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癌症.飲食與癌症
搜尋
豆類
共找到
857
筆 文章
-
-
2023-09-05 養生.保健食品瘋
幫助抗發炎、調節胰島素!詳解鋅的功效:有哪些食物富含鋅?
鋅是人體含量第二高的微量元素(僅次於鐵),鋅在人體裡之所以關鍵,是因為它是酵素結構中的重要因子,人體內有幾千種酵素,其中有超過300種的酵素裡少不了鋅,這些酵素參與營養的代謝、以及免疫調節、DNA複製、蛋白質合成等眾多生化反應,與人體細胞增生與成長也很有關係。所以在人體內大約有2克的鋅,分別存在於血液、皮膚等部位。此外,它在新陳代謝較為活躍的細胞,如骨骼、腎臟、肝臟、腦部和頭髮中也含量豐富,而男性體內的鋅含量在前列腺中最多,這也是為何鋅對男性特別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鋅又是微量礦物質中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之一,其實鋅在營養中的重要性比較晚期才被學界注意到。1961年在伊朗發現了一些生長遲緩的兒童,這些伊朗兒童的飲食只包括馬鈴薯、牛奶和不含酵母的麵包,因營養不足而身高較矮,而且出現貧血和性發育遲緩的現象。經過頭髮檢查後,才發現他們缺乏鋅,症狀也在補充鋅之後得到改善。之後在埃及也發現了類似症狀的兒童,經過提供含有肉類的飲食後,症狀也得到改善。鋅在成長階段的兒童、飲食不均衡的節食者、嚴格素食者、以及進食量較少的老年人等群體中特別容易不足。此外,重病患者需要增加代謝來對抗疾病,導致鋅消耗增加,或因腹瀉而造成鋅損失,使得鋅缺乏的情況更常發生。人體一定得從食物中攝取鋅,許多植物性食物如豆類、穀類、菠菜等天然就含有一種叫植酸的成分,植酸會透過鰲合作用降低鋅的吸收,所以尤其是素食人口更特別需要注意鋅的攝取。飲酒過量的人也容易造成鋅的缺乏。鋅配合維生素C會提高它的吸收率,這也是為何傳統上吃牡蠣會加檸檬的原因之一,古人雖然不懂其中的道理,但是卻從經驗中養成了有效的食用方法。鋅的功效鋅不足會導致各種缺乏症,因為鋅參與核酸的合成,是細胞分裂增殖所需的重要成分。因此,鋅缺乏會在細胞生長快速的組織導致明顯的缺乏症。成人最典型的鋅缺乏症之一是味覺障礙,進而降低食慾並使缺乏症更加嚴重。其他症狀包括皮膚乾燥、皮膚炎、脫髮、指甲斑點、胃腸問題、免疫功能下降、腹瀉、貧血、傷口癒合緩慢等。而男性可能出現性功能低下,如精子數量減少等症狀。女性若在懷孕期間缺乏鋅,可能導致胎兒生長不良或畸形。成長期的孩童缺乏鋅,可能導致細胞生成和蛋白質合成緩慢,進而出現明顯的發育遲緩,甚至使得青春期的第二性徵發育遲緩。維持正常味覺與嗅覺味蕾在成人體內約有3,000個,味蕾細胞會以非常短的週期不斷更新。 而鋅有助於細胞的正常更新,並且與味蕾的形成密切相關,因此鋅缺乏可能導致無法進行味蕾的新生。當舌頭上的味蕾老舊時,可能導致味覺遲鈍等味覺障礙,甚至會影響食慾,所以為了保持正常的味覺,鋅是重要的營養素。幫助蛋白質與核酸代謝、促進身體成長鋅對細胞更新是關鍵的營養素,當人體在合成新的細胞時,需要進行DNA複製,並根據DNA進行蛋白質合成的生化反應。 這些反應需要許多由鋅構成的酵素才能催化進行。尤其是在幼兒的成長階段,細胞分裂活躍,為了促使身高增長和生長發育,新細胞不斷形成,所以鋅的角色非常重要。即使成年後,肌膚、指甲、胃腸等細胞也會持續更新,鋅也是這些生理反應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而人體消化代謝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產生生長所需要的能量也都需要酵素來協助,鋅對這些反應也非常重要。強化免疫力、對抗發炎反應鋅對免疫細胞的功能是必需的,缺乏鋅可能導致免疫反應下降,因此有研究顯示,服用鋅可以顯著減少老年人的感染風險並促進免疫反應正常。此外,鋅也具有抗氧化效果,可以降低發炎症狀,在2010年對40名老年人進行的研究中發現,每天攝取45毫克的鋅的受試者發炎指標明顯降低。幫助皮膚健康與抗痘皮膚的代謝非常快速,大約以4週的週期進行更新,尤其是皮膚裡大約有三分之一都屬於蛋白質,所以需要鋅來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所以有縱紋和指甲有白斑的情況、以及膚質不佳的人可能存在鋅不足的情形,建議增加鋅的攝取。此外痤瘡(俗稱青春痘),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發炎性疾病,由於皮脂腺阻塞、細菌感染和發炎所引起。患有痤瘡的人常有鋅較低的現象,而研究顯示,外用和口服鋅可以減少發炎、抑制痤瘡桿菌的生長、抑制油腺活動,可以改善痤瘡的情形。預防掉髮與頭髮稀疏頭髮主要由蛋白質組成,而鋅有助於這些蛋白質的合成,鋅作為酵素成分,有助於促進頭皮和頭髮的更新,預防過度脫髮和頭髮稀疏髮。維持生殖機能鋅有助於合成多種激素,並參與調節激素的分泌。 因此鋅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它有助於刺激女性激素的分泌,也對精子的形成至關重要,缺乏鋅的青少年會出現生殖機能發展緩慢的現象。調節胰島素、幫助新陳代謝鋅是胰島素合成所必需的,它還可以調節胰島素的分泌量、降低胰島素抗性。 因為胰島素是一種降低血糖的激素,所以鋅對於保持正常血糖水平非常重要。此外,鋅還能抑制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膽固醇的上升,並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因此被認為對預防和改善慢性三高有幫助。幫助酒精代謝研究顯示,鋅是分解酒精所需的「酒精脫氫酶」這種酵素所必需的成分,所以有助酒精代謝與分解,因此,常飲酒的人需要特別注意鋅的攝取。鋅的食物來源鋅有動物性的來源,如海鮮、貝類、肉類、乳製品等,或是植物性的來源,如豆類、堅果等等,人體以動物性的來源吸收率較好,因此素食人口需要注意鋅的攝取,如果擔心有不足的現象時,不妨考慮補充鋅的營養品如綜合維生素、礦物質也是個好選擇。鋅有什麼食用禁忌或副作用嗎?不同鋅的來源該怎麼挑選?許多植物性食物如豆類、穀類、菠菜等天然就含有一種叫植酸的成分,植酸會透過鰲合作用降低鋅(以及鐵)的吸收。所以尤其是素食人口更特別需要注意鋅的攝取。而飲酒過量的人也容易造成鋅的缺乏。此外,鋅與銅與鐵在人體吸收上有拮抗作用,所以任何一項成分攝取太高將會影響其他成分的吸收。依照衛福部的建議,成年男性每日鋅的攝取量為15毫克;女性則為12毫克,孕婦或是哺乳中的媽媽建議加強攝取。維生素C會提高鋅的吸收率,所以這或許也是為何傳統上吃牡蠣會加檸檬的原因之一。而常運用於營養補充品的型態的檸檬酸鋅、葡萄糖酸鋅吸收率都遠高於氧化鋅,是較佳的型態。此外最近許多鋅的來源號稱是酵母鋅,以天然作為宣傳,其實只是來源不同而已。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02 醫療.消化系統
每天要觀察自己的大便!出現「4大便」是腸胃警訊!醫曝「7便便形態」這種最危險
你的消化道健康嗎?很多人會以「有沒有便秘」來判定消化道是否有疾病。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透過便秘來判斷腸胃健康是錯誤的觀念。他建議民眾「每日都要好好看一下自己的大便」,透過觀察大便的7種類型,可以判斷消化道是否健康,並傳授改善不好大便形態的方法。什麼是大便類型?醫學把大便類型依照「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分類,將人類的大便類型分為7種,這個分類法,是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希頓(Heaton)和路易斯(Lewis)於1997年提出。「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可以幫助了解腸道功能和消化系統的健康狀況,不同類型的大便可能與不同的疾病風險有關。.第一型:一顆顆硬球(很難通過)這種大便表示有嚴重的便秘,可能由缺乏水分、纖維或運動引起。這種大便會給肛門帶來壓力和疼痛,可能導致肛裂或痔瘡。.第二型:香腸狀,但表面凹凸這種大便也表示有便秘,但不如第一型嚴重。它可能與飲食不均衡、壓力或藥物副作用有關。這種大便也會增加肛門受傷的風險。.第三型: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這種大便是正常範圍內的一種,但仍然有些乾燥。它可能意味著你需要多喝水或增加纖維攝入。.第四型:像香腸或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這種大便是理想的形狀,表示你的腸道功能良好,食物在大腸中停留的時間適中。這種大便容易通過,不會給肛門造成負擔。.第五型: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這種大便也是正常範圍內的一種,但有些過軟。它可能與飲食中含有過多的水分或纖維有關,或者與情緒波動或激素變化有關。.第六型:粗邊蓬鬆塊,糊狀大便這種大便表示有輕度的腹瀉,可能由食物不耐受、過敏、感染或壓力引起。這種大便會使肛門灼傷和發癢,並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第七型: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這種大便表示有嚴重的腹瀉,可能由細菌、病毒、寄生蟲、食物中毒或其他原因引起。這種大便會導致身體失去水分和電解質,並可能引起脫水和其他併發症。出現以下大便類型,請儘快就醫黃軒表示,如果大便持續呈現以下情況,應該儘快就醫。太硬的大便、太水瀉的大便,都是消化道不正常的情況,都應找出原因並避免嚴重的後果。1.第一型:一顆顆硬球(很難通過)2.第二型:香腸狀,但表面凹凸3.第六型:粗邊蓬鬆塊,糊狀大便4.第七型: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黃軒也表示,若每周排便7次,並且大便在第三型(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和第四型(像香腸或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是理想的便形態,代表你的消化道健康度最佳,可以不用看醫生!若排便不頻繁(每周僅4次),且排便的都是糊糊水水的第五型(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至第七型(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那不是大便順暢,那可能意味你的大腸疾病風險開始增加,最好快點去看醫生!如何改善你的大便?如果想改善你的大便形態,黃軒提醒可以嘗試以下一些方法:1.多喝水水分可以幫助軟化糞便,使其更容易通過。建議每天至少喝六至八杯清水 。2.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纖維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和水分,促進腸道蠕動。建議每天攝入25至30克的纖維,可以從水果、蔬菜、全穀類、豆類、堅果等食物中獲得 。3.適當運動運動可以刺激消化系統的活動,加快食物在腸道中的轉移。建議每天至少做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例如走路、跑步、游泳等 。4.調整排便姿勢排便時,可以嘗試蹲姿或在腳下墊一個小凳子,以減少直腸彎曲的程度,讓糞便更容易排出 。5.按摩穴道好像也有人提出'按摩一些有助於促進排便的穴道,例如足三里、大橫、氣海等,可以放鬆腸道肌肉,增加血液循環,改善便秘。6.除了以上的方法外,還可以嘗試一些例如益生菌、芒果等助排便食物。但在使用之前,應該先向醫生咨詢,以確保這些方法是否對你安全和有效。出現2情況要當心1.如果便秘問題持續超過三個星期,或者伴有嚴重的疼痛、出血、發燒或體重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排除任何潛在的嚴重問題。2.如果大便呈現有異常的顏色改變成黑色、紅色、灰白色,或氣味又超臭持續存在;這時,不管是哪種糞便形狀,你應該及時求助醫生,因為這些也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徵兆。看完以上黃軒醫生介紹的「7種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及改善大便方法,有沒有更了解你的大便。黃軒提醒,「有便秘」要看醫生,但「沒有便秘」也別以為自己就沒有消化道疾病,別忘了每天都要觀察你的大便,如果大便一直都是稀糊、水瀉形狀,請記得,這樣形狀的大便是不正常,務必趕快看醫生,以確保腸胃健康。延伸閱讀:.吃對早餐更長壽!營養師授「優格燕麥杯」食譜,補足纖維、鈣質、蛋白質.大便浮水上面是有問題?醫指出2種可能 3招助改善腸道健康.解出綠色大便是健康出狀況嗎?2張圖看懂糞便顏色及型態密碼
-
2023-08-31 養生.聰明飲食
有三高該怎麼吃?水果可以多吃嗎?「飲食11大原則」遠離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
你有三高問題嗎?台灣40歲以上的人,竟有半數以上飽受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三大慢性病所苦。改善三高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遵守「防三高飲食11原則」,健康不再亮紅燈!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影響身體健康當別人問你有「三高」嗎?別太快會錯意,並不是指薪水高、學歷高、身材高,而是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跟你我的健康息息相關,且互有加乘作用。根據衛福部統計指出,三高是國人十大死因的主要危險因子,高血糖容易造成糖尿病、高血壓會引起心血管疾病、高血脂易造成動脈硬化。而另有調查指出,國內逾六成中老年人罹患「三高」,也就是說,台灣40歲以上的成年人,竟有半數以上飽受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所苦,三高問題儼然已成為現代多數人的健康隱憂。想改善或避免三高問題,可以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元氣網》整理了「防三高飲食11大原則」,餐餐照著吃,讓你不再被三高問題追著跑。改善三高飲食11原則現代人飲食西化,常常吃高糖、高油及重鹹的飲食,再加上久坐不運動的習慣,導致三高「富貴病」問題日益嚴重。想要避免病從口入,飲食要依照「三少一多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及多纖維的飲食。1.烹煮方式盡量以「清蒸、水煮、烘烤、涼拌」,取代紅燒、糖醋、油煎與油炸等方式,以減少飲食中脂肪及糖類。2.限制鹽分攝取。減少高鈉調味品的使用,避免食用加工罐頭及醃製食品,如味精、沙茶醬、豆瓣醬等調味料。並且減少調味料及醬料的使用,可多利用天然辛香料來增加食物風味,像是蔥、薑、蒜、洋蔥、九層塔、白醋、胡椒等。3.三餐飲食以清淡自然為宜,多吃原形食物。選擇新鮮、盛產期的食品,且自行製作烹調。4.避免吃含反式脂肪酸油脂的食物,會提高血液中的壞膽固醇的濃度,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像是人造奶油、乳瑪琳、酥油,及以這些油脂做出的食物,應少吃為妙。如:糕餅類、酥皮類、炸雞、甜甜圈、奶精、洋芋片等。5.飲食少吃飽和脂肪酸高類食物,如:豬油、奶油、椰子油、全脂奶類等。6.少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內臟、魚卵、蟹黃、蛋黃等,都是富含膽固醇高的食物,要減少食用,每週蛋黃以不超過攝取2~3個為原則。7.多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及堅果類是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來源,有助於降低血中的壞膽固醇,對心血管具有保護的作用。適量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植物性油脂如沙拉油、黃豆油、葵花油等。8.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食物,像是深海魚、堅果種子和海藻等食物,也是降低血脂保護血管的食物來源。9.少吃精緻糖類,避免食用各式添加糖的甜點及飲料,這些食物容易囤積在體內轉成三酸甘油酯,導致高血糖、高血脂症上身。10.控制每日水果的份量。水果雖有益健康,但水果中含有「果糖」多吃一樣會轉為三酸甘油酯,造成血脂過高的現象。因此每日水果適量攝取為宜,建議成人每日水果份量為2-4份,每份相當於1個女生拳頭的份量;糖尿病患者建議水果減量至2-3份。11.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除了可增加飽足感、促進腸道代謝,還有助於降低血脂肪。食物中的纖維的來源包括全穀類、豆類、蔬菜和水果。建議每天的主食至少有一半以上為全榖類,每餐要有半碗至1碗的蔬菜量,每日搭配新鮮水果2-3份,可獲得充足的膳食纖維。想降低/避免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最根本的方法是從日常飲食做起!看完以上介紹的「改善三高飲食11大原則」知道平日三餐的飲食要怎麼吃了嗎。別忘了,除了飲食控制、多吃天然食物、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也要搭配規律運動(每天30分鐘、每週達150分鐘),才能有效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些茶助降血壓?研究曝只有3種茶有效.降低膽固醇怎麼吃?注意4地雷食物!飲食5原則遠離高膽固醇.燕麥、魚油...「10種清血管食物」一次看!有助降膽固醇參考資料.臺大醫院-三高預防飲食.亞東醫院-預防三高 飲食有撇步.如果膽固醇數值過高需控制該怎麼吃?一次看懂可吃哪些食物
-
2023-08-30 醫療.心臟血管
吃什麼可以降三酸甘油酯?高三酸甘油酯血症飲食原則:避開4大禍首
三酸甘油酯是一種脂肪,科學家認為它與心臟病有關。人體需要一些三酸甘油酯才能獲得能量並發揮應有的功能,但攝取過多可能會對你的健康造成危害。為什麼需要控制過高的三酸甘油酯?如果你的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濃度越高,你就會罹患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如果不治療,這種情況會損害你的心臟和血管。高甘油三酯血症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你的三酸甘油酯濃度高於200 mg/dL(豪克/分升),你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比正常濃度的人高25%。目前所知,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越多,患動脈粥狀硬化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這是動脈中斑塊逐漸積聚的過程。【延伸閱讀:三酸甘油酯是膽固醇嗎?過高原因是什麼及有哪些症狀?】動脈粥狀硬化可導致:.頸動脈疾病:為大腦供血的動脈中出現斑塊積聚。.冠狀動脈疾病:向心臟供血的動脈中出現斑塊積聚。.周圍動脈疾病:為腿部和手臂供血的動脈中出現斑塊積聚。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進行治療,這些情況可能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值得注意的是,三酸甘油酯濃度超過200 mg/dL會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應該盡量將三酸甘油酯濃度保持在150 mg/dL以下,更理想的情況是將三酸甘油酯保持在100 mg/dL以下,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如何降低三酸甘油酯?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會幫助你在幾個月內降低三酸甘油酯。不過,首要做的是找出三酸甘油酯濃度高的原因。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有多種原因,包括:.飲食因素。.生活方式。.醫療條件。.一些藥物。若你剛得知自己的三酸甘油酯很高,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你的醫師交談,醫師可能問你一些問題並查看你的病史,以了解可能導致你三酸甘油酯飆升的原因。醫師可能會開立藥物來降低三酸甘油酯,尤其是當你的數值非常高時。又或者,你可能需要治療潛在的疾病。醫師還可能協助你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研究表明,以下方式可以幫助你降低三酸甘油酯。【延伸閱讀:做哪種運動有助降膽固醇?提高HDL和降低LDL是改善的關鍵】降三酸甘油酯該怎麼吃?導致三酸甘油酯升高的飲食因素有四種:.酒精。.脂肪。.精製碳水化合物。.醣類。因此,避免上述飲食可以幫助你降低三酸甘油酯並將其維持在健康的數值,以下表列你可以立即進行的一些更改作為。.碳酸飲料、汽水及其他含糖飲料→改以無糖飲料替代。.糖果、巧克力和含糖果汁→改以新鮮水果替代。.白麵包→改以全麥麵包替代。.白米→改以糙米替代.啤酒、葡萄酒及雞尾酒→改以水果風味水或花草茶替代.奶油、椰子油與棕梠油→特級初榨橄欖油。在五類食物中選擇健康的選項也很重要,以下為高三酸甘油酯血症飲食原則。原則一:採用複合醣醣類食物,避免精緻醣類、加糖製品、純糖類之攝取.多醣類食物如五穀根莖類(糙米、胚芽、燕麥、小麥等)。.水果也是含糖量多的食物,每日以2份為宜(一份約一個拳頭大之水果)。.精緻醣類、加糖製品、純糖類會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酯上升,故應避免。-加糖製品如汽水、含糖飲料、甜點、巧克力、中西式糕餅、麵包等。-純糖類食品如砂糖、玉米糖漿、蜂蜜、果糖、各式糖果等。原則二:多選用富含纖維質之食物.纖維質含量高的食物:各類蔬菜水果。-全榖類:胚芽米、糙米、全麥麵包、薏仁、綠豆、蕃薯等。-豆類:如黃豆、毛豆等。-其他:如洋菜、果凍。原則三:酒類應盡量減少或禁止原則四:蛋白質來源,多攝取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如:秋刀魚、鮭魚、鰻魚、牡蠣、白鯧魚等。.肉類選擇低脂或中脂類,低脂肉如草蝦、牡蠣、文蛤、里肌肉、雞胸肉等,中脂肉如虱目魚、烏魚、肉鯽、鮭魚、鱈魚、豬腿肉等。原則五:控制油脂的攝取.多採用低油之烹調法,如:蒸、煮、烤、滷、燉、涼拌等。.減少或避免食用含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物,如動物油、動物皮、內臟類等。.減少或避免使用含飽和脂肪酸高者,如豬油、牛油、椰子油、奶油、棕櫚油等。使用含不飽和脂肪酸高者,如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芥花油等。改變哪些生活方式有助降低三酸甘油酯?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於降低三酸甘油酯也很重要。一些生活方式的改變與飲食的時間和方式有關,其他則與你的日常生活有關。具體作法包括:.避免深夜吃零食。.不要不吃飯。.全天少量多餐。.定期鍛煉身體。.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活動量。【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Triglycerides.彰化基督教醫院:高三酸甘油酯血症飲食
-
2023-08-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什麼時候吃最好?詳解B群功效與正確吃法:別同時喝茶或咖啡
維生素B群的重要性有哪些?.促進身體代謝.維持神經系統穩定.保護心血管.避免憂鬱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林晏如表示,維生素B群(Vitamin B Complex,又名維他命B群)包含8種維生素,包括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這些營養素時常共同存在,需要彼此合作,因此常統稱維生素B群。民眾每日均衡攝取六大營養素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缺乏維生素B群,B群不會為人體帶來熱量,但在人體代謝蛋白質、脂肪及醣類過程中,扮演帶原輔酶角色,若身體少了B群,代謝速度就會變慢。林晏如表示,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維生素,除了促進代謝以外,也可以維持神經系統穩定,根據研究顯示,B群可保護心血管、避免憂鬱。B群不會沉積於體內,必須每天透過食物、保健品補充,才能維持人體正常機能運作,因此不必擔心補充過量,攝取多了會透過尿液排出。缺乏維生素B群對身體有什麼影響?.代謝變慢、容易疲勞.易有心血管、肥胖問題林晏如表示,研究顯示,B1與維持醣類代謝、維持神經系統、腸道系統健康有關,若B1缺乏,使得體內醣類代謝速度變慢,不僅造成身體乳酸堆積,容易疲勞,也可能造成心血管、肥胖問題,近年也有報告顯示,B1缺乏恐與心臟衰竭、憂鬱症有關。林晏如指出,包括懷孕婦女、剛手術完的病人,因為B1大量消耗,需要多加補充;而酗酒或罹患肝病、腎臟疾病者,也會影響B1吸收,也需要多補充。近年民眾夯腸道菌保健,B1也可以參與腸道好菌生成。林晏如說,常聽到的三種維生素B6、B9葉酸及B12,若缺乏容易造成貧血、使同半胱胺酸濃度過高,引發心血管危險因子,包括容易心肌梗塞、中風,甚至可能心臟衰竭,影響層面遍及全身。臨床上吃素病人常缺乏B12,林晏如表示,B12主要為動物性來源,包括肉類及肝臟、豆類、堅果、蛋黃等,以及水果、蔬菜。近年研究也發現,B12與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預後也有相關,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維生素B群的食物來源有哪些?.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林晏如表示,均衡飲食下較不易缺乏B群,因此建議民眾每日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而奶類至少一天1杯,肉類也要攝取,蔬菜更要多吃,每天至少一餐全穀雜糧,心血管疾病者可多攝取低脂肉類。.維生素B1(硫胺、硫胺素)主要作用:維持醣類代謝、維持神經系統、腸道系統健康。存在哪些食物:青江菜、瘦肉、動物肝臟、糙米、燕麥、全麥麵包、乾腰果、黃豆等。.維生素B2(核黃素)主要作用:維護皮膚、黏膜、眼睛健康,有助醣類、蛋白質與脂肪代謝、協助紅血球形成。存在哪些食物:包括內臟類、魚類、牛奶、藻類、起司、納豆等。因人體無法儲存B2,因此每日需透過飲食攝取足量。.維生素B3(菸鹼酸、菸鹼醯胺)主要作用:維持皮膚健康、精神神經狀態,參與血脂、醣類代謝。存在哪些食物:肝臟、瘦肉、胚芽、酵母、魚等。.維生素B5(泛酸)主要作用:增加好膽固醇、維持皮膚神經健康、增強免疫力、消除疲勞。存在哪些食物:鮭魚、沙丁魚、動物肝臟及菇類、燕麥片等。.維生素B6(吡哆醇、吡哆素)主要作用:參與蛋白質與脂肪代謝、協助造血與維持免疫力,維持神經與皮膚健康。存在哪些食物:全穀類、肉類、牛奶、菠菜、香蕉、核桃等。.維生素B7(生物素)主要作用:使頭髮、指甲、皮膚等細胞生長健康、參與醣類與蛋白質代謝。存在哪些食物:花椰菜、黃豆、全穀類、熟蛋黃、肉、牛奶、家禽、海鮮類等。.維生素B9(葉酸)主要作用:預防貧血、有助胎兒神經細胞發育。存在哪些食物:糙米、大麥、堅果類、鮭魚、鰻魚、柑橘、蘆筍等。.維生素B12(鈷胺素、氰鈷胺素)主要作用:有助紅血球形成,預防貧血、穩定情緒、睡眠、維持神經健康。存在哪些食物: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包括肉類、蛋、動物肝臟、牛奶、乳酪、海產類等。市售的B群產品非常多,有各種不同配方,對於想要提神的上班族、需要提升腦力的民眾,以及腰痠背痛、希望幫助睡眠、改善貧血、素食族等,如何依照個人需求選購適合的B群產品?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營養師劉潔澐表示,一般B群成分包括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等維生素。人每天攝取三大營養素(蛋白質、醣類、脂質),於體內進行代謝、產能,B群扮演重要的輔酶角色,有助於三大營養素代謝。過去常聽吃B群可以提神、抗疲勞,劉潔澐指出,B群在體內協助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等營養素代謝、參與反應,讓人體獲得能量,因而有提神感覺。而神經細胞發育、神經傳導物質合成、血球生長、胺基酸代謝、免疫力增強等過程,B群也都參與其中。誰需要吃B群補充劑?.提神醒腦、消除痠痛╱綜合B群一般上班族、學生族,想要提神、提升腦力或消除腰痠背痛,劉潔澐表示,可挑選富含上述8種B群維生素的產品。.幫助睡眠╱B6、B12現代人常碰到睡眠困擾,劉潔澐建議,想要改善睡眠品質的民眾,有助於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合成的B6、B12,是不可或缺的兩種成分。.素食者╱B12針對吃素的民眾,劉潔澐表示,因為平時較少攝取雞蛋、肉製品等動物性來源的食物,較容易缺乏B12,建議可補充B12。不過市售B群有錠狀、膠囊等不同形式,一般大多是動物性膠囊製成,吃素的民眾選購前可注意膠囊成分,或是挑選素食可食的植物性膠囊。.貧血者╱B6、葉酸、B12女性時常有貧血問題,血基質、紅血球細胞生成主要仰賴B6、葉酸、B12,民眾亦可針對此三種B群進行補充。.懷孕、備孕婦女╱葉酸可以多補充葉酸,以懷孕婦女來說,葉酸有助於胎兒發育時,幫助神經正常生長,比較不容易產生缺陷。對備孕女性來說,補充葉酸能預備足夠的營養狀態,迎接新生命到來。.心血管疾病患者╱B6、B9、B12若於健檢時檢測出「同半胱胺酸」數值異常,恐有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劉潔澐表示,人體內的同半胱胺酸,正常情況會在葉酸、B6及B12的輔助下,轉化為甲硫胺酸,被身體利用、經分解排出,但部分亞健康、高血壓患者,較不容易代謝掉體內的同半胱胺酸,使得留存在體內的濃度過高,建議可多加補充B6、B9及B12。檢測同半胱胺酸數值,亦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前端參考指標。劉潔澐指出,每個人隨著年齡、生長環境不同,所攝取的營養素及種類也不一,需求也不同,民眾要積極補充營養素前,建議應先透過相關檢測,了解本身有哪些營養素缺乏或過量,進一步與醫師、營養師討論。何時吃B群效果最好?.飯前、飯後食用皆可.腸胃敏感族群別空腹吃劉潔澐提醒,B群本身是水溶性維生素,因此於飯前、飯後食用皆可,建議搭配白開水使用,不建議和含咖啡因飲品,如咖啡、茶類同時使用,因為會加速B群排泄;而腸胃敏感族群,也不建議空腹吃B群,建議可先吃些食物後,再吃B群,讓B群代謝三大營養素。劉潔澐說,維生素B群吃過多,會隨著尿液排出,並不會對人體造成過多影響,但若於短時間內大量攝取B群,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皮膚容易發癢、發紅等症狀,建議民眾按照產品標示的使用方法攝取,避免攝取過量。哪些藥物避免與B群一起吃?.所有藥物建議隔半小時至2小時左右再服用。若有在服用藥物的民眾,應避免同時與B群一同服用,劉潔澐說,因考量藥物機轉複雜,可間隔半小時至2小時左右再服用,若要同時服用,建議先詢問醫師。現行健檢診所也提供相關有機酸代謝檢測,以尿液評估40多種有機酸,包括細胞營養、能量代謝與抗氧化營養素、神經傳導物質及腸道菌相等代謝指標,了解體內主要代謝途徑是否正確或出現異常。劉潔澐提醒,現代人瘋保健食品,不過民眾應以正常飲食為優先,保健食品只是加強營養素補充,像是常外食的民眾或胃口不佳的長輩,可以透過保健品讓營養素攝取更加完整,但無法取代原有食物的角色。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6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膽固醇怎麼吃?4類地雷食物要注意!飲食5原則幫你遠離高膽固醇風險
你有多久沒去做健康檢查?當看到健檢報告的紅字後是否心驚膽戰?而膽固醇指數超標是很多人容易紅字的欄目。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想要改善或避免膽固醇過高及高血脂問題,可以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元氣網》整理了避免膽固醇飆高、降低膽固醇的飲食方法,一起來看看要怎麼吃,才能讓健檢報告的膽固醇那欄不出現紅字。降低膽固醇飲食5原則想要改善或避免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可以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保持清淡飲食的習慣。而「清淡飲食」是很籠統的說法,並非所有食物用汆燙的方式烹煮,就能降低膽固醇,而是食物選擇及「量」的問題。要降低膽固醇,首要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建議應控制在每天總熱量的7%以下。以下「飲食5原則」請應用在每天的飲食當中,照著吃,惱人的膽固醇會天天遠離你。1.以白肉代替紅肉由於紅肉的油脂含量較高,吃多了較容易囤積膽固醇、脂肪、熱量,因此若要吃肉,建議以白肉為主。但不管是白肉、紅肉,都含有動物性脂肪,不建議過量食用,才能降低膽固醇,避免心血管疾病。成年人1天約5份蛋白質,每份約1個拳頭大,建議依照比率調配,不要只吃肉類。該如何區分紅肉、白肉?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最簡單方式是以幾隻腳來判別,例如,4隻腳的牛、豬、羊,就屬於紅肉,2隻腳的雞、鴨,以及沒有腳的魚,就屬於白肉。如果從營養學來區分,則是以肉類中含有的肌紅蛋白含量來區分,牛、豬、羊等肉類的肌紅蛋白較高,所以稱為紅肉。.推薦食物:雞、鴨、魚肉、花枝2.多吃蔬菜水果研究發現,每天補充10公克以上的可溶性纖維,可降膽固醇3%到5%。蘋果、四季豆等這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能夠在腸道中形成一種凝膠狀物質,包覆食物中的膽固醇,這有助於減少膽固醇的重新吸收,並增加膽固醇的排出,因此對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很有幫助。不過,如果食物中的膳食纖維是不可溶性,像是芹菜或空心菜,則不能直接代謝膽固醇。但這些食物也同樣重要,因為它們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並且能增加飽足感,也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和順利排便。.推薦食物:蘋果、木瓜、奇異果、芹菜、空心菜3.多吃豆類製品根據加拿大多倫多聖邁克爾醫院近期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的新研究顯示,大豆蛋白確實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豆類富含豐富的植物蛋白,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不含膽固醇,且富含纖素及植化素,有助降低膽固醇。是素食者的優質蛋白質來源。.推薦食物:黃豆、黑豆、毛豆、豆腐、豆漿、鷹嘴豆4.多吃全穀類食物全穀類食物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主要因為全穀未經加工,保存了含有胚乳、胚芽及麩皮的完整穀粒,同時還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E、鉀、鎂、鐵及鋅等,其中鎂及鉀有助於血壓的控制。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指出,未精製的穀物可幫助降低膽固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且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若要吃澱粉,建議把愛吃精緻澱粉(白飯、白吐司)的習慣改掉,改多吃未經加工的全穀類食物。.推薦食物:全麥、燕麥、大麥、糙米、五穀饅頭、雜糧麵包5.烹調時使用「好油」好油:可選擇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橄欖油、芥花油或苦茶油等,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葵花籽油或大豆油等,均有助血脂肪的控制。每日建議量為3到7茶匙,換算約15到35公克。因高溫油炸會使好油變差,如自由基、多環聚合物的產生、過氧化物的生成等,建議低溫烹調或涼拌再加油就好。劣油:例如飽和脂肪酸較高的豬油、牛油等動物性油脂,或是椰子油或棕櫚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烘焙用的酥油等,都不利血管健康。化學油脂:是指人造脂肪,即氫化植物油,如含反式脂肪高的植物性奶油、食用油、酥油等,常見於糕餅點心,研究發現會增加血膽固醇及心血管疾病機會,少吃為妙。.推薦食物:初榨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芝麻油、葵花子油易致高血脂的4類地雷飲食對於有高膽固醇、高血脂的人而言,飲食的地雷就是「高油脂」、「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少纖維」等食物。1.高油脂食物泛指肥肉及所有油炸食品等,具高熱量,若攝取過多就會造成肥胖,容易轉換成膽固醇囤積,此外還易容易誘發身體發炎,進而影響血管健康。2.飽和脂肪食物:豬油、牛油、棕櫚油、椰子油及絞肉製品等所含飽和脂肪的量較高。3.反式脂肪食物:隱藏在奶精、人造奶油及中西式糕餅零食等,都會造成壞膽固醇上升,容易引起血管病變,是造成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4.少纖維食物:纖維在體內可促進膽固醇代謝,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果及全穀類,同時含豐富維他命、礦物質,和抗氧化物質,附帶的成分有助於降低身體發炎反應。若攝取過少纖維,易影響血脂肪代謝,進而引發高血脂。降低膽固醇從日常飲食做起!看完以上介紹的降低膽固醇飲食方法,知道平日三餐的飲食要怎麼吃了嗎。「以白肉代替紅肉、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豆類製品、多吃全穀類食物、烹調時使用好油」,在選擇要吃什麼前,務必想起「降低膽固醇飲食5原則」。也要避免常吃4類地雷飲食,少吃「高油脂食物、飽和脂肪食物、反式脂肪食物、少纖維食物」,才不會前功盡棄又不小心讓膽固醇飆高。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些茶助降血壓?研究曝只有3種茶有效.燕麥、魚油...「10種清血管食物」一次看!有助降膽固醇參考資料.高血脂患者 多吃8大類清血管的天然食物.吃白米還是糙米好?「這1類」食物幫助降血壓,還有減重效果.如果膽固醇數值過高需控制該怎麼吃?一次看懂可吃哪些食物
-
2023-08-25 癌症.乳癌
少量多餐、攝取高蛋白…乳癌治療飲食5原則 「這些」保健品不建議吃
很多癌症病患不是被癌細胞打敗,而是營養不良的問題,就連乳癌患者也是,一心想要餓死癌細胞,殊不知先餓死具有戰鬥能力的免疫細胞,使體力不支、免疫能力降低最後迎來的是生命的尾聲。所以足夠的熱量營養還要有足夠的蛋白質,才能幫助身體修復、讓開刀傷口癒合快些製造出強力的免疫細胞、縮短癌友住院時間。乳癌治療營養原則乳癌治療飲食重點是高熱量營養均衡並充分補充高蛋白質,意指比一般飲食有更多的熱量及蛋白質,為了避免在手術前後、化療時體重減輕、發生組織耗損或惡病質。一般來說,成人乳癌癌友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 1 - 1.5 公克蛋白質,以及 35 大卡熱量。 ✔ 少量多餐——增加熱量攝取乳癌飲食重點1:少量多餐——增加熱量攝取依照癌友自己的食慾與體能狀況,每 2 ∼ 3 小時進食一次。除了一天三餐以外,增加 2 ∼ 3 次的點心時間。點心方面可以準備蒸好的紅豆、綠豆、紫米或是薏仁,再與癌症罐裝營養品混合一起當作甜點,既能補充熱量還有吃到甜品的感覺。如果化療後有口炎、潰瘍的癌友,則考慮將罐裝營養品放入冰箱冷藏,飲用時能舒緩口腔不適感也可以補充到營養。✔ 攝取高蛋白質——提升組織修復乳癌飲食重點2:攝取高蛋白質——提升組織修復如雞蛋、魚肉、去皮的雞肉、鴨肉,除去肥肉的牛、豬,同時也要吃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腐、豆干等黃豆製品。口渴時候可以喝豆漿或牛奶,無形中補充了水分,也達到補充熱量及蛋白質的目的。✔ 增加蔬果類食物乳癌飲食重點3:增加蔬果類食物蔬果含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會刺激腸胃蠕動,減少糞便在大腸的時間,降低消化過程中腸細胞與致癌分子接觸。另外,水溶性纖維可使糞便吸收水分,稀釋糞便中有毒物質的濃度。因此每天至少攝取 3 碟蔬菜,2 個水果,三餐以全穀雜糧類為主食,在飲食中獲得足夠的膳食纖維。✔ 減少動物性油脂乳癌飲食重點4:減少動物性油脂油脂攝取過多,會產生較多的自由基,刺激細胞的分裂及變質。請不要為了提高熱量的攝取,而進食過多無益的動物性油脂食品和富含反式脂肪的點心。✔ 注意避免生食乳癌飲食重點5:注意避免生食乳癌化療期間容易造成白血球數目降低,而導致患者的免疫力與抵抗力變弱的情形發生,所以要注意避免生食,如生魚片、生菜沙拉、泡菜等,水果也要盡量洗淨削皮後再食用。乳癌治療不舒服的緩解方法在癌症治療期間,因為手術、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關係,癌友可能會對於食物提不起勁、吃東西會有噁心嘔吐的感覺、口乾舌燥甚至是嘴破問題而進食困難,以下提供應對方法供癌友與癌友家人參考,來減緩副作用的不適感。乳癌飲食常見 Q&AQ1:如何減少脂肪的攝取?Ans:肉品可已去掉看得見的脂肪,食物的種類可以彈性替換並且改變烹調方法。 Q2:蔬果要怎麼處理?Ans:➊ 花果菜類:果蒂凹陷:甜椒、苦瓜、佛手瓜。易沉積農藥,宜先切除果蒂後再沖洗。連皮食用:小黃瓜、蕃茄、馬鈴薯、地瓜,以軟毛刷刷洗。需削皮食用:絲瓜、蘿蔔、大黃瓜,先洗後再削皮。➋ 包葉菜類:包心白菜、高麗菜。去除外葉後,再剝成單片沖洗。➌ 小葉菜類:青江菜、小白菜、菠菜。近根處切除後,張開葉片,直立沖洗。➍ 水果類:任何水果削皮或剝皮前都需要清水沖洗乾淨 Q3:生機飲食對乳癌病人好嗎?Ans:生機飲食含豐富的植化素及纖維素,且沒有化學肥料及農藥的有機磷成份,對身體是有好處。但是乳癌患者還是需要搭配均衡飲食為基礎,只吃有機蔬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則無法提供治療所須營養,尤其在化學治療期間,反而造成營養不良,以致於身體虛弱、抵抗力減弱。 Q4:乳癌病人可以吃黃豆嗎?Ans:2009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在中國針對乳癌患者做的研究,以 5000 多名中國女性為實驗對象,長達 5 年的研究,探討「黃豆攝取對於乳癌病人存活率的影響」,結果顯示,黃豆類食品對乳癌病人是安全的。適當攝取黃豆及黃豆製品,對於罹患乳癌的病人是安全的,但是不建議乳癌患者攝取萃取提煉過的大豆或黃豆萃取的大豆異黃酮,一方面是製作過程的安全還有高單位劑量的攝取。Q5:有什麼保健品是需要避免的?Ans:其實所有的天然食材、原型食物都可以吃。以下是大家最有疑問的食物:●大豆製品,如:豆腐、豆漿、豆干等:可以吃。●蜂蜜:可以吃。但化療期間不建議使用,因為蜂蜜屬於生食。●麻油麵線:可以吃●燒烤、炸物:可以吃,一個月不超過兩次,偶爾享受一點壞東西,身體其實有能力排除,吃完記得多喝水。●薑母鴨、人參雞:少量吃,吃肉就好了。不建議吃的食物:蜂王乳、大豆異黃酮萃取物、白高顆(野葛根)以上通常都是保健食品的原料,通常都是高濃度萃取,主要是調節荷爾蒙的成分,因此不建議乳癌、子宮頸癌等荷爾蒙相關的癌症患者時使用。(本文由米蕈多醣體學會授權刊登)
-
2023-08-21 癌症.胃癌
胃癌手術切除腫瘤後只能吃白粥?醫曝術前術後這樣吃有助恢復
「明天要去做胃癌切除手術,聽說做完之後要吃一個禮拜的粥,太辛苦了吧!」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喔,很多人會誤以為做完腸胃道手術之後只能吃無色無味的白粥。事實上,手術完能夠吃的東西很多,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就能吃得對也吃得健康!另外,良好的術前及術後照護也能幫助病患胃癌術後的復原。本篇文章將介紹胃癌手術前後需要做哪些準備及照護上有什麼技巧。胃癌切除手術胃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醫師會評估病灶的位置、侵犯範圍、病患的年齡及身體狀況等,來決定治療的術式與切除範圍大小。若是較早期的胃癌,手術時會將腫瘤及周圍的組織、淋巴腺等切除,達到根治的效果。若是中晚期的胃癌,雖然無法根治,但也可透過手術來減緩腫瘤造成的腸胃道阻塞、出血或穿孔等病發症,或延緩腫瘤的擴散。在胃癌切除的術式上主要可以分為全胃切除術(Total gastrectomy)、亞全胃切除術(Subtotal gastrectomy)兩種,亞全胃切除術又可再分為遠端及近端。近端亞全胃切除不常使用,因為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且長期預後不佳。而另外兩種術式的選擇,主要根據腫瘤生長的型別及位置來決定。無論是何種術式,在胃被切除後,都需要進行腸胃道重建。亞全胃切除術後,會以胃空腸吻合術(Billroth II or Roux-en-Y)來接合剩下的胃與腸道。全胃切除術後,則通常會選用Y型胃空腸吻合術(Roux-en-Y)來接合食道與腸道。胃癌術前準備進行胃癌切除術時,病患會接受全身麻醉。由於全身麻醉會抑制呼吸肌群,麻醉效果退去後,仍會影響到呼吸的品質。另外,術後傷口的疼痛也可能促成病患較淺快的呼吸方式,影響肺部擴張。因此,病患在術前或術後皆可以使用呼吸訓練練習深呼吸,讓肺部良好的擴張,助於預防手術後肺炎或感染,減少肺部併發症發生的機會,亦可加速術後的復原。呼吸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能達到有效的深呼吸,就會對術後的復原有很大的幫助。病患可徒手進行腹式呼吸練習:從鼻子緩慢吸氣到最飽,閉住氣2至3秒鐘,再噘起嘴唇將氣吐出,注意吸氣時肚子及胸廓都要慢慢鼓起,才是有進行完整的深呼吸。若病患對自己執行腹式呼吸的正確性沒有把握,可以使用呼吸訓練器幫助練習:以嘴巴咬住咬嘴,緩慢吸氣到最飽,盡量讓3顆球都升到頂,吸飽後閉住氣2至3秒鐘,讓球維持在最高點,再噘起嘴唇將氣吐出。胃癌病患的營養照護胃癌手術前的飲食應以均衡為原則,平均攝取六大類食物,並避免刺激性的飲食,如辛辣、油膩的食物;或會產氣的食物,如乳製品、豆類等。另外,建議病患術前可以採取「低渣飲食」,減少消化道的殘渣,降低腸胃道的刺激及蠕動,讓傷口能夠儘早癒合復原。對於較虛弱的病人,經由醫師評估後也可能會以靜脈點滴補充營養,避免胃切除術後,營養過於不足,造成嚴重後果。胃癌手術後,應先攝取1至2天的清流質飲食(米湯、過濾新鮮果汁、去油清湯),之後再漸進地嘗試使用全流質(糊粥、果汁、蔬菜汁)、半流質至固體食物,約1至2週後就可以恢復一般飲食。此外,因手術後胃部容積減少,術後飲食應把握「少量多餐」的原則,讓食物能夠良好的吸收,並減輕腸胃道的負擔。比起飲食過量,更常見的情況是患者因為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及擔心手術後體內的恢復情況而不敢多吃或吃得不夠,因此,可以鼓勵病患吃得下就盡量吃,早日恢復固態及正常飲食方式。在六大類食物之外,也要注重鐵質、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的攝取,減少貧血的發生。術後,因胃部的容積減少,容易有飽脹感,因此,本身容易脹氣的病患或可嘗試「低FODMAP飲食」,不食用難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因為這類食物會留在腸道中發酵產氣或促進腸胃道蠕動,引起脹氣、腹瀉、腹痛等。另外,在進行胃切除手術的同時迷走神經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膽汁的分泌與膽囊的排空,影響脂肪消化,這時候可以採用「低油飲食」來減緩症狀。胃癌手術後,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復原的不錯,但少數人會有一些造成病患不適的後遺症。其中「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便是一個較常見的問題。由於胃癌手術切除部位包含胃幽門,會使胃部失去控制食物排空進入腸道的能力,造成食物容易快速進入小腸而引發症狀。「傾食症候群」可分為早發型與晚發型,早發型發生於餐後15至30分鐘,症狀包括飽脹不適、噁心嘔吐等,也可能有出汗、心悸或潮紅等表現;晚發型則發生於餐後數個小時,症狀和早發型差不多,但沒有腹部症狀的表現,主要是肇因於餐後胰島素的急速變化引起的低血糖。[1] 傾食症候群可以透過細嚼慢嚥、餐後側躺或斜躺20至30分鐘來減緩胃排空速度,以改善症狀。胃癌術後照護胃切除手術後,傷口的不適約3至5天內會逐漸緩和。雖然達到傷口癒合需要休息,但也需要適當的活動來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預防肌肉與關節萎縮,更能降低肺部併發症的發生。手術後1至2天內,病患常會因為疼痛而不敢活動,此時可以配合適當的疼痛控制,儘早下床活動,早日回復正常活動型態與飲食,幫助傷口復原及體力恢復。在疼痛控制上,病患可自費選用「自控式止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當感到疼痛的時候,便可以按下手邊的控制器,將止痛藥注入體內,約2至3分鐘就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比傳統止痛方式快了許多。病患亦可在換藥或活動前先按下按鈕,以減輕活動帶來的不適。結語手術技術的進步,使得術後傷口恢復速度比以往快。同時,為了加速全身的康復,術前的準備及均衡的飲食都很重要。病患術後也要遵守上述的飲食原則並早日下床活動,才能盡快恢復到原先的生活模式!參考資料:[1] Stanley W Ashley (2022). Postgastrectomy complications. Wenliang Chen (Ed.), UpToDate. Retrieved July 14, 2023【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俊銘醫師】腸胃剛切腫瘤只能吃粥?醫搖頭:改「這樣」吃更能幫助恢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0 醫療.新陳代謝
同樣是澱粉,白飯和稀飯升糖指數差異大!糖尿病患留意3指標
案例故事1已是糖友10年的蔡先生說,確診糖尿病時,自己還不太相信,因為平時甜食、飲料吃不多,但對於澱粉類很重視,尤其是白飯每天一定會吃,且一吃就是兩碗,還會吃麵條、麵包等食物。因為工作需要體力活,他認為這樣吃才能補充更多能量。他說,患病後每天早上量血糖,白米飯再也不敢多吃,飯量減半,換成冬粉、燕麥消化餅等,飲食順序會先從蔬菜、肉開始,最後才吃澱粉。為降血糖要強迫自己吃不愛吃的食物,還好近幾年血糖穩定,飲食習慣也改變許多。案例故事2陳小姐的糖化血色素為13.7%,遠高於標準值6.5%,檢查出糖尿病後,開始吃藥、飲食控制。因怕食物太油都過水洗、幾乎不吃精緻碳水化合物,選擇低GI值的澱粉代替,如藜麥、糙米等,現已瘦8公斤,加上持續運動,3個月前糖化血色素降到7%,現在則降到5.5%,過去因糖尿病引起的視力退化也漸漸好轉。她計算每日澱粉攝取量,以「211餐盤」為標準,意即一餐吃2份蔬菜、1份魚肉蛋豆腐、1份飯、十穀米、糙米、地瓜等澱粉,且晚餐不吃澱粉,僅以蔬菜跟肉類為主。進食順序則是肉配菜、菜配飯慢慢吃,含醣量高的水果盡量不吃。澱粉並非吃越少越好,控制血糖要依個人情況調整。這幾年的飲食趨勢,常聽到「澱粉吃越少越好」,輔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常勝說,不管是一般人還是糖尿病患者,都不是「越少越好」。若想控制血糖,最重要的是質與量,品質意味多吃低升糖指數(GI值)、天然以及原型食物;份量則依照每個人的身高、體重、性別及運動量,由營養師客製不同的菜單,才能好好控制血糖。一樣是白飯,稀飯糊化程度高,升糖指數就更高。郭常勝說, 一般人平日的醣類攝取量占整體50至60%,但糖尿病患者需減量到45至50%。而澱粉升糖指數的高低也跟食物精緻程度、纖維含量、糊化程度有關,如白麵包、麵條、白飯等屬於精緻澱粉、高GI食物;調理方式也會影響GI值,若切得越細、烹煮越久糊化程度越高,就算同為一種食物,GI值也不同,如稀飯GI值比白飯高。郭常勝指出,GI值70以上為高GI飲食,包含白飯、馬鈴薯、西瓜、洋芋片等;55至70之間為中低GI飲食,義大利麵、糙米、南瓜、香蕉等落於此;55以下則為低GI飲食,如聖女番茄、芭樂、綠色蔬菜、蘋果、全穀食物、豆類、海鮮、肉類等。減肥者吃澱粉,可參照糖尿病友飲食規範。至於糖尿病患者如何計算澱粉份量,郭常勝指出,醫院營養師會客製化病人每日攝取量,並提供工具、衛教資訊,或是能夠用哪些食物代換,讓民眾了解「一份究竟是多少」,及怎麼吃才能降血糖。此外,雖然糖尿病患者吃的種類及份量需挑選、節制,但他認為「吃的順序差異性不大」,畢竟都吃進肚子裡,血糖都會升高。至於減肥者的飲食建議,郭常勝說,幾乎可以參照糖尿病飲食方法,畢竟該法強調控制份量、挑選食物品質,可說是多數人也適用的健康餐。而現今盛行的168輕斷食,他認為僅適合執行一、兩周,且若在8小時進食時間暴飲暴食,恐有反效果。糖尿病患食物代換範例熟悉飲食代換,糖尿病友也可享用美食,只是得先對六大類食物有基本認識。舉例,如果今天吃了比較多番薯,或喝了幾碗綠豆湯,那白飯就應減量,以此類推,即為食物代換。.全穀雜糧類:每份含醣量為15公克,每天應攝取2至4碗。1份=1/4碗飯=半碗稀飯=一片蘿蔔糕=1/2碗南瓜=1/3個饅頭=1/4個蕃薯或芋頭.水果類:每份含醣量為15公克,一份為一顆棒球大小,每天攝取量為2份。1份=半根香蕉=1個奇異果=2個蓮霧=9顆櫻桃=1個柑橘=1個柳丁3方式判斷GI值.精緻程度加工程度愈高的食品,GI值就愈高,如精製白米、白麵條。.纖維含量纖維含量越高的食物,GI值相對較低,如糙米、燕麥。.糊化程度調理方式會影響GI值,切得越細、烹煮越久、糊化程度越高,GI值就越高,如白稀飯。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0 養生.聰明飲食
吃澱粉不是原罪!醫曝不吃澱粉後遺症有哪些:重點在如何吃對
吃了會變胖、血糖會飆高……加上近年生酮飲食流行,「澱粉」成為人人喊「禁」的小惡魔。曾幾何時,餐桌上重要的澱粉類主食,成為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食物。事實上,澱粉是人體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吃澱粉本身不是原罪,重點在於民眾多半吃錯澱粉。健身、減重風氣盛行,不少民眾為了減重、塑身而不吃澱粉,只吃肉類及蔬菜。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指出,以蛋白質取代澱粉雖能減輕體重,但人體長久缺乏葡萄糖,將難以應付急性血糖變化需求,不吃澱粉類食物也會造成體內微量元素失衡。營養師表示,澱粉攝取過少恐造成情緒低落、女性停經等問題。為什麼澱粉類對身體有影響?勞動量太少、澱粉吃得多,就可能出現肥胖、血糖問題。王治元表示,攝入蛋白質能提高人體肌肉質量,但肌肉中的肝醣只能在肌肉中使用;澱粉經分解後形成葡萄糖,累積在肝臟中,則可提供全身使用。人體面對壓力時分泌的激素如腎上腺素、可體松,能提升血糖、支應人體所需能量,若澱粉攝取過少,難以應付短期升糖需求。故早年營養學建議,每日熱量來源應有五成來自澱粉。他也說,現今社會型態轉變,針對勞動力密集度低的白領階級,若攝取太多澱粉而無法消耗,就會助長血糖變化,造成糖尿病等疾病發生。但減少澱粉攝取量的同時,也不宜將澱粉攝取歸零,除了因應短期升糖所需,也因澱粉是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如鈣、鐵、錳的重要來源,尤其糙米等含有米糠的穀類,微量元素含量高,若長時間只吃白米飯,或不吃澱粉類,也會造成體內微量元素失衡。澱粉類該吃多少才恰當?攝取量應與活動量平衡,40歲後減少澱粉攝取量。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澱粉攝取量多寡應與活動量取得平衡,若攝入過多又沒有消耗,囤積在體內會形成脂肪肝、三酸甘油脂過高、肥胖等狀況。現代人活動量少,自己攜帶計步器,在主動留意活動量的前提下,一天才走了3000步;若恰逢外出工作、乘坐計程車等情況,活動量可能更少,澱粉的攝取量就要減少。此外,年齡愈長活動量也愈少,年過40歲的民眾也應減少澱粉攝取。不過,李婉萍說,澱粉能被人體分解為葡萄糖,進而產生能量,且葡萄糖能通過腦血管,提供腦部營養,若攝取的澱粉量不足,人體恐會進入「休眠狀態」,除了精神不濟,甚至會主動停經。澱粉進入體內也會轉換為「色胺酸」,帶來快樂情緒,澱粉攝取不足時,會導致焦躁不安、情緒低落。澱粉和精緻澱粉有何區別?糙米、芋頭等非精緻澱粉營養多,優於麵包、麵條等精緻澱粉。澱粉可分為「精緻澱粉」與「非精緻澱粉」。李婉萍說,前者不具其他營養素,單由澱粉組成,如麵包、麵條等;後者則包括纖維、維生素等其他成分,即時常被誤認為蔬菜的澱粉類,包括玉米、南瓜、紅藜麥等。糙米、胚芽等穀類具有外殼,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芋頭則含有纖維、維生素B群,還有鉀、鎂等礦物質,也屬於非精緻澱粉。建議民眾選擇非精緻澱粉,其中纖維素能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提升腸胃健康,久坐容易便祕的上班族能夠受益。澱粉類除了飯還有哪些食物?同樣是豆子,吃起來「鬆鬆、綿綿的」就是澱粉。李婉萍表示,正常體重的人一天至少應攝取「一碗飯」,即200公克澱粉類食物,低醣飲食的標準則是每日攝取50克醣類。除了白飯以外,也可加入其他澱粉類食物一起食用,包括地瓜、菱角等。部分蔬果類其實是澱粉,如芋頭、山藥、南瓜、地瓜、三色豆中的玉米及青豆等,民眾選擇時應多加注意,避免誤判攝取量。李婉萍也說,民眾選擇食物時,能藉由「口感」初步區分澱粉類食物與非澱粉類食物,前者吃起來「鬆鬆、綿綿的」,後者則相對「結實、Q彈」。例如同屬豆類,鷹嘴豆口感較為鬆軟,屬於澱粉類;屬於蛋白質成分的毛豆、黃豆則吃起來較為紮實。有人認為,在早餐時多吃澱粉類,能幫助提升整天精神。李婉萍表示,早餐吃不吃澱粉並無太大差別,台灣常見早餐選項如豆漿等食物,幾乎都有醣類,即使食物本身不含糖,也能在人體中轉換為醣類。建議早餐選擇以健康飲食為主,如果是「麵包配奶茶」,組成成分只有油脂、澱粉、糖,還不如不要吃的好。她也提醒,一般上班族早上9點工作、12點休息,期間幾乎都坐在位置上,若早餐攝取太多熱量、無法消耗,反而容易囤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0 養生.聰明飲食
吃豆類脹氣怎麼辦?專家告訴你造成脹氣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式
喜歡吃豆類的人想必都有這樣的經驗,吃完後頻頻「排氣」。其實,大可不必為顏面問題犧牲喜愛的食物,以下是減少脹氣的簡單竅門。為什麼豆類食物容易脹氣?問題出在表皮無論哪種豆類,都是美味可口、有益健康的食物。以美國人食用最多的斑豆(pinto bean)來說,每杯含15克纖維和蛋白質,有助消化、減重、降低血糖和膽固醇。吃豆子的唯一壞處是,會產生令人不舒服、甚至尷尬的氣體。這種令人不快的現象,罪魁禍首是豆子的表皮。醫學博士高德保(Billy Goldberg)說,豆子表皮含有高比率、身體無法消化的複合糖(complex sugars)。這些糖一旦進入腸道,就會與無害細菌混合,產生一種氣態蒸氣;這些糖被稱為棉子糖(raffinose),加上豆類的高纖維含量也不易消化,便會產生氣體。如何避免豆類食物脹氣問題?從不易脹的豆類開始吃雖然多數豆類都有益健康,但它們並非都一樣,有些更容易引起脹氣。消化系統比較敏感的人,就須有所選擇。鄉村生活食品公司(Country Life Foods)指出,最容易消化、不太會引起脹氣的是扁豆、黑眼豆、紅豆和綠豆。較難消化的則是紅腰豆(red kidney)、黃豆、黑豆和皇帝豆(lima beans);如果擔心脹氣問題,可以選擇罐裝豆子,因為製造過程會分解一些導致脹氣的碳水化合物,使它們較容易消化。烹煮方式能減少豆類脹氣嗎?豆子浸泡過夜或至少八小時在烹煮前先浸泡一夜,這種方法有助於軟化豆子。浸泡、瀝乾和沖洗豆子的過程,不僅能讓味道更好,也能減少脹氣。營養學家特普納(Meghan Telpner)說,豆類浸泡後可減少寡糖的含量,而寡糖會影響腸道水分的吸收。她建議將乾豆子浸泡過夜或至少八小時後再使用。她也提醒,不要用浸泡過的水煮豆子,將豆子瀝乾、沖洗乾淨,可去除浸泡過程中釋放出的澱粉。罐裝豆子同樣要沖洗乾淨,因為浸泡的液體含有高濃度致氣的化學物質,沖洗乾淨可減少20%的脹氣。煮豆類的水能加什麼降低脹氣機率?烹煮前加入一些小蘇打研究證實,小蘇打能顯著降低豆子中致氣成分的棉子糖含量。特普納說,只需在烹煮前將一小撮(約1/16茶匙)小蘇打加入浸泡在水中的豆子,效果最佳。即使是吃豆子後不會感到脹氣的人,添加小蘇打也能大大改善烹飪的體驗。烹飪網站「美國試菜廚房」(America's Test Kitchen)的編輯克羅斯比(Guy Crosby)指出,在煮豆子的水(不是浸泡豆子的水)中加入少量小蘇打,可以將烹煮時間縮短一半,還能獲得柔軟、細膩的口感。克羅斯比說,每杯乾豆子可以加入1茶匙的小蘇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19 醫療.新陳代謝
吃低脂、拼命運動竟反變胖!營養師揭「16個減肥雷點行為」,很多人正在做
有時候自己覺得是在用健康方式在生活,少吃多動在減重!可是當吃得太少,做了過多讓自己感到壓力山大的運動時,可能已經踩到了減肥地雷,導致成效不佳。營養師揭「16個減肥雷點行為」營養師程涵宇列出減肥中最常見的16個錯誤:1.只關心體重如果是用健康的方式在減重,覺得體重掉得不夠快是「非常正常」的!體重計上面的數字只是衡量體重的其中一種方式,我們的體重會受到很多原因影響造成波動,甚至在幾天的時間內波動1-2公斤,包括吃了什麼食物、攝取水分多寡、女性荷爾蒙變化/經期影響、增肌減脂中。如果體重計上的數字不動,你可能正在減少脂肪增加肌肉中,但記得要持續地喝足夠的水;若有持續的在重訓,則會增加肌肉並減少脂肪,因此量體脂是一個好方法,或者是體重沒有改變,但可以感覺到腰部的肉變少了,建議可以準備一個捲尺量腰圍,並且每個月幫自己拍個照,看看減脂身形的變化。2.吃太多容易減肥失敗。就算是好的肉、好油,例如海鮮、雞胸肉、堅果也都是要適量吃勿過量。3.吃太少每天被飢餓感包圍,並且會新陳代謝降低、肌肉量降低。4.不運動或運動過度不運動會使肌肉量下降、新陳代謝降低;運動過度則讓自己感到壓力、影響荷爾蒙。5.不阻力訓練舉重、阻力訓練可以幫助提高新陳代謝率,增加肌肉量,幫助減脂,而且有助於減掉肚肚的脂肪。6.掉進低脂陷阱標榜低脂的食品通常被認為可以幫助減肥。可是有時候可能會反效果。因為這類型的產品有些可能會加糖來讓食物變得好吃,有些一小盒的低脂優格170g就添加了23.5 公克的糖;此外,低脂肪產品也比較容易覺得飢餓,最後可能會導致吃進更多的食物。7.高估運動消耗的熱量研究發現,大家往往會高估自己在運動中燃燒的熱量,也就是覺得自己運動快累死想說應該至少有消耗500大卡,晚餐可以多吃一點多吃+400大卡,但事實上運動只消耗200大卡,運動吃之間來來回回等於+200大卡。8.蛋白質吃不夠想減重蛋白質一定要吃夠。足夠的蛋白質可以幫助:降低食慾、增加飽足感、減少體重回升、維持或增加新陳代謝率、在減肥期間保護肌肉量避免流失太多,因此需確保每餐都含有高蛋白食物;好的蛋白質不僅限於肉類或奶製品,豆類、藜麥(全穀雜糧)和亞麻仁籽也是含有較高蛋白質的食物。9.膳食纖維不足吃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以覺得飽,就算是沒有限制熱量的吃隨便亂七八糟吃,足量的膳食纖維也可能對減肥有幫助。10.低醣中但吃太油低醣(低碳水化合物)和生酮飲食有助於減少飢餓感和減少熱量攝取,但若是不小心吃進過多的脂肪或過多身體不需要的熱量,可能會造成減重效果差。11.不餓卻吃個不停舊式的減重觀念大概就是叫你要少量多餐,這樣才不會餓,但是這樣做容易不小心出現2個致命的缺點:1.永遠不會覺得飽、2吃進的熱量超過身體所需,所以餓了再吃,不要吃個不停。12.沒有設定目標設定減肥目標可以讓自己更有動力。13.沒有做飲食紀錄若沒有習慣記錄飲食,攝取的熱量可能比以為的還要多;減肥中重要的營養素包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也可能比想像的要少。14.喝含糖飲料不喝含糖飲料是能明顯減掉體重的好方法。15.不看產品標示產品標籤上的標示提供了成分、熱量和營養素。在選擇食物時,正確看標示是很重要的事情,了解食物才會選對食物,特別是外食族一定要看。16.加工食品太多減肥常見失敗的原因就是吃太多高度加工的食物導致,且影響腸道健康、造成身體發炎反應、容易不小心吃過量熱量也過量,因此建議盡量選擇少加工的天然食物。延伸閱讀:.飯、湯、肉、菜先吃誰?營養師曝「正確用餐順序」吃飽又易瘦.營養師揭「15種湯麵熱量+避雷」指南!高血壓、痛風不能吃這些麵.減肥總失敗又復胖?「6招不復胖飲食法」照著做體重不會忽高忽低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9 養生.聰明飲食
大蒜、燕麥、魚油...「10種清血管食物」一次看!這樣吃有助預防血管硬化、降低膽固醇
我們的血管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慢慢的衰老,不僅會增加血管硬化、心腦血管疾病、血栓等疾病發生的機率,更可能導致中風等危險。而血管硬度是血管年齡的一個指標,想讓血管年輕化必須有效預防血管硬化,建議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除了少油少鹽,多吃以下10種食物,可以讓血管變得更年輕、更健康。10種讓血管年輕化食物1.魚油魚油中的EPA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血栓的功能,因此被譽為血管清道夫,針對心血管健康方面有許多助益,包括: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與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維持紅血球的完整性、降低血壓及血液的黏稠度、減少血小板凝集素的生成來對抗血栓等。2.冷壓橄欖油油脂是熱量的重要來源,若吃適量優良油脂,有保健功效,冷壓、未加工的橄欖油有益心血管,適量無汙染的魚及其油脂則對眼睛及腦部有助益,可相互搭配。3.莓果類莓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抗氧化物及花青素,也含有多量「食物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以幫助血管擴張以及溶解積聚在血管內的脂質斑塊,適度攝取藍莓、蔓越莓、草莓等莓果,有助於維持血管暢通,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4.酪梨酪梨好處多,能保護心血管、抗氧化、延長飽足感,所含的礦物質中以鉀、鎂都相當豐富。根據研究指出,每周吃2次以上酪梨,可以降低16%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可降低21%冠心病風險。5.大蒜大蒜是常用的香辛料,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可抗動脈粥狀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延緩老化,也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在防癌、抗氧化上也有很好的功效。6.燕麥燕麥含豐富的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β-glucan),依大量科學研究證實,每日攝取超過3公克以上β-聚葡萄糖(約60公克重的生燕麥片),可以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7.洋蔥洋蔥含有硫化物(二烯丙基硫醚)跟豐富的維生素C及槲皮素,能幫助提高血液流動,有助於降膽固醇、促進燃脂、抗氧化等效果,還能預防改善血栓、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疾病的效果,是很好的蔬菜。8.黑木耳黑木耳含有多種抗凝血物質,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於血管壁,使血液黏稠度降低,預防血栓形成,可減緩粥狀動脈硬化等疾病風險。9.水果蘋果、芭樂、香蕉等各種水果都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成分有助於避免膽固醇在血管內中堆積,能協助身體抗氧化跟抗發炎。10.綠茶綠茶含有大量的兒茶多酚、綠茶素,具有很好抗氧化力作用,可幫助減缓血糖上升、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脂、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健康,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護心飲食法12要點預防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改變也是飲食習慣,而護心飲食原則為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和得舒飲食(DASH diet)皆與降低冠心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有關,可有效預防血管硬化,多吃以下提到的食物有利於血管健康食物。地中海飲食.每日多攝取綠色蔬菜、水果、全穀物、堅果、豆類.少吃紅肉和甜食.使用橄欖油做為主要用油.每週至少吃2次魚貝類.適量攝取白瘦肉、乳製品、蛋.攝取足夠的水分.適度飲酒(紅酒)得舒飲食.選擇全穀根莖類.天天5+5蔬果.紅肉改白肉.選擇低脂奶.吃堅果、用好油看完以上介紹的10種幫助清血管的天然食物及護心飲食法,知道平日該怎麼吃才對你的血管跟心臟有益!想讓血管年輕化,有效預防血管硬化,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長期下來可以讓血管變得更年輕健康。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些茶助降血壓?研究曝只有3種茶有效.高膽固醇食物第一名,他吃到心肌梗塞!降血脂護心血管 譚敦慈教必吃4種食物
-
2023-08-17 醫療.泌尿腎臟
蔬菜先燙再炒、奶製品別碰…延緩腎衰竭,4大飲食禁忌必知
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血液中的含氮廢棄物、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都會進入血液,流經腎臟時,腎臟除了過濾血中毒素,還會幫助調節血壓、電解質、合成維生素D幫助骨質鈣化等,但如果腎臟受損,使過濾功能逐漸下降時,即所謂「腎衰竭」。若要延緩腎衰竭的進展,應掌握四大飲食原則。1.少鹽少糖 監測血壓血糖腎臟對血壓與血糖相當敏感,血壓高或血糖過高,腎臟衰竭的進程會加快,因此,有血壓、血糖問題的人,應積極監測血壓及血糖,力求飲食清淡,減少鹽分、調味料攝取,含糖精緻食物要少吃。2.足夠蛋白質 但不能過量蛋白質會產生含氮廢棄物,是由腎臟排除,因此,若攝取過量蛋白質,會加速腎臟衰竭。根據慢性腎衰竭的病程不同,建議蛋白質攝取量可控制在每公斤體重約0.6-0.8克,其中最好一半以上是來自高生理價蛋白質。例如:林先生60公斤,患慢性腎衰竭第三期,建議一日蛋白質攝取量應控制在36克。所謂高生理價蛋白質,是指含有人體必需胺基酸,吸收利用率佳的食物,如黃、黑豆製品(豆腐、豆干、豆漿、毛豆等)、動物性肉類,以及奶類、蛋類等。減少攝取品質不佳的蛋白質食物,如麵筋、麵腸、烤麩,以及各種堅果、豆類。3.注意磷攝取 避免奶製品腎衰竭的病人,因為腎臟過濾能力下降,吃進高磷的食物,可能會堆積在血中,造成高血磷症,出現皮膚搔癢、骨骼與血管方面問題。研究發現,若能將血磷維持在正常值的下限,有助延緩腎功能喪失的速度。日常飲食的高磷食物,如各式奶類、乾豆、全榖、內臟、加工製品,特別是奶類及其製品,不僅磷含量高,且吸收率非常高,因此,慢性腎衰竭病人應避免攝食牛奶、羊奶、奶粉,以及各種由奶類製成的加工品。4.防血鉀過高 蔬菜燙再炒慢性腎衰竭病患一旦發生尿液減少(每日少於1000cc),易血鉀過高,出現惡心、肌肉無力、手腳麻木、腹瀉、不規則心跳等症狀,若血液檢查發現鉀離子過高時,需依醫師或營養師建議,限制飲食中鉀離子攝取。高鉀食物來源,如肉汁、濃縮湯汁、運動飲料、雞精、各種果汁等;蔬菜則建議先汆燙,濾掉水分再炒過,可去掉大部分的鉀離子。【延伸閱讀】疾病百科/慢性腎臟病(慢腎)【延伸閱讀】:元氣網洗腎策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16 醫療.新陳代謝
空腹血糖總是破百,恐進入糖尿病前期!「做好10件事」能逆轉
在還沒有被確診為糖尿病之前,有一段時間叫做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於正常值,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階段。糖尿病前期的診斷通常是透過測量空腹血糖濃度或葡萄糖耐糖試驗來確定的,以下是常見的糖尿病前期診斷標準: 判斷糖尿病前期2方法1.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的空腹血糖通常在100毫克/分升(mg/dL)到125 mg/dL之間。2.葡萄糖耐糖試驗:在這個測試中,會先空腹飲用含有75克葡萄糖的水溶液,然後在2小時後測量血糖。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標準是2小時血糖在140 mg/dL到199 mg/dL之間。逆轉糖尿病前期10件事糖尿病前期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因為在這個階段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以幫助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包括透過健康飲食、適度的運動、減少體重、控制血壓和控制膽固醇等方式,來改善血糖控制,這些措施皆有助於延緩或預防糖尿病的發展。1.健康飲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選擇低糖、高纖維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穀物、瘦肉、魚類、堅果和豆類的攝取,並避免高糖食物、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2.控制體重:如果超重或肥胖,減輕體重可以幫助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3.定期運動:增加體力活動有助於降低血糖,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自行車或游泳。4.紓解壓力:長期壓力可能影響血糖,嘗試透過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鬆技巧來減輕壓力。5.充足睡眠:確保每晚都能有足夠的睡眠,有助於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6.限制飲酒:飲酒應適量飲用,因為過量飲酒可能會影響血糖控制。7.定期檢查血糖:按照醫師建議進行定期血糖監測,以確保血糖水平在正常範圍內。8.戒菸:吸菸可能加劇糖尿病風險,因此戒菸可以對改善健康狀況有積極影響。9.藥物治療:在一些情況下,醫師可能會考慮開處方藥物來幫助控制血糖,但這通常是在生活方式改變無法足夠控制血糖時考慮的選項。10.與醫師合作:固定回診,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個人化的治療建議。延伸閱讀:.糖尿病不能喝含糖飲料!盤點「8種糖友能喝飲料」,有助血糖控制.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控糖.糖尿病7大飲食禁忌!這些食物不要碰,進食3口訣有效減緩血糖上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6 醫療.消化系統
大便浮水上面是有問題?醫指出2種可能 3招助改善腸道健康
上完廁所後,你會觀察自己的大便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分享,近日診間遇到患者反應,最近大便都飄在馬桶水上,不知道這樣的狀況是否正常,因此擔心是不是生病、吃太少,導致大便太小才會飄起來。以下醫師解答,其實可以透過大便的「浮沉」的2種情況,解讀身體健康狀態。天莘聯合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粉絲頁發文表示,大便的「浮沉」狀態不同,主要是因為近日的飲食,而改變了糞便的組成,跟糞便的大小無直接關係。正常健康的糞便,有7~8成是水分、2~3成是食物殘渣與腸道細菌組成,因此糞便的密度會大於水,往往可沉入馬桶底。糞便漂浮水上的2種原因 陳威佑說明,若是大便飄浮在馬桶水上,可能代表以下2種情形: 糞便含有過多氣體 當糞便含有較多氣體時,密度就會低於水,使糞便飄浮在水中。而這些氣體通常來自於膳食纖維,由於膳食纖維在消化過程中容易產生較多氣體,因此經常食用高纖食物、素食者較容易發生此情形。此外,麩質、乳糖不耐症的人,如果攝取含有麩質或乳糖的食物,也會因為腸道無法充分消化、吸收這些成分,容易使糞便含有過多氣體而飄起來。 除了飲食之外,某些腸道疾病也可能導致糞便氣體過多。國際期刊《歐洲胃腸病學和肝髒病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的研究顯示,如果患有大腸激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人,也可能因為腸道無法正常消化、吸收,造成糞便氣體過多。因此,如果在調整了飲食後,還是持續排出飄浮糞便,建議要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糞便含有過多油脂 有些人的糞便不僅鬆散地浮在水上,還浮著一層油,此種情況則代表糞便含有過多油脂。糞便油脂量過高,除了是吃太油所引起,更要留意腸道對「脂肪」的消化與吸收功能,可能出現了問題。當人體攝取脂肪後,脂肪會藉由「乳糜化」過程,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甘油、三酸甘油脂,再提供人體使用。此時,如果有胰腺疾病、乳糜瀉、腸道菌感染的情形,就可能影響脂肪的消化與吸收,導致脂肪隨著糞便排出,並飄浮起來。糞便漂浮3招改善、預防疾病 陳威佑指出,由此可知,糞便的浮沉主要跟飲食、消化吸收功能息息相關。不過如果今天排出了飄浮的糞便,也提醒民眾先別太緊張,建議可以先這麼做:●先觀察當天吃了什麼:檢視當天有沒有攝取比較多的纖維質,或是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或豆製品、十字花科蔬菜、奶製品、麵包、油炸類食物、氣泡水。 ●暫時調整飲食內容,並觀察排便情形:平時可以先留意自己吃了哪些食物,肚子會容易脹氣。短時間內先減少食用這些食物,也觀察是否還會排出飄浮糞便。 ●視情況就醫檢查:正常情況下,只要調整飲食,1~2天內就能改善糞便浮沉狀況。但如果發現自己排出飄浮糞便超過2週,糞便有油膩、伴隨惡臭或顏色改變(呈現灰白色),則有可能是腸道菌感染、消化道疾病、或是肝、膽、胰臟疾病所引起,應儘早就醫檢查與治療。 陳威佑提醒,健康正常的糞便,通常會呈現橢圓形、咖啡色、軟硬適中的狀態,而且可沉入馬桶底。當然,偶爾吃大餐,或因環境、情況而改變飲食,會使糞便難以天天都如此完美。不過他仍建議民眾,還是可以時刻觀察糞便狀態,以調整飲食與日常作息,就能遠離許多腸道疾病。【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142.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10 醫療.新陳代謝
胰島素阻抗是什麼?胰島素阻抗有哪些症狀?可以吃什麼及不能吃什麼?
早在一個人被診斷患有2型糖尿病之前,身體就開始發生看不見的變化。這既是壞消息(沒有症狀意味著你不知道自己患有這種疾病),同時又是好消息(如果你面臨風險,你可以預防或延遲它)。最重要的看不見的變化之一,即發生在胰島素阻抗上。胰島素阻抗可以逆轉嗎?出現胰島素阻抗會有哪些症狀?胰島素阻抗可以吃什麼及不能吃什麼?以下為幾個常見問題的解答。什麼是胰島素?胰島素是一種由胰臟的胰腺分泌的荷爾蒙,可以幫助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肌肉、脂肪和肝臟的細胞,並在這些細胞中用作能量。葡萄糖來自你吃的食物。不過肝臟也會在需要時產生葡萄糖,例如當你禁食時。當進食後血糖升高時,胰腺會向血液中釋放胰島素,然後胰島素會降低血糖,使其保持在正常範圍內。正常情況下胰島素作用如下:.你吃的食物會分解成血糖。.血糖進入你的血液,向胰腺發出信號以釋放胰島素。.胰島素幫助血糖進入人體細胞,從而將其用作能量。.胰島素還向肝臟發出信號,儲存血糖以供以後使用。.血糖進入細胞,血液中的血糖下降,從而發出胰島素也下降的信號。.較低的胰島素濃度會提醒肝臟釋放儲存的血糖,因此即使你有一段時間沒有進食,也始終有能量可用。什麼是胰島素阻抗?由於多種原因,當你的肌肉、脂肪和肝細胞可能會對胰島素做出不適當的反應,這意味著它們無法有效地從你的血液中吸收或儲存葡萄糖,這就是胰島素抵抗。因此,你的胰腺會產生更多胰島素,以試圖克服不斷升高的血糖濃度,這稱為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只要你的胰腺能夠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克服細胞對胰島素的微弱反應,你的血糖濃度就會保持在健康範圍內。如果你的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產生抗性,就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高血糖),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導致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當胰島素阻抗發生時作用如下:.大量血糖進入血液。.胰腺分泌更多胰島素,將血糖輸送到細胞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不再對所有胰島素做出反應——它們已經產生了胰島素阻抗。.胰腺不斷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試圖讓細胞做出反應。.最終胰腺跟不上,血糖不斷升高。除了2型糖尿病之外,胰島素阻抗還與其他幾種疾病相關,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謝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延伸閱讀:糖尿病前期是可以改善!醫教你如何靠運動和飲食控制逆轉最後機會】胰島素阻抗和糖尿病有什麼區別?任何人都可能出現胰島素阻抗,無論發生的時間是暫時或長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性胰島素阻抗可能導致糖尿病前期,如果不治療或無法治療,則可能導致2型糖尿病。當你的血糖濃度高於正常但不足以診斷為糖尿病時,就會發生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通常發生在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胰島素阻抗的人身上。糖尿病前期可導致2型糖尿病,這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當你的胰腺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你的身體不能很好地使用胰島素(即胰島素阻抗)時,就會發生2型糖尿病,從而導致高血糖。胰島素阻抗如何影響身體?胰島素阻抗的發展通常會增加胰島素的產生(高胰島素血症),因此你的身體可以維持健康的血糖濃度。胰島素濃度升高會導致體重增加,進而使胰島素阻抗惡化。高胰島素血症還與以下情況有關:.三酸甘油酯濃度較高。.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胰島素抵抗也是代謝綜合徵的主要特徵,代謝症候群是一系列將腰部多餘脂肪和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疾病、中風和 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聯繫起來的特徵。出現胰島素阻抗會有哪些症狀?如果你有胰島素阻抗,但你的胰腺可以增加胰島素分泌以將血糖濃度保持在一定範圍內,那麼你不會出現任何症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胰島素阻抗的情況會變得更糟,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也會受損。最終,當你的胰腺不再能夠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克服時,將導致血糖升高(高血糖),這確實會引起症狀。高血糖的症狀包括:.口渴感增加。.頻繁排尿。.飢餓感增加。.視力模糊。.頭痛。.陰道和皮膚感染。.傷口和潰瘍癒合緩慢。導致胰島素阻抗的原因有哪些?關於胰島素阻抗到底是如何發展仍有待發現。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幾種使人或多或少發生胰島素阻抗的基因。此外,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有多種因素和條件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胰島素阻抗。科學家認為,體內脂肪過多和缺乏運動是導致胰島素阻抗的兩個主要因素。後天(即並非與生俱來)導致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包括:.體內脂肪過多:科學家認為肥胖,尤其是腹部和器官周圍的過多脂肪(內臟脂肪),是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依據專家建議,男性腰圍為40吋或以上、女性腰圍為35吋或以上與胰島素阻抗發生有關。.缺乏身體活動:運動使你的身體對胰島素更加敏感,並增強可以吸收血糖的肌肉。缺乏運動會產生相反的影響並導致胰島素阻抗。.飲食:高度加工、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和飽和脂肪的飲食與胰島素阻抗有關。.某些藥物:某些藥物可能會導致胰島素阻抗,包括類固醇、某些降血壓藥物、某些愛滋病毒治療藥物和某些精神藥物。【延伸閱讀:什麼時候運動最能有助控制血糖?研究揭糖尿病患最佳鍛煉時間】如何判斷胰島素阻抗及測試方式有哪些?胰島素阻抗很難診斷,因為沒有常規測試,只要你的胰腺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克服阻抗,你就不會出現任何症狀。由於沒有單一測試可以直接診斷胰島素抵抗,因此醫師在評估胰島素阻抗時會考慮幾個因素,包括:.病史。.家族史。.體檢。.體徵和症狀。.檢測結果。你的醫師可能會要求進行以下血液檢查來診斷胰島素阻抗和/或糖尿病前期或者是糖尿病:.血糖:空腹血糖(FPG)可用於篩查、診斷和/或監測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糖化血色素A1c(A1c):測試你過去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濃度。.血脂檢查:測量血液中特定血脂,例如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你的醫師也可能會安排一些測試來幫助診斷與胰島素阻抗相關的其他疾病,例如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如何治療胰島素阻抗?由於並非所有導致胰島素阻抗的因素都可以治療,例如遺傳因素和年齡,因此改變生活方式是胰島素阻抗的主要治療方法。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健康飲食:避免攝入過量的碳水化合物(這會刺激過量的胰島素產生)並減少不健康的脂肪、糖、紅肉和加工澱粉。相反地,建議吃全食飲食,包括更多的蔬菜、水果、全穀物、魚和瘦肉家禽。.運動:定期進行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增加葡萄糖能量的使用並提高肌肉胰島素敏感性。.減輕多餘的體重:嘗試減輕多餘的體重以嘗試治療胰島素阻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濃度。.降低血壓。.降低三酸甘油脂和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胰島素阻抗需要吃藥嗎?目前沒有專門治療胰島素阻抗的藥物,但你的醫師可能會開出藥物來治療共存疾病。包括:.降血壓藥物。.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他汀類藥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胰島素阻抗可以恢復嗎?形成胰島素阻抗有多種原因和影響因素。雖然生活方式的改變,例如健康飲食、定期鍛煉和減肥,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並降低胰島素阻抗,但並非所有原因都是可逆的。胰島素阻抗可以吃什麼及不能吃什麼?一般來說,吃低血糖指數到中等血糖指數的食物,並限制高血糖指數的食物可以幫助你逆轉和/或控制胰島素阻抗。吃含纖維的食物還有助於調節血糖濃度,因為你的身體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纖維,這意味著你的血糖不會飆升太多。血糖指數(GI)是一種測量方法,根據碳水化合物對血糖濃度的影響程度對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進行排名。血糖指數基金會(GIF)將食物的GI分為低、中或高,一般以純葡萄糖為100作為參考基準:.低GI:55或更低。.中等 GI:56–69。.高GI:70或更高。高GI食物通常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和/或糖,纖維含量低甚至不含。低GI食物通常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纖維含量較高。高GI食物的例子包括:.白麵包。.馬鈴薯。.早餐麥片。.蛋糕和餅乾。.水果如西瓜、棗子等。低GI食物的例子包括:.豆類和豆類。.蘋果和漿果類水果。.非澱粉類蔬菜,如蘆筍、花椰菜和綠葉蔬菜。.堅果。.奶製品、魚和肉。【資料來源】.NIH:Insulin Resistance & Prediabetes.CDC:Insulin Resistance and Diabetes.Cleveland Clinic:Insulin Resistance
-
2023-08-07 養生.運動健身
減重不挨餓也能健康瘦!中醫師親授最佳甩油秘訣 無痛成功減重30kg
現代社會,維持身材又能吃得飽,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但是很多人對於減肥常常感到困擾,不知該從何開始。然而,吃好吃滿也能瘦,中醫師為我們揭示了一些最佳甩油秘訣,讓我們在無痛的過程中成功減重。編輯推薦為什麼一直瘦不下來?營養師:五個好習慣教你遠離惱人難消的內臟脂肪彩虹餐盤🌈減醣料理之辣炒彩蔬雞丁酒糟性皮膚洗臉就痛、產後胖40公斤 超強媽媽靠兩招甩肉、還開了自己的美妝品牌!影片中提及的飲食211法則,即是「哈佛餐盤」,蔬菜、蛋白質、全穀類等2:1:1比例。選擇多種蔬菜,蔬菜至少占1/2;蛋白質比例略多於1/4,選擇海鮮、雞肉、瘦肉,紅肉包括牛、豬、羊等、避免培根、香腸加工品攝取;需特別注意的是,除了常見的黃豆之外,大部分的豆類都屬於澱粉。最後是澱粉,略少於1/4,玉米吐司等少量吃,避免米血、甜不辣等加工品。阿信醫師也說道,飲食的順序最重要,在生理代謝學上來講,先吃進蛋白質,透過蛋白質酵素作用使胺基酸分解,可有效刺激胰島細胞分泌出升糖素,告訴我們的身體現在需要血糖來幫忙代謝、平衡血糖,不僅在吃東西不會造成身體負擔,還可以有效分解肝醣、酯肪。所以建議大家吃飯前先喝水,喝完後先吃蛋白質。如果不小心吃多了,阿信醫師也建議大家,每周3天,30分鐘,心跳130下的強度運動時間,可以有效幫助我們代謝身體,讓酯肪不囤積,才是長久的代謝控制。而代謝控制也不要太有負擔,如遇到困難也建議諮詢專業醫師。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身材,還想知道更多健康減酯的知識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為什麼一直瘦不下來?營養師:五個好習慣教你遠離惱人難消的內臟脂肪彩虹餐盤🌈減醣料理之辣炒彩蔬雞丁酒糟性皮膚洗臉就痛、產後胖40公斤 超強媽媽靠兩招甩肉、還開了自己的美妝品牌!「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08-06 養生.聰明飲食
富含蛋白質及不同營養素 世界最長壽藍區居民最常吃這類食物
百歲人瑞在全球五個「藍區」(blue zones)中並不罕見,儘管這些地區橫跨美、歐、亞洲,但居民都有類似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而豆類便是他們飲食中的奧祕,其大量蛋白質、豐富營養成分都是延年益壽的祕訣。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五個藍區分別是加州羅馬琳達市(Loma Linda)、希臘伊卡里亞島(Ikaria)、日本沖繩、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市(Nicoya)、義大利薩丁尼亞島(Sardinia)。健康提倡機構藍區(Blue Zones)創辦人布特納(Dan Buettner)表示,鷹嘴豆和蠶豆是薩丁尼亞島居民每天都會吃到的豆子。布特納指出,每種豆子富含的營養成分都不同,因此最好是多吃各種豆子。如紅豆含有較多纖維、蠶豆含葉黃素、黑色和深色腰豆富含鉀、鷹嘴豆含有大量鎂。布特納表示,豆類還富含植物蛋白,比動物蛋白營養更豐富、熱量更少,且將豆類搭配全穀就能吃到構成完整蛋白質的所有胺基酸,近似於肉類胺基酸。他又說,只有5%到10%的美國人攝取足夠纖維,而纖維可以帶來健康的腸道微生物、強化免疫功能、減少發炎。2001年研究發現,每周吃四次豆類可使心臟病發機率減少22%。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市,人們常吃的豆泥飯(Gallo Pinto)則用黑豆或紅豆烹飪。布特納指出,這道菜除了豆子,使用隔夜飯也是健康的原因之一。「這很有趣,米飯隔夜後會產生抗性澱粉,身體吸收的速度比較慢,所以血糖不會快速飆高。」而紫薯雖然歷來被認為是沖繩人的長壽主食,但布特納說第二重要的食物是大豆。「沖繩人通常每餐都有豆腐,就像他們的麵包一樣:一早的味噌湯就有大量豆腐塊。」除了健康,布特納指出豆類的另一益處是價格便宜。不過大家常對吃完豆類後脹氣放屁的情況敬而遠之,布特納建議由少到多,從一天數匙在兩周後逐漸增加到一天一杯,屆時腸道中的好菌及微生物已經養成,吃豆類就能完全不脹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6 養生.聰明飲食
鮭魚+咖哩抗發炎加倍 營養師推薦這些食物一起吃保健功效更強
有些食物搭配著一起吃,不同營養成分會相互合作產生加乘效應,讓保健效果加倍,稱為「食物協同作用(Food Synergy)」。以下是營養師推薦「一起吃更營養」的食物名單。鮭魚和咖哩食物協同作用:Omega-3 + 薑黃素功效:減少體內發炎,發炎是所有慢性病的根源不只是鮭魚,只要是含優質脂肪的魚類如沙丁魚、鯖魚等,都富含Omega-3,與富含薑黃素的咖哩一起食用,可以放大單獨吃其中一種食物的抗發炎作用,降低包括心臟病在內的許多慢性疾病風險。杏仁和漿果食物協同作用:類黃酮+維生素C功效:有利心臟健康杏仁含有類黃酮,是體內強大的抗氧化劑,結合漿果等食物中的維生素C,這種組合已被證實有助減低密度膽固醇的氧化。低密度膽固醇氧化被視為心臟病發展的關鍵因素。番茄和橄欖油食物協同作用:茄紅素+橄欖油功效:維護心臟、攝護腺健康茄紅素是強大的抗氧化劑,與降低心臟病風險、改善前列腺健康相關。而番茄是茄紅素的良好來源,與橄欖油等優質脂肪結合,有助於人體吸收。橄欖油也可增加高密度膽固醇,且能幫助吸收番茄中的維生素A。優格與香蕉食物協同作用:益生菌+益生元功效:維持腸道與骨骼健康腸道健康與免疫力相關,保持腸道菌叢平衡對整體健康非常重要,攝取優格等富含益生菌的飲品可增加腸道益菌,同時搭配香蕉做為益生元(益生菌的食物),這些難消化的纖維會被腸道中的益菌發酵,有利其存活與繁殖。蘋果和菠菜食物協同作用:類黃酮+膳食中的硝酸鹽功效:維護認知功能、改善情緒蘋果富含類黃酮,綠葉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等則富含硝酸鹽。研究顯示,類黃酮和硝酸鹽的結合,可以改善認知和情緒。黑胡椒和薑黃食物協同作用:胡椒鹼+薑黃素功效:保護關節健康薑黃中所含的活性成分薑黃素,已有廣泛研究證實其抗發炎特性。薑黃素在體內不容易被吸收,但與黑胡椒一起食用時,可增進其吸收力,其中的功臣就是胡椒鹼。黑豆和紅辣椒 (或紅色甜椒)食物協同作用:鐵+維生素C功效:改善缺鐵性貧血多數成年女性在飲食中未獲得足夠的鐵質,尤其以植物性飲食為主的女性。來自植物的非血紅素鐵不易被人體吸收,但如果加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增進其吸收力。鐵的植物來源包含豆類、深綠色蔬菜、堅果等;辣椒和紅色甜椒則是豐富的維生素C來源。大蒜和蜂蜜食物協同作用:酚類+蜂蜜功效:對抗上呼吸道感染大蒜和蜂蜜被視為有獨特的抗菌作用,將兩種食物結合使用,可能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替代療法。黑葡萄和洋蔥食物協同作用:多酚+洋蔥功效:維護心臟健康、改善血壓與循環黑葡萄富含多酚和抗氧化劑,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經系統疾病。與洋蔥一起食用,能抑制血栓、促進心血管健康。研究指出,這種組合是透過改善循環來保護心血管。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4 癌症.攝護腺癌
每2到3年都做全身健檢,怎麼還會得到攝護腺癌?醫曝漏掉「這項」關鍵檢查很致命
據統計,台灣男性平均壽命比女性少6到7歲,攝護腺疾病、性功能障礙、性病是常見危害台灣男性健康的疾病。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建綸說,美國攝護腺癌患者7成是早期患者,台灣則是7成屬於晚期,台灣男性接受自費健檢比例雖高,但多數沒有檢測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一查才知健檢包套幾乎沒這項目,讓台灣男性深陷攝護腺癌危機。攝護腺癌位居台灣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第五位,每年約7100多名新診斷患者,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口35.83人。陳建綸表示,美國攝護腺癌患者,屬於第一期、第二期約為70%,第三期、第四期約30%,台灣數據則完全相反。「幾乎每2到3年做一次全身健檢,怎麼還會得到攝護腺癌?」陳建綸指出,台灣男性多數不知道什麼是PSA指數,確診攝護腺癌前,幾乎從未驗過PSA,不少患者常會反應「幾乎每2到3年做一次全身健檢,怎麼還會得到攝護腺癌?」原因是常規的男性健檢套餐中,根本沒包含檢測PSA。抽血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存在於腺體上皮細胞中,當發生癌病變時,會增加滲漏進血中的量而使血中濃度上升。PSA正常值在0至4毫微克/毫升(ng/ml),如果PSA超過正常值,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增加。以60歲男性為例,PSA通常在4毫微克/毫升( ng/ml)以內,若數值高於4,在4到10毫微克/毫升間,罹患攝護腺癌機率則增高20%至24%。早期攝護腺癌大多沒有症狀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許兆畬說,早期攝護腺癌大多沒有症狀,僅部分患者因攝護腺肥大引起尿道阻塞、頻尿、血尿等,才可能及早被發現,若攝護腺癌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以治癒。但近40年來,台灣攝護腺癌發生率增加約70倍、死亡率增加20倍,因此需格外被關注。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長庚醫院四大院區、童綜合醫院、國軍台中總醫院、花蓮慈濟等聯合舉辦「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一路發」關懷月活動,積極推廣PSA檢測。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說,除了攝護腺癌,男性的泌尿疾病盛行率也愈來愈高。像男性結石發生率高於女性,其中男性達14%、女性僅4%。40歲以上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盛行率約17.7%,推估有近百萬病人,只有一成多願意就醫,其中90%是看泌尿科,剩餘一成則是尋求民俗療法,馮思中呼籲,男性千萬不要恥於就醫,及早介入治療才有機會改善,預防疾病惡化。攝護腺癌如何預防?1.定期健康檢查、直腸指診、抽血篩檢(前列腺特異抗原 PSA),以期早期發現及早診斷治療,尤其是老年人在健康檢查時,應特別注意前列腺情況。2.控制飲食中蛋白質、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多食用豆類食品和蔬菜,尤其是番茄、橘子等,可以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3.食物中攝入足量的硒,人體血液中硒濃度高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機率會低至4~5倍。4.規律性行為,能減低前列腺癌風險。疾病百科/攝護腺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9 醫療.心臟血管
預防高血壓怎麼吃?哪些人是高危險群?「6飲食原則+5大類食物」遠離心血管疾病
「沉默殺手」高血壓,指的是靜止狀態時所測得的血壓持續地高於或等於140(收縮壓)或90(舒張壓)mmHg,與國人十大死因中的腦血管疾病(第二名)、心臟病(第三名)及腎臟病(排名六至八名)密切相關。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更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血壓愈高產生併發症的機率愈大,對民眾健康將造成威脅。 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壓?高血壓並非老人專利,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引發的成因包括,情緒壓力、體重過重、遺傳、攝取過多鹽分與酒類、缺乏適量運動、環境因素等,都可能使體內血壓增高,引起原發性高血壓。而三十歲以前發病者,半數與家族遺傳有關。1.父母其中一方具有高血壓病史者,受遺傳而發病的機率極高。2.體質對鈉較敏感,或交感神經較敏感的人。3.體重嚴重超重者,尤指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三十的人。4.個性過於急躁、完美主義、不服輸等內心壓力大的人。5.習慣吃外食或速食,攝取過多鹽分、味精的人。6.本身患有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7.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的人。8.經常抽菸或過度飲酒的人。9.老年族群或血管嚴重老化的人。10.五十歲以前,發生率男性高於女性,50歲以後,女性高於男性,可能與女性更年期有關。高血壓的6種飲食原則高血壓的飲食原則為低鈉搭配得舒飲食,減少鈉的攝取,可以減少水份的蓄積,降低心臟的工作負擔,得舒飲食則是透過增加鉀、鎂、鈣及膳食纖維,同時降低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有助於高血壓的預防、治療及延緩併發症的發生。1.飲食攝取要均衡。2.避免吃入過多的調味料。例如:減少食用湯汁;外食者可準備開水沖淡食物裡的調味料。可要求餐廳不加鹽、味精或含鹽的調味料;避免選擇醃、燻、醬、滷、漬等烹調方式的食物。3.限制含鹽調味料的使用,含鈉量高的調味品必須按飲食計畫使用,如:鹽、醬油、味精等。4.減少加工產品及烘培食品的攝取,如:各類罐頭、麵線、油麵、麵包、糕餅、餅乾、魚肉加工製品、醃製蔬菜、蜜餞等。5.多利用營養標示了解食物的含鈉量。6.食用市售的低鈉調味品如低鈉鹽及低鈉醬油時,需按營養師指示使用。且因其鉀含量甚高,不適於腎臟病患者。 預防高血壓多吃5大類食物想預防高血壓,平日可多吃富含5大類營養素的天然食物:1.富含鉀的食物現代人飲食習慣重口味,很容易吃下過量的鈉,會使血管張力增加而血壓升高,而鉀是細胞內含量最高的礦物質,有排鈉離子的作用,能幫助身體把多餘的鈉與水分排出及使血管平滑肌放鬆,有利於降低血壓,多吃高鉀蔬菜跟高鉀水果皆能幫助攝取足夠鉀。根據國健署發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指示,每日應攝取鉀達2500~2800豪克。→建議食物:蕃茄、山藥、菠菜、地瓜葉、香蕉、奇異果、桃子、香瓜等。2.富含鎂的食物鎂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元素,具有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動此外,鎂也是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剋星,有助於防治中風、冠心病和糖尿病。多吃深色綠葉蔬菜、豆類、全穀類,適量進食果仁和瘦肉等皆能幫助攝取足夠的鎂。依據國健署建議,我們每天應攝取320~380毫克的鎂。→建議食物:深綠色蔬菜、米與麥類、南瓜、豆類、堅果、種子、魚類、肉類等。3.富含鈣質的食物鈣能使血管周圍的平滑肌鬆弛,當缺乏鈣質,會引起全身阻力血管的平滑肌細胞收縮增強,加大血管阻力。另外,血液鈣離子的變化還可能對動脈硬化的形成有促進作用,這些因素都可能與高血壓的發生有關。乳酪、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及深綠色蔬菜和豆製品,是平常最易取得的高鈣食物。依據國健署建議,我們每日應攝取的鈣質應達1000毫克。→建議食物:脫脂奶或低脂奶類、豆乾、黑芝麻、深綠色蔬菜、海菜類、帶骨的小魚、高麗菜等。4.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能幫助膽固醇、鈉的排除,延緩醣類在腸道的吸收,調節血液中胰島素的濃度在正常範圍,避免高血糖與高血膽固醇造成血管提前硬化,降低血管發生粥狀硬化的風險。蔬果當中的大量纖維素與多醣體是最常見的膳食纖維來源,國健署建議每天應攝取膳食纖維量達25-35公克。→建議食物:蔬菜、水果、全穀根莖類,像是燕麥、黑木耳、白蘿蔔、地瓜等。5.富含不飽和脂肪優質油脂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血壓、幫助身體對抗發炎,能降低患上冠心病的風險,保持血管暢通。建議多攝取堅果類食物(每日10g)、各種植物油,日常烹煮以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葵花油等植物油為主要烹調用油,取代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脂。→建議食物:種子堅果跟植物油,像是芝麻、杏仁、松子、葵花油、橄欖油等。看完以上高血壓的飲食原則及建議食物,知道該怎麼吃才可以預防高血壓及護心了嗎。若你符合上列舉的高血壓高危險群,平日的飲食務必多加注意,才不會被「沉默殺手」悄悄找上門!延伸閱讀:.高血壓可喝咖啡?喝咖啡血壓會升高?6關鍵問題了解血壓與咖啡關連.糖尿病不能喝含糖飲料!盤點「8種糖友能喝飲料」,有助血糖控制.高血壓可以健身嗎?高血壓患者運動時出現哪些症狀應留意?參考資料:.元氣網-高血壓疾病百科.國泰綜合醫院-高血壓飲食.國民健康署-高血壓相關疾病為我國重大死因.嘉義基督教醫院-高血壓飲食原則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得舒飲食教你輕鬆對抗三高
-
2023-07-27 養生.抗老養生
越早施行效益越高!研究曝8個健康習慣最多可以讓你長壽24年
養成良好生習慣對健康生活確實有助益!一項在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ASN)年會上發表的觀察性研究顯示,如果在中年時養成生活習慣,可能會延長個人的壽命長達20多年。以下為研究表明可能會顯著延長壽命的習慣:.保持身體活躍.不吸菸.管理壓力.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經常過量飲酒.保持良好的睡眠.擁有積極的社會關係.沒有鴉片類藥物成癮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百萬退伍軍人計畫超過70萬名參與者的醫療紀錄和問卷調查數據,這是一個以超過100萬美國退伍軍人為中心的健康研究計畫,旨在幫助研究人員研究基因、生活方式、軍事經歷和暴露對健康和福祉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與沒有這些習慣的人相比,在40歲之前養成所有八種習慣將使男性平均壽命延長24年,女性平均壽命延長21年。退伍軍人事務部健康科學專家Xuan-Mai T. Nguyen表示,該研究結果指出,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公共衛生和個人健康都很重要。越早越好,但即使你只在40多歲、50多歲或60多歲時做出微小的改變,它仍然是有益的。總體而言,體力活動不足、鴉片類藥物使用和吸菸對壽命的影響最大,與死亡風險增加約30之45%相關。其次為壓力、酗酒、不良飲食和不良睡眠等因素,均與死亡風險增加約20%相關。缺乏積極的社會關係是八種習慣最小的因素。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強調了生活方式因素在導致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中的作用,這些疾病會導致過早殘疾和死亡。研究結果還有助於量化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人們降低患此類疾病的風險並延長壽命。因此,研究人員強調,隨著年齡的增長,採用八種健康生活方式因素所帶來的預期壽命預期增長略有減少,但仍然顯著,這意味著在老年時採取更健康的習慣仍然可以幫助你延長壽命。Nguyen表示,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永遠不會太晚。儘管該研究並未明確證明這些習慣可以延長壽命,但其研究結果與越來越多的研究相一致,這些研究強調生活方式因素在慢性病和過早死亡中的作用。例如2022年一項研究表明,包含更多豆類、全穀物和堅果的健康飲食可以延長壽命13年,而地中海飲食和低脂飲食被認為對改善心臟健康和預防過早死亡最有效。另外有證據顯示,規律運動可以降低患心臟病、肥胖、癌症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資料來源】.These Eight Habits Could Lengthen Your Life by Decades.These 8 habits could add up to 24 years to your life, study says.8 Healthy Habits for a Longer Life
-
2023-07-16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不是豆類,為何會有黃麴毒素?教授教如何避免咖啡受汙染
我在2023-7-10發表咖啡豆是豆類★黑咖啡含澱粉/會升血糖★醫生說的,其中有這麼一句話:「把咖啡豆說成是豆類,就好比是錯把王菲當張飛」。兩天後讀者longlion回應:咖啡非豆類,為何網路常寫黃麮毒素的問題?首先,「黃麮毒素」應該是「黃麴毒素」才對。再來,這位讀者顯然認為只有豆類才會有黃麴毒素。那,我就先請大家看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提供的資訊:「黃麴毒素存在於玉米、花生、棉籽和堅果等農作物上。」接下來我請大家看四篇論文(2016年那篇是出自台灣衛福部):2013年: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B1 Levels in Organic Spices and Herbs(有機香料和香草中黃麴毒素 B1 含量的測定)。從土耳其的有機市場和有機商店中隨機挑選了 93 種有機香料和 37 種有機草藥。在 58 種有機香料和 32 種有機藥草樣品中檢測到黃麴毒素B1。2016年:Mycotoxin monitoring for commercial foodstuffs in Taiwan(台灣商業食品黴菌毒素監測)。2012 年至 2013 年間,共採集了來自 9 個不同食品類別的 712 個樣本。……我們發現 689 個樣本(96.8%)符合衛生福利部製定的規定。四種花生糖產品、一種花生粉產品、一種開心果產品、一種花椒產品和一種薏苡仁產品中發現了黃麴毒素。2019年:Aflatoxins in Food and Feed: An Overview on Prevalence, Detec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食品和飼料中的黃麴毒素:流行率、檢測和控制策略概述)。花生、小米、芝麻、玉米、小麥、大米、無花果、香料和可可等食品和飼料中因收穫前和收穫後條件下的真菌感染而受到黃麴毒素汙染。除了這些食品外,花生醬、食用油和化妝品等商業產品也據報導受到黃麴毒素汙染。2021年:Aflatoxin contamination in food crops: causes,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a review(糧食作物中的黃麴毒素汙染:原因、檢測和管理:綜述)。黃麴毒素汙染多種食品,包括穀物(玉米、高粱、珍珠粟、大米和小麥)、油籽(花生 、大豆、向日葵、和棉花)、香料(辣椒、黑胡椒、薑黃、香菜和生薑)、堅果(杏仁、巴西堅果、開心果、核桃和椰子)、山藥和各種奶製品。從上面這些資訊就可看出,黃麴毒素並非只有豆類才有。不過,這些資訊都沒提起咖啡。所以,接下來我就請大家看有關咖啡的論文。2002年:Incidence, level, and behavior of aflatoxins during coffee bean roasting and decaffeination(咖啡豆烘焙和脫咖啡因過程中黃麴毒素的發生率、水平和行為)。76.5% 和 54.6% 的感染樣本中檢測出黃麴毒素,生咖啡豆和研磨烘焙咖啡豆的平均含量分別為 4.28 微克/公斤和 2.85 微克/公斤。 事實證明,烘焙可以降低生咖啡豆中黃麴毒素的濃度。根據烘焙類型和溫度,黃麴毒素含量降低約 42.2-55.9%。在脫咖啡因的生咖啡豆(24.29 微克/千克)和烘焙咖啡豆(16.00 微克/千克)中檢測到黃麴毒素含量最高。2020年: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s in coffee by means of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luorescence detector and fungi isolation(超高效液相色譜-熒光檢測器及真菌分離法測定咖啡中黃麴毒素)。色譜部分結果表明,大部分採集的咖啡樣品中不存在黃麴毒素汙染。2021年:Prevalence of toxigenic fungi and mycotoxins in Arabic coffee (Coffea arabica): Protective role of traditional coffee roasting, brewing and bacterial volatiles(阿拉伯咖啡(Coffea arabica)中產毒真菌和黴菌毒素的流行:傳統咖啡烘焙、沖泡和細菌揮發物的保護作用)。市售咖啡樣品普遍受到赭麴毒素和黃麴毒素的汙染,烘焙咖啡和速溶咖啡的汙染程度顯著高於歐盟允許的赭麴毒素限量。2022年:Multi-mycotoxin determination in coffee beans marketed in Tunisia and the associated dietary exposure assessment(突尼西亞銷售的咖啡豆中多種黴菌毒素的測定及相關的膳食暴露評估)。咖啡是一種極易受到黴菌毒素汙染的農產品。本研究利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評估了突尼西亞不同類型咖啡樣品(共100件)中 17 種黴菌毒素的天然存在情況。結果表明,所有分析樣品均受到至少一種黴菌毒素的汙染。95 個樣本檢出藤毒素,7 個樣本檢出黃麴毒素 B1 ,和18 個樣本檢出赭麴毒素。最後我請大家看兩篇相關論文:1992年:The effect of roasting on the fate of aflatoxin B1 in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green coffee beans(烘焙對人工汙染的生咖啡豆中黃麴毒素 B1 去向的影響)。淺度烘焙咖啡的毒素破壞率高達 93%,深度烘焙咖啡的毒素破壞率高達 99%,電烘焙淺度和深度烘焙咖啡的毒素破壞率高達 100%。2016年:Coffe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of eleve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咖啡攝入量與肝細胞癌風險:十一項流行病學研究的薈萃分析)。咖啡中含有的一些化合物可以降低黃麴毒素B1在體外的遺傳毒性,降低某些致癌物質造成的損害。……這項薈萃分析的結果通過定量證據進一步證實了咖啡攝入量與肝細胞癌風險之間的負相關性。對健康人群和慢性肝病患者均有保護作用,食用還可預防肝硬化的發展。總之,食品是否會受到黃麴毒素汙染是跟豆不豆類無關。只要是購買合法、在保存期限內的食品(包括咖啡)、又正確儲藏(避免高濕度、高溫度),就不用擔心黃麴毒素汙染。原文:咖啡不是豆類,為何會有黃麴毒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3 癌症.飲食與癌症
預防癌症到底該怎麼吃?針對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的防癌食材一次看
擔心癌症上身嗎?台灣十大死因中,癌症已連續超過40年名列頭號殺手,若想遠離癌症,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可或缺,但我們可以吃些什麼來預防癌症?而針對前幾大癌症的高風險族群,如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等,又可以怎麼挑選適合的「防癌食物」?想預防肺癌請吃...一般會認為白色食物像是糖、鹽、麵粉等吃多容易有害健康。然而,白色水果、蔬菜這類的白色食物對於患有肺部或支氣管等疾病的人,則是有很大的益處。1.白色蔬果白色食物中所含的花黃素(anthoxanthine)具有溫熱性質,可緩解咳嗽、去痰。白色蔬果包括桔梗、蘿蔔、洋蔥、黃豆芽、梨子等,但因花黃素易溶解於水中,快速清洗後,最好在短時間內做好料理,避免浸泡在水中過久。2.優格《美國醫學會腫瘤期刊(JAMA Oncology)》中的一項研究發現,常吃優格或喝優酪乳和沒有攝食的人相比,罹患肺癌風險比較低。3.綠茶發表在美國癌症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Cancer)的研究發現,每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人,可以降低肺癌的風險。4.全穀類、糙米維生素B可降低肺癌的風險,B群存在於全穀類、魚、瘦肉、雞蛋裡。糙米富含礦物質硒和維生素E ,可以增進肺部健康。5.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和其他十字花科的蔬菜可以預防肺癌和改善阻塞性肺炎和氣喘的症狀。6.胡蘿蔔、紅紫色蔬菜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可以預防肺癌,包括胡蘿蔔、各式紅紫色的蔬菜如紫色高麗菜、茄子等。想預防肝癌請吃...肝病最主要的原因來自肝炎,當肝臟負擔過荷導致發炎,B型肝炎、C型肝炎持續超過半年,可能造成肝臟纖維化、壞死、肝功能異常,甚至肝硬化,有極高可能導致肝癌。另外高風險群也包括家族史、抽菸飲酒、糖尿病患者、肥胖以及生活作息不佳者。另外除了肝炎,近幾年也有一個危險因子逐年上升,那就是「脂肪肝」。脂肪肝其實不是油或脂肪吃太多才會有,愛喝酒、愛吃甜食或喝含糖飲料、減肥不當的人,也會使得身體營養不良、不均衡,讓脂肪在肝臟堆積。目前醫學上雖然沒有研究證明哪些食物可以預防肝癌,但以下列舉對保護肝臟有幫助的食物:1.優質脂肪健康的脂肪攝取可以支持細胞生長和保護器官,包括橄欖油、芥花籽油、酪梨、堅果類、瓜子類、魚類等。2.燕麥燕麥是增加膳食纖維的好方法,膳食纖維對維持良好消化至為重要。此外,燕麥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β - 葡聚醣可以對抗發炎、幫助調節免疫系統,在針對小白鼠所做的實驗,燕麥中的 β - 葡聚醣可以幫助減少肝臟所儲存的脂肪,也對保護肝臟有所幫助。3.大蒜有研究發現,蒜素目前已被證實可以防止腫瘤增生、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但要注意,加熱之後會降低蒜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最好能將生蒜切薄片或拍碎後,放置常溫中10分鐘,讓空氣與之接觸,能讓蒜中的蒜胺酸、蒜酶轉化為蒜素,提高抗癌效用。4.葡萄和莓果類食物葡萄和莓果類食物是白藜蘆醇的理想來源,白藜蘆醇在細胞和動物研究中,證實具有抗胰臟癌的效果,可以壓抑癌細胞的生長、加速癌細胞死亡,另外莓果類食物也含有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有助預防癌症。5.咖啡咖啡之所以能減輕肝病惡化,據推論可能是喝咖啡較不會罹患糖尿病,而糖尿病與肝病,如脂肪肝息息相關;也有推論是咖啡能夠減輕人體內的發炎反應,和緩肝臟發炎,因此能夠減少肝臟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發生。第3種推論則是咖啡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減輕對肝臟的損害。想預防大腸癌請吃...大腸癌發生的原因之一,有不良的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建議可從改善飲食著手,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促進排便,幫助腸道蠕動,減少食物停留腸道過久,而引發不好的變質機率。推薦以下幾種防癌食物:1.富含 Omega-3 的魚類營養師劉怡里指出,「魚類」如秋刀魚、鯖魚、虱目魚,皆含有豐富Omega-3脂肪酸,有抑制發炎的功效,其中秋刀魚的Omega-3含量高且價格便宜,加上此魚種屬於小型的深海魚,食用起來也很安全。不過秋刀魚內臟油脂含量高,建議避免攝取。2.番茄含有豐富β胡蘿蔔素的「番茄」,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尤其煮熟、加了油進去的番茄,β胡蘿蔔素吸收更高。若不敢吃番茄的人也可以用地瓜葉、南瓜替代。3.燕麥或薏仁燕麥和薏仁都有黏黏滑滑的口感,具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幫助排便。4.豆類食物豆類食物中含有葉酸,具有修復的功能,若大腸癌病人痊癒,在事後預防也可以多攝取豆腐或豆干、豆皮(非油炸)等食物,補充葉酸。5.綠茶、薑黃「薑黃」有抑制發炎的功效,若不喜歡薑黃,也可以選擇以「綠茶」取代,咖啡因沒那麼高,一天可喝2杯。另外,想預防大腸癌要盡量避免這兩類食物:1.加工重組的食物加工重組的食物缺乏自然養分,雖然可以充飢,但長久攝取下來,身體的營養會變得不均衡。過多的紅肉攝取,會代謝出許多硫化物,破壞大腸中的生態,造成壞菌繁殖較快、益生菌不足。而非天然成分的奶茶、人造奶油等食物,會累積許多壞油脂在血管內,造成病變,同時破壞腸道修復,導致黏膜被破壞,長期發炎的腸道就有癌化、長瘜肉的可能。2.太過冰冷的食物冰冷的食物易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風險、病變,影響消化,不利於油脂的吸收,雖然身體會自行調節體溫,但太常吃冰冷的食物還是會影響消化的能力,建議不要太常吃。想預防乳癌請吃...有許多因素會導致乳癌,其中一個常見因素就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健康的飲食雖然無法神奇地治癒乳癌,但根據研究,還是有些食物能有助降低罹患乳癌發生的機率。1.海藻類食物哈佛大學公衛研究人員指出,餵食海帶的老鼠比不吃者,產生乳癌的比率較低。同樣的,日本婦女罹患乳癌的比率是美國的1/3,也可能是因海帶吃得多的關係。海帶、綠藻含葉綠素,具抗癌作用,而它所含的維生素C及類胡蘿蔔素也可對抗自由基。2.大豆食物多吃如豆腐、味噌等大豆食物,大豆含genistein,為一種天然的植物性動情激素,能和乳房接受器結合,而減少乳房細胞接受器和致癌型式的動情激素結合。另外素食者也比一般人罹患乳癌的機率低,這可能與她們體內「脫氫異雄固酮(DHEA)」的值較高有關。DHEA全名為「脫氫異雄固酮」(dyhydroe-piandrosterone),是人體內最多的固醇類荷爾蒙,能夠轉換為男、女性五十種以上的荷爾蒙,因此也被稱為「超級荷爾蒙」。3.菇類多吃如香菇、舞茸、松菇、靈芝等菇類食物,舞茸能刺激免疫機能及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舞茸的D-fraction,為舞茸中的活性成份,雖不能直接殺癌細胞,但可以活化免疫系統,來對抗乳癌。香菇含多醣類稱為lentinan,能活化免疫系統。靈芝的有效成份也為多醣體。4.十字花科蔬菜多吃如高麗菜、孢子甘藍、花椰菜、綠花菜、甘藍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生吃、川燙或蒸煮方式,是保留抗癌營養素最佳的烹調方法。十字花科蔬菜含硫化合物,稱為吲哚(indole),能經由減少身體的動情激素來避免誘發乳癌的生長。有研究指出,十字花科蔬菜能將身體中的動情激素由癌症誘發型轉成抗乳癌型,indole中的indole-3-carbinol具有抑制乳房癌細胞產生的功能。5.深海魚類每週至少吃3次深海魚,如鮪魚、鮭魚、鱈魚、沙丁魚。深海魚含Omega-3脂肪酸,會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前列腺素會引起發炎反應,抑制免疫系統對癌細胞辨識的能力。在英國有針對24個歐洲國家之乳癌和結腸癌死亡率之研究,發現多吃動物性脂肪者容易得癌症,而魚消耗多的國家則癌症發生率較低。例如芬蘭,發現比起良性纖維瘤的患者,乳癌患者乳房組織的EPA、DHA含量較低。而在愛斯基摩,常吃高量的Omega-3脂肪酸者也較無乳癌發生。參考資料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延伸閱讀: 原來黑木耳加兩種料,就是最強的「血管清道夫」!16種食物清血排毒防中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1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是血糖控制不好的常見原因?咖啡會造成血糖上升還下降?
讀者Mr. Chang在2023-7-6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請問林教授,很多資料顯示喝黑咖啡可以穩定血糖(但又有人說已經糖尿病者除外),今天看到亞東醫院某位醫生說,咖啡豆有澱粉,喝多了血糖會上升。對血糖偏高者真不知道是否能喝咖啡?敬請林教授若有空能撥冗指教,謝謝!這位讀者寄來的文章是2018年6月發表在《亞東院訊第223期》,作者是一位新陳代謝科醫師,標題是血糖控制不好常見的原因。它的第一和第三段是:「誤以為自己的飲食認知正確(不知甜不是重點,碳水化合物或澱粉才是)不少人會以為糖尿病是吃過甜而引起的,故以為糖尿病患者的建議飲食就是要『吃清淡/不吃甜的』,忽略了『不甜的澱粉造成的血糖上升,不輸甜食』。黑咖啡既使不加糖,但由於豆類(咖啡豆)亦是澱粉類,故仍能造成血糖上升(不信?那您可在喝咖啡前和喝咖啡後1小時測血糖,比較看看會不會上升)。」這篇文章的立意是良好的,但可惜卻出了一個小問題,犯了兩個大錯誤。小問題是「碳水化合物或澱粉」會讓人誤以為澱粉不是碳水化合物。兩個大錯誤是(1)把咖啡豆說成是豆類,(2)把喝咖啡當成是吃咖啡豆(把咖啡豆的成分當成是黑咖啡的成分)。咖啡樹是茜草科(Rubiaceae)植物,請看台灣農委會發表的咖啡栽培。它的果實有一層薄薄的果肉(可食)。把果皮和果肉去除後,剩下的種子就是生咖啡豆。再把生咖啡豆乾燥/烘培之後就成為俗稱的咖啡豆。咖啡果的英文俗稱是coffee berry(咖啡漿果)或coffee cherry(咖啡櫻桃),意味著咖啡果是類似漿果。但可惜它的種子卻被說成coffee beans(咖啡豆)。(註:建議參考好文你知道咖啡豆是什麼嗎?長怎樣?果實可以吃嗎?)豆類是豆科(Fabaceae)植物,在分類學上是和咖啡樹相去甚遠。所以,把咖啡豆說成是豆類,就好比是錯把王菲當張飛。不管是王菲還是張飛,咖啡豆的確是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請看2021年發表的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Coffee(咖啡化學成分與生物功能的關係)。它說:「咖啡豆的化學成分相當複雜,其中碳水化合物佔大部分成分。咖啡豆含有多種碳水化合物,占生咖啡豆總重量的60%。」所以,如果你把咖啡豆咀嚼吃進肚子的話,肯定是會造成血糖上升。但問題是,有什麽人會把咖啡豆吃進肚子呢?一般來說,黑咖啡是用咖啡機沖泡出來的,而過程不外乎是先把烘培過的咖啡豆磨成粉,再把咖啡粉用熱水浸泡(滴漏式),然後通過濾紙所得到的液體就是黑咖啡。那,這樣的液體會含有碳水化合物嗎?美國農業部有發表Beverages, coffee, brewed, prepared with tap water(用自來水沖泡的咖啡飲料),而它說黑咖啡含有0碳水化合物。星巴克也說他們的黑咖啡(Dark Roast Sumatra)含有0碳水化合物。那,既然是0碳水化合物,黑咖啡怎麼可能會造成血糖上升?(註:有些黑咖啡是含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黑咖啡的確是有可能會造成血糖上升,但原因是咖啡因,而非碳水化合物(更不是澱粉)。事實上,的確有不少研究探討過咖啡或咖啡因對血糖的影響。但為了節省篇幅,我就只請大家看梅約診所發表的文章以及兩篇論文。咖啡因:它會影響血糖嗎?:美國成年人平均每天喝兩杯 8 盎司(240 毫升)咖啡,其中含有約 280 毫克咖啡因。 對於大多數年輕、健康的成年人來說,咖啡因似乎不會明顯影響血糖水平,每天攝入 400 毫克咖啡因似乎是安全的。一些研究表明,喝咖啡——無論是含咖啡因還是不含咖啡因——實際上可能會降低患 2 型糖尿病的風險。然而,如果您已經患有糖尿病,咖啡因對胰島素作用的影響可能與血糖水平升高或降低有關。對於一些糖尿病患者來說,大約 200 毫克咖啡因,或相當於一到兩杯 8 盎司(240 毫升)的黑咖啡,可能會導致這種效果。咖啡因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如果您患有糖尿病或正在努力控制血糖水平,限制飲食中咖啡因的含量可能會有所幫助。2004年:Effects of Coffee Consumption on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Insulin Concentration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healthy volunteers(飲用咖啡對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濃度的影響:健康志願者的隨機對照試驗)。結論:與不喝咖啡相比,連續 4 周大量攝入咖啡會增加空腹胰島素濃度。飲用較淡的咖啡和攝入咖啡因與較高的空腹胰島素濃度沒有顯著相關。沒有觀察到咖啡或咖啡因對空腹血糖濃度的實質性影響。2019年:Effects of coffee consumption on glucose metabolis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trials(咖啡攝入對葡萄糖代謝的影響:臨床試驗的系統評價)。結論:飲用含咖啡因的咖啡可能會導致不利的急性影響;然而,長期隨訪發現葡萄糖代謝有所改善。總之,黑咖啡的確是會對少數人造成急性的血糖上升,但這是由於咖啡因的作用,而不是由於碳水化合物,更不是由於澱粉。更重要的是,請一定要牢牢記住,此豆非彼豆 – 咖啡豆絕非豆類。原文:咖啡豆是豆類★黑咖啡含澱粉/會升血糖★醫生說的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0 養生.聰明飲食
薏仁有助預防癌症,特別是「這2癌」!薏仁11個功效,7種人請少吃
隨著氣溫慢慢升高,面對逐漸濕熱的天氣,中醫講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此時應更注意生活起居,適應節令變化,增加免疫力做好養生。此時的養生聖品推薦「薏仁」,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薏仁熱量不高,卻有飽足感,且薏仁含有多醣體,有助提升身體對癌細胞的防禦能力。但薏仁好像有很多種類,像是紅薏仁、小薏仁、大薏仁、白薏仁等,到底差別在哪?吃薏仁有什麼禁忌嗎?薏仁算是澱粉還是蛋白質食物嗎?專家一次解答!薏仁能預防癌症?是的。「薏仁」又名薏米、薏苡仁、苡仁,其味甘、淡,性微寒,具有消水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的功能。中醫師葉育韶表示,薏仁因含有多醣體,適度補充這類食材增加自然殺手細胞及T細胞,活化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促進抗體產生,有助抑制癌細胞生長,提升身體對癌細胞的防禦能力。另外薏仁中也含有一種叫「薏苡仁酯」的物質,這是一種重要的抗癌劑,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幫助預防胃癌及子宮癌。不過長庚紀念醫院基隆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也提醒,千萬不要因為薏仁能抗癌,就只吃薏仁,尤其癌症患者需要各種不同能量,才能與病魔對抗,在吃薏仁的同時,一定要搭配其他食物、均衡飲食,才不會排擠其他營養。薏仁有什麼功效與禁忌?薏仁除含有蛋白質、脂質、礦物質、維生素等成分外,還含有多種植化素,包括薏苡素、薏仁酯、薏苡多醣及其它植物固醇類或酚類化合物,功效甚多:1.抗癌:薏仁含的薏仁酯、薏苡多醣在抑制腫瘤、提高免疫力上有良好功效。2.益腸胃:薏仁富含水溶性纖維,有助腸道健康,適合脾胃虛弱者。3.降血糖:薏仁中的「薏苡多醣」有顯著降血糖功用。4.降血脂:薏仁中的脂肪酸及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能顯著改善血脂。5.降膽固醇:能加速肝臟排除膽固醇,效果比燕麥還好。6.減重:膳食纖維豐富,能助排便、增飽足感;豐富的維生素B2,可促進營養吸收和代謝。7.調節女性荷爾蒙、助孕:薏仁可調節女性荷爾蒙,促進分泌黃體激素,促進卵巢分泌雌激素。另根據農委會資料,紅薏仁能分離出促進排卵的活性成分,幫助不孕症婦女排卵、懷孕。8.抗菌、消炎:薏仁含多種能抗菌、消炎、抗過敏的酚類化合物。9.抗痙攣:含有類似肌肉鬆弛劑的成分,可抗痙攣。10.養顏美白:含有維生素B1、鈣、磷、鐵、水溶性纖維、蛋白質、油脂等營養素,能軟化皮膚角質、保溼抗皺、滋潤肌膚、除痘去斑,造就了眾多薏仁化妝水的產生。11.抗氧化、抗老:維生素E的抗氧化功能,能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延年益壽。7種人少吃依照中醫觀點,有下列情況者,應謹慎食用薏仁:1.糖尿病患:薏仁澱粉含量多,熱量很高,須注意攝取量。2.腎臟病患:薏仁的鉀、磷含量高,當成主食容易吃多,增加患者負擔。3.孕婦:薏仁能利尿,水分排出較多,以至於減少羊水量,嚴重者恐導致流產,故不宜多吃。4.女性經期:薏仁性屬寒涼,生理期若食用過多,容易排經不順、加劇經痛。5.虛寒體質者:不適宜長期吃薏米。6.便秘的人:薏仁有利溼功效,吃多會讓便秘更嚴重。7.少汗或頻尿者:須嚴格控制食用量。真、假薏仁怎麼分?簡單來說,稱為糙薏仁、紅薏仁、精白薏仁與大薏仁的都是真的薏仁;而從歐洲和澳洲等地進口,以小薏仁、洋薏仁和珍珠薏仁為名的則是假的薏仁,它們其實是精製大麥,其顆粒較小呈橢圓形,且腹溝極淺近乎線狀。市售的薏仁中,僅少部分是台灣本土產,絕大部分是從寮國、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地區進口。台灣本土產的薏仁都屬於糙薏仁(即俗稱的紅薏仁),特色為顆粒較小、麩皮顏色較紅有光澤,且腹溝較窄較深。而進口的糙薏仁,其特徵為顆粒較大、麩皮顏色從偏黃褐色至紅棕色都有,且腹溝較寬較淺。此外,從越南進口的有些糙薏仁,其麩皮顏色偏紅棕色,與台灣本土產很難區別。而市售精白薏仁和大薏仁的特色則為顆粒較大、顏色較白且腹溝較寬較淺。紅薏仁、白薏仁差在哪?經過精白作業去除麩皮的是白薏仁,大粒種體積大,市面上約9成是進口;而紅薏仁顆粒較小約白薏仁的一半,大多國產,保有暗褐色麩皮。紅薏仁的麩皮富含「薏仁酯」,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等營養價值都要比白薏仁高出很多,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養生好食材。不過紅薏仁的澱粉含量不少、熱量高,糖尿病人食用要當心,孕婦也不適合多吃。紅薏仁顆粒較小,約白薏仁的一半,但養價值比白薏仁高紅豆薏仁湯對身體的好處?將薏仁和紅豆一起煮成湯,是消腫、減肥的好幫手,中醫利用它這種「清」的性質,來為人體除濕。紅豆含有一種皂鹼,有健胃、生津、益氣、消腫及解毒等功能,對於治療腳氣病效果極佳,還有預防便祕、增進排便順暢的效果,適合濕性體質的人。薏仁則是含有薏苡素,可清熱排毒,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且所含蛋白質可分解蛋白質酵素,軟化皮膚的角質層,讓皮膚更顯光滑有彈性。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腸道癌症發生。薏仁是澱粉嗎?是喔!家庭醫學科李文祺醫師曾在臉書粉專上發文提到,有些食物中潛藏澱粉,例如薏仁的澱粉就超過蛋白質,如果無法正確分辨食物中的潛藏澱粉,將導致身體在無形中攝取過多的熱量,一不小心可能造成肥胖。除了薏仁,其他豆類像是紅豆、綠豆、大紅豆、皇帝豆、蠶豆、豌豆仁、鷹嘴豆等,它們所含有的澱粉都超過蛋白質含量,食用上須特別注意。延伸閱讀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3-07-09 醫療.泌尿腎臟
慢性腎臟病蛋白質飲食原則:攝取量須搭配慢腎分期,優良蛋白質報你知!
【本文重點】慢性腎臟病需注意控制飲食,特別是蛋白質攝取量。腎臟病分為五期,每期飲食可攝取蛋白質量有所不同,需依據體重計算每日攝取量。在中後期需減少攝取量,以避免加速惡化。雖然日常飲食蛋白質不易計算,但可以用手掌大小的肉片作為粗略判斷。腎臟病患者需注意營養不足和肌少症的問題,可以適量攝取蛋白質或使用低蛋白營養品補充。定時定量、避免吃到飽是腎臟病患的最佳飲食方式。外食時可減少肉類攝取,並用熱水燙過蔬菜。注意避免食用楊桃和葡萄柚,對於同時患有糖尿病和腎臟病的患者飲食更需要注意和綜合使用適合的營養補給品。--by ChatGPT腎臟病因為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被視為無形殺手。馬偕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林承叡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飲食必須特別留心,特別是蛋白質攝取量控制,若是飲食控制沒做好,會加速惡化,恐怕更快得面臨洗腎。慢性腎臟病初期飲食較寬鬆,中期後須嚴控蛋白質。慢性腎臟病(慢腎)分成五期,每一期的病患可攝取的蛋白質量略有不同,會依據體重來計算每日可吃的量。林承叡表示,病人在第一、二期時對於蛋白質的飲食控制較寬鬆,每公斤體重約可吃0.8到1公克的蛋白質;當病情進展到中後期,就要往下調整攝取量,第三期每公斤體重換算約可吃0.6至0.8公克,到了嚴重的第四、第五期則僅剩0.6公克,以60公斤的病人來說,每天只能吃36公克蛋白質。然而日常飲食中,蛋白質含量難以精確計算,林承叡表示,可以用手掌作為粗略判斷蛋白質量的標準,「手掌一半」大小的肉片約算一份、蛋白質約5~10公克。後期慢性腎臟病患者一餐僅能食用「一份」肉片,因為蛋白質不僅來自肉類,其他的蔬菜、米飯也會有蛋白質,不能忽略。慢性腎臟病中後期營養難達標,較容易出現肌少症。林承叡指出,日常飲食的蛋白質來源很多,魚肉蛋奶豆都有不少蛋白質,素食者也會從黃豆、綠豆、豆芽等豆類獲得蛋白質。蛋白質是身體重要營養,除了身體架構組織外,也是組成身體荷爾蒙、蛋白質酵素等的重要元素,若是攝取不夠,肌肉會被分解作為蛋白質,因而發生肌少症。既然蛋白質是人體所需,慢性腎臟病患限制蛋白質攝取,會不會造成營養不足?林承叡表示,初期慢性腎臟病患雖然肉吃得少,但魚、蔬菜等也都能攝取到優質蛋白質,通常不會有營養不足的問題。然而慢性腎臟病進入中後期,確實會有比較多病人有營養沒達標的狀況,特別是在快洗腎時,病患容易出現肌少症。定食定量避免「吃到飽」,能自己準備更好。「腎功能不好,也要補充基本蛋白質。」林承叡說,有些人因為腎臟不好,累積毒素高,食欲不好吃得少,造成營養、熱量不足,這是惡性循環。慢性腎臟病患還是要適量攝取蛋白質,才可以使腎臟健康穩定。他強調,慢性腎臟病患者就算沒食欲,也要努力攝取基本營養,也可以透過「低蛋白」的營養品來補充,營養品不只有多種維生素,也會有熱量支撐身體所需,避免營養不足。林承叡提醒,慢性腎臟病最好的飲食方式是定時定量,避免吃到飽的餐廳,早、中、晚餐固定不要有太大的飲食變動。他亦表示,三餐若能自己準備最好,可以掌控肉片份量、料理方式,也可以依照個人飽足感調配主食份量。慢腎外食族飲食原則;肉類減半,蔬菜盡量用熱水燙過。有些慢性腎臟病患從事勞力工作,雖然知道不宜吃太多蛋白質,但為了有體力,同時也考量方便性的狀況下,仍然會買便當、吃肉片、雞腿等。林承叡表示,考量現實狀況確實很難完全自己料理,他建議外食族肉類減半攝取,蔬菜則盡量用熱水燙過、減少鹽分、鉀離子,避免太鹹,降低腎臟負擔。林承叡提醒,慢性腎臟病患絕對不可以吃楊桃,楊桃內有些神經毒素,腎臟不好的人無法代謝。另外,慢性腎臟病患者常有血壓問題,服用高血壓藥也不能吃葡萄柚,其他食物則沒有特別限制,不要過量即可。不少洗腎病人是因糖尿病導致,若同時患有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飲食應如何注意?林承叡表示,市面上幾乎沒有針對這種兩需求的營養補給品,患者僅能綜合使用,例如在腎臟控制較好的時候,選擇針對糖尿病專用的補給品,可以稀釋使用或是份量減半,避免蛋白質成分過多。腎臟病患蛋白質攝取量第一、二期:每公斤體重約可吃0.8到1公克的蛋白質第三期:每公斤體重約可吃0.6至0.8公克蛋白質第四、第五期:每公斤體重約可吃0.6公克蛋白質● 可用手掌作為粗略判斷蛋白質量的標準,「手掌一半」大小的肉片約算一份,蛋白質約5~10公克。適合腎臟病患的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是腎臟病患的最佳選擇,包括:肉類:如雞、豬、牛、羊、鴨等魚類:海鮮類如魚、小卷、花枝、海參等豆類:黃豆製品,如豆腐、豆乾、豆漿蛋類:含磷較高,還有膽固醇問題,建議攝取量因人而異牛奶:含磷較高,須注意攝取量,每天最多一杯牛奶約240cc想要了解更多洗腎大小事,請看元氣網洗腎專題策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8 養生.聰明飲食
適量攝取有效降低死亡率!「植物性飲食6大好處」一次看懂
民眾普遍以為少吃飯(碳水化合物)及多吃肉(蛋白質)能夠保持體態與增進健康,這樣的飲食型態近幾年蔚為風潮。殊不知有多項大型研究發現攝取過多或過少的碳水化合物均對健康不利,唯有適量未精製碳水化合物搭配植物性蛋白質有助於健康又長壽。董氏基金會提醒,碳水化合物在身體代謝上有其必要性,大腦、神經系統和肌肉皆需要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來源除了乳品,幾乎來自植物性食物,這種以植物性食物作為基礎的植物性飲食法,兼顧環境友善、營養健康與多樣化。攝取碳水化合物要適量! 過多或過少皆可能提高死亡率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8年期刊《刺胳針公共健康The Lancet Public Health》,追蹤超過1萬5千位成人的飲食長達25年,估算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取與死亡率呈U型關係,即碳水化合物吃太多、吃太少死亡率皆上升!死亡率最低的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約為總熱量的一半(50~55%,如圖)。董氏基金會提醒,若還是想採取低碳飲食,應首重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因同篇內容指出若以動物性蛋白質及脂質(紅肉-豬牛羊)取代碳水化合物時,死亡率顯著增加18%,反之,若以植物性蛋白質及脂質(未精製全榖雜糧、大豆、堅果等)取代時,死亡率顯著降低18%。這是因為動物性蛋白質及脂質會增加飽和脂肪、血基質鐵、膽固醇等攝取,可能會誘發發炎反應、生物老化和氧化壓力。而植物性蛋白質及脂質可增加膳食纖維、植化素等攝取,可見不同食物來源對健康的影響亦截然不同。 愛地球又護健康!針對國外期刊揭植物性飲食的好處,許惠玉進一步說明,以植物性食物為基礎的飲食方式以雜糧、穀物、蔬果、種子為主,但不完全排除健康動物性食物,稱為「植物性飲食」,是一種「愛地球護健康」的新形態飲食觀念,並具備6大好處。植物性飲食適量的未精製碳水化合物配合植物性蛋白質,是健康又長壽的關鍵。董氏基金會再引述2022年期刊《細胞Cell》,若從20歲開始,飲食從典型的西式飲食轉變成富含豆類、全穀物和堅果,並且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則女性預期壽命將增加10.7歲、男性增加13歲;即使從60歲開始改變飲食,預期壽命也可以增加超過8歲。實踐永續行動 從改變每日餐盤做起因應全球植物性飲食的趨勢,全球消費品大廠聯合利華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和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營養專業中心主任Drewnowski博士合作,推動「Future 50 Foods未來食物」植物性飲食的概念。為了在台灣廣泛推動植物性飲食,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考量友善在地環境、食材可獲性、基因獨特性以及台灣民眾的飲食習慣等因素,從中嚴選出台灣30種未來食物清單,鼓勵民眾多以未來食物入菜,增加植物性食材的攝取,另也希望從消費端推動需求,鼓勵民眾多吃少見的食材品種,增加這類農作物種類成長,促進農業生物及飲食多樣性。董氏基金會莫雅淳營養師建議,在飲食中實踐永續行動就從「改變餐盤」做起,每日的餐盤有一半比例為蔬菜和水果(且蔬菜多於水果),另一半主要包含全穀雜糧、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豐富之堅果種子及植物油、乳品和酌量動物性食物。避開精緻穀物、以原型食物為主 採植物性飲食應注意這些事莫雅淳營養師鼓勵民眾多元攝取各種植物性食材,因為飲食越多樣化,能攝取到更多不同種類的微量營養素。民眾可以在煮湯或烹飪料理時,加入各種不同的未來食物,1鍋就能攝取到不同的營養及好處,方便又省心!董氏基金會呼籲,多植物性、少動物性的飲食模式是許多國家建議的健康飲食方式,亦提醒植物性飲食分為健康和較不健康(精製穀物、果汁、含糖飲料、甜點等)的食物選擇。正確的植物性飲食包含未精緻的全穀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堅果種子類,以原型食物為主,選用當令、在地的植物性食物,而非選擇萃取加工過之植物蛋白、植物蛋白粉、植物胺基酸等。另也特別注意應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如清蒸、水煮、汆燙、清燉、烘烤、滷、涼拌等,就能吃得健康又環保!期望喚醒全民對友善環境飲食的重視,讓全民了解如何吃得健康、均衡,盡己所能護衛地球並預防慢性病,更達到環境永續的目的。延伸閱讀:.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專家曝「延緩老化」秘訣,加速變老7地雷別做.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怎麼吃才長壽?美研究「4種健康飲食」早逝風險少20%★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