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脊椎
共找到
908
筆 文章
-
-
2022-12-01 醫療.消化系統
咽喉逆流比胃食道逆流難察覺!醫師點出「逆流」5危險信號
該如何知道自己有逆流典型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會有胸口灼熱的症狀——進食後會胸口疼痛,尤其是吃完油炸物或油膩的食物後。大多時候,醫生會將此患者診斷為胃食道逆流疾病。較困難的問題是如果你是「非典型」或「隱性」逆流,也就是咽喉逆流,該從何得知呢?逆流的常見症狀.沙啞.慢性咳嗽.短暫窒息.吞嚥困難.喉嚨有個腫塊.鼻涕倒流.胸口灼熱咽喉逆流在白天或夜晚都可以發生,但是大部分咽喉逆流的患者不會有胸口灼熱症狀(因此是「隱性逆流」)。針對這一點的解釋為逆流物質停留在食道上的時間不夠久,因次不會使器官出現難受症狀;然而,即使只是一點胃液進入喉嚨,就會產生症狀。喉嚨和聲帶對於逆流導致的刺激和損傷,其敏感程度是食道的一百倍。咽喉逆流的症狀為聲音沙啞、喉嚨太多黏液、淸喉嚨、鼻涕倒流、慢性咳嗽、喉嚨有個腫塊的感覺、喉嚨疼痛、短暫窒息、呼息短促、氣喘、鼻竇問題、吞嚥困難、牙齒疾病,甚至口臭。有些人會有間歇性或慢性沙啞,有些人會有嚴重鼻腔和喉嚨倒流的問題—即過多黏液或痰—所以導致慢性的淸喉嚨。如果發現任何一種上述症狀,特別是如果你抽菸,那麼應該問問你的醫生你是否有咽喉逆流的可能性。逆流症狀指數(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下列9個問題,請依照自己的狀況,圈選0-5 分,最後將所有分數加總,以得到你的逆流症狀指數。最常診斷和治療咽喉逆流的專科醫生為耳鼻喉科醫生。而身為耳鼻喉科醫生,我們使用逆流症狀指數(RSI)作為篩檢工具。你可以藉由回答上述問題來瞭解自己的逆流症狀指數。一般來說,咽喉逆流的魔法數字是15,但是逆流症狀指數並非一定能夠確認你罹患咽喉逆流,因為有些咽喉逆流的患者,其逆流症狀指數很低。另一方面,大多數咽喉逆流患者具有一個以上的症狀。潔米醫生所治療的患者,逆流症狀指數平均大於20。如果你察覺自己有任何一項逆流徵狀,請去看醫生。逆流的危險信號以下是一些嚴重逆流的警告信號與症狀(咽喉逆流和胃食道逆流)。其中一些症狀,可能還表示存在更危險的情況。1. 用餐後出現壓迫性胸痛,讓你懷疑自己心臟病發;顯然,為了以防萬一,你應該立刻前往急診室。2. 半夜從酣睡中醒來,像條離開水裡的魚一樣咳嗽和大口大口地呼吸;這稱作喉痙攣,你不會因此而死,但是感覺起來會。3. 慢性咳嗽超過三個月,但是胸部X光正常。對於難以診斷的慢性咳嗽,逆流是最常見的原因。4. 除了正在進食之外,喉嚨如果總是感覺起來有腫塊;通常是咽喉逆流。5. 早晨聲音沙啞、漸進性(惡化)的聲音嘶啞,還有吞嚥疼痛,都可能是咽喉逆流的症狀,甚至可能是喉癌。你應該去看耳鼻喉科醫生。逆流相關症狀和疾病(咽喉逆流與胃食道逆流)逆流與睡眠障礙你一天當中吃了什麼、吃了多少和何時進食皆可以嚴重影響你的睡眠品質—反過來說也會影響你的專注力、情緒、工作習慣和整體的生活品質。如果你有逆流,避免過度進食,尤其是過度飮酒。此外,飯後3小時你不應該躺下;如果你有夜間逆流,你應該準備一個三角枕或類似的東西以抬高頭部和胸部。光是支撐頭部的普通枕頭沒有幫助。抬高胸部能使你的晚餐更難恣意遊走;重力會幫忙。對逆流患者而言,酒精是個打擾夢鄉的問題製造者。它會放鬆食道瓣膜,放行胃的內容物逆流。此外,如果你在腦袋不淸不楚的情況下睡著,那麼你就是眞的喝醉了,而且可能會在三到四個小時後醒來,出汗的同時腦中還充滿一百萬種不同的想法;這就是酒精戒斷的跡象。永遠不要在頭腦混沌不淸時去睡覺。做些呼吸運動,盡可能保持淸醒並飮用大量白開水。如果你半夜會醒來咳嗽,那麼有兩種可能的原因:一種是逆流,另一種則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而這也可能會因為逆流而更加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你的喉嚨會在睡眠期間塌陷,尤其發生在更深層的睡眠週期中。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打鼾有關,但是打鼾可以是逆流或其他情況所造成,如體重過重或鼻道慢性充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是非常常見卻被低估的疾病。如果你想得到一夜好眠,吃一頓淸淡的晚餐,且至少在睡前3小時用餐。避免過鹹的食物,它可能會讓你因為脫水而醒來,並且避免飮用超過一杯葡萄酒或等量的酒。當然,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飮品。想要眞正輕鬆入睡,你可以嘗試溫水浴、舒緩的音樂和洋甘菊茶(不要薄荷茶!)。再次重申,太晚進食是逆流的關鍵風險因子。如果可以,我們會堅持讓每位會逆流的人在晚上8點關閉廚房,尤其是有氣喘等呼吸問題的人。此外就是—永遠不要吃宵夜或睡前零食。潔米醫生的臨床案例費莉西雅是一名70歲女性,她身材苗條且愛運動,從前是名舞者,而且為了維持體態,每天會從事一小時的瑜珈。她因為慢性咳嗽和早晨聲音沙啞而前來尋求協助。她的喉頭是場災難。藥物對她沒有效果。她告訴我關於自己「健康的」日常養生法:一份大量的晚餐,接著是做一小時的瑜珈,睡前再吃一顆澳洲史密斯青蘋果。嗯,是這樣的:你永遠不應該在飽腹的情況下運動,或是在用餐後3小時內躺下!此外,吃紅蘋果還可以,但是對於逆流患者來說,一顆酸(非常酸)的史密斯青蘋果就像是一塊逆流磁鐵,特別是在睡前食用。我直截了當地告訴費莉西雅。請她把她的「大餐」改到中午享用,瑜珈練習與點心挪到更早的時間,並且以紅蘋果取代她每日一顆青蘋果的習慣。光是這些改變,就足以使費莉西雅的症狀完全消失。書籍介紹書名:【跨科解密】胃食道逆流修復全書:美國權威醫師12年實證,兩大飲食階段✕75道低酸料理,14天終結各種逆流症狀作者:潔米.考夫曼, 喬丹.斯特恩, 馬克.鮑爾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2/08/25作者簡介潔米.考夫曼(Jamie Koufman)是世界上逆流疾病的主要權威醫生之一,也針對逆流議題在美國國內和國際間巡迴演講。近三十年來,她的開創性研究集中在探討逆流對聲音和呼吸道的影響。她創造了「隱性逆流」(Silent reflux)和「咽喉逆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兩個涉及喉頭和喉嚨逆流的醫學術語。考夫曼醫生是紐約聲音研究所(The Voice Institute of New York)的創辦人和主任,該研究所是美國最重要的綜合聲音治療中心之一。她是紐約醫學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的臨床耳鼻喉科教授,自1994年以來每年都被列為「美國頂尖醫生(Top Doctors in America)」。考夫曼醫生撰寫了一個關於嗓音障礙、聲帶手術、逆流和經鼻內視鏡的醫學部落格:www.VoiceInstituteofNewYork.com。喬丹.斯特恩(Jordan Stern)是具有美國專科執照的耳鼻喉科醫生(頭頸外科),在上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方面有超過20年的經驗。他也是綜合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和打鼾中心「BlueSleep」的創辦人及主任,並且組建了一個跨專業團隊,致力於治療成人和兒童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和打鼾。斯特恩醫生經常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和頭頸部腫瘤方面進行發表和演講。他是聖文生頭頸腫瘤外科計畫(Saint Vincent’s Head and Neck Oncologic Surgery)和紐約眼耳醫院頭頸外科服務(New York Eye & Ear Infirmary’s Head and Neck Surgery)的前主任。自2007年以來,他每年都被列入《紐約時報》的「頂尖醫生(Top Docs)」名單中。他與鋼琴家馬格達萊納.巴切夫斯卡(Magdalena Baczewska)一起製作了〈Music for Dreams〉(見www.bluesleep.com)。馬克.麥克.鮑爾(Marc Michel Bauer)是法國廚藝學院(French Culinary Institute)的主廚和備廚,在過去的18年裡,他在那裡磨練烹飪和技術能力,並熱情從事教育和啟發後輩。身為一名法國主廚,他曾是曼哈頓「Délices de France」的行政主廚。他在法國獲得了烹飪藝術和科學的雙重高級認證,並在紐約州立大學學院(SUNY College)獲得了理學士學位。鮑爾主廚透過使用從國外旅行中獲得的當地食材和技術,以及透過調整食譜以滿足特殊飲食需求來設計新菜餚的能力,為烹飪帶來了豐富的創造力。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曾與許多業內的頂級廚師並肩工作,包括亞倫.賽拉克(Alain Sailhac)、雅克.貝潘(Jacques Pépin)、安德列.索爾特納(Andre Soltner)和雅克.托雷斯(Jacques Torres)。由於親身經歷過胃酸逆流的痛苦,他認為有必要創造出簡單的食譜,使逆流患者能夠享受食物,不受飲食的限制。延伸閱讀: 調整「自律神經」,要從「脊椎」開始!日本整骨專家教你:睡前3分鐘「這樣跳」,緩解身體無力、夜間失眠
-
2022-11-24 焦點.元氣新聞
演員張雁名睡醒無法起身 原因竟是前一晚盤腿坐:脊椎被壓成梯形
演員張雁名23日在IG發文表示一早發現無法起床,「一動就痛不欲生」,送院檢查發現是舊傷復發所致,而導火線竟是前一晚盤腿坐。根據雅虎新聞報導,張雁名11年前拍攝《新兵日記》時,曾因不慎從7樓高的地方摔落導致脊椎錯位,經一年復健後康復,即便舊傷偶爾會復發,但對生活並未造成太大影響。而他在IG自述前一晚在家盤腿坐寫資料,約2小時後脊椎和腰間痛到不行仍不以為意就休息了,殊不知醒來後無法動彈而送醫。張雁名透露,經醫師診斷應是多年前脊椎舊傷復發壓迫到腰間的緣故。他表示,「脊椎正常是方形,我的被壓成梯字形了」,只要姿勢不對就容易就壓迫到周邊神經跟肌肉。他提醒,「脊椎受過傷的人,真的要注意不能盤腿太久。」為何盤腿坐傷害大?「盤腿坐是一種高風險、低回報的姿勢。」根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骨科醫師廖志祥曾受訪指出,盤腿坐的傷害以腰椎和骨盆首當其衝,因為盤腿坐姿會增加臀部壓力、骨盆後傾的角度、腰椎屈曲角度、膝關節內側壓力,因此,容易造成下背痛、骨盆歪斜、椎間盤突出、退化性關節炎等不適。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曾受訪表示,長期姿勢不正確,不論對脊椎骨或對椎間盤本身,都算是一種外力的壓迫,甚至它對肌肉、軟組織而言,也是一種拉扯,在日積月累之下,容易對脊椎和椎間盤產生潛在的傷害。另外盤腿坐也對膝蓋的傷害很大,簡文仁說盤腿而坐時,膝蓋彎曲角度大會讓關節承受很大壓力。簡文仁建議,若要坐在地板上,可選擇側坐的姿勢,也就是兩腿彎向同一方向。側坐時,膝蓋彎曲程度較盤腿而坐小,但坐久了還是會有傷害,像髖關節以及膝蓋外側,腓骨下方的腓骨神經就會受到壓迫,若影響腓骨神經,導致腳板無法向上翹,出現垂足情況。
-
2022-11-2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
深蹲,是隨時隨地、人人都能做的鍛鍊下半身肌肉的基礎訓練,每天做好深蹲運動,不但能夠瘦大腿,也能鍛鍊出臀部的完美曲線,讓人擁有完美體態。但有些初學者一開始為了要蹲得深反而造成膝蓋或脊椎的傷害,這都是蹲錯了的關係。最標準的深蹲動作是蹲至髖低於膝,但對初學者而言,健身教練Jay Wang提醒,由於每個人深蹲姿勢不一樣,應該視自身的站寬、外八幅度及上下半身的身形比例等因素來作調整。那麼應該蹲多深呢?詳細的動作講解及姿勢示範都在影片中,快點開來看看!初學者一開始的時候應該循序漸進建立起適當的動作控制,例如練習穩定操作不同深度的深蹲,這樣不僅能減少受傷的風險也能獲得較好的訓練成效。掌控好自己能夠下蹲的深度後,再來利用Jay Wang教練教導的改善髖關節活動度、改善踝關節活動度、腰椎骨盆中立位、踩好重心再向下蹲的四個步驟,慢慢地讓自己能夠蹲得更深更穩。想知道自己能蹲得多深,Jay Wang教練說最簡單的判別方式就是觀察自己的脊椎能不能維持中立穩定,也就是蹲到底部的時候不應該出現骨盆過多翻轉的問題。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運動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完美體態深蹲做起來!原始影片Jay Wang YTJay Wang FBJay Wang IG延伸閱讀扁平足、長短腳加個鞋墊就好?國腳治療師這樣說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23 焦點.元氣新聞
見證生死難關患者共結連理! 外科名醫:感動勝過高難度手術
「見證2名看著成長、蛻變的患者成為人生伴侶,那感動遠超越開一檯高難度手術!」高醫外科教授林志隆排開所有行程出席婚禮,新人分別在青春期經歷車禍劫難,在他手術刀下搶回性命。16年後邂逅擦出愛的火花,即使一輩子受科學訓練,林志隆說,緣分牽引下,一切都是最好安排。高雄36歲職業軍人賴暉仁去年8月好心搭載雨中等公車女孩黃妍箏,迸出愛的火花,陪回診時,意外發現林志隆是他們生命中共同貴人。賴、黃分別在19歲、17歲那年發生車禍,當時昏迷指數都是3,經林志隆緊急手術保命。小倆口日前辦婚宴,林志隆偕妻子出席,他說,看到在他手上重生的年輕人結為連理,感動得想掉淚。林志隆逾行醫30年,也在醫學院教書培育新血輪,卻始終沒離開第一線,他坦言,當醫生也會有倦怠感,要靠病患補給熱情,每當患者像老朋友般談心、分享近況,常讓他覺得溫暖,那份互信、交心很迷人。談起對賴暉仁、黃妍箏的觀察,林志隆說,挺過重大車禍考驗,常讓人會有一些領悟,部分人個性會有改變,若造成一些外顯後遺症,可能影響自信,賴暉仁、黃妍箏始終表現樂觀,這點是最可貴之處。林志隆說,從親友口中得知,賴暉仁車禍前原本是叛逆小子,經過開顱手術等難關,心性變穩重。林也說,看到2名原本素不相識的患者,能因為搭便車譜出情緣,「如此奇妙過程,可以拍成戲劇了」。長期在外科領域,林志隆救人無數,他說,處理頭部外傷急診刀挑戰大,和常規刀不同,醫師反應速度要快、判斷要精準,命在旦夕時刻,一分一秒都不能等,他直言,病人危急時刻,醫生積極度將決定患者命運。林志隆說,有時候在轉院途中病人機會就沒了,他長期在高醫服務,在這個環境沒有藉口再推往下一關,也讓高醫團隊自我要求更高。59歲林志隆兒時在台南成長,高一那年父親過世,母親獨扛家計,他說,母親是很傳統的婦人,對他從醫的期許不是鼓勵他當名醫,而是叮嚀「當醫生絕對不能收患者紅包」。成大骨科名醫林啟禎教授說的「良醫多自苦中來」,他很有共鳴。為專注扮演好醫生角色,林志隆通常清晨6點起床,7點就到醫院,準備門診、手術等,生活範圍幾乎離不開在醫院和住家之間。他笑說,自己是很容易滿足的人,沒嫌過食物難吃,對物慾需求不高,這幾年愛上路跑、騎單車,開始有一些工作以外的休閒。「當外科醫師要膽大、心細、健忘!」林志隆說,這番話是他已故恩師孫楨民告訴徒弟們的話,棘手外科手術結果一翻兩瞪眼,感動和失落在一瞬間,難過之後還是要繼續走下去,健忘指的是轉念、放下。林志隆早期處理頭部外傷手術多,賴暉仁、黃妍箏都是他在40歲左右時期的病患,近年較少處理急診刀,重心放在脊椎手術等常規刀,他說,陪伴患者賴暉仁、黃妍箏從青春期到成家,像是守護樹苗長大,再次領略到從醫意義。
-
2022-11-23 醫聲.癌症防治
男人這種痛,外人不會懂?醫:「腺」有症狀千萬別隱忍!
「醫師,我這邊骨頭、那邊骨頭一直在痛,吃止痛藥也好不了,是不是退化?」一名年約七十歲的老先生,每天飽受骨頭痛之苦,個性堅毅的他以為是退化造成,想隱忍,但實在痛到受不了,只好四處求醫,無論去復健科或骨科診所,也無論吃多少止痛藥,疼痛依舊如影隨形,拖了一段時間,直到去大醫院檢查,才發現是晚期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骨轉移引起,接受治療後,情況才逐漸好轉。在台灣楓城泌尿學會理事長闕士傑、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劉詩彬的診間,有時會遇到像上述老先生這樣的病患。乍聽到自己是晚期攝護腺癌病患,多數如晴天霹靂,有些甚至失去生存意志,不過現今治療藥物增多,加上多有健保給付,因此晚期攝護腺癌病患還是有機會延長壽命,同時享有不錯的生活品質,在醫師的勉勵、說明下,許多病患重拾希望,不再灰心喪志。11月鬍子月登場,提醒男人珍惜攝護腺健康「為避免拖到晚期、骨轉移,最重要的,就是50歲以上的男性需定期做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篩檢,有攝護腺癌家族史,更要提早篩檢!」闕士傑解釋,在早期,攝護腺癌多半沒症狀,常受到忽視,所以又被稱為「男性的沉默殺手」,即使到晚期骨轉移階段,也不見得所有人都有明顯症狀,導致不少病患確診已是晚期,唯有接受PSA篩檢,才能及早發現病灶、展開治療,痊癒機會當然也會高出許多。劉詩彬指出,攝護腺長得像核桃一樣,外面包覆一層膜,當癌細胞還在膜裡面,也就是早期階段,治療以開刀、放射治療為主,治療成功率的確很高,不過有部分病患,即使接受開刀、放射治療,體內還是殘留著頑強癌細胞,病程還是可能繼續進展,這類病患,抗癌之路相對辛苦,也需更多的支持、協助。 由於攝護腺癌是沉默殺手,可能嚴重影響男性生活品質,甚至傷害男性生命安全,因此在許多歐美國家,將十一月視為「鬍子月」,很多男性在這段時間留鬍子,呼籲大家注意男性健康,並重視攝護腺癌威脅。癌細胞轉移,這些症狀讓病患痛不欲生有關攝護腺癌警訊,如前述,多數早期無症狀,隨腫瘤擴大,可能引起排尿不順、排尿障礙,但這些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常受忽視。一旦癌細胞轉移,很常出現骨轉移、淋巴轉移,以骨轉移來說,常見症狀為骨頭疼痛、病理性骨折,而骨轉移常出現於脊椎、肋骨、腸骨、髖骨等中軸骨區域,主要特色為多點疼痛,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剛開始,病患可能只感覺酸麻、不舒服,嚴重就會形成劇痛、神經壓迫症狀,病患可能因神經受壓迫而大小便失禁或一手一腳不能動,更有不少病患痛不欲生,痛到了無生趣。「癌細胞一轉移,依病程進展不同,治療策略不一樣。」劉詩彬表示,癌細胞轉移之時,治療以「去勢性療法」為主,也就是運用荷爾蒙藥物阻斷男性荷爾蒙作用,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效果可維持一段時間。若癌細胞已經始對荷爾蒙藥物產生抗性,目前還有體內放射線同位素,第二代荷爾蒙藥物或是化療可供選擇,可以幫助延長病患存活期。癌細胞骨轉移,治療依然有希望至於攝護腺癌骨轉移部分,如果此時癌細胞對荷爾蒙療法有反應,醫師就會建議使用荷爾蒙療法,當荷爾蒙療法不再有效,病患可選擇體外放射線治療或體內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幫助舒緩骨轉移疼痛症狀,同時減少骨折風險、延長生命。闕士傑分析,若採用體外放射線治療,範圍比較局部、聚焦,相較之下,體內放射性同位素治療透過注射方式進行,治療範圍較廣泛,當骨骼上的癌細胞吸收到放射性同位素,就會萎縮、受壓制,病患的症狀便可明顯舒緩。此外,治療晚期攝護腺癌時,療程的先後順序也可能決定治療效果。有研究顯示,體內放射性同位素治療越早使用,效果會比較好。 近年來,在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上,不少新藥、新療程納入健保,讓病患的負擔減輕許多,病患也更能安心接受治療。舉例來說,當病患對荷爾蒙藥物產生抗性、有兩處以上骨轉移,還沒出現內臟轉移,且因為疼痛而使用止痛藥,此時使用體內放射性同位素治療,便納入健保給付範圍,根據闕士傑、劉詩彬的觀察,許多病患在接受治療後,重新可以旅遊、含飴弄孫,享受各式生活樂趣。男人骨骼保養,非常重要!劉詩彬叮嚀,無論有沒有罹患攝護腺癌,對於男性而言,骨骼保養都是非常重要,特別是罹患攝護腺癌後,骨骼健康更是整體照護重點之一,病患除了要定期接受骨骼掃描等檢查,平常也要規律運動、曬太陽,並補充足夠鈣質、維生素D。闕士傑也提醒,當民眾確診攝護腺癌必須了解,攝護腺癌有高惡性度、低惡性度與極低惡性度的差別,若是低惡性度或極低惡性度,不見得需要開刀或進行侵襲性治療,病患也不一定得承受治療副作用,此時可與醫師討論,以擬定最適合治療、監控計畫。有異常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求助劉詩彬再次強調,男性病患只要出現排尿相關症狀,或骨骼疼痛等異常症狀,千萬不要隱忍,盡早站出來求助,並諮詢專業醫師建議,才能及早揪出病灶,生活才不會大受影響。更多疾病資訊請點擊連結前往 攝護腺癌的「腺」身前兆?有症狀請大聲說!
-
2022-11-22 養生.抗老養生
小雪後氣溫明顯下降 宜早睡晚起、挑選黑色食物保養腎臟
小雪(22日)後氣溫明顯下降,表示真正進入冬天。這時候身體為了因應較低的氣溫,會把大部分的能量用於保持身體溫度,而導致防禦力變弱,所以人體較容易被寒氣入侵,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防寒」。除了適時添加衣物外,也要做好足部保溫,在室內記得穿上襪子或拖鞋,避免雙腳直接接觸冰涼的地板。另外,適時補充陽氣是非常重要的,補充陽氣最好的方式就是曬太陽跟足浴。曬太陽可以挑選早上6-10點來進行,此時的紅外線可以讓人體溫熱起來,有助於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足浴保健,促進血液循環中國古代名醫〈華陀〉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他把人的足部比喻為樹木的根系,樹木的根系可以用來吸收養分,當根系受損,枝葉也會隨之枯萎,當我們保養足部時雖然無法吸收更多營養,卻可以減緩身體機能的衰退。清朝乾隆皇帝的養生要訣裡也非常重視足部,他的足部保養法是「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這一盆湯指的就是足浴。足浴並非用熱水泡腳就好,必須注意以下幾個重點:1.溫度:冬天以42度左右為宜2.高度:最佳的位置是要泡到腳踝3吋以上,也就是腳踝上約10~15公分處,如果腳桶盆夠深,則可以增加水量到小腿肚。3.內容物:可以使用溫熱去濕的中藥,如:艾草、乾薑、獨活、牛膝…等,搭配活血的紅花、丹參來使用。4.時間:泡腳的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佳,可以微微發汗,但如果有流汗過多或感覺虛弱的狀況則要立刻停止,以避免發生眩暈。5.禁忌:腳上有傷口,高血壓、心臟疾病或是經常頭暈的民眾最好在諮詢您的中醫師後再進行泡腳。避免過度消耗體力、挑選黑色食物保養腎臟在中醫的觀念裡,冬天屬腎,腎主封蟄,因此要減少過度消耗精神與體力,避免此時才開始進行高強度運動,例如: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和TABATA間歇訓練,假使冬天耗損過度,春天來臨時就比較容易引發病徵。腎臟的代表色是黑色,吃的方面就可以挑選黑色的食材來保養腎臟,黑米、黑棗、黑豆、黑木耳、香菇、烏骨雞..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貼心小叮嚀:上述適合小雪的食物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建議您詢問專業中醫師後再行食用,才不會補錯了又傷身喔! 早睡晚起,調整冬日作息《黃帝內經》中說到:「春三月,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夏三月,萬物華實,夜臥早起,使志無怒,使氣得泄…。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人的身體是個小天地,在不同的季節,配合不同的作息與保養,可以讓身體處於一個適合當下季節的狀態,減少疾病的產生。春夏不適合太早睡,冬天不適合太早起床,早睡是指不要在晚上9點之前,但是也不能太晚,避免在11點之後;太早起床是不要早於5點,但不超過7點為原則。所以小雪之後要記得早上不要過早起床,因為冬天早晨溫度較低,出門接觸戶外的冷空氣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穴道保養,養腎又能提升血液循環湧泉穴•位置:位於腳板,在第二、三趾趾縫與腳跟連線的前1/3凹陷處。•功效:提升腎機能,讓血液可以往足部流動,增加整體循環。•按摩方式:用大拇指或食指關節在湧泉穴位置順時針畫圈按壓9次,然後逆時針畫圈按壓9次,休息10秒後再重複上述動作,總共3次。命門穴•位置:在脊椎上,肚臍的正後方。•功效:調節督脈經氣,達到溫腎陽及促進腰部血液循環的效果。•保養方式:可交替用按壓、揉壓或敲擊的方式來刺激腎俞穴,每日約5分鐘。
-
2022-11-21 醫療.骨科.復健
沒顧好脖子,恐影響神經與血管,嚴重恐罹患「這疾病」
我們的脖子(頸椎)是由骨骼、肌肉、韌帶、血管、神經、淋巴結、脊髓等多種組織所組成,這些組織關係緊密,且相互交錯,等於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功能體,並且圍繞著重要的呼吸器官、食道及甲狀腺等重要器官,只要稍稍不慎,出現任何型態或炎症等,就會影響到神經與血管,不但可能引發疼痛,甚至可能讓原本就脆弱的血管內壁,出現內皮剝落而造成阻塞,形成不可逆的中風與癱瘓。 頸椎總共有7節,卻包含了8對頸椎神經,掌管著頭部以上與上肢的病變較多,如果每一節的椎間盤發生異狀時,就容易造成頸椎神經的受損,而引起相對應部位的病變。 骨頭受到傷害,脖子痠痛、手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骨科、脊椎外科主治醫師蔡宗廷表示,如果是骨頭受到傷害,會出現的問題包括脖子痠痛、手麻等現象;若是壓迫到神經,可能出現的症狀則包括頸痛、肩痛、手臂痠痛、僵硬與無力,或者手部活動受到限制甚至手抖等。 頸椎是脊椎的最上端,也是脊椎骨中體積最小,活動卻最頻繁的區段。「人的頸椎必須呈現一弧形,是承載頭部的重量的關鍵。」蔡宗廷說。頸椎也是大腦神經指揮身體活動的一個重要管道,更是身體活動生命延續所需給養的通道,影響層面大,卻也往往容易因此造成誤診。 椎動脈受到壓力,導致大腦、內耳缺血頸椎病變所引發的症狀與很多病的症狀很相似,例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噁心嘔吐、胸口悶等,常會被誤診為冠心病、腦瘤或顱內高壓,但卻是因為椎動脈受到壓力,導致大腦和內耳缺血所造成的。 不僅如此,頸椎若壓迫到四肢的運動或感覺神經時,就會出現四肢無法自主或麻痺的現象,有時會被誤診為腦中風,如果壓迫到交感神經,也會導致心悸、胸悶、心律不整、高血壓、甚至類似心絞痛等交感神經症狀,同時伴隨頭痛、眩暈、耳鳴等交感神經失調,而被誤診。 頸椎疾病是現代社會文明病「平常很多動作都需要靠關節與肌肉的收縮與放鬆作用,來保持張力。一旦頭的重心偏向前傾,頸椎的弧度就會改變,長期以往,肌肉就容易出現疲乏而退化,進而造成頸椎傷害,這就是所謂的脊椎退化性病變。」蔡宗廷說明。 頸椎疾病可說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罹患的人數有逐漸升高的趨勢,許多臨床研究都指出,頸椎病患者的年齡層有急速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多半與經常打電腦、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閱讀姿勢錯誤、長期滑手機等不良習慣所造成。 頸椎受傷原因多,有症狀就要治療「會造成頸椎傷害的原因,除了長期不良姿勢外,臨床上最常見的還有外傷,特別是坐車繫安全帶。在門診中,經常可以發現患者是在坐車時,因車子緊急煞車,安全帶急速拉扯,而造成身體前傾,使得頸椎受傷。輕微時可能只是肌肉韌帶拉傷,嚴重時就容易造成頸椎骨折、脫臼,進而壓迫到神經,而出現許多徵狀。」蔡宗廷表示。 蔡宗廷說,區分頸椎是退化或腫瘤、感染所造成的傷害,可以觀察看看,如果活動時會痛,但只要休息就會改善,大部分是退化性病變。但如果無論什麼姿勢都痛,休息後也不見好轉時,就得警覺可能是其他的疾病所造成。延伸閱讀: 。肩頸痠痛「轉脖子」小心害椎間盤突出! 醫曝「地雷姿勢」:看書、追劇也中 。肩膀、上手臂、脖子痛恐是心肌梗塞前兆! 「10秒鐘完成3動作」提高救治機率
-
2022-11-19 焦點.科普好健康
長者走路腳麻靠 「慈悲的手術」改善!脊椎微創減壓術,傷口小、復元快
今年重陽節前夕,一位高齡90歲的伯伯走進診間,滿臉憂愁的說,三個月來腳麻得厲害、甚至沒感覺,走幾步路就腳軟得停下休息,尤其有一眼失明讓平衡感更差,家人很擔心萬一跌倒受傷會更危險。經由X光與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是嚴重骨刺問題,建議可接受「慈悲的手術」,傷口小、復元快,更重要的是讓脊椎能維持穩定而避免後遺症。間歇性跛行 脊椎出狀況伯伯想到有機會解決病痛恢復正常生活,沒有太多的猶豫決定手術。其實,病人走幾十步、幾十公尺就會覺得腳麻而且非休息不可,從此就能看出是「間歇性跛行」的表現並推斷是脊椎出狀況。做X光檢查顯示,他有輕微脊椎側彎、脊椎嚴重老化;核磁共振則發現,每一節脊椎都有骨刺,尤其腰椎3-4、4-5節最嚴重,4-5節的神經孔變得非常狹窄,當伯伯走路的姿勢改變會使神經孔變得更狹窄,進而壓迫神經,當他走幾步路時只要看到樹就想抱著休息一下。像伯伯如此高齡,骨刺嚴重並不意外,恰巧安排他在重陽節那天施行「脊椎內視鏡微創減壓手術」,把骨刺清除乾淨後,讓神經順利膨起不再受到壓迫。他在術後回到病房就能下床走路,兩天後出院,原本「老康健」的他,又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傳統減壓融合術 須植支架微創減壓手術的傷口小、恢復快,能讓沒有神經壓迫到的軟組織、骨頭盡量保留,即使對高齡的病人也很安全。而傳統減壓融合術,為了在術中看到神經,得讓足夠的光線進入神經孔,要破壞相當大範圍的骨頭,當病人骨刺嚴重時,必須把正常與不正常的骨頭都拿走,為了維持穩定而需在脊椎上植入釘子或支架等植入物,後續影響脊椎的穩定度。保留原來骨頭 不用打釘子脊椎微創減壓手術容許保留原來的骨頭,不需要再植入釘子或植入物,讓原本的麻痛大幅改善。臨床上大部分的病人都恢復得不錯,僅有些病人因為神經壓迫太久而需要長一點的改善時間。這樣的手術在施行過程中要花費很多心力,手術時間甚至更長,但可以不用打釘子、保留原來的骨頭、維持脊椎的穩定度,帶給病人最好的結果,所以說是慈悲的手術。不過,當病人的脊椎在X光片上已經有明顯的滑脫與鬆脫會造成疼痛,即使做完減壓還是會疼痛,還是得採用傳統的固定手術。姿勢不正確 加速形成骨刺骨刺的產生與老化有很大的關係,但不見得一定會壓迫到神經。當輕微骨刺時,可做保守治療、核心肌群訓練、瑜伽運動等,即使骨刺壓迫到神經都有可能緩解,除非是經年累月的老骨刺,已經壓迫到大小便、肢體沒有力氣,必須開刀,以免造成永久性的傷害。骨刺是退化必經之路,但有些狀況會加速形成,例如常彎腰、姿勢不正確等。建議大家在彎腰時,可以用蹲來取代,保持正確的姿勢,讓脊椎的負擔少一些。
-
2022-11-18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盤腿坐比翹腳糟糕兩倍?物理治療師傳授自救祕訣
你是坐電腦椅也要盤腿坐的人嗎?從小到大不盤腿你就坐不住?盤腿坐會造成什麼傷害?一定要盤腿坐時該怎麼辦?在Youtube頻道上分享身體痠痛知識的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將在影片中告訴你盤腿坐的習慣會帶給身體什麼樣的壞處以及調整的方法,趕快點開影片看看!許多人從小就愛盤腿坐,但小孩子的肌力發育尚不完全,這樣的坐姿會幫助他們將身體坐穩坐直,但對大人而言,這樣的姿勢卻會對腰部和膝蓋造成很大的負擔,變成腰痠腳麻甚至雙腳無力的主要原因。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從解剖構造上分析,盤腿坐會使髖關節過度旋轉、腰薦椎壓力過大、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風險變大。尤其很多人還會一邊身體前傾使用電腦或手機,使得背部彎曲,開始痠痛緊繃,最後搞得全身痠痛。若在某些狀況下非要盤腿坐時,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建議一定要使用墊子將屁股墊高,保持脊椎直立,身體不要前傾,並且時常變換姿勢減少不適感。想了解更多關於身體健康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學習正確坐姿不再腰痠背痛!原始影片三個字SunGuts YT三個字SunGuts FB三個字SunGuts IG延伸閱讀扁平足、長短腳加個鞋墊就好?國腳治療師這樣說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15 醫療.精神.身心
「心理痛」可能因杏仁核較小 亞大醫研究登國際期刊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研究團隊針對慢性疼痛者進行身心壓力檢查,發現患者產生恐懼與焦慮情緒的「杏仁核」比正常人小,因而對身體感覺異常敏感,甚至沒有疼痛刺激輸入也會出現疼痛感,即是所謂「心理痛」而非單純生理痛;研究獲刊登於國際著名期刊「Pain Medicine」,對臨床疼痛醫療提供跨領域建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考量部分患者術後反映出現慢性疼痛現象,造成患者生活品質受影響。因此,院內脊椎暨疼痛中心及臨床心理中心合作,針對200多名慢性疼痛者安排身心壓力檢查,透過生理回饋儀紀錄患者心律、自律神經及腦波反應後,發現患者常見兩種疼痛類型:一、在壓力檢測的壓力期,生理訊號卻呈現放鬆狀態,等待休息期卻有高度焦慮反應。二、模擬大腦休息(入睡)狀態,閉眼腦波出現前額區域過度活躍。臨床心理中心主任葉品陽說,前述狀況均與「疼痛災難化思考」有關,這類慢性疼痛者因為無法立即止痛,且疼痛出現頻率與範圍不一定,所以患者會對身體感覺異常敏感;甚至沒有疼痛刺激輸入,也會出現疼痛感,此為一種預期疼痛的反應的心理痛,而非單純身體疼痛。他發現,慢性疼痛者的杏仁核比一般人更小,尤其是右側。較小的杏仁核可能會為了維持原有機能,所以必須更為活躍,這易使人對任何感覺敏感,進而錯判痛覺。因此,較小杏仁核與過於敏感的感知,會加深疼痛災難化思考。研究團隊說,慢性疼痛治療不單需治療生理痛,更需處理心理痛,目前除藉由「認知行為治療」改善患者對疼痛的災難化思考或信念,如重新覺察身體感覺,分辨真實痛感與假警報,反覆練習鬆動制約學習的災難疼痛信念,增加思考的彈性。另外,也利用生理回饋改善緊繃的生理狀態舒緩痛感,利用儀器使患者知悉自身生理線索如腦波、呼吸、心律等,並調節至放鬆狀態;經反覆練習,患者越能掌握自身生理狀態,則可在真正疼痛時平緩疼痛的生理不適。
-
2022-11-12 醫聲.疫苗世代
肺炎鏈球菌來襲/嚴重腦膜炎 2歲病童頭「長角」
中部地區一名兩歲男童因持續哭鬧、惡心、嘔吐、食欲變差,家長緊急抱至兒科門診,檢驗結果為感染肺炎鏈球菌,引發腦膜炎,因腦膜細菌量過高,以致腦膜凸出膨脹,竟穿出腦殼,如有腦部長出角,病情險惡,不幸病逝。兒童感染整醫學會代表、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表示,每年十一月至隔年四月是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峰,國外肺炎鏈球菌好發於兩歲以下幼兒,台灣則以二至五歲兒童為主要感染對象。肺炎鏈球菌為造成兒童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細菌,陳伯彥指出,幼兒出生六個月後,此時媽媽給予的抗體降到最低,寶寶自身免疫力又尚未發展成熟,如常接觸外在環境,就容易感染肺炎鏈球菌。陳伯彥說,肺炎鏈球菌表面帶有莢膜,能夠抵抗人體免疫力,不易被清除,平時潛伏在幼兒喉嚨粘膜,相安無事,一旦小朋友感染流感病毒,或喉嚨粘膜受損,肺炎鏈球菌就會興風作浪,引發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該名兩歲男童即為典型個案,原本活潑好動,身體健康,也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日前莫名哭鬧、嘔吐,幾乎沒有食欲,連最愛的漢堡、薯條,都不想吃,且頭頂出現突出物,相當怪異,家長覺得不對勁,陪同就醫。檢驗報告證實,男童感染肺炎鏈球菌,引發腦膜炎,腦膜細菌數量高得嚇人,嚴重發炎,以致腦膜凸出,穿出腦殼,陳伯彥指出,該種狀況相當罕見,代表病情不樂觀。進一步檢驗發現,男童感染了肺炎疫苗並未涵蓋的血清型,雖緊急治療,積極投藥,使用抗生素,最後仍因腦壓過高壓迫腦幹,不幸病逝。另有三歲男童打過七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但仍感染,症狀嚴重,同樣引發腦膜炎,檢查結果為血清型十九A所致,不在該疫苗涵蓋之內,最後病逝醫院。肺炎鏈球菌血清型多達九十種,若感染侵襲性高的血清型,細菌容易流竄至血液、脊椎液、腦部,致命風險較高。陳伯彥提醒,家長如發現,幼兒持續高燒,合併食欲變差、活動力降低、意識不清,應速就醫檢查。
-
2022-11-09 焦點.杏林.診間
猶疑著不知如何宣告壞消息 老伯伯一句話回應讓急診醫豁然了
古稀之年的伯伯,自行步入急診,主訴前陣子從樓梯跌落撞到下背,去診所看過,有照X光,醫生說還好,先開藥回家吃,但沒有好,這幾天痛到睡不著。理學檢查,生命徵象穩定,背部有局部壓痛,考量病人已經在診所照過X光片,我直接安排了脊椎電腦斷層,排除創傷造成的壓迫性骨折。然而影像看起來並不友善,不像是壓迫性骨折,卻在好幾節都看到蝕骨性病灶,再繼續檢視影像,果然在肺部看到疑似腫瘤的病灶。兩處異常結合起來形成新的臆斷:「懷疑肺部腫瘤合併多處骨轉移」哪怕已經有幾年臨床工作經驗,這類病情解釋依舊如此困難,我按往例先找個理由請病人在候診區稍坐,把兒子帶到看診位置前一起看電腦斷層,把我的臆斷先告訴他。本來擔心外傷合併骨折,現在卻變成懷疑肺部腫瘤併骨轉移,這落差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極其巨大的,兒子聽完遲疑了一下,告訴我:「醫師,你直接跟我爸爸講好了,我覺得他是可以直接講的人。」我點頭,起身走到候診區把伯伯帶過來,把剛剛對兒子說明的病情解釋重新再講一次。「......伯伯,結論就是,脊椎有異常,肺部也有異常,可能是不好的,但也可能最後只是虛驚一場,需要安排住院做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把診斷弄清楚以後,我們再來想下一步......」類似情境,哪怕已經不是第一次面對,但每次講完,我總是會有種「怎麼解釋都解釋不好」的挫折感,但伯伯卻用堅定的神情跟我說:「醫師,謝謝你,不用擔心我,反正身體都是跟老天爺借來的,時間到了本來就要還回去。」畢業後超過10年了,沒有一次例外,當我們看見病人在壞消息告知後所展現的豁達,總是讓我們更加不捨;伯伯從來不抽菸,但因為退休前從事汽車底盤相關工作30年,常常要接觸粉塵,你無法輕易否認這之間的因果關係,也確實地感受到老天爺的安排並不總是美好。天亮了,幾個小時的緣分暫時告一段落,伯伯去住院了,我則是回到我的人生,繼續面對各種課題,日子仍在繼續,心存善念,盡力而為。(本文獲楊大緯醫師臉書《楊大緯 面對問題的急診醫師》授權刊登,非經允許請勿轉載)
-
2022-11-0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類小鎮的晚輩醫師——最純樸的醫病關係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偏鄉小鎮的醫者心聲」。一位年輕的醫師來稿,敘述在小鎮照顧兩位老病人,在他們過世前後與病人及家屬互動的溫馨故事。感動之餘,我們邀請一位關心致力於故鄉的醫療服務與改善社區環境長達四十多年的醫界典範分享他的一則感人故事,以及一位中生代醫師分享他由台北轉到台東的心路歷程。希望這三篇文章不只可以感動更多的醫界同仁以及政府單位了解偏鄉小鎮的醫療需求,更能建議培育醫學系公費生的教育單位,鼓勵醫學院提供機會讓學生有機會了解這些捨棄大都市的誘惑,默默行醫助人之典範的內心世界。自從因公費下鄉服務後,從醫學中心離開到了區域教學醫院,病人族群由中壯年人而變成了以高齡長輩為主,而長輩們常有較多的共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衰竭等),也需要更用心地以晚輩對待長輩的心境來服務病人及追蹤病況。分享近日與兩位長輩維繫最純樸的醫病關係,很遺憾地,雖然兩位長輩已經逝世,但在照顧他們期間的點點滴滴也將會成為行醫中的養分。首先,是一位將近九十歲的身形瘦小且佝僂的阿婆,本身因脊椎疼痛的問題,長期服用止痛藥。和她結緣是因為她在家突然吐大量咖啡色液體後吐鮮血而來住院,早上查房時建議要做胃鏡檢查,以便診斷出血點以及以內視鏡止血,但阿婆依以往做胃鏡的恐懼經驗而抵死不從,我就以如果請麻醉科醫師幫忙麻醉而達到無痛舒服的境界以減輕做胃鏡的極度不適感來勸阿婆接受內視鏡治療。起初,她也以印象中有在麻醉下做胃鏡,而感到痛苦萬分而拒絕,但在我和她兒子的勸說下,最終同意在麻醉科醫師的幫忙下同意接受胃鏡檢查。胃鏡伸進胃中,發現有個血塊覆蓋的大潰瘍,經過移除血塊後電燒止血,發現潰瘍深度快要到穿孔的程度了,於是用了止血夾將傷口密合。在中午,到病房看她時,她就用一種不好意思的語氣跟我道歉說:「先生,歹勢!早上不該這樣跟你說話,這次做胃鏡真的沒有感覺。」接下來幾天的觀察,沒有出血的跡象以及腹痛情形也改善了,阿婆也很想要回家,於是就讓她帶藥回家吃。返家後,我對阿婆的病情還是有點擔心,所以也常打電話去她家裡問候病情狀況。阿婆接到電話也是很開心地說:「先生,這麼晚還沒下班?謝謝你這麼關心。」我聽到阿婆的病況穩定,心裡也是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而且感覺她講話的語氣以及瘦小的佝僂身形很像在我國小時就去世的祖母,所以能照顧到她覺得有種特殊的緣分,內心希望她能就此穩定甚至不用來拿藥了。只是,好景不常,直到兩週前,她又開始嘔吐吐出咖啡色胃液跟解黑便了,做裝潢的兒子(莊大哥)就停下手邊的工作,帶她來醫院就醫,我建議做胃鏡以及住院治療,只是阿婆很猶豫,希望能再吃藥看看就好。於是,我就跟她兒子建議,如果狀況一直沒改善甚至人更虛弱就要趕快來急診就醫。隔沒幾天後,她因為持續嘔吐及吃不下且吐出黑色胃液,疑似上消化道出血被兒子帶到急診就醫,而且脫水很嚴重有低血壓及急性腎衰竭的現象。此外,因嘔吐有吸入性肺炎以及肺容積因脊椎及腸胃道的擠壓而有呼吸衰竭的情形,與莊大哥商量後,我建議先到加護病房治療甚至可能要到插管使用呼吸器的地步。經過加護病房的同仁一番努力後,急性腎衰竭有改善,但呼吸衰竭部分,因為阿婆本人強烈拒絕插管使用呼吸器,只用高流量鼻導管氧氣治療,血氧濃度就起起伏伏不是很穩定,莊大哥有與我討論這個部分,我向他分析:目前腎衰竭情況已經有改善了,但呼吸衰竭部分目前是需要插管,插管後也比較能執行胃鏡檢查,如果不插管的話可能病況比較沒機會可以挽回,是比較可惜的地方。莊大哥聽完之後,表示要回去再跟其他家屬討論。後來,家屬與阿婆本人要採取以緩和減輕疼痛的治療方式而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莊大哥跟我解釋說:主要是母親的意願,而且如果插管後,要拔管的機會不大,如果萬一幸運可以拔管的話,要恢復到以往可以日常生活機能自理的機率也很低微。聽完之後,其實內心感到有點不捨,也對接下來阿婆的病情不甚樂觀。接下來幾天,每次去加護病房看她時,雖然虛弱,但精神還不錯,還會問我什麼時候轉出加護病房和回家?我要她多加油,如果狀況不錯的話就出來普通病房治療,內心真的希望能出現奇蹟。只是,在她離世的前一天,我在做檢查的時候,接到莊大哥的電話,他說加護病房看阿婆病況還算穩定,可能要先轉出到普通病房,他覺得有點擔心。我向他解釋,主要還是尊重加護病房醫師的決定,我還是會再跟加護病房的醫師再討論看看是否適合到普通病房治療。下午查房時,我到加護病房看阿婆時,神智開始變得不清楚了,動脈血檢驗發現血中二氧化碳(PaCO2)數值高達100mmHg,所以我就跟莊大哥說:目前狀況又不穩定了,這次真的不樂觀了,如果不插管的話,可能就這一兩天的時間就會離世了!在隔天晚間時,護理師就打電話來告知阿婆已經走了,我也第一時間傳line向莊大哥哀弔,要他節哀並保重。幾天後,莊大哥傳訊息來感謝這十多天來對阿婆的照顧,我也在週日依照他傳給我的訃聞上的地址找到他們家,向阿婆上香致意,跟莊大哥感謝有緣份在阿婆的生命中最後一段時間照顧她。離開後,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烏雲密佈,下起了傾盆大雨,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祖母離世的情景,也將這段誠摯的醫病關係放在心中珍藏。第二位也是位將近九十歲脾氣倔強的阿公,跟他結緣是因為他在別科住院時發生急性膽囊炎,而會診我幫他放置經皮穿肝膽囊引流管。出院後回診時,希望能移除引流管,雖然向他解釋移除管路後可能會膽囊炎復發或者膽汁流到腹腔造成腹膜炎的可能性,他還是堅持希望能夠移除管路。於是,拔除後沒幾天,他就因腹痛又來醫院,因此住院處理後,腹痛明顯減緩。但很奇怪的是,竟然出現間歇性呼吸急促伴隨著血氧濃度下降,雖然病人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臟衰竭,但從臨床症狀及胸部X光評估都不像是這兩種疾病造成的。在幫他找原因時,這位阿公一直吵著要出院,而且住院期間他覺得睡不好和常常會看到一些有的沒的人影(孫子陪病卻說沒看到),雖然臨床醫師常把這現象稱為譫妄,但還是依照同理心傾聽他的需求,希望他能再給我一些時間幫他查呼吸困難的原因。於是,當證據偏向可能是肺栓塞後,幫他安排肺血管電腦斷層就揭曉答案了,也開始了抗凝血劑的治療,低血氧及呼吸困難也改善了,阿公就很高興,本來還擔心回家後要租氧氣使用,高興之餘,就送了兩箱葡萄給大家吃以感謝大家對他的照顧。大約二個月前,他又因為發燒及畏寒有敗血症的情況住到加護病房。得知他住院,我也常到加護病房去探望他,只是他一直要求我幫忙拜託加護病房的同仁讓他下床上廁所,也不要約束他的手腳。我也以加護病房的規則委婉地向他表達這方面有點困難。於是,在某個週末的時候,他就發脾氣要求家人把他轉到其他醫院了。週一時,看加護病房的名單上已經沒有他的名字後,看紀錄才知道他已經轉院了,於是,就打電話跟他兒子聯繫當下原因,得知是因為又發脾氣要求轉院和聽其他家人的意見後才做此決定,目前在其他醫院接受治療,當下病況還算穩定,也沒住在加護病房,心情有比較好了。於是,隔一段時間我就會打個電話向他兒子詢問病況,也得知,後來好像覺得治療沒有進步而自行要求出院回家療養。直到上週,又想到這位老人家,於是,再打電話去問看看近況,沒想到這位長輩已經過世已經兩週了,他兒子也向我道謝這麼關心他,老人家生前也知道我們有用心照顧他,點滴在心頭。聽到時,內心真的突然一陣鼻酸。在行醫的途中,與這些長輩結緣,其中的經歷與感觸也成為建立好的醫病關係的養分。有時候,會覺得何其有幸可以成為醫師,可以幫病人解決病痛,如果看到病人痊癒後的快樂神情,就覺得很高興,但是病人病情不穩定時也會感到焦急。在這種單純且純樸的關係下行醫,是我下鄉後服務的最大體會,雖然不像電視上演的小鎮醫師那樣,鎮上的病人都認識。但是,可以和來求醫的民眾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也是行醫歷程最大的收穫。
-
2022-11-05 醫療.骨科.復健
下背痛、膝蓋痛...為什麼醫師卻要我練核心?臀肌訓練比你想像的更重要,教練帶你有效訓練
復健科門診當中,常常看到病人抱怨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膝蓋痛… 經過專業醫師的專業評估,除了常見的腰椎、膝蓋關節軟骨退化之外,醫師常常會加上一句「你的核心力量太弱了!臀部跟腹部力量都不夠!」明明是下背痛、膝蓋痛!為什麼醫師卻要我練習核心,尤其是臀部的力量。臀對人體的重要性臀部絕對是全身上下最重要的肌肉,想要跳得高,舉得重,跑得更快,千萬不能忽視臀肌的訓練。即使年紀大,要告別腰酸背痛、膝關節退化的問題,這也是非常重要、需要去訓練的肌群。臀肌分為臀中、臀小以及臀大肌,很多人覺得自己天生基因不好,練不出好看有力的臀,或是覺得年紀大,鬆垮的臀部是無法避免的宿命!其實,在健身房指導許多個案訓練的結論告訴我們,任何年紀開始的努力,以及正確訓練動作的安排是成功的重要關鍵。臀肌的主要發力動作為「髖關節後展、外展」其中包含臀大肌及臀中肌…等等。臀部訓練可以改善整體身體的結構線(alignment),改善姿勢,預防疼痛,增加運動能力以及體態。主動肌群包括了「臀大(中)肌,腿後肌群三條(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和內收大肌」,軀幹穩定肌為「豎棘肌以及腹內外斜肌、腹橫肌」。用錯力當心膝蓋及腰部疼痛有力的臀部能有效的讓軀幹及核心更穩定!你時常會有膝蓋及腰部疼痛的問題嗎?可以探討看看自己是否日常中,常錯用了過多腰部及膝關節的受力,而總是沒能有效運用髖關節及骨盆呢?骨盆是人體受力最大,也應該是最有效益的關節。然而很多人因為日常生活中習慣的錯誤姿勢或是久坐,導致髖關節的活動功能受限。髖關節太緊、臀肌肌力太弱,其他肌群代償的機會相對一定提高。「腿後肌群或是股四頭肌及腰部」是最常見的代罪羔羊!門診中,常常聽病人描述,打球打到一半或是瞬間衝刺導致大腿後側拉傷,或是一彎腰上提物品,就扭到腰。其實就常是臀肌等核心力量不夠,只好用其他的肌肉代償幫忙而受傷!一般民眾最常聽到自己有「骨盆前傾與後傾」的問題,其實兩者對於脊椎以及核心穩定性都有顯著的影響。髖屈肌太緊繃, 相對腰部的肌肉無法放鬆而緊繃,進一步腹部核心和臀肌也使不出力量,難以達到訓練增強的效果(圖一), 導致腰痠背痛。 貼藥膏、局部按摩都不能真的解決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實際快快釐清是否是髖關節出現失能的問題喔! 如何有效訓練臀肌、強化髖部?一對有力的蜜桃不只外型誘人,更能讓你軀幹更穩定,核心也能更鞏固,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訓練臀肌呢?以正常情況來說,髖屈曲(將屁股想像向後退)可以有效的拉長腿後側以及臀肌, 這個動作做得正確與否, 對於隨後的臀肌發力影響甚鉅(圖二)! 髖伸展( 想像夾屁股,把髖關節前側打開)則是利用屁股的力量將髖部推回(如造橋運動)。但是很多人髖部前側太緊推不出去,代償膝蓋鎖死或是髖關節受限至某個角度而利用下背短弧做為一個代償前頂(圖三),那我們要怎麼樣用簡單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我們可以先看看髖屈肌是否有卡住的現象,如有我們可以針對緊繃的肌肉,包括股四頭肌進行按壓或是放鬆( 按摩球或是滾筒按摩是一個好方式)。活動度稍微好一點之後,我們可以練習骨盆的前後傾動作,可以將姆指及食指放在骨盆的前後平面,利用姆指將骨盆前側引導向前推(圖四),之後再利用後側的食指頭將骨盆向後推(圖五),練習一個骨盆前後傾的活動,先打開前後髖關節角度。再來進到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橋式」。 這個動作任何才是正確?先平躺於地面上,雙手放置在身體兩側,保持上半身放輕鬆,這時我們會雙腳屈膝踩地,以髖關節,膝蓋跟腳踝連線略小於90度為基準(圖六),後腳跟不能太遠離屁股,否則會影響臀肌的感受。 接著臀肌使力、臀部腰部抬起, 讓膝蓋、髖關節外側、肩關節側面維持在同一直線上為目標(圖七)。除了髖屈曲跟伸展動作之外,還有髖外展與內收,髖外展會刺激到臀中肌而髖內收則會針對腿內收肌的強化, 兩者對於骨盆的穩定度都很重要。 推薦一個不錯的臀中肌髖外展訓練~(圖八、九),側躺核心鎖穩,整隻腿先抬到跟身體等高的位置, 接著把腳上抬30到45度, 固定6秒,效果尤佳,可以重複 10-15次。除了髖關節的伸展與前屈, 還有很重要的是「梨狀肌」 它是穩定髖關節的重要外轉肌肉, 強而有力的梨狀肌也可以減少膝關節的錯誤動作及受力。 側躺的蚌殼運動可以強化梨狀肌~我們側躺在地上後雙腿併攏,髖關節彎曲大約30~60度,膝關節彎曲大約90度左右,接下來動作過程中請保持核心及軀幹穩定,過程中保持自然的呼吸吐氣,打開上方的膝蓋至高點感受梨狀肌的收縮(圖十、十一)。如果動作過程中會不斷的想用身體或是有骨盆過度旋轉的問題(圖十二),則無法有效的去啟動梨狀肌,而大大的減少臀肌的活化程度喔!強而有力的臀肌、正常的髖關節功能、核心的穩定,是告別腰酸背痛及膝蓋疼痛的不二法門! 下次如果醫師、運動教練再告訴你,「核心,包括臀肌的訓練很重要哦!請立刻開始,不用再猶豫了!
-
2022-11-04 醫療.骨科.復健
按摩椅按完腳腫起來?復建科醫師提醒,不當使用可能引發中風
●按摩不是按愈大力、愈久就好●最好力道是按下去會痠,勿超過30分鐘●注意坐姿、位置,不可打在脊椎上看準現代人工作繁忙,百貨週年慶、電視廣告正推出各式按摩椅促銷活動,從大躺椅到小沙發類型,功能、尺寸愈來愈多樣。醫師提醒,使用按摩椅可不是「按得大力」、「按得久」就好,若使用不當,不但症狀沒有改善,還可能出現腳麻、肌肉發炎等問題,甚至有中風危機。按摩可以放鬆肌肉,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表示,根據不同手法,有些是順著筋膜組織按摩,藉以治療組織或淋巴水腫,有些則可促進血液循環和幫助伸展。按摩椅主要是利用滾輪擠壓等方式,幫助肌肉放鬆。塗雅雯說,現在按摩椅的設計愈來愈進步,有些會標榜「手感」以及「沿著肌肉走向」進行按摩,因此在使用上算是滿安全的。雖然按摩椅用於肌肉放鬆堪稱安全,不過,塗雅雯指出,診間還是會看到因按摩不當求診的病人,常主訴「按完腳腫起來」、「按完反而肩頸好痛」等。塗雅雯說,常見腳腫起來的個案,往往是病人不知有深部靜脈栓塞問題,一旦使用按摩椅太大力,容易導致血栓鬆脫,隨著血液循環通往其他處,進一步引起麻痹,若不幸跑到腦部,就可能引發中風。也有些民眾按摩完反而更痛,大多是因有「按愈大力愈好」的迷思,會將按摩椅的力道開到最強,或是當原先設定的療程結束後又一再重複使用,因此造成肌肉發炎。按摩椅如何正確使用才會達到效果?動晰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陳怡同表示,最好的按摩力道應該是按下去會痠,若是揉捏或滾輪的按摩力道放開,痠感就不見了。按摩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除了怕發炎外,其實肌肉也不需要太放鬆,才能保有一定的力氣來穩住身體各部位的功能。使用按摩椅時也要注意坐姿和位置。陳怡同說,按摩椅的滾輪設計通常是打在肌肉上,尤其背部是針對脊柱兩側肌肉按摩放鬆,但有些民眾坐側一邊滑手機,或是高度位置沒有調好,滾輪打在脊椎上,加上急速震動,恐造成神經壓迫或是嚴重脊椎滑脫。塗雅雯提醒,若有骨質疏鬆問題的人,應避免使用按摩椅,小心有骨折風險;血管疾病患者恐有血栓疑慮、糖尿病人的肢體末端感覺鈍化,也都不適合使用按摩椅;有開放性傷口、局部感染者亦不適合使用按摩椅,尤其要避免傷口直接接觸;腫瘤患者更不能按摩有腫瘤的部位;兒童除了身材不適合按摩椅外,也沒有使用的必要。陳怡同指出,使用完按摩椅,仍覺得不舒服,有可能其他地方出問題了,建議尋求復健科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評估、處理。哪些人不適合使用按摩椅?●血管問題患者、糖尿病患、深部靜脈栓塞者●腫瘤病患●骨質疏鬆症患者●有開放性傷口患者●兒童
-
2022-11-0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羨慕別人的仙女背、直角肩?女生五個動作練出最強美背!
成天久坐低頭讓妳駝背又圓肩?夏天好想穿露背裝細肩帶?擔心虎背熊腰讓自己的後背飄嬸味?妳也想要有個線條緊實的迷人背影嗎?快跟著香港健身達人李芷慧Zoe一起來學這五個動作練出最強美背,馬上點開影片來看看!女生打造完美曲線必從背腳胸臀四個部位開始練起。背肌是人體最大肌群,練背時由於需搭配手部動作,因此練背好處多多,除了強化核心肌群也有助於手部肌肉協調性,預防改善讓愛美女生困擾的圓肩和駝背,塑造背部和手臂的線條。練背五個動作包括引體上升、滑輪下拉、坐姿划船、跪姿下拉和直臂下拉。藉著健身器械的幫助,主要鍛鍊背闊肌、大圓肌、三角肌和肱二頭肌。執行動作時上半身需保持穩定和脊椎的正直,並且避免聳肩。鍛鍊背部能夠塑造上半身線條,帶來最大的好處是能讓整個人看起來更有精神,充滿自信、提升魅力!想了解更多關於女生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背肌練起來,虎背熊腰OUT!原始影片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YTZoesportdiary IG延伸閱讀股四頭肌這樣鍛鍊,讓妳瘦下半身又勻稱結實減肥中朋友卻相揪聚餐?營養師教你掌握這四點放心吃!「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0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羨慕別人的仙女背、直角肩?女生五個動作練出最強美背!
成天久坐低頭讓妳駝背又圓肩?夏天好想穿露背裝細肩帶?擔心虎背熊腰讓自己的後背飄嬸味?妳也想要有個線條緊實的迷人背影嗎?快跟著香港健身達人李芷慧Zoe一起來學這五個動作練出最強美背,馬上點開影片來看看!女生打造完美曲線必從背腳胸臀四個部位開始練起。背肌是人體最大肌群,練背時由於需搭配手部動作,因此練背好處多多,除了強化核心肌群也有助於手部肌肉協調性,預防改善讓愛美女生困擾的圓肩和駝背,塑造背部和手臂的線條。練背五個動作包括引體上升、滑輪下拉、坐姿划船、跪姿下拉和直臂下拉。藉著健身器械的幫助,主要鍛鍊背闊肌、大圓肌、三角肌和肱二頭肌。執行動作時上半身需保持穩定和脊椎的正直,並且避免聳肩。鍛鍊背部能夠塑造上半身線條,帶來最大的好處是能讓整個人看起來更有精神,充滿自信、提升魅力!想了解更多關於女生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背肌練起來,虎背熊腰OUT!原始影片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YTZoesportdiary IG延伸閱讀股四頭肌這樣鍛鍊,讓妳瘦下半身又勻稱結實減肥中朋友卻相揪聚餐?營養師教你掌握這四點放心吃!「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01 醫療.泌尿腎臟
卜學亮陳年舊疾 尿路結石痛起來要人命!醫解析不同位置結石症狀差異
據《CTWANT》報導,以《超級星期天》〈超級任務〉走紅的藝人卜學亮(阿亮)多年來一直被「尿路結石」所困擾,阿亮說結石發作很痛,最怕工作到一半突然痛起來。他表示因為個人體質關係,常會有結石產生在身體內,先前就已做過2次碎石手術,前陣子又再次做體外碎石,才終於解決這個陳年問題。尿路結石是常見的泌尿道疾病,有結石的人都知道,痛起來真是要人命,有醫師指出,結石疼痛指數堪比女性自然產過程。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尿路結石是尿液中的結晶物質集結成的塊狀物,依位置的不同可分為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及尿道結石。好發30~50歲的族群,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08年因泌尿道結石就醫患者多達28萬餘人,男性遠高於女性。(看詳細/疾病百科「尿路結石」)小於0.5公分結石,只要多喝水,有機會隨著尿液自行排出;小於2公分的結石則可考慮體外震波碎石術;大於2公分的結石則以手術方式清除。根據結石所在位置的不同,處理的方式也各異。在台灣做最多的是就是體外震波碎石術。結石依不同位置 症狀也有差異而不同位置的結石,症狀也有差異。振興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楊景偉曾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腎結石患者不太會有疼痛感,除非病況惡化至發炎程度。當結石掉入輸尿管,卡在輸尿管的結石發作,會出現血尿、解尿疼痛、腎臟水腫、發燒、惡心、嘔吐等症狀,若結石在上段輸尿管則易引起腰痛,發生在中段是腹痛,結石在下段會下腹痛。膀胱結石則好發於攝護腺肥大、脊椎開過刀、脊神經受損、臥床、使用導尿管尿等長期解尿困難的族群,當結石正好卡在膀胱和尿道連接處,可能有排尿困難、中斷等症狀。有尿道結石者,尿道疼痛、血尿症狀更明顯,且會排尿不順、尿流變細等。5招預防尿路結石醫師建議以下幾點預防結石發作與復發:1、多喝水,每日至少喝2000㏄的水;少喝啤酒、濃茶、濃咖啡等。2、維持足夠的尿量,不要憋尿。3、少吃或避免一次吃太多草酸、鈣質或尿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豆腐、牛奶、紅肉、菠菜、豆芽菜、沙丁魚等。4、保持適度的運動。5、曾經有結石者要定期追蹤。
-
2022-10-31 醫療.中醫
元氣課挑戰系列/緩解胸悶緊繃問題 中醫教你八段錦增體力、促進氣血循環
●全年齡都適合,體能差也能做●對應人體經絡,促進氣血循環●搭配穴位按摩,放鬆調理全身中醫的「八段錦」,是一套促進氣血循環的養生功法,動作對應人體經絡,每種動作稱為一「段」,簡單且容易上手,適合各個年齡層,即使是輕度行動不便的長者、認知障礙的失智症患者,也可嘗試坐式八段錦或簡化招式,改善全身氣血循環。增加身體協調 延緩失智惡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八段錦易於學習,八個招勢包括前、後、左、右、上、下等各個方位,可360度全面舒展筋骨。對於體能較不好的人,可以調整動作細節,也非常適合失智病人,跟著指令做出反應,改善記憶與認知功能。八段錦的前三式可強化身體橫向、縱向的延展,以及旋轉的柔軟度。以站式「雙手托天理三焦」為起始,雙手托天的伸展動作,慢慢舒展脊椎和僵硬的肩頸。再循序漸進左右開弓、扭腰擺臀、收緊腹肌、雙拳上提…從上到下依次調理五臟六腑,最後以「背後七顛百病消」收尾。林舜穀強調,他把八段錦運用在臨床門診,前兩式「雙手托天理三焦」和「左右開弓似射鵰」強調雙手畫大圓,接著做出像射箭一樣的動作,家屬可以帶著失智長輩一起做,不僅增加上肢的靈活度,也訓練背部肌肉力量。一邊出聲引導,一邊握著患者的手一起動,可以增加聽覺、觸覺的感知與認知,刺激腦部細胞活化。舒解胸悶緊繃 練習不限時地八段錦每個動作都有對應的部位,四肢伸展配合呼吸吐納可以擴張肺部空間,緩解胸悶、背部緊繃的問題。這套類似氣功的養生運動不限時間、地點,建議早上起床練八段錦,先讓身體熱起來,有助於提升集中精神狀態;睡前練八段錦能放鬆心情,提升睡眠質量。在進行八段錦的過程中加入穴位按摩,具有養心安神的作用。林舜穀說,雙手經過頭部、胸部和腹部時,可以順勢用手指按壓、指揉或點按穴位,例如氣海穴、魚際穴等,能安定焦躁的情緒。失智症患者容易出現幻覺、妄想、精神不振等症狀,可加強按摩大腦、前額反應區,位於髮際線的神庭穴、頭頂的百會穴、胸部正中的膻中穴,都具有穩定情緒、提振精神的作用。林舜穀表示,失智症目前無法治癒,但可以減緩退化的速度,藉由八段錦與穴位按摩,協助患者延緩認知功能惡化,並達到運動、訓練肌力的目的。》八段錦課程頁:https://pse.is/4ku34e
-
2022-10-27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專注當下、感受豐盛!10分鐘靜心冥想瑜伽練習
上班族每天生活節奏快速、工作忙碌緊張到無法喘口氣休息,日復一日,難免煩躁焦慮、精神緊繃,影響身心的健康。何不利用晚上就寢前的短短10分鐘,跟著「Yoga With Jade」瑜伽老師Jade一起做做靜心冥想瑜伽練習,幫助你消除白日裡的疲憊與混亂,釋放身體的負能量,得到身心的淨化。瑜伽老師Jade指出,冥想的過程裡是一種心的放鬆,也是一種鍛鍊,可以幫助我們時刻專注在每一個當下之間,感受到生命能量的豐盛。她要分享的是把感恩的心情帶入冥想的練習。趕快點開影片,跟著她一起進入這一段向內探索的美妙旅程。在練習之前,首先找一個坐墊用來支撑墊高骨盆,讓散盤的雙腿可以往下放鬆。坐上去時骨盆要擺正,身體放鬆。雙手可以選擇輕鬆地放在雙腿上,或者掌心交疊放在胸口心輪的位置。然後透過每一個吸氣,自然地向上延伸脊椎,每一個吐氣則自然地放鬆肩膀往後往下沉。覺察每一次的吸氣與吐氣時身體細膩的動靜——延伸、擴張、放鬆、膨脹與收縮,然後將滿滿的感恩能量注入一呼一吸之間,慢慢地就能感受到心的平靜自在。想了解更多關於瑜伽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享受瑜伽的療癒生活!原始影片Yoga With Jade YTYoga With Jade網站Yoga With Jade FBYoga With Jade IG延伸閱讀喝這碗湯健身增肌、加強吸收!中醫師推薦健身族的強筋健骨妙方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0-23 養生.運動健身
強化腿部、維持心肺功能 專家授延緩老化的居家肌力訓練
腿部間歇有氧平衡訓練「腿部間歇有氧平衡訓練」主要是刺激身體平衡感、敏捷性、協調性,以預防老人家跌倒的「全方位不倒翁訓練」,練習順序是:原地踮腳尖跑→原地抬腿跑→雙腳側併步跳躍→開合跳→蹲跳,這5個動作能強化腿部與核心肌肉力量,同時提升人體本身的感覺能力、反應力,對於銀髮族來說,還可以大大改善行動力、維持心肺功能,以及延緩身體的老化速度,避免跌倒;就算不小心跌倒、受到撞擊時,身體也會快速反應,不至於因為僵硬而反應不及,造成嚴重傷害。剛開始練習時難免不熟悉,但只要小心留意並且慢慢做,動作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即可,不必要求自己一步到位。BEFORE / 暖身-2分鐘原地節拍超慢跑STEP 1 原地踮腳尖跑預備姿勢:站立,雙手放置腰際間。動作:踮腳尖快速原地跑30秒後,休息15秒接第2個動作。徐老師小叮嚀:「原地踮腳尖跑」主要是刺激小腿肌肉。初階者只要做到腳跟稍微離地即可;進階者的腳掌交換頻率則越快越好。STEP 2 原地抬腿跑預備姿勢:站立,雙手放置腰際間。動作:快速原地抬腿跑30秒後,休息15秒接第3個動作。徐老師小叮嚀:初階者進行原地抬腿跑時,腿部不需抬太高,因為腿抬越高落地阻力越重,心臟負荷會越大,反而越喘。STEP 3 雙腳側併步跳躍預備姿勢:站立,雙手放置腰際間。動作:併腿快速向左右跳躍30秒後,休息15秒接第4個動作。徐老師小叮嚀:跳躍時記得保持屈膝,若膝蓋感覺不適,只要上下輕微跳躍即可。STEP 4 開合跳預備姿勢:站立,雙手放置腰際間。動作:兩腳快速開合跳躍30秒後,休息15秒接第5個動作。徐老師小叮嚀:初階者練習者只需腿部開合即可;進階練習者可加入手部上下開合動作,以增加重量。STEP 5 蹲跳預備姿勢:兩腳打開約肩寬,眼睛看天花板,雙手舉高。動作:蹲跳30秒後休息。徐老師小叮嚀:蹲跳時記得不能低頭,以防止暈眩,以及避免傷到腰椎。【學員案例分享】因為車禍導致脊椎受傷肌肉萎縮,練習徒手肌力訓練+節拍超慢跑後已行動自如!(70歲,弓大姐)因為之前出過車禍的關係,我的脊椎受傷,導致神經受到損傷,造成左腳腿部肌肉萎縮,走路必須要拖著走,生活上不太方便。在復健的期間,我也非常努力,希望可以改善自己的行動力,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後來,在妹妹的陪同下,接觸到徐老師的徒手肌力訓練+節拍超慢跑課程,老師教學時總是會鼓勵我,建議我好好練習增加肌力,並且嘗試加入節拍超慢跑看看。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很多動作我都做不來,也很擔心讓受傷的部分再次受傷,但我沒有放棄,還是繼續努力練習。長期上課下來,漸漸發現自己的肌肉逐漸有力量,很多之前做不到的日常動作也都可以做到了,進行節拍超慢跑的時候也跑得很順暢,同時蹲跳自如,因為腿部肌肉有力量,讓我走路時再也不用拖著慢慢走了,看到這些改變真的很開心。
-
2022-10-21 醫療.骨科.復健
脊椎側彎女教師長期腳麻腰痛 西班牙BSPTS運動可矯正
高雄一名40多歲女老師長期腳麻、腰痛,曾接受按摩、整脊都沒改善,後來就醫發現是脊椎向右凸、側彎28度,連帶左、右臀高低不平均,經物理治療師指導脊椎矯正訓練運動,所幸減少長期腳麻,腰痛的頻率。「樂活健康診所」物理治療師黃應強說,脊椎側彎病例約8成是原發性,發生的原因不明,當出現不明腳麻、腰痛或體態不平衡時 ,就應接受脊椎側彎檢測,及早矯正。尤其青少年如果未及早進行專業矯正,很容易在發育過程加快脊椎側彎的角度。他表示,目前在國際上已證實,脊椎側彎可透過施羅特運動(Schroth)及西班牙巴賽隆納訓練運動系統(BSPTS),達到矯正效果。BSPTS訓練運動在家就可以練習,以改善脊椎側彎、肺活量、外觀體態及腰痛。以側彎右凸者為例,首先可採跪姿延伸,左手延伸,臀部往後移,氣吸在左側胸口,吸氣、吐氣為一次,每回50次。接著採坐姿,椅子坐一半,吐氣,氣吸在左側胸部。左膝往下壓,雙手肘往左右撐開,上半身由右至左水平側移。再來採站姿,吐氣,氣吸在左側胸部,左臀肌往右縮緊,雙手肘往左右撐開,上半身由右至左水平側移。然後右腳墊高踩地延伸,頭往左側彎、稍右旋轉,做頭部旋轉。黃應強表示,民眾脊椎側彎若是左凸,則換側做相關運動。
-
2022-10-21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痛跟天氣、腎臟有關嗎?腰痛常見3原因,這些生活習慣也會引發
你有腰痛經驗嗎?想必每個都多少都會有腰痛的經驗,即便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雖然腰痛有時候會自行恢復,但其實這些小疼痛,可能是身體提醒你身體可能有些健康問題的警訊。腰痛的常見原因?1、脊椎關節炎:脊椎關節緩慢退化,是腰痛最常見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脊椎多少都會磨損消耗。隨著脊椎關節之間的軟骨分解,周圍的組織可能會發炎。炎症和軟骨變薄會增加關節的摩擦力,如此會導致下背部疼痛。2、背部受傷:嚴重的跌倒或車禍會導致腰部受傷,但也有可能因為不當施力。有些背部受傷可能是突發的和創傷性所致。日常生活中,像是抱小孩,如果動作不當,可能會導致背部受傷。3、椎間盤突出:椎間盤是脊椎骨中的軟組織,受到外力擠壓導致突出。最常發生在下背部。當壓迫或刺激附近的神經,下背部和其他部位就會有疼痛感。抽菸、肥胖、活動量增加都會影響腰痛:1、抽菸:多項研究已證實抽煙與腰痛之間的關聯。吸煙會引起體內炎症,並阻礙身體自我癒合的能力。2、肥胖:與幾種類型的慢性疼痛有關,包括腰痛。身體質量指數 (BMI)較高的人,會增加脊椎壓力,導致脊椎更容易磨損。3、身體活動量: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增加腰痛的風險,但是過度或劇烈的體能活動也會增加。運動部分建議適量不過量!出現腰痛不適時,什麼時候該去看醫生?大部分情況下,腰痛會自行復原。但如果出現下列3種情形的話,建議前往就醫:1、疼痛持續四個星期或更長時間2、隨著時間,疼痛不適越來越嚴重3、出現其他症狀,例如發燒、體重大幅減輕或體重增加、四肢功能喪失或虛弱、膀胱問題等。腰痛跟天氣、腎臟有關係嗎?1、背痛確實與大氣壓力和室外溫度有關。壓力的變化有時會導致關節炎關節疼痛,包括脊椎。肌肉和關節通常會對環境做出反應,如此一來關節、脊椎就會變得更僵硬,也更容易受傷。2、腎臟位於身體的後側,腎臟疼痛有時會感覺像背痛。3、腰痛可能與癌症有關。事實上,腰痛是前列腺癌轉移及產生病變時的首要症狀之一。任何癌症都可以擴散到背部,要注意觀察,特別是如果除了腰痛之外還有其他症狀!【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蜂蜜好處多,別輕忽熱量!醫分享2NG吃法 ,提醒「4種人」不宜食用耳朵嗡嗡叫!耳鳴常見症狀、原因,如何預防耳鳴發生喝綠茶能預防癌症?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破解9種防癌迷思!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10-2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
因為久坐習慣或坐姿不良而產生的腰椎、脊椎變形的人,最苦惱的就是晚上常常在床上翻滾一整夜怎麼睡都不舒服。如果你有這種困擾,沒關係,物理治療師詹珞瑤將教你怎麼睡就可以得到舒緩和放鬆,趕快點開影片看看吧!詹珞瑤治療師指出腰椎的變形有兩種,而有腰椎疼痛的人睡覺的姿勢要注意的地方也不一樣。首先是習慣平躺的人,若是感到腰部無法平貼床面或有懸空感時,可以擺放一個枕頭或抱枕在膝蓋下方,幫助腰椎有支撐力,減少不適感。而習慣側睡的人,由於通常是兩腳交疊或單腳側睡的情形,因此,有腰椎前凸的人一定要加個枕頭在兩腳中間,保持骨盆和腰部不致於太過前突或旋轉。至於習慣趴睡者,則建議在下腹部位置墊一個枕頭,來幫助支撑腰椎。詹珞瑤治療師也指出,大部分脊椎變形都跟白天的姿勢不良有關,倒不一定是因為晚上睡覺姿勢不對而引起的。影片最後她則示範了一個睡前運動,幫助大家降低腰椎壓力。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腰椎運動做起來!原始影片詹珞瑤物理治療師YT/FB粉絲專頁延伸閱讀喝這碗湯健身增肌、加強吸收!中醫師推薦健身族的強筋健骨妙方釋放一天的緊繃與壓力,睡前9分鐘臉部放鬆瑜伽「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0-19 癌症.其他癌症
莫名腰痛別輕忽!2人腰部骨折遽痛 竟都是癌症轉移害的
56歲郭姓婦人平常身體狀況不錯,突然間腰很痛,吃藥、復健都沒好,就診前兩天右側髖關節痛到沒辦法走路,就醫判定是肺癌合併多重的脊椎骨折;另一名68歲莊姓膀胱癌男病患某日打完高爾夫球後突然腰痛,確診是膀胱癌轉移造成病理性骨折,兩人經手術清除腫瘤並用骨水泥重建骨缺損後,腰痛明顯改善,後續接受癌症治療。長安醫院神經外科副院長李漢忠說,莫名急性腰痛,甚至連平躺翻身就會疼痛,千萬別輕忽,有可能是癌症骨轉移的警訊,應立即就醫檢查。李漢忠舉例,近期收治2名病患,主訴都突然感到腰痛,除了郭姓婦人外,68歲莊姓男子半年前曾在他院被診斷出原位性膀胱癌並接接受局部處理,某天打完高爾夫球後,突然腰痛,甚至連躺著翻身或改變姿勢就會劇痛,經核磁共振發現第一至三腰椎有腫瘤,確定是膀胱癌轉移造成病理性骨折,肝臟、腹膜腔、腎臟、骨頭都有癌轉移。李漢忠表示,癌症骨轉移就是癌細胞隨著血液循環轉移到骨骼裡,常見的癌症是肺癌、乳癌、攝護腺癌等,轉移到脊椎的機率都很高,除會造成疼痛外,還可能導致病理性骨折,出現類似椎間盤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產生癱瘓或尿失禁等副作用。李漢忠醫師提醒,如果沒有受到足夠外力就產生不明原因的腰痛,痛到連翻身、坐起來、移位都會非常痛,應立即就醫檢查,也呼籲癌症病人需要定期接受骨頭掃描影像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
2022-10-16 養生.人生智慧
帶90歲老爸老媽一起旅行!Denny:父母的老去不等人,別等到在病床前才陪伴
編按:「子欲養而親不待」,是許多50世代心中的遺憾。今(2022)年63歲的Denny有感於高齡90歲父母逐漸年邁、健康狀況也不如以往,決定提前退休、陪著爸媽一起去旅行,把握還能相伴的珍貴時光。他說,如果醫師是治病、家人就是療心,而旅行就是最好的陪伴與回憶。「其實我做的不只是旅行,而是像粉絲頁名稱一樣,希望因為我的陪伴、彼此相處,能在他們的生活中留下一段愉快的時光。」成立「帶著老爸老媽一起Funlife」粉絲專頁的Denny,在臉書上分享了許多他們在台灣各地一起旅行的模樣。Denny的父親今(2022)年93歲、多年前曾經做過心臟的繞道手術,85歲的母親則是在5年前罹患卵巢癌,目前仍在持續追蹤階段。有感於父母的健康不能等,他決定在不到60歲時就提前退休,以換取更多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多陪著老人家到處走走,除了可以適度活動身體、也能減少他們的孤獨感,醫生可以治療疾病、但有家人的愛,是心情上的療癒。」Denny說。帶行動不便的長者出遊,食衣住行有哪些方面要注意?眼看父母漸老 人生無常不想有遺憾時間跳轉回7年前。當時56歲的Denny,在還沒有退休以前,和爸媽的相處機會,大多就是逢年過節、生日時的例行聚餐或聚會,連平時碰面的機會都不多,更不要說是一起旅行了。然而,步入中年後,Denny逐漸開始經歷身邊一些親朋好友、職場同事的離世,「以我的岳母來說,她在70幾歲開始逐漸失智,往後的日子就是要在護理之家度過了。人生會發生什麼事無法預料,人愈到老、愈不知道自己還有幾年可以健康地活。」「當時長官、同事其實都希望我至少做到60歲,但我認為自己很難在同時工作的狀態下好好地陪伴爸媽,我不希望等到退休以後,只能在病床邊陪伴他們,而是可以在他們還健康的時候一起創造回憶;對我自己來說,也想開始早點過第三人生。」很多事情沒辦法等,爸媽的健康與彼此之間的緣分更是如此。「表達對父母的愛,一定要及時、要趁早。所以我決定提早離開職場、轉職成『愛的志工』。」Denny笑說。帶行動不便長者出遊 食衣住行安排有秘訣Denny說,父母親在剛退休、身體狀況還不錯的時候,也喜歡到國內外各地旅行,閒來沒事時,他們也會到附近的郊外、登山步道走走,算是懂得安排自己生活的人。「但差不多到了近10年、爸媽陸續過了70歲的時候,就逐漸發現他們的活動力、身體狀況不如以往。特別在我退休之後,因為相處時間多了,那感受更強烈,老人家的身體一旦開始走下坡,衰老的速度其實真的很快。」除了罹癌之外,Denny的母親因為有脊椎脫垂的症狀,無法久站、走路超過5分鐘,大多時候在外行動必須要靠輪椅;父親則是耳朵、視力有些退化的現象,走路也不太穩。帶著2位行動不甚方便的長輩,該如何安排旅行?他歸納出以下幾個重要的原則和注意事項:1. 行程規劃以一日遊或半日遊即可重點是讓長輩有「出門走走」的感覺,安排太多景點或是路程太遙遠,反而可能是體力的負荷。2. 中途要有可如廁、暫停的休息點若是行程所需的車程稍長,記得適時停靠可以讓長輩下車活動活動筋骨、上個廁所的地方,最多不超過一個半小時就要讓長輩稍作休息。3. 備妥個人藥物、用品和備用衣物長輩多數有慢性病需服藥的問題,除了平常固定在吃的藥一定要帶足分量,也要隨身攜帶白開水作為服藥和補充水分用。衣服以方便穿脫、行動即可,並準備保暖用的外套以免天氣溫度變化著涼。4. 安排用餐要定時定量長輩可能有血糖不穩的問題,不像年輕人可以有一餐沒一餐,除了要預先規劃用餐時間和餐廳名單,也要隨身準備一些應急用的點心,需要時可先墊墊胃,外食的口味選擇也不宜太過重油重鹹。在移動的時候,Denny會適度讓父親負責推母親的輪椅。「這不是說我們不孝順虐待老人家,而是因為老爸平常也大都是扶著助行器走路,推著輪椅剛好能有輔助的效果。」「我在安排景點的時候,會特別注意安全、方便和衛生這3個條件。像是腳下路途不好走的、設施或服務不完善,或是吃東西感覺不太乾淨的,可能就不太適合。」為使旅途更完善圓滿,Denny習慣會在實際出發前先到現場勘查過一遍,也了解沿途有些什麼景點、餐廳、商店等休息點可利用。為了方便攜帶個人用品,以及隨時保留行程的彈性,Denny習慣開著車帶兩老出門,「但如果長輩的健康和行動狀況許可,其實大眾運輸也沒問題。」重溫回憶的旅行更有感 讓老爸老媽重拾童心至於長輩們喜歡去什麼地方?Denny說,除了一些季節性的自然美景、像是春夏時節的各種花季、秋季賞楓,其實長輩們很喜歡「自己曾經有過回憶」的地點。像是小時候住過的左營眷村、年輕時曾經工作、居住,或是某次印象深刻出遊的地點。舊地重遊勾起他們的過往記憶,就會自然地講起年輕時的事,「我這才知道很多以前從沒聽過的,爸媽的小秘密。」像是某次一行人開車經過某個風景區,Denny的母親就突然指著路邊的站牌,一臉懷念地說:「有次我和你爸來這邊玩,結果錯過巴士,我們就在這裡等了一個多小時。」他也觀察到,旅行中的父母親,有時幾乎像是回到孩子般的天真,會隨著街頭藝人的演奏哼起歌,有次父親還開玩笑地推著母親的輪椅追著路邊的鴿子玩。「你可以感覺到他們是真的很開心、很享受,我就覺得什麼辛苦都值得了。」只要跳脫日常生活 隨時隨地都有旅行感「對我來說,帶著老爸老媽一起出門其實不在目的地,而是享受那個過程。」有時候老人家甚至不需要真的長途跋涉到哪裡「旅行」,即使只是隨意走走,也會很滿足。近來Denny就會在帶著兩老去醫院看病、回診後,順道去吃一頓下午茶,或是就近到市郊、公園散散步。「就像小孩子吃完藥之後給他一顆糖,久而久之,他們就不會討厭去醫院,反而會有期待感。」而帶著長輩旅行,除了有助於調劑心情,也讓他們更在乎自己的健康。特別是經歷過照顧罹癌母親的2個多月後,他們就成為「配合度很高」的長輩,「因為他們很清楚要身體健康,才有體力出門玩。」作為父母的主要照顧者,Denny說,當然也會有疲累、倦怠的時候。「如果感覺到自己在體力或心情上狀態不是很好,我會選擇暫時休息一兩天,如果擺著一張臭臉或是人在心不在,那真的不如不要給自己和對方壓力。畢竟陪伴爸媽的初衷,是為了要讓他們開心。」不過唯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即使是沒有出門旅行的日子,Denny也養成每天晚上9點會和媽媽視訊電話的習慣。除了聊聊這天的日常瑣事,也順道確認兩老的狀況是否都還安好。「現在每多做一點,未來就少一分遺憾。」抱持著這樣的心情,Denny和老爸老媽持續一起旅行、生活,一點一滴累積愛與回憶。原文:帶90歲老爸老媽一起旅行!Denny:父母的老去不等人,別等到在病床前才陪伴
-
2022-10-15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痛、背痛到屁股、腿也在痛? 醫指椎間盤突出症狀,勸盡早治療
腰痛、背痛日常在所難免,不過有些痛起來異常就不可輕忽,小心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國泰綜合醫院骨科劉哲瑋醫師提醒,椎間盤突出雖治癒率高,並不如民眾想像中可怕,但若遲未治療或情況嚴重還是會有癱瘓風險,不可輕忽。 腰痛、背痛到屁股、腿也在痛?醫指椎間盤突出症狀及影響 劉哲瑋醫師表示,椎間盤是一種在兩節脊椎骨之間的軟骨,由外層的纖維環框住內層的髓核而成,當結構因退化、創傷兩大原因影響,就有可能使得內層突破外層,進而壓迫到神經根,形成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大多出現於腰椎的第4-5節,而頸椎也可能出現在第5-7節,胸椎則較少。因影響神經,症狀會有別於一般閃到腰的疼痛,患者常會出現放射性疼痛、發麻等不適,範圍可從腰部放射延伸至臀部,甚至一路到大腿、小腿。情況更嚴重也可能出現無力、神經失能、大小便失禁、癱瘓等,雖較少見仍不可大意。 椎間盤突出可分2類型 年輕人也得留意姿勢不良! 劉哲瑋醫師更進一步說明,退化型的椎間盤突出風險因素可如年齡、長期姿勢不良、長期施力不當等,如懶躺坐沙發等。創傷型則常見突然的姿勢不良、施力不當,如閃到腰。因此除了日常姿勢不良外,其他像是檢貨人員、工人、貨車司機等,需長時間或經常處於不良姿勢、搬重物工作者,也需要特別留意。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民眾認為椎間盤突出只有在高齡者才會出現,但其實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正如前述姿勢不良也是個風險因子。 椎間盤突出治療可藥物優先 手術分3種,可與醫師詳談。 劉哲瑋醫師說明,椎間盤突出有機會透過藥物治療、復健治療等保守治療改善,約3-5成患者可恢復健康。一般而言會建議民眾先以藥物治療為主,若是嘗試約2週未見改善,建議患者進行手術。 手術治療大致可分成3大類型,包括傳統手術、微創手術、脊椎內視鏡。傳統手術為醫師肉眼直視患部進行,通常會約有5公分的傷口,待2-3個月休養、復健後可康復。 隨醫療進步,微創手術運用顯微鏡觀察患部進行,可看得更清楚,傷口大小可控制在約3公分左右,手術後復健休養的時間也縮短,約在1個月左右。 至於脊椎內視鏡,則是以內視鏡所產生的影像進行,可為單通道內視鏡、雙通道內視鏡。前者為一個傷口,可控制在約1.5公分,後者為兩個傷口可控制在各約0.5公分,術後幾乎不用休養、復健,通常患者早上開刀後,下午、晚上就可以正常活動。不過當然,剛手術完還是應避免搬重物、不良姿勢等相關風險。 劉哲瑋醫師提醒,若有發現到椎間盤突出症狀盡早檢查並治療為佳,即便接受手術也不用太過擔心,許多民眾會認為在脊椎上開刀風險很大,其實隨醫療進步,椎間盤手術風險相當低,更重要的是盡早治療造日康復。 《延伸閱讀》 .久坐屁股痛是哪裡出問題?物理治療師指3大可能,4招助改善! .常肩頸痠痛、腰酸背痛?專家指「最常見關鍵」,2招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0-1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晨間午間活力舒展!10分鐘溫和瑜伽練習
身體起床了但腦袋還沒醒?忙碌一上午身體僵硬、精神疲憊?沒關係,「Yoga With Jade」的 Jade老師要教大家幾個瑜伽練習,利用短短10分鐘,讓你立馬精神百倍,消除疲勞!這是一組不論是晨間或午間隨時都可以做的瑜伽練習,也不需要瑜伽墊,只要有一個能夠展開雙手的空間即可。練習動作也很溫和及簡易,只要跟著Jade老師的步驟及呼吸一起做,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這組瑜伽練習利用雙手的伸展和配合呼吸,能夠讓肩頸、胸腔、腹部、後背、脊椎得到放鬆及伸展,也能幫助骨盆舒緩,並在一呼一吸之間覺察細微的身心運作。透過Jade老師的溫和瑜伽練習,能夠讓身心都得到舒展通暢、提神醒腦,讓你充滿活力持續接下來的一天生活。想了解更多關於瑜伽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享受瑜伽享受生活!原始影片Yoga With Jade YTYoga With Jade FBYoga With Jade網站Yoga With Jade IG延伸閱讀釋放一天的緊繃與壓力,睡前9分鐘臉部放鬆瑜伽外食族減肥菜單,一週瘦個2公斤超easy!「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0-12 醫療.精神.身心
明明睡很多,為何還一直打哈欠?除了關節炎,還有9原因讓你疲倦不堪!
每天都覺得睡不飽、早上疲憊不堪,除了已經知道疲勞會影響關節炎相關疾病的人,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脊椎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纖維肌痛症和骨關節炎等。但如果本身沒有罹患關節相關疾病,那麼疲倦是從何而來?快點盤點疲倦原因怎麼來又該如何改善! 患有關節炎的人,常會有疲勞感。主要是因為體內發炎反應和慢性疼痛緣故造成 炎症: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會攻擊身體並導致炎症,進而導致體力衰退、疲勞。慢性疼痛:疼痛和疲勞是一個惡性循環。關節炎帶來的疼痛不適會影響睡眠,讓你疲憊不堪。 其他疲勞來源:根據 2017 年發表在 Current Rheumatology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 ,疲勞與其他因素有關,包括藥物、肥胖、貧血、缺乏運動、睡眠障礙、抑鬱、營養不均、肌肉流失、健康問題。 1、藥物副作用:包括治療關節炎的藥物,可能會導致嗜睡或疲勞。常見包括抗抑鬱藥、血壓藥物、麻醉止痛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DMARD),例如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皮質類固醇可能會讓你在晚上精神好,導致白天疲倦。 2、不運動、活動量少:2017年發表在《斯堪的納維亞運動醫學與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較少時間坐著、花時間進行輕度體育活動的纖維肌痛患者和,其疲勞和疼痛程度較不運動的人低。3、貧血:紅血球不足,肌肉容易疲勞。 4、缺乏睡眠:失眠和睡眠品質不佳會引發疲勞。 5、肥胖:超重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或其他睡眠問題,導致白天疲勞。但研究顯示,沒有睡眠障礙的肥胖者也會感到疲倦。6、營養不良:沒有獲取足夠和健康的食物和液體也可能引起疲勞。身體需要大量的水、維生素和礦物質才能有效運作。如果喜歡空熱量食品且沒有喝足夠的水,那麼促使你疲勞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脫水和維生素缺乏所造成。 7、沮喪:研究顯示,抑鬱症可能是因為慢性疾病的壓力,而導致的荷爾蒙和大腦變化所造成。 8、肌肉流失:失去部分肌肉組織時,剩下的肌肉必須承擔移動身體的負擔。肌肉流失可能來自於不運動、活動。 9、其他健康狀況:患有關節炎會增加罹患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例如心臟病、肺病、糖尿病和炎症性腸病,這些都可能與疲勞有關。其他與關節炎無關的疾病也可能導致疲勞,包括感染、肝臟或腎臟疾病、甲狀腺疾病和慢性疲勞症候群。【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腋下異常出現腫塊!臨床上這兩種癌症易搞混?留意熟齡族為好發族群 A酸、A醇有什麼不同?想要改善皮膚要用A酸還是A醇?使用差異與禁忌早上起床發現眼睛腫怎麼辦?眼睛為何會浮腫?眼睛快速消腫補救法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