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醫療.皮膚
搜尋
流汗
共找到
606
筆 文章
-
-
2024-04-26 養生.運動健身
下雨天外出很惱人?在雨中行走你可能意想不到的4大健康益處
近日受鋒面影響,不少地方都下起傾盆大雨,讓人想待在家中不出門。當外面下雨時,待在室內是很正常的反應,但你知道在雨中行走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嗎?為何在雨中行走對健康有益?以下為四個在毛毛雨中散步對健康有益的優勢:1.空氣品質更好在雨中走路的主要好處之一是空氣變得更乾淨、更新鮮,雨水可以沖走空氣中的汙染物和過敏原,尤其是汙染嚴重的大城市。專家指出,下雨時穿過大氣的水滴會吸收空氣中的懸浮顆粒,例如灰塵顆粒和汙染物。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大氣中的灰塵顆粒會隨著雨滴沉降到地面上,使雨後的空氣含有較少的過敏原、灰塵和其他顆粒,對呼吸系統有正面影響。2.有效調節體溫在溫暖的環境中,陰雨天氣可以幫助更有效地調節體溫,從而防止運動時過熱。通常當你運動時,身體會產生熱量,導致體溫升高,而流汗可以幫助你降溫。不過下雨時,較低的氣溫和雨滴會幫助散發身體的熱量。另外,下雨的時候,天氣往往是陰天,這通常也意味著太陽不會照在人們身上。3.燃燒更多熱量在惡劣的天氣中行走可能會幫助你燃燒更多的熱量,這有可能是因為人們在雨中走得更快以避免被淋濕,此時身體會更加努力地工作並燃燒更多的卡路里。此外,下雨帶來的較低氣溫會讓你的身體更加努力維持核心溫度,這也可能會導致更高的能量和熱量消耗以保持溫暖。4.有助減輕壓力專家指出,雨的聲音和氣味可以對心靈產生鎮定作用,從而提高情緒、促進放鬆並減輕壓力。這被稱為「雨後芳香」(Petrichor)效應,當降雨的氣味觸發記憶或情緒時就會發生這種效應。何時該避免在雨中行走?在某些情況下,你應該避免在雨中行走,以確保你的安全和健康。1.有跌倒風險和不便疑慮如果你有跌倒的風險,或是以前曾有跌倒的紀錄,或難以保持身體平衡,那麼下雨時最好不要外出。另外,視力或活動能力有限的人、健康狀況可能因暴露在雨中或寒冷天氣而惡化的人,以及有傷口的人也應考慮不要在雨中運動。2.惡劣天氣條件當然,在大雨、颱風、電擊、強陣風和山洪等惡劣天氣條件下,你應該待在室內。在你外出雨天漫步之前,應該先查看當地天氣預報,以了解是否有可能出現傾盆大雨、山洪預警、電擊風險或其他與天氣相關的危險,以確保你做好萬全準備並確保安全。【資料來源】.4 Health Benefits of Walking in the Rain, According to Experts
-
2024-04-24 醫療.泌尿腎臟
腎結石不理,最後會讓你痛不欲生!飲食型態影響結石 靠4招預防
最近天氣開始悶熱,水分容易流失,如果平日習慣重口味、經常大魚大肉及飲酒,會讓身體製造過多的尿酸,慢慢在尿液中結晶,堆積在腎臟、尿道。微小的結石大多不會感到明顯症狀,但是當結石愈來愈大且掉落到輸尿管時,會讓人痛不欲生。常見2種腎結石成因不同腎結石是國人好發的疾病之一,大約有10%國人有罹病機會,好發年齡為30至50歲左右,男性多於女性,但女性常見磷酸類的結石,原因與女性荷爾蒙降低有關。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暨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說,腎結石的主要原因是「身體長期處於高尿酸」狀態,意即尿太濃,尿酸未能有效排出而堆積在體內形成堅硬的結晶物,當脫落位移卡住輸尿管時,除了造成腎臟水腫,還會引發劇烈疼痛。常見的腎結石有二種:草酸鈣結石、尿酸結石,前者是因為水喝太少或汗流太多,後者大多是尿酸高、痛風患者。李孟鴻建議,不論哪一種成因,都要多喝水、少吃高普林食物,以及戒酒、戒含糖飲料。4類族群容易腎結石李孟鴻表示,飲食型態影響結石,有幾類族群的人要別小心:1.肥胖、新陳代謝症候群: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導致身體負擔加重,同時影響尿液酸鹼值,易加速形成腎結石。2.喝酒:啤酒是草酸來源之一,容易與身體裡的鈣結合為草酸鈣,影響尿酸的排泄。3.家族史:結石與遺傳有關,尤其是雙親有腎結石病史,下一代得到結石機率高出許多。4.運動員:攝取大量蛋白質(包括另補充乳清蛋白),再加上排汗量大,易讓尿液過酸、增加結石機率。5.其他:減重太快易生成尿酸,不當長期使用利尿劑也會引發腎結石。除了上述原因,減重太快也容易生成尿酸,不當長期使用利尿劑亦會引發腎結石。李孟鴻提醒,要從改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下手,多喝水、吃對食物才能降低罹患腎結石的風險。腎結石不理 惡化恐感染出現敗血性休克罹患腎結石若不即時處理,會惡化引起腰痠、腰痛、血尿,造成繼發性感染,甚至出現敗血性休克。應進一步檢查體內是否有其他結石沉積,評估使用適當藥物減輕症狀,或是進行體外震波碎石手術、膀胱鏡或輸尿管鏡手術、經皮腎造瘻取石手術,把結石清除乾淨。預防腎結石飲食4招1.多喝水:每天喝2000-3000C.C的水,平均分配在白天作息中,天氣炎熱流汗較多時,要多攝取水分。2.少喝含糖飲料:戒掉可樂、手搖飲,以開水最好,有些飲料(濃茶、咖啡)含有草酸。3.忌重口味:少吃過鹹食物,攝取太多鈉離子會增加結石的機會。4.適量肉類:勿吃過多肉類,一餐不要超過一個掌心的量。(責任編輯葉姿岑)【疾病百科】.腎結石
-
2024-04-22 失智.非藥物治療
「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 音樂療癒助照顧關係升溫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聯合報「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於4月20日舉辦「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講座,由音樂治療師董懿萱主講「音樂療癒在失智症照顧上的應用」,活動報名相當踴躍,許多關心失智照顧的民眾前來參與,現場座無虛席。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主任陳俊佑致詞時強調,失智症照顧在非藥物治療方面的重要性,而在所有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中,經過各國專家科學研究,「音樂治療」證實可以促進大腦皮質增生,他表示,音樂治療師董懿萱在台大職能治療系完成學業,赴美費城繼續深造音樂治療,回國後實地服務失智者跟家庭照顧者,培訓全台各地失智症照顧專業人員,去年董懿萱更進一步實證研究,音樂活動還可以促進照顧者跟失智者的關係。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首先感謝許多民眾從外縣市北上參加,並感性地談到聯合報有許多六、七十歲以上的讀者,感謝讀者們跟著報社一起變老。今年「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舉辦「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是首場活動,接下來還有失智照護眾多面向的主題,包括好好飲食、好好友善、好好照護、好好預防、好好守護、好好治療等,幫助台灣社會和失智症家庭尋找解方,期待讓更多的民眾參與。住在台中的童小姐是聯合報資深讀者,為了參加這場活動,於前一天專程北上,具備藥師專業背景的她,因身邊親友失智而積極學習與了解非藥物治療的相關課程,她對音樂療癒非常感興趣,因為是之前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她希望之後也能在台中舉辦失智照顧相關活動。音樂治療師彈奏吉他 帶全場歡唱講座一開始,董懿萱彈奏吉他帶領全場民眾唱「歡迎歌」,在歌聲中現場氛圍熱鬧起來,喚醒大家精神。現場民眾表示拍手踏腳跟著唱和,也有民眾表示開心得想要跳起舞來,整場活動現場民眾反應熱烈,頻頻拿手機拍攝失智症衛教以及音樂療癒專業資訊。董懿萱表示,音樂治療始於二戰時期,用來改善軍人精神焦慮等情狀,後續慢慢發展出相關專業。音樂治療有許多臨床實證,主要是運用音樂元素跟治療對象互動,用音樂建立關係,達到不同治療目標。她提醒,必須受過合格訓練的音樂治療師才能進行專業課程,目前以美國、英國的執照為主。有興趣的台灣民眾可以到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網站查詢相關資訊。至於一般民眾,即使沒有音樂背景,也可以透過學習,自己在家帶失智者進行簡單的音樂介入活動。十五到卅歲聽的音樂 印象最深刻董懿萱在課程中表示,音樂的功效包含生理反應、共乘效應、溝通、情感表達、文化意義、美感娛樂。例如開場的「歡迎歌」會讓身體熱起來、呼吸心跳加快甚至流汗,心情產生變化等,就是「生理反應」,但並不是每次都要喚醒精神,假設學員原本心跳較快或情緒較躁,就會以舒緩音樂幫助學員平靜。選擇音樂時「文化意義」是重要關鍵,應挑選符合對方背景,例如慣講台語的長輩卻播放國語歌曲,當然對方會沒有反應。音樂本身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學員即使沒有說出很喜歡現場音樂,也能從表情及肢體表現看出心情。此外,也要考量學員過往經歷,例如有些人本來就會彈鋼琴,也許會對鋼琴聲音較有感情,她更強調「十五到卅歲之間聽到的音樂,通常是長輩印象最深刻的,陪伴時可以挑選這區間的音樂,但也因人而異,例如有些長輩也會愛聽蔡依林等流行歌曲。」人們喜歡開心的經驗,只要是做喜歡的事情,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音樂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此外,音樂也可以引發自傳式的回憶,會想起自己過往重要經驗,例如以前求婚播放的音樂。音樂治療於失智照顧上的應用照顧者可以運用音樂跟失智長輩對話,例如播放「小城故事」可以問長輩是在哪裡聽到?是在別人家還是在廣播節目中?或是參加過鄧麗君勞軍演唱會?也可以考考長輩演唱小城故事的歌手是誰?鼓勵長輩分享過往經驗。曾有照顧者回饋,以前不知道跟失智媽媽聊什麼,上課後經常在家播放音樂,就能跟媽媽以音樂為話題開始閒聊往事。通常長輩不會馬上清楚說喜歡哪些歌曲,照顧者要嘗試溝通找出喜好,長輩好惡分明,避免播放引發劇烈負面情緒的音樂。運用長輩喜歡的音樂,來提升他活動的動機,例如長輩不願意去據點上課,可以邀長輩一起唱歌,跟長輩說那我們現在出門遠足,長輩就較有可能願意出門。她建議,照顧者可以建立長輩的播放清單,還可以依照音樂屬性進行分類,例如運動時聽節奏較明確的音樂,幫助提升運動效率;夜晚則播放可放鬆舒眠的歌曲。她提醒,照顧者本身也可以建立一份自己的播放清單。音樂療癒改善照顧者與失智者關係董懿萱表示,去年進行簡單調查,發現六成照顧者跟失智者的關係明顯改善,此外,音樂療癒也增加照顧者的正向經驗,而不是一直累積負面情緒。今年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也會舉辦失智症家屬音樂照顧培訓工作坊,教大家運用不同類型的音樂活動,失智症家屬透過工作坊學習,可在家裡自己帶失智者進行音樂介入活動,有興趣的民眾可到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網站查詢報名資訊。講座現場更帶領大家進行簡單的音樂律動活動,利用懷舊老歌「一支小雨傘」的歌詞,跟現場觀眾一起設計動作,「咱二人」可以左右手各伸出食指,「做陣遮著一支小雨傘」兩手做出撐傘動作,現場氣氛熱絡。在「玫瑰玫瑰我愛你」歌聲中,現場民眾跟著講師一起進行身體打擊樂,最後,全場歡唱「外婆的澎湖灣」、「望春風」等懷舊歌曲,並在即興創作的唸謠朗讀聲中,圓滿結束。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舉辦的「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接下來還有好好飲食、好好友善、好好照護、好好預防、好好守護、好好治療等失智照護眾多面向的主題,有興趣的讀者記得追蹤粉專,掌握最新講座消息。加入>>
-
2024-04-20 焦點.健康知識+
醫生開的「抗生素」有副作用嗎?沒症狀就可停吃?忘記按時服用怎麼辦?「10抗生素QA」一次看
我們常會聽到醫生要開「抗生素」這種藥,抗生素通常會用在中耳炎、陰道炎、尿道炎、腸胃炎等被細菌感染的疾病,可以幫忙去除我們身上的壞細菌。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種類的抗生素,針對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你的觀念正確嗎?像是抗生素可以空腹吃嗎?抗生素藥膏做什麼用?忘記按時服用抗生素時該怎麼辦?什麼叫「抗藥性」?關於「抗生素」的疑問專家一次解答!抗生素有副作用,能不碰就不要碰? 過度害怕副作用或抗藥性,能不吃就不吃,甚至認為抗生素會影響身體免疫力而拒絕醫師處方,是一大迷思。藥師王怡茹表示,適當而節制地使用抗生素,在使用者身上並不會出現抗藥性問題,例如手術或拔牙前後的預防全身感染用法,或是確定為細菌感染時的治療性使用等,並不需排斥使用。有些人用藥的前幾天會有輕微腹瀉症狀,其實是抗生素重新調整腸胃道菌叢分佈,讓壞菌透過腹瀉方式排出體外,此時多補充水分即可。透過臨床醫療人員與民眾本身於使用期間的監測與注意,可以降低副作用的發生風險。但若出現嚴重水瀉或是脫水,請儘速就醫。少部分病人使用抗生素後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皮膚紅疹等過敏反應,極少數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最嚴重甚至危急生命。所以在服用抗生素期間,需隨時注意身體反應與變化,當出現過敏症狀,請將服用藥物的藥名、成分記錄下來,症狀嚴重時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吃抗生素有什麼禁忌嗎?可分為幾類來討論:1.四環黴素類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是非常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大家熟知的「抗生素不要跟制酸劑、牛奶或鐵劑一起吃」,指的就是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因為制酸劑、牛奶、鐵劑中都含有二價、三價的金屬離子,會跟抗生素結合,減少吸收與療效,最好相隔2小時再吃。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應用範圍非常廣,最常見是用在青春痘的口服藥物;再來,瘧疾、鼠疫、退伍軍人症,或是一般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都可以使用四環黴素。但隨著抗藥性的增加,四環黴素已漸漸不是最廣泛使用的第一線抗生素。2.環丙沙星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抗生素多用在治療腹部疾病,例如腸胃炎、傷寒,還有骨骼及關節感染,甚至是腦膜炎的預防性投藥等;但副作用可能引起腹部痙攣,或是肌肉不適,如果跟咖啡、茶類一起喝,會影響咖啡因的代謝,造成心悸,建議配服白開水最好。3. 甲硝唑類甲硝唑類(Metronidazole)的抗生素,對於細菌性陰道炎、白帶、骨盆腔炎、心內膜炎、阿米巴痢疾等疾病作用特別好,台灣最常見的藥物像是服立治兒(Flagyl),簡單來說,主要是拿來治療生殖道、腸道等地方的細菌感染。而甲硝唑會干擾酒精的氧化作用,導致乙醛聚集,出現戒酒樣症候群(disulfiram-like),也就是服用戒酒藥物時的症狀, 出現頭痛、流汗、潮紅、噁心嘔吐甚至嚴重低血壓、昏厥的情況;所以在服用甲硝唑的前後3天,建議不要喝酒、也不要碰含酒精的食物。4.采福適膜衣錠(Linezolid、ZYVOX)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新抗生素,針對已有抗藥性的各種細菌作為新一代可殺菌的抗生素,所以多半應用在醫院型的感染,如醫院型肺炎等;另外也會用在皮膚感染、複雜性皮膚感染、併發菌血症的疾病等。不過采福適會抑制酪胺酸代謝,酪胺酸是一種胺基酸,可到腦內產生多巴胺,給人愉快的感覺。如果代謝不良會導致頭痛、血壓上升,肌肉運動不良的問題,所以在療程中,要避免吃含有酪胺酸的食物,如紅酒、啤酒、臘肉香腸、巧克力、起士乳酪。什麼叫「抗藥性」?抗生素是人類用以對抗細菌、抑制細菌生長的化學物質,但未感染而濫用、選錯抗生素、未完成療程或藥量不足等不當使用抗生素的情形,會導致原先可以殺死的細菌變得更難被消滅,是造成抗藥性細菌的主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根據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最新一季監視報告,新冠疫情期間醫院加護病房檢出的抗藥性病原菌占比普遍升高,其中,又以區域醫院加護病房增幅較大。推測與抗生素新藥補給不足、替代藥物效果未達預期等有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邱政洵教授指出,若放任細菌抗藥性的盛行率持續惡化,估計到西元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千萬人死於抗藥性病原感染,相當全年因為癌症死亡的人數;台灣屆時每年也估計將有超過3.3萬人因此喪命,相當於2021年6大癌症的死亡總和目前常見的「抗藥性細菌」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腸內菌屬(Enterobacter species),取其英文字首合稱為「ESKAPE」,是全球公認的6大恐面臨無藥可用的抗藥菌。抗生素和消炎藥一樣嗎?不一樣,抗生素跟一般的消炎止痛藥不同。藥師王怡茹表示,並非所有的發炎都可以用抗生素來當作消炎藥,也不是所有的發燒都一定要用它才有效。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身體內的正常菌叢還可能受到抗生素的摧殘,免疫能力變得越來越差。每一次生病需不需要吃抗生素,應該要服用那一種,都需要經過醫師根據不同病癥、化驗結果、臨床經驗來決定,千萬不可以認為抗生素「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就自行隨意服用。如何避免產生抗藥性?根據衛生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資料,為了減緩抗藥性病菌的產生,衛生署有提供「三不政策」建議:1.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一定要由醫師處方才可使用。2.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所以要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如果只是感冒,有90%的感冒都不是細菌感染,不用抗生素也可以自然痊癒。3.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的細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療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就要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足夠濃度,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而讓它伺機而起。 抗生素可以空腹吃嗎?根據宏恩綜合醫院的衛教文章,一般抗生素以空腹服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之吸收效果較好,若會對胃部造成刺激,則可與食物一起服用。什麼時候可以用「抗生素藥膏」?皮膚表面有許多益菌定殖,藥師廖偉呈表示,若傷口沒有感染風險時,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藥膏。尤其不少民眾,只要皮膚有傷口,就塗四環黴素外用膏(廣效型抗生素),將皮膚表面本來定殖的好菌全都殺光,事實上,不當的使用抗生素藥膏是有可能造成細菌抗藥性,同時也會破壞皮膚正常菌叢,造成更多皮膚問題。正確的傷口護理第一步是由內而外清洗傷口,最好以大量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目的是減少傷口細菌,清楚評估傷口性質。若是乾淨的傷口,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潔乾淨即可,再以適當的敷料覆蓋。若是較髒的傷口用1%水溶性的優碘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待30秒消毒,再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若是有感染或已發炎的傷口,請依專業人員指示使用適當的抗生素藥膏,千萬別自行拿藥膏亂塗。醫生說抗生素要按時吃,忘記服用時怎麼辦?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如果想起時已忘記服藥,儘快服用藥物即可;若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超過2次服藥時間的中間點),則跳過不用,下次再恢復正常時間服藥即可(除非有醫師特別指示,否則請勿自行使用雙倍量)。感冒可以請醫生開抗生素吃嗎?不可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通常上呼吸道的感染大多數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常見的症狀如咳嗽、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染有效,對於病毒性感冒並沒有效。一般而言,對於病毒性感冒,只需要症狀治療即可,並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若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則需經醫師評估後,再給予抗生素使用。延伸閱讀: 還在吃超商麵包當正餐?害你變胖又覺得累!小心吃出痰濕體質,營養師教你不踩雷的挑麵包攻略 為什麼一堆人跑步減肥都沒瘦?因為他們在減肥撞牆期時,少做了這件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9 醫療.皮膚
皮膚搔癢怎麼辦?狂抓恐致傷口惡化、感染 醫曝7大臨床表現,預防與日常照護指南一次看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稱為濕疹(Eczema)和異位性濕疹(Atopic 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慢性炎症疾病,通常與過敏反應有關。特別常見於兩歲以前的兒童身上,尤其是在3-6個月的嬰幼兒。在兒科門診衛教室裡,我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因為異位性皮膚炎而皮膚搔癢難忍,不斷抓破皮,這可能會引起感染和更嚴重的問題。從嬰兒期開始,一些嬰幼童可能會因為AD皮膚紅腫,體無完膚而持續流出組織液;進入小學階段,8歲的女童,在夏天不敢穿短袖或短褲也不敢游泳;而一些年齡較大的孩子,比如12歲青少女因為AD而感到焦慮,以至於採取極端措施,如將自己的頭髮拔光等。皮膚外觀問題造成自信不足,夜間搔癢而造成睡眠品質的下降,長期下來對身心健康及生長發育,容易造成許多負面影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如何協助處理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是非常重要的。 7大臨床表現 異位性皮膚炎初期發病時,常見的特色是嚴重的搔癢(尤其在晚上)和反覆發作。搔抓會增加皮膚的發炎反應,進而導致更嚴重的皮膚傷害,可能會出現破皮、脫屑、疼痛、發紅、疹子、皮膚乾燥、皮膚增厚(苔癬化)等症狀。大約有50%的嬰幼兒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是在他們出生後的第一年內發生的,而約80%的異位性皮膚炎發生在幼兒5歲以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和嚴重程度可能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而且可能在不同年齡層表現在不同的部位(如圖一)。 異位性皮膚炎的預防與日常照護指南 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會陷入一個循環,我們可以稱之為「癢與搔抓循環三部曲」。首先,皮膚受到刺激後產生癢感,接著孩童不由自主地出現搔抓行為,最後導致皮膚出現濕疹。濕疹的出現進一步加劇了搔癢的感覺,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有效的「止癢」可說是控制異位性皮膚炎中最關鍵的一點。當不再搔抓皮膚時,皮膚就不會進一步受傷發炎,從而有助於緩解症狀。除了醫療治療外,以下是預防措施和日常照護方式,可以幫助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 清潔與保濕 第一步皮膚基礎保濕非常的重要,這有助於維持皮膚的完整性。對於三個月大以上的嬰幼兒,單純使用清水洗澡可能無法完全清潔皮膚表面。 .可選用標示無香精、無防腐劑、無刺激性的化學成分,「敏感肌膚專用」的清潔洗劑。 .建議每天泡澡或淋浴,水溫不超過40度,每次洗澡時間10-15分鐘使皮膚吸收水分。洗完後,用溫柔輕拍的方式擦乾身體(切勿完全擦乾及來回摩擦皮膚),保留皮膚有點濕潤感。 .規則塗上醫師開的藥膏或者保濕劑(如果已塗上局部藥膏,請勿馬上塗擦保濕劑,建議至少間隔30分鐘)。保濕劑一天最少2次,只要感覺皮膚乾燥或搔癢,即可隨時補擦保濕劑,以保持皮膚的濕度。 避免誘發刺激的因素 .環境室內溫度調節盡量控制維持在22-24℃,相對濕度保持50-60%。 .在天氣冷熱溫度變化大時,容易因為出汗或皮膚乾燥,進而引起皮膚發癢,需特別留意皮膚的狀況。 .夏天潮濕炎熱,過度流汗容易刺激皮膚,建議流汗時,隨時準備柔軟濕毛巾擦拭。冬天氣候乾燥,孩童皮膚容易乾燥龜裂,因此需要控制室內濕度,隨時補擦保濕劑以維持皮膚水分。 .避免穿著會刺激皮膚的衣物,如毛衣、緊身衣物、發熱衣、刷毛高領、動物纖維製品等,建議可以選擇棉質吸汗透氣性好的天然纖維布料,以減少對皮膚的摩擦和刺激。 .暫時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花生、小麥、大豆、堅果和帶殼海鮮(如蝦、蟹、貝類等),容易引起皮膚症狀明顯惡化。 .減少孩子接觸可能引起吸入性過敏的因素,如塵蟎、黴菌、寵物皮屑毛髮、花粉和香菸煙霧等。 規則用藥及定期返診追蹤 .在醫師指示下,規則使用醫師開立處方局部藥膏或其他抗過敏藥物,以緩解症狀.定期返診追蹤及持續注意皮膚狀況的變化,如皮膚症狀持續或加劇隨時返診就醫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疾病,皮膚症狀的管理需要家長們細心多方面的照護和持久的努力,才得以打破「癢與搔抓循環」,而減緩症狀並有效改善孩童的生活品質。家長和醫療專業人員之間的密切合作是很重要,透過遵循適當的清潔與保濕措施、避免刺激因素、定期用藥及追蹤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異位性皮膚炎,讓孩子在健康舒適的環境中成長。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9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癌症後多訓練代替長照 不運動增死亡機率
癌友治療後的不良反應是首要運動障礙,北醫附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政毅表示,缺乏運動易導致慢性病、肌少症、骨鬆,增加失能、死亡機率,因此鼓勵民眾、癌友養成運動習慣,藉此幫助身體恢復,同時也能代替長照。研究已證實,運動有助於舒緩焦慮、憂鬱、疲憊、淋巴水腫,並提升生活品質、維持身體功能,但調查發現,癌友常因治療後的不良反應而不運動,恐會讓肌力掉到低體能表現,甚至是失能臨界線下,屆時不僅無法自行站立、坐下,還需長照介入。謝政毅說,癌友診治後應盡快恢復日常生活,並以抗老化為目標進行肌力訓練,依據壓力恢復適應理論,讓肌肉反覆接受訓練、疲勞恢復來提升整體肌力,最好每周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或75到150分鐘高強度活動,讓身體流汗、感到疲累,呼吸和心跳加快。基金會也與健身房合作,針對生活可自理且病況穩定的癌友,制定訓練不同身體部位的運動處方,後續追蹤也發現癌友體能狀況穩定成長,恢復癌後健康體能,讓常訓代替長照。
-
2024-04-19 養生.抗老養生
「穀雨」氣溫變化無常 中醫建議避免吃這些食物為身體養生打底
今天4月19日是「穀雨」,根據文化部網站,穀雨時間約是國曆4月20日或4月21日。農民曆稱「斗指癸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意。」,因此取名「穀雨」,係指農民佈穀後而望雨,也傳達了此時節沿續清明氣候特性,仍是多雨季節,時冷時熱,氣溫變化無常,捉摸不定,所以有「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之俗諺。穀雨有哪些民俗活動?穀雨是暮春三月的中氣,這時已是春將盡夏將至,池塘裡浮萍慢慢出現,桑樹也冒出翠綠新葉,舊時農家到這時節剛好春耕完畢,水田裡嫩綠秧苗正需大量雨水滋潤,秧苗有足夠雨水才能成長茁壯。穀雨之後便開始忙著養蠶。中醫師黃裕昌曾受訪表示,穀雨後,陽氣漸長,陰氣漸消,宜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穀雨後,降雨量增多,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加大,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容易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病症。天氣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諺語形容:「清明、穀雨,凍死老鼠」,就是說,天氣雖暖,仍會時寒時熱,早晚還是要適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出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有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發作。黃裕昌建議,多從事怡情養志、運動方面的精神養生,有如清明節氣養生一樣,此時宜保持心情舒暢、讓心胸寬廣,例如聽音樂、釣魚、春遊、打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怒肝火。穀雨該吃什麼進補養生?此時,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於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與冬進補方式不同,建議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順應陰陽變化,為安然度過即將來臨的盛夏打底,但也不宜吃太冰冷食物。中醫師林恭儀曾受訪指出,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把握最後春季養肝的好時機。中醫建議,可多食具溫補陽氣效果的菠菜、韭菜;也可多吃山藥、薏仁、蓮子等補脾食材。過了穀雨,便意味著春季快過去了,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肝開竅於目,眼睛部位,如肝血不足,無法上注於目,會影響視力不清,或造成肝氣鬱結化熱,如上擾容易出現頭暈目眩。醫師小叮嚀1.早上出門,即使出大太陽,下午仍隨時可能變天,應攜帶防寒衣物,避免受寒。2.節氣多雨、潮濕且忽冷忽熱,過敏體質要特別防範疾病發生。3.即將進入夏季,避免吃太冰冷食物,控制情緒、怡情養性,為身體養生打底,調養身心靈。穀雨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對有肩頸、關節疼痛困擾的人來說,受到邪濕之氣在體內不正常滯留,出現肝氣鬱結、筋骨痠痛。中醫提醒,最好避免刮痧、拍打等手法來消除不適,建議多以「汗法」進行調治。也就是說,抓緊風光明媚、氣候宜人的春天尾巴,多到戶外走動,舒展筋骨,讓自己身體多多流汗,自然緩解濕症。但要注意,痛快流汗後,應趕緊將汗水擦乾,盡速換上乾淨衣物,以免涼風一吹,反倒惹來感冒上身。雨潤穀升保收成養生操1.膝蓋微蹲,手指朝下,手腕向內繞園。2.雙手腕繞圓,慢慢向上伸展,身體跟著越來越高,整套體操左右擺動,持續來回。要領:雙膝微蹲力求平衡,腳可微踮增加擺動靈活度,手腕向內繞圓動作應輕慢,以免扭傷。動作功效:訓練手腳協調能力,強調手指手腕運動,膝蓋微蹲可強化下肢肌耐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
-
2024-04-18 醫療.皮膚
蕁麻疹為何都治不好,一定要吃藥才會好嗎?先區別你是慢性還是急性蕁麻疹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罹患「慢性蕁麻疹」的人愈來愈多,據統計,台灣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醫師表示,壓力大、天氣熱、運動後流汗、食物、藥物,甚至不明原因,都會引起蕁麻疹發作,皮膚出現紅、腫、癢的「膨疹」,一直癢不停,若症狀反覆發生超過6周以上,即為慢性蕁麻疹。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俗稱「風疹塊」,會伴隨癢、麻、灼熱等感覺,這些腫塊是因皮膚裡的肥大細胞受刺激釋放組織胺,導致皮膚膨脹長疱疹,嚴重者可能會血管腫、眼睛腫,甚至呼吸困難。研究顯示,人一生有三分之一機率會發生蕁麻疹,女性發生機率是男性的2至3倍。急性與慢性蕁麻疹區別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表示,蕁麻疹分急性與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多是外來物質刺激導致肥大細胞過敏所引起,只要找到過敏原,避免接觸,用抗組織胺搭配短期類固醇治療,幾天就會痊癒;當蕁麻疹症狀持續6周以上,則屬慢性蕁麻疹,要找出是誘發性或是自發性蕁麻疹,若無法排除誘發因素,就得做長期抗戰準備,使用免疫調節劑或拉高抗組織胺劑量治療。台大醫院的調查研究顯示,78%慢性蕁麻疹患者,與精神、情緒、工作等壓力大有關係,若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情況下,失眠比率會非常高,且壓力更大,往往互為因果、持續惡化。唯有改變生活節奏、調整作息、紓解生活壓力,對於改善慢性蕁麻疹的病情有幫助,甚至可以不藥而癒。慢性蕁麻疹6成源於自發性蕁麻疹 根治不易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說,慢性蕁麻疹約6成是自發性蕁麻疹,找不到發生原因;3、4成屬於誘發性蕁麻疹,原因包括壓力、水、運動、熱等,也可能跟自體免疫疾病如甲狀腺炎、慢性感染等有關,甚至與吃的藥物有關。慢性蕁麻疹要根治並不容易,羅陽指出,大部分要靠問診發現,例如注意是否有胃食道逆流、腸胃炎症狀,或是衣服摩擦等,必須把可能誘發的原因排除,才有機會控制;蕁麻疹患者皮膚長期處於敏感狀態,很容易受到外來物質刺激,因此需要一段時間控制、降低皮膚敏感度,若能延緩發作頻率,生活品質就可以獲得改善。羅陽分享,曾遇過一名中年男子慢性蕁麻疹突然發作,看了很多醫師、吃了不少抗組織胺等藥物,症狀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排尿不順而就醫,檢查都沒找出原因,經問診才發現是「熱」引起,透過針劑輔以低劑量抗組織胺治療,才逐漸控制下來。蕁麻疹發生機率 女性是男性的2至3倍蕁麻疹各年齡層都可能會發生,羅陽表示,沒有特定好發族群或是危險族群,通常女生比男生容易引起。每個個案因為成因不同,要注要的事項與治療方式都不太相同,應該求診找到問題,透過藥物控制,以維護生活品質。慢性蕁麻疹與急性蕁麻疹比較資料來源:蔡呈芳、羅陽
-
2024-04-12 焦點.食安拉警報
黴菌毒、化學毒…生活5大隱藏毒物!洪永祥教5招自保,多吃這些高抗氧化食物排毒
一波波食安風暴來襲,從毒辣椒粉的蘇丹紅、毒性猛烈的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到傷腎的紅麴,讓人恐慌到底該怎麼吃才安全呢?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五大隱藏毒物:吸入毒、霉菌毒、清潔化學毒、加熱容器毒、經皮毒,危害你我的健康。日常中,潛藏著各種「讓身體容易生病」的毒物,每個人因體質而有不同的抗毒體質與解毒能力,再加上暴露毒物的時間與劑量,同樣的中毒對每個人的傷害都不一樣。洪永祥分享抗毒五招,聰明面對無所不在的隱形殺手,降低從口食入、從鼻吸入、經皮膚接觸吸收的毒性物質。抗毒第一招:減少外食、吃垃圾食物,學會自己烹飪食安問題首要是「自己把關」,不應該把問題丟給外面的廚師及食品加工廠,建議學習採買新鮮當令食材,並學會健康的烹調方式,減少外食比例。外食除了中毒風險外,即使沒有中毒,也吃進許多含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的垃圾食物。抗毒第二招:多喝水+膳食纖維如果避不掉毒物,要怎麼樣促進身體排毒?一定要攝取足夠的白開水、膳食纖維。足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道蠕動,把吃進去的生物毒物、化學毒物、油鹽糖包覆成有體積的大便,減少吸收進身體裡的比例。以燒烤為例,可能會吃到焦黑的致癌物,但是邊吃烤肉邊吃大量高纖蔬菜,可減少致癌物的吸收,建議每天攝取25-35公克的膳食纖維。若毒物已經進入身體,可多喝水增加代謝;建議喝足體重3%-4%的水分,讓身體平日就處在一個健康且代謝毒物快的狀態。抗毒第三招:攝取高抗氧化力食物,增加肝腎排毒能力平日好好保養二大排毒器官:肝臟與腎臟,若不幸急性食物中毒時,症狀會比較輕微。以腎絲球過濾率來說明,有些人100分、有些人只有20分,身體排出毒物的能力就不一樣。護腎食物推薦多吃魚油、藍莓、羽衣甘藍、黑木耳、豆芽菜、蘋果、橄欖油、大蒜、洋蔥、小黃瓜。護肝食物則可以選擇十字花科蔬菜、海菜類、健康脂肪、富含硫的食物等。1.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高麗菜、白菜和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含有類黃酮、類胡蘿蔔素、蘿蔔硫素,有益肝臟進行化學物質、殺蟲劑、藥物和致癌物質的中和作用。2.海菜類:海苔、昆布、洋菜、海帶等,可防止重金屬被人體吸收。3.健康脂肪:酪梨、魚油、亞麻籽、奇亞籽、橄欖油、苦茶油等,富含多元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護肝與抗發炎好食材。4.富含硫的食物:大蒜、洋蔥、青蔥、韭菜、舞茸、香菇和靈芝等;肝臟需要硫才能去除汞和某些食品添加物,以進行解毒。抗毒第四招:增強流汗排毒流汗對於排出重金屬與經皮毒非常有幫助,皮膚所排出的汗水和尿液中的物質很相像,例如都有尿素、乳酸等,但是身體大部分的脂溶性毒素、重金屬物質可藉由汗水排出。日本有一項研究發現,比較汗水與尿液中的重金屬含量,結果發現,汗水中的重金屬含量比尿液高出許多。推薦運動、泡澡、蒸氣浴等,不止增加代謝,也增強骨骼肌肉與心肺功能。抗毒第五招:知道生活毒物在哪,並且避開吸入毒:二手菸、廚房油煙、燒金紙、汽車香水、臥室香氛、煮沸的開水蒸氣、洗澡的水蒸氣、電子煙、傳統蚊香電蚊香、裝潢的甲醛。黴菌毒: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潮濕劣質咖啡豆、開封久放的堅果花生、長黴斑的寢具。清潔化學毒:洗衣精、洗衣香氛球、洗碗劑、化學海綿、浴廁芳香劑、漂白水、除黴劑。加熱與容器毒: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焦黑的食物。經皮毒:洗髮精、乳液、面膜、保養品、化妝品、酸痛貼布藥膏、提神精油、髮膠、染髮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07 焦點.元氣新聞
老人家窮得只剩下房子,但房殘破到無法居住!「善種子」號召義工蓋新家,讓74歲阿公終於有家
台灣有不少老人家「窮得只剩下房子」,但偏偏這些房殘破到幾乎無法居住。嘉義縣六腳鄉的七十四歲陳阿公和他的太太及兩個身心障礙的孩子,一家四口住在豬圈改建的平房裡,陳阿公透過種菜、賣菜,以及撿拾回收物賺取微薄收入,他們的住所殘破,會透風、漏水,沒有排水系統和熱水器,連基本的衛浴、廁所都沒有,服務的社工於心不忍,將他們轉介給幫助弱勢重建家屋的台灣善種子義工團。義工團因此在去年號召了一百五十多位義工,總共花五天原地將新房子蓋好,不只有房屋的外殼,新家格局也經過設計,寢具、家具、家電都募齊了擺進屋裡。交屋那天,陳阿公老淚縱橫,哭到感謝的話斷斷續續説了好幾次才說完。他和家人終於有地方可以好好洗澡、上廁所、睡個覺。像陳阿公這樣的弱勢貧苦老人散布社會角落,目前台灣做老人社會福利、長照服務的團體多,房屋老舊修繕雖然可以補助,可以貸款,但能為老人「蓋一間房子」的團體極少。善種子義工團理事長林其茂說,善種子的案子多數是里長或社福機構轉來,義工團將派人勘查訪視,審核是否符合開案資格,確認開案後才安排專案負責人、出團時間、所需義工人力及工程經費,並上網徵求義工及募款。義工平日各有工作,假日才從台灣各地到案家蓋房子,因為人力充足,往往兩到三個周末就可以將一間房子蓋好,完成拆舊屋、整地、打地基、房屋鋼構、室內設計、清潔、家具家電擺置等所有細節。義工為弱勢蓋房子,吃住交通都得自掏腰包,出團的那周末,要摸黑從家裡出發,清晨六點半就到工地集合,七點準時開工,往往一個周末下來,體力極度耗損,但精神卻豐盛飽滿。「得到最多的是我們自己。」林其茂說,因為幫弱勢蓋房子,義工們得以用某種形式相聚,一邊工作流汗一邊聊天,晚上或住宮廟或是在案家附近露營,夜裡一起吃飯交換生活近況,像是一家人。「做到沒有人覺得自己在行善,而是感謝案家,讓我們有機會到他的家,見見老朋友,認識台灣某個地方的風景。」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06 養生.生活智慧王
洗衣機比馬桶髒530倍!專家曝睡衣、外套、牛仔褲多久洗一次?洗錯恐細菌暴增
穿出門後的衣物你多久洗一次?尤其家中多了嬰幼兒,更不能不提防啊!妳是不是回家後,衣物都只是隨手一放,而不處理呢?其實,不少專家指出,衣服表面上看起來貌似沒問題,但其實部分衣物,是需要每天清洗的!不同衣物類型,可以重複穿著,或是不用清洗的天數各有差異,不過貼身穿的運動服以及瑜伽褲必須每天洗。必洗4衣物,主婦要知道除了運動服要每天清洗,有些衣物也必須定期清洗才是!睡衣:要定期清洗每晚都穿的睡衣,雖然不會接觸到室外的細菌,但要定期清洗。如果習慣睡前洗澡,然後更換睡衣,或是在睡衣內穿內衣,可以連續穿一星期都不用洗,加上如果你是少流汗的人,也可以延長穿著的時間。但如果不符合以上條件,就需要每天更換與清洗。襪子:不可重複穿著襪子是屬於貼身的衣物,並不能重複穿著。基本上,鞋內較不通風且空間較小,穿上襪子後的腳底板一旦出汗會形成細菌的溫床,所以襪子需要每天更換,而鞋子和鞋墊也要每個月清洗一次,這樣才能保持衛生。大衣:看穿著狀況決定至於冬天常穿的大衣和外套,由於質料厚重,因此清洗次數並不需要太過頻繁。加上外套較少接觸到肌膚,清洗次數可以減少,甚至不需每個月清洗;但如果經常用在穿搭,甚至是每天都穿,則需要兩星期洗一次。牛仔褲:每個月洗一次牛仔褲洗太多次,是會影響面料的顏色和質感,加上牛仔褲若沒有沾到污漬或汗水,其實不用經常清洗,只要每個月至少洗一次,並按照個人生活方式及環境來調整。洗衣機必知4地雷除了衣物定期清洗,其實洗衣方式也要注意,否則衣服恐怕越洗越髒,甚至還會讓肌膚產生敏感問題。洗衣錯誤1:一次洗太多衣服是不是有時候想偷懶,一股腦把所有衣物一次塞進洗衣機洗,這樣做很便利,但是可能會使滾筒負荷較大,影響避震器的功用,造成衣服洗不乾淨的問題。另外,如果家中有寵物,衣服上很容易黏上寵物的毛髮,沒有先處理而直接丟進洗衣機清洗,恐怕也會影響機身潔淨。洗衣錯誤2:洗衣機不清潔根據研究,100部洗衣機中,6成藏有大腸桿菌群。聽起來實在嚇人,不過一旦洗衣機內0潛伏大腸桿菌,並轉移到衣物上就會引起健康問題。研究更指出,如果3年沒清洗衣機,可能蘊藏高達70多萬個細菌,可是馬桶的530倍!最好的方式是一個月洗一次洗衣機!洗衣錯誤3:洗衣要分次序由於洗衣機的原理,是透過底部的波輪轉動,不少洗衣專家都建議將較大而重的衣物先放進去,再依序放上較輕便的衣物,如短裙、褲子和上衣,最後是襪子、內衣褲和布娃娃,這樣便能增加洗衣機的底部重心,提升波輪的轉動效率。洗衣錯誤4:關閉洗衣機門別隨時將洗衣機的門關起來了,因為這樣恐怕會導致細菌孳生的問題,特別是在洗完衣服後就關,滾筒內仍留有大量水氣,密封的空間更是造成潮濕和發霉的隱憂,只會讓衣服使衣服越洗越髒,一定要記得。延伸閱讀:.打掃很心累?專家教你提升掃除力妙招,搭配輔助工具更省時省力.馬桶尿垢、浴缸污垢、黴菌怎清?專家傳授「小蘇打粉加1樣」清潔神助攻.蓮蓬頭反過來看有夠髒!家事達人教你用「這招」輕鬆去汙※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4-04 醫療.新陳代謝
中年女性想改善熱潮紅等更年期不適,名醫教你五招舒緩妙方!
「天氣明明非常濕冷,晚上睡覺卻熱到大量流汗,但是過一下子又冷到要蓋二條棉被。」「皮膚變得好乾燥,連私密處都乾澀灼熱,常有泌尿道感染的問題…。」這些都屬於更年期的生理變化症狀,當體內荷爾蒙濃度開始改變,失去雌激素的保護後,不僅增加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各種不適感也讓人心力交瘁。女性進入更年期,可考慮進行荷爾蒙治療女性通常在45至55歲左右進入更年期,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說,更年期代表女性身體逐漸老化,當卵巢功能一步步的萎縮,影響荷爾蒙分泌,除了生育能力下降,各種不適也跟著來。最常見包含盜汗、熱潮紅、肩膀與手指痠痛、情緒起伏大、皮膚乾癢、情緒易怒暴躁等。少了雌激素的保護,更年期女性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等,進而易引爆動脈硬化、腦中風發作。張瑜芹表示,荷爾蒙可抑制交感神經、穩定情緒,當更年期分泌減少時,會出現焦慮、失眠、頭痛、肌肉痠痛、沒來由的燥熱感等症狀,嚴重可能造成憂鬱。如果症狀加劇影響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應及早就醫治療,可以採「荷爾蒙補充療法」,使用低劑量的雌激素治療,當症狀減緩或消失,請醫師評估停止用藥。延緩更年期:多吃以下食材,提早保養抗衰老 有些人擔心補充雌激素會增加罹癌風險,張瑜芹強調,研究並非完全百分百,年齡、肥胖也是危險因子。過了一定年紀,就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尤其是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五癌篩檢」服務,若家族有二親等罹患乳癌,建議提早40歲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其他更年期女性的預防保健措施,還可以從體重控制、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下手。女性聽見「更年期」往往擔憂害怕,張瑜芹分享保養祕方,建議多吃豆類製品補充天然雌激素、多食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深海魚、攝取富含鈣及維生素D3的食物、少吃糖及精緻澱粉。張瑜芹提醒,女性過40歲之後,就該注意身體狀況,及早做好準備;當更年期來臨,注重身心調理,千萬不要隱忍或硬撐。如果對於更年期症狀置之不理,不擦拭乳液、不增加營養素,只會老得更快。如何緩解更年期症狀?1.飲食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質,幫助維持肌肉量、修復肌肉和骨骼。2.烹調清淡:盡量少油、少鹽、少糖,選擇原型食物。3.維持運動:適度的負重運動可消除壓力,預防或延緩骨質疏鬆。4.營養補充:降低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5.充足睡眠:睡眠對健康非常重要,可減緩更年期的疲累與注意力不足。資料提供:張瑜芹醫師 記者:廖靜清整理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4 醫療.皮膚
多久洗一次頭才乾淨?外國研究:一周洗x次對頭髮最好,做好3件事保持頭皮健康
春天氣溫逐漸炎熱,出門在外流汗頭皮容易出油、有異味,這時候你都幾天洗一次頭髮?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析了外國期刊研究,告訴你醫學證明要多少天冼一次頭才算乾淨!幾天洗一次頭算乾淨?早在2021年,已經有醫學期刊《Skin Appendage Disorders》上發表了一篇研究,關於洗頭次數和頭髪健康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招募了1500名18-75歲無頭皮疾病的健康參與者,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實驗,參與者按照洗頭頻率,被分成了5個小組:.≤1次/周:1周只洗0-1次頭髮.2 次/周:1周洗2次頭髮.3-4次/周:1周洗3-4次頭髮.5-6次/周 :1周洗5-6次頭髮.>7次/周:1周洗超過7次頭髮研究結果發現,1周洗5-6次頭髮的參與者,這一組頭髪髪質佳,且頭皮沒有什麼發紅受損。洗髪過少(1周只洗0-1次頭髮)的參與者,會導致你的頭皮會被污垢堆積,可能引起毛囊堵塞、瘙癢等問題,也誘發脂漏性皮膚炎。而過度洗髪(1周洗7次頭髮)的參與者,導致頭皮過度乾燥或刺激,皮膚會發炎反應、發紅現象。做好3件事保持頭皮健康為什麼洗頭能對頭髮有保護作用?黃軒表示,關鍵就在於頭髮的油脂。我們的頭皮上,有附著在外一整天流的汗水、灰塵、風沙,蘊藏著許多污垢,而其中皮脂佔的比例最多,其餘的還包括外界粉塵、煙霧、汗垢等等,這些污垢混合物,最容易吸引頭髮上微生物滋生,引發了頭皮發炎的問題。研究人員提醒,做好3件事情保持頭皮的健康:1.定期洗頭,對於去除頭髮上的殘留物,仍然很重要,但不宜過度洗髪。2.使用洗髮精,可以輔助及去除髮絲上的碎屑和多餘的皮脂,並保持髮絲的清潔。3.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頭皮類型,針對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洗頭方式。黃軒補充說明,了解不同的頭皮類型及其特點,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更適合的頭髮護理產品和日常護理方法。以下是常見的幾種頭皮類型:1.正常頭皮:這種類型的頭皮油脂和水分平衡良好,不會過於乾燥或油膩。頭髮看起來健康有光澤,較容易打理。針對這種頭皮,一般的頭髮護理產品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2.乾性頭皮:乾性頭皮可能會感到緊繃、發癢,甚至出現頭皮屑。這是因為頭皮缺乏足夠的油脂來保持濕潤。對於乾性頭皮,選擇滋養和保濕的護髮產品是關鍵,以避免使用過於刺激的洗髮水。3.油性頭皮:油性頭皮的人油脂分泌旺盛,頭髮容易變得油膩並且可能伴隨有頭皮屑問題。這種類型的頭皮需要使用控油配方的洗髮水,並且可能需要比其他類型的頭皮更頻繁地清洗頭髮。4.混合性頭皮:混合性頭皮在某些區域(如前額和頭頂)可能會油膩,而其他區域(如頭皮的側面和後部)則可能偏乾。針對這種類型的頭皮,可能需要根據不同部位選擇不同的護理產品。5.敏感性頭皮:敏感性頭皮易受刺激,可能因為某些成分或環境因素而出現紅斑、發癢或刺痛感。對於這種類型的頭皮,選擇無香料、溫和配方的護髮產品是非常重要的。黃軒提醒,了解自己的頭皮類型,並根據頭皮的具體需求選擇適合的產品和護理方法,是保持頭髮健康和美觀的關鍵。如果你對自己的頭皮類型感到困惑或是頭皮問題持續不解,建議尋求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建議。說說你是哪一種頭皮類型,幾天洗一次頭髮?延伸閱讀:.皮膚科醫籲勿幫頭皮去角質!也別用熱水洗臉超過這時間.頭皮屑很多怎麼辦?洗髮精怎挑?解析形成原因與改善法.染髮會致癌?染髮後護髮有用?皮膚科醫破解染髮10迷思
-
2024-04-03 焦點.元氣新聞
前立委沈富雄早上健身前未做「這些事」竟昏倒瀕死! 運動名醫建議這樣做補充體力
已高齡84歲的前立委沈富雄,日前分享瀕死經驗,驚吐「感覺很好,像死了一樣完全沒有感覺。」這番談話嚇壞不少人,而他這起意外事故發生在健身房,主因是沒吃早餐也沒帶水,爆汗1.5公升後,突然就不省人事,昏倒過去,整個過程大約不超過2分鐘,很幸運沒有受傷。剛睡醒身體處於脫水狀態,容易昏厥失去意識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表示,經過一夜睡眠,早上剛起床時,身體是呈現脫水的狀態,如果沒有吃早餐、沒有補充水分就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可能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因為運動加速血液集中流到四肢,連帶影響心臟循環系統,很容易發生「昏厥」,突然短暫失去意識,並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運動昏倒的情況也有可能是低血糖,但血糖過低時,通常會出現冒汗、心悸、發抖、四肢無力等飢餓感的症狀,有徵兆可循,本人可意識到即將發生暈眩不適。運動前到底該不該進食呢?林頌凱以沈富雄的案例分享,很多熟齡族群習慣清晨出門運動,應先補充能量飲、粥等好消化的食物,接著熱身,再進行輕度、中度的有氧運動。如果是到健身房,應避免一開始就挑戰需要閉氣用力的重訓項目,一早身體機能還沒完全甦醒,重訓、深蹲會讓血壓瞬間上升,輕者頭暈目眩,嚴重則會影響血液回流。林頌凱建議,運動前先飲用200cc的水,運動過程中,每30分鐘補充水分;如果運動完有頭暈症狀、尿液變黃,代表補水不夠。運動時,身體肌肉會消耗肝醣,可另補充香蕉、牛奶,幫助修補肌肉組織。這族群清晨運動需容易身體狀況早晨空氣好、日照舒適,林頌凱特別提醒高齡族群,清晨溫差大,慢性病族群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不要暴露在較冷的環境中,避免血管收縮。清晨運動注意事項1.攝取能量飲或粥,避開包子饅頭等不好消化的食物,容易脹氣不舒服。2.進行輕度、中度有氧運動,不要一大早就做重訓、深蹲訓練。3.運動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易流汗者可選擇運動飲料。4.運動前一定要暖身,減少運動傷害,也讓血液溫度升高,身體熱起來。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1 養生.聰明飲食
吃到可能遭汙染的食物怎麼辦?營養師強推3類排毒營養素助代謝
食安風暴持續延燒,該如何自保?營養師劉怡里在臉書發文建議,可多攝取麩胱甘肽、維生素C、槲皮素等3大類抗氧化營養素進行排毒,保護肝腎健康。3大類排毒營養素助身體代謝最近一連串食安問題爆發,人心惶惶,劉怡里指出,台灣的外食人口居多,有時候真的難免會攝取到有毒的食材,這些遭汙染的食品吃進肚子裡,後續的應對方法,建議可以多攝取3大類排毒的營養素,將有助於身體代謝,幫助肝腎解毒。1.麩胱甘肽(Glutathione):這是肝臟解毒酵素的重要成分,能幫助強化肝臟解毒速度,還可以護肝。食材建議:番茄、蘆筍、胡蘿蔔、花椰菜、菠菜、黃秋葵、酪梨、大蒜、洋蔥、青椒、菇類、茶。2.維生素C:這是抗氧化營養素,可以幫助消滅身體的氧化產物,攻打自由基,有效的提高體內的抗氧化力及免疫力。食材建議:綠豆芽、大頭菜、皇宮菜、花椰菜、油菜花、甜椒、香椿、辣椒、野苦瓜、香吉士、芭樂、木瓜、奇異果、龍眼、釋迦、草莓、甜柿、聖女番茄。3.槲皮素:很優秀的植化素,提供強大的抗氧化效果,與維生素C及維生素E一起對抗自由基產生的身體傷害,預防肝腎的傷害,降低癌症發生機會。食材建議:蘋果、藍莓、紫葡萄、櫻桃、洋蔥、花椰菜、地瓜葉、小白菜、甜椒、芥藍。充足的水分也是身體排毒的重要元素,劉怡里提醒大家,平日要喝足夠的開水、無糖茶飲、無糖花茶等,都是幫助肝臟、腎臟代謝毒素的好來源。多運動流汗也可以增加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31 醫療.指甲.足部
健保大數據/香港腳、灰指甲治療特色院所
台北榮總/備有磨甲機等器械 助變形指甲盡早恢復依據健保署112年統計,台北榮總門診治療香港腳或灰指甲,達2萬7000人次,為治療經驗相當豐富的醫學中心。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張綜顯表示,許多病人在診所治療多次,因為治療效果欠佳,改到醫院就醫。一般擦的、點的外用藥物對灰指甲治療效果不佳,口服藥物效果較好。張綜顯說,由於治療灰指甲的口服藥有造成肝功能異常的風險,服藥期間須監測肝指數,而診所抽血檢查較不方便,因此較不常開立口服藥物。此外,灰指甲族群多為年長者,台北榮總病患多為老年人,這可能也是收治較多病人的原因之一。為治療灰指甲病人,北榮備有磨甲機、修剪指甲的器械、以及指甲矯正器等治療選項,可以幫病人修剪及打磨指甲,或是將嵌甲拉平,讓因黴菌感染產生變形的指甲能快速得到改善。除了門診治療,衛教十分重要。張綜顯說,老年人、免疫功能不全、衛生習慣差、容易流腳汗、需要長時間穿著包腳鞋者,都是罹患香港腳及灰指甲的高危險族群。除了接受藥物治療,患者還需改變生活習慣,盡量保持雙腳通風乾燥,才有機會治癒疾病,並且降低復發率。台北市聯醫/遵醫囑口服灰指甲藥 不必擔心傷肝副作用北市聯醫112年收治香港腳、灰指甲患者超過3萬人次,該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應是在治療及衛教上,比其他醫院更為細心,且主動找到類似「隱疾」患者,提供正確治療資訊,讓病友安心用藥,解決惱人的皮膚宿疾。潘企岳表示,在皮膚科門診中,專程因香港腳、灰指甲等黴菌感染問題而前來就醫的比率並不高,許多患者自覺這是小病,至藥局購買藥膏,塗抹後不癢不痛即可。從感染途徑與治療來看,香港腳、灰指甲確實相對單純,香港腳患者持續在患部塗抹藥膏,而灰指甲患者使用口服藥物,從體內殺死黴菌,只要遵循醫囑,就能明顯改善病情。潘企岳說,許多灰指甲患者擔心口服用藥「傷肝」副作用,事實上,僅有3%至4%患者服藥之後,出現輕微肝功能異常,但只要規律抽血監控,發現之後停藥,肝指數很快就可恢復正常。潘企岳表示,北市聯醫皮膚科團隊在皮膚黴菌治療經驗豐富,在收治股癬患者時,除了診治胯下、臀部等黴菌感染狀況,也習慣關心其腳趾,常會雞婆地要病友除去鞋襪,觀察是否也有感染黴菌問題,希望畢其功於一役。北市關渡醫院/讓患者乖乖擦藥 每次看診都要檢查腳依據健保署統計,台北市關渡醫院112年治療香港腳、灰指甲門診量近萬人次,名列地區醫院前茅。造就如此高門診量的關鍵人物,為台北榮總及關渡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志強。他說,香港腳和灰指甲並不是難治療的疾病,但要讓患者遵循醫囑,他花了很大的功夫跟患者建立感情,每次「一定會看患者的腳」,不會只聽症狀描述,也讓不乖乖擦藥的患者無所遁形。陳志強說,他同時在北榮與關渡醫院看診,但兩邊的香港腳患者相當不同,關渡的患者多是漁民,天天穿雨鞋,腳臭與漁獲的味道難以辨識,等到發現有香港腳時,常常是腳出現傷口,黴菌入侵、傷口糜爛,甚至已經蜂窩性組織炎,沒辦法走才來就醫。北榮的患者不少是榮民或是高齡合併重症的患者,榮民大多是香港腳的「老病患」,年輕時穿軍靴染上,卻沒有根除,年紀大免疫力變差,香港腳又捲土重來。陳志強表示,治療會先解決最嚴重的問題,如蜂窩性組織炎,後續透過藥物逐步改善。治療香港腳或灰指甲,關鍵是讓患者乖乖用藥,台灣環境潮濕,隨時會復發,他都跟患者說,如果沒辦法好好吃三個月的藥,就不要看了。台北黃禎憲皮膚科診所/香港腳可能只紅不癢 就醫才能對症下藥健保署數據顯示,112年黃禎憲皮膚科的香港腳、灰指甲就醫人次超過萬人。主治醫師黃千耀表示,皮膚問題不只用肉眼觀察患部,還要詳細詢問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工作環境等,另加上檢查化驗,才能正確診斷、給藥。黃千耀說,香港腳與灰指甲是頑固的黴菌感染,治療需有耐心、勿擅自停藥或斷斷續續用藥,造成惡性循環。診間的香港腳患者男女比例相當,男性稍多一些,主因是易流汗、衛生照護習慣略差。年齡層則從青春期學童到高齡長輩都有,甚至是沒穿鞋的幼兒,赤腳踩在地板上被傳染。至於灰指甲,則多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原因是長期忽略不處理、身體抵抗力變差、缺乏自我照顧意識。治療灰指甲要持之以恆,約半年至一年時間,才能完全回復健康狀態。黃千耀提醒,有些民眾看到指甲變色就以為是灰指甲,指甲失養症、甲床分離也會有變厚、變色等症狀;香港腳常見癢、痛、水泡、厚皮,但有些人只會發紅但不會痛癢。皮膚症狀因人而異,對症下藥才能「斬草除根」,建議經由專科醫師診斷,針對個人狀況治療。112年香港腳、灰指甲患者就醫院所門診量
-
2024-03-24 醫療.皮膚
皮膚科醫師籲勿幫頭皮去角質 也別用熱水清洗臉部超過這時間
幫頭皮去角質是過度清潔,會讓乾癢、乾澀更嚴重。為了解決頭皮屑困擾,有人會使用市售頭皮去角質產品,從海鹽磨砂膏到角質淨化液等產品形式多樣。然而,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羅陽表示,頭皮去角質會讓角質層被破壞,短期可能會覺得清爽很多,但長期下來讓角質層含水量下降,反而更容易讓頭皮脫屑,不管頭皮是否發炎,都不建議去角質。三種族群最容易掉頭皮屑,分別為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患者。羅陽指出,這些族群因為頭皮發炎,容易出現頭皮屑變多狀況,一般人的角質以28天為一個代謝周期,但是頭皮發炎會加速代謝速度,因此讓掉屑問題嚴重。然而,做頭皮去角質反而是過度清潔,讓頭皮乾癢、乾澀等問題變得更嚴重。不少人去髮廊,店家會推薦做頭皮去角質,羅陽說,雖然短時間可能會比較清爽,但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要解決皮屑問題,應該回到疾病本身,否則掉屑只會越來越嚴重。他建議,民眾洗頭頻率應該一至兩天一次,一天洗太多次會傷害頭皮,多天才洗一次又過於油膩,也對皮膚不好。熱水容易洗掉油脂,但也會破壞皮脂腺。一般認為熱水清潔比較容易洗乾淨,羅陽表示,雖然熱水確實較容易沖掉油汙,但是也會破壞皮脂腺,尤其是年長者皮脂腺分泌會退化,長期用熱水洗臉,反而產生類似缺脂性皮膚炎狀況,皮膚變得敏感,容易乾燥、緊繃,甚至出現類似酒糟性皮膚炎血管擴張的狀況。一天建議洗臉一至兩次最適當,羅陽說,洗臉應該先把臉打濕,用洗面乳塗抹在臉上約10至30秒,再用溫冷水沖掉,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鐘。他提醒,國人大多數是混合性肌膚,如果使用一些針對油性肌的含酸類洗面乳,反而讓臉頰、下頷等處更容易乾燥,應該用中性或弱酸性洗面乳比較合適。如果想加強清洗T字部位的油膩,可以在T字部位使用不同產品,或是搭配吸油面紙等。防曬兩小時補擦一次,塗抹均勻,並依當天活動選適合的防曬乳。最後,羅陽表示,防曬一定要確實執行,一般每兩個小時要補擦一次,上班前、運動前等接觸紫外線前5至10分鐘要塗抹防曬。防曬不是有擦就好,必須要擦得均勻,而且要定時補擦,並且根據當日預計進行的活動,挑選適合的防曬產品。羅陽說,大量流汗、潛水等活動應該1至1.5個小時補擦一次,並且防曬係數需要SPF50以上較為足夠,特別是潛水因為在水中,很多民眾不知紫外線會穿透,因此忽略防曬。有些民眾雖然有擦防曬,但一整天只擦一次,或是只有擦臉,忘記擦到脖子、手臂等處,也是會曬傷。沒有確實執行防曬的傷害,從皮膚變黑、脫皮到起水泡都有。羅陽說,不同部位的皮膚耐受性不同,像手臂比較常接觸太陽,可能較不容易曬傷,但一旦曬傷脫皮、起水泡,可能會演變成大面積發炎,類似像燒傷一樣損失大量皮膚,會有感染風險。羅陽提醒,曬傷如果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必須就醫。他說,很多人會使用蘆薈、牙膏等塗抹在患處,希望舒緩不適,就怕反而變成接觸性皮膚炎,建議還是就醫解決問題。簡單測試,找出自己是哪種膚質。羅陽建議,民眾可以自己測試皮膚是油性、乾性還是混和性,來選擇合適產品,「睡覺前洗臉,並且臉上不擦任何保養品,隔天早上觀察臉部狀況。」混合肌膚:如果T字部位油膩、其他部位乾燥,屬於混合肌膚。油性肌膚:T字部位以外也油膩的,為油性肌膚。乾性肌膚:整個臉都乾燥的,則是乾性肌膚。羅陽說,保養最重要是看個人膚況。以敏感肌膚的酒糟性皮膚患者來說,保養品要盡量單純,可以在洗完臉微濕的狀態擦乳液,加上容易受到「熱」影響,也要做好防曬。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則是需要頻繁擦乳液,一有空就要擦,讓角質層保持水分,其他保養品使用盡量單純,避免二合一等功效產品,同時清潔一定要做好,卸妝一定要確實。羅陽醫師小檔案.現職: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想要擁有好膚質,努力保養才會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3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鼻子過敏怎麼緩解?2實用穴道抗敏!鼻子過敏有不能吃的水果嗎,吃什麼可以改善?
季節交替時最容易出現過敏性鼻炎,鼻子過敏症狀雖然都不是很嚴重的小病症,例如鼻塞、流鼻水、眼睛癢、不斷打噴嚏等,但就是很惱人,想緩解,得先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類型的過敏。鼻子過敏怎麼緩解?非藥物緩解有人對於某種特定過敏原過敏,如季節轉變會有花粉的問題,有人則是單純因為溫差變化,造成鼻黏膜反應,也有人兩者都有。可參考以下方式緩解症狀。溫差敏感溫差變化所造成鼻炎較難預防,但像是夏天進入冷氣房中睡覺時,可以先將溫度設定高一點,如27度,等5到10分鐘已經習慣這個溫度後,再往下調整,鼻腔因溫差造成的症狀也可以因此改善。或用杯子裝點熱開水,利用熱水蒸氣蒸一下鼻子,讓吸進去的空氣變溫暖,也可以改善對溫差敏感的鼻子過敏。早上起床也很容易因為溫差,鼻子開始出現症狀,可先穿好衣服喝杯溫熱開水,暖暖身再開始活動。過敏原刺激敏感如對塵蟎或灰塵過敏者,最快的緩解方式是立刻戴上口罩阻絕過敏原。外出也可能因空汙粉塵、煙霧等化學物質刺激,因應方式也是戴口罩減少吸入性過敏原的刺激。或考慮使用洗鼻方式來保健鼻腔,減少吸入性過敏原存留在鼻腔造成的影響。藥物緩解抗組織胺開業耳鼻喉科醫師陳榮哲曾受訪指出,過敏性鼻炎的用藥,初期皆會先給抗組織胺緩解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同時配合使用局部類固醇噴劑,當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緩解後,只要定期使用類固醇噴劑即可。近年發現第一代的抗組織胺會有嗜睡的問題,第二代則不會,開立處方時,皆以第二代為優先。口服類固醇上述方法沒辦法緩解症狀時,可能會使用到口服類固醇,但口服類固醇的劑量較高,也不會開立太長的時間給予患者服用,而且口服類固醇不適合有糖尿病、結核菌患者使用,其產生的副作用會大於治療效果。鼻噴劑常見鼻噴劑有3種: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鼻噴劑、鼻黏膜血管收縮劑。食藥署提醒,市售鼻噴劑成分多為血管收縮劑,能有效緩解症狀,可是一旦使用過量,可能會造成鼻塞更嚴重。使用鼻噴劑前務必詳閱使用說明書,以確保安全用藥。鼻子過敏該補充什麼?吃什麼水果好?整體而言,要減少過敏疾病的發作,還是要提升身體免疫力,飲食方面可遵循「四多二少」原則:多吃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含維生素A與C的蔬果、富含Omega-3魚類及堅果;少吃蛋糕、甜點、糖果等加工食品,以及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富含維生素A及C的蔬果包括地瓜、南瓜、胡蘿蔔、蛋黃、小番茄、甜椒、芭樂、木瓜、奇異果、柑橘類等,可強韌粘膜細胞的防護罩功能,降低外來病毒、細菌引起過敏情形。常吃新鮮食物,適量食用辛溫氣味食物,如薑、韭菜、胡椒、九層塔、薄荷、芥末等,有助改善局部微血管循環,緩解鼻部症狀。鼻子過敏不能吃什麼?中醫師劉淑浚曾受訪指出,過敏性鼻炎病患體質概分兩種,一是虛寒型,另一是濕熱型;虛寒的人怕冷卻易流汗,不適宜食用生菜、瓜果、奇異果、冰品等涼性、寒性的食物。濕熱型的人易口渴、口臭、脹氣,最好把烤、炸、麻辣、咖哩、精緻糕餅與發酵麵食列入飲食黑名單。無論體質性寒或濕熱,都要避免誘發過敏的食物,如菇類、花生、堅果類、牛奶、海鮮、芒果、鳳梨等蔬果也易引起過敏,盡量少吃。烤炸辣等食物也要少吃。一般而言,若不太清楚自己體質,較涼性的食物如西瓜、香蕉、芒果、梨子、椰子、白菜、白蘿蔔等,盡量不要吃太多。夏天可吃些綠豆湯、檸檬愛玉和仙草茶等涼性食品生津解熱;沒冰過的瓜果類少量攝食為宜,冷藏瓜果和冰冷飲料易使過敏反應嚴重,盡量別吃或少吃。鼻子過敏喝什麼飲料?喝什麼茶?許多人鼻子過敏鼻塞,常會抹綠油精、抹薑或精油來緩解,恐造成反效果,開業中醫師陳潮宗曾受訪提醒,這些東西都會刺激鼻子,建議多喝熱開水、喝薑茶比較有效。平常也可喝些薰衣草、迷迭香、杭菊、薄菏加少量薑片煮成茶汁,放黑糖或蜂蜜調味,類似歐洲花草茶的喝法,因花草香氣屬揮發性,可減緩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若是連眼睛都過敏發癢,可添加紅棗、枸杞促進咽部附近血液循環,降低不適感。鼻子過敏按什麼穴道?2個實用的抗敏穴道有助緩解鼻子過敏:包括位於兩側鼻翼上端的「鼻通穴」,以及法令紋上跟鼻孔水平交叉點的「迎香穴」,按下去會有酸麻脹的感覺。方法是將雙手摩擦發熱後,在鼻翼周圍按摩 20 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推廣「中醫護鼻健康操」,按壓人體7個穴道:打合谷、切曲池、繞太陽、按攢竹、滑鼻翼、壓鼻通、點迎香。按完一輪只要1分鐘,一天按壓3輪,每穴約按壓20下,可舒緩症狀、降低鼻過敏的困擾。【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21 養生.運動健身
想減重卻沒空運動?曾胖到90公斤的醫師推薦無痛入門1運動,熱量消耗勝健走
對於沒有運動習慣、想減重的人來說,總有一個又一個無法開始運動的藉口,諸如沒時間、需要找場地…等。曾胖到90公斤的減重醫師魏士航分享,「超慢跑」隨時隨地都可進行,能量消耗比健走多了2.5倍,能燃脂、改善代謝及三高。而且超慢跑3歲到93歲都能上手,是一項很棒的運動入門選擇。曾胖到90公斤的家醫科、減重醫師魏士航在臉書發文分享,因為運動要準備服裝、要找合適場所很麻煩,所以之前在忙碌的時候就是最有理由不運動的時候。但「超慢跑」不需要器材輔助,隨時隨地都可以跑,不受環境限制。魏士航說,他現在每天上班前跟著Youtube教練的影片跟著跑30分鐘,順勢把運動習慣建立起來。超慢跑的熱量消耗比健走多2.5倍但很多人疑惑,既然要「超慢跑」,那就健走、走路不也是差不多?魏士航指出,超慢跑的跑速跟健走的速度差不多,但實驗發現,在同樣速度下,超慢跑的熱量消耗比走路足足多了2.5倍。超慢跑時的心率約為最大心率約60~80%,接近所謂zone2訓練的心率區間。這樣的訓練是最能夠刺激粒線體功能、提升有氧系統效率、以及乳酸清除效率的運動強度,有利燃燒脂肪,改善代謝狀況,也能改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內臟脂肪問題。超慢跑老少皆宜 慢性病患需評估進行超慢跑屬於低強度運動,普遍適合各年齡層,基本上從3歲到93歲都能上手,對許多族群來說都是一個很棒的運動入門選擇,近70歲的香港影帝周潤發也曾公開推薦過。但魏士航仍提醒,若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的患者,病情未控制且平時沒有任何運動習慣者,運動(超慢跑)前應接受專業醫療的篩檢跟評估,或是有上述三類疾病,就算平時有運動習慣,但有胸悶胸痛、頭暈、心悸、心雜音、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症狀,也不適合在未接收醫療評估前進行運動。有胃食道逆流、足底筋膜炎、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有紅腫熱痛症狀時,也不適合超慢跑。超慢跑的跑姿?超慢跑從慢跑演變而來的,可以原地跑也可以在戶外跑。維持自然舒服的跑步姿勢,小步伐和高步頻的進行。過程中則保持不酸、不痛、不硬、不喘的原則。注意:1. 跑步時輕鬆看著前方2. 前腳掌先著地,腳後跟再落地,不要只用腳掌或是踮腳跑3. 跑步時膝蓋微彎曲,保持彈性,避免膝蓋承受太大壓力4. 維持小步伐的「輕量落地」原則誰適合超慢跑?1. 想增加減肥、減重成效的人2. 想開始運動,改善肌肉量過少問題的人3. 想改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內臟脂肪問題4. 容易肌肉痠痛,無法根治5. 跑步初學者、運動新手、缺乏運動習慣、年長者誰不適合超慢跑?1. 心血管疾病患者2. 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的患者3. 胃食道逆流患者4. 足底筋膜炎患者5. 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有紅腫熱痛症狀時(資料來源/《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臉書粉絲專頁)有「心跳」才是「運動」,否則只是「活動」!此外,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曾受訪提醒,運動品質的關鍵點是「心跳」。他指出,許多老人家都有在公園走路的習慣,但這其實只是「活動」,而不是「運動」,必須讓身體有發熱、流汗甚至稍微喘氣,運動量才足夠。建議可參考國健署運動「333」原則: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建議「533」:即每周5次30分鐘或每周150分鐘以上運動量,才能達到有效運動量及品質。沒運動習慣想要運動的人,可把超慢跑當作入門,從超慢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方啟榮也建議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還是要多嘗試各種不同型態的運動組合:例如跑步與騎腳踏車、游泳、重量訓練、太極拳或氣功等互相輪替搭配,對促進身體健康才能有更顯著的幫助。【參加資料】.《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10 養生.聰明飲食
碳酸飲料對健康不佳,可以改喝代糖汽水嗎?營養師這麼說
珍珠奶茶可謂台灣的「國飲」,現已紅到世界各地;滿街推陳出新的手搖飲店、讓人眼花撩亂的飲品種類更堪稱台灣一大特色。除了手搖飲,汽水、可樂等碳酸飲料,是很多「氣泡族」的最愛。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碳酸飲料對身體的危害不淺。糖是最大殺手,磷酸影響鈣吸收,不利骨骼健康。高雄市大同醫院營養室主任高慧珊說,碳酸飲料含糖漿、色素、咖啡因等成分,可樂還含磷酸,因為人體中磷與鈣會處於平衡狀態,喝多了磷會影響鈣質吸收,造成骨質疏鬆,長期大量飲用,不利骨骼健康,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不過,「糖」仍是影響健康最大殺手,高慧珊說,「無糖、無糖、無糖,很重要所以說三次。」碳酸飲料最好不要喝,忍不住要喝就選擇「零卡」,如果喜歡氣泡在口中的感覺,也可選擇無糖氣泡水。長期大量喝代糖飲料,可能影響腸道功能。高慧珊說,飲料中主要有糖、香料、色素等物質,其中影響健康的關鍵就是糖,長期攝取的話,體重增加、三高,都是健康殺手。她遇過很多心血管病人都是「無糖不歡」者,她都會建議「戒糖」,如果無法一次到位,可逐漸從半糖到無糖,或每天3杯到2杯到1杯逐漸減量,千萬別跟自己健康過不去。高雄長庚醫院營養師吳靜宜說,含糖碳酸飲會造成脹氣、蛀牙等問題,至於有人說會造成腦部退化,應該是三高導致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如果覺得無糖就食之無味,也可選用赤藻糖醇等「代糖」,幾乎沒有熱量,不過她提醒,吃代糖反而容易「自我安慰」沒有熱量,因此吃得更多,長期食用無助於控制體重,也可能影響腸道功能。吳靜宜也建議,糖攝取量不要超過每天建議熱量10%,例如每日攝取2000大卡的人,糖攝取量就要在50克以內,一瓶600ml的可樂,含糖量就超過60克,已超過一天攝取量。做一小時以上高強度運動,才需要喝運動飲料。也有很多人喜歡在運動後來瓶運動飲料,吳靜宜說,運動飲料(sports drink)是指為運動員設計,在長時間高強度訓練後的飲料,裡面含有鈉、鉀、鎂、電解液,還有很多糖,來替代運動流汗流失的物質。吳靜宜說,在耐力和超耐力運動中,適當攝取運動飲料可以保持水分,並為肝醣耗盡的肌肉提供額外能量,已被證實可以提高運動表現。不過,並非運動後就得喝運動飲料,高慧珊說,做一個小時以上的高強度運動,覺得喘及大量流汗,才需要喝。如果只是簡單散步、微微冒汗,並不需要喝運動飲料,只要喝白開水補充水分就可以了。也有些人認為只要大量流汗,例如烤箱、蒸氣室等就需要喝運動飲料,其實是錯誤的。根據衛福部建議飲用量,男生600ml、女生400ml就足夠。腸胃炎拉肚子補充電解質,稀釋喝比較溫和。另外,不少人認為腸胃炎、拉肚子時可以喝運動飲料緩解,吳靜宜表示,如果是急性腸胃炎,短時間多次上吐下瀉,沒辦法進食,適量地飲用運動飲料的確對補充人體水分、電解質及能量有幫助。高慧珊則說,如果腸胃功能較弱的人,因腸胃炎想要喝運動飲料,也是稀釋喝比較好,以免腸胃負荷不了。另外,民眾也能到藥局買「電解質補充液」,同樣可補充人體所需電解質和糖分,價格比運動飲料貴,但效果較為和緩。飲用碳酸飲料相關研究● 一項研究顯示,一天只要喝兩罐無糖碳酸飲料(含人工代糖),就可能使女性心臟病、中風風險增加近三分之一。這項超過八萬名女性參與的研究,是首次針對較年長女性特定中風類型的研究。研究發現,經常喝無糖碳酸飲料的女性,罹患血栓性中風的可能性,較一般人高出31%。與很少飲酒的女性相比,患心臟病的風險高29%,死亡風險則高出16%。某些人的風險特別高,包括肥胖的女性。該研究發表於《中風(Stroke)》期刊上。● 根據歐洲癌症和和營養前瞻性調查(EPIC),在10個歐洲國家共52萬1330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喝碳酸飲料超過二杯(每杯250毫升),相較於每月少於一杯者,死亡風險提高17%;每天喝代糖碳酸飲料超過二杯,相較於每月少於一杯者,死亡風險提高26%。另外,美國心臟及中風學會期刊指出,人工甜味劑碳酸飲料每天喝超過一次,易增中風及失智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8 癌症.抗癌新知
治療癌症就像動畫「葬送的芙莉蓮」一樣,打倒魔王後才開始新旅程,癌症治療後必須注意的「3件事」!
第一事、抗癌的篇章有時是從打倒魔王(癌症)後才開始。現正熱播的日本動畫「葬送的芙莉蓮」,主體故事是從勇者打倒魔王之後,主角再次開始了新的旅程。在現代醫學的幫助下,許多癌友的人生故事篇章也有相似的展開。戰勝癌症而存活是癌友的目標,也是癌症治療團隊的目標。現代醫學的進步,各種癌症的存活率逐年提升,長期治癒愈來愈常見。近年資料顯示台灣口腔癌的五年存活率持續超過五成。相較於以前「罹癌就等於判死刑」的印象,現在患者面對的不是近期的生命威脅,而是治療後遇到的合併症、失去部分身體功能還要繼續生活的一場長期抗戰。所以,生命不僅僅有長度這一個衡量尺度,癌症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和身心功能決定了接下來的生命質量。這代表癌症的醫療不僅只有「如何治癒?」,還有「如何療癒?」。而「如何療癒」便是癌症復健團隊會與患者一同努力的目標。第二事、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真的嗎?從被宣布罹患癌症的那一刻起,震驚中的情緒中,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規畫和對未來的展望,就被硬生生地扭轉了。接下來長達一兩年的治療期,患者必需常常出入醫院、與病人病床為伍。手術治療後會永久失去身體的一部分,也許是半個肺,也許是一個乳房,也許是1/4個臉龐。放射線治療中後期,皮膚像大面積灼傷,但無法逃避每日的曝曬。明知化療有毒性、有副作用,也必需酷刑似地一次次忍過。好不容易身體恢復了,又要面對下一次化療,月復一月,直到髮禿膚黃。 經過這一連串長達6-12個月的治療,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感到痛苦、茫然、失落、憂鬱,根據統計,甚至有高達25~33%的患者,負面情緒強烈到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特別是年紀較輕的患者,或是慣用逃避策略來因應壓力(avoidance coping strategy)族群。因為癌症造成的威脅無可逃避,被迫長期活在壓力下,常使患者出現PTSD的症狀,例如:失眠、變瘦超過5公斤、焦慮、記憶力下降、決策困難、性格改變、失去原有的生活興趣和社交活動、甚至無法維持原有的生活功能。此外,儘管現代的癌症治療一直在進步,也有愈來愈多的罹癌幸運兒可以使用低副作用的療法,然而,「曾經罹患癌症」彷彿巨大的陰霾,永遠籠罩住抗癌重生的人生。患者有如驚弓之鳥,各種追蹤檢查指數的浮動都擔心是病情惡化,任何身體的疼痛都害怕是癌症轉移, 烏雲揮之不去,安心成了一種奢望。第三事、陪伴及運動乃是良藥,和各種治療一樣重要抗癌過程,家人也非常辛苦,好不容易陪伴患者走過癌症療程,終於鬆了一口氣,回歸正常的生活節奏。殊不知,當陪伴者都回歸正常生活了,才是病人孤獨抗癌歷程的開始。如果陪伴者還心有餘力,癌症治療告一段落後,能持續一個月2-4次的陪伴,對患者慢慢走出癌症的創傷,將有很大的助益。此外,患者若想自救,那運動將是最好的良藥。運動對健康有益,盡人皆知,近年來台灣民眾運動風氣逐漸盛行,但也只有34%的健康族群有規律運動的習慣。癌症患者體能虛弱,重建運動習慣更是比想像中的困難。然而,只要有毅力,就能嚐到運動後身體健康的果實,包括:精神飽滿、睡眠改善、酸痛變少、代謝變好、肌力進步、氣色紅潤、四肢循環增加。運動菜單要均衡,就像食物的各種營養都要攝取一樣。肌力、肌耐力、心肺、柔軟度、協調,各種運動最好輪流做,只做一種運動,就像偏食,久了以後容易堆積運動傷害,身體素質也不會改善。運動進度要溫和,不追求進步很快、不和別人比較,只要求自己要動一動、喘一喘、流流汗。運動頻率要穩定,一週3-5次最理想,最少也要兩次,每次不要太長,20-40分鐘就足夠。身體虛弱的人運動難免會受傷,不要忍痛運動,如果有小傷,休息三天可以好,就可以持續運動。如果休息5-7天沒有好,或是每次運動都受傷,建議找骨科、復健科醫師診查一下,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經治療完成或確認沒有特殊需處理的狀況,建議可以找合格的運動教練或物理治療師做運動指導與帶領, 提升自我運動的能力 且預防再次受傷。 對癌症患者而言,能夠自由自在地運動,是重新找回自信及肯定自我生命價值的重要一步。結語現在就開始運動吧!想想自己曾經最喜歡做什麼運動?想想自己最想做而還沒做的是什麼運動?想想自己最快樂的是什麼運動?走出門,跨出第一步,離開癌症的陰影,運動的30分鐘內,拋開所有的治療、檢查、生活瑣事,全心全意地為自己呼吸! 如此一念,讓生命有機會不同了。文章作者: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復健中心主任 徐紹剛 醫師超越復健診所 王薏茜 醫師 有詳細的說明,為大家解答!點我觀看原文 台灣復健學會成立IG囉!為了推廣至更多用戶,提升社會對復健醫學的認識與瞭解,也可以經由我們分享的正確知識資訊來安心閱讀!歡迎追蹤並且關注我們❤️🏥👉 更多復健小知識-🔎主頁連結🔗台灣復健醫學會網站網站IGFB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01 醫療.泌尿腎臟
動不動一直想尿尿! 醫揪「4大兇手」超錯愕:愛吃蛋糕、巧克力中了
你知道吃甜食會讓你的膀胱頻繁爆炸嗎?過多精緻食物的攝取,不只會讓你胃食道逆流,其實還容易導致膀胱過動,讓你不停跑廁所! 讓膀胱過動的兇手 這些飲食禁忌要留意而生活中究竟還有哪些容易誘發膀胱過動的飲食禁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戴定恩主治醫師一一為說明!1、減少刺激性飲食有膀胱過動症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減少攝取刺激性的食物,像是咖啡、茶這些有含咖啡因的食物,或者是酒、辛辣的食物,都該減少攝取,避免刺激膀胱。2、杜絕精緻食物而除了刺激性的食物之外,高糖分的精緻食物,像是蛋糕、汽水、巧克力,也要少吃一些,才不會為膀胱加劇負擔。3、控制喝水量雖然水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不過膀胱過動症者,喝水量依照體重和腎功能,控制在每小時150-300ml,隨流汗多寡調整水分攝取,不要一次喝太多。4、戒掉菸癮香菸裡頭的尼古丁,除了對肺部會造成影響之外,其實對膀胱也是種刺激。尼古丁容易導致膀胱不自主地收縮,建議膀胱不好的人,多方嘗試戒掉菸癮,守護自己的健康!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 陳學梅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2-27 醫療.泌尿腎臟
男性、女性頻尿原因總整理!頻尿定義、4建議飲食、4改善方法一次看
1天尿超過●次就算頻尿!女生注意「3疾病」害你一直跑廁所,醫:吃芋頭、銀杏都能改善常常想解小便,卻老是解不乾淨 ? 甚至在睡著之後,半夜還是會起來尿尿的經驗嗎 ? 小心你可能有「頻尿」的困擾了!一天尿幾次算正常?以下為您介紹頻尿的具體定義,以及女性、男性的頻尿原因。頻尿的定義根據國際尿失禁醫學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資料顯示,頻尿的定義為:一天小便超過8次,晚上起床上排尿超過1次就算是頻尿。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林姿婷醫師則強調,雖然頻尿有這樣具體、明確的定義,但其實只要患者認為解尿的次數過於頻繁,已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也能夠算是頻尿。 頻尿原因總整理綜合顧家泌尿科與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資料,很多疾病的症狀,都會造成頻尿的情況產生,例如:心理的壓力、泌尿道感染、刺激性或是利尿性的飲食(咖啡、酒精、西瓜)等等。此外,冬天流汗量少,水份的排泄大多藉由小便排出,也會造成上廁所的次數變多。而男性和女性可能因不同的生理構造而有所不同。以下介紹女性、男性頻尿的常見原因:女性頻尿的原因 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女性頻尿原因。它是由於膀胱的控制神經或是膀胱的平滑肌出現問題,導致膀胱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縮而產生頻尿的症狀。而其產生原因常常與女性更年期、長期排尿習慣不良等等有關。 泌尿道感染:女性較容易患上泌尿道感染,這是由於泌尿道結構短小,細菌易於進入並感染尿道和膀胱,引起頻尿、尿急和尿痛等症狀。 子宮脫垂: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向下移位或下垂,這可能對膀胱的正常功能造成壓迫,導致頻尿的發生。男性頻尿的原因 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是男性身體中一個重要的器官,負責生產和分泌精液。隨著年齡的增長,攝護腺可能會出現肥大的情況,進而壓迫尿道,導致頻尿的出現。 攝護腺發炎:攝護腺發炎是男性身體中另一個重要的器官,負責生產攝護腺液。攝護腺炎是攝護腺組織的感染和發炎,這可能引起頻尿的症狀。 泌尿道感染:當細菌進入男性尿道時,它們會引起感染發炎反應。發炎有可能刺激尿道周圍的神經結構,導致頻尿的感覺。 尿道狹窄:尿道是將尿液從膀胱排出體外的管道,當尿道受到壓迫或收縮時,尿液的排出就會受到阻礙,從而導致頻尿的問題。頻尿怎麼辦?如何改善?台中榮民總醫院指出,可透過以下四個方法來改善頻尿: 製作排尿日記:記錄每天排尿狀況,包括喝水量、飲品種類、小便量、小便時間與次數,尤其是喝下利尿的茶、咖啡更要註明,做完後請帶著排尿日記與醫師討論幫助診斷。 避免刺激性飲料、辛辣或太酸的刺激性食物酒精、碳酸飲料、含咖啡因(咖啡、茶、可樂)飲料、辛辣或太酸 ( 柳丁汁、蔓越莓汁等 ) 的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膀胱,減少對膀胱的控制力,造成頻尿、尿失禁問題。 睡前少喝水:有些人因為頻尿而不敢喝水,但不喝水膀胱仍會收縮刺激排尿,且沒有水分狀況下,膀胱更有也有可能感染發炎,所以還是要每天喝足量的水 ( 每公斤體重X30c.c),不過,建議在睡前降低飲水量,睡前也應排尿,減少夜尿頻率。 勤做凱格爾運動:可訓練骨盆底部肌肉群。先將尿液排空,平躺在床上雙腿彎曲,用力緊縮肛門附近包括陰道四週的肌肉,維持10秒,再放鬆 10 秒。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約10 到 15 分鐘,逐步增加,至少要連續做3 個月。頻尿要吃什麼?泌尿科戴定恩主治醫師曾於粉專「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粉專分享4類食物可改善頻尿: 蛋白質健康的蛋白質如雞肉、海鮮、蛋,能夠幫助強化肌力,同時也可以幫助維繫骨盆底肌的肌力。許多人頻尿與骨盆底肌肌力弱有關,建議可以多加補充蛋白質,增強肌力減少頻尿的狀況。 南瓜籽南瓜籽的保健功效十分多樣,像是抗氧化、含鎂、含鋅,有豐富的纖維質,同時它還有助舒緩膀胱過動的問題。此外,南瓜籽富含植物固醇與木酚素,兩者合併能夠幫助骨盆底肌肉增加,對於改善頻尿可說是很有幫助!延伸閱讀:防癌聖品「南瓜」》從果肉到籽都可以吃!營養師教你15分鐘自製「南瓜籽」:用家裡有的●●就可做 芋頭前面與大家分享的都是多是透過增加肌群肌力來改善,而芋頭雖然無法幫助增加肌力,不過它能夠為膀胱照顧黏膜的健康,對於頻尿也有極大的幫助! 銀杏不只是記憶力不好要吃銀杏,有頻尿的狀況有可以適當補充!銀杏對於人體的幫助十分的多,而它收斂除濕的功用,可以幫助改善排尿不順、頻尿、小便混濁的狀況。只是需要注意,銀杏不可過量食用,需要依個人狀況適量攝取!延伸閱讀50+男性必看》頻尿、夜尿、尿不乾淨…攝護腺肥大別再吃紅肉!一文看懂6大飲食要點頻尿、急尿不是膀胱的錯,而是你的「神經系統」太聰明了!物理治療師教你從「排尿秒數」看懂身體警訊改善頻尿、尿失禁就靠「凱格爾運動」!凱格爾運動好處、圖解3步驟、6注意要點一次看資料來源:亞東醫院、顧家泌尿科、台中榮民總醫院、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台北 文山 新店 泌尿科 疝氣 結石 攝護腺專業、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責任編輯:曾耀儀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一大早吃水果很不好!祖傳三代中醫師的養生4招,遠離過敏、氣色自然好 午休小睡有4種,哪種最厲害?日本名醫教你「強力小睡20分鐘」,提高認知能力和工作效率元氣網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16 醫療.皮膚
GPP放大鏡/皮膚9成潰爛 類天皰瘡、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家庭關係陷危機
「我希望兒孫圍繞在身邊聊天,可以不是一種奢侈。」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60歲陳大姐,一年前皮膚冒出大片水泡,皮膚劇癢合併傷口劇痛難忍,確診為類天皰瘡。使用類固醇後導致血糖上升,造成失眠、情緒暴躁。與家人產生嚴重衝突後,甚至一度放棄治療。直到惡化到全身超過9成大面積破皮緊急送醫,進入燒燙傷加護病房治療。除類天皰瘡,還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GPP)等皮膚重症患者,常因疾病影響家庭和睦,不只身體承受巨大折磨、心靈上也無法獲得支持…類天疱瘡勿信偏方 傷口感染恐致命高雄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魏楷哲表示,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水泡病,病程易有復發可能。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但以中老年人居多,臥床或患有如腦神經疾病、中風等多重慢性病的族群,另有服用特定藥物(如:糖尿病治療的DPP-4抑制劑、利尿劑)也可能增加罹病的機會。典型症狀包括皮膚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與紅色斑塊;會出現類似蕁麻疹樣的浮腫紅疹,合併皮膚搔癢,水泡可能會破裂形成傷口,嚴重發作時會引起大面積傷口與疼痛,可能導致傷口感染,甚至死亡。另外,類天皰瘡的治療藥物(例如:口服或注射的類固醇、免疫抑制劑)雖然能有效治療疾病,但也可能會增加其他身體疾病的風險(例如: 高血糖、高血壓、骨質疏鬆)以及降低免疫力,增加嚴重感染的風險。「只要治療設定好目標,多數的類天皰瘡症狀可獲得緩解。」魏楷哲說,類天疱瘡常使病患與家屬在治療上費盡心力,甚至會因為擔心治療的副作用或不願長期治療而自行停藥或尋求偏方、非傳統治療,如服用號稱能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中草藥等,反而可能惡化疾病,長久下來不只增添家庭經濟壓力,也可能因照護分工等問題重創家庭關係。他也分享,陳大姐在加護病房處理好急性症狀後,透過調整類固醇劑量搭配生物製劑使用,並和新陳代謝科醫師共同改變糖尿病用藥後,類天疱瘡和血糖皆獲得控制,順利回歸家庭。GPP痛不欲生 家庭關係同樣受傷同樣屬少見重症自體發炎性皮膚病,發作後有致命風險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皮膚會出現膿疱伴隨癢感、斑塊,常被誤以為是藥物過敏;嚴重急性發作時,強烈疼痛的膿疱會合併全身發炎反應,如高燒;皮膚破損時會增加感染風險導致敗血症、心肺功能衰竭或造成體內水分、營養及電解質流失,甚至急性腎衰竭。60歲的林大哥出身特種部隊,10年前確診GPP,每年都因急性發作住院治療5-6次,只要稍微運動或曬太陽就會發作,皮膚出現刺痛膿疱後破皮潰爛。身經百戰的他,每次換藥都仍痛到大聲尖叫。家人無法理解,更難接受「鐵漢父親」形象的轉變,林大哥也因此變得整日緊張不敢運動或流汗,整日將自己關在房間或躺在床上,生怕任何動作又引起疾病復發。因此體重暴增到110公斤,肥胖、糖尿病、心衰竭等慢性病隨之而來。經過適當的診斷與溝通後,林大哥了解疾病並採用生物製劑治療,膿疱症狀獲得緩解,也開始願意下床走動運動。隨著疾病逐漸穩定,疾病雖然偶而會復發,但是住院頻率減少至1-2年一次,也逐漸修復與家人間的關係。皮膚重症治療控制 首重正常作息GPP沒有單一診斷標準,魏楷哲說,GPP診斷仰賴病患的臨床表現並輔以病理切片。隨著醫療不斷地進步,近年也已發現GPP其中一個關鍵致病機轉介白素IL-36,並且發展出相對應的生物治療製劑,研究顯示相關治療能快速消除急性期發作的膿疱,幫助病人回歸生活正軌。許多自體發炎性或自體免疫皮膚病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嚴重甚至可以導致死亡。魏楷哲呼籲,病患及家屬應主動認識了解疾病知識,也須體認到許多皮膚病可能是一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般,應長期治療與追蹤,勿聽信坊間療法或偏方,且隨著醫藥發展愈趨進步,就算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一樣可以妥善控制,目標是回歸健康、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家庭關係經營。「其實,正常生活、飲食且穩定治療,就已經是重要且第一步的保養策略了」📌還有哪些皮膚重症疾病?點這裡看更多📌GPP放大鏡系列專欄,深入了解看更多▶渾身痛癢 升遷被喊停…慢性蕁麻疹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留意身心危機▶滿身潰爛…天疱瘡、全身性膿疱性乾癬 被迫放棄退休旅遊夢▶皮膚流膿飄異味 皮膚重症疾病斬斷愛情夢📢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4-02-15 醫療.指甲.足部
腳臭洗不掉怎麼辦,泡腳有用嗎?4要訣、2營養素助改善腳臭
拜訪親友是常有的事,但若腳臭成了尷尬問題,可得好好解決! 腳臭洗不掉怎麼辦?試試從生活習慣、日常清潔開始做起,如保持足部乾燥、更換鞋子、使用足部除臭產品等,都是有效的解決方法。以下為您完整介紹腳臭原因、腳臭改善方法與飲食建議。腳臭5大原因為什麼會腳臭?重症醫師黃軒過去曾於「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粉專說明,造成腳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點: 汗腳:汗腳是腳臭的主要原因。當腳部出汗時,會為細菌滋生創造一個溫暖、潮濕的環境。 細菌:腳部皮膚上的細菌會分解汗液,產生一種難聞的氣味。 真菌:真菌感染也會引起腳臭。真菌會破壞皮膚,使腳部發癢、紅腫。 鞋子:不透氣的鞋子會阻礙汗液的蒸發,為細菌和真菌滋生創造一個溫暖、潮濕的環境。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腳部血液循環不良,更容易發生腳臭。腳臭洗不掉怎麼辦?4要訣改善腳臭腳臭洗不掉怎麼辦?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指出,歸根究底,腳臭乃由於足部積聚的汗水促使細菌滋生,而細菌製造出帶有臭味的分泌所致,我們可以採取以下4要訣,改善與預防大部份的腳臭情況:一、清潔足部以減低細菌滋生 每天最少一次以暖和的水及溫和的肥皂浸泡和沖洗雙足。例如,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於回家脫下鞋襪後,隨即清洗雙足。 清洗後要徹底抹乾雙足,尤其趾與趾之間的位置。二、減少汗水和過多的濕氣 在足部灑上爽身粉有助保持雙足乾爽。 在足部塗上止汗劑,以減少足部流汗。 盡量多脫掉鞋襪或穿著涼鞋,讓足部的皮膚得以「呼吸」。 要確保鞋子大小適中和多讓雙足得到休息,因為足部過分受壓可加劇流汗。 保持身體涼快,尤其在天氣炎熱的日子,因為體溫過高會使你全身(包括雙腳)流汗更多。三、恰當的襪子 穿著潔淨的襪子。 穿著以棉、羊毛或其他吸濕物料製成,且厚而柔軟的襪子,以幫助吸走汗水。 避免穿著尼龍質料的襪子。 穿著密封的鞋時一定要穿著襪子。 不要再次穿上已弄污的襪子。 有需要時,應經常更換襪子以保持雙足乾爽。四、恰當的鞋子 穿著以真皮、帆布或其他透氣物料製成的鞋子。 穿著透風的鞋履(如拖鞋),以代替緊密的鞋履(如靴子)。 避免穿著塑膠鞋。 於鞋子內層灑上爽身粉以幫助吸走多餘的濕氣。 經常清洗那些可以沖洗的鞋子(如帆布鞋),並徹底曬乾。 最好不要連續兩天穿同一雙鞋子,它們需要時間乾透。 將鞋子放置於通風的地方讓它完全乾透,如將鞋子放置於室外,並先取去鞋墊,在陽光下曬乾。 假如鞋的臭味即使用除臭的產品亦無法去除,將鞋子丟掉。改善腳臭可以吃什麼?容易腳臭的人飲食該注意什麼?趙順榮藥師指出,有些人足部出汗過多可能與神經功能紊亂有關,建議可服用一些調節神經功能的保健品,如維生素B群緩釋錠。內含維生素B6,能維持神經穩定性,消除焦慮。維生素B6、B12都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即可減少異常出汗,避免腳臭及狐臭的發生。腳臭泡腳有用嗎?腳臭泡腳有用嗎?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指出,使用白醋或綠茶精油等加入溫水來泡腳,確實可以抑制細菌繁殖可以減少臭味,但卻無法避免腳臭再次發生。腳臭問題要看哪一科?腳臭問題要看哪一科?如上述方法都沒有辦法解決腳臭,成為常態性的困擾,建議可至皮膚科院所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參考資料: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延伸閱讀: 「腰痛」治腰,難怪永遠好不了!日本針灸師公開:想治腰痛,其實關鍵在「大腿這塊肌」
-
2024-02-13 醫療.新陳代謝
22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肝臟、腎臟之外還有一個意想不到器官,3大天然排毒器官必保養
我們經常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資訊中看到「排毒」兩個字,但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指出,不論是西醫或傳統醫學中,並沒有現代所講的「排毒」這個名詞,在傳統醫學上稱之為「解毒」,而一般中醫師所說的解毒中藥,是指具「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 中醫對於「毒」的定義很廣泛,舉凡對身體有害的都稱為「毒」,例如火氣大、發炎、過敏等症狀,或中醫常說的熱毒、寒毒、濕毒等,甚至化學毒素、魚蟹毒、蟲蛇毒等都是。就現代醫學來說,導致身體老化、致癌的自由基,也是毒物的一種,這些所謂的毒物若長期積聚在體內,將會造成身體負擔而引發疾病。 毒素累積五臟的表現 22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陳潮宗指出,在中醫診療上,當患者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通紅等症狀時,就代表體內累積了過多的毒素,身體便以這些症狀來告訴主人,需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了,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的發生,而毒素累積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表現。.累積在心臟(1) 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的時候,舌頭容易出現潰瘍,也就是嘴破的現象。(2) 額頭部位狂長青春痘。(3) 睡眠時不安穩,容易發生失眠的狀況。(4) 常有胸悶或是胸部有刺痛的感覺。.累積在肝臟(5)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稜線,或是指甲有向下凹陷的痕跡。(6) 因乳腺增生的關係,導致月經週期之前,有明顯的脹痛感。(7) 情緒常常容易感覺抑鬱。(8) 經常性的偏頭痛。(9) 每個月都會發生經痛。(10) 臉部兩側的部位,會長青春痘。.累積在脾臟(11) 臉部出現色斑,通常女性臉上有斑點的時候,就代表消化系統變差。(12) 女性朋友容易有白帶過多的狀況發生。(13) 脂肪容易堆積在體內,脂肪在中醫稱為「痰濕」,主要是因為脾臟消化功能減弱,導致毒素無法排出而堆積。(14) 容易有口臭情況發生。(15) 嘴唇週圍容易長青春痘或是發生潰瘍。.累積在肺臟(16) 皮膚呈現黯淡、沒有光澤的狀態。(17) 常常有便祕情況發生。(18) 比較常有情緒化的狀況發生,或容易多愁善感且常常感覺悲傷。.累積在腎臟(19) 女性月經量會減少、經期變短,經血的顏色偏暗。(20) 身體容易有水腫狀況發生。(21) 臉部下頜部位容易長青春痘。(22) 常常感覺疲倦、想睡覺,且四肢常會有無力感。必保養!3大天然排毒器官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毒物對人體的危機了,因此,設計了一套天然的解毒系統,能夠自動自發地將體內的毒素清除乾淨,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我們的肝臟、腎臟以及皮膚,就是這套解毒系統主要的排毒器官。 肝臟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臟細胞中蘊含著豐富的酵素,不論是藥物、激素、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等,不管是內生性或是外生性的有毒物質,通通都需要靠肝臟來分解,以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指出,肝臟狀況不好的時候,就會造成毒素在血液中循環,間接導致皮膚狀況變得比較不好(因為皮膚下有許多細微血管),皮膚粗糙、黯淡、長痘痘、長瘡……等肌膚問題頻生。中醫理論認為, 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及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與膽經排毒的時間,但是必須在熟睡的狀況之下,肝膽才能夠順利排毒,因此,在這段時間之內一定要睡覺,才能讓肝臟做好解毒的工作。腎臟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排泄廢物,包括多餘的水分、電解質、尿素、藥物成分等的代謝產物,都是藉由腎臟、膀胱、輸尿管等的排泄系統,並以尿液的方式排出。 因此,如果腎臟功能不好的話,降低尿液的排泄量和次數,就會讓這些毒物(廢物)一直停留在體內。所以,每天尿液排泄很重要,要多喝白開水、多排尿,。要提醒的是,現在正值炎熱夏天,很多人會以含糖飲料來取代白開水,應該盡量避免,以免含糖飲料造成身體外另外的負擔。皮膚皮膚是身體抵禦細菌、微生物、病毒等侵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還能夠防止體表的水分蒸發與散失。此外,皮膚中汗腺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汗,汗水是由鹽分、尿酸、尿毒等廢物所組成,所以才說皮膚也是解毒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每天固定且適量運動來讓身體流流汗,藉由汗水把毒素從皮膚排出來。另外,皮膚的清潔對排毒來說,也不可少,一定要注意。(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名中醫師盤點泡澡後必按摩5大排毒穴位 。針灸後有這些狀況,恐蜂窩性組織炎、癱瘓、死亡,找對醫師很重要
-
2024-01-28 醫療.心臟血管
皮膚科名醫彭于賓晨跑猝逝 醫提醒3危險因子及室內運動3要點
知名皮膚科診所「于賓診所」院長彭于賓,26日傳出逝世消息,當時他正在跑步機上晨跑,被發現時已經倒臥在地,判斷是因心血管疾病去世,不過家屬尚未對外說明。心臟內科醫師指出,最近天氣冷是可能的因素之一,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應該要漸進式進行,也要留意起床後2至6小時,避免「清晨巨浪」發生。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說,猝死常見的成因為心肌梗塞、突發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等,心肌梗塞突然發生時像土石流,血管則如同一條條的公路,血管壁變得愈來愈厚,血管內徑未必會受到影響,所以有62%的男性心機梗塞或猝死,之前沒有任何症狀,女性則為46%。目前外界尚未得知彭于賓的具體狀況,不過,如單純以心肌梗塞來看的話,洪惠風說,這類個案的風險因子中,年齡是其中一個危險因子,男性45歲以上、女55歲以上或停經後;家族遺傳是第二個危險因子,男性親戚55歲以內心肌梗塞或猝死算危險因子、女性65歲以上;第三個危險因子是抽菸,其他危險因子則包含血壓、血糖、膽固醇,以及體重注意和運動等。洪惠風表示,「要預防土石流就要做好水土保持」,方法有二,第一為控制好血壓、血糖、膽固醇等「三高」因子、不要抽菸、要規律運動等;另外就是要注意「不要發生颱風」,也就是留意天氣突然變冷或變熱,也要控制情緒,不要生氣或熬夜等。運動方面,洪惠風說,如果平常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話,要漸進式進行、避免劇烈運動,如果一直以來跑數公里沒問題,但突然只跑幾百公尺就出現胸悶、咳嗽等蛛絲馬跡,就要趕快就醫,也建議民眾可以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等於每天測試,一旦有異狀可以早點發現並就醫。除了運動頻率外,還要留意可能發生的「清晨巨浪(morning surge)」,洪惠風說,血壓控制不好的人,容易在清晨時有突然的血壓驟昇,也是最容易產生中風及心臟病的時間點,通常建議起床後2至6小時要特別小心。洪惠風形容,白天活躍的交感神經,和晚上的副交感神清,會在清晨「交班」,在這段時間等於煞車沒有鬆開就踩油門,心律可能比較難以調解,容易出事;而有些人在睡夢中猝逝,可能與呼吸中止症等部分原因相關;有些肥厚性心肌病變,則好發於運動時,提醒民眾平時就要留意自身狀況。皮膚科名醫疑跑步健身猝逝 醫曝冬天運動3大注意事項新北市土城醫院急診醫主任薛承君表示,冬天寒冷,許多民眾選擇在室內健身房運動,但仍可能發生意外,提醒民眾使用跑步機時,應注意3大要點:第一、運動前,熱身務必充足:尤其是天氣寒冷時,應充分熱身讓血液流動到肌肉,增加血液循環,減輕運動時心臟送出血液的負擔,降低突發性心肌梗塞的機會。第二、運動中、運動後,需注意身體保暖:即便是運動會讓身體流汗,冬天運動,最好還是穿著長袖、長褲的運動散熱衣褲,協助身體保暖;運動後,也應立即擦乾汗水及沖澡,避免環境氣溫低,更加刺激交感神經,增加心肌梗塞的機會。第三、運動時,不要過於勉強:如果跑到一半有胸悶、胸痛等身體不適時,一定要立即停止,但許多人認為,運動才會健康,而過於逞強,如每一次馬拉松比賽時,總會有人發生心肌梗塞,有時就是過於勉強所致,且在比賽當下,心情處在緊張、壓力下,也容易增加心臟負擔,發生意外。薛承君說,一般來說,突發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多與心室顫動有關,建議在室內健身房跑步時,第一、應選擇有工作人員服務的時段;第二、同時有其他民眾正在運動;第三、備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設備的場所,若發生緊急狀況時,可以立即急救。薛承君指出,醫學研究指出,當民眾發生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突然昏厥倒下時,如果可以立即急救,相較於急救人員抵達現場急救,可以大幅增加患者的存活率,而搶救回來後,神經系統恢復的情形,也會比較好,因此,第一時間搶救事關重要。薛承君指出,男性、年齡65歲以上、三高、肥胖、吸菸、壓力大及有新血管疾病家族史者,為心肌梗塞的好發族群,但這些只是醫療的評估風險,不代表沒有這些風險的人,就不會發生心肌梗塞,因此,平時要多注意心臟的健康,每年可以在醫囑下,進行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等相關心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5 養生.運動健身
超慢跑要跑多久才有效?我適合跑嗎?骨科醫:這樣運動更有幫助
超慢跑最早源自日本綜藝節目的推廣,其後逐漸在網路上風行起來,由於取代相對激烈的跑步運動,遂成為一項受歡迎的低強度有氧運動。超慢跑適合這些人 還有這些好處「超慢跑好不好?」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回答了相對複雜的答案,「介在好與不好之間。」想必不少人好奇,好就好、不好就不好,為何如此模稜兩可?方啟榮醫師解釋,如果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以超慢跑開始養成習慣十分合適,甚至可以配合節拍器或音樂、影視節目等媒介,來達到延續運動的習慣。不僅適合減肥、鍛鍊肌肉和增強心肺耐力,還以高效低強度聞名,非常適合膝蓋不舒服或年長族群。同時,超慢跑還有許多好處,像是:不受地域限制,不管是在家還是辦公室,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且入門門檻低,不需要特別的裝備,只要一雙運動鞋或是瑜珈墊,就可以開始超慢跑。有效運動有撇步 心跳是關鍵然而,方啟榮醫師指出,如何達到有效的運動及品質,也是很重要的課題。他補充幾個簡單的要點,以國健署提倡的運動「333」原則為例:每週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每次心跳130下;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建議,將原則提升為「533」,意即每週5次或每週15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心跳」,為運動品質的關鍵點。他分享,門診時常碰到老人家表示,自己有在周邊公園走路的習慣,但這其實只能稱作「活動」,而不是「運動」,必須讓身體有發熱、流汗,甚至稍微喘氣,才稱得上運動量足夠。多嘗試不同型態運動 對健康有幫助最後,方啟榮醫師建議,對於尚未養成運動習慣,或是開始想要運動的人來說,超慢跑可以作為一個養成運動習慣的契機,但是並非最終目標。多嘗試各種不同型態的運動,如騎腳踏車、游泳、重量訓練、太極拳或氣功等,互相輪替配合,對促進身體健康才有更顯著的幫助。 【延伸閱讀】缺藥危機!1月底備戰過年 薛瑞元:已請廠商申請專案進口揭開營養之謎 「超級大麥」革新飲食生活【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0658】(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16 焦點.用藥停看聽
肌肉鬆弛劑副作用有哪些?使用肌肉鬆弛劑應該注意避免3件事
很多人都有肌肉痠痛問題,經醫師診斷後,除了止痛藥物,也可能開立肌肉鬆弛劑治療。適當使用肌肉鬆弛劑,可促使肌肉放鬆,緩解因肌肉痙攣、緊張所造成的僵硬疼痛和緊繃不適。肌肉鬆弛劑的種類多樣,需依用藥者肝、腎功能調整用藥,過量或長時間服用都有風險,尤其勿隨意服用他人用藥或將藥物分送他人使用,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用藥前應了解相關注意事項,這類藥物容易造成使用者產生嗜睡、疲倦感覺,民眾若是使用肌肉鬆弛劑,用藥期間應避免併用酒精與其他可能產生嗜睡的藥物,像鎮靜安眠藥、抗組織胺、嗎啡類止痛劑、抗憂鬱劑等,否則可能加重精神不濟、視線模糊、專注度與反射能力下降;服藥後應避免進行需高專注力的行為,如進行精密機械操作、駕駛交通工具、搬運重物等,年長者需特別留意用藥後反應,避免發生跌倒的憾事。此外,食藥署近期針對肌肉鬆弛劑Baclofen發出藥物安全公告,國外曾有案例使用高劑量Baclofen口服藥物,可能會增加用藥者自殺意念的風險,提醒民眾用藥應依醫囑正確用藥,切勿自行調整用藥劑量,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如果民眾於Baclofen服藥期間出現病症惡化、自殺意念、行為異常變化等,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使用「肌肉鬆弛劑」注意這些事Baclofen .作用機轉:屬中樞性肌肉鬆弛劑,適用於脊髓或腦部受損引起之肌肉痙攣。.副作用:疲勞、嗜睡、肌無力、頭暈等。長期連續用藥後,若驟停可能導致精神混亂、幻覺、譫妄、躁動甚至癲癇的狀況。》看完整藥品介紹Chlorzoxazone .作用機轉:屬中樞性肌肉鬆弛劑,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急性肌肉疼痛。.副作用:嗜睡、胸悶、眩暈等。服用後可能會導致尿液變為橘紅色。》看完整藥品介紹Tizanidine.作用機轉:屬中樞性肌肉鬆弛劑,可治療肌肉痙攣的疼痛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痙攣症狀。.副作用:嗜睡、頭暈、口乾、低血壓。如併用降血壓藥物或會抑制CYP1A2代謝酵素之藥物,應注意血壓變化,避免低血壓發生。》看完整藥品介紹Mephenoxalone.作用機轉:可放鬆肌肉緩解痙攣,紓解大部分肌肉疼痛、僵硬不適的狀況。.副作用:嗜睡、肌無力、口乾、起疹等。》看完整藥品介紹Tolperisone.作用機轉:可緩解脊髓損傷、外傷術後、腦中風後遺症、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等引起的肌肉痙攣及緊張。.副作用:嗜睡、頭暈、流汗、腹瀉等。》看完整藥品介紹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