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8 癌症.卵巢.子宮
搜尋
腹痛
共找到
1119
筆 文章
-
-
2023-10-16 養生.聰明飲食
兩片全麥麵包可能比糖果更糟?除了纖維之外真的差別不大嗎?
我在2023-6-27發表全麥麵包會肌少症,醫師說的能信嗎,指出李思賢醫師所聲稱的「全麥麵包會造成肌少症」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讀者Arthur在2023-10-5留言:『請問教授,這裡提到「吃兩片全麥麵包,跟喝一罐含糖汽水或吃一條糖果相比,除了吞下較多的纖維素之外,真的差別不大,甚至比後者更不好。」是真的嗎?』讀者Arthur寄來的文章是2022-12-2發表在《天下雜誌》的每天來點燕麥?小心,兩片全麥麵包可能比糖果更糟。這篇文章是摘取自《天下雜誌》在2022-11-4出版的《小麥完全真相(暢銷新版):最受歡迎的美味不只讓你胖,還潛藏糖尿病、心臟病、慢性發炎、致癌的風險》。雖然這篇文章的標題裡有「燕麥」,但內容裡卻沒有「燕麥」而只有「小麥」(共出現27次)。所以,《天下雜誌》的編輯顯然是錯把王菲當張飛。不管如何,這本書是翻譯自2019-12-10發行的Wheat Belly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Lose the Wheat, Lose the Weight, and Find your Path Back to Health,作者是美國的心臟科醫師威廉.戴維斯 William Davis。這本書標題裡的Wheat Belly(小麥肚)是這位作者的金字招牌。他說他原本是大腹便便,但後來不吃小麥食物後,大肚皮就奇蹟似地消失了。所以,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小麥是百病之源。這本書的原版是在2011-8-30發行,所以有關它的評論是在2012年就開始出現,例如2012-9-27發表的AACC International Publishes Science-Based Response to Wheat Belly(AACC 國際發布針對小麥肚的基於科學的回應)。AACC是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美國穀物化學家協會)的縮寫。它原本是一個美國本土的非營利組織,但後來為了要國際化而把名稱改為AACC International。這篇文章所說的「基於科學的回應」是美國St. Catherine 大學營養學系名譽教授Julie Jones博士寫的Wheat Belly – An Analysis of Selected Statements and Basic Theses from the Book(小麥肚 – 書中精選陳述和基本論文的分析)。這篇13頁的文章共引用了116篇論文來逐條分析(反駁)Wheat Belly這本書裡面的種種聲稱。文章的最後說:「對於穀物化學家來說,這本書具有挑釁性。 作為一個行業,我們必須努力確保掌握最新信息,並始終保持警惕,確保品種和食品的變化不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我們還需要能夠用可靠的科學和公正的批判性推理來反駁有關小麥和小麥產品的毫無根據的理論和指控。」Fred Brouns博士是荷蘭Maastricht大學人類生物學、健康食品創新管理學系的教授。他和另外兩位食物學專家在2013年發表論文Does wheat make us fat and sick?(小麥會讓我們變胖和生病嗎?)。部分文摘是:「最近有人提出食用小麥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我們討論了這些論點並得出結論:它們無法得到證實。 此外,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將肥胖的原因歸因於一種特定類型的食物或食物成分,而不是一般的過度攝取和不活躍的生活方式,是不正確的。 事實上,以常規方式(例如烘烤或擠壓)製備並按建議量食用的含有全穀物的食物可顯著降低 2 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並且獲得更有利的長期體重管理。根據現有證據,我們得出結論,全麥的攝取與一般人群肥胖盛行率增加無關。」Harriet Hall醫生是SkepDoc網站的版主,致力於打擊偽科學。她在2014-1-1發表Food Myths: What Science Knows (and Does Not Know) About Diet and Nutrition【食物神話:關於飲食和營養,科學知道(和不知道)什麼】,其中一段話是:『一位名叫威廉·戴維斯(William Davis)的心臟科醫生發明了「小麥肚飲食法」的神話,他聲稱數十億人歷來依賴的傳統食物,包括小麥、大米、玉米和馬鈴薯,都是不健康的,會導致大肚,並損害大腦。 這只是另一種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忽視了大量的科學證據,做出錯誤的聯想,並將真理的顆粒(雙關語)誇大成妄想山。』CBC News 在2015-2-27發表Wheat Belly arguments are based on shaky science, critics say(批評者稱,小麥肚的論點是基於不可靠的科學)。這篇文章在結尾處引用加拿大的家醫科醫生兼飲食專家Yoni Freedhoff:『《Wheat Belly》中宣傳的飲食與其他無碳水化合物飲食類似,…區別在於戴維斯,而不是任何奇蹟療法。…他讓我想起福音派傳教士。你「痊癒」了,然後你就走了。我想……這就是人們想聽到的。我們想要相信魔法。』我常引用的加拿大McGill大學Offi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科學和社會辦公室)網站在2017-3-20發表Wheat Belly Gives Me a Bellyache(小麥肚讓我腹痛)。其中一段話是:『戴維斯在《小麥肚》中說,不吃小麥就可以減肥。 這種單一的飲食成分會導致如此多的問題嗎? 當然不會。 但如果你有科學頭腦,那麼讀這本書是值得的,只是為了看看戴維斯如何巧妙地將精心挑選的數據、煽動性誇張、誤用的科學、不相關的參考資料和偽裝成事實的觀點融合成包治百病的良方。 此類「科學」是荒謬的。』是的,《小麥肚》作者就像個福音派傳教士,而《小麥完全真相》的真相就是,此類「科學」是荒謬的。原文:《小麥完全真相》的真相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6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髮絲烏黑、減少夜間盜汗 花椒食用禁忌及怎麼吃最有益一次看
花椒的種類花椒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乾燥成熟果皮,比較偏藥材。聯新國際醫院中醫師陳藝文指出,花椒分成「閉口」跟「開口」,古時候認為花椒有些毒素,較刺激、易產生不良反應,以中醫的角度,認為開口的花椒性質改變,會是合適的藥材。花椒的營養價值陳藝文說,一般來說,花椒用來增加香氣,並不會吞下肚,但花椒含有維生素A、B群,及鈉、鈣、鐵。花椒怎麼吃最有益陳藝文說,花椒磨成粉食用效果最好,在中醫來看,花椒還有讓頭髮變黑及減少夜間睡眠盜汗的功效,不過該如何食用,需要跟中醫師討論,調配適合的配方。中藥有帖藥方「大建中湯」專治急性虛寒型腹痛症狀,配方即包含花椒。對於歸脾、胃、腎經都有幫助,也有溫暖中焦(消化系統)、散寒止痛、止嘔止瀉、殺蟲及止癢的功效。花椒通常過油後香氣會釋放得更好,小火或文火可以增添香氣,注意不能燒焦,也可以研磨或煮湯。花椒食用禁忌花椒是較辛辣、燥熱的食材,跟胡椒比又更加刺激。陳藝文說,患有胃炎、潰瘍性胃腸炎和炎症性腸病等疾病的人應避免食用。另外,不適合咽喉腫痛等急性鼻咽炎,嬰兒和孕婦需慎用。花椒會不會有農藥殘留問題?李昌儒說,難免都會有,因此民眾在購買時,務必注意有無檢驗合格標章。陳藝文表示,建議藥用可以向中醫師詢問,在醫療院所購買,需看清楚是否有檢驗標章、保存期限,外觀完整無破損或膨脹,打開包裝是否有霉味異味等情況。花椒保存方式陳藝文說,花椒放在高溫悶濕的環境,容易孳生黃麴黴菌,可能產生大量毒性極強的致癌物黃麴毒素,長期吃進含有黃麴黴菌的食物或調味香料,不但損害肝臟,更有致癌的危險。且黃麴毒素耐高溫,無法使用高溫烹煮消滅,所以應特別注意胡椒與花椒的保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2 焦點.用藥停看聽
預防中風服用抗凝血劑,含維他命K的這些食物不可多吃!必知6件事 自行停藥很危險
有許多三高患者、有中風高風險因子者,平日都有在吃抗凝血劑。不過服用抗凝血劑有許多需注意的事,尤其千萬不可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否則將引起中風。在飲食上也有一些禁忌。元氣網以下整理關於抗凝血劑的認識及服用上需注意的重點。抗凝血劑的作用在防止血液凝固,用來治療及預防血管栓塞、預防中風,臨床上用途很廣,例如: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心房顫動等。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維祥曾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目前口服抗凝血劑的選擇有傳統口服抗凝血劑以及新型抗凝血劑兩種,傳統的抗凝血劑為常見的warfarin(歐服寧)、Coumadin(可邁丁);新型抗凝血劑則包括有pradaxa(普拴達)、xarelto(拜瑞妥)、eliquis(艾必克凝)、lixiana(里先安)。抗凝血劑怎麼吃?依照醫師指示,定時定量服用,抗凝血劑一般一天服用一次。為確定抗凝血劑的功效,醫師會隨著患者的病情、是否服用其他藥品或是飲食習慣等進行劑量調整,患者需遵照醫師指示定期返院抽血檢驗(國際標準化凝血酶原時間比值,INR),以觀察藥效是否有達到預期、有無造成出血。抗凝血劑常見副作用?如果使用過量,可能引起出血不止。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則可能引起中風。1.出血現象(例如:嘔吐出血或類似咖啡渣的棕色物質、血便或黑便、血尿、紅色或暗棕色尿、突然出現瘀傷、牙齦出血、經血過多、從未發生過的頭痛、腹痛或背痛)2.倦怠、發熱、發冷、喉嚨痛、嘴痛、皮疹及搔癢等。服用抗凝血劑的飲食禁忌抗凝血劑很容易與其他藥品或食品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藥品的吸收與代謝。食藥署提醒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對於所有食品都應適量攝取,如欲併服健康食品、中藥或其他藥品時,應先向藥師或醫師諮詢,以確保用藥安全。1.日常飲食中,有些食品會降低抗凝血劑的藥效,當攝取過多時,抗凝血劑藥效就會減弱。例如富含維生素K的蔬菜,如菠菜、莧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萵苣、動物肝臟等,每日應定量平均攝取,不宜過多,建議每日可攝取約 3~5份,每份菜量約掌心大小。2.不少食品或中草藥會增加抗凝血劑的藥效,大量食用可能會造成出血的風險,例如:丹參、當歸、銀杏、鳳梨酵素、蔓越莓、葡萄柚、魚油(每日超過2克)、維生素 E(每日超過400 IU)、輔酶Q10、高劑量維生素C、含維生素K的營養劑或維他命及葡萄糖胺等,都須經醫師同意才可吃。3.抗凝血劑會與許多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因而增加或減低抗凝血效果,所以請不要自行服用任何其他藥物(尤其是阿斯匹靈,抗生素、中藥等)。4.抗凝血劑的藥效會受酒精影響,請儘量少喝酒精性飲料。5.茶類,如烏龍茶、綠茶、紅茶等,須經醫師同意才可食用。服用抗凝血劑其他注意事項1.不可自行停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有許多病例因為各種原因自行停藥,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在使用抗凝血劑如果有任何問題,都要與醫師討論,擅自停藥非常危險。2.不可擅自調整藥物這類藥物雖然能抑制血栓形成,但也會降低凝血功能造成嚴重出血,服用藥物應該遵循醫師指示劑量,不可以擅自調整劑量。3.接受任何侵入性檢查治療前必先告知醫師接受手術、拔牙等手術治療,以及服用其他藥物之前,應該先讓主治醫師了解自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交互作用。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維祥曾在聯合報撰文提醒,口服抗凝血劑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出血,若要進行外科手術或拔牙之前,需同時告知手術醫師和開藥醫師,針對您的手術類型、栓塞風險、出血風險、抗凝血藥物種類以及腎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再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停用抗凝血劑以及需停幾天的藥。4.避免不必要的受傷出血謹慎使用牙刷、刮鬍刀,避免刮傷皮膚、黏膜導致不必要的出血。5.留意服藥後的副作用及徵狀服藥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須經常自我檢視,包括是否有疑似出血(不明瘀傷、血便、血尿、黑色便、暗色尿、流鼻血、牙齦出血不止)、全身皮膚不明原因淤青、有出血點,血尿或糞便呈現黑色、不明原因疼痛腫脹、疑似中風表徵(臉部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突然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語言障礙)、疑似靜脈栓塞(下肢腫脹、疼痛)等。若有這些症狀,應儘速就醫,請醫師調整劑量。6.懷孕須告知醫師懷孕時服用抗凝血劑有導致胎兒畸形的風險,計劃懷孕前或餵哺母乳,一定要告知醫師。【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衛福部南投醫院衛教資料.台中榮民總醫院衛教資料.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02 醫療.消化系統
便祕易增失智風險!吃酵素、益生菌有助排便嗎?5招改善腸胃不順
● 國人普遍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蔬菜≠高纖,多補充全穀類食物● 喝足水分,規律運動助排便順暢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許多人飽受便祕困擾,滿肚子累積了大量毒素,不僅皮膚暗沉粗糙,更讓人心情鬱卒。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便祕問題,腸道被喻為人體「第二大腦」,長期排便不順,容易引發憂鬱,彼此雙向互相調節影響。如果每周排便少於三次、連續三天以上沒有解便、排便量少(呈顆粒狀)、糞便乾結偏硬,即為便祕。衛福部建議,國人膳食纖維攝取量應為每日25至35公克,根據統計,九成民眾沒有達到標準,青壯年、老年人都飽受便祕所苦,經常出現腹脹、腹痛、排便時會疼痛等症狀。工作時忽略便意 錯過排便最佳時機徐佳靖表示,年輕族群的便祕原因,主要是工作壓力大、上班時忽略便意,沒有在第一時間如廁,導致排便反應變得遲鈍,錯過排便「最佳良機」,就難再硬擠了。中高齡長輩因身體機能老化,腸胃蠕動緩慢無力,以及長期服用某些藥物而導致便祕,吃不下也排不出來,容易心情鬱悶,很快陷入憂鬱狀態,帶來失智風險。便祕看似是小症狀,但糞便堆積在腸道好幾天,除了消化不良,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脹氣等,甚至造成體內鉀鈉離子失衡,產生急性譫妄。徐佳靖強調,掌握飲食技巧、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或改善便祕。一般人認為,蔬菜水果富含纖維,屬於高纖食物,徐佳靖說,其實五穀雜糧類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三餐應適量搭配雜糧饅頭或全麥麵包,光靠吃蔬果不一定能吃進衛福部建議的攝取量。另外,每天要喝足2000cc的水,一方面避免纖維質黏在腸道上,一方面讓糞便夾帶足夠水分,能順利排出。徐佳靖提醒,早晨起床時,空腹喝溫開水或黑咖啡,可刺激腸子開始蠕動,加上按摩腹部,能有效幫助排便。不少民眾詢問:「吃酵素、益生菌能幫助排便嗎?」徐佳靖說,腸道保健食品的作用在於幫助消化、維持腸道健康,且需要持續吃上一段時間才可能改善,並非吃了之後馬上就能清空宿便。自購甘油球灌腸 易依賴失去排便力有些民眾會自行購買甘油球灌腸,徐佳靖表示,雖然立即見效,但會造成濫用問題,且經常性靠藥物刺激腸道,久了產生依賴性,會漸漸失去自己排便的功能。多喝水、多運動、多攝取膳食纖維,才是改善便祕治本之道。如何預防及改善便祕1 每日喝足2000cc的水,幫助身體排毒解便。2 早上起床時,空腹喝溫開水或黑咖啡,喚醒腸胃蠕動。3 運動有助於改善便祕,建議快走、游泳或有氧運動。4 多吃蔬菜水果以及五穀雜糧,讓排便更順暢。5 釋放壓力情緒,避免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30 養生.聰明飲食
「乳糖不耐症」不能喝牛奶,該怎麼補鈣?15種「含鈣食物」大公開
「我喝牛奶會不舒服!」台灣有多數人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困擾,通常是喝奶製品後就會發生。什麼是「乳糖不耐症」?意指喝乳製品後,出現脹氣、想放屁、肚子痛或是拉肚子的狀況。乳糖不耐症的原因為什麼會造成乳糖不耐症?因為小腸中分解乳糖的酵素-「乳糖酶」缺乏或不足導致。 乳糖酶缺乏的情況下,.喝入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小腸無法分解乳糖.這些未經消化的乳糖接著送往大腸.大腸內的細菌會將乳糖代謝成短鏈脂肪酸及氣體.可能會使腸道蠕動過快,誘發痙攣收縮,以致出現腹脹、拉肚子、腹痛的症狀乳糖不耐症的種類乳糖不耐症會因為不同的因素導致乳糖酶缺乏,大分為以下3種, 先天性:因基因遺傳因素,導致先天缺乏乳糖酶。 原發性:較常見。乳糖酶在嬰兒時期時高,但斷奶後乳糖酶就會慢慢減少。 續發性:因腸胃炎、乳糜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克隆氏症等疾病,造成體內乳糖酶的產出減少或停止,但通常疾病康復後就會好轉。乳糖不耐症症狀乳糖不耐症的症狀通常會在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後30分鐘~2小時內出現。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噁心等,但嚴重程度會取決於攝取的乳糖含量。.腹瀉.噁心、嘔吐.胃痙攣.脹氣、腹脹.腹痛.放屁乳糖不耐症測試氫氣吹氣試驗(Hydrogen breath test):當飲用含有乳糖的液體一段時間後,檢測呼出氣體中的含氫量。若呼出氣體的含氫量過高,代表沒有完全消化和吸收乳糖。 乳糖耐受測驗(Lactose tolerance test):空腹的情況下飲用含有高乳糖含量的飲料,飲用後2小時抽血檢測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若血糖沒有上升或上升不明顯,代表身體可能無法分解乳糖。 糞便檢查(Stool acidity test):適用於嬰幼兒,檢驗糞便中是否有未被消化的乳糖。乳糖不耐症者能吃什麼?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報告顯示,有9成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每人平均鈣質攝取量僅587mg(每日建議量1,000mg)。乳糖不耐症者不僅少喝、不喝牛奶,若又沒有從其他食物來攝取鈣質,就更可能會有鈣質不足問題。想補鈣,可以參考以下鈣質含量高食物(mg/每100公克食物): 小魚干 2213黑芝麻 1757黑芝麻粉 1449髮菜 1187蝦米 1075麥片 468紫蘇 401紫菜 342豆干絲 287五香豆干 273凍豆腐 240紅莧菜 218芥藍菜 196黃豆 194魩仔魚 157乳糖不耐症者不能吃什麼?乳糖不耐症者真的不能喝牛奶嗎?有乳糖不耐症可以喝的牛奶嗎?雖每個人程度不同,但大多數患者可耐受乳糖的單一劑量為12克(約250毫升牛乳)。因此可以嘗試4方法,提高對乳製品的耐受性,.不要空腹、並搭配其他食物一起飲用.少量喝,喝250毫升以下的牛奶量.吃或喝優格、優酪乳等乳糖較低的食物,食用後較能避免不舒服的症狀.選擇植物奶、低乳糖、無乳糖牛奶,或是以A2 酪蛋白為主的牛奶若正在受乳糖不耐症所苦,可以先避免食用含乳類及乳酪的食物減輕症狀。 乳製品:牛乳、冰淇淋等等。肉類:含乳類及乳酪的肉品,如西式香腸等等。油脂類:乳酪、乳油、沙拉醬。其他:含乳類或乳酪的麵包、蛋糕、餅乾及飲料。如:可可、巧克力、太妃糖、牛奶糖等等。 喝牛奶肚子痛的其他原因好食課文章顯示,除了乳糖不耐症外,喝牛奶肚子不舒服還有可能是「酪蛋白敏感」「乳清蛋白敏感」導致。 1.酪蛋白敏感牛奶中有30%的酪蛋白,酪蛋白分成多種不同形式,像是A1、A2等,有研究發現許多人對於牛奶產生不適應,是由於牛奶中酪蛋白的A1-beta形式,進入到腸胃道中,會引起發炎因子增加與免疫反應。 使得腸胃出現類似乳糖不耐的症狀,另外也有研究發現A1-beta形式的酪蛋白還有可能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加劇乳糖不耐的症狀! 2.乳清蛋白敏感有聽過喝完乳清蛋白補充品會拉肚子嗎?有可能是腸胃對於乳清蛋白敏感,例如α或β-乳球蛋白,產生腹瀉、不舒服的症狀。 延伸閱讀: 每天吃3顆蛋,竟可降壞膽固醇!你一定要知道的 5 個膽固醇新常識
-
2023-09-29 養生.聰明飲食
疲倦、頭暈...你可能是缺鐵了!補鐵食物有哪些?16種「含鐵食物」排行大公開
國健署表示,缺鐵是世界各國共通的公衛營養議題,幼兒、兒童、青少年、育齡婦女和孕婦都是缺鐵高危險群。而缺鐵會造成頭暈、疲勞等症狀且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鐵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缺鐵不僅會造成頭暈、疲勞,長期缺鐵還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國健署表示,缺鐵是世界各國共通的公衛營養議題,幼兒、兒童、青少年、育齡婦女和孕婦都是缺鐵高危險群。缺鐵症狀有哪些?補鐵食物有哪些?每日鐵的建議攝取量多少?本篇讓您一次看懂含鐵食物排行。鐵質對人體的功能人體無法產生鐵,需從飲食中獲取,若每日鐵攝取量少於每日消耗量就會缺鐵。鐵是組成紅血球的主要元素,可幫助血液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肌紅蛋白可幫助肌肉儲存氧氣,鐵質為肌紅素的成分之一;鐵質有助於免疫系統維持正常運作,以抵禦外來病菌;鐵也是身體許多酵素不可或缺的分子結構。鐵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鐵質每日建議攝取量如下:年齡/鐵每日建議攝取量(mg).0~6個月:7 mg.7個月~9歲:10 mg.10歲~18歲:15 mg.19歲~50歲:男-10 mg;女-15 mg.51歲以上:10 m國健署也提醒,由於飲食中鐵質攝取量不足以彌補懷孕、分娩失血及泌乳時的損失,建議從懷孕第三期至分娩後兩個月內,每日應另以鐵鹽供給30毫克之鐵質。缺鐵症狀缺鐵會導致疲倦,但大多人很少意識到是因為鐵不足引起。根據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之陳炯瑜醫師表示,缺鐵有可能造成以下症狀:.指甲容易斷裂:指甲變薄、容易斷裂或凹陷。.臉色蒼白:缺乏血紅素會影響肌膚顏色,蒼白、沒有紅潤感。.常常疲累:缺鐵會影響細胞能量供應,易有疲累感。.心悸:血中氧氣不足,心臟跳動速度加快,就會出現心悸問題。.掉髮:缺乏鐵質會導致毛囊無法獲得充足氧氣和養分,容易掉頭髮 。.容易喘:如果連走路都會喘就有可能是身體缺鐵造成的。 不寧腿症候群:患者覺得腿部麻麻癢癢,如同有螞蟻在爬,目前研究認為缺乏鐵質也可能會導致不寧腿症候群。 頭暈、頭痛:血液攜氧量變少導致腦部供氧不足,容易讓腦部血管擴張,進而出現頭暈、頭痛。另外,長期缺鐵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可能出現疲勞、虛弱、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怕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皮膚蒼白、脫髮、指甲脆弱,以及異食癖(如:冰塊或其它非食物物品的渴望)。補鐵食物有哪些?含鐵食物排行由於鐵是吸收率最低的必需營養素,建議攝取量是生理需要量的五倍以上,加上女性因生理特質與懷孕需求,需要量通常比男性為高。蘇祺媛營養師發文分享動物性、植物性含鐵食物排行: 影響鐵吸收的7大因素明明有吃含鐵食物,為什麼還會缺鐵呢?以下7點都可能是影響鐵質吸收的原因:.食物形態:動物性食物的鐵大多為血基質鐵,比植物中所含的非血基質鐵的吸收率更高。.維生素C:可增加非血基質鐵的吸收。.酸性物質:胃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酸性物質,可增加鐵質吸收。.身體對鐵的需求:體內缺鐵時,鐵的吸收率會加倍。.草酸、植酸、單寧酸:蔬菜所含的草酸,全穀類、豆類、核果類所含的植酸,以及茶和咖啡所含的單寧酸,都會與鐵結合而降低鐵的吸收。.過多其它礦物質:過多的銅、鋅、鈣等,也會使鐵的吸收降低。.過多纖維:過多纖維在腸道中與鐵結合,會降低鐵的吸收。補鐵過量當心6大副作用透過天然食物補充鐵質並不會過量而產生毒性,但大量服用鐵劑,則可能造成腸黏膜出血、血氧過少、代謝性酸中毒及腎功能衰竭等,若長期高劑量使用鐵劑則會造成血色素沉著而引起肝硬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期刊也曾指出:攝取含有25毫克或以上的鐵質補充劑會降低鋅的吸收和血漿鋅濃度,且高劑量鐵補充劑會引起胃腸道反應,包括:胃部不適、便秘、噁心、腹痛、嘔吐及腹瀉,建議從飲食中補充鐵,可減少這些副作用發生。參考資料:台中榮民總醫院、Healthdirect、國民健康署延伸閱讀:.貧血有哪些症狀?貧血該怎麼吃?肉食與蔬食補血食材排行榜.吃素、女性易缺鐵?櫻桃能補血?一圖看營養師「素食補鐵清單」.頭暈全身無力怎麼辦?改善貧血不只補鐵,5營養素助恢復好氣色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8 焦點.焦點
秋冬RSV疫情升溫 九成兩歲以下嬰幼兒曾被感染 家長留意5大病徵
疫情解封後又遇到開學日,呼吸道相關的疾病大爆發,擠滿了醫院診間。根據疾管署呼吸道疾病通報資料,多種嬰兒和幼兒呼吸道病毒感染疫情急速升溫,前三名依序是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以及腺病毒感染,其中RSV自8月底開始,通報個案暴增數倍。感染科醫師呼籲,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及國慶連假,南來北往免疫力容易下降,大人小孩都需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有症狀就須要就醫,不要小病拖成大病。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謝育嘉表示,RSV通常在秋季和冬季流行,但今年的疫情似乎比以往更具挑戰性,今年RSV患者容易因為感染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等,合併細菌性肺炎,導致休克送重症加護病房,像是曾有位1歲的小孩就醫時,已出現發燒、喘等症狀,檢查發現竟同時感染RSV、副流感病毒、新冠肺炎三種病毒,且已合併細菌性肺炎,經過抗生素、呼吸治療後,病況才逐漸獲得控制。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指出,新冠疫情前,因為群體免疫的關係,RSV感染個案少,但疫情滴水不漏的防疫措施,反而讓群體免疫不再,且解封後民眾開始將嬰幼兒送到托嬰所、幼兒園,加上坐月子中心和護理之家疏於防範,容易造成群聚感染的發生,部分醫療院所看診、接種疫苗沒落實分流,增加RSV傳染機會,「現在我的診間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都是RSV的感染個案,以前同期都沒有。」陳伯彥分享,曾有位1歲1個月的小男童被爸爸感染,剛開始僅咳嗽、流鼻水,兩天後咳嗽、喘的很厲害,「睡不著覺,吃東西都會吐出來。」進食少,使得小便量變少、嘴乾,但因為RSV無治療方法,所以只能給予支持性療法,如高壓氧治療、少量多餐補充營養,呼籲家長要密切關注早期症狀,並採取預防措施,以確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RSV是一種呼吸道病毒,尤其危險之處在於它可能引發肺部感染,對嬰兒和幼兒構成重大風險。文獻指出,九成以上的嬰幼兒曾在2歲以前感染過RSV2,然而目前RSV感染的治療沒有特效藥,治療上只能盡量幫忙維持水分、氧氣,保持呼吸道清潔,當孩子因為太喘而無法吃喝,身體會缺乏水分和營養,這需要住院打點滴,也可能需要使用高流量氧氣,據統計1歲以下的嬰兒因感染RSV的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以上2,是1歲以下嬰兒住院的主要原因3,家長們應該密切關注這些症狀,並在出現任何懷疑時儘早就醫。及早診斷和治療可以防止RSV感染變得更加嚴重並減少住院風險。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會有哪些症狀?在這個季節,家長應特別警惕以下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RSV感染的警示信號:●嚴重的咳嗽和呼吸急促:RSV感染可能導致呼吸道狹窄,使呼吸變得困難。如果孩子呼吸急促,呼吸速度明顯增加,出現嗚噎聲,或是伴隨咳嗽,應立即就醫。●高燒:RSV感染通常伴隨高燒,高燒可能達38度以上。家長應隨時測量孩子的體溫,並盡早採取相應的措施。●飲食困難:如果孩子因呼吸不暢而難以進食或飲水,這可能是RSV感染的表現。確保孩子保持充分的水分和營養非常重要。●疲倦和不適:RSV感染可能使孩子感到極度疲倦,並出現其他一般不適症狀,如失去食慾、腹痛和焦慮。●症狀加劇:如果孩子的症狀在幾天內變得更嚴重,而不是緩解,應該盡早就醫。RSV感染可能在幾天內迅速惡化。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要如何預防?成人感染RSV病毒的症狀輕微,難以察覺,提前警覺家中孩童早期症狀和採取預防措施至關重要,為了降低RSV感染的傳播風險,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保持手部衛生:經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觸嬰兒之前。●避免密切接觸:避免與有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密切接觸。●保持室內清潔:定期清潔和消毒家中的表面,特別是嬰兒經常接觸的地方。●避免公共場所:如果RSV在社區傳播,盡量減少嬰兒和幼兒到擁擠的公共場所的機會。●戴好口罩:在適當的情況下,考慮讓嬰兒和幼兒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延伸閱讀:這病毒捲土重來、威脅幼兒不輸新冠!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同時感染死亡恐高6倍歐美多家知名藥廠投入RSV預防接種研發防治美國疾管署CDC的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今年8月建議,8個月以下的嬰兒使用單株抗體新療法Nirsevimab預防嬰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在臨床試驗中,可降低嬰兒因 RSV 住院風險率約75%,而且能夠降低九成急重症比率。儘管RSV在過去常被忽視,但近年來該病毒對嬰兒健康的影響引起愈來愈多關注,國際有多家知名藥廠競相投入研發相關防治策略,包含賽諾菲、阿斯特捷利康聯合開發、輝瑞與葛蘭素史克等,皆透過新策略創新研發,用心守護嬰幼兒健康。包含美國ACIP學者在內,多位專家也建議,部分8 至19 個月大嬰兒,以及特定族群,如有潛在健康問題,且住院風險較高,應考慮接受第二劑nirsevimab注射,以幫助這些孩子安然度過第二個季RSV盛行季。儘管這項新療法對於防止嬰兒RSV感染帶來新希望,專家也呼籲,民眾應保持警惕,持續關注RSV流行情況,並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才能確保嬰兒和社區整體健康。延伸閱讀:早上像感冒下午就命危 美疾管署籲嬰兒接種RSV新預防治療資料來源:1.疾管署傳病統計資料 2.Collins et al. Journal of Virology.2008:2040–20553.Zhou H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2; 54(10): 1427–1436.
-
2023-09-27 醫療.泌尿腎臟
長期攝護腺肥大忍到差點洗腎 醫師告訴你為何要及早治療
80歲阿伯因腹痛急診,檢查發現下腹部鼓起像山,緊急放置導尿管竟導出1000cc尿液,腎功能很差,快要洗腎了。原來阿伯因行動不便,對於攝護腺肥大導致排尿障礙一直隱忍,覺得可尿出就好,直到快腎衰竭才治療。在導尿管放置兩周後,腎功能才恢復,後來接受攝護腺雷射切除手術,才擺脫導尿管正常排尿。長者常見有攝護腺肥大問題,攝護腺組織會阻擋膀胱出口,長期會導致頻尿、急尿、夜尿等症狀。到後期攝護腺體積更大,膀胱已無力將尿擠出,會出現排尿困難、尿不乾淨、久站才能尿出,拖太久膀胱會功能退化,造成感染、腎功能受損、血尿、膀胱結石或憩室等併發症,這時即使開刀切除攝護腺,但膀胱及腎功能可能回不去。早期攝護腺肥大症狀輕,可藥物治療,常見藥物包含甲型阻斷劑和5α還原酶抑制劑。甲型阻斷劑可放鬆平滑肌,讓尿道擴大,很快改善排尿障礙,但有降血壓及逆行性射精副作用,可能導致頭暈、摔跤風險,屬「治標」治療;5α還原酶抑制劑藉由降低男性荷爾蒙作用,讓攝護腺體積縮小,逐漸改善攝護腺阻塞情形,屬「治本」治療,但需數個月至一年以上治療才會見效,也會影響性功能。因此有醫師會選擇合併兩種藥物治療,既治標又治本。當攝護腺體積已非常大,或有併發症,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應採手術治療。傳統的經尿道內視鏡電刀切除有健保給付,卻可能有出血、水中毒、逆行性射精等併發症;攝護腺雷射手術可降低出血及水中毒的風險,快速清除多餘的攝護腺,取下的標本也能病理化驗,是成熟的治療方式。其他有水蒸氣消融手術或攝護腺動脈栓塞治療,是利用水蒸氣的高溫或血管攝影注入微粒球,導致攝護腺組織自行壞死脫落,但壞死範圍不易預估,也可能導致疼痛、感染、血尿,甚至剝落的組織阻塞尿道,常需數個月後才完全脫落,症狀才慢慢解除。這類治療方式簡單,對於身體狀況不好,無法接受麻醉及手術的患者,是不錯的治療選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6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吃大餐必喝「山楂解膩茶」!中醫教簡單DIY,3穴位按摩助肚肚舒爽
中秋節佳節期間少不了各式月餅與香甜的柚子相伴,親友團聚烤肉更是不可或缺的行程,面對各種填滿肚子的美食該如何美味與健康兼顧呢?澄觀中醫陳梓頤中醫師推薦中藥茶飲,並教大家按摩穴位,助大家吃得開心、少負擔! 中秋常見的3大類月餅,酌量淺嚐避免腸胃負擔! 陳梓頤中醫師表示,市面常見的月餅依外皮可分為台式與廣式月餅,近年更流行起外觀精巧的冰皮月餅。 台式、廣式:台式月餅如蛋黃酥、綠豆椪等,以油酥皮為外皮,包裹豆沙、豆泥與蛋黃。廣式月餅則使用糖漿與花生油賦予外層餅皮光滑油亮的光澤。兩種月餅含油脂都比較多,若是再搭配蛋黃、滷肉等內餡,油、澱粉、肉類混合,吃多了容易感到油膩與造成腸胃負擔,此時可使用含山楂、陳皮、荷葉等中藥的茶飲,達到去油解膩的作用。 冰皮月餅:冰皮月餅相較於台式與廣式月餅,製作時不需要油脂與烘烤,以糯米製成的麻糬皮為外皮,內餡通常為甜膩的豆沙、芋泥、冰淇淋等,過多的甜食容易促進胃酸大量分泌,這時候可以在茶飲中加入薄荷緩解胃酸過多的悶痛不適感。 中秋必知「山楂解膩茶」!簡單DIY享受美食減負擔。 陳梓頤中醫師指出,山楂是去肉食油膩積滯不可或缺的藥材。陳皮具有柑橘類特有的香氣,可以緩解過度飲食的腹脹不適與噁心感。薄荷也有助改善腸胃脹氣。荷葉除可消除水腫之外,也含有荷葉鹼,有助調控血脂、血糖並且有控制肥胖。 簡單材料&作法:民眾若要做成中藥茶飲,材料準備和製作方法很簡單,可視需求準備山楂20g、陳皮15g、薄荷15g、荷葉10g,加2000毫升水煮沸,小火煮20分鐘,放涼即可飲用,有助去油、解膩、控血糖、調血脂。 中秋節享受美食按按3穴位,有助減緩飲食負擔及不適。 除了中藥茶飲,陳梓頤中醫師也分享穴位按摩幫助消脹氣、止嘔、解嗝等飲食負擔造及不適。 心窩-肚臍按摩:可由心窩處往下,順時針按摩至肚臍下方,重複10次。延肚臍周圍順時針環繞按摩10圈。按摩時也可另外配合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穴等其他特定穴位可增強消脹效果。 中脘穴:中脘穴位在心窩凹陷處與肚臍連線的中點處,屬於任脈的穴道,同時又是胃經的募穴,意指中脘在體表穴位中與胃這個器官相近,具有消脹氣、止嘔、緩解打嗝不適的作用。 天樞穴:天樞穴位在肚臍兩側各三隻手指寬處,是胃經的穴道,又是大腸經的募穴,可以用在腹痛、嘔吐、便秘等時候。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取穴時,可坐姿膝蓋彎曲,找到膝蓋外側凹陷處及外膝眼,往下四隻手指的位置。此同為胃經穴道,具有調節消化系統的作用,可緩解飽食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不適。 搭配精油:按摩時也可搭配精油進行,建議可紅桔精油5滴、薑精油2滴、丁香精油3滴、厚朴精油3滴、歐薄荷精油5滴。以上精油以30毫升按摩油或植物油均勻混合為3%濃度的混合油。 《延伸閱讀》 .烤肉別讓油滴進炭火,小心致癌!營養師簡單4招烤肉更健康。 .柚子助排便、排毒、好處多!營養師:平常就可以吃,不用等中秋!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6 焦點.健康知識+
我有服用慢性病用藥,麻醉前禁食是否也不能吃藥?麻醉必知關鍵問題,5狀況不適合
Q1:為什麼在檢查麻醉前都必須要禁食空腹? A:從結構上來說,我們的口腔到咽喉之後,分成兩條路:一是讓食物走,經過食道通往胃;另一邊讓空氣走,從氣管通到肺。進食和呼吸的通路在咽喉以上是相同的,咽喉以下才分開。當進食的時候,口腔和咽喉會有一系列的吞嚥動作,讓食物正確地進入咽喉下方的食道,而不是跑去氣管;若食物不小心走錯方向跑到氣管去,便會引發身體保護性的咳嗽反射,這個反射相當強烈,能迫使我們將東西排出。相信你我都有這種嗆到、咳嗽的經驗。 在接受麻醉的時候,不僅意識改變逐漸睡去,保護性的反射也一樣會被抑制而消失,此時若有異物跑到氣管,我們無法把它咳出,將使呼吸道暴露在很大的危險之中。這時候若胃裡又有食物,很可能會因嘔吐或逆流跑到咽喉,再進入氣管之中,跑到肺部,造成致命性的併發症「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 吸入性肺炎的嚴重程度與吸入異物的量及其酸鹼程度息息相關。吸入異物的量愈多、愈酸,造成的發炎愈嚴重。胃液就是種極酸的物質,因吸入胃液而造成的肺炎是相當嚴重且危險的狀況,據統計,吸入性肺炎的死亡率將近30%,不容輕忽。 禁食空腹的目的就在於,讓我們在麻醉前有充分的時間讓胃把食物都消化、排空,避免嘔吐,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一般而言,成人胃排空需要8小時,也因此病患會被告知在手術前一晚12點後要禁食,隔天早上才能順利進行麻醉。 事實上,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的狀況不只麻醉,有許多會改變意識的病況,如中風、癲癇痙攣、腦部病變等等情況,都存在著相同的危險。此外,如孕婦、肥胖者、有腹水的病患等,因其腹部壓力大,更容易擠壓胃部造成嘔吐,這些族群的風險更高,必須要更加注意禁食的狀況。 在麻醉前如果不小心吃了東西,一定要誠實告知醫護人員,千萬不要冒著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此舉得不償失! Q2:我有服用慢性疾病用藥,麻醉前禁食空腹時,是否也不能吃藥?A:台灣的就醫環境相當便利,民眾的疾病和不適都能獲得適切的診治。對於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都需要與醫師配合,規律服用藥物並回診,才能穩定控制病況,這除了醫護人員的照護以外,病人的配合度以及服藥的順從性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 配合醫囑規則服用藥物,能讓藥物治療濃度穩定有效,對於疾病的控制才有幫助。若您有慢性疾病用藥,請您手術前繼續服用不要中斷。空腹的時段裡雖然水也不能喝,但配藥吞食的水一般不會特別限制。配藥服用的水請小口就好,不可以喝一大杯喔! 如上所述,雖說藥要繼續吃,但凡事總有例外,有兩類的藥物是必須要停用的:降血糖藥以及抗凝血劑。由於空腹已經一段時間沒有進食,若又服用降血糖藥(或施打胰島素),有可能把血糖降得太低,人會疲累,思緒無法集中,冒冷汗,視力模糊,甚至失去意識昏迷,造成腦神經傷害,相當危險。而抗凝血劑會讓血液凝集功能受阻,容易造成手術傷口處出血量的增加、止血困難,若是半身麻醉則可能導致壓迫神經的血腫出現,所以一般在手術麻醉前會建議停用。不過,抗凝血劑的停用與否還牽涉許多醫療專業考量,要斟酌服用這些藥物的病因,權衡出血的風險,調整麻醉的方式,有些人甚至還服用多種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合併保栓通),每個人的狀況無法一概而論,需要通盤考量綜合判斷。 Q3:麻醉前禁食空腹期間可以抽菸嗎?A:不說您可能沒注意到,抽菸對於麻醉的影響真的很大! 抽菸對於身體造成的危害,是持續累積的結果。抽菸會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卻同時降低呼吸道的排痰能力,呼吸道阻力的增加以及肺泡的塌陷,這些狀況都將造成後續慢性的咳嗽以及肺部感染的問題。抽菸也會讓呼吸道變得更加敏感、反應劇烈,當受到刺激的時候,無論是分泌物或者全身麻醉必須要進行的插管處置,都可能導致喉頭痙攣、支氣管痙攣的風險增加。此外,抽菸會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影響血紅素攜氧的能力,干擾體內氧氣供應,進而容易造成缺氧。這在一般狀況下或許不痛不癢,但若是在有缺血性心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病人身上,影響可能就很嚴重,會促成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等的問題出現。 除了上述提到的呼吸道以及心血管方面的狀況,其實抽菸對於全身許多系統都有影響,也增加了罹癌的風險。抽菸也會影響微血管循環,讓手術之後的傷口癒合不易,造成感染。 因此,手術麻醉前空腹的時段,是不可以抽菸的。 其實,不論是否要接受手術麻醉,為了您的健康著想,都該儘早戒菸! Q4:請問有呼吸道感染的狀況,譬如得過新冠肺炎,適合做無痛腸胃鏡嗎?A: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至今已經三年,最大的影響就是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就現在流行的病毒株而言,除了少數高風險族群仍可能演變成重症以外,大多數人感染後症狀都相對輕微,一般會以呼吸道症狀(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鼻塞,流鼻涕)、全身性症狀(發燒,疲倦,全身無力,味嗅覺異常)以及腸胃道症狀(腹痛,腹瀉)為主。若非得力於家用快篩試劑的幫忙,光從症狀來看,有時很難區分究竟是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或者是新冠肺炎。 若要接受無痛腸胃鏡檢查,將進行全身麻醉,而身體在麻醉的狀態下,呼吸功能會受到顯著的影響:在藥物的作用之下,呼吸潮氣量變小,氣體交換的效率逐漸變低;肌肉放鬆,橫膈往頭側位移,造成功能性殘氣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減少,呼吸道肌肉張力下降也易造成肺擴張不全,肺泡塌陷,進一步影響血液氧氣的交換。麻醉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道容易阻塞,排痰功能也下降,痰液的蓄積較容易造成後續出現發炎及感染。 整體來說,麻醉對呼吸功能的影響很大,可能造成的缺氧以及肺炎等問題都是麻醉醫師高度重視的狀況。也因此有呼吸道感染狀況的民眾,進行麻醉的風險相對升高;若非有緊急的醫療需求,都建議必須等到病況穩定後再進行麻醉處置。 其實比起新冠肺炎,臨床上更常遇到一般感冒的狀況。相同的,若非有緊急醫療需求,必須將麻醉檢查時間延後,一般而言有下列狀況就不適合麻醉:5狀況不適合麻醉1. 發燒超過38°C2. 明顯咳嗽3. 分泌物量多且濃稠:如鼻涕量多,咳嗽有濃黃痰4. 呼吸音異常5. 疲勞倦怠沒有胃口等全身性症狀 一般會建議在症狀緩減之後的1〜2週再安排麻醉檢查或手術,以避免呼吸道併發症的出現。【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103期(2023-07-18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2 養生.聰明飲食
螃蟹蛋白質高、脂肪含量低…秋天吃蟹4訣竅,加3佐料可中和寒性
大啖秋蟹前先等等,中醫師提醒這幾點每逢九月,涼意初來乍到,除了提醒自己加添衣物,維持體外的保暖,體內更要努力補充能量。而剛好的螃蟹產季,就是許多老饕食客引頸期盼,食指大動補充體力的大好時節。螃蟹是高營養價值食品:富含蛋白質與鈣、磷、鋅等多樣礦物質,且脂肪含量低,吃後能迅速補充豐沛的營養與得到內心的滿足。但因螃蟹也是「高普林」、「高膽固醇」的食品,所以尿酸過高、痛風、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建議謹慎攝取;此外甲殼類過敏者,也不建議食用,以免食後造成過敏反應,引發癢疹,氣喘、呼吸困難,甚至產生生命危險之虞。 而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蟹,性味:鹹、寒。因此對於脾胃虛寒,時常胃腸脹氣、消化不良,或是稍微吃到冰涼的食物就容易排便軟散不成形、腹痛腹瀉的人,也千萬要酌量食用,以免腸胃不適與腹痛腹瀉頻繁發生,進而造成脾胃虛寒情況更加嚴重。5族群慎吃螃蟹1.尿酸過高、痛風,謹慎攝取2.心血管疾病患者,謹慎攝取3.甲殼類過敏者不建議食用4.脾胃虛寒,時常胃腸脹氣、消化不良,或是稍微吃到冰涼的食物就容易腹痛腹瀉的人,也要酌量食用5.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如想安心食用螃蟹,螃蟹選擇務必新鮮,且徹底蒸熟開心吃蟹4訣竅1.若怕螃蟹過寒,也可添加適量紫蘇、薑、酒,可中和寒性,稍可一解食欲之饞。 2.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如想安心食用螃蟹,螃蟹選擇務必新鮮,且徹底蒸熟,且建議不要吃蟹爪的部分,因為蟹爪部分帶有毛,不易清潔,所以古籍中提及「蟹爪主破胞墮胎」就是這個道理。另外可用紫蘇葉搭配螃蟹,除了因紫蘇葉質地細緻、氣味清新,可以帶出螃蟹的鮮味、且降低膩感。也因紫蘇葉在典籍中記載可以行氣和胃,解魚蟹毒,一同食用,可降低拉肚子的機率。仍不建議過度食用,以免腹瀉或產生過敏癢疹,影響懷孕與哺乳時的健康與心情。 3.但若是平時就容易怕冷怕風,常還不到冬天就手腳冷冰冰;月經來常有經痛症狀;風吹就容易打噴嚏流鼻水,甚或咳嗽的體質虛寒婦女,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就暫時不建議食用。 4.另外,大家在吃螃蟹時,常會配一杯生啤酒。在中醫的觀點中因螃蟹與啤酒皆為寒性食物,多食容易造成體質虛寒情況越來越明顯,反而建議用味噌湯代替啤酒,是更為適合的搭配。 秋高氣爽的時節,享受大海的美味,食用新鮮螃蟹,巧妙搭配中和寒性的食材,吃得健康,健康的吃,如有疑問,建議詢問居家附近信賴的中醫師!
-
2023-09-21 癌症.其他癌症
林宥嘉曝「生命中重要的人」罹胰臟癌!「癌王」一般健檢超音波難現蹤,該如何發現?
歌手林宥嘉昨(9/20)在即將舉行的小巨蛋演唱會記者會上透露,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罹患胰臟癌,讓他一度情緒陷入低潮。日前韓國「國民爺爺」邊希峰也因胰臟癌復發病逝,享壽81歲。「癌中之王」胰臟癌不但惡性度高,且一般健檢的超音波、抽血等檢查不易發現,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罹患胰臟癌的名人.資深藝人巴戈半退休後生活過得怡然自得,不料於2022年2月16日傳出胰臟癌過世,享壽67歲。.新北議員唐慧琳2021年因胰臟癌去世,年僅49歲。.台灣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2016年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後期居家安寧,推動台灣盼能通過「安樂死」。最終在2018年6月7日於瑞士接受安樂死。.知名電視名嘴劉駿耀2018年12月7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2歲。.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於2003年發現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臟癌),抗癌長達8年仍不敵病魔,最終於2011年病逝。.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時尚圈「老佛爺」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韓「國民爺爺」、邊希峰胰臟癌復發病逝在韓國有「國民爺爺」、「國民演員」封號的邊希峰,是名導奉俊昊長期合作的固定班底,生前參與演出過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順風婦產科」權伍中的爸爸、「皮諾丘」中飾演李鍾碩的養父。近年更以「駭人怪物」、「殺人回憶」在影壇大放異彩。邊希峰大半輩子都為影視奉獻,2020年獲得韓國政府頒發的文化功績勳章。媒體報導,邊希峰於2018年健康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當時決定退出專心抗癌。隔年還有上綜藝節目錄影,原本以為抗癌成功,但2019年再度復發,只好息影繼續養病,但最終仍不敵病魔,81歲胰臟癌逝。「癌中之王」胰臟癌惡性度高、難發現胰臟癌惡性度高,有「癌中之王」稱號,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罹患胰臟癌約90%的病人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因爲胰腺位於腹膜後,惡性腫瘤藏在體内,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看完整疾病百科》胰臟癌國泰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陳信佑曾受訪指出,胰臟癌跟其他癌症不同,很難用「期數」來區分,通常是用能否進行手術區分,因為胰臟附近器官、血管多,如果有浸潤狀況就難做手術,若是不能做切除手術的話,存活率相當低,多不超過六個月;即使可以透過手術切除,五年的存活率有僅約兩成。胰臟癌的上腹痛 常被誤以為胃痛胰臟癌並沒有典型的症狀,症狀也要視腫瘤生長的位置,長在胰臟頭部、頸部跟發生在體部、尾部,情況不太一樣。據統計,國內六成胰臟患者腫瘤長在胰臟頭部,如壓迫膽管時,會造成患者出現背痛、胃部刺痛、黃疸等症狀。若是發生在體部、尾部,雖然通常不會出現黃疸,但因為胰臟周邊的神經傳導豐富,很常會出現腹痛的狀況,不少病人常誤以為是胃痛,值得注意常見症狀:.背痛、上腹痛 : 一般是產生上腹悶痛,常常飯後會比較嚴重,有時會痛到背後,常被誤以為是胃痛。.黃疸:長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常會壓迫到總膽管,而引起「阻塞性黃疸」。.體重大幅減輕:多數患者初期就會出現體重減輕,腫瘤會掠奪病患的體內的營養素,讓自己不斷的成長,造成患者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血糖控制困難一般超音波檢查難發現胰臟癌 須透過高階影像檢查胰臟癌高危險群1.糖尿病:研究顯示:新診斷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有3%有胰臟癌。2.胰臟癌家族史:家族內有兩位以上的一等親有胰臟癌。3.慢性胰臟炎4.抽菸、酗酒者5.肥胖:BMI超過30最危險6.脂肪肝:三軍總醫院根據健保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指出,有脂肪肝的病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2.63倍;普通胰臟癌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11至12個月,但若是有脂肪肝又罹患胰臟癌的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僅5到6個月,幾乎只有一半。7.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者:具有此基因突變的人罹患胰臟癌、卵巢癌、乳癌的機會要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一般健檢的超音波、抽血等檢查較不易發現胰臟癌,腫瘤大到可以被發現通常為時已晚。必須透過高階影像檢查,如磁振造影(MRI),才能揪出癌變。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患者,如果想要找出小於2公分以下的腫瘤,可以考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三年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噓新聞
-
2023-09-21 醫療.消化系統
便秘不是狂吃菜就好,記得多加「一物」才有用!5件事改善便秘,調整作息最重要
現代人常因工作或生活壓力大、步調節奏快、與時間等因素,需要長期外食,導致便秘已經成為現代人的通病,因而導向依賴藥品幫助解便,但長期服用藥物容易加重腸道的負擔。長期便秘的人,通常都伴有纖維質攝取不足的情形,本食譜含有豐富高纖維質,除了可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並且有許多女性,尤其是媽媽們,因需要兼顧職場與家庭雙重壓力下,情緒容易不佳,也沒有時間可以好好吃飯、照顧自己,本食譜除了可以幫助排便,攝取營養之外,也有緩解情緒的功效。便祕常見症狀與原因便秘,是無論男女都會發生,常見的症狀表徵有: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甚至3至4天才解一次大便;排便時疼痛或有便血;常患腹脹、頭暈脹、腹痛、口臭、急躁、疲勞等症狀。一般常見導致便秘的主因例如: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情緒過度緊張、工作壓力太大;飲食不正常、或常吃刺激性飲食,燒烤、炸、辣等食物、水份不足;缺乏運動、或是久坐少動;營養不良、甚至減肥不當等諸多因素,進而造成腸道蠕動緩慢。改善便祕,首要調整生活作息因此,要先從調整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開始做起。即使是外食族,也要注重營養的均衡攝取,有便秘困擾的人,除了可以食用較多纖維質的食物以外,水份的攝取也要充足。當纖維質量足夠,但是水份卻不足時,反而會導致腹痛,想排便又排不出來。但也不要為了多吃纖維質而忽略人體所需要的其它營養。有人會說,那我可不可以多吃纖維質,其它靠綜合維他命或營養保健食品補充呢?相信大家都知道「藥補不如食補」,原形食物還是最重要的營養來源。生活作息上,「規律的睡眠時間」、「好的睡眠品質」及「三餐定時定量」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上大夜班,也要盡量讓自己有規律的生活作息,並漸漸讓自己養成固定排便習慣。例如:早晨起床時喝一杯溫開水,可以刺激腸道蠕動,增強便意。當有便意時,就要去上廁所。當想上沒去上時,糞便中的水份會被腸道吸收,排便會愈顯困難,同時,腸道反射到腦部的神經就會變遲純,久而久之,排便的天數就會逐漸拉長,導致習慣性便秘。排便「要專心」 坐太久反而容易痔瘡排便有一個容易讓人忽略的細節就是「要專心」,很多人習慣在上廁所時看書或滑手機,這樣長期下來,會養成在馬桶上坐太久的習慣,反而容易導致痔瘡,更加得不償失。隨著我們的年齡逐漸增長,慢慢地,腸道平滑肌的蠕動就變得緩慢無力,因此,建議盡量在年輕時養成良好排便習慣。做6件事改善便秘1.早晨一杯水養成每日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早晨起床可以喝一杯溫開水,以利排便。2.墊椅子排便排便時可拿小板凳墊在腳下,膝蓋超過肚子,此使身體往前傾。這個姿勢使的直腸與肛門角度會呈現90度被拉直,增加腹部壓力,進而放鬆恥骨直腸肌,讓肛門與直腸角度變直,排便時就會更好出力、更加順暢。3.穴道按摩幫助排便的穴道有:魚際穴,位於大拇指與手腕的中點;支溝穴:手腕背面之4指寬處;曲池穴:手肘彎曲後,外側手肘末端處;氣海穴:肚臍下兩指處;天樞穴:肚臍左右各兩指處。4.多吃高纖維質食物促進排便也可多吃含高纖維質的蔬菜和水果,例如:菠菜、地瓜葉、蒟蒻、香蕉、木瓜、柳丁、麥片、糙米等;盡量避免容易造成便秘食物,例如:燒、烤、炸、辣、馬鈴薯等。5.多運動每天至少走路 30 分鐘,一天至少飲用 1,500 cc 以上的水,且少量多次慢慢喝。6.吃點好油每天攝取適量好的油質,例如:堅果、冷壓橄欖油、酪梨油、苦茶油、魚油等。食療順暢秘方:紅棗銀耳露準備食材:紅棗2-3顆、新鮮白木耳1朵(大)、紅冰糖(黑糖亦可)適量、玫瑰花2-3朵。料理方式:1.白木耳洗淨切碎,備用。2.紅棗洗淨切開去籽,備用。3.玫瑰花清水沖洗一下,備用。鍋子加入800-1000CC水,加入上述食材,放入電鍋,外鍋加3杯水,跳起趁熱加入冰糖調味即可食用,夏日可放入冰箱冰涼食用。食材介紹:•白木耳:性平溫潤,味甘淡,可幫助排便,維持消化道健康;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對於排便順暢很有幫助,也是好的益生元,可幫助腸道菌生長,維持消化道健康;其水溶性銀耳多醣體,可提升保護力;白木耳性平溫潤,春夏生津潤喉,秋冬溫潤補身,且豐富的植物性膠質,是天然的養顏美容食材。•紅棗:性味甘溫,含多種抗氧化劑,亦可抗發炎,可抗氧化及增強免疫力;具有豐富纖維質,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護腦功效,對預防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亦有助益。•玫瑰花:其氣味清香,可舒肝解鬱,減緩憂鬱情緒;可改善腸胃道問題,對腸胃不適者亦有助益。食用說明•喝法:此飲品可一週吃三次,每次量以一碗份即可,於冬日可溫熱喝以暖身,也可夏日冰涼食用。•注意事項:無論是對身體多有益處的食物,都要適可而止,不可過量。
-
2023-09-18 焦點.食安拉警報
進口蛋爆食安風險 醫師:5族群別生食
進口蛋流向不明,部分流入餐飲市場,國人憂心食用雞蛋安全性,已有連鎖港式餐廳分店決定停售半熟蛋、滑蛋等餐點。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站在醫師立場,強烈建議,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雞蛋,因生雞蛋可能存在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一旦不慎感染,恐增加食物中毒風險,建議食用雞蛋時,以全熟蛋為佳。蛋放太久 嚴重恐釀敗血症顏宗海指出,雞蛋如果放置時間太久,就不宜食用,以免引起急性腸胃炎,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多數人服藥後就可康復,但長者、幼兒、懷孕婦女或糖尿病、肝硬化等免疫力較差族群,可能合併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代謝性酸中毒、敗血症,嚴重時恐有生命危險。「雞蛋容易遭微生物汙染」顏宗海指出,其中以沙門氏菌風險最高,如在賣場採購盒裝蛋,應在4個星期內食用完畢,且存放4度C的冰箱冷藏環境,但不建議放在冰箱門,以免因為溫度不夠冷、溫差較大,縮短雞蛋保存期限。顏宗海提醒,如發現蛋殼破損、發霉,或打蛋時聞到臭味,就應丟棄不吃,另避免食用生蛋、半熟蛋,應烹調煮熟,確保安全無虞。顏宗海說,許多民眾吃火鍋時,習慣將生雞蛋拌入沙茶醬,成為沾醬佐料,增添風味,但這種食用方式增加了微生物感染機率,提醒國中以下孩童、65歲以上長者,或肝硬化、洗腎、癌症等慢性或重大疾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不可生食雞蛋,才能遠離食物中毒。顏宗海指出,如果生食雞蛋後,出現腹痛、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症狀,應盡速就醫,尤其是國中以下孩童、65歲以上長者等族群,還可能引起敗血症,危及生命。5族群別生食「進口蛋」.65歲以上長者.幼兒、國中以下孩童.懷孕婦女.糖尿病.肝硬化等免疫力較差族群【延伸閱讀】.懶人包/進口蛋為什麼要塗臘?雞蛋保存期限多久?一篇看懂巴西進口雞蛋在吵什麼
-
2023-09-15 焦點.食安拉警報
懶人包/進口蛋為什麼要塗臘?雞蛋保存期限多久?一篇看懂巴西進口雞蛋在吵什麼
超思進口巴西雞蛋已經變成政治風暴。政治風暴跟一般老百姓可能沒有直接關連,但你買到的蛋是否安全?吃下去會不會有事?買蛋時要注意什麼?這才是我們該關心的。《元氣網》為大家整理關鍵問題。巴西進口蛋爭議爆料緣起台農巴西進口蛋遭爆5月30日裝船,洗選後以「製造日期9月5日、保存期限10月5日」在市面販售。這批巴西進口雞蛋被指「誤標效期」,遭衛福部食藥署稽查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標示不實依法可處4萬元至400萬元罰鍰,目前限期回收改正。農業粉專「Linbay好油」版主林裕紘質疑:1、巴西的蛋可以冰四個月,是在維持低溫冷鏈的情況下,以確保蛋白跟蛋黃不會變質。但問題是,到台灣就不會維持低溫。進來後先經40到45度的洗選過程,到了蛋商那裡,連販售都是常溫,以一般蛋商洗選包裝後到超市架上銷售的時間約兩天,這種雞蛋解溫兩個小時之後就開始變質了,更何況是兩天後,到消費者買回使用已經是幾天後的事,買回來的雞蛋怎麼會是正常的。2、進口蛋只經過簡易外殼清潔,從盤蛋重新包裝成盒蛋,根本不符合加工食品重新計算製造日期的方式;如果是滷蛋,有形式或化學變化,可噴印新製造日期,但國外進口蛋只經洗選、重新包裝,本質沒有任何改變。農業部說法:農業部政務次長陳駿季表示,從不同國家進口雞蛋,會根據當地的雞蛋包裝廠、集貨場,以及運輸條件有所不同。以巴西進口雞蛋來說,有效期限依據巴西來源場標示,經巴西來源場評估運輸過程全程冷鏈且包裝完整,保存期限是120天,這批雞蛋有效期限是到9月24日至9月27日;現在市面上所有的巴西雞蛋,都是合格安全,在有效期限之內。食藥署說法: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食藥署嚴格管理「有效期限」,5月底啟運的雞蛋只能販售到9月底。且蛋品即使經過洗選後也並非加工食品,除非後端再進行加工,且經證明可以保存更久,否則需依原廠填報的時效。買到這次爭議巴西進口蛋怎麼辦?全聯提供3方式退貨:》看詳細1、消費者憑實體商品(不論拆封與否)+原購買發票至當時購買分店辦理。2、有實體品(不論拆封與否),沒有購買發票,但當時消費有使用福利卡;可先帶福利卡及身份證明文件至當時購買分店,請店員協助調閱近6個月的交易資料(約需7-10個工作天),待調閱出來後攜帶商品至當時購買分店辦理退費。3、若已無實體商品只有購買憑證或是僅有實體商品無購買憑證,可直接與廠商聯繫,由廠商協助服務;台農蛋品有客服電話:0800-666-190;冠軍國際客服電話:0800-230-889。關於雞蛋你該知道的常識洗選蛋跟散裝蛋有什麼不同?散裝蛋一般在傳統市場或雜貨店看到一整箱的「箱蛋」,可以自己挑要買幾顆,這些都是「散裝蛋」。「散裝蛋」未經洗選與分級,可能被雞殘留的糞便或羽毛污染,導致細菌滋生,食安風險相對高。洗選蛋洗選生鮮蛋品則是在禽蛋收集後,經洗淨、風乾、檢查、包裝後貯運者。生鮮蛋品經過洗選後,有助於降低沙門氏菌污染,蛋品經過洗選的過程,會將蛋品表層的細菌、附著物去除,但亦會將蛋殼外的保護層洗除,處理不當,亦有可能使蛋品再遭受洗潔劑或微生物污染,故洗選過程應有良好管控。如何挑選新鮮健康的雞蛋?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好的雞蛋不會晃,外觀也不會有「霉斑」,若民眾在傳統市場採購散裝蛋,拿起來晃一晃,若有「晃動感」,代表蛋黃跟蛋白分離了,已不新鮮了。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可以看「氣室」大小,若氣室太大就代表不新鮮,最好的驗證方式就是放到水中,「沉下去代表新鮮」、「浮起來則不新鮮」;同時,蛋黃若偏一邊則代表不新鮮,不過要確認是否有蛋黃位移,就要水煮後剝開才能得知。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高彩華:民眾選蛋可有「3大要點」,首先,不管包裝蛋、散裝蛋,要確認「外觀無破損」,若蛋殼因運送碰撞破損,可能有微生物跑進去,同時蛋殼不要挑太薄的,可選表面稍微平滑的蛋。第三就是簡單聞一下,如果發現有味道,就要注意是否有不潔物沾附,甚至已經腐敗變質。雞蛋買回家要先洗嗎?若是購買散裝蛋,買回家後先清洗蛋殼,可避免汙染!雞蛋買回家需要冷藏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民眾一般在大賣場、超市買到的洗選蛋,保存期限大約都在4周左右,買回家保存時儘量存放在4度C的冷藏中,避免放在冰箱門上,一來溫度不夠冷,溫差也可能讓雞蛋保存期限再縮短。粉絲專頁「韋恩的食農生活」:雞蛋放室溫14天,雞蛋的品質分數就會掉到及格邊緣的75分左右,而繼續放下去到21天,分數就會掉到AA級以外了。相對的,雞蛋如果放在冰箱裡,不管放7天、14天、21天,分數都可以維持在90分以上的高分,在台灣,雞蛋還是應該放在冰箱保存,如果放在冷藏室的話,大概可以維持一個月的高品質。若吃下放置過久的蛋會導致甚麼問題?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都是雞蛋中最常見的微生物汙染,若常溫放置太久,微生物長期滋生下,可能導致食安風險,尤其雞蛋最容易有「沙門氏菌」風險。一般民眾若吃到微生物汙染的食物可能會引起急性腸胃炎,常見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多數人服藥後可康復,但免疫力不好族群,像長者、幼兒、懷孕婦女,或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患者,發生嚴重的腸胃炎可能合併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代謝性酸中毒、敗血症,將有生命危險。為什麼進口蛋要塗臘?進口蛋因需經長時間運輸,塗蠟用意是讓生鮮產品降低風險,將孔隙填滿也可以避免水分跑進去,延長有效期限。國產蛋因產地距離近,不需要也不用噴臘,但是國外因為產地道是場距離遠,為運輸、保存,有些會噴臘延長保期限,蛋上會噴一層臘,滑滑的,一摸就知道。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表示,巴西進口雞蛋進口來台都有做「Coating」(塗層),但進口雞蛋來台洗選後,蠟層在洗選過程中被洗掉了,並非沒有塗。一般雞蛋可保存多久?根據日本娛樂雜誌「週刊SPA」訪問日本養雞協會顧問信岡誠治指出,雞蛋在冬天可以存放比較久,賞味期限通常比蛋盒上載明的日期要長,例如在攝氏10度的環境,可以存放約2個月;攝氏20度的環境可存放約1個月;攝氏28度可以存放約16天。雞蛋在常溫可保存15天,若在3至6度C低溫冷藏下,可保存4個月,若噴蠟應可保存久一點,蛋這是他第一次洗選進口蛋,對有塗蠟雞蛋可保存多久?他沒有經驗,並不知道為何進口蛋的保存期間比較長?從不同國家進口雞蛋,會根據當地的雞蛋包裝廠、集貨場,以及運輸條件有所不同。農委會畜牧處處長張經緯說明,雞蛋在國際上沒有明確保存幾天的規定,可以保存多久跟保存條件有關係,例如這次進口巴西、土耳其的雞蛋標示90天,有的國家則標示180天。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補充,從雞蛋的等級品質、冷藏與否,以及洗選完殼較薄,是否有搭配噴蠟,都會影響保存期限,因此每個國家的雞蛋上都有標示保鮮期,以此作為判斷是否為過期蛋;國外洗選完立刻噴蠟、冷藏的雞蛋,可保存4、5個月。而國產雞蛋若冷藏攝氏4度來說,約可保存2、3個月,但是要到3、5個月就比較不可能。不小心打破蛋,可以先冰起來,等到要吃時再拿出來煮嗎?食用雞蛋最危險的就是讓蛋黃跟外面空氣接觸。有些民眾為了料理所需,會刻意把蛋白跟蛋黃分開放進保鮮盒存放,但這麼做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蛋殼打破了就要馬上食用,直接加熱料理是大原則,不要用保鮮盒來保存打破的蛋。要如何注意蛋有沒有問題?在料理雞蛋前,若發現蛋殼已有些微破損,就要避免食用,微生物汙染的風險相當大,蛋殼發霉也應儘速丟棄;同時避免食用生蛋、半生熟蛋,建議都要完全烹調,若打蛋時已聞到臭味,也不要再加熱食用。【資料來源】.食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元氣網
-
2023-09-13 醫療.感染科
登革熱初期症狀也是發燒、頭痛、骨頭痛…得了流感、登革熱、新冠怎麼區別?
南部登革熱疫情嚴峻,目前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西部登革熱淨土嘉市也淪陷,台南全市均為流行區。疾管署估預計十月底疫情將達到高峰。典型登革熱的症狀會有突發性的高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等症狀,一般人感染登革熱很可能誤以為是流感。目前流感與登革熱都進入流行期,我們該如何辨別?登革熱必知重點登革熱症狀 易誤認新冠、流感流感與新冠都屬於呼吸道類病毒,傳染途徑類似。登革熱初期症狀也與新冠肺炎、流感類似,常常會被民眾忽略,臨床上都需透過「快篩」辨別。流感感染初期多為全身性症狀,如發燒、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頭暈無力等。新冠喉嚨痛、聲音沙啞、流鼻水、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症狀為主。也會發燒。登革熱一般症狀:感染初期會發燒、頭痛、骨頭痛、關節痛、肌肉痛,後續開始沒胃口、起疹子、血小板下降等,一般民眾通常7天後症狀好轉,但若是高齡者、患有慢性疾病,發病到好轉恐需要一周以上。重症警示徵兆:包含腹痛、持續嘔吐、體液蓄積、粘膜出血(月經量可能增加)、嗜睡或是躁動不安等。若進展為中重度,患者可能會出現休克、出血等狀況重症3主要症狀:1.血漿滲漏,可能會導致休克、體液蓄積、呼吸窘迫;2.嚴重出血;3.嚴重器官損傷,如肝臟可能出現黃疸或甚至心衰竭等。登革熱重症高危族群.65歲以上長者.洗腎、慢性腎衰竭、糖尿病、慢性溶血疾病等慢性病族群.幼童.孕婦.肥胖懷疑感染了登革熱該怎麼做?一旦出現發燒、頭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活動史,透過快篩試劑得知結果。而目前為免醫院壅塞、排擠醫療量能,疾管署執行分級收治:.「A級」為沒有警示徵象、可服從醫囑的病人,醫師給予衛教,安排回診追蹤。.「B級」對象為出現腹痛、意識改變、黏膜出血等警示徵象者,或屬於高風險病人(孕婦、嬰兒、老人、住在偏遠地區、具有慢性病),由醫師安排住院觀察。.「C級」為重症病人,嚴重出血、嚴重器官損壞,需轉院到醫學中心或緊急治療處置。登革熱2主要病媒蚊:埃及斑蚊 白線斑蚊依照台灣地理環境等條件,嘉義以南多為「埃及斑蚊」、嘉義以北則是「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喜歡在室內活動,同居人容易感染;而白線斑蚊喜歡在室外活動。埃及斑蚊的傳播能力較高、傳播速度快。蚊卵可以耐旱三個月、甚至為6個月,只要再遇水3天内就會孵化且雌蚊會把卵產在容器內壁接近水面處,因此除了倒掉積水,還要把容器刷洗乾淨。帶病毒的斑蚊終生具有傳染力,必須清除孳生源,如人工容器,再搭配防蚊液。防曬乳、防蚊液使用順序防蚊液需使用挑選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而夏天還有擦防曬乳的需求,那該先擦防曬乳還是防蚊液?防蚊液效果主要是靠蚊子不喜歡的味道,若是先噴防蚊液,再用防曬,防曬味道就會蓋過去防蚊液的味道,就沒有效果。因此應該先擦防曬乳。深入了解登革熱全國病例分布https://nidss.cdc.gov.tw/nndss/DiseaseMap?id=061登革熱分型登革熱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等四種型別。感染某一型別登革熱病毒後,雖然對該型別有保護力,但若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潛伏期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14天,通常為4-7天。一般人感染登革病毒經3-8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但少數人的潛伏期可達14天。傳染方式/主要途徑登革熱主要是藉由病媒蚊(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叮咬人時將登革病毒傳入人體內,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1.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第五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病毒 (此時期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若被病媒蚊叮咬,病媒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8-12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這隻病媒蚊終生即具有傳染力,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播出去。2.母親懷孕時感染登革熱,登革病毒可能於孕程中或生產時垂直傳染給胎兒,造成胎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和死亡。臨床症狀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感染登革熱時,可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的反應,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到發燒、出疹的典型登革熱,或出現嗜睡、躁動不安、肝臟腫大等警示徵象,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預防方法一、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1.容器管理與孳生源清除2.清除不需要的容器,如為無法自行處理的大型廢棄容器(如廢棄輪胎、浴缸或水族箱等)請聯繫環保單位清潔隊協助清運。3.把暫時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置,使用時加蓋或以細紗網密封。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家中的陰暗處、地下室、屋簷排水槽或水溝應定期巡檢與清理。4.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可掛蚊帳或使用補蚊燈,避免蚊蟲叮咬。5.平日至市場、公園或菜果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淺色長袖衣物,並在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之防蚊藥劑。二、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回收清除。「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刷」─刷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三、疫區防蚊措施1.出國或至登革熱流行地區時,應做好自我保護措施。建議懷孕婦女如無必要應暫緩前往國內外登革熱流行地區,若必須前往請做好防蚊措施,避免病媒蚊叮咬。2.從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回後請自我健康監測14天,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您旅遊活動史與暴露史,利於醫師診斷。四、預防可能經輸血感染登革熱之暫緩捐血措施:自登革熱流行地區離境,暫緩捐血4週。登革熱確定病例痊癒無症狀後4週,才可再捐血。確定病例之接觸者(包括住家、工作場所有登革熱患者或住家、工作環境被強制噴藥者),暫緩捐血4週。【資料來源】.疾管署.國衛院媒蚊傳染病防治中心.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3 醫療.心臟血管
近3/4高血壓患者死於心臟併發症,高血壓與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和主動脈剝離等疾病密切有關!
成人的血壓到底多少才正常呢?根據目前的高血壓指引,健康成人的血壓應該120(收縮壓)/80(舒張壓)毫米汞柱以內才算正常。 收縮壓是指血液由心室打出後,衝擊血管壁所形成的壓力,舒張壓則是心臟舒張時,血液在身體動脈彈性回縮後產生流動時所形成的壓力。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代表血管壁所承受的血管壓力。 一般來說,高血壓病人平時不會有其他明顯症狀,只有少部分病患偶爾會感覺頭痛,後頸部緊緊的感覺。雖然高血壓沒有症狀,但長期高血壓卻會在身體各處帶來許多風險。高血壓患者死因多與併發症有關,根據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資料:60~75%死於心臟的併發症,15~20%死於腦血管障礙,5~10%死於尿毒性。以下是高血壓常見的併發症。 長期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尤其伴隨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情況下,有可能併發以下的心血管疾病。:1.動脈阻塞:動脈原本是非常有彈性,能夠承受心臟打到血液壓力的衝擊。當長期處於高血壓的環境下,血管壁容易出現微小的受傷,如果患者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又高,這時候低密度膽固醇容易聚集在傷口上,引起 「動脈粥狀硬化」;如果持續讓讓更多的膽固醇卡在血管中,最終形成脂肪沉積的斑塊。這些斑塊會讓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對其進行防禦、吞噬等作用,最終導致血管中出現鈣化的現象,逐漸讓動脈的彈性消失,兩者加成最終導致「動脈阻塞」的問題。如果動脈阻塞發生在供應心臟氧氣與養分的「冠狀動脈」時,就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症。2.心臟結構改變:患者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久而久之會讓心臟中的左心室負擔加重,心臟為因應這種情況導致左心室會逐漸擴大,最終左心室變得肥厚。左心室肥厚又會連帶讓隔壁的心房結構也發生改變,這段過程也會讓心肌的功能發生影響。心臟結構改變最嚴重會導致瓣膜也收到影響,會導致瓣膜性心臟病的發生,尤其是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閉鎖不全和主動脈閉鎖不全可能與高血壓關係密切。3.動脈瘤:高血壓持續衝擊動脈時,久而久之血管壁彈性消失,甚至會向外膨出一小包氣球狀,此時就稱為「動脈瘤」。動脈瘤本身來說不比動脈強韌,當血壓持續上升會讓血管瘤愈來愈大,最終會因為動脈血管壁太薄而破裂,因具破裂的血管位置,有時會出現嚴重的內出血問題,尤其是腦動脈瘤和主動脈瘤,破裂時容易有生命之憂。4.心肌梗塞:當冠狀動脈阻塞(冠心症)導致心肌某一部位的血液供應減少時,有時會導致心肌的損傷或死亡,此時就稱為「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會讓冠狀動脈出現嚴重收縮或痙縮時,會導致心臟缺氧,造成更多的心臟組織受損,嚴重時會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心肌梗塞發生前會有一些前兆: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胸悶、心絞痛(胸口感覺像有大石頭重壓,呼吸不順暢)、上腹痛、左上臂麻木等症狀時,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應立即送醫診斷加以治療。5.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指的是心跳速度過慢、過快,或是跳動不規則,高血壓患者最常出現的心律不整是心房顫動,目前研究指出如果長期高血壓控制不好,似乎通過左心房超負荷、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心肌功能改變和心房心室結構改變,會讓心臟放電不規則,就會導致心房顫動,並讓其況持續惡化。6.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往往由多種心血管疾病綜合起來所引起,常引起的疾病有高血壓和冠心症,主因是動脈阻塞嚴重,心臟輸出的血量不足,無法供給全身各處足夠的氧氣與養分,導致心臟會更用力地工作(也就是讓心跳更快),但心跳更快卻沒有輸出更多的血量,讓心臟輸出血液效率依舊不佳,時間一久就會導致心臟衰竭。患者常見有易喘、容易疲累和下肢或眼皮等處出現水腫等症狀。7.腦中風:中風按照引起的機轉,可以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這兩類型的腦中風都有可能由高血壓所引起。首先,高血壓會導致血管中的動脈硬化或發生動脈瘤,一旦動脈變得脆弱,久而久之會有破裂的可能。其次,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腦部血管阻塞所導致,有可能是膽固醇斑塊阻塞在腦部血管引起,高血壓容易併發心房顫動,兩者加成之下,更容易產生斑塊阻塞在腦部動脈血管中。嚴重的中風都會導致腦部嚴重受損,不僅有機會讓病人有生命之憂,往往痊癒後也會有嚴重的後遺症。8.主動脈剝離: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管壁結構可分為三層:內、中、外三層,如果主動脈出現受損和血管壁中的內層有破裂,使得血液大量進入中層及外層間,就會形成「假腔」,壓迫原來的管腔。當血液大量流入假腔,會導致原因主動脈的供血量減少,產生局部區域的缺血,因缺血也會讓周邊地區產生缺氧的問題。但假腔的血管壁薄弱,也有可能再次導致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嚴重出血的問題。超過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所以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最嚴重的急性疾病,當患者感受背部肌肉似乎瞬間撕裂的劇痛,痛到快昏倒的情況,務必需要緊急送醫檢查。長期高血壓除心血管疾病外,還會併發那些問題?1.認知障礙與失智:在失智症分類中,有一種是高血壓引起的失智症。這是因為高血壓會引起一些血管問題 ,而這些血管問題會導致腦部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與養分,腦細胞死亡速度變快,患者一開始會出現認知障礙的問題,常見症狀有:思考速度變慢、容易忘東忘西記憶力變差、專注力下降等,如果持續惡化,有可能惡化成血管型失智症,患者會有失智的問題發生。2.勃起功能障礙(陽痿、不舉):主因是血管問題讓男性陰莖充血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尤其是合併三高問題,部分高血壓藥物也會讓勃起功能障礙更加嚴重。→想了解更多請看元氣網專文。3.高血壓腎病變:高血壓患者發生腎病變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66倍。長期高血壓將使血管發生硬化,導致血管中的血液量不足,導致供應腎臟氧氣和養分的腎絲球被破壞,當腎臟無法排出水分和毒素時,又會加重血壓,最終導致高血壓腎病變,患者腎功能如果保護不佳,有可能要進行透析治療(洗腎)。4.視力問題:眼睛後方負責感光的視網膜區,富含血管也容易因為高血壓導致血管破裂出血,也會引起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預防高血壓併發症,需要透過兩原則改善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持適當體重:當體重下降了,心臟負擔下降,血壓也會逐步正常。○戒菸:已經有研究證實,吸菸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如果高血壓病患有抽菸習慣,最好能夠戒菸。○適量飲酒:少量的酒精可以促進心血管循環功能,但過量時會造成心臟負擔。 2.定時量血壓並遵循「血壓722」原則,「722原則」有三個要點:○7:連續7天量測血壓。○2:早上起床、晚上睡都要量測血壓。○2:每次量測血壓時都需要測量各2次,然後取平均值。 確保每次血壓維持在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衛教文章
-
2023-09-13 醫療.消化系統
李芳雯飲食清淡3年長21顆息肉!為何有人特別容易長息肉?醫分享病例曝可能原因
58歲的「內衣皇后」李芳雯2021年腹部長了12顆息肉,隔年(2022年)又發現6顆,兩次都是發現後立即切除。今年她又再度「燒了」3顆小息肉,她表示一切都很順利,唯一就是膽固醇高,強調要更加強注意飲食習慣。李芳雯3年長21顆息肉李芳雯日前在臉書貼出一張豐盛美味的早餐照,並透露:「今年燒了三顆小息肉~就是膽固醇高 (對自己太好了…愛吃鬼),要再更加注意飲食習慣,加強認真運動。」事實上,這是李芳雯連續第三年發現息肉,2021年她說腹部長了12顆息肉,隔年(2022年)又發現6顆,連同今年又3顆,也就是3年長了21顆息肉。去年她還表示覺得內心很不平衡,因為自己平日吃的清淡,內臟類、燒烤、油炸都不碰,也不吃辣,想著有些朋友大魚大肉、菸酒不忌都沒事,自己竟然會長「息肉」!但從今年發文看來,李芳雯已經很淡定,而且息肉的數量也逐年減少,顯然有在「控制」。而為何李芳雯會不斷長息肉?李芳雯之前受訪透露,連醫生也納悶,最後只能判斷或許與家族遺傳病史有關,「爸爸是肝囊癌過世,媽媽糖尿病,都在睡夢中安詳走的,但也無從查起,所以我也無解」。【延伸閱讀】內衣皇后李芳雯大腸長12顆息肉 切除1年復發又冒6顆讓她驚呼為什麼一般我們都以為,嗜吃肉的人才會容易長息肉,其實像李芳雯這樣,飲食清淡卻仍長息肉的例子也所在多有。甚至過去我們也聽過一些常年吃素卻仍得大腸癌的病例。到底要如何預防?醫分享鋸齒狀腺瘤症候群病例 基因變異不斷長息肉禾馨民權內科診所醫師葉秉威也在臉書《胃腸專家 葉秉威醫師》發文分享一個已追蹤4年的病例,每一年都切10-20顆息肉。雖然有越切越小的趨勢,但總是無法停止追蹤。該病患也跟李芳雯一樣,「菜吃很多、肉吃很少、也不抽菸喝酒,更不是胖子…」因此跟醫生抱怨「為什麼我這麼會長息肉?」葉秉威說明,該病患是「鋸齒狀腺瘤症候群 (serrated polyposis syndrome)」,因為基因變異的關係會不斷的長出息肉。根據目前診斷標準,全大腸累積超過20顆以上就可以符合診斷,而他的息肉量早就遠遠的超過。鋸齒狀腺瘤症候群未來發生大腸癌的比率約25%-40%。幾乎每三個病患,就有一個未來會發生大腸癌。而其一等親,也有非常高的機率會罹患相同症候群及曝露在大腸癌風險。偏偏這種息肉,常常蓋了一層黏液,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誤以為殘便,被視而不見。且這種息肉用糞便潛血篩檢效果差,較適合的檢驗方法就是定期做大腸鏡,發現息肉立即切除,才能預防大腸癌發生。葉秉威呼籲,40歲就應該開始定期做大腸鏡篩檢。鋸齒狀息肉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根據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曾晟恩曾受訪指出,大腸息肉根據癌變機制,可分為增生性息肉、無蒂鋸齒狀腺瘤和傳統鋸齒狀腺瘤,後兩者有癌變的可能性。提醒當出現間斷性血便、腹部悶脹、腹痛、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時應特別留意,有可能為腸息肉所致,應接受大腸鏡檢查,並遵守醫囑治療,並定期追蹤,才能降低息肉癌變的可能性。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葉秉威也曾在《聯合報》撰文指出,多數大腸息肉發生的風險因子都類似,不外乎和基因、愛吃紅肉、少運動等有關,但鋸齒狀息肉更和抽菸、喝酒、高身體質量指數(BMI)有關,也就是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此外,有家族史更要特別留意。總之,若僅吃素或飲食清淡,卻沒有注意養成良好生活型態,沒有定期做大腸癌篩檢,仍有可能罹患大腸癌。【延伸閱讀】腸道老化的頭號公敵 醫師:這些人的腸道更容易長息肉關於息肉你該注意腸道息肉分三種1.發炎性息肉:又稱為偽息肉,因大腸黏膜發生潰瘍壞死,新生的黏膜過度生長所致。2.增生性息肉:是常見的息肉,無須切除,但需定期追蹤其變化。3.腺瘤性息肉:惡變風險最高的息肉,發現了一定要切除並追蹤。常見症狀:間斷性血便、腹部悶脹、腹痛、體重減輕、貧血危險因子:遺傳基因、愛吃紅肉、少運動、抽菸、喝酒、高身體質量指數(BMI)、40歲以上看完整疾病百科/大腸息肉【資料來源】.李芳雯臉書.臉書粉絲專頁《胃腸專家 葉秉威醫師》.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12 養生.聰明飲食
中醫曝不是人人能大口喝仙草茶!仙草的功效及營養素有哪些?
很多人都吃過仙草,卻未必看過仙草的真面目,事實上仙草的葉形與同為唇形科的薄荷相似,不過該如何區分兩者間的差異?根據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指出,可以藉由搓揉葉片是否散發香氣來判斷。農糧署指出,薄荷葉經輕輕搓揉,手部並無黏稠感但會散發一股薄荷香氣,而仙草葉在輕輕搓揉後除產生黏稠感,也會散發一股青草味,一般需經曝曬乾燥後才會產生仙草香氣。因此,仙草通常會經儲藏1至3年半以上,待成熟後具豐富香氣及凝膠能力時,才會再行販售或自行加工。至於仙草的品種,在新竹關西主要栽培膠質高的桃園1號品種,而桃園楊梅仙草花節的主角,則以香氣濃郁的桃園2號為主。此外,農試1號常於苗栗縣及中南部栽培。經由桃園1號和桃園2號育成的桃園3號其膠質及香氣兼具,則有潛力成為進口替代的新品種。仙草的功效及營養成分有哪些?仙草的營養成分包含鉀、鈣、磷、鎂、錳、鐵、蛋白質、脂質、灰分及醣類,並且具極高的膳食纖維,一般並不食用植物本體,熬製萃取的茶湯則攝取有限。仙草還有豐富的礦物質營養,以鉀與鐵的含量最多。以乾燥的植物體來看,仙草乾燥葉每100克含有212毫克的鐵質,是台灣青少年女性每日所需攝取量的17倍。仙草深具降火氣、解熱、清血等功效。將其曬乾後拿來熬煮,便成為仙草茶,若添加太白粉使之凝結成仙草凍,更為炎夏消暑的聖品。冬季熱賣的燒仙草,則是趁其尚未凝固之際,加入紅豆、花生等配料,熱乎乎、濃稠稠,為寒冬中最好的甜品。仙草的料理方式如下:.仙草茶:將洗淨乾燥後的仙草,加水熬煮後濾渣。.仙草雞湯:將雞肉洗淨汆燙,加入洗淨乾燥後的仙草,與雞肉一同燉煮後加鹽。.燒仙草:將仙草茶加入水、糖及澱粉類勾芡熬煮即是燒仙草,可搭配粉圓、紅豆、綠豆及花生等配料。.仙草凍:燒仙草入模冷卻後即是仙草凍,可搭配蜂蜜、鮮奶或豆漿。不過,中醫師周宗翰曾受訪提醒,仙草茶屬性偏寒涼,因此經常手腳冰冷、容易腹瀉、容易痛經、經期血塊多的虛寒體質者,或是夜咳、痰液稀的寒嗽體質者都不適合過量飲用。另外,仙草茶也不宜空腹喝,否則可能影響常胃運化。若不慎喝到腹痛、腹瀉,可先喝點加鹽的溫開水來調節體內滲透壓,如無法改善則應盡速就醫。【資料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仙草.食農教育整合平台::仙草茶有哪些營養成分?.「當季好食」專題:https://healthudn.pse.is/568g9u.水果身世大考驗,送你最夯2024水果月曆:https://healthudn.pse.is/597afe
-
2023-09-09 醫療.消化系統
出國水土不服!急性腸胃炎怎麼辦?中醫詳解常見6類型,按壓2穴道解不適
近期出國旅遊的民眾增加,有些人可能因水土不服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的狀況, 小心恐是急性胃炎作亂,中醫師莊可鈞表示,民眾想緩解急性胃炎症狀,可加重力道按壓「足三里穴」及「梁丘穴」,另外當食物停滯於胃中,按壓這2穴也會有助於完成「吐法」,降低不適感。急性胃炎常見症狀 中醫以6大分型辯證莊可鈞指出,急性胃炎從定義上來說,胃壁胃黏膜組織有發炎或糜爛性出血現象,且經常伴隨胃腸脹氣、痞悶、噁心、乾嘔、食慾不振、胃筋膜痙攣、胃脘抽痛等症狀,可是當消化不良症(Dyspepsia)或壓力緊張造成胃部不適時,皆有上述相似症狀,因此要診斷出急性胃炎,臨床需要透過胃鏡及組織切片等檢查認定。莊可鈞描述,急性胃炎病因包括飲食不節制、飲食不清潔、情志不舒及壓力,中醫將此歸納出脾胃熱證、脾胃濕證、脾胃濕熱夾雜、脾胃食滯、脾胃寒熱錯雜、肝胃不和等6類辯證分型,廣義上當腸胃不適症狀越多時,發生胃炎機率就可能提升,臨床上也會以藥物介入治療,並請患者配合飲食改善來避免病症加重。▸脾胃熱證:常見症狀為嘔吐頻繁、吐出物酸苦而臭,甚至伴隨氣味重的腹瀉、舌紅身熱,症狀劇烈,常用葛根芩連湯、黃芩湯等方劑來加減治療。▸脾胃濕證:常見症狀為胸腹脹悶、噁心乾嘔、腹脹腸鳴、身重體倦、大便濕黏、舌苔較厚膩,常用平胃散、胃苓湯、藿香正氣散等方劑來加減治療。▸脾胃濕熱夾雜:常見症狀為熱證跟濕證夾雜,也會以這2個證的常用方劑合方作加減。▸脾胃食滯:常見症狀為胃脹氣、胃窩區域痞塞及痞悶感、噁心欲嘔、噯酸、吞酸、胃口差等,常用保和丸加減理氣藥物如陳皮、厚朴、雞內金等來治療。▸脾胃寒熱錯雜:同時有急性胃炎的發炎熱證及消化機能停滯的寒證,中醫會使用「和法」的用藥思維處方治療,以傷寒論的半夏瀉心湯加減即是典型方劑,隨證搭配理氣及消食化積藥物。▸肝胃不和:屬於情志及壓力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常見症狀為胃筋膜痙攣、胃脘抽痛、腸鳴、伴隨緊張時下腹痛及腹瀉,常用柴胡疏肝湯及理氣消積藥物加減治療。飲食習慣差又大量攝取這類食物 急性胃炎不發作也難 莊可鈞說明,急性胃炎是急性發作的短期疾病事件,中醫在治療及剖析上會將腸胃機能的長期狀態納入考慮,適當加減用藥治療,保有慢性胃炎的治療思維,並搭配正確飲食衛教,畢竟胃機能長期不佳的狀態下,容易因突發因素加入造成腸胃急性發炎。莊可鈞也舉出典型案例解釋,民眾原本長期飲食習慣不佳,若一時大量攝取太熱、太酸、太辣、太刺激的食物,或飲用濃茶、酒精、吸菸等狀況造成腸胃負擔,容易造成急性發炎症狀。另外,像工作壓力大、少運動的上班族,本身胃粘膜的血液循環較差,一旦有發炎情形,胃粘膜就不容易癒合,若不巧吃到不清潔及保存錯誤的食物,急性腸胃炎便迅速發作,症狀也會更加劇烈。腸胃機能差者 可自製1茶飲調養當急性胃炎發作時,莊可鈞宣導,患者可以按壓「足三里穴」及「梁丘穴」緩解急性不適症狀,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合穴,具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等功效;梁丘穴則為足陽明胃經郄穴,具通調胃氣和中降逆功效,要加重力道深按療效才能發揮,平時也能飲用健胃消積茶飲來調養腸胃機能,預防病症發生。【健胃消積茶飲】▸材料:麥芽10g,黨參6g,枳殼3g,陳皮3g,砂仁3g,厚朴3g,甘草3g,生薑1片,剝開的紅棗1至2顆。▸做法:將上述材料放入500cc熱水中,悶約30分鐘,或煎煮至水滾10至15分鐘,溫服即可。▸功效:麥芽甘平,入脾胃肝經,具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功效,中醫治療小兒胃口不佳常會用這味藥材來幫助醒脾胃氣滯。黨參甘平,入脾、肺經,健脾益氣,強化脾胃消導及運化機能。搭配其他理氣藥物如陳皮、砂仁、厚朴、枳殼等,可以長期調理脾胃機能。最後,莊可鈞提醒,當胃處於急性發炎狀態導致消化機能停擺,這時食物、酒精、或不潔食物停留於胃中,適度「吐法」可排除不當停滯的食積,也能幫助緩解症狀。重壓「足三里穴」及「梁丘穴」除可調節胃脘氣機外,有時也會助於「吐法」順利完成,後續要請患者記得補充適量水分及電解質,飲食攝取較容易消化類型食物。延伸閱讀:.每天要觀察自己的大便!出現「4大便」是腸胃警訊.胃也會抽筋!胃痙攣怎麼辦?狀及飲食建議一次看.出國玩「藥」怎麼帶?藥師建議帶5類旅遊常備用藥★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8 醫療.精神.身心
白居易樂觀曠達?詠老詩作2特徵透露出他的老年憂鬱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老友啊,我和你一起老了!老去,是怎麼一回事呢?」如此感嘆年華逝去的,是人們印象中樂觀曠達的白居易。這是白居易66歲時的詩作「詠老贈夢得」,隨著年紀逐漸增加,他的心情與身體狀況不如以往。詩中寫道:「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白居易提到老去影響的生活,包括還沒到晚上眼睛就開始乾澀;到了早晨,也懶得起身梳頭;偶爾勉強拄著枴杖出門,但大多時候都是整天閉門不出;不想照鏡子,更沒有眼力可以去看小字的書了!雖然他句句寫的是身體不舒服,但其實,他字字寫的也都是心情不愉快。老年憂鬱表現有兩大特徵,甚至有人將其描述為「不覺得憂傷的憂鬱症」:特徵1. 身體症狀更明顯相對於心情不愉快,老年憂鬱更常提及「身體不舒服」,身體症狀從頭到腳都有可能。最常見是頭暈、頭痛、全身不同部位的疼痛痠麻。而腹部不適(腹痛、腹脹、便祕、拉肚子)、心悸與胸口悶痛等,也會讓人緊繃焦慮,因而頻繁就醫。特徵2. 老年憂鬱又稱假性失智長輩可能常表示「忘記了」或回答「不知道」。因為老年憂鬱也會以記憶力與注意力的影響來表現。長輩可能抱怨自己記憶力不佳,注意力無法集中,或判斷力不如以往、思考變得較為遲緩等,而這些表現可能都來自於憂鬱。有超過一半的老年憂鬱會影響其認知功能,因此又被稱為「假性失智症」。面對白居易的老去憂愁,可以怎麼做?收信人是老友劉禹錫在「酬樂天詠老見示」詩作中回應他:「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也就是說「老去就像是日落時陽光照在桑榆之間,晚霞餘輝一樣可以映照滿天!」既然有豐富的人生經歷與更為深刻的體悟,老去一定能用樂觀態度去積極面對。(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6 癌症.大腸直腸癌
貧血、腹痛竟是腸癌!大腸鏡篩檢懶人包
「有沒有可能下一次檢查就變陰性?搞錯了?」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暨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劉建國醫師指出,國健署目前針對50-74歲民眾補助每兩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幫助民眾可透過偵測出糞便中微量的出血反應、腺瘤性息肉。但常常糞便潛血檢測結果若為陽性,許多民眾會希望醫師再做一次,並懷疑是否可能檢驗有錯。劉建國醫師建議,「若為陽性,請直接做大腸鏡檢查,最保險!」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但腫瘤長在腸道不同處,病徵表現不同,「若貧血非痔瘡出血或月經過多造成,各種檢查亦無法解釋,要懷疑是否為口徑較大的右邊盲腸有腫瘤持續出血所造成;若是腫瘤長在口徑較狹窄的左邊大腸,即可能因腸道阻塞會有排便習慣改變,並且腹痛或有解便解不乾淨『裡急後重』的狀況;若腫瘤長在最後一段的直腸,除解不乾淨,也會合併糞便出現鮮血,此時用直腸鏡即可診斷是痔瘡或直腸癌。但糞便潛血檢查就是早期篩檢的指標。」台灣每天都有47人確診大腸直腸癌,大腸直腸癌已蟬聯台灣癌症榜首14年,劉建國醫師說明,「就像是抹片做得多、子宮頸癌人數會增加,但可以提早發現及早治療,若能將糞便潛血檢查從原本補助50歲以上,降低至40歲起即補助,整體國人罹患大腸癌的比率到一個階段時,就會往下掉。數據顯示,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若再輔以大腸鏡檢查,相信可以幫助更多國人。」劉建國醫師指出,「超過八成的大腸直腸癌與大腸息肉相關,若是增生性息肉會像細胞增生自然脫落,但若是腺性息肉,不僅不會脫落,還會越長越大,甚至從良性變成惡性,因此僅能透過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並移除息肉,才可有效降低癌症風險!」研究指出,家中如果有一位一等親罹患大腸直腸癌,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比一般大眾多2到3倍,「臨床上會建議一等親若有大腸直腸癌,子女30歲以前就要接受首次大腸鏡的篩檢,並且定期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發現較大息肉可以當下移除,更建議次年要再回來進行大腸鏡檢查追蹤。」目前大腸鏡檢查除了健保給付施打一針麻醉劑,民眾若怕痛,目前也有採朦朧麻醉民眾可在半夢半醒之間檢查的「減痛大腸鏡」,或像是完全睡著的「無痛大腸鏡」,就不用擔心民眾因為害怕而邊檢查邊痛苦地叫,或過程中因會扭動而導致難以讓醫師好好檢查。雖然需要自費,但幾千塊不僅可以降低罹癌風險,醒來時也已經移除息肉,換取無價的健康。劉建國醫師指出,目前臨床治療技術持續精進,以基因檢測決定個人化治療的同時,以多專科團隊合作擬定治療策略,即便是確診大腸直腸癌,晚期病人也有機會恢復健康。「曾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國小老師,確診時已是第四期大腸癌,有肝臟轉移不能立刻開刀,不然整個肝臟都要切掉…腸道因腫瘤阻塞,先放『大腸支架』撐開腸壁狹窄處以有效疏通堵塞,並進行標靶治療。不僅肝臟腫瘤縮小至可以手術切除,甚至也因腸道腫瘤縮小後,支架無須再撐開任何空間,已自行掉出體外。術後持續進行標靶一陣子、輔以口服化療。持續定期以電腦斷層追蹤已經超過五年,恢復正常生活。」【大腸癌懶人包】衛教傳送門>>立刻點擊M-TW-00004180
-
2023-09-04 養生.聰明飲食
馬鈴薯竟有助減重、平衡血糖!營養師:3料理方式美味又養生
馬鈴薯日常相當常見,營養非常豐富,且也有助減重、平衡血糖、保養腸道。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簡鈺樺營養師介紹馬鈴薯的好處,也教大家怎麼吃更養生、更健康! 馬鈴薯的主要營養和好處,營養師:助減重、控血糖! 馬鈴薯的主要營養: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馬鈴薯在六大營養當中被歸類為「全榖雜糧類」,也和飯、麵一樣同是澱粉類食材。除了熱量能提供身體能源,也有促進腸道健康的膳食纖維,以及有助護心的鉀、鎂等礦物質,穩定神經的葉酸和菸鹼素等。 更適合小朋友吃:馬鈴薯各族群都可以吃,不過特別推薦給小朋友。簡鈺樺營養師說明,馬鈴薯和紫米、糙米一樣都是全榖雜糧類,不過相較於這些全榖雜糧類來說,馬鈴薯質地軟對於小朋友來說適口性較佳。此外,馬鈴薯也同是薯條的原型,因此接受度就顯得卓越。因此對於不願意嘗試米粒類的全穀雜糧孩童,不妨試試馬鈴薯。 有助減重、控血糖的膳食纖維:一般說到馬鈴薯,或許會想到有助減重以及控制血糖的抗性澱粉。事實上馬鈴薯的抗性澱粉是在於「生馬鈴薯澱粉」,但馬鈴薯不建議生食,因此營養師更想強調在同與抗性澱粉一樣優秀的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加飽足感以及減少攝取量來達到減重、平衡血糖,且有助優化腸道菌叢環境。不過份量還是相當重要。 助減重、控血糖,也不能吃太多:簡鈺樺營養師舉例,和能達飽足感的一碗白飯,也就是4份來說相比,超商所賣的一份馬鈴薯約90公克,吃兩到三顆可達飽足感,澱粉攝取量僅約為2到3份左右,因此相對攝取總熱量較少。但想必也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卯起來吃,否則超量攝取一樣會適得其反。 減重、控糖,營養均衡是重點:若是基於減重、控制血糖,也不能只單靠吃馬鈴薯,概念上還是需要以三餐營養均衡,基本建議除了澱粉,還需要有蔬菜、蛋白質、澱粉。若情況允許則蔬菜量再更多些,如此會更有助減重。 馬鈴薯有天然毒素別亂吃!生的、發芽、切掉都別吃。 說到抗性澱粉,種類有非常多種,民眾最常耳聞莫過於熱飯變成冷飯,因此可能聯想到既然生馬鈴薯有抗性澱粉,或許可以生食?簡鈺樺營養師也提醒不可生食馬鈴薯。 生的馬鈴薯存在有稱為「茄靈鹼」的天然毒素,這種毒素不是只有發芽的馬鈴薯才有,只是發芽的馬鈴薯會更多,可多達5倍,生的、發芽的吃下都可能中毒,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神經失調等情況。且發芽的部位就算切掉也無法完全去除。因此發芽的不建議吃,生的需要先進行烹煮。尤其提醒孕婦、年長者、幼童、疾病者等免疫力較低者更要留意。 馬鈴薯有助減重、控血糖,營養師教簡單3料理更養生! 簡鈺樺營養師也推薦,民眾在吃馬鈴薯的時候,也可以進行簡單的料理,除了味道口感更豐富,營養也更多元。 冷馬鈴薯:馬鈴薯經煮過後再放冷、放冰箱,可取代早餐的麵包,獲取更多纖維;也可以作為運動後的澱粉來源喔! 蛋薯條、蛋薯餅:把馬鈴薯切成條狀,適度裹上麵粉,再加上蛋液,煎煮後就變成「蛋薯條」或「蛋薯餅」,除了可以吃到馬鈴薯的營養,也可以吃到雞蛋的營養。但切記不是用炸的,溫度別太高。 花椰菜薯泥:將馬鈴薯烹煮後,和花椰菜一起剁碎,再加入鮮奶打成泥,做成「花椰菜薯泥」,除了製作容易、方便,口感也更加滑順、奶香四溢,也可以攝取到牛奶和花椰菜的營養。 避免高溫、油炸、氣炸:馬鈴薯雖然有營養,但不建議高溫烹煮,特別是油炸做成薯條。除了高溫容易破壞營養素之外,也可能產生梅鈉反應,油脂也容易攝取太多的熱量,對身體造成負擔,影響血管健康、增加身體氧化機會、也有致癌疑慮。 而氣炸鍋製成的氣炸薯條,雖然油量大幅減少,不過同樣是高溫料理,營養容易被破壞,可做為減重過度期取代油炸物食用,但不建議長期如此。 《延伸閱讀》 .三高、減重不吃飯、澱粉?易胖又傷身!營養師教看種類健康吃。 .吃鹽水雞注意6件事助養生!營養師:比例抓好還有利減重。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8-31 養生.保健食品瘋
薑黃保健食品可能造成肝損傷 來自法國與澳洲政府的警告
我在2023-5-23發表保健品會殺死你嗎,指出多種保健品是有害健康。讀者Elliot 2023-8-16在回應欄留言,提供兩條有關薑黃補充劑造成肝損傷的資訊,其中一條是研究論文,而另一條則是澳洲政府衛生部門發布的警告。研究論文是今年2月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國醫學期刊)的Liver Injury Associated with Turmeric—A Growing Problem: Ten cases from th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Network [DILIN](與薑黃相關的肝損傷——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來自藥物性肝損傷網絡的十例 [DILIN])。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如下:1.薑黃被宣傳為治療多種疾病的膳食補充劑,包括關節炎、呼吸道感染、肝病、衰老,最近還用於預防新冠肺炎。2.薑黃素不易吸收,所以對健康幾乎沒有益處或害處。然而,最近上市的薑黃補充劑通常含有胡椒鹼(黑胡椒),它可以大大提高薑黃素的全身生物利用度。例如,據報導,僅 20 毫克胡椒鹼與薑黃一起服用即可將其血清中的生物利用度提高 20 倍。可以想像,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可能會加劇肝損傷。3.本研究發現10 例與薑黃相關的肝損傷病例,均自2011 年入組,6 例自2017 年以來入組。這10 例中,8 例為女性,9 例為白人,中位年齡為56 歲(範圍35- 71)。5 名患者需要住院,1 名患者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澳洲的TGA(相當於美國的FDA)在2023-8-15發布的警告是Medicines containing turmeric or curcumin – risk of liver injury(含有薑黃或薑黃素的藥物 – 肝損傷的風險)。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如下:1.含有薑黃屬物種和/或薑黃素的藥物和草藥補充劑可以在超市、保健食品商店和藥房購買,無需處方,也無需醫療專業人士的建議。澳洲治療用品登記冊 (ARTG) 中列出的 600 多種藥物均含有這些薑黃物種和/或薑黃素。2.截至2023 年6 月29 日,TGA 已收到18 份關於消費者在服用含有薑黃和/或薑黃素的產品時出現肝臟問題的報告。其中兩例病情嚴重,一例致命。另外 5 起案件涉及的產品含有可能導致肝損傷的其他成分。3.除了這些案例外,科學文獻中還有幾起澳洲和海外的案例報告,以及向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報告的多起案例。4.對於吸收或生物利用度增強和/或劑量較高的產品,風險可能更高。5.如果您出現以下任何症狀,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尋求醫療建議:皮膚或眼睛發黃、深色尿液、噁心、嘔吐、異常疲倦、虛弱、胃或腹痛、食慾不振。6.當以典型膳食量作為食物食用時,薑黃似乎與肝損傷的風險無關。讀者Elliot今天又寄來法國的ANSES(相當於美國的FDA)在2022-6-29發布的警告: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food supplements containing turmeric(與食用含有薑黃的食品補充劑相關的不良反應)。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如下:1.最近,意大利記錄了約20例與含有薑黃的食品補充劑有關的肝炎病例。在法國,ANSES 已收到 100 多份不良影響報告,其中包括 15 份肝炎報告,可能與食用含有薑黃或薑黃素的食品補充劑有關。2.薑黃素的生物利用度非常低,即它很難被吸收到血液中,並且很快就會被身體消除。製造商開發了各種配方來提高這種生物利用度,從而增強薑黃素的效果。儘管它們似乎沒有超過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但這些新配方可能會增加薑黃素在體內的生物利用度,從而帶來不良影響的風險。迄今為止,食品補充劑的標籤很少註明它們是經典配方還是新穎配方。因此,消費者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入潛在有毒的產品。3.此外,薑黃素還存在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例如抗凝血劑、抗癌藥物和免疫抑製劑。這可能會降低它們的安全性或有效性。因此,ANSES建議服用這些藥物的個人在未尋求醫療建議的情況下不要食用含有薑黃的食品補充劑。註1:讀者Robert在前天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這個影片中江守山醫師提到魚油,D3,薑黃,可以縮小攝護腺,不過因為也沒有提到細節,劑量等等,不知道林教授認為如何?」。有關這位醫師的種種謬誤言論,我已經發表數十篇文章予以駁斥,請讀者自行搜索點閱。註2:有關一些所謂的專家對薑黃的吹捧,我已經發表過十幾篇文章予以駁斥,例如薑黃,自編自導的鬧劇蘋果+葡萄+薑黃,預防攝護腺癌?抗癌食品及戒口的胡扯無芹菜素的芹菜素,抗癌四小寶?一切係你自己一相情願原文:薑黃保健品造成肝損傷 – 法國與澳洲政府警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8 醫療.消化系統
「軟便劑」一天能吃幾顆?5大副作用要注意!先試試10大助排便食物
許多人飲食西化、生活不規律,深受便秘之擾需要使用軟便劑、瀉藥才能順利排便,但長期使用藥物輔助,會使身體產生依賴性甚至可能讓腸道失去原有機能,造成日後需仰賴藥物輔助才能順利解便。曾有醫師分享,一名30歲女性,因長期便秘,必須靠瀉藥、酵素才能順利解便,在就醫做大腸鏡檢查時,發現全大腸粘膜呈現「豹紋」顏色黯淡、黑黑的,變成「黑腸症」。軟便劑是什麼?會有副作用嗎?一天吃幾顆?什麼時候吃?軟便劑使用須知一次搞懂。軟便劑是什麼?5大副作用要注意軟便劑有暫時緩解便祕之作用,根據臺大醫院藥師邱千慈解釋,軟便劑代表藥物為含docusate sodium成分藥品,是一種介面活性劑,可在腸道中促進混和脂肪和水,使糞便軟化,更容易排出,但效果不強,因此通常與其它藥物合併使用,以及有些人在使用軟便劑時,可能會產生以下不良反應及副作用: 腹瀉 腹痛 發疹 肝毒性 尿液/糞便變色3種常見軟便劑便秘的定義為一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主要是腸道蠕動緩慢不足、攝取水份不足使糞便變硬,或是壓力、藥品、疾病等因素導致,當發生便秘或因水分攝取不足導致排便困難、疼痛,有些人會選擇使用軟便劑或瀉藥幫助排便。根據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外科醫師周則中指出,治療上常用的軟便劑有以下3種: 由於軟便劑藥效溫和,通常與刺激性瀉藥合併使用,約在服用後1~3天才會發揮藥效作用,且不可與礦物油類瀉藥同時使用,使用軟便劑期間應多喝水。在使用軟便劑時,應大量喝水。4原則正確使用軟便劑軟便劑僅能暫時緩解便秘症狀,想要徹底改善便秘,應調整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才能根本解決。正確使用軟便劑,應注意以下4項原則:1. 先了解排便習慣在使用軟便劑前,應先了解自身排便規律,並確定是否其它疾病或藥物而導致便秘。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王蒼恩表示,有些人一天排便三次或是三天排便一次,只要排便沒有困難就不算便秘,真的不得已再來服用這類藥物,且只要症狀有改善即可停藥。2. 使用時間不超過7天不建議以軟便劑作為長期排便輔助,臺大醫院藥師邱千慈指出,由於軟便劑會改變腸壁細胞的穿透性,會使原本一些難以吸收的廢物吸收進入體內,建議使用軟便劑不連續使用超過七天。3. 先試溫和型藥物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建議,使用軟便劑的原則應先從嘗試溫和型口服藥物開始,並每天攝取2000c.c以上的水分、充足纖維質以及搭配運動。4. 勿自行增量鍾雲霓醫師也提到,如果使用軟便劑後還是一樣有便秘問題,應先尋求專業醫師建議,使用間接輔助藥品,不得自行增量,且不該長期使用任何改善便祕藥物。推薦10大食物助排便想改善便秘,除了運動、多喝水之外,調整飲食習慣也很重要。營養師程涵宇發文推薦10大食物,不使用軟便劑也可以達到排便自由。 黑棗:含有非水溶性纖維可增加糞便體積並軟化糞便易排出、山梨糖醇可留住腸道內的水分,以及含有酚類化合物有助刺激腸道好菌生長。 蘋果(帶皮吃):除了含有非水溶性纖維也有水溶性纖維,經腸道菌發酵形成短鏈脂肪酸後,可幫助腸道吸收水分,將糞便軟化並加速排出。 奇異果:含有天然酵素、寡糖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和脹氣。奇異果含有天然酵素、寡糖,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問題。 無花果:無花果素有助促進蠕動、軟化糞便。 柑橘類:富含可溶性果膠纖維,可加速結腸運轉時間進而減少便秘,並含有柚皮素,可增加腸道水分含量,使糞便順利排出。常見柑橘類如柳丁、葡萄柚、橘子等。 地瓜:富含不溶性纖維增加糞便體積助排便,以及水溶性果膠有助糞便軟化,同時含有一種難以被小腸吸收、熱量低的澱粉「抗性澱粉」可促進腸道好菌生長,增加糞便體積。 奇亞籽:纖維密度高和水接觸後,會形成凝膠稠狀,有助糞便軟化容易排出。 亞麻籽:除了含有豐富纖維,還能增加糞便體積、縮短通過腸道時間之外,且因所含油脂含量高,對腸道有潤滑作用,也可幫助糞便順利排出。 燕麥:研究指出,每日飲食中加7~8克的燕麥,可代替瀉藥,以達到解便效果。 火龍果:含豐富膳食纖維、果膠及水分,適合想解便秘且易水腫者。【延伸閱讀】 20多年抗癌成功!陳月卿教你:「全食物」這樣吃,每天清除癌細胞
-
2023-08-26 養生.抗老養生
夏天喝冷飲加重濕熱體質!中醫推消暑氣5茶飲解熱不傷身
台灣屬海島氣候,除了炎熱外也偏濕,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濕熱是影響食慾的主因,加上部分民眾一到夏天喝冷飲、吃冰品毫無節制,寒氣也隨之進入體內,傷害脾臟,常見的表現是舌苔白膩,輕則腹痛、腹瀉,重則噁心嘔吐。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他坦言,很多人患上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惡性腫瘤,這些病症都跟濕邪有關。懷疑身體濕氣重? 可從這些症狀明察周宗翰指出,現代人運動量越來越小,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濕邪內鬱,而且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及嗜甜,一旦攝取過多肥甘厚膩的食物,會導致腸胃濕熱影響運化功能,當脾胃無法把這些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用的營養成分時,將變成濕邪留在體內,恐導致民眾渾身發沉無力、頭髮油,臉部油、腹部凸出、水腫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症狀的發生。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周宗翰說明,身體的濕氣就是無法有效調節的水分,所以夏天易疲勞、中暑、頭暈目眩的人要特別注意,另外,吃得不多但體重未減輕反而增加,甚至喝水都會胖也與濕熱有關係。周宗翰進一步說明,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水液代謝與肺、脾、腎三臟腑有密切的關係,當3個臟腑運化功能失調時代謝會異常,輕則體重增加,重則出現浮腫。許多人長胖,並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內停所致,稱為「水腫胖」,其他症狀如皮膚常起濕疹、雙腿浮腫、女性白帶清稀量大等,甚至大便易黏在馬桶上,3、5張衛生紙反覆擦也擦不乾淨,也證明體內有濕氣。清除體內濕氣! 中醫推薦多吃燕麥紅豆薏米粥民眾想要去除體內濕氣,平時可食用燕麥紅豆薏米粥,周宗翰描述,其具有祛濕排毒、瘦身健脾、潤腸通便之功效,且還可改善下身浮腫肥胖問題、降血壓及血脂、去水腫、調解血糖、解毒抗癌。薏苡仁又叫薏米、薏仁,不僅為常用中藥也是民眾常吃食物,周宗翰解析,其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謎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加上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常有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等情況,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養脾胃,食補非紅豆、薏米莫屬,而燕麥具有明確的降血脂功效,不但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還能讓臉迅速變小,也兼具讓皮膚美白水潤透亮的效果。此外,民眾夏季時如經常大量出汗、走路易喘,且到入秋後情況未改,可能是心氣虛弱,且一旦流汗過多會加重心氣消耗,引起難以緩解的疲勞!周宗翰指出,夏天時人體的氣血多在體表容易耗散,尤其消耗過多會使身體功能減損導致疲勞,這時若不補足心氣,心臟動力不足,秋冬就容易感到疲倦。因此養好氣、減少流汗耗損心氣,就是預防疲勞的最佳方法。周宗翰提到,有時民眾容易喘並不是肺出問題,而是心肺之氣虛弱造成,雖然心和肺共同負責全身氧氣運輸,但肺的能量來自於心,當心氣虛弱,肺的能量也會不足,因此夏天時喝「生脈飲」有助養陽,特別是容易出汗的人,在初夏時就可以開始飲用,避免大量出汗導致血鉀流失。生脈飲包含人參、麥冬、五味子3種藥,其中人參能夠補氣,麥冬和五味子則帶酸味,中醫認為酸味的藥具有收斂作用,能夠收斂汗及耗散的心氣。生脈飲▸材料:麥冬10g 五味子5g 人蔘片10g 清水適量。▸做法:將麥冬和五味子洗凈,放入砂鍋中,一次性加足清水,蓋鍋蓋以大火燒開後,轉文火煮15分鐘揭蓋、關火。另外將人蔘片放入玻璃壺中,把 煮好的水倒入,蓋上壺蓋浸泡20分鐘,即可飲用。夏日自製5款茶飲 美味又養身對於夏日沒食慾、體內濕氣重、容易疲憊者,周宗翰提供5款茶飲,民眾日常可以攝取補充營養。【第1款】山楂枸杞茶▸材料:山楂、枸杞各15克。▸做法:以沸水沖泡山楂、枸杞2小時,頻頻飲用,每日數次。▸功效:山楂能夠開胃消食、活血化瘀、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衰老、調節血糖和血脂,枸杞則能起到滋補肝腎、保肝降壓、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甚至具美容功效,2者沖泡同飲,男女皆宜,簡直可以說是全能的滋補茶。【第2款】竹葉薄荷茶▸材料:鮮竹葉10克,鮮薄荷葉2克,綠茶5克。▸做法:將食材以開水沖泡,隨時飲用。▸功效:具有清涼透表、解暑散熱、利尿的效果。【第3款】清暑瘦身茶▸材料:乾荷葉1錢,洛神茶 5朵,清水1000c.c.,代糖適量。▸做法:將藥材洗淨放入茶壺中,水煮開後沖入茶壺中煮5分鐘後至出味成紅色,即可加入適量代糖並飲用。▸功效:荷葉性味苦平,可清暑通氣,辟暑滌煩熱,更可沁肺悅心,加上洛神花對暑夏燥熱性的虛火上升、高血壓、全身倦怠有緩解之效,飲用後可消暑降火、提神解勞。【第4款】鳳梨冰茶▸材料:紅茶適量,鳳梨400g、冰糖(細砂糖)160g、檸檬汁20g。▸做法:將鳳梨切丁與檸檬汁、糖通通放進果汁機裡,按果醬或是濃湯模式即可,完成後用倒入密封罐中,待降溫冷藏保存(儘快食用較新鮮)。最後,再2舀適量的鳳梨淋醬加入冰紅茶即可享用。【第5款】蓮藕汁▸材料:蓮藕,冰糖▸做法:將蓮藕連皮洗淨、切段保留外皮,將蓮藕煮熟或蒸熟,就可以加水、冰糖,以果汁機打成汁。延伸閱讀:.晚上睡覺膝蓋痛醒怎麼辦?3解方助你擊退「痛風」,3類食物要慎選.痛風的人不能吃什麼?能不能吃海鮮、豆腐?低普林的這食物反而不能碰.痛風發作時該怎麼做?營養師建議做這5件事、避免4類食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3 養生.聰明飲食
「處暑」吃西瓜解暑!吃西瓜4大好處,「這時間吃」營養吸收更全面
炎炎夏日,適逢「處暑」(8/23)節氣,日夜溫差大,白天暑氣旺盛,香甜多汁的西瓜是解暑的好選擇。西瓜富含茄紅素、β-胡蘿蔔素、維生素C、鉀離子等營養成分,營養價值高,不僅消暑解熱,還有利尿解渴、降血壓、消水腫、防肌膚老化等功效。不過,西瓜屬性較涼,鉀含量高、糖分也高,體質虛寒者、糖尿病或腎臟病患,應小心食用。吃西瓜4大好處1.利尿、消水腫大餐一頓,是否感到眼皮腫脹,身體舒展不開來?可能是吃太鹹,體內鈉離子滯留導致。西瓜果肉90%都是水,10%是營養成分,其中含有豐富的鉀離子,可協助體內的鈉離子排出體外,因此,大餐後,吃幾片西瓜,可幫助利尿,達到消水腫的好處,同時提升代謝速度,緩解夏季倦怠感。2.預防心血管疾病紅肉西瓜富含茄紅素,部分品種的茄紅素含量比番茄還高,具有抗氧化、抑制膽固醇生成的作用;西瓜鉀含量高(每100克含鉀120毫克),可幫助降血壓,減少高血壓風險;西瓜皮的瓜胺酸是精氨酸的前驅物,可促進一氧化氮的製造,幫助舒張內皮細胞,使血液順暢流通。整體而言,適量吃西瓜,有預防血栓、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好處。3.護眼及促進傷口癒合西瓜的β-胡蘿蔔素含量豐富,經身體分解後可生成維生素A,有助預防夜盲症與乾眼症。維生素A還可以保護表皮與黏膜的完整性,如果口腔有潰瘍,或是皮膚受傷時,可以食用富含β-胡蘿蔔素的蔬果,例如西瓜、南瓜、胡蘿蔔、菠菜等,同時搭配含鋅的食物像海鮮、南瓜籽等,加速傷口癒合。4.預防肌膚老化、有助美白西瓜維生素C含量豐富,可幫助抗氧化,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傷害,減少黑色素的生成,同時維生素C也是膠原蛋白合成不可或缺的要素;茄紅素則可以降低酪胺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減少黑斑及抑制黑色素腫瘤,研究發現,血液中含有愈濃的茄紅素,皮膚被紫外線照射傷害會愈低。該怎麼吃西瓜?1.因為西瓜寒涼,從冰箱取出後,應該先退冰,才不會傷脾胃,建議健康族群每日攝取一份即可(約八分碗的量),不超過三份。2.西瓜的茄紅素、β-胡蘿蔔素為脂溶性營養素,需要油脂才能吸收,建議飯後半小時吃,有助營養素的吸收。4族群慎吃西瓜1.血糖控制不良者:西瓜含糖量高,吃太多血糖容易控制不良2.腎病患者:西瓜水分多,鉀含量也高,有利尿作用,卻易增加腎臟負擔3.體質虛寒者:西瓜性寒,容易手腳冰冷的人,或是婦女月經前後,應少吃西瓜。傍晚後也不要吃西瓜,否則半夜易頻尿或腹痛4.腸胃不佳者:西瓜含水量高,飯後吃太多會沖淡胃酸,容易導致胃炎、消化不良或腹瀉
-
2023-08-22 養生.抗老養生
「處暑」潤肺防秋燥!飲食忌辛辣宜多酸,多吃白色食物 12養生方法一次看
今天(8/23)是24節氣的「處暑」,屬於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有止的意思,指暑氣到此打住,在立秋之後理應感受到秋意,但在台灣,即使處暑仍火傘高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毒如虎」,俗語稱:「處暑,會曝死老鼠」,就是形容天氣酷熱。處暑中午雖然炎熱,但早晚較涼,晝夜溫差大。習慣晚上吹冷氣睡覺的人,不妨關掉冷氣,開窗讓空氣流通。更記得要蓋被子,不要著涼了;出門最好帶一件薄外套,以備不時之需。處暑養生的四大要點秋天有燥邪,會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皮膚乾癢等症狀,多喝水恐難以改善,不妨藉由日常飲食「顧肺管」。1、捂秋凍春捂秋凍是古人一條非常實用的生活諺語,「春捂」是為了幫助氣血走表散熱,促進陽氣生髮;「秋凍」是為了氣血入裡保存熱量,促進陽氣潛降。因此,處暑後要使身體有一些涼意,不要天一冷就馬上全副武裝,穿很厚的衣服。2、防秋燥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為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專家建議: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濕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不然的話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濕拖把擦地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便於生津潤燥、消熱通便。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3、潤肺初秋的氣候逐漸乾燥,最容易對肺陰造成損傷,伴隨著夏季眾多的細菌也會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感冒、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和肺炎等疾病,一些氣喘病也會在此時復發或者加重。所以,加強對肺陰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中醫上講肺喜潤而惡燥,燥邪傷肺,養肺不僅能使肺氣更加充盈,增強肺的主氣,也能治療由於肺虛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在食物的分類上,甘潤的食品對肺是最有益的,例如梨、荸薺、枇杷、蜂蜜、甘蔗、柚子等,還有眾多的粥品,更是養肺的首選,例如銀耳冰糖粥、百合蓮子粥等。4、少辛增酸而少辛的原因,同樣是為了減少肺氣的耗散。大家都知道,吃過於辛辣的食物會導致人體發汗,這是因為味辛的東西都有發散作用,能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通過汗液從體內發洩出來,隨後身體便涼了。所以,處暑之後不應吃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狀。多酸則是強調應多吃酸性食物,如葡萄、石榴、橘子、山楂等,以此來達到保肝護肺的效用。12個處暑養生方法處暑的早晚溫差變化大,外出應該加件外套,但不宜穿厚外套以免中暑。養生以益腎養肝為主,多吃白色食物潤燥養肺....。以下12個處暑養生小撇布,讓你健康度過秋老虎的炎熱天氣。1、早睡早起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2、益腎養肝多吃蔬果處暑節氣,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3、多喝水去秋燥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4、多吃白色食物潤燥養肺中醫有「五臟配五色」之說。白色食物偏寒涼,可滋陰潤燥、養肺,因此白蘿蔔、白菜、高麗菜、白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或中藥材的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適合一般體質者補身。5、多喝蜂蜜水少吃薑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那麼,人體就必須經常給自己補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們對付秋燥的一種必要手段。6、通風透氣,早晚添衣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一定要確保室內通風,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就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7、護腸養胃對於消化功能低下的人來說,除了及時治療、避免冷飲冷食、避免過度刺激的辣椒等調味品、少吃傷害消化系統的藥物之外,還要消除不利於消化吸收的各種不良習慣。8、精神調養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誌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安排多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安神定志的課外活動。9、輕鬆運動秋高氣爽,到戶外進行跑步、打拳、舞劍、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園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機體消除秋乏的感覺。尤其是舒展肢體的活動還能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要注意的是不宜進行高強度和劇烈運動,鍛煉時應以微汗為適,切忌大汗傷及津液。對於經常待在室內的辦公室一族,可利用辦公間隙到室外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提高身體興奮性。10、多睡一小時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11、多吃清熱安神食物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當心病從口入,。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12、少吹空調,多護關節處暑節氣後天氣轉涼,此時再吹空調,寒氣會入侵經絡和骨關節,會出現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建議開空調最好定時,半夜不適宜吹空調。延伸閱讀:.節氣「處暑」/炎熱不輸夏 飲食顧肺管.「處暑」酷熱溫差大 飲食忌辛辣、顧肺管.薏仁有助預防癌症,特別是「這2癌」!薏仁11個功效,7種人請少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1 癌症.胃癌
胃癌手術切除腫瘤後只能吃白粥?醫曝術前術後這樣吃有助恢復
「明天要去做胃癌切除手術,聽說做完之後要吃一個禮拜的粥,太辛苦了吧!」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喔,很多人會誤以為做完腸胃道手術之後只能吃無色無味的白粥。事實上,手術完能夠吃的東西很多,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就能吃得對也吃得健康!另外,良好的術前及術後照護也能幫助病患胃癌術後的復原。本篇文章將介紹胃癌手術前後需要做哪些準備及照護上有什麼技巧。胃癌切除手術胃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醫師會評估病灶的位置、侵犯範圍、病患的年齡及身體狀況等,來決定治療的術式與切除範圍大小。若是較早期的胃癌,手術時會將腫瘤及周圍的組織、淋巴腺等切除,達到根治的效果。若是中晚期的胃癌,雖然無法根治,但也可透過手術來減緩腫瘤造成的腸胃道阻塞、出血或穿孔等病發症,或延緩腫瘤的擴散。在胃癌切除的術式上主要可以分為全胃切除術(Total gastrectomy)、亞全胃切除術(Subtotal gastrectomy)兩種,亞全胃切除術又可再分為遠端及近端。近端亞全胃切除不常使用,因為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且長期預後不佳。而另外兩種術式的選擇,主要根據腫瘤生長的型別及位置來決定。無論是何種術式,在胃被切除後,都需要進行腸胃道重建。亞全胃切除術後,會以胃空腸吻合術(Billroth II or Roux-en-Y)來接合剩下的胃與腸道。全胃切除術後,則通常會選用Y型胃空腸吻合術(Roux-en-Y)來接合食道與腸道。胃癌術前準備進行胃癌切除術時,病患會接受全身麻醉。由於全身麻醉會抑制呼吸肌群,麻醉效果退去後,仍會影響到呼吸的品質。另外,術後傷口的疼痛也可能促成病患較淺快的呼吸方式,影響肺部擴張。因此,病患在術前或術後皆可以使用呼吸訓練練習深呼吸,讓肺部良好的擴張,助於預防手術後肺炎或感染,減少肺部併發症發生的機會,亦可加速術後的復原。呼吸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能達到有效的深呼吸,就會對術後的復原有很大的幫助。病患可徒手進行腹式呼吸練習:從鼻子緩慢吸氣到最飽,閉住氣2至3秒鐘,再噘起嘴唇將氣吐出,注意吸氣時肚子及胸廓都要慢慢鼓起,才是有進行完整的深呼吸。若病患對自己執行腹式呼吸的正確性沒有把握,可以使用呼吸訓練器幫助練習:以嘴巴咬住咬嘴,緩慢吸氣到最飽,盡量讓3顆球都升到頂,吸飽後閉住氣2至3秒鐘,讓球維持在最高點,再噘起嘴唇將氣吐出。胃癌病患的營養照護胃癌手術前的飲食應以均衡為原則,平均攝取六大類食物,並避免刺激性的飲食,如辛辣、油膩的食物;或會產氣的食物,如乳製品、豆類等。另外,建議病患術前可以採取「低渣飲食」,減少消化道的殘渣,降低腸胃道的刺激及蠕動,讓傷口能夠儘早癒合復原。對於較虛弱的病人,經由醫師評估後也可能會以靜脈點滴補充營養,避免胃切除術後,營養過於不足,造成嚴重後果。胃癌手術後,應先攝取1至2天的清流質飲食(米湯、過濾新鮮果汁、去油清湯),之後再漸進地嘗試使用全流質(糊粥、果汁、蔬菜汁)、半流質至固體食物,約1至2週後就可以恢復一般飲食。此外,因手術後胃部容積減少,術後飲食應把握「少量多餐」的原則,讓食物能夠良好的吸收,並減輕腸胃道的負擔。比起飲食過量,更常見的情況是患者因為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及擔心手術後體內的恢復情況而不敢多吃或吃得不夠,因此,可以鼓勵病患吃得下就盡量吃,早日恢復固態及正常飲食方式。在六大類食物之外,也要注重鐵質、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的攝取,減少貧血的發生。術後,因胃部的容積減少,容易有飽脹感,因此,本身容易脹氣的病患或可嘗試「低FODMAP飲食」,不食用難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因為這類食物會留在腸道中發酵產氣或促進腸胃道蠕動,引起脹氣、腹瀉、腹痛等。另外,在進行胃切除手術的同時迷走神經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膽汁的分泌與膽囊的排空,影響脂肪消化,這時候可以採用「低油飲食」來減緩症狀。胃癌手術後,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復原的不錯,但少數人會有一些造成病患不適的後遺症。其中「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便是一個較常見的問題。由於胃癌手術切除部位包含胃幽門,會使胃部失去控制食物排空進入腸道的能力,造成食物容易快速進入小腸而引發症狀。「傾食症候群」可分為早發型與晚發型,早發型發生於餐後15至30分鐘,症狀包括飽脹不適、噁心嘔吐等,也可能有出汗、心悸或潮紅等表現;晚發型則發生於餐後數個小時,症狀和早發型差不多,但沒有腹部症狀的表現,主要是肇因於餐後胰島素的急速變化引起的低血糖。[1] 傾食症候群可以透過細嚼慢嚥、餐後側躺或斜躺20至30分鐘來減緩胃排空速度,以改善症狀。胃癌術後照護胃切除手術後,傷口的不適約3至5天內會逐漸緩和。雖然達到傷口癒合需要休息,但也需要適當的活動來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預防肌肉與關節萎縮,更能降低肺部併發症的發生。手術後1至2天內,病患常會因為疼痛而不敢活動,此時可以配合適當的疼痛控制,儘早下床活動,早日回復正常活動型態與飲食,幫助傷口復原及體力恢復。在疼痛控制上,病患可自費選用「自控式止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當感到疼痛的時候,便可以按下手邊的控制器,將止痛藥注入體內,約2至3分鐘就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比傳統止痛方式快了許多。病患亦可在換藥或活動前先按下按鈕,以減輕活動帶來的不適。結語手術技術的進步,使得術後傷口恢復速度比以往快。同時,為了加速全身的康復,術前的準備及均衡的飲食都很重要。病患術後也要遵守上述的飲食原則並早日下床活動,才能盡快恢復到原先的生活模式!參考資料:[1] Stanley W Ashley (2022). Postgastrectomy complications. Wenliang Chen (Ed.), UpToDate. Retrieved July 14, 2023【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俊銘醫師】腸胃剛切腫瘤只能吃粥?醫搖頭:改「這樣」吃更能幫助恢復】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