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食藥署
共找到
1896
筆 文章
-
-
2024-11-18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喝冰奶茶易腹瀉?營養師曝可能4原因
早餐是一天能量的來源,但坊間流傳「喝早餐店的冰奶茶,必拉肚子!」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可能是冰奶茶的溫度低、含咖啡因、冰塊有「大腸桿菌」等因素,刺激腸道蠕動所致,或是患有乳糖不耐症因而產生腹瀉。喝完冰奶茶拉肚子 可能4原因不少民眾買早餐時,除了蛋餅、三明治、蘿蔔糕、麵包等主食,還會搭配一杯冰奶茶、咖啡等飲品,其中喝冰奶茶必拉肚子的傳聞屢見不鮮。許惠玉說,由於冰奶茶的主成分是紅茶、牛奶或奶精,不僅溫度低,內含的咖啡因會利尿,因此刺激腸胃蠕動,增加如廁頻率。喝完冰奶茶拉肚子,也可能與飲食不潔有關,許惠玉指出,冰塊常有大腸桿菌等細菌孳生,若從口中進入腸道,就有可能會引起腹瀉。有乳糖不耐症者喝下含牛奶的奶茶,也會引起腸胃不適,「一般早餐店奶茶的牛奶含量約占三分之一」,因此出現不適的症狀可能不如一杯牛奶來得強烈。早餐飲品建議選擇少糖或無糖許惠玉指出,其實喝完冰奶茶拉肚子並不常發生,個人體質的影響成分居多,因此挑選早餐飲品時,建議選擇少糖或無糖、成分是紅茶與牛奶的溫奶茶為主,又因奶精是植物性油脂,不具太多營養價值,雖然不會引起乳糖不耐症者的不適,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還是應盡量避免攝取。食藥署指出,早餐店的冰奶茶關鍵原料,包括冰塊、奶精或鮮奶、茶水,其中製作冰奶茶水的茶葉富含單寧酸,學理上單寧酸容易與鮮奶中的蛋白質凝結成塊,因此茶水與鮮奶同時食用常會相互影響,反而不易消化吸收,因此造成腸胃不適,甚至會引發腸絞痛。
-
2024-11-10 醫療.新陳代謝
碳水化合物對糖尿病不好,應該少吃米飯、多吃肉類蛋白質嗎?
Q:吃很多糖的人,得糖尿病的機率會變高?A:過多精緻澱粉、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雖會增加糖尿病的機率,但是碳水化合物不足會導致頭暈頭痛,影響睡眠品質;另過量攝取紅肉、蛋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特別是含糖飲料果汁、加工食品,如精製麵包及蛋糕,因這類食品熱量高、易增肥,肥胖會導致胰島素阻抗,血糖就會逐漸升高而發生糖尿病。Q:碳水化合物對糖尿病不好,應該少吃米飯、多吃肉類蛋白質?A:糖友飲食不建議以蛋白質完全代替,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和選擇低升糖指數(GI)的碳水化合物,反而有助控糖。建議選擇優質蛋白質,如板豆腐、魚肉、雞胸肉、雞蛋,低GI值的全穀雜糧,如十穀米、糙米、燕麥、地瓜。大量吃紅肉會造成血脂肪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貿然減少碳水化合物(如米飯),則可能有低血糖危險,尤其第一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患,恐導致酮酸中毒。建議均衡飲食,進食順序先吃蔬菜與蛋白質,最後再吃碳水化合物。Q:吃麥片可以降血糖?要吃哪一種麥片?A:麥片有較多膳食纖維和營養,GI值較白米低,所以麥片能讓升糖速度較緩慢,但不能說麥片有降血糖的效果。燕麥片屬於全穀雜糧類,攝取3湯匙燕麥片,相當於吃下1/4碗白飯,一樣會升高血糖。建議吃麥片搭配蔬菜和蛋白質,減緩血糖吸收。此外,沖泡燕麥粉或喝燕麥奶也會造成血糖上升,建議選沒有加工的燕麥片為宜。傳統燕麥片未經精細加工,富含纖維,消化和吸收速度比較慢,需經烹煮食用,GI值較即食燕麥片更低,為糖友首選。其他如原味燕麥和藜麥也是低GI的穀物,糖尿病患應選擇低GI的麥片,並且避免添加糖或其他高GI成分的加工麥片。Q:抗性澱粉(例如冷飯)、糙米飯比較不會讓血糖升高,就可以多吃一點?A:抗性澱粉又稱為難消化澱粉,是難被小腸吸收,需在大腸中被微生物分解為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鏈脂肪酸,因此不會造成血糖大幅上升,熱量也較低,常見來源為冷飯、冰地瓜。冷飯中不只有抗性澱粉,還有易分解和吸收的一般澱粉,過量還是會造成血糖過高,因此仍需控制攝取量。除了考量澱粉特性以外,還需控制總攝取量,建議要穩定血糖,一餐不應攝取超過八分滿碗澱粉量。Q:糖尿病患盡量吃使用代糖的甜食?每一種代糖都可以吃嗎?A:糖尿病患者適當使用代糖取代精製糖是可以的,能避免血糖波動,但不能因此盡情吃使用代糖的甜食,還是要適度。有研究顯示,有的代糖會造成體重增加,或引發心血管問題,顯示代糖的食用安全性還是需要長期觀察。市面上常見的代糖如阿斯巴甜、赤藻糖醇、醋磺內酯鉀及蔗糖素都可以吃,但仍應注意每種代糖的使用量和身體反應,避免長期過量攝取代糖,對「甜」產生依賴性。糖醇類代糖攝取過量會影響腸道滲透壓,造成水瀉問題;人工甜味劑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孕婦要特別注意代糖攝取量;苯丙酮尿症病人不能攝取阿斯巴甜類代糖。建議糖友應控制每日總醣量,以開水或無糖飲料為主。Q:坊間傳言喝秋葵水可降血糖?A:研究顯示,增加餐食中的秋葵攝取有助血糖控制,但食藥署指出,目前無證據支持秋葵水能幫助糖尿病患降血糖。尤其在家泡製的秋葵水恐有衛生問題,除有農藥殘留疑慮,久置的秋葵水也易滋生細菌。另外,腎臟病友恐無法代謝秋葵中的鉀離子,建議喝秋葵水前,應先和醫療人員討論。食藥署提醒,秋葵屬於食品並非藥品,無法取代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目前多數秋葵相關研究都是動物實驗,缺乏人體臨床試驗。諮詢/衛福部台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謝雅湄、營養師林淑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子源、營養師劉彥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8 焦點.健康知識+
傷口沖水龍頭、塗凡士林保持濕潤?醫師詳解傷口照護正確方法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擦傷先在水龍頭底下沖乾淨」為錯誤說法,應優先使用生理食鹽水、其次才用白開水,而非直接用自來水。 (2)傳言說「傷口一天沖洗三次」,但專家表示,傷口要保持「濕潤」以利細胞、組織修復,但「濕潤」不是「潮濕」,傳言一天沖水好幾次的說法為錯誤內容。 (3)傳言說「傷口上面一定要擦一層油油的東西」,但專家表示,沒有感染跡象的表淺傷口不用藥水消毒、也不用抗生素藥膏殺菌,傳言說法錯誤。 (4)傳言說「最好是用凡士林或是 Aquaphor」,但專家表示,皮膚用的抗生素藥膏確實含有油性成分,但重點是抗生素成分用來預防感染,不能說成油膏本身有什麼特殊效果,傳言說法易誤導。網傳一段皮膚擦傷怎麼處理的影片,提到醫學院觀念已改,第一應該在水龍頭底下沖洗,第二不要讓傷口結痂、在傷口上塗一層薄薄油膏,這樣傷口才能癒合的最好。但專家表示,沒有聽說醫界對傷口照護觀念改變這回事,一直以來很明確的觀念就是乾淨、創造有利傷口復原的環境,所以就是傷口要清潔、乾燥,有必要才使用藥水消毒、使用抗生素藥膏殺菌,傳言說法大部分錯誤、少部分易誤導。 處理傷口的說法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傷口照護的觀念改變:傷口保持濕潤保持乾淨,擦一層油油的東西再上OK绷,不要結痂,這樣傷口癒合會最好 主要在社群平台流傳一段影片: 查證解釋:傷口「濕潤」不是「潮濕」 濕爛不利癒合 傳言提到「傷口癒合的觀念已經改變了,要溼潤」、「傷口保持溼潤的環境,它才會是最漂亮的」。MyGoPen 致電諮詢皮膚科醫師趙昭明,他表示傷口癒合(Wound healing)是一連串複雜的生理作用,上皮再生(epithelialization)的過程中,重要的步驟包括傷口邊緣(wound edge)的表皮細胞(epithelial cell)的增生、角質細胞(keratinocyte)釋放生長因子等等,整個「再上皮化」(re-epithelialization)的過程中細胞需要一個濕潤的環境,讓上皮能夠一直再生,因為包括血管新生、上皮再生都需要一個濕潤的環境,但是這裡所謂的「濕潤」是指表皮上的顯微變化,絕不是傷口「潮濕」,傷口浸潤、濕濕爛爛的意思。 生理食鹽水優於白開水 自來水是最後選擇 趙昭明強調,擦傷、割傷等傷口如果帶有小石子、沙土,首先當然要先清洗乾淨,雖然臺灣的自來水算是品質不錯的,但是近年來美瞳片、隱形眼鏡很流行,很多人身邊都有生理食鹽水,因此發生傷口的時候,最優先的選擇是用生理食鹽水,如果在野外、沒有生理食鹽水,那至少還能使用水壺裡的白開水、瓶裝水沖洗,白開水、包裝飲用水都經過煮沸等殺菌的過程,乾淨的程度遠比水龍頭打開的自來水好,如果這二種都沒有,最不得已時才使用水龍頭的自來水,而不要使用山泉水、溪水等未經處理的水源,傳言說傷口在水龍頭下沖洗,不提生理食鹽水、白開水,傳言為錯誤說法。 一天沖洗好幾次反而不利傷口癒合 傳言提到「擦傷先在水龍頭底下沖乾淨」、「塗一層油油的,如果傷口很深,最好一天做個三次」。趙昭明指出,不斷地沖洗會一直破壞上皮生長、再生,反而不利傷口癒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受傷的時候就沖洗乾淨、徹底做好清潔,讓傷口在儘量無菌的環境中自然癒合才是重點,傳言一天沖洗二、三次的說法錯誤。 皮膚藥膏大多含油性 但重點是抗生素 傳言提到「不要讓傷口結痂,上面擦一層油油的凡士林」。趙昭明強調,如果皮膚本身並沒有什麼傷口,只是皮膚乾澀、脫皮、粗糙,這樣的情況擦凡士林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已經有傷口,其實只要保持傷口乾燥就好,頂多為了要讓傷口比較無菌、才會塗抹消炎藥膏,一般的皮膚藥膏不管是油性的藥膏,或是水加油調和的乳性的藥膏,都含有油性成分,塗了之後會在皮膚傷口的表面形成一個保護膜,市面上的青黴素、四環素、紅黴素藥膏,甚至紫菌素藥膏都含有油性成分,雖然皮膚藥膏通常含油性成分,但不能因此說成一定要塗油膏、或是說成油膏有什麼特別作用,主要的重點是油性藥膏中的廣效抗生素能幫助傷口殺菌,而不是塗抹純油性、沒有藥效的凡士林,傳言說法易誤導。MyGoPen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食藥署「食藥好文網」曾於2021年宣導「家中應常備的創傷外用藥」,提到以下重點: (1)優碘:優碘的主要成分是「碘」,可做為較深層的消毒使用,但因為殺菌效果較強,可能會抑制傷口的組織生長,因此在使用優碘時,建議讓優碘在傷口停留 30 秒到 2 分鐘後,就使用生理食鹽水將優碘清洗乾淨,避免傷口染色。 (2)白藥水:白藥水除了殺菌的成分 benzalkonium 外,還含有局部麻醉劑、血管收縮劑及抗組織胺等成分,所以具有殺菌、止痛、止血及消腫的效果,且在使用上較不刺激傷口,但因其中的消毒成分比優碘弱,因此建議用於消毒表淺性傷口。 (3)沒感染不用塗藥膏:如果傷口屬於表淺性傷口或是無感染跡象,並不建議使用以下的外傷藥膏,因為可能會有增加抗藥性的風險。 (4)抗生素藥膏:外傷藥膏主要是以 3 到 4 種成分的複方抗生素藥膏為主,藉由廣效性的殺菌作用來減少傷口感染機會,此外油膏的劑型也具有減少傷口滲血及沾黏的作用。 (5)銀離子藥膏:另外常見的外傷藥膏還有銀離子藥膏,銀離子藥膏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可以殺死常見的皮膚表層細菌,通常做為燙傷使用。結論 總結而言,傷口細胞再生需要「濕潤」、但不是「潮濕」,傷口一天沖洗三次將使傷口濕濕爛爛、不利復原,而水龍頭的自來水是沖洗傷口的最後選擇,應優先使用生理食鹽水、白開水,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還說塗一層油油的、凡士林之類的在傷口上有利傷口癒合漂亮,但專家表示,沒有感染跡象的表淺傷口不用塗抹藥膏,而皮膚藥膏確實含有油性成分,但重點是用來預防感染的抗生素成分,不能說成油膏本身有什麼特殊效果,傳言說法易誤導。衛教資源: 食藥署 食藥好文網 - 家中應常備的創傷外用藥 諮詢專家: 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 - 趙昭明(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1/Wound.html)
-
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食藥署駁「一天5顆奇異果治嘴破」 營養師:可吃全穀類
許多人經常「嘴破」,坊間傳聞「多吃奇異果就會好」,衛福部食藥署闢謠專區曾經澄清,「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並無相關科學論述證實。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嘴破的原因多樣,僅以幫助傷口癒合來看,建議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還可吃深綠色蔬菜、糙米、燕麥等補充維生素B,促進黏膜健康。一般俗稱的「嘴破」,其實是「口腔潰瘍」或「口瘡」,也有人說嘴巴破洞,受傷、感染、免疫力差、癌變、營養不均等,都可能是嘴破的原因。有醫師在臉書表示,「當嘴巴有破洞潰瘍時,先暫時不要吃鳳梨或奇異果。」並進一步說明,消化不良、化療或是放射治療導致口腔潰瘍、腹瀉、皮膚過敏、嚴重自體免疫疾病等情況嚴重時,鳳梨、奇異果富含酵素,可能導致黏膜破損更嚴重,引發後續癒合不良。許惠玉指出,嘴破的原因很多,僅以幫助傷口癒合角度來看,除了少吃刺激性食物,包括辛辣、過酸或鹹及咖啡、酒皆建議暫時避免食用 ,若要降低鳳梨的蛋白酶刺激口腔黏膜產生的咬舌感,可在食用前先用熱水燙過,或以鹽水清洗。許惠玉指出,嘴破除了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促進黏膜癒合、預防發炎,如芭樂、釋迦、木瓜、草莓,也可吃糙米、燕麥、紅豆、綠豆等全穀類食物,且深綠色蔬菜類、大豆類等也富含維生素B,幫助黏膜健康。不過,她也強調,若營養失調,除了在飲食補充的營養素,平時也應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多喝水、勿挑食。針對坊間傳聞「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衛福部食藥署曾在闢謠專區澄清,口腔潰瘍的肇因繁複多元,「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目前並沒有相關科學論述證實,且奇異果產生的刺激性,反而可能造成黏膜受損。食藥署提醒,若民眾口腔潰瘍的情形持續兩周以上,可能為自體免疫系統或口腔癌等病變,而超過兩周以上的嘴巴疼痛或有可疑腫塊,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
2024-11-06 焦點.食安拉警報
他看到魔神仔又尿失禁 竟是吃到墨西哥「魔菇」
吃了20朵野菇竟看到「魔神仔」還尿失禁?毒物科醫師指出,一名69歲男性某天吃了自己採摘的野菇,之後出現頭暈、尿失禁及幻覺,患者的尿液含有「裸蓋菇素」(Psilocybin)代謝物,疑誤食綠褶菇或赭黃裸傘,含裸蓋菇素類的野菇,在墨西哥一帶用於宗教儀式,當地稱之「魔菇」,該名男子因即時就醫,未因誤食毒菇而威脅生命。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溼熱多雨的環境適合許多種類的蕈菇生長,尤其是雨後山間、農地、草地、竹林經常會長出朵朵小傘狀的蕈菇,若摘下煮食可能讓自身暴露於食品中毒的風險。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科長林澤揚指出,近年受理4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送驗,因民眾自行採食野菇而引發食品中毒的案例,經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確認有3例為綠褶菇、1例為擬灰花紋鵝膏。綠褶菇全株有毒 擬灰花紋鵝膏損肝、腎和中樞神經林澤揚表示,有毒的綠褶菇與擬灰花紋鵝膏,可能被當成可食用的菇類,綠褶菇全株有毒,生長季節多為春夏秋季,廣泛分布在台灣平原地區,民眾自行採摘誤食機率大,臨床症狀常見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症狀;擬灰花紋鵝膏則含有強烈的毒性成分環肽毒素,可能對人體肝臟、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衛福部暨台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成立於1985年7月,並於1986年2月起對外提供免費的24小時中毒諮詢服務,中心主任楊振昌說,1986至2023年間共有282位蕈類中毒諮詢個案,平均每年約7.4名蕈類中毒個案,最常通報的蕈類中毒個案為「綠褶菇」。 「裸蓋菇素」會產生迷幻、交感神經興奮楊振昌曾收治一名69歲男性,患者某天下午5時許,吃了自己採摘的野菇約20朵,之後出現頭暈、尿失禁,以及「看到魔神仔」的幻覺,被送至醫院急診就醫、生命徵象穩定,尿液鹼性藥物篩檢出「脫磷酸裸蓋菇素」(Psilocin),為「裸蓋菇素」的代謝物,但因檢體保存不當,無法DNA鑑定,若有照片可協助外觀鑑定,採摘時為白色可能為綠褶菇,褐黃色則可能為赭黃裸傘。 楊振昌說,含「裸蓋菇素」的蕈類俗稱為魔菇,在墨西哥一帶用於宗教儀式,其他地區如北歐則有濫用個案,毒素成分主要為「裸蓋菇素」,其次為裸蓋菇素的代謝物「脫磷酸裸蓋菇素」(Psilocin)與「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會產生迷幻、交感神經興奮、及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作用。楊振昌表示,這類蕈類中毒後30至60分鐘,可產生頭暈、無力、焦慮,及擴瞳、視力模糊、脈搏加速、高血壓等交感神經興奮表徵,並可能有時空錯亂、幻覺及躁動不安,少數人會有反社會行為,多數症狀在4小時內會消失,少數病患的欣快感則會持續至12小時,極少數病患則會有影像倒敘現象,嚴重者主要為兒童,可能會有昏迷、高燒、抽搐及死亡。路邊野生菇類 應遵守「不採不食」食藥署提醒,路邊的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也不要送給親友,以免因誤食而危害身體健康,如因誤食不明野菇出現生理不適的中毒症狀時,應盡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楊振昌說,要保存蕈類檢體不受汙染,需盡速烘乾,包含日曬4天、平底鍋煎60至70度、低溫烘烤等。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對於蕈類中毒個案建議處置,包含給予病人支持性治療、請病人提供蕈類的照片、以冷藏或冷凍方式,將蕈類檢體寄送至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以提供後續鑑定,包括物種外觀辨識及DNA定序鑑定等。
-
2024-11-01 養生.聰明飲食
微波食品高溫、短時間加熱,營養素流失!營養師教超商食品怎麼吃才健康
不少年輕人出社會後,成為外食族的一分子。一名網友疑惑,常吃超商微波食品是否不利身體健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認為,外食族若以超商食品為主要選擇,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營養均衡,若選擇超商便當,除了要有主食類,必須搭配含蛋白質及蔬菜類食物,一天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長期吃超商食品會不會影響健康?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提到,身為社會新鮮人,擔憂伙食費開銷過高,看準超商晚上8時的打折時段購買現成食品果腹,但也擔心長期下來,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隱憂,「我很想知道,有沒有人長期吃超商食品造成身體健康問題?」女網友無奈嘆道,現在不少外食類也不便宜,若選健康餐又吃不飽,「活到很絕望」。簡妙凌指出,超商微波食品的優點,是烹製快速且方便,但是在高溫、短時間加熱下,容易導致食物的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素流失。超商食品怎麼吃才健康?超商食品怎麼吃才健康?簡妙凌表示,平日三餐要注意營養均衡,選擇吃超商便當時,必須注意內含主食類、蛋白質與蔬菜類食物。像地瓜就是不錯的主食類,茶葉蛋、無糖豆漿等為蛋白質食物,生菜沙拉則是蔬菜類食物,「其實超商的微波便當都有這些成分,只是在於熱量的多寡,以及烹調方式、菜色搭配,對健康會有不同的影響。」不少人擔心外食吃下肚會攝取鈉過多,簡妙凌說,市面上的包裝食品均須依規範明列營養標示,都有註明鈉的含量,目前衛福部食藥署建議,人體每天攝取不超過2400毫克的鈉。民眾可根據營養標示,計算當天是否攝取鈉超標,「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含鈉」,一旦人體攝取過高的鈉,就容易引起水腫,長期下來,更會導致高血壓等慢性病發生。
-
2024-10-31 養生.聰明飲食
維生素A比蘋果高60倍!「熱帶水果之王」芒果護眼又養顏,教你去皮切、旋轉切...3種切法不浪費果肉
芒果是夏季的代表水果,栽培品種以愛文芒果最多,其次為土芒果、金煌芒果等,產期從3月到10月,盛產期為6月至7月。 芒果是夏季的代表水果,栽培品種以愛文芒果最多,其次為土芒果、金煌芒果等,產期從3月到10月,盛產期為6月至7月。 台灣的芒果品種非常多,以下整理台灣較常見的芒果熱量、營養成分表:(以下為每100g之含量數值) 土芒果 愛文芒果 金煌芒果 玉文芒果 四季芒果 香水芒果 熱量 (kcal) 53 41 49 61 57 63 膳食纖維 (g) 1 0.9 1.4 0.7 1.8 1.4 β胡蘿蔔素(μg) 571 1152 785 182 742 875 維生素C (mg) 14.3 23.5 8.4 26 15.6 15.5 鉀 (mg) 140 106 104 121 145 143 鎂 (mg) 10 7 9 10 12 9 此外,芒果中的維生素A相當豐富。以愛文芒果為例,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顯示,每100公克中含有維生素A1920 I.U,是蘋果的60倍。芒果5大功效高敏敏營養師說明,芒果中含有維生素C、礦物質鎂、鉀與豐富的膳食纖維,適量攝取能夠增加身體防護力、幫助排便順暢還能養顏美容,以下為芒果的5大功效: 維生素C:抗壓、抗氧、養顏。 礦物質鎂:天然的神經安定劑,能穩定神經、提升睡眠品質。 維生素A:提升夜間暗視力,保護黏膜健康。 礦物質鉀:預防心血管疾病,降血壓、消水腫。 膳食纖維:幫助腸道順暢、增加飽足感。芒果4大禁忌毒物專家招名威提醒,芒果含糖量極高,有4種人需要注意攝取量: 過敏:有過敏體質的人,只要吃芒果,容易出現聲音沙啞、嘴巴紅腫、嘔吐、皮膚癢,甚至是過敏性休克的情況。 開放性傷口:芒果屬於比較燥熱的水果,建議皮膚有傷口、口腔發炎者別吃,否則會加重發炎的情況。 腎臟病:芒果的含鉀量比一般水果高,建議腎臟病患者少吃。 三高族群:芒果營養雖豐富,含糖量也高,過量會造成肝細胞負擔,易導致三酸甘油酯升,建議三高族群要少吃。芒果挑選與保存方法怎麼樣才能挑選到好吃的芒果,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分享3個挑選秘訣: 看:果皮紅潤、頭尾飽滿 聞:果香濃郁、品質好 摸:蒂頭微凹陷、有果粉佳此外,買到芒果後不急著冰冰箱,放在陰涼處等待後熟,等到香氣濃郁、微軟及果皮出油,即可品嘗芒果酸甜好滋味。芒果怎麼切?正值芒果產季,今年產量豐沛,價格較往年平價,民眾可趁當季正香甜多選購,但芒果要怎麼切才能品嚐完整果肉?農糧署在臉書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教戰3種切法,包括經典的「井字切」,可以優雅品嚐的「去皮切」,以及方便快速的「旋轉切」。▲芒果怎麼切?農糧署教你井字切、去皮切、旋轉切三種芒果切法。(圖/翻攝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 延伸閱讀 芒果有毒、荔枝吃了上火、西瓜性寒...是真的嗎?「夏日水果3大迷思」營養師一次破解必吃夏日水果》「芒果」竟可降血壓、抗氧化又顧腸道!營養師教你:「這樣吃」就不怕過敏芒果變黑,小心吃壞肚子?專家:長黑斑不僅對人體無礙,還代表●●可能較高 資料來源:高敏敏營養師、農業E報、毒物專家招名威、農糧署、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 責任編輯:曾耀儀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柚子的皮可以吃嗎?柚子皮怎麼利用?4大用途、5功效及3禁忌一次看 「乾眼症」為什麼滴人工淚液卻沒用?誤會大了!眼科醫師打破迷思:乾眼症大多缺的不是水,而是...
-
2024-10-28 焦點.健康知識+
吃太淡會胃食道逆流?油吃太少容易失智?專家破解日常飲食觀念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胃酸的原料是鹽巴」,但專家表示,人體不是化學式直接推導,從氯化鈉到氯化氫是一連串複雜的生化反應過程,傳言簡化、跳躍,傳言說法錯誤。 (2)傳言說「腦部全部都是脂肪,吃油吃的少、容易失智」。但專家表示,腦部是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器官,但膽固醇不等於脂肪,傳言說法錯誤。 (3)傳言說「晚餐後吃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但專家表示,果糖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但三酸甘油脂不是膽固醇,傳言混淆二者、傳言錯誤。網傳「錯誤認知 少糖少油少鹽?」影片,提到只有少糖是對的,少鹽跟少油都是錯的,「胃酸的原料是鹽巴,我們吃太淡、胃酸酸度不夠」,以及「吃油吃的少,腦細胞補充不足、容易失智」,「晚餐後吃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但專家表示,歷次飲食調查國人鈉攝取量、油脂攝取量、糖份攝取量都超標,而蔬果攝取量不足,傳言說吃太淡,鼓勵吃油、避免晚餐後吃水果,傳言說法錯誤。 此外「腦部全部都是脂肪」說法也是錯誤,腦部是「膽固醇」含量高,膽固醇不等於脂肪,脂肪是由脂肪酸所構成,膽固醇是脂質中的特殊衍生物,傳言混淆二者。 同樣的,傳言提到「晚餐後的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也是混淆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醣類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都是脂質,但三酸甘油酯是脂肪,膽固醇則不是,且人體膽合成固醇的來源是動物性脂肪,也許水果無關。說少糖少油少鹽是錯誤認知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錯誤認知1#少糖 #少鹽 #少油#胃酸#腦部脂肪#好油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一)臺灣人普遍鹽分攝取超量 不存在吃太淡的情況 傳言提到「我們吃的太淡」、「少鹽是錯的」。MyGoPen 致電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她表示台灣外食情況普遍,多數人都是吃太鹹,歷次的飲食調查都顯示國人吃太鹹,衛福部、營養師們也都宣導民眾要減鹽飲食,傳言卻說「我們吃的太淡」、「少鹽是錯的」,不但不是現狀事實,而且學理錯誤,胃酸雖然是鹽酸、鹽酸是「氯化氫」,食鹽是「氯化鈉」,但傳言說法錯誤連結二者。 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衛福部於 2011 年公布、2019 年更新的資料,成人每日鈉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 2400 毫克、相當於 6 公克的鹽,但是兩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鈉攝取量都超標,特別是年輕世代都比過去吃的鹹,19 到 30 歲男、女性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 4599 毫克及 4096 毫克,達到建議上限的 1.9 倍及 1.7 倍。人體不是化學式 而是複雜的生化反應 傳言提到「胃酸的原料是鹽巴,吃太淡、酸度不夠,會胃食道逆流」。相關的說法 MyGoPen 已於 2021 年提出「【誤導】低鹽飲食罪惡的建議?造成胃無法產生胃酸?醫:過度解讀」查核報吿,報告中諮詢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表示食鹽是氯化鈉(NaCl),胃酸的主要成分為氯化氫(HCl),但人體不是化學式,傳言資訊錯誤,臨床上常見胃酸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惡性貧血、使用制酸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是曾經胃切除、胃繞道手術等等。 MyGoPen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台灣內科醫學會所出版發行的《內科學誌》於 2015 年的登載的「胃酸相關胃腸疾病之最新診治新進展」,提到: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hydrochloric acid,HCl)與少部分氯化鉀(KCl)和氯化鈉(NaCl)。並提到「酸的製造源自細胞內 CO2 經碳酸酐酶水解成H+與HCO3-,氫離子和鉀離子經H+K+-ATPase pump交換後與氯離子一同打出細胞外。為維持胞內電荷與酸鹼平衡,壁細胞底側部有 Cl- 與 HCO3- 的交換,NA+K+ ATPase(鈉鉀ATP 酶)主動運輸....」。由上述資料可知,胃酸的成分雖然包括氯化鈉,但是胃酸分泌是非常複雜的生化反應過程,傳言直接說「胃酸的原料是鹽巴」一句話帶過,傳言過度簡化、傳言易誤導。MyGoPen 查詢相關傳言出處,國際上流傳最廣的應屬美國自然療法醫師喬爾·瓦拉赫 (Joel Wallach),他鼓吹「你需要更多鹽」、「低鹽飲食會導致胃酸逆流」、「任何建議低鹽飲食的人,都應該被關進監獄、被處以死刑」。MyGoPen 曾於 2023年10月7日提出「【誤導】阿茲海默症都是吃降膽固醇藥造成的?錯誤說法!醫師詳解」查核報告,報告中引述美國的消費者保護非營利機構官網,內容指出 Joel Wallach 在加州創立傳銷品牌、販賣各種營養補充品。 (二)吃太油會先高血脂、肥胖 而非保護腦細胞傳言提到「腦部全部都是脂肪,油吃的少,腦細胞補充不足、很容易失智症」。蘇秀悅表示,就像六大類營養每一種都各有角色、缺一不可的觀念,油脂也不是越低越好,大腦雖然是人體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器官,但是飲食中吃進去的膽固醇、不等同於腦細胞的膽固醇,蘇秀悅以減肥為例,減肥是減掉肥肉、是減掉「皮下脂肪堆積」,而不是減掉腦細胞,傳言的說法無法解釋減肥,傳言邏輯錯誤,並且錯誤連結不同的知識片段,傳言說法錯誤。 蘇秀悅強調,根據飲食建議油脂類佔全天總熱量的比重應低於 30%,但是過去相關的飲食調查都顯示,國人的油脂攝取量落在 35 到 37%之間,不但超量攝取,而且攝取的都是飽和脂肪酸、不好的油,因此營養師通常建議民眾少吃肥肉、雞皮、豬皮等動物性油脂,改成攝取好的油脂,而不是改成無油,無油飲食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只有膽囊發炎、胰臟發炎、乳糜胸等等的病患才會吃屬於「治療飲食」的無油飲食,且甚至嚴格到總脂肪量要小於 15 克。蘇秀悅強調,健康不是一直「限制」、而是怎樣「組合」,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油炸、油煎的食物,像是鹽酥雞、滷肉飯、乾麵等又油又鹹的食物,大概就能達到低於 30% 的建議比例。 傳言說「很多失智症會建議大家花生油」,蘇秀悅強調沒有人在講失智要吃花生油這種事,從未有這樣的連結,避免失智症的重點包括避免腦部害,避免心血管疾病、避免中風、良好的生活形態等等,而不是單一個因素、吃不吃花生油的問題,健康的飲食形態才能預防失智症,而不是哪一種特定的食物,例如「地中海飲食法」,多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多的油類,像是橄欖油、苦茶油等。脫色脫臭是必要製程 增加油品穩定性 傳言還提到「一般油其實是高溫萃取、脫色脫臭」、「抽油煙機裡面的油如果是黏稠的,趕快丟掉不要吃」。相關的說法食藥署曾經公開闢謠「Line 流傳『多數人吃的油是化學油!』,這是真的嗎?」,指出一般食用油脂的製作必需經過「油脂抽取」及「油脂精製」兩部分,油脂抽取都必須加熱,包括「壓榨」、「萃取」二種方式,且二種都會加熱,但只經過壓榨或萃取流程所取得的粗製油脂,外觀會較混濁,懸浮物、不純物等會加速油脂劣變產生油耗味,因此必須「精製」,或是稱為「精煉」(refining),以及「脫色」(bleaching)、「脫臭」(deodorization)等步驟,以增加安定性及保存性。傳言說油品高溫萃取、脫色脫臭不好,為錯誤說法。 (三)水果與三酸甘油脂有關 不等於膽固醇傳言提到「晚餐後吃水果,水果有很多的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肝」。蘇秀悅指出,傳言說法胡亂瞎扯,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約有 7 到 8 成是身體自己合成的,其餘才是飲食吃進去的;但植物的膽固醇是零,豆製品也沒有膽固醇,所以就算是吃全素的人,體內也有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而人體合成的膽固醇的來源通常是食物中的動物性脂肪、也就是飽和脂肪酸,但絕大多數的水果油脂含量都非常低,就算有些農產品、例如酪梨含有豐富油脂,但是也是屬於植物油,不是動物性脂肪。 水果屬於碳水化合物,MyGoPen曾於 2024 年 8 月 9 日提出「【錯誤】膽固醇高和血脂高的人更應該多吃雞蛋和肥肉?不實說法!醫師詳解 」查核報告,該報告中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碳水化合物吃進人體後會先轉成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可以進而做結構式的改變、變成膽固醇的來源,但人體大部分的膽固醇來源是身體自行合成、其餘才是飲食攝入。由上述資料可知,傳言「晚餐後的水果直接變成膽固醇」的說法錯誤。每天三蔬二果 份量比時間更重要 蘇秀悅補充表示,吃水果不是晚上吃就一定不好,重點是吃的「份量」,如果狂吃一大盤水果、猛喝果汁,即使是在白天,也是錯誤的飲食飲食形態,所以吃水果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吃當季水果、份量不要太多,醣類和三酸甘油脂有關,但是和膽固醇沒有直接關係,根據衛福部的官版建議,每人每天應該「三蔬二果」,一天最多就是二份水果,一個小蘋果、一根小香蕉這樣的份量,而且應該吃原型水果,這樣才能吃到纖維和更完整的營養,喝果汁無法代替吃原型水果。 蘇秀悅提醒民眾,傳言說法只是利用片段正確、甚至極小部分正確的資訊,跳躍、擴大地敘述,變成完全錯誤的飲食主張,像這樣有害健康的資訊民眾千萬不要誤信、誤傳,民眾如果有任何跟營養有關的問題都可以詢問營養師,目前各大醫院都有開營養諮詢門診。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少鹽、少油是錯的」,並且鼓勵多吃鹽、多吃油,傳言說法完全背離臺灣民眾日常飲食的型態,臺灣民眾面臨的是吃太鹹、吃太油的問題,以及衍生的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共病的糖尿病等「三高」問題,還有肥胖、腦中風、心臟病等風險,傳言悖離現實、說法錯誤,且有關胃酸、失智等說法也是錯誤資訊。 而「晚餐後吃水果,直接變膽固醇、脂肪肝」的說法,學理上水果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三酸甘油脂不等同於膽固醇,而人體合成的膽固醇來源為飲食中的動物性脂肪,與水果無關,傳言說法錯誤。衛教資源: 國健署 正確飲食習慣 諮詢專家: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室主任 - 蘇秀悅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0/sugar-oil-salt.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23 焦點.食安拉警報
吃美國麥當勞牛肉堡竟死亡!大腸桿菌感染可大可小, 「這1型」致死風險高
吃麥當勞牛肉漢堡竟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昨天發布警告,10個州分有至少49人進食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Quarter Pounders)後,感染大腸桿菌不適,其中科羅拉多州1名長者死亡,10人需要住院,包括1名兒童腎臟出現嚴重併發症。美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出事 是洋蔥還是牛肉有問題?美國CDC指出,49例病例由9月27日至10月11日期間發生,多達27例來自科羅拉多州,其餘包括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和猶他州等。當局正展開調查,目前尚未確定成因,但食品藥物監管局初步調查顯示可能是「洋蔥」受汙染,農業部就正調查牛肉有無問題。麥當勞發聲明表示,初步調查顯示,部分個案涉及來自同一供應商的洋蔥,目前已停用相關洋蔥圈,受影響的10個州和另外4個州的部分地區已停售「四盎司牛肉堡」,強調極度重視食品安全。我食藥署做二件事把關食安對此,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食藥署目前決定會做二件事:第一、食品組將檢視相關產品、原料有無進口國內,因漢堡是熟食,研判不是進口食品,進而公布食品消費紅綠燈,目前評估應是綠燈;第二、經食品組或台灣麥當勞所轄的地方衛生局通知業者,對於相關產品的食安問題嚴格把關,不希望國內發生一樣的事情。至於,美國CDC研判,可能是洋蔥遭到汙染。林金富說,這起事件目前仍在調查中,因此,還無法判斷實際汙染情形,其實國外發生食安事件,不只是肉排、洋蔥,可能有沙拉、乳酪等食物,而國內規範漢堡所使用的肉品,依規定必須加熱、煮熟,且必須與生食做好分隔,避免交叉汙染,如是在家烹煮食物,應是熟食、生食分開有兩套不同刀具、砧板,降低食物交叉汙染問題。大腸桿菌感染看型別 出血型致死風險高林金富說,美國這次出現死亡病為感染大腸桿菌所致,大腸桿菌是環境常見細菌,並是衛生指標菌,進行食安檢測時,常檢驗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如果驗出代表衛生環境不佳,將依食安法要求業者改進,一旦感染到腸道出血型的大腸桿菌型別,將有很高的致死風險。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受感染者會出現嚴重腹絞痛、血狀腹瀉等,沒有發燒症狀,多數健康成人可在一週內恢復,僅有少數患者會併發溶血性尿毒症,主要是因為該菌所產生的毒素,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導致溶血性貧血、少尿、水腫、抽筋、出血,甚至轉成急性腎衰竭,嚴重時會喪命。(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美國CDC指出,感染大腸桿菌症狀,包括極度胃痙攣、腹瀉、嘔吐、腹痛等,症狀通常在攝入細菌後3至4天出現,大多數人可在5至7天內康復,但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嚴重腎臟問題並需住院治療。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21 養生.聰明飲食
過期茶葉還能沖泡?顏宗海:若微生物增生恐急性腸胃炎
不少民眾都有喝茶的習慣,過期的茶葉還能沖泡飲用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病毒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包括茶葉在內等食品,應在產品保存期限內享用完畢,超過保存期限的茶葉可能增生微生物、病原菌,若外觀發霉更不應飲用,避免造成喝下後食品中毒,必須就醫治療。網路上出現「茶葉過期還能喝!普洱茶沒有保存期限?」的影片,衛福部食藥署闢謠專區對此提出說明,表示依食安法,只要是「包裝食品」就必須標示有效日期,所以任何包裝茶葉都涵蓋在食安法規範內,必須標示保期限。民眾選購食品時,也建議選購包裝完整產品,注意標示內容,特別是食品有效日期,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產品。另外,也需要適當保存,才能夠在有效期限內維持食品品質,避免因保存不當而使變質。顏宗海建議,包括茶葉在內等食品應在產品保存期限內享用完畢,民眾購買茶葉時或購買後,若在保存期限內發現包裝破損、內容物發霉,就要避免選購或食用。他指出,大部的茶葉產品的保存期限約在2年左右,根據業者標示而有不同時間長度,若茶葉過期或發霉,可能導致本就存在於環境中的微生物、病原菌增生,一旦喝下,就有可能導致急性腸胃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應馬上就醫。食藥署說明,網傳影片提及「理論上茶葉其實沒有保存期限」,但並非如此。在台灣販賣食品,依據「食安法」第 22 條第一項第七款規定,只要是「包裝食品」就必須標示有效日期,茶葉也是食品的一種,所以即使是普洱茶的茶磚、茶餅,或是任何的包裝茶葉,都涵蓋在「食安法」規範內。食藥署建議,民眾購買有完整包裝的茶葉時,也可以查看相關標示有沒有標出有效日期,如果沒有,就可以向食藥署食安專線一九一九檢舉。另外,根據食藥署公布「市售包裝食品有效日期評估指引」,進口包裝食品的日期標示,因各國法規要求不同,而有不同的標示意義,例如「use by」和「expiry date」,與國內「有效日期」定義相似;另外,「best before」和「賞味期限」,則表示在此日期之前,食品可保持最佳品質,但並不表示在此日期之後,食品就不安全或變質。食品業者在標示進口食品有效日期時,必須請製造商提供足以佐證相等於我國「有效日期」定義的相關資料,才可於包裝上標示與原包裝上「best before」和「賞味期限」不同的「有效日期」,如果無法提供足以佐證,則「best before」和「賞味期限」日期則應視為「有效日期」。
-
2024-10-21 養生.聰明飲食
天然鹽能改善胃食道逆流、抽筋、三高?專家破解謬誤:比精鹽少一重要物質
你可以先知道: (1)根據國健署最新一次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人普遍鈉攝取量過高,最嚴重的年齡層甚至達到建議量的173%,國際上也是超量攝取的趨勢,現代人並不存在鹽吃太少的問題,反而是鹽吃太多,傳言說法錯誤。 (2)「真鹽」應稱為「天然鹽」,天然鹽比精鹽有更多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但不能因此就把精鹽說成不好的東西;反觀天然鹽通常不加碘、但精鹽有加碘,國人缺碘盛行率約 5 成,傳言偏頗比較、且沒說國人明顯缺乏的營養素,傳言說法易誤導。 (3)天然鹽為食品、食品依法不得宣稱或暗示療效,傳言所稱的能改善的症狀,很多都是「低血鈉症」的症狀,但多數低血鈉症不是鈉吃不夠,而是吃進去的鈉發生別的代謝失衡問題,傳言混淆二種概念、傳言說法錯誤。 網傳「真鹽的妙用及好處」約 18 分鐘的錄音檔,提到高血壓、甲狀腺腫大等身體不適「問題都是真鹽少吃了」,吃水果灑鹽、可平衡水果太甜,真鹽改善夜尿、頭痛、噁心嘔吐、疲倦打瞌睡、感冒,「吃真鹽保證不會吃到腎臟壞掉」。但專家表示,傳言所說的「真鹽」,其實應稱為「天然鹽」,不管是天然鹽或是精鹽、成分都是氯化鈉,天然鹽比精鹽多了礦物質、微量元素,但是精鹽添加碘、避免台灣民眾通常缺碘的問題,不同的鹽各有優點,傳言說法易生誤導。此外,專家也提醒,整體國人的鈉攝取量過高,傳言卻鼓吹鹽吃太少、要多吃鹽,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所說的論點也見於坊間書籍,類似說法包括「真正的好鹽,大量攝取也沒關係!破除減鹽世紀迷思——少鹽並不會讓你遠離疾病,吃對鹽才會」,「身體正在發出『我需要鹽』的求救訊號」等,專家提醒民眾,務必仔細檢視自然療法有多少科學證據、不要輕易誤信。 天然真鹽的妙用及好處? 原始謠傳版本: 真鹽的妙用及好處 或這個版本: 吃對塩能救命: 真鹽是指含有天然礦物質的海鹽或岩鹽等! 這篇對頻尿、胃食道逆流、抽筋、減肥、三高的人有幫助,務定要播來聽,對健康有幫助。 主要流傳這段 18 分 17 秒 的錄音檔,並在通訊軟體和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一)青壯年男性超標達 173% 臨床少見缺鹽病人 傳言說「以為吃少鹽少油才對身體好,不知道這是錯誤法」、「長年下來高血壓了、心跳過快,或甲狀腺腫大」。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叫人家多吃鹽其實就是一件讓人很匪夷所思的事,其次就是好鹽、真鹽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柳朋馳強調,醫生並不會要民眾完全清淡才叫做好,每個人都需要適量的鹽,而所謂的「適量」對每個人來講並不見得相同,本身有潛在疾病,像是心臟、腎臟疾病的人就絕對不可能是多鹽,甚至有時候要限鹽,臨床上少鹽少到導致無力、低血鈉等問題並不常見,通常是非常極端的限鹽、或是使用一些藥物,或是腦部荷爾蒙有問題等等,才會導致體內的鈉留不住、變成「低血鈉症」。 柳朋馳指出,一般人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並不會缺鹽,尤其是現代人、平常都是已經過度吃鹽,古代人吃的東西並沒有像現代這麼豐盛,飲食習慣差異這麼大的情況下,鹽的攝取量過多已經是不用爭議的,唯一差別在鹽的好壞選擇。MyGoPen 查詢句代表性的公開資料,國健署2020年更新的「減鹽秘笈手冊」官版衛教內容提到:調味品中也可能含有看不見的鹽或鈉,例如醬油、沙茶醤、蕃茄醬等,而且麵線、油麵、餅乾等,或是釀製、加工的食品,例如:榨菜、筍乾、香腸、肉乾、鹹蛋、肉丸、火鍋餃類,製作過程中也都需要添加含鈉量高的鹼、蘇打發粉或鹽,這些都會使現代人不知不覺吃進太多鹽。 國健署呼籲,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 2400 毫克、相當於食鹽 6 公克,差不多就是 1 茶匙食鹽,但是一個人每日鈉的總攝取量包括:天然食物中鈉含量、加工食品、人工調味品中的鈉含量,攝入太多的鹽會影響健康,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甚至是胃癌,都和鹽吃得太多有關或可能有關。 此外,根據國健署公布的最新版「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17 到 2020 年),第 51 頁報告中提到:台灣男性在 4 歲以上、女性在 7 歲以上就有鈉攝取量過高的狀況,19 到 44 歲成人為鈉攝取量最高的族群,男性達建議量的 173% 最高,其次為 7 到 18 歲的兒童、青少年,及 45 到 64 歲成人。而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保持均衡與健康的飲食,小心鹽多必失」論壇內容,提到:全球平均的鹽攝取量為每天 10.8 克,是世衛組織建議量 5 克的兩倍之多,食用過多的鹽儼然已成為飲食與營養相關死亡的最大風險因素。由上述各種資料可知,現代人不管是台灣或是國際上,並非「少鹽」出問題,而是鹽吃太多出問題。(二)「真鹽」說法誤導 天然鹽沒加「碘」不符台灣人需求 傳言提到「用真鹽在做菜,真鹽泡水喝、乾吃都行」。但根據教育部字典「真正」一詞的相反詞為「冒充、假冒、虛偽」,傳言稱為「真鹽」有誤導其他鹽品是負面意思之嫌。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主管機關及購物平台都使用「天然鹽」稱之,而根據國健署於 2019 年「玫瑰鹽是天然的鹽,比較健康?」保健闢謠,提到:民眾會以為時尚、進口的鹽就比較高級,但其實背後隱藏營養危機,進口的鹽可能不含碘,長期吃這些沒有加碘的食鹽,有可能造成碘營養缺乏的風險,國健署建議「家裡最常用的鹽,應該要以有添加碘的鹽品為主」。 柳朋馳指出,鹽的好壞這個議題在過去幾十年間時常出現,坊間流行過竹炭鹽、玫瑰鹽、岩鹽、海鹽等等,這些天然鹽各有優點,但是醫界卻擔心這些都是「無碘鹽」,「大脖子」甲狀腺腫大的疾病曾經在台灣盛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 1960 年代食鹽加碘政策之後才改善,因為不管吃葷、吃素,所有人都會吃到鹽,所以才會在食鹽加碘,但天然鹽太過盛行的話,醫界反而擔心民眾的碘攝取量不足。 而 2015 年衛福部「食用碘鹽 健康多一點 逾半數國人碘營養不足」新聞稿中指出:2004 年鹽品開放自由貿易後,現在市面上販售的國產及進口食鹽並非全部為碘鹽,而根據國健署「2010-2013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尿液碘濃度分析計畫」顯示,2013 年 6 歲以上人口的尿液碘濃度中位數為每公升 96 微克,有 51.9% 國人尿液碘濃度低於世衛建議下限 100 微克。此外,2013 到 2016 年的國民營養調查則發現 7 到 18 歲的缺碘盛行率為 3 成、19 歲以上成人是 5 成,2017 到 2020 年的國民營養調查發現高達 8 至 9 成家庭已使用含碘食鹽, 但 45 歲以上成人的缺碘率仍有 5 成。由上述資料可知,台灣民眾仍有極高比例處於缺碘狀態,天然鹽為了標榜天然、通常不會再加工加入碘,未必符合台灣人口的健康需求。(三)天然鹽有礦物質、精鹽有碘 不能部分比較 柳朋馳強調,天然鹽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確實比較多,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對人體確實有益處,但不能因此就把沒什麼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精鹽說成是不好的東西,人體並不是靠吃鹽作為礦物質、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而是從每天攝取的飲食上均衡獲得,反觀「碘」往往才是很有可能吃不夠的,傳言不提天然鹽不含碘的問題、說法偏頗而不夠全面,而且天然鹽比較貴、成本效益是否划算很難說。(四)鹽無法「平衡」水果糖分 改善口感的意義也不大 傳言提到「把真鹽撒在水果上面,去平衡水果太甜」。柳朋馳指出,有人吃水果加一點鹽、達到甜度增加的效果,這樣就不用吃那麼甜的水果,但是減水果的糖份卻多吃了鹽,降低糖尿病風險、增加高血壓風險,這樣一來一往有多少好處不無疑問,應該鼓勵病人不要為了口感而去吃很甜的水果才對,而不是強調再加其他東西來調整甜味。 此外,水果加鹽只調整了甜味、並沒有改變含糖的糖分,糖分原本有多少、還是一樣吃進去,鹽並沒有真的取代糖,「平衡」是指口感、口語上的說法,並不是化學反應式上的平衡,傳言「平衡」的說法太過籠統,而且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五)鹽能鎖水卻傷腎 應找出夜尿病因 柳朋馳表示,吃了鹽能鎖水,也就是上述所說的身體留鈉、留水,但之後就變成血壓上升,血管內的壓力必須排掉,鹽跟水就進入腎臟、腎臟必須代謝處理掉,這個過程會損耗腎臟,所以與其為了解決夜尿而去吃鹽,反而應該找出夜尿的直接病理原因,例如攝護腺肥大、膀胱過動症等,靠鹽短暫性的鎖水反而製造别的問題。(六)低血鈉不是吃太少 而是失衡、留不住 傳言提到「上課想睡覺打瞌睡缺氧」、「上班喝真鹽水身體變暖」。柳朋馳指出,低血鈉症會有明顯的神經學症狀,包括:頭痛、疲倦、頭暈、肌肉無力、失去平衡感、運動失調、感覺遲鈍等等,幾乎就是傳言所說的鹽能改善的症狀,但臨床上因為鹽吃太少、過度極端的清淡飲食所導致的低血鈉症是非常少見的,約 3 到 5 成的低血鈉病人與利尿劑等藥物或是疾病有關,也就是所謂的「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病人體內分泌不正常濃度的抗利尿激素,使得水份滯留、引發低血鈉,高危險族群為腦部創傷或出血、小細胞肺癌、使用抗癲癇藥物,這類的病人或是「水中毒」的病患,臨床上的確會鼓勵飲食上可以多加一點鹽,但是並不是表示是平常吃太少鹽,這些病人跟一般人相比、並沒有太少,而是分母被改變。 此外,尿崩症、使用利尿劑的病人則是因為內分泌、腎臟病、藥物等因素而導致排尿、血鈉濃度出問題,甚至高血鈉,這些病人跟正常人相比也沒有吃不夠、而是整體的代謝平衡不正常,柳朋馳強調,吃不夠、不平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傳言卻混為一談。由此可知,傳言缺乏疾病背景、治療脈絡,傳言為易誤導的說法。 柳朋馳提醒民眾,高鹽對身體的損害主要是心血管、腎臟;鹽會導致身體留鈉、留水、血壓就會往上走,因此高血壓初期的病人都會被要求「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減鹽」,讓血壓不要偏高。此外,腎臟在高鹽的環境下會受損,而高血鈉也會使神經細胞受阻,再來就是不管是高血鈉或低血鈉,都會影響到大腦腦細胞的活性,提醒民眾不要誤信謠言,多吃鹽養生不成、反而有害健康。結論 總而言之,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歷次做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的民眾並沒有吃鹽太少、反而是吃鹽太多,最嚴重的年齡族群甚至達到建議量的173%,而國際上的相關研究也顯示同樣的超量趨勢,可見不只台灣、包括國際上都因為鹽吃太多而推動減鹽的健康飲食,傳言為錯誤說法。 傳言說「真鹽」,但應說成「天然鹽」比較中肯,天然鹽比精鹽多了礦物質、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有益人體,但不能因此說成沒有這些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精鹽就是不好的東西;此外,人體主要是靠飲食攝取礦物質、微量元素,不是靠吃鹽,強調天然鹽可以吃到礦物質、微量元素,卻不提也同時吃進更高的心血管風險,也不提天然鹽往往是無碘鹽的問題,傳言說法易誤導。 傳言提到吃鹽可以治夜尿、疲倦、體寒等,全以「個人經驗」出發,未提出「科學證據」證明因果關係,同一個案是否具有「重複性」、「再現性」不無疑問,無法推論為其他人也同樣有效,傳言說法為錯誤資訊。 傳言說「洗水果的時候、泡蘋果的時候才會用台鹽的鹽」。多年來相關主管機關都宣導用鹽水洗蔬果是錯誤作法,食藥署曾於 2015 年闢謠「蔬果殘留農藥,用水洗不掉,用精鹽可去除,是真的嗎」,強調「加鹽清洗蔬菜以去除農藥並不是正確方法」, 食藥署所屬的食藥好文網也曾於 2018 年宣導「用鹽、用醋或是清潔劑等方式清洗蔬果,其實清洗效果都很有限,有時甚至會導致蔬果中鈉含量增加」,傳言貶低精鹽只當成清潔使用、錯誤使用精鹽的說法,也使整個傳言的可信度降低。衛教資源: 國健署 - 減鹽秘笈手冊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8/salt.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16 焦點.食安拉警報
好市多巧克力驚見蟲蠕動 美國容許可含60隻!食藥署說話了
近期有民眾爆料,在知名品牌的巧克力中,疑似出現巨大白蟲。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每100克的巧克力裡含的蟲子如不超過60隻,就符合衛生條件;但台灣標準嚴格,不能出現污染、肉眼可見霉斑、異物或蟲體、寄生蟲等情形,業者要依食安法48條規定限期改正,限期不改可處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美國食藥監管局:每百克巧克力不超過60隻蟲,屬正常美式大賣場好市多(COSTCO)販售的產品,有些屬於限定品項,吸引不少民眾前往囤貨,網友在臉書社團「COSTCO好市多商品消費心得分享區」中,貼出2張知名品牌巧克力的照片,並發文表示,「好市多買的巧克力竟然有蟲在裡面蠕動」;美國食藥監管局指出,每100公克的巧克力中不超過60隻蟲,屬於正常現象。衛福部食藥署:台灣標準不允許不過,台灣標準不允許此事發生,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蕭惠文說,進口食品要符合我國規定,市售巧克力產品中,如果發現肉眼可見的蟲體,就違反食安法第17條所規定的「一般食品衛生標準」。該標準指出,市售食品不得有因衛生不良、品質不佳或製程品管不當所導致的變色、異常氣味或風味、異常凝結或沉澱、污染、肉眼可見霉斑、異物或蟲體、寄生蟲等情形。蕭惠文指出,產品如果違反一般食品衛生標準規定,要依照食安法第52條,對於產品做適當的措施,例如如何去除蟲體等,如果無法消毒或採行適當安全措施,應予沒入銷毀;業者則依食安法第48條規定限期改正,限期不改可處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
-
2024-10-09 醫療.心臟血管
手臂放置姿勢錯誤可能讓你被誤診高血壓!正確量血壓7重點,一圖看清坐姿
根據2024年10月7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量血壓時,不同的手臂姿勢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你將手臂放在膝蓋上或在側面無支撐,會讓血壓讀數大幅高估,並可能導致高血壓的誤診,被開出不必要的藥物。手臂放置姿勢影響血壓結果這項研究觀察了133名年齡在18至80歲之間的成年人。平均年齡為57歲。約 53% 的參與者是女性;41% 的BMI指數為 30 或更高,他們被歸類為肥胖;36% 的參與者在研究開始時的最高血壓值為 130毫米汞柱(mmHg)或更高。研究人員讓受試者手臂以3種方式放置:.靠在腿上.放在堅硬的表面上(如桌子).垂掛在身體的側面研究發現,三種不同姿勢產生了三種不同的血壓讀數。與手臂放在桌子上相比,參與者將手臂懸在身體兩側時的收縮壓高出 6.5 個百分點。手臂垂在一側時,舒張壓值高出 4.4 個百分點。而手臂放在膝蓋上時,收縮壓讀數比支撐姿勢高 3.9 個百分點,舒張壓高出 4 個百分點。結論是,不正確的姿勢會導致測量誤差高達7毫米汞柱。把手臂放在桌子的堅硬表面上,才能測量出最準確的讀數。天天量血壓仍失控?量的方法錯誤許多人在健檢過後都被告知有高血壓,必須每天量測血壓監控。但有人天天量,最後血壓仍失控,可能就是量血壓的方法錯誤,沒有發現血壓失控而即時就醫,很有可能導致腦中風或心臟病、腎臟病等多種慢性病變。血壓不是有量就好,《元氣網》為您整理量血壓必須注意的重點事項。數值多少算是高血壓?台灣於2022年下修診斷標準為:130/80毫米汞柱(mmHg)。歐洲心臟學會(ESC)也在2024年調整高血壓診斷標準,趨向嚴格,下修至135/85mmHg。一般正常血壓值應小於120/80mmHg。不過當測量的血壓值偏高時,也先不要緊張,因為血壓值會隨身體狀況而不斷變化,一定要多測量幾次並且觀察一段時間。假設只有少數幾次測量結果較高,但大多數測量結果並沒有超過標準時,則未必是高血壓,不過已可能有潛在高血壓的風險;如果大多數測量結果都超過標準值時,則代表有高血壓的問題,應盡速就醫諮詢。若已進入高血壓前期,需開始留意飲食與生活型態的調適,天天量測血壓,以預防血壓值繼續攀高。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指出,臨床上仍以收縮壓為主,如低於130,而舒張壓介於90至80間,則無用藥的急迫性,建議先改善生活型態。高血壓定義.低血壓:收縮壓<90;舒張壓<60.正常血壓:收縮壓<120;舒張壓<80.前期高血壓:收縮壓120-129;舒張壓<80.第一期高血壓:收縮壓130-139;舒張壓80-89.第二期高血壓:收縮壓140;舒張壓90「722」量血壓密碼 做好血壓管理為能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居家按部就班正確量血壓,做好相關紀錄,就醫回診時,提供醫師參考,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而高血壓患者應牢記「722」量血壓密碼:「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透過「定期量測」清楚掌握血壓變化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量血壓不能只量單臂量血壓最多人犯的錯誤就是只量一隻手的血壓,但事實上,只量單側手臂會有誤差,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晨祐曾受訪指出,「量血壓雙臂都量,取高的數字。」剛開始監測血壓的人,雙臂血壓一定有高有低,落差常在10毫米汞柱以內,持續雙臂監測兩至三個月,若都是右手血壓較高,日後就以該臂血壓記錄為主。何時量血壓?在哪量?有的病人在診間量測的血壓數值不正常,但居家監測發現數值正常,發現沒有罹患高血壓,這是「白袍高血壓」現象。因此現在都提倡居家量測。而什麼時候量血壓也非常重要。新光醫院心臟科醫師洪惠風指出,有人血壓早上高,有人中午高,有人下午高,有人晚上高,每個人的規律都不盡相同,但依照治療指引,最重要的時間點,是起床後一小時內跟睡前一小時內。(要是清晨血壓高,除了找原因,有時有些藥物需移到睡前服用。)血壓計要定期校正此外,食藥署也提醒,血壓計長期使用下,可能會有誤差的風險,一定要定期送回經銷商進行校正;也鼓勵大家偶爾到醫院或是其他公眾場所量測血壓,如果血壓值與家中血壓計測得血壓值差距很大,即表示家中的血壓計可能有不準確的問題,也要記得送回經銷商校正。如何正確量血壓?1.量測前30分鐘不運動、不攝取咖啡因2.排除尿意3.靜坐5分鐘後再開始測量4.不隔著衣服測量,綁帶靠近心臟與乳頭水平高度5.坐有靠背的椅子,雙腳著地、不翹腳6.雙臂量測需間隔一分鐘7.建議使用電子血壓計較為精準血壓偏高如何改善?1.採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飲食2.保持適當體重3.養成規律運動習慣4.壓力適當紓解5.睡眠充足6.拒菸酒等行為【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CNN》Certain arm positions commonly used for blood pressure checks may lead to inaccurate results. Here’s the right way to do it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1物」半年瘦快10公斤!它高纖低卡助減重,還能控三高
許多網友指稱,多吃燕麥片可以減肥,對此,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表示,純燕麥片的口感不佳,並無味道,但因含有豐富膳食纖維,食用後容易產生飽足感,而熱量又低於白米飯,想控制體重的民眾可以多多食用燕麥片。食用燕麥片好處多多 不僅營養還能控制體重蕭敦仁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公布10大超級食物,燕麥名列其中,原因在於食用後可增加飽足感 、 促進腸胃蠕動 , 還能降低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近年來,不少人將燕麥用來控制體重,如果持之以恆,確實能夠達到減重效果。食藥署指出,燕麥片富含纖維質,沖泡後體積大,熱量密度低,相對於其它主食類,不容易攝取過多熱量,適合減肥期間的熱量控制。蕭敦仁表示,曾對53名BMI25以上、平均體重90公斤等民眾進行減重試驗,每天吃2餐燕麥代餐,搭配豆干、燙青菜等小菜,1餐熱量控制在400卡;搭配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半年下來,平均每人瘦了9.7公斤。減肥期間只吃燕麥片? 仍須注意均衡飲食天然燕麥片含有豐富的鈣、鉀、蛋白質、β葡聚糖、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相當高,蕭敦仁表示,可以將燕麥片當成主食。不過,部分燕麥片產品添加糖、油脂類,以致增加額外熱量,消費者購買時應注意看營養標示。食藥署強調,燕麥片只是均衡六大類食物的其中一類(主食類),減肥期間仍應兼顧其它類別食物,應該攝取肉、豆、魚、蛋、奶等蛋白質類,及蔬菜與水果等。蕭敦仁持同樣看法,他表示,減重過程中需做到天天5蔬果,力求營養均衡,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避免流失脂肪及蛋白質,以致引發掉髮、皮膚變差等問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10-04 醫聲.醫聲要聞
國產抗生素4/品質不一恐致治療失敗、增抗藥性 盛望徽:應設專法監測、分級管理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日益嚴峻,據估計,全球每年近500萬人因感染多重抗藥性菌而死亡,專家表示,除了抗生素多元程度,品質不一也會影響療效,根據國外研究,品質不同的藥物經過體外測試後,療效差異達16至23%,尤其抗生素使用通常是短時間內決定生死,若無及時給予正確、療效足夠的藥物,將提升感染者死亡風險;因此建議設立專法,增加上市前後檢測項目,並隨使用等級提高品質要求,並以優惠核價,鼓勵藥廠自行把關品質。三同藥物療效仍有變數 抗生素治療短時間定生死原則上,相同成分、劑量、劑型的三同學名藥療效等同原廠藥,但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盛望徽表示,不同原料來源、製程、賦形劑,可能因有效殺菌成分含量、不純物的多寡,影響最終品質與藥效;特別是抗生素具特殊性,若無盡快給予患者精確的治療,反而會有不良後果。盛望徽舉例,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治療是從少劑量開始使用,直至藥效發揮,藥物調整時間可以容許有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但嚴重感染症患者前三天使用精確抗生素與否,大幅影響併發症、副作用、住院時間甚至是存活率,且品質差的抗生素也會增加環境抗藥性,抗藥性菌容易傳染給他人或移生在環境,造成院內感染。加強學名藥上市前、後監管 降嚴重感染者死亡風險目前原廠藥有臨床前及臨床試驗驗證安全性與療效;學名藥因上市前後無需重複執行藥理與毒性試驗、臨床試驗等,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和藥品價格,減少醫療支出,使醫療資源能有效運用,因此使用學名藥是各國考量藥物經濟下的趨勢,其品管有上市前化學製造管制、生體相等性(bioequivalence, BE)試驗,上市後醫院內藥品監測回報及食藥署設置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然而,盛望徽認為,目前這部分的監管力道仍不足,且一般藥物有藥品不良品及療效不等通報,可反應同一患者使用同成份不同廠牌、批號的藥品,產生的臨床療效卻不相同的情況,是藥品上市後的品質監測機制;但感染症治療實務上在前項藥品失敗之後,就會直接更換不同種類的抗生素,不適用於此,等同少了一道監管關卡。因此他建議設立專法,將殺菌能力納入上市前常規檢測項目,並規定不純物限度範圍、殺菌能力需與標準品等效,上市後再定期檢測;採取分級管理,提高高度管制性抗生素的品質要求,像是處理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藥物,如糖肽類抗生素、達托黴素等,或處理抗藥性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藥物,如抗綠膿桿菌青黴素頭孢子素、碳氫黴烯、老虎黴素、多黏菌素等的藥物,確保急重症或多重抗藥性感染患者用藥有效,減少死亡風險。「只要做好監管機制,學名藥品質也可以跟原廠藥一樣。」盛望徽表示,為鼓勵藥廠主動把關品質,應給予有品質的學名藥合理核價,尤其越後線的抗生素越要如此;同時也鼓勵醫院擇藥以品質為主,不因藥價差,選擇便宜、療效卻較差的抗生素,避免抗藥性攀升、患者無藥可用的困境。
-
2024-10-04 醫聲.醫聲要聞
國產抗生素2/殺菌能力差異大 宜加強監測
同樣的抗生素,可能有不一樣的殺菌能力!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盛望徽指出,三同抗生素可能因為不同原料來源、製程、賦形劑,導致有效殺菌力不同,療效差異甚至可達一到二成,建議應增加上市後的定期監測,並採取分級管理,後線抗生素應更加強管理,可減緩抗生素抗藥性。相同成分、劑量、劑型的藥物,稱為三同藥物,理論上療效應等同原廠藥,但盛望徽表示,臨床經驗與研究都顯示,不同原料來源、製程、賦形劑的抗生素,其有效殺菌成分含量、不純物的多寡可能也不同,影響最終品質與藥效。一般藥物會透過療效不等通報,監測藥物上市後的品質。但抗生素卻缺乏類似管理機制。他表示,現行監管抗生素學名藥力道仍不足,且感染症治療實務上不適用於藥品不良品及療效不等通報,等同少了一道監管關卡;因此建議設立專法,將殺菌能力納入上市前常規檢測項目,並規定不純物限度範圍、殺菌能力需與標準品等效,上市後再定期檢測;採取分級管理,提高高度管制性抗生素的品質要求;對於有品質的後線抗生素,更應給予合理核價。盛望徽說,嚴重感染症患者前三天使用正確的抗生素與否,直接影響病患後續併發症、副作用、住院時間甚至是存活率,根據國外研究,品質不同的藥物經過體外測試後,療效差異達16-23%;且品質差的抗生素也會增加環境抗藥性,抗藥性細菌容易傳染給他人或移生在環境,造成院內感染。目前我國藥品製造須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的藥品優良製造規範(PIC/S GMP)標準,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抗生素活性(效價)已收載納入藥典,藥品上市、核發許可證前,將審慎確認品質、安全及療效;上市後,再透過市售品抽驗、製造廠稽查、批次依核定方法進行常規檢測等方式,密切監控藥品品質安全,確保民眾用藥品質,其品質要求與國際一致。
-
2024-10-04 醫聲.醫聲要聞
國產抗生素1/高度依賴進口、抗藥性攀升 專家:鼓勵國產 避免缺藥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全球每年約500萬人死於感染,堪稱「沉默的疫情」,經歷新冠、戰爭,除了抗生素多樣性,各國也開始重視國產自製,以確保供應穩定。專家建議,應提供優惠健保給付,吸引國內藥廠投入國產抗生素新藥研發與製造,強化醫藥自主權,避免釀成缺藥危機。抗生素抗藥性造成治療困難,拉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支出,但全球願意投入新藥研發的藥廠屈指可數,「將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抗生素使用時間短,研發回報過低,減少藥廠開發意願,且多數小型藥廠只完成初步研發階段便尋求出售,近年成功研發到第三期臨床試驗並上市的抗生素少之又少。張峰義也說,即使有新抗生素上市,健保價格偏低且核價程序繁瑣,許多外國藥廠不願進入台灣市場,限縮臨床上的抗生素多樣性。此外,台灣抗生素高度依賴進口,一旦發生疫情或戰爭等緊急情況,恐面臨供應短缺風險,嚴重影響病人安危。國外戰爭爆發後,抗生素作為外傷常用到的藥品,被列為戰時重要的醫療物資,國際需求上漲,進而短缺,掀起一波搶購潮,各國因而紛紛祭出多種獎勵方式,鼓勵新藥開發、在地生產,以穩定抗生素的供應,像是美國加大對國內基本藥物生產的投資,日本則補貼原料製造商和製藥公司。因此張峰義建議,台灣應對國內在地產製的抗生素,給予健保核價的加成獎勵,並減緩健保砍價幅度與時間,吸引國內廠商投入抗生素在地開發生產的供應鏈,或借鏡英國的「抗生素訂閱制」策略,透過每年固定支付費用,確保抗生素的穩定供應,並鼓勵藥廠進行新藥製造。健保署研議保障藥價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現在正研議若使用國內原料製作藥品,或製藥上有創新研發等,其學名藥價格可提升與原廠藥一致,增加藥廠生產意願及抗生素多樣性,也保持供應鏈穩定,讓需要抗生素藥物時,有足夠「武器」可以使用。但他說,新抗生素的保護以平行審查,加速新藥核價、上市速度為主,而非提高核價;另過往各界對老藥藥價被調降,有不同意見,現在正研議之後藥價處理方式,且國內若有願意生產抗生素的廠商,將規畫提出優惠及保障價格。食藥署優化新藥審查為加速新型抗生素上市,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食藥署鼓勵藥商提出藥品查驗登記,並已訂定多項新藥審查優化措施,包括「新藥查驗登記優先審查機制」、「新藥查驗登記加速核准機制」、「新藥查驗登記精簡審查機制」、「藥品突破性治療認定要點」及「小兒或少數嚴重疾病藥品審查認定要點」等。一旦接獲包括抗生素藥品在內的品項有短缺通報時,食藥署就會進行調查及評估,並將藥品供應及替代藥品資訊公布於「西藥供應資訊平台」,必要時啟動公開徵求專案進口或製造,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對於專家提議英國訂閱制,龐一鳴說,英國為公醫制度,政府管制力強,但國內多私人醫院,各家醫院又有藥品採購權及特殊考量,十分複雜,英國訂閱制在國內並不適用。
-
2024-09-27 養生.聰明飲食
鹹蛋出現「4情況」千萬別吃,快丟掉!專家示警 教你正確保存避免腐壞
 市面上的鹹蛋可分為生鹹蛋及熟鹹蛋,兩者到底有何差別? 鹹蛋分2種 兩者差異一次看 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潘敏雄特聘教授表示,鹹蛋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紅土醃製,步驟多,製作時間長,口感較佳、不死鹹;另一種為鹽水醃製,其醃製時間較短,味道則死鹹。此外,鹹蛋又分為生、熟兩類,生鹹蛋是鹹蛋醃製完成、沒有經過加熱的鹹蛋,蛋白仍是液態;熟鹹蛋是將生鹹蛋加熱,蛋白會凝固成白色固體狀。  觀察外觀、氣味 避免吃掉壞鹹蛋 選購鹹蛋時,潘敏雄建議,可先觀察外觀,蛋殼應完整無裂紋,表面潔淨無污漬。其次,聞一聞蛋的氣味,應該沒有異味,呈淡淡的蛋香。接著再觸摸蛋殼,應該感覺堅硬且光滑。最後,查看包裝產品上標示的有效日期,選擇在有效日期內的產品。  生鹹蛋、熟鹹蛋用途不一樣 常見作法一次看 一般來說,生鹹蛋的蛋黃部分已成固體狀,蛋白部分還呈液體,其鹹蛋黃可以切成薄片或切塊,搭配白粥或熱米飯,或者配合煎魚、燉肉等料理增添風味,甚至可以切碎加入到炒飯或麵食中,增添鹹味。至於熟鹹蛋,則可用來製作糕點、餡料或醬料,像是端午節粽子、金沙料理等,藉此增添豐富的味道。  鹹蛋這樣保存 避免食安問題 潘敏雄補充,如果有未立刻使用完的生鹹蛋,最好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可以將生鹹蛋放入密封容器中或以保鮮膜包裹好,並冷藏保存,但仍建議儘速食用完畢;而熟鹹蛋經過煮沸處理,較不容易變質,可存放在常溫下、較乾燥的區域,例如廚櫃或餐具櫃,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即可。但建議無論生鹹蛋或熟鹹蛋都應儘速食用完畢,避免導致食品安全相關問題的產生。食藥署也提醒,使用鹹蛋前,若發現蛋黃變質、腐敗,或是蛋殼有破損、切開飄散臭味,都表示鹹蛋可能已腐壞,應丟棄避免食用。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皮蛋含重金屬吃多會中毒嗎? 食藥署解答了 ·鴨蛋黃、調味粉都可能摻入蘇丹紅! 營養師教「5招」避免吃下肚:顏色太鮮豔注意
-
2024-09-26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指近4成黑巧克力重金屬超標,還能吃巧克力嗎?教授解答
讀者呂先生在2024-8-2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好,看到一則新聞說美國巧克力多含有重金屬,台灣也要列管巧克力(含可可粉)重金屬,這代表巧克力以及可可粉的重金屬問題很嚴重。懇請教授釋疑。非常感謝。讀者寄來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工商時報》在2024-8-1發表的文章:美國近4成黑巧克力含重金屬 最高超標6.5倍。它的第一段是: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最新研究發現,美國市面上近40%黑巧克力產品都受到鉛和鎘兩種重金屬污染,最高可能超標允許攝取量的6.5倍。讀者寄來的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健康雲》在2024-8-14發表的文章:可可粉也納管!重金屬標準「擴大納入所有巧克力」 新制明年上路。它的第一段是:衛福部食藥署今預告「訂定巧克力之重金屬鎘管制標準」,由於在112年11月針對總可可固形物含量50%以上的巧克力產品提出草案,重新評估調整後,擴大納入所有類型巧克力,包括「可可粉」,鎘限量為2.0ppm。食藥署表示,即日起提供60日評論期,廣泛蒐集各界意見,預定114年1月1日起實施。《工商時報》所說的「最新研究」是2024-7-30發表的A multi-year heavy metal analysis of 72 dark chocolate and cocoa products in the USA(對美國 72 種黑巧克力和可可產品進行的多年重金屬分析)。它的文摘重點是:43%、35% 和0% 的測試產品中鉛、鎘和砷的濃度分別超過65 號提案最大允許劑量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有機」產品更有可能表現出更高水平的鎘和鉛。這個文摘裡提到的「65號提案」是加州在1986年通過的法案,規定加州州政府必須維持和更新已知具有致癌性或生殖毒性的化學品清單(即毒物清單),請看我發表的咖啡致癌,幕後推手以及咖啡致癌?加州逆轉。由於這個法案所列出的毒物清單以及其「最大允許劑量水平」是過度嚴苛,甚至是不符合科學,所以是飽受批評和嘲諷,例如Consumer Report在2022-9-14發表的Why California Thinks Your Couch Will Give You Cancer(為什麼加州認為你的沙發會讓你得癌)。我認為,這項「最新研究」是為了要吸引注意而採用「65號提案」的「最大允許劑量水平」來判定黑巧克力所含重金屬是否超標。美國廣播公司在2024-8-1發表Heavy metals found in some dark chocolate, not ’cause for alarm’: Experts(一些黑巧克力中發現重金屬,專家:“無需恐慌”),而其副標題是:專家表示,飲食多樣化且適量,健康風險較低。我把它的重點列舉如下:1.紐約市立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政策研究生院環境、職業和地理空間健康科學系副教授Brian Pavilonis表示,這一水平還不足以讓普通黑巧克力食用者感到擔憂。2.康乃爾大學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院食品科學系副教授 Elad Tako 表示,要受到黑巧克力中重金屬污染水平的傷害,一個人需要吃大量的巧克力。3.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老闆)、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綜合醫學與健康辦公室執行董事Leigh Frame 表示,飲食多樣化可以降低某些食品中微量重金屬的健康風險。4.她補充說,適量是關鍵——建議以一盎司的黑巧克力作為serving size。5.她進一步說:「我沒有停止吃巧克力。我還在吃巧克力,今天晚些時候我還會吃巧克力。所以,這沒有什麼問題。」(版主加註:所以,這項研究的主管親自說黑巧克力沒有什麼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有特別說「有機產品更有可能表現出更高水平的鎘和鉛」。關於這一點,請看我在8年前發表的有機5迷思。原文:美國近4成黑巧克力重金屬超標?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25 醫療.婦產科
月經來容易偏頭痛?藥師建議可多攝取5種營養品有助緩解
女性生理期來之前,易有心情低落、易怒的情緒反應,以及胸部脹痛、腹痛、腹瀉、嗜睡等生理症狀。藥師李昱興表示,「偏頭痛」是女性最常抱怨的困擾,關鍵就在於荷爾蒙變化,建議多補充鎂、鈣、B群、魚油、薑黃這5種營養品,有助於緩解疼痛。為什麼女性頭痛總是愛在生理期來報到?李昱興說,當女性經期來之前,荷爾蒙濃度急降,包括黃體素、雌激素以及血清素減少,會讓腦部血管收縮而導致頭痛。另外,若因經期前頭痛而累積焦慮及壓力,則可能加劇頭痛症狀。通常在月經來的前2天至月經來後第3天,偏頭痛狀況最為明顯,又稱為「月經偏頭痛」。根據台灣頭痛學會資料顯示,女性偏頭痛患者人數是男性的三倍,20至40歲的女性,平均每5人有1人受偏頭痛所苦。李昱興提醒,服用止痛藥能有效緩解不適,但是要適量使用,若每次一痛就吃止痛藥,長期下來可能對藥物產生依賴性。李昱興強調,「該吃止痛藥還是要吃」,不需要過度忍耐,除了藥物之外,建議多攝取5種保健品調節血流、放鬆肌肉。搭配多做舒緩肩頸的運動,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可遠離惱人的偏頭痛。1.鎂:研究顯示,生理期偏頭痛與缺鎂有關,每天額外補充鎂,可舒緩神經並調節肌肉收縮、減輕經前症候群與經痛,也能改善停經後的不適。建議多吃腰果、杏仁、香蕉等。2.鈣:適當的鈣質補充,有助於放鬆肌肉、協調神經系統、改善情緒等。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小魚乾、黑芝麻、牛奶、深綠色蔬菜等。3.維生素B群:尤其是B6,能調節血管收縮,減少子宮過度收縮所引起的經痛。研究發現,每日補充200毫克鎂與50毫克B6,連續一個月可顯著減少與焦慮相關的經前症狀。4.魚油:富含Omega-3,能減少經期的發炎反應,並促進腦部循環。食藥署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不超過2000毫克。5.薑黃:薑黃含有薑黃素,具強大的抗發炎效果,能減輕經前症候群,但每日建議攝取量不宜過多。依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日建議量不超過180毫克。
-
2024-09-25 醫療.感染科
RSV疫苗有必要打嗎?醫分析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風險,建議「這些人」最好施打
今年歌神張學友在臺灣的演唱會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確定停辦,各大媒體報導了這個意外的消息,瞬間讓本來大家不太常聽到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變成家喻戶曉的疾病。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小兒科的患者並不陌生,兩歲以下的小朋友,九成以上都得過這個疾病,大部分是輕症。然而,呼吸道融合病毒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幼兒或兒童,肺功能會受到損傷,造成肺功能下降,可能導致氣喘、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作和影響。也因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給於嬰幼兒被動免疫的呼吸道融合疫苗單株抗體,或是鼓勵孕婦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保護小孩。呼吸道融合病毒高齡者盛行率不如流感,但重症率高於流感對於成年人方面,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特效藥物,所以除了重症患者,臨床上很少做這個篩檢。因此,過往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認識並不多。國外研究呼吸道融合病毒在65歲長者盛行率約3-7%,國內成大醫院的研究,60歲以上門診病患,呼吸道感染篩檢的盛行率約3.6%,和流感18.2%相比,大概是六分之一。而同樣成大的研究,加護病房的盛行率,呼吸道融合病毒5.7%,流感是12.7%,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流感的差距拉小,也間接證實了呼吸道融合病毒雖然盛行率不如流感常見,但重症率高於流感。美國疾管局的橫跨了美國25間醫院的調查報告也指出,對於60歲以上的長者,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後住院患者需要使用呼吸器的比例快四分之一(23%),流感重症和新冠重症插管的比例都大概只有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一半。RSV住院的重症死亡率(13.5%)高於新冠病毒,且是流感死亡率的兩倍。基於呼吸道融合病毒對高齡者感染的嚴重後果,讓美國疾管署去年建議60歲以上著長者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避免RSV造成的重症。然而,這項政策在今年六月重新限縮,改成建議75歲以上長輩施打,60到74歲患者,則建議評估有重症風險再施打,這些風險包含有慢性肺病、糖尿病、肥胖、免疫不全、住在機構的長者等。施打疫苗益處仍大於潛在風險在宣布這項政策的同時,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同時舉辦了會議,更新了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在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長輩風險的簡報。對於市面上葛蘭素(GSK)與輝瑞兩種RSV疫苗的風險做了探討。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身體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神經的嚴重疾病,可能造成全身癱瘓或呼吸衰竭死亡。約莫八成的個案可以恢復到自行行走,而有5%到10%的個案可能受到無法恢復的神經損傷。發生的原因不明,一般的發生率每十萬人有1到2人。經過嚴格統計分析後,葛蘭素的RSV疫苗接種族群的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約每十萬人有2.8人發生,輝瑞的疫苗約每十萬人有13.69人發生。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對這個會議的結論是:這些資料並沒有明確的指出疫苗增加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風險,但是也無法排除相關。最後,美國食藥署認為RSV疫苗對於預防重症住院的益處仍大於疫苗潛在的風險。60歲以上慢性心肺疾病與糖尿病都建議施打疫苗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在長輩在呼吸道感染的盛行率,雖然比流感和新冠肺炎少,但如果嚴重到需要住院,需要使用呼吸器和死亡的比例就大增。此外,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是流感的三倍,加上兩歲以下的小朋友幾乎都得過,所以家裡如果同時有幼兒和合併慢性病的長輩,就會建議長輩接種,減少感染重症的風險。目前,國際上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指引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以及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都建議60歲以上、有慢性心肺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因為這些高齡合併慢性病的長輩,比起其他病患有更高的RSV重症和死亡風險。欣剋融同欣剋疹佐劑 保護力持久安全性高目前,台灣已引進自費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葛蘭素GSK的欣剋融疫苗使用的佐劑與其知名的新帶狀皰疹疫苗欣剋疹相同。可以加強免疫反應,延長疫苗保護力,對於這種不停突變的RNA病毒,這算是跨時代的發展。對於60歲以上的慢性病患者,預防下呼吸道感染的保護力超過九成。換句話說,就是得到RSV的話,可能還是會輕微感冒,但九成以上患者不會發展出支氣管炎或肺炎。而持續接近一年半,兩個感染季節的追蹤,RSV疫苗的保護力仍可維持七成左右,也就是目前證據保護力支持兩年打一次疫苗,至於第三年要怎麼做,還需要後續研究資料支持。而因為他的佐劑使用和帶狀皰疹欣剋疹一樣,所以副作用也大同小異。主要以局部注射部位疼痛、頭痛、發燒、關節痛、肌肉痛以及疲勞為主。須留意的是,葛蘭素的疫苗並不適用於懷孕與授乳的婦女。目前臨床上還是建議60歲以上有合併慢性病長輩優先施打,對於75歲以上沒有慢性病的長輩,考量到年紀也是風險因子,可依循美國疾管局建議施打。參考資料1.Zar, Heather J et al. Early-lif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disease and long-term respiratory health,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Volume 0, Issue 02.Falsey A, Hennessey P, Formica M, et 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elderly and high-risk adults. N Engl J Med 2005;352:1749-59.3.吳宗祐、盤松青、呂俊毅、陳宜君,呼吸道融合病毒與副流感病毒之介紹,感控雜誌 2023:33:107-1144.Shih HI, Wang HC, Su IJ, Hsu HC, Wang JR, Sun HFS, Chou CH, Ko WC, Hsieh MI, Wu CJ.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 Attending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Taiwan, 2012-2013: A PCR/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5 Sep;94(38):e1545.5.Cia, CT., Lin, IT., Lee, JC. et al.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in pragmatically selected adul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Sci Rep 11, 20058 (2021). 6.Disease Severi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Compared with COVID-19 and Influenza Among Hospitalized Adults Aged ≥60 Years — IVY Network, 20 U.S. States, February 2022–May 2023, CDC, Weekly / October 6, 2023 / 72(40);1083–1088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2/wr/mm7240a2.htm7.Dr. Patricia Lloyd, Evaluation of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followin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ation Among Adults 65 Years and Older, MEETING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e, Adults, June 26 – 28, 2024 https://stacks.cdc.gov/view/cdc/157862/cdc_157862_DS1.pdf8.黃俐文醫師,神經的急性發炎 認識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亞東院訊第145期 2011年12月9.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2024 Report, GOLD10.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202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11.RSV in Older Adults, CDC, https://www.cdc.gov/rsv/older-adults/index.html12.Michael G Ison, Alberto Papi, Eugene Athan, Robert G Feldman, Joanne M Langley, Dong-Gun Lee, Isabel Leroux-Roels, Federico Martinon-Torres, Tino F Schwarz, Richard N van Zyl-Smit, Céline Verheust, Nancy Dezutter, Olivier Gruselle, Laurence Fissette, Marie-Pierre David, Lusine Kostanyan, Veronica Hulstrøm, Aurélie Olivier, Marie Van der Wielen, Dominique Descamps, for the AReSVi-006 Study Group ,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Prefusion F Protein Vaccine (RSVPreF3 OA) in Older Adults Over 2 RSV Season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78, Issue 6, 15 June 2024, Pages 1732–1744
-
2024-09-24 焦點.食安拉警報
肯德基「炸雞粉」驗出致癌農藥,業者緊急回應!什麼是環氧乙烷,吃到會怎樣嗎?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最新邊境檢驗不合格產品清單,其中旗下有KFC肯德基的富利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從泰國輸入的「吮指原味雞調料粉」,檢出致癌農藥環氧乙烷,全數退運或銷毀。肯德基也發表聲明,表示全台門市均未使用該批調味粉。食藥署今天公布的11項不合格產品清單,包含泰國調料粉、華南菜;西班牙紅椒粉;日本蔥2批;緬甸綠豆仁;中國大陸新鮮白蘿蔔2批、塑膠刀;菲律賓香蕉脆片;巴基斯坦黑礦岩鹽。其中旗下有KFC肯德基的富利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從泰國輸入的「吮指原味雞調料粉」,檢出致癌農藥「環氧乙烷」,依規定為不得驗出,2024.42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進口業者同產地、號列產品將調整為100%逐批查驗。》食藥署9/24公布11項不合格產品詳細清單肯德基聲明:全台門市均未使用該批調味粉針對此結果,肯德基發表聲明,表示台灣肯德基始終將顧客食用安全置於首位,該批調味粉在邊境查驗時依規定退運,未流入市場,全台門市均未使用該批調味粉。聲明中也指出,為保障顧客享有優質的餐點,肯德基亦主動將非同批號的調味粉送交第三方檢測,自主檢驗報告確認原料符合相關標準。我們將繼續堅守品質承諾,提供消費者安全、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什麼是環氧乙烷?環氧乙烷是一種人造小分子氣體,在醫療、農業、食品業的主要應用是消毒和滅菌,依照台灣法規,它可用於醫療產品上,但不能用於農業和食品業上,部分國家可用於辛香料、乾燥食品和相關製品。但環氧乙烷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分類上屬於一級致癌物,林口長庚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長期接觸環氧乙烷會增加血癌、乳癌、淋巴癌風險,也會導致中樞或周邊神經病變。短時間暴露在高濃度環氧乙烷,會對肺部產生刺激,還會有頭痛、記憶力減退、麻木、惡心和嘔吐等症狀。【延伸資訊】吃到環氧乙烷會怎樣,如何避免吃到?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21 醫療.罕見疾病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症狀像漸凍,奪走呼吸的力氣!多18歲前發病 ,健保擴大給付注意2重點
SMA(Spinal Muscular Atrophy)中文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源自「SMN1」基因缺陷的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隱性遺傳疾病。既然為罕見疾病,SMA患者人數並不多,最新衛福部罕病通報名單中,SMA的通報個案數為553人,其中107人死亡,尚存活病人數不到450人,而符合治療條件者估計應在350至400人。多18歲前發病 症狀像漸凍許多人一聽到「運動神經元退化」就會聯想到「漸凍症」,確實如此,這兩項遺傳疾病症狀類似,但發病年齡差異很大,「漸凍症」好發於50至75歲中老年人,而絕大部分的SMA病友在18歲之前即發病。SMA臨床症狀為肌肉張力變差、四肢與軀幹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由於大部分患者均為小朋友,因此,幾乎都會出現動作發展遲緩、協調能力不佳的症狀,但是智力維持正常。隨著病情惡化,運動功能持續退化,嚴重時無法自主行動,連如廁、刷牙洗臉、拿碗舉筷、咀嚼吞嚥都成問題,如未能妥善治療,最後連呼吸的力氣也沒有,可能死於呼吸衰竭。3類藥物治療 別害怕背針目前藥物治療可分為背針施打藥劑、口服藥、基因治療等3種,其中以背針的臨床使用經驗最為豐富,2016年通過食藥署審核,取得藥證。但部分SMA病友及家長得知背針的施打方式,就心生畏懼,與俗稱「抽龍骨髓」聯想在一起,擔心一不小心就可能傷及神經,導致後遺症。事實上,國內幾家醫學中心醫療團隊使用背針的經驗豐富,以馬偕為例,病友於下午辦理住院手續,每劑容量約5cc,施打時間約半小時,細針穿過脊椎和脊椎之間的縫隙,進到脊髓腔,給藥方式與產婦無痛分娩的麻醉藥施打方式極為類似,安全性高。注射之後,躺平休息6小時以上,若無不適狀況隔天就可出院。治療第一年依照接種時程,施打6針,之後每年間隔4個月施打共3劑,對於求學階段的病童來說,相對方便。至於口服小分子藥物,於2020年獲得食藥署藥證,用藥方式看似較為簡單,但仍有其限制,該藥物並不適用於幼童,再者,病友必須每天持續用藥,可能會影響服藥的順從度。SMA基因針劑治療,藥費昂貴,一劑4000多萬元,創下健保給付天價紀錄,即使已納入給付,但因審核標準嚴格,迄今實際獲得給付的仍為零星個案。健保擴大給付 注意2重點2024年8月健保全面擴大給付背針、口服藥,但病友需注意「一生一種」、「一生一次」等兩大重點。前者為SMA病友終身僅能選擇一種藥物,且設「下車停用」評估機制,患者在治療前必須接受神經學、復健等多項指標的評估,並錄影為證,如用藥之後,不具療效,病情退步20%以上,就需停止用藥。「一生一次」則是SMA病友用藥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經特殊專案審查核准後,終身可以轉換一次藥物。不管是背針或是口服藥物,均能延緩病況惡化,幫病程踩剎車,且可降低感染併發重症風險,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建議病友與醫師充分溝通,在選擇藥物之前,先接受跨科別團隊詳細評估,找到適合自己的初始藥物,把握治療黃金期,及早治療以達到最佳效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20 焦點.元氣新聞
台東3死中毒案,奪命「阿粨」檢出劇毒農藥托福松!有機磷農藥中毒症狀有這些
台東縣賓茂部落曾姓老婦做的原住民傳統美食「阿粨」,造成疑似集體食物中毒案,除曾婦等三人死亡,仍有六人在加護病房治療,衛福部昨驗出阿粨含有機磷農藥托福松,台東地檢署今將剖驗死者遺體釐清死因。曾婦家人堅稱未用有機磷農藥,也未發現近日有部落農民購買托福松。台東中毒案 「阿粨」驗出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八十三歲曾姓婦人,十七日以蝸牛等食材包十條阿粨後,食用後身體不適,送醫途中死亡,親友趕來弔唁治喪,食用阿粨後,十八日也有十一名親友不適送醫,其中兩人不治,六人住進加護病房,另三人治療後已返家休養。台東馬偕醫院加護病房仍有四名患者,除一名女性患者仍昏迷,其餘三人都已恢復意識,男童今天可望移到一般病房;部立台東醫院收治一名女患者雖仍昏迷,但眼睛會眨動,對聲音有反應;台東基督教醫院有一名女患者,前晚開始使用解毒劑治療,昨已無抽搐現象。馬偕急診室醫護曾在病患身上聞到疑似農藥味,懷疑與神經性毒物有關。衛福部昨公布檢驗報告,在同批未食用的粽子等食餘檢體中,檢出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以每顆小米粽約三百公克計算,推估有機磷濃度卅毫克,農藥來源,則待檢調進一步釐清。至於「蝸牛」及「克蘭樹葉」等檢體則未檢出農藥成分。「托福松」吃到一點點就可能致死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老鼠試驗發現,「托福松」口服半致死劑量為每公斤一點六五毫克,以此換算,六十公斤成人半致死劑量為九十六毫克,但人體反應要比老鼠更為敏感,無須到九十六毫克,就可能致死。台東馬偕醫院醫務副院長蔡耀中說,有些除草劑是有機磷,神經性毒物會影響呼吸心跳,造成呼吸衰竭,此次收治的病人多少都出現喘、呼吸困難等症狀,使用有機磷解毒劑後情況有改善。食藥署人員及毒物專家昨再度前往賓茂村查訪及採樣,隨後轉往太麻里一家農藥行訪查托福松買賣及使用情形。警方說,昨天二度訪查仍未發現可疑農藥,太麻里小間農藥行未販售此農藥,一家較大的農藥行近日也沒有賓茂部落的農民購買。發生集體中毒案後,賓茂部落瀰漫哀傷氣氛,昨天證實與農藥托福松有關,曾婦家人十分驚訝,堅稱包裹阿粨的克蘭樹葉是在樹上採集,蝸牛也是來自田間撿拾,不解為何阿粨食餘會驗出托福松。警方與衛生局仍持續追查農藥來源。蘇一峰:有機磷農藥中毒 立刻送醫能救回【聯合報/ 記者楊德宜/台北即時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表示,看到報導小米粽中毒者,在急診的症狀是痰和口水非常多,還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讓人猜想會不會是有機磷農藥。典型的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症狀,包含瞳孔成針狀、昏迷、口水多、痰多、呼吸或嘔吐物中有濃烈農藥味。他說,這種有機磷農藥中毒,如果到醫院時,趕快插管去維持呼吸道的通暢,大部分是可以救回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19 養生.聰明飲食
0卡就是零卡路里「不含熱量、脂肪和糖」?專家曝真相:不少人熱量都算錯
市售的蒟蒻經常標榜0卡,還有許多點心會標示低卡零食,當這些熱量、脂肪、糖含量標示為0卡,就真的不含熱量、脂肪和糖嗎?搞懂熱量計算方式 你算對了嗎?熱量之計算方式為:蛋白質的熱量以每公克4大卡計算;脂肪的熱量以每公克9大卡計算;碳水化合物的熱量以每公克4大卡計算,但碳水化合物項下標示膳食纖維者,其膳食纖維的熱量得以每公克2大卡計算;糖醇的熱量以每公克2.4大卡計算(赤藻糖醇的熱量以每公克0大卡計算);有機酸的熱量以每公克3大卡計算;酒精(乙醇)的熱量以每公克7大卡計算。「0卡」、「低卡」是什麼意思?食藥署指出,依據「包裝食品營養宣稱應遵行事項」,包裝食品所含之熱量只有符合宣稱規定者,才能以「0」、「無」、「不含」或「零」標示,或是以「低」、「少」、「薄」、「微」或「略含」標示。若宣稱「零熱量」時,表示該食品每100公克之固體(半固體)或每100毫升之液體所含熱量不超過4大卡。若宣稱「低熱量」時,表示該食品每100公克之固體(半固體)不超過40大卡,或每 100毫升之液體所含熱量不超過20大卡。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
2024-09-19 養生.保健食品瘋
褪黑激素抗骨質疏鬆症?教授告訴你正規醫療機構建怎麼說
一個多月前,我和三位大學同學,以及我們的老婆,一同在美國東岸旅遊。遠從台灣來的同學老婆問我對於用褪黑激素來預防(甚至逆轉)骨質疏鬆的看法。在談話的過程中我可以感覺到她是已經相當相信,而且似乎有意要買一些回去送給親友。(註:褪黑激素在英國、歐盟 、澳洲、及台灣都是處方藥,攜帶入境可能觸法,請看食藥署1、食藥署2)她在我們這個旅遊群組的LINE寄來兩則資訊。一則是Mount Sinai發表的Osteoporosis:由於褪黑激素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因此褪黑激素可能跟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有關。需要更多的研究。另一則資訊是2024-6-8發布的影片,標題是:【增骨密】這招 強健骨質又好眠【feat.醫師 江守山 |健康主播鄭凱云】。影片下面的留言幾乎是清一色地感謝江醫師,但有一個留言是:我有一次吃了褪黑激素,整晚睡不著,結果第二天開車,開了半小時以後困得不行了,不得不找個地方停下來睡覺,所以我再也不會吃這玩意了。我上網搜查關於褪黑激素抗骨質疏鬆的中文資訊,搜到的全都是這位江醫師在各個媒體的宣傳。原來,他是在2023-11-27發表了一本褪黑激素的書。內容簡介是:(1)近代科學界一項最驚人的發現:褪黑激素,(2)科學實證,身體有足夠的褪黑激素可抗糖尿病腎病變、肥胖腎病變、預防膽囊老化、預防椎間盤變扁引起的老化變矮、降低尿酸……。事實上我在六年前(2018)就發表褪黑激素奇蹟療法,批評一本當年在台灣發行(英文原著發表於1996年),鼓勵大家吃褪黑激素的書。我指出:1.褪黑激素被聲稱是連伊波拉病毒都能治療。2.其他褪黑激素治療的對象還包括高血壓,癌,阿茲海默,記憶衰退,帕金森,毒癮,心血管疾病,寄生蟲,糖尿病,精神病,眼疾,口腔炎,胰臟炎,牙周病,肝病,細菌感染,中風,肥胖,頭痛,等等等。3.可是,縱然是目前最確定的「失眠治療」,也不是人人都有效。還有,眾所皆知的「時差調整」,也一樣是因人而異。4.所謂的「褪黑激素奇蹟療法」,的確是奇蹟。尤其是所謂的「增進性能力」,想想看,吃了褪黑激素之後,是不是會昏昏欲睡,而當你昏昏欲睡時,還會想嘿咻嘿咻嗎?5.也就是說,褪黑激素似乎是什麼病都能治,但似乎又是什麼病都不能治。一切都是似有若無,捉摸不定。6.至於「沒什麼副作用」,當然也是誇大。目前已經確定的副作用有頭暈、噁心、嘔吐、嗜睡、焦慮、等等。另外,褪黑激素也會影響其他藥物的作用,例如抗凝藥(阿司匹林)、免疫抑製劑、糖尿病藥、避孕藥,等等。7.我們平常吃的食物,幾乎都含有褪黑激素。尤其是穀類(玉米,紫米),含量更是高(請看Dietary Sources and Bioactivities of Melatonin)。但是,雖然是天天吃,您卻根本就不知道,也沒有任何感覺,不是嗎?所以,這又是「什麼功能都有,卻什麼功效都沒有」。我在兩年前(2022)又發表褪黑激素的濫用,報導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剛發表一篇醫療新聞Climbing Melatonin Use for Insomnia Raises Safety Concerns(為治療失眠而持續上升的褪黑激素使用引發安全擔憂)。重點如下:1.褪黑激素的銷售在短短三年裡增長一倍多,從 2017 年的 3.39 億美元,到 2020 年的 8.21 億美元。 可以預期的是,褪黑激素的銷售將持續增長,原因是人口老化而面臨的更大睡眠問題風險,以及越來越忙碌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焦慮和睡眠障礙。2.褪黑激素補充劑的褪黑激素含量比標籤所顯示的含量高出將近五倍,並且在不同批次之間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 在測試的 31 種產品中有 8 種含有血清素,這是一種褪黑激素分解的產物,具有潛在的健康風險。3.我們大腦松果體所釋放的褪黑激素是以picogram(皮克)來衡量的(1皮克等於一百萬分之一毫克),而用於治療晝夜節律紊亂的劑量(約半毫克),也是遠低於許多市售產品的劑量(幾乎都是10毫克)。4.褪黑激素補充劑通常是安全,但並非完全沒有風險。 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疲勞、頭暈、嘔吐、以及白天嗜睡。 小型研究還記錄了潛在的更嚴重後果,包括同時服用褪黑激素和抗高血壓藥物的患者的葡萄糖耐量降低以及血壓和心率增加。5.我們對褪黑激素的長期安全性知之甚少。(版主加註: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許多國家,包括台灣,褪黑激素是處方藥?)儘管的確是有很多這方面的研究,但目前並沒有任何正規的醫療機構建議用褪黑激素來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連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以及國家骨質疏鬆症指引小組都沒有這樣的建議。台灣的骨質疏鬆協會在2002年首次發表《骨質疏鬆症預防和治療臨床指引》,之後每兩年發表一次更新。在最新的2022年更新論文裡,melatonin這個字是連一次都沒出現過。不管褪黑激素是否真的能抗骨鬆,可以肯定的是,把它說成「奇蹟」或「最驚人的發現」,都是違背醫德的行銷技倆。延伸閱讀:防止骨質疏鬆最有效的方法原文:褪黑激素抗骨質疏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8 焦點.元氣新聞
金蘭醬油慘案再現?「蝸牛小米粽」奪3命 醫指可能跟這有關
台東今發生集體食物中毒,已經累積3人死亡,死者生前疑似都吃過「蝸牛小米粽」。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可能是聚乙醛、有機磷殺蟲劑、氨基甲酸鹽等農藥、殺蟲劑導致。馬偕急診毒物科主任蘇昱彰則說,有可能是粽葉誤用,但症狀等資訊還不夠多,仍需要釐清。台東縣金峰鄉賓茂及壢坵部落中,83歲劉姓老婦人自製小米粽,內餡包入蝸牛、豬肉、竹筍、小米粉等,17日自己食用後即出現不適,家屬發現後立即呼叫救護車將劉婦送醫,未料劉婦還未到院就失去心跳,隨後宣告不治。結果親友到劉婦家中守靈,喪家端出劉婦生前自製的蝸牛小米粽分食,還煮蝸牛湯等,不久陸續有多人不適送醫,至於是何種食物肇禍,衛生局正進一步調查釐清中。楊振昌說,目前有懷疑是幾項農藥或是殺蟲劑,但仍不能斷定,今天已經有跟食藥署、疾管署聯繫,會搜集相關數據持續檢驗。第一,有可能是聚乙醛農藥,誤食症狀有些嚴重,可能會抽筋等,但死亡率通常沒有這麼高,但仍不排除可能。再者,楊振昌表示,當地醫師有跟毒物中心聯繫,根據症狀判斷有可能有機磷殺蟲劑或是氨基甲酸鹽,這兩者中毒症狀類似,嚴重可能會造成呼吸衰竭死亡。另外,他認為也不能排除氰化物中毒的可能,至於因為誤食葉子中毒也有可能,但機率比較低。蘇昱彰表示,生物毒性反應可能不會這麼快、這麼嚴重,如蝸牛,比較可能是包粽子的粽葉,依照目前症狀來看比較像有機磷中毒。若為聚乙醛,患者分泌物可能沒有有機磷那麼明顯。另外,若為假酸漿葉(碧果草)也可能有毒性。至於是人為造成還是採集污染還要進一步釐清。蘇昱彰強調,自己不在當地,對於病人的毒性症候群表現比較不清楚,仍需要了解更多症狀、使用食材等資訊,一切都還在釐清中。台灣寄生蟲學會前理事長、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蝸牛常見的中毒原因是寄生蟲「廣東住血線蟲」,但發病時間至少要2周,研判此案與蝸牛無關,而是食材中的植物引發中毒。黃高彬說,蝸牛身上的廣東住血線蟲,吃下肚之後必須先經由腸壁吸收,隨血流送至中樞神經,才會導致腦膜炎致死,潛伏期至少2至3周,且只要煮熟後食用,應無疑慮;原民部落常用於料理的山豬肉,也可能因寄生蟲導致中毒,但潛伏期亦長,至少1個月以上。此案發病時序快,應不是寄生蟲中毒。黃高彬表示,據媒體報導,出事的小米粽使用芋頭梗作為食材,若不慎使用到含有毒素的姑婆芋,發病時間會很快,其他鄉野間常見的食材,例如綠摺菇、大花曼陀羅等,誤食後1至3小時就會發病,與本次事件民眾發病時間較為相似,而常見的肉毒桿菌食物中毒,發病時間至少12至36小時,也可以排除。至於是否可能變成寶林茶室翻版?楊振昌說,應該不至於,這起案件雖然嚴重,但是規模比較不大。30多年前金蘭醬油創辦家族第二代鍾秋桂一家人,因誤信生吃蝸牛養生,食用自家飼養的非洲大蝸牛,但蝸牛疑有廣東住血線蟲寄生,導致侵入腦部、脊髓或神經根,造成鍾家夫妻與母親、長子死亡,次子陷入昏迷,臥床十年之後身亡,幾乎滅門。
-
2024-09-18 焦點.食安拉警報
陸蠟瓶糖流入台...林靜儀納悶「為何要吃蠟」!什麼是蠟瓶糖,吃了會怎樣?
紅遍中國大陸的蠟瓶糖,近期在國內網購平台流竄,引發食品來源及標示疑慮。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中國大陸非經濟部公告或專案准許輸入貨品不得輸入,已請衛福部食藥署進行了解,若民眾發現違法販售,也可向當地衛生局檢舉。林靜儀提出質疑,台灣好吃的當季食品很多,若是加工食品,也受到食品安全與生產履歷法規規範,種類既多又安心,「為何需要網購中國有食安疑慮的蠟和色素糖漿來吃?」先不論食品標示問題,近年蜂蜜產量銳減,業者何來大量、低廉的蜂蠟可作零食販售?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依食安法規定,要在國內販售食品,必須在邊境時進行報驗,否則可罰3萬至300萬元,如民眾以「跑單幫」方式購入食品,也只能每人攜帶6公斤回台,且僅能自用不得販售,食藥署會透過邊境報驗,防堵蠟瓶糖流入台灣,並關注其中含有的色素,是否為準用色素。至於已流入台灣的品項,林金富表示,近期食藥署與地方政府合作,查緝流竄於市面上,包括夜市等地的違規食品,若發現有異狀的產品,稽查人員會查看有無報驗紀錄,若無紀錄者就是違規產品,食藥署會在中秋節後,盤點國內蠟瓶糖違規販售情況,了解是否有邊境報驗紀錄,並向大眾公告。什麼是蠟瓶糖?根據維基百科說明,蠟瓶糖(英語:Wax bottle candy或Wax candy)是一種供用於咀嚼而不是吞食的糖果。該糖外殼用蜂蠟製成,內含糖漿、果醬等可食用流體,吃起來具有「爆漿」的口感。蠟瓶糖近期在中國大陸受到網紅吃播青睞,也風靡於中小學生群體;然而市場上銷售的蠟瓶糖大部分為「三無產品」,即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可能有高度食安風險。【延伸閱讀】.萬能蜂蠟 在生活用品無所不在 .維基百科:蠟瓶糖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17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魚油降三酸甘油脂,卻恐增低密度膽固醇!醫師詳細說明魚油怎麼挑怎麼吃
每個人都希望能健康邁向老年,成為健康的銀髮族。有些人從年輕時就開始重視養生,會額外攝取綜合維他命、魚油、葉酸等營養保健類食品。其中「魚油」是熱門的心血管保健食品,如果能聰明選擇使用它,可以維護健康。魚油萃取自深海魚類的脂肪,因為魚類為一般食品,所以魚油膠囊或類似產品也被視為一般食品或健康食品。在台灣,健康食品的查驗登記,有「個案審查」及「規格標準審查」兩種方式。衛福部規定,魚油若要申請為健康食品,屬規格標準審查,不須經過試驗評估,只要成分符合標準且有保健功效即可獲得認證,但其Omega-3、DHA、EPA的含量須達30-50%,每天劑量限制在1克以下(不超過2克)。吃魚油有什麼好處?在腎臟科門診常有病友詢問:魚油對腎功能的幫助?其實,魚油只對「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A腎病)」有療效,且使用前需謹慎評估。魚油具抗凝血功能,可以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因而成為熱門營養保健類。在台灣,唯一取得藥證的魚油,每公克含有460毫克EPA及380毫克DHA,總計840毫克,所以某些廣告會提及魚油濃度超過84%,緣故在此。魚油Omega-3、DHA、EPA濃度過高,恐吃出問題然而,許多魚油產品廣告都強調,Omega-3、DHA、EPA等濃度超過84%,遠高於健康食品規定的30-50%濃度,如果民眾未注意,仍每天攝取此類濃度過量的魚油,則可能導致健康風險,不能不謹慎使用。衛福部食藥署從2024年1月1日起,針對健康食品警語標示制訂新規範,魚油產品應說明其保健功效是基於學理推論,非由實驗確認。藥品級的魚油雖能降低30%的三酸甘油脂,但可能增加5-10%的低密度膽固醇(壞的膽固醇),高劑量下也有致畸胎風險,因此不建議孕婦使用。此外,對海鮮過敏者、肝功能異常者、低密度膽固醇高的人也不適合使用魚油。魚油別攝取過量 4種人不適合吃食藥署考量含魚油對特定對象及藥物可能產生交互作用,要求健康食品含魚油原料者,必須標示警語「嬰幼兒、孕婦、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之凝血功能不全者,食用前請先徵詢醫師意見」。魚油原料來自深海魚,普遍認為是一種安全的食物。作為保健食品營養保健類時,需注意其劑量濃度差異,以及伴隨可能的健康風險,使用前建議與醫師充分討論。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