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指揮中心
共找到
8464
筆 文章
-
-
2022-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月至5歲今開打莫德納 幼兒接種可望增夜間、假日時段
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BA.4、BA.5讓許多國家再掀一波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自七月廿二日起,將五十歲以上成人納入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接種對象,扣除確診人數七十二萬,打完第三劑滿一五○天、符合接種資格者達二○一萬人,將以莫德納為主。另從今天起,六個月至五歲的幼兒可接種莫德納幼兒疫苗,指揮官王必勝說,考量家長白天上班,希望彈性增設夜間、假日施打時段。目前國內第四劑開放對象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十八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以及醫事人員、機場港口、航空機組員、居家檢疫人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人員等。王必勝說,第四劑需與第三劑間隔五個月;如為確診者則建議與確診時間間隔三個月再施打,以延長疫苗保護力。
-
2022-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明起50歲以上可打第4劑 201萬人符合資格
本土疫情昨天新增二萬六九四三例本土個案、一○二例中重症案例、五十七人死亡,另有二五三例境外移入個案;為降低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對社區的衝擊,指揮官王必勝宣布,明天提供五十歲以上成人接種第四劑疫苗,六個月至五歲嬰幼兒則從今天起接種莫德納疫苗。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預測,八月中旬約有四成國內確診者感染BA.4、BA.5等變異株,一旦占比攀升至五成五以上,則單日確診數可能升至三點五萬至四萬人;對此王必勝說,「當然有可能」,但無法預估疫情再起的時間點,至於確診數,則要視實際狀況才能應證。因應新型變異株可能對國內造成的威脅,指揮中心擴大第四劑疫苗接種對象至五十歲以上成人,資格為與第一次追加劑(第三劑)間隔五個月以上,確診者則建議在感染三個月之後再接種。符合資格者達兩百零一萬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符合資格者可依各地方政府公布方式,洽詢合約院所接種時間,或先上網預約;再者,不論先前接種劑次廠牌,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可接種莫德納、Novavax、高端或BNT,等於四選一,就看各縣市存量。「台灣現在面臨的大問題仍是超額死亡,隨著疫情時間拉長到兩年半,確實耽誤到年長者癌症和慢性病的照護。」陳秀熙說,本土疫情雖持續下降,超額死亡議題嚴重,今年五月台灣超額死亡率為一成八,六月上升到四成三,近一步分析,六成三超額死亡個案來自新冠肺炎致死,三成七則是受到疫情影響,而間接死亡。昨新增本土病例為一萬二五七七例男性、一萬四三五○例女性、十六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九十多歲以上;另新增死亡個案五十七例、中重症一○二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四十多歲女性,本身患有風濕免疫疾病,未接種疫苗,數日咳嗽未就醫,七月十七日於家中猝死,死因為肺炎併呼吸衰竭。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一萬九四七四例,其中七四六五例死亡。另位廿多歲女性感染後,父母雙雙確診,但醫護高度懷疑該個案為群聚感染的指標人物,不過因病毒量太低,無法成功定序,不會列入新增BA.5名單中。
-
2022-07-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林智堅逐桌敬酒挨罰…何時鬆綁?王必勝:檢討風險開放
前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凌濤昨在臉書貼出一張桃園市長鄭文燦、市長參選人林智堅逐桌敬酒的照片,指控他們違反禁止逐桌禁酒規定。桃市府衛生局表示,該餐敘辦在自宅並未違反規定,但仍從嚴辦理對3人各開罰3000元。對此,指揮中心今日說明,逐桌敬酒還是不行,但會視風險討論開放。針對鄭文燦、林智堅被檢舉逐桌敬酒、違反防疫規定,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昨表示,這場餐宴設於自宅且非不特定人士,但仍從嚴辦理,將依據相關事證,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依同法第70條第1項規定處辦,開罰違反規定的3人新台幣3000至1萬5000元。指揮中心今日記者會上被問及相關規定,是否會因此次林智堅、鄭文燦跑行程逐桌禁酒被開罰,進而討論逐桌敬酒免戴口罩,成為下一波禁令鬆綁?王必勝對此回應,逐桌敬酒問題指揮中心都有討論過,但這波還沒開放;目前定義是營業場所、餐飲業不可不可逐桌敬酒,規定就是如此,但可以檢討相關風險,在可接受風險時,再進行開放。
-
2022-07-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全台因疫情增3成超額死亡?王必勝籲:看長期別看短期
新冠疫情連帶影響全台醫療量能吃緊,因為排擠效應或多或少導致其他疾病間接死亡。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研究團隊發現,光是消化道惡性腫瘤,如:大腸癌等,就診人數逐年上升的趨勢在近2年消失,併推估全台6月超額死亡超過三成,仍然醫療緊縮。今日指揮中心對此說明,建議不要看短期死亡,要看長期,因為現在看,疫情流行當然比較高。「疫情兩年來,很多人暫緩了原有的疾病預防策略,醫療可近性也降低,整體導致癌症病人暴露在於更高的死亡風險。」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指出,2016年到2019年健保資料中「消化道惡性腫瘤門診利用率」就醫人數,從19.8萬人成長到21.6萬人,逐年上升。若無疫情影響,2020年和2021年預期人數應成長到22.2萬人22.8萬人,但實際人數連年下滑,2020年只有21.7萬人(減少2%),2021年更低,只有21萬人(減少8%)。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也推估,台灣超額死亡率已經從5月的18%上升到6月的43%,6月超額死亡人數有63%來自新冠致死,高達37%來自受疫情影響的間接死亡。如果什麼都不做,推估7月有28%超額死亡,8月仍有22%。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日說明,每個國家疫情時間都不一樣,各國家疫情尖峰或盛行率較高時,死亡相對數字都會比較高,所以這樣數字,建議不要看短期,要看長期,現在來看,因為這一個月疫情流行,當然會比較高。針對醫療量能緊縮問題,王必勝表示,前一段時間確診數較高,醫療利用率較高,但也沒到緊,指揮中心一直有注意、調控,現在疫情趨緩,希望回到原來醫療服務,是有彈性隨時可調整機制,都會因應疫情變化。至於國外變異株疫情新一波又起,是否有估算這波疫情的人數,與醫療量能的推估?王必勝說,指揮中心一直都有在推估,有各種推估模型,一方面看各國疫情升溫狀況,發現各國狀況差異大,有些上升區間陡峭有些還好;因此,指揮中心會觀察與我國相似的國家,除確診數外,後續死亡、重症比例,是更關注的部分。
-
2022-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鼓勵機構、長者接種 指揮中心:月底前有獎勵500元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第四劑疫苗接種對象擴大至50歲以上,但上午公衛學院直播提到,65歲以上長者第四劑接種率僅22%,長照機構住民更低,只有11%。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希望符合資格者,能夠盡快接種追加劑第二劑,增加自己保護力,機構部分也會和機構通知,鼓勵機構長者完成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是使用第一次接種人數計算,至於符合資格者的接種率還要計算;根據指揮中心統計,65歲以上第四劑接種率為25.1%。而到七月底前,都有500元的接種獎勵機制,希望民眾多加利用。而針對7月22日起,50歲以上確診民眾的第四劑疫苗間隔期,莊人祥表示,一是和前一劑接種需間隔五個月,二是確診過後有要間隔三個月,兩個條件都要滿足才可接種。另針對美國研究,感染新冠肺炎後會增加帶狀皰疹感染風險。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長新冠根據世衛定義,感染新冠後三個月至六個月內,發生各式器官系統症狀,但必須要排除其他診斷。而帶狀皰疹是病毒引發病症,嚴格說不算長新冠,因為這是特有疾病診斷。羅一鈞表示,國外看到感染新冠肺炎後感染帶狀皰疹的情形比未確診者高,可能是因為罹患新冠肺炎後影響免疫系統,而帶狀疱疹是因壓力大、免疫系統較弱而容易發作,研究起來可能因這幾轉導致,可能不跟長新冠有關是本來有的疾病。
-
2022-07-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趕公車當運動免戴罩?王必勝:相信國民素質高、會守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新上任首度宣布防疫鬆綁,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時可免戴口罩,「散步」也算運動,因此不必戴口罩。不過,但新制卻讓民眾認為模稜兩可,引發熱議。對此今日王必勝今日再度說明,因為相信國民都很守法,但重點是與「不特定對象」、「距離難掌握」、「無法掌握良好社交距離」前提下就應該戴上口罩。王必勝今日針對口罩放寬令再度說明,放寬規定公布,是預想國民都很守法,執行上或許會產生疑慮,但特別得免戴口罩的狀況,就是昨日公布的特殊場合,雖然有些場合可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同時,王必勝表示,若民眾本身有症狀或跟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距離,也要戴口罩,在這些原則下,自己可以衡量情況是否應該要戴口罩;譬如散步,若河濱公園做運動散步很空曠當然不用戴,若百貨公司逛街當散步,且跟不特定對象距離難掌握,無法掌握良好社交距離,就應該戴上口罩,民眾要自己做判斷,能否跟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是重要評量標準。至於騎機車,但載非同住家人,是否要戴口罩?王必勝說,非同住家人還是要把口罩戴上。但查察部分,王必勝說,「很多規定,這兩年大家對防疫規定很熟悉。」認為國民素質也高,定規定是讓大家有依據,不是要處罰大家,縣市政府用處罰有認定困難,我想先用勸導方式,最希望方式大家最主動遵守,以這樣觀念去進行。運動的事實認定,有媒體詢問目的非運動,但有運動事實,是否免戴,例如趕公車、趕捷運等等?王必勝則回應,運動定義確實有時難界定,但重點是,「能否跟不特定對象保持良好社交距離?」若可以,就不用戴口罩,若不行,隨時戴上口罩。
-
2022-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四劑接種對象擴大 50歲以上都可接種
國際間新冠肺炎因BA.4、BA.5再掀一波疫情,國內上周也出現首例社區感染個案。指揮中心今天宣布第四劑疫苗接種對象擴大至50歲以上,自7月22日起接種。國內原第四劑開放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另外,包括醫事人員、機場港口、航空機組員、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等對象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和意願接種。王必勝表示,第四劑疫苗擴大開放至50歲以上成人,接種間隔與第一次追加劑(第三劑)間隔5個月(150天)以上。確診者建議於確診三個月後再接種,以延長疫苗保護力。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放寬至50歲以上,主要是參考美國的作法,韓國最近也放寬到50歲。另外,7月21日滿6個月至5歲嬰幼兒開始莫德納接種作業。王必勝表示,已請地方政府注意場地舒適性及方便性,需具適當動線、距離,同時防曬、防雨,以及等候時間不宜過長。另考量家長上班時間,也建議彈性於夜間、假日開設。若地方需要中央協助,可向指揮中心提出
-
2022-07-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40多歲女咳嗽多日未就醫 猝死後確診 未接種疫苗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連帶死亡、中重症個案數也逐步降溫。今天新增死亡個案57例、中重症102例,其中最年輕個案為40多歲女性。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本身有風濕免疫疾病,於家中猝死,死因為肺炎併呼吸衰竭。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54例具慢性病史、37例未接種三劑、33人超過80歲。最年輕個案為40多歲女性,本身風溼免疫疾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未接種疫苗。羅一鈞表示,數日咳嗽、呼吸喘未就醫,7月17日於家中昏迷,送醫時已無心跳呼吸,於急診檢驗陽性確診。當日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肺炎併呼吸衰竭。羅一鈞表示,中重症個案包含53例中症、49例重症,無特殊中重症個案。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1萬9474例,其中7465例死亡。
-
2022-07-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直播/本土+2.6萬 指揮中心:整體下降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呈現本土降溫、境外持續升溫的態勢。今天新增2萬6943例本土個案、253例境外移入個案;另增57例死亡。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本土病例和上周相比低了一些,死亡比起之前公布數字多了一些,死亡數字趨勢起起伏伏,但整體仍是往下降。今日新增2萬6943例本土病例,為1萬2577例男性、1萬4350例女性、1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614例)、台中市(3,415例)、桃園市(3,004例)、台北市(2,751例)、高雄市(2,703例)、台南市(1,979例)、彰化縣(1,236例)、屏東縣(833例)、苗栗縣(761例)、新竹縣(756例)、雲林縣(681例)、宜蘭縣(665例)、新竹市(643例)、花蓮縣(536例)、嘉義縣(519例)、南投縣(428例)、基隆市(411例)、台東縣(352例)、嘉義市(295例)、金門縣(185例)、澎湖縣(141例)、連江縣(35例)。今日新增5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2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4例具慢性病史、37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7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23日至7月18日。今日新增25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50例男性、10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8例)、英國(3例)、土耳其及越南(各2例)、新加坡、泰國、香港及菲律賓(各1例)移入,另23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6月21日至7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33萬7076例確診,分別為1萬7389例境外移入、431萬963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318例死亡病例,其中8,30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879例、台北市984例、台中市799例、高雄市754例、桃園市632例、台南市624例、彰化縣476例、屏東縣344例、雲林縣243例、南投縣236例、基隆市198例、嘉義縣及苗栗縣各171例、宜蘭縣167例、花蓮縣144例、嘉義市133例、新竹縣130例、台東縣113例、新竹市79例、澎湖縣15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際BA.4、BA.5疫情再起 專家:這地方務必戴好口罩
歐美、日本等國新冠病毒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疫情再起,但國內疫情趨緩,指揮中心昨宣布騎機車、腳踏車,以及於戶外或空曠處工作者不需戴口罩,但民眾仍擔心BA.4、BA.5疫情再起,多認為指揮中心是否應讓全民接種第4劑疫苗?專家表示,為預防感染BA.4、BA.5,人潮擁擠場所一定要戴口罩,但全民接種第4劑疫苗「一點意義都沒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新冠疫苗可以降低染疫重症及死亡率,但就臨床觀察,目前疫苗無法預防感染BA.4、BA.5,因此指揮中心開放接種第4劑對象,為65歲以上年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者等高風險族群,其他年輕人等一般族群,染疫後多為輕症,接種第4劑疫苗效果不大,此時開放全民接種第4劑疫苗,只是浪費國家預算。黃高彬說,往後全民施打疫苗應為年底上市的次世代疫苗,依目前進度來說,BNT的兩價次世代疫苗預計於10月上市、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於11月上市,指揮中心應積極洽談,次世代疫苗上市後,可以盡速到貨,為民眾施打。黃高彬指出,指揮中心現規範每周入境為4萬人次,並朝向0+7檢疫措施目標邁進,研判疫情應於8月底、9月初再來一波。至於,指揮中心昨宣布騎機車、腳踏車,以及於戶外或空曠處工作者不需戴口罩。黃說,避免感染BA.4、BA.5,民眾至人潮擁擠場所一定要戴口罩。黃高彬說,BA.4、BA.5症狀為疲倦、發燒、頭痛、咳嗽、流鼻水,其中以疲倦最明顯,與BA.1、BA.2的喉嚨痛、喉嚨癢、流鼻涕不同,可說BA.4、BA.5症狀更輕微,但仍需做好防疫,不可輕忽。
-
2022-07-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變異株叩關 學者憂:長者及機構第4劑接種率僅1-2成
新冠病毒變異株BA.2本土大流行才趨緩,又面臨最新主流變異株BA.4、BA.5再次席捲全球、叩關邊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8月以後才可能釀成另一波流行。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指出,目前台灣65歲以上長者第四劑接種率僅22%,長照機構住民更低,只有11%,應鼓勵施打。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建議,可比照韓國,將第四劑接種年齡下修至50歲,疫情再起時可望減少重症死亡。陳立昇表示,「打疫苗」仍是公認預防BA.4、BA.5侵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瑞典針對長照機構住民及80歲以上老人,分析接受第四劑的效益,結果發現,相較於接種三劑,接種四劑更能預防死亡,效益達27至54%。目前台灣開放八類人可接種第四劑,包括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低下但病情穩定者、接種3劑滿5個月的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工作人員、居家檢疫工作人員、機構與社福照護工作人員、航空機組員。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范僑芯指出,為了減少變異株流行對脆弱族群的衝擊,歐盟已將第四劑施打年齡從80歲下修到60歲,韓國也把第四劑從60歲下修到50歲。陳秀熙表示,台灣可能也要考慮下修到50歲目前可能做出的疫苗決策,以預防中重症產生生命損失。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醫師廖思涵表示,接種疫苗不但能預防重症,也被證實可有效減緩染疫後的長新冠症狀,例如虛弱、疲勞、嗅覺失調、呼吸短促、味覺失調、頭痛、睡眠障礙等。英國研究發現,接種1劑可減緩13%長新冠症狀,接種2劑還可再多減緩9%症狀發生。義大利研究也顯示,接種2劑以上可有效減少84%發生長新冠的風險。
-
2022-07-20 焦點.元氣新聞
超額死亡有證據!癌症就醫篩檢縮水、在家死亡增加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日前僅憑猜測,就將去年的超額死亡數歸因於低溫和老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持續以《經濟學人》推估的超額死亡數,強調大多仍為新冠直接致死。無論衛福部或指揮中心,都未曾好好面對過疫情間接致死的超額死亡,今被媒體媒體斥為「人禍」。疫情導致的間接死亡真不存在嗎?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研究團隊鍥而不捨,連續第四周透過直播分析實證,呼籲重視。光是消化道惡性腫瘤如大腸癌,就診人數逐年上升的趨勢在近兩年已消失,反而一降再降,已縮水近1,另有研究發現四癌篩檢量縮水15%到50%。大腸癌篩檢延遲0.5到2年,死亡率就會增加3成,拖愈久、風險愈高。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指出,2016年到2019年健保資料中「消化道惡性腫瘤門診利用率」就醫人數,從19.8萬人成長到21.6萬人,逐年上升。若無疫情影響,2020年和2021年預期人數應成長到22.2萬人22.8萬人,但實際人數連年下滑,2020年只有21.7萬人(減少2%),2021年更低,只有21萬人(減少8%)。「疫情兩年來,很多人暫緩了原有的疾病預防策略,醫療可近性也降低,整體導致癌症病人暴露在於更高的死亡風險。」嚴明芳提醒,根據過去2021年發表的本土研究,如果「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篩檢」排程延遲0.5至2年,會使晚期大腸癌的風險增加25至39%,大腸癌死亡率也會增加26至30%,延遲篩檢時間越長,晚期大腸癌及大腸癌死亡的風險就越高。記者另找到一篇高雄醫學大學公衛系學者今年2月發表於國際期刊的研究顯示,台灣引以為傲的「宮頸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口腔癌」四癌篩檢,相較於疫情前一年同期,2020年1到4月疫情期間宮頸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篩查平均下降了15%到40%,口腔癌篩查更是下降50%。在家死亡的癌症病人增加,也是疫情下超額死亡的特徵。嚴明芳指出,秘魯研究顯示,在2020年封城期間,癌症死亡個案中有高達58%是在家中病故,若以2017至2019年計算癌症個案的背景死亡率,2020年疫情造成癌症超額死亡達17%。嚴明芳提醒,各項防疫措施都會增加醫療系統的壓力,秘魯的經驗顯示,要有配套措施減少醫療利用限制對癌症患者的衝擊,政府也應積極定期監測「晚期癌症」的「發生」及「死亡」,才能提醒決策者及時調整防疫措施。「台灣現在面臨的大問題仍是超額死亡,隨著疫情時間拉長到兩年半,確實耽誤到年長者癌症和慢性病的照護。」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推估,台灣超額死亡率已經從5月的18%上升到6月的43%,6月超額死亡人數有63%來自新冠致死,高達37%來自受疫情影響的間接死亡。如果什麼都不做,推估7月有28%超額死亡,8月仍有22%。陳秀熙呼籲政府、醫療供給者、民眾,都不能繼續再一昧以新冠肺炎為主軸,也要搭配癌症和慢性病照護。如果醫療緊縮、人力短缺、就醫恐懼這些現象持續,超額死亡將難以降低。
-
2022-07-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忙選舉沒開防疫會議 專家:縣市指揮中心名存實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新任指揮官由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接任,新任副指揮官為交通部次長陳彥伯和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王必勝昨坦言,指揮中心未來將朝開放觀光振興經濟走。專家認為,中央已改由次長任指揮官,各縣市政府疫情指揮中心不應再由縣市長擔任指揮官,應盡快下調成由衛生局長或市府主秘、副市長擔任,且許多縣市長早已無心防疫,皆在忙年底選舉,指揮中心實際上「名存實亡」。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前任指揮官陳時中已於訪問中提及,交棒給次長擔任指揮官就是「類降級」。然而類降級有很多種表現方式,像是現在副指揮官從先前的內政部次長,轉成由經濟部、交通部次長擔任,工作目標調整很明顯是為了解封。施文儀指出,防疫視同作戰,然而中央已經示範指揮官改由次長擔任,若各縣市疫情指揮中心,仍然由縣市長擔任指揮官,「代表地方官員腦袋動得太慢」,現在講求有效率、快速的有能政府,若官員仍然慢吞吞不調整,很難博取人民認同,要爭取選票更加困難。施文儀表示,疫情導致許多行政作業受到影響,而公務體系運作中,最擔心公務員只是「應付」,浪費公帑沒效率,現在各縣市疫情指揮中心應該比照中央,當指揮官已換人,縣市指揮中心應該調整為衛生局長或市府主秘、副市長擔任,避免指揮中心空轉沒運作「名存實亡」。施文儀直言,近期根據他了解,許多縣市首長早已無參與疫情會議,而是忙年底選舉,防疫會議則丟給基層公務人員,他呼籲縣市政府應該要有效率,應盡快調整指揮中心開設等級。
-
2022-07-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口罩新規認定難、民眾亂、執法不易…地方頭大
中央宣布鬆綁防疫戴口罩新政策,其中不少規定令民眾無所適從,地方政府多表示尊重,但未來認定困難,民眾多靠自主管理,不少機車騎士表示為防空汙仍會戴口罩,也有人建議炎炎夏日應開放戶外全都不用戴口罩。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坦言,中央提出口罩鬆綁大方向,地方政府認定上的確會有困難,如民眾遭檢舉外出未戴口罩、可以主張是在散步。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原則上依民眾所處環境、人際緊密度做為裁罰標準。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認為可逐步從風險低的場所逐步放寬口罩禁令。桃園有民眾表示,炎炎夏日,出門隨便走兩步都快被口罩裡的汗淹死,外出應開放不戴口罩。不少民眾對「散步」不用戴口罩的新制充滿疑惑,有人問走在路上算不算散步?散步過程中邊逛街、邊買東西要不要戴口罩?新北市騎車通勤的王先生說,可以不戴口罩很開心,但停車後還是要戴口罩,一穿一戴可能就會搞丟或弄髒,徒增困擾;機車困在上下班的車陣中有許多廢氣或揚塵,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戴口罩。倒不如全面解禁,讓國民生活、經濟活動快速恢復正常。指揮中心宣布騎車不用戴口罩,不少民眾表示仍會繼續戴。台北的柯姓民眾說,本來騎車就會戴口罩,畢竟空汙太嚴重,防汙也防曬。台中黃姓女機車騎士說,中央放寬騎機車免戴口罩的防疫鬆綁很無感,機車族大多會戴口罩,因為要防空汙、廢氣、灰塵,是重要的基本防護,「叫我騎機車脫口罩,我還不敢呢!」台南市民林啟芳表示,早在疫情之前,機車族多會戴口罩,有沒有放寬影響不大。民眾指出,騎機車不用戴口罩,但停等紅綠燈時,可能和不特定人士近距離接觸,中央標準區分很奇特,也難執法。在建築工地打零工的廖姓男子表示,規定改來改去,大家根本搞不清楚。李女表示,乖乖戴著比較好,畢竟現在又有BA.4、BA.5。但也有人開心說,熱得要命,且全罩式安全帽難維持口罩完整性,現在終於鬆綁不用被悶住。
-
2022-07-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散步和走路有何不同?趕公車算運動?免戴口罩新制模稜兩可
指揮官王必勝昨宣布,即起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時可免戴口罩,散步算運動,也可不必戴口罩,認定標準模稜兩可,引發爭議。專家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加快放寬腳步,防疫規定採「正面表列」,讓民眾更容易理解及落實。王必勝一句「我想散步也是一種運動」,可以不用戴口罩,看似大幅放寬口罩禁令,但許多民眾並不領情,PTT論壇熱議,網友質疑「出門趕公車或搭捷運,用雙腿急行,算運動嗎」、「被抓到就說我在散步就好了」、「散步和我出門在路上走有什麼不一樣」、「每次都改得模稜兩可」。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從防疫重點來看,於空曠處、避免與不特定人士接觸風險,基本上可以不戴口罩,雖然今年下半年有BA.4、BA.5或其他變異株來勢洶洶,但Omicron再怎麼變「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病毒特性不會有太大改變,致死率、傳播性、免疫逃脫性基本上差不多。施文儀認為,我第三劑接種率超過七成,兩劑八成五以上,官方數字有四百多萬人確診,實際上應有一千多萬人確診,等於半數台灣人感染過,在多道「金鐘罩」保護下,大幅降低感染風險,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滾動式調整要再滾快一點」。施文儀認為,指揮中心防疫措施應採「正面表列」,清楚列出限制的行為或空間,讓民眾一目瞭然,否則訂出林林總總規定,民眾無所適從,也容易引發爭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民眾於戶外活動時,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接觸,就要戴口罩,若在不特定人潮區域,未遵守防疫規定,經他人拍照檢舉,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條同法七十條規定,處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
2022-07-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者重複感染致死率高 速打第4劑
指揮中心七月一日修訂重複感染新定義,據統計,至昨日累積共六三九名研判為重複感染個案。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國外研究發現,一萬名確診者中約五到十人重複感染,二度感染後百分之一機率轉為重症,但八十歲以上民眾重複感染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風險較高,建議老年人盡速施打第四劑。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從前年累計至今,重複感染個案共二三八二例,其中六三九例為七月一日新制上路後的個案。目前重複感染個案定義為,於發病一至三個月內,符合症狀惡化,PCR陽性Ct值小於廿七、或快篩陽;若超過三個月,PCR陽性外Ct值也要小於卅,或抗原快篩陽性;感染一個月內,不算重複感染。治療方面,羅一鈞指出,與上次確診小於卅天內的個案,若判定為重複感染,醫師須與衛生局聯絡,以人工方式了解及後續研判。通報確認後,不管西藥中藥,如口服抗病毒藥物和清冠一號均會給藥,不會不補助或核刪。該如何降低重複感染機率?李建璋表示,一萬名確診者中約五到十人重複感染,風險相當低,因為第一次感染新冠肺炎後的幾個月內,體內仍有抗體,但仍需戴好口罩、施打疫苗。
-
2022-07-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境外移入個案漸增…BA.5恐襲台 黃立民:棄口罩可惜
昨新增二萬六七七九例本土個案、中重症七十五例,三十七人死亡,中重症及死亡個案再創兩個月來新低,但境外移入個案則逐漸增加,昨天共三六七例。本土病例數持續下降,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昨天跨部會防疫會議討論邊境再放寬、單周入境人數鬆綁等議題,將一階段一階段地開放。Omicron新型變異株BA.4、BA.5在許多國家掀起另一波疫情。本土BA.5變異株累計七人,六人和接機有關,一人為社區感染。外界擔心BA.5疫情恐再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當BA.4、BA.5變異株本土個案占三成以上,才會出現另一波流行,預估台灣八、九月將出現一小波疫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說,全台將開始BA.5變異株疫情,規模多大難預測,「口罩是最簡單的防疫工具,若在這時候放掉,有點可惜。」建議繼續維持。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五周以來境外移入個案逐漸上升,反映國際病例數增加,也與近日開放國門,放寬單周入境人數至四萬等因素有關。周志浩說,昨新增卅七死,年齡介於廿多歲至九十多歲,其中卅三例具慢性病史、廿四例未接種三劑、廿八例超過八十歲。今年本土中重症累計一萬九三七二例,其中七四○八例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昨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廿多歲男性,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曾接種三劑疫苗,七月七日在家中昏迷、失去意識,緊急送醫,但已無心跳、呼吸。採檢確診,於當日過世,死因為毛毛樣血管疾病及新冠病毒感染。羅一鈞說,毛毛樣腦血管疾病為一種慢性進行性腦血管閉塞疾病,主因為顱內大血管閉塞,導致其他小血管代償性雜亂生長,異常毛細血管長成一團。今年起至七月十七日,長照通報確診機構數達一五八六家,確診住民人數為四萬四八一二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一萬二○八九人,仍以社福機構人數最多、護理機構次之。四月起至七月十七日,一一九三名機構住民死亡,致死率為百分之二.六。「機構染疫人數跟全國一樣穩定下降。」羅一鈞說,目前住宿式機構確診住民投藥比率達百分之九十三,比率顯著提升,仍屬於合理投藥範圍。
-
2022-07-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散步免戴口罩民眾不領情 專家要王必勝「大膽一點」抓2重點就好
新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宣布,即起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時可免戴口罩,散步算運動不必戴口罩。但新制卻讓民眾認為模稜兩可。專家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加快放寬腳步,並將防疫規定「正面表列」,讓民眾更容易理解。王必勝前日說,未來的防疫方向,將朝穩健開放、讓民眾恢復正常生活為目標,今送上上任後第一個鬆綁政策,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得免戴口罩。戶外散步也可以不用戴口罩,八月會繼續放寬。外界關心,休閒活動如散步、逛街,若旁邊無人是否也可以不用戴口罩?王必勝回應,「我想散步也是一種運動」,如果當做運動可以不用戴,規定寫得很清楚,戶外從事工作,因此空曠處工作情況下可不用戴口罩。但新指揮官的新制度,民眾似乎不太領情,民眾於PTT論壇討論口罩新規定,認為「出門趕公車或搭捷運,用雙腿急行,算運動嗎?」、「被抓到就說我在散步就好了」、「散步和我出門在路上走有什麼不一樣?」、「每次都改的模稜兩可」。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不戴口罩重點應在「空曠處」及「不接觸特定人士」,如果是同住家人一起到公園椅子上聊天,或是夫妻卿卿我我,只是從家裡的場景換到公園,根本不需要戴口罩。另外,民眾騎機車戴口罩,大多是為了防塵,不是為了防病毒。施文儀認為,雖然今年下半年有BA.4、BA.5、BA.2.75或其他變異株來勢洶洶,的確要密切觀察,但Omicron再怎麼變「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病毒特性不會有太大改變,致死率、傳播性、免疫逃脫性,不會有太大改變,大家已有過去半年經驗,應該不會有太多意外發生。施文儀認為,防疫手段再嚴格,仍一定有漏洞,台灣現在要加快腳步恢復正常生活,因我國第三劑接種率超過七成,兩劑八成五以上,加上我國已有四百多萬人確診,加上染疫黑數,如此多道「金鐘罩」保護下,國人在餐廳內用、脫口罩拍照、到戶外空曠處等,感染風險已降低,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滾動式調整要再滾快一點」。施文儀認為,疫情2年多來民眾防疫意識高,尤其前任指揮官陳時中接受專訪時,也透露現在交棒給次長王必勝擔任指揮官是「類降級」,指揮中心在訂定防疫措施上,也可以採「正面表列」,清楚列出限制的行為或空間,讓民眾一目瞭然,才會更加便民,否則定了太多零零總總規定,民眾很難知道有無違反規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民眾於空曠處可能與不特定人士接觸,就要戴口罩,若民眾在不特定人潮區域,未遵守防疫規定,經他人拍照檢舉,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6條同法70條規定,處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
-
2022-07-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檢疫「0+7」有譜?王必勝:時程會遞延一些
指揮中心今邊境政策再度放寬,開放6類人來台,可核發簽證。外界關心,邊境一步步鬆綁,是否現行的邊境「3+4」也將鬆綁至「0+7」?對此,新任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確實是目前的開放方向,但邊境仍有變異株威脅,仍需要觀察一陣子,才有辦法評估開放與否.但實際觀察多久無法預估。王必勝會後受訪表示,由於幼兒疫苗7月22日才會開打,接種完還需一段時間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0+7」的方案會延遲,不會於八月推行。王必勝今日記者會上表示,指揮中心不同階段有不同任務,現階段對於未來會朝「開放觀光、振興經濟」進行,本次新聘任的2位防疫副指揮官,就是以交通部、經濟部兩大專業為方向,指揮中心請他們督導。由於邊境將在7月25日開放6類人士來台,先前在6月15日邊境鬆綁為檢疫「3+4」天,也就是入境者只需3天居家檢疫,再進行4天自主防疫,後又開放3類人可免持PCR陰性證明入境。外界好奇未來是否再放寬為邊境檢疫「0+7」天?對此,王必勝表示,「0+7」是我們方向,但時間點現在沒辦法確定,主要還是要參考國際間BA.4、BA.5變異株疫情,若致死率、重症率有提高,時程應該會遞延一些些;同時,國內BA.4、BA.5狀況如何也都是參考依據,還有醫療量能、物資儲存、疫苗施打總體評估。明確的開放時間點,王必勝說,目前沒辦法確認,但指揮中心常常開記者會,有新進度會跟大家報告。
-
2022-07-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再開放!指揮中心:外國人打工度假可來台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多國禁閉國門,但隨著疫苗的研發與施打,各國逐步開放國門,希望活絡經濟。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邊境政策,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副局長周中興表示,自7月25日起,放寬外籍人士來台事由,只要是志工、傳教弘法、宗教研習、實習、國際交流、度假打工等等,皆可以入境台灣。周中興表示,政府採逐步穩健開放政策,指揮中心評估國內疫情醫療量,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及國際必要交流,預定7月25日起針對外籍人士,只要符合志工、傳教弘法、研習、實習、國際交流以及度假打工等青年交流事由,皆可以準備相關文件,向駐外館著申請來台,傳教弘法、實習、度假打工則可以申請特別入境許可。針對度假打工部分,周中興表示,因不是單純的觀光,有限定對象,是指與我國訂有度假打工協定或青年交流協定國民,若符合兩國間訂定度假打工協定,這些相關條件。除了有年齡限制外,按照協定,每人一輩子只有一次引用度假打工機會,若符合條件,可向駐外館處申請。周中興強調,度假打工不是一般觀光,我國與17個國家有簽訂協定,目前大多數都已經允許我國青年打工機制前往他國,基於平等互惠考量,這次我們也把度假打工列別放入開放是由,相關策略是循序漸進穩健踏實,指揮中心會按疫情變化滾動檢討,也呼籲民眾儘速疫苗接種,配合防疫檢疫規範,維護國內安全。至於本次開放入境的族群,是否包含港澳人員?周中興表示,目前僅針對持外國護照人士部分。指揮中心預計,本次開放的6類人,在2019年統計資料全年約有1萬人左右。至於為何先開放這6類人?周中興表示,這6類人士都是跟國際交流或文化交流密切相關,所以人數可控管下,也考量國際交流因素,所以這次建議開放這6類對對象。
-
2022-07-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拚振興 副指揮官增為兩席 交通部、經濟部次長接棒
指揮中心大換血,新團隊人馬到期。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公布副指揮官人選,為交通部次長陳彥伯和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疫情指揮中心前指揮官陳時中在任911天,昨交接指揮官由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接任,同時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也辭去副指揮官一職。繼任的副指揮官今天公布由交通部次長陳彥伯和經濟部次長陳正祺接任。王必勝表示,陳正祺次長過去在指揮中心已多有合作,未來在物資方面或是經濟振興方面,相信可以有很大的幫助。陳彥伯次長過去防疫合作也很多,他的加入對未來發展觀光或是旅宿管理,以及人流物流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副指揮官從一位增至兩位,王必勝表示,指揮中心章程裡,副指揮官員就設為一至三位,因應不同情況、不同防疫階段,適當聘請。新聘兩位副指揮官,在各自的領域有很好的專精和專業知識,且相處已經兩年多,彼此非常熟悉,希望他們加入給指揮中心帶來很大幫助。王必勝也坦言,指揮中心未來將朝開放觀光振興經濟走,兩位副指揮官,除了對原本的業務管理熟稔,因此指揮中心業務也會由他們一起督導。王必勝也感謝內政部次長陳宗彥過去擔任副指揮官期間的協助,陳也會持續留在指揮中心裡面,不論在邊境、內政、消防民政方面給予協助。陳彥伯自交通部基層公務員做起,歷任路政司、公路總局、國道新建工程局等單位與交通部主秘,熟悉交通部業務。陳正祺則從國貿局基層做起,對處理國際談判與經貿事務相當嫻熟,曾任國際貿易局局長、副局長、駐美代表處副代表兼經濟組組長、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談判代表、駐歐盟兼比利時經濟組組長、駐新加坡代表處經濟組組長等,也曾參與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到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台美等雙邊談判。
-
2022-07-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王必勝鬆綁第一槍 即起騎車、戶外空曠處工作可脫口罩
昨陳時中將指揮中心指揮官的任務交接給新任指揮官王必勝,王必勝表示,未來的防疫方向,將朝穩健開放、讓民眾恢復正常生活為目標。而王必勝今天就送上任後第一個鬆綁政策,宣布即起騎機車、腳踏車、戶外空曠處工作者不需要戴口罩。而政策會一階段、一階段放寬,會看當時狀況及放寬後風險可否承擔,八月可望會再繼續放寬。王必勝表示,考量國內疫情趨緩,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7月19日起適度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其中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得免戴口罩。不過外界關心,今天放寬空曠處工作可不用戴口罩,但休閒活動如散步、逛街,若旁邊無人是否也可不用戴口罩。王必勝表示,「我想散步也是一種運動」,如果當做運動可以不用帶。規定寫很清楚,戶外從事工作,所以是空曠處工作情況可不用戴口罩。另外,政論節目依歸規定可以不用戴口罩,若來賓、主持人想加強防護或其他理由可以戴,但規定上是放寬可不用戴口罩。相關規定說明如下:一、放寬戴口罩規定,增加「騎機車/腳踏車」為例外情形,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但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室內外從事運動。2.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3.自行開車、騎機車/腳踏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防疫措施辦理。
-
2022-07-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中重症兩個月新低 20歲男罹「毛毛樣」家中猝死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連帶死亡、中重症個案數也雙創兩個月以來新低。今天新增死亡個案37例、中重症75例,其中最年輕個案為20多歲男性。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於家中猝死,採檢後確診,死因為毛毛樣血管疾病及新冠病毒感染。羅一鈞表示,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1萬9372例,其中7408例死亡。死亡個案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33例具慢性病史、24例未接種三劑、28人超過80歲。最年輕個案為20多歲男性,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曾接種三劑疫苗。7月7日在家被家人發現昏迷、失去意識,緊急送醫,但已無心跳、呼吸。採檢確診,於當日過世,死因為毛毛樣血管疾病及新冠病毒感染。根據罕病基金會資訊,毛毛樣腦血管疾病,簡稱MMD,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腦血管閉塞疾病,主要是因顱內大血管閉塞,導致小血管代償性雜亂生長,異常毛細血管長成一團,而形成煙霧狀,所以也稱之為「煙霧病」,患者會出現出血性中風、反覆性小中風、感覺運動神經麻痺及偏頭痛等症狀。另外,自今年1月1日至7月17日,長照通報確診機構數達1586家,確診住民人數為4萬4812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1萬2089人,仍以社福機構人數最多、護理機構次之。羅一鈞表示,機構染疫人數跟全國一樣穩定下降。而自4月起至7月10日,累計死亡人數1193人,致死率為2.6%。針對確診後開立口服藥物情形,羅一鈞表示,機構內就地隔離安置集中照護的確診住民投藥比率達93%。根據統計機構內投藥率從五月僅56%,已大幅提升。
-
2022-07-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2.6萬 指揮中心:本土降、境外升 與國際疫情一致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新增2萬6779例、境外移入個案則高達367例。另死亡個案新增37例,創兩個月來新低。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和上周二相比差不多,這周本土病例數持續下降;境外移入個案這五周則是逐漸上升,和國際病例數增加一致,加上最近開國門也有一些影響。今日新增2萬6779例本土病例,1萬2476例男性,1萬4289例女性,1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382例),台中市(3,408例),高雄市(2,922例),台北市(2,848例),桃園市(2,487例),台南市(1,882例),彰化縣(1,336例),屏東縣(969例),雲林縣(788例),新竹縣(710例),宜蘭縣(705例),苗栗縣(670例),嘉義縣(565例),新竹市(543例),花蓮縣(541例),南投縣(509例),基隆市(397例),台東縣(346例),嘉義市(333例),金門縣(265例),澎湖縣(149例),連江縣(24例)。今日新增3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3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3例具慢性病史、24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9日至7月16日,死亡日期介於7月7日至7月16日。今日新增36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02例男性,1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分別自美國(12例)、英國(7例)、越南(6例)、德國(4例)、澳大利亞(3例)、捷克及加拿大(各2例)、義大利、柬埔寨、香港、荷蘭、丹麥、日本、克羅埃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32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6月21日至7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30萬9904例確診,分別為1萬7133例境外移入,429萬271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261例死亡病例,其中8,24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873例、台北市982例、台中市798例、高雄市751例、桃園市626例、台南市615例、彰化縣469例、屏東縣340例、雲林縣240例、南投縣233例、基隆市198例、苗栗縣170例、宜蘭縣166例、嘉義縣170例、花蓮縣139例、嘉義市133例、新竹縣129例、台東縣110例、新竹市78例、澎湖縣15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死亡2個月新低 BA.5疫情估8、9月來襲
昨新增一萬七五四九例新冠本土個案、八十六例中重症個案、四十八人死亡,均為近二個月來新低。不過,變異株BA.4、BA.5再增二例本土個案,皆為五十多歲男性,且與接機有關,目前本土BA.5變異株累計七人,六人和接機有關;上周近九成境外移入案例感染新型變異株,新任指揮官王必勝說,難以評估下一波疫情再起的時間,但一般推想應是落在八、九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上周境外移入個案中,近九成都感染新型變異株,其中BA.5數量呈壓倒性勝利,顯示即將成為歐美、亞洲等國新一波主要流行株,至於台灣,再過不久BA.5就會取代BA.2。王必勝說,大家一直預測台灣變異株疫情再起時間,但這滿難評估,一般推想應是落在八、九月,指揮中心嚴密觀察中。目前國內變異株疫情情況,羅一鈞說,上周有三人感染BA.5變異株,其中一例是日前公布的社區感染案例(廿多歲女性),另兩例則是新個案,都與到機場迎接自國外返台的家人有關。
-
2022-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年底可到貨? 指揮中心:期程非操之在我
針對BA.4、BA.5變異株恐造成國內疫情再起,外界關心是否會針對全民接種第四劑。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其他國家也沒有開放全民施打,但如果有次世代疫苗則有可能給全民符合資格接種。但針對次世代疫苗進口進度,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次世代疫苗進度不是操之在我,指揮中心會注意相關發展,如果有購買期程就會積極辦理。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各家都在研發次世代疫苗,有些快、有些慢,有些中間會發報告。但指揮中心要看疫苗廠商是否向藥證主管機關提出資料審查並且獲得WHO認可,有的話就會很快引進。但時程沒有一家藥廠敢說,指揮中心會密切注意研發供貨期程,一定會在最快時間取得次世代疫苗。至於是否能在年底到貨,周志浩說,要看藥廠進展以及資料審查是否順利。
-
2022-07-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再掀疫情時間點?指揮中心:滿難預測
國內今天在公布兩例新增本土BA.5個案,外界擔心變異株何時會在國內再掀一波流行。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大家一直預測變異株的疫情再起的時間,但「這滿難評估的」,一般推想應該是落在八、九月,但指揮中心會嚴密觀察。針對變異株可能造成的疫情,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A.4、BA.5疫情估計是當本土變異株個案占30%以上才會出現流行,可能最早流行的都市如北市,最近幾周個案數下降幅度不高,懷疑可能是BA.4、BA.5變異株,也可能是因為人流回升造成的影響。對於BA.4、BA.5恐在國內造成另一波疫情,外界也關心國內是否針對全民接種第四劑。王必勝表示,第四劑施打範圍會提出擴大的想法,將請ACIP評估,若有擴大會再公告。莊人祥則表示,第四劑疫苗的接種每個專家都有不同意見,美國開放50歲以上和18歲以上免疫不全者接種,其他國家大部分開放65歲以上,沒有開放全民施打。但如果有次世代疫苗是有可能給全民符合資格都來打,第二次追加劑會再評估。另外,除了BA.4、BA.5外,外界也關心BA.2.75變異株是否有較高傳播力和免疫逃脫力。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2.75是最近幾周才在印度等亞洲國家偵測到,也有較高傳播力和免疫逃脫力,但與成為主流的BA.5比,還沒有足夠相關研究可佐證,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主流變異株都言之過早,還要觀察偵測到的國家有沒有後續較大的社區疫情才可得知。而目前台灣在本土和境外都沒有偵測到。
-
2022-07-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在任911天指揮官交接 陳時中:交給王必勝我很放心
前衛福部長、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今早交接部長職務,緊接著下午則將防疫指揮官的職位交接給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陳時中今親授「指揮官」背心給王必勝並勉勵,「穿上這件衣服就要明白這是任重道遠品嚐我這兩年多來的滋味,交給你我很放心。」並表示自己未來將赴下一個任務邁進,參選台北市長。指揮中心自疫情2020年1月23日二級開設以來,就由陳時中擔任指揮官至今 911天。陳時中今交接「指揮官」背心給王必勝並勉勵,「穿上這件衣服就要明白這是任重道遠品嚐我這兩年多來的滋味,交給你我很放心。」陳時中說:「張召集人(張上淳)、周署長(周志浩)、羅一鈞、莊大哥(莊人祥),還有我們的薛部長(薛瑞元)、次長資訊組等等,我們幾乎變成一體,天天開會。」因為彼此都相當了解,因此決策方向都非常一致。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是成熟的領導團隊,做出的決定不敢說一百分但朝此在努力,兩年多來不眠不休的努力。」最後謝謝團隊對國家的貢獻,也對社會有盡責。陳時中也謝謝媒體,「謝謝帶來相關訊息,尖銳敏銳的角度提供指揮中心參考也激勵我們重新思考很多政策面,新聞是第四權,代表社會的良心監督行政單位。」陳時中說,外界看來指揮中心與媒體有些對立與衝突,但在他內心是沒有的,相信在場記者都會明白這樣的現況,來過的記者都會明白即便看法不同但為社會打拼的心是一樣的。
-
2022-07-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雙降!今死亡48例、中重症86例
本日新增本土個案1萬7549例、48例死亡,中重症個案來到86例,是近2個月來的新低,包含中症46例以及重症40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中重症有2位50多歲個案較為特殊,皆有多重慢性病史,一例接種兩劑疫苗、一例無接種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全台最新疫情概況,本土1萬7549例、境外移入454例、死亡48例,死亡個案是自5月25日疫情統計以來的新低。境外移入部分暴增,指揮中心則說,是包含前幾天陽性個案沒有被登載的個案。中重症個案也來到近2個月來新低,羅一鈞表示,今日中重症共有86例,中症46例、重症40例,上次中重症低於百例已是5月17日的61例了;青少年、兒童部分則沒有新增個案。死亡個案部分,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分布在50歲至90多歲,較為特殊的2例個案皆為50多歲男性,其中一人打過2劑疫苗,有中風等慢性病,住院後因為合併肺炎呼吸衰竭過世;另一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接種過疫苗,住院後因為肺炎缺血性心臟病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