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有氧運動
共找到
685
筆 文章
-
-
2023-01-10 醫療.骨科.復健
纖維肌痛症不是普通肩頸痠痛,愈不敢動恐逐漸失能!醫推薦做二種運動維持體能
一位30歲女性前來就診,原本被醫師診斷為普通的肩頸痠痛,沒想到痛竟然慢慢往手蔓延,一下覺得手指尖痛,隔天痛點又跑到下肢,最後幾乎全身都在亂痛。因為疼痛影響,睡眠也受到極大的衝擊,整天疲倦,整個人如一團迷霧罩住腦而無法好好思考。我告訴她這就是纖維肌痛症的典型症狀:「一痛二累三腦霧」。2017年Lady GaGa也不幸罹患此症,受訪時她說:「每天早上起床腦子就像一團漿糊,根本無法思考」。除此之外,病人還常常感受全身僵硬,日常生活如社交、娛樂、性行為…等均受影響。纖維肌痛症治療四大支柱:運動、心理、衛教、藥物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常常認為自己的症狀不可能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只要堅守四大原則,有很高的機會穩定控制病情甚至痊癒,這四大原則即是運動、心理、衛教、藥物。●運動:復健科醫師關心病人的日常功能狀態。纖維肌痛症患者因為疼痛容易造成活動量下降易疲勞。因此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傾向不動的生活型態,更易將注意力放在疼痛上,聚焦疼痛讓病人變得更不想活動,久而久之造成失能。如何打破這個循環,運動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下文將會介紹不同疼痛程度下,所建議的運動方式。●心理:纖維肌痛症患者常有負面或錯誤的思考,多源自於過去所學習到的負面行為模式,持續性的負面思維再加上其他危險因子共同施壓,纖維肌痛症就爆發了。不論是疼痛還是失眠,都能藉由心理治療介入緩解。●衛教:要認知到這是個需要長期治療的病,四大支柱齊做是恢復的關鍵,另外非藥物治療的角色多於藥物治療,也就是復健運動、心理治療、對疾病正確的認知均佔有關鍵的角色,當然藥物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藥物:適當地使用藥物很重要,病人常常因為藥物副作用而卻步,但是適當的藥物能減痛,甚至提昇運動的意願,目前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可在台灣有的藥物是利瑞卡和千憂解。選對運動做,運動好簡單,持之以恆是關鍵醫師要纖維肌痛症的病人多運動,病人會說:「我就是痛啊!你要我怎麼動?」其實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纖維肌痛症的運動對患者有許多幫助而且可以很簡單!在運動方面,最常被推薦的是「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2012年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就提出運動的好處:當時研究納入72人,有氧組36人,肌力組36人,個別執行三週的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有氧組3週後的疼痛指數下降量達到顯著差異,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肌力組,而有氧組和肌力組的疼痛下降量互相比較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這代表「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對減痛同樣有效」。正因為如此,醫師才會大幅地倡導有氧及肌力運動對纖維肌痛症的重要性。你知道嗎?纖維肌痛症只要每天做20分鐘或是一週內集中在兩天內做有氧運動就能達到效果。一般建議,從低強度有氧運動起始,一週2天開始,最終目標為達到一週運動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若不想記這麼多,就記住每天走路20分鐘,心跳至少要超過100下。運動可選擇腳踏車、跑步、水中運動等。有氧強度公式如下:運動目標心率={目標運動強度*[(220-年紀)-安靜心率]} + 安靜心率目標運動強度( 上述目標心率的乘數):0.3-0.39=低強度;0.4-0.59=中強度肌力訓練則以胸、背、大腿、臀部為主,一週做2次,一種動作以做兩組起始,每組做8至12下。再依耐受度慢慢增加組數、重量和種類。一週內可以以有氧和肌力運動各做2次為目標。若能配合物理治療師和教練的引導,更能有效達到維持體能跟肌力的效果。同時減少全身壓痛點數量與疼痛程度、減少無助感和無希望感、改善睡眠並減少疲勞,以及減少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上適用於中度疼痛以下的病人(疼痛指數≤6分/滿分10分)。肌力訓練範例動作1:深蹲(下肢:大腿、臀部)1.雙腳打開約與肩同寬,腳尖微微朝外,雙手向前伸直平行地面。2.接下來,自然下蹲,直至大腿平行地面。注意做的途中膝蓋不可内夾。3.下蹲時吸氣,回到站姿時吐氣,重複以上循環做8-12下動作2:雙手後縮及內夾併下肢側移(上肢:胸、中背)1.雙手雙腳併攏,雙手手肘呈約 90 度、前臂靠緊2.腳往右跨一步的同時,雙手打開成倒ㄇ字型往後伸到底,讓肩胛旁肌肉向脊椎方向收縮2秒,可感覺到中背部有出力緊繃威,注意途中不可聳肩。3.手腳回到起始位,雙前臂併攏時互相對抗出力2秒,可感覺到胸部有出力緊繃感。4.手後縮時吸氣,前夾時吐氣(也可反過來) ,重複以上循環做8-12下。5.此動作強度較輕,可加上彈力帶環繞雙肘以增加強度重度疼痛,仍能做運動,簡單動作立大功然而,有些病人可能連上述的訓練都做不了,例如重度疼痛的病人(≥7分/滿分10分)、合併全身無力僵硬無法下床的人、變天時症狀加劇難以活動的人,此時該怎麼維持體能呢?2010年,太極拳的隨機對照試驗便登上新英格蘭雜誌,向世界證明能太極緩解纖維肌痛症的疼痛。站式太極影片↓:藉由站式太極的意念想像,可同時以身心介入的方式改善身體狀況。若疼痛過於明顯,則改做躺式太極躺式太極影片↓:(躺式太極原本是設計給腎友使用,但纖維肌痛者患者一樣可以練習來維持體能。除了太極以外,瑜珈也是優質的運動,2017年的系統文獻回顧也提到了瑜珈對於纖維肌痛症的益處,陰瑜珈或是正念瑜珈都是很好的運動介入方式。當病人疼痛程度高或病況複雜時,可以考慮躺式或站式太極/瑜珈。簡言之,依照身體狀況做可承受的運動,或許過程中會有疼痛,只要程度可忍受,那就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維持體能與正常功能,重新找回自主而有尊嚴的人生!(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原文網址)
-
2023-01-0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懷孕期間也能做的運動!12分鐘低強度的居家有氧
懷孕期間可以做什麼運動?想加強燃脂效果適合做什麼運動?已懷第三胎的「Stay Fit with Mi」林萱Michelle要教大家一組有善孕婦、強度低的有氧運動,且不需任何器材在家就能做,不論孕婦或只想減脂的人,都趕快點開影片跟練吧!這組運動所需只有12分鐘,動作總共四個,每個動作做30秒,休息15秒,一共做四輪。在開始做之前,林萱Michelle尤其針對孕婦叮嚀一定要在通風的運動環境,並且隨時補充水份、安全優先以正確的方式運動。她先教大家如何運用深層的核心發力,使用腹式呼吸法收緊核心以及骨盆底肌,再接著做運動會比較安全。四個動作分別是:深蹲橫走、溜冰式、深蹲上舉和弓步。運動過程千萬不能過喘,尤其孕婦要隨時要注意心率和喘度,以及補充水份。整組做完最後再搭配深呼吸做伸展運動,伸展背部、腰腹、大腿肌肉和臀肌。林萱Michelle強調若有孕期症狀的人一定要先聽醫囑,切莫過度活動。想了解更多健身有氧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增肌減脂有氧動起來!原始影片Stay Fit with Mi YTStay Fit with Mi FBStay Fit with Mi IG延伸閱讀有效增強臀肌力、穩定與控制!物理治療師教你五個下肢離心收縮運動遠離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職能治療師教你四大預防原則「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1-05 醫療.心臟血管
吃到藥效不足的降血壓藥會怎樣?心血管科醫曝可能的危害
食藥署昨公告回收「永勝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產製的降血壓藥「安沛穩膜衣錠5/160毫克」,因此藥在安定性試驗中發現溶離度偏離規格,主動通報後回收。「安沛穩膜衣錠5/160毫克」主要用於治療高血壓,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預計回收3批號、30萬錠,安沛穩膜衣錠占相同成分、劑型、劑量的藥品的3%,健保年用量270萬錠。此為複方藥品不適合用於起始治療。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醫師黃晨祐說,複方藥品臨床使用上相當常見,若民眾服用到偏離規格藥品,人體吸收的藥效恐無法達到預期,若習慣吃藥不監測者,可能會誤以為有控制好血壓,造成預期外的傷害。「冬天血壓會更高。」黃晨祐說,近來氣候寒冷,急診多了許多心臟衰竭、肺積水的患者,就是因為血壓未妥善控制導致,建議平日飲食不宜過鹹,要注意保暖,可增加運動量,推薦選擇室內的有氧運動,讓心跳超過130下。黃晨祐指出,安沛穩屬於台廠生產的學名藥,市占率雖僅有3%,但由國際藥廠生產的同成分、劑型原廠藥,同樣為複方藥品,問世已久,臨床上使用的副作用相當低,對於血壓高到170毫米汞柱的患者,處方率相當高。黃晨祐表示,初診高血壓病患若開立單方藥品,一次需服用2至3錠,恐讓醫囑遵從度不佳,血壓反而無法控制。因此提醒處方相關藥品,需視醫師用藥經驗、習慣,尊重醫師的專業診斷。
-
2023-01-05 養生.運動健身
每天走一萬步更健康?連續走30分鐘才有效果?專家解析7個走路常見誤區和事實
一直以來,「步行鍛煉」受到許多有在運動人士的喜愛,其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是步行擁有其他低強度穩態有氧運動 (LISS) 鍛煉的所有健康和健身益處。走路是方便進行的運動,不需要到花哨的健身房或很使用很多設備就可運動。步行鍛煉可根據您的個人能力來進行,對所有健身水平和年齡的人都有好處。但是「步行鍛煉」的好處是否過譽了?根據Everyday Health的報導,告訴你關於步行鍛煉需要了解的7個誤區和事實。1.誤區:每天走一萬步最理想許多人用一萬步作為每日目標的基準,但這個數字實際上起源於營銷活動,而不是來自科學證據。Move to Live More 的首席執行長兼創始人Amy Bantham 博士解釋說,這是一家健康和健身公司諮詢公司的營銷活動。Bantham 對醫師運動推薦和患者運動行為改變進行了研究,他說目前還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表明這個數字是比減少每日步數更健康的理想目標。發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確實表明,在降低癌症和心髒病發病率以及每天走一萬步的死亡率方面,每天多走一步與更多益處相關,這時點好處趨於平穩。目前仍然無法確定每天走多少步才能帶來最大的好處,雖然步數是對很多人都有效的切實目標,但還有其他很好的健身指標,如時間和頻率。2.事實:步行有助於免疫功能和消化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運動醫學理療師、醫生和外科醫生邁克爾弗雷德里克森醫學博士說,步行的人感冒較少,因為輕度運動會刺激你的免疫系統。根據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每週鍛煉五天或更長時間的人(該研究特別關注有氧運動,但不一定只是步行)患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的可能性比一周內不鍛煉的人低 43%。研究表明,即使每周至少一天做 20 分鐘的適度運動,您生病的可能性也較小。走路或鍛煉時,您會增加心率和血流量,從而增加體內免疫細胞的循環。血流量的增加也是讓你的消化道滾動的原因。3.誤區:步行可以治癒抑鬱和焦慮大多數運動都與心理健康有關,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一種運動(如步行)本身可以治癒臨床疾病。走路如何影響心情?弗雷德里克森醫學博士說,大多數人都處於交感神經或壓力更大的狀態,鍛煉可以使人進入副交感神經或更放鬆的狀態。腦中增加的血流量會產生更多的內啡肽,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設定、充電和重新集中注意力。4.誤區:跑步總是優於步行Bantham博士說,步行是一種低衝擊力的運動,具有促進內啡肽釋放、增加身體和大腦的血流量以及改善骨骼健康等好處,而且不會對關節造成額外的壓力。對於普通大眾來說,走路比跑步對身體更輕鬆,而且受傷的機率也更小。此外,這種低影響的活動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他說,跑步更像是一種技能,有些人的身體更適合這種類型的活動。他說,臀部和膝蓋的對齊方式、體重和足弓的形狀可能會使您容易出現問題或導致您在跑步時取得成功。很多人問他們應該跑步還是步行,這要歸結為一件簡單的事情:你的目標是什麼?如果你想健身並改善氧氣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那麼跑步是一個更好的工具。如果您正在尋找降低血壓、感覺更好或睡眠更好的東西,步行更適合。研究發現,在消耗與跑步相同的能量時,中度到劇烈的步行可以降低患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的風險。5.誤區:你不應該一周中的每一天都走路因為步行是一種低強度的活動,所以人們每天出去散步是完全合理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大多數人都可以每天做這件事。然而,弗雷德里克森醫學博士說,如果你真的在散步時用力過猛,那麼每週休息一天或將騎自行車或游泳等其他形式的運動,納入你的日常活動中可能會很好。根據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HHS) 的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PDF),成年人每週應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或75至150分鐘的劇烈運動每週進行高強度活動(如跑步)對健康大有好處。6.事實:你必須走得更快才能燃燒更多卡路里雖然任何活動都會燃燒卡路里,但鍛煉強度越大,燃燒的卡路里就越多,步行也是如此。Bantham博士說,在鍛煉中燃燒的卡路里數量取決於個人的體重和身體成分。Harvard Health根據活動和體重範圍發布了30分鐘內燃燒的卡路里比較。一個70公斤重的人,每30分鐘以每小時3.5英里的速度行走可燃燒133卡路里,以每小時4英里的速度行走每30分鐘可燃燒175卡路里。這意味著,如果某人的目標是減脂,那麼你將需要以更高的強度行走或比其他活動走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到那些想要的結果。為了讓步行更具挑戰性並增加步行期間燃燒的卡路里數量,間隔(在較高強度和中等或較低強度的運動週期之間交替)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結合間隔對健身非常有用,因為你的心率比你悠閒地走路時更高,最終燃燒更多的脂肪和卡路里。7.誤區:你必須連續步行 30 分鐘才能看到健康益處根據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所發布的《身體活動指南》中提到美國人150分鐘適度有氧運動的目標,建議人們每天步行30分鐘,每週步行 5 次以達到這個標準。然而,一個常見的誤解是你必須連續完成這30分鐘,弗雷德里克森醫學博士說,你可以將它分成更小的部分,在一天中多次步行 5 到 10 分鐘,仍然可以獲得與每天步行 30 分鐘相同的健康效果。看完這5個常見誤區跟2個事實,是否更了解「步行鍛煉」對身體健康的好處,心動不如馬上行動,達成每天累積步行30分鐘,每週步行5次的運動目標,有助於提升消化和免疫功能。參考資料:Walking Workouts: 7 Myths and Facts to Know
-
2022-12-29 養生.運動健身
過度運動會損傷心臟嗎?《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研究這麼說
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Evidence)昨天(2022-12-27)發表Can the Heart Get an Overuse Sports Injury?(心臟會受到過度使用的運動損傷嗎?)。通訊作者是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運動心臟科醫生 Jonathan Kim。長期關注我網站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是每天做大量的運動。所以,我自己本人是一直有在注意關於過度運動的醫學報告。這篇NEJM的論文當然是引起我極大的興趣,但因為它是需要訂閱該期刊才能下載,所以我就寫信給Jonathan Kim醫生,而他立刻就把論文寄來給我。真是非常感謝他的熱心協助。這篇論文是寫給運動心臟學專家看的,所以我就挑了一些比較簡單的部分來分享給大家。前言倫敦公務員運動益處研究的領導Jeremy Morris 教授稱,運動是「公共衛生領域的最佳選擇」。多項流行病學研究證明了這一評論是合理的,這些研究表明,與最不活躍的人相比,最活躍的人的心血管疾病事件要少 40% 到 50%。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最大降低發生在活動最少和活動稍多的亞組之間。運動量的額外增加與風險的額外降低(但逐漸變小)相關,一些研究表明,最高運動量的風險趨於平緩或略有增加。最新的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的作者強調了少量增加活動的好處。這些指南建議美國人「多動少坐」,進行 150 至 300 分鐘的適度(即快走)或 75 至 150 每週進行幾分鐘的劇烈(即慢跑)有氧運動,加上每週兩次的阻力運動和一些針對老年人的平衡訓練。自古以來就存在對過度運動的擔憂。這些擔憂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格蘭再次出現,當時社會精英的學校和大學開始參加跑步、騎自行車和划船等活動,這些運動以前是工人階級與工作相關的比賽。成人劇烈運動可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和心源性猝死。最近的研究還表明,長時間、劇烈的有氧運動會導致急性肌細胞損傷、心肌瘢痕形成、冠狀動脈鈣化、心房顫動和主動脈擴張。這篇綜述總結了將鍛煉與這些病症聯繫起來的證據,並簡要地提出了一種管理這些病症的方法。急性耐力運動後心肌鈣蛋白增加超過 200 篇論文測量了運動後的心肌鈣蛋白( cardiac troponin)。這些研究在各種耐力運動後檢查了各種患者。大於50% 的參與者在長時間耐力運動(如馬拉松)後的心肌鈣蛋白水平超過了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水平。一項馬拉松研究表明,所有賽跑者在賽後的心肌鈣蛋白至少有所增加。由於許多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訓練狀況、健康狀況和環境條件,心肌鈣蛋白的增加在個體之間變化很大,但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與運動相關的心肌鈣蛋白增加被認為是良性的,但靜息心肌鈣蛋白水平是心臟風險標誌。一項審查確定了 21 項前瞻性研究,這些研究測量了普通人群中 64,855 名無症狀個體的肌鈣蛋白。在 5% 的人群中發現心肌鈣蛋白水平高於第 99 個百分位數,並且與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三倍有關。僅僅具有可檢測的心肌鈣蛋白水平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 30% 相關,並且風險隨著心肌鈣蛋白的增加而逐漸增加。為避免過度診斷急性心肌梗塞,臨床醫生應該知道耐力事件會增加心肌鈣蛋白,但這些發現的長期影響尚不清楚。耐力運動對右心室的急性影響耐力運動訓練會降低心率並增加所有四個心腔的大小。這種運動引起的心臟重塑有助於增加每搏量以維持靜息心輸出量並增加運動高峰時的心輸出量,因為運動訓練不會增加最大心率。耐力運動也會產生急性心臟變化。超音波心動圖研究表明左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僅出現小幅急性下降,但長時間運動後右心室功能顯著下降。運動對右心室的急性和慢性影響對於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俱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的指南建議不要對患有這種心肌病或有這種心肌病遺傳風險的患者進行劇烈運動。運動員的心肌纖維化钆(Gadolinium)與心臟磁共振成像 (cMRI) 可以識別心肌瘢痕和纖維化。正常心肌由於其線性肌節結構而不會保留钆,而纖維化組織則會保留钆,從而產生晚期钆增強 (LGE) 。對運動員 cMRI 研究的薈萃分析包括 14 項研究,涉及 1,342 名參與者。 LGE 存在於 16.6% 的運動員和 2.3% 的對照組參與者中。LGE 位於 7% 的運動員和 0.3% 的對照組的右心室進入室間隔的插入點(insertion point)。耐力運動員右心室插入部位 LGE 的流行與運動導致右心室體積和壁應力急劇增加導致該部位纖維化的概念一致。然而,這些發現的臨床相關性尚不確定。臨床醫生應該意識到無症狀的運動員可能在右心室插入部位有 LGE。有報導稱患有 LGE 的跑步者的結果更差,但這些參與者的 LGE 不僅限於插入點,而且 40% 的跑步者有典型的冠狀動脈疾病瘢痕形成的 LGE 模式。耐力運動員的冠狀動脈鈣化Clarence DeMar曾七次贏得波士頓馬拉松賽冠軍,並一直參加比賽直到 69 歲。他在 70 歲時死於結腸癌。波士頓著名心臟科醫師Paul Dudley White報告了Clarence DeMar的屍檢結果,指出他的冠狀動脈是正常的兩到三倍大,但左主幹顯示「相當程度的壁動脈粥樣硬化,但仍有良好的管腔」。隨後的報告肯定了運動訓練對冠狀動脈大小和血管反應性的好處,但最近的報告檢查了終生運動訓練增加冠狀動脈鈣化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性。一項通過冠狀動脈鈣化和計算機斷層冠狀動脈造影測量的耐力運動訓練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之間關聯的回顧得出的結論是,中年耐力運動員的冠狀動脈鈣化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比對照參與者更嚴重,並且在最活躍的運動員中最高。運動員的冠狀動脈斑塊更常鈣化,非鈣化或混合斑塊更少,這意味著更穩定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特徵。無症狀冠狀動脈鈣化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運動員的管理基於共識建議,但應包括排除運動誘發的缺血和侵襲性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素的管理。允許這些人繼續參加運動取決於與運動相關的冠狀動脈疾病事件相關的風險以及與運動員的共同決策。心房顫動運動與心房顫動之間的關係很複雜,但它似乎遵循 U 形模式,至少在男性中是如此,這意味著心房顫動隨著低到中等水平的體力活動而減少,但隨著運動量的增加而沒有差別或增加。相比之下,女性似乎在所有活動水平上都降低了心房顫動風險。耐力運動員心房顫動增加的機制尚不清楚。運動訓練引起的副交感神經張力增加和急性運動引起的交感神經張力增加可能會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運動的急性作用引起的炎症也是可能的。運動表現是每搏輸出量增加的一個指標,並且由於在最活躍和最成功的運動員中心房顫動增加,因此耐力運動訓練導致的心房大小增加可能是一個因素。運動員心房顫動的管理應遵循普通人群的心房顫動指南。主動脈擴大斷層掃描成像比較前職業美式足球運動員和對照組參與者的中升主動脈大小,發現前職業球員的主動脈比較大(38毫米對 34毫米)。然而,這種擴大可能與這項運動無關,而是與其他因素有關,包括高血壓,這在現役美式足球運動員中很普遍。主動脈擴張與球員職業生涯的長短有關,而主動脈萎縮在精英球員中更為常見。這些研究所檢查的運動員主要是從事阻力運動,而這類運動會急劇增加收縮壓。一項針對 442 名 61歲賽艇運動員的超聲心動圖研究發現,31% 的男性和 6% 的女性主動脈直徑大於 40 毫米。精英運動員更常發現主動脈增大。隨著多年的運動訓練,主動脈的大小也增加了。這些觀察結果的臨床意義尚不清楚。出色的運動表現與主動脈增加的幅度直接相關,這再次增加了運動訓練量或達到精英表現所需的每搏輸出量增加導致主動脈擴大的可能性。運動員主動脈擴張的管理應遵循為一般人群制定的指南。結論增加體力活動和運動量與降低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耐力運動會急劇增加心肌損傷的標誌物並急劇降低右心室功能。長期運動訓練還與輕度心肌纖維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鈣化增加、心房顫動發病率增加以及主動脈擴大有關。大量運動訓練的這些可能影響的臨床意義尚不確定,但為進一步研究高強度運動訓練的長期健康影響提供了機會。臨床醫生應該意識到這些可能的運動誘發的訓練效應,以便為有這些異常的中年運動員提供適當的管理。原文:過度運動會損傷心臟嗎
-
2022-12-26 養生.運動健身
汗流得越多表示越有效?健身不該吃澱粉?專業健身教練帶你破解9大迷思
這些健身迷思,你也中了嗎?在接觸健身時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一些關於健身的「都市傳說」,我也常常被學員提問,「健身該這樣做嗎?該這樣吃嗎?」等等,以下就來看看這些常見的健身相關迷思吧!Q1:健身就是重量越重、做越多次越好?A:健身不在於越重越好,而是在於有無將動作做標準及適當的量。初學者初期若是重量超過自己的負荷,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甚至要花更久的休息時間才能恢復訓練,所以按部就班是很重要的!Q2:健身可以不吃澱粉?A:很多人形容澱粉是減重的仇敵,但澱粉就像是汽車的汽油,提供身體能量才有動力運動,如果不攝取澱粉,只以蛋白質、蔬菜或油脂作為熱量來源,長期下來缺乏能量與澱粉攝取不足,容易造成頭暈、集中力不足、身體無力、情緒不穩等等症狀。Q3:健身可以只做有氧、不做重訓?A:健身時要先確立目標,假使希望增加肌肉,就要以重量訓練為主;若希望增強心肺功能、燃燒脂肪,則需以有氧訓練為主。因此長期只做有氧運動,對於增加肌肉幫助不大,但部分學員剛開始做有氧時,初學者會有微量增加肌肉的機會,但到後期若是要再增加肌肉,則須做重量訓練。Q4:不練肌肉就會變肥肉?A:肌肉與脂肪是不一樣的組織,兩者不會互相轉換,如果沒有持續健身,原有的肌肉就會退化,因此要注意的是,如果暫停健身加上飲食上經常攝取高熱量食物,身體燃燒熱量能力就會變差,以至於累積脂肪。Q5:肌肉沒有痠痛,表示白練?A:進行肌力訓練時,通常肌肉要先經過破壞、營養補充、充足休息、修補肌肉的過程才能使肌肉量增加,部分健身者因為已經適應一定強度的訓練,因此訓練後第二天不一定會感到肌肉痠痛,但這並不表示白練,建議可以變化不同訓練菜單。Q6:汗流得越多表示越有效?A:流汗量與訓練效果沒有直接相關,也不成正比,出汗原因與體重、環境、運動強度有關。其中體重較重、天氣較熱、運動強度較高時,出汗量自然會較多,這是因為運動時體溫上升,身體需要透過排出汗水降溫以調節,也因此需要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大量出汗引起脫水。而真正與健身效果有關的原因,則在於有無確實達到一定訓練量,才能進而燃燒脂肪或增強肌肉。Q7:高蛋白飲食容易傷腎?A:運動後補充蛋白質有利於肌肉修補與增長,部分人士擔心吃太多高蛋白食物可能會造成腎臟負擔,不過目前研究顯示(美國臨床腎臟病學會期刊,2012,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與低脂飲食對腎臟的影響),高蛋白飲食對於本身沒有腎臟疾病者沒有影響,因此健康的健身者可以適量補充高蛋白,不過若本身有腎臟疾病或是相關高風險族群,則要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調配攝取量。Q8:健身一定要吃補給品?A:健身補給品包括乳清蛋白、肌酸、BCAA 等等,補給品是以「方便性」為主,主要還是透過天然的食物攝取,可以有機會幫助健身者更有效達到目標,但是想要擁有良好體態,仍須做好基本功,包括正確飲食與足夠訓練,當基本功做足、肌肉量停滯不前時,再考慮補充健身補給品。Q9:男生、女生健身大不同?A:以先天生理構造來說,女性體脂肪高於男性,體內可以增加肌肉合成的雄性激素也較少,但只要透過良好的訓練加上持之以恆,仍然可以有很棒的健身成果。反過來說,其實女生要練出和男生一樣的體態,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要有非常嚴格的飲食和訓練菜單才能達到這個目標,所以別擔心會練成金鋼芭比。3大健身食譜蔥蒜清蒸鮭魚(電鍋料理)食材:輪切鮭魚 1片、鹽 少許、青蔥 1根、蒜頭 1球、薑 1片、米酒 少許作法:1_ 鮭魚兩面抹薄鹽,加入米酒去腥,放置30分鐘2_ 蔥白切段、蒜頭去皮切片、薑片切絲備用3_ 蔥綠切絲泡水備用4_ 抹去鮭魚兩面的鹽並另外盛盤5_ 將作法2的食材放在鮭魚盤內,淋上米酒並放入電鍋,外鍋一杯水,按下開關6_ 開關跳起後再悶5 ~ 8分鐘,取出後撒上蔥綠即完成營養價值:鮭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omega-3 脂肪酸(EPA、DHA)、鋅、維生素,不僅是優質蛋白質來源,更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抗發炎、幫助傷口癒合,另外EPA、DHA也有對大腦與眼睛有益,豐富的維生素更能維持神經健康。低脂蒜味牛肉片(氣炸鍋料理)食材:牛菲力 2塊、蒜頭 2~ 3顆、橄欖油 少許、海鹽 少許作法:1_ 牛菲力切片、蒜頭切片備用2_ 將切片的牛肉兩面抹上橄欖油、表面撒上蒜片3_ 按下肉類模式,時間到一半時翻面繼續氣炸4_ 時間到後取出盛盤,旁邊放入一匙海鹽即完成營養價值:這道菜可以依照個人喜好選擇喜歡的牛肉部位,但盡量以油花分布少的部位,可以挑選牛腱、里肌部位,避免牛五花、牛腩、沙朗等肉品。牛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與鐵,對於合成肌肉、組織修復、恢復活力都相當有幫助。無油歐姆蛋(平底鍋料理)食材:雞蛋 2顆、鮮奶 1大匙、鹽 少許作法:1_ 雞蛋打散,加入鮮奶、鹽混合2_ 平底鍋開小火,熱鍋後加入混合蛋液3_ 將鍋子稍微傾斜,並用筷子在蛋液中畫圈4_ 蛋液表面稍熟後將裡面蛋汁包起,盛盤即完成營養價值:這道料理源自於我在國外參賽時的啟發,當時準備比賽,身心皆須做好準備,因此飲食上更需斤斤計較,當時住宿飯店提供現煎歐姆蛋,我請廚師不要加油,廚師很驚訝的說:「不加油怎麼行呢?」但我仍請廚師試試,果然煎得起來,且口感與一般歐姆蛋無異,從此我便會在家自行做這道料理,不僅可以攝取蛋的全營養,也能補充鈣質。若希望增加飽足感,也可加入彩椒、蔬菜等,豐富味道並攝取更多營養素。書籍介紹明星教練的超有感徒手健身計畫:160個訓練動作、30組高效燃脂HIIIT,從褲子變鬆、線條緊實開始,感覺驚人的體態變化!作者:浩克爸爸Hulk(陳弘璟)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2/06/08作者簡介/浩克爸爸Hulk(陳弘璟)曾為健美選手,現為專業健身教練,為多位藝人量身打造體態塑身計畫,可說是藝人們最信任的健身教練。浩克教練在17歲時被醫生宣告腳踝骨頭壞死,田徑生涯告終,一度相當失落茫然;開刀後進行復健時接觸到健美訓練,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並在健美界取得多項佳績,獲選亞洲盃的青少年國手,更突破藩籬,前往美國參加阿諾盃健美賽,成為首位挺進第五名的華人選手。浩克教練曾為《大學生了沒?》固定班底,也曾參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影劇的演出,並受邀在《康熙來了》等知名節目分享健身專業。2015年與前職籃選手何守正創立「正能量Fitness」健身工作室,持續以「健身改變人生」的目標,鼓勵更多人開始以健身保養身體、維持健康。〈經歷〉2013美國阿諾盃健美賽 男子體格項目 第五名(Arnold Championships Men's Physique 5TH) 2009年亞洲盃健美經典賽 第五名2009年亞洲盃健美錦標賽 青少年組 第五名2009年全國大專院校健美錦標賽 第一名〈執照‧認證〉國際體適能聯盟FISAF體適能指導員、TRX-STC懸吊訓練師、TRX-RIP彈力棍訓練師、美國SPINNING一星教練FB粉專|浩克爸爸IG|hulk770408延伸閱讀: 被老公嫌魚腥味、拒絕行房!劉博仁醫師:妳的念珠菌好不了,原來跟「愛吃●●」有關
-
2022-12-24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痠背痛讓人受不了!主要是因為身體出現這三種問題
「腰痠背痛」幾乎是全民問題,卻經常被忽略,多數人會透過按摩、貼止痛藥來緩解。其實腰痠背痛不完全是腰背肌肉的問題,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平時應該要多加注意。腰背痛大部分是肌肉拉傷,但也有可能是心臟或腎臟問題大部分的腰痠背痛應該統稱為背部疼痛,只是依照部位分出背部與腰部。而大部分腰背痛是因為肌肉拉傷問題,而有部分原因是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或是僵直性脊椎炎,而有極少數的原因是心臟、腎臟問題,癌症或相關感染。如果是肌肉拉傷,可以透過服用止痛藥物、肌肉按摩、物理治療等方式能有效緩解。如果是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或僵直性脊椎炎,就需要更詳細的檢查與治療;但如果是強烈、如刀割的背痛,也會造成胸痛,這時候可能跟主動脈剝離有關,需要儘速就醫治療。如果是單側疼痛,而且圍繞著一點,無法透過姿勢而改善,這有可能是尿路結石,需要就醫進行治療。另外,腎臟感染或相關癌症也會引起腰痛。腰背痠痛要如何預防?因為大部分的腰痠背痛是因為肌肉拉傷引起,所以在預防上,還是以防止肌肉拉傷為主,所以主要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預防。‧運動:定期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low-impact aerobic),像是:走路、騎腳踏車、游泳等,這些都可以維持肌肉強度。‧維持肌肉力量與彈性:定期進行肌肉訓練,鍛鍊背部與腹部肌肉,強化核心肌群可以減少腰痠背痛。‧維持標準體重:過重會讓背部肌肉容易拉傷,所以維持正常體重可以避免相關問題。‧戒菸:吸菸也有可能造成背部疼痛,所以盡量減少吸菸。特別是每天都要吸菸的人,更容易有腰背疼痛問題。‧維持身體正確姿勢:避免讓自己過度彎腰駝背,並且站立的時候,不要把重心放到單腳上。在坐姿上,盡量選擇符合人體工學座椅,不要讓身體過度前傾,也要避免一直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如果可以的話,一段時間之後就要起來活動。‧搬重物時要注意:盡量避免搬舉重物,如果真的需要搬重物時,不要單用背部肌群力量,而是要適度使用腿部力量進行搬運。要如何緩解腰痠背痛?如果真的發生腰痠背痛的情形時,需要觀察一下是否屬於肌肉拉傷,如果不是的話,一定要儘快就醫,如果是肌肉拉傷的話,建議可以採取這些方式緩解。‧服用止痛藥物:如果是肌肉拉傷引起肌肉發炎,可以透過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進行緩解,像是阿司匹靈與其衍伸藥物(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 sodium)等,都可以有效緩解疼痛。‧物理治療:可以透過一些物理治療或是復健方式進行相關治療,也可以詢問物理治療師如何透過伸展,緩解腰、背部疼痛。‧按摩:按摩是常見的緩解方式,但還是要注意避免直接按摩拉傷的部位,以免造成更大問題。‧針灸:針灸或穴位按摩可以緩解腰痠背痛,可選用陽陵泉、足三里、合谷、大腸俞、腎俞進行針灸或按摩。什麼時候需要看醫師?一般來說,如果是輕微的拉傷,可以自行服用止痛藥物或到附近骨科或復健診所進行治療。但是有以下情形,最好可以進行檢查:‧疼痛持續好幾個禮拜,卻沒有緩解的跡象。‧休息也無法改善疼痛狀況。‧疼痛越來越劇烈,甚至擴散到腿部。‧疼痛感覺影響生活狀況。但如果疼痛伴隨以下狀況,請儘快就診:‧發燒。‧體重快速下降。‧雙腿無力、刺痛。‧打噴嚏、咳嗽會更痛。‧晚上睡覺也無法止痛,反而疼痛更加劇烈。‧小便困難,或是排泄出現問題,導致大小便失禁。哪些人是高風險群?腰痠背痛最常發生在久坐、久站的族群,還有一些風險因素,大致如下:‧年齡:超過30歲更容易發生腰痠背痛的情形,可能的原因包括運動量減少,導致肌群無力,也有可能是椎間盤磨損造成的問題。‧職業:久站久坐的工作環境,或是經常需要搬運重物的工作,都有可能造成腰痠背痛。‧體重:體重過重的人,會對關節產生壓迫,讓肌肉更容易拉傷。‧身體健康:核心肌群跟背肌無力的人,沒有足夠力量支撐脊椎,所以比一般人更容易拉傷。因此,久坐、久臥的人更容易發生腰痠背痛等情況。此外,吸菸、酗酒的人也容易腰痠背痛。‧身體結構:脊椎側彎、脊椎壓迫的人都容易發生腰痠背痛的情況。‧罹患疾病:癌症、感染、尿道結石,都有可能引發腰痠背痛。‧身心狀態:憂鬱症、焦慮症患者也很容易引起腰痠背痛。【舒緩運動推薦】影音/肩頸痠痛好緊繃!3招簡易「肩頸肌肉放鬆」,改善痠痛超有感【參考資料】‧英國NHS:Back pain ‧梅約診所:Back pain ‧克里夫藍診所:Lower Back Pain ‧WebMD:Slideshow: A Visual Guide to Low Back Pain ‧元氣網:腰痠背痛怎麼辦? 中醫師:5穴位助舒緩‧元氣網:腰痛時好時壞卻置之不理 醫師:最怕變成慢性下背痛
-
2022-12-2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爆汗抗寒又燃脂瘦身!20分鐘無跳躍、無器材居家有氧運動
寒流來時不想出門運動?最近吃太多火鍋想消耗熱量?沒關係,跟著香港健身達人Zoe李芷慧一起做居家有氧運動,不需要運動器材,也沒有跳躍動作吵到樓下鄰居,只花20分鐘保證讓你在這大冷天裡爆汗又燃脂!趕快點開影片一起做!這一套運動共有20個動作,每個動作做40秒,動作與動作之間休息20秒。健身達人Zoe李芷慧知道很多人在家不喜歡做跳躍運動,因此將第一個熱身動作開合跳改為開合行,因此不需太大空間,在家客廳光腳Y就能做。這套運動主要針對核心、有氧與臀腿的訓練,結合了深蹲、弓箭步、高抬腿等變化動作,前面動作姿勢不難,最後三個動作加強一些難度,讓大家能流更多汗,增加減脂和消耗熱量的效果。Zoe李芷慧覺得世界上沒有比結實的肌肉和新鮮的皮膚更漂亮的衣裳。鍛鍊身體需要堅持,持之以恆最後效果一定會出來。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運動完別忘了休息和飲水!原始影片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 YTZoesportdiary IG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20 醫療.中醫
血液循環不佳易手腳冰冷、疲倦 長期未改善當心引發心梗
現代族群大部分為靜態工作者,長時間久坐辦公室,待在冷氣房裡,每年到這個時候手腳冰冷的狀況就會浮現!就讓我們來看看循環不好有哪些類型吧!循環不好兩類型:「陽虛」、「氣機鬱滯」1.身體能量不足的「陽虛」如果易手腳冰冷,全身疲倦提不起勁,白天上班又時常呵欠連連,你可能是屬於「陽虛」的體質。這時人體就像蒸汽火車的鍋爐系統,能量不夠,無法製造足夠的動力去推動整輛列車,因此容易出現四肢冰冷、疲倦乏力、口唇色淡、腹瀉夜尿、腰背部及膝蓋怕冷痠痛等症狀。這種體質的人可以做一些全身性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跳繩等。運動不用過於激烈,但要活動到全身微微流汗的程度,才是有效開啟身體循環喔!而生活跟飲食習慣力求均衡,可以適量攝取一些溫性食材,例如薑、蒜、紅棗、肉桂,都可以對促進循環有幫助。2.氣血堵住的「氣機鬱滯」另外也有「氣機鬱滯」型的手腳冰冷,此類型可能因為血氣不通,或是生活壓力、情緒緊繃、睡眠障礙等問題導致。比較起來雖然手足不溫,但卻沒有很怕冷的感覺。我們可以把身體的循環想成一條高速公路,有地方堵塞了導致車流不順暢,所以公路上有些地方很壅擠,有些地方卻沒有車。換句話說,就是氣血卡在頭面、軀幹,下肢及末梢卻容易冰涼。這時建議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早睡早起、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培養紓壓的興趣或運動習慣。循環不好問題多 頭暈、失眠、中風統統來長期循環不好會引起的問題很多,像是末梢神經失於滋養,精細動作的控制就會比較差;到腦部的血流不足也會影響腦部含氧量和思緒的敏捷度,日久則易成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中醫養生強調一個”通”字。氣血不通百病生。血為氣之母,因此,疏通血脈是中醫預防衰老的重要關鍵,應該定期清理血管中的廢物。否則,輕者會出現手腳麻木、頭暈、耳鳴、失眠、記憶力下降以及瘀斑等等症狀。另外大家常常忽略的一點,血循不佳也和男性的陰莖不舉﹐女性的陰道乾澀有關。更有比較高的風險得到冠心病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常聽到的心肌梗塞,就是循環不好加上飲食作息不節制引起。如果四肢末梢有出現酸麻感、頭暈腦脹、意識不清、胸口悶堵、呼吸困難、噁心想吐、冒冷汗,請儘速就醫。日常改善血液循環兩方法:穴道按摩穴道按摩可以選用頭部的百會穴,上肢的合谷穴、曲池穴,下肢的足三里穴,以及腹部的氣海穴、關元穴,背部的命門穴、腎俞穴等,每天按摩5~10分鐘,能幫助身體溫暖,促進血液循環;此外,配合中醫施以穴位針灸,也有助于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日常改善血液循環兩方法:食療以食療的角度來說,要盡量攝取對心血管有益的omega-3脂肪酸,例如堅果、魚油。還要多攝取維生素C,含有抗氧化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也可以多吃胚芽、香菇、番茄、核桃、紅肉、雞蛋等含有菸鹼酸的食物,提供人體足夠的維生素B3,改善循環。藥材方面,陽虛體質可以在冬令適度進補,選用當歸、川芎等溫經通絡的藥材,服用如當歸生薑羊肉湯或是十全排骨湯。氣機鬱滯的人可以食用平補的四神湯,酌加行氣的中藥,如香附、陳皮。但每個人體質不一,且有些藥物會有交互作用的問題,還是建議找專業中醫師看診諮詢後,再選擇進補的中藥,免得沒補進去身體,反而燥熱上火喔!
-
2022-12-19 醫療.新陳代謝
代謝症候群是三高發生前警訊 專科醫師教你如何恢復健康狀態
「小陳,你竟然也變胖了。」「是呀,畢業到現在,體重增加了20公斤。」幾位老同學難得聚在一塊兒,看著彼此的變化,忍不住感嘆,「哎呀,歲月不饒人,大家都發福囉!」其實,發福不是福,而是不可忽視的健康警訊!「代謝症候群」的判定標準有幾項,包括腰圍、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這五項裡面如果有三項異常,就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奇美醫院新陳代謝科陳柏蒼醫師指出,「現在認為代謝症候群就是三高發生之前的警訊,如果已經有代謝症候群,卻依然沒有好好注意,三高就會找上門。」目前,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在男性約39%,女性約30%。陳柏蒼醫師說,如果有不良生活習慣,飲食又沒有注意,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可能會更高。代謝症候群算是亞健康的狀況,在這個階段還有機會改善,如果做好生活型態調整,可以恢復到健康的狀況。代謝症候群與三高問題密切相關,陳柏蒼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或周邊動脈阻塞等心血管事件,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代謝症候群常讓人三酸甘油酯TG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偏低,因為腰圍超標時,堆積的是不健康的脂肪,這些不健康的脂肪容易有脂肪酸游離,過多的游離脂肪酸會使肝臟產生過多三酸甘油酯,因此TG會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偏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偏高,並導致胰島素阻抗,造成血糖異常。混合性高血脂,不能顧此失彼代謝症候群逐漸惡化之後,除了造成糖尿病,還會伴隨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患的高血脂往往是混合性血脂異常,除了注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還要注意三酸甘油酯TG。陳柏蒼醫師說,臨床上會希望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控制好,而且三酸甘油酯TG也不可忽視。因為三酸甘油脂太高,會產生急性胰臟炎,亦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都必須注意,才能避免後續嚴重的併發症。控制高血脂必須從飲食、運動、藥物著手。飲食方面要少吃油炸物、精緻澱粉、甜食、糖飲等,陳柏蒼醫師說,因為過多精緻醣類進到我們體內,會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另外,喝酒一定要適量,酒精過度攝取量也會加重三酸甘油酯產生。運動方面,每週至少要有5天運動達到中等強度,持續30分鐘,可搭配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並循序漸進。針對高血脂病人,一般會先嘗試飲食、運動控制三個月。若依然無法達標,便會建議使用藥物控制,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選用合適的藥物。由於糖尿病患者屬於高風險族群,除了生活型態的調整,應該盡早用藥。控制膽固醇,留意蹺蹺板效應使用藥物控制膽固醇時,經常會發現蹺蹺板效應,陳柏蒼醫師解釋,因為在代謝過程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與三酸甘油酯TG是上、下游的關係,所以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下降時,三酸甘油酯TG會有上升的情形,類似蹺蹺板,所以被稱為「蹺蹺板效應」。三酸甘油酯TG過高時,會使急性胰臟炎的風險上升,陳柏蒼醫師提醒,在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時,也需要小心監測,預防三酸甘油酯TG過高。為了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三酸甘油酯TG都控制好,醫師會適時調整藥物,在狀況許可時,會選擇合併型藥物,幫助血脂達標,以解決兩個相反的問題,而且方便性較高,也能提升患者服藥的順從度,治療上較容易成功。貼心小提醒代謝症候群是重要健康警訊,一定要盡快調整生活型態,做好飲食控制,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陳柏蒼醫師叮嚀,三酸甘油酯TG過高將導致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偏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偏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現在的藥物很多樣,能夠幫助血脂達標,在控制膽固醇時,可能出現蹺蹺板效應,因此要小心監測三酸甘油酯TG,並適時調整藥物。高血脂是不容輕忽的慢性病,在控制達標後還是要按時服藥,才能降低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原文:
-
2022-12-19 養生.健康瘦身
想消除內臟脂肪,為何「少吃、仰臥起坐」沒用?減重名醫帶你搞懂:改善「內臟脂肪」飲食4原則
適度的脂肪對健康而言是必要的,但當體內脂肪過多時,對健康就是一個問題,尤其是「內臟脂肪」增加時,更可能提升罹患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一聽到「內臟脂肪」,很多人直覺會想到腹部的肥肉,覺得只要多運動、多做仰臥起坐,就可以消除內臟脂肪;或是以為少吃或吃得不健康,只要靠額外運動去消耗熱量,把體重、身形維持好就行了。但是,這個觀念其實是打擊內臟脂肪的大誤區。什麼是「內臟脂肪」?談內臟脂肪前,會提到兩個概念:第一:體脂肪(指的是皮下的脂肪堆積,稱為皮下脂肪)第二:內臟脂肪,指的是堆積在內臟、臟器周圍的脂肪,或是腸繫膜、肚子、肚皮、腹膜下的這些脂肪,這些也都叫做內臟脂肪,甚至是很多人在意的「脂肪肝」也是內臟脂肪之一。而內臟脂肪的囤積,主因在於飲食不正常。吃油炸食物、高糖份食物都會導致人體內的游離脂肪過多,快速累積在肝臟、腸子周圍,形成內臟脂肪。外國人的肥胖比較多是體脂肪高,相對之下內臟脂肪的比例就沒有那麼多;而東方人的體脂肪的比例是相對低的。那是不是瘦的就沒有問題?其實不是,比較胖的東方人體型的特點是葫蘆型的身材(肚子、屁股大,上半身反而沒那麼胖),這就代表著東方人的脂肪容易積聚在內臟。也因為基因和體型的不同,東方人發生代謝性疾病的比例也會比有同樣體重的西方人還要高很多。「內臟脂肪」會有什麼風險?內臟脂肪和「代謝性疾病」息息相關,如果當你的內臟脂肪比例偏高,發生代謝性疾病的機會也會增加,而代謝性疾病也包括: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中風這疾病的比例都會比較高。因此你看到肚子很大,但其它身體部位不太胖的人,就表示說他內臟脂肪的比例很高。像這一種的體形,可能相對罹患糖尿病、高血壓、中風、心臟病或者是高血脂等疾病,比例就會高很多。因此,想減重,將內臟脂肪減掉也很重要!減去內臟脂肪,同時也可以避免引發代謝性疾病。「內臟脂肪」怎樣才是高?想知道自己的內臟脂肪的數值多少?現在有一些測量儀(譬如說像InBody),它會利用電流阻抗的一個方式去測「體脂肪、肌肉跟內臟脂肪」的比例。除此上述方法之外,想檢測內臟脂肪的簡易方式為:測腰臀圍。如女性數值超過0.85、男性超過0.9,就代表內臟脂肪的比例是偏高的。腰臀比(W/H)怎麼算1.計算方法:腰圍÷臀圍(以公分或吋為單位均可)2.若男性 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5,則稱為肥胖。3.若以男性腰圍92公分,臀圍為100公分,則其腰臀比為92÷100=0.92,已超過0.9,屬於肥胖。如何改善內臟脂肪?若要改善內臟脂肪,其實「減肥、控制體重」,內臟脂肪的威脅就會比較小!而減肥也分為兩大重點:飲食與運動。1.飲食方面:至於要變免吃什麼食物?我們不會因為某一次吃了什麼不健康的飲食,就導致內臟脂肪,這其實都是長期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累積造成。所以若想避免內臟脂肪,我們需要的是遵循、維持「少糖、少澱粉、多蛋白質、多纖維」這個大原則。2.運動方面:建議可做有氧運動、快走、慢跑,只要動起來,其實都有幫助。除飲食及運動外,靠「手術治療」也可以有效解決內臟脂肪的問題。如「腹腔鏡胃繞道手術」,術後可讓患者食量變少、吸收比例降低,一年以內,甚至可以幫助病人減輕35~40%的體重,且能夠長期維持。若本身體重過重合併有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脂肪肝丶內臟脂肪患者也評估減重代謝「胃繞道手術」治療。因醫療進步,現況可用腹腔鏡微創進行,透過高階無線的手術器械、電動縫合器等腹腔鏡耗材,讓醫師更靈活運用在手術上手術時間也會縮短,平均1.5小時就會結束完成手術,進而使患者能有更好的手術體驗。延伸閱讀:50歲後努力與否,到85歲都會算總帳!老年醫學權威陳亮恭:教你2招抗老化
-
2022-12-17 焦點.用藥停看聽
高血壓藥物愈吃愈多! 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可助降血壓
吃藥還是無法控制血壓怎麼辦?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黃晨祐表示,患者若屬於頑固性高血壓,在藥物使用效果有限的狀況下,近年發展「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降低腎素分泌,達到穩定血壓的效果,術後能降低藥物用量。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但每4.5人死亡中就有1人死於高血壓相關死因,有沉默殺手之稱。量血壓是高血壓防治基本功,120/80毫米汞柱(mmHg)是最佳防線,超過140/90毫米汞柱(mmHg)即應就醫。高血壓患者中約有一成屬於頑固性高血壓,頑固性高血壓是指已經服用3種以上降血壓藥物,血壓仍高於160毫米汞柱(mmHg)。正常來說,居家血壓數值應控制130/80毫米汞柱(mmHg)以下,若有腦中風、冠心症或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等血管硬化疾病患者,或心血管事件高風險病患,像是糖尿病、腎臟病,收縮壓目標可降低到小於120毫米汞柱(mmHg)。黃晨祐表示,台灣只有約三到四成高血壓患者達到適當的血壓控制目標,因此,重大心血管事件如中風或是心肌梗塞仍舊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前三名。據研究,高血壓無法達標控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民眾對於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恐懼,導致遵醫囑情況不佳。黃晨祐表示,大多數國人擔心的是高血壓藥物會帶來副作用,以及一旦吃了高血壓藥就得一輩子服用,種種疑慮都增加,用藥遵從性降低。他說,控制血壓除了藥物以外也得多管齊下,包含限制鈉攝取、限制酒精攝取、減重、戒菸、規律地進行有氧運動等。近年醫學界也著手發展「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黃晨祐表示,高血壓有部分機轉來自於交感神經過度作用,特別是在腎臟,交感神經過度作用會刺激腎素(renin)過度分泌,活化下游的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同時刺激腎臟增加鈉離子及水分再吸收,最終引起血壓上升。黃晨祐表示,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是利用血管介入手術的原理,將特殊的電燒導管置入雙側腎動脈血管壁內,利用穩定熱能安全地將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阻斷,達到有效控制血壓效果。根據國內外研究顯示,該手術進行後,術後三個月量測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平均下降9.2毫米汞柱(mmHg)、24小時血壓收縮壓平均下降4.7毫米汞柱(mmHg)。黃晨祐表示,目前建議可嘗試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的高血壓患者,像是高血壓合併器官功能受損、高血壓藥物服從性不佳、對高血壓藥物耐受性不佳、藥物難治型高血壓等。不過,手術對於有腎動脈狹窄、腎動脈畸形或嚴重腎功能不全者等,則不建議施行手術。
-
2022-12-17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免費線上課程】元氣動起來:全身燃脂運動菜單自由配!4大部位精準鍛鍊
流汗就會瘦嗎?想要瘦得健康,除了飲食控制、培養運動習慣,透過肌力鍛鍊,提升基礎代謝、肌耐力,更能有效消耗熱量。元氣動起來系列第二彈,由運動專家葛厚函教練帶來系列全身燃脂運動,每天5分鐘,脂肪不囤積。一定要一次看完系列課程嗎?看完系列課程除了能鍛鍊你的上肢、下肢,還能增強心肺、腹部核心,讓肌群更有力!沒時間看完全系列怎麼辦?你可以嘗試搭配專屬於自己的「運動菜單」,以第1堂「動態暖身」課程為主,搭配元氣網每周針對不同鍛鍊目的所推出的主題,自由搭配適合自己的運動課程,組合個人化運動菜單。第1堂「動態暖身」將於12/22 10:00準時上線,做足事前熱身,不但能夠防止運動傷害,還能開啟你培養運動習慣的第一步。全系列共有5堂課程,每一堂課拆分3組動作,搭配輕快的音樂節奏,讓初學者也能簡單上手、精準鍛鍊,課程中教練也會不斷提醒要保持韻律呼吸,藉此提升心肺功能,5分鐘、5堂課達到全身燃燒的效果,並同時提升肌力。📢5堂課將分別於 12/22、12/29、1/5、1/12、1/19,連續5週,每週四上午 10:00開課,還不快安排你的運動課表。|課程資訊|📍第一堂【動態暖身】:22/12/22(四)10:005分鐘動態暖身 全面啟動喚醒肌肉 👉前往觀看📍第二堂【下肢訓練】:22/12/29(四)10:005分鐘腿力回春 做這一動作CP值最高 👉前往觀看📍第三堂【核心運動】:23/01/05(四)10:005分鐘1條毛巾練核心 穩定平衡感 👉前往觀看📍第四堂【上肢訓練】:23/01/12(四)10:005分鐘水瓶操 緊實線條瘦手臂 👉前往觀看📍第五堂【心肺訓練】:23/01/19(四)10:005分鐘終極挑戰 爆汗有氧強心肺 👉前往觀看|適合對象| ● 運動新手 - 運動菜單1+1(熱身運動+心肺訓練),循環3次。● 宅在家練肌力 - 運動菜單1+2(熱身運動+上肢訓練 / 核心 / 下肢訓練),循環3次。● 全身燃脂、完美身形 - 運動菜單1+4(熱身運動+上肢訓練 / 核心運動 / 下肢訓練/心肺訓練),循環5次。● 局部強化訓練 - 運動菜單1+1(熱身運動+上肢訓練 / 核心運動 / 下肢訓練),循環5次。|上完這系列課程,你的收穫是...| ● 有效增加肌肉力量。● 養成肌力訓練習慣、雕塑體態。● 增加肌肉強度和耐力、讓平衡感變好、肢體更協調。 |如何報名課程| ● 此系列課程共有5堂課。● 此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報名填寫資訊即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 登入報名後,影片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 |系列課程重點導讀| 第一堂:22/12/22(四)10:005分鐘動態暖身 全面啟動喚醒肌肉📍還在用拉伸來暖身嗎?跟著小葛老師一起動態暖身,有效提高心率、產生熱量,為喚醒肌肉做好準備!*只要5分鐘,讓你的身體快速「暖」起來*小葛教練詳細解說動作步驟與關鍵*3個動作強化肌力、活絡關節,讓你越動越健康👉前往觀看【動態暖身】第二堂:22/12/29(四)10:005分鐘腿力回春 做這一動作CP值最高📍隨時隨地都能做的下半身訓練,注意蹲好蹲對,讓你增肌減脂事半功倍*增加肌力量,提升基礎代謝,肌耐力更上一層樓*練好核心,改善平衡👉前往觀看【下肢訓練】第三堂:23/01/05(四)10:005分鐘1條毛巾練核心 穩定平衡感📍坐下去就起不來?是你的核心力量不夠!1條毛巾3個動作幫你穩定平衡感*不分年齡皆可進行*訓練核心功能的毛巾健身操*伸展腰側肌肉、雕塑腰部曲線👉前往觀看【核心運動】第四堂:22/01/12(四)10:005分鐘水瓶操 緊實線條瘦手臂📍隨手可得的寶特瓶+簡單易學的動作,宅在家輕鬆練手臂!*肩推、平舉、繞圈,3個動作喚醒手臂肌力,消滅頑固贅肉*鍛鍊手臂肌耐力、緊緻線條、提高新陳代謝👉前往觀看【上肢訓練】第五堂:22/01/19(四)10:005分鐘終極挑戰 爆汗有氧強心肺📍爬個樓梯就氣喘吁吁?快跟著小葛老師一起動次動!每個動作都有詳細解說,讓你的有氧訓練更EASY。*初學者也能簡單上手*利用不同手腳動作訓練協調性*提升新陳代謝、強化心肺功能👉前往觀看【心肺訓練】|講師資訊| 🔸葛厚函 運動專家●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體適能講師●中國端子電業股份有限公司/體適能講師●體育署 Women 動起來/體適能講師●東山高中擔任體適能/研習講師●華梵大學/高齡者體適能講師●康寧大學數位媒體單元/節目製作講師
-
2022-12-1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十分鐘活絡全身肌筋膜!睡前躺床必做的伸展拉筋
上班族長期生活忙碌緊張、缺乏運動,最常發生肩頸、背部或髖部不適疼痛等問題。尤其電腦族、低頭族長期姿勢不良、肌肉緊繃所造成的肌筋膜疼痛更是復健科門診最大的求診比例。有感於此,專業醫療平台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將教大家來做一些簡單的、躺床就能做的伸展拉筋動作,利用清晨剛起床時或晚上累了一天的睡前這兩個時段,花個十分鐘試做這組運動,幫助活絡你的肌筋膜,讓肌肉保持彈性。這組運動實際有十二個動作,每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跟著影片中的節奏全部做完僅約10分鐘左右,動作簡單輕鬆強度不大。做完全身會感到輕鬆無比,可以放鬆肌肉、減輕疼痛。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再忙再累每天也給自己10分鐘放鬆時間,做做伸展拉筋的有氧運動,來保持身體的柔軟度與關節的活動度喔!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天十分鐘有氧善待自己!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09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爬個樓梯氣喘如牛、雙腳無力?來做階梯有氧運動鍛鍊大腿肌力!
久坐下肢肌力退化?爬個樓梯上氣不接下氣、雙腿抖不停還會膝蓋痛?再放任不管讓大腿肌力持續虛弱,將會大大影響到身體下半身的靈活度,甚至老化得快!趕快跟著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利用階梯運動,幫助你鍛鍊出大腿腿力,還兼顧訓練心肺有氧,馬上點開影片來瞧瞧!這組運動隨時都可以做,利用家中或公司大樓的階梯來鍛鍊,總共七個動作,能夠訓練到包括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臀肌、大腿內側肌群。對足踝與小腿肌力也有幫助。不僅練大腿腿力,還能練平衡。過程非常溫和容易操作,每個動作做30秒、休息10秒,不到10分鐘就能完成,若能常練爬樓梯就不容易累,也比較不會膝蓋痛。若動作都做熟悉了還能加快節拍速度,幫助鍛鍊心肺。倘若兩隻腳的肌肉力量相差太大,也能調整動作先做單腳肌力強化,接著再練習雙腳一起的動作,讓兩腿的肌力趨向平均。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階梯運動好處多,常練腳步不拍拖!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07 癌症.乳癌
運動訓練是抗癌最佳良藥!專家教5招改善術後副作用
你知道嗎?缺乏運動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比有運動習慣者高出40%,運動訓練是戰勝癌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資料來源: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ortality in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Eur J Epidemiol. 2014)。根據台灣乳癌防治基金會網站資料顯示,國內婦女隨著生活型態及飲食西化的改變,好發年齡甚至比歐美國家年輕10歲。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新加坡,發生率位居第2名,比起其他可能的預防方式,運動訓練可說是最經濟實惠又方便的辦法,不但能有效提升身體免疫力,還能達到保健功效。所以體能活動(Physical Activity)已經被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有助於癌症預防與控制、且可以降低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提升病患功能性。更有研究指出高身體活動量比低身體活動量者減低癌症罹患風險約在10%~24%(資料來源:Patel et al.,2019,ACSM)。早期的乳癌癌因性死亡率可透過體能活動降低多運動不但可減低患癌的機會,對於病患癒後治療也很重要,愈來愈多的研究探討在癌症治療期間運動的好處,瑞典最新研究也表明,運動可以幫助加快治療後的恢復,儘管大多數研究只探討了婦女的早期乳腺癌,但研究證據表明運動對體重、體適能、肌肉力量、柔韌性和生活質素皆有幫助,加上有七成的患者在化療和放射治療過程中會感到疲勞(癌疲憊),運動訓練也能協助減輕壓力。而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體重控制,因為研究顯示,治療期間和治療後體重增加會引發癌症復發的風險,特別是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運動訓練很重要,但你做對了嗎?臨床上很多乳癌患者因為不知道術後保養的重要性,因而產生肩關節沾黏;也有部分患者因手術過程產生一些併發症,造成神經損害、慢性肩膀疼痛等問題,進而服用止痛藥,產生藥物成癮的問題產生。因此,透過運動訓練介入及正確的姿勢,相信很多的併發症都是可以被預防的。💡然而在乳癌患者開始從事運動前的運動測試是常被忽略的一部分!在運動測試上,建議患者可以面對鏡子,兩手同時做不同擺位角度的動作,目標是希望做到患側可以跟一般健康手部一樣的活動度。《運動、拉筋、強化》改善組織的特性以前很多手術後的乳癌患者都會告訴我們說手術後的手都盡量不要動,其實這樣的建議是非常糟糕的,治療過程中包含手術、化療、放療、吃藥控制...都鼓勵患者可以讓自己保持運動或養成規律的身體活動,例如:手部伸展、心肺訓練以及待關節活動度恢復正常後,可適量增加重量訓練,透過安全適當的阻力訓練,皆對癌因性疲憊、術後恢復、預防淋巴水腫及提升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幫助。另外訓練時,須特別注意肩頰骨的穩定度(肩頰骨下壓後收)。💡提醒事項:面對不同癌症,運動訓練介入的強度都不一樣,這個要特別注意,但有動總比沒動好! 乳癌患者規律運動計畫好處.提升生活質量.提高日常生活功能能力.改善平衡、預防跌倒.體重控制.改善體態與自尊.減少疲勞、壓力、意欲和焦慮.減低肌肉流失(肌少症)風險.減少骨質疏鬆風險.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血流並降低血栓風險.改善淋巴系統流動/引流(資料來源:ACS 2014;Schwartz 2017;ACS 2015; Schwartz 2019)乳癌腫瘤切除手術的潛在副作用包含體態姿勢偏差 / 肌肉失衡、手部或腿部功能下降、手術切口、上肢活動度與淋巴水腫、肌肉攣縮等周邊神經病變及無法以肩關節水平內收的方式使手臂橫過胸部,然而翼狀肩是常見乳癌手術產生的副作用,造成翼狀肩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傷到了一條有支配前鋸肌功能的長胸身經(long thoracic nerve)受損,導致前鋸肌癱瘓無力。※「翼狀肩」亦即「翼狀肩胛症」,患者因從頸椎穿出來的長胸神經受損,致前鋸肌萎縮,出現雙臂無力舉高,是較嚴重的神經傷害,需接受治療,以免造成神經與肌肉永久的損害。想了解更多翼狀肩胛症,請點此👉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5/4436033即使沒有開刀的患者仍然有產生翼狀肩的可能,主要原因還是歸咎於過低的身體活動量、肌肉失衡等狀況,導致前鋸肌太弱,大小菱形肌跟胸大肌又太強等失衡導致,以下5動作可用來訓練及改善:● 彈力帶擴胸:● 反向划船:● 牆壁天使:● 肩關節外旋:● 夾背開胸:全面啟動抗癌力飲食+體重控制+生活型態📌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指出,約4成的乳癌可由拒菸、過量飲酒、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等健康生活型態來預防。📌因此持續性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快走運動3-5次/週,30-40分鐘/次,搭配阻力訓練及每周2次平衡與柔軟度(每天做最好)訓練。📌保持輕鬆情緒、正向積極的態度,攝取天然全食物及喝大量的水並做好體重管理都是擊退乳癌的不二法門!📢好康不錯過!立即登入,免費學習乳癌運動訓練入門4堂課 - 伴你術後身心靈不卡關(線上影音課)※提供無限期直播影片回放觀看
-
2022-12-03 養生.聰明飲食
熬夜看世足賽嘴饞怎麼辦?營養師授「吃宵夜6技巧」,讓你不發胖
2022世界盃足球賽許多球迷熬夜看LIVE轉播,而這時間會想吃宵夜。對此,劉怡里營養師授「吃宵夜小技巧」,讓你避免發胖!2022世界盃足球賽於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達舉行,對有關注世足賽的球迷而言,儘管不能親臨現場,也要在網路上同步觀看LIVE轉播,替自己支持的球員加油。而有些球賽的時段因為時差的關係,會在讓人飢餓的半夜播出,這時候會發現肚子好餓、嘴饞,想吃宵夜配球賽轉播。在糾結該不該吃邪惡宵夜的同時,不妨參考劉怡里營養師的「吃宵夜小技巧」,讓你避免因為熱衷足球賽熬夜而過度發胖喔。熬夜看世足 邪惡宵夜怎麼吃1.泡麵可以選擇非油炸麵條,如果醬料和油包全加了,把握湯頭喝幾口不要全喝完的原則,就可以減少1/3油脂的攝取,另外加入雞蛋和蔬菜補充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可以避免吃不夠還想吃其他零食的慾望。2.滷味可以選擇先兩樣蔬菜,建議海帶、綠花椰菜為優先,因為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群足夠,可以先增加飽足感也可以助代謝,接著吃豆類製品,例如大小豆干、白豆皮,避開惡魔高油的百頁豆腐和炸豆皮,接著可以再吃點腱子肉或是雞腿,當然要避開高油脂的加工丸類、餃類,是最聰明的點法。3.鹹酥雞抗拒不了美味油炸的鹹酥雞時,把握幾個原則:1️⃣ 鹹酥雞選擇小份的2️⃣ 盡量蛋白質食材,例如鹹酥雞、魷魚、雞軟骨、柳葉魚,避開油炸澱粉類,例如: 炸薯餅、炸豬血糕,炸芋粿巧,炸馬鈴薯條等。3️⃣ 不要連續兩三天都吃,畢竟油炸物熱量高,每天吃還是會容易快速發胖。4.餅乾類這類零食很容易一口接一口,盡量用盤子裝起來,才知道自己吃幾盤了,有點警覺心比較好。洋芋片可以建議選擇小包裝非油炸的、愛吃餅乾的可以挑非夾心類的餅乾,建議避開高油脂的蛋捲類或是易掉屑酥皮類的零食。5.牛肉乾、豬肉片類購買時選擇同品項熱量少的,一般甜甜黏手的蜜汁豬肉乾含不少的糖,熱量很高,可以用薄豬肉紙取代。如果可以替換成魷魚絲、豆干相對熱量會比較少喔。5.堅果類想吃宵夜又怕發胖,很多人會選擇健康不加鹽的堅果,其實裡面的核桃、夏威夷豆熱量高,核桃12顆或是夏威夷豆21顆=一碗飯280大卡的熱量!建議宵夜要吃可以選擇葵瓜子、南瓜子,葵瓜子311顆或是南瓜子100顆才等於一碗飯的熱量,相對熱量低很多。最後,劉怡里提醒,不是鼓勵要吃宵夜,只是這段世足賽非常時期若真的想吃點東西,以上這幾種熱門的宵夜,還是有些技巧性的選擇可以減少熱量攝取。也提醒大家一直熬夜吃宵夜還是容易發胖,所以隔天記得要做好3件事:1️⃣ 多補充水分,幫助鹽分代謝2️⃣ 增加有氧運動減少脂肪堆積3️⃣ 還有多吃點蔬菜,裡面豐富的植化素會降低熬夜帶來的身體發炎傷害。「今晚,你想吃點什麼宵夜呢~」 【資料來源】劉怡里營養師 臉書粉絲團
-
2022-11-27 醫療.精神.身心
選後憂鬱這樣排解 醫:若超過一周建議就醫
九合一大選昨天落幕,民進黨遭逢比2018年更大的慘敗,支持者莫不愁雲慘霧,甚至有民進黨支持者哀號「台灣已亡」。對於選舉因不如預期而失落的支持者,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楊聰財表示,選後的憂鬱情緒常維持一周,可透過運動、放鬆訓練改善,必要時也可在社群網站上抒發心情;若超過一周最好就醫。楊聰財表示,支持的政黨或候選人落選,就像升學考試沒考到理想的學校或科系,會出現失落等憂鬱情緒,這是所謂的「壓力適應障礙症」。而候選人、候選人的親友、助選團或是有參與賭局的人,可能會更為嚴重,導致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出現與憂鬱症的相關症狀;之前甚至有患者在一周內掉了十多公斤。但症狀通常會隨著時間逐漸緩解,通常持續一周左右。楊聰財說,這段期間,可盡量做好身心健康的四根柱子,「能吃、能動、能睡、能笑」,讓自己逐漸好轉。他表示,「能吃」就是三餐盡量定時、定量,生理狀況顧好也有助於心理健康;「能動」則是以「333原則」維持一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每分鐘130下,並儘量以游泳、慢跑、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為主。「能睡」則是維持固定作息,尤其晚上11時到上午6時是黃金睡眠期,這期間不要再看相關訊息,趕快睡覺;「能笑」則是可唱唱歌和人說說話,另外也可做放鬆訓練,讓自己維持輕鬆的心情。而放鬆訓練可多做「腹式呼吸」,鼻子吸氣、嘴巴吐氣,早、中、晚和睡前各做20次,每天80次就有其效果。另外,許多人會到臉書上抒發感想尋找同溫層。楊聰財表示,有人一起取暖確實比較可以抒發情緒,只要書寫的內容不牽涉負面謾罵,是很不錯的方式。楊聰財說,如果心情一直維持憂鬱且睡不好、吃不下的情形持續超過一周,則可能出現憂鬱症的相關症狀,務必要前往精神科或心理諮商,避免影響日常生活。
-
2022-11-25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不菸酒、沒摸到腫塊…體檢竟發現乳癌,最後發現這原因
醫院每年定期安排員工體檢,2017年做乳房攝影檢查後,放射科醫師來電說和過往不太一樣,懷疑可能有問題,趕緊做乳房超音波、切片,「當時心臟就蹦蹦跳的」,報告出來的確不是很好,當下心想是真的嗎?再度確認「是真的」,那年我58歲,確診乳癌第一期。巡迴醫療 常感疲憊想睡「做體檢才意外發現罹患乳癌。」我根本沒摸到腫塊或不舒服,但回想那段期間,外勤業務多,要去宜蘭監獄、山地巡迴醫療、協助宜蘭縣政府衛生局,那時以為工作忙,所以常感疲憊、想睡,現在看來搞不好是前兆,只是當時沒發現。「真的沒想到會罹癌,當下覺得我怎麼會得,也沒抽菸、喝酒等習慣。」後來問診家族史才知道,妹妹疑似有乳癌,還沒確診就在美國911事件過世,阿姨、姪女也罹患乳癌,但還是會想「為什麼是我?」術後發現 淋巴有癌細胞7月得知罹患乳癌即告訴家人、同事和朋友,剛開始只想到工作要請假、病人怎麼辦?外勤業務要取消,還得找人代理…。直到準備開刀,慢慢了解乳癌,思考切除乳房、治療與重建問題,術後發現淋巴也有癌細胞,8月緊接著做化療。「這是我人生中最大一場病。」化療做人工血管是很痛苦的經驗,第一次感受到「原來當病人真的很痛苦」。生病後體力大不如前,會很喘,想做有氧運動都沒辦法,開刀有傷口也不能亂動,平時工作滿檔的人突然沒工作,就覺得好無聊。家人打氣 挺過抗癌艱辛抗癌之路難過且心情低落,3周一次的化療大概做了8次,曾想過是不是別再做化療,「洗澡時不用做什麼,頭髮就掉了,隔沒幾天就不見了」,那時朋友會買帽子來為我打氣。留職停薪2年,在家好好休養,我會去爬山、走路、看書、整理東西,起初的飲食茹素,不吃加工食物,補充健康食品。天主教徒的我,每天會祈禱,感謝有老公與4個女兒全心照顧,身邊人的加油打氣,才能挺過那段艱辛的日子。病癒後的生活回復常軌,身體少一個乳房之外,體力沒以前好,2020年重回工作崗位,原本外勤工作量砍半,一周5天門診減少為3天、不夜診。「剛回來上班時,不想照顧癌症病人,都會轉給同事」,後來時間淡化,一年多才克服心理障礙。身為醫師的我,大病後心境轉變,因經歷治療過程的不舒服,更能感同身受癌友的心情,知道如何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解惑,沒生病前會不耐煩,現在比較能體諒。勇敢面對 保持正向心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期體檢很重要,尤其有癌症家族史者,別等到身體有狀況再做檢查,罹癌後勇敢面對、找對醫師治療,不可亂吃偏方,病癒後定期追蹤,維持足夠睡眠、營養補充、多運動等,更重要的是保持正向心情,「你的敵人是癌症,成功戰勝就是賺到新人生。」醫學辭典/乳癌乳癌的危險因子,如肥胖症、每天喝酒2至5杯,初經早(小於12歲)或停經晚(超過55歲,未生育或第一胎,超過30歲才生),有家族史或使用避孕藥。若乳房出現硬塊、胸形變動、表皮出現酒窩、皮膚紅腫等疑似乳癌症狀,需做切片,以診斷是否罹癌。多數乳癌患者可透過手術切除,搭配化療或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達到良好控制。戴慧美小檔案現職:羅東聖母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年齡:63歲學歷:菲律賓國立大學醫學院專長:一般內科疾病、急慢胸腔腫瘤、各類室內感染症及發炎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炎、呼吸道過敏疾病、職業性肺病變、氣喘、感冒經歷:●馬偕醫院胸腔科醫師●羅東聖母醫院內科部主任●澎湖惠民醫院主治醫師●羅東聖母醫院醫務部副主任●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肺結核診療醫師
-
2022-11-25 養生.運動健身
為何馬拉松選手都在超慢跑?不想傷膝蓋,銀髮族體適能講師大推的「節拍超慢跑」怎麼做?
以前在軍中訓練的是學生和官士兵們,他們都屬青壯年,訓練強度較大,從軍中退役後,2013年受文山區里長之邀,到社區活動中心幫銀髮族開設體適能的課程,考量到他們的年齡和體力,我開始觀察老人家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便和困難之處,並開始涉獵各種關於特殊族群的體能訓練知識來設計課程內容,同時要考量環境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所以我設計的是「徒手肌力訓練+節拍超慢跑」。●「徒手肌力訓練」讓你的核心逆齡!當時,我看到某個日本節目介紹了特別為銀髮族設計的徒手肌力訓練,讓嘗試運動的長輩身體與行動能力變好了,這激發了我設計課程的靈感。以過去訓練軍人體能的經驗為基礎,我重新為長者們設計一套維持身體活動力所需要的核心肌力訓練,訓練過程完整、溫和不易受傷但又有一定的強度,能為他們有效改善日常生活的行動能力。練核心肌群到底對我們的生活有多重要呢?很多長者都有起床、上下樓梯困難的問題,這個就是「核心肌力不足」的結果。因為無論是起床時想要抬起頭肩部,或是爬樓梯、坐下再站起,看似簡單的動作可都需靠「腹部核心肌肉收縮」才能完成動作。於是,我設計了「上腹部-捲腹」、「下腹部-屈膝&直膝伸腿」等很多訓練核心肌群的動作在課程內容裡,不需運動輔具,只要有張瑜伽墊就能開始做。經過長期訓練後,就能有效增加腹部的核心肌力,以改善起床、上下樓梯困難的問題。有許多大哥大姐在上課3、4個月後就會主動跟我說:「老師,我覺得你教的運動真的對我幫助很大,現在不管是早上起床、上下公車、爬樓梯都開始不一樣了,不用人扶,走路速度也快很多。」●不傷膝又輕鬆的「節拍超慢跑」!除了核心肌群力量的訓練之外,「節拍超慢跑」也是我致力推廣的運動。一開始我參考了日本慢跑專家梅方久仁子的「龜速跑法」的概念,「小小步、慢慢跑」讓跑步成為有益身體健康的有氧運動,能夠活腦減重,讓不愛運動的人也可以愛上跑步,後來我還加上節拍器輔助跑步的頻率,讓慢跑毫不費力。我也閱讀了俄羅斯的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與約翰・羅伯遜合著的作品《跑步,該怎麼跑?:認識完美的跑步技術,姿勢跑法的概念、理論與心法》(2018年,臉譜出版),那本書更深入介紹跑步姿勢對於身體的影響,如何減少負擔,避免身體受傷。同時,也參閱馬拉松頂尖選手的相關研究,研究說明馬拉松選手的步頻是170至190步/分鐘,這是最節省能量的跑步速度,這樣的步頻是他們從事馬拉松運動時不會超出心臟的負荷,同時又擁有高度耐受力的最佳速度。結合以前訓練軍人的實務經驗加上研讀多方研究書籍資料為基礎,我為「節拍超慢跑」定了4要領的動作準則:一、前腳掌先落地,再後腳跟落地二、膝蓋彎曲、保持彈性三、節能減碳,輕量落地四、小步伐、高步頻(180步/分鐘)當人體前腳掌落地時,膝蓋就會自然彎曲,一旦膝蓋彎曲就能保持彈性,自然減緩對於腳和膝蓋的衝擊力量。設定步頻為180步/分鐘,是因為步伐小會比步伐大減少更多的阻力,不會加重膝蓋與足踝部的負擔,還能減少身體上下晃動,身體起伏晃動越小的話,落地阻力就會變輕,更不會增加心臟負荷,落地重的話,心跳會加快,如此對人體的負荷也會增加。書籍介紹書名:核心逆齡 節拍超慢跑:徒手慢養好肌力,幫你去油肚、解疼痛、降三高、增加骨密度與代謝力,抗老化擺脫肌少症!作者: 徐棟英出版社:境好出版出版日期:2022/05/05作者簡介/徐棟英政戰學校體育系畢業、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國防大學體育室講師,於91年起投入軍人體能訓練,對運動訓練方法有著濃厚興趣,並因訓練成效佳於98年退役後仍獲國防部邀請擔任「精進體能訓練巡迴講習」講座。現任銀髮族及上班族體適能訓練課程教練及講師。102年獲聘台北市文山區體育會,致力推廣銀髮族與上班族體適能訓練,在文山運動中心所開設之「居家核心肌力&心肺訓練課程」深獲好評,每班開課常常爆滿,社區銀髮適能課程也常獲訪視委員好評與支持,並先後獲得台北市政府及中華民國縣市體育會聯合總會頒發年度運動有功人員。延伸閱讀: 減重第一步是要睡飽!台大醫師身體力行「斷糖4招」,兩年內瘦了15公斤
-
2022-11-21 醫療.腦部.神經
醫病天地/手腳麻成因多 拖愈久愈難治
老人家常見手腳麻痛,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吳致寬指出,麻的表現很多,對稱性的麻,要排除代謝性疾病,屬多發性神經病變;單側性的麻,多數是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神經壓迫,都不宜久拖,否則恐導致肌肉無力或萎縮,治療效果會變差。吳致寬表示,對稱性的麻,屬於多發性神經病變,要排除常見的糖尿病、慢性腎病變等問題,和常見的神經壓迫不大一樣,多發生在肢體的遠端,像穿上手套、襪子般包覆,會愈來愈惡化,直到找出原因且積極控制。如果是單側性的麻,多數是姿勢不良及長期累積造成神經壓迫,手的神經來自脖子,腳的神經來自腰,這兩個主要的路徑上任何一個地方被壓迫,都可能出現麻、痠、痛。吳致寬說,神經被壓迫的表現很多樣化,主觀感覺可能是抽痛、麻痛、甚至像是刀割火燒等;神經壓迫久了會進一步受損,導致肌肉無力或萎縮,若壓到控制大小便的神經,甚至可能大小便失禁,拖太久再介入效果就會變差,所以要及早治療。吳致寬表示,復健科能處理的症狀很多,從最保守的開立消炎止痛、肌肉放鬆藥物,到安排病人所需要到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更進一步到較為侵入性的局部注射,例如肌痛點、類固醇、玻尿酸、增生治療等;肌力訓練則常被低估,老人也要有足夠的肌力才能維持正確姿勢,運動處方應包括有氧運動、耐力訓練、柔軟度和平衡訓練。
-
2022-11-20 養生.運動健身
比跑步、騎單車有效果 研究揭這項運動更有助一夜好眠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你想靠運動增加睡眠品質,重量訓練比跑步、單車等有氧運動來得有效。研究人員認為,重量訓練後肌肉中的微小撕裂,可能讓大腦向身體強烈傳遞「這個人需要更多睡眠修復」的訊息。不過,這只對原本睡眠品質不佳的人有效果,對原本睡眠品質就不錯的人,沒有明顯差異。該研究調查386個超重或肥胖的人,年齡在35-70歲之間,他們的生活型態是久坐不動,血壓相對高。這些人被分成四組,第一組不運動、第二組每周花3小時使用健身器材進行重量訓練,第三組每周進行三小時有氧運動(使用跑步機或健身車),最後一組則同時進行重訓和有氧組合。鍛鍊時間持續一整年,研究人員在六個月和一年時評估了他們的健康狀況。研究結果顯示,對那些很難達到7小時睡眠的人,重量訓練組每晚平均增加了40分鐘的睡眠時間;有氧運動組則增加了23分鐘;同時進行有氧和重訓的那組,睡眠時間增加約17分鐘。但對本來就睡得好的人,運動並未產生太大影響。為什麼重量訓練可以增進睡眠?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首席研究員Angelique Brellenthin說,可能的解釋是,重量訓練促進了肌肉生長的荷爾蒙釋放,「當你在12種不同的阻力鍛鍊機器上鍛鍊肌肉時,是非常強大的刺激,大量而微小的肌肉撕裂,經修復後會產生更強大的肌肉,而睡眠是身體修復的時間,大腦必須發送訊息,確保你在運動後獲得足夠休息。」Angelique Brellenthin說,有氧運動經常被推薦給失眠症患者,但很少有人研究重量訓練對睡眠的影響。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
2022-11-1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跟隨音樂律動,愉快減脂瘦身,5分鐘有氧舞蹈跳起來!
結合熱門舞曲和流行舞步的有氧舞蹈,一直以來都深受各類族群的歡迎。它的好處多多,包括全身運動消耗熱量、增強心肺功能,跟隨音樂節拍舞動也能讓人釋放負面情緒、改善抑鬱。此次「亞洲有氧天王」潘若迪老師帶領四位星級教練,要來教你跳另一種風格的舞步,這次使用的背景舞曲是著名的披頭四樂團的《Obladi-Oblada》混音,趕快點開影片跟著一起跳!舞曲散發的是熱帶海島的歡愉氣氛,加上潘若迪老師編排的七種簡單易做的舞步大都著重在四肢運動上,強度輕中等,整首跳下來大約5分鐘,讓人盡情舞動完會有點喘但又不會筋疲力盡。想要減脂消贅肉、維持年輕體態嗎?來試試有氧舞蹈。想了解更多關於有氧運動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盡情流汗、快樂瘦身!原始影片潘若迪_Funky Dance YT潘若迪_Funky Dance FB潘若迪_Funky Dance IG延伸閱讀股四頭肌這樣鍛鍊,讓妳瘦下半身又勻稱結實由內而外自然變瘦變美!用九個關鍵食物保養這五大重點「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04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燃燒脂肪、心肺有氧,動感熱力的放克舞步跳起來!
想要運動減肥卻不想上健身房?想有趣一點又能大爆汗?何不試試也是全身運動的跳舞。身為眾多藝人的塑身教練、有著亞洲有氧天王封號的潘若迪老師,帶領著他的六位星級教練團隊,要教你跳時下最流行的Funky Dance。趕快點開影片瞧瞧!這支舞搭配的流行音樂是知名波多黎各歌手洋基老爹和唐•歐馬的混音《Desafio》,超洗腦的重節拍曲風,讓人一聽就忍不住手舞足蹈。而舞步總共五種是由潘若迪老師編排。有別於一般運動,五種舞步的動作簡單並不難,任何人都能跟著跳!全部舞步在影片中會重複三遍,不用擔心學不起來。而且有潘若迪老師和六位教練們陪伴你一起跳,氣氛熱鬧歡樂,讓人感到有趣又開心,一個人做運動不再感到無聊枯燥。有氧舞蹈能夠快速燃燒脂肪、強化心肺功能,不管你是要學舞蹈、消脂肪、練線條,都不失為一種最好的選擇。想了解更多關於有氧運動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跳舞又健身,一起甩掉惱人的贅肉!原始影片潘若迪_Funky Dance YT潘若迪_Funky Dance FB潘若迪_Funky Dance IG延伸閱讀股四頭肌這樣鍛鍊,讓妳瘦下半身又勻稱結實減肥中朋友卻相揪聚餐?營養師教你掌握這四點放心吃!「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03 性愛.性福教戰
中年夫妻性愛4類型!如何重質不重量 卻能愈愛愈年輕
生活壓力沉重?體能變差?中年夫妻「性」或「不性」?《聯合報健康版》十月徵文主題「性、不性,有你」,獲得許多讀者迴響來信分享夫妻性事。根據來稿,「有性有愛」的最稀有,就算有性也不少是「有心無力」或「勉力配合」。此時,除了靠運動、飲食、藥物調整狀態,更多人建議夫妻間最需要加點新激情元素助攻。而中年夫妻最多的是「無性有愛」類型,雙方已不再局限於身體上的欲望滿足,轉而在心靈上取得慰藉。以下摘錄各類型的精華篇章,來看看你們屬於哪一類型。「有性有愛」類型適當的性愛,可以讓身心更健康,也可以讓雙方感情維持甜蜜。提高性愛品質而非追求次數,是中年夫妻性愛的最大公約數。.我會製造一些羅曼蒂克的情境,例如畫一張「兩顆心交疊在一起,一支愛神的箭貫穿了兩顆心」的圖畫,把它貼在床頭,只要有一方想炒飯,示意地朝那張圖瞄一眼,另一方立馬配合。.我和老公在睡前會一起用平板看甜寵劇,戲裡的情感,很容易感染現實中追劇的我們,就這樣水到渠成,自然的完成了周公之禮。或把平板追劇換成看書,在睡前由我挑書,然後我依偎在老公的身旁與他共讀,老公會用肢體語言告訴我,於是把燈關了,兩個人就開始滾床單了。就這樣,原本不是很喜歡周公之禮的我,有了戲劇和書本的助攻,竟可以在心境上回復三、四十歲的虎狼之年。.曾有貴人提點要滿足老公男性需求,讓他無力向外發展,且我倆就算鬥氣,也有共識「不用性懲罰對方」。我在謎片成癮老公的帶領下,共同驗證謎片各種動作的難易。有時他假扮帥氣歐巴邀約,有時我則變裝來個驚喜,或者他想著○玲、我想著貝○漢…,用想像增添情趣。這些愉悅的體驗,也讓兩人的心更加靠近。.我以前常想隨心所欲,卻屢遭太太否決,後來找到一個兩人世界的時光,成為我們的性福功課表。沏一壺好茶,加「來運動」暗語,就水到渠成進入課程。.結縭27年,為何我的老公性致仍如此高昂?每當我問他是否因男性荷爾蒙分泌太旺盛,他就甜言蜜語地回應是我身材太迷人、愈來愈美麗,要我應該感到驕傲。同事與好友也常誇我「妳怎麼愈來愈年輕?」讓我不禁想到:真的是「愈愛愈年輕」的功效嗎?我想在自己身體沒有不舒服的情況下,性不性,就由老公決定吧。.過了「知天命」年紀,我心如止水,溝通後,先生會顧慮我的感受,試著吟詩詞、播放音樂或影片營造氣氛,在浪漫氛圍下,使人心情大好,彼此得到滿足,二人都很開心。偶爾我們會去汽車旅館,他說「袂使換牛母,咱來換牛牢。」才有新鮮感。我們會先約會爬爬山或喝下午茶,再去汽車旅館休息,在此處不用擔心聲音太大被小孩聽到,也不怕婆婆突然來敲門,比較能盡興地享受魚水之歡。.我的經驗是清晨睡醒時刻較好,因為經過一夜休息,體力較好,這過程當然也要先有肌膚相撫,床邊細語,才能更進入狀況。.婚後忙孩子、家務及上班,夜裡還要擔心老公對我物盡其用,每到上床時都有些緊張,只能勉強回應。反而是被迫退休後,早上不必起早趕上班,壓力瞬減,心裡輕鬆快樂得不得了。假日偶爾和老公參加旅行,一星期當幾天志工,有好心情、體力和老公一起健走。雖然老公早已過耳順之年,我也要奔六了,但「可以親熱就要盡量親熱」,是兩人默契。上床時,當老公的鹹豬手又伸過來時,當下的我覺得好甜蜜幸褔。「有心無力」類型人到中年,身體與心理都發生變化,就算想要,也可能力不從心。但只要有心,男人、女人,都有改善的辦法:男人可以這麼做:.飲食:可食用含鋅高食物。早餐我常喝一杯南瓜黑豆汁,再加一個白煮蛋。中餐配菜吃韭菜炒蛋,可顧腎壯陽。晚餐吃清蒸貝類海鮮,小酌一小杯好酒。.運動:--每天傍晚走路1.5小時,期間跑步三至五段路,讓心跳達到130以上,且做全身伸展活動。每天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維持深蹲、伏地挺身、俯臥撐、雙槓抬腿扭腰等運動,以增加肌肉量;強化核心肌群的棒式、仰臥起坐、捲腹等,有助性愛強度和耐力;快走、飛輪、健身操等有氧運動,可提升心肺功能。.按摩:我喜歡泡腳+全身按摩,夫妻雙人鴛鴦浴後,互相全身按摩,進而在柔和的燈光、輕鬆音樂、點個喜歡香精油,雙手在潤滑油的助陣下,在愛人身上遊走。總之,萬能的雙手加上舌頭、嘴巴及按摩棒的助攻,保證讓你的她飛向雲霄、快樂無比。.製造情趣:行房當日要避免身心過度疲憊,不碰煩心瑣事,洗澡後早早上床,調整適宜的室內溫度與柔和偏暗的燈光,在床上輕柔的擁抱、親吻與愛撫,再做愛做的事。.藍色小藥丸女人可以這麼做:.生理上:--更年期多有陰道乾澀問題,可塗抹潤滑軟膏以減少疼痛。--多運動。--雌激素補充療法。.心理上:在性事的次數,多數先生永遠覺得太少,太太則覺得太多。建議多溝通,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及次數。「雙手萬能」類型中年後因子女、工作等沉重的生活壓力,尤其許多女性因更年期的不適,更常「性」趣缺缺。但對男人來說,性愛是本能欲望,是生活「必需品」。因此當另一半不能配合時,也只能靠萬能的雙手自我安慰了。.早發性停經讓我吃足苦頭,心裡的愛意未減,但身體的掌控卻是江河日下。我還在適應新身體,親愛的老公,感謝你的雙手萬能。.結婚超過二十年,老婆是愈來愈忙,「妹妹」也容易乾澀,總是需要潤滑劑,以前辦完事後容易發癢有異味,才是老婆「性」趣缺缺的原因吧?去看婦產科難啊!與其改變另外一半的想法,不如自己想方設法自己來。五指好兄弟,一起來努力。.以肌膚的撫摸代替性愛,肌膚相撫、床邊細語,就是愛的傳聲筒。「無性有愛」類型最多數的中老年伴侶,不再局限於身體上欲望滿足,而是在心靈上撫慰。日常的親密動作已是愛意,只要用心經營夫妻相處之道,雖然沒有激情的性愛,一樣可以享受甜蜜而溫馨的夫妻關係。.日常生活中的擁抱、親吻、牽手等親密動作,都是「性」的表現。把性愛化為互相關懷的小動作,噓寒問暖,互相扶持。.不時製造親密貼心的舉動,例如對方出門前,會送到門口,為對方開門,還會來個「道別之吻」;太太在廚房準備三餐時,我常依偎在身旁說些悄悄話;拍照時,我們會各舉一手構成大愛心,偶爾會玩個「夫背妻」遊戲,諸如此類生活點滴,都會促進夫妻甜蜜的幸福感。.對太太來說,生完小孩,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愛愛這檔事就如同「厭惡品」一般,已無「效用」可言,能不碰就不碰。但對我而言,夫妻裡的性卻是「必需品」,更是我的「精神食糧」。我倆只剩形式上的「噓寒問暖」,你好我好大家好。這一晚屬於我們的床,沒有什麼,只剩「倆人的平躺」,她的,與我的。.參加社團活動與不同老靈魂交心,挽救往下墜的頹勢,晚年一樣可以活得亮麗。.平時一起爬山、逛街、散步,精神的滿足早已超越了生理需求,即便只是短暫感受到的手心熱度,都提醒著自己:共用雙人枕頭到終老,就是最幸福浪漫的事。.日常生活的提攜互助,如妻子在浴室幫忙身體不便的我洗澡、更衣;出門在外攜手並行,只為了身旁多一支手杖、一雙耳目;每晚的入眠,必伸手觸摸妻子小腹,方能安眠;清晨一個小小的morning kiss,更是開啟美好一日的起床式。生命已走在黃昏盡頭,望著身旁數十年的老伴,早已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年輕時熱情未退,卻已提熬濃縮成精神相契的無限彩霞。.更年期的不適讓我心煩氣躁,分房後感情反而更緊密,老公會過來我這邊,讓我的頭枕在他的手臂,擁在懷裡拍拍,聊著天,就像剛新婚時一樣,換來的是親親及愛撫,把我哄入夢鄉後,老公再回小房間睡覺。或到山上、農場、賞花、看看大自然,讓家裡的事暫時拋諸腦後,充飽電後再回來面對現實,就像回到戀愛時,能互相彌補心靈的那塊私密處,更是甜蜜。.對付青春不再的無情,更應採取積極方式,注重營養健康、外在的妝容,參加社團活動與不同老靈魂交心,挽救往下墜的頹勢,晚年一樣可以活得亮麗,拋開性或不性的生理需求宰制。.雖然不再有身體的連結,三十多年的感情早已昇華為親情,但我們互相照顧支持、互訴心事的習慣還是未變,每天共進晚餐,在安全的氛圍下,安心睡去。我和先生重視的是心靈提升及視野的開拓,有時間就去旅遊,不管年紀多大,都要給掌聲,有性、無性已不是我們現階段最重視的事了。(資料來源:《聯合報健康版》十月徵文)
-
2022-11-03 養生.運動健身
老人運動不可少,運動可以讓你「老的成功」!醫傳授高齡者如何正確運動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都會出現功能下降的情形,只要一個急性疾病,就可能讓長者失能、臥床,使生活品質下降,也造成個人、家庭、社會的負擔。運動可以讓人「老的成功」運動對於年長者有許多好處,包含促進心肺與骨骼肌肉健康、降低失能及疾病的風險、預防認知能力下降、延長壽命、減緩老化的影響。人一定會老,但是運動可以讓人「老的成功」,在歲月增長的同時,讓身體失能或認知障礙的問題降到最低。雖然運動有這麼多好處,但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的運動現況調查,仍有近五成的65歲以上年長者沒有運動習慣。長輩們大多數是以散步、健走的方式進行,僅三成達到「會流汗也會喘」的運動強度,沒有達到建議的目標。運動訓練除了建立運動習慣之外,也應該注意正確的運動時間及強度,才能為健康帶來最好的影響。應該如何運動?年長者的運動計畫安排,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強。目標是每週運動5天以上,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或是每週累積150分鐘的運動。可以從輕鬆簡單的活動開始,例如:散步、太極、健康操等。運動強度的計算可以採用自覺費力量表(RPE)調整,0分爲最輕鬆(坐著休息),10分爲盡全力運動。目標要達到中等強度的活動(5至6分),或是運動至微喘,可以講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常有民眾認為每天散步就足夠了。儘管散步是很好的開始,但如果能達到快走或慢跑的強度可以為年長者帶來更多的好處。如果身體狀況佳,更能夠把活動量增加到每週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或是150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有氧運動的項目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以簡單、容易、安全為原則。健走、健行、有氧舞蹈等都是很好的選擇。長輩若有退化性關節炎,也可以考慮固定式腳踏車、水中步行運動、游泳等,降低下肢關節的衝擊。另外,年長者的心肺系統反應較慢,運動後要記得做和緩的運動,讓心跳及呼吸能夠慢慢下降。長輩體能狀況不一,應如何調整?每位年長者的情形不同,開始增加活動量時強度及時間應和緩,也應該配合身體狀況個別化安排。對於身體活動量較低,但體能尚可的長者,可先從10分鐘開始運動,逐步增加時間長度。許多長輩會擔心自己的身體是否能夠承擔運動。其實大多數的年長者,都能夠達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的目標。對於先前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長者,需要評估是有心臟、代謝、腎臟疾病的症狀,若是有相關症狀,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開始運動。對於保持運動習慣的年長者,如果沒有身體不適,可以放心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另外,也可以使用加拿大運動生理協會發展的新版身體活動準備度問卷(PAR-Q+)執行運動前篩檢,或是美國健康倡議組織-運動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e)高齡委員會推廣的EASY tool篩檢工具來執行運動前篩檢。各式的篩檢工具通常會關注幾個問題1.是否有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心臟病等)的病史?2.日常活動或運動時,是否會感到胸痛?3.近期是否有暈眩或失去意識的情況?4.是否有骨骼關節問題,會影響運動?5.醫師曾說過你只能在監督之下運動?如果以上任何問題回答「是」,建議可使用完整的PAR-Q+問卷進行篩檢,或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運動。衰弱失能老人可以運動嗎?具有多重慢性疾病、體能較差、甚至失能的年長者,運動前可與醫師討論。如果因為身體狀況無法達到建議的運動目標,也可以儘量執行輕度身體活動(例如:輕鬆散步、簡單家務),減少久坐及臥床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國民健康署參考歐盟提出的年長者活力體能訓練(Vivifrail),將長者的體能狀況分為A級(失能者)、B級(衰弱)、C級(衰弱前期)、D級(健康者),再針對不同身體狀況的年長者,提供結構化的評估方式及運動指引供民眾參考。建立運動習慣對健康非常重要,無論體能好壞,都應該安排適當的運動及身體活動,預防失能、享受生活。
-
2022-10-30 醫療.心臟血管
放了支架就不用擔心血管阻塞?醫曝比置放支架更佳的預防方法
Q:一個人最多能放幾支支架?放越多越安全?根據知名醫學期刊登載的研究,2010年美國有一位56歲的病患,在十年內經歷了28次的心導管手術、放置了67根血管支架。並非放愈多血管支架就代表愈安全,即使是都放塗藥支架,還是有再狹窄的風險。以放血管支架的邏輯來說,放愈多支架,自然就會越放越遠端,血管愈遠愈細,在細小血管上,更容易產生再狹窄風險,支架絕對不是放愈多愈好。每個人的血管管徑大小、結構及狹窄程度不盡相同,能放置的數量也因人而異。Q:裝了支架就不必再擔心血管阻塞?血管支架就像是「擋土牆」,日常良好的生活習慣、藥物控制等,就像是「水土保持」。很嚴重的狹窄,就像是危險的山坡地,土石容易崩落,一旦崩落,斑塊就會把血管堵住,即使有裸金屬支架當擋土牆,但上游水土保持沒做好,砂石照樣會崩塌,再狹窄率最高達30%。至於塗藥的金屬支架則能夠局部減少血管斑塊造成的狹窄,就像擋土牆加做水土保持,藥物可以滲透到血管壁,讓斑塊不要長進來,再狹窄率最高5%。因此,即使裝了支架,還是要配合服用藥物做好水土保持,支架是治標,治本仍須遵從醫囑服藥。也曾有病患檢查後,發現血管90%阻塞,但就是不想放支架,只願意吃藥,病患後來也因為按時服藥,除了偶而胸悶,大致病況都獲得控制。Q:控制三高比置放支架更能預防血管阻塞?沒錯,支架並沒有辦法預防血管阻塞。血管狹窄三大危險因子是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其次的危險因子則為抽菸、喝酒,許多病患以為放完支架,病就治好了,繼續抽菸、喝酒,結果六個月後又來醫院報到。從根本開始預防血管阻塞,可遵從預防三高的飲食,少油、少鹽、少糖。盡量吃原形食物,攝取不飽和脂肪酸類食物,堅果雖是好食物,但熱量高不宜多吃,否則轉為肝糖後,最後又形成脂肪;多食天然蔬菜、水果,但太甜的水果像是西瓜、芒果少碰,芭樂最好;每周有氧運動3次,達到運動心率大於130以上。Q:三高數字都正常,就不必擔心血管硬化、阻塞?即使現階段沒有三高,年紀仍是一大風險因子,尤其血糖與老化息息相關,老化後胰島素抗性增加,血壓就隨之增高,50歲以前可能低空飛過,但過了50歲以後,一定要定期檢查。另外,抽菸、慢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等具高風險因子者,都要注意心血管健康狀況。紅斑性狼瘡、風濕性疾病患者,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血管動脈硬化風險高,都要定期追蹤。 Q:哪些人是血管狹窄高危險群?建議幾歲起作檢查?抽菸、三高、具家族史者,這三類族群都應定期檢查,一旦有症狀需盡早就醫。若家中有親戚40歲以前就發生心肌梗塞,自己就應該提高警覺,建議40歲過後可開始定期追蹤,每年做一次冠狀動脈攝影掃描、血管鈣化指數檢查。若完全沒有三高的民眾,只做運動心電圖,僅有陰性、陽性的結果,也沒辦法精確掌握身體的狀況,建議每三年可考慮做一次冠狀動脈攝影掃描的健檢,透過電腦斷層影像,觀察血管是否有出現狹窄狀況,才能即時掌握自身健康狀況。Q:什麼情況不適合放支架,而要採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導管手術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最大的差別就在傷口大小。心導管手術僅在手或鼠蹊部位打洞讓導管進出;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需要開胸,即使是微創手術,也會在側邊留下6至7公分的傷口,傳統的術法至少10至12公分的傷口,恢復期也長。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最大的風險就是「中風」,因為繞道手術需要「體外循環機」,暫時替代心臟的部分功能,因此術中必須要插管,還要擔心術中、術後產生中風的風險。心導管手術的風險,則是手術過程中將血管撐開,心臟血流會降低,術中容易產生心肌缺氧狀況,但風險高低仍要視個案血管、共病狀況而定。諮詢/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醫師黃晨祐
-
2022-10-28 養生.運動健身
走3小時,心肺訓練效果竟是零?醫揭真相:運動沒「這3關鍵」,根本白做
我們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但你知道嗎?一般散步、慢走其實是完全沒有運動效能的,也有不少人以為做重訓就是運動,事實上要達到訓練心肺的目的,有氧運動絕不可少。我們常在說肌耐力,肌耐力能夠訓練肌肉擔負起日常活動的能力,但心肺耐力其實才是更重要的體能基礎。心肺耐力是人體攝取氧氣與轉化的能力,擁有良好心肺耐力,才不會日常活動如爬樓梯就感到氣喘吁吁。運動很喘是不是心肺功能有問題? 有些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剛開始跑步時,會覺得沒跑多久就非常喘,甚至上氣不接下氣,懷疑自己是不是心肺功能有問題。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民眾運動訓練前可先了解自己的心肺狀態,透過「心臟超音波」與肺功能檢查,都可評估心臟健康與肺功能。 根據國健署的運動指引,評估運動效能可用「心跳速度」來檢視,運動時心跳率應該要達最大心跳率60%以上,大約是稍微流汗覺得有點喘但又不會太喘的狀態。計算最大心跳率的公式為:220-年齡舉例而言,70歲為(220−70)=150次/每分鐘,20歲者就是(220−20)=200次/每分鐘,該數值就是最大運動心率速。 低強度:達到50%最大心跳率 中強度:達到60~70%最大心跳率(一般人運動強度建議) 高強度:達到80%最大心跳率因此,依據這樣的條件,如果僅在公園散步3小時其實是無法達到運動效能的,因為散步並不會加快心跳。國健署也建議,選擇運動項目以大肌肉群為主,具節奏性、能持續一段時間的活動(至少10分鐘),運動過程是「可以說話,但不能唱歌」的強度,像慢跑、騎腳踏車、游泳、有氧舞蹈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三高族群運動注意事項 民眾想進行有氧運動來做心肺功能訓練,一定要把握3大原則:強度夠、時間足、頻率符合。以一週運動3次、時間至少30分鐘的原則來看,即使剛開始沒辦法做足30分鐘也沒關係,從慢跑5分鐘加長到15分鐘漸進式訓練,最後再到30分鐘。若能跑足30分鐘,再將速度加快來訓練強度。 有氧運動也能夠改善血管僵硬問題,有些人擔心自己有心臟病不敢運動,事實上有三高、曾裝過支架者更要訓練心肺能力,除非已經是高齡75歲以上、本身有心臟衰竭病史才會有較高風險。提醒民眾,運動是要量力而為,如果運動中有任何不適一定要立即停止,並評估自身狀態再進行。【資料來源】:衛福部-健康體能建議【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8961.html】
-
2022-10-28 養生.健康瘦身
胖肚子更易得心血管疾病!醫:位置比體重更重要 3關鍵健康減重
衡量體態常是看體重、換算BMI,不過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提醒,這些數據雖可參考,但看脂肪分布等資訊更重要,像是普遍來看男性脂肪率比女性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卻比較高。 胖肚子更易得心血管疾病?醫:位置比體重數字更重要! 洪育忠醫師表示,一味的追求體重減輕不一定代表就是健康,舉例來說現代人常見肌少症、骨質疏鬆症等,就很有可能是體重過輕所造成。脂肪的分布狀況也是關鍵,像是男性的脂肪率普遍比女性低,但是心血管疾病風險卻更高,關鍵就在於女性大多是「皮下脂肪」,對健康影響較小,而男性則較多是「內臟脂肪」,也就是常見的鮪魚肚、啤酒肚。 醫師更進一步說明,內臟脂肪累積、中心型肥胖的鮪魚肚、啤酒肚,容易導致高血壓、高血脂,且也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形成糖尿病。因此比起體重數值,更重要的是看胖在哪,一般建議可觀測腰圍,男性應小於90公分,女性則為80公分。除此之外也可透過腹部超音波、身體組成分析了解。 變瘦、體重下降不一定就健康,健康減重3關鍵肌肉也很重要! 洪育忠醫師指出,想要健康減重、有健康的體態,飲食控制、降脂肪量、增肌肉量三者都很重要。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活動不足、再加上身體自動囤積脂肪避免飢荒的生物本能、易胖體質,都容易導致肥胖風險增加。而極端節食則如同宣布進入「災荒狀態」,更容易使得新陳代謝降低、內分泌異常。 醫師建議,良好的飲食控制應像溫水煮青蛙般逐漸改變、養成習慣,避免精製糖,並以優質蛋白、油、維生素補充,在吃足、多動下改變體態。 降低脂肪量,常見以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進行,也有利心肺功能,不過並不一定會增加肌肉。增加肌肉量應從肌肉訓練著手,肌肉越多也越容易燃燒脂肪、越不會有多餘的肥肉,且也具有保護關節的作用。 醫師也表示,曾看過20幾歲的女子,外表並不胖,但身體組成分析顯示肌肉量不足、脂肪量太多,為求改善,女子一年間努力慢跑,但卻效果不彰,經檢查了解才發現是方法用錯。 體重有大變動才需特別關注,一般建議著重身體組成分析! 洪育忠醫師叮嚀,瘦並不代表健康,體重也只有在「生活方式沒有改變下,一個月內增加或減少2公斤」這般大幅度變動,才需要特別關注。每個人的體重、身體組成都有所不同,數字只需和自己比較。一般情況下更應著重於了解自己的肌肉及脂肪分布等身體組成分析,如此更有助掌握健康狀態及疾病風險。 《延伸閱讀》 .常見10大不良習慣!防癌、中風、心肌梗塞等早改善。 .減肥失敗?肥胖停不下進食?關鍵也可能在「心理疾病」。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