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14:02:26 楊定一
楊定一/慈悲心 讓氣脈暢通
【元氣周報/楊定一】 自古以來,各文化都強調人是完整的生命體,除了形體以外,還存在著更高層次的意識體。古老醫界專家也一直很重視意識體或情緒體等微細體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不論是醫學臨床或教學上,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14:02:26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自古以來,各文化都強調人是完整的生命體,除了形體以外,還存在著更高層次的意識體。古老醫界專家也一直很重視意識體或情緒體等微細體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不論是醫學臨床或教學上,
2014-09-23 14:02:25 李偉文
【元氣周報/李偉文(牙科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元氣周報已發行100期,在這將近兩年的日子裏,我們是否隨著每個星期的元氣,更有活力的面對自己的人生呢? 對於時間的長短,隨著心境不同往
2014-09-23 14:02:24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一年之始,最常聽到的祝福吉祥話應該就是「身體健康」!這也是人人一生中追求的重要目標;每一年我們都一再許下相同願望,期待自己能夠得到真正健康,遠離各種病痛與不適。然而,大部分
2014-09-23 14:02:23 精華區
【元氣周報/戎撫天】 認知決定態度、態度決定命運。 去年七月因心律不整暈眩而摔倒,就醫後裝了心律調節器。出院第二周就恢復運動,先快走,第三周恢復跑步。節律器讓我的心臟跳動順暢,跑起步來更有力道
2014-09-23 14:02:22 李偉文
【元氣周報/李偉文牙科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春天到了,在充斥著政治與八卦的新聞中,看到高速公路讓道給紫斑蝶過的消息,很高興也覺得很溫暖。 三年前高速公路局開始在每年紫斑蝶從度冬的山谷
2014-09-23 14:02:21 精華區
【元氣周報/戎撫天(專欄作家)】 《EQ》作者丹尼爾‧高曼最近發表的文章指出,持續穩定的禪修訓練可改變人類腦部活動,讓人產生如慈悲、同理心等正向能力,這是認知神經科學家過去無法想像的。 高曼和
2014-09-23 14:02:20 李偉文
【元氣周報/李偉文牙科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今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40周年。1970年,美國有幾千萬個民眾走上街頭為地球發聲,促成全世界第一個環保署的成立。隔了40年,全世界的環境
2014-09-23 14:02:20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所有古老的文明都認為「心」是智慧和精神成就的源頭,也都認為心與穩定情緒和精神有關,所謂「心胸開闊」的人,正是穩定而成熟的人。 心更被視為我們生命福祉基礎的各種情緒的核心,
2014-09-23 14:02:13 精華區
【元氣周報/戎撫天(專欄作家)】 三年前,受邀參加一場封閉式新書發表會,作者夫婦研究療癒多年,寫了一本「還我本來面目——如何接納自我和欣賞生命」,當場為受邀來賓進行療癒。作者賽安慈夫婦用呼吸法導
2014-09-23 14:02:13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我們常聽到一些傳播正確健康知識的口號,像是:「要健康,就要停止令你生病的習慣。」雖然許多人都能同意這個說法和背後的道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克服自己的原始欲望和後天養成的感官
2014-09-23 14:02:03 李偉文
【元氣周報/李偉文(牙科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當我看著銀幕上一個留著大鬍子的粗獷男生在異鄉的旅館房間中緩緩說著:「很多個夜晚我一個人開車回家,很想找個人說說話,翻遍了手機電話簿又放下
2014-09-23 14:02:01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人生來就具有「改變」的力量。事實上,這也正是使人類進化的最大驅動力,讓我們可以不斷適應環境改變而順利生存。 同樣的,我們想要戒掉壞習慣其實也不難,只是我們忘記天生擁有這項
2014-09-23 14:02:01 精華區
【元氣周報/戎撫天】 閱讀城市樂趣無窮,只要用心,熟悉的地方也可以發現令人驚喜的細緻,或有用的資訊。到陌生城市旅行,更該細細閱讀,享受驚喜。閱讀城市的方法很多,我格外喜歡用汗水閱讀——長跑。
2014-09-23 14:00:24 張天鈞
【聯合報/張天鈞】 記得幾年前,我當台灣臨床細胞學會理事長時,邀請國際細胞學會出版的「細胞學雜誌」的總編輯來台灣演講,會後與內人招待她到陽明山竹子湖飲茶和賞花,並將剩下的茶葉讓她帶回去,還買了一
2014-09-23 14:00:23 陳豐偉
【聯合報/陳豐偉】 財經雜誌報導成功故事時,常寫說男女主角從一開始就很堅持自己想法,即使瀕臨失敗也不改變,最後終於遇到轉機迎向成功。一將功成萬骨枯,其他那些被擊敗的老二、老三或提前出局者呢?他們
2014-09-23 14:00:17 性別議題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 研究發現,白人容易為其他種族異性吸引,白種男人喜歡亞洲(黃種)女人,白種女性則偏愛黑人男性。 英國卡地夫大學研究團隊招募40名大學生,年齡介於18至30歲,包
2014-09-23 13:59:47 劉秀枝
目前台灣很多家庭遇到的難題:「年邁的雙親由誰照顧?如何照顧?為什麼受寵的是兒子,但父母卻常是女兒在照顧?住在國外的子女是否也該分擔責任?」
2014-09-23 13:59:37 劉秀枝
一般人快樂出國出遊,不太願意想到可能的病痛和意外,其實這些事件比想像中的多。根據克里夫蘭醫學期刊2010年的一篇文章,美國人到開發中的國家旅遊,約三到五成曾有過病痛,以腹瀉和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導致在兩星期的旅遊中損失三天行程。
2014-09-23 13:59:36 張天鈞
許多醫生還抱怨病人都看不完了,哪還有時間停下來休息......後來年紀愈來愈大,才發現看門診中場休息的重要性,因為這樣可以保持頭腦清新,才能給病人做最好的治療決策。
2014-09-23 13:56:49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記者張耀懋/報導;諮詢對象/彰化秀傳醫院高級健檢中心主任謝立偉、永和耕莘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洪淩鈺】 健康檢查後,雖然醫師解說得口沫橫飛,可是總來不及筆記,一拿到報告,往往被裡面一
2014-09-23 13:56:49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翁碧崎/翻譯;資料來源/TIME.COM】 美國醫療體系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它最大的問題是設計來回應疾病而非預防疾病。根據聯邦基金(Commonwealth Fund)的保健研究基金
2014-09-23 13:56:48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記者莊琇閔/報導】 MRI腦部磁共振造影及血管檢查,可了解腦部組織,早期發現及評估是否有腦血管疾病引起之微小梗塞、腦瘤、腦血管異常、血管瘤、腦萎縮、腦實質病變,提供醫師早期治療及預防
2014-09-23 13:56:47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記者莊琇閔/報導】 惡性腫瘤已連續24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即使治療科技不斷進步,但台灣地區平均每8分40秒就有一人被診斷罹患癌症,平均每4人死亡就有1名死於癌症,國人無不聞「癌
2014-09-23 13:56:46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記者莊琇閔/報導】 要花多少錢做健檢,對有些人來說不是問題,能夠及早準確檢驗出身體疾病,才是他們最在意的。各醫院為了拉攏M型這一端的客戶,不惜斥資購買新式儀器,提供更快速、更精確的
2014-09-23 13:56:45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記者莊琇閔/報導】 「頂級健檢全套20萬元」、「台商回台一日高階健檢」……醫療院所為了爭取健檢客源,紛紛推出「重兵器」,而少了高階檢查儀器助陣的基礎健檢,相較下簡單許多,若用牛肉麵
2014-09-23 13:56:45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記者莊琇閔/報導】 基礎健檢外,常見追加項目包括抽血檢查腫瘤標記、胃鏡、大腸鏡等。 胃鏡:是診斷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是否有發炎、潰瘍、腫瘤病變的重要利器。 大腸鏡:可觀察大腸病變
2014-09-23 13:56:43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敏盛Elsye健康美學中心提供】 「感覺最近壓力好大喔!」在外商公司上班的艾咪,上班時用MSN跟好朋友抱怨。「你累了嗎?」這個機能飲料廣告用詞,說中了很多上班族的
2014-09-23 13:56:43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根據衛生署資料,大台北地區小一學生,19%有氣喘,成人氣喘比率則是7.7%,醫師推估,台灣可能近兩百萬人患有氣喘。 兒時沒過敏 長大不過敏? 家裡小朋友有
2014-09-23 13:56:42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哈佛健診執行長王欽堂說,健康成績單,稱得上是迎接新一年工作的保障,預算不多的人,建議可透過健診線上問診系統,從個人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及症狀等,或電詢專業人員,
2014-09-23 13:56:42 聰明做健檢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爬樓梯時,氣喘噓噓,關節隱隱痠痛;以前一覺到天亮,現在半夜要起來上廁所好幾次,心中不免問:「我真的老了嗎?」 要如何抗老 儀器告訴你 健檢診所深知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