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 焦點.用藥停看聽
搜尋
食藥署
共找到
1843
筆 文章
-
-
2022-09-24 醫療.牙科
假牙黏著劑主成分含「毒澱粉」?教你假牙黏著劑正確使用6大步驟
台灣高齡人口眾多,戴活動假牙的比率逐年增加,除了清潔問題之外,還需使用黏著劑讓假牙與牙床密合,減少搖晃,影響食慾。牙科醫師表示,如果能夠維持牙床健康,不致萎縮,就可減少使用假牙黏著劑,避免不必要的化學汙染。前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理事長、開業牙科醫師黃斌洋表示,並非每個使用活動假牙的民眾都需要黏著劑,如果牙床條件不錯,活動假牙設有吸盤效果,是可以不用塗抹黏著劑,就能安穩地享用美食。但大部分使用活動假牙者牙床狀況都不好,無法與假牙緊密吻合,如果沒有使用黏著劑,吃東西,就會覺得搖晃,使不上力,因此,飯前在假牙點上3個綠豆大點的黏著劑,套上牙床上,用力一按,就成為眾多銀髮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黃斌洋提醒,在開始使用假牙黏著劑之前,應先徵詢牙醫師的專業意見,可避免因為過度依賴或濫用假牙黏著劑,而造成細菌滋生。事實上,黏著劑的主要成分為「順丁烯二酸」,也就是幾年前喧嘩一時的「毒澱粉」,不過民眾也不用過份擔心,畢竟假牙黏著劑的「順丁烯二酸」用量極少,民眾只要在購買時選擇知名大廠品牌,則相對安全。最後,食藥署也提出正確使用假牙黏著劑6大步驟,分述如下:1.將假牙內側面用牙刷和清水洗淨並擦乾。2.去除口內的黏著劑和食物殘渣,可用毛巾或紗布沾溫水擦拭較易清潔。3.取少量假牙黏著劑塗布於假牙的內側面。4.將假牙放入口腔定位,用手輕壓假牙數秒,讓假牙黏著劑均勻散開。5.用紗布將溢出的假牙黏著劑擦拭乾淨。6.晚上睡覺前應將假牙取下,並以溫水將假牙上的黏著劑和食物殘渣清潔乾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9-23 醫療.自體免疫
異膚療效大躍進 醫病溝通採精準治療勿自行停藥
近來季節交替,正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時期,但有時病患常擔心副作用和抗藥性而未規律用藥。醫師提醒,近年治療大躍進,病人會有更多選擇,部分藥物雖有副作用,但都可以預防,並可透過定期監測與劑量調整,醫病溝通選擇最適合的治療,病人不必太過焦慮,更不宜擅自停藥反而影響治療效果。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彥如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分為局部與全身性,前者用藥有外用保濕劑、濕敷療法、類固醇藥膏、外用免疫抑制劑和抗生素藥膏等,全身性療法有口服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等,部分病患亦會視情況使用抗組織胺、口服抗生素等。大多數外用及口服藥物不會產生抗藥性,唯有當病人皮膚因搔抓出現傷口導致細菌感染時使用的抗生素,若沒遵循醫囑自行停藥才可能出現抗藥性,建議病人仍應把每次醫師囑付的療程做完,不要吃吃停停,才能加強整體的療效。使用免疫抑制劑 應定期回診監測許多中重度病人服用免疫抑制劑,副作用問題也常讓患者擔心。陳彥如醫師表示,免疫抑制劑也分局部和全身,局部藥物包括: 醫立妥、普特皮、適健膚,能改善皮膚發炎及搔癢感,部分病患於塗抹初期可能出現灼熱、刺痛感,但通常不太嚴重且短暫,而且這些免疫抑制劑很快能發揮作用,也不像類固醇會造成皮膚萎縮,故較適合長期使用。至於全身性的免疫抑制劑,陳彥如醫師表示,目前有多種常用藥物,部分藥物會造成白血球低下、影響肝腎功能、口腔潰瘍、血壓上升等問題,不過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通常高劑量下才會發生,臨床上醫師會依病患狀況挑選適合的藥物,病患亦應配合醫師建議的藥物劑量及頻次,規則返診追蹤,便可降低不良反應風險,不用過度擔憂。陳彥如醫師提醒,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病患應定期抽血監測肝腎功能及白血球,針對初次使用的患者,醫師會安排在一個月內回診了解是否有副作用,接下來每一至三個月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及白血球,患者平時也要養成固定量血壓的習慣,可降低血壓升高的風險。她也說,免疫抑制劑用藥初期醫師會從低劑量開始慢慢增加劑量,部分藥物則是可將藥物劑量拆成早晚各服用一次,待觀察確定患者沒有副作用風險時,再調高劑量。也因為副作用讓患者擔心,常有病人自行停藥。陳彥如醫師說,病患若只是一些輕微的不適例如腸胃道不舒服,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停藥,若任意自行停藥,因免疫抑制劑要在服用一段期間之後才能發揮效果,如果中途停藥,整個療程需全部重來。最重要的是病友一定要規律回診與定期監測,有任何問題應盡快提出與醫師討論,若規劃長期出國無法回診的病患,預計開始服用免疫抑制劑,則建議在當地就醫評估後再開始服用免疫抑制劑,以免無法監測而衍生風險。新藥病情控制佳 監控降副作用風險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在生物製劑上市後,讓病情控制更好,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12歲以上中重度患者,也獲得健保有條件的給付,最近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也陸續上市,這些新的治療方式都成為異膚患者未來的希望,患者用藥一至兩周後皮膚病灶明顯進步,對人際關係改善甚多。之前臨床研究發現,不論是生物製劑或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都有不良反應,生物製劑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不適及結膜炎等,通常使用局部外用藥物就能改善。而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的副作用則包含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血球低下、帶狀皰疹等,個案的使用上會稍微受限。陳彥如醫師指出,在臨床上上述副作用很少見,醫師也會定期為患者做監測,而且口服便可達療效,特別適合懼怕打針的患者。而若為年長患者或曾發生帶狀疱疹的患者,則可優先考慮使用生物製劑。而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在進行治療選擇前,與醫師建立良好的溝通,建立醫病共享決策,治療開始後應規則追蹤,尤其新藥上市後,食藥署也會要求醫師進行「風險管理計畫」,在最大化療效的同時也降低副作用風險,達到全人精準治療。
-
2022-09-21 焦點.用藥停看聽
瘦瘦針恐釀急性胰臟炎?食藥署提醒:這些降血糖新藥有風險
國內超過220萬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藥物發展快速,近年2款新型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除了不易出現低血糖副作用,還有心血管保護及減重效果。不過食藥署提醒,新一代降血糖藥物近年有接獲疑似藥物引起急性胰臟炎的個案,建議民眾服藥前應諮詢專業人員,並配合醫囑按時服藥。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我國糖尿病患者中以第二型糖尿病較多,且男性發生率較女性高。而有糖尿病患者,同時也可能有高血壓、高血脂、癌症等共病存在。近年糖尿病初次發病更有年輕化趨勢。食藥署指出,新一代降血糖藥品「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 inhibitors)」和「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GLP-1 receptor agonists)」,除不易出現低血糖的副作用,還額外提供心血管保護及減重的效果。雖副作用較低,但近年接獲疑似因GLP-1受體促效劑導致急性胰臟炎之藥害救濟申請案。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患者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可能伴隨腸胃道不適,像是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若有家族性髓質甲狀腺癌、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的患者,因禁用GLP-1受體促效劑類之抗糖尿病藥物。且服藥期間,若有胰臟炎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使用SGLT2抑制劑或GLP-1受體促效劑,雖然可以達到降低血糖及控制體重的效果,但SGLT2抑制劑可能會提高生殖器和泌尿道感染、骨折和酮酸中毒的風險。王治元提醒,若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腹痛及不尋常的疲倦、嗜睡或昏迷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若使用SGLT2抑制劑後,出現呼吸急促、全身倦怠、痠痛等,也要告知臨床醫師,求證是否為藥物副作用。SGLT-2抑制劑:為新一代口服降血糖藥,透過抑制腎臟回收尿液中的葡萄糖,讓糖分經由小便排除人體外,進而達到降血糖的效果。SGLT-2抑制劑除了可以降血糖之外,還會透過減少腎絲球壓力等機轉,直接達到保護腎臟的效果。不過用藥後血中的糖類濃度降低,會增加食慾,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患者使用藥物2年後食慾增加,體重反而回升。GLP-1受體促效劑:為新一代口服降血糖藥,又稱為「瘦瘦針」,透過2種機轉方式達到減重效果,包括「讓胃排空時間延長,不覺得飢餓」,另一則是「抑制下視丘食慾中樞,降低吃東西慾望」。不過一但停藥,體重可能因「溜溜球效應」反彈回來。控制糖尿病要多管齊下,不只靠藥品,仍須配合規律飲食和運動、控制體重。王治元建議從睡眠、運動及飲食3面向改善生活型態,晚上9、10點即可就寢,每日要睡7到8小時,根據過去研究,中午稍作10到30分鐘午休,也是良好生活型態之一;根據研究,每天運動累計20到30分鐘,即可預防身體退化及慢性病,像是走操場、公車捷運站提早一站下車,簡單走路10分鐘都是很好的運動。飲食習慣也是控制血糖重要因素。王治元說,現在營養控制與過往不同,不再用規範「吃幾碗飯」、「吃什麼菜」,而是依照個人愛吃、常吃的食物類型,從中抓取適合分量來控制血糖,達到健康生活型態。食藥署呼籲,凡藥品必有其風險,需透過合法管道取得,不可為達到快速效果而私下購買、自行併用藥品。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皆屬於醫師處方用藥,使用前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了解用藥的風險與效益並主動告知醫師目前所有服用的藥品、藥品過敏史、病史,配合醫囑按時服藥,才是確保用藥安全之道。食藥署提醒用藥安全五重點:1.正確且安全地使用合法藥品2.凡藥品必有其風險3.發生藥品過敏或不良反應時立即回診就醫4.用藥期間注意身體反應5.藥害救濟有保障提醒民眾在合法正當情況下使用藥品,若導致副作用或住院、死亡,可申請藥害救濟。藥害救濟諮詢專線:02-2358-4097或上藥害救濟基金會(www.tdrf.org.tw)官網。家人有使用降血糖藥,是否含有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根據食藥署提供資訊,SGLT2 抑制劑常見藥物成分名包括Canagliflozin、Dapagliflozin、Empagliflozin與Ertugliflozin。如果您或家人有使用降血糖藥,若想查詢服用藥品是否含有SGLT2 抑制劑,歡迎查詢元氣網藥物百科。例如:‧查詢含「Canagliflozin」成分藥物‧查詢含「Dapagliflozin」成分藥物‧查詢含「Empagliflozin」成分藥物‧查詢含「Ertugliflozin」成分藥物GLP-1受體促效劑藥物成分包括:Dulaglutide、Exenatide、Semaglutide和LIRAGLUTIDE。透過元氣網藥物百科查詢:‧查詢含「Dulaglutide」成分藥物‧查詢含「Semaglutide」成分藥物‧查詢含「Liraglutide」成分藥物若您或家人有使用藥品問題,想查詢服用藥品成分,歡迎查詢元氣網藥物百科。
-
2022-09-20 醫療.感染科
疫情緩邊境開放 400萬人恐染流感?莊人祥曝3招預防
國內今新增本土病例4萬4500例,相較上周二減少2295例、降低4.9%,不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昨示警,疫情趨緩搭配邊境開放,過去2年造成的「免疫負債」將反撲。且疾管署統計,9月第三周就監測到89例流感陽性,包括A型80例、B型9例,今年有可能是「流感大年」,流行率將落在15到20%,400萬人會感染流感,且未打疫苗者同時得到新冠和流感,重症率會多出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會影響國家地區流感流行主要與緯度有關,台灣屬於亞熱帶、熱帶國家,在過去沒有新冠疫情流行期間,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流感,後來因為新冠疫情,民眾大多戴口罩,加上檢疫14天,因此2020、2021年幾乎沒有流行流感或流感重症。莊人祥說,今年新冠檢疫改為3+4天,天數減少,日前已觀察到流感「蠢蠢欲動」,雖然短短幾周監測到80多個病例,但相較過去流行「都算少」,而過去2年沒有流行流感,國人體內沒有感染流感,今年10月1日起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藉此鼓勵符合接種對象的民眾,10月1日起可以排接種。若未來邊境開放、民眾規劃過年或連假期間出國旅遊,不是公費對象者,也可以參考自費流感疫苗接種。至於今年流感是否會大流行?莊人祥說,我相信會因邊境開放,當然有可能會有一波流行,若要避免流行,最重要是「盡快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也是保護自己方式。有診所醫師憂心會篩檢到新冠肺炎患者,傳出不太願意幫忙患者篩檢流感,可能因此造成黑數?是否有機會發放流感試劑給一般民眾?莊人祥說,根據食藥署說法,目前並沒有家用流感試劑,除了沒有任何廠商申請,加上流感快篩試劑敏感度約60到70%,反而新冠快篩試劑敏感度有90%。莊人祥說,醫師在流感季時,不一定要看流感快篩陽性與否來決定是否給予克流感藥物。目前流感檢測仍在醫院端執行,且健保皆有給付,民眾若發現有類流感或新冠症狀,第一時間可以用新冠快篩檢測,若陽性,就依照陽性確診步驟處理;若陰性,但民眾仍有疑慮,可以帶著陰性檢測結果到診所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流感快篩或其他診療。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年4、5月起開放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時,各類藥物都有一同做評估,通常是具有高風險因子的民眾,較容易同時感染流感與新冠肺炎,若本身有使用慢性病藥物者應注意,反而開立克流感和口服抗病毒藥物沒有特別要注意的地方。不過若感染流感及新冠又出現肺炎,因這2疾病都可能出現肺炎,建議應再鑑別診斷,也有靜脈注射藥物可以選用。
-
2022-09-18 養生.聰明飲食
有黑斑還能吃嗎?專家詳解柿子營養成分及4項簡單選購要領
每年9到12月左右,是柿子產季,新竹、苗栗、台中及嘉義縣,是台灣柿子主要產地。柿子可大致分為澀柿及甜柿;柿餅則是去皮後的澀柿,用自然日曬、風乾,逐漸脫去澀味跟水分。營養成分/甜柿維生素A、C含量最多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師張雅芳指出,柿子的營養價值很高,維生素A、C含量多,也是柿子另一大特色。色澤橙紅的甜柿,維生素A含量比脆柿高,與枇杷、芒果含量差不多;而維生素C,甜柿表現同樣比脆柿好,在水果界相當突出,可與芭樂媲美,比柑橘含量更豐富。對健康的好處/營養豐富 膳食纖維多成熟的柿子中含碳水化合物15.2%,其中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及果糖,這也是柿子吃起來很甜的原因。柿子富含β-胡蘿蔔素及鉀、磷、鐵等礦物質,與少量的蛋白質、脂肪及膳食纖維,豐富的膳食纖維還可以幫助腸胃蠕動,味甘多汁又健康。柿餅表面的白色粉末稱為「柿霜」,是糖分的結晶,也是中藥材。在《本草綱目》就有記載:「柿子味甘,性寒,能消熱去煩、止渴生津、潤肺化痰、治療熱咳。」如何聰明吃/飯後食用 不宜空腹吃農委會分享了四項柿子的簡單選購要領:色澤均勻、果面乾淨、萼片鮮綠、果型大且飽滿。常溫儲存約可保存一至二星期,放冷藏則可維持脆度。如果柿子放得太軟了,進冷凍庫還可以做成「冷凍甜柿」的吃法,加點水打成冰沙,或把吸管插進果實裡直接吸都很美味。若發現柿子有黑斑,不必擔心。農委會表示,甜柿果實成熟期遇到高溫就容易有黑斑;部分甜柿當種子引起脫澀時,果肉也會有黑褐色斑,都只影響外觀賣相,不影響食用安全。張雅芳表示,柿子口感較澀,是因單寧酸含量較多,單寧酸會影響胃酸分泌,最好飯後食用,不宜空腹吃。誰吃柿子要小心單寧酸會影響鐵質吸收柿子的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影響鐵質吸收,有貧血的人,最好不要吃太多柿子,淺嘗即可。另外,柿子屬於高鉀食物,根據食藥署說明,若柿子同時併服保鉀利尿劑、心血管用藥等,可能會引起藥品與食物間的交互作用,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所以也建議分開食用。高鉀水果 腎臟病患不宜另外,柿子鉀含量高,須限鉀的腎臟病患,不建議食用。脫水後的柿餅,維生素A、C會耗損,礦物質較不會流失,限鉀的腎臟病患也不宜吃。一個拳頭大小的柿子熱量約130大卡,100公克的柿餅則有約196大卡的熱量,糖尿病患要視飲食計畫,計算食用量。營養師推薦柿子食譜蔬果甜柿沙拉食材:小黃瓜2條、蘋果1顆、牛蕃茄1顆、脆甜柿1顆、堅果1湯匙醋醬:玫瑰鹽1小匙、現磨綜合胡椒1小匙、初榨橄欖油1大匙、水果醋2大匙(也可用新鮮檸檬汁或紅酒醋)作法:1.先將醋醬調勻後備用。2.將蔬果洗淨,削皮後切小塊狀,置入容器中。3.將蔬果丁和堅果與醬料拌勻即可享用。柿餅燉素雞食材:素雞1隻、紅棗6顆、枸杞適量、當歸1片、柿餅3顆、鹽適量作法:1.柿餅用手撕成塊。2.素雞切成大塊備用。3.素雞與柿餅、中藥材放入鍋中,加水高過材料,用大火煮開,改小火燜煮40分。食譜/營養師張雅芳、廚師黃綉月提供
-
2022-09-18 養生.聰明飲食
喝康普茶瘦肚、維持腸道健康?營養師提醒康普茶不宜空腹喝
近年健康風潮興起,愛喝手搖飲的台灣人也開始迷上康普茶(Kombucha)。康普茶不僅帶有酸甜氣泡感,還能促進腸胃消化、代謝,不少女星更把康普茶用來減肥。營養師表示,康普茶為發酵飲品,當中含豐富各類營養素,帶有自然果香風味,是愛喝飲料又想維持健康的好選擇。營養成分/紅茶菌發酵而成 兼具茶香與果醋食藥署日前請營養師鄭文怡解析,康普茶可以用任一種茶葉當基底,例如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等,再加上水、糖與紅茶菌(又稱紅茶菇,是由酵母菌加上醋酸菌所生成的物質)發酵而成。鄭文怡說,康普茶以茶葉為基底,含有天然茶多酚與兒茶素,且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糖、酒精與二氧化碳,因此帶有微甜的氣泡感。發酵過程中,酒精會轉換成醋,加上紅茶菌本身含有醋酸,最終產品的pH值會下降,使得康普茶同時具有茶香與果醋風味。營養師林俞君表示,康普茶也有人會添加蔬果、全穀根莖類食材,與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一起發酵,也會因使用基底茶的不同、發酵時間長短等,做出不同風味的康普茶。歐美流行自製康普茶,也帶動各國喝康普茶風潮,但林俞君提醒,自製康普茶必須在無菌環境下,且用高溫殺菌過的乾淨容器進行發酵,而台灣天氣較潮濕、悶熱,未做好無菌處理,可能滋生細菌,若難達到無菌環境,不建議民眾自行製作。對健康的好處/抗氧化、抗發炎 維持腸道健康林俞君指出,康普茶中含有茶、蔬果酵素,不僅含有這兩種食材的營養素,還包括蔬果的植化素,以及茶多酚、兒茶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功能,也能促進體內代謝,還有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有助於人體機能運作。此外,林俞君表示,康普茶透過多種益生菌種發酵,因此內含多種益生菌的代謝產物,包括醋酸、乳酸,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環境,讓好菌可以在腸道內生長。如何聰明喝/不宜空腹喝 精緻糖添加越少越好「康普茶非常適合取代手搖飲!」林俞君表示,許多人每天都要喝上一杯飲料,若想要控制熱量、喝更健康的飲料,康普茶就非常適合有喝飲料習慣的人。林俞君說,因康普茶本身較多茶味,並帶有酸甜感,市售的康普茶種類、品牌很多,有時廠商為了讓口味更好喝,會在康普茶內加糖作調味,建議民眾選購時,可注意營養標示中,精緻糖量不超過10到20g的品項較佳。康普茶內含多種植化素、微量營養素,林俞君表示,現代人飲食不均衡,像是上班族、外食族等,都滿適合喝康普茶,可補充平時缺乏的營養素。不少女星喝康普茶瘦肚,成為女孩眼中的「減肥聖品」。林俞君說,康普茶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也有「解饞」的功效,對於減肥的民眾是很好的選擇。而康普茶中含有糖分,飲用前可注意包裝上的營養標示,計算好每日攝取熱量,便可安心飲用。此外,康普茶不適合空腹喝,最佳飲用時機應為飯後。誰喝康普茶要小心/咖啡因敏感者、腎病者不宜鄭文怡提醒,康普茶的基底是茶,每100c.c.約含有3到5毫克的咖啡因,對咖啡因敏感者,如孕婦、幼兒、失眠患者不適合飲用。或可選擇用無咖啡因的茶做基底的康普茶,例如南非國寶茶等。林俞君表示,康普茶成分包括茶、糖、水及紅茶菌,有糖尿病、代謝疾病的民眾,應注意每日含糖量攝取。另外,康普茶中含有蔬果發酵物,蔬果內也含有礦物質成分,腎臟代謝功能不佳者,建議先和主治醫師、營養師討論。營養師推薦康普茶食譜康普茶氣泡飲林俞君表示,康普茶內含有糖分及微量營養素,可以加上氣泡水,稀釋甜味,對於想要減重的人來說,可減少熱量攝取。康普鮮奶茶由於康普茶基底是茶,包括綠茶、紅茶等,林俞君表示,康普茶也可以加上牛奶,組合成類似鮮奶茶,在口中帶有奶香、微甜酸感,別有風味。
-
2022-09-16 醫聲.Podcast
🎧|專訪張鴻仁:當健保保護力漸衰、重症患者有藥用不起,誰來避免國人因病而貧?
「我在推動的,是一場革命!」前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張鴻仁,日前於臉書上連載一系列針對台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建言,在看似平靜的健保討論聲量中,激起波瀾。他呼籲政治人物、醫界和國人,重新正視健保財源不足的現況,導致重症患者一旦生病,就有可能陷入「明知有藥、卻用不了」的窘境。讓早已離開公職、投入生技產業的張鴻仁再度發聲的,是一篇報導:聯合報於七月與癌症希望基金會(HOPE)合作針對癌症病患付費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五癌症病友有自費情形;若是晚期癌症患者,自費超過百萬者也時有所聞。🎧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健保考量財務衝擊「限縮給付」 重症患者首當其衝或許很難想像,在擁有九成以上的滿意度,新聞報導中總以「享譽國際」形容的全民健保制度之下,竟有國人必須自己出錢,才能獲得治療,甚至因為經濟貧困而無藥可用。張鴻仁老友、健保局首任總經理葉金川日前確診罹患淋巴癌。他曾對外透露,不少治療費用是由商業保險支應。張鴻仁當時不以為意,以為只是個案、特例,「直到今年看到報導,才知道這已是通例。」當自費成為癌症患者常態,那經濟弱勢者,該怎麼辦?一位不具名的血液腫瘤科醫師曾透露,面對晚期癌症患者時,即使知道有最新的癌症治療藥物可以一試,也會考量其經濟狀況,決定是否告知。若是低收入者,就選擇不予揭露,以免患者產生一絲希望,卻又發現自己無力負擔每月可能高達數十萬的治療費用。張鴻仁直言,健保的「保護力」正逐漸下降,「快變得比全民健保開辦前還要不足,只剩下最基本的保護,當國人生了嚴重的病,健保可以給予的支持很有限。」他指出,若針對癌症等重症用藥及治療的給付不到八成,便可說是保護力不足。原因是重症的治療費用往往相當高昂,單靠民眾一己之力實在難以支撐,亟須健保保護傘協助。張鴻仁指出,廿年前健保開辦初期,多數治療都能納入保障。近年國際新藥、新治療進展飛快,然而,因為藥價昂貴,健保考量財務衝擊,針對新藥多採限縮給付,或不納入給付範圍,須要患者自費使用。張鴻仁說,不是每個人家中都有癌症患者,一般民眾因無切身經歷,看不見發生在檯面下,卻影響著一個又一個癌症病友與其家庭的故事,因此難以理解健保財源不足造成的醫療困境,這也是他堅持發聲的原因。新藥取得藥證卻不予給付 張鴻仁:應給病人最好療法「全世界只有在台灣,健保不給付食藥署核准的適應症。」張鴻仁說,既然是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經過審核,並核發藥證的藥物,代表已有科學證據、真實世界數據或實證等支持其治療效果,應予給付。張鴻仁指出,若在美國,只要是食藥署(FDA)通過的癌症治療藥物,老人保險(Medicare)必然會給予給付;若以德國為例,該國的醫療保險給付制度採取「暫行給付」,針對有成本效益疑慮的藥物,先行給付一年,再進行後續評估,決定是否納入常規給付。張鴻仁說,這些作法,為的都是「要給病人最好的療法。」健保創辦為分擔風險 節約浪費非重點有關健保財務困境的討論中,「如何節約浪費」一直是其中重點。中央健保署長李伯璋日前亦投書媒體,指出「若國人平均減少一次就診,一年即可為健保省下逾三百六十億元。」張鴻仁認同這次衛福部、健保署提出的「新制部分負擔」計畫,讓支持使用者付費的民意,可以有一次試驗的機會,但是他強調,節約並不能解決健保財務問題。「節約浪費」更不該是健保政策重點。他解釋,若真要節約浪費,從經濟學的角度,讓患者各自付費、自食其力,才可以完全避免浪費的問題。然而,若是患者罹患了癌症、罕見疾病等治療費用動輒百萬的疾病,就必須散盡家產,這就是全民健保開辦前的場景。「節約浪費到了極端的時候,就代表保護力的喪失。」張鴻仁說,全民健保屬社會保險制度,創辦原意就是希望「分擔風險」,在發生個人難以承擔的疾病風險的時候,透過「團結力量大」,讓個別患者不至於被疾病擊垮。星國醫療儲蓄帳戶:並不保障大額醫療費用20世紀初,新加坡創立「醫療儲蓄帳戶(Medisave)」,此制度類似國內勞工保險的強迫儲蓄,要求國民定期定額存入款項,且僅能用於醫療。國內部分學者認為,此制度可以減少醫療浪費、提高效率。張鴻仁指出,星國模式與台灣全民健保並無孰優孰劣,而是理念的不同:星國是「功利主義」,講求效率與經濟效益;全民健保強調風險共同分擔,其本質屬「社會主義」,兩者可說是背道而馳。醫療儲蓄帳戶的重要精神是「自己的健康自己顧」,把醫療視為個人責任,也因此並無法涵蓋、保障人民的大額醫療費用。新任衛福部長薛瑞元承諾今年底調升部分負擔,有政府官員期待藉此減少醫療浪費。張鴻仁說,部分負擔的概念是使用者付費,理念上與醫療儲蓄帳戶相近。意即在社會主義與功利主義的光譜上,更往功利主義靠近一些。至於是否真能節約浪費?他笑稱,等到新制推行之後,便可見分曉。事實上,在醫療儲蓄帳戶推出後,星國民眾在面對高額醫療費用時仍無法負擔,故該國政府又推出了由政府辦理的醫療保險(Medishield)以及當患者面臨巨額藥費,又因經濟弱勢,連醫療保險保障也無法提供支持時,可以申請使用的醫療基金(Medifund)。張鴻仁指出,星國醫療政策完善,人民獲得保障,是因為其政府「夠靈活」。在發現醫療儲蓄帳戶不足後,立刻推出兩項政策,結合成「3M」,構成三道防線,避免國民面臨無法負擔醫療費用的狀況。除了「3M」,新加坡的醫療體系還設有「差別定價制」。醫院的病床分為不同等級,費用最低的八人房「保險床」,與單人房的「頭等床」的定價差別可達數倍。除了住院舒適度不同,用藥也會不同,很類似航空公司的頭等艙與經濟艙差別。張鴻仁說,星國藉由差別定價的設計,達到劫富濟貧的效果,同時還能讓經濟狀況不佳的患者,保有基本的保障,可為台灣借鏡。商保補位有限制 無法保障經濟弱勢、先天疾病在台灣,一項新藥除通過食藥署審核,取得藥證,還須經由健保署專家會議、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即共擬會,PBRS)等討論,才決定是否納入健保,平均等待時間將近一年;費用較高的癌症新藥、罕病藥物等,耗時更長。然而,患者的生命卻未必熬得過漫長等待,故有病友團體主張,在新藥納保前,以商業保險補位健保。張鴻仁也說,商保補位健保是必然趨勢,在世界各國皆是如此,多數國家無法靠單一保險制度給予國民足夠的保障。他建議,衛福部與金管會協調,訂定醫療保險規範,且保險內容應該透明化,在維持商業競爭的前提下,保障國民權利,也能讓急需用藥的患者及早取得藥物。張鴻仁也強調,商保保單必須由政府介入把關。他建議,衛福部可列出「政府認證」的保單,供民眾投保時安心選擇。不過,張鴻仁直言,商保仍有其限制。首先,能夠負擔商保的民眾,表示其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如果連房子都買不起,哪裏有錢買保單?」此外,商保不接受帶病投保的原則,也讓天生罹患罕見疾病的患者,被排除於保障之外。張鴻仁說,應有其他配套措施「保護這群生下來就不一樣的孩子。」付一元得三元 調漲保費最公平究竟如何才能讓健保回歸避免人民因病而貧的創辦初衷?張鴻仁說,除了透過商保補位健保,以及部分負擔等策略,最重要的,還是「餅要做大」:調整保費、提高醫療費用GDP佔比。台灣醫療費用的GDP佔比約百分之6.7,在OECD國家中偏低。而醫療費用來源主要可分為政府直接編列預算支出、健保總額,以及商保給付和民眾就醫時支付的金額等。張鴻仁說,在所有財源中,調漲健保費是「最公平」的方式。張鴻仁解釋,若調漲健保費率,雖然民眾需要多支出,可是當民眾每多花一元,政府、雇主也會多支付一元,可以挹注三倍的金額到「健保大餅」。此外,台灣健保每人支付的費用,在與我國經濟發展程度相當的國家中,已相對便宜。然而,在台灣,要調整保費相當困難,除了政治問題牽涉其中,還須考量社會氛圍等。張鴻仁說,這是因為政治人物「預設」調整保費會遇到民意反彈,故他建議,「我們要告訴我們的民意代表、雇主、政治人物,說人民希望調高保費,多付一點!」「沒人希望健保倒」應正視財源不足病根「大家都希望保有健保、希望健保好,但是大家都去講它的缺點,不去重視它的根本。」張鴻仁說,沒有人希望健保倒,可是當社會不斷檢討健保制度下的醫療浪費,政治人物揣測民意對於調漲保費的不滿,就越無法解決健保財源不足的根本,導致健保「越走越沒路」。全民健保的基本理念是透過集體風險承擔,在國人面對疾病威脅的時候,成為及時雨,保障國人生命與健康。張鴻仁指出,透過調高費率,每個月多付幾百元,卻可以幫助重症患者、經濟不富裕的家庭。在健保「大缺血」的現況下,須要「全民覺醒」,共同為健保永續經營「多付一點」,才是有效解方。張鴻仁小檔案學歷:美國哈佛大學衛生行政碩士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士現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上騰生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副理事長經歷: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首任局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韋麗文、林琮恩音訊剪輯:林琮恩剪輯協力:滾宬瑋腳本規劃:林琮恩音訊錄製:周佩怡特別感謝:上騰生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
2022-09-15 焦點.用藥停看聽
這款藥恐引發罕見腦膜瘤 年用量200萬顆食藥署急公告
食藥署今公告,在監視國際藥物安全訊息時,注意到含cyproterone成分藥品可能具有引起罕見腫瘤性腦膜瘤風險,且服用時間愈長風險愈高。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該成分主要用於與雄性激素有關的症狀,如多毛症等等。廠商需在112年5月31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洪國登說明,含cyproterone成分藥品主要有兩種使用情境,分作低劑量與高劑量,低劑量可治療痤瘡等雄性激素有關症狀;高劑量用於女性為多毛症,或嚴重男性化症狀,用於男性則像是嚴重性慾過強,或雄性激素有關的前列腺腫瘤。洪國登指出,國際間有發現此藥會引起腦膜瘤的風險,但國內尚無相關通報,但評估後決定修訂高劑量藥品適應症、增列禁忌症且加註警語。成分藥品在國內共有6張許可證,高、低劑量合計,一年的用量僅200萬顆,對民眾影響不大。食藥署提醒,醫師開立含cyproterone成分藥品予病人時,應審慎評估其用藥的風險及效益,同時於用藥期間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腦膜瘤的臨床症狀及癥兆,並提醒病人若出現視力變化、聽力喪失或耳鳴、嗅覺喪失、隨時間惡化之頭痛、記憶力喪失、癲癇發作或四肢無力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回診。另食藥署亦提醒民眾,該類藥品屬於醫師處方,應遵循醫囑服用,切勿自行過量或減量使用,服藥後若出現任何身體不適,請立即回診尋求醫師協助,對用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療人員。
-
2022-09-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塑膠包裝到底能裝熱食嗎?一文看懂塑膠種類及是否含有塑化劑
台灣是塑膠的生產大國,也是外食天堂,所以用塑膠袋、塑膠盒裝食物早已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自從疫情以來,各種外送平台非常興盛,外送取代很多內用的市場,也讓一次性的塑膠包裝使用量增加很多。但是之前塑化劑事件發生之後,大家對塑膠包裝心裡都感到有點陰影,就怕不小心又吃進了塑化劑這種環境荷爾蒙,產生對內分泌、致癌等等方面健康負面的影響。就因為食品用塑膠包裝實在是在方便性上難以取代,但是與其擔心用多了到底安不安全,不如我們來多了解一下各種食品塑膠包裝的特性,選擇適合的塑膠包裝,享受方便,又可以避免食安風險。基本上韋恩建議,大部分的塑膠包裝都不要裝熱食,這樣比較安全。雖然理論上是有一些塑膠相當耐熱,但是在品質良莠不齊下,以目前一些研究數據來看,難免仍有塑化劑污染的風險。而且目前大部分的塑膠包裝的設計是以一次性使用為出發點,重複加熱下更可能增加塑化劑或塑膠單體溶出的機會,或是製造包裝磨損而導致後續食安風險的機會。如何判斷塑膠的種類?為了更進一步保護消費者,衛服部已經訂定法規要求,在「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應標示之事項」裡,全面要求食品接觸面含有塑膠材質的食品容器具或包裝,將應標示其材質名稱、耐熱溫度及重複性或一次使用等資訊,以利消費者正確使用。所以消費者在購買蘇嬌容器時可以注意各塑膠包裝的外帶標示,才知道正確的用法。此外,在許多塑膠包裝的食品底部,可以看到一個三角標誌,裡面的數字就代表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也就可以更進一步知道該包裝使用的是什麼塑膠材質了。不過因為現在法規並沒有強制複合材質要分開標明,所以為了要保護自己,我們還是要多懂一些有關塑膠的分類常識。微波食品的塑膠盒現在便利商店有琳琅滿目的盒裝微波食品,包含咖哩飯、義大利麵等等,這些盒裝食物都是以冷藏型態放在冰箱裡保存,要食用前才拿來微波食用。這類包裝又分為蓋子與盒身,兩者材質與使用並不一樣。盒蓋材質:LDPE (聚丙烯)性質:不透明、堅硬耐熱性:耐90-110度,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耐水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可回收第4類塑膠盒身材質:PP (低密度聚乙烯)性質:透明、堅硬耐熱性:耐70-90度,不算很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耐水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可回收第5類塑膠微波食品的軟袋現在便利商店裡也有很多微波食品如雞胸肉、滷味、炸雞塊等等,不用盒裝而改用塑膠袋裝。這類塑膠袋其實不是單一材料,而是所謂的積層袋,也就是其實是從外到內是由很多層不同材質的塑膠融合而成。通常對外的外層使用具可印刷性、又要有足夠的強度與保護性的材料,如聚醯胺(PA/尼龍)等。而與食物直接接觸的內層,特別要要求無味、耐油、耐化學性好,常用的如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是PET等,有時候中間還會強化加上幾層不同材質的塑膠,以阻絕濕氣或氧氣等等。材質 1: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性質:柔軟耐熱性:耐90-100度,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鹼、耐油、抗撕裂、抗穿刺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第7類塑膠或是材質 2:PET(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性質:韌性佳耐熱性:耐60-85度,不算很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油、耐水、隔氣性佳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可回收第1類塑膠塑膠袋塑膠袋是台灣人裝熱食用得最多的包裝,從裝熱湯、肉羹、麵線、煎包、小火鍋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就算是內用其實也會有以塑膠袋接 處熱食的機會,因為有的小攤販因為不想洗盤子,所以就直接用塑膠袋套在盤子外,吃完就把塑膠袋丟掉就再換一個。所以到底用塑膠袋裝熱食到底會不會吃進塑化劑而慢性中毒?這是很多人心裡一直有的疑問。這時侯,就要先從塑膠袋的材質了解起,塑膠袋材質不同,耐熱程度也有所不同。塑膠袋材質不同,耐熱溫度也不同認真來說,台灣市面上的塑膠袋共可分成3種材質的,HDPE與PP的才可以裝熱食;而LDPE的不耐熱,會融化變形。但是這些材質一般人很難用外觀分得清楚,而且即使是HDPE與PP可以耐熱,還是不宜裝超過90度以上的熱食,像火鍋或炸物、臭豆腐這種滾燙的東西,還有有可能超過其耐熱溫度,還是要特別注意。HDPEHDPE耐熱溫度約90~11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阻水、阻氣等特性,外觀多半呈現半透明到不透明,HDPE做成的塑膠袋揉搓時會有沙沙的聲音。HDPE塑膠袋耐熱又耐冰,用途最廣。HDPE可回收,分類屬於第2類塑膠LDPELDPE耐熱溫度約70~9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耐水等特性,外觀為半透明。LDPE做成的塑膠袋較柔軟,揉搓時較不會發出沙沙聲。LDPE塑膠袋耐熱溫度低,不適合裝熱食。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裝熱食時如果袋子會溶化變形,那很可能就是LDPE的,不適合再食用。LDPE可回收,分類屬於第4類塑膠PPPP耐熱溫度約90~14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可煮沸等特性。外觀較有光澤。不耐冰比較脆硬。PP塑膠袋可以裝熱食。(據說南部較常用)PP可回收,分類屬於第5類塑膠塑膠袋溶化後會產生有毒物嗎?塑化劑與塑膠單體塑膠袋被溶解後要注意兩大部分,分為單體與塑化劑,因為塑膠是由很多單體形成的聚合物,所以溶化後會釋放出小分子的單體。而塑化劑是塑膠在成形時添加的微量助劑,幫助增加塑膠的可塑性,也可能在塑膠溶解時一併溶出。而塑化劑就是之前讓台灣人聞之色變的一種環境荷爾蒙,也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塑膠單體所幸,HDPE一般無毒性,即使在極高濃度下,也僅對動物產生可逆性的肝臟傷害(如肝脂肪增加),而LDPE之毒性與HDPE相同,一般而言並不會產生毒性。另外PE不會增加罹癌的機會,因此在使用上具有相當的安全性。PP並無口服毒性,也不會增加人類罹癌的機會,因此在塑膠容器中為較理想的食品容器材質。資料來源: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科兼任主治醫師楊振昌醫師,台灣癌症基金會。塑化劑理論上,塑化劑大多使用在PVC塑膠成形上,LDPE、HDPE、PP都屬於很好成形的塑膠,不需要添加塑化劑,這也是許多專家在過往衛教上強調的,但是現實世界中並不完全是理想狀態,這也讓專家們目前無法解釋。就在不久前,曾經發生過知名品牌宜家家居(IKEA)從印度進口的2款「TROLIGTVIS隨行杯」,在衛生福利部的邊境查驗中,被發現檢出塑化劑濃度超標6到9倍的案例,雖然在邊境查驗就發現,所以該批產品並未進入台灣市場,已經直接退運或銷毀,但是理論上PP不應出現的塑化劑,結果還是檢驗出來了。另外,在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陳美蓮教授,歷年來針對食品容器及包裝用塑膠材質之塑化劑溶出研究、食品塑膠容器包裝管制政策對塑化劑溶出量改變之影響研究,都可以發現即使是PE材質的塑膠袋或塑膠盒,都可以驗到塑化劑的殘留(即使並未超過法規限量)。即使是最不應該添加塑化劑的寶特瓶PET,都可以驗出少量塑化劑溶出。而國際上也有大量研究發現,理應不該有塑化劑的PET瓶裝水,裡面也都驗得到塑化劑殘留,而經過長期保存實驗推論如這篇 Phthalate Esters and Their Potential Risk in PET Bottled Water Stored under Common Conditions,這些塑化劑來自PET瓶身緩慢釋放出來。此外,在食藥署99年度食品器具塑化劑溶出試驗結果也看到,理應沒有塑化劑的PE、PP材質食品包裝中,也都檢出若干DEHP的塑化劑,其中PE材質12件樣品中檢出5件,最高達0.69ppm (雖然低於溶出試驗標準1.5ppm),而PP 材質32件樣品檢出5件,最高達0.82ppm (低於溶出試驗標準1.5ppm)。所以這些本不應出現塑化劑的塑膠包裝都出現若干塑化劑,目前專家們都還找不出合理的解釋,最有可能的推論是這些塑膠或多或少都有混入回收來的塑膠原料,這些塑膠原料在回收過程中如果沒有經過嚴謹的分類、純化、分離,就會摻入本不應該添加的少量塑化劑。所以現實世界與理論並不完全相等,要保護自己的健康,還是做最保守的打算,盡量避免塑膠容器裝熱食。透明塑膠盒、透明保鮮膜-PVCPVC被大量用在食品包裝或生活中其他塑膠製品,如電線、水管、雨衣、建材、及各類醫療器材(軟管、軟袋)等,因為具有易加工及可塑性等特質,使用上非常普遍。食品中主要作為一些透明盒子(如蛋糕、水果),或是泡殼(藥品膠囊的透明殼)。因為製造上一定需要添加塑化劑,所以如果加熱是很容易釋出塑化劑的,而且加熱之後,PVC單體也會溶出釋放到食品中,PVC的成分氯乙烯單體為已知的人類確定(第一級)致癌物,所以要盡量避免。而且PVC因為含氯,所以回收時也可能會產生有害的戴奧辛等空氣汙染物,對環境也是不利的。所以為減少聚氯乙烯(PVC)危害環境及健康,環保署已經公告,2023年7月起禁止含PVC的食品包裝製造、輸入及販賣,違反販售每件次罰1200到6000元,製造、輸入罰6萬到30萬元。因此大家現在就可以注意盡量避免使用PVC的食品包裝,尤其是不要加熱或盛裝高油脂的食物。不過現在其實PVC相關製品已經不多,透明盒子可能都以PET代替,保鮮膜可能都以PE代替,大家可以注意包裝上的標示再挑選購買。材質:PVC (聚氯乙烯)性質:透明度高耐熱性:耐60至85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不耐油塑化劑:含回收:可回收第3類塑膠寶特瓶-PETPET寶特瓶是現在廣泛使用的飲料瓶包裝,其實寶特瓶依照性狀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晶型的PET瓶,耐熱性較好,也比較厚重,用於承裝需要較高熱處理(熱充填)的飲料;另外一種是非結晶型的PET瓶,這類瓶子不需要高溫加工,可以拿來裝瓶裝水,或是使用於較高等級無菌冷充填的茶飲、咖啡等等,所以重量比較輕薄;再有一種裝汽水的,因為需要耐壓、但是不需要耐高溫,所以也是不需要結晶,但是要比較厚重。以現在環保減碳的趨勢來說,所有飲料瓶都努力於減輕瓶身重量,這樣節省材料本身的碳排放,也可以減少運費。所以PET單位強度足,大量取代了厚重的PP飲料瓶,同樣是茶飲瓶,PET飲料瓶大概只有PP瓶所需的一半重量,絕對不是某些PP瓶牌子所做的錯誤話術,說PP瓶後才是對產品比較好的保護。綜合來說,PET都不要重複使用,也不要拿去加熱或自己裝熱飲進去比較好,因為過熱會造成PET瓶軟化溶化,就連未開封寶特瓶長期放在汽車內,都會有殘留物從PET瓶身溶出的問題,最引人關注的是寶特瓶裡常使用的催化劑-銻的問題。而由前面的資料也看出,許多國際研究都有發現瓶裝水裡還是有塑化劑殘留,本來理論上PET的製造是不需要添加塑化劑的,所以這也是理論敵不過現實的例子。材質:PET (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性質:透明度高、易成形、硬度佳耐熱性:耐60至85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酒精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第1類塑膠養樂多、保麗龍碗盤-PSPS又叫聚苯乙烯,發泡過的PS就是大家不陌生的保麗龍,算是常見的食品包裝,目前熟知的是養樂多這種小塑膠瓶(未發泡PS)或是裝生鮮肉、魚的托盤。以往還比較常見的還有茶飲杯(發泡PS),只是已經越來越少見。曾經許多外帶咖啡杯蓋也是使用PS材質,但是現在也都漸漸更換為PP的。環保署目前公告的限用保麗龍飲料杯規定,本來要2022年7月1日起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的,但是現在將其刪除而併入各縣市自行管制範圍,實施日期不能晚於2024年。材質:PS (聚苯乙烯)性質:透明度高耐熱性:耐60至85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酒精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第6類塑膠PS.魚油或是柑橘類精油因為極性與苯乙烯相近,所以滴上去會有互溶的情形,所以也要避免用PS裝魚油或是柑橘類產品。紙盒、紙碗、紙杯等紙餐具因為外送、外食大流行,所以紙碗、紙杯、紙盒、紙盤等等使用量很大,大家往往誤以為這些紙餐具只是紙漿所做成的,其實不然。紙本身是做不到耐油、耐水的,所以為了承裝各式食物,紙餐具的表面一定要再做加工處理,也就是淋膜,就是將薄薄的塑膠(LDPE、HDPE、PP)覆蓋在紙餐具的表面上。因此這紙餐具多耐熱就要看噴上去的塑膠到底是哪一種。只是目前紙餐具並沒有將其所淋膜的塑膠材質明顯標示於產品外觀上,所以我們從外觀並不知道淋膜到底是最耐熱的PP,普通的HDPE,還是最不耐熱的LDPE,所以還是假設食物溫度不要超過70度比較安全,也不要盛裝食物微波爐、電鍋進行再加熱。不要以為是紙製包材比較安全、環保,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塑化劑等污染物。材質:討論參考塑膠袋的PP、HDPE、LDPE耐熱性:保守估計不耐熱微波:不可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注意,要清理後做為「廢紙容器類」不要放到「紙類」去。因為淋膜的關係, 回收後必須送到專業的廢紙容器處理廠,要先將塑膠膜與紙材分離,分離後之回收塑膠膜與紙材才能分開再利用,如果沒做好分類,就只能當作一般垃圾處理,所以前端的分類就很重要。運動水壺-PCPC又叫聚碳酸酯,是相對耐高溫的塑膠,而且強度高、耐撞擊,所以是相當適合重複使用的塑膠。唯一要注意的是,PC生產時要使用雙酚 A作為原料,但是瓶子如果因使用不當導致刮痕、磨損,於後續高溫加熱、酸鹼、酒精、微波處理或強力清潔劑等作用下,即可能導致雙酚A釋出,而間接隨著食物或飲料進入人體。而雙酚A也是已知的一種環境荷爾蒙,所以台灣已經全面禁止製造及販售含雙酚A之嬰幼兒奶瓶。而成人使用PC的水壺或水杯,也要避免進行加熱或長時間之陽光直接曝曬,也不要用強力清潔劑過度清洗,而使用後發現有刮傷、霧面或變形時,應立即更換。材質:PC (聚碳酸酯)性質:質輕、透明、機械、強度高、耐高溫耐熱性:耐120至130度,耐熱 (審慎裝熱食)微波:避免其他耐性:耐酸、耐油、耐酒精塑化劑:不含 (理論上,參考以上Ikea案例)回收:可回收其他類塑膠透明冰沙杯-PLA目前在一些透明的的冷飲杯、冰沙杯、沙拉盒等會使用一種生質塑膠PLA(聚乳酸),PLA的原料因為來自生質的澱粉發酵成為乳酸再經過聚合,而不是使用石油材料,同時業界又宣稱它可以自然分解,所以曾經受到重視環保消費者的喜愛。一時之間,許多碗、叉子或是號稱甘蔗渣做的杯子都打著環保的旗幟冒出於市場上,但其實都是以PLA為材質。但是這股熱潮突然又退燒了,像2020年麥當勞率先停用PLA,將沙拉盒和透明冷飲杯改回為紙容器,民眾才發現PLA並沒有業界訴說的那麼美好,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PLA實際上的分解與大家想像中的在大自然界自然分解,有很大的一段距離。而且如果在回收時,誤把PLA與其它塑膠混和的話,反倒會造成回收上的災難,所以台灣麥當勞指出,做這個決定是有許多消費者要回收餐盒容器時,常常PLA和塑膠傻傻分不清,也質疑PLA用後的流向,促使公司淘汰PLA材質容器。材質:PLA (聚乳酸)性質:質輕、透明耐熱性:耐50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其他類塑膠所以PLA的回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與其他塑膠類混和在一起,以免其他塑膠的回收也失敗。但是在台灣其實還沒見過什麼單獨回收PLA的地方,所以多半是拿去焚燒了,這是最被人詬病的地方。而且即使是PLA想要在土壤裡分解,也必須在特定條件環境下才可以緩慢分解,參考之前快樂小藥師的PLA吸管測試報告,半年還是完整好好的;或是綠色和平的測試,33天後幾乎沒有變化。結論現代文明可以說是塑膠文明,不僅食品包裝離不開塑膠,身邊幾乎所以物品如電腦、手機都離不開塑膠。當然,如果能夠減少塑膠的使用,對地球環保、降低碳排放一定是件好事,如果能在使用塑膠包裝時,多注意到各類塑膠包裝不同的優缺點,更可以保護我們自身的安全與健康,免於受到塑化劑或潛在致癌物的影響。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09-1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卡毛髮」肺結核藥 食藥署預防性追加回收9萬顆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藥物回收訊息,先前在8月30日公布由「培力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肺結核用藥「培力匹井梭安錠500毫克」,因藥錠中卡入毛髮回收批號「022002」20萬顆,經業者調查後,今預防性將連續生產的批號「022003」一併回收,數量同樣20萬顆。8月30日回收「培力匹井梭安錠500毫克」因藥師調劑時發現藥錠嵌入毛髮而通報,因此啟動批號「022002」回收。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藥品生產20萬顆,售出10萬顆,實際回收量為10萬顆,須在9月24日前完成回收。洪國登說明,今日公布回收的批號「022003」「培力匹井梭安錠500毫克(PYRAZINAMIDE TABLETS 500MG “P.L.)」與先前公布的批號「022002」為連續生產的藥錠,是廠商進行調查後,無法排除此批生產時的機具是否已遭受汙染,雖然該生產批號尚未查出有卡毛髮狀況,但仍預防性回收,此批數量預計20萬顆。「培力匹井梭安錠500毫克」的主成分為PYRAZINAMIDE,主要用於肺結核及其他的結核症。根據健保資料統計,該藥品的健保年用量約90萬顆,此批號生產20萬顆,實際售出11萬顆。由於結核病人不多,且有其他藥證,因此雖然這款藥品使用量最大,但不至於影響病人用藥。食藥署已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並於10月7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另外也提醒病患切勿自行任意停藥,如果對用藥有疑慮者,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
-
2022-09-12 焦點.用藥停看聽
氣喘藥優良胺非林錠冒黃斑 食藥署接8醫院通報啟動回收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訊息,由「優良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氣喘用藥「"優良"胺非林錠100毫克」,被通報未開封的白色藥錠上有「黃褐色髒汙」,疑製程出問題,食藥署公布回收批號「HF354」、約59萬顆的藥錠。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優良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優良"胺非林錠100毫克」,自8月中旬陸續接到有醫院通報,鋁箔完整未開封的情況之下,白色的藥錠上出現有黃褐色的髒汙,多達8間醫院通報,分布北中南、各層級醫療院所都有,由於藥品完整沒有開封,加上並非單一醫院的保存問題,目前懷疑是製程出了問題,故啟動回收。洪國登說明,「"優良"胺非林錠100毫克」主成分為AMINOPHYLLINE (COROPHYLLIN),主要用於氣喘及支氣管痙攣,健保年用量約為300多萬顆,市占率約3成,此次出問題的批號為「HF354」,約59萬顆。洪國登表示,經業者初步調查,該藥品前後批生產批號藥品並無類似問題,過去也沒有違規情形;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10月1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食藥署提醒,民眾切勿自行任意停藥,如果對用藥有疑慮者,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也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
-
2022-09-11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避免食品添加物過量吃過量?營養師教簡單一招就能把握
超商賣場愈來愈多即食商品,供現代人方便享用;想做三杯、糖醋口味,也有現成的調味醬料,方便主婦下廚。但翻到背面一看,滿滿一串看不懂的添加物名稱,看似單純的食物內容,為何需要那麼多人工添加物?哪些是為了保持品質有必要使用?哪些是為了滿足口欲與視覺?這些非自然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對添加物多了解一些,就知道哪些可能有雷、哪些是必要之惡,不要放肆大吃,也不必過度恐慌。食品添加物存在人類歷史久遠,例如利用鹽巴延長食物保存時間,或用香料調味等。隨著食品科技進步,人們利用化學合成,取得許多天然食物中不存在的化學物質作為添加物,讓食物的面貌更加豐富,但也因此讓食品的成分變得複雜。包裝食品標示上滿滿一串化學成分,如何看懂與選擇,成為現代人飲食新課題。所有食品添加物,使用量皆受法規嚴格規範。食品添加物的使用必須符合法規,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三條第三項,所有為食品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強化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必要目的添加物,皆屬於食品添加物,使用量必須受到法規限制。食品添加物的種類有調味劑、甜味劑、人工香料、人工色素、防腐劑、殺菌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脹劑等。食藥署指出,食品添加物的主要功能有下列幾種:●安定品質:豆花中加入鹽滷;拉麵、油麵中使用鹼水;豆腐內的硫酸鈣等,讓食物能呈現固態。●防腐:食物中富含的營養素會讓細菌快速滋生,造成腐壞變質,例如生菜沙拉中常用的「苯甲酸」。●強化營養:部分業者在牛奶中會添加鈣質或在飲品中增加鐵質成分。●增加香味:生活中最常見的鹽巴、味精、醬油等。飯糰、壽司加糖和醋,避免微生物繁殖造成腐敗。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舉例,包裹飯糰的海苔添加「醬油」;香腸為了防止腐壞,增加保存期限,加入亞硝酸鹽;利用紅麴料理肉品,除延長保存期限外,也增添風味,這些都是食品添加物的應用。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王俊權表示,食物提供我們所需營養素,這些也是細菌、微生物的需要,避免微生物快速將食物中的營養素搶走,造成腐壞,加入部分食品添加物有防腐效果,例如用鹽醃漬食物來抑制細菌滋長等。日本人常吃的飯糰、壽司會加糖和醋,王俊權指出,米飯若未保存在攝氏18度以下的環境中,微生物將快速增長,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加醋製作成醋飯,醋能讓食物酸鹼值維持在酸性,不利微生物繁殖,延長保存,這樣來看醋也是一種食品添加物,更是必要的保存劑。愈精緻食物添加物愈多,外食者最易過量攝取。食品添加物處處可見,加工食品因為規範,需要標示出來,民眾可以自行查詢。但我們到麵店買碗麵,麵條或醬油裡都有許多調味料,這些看不見的添加物,都有食品法規嚴密規範,例如食品添加物須經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繁複測試,確認對人體不會造成問題,也規定國人主食如米飯、麵類,不可添加防腐劑等。但不可否認,為了追求便利和美味,許多食物含有食品添加物,許為捷表示:「現代人餐餐老是在外,很容易就過量攝取食品添加物。」愈精緻的食物可能有愈多的添加物,建議民眾避免選擇「加工程度過多」的食品,例如想要多吃青菜,燙青菜就是最好的選擇,也可多食新鮮水果。調味劑易養成「重口味」,長期造成健康負擔。「味覺是會依賴的。」許為捷提醒,由於食物要做到大眾覺得好吃,會加入較多的調味劑,久而久之味蕾會習慣「重口味」的食物,對於較為健康的清淡飲食,反倒更不愛吃了,長久下來很容易對人體造成負擔。王俊權也說,民眾對食品添加物毋須過於恐慌,若擔心過量攝取,身為聰明消費者可掌握「多元」攝取原則,例如有人喜歡吃早餐店的火腿三明治,但不要天天都吃火腿,可以換生鮮牛肉、豬肉、豬排替換口味。王俊權提醒,生活中無法避免食品添加物,我們應與食品添加物共存,把握均衡飲食、不過量的原則即可。食品添加物學名俗名對照表衛福部食藥署在105年制定26種常見食品添加物學名俗名對照表,讓消費者更容易瞭解食品成分。食品添加物學名俗名對照表
-
2022-09-10 養生.營養食譜
巴斯克蛋糕必備原料!Cream cheese也適合搭鮭魚、酪梨,加這些菜一起吃更營養
Cream cheese的口感綿密、氣味香濃,經常作為土司、貝果的抹醬,也是近年來很流行的「巴斯克蛋糕」的主原料之一。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高彩華指出,除了應用於甜點,Cream cheese也很適合搭配鮭魚、牛排、酪梨、雞蛋等,再加上生菜、番茄片、黃瓜片、洋蔥等一起食用,不僅美味升級,也是更營養的搭配。 Cream cheese含維生素A、B 助視覺皮膚、代謝健康 在營養價值上,Cream cheese的脂肪含量較高,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則較低,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群,與部分礦物質(鈣、鐵、鎂)營養素。其中,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在暗處的視覺及增進皮膚與黏膜的健康,維生素B群則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 加工乳製品酌量攝取 飲食健康無負擔 食藥署也提醒,大多數Cream cheese以鮮奶油與牛奶作為主要成分,而動物性食品所含的膽固醇也會較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日飽和脂肪攝取,應低於總熱量的10%,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建議飽和脂肪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男性為23公克、女性為18公克。 此外,考慮一天之中還會從其他食物攝取到不同營養,建議加工乳製品應酌量攝取,才能讓整體飲食生活更加健康無負擔。 【延伸閱讀】腹主動脈瘤破裂致死率50%以上 四種人不可輕忽腳踝、手指腫痛竟是乾癬性關節炎 靠生物製劑降發炎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49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2022-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誰應該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到何時?10大QA一次懂
BA.5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估計,中秋連假之後,單日本土確診案例恐從3萬多例增至6萬多例。為了增加保護力,指揮中心已採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因應,且宣布開放18歲以上成人施打。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誰應該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到何時?元氣網為大家請教專家與指揮中心解惑。Q1:什麼是新冠次世代疫苗?A:新冠疫苗以原始武漢病毒株(簡稱原始株)製成,次世代疫苗又被稱為雙價疫苗,疫苗中有2種病毒抗原,目前新冠次世代疫苗皆指含原始株及Omicron變異株製成的疫苗。除了新冠疫苗,流感疫苗也有發展三價、四價疫苗,HPV疫苗已發展到九價疫苗。Q2:哪些藥廠研發新冠次世代疫苗?A:目前莫德納及輝瑞藥廠皆研發次世代疫苗。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以Omicron 變異株進行研發,為mRNA疫苗,主要分為兩款:「原始株+Omicron BA.1變異株」以及「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5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25微克。輝瑞BNT藥廠則研發「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3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15微克。Q3:我國採購含BA.1的次世代疫苗,對BA.5有預防感染效果嗎?A:雖然藥廠已研發含BA.5變異株的雙價疫苗,但目前僅有動物試驗加上BA.1的佐證資料,且只有美國核准該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無論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含有BA.1病毒株的雙價疫苗對上BA.4及BA.5,中和抗體效價是接種原本單價疫苗的1.68倍,對BA.5也有預防感染效果。Q4:次世代疫苗已可以使用於臨床了嗎?A:衛福部食藥署2022年9月2日審查通過莫德納「雙價疫苗」,為每劑0.5mL,是25微克原始株+25微克Omicron BA.1。輝瑞BNT的次世代疫苗,食藥署表示,目前僅在8月中旬收到少數初步文件,仍需待文件備齊,才能進行EUA緊急授權的審查作業。至於莫德納「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目前僅有動物實驗資料,且僅有美國給予EUA。Q5:台灣採購多少次世代疫苗?什麼時候到貨與施打?A:國內與莫德納公司今年簽約採購共2000萬劑疫苗,目前還有1000萬劑餘額,可選擇採購次世代疫苗,明年則有1500萬劑額度。預估首批將到貨300萬劑。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最快9月底到貨,力拚9月底或10月初開打。Q6:誰是次世代疫苗優先接種對象?施打間隔時間?A: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022年9月5日決議,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Q7:應該現在打第四劑,還是等次世代疫苗 ?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建議,本身年紀較長且與第3劑接種已間隔4、5個月,可以先打原有疫苗,加強免疫力;若身體狀況尚可,且Omicron持續流行,可稍微等待接種次世代疫苗。次世代疫苗施打,需與上一劑間隔三個月。Q8:次世代疫苗的副作用會比較小嗎?A:目前已通過食藥署EUA的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作為追加劑常見的副作用,以輕中度為主,主要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肌肉痠痛、惡心、嘔吐、發燒。Q9:新冠疫苗要一直打下去嗎?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一直打同一種病毒株疫苗,已無法再催出更強的免疫反應對付新型變異株,因此需要接種追加劑。是否未來每三個月就得接種一次,仍要視未來病毒株是否改變或是致病力減弱情形。Q10:一直施打同款疫苗,會造成疫苗疲乏嗎?A: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認同可能出現疫苗疲乏,他表示,觀察性研究顯示,同款原始株疫苗打到第3或4劑,抗體濃度會升高,但抗體持續狀況會減弱。
-
2022-09-09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節聰明吃!醫曝4大地雷食物:月餅、烤肉、含糖飲料、柚子
台中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曾崇芳今天說,中秋節免不了和親朋好友來個中秋聚會,最常出現應景的食物月餅、烤肉、含糖飲料,以及應景水果柚子為4大地雷食物,食用時要特別注意,應酌量品嘗月餅、少量烤肉量及低糖飲料,柚子因鉀離子含量高,腎臟病患者不宜使用過量,服藥民眾淺嚐即可。曾崇芳說,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種月餅,包括廣式月餅、台灣傳統月餅、蛋黃酥。一個廣式月餅熱量可能高達600到800大卡,相當一個滷肉排骨飯的便當,平常的一顆蛋黃酥也大概在200至250大卡左右。月餅內餡以糖分、脂肪為主,熱量含量高,若份量沒有控制好,可能會造成身體的各種負擔,包括血糖、血脂及體重的增加。曾崇芳指出,至於烤肉的熱量非常的高,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吃一餐烤肉、月餅加飲料攝取約2000卡的熱量,得爬7次101大樓才能消耗」醫學專業也告訴我們短時間增加7770卡攝取,體重可能增加了1公斤,若是民眾在四天的連續假期裡面,吃過多的月餅,可能就會胖了1至2公斤。曾崇芳建議,中秋節宜多食用蔬菜、水果。值得注意是中秋節應景的水果柚子,因鉀離子含量高,腎臟病患者不宜使用過量。 此外柚子內含的「呋喃香豆素」會影響藥物作用,容易使代謝藥物速度變慢,而增加副作用產生。曾崇芳指出,食藥署建議柚子與某些藥物併用,可能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風險)發生之機率,例如某些降血壓藥、statin類降血脂藥、抗心律不整藥、免疫抑制劑等,故建議正在服藥民眾,可應景淺嚐幾瓣無妨,但切勿大量食用。
-
2022-09-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呼籲別等莫德納BA.5次世代 李秉穎:會永遠打不到疫苗
食藥署日前通過莫德納次世代疫苗EUA,但版本為針對BA.1的版本,而非美國通過的BA.5版本,對此國民黨連日抨擊疫情指揮中心。對此,指揮中心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平均3至6個月出現一次主要突變,要是永遠再等新疫苗,我們將永遠打不到疫苗,民眾可以放心施打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李秉穎表示,預計9月底開始使用莫德納BA.1次世代雙價疫苗,不管莫德納、BNT輝瑞,都是原型株加BA.1。在人體試驗內可看到,次世代疫苗對現在流行的BA.4、BA.5,不管以前有無感染過,抗體效價都高於原型株的抗體反應,次世代疫苗引起的疫苗反應,對BA.4、BA.5比較有效,基於研究結果,並且BA.4、BA.5會成為主流病毒株,因此ACIP選擇使用次世代疫苗。在野黨質疑「台灣流行BA.4、BA.5病毒株,但疫苗卻買BA.1版本,為何不買BA.5疫苗?」李秉穎說,莫德納疫苗BA.5版本還未上市使用,世界各國僅美國緊急授權,也只有動物試驗資料,後續還是要經過藥證單位審查。指揮中心也持續關注BA.5疫苗,未來若有BA.5可以買,且經過藥證審查就會採購,但現在BA.5無法馬上拿到,也無法供貨世界各國。「BA.5變異株已突變多月,預期年底前再有新變異。」李秉穎說,新冠病毒平均3至6個月出現一次主要突變,屆時若出現BA.6、BA.7變異株,也或將成為主要流行株。若現在不打BA.1疫苗,BA.5疫苗要二、三個月,到時BA.5又不是主流了,就又會有新的病毒株,「變成我們永遠在等待,永遠都沒打到疫苗」。李秉穎表示,目前防疫策略以「現有的」、「較能對付變異株的」次世代疫苗先打,各國態度都一樣,歐洲、加拿大也是用BA.1版本疫苗,呼籲民眾不要等待最新的疫苗。但目前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不建議年輕人施打,會如何觀察時機向下開放年齡層?指揮官王必勝則說,ACIP本周一通過建議,分成第一、二梯次,這兩天也說明施打細節,先把這兩梯施打完,才會討論如何開放其他民眾施打。至於台灣BA.5疫苗採購是否要另行簽約?王必勝說,原先簽署的合約是採購「未來莫德納疫苗」,但若是其他疫苗公司則要另外簽約。
-
2022-09-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選擇問題多 李秉穎廣播開講3重點、有問必答
社會大眾熱烈討論次世代疫苗選擇,有些人認為9月底可開打的BA.1雙價疫苗不夠好,應等待BA.5雙價疫苗,並批評政府的疫苗採購接種策略。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李秉穎今強調三重點,他說,首先,BA.5疫苗現在根本不在市場上,可買時台灣一定會買。他表示,再者,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都建議勿等新疫苗,先打BA.1也比原始株疫苗好,等到BA.5時又有BA.6了;第三,接種多劑後抗體量會達到飽和而不再上升,以保護人體,不可曲解為「免疫系統停工」。李秉穎今上午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時表示,BA.5次世代疫苗只有動物實驗報告,美國就通過EUA,確實如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所說的,是「創新之舉」。他說,顯見美國為了要求藥廠快速研發新型變異株疫苗,已經認清了「疫苗研發永遠跑不贏病毒變異」的事實,不再期待人體試驗,只要疫苗製程相同,只是改變抗原成分,藥政單位就會通過授權使用。不過,只有動物試驗資料的疫苗,若改由「非常嚴格的台灣食藥署」來審查,不見得可以過關。李秉穎表示,BA.5疫苗才剛通過美國EUA,根本還不在市場上,是沒有人買得到的,如果硬要等它買到,以現在3到6個月就有新型變異株的突變速度來估算,「等到BA.5的時候,BA.6都出來了,你就變成永遠落後、永遠沒打」。李秉穎說,所以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不要等待新的變異株疫苗,可以打就先打,BA.1次世代疫苗對抗BA.5的抗體濃度,仍是高於以原始株開發的疫苗,不會為了等待BA.5而放棄打BA.1,但等到BA.5出來之後,大家也一定會改打BA.5,確定可供貨時,台灣也一定會買。最近網傳國外專家演講之影片,被加上「疫苗打太多次,免疫系統會疲乏、停工」的註解,李秉穎說,他也有收到,但影片原始意思是說,打多劑後,抗體濃度愈來愈高,一定程度會達到天花板而無法再上升,是指「達到飽和」,而非「疲乏、停工」。李秉穎說,免疫系統不會隨便疲乏,不繼續往上升,是因為太高的抗體濃度可能反而對人體有害,恐引起不尋常的免疫反應,傷害自己的細胞,製造這麼多抗體也只是能量的浪費。無論T細胞或B細胞免疫,到一定程度都會停止,不是疲乏,而是達到了頂點。這類訊息是誤導,希望不具醫療專業的民眾,別因此害怕接種第四劑、第五劑。有聽眾問,10月出差去中國,需要打第四劑嗎?李秉穎說,次世代疫苗第一階段是開放65歲以上、長照住民,或免疫不全成年人接種,如果不是上述情形,像是外交、公務、洽商出國需要者,就要等第二階段,至於怎樣算公務洽商,就要自己申請看看,由政府認定。還有聽眾問,媽媽已經75歲,是否現在就可以打第四劑,不用等BA.1次世代疫苗?李秉穎說,BA.1次世代疫苗很快就來了,76歲以上屬於第一階段接種對象,可以第四劑就打次世代,因為如果現在以原始疫苗打第四劑,第五劑要間隔3個月,等於就要明年才能打次世代疫苗了。也有許多聽眾關心高端何時會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審核?高端何時可用於18歲以下青少年?幼兒會有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可打嗎?李秉穎說,高端與AZ免疫橋接抗體濃度是快4倍,最近有個與AZ免疫橋接抗體達1.39倍的新疫苗,世衛都通過了,所以如果高端現在就申請,搞不好可以過。不過,如果高端有第三期資料,當然是更穩,聽說現在正在分析第三期數據,又把試驗時間拉長,所以變得有點慢。至於幼兒用蛋白質疫苗,李秉穎說,目前以Novavax的研究比較領先,高端在台灣還卡在12到18歲以直無法做臨床實驗。
-
2022-09-07 焦點.健康知識+
今年中秋節假期「週五」開始放假!8大守則防癌防疫健康吃
中秋假期將至,今年連續放假三天。中秋節是九月十日,適逢周六,補假一天,公家機關和許多上班族本周五就開始放假。許多人期待假期,早早安排,但也有人工作太過忙碌,完全沒有意識到假期將至,本周的工作天只到周四。但只要放假,就是小確幸,元氣網提醒大家及早準備迎接假期,並提供中秋烤肉平安守則。一、再過兩天就放假了九月九日起就是中秋連續假期。本周工作日只剩兩天,請大家盡早完成手上的工作,安心休假。二、疫情升溫,做好防疫準備 恰逢BA.5疫情升溫,不少民眾規畫中秋假期與家人團圓烤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未打疫苗的幼兒與長者,減少與人接觸,做好防疫準備。三、避免「增胖風險」衛福部國健署提醒,中秋烤肉平均會攝取「2000大卡」的熱量,遠超過一整天的熱量,得爬七次101大樓才能消耗,應降低吃烤肉的份數。中秋烤肉通常以「肉類為主」,加上烤肉醬等,家人之間又互相聊天,很容易就吃過量,平均中秋烤肉攝取的熱量高達2000大卡。2000大卡,等於吃進4份大薯、一整鍋燉雞湯、兩條港式蘿蔔糕等。四、吃柚子可補充膳食纖維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中秋節應景的柚子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鉀及多種礦物質等營養素,能促進腸道蠕動,建議可以適當攝取柚子;而山藥、南瓜、豌豆仁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則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植化素,建議成人每天攝取25克到35克膳食纖維。五、輕食野餐,減少碳排放吳昭軍表示,若民眾採輕食野餐,不但可以減少一般轎車從台北高雄來回2萬趟的碳排放,重點是還不用爬七次101大樓來消耗這一餐超量攝取的熱量。不過,中秋節也別忘運動,多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速率,還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六、烤肉建議秉持「三要、三不要」原則三要:1.食材搭配深色的新鮮蔬菜或柚子及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2.以茶類代替飲料。3.用芹菜、九層塔、蒜頭、洋蔥或蔥等辛香料醃肉調味三不要:1.香腸不和魷魚、干貝、秋刀魚、鱈魚或養樂多乳酸飲料等食物一起食用。2.包錫箔紙或鋁箔紙的食材,建議不要先調味。3.不吃烤焦的食物。七、烤肉注意事項1.食藥署建議,烤肉架的選購,應選擇外觀完好,如產品表面電鍍已剝落或有髒汙,則不要使用。2.烤肉時,因為過度高溫烹調含脂肪之食物,減少食物與火直接接觸或油脂滴入炭火中。使用鋁箔烤肉時,勿讓酸性調味醬料接觸鋁箔,或在食材燒烤後再添加,並勤換鋁箔。針對較難烤熟之食材,可預先以蒸、煮或微波等方式烹煮,減少燒烤時間,燒焦的食物宜丟棄不食用。3.烤肉時盡量自備可重複使用之環保餐具,如需選購免洗餐具或竹籤等產品時,應選擇標示清楚且完整包裝之產品,八、烤肉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低溫保存。
-
2022-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視為追加劑 第一階段二種對象優先
新冠肺炎變異株再掀一波本土疫情,衛福部食藥署上周五通過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原始株+BA.1)緊急使用授權(EUA),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決議將該次世代雙價疫苗視為追加劑,將分兩階段開放接種,第一階段對象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則開放給第一類醫事人員和機場港埠、及五十至六十四歲等族群,預估六七八萬人符合資格。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九月底將有超過兩百萬劑次世代雙價疫苗抵台,但兩階段開放接種的時間和條件未定,將視疫苗到貨數量,以及第一階段接種情形而定。如以原本接種間隔五個月計算,符合接種人數共六百萬人,ACIP決議間隔縮短為三個月,估計符合資格者更多。第一階段接種對象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十八歲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則包括,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十八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考量疫苗到貨數量,無法同時開放給所有民眾。研究指出,年輕、健康族群接種第四劑效果並不顯著,且各國都未建議年輕人接種,因此不會開五十歲以下族群接種第四劑。在昨天會議中,專家也討論青少年疫苗接種,決議建議開放十二至十七歲歲族群接種Novavax疫苗,包含第二劑與第三劑,二劑間隔至少四周以上,建議以同製程疫苗完成基礎劑接種;亦可提供作為追加劑接種使用。外界批評國內BA.5疫情日趨嚴峻,但這次通過EUA、預計十月開打的次世代雙價疫苗卻是「原始株+BA.1」而非「BA.5雙價疫苗」。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根據臨床試驗資料,無論是否曾經感染新冠病毒,接種「原始株+BA.1」次世代疫苗,對抗BA.4、BA.5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GMR)為第一代疫苗的一點六八倍,「從中和抗體效價及第一代疫苗重症防護效果推估,對新變異株仍有很好的效果。」指揮官王必勝強調,「原始株+BA.1」次世代疫苗對目前病毒株有效,臨床資料也較完整,且可預估到貨期程。至於美國日前審核通過BA.5雙價疫苗,仍無充足資料供審查,日後只要審查完畢也會購買,但無法掌握供貨期程。
-
2022-09-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2萬3931例!40多歲男發燒、喉嚨和肌肉痛 首例BA.4重複感染
本土疫情連續六天破三萬後略降,今天國內新增2萬3931例本土個案、172例境外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31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確診數略降研判是假日效應,但與上周一相比確診數增加18.7%。另從趨勢圖可看到疫情已經連續三周增加,明顯進入下一波流行中,提醒最方便的預防方式是打疫苗。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1118例男性、1萬2807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329例),台北市(3,016例),桃園市(2,884例),台中市(2,528例),高雄市(1,862例),台南市(1,400例),彰化縣(994例),新竹縣(856例),新竹市(619例),屏東縣(611例),苗栗縣(610例),雲林縣(494例),宜蘭縣(493例),花蓮縣(460例),基隆市(433例),南投縣(327例),嘉義縣(323例),嘉義市(218例),台東縣(204例),澎湖縣(124例),金門縣(122例),連江縣(24例)。今日新增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7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9例具慢性病史、21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1日至9月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9月2日。今日新增17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87例男性、8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6例),印尼及香港(各3例),日本及泰國(各2例),中國、土耳其、韓國、新加坡、德國、菲律賓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14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5日至9月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46萬7059例確診,分別為2萬9076例境外移入,543萬792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萬9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07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46例、台北市1,130例、台中市1,014例、高雄市945例、台南市777例、桃園市764例、彰化縣592例、屏東縣411例、雲林縣319例、南投縣297例、苗栗縣244例、嘉義縣236例、基隆市222例、宜蘭縣201例、花蓮縣及嘉義市各166例、新竹縣158例、台東縣143例、新竹市100例、澎湖縣28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中重症+101 40歲女快篩陽未就醫 病發二日亡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死亡31例、中重症101例。其中死亡個案中較年輕個案為40多歲女性,快篩陽性後未就醫,隔天在家被發現意識改變、昏迷不醒,當天送醫即不治,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4488例、死亡9240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為17例男性、14例女性,29例具慢性病史、21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21日至9月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9月2日。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本身有慢性腸炎,曾接種三劑疫苗。8月28日在家快篩陽性,但未視訊診療。隔天,8月29日在家被家人發現意識改變、昏迷不醒,緊急送醫急救,仍因病況惡化過世,死因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另中重症包括68例中症、33例重症。羅一鈞表示,新增一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為一歲男嬰,未接種疫苗,曾於7月13日確診。8月27日起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8月30日就醫檢查發現肝指數、發炎指數及血栓指數皆升高,診斷疑似MIS-C,於8月31日住院。住院後經心臟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擴大,給予低劑量阿斯匹靈等藥物治療,治療後病況好轉,於9月2日出院。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01例,29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MIS-C增至126例、1例心肌炎、3例共病及7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9人死亡。40多歲男發燒、喉嚨和肌肉痛 首例BA.4重複感染新冠本土疫情升溫,但變異株BA.5本土個案佔比持平。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5上周新增50例,全國占比為37.9%。另新增一例BA.4本土病例,為重複感染個案;目前BA.4本土個案累計四例、BA.5236例。羅一鈞表示,新增的變異株本土個案,為50例BA.5及1例BA.4。其中BA.5個案占上周所有已定序之132例的37.9%,為24名男性、26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布為北部35例、中部8例、南部5例、東部2例,確診日介於今年8月15日至8月26日。另1例BA.4本土個案為北部40多歲男性,於8月23日確診,為本土首例重複感染BA.4個案。個案於6月27日第一次確診,8月22日出現發燒、喉嚨和肌肉痛,隔天快篩陽性,經過PCR檢驗陽性、Ct值為19.3,後續定序出BA.4,為首例重複感染的BA.4個案。羅一鈞表示,疫情以來截至9月3日重複感染個案共9833例,自七月修改定義以來則有4414例,比例仍低。曾染新冠肺炎者在BA.5疫情中仍會有重複感染情況發生,但確診過的人感染BA.5的機率比未曾感染過者低八成,風險比沒確診過的人低。另外,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株BA.4、32株BA.5,個案分別為24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8月11日至8月27日。其中檢出BA.4個案自越南(1例);BA.5個案分別自美國(5例),越南(6例),印尼、新加坡、英國、泰國、韓國及菲律賓(各2例),瑞典、匈牙利、愛爾蘭、馬來西亞、瑞士、印度、荷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澳大利亞及比利時(各1例)移入。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增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畫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網紅醫稱BA.5潛伏期僅兩天 羅一鈞打臉:無正式統計受新冠肺炎變異株BA.5影響,本土疫情再起。網紅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BA.5潛伏期天數大幅減少,縮短為兩天,更容易加速病毒傳播。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醫師的文章沒有引述資料來源,且潛伏期的縮短天數並沒有正式的統計,是否真的縮短為兩天仍有待觀察。羅一鈞表示,目前看到相關資料是七月中旬有日本報導觀察資料認為潛伏期從2.8天縮短為2.4天,但沒有實際的正式統計。而BA.5在國際已流行一陣,觀察潛伏期仍是三天左右,並沒有比BA.1或BA.2短,因此指揮中心不會只參考小規模的地方數據調整相關管制措施。羅一鈞也表示,四到六月曾感染過新冠者產生的保護力正陸續衰退,重複感染新變異株的機會也提高,感染後仍可能再度出現症狀,也可能出現中重症,但這主要還是和個案本身是否有慢性病或高風險因子有關。而重複感染病症與初次感染類似,也是以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等耳鼻喉症狀為主,因此提醒民眾儘速採實體或視訊就醫確診,讓醫師可根據風險高低開立症狀藥物或口服抗病毒藥物。而針對下周中秋節北市宣布禁戶外烤肉,羅一鈞也表示,指揮中心沒有針對特定場所要求不可以辦聚會烤肉等活動,但如果要在公共場域營業場所烤肉聚會,就要符合量體溫、員工健康管理、環境清消等相關規定。至於各縣市是否能妥善管理和執行,或允許特定場所是否開放相關聚會,則尊重地方裁量。指揮官王必勝則提醒,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免疫不全者和幼兒還是建議不要參加這類活動,避免感染。張上淳:BA.1雙價疫苗對抗BA.5 中和效價高1.68倍先前媒體人趙少康抨擊指揮中心,Omicron BA.5疫情正流行,但食藥署只通過BA.1的次世代疫苗EU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說明,美國等多國在BA.4、BA.5疫情流行期間,即使沒有雙價疫苗,施打過3劑疫苗的18歲以上民眾的保護力都相當不錯。趙少康日前批指揮中心不買BA.5的雙價疫苗,王必勝該打屁股,質疑:「難道是指揮中心已經買了對抗BA.1的疫苗,硬逼我們打?」張上淳回應,對莫德納疫苗的採購合約,有任何新疫苗開發台灣隨時可以採購,開發過程、新資訊指揮中心、食藥署都保持密切溝通。張上淳表示,食藥署上周五依照廠商送交的內容進行EUA審查,內容包括製造過程、動物試驗、人體臨床試驗,完整齊備資料後,專家審查後認定符合國內EUA相關推定,因此通過審核;但臨床試驗資料仍在初期,受試人數三、四百人規模,主要還是看施打追加劑後,滿28天的中和抗體效價變化,對照原始株的單價疫苗比較。「雙價疫苗比原型株疫苗接種者,中和抗體效價高出1.68倍。」張上淳說明,受試者如果不曾感染過新冠,雙價抗體效價為776、原型株458,高出了1.69倍。因為是初期臨床試驗資料,受試者人數關係,也無法直接推算能夠產生多少保護力。不過,從外國整體疫情推斷,張上淳指出,美國BA.4、BA.5疫情流行期間,沒有雙價疫苗,但對於有打過3、4劑的18歲以上民眾,完成3劑原始株疫苗在預防重症住院效果,4個月內保護效果有49%,4個月以上有34%;若打第4劑,50歲以上成年人,2個月內預防BA.4、BA.5重症住院效果有60%,2至4個月有56%,是相當不錯的。張上淳強調,對於免疫不全的病人,施打3、4劑疫苗,預防住院保護效果分別為31%、41%,換句話說,專家和各國都認為,對於目前的流行狀況即使沒有雙價疫苗,還是鼓勵施打3、4劑,以預防重症死亡。張上淳也推估,即使雙價疫苗只有BA.1和原始病毒,對於台灣BA.4、BA.5疫情流行下,在防範住院、重症、死亡上還是有很好的效果。
-
2022-09-04 養生.聰明飲食
鹹酥雞熱量有多高?秒懂各類炸物熱量消耗時間:別加九層塔
常有人問營養師:「我不吃炸雞排,但炸魷魚可以嗎、炸蔬菜可以嗎?」其實真的不要小看炸魷魚,一份好好的低脂海鮮才不到一百卡,但炸完熱量飆3倍,至於蔬菜炸完熱量翻5倍。消耗各種炸物熱量要跑多久?1、雞排(一片) 630kcal→ 77min2、炸臭豆腐(一份含泡菜) 530kcal→65min 3、炸薯條(一份) 529kcal→65min4、鹹酥雞(一份) 525kcal→64min5、甜不辣(一份) 350kcal→43min6、洋蔥圈(一份) 324.8kcal→40min7、雞三節翅(一份) 320kcal→39min8、炸魷魚(一份) 300kcal→37min9、甜甜圈(一個71g)282kcal→34min10、雞腿塊(一塊) 275.8kcal→34min11、炸雞腿(一隻125g) 270kcal→33min12、雞塊(6塊) 270kcal→33min13、花枝丸(一份100g) 260kcal→32min14、可樂餅(一片)176kcal→21min15、炸薯餅(一片) 152kcal→19min (以上為60公斤者 8公里/一小時估算)食物經高溫油炸 營養價值縮水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若撇開熱量先不談,其實食物經過高溫油炸,會破壞其中的營養素,若是蛋白質食物,會流失原本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而澱粉類食物原本熱量就不低,經過油炸後也會使熱量攀升,加上澱粉易吸油,油脂含量也會比原本來得高。(推薦閱讀:九層塔含「丁香酚」會致癌? 食藥署「解答真相」:1情況還是少吃)這樣吃炸物 健康減負擔如果真的想吃炸物,高敏敏建議,偶而吃一次即可,平時還是以蒸、煮、滷、烤的烹調方式為主;可以去皮吃,若捨不得去皮,可以準備吸油廚紙(廚房紙巾)按壓一下食物,減少油脂攝取,口感一樣美味;像鹹酥雞、甜不辣等炸物,盡量單吃即可,不要添加九層塔,因為九層塔非常容易吸油,會吃進更多不必要的油脂。(推薦閱讀:鹹酥雞點蔬菜類比較健康? 營養師公開「油炸前後熱量」:以為清爽全是油)此外,以原味炸物為主,不要添加調味料或醬料,以免攝取過多鈉含量,吃完炸物記得多補充蔬果來攝取膳食纖維、維生素C,其中豐富的鉀也可以幫助排除多餘的鈉,而多喝水也能幫助代謝,健康不爆卡。延伸閱讀: ·雞排vs.鹹酥雞,哪個熱量高? 你可能猜錯了!加碼授「4招」有效減油減卡 ·愛吃鹹酥雞、鍋貼...恐胖手臂、虎背熊腰! 一張圖揭「吃什麼胖哪裡」
-
2022-09-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A.5次世代疫苗「僅供美國」 王必勝估得等年底才能打
媒體人趙少康質疑,現在已經變異到Omicron BA.5,許多國人等待BA.5次世代疫苗,結果食藥署昨日公布卻是BA.1的次世代疫苗EUA,「難道是指揮中心已經買了對抗BA.1的疫苗,硬逼我們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緊急宣布下午4點召開記者會說明。指揮官王必勝在記者會中先向在場媒體致意「抱歉,今天有風有雨,還突然開記者會」,並提到,今天在媒體和網路上看到有些人對次世代疫苗採購有疑慮,採購和施打都是防疫最重要的一環,這些資訊如果不正確擴散,會影響施打意願,必須要即時澄清,因為攸關人民健康安全。王必勝說,他還記得去年去年一些錯誤訊息,對於誇大疫苗副作用,造成很多長者對於施打疫苗疑慮,到現在都有,我們也耿耿於懷,對於疫苗的問題我們需要澄清的資訊,都會馬上澄清。王必勝說,次世代疫苗有兩種,雙假疫苗第一種是原型株加上BA.1,資料完整,包括第二/三期臨床試驗、動物實驗都有,已核准使用的國家,包括英國8月15日核准,瑞士、澳洲、歐盟等,我們也通過。王必勝說,次世代疫苗也是很近期剛出來的疫苗,另外一個次世代疫苗是原型株加上BA.4、BA.5,這2天我們看到美國通過EUA,送審美國資料以動物試驗為主,參考了BA.1的佐證資料通過EUA,「我們有點訝異,也是比較不是傳統正規的做法,美國有他的考量」。王必勝表示,原型株加上BA.4、BA.5,目前主要基於動物試驗資料,參照BA.1臨床試驗佐證,通過美國EUA,但世界各國並沒有採納。是否比我們通過的效果好或好多少,目前都難以確定,因為沒有更多臨床試驗資料可以佐證。王必勝說,我們也接觸廠商,但不論BNT或莫德納都沒有提供這款的資料給我們審核,據廠商說法是,目前不會供貨給美國以外的國家。我們需要廠商提供資料給食藥署審核,才能使用疫苗,等他們送給我相關資料審核再採購、到貨,檢驗封緘我們估計過,接近年底。
-
2022-09-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疫情來了!王必勝曝最新疫情高峰及最高確診人數
國內新冠疫情再起,此波主要流行株為Omicron亞型珠BA.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出席「推動台日兩國醫療健康領域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表示,這波疫情剛開始,現在的重點工作就是要守住疫情,並協助民眾度過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都會採用模型推估疫情發展,目前預估此波疫情高峰,就是會落在9月中下旬,預估每日確診人數約介於3至6萬人。而衛福部食藥署昨正式通過莫德納次世代疫苗EUA,國人關心何時可以施打及接種族群?王必勝說,下周一將會召開ACIP會議,進一步針對施打族群、年齡及與前一劑的施打間隔,與確診者要如何接種等議題進行討論,一旦委員會決議後,指揮中心就會參採辦理。但因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主要是防範新冠病毒原始株與Omicron亞型珠BA.1,對亞型珠BA.5是否有預防效果?王必勝說,「根據我的了解,是有用的」,因不僅是EUA審查決議可預防BA.5,於英國、歐盟等其他國家及WHO均認可,此疫苗對防範BA.5是有用的,這是沒有疑問的。目前原始株加BA.5次世代疫苗在美國已獲得通過,國內是否也會跟進?王必勝說,這次美國審查為非典型審查,與過去審查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國內暫時不會跟進這樣的作法」,但仍會持續關注,或等待疫苗廠商提供疫苗的相關詳細資料後,再進行採購、EUA、ACIP會議等程序。王必勝說,國內疫情正在升溫,現在就是等待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盡速進貨後,盡速施打,原始株加BA.5次世代疫苗目前消息是年底才有可能供貨,國內將先以原始株與BA.1次世代疫苗施打為主。
-
2022-09-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最快9月底開打 專家:這族群接種保護力更強
衛福部食藥署今核准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同意18歲以上成人可用於第3劑、第4劑追加劑,與前一劑疫苗間隔3個月時間接種。專家表示,次世代疫苗產生疫苗廣效性更廣,若感染過Omicron BA.2的民眾,接種次世代疫苗更能防範BA.4、BA.5。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次世代分為2種,一種是原始株加BA.1,另一種是原始株加BA.5,我國現行採購及審查EUA為原始株加BA.1,此款也能防護BA.4、BA.5。下周一ACIP專家會議將討論如何施打、施打族群、間隔時間、進貨量等,最快9月底進貨,力拚9月底、10月初開放施打。食藥署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每劑0.5mL,含有25微克原型株mRNA及25微克Omicron BA.1變異株mRNA。經審查其第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若用含BA.1的次世代疫苗當作追加劑,更能誘發較優的BA.1中和抗體免疫反應,也能誘發對抗BA.4、BA.5的中和抗體免疫反應。食藥署指出,施打次世代疫苗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和肌肉痠痛等。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隨著Omicron病毒株演變,BA.4、BA.5更容易產生免疫逃脫,原始株所製作的疫苗雖然可以預防重症,但碰上BA.4、BA.5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施打次世代疫苗。施信如說,我國購買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為BA.1加上原始株,其產生疫苗廣效性較廣,防範BA.4、BA.5也比第一代疫苗好很多,雖無法完全預防感染,但能降低感染以及重症比例,因此建議18歲以上成人都要施打。施信如表示,若曾經感染過Omicron的民眾,施打次世代疫苗後,保護效果更能提升不少。台灣先前以BA.2為主流株,前一波疫情感染過的人,雖抗體可預防BA.4、BA.5,但感染程度、時間點不同,若能再接種次世代疫苗,也能有更好防護力,也許能讓症狀減輕或無症狀。目前未知國內會採購多少劑次世代疫苗,施信如表示,若我國疫苗採購計畫受干擾,或許先從高危險族群優先施打。不過次世代疫苗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像是打莫德納疫苗會過敏者、或脆弱長者打mRNA疫苗反應過強等,並不適合接種,若有症狀、確診後仍得用適合藥物治療。
-
2022-09-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通過EUA 食藥署核准18歲以上可追加接種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疾病變異株防疫之需求,於111年9月2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莫德納雙價疫苗作為18歲以上成人主動免疫之追加接種,在完成基礎接種或追加劑後,間隔至少3個月施打。食藥署表示,莫德納雙價疫苗為次世代疫苗,每劑0.5 mL含有25微克原型株mRNA及25微克Omicron BA.1變異株mRNA。經審查莫德納雙價疫苗的一項第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以雙價疫苗作為追加劑,相較於以原型株疫苗作為追加劑,能夠誘發較優的對抗Omicron BA.1變異株的中和抗體免疫反應。而探索性分析數據顯示,雙價疫苗也能夠誘發對抗Omicron BA.4/BA.5變異株的中和抗體免疫反應。在安全性資料方面,雙價疫苗追加劑發生的局部/全身性不良反應頻率與原型株疫苗相似,並以輕中度為主,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和肌肉痠痛等,沒有發現新的安全疑慮。食藥署表示,經整體評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並考量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同意核准莫德納雙價疫苗可適用於18歲以上成人主動免疫之追加接種,其用法用量為在國內已授權的COVID-19疫苗之基礎接種或追加劑後,間隔至少3個月施打。未來食藥署將持續監控國內外接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警訊,分析評估疫苗不良事件通報資料,執行安全監視機制,保障民眾接種疫苗之安全。
-
2022-09-01 焦點.元氣新聞
癌童對生命永不放棄 家屬疾呼健保應給付治療新藥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今舉辦「抗癌圓夢獎助學金」頒獎,與會病童家屬疾呼,衛福部應重視引進癌童治療新藥及健保給付新藥。「如果大家願意多付一點點,或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健保是大家互相分擔風險及關懷的機制。」參與頒獎的衛福部長薛瑞元說,健保給付罕病藥物或其他新藥引進問題,衛福部正嘗試解決,希望大家把這訊息帶給社會,形成社會共識,讓健保來幫助弱勢孩童。周大觀文教基金會自1997至2022年共義助2億6千多萬元,力挺1萬3368名罹癌學生戰勝死神,今年有301名抗癌鬥士獲頒助學金。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說,基金會將永遠陪伴癌症病童,不讓病童孤獨的面對癌症。10歲金有安6年前出現癲癇症狀,確診罹患腦瘤合併癲癇,近日病情惡化,醫師研判約僅剩下1個月生命,回顧有安治療期間,原先採用中醫治療,但療效不佳,有安媽媽經牧師介紹到美國使用大麻二酚(俗稱大麻油)治療,但藥費每天需1萬元,而不得不賣房治病。有安媽媽說,約兩年前回到台灣進行腦瘤手術,但因癲癇及手術造成腦部受創,雖然,術後有安的左側身體失去知覺,以及左手、左腳不能動,左邊臉部無法控制,經5個月復健後,現在僅剩左手還是不太能用。但沒想到,隨著病情逐漸惡化,近日醫師研判有安約僅剩下1個月生命,有安媽媽說,目前德國藥廠研發腦質瘤標靶新藥,衛福部應盡速讓患者使用,而食藥署已於昨日核准新藥來台搶救有安。另一名5歲癌童潘盈希,去年因常常打翻飯菜、走路不穩,並出現癲癇、痙攣症狀,確診罹患第四期蔓延型內因性橋腦神經膠細胞瘤(俗稱腦癌),且腫瘤長在腦幹已與正常細胞混合,無法手術,有如「不能拆解的定時炸彈」,目前治療歷30次化療,而台北榮總義助以重粒子治療,但效果不佳,目前就是以電療、口服及標靶藥物等方式控制病情,但醫師也宣告盈希的生命大約僅剩1年。盈希爸爸說,身為罹癌病童的家屬,無法看著孩子長大,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而疾病不能逆轉、治療,更是最令人失望的地方,孩子是弱勢中的弱勢,期盼衛福部應有擔當加速利用恩慈療法方式引進新藥,另一方面,希望政府應提供相關藥物經費,減輕家屬負擔。薛瑞元說,非常高興聽到抗癌小鬥士家長的心聲,其中牽涉到罕病用藥制度及健保負擔等問題,這些困難及問題,衛福部都需處理。至於大麻二酚藥物則牽涉到管制藥品問題,衛福部會著手收集資料,分擔及支持家長獨立奮鬥的情形,也請家長多提供相關資料,以評估藥物有效性,讓家長有支持下去的力量。薛瑞元指出,目前健保對弱勢族群仍不太夠,需要各界支持,希望大家把這訊息帶給社會,因有一群人真的有這樣需求,需要特別的方法及預算來處理,希望形成社會共識,讓健保來幫助弱勢。聯合報基金會營運長邱文通說,各位生命小鬥士真的是辛苦了,讓他十分敬佩及感動,往後會著力更多,給予病童及家長更多的發聲管道。
-
2022-08-30 焦點.食安拉警報
進口美國牛舌驗出寄生蟲 2千多公斤退運銷毀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從美國進口的「TYSON冷凍牛舌」中檢出「住肉孢子蟲」,為今年首次發現進口美牛寄生蟲違規,全數2226.8公斤依規定退運或銷毀。食藥署今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共20項產品不合格,有西班牙進口的陳年葡萄酒醋、智利蘋果、韓國哈密瓜等,分別被檢出有農藥殘留或防腐劑含量不符規定的情形。其中,台中市聯鑫食品實業有限公司自美國進口的一批「TYSON冷凍牛舌(FROZEN IBP PREMIUM TRIMMED BEEF TONGUES(BLACK) 0% # 1A (輸入供食品用途)(MPP-142565))」,來源製造廠TYSON,因被檢出「住肉孢子蟲(Sarcocystis spp.)」,違反一般食品不得含有寄生蟲而不合格。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依規定肉品不得驗出任何寄生蟲,這是今年首次發現進口美牛有寄生蟲,前次發現美牛有寄生蟲是去年初,同樣為牛舌,當時檢出弓蟲。陳慶裕說,牛舌依進口牛肉檢疫及查驗作業程序規定,因有扁桃腺等部位,屬於需檢驗風險特定物質,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瑞典、荷蘭等曾傳出狂牛症疫情的國家,進口相關產品都須全數檢驗。住肉孢子蟲又稱為肉孢子蟲,寄生在人體小腸會造成噁心、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寄生在人類肌肉組織則會產生肌肉痛、發燒等。
-
2022-08-30 焦點.用藥停看聽
肺結核藥「卡毛髮」 食藥署急回收10萬顆
肺結核用藥「卡毛髮」遭回收!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最新藥物回收訊息,培力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肺結核用藥「培力匹井梭安錠500毫克」,因藥師調劑時發現藥錠嵌入毛髮而通報,因此啟動回收。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該批藥品生產20萬顆,售出10萬顆,實際回收量為10萬顆,須在9月24日前完成回收。「培力匹井梭安錠500毫克(PYRAZINAMIDE TABLETS 500MG “P.L.)」的主成分為PYRAZINAMIDE,主要用於肺結核及其他的結核症。洪國登表示,食藥署8月中接獲藥品不良品通報,主要是藥師調劑藥品時發現該其中一顆藥錠卡了不明毛髮,而向食藥署檢舉通報。經廠商調查,只有一批產品可能因製程出問題而有異物混入(批號:022002),因此回收該批產品。洪國登說,該藥品的健保年用量約90萬顆,此批號生產20萬顆,實際售出10萬顆。由於結核病人不多,且有其他藥證,因此雖然這款藥品使用量最大,但不至於影響病人用藥。食藥署已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並於9月24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另外也提醒病患切勿自行任意停藥,如果對用藥有疑慮者,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
-
2022-08-27 癌症.肺癌
做家事常吸到灰塵,這會成為肺癌高危險群嗎? 台大名醫陳晉興解惑肺癌常見7個問題
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肺癌已超越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醫院副院長陳晉興今發表新書「肺癌的治療與預防」,他說,做為一個外科醫師,在自己專業上繼續努力,為的是能為肺癌患者提供更多幫助,因此希望患者不要輕易放棄,「我在努力,請你也別輕易放棄。」他說,但因肺癌患者愈來愈多,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問題,受限於看診時間實在太短,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藉由新書,在最短時間內解惑民眾對肺癌的疑問。陳晉興說,他22年前當主治醫師時,曾有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兩個小小孩到診間,太太一看到他就馬上跪下,流著眼淚拜託救她先生,希望讓先生能看到小孩長大,當時她先生被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而兩個孩子一個約5歲站在一旁,另一個還抱在手上,約只有幾個月大,看著他們一家四口他很無奈,已經沒辦法開刀,也沒有好的化療藥物或標靶藥可以用。 病人最後頹喪的離開再沒有出現過,但可以預料約3到6個月後可能就會離開人世。陳晉興說,現在肺癌患者愈來愈多,一整天門診平均要看200位肺癌病患,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問題,從手術相關到為什麼會得肺癌、危險因子是什麼、如何預防等,大家顯然都有不少疑問,他非常希望能給予每名病患完整答案,但可惜受限於看診時間實在太短,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藉由新書,在最短時間內解惑民眾對肺癌的疑問。「陳晉興新書中整理了門診患者常見的問題及答案,以下摘錄最常見的7題為大家眾解惑。」Q1:肺癌是「絕症」嗎?A:在醫學進步下,現在已不需要把肺癌看作是絕症。 肺癌若能藉由最初期診斷,並妥善加以治療,治癒率乎可達到將近百分之百。所謂的治癒率,一般以5年存活率估計,這並不是說患者只能活5年而是經過治療後,5年內沒復發,就可以算是根治了。當然也有少數案例,隔了6、7年後復發。通常會復發的肺癌病人,期別以二、三期以上為多,或是發現時的腫瘤就已經很大了。如此即使追蹤5年後也須謹愼監控。Q2:咳血,是肺癌的症狀嗎?A:過往年代像肺結核等疾病無藥可路,一旦感染形同絕症,但時至今日,經醫學檢驗可找出咳血問題,給予適當治療。病人會咳血,代表肺部出血,除了可能罹患肺結核,也有可能是肺癌。尤其是「中央型」肺癌患者。 但現代常見的肺癌為「周邊型」肺癌,也就是肺腺癌居多,咳血症狀相對少見。Q3:我的家人有肺癌,我會不會是下一個?A:肺癌不會傳染,但是會遺傳,有著高度「家族史」關聯性,尤其華人具有特殊基因變異,有研究發現,親等愈近在三親等內罹患肺癌的人數愈多時,其他家人得到肺癌的機率就愈高。Q4:時常咳嗽,是感冒、過敏、氣喘還是肺病?A:肺病是包含肺部發炎及長腫瘤。肺部發炎除咳嗽症狀外,常合併發燒、呼吸困難及有黃膿痰。「中央型」肺癌會引發咳嗽,但「周邊型」肺癌則較不會,因此並不是有慢性咳嗽就是有肺癌。Q5:抽電子煙會不會得肺癌?A:電子煙出現的時間還不算久,研究時間不夠長,還不足以確認它和肺癌之間有沒有關係。但依衛福部食藥署調查,隨機抽樣31件電子煙發現,百分之百含有甲醛,90%含有乙醛,80%含有尼古丁,且有成癮及中毒危險。因此,從電子煙所含的致癌物質可以推測,引起肺癌、膀胱癌等癌症機率是高的。Q6:做家事常吸到灰塵,這會成為肺癌高危險群嗎?A:在文獻中較少看到灰塵與肺癌的相關研究,但最近有人進行檢測發現,使用掃地機器人清掃會造成PM2.5狂飆,檢測掃地機器人運轉10分鐘後,揚塵的濃度是背景值的6倍,PM10和PM2.5的濃度最少也高出背景值2倍,空汙濃度達到「紅色警戒」,使用吸塵器時,後方氣旋所造成的微粒揚塵也會高達13倍,建議使用這些家電要多注意。Q7:得過肺癌的人,會是新冠肺炎高危險群嗎?A:曾有研究發現,兩者間並無相關性。原因是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為飛沫和接觸感染,肺癌患者和其他人一樣,若沒做好防護都有很高的感染風險。而肺癌患者因免疫力較差,尤其正在接受化療或放療的患者,一旦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病情及併發症都會較為嚴重且死亡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