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聽健康
豆漿是許多國人早餐首選飲品之一,坊間豆製飲品五花八門,包含豆奶、黑豆漿、濃豆漿、蜜豆奶、豆乳、沖泡豆漿粉等,選購豆製飲品應該怎麼挑?元氣周報列出十大QA,協助民眾解惑。
豆漿的主成分為黃豆、水,其餘還有糖分等,不同於鮮奶是由生乳殺菌而成,條件嚴苛,價格也高,因此認證機制上,豆漿製品比較像是飲料,飲料相對沒有認證的必要。
不過,國人對於黃豆為基改或非基改有「知的需求」,豆漿多會標示是否為基因改造黃豆製成。如果想辨識豆漿「純不純」,是否過度稀釋,可以檢視包裝豆漿的蛋白質營養標示,每100毫升低於2.6克,都屬於被過度稀釋,如果蛋白質含量高於2.6克,甚至達到5克以上,黃豆濃度高,喝一杯等於喝到兩杯的營養價值。
濃豆漿是指稀釋水分較少,蛋白質含量通常會高於5克以上。添加纖維是為了增加口感,屬於合法添加。但依照健康飲食的建議,膳食纖維建議每天25克,纖維的來源,不建議只來自一餐,可以平均分配到三餐,黃豆纖維容易引發脹氣,建議適量攝取。
黑豆與黃豆都能製成豆漿,黑豆的蛋白質比黃豆低,因此市面上也較少出現「黑豆腐」,每100公克的黃仁黑豆,蛋白質約20克左右,黃豆蛋白質約為35克左右。黑豆富含花青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E、葉酸等;黃豆富含鉀、鈣、鐵、鋅等。
只要是豆製品製成的豆漿,加熱後都會產生豆皮,如果黃豆加得少,水分加得多,蛋白質不足將難以產生豆皮。傳統豆漿店確實可以透過「豆皮」來確認基本的濃度,但通常水只要不加得太誇張,如一比九,一般來說豆漿加熱後都還是可以產出豆皮。
豆漿粉與奶粉的概念類似,透過脫水,讓原本的飲品呈現粉狀,雖然是經過脫水加熱的程序,但並不會影響太多營養素成分,像大豆異黃酮並不會有太大差異,如果為了攜帶方便,可以選購豆漿粉。
豆漿在CNS的標準中就叫做「豆奶」,其標準中明訂,豆奶是指大豆經加工處理後製成並包裝之乳狀飲品,粗蛋白須在2.6%以上;調製豆奶是指含50%以上之豆奶為原料,以大豆或大豆蛋白產品經加工處理後製成並包裝之乳狀飲品,必要時得添加營養劑及風味料,粗蛋白在2%以上。
日本的豆乳是否等於台灣的豆漿,難以確認。但日本的豆乳其蛋白質高於台灣的豆漿。同樣240毫升,台灣的豆漿蛋白質大約為7克,日本豆乳可以達到10克。
蜜豆奶屬於一種調製豆奶,市面上被稱為蜜豆奶的產品,大多會用雞蛋作為調味,依照CNS的標準,調製豆奶的粗蛋白會在2%以上。坊間也會把牛奶加入豆漿中,依照食藥署的建議,成份比較多的,會將名稱放在前方,如牛奶豆漿,表示該產品的牛奶含量多於豆漿,名稱相反,其成分多寡則反之。
濾渣的豆奶或豆漿,口感比較好,過去過濾掉的豆渣,會轉作為肥料,主要是營養價值高,如果豆奶或是豆漿沒有濾渣,將會保留較多的黃豆營養素以及纖維。黃豆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膳食纖維、大豆異黃酮、維生素、礦物質等。
牛奶的營養素沒辦法被豆漿或豆奶取代。牛奶屬於奶類,豆漿或豆奶屬於豆魚蛋肉類。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喝豆漿或豆奶可以避免腹瀉,但無法避免脹氣,豆類屬於產氣食物,主要是豆類含有寡醣,屬於短鏈碳水化合物,小腸較難消化吸收,容易滯留在腸道中,腸內細菌容易發酵產生氣體。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