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邱宜君
共找到
3358
筆 文章
-
-
2022-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證實 運動可抗疫 降低死亡率
全球新冠疫情邁入第三年,該如何展開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英國、美國、南韓、南非等國研究證實,「運動」抗疫效果好。南韓萬人研究發現,同時做有氧和肌力兩種運動,可降低76%死亡風險;巴西研究證實,運動能提升免疫低下者接種疫苗後的抗體反應。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研究團隊統整多國研究證據、公衛學者林庭瑀根據最新刊登於《美國運動醫學雜誌》及《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研究建議,應該將「運動」納入防疫措施。運動不足會讓染疫風險大增,死亡風險可能增六倍。林庭瑀指出,英國研究分析38萬人大數據發現,體能活動不足,會增加32%染疫住院風險;美國4萬8440人研究則證實,持續不運動的人,住院風險增加2.26倍、重症增為1.73倍、死亡增為2.49倍;西班牙針對552名住院患者做回溯性研究,發現久坐生活型態,會讓死亡風險增加六倍。該做什麼運動、強度多強,才能獲得防疫的好處?建議應做中等至激烈強度的運動,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而且最好是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都做。英國分析8萬2253人資料發現,每天30分鐘中等到激烈的運動,可以減少37%女性新冠重症、減少16%男性新冠重症。南韓1萬2768人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都有做的人,相較於都不做的人,感染風險減少15%,重症風險減少58%、死亡風險減少76%。南非6萬5361人研究發現,疫情發生前兩年,每周做中強度運動150分鐘以上、持續3個月以上的人,在這次疫情中受到較少的傷害。每周中強度運動150分鐘以上,即便有免疫低下疾病,接種疫苗的保護力也會比較強。巴西研究把758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分成運動組和不運動組,運動組是每周做150分鐘中等到激烈的體能活動,結果發現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六個月後,相較於不運動組,運動組的血清抗體值平均效價高了43%。
-
2022-06-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603例新冠死亡排除不計 周志浩說明6大審查原則
去年新冠肺炎死亡採「全死因統計」,即不論死亡診斷書的死因怎麼寫,只要有確診就會算進去,今年則會僅計算經審查認定死因與新冠有關的人數。面對外界頻頻質疑公布死亡數,昨晚間疾管署署長、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親自說明六大審查原則,並首度公布今年新冠死亡通報總數是3123例,其中2520例有列入公告,603例排除。這603例包括「死亡診斷書將新冠列為其他死因且確信無關」271例、「有死亡通報但死亡診斷書沒寫到新冠肺炎」227例、資料不完整50例、意外或自殺39例、「死亡時間與新冠病程間隔已久且不屬同一病程」16例。周志浩表示,審查過程包括防疫醫師的初審、專家複審,為了減少初審和複審的負擔,防疫醫師和專家有討論確立幾個基本原則,審查原則可歸納為六種情況。只要死亡診斷書在死因的甲或乙欄有新冠肺炎,而且不是到院前死亡或到急診很快就死亡的,統統都會列入,沒有時間逐案「雕花」。第一種情況是意外、自殺或他殺,這些很清楚,原則上先排除,目前排除39例。第二種情況是根據死亡診斷書上「甲、乙、丙、丁」四個欄位還有一個「其他」欄位,只要列於「甲、乙」,而且不是到院前死亡或到一到急診很快就走了,原則上就會統統列進來。這是因為到院前死亡或一到急診很快就死亡,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有點難說,這部分會有疑慮。第三種情況是,如果死亡診斷書把新冠肺炎寫在「其他」,可能也需要審查。專家都同意,一般來說如果被醫師寫在這邊,代表並不認為是死因,只是附帶補充說明。這種也是一樣,如果有相當確信就可以排除,如果沒有,還是提到專家審查。防疫醫師和專家會一起討論,確認大家所持的立場都沒有差太遠,這部分目前排除271例。第四種情況是個案確診、解隔離後過了一段時間才死亡的,這就要看病程是否有相關。如果初審有相當的確信病程與死亡有相當的間隔,可以考慮排除,只要沒辦法確信無關,原則上還是要提到專家會議去複審。複審時防疫醫師也會一起,原則上還是尊重專家意見,這部分目前排除16例。第五種情況,是雖然該確診個案被通報死亡,但經過身份比對、調出死亡診斷書之後,卻發現死亡診斷書完全沒有寫到新冠肺炎,這種也會排除,這部分目前排除227例。最後第六種情況是資料可疑、不完整,甚至還需要搜集資料的,這部分目前也還未列入統計,有50例。今年累計251萬2968名確診案例,3123死亡通報,全死因致死率為千分之1.2。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指揮中心應可自信公布全死因死亡數,因為千分之1.2的致死率並未偏離周邊國家太遠,算是一個平均值,加上目前台灣超額死亡還是負數,所以這份數據也可以支持新冠死亡並沒有很多黑數。再者是病程很遠「確信」無關、列於其他死因所以「確信」無關,這並非科學用語,比較像自由心證。李建璋提醒,當代醫學是「條件式的判斷」,建議把「可排除新冠不是主要死因」的標準,清楚列出來,這樣就更加嚴謹,而且可以接受檢驗。例如與創傷、中毒、呼吸系統以外的器官衰竭、與感染症無關之心血管疾病等。此外,一定有很多人的主要死因是寫「癌症」。李建璋說,因為過去在寫死亡診斷書的時候,曾經收到中央衛生機關的公文,提醒要盡量以「慢性死因」為主要死因,所以很多醫師可能會習慣癌症寫在主要死因,把新冠肺炎寫在間接死因,如果光看這樣就排除,也會有點可議,因為有可能是新冠確診間接導致病情惡化。李建璋建議可以把這些排除死亡個案的數字,加上時間軸的資訊,每隔一段時間去檢視,會得到更多有意義的資訊。例如當自殺意外的比例愈來愈高,超過了自然發生率或平行死亡趨勢,那就要去思考,可能新冠確診也導致某些意外。比方說,超高齡長者、巴金森、失智或曾經中風的長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發生急性腦功能障礙,有譫妄或妄想症狀;孱弱長者因全身性感染而更衰弱、跌倒,衍生外傷性腦出血。李建璋說,許多長者確診會有非典型症狀,統計死亡人數時候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持續透過趨勢分析所產生的洞見回頭去精進歸類方式,數據便能更準確地反應出完整的死亡人數。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2-06-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致死率達到「萬分之10防線」 專家:預計6月後才會下降
昨死亡個案數一五九,再創新高,粗估國內致死率達萬分之十,已達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所設定的萬分之十防線。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我國新冠疫情致死率應差不多就是萬分之十,不過,死亡人數維持在高峰的時間,應會再延續一陣子。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最近死亡人數較多,原因在於死亡本來就是落後指標,將持續觀察變化。指揮中心昨也公布,今年二五一萬二九六八名確診病例,共三一二三例通報死亡(全死因);但這三千多例死亡通報卻只有二五二○例被列入公布的死亡數,其中六○三例沒有列入。未被列入的原因,包括死亡診斷書把新冠確診歸類為其他死因的最多,有二七一例;死亡診斷書沒出現新冠肺炎的有二二七例、資料可疑或還需再蒐集有五十例,意外或自殺有卅九例,另外還有確診時間與死亡隔較長時間的十六例。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六月五日以前大部分感染者為青中壯年,年輕族群染疫人數眾多,例如,廿五到廿九歲染疫率達百分之十五,其次為卅到卅四歲、一到四歲、五到九歲,均為百分之十四,至於五十到五十九歲只有百分之八,六十到六十九歲只有百分之七,七十歲以上只有百分之六,明顯偏低。陳秀熙表示,年輕人染疫率較高,成為整個社會的保護傘,也能保護到年長者及小朋友。目前年長者感染率大約是百分之六到七,確診人數可能還會往上,必須審慎觀察致死率的變化,預期要過六月後,中重症和死亡才會下降。黃立民指出,我國確診人數才逐漸往下降,而死亡會比確診延遲一些,因此,死亡人數維持在高峰應會再延續一陣子,估計再持續到下周,但整體致死比率不太會變動,應差不多就是萬分之十,甚至可能低一些。若以高峰後累積死亡率來看,陳秀熙指出,截至六月五日台灣約十萬分之十,低於全球平均十萬分之廿,目前只有紐西蘭、日本、澳洲、新加坡比台灣還低。至於致死率計算模式,陳秀熙強調,流行高峰過後的致死率計算方式常有謬誤,因為作為分母的確診個案通報數可能下降,以致致死率變高,這在英國、加拿大、丹麥等國都看到類似現象,英國今年四月甚至出現千分之十五的高致死率。
-
2022-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秋冬隱憂:新冠、流感共同感染 重症增4倍、死亡增2倍
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今透過直播提醒,英美等國新冠疫情趨緩,但流感個案都在持續上升,兒童因流感而住院率甚至已與Delta流行期相當,英國研究則發現,新冠和流感同時感染,重症比率增4倍、死亡比率增2倍。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提醒,因Omicron感染率高,同時感染流感的機率變高,今年秋冬流感疫情恐較往年嚴重,不可輕忽兒童常規疫苗接種,也需要提前部署流感治療藥物。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指出,英國分析21萬2455人住院確診資料,發現同時感染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三者之一的比率有8%。同時感染流感的比率有3.3%,這些人使用侵入型呼吸器的比率增加4倍,住院死亡的比率增加2倍,但同時感染腺病毒或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人,卻沒有看到這樣的上升。台大公衛學者范僑芯指出,美國新冠疫情趨緩後,流感疫情持續上升,兒童的流感住院率已經與Delta時期的住院率相當。英國也看到類似現象,雖然新冠肺炎的醫療需求逐漸下降,1到14歲的流感個案數卻急劇增加。張維容指出,美國流感通報個案數上升,以喬治亞州和阿拉巴馬州最嚴重。分析電子病歷發現,共同感染新冠肺炎和流感的比率是2.9%,雖然比例不高,但是仍要注意,因為多數是年輕人,年齡中位數只有22歲。陳秀熙表示,因為Omicron感染率高,所以共同感染的發生率也變高了,國外經驗值得台灣深思和注意,應提前部署流感疫情所需的疫苗和藥物。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表示,台灣快要解封的時間可能會落在9到10月,到時也將面臨流感疫情升溫,因此現在就要注意新冠疫情不能影響到兒童的常規疫苗接種。陳秀熙提醒,這波新冠疫情穩定趨緩後,從大流行走向地區性流行,為了兼顧防疫與新常態生活,勢必要以既有的流感監測系統去監測新冠肺炎。台大公衛校友、醫師賴昭智指出,包括定點醫師回報、急診回報、實驗室被動監測、定期以基因定序監控病毒變異等,都是流感監測系統既有的重點項目,也是新冠肺炎監測所需項目,應可順利結合納入。
-
2022-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這年齡層染疫率最高!學者解析疫情下坡不能再算致死率
台灣新冠本土疫情逐漸度過高峰,平均感染率達10.5%,但各年齡層不一。根據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今公布之資料,25到29歲染疫率達15%最高,青壯年或兒童染疫率幾乎都高於全國平均,年長者染疫率則低於全國平均。陳秀熙表示,通常是青中壯年較快達成適應,率先為整體社會帶來保護,長者、兒童、共病患者需要較多時間;當大家都達到適應高峰,整體感染就會往下降。xf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隨著疫苗接種率和自然感染率的增加,不同年齡層都會逐漸擁有愈來愈高的防疫適應力。青中壯年較快達成適應,長者、兒童、共病患者則需要比較多時間,當大家都達到適應高峰,整體感染就會往下降。陳秀熙指出,可以看到6月5日以前,感染率最高的年齡層是25到29歲(15%),其次為30到34歲、1到4歲、5到9歲(各占14%),再來是20到24歲及35到39歲(各占13%),再者是40到44歲(12%)、10到14歲及15到19歲(各占11%),這些年齡層感染率都已高於全國平均10.5%。低於全國平均的年齡層包括1歲以下和45到49歲(各占10%),至於50到59歲只有8%,60到69歲只有7%,70歲以上只有6%。陳秀熙表示,年輕人染疫率率先提高,成為整個社會的保護,也能保護到年長者。目前年長者感染率大約是6到7%,可能還會往上,必須繼續觀察。另需注意不同縣市長者達成適應的速度不一,各地醫療量能都能妥善適應,預期在6月之後中重症和死亡也會下降。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分析,目前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所有年齡別的感染率都已呈現鐘型曲線,過了高峰,正在下降,包括七十歲以上長者。至於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花蓮縣,較年輕族群感染率已於五月達到高峰,其他年齡層的感染率僅走到半個鐘型曲線,可能才剛過高峰,或仍在持續進展。為何高峰已過,致死率還沒有看到明顯下降?陳秀熙表示,流行高峰過後繼續使用原本的致死率計算方式,會產生謬誤。因高峰後,作為分母的個案通報數會下降,分子死亡人數卻還在累積,結果就是致死率高漲。英國、加拿大、丹麥都有此現象,英國4月出現千分之15這麼高的致死率,但實情並非如此,這就是分母變小導致的謬誤。陳秀熙表示,各國流病學家已不建議流行高峰後繼續使用以確診個案為分母的致死率,建議要用達到疫情高峰後2個禮拜內的累積死亡率,才能有比較公允的跨國比較。若以高峰後累積死亡率來看,陳秀熙指出,台灣截至6月5日是10萬分之10,低於全球平均10萬分之20,是前5名,只有目前看到紐西蘭、日本、澳洲、新加坡比台灣還低。台大公衛學者林庭瑀表示,Omcron傳播速度遠高於之前的變異株,因此感染速度也是分析疫情的重要因素。若依照不同感染速度,將各國分3類,不到40天就達10%人口感染的國家中,紐西蘭表現最佳,在極快傳播下仍維持超低的累積死亡率。台灣算是傳播速度中等,大約40到60天達到10%人口感染,累積死亡率10萬分之9,也算是傳播速度中等國家中的優等生。
-
2022-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通報標準修改 外界質疑死亡數
台灣迄今累積三二一四名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國民黨團質疑政府公布死亡數「蓋牌」,指揮官陳時中昨連說四個「不可能」,但指揮中心今年起修改死亡個案通報標準,去年不論死因,只要確診就列入統計,但現在僅公布經審查死因與新冠有關的人數,兩者確實存有落差,當然容易引發外界質疑。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各國對新冠肺炎死因均重新分類,但不太會天天公布最新數據報告。建議指揮中心持續接受通報,花時間釐清、分類,再定期公布總通報死亡數、判定有關的死亡數、判定無關的死亡數及其類別,以昭公信。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完整的死亡資料是國家生命統計很重要的一環,各國都在整理。他相信台灣這方面還算光明磊落,待疫情告一段落,應該就有正確數據,攤在陽光下,不用急於一時。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死因的判斷歸類確實不容易,有很大的專業判斷空間,通常在死亡診斷書中,寫在最前面的疾病,被認為死因。舉例來說,癌症或中風的病人常常最後死於敗血症,但敗血症不會進入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和中風才是真正死因。
-
2022-06-08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多國未規定盡速火化 星准守靈3天
三千多名染疫死者在短時間內趕著被火化,家屬看不到最後一面,許多國家看不到如此粗暴無理的送行方式,新加坡允許家屬守靈三天,世界衛生組織早在兩年多前就提醒「應避免倉促處置確診遺體」,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提醒,指揮中心應公開道歉,並盡速參考其他先進國家規定,訂出人性化的處理流程,才能平息民怨。儘管指揮中心沒規定,但現行確診死者處理原則就是「遺體裝進雙層屍袋後就不能再打開、廿四小時內火化」,更發文建議殯葬業者直接在大體車上完成入殮。二○二○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擬定全球確診喪葬指引,強調「應避免倉促處置新冠死者」、「死者之尊嚴及其文化宗教傳統和家人,應始終受到尊重和保護」。在適當防護、不親吻或觸碰遺體等情況下,親友可去太平間見亡者最後一面;遺體可火化或埋葬,未要求盡速處理。以紐西蘭、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國為例,均明定殯葬業者所需防護和流程注意事項,喪禮盡可能兼顧喪家宗教文化傳統,並無「盡速火化、屍袋不能再開、在大體車上入殮」等規定。加拿大政府官網寫道,在安全的非醫療環境中最後告別,對悲傷家庭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紐西蘭則在遵守感控規定的前提下,允許牧師等宗教司儀在醫院、機構或私人住宅舉行最後的儀式。至於新加坡,則允許喪家守靈三天。
-
2022-06-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比前天暴增近三萬例 高雄、台中單日確診雙雙破萬
昨新增八萬二九七三例本土個案,比前天暴增近三萬例,且中南部染疫病例數明顯增加,高雄市、台中市分居一二名,染疫人數分別為一萬二五七二例、一萬二四九八例,其次染疫較多縣市為新北市一萬一五○四例、台南市七四八七例、桃園市六六三○例、台北市五八二四例、彰化縣五七八四例。此外,新增的一二四例死亡個案中,其中一例為九個月大女嬰於家中死亡,兒童死亡人數累積至十七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觀察連假期間四天單日確診平均值約六萬左右,預估高峰期約維持一個月,將再觀察這幾天變化,但疫情趨勢應該是往下走。是否七月有望脫下口罩、八月開放邊境,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上午說,「現在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會適度應變地來調整各種情況。」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指,現在國內確診八萬人、每天入境確診四十人,邊境管制已經沒有意義,但口罩什麼時候拿下來先不用講那麼大聲。陳時中表示,七月仍暫時不會放鬆口罩防疫措施,因為口罩對其他呼吸道疾病有防治效果。邊境檢疫天數會在一定範圍內鬆綁,商務客入境,會縮短天數,而非採取逐案審查免隔離措施。昨增一九三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八十七例、重症一○六例,其中兩例兒童重症個案,皆一歲女童,一名本身有慢性癲癇疾病,因發燒、多次抽搐住院治療,診斷為感染新冠肺炎共病癲癇重積狀態,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降腦壓藥等藥物治療,六月六日出院。另一女童則無慢性病,因發燒至四十度且出現咳嗽、嘔吐症狀,採檢陽性確診。返家照護又出現呼吸喘、活力及食欲減退情況,緊急至急診就醫;診斷為哮吼、呼吸窘迫。經插管使用呼吸器,以類固醇、抗生素治療後,五月卅日出院。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積卅九例,分別為十七例腦炎、八例肺炎、三例敗血症、四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二例腦腫瘤,共十七人死亡。
-
2022-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火化爭議解套 專家建議:Omicron改列第4類傳染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確診遺體「儘速火化」被解讀為24小時內火化,又規定遺體裝進雙層屍袋就不能再打開,甚至發文建議殯葬業者在大體車上完成入殮,喪家無法見親人最後一面,留下遺憾。專家提醒,現行做法代表政府還放不掉「清零」思維的尾巴,但既然Omicron已輕症化,相關規定應根據疾病嚴重度調整,也是新冠肺炎「下台階」改列第4類傳染病的前奏。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面對最嚴重的病原,才會要求24小時內火化。指揮中心應重新檢視專家當時訂出「儘速火化」的考量為何?是否還適用現在情境?施文儀分析,如果「儘速」是允許比24小時更久,現在應因應民情,訂出更明確的時間。如果當初因武漢株或Alpha株流行,「儘速」是希望比24小時更短時間,現在這規定就顯有過當。因Omicron已經輕症化,相關規定應配合疾病嚴重度進行調整,現在就是一個「下台階」的好機會,也是為新冠肺炎改列第四類傳染病做準備。施文儀表示,「儘速火化」等規定代表政府還有很多清零思維的尾巴,要放放不掉、想丟不敢丟。即便喪葬這部分對防疫的影響沒那麼大,仍因此讓很多短時間失去至親的人連最後一都見不到。他相信,指揮中心如果參考其他先進國家規定,一定可以訂出更人性化的處理流程。2020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就為全球確診喪葬指引奠定方向,開宗明義強調「應避免倉促處置新冠死者」、「死者之尊嚴及其文化宗教傳統和家人,應始終受到尊重和保護」。有適當防護、不親吻或觸碰遺體,親友可去太平間見亡者最後一面;遺體可火化或埋葬,也未要求儘速。紐西蘭、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國都沒有規定「儘速火化、屍袋不能再開、在大體車上入殮」。各國遺體處理的共通重點在明定殯葬業者所需之防護和流程注意事項。喪禮規定盡可能兼顧喪家宗教文化傳統,共通點幾乎只有「勿親吻或觸碰」,就算一時激動觸碰了,只要徹底洗手就好。加拿大政府官網寫道,在安全的非醫療環境中的最後告別,對悲傷家庭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指揮中心常說要效法的紐西蘭,在遵守感控規定的前提,允許牧師等宗教司儀可在醫院、機構或私人住宅舉行最後的儀式。華人多的新加坡,也允許喪家可以守靈3天。
-
2022-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確診死亡數到底在吵什麼? 專家解析這幾個數據很重要
台灣已有3214名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去年是統計「全死因」,只要確診後死亡就算,今年則是只算「直接死因」或「審查死因與新冠有關」的人數。指揮官陳時中今年5月中曾允諾公布「審查認為死因與新冠無關的死亡數」,今外界再次詢問,他說「可能還沒弄清楚,弄清楚就跟大家報告。」專家表示,要將死因歸類確實不容易,不經歸因的「全死因」死亡是醫療水準的指標,比較適合作為跨國比較。公衛學者則建議,死亡數可以不用天天公布,但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公布總通報死亡數,及其中與新冠有關或無關的類別。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死因的判斷歸類不容易,有很大的專業判斷空間,通常死亡診斷書寫在最前面的,就會被認為是死因。舉例來說,癌症或中風的病人常常最後死於敗血症,但敗血症不會進入國人10大死因,癌症和中風才會。李建璋表示,不同醫師、不同國家對死因的歸因判斷會有差異,所以歸因過的死亡人數比較不適合互相比較。不經歸因,只要確診就算的「全死因」死亡數,經過校正年齡和性別,比較適合做跨國比較,是代表國家醫療水準的指標。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各國都有在對新冠確診死者的死因進行重新分類,但不會天天更新數據報告。建議指揮中心可以持續接受通報,花時間妥善釐清、分類,再定期公布總通報死亡數、判定有關的死亡數、判定無關的死亡數及其類別,讓外界了解。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完整的死亡資料是國家生命統計很重要的一環,各國都在整理。他相信台灣這方面還算光明磊落,專家也不會動手腳,待疫情告一段落,應該就會有正確數據攤在陽光下,不用急於一時。至於外界常說的超額死亡,李建璋表示,這不是單看新冠死亡,而是看有疫情的年度實際總死亡人數,是否高於該年度預期的總死亡人數。如有超額,代表疫情為國家帶來負擔,超額有來自疫情直接導致的死亡,也有來自受疫情間接拖累所致的死亡。李建璋表示,現在還在疫情管制期間,防疫措施阻絕許多傳染病,也減少年輕人出意外的機會,但這些死亡在防疫措施解封後可能會變多,建議觀察完整一個年度再討論超額死亡。
-
2022-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台誤解確診亡要24小時火化?陳時中:沒做錯只是我們沒明寫
國內針對確診者死亡,被迫趕24小時火化爭議延燒,指揮中心雖稱沒有規定,但醫院、殯葬業者皆如此執行,引發家屬極度不滿。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有些人誤解24小時內要快速火化,也不是說這樣做是錯的,只是我們沒有明寫,但沒有錯。中央要求確診主「儘速」火化,至今尚未有明確規範。陳時中今強調,針對確診者遺體處理,一開始規定就是火化、或經報准地方政府可深埋,為安全避免染疫風險,要求快速、急速的火化,有些新聞誤解說要24小時內,「也不是說這樣做是錯的,只是我們沒有明寫,但沒有說這樣是錯的」。陳時中表示,針對醫療院所訂定指引,處理屍體部分,要確保遺體不會再度傳染或防疫安全,因此規定裝上兩層屍袋後,不能打開瞻仰遺容,這是當初的規定,避免打開時傳染給處理人員,後續則要盡速火化。陳時中表示,地方政府在處理遺體時,考量火化場量能,不影響日常工作下,都以24小時原為則,法律上沒有規定24小時內要火化,但有要求要盡速,地方根據排班、火化場量能,盡量在24小時內。陳時中表示,相較過去要在冰櫃裡處理遺體,不過擔心有洩漏、感控物,因此盡量不進入冰櫃下,因此越快火化越好,以免有任何傳染可能性,雖然這樣對家屬瞻仰遺容有遺憾,當然也很不捨,但還是要綜合考慮,有傳染風險在,既然有規定時間就請大家盡速火化,根據火化塲要求24小時處理較好。殯葬業者反應,若家屬想要瞻仰遺容,卻沒有足夠空間可暫存遺體,陳時中說,目前地方政府有規畫暫停區,現在都沒有進入冰櫃,照顧面規定,遺體放入雙層屍袋關起來後,就要避免再打開,怕有洩漏造成疫情擴散,雖2年多有遺憾,但也沒有造成殯葬處所再度感染,若要為了瞻仰遺容又打開,是有風險,對工作人員都有公共衛生疑慮。
-
2022-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估月底單日確診萬例以下 陳時中:七月不鬆口罩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指揮中心日前表示現正值高原期。不過有醫師表示,6月23日就可跌到每天新增千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如果納入放假效應,四天平均值約6.6萬左右,高峰期大約一個月,希望數目會往下,但還是要觀察。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六月底單日確診人數到萬例以下是有可能,但千例以下應該不可能。莊人祥表示,今天單日新增八萬多例主要是因為前幾天連假。其中PCR採檢量沒有太大變化,但快篩陽性確診的部分湧入,可能診所到周一營運才能看診、通報。過去六日確診人數也都會低於平日,所以認為今天八萬多例可能是連假,集中在周一通報,可再觀察。但疫情趨勢應該還是在往下走。而針對台灣是否七月有望脫口罩、八月開放邊境,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表示,現在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會適度應變地來調整各種情況。陳時中今天下午在防疫記者會上則表示,口罩的防疫措施還是要做好比較好,七月暫時不會整體放鬆,因為口罩對於其他呼吸道疾病也有相當的防治效果。至於邊境會將檢疫天數在一定範圍內鬆綁,就像之前從14天縮短為現行7天。而商務客因投資、採購需求入境,也將朝向縮短天數進行,而非採取逐案審查免隔離的措施。
-
2022-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陽過」三個月內 住院、陪病可不用篩檢
過去為防院內感染,民眾需採檢陰性後才可住院、陪病等。不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延燒,已有200多萬國人染疫,因此指揮中心調整「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15天以上至3個月內者,得免除篩檢。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於6月6日發文各縣市衛生局轉知醫療院所,適用人員包括住院病人、陪病者、探病者、急診留觀24小時以上病人及其陪病者、醫療照護人員、採檢人員等。配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修訂,指揮中心調整「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之已解除隔離確定病例得免除篩檢條件,並已於6月6日發文各縣市衛生局轉知醫療院所,實施日期依各醫院公告辦理。調整內容說明如下:一、由「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修正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者,得免除篩檢」。二、醫院得衡酌社區傳播風險,依上開原則執行住院病人、陪病者、探病者、急診留觀24小時以上病人及其陪病者、醫療照護人員、採檢人員等篩檢措施,若本身為確診者已解隔,且符合「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相關之入院篩檢及定期篩檢。指揮中心指出,各項醫療應變策略將持續視疫情狀況滾動修正,相關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已置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專區/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相關指引/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項下,供各界下載運用。另呼籲醫療機構務必落實執行醫療應變措施,強化感染管制,以確保人員健康安全,共同嚴守醫療防線。
-
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193 兩童重症已出院 九個月大女嬰家中死亡
國內今天新增193例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124例死亡個案。其中,重症再增兩例兒童個案,皆為一歲女童,幸皆已出院。另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家中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新增193例,包括中症87例、重症106例。重症包括兩例兒童個案,其中一歲女童,本身有慢性癲癇疾病,服癲癇藥控制中。5月26日發燒至攝氏39.1度,送醫時檢驗陽性。住院使用抗癲癇藥,住院期間仍多次發生抽搐,5月30日轉加護病房,電腦斷層沒有發現腦部異常,診斷為感染新冠肺炎共病癲癇重積狀態,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降腦壓藥等藥物治療,6月6日出院。另一名一歲女童則無慢性病,5月16日發燒至40度,出現咳嗽、嘔吐症狀,快篩陽性。5月17日就醫,PCR採檢陽性確診,給予藥物返家照護。但夜間出現呼吸喘、活力及食慾減退情況,5月18日至急診,發現胸凹、呼吸費力,X光顯示肺炎及上呼吸道狹窄,診斷為哮吼、呼吸窘迫。個案插管使用呼吸器住加護病房,使用類固醇、抗生素治療,5月23日拔管及移除呼吸器,5月24日轉出加護病房至一般病房,30日出院。死亡124例中,個案年齡介於0歲至90多歲,81例未打滿三劑疫苗、54人80歲以上、116人具有慢性病史。死亡出現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九個月大女嬰無慢性病史,5月27日和母親同睡,清晨被媽媽同住友人發現被子蓋住女嬰沒有呼吸。至醫院PCR陽性、Ct值33.7,經司法相驗為呼吸衰竭及感染新冠肺炎。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積39例,分別為17例腦炎、8例肺炎、3例敗血症、4例哮吼、5例家中死亡,2例共病腦腫瘤;其中17人死亡。
-
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8.2萬 高雄、台中躍升一、二名
端午連假過後,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又大增。今天新增8萬2973本土病例、54例境外移入;新增死亡124例。其中,中南部病例數大增,破萬縣市包括高雄市1萬2572例、台中市1萬2498例、新北市1萬1504例。 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病例增加主要是因為假期結束的關係。今日新增8萬2973例本土病例,為3萬9854例男性、4萬3090例女性、2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高雄市(12,572例)、台中市(12,498例)、新北市(11,504例)、台南市(7,487例)、桃園市(6,630例)、台北市(5,824例)、彰化縣(5,784例)、屏東縣(3,459例)、苗栗縣(1,983例)、南投縣(1,905例)、雲林縣(1,892例)、新竹縣(1,753例)、宜蘭縣(1,579例)、嘉義縣(1,557例)、新竹市(1,493例)、花蓮縣(1,427例)、基隆市(1,156例)、嘉義市(1,097例)、台東縣(859例)、澎湖縣(307例)、金門縣(200例)、連江縣(7例)。今日新增12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7例男性、5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6例具慢性病史、47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8日至6月4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6月5日,。今日新增5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9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英國(3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各1例)移入,另4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5日至6月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54萬871例確診,分別為1萬3246例境外移入、252萬757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3214例死亡病例,其中319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156例、台北市662例、台中市208例、桃園市175例、高雄市171例、基隆市114例、台南市122例、彰化縣108例、屏東縣84例、宜蘭縣73例、花蓮縣65例、雲林縣51例、台東縣45例、南投縣43例、新竹縣29例、嘉義市30例、嘉義縣26例、苗栗縣23例、新竹市8例、金門縣5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每個生命都重要?陳時中答應公布這數字卻拖逾兩周
國民黨團昨召開記者會,質疑政府對於染疫死亡數「蓋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重話警告,質疑公權力或公務人員造假要有充分證據,不能任意指控,他說「不太可能有任何新冠死亡的通報被遺漏,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報到指揮中心被刪掉,也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台灣要掩蓋死亡數是不可能的事。」然而,陳時中可能忘記了,從2020年至今台灣累計公布的3090例死亡,只有去年是全死因都算,今年則要經過審查,認為死因與新冠有關才會列入計算。經審查有少人不算?陳時中也曾經答應要公布。指揮中心5月17日記者會就已承認上報的死亡案例不會一律列入死亡,有些要經過指揮中心審查,認為死因無關新冠就不會算進來。5月19日記者會時陳時中甚至答應公布這些「審查認為死因與新冠無關的死亡人數」,之後卻無聲無息。昨天記者再次請教何時能公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只說「還在研議中」;至於還要研議什麼?何時可公布?莊人祥則未回應。指揮中心5月17日記者會,為回應媒體人吳子嘉質疑「就算死者確診,如果死亡診斷書未列新冠肺炎就不會列入死亡數統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今年已不再像去年用「全死因」計算死亡人數,報上來的死亡診斷書如果「直接死因」沒有新冠肺炎,就要經指揮中心審查病程,審查判定死因與新冠無關者不會列入。5月18日,北市議員鍾小平指出光是雙北確診火化人數就超過指揮中心公布的全國死亡人數,質疑數據兜不攏有「蓋牌」之嫌。指揮中心5月19日記者會有媒體詢問,為消除「蓋牌」疑慮,未來是否將一併公布審查認為死因與新冠無關的死亡人數?陳時中回答「可給更清楚數字,但需要一點時間。」
-
2022-06-07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獨/走出台灣才能從容告別?多國確診殯葬規定一次看
從2020年至今,台灣累計已有3090人死於新冠肺炎。過去兩年多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遺體「儘速火化」被解讀為24小時內火化,加上規定遺體裝進雙層防水屍袋就不能再打開,甚至發文建議殯葬業者在大體車上完成入殮,導致喪家無法見最後一面,無法好好告別,終生遺憾。其實早在2020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已經為全球各國的確診喪葬規定奠定了方向。WHO開宗明義強調「應避免倉促處置死於COVID-19的死者」、「死者的尊嚴、他們的文化和宗教傳統以及他們的家人應該始終受到尊重和保護」,只要做好適當防護也不親吻或觸碰,家屬可以去太平間看遺體,遺體無論火化或埋葬都可以。放眼紐西蘭、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四國的相關規定,也沒有一個國家跟台灣一樣有「儘速火化、屍袋不能再開、在大體車上入殮」這些規定。遺體處理的共通重點在明定殯葬業者所需的防護和流程注意事項。喪禮和儀式幾乎都盡可能兼顧喪家宗教文化背景,共通規定幾乎只有「不要親吻或觸碰遺體」,華人多的新加坡也允許喪家守靈3天。加拿大政府官網明確寫道「應考慮在安全的非醫療環境中『最後一次告別』對悲傷家庭之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死亡人數激增也會導致殯儀服務人員和其他處理屍體的人面臨更大的心理健康挑戰,應考慮為這些人提供心理援助部門。紐西蘭衛生部規定,只要能遵守機構規定及相關感控程序,牧師等和宗教司儀可以在醫院、臨終關懷院或私人住宅中舉行「最後的儀式」。紐西蘭政府也提供遺屬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哀傷輔導專線。
-
2022-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4小時內火化引爭議 施文儀:應將「盡速」火化改明確時間
確診死亡者於廿四小時內火化引發爭議,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建議,指揮中心應將「盡速」改為明確時間,再訂定可打開屍袋瞻仰遺容的流程指引,另以同理態度安撫民怨,指揮官出面道歉,或於疫情趨緩時舉辦追思會。施文儀表示,大部分確診死亡個案都在死後三到十二小時火化,因為「盡速火化」語焉不詳,殯葬業者和醫院可能以「政府規定」為由催促家屬,慌亂的家屬只能被迫接受,建議指揮中心明定例如七十二小時、五天或七天內。「屍袋拉鍊拉上之後就不能再打開,這比廿四小時內火化更嚴重。」施文儀說,死者不會咳嗽、打噴嚏,只在一定防護下應可容許家屬瞻仰遺容,讓家屬無法看死者最後一面也不符合「人性」,建議指揮中心訂定指引,照顧生者對亡者的思念等心情解除民怨。法令遭誤解造成遺憾,生者心裡一定有許多難過。施文儀建議政府出面道歉,表達同理和善意,在疫情平緩之後,舉辦一場追思會,安撫家屬悲傷心情,「這不是科學或防疫,而是人性該做的。」北市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認為,空氣、氣溶膠傳染為病毒主要傳播方式,戴口罩參加親友的葬禮,染疫機率還比去KTV唱歌低很多,建議衛福部檢討確診死者處理流程。
-
2022-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本土確診人數大幅下降 專家:疫情高峰估7月告一段落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大幅下降,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全國累計感染百分比(確診率)超過百分之十,整體是往下的感覺,但因這幾天為端午假期,還需觀察是否有假日效應;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北部下降很多,加上民眾自制力強、疫苗打得不錯,估計端午假期對整體疫情的影響不大。蘇益仁說,這波疫情高峰期預計到七月告一段落,但尚有不願打疫苗、疫苗間隔拖太久的民眾,以及無法接種的小朋友,病例數應維持在單日一千至三千例左右,不至於影響醫療量能。不過,秋冬恐有新變異株,長者、脆弱族群應在十到十二月前接種第四劑疫苗,以免疫情捲土重來。陳時中表示,將台灣畫分六區來看,台北區、北區的累計感染百分比分別為百分之十四及百分之十二,七日移動平均病例數可以看到下降的曲線很清楚;中區感染百分比不到百分之八,疫情曲線仍在高點;南區及高屏的感染百分比約百分之六和百分之八,疫情曲線仍持續上升;東區感染百分比約百分之十,疫情曲線微降。
-
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男童癒後高燒休克 國內MIS-C首例
台大醫院收治國內首例「多發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病童,這名十歲男童染疫後兩天痊癒,但隔了一個月突然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就醫後病情惡化,因休克住進加護病房;兒科急診醫師預估,未來一到兩周全台可能出現廿多例個案,家長應提高警覺。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MIS─C是罕見高度炎性反應和多重器官損傷,死亡率約百分之一到二,常見於感染後二至六周,若發燒三天以上,且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頭暈等任一症狀,應立即就醫評估並告知兒科醫師確診病史。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林銘泰於臉書揭露國內首例MIS─C個案,男童四月底輕症確診,兩天後痊癒,但五月底忽然出現高燒等症狀,檢查確診為MIS─C,因合併休克而收治加護病房,經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強心劑等治療後病況趨穩,已轉出加護病房。「是要打仗的時候了!」林銘泰提醒,兒童接種疫苗可同時預防新冠重症及MIS─C,希望不會再有第二例。林口長庚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說,歐美資料顯示,廿一歲以下兒少發生MIS─C機率較高,國外MIS─C發病率在Alpha流行期為十萬分之五十四、Delta為十萬分之四十九,Omicron則降低至十萬分之三點八,如以台灣十歲以下約廿五萬人確診來換算,未來一、兩周可能會出現廿幾例。吳昌騰提醒家長,家中幼兒在確診康復後一個月內,若「高燒超過廿四小時」合併「兩個以上器官系統之症狀」,務必盡速就醫。北市恢復實體課 衝刺學習力【記者潘才鉉/台北報導】台北市各級學校遠距教學二周,隨著學生疫苗覆蓋率提升,昨恢復實體課程。國中家長聯合會總會長劉一寬表示,學生二次段考後成績普遍下降,家長發現國中生自主學習力較弱,希望學生返校復課強化學習成效;教師也擔心學生學習狀況不好。防疫問題,如今正在打第三劑疫苗,擔心會少一點。教育局表示,全市各中小學恢復實體課程為原則,國九及高三持續遠距至畢業典禮前一天。本周一二八所公私立中等學校,有九十三校恢復實體課程,十九校遠距教學,十六校部分遠距、部分實體。一五三所公私立國小僅一校經課發會決議,六年級配合畢業考仍採遠距教學,其餘學校連同幼兒園都恢復實體課程。教育局表示,台北市於六月三日完成公私立國小及幼兒園疫苗集中接種,五到十一歲兒童參加集中接種人數計七萬四○六二人,接種率百分之五十一點六八。加上疫苗平台或醫院特別門診接種疫苗,接種率百分之五十六。
-
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數減、死仍逾百 感染率破10%疫情向下
新冠肺炎本土新增病例昨降至五萬二九九二例,二四三例中重症、一五一例死亡,疫情兩年半,本土死亡案例突破三千大關,累積三○七五例。在昨天死亡個案中,一名十五歲國生男生確診後,居家照護期間並無不適,返校上課第一天突然昏倒,送醫時已無呼吸心跳,為國內首例青少年死亡個案。近日確診人數明顯下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北區(雙北、基隆、宜蘭、金馬)、北區(桃、竹、苗)等疫情明顯下降,這兩區居住人口母數較大,染疫人數明顯降低,所以整體看來也有往下降趨勢,但以七天移動的平均病例數來看,較能清楚看到疫情趨勢;全國累計感染百分比超過百分之十,有往下的感覺。南部上升 盤整醫療量能昨天新增本土病例個案分布前六名為新北七七○三例、高雄七五○六例、台中七○三七例、桃園五一六二例、台南四四二六例、台北三七六五例。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在擴大防疫會議中指出,國內的疫情尚在高原期,雖然北部感染的人數趨緩,但是南部略有上升趨勢,請指揮中心妥適盤整南部醫療量能,以備不時之需。據統計,指揮中心要求南區完成專責病房加開兩百床,其中台南加開一百床;南區從一四四四床增加到一五一八床,空床率從百分之廿八點五上升至廿九點五,但仍低於三成。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首例青少年死亡個案十五歲男學生無慢性病,身體健康,曾接種一劑疫苗,五月廿日發燒,廿二日PCR採檢陽性,確診後居家照護至廿九日;五月卅日回到學校上課,不料突然昏倒,送醫已無呼吸心跳,急救無效。司法相驗死因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肺水腫及心因性休克併新冠病毒感染。羅一鈞表示,目前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重症個案兩例,另一例重症個案為四月廿七日公布的十五歲少女,出現肺炎症狀,已於五月中旬解隔。首例多發系統發炎症候群昨天再增加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八個月大女嬰,患有先天泌尿系統疾病,至醫院手術前採檢陽性,收治加護病房,出現心跳、血壓、氧氣濃度下降,因細菌及新冠病毒感染併敗血症,六月二日死亡。目前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積卅六例,敗血症增至三例,其中十六人死亡。另外,台大醫院收治國內首例「多發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病童,十歲男童染疫後兩天痊癒,一個月後突然高燒病情惡化住進加護病房,醫師預估未來一、兩周全台可能出現廿多例,提醒家長應提高警覺。兒童第二劑擬縮短為八周指揮中心統計,目前五至十一歲人口第一劑疫苗接種率達百分之六十點五,已屬超高比率,歐美僅約三成;在扣除確診人數後的社區涵蓋率達百分之七十四點二,分析各縣市社區涵蓋率,屏東縣最高,已達百分之九十一點七,雲林縣百分之九十點二次之,北部社區涵蓋率稍微差一點。何時兒童可接種第二劑疫苗?陳時中表示,考慮將間隔從十二周縮短到八周,不過仍要等月底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委員會」討論。
-
2022-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屍袋不能重開」比儘速火化更傷 專家提三建議彌補
許多確診者死後都在24小時內快速火化,悲憤的家屬都被告知這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指揮中心則喊冤說,自前年至今規定都是「24小時內通報、盡速火化」沒有變過。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對指揮中心提出三建議,法令遭誤解造成遺憾,首先應將「盡速」改為更明確的時間,如三天或五天,再者是訂定可打開屍袋瞻仰遺容的SOP,第三以同理態度安撫民怨心情,例如出面道歉,或於疫情結束後辦理追思會。施文儀指出,他與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一個月前的投書就曾提醒「快速火化不符合人性」,因據他了解,很多確診死者都是3到12小時就火化了。施文儀表示,雖然每一種第五類傳染病各有通報和火化規定,「儘速火化」這樣的用語製造了裁量空間,可想見許多殯葬業者和醫院為解決麻煩,可能會誆騙慌亂的家屬,都說是政府規定24小時內而頻頻催促,許多家屬應該都曾經被恐嚇不能超過時間,在半強迫下接受,不敢有太多意見。施文儀表示,對守法的家屬來說,「儘速」二字可能就是短短數小時,就算要看時辰火化,12小時內也找得到好時辰了。現在發現「儘速」太模糊,不是符合當代法治國家的用語,就要趕快修,以明確的時間取代,例如72小時內、5天內,若覺得這疾病沒有那麼危險,甚至也可以寫7天內。施文儀提醒,「屍袋拉鍊拉上之後就不能再打開」比24小時內火化更嚴重,因為真正的問題在於這樣或許符合「科學」和「防疫」,卻導致生者不能看死者最後一面,這太不符合「人性」了。施文儀說,死者已經不會因為咳嗽打噴嚏而製造氣膠傳染,在一定防護下,應可容許家屬瞻仰遺容。指揮中心應訂定指引,讓比較晚趕到的親友也可以再看一眼,照顧到生者對於亡者的思念和和愧疚等心情,民怨才會解除。最後,應更細膩照顧親友已經被火化的家屬之心情。施文儀表示,法令被誤解,造成了遺憾,生者心裡一定有許多難過和遺憾,和各種「早知道」的心情,就像新北兩歲確診死亡男童的父親,也有「早知道不要那麼相信119或許就不用等這81分鐘」的痛苦感受。施文儀建議,政府還是應該要出面跟人道歉,看用什麼方式,表達同理和善意,或許將來疫情結束後,針對這些早期確診死亡者的親友,舉辦一場追思會,安撫家屬、幫助大家心情平撫,「這不是科學或防疫,是人性該做的。」
-
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藍營疑政府死亡蓋牌 莊人祥:依此算法超額「負3000」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國民黨立院黨團今舉行記者會,以「經濟學人」定義質疑官方有死亡黑數蓋牌之嫌,要求蔡政府正視超額死亡數,釐清事實,還給家屬及亡者公道。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澄清,若以經濟學人的方法計算,2020到2021年的超額死亡為「負3000多」。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超額死亡台灣表現很好,「掩蓋死亡數字是不可能,這牽涉到質疑公權力造假」。國民黨立委謝衣鳯指出,經濟學人以「總死亡人數」減掉「前5年平均數」來計算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數,2016年到2020年的平均數是17萬3177人,2021年總死亡人數是18萬3732人,增加了1萬0555人,與指揮中心去年公布的800多人確診死亡有極大差距。莊人祥表示,如果照經濟學人的算法,2020到2021年的超量死亡為「負3000多」。預期死亡數還要考慮年齡老化,而不是只有算過去幾年的平均值。還有一篇文章批評經濟學人的算法,讓德國預期死亡數錯誤下降,讓世界衛生組織要再修正這個方法。莊人祥也表示,同樣是經濟學人,該雜誌網頁上紐西蘭超量死亡是最低的,台灣則是第二名。陳時中則表示,去年單年平均死亡數是比較多,但如果用五年移動平均來看,沒有比較高。再者台灣新冠死亡報告因為醫療體系完整,不可能發生這樣(蓋牌)的事情,報出來到指揮中心被刪掉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超額死亡部分台灣表現很好,不可能掩蓋死亡數字,這牽涉質疑公權力造假。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重症怎判斷? 黃瑽寧:可觀察呼吸頻率
新冠肺炎死亡個案今天再增一例兒童案例,重症個案累計達36例,其中16人死亡。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如果看到孩子呼吸急促可透過時鐘計算每分鐘呼吸次數,11個月以下嬰兒每分鐘呼吸超過50次,特別是退燒後仍呼吸急促,就是緊急送醫的時機。黃瑽寧表示,新冠肺炎在兒童表現上,台灣的數據來看無症狀約32%,有症狀的68%中,發燒和咳嗽是是兒童染疫的主要症狀,其中發燒佔一半以上;因此發燒就去快篩通常不會漏掉。居家照護時孩童若出現發燒症狀,可先使用退燒藥。使用退燒藥後發現孩子可以「討拍、討抱、討東西吃」就表示精神、體力恢復,較無大礙;但用了退燒藥還不退燒,就是大腦體溫調節出問題,可能是腦炎前兆,「不是發燒而腦袋壞掉,而是腦受傷才導致溫度退不下來」,要立刻就醫。另外,在家也要預防脫水,可加鹽、加蜂蜜都可以,喝奶也可補充水分,避免因為脫水需住院。黃瑽寧也表示,呼吸部分也是觀察重點,如果看到孩子呼吸急促可看時鐘算每分鐘呼吸次數,特別是退燒後還很喘就是緊急送醫的時機。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火化規範地方中央不同?陳時中:盡速但沒要求24小時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出示公文,針對近日火化議題再度澄清,坦言公告內容確實容易令人誤會,也表示會盡速與殯葬業者討論妥善的方案。今日記者會上再度被問及火化與地方間的溝通,是否有出現誤差?陳時中則一再強調,「公告到現在都沒有變過」,也提醒相關單位要說明清楚,不讓家屬多一層傷痛。陳時中今日再次說明,所有發出的公文都一樣,要求盡速但沒要求24小時內,前年已經在講,是24小時內報告,但處理是盡速以火化為原則,深埋要報准。至於確診者遺體是否可以放入冰櫃,陳時中說,「如果要停留冰櫃還是建議要盡速,」以不影響進出者和處理屍體的人為原則,近來也請陳宗彥在民政系統與相關業者討論,是否可以更符合民俗方法處理,但都仍需討論。同時有媒體詢問,在疫調中有建議業者24小時火化,是否中間的溝通出現誤差?陳時中則再次強調說,「這幾天大家在說101年公告24小時入殮火化,當時第五類還沒有這個疾病,109年1月就公告第五類,這裡都是要24小時報告但A流和新冠都不用24小時火化只要求要深埋要報准。」陳時中指出,「公告到現在都沒有變過,剛剛說有什麼情況處理時因為感控需要盡速,所以仍建議盡速火化,但如果因為其他因素不能火化就報准可深埋。」也請相關單位說明清楚顧及家屬心理,不讓家屬在哀傷中多一層傷痛。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孕婦用瑞德西韋恐影響胎兒? 羅一鈞:尊重臨床裁量
治療新冠肺炎,瑞德西韋使主要使用藥物之一,但陽交大與劍橋大學的研究卻發現,孕婦使用瑞德西韋,藥物分解的代謝物恐會影響孕婦,應評估潛在效益大於風險再投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孕婦在治療中重症或是預防中重症等特殊情境,才會需要用藥。由陽明交大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研究發現,瑞德西韋雖然無法通過胎盤屏障,但在動物模型中發現,瑞德西韋在投藥後分解的代謝物可以在羊水、胎兒、胎盤中測得。藥物雖然有治療效果,但對身體而言仍是外來異物,因此身體會有一連串機制來代謝藥物。雖然未發現對胎兒有顯著風險,但針對懷孕婦女的用藥仍存有疑慮。羅一鈞表示,婦在治療中重症或是預防中重症等特殊情境,因為染疫才需要用藥,醫師會權衡利弊再考慮投藥,尊重臨床裁量,若研究進一步有結果延續或後續發表,會請專家會議討論是否需要訂定指引參採。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第二輪實名制快篩今開賣 銷量增2.5倍
第一輪實名制快篩進行一個月餘後,今日第二輪終於開賣,指揮中心今日公布銷售情形,截至中午就已售出6萬1998人份,較前一天2萬4608人份增加了2.5倍的銷量。不過,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人潮不是那麼踴躍,呼籲可免費領取的民眾盡速來領取。陳時中今日公布第二輪實名制快篩的販售情形,今日上午已有8據點售罄,共賣出6萬1998人份,第一、二輪都有買的人大約占3分之2,目前都不用排隊,都可買到。陳時中表示,今天開始第二輪上路,但人潮不是那麼踴躍,免費領取大約維持2萬人份左右,也說目前免費領取每天都在2、3萬人份上下,只有30天可領不過是8、90萬,指揮中心的目標是發出124萬份,呼籲可免費領取的民眾快來領,時間只到6月底。口服藥部分,陳時中表示,台灣確診個案藥物部分有專家建議要到15%,不過我們最高用到14%,跟其他國家比較算是高的,美國確診3362多萬例,藥物使用率3.83%,台灣使用效率算高,也感謝相關研討會各個醫師分享用藥心得,健保雲端藥歷產生很大作用,即時顯現交互作用的藥物,讓開藥效率變高。據指揮中心公布,口服藥昨日領用情形,倍拉維有3313人份、莫納皮拉韋798人份,共4111人份,領用人數較昨日有下降情形。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疫後「多發系統發炎」 黃瑽寧:6周內注意這些症狀
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林銘泰昨晚間於臉書發文表示,日前台大收治首例多發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兒童新冠肺炎個案。對此,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MIS-C於感染後2至6周較常見,若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疹、眼睛充血、頭暈,可告知兒科醫師,及早介入治療黃瑽寧表示,會發生MIS-C主要是因為孩童儘管已體內清除掉病毒,但免疫系統仍「不打算冷靜下來」。亞洲人發生率比白人、黑人、拉丁人少一半以下,難以引用國外資料,而估算最糟狀態可發生率萬分之一。但如果疫苗接種率高,國外發現只要打過一劑疫苗可下降97%,兩劑幾乎不會發生。以目前兒少接種百分比,家長不用過度擔憂。但仍要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染疫後已經康復,六周內仍要注意相關症狀,包括忽然發燒,尤其三天以上;抽血發現發炎指數都上升;全身出現皮疹、結膜舌頭發紅、血壓低、心肌功能受損或抽血發現心肌酵素增加,以及腸胃道症狀等,可告知兒科醫師,讓醫師可妥善處理。黃瑽寧表示,發生MIS-C和原本的輕重症無關,也有孩童一開始是輕症,後來發生MIS-C。但醫學知識一直在增加,目前發生原因還沒有明確解釋,五年後再看或許有不同答案。而不同器官同時發炎和隨每個孩子而有組合上的不同,但早期介入都可降低死亡率。因此如果感染新冠肺炎後六周內持續發燒三天,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疹、眼睛充血、頭暈,可告知兒科醫師,家長不要空擔心,預防最好方法是接種疫苗。針對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以國外10萬分之8.3的發病率加上台灣10歲以下約25萬人確診推估,未來1到2周可能陸續出現20幾例。黃瑽寧表示,Omiron發生的MIS-C較少,很多數字都要重算,不用那麼悲觀,加上疫苗打得好,不像沒有疫苗時那麼令人害怕。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5至11歲人口第一劑疫苗接種率已達60.5%,社區涵蓋率達74.2%。其中各縣市社區涵蓋率,最高為屏東縣已達91.7%,雲林縣90.2%次之,嘉義縣的89.5%則是位居第三。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南部疫情往上升!指揮中心下令加開 空床率卻仍低於3成
指揮中心昨日宣布將完成南區專責病房加開200床、台南加開100床,指揮官陳時中表示,6月2日就已經下令,昨日就是完成加開的期限。陳時中今日宣布加開情形,南區整體空床率上升,但仍低於3成,來到29.5%,但也表示全台南區、高雄的疫情都仍在往上升。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台灣北區、東區、中區疫情都有趨緩甚至下降的現象,但南區和高雄看起來都還在往上升。昨日中央下令南區加開200張病床、台南就要加開100張,陳時中今日說明,南區昨日相當積極開病床,從1444床開到1518床,空床率29.5%。空床率較昨日從28.5%上升1%,仍低於3成。兒童疫苗施打部分,陳時中表示,北部施打率較差,台北63.2%、新北63.89%、基隆58.5%、宜蘭79%、屏東91.7%、雲林、嘉義都有90%,全國則是74.2%是很高的比例,5-11歲台灣是超高比例,歐美大約都在3成左右。據指揮中心公布最新統計資料,昨日疫苗接種5萬5072人,疫苗覆蓋率第一劑90.07%、第二劑82.06%、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8%、追加劑接種率66.49%。對於雲林疫苗配發量不足的說法,陳時中特別澄清,雲林5-11歲兒童疫苗施打率相當高,都根據施打量去分配量能,雖然打到9成以上,用掉1.8萬劑還還剩下2457劑,強調疫苗量能一定夠的,若打超過95%中央會再行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