報健康版》十月徵文主題「性、不性,有你」,獲得許多讀者迴響來信分享夫妻性事。根據來稿,「有性有愛」的最稀有,就算有性也不少是「有心無力」或「勉力配合」。此時,除了靠運動、飲食、藥物調整狀態,更多人建議夫妻間最需要加點新激情元素助攻。而中年夫妻最多的是「無性有愛」類型,雙方已不再局限於身體上的欲望滿足,轉而在心靈上取得慰藉。以下摘錄各類型的精華篇章,來看看你們屬於哪一類型。「有性有愛」類型適當的性愛,可以讓身心更健康,也可以讓雙方感情維持甜蜜。提高性愛品質而非追求次數,是中年夫妻性愛的最大公約數。.我會製造一些羅曼蒂克的情境,例如畫一張「兩顆心交疊在一起,一支愛神的箭貫穿了兩顆心」的圖畫,把它貼在床頭,只要有一方想炒飯,示意地朝那張圖瞄一眼,另一方立馬配合。.我和老公在睡前會一起用平板看甜寵劇,戲裡的情感,很容易感染現實中追劇的我們,就這樣水到渠成,自然的完成了周公之禮。或把平板追劇換成看書,在睡前由我挑書,然後我依偎在老公的身旁與他共讀,老公會用肢體語言告訴我,於是把燈關了,兩個人就開始滾床單了。就這樣,原本不是很喜歡周公之禮的我,有了戲劇和書本的助攻,竟可以在心境上回復三、四十歲的虎狼之年。.曾有貴人提點要滿足老公男性需求,讓他無力向外發展,且我倆就算鬥氣,也有共識「不用性懲罰對方」。我在謎片成癮老公的帶領下,共同驗證謎片各種動作的難易。有時他假扮帥氣歐巴邀約,有時我則變裝來個驚喜,或者他想著○玲、我想著貝○漢…,用想像增添情趣。這些愉悅的體驗,也讓兩人的心更加靠近。.我以前常想隨心所欲,卻屢遭太太否決,後來找到一個兩人世界的時光,成為我們的性福功課表。沏一壺好茶,加「來運動」暗語,就水到渠成進入課程。.結縭27年,為何我的老公性致仍如此高昂?每當我問他是否因男性荷爾蒙分泌太旺盛,他就甜言蜜語地回應是我身材太迷人、愈來愈美麗,要我應該感到驕傲。同事與好友也常誇我「妳怎麼愈來愈年輕?」讓我不禁想到:真的是「愈愛愈年輕」的功效嗎?我想在自己身體沒有不舒服的情況下,性不性,就由老公決定吧。.過了「知天命」年紀,我心如止水,溝通後,先生會顧慮我的感受,試著吟詩詞、播放音樂或影片營造氣氛,在浪漫氛圍下,使人心情大好,彼此得到滿足,二人都很開心。偶爾我們會去汽車旅館,他說「袂使換牛母,咱來換牛牢。」才有新鮮感。我們會先約會爬爬山或喝下午茶,再去汽車旅館休息,在此處不用擔心聲音太大被小孩聽到,也不怕婆婆突然來敲門,比較能盡興地享受魚水之歡。.我的經驗是清晨睡醒時刻較好,因為經過一夜休息,體力較好,這過程當然也要先有肌膚相撫,床邊細語,才能更進入狀況。.婚後忙孩子、家務及上班,夜裡還要擔心老公對我物盡其用,每到上床時都有些緊張,只能勉強回應。反而是被迫退休後,早上不必起早趕上班,壓力瞬減,心裡輕鬆快樂得不得了。假日偶爾和老公參加旅行,一星期當幾天志工,有好心情、體力和老公一起健走。雖然老公早已過耳順之年,我也要奔六了,但「可以親熱就要盡量親熱」,是兩人默契。上床時,當老公的鹹豬手又伸過來時,當下的我覺得好甜蜜幸褔。「有心無力」類型人到中年,身體與心理都發生變化,就算想要,也可能力不從心。但只要有心,男人、女人,都有改善的辦法:男人可以這麼做:.飲食:可食用含鋅高食物。早餐我常喝一杯南瓜黑豆汁,再加一個白煮蛋。中餐配菜吃韭菜炒蛋,可顧腎壯陽。晚餐吃清蒸貝類海鮮,小酌一小杯好酒。.運動:--每天傍晚走路1.5小時,期間跑步三至五段路,讓心跳達到130以上,且做全身伸展活動。每天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維持深蹲、伏地挺身、俯臥撐、雙槓抬腿扭腰等運動,以增加肌肉量;強化核心肌群的棒式、仰臥起坐、捲腹等,有助性愛強度和耐力;快走、飛輪、健身操等有氧運動,可提升心肺功能。.按摩:我喜歡泡腳+全身按摩,夫妻雙人鴛鴦浴後,互相全身按摩,進而在柔和的燈光、輕鬆音樂、點個喜歡香精油,雙手在潤滑油的助陣下,在愛人身上遊走。總之,萬能的雙手加上舌頭、嘴巴及按摩棒的助攻,保證讓你的她飛向雲霄、快樂無比。.製造情趣:行房當日要避免身心過度疲憊,不碰煩心瑣事,洗澡後早早上床,調整適宜的室內溫度與柔和偏暗的燈光,在床上輕柔的擁抱、親吻與愛撫,再做愛做的事。.藍色小藥丸女人可以這麼做:.生理上:--更年期多有陰道乾澀問題,可塗抹潤滑軟膏以減少疼痛。--多運動。--雌激素補充療法。.心理上:在性事的次數,多數先生永遠覺得太少,太太則覺得太多。建議多溝通,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及次數。「雙手萬能」類型中年後因子女、工作等沉重的生活壓力,尤其許多女性因更年期的不適,更常「性」趣缺缺。但對男人來說,性愛是本能欲望,是生活「必需品」。因此當另一半不能配合時,也只能靠萬能的雙手自我安慰了。.早發性停經讓我吃足苦頭,心裡的愛意未減,但身體的掌控卻是江河日下。我還在適應新身體,親愛的老公,感謝你的雙手萬能。.結婚超過二十年,老婆是愈來愈忙,「妹妹」也容易乾澀,總是需要潤滑劑,以前辦完事後容易發癢有異味,才是老婆「性」趣缺缺的原因吧?去看婦產科難啊!與其改變另外一半的想法,不如自己想方設法自己來。五指好兄弟,一起來努力。.以肌膚的撫摸代替性愛,肌膚相撫、床邊細語,就是愛的傳聲筒。「無性有愛」類型最多數的中老年伴侶,不再局限於身體上欲望滿足,而是在心靈上撫慰。日常的親密動作已是愛意,只要用心經營夫妻相處之道,雖然沒有激情的性愛,一樣可以享受甜蜜而溫馨的夫妻關係。.日常生活中的擁抱、親吻、牽手等親密動作,都是「性」的表現。把性愛化為互相關懷的小動作,噓寒問暖,互相扶持。.不時製造親密貼心的舉動,例如對方出門前,會送到門口,為對方開門,還會來個「道別之吻」;太太在廚房準備三餐時,我常依偎在身旁說些悄悄話;拍照時,我們會各舉一手構成大愛心,偶爾會玩個「夫背妻」遊戲,諸如此類生活點滴,都會促進夫妻甜蜜的幸福感。.對太太來說,生完小孩,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愛愛這檔事就如同「厭惡品」一般,已無「效用」可言,能不碰就不碰。但對我而言,夫妻裡的性卻是「必需品」,更是我的「精神食糧」。我倆只剩形式上的「噓寒問暖」,你好我好大家好。這一晚屬於我們的床,沒有什麼,只剩「倆人的平躺」,她的,與我的。.參加社團活動與不同老靈魂交心,挽救往下墜的頹勢,晚年一樣可以活得亮麗。.平時一起爬山、逛街、散步,精神的滿足早已超越了生理需求,即便只是短暫感受到的手心熱度,都提醒著自己:共用雙人枕頭到終老,就是最幸福浪漫的事。.日常生活的提攜互助,如妻子在浴室幫忙身體不便的我洗澡、更衣;出門在外攜手並行,只為了身旁多一支手杖、一雙耳目;每晚的入眠,必伸手觸摸妻子小腹,方能安眠;清晨一個小小的morning kiss,更是開啟美好一日的起床式。生命已走在黃昏盡頭,望著身旁數十年的老伴,早已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年輕時熱情未退,卻已提熬濃縮成精神相契的無限彩霞。.更年期的不適讓我心煩氣躁,分房後感情反而更緊密,老公會過來我這邊,讓我的頭枕在他的手臂,擁在懷裡拍拍,聊著天,就像剛新婚時一樣,換來的是親親及愛撫,把我哄入夢鄉後,老公再回小房間睡覺。或到山上、農場、賞花、看看大自然,讓家裡的事暫時拋諸腦後,充飽電後再回來面對現實,就像回到戀愛時,能互相彌補心靈的那塊私密處,更是甜蜜。.對付青春不再的無情,更應採取積極方式,注重營養健康、外在的妝容,參加社團活動與不同老靈魂交心,挽救往下墜的頹勢,晚年一樣可以活得亮麗,拋開性或不性的生理需求宰制。.雖然不再有身體的連結,三十多年的感情早已昇華為親情,但我們互相照顧支持、互訴心事的習慣還是未變,每天共進晚餐,在安全的氛圍下,安心睡去。我和先生重視的是心靈提升及視野的開拓,有時間就去旅遊,不管年紀多大,都要給掌聲,有性、無性已不是我們現階段最重視的事了。(資料來源:《聯合報健康版》十月徵文)
-
2022-10-16 養生.人生智慧
帶90歲老爸老媽一起旅行!Denny:父母的老去不等人,別等到在病床前才陪伴
編按:「子欲養而親不待」,是許多50世代心中的遺憾。今(2022)年63歲的Denny有感於高齡90歲父母逐漸年邁、健康狀況也不如以往,決定提前退休、陪著爸媽一起去旅行,把握還能相伴的珍貴時光。他說,如果醫師是治病、家人就是療心,而旅行就是最好的陪伴與回憶。「其實我做的不只是旅行,而是像粉絲頁名稱一樣,希望因為我的陪伴、彼此相處,能在他們的生活中留下一段愉快的時光。」成立「帶著老爸老媽一起Funlife」粉絲專頁的Denny,在臉書上分享了許多他們在台灣各地一起旅行的模樣。Denny的父親今(2022)年93歲、多年前曾經做過心臟的繞道手術,85歲的母親則是在5年前罹患卵巢癌,目前仍在持續追蹤階段。有感於父母的健康不能等,他決定在不到60歲時就提前退休,以換取更多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多陪著老人家到處走走,除了可以適度活動身體、也能減少他們的孤獨感,醫生可以治療疾病、但有家人的愛,是心情上的療癒。」Denny說。帶行動不便的長者出遊,食衣住行有哪些方面要注意?眼看父母漸老 人生無常不想有遺憾時間跳轉回7年前。當時56歲的Denny,在還沒有退休以前,和爸媽的相處機會,大多就是逢年過節、生日時的例行聚餐或聚會,連平時碰面的機會都不多,更不要說是一起旅行了。然而,步入中年後,Denny逐漸開始經歷身邊一些親朋好友、職場同事的離世,「以我的岳母來說,她在70幾歲開始逐漸失智,往後的日子就是要在護理之家度過了。人生會發生什麼事無法預料,人愈到老、愈不知道自己還有幾年可以健康地活。」「當時長官、同事其實都希望我至少做到60歲,但我認為自己很難在同時工作的狀態下好好地陪伴爸媽,我不希望等到退休以後,只能在病床邊陪伴他們,而是可以在他們還健康的時候一起創造回憶;對我自己來說,也想開始早點過第三人生。」很多事情沒辦法等,爸媽的健康與彼此之間的緣分更是如此。「表達對父母的愛,一定要及時、要趁早。所以我決定提早離開職場、轉職成『愛的志工』。」Denny笑說。帶行動不便長者出遊 食衣住行安排有秘訣Denny說,父母親在剛退休、身體狀況還不錯的時候,也喜歡到國內外各地旅行,閒來沒事時,他們也會到附近的郊外、登山步道走走,算是懂得安排自己生活的人。「但差不多到了近10年、爸媽陸續過了70歲的時候,就逐漸發現他們的活動力、身體狀況不如以往。特別在我退休之後,因為相處時間多了,那感受更強烈,老人家的身體一旦開始走下坡,衰老的速度其實真的很快。」除了罹癌之外,Denny的母親因為有脊椎脫垂的症狀,無法久站、走路超過5分鐘,大多時候在外行動必須要靠輪椅;父親則是耳朵、視力有些退化的現象,走路也不太穩。帶著2位行動不甚方便的長輩,該如何安排旅行?他歸納出以下幾個重要的原則和注意事項:1. 行程規劃以一日遊或半日遊即可重點是讓長輩有「出門走走」的感覺,安排太多景點或是路程太遙遠,反而可能是體力的負荷。2. 中途要有可如廁、暫停的休息點若是行程所需的車程稍長,記得適時停靠可以讓長輩下車活動活動筋骨、上個廁所的地方,最多不超過一個半小時就要讓長輩稍作休息。3. 備妥個人藥物、用品和備用衣物長輩多數有慢性病需服藥的問題,除了平常固定在吃的藥一定要帶足分量,也要隨身攜帶白開水作為服藥和補充水分用。衣服以方便穿脫、行動即可,並準備保暖用的外套以免天氣溫度變化著涼。4. 安排用餐要定時定量長輩可能有血糖不穩的問題,不像年輕人可以有一餐沒一餐,除了要預先規劃用餐時間和餐廳名單,也要隨身準備一些應急用的點心,需要時可先墊墊胃,外食的口味選擇也不宜太過重油重鹹。在移動的時候,Denny會適度讓父親負責推母親的輪椅。「這不是說我們不孝順虐待老人家,而是因為老爸平常也大都是扶著助行器走路,推著輪椅剛好能有輔助的效果。」「我在安排景點的時候,會特別注意安全、方便和衛生這3個條件。像是腳下路途不好走的、設施或服務不完善,或是吃東西感覺不太乾淨的,可能就不太適合。」為使旅途更完善圓滿,Denny習慣會在實際出發前先到現場勘查過一遍,也了解沿途有些什麼景點、餐廳、商店等休息點可利用。為了方便攜帶個人用品,以及隨時保留行程的彈性,Denny習慣開著車帶兩老出門,「但如果長輩的健康和行動狀況許可,其實大眾運輸也沒問題。」重溫回憶的旅行更有感 讓老爸老媽重拾童心至於長輩們喜歡去什麼地方?Denny說,除了一些季節性的自然美景、像是春夏時節的各種花季、秋季賞楓,其實長輩們很喜歡「自己曾經有過回憶」的地點。像是小時候住過的左營眷村、年輕時曾經工作、居住,或是某次印象深刻出遊的地點。舊地重遊勾起他們的過往記憶,就會自然地講起年輕時的事,「我這才知道很多以前從沒聽過的,爸媽的小秘密。」像是某次一行人開車經過某個風景區,Denny的母親就突然指著路邊的站牌,一臉懷念地說:「有次我和你爸來這邊玩,結果錯過巴士,我們就在這裡等了一個多小時。」他也觀察到,旅行中的父母親,有時幾乎像是回到孩子般的天真,會隨著街頭藝人的演奏哼起歌,有次父親還開玩笑地推著母親的輪椅追著路邊的鴿子玩。「你可以感覺到他們是真的很開心、很享受,我就覺得什麼辛苦都值得了。」只要跳脫日常生活 隨時隨地都有旅行感「對我來說,帶著老爸老媽一起出門其實不在目的地,而是享受那個過程。」有時候老人家甚至不需要真的長途跋涉到哪裡「旅行」,即使只是隨意走走,也會很滿足。近來Denny就會在帶著兩老去醫院看病、回診後,順道去吃一頓下午茶,或是就近到市郊、公園散散步。「就像小孩子吃完藥之後給他一顆糖,久而久之,他們就不會討厭去醫院,反而會有期待感。」而帶著長輩旅行,除了有助於調劑心情,也讓他們更在乎自己的健康。特別是經歷過照顧罹癌母親的2個多月後,他們就成為「配合度很高」的長輩,「因為他們很清楚要身體健康,才有體力出門玩。」作為父母的主要照顧者,Denny說,當然也會有疲累、倦怠的時候。「如果感覺到自己在體力或心情上狀態不是很好,我會選擇暫時休息一兩天,如果擺著一張臭臉或是人在心不在,那真的不如不要給自己和對方壓力。畢竟陪伴爸媽的初衷,是為了要讓他們開心。」不過唯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即使是沒有出門旅行的日子,Denny也養成每天晚上9點會和媽媽視訊電話的習慣。除了聊聊這天的日常瑣事,也順道確認兩老的狀況是否都還安好。「現在每多做一點,未來就少一分遺憾。」抱持著這樣的心情,Denny和老爸老媽持續一起旅行、生活,一點一滴累積愛與回憶。原文:帶90歲老爸老媽一起旅行!Denny:父母的老去不等人,別等到在病床前才陪伴
-
2022-09-18 養生.聰明飲食
優格千萬別當早餐吃 營養師授最佳食用時機保住好菌
優格富含益生菌及優質蛋白質,成為近年民眾喜愛的健康食物之一,市面上更出現各類優格產品。營養師表示,優格的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好菌增生,進而調節體質,且富含鈣質、蛋白質,及多重優點於一身,建議民眾挑選優格時注意成分標示,並建議飯後食用效果較佳。營養成分/鈣質豐富 還有維生素B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優格又稱酸奶酪,含有豐富的鈣質,每100g優格就含有110mg鈣質,為成人每日鈣質攝取量十分之一,且富含10%蛋白質。優格也含有維生素B6、B12等,有助於神經傳導運作;另含有磷、鎂、鉀,有助於代謝及調節血壓,也能保護骨骼健康。對健康的好處/活菌有利腸道 別買即期品許為捷表示,優格中需有10億個益生菌存活量,食用後才有助於腸道保健,市售優格有時因運送過程、保存時間過久,導致活菌數量下降,建議不要買快過期的優格。也有民眾選擇自製優格,透過優酪乳加上菌種、牛奶發酵,製作出的優格即擁有豐富活菌。許為捷說,自製優格建議用程序較少的「定溫發酵法」,以優酪乳、全脂牛奶1:3比例,用玻璃碗當製作容器,將全脂牛奶用75度C加熱15秒殺菌,並冷卻到42度,再將優酪乳、欲使用菌種加入「攪拌均勻」,接著放入電鍋保溫10到12小時,即可做出凝狀優格,時間越久、酸度越高。希臘「式」優格 小心更多添加物相較僅以優酪乳、牛奶及菌種做出的一般優格,市售還有「希臘優格」、「希臘式優格」不同種類。許為捷表示,希臘優格是一般優格再增加「過濾」程序,透過離心技術排除乳清,更加濃縮、蛋白質含量更高,但製作希臘優格的過程較複雜,成本也高。而「希臘式優格」與「希臘優格」不同,許為捷指出,「希臘式優格」透過加工程序,達到與希臘優格一樣的口感,當中添加洋菜膠、刺槐豆膠、果膠等增稠劑的成分,讓優格呈現固狀型態,雖然口感好吃,但如果還加了鮮奶油,糖分和熱量也高得嚇人。許為捷說,民眾挑選優格時,不能只是「看熱量」,有時熱量低的優格產品,可能是因為全脂牛奶添加較少,但添加其他香料、糖,熱量低並不代表營養價值高。她建議,挑選優格時,先排除有加糖、添加香料的品項,再挑選乳含量較高的優格。如何聰明吃/早晨空腹吃 好菌會被胃酸殺掉許為捷表示,有些民眾喜歡把優格當早餐,但剛起床時空腹胃酸濃度高,這時吃進優格,優格的好菌一下就被胃酸破壞,無法進入到腸道讓菌相變好,只感覺吃下冰涼的優格後會想拉肚子,實質上卻沒有創造營養價值。許為捷建議,優格建議在「飯後2小時食用」,在胃酸濃度不會太高時,吃優格後才能讓好菌不被消化,順利植在腸道內;若時常拉肚子、便祕者,代表腸道壞菌太多,這類民眾就很適合吃優格;作息不正常、骨質疏鬆、有心血管疾病者,也可以吃優格補充磷、鎂、鉀、鈣。誰吃優格要小心/胃食道逆流嚴重時 建議別吃許為捷表示,優格富含蛋白質且有許多好菌,對於有八、九成缺乏乳製品攝取的國人是很好的食材,但不建議一歲以下的孩子食用,因為幼童腸道發育尚未成熟,腸道菌相不穩定。優格含糖量較高,高血糖患者不適合吃希臘式優格,建議選用全脂奶或一般發酵的希臘優格。優酪乳內蛋白質含量高,約占10%,許為捷提醒,若腎功能不佳者,攝取過多蛋白質會造成腎功能負擔;腸躁症患者時常拉肚子,不太適合激進地補充優格;胃食道逆流的患者,也建議等症狀緩解後再食用,避免加劇症狀。營養師推薦優格食譜優格燕麥優格本身帶有酸甜口感,可以加入泡軟的燕麥,再添加一小匙堅果、切塊水果或果醬,攪拌均勻後,提升風味及口感層次,適合當作下午茶或小點心。優格馬鈴薯蛋沙拉優格除了當點心,也可以搭配主食類食用。像是將馬鈴薯蒸過後搗成泥,並將水煮蛋切塊成丁狀,再加點蔬菜,倒入優格攪拌。馬鈴薯優格蛋沙拉除了有蛋白質外,也含有全穀類及蔬菜,健康又營養。
-
2022-09-11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不曾擁有 但也不會錯過
前陣子從屏東潮州回台北後,重新拿起龍應台老師的《大武山下》翻閱,看到書中重要的楔子,慎重地拿出紙筆,謄寫一次:「這世界的所有,四十六億年前的星光激冷和四十六分鐘前的冰山崩塌,五十年前的纏綿懸念和此時此刻的牽掛離捨,無非塵埃,一一走向灰冷,燈滅、念斷、塵絕。可是,在有光的時候,為什麼不在塵中一一看見:熱著的就是火,亮著的就是光,念著的,就是愛。」是的,雖然世間一切終必成空,如塵埃般微不足道,但是在每一剎那的看見,念著的,都是愛,也讓生命值得。若不是隨著「台灣好基金會」的潮州辦公室伙伴拜訪潮州與南州,過去數十年雖無數次南來北往,屏東大部分鄉鎮都被我們一再路過,很少停留,也就一再錯過它的精彩。這些天拜訪了擁有校田,將農耕化為課程的南州國中、潮南國小及四林國小,對這些學校的老師及校長的努力留下深刻印象。不管南州或潮州,也不管是種蓮霧、芭樂或可可,這些新一代農民的自信與善用科技,甚至流利的口才,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參訪深耕潮州的小直設計團隊,原本預定時間是傍晚五點到六點,結果與陳冠華教授及一群年輕研究生聊到晚上十一點。到網紅名店「三平咖啡」用完午餐,到店主人楊文正的陶藝工作室聊天,從來沒看過那麼會搞笑的藝術家,我與蘊慧笑得嘴巴痠,肚子痛。與第三代油行女老闆黃董及玫來晏趣製麵小農農莊的女主人喝下午茶,也聽到令人感動又佩服的故事,真是高手在民間啊!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可以寫成一篇又一篇精彩的報導。想著這些紮根在地方的職人,也想起張曉風老師寫的「樹在。山在。大地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她還說:「我在,意思是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裡,甚至,讀書,也是一種『在』。看書的時候,書上總有綽綽人影,其中有我,我總在那裡。」是的,出席很重要,「什麼也不曾擁有,但什麼也不會錯過。」這句話是作家黃明堅說的,隨著年歲漸長,愈發覺得這是很高的境界。擁有,是指資源的佔據;不會錯過,追求的是經驗的豐富,一個是物質的,一個是精神與心靈的。年輕時以為物質可以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後來才知道,更多時候物質反而限制了心靈的體會,誠如美國自然作家梭羅所說的:「擁有了穀倉、穀倉就變成我們的監獄。」每個值得紀念的時刻,我們都沒錯過,我們都在。喜歡「在」這個字,穩穩的,守候著,或者,就像棵樹,像門前的老榕樹,就是在那裡。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都要取個自然名,然後彼此以自然名互稱。我的自然名是「野榕」,荒野榕樹。榕樹在台灣四處可見,公園、校園、路邊、寺廟前廣場,幾乎所有街頭巷尾都有榕樹,在大大的樹蔭下常有許多人在乘涼、下棋、泡茶、聊天。榕樹有許多氣根,很容易攀爬,不管是爬到樹枝上或坐或臥,是台灣所有孩子爬的第一棵樹。隨手摘片葉子就可以當笛子吹,許多人因為榕樹而留下童年美好的回憶。我希望像榕樹,看著樹蔭下的朋友來來去去,而榕樹總是「在」那兒,守候著大家。
-
2022-09-11 養生.聰明飲食
焦糖色素會不會致癌?看懂增添食物鮮美的調味劑、人工香料及著色劑成分
即食料理包近年蓬勃發展,不管醬料還是火鍋湯底,都有現成的料理包可以選購。但這些看似單純的食物,為了鮮甜美味,往往會加入許多調味劑。另外,為了讓食品更香、賣相更好,香料與色素的使用五花八門,這些討好民眾味蕾和視覺的添加物,吃多了對人體究竟有沒有影響?調味劑調味劑會讓人口味越吃越重嗎?到小吃店叫上一碗貢丸湯,好喝的湯頭除了大骨熬煮外,也要加上幾匙鹽巴,可能再加上幾匙味精,「鮮味」便被提了出來。鹽巴、味精等調味料,使用的化學原料都是「鈉」、「磷酸鈉」等,由於鈉是非常穩定的化學元素,可以讓添加物成為可溶於水的調味劑,適合用於加工食品;食鹽、味精(麩胺酸鈉)以及製作火鍋料常添加的磷酸鈉,都屬於鈉鹽,鈉攝取過量易使血壓升高,民眾若習慣重口味飲食,高血壓自然容易上身。另外,要是吃慣了味道強烈的食物,對身體、味蕾來說都是負擔。攝取調味劑最多的族群不外乎外食族,由於三餐老是在外,非常容易過量攝取。若是發現自己近來飲食喜歡鮮甜口味,恐怕味蕾已出現依賴,建議應開始警覺,減少攝取過度鮮甜、鹹香的食物。直接添加的食品添加物,在標示中會列在主成分內;若是間接添加則會以小括號方式列出。若要避免吃下過多的調味劑,標示中列有「L-麩酸納、麩胺酸鈉」等鮮味劑,「鈉、磷酸鈉」等鈉鹽類都盡量減少食用。食品標示中主成分、副原料(調味料)化學成分愈少愈好。常見調味劑麩胺酸鈉檸檬酸醋酸人工香料沒有草莓卻有草莓香,人工香料安全嗎?我們常在非產季時吃到草莓系列產品,色香味俱全的草莓冰淇淋、草莓糖果等。拜化學工業進步所賜,任何非當令的水果風味製品,都可以透過化學合成方式「重現」味道,這就是人工香料。人工香料如何複製天然水果的氣味?通常會透過「氣味記錄複製儀」分析水果的香料結構,找出其中化學成分,數十種組合起來,就會呈現各種水果的香味。但同樣的百香果飲品,A廠牌與B廠牌味道不盡相同,就是當中化學調配百分比不同所致,再加入成分比例各自不同的糖、鹽、乳化劑等添加物,就成為我們所喝到的各式水果飲品。不只水果香料,其他如肉類、海鮮、蔬菜、乳製品、咖啡、茶、酒等食用香料都有,用來彌補食物加工後香氣不足或走味的問題。人工香料無所不在,是否有健康疑慮?人工香料為化合物,安全性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只是沒有營養價值。但少數大量化學合成的胡蘿蔔素,由於化學式一模一樣,進入人體內一樣可以轉換成維生素A。常見人工香料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已酸乙酯酯類醚類酮類著色劑(色素)兒童常吃色素,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聚餐開動前,很多人習慣先將精緻漂亮的食物拍照上傳打卡,分享給親朋好友,可見飲食「色、香、味」一項都不可偏廢。但鮮豔的食品多半添加「著色劑」,也就是俗稱的「色素」,例如民眾愛吃的下午茶點「馬卡龍」,就少不了穿上五彩繽紛的外衣。色素分為天然色素和人工(化學)色素兩類,天然色素如胡蘿蔔、葉黃素、花青素等,價格較化學色素貴,且有些容易變色。目前台灣核准的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則有8種。國外相關研究指出,色素可能會改變人體腸道的菌相;也有研究發現,兒童吃下過多人工食用色素,可能會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人體腸道布滿成千上萬的菌種,好菌能幫助我們消化、分解醣類、抑制壞菌的孳生,菌相若失衡,便可能引發腸胃道發炎、腹瀉不止,甚至癌症。焦糖色素常用在哪?會致癌嗎?爭議不斷的「焦糖色素」是否真的會致癌?在食品法規的規定下,只要未超量,通常色素會隨著體內的水分排除。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色素進行風險分類,焦糖色素被列在等級三,代表目前研究無法確定是否對人類有明確致癌風險,仍待更多研究與觀察。焦糖色素大量使用在全球熱銷的可樂等碳酸飲料中,研究指出,每天要喝到上千瓶可樂,才可能致癌,一般人攝取量遠低於危險值,毋須過度恐慌。建議民眾看到一項食品鮮豔精緻,卻只標示短短幾個添加物,就要小心,盡量避免選擇標示過於含糊的食品。常見色素藍色1號、2號綠色3號黃色4和5號紅色6號7號、40號葉黃素合成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諮詢/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王俊權
-
2022-09-03 養生.聰明飲食
這款月餅熱量最高!營養師傳授小撇步,讓你烤肉、月餅都能均衡健康吃
一年一度月圓人團圓的日子即將來臨,家家戶戶開始張羅中秋月餅禮盒和烤肉器具,今年的您預計要留多少的肥肉增長空間,來備戰此次的中秋佳期呢?還是沒有什麼煩惱,只有期待收下禮盒後打開的那瞬間,拿起一個個酥潤精緻的月餅,用心品嚐酥香的外皮、濃郁的內餡呢?月餅熱量知多少?您喜歡吃哪一種月餅呢?經典的鳳梨酥和豆沙蛋黃酥相信是絕對不能少的,還有包滷肉鹹香味十足的滷肉月餅、抑或是鹹甜雙重夾擊的廣式月餅,唸著唸著…腦中就好像有股香味撲鼻而來,恨不得現在就一手抓一個,一口接一口的大啖美食,但它們的熱量是多少呢?是不是吞下肚後,它就成了黏在身上的肥肉,再也甩不下來了?是不是連一點邊都不能碰呢?當然不是!只要份量控制得當,其實它不會成為你我的負擔,這分吋該如何取捨,就讓我們來討論吧!當下午茶拿了月餅當點心,我們要有自覺這多出來的熱量應扣回等一下的正餐,但該如何減量?我們要先知道它們分別等於多少飯和油。下表是常見於中秋禮盒其熱量、換算的白飯與油量的比例說明:知道各個月餅含有多少熱量時,就知道我們下一餐該怎麼少吃,以避免熱量攝取過多!不過月餅的成份除了隨著種類有所不同,各個糕餅店做出來的大小、獨門配方也會造成熱量有所差異,最好的辦法就是勤看營養標示,知道總共攝取多少飯與油,於正餐中減量,或是抑制獨享美食的念頭,將月餅切開分給身旁共同奮鬥的同事們,也可以分散一下子攝取過多熱量的風險。烤肉也可以均衡吃白天的禮盒風波落幕後,要迎接晚上的重頭戲烤肉,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吃的,營養師們看的是如何取捨與搭配,月餅讓我們上了取捨的課程,烤肉就要看我們搭配的功力了,大部份人們遇到烤肉的通病是:‧飽和油脂大量的攝取‧烤肉飽足後,鈉總量超標‧吃好撐,纖維質卻好少油脂過多主要是因為選擇烤肉的主角是五花肉、梅花豬和香腸等等的高脂肉或是加工肉品,有時人們也會以奶油做為調料,這樣一餐下來,飽和脂肪排山倒海而來,對我們的身體而言負擔就很重,如果有血脂異常或糖尿病的家人,對他們的身體就會亮起紅燈!那麼不烤這些食材時,我在選擇烤肉的主角能選誰呢?可以考慮白肉如:雞腿、花枝、蛤蜊和魚,其脂肪量較少。那食材該怎麼應用在烤肉中呢?蛤蜊可以與絲瓜或金針菇放一起,用錫箔紙包起來放在炭火上烤,烤熟後撕開錫箔,就可以聞到絲瓜的甜與品嘗到海鮮的鮮味,還可以減少使用烤肉醬,並增加纖維質,真的是非常好的組合。魚可以嘗試檸檬烤魚,先用米酒去腥後,加一些薄鹽醬油、糖和檸檬汁用錫箔包起,放在架上烤上20-30分鐘左右(視魚的大小,並適時翻面),確定熟透後,灑上胡椒就非常夠味了,魚肉的鮮甜滑嫩可以讓人忍不住直接吃完一整條。敘述了烤肉的幾個搭配,不僅少油脂與增加纖維質攝取、減少烤肉醬的使用,更進一步降低鈉攝取超標的風險。人們在烤肉時,常常會在翻烤的過程中反覆刷醬,食物裏上重油重鹹再下肚後,身體就會攝取過多的鈉,所以在選擇烤肉醬時,可以試試看低鹽風味的柚子醬,讓身體的負擔減少,最後想清涼一下嗎?來一瓶無糖綠茶,整個身體都輕盈起來。食品安全衛生不可少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選擇烤肉食材一定要注重食品安全,確定新鮮、衛生才可以吃得安心,最好是在地當季的食材,購買時,外表完整無異味,如有包裝,上面最好有食品標示、有效期限等完整資訊,且一定要經過充份的清洗再烹調至全熟。若天氣炎熱,需注意生鮮食材儲存條件,最好保持冷藏0-7°C,以免食材敗壞變質。烤肉時,儘量以錫箔包覆,使食物可以均勻受熱,減少蛋白質與油脂在高溫環境下產生致癌物如:異環胺和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等等。只要做好取捨和搭配,這個中秋節您也可以應景又健康,肥肉和你不再相見!
-
2022-09-03 焦點.健康知識+
上班族久坐,擔心屁股變大! 推6大招助你遠離肥胖,簡單拉伸運動、定時走走很重要
無論是每天上班或讀書考試,常常免不了需要久坐的情形,你也有下半身容易變胖的困擾嗎?若你也身為久坐族的一員,那就快來看看6大久坐族遠離肥胖的方式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久坐族」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6招久坐族遠離肥胖方式。脂肪太多「運動」才有效 簡單拉伸、定時走走很重要觀察近1年以來關於久坐族遠離肥胖方式的討論,可發現最受民眾熱議的方式為「簡單拉伸運動」,像是有網友就請益「怎麼處理久坐上班族的肥肚?」,提及自己「從上班一直久坐後,越來越不敢看自己的下半身」,引發討論,有網友回覆「如果脂肪太多,運動還是少不了的啦」、「可以從簡單的伸展運動開始,跨出第一步最重要」、「我都在桌子底下偷做抬腿運動」,認為想遠離肥胖,就不能輕易忽略運動的重要性。有許多民眾提到,要遠離久坐肥胖還需「避免姿勢不良」 ,像是有網友就表示自己開始上班後,馬鞍肉越來越胖,分享「不能翹腳跟、站三七步都很重要,要去注意自己平常的坐姿站姿,才不會胖回來」,也有民眾提及「盤腿也不行,肉會瘋狂外擴」,吸引不少網友共鳴,說道「看到這篇,默默的把腳放下來……」。想瘦就要拒絕「下午茶」誘惑! 別再訂購手搖飲而在一篇網友詢問「為什麼出社會後很容易變胖啊?」的文章底下,便有不少人回覆如「因為你們在辦公室的一定少不了下午茶」、「是公司的零食櫃在搞鬼」、「再糾團訂飲料啊」等,表示想遠離肥胖,就要努力拒絕下午茶的誘惑;除此之外,「定時起來走走」、「按摩消水腫」,以及「多喝水促進代謝」也是久坐族改善身材不能錯過的方式。長期久坐不只容易造成下半身肥胖,對身體健康也有負面影響,看完這篇文,大家一起站起來走動、拉拉筋吧!★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8-27 退休力.自在獨立
媽媽節儉一輩子,如何鼓勵她享受人生? 專家:熟齡為自己而活,列出人生清單一一完成
我是一個40歲的上班族,65歲的媽媽今年退休,因為她生性節儉,我鼓勵她,退休後可以對自己好一點,像是多約好姊妹喝下午茶,破損的碗盤、泛黃的舊衣也可以換新,我引用外國「YOLO」(You only live once)的想法,告訴她,人一生只活一次,退休後可以享受生活了。她卻說,我省下來的錢都留給你們,不好嗎?讓我不知道怎麼回,該如何鼓勵她呢?(台北 Emma)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將愈活愈老,也代表多世代將共存,這中間存在著每個世代不同的價值觀。四、五年級生多半成長在辛苦的環境,不少長輩從小就為了溫飽、生存煩惱,養成節儉的習慣,一直到現在物質豐裕,仍維持過去模式,例如,衣服破損、泛黃捨不得丟,碗盤缺角仍繼續使用,平時捨不得花錢享受等。長輩的這些生活習慣,看在子女眼中,是難以理解的。國外近年興起一股「YOLO」思維,意指人的一生只活一次,應該把握當下、不留遺憾,尤其,近2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生死往往在轉瞬之間。兩代的價值觀都沒有錯,但該如何溝通呢?幫長輩添購物品 帶他們出去玩諮商心理師許筑媛表示,價值觀和習慣的形成攸關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人是習慣的動物,大腦通常會選擇輕鬆、安全已知的迴路,因此,不能說人不願意改變,而是已經習慣了,對長輩而言更是。上述的YOLO概念是個中性的思想,有些年輕人認為錢賺了就要花,有些長輩認為錢賺了就要存下來。晚輩心疼父母退休後,沒有享受生活,不妨換個作法,由晚輩出錢幫忙添購,或是帶他們出去走走,或許會被叨念「幹嘛花這個錢」,但長輩多是嘴上叮嚀,但內心仍是開心的。除了用錢的觀念,YOLO概念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核心思想是「為自己而活」,由西方傳進來的YOLO,可窺見西方人對於自我的重視,這套觀念也是東方思想可參考、運用的部分。在超高齡化的台灣,65歲退休後可能還有20年以上的時光,卸下照顧子女、為家庭付出的重擔,熟齡應該更「為自己而活」。熟齡為自己而活 列出人生清單許筑媛舉例,美國電影「一路玩到掛」中的2位主角,得知自己癌症將不久於人世,便選擇列出清單,開始完成屬於「自己」的人生清單,例如親吻最美麗的女子、在身上刺青、高空跳傘、環遊世界等。台劇「光陰的故事」中,陶媽媽也是到了疾病末期,開始列出了自己的遺願清單,例如,想要老公未來再娶、想要不再省錢讓全家過好年、想看某某人結婚等。相較之下,都是看到「家人」好,自己才感覺好。回到一開始的例子,媽媽捨不得花錢,覺得把錢省下來都留給孩子才是最好,卻沒想過,孩子反而希望媽媽能為自己花錢,為自己而活,才是為孩子好。除了是東西方的價值習慣,台灣的世代價值觀也有明顯不同,熟齡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多為自己而活;晚輩也可換個說法,讓父母了解子女的心意。
-
2022-08-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氣熱吃很少還是沒瘦?營養師告訴你夏日減重的3大地雷
炎熱夏季讓人沒食慾,以為能因此瘦下來,但體重卻反而上升嗎?快往下看你誤觸了三大地雷,把自己養成了易胖體質!地雷一 沒吃正餐,下一餐加倍吃有一餐每一餐,通常會發生補償性飲食的情況,鄭惠娟營養師說明,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早午餐,也就是將兩餐的份量一起吃,而大多數的早午餐又都以高油、高脂的美式餐點為主,熱量爆表之外,還會讓血糖忽高忽低,可能連三高都會跟著報到。地雷二 天天喝手搖飲消暑解渴沒食慾卻喝得下飲料嗎?小心不只胖還會胖得營養不良,鄭惠娟營養師分享,如果做不到只喝水,真的想喝手搖飲,也要記得以「小杯、無糖、不加料」這三項為原則,解嘴饞也能稍稍降低身體負擔。地雷三 用甜點、下午茶取代正餐用甜點和下午茶療癒心靈之外,當心體重也跟著緩緩上升!鄭惠娟營養師呼籲,因為這樣的做法會因為沒有足夠的飽足感,導致我們將更多垃圾食物吃下肚,反而攝取更多熱量與糖分,進而引發胰島素阻抗的情況。營養師叮嚀各位朋友,沒食慾卻反而吃下更多東西,就是夏日飲食的盲點,想要吃得健康又能減重,最重要的就是定時定量、營養均衡,不過飽但也不餓過頭。如果每天一到下午就想吃甜食,覺得飲食控制實在太困難,可以透過療程的專業團隊,全方位的個人化療程,藉由控制飲食,掌握血糖和體重數值,並由體適師協助規劃適度的運動,確實改善身體健康狀況,能瘦得有感又不怕復胖。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2-08-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退休後身體易出現「亞健康」狀態!專家:退休族群易有三大健康隱憂—失智、憂鬱症、糖尿病
我們提及了不少的「退休」狀況,其實就算不退休,只要人體長期處於倦怠的狀況下,也有可能會發生「亞健康」的狀況。 什麼是「亞健康」呢? 我發現在不少坊間的醫學報導指出,「亞健康」大多是看不太出來的,是指人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似病非病且不夠健康的一種過渡狀態,或稱為一種灰色狀態,也可能為第三狀態。而要談「亞健康」狀態,首先要搞清怎麼才算健康?而甚麼又是疾病? 健康,就是過去人們認為沒病痛,或是明顯的醫療症狀就算健康;然而近年來,人們對健康認識大幅提高,世界衛生組織也重新對人體健康做出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不虛弱,而是身心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基本上,包括肌體和精神狀態的一些具體表現,它就是衡量你是否健康的標準。當然,退休後我們可能有過多時間,或是生活較為悠閒,也可能因為環境變動(例如疫情、子女狀況、財富經濟變動)而產生長期心情不佳的狀況,也有可能是過於寂寞,導致每天不想起床、不想動、精神欠佳,甚至是飲食習慣不好導致身體代謝失調,例如每天「暴飲暴食」導致糖尿病,即是一例。 【延伸閱讀:高齡長壽是子女的福氣?「長照」變成家人之間的甜蜜負擔】「亞健康」狀態—現代人文明病的警訊 大多數病人感到痛苦或暫時沒有不適感,體檢時,客觀上已證實有病。但還是有相當多數的人自己感到不舒服,如身體疲乏等,跑遍各大醫院也檢查不出個所以然,或單純檢測出某些指標有輕度異常,但依舊搆不上疾病診斷標準,而我們對這些身心狀況不算完好,既非健康也不算疾病的一群,我就會稱這種狀態為亞健康狀態,也有人笑稱這是「富貴病」。身邊有些友人,不論是什麼樣的狀況下退休,剛開始時,生活沒有重心,故也漸漸會趨於「亞健康」的前兆!例如每天早上起床時就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本來想說要去運動,結果運動次數竟越來越少,起床後開始大吃大喝,或是只會找朋友聚會聊天喝酒,反而讓身體負擔越來越大,這時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就會偏高。 我也發現了這樣的狀況,上網一查,發現醫療中有一種針對退休族群的身心狀況所做的評量,例如不論活得好或不好,但就是容易出現忘東忘西的情況,而這就被近幾年的醫學報導歸類為「亞健康狀態」—意指雖然還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患病危險因素,具有發生某種疾病的高危傾向,也就是說,「亞健康」狀態往往是許多疾病的先兆。 跟我比對很多人的狀態是一樣的;就像在公園裡遇到很多退休族群,如果不運動,就會多為精神不振、頭昏失眠、心慌、焦慮等;生理上,表現為疲勞,稍動即累,腰痛腿痛,易感冒等,透過這樣的研究,我們也發現:亞健康人群普遍存在,而且有「六高一低」和「一多三減退」的狀況。 什麼是「六高一低」?就是在體力上、心理上高負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和高體重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而「一多三減退」則是指疲勞多、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根據有關醫學相關資料統計,指出目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健康標準的人約佔百分之十五,患各種疾病的人亦約佔百分之十五,剩下呢?就是大家都認為沒有病症,但是占大多數的亞健康狀態人,居然高達約七成!其中,又以「中老年人」亞健康狀態的比例比較高。如果沒有注意的情況之下,就真的會因為生活習慣,如每日缺乏運動、因為焦慮而暴飲暴食,影響身體肝臟、胰臟跟核心肌群。 【延伸閱讀:擔心醫療費用成龐大負擔,讓子女壓力爆棚?每年該準備多少預備金來讓未來的自己預防】糖尿病產生的主因我在此也分享糖尿病產生的主因,主要是因為醣類需要經由肝臟消耗醣類、胰臟分泌胰島素消耗醣類,還要有核心肌群來消耗醣類,有些人暴飲暴食,若沒有睡足夠或出現脂肪肝,因為肝臟狀況不佳影響人體代謝醣類;或是過度肥胖,亦導致高血糖發生,血糖會讓血管硬化,也有可能破裂,造成身體不健康。故消化高血糖的人,不僅肝臟要好、胰島素要好、核心肌群夠強,這樣糖尿病的機率就會降低。 為什麼核心肌群重要呢?試想,我們每天通勤上下班,平時走路、與人聊天、開會,身體肌肉都在不自覺地運動中,人體一天需要代謝掉多少糖份是固定的,如果這些運動減少了,糖分代謝不掉,就會轉存在血液裡,變成血糖過高,這就是糖尿病的前兆。但反觀若核心肌群的強度夠,身體會自然代謝掉這些糖分,自然可以維持血糖穩定,糖尿病發生的可能性便會大幅降低。 息息相關,飲食習慣vs.身體狀態 近年來現代人的精緻飲食(例如喜歡吃下午茶、白米飯以及麵包類等),以及因工時過長無法運動的生活模式(例如工程師、行政人員等),這已是積習難改,身體自然就有過多的能量無法正常消化。 我們來歸類一下正常狀況,一般人在進食之後,食物在消化分解過程中會產生葡萄糖,胰臟就會分泌「胰島素」讓葡萄糖進入細胞內、轉換成能量,讓我們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可以進行各種活動。 那生病了的身體,就是血液中的糖分變多,但糖分沒辦法變成熱量、也沒辦法被身體利用,我發現就只能靠「認真運動與節制飲食」。當然在運動上,我們都會希望一週最少三次重訓、三次有氧,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都說他有走操場,可是其實沒有運用到全身肌肉,效果就不一樣,代謝也不一樣。此外,不論是不是退休族群都要養成「三餐七分飽」的習慣,盡量少吃加工食物並減醣,可以的話,進食時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深綠色蔬菜較佳),少喝飲料,最後是澱粉類的攝取時間,盡量放在午餐。 有什麼東西要少吃?那又有什麼東西要少吃?那就是盡量不吃辣、不吃醋、不吃蒜,任何開胃的調味料都少碰;此外不喝湯、不吃粥,因為流質食物不易有飽足感,而且湯品的鈉含量通常很高。我則是在很多朋友分享經驗中發現,除了上述的飲食控制,更重要的是肌力的提升;過去很多人認為糖尿病患者必須吃低GI飲食,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血糖不要變化太大,其實運動也是相當重要的,唯有讓身體透過好的方式提升肌肉能量,代謝掉身體不需要的熱量,才能讓身體氣血跟骨骼回復到正常的運作狀況。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無痛人生:續接美好未來,盡享樂活奇肌》
-
2022-08-19 養生.聰明飲食
減脂、護心、調節血壓!金氏世界紀錄最營養的水果酪梨,怎麼吃才不會過敏
酪梨又稱為牛油果、油梨、樟梨,最早在日治時期引進,屬於被子植物門的樟科。果實屬漿果,成熟時果皮由綠色變紫色。裡面有一顆大種子和果肉,熟果果肉的質地很像奶油,色淡黃至鮮黃,果肉的口感柔軟,吃起來有核仁味,富含植物性脂肪外,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是營養最豐富且均衡的水果,而且可以當主食用。酪梨營養價值:金氏世界紀錄中記載最營養的水果,雖然沒有水果的甜味,但是視為健康的水果!生的酪梨(綠色)由於尚未熟成,熱量較低65 kcal/每100公克;放置室溫6天表皮逐漸轉變成紅色,此時熱量為92 kcal/每100公克;而熟成前後兩者最大差異在脂肪的含量!因為脂肪含量高,所以量的部分要注意,千萬不要因為營養價值高,就無節制食用,小心長肉!1、有利膽固醇控制:酪梨脂肪約佔7-8%,其中脂肪的主要成份,是對人體有好處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2、腸道順暢:每100公克酪梨含有膳食纖維5.7公克,不僅促進腸胃蠕動又可加速體內廢物排除。3、維持肌肉收縮、血壓調控:每100公克酪梨含鉀385毫克,屬於高鉀食物,而鉀作用於細胞調節體液平衡、維持規律心跳。4、維持消化道、皮膚、神經健康:每100公克酪梨含菸鹼素2.31毫克,菸鹼素屬水溶性維生素B群的一種。如何挑選酪梨?眼看手摸,從色澤和手感來選購!1、眼看:生的酪梨呈鮮綠色,隨著成熟會逐漸變暗,到熟成可食用時,表提呈現紫黑色。2、手摸:可用姆指壓果實,如感覺可壓入而不會彈起,就代表已可食用,一般硬的酪梨於室溫下,通常4至7天即可後熟變軟。3、挑選時選擇果粒大,果皮光滑,飽滿有重量感為佳。酪梨怎麼吃?不僅可加進沙拉中、酪梨果醬、製作成醬汁來調味,甚至可在炎炎夏日打杯冰沙,小編私心推薦酪梨搭配比菲多,順口又營養,當作下午茶或是早餐都是不錯的選擇。酪梨引發過敏?可能是因為花粉過敏造成,可能會出現嘴唇發癢、喉嚨沙啞、或嘴唇、口腔、咽喉和舌頭腫脹等症狀。【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乳房纖維囊腫不等於乳癌病變,乳房纖維囊腫發生原因、診斷方式、治療方式每天吃一顆全蛋,竟可保護心臟!研究:吃雞蛋體內好膽固醇含量較高!長期胃食道逆流恐引發胃潰瘍、食道癌?!胃食道逆流成因、症狀、飲食建議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8-15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吐司控必看!簡單又高級的菠蘿風吐司麵包
吐司是一款可以單吃也能多變化料理的麵包,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常在早餐或下午茶都能看到它的蹤影。在YouTube上享有盛名的日本型男主廚MASA老師,不藏私分享一款作法超級無敵簡單但看起來很有高級效果的菠蘿吐司麵包,吐司控們趕快點開影片來學學!材料只需準備三樣:奶油20克、砂糖15克、低筋麵粉20克。然後按照影片上的說明將材料混合攪一攪,然後塗抹在吐司片上面,再用餐刀或筷子畫出粗格紋,然後如同平常烤吐司一樣送進烤箱烘烤到金黃色即可,最後再灑上砂糖就完成了。作法是不是超級簡單的?不用發酵也不用揉麵團,更無需複雜的温度控制,只要跟一般烤吐司的作法就好,或者250度的温度即可。烤好的菠蘿吐司表面酥脆、格紋漂亮,口味更令人驚喜簡直和菠蘿麵包一模一樣。想了解更多作法簡易又美味的食譜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菠蘿吐司下午茶吃起來!原始影片MASAの料理ABC的FBMASAの料理ABC的IG延伸閱讀金黃香甜鬆軟,無蛋、牛奶的純素法式吐司減肥也能放心吃!低卡健康清爽的優格藍莓蛋糕「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8-05 養生.聰明飲食
熱昏頭,流不出汗要小心!營養師公開「4杯防中暑飲料」 降體溫有感
最近天氣真的很熱很熱,中暑等熱急症,每個人都可能發生,但只需要多加注意,認真預防,就能不增加醫療負擔。預防中暑 補充5類飲品嫚嫚營養師指出,中暑常見的症狀像是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時會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真的非常危險,建議每天都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才是預防中暑最佳的方式。(推薦閱讀:中暑死亡率超過30%! 專家示警「2消暑飲品」恐害身體水分流失) 1、每天喝足夠量的水以體重x40 ml計算,例如: 60 kg x 40 = 2400 ml 2、從飲食中增加水分挑選水分多的瓜果類蔬菜入菜,增加水分攝取 3、下午茶吃消暑點心綠豆薏仁湯是大家熟悉清熱解毒的食物,不加糖吃是最好的,或者改加果寡糖代替 ,也能幫助消化道健康 4、番茄汁消暑解渴選擇無添加糖及鹽的番茄汁,喝起來更加的健康清爽、少負擔 5、無糖麥茶日本家庭在夏天常會準備無糖麥茶,只要喝250ml就能幫助加速體液循環,有助於降低體溫 延伸閱讀: ·中暑刮痧小心刮出壞死性筋膜炎!中醫曝「3忌」 這些人危險了 ·吃冰塊、喝冰水可以消暑嗎? 醫列「解暑&上火食物」:吃錯中暑風險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