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邱宜君
共找到
3358
筆 文章
-
-
2022-06-27 醫療.骨科.復健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副總統賴清德因左側腰椎第五節/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引發急性下背痛,昨在北榮接受腰椎顯微手術,預計今出院。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韓德生表示,這節椎間盤突出很常見,就是一般說的「坐骨神經痛」,早期減壓手術侵入性較高,術後要穿背架三個月,現在顯微手術只需切除椎間盤突出部分,術後恢復快,但還是要避免彎腰拿重物、強健核心肌群,以預防再發。韓德生表示,椎間盤是脊椎中間的構造,中間是髓核,周圍是軟骨,就像一顆輪胎,中間還有緩衝。椎間盤富含水分、有彈性,但經過反覆使用,彈性會隨著年紀變差,會慢慢變扁,可能會往前後左右其中一個方向突出來。當椎間盤壓迫到神經,會引發該神經所支配的肌肉或皮表區域出現無力、酸麻脹痛、冷熱感覺異常等症狀,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位置就在小腿、腳底、腳外側和腳背。但仍須透過鑑別診斷,確定不是其他疾病導致神經壓迫,才能精準、即時地治療。韓德生指出,要診斷坐骨神經痛,首先可透過徒手的仰臥直抬腿測試(straight leg raise test; SLRT),看是否會誘發出陽性症狀。也可透過神經傳導和肌電圖檢查,看看神經傳導是否變慢、肌肉電位有沒有異常。核磁共振影像也很重要,因為壓迫的來源也可能是不常見的脊椎腫瘤,如果誤以為是椎間盤,會延誤腫瘤的治療。韓德生表示,大部分椎間盤突出,剛開始就像閃到腰那種痛,會先採取保守治療,服用消炎止痛、肌肉鬆弛等藥物,通常就會改善;如果壓迫厲害,無法改善,可考慮手術治療。傳統的減壓手術有幾種方法,比如說,把一小塊骨頭切掉,以製造空間、減少壓力,也可以把椎間盤拿掉,並取自身骨盆的碎骨來補,然後將這節脊椎融合固定起來。術後為了等待骨頭癒合,病人需要穿背架三個月;被融合固定的那節脊椎,也會失去活動度。現在有顯微手術,傷口小、出血少,只透過內視鏡切掉椎間盤突出的部分,不會動到骨頭,術後不需穿鐵架等骨頭癒合,恢復更快。不過,就算是顯微手術後,也要從生活中注意預防再發。韓德生表示,預防椎間盤突出,需要維持脊椎的正常排列,這涉及脊椎附近韌帶和肌肉穩定性。雖然韌帶較無訓練空間,但是核心肌群是可以訓練的,這包括腹肌、背肌、部分臀肌、骨盆底肌等。再者,當生活中難免遇到需要搬重物的場景,韓德生提醒,切記不可彎著腰下去拿,這會對於脊椎造成莫大的壓力;應該要深蹲下去、抱好東西,再用力踩地站起來。椎間盤突出不是年長者的專利,年輕人從事需要跳躍的運動,例如籃球或排球,落地時對於脊椎都會造成壓力,可能導致急性的椎間盤突出。韓德生提醒,年輕時發生過這類運動傷害的人,年紀大的時候再發機率較高,應特別注意。
-
2022-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流感一起來 今年新考驗
近日單日新增染疫人數仍在四、五萬之間,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預估,這波本土疫情應持續至年底,若BA.4、BA.5變異株未能拉升疫情,七月底可望趨緩,單日新增三千例以內。屆時指揮中心應將新冠肺炎降至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如同流感,回歸常態監測體系,在醫療上則從公務預算回歸健保給付,逐步讓邊境及國內經濟民生活動回歸正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降至第四類,已討論多時,但目前尚無上路的時間表。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現階段防疫重點「管好重症和死亡」,若能改列第四類,將大幅減輕行政負擔及醫療量能。隨著疫情趨緩,應可考慮放寬戶外或接觸風險較低場合的口罩規定,另著手研議放寬國際旅遊旅客的入境條件,以復甦經濟。蘇益仁則提醒,無論夏季或冬季,今年都會出現「新冠和流感一起來」的雙重考驗,這是過去沒遇過的。建議常態監測系統應同時且有效地監測這兩種傳染疾病。未來幾年須比照流感,預估隔年可能流行的新冠病毒株,採購疫苗並安排接種時程,例如莫德納和賽諾菲針對Omicron研發的次世代疫苗。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團隊六月初曾分析,新冠肺炎要接軌流感監測體系並不難,只要做好臨床「定點監視」與實驗室「被動監視」,監視重點包括季節趨勢、不同年齡陽性率、住院比例、在呼吸道疾病之占比、基因型差異、不同族群的疫苗效益與免疫狀態。「新冠肺炎是否改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和疫情趨緩沒有關係。」莊人祥說,指揮中心已在討論改列第四類的相關措施,研議兩種方式,一為輕症重症的確診監測,另一則類似於流感,只監測新冠肺炎重症。
-
2022-06-27 醫療.感染科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猴痘疫情於多國擴散,我國六月廿四日出現首例猴痘案例,該名廿五歲男性患者已住在負壓隔離病房,依循最新版指引,共匡列九名接觸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九人均無症狀,但須持續觀察一至兩周。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廿五日表示,全球各地爆發猴痘疫情令人深感憂心,為不斷發展的健康威脅,將密切關注相關發展,但目前尚未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截至目前,世衛已接獲五十多國通報逾三千兩百起確診猴痘病例和一起死亡病例。原先猴痘為中西非的地方性傳染病,但五月初以來,世衛組織在西非和中部非洲以外地區偵測到的猴痘病例激增,目前以西歐地區最為嚴重。依據疾管署指引,我國猴痘首例個案須等到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才能離開病房,但猴痘病毒傳播途徑為接觸傳染,就有醫師戲稱「這是最高規格」。對此,莊人祥表示,為了保護醫護人員安全,且負壓隔離病房充裕,目前不會修正指引,沒有調整必要。天花疫苗可預防猴痘,莊人祥說,正積極洽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年底一定要買到」。
-
2022-06-26 焦點.元氣新聞
獨/疾管署曝天花疫苗庫存及到貨時程 專家提醒3基本功
截至6月23日,全球累計48國報告至少3419例猴痘確診,主要在歐洲(2934例)及美洲(391例),不過世界衛生組織25日宣布尚未構成全球衛生緊急事件。台灣6月24日出現自德國移入首例,匡列9名密切接觸者,疾管署初步規畫照顧確診之醫護、密切接觸者、實驗室人員要打疫苗,但目前國內並無合用之疫苗。專家指出,「疫調、匡列、衛教」是現階段三個防疫重點工作,只要都確實做好,一般人毋需太擔心。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庫存之第1代天花疫苗,約可稀釋為600萬劑,使用雙叉針接種,每劑可供4人使用,可供全台灣2300萬人口施打1劑。由於初代疫苗副作用較高,庫存是為了「可能的天花生物恐怖事件」做整備。至於第三代疫苗正在洽購,到貨時間和訂的數量有關,但「年底一定要買到」。外電報導美國將資助丹麥生技公司Bavarian Nordic提高產能,預計2023到2024年間生產首批冷凍乾燥第3代天花疫苗(JYNNEOS),預計總產量約1300萬劑。這是否代表台灣採購的第3代疫苗明年可望到貨?莊人祥說,「明年到貨的時間點太久了,會積極爭取愈早到貨。」至於採購的量及到貨的時間,還在與廠商積極洽談中。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國際上只有一家廠商在做第3代天花疫苗,平常產量就少,生產線也不大,除非投入大筆資金,否則很難忽然要提高產量。外電報導未來兩年產量才1000多萬劑,也沒看到大藥廠喊聲要做,由此可知,國際上對此疫苗的需求並不大,因此他認爲疫苗採購問題不大。黃立民表示,目前防疫重點在於「疫調、匡列、衛教」。因為猴痘病毒可能是突變走對方向,臨床表現變得比較不明顯,使人戒心降低,才會從非洲傳出來,進入許多國家。其傳播途徑以「親密接觸、體液接觸」為主,比較不會大流行,所以世界衛生組織不認為是全球健康威脅。只要給予社會大眾正確衛教資訊,並在發現病例時,確實做好疫調和匡列,一般人不需要太過擔心。疾管署統計,累計猴痘病例前5名的國家為英國(793例)、德國(521例)、西班牙(520例)、葡萄牙(317例)、法國(277例),加、荷、美、義等多國報告也有1至210例。莊人祥表示,目前觀察到美國及加拿大都有將近來有猴痘病例的國家,列為「2級旅遊警示」,台灣已於6月24日公布境外移入首例之新聞稿,呼籲民眾出國應避免接觸猴痘疑似個案,也會再評估是否要將部分國家列入「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
2022-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指下半年新冠防治3個回歸 最後考驗在流感季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出現以來,已席捲全球兩年半,何時可回歸正常生活?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疫情應該會持續到年底,目前最大的變數是BA.4、BA.5是否再次拉升疫情,若沒發生,7月底或8月初可望趨緩至單日新增3000例以內,到時相關措施應「更平常心」運作,包括改列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並回歸常態監測體系,就醫從公務預算回歸健保給付,邊境及國內也該逐步回歸正常生活及經濟運作。另要提醒的是,7、8月和秋冬時還有「流感」這個挑戰。蘇益仁表示,「新冠和流感兩個一起來,這是過去沒有遇過的情形。」他說,雖然病毒之間也有競爭性,兩者的疫苗和藥物也都有一定的整備,仍必須讓新冠肺炎和流感一樣,進入常態的監測系統,未來也要像流感一樣,視每年所流行的病毒株去買疫苗並安排接種時程,例如莫德納和賽諾菲針對Omicron所研發的次世代疫苗。「現在的重點是只要管好重症和死亡」,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中央只要一聲令下改列第四類,所有行政負擔就會大幅減輕。隨著疫情趨緩,可考慮放寬戶外或接觸風險較低場合的口罩規定,也應著手研議放寬國際旅遊旅客的入境條件,以復甦經濟。蘇益仁表示,三年下來,大家已經夠辛苦了,疫情走了三年,也差不多了,台灣的邊境開放也已經比其他國家晚了兩、三個月。以目前的中重症人數看來,醫療量能要守住是沒問題,新的變異株的變異程度也不大。進入病例減少的階段,相關措施可以更平常心運作,包括監測及醫療要回歸流感化的應對策略,民眾才能回復正常生活與經濟運作。
-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健保大數據/二尖瓣脫垂治療特色院所
修補與置換‧全國No.1振興醫院/瓣膜經修補後 多可再用10-15年健保統計,110年振興醫院執行二尖瓣脫垂修補或重建手術195人,全國第一。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兼任心醫學影音室主任陳怡誠說,俗話說「天然的尚好」,該院治療二尖瓣脫垂與他院不同,多依據國際指引,以修補瓣膜為優先考量,因經修復後長期觀察,心臟瓣膜運作較佳。該院修補瓣膜後,多可以再使用10至15年,等同是置換組織瓣後,平均使用10年的效果,除非瓣膜受損情形十分嚴重,才會進行置換手術。陳怡誠表示,瓣膜治療採修補方式,對醫師技術要求較高,該院在院長魏崢領導下,要求對修補瓣膜的基本功一定要練好,必須讓患者重度逆流的病情,修補到輕症或以下。同時,針對已置換組織瓣患者,目前也可以採用經導管治療,再植入一個瓣膜,形成「瓣中瓣」,避免第二次傳統開心治療。治療瓣膜性心臟病時,振興醫院多年前即規定團隊合作,由內外科醫師一起站上手術台,手術前經食道超音波檢查,讓手術更為精準,如此一來,不僅提高手術成功率,更縮短手術時間20至30分鐘。今年更成立「瓣膜治療中心」,推動雙主治醫師制度,讓病人受到完整照顧。修補術‧醫學中心No.1亞東醫院/修補手術更費功 長期來說預後較好亞東醫院在110年二尖瓣脫垂修補或重建手術有94人,為醫學中心中第一名。亞東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陳哲伸說,二尖瓣修補所需的技術、經驗及耐心,遠高於置換手術。陳哲伸指出,置換瓣膜只要把舊瓣膜剪下,換上新的就好;但修瓣膜就要不停測試,往往修補時測試,瓣膜是關得緊的,但當心臟恢復跳動卻仍無法關緊,就要將心臟再停一次,因此修補手術很花時間。雖然置換手術很快、簡單且健保給付較高,但修補手術長期來說預後較好,雖然麻煩一點,能修補還是最好。陳哲伸說,修補手術最需要的是經驗,亞東醫院有傳承制度,院長邱冠明是有名的瓣膜修補心外科醫師,自己一路跟著看、跟著學,經驗勢必會多一點。有些醫師怕修不好、怕麻煩,選擇用置換手術,但這對病人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一是新的瓣膜對血流造成某種程度阻力,流過去的血量可能會減少;二是現今盛行換生物組織型的豬瓣膜,較容易損壞,10年後恐怕還要再開一次。至於怎麼判斷瓣膜要修補還是置換,陳哲伸說,從超音波就能看出,除非是完全硬掉,一般多數是脫垂、腱索斷裂,只要瓣膜是軟的,幾乎都能修補。置換術‧醫學中心No.1台大醫院/處理困難個案多 心臟手術愈見精準台大醫院去年門診有1萬2,497人次因二尖瓣脫垂求診,服務量居全國醫學中心第二名,接受人工瓣膜置換術則有85人,為醫學中心第一名。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許榮彬表示,台大醫院心臟外科有三大特色:手術量全國第一,每年執行約1000台成人及兒童心臟手術;兒童心臟科手術量全國最多;困難個案多,根據「EuroSCORE」風險評分,台大成人心臟手術平均得分為10%,高於一般平均2%到3%。「台大心臟外科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才。」許榮彬表示,心臟外科醫師橫跨老中青三代,重視經驗傳承和精進。現在台大心臟手術時間縮短、傷口變小,體外循環及藥物控制愈來愈精準,近三成病人做手術甚至不需要輸血。還不需手術的二尖瓣脫垂病人,需長期回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茂欣表示,如果逆流程度輕微,建議每一兩年做心臟超音波。期間不需吃藥,但心臟內科會綜合評估病人之三高共病及用藥,提醒妥善控制三高,因為血壓若不受控,會加重逆流的情況。也會建議民眾規律運動,除了有益心血管健康,也有利於觀察病情變化。當運動變得容易喘,可能是逆流情況變嚴重,需回診評估介入治療的時機。醫學中心門診No.1台中榮總/可能合併心猝死 每年發生率0.2%-1.9%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中榮總110年二尖瓣脫垂門診共1萬5,263人次,居全台醫學中心第一名。台中榮總心血管中心主任李文領說,患者會到醫學中心看診,說明現代人很重視胸痛的早期症狀與正確診斷,不讓非預期的心臟病發作。李文領說,二尖瓣脫垂可演化成重度二尖瓣閉鎖不全、心衰竭、感染性心內膜炎等。若為重度閉鎖不全,需外科手術;若手術風險高,可選擇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治療。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多認為二尖瓣脫垂是良性,但根據臨床研究,二尖瓣脫垂可能合併心猝死,每年發生率0.2%到1.9%。若患者有心電圖下壁T波倒置、複雜性心室心律不整、雙瓣葉脫垂、中度以上二尖瓣閉鎖不全,超音波組織杜普勒在二尖瓣環外側有收縮性尖刺影像,核磁共振影像有乳突肌或下壁基底心內膜下心肌纖維化,二尖瓣環分離,女性患者等,心猝死機會會增加,醫師需注意患者是否有此現象,早做預防治療。有多型性心室心律不整的低危二尖瓣脫垂患者,可以給予乙型拮抗劑治療,有些患者可考慮電燒術治療,必要時可以做心電刺激檢查來找出高危患者,裝置植入型去顫器預防心猝死。
-
2022-06-23 焦點.元氣新聞
憂猴痘來襲…疾管署公告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24小時內需通報
猴痘疫情正從歐美蔓延至亞洲,新加坡、南韓也都出現疑似案例。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昨表示,猴痘已公告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根據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的規定,如發現疑似病例必須在24小時內通報。根據疾管署外網公告,符合臨床條件或檢驗條件就需要通報。臨床條件為需同時具下列條件,包括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或具有任一下列症狀,包括發燒大於等於38度、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或已排除水痘、帶狀皰疹,腸病毒、淋病、梅毒、軟性下疳等常見發疹性疾病的診斷。檢驗條件則為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包括臨床檢體分離並鑑定出猴痘病毒或臨床檢體猴痘病毒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或定序為陽性。
-
2022-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歲以下何時能打莫德納? 莊人祥:7月中是最晚目標
國內5至11歲兒童疫苗第二劑自6月22日起開放施打,針對最新兒童疫苗接種狀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接種輝瑞兒童疫苗第二劑1378人,莫德納第二劑3萬6609人。至於6個月到5歲幼兒施打疫苗,6月底將會由專家會議討論。先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6月下旬至7月初安排校園接種,指揮中心22日將21日到貨的50萬劑BNT兒童疫苗以及先前的剩餘量共55萬劑,撥配給地方政府使用。食藥署已通過6個月至5歲的兒童莫德納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莊人祥表示,ACIP專家會議應該會在下周三前確認開會時間,會在六月底之前,會針對0到5歲兒童接種先討論,另外是否要讓5至11歲兒童接種第三劑,會考慮是否要再討論。針對5至11歲兒童疫苗接種率,莊人祥表示,兒童疫苗第二劑目前3萬7900多人次接種,若除以5至11歲共140幾萬人,接種率可能不是太高,因為才剛開始接種,這數據沒有什麼太大意義。食藥署已通過6個月至5歲的兒童莫德納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莊人祥表示,ACIP專家會議六月底之前,會針對0到5歲兒童接種先討論,另外是否要讓5至11歲兒童接種第三劑,會考慮是否要再討論。針對兒童疫苗到貨時間,莊人祥表示,針對5歲以下的輝瑞和莫德納疫苗,都是屬於新的劑型,這部分我們都在談,有關莫德納部分有規畫進貨時間,是最有可能先到貨,目前飛機位還在調整,若知道時間會說明。至於幼兒莫德納先前說目標7月中旬開打,莊說,當然愈提早愈好,七月中是最晚的目標。
-
2022-06-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確診下降、病故居高不下 莊人祥:死亡是落後指標
本土疫情下降,今如指揮中心先前預估跌破單日確診5萬人,但死亡個案仍居高不下,今天新增166例死亡。外界關心,死亡數何時會下降,以及如何加速下降速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是落後指標,這部分指揮中心也增加口服藥的開立和提供比例,目前約達到8%,盼更快診斷及早治療對於死亡率下降有幫助。莊人祥表示,針對死亡部分有幾個可降低的因素,在預防面,接種疫苗仍是重要的預防方法,尤其針對長者、具慢性病的高風險民眾,特別希望能接種三劑。除此之外也應避免感染,如果家人曾有疑似症狀或曾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應避免接觸長者或高風險長輩。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立6953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其中輝瑞「倍拉維」(Paxlovid)共5540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1413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27萬9575多人份,包括22萬5451人份倍拉維及5萬4124人份莫納皮拉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口服藥開立數量與之前趨勢差不多,但隨著疫情下降,開立人數比前兩周下降。醫療資源統計方面,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3930床、空床6905床、空床率49.6%,其中台北區52.5%、北區56.3%、中區45.6%、南區33.4%、高屏區54.4%、東區59.9%;55家集中檢疫所共8131床、空床數5146床、空床率63.3%;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533床、空床數2111床、空床率46.6%。另有媒體關心國內可能會有夏季流感疫情,可能影響新冠肺炎的疫情。不過,莊人祥表示,確實有觀察到周邊國家最近有流感疫情,但台灣因為有邊境檢疫和戴口罩防疫措施等,流感併發重症自去年十月到今年沒有任何病例。目前看到的是類流感,多是因為新冠疑似症狀而就診,所以目前沒有所謂的流感疫情再發生。
-
2022-06-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歲男嬰急救中!兩30多歲男都打完三劑 發病三天內死亡
國內新增415例中重症個案、166例死亡個案。 其中再增一例兒童重症個案,為一歲男嬰,診斷為哮吼,仍在加護病房收治中;另死亡個案中有兩名30多歲男性,都打完三劑疫苗,但分別在發病後二至三天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64例女性,年齡分布為30多歲至90多歲,150人具慢性病史、118人未接種滿三劑、101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3825例,死亡4964例死亡。其中兩名30多歲男性,均曾接種三劑疫苗。其中一例個案,本身有慢性肝病,6月18日發病,出現呼吸困難症狀, 6月19日送醫確診,當日死亡,死因為肺炎併呼吸衰竭。另一例個案本身有慢性腎病,6月18日確診,20日死亡,死因為心肺衰竭。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241例、重症174例。其中新增一名一歲男嬰,無慢性病,6月18日發燒、19日快篩陽性,就醫後拿藥返家。但返家後出現呼吸雜音、呼吸費力,當日再度前往急診。因有胸凹及呼吸困難情況,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診斷為哮吼併呼吸窘迫。6月20日收治兒童加護病房,使用類固醇、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6月21日拔管移除呼吸器,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使用氧氣觀察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7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5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MIS-C13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維持19例。
-
2022-06-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今增4萬8283例、新增死亡166人
本土疫情如同指揮中心預估跌破五萬例,國內今天新增4萬8283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73例,確診病例中新增死亡個案166例。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除了嘉義縣、澎湖縣和金門縣以外,其他縣市都比前一天下降,整體疫情下降7.5%。本土疫情仍以中南部為主,但個案數皆下降。新增的4萬8283例本土病例,2萬2537例男性,2萬5729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001例)、高雄市(6,722例)、新北市(6,296例)、台南市(4,444例)、桃園市(4,105例)、彰化縣(3,618例)、台北市(3,322例)、屏東縣(2,263例)、雲林縣(1,332例)、苗栗縣(1,167例)、新竹縣(1,158例)、南投縣(1,149例)、嘉義縣(1,060例)、新竹市(932例)、宜蘭縣(859例)、嘉義市(748例)、花蓮縣(665例)、基隆市(587例)、台東縣(445例)、澎湖縣(246例)、金門縣(156例)、連江縣(8例)。今日新增16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6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0例具慢性病史、11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5日至6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6日至6月20日。今日新增7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44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感染國家為越南及美國(各5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3例),加拿大、英國、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印尼、法國及日本(各1例),另53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1日至6月2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48萬7599例確診,分別為1萬4032例境外移入、347萬35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5,81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80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75例、台北市845例、桃園市496例、台中市491例、高雄市449例、台南市330例、彰化縣263例、屏東縣210例、基隆市158例、南投縣134例、宜蘭縣131例、雲林縣120例、苗栗縣105例、花蓮縣92例、新竹縣89例、嘉義縣87例、台東縣82例、嘉義市75例、新竹市53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慶幸隔離期滿病人都還在 緩和醫療醫師吳柏澍:「知道醫師也會生病,醫病距離又拉近了一點」
五月疫情大浪襲來,留下年輕健壯的,帶走年老體衰的,自己將落在哪一邊?誰都沒有絕對把握。對於和信醫院緩和醫療科主治醫師吳柏澍來說,陪伴無數癌友走到最後的體悟和智慧,內化為他生命的養分,幫助他在確診時,對自己坦然、對家人體貼。康復後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心情比之前輕鬆不少,也更加相信,疫情結束的曙光就快到了。5月13日星期五,吳柏澍感覺特別疲倦,喉嚨慢慢痛起來,也開始咳嗽。「啊,應該是中了。」雖然快篩還是陰性,但他已心裡有數。畢竟從以前到現在的同事、在其他醫院服務的學長姐,都已經陸續確診,而且大部分的人過程都很平安,所以吳柏澍並不緊張。星期六,快篩還是陰性,他盤點家中物資,看還缺什麼,就透過外送採買。星期天上午,快篩轉陽,但當時快篩陽性仍要經過PCR,才能確診。吳柏澍查到一家社區診所可以做PCR,預約當天時段,然後自己開車去,回家沒多久,就從診所的App收到陽性通知。每個醫護人員說起自己確診的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是「對同事很抱歉」,吳柏澍也一樣,他說「因為很臨時,當天又是周末,」他趕快聯繫主管、啟動預先演練過的應變計畫,調配支援人力。工作上的應變相對單純,吳柏澍說,確診後的「第一個功課」是要讓爸媽知道,但又不希望爸媽太擔心。自己是南部人,在台北一個人住,「確診後報平安」是北漂年輕人都會遇到的的難題。有什麼好辦法呢?「所以我先跟姊姊講」,吳柏澍笑著說,先跟姊姊討論,再打電話給爸爸媽媽。七天隔離期間,吳柏澍每天都打電話給爸媽,聊聊現況,重點是「讓他們聽聽你的聲音有元氣、知道每天的隔離生活都過得蠻好的。」比如說,家裡物資無虞,有自己煮東西吃,也有叫外送,沒餓肚子。他知道自己屬於重症風險較低的一群,雖然發燒、全身痠痛,身體累累的,但是症狀不嚴重,也愈來愈改善。除了跟家人熱線、來自衛生單位的關懷電話和簡訊,吳柏澍隔離期間也收到同事和病人關心,讓他感覺自己「一直被照顧著」。有天晚上八點多,他接到一通電話,是血液與腫瘤內科部主任褚乃銘,才剛下診就打電話關心他,擔心他一個人住,會不會需要幫忙。吳柏澍說,褚醫師是院內資深主管,受到前輩這樣的掛念和關心,令他非常感動。還有照顧一陣子的病人,託同事來轉達,「很想念吳醫師喔。」吳柏澍說,這位阿姨自己也很不舒服,在緩和醫療科由他照顧超過半年,所以情誼深厚。「照顧六個月以上,在我們科不是很容易,」他說,癌末病情變化快,還好這次隔離期滿出關後,病人都還在,沒有留下遺憾,而且「好像知道醫師也會生病,醫病之間的距離又拉近了一點點。」「緩和醫療科的病人並不害怕疫情,他們在意的是與親人的隔絕;就算很容易可以視訊,人們仍渴望真實的碰面。」吳柏澍說,每個癌友身上都有比新冠肺炎更嚴重的病,所以他們都能淡定、平靜地面對疫情的起落。最折磨人的,是病人的生命倒數,家屬卻被卡在入境隔離採檢耗時流程上。緩和醫療科協助過很多國外回來的家屬,落地隔天馬上採檢,然後穿著全套隔離裝、戴著N95,坐著衛生局派來的防疫計程車,專程到醫院。醫院事先將癌末病人移到另一個房間,在那裡,病人可以和穿著重重隔離裝備的家人,見最後一面。「去年曾經很強烈希望這一切趕快結束,現在比較放鬆,覺得快看到曙光了。」吳柏澍說,台灣社會各界一直努力做最好的規畫和安排,為了保護病人,醫療人員也緊繃了好一陣子。現在看著世界各地狀況,覺得疫情可能快到了尾聲,吳柏澍確診後並不自認「無敵」,上呼吸道症狀和疲倦感也還沒完全消失,心情卻明顯輕鬆不少,相信不久後就可以重回正常生活。醫師小檔案姓名:吳柏澍頭銜: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緩和醫療科主治醫師確診時間:5月15日如何感染:一般生活接觸症狀:發燒、疲倦、咳嗽、流鼻水等治療方式:休息、補充營養、補充水分 給確診者的一句話:辛苦了!別擔心,適度的保持警覺,大部分症狀在一兩周內會改善的。
-
2022-06-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正趨緩,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指出,這要歸功於20到49歲率先築起全台「免疫防火牆」,以北北基桃已達79%為最高,全國也已達72%。他說,預估北北基桃將率先於6月底達成單日新增感染率小於2%、個案少於萬例,全國終將逐步進入「地方流行平原期」。此後長遠防疫決勝點,將在於追加劑施打率,以其科學家能否更深入了解變異病毒再次感染傳播的特性,並找出防範之道。至於中重症高危險群,陳秀熙表示,6月中以後50歲以上中重症趨勢走降,隨年輕族群免疫防火牆築起,高風險群在6月底、7月上旬可望受到更多保護。需注意的是,彰投雲嘉以及台中、台南、高雄的70歲以上感染率還在高點附近,尚須一段時間才會降;年輕成年人及兒童青少年,也要嚴防康復後出現MIC-C或MIS-A的可能性。陳秀熙指出,台灣20至49歲的感染率很快達到高峰,也很快就下降,這是流行下降的原動力,可以保護其他年齡層。可看到0至19歲曲線已與20到49歲幾乎重疊,50歲以下也已出現下降趨勢,這代表台灣的疫情已經要受到控制,50至69歲和70歲以上的流行速度雖然比較慢,但終將趨於一致,進入受控階段,紐西蘭和南韓都走過一樣的路。若分區來看,陳秀熙表示,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的疫情曲線已率先下降,台中、台南、高雄這三個西部交通重鎮也看到曲線有下降跡象,可說是「看到台灣疫情受控的希望」。他預估北北基桃6月底單日新增總個案就會低於1萬例,走入單日新增低於萬例、感染率約2%的「地方流行」,竹苗宜花、台中台南高雄也會緊接在後。至於彰投雲嘉和離島,目前曲線還沒有下降,但是解讀資料要小心「戶籍歸戶」和「老年人口比例高」等問題。分年齡看,可看出20至49歲已率先築起免疫防火牆。陳秀熙指出,在包括突破性感染的自然感染比例,北北基桃與竹苗宜花東最高,已達到36至37%,台中台南高雄24%、彰投雲嘉18%,全國已達到28%。加上上述各區疫苗覆蓋率達到43到47%,北北基桃免疫防火牆已高達79%,竹苗宜花東72%、台中台南高雄70%、彰投雲嘉65%,全國已達72%。陳秀熙表示,Omicron傳播力強、具備免疫逃脫能力,打過第一代疫苗也不能帶來群體免疫,可說是達到病毒「最佳適應點」,加上有一定的疾病嚴重度,「這就是它讓人類很痛苦的原因」。目前在北美,BA.4、BA.5、BA.2.12.1這三種強勢變異株占比合計已達6成,亞洲目前雖只占3成多,仍需要持續觀察並繼續施打追加劑。「疫苗絕對不能佛系打法!」陳秀熙表示,現在問題在於全球各大洲疫苗覆蓋率落差極大,「就算不是佛系打法,也無法打到很高」,所以病毒不斷變異、不斷傳播。免疫學家、病毒學家、臨床醫學家都希望能了解哪些人容易突破感染、哪些人還會有傳播力,加上年齡結構、疫苗接種等複雜因素,這些都會反映在未來的流行病學曲線上,仍待釐清。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黑心快篩 吳秀梅拿廠商擋箭
大鑫公司涉嫌以黑心快篩試劑魚目混珠,食藥署遭批把關不力、署長吳秀梅涉嫌瀆職包庇。食藥署昨天上午發新聞稿指稱醫優、大鑫等公司送審EUA時,檢附資料均註明美製試劑、製造廠在聖地牙哥,下午吳秀梅親上火線表示,EUA申請本來沒有要求要查廠報告。針對立委質疑邵博士負責人邵明遠與吳秀梅夫妻私交甚篤,吳秀梅說「我們不認識那個顧問」。吳秀梅在疫情記者會上拿手板秀出廠商提交資料,申請書上寫著「製造廠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另檢附去年十月四日美國FDA核准文件,強調「我們是依照相關資料,還有檢視美國官方FDA呈現資料給予EUA核准。」食藥署醫粧組簡任技正林欣慧表示,不管醫優公司或大鑫公司,送審EUA時檢附資料均稱試劑在美國製造,食藥署確認送審的產品與文件皆符合規範後便核准。她說,因是緊急授權,立法之初就沒有要求查廠報告、原廠授權、供貨證明,申請時如符合特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且廠商提交的資料與證明文件相符,就會核准專案輸入。另外,國民黨立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李德維指出,醫優公司去年七月十四日提出富樂快篩EUA申請,食藥署須在兩周內准駁或要求補件,食藥署八月四日函文要求補件,醫優公司依規定須在兩個月內完成補件,但疑因「邵博士」介入,醫優在補件到期日後的十天才補件,食藥署在十一月二日正式核發快篩EUA。國民黨立院黨團質疑,過兩個月補件期還能核准,是否因為邵博士介入?還是內神通外鬼?吳秀梅都應講清楚。吳秀梅及相關行政官員事前把關不力、事後又卸責,有包庇、瀆職嫌疑,檢調應調查。吳秀梅表示,醫優八月廿六日就已補件,美國FDA去年十月四日通過富樂快篩Home test的EUA,因此醫優在十月十四日申請變更要換成Home test,並非超過補件時限。吳秀梅還說,今年五月十三日醫優公司自請廢止EUA前,食藥署三月十八日邊境抽驗時就發現「非食藥署EUA核准的快篩混入」,當時便不准輸入,要求退運銷毀。最近在邊境、市場均持續抽驗進口快篩,針對取得核准EUA的快篩進行能力測試。民進黨團幹事長鄭運鵬說,不肖廠商透過違法手段乘機賺暴利、貍貓換太子,跟食藥署審查是兩件不同事情,不是食藥署許可有瑕疵,是廠商趁火打劫、發國難財。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48小時內篩陰 國旅團客免第三劑
疫情趨緩,防疫措施也逐漸鬆綁,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昨天在疫情記者會宣布放寬國旅團防疫規範,未完成第三劑疫苗的旅客,只要持出發前四十八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參團,新制即日起生效,不過指揮中心仍鼓勵長者疫苗打好打滿再參加旅遊團,對自己、對他人都比較安全。旅途中有團員快篩陽性該如何處理?需整團折返或就地隔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依現行規定,不會因為一名旅客快篩陽就全團隔離,成為「三加四」或「○加七」居隔者將由各地方政府彈性制訂規範辦理。「已經等很久了。」創新旅行社董事長李奇嶽說,三劑令鬆綁就是為了因應七月十五日以後的觀光振興方案,他推估鬆綁後的國旅仍會以防疫為重,朝向離島、鄉下、海邊等戶外空曠景點為主。台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許高慶說,觀光旅宿業、遊客都對觀光補助很期待,他建議交通部盡快公布辦法,未來核銷也要簡化流程。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單日確診降回3萬例 死亡數居高不下
六都確診病例 均降逾三成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昨天新增三萬五五九六例,是五月五日以來首度降至三萬多人,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說,「減少的趨勢有出來」,六都均降了三成以上,預估本周單日病例數將在五萬以下。不過,昨新增一四四例死亡、二九五例中重症個案,累計中重症一萬二九二○例、死亡四五一二人。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本土確診數持續緩降,中南部正脫離高原期,但近兩周單日死亡人數幾乎維持一五○人左右,居高不下;紐西蘭確診數達高點後的一個月,死亡數才略降,但仍在高原徘徊,預估國內死亡個案在短時間內仍難以明顯減少。另外,機場邊境採檢又攔截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共十男、七女。還出現首例本國籍小於十歲幼兒個案;幼兒Ct值廿七、無症狀,基因定序BA.4,為目前第二例亞型變異株兒童案例。累計已攔截到六十五例新亞型變異株,包括十一例BA.4及五十四例BA.5,不論BA.4及BA.5,均以美國抵台者最多。2.5萬人入境總額 暫不調整部分專家認為,BA.4、BA.5恐將於二到四周內入侵國內社區,羅一鈞不認為會這麼快,但指揮中心嚴陣以待;為避免變異株入侵太快影響醫療量能,邊境防疫無法短期內進一步鬆綁,本周暫不調整每周二點五萬人次入境容額上限,將視六月十五日起入境檢疫「三加四」新制執行狀況再討論是否調整。羅一鈞表示,目前BA.2仍為國內強勢主流病毒株,被BA.4、BA.5取代需有兩大條件,一為BA.2流行明顯下降,再者是疫苗施打如果出現停滯狀況;目前一、二劑兒童疫苗接種速度較快,七月將開放六個月至六歲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因此國內在面對BA.4、BA.5變異株入侵時,有著不錯的利基。兒童BNT第二劑 明將開打昨新增死亡個案中,年紀最輕為廿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有神經疾病和氣切病史,十三日確診,住院檢查發現肺炎和呼吸衰竭,十七日不治。另增一名兒童重症,患慢性心肺及神經系統疾病的一歲男童,十一日發燒快篩陽性、十三日咳嗽及活力下降,十五日因嗜睡及呼吸急促就醫,仍在加護病房救治。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六十三例,有十八名幼兒死亡。食藥署日前通過六個月以上到六歲幼兒莫德納疫苗EUA,羅一鈞表示,本周將舉行ACIP專家會議討論接種政策,預計七月初到貨四十五萬劑,供九十萬名幼兒接種。昨第三批兒童BNT疫苗到貨五十點四萬劑,加上前兩批剩餘的卅萬劑,有八十多萬劑可供兒童施打第二劑,預計六月廿二日開打。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黑心快篩燒不停 吳秀梅上火線 拿廠商申請資料反擊
大鑫公司的黑心快篩事件仍未平息,食藥署連日發新聞稿澄清,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更說:「難道不是應該譴責違法廠商嗎?」連番舉動卻讓藍綠立委齊聲砲轟。吳秀梅今日親上火線再度強調,是被核准EUA的廠商魚目混珠,在4月26日申請書上廠商填寫「製造廠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也用美國拿到的EUA來申請台灣EUA,檢調已經在調查,廠商不法的冒用行為。吳秀梅表示,食藥署4月26日收到廠商申請快篩EUA時,申請書上明列「製造廠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也提供相關說明函上也明列,第一項「面緊急公共衛生情勢需求」、第二項,「申請專案輸入是美國Acron公司生產製造已經獲得EUA的快篩試劑,是美國Acron公司生產製造。」並檢附美國FDA去年10月4日核准的文件,申請台灣EUA。「包括外包裝,也是呈現美國公司名稱。」吳秀梅強調,食藥署是依照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輸入辦法第9條第2項辦理,「若有在一些國家有核准的也可以取代相關文件,所以循這樣的辦法第2項可看到,得以核准證明代替部分文件。」食藥署上網查時美國FDA官網公布的外盒資料也與廠商相同,另外美國事實清單中,相關製造廠資訊也一樣在加州聖地牙哥,因此食藥署依照相關資料和美國官方資料給予EUA核准。吳秀梅指出,「我們給他的函和附件都明列製造廠名稱和地址,生產國別是美國,後續廠商自己用了一些不一樣的產品,到香港改包裝混充到台灣,檢調已經在調查,不法的冒用,會依照醫療器材管理辦法61條,可處以5年以下或2000萬的罰款。」吳秀梅補充,今年5月13日醫優公司自請廢止EUA,是因為3月18日就有報關輸入快篩,但邊境抽驗看到有「非食藥署EUA核准的快篩混入」,因此就不准它輸入,後續也會有相關裁罰,將要求退運銷毀,對於業者也有法源可做後續處罰。吳秀梅強調,食藥署本來因應變異株,就會針對核准EUA的快篩進行能力測試,所以邊境、市場都會持續進行抽驗。同時,有媒體提問食藥署未針對大鑫公司要求查廠,是否是署長的過失?吳秀梅則回應,「當時我們制定EUA辦法時,就是為了趕快因應緊急公衛情勢,與一般查驗許可不同,EUA本來就沒有要求要查廠報告,可依照(廠商)所檢附資料看,是否可符合緊急公衛需求。」強調本來法規上就沒有要求,食藥署一直都是依照規定審查辦理EUA。此外,國民黨立院團質疑補件日期過了仍接受廠商補件,以及與邵博士與吳秀梅夫妻之間的關係?吳秀梅則說,補件廠商是醫優公司,去年7月16日申請的是快速試劑,因為申請的不是家用試劑,檢附的性能報告、文件也都不夠,所以要求補件8月4日通知發文補件。因此在8月26日補件後就審核通過;那美國FDA是去年10月4日通過該牌Home test的EUA,所以廠商申請變更,並且附上美國通過的資料來申請,不是超過補件時限。他們是在期限內補件,我們審核,但廠商後來又申請變更。至於邵博士的關係部分,吳秀梅否認:「我們不認識那個顧問。」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變異株四周內大舉侵台? 羅一鈞:兩大利基不會那麼快
指揮中心公布6月5日至6月12日再度攔截到17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病例。對於專家認為BA.4、BA.5可能在二到四周會大舉入侵,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指揮中心嚴陣以待,但「不認為會這麼快」。羅一鈞表示,觀察其他國家趨勢,BA.4和BA.5以5%、10%、15%成長範圍內增加,不像去年11至12月Oimron取代Delta以爆炸性指數成長。因此就算BA.4、BA.5能成功取代BA.1、BA.2成為主流株,也不會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就完全取代。目前BA.2是國內強勢主流病毒株,要取代需有兩個條件。首先是BA.2流行要呈現明顯下降,才有空間讓新變異株取代;再者是疫苗涵蓋率停滯不前,但目前兒童疫苗正如火如荼接種一、二劑,七月也針對幼兒進行開打,因此國內有不錯的利基可對BA.4或BA.5。至於邊境無法在短期內進一步鬆綁,已免變異株入侵太快,影響醫療量能。另日本研究指出,感染BA.4及BA.5恐怕不只輕症,將侵害肺部。羅一鈞對此表示,日本是透過動物的模型試驗,認為BA.5會比較容易攻擊下呼吸道,包括在肺部細胞引起明顯發炎反應。但這是動物實驗,還要對照各國研究;目前請教國內專家意見,認為日本研究只是參考,其他研究沒有同步認為BA.5更具有致病力。而從南非疫情觀察,感染後也沒有較高的重症率。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曾於5月底發表一項研究成果,發現BA.4、BA.5、以及目前盛行於美國的BA.2.12.1,可能變得更易於感染肺部細胞、而非上呼吸道組織,更接近Alpha或Delta等早期變異株。東京大學的研究數據也指出,感染BA.4、BA.5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研究人員斷言,Omicron亞變種,特別是BA.4、BA.5,對全球的健康風險可能高於BA.2。至於國內醫療整備部分,羅一鈞表示,全台各區空床率與上周差不多,6月16日已請地方衛生局發文轉知各縣市,特別是北區、台北可下修專責開設從20%到15%,北部總床數5400、2500多張床,下修到4600、1900張,讓其他非染疫確診個案等一般手術、生產、住院需求民眾有更多病床可用。希望緩解北部急診排隊住院人潮,指揮中心也會會持續針對空床率和住院需求調整,中南部會視確診數,來做專責病房開設的調整。口服藥部分,羅一鈞說明,目前經過半個月檢視,國內確診個案投藥率在6月6日用藥率5.57%,現在6月18日投藥率提高到7.67%;與美國、日本相比,台灣還是很高的,過去半個月藥物使用率有明顯提升,讓更多民眾方便取得口服藥,也高過其他主要國家。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批「3+4」隔離期滿 羅一鈞:這周不調整入境容額上限
國內自6月15日起入境居隔改為「三加四」,昨日三天期滿、今開始四天自主防疫。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第一天入境4500人,目前都未接獲旅宿業者通報逾期不歸的情況,會持續追蹤。另因境外威脅仍在,這周不考慮調整每周2.5萬入境容額上限。上周起國內縮短入境檢疫天數從「七加七」改為「三加四」,但每周限2.5萬人次入境,意即每天僅有約三千五百人可「搶到名額」。日前羅一鈞表示,將視新制上路首周執行狀況,再與交通部討論是否還有調升空間。不過羅一鈞表示,境外威脅仍在,會再看這周執行狀況,評估是否有調整空間。目前先請民航局、觀光局對航空訂位、防疫旅館、計程車等數量持續盤點和提升,針對開放更多名額進行準備。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首份確診者抗體研究出爐 解隔滿3個月仍建議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2年半,衛福部疾管署委託陽明交通大學進行研究,進行血清抗體追蹤研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記者會上說明,該研究案受試者,大部分都是去年5、6、7月本土alpha株的確診個案,沒辦法等同Omicron變異株的情形,但根據追蹤數據來看,隨著時間抗體將持續下降。因此建議確診者解隔離滿三個月後,還是可以接種疫苗延長抗體保護效力。根據媒體報導,陽明交通大學針對血清抗體的追蹤研究來看,260名的染疫者後發現,康復後1年多、500天以後,保有較佳保護力抗體者僅約3成,若染疫病況越嚴重者、感染後有打疫苗者,抗體會更高,建議確診後仍要打疫苗。羅一鈞說明,疾管署去年就委託陽交大進行確診者抗體追蹤研究,是針對疫情前2年,也就是109年1月到110年7月通報確診的個案,取得同意後追蹤個案1到2年的抗體變化情形,做關於保護力的研究。「研究取得236名確診者同意長期追蹤定期抽血。」羅一鈞表示,樣本都送到中研院等機構,做抗體和中和抗體檢驗,其中比較重要的成果,首先要先說明,這段時間的確診個案,並不是Omicron變異株,是部分武漢株,以及後續歐洲株。大部分都是去年5、6、7月本土alpha株本土確診個案,代表早期或中期疫情的病毒株確診後的抗體變化,不見得能推斷到後續的Omicron變異株的血清變化。羅一鈞進一部指出,目前實驗分4組,輕症沒打疫苗一組、重症沒打疫苗一組,6、7月因為全台還在接種疫苗,所以分染疫後有無打疫苗和輕、重症4組。研究中顯示,輕症沒打疫苗或重症沒接種疫苗,在400到405天追蹤中看到抗體濃度明顯下降,重症抗體保護效果維持較高較久;輕症追蹤500天以上,剩下三成保護效果但如果打過疫苗,100多天仍可維持在100%。看來重症抗體比較高且持久,確診後打疫苗也是,羅一鈞建議,確診者隔除隔離滿3個月後,還是可以接種疫苗,以延長抗體保護效果。至於未來會不會在進行進一步的血清研究?羅一鈞表示,等去年、前年的收案完成結案報告後,會再做研究結果和結論做應用探討。至於這波本土Omicron疫情,是否長期追蹤抗體研究?會再跟相關專家團隊討論。羅一鈞也提及,針對染疫確診者,這波疫情中有些醫院可能對醫護有做抗體追蹤,但多少會受到接種疫苗的干擾,分析要排除打疫苗三四季的干擾,分組會分更細,這部分跟專家討論若有結論會再報告。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旅團客免三劑!交通部:48小時內快篩陰證明即可出遊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旅客參加旅行團須接種第3劑疫苗,未施打3劑疫苗之旅客,可以48小時內之快篩陰性證明代替,交通部觀光局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並自即日起生效。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11年4月15日宣布為保護國人健康及維護旅遊防疫安全,自111年4月22日起,國人參加不特定團員之旅遊團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第3劑)接種,方得參加旅行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至111年6月16日疫苗追加劑接種率已達68.9%(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 92.94%)。交通部觀光局經與觀光產業研商,同時考量減輕對觀光產業衝擊、疫苗接種率提高、民眾自主防疫扎實及疫情趨勢將逐漸緩和後,報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放寬旅行團旅客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之限制規定,未完成3劑疫苗之旅客,只要持出發前48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參團。交通部觀光局表示,放寬後可提高民眾參團出遊意願,惟仍須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防疫規定,觀光局將督促業者確實加強落實量測體溫、旅客全程佩戴口罩、提供酒精消毒、乾洗手及注意各景點容留人數限制,並呼籲符合施打第3劑資格之民眾及旅行業從業人員儘速施打追加劑,以提升疫苗之保護力,其餘管理措施所訂防疫事項,亦請旅行社工作人員及旅客共同遵守,「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民眾也可以到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因應Covid-19疫情相關規範(網址:https://admin.taiwan.net.tw/)查詢。不過,若旅行團中途旅客快篩陽性,是否有相關指引?林信任則說,依照防疫指引處理,同團旅客若有症狀,也會請他快篩,確定後配合指揮中心相關指引。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現行規定下不會因為一位旅客快篩陽就全團加入3+4或0+7名單,會根據地方政府彈性制訂的規範辦理。依指揮中心目前的規範,若旅客快篩陽會直接匡列為0+7或3+4的對象只限同住家人,如果是同團也是同住家人,現行做法就會匡列為3+4或0+7。雖然放寬團旅規定,但羅一鈞還是鼓勵長者,疫苗打好打滿再參團,對自己、對別人都比較安全。
-
2022-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趕6/22開打 兒童BNT疫苗50.4萬劑今到貨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兒童疫苗兩劑間隔從12周縮短至四周,且兒童BNT疫苗則預定6月22日開打。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天兒童BNT疫苗再到貨50.4萬劑,效期至今年9月30日。另六個月至六歲幼兒莫德納疫苗,將於本周一或三舉行ACIP會議,並同步採購。預計七月初可到貨45萬劑給90萬名幼兒接種,也會和地方政府準備後續幼兒接種作業流程。日前外界關心後國內BNT兒童疫苗到貨約110萬劑,後續110萬劑何時可到貨,是否可銜接上第二劑接種。當時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待飛機航班安排好會再報告。羅一鈞則於6月15日表示,莫德納疫苗依縣市規劃,只要規劃完成就可開打,沒有時間點;兒童BNT疫苗則預定6月22日開打,詳細時程依地方政府規劃公布。針對幼兒BNT疫苗部分,羅一鈞表示,幼兒疫苗與跟先前訂購的兒童疫苗為不同包裝劑型,還在另外洽談合約中;同時也會督促廠商進快遞送資料至食藥署進行審查。今年第三批採購BNT兒童劑型疫苗50.4萬劑,於今日上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批效期至今年9月30日,目前共有161.28萬劑到貨,分別為首批5月16日77.76萬劑、第二批5月30日33.12萬劑及本批50.4萬劑。指揮中心已於今年4月28日與香港復星公司及德國BNT公司簽署苗供應合約,並與美國Pfizer公司及德國BNT公司簽署兒童疫苗補充合約,預定供應220萬劑兒童劑型及180萬劑成人劑型疫苗做為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追加劑使用,並視需求擴充400萬劑成人劑型疫苗。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又攔截到BA.4 BA.5. 美國入境最大宗
國內再攔截到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疫情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今公布,6月5日至12日攔截到17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包括3株BA.4及14株BA.5;不論BA.4及BA.5都以美國最多。目前BA.4及BA.5已累計攔截到65例,包括11例BA.4及54例BA.5。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3株Omicron BA.4及14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10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5日至6月12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均自美國移入(3例);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4例)、德國、法國及泰國(各2例)、土耳其、西班牙、馬來西亞及瑞士(各1例)移入。羅一鈞表示,其中一例為本國籍小於10歲個案自美國入境,入境唾液陽性Ct27、無症狀,定序為BA.4,是目前第二例兒童驗出亞型變異株。指揮中心說明,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 及BA.5,且全球發現該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此外,近期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及以色列近期疫情回溫亦評估與BA.4 及BA.5傳播有關;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韓國、日本及印尼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部分曾具社區活動史,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接種 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官陳時中隔離期滿未現身 羅一鈞揭原因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確診,自6月13日開始居家照護,昨天已期滿。但今天的防疫記者會陳時中仍未出現,由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代打主持。羅一鈞表示,因部長仍然快篩陽性,且仍有輕微咳嗽症狀,因此採居家辦公、視訊開會,不便出席記者會。羅一鈞表示,部長因快篩陽性且有輕微症狀,因此為不影響與會媒體和受訪長官,採取較高規格不出席記者會。但解隔後快篩不是指揮中心的要求,也沒有要求繼續隔離,這僅是個人自行調整。於陳時中七天期滿仍有輕微咳嗽,外界關心還需要觀察幾天才會出席記者會。羅一鈞表示,七天仍輕微咳嗽是平均值,復原速度不算特別快或慢。(部長)因為比較謹慎,擔心公開場合可能有無法避免的近距離接觸,例如堵訪等。之後相信他還是會進行快篩,確認結果後再見面。羅一鈞也說,部長這幾天都以視訊開會,元氣、精神都不錯,也沒有常在視訊中聽到咳嗽聲。至於部長過去病史、手術,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的部分也依照醫囑服用五天莫納皮拉韋,有效降低產生重症風險。他說,七天後快篩陽性僅是代表少部分民眾隔離期滿,仍可能驗到殘餘病毒量,但國外研究,確診五至七天就培養出活病毒的機率小,因此國內措施為隔離後要加上七天自主管理。部長只是謹慎,企業不需要用特例做通案適用,七天後不用快篩,不論陰或陽都不影響七天自主管理措施,也能外出工作。陳時中日前透露染疫後狀況,表示自己發燒三天,已退燒後仍有咳嗽、咳起來骨頭會痛等狀況。而因有其他慢性病,因此按照醫囑服用默沙東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在陳時中確診後,社區防疫組長薛瑞元、醫療應變組長石崇良、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發言人莊人祥也陸續確診,因此上周防疫記者會連日由羅一鈞孤「鈞」奮戰。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95 增一歲男童肺炎重症
國內新增295例中重症個案、144例死亡。其中又增一例兒童重症個案,為一歲男童,出現肺炎,正在加護病房救治中。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中重症個案包括184例中症、111例重症,其中新增一歲男童重症。個案本身有慢性心肺及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6月11日發燒,使用快篩檢驗陽性,6月13日出現咳嗽、有痰、活力下降等情形。6月15日因嗜睡、呼吸急促至急診,發現胸凹、氧氣濃度下降,且X光顯示肺炎。 住院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3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3例、敗血症3例、哮吼7例、MIS-C12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增至18例。另外,死亡個案中139人具慢性病史、91人未接種滿三劑、75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2920例,死亡4512例死亡。其中最年輕的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個案本身有神經疾病和氣切病史,6月13日確診,住院檢查肺炎和呼吸衰竭,經過治療仍不幸於6月17日死亡。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3.5萬、144例死亡個案 睽違一個半月降回三字頭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自5月5以來再度降回三字頭!國內今天新增3萬5596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36例、144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可能是周日效應,還要觀察,但也表示未來的確診數應該只會比三萬多兩三成,在五萬例以下的機率會很高。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個案數較昨天下降30%,而比較前一週的週日到週一從5.6萬下降到4.5萬,僅降11%,算是下降滿高的。不過仍有可能因為週末視訊看診或通報上傳受影響,因此還要明天上班日的確診數,確認是數字有回補。但「減少的趨勢有出來」。今日新增3萬5596例本土病例,為1萬6811例男性、1萬8764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312例)、高雄市(5,280例)、新北市(4,267例)、台南市(3,123例)、桃園市(3,097例)、彰化縣(2,960例)、台北市(2,296例)、屏東縣(1,519例)、雲林縣(1,040例)、苗栗縣(959例)、新竹縣(941例)、南投縣(886例)、嘉義縣(683例)、新竹市(674例)、宜蘭縣(590例)、花蓮縣(554例)、基隆市(437例)、嘉義市(426例)、台東縣(306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71例)、連江縣(17例)。今日新增14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3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9例具慢性病史、91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3日至6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2日至6月17日。今日新增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7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日本、德國、泰國、法國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3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4日至6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33萬695例確診,分別為13,859例境外移入、3,316,78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36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35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13例、台北市823例、台中市449例、桃園市423例、高雄市407例、台南市295例、彰化縣230例、屏東縣189例、基隆市151例、宜蘭縣121例、南投縣117例、雲林縣107例、苗栗縣84例、花蓮縣83例、新竹縣81例、嘉義縣79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64例、新竹市45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6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0 癌症.抗癌新知
海扶刀精準度大躍進!國衛院模擬技術縮短40倍手術時間
癌症長達40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標靶藥、外科手術、放射治療的共同精進目標都是「專殺癌細胞、保護正常細胞」,像是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手術(海扶刀)、射頻灼燒術,都是特別適用於乳癌、肝癌、肺癌這類實體腫瘤的新技術,但還要靠精準的術前模擬,才能在最短時間殺光腫瘤,又不傷無辜正常細胞。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克沁所研發的術前評估數學模型,模擬結果具有優越的一致性,可達成更準確的定位、計算出剛剛好的熱能強度參數,近年陸續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與《Computers & Fluids》。馬克沁表示,與傳統的手術、放射性化療相比,海扶刀是將適當的溫度集中在局部腫瘤區域,使腫瘤壞死,具有非侵入性、非游離性、治療後併發症少等優點,可以用於大範圍的給除性治療,是沒有傷口的無創手術。可用於良性和惡性腫瘤的治療,例如 前列腺腫瘤、肌瘤、乳腺癌、骨癌、腦癌、肝癌、胰腺癌。馬克沁表示,因為人體組織很複雜,海扶刀仍可能造成健康組織的傷害,因為治療的精準度,會受到皮下脂肪厚度、病灶深度位置和大小、皮下脂肪厚度、周邊血管組織分佈的影響。事先模擬治療時組織受熱的範圍和溫度,可精準畫定治療區、計算出最佳治療參數,包括輸出能量、治療時間、治療路徑。馬克沁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根據他所研發的數學運算模型進行術前模擬,可將手術操作時間縮短10到40倍,即從數小時縮短到數分鐘。國衛院醫學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所長林峯輝表示,過去可能要畫比較大範圍,才比較安心有處理到整個腫瘤,但就會犧牲到交界處的一些正常的組織。馬克沁的模擬技術可幫助醫師事先知道手術時病灶及周遭溫度會到什麼程度,畫定誤差更小的治療範圍,有助完整殺死癌細胞、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並大幅縮短手術時間。林峯輝表示,這項技術可發展為搭配各種治療儀器的商業軟體。比方說,如果海扶刀儀器廠商擁有這項技術授權,就能透過提升自家儀器的治療效果、提升競爭優勢,現在已有國內廠商正在洽談。針對常用於肝癌的射頻燒灼術,馬克沁另有開發出模擬模型,也即將在台大醫院進入測試階段。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國衛院全力支持精準醫療研究,為了提升分析技術,今年買了六台超級電腦,也請華碩電腦技術人員進駐協助,希望促成理論研究逐步進入臨床試驗、完成技術轉移。林峯輝表示,馬克沁是超音波、流體力學、計算科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所以特別聘請他到國衛院,已發表多項領先國際的重要研究,也持續申請專利。馬克沁來台12年,今年歸化為台灣公民、在台灣結婚,是國衛院生醫工程領域的重要人才。
-
2022-06-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病毒藥漏吃怎麼辦?藥吃完又快篩陽還需再領藥嗎?醫師詳解新冠口服藥常見疑問
截至昨天為止,全國已有24萬2388人領用新冠肺炎抗病毒口服藥,其中19萬5306人份是輝瑞,4萬7081人份是莫納皮拉韋。用藥人數漸增,第一線醫師和民眾有些問題需要解答。比如,漏掉一次沒吃,接下來的藥怎麼吃?可以同時吃中藥嗎?五天藥沒吃完,會有抗藥性嗎?如果藥吃完,快篩又陽,需要再領一份藥嗎?長輩身體瘦弱,體重不到40公斤,可以吃藥嗎?若感染新型變異株,這些藥還有效嗎?口服藥可以預防長新冠嗎?臨床觀察最常見的用藥副作用有哪些?家庭醫學醫學會今上午舉辦新冠肺炎臨床經驗視訊研討會,由醫學會副理事長黃振國、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裕主持,高雄長庚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禎祥、成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南瑤分別演講並解答線上提問。●如果漏掉一次沒吃,接下來的藥怎麼吃?李禎祥表示,輝瑞口服藥每天要吃兩次,假設原本應該吃藥的時間是早上8點和晚上8點,早上不小心漏掉沒吃,可在8小時內補吃,也就是下午4點前可以補吃。但若超過8小時,那就不需要再補吃,晚上8點直接服用下一劑。●可以同時吃中藥嗎?李南瑤表示,清冠一號成分包括黃苓,其主成份baicalein及wogonin在肝臟及腸道會抑制CYP3A4代謝酵素,與抗病毒口服藥代謝路徑相關,會有交互作用,不可以並用。同樣不適合並用的中藥也包括普濟消毒飲、定喘湯。●如果自行停藥或減藥,沒有吃完五天療程,下次感染會不會有抗藥性?李禎祥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相關文獻,但從過去使用克流感治療流感的經驗可以知道,如果用藥時間不足,確實有可能產生抗藥性。為了減少病毒殘存及抗藥性的問題,病人應吃完完整療程的藥物,如果日後再度確診,用藥的效果才會一樣好。●如果藥吃完,快篩又陽,需要再領一份藥嗎?李禎祥表示,抗病毒口服藥的使用目的,在於要搶在發病前五天的「病毒增生期」,減少病毒複製,進而減少進入發炎期、重症死亡的機會。當藥吃完、病程進入陰陰陽陽階段,就不需要再用藥。李南瑤也說,依照目前科學證據來看,同一次感染是不建議再給第二次治療藥物,但若是再次感染,仍要給予治療,才能預防高風險群變成重症。●長輩身體瘦弱,體重不到40公斤,可以吃藥嗎?李禎祥表示,因為臨床試驗資料就是這樣,因此還是建議體重40公斤以上會比較合適。李南瑤表示,他有遇過39公斤的長輩,因為距離40公斤只差一點點,經過充分告知並取得家屬同意之後,還是有開藥給他。王宏育表示,超高齡、肌少症的長輩,常常體重都很輕,很可能不到40公斤。這些長輩也很多沒有打疫苗或是只打一劑,這些對象該如何用藥,值得一線醫師集思廣益、多多討論●若感染新型變異株,這些藥還有效嗎?李禎祥表示,如果再次感染其他變異株,再次用藥是合理選擇,現行抗病毒口服藥都仍有效,這就像流感病毒也一直突變,但仍可用克流感治療。因為冠狀病毒突變主要發生在表面抗原,但從體外試驗可看到,抗病毒藥物減少病毒複製的作用機轉,是去抑制病毒的蛋白質,所以不會因為病毒變異而失效。●口服藥可以預防長新冠嗎?李禎祥表示,最近有英國研究發現,感染Omicron變異株之後,發生長新冠的比率只有Detla的2成,如果有打疫苗,發生長新冠的機會也會下降。至於服藥是否有關,還需要後續資料的分析,不過要記得,用藥的最重要主要目的是預防重症。●臨床觀察最常見的用藥副作用有哪些?李禎祥表示,目前最常見的是味覺異常,占比大約5%,病人服藥後會覺得嘴巴苦苦的。他會告訴病人,如果感覺「良藥苦口」,可以吃點帶甜味的食物作為平衡。另外有大約3%病人會輕微腹瀉、拉肚子,發生血壓高或肌肉酸痛更少了。
-
2022-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退燒仍不算脫險 李秉穎:重症多是1周後出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多名核心成員確診,指揮官陳時中是高齡近70歲老菸槍,又曾自曝裝過心臟支架,病況格外引人關切。指揮中心曾透露他發燒3天,仍有咳嗽、咳到骨頭痛等症狀,已服用默沙東抗病毒口服藥(莫納皮拉韋)。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時,對陳時中病情三緘其口,但仍提醒「沒有完全脫離危險」,新冠重症多出現於發病一周後,退燒仍不能掉以輕心。李秉穎表示,目前指揮中心都是視訊開會,他沒有特別打電話關心部長,但大家都會互相關心。新冠重症平均出現於一周後。李秉穎提醒確診民眾,「發病後即便已退燒或症狀減輕,也沒有完全脫離危險」,可能還要多注意一個禮拜,是否有突然症狀惡化或肺炎等情況。不過,現在因為有吃抗病毒口服藥,機會應該已降到很低。李秉穎分析,輝瑞抗病毒口服藥(倍拉韋)效果佳,通常是優先使用,但有交互作用的藥物還滿多的。如果病人正在服用一些高血脂等慢性病藥物,又無法暫時停用原本的藥物,就只好改用默沙東的抗病毒口服藥(莫納皮拉韋)。至於兒童如何預防腦炎等重症?李秉穎表示,最好的方法就是打疫苗、避免感染,一旦感染之後,就很難有好的預防方法。因為病毒侵犯腦部與否也與個人體質有關,兒童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全,腦炎風險高於成年人。腦炎也沒有特效藥可以讓病程馬上結束,只能症狀治療,腦水腫就給消水腫、腦壓高就給降腦壓,呼吸困難就用呼吸器幫忙。李秉穎說,過去有些觀念認為,如果發燒,去運動出汗就會好,這是完全錯誤的。很多動物實驗證實,腸病毒的老鼠去游泳,心肌炎會增加,感染馬流感的馬匹在跑步機上跑步,會導致體重減輕、病情加重。因為身體受病毒侵犯時,營養應優先提供免疫系統,如果還去運動,會讓抵抗力變差。李秉穎說,生病就要多休息、維持適當營養,可盡量減少重症發生,「但百分百預防腦炎,是我們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