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4 失智.大腦健康
搜尋
流汗
共找到
606
筆 文章
-
-
2023-08-06 醫療.皮膚
含酒精、香精易引發過敏 醫建議使用止汗、體香劑最好這樣用
熱、熱、熱,全球夏季溫度屢創新紀錄,台灣也不例外,無論是不是容易流汗的體質,悶熱潮濕都讓人無可避免地汗水直流,身體又濕又黏非常不舒服。氣象專家研究指出,台灣夏季天數已經拉長4至5個月,面對未來漫漫高溫天氣,做好「抗汗」準備是一定要的。容易流汗與體質有關,交感神經易興奮也容易流汗。同樣在攝氏36度的室內坐著不動,有人大汗淋漓連衣服都濕透,彷彿經過劇烈運動,有人卻沒有嚴重出汗的問題。為何出現這樣的差別?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星瑋說,人類是恆溫動物,流汗是調節體溫的機制,若有過度流汗問題,應先排除是否疾病造成,若沒有,除了跟所處環境高溫炎熱有關,也跟個人體質相關,除了來自遺傳,本身汗腺發達、交感神經較易興奮的人,都容易出汗。黃星瑋指出,交感神經系統控制皮膚底下的血管與汗腺,對血管有收縮作用,對汗腺有刺激排汗的功能,某些部位特別容易流汗,代表這個地方的汗腺較多,或受到交感神經較多刺激。中醫分多汗和盜汗,前者陽虛,後者陰虛造成。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德桂說,中醫認為汗是氣血的延伸,體內正常的水分(津液)外流就是汗,流汗是為了排泄體內多餘的水分或產生的熱量,通常沒區分局部跟全身的汗,而是分為多汗和盜汗。白天或晚上都多汗,代表著身體元氣比較虛,本身的陽氣虛造成皮膚無法固守水分氣機的運作;白天不流汗但晚上流汗稱作盜汗,這時的汗冷而無味,稱為陰虛,是新陳代謝跟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彰化縣診所協會前理事長、皮膚科開業醫師陳建宏表示,某些人會有局部多汗的情形,患者求診常見部位分別是手掌、腳底、腋下。手汗症和腳汗症常與家族遺傳有關,手汗症嚴重的病人,夏天手掌汗水滴下,拿筆寫字紙都濕了,更別說跟人握手時的尷尬,因此手汗患者常有社交障礙。腳汗藏在鞋裡不易被發現,但可能潮濕不通風導致細菌孳生,而感染香港腳等皮膚病。腋下因細菌孳生分解汗水產生臭味,夏天多汗,臭味更明顯,萬一腋下的頂漿腺較發達,分泌物被細菌分解後的異味俗稱狐臭,更是令人困擾。陳建宏建議可接受手術改善,或適當使用止汗物品抑制微生物以減少臭味。止汗劑治標不治本,但可適當使用解決生活困擾。市售止汗產品琳瑯滿目,開放架上陳列進口貨、國產品,功能方面有芳香型、涼爽型,分為女性、男性專用,還有液狀、膏狀、粉狀,看得消費者眼花撩亂。黃星瑋說,止汗劑是鋁鹽化合物,可增加汗管滲透性,促使真皮層增加吸收汗液,並阻塞汗腺管的開口,使汗液無從流出,可挑選有品牌的,用在汗多部位一天1至2次。陳建宏表示,體香劑和止汗劑的成分類似,有些體香劑含酒精成分殺菌或含硫酸銨鋁抑制細菌生長。膏狀的止汗劑和體香劑都具有暫時阻塞汗腺作用,防止脂質排出,液狀的止汗劑和體香劑可調節汗腺通道,減少分泌汗水,功能上都是盡量不排汗,以免汗水和微生物作用產生體臭。止汗劑和體香劑的使用量,衛福部彰化醫院皮膚科醫師郭峰昇認為,只要使用後不過敏、沒特殊症狀,可依自己喜好選購使用。陳建宏的看法是止汗劑和體香劑通常含酒精、香精等添加物,經常使用有些人會過敏,不妨不定期更換品牌和配方,降低過敏發生機率。手術非萬能,勤擦汗、多帶衣服更換,盡量處在陰涼處。動輒流汗且容易發出體臭的人,郭峰昇建議使用止汗劑、體香劑之外,最好多帶幾件衣服更換,多帶毛巾擦乾汗水。至於手術治療,陳建宏說,手汗可經由內視鏡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降低出汗量,但身體可能出現代償性出汗的風險,患者通常不願冒險,只有忍耐和保持衛生。黃星瑋表示,也可藉由施打肉毒桿菌素或微波破壞大汗腺的方式改善出汗,但身體排汗量是一定的,降低或阻止某部位出汗量,身體其它部分仍會代償性出汗,也就是增加排汗量,所以到較陰涼處或開冷氣降溫等改變環境的作法,才能有效減少流汗。止汗產品這樣用1. 出汗前先擦,效果比出汗後使用好。2. 膏狀和滾珠式適用於局部小範圍,像頸背、耳後和腋下等部位,建議洗完澡後使用,以降低體表細菌汙染瓶口的機會。3. 噴霧劑型適用於足、背等大面積部位,方便外出攜帶、補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6 醫療.皮膚
為什麼夏季臉部容易一直出油?4招改善出油體質、毛孔粗大
環境溫度一升高,臉上肌膚出油就會變得明顯。油性肌膚的人,甚至覺得簡直油到可以「煎荷包蛋」。夏季為什麼容易出油?大千健康醫療體系康美美容中心組長林怡菁說,皮脂腺是附屬皮膚器官的重要腺體,除了手掌與腳掌,分布在全身,以臉部、頭部、前胸、後背最多,會受到自身體溫及外在環境溫度的影響,而刺激腺體的分泌。臉易出油的人,臉部汗腺通常少,更易油光滿面。皮脂腺隨著外在環境溫度的上升,皮脂分泌量也會增加,夏季容易流汗,皮脂腺分泌隨著汗水排出,但臉部不容易流汗的人,反而只出油,常常會有油光滿面的困擾。「臉部容易出油與體質有絕對的關係。」林怡菁指出,因為皮脂腺分泌受到雄性荷爾蒙影響,一般男性出油量多於女性,而青春期階段是雄性素分泌最旺盛的階段,所以也是一生中皮脂腺分泌量最大的階段,通常臉部容易出油的人,臉部汗腺分泌反而少,所以會看起來油光滿面。體質影響最大,環境濕熱、保養品太滋潤也是幫凶。至於出油原因可以分成兩種,第一是內部體質,因受到基因遺傳及荷爾蒙分泌的影響,膚質分油性、中、乾性、混合性肌膚四種,其中油性肌膚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全臉出油;混和性肌膚則是T字部位出油,臉頰乾燥。出油也與外部環境因素有關,所處的環境溫度、濕度,及保養品使用,也會影響皮膚出油量。例如長期在高溫環境工作,廚房或室外悶熱環境,會讓皮脂腺分泌較旺盛。而使用過於滋養的保養品或化妝品,也會讓皮膚處於油膩不透氣的狀態,更容易阻塞毛孔。林怡菁建議,如果是油性肌膚的體質,應避免使用過於滋潤的保養品,不要過度化妝,並且盡量讓自己在涼爽的環境,避免高溫環境下引起的皮膚出油。過度去角質、洗臉工具狂刷臉,會造成角質層受損。有些人的觀念認為,出油嚴重會讓毛細孔變大,林怡菁表示,臉部出油時,在視覺上毛孔確實看起來較大,事實上等到出油量降低後,毛孔看起來就會變小。另外,老化的肌膚毛孔看起來也會比較大,這和出油量無關,主要是和皮膚的鬆緊度有關。林怡菁常遇到民眾諮詢,要怎麼洗臉才不會洗過頭、傷害角質。她指出,選溫和不刺激的產品,洗完臉部無緊繃感即可,不要為了想要洗得很乾淨,而過度使用各種洗臉工具來刷洗臉部,過度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角質層受損,而不當的使用去角質產品,可能造成皮膚敏感刺激。此外,使用與皮膚差不多溫度的水溫洗臉,不要過熱或過冷,避免溫差對皮膚的刺激。有些民眾會認為用冰冷的水洗臉可以收縮毛孔,其實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會因為溫差過大,讓敏感肌更加敏感。夏天4招調理油性肌適量使用控油產品林怡菁說,臉部控油產品的原理分兩種,第一種是控制表面的油,添加粉類的收斂化妝水或蜜粉,如氧化鋅、二氧化鈦、滑石粉;第二種抑制皮脂腺分泌,含果酸類的產品,可以讓角質代謝遞解速度正常,而角質更新正常,毛孔比較不會有阻塞的痤瘡產生。油性肌也要防曬夏天因為出油量大,民眾常常會因為擔心皮膚油膩,而不使用防曬霜,她提醒夏季保養肌膚,防曬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選用清爽型防曬,購買時先試擦。正確用吸油面紙吸油面紙適合有上妝、不想破壞底妝時使用,用法是單面按壓,壓過後不重複使用;若無上妝時不需特別使用吸油面紙,用一般面紙來按壓臉部出油部位,也有清除皮膚表面多餘油脂的效果。林怡菁提醒,吸油面紙只是外出時方便使用,夏季出油量大,還是要確實清洗臉部,才能使皮膚清爽舒適,不長痘痘粉刺。害你油光滿面的食物夏天應避免攝取太多的高油脂食物,促成皮脂分泌旺盛:●洋芋片●漢堡薯條●冰淇淋●花生堅果●各種炸物●滷肉飯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6 醫療.皮膚
防曬乳標示SPF防曬傷、PA延緩曬黑時間 撐傘防曬注意一事才有效
今年五月台灣就突破新高溫紀錄,夏天越來越難熬。置身有如烤爐的環境,過量紫外線是最直接的傷害,對皮膚、眼睛而言,都是加速老化的殺手。一出門就汗流浹背,油光滿面,更是讓人尷尬不已。今天元氣周報教你如何在爆熱夏季做好防曬金鐘罩。台灣夏天陽光強烈,曝曬在陽光下,就有被曬黑、曬傷的機會,民眾最常使用的防曬方法,包括擦防曬乳、撐陽傘、穿抗UV衣物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說,民眾選購防曬乳,看懂英文標示十分重要,但須先了解何謂UVA、UVB。紫外線UVA讓人變黑變老,UVB導致曬紅、曬傷。潘企岳指出,紫外線Ultraviolet縮寫為UV,共分成UVA、UVB、UVC,分別代表不同波段長度的紫外線,波長從長到短分別為UVA、UVB、UVC,波長愈長,穿透力愈強。●UVA波長介於320至400奈米,可穿透雲層、玻璃進入室內或車內,並能穿透至皮膚真皮層,使皮膚曬黑和老化。●UVB波長介於280至320奈米,約九成會被臭氧層或雲層吸收,UVB會抵達皮膚表皮層,是導致曬紅、曬傷的主因。●UVC波長最短,穿透力較差,幾乎全部被大氣層阻擋。擦防曬看標示,SPF預防曬傷,PA延緩曬黑時間。了解紫外線特性之後,就能進一步看懂防曬標示。潘企岳說,台灣常見的SPF、PA分別指的是能延長被曬傷及曬黑的時間。其中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屬於國際公認標準,指的是能阻隔UVB的時間,延緩皮膚曬傷、曬紅,通常以SPF加「數值」標示,當數值愈高,表示在太陽下越久才會被曬傷。舉例,SPF10代表該產品可以將皮膚曬紅曬傷的時間延長10倍,SPF50的產品則可以延長50倍。至於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是日本化妝品工業聯合會於1996年提出的防曬標示法,以+號表示,+號是計算阻隔UVA,延緩肌膚被曬黑、老化的時間,+號愈多,代表愈能延緩被曬黑的時間。如PA+延緩曬黑時間達2到4倍、PA++為4到8倍、PA+++為8至16倍、PA++++達16倍以上。以「指尖單位」計算份量,曝曬前20-30分鐘擦最好。「防曬乳正確使用方式也十分重要,塗抹時一定要均勻,不足或過多都不恰當。」潘企岳說,用量可參考一般藥膏使用量標準的FTU估算方式。一個FTU(fingertip unit 指尖單位),也就是一個指節的體積,通常是以有指甲的指節作為估算,約0.5克劑量可塗抹成人一隻手掌、手背及手指面積。潘企岳說,以此方式估算,一隻手臂從手腕到肩膀約需使用1.75克防曬乳,約3.5個指節的體積;而一隻腿則為從腳趾到腹股溝位置,約需使用4.5克防曬乳。若要戲水應選擇防水功能防曬乳。潘企岳表示,防曬乳正確使用時間,為接觸陽光前20至30分鐘,均勻塗抹在皮膚上,經由皮膚角質層吸收後,可以在角質層分布得較為平均,防曬效果更好,並建議每隔兩個小時補擦一次,但最好的做法是,只要流汗後就應補擦。搭配物理防曬,陽傘選深色,外套選織法密者。除防曬乳之外,民眾也常使用陽傘、抗UV外套防曬,但這類物件的功效、顏色、材質如何挑選,才能達到最大效果?潘企岳說,選用陽傘、抗UV外套防曬,顏色最好選用黑色,據相關研究指出,黑色最能防曬、抗紫外線。陽傘傘面可以為淺色,但傘面內層的顏色應該為黑色,以防紫外線穿過傘面,照射到皮膚,增加曬黑的機會。至於防曬外套材質怎麼選?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最好選擇織法較密材質的衣物,如丹寧布等,好處是可以遮蔽陽光,達到防曬的效果,缺點是此類衣物較不透氣、通風,建議有需要防曬再使用即可。或是直接購買具有防曬功能材質的衣服,顏色還是以深色為主。黑色素細胞多膚色偏黑者曬黑 不易白回來有些人天生不容易曬黑,或即使曬黑很快就白回來;有些人認真防曬,卻很容易變黑,是什麼原因?潘企岳說,皮膚照射到陽光後,黑色素細胞會立即反應出現黑色素增生的情形,而黑色素顆粒經氧化後,還會聚集起來形成較大顆粒,膚色就會變得更深,這是一種皮膚保護機制,避免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因此,本身膚色較黑的人,黑色素細胞經陽光刺激後,容易持續製造黑色素,此時就會變得更黑,要恢復變白的時間就會比較久。但膚色相對比較白的人,因為體內黑色素少,又對陽光反應不佳,黑色素製造也不多,不容易聚集,即使曬黑後也很快白回來,這與個人體質有關。至於皮膚曬黑為何還會白回來?潘企岳說,皮膚黑色素多分布在表皮細胞,隨著表皮細胞代謝,黑色素也會一起代謝,並隨皮膚一起剝落,新皮膚如果沒有接受太多的陽光照射,黑色素不再製造,膚色就會顯得比較白。常見防曬迷思一次看Q:防曬乳擦得愈厚,效果愈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說,民眾常有一個迷思,就是防曬乳擦得愈厚,防曬效果愈好,其實擦得愈厚,防曬效果不一定更好,且擦了過多的防曬乳,也只是浪費,甚至可能造成皮膚負擔。潘企岳說,擦防曬乳,只需要擦薄薄的一層,以皮膚不感覺厚重為主,重要的是一定要均勻塗抹,避免有些地方沒塗到,或是塗得太薄的地方,容易曬傷。但若是使用SPF小於50的產品,建議可以多塗一點,或塗抹兩次。Q:車窗有抗UV玻璃、貼隔熱紙就不會曬黑?「車窗有抗UV玻璃、貼隔熱紙就不會曬黑,這是肯定的。」潘企岳說,汽車常用的抗UV玻璃、貼隔熱紙,具有隔絕紫外線的功能,因此建議車主應使用,避免在車內曬傷。況且陽光紫外線容易傷害汽車內部的塑膠、皮椅等,一旦貼上後,也可以避免汽車內裝老化,同時達到防曬的效果。 Q:愛吃九層塔、芹菜等高感光食物的人,更容易曬黑?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目前針對愛吃九層塔、芹菜等高感光食物的人,是否更容易曬黑的臨床研究很少,但仍建議愛吃感光食物的人,需多注意做好防曬,以免容易色素沉澱。黃毓惠說,所幸九層塔、芹菜等高感光食物,通常不會一次攝取很大量,民眾不須過度擔心。但要提醒的是,檸檬、柚子、柑橘類等水果,也富含感光物質,如擠完檸檬後沒有洗手,又曬到陽光,手指常有曬黑的情形。有些女性會用檸檬敷臉美白,如果敷完後沒有把臉洗乾淨,也會增加曬黑的機會。Q:待在室內只要離窗邊遠一點,就不會有紫外線曬黑的問題?黃毓惠說,陽光紫外線UVA的波長較長,穿透力強,可以透過玻璃曬進室內,這時民眾如果坐在窗邊,皮膚就容易曬黑。因此,即便戶外是大太陽,人待在室內,最好還是選擇遠離窗邊的座位,避免照到陽光,不要以為在室內就沒事。如果僅剩窗邊座位,最好把窗簾拉起來,或塗抹防曬乳防曬。Q:出門前半小時提早擦防曬乳,才能達到防曬效果?潘企岳表示,塗抹防曬乳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塗抹均勻,因此,建議出門前,也就是曬太陽前20至30分鐘,這時時間較為寬裕,可以慢慢的把防曬乳平均塗抹到臉部、頸部、手、手臂、雙腿等處,塗抹後經20、30分鐘,防曬乳可以深入皮膚角質層,並於角質層分布得較為平均,外出後的防曬效果更好。「外出後再塗抹防曬乳,不是不行,但一方面可能時間倉促,塗抹得不夠均勻,且防曬乳可能尚未進入角質層,就被汗水沖走,防曬效果大打折扣。」潘企岳建議,出門前先行塗抹曬乳,還是最好的選擇。Q:太陽眼鏡顏色越愈深,防曬效果愈好?太陽眼鏡有無防曬功能與顏色深淺沒有絕對關係,黃毓惠說,必須檢視太陽眼鏡有無抗紫外線的功效,如果沒有抗紫外線的功能,顏色再深對於防曬可說是沒有效果。因此,買太陽眼鏡前應找可信賴的品牌商家、多詢問店員,選購可以抗紫外線的產品。Q:戴口罩也可以防曬?最好挑深色口罩?潘企岳說,深色的口罩相較於淺色口罩,能隔絕較多的紫外線。但臨床發現,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天氣炎熱或口罩太小,部分患者戴口罩時沒有完全服貼臉部,包括臉頰靠近鬢角、耳朵的地方,或是眼睛下方的顴骨等處,甚至是額頭等沒有口罩的地方,如果沒有防曬,都會曬黑,一張臉出現兩種不同的膚色,甚至是眼睛下方顴骨等處,恐出現肝斑、黑斑。潘企岳說,建議民眾戴口罩時可以照著鏡子,了解哪些部位是沒有口罩遮蔽的地方,就要加以防曬,不要以為戴了口罩,臉部防曬就萬無一失。當然,全臉塗抹防曬乳仍是較好的選擇。口罩太小等因素,部分患者戴口罩時無法完全服貼臉部,包括臉頰靠近鬢角、耳朵的地方,或是眼睛下方的顴骨等處,甚至是額頭等沒有口罩的地方,如果沒有防曬,都會曬黑,一張臉出現兩種不同的膚色,甚至是眼睛下方顴骨等處,恐出現肝斑、黑斑。潘企岳說,建議民眾戴口罩時可以照著鏡子,了解哪些部位是沒有口罩遮蔽的地方,就要加以防曬,不要以為戴了口罩,臉部防曬就萬無一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1 醫療.骨科.復健
為什麼會小腿抽筋?可以吃什麼?一次搞懂5種小腿抽筋警訊,12招緩解及預防
許多人都有過小腿抽筋的經驗。據統計,臺灣50歲以上的長者,有一半以上都曾發生過小腿抽筋。很多人可能都有過小腿抽筋的經驗,尤其在半夜睡覺突然間感覺小腿肌肉緊縮、痙攣且疼痛,雖然抽筋只持續幾分鐘但是抽筋過後的肌肉不適和觸痛感,可能持續數小時甚至影響睡眠。但你知道嗎?小腿抽筋可能是疾病引起的,究竟小腿抽筋代表著什麼身體警訊?小腿抽筋可以看哪一科?小腿抽筋如何緩解及預防?本篇一次搞懂。小腿抽筋8種常見原因小腿抽筋是什麼原因?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嚴可瀚醫師和吳彬源醫師指出,腿部抽筋是指小腿運動神經單位過度活動,而造成肌肉能量(ATP)消耗,使細胞累積過多鈣離子,導致肌肉無法放鬆而不自主收縮且疼痛,較常發生在小腿後側最外層的腓腸肌以及小腿後側第二層的比目魚肌。據統計,台灣50歲以上的民眾,超過一半的人曾有夜間小腿抽筋的經驗,且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可能與服用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的藥物有關。此外,女性發生小腿抽筋的機率為男性的1.5倍,約有五成以上的孕婦在懷孕後期三個月,都曾經發生過小腿抽筋。嚴可瀚醫師和吳彬源醫師表示,小腿抽筋常見原因有以下8種:1.夜間性循常性抽筋為最常發生的抽筋種類,目前確切機轉仍不明。一般認為睡覺時,因小腿長時間放在床上,造成足部不對等地持續做屈曲動作,引起疼痛性抽筋。2.姿勢不正確或腿部肌肉的結構問題,例如:久坐時腿姿不當或扁平足等。3.身體代謝性問題,包括體液流失、電解質不平衡。如:過度流汗,但未適當補充水份和鹽份、利尿劑使用不當、洗腎時過度脫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4.腿部肌肉運動量過大或用力過度,造成腿部肌肉過度疲勞。由於夜間休息時,肌肉沒有放鬆完全,加上乳酸等代謝產物沒有及時排除,也可能引起小腿抽筋。5.血液循環不良。如:環境溫度偏低,使血管收縮,影響血流循環而導致抽筋。6.藥物引起。如:鈣離子阻斷劑和Beta 乙型致效劑等藥物。7.下運動神經元疾病,例如:周邊神經損傷、神經根壓迫、巴金森氏症、恢復期小兒麻痺症等疾病。8.低血鈣、低血鉀、低血鎂,呼吸鹼中毒等造成肌肉強直,經常伴隨感覺異常,且好發於臉部、足部與腕部。運動後,造成腿部肌肉過度疲勞加上乳酸堆積,若沒有適當放鬆緊繃的肌肉,可能引起小腿抽筋。小腿抽筋警訊可能與5種疾病有關根據2017年美國哈佛醫學院、亞利桑那大學共同研究指出,發現夜間腿抽筋與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關節炎、呼吸系統問題有高度相關,且抽筋次數越多,得到這5種疾病的機率就越高,若一個月夜間腿抽筋次數超過3次以上就要提高警覺。1.心臟病等相關疾病:當心臟的冠狀動脈出現剝離、堵塞,有可能造成下肢的動脈栓塞。高血壓、靜脈曲張、水腫、心臟衰竭和心絞痛都有可能造成下肢頻繁抽筋。2.糖尿病:由於高血糖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導致神經不正常放電、收縮,繼而引起小腿抽筋疼痛。服藥控制後,若藥物用量不當,也可能產生低血糖,造成因缺乏營養而產生的肌肉收縮。3.憂鬱症半夜腿抽筋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對於憂鬱疾病患者,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憂鬱症也可能因自律神經失調,使腿更容易抽筋。4.關節炎由於發生抽筋時,腳會往上縮,可能造成腳踝和膝蓋等關節磨損;然而,關節損壞也可能傷及神經,引起抽筋和疼痛。5.呼吸系統問題研究中也提到,頻繁抽筋的人可能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題。由於呼吸中止,身體的自然反應以抽蓄來打斷睡眠。小腿抽筋緩解6方法小腿抽筋緩解方式依成因而有所不同,一般常見的小腿抽筋可用以下6種方法舒緩:1.電解質不平衡:可經由飲食補充足夠水分及礦物質,讓體內電解質恢復平衡。2.肌肉使用過度:做靜態伸展拉筋運動舒緩頻繁使用的肌肉,多休息或以按摩、熱敷放鬆肌肉。3.血液循環不良:睡前以溫熱水泡腳、小腿按摩,睡覺注意足部保暖。4.藥物影響:使用藥物而導致抽筋,可與醫師討論來調整藥物。5.穴道按壓:發生抽筋時,可按壓位於小腿後側正中、用力伸直小腿或上提足跟時呈現人字紋處的「承山」穴位。6.自律神經失調:若是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小腿抽筋,日本醫師筒井重行建議可做「嘴巴開合操」來改善。預防小腿抽筋6方法想要預防小腿抽筋,則可採用以下6種方式:1.被子不要蓋太重,以免加重腳掌向下的姿勢。2.喜歡趴睡者,建議將腳伸出床墊外,或用墊子、枕頭放在腳底位置,使腳揚向腳背方向。3.睡前預防性的體操:面向牆壁距離約一米,腳不離地且身體貼向牆壁, 維持十秒鐘,回復站立的姿勢,休息五秒鐘後,再重覆上述動作數次。4.使用藥物:經醫師診斷評估開立,使用肌肉鬆弛劑、quinidine sulfate等。5.穴道按壓:按壓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的「陽陵泉」,為筋會穴,主治筋病。6.熱敷泡腳:熱敷經常抽筋部位,或以約40度溫熱水泡腳。溫熱水泡腳有助於血液循環,可降低半夜抽筋機率,也能幫助睡眠。晚上睡前以溫熱水泡腳有助於血液循環,可降低半夜抽筋機率,也能幫助睡眠。小腿抽筋看哪一科若經上述方式緩解及預防,還是沒有改善小腿抽筋情況,可至家醫科或神經科就醫,找出病因。若為疾病引起的小腿抽筋,應盡速治療。小腿抽筋吃什麼預防或改善小腿抽筋,主要還是依成因而用不同方式處理。若是缺鈣、缺鎂、缺鉀或缺鈉而引起抽筋,可透過日常飲食來補充。.鈣:黑芝麻、小魚乾、乳酪、髮菜、杏仁果、紫菜、黑豆、牡蠣、牛奶、地瓜葉、海帶等。.鉀:雞肉、豬肉、牛奶、空心菜、菠菜、莧菜、木瓜、香瓜、芭樂等。.鎂:腰果、南瓜籽、黑豆、黑巧克力、鯖魚、菠菜、豆腐、糙米、酪梨、香蕉等。 缺鈉情況常見於運動員,因大量運動後造成體液流失,若只補充水分會稀釋體內的鈉含量,造成低血鈉。可適量補充運動飲料或電解質補充液。參考資料Nocturnal leg cramps: 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s with demographics, sleep disturbance symptoms, medical conditions,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淺談腿部抽筋時常半夜腳抽筋,小心背後大問題晚上腿抽筋延伸閱讀:.不只運動員會斷腳筋!醫:尤其運動時易抽筋的人.避免運動到一半小腿抽筋 醫師教你事前熱身外的小撇步.腳抽筋是在長高?其實身體5反應才是真正主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1 焦點.用藥停看聽
服用降血壓藥增中暑風險 專家曝4類藥物恐影響排汗和散熱功能
今年夏天特別炎熱,最近中暑案例頻傳,部分案例和用藥有關。醫師和藥師均提醒,民眾若有在服用抑制汗腺分泌藥物、促進身體產熱藥物、三環抗憂鬱藥、降血壓藥物時,身體恐加速水分流失,中暑風險大增,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外出務必做好防曬。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黃世勳指出,服用三高相關慢性病藥物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尤其降血壓藥中會用到β-blocker(乙型阻斷劑),主要是心血管用藥,會讓心跳變慢、血流變慢、心血管擴張,但由於表皮血管不會因此擴張,產生散熱不易,一旦熱氣蓄積在體內太多,就會導致中暑。黃世勳說,三環抗憂鬱藥、抗組織胺等藥物,則會產生「抗膽鹼作用」,抑制腺體分泌、減少流汗,影響散熱;而血管收縮劑,會讓血管收縮不會壓迫到神經,可治療頭痛症狀,但同時也讓表皮的血管收縮,不利於人體散熱。利尿劑、甲狀腺補充劑也會導致中暑風險增加。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黃儀絜說,利尿劑會增加體內水分排出速度,熱天會導致脫水風險增加;甲狀腺補充劑則會刺激新陳代謝,增加身體熱能產生,都可能會導致中暑狀況發生。民眾若有在使用這些藥品時,應盡量避免外出曬太陽。常見增加中暑風險藥物1.影響排汗藥物:如感冒抑制流鼻水鼻塞藥物、腸胃炎抑制腸胃蠕動藥物,某些精神病藥物等。2.促進身體產熱藥物:如安非他命、搖頭丸、某些治療過動藥物,含麻黃素的減肥藥、甲狀腺補充劑等。3.增加缺水風險藥物:如利尿劑、緩瀉劑及治療憂鬱症的鋰鹽,含咖啡因的能量飲、咖啡、茶等4.降血壓藥物:可能減少心輸出量,減低皮膚血液循環,影響汗腺排汗速率。夏日使用中藥材也要特別注意,黃世勳提醒,溫熱性中藥材應避開服用,像常見的補藥人參、何首烏等,會促進血液循環產生高熱,因此服用藥膳時應注意;三伏貼中會使用白芥子,會讓局部血管擴張,可能引起充血、灼痛等類發炎情況,飲食、進補調養上都要特別斟酌。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曾接獲兩起中暑病例,一位中年人烈日下騎車昏倒被送至急診室,肛溫40.5度,詢問病史後,發現病人前一晚吸食安非他命,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及新陳代謝增加產熱,因在烈日下劇烈運動,所以導致中暑。另一位長者服用降血壓藥、憂鬱症藥物及甲狀腺補充劑患者,房間未開冷氣,日前昏倒在浴室而被送醫急診,肛溫42.7度,根據病史診斷為中暑,血液檢驗顯示有橫紋肌溶解及瀰散性血管內凝血。家屬發現長者住院前三天,就出現食欲不振、精神差、反應變慢,病人本人覺得整天都不想動,站著兩腿發軟,整天只想躺著,住院當天早上,家屬即發現病人昏倒在浴室叫不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8 養生.聰明飲食
男子睡前吃完綠豆湯隔天竟中風?醫曝關鍵病因,這類人少吃
中國大陸1名40多歲男子喝下冰鎮綠豆湯後,嚴重腹瀉,隔天醒來竟走路不穩、講話口齒不清、左側手腳偏癱,緊急送醫,確診為腦中風。消息傳開後,不少網友推論冰涼綠豆湯讓血管收縮,提高腦中風機率,對此,中醫師表示,綠豆、椰子水、白木耳等食物質地偏涼,只要適量食用,可達到夏日養生效果。睡前吃完綠豆湯隔天竟中風? 醫師揭其真正病因《新浪網》等陸媒報導,該名40多歲銷售業務員,日前結束一整天拜訪行程,晚上返家時,大汗淋漓,為了消暑解渴,從冰箱拿出早上煮好的冰鎮綠豆湯,冰涼可口,不料吃完沒多久,頻跑廁所,持續腹瀉。該男子工作一整天,加上腹瀉嚴重,身體虛弱,洗好澡後,上床睡覺,不料隔天起床後,左側手腳僵硬、走路不穩、講話口齒不清,被家人送往醫院急診,確診為「腦梗死」(腦梗塞,俗稱中風),所幸及時送醫,仍有機會溶解血栓。當地會診醫師指出,飲用綠豆湯,不可能引發腦中風,真正致病原因為該男子數10年菸齡,且有高血壓病史,加上大量流汗、腹瀉,導致身體缺水,喝完綠豆湯,清涼消暑,睡覺時,冷氣太強,以致血管收縮,內外夾擊,才會造成腦中風,所幸腦組織並未完全壞死,治療後逐漸好轉。夏天吃冰品消暑要適量! 醫師提醒這類人少吃為妙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前晚喝了綠豆湯,隔天醒來腦中風,只能說巧合,2者並無因果關係。從中醫學理來看,夏日消暑也是1種養生,如同秋冬溫補一樣,因此,中醫不會嚴禁冰品、冷飲。陳潮宗指出,夏天高溫,透過冰品消暑解熱,但須適量適時,例如早上起床不宜飲用冰飲,應以溫水為主。飲用冷飲時,不可一下喝太多,以免刺激腸胃,造成交感神經失調。許多人喝了冰水或吃冰,就開始頭痛,原因就在於交感神經失調,引發劇烈頭痛、肩膀僵硬。陳潮宗表示,腸胃不好、容易腹瀉的人也應該少碰冰品。如有過敏體質,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病史,也應節制食用冰品,以免誘發呼吸道過敏症狀。延伸閱讀:.夏天喝綠豆湯解暑清熱 消暑效果到底是「紅湯」還「綠湯」好?.解渴、減脂、護肝喝綠豆湯 專家告訴你綠豆神奇5功效.綠豆不僅清熱解毒,竟還有這二大好處!專家教搭配這些吃更好★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7 養生.聰明飲食
喝冷泡茶消暑,多「一步驟」兒茶素更多!營養師建議這種茶最能減脂
近年「冷泡茶」成為炎夏最夯的健康茶飲。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夏天最適合喝冷泡茶,既消暑又養生!喝自製的冷泡茶不僅簡單、省錢,又能保留更多的兒茶素、茶多酚等抗氧化成分,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具降血脂、降血壓、減肥等功效。什麼是冷泡茶?冷泡茶與常見的熱茶差異在哪?冷泡茶,顧名思義就是將茶葉放入冷水中浸泡後飲用的茶飲,泡茶動作相當簡單,而且用茶葉泡茶很省錢。劉怡里指出,所有茶葉都含有兒茶素、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但究竟該喝熱茶或冷泡茶較有益健康?其實各有其優缺點。冷泡茶適合夏天、運動飲用 不同冷泡茶製作方式營養價值有差劉怡里建議,製作冷泡茶最好是先沖泡熱茶,待放涼後,再放入冰箱冷藏一晚,即製成冷泡茶,如此可以保留較多的兒茶素和茶多酚等抗氧化成分,咖啡因含量也較低,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如果直接冷泡,將茶葉放入冷水中浸泡再冷藏的冷泡茶,因為沒有經過加熱過程,兒茶素釋出會比較少一點,茶多酚則較多。以營養素來看,劉怡里說,不論紅茶、綠茶或烏龍茶,因茶葉中的兒茶素、茶多酚成分多,喝冷泡茶或熱茶,都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具降血脂、降壞膽固醇、降血壓、降血糖、減重等功能。若對咖啡因敏感的人,建議喝咖啡因較低的泡茶,但要提神醒腦的話,則要喝咖啡因含量較多的熱茶。冷泡茶在夏天的妙用有哪些?冷泡茶每日攝取量是多少?茶葉的保健功能主要來自兒茶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力,劉怡里指出,其中以未發酵綠茶的兒茶素含量最多,有助於減脂、體脂控制,因此減重期間若出現停滯時可以多喝綠茶。在酷熱的夏天,若是在健身房或戶外跑步運動時,會大量流汗,劉怡里認為,此時可以喝沒熱量的冷泡茶,在運動中或運動結束後補充,能夠幫助脂肪代謝快一點,就不要再喝含糖飲料了。茶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少,以咖啡因含量估算,劉怡里說,一般人每天喝美式黑咖啡不超過2至3杯(一杯240㏄),茶就不要喝超過6杯,才可以控制咖啡因攝取在300毫克以下。飲用冷泡茶的限制有哪些?只喝茶不補水仍有結石風險!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空腹喝茶,劉怡里指出,尤其綠茶是未發酵茶,單寧酸釋出比較高,會破壞胃黏膜,讓胃更不舒服,空腹時可喝發酵的紅茶或半發酵的烏龍茶。若是正在胃痛、有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的人,此時更不適合喝茶。她特別提醒,缺鐵性貧血的人,飯後不可馬上喝茶,主因是茶中的單寧酸會阻礙食物中鐵的吸收,建議飯後一至二小時再喝茶。草酸鈣結石的患者,則不可把冷泡茶當水喝,因為茶葉的草酸含量高,喝冷泡茶過量,可能造成草酸鈣結石的風險;腎臟病人有時會限水,包括茶水也要限制,因此不建議喝濃茶。一天該如何喝冷泡茶?劉怡里建議,三分之一來自冷泡茶、三分之一來自於白開水,三分之一來自於湯湯水水(即喝湯、食材的水),例如一天應喝水2400㏄,就分別攝取800㏄。但千萬別將冷泡茶當水喝,而忘記喝水,如此容易產生結石。■3步驟簡單冷泡茶沖泡法步驟1: 以600㏄寶特瓶先注入常溫水。步驟2: 再將6至8公克的茶葉放進濾茶包後,直接放入保特瓶內,再拴緊蓋子。步驟3: 放置在室溫下4小時左右,就能讓茶葉釋放出足夠的營養成分。或是將其放進冰箱冷藏約8小時即告完成。(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6 醫療.腦部.神經
男中暑後大腦受損竟失智!專家:中暑可預防,5件事必知
中暑未及時處置送醫,容易造成腦損傷,恐引發失智症。一名50多歲鑽地工人,上午9點多開始在烈日下工作,約10點多時,他突然停止工作,走路遙晃,騎上機車,才騎幾公尺後跌到昏迷,立即送醫急救。男子到院後嚴重昏迷、體溫高達43.8°C已是中暑。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說,經搶救後約16小時清醒,但男子認知功能明顯退步、反應變慢,神經內科持續追蹤,3年後確診失智症。中暑程度愈嚴重、送醫時間過長 可能使腦部嚴重受損朱柏齡表示,此名病人中暑後,沒有立即通知救護車,也沒有移到陰涼處休息,而是放在無遮蓋的小發財車上,但貨車底板已在太陽下曬了數小時,把人放上去就像鐵板燒,到院時嚴重昏迷,昏迷指數3分(昏迷指數滿分15分、最低3分),且身體軀幹及四肢和貨車底板接觸部分,出現三度燒燙傷,約占體表面積21%,燙傷傷口可說是鮮血淋漓、皮膚起滿水泡,「景象十分恐怖」。朱柏齡指出,病人中暑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當天降溫後,於16小時後清醒,次日拔管,轉至整形外科處理燙傷傷口,經過多次皮膚移植後,於一個半月後出院。男子清醒後,認知功能明顯退步,問病人今年是幾年,病人回答民國79年,會客時家屬也感覺病人反應變慢,半年後在門診接受認知功能測試,結果為22分(滿分為30分,小於24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病人持續在神經內科門診追蹤,於三年後診斷為失智症。疾病百科/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智能障礙病症,初期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特別是記不住日常、最近且立即的事物,其他像是語言、算術、空間感、時間概念、抽象思考、社交能力、判斷力等也會出現障礙,產生異常行為,過去熟悉的工作無法勝任,嚴重影響日常起居,伴隨這些行為的心態很可能變得疑心病重、被害妄想、憂鬱、焦慮、容易與他人起衝突。》看完整疾病百科朱柏齡說,中暑程度愈是嚴重、送醫時間過長,以及病人救治後距離清醒的時間愈長,均可能使腦部受到嚴重損傷,如該名病人送醫時,經測量肛溫高達43.8°C,中暑十分嚴重,並由小發財車送醫,時間約20至30分鐘,未由救護車送醫,而加重中暑病情,病人到院後的體溫,比當時昏倒時還要高朱柏齡表示,最後病人救治至清醒之間長達16小時,又血管內皮細胞受到熱傷害,引起瀰漫性血管內皮出血,研判是小的血栓阻塞腦部微血管,最後導致罹患失智症。另臨床上也曾收治一名男子,中暑後傷及小腦,造成走路不穩,且寫字像是小朋友寫的字十分歪扭。中暑可預防!避6個可能危險因子「中暑是完全可預防的疾病。」朱柏齡提醒,夏天戶外工作者中暑的可能危險因子包括喝水不足,或飲用高糖分或含咖啡因飲料,飲酒;體能差,工作超過體能負荷;穿著厚重不透氣衣物;睡眠不足;感冒、腹瀉,身體虛弱,或是體型肥胖。戶外工作時,更要注意環境是否溫度高、濕度高,尤其是熱指數大於40時,就必須多加注意。熱指數計算方式:溫度 + (濕度x0.1) 如氣溫為35°C + (濕度60 x 0.1) = 41朱柏齡表示,在酷熱環境工作的勞工,應穿著淡色、質輕、寬鬆透氣衣服;每15分鐘喝水200至300cc,勿等到口渴才喝水,也勿飲酒或含咖啡因飲料;若有感冒、腹瀉或身體不適時避免在高溫下工作;而要在炎熱環境工作,第一天上工時,應避免過度勞累,因在熱環境工作需要約10至14天,才能逐步達到「熱適應」,並隨時注意有無出現中暑症狀。衛福部最新統計,7月截至目前為止,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次為783人,已超過去年7月整月的775人。中暑6危險因子喝水不足,或飲用高糖分或含咖啡因飲料,飲酒體能差,工作超過體能負荷穿著厚重不透氣衣物睡眠不足感冒、腹瀉,身體虛弱體型肥胖注意5件事防中暑1.在酷熱環境工作應穿著淡色、質輕、寬鬆透氣衣服。2.每15分鐘喝水200至300cc,勿等到口渴才喝水,也勿飲酒或含咖啡因飲料。3.若有感冒、腹瀉或身體不適時避免在高溫下工作。4.炎熱環境工作第一天上工時,應避免過度勞累,因在熱環境工作需要約10至14天,才能逐步達到「熱適應」,並隨時注意有無出現中暑症狀。5.戶外工作時,更要注意環境是否溫度高、濕度高,尤其是熱指數大於40時,就必須多加注意。4種散熱方式預防熱急症發生1.輻射:若氣溫25度、人體溫37度,靜止狀態下,人體溫較高會傳導至空氣中;若氣溫超過35度以上,輻射效果變差,若超過37度,外界溫度反而輻射至人體。2.傳導:人透過接觸物品、冰涼水,可將體溫傳導出去。3.對流:通風、水流皆可加速散熱。4.蒸發:流汗是有效散熱方式,液體從皮膚表面蒸發汽化,可帶走熱量,不過若環境濕度大或即將下雨,蒸發效果則不佳。(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5 醫療.新陳代謝
痛風是冬天的疾病?5個危險行為令你夏天痛風也發作,喝手搖飲又中鏢!
天氣冷時,痛風及關節炎患者就會明顯增加,因此許多人總以為痛風是冬天好發的疾病。事實上,痛風沒有分季節,甚至因為以下幾項誘因,夏天痛風也很容易發作,千萬不要被炎熱的天氣騙了!1.身體缺水就跟夏天也好發中風、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差不多,夏天水分攝取不足血液變得濃稠、血液速度減慢,血管容易發生阻塞。夏天流汗量增加,若水喝太少導致體內水分不足,就會影響尿酸代謝。2.一直待在冷氣房現在的夏天愈來愈熱,大家也愈來愈離不開冷氣的室內環境,不過過度吹冷氣常會引起許多健康問題。痛風患者長時間待在低溫的冷氣房中,也讓身體循環變差,影響代謝。而溫度下降,喝水量減少也會導致尿液減少,使得尿酸無法排出累積在體內,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3.喝太多啤酒痛風患者應該都知道啤酒、烈酒等酒精性飲料是大忌,尤其啤酒喝多了,尿酸濃度會升高,可能導致尿酸結石,也會誘發痛風發作。不過有人夏天口渴不是灌水是灌灌啤酒。此外很多人夏天也愛吃熱炒店,而到了熱炒店不喝幾杯啤酒總覺得少了什麼!?還有人很愛啤酒加炸雞,除了酒精,還有油+動物性蛋白,對痛風更糟!4.喝太多含糖飲料你以為只有海鮮、啤酒等高普林食物危險?其實喝太多含糖飲料,也容易誘發痛風發作。早在2008年就有來自美國的研究指出,含糖碳酸飲料會增加痛風發作風險,其中關鍵在於「果糖」容易提升血中尿酸濃度,而夏天喝最多的碳酸飲料、珍珠奶茶等手搖飲,就常會使用果糖。5.重口味飲食天氣熱吃不下,總是很想吃一些重油重鹹的食物或零食,例如鹽酥雞;或是食物裡多加一些調味料,如辣椒、胡椒鹽等來提升食欲。上述提到「啤酒加炸雞」,台灣人最愛的「珍奶加雞排」同樣也是痛風惡魔組合:糖+油脂+雞肉,果瞊加高普林,你的痛風怎能不發作?痛風控制首重飲食痛風在臨床上是指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當體內嘌呤代謝異常導致尿酸濃度太高時,尿酸就會在血液中呈現過度飽和狀態,於是就會以尿酸結晶的型態沉積在人體的組織裏,誘發出不同型態的疾病,因此控制尿酸值在正常範圍,為有效治療痛風發作的唯一途徑,飲食及體重控制更是重中之重。痛風飲食遵循7原則1.維持理想體重:BMI =體重(公斤) / 身高2(公尺2),正常範圍為18.5≦BMI<24。2.避免攝食高普林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魚皮、海鮮類(尤其是蛤蜊、牡蠣、吻仔魚)。3.適度攝食乾豆、種子、堅果:目前是否應避免攝食此類食物仍有爭議,因此類食品平時是以乾燥型態出現,故每 100 公克所含普林並不低,約為 50~150 毫克之間,由於其蛋白質含量豐富,定量食用並與肉類替換,應無需顧慮其普林含量,但並不建議取代榖類當作主食以免過度攝食。4.適量蛋白質,避免暴飲暴食。5.少油:多用蒸、煮、滷、涼拌的烹調方式。6.多喝水,有益健康:足夠的水分可以幫助排出體內過量的尿酸。7.避免飲酒:酒在體內代謝產生乳酸,會影響尿酸排泄,間接促使痛風發作。》看完整疾病百科/痛風【資料來源】.衛福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醫師《聯合報》受訪資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黃春明醫師《聯合報》受訪資料.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兼任主治醫師許伯爵《聯合報》受訪資料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3-07-24 醫療.中醫
穴位按摩可增大腦體溫調節能力 一圖看懂散熱5穴位避免熱傷害
.長輩對冷熱不敏感,按摩穴位增調節能力.刮痧刺激血液循環,可改善身體散熱效率.高溫恐使失智者狀況惡化,注意監控健康夏日熱浪來襲,民眾發生熱傷害機會較往年增加。嬰幼童、慢性病患、65歲以上長者、長期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等族群容易因高溫而發生熱傷害,如果不適時做好防護措施,大量流汗可能造成脫水,甚至引發心肌梗塞、昏倒及休克。室內也會中暑 中醫穴位降溫法別以為在戶外才會中暑,即使宅在家不出門也要注意降溫!若室內空氣不流通、太陽的輻射熱無法散出,不少人因「捨不得開冷氣」而熱過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新陳代謝和自我調節能力也逐漸下降,導致長輩對冷熱變化不敏感,容易出現穿著不合時宜,進而發生熱傷害。林舜穀表示,透過穴位按摩,可以增加大腦中樞的調節能力,進一步改善發汗排熱,可以幫助身體散發熱氣的穴位,包含大椎穴、清冷淵穴、膏肓穴、命門穴、曲池穴,可以指腹按住穴位慢慢施力,舒緩頭昏腦脹。.大椎穴:位於後背頸部與頭部交界位置,是頸部主要穴位,主要功效為升陽、益氣、退熱、補虛,多按摩有助於背部血液循環,進而影響全身溫度調節。.清冷淵穴:顧名思義有寒涼之意,位於上臂伸側面,屈肘時肘尖直上二寸,主要是用來清除身體兩側的熱氣,具有清熱解除中暑頭痛、脖子緊繃的效果。.膏肓穴:左右肩胛部內側偏上方的兩個凹點,即「膏肓痛」位置,這個穴位調節上半身的溫度,因無法自行觸摸,可使用按摩球按壓,消除燥熱。.命門穴:位於腰部的中線上,大約在第二腰椎的水平處,多按摩可以活血通絡、腎虛腰痠,也有助於身體熱量分散。.曲池穴:當手肘屈曲時,穴位就位在內側肘窩的端部,主要用於疏風清熱,可以疏通筋絡,緩解夏天中暑時的高燒、潮熱。喝水促進代謝 補充應定時定量熱傷害跟身體流失水分的程度有關。有些長輩不喜歡喝水,尤其是失智者的口渴敏感度降低,喝水不足引發譫妄、泌尿道感染,夏天則有脫水、中暑危機。林舜穀建議補水方式,應定時定量、增加風味、視覺提醒、容器輔助、製作水果冰塊等,增加飲水的誘因。並養成每天喝水至少1500至2000㏄,分多次喝、慢慢喝,要特別注意的是,避免飲用太多含糖飲料,除了造成肥胖、加重慢性病,糖分也會影響血液循環,不利散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再現台灣基層公共衛生的榮光:不為也,非不能也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台灣新冠病毒由清零到共存的回顧與前瞻」。首先由一位長年耕耘於社區的醫師提出他的看法與建議。→想看本文接著一位持續關懷台灣基層公共衛生人力與政策的公衛教授回顧台灣過去這方面的努力,並提出他對政策的看法與建議。最後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應邀撰文說明中央與地方政府如何透過及時因應疫情、調整防疫強度、參考國際趨勢,逐步穩健鬆綁各項管控措施的政策。能夠邀請到三位專家百忙中為社會大眾說明這個台灣重要的醫療政策議題,「醫病平台」謹在此表達最深的謝意。把健康服務帶到民眾居住及工作的地方基層公共衛生的重要性,無論在傳染病流行時期或在慢性病盛行時期,都毋庸置疑。世界衛生組織成立至今,一再強調基層公共衛生在各國整體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最著名的是,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一百三十多個會員國於1978 年,在當時仍為蘇聯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阿拉木圖(Alma-Ata)召開了一個有關基層公共衛生的大會,並發表重要的阿拉木圖宣言(Declaration of Alma-Ata)。這個宣言與本文主旨密切關聯,其中一段相當關鍵:「基層公共衛生工作是全民健康維護及促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既是一個國家公共衛生體系最重要的一環、執行最重要的功能,也是社區的社會及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環,它是國家公衛體系與個人、家庭及社區有直接接觸的管道;它與民眾是最親近的:它把健康服務帶到民眾居住及工作的地方;它是公衛體系提供給民眾持續的健康服務及照護的工作的第一線。」台灣基層公衛曾在1960、1970年代戰勝了許多險惡的傳染病那麼,台灣基層公共衛生情況又如何呢?台灣公衛先輩們曾經打拚出一個可供後輩學習的基層公共衛生典範:在1950到1970年代,許多比新冠病毒疾病更險惡的急性、慢性傳染病橫行台灣,但是當時公衛體系打造的基層公共衛生組織與工作,卻成功的使霍亂、痢疾、瘧疾、日本腦炎、肺結核、小兒麻痺等傳染病銷聲匿跡。當時,公衛政策以「基層公共衛生預防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為最高指導方針,政府賦予公衛體系最基層組織─衛生所─大量資源及人力。種種傳染病防治均透過衛生所的公衛護士、公衛醫師及保健員,挨家挨戶地接觸、拜訪,展開衛生教育、篩檢、監測、通報、調查、疫苗接種、居家隔離等等大量的預防性工作。衛生所的工作人員自然而然地與社區民眾為了共同的、維護民眾健康的目標,打成一片,形成一個基層公共衛生的行動主體。這些有系統的公衛工作,再加上公衛體系其他部門的全力配合,使得台灣在1960、1970年代戰勝了許多險惡的傳染病。陷入困境:衛生所從以預防為主,轉化為以醫療為主很不幸的,進入1980年代,政府政策有了大逆轉,開始推動公衛體系醫療化、醫療部門商品化、市場化及擴大化,並且開始推動衛生所建立群體醫療執業中心,衛生所從以預防為主,轉化為以醫療為主,並且被迫進入醫療市場的競爭行列,藉由提供醫療服務賺取利潤。1990年代,政府訂下衛生所自負盈虧的政策方針,逐漸縮減衛生所的經費及人力支援。此外,眾多上級機構交待或規定給衛生所的大量工作,竟然高達100多項。在經費有限、人力嚴重不足、公衛體系領導者又不重視、不珍惜他們的努力的情況下,衛生所工作人員流動率很高;很多工作人員有倦怠感,希望能早日退休或轉換跑道,造成工作人員嚴重缺額。這樣的困境下,衛生所怎麼可能像1960、1970年代的公衛先輩們一樣,有足夠時間與精力與社區民眾打成一片、形成基層公共衛生的行動主體呢?衛生所的工作人員也從1950-70年代的意氣風發,落到1980年代以後衛生所經費人力不足、工作人員有志難伸的田地。根據《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的訪問調查,許多衛生所公衛護士對衛生所現況及前景很悲觀,她們訴說:「我們被目標數壓得死死的,非常累。」 「我們的工作又多又雜又累。」 「我們是做到流汗,卻被人嫌到流涎。」這就是「血汗衛生所」形象生成的緣由。結果,令人扼腕的,公衛先輩們辛苦打造出來的基層衛生典範不僅沒有被傳承,反而逐漸被消磨殆盡!過去三年來,新冠病毒疾病的流行,本來應該是鍛煉基層衛生人員、讓衛生所可以「練功」、進而「發功」的機會。但是,政府的防疫政策及執行,焦點都集中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經由頻繁的記者會,指揮中心從上到下、近乎威權式的發出種種防疫指令,基層衛生所、衛生局及基層民眾只能被動配合。整個防疫過程,基層衛生所及其所屬的衛生局基本上都是配角,基層公共衛生組織難以發揮。還有,整個防疫過程,指揮中心違反「預防為主,醫療為輔」的公衛基本原則,主要關注的是確診及死亡病例數及其醫療,鮮少過問公衛體系更前端的預防及基層衛生防疫工作。上述「血汗衛生所」的相關問題、及其對台灣基層公共衛生工作的推展十分不利的困境,持續、累積了二、三十年,一直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或解決。這個嚴重的基層公共衛生問題,終於驚動了監察院,於2020年針對「血汗衛生所」的問題做了系統的研究調查,並且就衛生所的功能、特性、人力、工作負荷、目標數、工時、工作條件、與醫療院所的責任區隔、工作安全等等問題,提案糾正衛生福利部。枋山鄉抗疫:見證台灣基層公共衛生的能量及威力那麼,究竟台灣能否恢復過去1950-70年代基層公共衛生成果輝煌、讓人刮目相看的榮光呢?思考這個問題,讓筆者想起兩千三百多年前戰國時期齊宣王向孟子問政的典故。孟子遊說齊宣王放棄霸道、施行王道,並且說,齊宣王沒有施行王道,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這個歷史典故,對我們思考台灣的基層公共衛生是有啟發性的:台灣的基層公共衛生從1950-70年代的輝煌,到1980年代以後轉為黯淡,表示台灣再創基層公共衛生的榮光也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的問題。為什麼是「非不能也」呢?首先,如上所述,台灣公衛先輩們已經打造出基層公共衛生的典範,因此,台灣的公衛體系「體內」至少隱含著基層公共衛生的「歷史基因」,它正等著台灣公衛醫療界將它再度挖掘、發揮、再展現、再創新!其次,過去二、三十年來,基層公共衛生組織長年廢功的困境下,我們還有散佈全台灣各鄉鎮區(市)、在基層長年堅守職責的數千位衛生所工作人員!可以說,這些衛生所工作人員在長年極為不利的工作條件下,竟然還能勉為其難的堅守崗位,展現他們為基層公共衛生事業奉獻每一滴血汗的精神!這樣的精神反映了台灣基層公共衛生組織榮光再現的「非不能也」的潛力。還有,在新冠病毒疾病流行期間,雖然因為指揮中心由上而下的政策,衛生所的工作人員只能被動配合指揮中心的防疫指令,卻也任勞任怨的投入基層的防疫工作。君不見,2021年的8月,當時最具傳染力的Delta變種新冠病毒侵襲位在台灣南端、沒有醫院、十分偏僻的屏東縣枋山鄉,以衛生所為協調中心,衛生所工作人員與村里長、一線公務人員及居民,火速展開衛生教育、篩檢、監測、通報、疫情調查、疫苗接種、居家隔離等等大量的預防性工作。最終,枋山鄉的衛生所與民眾通力合作,再加上衛生局及政府其他部門的配合,成功防堵Delta病毒的蔓延,將人人聞之色變的新冠傳染病流行的災害減到最低,也讓台灣民眾因此見證枋山鄉基層公共衛生的能量及威力。再創「基層公共衛生預防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的政策與熱忱因此,讓基層公共衛生的榮光再現,在台灣「非不能也」,而是「不為也」。如何能面對、處理台灣公衛體系的「不為也」?如何讓台灣基層公共衛生的能量充值起來呢?首先,我們應該向創造出基層公共衛生典範的歷史及先輩學習。如上述,「基層公共衛生預防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的政策對典範基層衛生的形成最為關鍵。此外,當時公共衛生體系的領導者的強烈使命感及熱誠也十分重要,1956-65年時任衛生處副處長的陳愈之對衛生所建立過程的陳述,就鮮活的呈現當時公衛體系領導者及其他公衛專業人員在建立台灣基層公共衛生工作網的大量工作中所付出的心血及所擁有熱誠及使命感:「地方衛生所之建立,應是我任內最得意且印象深刻之工作,當時我們的足跡深入許多偏僻之角落,連山地也去,積極與各鄉鎮長接觸,找地、找人,憑一股熱忱,一心只想在各鄉鎮普設衛生所,以解決各種衛生問題,提高鄉村人民之健康與福利。」要改變「不為也」的狀態,就應該督促現今公衛體系的領導者、激起他們對改造基層公共衛生、再創基層公共衛生新面貌的熱情與使命感。以草根公衛教育促進社區民眾與衛生所的互動與結合最後,基層公共衛生的建造與加強,應該由社區民眾與衛生所工作人員攜手共同努力。前述政府長年推動公衛體系醫療化、醫療部門商品化、市場化及擴大化的政策,使得目前社區民眾與衛生所是疏離的、對衛生所是不瞭解的,衛生所工作人員與社區民眾的良好默契也尚未重新建立起來,因此,衛生所與社區民眾都還沒有準備好共同規劃基層公共衛生、共同建構更理想的基層公共衛生組織。那麼,草根公衛教育就是現下最急迫也最基本的工作,而這個工作的首要目標是促進社區民眾對衛生所的感性與理性認識──包括它的過去與現在、榮光與困境,以及,促進社區民眾與衛生所的互動與結合,在這樣的基礎上,衛生所、民眾與政府就可以同心協力再度打造台灣的基層公共衛生典範。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7-20 醫療.皮膚
酷暑防曬,3部位最易忽略!挑防曬產品先搞懂UVA、UVB
大暑節氣將至,烈日當頭防曬務必要注意。食藥署今提醒夏日防曬3要點,「要避、要擦、要遮」。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防曬最重要是「遮蔽」,但有3部位最容易被忽略,皮膚過度曝曬容易出現光敏感性皮膚炎,嚴重甚至會有皮膚癌的病變產生。夏日防曬3要食藥署醫妝組科長張家榮表示,夏日防曬要避免曬傷,第一是「要避」,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之間,曝露在陽光下。第二「要擦」,塗抹適當防曬化粧品,以防止肌膚曬黑或曬傷;最重要的是,「要遮」:出門可搭配物理性防護,適時撐陽傘、戴寬邊帽、戴太陽眼鏡,穿長袖衣服。趙昭明說,防曬沒有做好會導致皮膚相關疾病,最容易產生光敏感性皮膚炎,再來則是曬傷、脫皮等,最嚴重則會導致皮膚病變,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若流汗後又悶著容易產生濕疹、皮癬等,未擦乾也容易留下汗斑。防曬3部位最易被忽略「近來天氣熱,曬傷就醫民眾特別多。」趙昭明指出,民眾雖然都知道要防曬,但很容易忽略「手背」、「膝蓋以下」、「後頸部」等部位,即使穿防曬衣也包不到,因此要特別注意,遮蔽比塗抹防曬更為重要。.手背.膝蓋以下.後頸部想曬太陽該挑何時?除此之外,夏日許多人到海灘玩耍,不少人追求古銅色的膚色。不過,趙昭明提醒,紫外線對皮膚都是傷害,對表皮的老化影響甚鉅,病變風險會增加,不管是曬黑、曬黃都不建議;若為健康考量,建議每天下午4、5點曬15分鐘的太陽即可幫助身體生成足夠的維生素D。戶外活動挑高防曬係數 2到3小時補擦張家榮說,防曬化粧品主要目的是補足物理性防護的不足,一般日常生活選擇塗抹足量 SPF 15~30的防曬化粧品,防曬能力就已足夠,並不是防曬係數加倍效果即加倍。張家榮表示,如果要在陽光下活動,建議使用防曬係數較高且具紫外線UVA防護功能的產品,並建議應每隔2到3小時或用毛巾擦拭過肌膚後,再次補擦足量的防曬劑;游泳玩水時,則建議使用標示具防水功能的產品,強化自身陽光防護,減少曬黑或曬傷的可能性。皮膚發紅時間×防曬係數=安全日曬時間例如:A女的皮膚在沒有任何產品防護狀況下,在太陽下曬5分鐘就會發紅,這時她購買50防曬係數(SPF)的防曬產品,能發揮的作用,即是5×50 = 250(分鐘)。防曬小常識UVA、UVB、UVC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依據波長的不同可分成3種:.UVA(波長320到400nm):穿透力比強,往往會造成皮膚深層的傷害與持續性破壞,破壞真皮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引發黑色素形成,使皮膚漸次曬黑,造成黑色素沉澱、皮膚老化等現象與皮膚癌的風險增加。.UVB(波長290到320nm):會造成皮膚表層的發炎,使皮膚發紅或曬傷。.UVC(波長200到290nm):因穿透大氣層的能力較弱,幾乎都可以被大氣層阻隔,因此對人體有影響的主要是UVA、UVB。防曬係數: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意義:指可以防護紫外線B(UVB)的能量。說明:係數愈高,防曬功能愈高,通常SPF在15-50之間即有良好防曬效果,超過50,其增強防曬強度有限。台灣規定最多僅能標示SPF50的防曬產品,若超過 50 者,則以「SPF 50 +」或「SPF 50Plus」標示之。防曬係數:★(SR)意義:指可以防護紫外線A(UVA)的能量。說明:防曬產品對於 UVA 的防禦效果,依試驗方法的不同,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為日本化粧品工業聯合會制定。台灣的防曬產品不使用日規的PA值,採與美國星級(SR)的制度一樣,為全黑的星號,分為1到4顆★,總計4個等級。★號越多,可使皮膚在陽光下愈不易曬黑。★ 低等防護★★ 中等防護(類似PA+)★★★ 高等防護(類似PA++)★★★★ 最高級防護(類似PA+++)【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8 名人.好食課
夏天常出油、出汗不舒服?營養師教控油、防體臭、汗斑怎麼吃
夏天是一個充滿熱情的季節,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頭皮、肌膚出油和汗水滲出,這不僅讓我們感到不舒服,還可能導致頭皮發癢、不愉快的體味及汗斑等問題。這次的懶人包,好食課營養師與您分享如何透過適當的飲食調整,控制油脂分泌、改善汗臭及防止汗斑的出現,使夏日更加愉快舒適!問題一》吃什麼能防止頭皮出油?整理一⟫維生素B2維生素B2參與脂肪的代謝,並促進毛囊的健康,富含維生素B2食物包含豬肝、瘦肉、全穀及乾香菇。整理二⟫維生素B6維生素B6調節皮脂分泌,及促進頭髮生長,並可幫助鋅的吸收利用,使頭髮更加健康,飲食上可吃玉米、馬鈴薯、地瓜、雞胸肉補足。整理三⟫生物素充足的生物素可以維護頭髮及皮膚健康,且生物素參與脂肪代謝,也可幫助改善油頭的問題。整理四⟫鋅補充鋅可有效控制皮脂過度分泌,有助於改善油頭情形,可吃牡蠣等海鮮及南瓜籽補足貼心提醒油炸食品、高糖飲食/精製澱粉、乳製品容易增加皮脂分泌,如果油頭情形嚴重,可先從減少油炸食品及高糖飲食試試!問題二》吃什麼可以預防汗臭?整理一⟫多喝水足夠的水分可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幫助排除身體廢物,稀釋體臭味。整理二⟫綠茶 綠茶富含茶多酚,可幫助抗菌抗臭,改善口臭及體味。整理三⟫柑橘類柑橘類水果富含檸檬酸及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可幫助改善體臭問題。整理四⟫可能會產生汗臭的食材食物一⟫大蒜防疫期間,不少人會吃大蒜來提升自身保護力,大蒜的保護力來自於臭臭的大蒜素和硫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具有揮發性,所以在尿液、汗液流失時,就會讓我們的體味也比較濃郁。 食物二⟫洋蔥與大蒜相同,含有具揮發性的硫化物,有助於殺菌及抗發炎,但同時也會導致體味改變。食物三⟫紅肉研究發現,比起素食者,吃紅肉者的體臭味較讓人無法接受。食物四⟫咖哩咖哩是綜合香料製程,代謝物可能會透過汗液揮發,容易讓人有體味子。食物五⟫酒精酒精除了經尿液排除,部分也會由汗水排出,所以如果有人說你“渾身”酒氣,可不單單是只有嘴巴的事喔!問題三》吃什麼可以預防汗斑?整理一⟫汗斑小檔案汗斑與汗疹雖然都與汗有關,但是病因卻是完全不同。汗疹是因為汗腺阻塞導致的發炎,而汗斑則是因為悶熱、流汗、潮濕使得皮膚上的皮屑芽孢菌過度增生,造成皮膚有真菌感染的情形,特徵為脫皮及皮膚上出現較淡或深色的斑塊。整理二⟫多吃可以增加免疫力的營養素目前對於汗斑的醫治主要是塗抹抗黴菌的藥物於皮膚上,於飲食上無主要根治的辦法,但普遍認為,汗斑與免疫力低下有關,透過增強免疫力可以預防汗斑的發生!營養素一⟫維生素A維生素A維持皮膚黏膜健康,富含食材如胡蘿蔔、南瓜、肝臟等。營養素二⟫維生素C維生素C幫助身體抗氧化,富含食材如芭樂、木瓜、奇異果等。營養素三⟫維生素D維生素D提升免疫力,富含食材如日曬乾香菇、鮭魚。營養素四⟫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幫助身體抗發炎,富含食材如鮭魚、鯖魚、亞麻籽油。營養素五⟫硒硒活化免疫系統,也參與人體的抗氧化系統,富含食材如糙米、鮪魚等。營養素六⟫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透過多吃蔬菜及水果取的,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整理二⟫少吃酒精、油炸物及高糖飲食酒精、油炸物及高糖飲食皆會促進身體產生發炎反應,而導致汗斑的產生。整理三⟫良好的生活習慣1. 保持身體清爽,運動完流汗記得沖洗身體並擦乾。2. 使用抗屑沐浴乳或洗髮精減少黴菌滋生。3. 穿著寬鬆通風的衣物。備註:如汗斑情形嚴重,或是有任何疑慮,仍請至皮膚科等診所或醫院諮詢醫師。結語⟫藉由正確的飲食攝取,如多吃可以促進脂肪代謝、增加免疫力的食物,並且適度控制辛辣食物和味道重的調味料攝入,同時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減少頭油、汗臭及汗斑的出現,讓我們擁有一個更加自信和舒適的夏季吧!【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2023】營養師最新分享⟫夏天常出油、出汗?控油、防體臭、汗斑怎麼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8 醫療.泌尿腎臟
破除3大常見慢性腎臟病症狀迷思 血尿、腰痛和小腿水腫都必須確認病因
台灣罹患腎臟病人口約12%,超過200萬人,當中有9萬人需洗腎。許多人出現血尿、腰痛、小腿水腫等症狀時,都會先懷疑自己是否罹患腎臟病,醫師指出,上述症狀可能與腎臟病相關,但必須經過檢查確認病因,若是慢性病、自體免疫疾病等引發的腎臟病,患者應做好本身疾病控制,無腎臟疾病的一般民眾,應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多喝水、多運動並定期健檢,才能遠離疾病風險。血尿並非都是腎臟病 須先檢查、評估治療「看到紅色的尿不一定就是血尿。」三軍總醫院腎功能室主任、腎臟科主治醫師許舜能表示,民眾若吃紅龍果、甜菜或使用抗生素、抗結核藥物等,都可能使尿液變紅色、橘色,而女性生理期經血混入小便也會造成血尿,並不一定都是腎臟病引起,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包括以試紙檢驗出潛血陽性,或顯微鏡下可見尿中有紅血球。許舜能表示,如果確定有血尿問題,須配合泌尿系統X光檢查、腎臟超音波,以及血液生化及尿液細胞學檢查。若為男性,還要考慮前列腺相關的檢查。更進一步的評估,包括靜脈腎盂攝影或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或腎臟穿刺切刺或膀胱鏡、輸尿管鏡等較為侵入性的檢查。根據不同的病因,改善血尿方式也有差異。許舜能表示,如為原發性腎絲球腎炎,須接受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糖尿病、高血壓、自體免疫疾病等造成的腎絲球病變,應做好疾病控制及治療;多囊腎、IgA腎病變及亞伯氏症候群等遺傳或家族性疾病,需做家族病史分析甚至基因檢測。另外,泌尿系統感染造成的血尿,須使用抗生素治療;尿路結構異常或結石、或腎泌尿系統的惡性腫瘤、外傷如車禍或外力撞擊等造成血尿,需接受檢查、評估,予以藥物或手術等適當治療。若經過詳細檢查,仍查不到血尿的原因,則應定期每三至六個月追蹤複查。腰痛合併其他症狀 有可能慢性腎臟病找上門許舜能指出,常見導致慢性腎臟病的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多囊性腎臟病等「不會造成腰痛」,一般腰痛大多是肌肉、關節及神經等結構性原因,或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當腰痛還合併其他症狀,就要留意罹患腎臟疾病的可能性,常見引起腰痛的腎臟疾病有急性腎盂腎炎、腎結石及腎臟腫瘤等。1.急性腎盂腎炎通常好發在女性身上,主要和泌尿道感染有關,嚴重時會侵襲腎臟。患者除腰痛外,常合併出現發燒、噁心、噁吐及血尿等症狀。2.腎結石則好發於男性,主因是飲食習慣、飲水不足,使得礦物質結晶沉積在腎臟中,若結石卡住輸尿管,會引起腎水腫,進而造成劇烈腰痛。腎結石合併症狀還包括排尿疼痛、尿量減少、血尿等。3.腎臟腫瘤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許舜能表示,致病原因與遺傳、菸酒、肥胖、慢性疾病有關。腎臟腫瘤除會出現腰痛、血尿等症狀,患者也會出現體重不明下降、食欲不振等癌症相關症狀,當癌細胞轉移至他處時,也會出現相關症狀。許舜能表示,無論腰痛是否與腎臟疾病相關,都應儘早就醫檢查、治療。下肢水腫合併泡泡尿 未妥善處理恐洗腎許舜能表示,只要鹽分、水分攝取超過尿液和流汗排除量,就可能導致水腫。常見導致小腿水腫原因多,包括心肝腎及甲狀腺相關疾病,降血壓、消炎止痛劑、糖尿病及避孕藥物的副作用,連久坐、靜脈曲張、栓塞(血管阻塞)或蜂窩組織炎都有機會引起。腎臟相關疾病引起的水腫:1.「慢性腎臟病」有關的水腫,主因是腎功能嚴重衰退,水分及鹽分排除不易,容易引起小腿水腫。2.「腎病症候群」因大量蛋白尿,導致血中蛋白質太低,血管中的水分因而堆積於血管外之組織,而導致水腫。許舜能提醒;下肢水腫如果合併有泡泡尿,需注意可能是糖尿病腎病變、或慢性腎絲球腎炎所致,如果未妥善處理,最終可能導致洗腎。許舜能說,民眾以手指按壓腳踝旁的皮膚,若凹陷超過0.6公分,且超過10秒無法回復,即是中重度水腫。若有慢性疾病者出現水腫,必須定期驗血、驗尿,必要時加做超音波等檢查;無腎臟病史的成人若有水腫,除了多喝水、多運動、規律生活外,不使用來路不明偏方及藥物、不抽煙,並定期做健康檢查。【延伸閱讀】.避免糖尿病、腎臟病惡化,5招教你顧糖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7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慢病主題館【慢病調查】你離「慢病」有多遠?
『在辦公桌前面的你,想得起來上一次運動流汗是什麼時候嗎?』『低頭看一下,忘記收小腹的你,微禿的肚肚是不是有點難為情?』『加班好累,等等下班只想狂嗑澱粉跟炸雞配啤酒?』你,可能會是下一個慢性病候選人...國民健康署統計 ,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逾26% ,邁入中年後,40歲以上更達38%,你有沒有想過,慢性病、失能等名詞,其實離你並不遠。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慢病好日子,邀請正值青壯年的你,透過慢病好日子大調查,一同檢視你的健康意識,別讓慢性病佔領你的退休生活、連帶影響家人,甚至成為沉重的經濟負擔。👉填寫問卷:https://forms.gle/LZPeccwoTspny2EP8【慢性共病放大鏡1-治療篇】心、腎、代謝三大慢性共病 急需整合醫療 誰來整合?「整」到誰?【慢性共病放大鏡2-預防篇】5成老人罹3項慢性共病,如何阻擋器官衰退,「治療」真的勝於「預防」?【慢性共病放大鏡3-用藥篇】三高又腎臟病...共病患者領藥像逛超市 重複用藥當心致命風險【慢性共病放大鏡4-照護篇】你有2種以上慢性病嗎?專家:多「師」治療、跨科整合,以患者為中心是未來照護新趨勢【慢病放大鏡Podcast🎧心腎糖系列1】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慢性共病照護複雜 應發展整合醫療【慢病放大鏡Podcast🎧心腎糖系列2】小港醫院郭昭宏院長:遠洋船工高齡化、周邊社區老化嚴重須重視多重慢性病【慢病放大鏡Podcast 🎧心腎糖系列3】台大醫院長吳明賢:不能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應以整合醫學科落實全人照護【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7-17 醫療.心臟血管
盛夏不只易中暑 也會腦中風!夏日中風4原因,狂喝手搖飲要當心
● 室內外溫差大,容易血管收縮● 身體水分不足,影響血液濃稠度● 中風與中暑的分辨差異是「體溫」連日熱浪來襲,讓人快要受不了,只想躲在冷氣房裡避開潮濕悶熱。但夏季炎熱容易中暑,更要注意預防腦中風。大多數人以為中風好發於冬天,其實夏天發生的比率也不少,主要是因為大量出汗、水分攝取不足,血液變得濃稠、血液速度減慢,因而腦部血管容易發生阻塞。流汗不補水 高溫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高溫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部主任周中興說,氣溫升高會使血管擴張,民眾頻繁進出冷氣房,也會遇到溫度變動的情況,當血管劇烈收縮和擴張時,中風機率隨之上升。而夏季中風的特殊性,在於「補水不夠」,許多人光是待在大太陽底下就汗流不止,應適時適量喝水,平衡身體電解質,也避免水分流失過多造成血液黏稠。預防腦中風,冬日要做好禦寒措施,夏日則要避免處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例如計程車、辦公室、百貨商場等。有些人一上車就將冷氣調到最大,血管在短時間內收縮、擴張,造成血壓不穩定,且神經系統會變得超敏感,恐引發「血管性頭痛」。周中興建議,要多注意室內外溫差,在冷氣房內,可以戴帽保暖、穿薄外套,避開風口直吹。頭暈應注意 中暑中風初期症狀相似高溫酷熱難耐,民眾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嘔吐、視力模糊甚至昏倒等症狀,很多人會聯想到中暑。周中興表示,中暑與中風初期的症狀相似,身體脫水而中暑的現象,包括頭暈目眩、容易疲倦、四肢無力;中風徵兆,則包含臉部歪斜、言語溝通障礙、單側肢體突然沒力。二者的初步分辨,應趕緊先量體溫,中暑患者體溫會高達40度以上,對人體傷害極大。若體溫測量正常,採用「微笑、舉手、說你好」的中風指標評估,是否有嘴角歪斜、手部無力下垂、說話口齒不清,做不到其中一個動作時,要趕緊撥打119送醫。周中興指出,中風要把握黃金治療期,及早打通血管、及早接受復健治療,可以加快功能恢復。>>【延伸閱讀】除了臉歪嘴斜、肢體無力,還有哪些徵兆可辨識?腦中風救命關鍵一次看!周中興強調,三高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應做好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才能遠離疾病威脅。運動後流汗要多喝水,補水對調節體溫、預防中暑和中風有幫助。夏日中風4原因1.夏日高溫增加出汗量,若沒有適量補充水分,易增加血液黏稠度,堵塞腦血管。2.頻繁進出冷氣房,溫差太大易造成血管瞬間收縮、擴張,引發心血管疾病。3.運動出汗沖冷水急速降溫,對高血壓或慢性病患者,會讓血管急劇收縮,增加心臟的負荷。4.喝手搖飲加速高血脂、高血糖惡化,高熱量會使身體流失更多水分。你中暑了嗎?一分鐘了解中暑症狀、治療以及如何預防,上網免費檢測:https://bit.ly/3K2A3ga(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5 焦點.健康知識+
天氣炎熱多喝水竟也會「水中毒」?醫師解析如何知道身體缺水?運動前中後補水的原則有哪些?
【本文重點】:夏天運動時缺水易導致中暑,但短時間大量飲水會導致低血鈉中毒,也就是水中毒。專家建議運動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也要注意尿液顏色是否過深,過深表示嚴重缺水。此外,運動時應監測流汗量,超過體重的2%,此時缺水會明顯影響運動表現並增加中暑風險。運動超過一小時需補充含有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在戶外運動時,要注意適當的飲水量和避免飲用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美國傳出一名10歲男童由於天氣炎熱,在一小時內連續喝了6瓶水,將近3公升的水量,事後卻出現中毒現象昏迷,甚至差點因此喪命。夏天運動時水分不足易致中暑,但短時間飲用大量水分又有可能引起低血鈉昏迷,即俗稱的水中毒。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建議,運動前中後都要補水,勿等到口渴才喝水,更別讓若尿液顏色變得像蘋果汁,表示已嚴重缺水。如何知道身體缺水?【貼心提醒】身體需要補水的4大徵兆:•口渴時表示身體已缺水達體重的1-2%,運動時勿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尿液顏色顏色愈深,愈表示缺水嚴重•正常尿液顏色類似檸檬汁,若顏色像蘋果汁,表示已缺水•尿液比重 > 1.020,表示已缺水如何避免運動時因為水分攝取不足而中暑?朱柏齡提醒,運動前、中、後監測身體水分狀況,可在運動時避免中暑風險。缺水和運動量、環境溫溼度、運動時飲水量及流汗量有關,當缺水量大於體重2%時,將明顯影響運動表現及增加中暑風險。如何計算運動時的流汗量?運動時流汗量因個人體質、是否受過訓練、運動量、運動時穿戴裝備及環境溫溼度而異。單位時間流汗量 =「(運動前體重 – 運動後體重) + 運動中飲水量 – 運動時尿量」/運動時間(小時)市售的運動飲料,是否可補充汗水的流失?何時喝運動飲料較健康?朱柏齡解釋,首先要了解汗水成分的含鈉量約30-65mmol/L,正常血液含鈉量為135 mmol/L,汗水含鈉量會因每個人熱適應狀況不同而有差異。當運動超過一小時,需補充含有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以補充能量及汗水中電解質的流失。汗水含有重要的電解質鈉及鉀,大量流汗若只補充水分,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其次,市售運動飲料鈉含量約為20 mmol/L,約為汗水的1/3-2/3,若烈日下劇烈運動大量流汗時,飲用運動飲料比單單飲用白開水,比較不會導致電解質不平衡;但如果流汗量不大時,則喝水或運動飲料則無多大差別,因為人體腎臟可自動調整尿液電解質含量,避免電解質的不平衡。【貼心提醒】戶外運動時飲水注意事項: •運動前1小時飲水 400 - 600 ml(分2次,每次200- 300 ml)•運動中每15分鐘飲水 200–300 ml,並根據天氣、運動量及流汗量調整•運動超過1小時需補充含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運動前後量體重,運動後體重減輕量就是缺水量,須補足。•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的飲料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7-12 名人.好食課
中暑該怎麼辦?詳解如何預防中暑及中暑後吃什麼和喝什麼緩解
天氣越來越熱,走在路上不到幾分鐘就汗流浹背,小心已踏入熱傷害陷阱!不少媽媽也開始擔心孩子在外活動會不會發生中暑,到底飲食上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預防熱傷害?營養師貼心整理預防中暑及中暑後的飲食注意事項,讓你不要越吃越糟!問題一》什麼是熱傷害及中暑?整理一》「中暑」是熱傷害的一種人類正常的體溫約在36度-37度,主要依靠腦幹中的下視丘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維持人體溫度的恆定。人在高溫環境下,體內體溫節異常,就可能出現熱傷害,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為最需要小心的症狀。整理二》中暑是體溫異常升高所引起症狀的通稱中暑是指由於身體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無法有效散熱而引起的一種症狀。當我們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時,我們的身體會開始出汗以維持體溫平衡。通過汗液蒸發,我們的身體可以散熱。然而,當熱量產生得過快或身體無法有效散熱時,體溫升高就會導致中暑的發生。整理三》中暑的危險因子1. 高溫環境: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是中暑的主要危險因素。2. 高濕度:高濕度會增加身體散熱的困難,因為汗液蒸發變得困難。3. 高強度體力活動:劇烈運動或重度體力勞動會使身體產生更多熱量,增加中暑的可能性。4. 體重過重或肥胖:肥胖會增加身體對熱量的負擔,因為脂肪組織會隔絕熱量的散發。5. 年齡和健康狀況:年長者和幼兒對於高溫環境更加敏感,因為他們的身體無法有效地調節體溫。同樣,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統問題的人,也更容易受到中暑的危害。6.藥物和酒精的使用:某些藥物和酒精可能影響身體的水分平衡和散熱能力,增加中暑的風險。問題二》中暑有什麼症狀?1. 頭痛和眩暈:劇烈的頭痛和頭暈,可能是由於體溫升高和腦部受熱的影響。2. 噁心和嘔吐3. 肌肉抽筋4. 疲勞和虛弱5. 心悸和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並呼吸急促,這是身體試圖降低體溫的一種反應。6. 脫水:可能感到口渴、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無彈性,嚴重時會導致器官衰竭。7. 意識模糊: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受熱影響,嚴重者甚至會有意識模糊、昏迷的狀態。問題三》預防中暑、中暑後該吃什麼?喝什麼?秘訣一》預防中暑兩大飲食要點:鉀、水補充鉀離子能預防中暑鉀可幫助身體排鈉,順便也一起幫助利尿排汗,達到散熱的功效。目前台灣並未訂定鉀建議攝取量,但以美國19歲以上成人建議攝取量(男性3400 mg、女性2600 mg)來看國人普遍攝取不足,建議可多吃高鉀食材,如莧菜、空心菜、奇異果、香蕉等。註:腎臟病患者若有需要限鉀,需聽從醫生或營養師只是進行飲食上控制攝取足夠水分能預防中暑補充水分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排汗降溫,建議每日需喝足1,500 c.c水,可事實喝冷開水幫助降溫,但切勿一次大口飲水,建議分次小口喝,以避免電解質不平衡。秘訣二》中暑後的保護力:腸道健康是關鍵稀飯熱中暑可能會造成身體組織缺血,腸道黏膜受損及通透性增加,從而導致腸道菌進入到體內而發生敗血症,因此中暑後可以補充適當的碳水化合物,如稀飯、葡萄糖液等,有助於維持腸道黏膜的健康,以增加人體於中暑後的保護力。但營養師也提醒,高劑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凝膠、能量棒、高滲透壓飲料,可能導致腹瀉加重脫水情形!補充液體少量分次補充水份及電解質飲品有助降溫及防脫水!但也切記勿一次大量補水,以免增加生理壓力,導致中暑情形加重。多吃蔬果蔬果中富含的抗氧化劑(槲皮素/薑黃素/維生素C)有助於防止細胞損傷,並有助於身體抗發炎,而其中黑醋栗的萃取物便有發現可維持熱中暑後的腸道通透性。麩醯胺酸嚴重時可補充麩醯胺酸有助於增加熱休克蛋白(熱休克蛋白減少為中暑原因)及維護腸黏膜健康。秘訣三》中暑後的NG食品,恐加重症狀咖啡因咖啡因容易增加身體水分流失造成脫水發生。薄荷醇薄荷醇雖然能使人有涼爽感,但也可能因此造成人對於熱的感覺誤判,而增加中暑風險。問題四》孩童該怎麼預防中暑?原則一》適時補充水分為了防止脫水情形發生,建議孩童每日喝足1500 c.c水分,如果於戶外活動,每15-20分鐘就定期喝半杯至一杯的水量。切勿大口灌水,應分次慢慢喝,避免電解質不平衡!原則二》補充電解質流汗除了喝水以外,也注意適度補充電解質,可於運動後喝一杯0.1-0.2%的鹽水(約是於240 mL中添加0.2-0.5克鹽),或是選擇運動飲料(每100 mL含40-60 毫克鈉),也可適度吃一點鹽糖來補充鹽分。切記不要讓孩童猛灌運動飲料,也不應以運動飲料代替水來喝,以免鹽份及糖份攝取過多!原則三》三餐正常吃三餐正常吃,餐食可以同時提供水分及電解質,日本調查發現,跳過早餐的孩童有較高的中暑機會,建議三餐仍要正常吃勿跳餐,尤其是早上或午休後即有運動課的時候。原則四》每日五蔬果蔬果中富含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可幫助對抗自由基生成,減少體內發炎,預防中暑發生!注意: 如果孩童已有中暑現象,應立即將其移動到陰涼處,並用濕毛巾或灑水降溫,減去多餘衣物,等到有些意識時適度補水,如果孩童意識不清,應立即就醫結語》本篇專欄整理了預防中暑及中暑後飲食的注意事項。當然,仍有許多消暑的食物,但最重要的原則依然是要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均衡吃三餐和每日攝取五蔬果等。總之,在炎熱的夏天,保護自己和孩子免受中暑的傷害是我們的責任。謹記這些飲食上的注意事項,讓我們遠離中暑的危險,享受健康舒適的夏日!【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2023】營養師最新解析》中暑怎麼辦?症狀、預防、喝什麼懶人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6 醫療.泌尿腎臟
中暑處理不當恐致器官衰竭!最重要的治療就是散熱:4種散熱方式一次看
【本文重點】全球7月3日氣溫創下歷年最高紀錄,專家指出溫室氣體排放和聖嬰現象等因素使氣溫持續攀升。近期台灣各地高溫漸增,已有超過百人因熱傷害就診。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中暑是最嚴重的,可能導致智力受損。中暑若處理不當,甚至死亡率超過三成。預防熱傷害包括散熱方法如泡冷水、喝水和通風等,並避免在太陽下劇烈運動。--by ChatGPT全球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數據,7月3日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全球平均氣溫超過攝氏17點01度,超越2016年8月創下的攝氏16.92度紀錄。專家憂心,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增加、聖嬰現象,氣溫可能持續創新高。近期國內各地天氣炎熱,高溫可達32至35度,今年截至7月4日,已有逾百人因熱傷害就診。根據衛福部統計,因熱傷害就診人次數,7月2日共有24人次、3日有21人次,4日則躍增至38人就醫,七月短短4天就累積101次就診,而去年七月全月共有775人因熱傷害就醫。中暑為最嚴重的熱傷害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部醫師高偉峰表示,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中暑等,中暑屬於最嚴重的等級,體溫會飆到四十度且會意識不清、行為異常。》看更多熱傷害症狀不能小看中暑帶來的人體傷害,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於106年受訪時曾分享一個案例,一名59歲男子在豔陽下工作2小時昏倒,送進醫院時體溫已飆到43.9度,出動三台電風扇且全身噴水加多部位冰敷,搶救四天後撿回一命,但腦部卻因高溫受損,醒來後以為身處民國79年,彷彿回到25年前。還有一名年輕人中暑發燒到42度,救回後智力退化到小學五、六年級生程度,小腦受損只能坐輪椅;但也曾有一名燒到42.7度的男子,救回後完全恢復。朱柏齡提醒,肛溫超過40度就是中暑,中暑前一階段是熱衰竭,初期會頭暈惡心、全身無力,呼吸心跳變快,出現症狀就應趕緊休息。他曾收治一名路跑病人,跑到十多公里時覺得想吐,才決定放緩腳步就中暑昏倒,可見從熱衰竭到中暑的進程非常快。中暑是否傷及智商,與中暑時間及降溫治療時間有很大關聯。朱柏齡特別提醒,戶外工作者一定要戴遮陽帽、找涼爽處休息,並至少每天喝水二千毫升以上。衛福部國健署也呼籲避免曝曬於高溫下,最好穿輕便、淺色、寬鬆的透氣衣物。【延伸閱讀:中暑昏4天 醒來回到民國79年】高偉峰過去曾收治一名個案,為高齡78歲男性,住家位在大樓頂樓,因為太太怕冷,在大熱天不開窗、也不開冷氣,該名男性因昏迷緊急送醫,到急診時體溫為41點8度,且神智不清,後續經過一小時搶救,才從重度昏迷救回一命。4種散熱方式預防熱急症發生高偉峰表示,根據國外報告指出,中暑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死亡率超過三成,不容小覷。急診若有收到中暑、熱衰竭病人,最重要的治療就是「散熱」,包括泡冷水、於身體表面灑水加上吹電扇等方式。他表示,要預防熱急症發生,大多運用輻射、傳導、對流、蒸發等四種機轉增加散熱。輻射:若氣溫25度、人體溫37度,靜止狀態下,人體溫較高會傳導至空氣中;若氣溫超過35度以上,輻射效果變差,若超過37度,外界溫度反而輻射至人體。傳導:人透過接觸物品、冰涼水,可將體溫傳導出去。對流:通風、水流皆可加速散熱。蒸發:流汗是有效散熱方式,液體從皮膚表面蒸發汽化,可帶走熱量,不過若環境濕度大或即將下雨,蒸發效果則不佳。高偉峰提醒,民眾流鼻水常用的抗組織胺藥物,以及拉肚子、腹瀉常用的抗膽鹼藥物,都可能會抑制排汗、蒸發,建議有使用這些藥物的民眾,應該避免劇烈運動。另外,早上10時至下午2時,應避免大太陽下活動。民眾若出現熱衰竭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噁心、想吐、全身虛弱等,尤其老年人、幼童及在炎熱天氣劇烈運動、在外工作者包括農夫、心血管疾病等,應該有所警覺,多補充水分並儘速散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6 養生.聰明飲食
尿尿呈透明色最好?你可能喝過頭!從尿液顏色判斷喝水夠不夠
【本文重點】夏天很熱,許多人缺乏水分,可能導致中暑或熱衰竭。營養師建議,每天喝水量應該是體重乘以30㏄,但統計顯示只有2成的人達標。喝水可以幫助身體代謝老廢物質,但要注意補水速度不能太快,每小時最多喝600㏄。喝咖啡或茶也要補充水分,每喝一杯300㏄的咖啡或茶,就得增加600㏄的水分補充。沒有運動的人一天不宜喝超過5公升的水。特殊人群如腎臟病、心臟病或青光眼患者需要注意補水。每天應該分6次喝水,睡前一小時內不要喝太多水,以避免夜間尿意中斷睡眠。--by ChatGPT炎炎夏日,國人普遍有水分補充不足的狀況,不僅影響身體代謝老廢物質的效率,也可能引發中暑或熱衰竭。營養師表示,每人每天的最佳飲水量應為「體重乘以30㏄」,例如50公斤的人,一天至少要喝水1500㏄。不過,根據統計,只有2成的人有達標。也有不少人喝水但身體卻抓不住水分,頻跑廁所,因此喝水速度更得注意。喝水能幫助人體新陳代謝,透過汗水、尿液等方式將體內老廢物質排出體外。根據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統計資料顯示,每天有喝到最佳飲水量的人僅2成,其餘8成的人都沒有攝取足量的水分。一小時最多可喝600cc美兆健康管理中心營養師王筱婷表示,人體70%由水組成,身體許多生理反應都需要水分參與,運動、天氣熱流汗,即透過水分,幫助身體維持體溫,是生理恆定機制,缺水時,大腦專注力也受影響;日常飲食中的維生素、水溶性纖維也得有足夠的水,才能讓身體吸收消化。王筱婷指出,補充水分速度不能過快,若短時間內喝下大量的水分,身體保水能力有限,會將無法有效利用的水分當成尿液排出,身體每20分鐘可以代謝200㏄的水分,因此最多一小時內可以喝下600㏄的水。喝300cc咖啡或茶要補水現代許多人一天都要喝上一杯咖啡,下午茶再點一杯手搖茶飲。王筱婷提醒,咖啡、茶都會利尿,一天中每喝一杯300㏄的咖啡或茶類,就得增加600㏄水分的補充。此外,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也要注意,運動飲料含鈉量高要謹慎攝取,鈉會讓體內滲透壓失衡,造成水腫,電解質會影響腎臟過濾負擔,若沒有運動流失電解質,喝水仍是補充水分的最佳選擇。沒運動每天別喝逾5公升但水也不是喝愈多愈好,必須注意每日水的攝取量。一般建議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每天不宜攝取超過5000㏄的水分,包含蔬菜、水果等餐食內的水分。該如何判斷補水是否足夠?王筱婷表示,可簡單從尿液顏色來判別,健康的尿液顏色為淡黃色,若排出的尿液呈現透明色,就代表短時間內的水分攝取過多,必須再分配水分補充的頻率。特殊族群補充水分更應該留意,不可多喝也不可少喝。王筱婷指出,腎臟病、心臟病患者,喝水會增加體液,心臟是體內的「幫浦」,若不夠力,腎臟又要不斷濾水,反而會造成負擔;青光眼患者若攝取太多水分,則易導致眼壓升高,因此若有相關疾病,都得遵從醫囑來補充水分。但哺乳期的媽媽,需要泌乳提供給嬰兒,則適合多補充水分。王筱婷建議,喝水的頻率,應從每天睡醒開始計算,最好分6次來喝,每隔2小時補充600㏄到1000㏄;吃飯前30分鐘不宜喝太多水,由於水分會稀釋胃酸,可能造成消化不良,若要喝水最好不超過一個紙杯。王筱婷說,睡前的水分則要注意,睡前口渴喝一、兩口無妨,但睡前一小時內,盡量不攝取大量水分,以避免夜間尿意中斷睡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3 醫療.皮膚
頭皮長痘痘該怎麼辦?6招改善方式有助消除毛囊炎、去痘痘及減少出油
頭皮癢、頭皮長痘痘、易出油,你知道這是輕型毛囊炎嗎?如果頭皮長痘痘時,擠壓頭皮痘痘會嚴重導致頭皮毛囊發炎嗎?明明沖洗的超乾淨為什麼頭皮皮脂總會過度出油分泌?有哪些方法可以消除頭皮長痘痘與毛囊發炎發生機率?你知道生成頭皮痘痘主因,全是因為頭皮皮脂腺受到遺傳雄性賀爾蒙以及生活後天環境因素影響皮脂腺增大,造成頭皮變油、頭皮皮脂腺分泌物過多,同時造成『頭皮癢』、『頭皮出油』、『毛囊阻塞』、『頭皮長痘痘』、『頭皮毛囊炎反覆發作』並增加『痘痘增長』機率的危機嗎?事後發現頭皮長痘痘掉髮機率陸續發生嗎?我們頭皮上皮膚有超出100,000的皮脂腺條,假如平時沒有做到完整清潔步驟,非常大有機會將頭皮痘痘,導致為更加嚴重的頭皮毛囊炎困擾。先別沮喪,想一想,你是否做好了頭皮去角質和頭皮護理的完整清潔步驟呢?這篇文章,告訴你快速『消除頭皮痘痘』同時『減少頭皮皮脂出油』和『預防毛囊發炎』的有效辦法,快速恢復清爽頭髮不黏膩的蓬鬆舒涼感,讓你頭皮輕鬆擁有清新、柔軟、滑順不油膩、不留痘。為什麼頭部皮膚會長痘痘?一般來說,頭皮涵蓋許多「皮脂腺」,是人體頭皮毛孔最高密度區域,而皮脂腺的分泌作用,是皮脂腺及汗腺混和同時分泌出的皮脂(Sebum),這些皮脂功效主要是來保護角質層,維持皮膚油脂平衡作用。當頭皮無法正常代謝,毛孔過量分泌皮脂,加上陳年老廢角質累積、外部環境殘留的刺激因子與髒污灰塵,都是造成不健康的殘留,導致頭皮孳生汙垢、細菌的適應環境,產生痘痘孳生的情況,因此發生頭皮痘痘生成,然而這些頭部痘痘正屬於輕型頭皮毛囊炎狀態。頭皮長痘痘原因是為什麼?基本上,清洗頭皮皮脂油脂以及做好頭皮護理後,仍然有機會長出頭皮痘痘,這些導致頭皮長痘痘的起因其實非常多,例如工作、家庭、生活間壓力和焦慮,以及過度清洗頭皮上的油脂髒污,另外過度食用含有高糖/葡萄糖(Glycemic Index)的食物也會激發頭皮痘痘增生的機會,下方可檢視自身,是否容易養出頭皮痘痘的習慣,可參考頭皮痘痘原因 1. 「頭皮清潔不當」我們頭皮上的毛孔,有10萬多個毛囊,每一刻都持續將形成的皮脂,轉送到頭皮表面,而讓頭皮特別容易出油,因此,很多人會使用含有「皂鹼類」,這類強力去除油的方式清洗頭皮髒污與油脂,每當過於清潔、去除油脂時,將會直接影響皮脂分泌異常,導致頭皮清潔不當受到刺激感,間接造成頭皮微生物菌群、菌叢生態失衡不穩定,同時沖洗不當清潔不夠完善時,都是容易讓頭皮癢、長出頭皮痘痘和頭皮屑的機會。頭皮痘痘原因 2.「賀爾蒙失衡」「壓力痘」是促成主因,年紀增長扛的責任、外加環境刺激、日夜不規律、日常工作、家庭壓力的生活,更是反覆堆疊,不斷刺激腎上腺皮質醇的分泌,這些壓力都會造成身體處在破壞賀爾蒙的模式,這是讓生理內分泌失衡、免疫力降低,心理更加難以復原的狀態,不但導致頭皮有掉髮可能,同時也正侵蝕內外免疫力,壓力、焦慮感不穩定飲食若過於辛辣刺激性也容易讓毛囊產生過於負擔,毛囊口一但遭破壞、更是提升毛囊炎增長的發炎機會。如果經常壓抑忍耐多種情緒,心理壓力負擔過重,容易讓身體內腎上腺分泌的皮質醇增多,造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滑、身體容易痠痛。焦慮反射頭皮癢、紅腫、以及頭皮痘痘的訊號,表達免疫力已開始有損壞的情況。除了頭皮容易長痘痘、免疫力失衡、自律神經失衡、同時造成新陳代謝不穩定、心血管問題,臉部皮膚更容易出油、粗糙、暗沉。頭皮痘痘原因 3. 「皮脂分泌過量油脂」當皮脂大量從皮脂腺分泌時,可以和汗水混合形成皮脂保護膜,防止皮膚表面水分過度蒸發,滋潤皮膚,倘若分泌過量無法疏通時,容易讓毛囊口堵塞,間接引起毛囊發炎的機會。屬於油性皮膚或混和偏油性皮膚,可以明顯感受到頭皮及臉上T字部位經常易出油,若沒有使用頭皮去角質產品或頭皮控油品項,以及時常不清洗頭皮,都會促使頭皮分泌太多油脂,間接導致堵塞頭皮毛囊口,同時混和頭皮端的老廢角質累積,此刻就是導致頭皮長出痘痘(痤瘡)的困擾。頭皮痘痘原因 4.「長期堆積體內毒素」GI 值(Glycemic Index),指的是升糖指數,GI 值較高的食材,是作容易促使人體快速吸收的糖份生成指數,它容易導致體內血糖迅速上升,此時胰島素會開始快速分泌,將人體血液裡的葡萄糖分(Glucose)滲透到細胞,讓血液降低血糖值濃度。許多外食者,因許多外食材選擇多樣化,對於菜單選項與調味的掌握容易匱乏,許多日常可見的食物,都是造成體內堆積毒素,假如經常攝取過度過量偏高 GI 的食材、飲品,都會造成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引發一連串的角化異常,造成堵塞毛囊,刺激雄激素增生、皮脂腺過度分泌油脂,一旦油脂分泌過於充足,就會導致容易讓臉部長痘痘、頭皮長痘痘、背部長痘痘的長期負擔。下方提供減少攝取才食,可預防高 GI 值食物種類。1.高糖食材(果汁、甜品、餅乾、澱粉鬆餅、麵包、芒果、哈密瓜、西瓜、葡萄乾)2.高鹽分食材(加工香腸、培根、麻辛辣類)3.高油炸食材(炸物、花生果醬、加工奶油)4.乳製品食材(生乳牛乳、起司片、冰品)另外,常見攝取奶類容易生長頭皮屑、頭皮癢的困擾,長期累積會讓頭部痘痘增生機會大增,另,常滑 3C 產品導致熬夜或喜愛吃消夜炸物,都是會提高造成頭皮長痘痘原因。如何改善不正確方法|消除頭皮痘痘關鍵頭皮的皮脂腺分泌非常充沛,這正是頭皮上毛囊炎最喜歡聚集的部位,然而,最常見的皮膚問題,毛囊炎(Folliculitis),顧名思義,就是因微生物、菌種、細菌滲入至毛囊內,所造成的毛囊發炎或長出痘痘的關連。當中細菌就是特別常見可直接引發的起因,多種皮脂分泌較多,更容易引發毛囊發炎的部位,例如:頭皮、臉雙頰、上臂肩膀、前胸口、後背部。不過,許多感染的毛囊發炎是可以自癒調節,若不斷重複嚴重的發炎,就必須直接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另外,許多導致毛囊發炎的日常習慣,立即調整可以預防避免頭皮痘痘、頭皮毛囊炎的生長,可立即調整預防細菌滋生的常見習慣類別:・改善頭皮毛囊炎1.「清潔/更換」:枕頭套、床單、日常衣物、洗臉巾、安全帽內襯,一旦未定期清洗或更換,都是有助塵蟎、細菌在頭皮滋生。・改善頭皮毛囊炎2.-「消毒器具」:除毛工具、擠粉刺工具、無清潔指甲直接擠壓腫脹顆粒的毛囊,都是容易感染頭皮毛囊炎、頭皮痘痘的機會。・改善頭皮毛囊炎3.-「頭皮去角質」:改用溫和親膚成分(杏仁酸、果酸),透過更適合頭皮去角質的產品,幫助頭皮肌膚調理,溫和代謝髒污油脂,記得不要過度用力摩擦刺激頭皮肌膚,這會導致痘痘復原期。頭皮長痘痘該怎麼消?6個頭皮毛囊炎消除關鍵首先,抗痘需要先了解,頭皮長痘痘的原因與種類,當頭皮代謝力下滑時,容易讓毛孔阻塞,如果沒有適時幫忙頭皮去角質,將造成累積油脂髒污,而導致發炎變成頭皮長痘痘(輕型毛囊炎)的困擾,假如沒有即早改善,讓更多細菌孳生,更容易變成嚴重型頭皮毛囊炎,使用藥物治療頭皮之前,可以先從下列5種消除頭皮痘痘(毛囊炎)方法提前預防1.暫停潤髮護髮-零負擔潔淨市面潤髮居多,多數內含成分有容易刺激頭皮堵塞增加負擔的成分,如薄荷醇、人工香料(芳香)、矽靈(Dimethicone),如果頭皮有痘痘增生、頭皮癢、頭皮毛囊炎,非常建議暫停使用容易造成頭皮負擔的成分,因為導致反覆阻塞毛孔、嚴重的頭皮痘痘甚至轉為重度毛囊炎的機率也會大增。點我看控油去痘:杏仁酸控油調理洗髮精介紹。2.換帽子內襯-保持乾淨無論是哪一種類帽子(遮陽帽、安全帽、漁夫帽、老帽),都會暗藏超多黴菌、細菌、油脂與髒汙,假如沒有固定清洗習慣,建議要讓帽子們放置於可保持乾燥的位置,這樣可提前預防細菌殘留於頭皮孳生,減少頭部長出痘痘與毛囊炎的機會。3.避免刺激成分-穩定頭皮健康基本上,會建議查看目前正使用的洗髮精成分,以及接下來預計購入的洗髮精成分,請盡量避開易刺激性成分來保護頭皮健康:・定香劑、香精(DINP、DEHP、Phthalates):多數人希望自身頭皮,可含更吸引且親近香氛氣味於頭部,廠商也因成本考量添加人工香精、定香劑來調香,不過,無法親膚、不夠溫和的成分都會刺激頭皮肌膚變得更加脆弱不適,甚至讓頭皮變得更加敏感。・石化介面活性劑(SLS): 經常用於地板清潔除菌劑,為過度清潔成分,容易使得皮脂腺分泌出更多皮脂油脂保護皮膚,促使頭皮油脂無法穩定平衡。・防腐劑(MI/ MCI, Parabens):這類成分會刺激頭皮健康,已陸續遭到歐盟關注,目前有許多國家已經禁用,想要避免致癌風險的頭皮建議避免。4.頭部流汗-溫柔洗頭高溫盛夏,秋冬包覆穿著,無論四季都會悶熱、流出汗水,汗是透過(鹽份、水份、電解質)合併組合而成,假如混和頭部分泌的油脂將會形成油脂的汙垢,堆積後容易阻塞毛孔,一律流汗後,必須以清水清洗頭皮,就算沒有使用任何洗髮精也可以幫忙帶走髒汙,減少頭皮油膩不適,成功降低頭皮長痘痘的機率很大。5.慎選食材-控管飲食長時間焦慮壓力大、缺少睡眠,經常飲食炸物、醣類、辛辣這些更為刺激的食物,都是引發皮脂線過度分泌皮脂的現況,進而導致阻塞毛孔端阻塞毛孔端、增加長痘痘的機會。研究顯示,挑選Omega 3 、維生素 A、維生素C 、鮭魚、鯖魚的食物,可以有效緩解發炎,另外幫助身體抗氧化也能選擇甜椒、馬鈴薯、南瓜、芭樂、木瓜、奇異果等健康食材,記得要避免辛辣、油膩、甜食、飲料的物品,才有幫助頭皮與身體不易產生發炎與長痘痘的風險。6.不擠頭皮痘-避免落髮頭皮毛囊炎,等於臉部的青春痘痘發炎,泛紅、癢、膿泡、最後痘痘破裂,每一次痘痘發炎過程,都需要五至七天恢復,也因為頭皮相對脆弱,更容易感染擴散了發炎位置,如果沒有正確且乾淨的處理頭皮痘痘,仍然容易重複發炎,嚴重時的頭皮毛囊炎會有強烈巨大的疼痛感,有可能造成禿頭掉髮的機會,對於頭皮的損害確實不容忽視的,倘若已經變成嚴重頭皮毛囊炎,請記得直接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才可對症下藥,切記勿自行塗抹抗痘藥品,預防多次感染。預防頭皮痘痘,藥用洗髮精成分發生腫痛、囊瘡、溢出血液、掉髮、重度頭皮屑、嚴重頭皮毛囊炎(痘痘),時,請立即諮詢醫師看診。皮膚科醫師經常開立藥品或藥用洗髮精,記得待膚況好轉後就停用含藥的洗髮精,下方列出相關成分名稱與建議,請在選購產品時多加留意成分。【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頭皮長痘痘該怎麼辦?六招皮膚攻略,消除頭皮毛囊炎、去痘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9 醫療.中醫
吹冷氣消暑當心「冷氣病」上身!中醫師教你消暑怎麼吃才不會傷身
近日氣溫屢創新高,熾熱高溫下,大家都盡量窩在冷氣房中,喝著透心涼的冰飲!但也因此,門診中病人因冷氣而造成寒氣鬱閉的情況也增加了,這就是俗稱的冷氣病。冰紅茶、冰咖啡、冰啤酒、西瓜、綠豆湯、冰棒等解暑涼飲深受大家喜愛,一不小心,就攝取過量啦! 炎炎夏日吹冷氣消暑 當心「冷氣病」上身冷氣吹太多,氣機為寒氣阻滯,出現頭昏嗜睡、頭痛、鼻塞等現象,室內冷氣沁涼,外出又是酷熱的天氣,冰火二重天,寒暑夾雜,真是讓人無法消受啊!人體的陽氣周流順暢,有固護體表的作用,陽氣充足則精神清明,不怕風吹強健不生病。人為恆溫動物,一旦低於體溫的食物及冰食進入體內,人體需消耗大量陽氣來消化代謝,本身陽氣較不足的地方就會出現陽虛氣虛的症狀,例如:頭昏嗜睡、流鼻水、胃脹、腸脹氣難解便、頻尿、痛經等陽氣受阻或衰弱的現象。夏日炎炎怎麼吃才不會傷身?對於體質較虛寒,手腳冰冷、便秘、面色白青、腹瀉便溏者,建議較寒涼的生食及瓜果,例如:西瓜、火龍果、木瓜、葡萄柚、生菜、生魚片、青草茶、仙草、愛玉等,不宜攝取或少量攝取,因人而異; 一般體質者,適量攝取是合宜的,過量攝取則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若是體質本身很燥熱,體溫偏高、容易流汗的人,適當的攝取可以幫助清熱降溫,但也不宜過度喔!以人體可以消化得了為度,否則還是會耗傷陽氣的。常溫的開水還是最適合解渴且補充水分的來源喔!如果真的過食生冷而造成腹脹腹瀉的症狀,建議吃些溫暖的食物來緩和或是就醫調理喔! 上班族在冷氣房中建議準備一件薄外套,可抵禦寒氣及冷風的侵襲,遇到好幾個病人說辦公室內冷氣的風口一直對著他的頭或後背吹,造成頭痛、肩頸僵硬,長期下來對人體的危害真的很大!督脈及膀胱經位於人體的背面,主一身一陽氣,風寒入侵經脈,造成陽氣受損,引起頭緊痛、怕冷、手腳冰冷、免疫力下降,一直反覆出現感冒過敏的症狀,建議盡量避開風口直吹的機會,戴帽子或是轉個方向。晚上睡覺時建議冷氣加循環扇幫助降低室內溫度,溫度不宜設定太低,因晚上睡覺時人的體溫會下降,體表的陽氣走入臟腑,人體對於外邪的防禦力會下降;風不宜直接對人吹,風為百病之長, 吹風吹多了,免疫力下降,人容易生病,頭痛、鼻塞、流鼻水、腳抽筋、筋骨痠痛、落枕、腰閃挫,都跟風寒外邪入侵經脈、筋骨肌肉有關。若睡覺會吹到風,建議可穿薄長袖睡衣將手腳及關節保護住,以免風寒入侵關節,寒凝氣血,加速關節老化,出現抽筋、關節痠軟的症狀喔!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希望大家都能保護好自己的陽氣,有強健的好身體,身體好精神佳,心情也就好呦!※本文由
-
2023-06-29 焦點.健康知識+
一直被蚊子叮的原因是什麼?科學家告訴你如何預防蚊蟲叮咬
【本文重點】夏季是蚊蟲活躍的季節,蚊子叮咬不僅讓人發癢,還可能傳播疾病。蚊子叮咬的機制是它們釋放一種混合物到皮膚,引起發炎反應。蚊子對人體味有不同的反應,但具體的原因尚未確定。防止蚊子叮咬的方法包括穿長袖衣褲,使用含有DEET或派卡瑞丁的驅蟲劑,清除積水防止蚊卵孵化,以及開風扇或空調並裝紗窗來防止蚊子進入室內。外出時要保持活動,不要靜止不動,並注意穿著適當的衣物。--by ChatGPT夏季不只氣溫炎熱,也是蚊蟲容易出沒的季節,被蚊子叮咬不僅讓你發癢,還會傳播包含登革熱、瘧疾、茲卡病毒感染症等疾病。事實上蚊子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之一,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生物都多。即便你周遭的蚊子不帶有這些病菌,被蚊子叮咬仍是一件惱人的事,以下為蚊子如何叮咬我們、什麼吸引蚊子以及如何阻止蚊子叮咬幾個常見問題的解答。蚊子叮咬的機制?大多數時候,蚊子吸食植物花蜜和汁液,但當雌蚊產卵時,需要額外的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是通過喝血獲得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瘧疾研究所分子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助理教授Conor McMeniman博士告訴《CNN》,蚊子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快速吸血,然後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飛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蚊子向皮膚吐出一整套不同蛋白質的混合物,這些蛋白質充當止痛劑和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蚊子叮咬引起的瘙癢和不適是我們身體對這種化學混合物產生炎症反應的結果。人們對蚊蟲叮咬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在蚊子叮咬後相對毫髮無傷地留下了幾個丘疹狀的斑點,而有的人可能會出現不得不護理的傷痕。什麼東西最吸引蚊子?McMeniman表示,有些人確實是比較容易吸引蚊子,他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最近的研究中記錄了這一點。蚊子對構成每個人體味的一系列化學物質的反應不同,它們認為某些化學物質比其他化學物質更令人胃口大開。不幸的是,找出某些人對蚊子特別有吸引力的原因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研究人員仍在探索哪些氣味吸引蚊子的細節,但蚊子找到我們的能力有一個一般模式。McMeniman指出,首先它們聞到你的味道,然後看到你,然後當它們足夠近時,也許距離宿主一公尺之內,它們實際上可以檢測到從你皮膚散發的熱信號。吸引遠方蚊子的最重要的氣味之一是二氧化碳,即我們呼吸時呼出的氣體。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喝啤酒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而另一些研究則表明,包括紅色在內的某些顏色可能對蚊子特別有吸引力。如何預防蚊子叮咬?McMeniman建議,在夏季盡可能多地遮蓋身體非常重要,並使用經官方審核、含有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成分的驅蟲劑。為了防止蚊子進入家中,確保你的窗戶裝有紗窗並在晚上打開風扇或空調。每周清除院子裡的雜物並排出積水,以防止蚊卵孵化。需謹記的是,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可以保護你免受蚊蟲叮咬。儘管各種研究得出的訊息可能很誘人,但沒有簡單的飲食習慣、避免的顏色或肥皂的氣味就能驅趕蚊子。至於外出如何避免叮咬?國內防蚊權威、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曾建議,外出時千萬不要靜止不動,例如坐在涼亭或是鞦韆上聊天,那肯定成為蚊蟲攻擊對象。除此之外,比起各式防蚊小物,預防蚊蟲叮咬一定要穿上長褲、長袖衣服,如果至運動場跑步運動,務必帶著外套以及毛巾,運動後擦汗並穿上薄外套,否則一流汗,體溫高一點,就會招惹許多病媒蚊。防蚊液使用注意事項.距離皮膚或衣物10至15公分,緩慢噴灑。.用於臉部時,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並避開眼、口周圍。.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不要使用。.如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至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幫孩子塗抹時,先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身上,千萬不要直接噴在皮膚上。.未滿5個月的嬰兒,勿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驅蚊產品。【資料來源】.What scientists say keeps mosquitoes at bay
-
2023-06-27 名人.好食課
運動中可以喝冰水嗎?運動一定要喝運動飲料?詳解運動時該怎麼補水
運動後最重要的就是補充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但你知道其實運動前跟運動中也需要補水嗎?若運動期間水喝不夠,可是會引發脫水呢!究竟運動前、中、後分別要喝多少水呢?有一定要喝運動飲料嗎?問題一》為什麼運動前、中、後都要補水?整理一》運動前補充水分能預防脫水運動前補水可以確保你在開始運動之前就處於足夠水合狀態,避免在運動過程中迅速脫水,這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和適當的血液循環,也能維持運動強度與狀態。整理二》運動中補充水分能提升運動表現水分的補充可以增加身體的血容量,改善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從而提高運動表現和耐力,充足的水分還可以減輕肌肉疲勞和痙攣的風險。整理三》運動後補水,恢復身體正常代謝運動時,身體會流汗以調節體溫。汗水中含有水分和電解質,包括鈉、鉀和氯等。這些物質的流失導致身體水分不足,需要進行補充。若沒有適量補充,特別是劇烈運動或長時間運動,身體容易出現脫水的情況。脫水會導致身體失去水分,進而影響體溫調節、血液循環和心臟功能,甚至有致命風險。問題二》運動前、中、後要怎麼補充水分?方法一》運動前的補充水分量於運動前30分鐘補充300-500毫升水分,讓身體處於水分平衡狀態下再開始運動。方法二》運動中的補充水分量運動期間每過20分鐘補充100-200毫升水分,以防止運動中脫水。方法三》運動後的補充水分量運動後,補充流失體重的1.25-1.5倍(公升水/公斤體重,即減少幾公斤就喝幾公升的水),或根據流汗狀況再額外補充。問題三》運動一定要喝運動飲料嗎?破解一》取決於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對於較輕度和短時間的運動(例如:輕度散步或瑜伽),通常只需要補充水分即可滿足身體需求。然而,對於長時間(大於1小時)、高強度的運動(例如:長跑、單車比賽或高強度訓練),運動飲料可能更為適合,因為它們可以提供能量和電解質的補充。破解二》運動飲料的補充量?多久補充一次?若要補充運動飲料,以男生600毫升/女生400毫升為原則,每15-20分鐘補充一次。問題四》運動可以喝冰水嗎?常聽人家說運動喝冰水很傷身?其實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這個說法,相反地,運動喝冰水可是有不少好處!以下一一告訴你!好處一》避免體內溫度過高喝冰水可以快速降低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從而幫助降低整體體溫,提供涼爽感受,避免體內溫度升高,造成身體「當機」。好處二》提升運動耐力喝冰水可以更迅速地補充水分,因為冰水在口腔和消化系統中的吸收速度通常比室溫水更快。這有助於迅速恢復身體的水分平衡、幫助身體冷卻,減輕過熱疲勞。好處三》降低心臟負擔冰水有助於降低心率,減少心肌收縮次數。好處四》增加補水意願冰水適口性佳,可增加補水次數。若會擔心不適或嗆到,可以這麼先提前退冰或放慢喝水速度,同時少量多次的補充。若為心臟或腦血管疾病患者,切記不可一次大量飲用冰水,需分多次適量補充呦!結語》運動前、中、後都需要補充水分,以確保身體處於適當的水合狀態。在選擇補充飲品時,運動飲料可以在長時間或高強度運動中提供能量和電解質的補充,而冰水在運動也中有一些好處,例如:降低體溫和心臟負擔。然而,對於冰水的適應性和個人舒適度,每個人有所不同,應根據個人情況做出適當的選擇。無論如何,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入對於運動的健康和效果非常重要【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2023】營養師最新分享⟫慢跑、重訓後,水分、冰水、運動飲料補充量懶人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6 養生.健康瘦身
吃辣椒可以幫助減肥?營養師曝4大好處:用塗的當心恐傷皮膚
「吃辣椒可以幫助減肥嗎?」營養師張家祥(Ricky)在部落格發文說明,辣椒富含「辣椒素」,經研究證實,吃辣可以幫助提高新陳代謝,並加速脂肪的代謝。不過他也自曝曾嘗試「塗辣椒減肥法」,結果皮膚痛到宛如燒燙傷,連碰冷水都痛!呼籲民眾不要誤信偏方,且適量攝取就好,真正的減脂關鍵還是熱量赤字。1.辣椒富含多種營養素45克紅辣椒的營養成分:18大卡、0.8克蛋白質、0.2克脂肪、3.9克碳水化合物、0.7克纖維。並含有維生素 C、維生素 A、維生素 B6、維生素 K、鉀和鎂等。維生素A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骨骼健康,維生素C對膠原蛋白的生成跟鐵質的吸收也有幫助。2.辣椒素可抗炎和抗氧化增加代謝消耗是減肥中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吃進辣椒時,辣椒中的辣椒素就會大量產熱,促進新陳代謝、刺激血液循環,幫助減肥跟燃燒脂肪。高劑量補充辣椒素會帶來多種益處,包括:緩解疼痛、提高運動效果、降低血糖水平。研究顯示,辣椒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3.富含植化素除了辣椒素,辣椒還含有更多的保護性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辣椒有:類黃酮、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這些植化素都可能有助於防止氧化所引起的細胞損傷。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辣椒)的飲食可以幫助促進增強身體的抗氧化防禦能力,可以預防,例如心臟病,並可能有助於延長你的壽命。4.無需加鹽即可作為食物調味食用過多的鹽對健康造成損害,甚至可能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改為使用辣椒來調味食物,可以幫助減少鹽的攝入量。一項研究發現,當參與者在湯中加入辣椒時,他們比較不會想吃鹽,而且不那麼飢餓,但是在食用辣椒後,似乎更想吃甜食和脂肪。吃辣減肥原理一項研究證實,吃辣椒能助於減肥,是因為辣椒素可以提高運動表現的效果,並提升了身體代謝脂肪的速度,還可以增加飽足感,所以辣椒確實是能夠幫助減脂。張家祥提醒,只單靠吃辣是不會有減脂功效的,它就像是催化劑一樣,當吃了含辣椒的食物,可以幫助增強運動表現,進而提高整體的代謝量,還可以加速脂肪代謝,這樣才有辦法幫助減脂,所以說主要還是要靠飲食跟運動才是減脂的重點,吃辣都是輔助品。也有研究顯示證實,每天攝取3mg辣椒素,大約可以提高大約50大卡的基礎代謝率,以辣椒粉的辣椒素含量來看,大概1.8克的辣椒粉,就會有3mg的辣椒素。辣椒雖然能夠提高燃脂的效果,但效果也是有限的,不建議攝取過辣。雖然市面上有蠻多相關的補劑,專門幫助促進新陳代謝的保健食品,都是以辣椒素去製成的,不過裡面除了含有辣椒素,通常還會有像是咖啡因、兒茶素,所以不只有辣椒才有這樣的效果。辣椒「塗」身體 恐傷害皮膚!張家祥坦言,自己以前為了減肥,嘗試了「用辣椒塗身體再用保鮮膜包起來」,他回憶:「當時身體確實冒汗了,但接著就像燒燙傷一樣,我的皮膚非常的痛,連碰冷水都痛,我才覺得不對勁,根本就是皮膚受傷了。」他表示,塗辣椒減肥法跟覺得流汗等於減脂的迷思一樣都是錯誤觀念,因為流汗減的體重大部分都是脫水,補充水分後體重又回來了。當時為了減肥不擇手段,失敗好幾次又花錢,最後還是苦到自己。不過也是因為經歷了這些錯誤的減肥法跟觀念,決心考上營養師,跟民眾分享正確的減脂概念與知識。這些人不適合吃辣減肥張家祥最後呼籲,吃辣可以幫助減肥,但如果沒有做到熱量赤字,想瘦一切免談。辣椒只是幫助減肥的輔助器,真正的減脂關鍵還是熱量赤字。而且辣椒刺激性較強,吃太多可能反而會導致胃穿孔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狀況,所以如果本身胃就不太好、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人,就不建議為了減肥提升代謝而堅持吃辣椒。【延伸閱讀】當心優格熱量陷阱! 注意2件事才能健康享瘦【減重專輯】肥胖指標「腫」麼看? 打造減肥計畫「享瘦人生」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113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4 焦點.健康知識+
發冷、發燒、盜汗,為什麼會「畏寒」?原因超過10種!醫師教你畏寒時如何分3階段處理
畏寒不只會感到寒冷、全身肌肉不斷發抖,也可能合併間歇性發燒和雞皮疙瘩。不少人應該都曾碰過「畏寒」的狀況,但畏寒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可能。畏寒不只會感到寒冷、全身肌肉不斷發抖,也可能合併間歇性發燒和雞皮疙瘩,狀況可間歇性地持續數小時到數天。畏寒,通常也意味著身體的某些嚴重感染,例如泌尿道感染、細菌性腸胃炎等等,持續嘔吐或是環境低溫也都是可能原因。小孩因為感冒等原因發燒的時候,也容易伴隨畏寒發冷的症狀。女星嚴立婷過去就曾分享自己畏寒的經驗,她說,某晚自己突然無預警畏寒、發高燒,半夜還全身爆汗。但神奇的是,隔天醒來就痊癒了,讓她嚇得上網尋求大家意見:「請問昨晚那段畏寒到發高燒到底是有鬼還是怎樣?」女星嚴立婷過去曾分享自己畏寒的經驗。該PO文也引起不少網友共鳴,紛紛留言分享經驗,表示可能是腎盂腎炎,或經前症候群、細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建議她就醫檢查清楚。到底畏寒的時候該怎麼辦?原因有哪些?會和確診有關嗎?面對各種成因和症狀又該如何解決?與畏寒有關的問題一次解答!畏寒的原因有哪些?在一般正常的溫度下,如果還是會感到身體發冷、發抖,常見的原因有2個,一是長期過度疲勞、睡眠不足;二是飢餓。美國醫界在1988年時,已經將「長期為疲勞倦怠所苦,卻又無法找出真正原因的狀況」定義為「慢性疲勞症候群」(CFS),而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第一項次要條,就是輕度的發熱或怕冷。牛津大學所進行的研究也發現,睡眠不足會導致體內荷爾蒙升高,血液會集中流向最需要的部位如主要器官,皮膚溫度自然會下降,產生寒冷的感覺。至於人在飢餓時,身體需要的營養供給不足,沒有足夠的物質來產生熱量,人也會容易感到身體發冷。幾種疾病可能出現畏寒的症狀此外還有幾種疾病,也可能出現畏寒的症狀,整理如下:1.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位於於頸部喉結下方,是人體影響最廣的內分泌腺,身體每個器官的新陳代謝都受到甲狀腺的影響。如果甲狀腺體無法製造足夠的甲狀腺激素,或是身體無法有效處理這些激素,就可能得到甲狀腺功能低下疾病,而最主要的病徵之一就是感覺寒冷。2.血液循環不良/血管疾病由於人藉由血液的流動為全身帶來熱量,當血液循環變差、熱量不足時,就會導致畏寒狀態。血管疾病有動脈硬化(血管狹窄)、凝血疾病、雷諾氏病(手指或腳趾動脈痙攣,肢端膚色呈現蒼白),而血管出問題的症狀之一,就是感覺皮膚濕冷或乾冷、手腳冰冷。3.糖尿病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期間也會出現身體發冷的症狀,主要是血糖持續升高損傷周圍神經引起的。而腎臟因糖尿病受到損害的糖尿病腎病變,其中一個症狀也是感到寒冷。4.肌肉量少肌肉扮演為身體製造熱量的角色,若運動量不足、很少活動肌肉,將會造成熱量不足,身體持續處於畏寒狀態。5.自律神經失調持續累積壓力與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若自律神經失調,將無法發揮調節體溫的功能,甚至出現上半身發熱、下半身卻熱量不足的狀態,而伴隨失衡狀態,同時也可能出現腿部冰冷、心臟莫名怦怦跳和頭痛等症狀。6.貧血血紅細胞負責給身體各部位輸送氧氣,貧血後,血液會優先供氧給心臟和大腦等重要器官,導致體表血管關閉,造成身體寒冷的感覺。7.荷爾蒙失衡相較於男性,畏寒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主要原因在於荷爾蒙是否平衡。排卵與生理期時,荷爾蒙容易失衡,造成血液循環變差,出現畏寒的症狀。8.感冒發燒畏寒時還會出現哪些症狀?一般常見的畏寒症狀為手腳冰冷,但有些人因常期勞累、熬夜、嗜吃冷飲,導致氣血虛弱,進而使得身體產生疲勞、手麻、肩膀僵硬的隱性畏寒症狀。以下是畏寒時容易一起出現的症狀:1.容易腰酸背痛2.容易手麻3.長期肩頸僵硬4.吃了寒涼食物易拉肚子5.女性婦科易發炎6.體溫較低 (低於36℃)7.容易疲勞或眼睛乾澀8.腳易浮腫或有沉重感9.男性頻尿畏寒會和新冠確診有關係嗎?有可能。例如毒理學專家招名威近日在臉書分享自己確診的經驗,表示自己確診前就出現手腳冰冷、畏寒顫抖的症狀,但一直快篩不出病毒;等病毒潛伏3天後,才終於快篩出確診,可見畏寒的確可能與新冠確診有關係。至於新冠確診如何和一般感冒、流感做區別?雖然都可能出現發燒症狀,但新冠肺炎和Omicron可能還會多出乾咳、乏力疲勞、失去味嗅覺等症狀。畏寒時怎麼辦?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表示,正常人早、晚體溫並不相同,下午會比早上高一點;早上6點時,口溫大約是37.2℃;下午4點時,口溫則約為37.7℃,所以平均體溫為37.5℃,如果量得體溫超過這個溫度,就表示發燒了。畏寒發燒也可以分成發冷期、發熱期及退熱期三個階段,處理方式會不太一樣:1.發冷期:全身發抖、手腳冰冷此時的照護應以保暖為主,預防打寒顫。若有口渴現象,應補充溫水。此階段不可進行物理性降溫,如溫水拭浴、躺冰枕等,否則反而刺激體溫中樞燒得更厲害。發冷期時的照護應以保暖為主,預防打寒顫,並適當補充溫水。2.發熱期:全身溫熱、呼吸心跳變快、頭痛、倦怠等此時應注意水分的補充、營養的攝取,並留意是否出現脫水症狀,可視病人狀況給予退燒藥或物理方式降溫。建議在服用退燒藥30分鐘後,體溫若持續高溫時,再以物理方式輔助降溫,減輕病人不適。3.散熱期:流汗、體溫稍降體表會藉排汗來散熱,所以應補充水分、注意適當保暖,並且把汗水擦乾,換穿寬鬆、易吸汗的衣物較佳。畏寒和拉肚子有關係嗎?有,且會和細菌性腸胃炎較有關。急性腸胃發炎通常可分為「病毒性腸胃炎」和「細菌性腸胃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講座教授兼副院長吳俊穎表示,兩者略有差異的地方是,病毒性腸胃炎雖然會發燒,但很少出現發冷、畏寒;細菌性腸胃炎則比較容易合併出現發燒、畏寒,而且細菌性腸胃炎也較常合併有血便、膿便。至於一般暴飲暴食或刺激性食物引起的急性腸胃炎,通常不會出現發燒症狀,必須有病原菌感染入侵,身體受到毒素刺激,才會啟動身體自我保護機制,體溫上升,出現發燒現象。延伸閱讀: 11種「含鋅食物」排行榜大公開!「含鋅蔬果」有哪些?缺鋅13種症狀一次看 硅藻土地墊瞬間吸水的秘密》水分都到哪裡去?真能除濕防霉?清洗保養大公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2 醫療.中醫
狐臭中醫也能改善?飲食搭穴道療法 +多喝冬瓜薏仁湯,扭轉濕熱體質
天氣逐漸變熱,在外面活動一下很容易就汗流浹背,流汗雖是身體重要的散熱機制,但有汗臭味的民眾在此時就會感到十分難為情,甚至影響到參與社交活動的意願,若遇到高溫的情況下皮膚表面也容易孳生細菌,而汗水和皮膚上的細菌作用過後就會產生特定的味道,特別是發生在腋下的氣味,也就是俗稱的狐臭。大汗腺流出來的汗比較臭? 醫揭大汗腺與小汗腺差異中醫師康涵菁表示,人體的汗腺分為小汗腺與大汗腺,一般所講的汗水是是由小汗腺所分泌,主要受到溫度影響。小汗腺幾乎分泌全身,其分泌出來的汗水成份99%為水分,其餘則是少量的鈉、鉀和尿素,因此正常的汗水是沒有什麼味道的。而大汗腺(也就是所謂的頂漿腺)則與小汗腺不相同,受荷爾蒙的影響較大,尤其進入青春期後開始分泌較為旺盛,分布又以腋下最多,其餘則是在外耳道、乳房、陰部與肛門等位置,其分泌出比較濃稠的汗水,成分帶有蛋白質和脂肪等物質,大汗腺分泌較為旺盛的民眾,除了異味以外,可以觀察到衣服上會出現黃色的汗漬,耳道也會呈現較為濕黏的狀態。狐臭如何治療? 中醫針灸穴位有助代謝濕熱一般最為常見的體味,多為腋下所散發出來的「狐臭」,而民眾在處理狐臭時,大多會使用含有鋁鹽的止汗劑,去塞住汗腺減少流汗,或是藉由微波熱能去破壞大小汗腺,但要小心如果能量太高可能會破壞到其他組織,造成水腫或是硬塊,其他還有侵入性的汗腺切除手術,則可能會有傷口,也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中醫治療狐臭會以體質著手,大多認為多屬濕熱鬱積體內所造成。人體代謝體內廢物的排除方式是透過大小便以及出汗,若是濕熱過多,排出的二便與汗液都會氣味較重。明朝的徐春甫在《古今醫統》中提及:「腋屬足厥陰肝經之分,肝氣鬱熱於內而出於腋,其臭如狐,又曰狐臭」,若是屬於肝經濕熱患者,通常習慣熬夜,工作壓力也大,在處理上則可以使用清熱利濕以及疏肝理氣的中藥方藥,例如龍膽瀉肝湯或是當歸龍薈丸。此外,如果屬於飲食方面不忌口,常接觸到燒烤辣炸等重口味食物、奶製品、甜食以及菸酒,則可能進一步導致脾胃濕熱,處理上則需清熱利濕以外再加上消積導滯的中藥方,例如甘露消毒丹加上保和丸。唯有保持排除濕熱的管道通暢,並且避免濕熱再度累積,才能真正根除狐臭。除了臟腑的考量,經絡循行也須同步考慮。循行腋下的經絡包含了心經、心包經與膽經,如果出現問題,也可能導致腋下多汗、腫脹或是散發異味。因此,在針灸或是按摩的穴位選擇上,可選用心經的少海穴、心包經的勞宮穴以及膽經的陽陵泉穴,有助於代謝濕熱,安神止汗。1.少海穴:位於手肘內側,屈肘時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2.勞宮穴:位於掌心,第2第3掌骨之間,大約在握拳後中指指腹對應之處。3.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肌肉凹陷處即是穴。素有狐臭困擾飲食要忌口 最好避免重調味素有狐臭困擾的病人,平時飲食需避免咖哩、蒜頭洋蔥、麻辣或沙茶等重調味,也要注意油炸類和紅肉等油脂豐厚的食物以及牛奶起司類等奶製品代謝後會容易身體產生異味,因此最好減少攝取。相反地,可多吃新鮮蔬菜或是赤小豆、薏苡仁、浮小麥等甘淡利濕的食材,並且可隨身攜帶不含酒精與香料的溼紙巾,將流汗的區域擦拭乾淨,避免味道持續發散。冬瓜薏仁湯康涵菁推薦,有狐臭困擾的民眾可以試著熬煮冬瓜薏仁湯,冬瓜可清消暑氣,利水清熱,搭配薏仁不僅可健脾胃,還能加強利濕氣的功效。以下為冬瓜薏仁湯的材料與做法:▸材料:冬瓜300至500g,薏仁30至50g,薑片2至3片。▸做法:將冬瓜削皮切塊放入電鍋內鍋,再加入事先泡水2小時的薏仁,注入清水大約蓋過食材5cm,並於外鍋加入1杯半的水,待開關跳起後,先不打開鍋蓋繼續燜煮20分鐘即可開蓋放溫食用。延伸閱讀:.耳屎是濕的人! 研究:98%以上「有狐臭」.體香劑治標不治本!醫建議體臭應做好清潔、少吃重口味食物.夏天流汗狐臭怎麼辦?除少吃洋蔥、大蒜、咖哩、酒精,醫曝治療新選擇★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1 焦點.健康知識+
炎熱夏天你應該裸睡?熱飲比冷飲更能讓你涼爽?破解降溫迷思
【本文重點】隨著炎熱天氣來臨,如何保持涼爽或防曬是大眾關注的議題。裸睡和喝熱飲是否有效率成疑,專家建議穿由透氣材質製成的輕便衣服能達到降溫效果。建議在多喝水、洗熱水澡並塗上防曬乳來避免陽光曬傷,甚至可能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by ChatGPT隨著天氣變得越來越炎熱,如何保持涼爽或防曬也成為大家關切的議題,例如有說法認為裸睡可以幫助降溫,或者喝熱飲比喝冷飲更能感到涼爽,不過這些說法正確嗎?以下為幾個常見問題的解答。裸睡可以讓你降溫?裸睡似乎是在外出一整天後降低體溫的最簡單、最快捷的方法,不過英國藥師Abbas Kanani表示,當我們沒穿衣服時,汗水會聚集在身上並留在那裡。雖然穿得更少可以讓你在炎熱的天氣裡感覺更舒適,但穿著由透氣材質製成的輕便睡衣有助於吸走身上的汗水,讓你感覺更涼爽、更舒適。那麼晚上應該穿什麼來保持涼爽呢?Kanani建議,由棉或亞麻等天然材質製成的衣服透氣吸水,它們會吸收你皮膚上的汗水,讓空氣通過,讓你涼快下來。喝熱飲會讓你保持涼爽?在炎熱夏天堅持喝熱茶或熱咖啡能讓人涼快下來嗎?英國國民保健署的家庭醫師Adam Staten表示,一個似乎經常出現的迷思是,熱飲比冷飲更能讓你冷靜下來。但他認為證據表明這並不重要,只要你保持水分,你的飲料可以是熱的也可以是冷的。Kanani指出,適時補水對於在高溫下保持涼爽至關重要。多喝水,尤其是水,以保持水分,避免過量飲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因為它們會導致脫水。洗熱水澡比冷水澡更能幫助降溫?想降低體溫最簡單的方式之一就是洗個熱水澡。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的資料顯示,雖然在炎熱的夜晚洗熱水澡聽起來並不好玩,但這實際上可以幫助你在睡前降溫,不過別在洗後立即上床睡覺。洗完澡後,你的體溫會降低,因為您的身體會適應較涼爽的環境。洗熱水澡有助降低核心體溫的原因,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神經科學家和睡眠專家Matthew Walker解釋,在於你實際上把所有的血液都帶到了表面。你的手和腳是熱量的極佳的散熱器,你把身體核心的熱量都引導到你的身體表面了。只有出太陽才需塗防曬?在多雲天氣外出時比較不會被曬傷?Kanani表示這不是真的,雖然這比你在陽光充足的時候發生的可能性要小,但雲層並不能阻擋所有的太陽紫外線。另外,很多人認為防曬乳是防水的,這意味著他們在游泳或流汗後不需要重新塗抹。Kanani建議,在你接觸過水、用毛巾擦乾、流汗或可能被擦掉後,應該立即重新塗抹防曬乳。Staten提醒,曬傷是一件需要小心的事情。這是非常普遍的,不管在短期內和長期都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並且可能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資料來源】.Should you sleep naked? And will a cup of tea cool you down? Four heatwave myths debunked by experts.Expert warns against taking 'counterproductive' cold showers during hot weather.A Warm Bedtime Bath Can Help You Cool Down And Sleep Better
-
2023-06-20 養生.聰明飲食
天氣熱容易沒胃口?跟3大因素有關!營養師教6技巧改善助養生
天氣熱時往往讓人沒食慾,即便是回到冷氣房也還是沒什麼胃口,這雖是人之常情,不過也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劉怡里營養師也提醒,天熱時飲食還是得留意,否則一個不小心熱天過了之後,除了營養不良,各種疾病也一個個找上門。 天氣熱為什麼容易沒胃口?營養師指3大關鍵。 劉怡里營養師表示,天氣熱容易降低活動量,無法促使大腦激素發出訊號來刺激食慾,大腦覺得需要消耗的熱量也會降低,造成食慾降低,胃口也就相對減少。 另外跟食物產熱的效應有關,也就是「攝食產熱效應」。試想一下冬天天冷,身體為了保暖,會自動攝取較多的熱量,因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這三種營養素在體內代謝過程中會產生熱能達到保暖。相對的,夏天天氣熱,身體自動就會減少熱量攝取。 除此之外,天氣熱不論是在戶外,或是在冷氣房內,水份都會漸漸流失,腸道黏膜輕微缺水的時候,也會影響到食慾。不過水份補充的太多也是會降低食慾,正如普遍常會建議減重者在餐前可以先喝湯、喝水幫助減少進食、以利減重一般,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食慾。 天氣熱常常沒食慾?別亂吃!小心疾病找上門! 水份相對不足,小心尿路結石:劉怡里營養師提醒,天熱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水份攝取,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尿路結石,此情況在運動員、健身教練、業務等流汗較多者也較容易出現,即便每日喝水已經超過2500c.c,但對身體而言也是相對較少,需特別留意補水。 他一天喝2500c.c.也尿路結石:劉怡里營養師就分享,日前在醫院服務時就曾遇過結石患者,經詢問了解每天都有喝水喝到2500c.c,但案例身為健身教練,又常在戶外奔走,夏天容易流失大量水份,因此2500c.c.對該案例而言顯然不足。所以提醒他夏天流汗多,水分攝取要比平常還要多喔。 天熱這樣吃,小心代謝疾病找上門:另外,也有不少人在夏天會多以含糖飲料為主要水分補給來源,在白開水相對減少、糖分攝取增加的情況下,也容易出現肥胖、便秘、代謝症候群等問題。也有人天熱飲食以水果為主,水果雖然健康,但僅以水果為主食也容易形成代謝問題,劉怡里營養師就曾遇過案例夏天中午僅吃西瓜,夏天過後三酸甘油脂飆高超標。也有人會額外多吃綠豆冰、紅豆冰等冰品,這些其實都是澱粉類,容易增加「澱粉肥胖」問題。 天熱沒胃口別亂吃,礙健康!營養師教6技巧更有助養生。 可以加這些促進食慾:劉怡里營養師建議,夏天、天熱除了更要多喝水以外,也要維持飲食正常,可多攝取蔥、薑、蒜、辣椒等辛香料,加重味道可以讓胃口較好,辛香料中的硫化素也有助於血管健康。而運用檸檬、鳳梨、百香果、芒果等帶有酸味的水果放進菜餚中,酸味增加唾液分泌,提升食慾。另外也可以用鈉含量比黑醋還低的白醋。 可以多吃些當季瓜果類蔬果:在飲食維持正常的情況下,也多鼓勵可適量多吃些香瓜、西瓜、苦瓜、小黃瓜等當季瓜果類的蔬果,除了水份較多也有利補充水份之外,大多也都是高鉀類食材,有助鈉鉀平衡、平穩血壓,對血管健康也很有幫助。 多攝取「元氣食材」!另外也建議可多補充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因為天熱時水份攝取多,也容易流失掉這兩種維生素,除了食慾不佳以外也容易疲勞、昏昏慾睡、無精打采,而維生素B1可將醣類分解成葡萄糖作為腦部的所需營養,又被稱為「元氣營養素」,民眾可多從糙米、黃豆製品、豬肉等食材適度補充維生素B1,也可以從牛奶等乳製品,或是地瓜葉、菠菜等深綠色蔬菜攝取維生素B2。 天熱食慾不佳,可別就因此隨意亂吃,聰明運用飲食技巧幫助促進飲食,避免代謝疾病、慢性疾病等找上門,對養生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夏天更要注意心肌梗塞!醫指3警訊,這些情境都要小心。 .夏季易頭暈、濕疹、腸不適,中醫教按摩、飲食、茶飲3招實用又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