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08:55:26 牙科
習慣單側咬食 小心臉型不對稱
會影響口腔顏面的形狀與結構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的基因之外,後天的吞嚥咀嚼方式,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我們的一生中,牙齒的...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1-06-02 08:55:26 牙科
會影響口腔顏面的形狀與結構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的基因之外,後天的吞嚥咀嚼方式,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我們的一生中,牙齒的...
2021-06-01 18:05:54 預防自保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持續未見平息,人心惶惶之際民眾更加害怕去醫院,甚至考慮是否不要去醫院比較好。對此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疫情期間雖應盡量避免出入醫院,但如遇急症
2021-06-01 15:33:06 預防自保
國內本土疫情大爆發,各地陸續發生家庭群聚,家戶內傳染是確診一大因素,各縣市也陸續傳出「一家幾口都染疫」的事件,且台中市政...
2021-06-01 15:13:12 營養食譜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防疫警戒第三級延長至6月14日,大小朋友居家上班、上課,在家時間增加,國民健康署提供3款營養點...
2021-06-01 14:13:50 疫情數字
0601確診個案數、校正回歸分布縣市一覽 0501-0601 COVID-19 本土確定病例校正回歸數據 0501-0601 COVID-19 本土確定病例校正回歸分布縣市
2021-06-01 12:44:09 食安拉警報
愛美的人注意了!一款自自德國進口的「CH-ALPHA萊德膠原飲」,被衛福部食藥署驗出防腐劑超標,2187公斤的產品全數退...
2021-06-01 11:00:19 皮膚
你是否曾在皮膚下方摸到一團不會痛的腫塊,假使指頭出點力壓壓看時,會有些許移動。而且,甚至你可能發現不只一顆這樣的腫塊?到診所就診後,醫師告訴你說:「這是脂肪瘤。」那脂肪瘤到底要不要緊,我們一起來看看。
2021-06-01 09:22:41 運動健身
疫情嚴峻,越來越多人居家不出門,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健康。為了避免疫情擴散,所以居家是有必要的,雖然很多運動的場所、景點...
2021-06-01 00:41:00 婦產科
今年美國CIA的報告,台灣已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事實上,以專業生殖醫學醫師的立場,多年前就已知少子化是國安的一大危機,更重要的是,我們一直看到生育率降低的問題快速惡化,而且完全沒有改善的跡象,雖知
2021-06-01 00:37:00 生死議題
考試院前院長關中,曾是國民黨最重要的選情操盤手,是能左右選情的關鍵人物,在國民黨黨內人人稱他「關老爺」。 曾經叱吒一時的他,在70歲時卻遭逢人生最痛的喪女,80歲時又罹患淋巴癌。 但對於這
2021-05-31 20:06:07 黃軒
傳統菜市場,是COVID-19的窩 我們日常民生用品都在傳統市場裡,那些COVID-19病毒也是會聚集在那裡等著人類來接觸。 香港研究人員早在2006年針對傳統菜市場(wet market)做了一
2021-05-31 17:28:53 張金堅
早在去年12月30日台灣疫情指揮中心證實,在12月23日華航自倫敦返台班機其中一位少年入境發燒確認為台灣首例英國變種病毒感染者;其實在英國於去年九月,研究人員已發現此一新變異株,命名為B.1.1.7,
2021-05-31 17:11:36 預防自保
這段時間為了防疫,扣除必要性的外出,每個人都得過著足不出戶的生活,然而待在家裡除了滑手機、看電視,還能做些什麼新鮮事呢? 這裡提供120件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提供大家參考! 靜心觀察 1.觀
2021-05-31 14:05:27 疫情數字
0531確診個案數、校正回歸分布縣市一覽 0501-0531 COVID-19 本土確定病例校正回歸數據 0501-0531 COVID-19 本土確定病例校正回歸分布縣市
2021-05-31 13:04:11 周邊故事
「我兒子呢?我要找兒子」台北慈濟醫院一名80多歲的失智確診患者林奶奶(化名),入院後每天都重覆說著這句話,護理師在新北衛...
2021-05-31 11:10:00 糖尿病
糖尿病人口已超過200萬人,堪稱新一代國病,其分成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其他疾病引起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且超過九成的患者多屬於第二型。 (延伸閱讀/營養師帶你逛市場:
2021-05-31 10:46:09 非藥物治療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至今已一年多,國內疫情也提升至第三級,大家仍須遵守防疫相關規範,包含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等策略來降低感染風險。此外,為了降低傳染風險,也呼籲大家盡量待
2021-05-31 10:33:04 防疫懶人包
我國國內新冠疫情升溫,取得疫苗成為急迫課題。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證實,日本政府基於過去台日在大規模災害時曾互相援助,研議...
2021-05-31 10:01:42 黃達夫
超過30年,癌症是台灣死因之首位。雖然,癌症醫療的成效愈來愈好,但是,也愈來愈昂貴,如今,已占健保支出的六分之一,健保實...
2021-05-31 09:22:16 預防自保
新冠疫情嚴峻,去年歐美國家抗疫的混亂狀況,似乎已在台灣上演,讓許多人心情緊繃。彰化縣四季心診所心理諮商師蘇琮祺提醒,非常...
2021-05-31 09:06:07 預防自保
台灣本土疫情嚴峻,確診從原先的個位數攀升至破百位,疫情何時終結無人知曉,我們現階段只能靠自我防疫措施自保了。 在這疫情圍繞的公共場合中僅戴好口罩、勤洗手就能防護病毒的入侵嗎?而病毒又是怎麼樣
2021-05-31 06:26:00 肺癌
很多老菸槍在戒菸門診總是滿口答應戒菸,但往往一出了診間就反悔,台中榮總評估發現,參與過戒菸門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仍有50%斷斷續續在抽菸,因此戒菸應與專業科別結合,在患者的疾病治療流程
2021-05-31 01:41:10 慢病預防
台灣吸菸盛行率十三%,但心血管、神經、胸腔等專科醫師一致表示,吸菸是各種慢性病的高度危險因子,若不盡早戒菸,慢性病隨時來...
2021-05-30 14:27:50 疫情數字
0530確診個案數及分布縣市一覽 0501-0530 COVID-19 本土確定病例校正回歸數據 0501-0530 COVID-19 本土確定病例校正回歸分布縣市
2021-05-30 13:56:46 林思偕
「你還好嗎?」這是我看診例行的開場白。
2021-05-30 12:03:08 周邊故事
當紐約州確診病例突破2400萬例的那一天,我知道不能這樣比,不能一直想成這數量就等於是台灣每個人都確診的數字,但我只能用...
2021-05-30 11:37:13 預防自保
本土疫情嚴峻,雖然非必要別出門,但基本的民生消費還是得維持。醫師顏俊宇過去曾在臉書分享,到市場買菜時應該要注意9點,包括保持社交距離,還有買東西時應該要快狠準等等,防止沾染病毒。
2021-05-30 11:13:15 預防自保
台灣的新冠肺炎確診者愈來愈多,其中多屬輕症。未來將有更多從新冠肺炎中康復的人,急於恢復正常生活,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運...
2021-05-30 11:00:34 預防自保
因為憂心疫情導致的失眠問題愈來愈嚴重,但睡好覺卻是避免染疫的最好方式之一。一項新研究指出,晚上充足的睡眠,可以減少感染新...
2021-05-30 09:53:26 預防自保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防疫警戒第三級延長至6月14日,民眾在家上班上課,減少外出,食、衣、住、行,乃至返家,都要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