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滿肚子氣卻放不出來怎麼辦?小心「這幾種脹氣」恐是疾病警訊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如何改善拖延症習慣?專家教你5招應對:做得很糟也沒關係

當你面對一個有壓力的專案時,與其拖到你以為會出現的天時地利人合,不如就直接開始。不要擔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也不要想成品會是什麼樣子。
當你面對一個有壓力的專案時,與其拖到你以為會出現的天時地利人合,不如就直接開始。不要擔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也不要想成品會是什麼樣子。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拖延應對策略—如何產生動力

1.做得很糟

在深入研究之後,我發現了獲得動力的最大祕密。我現在就和你分享這個祕密:做得很糟。當你面對一項艱鉅的任務,而且還不想開始做時,就先隨便做,做得很糟也沒關係。當你面對一個有壓力的專案時,與其拖到你以為會出現的天時地利人合,不如就直接開始。不要擔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也不要想成品會是什麼樣子。雖然你做得很糟,但你不僅邁出了第一步,而且已經走在把事情做完的途中了。「做得很糟」是用興奮取代沮喪,讓你的情緒從消極轉為積極。

確實使用這句口訣的人告訴我,他們開始感覺自己有能力,而且很開心。他們完成了那件事情,而不是逃避。我經常聽到的一件事是,人們認為「很糟」的嘗試,結果卻相當令人滿意。不管他們是匆忙地做了什麼,還是沒有多想,結果都做得相當不錯!

正如作家兼詩人G.K.卻斯特頓(G.K. Chesterton)曾說:「任何值得做的事情,第一次做得很糟也值得。」所以,現在就把它做得很糟,你總是可以之後再回頭來好好修整。

二○二○年八月,我收到一封來自班的電子郵件,他使用了在我某次演講中說的「把事情做得很糟」策略。他告訴我,以前他遇到新的機會時,他可說是「這個星球上最浪費時間的人,簡直就是徹底癱瘓的程度!」不過,聽完那次演講後,他就一直在嘗試我的建議,現在他的焦慮也緩解了:「這幾個字做到了成千上萬個小時的自我成長書、自我對話和其他行動都做不到的事情。我讀過很多『從失敗通往成功』的書,也讀過各種『克服』自我、恐懼和焦慮的方法,但一直到聽了你說的方式,我才產生了共鳴。」

2.忍受不舒服

一旦你開始做,就能養成行動的習慣。做得很糟可以幫助你開始做,這是很關鍵的一步。但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策略,以更輕鬆的態度做事,就像你接下來將看到的方法。

另一個策略是:當你坐下來工作時,練習忍受不舒服的感覺。你會拖延某項任務,是因為它可能會讓你產生不舒服的情緒:厭惡或沮喪。你不喜歡這種感覺,所以想要逃離這些情緒。但是當你把追求快樂看得比追求目標和夢想更重要的時候,就可能得付出代價。所以,與其逃避負面的感覺,不如練習忍受必須好好工作時的不舒服。那些感覺會過去,它們只是短暫的。

3.改變焦點

我念大學的時候,必須要讀大量的期刊文章,其中很多既枯燥又複雜。大一的時候,我有時會很不願意閱讀堆積在桌上的那堆論文─我把它們看作是為了獲得學位而必須閱讀的東西,是難以下嚥的苦澀果實。直到我開始和人們談論他們的情緒和心理健康,我才開始看出這一切背後的意義。直到我開始看到焦慮和憂鬱對一個人生活的影響,以及應對策略有多麼強大,我的觀點才有了改變。在與人們談論他們的掙扎和心理健康問題後,我意識到,科學論文不只是我工作的先決條件,它們掌握著通往幸福的鑰匙、找到目標的鑰匙,以及美好生活的鑰匙。

我開始沉浸其中,我意識到答案就在科學中。研究人員投入了無數的時間,尋找我們該如何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受試者參加了這些研究。所以我更認真看論文。

我想和你們分享這個故事的原因是:當我們面對一項任務,卻只看到我們必須閱讀的成堆論文、必須填寫的Excel 表格時,等於是把自己放入一個死胡同,限制了自己的能力。但當你開始思考同時產生的其他情緒時,事情就開始發生變化。當你把注意力從對任務的厭倦和厭惡中移開,去留意另一種不同的感覺─也許是想學習新東西的渴望,或是想在工作中晉升的野心,這些都會大幅提升你的動力。與其一直糾結於你不喜歡的情緒,不如專注於你喜歡的情緒。

每一個人都有完整的情緒全景,隨時可以自由選擇。這個情緒景觀非常豐富,雖然包含負面情緒,但也有發自渴望和好奇心的正面情緒。當我們選擇積極正向的情緒,就會開始順流而行,而不是與之對抗。

當我專注於做這份工作的好處、我想幫助的人,事情就開始迅速往好的方向轉變。儘管如此,還是有些日子,我會覺得工作很困難。即使有了目標感,連續幾星期閱讀相同主題的論文,也會讓我感到非常沮喪。在比較難受的日子裡,我會休息一下,讀一些勵志書籍的節選。這樣做可以重新點燃我內心的熱情,讓我記起我所做的事情的意義,把研究拼湊起來的樂趣,還有發現新事物的樂趣。然後我就能以不同的心態─好奇的心態,重新回到工作中。

4.培養成長型思維

想要獲得動力,更接近你想要的生活,你還可以採取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培養「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研究了這個主題,並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在生活中通常表現得特別好。這些人視挫折為機會,他們不會逃避問題,如果遇到無法立即解決的問題,他們反而會變得更有動力。

這些人在執行某項任務時,他們的自我滿足感比較不是取決於結果—是否成功完成了任務或是否做得完美—而是取決於過程。有時候,旅程越艱難,他們就越快樂。當放棄比較容易的時候,他們對堅持的滿意度就越高。即使沒有成功,他們也會因堅持下去而感到自豪。

你有沒有想過,當人們冒著可能被凍死的危險,決定去爬聖母峰時,是什麼讓他們感到滿足?或是明明跑到想吐,還是去跑馬拉松?就是因為他們想要感受到那種自豪感、成就感。因為即使他們不能贏得馬拉松比賽,或無法抵達山頂,他們仍然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而感覺很棒。儘管疲勞、疼痛、充滿困難,他們還是朝著終點前進。

成長型思維很能激勵人,可以成為行動的燃料。只要你帶著成長型思維,錯誤就不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是眾多不成功策略中的其中一個而已。嘗試與錯誤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5.做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可以顯著提高幸福感。研究顯示,你比較快樂時會比較有動力,朝著你的目標努力也會變得比較容易。所以出去散散步、在廚房裡跳個舞、播放運動的影片,或做任何你喜歡的有氧運動,都是重新開始的好方法。

總結

每當你覺得沒有動力時,可以使用本章的策略讓自己直接行動。培養成長型思維,把焦點放在目標上:「你想要實現什麼?今天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一種策略沒有效,那就試另一種。不需要追求完美,做得很糟就好。

※ 本文摘自《即時情緒修復:2分鐘告別壞情緒,透過50個小練習,讓你擺脫焦慮、恐慌和壓力》。

<br />圖/出版社提供

圖/出版社提供

《即時情緒修復:2分鐘告別壞情緒,透過50個小練習,讓你擺脫焦慮、恐慌和壓力》

作者:奧莉維亞‧瑞米斯

譯者:吳宜蓁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3/06/29

責任編輯:辜子桓

心理健康 焦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