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7 醫療.中醫
搜尋
脊椎
共找到
908
筆 文章
-
-
2023-02-15 醫療.耳鼻喉
喉嚨有痰咳不出來怎麼辦?遠離卡痰之苦,4方法有效排痰
許多人都有喉嚨卡痰的經驗,一口痰上不來又下不去,引人想咳嗽,卻又咳不出來,非常惱人。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護理師楊美嬌說,深呼吸、多下床活動身體,可有效幫助肺部擴張、痰液排出,善用蒸氣溫敷、拍痰、姿位引流技巧也有助排痰;飲食生活上,應多喝溫開水,避開冰、甜、刺激性飲食,注重頸部保暖等。楊美嬌表示,長期抽菸、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空氣汙染,會導致有些人平常就有痰,常覺得喉嚨癢,如果發現痰液質地或顏色有變化,就要提高警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常在痰液中看到血絲,背後可能是肺結核、肺癌等疾病,必須盡速就醫檢查診斷。從痰的顏色看疾病1.上呼吸道感染者:通常是黃色痰,感染初期到中期痰液偏黏稠;後期進入痊癒階段,痰液會變稀、變透明。2.老菸槍或是塵肺症的人:因肺部有沉積物,例如灰塵、尼古丁、焦油,痰的顏色會偏灰黑,或焦油色、咖啡色。3.肺炎鏈球菌感染者:痰液通常是鐵鏽色。4.綠膿桿菌感染者:痰液是綠色,還會有特殊的氣味。卡痰咳不出來,處理4方法方法1:抽痰楊美嬌說,病房裡常有病人卡痰咳到無法睡覺、肚子痛,還是咳不出來,這時可以抽痰,大部分病人抽完痰後會舒服很多;有些病人咳到血氧都掉了,一口痰仍咳不出來,臉色發青,真的是「咳到快死了」,這時候會直接抽痰,趕快暢通病人的呼吸。方法2:排痰除了抽痰,更要幫助病人排痰,首先鼓勵病人下床。楊美嬌強調,長期臥床會導致肺部擴張不好、纖毛活動不佳,容易積痰,久了就可能會變成肺炎。要避免走到這一步,必須增加肺部擴張,最簡單方法是深呼吸、多下床活動,咳嗽會變得有效率。●深呼吸作法:先做兩次深呼吸,第三次吸氣後先憋氣,身體前傾,雙手掌按在肚子上,手往下壓的同時,用力咳一聲。方法3:蒸氣溫敷化痰如果痰液比較黏稠,服用化痰藥會有幫助,在家可以用溫毛巾做蒸氣溫敷來輔助。楊美嬌說,卡痰比較嚴重的人可能6小時就做一次,一般人8到12小時做一次,建議早上起床時做一次蒸氣溫敷,因為經過一夜的鼻涕倒流和痰液堆積,通常早上卡痰感會比較嚴重,晚上睡前再做一次,有助一夜好眠。●蒸氣溫敷作法:1.取一條小毛巾泡在溫熱水中,水溫與洗澡水類似,再將多餘水分擰掉。2.將溫毛巾輕掩口鼻,呼吸潮濕的熱氣,約10到15分鐘即可。3.做完後,可以嘗試深呼吸、咳嗽。方法4:拍痰和姿位引流針對活動力比較不好,甚至是臥床的病人,拍痰和姿位引流就很重要。楊美嬌指出,先做拍痰,兩邊拍完之後,可以開始做姿位引流,也就是將身體靜止在有助於痰液往外移動的姿勢一段時間。要注意的是,拍痰和姿位引流的時間,一定要在「飯前一小時或飯後兩小時」,以免導致嘔吐。●拍痰作法:1.手掌弓起呈現杯狀,甩動手腕,垂直身體方向由上往下拍,將手掌中空氣的震動傳導到身體,正確拍痰聲是有空氣的「波波波」。2.拍痰時請病人側躺,拍背部和體側有肋骨的部位,避開脊椎,一邊拍5到10分鐘、至少200下即可。●姿位引流作法:1.請病人趴著,在腹部墊著枕頭,讓上半身傾斜,維持這個姿勢約5到10分鐘。2.再坐起來,嘗試深呼吸、咳嗽。避免卡痰,喝溫開水、不吃冰及甜食避免卡痰,楊美嬌表示,容易有痰的人,要常喝溫開水,可以讓痰液不要過於黏稠、更容易咳出來。飲食要避免冰的、刺激性的食物,例如有咖啡因的飲料,會讓人更想咳嗽;盡量不要吃甜食、喝含糖飲,因為甜的食物會讓痰更黏稠,更難咳出來。
-
2023-02-13 養生.運動健身
姿勢不良不只有站、坐姿而已 最容易出現壞姿勢的動作一次看
「今天你怎麼看起來無精打采的模樣?」開會的時候,王副問了小奧一句。「報告王副,我很有精神喔。」小奧連忙換上了笑容,打直身軀,坐得直挺挺的。你平常的姿勢好嗎?姿勢是我們身體語言的一部分,萬一姿勢不良,很可能就會被視為一個懶骨頭,或是沒有精神活力,很難給人好印象。然而,保持好姿勢,不僅是為了做做樣子,還影響著長期的身體健康。如果你長期姿勢不良,脊椎更容易磨損,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引發肩頸與背部的疼痛。各種疼痛會讓你的姿勢更不好,部分肌肉更為緊繃,影響到肌力平衡,進而增加跌倒的風險。而且,姿勢不良除了影響到肌肉骨骼的狀況,其實也會影響到胸腔和腹腔。當胸腔的空間變化或侷限,呼吸就會受到影響;而腹腔的狀況也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尤其影響到腸胃活動和消化,都會帶來更多的麻煩。怎樣算是好姿勢?「姿勢」就是你如何擺放你的身體,如何hold住你的身體,包含了走路、跑步等「動態姿勢」,也包含坐著、站著、睡覺的「靜態姿勢」。沒錯,即使你現在正進行著網路追劇馬拉松,我們也需要放點心思,注意姿勢。基本上,好的姿勢就是讓身體重量平均分布於地面或椅子上,而脊椎維持正確自然的弧度,沒有過度前傾或後彎,也沒有往一側傾斜,讓骨架、肌肉、筋膜不緊繃,也不過度伸展。我們先來看最基本的站姿和坐姿:● 站姿:練習站姿站直的時候,可以先靠著牆站好,像要量身高那樣。背部打直並維持自然的弧度,下巴微收,肩膀往後,雙手自然垂放,收進肚子,膝蓋打直,注意重量平均分布於兩腳,且不要翹出臀部。● 坐姿:椅子不要太低。良好坐姿通常代表椅子坐到底,維持脊柱自然的彎曲弧度,在背部中段可以用一捲毛巾或買個椅子靠背墊來輔助。雙腳放在地上,膝蓋九十度,最重要就是不要翹腳,要讓臀部平均分配重量。不要坐太久,每個小時要記得變換姿勢、站起來走一走。保持好姿勢,還要這幾招◆ 開車的時候不要坐太低,讓膝蓋和髖部約在同一個高度。方向盤高度約在胸口,不要在臉的高度。椅背不要往後倒太多,盡量讓身體一樣是坐直的,屁股坐到底。當然,盡量不要長時間開車。◆ 不要太常低頭看手機,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反覆看著訊息與閱讀網頁,加諸在頸椎的壓力可是不小,已經是現代人頸椎快速退化的主因了。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使用手機時的姿勢,盡量抬頭、挺胸、縮下巴使用。不要低頭使用手機,要把手機拿高,讓手機上方高度約與鼻子同高。坐著的時候要靠著椅背,調整好螢幕高度,減少駝背或低頭的機會。(延伸閱讀:脖子緊,頭好暈,站不穩 — 可能是「頸因性眩暈」)◆ 少穿高跟鞋!穿高跟鞋的時候,會讓背部弧度太過彎曲,容易引發背痛。而且對膝蓋來說,負擔也會比較大。平常還是多穿著舒適,腳底有軟墊的低跟鞋子吧!◆ 不要選擇太軟的床墊,硬一點的反而能讓脊椎維持正常的彎曲弧度。仰睡的話,枕頭不要選太大,低低的就可以。如果要側睡的話,膝蓋稍微彎曲,並在頭部墊個枕頭,才能保持脊椎的自然弧度。◆ 平常多運動。各種運動對姿勢都有幫助,像是多做背部肌群的訓練,姿勢通常會好一些。而多做瑜珈、皮拉提斯、或芭蕾雕塑類型的練習,也是特別讓你會注意自己的動作與姿勢,並有很大一部分會鍛鍊到背肌和核心,讓你在平時都有好姿勢。◆ 每天至少花十分鐘做伸展拉筋,改善肌筋膜和肌肉張力平衡。如果比較沒有時間,可以做帶有有氧運動效果的動態伸展。◆ 如果需要久坐或久站的時候,可以稍微緩慢地動一下脖子,轉向左邊,再轉向右側,反覆做個幾次來舒緩緊繃的頸部肌肉。持之以恆保持著「維持好姿勢」的概念,多多檢查自己的姿勢,是為了健康很棒的投資。原文:
-
2023-02-08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脊椎骨折手術後如何自我復健?物理治療師教你三種核心運動訓練
什麼是爆裂性骨折?脊椎骨折手術後該如何自我復健?年輕人由於活動量大遭遇到外力撞擊的機率高,是爆裂性骨折的高風險族群。「肌治生活」物理治療師阿文解說著兩種脊椎骨折特徵,同時也教導術後自我復健的三種核心訓練動作,趕快打開影片來看看!物理治療師阿文說明,爆裂性骨折除了外傷,主要特徵有三種,第一種是外力直接由頭頂作用造成頸椎受傷,合併一些顱腦傷;第二種是骨折碎片位移,破壞神經,造成癱瘓的機率比較大;第三種是脊椎受傷位移,造成脊神經嚴重受到壓迫。關於手術後患者可以做哪些自我復健運動,他示範了頸椎、胸椎和腰椎三種核心訓練動作。每個動作需停留5秒到15秒,每天做15-30下,一天可做3組。物理治療師阿文也叮囑,由於術後脊椎仍不穩定,絶對切忌身體大幅度、劇烈和速度過快以及過度彎曲脊椎等的動作。想了解更多關於身體健康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脊椎骨折別輕忽!原始影片肌治生活 YT肌治生活IG肌治生活FB延伸閱讀時常偏頭痛、腳痙攣抽筋有可能缺鎂?醫師教你補鎂飲食四招!別再輕忽肩頸痠痛、手麻、手肘痛!治療師帶你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2-07 養生.運動健身
深蹲5好處,對大腦也有益!一般人與年長者蹲法不同,4族群不適合
深蹲是近幾年很熱門的健身運動項目之一,不但可雕塑臀部線條、鍛鍊背部和臀部肌肉,有研究指出,深蹲還可能對您的大腦有益。不過過度深蹲也可能造成關節發炎、肛肌筋膜炎等。掌握適當的頻率及正確的蹲法,才能避免傷害,得到鍛鍊的好處。深蹲5好處為什麼健身教練都很推薦深蹲?其實深蹲不僅僅是一種運動,更可以加強到許多部位的肌肉,主要訓練下盤肌肉群,如股四頭、股二頭、臀大肌以及小腿肌群,對日常生活許多活動都有功能性的影響。也因過程中幾乎動用到了全身肌群,可幫助到全身肌肉生長,有效燃燒脂肪。外媒《EVERYDAY HEALTH》也整理了深蹲的5個主要好處:1.深蹲會給你更強壯的臀部:深蹲最基本的即是強化下半身臀部的肌肉,根據《瑜伽與物理療法》( Yoga & Physical Therapy)的一項研究,這樣的鍛鍊可讓你在日常需要跑步和跳躍的的運動或行為更為輕鬆;年長時,強壯的臀肌還有助步行和遠足。2.深蹲有助提高腿部功能性:根據《EVERYDAY HEALTH》訪問美國國家科學院產品經理兼碩士講師Tony Ambler-Wright,CSCS指出,深蹲有助增強腿部力量和靈活性,讓你更容易從地板上站起來。為什麼這很重要?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等研究發現,坐下和從地板上站起來的能力可能預警一個人早逝的機率。3.深蹲可以強健骨骼:負重活動最適合鍛煉骨骼,深蹲絕對重要。深蹲有助於提高骨密度,從而使臀部和腿部的骨骼和關節更有彈性,可降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4.深蹲有助燃燒卡路里:鍛煉使用的肌肉越多,燃燒的卡路里就越多。深蹲當然符合這一要求,因為它們會消耗大量熱量。5.深蹲可能對大腦有益:身體活動對大腦有益,下半身可能是一個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好地方。根據老年學雜誌上的一項長達 12 年的研究結論,腿部力量的強弱相與大腦老化跡象和健康的大腦有關。【延伸閱讀】簡單一動作預測死亡風險,花10秒鐘看你能否做到!正確的深蹲怎麼做一般人正確的深蹲方式,不論站立或下蹲,都要維持雙足站穩在地面上,當深蹲時,膝蓋要隨著雙足的方向下蹲,抬頭挺胸,讓頭的位置與脊椎呈直線。由站立姿勢開始,接著下蹲維持扎馬步數十秒,隨後再回復到身體直立的姿勢,深蹲可以有不同深度,但是正確的深蹲至少是要蹲至平行。深蹲小提醒:● 維持雙足站穩在地面● 膝蓋隨著雙足方向下蹲● 抬頭挺胸,頭與脊椎呈直線● 重心勿前傾,膝蓋不超過腳尖● 不可蹲太低,大腿呈水平狀● 保持蹲姿不超過1分鐘(資料來源╱吳家麟、王思恒醫師)年長者有些會建議老人不宜深蹲,其實年長者做深蹲可強化肌力和平衡力,可減少跌倒失能的機率。長輩可準備一把穩固的椅子,站在椅子後方,雙手輕扶椅子,雙腿分開與肩同寬,挺胸夾背,雙眼直視前方。下蹲時屈膝吸氣,膝蓋彎曲不超過90度,當膝蓋挺直用力時吐氣,重複動作即可。過度及錯誤深蹲易造成傷害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家麟曾受訪提醒,最常見的深蹲錯誤姿勢是重心過於前傾,使膝蓋超過腳尖,就可能造成膝蓋傷害、韌帶發炎、肌腱炎等,另外,蹲太低也可能導致膝關節後側半月板破裂。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世昇曾受訪指出,因深蹲所造成的運動傷害不少,有人肌肉拉傷,有人則是肌肉發炎、關節發炎,嚴重者甚至引發退化性關節炎、提肛肌筋膜炎。肛肌會影響排尿功能,因此可能會出現頻尿、殘尿感、下墜感、尿道痠痛感、脹尿時下腹痠痛等狀況,有些女性還出現尿失禁的情況。深蹲可以多久做一次?《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 建議成年人,每週不連續兩天對所有主要肌肉群進行力量訓練,可以一天進行上半身力量訓練,第二天進行下半身訓練。而每個人做深蹲的頻率和次數取則決於很多變數,包括深蹲的強度、深蹲的變化、個人的健康水平以及休息和恢復時間等,都有不同影響。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 建議,身體健康者,一次進行一組 8 到 12 次的重複動作。如果想要增強肌肉耐力,則可能需要做更多。一般建議每次深蹲練習,一組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循序漸進地加重強度。不適合深蹲4族群1.嚴重退化性關節炎、髕骨問題等關節疾病患者2.孕婦3.經期女性4.曾開過刀的民眾要深蹲前,應先跟醫師討論。【資料來源】.《EVERYDAY HEALTH》How to Do a Squat (and Why They’re So Good for You).為求翹臀練深蹲 醫師:過度練習可能適得其反.深蹲姿勢不正確 重心過前傷膝蓋.老人防跌 專家:從深蹲強化肌力做起
-
2023-02-05 焦點.用藥停看聽
市占56%消炎止痛藥出事了 食藥署要求5藥品下架67萬顆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資訊,為衛達化學製藥五款藥品,包括拿炎錠375毫克(那普洛仙)、益潰適錠500公絲(斯克拉非)、速倍樂膜衣錠500毫克、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樂不痛膜衣錠500毫克。食藥署表示,此五款藥品,共六個批號,為稽查時發現,業者因藥品不符合原先規格,而將產品打碎重製,不符食藥署原訂規範製程,總計67萬6千顆藥品,要求業者立即下架回收,期限至3月7日,並限期一個月提出相關報告,藥廠所轄縣市衛生局將將檢視違法情形,再評估是否進行裁處。五款藥品不符合規格食藥署表示,此五款藥品,共六個批號,為稽查時發現,業者因藥品不符合原先規格,而將產品打碎重製,不符食藥署原訂規範製程,總計67萬6千顆藥品,要求業者立即下架回收,期限至3月7日,並限期一個月提出相關報告,藥廠所轄縣市衛生局將將檢視違法情形,再評估是否進行裁處。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科長傅淑卿說,此波下架回收產品,樂不痛膜衣錠500毫克市占率達56%為最高,依110年健保申報資料達47萬顆,該同成份藥品還有其他藥品藥證可以取代,不會影響民眾用藥權益。至於,拿炎錠375毫克市占率約2%、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市占率約1%,也無缺藥問題。傅淑卿說,在藥品未確保穩定製程、品質前,目前已要求藥廠不得出貨,往後藥廠須提出相關穩定優化、製程的佐證資料後,經食藥署審視後,確保藥品沒有問題,才會放行重新出貨。食藥署公布藥品回收之資訊如下:(一)「"衛達"拿炎錠375毫克(那普洛仙)(衛署藥製字第034014號)」 (批號:111003)適應症: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型關節炎、關節粘連性脊椎炎、腱炎、滑囊炎,和急性痛風、原發性經痛、解除輕-中度疼痛。(二)「"衛達"益潰適錠500公絲(斯克拉非)(衛署藥製字第030890號)」 (批號:224009)適應症: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三)「"衛達"速倍樂膜衣錠500毫克(衛署藥製字第038368號)」 (批號:210008)適應症:對CIPROFLOXACIN有感受性之細菌所引起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竇炎、眼感染、腎臟及泌尿道感染(包括淋病)、腹部感染(包括腹膜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骨髓炎、關節感染、菌血症。成人和小孩:吸入性炭疽病(接觸後)。小孩:大腸桿菌所引起之複雜性泌尿道感染和腎盂腎炎(1-17歲)、綠膿桿菌有關之囊腫性纖維化產生急性肺部惡化的現象(5-17歲)。(四)「"衛達"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銀杏葉類黃酮配醣體)(衛署藥製字第037651號)」 (批號:023010、023110)適應症:末梢血行障礙。(五)「"衛達" 樂不痛膜衣錠500 毫克(衛署藥製字第044916號)」 (批號:024008)適應症: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之消炎鎮痛。
-
2023-02-02 醫療.骨科.復健
蘇貞昌腰傷手術/腰痛成因百百種,最怕神經壓迫!醫提醒動手術顧好2大重點
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昨晚因腰傷赴台北榮總進行微創手術,他臉書貼文表示,是過年發紅包給政院員工、警衛,又視察指揮中心,走路太急導致受傷,目前無大礙。醫師表示,走路走到腰痛,可能與退化有關,當腰部直立時受力過多,可能造成關節、神經壓迫,進而產生腰椎病變,引發疼痛。【延伸閱讀】腰痠背痛讓人受不了!主要是因為身體出現這三種問題腰椎病變引發疼痛常與退化有關北榮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蔣恩榮表示,走路姿勢若不良,走太快都有可能造成腰部損傷,但「時間」是最主要的因素,若骨骼或腰部肌肉退化,讓腰椎受力增大,長時間下來就可能造成腰椎疾病。北榮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劉康渡也表示,腰痛成因繁多,可能肌肉過度拉扯、用力不當,或小關節處過度摩擦,造成小面關節症候群,只要疼痛沒有「轉移」到臀部、大腿或小腿,都可能只是單純肌肉造成的腰痛。腰痛最怕神經壓迫 刺痛痠麻為常見症狀「腰痛可透過影像學分作兩類。」劉康渡說明,透過X光、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方式,可檢查脊椎方面的是否有骨刺、椎間盤突出等關節不穩定症狀,但不論影像學檢查是否有發現,最怕「神經壓迫」。【延伸閱讀】元氣網疾病百科「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的症狀包括刺痛感、沒辦法走路、單側有觸電的感覺,或痠麻感延伸至大腿、小腿、臀部。劉康渡表示,民眾若腰痛合併大腿、小腿、臀部疼痛,就要特別注意,先至醫療院所就診,若保守治療後仍未見效,則需積極安排影像學檢查。腰痛治療方法多元 先從保守療法開始腰痛的治療方式相當多元。蔣恩榮指出,通常腰痛會先從保守治療開始,從復健、訓練肌肉等方式開始進行,若都未見效,可能神經壓迫較厲害,這時候才會考慮侵入性的開刀治療。劉康渡表示,臨床治療建議先從「生活習慣」開始著手,樓梯慢慢爬,好好休息、吃藥、定期復健、學習正確用力的姿勢,或物理治療等等,若都未見效,才會侵入性治療,但並非馬上安排開刀,可能透過神經阻斷方式、局部麻藥,或脊椎外膜注射類固醇、麻藥等方式讓神經緩解。「為小侵入性手術雖為暫時性的緩解方案,但最長也可維持半年。」劉康渡指出,影像學發展相當先進,透過超音波定位可將藥物精準注入脊椎腔外膜、神經孔內,除非神經壓迫嚴重,病患痛到無法行走,否則不會建議手術。【延伸閱讀】腰痛、背痛到屁股、腿也在痛? 醫指椎間盤突出症狀,勸盡早治療手術解除神經壓迫 重點是徹底減壓與固定良好由於腰部手術種類繁多,即使病患因為神經壓迫進行手術,劉康渡提醒有兩項注意重點,「徹底減壓」與「固定良好」,若只是局部小壓迫,通常微創顯微鏡、脊椎內視鏡手術就可以處理妥當;但若是大範圍的疼痛,好幾節關節都壓迫到神經造成疼痛,或骨頭磨損嚴重,就需要傳統手術,進行徹底減壓,將的骨頭固定好,透過鈦合金、墊片等,避免固定不完全,讓腰痛症狀幾年後再度復發。劉康渡建議,要防止腰痛復發,就要避免彎腰、提重物,站、坐姿也都要注意,不要讓腰部承受過大的力量,也要增加腰部的緩衝,減少牽扯;若已經有神經壓迫問題,就不建議進行推拿、瑜珈等方式來緩解腰痛,仍要經過醫師診斷,以及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下,才能從根本緩解腰痛。
-
2023-02-01 醫療.骨科.復健
蘇貞昌腰椎椎間盤突出進行手術! 醫曝有此症狀就需動刀
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今年大年初一,到行政院發放紅包給留守同仁與一百多個駐衞警,又到防疫指揮中心一個樓層、一個樓層慰勉值班同仁,走得太快傷及引起腰部,昨晚前往台北榮總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女兒、立委蘇巧慧今受訪表示,蘇貞昌手術後復原良好,下午就可以出院。她也說,這10天,蘇貞昌非常痛,不僅止痛藥,連止痛針都用上。蘇貞昌腰椎椎間盤突出 進行微創手術治療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骨科主任陳文鈐表示,腰椎椎間盤突出為國人非常常見的疾病,好發原因為年齡大椎間盤退化,或是運動傷害、遺傳體質、工作習慣等多重因素所致,症狀為椎間盤突出後壓迫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造成單側下肢疼痛,嚴重時更可能出現腳無力、跛行、無法行走,此時就需手術治療。常見腰椎椎間盤突出位置是腰椎第四節與第五節椎間盤,以及腰椎第五節與薦椎第一節椎間盤。如副總統賴清德去年6月即因腰椎第五節與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至北榮進行手術。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 術後第二天就可出院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說,腰椎椎間盤突出治療為採用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傷口約為一公分,出血小、恢復快,術後第二天就可出院,且因是微創手術幾乎適合所有患者,但手術後同一部位仍有復發機會,需多注意保養。陳文鈐說,他今天上午才剛進行完一名腰椎第五節與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患者手術。在新冠疫情嚴峻時,為避免患者開刀住院,此手術更可以在門診進行,術後就可返家休養,也不一定需要住院,此手術需自付醫材費用,每次約為10萬元左右。平時應養成好習慣 才能遠離椎間盤突出陳文鈐指出,腰椎椎間盤突出的腰痛患者,並非所有患者都需要手術治療,症狀輕微者未影響生活時,可以經腰部牽引等復健緩解不適,而要遠離椎間盤突出,提醒平時應避免久坐、搬重物及運動傷害,並養成快走、慢跑的運動習慣,保持腰部肌力、核心肌群,而上班族應每坐一小時,應起身喝水、上廁所,紓緩腰部肌肉,降低腰椎椎間盤突出機會。至於,腰椎椎間盤突出是否可以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增生治療?陳文鈐說,這治療目前證據力不強,且注射後可能會引起局部發炎反應,尚未成為統一的治療方式,這部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證實。
-
2023-01-29 醫療.骨科.復健
天冷起床容易閃到腰?2種肌肉放鬆運動可減少椎間盤突出機率
瞬間腰部一陣剌痛「閃到腰」竟是椎間盤突出很多人都有「閃到腰」的經驗,常見狀況例如在天氣冷且剛起床伸懶腰時、突然用力打噴嚏時以及搬起重物時,一名宅配司機陳先生經常需要搬貨,甚至需要搬運沉重的冰箱、冷氣等,每天都覺得腰痠背痛,某日搬貨時手一滑,連人帶貨物往前撲倒,瞬間感到腰部一陣剌痛,就醫診斷為急性椎間盤突出。復健科呂學智醫師表示,椎間盤的功能是增加脊椎的活動度還有緩衝脊椎受到的壓力,急性的椎間盤突出通常是外力所造成的,當過度使用腰部、脊椎受到過大的壓力或是受力不均時,就有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若沒有壓迫到神經,大部份病人只有在彎腰、咳嗽或打噴嚏時會感受到腰痛,如果已經壓迫到神經,則可能引起下肢的神經症狀,例如痛、麻、灼熱感、下肢無力感。情節嚴重者,例如嚴重導致大小便失禁、嚴重肌肉無力,需要由骨科/神經外科醫師進行手術評估治療。由於陳先生的狀況相對輕微,因此使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的熱療與電療幫助肌肉放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可減少疼痛,再配合運動治療,即改善及解決疼痛至逐漸復原。急性期活動時可使用束腰支撐身體負荷,也能緩解疼痛,必要時可以採用藥物進行疼痛控制、更進階的治療則有超音波導引尾骶孔脊椎硬膜外注射治療或超音波導引注射神經根阻斷治療緩解急性疼痛。2招肌肉放鬆運動 有助緩解椎間盤突出疼痛有空時可做背部肌肉放鬆運動,第1招,平趴在床上,並讓腳掌垂出床緣,即可簡單放鬆背後肌肉,並幫助椎間盤回到正確位置,第2招眼鏡蛇式,趴式時雙手撐起,支撐於胸部兩側,視線看前方或頭向上仰,雙腳併攏,也可以再做進階版眼鏡蛇式,在眼鏡蛇式的動作時,以小腿帶動腳跟向上,使腳跟貼進頭部,以核心出力、停留數個呼吸再放下。動作時注意不可低頭一邊滑手機或做別的事,錯誤姿勢不但無法幫助放鬆,還會增加頸部壓力。當急性疼痛期過去之後,可透過復健治療改善症狀,例如牽引治療,以機器牽拉身體,讓脊椎產生負壓來使椎間盤突出的情況漸漸改善。順利復原後,建議要養成訓練核心肌群與伸展的好習慣,透過訓練腰背部的肌肉與核心肌群,增加肌肉力量與控制能力,並透過正確腰背部伸展動作,放鬆肌肉,才能減少椎間盤突出再次發生的機率。資料來源/呂學智醫師
-
2023-01-25 醫療.骨科.復健
下背痛該怎麼辦?復健科醫詳解下背痛原因、症狀及治療方式
下背痛及其相關的問題,是復健科門診病人最常見的病痛,這種下背痛是一種背部骨骼肌肉系統之疾病,常見初次發作的年齡層為20~40歲,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相當,而下背痛更常見於40~80歲之間,其罹病人口比例會隨年紀逐漸增加。全球約有9~12%的人口患有下背痛,但約65%的人會在六週內改善,在復健科門診中,此類病人約占三成,其主要症狀都是在下背突發性疼痛,甚至會有輻射性麻痛延伸至下肢。下背痛形成的原因是什麼?下背痛並非單一的疾病,有時會伴隨其他潛在的病因,故下背痛族群是包含許多疾病之共通症狀。一般下背疼痛常因姿勢不當、彎腰搬提重物後引起,導致下背痛之原因,可能是因下背部肌肉、韌帶、骨骼、關節的拉傷或扭傷。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疾病會合併下背痛,包括: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脊椎椎間盤退化、脊椎椎間盤突出、脊椎壓迫性骨折(常見於骨質疏鬆病人)、腰椎滑脫併脊椎管腔狹窄等。下背痛的症狀為何?一般下背痛的症狀是局限在下背部(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之區域)的刺痛或悶痛,其疼痛範圍可能是在單側或雙側,有時會有輻射性的疼痛傳至臀部及下肢(所謂的坐骨神經痛),尤其在身體往前彎曲動作時,會誘發上述症狀發生,甚至在咳嗽或打噴嚏時,亦會使下背痛加劇。雖然疼痛感會慢慢改善,但若不加以注意防範,下背痛復發的比例高且疼痛的程度會較之前更嚴重,有些慢性下背痛患者還會有焦慮及睡眠障礙的問題。下背痛常見之成因及症狀分類一、單純背部扭傷造成之下背痛:通常為局限在下背部疼痛,65%患者可在六週內改善。二、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壓到神經根,或脊椎腔狹窄造成單側或雙側之下背部痛及輻射性延伸到下肢之疼痛。三、壓迫性骨折造成之下背痛:常見骨質疏鬆之患者,其部位多在胸腰椎連絡處,多見於長者意外跌坐地面造成。四、腫瘤引起之下背痛:通常會半夜3~4點左右痛醒,且下背腫瘤或感染處遇外力敲擊會疼痛,甚至會有下肢肌肉萎縮情形。五、內臟器官的轉移痛,例如:膽囊、腎結石或感染、胰臟炎或腹主動脈瘤剝離。六、外傷造成之下背痛:常見於暴力撞擊後,引起之下背部椎骨骨折,脊椎前後滑脫症或椎間韌帶扭挫傷等。七、退化性關節症:如腰椎退化骨刺。八、脊椎骨性發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九、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化膿性椎間盤炎或慢性骨髓炎等。十、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人體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下,防礙血液暢流,無法有效的把體內因代謝作用所產生的廢物(例如:乳酸等)帶走,積存在該處而引起酸痛感。下背痛治療方式一、藥物治療:一般常用的是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或單純的止痛藥物,亦會使用肌肉鬆弛劑。若是因長期慢性疼痛導致之憂鬱及焦慮,可諮詢精神專科醫師後,配合抗憂鬱之藥物治療或進行心理治療。二、復健治療:熱療及電療可改善下背組織之僵硬,達到疼痛之緩解,對於椎間盤突出合併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可使用間歇性的骨盆牽引方式,使腰椎間盤產生之負壓,減輕椎間盤對腰神經根之壓力,從而減緩症狀。三、針灸治療:可以改善疼痛程度,請向中醫師諮詢評估。另外,病人可以多吸收正確的衛教知識,例如:參加醫院背痛教室,透過上課方式,由醫師或復健治療師講授背痛原因及預防與治療方式,建立日常生活正確之姿勢及運動習慣,以增強肌力與延展性。何時需要緊急醫療處理?若是病人出現大小便失禁現象或持續嚴重的下背疼痛時,代表椎間盤突出更加惡化,可能壓迫到脊髓馬尾部控制大小便之神經根,或是突出之椎間盤破裂至脊髓腔,請立即到醫院就醫治療。(本文轉載自振興醫訊)
-
2023-01-24 醫療.心臟血管
低溫保暖也可能中暑!3種情況最容易發生:醫教7穴位助禦寒
每年一月都是氣溫最低時刻,農曆春節家戶團聚,不少家庭吃鍋圍爐取暖,家中也會擺放暖爐、開暖氣等避寒。不過,在使用保暖物品時,對於三高患者或是末梢血液循環差的民眾而言,必須格外小心。末梢血液循環差的民眾,特別是糖尿病患者,不建議長時間依偎在暖爐旁取暖,容易燙傷。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指出,低溫使用保暖商品必須小心,若稍有不慎,可能釀低溫燙傷,也可能發生中暑情況,嚴重還可能致命。天冷時,常見高齡長者因為泡溫泉、使用暖氣、電熱毯三種狀況發生中暑狀況,宜小心預防。狀況 1:泡溫泉 勿超過15分鐘過度泡溫泉只要超過15分鐘,就可能增加中暑的風險。芬蘭曾舉辦過三溫暖比賽,誰待得最久,誰就是冠軍,進入決賽有六人,其中二人泡到暈倒,另有一人泡到中暑死亡。狀況 2:開暖氣 不要超過40度現在家家戶戶都有暖氣,寒流來襲時,暖氣的放送不要超過40度,國外曾有關在監獄的犯人,恰好生病待在單人牢房,牢房中暖氣壞掉,不斷加熱升溫,犯人活活在牢房中中暑死亡。狀況 3:電熱毯 慎防皮膚灼傷電熱毯也具有相同的危機,很多長輩在低溫時會透過電熱毯取暖,常穿得少少,披著電熱毯在室內活動,皮膚不斷接觸超過體溫的溫度,開始發紅,有些神經比較遲鈍的長輩,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大多沒有什麼知覺,長時間可能會起水泡,甚至灼傷,有些人睡覺會裹著電熱毯再加上厚棉被,也可能釀中暑危機。七穴位助保暖 增血液循環使用保暖小物,如果放對地方,能幫助增加氣血循環,抵禦低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蘇柏璇表示,人體有十二條經絡,六條陽經分布在四肢外側、頭部、軀幹;六條陰經分布在四肢內側及胸部、腹部。蘇柏璇表示,抵禦寒氣,可運用經絡原理,將暖暖包放在「神闕穴」和「大椎穴」位置,這二大穴位恰好是任脈及督脈交會處。神闕穴位在肚臍正中央,大椎穴位在後頸脊椎最突起處。二大穴位透過「加熱」刺激,可幫助血液循環,暖暖包可貼在這二處,但不建議直接緊貼著皮膚,應隔著一件衣服,頸部則要隔著一塊薄布,避免燙傷。暖暖包放在神闕穴,可包含到周邊位於肚臍下方1.5寸的「氣海穴」,透過「搓揉」加熱刺激,促進血液循環,燃燒脂肪。大椎穴斜下方1.5寸也有「風門穴」,暖暖包可同時刺激風門穴,有祛風解表、宣肺利氣的作用,搓揉按壓以及加熱,能改善感冒、頸椎痛、肩膀痠痛等。其餘可以幫助保暖的穴位,包括位於手掌中心的「勞宮穴」,需透過按壓,達到刺激效果;「太谿穴」位於腳踝後方,也需要透過按壓刺激;「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建議要利用艾灸刺激才有效果,但需透過專科醫師協助。保暖物品正確使用法1 電熱毯:使用前預熱半小時,溫度調到與體溫差不多,低於40度以下,不直接接觸皮膚,沒睡覺時放在被窩中使用,在無人的狀態下暖被半小時關掉。2 暖暖包:搓熱後再使用,每半小時更換擺放位置,不要一直放在會接觸到皮膚的口袋中,溫度容易超過40度,導致皮膚發紅燙傷,也不建議睡覺時放在被窩中使用。3 熱水袋:使用時鋪上一條毛巾,避免皮膚與熱水袋直接接觸,每30分鐘調整一次位置。4 袖毯:袖毯是多加一層衣物在身上,脫掉時,應注意溫差,避免血管劇烈收縮。5 發熱衣:發熱衣是透過特殊材質,避免體溫熱氣散發,達到不需穿太厚的衣物就有保暖的效果,建議脫掉時,應注意溫差,避免血管劇烈收縮。(資料來源╱蘇柏璇)
-
2023-01-18 醫療.骨科.復健
脖子痛會自己好轉嗎?專科醫師告訴你頸部疼痛怎麼辦
以往頸部疼痛比下背痛少見,但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工作環境的原因,每年頸部疼痛的病人數量正逐年上升,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雖然大部的頸部疼痛會自動好轉,但是全球十億人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有至少持續三個月的物理性頸部疼痛,所以當您頸部疼痛有合併下列情形者,需要進一步求醫和治療。 一、有神經學上的病變或缺失時(例如:手腳無力或感覺喪失),可能表示神經有受損。 二、持續疼痛且合併胃口不好、體重減輕、噁心嘔吐、發燒畏寒等現象時。頸部疼痛的症狀頸部疼痛大部份是頸部肌肉扭傷引起的,也有一部份是頸椎結構退化所造成的症狀,以下先依症狀來討論頸部疼痛。急性頸部疼痛 大部份的急性頸部疼痛是因為肌肉扭傷或肌腱受傷引起,來自急性外力衝擊(例如:車禍或摔倒等意外)或扭到脖子(例如:睡姿不正確造成落枕或提重物造成肌肉拉傷)。大部份輕微肌肉、肌腱拉傷會在數天或一週內自動好轉,只需保守治療,包括:冷熱敷、藥物、物理復健等。如果庝痛持續超過兩星期甚至三個月以上,而且還合併上肢疼痛和發麻時,就需要進一步檢查。慢性頸部疼痛 一、頸部疼痛合併肩膀手臂疼痛:往往由於頸椎間盤突出或頸椎神經孔狹窄所引起的,這種疼痛可能突然發生或經過一段時間逐漸惡化,會合併上肩疼痛或手麻。頸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是依據疼痛的程度、神經根或頸脊髓神經受壓迫的情形來決定治療方針,大部份症狀是暫時的而且保守療法(例如:藥物、物理復健)即具療效,如果經過6至12週的治療後仍然無效,再行考慮手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是肩頸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會因咳嗽或打噴嚏造成椎間盤往正後方或後側邊突出會壓迫到神經根引起不適症狀;在臨床上,依據發麻的部位作為定位的參考,例如:頸椎第六節神經根病變引起手部大拇指發麻。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頸椎間盤突出病人除了麻的症狀外還伴隨感覺的喪失,有三分之一的頸椎間盤突出病人會肌無力。檢查包括臨床神經身體評估、頸椎X光以及頸椎磁振攝影等。二、某些動作或姿勢造成的頸部疼痛:由頸椎神經孔狹窄引起的疼痛,特色是歷時數年逐漸惡化而且與某些特定的動作或頸部姿勢有關,大部份的原因是來自頸椎關節退化。一般以保守療法為主,除非持續不能忍受的疼痛或功能受影響才考慮手術治療,而頸椎神經孔狹窄可能來自頸椎間盤退化變窄所造成,主要的症狀來自於單側的單一神經根被壓迫到,它的主要症狀是間斷慢性進展的頸部疼痛。三、頸部及上肢疼痛合併肢體行動不穏:疼痛從頸部延伸至上臂,有時候是一陣一陣地刺痛,還伴隨著手腳的行動不便,若是難以完成精細動作時,就要考慮頸椎狹窄是否已壓迫到脊髓神經,而造成脊髓神經的病變。而脊髓神經病變是屬於一種深層節段性疼痛,與神經根疼痛不同,比較不尖銳,也比較難定位出疼痛的範圍,經由檢查會發現節段性的肌肉萎縮以及深腱反射的改變。一般這些症狀進展很慢,疼痛可能是間斷性的,而肢體行動的不便會很慢地進展。保守療法可以解決慢性疼痛,但只有手術才能徹底解決脊髓神經被壓迫的情形以及肢體行動的不便。四、與時間有關的頸部疼痛:往往在清晨起床和晚間比較疼痛,而且溫暖的氣候可減緩症狀,病患往往伴隨膝或髖關節的退化,所以這種頸部疼痛有可能來自於頸椎關節退化。頸椎關節軟骨退化合併頸部疼痛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人,也適用一般的保守療法來治療。 五、除了以上情形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情形,例如緊縮型頭痛所引發的頸部疼痛,就要同時治療頭痛才能改善頸部疼痛的症狀。 六、非神經病變所引起的頸部疼痛:風濕性關節炎往往發生在頸椎第一節和第二節的關節,而造成脖子的僵硬和疼痛。風濕性泛肌肉痛、纖維肌痛症、僵直性脊椎炎等,病患會全身無力合併大腿和肩膀痛,血中發炎指數會增加,或常常合併清晨僵硬、睡眠問題和焦慮等其他問題。頸動脈剝離,常常是因為外傷所引起的,它的疼痛包括頸部和同側的頭以及眼眶痛,一般需進一步安排血管攝影、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確認。頸部腫瘤或放射線治療後所造成的頸部疼痛,往往會合併腦神經的痲痺與病變。治療方式 如果患者是頸椎退化性關節炎造成肩頸疼痛,而沒有明確的神經學變化,那麼保守治療,例如:熱敷、藥物(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復健等,再加上日常生活好好的保養(不要過度使用脖子、不要持續過久同一姿勢、多做舒緩的運動等),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如果神經壓迫嚴重,或引發嚴重的神經學變化,那麼就必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了。手術治療:經藥物或物理治療三個月以上,仍無法改善神經症狀或持續性神經功能喪失,疼痛明顯加劇,醫師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一般而言,手術的方式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即從前方開刀及後方開刀。從前方開刀( Anterior Approach) 適應症:如為頸椎椎間盤突出、骨刺壓迫等,就可以考慮從前方來達到減壓的目的。手術的方式包括前融合術、椎間盤切除術、骨釘骨板固定或是人工椎間盤植入等。 優點:傷口較小,組織破壞較少,也就是說手術後比較不痛,能夠早點下床活動等。 缺點:如同上述,傷口小代表的是手術時可看到的範圍就比較小,也就是說可減壓的範圍就相對較小;由於較精細所以需要的經驗也比較高。同時可處理的節數也相對較少。從後方開刀(Posterior approach) 適應症:一般來說,如果病灶從後面來的時候,例如:黃韌帶鈣化、關節老化,或是有問題的節數超過三節以上時,就可以考慮由後方來處理。手術的方式包括有:椎板切除術、椎板整型術、後融合術併骨釘骨板固定等。 優點:相對來說可以達到較大的減壓效果,對於整條脊髓本體可以達到連續性的減壓,同時可以一次處理較多節數的問題。 缺點:傷口較大,對肌肉及其他的軟組織破壞較多。術後一般來說多需臥床三至四天左右,術後的恢復期較長,部分病人長期會有脖子酸痛的問題。植入物的選擇主要是用於前融合術,主要可以分為固定用的自體骨、椎籠(Cage)、金屬釘及板、以及可以保留活動度的人工椎間盤。以下分別說明其各自的優缺點及適應症。 一、自體骨:一般是由本身骨盆腸骨取出一小塊骨頭來做為融合的材料。優點是融合的能力最好,缺點是增加手術的疼痛及感染機會,現在較少採用。 二、椎籠( Cage):主要的材質包括鈦金屬、PEEK、鉭金屬等,植入的目的是為了要融合。優點:取得較容易、不會增加病人額外的傷口及疼痛,融合的能力也很好。缺點:融合之後,比較容易引起上下鄰近活動關節的退化。 三、人工椎間盤:目前最新的植入物。優點:是目前最為仿真(人體椎間盤)的植入物,因為可以有限度地活動,也就是說可以保留手術關節的活動度,也比較不會造成上下鄰近活動關節的退化。缺點是價格太高,健保不給付;一個人工椎間盤的費用約需新台幣二十五萬左右。 而且對於年紀太大或過度退化的病變並不適合使用。依據衛福部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有限制性的開放給付,限制頸椎C4/5或C5/6節段使用,且該節段無椎間盤高度降低,禁忌症則包含(一)椎體後髓神經壓迫病灶,如後縱韌帶鈣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黃韌帶骨化等。(二)脊椎關節病變,如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三)明顯不穩定,如前屈、伸展(flexion-extension)側面X光椎體間位移3.5毫米(mm)以上,或脊椎側彎測量COBB角度11度以上的改變。(四)頸椎後突變形(kyphosis)或曾接受椎板成形術(laminoplasty)、椎板切除術(laminectomy)手術者。(五)骨質疏鬆、代謝性骨疾病或腎因性骨病變(bone mineral density(BMD)T—score分數小於負1.5)。 (六) 脊椎感染。(七)脊椎腫瘤。(八)對裝置材料過敏。(九)嚴重脊椎退化或同一椎節小關節病變。如何保養頸部? 針對高危險的工作族群,包括:長時間伏案的上班族、使用電腦螢幕、繪圖工作者……等,由於這些職業工作者長時間固定姿勢且容易過度使用頸椎,造成職業傷害,務必要特別留意頸部的健康保養。 避免不良姿勢:通常是指人體頸部前屈超過20度,後仰超過5度,或者過度扭轉的姿勢。另外也要避免頸、肩部長期固定姿勢,因為頸部肌肉會一直處在緊繃的狀態,而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讓頸、肩部的肌肉容易疲勞。 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運動可以強化肌力、改善體能、增進呼吸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骨質密度、增進睡眠品質並紓解壓力。運動的選擇以全身性的有氧運動為佳,依照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散步、快走、游泳、 跑步等。(本文轉載自振興醫訊)
-
2023-01-17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免費課程】關節退化走路不穩?醫師教你足部保養免坐輪椅
|課程資訊|▽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台灣人最愛穿夾腳拖?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周休假期許多民眾安排外出旅遊從事戶外活動,活動量比平日還要高出許多,若關節退化、肌耐力不足或是施力錯誤,長時間走路一個不小心就會出現傷痛!你也有同樣的困擾嗎?「關節不好是否盡量少走路比較好?」「跑步傷膝蓋,走路比較好?」其實,並非減少活動就是對雙腳膝蓋關節有益處。聯新運動醫學中心林頌凱院長說明膝關節疼痛是其門診病人中最大族群,尤其退化性關節炎更是大宗,病人在意的不只是疼痛本身,還有因疼痛而導致的不便,更擔憂會不會失能,例如以後不能爬山、出國去玩、跑三鐵等戶外活動。林頌凱院長指出退化性關節炎主因來自關節軟骨磨損,和年紀增長成正比。但體重太重、膝關節有舊傷、過度工作或運動、50歲後女性、下半身肌力不足、長期腰痛或腰椎開過刀的人是好發族群,需要特別積極保養和治療。 聯新運動醫學中心林頌凱院長針對大眾日常雙腿、足部健康困擾推出系列課程,帶領大家從復健、運動醫學角度,幫助你我預防改善肌肉痠痛、關節炎、運動傷害等身體急/慢性不適,以簡單易理解的方式告訴你正確的醫療保健知識,翻轉造成傷害的真相。|課程詳情|⭐此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等同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後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足底筋膜炎惹腳跟痛?在家簡單舒緩、強化足弓運用2種居家物品作為輔具,透過簡單的2個運動方法搭配實用技巧,不僅能舒緩改善疼痛,還能訓練出強韌的足弓,預防足底筋膜炎。📍課程重點📍●利用毛巾訓練足弓上提力量●運用階梯伸展雙腿筋膜及訓練雙腿力量●日常能靈活足弓的技巧👉前往觀看醫師:退化性關節炎只吃藥復健沒效!2個治療新觀念退化性關節炎等級分4期,各階段以關節腔不同狀態區分,韌帶影響關節關聯性高,本課程將帶給你全面性的2個重要變化的新觀點及3大治療方向。📍課程重點📍●了解退化性關節炎4期差異●認知影響關節的關鍵因子●認識3大治療新面向👉前往觀看不運動反而加速退化?!必學「護膝」技巧公開預防關節磨損須避免過度使用,然而並非不使用就能免除風險,有可能反而加劇退化,本課程將帶領你了解何種運動類型及保健對膝關節較合適。📍課程重點📍●影響膝關節的5個等級運動類型●高衝擊與低衝擊的運動選擇●膝蓋保健技巧👉前往觀看穿夾腳拖脊椎恐歪掉?鞋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利用運動醫學原理教你穿夾腳拖技巧,不僅能跟上潮流增添生活的樂趣還兼顧健康安全。📍課程重點📍●了解穿夾角拖鞋的步態原理●穿夾腳拖鞋會對足部或身體造成的潛在風險●知道如何判斷時機穿夾腳拖鞋👉前往觀看腳拐到發腫像麵龜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學會辨別情況並適當處理,避免反覆發炎、關節炎產生。復原過程中知道如何辨別何種腳踝外觀為正常變化,警覺判斷是否持續就醫接受復健治療。📍課程重點📍● 辨別3種扭傷程度● 復原期間的常見問題● 康復後應警覺事項👉前往觀看敷錯發炎更痛苦 4個判斷冰熱敷時機告訴你冷熱應用原理,並辨別當時受傷的狀況是否為急性、慢性,觀察外觀及感受的變化,搭配簡易口訣就能幫助你快速判斷要冰敷還是熱敷。📍課程重點📍●各式急/慢性不適與疼痛處理方式●冰/熱敷原理及目的●簡易判斷口訣👉前往觀看|講師資訊|🔸聯新運動醫學中心 林頌凱 院長運動醫學和復健醫學雙專科醫師,從小就喜歡運動的醫師,致力於減少開刀可能性的關節炎與運動傷害治療。•聯新運醫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聯新運動醫學中心 主任•聯新國際醫院復健科 主任•聯新國際診所院長•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顧問醫師•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TASM) 秘書長•倫敦奧運、里約奧運、仁川亞運 運科小組 委員•中華奧會 顧問暨醫學委員會 委員•樂天桃猿職棒隊 醫療團隊總召集人•中華民國田徑協會 運科小組委員•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運科小組委員
-
2023-01-15 養生.運動健身
有助減少下背痛、髖部痛、膝蓋痛 醫師教在家鍊核心可這樣做
說到鍛鍊核心,許多人會先想到現在年輕人的短上衣與若隱若現的腹肌線條。「是不是要一直做捲腹或仰臥起坐,才能有漂亮的腹肌線條呢?」然而實際上的練核心,並不是專注於腹部的六塊肌,除了腹部肌群,包括在脊椎、下背、髖部的肌肉群,也就是軀幹中間的這一大部分,或「除了頭、手、腳之外的肌群」,這些我們每天走路、移動、活動一定需要用到的基本,都屬於核心肌群要鍛鍊的範圍。當核心肌群的肌力與活動度增加,對減少下背痛、髖部痛、膝蓋痛都有幫助。如果你想要開始鍛鍊核心,請注意下列幾點:◆ 注意環境安全不管你準備做什麼運動練習,首先都要先從安全開始考量。核心的鍛鍊並不困難,只要你有一小塊空間,能夠放個地墊、瑜珈墊,周邊稍微整理一下,自己揮一揮手、轉個身體,確認不會踢到打到其餘物品,就是個安全的環境了。多數核心運動的鍛鍊是可以用徒手練習達成的,也就是不需要準備其他特殊器材即可練習。◆ 完整熱身如果你今天只準備要做核心訓練,還是要先做熱身,例如原地踏步幾分鐘,手臂可以同時做一些大幅度的活動,像是肩膀轉圈,雙手畫大圓之類的,讓身體熱起來。或者,做一些類似舞蹈動作的熱身,讓身體每個關節都稍做活動,再進入核心的鍛鍊。◆ 維持好姿勢在鍛鍊核心的時候,常常會聽到,要「收好核心」或「核心用力」這樣的敘述。如果你還不太有感覺,可以想像將肚臍愈來愈拉近背部,並且收緊尾骨處,這就是收好核心的模樣了。注意不要翹起臀部,不要骨盆前傾。萬一下背部到臀部的曲度太大,會導致問題並讓下背部愈容易受傷。假使平常是久坐的人想要鍛鍊核心,可能會因為髖屈肌太緊而讓骨盆前傾,這時可以善用滾筒先放鬆一下髖屈肌。◆ 過程之中不應有痛核心練習的過程中,你會感到腹部核心的肌肉緊縮感,但不應該是痛,尤其要注意躺著練習核心的時候,下背部應該都要平貼在地墊上,過程中若有下背痛,很可能是姿勢並不正確,請不要勉強自己繼續,而是要好好檢查自己的動作並做調整,再度確認下背部有好好地貼平於地面,不要拱背或弓背。萬一真的怎麼做都會痛,要讓醫師診視,確認是否已有其他肌肉骨骼上的問題。◆ 不要過度強調核心肌力練核心除了鍛鍊核心肌力外,同時也要做足夠的伸展,保持肌肉的靈活度。空有肌力但沒有靈活度的話,反而會讓核心不穩定,在做各種活動運動的時候,無法做出流暢的動作,也無法讓核心肌力做出適當的發揮。另外,不需要天天練核心肌力,其實很多複合性動作的訓練過程中,本來就會需要核心的啟動,再過度練習核心反而會帶來下背痛,甚至疝氣,一般一周練習二到三次即可。◆ 逐步提高運動強度想加強核心運動的強度時,可以靠著加強練習的組數或反覆的次數來做到。另外,改變穩定度也是個很好的練習。像是原本在平坦的地墊上練習,接著可以挑戰「不穩定性」,原本雙腳支撐的臀橋練習改成單腳支撐;原本雙手雙腳著地的棒式,交替地放開一隻手及一隻腳。不穩定性對核心的刺激是非常有幫助的,不過就像是我們開頭所說的,所有的運動練習都應該首重安全,減少自己受傷的機會。因此最好是在穩定平面的練習中已經可以做的很好之後,再來挑戰不穩定的部分。在家徒手鍛鍊核心,先做幾個練習跪姿平衡採四足跪姿,以雙手和雙膝著地。雙手的距離與肩膀同寬,剛好落在肩膀下方,而膝蓋剛好落在髖部下方。收緊腹部的肌肉,右手離開地面舉至與肩膀同高度,手心向下,穩定後左腳向後伸直舉起,收緊臀部和大腿的肌肉,這時先維持右手、軀幹背部、到左腳都是同一水平高度。僅有左手和右膝著地。停留一兩秒後再回覆原始動作。捲腹躺在地墊上,雙膝彎曲,雙腳微微打開踩地。手臂彎曲放在腦後。腹部緊縮用力,抬起上背,讓肋骨往髖骨靠近,肩膀要離開地面,到軀幹約與地面呈30度角。腹部緊縮出力、抬起身體時慢慢吐氣。後來慢慢放下背部,開始吸氣,但不要回到原始位置,連續練習個15到20次。如果怕自己手放頭後面很習慣太出力而壓迫頸部,可以把雙手伸直往前或交叉放在胸前。每次連續練習完,如果你覺得自己頸部有點緊繃,請躺在地上讓頸部向左向右轉動幾下,緩解脖子的不適。(捲腹變化練習 – 居家練核心)棒式棒式有許多別名,像是也有人會用「平板式」、「撐體」、「平板支撐」等方式來稱呼。基本動作是趴著面對地墊,手肘位在肩膀正下方,臀部、核心用力撐起身體,僅剩腳尖與手肘手臂是和地面相連的。不要低頭或仰頭,眼睛看向約20-30公分前方的地墊,這是「肘撐棒式」。也可以改成兩手打直,用兩手手掌支撐於地,其餘不變,我們稱此為「掌撐棒式」。可以停留30秒到1分鐘左右。(棒式變化讓你練全身)側棒式先右側躺,讓右手肘落在右側肩膀的正下方,右手前臂平貼著地墊。讓膝蓋以下繼續貼在地墊上,抬起髖部、撐起身體,讓軀幹呈一直線,維持30秒。如果這樣的動作還算簡單,可以改成雙腳交疊支撐,也就是只有手肘和腳與地墊相連,並保持身體與腿呈一直線。原文:
-
2023-01-14 醫療.骨科.復健
大掃除後身體痠痛要「冷敷or熱敷」? 專家解答6大重點防勞損,避免身體痠痛
過新年,除舊佈新,很多人不免在進行大掃除的過程中,因不注意打掃姿勢,年都還沒過到,反而先換來全身或部分部位疼痛,讓過節的好心情頓時跟著掃興!謹記6大原則 避免身體痠痛物理治療師李昌翰說明,只要謹記幾個大原則,基本上就沒有問題:1、手部高舉過肩膀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肩膀容易僵硬。2、頸部不要過分抬頭或低頭,若需要清潔高處,建議調整自己的高度,讓眼睛處在能夠平視高處物品的高度為佳。3、清洗低處物品時,最好將物品的高度調整到腰部差不多高的位置。4、彎腰清掃時,脊椎要直立,避免拱成圓弧狀,降低腰椎的壓力。5、搬抬重物時,謹記重物盡量靠近身體,在脊椎挺直的狀況下,利用彎曲膝蓋、手肘內收與腹背部肌肉同時收縮,將重物提起,要注意用力時不要旋轉腰稈。6、避免蹲跪的動作,刷洗地上物品時,建議可以坐張矮凳,避免膝關節的傷害。 出現痠痛不要等 應立即就醫檢查然而,許多人都會以為疼痛1、2天沒好就應該看醫師,李昌翰說,其實不一定是這樣,假使痠痛問題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或者是疼痛範圍越來越大,還是疼痛由痠到刺痛,甚至變成麻,就算沒有時間還沒到2天,也建議立即就醫檢查,才不會錯失治療黃金期。 冷敷、熱敷舒緩不適 正確時機在這時雖然知道打掃時間不宜過長,姿勢要正確,不過當真的不得已必須得壓縮打掃時間,或者不小心拉傷時,應該怎麼辦才好?很多人都會熱敷患部,想說可以透過增加血液循環來緩解疼痛的感覺,但李昌翰指出,並不是所有的症狀都適合熱敷。假使在打掃過程中,發生扭傷、拉傷的這種立即性的疼痛,應該施以冰敷才對,因為患處正處於急速發炎的狀態下,這時應該利用冰敷來緩解處於正在發炎的肌肉。方式很簡單,拿毛巾將冰塊袋包起來,放在局部酸痛的位置,每次冰敷時間大約10分鐘。倘若是結束一整天的打掃工作後,隔天起床肌肉痠痛難耐,才適合使用熱敷,這時熱敷的溫度以38-40℃最為適合,每次可以敷10-15分鐘,透過熱敷的方式促進患處的血液循環,很快就能緩解痠痛的肌肉。延伸閱讀: ·清潔劑加漂白水、消毒水恐致命 急診醫揭「 中毒症狀、緊急自救法」 ·熱敷墊、電熱毯保暖、解痠痛!專家示警「使用極限時間」 還有7種人不適合 
-
2023-01-13 醫療.骨科.復健
過年大掃除不想痠痛纏身? 復健科醫師:錯誤姿勢要避免
年關將近,大家都準備要除舊佈新,將家中仔仔細細地清理一番,也讓許多民眾出現各種身體的疼痛、受傷,不管是腰椎、肩頸、手肘、膝蓋、手小關節等等,希望民眾在過年大掃除之前,能夠注意以下要點,避免疼痛纏身。注意用力姿勢,「以蹲代彎」臨床上常見到民眾使用錯誤姿勢,站直身體彎腰抬起重物,這樣會使得腰椎的負荷過大,可能會出現腰部肌肉傷害、韌帶拉傷、甚至是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抬起地上重物,建議「以蹲代彎」,打直腰椎、屈膝蹲下,讓重物靠近身體,使用臀部及大腿的力量抬起重物,降低身體的負荷。也要衡量自己的極限,太重的物品不要勉強,應該找其他人一起幫忙。肩頸疼痛大掃除後的肩頸疼痛,常見來自於反覆勞動造成肩頸肌筋膜受傷,或是過多的雙手過肩,造成肩夾擠症狀。擦拭高處時,建議可以準備一個小凳子,避免長時間頸部抬頭或是踮腳尖。尤其高度不夠時,不要突然用力墊腳或是高舉手臂,可能會造成小腿或肩頸肌肉拉傷。如果需要長時間清潔高處,可以先做暖身活動,勞動30分鐘後可休息5分鐘,減少發生肩頸疼痛的問題。清潔打掃避免蹲跪許多民眾在習慣以跪姿擦地、或是長時間蹲著整理東西洗衣服,這樣姿勢對於膝蓋而言負荷很大,可能高達體重的七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國人退化膝關節炎盛行率約15%,58歲以上的成人,更高達2成。如果是罹患膝關節炎的民眾,或是具有風險因子(女性、年長、過重),更應該注意姿勢。除了避免蹲跪之外,也應避免坐過低的矮凳。使用合適的工具打掃時,可以使用長柄的清潔工具。整理較高的窗戶,應使用長柄的抹布,以免造成肩頸過度伸展。刷洗地面時也可使用長柄刷,刷柄的長度必須夠長,讓腰部不會過度彎曲,減少腰椎負荷以及背部伸展肌群的疲勞。抹布、刷子應該選擇合手的大小,最好是能夠使用整個手掌使力為佳。不合手的工具可能使手指小關節負荷過大,容易出現手指關節炎、媽媽手、板機指。適時使用護具過年期間因為清潔、烹飪,使得手臂、手腕長時間反覆用力,可能會使手肘外側發生疼痛,也就是俗稱的「網球肘」。曾經出現網球肘的民眾,在工作時可以使用網球肘護肘,降低肌腱的負荷。常有腰痛或是年長的民眾也可以使用護腰,幫助脊椎穩定、減少腰部拉傷的問題。適當休息許多勞動後的肌肉骨骼受傷、身體痠痛,都來自於「累積性創傷疾患」,也就是長時間反覆地做同樣的勞動工作。因此,建議民眾在大掃除的時候可將工作妥善安排,工作30至50分鐘,可休息5-10分鐘。休息期間可做一些伸展運動放鬆緊繃的肌肉。另外也可交替做不同的工作,例如:拖地二小時後改為整理櫥櫃。讓身體可以使用不同的肌群,避免疲勞過度累積。
-
2023-01-12 醫療.眼部
關節炎不只影響關節也會影響眼睛!6種與關節炎有關的眼部疾病
普遍都認為關節炎是關節發炎,但有研究指出,炎症不僅影響關節,還會損傷身體的其他部位,眼睛就是其中一個部位!任何會影響膠原蛋白的炎症,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RA),都會影響鞏膜和角膜。與不同形式的關節炎有關的六種眼部疾病,如何保護視力:1.角膜乾燥症(也稱為乾眼症):原因:淚膜異常,可能是因為服用某些藥物或淚腺受損。淚膜不僅可以潤滑眼睛,還可以保護眼睛免受異物侵害,是良好視力必備。症狀:眼睛乾澀、視力模糊,眼睛有異物感。與那些關節炎有關:患有修格蘭氏症候群、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乾眼症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眼部疾病,女性受影響的機率是男性的九倍。緩解方式:對於修格蘭氏症候群導致的眼睛乾燥,使用關節炎藥物控制潛在的炎症可以提供一些緩解,但需要外用藥膏、人工淚液或免疫抑制滴眼液,如環孢菌素(Restasis),維持眼睛濕潤了。2.鞏膜炎:原因:像類風溼關節炎會導致鞏膜或角膜變薄、發炎。症狀:使用非處方滴眼液(如Visine)後眼睛發紅並不會因此消失、劇烈疼痛、光敏感以及可能視力下降。與那些關節炎有關: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復發性多軟骨炎和肉芽腫性多血管炎(以前稱韋格納肉芽腫病)。緩解方式:某些情況下,皮質類固醇滴眼液可以控制炎症。鞏膜炎通常表示炎症控制不當,不僅是眼睛,還包括身體其他部位炎症,所以根本是控制好關節炎才是關鍵。3.葡萄膜炎:原因:葡萄膜是眼球壁的中間層,這層膜像因為像一個紫黑色、又圓又軟的葡萄而得名。症狀:疼痛、發紅、視力模糊和對光敏感。如果不加以控制,葡萄膜炎會導致視力下降。與那些關節炎有關: 患有幼年型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和貝雪氏病。緩解方式: 控制疾病有助,降低患病風險。如果出現症狀,記得立即就醫。皮質類固醇滴眼液通常是一線治療。如果作用不大,可能會開口服皮質類固醇或注射皮質類固醇。如果是因為感染引起,則需要使用抗生素。4.視網膜血管阻塞:原因:視網膜或眼睛的感光層供血的小血管阻塞或堵塞,類似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期間動脈阻塞。症狀:視力下降,就像眼睛上蒙上了一層窗簾。如果動脈被阻塞,可能會隨時喪失視力。與那些關節炎有關:紅斑性狼瘡、硬皮病、貝雪氏病、結節病、結節性多動脈炎和原發性中樞神經血管炎。緩解方式:如果動脈被阻塞,損傷可能是永久性的,目前還沒有已知恢復視力的治療方法。如果靜脈回流,透過激光矯視可能有助於減輕腫脹和恢復視力。5.青光眼:原因:導致視神經損傷的眼部疾病,嚴重會視力喪失。眼內高壓是常見原因。症狀:眼睛疼痛、視力模糊。早期階段,青光眼沒有任何症狀。與那些關節炎有關: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青光眼也可能是因為治療關節炎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的副作用。緩解方式:定期眼科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問題並改善預後。青光眼的治療包括使用一種或多種滴眼液來降低眼壓。當滴眼液都沒有達到效果時,不妨考慮手術,可增降低壓力。6.白內障:原因:眼球發炎導致晶狀體變得渾濁,就會發生白內障。與炎症有關疾病.....https://bit.ly/3HA2m5h
-
2023-01-10 醫療.骨科.復健
纖維肌痛症不是普通肩頸痠痛,愈不敢動恐逐漸失能!醫推薦做二種運動維持體能
一位30歲女性前來就診,原本被醫師診斷為普通的肩頸痠痛,沒想到痛竟然慢慢往手蔓延,一下覺得手指尖痛,隔天痛點又跑到下肢,最後幾乎全身都在亂痛。因為疼痛影響,睡眠也受到極大的衝擊,整天疲倦,整個人如一團迷霧罩住腦而無法好好思考。我告訴她這就是纖維肌痛症的典型症狀:「一痛二累三腦霧」。2017年Lady GaGa也不幸罹患此症,受訪時她說:「每天早上起床腦子就像一團漿糊,根本無法思考」。除此之外,病人還常常感受全身僵硬,日常生活如社交、娛樂、性行為…等均受影響。纖維肌痛症治療四大支柱:運動、心理、衛教、藥物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常常認為自己的症狀不可能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只要堅守四大原則,有很高的機會穩定控制病情甚至痊癒,這四大原則即是運動、心理、衛教、藥物。●運動:復健科醫師關心病人的日常功能狀態。纖維肌痛症患者因為疼痛容易造成活動量下降易疲勞。因此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傾向不動的生活型態,更易將注意力放在疼痛上,聚焦疼痛讓病人變得更不想活動,久而久之造成失能。如何打破這個循環,運動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下文將會介紹不同疼痛程度下,所建議的運動方式。●心理:纖維肌痛症患者常有負面或錯誤的思考,多源自於過去所學習到的負面行為模式,持續性的負面思維再加上其他危險因子共同施壓,纖維肌痛症就爆發了。不論是疼痛還是失眠,都能藉由心理治療介入緩解。●衛教:要認知到這是個需要長期治療的病,四大支柱齊做是恢復的關鍵,另外非藥物治療的角色多於藥物治療,也就是復健運動、心理治療、對疾病正確的認知均佔有關鍵的角色,當然藥物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藥物:適當地使用藥物很重要,病人常常因為藥物副作用而卻步,但是適當的藥物能減痛,甚至提昇運動的意願,目前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可在台灣有的藥物是利瑞卡和千憂解。選對運動做,運動好簡單,持之以恆是關鍵醫師要纖維肌痛症的病人多運動,病人會說:「我就是痛啊!你要我怎麼動?」其實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纖維肌痛症的運動對患者有許多幫助而且可以很簡單!在運動方面,最常被推薦的是「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2012年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就提出運動的好處:當時研究納入72人,有氧組36人,肌力組36人,個別執行三週的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有氧組3週後的疼痛指數下降量達到顯著差異,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肌力組,而有氧組和肌力組的疼痛下降量互相比較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這代表「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對減痛同樣有效」。正因為如此,醫師才會大幅地倡導有氧及肌力運動對纖維肌痛症的重要性。你知道嗎?纖維肌痛症只要每天做20分鐘或是一週內集中在兩天內做有氧運動就能達到效果。一般建議,從低強度有氧運動起始,一週2天開始,最終目標為達到一週運動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若不想記這麼多,就記住每天走路20分鐘,心跳至少要超過100下。運動可選擇腳踏車、跑步、水中運動等。有氧強度公式如下:運動目標心率={目標運動強度*[(220-年紀)-安靜心率]} + 安靜心率目標運動強度( 上述目標心率的乘數):0.3-0.39=低強度;0.4-0.59=中強度肌力訓練則以胸、背、大腿、臀部為主,一週做2次,一種動作以做兩組起始,每組做8至12下。再依耐受度慢慢增加組數、重量和種類。一週內可以以有氧和肌力運動各做2次為目標。若能配合物理治療師和教練的引導,更能有效達到維持體能跟肌力的效果。同時減少全身壓痛點數量與疼痛程度、減少無助感和無希望感、改善睡眠並減少疲勞,以及減少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上適用於中度疼痛以下的病人(疼痛指數≤6分/滿分10分)。肌力訓練範例動作1:深蹲(下肢:大腿、臀部)1.雙腳打開約與肩同寬,腳尖微微朝外,雙手向前伸直平行地面。2.接下來,自然下蹲,直至大腿平行地面。注意做的途中膝蓋不可内夾。3.下蹲時吸氣,回到站姿時吐氣,重複以上循環做8-12下動作2:雙手後縮及內夾併下肢側移(上肢:胸、中背)1.雙手雙腳併攏,雙手手肘呈約 90 度、前臂靠緊2.腳往右跨一步的同時,雙手打開成倒ㄇ字型往後伸到底,讓肩胛旁肌肉向脊椎方向收縮2秒,可感覺到中背部有出力緊繃威,注意途中不可聳肩。3.手腳回到起始位,雙前臂併攏時互相對抗出力2秒,可感覺到胸部有出力緊繃感。4.手後縮時吸氣,前夾時吐氣(也可反過來) ,重複以上循環做8-12下。5.此動作強度較輕,可加上彈力帶環繞雙肘以增加強度重度疼痛,仍能做運動,簡單動作立大功然而,有些病人可能連上述的訓練都做不了,例如重度疼痛的病人(≥7分/滿分10分)、合併全身無力僵硬無法下床的人、變天時症狀加劇難以活動的人,此時該怎麼維持體能呢?2010年,太極拳的隨機對照試驗便登上新英格蘭雜誌,向世界證明能太極緩解纖維肌痛症的疼痛。站式太極影片↓:藉由站式太極的意念想像,可同時以身心介入的方式改善身體狀況。若疼痛過於明顯,則改做躺式太極躺式太極影片↓:(躺式太極原本是設計給腎友使用,但纖維肌痛者患者一樣可以練習來維持體能。除了太極以外,瑜珈也是優質的運動,2017年的系統文獻回顧也提到了瑜珈對於纖維肌痛症的益處,陰瑜珈或是正念瑜珈都是很好的運動介入方式。當病人疼痛程度高或病況複雜時,可以考慮躺式或站式太極/瑜珈。簡言之,依照身體狀況做可承受的運動,或許過程中會有疼痛,只要程度可忍受,那就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維持體能與正常功能,重新找回自主而有尊嚴的人生!(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原文網址)
-
2023-01-08 醫療.骨科.復健
大掃除最怕肩痛不能動!治療師教3式運動好過年
一名40歲家庭主婦因年節快到了,開始家中大掃除,結果卻引起肩膀疼痛,尤其是肩部抬舉時更痛,經就醫檢查才發現為旋轉肌群的肌腱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張偉寶因此示範三式運動,藉由放鬆、訓練與增加肩膀活動度,減緩與避免大掃除引發的肩膀痛。物理治療師張偉寶指出,這位患者是因大掃除時過度使用肩部活動而導致疲勞性損傷,產生慢性發炎。若忽視不理會,或僅自行使用貼布,反覆慢性發炎腫脹,會使得肩部關節活動空間受到壓迫,進而導致夾擠症候群甚至是肌腱撕裂傷,使得肩部抬舉的動作更加困難。由於隨著年假越接近,民眾大掃除的機會也越多,若遇到相同情形,物理治療師張偉寶建議,急性發炎時,可以使用冰敷搭配適當休息,也可以在肌腱連接處做簡單的橫向按摩。他並示範三式運動,以減緩及預防肩膀痛。第一式「手臂交叉伸展」坐著時,對側手抓伸展側手的腕部將手臂水平橫跨身體至對側伸展牽拉,伸展時維持10-15秒一次,可做5-10次一回合,一天做3-5回合。可幫助後側肩部肌群與緊縮的關節囊放鬆。第二式「棍棒運動」站著,可用家裡的曬衣桿或任何長條棍棒。受傷側手抓上端,另一側較有力的手抓下端並出力帶動棍棒往前或往側邊,可做10-15次一回合,一天做3-5回合,可使受傷的肩膀慢慢被動的增加活動度。第三式「俯臥抬臂運動」俯臥,雙手垂出床外,將手往上抬使大拇指朝天花板方向,重複做10-15次一回合,一天做3回合。可以訓練上背及肩胛肌群,避免在肩部活動時因錯誤的方式增加肩部肌群負擔。
-
2023-01-07 養生.聰明飲食
一頓火鍋涮8片豬五花熱量爆了!醫揪「9樣陷阱食材」害膝蓋受損 愛盤腿坐也遭殃
天氣轉涼,不少人已經開始準備要大啖熱呼呼的火鍋,而吃火鍋少不了選擇豐富及花樣多變的火鍋料。不過,火鍋的隱藏熱量陷阱很多,湯底+肉片+火鍋料,隨隨便便就超過1000大卡,想不發胖都難!火鍋發胖陷阱 恐影響膝蓋健康板橋亞東醫院骨科陳鈺泓主治醫師醫師在《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新北板橋骨科脊椎專業 骨質疏鬆 骨折骨刺 微創手術》分享,身體每變胖1KG,對膝關節的負擔就會增加4-6KG,為了膝蓋健康,吃火鍋時還是稍稍忌口吧!肉類:‧豬五花(8片,約160g):614大卡‧牛五花(8片,約160g):518大卡建議多吃瘦肉、白肉,取代肥肉、紅肉加工火鍋料:‧貢丸(8顆):392大卡‧花枝丸(8顆):360大卡‧甜不辣(100g):200大卡‧燕丸(8顆):248大卡‧蛋餃(8顆):208大卡甜品:‧巧克力冰淇淋(2球):220大卡‧可樂(100cc) :51大卡 預防關節退化 牢記6招此外,陳鈺泓也分享過6招預防關節退化:1.控制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加速關節磨損。這就是為什麼國外過重的人很多都要坐輪椅,因為關節已支撐不了身體重量。2.少彎腰取物:盡量避免彎腰,如果要拿低處物品,可以蹲下拿取。3.吃抗發炎食物:建議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Omega3等營養素,減少關節發炎症狀。4.膝蓋保暖:膝蓋本身脂肪少,膝蓋著涼會讓膝蓋的血液循環減弱,讓關節更僵硬痠痛。5.不盤腿:盤腿坐最傷膝蓋,膝關節過度彎曲,將承受體重8倍的壓力。6.不坐矮椅子:椅子太矮時,在起身和坐下時都會加重膝蓋和髖關節的壓力。延伸閱讀: ·天冷狂吃薑母鴨、羊肉爐!醫示警「愛加這些食材」會痛風 木耳、金針菇都中了 ·減肥吃鍋「加7樣食材」助腸胃蠕動、消水腫! 平價又有高營養價值 
-
2023-01-03 醫療.骨科.復健
睡醒落枕脖子痛、背也痛?美國專家教你4招改善不適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大早睡醒落枕超痛!為什麼會這樣呢?據《CNN》報導,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臨床醫學副教授羅傑達斯古普塔(Raj Dasgupta)表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枕頭不適合,或是睡姿不良,尤其趴睡會迫使脖子長時間傾斜,導致下背部因重力而向內拱起,造成頸部和背部疼痛。並提出4招改善頸椎痛與背痛。頸部疼痛可能肇因於壓力、姿勢不良、低頭族、運動傷害、車禍與其他事故,以及纖維肌痛症等慢性疾病。但你是否忽略了罪魁禍首——睡眠方式呢?達斯古普塔說明:「一般來說,當你因頸部疼痛醒來時,通常是枕頭不適合你,或你睡覺的姿勢加重了頸部疼痛,或者兩者都是。」睡姿決定怎麼選枕頭美國物理治療協會發言人珂琳洛爾(Colleen Louw)建議選擇一個能夠支撐頸部自然曲線的枕頭,並且與物理治療師討論導致疼痛加劇的原因,還有哪些睡姿才能睡得安穩。1、仰睡-對脊椎是最好的仰睡或側睡最適合預防頸部或背部疼痛,因為這兩種姿勢都有助於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線。達斯古普塔表示,理想的睡姿是仰躺在枕頭上睡覺,人的視線剛好能夠直視天花板,這樣代表脖子可以保持在固定位置,「如果枕頭太蓬鬆或太大,那麼你的頭就會向前彎曲,容易導致一些健康問題。」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睡覺時單手托住頭部,會明顯增加人的頸部和肩部疼痛。洛爾建議仰躺睡覺時,試著在膝蓋下墊一個結實的枕頭或墊子,在睡覺時膝蓋稍微彎曲,有助於保持血液流動以避免背痛。2、側睡-硬枕比軟枕好只要保持頭部和頸部與身體其他部位對齊,基本上沒有大問題,因此挑選合適的枕頭就是是重點。2010年一項關於側睡者的研究發現,睡在羽毛枕上的人,比睡在乳膠枕頭上的人更頻繁醒來,從而破壞睡眠質量。因此,達斯古普塔建議側睡者選擇結實的枕頭,這樣可以在睡眠期間穩定頸部。由於頭和床墊之間會有縫隙,好的枕頭應要起到填充與支撐的作用。洛爾表示,想要將頭部、肩膀、臀部和膝蓋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可在膝蓋之間使用一個枕頭,並將手臂放在胸前或腹部,以防止肩膀向前滾動、在睡覺時轉動脖子。這個睡法可讓血液流過關節與神經,避免疼痛。3、趴睡-最傷頸椎背部專家不鼓勵趴著睡覺,羅傑表示,趴睡會迫使脖子長時間向一側傾斜,導致下背部因重力而向內拱起,造成頸部和背部疼痛。他建議趴著睡的人應該盡量過渡到側睡或仰睡。同時也可嘗試使用專為固定頸部而設計的頸枕。在身體兩側塞上結實的枕頭、捲起的浴巾或毯子,或一個長長的抱枕,以防止睡覺時翻身俯臥。頸椎背痛靠4招改善1、熱敷或冰敷:如果因頸部疼痛醒來,最好的方式是熱敷和冰敷,專家推薦洗個熱水澡放鬆頸部肌肉,可減輕疼痛並改善活動範圍;或是使用冰敷袋,並交替使用加熱墊和冰塊,記得不要一次超過 15 分鐘,但可以每小時敷一次。2、按摩:按摩頸部的肌肉和肌腱可以增加血液循環並緩解肌肉緊繃,多嘗試不同的按摩技巧,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3、活動和伸展:頸椎疼痛時雖然應該避免劇烈活動並限制會加重疼痛的活動,但專家仍鼓勵適度步行和四處走動,因為完全臥床休息恐會導致頸部和背部僵硬疼痛持續更久,伸展時也記得動作要輕柔,以免讓狀況變得更糟。若有專業醫護或物理治療師指導更有助於減少僵硬和疼痛。4、運動:研究表明,運動比起其他非侵入性措施(如按摩、針灸、瑜伽或放鬆技巧),能夠更好地改善睡眠引起的頸部疼痛。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慢性頸部疼痛患者增加運動量時,有助於改善情緒和睡眠。原文出處:https://edition.cnn.com/2022/12/07/health/neck-pain-sleep-wellness/index.html【延伸閱讀】睡眠對心血管影響大 除了時間還有「這些」要注意!難入睡、太早醒 五種原因造成睡眠障礙,你踩雷了嗎?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
2023-01-02 養生.運動健身
提升心肺功能、舒緩腰痠背痛 5分鐘腹部核心訓練還你好腿力
一波波寒流來襲,讓人冷到肩背緊繃僵硬,若是身體血液循環不佳,更會加重肌肉痠痛症狀。肩頸部位影響自律神經系統,現代人久坐會造成腰痠背痛,冬天適當運動可緩解不適症狀,也能提升免疫力。運動專家葛厚函傳授示範3招腹部核心訓練,藉由四肢軀幹的訓練,提升心肺功能、矯正身體不良姿勢、增加肢體靈活度。● 每天5分鐘練腹部核心,提升肌耐力● 臀腿訓練有助心肺功能、舒緩痠痛● 運用毛巾輔助延展或扭轉,效果加倍鍛鍊核心肌群 一個月就有感葛厚函說,核心肌群是指身體內部的深層肌肉,包含腹部、背部及骨盆附近的肌群,而不是腹肌。鍛鍊腹部核心好處多,可提升基礎代謝率、支撐身體動作避免受傷,最重要是可預防或減緩肌肉流失,增加爬坡、爬樓梯的好腿力。腹部核心訓練重點,在於穩固脊椎、協調全身、增加腰背肌耐力,對於長輩來說,鍛鍊核心肌群有助於逆轉肌少症。葛厚函強調,想要強化核心力量,只要簡單的3組動作循環做,每周至少進行3至5次、每次20至30分鐘,一個月後效果超有感。利用毛巾輔助 注意身體平衡有別於一般的腹部核心訓練,葛厚函利用毛巾輔助伸展、平衡,讓動作確實到位。首先,雙手握住毛巾兩端並拉開做平衡的練習,保持一點張力不要握死,毛巾能優化全身伸展、用力的流程,並提醒將背部打直。從初階的雙手向上,慢慢做單腳平衡、雙腳往側邊延伸,再將重心轉移到身體左右側的手肘與腳尖,讓身體找回柔軟度、平衡感。葛厚函提醒,鍛鍊肌力前先伸展暖身,過程中保持核心用力、配合呼吸節奏提升運動效率。強度及時間可依照個人體能循序漸進,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這套健身組合在家就能輕鬆練習,若有肌肉痠痛或其他健身問題,請事前諮詢醫師或專業教練。毛巾單腳平衡1. 雙手拉住毛巾兩端平舉,右腳腳尖向前點地,雙手慢慢上下移動。2. 穩定平衡感後,可嘗試腳尖稍微離地的動作,進行10秒後,換左腳腳尖向前點地。毛巾抬膝砍樹1.雙手拉住毛巾往斜上方舉,腳往側邊延伸。2.接著開始膝蓋往上抬、雙手往下,在肚臍的位置用毛巾輕觸大腿,毛巾要保持張力,動作看起來像砍樹。3. 左右各做10下,若進行順暢可加快速度。毛巾過頂側捲腹1.雙手拉住毛巾向上舉高,雙腳與兩肩同寬。2.接著雙手往右膝靠近,右膝要向側邊抬高,側腹收縮、手肘保持微彎,雙手往上時吐氣。3.接著換左邊,腳有點像側抬膝向上帶,左右各做8下。元氣網新上線的【元氣動起來】,邀請運動專家葛厚函示範5分鐘全身肌力燃脂操,系列課程可鍛鍊核心、預防肌少症,想知道更多運動資訊,上線登入元氣網就能免費觀看。【元氣動起來】全身肌力燃脂操線上看:https://pse.is/4p3qgk
-
2022-12-3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緊實骨盆底肌改善漏尿!物理治療師教你坐姿和站姿凱格爾運動
打個噴嚏、提個重物尿就漏出來?尿失禁是許多生產過的婦女心中很尷尬的困擾,大多數的醫師都會建議做「凱格爾運動」來改善,最常見的是躺臥抬臀。然而它也有坐姿和站姿的動作,不管居家或辦公都能練習。由「米蔚健康生活全方位」物理治療師林炳騰、林啟平講解示範,要教大家來做坐姿和站姿運動,趕快點開影片來瞧瞧!首先示範的坐姿運動,需要選一把穩固的椅子,然後脊椎挺直坐著,雙腳中間夾一顆球,再將雙腳慢慢往上抬起,配合腹式呼吸維持大概10秒,再放下雙腳休息大約20秒。物理治療師林炳騰強調這個運動的收縮與放鬆都一樣重要!接著是站姿運動,雙手扶住椅背站直,注意從肩膀、髖關節、腳踝要成一直線,配合腹式呼吸啟動核心,先做雙腳踮腳尖動作,抓到平衡感覺後再做左右踮腳尖的動作。「凱格爾運動」又稱骨盆底肌收縮運動,可以改善尿失禁、早洩,還能預防子宮脫垂,不只適用產婦,也適合所有男女老幼來做的一個很好的運動。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預防勝於治療,趕快凱格爾做起來!原始影片米蔚 Life & Health YT米蔚官方網站米蔚FB粉絲專頁延伸閱讀別再輕忽肩頸痠痛、手麻、手肘痛!治療師帶你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電腦盯太久肩頸僵硬?五個椅子伸展動作隨時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30 癌症.其他癌症
蛋蛋的哀傷!睪丸變大但不會痛,要緊嗎?醫教2招自我檢查防睪丸癌
男性蛋蛋變大可別沾沾自喜,若會痛可能為其他疾病,若不會痛很有可能是睪丸癌。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建議,若有發現到睪丸變大,可以自己稍檢查一下,或盡早就醫檢查,以防睪丸癌。睪丸變大、腫脹常見4原因,不痛的小心有可能是睪丸癌! 程威銘醫師首先指出,睪丸變大、腫脹常見不外乎4腫原因,包括因發育不全使腹水降至睪丸,或因淋巴阻塞使血循不佳睪丸出現滲液,使睪丸積水的「陰囊水腫」。腹腔肌肉的孔洞過大,使得腸道掉進至陰囊,使得陰囊腫大的「疝氣」。以及細菌從尿道口、輸精管入侵感染至睪丸,或如結核桿菌等透過血液感染至睪丸的「細菌感染」,這三者皆有可能出現疼痛,而較為棘手、讓人擔心的就是睪丸癌。 睪丸癌常見症狀:腫大、不痛。醫:出現腰痛可能已癌轉移 為什麼會出現睪丸癌?程威銘醫師表示,睪丸癌是較為少見的男性癌症,大多出現在年輕男性身上。從目前醫學研究來看,多與化學接觸、輻射接觸有關,但確切形成原因不明。家族史、基因是否會有相關影響也尚待研究。 睪丸癌的常見症狀:一般而言,睪丸癌大多以無痛的睪丸腫大表現,可能摸到硬塊。不過其發展速度較快,腫脹速度也快,因此若有腫大、且日漸增大傾向,應更加提高警覺,少部分族群可能因過度腫大而壓迫、拉扯出現疼痛。也有一種睪丸癌是因淋巴癌轉移所致,為全身性的疾病,睪丸為其中一處,此類型則多發生在中高年齡層,另會有體重減輕、發燒、疲倦等症狀出現。 睪丸癌若出現轉移:睪丸癌若是到了晚期、出現轉移,因為睪丸的血循會直接回於腎臟,容易轉移到腎臟附近的後腹腔區域的淋巴結,就有可能因為壓迫此處神經、脊椎、大靜脈血管等,出現腰痠、腰痛、下肢水腫等症狀。 睪丸變大但不會痛,要緊嗎?醫教2招自我檢查防睪丸癌! 正因為睪丸癌通常只有腫大症狀出現的關係,程威銘醫師建議,民眾平時洗澡、洗睪丸時就可摸摸自己的睪丸是否有腫大或硬塊。又或是性愛時,另一伴也可觀察。有所疑慮時,男性朋友也可以用驗孕棒測試自己的尿液,若為陽性,有罹患睪丸癌的可能,因為睪丸癌會分泌些蛋白組織,因此有被驗孕棒測試到的機會。 治療睪丸癌要切除睪丸嗎?醫:通常要,但別太擔心 程威銘醫師表示,睪丸癌是較容易發現的癌症,普遍來看治癒率也高,約可達9成,通常進行手術治療後便可痊癒。手術治療視情況可能部分切除,也可能單顆切除,不過因為另一顆還保留著,因此這情況不會使得無法造精。而睪丸和陰莖雖為一體,但互不影響,也不會影響勃起功能。 少一顆睪丸該怎麼辦?不過確實是有可能因為缺少一顆睪丸影響心理,進而出現勃起功能障礙等問題,因此也可和醫師討論放進「義睪」進入陰囊,不會有造精功能,但可改善外觀,避免缺一顆影響心情。剩下的正常、健康的睪丸就得好好保護,若再出問題,便真的可能影響生孕、使得不孕。 可能影響生孕的時候怎麼辦?若是較晚期、出現轉移等需要化療等其他治療,可能影響到另一顆正常睪丸的生殖功能;或是兩顆睪丸都有癌症需同時切除;少部分的族群可能需進行後腹腔淋巴結廓清手術,是有可能影響到交感神經,進而使得能正常勃起卻無法射精。這類情況醫師通常就會建議先進行儲精,以為將來生孕先作準備,其後再進行手術治療。 他睪丸癌不願動手術,腫成像顆排球:程威銘醫師也分享幾個案例。其中一個案例是發現自己睪丸異常前來就診,經檢查發現是睪丸癌,建議手術治療,不過該案例無法跨過心坎,因此沒有治療、後續也再沒消息,但2.3個月後,睪丸腫得像顆小排球一般,已造成生活不便,此時才進行手術治療,所幸後續並無大礙,患者也痊癒。 他愛愛時,女發現有蛋蛋的不對勁:另一案例,是因為和女伴性愛時,因女伴會有較多的前戲,進而發現案例的睪丸和以前所接觸過的不大一樣,因此建議案例檢查,經檢查後發現睪丸癌,因而救了案例和睪丸一命。 日常多多留意蛋蛋的悲傷,發現異常盡早就醫助防癌! 程威銘醫師提醒,睪丸癌雖較不常見,但不代表不會發生,現在睪丸癌治癒率高,男性民眾日常多留意,如有察覺蛋蛋變大別沾沾自喜,盡早檢查,以利還給自己和蛋蛋的健康。 《延伸閱讀》 .男不孕40%有精索靜脈曲張!未必會痛,4徵兆早檢查增懷孕率! .蛋蛋痛、睪丸痛怎麼辦?醫指6可能,久坐也會,4情況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24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痠背痛讓人受不了!主要是因為身體出現這三種問題
「腰痠背痛」幾乎是全民問題,卻經常被忽略,多數人會透過按摩、貼止痛藥來緩解。其實腰痠背痛不完全是腰背肌肉的問題,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平時應該要多加注意。腰背痛大部分是肌肉拉傷,但也有可能是心臟或腎臟問題大部分的腰痠背痛應該統稱為背部疼痛,只是依照部位分出背部與腰部。而大部分腰背痛是因為肌肉拉傷問題,而有部分原因是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或是僵直性脊椎炎,而有極少數的原因是心臟、腎臟問題,癌症或相關感染。如果是肌肉拉傷,可以透過服用止痛藥物、肌肉按摩、物理治療等方式能有效緩解。如果是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或僵直性脊椎炎,就需要更詳細的檢查與治療;但如果是強烈、如刀割的背痛,也會造成胸痛,這時候可能跟主動脈剝離有關,需要儘速就醫治療。如果是單側疼痛,而且圍繞著一點,無法透過姿勢而改善,這有可能是尿路結石,需要就醫進行治療。另外,腎臟感染或相關癌症也會引起腰痛。腰背痠痛要如何預防?因為大部分的腰痠背痛是因為肌肉拉傷引起,所以在預防上,還是以防止肌肉拉傷為主,所以主要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預防。‧運動:定期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low-impact aerobic),像是:走路、騎腳踏車、游泳等,這些都可以維持肌肉強度。‧維持肌肉力量與彈性:定期進行肌肉訓練,鍛鍊背部與腹部肌肉,強化核心肌群可以減少腰痠背痛。‧維持標準體重:過重會讓背部肌肉容易拉傷,所以維持正常體重可以避免相關問題。‧戒菸:吸菸也有可能造成背部疼痛,所以盡量減少吸菸。特別是每天都要吸菸的人,更容易有腰背疼痛問題。‧維持身體正確姿勢:避免讓自己過度彎腰駝背,並且站立的時候,不要把重心放到單腳上。在坐姿上,盡量選擇符合人體工學座椅,不要讓身體過度前傾,也要避免一直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如果可以的話,一段時間之後就要起來活動。‧搬重物時要注意:盡量避免搬舉重物,如果真的需要搬重物時,不要單用背部肌群力量,而是要適度使用腿部力量進行搬運。要如何緩解腰痠背痛?如果真的發生腰痠背痛的情形時,需要觀察一下是否屬於肌肉拉傷,如果不是的話,一定要儘快就醫,如果是肌肉拉傷的話,建議可以採取這些方式緩解。‧服用止痛藥物:如果是肌肉拉傷引起肌肉發炎,可以透過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進行緩解,像是阿司匹靈與其衍伸藥物(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 sodium)等,都可以有效緩解疼痛。‧物理治療:可以透過一些物理治療或是復健方式進行相關治療,也可以詢問物理治療師如何透過伸展,緩解腰、背部疼痛。‧按摩:按摩是常見的緩解方式,但還是要注意避免直接按摩拉傷的部位,以免造成更大問題。‧針灸:針灸或穴位按摩可以緩解腰痠背痛,可選用陽陵泉、足三里、合谷、大腸俞、腎俞進行針灸或按摩。什麼時候需要看醫師?一般來說,如果是輕微的拉傷,可以自行服用止痛藥物或到附近骨科或復健診所進行治療。但是有以下情形,最好可以進行檢查:‧疼痛持續好幾個禮拜,卻沒有緩解的跡象。‧休息也無法改善疼痛狀況。‧疼痛越來越劇烈,甚至擴散到腿部。‧疼痛感覺影響生活狀況。但如果疼痛伴隨以下狀況,請儘快就診:‧發燒。‧體重快速下降。‧雙腿無力、刺痛。‧打噴嚏、咳嗽會更痛。‧晚上睡覺也無法止痛,反而疼痛更加劇烈。‧小便困難,或是排泄出現問題,導致大小便失禁。哪些人是高風險群?腰痠背痛最常發生在久坐、久站的族群,還有一些風險因素,大致如下:‧年齡:超過30歲更容易發生腰痠背痛的情形,可能的原因包括運動量減少,導致肌群無力,也有可能是椎間盤磨損造成的問題。‧職業:久站久坐的工作環境,或是經常需要搬運重物的工作,都有可能造成腰痠背痛。‧體重:體重過重的人,會對關節產生壓迫,讓肌肉更容易拉傷。‧身體健康:核心肌群跟背肌無力的人,沒有足夠力量支撐脊椎,所以比一般人更容易拉傷。因此,久坐、久臥的人更容易發生腰痠背痛等情況。此外,吸菸、酗酒的人也容易腰痠背痛。‧身體結構:脊椎側彎、脊椎壓迫的人都容易發生腰痠背痛的情況。‧罹患疾病:癌症、感染、尿道結石,都有可能引發腰痠背痛。‧身心狀態:憂鬱症、焦慮症患者也很容易引起腰痠背痛。【舒緩運動推薦】影音/肩頸痠痛好緊繃!3招簡易「肩頸肌肉放鬆」,改善痠痛超有感【參考資料】‧英國NHS:Back pain ‧梅約診所:Back pain ‧克里夫藍診所:Lower Back Pain ‧WebMD:Slideshow: A Visual Guide to Low Back Pain ‧元氣網:腰痠背痛怎麼辦? 中醫師:5穴位助舒緩‧元氣網:腰痛時好時壞卻置之不理 醫師:最怕變成慢性下背痛
-
2022-12-24 焦點.科普好健康
壓迫性骨折躺著都痛!靠微創椎體成型術緩解,縮短術後臥床時間
今年70歲的蔡老太太雙手撐腰緩慢走進診間,坐下後表情顯得相當痛苦,全身不斷冒汗。她因為搬重物而不慎跌倒,原以為沒事,沒想到腰部竟開始出現椎心刺骨的巨烈疼痛,不僅無法久坐,更無法躺平睡覺,唯有靜止不動才不會痛,折騰了兩個多月,家人見狀不妙,趕緊帶來醫院做檢查。長者骨頭脆弱 搬重物易傷從X光檢查影像中清晰可見,有骨質疏鬆困擾的蔡老太太,她的腰椎第1、2節出現壓迫性骨折變形,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確定為新發生的壓迫性骨折且沒有神經壓迫後,與病人及家屬討論治療方式,最後決定進行腰椎「微創經皮骨水泥椎體成型術」。術後她的疼痛立即獲得改善,恢復行動自如,能躺、能坐、能睡,並且每半年注射骨鬆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為常見的脊椎退化性疾病,以女性居多,由於停經後的更年時期女性荷爾蒙大量減少,無形中也導致鈣質慢慢流失,且隨著歲月增加,骨頭漸漸變得單薄、脆弱,容易受到外力的傷害,當搬重物、跌倒或其他外力撞擊時,最常見胸椎第12節、腰椎第1節發生壓迫性骨折,造成急性的腰背部疼痛。灌骨水泥治療 減少出血量針對骨鬆造成壓迫性骨折且沒有神經壓迫,可透過「微創經皮骨水泥椎體成型術」治療,可增加脊椎椎體體積及強度,有明顯止痛效果,患者接受治療後疼痛減少,同時解決病人因為年紀太大、骨質疏鬆不適合開刀等問題,尤其可以縮短因為手術所造成的較大傷口、臥床時間,傷口僅0.3至0.5公分,也減少開刀過程中出血量,對骨質疏鬆而導致壓迫性骨折的患者來說,是一種傷害較低的治療方式。不過,如果壓迫性骨折患者有神經壓迫時,則必須採行傳統的開刀、減壓與內固定手術,解決神經壓迫問題,但手術時間長達2個多小時、傷口大(約10多公分)、出血量多、恢復較慢,須穿背架3個月以上,以確保骨頭癒合及達到保護作用。但不論是腰椎微創椎體成型術或是採傳統手術方式,術後平常生活保養必須注意,不可常彎腰或搬重物,避免再次發生壓迫性骨折。中、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或女性停經後導致的骨質疏鬆症,都會使骨質密度降低,若不小心跌倒或搬重物,容易造成脆弱的骨骼受傷,尤其容易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建議年輕時就要開始保骨本,平時多做游泳、健走、慢跑等負荷運動,適度曬太陽、補足維生素D,多攝取高鈣食物如牛奶、小魚乾、芝麻等,延緩骨質流失,才能降低骨折的風險。
-
2022-12-2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強化肌力預防骨鬆!物理治療師教你一條彈力帶練全身
現代人由於生活習慣、久坐不動、年齡增長等等因素,使得身體肌肉能力下降退化、肌肉量慢慢流失,許多毛病也就跟著出現。因此,平時適當的肌力訓練非常重要,除了幫助增肌,還能增進骨骼密度預防骨鬆、延緩老化、促進健康。啾c物理治療師親身示範,教大家在家裡如何利用一條彈力帶來鍛鍊全身肌群。她整理了包含頸椎、肩膀、核心、臀、腿等上下半身總共20個動作訓練,每個動作一天做3組,一組做12下,強度適中,每個動作慢慢做。現在就點開影片跟著一起做吧!啾c物理治療師認為彈力帶是非常方便實用的自我訓練的道具。如上半身的脊椎伸直動作就是個很棒的改善駝背訓練;而有腰痛問題的人很適合多做下半身的鳥狗動作,可以訓練到後側深層核心抗旋轉的力量。啾c物理治療師說明,想要增加肌肉就得讓肌肉超量負荷,利用肌肉超量修復的機制,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強壯的身體。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想要健康就要動起來鍛鍊肌肉! 原始影片啾c物理治療師YT啾c物理治療師FB啾c物理治療師IG延伸閱讀遠離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職能治療師教你四大預防原則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23 焦點.健康知識+
突然腳抽筋怎麼辦?抽筋最常見4種情況,專家教不同舒緩方式
許多人都有腳抽筋的經驗,可能是在運動時、可能是在半夜睡覺時。肌肉抽筋是肌肉不自主收縮而無法放鬆、導致肌肉劇烈疼痛的現象,時間從幾秒鐘至幾分鐘時間不等。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曾受訪分析,抽筋大致可以歸納成兩大因素,包括電解質不平衡,以及血液循環不好。而具體抽筋的原因很多,包括神經肌肉病變,代謝異常﹝如尿毒症,甲狀腺機能低 下等﹞,或是體液的流失﹝如大量流汗、腹瀉、使用利尿劑、洗腎等﹞。較快的舒緩方法可以按摩或是熱敷。很多時候都會發生抽筋,而這些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該如何改善呢?以下整理最多人遇到的抽筋狀況。運動中或後原因:運動前熱身不足、運動太過激烈或沒有適當水分電解質和熱量補充等原因,造成肌肉過度緊繃勞累,因此抽筋。改善:1.運動前先做適度暖身拉筋、運動中適時補給水分電解質、運動後做伸展活動,就能促進肌肉血液循環和避免肌肉脫水、電解質失衡等狀況產生。2.適度飲用運動飲料和攝取牛奶、優格、香蕉、柳橙等食物,皆有助補充電解質,並供應肌肉能量的醣分。睡覺時原因:週邊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疲勞、神經病變、情緒緊張、環境溫度改變未注意保暖或其他生理因素。改善:1.睡前喝點牛奶或水維持電解質平衡;按摩、溫水泡腳、做預防性體操,都可讓體內血液循環較好。2.睡覺時被子不要蓋太重,以免加重腳掌向下的姿勢。3.如果半夜腳抽筋,切記不要硬踢、踩地板或是硬拉抽筋處,可按壓小腿後方的「承山穴」(見右圖),有急性舒緩的功效。維生素D不足原因: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會影響鈣與磷的平衡,間接影響肌肉收縮,因此缺乏維生素D可能引起腳抽筋。改善:每天有充分的日曬,不要過度防曬。飲食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全脂牛奶、魚肝、香菇和黑木耳、各式魚類。孕婦原因:隨著孕期體重逐漸增加,孕婦腿部負擔加重,若走太多路、站得太久,都會令小腿肌肉活動增多,使腿部肌肉處於疲勞狀態,引起腿部痙攣。改善:1.不要過於急促的走動或走太多路。如是站著時發生腳抽筋,先讓腳跟著地將腳掌平貼在地面。2.若是睡覺時發生抽筋,則將腳掌平貼在牆壁上,或將膝蓋打直,將腳尖上翹讓腳板與小腿呈直角,使小腿肌肉伸展,即能有效緩解肌肉痙攣。3.飲食中建議多增加鈣質的攝取。其他因素還有其他許多疾病會造成抽筋,吃藥也可能有抽筋的短暫副作用發生,例如以下這些情況:.糖尿病足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或骨刺壓迫神經損傷.周邊神經病變或脊椎狹窄引起的神經根壓迫.服用利尿劑及降血脂藥物的影響.降膽固醇藥物有時造成肌肉發炎,容易造成肌肉痠痛抽筋。.鈣離子或鎂離子等電解質不平衡.腹水或洗腎導致體液分佈不平衡.靜脈曲張不寧腿症候群≠抽筋同樣是腿部下肢的不適感,有些人會誤把「不寧腿症候群」當作抽筋。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看詳細),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的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如休息或夜間睡眠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等不適感,但症狀會在肢體活動後改善。不過睡覺時抽筋或不寧腿,都容易中斷睡眠,導致睡眠品質低落,影響日間活力和精神狀況。只不過抽筋較多是短暫或短期症狀,如不是長期可忽略。但不寧腿則還是建議就醫改善,不然長期睡眠品質低落,也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風險。【資料來源】.半夜腳抽筋 2招解你的痛.避免運動到一半小腿抽筋 醫師教你事前熱身外的小撇步.半夜容易腳抽筋?醫師建議:被子不要蓋太重.爺奶半夜抽筋 啊!缺維生素D
-
2022-12-22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只是伸展拉筋卻做到掛復健科?五大常見運動隱藏受傷風險!
由於疫情關係,使得許多人不敢上健身房,甚至出門運動的意願也降低很多,改而選擇在家跟著網路健身網紅一起做些居家運動。但你知道自己的身體到底適不適合這些運動呢?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盤點了在生活中容易被忽略掉受傷危險的五大運動,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這五大運動當中包括從小到大很多人肯定都做過的「仰臥起坐」,許多人想練腹肌幾乎馬上想到這個運動,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說明此運動會讓背側脊椎產生比較大的壓力,如果平常就有腰部發炎或椎間盤突出狀況的人,最好改做捲腹,也就是做仰臥半起就好,千萬不要硬做反而誘發腰頸受傷疼痛。另外像「甩手操」也是,這個運動看似動作簡單,有些人會想增加強度將雙手高舉過頭再用力甩下來,甚至左右亂甩,這樣只是讓關節亂甩、肌肉並沒有出到力的動作,很容易導致肩膀拉傷,甚至脊椎受傷。許多動作無法標準時,便會啟動代償,反而搞到全身受傷。因此對運動量少的上班族來說,一定要找到適合身體狀況的運動,才能達到真正健身目的。想了解更多關於身體健康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做對運動比大量運動更重要!原始影片三個字SunGuts YT三個字SunGuts FB三個字SunGuts IG延伸閱讀電腦盯太久肩頸僵硬?五個椅子伸展動作隨時做!扁平足、長短腳加個鞋墊就好?國腳治療師這樣說「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21 醫療.骨科.復健
骨質疏鬆如慢性病 持續治療防骨折
年過八十的莊老太太平時行動遲緩,跌倒的風險高,雖然家人細心照顧,但還是發生好幾次的跌倒,且每次跌倒都伴隨著新的胸椎壓迫性骨折,讓高齡的莊老太太在跌倒骨折後,都需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休養。就醫檢查發現,莊老太太的骨密度數值竟達到-4.1,已經是嚴重的骨質疏鬆,即使長期使用第一線骨鬆用藥,仍不足以預防新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因此,建議患者選擇第二線骨鬆用藥做為治療藥物。經過一年的骨鬆二線用藥治療及一年半的追蹤後,莊老太太沒有再發生新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儘管有發生幾次大力落座於椅子的事件,但在治療期間內,莊老太太不再因新的骨折而有翻身困難或移動不便的狀況。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略分為兩大類,第一線骨鬆藥物為破骨細胞抑制藥物,主要是抑制破骨細胞作用,以減少骨質流失的速度,但對於有極高骨折風險的骨質疏鬆症患者,這類用藥不足以阻止骨質流失,因為此種病人不僅破骨細胞作用旺盛,製造骨質的造骨細胞往往功能低下,因此常需要骨鬆第二線藥物,完善骨質疏鬆照護系統。第二線骨鬆藥物為造骨細胞刺激藥物,也就是增加造骨細胞的功能,藉此保存較多的骨本,以適應老年快速的骨質流失。除了治療骨鬆的第一線與第二線藥物外,鈣片及維他命D的補充對於骨骼健康也是至關重要。建議面對高齡及超高齡的長者,如經篩檢確認有骨鬆風險或已發生骨質疏鬆,切勿輕忽,應及早就醫、接受照護服務及醫院規畫的後續治療與追蹤計畫。家人也可藉由飲食與運動,協助長者改善生活習慣,並確保居家環境動線安全;應遵從醫囑與藥物治療且配合成效追蹤,才能全面降低因骨鬆骨折導致的失能與臥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