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照顧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句話聽在失智症患者的家屬耳哩,想必更有深刻的感觸。 因為失智症是大腦病變的疾病,許多時候,我們熟悉的家人好像「完全變了一個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林思偕小時候常咳嗽,媽媽在附近藥房買「感冒藥水」, 一種含許多不明成分的濃稠液體,要我喝下。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許金川一位老先生老是去醫院。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精華區台灣本土疫情自4月初爆發至今,Omicron確診人數突破340萬人,約占人口數14.6%,本波疫情最高點是5月27日的9...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鄒頡龍「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1987年出版的小說,至今暢銷超過千萬冊。2010年法籍越南裔導演陳英雄拍攝成電影,入圍...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楊定一這兩三年來,COVID-19一直是全世界健康議題的焦點,相關的公共衛生辯論也是熱門話題。但很少人注意到肥胖、代謝異常、慢...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許金川病人:「幫我檢查一下,我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潘懷宗全球每年約有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當患有糖尿病後,其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又會比一般人增加2~3倍。近幾十年來,受這兩種疾病影響的人數一直在持續增加中,必須積極加以控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張金堅截至6月22日新冠肺炎全球確診人數已高達537,388,235人,雖然全球的疫情包括台灣在內已漸趨緩,加上疫苗覆蓋率已經普遍,住院及重症人數也已逐漸減少,根據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分析,未來新冠病毒將會流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精華區全民健保被譽為台灣之光,但自1995年上路至今始終存在一個落伍又難解的現象:「住院照顧不關醫院的事,家人得自己想辦法。」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許金川老公:「妳去哪?」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黃達夫我在1969年在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獲教職後,1972年搬進自己蓋的住家,至今已經50年,不知不覺中,就累積了許多舊物。近...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傅志遠醫療工作這些年,我觀察到民眾對於醫療保險的理解比過去成熟。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林頌凱膝關節疼痛是我門診病人中最大族群,尤其退化性關節炎更是大宗。病人在意的不只是疼痛本身,還有因疼痛而導致的不便,更擔憂會不...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許金川疫情嚴重,為了清零,某公安部門貼了公告:「今晚開始,夫妻必須分床睡,分開吃飯,不准親嘴,不許擁抱。」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
精華區2021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車用晶片產能嚴重不足,許多國際汽車大廠陸續減產或停工,不僅影響產業成長及員工生計,甚至...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許金川一人染疫,求診。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李偉文「歲數從來不是重要的事,身體軀殼會老去,但心和靈魂永遠不會。」陳維滄董事長雖然這麼說,但他的外表怎麼看也不像84歲的人,...
用不修行的方法修行 名醫揭「走路的人」療癒祕訣
吳佳璇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的日本四國遍路分段徒步旅行被迫暫停。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許金川老闆:「你怎麼每天中午才來上班?」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陳亮恭肆虐全球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台灣已進入新的共存減災階段,雖說這是各國共同經歷的過程,大量增加的確診個案與衍生醫療需求成為關...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精華區新冠病毒肆虐已超過兩年,全世界迄今已有5.2億染疫人口,約占全人類6.5%(根據維基百科,至2022年5月1日,世界人口...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劉秀枝近日COVID-19確診人數飆升,為了減少群聚感染,許多活動都取消或改為線上視訊,但是我每星期的兩個戶外健行活動都仍維持...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許金川身心科門診,老婆帶老公來,投訴老公。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李伯璋過去幾年來,在衛福部長陳時中支持下,我們建置醫療資訊分享(MediCloud)平台,讓診所可看到大醫院所做各項檢查,為分...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下班回來,老婆劈頭就罵:「都是你啦!叫你不要,你偏偏要靠過來!」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張金堅截至5月9日全球已有5.14億人確診,且有626萬人死亡,大部分個案均屬無症狀或輕症,目前在台灣境外確診個案人數持平,已有下降趨勢,可能反映出國外已接近社區族群保護力的水準,反觀國內確診人數激增,目前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精華區全球深陷新冠疫情風暴兩年多,當Omicron挾帶高度傳染力席捲多國,經濟復甦的盼望與低致病性的特性,讓許多國家紛紛宣布回...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林靜芸阿菜是47歲的職業婦女,有兩個小孩。她與丈夫的兩份薪水,光是應付一家四口的開銷就很吃緊。阿菜不敢有任何個人花費。她長期坐...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洪惠風「尤金‧布朗渥說LDL(低密度脂蛋白、壞的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不久前台灣心臟學會演講中,江晨恩教授這樣跟大家說,江...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許金川醫院掛號台。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精華區「王醫師,請問我可以用標靶治療嗎?」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林思偕我是醫師。我能從病歷上的數據、螢幕上的影像,了解疾病的機轉,問題之所在。但總是不太能領略病人生病時所受的苦。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王家來了一個外傭。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楊志良全民健保是台灣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從1995年實施以來,已27年;如果從1988年規畫開始算起,已經超過34年...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鄒頡龍我喜歡電影,透過電影認識文學、音樂、歷史。為何對電影有如此強烈特殊的情感?我想與兒時和父親一起看電影那段美好的時光有關。...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楊定一許多朋友面臨各種衰退或遭逢疾病威脅時,第一個想到的問題通常是:那麼,現在應該怎麼吃才好?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許金川一男一女走進診間。
傅志遠/醫療上的同理心
傅志遠我目前服務的機構,是一級教學醫院與醫學中心,在此之前,我也曾在幾家基層醫療院所工作,對各層級的甘苦都有體會。
五十肩與肩旋轉肌病變怎麼分?名醫林頌凱揭2疾病能否治癒的關鍵
林頌凱肩關節是人類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但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關節。五十肩和肩旋轉肌病變是造成肩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兩個原因。而臨床上...
許金川/肚子大了是喜還是憂?當心肚子內有腹水,癌症轉移到腹腔內!
許金川一次聚會,聽到隔壁談話:「我一定會把她肚子弄大起來!」是一個男的,說得很有把握的樣子,只見旁邊男士一直點頭致謝。
潘懷宗/美國史上第二個接受全臉移植,換臉11年後公開露面說了這句話
潘懷宗相信大家都知道死後可以捐贈器官,但你知道嗎,「臉」也是可以捐贈的,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郭耀仁主任的調查顯示,台灣人對換臉手術(Face Transplant)的相關資訊相當缺乏,而且,相對於器官捐
謝向堯/到底該急救或放手?人生最後一哩路如何決定
謝向堯如果預知自己的命運將不長久,你將如何決定人生?
吳明彥/健保總額浮動點值 隱藏醫療危機
精華區大家認為台灣健保成績傲人,這是引用經濟學人西元2000年排名,當時台灣全球第二,能有這樣的好成績,是1980至2000年...
許金川/盍各言爾「痔」 便血知真相?
許金川子曰:「盍各言爾志(「痔」)?」
黃達夫/價值醫療 是醫界與民眾共同支持的時候了
黃達夫癌症之所以被稱為「萬病之王」,就是因為,它是所有疾病當中,最複雜、最困難瞭解的疾病,它會發生在全身各個器官,也會從一個器...
李偉文/越活越自在
李偉文大提琴家馬友友曾說:「我之所以能在演出前保持平常心,是因為我已經到了一定的年紀,不需要再證明自己有多優秀。」
難以直視的人生陰影:糖尿病患承受的心理壓力 遠超過一般人想像
吳佳璇春節連假一過,瓊華起了個大早,成為我上午診第一位病人。
許金川/「怎麼我的醫師走了?」醫師替病人看病,忘了自己也會生病!任何人都要顧好自身健康
許金川門診掛號櫃台前。 女病人:「小姐,我的命怎麼那麼苦啊!」 櫃台服務人員:「怎麼了?」小姐安慰她。 女病人:「怎麼我要看的醫生都走了?」 「前一陣子在別家醫院看了十幾年的醫師才走
閻雲/CAR-T細胞治療 期待更多癌患受惠
精華區2010年夏天,比爾路德維格(Bill Ludwig)和道格歐森(Doug Olson)正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