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中秋吃烤肉月餅後心臟有灼熱感?當心是胃食道逆流!營養師曝3大危險因子,「3解方」助改善

PrimePlus健康設計家

大餐後心臟有灼熱感?當心是胃食道逆流。圖/本報資料照片
大餐後心臟有灼熱感?當心是胃食道逆流。圖/本報資料照片

聽健康

00:00/00:00

​結束了一周忙碌的工作,和三五好友在周末的時候一起去知名的咖啡店吃蛋糕、喝下午茶,好不愜意!但此時胸口竟突然傳來一陣燃燒感,喉嚨也像吞了一把沙子般難受。若你曾經有過這些情形,很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根據各大醫院就診及健檢紀錄來推估,全台灣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成人都曾有過胃食道逆流的困擾!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將惱人的胃食道逆流拒之門外呢?【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即將在今天的文章中為你解答!

胃食道逆流是什麼?

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指的是胃中的內容物如胃酸、食物,逆流到了食道、甚至是口腔、咽喉或肺部,造成黏膜受到胃酸的侵蝕,引發了如胸口灼熱、反胃、喉嚨砂礫感、吞嚥困難…等症狀。至於造成這現象的原因,在於食道與胃之間有一塊稱作下食道括約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的肌肉出現異常所致。當下食道括約肌正常運作時,它能透過開合來確保食物都順利的從食道進入胃中,且不會發生逆流的現象。但是當它發生障礙、閉合不全時,胃中的食物和胃酸就便很容易逆流回食道而引起上述的不適症狀。

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有很多,包含生活作息、壓力、飲食習慣、心理因素、疾病…等。為了能更好地掌握疾病發生的來龍去脈並制定治療對策,學者們在經過各種研究結果及統整後,歸納出了幾個胃食道逆流的重大危險因子:

.肥胖
研究發現,肥胖(BMI值>30)者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機率比體重正常者要高出2.5倍,這是因為肥胖者腹中的脂肪較多,擠壓到胃部空間,使得胃中的內容物更容易被「擠」回食道而引起胃食道逆流。

.吸菸與飲酒
像吸菸與飲酒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除了會損害胃腸道的黏膜組織外,還會使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減弱,無法有效阻隔胃酸逆流,自然就很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

.愛吃高脂高糖及刺激性的食物
高脂高糖及刺激性的飲食會使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變長,還會不停的刺激胃酸分泌,如果此時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又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大量的胃酸就會被逆流回食道而造成傷害。

【健康知識Plus劃重點】- 克服胃食道逆流3解方

想要有效減少胃食道逆流症狀出現的頻率,第一步就是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具體的方式,Sean已經在這一段幫大家整理好啦~一起來看看吧!

一、維持正常體重、戒除不良習慣

如上一段所述,肥胖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減重可消除體內脂肪,使胃中壓力降低,進而達到降低胃酸逆流的機會;戒菸戒酒則可以使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回復正常水準。

二、餐餐適量、避免刺激性食物

餐餐適量的目的,是為了不要讓胃塞入太多東西而引發逆流,如同一個裝滿水的氣球和裝了半滿水的氣球相比,裝滿水的氣球一定會更容易溢出水來的道理是類似的。

刺激性的食物,像是茶、咖啡、啤酒、巧克力、辣椒、炸雞排…等,都會造成程度不一的胃酸分泌及食道刺激,為了避免不適感增加,在生活中應減少接觸這類食物。

三、衣著寬鬆、飯後勿躺

過緊的衣物可能會壓迫胃部引起胃食道逆流,因此保持寬鬆的衣著可以幫助進食後,胃中的食物順利排空進入小腸。另外Sean也建議飯後不要立刻躺下,以免胃酸因為重力的影響而增加逆流的機會。

克服胃食道逆流3解方。圖/PrimePlus健康設計家
克服胃食道逆流3解方。圖/PrimePlus健康設計家

一般來說,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時,民眾通常都會跑去藥局購買胃乳片或是到腸胃科掛號,而醫師通常也會開立制酸劑給患者服用,目的是中和胃中的胃酸,減少胃酸對食道的侵蝕力。但藥物的使用只是一時的,若長期依賴則很可能影響到消化吸收的能力,反而會造成如腹瀉、便秘等其他問題。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還是得靠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正常的作息時間及適時的調解生活壓力!相信看完文章的你,已經學會如何顧好自己的胃囉!

延伸閱讀:

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

「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

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

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胃食道逆流 胃酸逆流 飲食習慣 括約肌 肥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