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958
筆 文章
-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死亡事件新增96例 解剖後死因出爐
國內接種不良反應死亡事件新增96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96例中有65例屬於非嚴重事件,其中3例死亡,其中有1例為疑似嚴重過敏,27例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病例,另新增兩件解剖案例為心血管疾病,「今日起,會把針對不良事件詳細分析的資料,呈現在網站上。」指揮中心公布,累計已解剖110例,其中78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嗆噎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呼吸道阻塞,6例疑似肺炎,3例泌尿道感染,1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1例咽喉炎(2個月大孩童),1例胃穿孔併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肋膜炎,1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1例腦室和腦幹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1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1例化膿性肺炎,4例待釐清。另外死亡部分接種AZ疫苗出現1死,為87歲民眾於接種17日發生,莫德納疫苗有2例死亡,年齡介於69歲至86歲民眾,於接種2天至12天發生,其中2例AZ原通報非死亡不良事件通報後轉死亡。針對國內確診案例中,今日新增1例確診者死亡案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該案為居住在雙北地區的70多歲男性,曾於5月28日呼吸困難,本身有糖尿病、心血管、腎臟病、高血壓史,於發病隔日去急診,隔日確診陽性,後來肺炎呼吸衰竭,氧氣濃度無改善併發心律不整,最後因狀況惡化,不幸往生。國內對於確診者的治療用量是否短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瑞德西韋量很大,單株抗體也訂了一定的量。羅一鈞指出,目前國內住院人數剩下420位,另外單株抗體儲備了5000人份只用了數百劑左右。
-
2021-07-27 醫聲.肝病清除
C肝治療/C肝患者疫情治療打對折 肝硬化確診死亡風險超出3倍
「肝是沉默的器官」,全世界每30秒就有一人因肝炎死亡,而肝硬化患者確診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是一般民眾的3.31倍。國內調查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今年上半年度僅治療五成的C肝患者,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說,國外經驗也提醒,在疫情爆發間,長達半年以上未回診的病患,恐有腫瘤生成的跡象,建議C肝患者在疫情趨緩時,盡快回醫療院所追蹤。我國有多少人為C肝所苦?高嘉宏說,據以前分析成年人口而言,盛行率為4%,預估約40萬人有抗體陽性,所幸經過十幾年的治療,身上還有C肝病得的患者,粗估剩下20萬人;台灣4%盛行率逼近巴基斯坦,比起亞洲日、韓兩國1%盛行率而言,高出許多。C肝像是「歷史共業」,主要好發在60幾歲的族群。高嘉宏解釋,台灣過去因醫療資源不是豐富,傳染病盛行期間,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密醫文化盛行,因共用針頭的陋習,導致C肝傳染開來,以前甚至還有「C型肝炎村」,整個村落的盛行率高達60%。罹患C肝無須過度恐慌,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暨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余明隆說,C肝治療已進入全口服新藥時代,治癒率高達98%,副作用輕微,服藥不影響疫苗施打,療程僅需8週或12週,入院領藥的次數最少僅需3次。即便治癒率高,仍被新冠疫情影響治療,余明隆表示,比較我國近三年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人數發現,2019年4萬個治療名額不到8月就用罄;去年預計治療約5.1萬人,實際治療3.6萬位患者,約占7成;今年上半年預計治療約2萬人,但因為疫情升溫,截至6月底僅治療1萬多位病人,只剩53%。C肝不只會提升染疫死亡風險,與許多高致死的疾病及癌症都有直接或間接關係。高嘉宏說,C肝會加速肝炎、肝硬化、肝癌之肝病三部曲惡化,還會引發肝外器官慢性發炎,導致多處肝外病變。另C肝治癒仍不可輕忽,出現纖維化、硬化者也要定期追蹤,高嘉宏指出,這類患者回院是針對癌症篩檢,若患者沒有肝硬化現象,需半年回診一次,不幸進入肝硬化階段,則需三到六個月回診一次。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何時吃止痛藥緩解疫苗接種不適?免疫科醫這麼說
打疫苗怕怕!到底該不該事先預防吃消炎藥?打之後不舒服又該怎麼處理?免疫科醫師告訴你解方,無須心慌慌。作者/醫藥記者/梁少珊記者實測打疫苗後反應,打完AZ疫苗十一個小時後,開始出現嚴重疲倦、想吐、肌肉痠痛、接種的左手疼痛等症狀,第十八個小時後,記者開始發燒,最高燒到38.5度,覺得身體快「裂解」。許多民眾擔心接種後症狀,紛紛開始「囤藥」,甚至接種前預先投藥。記者實測打AZ記錄。 常見的非處方止痛藥分為兩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布洛芬)以及「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如普拿疼),兩者對於一般疼痛都有止痛效果。到底該吃哪種藥?以及怎麼吃?什麼時候吃?接種後不舒服 吃普拿疼為主快打站的熱血免疫科醫師林恆圭認為,雖然用藥尚無定論,但還是以普拿疼為主,這也是大部分醫學會的建議。早前美國民眾打完疫苗後,產生不舒服反應,所以他們預防性的吃消炎止痛藥。可是後來陸續開打之後,醫學會紛紛針對此提出建議。 參考美國風濕病醫學會的建議,因為他們是對免疫方面最了解的一群專家,風濕類疾病跟免疫相關。「打疫苗前一天不要預先投藥,打(疫苗)之後看症狀,打完之後如果很不舒服,先多休息多喝水,但如果真的忍耐不了,影響到生活作息,不管是普拿疼,或者是其他消炎止痛類的藥,有需要再服用。」林恆圭補充。打疫苗後服用 不影響抗體產生至於坊間謠傳,吃普拿疼會影響抗體生成?林恆圭表示,接種後不舒服吃,不至於影響抗體生成。他都跟病人說:「沒差,吃一顆藥而已,哪會影響抗體生成那麼多?」林恆圭透露,觀察自己身邊的醫事人員,當然這是很小規模的觀察,這些醫事人員打完疫苗也是不舒服啊,普拿疼有在吃,後來他們去抽血,抗體也是高到不行。 關於打疫苗,民眾真的不用過於驚慌,打完後不舒服,再考慮用藥,或者求助醫師幫忙。
-
2021-07-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降級「健康碼」該上場了 王任賢:相信唐鳳的才智
全台今天迎來睽違69天的降級,各地開始出現人潮。預防群聚感染,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盼推台版疫苗護照,擬將打滿兩劑疫苗且滿14天的民眾,註記在悠遊卡裡;而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新冠疫苗接種黃卡需要資訊化,此時是規劃「健康碼」的最佳時機,憑政委唐鳳的才智一定可以很快上線。王任賢直言,指揮中心從最一開始的排斥檢驗,再來到阻擋疫苗,與不效仿大陸的防疫作為,以致停滯不前。像是大陸的「健康碼」的概念,可被視為通行證,將個人健康資訊存在手機裡面,進入公共場所一刷,能否順利進入一翻兩瞪眼,更維護相關場所安全。「土方法控制疫情、限制行動是錯誤的。」王任賢說,健康的人能夠去公共場所,政府該積極建構健康碼,裡面可包含疫苗黃卡以外的其他訊息,例如體溫、核酸篩查、抗體檢驗,及其他需防範的傳染病資訊。台灣早已擁有使用健康碼的籌碼,王任賢說,健保署、各大醫院的旅遊門診可以整合、連線,成為國內通行的門票,將來甚至可以運用在國際上的簽證用途。降級之後補教、幼托,與長照等機構須檢附篩檢陰性證明才有營業資格,王任賢指出,健康碼隨時更新資料,可取代紙本發放證明的耗費時間。事實上,健保署近期也在積極整合「新冠病毒篩檢結果」及「預防接種資訊」,利用健保快易通查詢至社區篩檢站或醫院篩檢的結果,也能查詢疫苗接種狀況,不必都仰賴三日內的陰性證明,但作為真正的疫苗護照使用,努力仍有努力的空間,得先取得國際的認同,才有辦法推行。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AZ及輝瑞疫苗 韓國研究:抗體增逾6倍
韓國政府研究機構調查發現,首劑施打AZ疫苗後,第二劑改為接種輝瑞疫苗,生成抗體較接種2劑AZ疫苗者高出6倍,但對Delta變種病毒效果依舊會減弱。韓聯社報導,韓國疾病管理廳轄下國立保健研究院的國際傳染病研究所,今天發表以首都圈地區10處醫療機構的499名醫療人員為對象進行的研究結果,發現混打疫苗者生成中和抗體量較接種兩劑AZ疫苗者高出6倍,與同樣接種兩劑輝瑞疫苗者效果相近。研究指出,混打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可抵禦Alpha變種病毒,但在遇上Delta等其他變種病毒時,效力同樣會減弱,與接種兩劑同樣疫苗者的結果相近。至於接種後產生的異常反應,混打疫苗者通報異常反應案例較接種兩劑AZ疫苗者多,與接種兩劑輝瑞疫苗者近似。國際傳染病研究所之後將繼續追蹤接種者抗體維持狀況,並進一步研究混打疫苗與莫德納、嬌生等其他疫苗效力的差別。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新冠疫苗前後要做這些事! 想買含乙醯胺酚成分的止痛藥不只普拿疼
國內疫苗已進行大規模施打,許多民眾擔心接種後會出現不適反應,會先購買止痛藥備用,也有不少網友先預防性投藥。不過,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建議,等真的出現發燒、疼痛、骨骼痠痛,再吃止痛藥,不建議提早用藥。自從國內大規模接種AZ、莫德納疫苗,止痛藥更成為熱銷藥品,常常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張文靜指出,很多人均備有止痛藥,如果頭痛、經痛、牙痛,或者是因運動傷害、姿勢不良引發的手腳或肩頸痠痛等不適症狀,就會自行服用。常見的非處方止痛藥分為兩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布洛芬)以及「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如普拿疼),兩者對於一般疼痛均具止痛效果。張文靜進一步分析,「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具有消炎、止痛、退燒的作用;而「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止痛藥則是以止痛、退燒為主。同時也提醒民眾,只要購買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的止痛藥都可以,普拿疼不是唯一選擇。部分民眾在打新冠疫苗的前一晚、當天一早先服用止痛藥,認為可以預防或減輕副作用,但效果極為有限。張文靜建議先備妥藥物,等到真的出現副作用,再服用1顆。打疫苗前後要做這些事張文靜以自身為例,之前打AZ疫苗的前後並未先投藥,但比平常多喝了許多水,同時補充綜合維他命和B群。在接種後的3天內並無明顯症狀,到了第4天,覺得頭痛,這時才服用止痛藥,減輕疼痛。張文靜說,接種疫苗後,身體發燒,這代表身體正在產生抗體,如果輕微發燒,不用緊張。如果溫度偏高,且持續兩天,就應該積極就醫,尋求協助。食藥署則提醒,不管是哪一種疼痛,在服用止痛藥後,仍無法緩解疼痛,就該就醫,由醫師找出病因,開立合適的止痛藥品。此外,民眾不應浮濫使用止痛藥,以免肝腎功能。★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有限 混打莫德納、BNT時程未定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同意開放AZ疫苗混打mRNA疫苗,ACIP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專家給予意見為「只要指揮中心行政上沒有問題就開放混打。」黃玉成表示,之前英國牛津大學在「刺胳針」(LANCET)發表一項研究,將疫苗接種者分為四組,研究發現中和血清抗體效價最高的為「BNT+BNT」,數據為一萬四○八○;其次為「AZ+BNT」,數據一萬二九○六;接著是「BNT+AZ」、數據七一三三;「AZ+AZ」最差、數據為一三九二。黃玉成說,基於國際研究結果,專家認為可以開放混打,且第二劑混打為mRNA疫苗(包括BNT、莫德納),但若第二劑要混打高端疫苗就得等待本土數據。由於目前莫德納疫苗劑量有限,BNT疫苗尚未到貨,專家會議因此建議指揮中心,若能解決行政、預約上的問題就可開放混打,「而非一定要執行」。ACIP委員、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目前台大、部桃正進行「AZ+莫德納」混打臨床實驗,長庚也正將進行著手相關計畫,預計一周內可通過院內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審核,同意後就會呈報疾管署。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要求衛福部公開混打理由及專家學者名單,以便釐清混打風險發生時,指揮中心、食藥署及ACIP委員相關責任。她強調不反對混打,但支持依據科學謹慎推動混打。針對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建議十二至十七歲可打莫德納疫苗,我國是否跟進?邱政洵表示,食藥署必須先同意莫德納疫苗適應症擴大到青少年,ACIP才會討論醫院如何施打及疫苗接種排序。
-
2021-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圖表/居家快篩怎麼做?有哪些取樣方式與疑慮? 篩檢小心偽陰性
究竟快篩檢驗原理為何?有哪些取樣方式與疑慮?如何使用?檢驗結果準確度如何?本報整理懶人包,帶您了解居家快篩的相關知識。●快篩試劑是什麼?國衛院指出,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快篩試劑原理大多是利用「側向流體免疫層析法」,內含的試紙可分為4個部分,分別為檢體層、膠體金抗體層、硝化纖維膜與吸收層,檢體放入檢體層後,可檢測受試者黏膜檢體是否含冠狀病毒的棘狀蛋白。●取樣方式:鼻部準確度較喉嚨採樣佳喉嚨取樣/嘴巴維持張開姿勢約10秒,輕輕地用棉棒摩擦舌根兩側的軟顎部位。鼻部取樣/將棉棒插進鼻孔中並向上移動,輕輕轉動棉棒約10至15秒。取樣後,將棉棒放入塑膠管中,並確認液體在管中,折斷棉棒超出管子長度的部分,不讓棉棒放入管後彎曲,鎖緊塑膠管上的蓋子,即完成快篩程序。台灣奈米碳素董事長蔡群賢表示,針對抗原快篩,鼻咽試紙採樣單邊,需較深入鼻部,所能測到的病毒量是咽喉的3到4倍,準確度較高,適合醫療人員使用;鼻黏膜試紙不需太深入鼻部,但須採樣鼻孔兩邊;取樣喉嚨、口水時,因容易有干擾因子,如採樣前漱口的藥水等,會影響取樣準確度。●快篩結果怎麼看?陽性2條暗紅線條,陰性1暗紅線條取樣得到的檢體加到檢體層後,檢體的液體分子會經毛細作用被帶到快篩試劑後方的吸收層。若檢體中含有冠狀病毒蛋白抗原流經膠體金抗體層時,可以辨識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與之結合,會使快篩劑呈現暗紅線條。第二道線則是控制線,表示具有能抓住膠體金抗體分子的抗體,當受試者檢體中含有新冠病毒時,會呈現雙線,代表陽性結果;若檢體中沒有冠狀病毒,只會呈現單線結果,表示陰性結果。●需注意快篩偽陰性 快篩次數2至3次為佳不過,吳進興指出,相較於PCR篩檢,快篩包僅能測出陰性或陽性,難以得知精準之Ct值以推測體內病毒量,也不能做基因定序,雖然操作較簡易、快速,但準確度、病毒特異性等檢測結果均會受影響。蔡群賢補充,「取樣鼻子時不敢插太深、取樣喉嚨時採到的其他干擾因子,都會影響取樣精確度,都可能影響採檢結果,導致偽陰性」。吳進興進一步表示,抗原快篩有不同廠牌,取樣方式也不同,有的偽陰性僅約3%,一般平均約10%,為避免沒有篩檢出確診者,建議快篩次數以2至3次為佳。●採檢新冠病毒有哪些方式?PCR核酸檢測:最常聽到的傳統RT-PCR檢測,是在鼻咽、鼻腔採檢體,可直接偵測病毒DNA或RNA等遺傳物質,準確性較高,是防疫場所與醫院確診、解隔離的標準。但設備昂貴,且操作人員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訓練,檢體還須送至實驗室,耗時數小時甚至1天。抗原快篩:透過鼻咽、鼻腔拭子、口水採集檢體,檢測病毒蛋白質架構,如外殼等,以確認是否正在感染,其中以感染零至7日最準確,可在30分鐘之內,甚至僅需10分鐘,便能知道檢測結果,但準確率較PCR低;另也能夠在定點照護檢測,如診所,缺點是敏感度最低為80%,可能會有偽陰性,且病毒尚未大量複製階段(潛伏期)無法檢出。面臨社區傳染、須快速地大量篩檢,抗原快篩是靈活的第一線檢測工具,操作相對簡單,國外已有許多一般民眾能自行操作。抗體快篩:透過血液偵測血清內的抗體,檢測時間比較短,適用於感染14天以上者,可判斷是否曾經感染過,但潛伏期、感染前期測不到,無法即時做感染管制,且無法判斷是曾經感染還是正在感染,可用於事後疫調,釐清感染範圍,或感染者是否有抵抗力。
-
2021-07-22 該看哪科.罕見疾病
全球5分鐘1人罹多發性硬化症 馬桶女孩憂染疫罕病惡化
全台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已超過2000名,今年30歲的「馬桶女孩」姜藥師也是病友,15歲那年騎腳踏車時,發現左腳卡在車鍊竟毫無感覺,並於18歲確診,與病魔抗戰12年間長期使用免疫藥物。在新冠疫情下,害怕染疫風險增高,雖有機會優先接種疫苗,但仍擔心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可能與原有藥物相牴觸。所幸專業醫師告訴她,病友可以施打疫苗,但盡量安排在免疫藥物施打的間隔區間,建議可以先和醫師討論。全球每5分鐘即有1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20至40歲女性發生比例最高,甚至比男性多出兩至三倍。台灣神經學學會秘書長鄔定宇說,人類原本中樞神經纖維覆蓋一層神經髓鞘,但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自體抗體開始攻擊、破壞髓鞘。他提醒,多發性硬化症臨床表現有很多症狀,多為突發性神經學症狀,常見包含有眼睛視力模糊、手腳笨拙無力、步態不穩、大小便問題等,若維持一段時間,就有就診的必要。成大醫院神經部醫師孫苑庭則說,多發的意思是,時間、空間多發,第一次發病通常是臨床單一的症候群,發病到確診時間,通常需要兩年半。病友姜藥師在15歲騎腳踏車上學途中,發現自己吃力踩腳踏車卻停滯不前,才發現左腳竟卡在車鍊中卻毫無感覺。她表示,自此之後,左腳走路顛簸無力、右腳則偶而失去觸覺,症狀時好時壞,在18歲時即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因疾病需經常至廁所報到,姜藥師因此笑稱自己為「馬桶女孩」,印象中有次下班回家,20分鐘的車程都在便溺,回家後在廁所痛哭許久,情緒平復後,發現爸媽早已協助將衣物、機車清洗乾淨,讓她感到很安心,更有力量面對病魔,並鼓勵病友,病情控制的好都可以正常生活。近期姜藥師面臨疫苗接種問題,怕與免疫治療相牴觸,擔心自身染疫機率是否更高?孫苑庭指出,多發性硬化症與一般人相比,染疫機率並沒有增加,但少部分接受B細胞免疫治療的患者,染疫後重症率會提高,危險因子包含年紀、共病與神經學缺損嚴重,尤其是擅自停藥的人,新冠重症及死亡風險高於定期治療者的兩倍。孫苑庭說,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影響病況,除滅毒活性不建議施打外,現行國際上的新冠疫苗都可以接種,惟二線免疫治療恐影響疫苗效力,因此建議患者,疫苗注射時盡量安排在免疫藥物施打的間隔區間,並與主治醫師討論。
-
2021-07-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莫德納副作用很強嗎?只打一劑保護力有多少?新冠疫苗關鍵十問專家解惑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工作如火如荼,但隨著疫苗覆蓋率愈來愈高,施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事件、對疫苗品質有疑慮的相關報導,也引發民眾的焦慮,不少人明明想「靠近」疫苗,卻又擔心。臺大醫院在6月22日舉行記者會,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新冠肺炎是新興傳染病,相關資訊多且龐雜,也因混亂而導致民眾恐慌焦慮。台大醫院成立科學防疫小組,針對新冠肺炎進行研究與知識建立,並設立肺炎知識專區,為民眾解答關於疫苗的眾多問題。查小喵出任務,彙整民眾面對新冠疫苗最焦慮緊張的十大問題,運用6月22日台大醫院記者會內容、台大醫院「知識就是力量」共筆資料、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6月29日記者會資料、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記者會7月1日舉辦的記者會資料及疾管署新冠疫苗Q&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的回應,幫大家解惑,期盼大家認識疫苗不緊張。【疫苗的接種時程】Q.1 如果僅接種1劑新冠疫苗,保護力可以達到多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輝瑞第一針效果有 52%、莫德納為 69.5%。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有7%受試者忘了打第二針,這些人持續追蹤下去,發現他打完第一針14天之內,保護效果就達到50%,過了14天達到92%。嬌生疫苗只要打一針,保護力為 66%,AZ 一針的效果則是76 %。如果只打一針,mRNA疫苗不見得比AZ優。 國際實際使用經驗,黃立民說,在以色列觀察發現, 只打一針輝瑞的防護力是54%, 跟臨床試驗差不多。在蘇格蘭,只打一針輝瑞防護力為91%、AZ為88%。在南韓,只打一針輝瑞是 89% ,只打一劑AZ是86%。黃立民說,只打一針的效果好壞,決定於當時的環境。如果大環境才剛開始施打疫苗,大家都不打,防疫不好,疫苗效果就不是那麼好。但如果打一針時,疫苗都已經普遍打了,被感染機會本來就降低了。但mRNA疫苗的第二針一定要打,這是非常重要的。Q.2 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要間隔多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免疫學原理,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若免疫系統記得這一針,那之後不管隔多久補第二針,保護效果都可以持續。但如果免疫系統忘記第一針,那就必須重新來過。目前政府規定,AZ疫苗第一和第二劑間隔至少8週以上,莫德納兩劑接種間隔至少28天。黃立民說,根據AZ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兩劑間隔小於6週、間隔6到8週、間隔9到11週跟間隔大於12週,其保護效果分別是55%、59%、63%和81%,亦即間隔12週保護力最高,間隔到16週效果仍非常好。Q.3 新冠疫苗是否可以混打?混打是不是有方向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並不建議疫苗混打,除非接種第一劑時發生症狀並通報不良反應,且經醫師評估不適合再接種同樣或類似成分疫苗,可接種另一廠牌疫苗。建議依原第一劑接種廠牌的建議間隔,按時完成第二劑接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6月22日疫情記者會表示,確實從國際資料可知,先打AZ後再打輝瑞BNT疫苗,防護效果更好、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副作用比例比較高。但指揮中心專家仍不建議混打的原因是,目前的國際資料,都是AZ打完打輝瑞,並不是台灣現在有的莫德納疫苗。張上淳說,雖然輝瑞跟莫德納都是mRNA平台疫苗,但精確來說,是兩家不同公司的產品,是不是能這樣推論?嚴謹的科學會希望有其他的資料來佐證。黃立民說,目前很多歐洲國家已建議混打。根據最近一個西班牙做的研究,追蹤 663人, 第一針打AZ的人,第二針中1/3的人不打、 2/3 打輝瑞BNT疫苗,觀察抗體變化。 結果第二針 打輝瑞疫苗者,抗體的幾何平均值從71跳到7700,增加100倍, S蛋白的抗體從98跳到3600, 中和抗體的陽性率從34%跳到100%。因此,第一針打AZ、第二針打BNT,混打效果非常好。但當然副作用增加,發燒會增加一點 。目前已經有些國家建議可以混打,但需注意方向性,第一針打AZ、第二針可以打mRNA,但如果第一針打mRNA,那第二劑也建議打mRNA。Q. 4 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有足夠防護力?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簡稱為SMC)6月28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針對目前台灣有社區群聚的英國變種病毒株(Alpha)和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輝瑞/BNT疫苗應對Alpha株,若完整接種2劑保護力為92%,在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就有8成保護力、接種兩劑達到95%;在死亡的保護效果,70歲以上接種單劑就有85%。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的保護力是79%,對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也有94%。牛津/AZ疫苗應對Alpha株的保護效果,完整接種兩劑為73%;住院保護效果,接種單劑為76%、兩劑為86%。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為60%,住院保護效果則是單劑有71%、兩劑則有92%。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在SMC6月29日舉辦的記者會表示,如果去看疫苗保護力,在病毒學上中和抗體的效價越高,可能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越強。不過必須認知到,事實上無法比較出哪個疫苗比較好,因為除了中和抗體效價外,還有其他免疫系統的強化因素需要考慮。雖然從AZ疫苗的效價來看,對變種病毒保護力會下降一些。不過在變種病毒中,大家擔心的印度變種株Delta,其實對疫苗保護力影響較小,反而是研究顯示,巴西與南非變種保護力較為明顯下降。黃立民說,南非株的1484K是很早的突變點,已經知道突變對疫苗中和抗體效果變差,可是很多病毒並沒有逃脫疫苗的掌握,如果疫苗可以打到很高的抗體,還是可以對抗病毒。因此英國的接種策略是盡快讓大家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接種疫苗也可以讓重症降低。因此目前遇到變種病毒的策略,就是讓抗體提高,另一個就是做新的疫苗,但後者需要時間。Q.5 台灣的疫苗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解封?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在7月1日媒體工作坊中表示,疫苗覆蓋和解封問題沒這麼簡單,因為打疫苗並非百分之百防護效果,可能10%~30%的人還是會感染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風險,但沒辦法絕對阻絕呼吸道黏膜帶有病毒的狀況,意即所謂的無症狀感染。 英國研究發現,接種AZ疫苗對有症狀感染保護效果有72%,但對無症狀保護效果幾乎沒有。打疫苗後若接觸病毒,可能不會發病確診,但可能短時間身體會帶病毒,還是可以傳播給其他人,因此在疫情還沒結束之前,還是要持續戴口罩。黃立民指出,根據國外經驗,當社區疫苗覆蓋率到三、四成,就會有感,會開始覺得病毒傳播變慢、個案出來速度變慢。可以合理、審慎樂觀估計,打到三到四成,台灣疫情會比較好控制。【疫苗的不良事件】Q.6 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很強嗎?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莫德納疫苗的第二劑副作用比例高,且比AZ疫苗高。台灣目前的狀況,莫德納還沒開始接種第二劑,因此臨床上是不是副作用比較高,目前還沒有資料。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大於38度(15.5%)。另在接種後不良反應方面,常見為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不常見為接種部位搔癢及罕見不良反應為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根據SMC在6月29日發佈的「施打mRNA新冠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病例研究」專家意見指出,有研究找出2017年至2021年的二到四月間有的急性心肌炎的病患,再找出過去二十年內所有可能與疫苗相關的心肌炎病患。研究發現其中四位在接種疫苗後,五天內有急性心肌炎,三位是23到36歲的男性,一位是70歲女性。四位都有施打兩劑的mRNA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兩人打莫德納疫苗,兩人打輝瑞疫苗),都有嚴重的胸痛症狀和心肌受傷的現象,但住院接受治療後均在二到四天內出院。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加護病房副主任巫龍昇解讀上述研究指出,以這麼少的樣本其實只有關聯性,很難推估出疫苗和心肌炎之間的病理機轉與危險因子。臨床上不論是否與疫苗有關,心肌炎本來就有可能發生,此研究中提到目前無法證實心肌炎與疫苗的相關性,此結論也與美國CDC相同。巫龍昇指出,這不是第一篇有關疫苗施打後出現心肌炎的案例報告,美國CDC目前確認的案例是393位,但美國施打mRNA新冠疫苗的人約有一億七千萬人,換算之下與心肌炎事件有關的僅約百萬分之23,實屬少見,希望民眾不要太過恐慌。Q.7 年長者打AZ是不是比較安全? 張皓翔:AZ疫苗可能造成極罕見的血栓風險,而此風險發生在60歲以下族群比較明顯,因此歐洲國家可能因為人種發生血栓比例較高,有某些國家限定60歲以上打AZ。至於說,施打疫苗後死亡率比較,各種不同疫苗其實都有人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的死亡通報,AZ在打完之後,死亡率並沒有比其他疫苗高,甚至是比較低的情況。如果擔心施打疫苗後死亡的問題,其實AZ相對反而安全。Q.8 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傳出許多猝死案,與疫苗有因果關係嗎?李秉穎表示,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之後發生死亡的死亡率,是不是有高於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必須要以科學研究來釐清。比對健保資料庫,各年齡、性別,接種疫苗後死亡與沒接種疫苗後死亡,兩者相比並沒有超過背景值,表示死亡是與疫苗沒有因果關係,沒打疫苗的人也因為年長者有各種疾病會發生死亡。此外,專家也以不同疾病別進行監測,發現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觀察值也都沒有超過期望值,因此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打了AZ疫苗對年長者會有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李秉穎也說,跟國際比較,不分年齡接種疫苗後死亡率在英國是百萬分之20.9,台灣是百萬分之19.6,並沒有高於其他國家;如果只看75歲以上死亡率, 台灣是百萬分之87,韓國是百萬分之146,台灣的死亡率也沒高於其他國家。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一些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的死亡個案,類似的狀況在其他國家剛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時也有出現,如美國、韓國。張皓翔說,這些通報個案會透過科學方法,釐清死亡是否與疫苗有關,包括檢視特定族群接種疫苗後死亡率有沒有超出背景值,如果有接種疫苗者死亡率與沒接種者並無明顯超出,那死亡應該與疫苗沒有關連。相關的個案會以解剖來釐清死因。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6月29日記者會說明,目前累計240例疫苗接種後通報不良事件的死亡個案,年齡為41至101歲間,其中186人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已完成解剖44人,其中33例與慢性病相關,其他死因分別為1人為吸入食物窒息,2人死於頸椎骨折,1例嗆噎窒息、1例顱內出血死亡,2例疑因肺炎病逝及2例泌尿感染死亡。Q.9 新冠疫苗中,重組蛋白疫苗是否比mRNA疫苗及腺病毒載體疫苗差?李秉穎說,只看安全性的話,美國重組蛋白的Novavax疫苗公布的資料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台灣的高端、聯亞的重組蛋白疫苗本身的不良反應,初步資料看來,發燒的發生率不高。mRNA疫苗立即型過敏發生率比較高 ,可能有罕見心肌炎、心胞膜炎問題; 腺病毒載體疫苗立即過敏反應也比較高,可能會發生罕見血栓。因此以安全性來看,重組蛋白疫苗不亞於其他疫苗,有效性方面,還不是很清楚。但Novavax根據最新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保護力達89.7%跟mRNA蠻類似。 Q.10 血栓副作用如何監測?張皓翔說,接種AZ疫苗後可能發生極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問題,會發生在腦部、腹腔、下肢,在皮膚表現則會紅點、紅疹。因此建議施打AZ疫苗的民眾要注意血栓相關症狀,若有疑慮,隨時跟醫師聯繫、討論。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AZ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要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小喵出任務】新冠疫苗關鍵十問 專家共筆來解惑,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莫德納疫苗有哪些副作用? 專家建議打完後勿做兩件事
下圖是大部分人打完疫苗後會有的反應,如果你的反應異於常人也沒關係,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合理範圍內有不同的反應也是正常。打完疫苗後發燒需要看醫生嗎?一、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服用普拿疼退燒,若溫度持續超過40度,且服用藥物後未緩解,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請盡快尋求醫師的幫忙。二、2天後持續發燒,出現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打完疫苗後的副作用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盡相同,發生副作用是不是我的身體怎麼了?打完疫苗產生副作用,代表的是身體中的免疫細胞正活躍起來,產生對抗新冠肺炎的抗體。沒有產生強烈副作用的族群,身體產生的反應讓你的感覺比較沒有那麼明顯,只要身體有產生抗體,即有一定的保護力,不用太擔心。何謂「新冠手臂」這是一種延遲性的過敏反應,大約在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5-9天後才會出現在施打的那隻手臂,出現一點一點的紅色疹子,有些人甚至會佈及到軀幹,幾天會疹子逐漸消失,就沒事了,目前沒有相關案例嚴重到危及生命。(打mRNA疫苗,比較會有此種副作用)
-
2021-07-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為何出國前後採檢結果不一樣 陳其邁:個案很多
高雄IKEA離職女主管返回馬來西亞,入境檢驗傳出疑似陽性確診。針對這種出國前檢驗陰性,但入境又確診情況,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這個情況很多,可能是在旅行期間的汙染,或在台灣沒發病、出去才發病。此外,實驗室的診斷或採檢現場也可能有短暫性病毒停留,這些可能性都不能排除。高雄一名馬籍女主管7月14日返國前到醫院採檢,檢驗報告是陰性,16日返回馬來西亞,19日接獲陽性通知,20日通報高市府衛生局。高雄市長陳其邁在記者會表示,這種陰性出國卻又確診個案其實很多,首先,可能在旅行期間汙染,譬如飛機密閉空間,身旁若倒楣坐了確診病患,可能咽喉部會有殘留病毒,短暫型的停留在採檢時也會被採到。其次,或者離開台灣前在職場或社區接觸,可能本身還沒發病、出去才發病,變種病毒可能1、2天發病,或長達25天才發病。陳其邁說,這個個案7月15日搭高鐵、7月16日出境,在搭高鐵、飛機,和友人接觸或高雄職場接觸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另在實驗室的診斷或採檢現場,如馬來西亞機場出現短暫性病毒停留,這些都有可能,直至今天中午,台灣沒有找到可能感染源。陳其邁補充,一般篩檢會有偽陽、偽陰情況,若第一次檢查為陰性,後來變成陽性,會根據不同時間點的檢測來判斷數值的意義,若人在高雄會把檢體再驗一次,同時抽血檢查血清抗體濃度,不同時間運用不同檢測工具判斷來綜合研判是否被感染,不是只憑一個數字來判斷,這樣太武斷,另在實驗室也要看採檢環境。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大公衛:降至2.3級有5條件 可學習加國混打
行政院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都釋放出可能降級的訊息,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台灣可降至2.3級有五項前提要件,且仍要加強「口罩、社交距離、精準檢測」三項措施。若接種速度維持,陳秀熙預估,7月20日至26日通報個案僅101人,社區隱性個案僅50人,等於是每天小於10個隱形感染個案。另根據公衛學者范僑芸分析,加拿大在Delta變異株環伺下,疫情仍持續下降,兩大策略為邊境防堵及疫苗施打,其中兩成完整接種者採取混打。陳秀熙表示,變異株持續發展下,可預期混打策略有其深遠影響,加拿大混打經驗值得觀察借鏡、慎重考慮。陳秀熙表示,台灣上周之病例再生數(Rt值)為0.29,已連續六周小於一,康復率穩定於5%,解封指數也穩定在0.22,不明感染源個案一直在減少,估計隱性感染的人數應該很。疫苗施打速度也快,第一到第八類對象已有高達八成至少接種一劑疫苗,其中65歲以上、75歲以上都已接種六成五到七成以上,第七類必要產業一劑接種率也達六成。陳秀熙表示,解封指數、嚴格實施口罩及社交距離、入境三次檢測、接種率持續提高,這四個條件都很重要,再加上「精準檢測」,五個條件備齊下,各縣市朝向降級的方向前進,是正確的決定。至於精準檢測就是要創造「安心防疫場域」針對可維持口罩和社交距離的場域,只要員工接受定期檢測,如果無法維持的,例如農產批發市場,員工和消費者都要接受定期檢測。降級後的大眾運輸,陳秀熙表示,大眾運輸是群聚感染重要的來源,要塑造「安心防疫列車」,建議員工和乘客都要檢測,例如員工定期檢測、透過快篩站建立「乘客通行證」的制度,乘客也可檢附有政府認證的陰性檢測證明,如此搭乘大眾運輸可更舒適安心。至於餐廳內用,陳秀熙表示,在隱性感染者非常零星之下,可根據政府指引做隔板、通風、人流管制,加上實施員工檢測,消費者則不一定需要檢附陰性證明。陳秀熙也提醒,國外混打策略值得台灣借鏡,至少目前已在加拿大看到實施混打的良好成效。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在英美等多國Delta病毒株確診者比率大增、疫情再起,但加拿大疫情仍持續下降,顯示已成功防堵變異株,其重點在於境外防堵和疫苗施打。加國6月起以「混打」拚第二劑施打率,有七成人口接種一劑,五成完整接種兩劑。加國第一劑接種AZ者可以混打mRNA疫苗,第一劑打mRNA疫苗者,第二劑也可以混打其他廠牌mRNA疫苗,因此有大約兩成完整接種者,是採取混打。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表示,目前有五個國家發表過AZ混打BNT或Moderna研究,均顯示混打有較高抗體保護力,雖然局部不良反應也較多,但並無全身不良反應。現已開放混打的國家包括加拿大(AZ+BNT/Moderna)、歐洲多國(AZ+BNT/Moderna)、韓國(AZ+BNT)、越南(AZ+BNT)、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巴林(中國國藥+中國國藥+BNT)、泰國(中國科興+AZ)。
-
2021-07-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超實用整理包/接種疫苗前後哪些禁忌飲食 副作用該如何緩解?
收到簡訊了嗎?動身前往疫苗接種站前,關於出門前要帶什麼?施打前後有哪些禁忌?若是發燒如何處理?《聯合新聞網》關心您的健康,歸納整理出在施打疫苗前後,你該知道的事。Q:打疫苗該準備的證件?1.通知單或預約成功畫面:新冠疫苗接種目前以持有接種通知單或有預約成功畫面截圖,作為國民的施打資格證明。2.身分證、健保卡雙證件:必須證明通知單上的身分是本人,雙證件務必帶齊。3.口罩:必須戴口罩。也請勤洗手,與現場其他人保持社交距離。Q:打疫苗前的注意事項?1.施打前喝溫開水250cc。2.不建議劇烈運動。3.若有感冒症狀,建議暫緩施打。4.上班族可預先請2天左右的疫苗假,讓身體好好休息。5.若長者或身體狀況不佳者,建議有人陪同。6.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要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7.正在服用避孕藥或賀爾蒙治療的民眾,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Q:打疫苗前不能吃的食物?1.請勿預先服用普拿疼或任何退燒藥。2.不建議預先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以免掩蓋過敏症狀,延誤就醫。3.不鼓勵飲酒。但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喝多少酒會干擾免疫功能。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該怎麼辦?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請盡量放鬆手臂並保持活動,以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也務必記得,打完疫苗後不能揉打施針處,揉打施針處可能會讓它反應更劇烈、紅腫的機會更大。Q:打完疫苗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接種後2天內發燒、肌肉疼痛等不適,可吃解熱鎮痛的藥物來緩解。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Q:接種疫苗後該注意什麼?1.打完疫苗後需在接種處所停留觀察30分鐘,若出現嚴重過敏休克、劇烈頭痛、嚴重胸痛、呼吸困難、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等症狀,請盡速就醫。2.若身體出現嚴重副作用,例如大面積的過敏搔癢、頭暈喘不過氣等明顯症狀時請盡速就醫。3.不熬夜,一日需睡滿7-9小時。Q:打完疫苗後的飲食注意事項:1.5樣食物可多吃,讓身體強健並減少發炎情形:a.溫開水,一天建議喝2千cc。b.雞湯、魚湯:內含豐富胺基酸、精胺酸,能強健人體細胞和腸胃道。c.鮭魚、綠茶、薑黃、莓果:為Omegs-3、多酚類,有助降低發炎情形。d.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白蘿蔔、油菜):抑制自由基,保護細胞。e.新鮮水果(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蘋果等):內含植化素及維生素,可幫助抗氧化。2.不飲酒。過量酒精會削弱免疫系統。3.不抽菸。抽菸會使呼吸道更容易受病毒侵襲。4.避免易發炎、高糖及刺激性食物,忌油炸重鹹、及垃圾食物。Q:施打疫苗若出現副作用,會傳染給家人嗎?若身體出現副作用,代表身體正在產生抗體,相關症狀並不會傳染,請不必擔心。Q:打完疫苗後,身體多久會有免疫力?打完第二劑的疫苗在兩周後才會有較完整的保護力,建議打第一劑疫苗後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Q:女性生理期來,仍可照常依約施打疫苗嗎?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打疫苗與生理期衝突,可放心施打。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Q:Moderna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審查「閉門」被疑黑箱 陳時中:去識別化公開
指揮中心昨天宣布國產高端疫苗通過EUA,但不公布錄影與會議紀錄。外界指出,美國在審查輝瑞/BNT疫苗的EUA時,就有全程錄影,為何台灣沒有?陳時中表示,是否錄影,每國家制度各有不同,全部公開有好處、不公開也有好處。不公開會議,專家就可以暢所欲言、充分討論,公開顧忌就比較多,有利益糾葛的可能性;之後相關會議紀錄會以去識別化方式公開。陳時中表示,專家學者都不喜歡被獵巫,「他們都不希望被公開」。為讓專家們可以就專業進行個人質疑,討論能更順暢,因此選擇不公開。但之後相關會議紀錄會以去識別化方式公開。國內專家認為中和抗體不等於保護力,且我國只看原始株誘發的中和抗體,對變異株並無有效證明。陳時中表示,病毒株一直在變化,其他疫苗也不是都有確效。但這些疫苗是對重症防護率比沒打疫苗來得好,只要對重症保護力好,疫情控制相對會更安心。而外界質疑,高端是第一個用免疫橋接的方式拿到EUA,其他疫苗起碼有做到第三期臨床試驗。陳時中表示,沒有任何一國家,通過第三期臨床試驗後才給EUA,現在大家看到幾個大廠牌,都是完成二期試驗,進行三期試驗時提出期中報告,由專家審閱給予EUA。台灣等於是做二、三期連接計畫,且第二期試驗做的數目較大,能確保安全性沒問題,是國際可以公認的。至於高端通過EUA後,疫苗的定位究竟是作為大流行時的戰備使用還是給特定族群施打?陳時中表示,將尊重ACIP的專家討論結果。而現在國內疫情相對穩定,國外也有很多已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現在通過高端疫苗難道符合「EUA(緊急使用)」的定義?陳時中表示,全世界疫情起起伏伏,最近又再上升,無法預測大規模疫情什麼時候會來。因此各方面準備都要做好,疫苗部分有些人覺得夠、有些人覺得不夠,國家做整體規畫,購買的疫苗希望如期到來,空缺時必然有緊急使用必要。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保護力終生有效?教授揭研究到底說了什麼
過去兩天,有三位讀者來詢問一篇前天(2021-7-17)發表在自由時報的文章:研究曝「AZ保護力終生有效」 接種後如形成「殺手訓練營」。這篇文章所說的研究是2021-7-15發表的Adenovirus vector vaccination reprograms pulmonary fibroblastic niches to support protective inflating memory CD8+ T cells(腺病毒載體疫苗接種重編程肺成纖維細胞壁龕以支持保護性膨脹記憶 CD8+ T 細胞),而它的結論是:整體而言,這些數據定義了一個關鍵的成纖維細胞生態位,支持在臨床上重要的疫苗平台中運行的強大保護性免疫。從這個標題和結論就可看出,這是一項非常專業、艱深難懂的研究。但儘管如此,一般民眾應該還是可以看出,它們完全沒有提到AZ疫苗,也沒有說出「終生有效」 。那,媒體所說的「AZ保護力終生有效」,到底是怎麼回事?請看我逐段分析自由時報那篇文章。第一段:有科學家研究發現,AZ疫苗的保護力可能終生有效,因為它除了可產生病毒抗體外,該疫苗還會在體內創建「訓練營」,用於搜索和摧毀細胞毒性T細胞,甚至可以殺死入侵人體的變種病毒。分析:但這項研究並沒有測試AZ疫苗,而只是測試腺病毒載體(帶有便於偵測的抗原標記)。它也沒有做人體試驗,而只是做了組織和小鼠的試驗。這些試驗顯示,用腺病毒技術所做出來的疫苗有潛力可以提供長期保護力。但是,請注意,「用於搜索和摧毀細胞毒性T細胞」是大錯特錯。正確的說法是「支持細胞毒性T細胞」。還有,「可以殺死入侵人體的變種病毒」也是大錯特錯,因為細胞毒性T細胞只會殺細胞,不會殺病毒。(註:細胞毒性T細胞的英文是Cytotoxic T-cells,也就是論文標題裡的CD8+ T 細胞。這種細胞會殺死被病毒入侵的細胞,從而導致病毒無法繁殖)第二段:最近在《自然》期刊上發布一篇論文指出,人體在接種AZ疫苗後,除會被刺激產生能對抗武肺病毒的抗體,疫苗中的腺病毒(adenovirus)也會轉化成纖維細胞網狀細胞(FRC),進而形成一個「殺手訓練營」,訓練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cxic T cell)殺死未來侵入人體的變種病毒。分析:這段文章除了犯了上面所說的那些錯誤之外,又多犯了一個錯誤。疫苗中的腺病毒是沒有任何可能會轉化成纖維細胞網狀細胞。正確的說法是「疫苗中的腺病毒會存在於纖維細胞網狀細胞裡面」。第三段:報導指出,這代表接種AZ疫苗後,即使原本的抗體消失,但人體還是可以持續製造抗體,且保護力可能長達一輩子。瑞士研究人員路德維格(Burkhard Ludewig)表示,這些來自「殺手訓練營」的T細胞似乎具有非常高的適應能力,能長期與人類共同進化。分析:「但人體還是可以持續製造抗體,且保護力可能長達一輩子」又是大錯特錯。這項研究所發現的是,用腺病毒技術所做出來的疫苗具有可以「長期支持細胞毒性T細胞」的潛力,但它卻完全沒有做任何抗體的測試,也沒有說「人體還是可以持續製造抗體」。還有,Burkhard Ludewig從未說過「這些來自『殺手訓練營』的T細胞似乎具有非常高的適應能力,能長期與人類共同進化」。他跟媒體說的是「腺病毒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與人類共同進化,並在此過程中對人類免疫系統學到很多」。第四段:近日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在臉書形容AZ疫苗副作用是「倒吃甘蔗、苦盡甘來」,莫德納則像是「魔鬼圈套」,套住你就被控制,呼籲大家打AZ疫苗。分析:這段話是否跟這項研究有關,讀者應可自行判斷。至於「莫德納則像是『魔鬼圈套』」,我認為不應當出自衛生官員之口。總之,這項研究所發現的是,用腺病毒技術所做出來的疫苗具有可以「長期支持細胞毒性T細胞」的潛力,但是把它說成「研究曝『AZ保護力終生有效』」,則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而慣用的誇大伎倆。其實,光是誇大也還好,畢竟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但是整篇報導錯誤百出,則是不可原諒。原文:AZ保護力終生有效,真的嗎?
-
2021-07-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微解封新制…拍婚紗可露臉 酬神有條件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微解封」,昨又公布多項新制,從今天起,恢復移工調派工作場所,限同一雇主轉換,且前三日必須安排PCR檢驗;新人拍婚紗照時,可不戴口罩、親密舉動;全國已有十一處宗教場所提出「信眾入內參拜」申請,寺廟廣場有條件開放酬神。許多民眾搞不清楚新人拍攝婚紗照規範,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人拍照時,可有親密舉動,這沒關係,若是婚禮預演示範,則需根據「劇組拍攝」規定進行。目前仍禁止大型婚禮宴客,但可舉辦十人以下小型儀式。在宗教祭祀方面,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全台已有十一間宗教場所完成申請,獲得許可,即日起有條件開放宗教酬神戲,包含布袋戲、歌仔戲和露天電影等,可在寺廟的室外廣場演出,但不得開放觀眾,表演團隊需全程戴口罩,若能附上七日前篩檢陰性證明,則可脫口罩表演。在機組人員入境防疫上,指揮中心則管控更嚴,自廿一日起,往來高風險七國家的機組人員返台後,需進行十四天居家檢疫,期滿再接受PCR採檢;其他航線入境機組員,如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且滿兩周以上,已有抗體陽性者,調整為七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但第零天、第七天均需PCR檢驗。疫情三級警戒到七月廿六日,目前中央未明確公布之後解封程度,台中市長盧秀燕昨宣布第一波優先讓長照、教育、社福、身心障礙系統四大系統鬆綁。新北市前天宣布公有場館開放室內,昨天市長侯友宜昨再表示漫畫及光碟出租店採預約制,但不得進入營業場所。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解封應是「每天放一點」慢慢觀察,但強調不管如何,聚餐一定擺最後。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數據比AZ漂亮? 陳培哲、何美鄉:意義不大
高端疫苗通過衛福部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食藥署公布該疫苗和AZ疫苗中和抗體的比較數據為三.四倍,數據漂亮。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則說,「這是沒有用的數字,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連看都不想看。」因為抗體效價並不等於實際施打的保護力,效價數據很高,並不代表具有可靠的保護力。食藥署六月十日公布EUA審查標準,國產疫苗須和AZ疫苗進行中和抗體的「不劣性」比較試驗。昨天食藥署雖未公布AZ疫苗的中和抗體結果,但高端疫苗組與AZ疫苗組原型株活病毒GMTR的百分之九十五信賴區間下限為三.四倍,遠大於標準要求○.六七倍。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當初訂出這個標準,就是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國產疫苗受試者抗體,須達到注射AZ疫苗者的三分之二水準,昨天公布的數據則至少百分之九十五施打高端疫苗者抗體濃度達到AZ疫苗這一組的三倍。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以標準單位計算莫德納疫苗的中和抗體約一千三百,AZ疫苗則因接種國家地區不同,數據也有所不同,但長庚實驗結果約一百三十,而高端第一期數據為四百,與這食藥署昨天公布的三數相差無幾。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高端疫苗和AZ疫苗中和抗體的比較數據為三.四倍,僅代表高端通過食藥署自行制訂的特有標準,高端可以開始專案製造疫苗,至於科學上,則意義不大。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話說得更重,他說,此數據毫無意義。對於高端通過EUA,陳培哲重申,「政府的決定,還是要看台灣人民是否同意而且接受。」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臉書貼文說,「高端EUA過了,意料之中。」沒有公布AZ的中和抗體濃度,不過若是AZ的三點四倍,這不差呀,只是回頭推算聯亞,好像有點危險呀。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EUA數據漂亮 陳培哲:這是沒用數據 連看都不想看
食藥署通過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並提出「在高端疫苗組AZ疫苗組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3.4倍,大於標準要求0.67倍。」,數據漂亮,但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卻說,「這是沒有用的數字,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他連看都不想看。」,放眼全球,也只有台灣這樣做,可說是另類的台灣第一。陳培哲說,之前總統蔡英文不是對外宣示,國產疫苗如欲取得EUA,一定要以國際標準為主,結果食藥署卻弄出一套台灣特有的審查制度,「政府根本是說一套,做一套。」陳培哲話說得直接,「在科學上,這項研究數據一點價值都沒有。」,因為抗體校價並不等於實際施打的保護力,校價數據很高,並不代表具有可靠的保護力。至於指揮中心為何拒絕全程錄影、直播,陳培哲說,這凸顯出台灣在科學上的保守及集權,在歐美國家中,只要是攸關民眾的重要會議,勢必全程轉播,甚至開放媒體採訪,這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指標治標,反觀台灣卻連錄影都做不到。陳培哲表示,這次會議以壓倒性比數讓高端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所有委員都是食藥署找的,如何證實委員具有代表性,況且食藥署怎可能找人來砸自己的腳。陳培哲說,政府應該建議重要會議委員的遴選制度,且具有法源依據,而不讓食藥署想找誰來開會,就找誰來,都找自己人、或是意見一致的學者,壓倒性的比數一點都不令人覺得意外。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審查會議未錄影 陳時中:尊重專家表意權
高端疫苗完成EUA審查,通過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可專案製造。而對於審查專家會議是否有錄影,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該會議為了借重專家專業,讓大家在會中可充分表達意見,並未全程錄影。本次審查會議的與會專家共有21人,除主席不參與投票外,18人同意,一人補件再議,一人不同意。但對於其中一位專家不同意的理由,吳秀梅表示,專家不需要寫理由,只要勾選「同意、不同意」,但整個開會過程中大家都充分交換意見。而高端疫苗自公布第二期期中分析結果以來,風波不斷。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社會對於專家審查都有很多爭議,有人認為要全程公開,但也有人認為要尊重專家的表意權, 沒有誰好誰壞,「公開也不能保證有背後交易」,但錄影會妨害表意權,可能產生不正確的結果,反而是另一種不好的情況。另外,200為國人接種AZ疫苗的中和抗體結果,由於兩家廠商都用同一套資料比對,為公平起見,將等兩家廠商都審查完後,沒有第三家廠商要審查,自然會公布。另等審查案都過了以後,再讓審查會議主持人來說明。陳時中也表示,當然鼓勵國產疫苗做第三期臨床驗證疫苗確效,但這是一般藥品上市的規定,指揮中心不指定該怎麼做。至於在國外打過疫苗者如何申請黃卡?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可到旅遊醫學門診,看醫師能否證明。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通過EUA審查了 陳時中曝這時間可少量供應
高端疫苗今天通過EUA審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由於高端疫苗產能相對較低,反應槽相對較小,相關製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預計八月可有少量的疫苗供國人施打。但數量的部分,還要等ACIP疫苗專家小組討論後,再放到計畫中。由於我國EUA審查以免疫橋接為方式,國產疫苗的中和抗體與AZ疫苗比較需不劣於AZ疫苗才可通過審查。但相關的數據,但今天食藥署僅公佈高端疫苗組與AZ疫苗組的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geometric mean titer ratio, GMTR)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3.4倍,遠大於標準要求0.67倍。但對於部桃針對200名國人接種AZ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結果是否公布,陳時中表示,效價公布對食藥署來說是一個困擾,認為等廠商都審查完畢前,先不公布中研院的結果。除了高端疫苗外,聯亞生技六月底也已送件,但相關審查進度,食藥署長吳秀梅僅表示,聯亞疫苗送件了,積極審查中。聯亞試驗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聯亞的補件都已補完,應該近期就會舉行審查會議。而針對食藥署的內部文件相繼流出,吳秀梅表示,一定會確實檢視究竟發生什麼事,但也要請外界肯定同仁的努力。陳時中則說,食藥署可能有內部員工主動外洩資訊也有可能是被動被駭,資安體系會再了解。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通過EUA申請了 衛福部核准專案製造
高端疫苗上周完成補件,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完成專家審查會議,通過高端新冠肺炎疫苗EUA的申請,允許專案製造。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食藥署於110年7月18日邀請國内化學製造管制、藥學、學、公衛、法律及醫學倫理專家召開會議,討論高端MVC-COV1901新冠肺炎專案製造申請案,經過充分的審查與討論鑑於高端疫苗的中和抗體數據已證明不劣於國人結果,中和抗體結果達成食藥署公告的新冠疫苗專製造或輸入技術性資料審查。吳秀梅表示,在高端疫苗組AZ疫苗組,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3.4倍,大於標準要求0.67倍。吳秀梅表示,審查會議專家出席21人,其中主席不參與投票,18人同意、1人補件再議、1人不同意。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都是科學的審查結果,會盡快送到ACIP疫苗小組進行討論。高端疫苗通過EUA,蔡英文總統是否會帶頭接種?陳時中表示,尊重總統本人的意願。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楊志良公開ANA抗體駁混打 黃高彬:非關疫苗效用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參與國產聯亞疫苗的臨床試驗,但日前爆出還沒等到解盲就去接種公費的AZ疫苗,引發爭議。但楊志良昨天又在臉書表示,因為一直未收到聯亞結果通知,且6月7日檢驗體內的ANA抗體僅有40,認為是陰性才去打AZ疫苗。但這說法不但被許多醫師打臉,連聯亞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都表示,ANA抗體是臨床試驗前確認試驗資格的,和疫苗效果無關。黃高彬表示,抽血測ANA抗體是為了解受試者是否有紅斑性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是受試前篩選的程序之一,若有相關疾病則會被踢除,「不是所有人來都可以成為受試者」。他說,抽血後也要等兩三天後結果出爐,隔一周才會真的施打安慰劑或是疫苗。而且臨床測試前都會和受試者說明試驗的流程,也有強調等到10月、11月才會解盲。就算因為疫情嚴峻要提早解盲,也要等通過EUA後,才能和食藥署申請提早解盲,為安慰劑組施打疫苗,以維護其權益。雖然臨床試驗中退出試驗都是很正常的事,但黃高彬也忍不住痛批楊志良的做法「不厚道」,直說楊志良都已簽署同意書,現在又反悔,「是他違約,不是我們違約」。不過黃高彬說,在試驗設計時就會預想有受試者退出試驗,因此都會多收臨床試驗人數,目前約有3、40人退出,都在預設範圍內,對整體收案並無影響。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有信心 連加恩:不認台灣護照的國家也認黃卡
高端疫苗解盲已一個多月,也完成補件,何時通過緊急使用授權,社會各界都高度關注。今上午《新聞放鞭炮》廣播節目主持人周玉蔻訪問有「國產疫苗守門人」美譽的高端疫苗國際事務處長、醫師連加恩。周玉蔻說自己也在等國產疫苗,但想知道出國時可獲認可嗎?連加恩說,如何認證疫苗、認證到什麼程度,各國尚無共識,但以他過去在疾管署和去非洲的經驗,接種紀錄的「黃卡」世界通用重要文件,不承認台灣護照的肯亞也承認黃卡。連加恩表示,他20年前去非洲,要打腦脊髓炎和黃熱病的疫苗,包括海關和航空公司櫃台都是要看黃卡,不是要看哪家疫苗、有沒有藥證,都是看黃卡及核發黃卡的單位。當時他去肯亞,是對於中華民國護照最不友善的,連簽證都不肯貼在護照上,只願意要給一張紙,但即使這樣的國家,也會認可黃卡。連加恩表示,不太知道未來世界要認什麼、要認到什麼程度、比對到多細,會不會有免疫護照。六外,也不知道是否即便有接種過WHO認可的疫苗,還要看抗體濃度夠不夠高才給認證,這樣一來,是否連檢驗抗體濃度的單位已得先認證過。連加恩說,各種可能人都有,但根據過去經驗,實務上是無法做到很深的確認。他曾經在疾管署待過,以前曾發生過東南亞學生的麻疹群聚事件,學生入境時都有看過黃卡上麻疹疫苗的戳章,但是群聚事件後發現,原來有很多人是蓋假章,但是實務上無法查每個人是否誠實。因此,連加恩分析,或許未來有可能出現全球統一、經過認證、一掃就知道的疫苗護照,但目前全世界都還沒有足夠成熟的討論。可確定的是,免疫橋接已經獲得英國、日本、韓國等國法規單位的接納,歐盟也傾向於認同這樣的方式。高端投入資源和心力,全力往此方向發展,有相當的決心,但這也需要時間,等待法規的演進,有信心未來可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
-
2021-07-19 養生.聰明飲食
落髮、易疲勞…你可能是蛋白質吃得不夠!專家教蔬食者、葷食者這樣攝取
蛋白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它除了是細胞的主要成分,也提供了使人體機能正常運作的能量來源——氨基酸,每日飲食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現代人為了瘦身及健康飲食追求素食或蔬食飲食,就可能導致蛋白質不足。然而,只要瞭解其特性,吃得對,蔬食主義者也能免受蛋白質不足困擾。易疲勞、體內脂肪比例上升...都可能是蛋白質不足事實上,一般健康的成人要達到真正的蛋白質缺乏標準,並不是那麼容易。蛋白質缺乏較常發生的族群包括厭食症患者、癌症病友,以及營養缺乏症患者和克隆氏症患者…等。然而,即使並未達到蛋白質缺乏標準,蛋白質攝取不足,仍會對體力、骨骼等生理機能造成影響。容易疲勞即是蛋白質不足可能帶來的現象之一。美國營養學專家萊斯利・邦奇(Leslie Bonci)接受美國《健康(Health)》雜誌訪問時解釋,人們可能不會在蛋白質不足的當下就立刻感到疲憊,但是隨著時間拉長,「你會感覺到比平常還累,而且更慵懶、提不起勁。」邦奇說,除了肌肉不足的影響外,也因為蛋白質是組成血紅素的主要成分,而血紅素扮演了輸送氧氣的重要角色,一旦血液中氧氣濃度過低,人就容易虛弱甚至會發生呼吸困難情況。蛋白質不足,也會讓人抵抗力減弱,因為蛋白質是抗體的重要組成元素,邦奇說,蛋白質不足者,因為免疫系統變弱,比起其他人容易遭受細菌、病毒感染而感冒。另一個可能因蛋白質不足而致病症是「疲勞性骨折」。當攝入的蛋白質不足以供應給體內的臟器與大腦時,人體就會開始從體內的「庫存」中取用,而這此庫存就包括了骨骼肌組織,當骨骼肌組織強度減弱,對於骨骼的支持力道減弱,骨頭就容易斷裂及骨折。此外,蛋白質不足會造成落髮、頭髮變脆弱,指甲也會變得較軟。更重要的是,蛋白質不足時,人體會優先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質以補足體內的能量。於此同時,體內的脂肪仍原封不動地存在,因此即便體重下降,身體組成中,脂肪的比例卻不減反增,適得其反。選擇「完全蛋白質」 除了吃得夠,還要吃得對!蛋白質不足既會帶來上述種種問題,那究竟該怎麼吃,才能確保蛋白質攝取量足夠呢?對此,美國農業署(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建議,不論男女,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是「體重×0.8」公克,舉例來說,一個70公斤的人,每日的建議攝取量即為56公克。如果有重量訓練或其他健身習慣者,則宜攝取高於此建議量。除了攝取量之外,選擇攝取蛋白質的時機也很重要。邦奇建議,最好的進食模式,是每4-5小時補充一次蛋白質。聰明地選擇蛋白質來源,也是避免蛋白質不足的重點之一。蛋白質可分為「完全蛋白質」與非完全蛋白質。完全蛋白質含有9種基礎的氨基酸,而非完全蛋白質的組成,則是缺少了至少一種氨基酸。邦奇解釋,多數植物性蛋白質都不屬於完全蛋白質,而動物性蛋白質多屬完全蛋白質。14種優秀植物性蛋白質 蔬食者福音不過,動物性蛋白質,例如:肉類、蛋以及乳製品…等,也並非全無害處,因其可能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不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反言之,只要慎選,許多植物性蛋白質也是好的蛋白質來源,能為人體帶來能量,同時也減少攝入脂肪及膽固醇。《健康(Health)》雜誌就列出了14種較佳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供蔬食主義者參考選擇,其中包括:青豆、藜麥、各種豆類、天貝(一種發源於印尼的黃豆製品)及豆腐、毛豆、綠色蔬菜、漢(火)麻、奇亞籽、芝麻及葵花籽…等。其實不論是植物性或是動物性蛋白質,只要善於選擇,蔬食主義者、素食者和葷食者,都能正確地補充能量,吃得健康。參考資料:.https://www.health.com/nutrition/signs-not-eating-enough-protein.https://www.health.com/food/19-best-vegetarian-and-vegan-protein-sources?slide=eb99d208-65da-4553-bd03-05a9f3b66801#eb99d208-65da-4553-bd03-05a9f3b66801.https://www.health.com/nutrition/breakfast-vegetarian-protein-beans-peas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驚傳跨國混打3劑不同疫苗 台大醫分析可能有3漏洞
今有媒體報導北部一名男子今年4月21日、6月11日、7月2日依序在國內自費接種AZ、在國外接種BNT、在國內公費接種莫德納,很可能為台灣首例曝光三個月內混打三種新冠疫苗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此案例曝露出一些漏洞。首先可能之前自費接種未成功登錄於全國系統,再者可能是7月初接種查核還有疏漏,第三是缺乏跨國查核機制下,民眾在國外接種若不告知,醫師也不可能知道;不過,可預期接種三劑後抗體濃度會比兩劑高。黃立民表示,現在沒有跨國確認接種紀錄的機制,如果民眾又不講,醫師也不會知道,更何況,現在政府沒有規定國外打完回來就不能再打公費疫苗,畢竟國內的公費疫苗是人民的權利。疫苗接種間隔一個月以上都屬於獨立事件,副作用當下過去了就不會累加,可預期三劑都會有效果,免疫系統被多刺激一次,抗體、T細胞等反應會更強,抗體濃度很可能會比兩劑高。黃立民表示,自費疫苗在過去都是廠商和醫療院所之間的事情,要打幾針、打什麼疫苗,都是民眾和醫師共享決策即可,政府不會管,也沒有法律規定自費疫苗要登錄在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 。至於公費疫苗,則是醫療院所與政府簽約時,合約上會規定要登錄,所以需要額外人力進行資料登打、送件等人工作業。難道之前自費接種疫苗者都沒有紀錄可查,已有漏洞?黃立民表示,這要看之前自費疫苗接種時院所與政府之間是如何約定,就算有規定要登錄,也可能有疏漏或沒上傳成功;就算有上傳成功,最近傳出闖關混打成功,也暴露出有些接種站確實查看前次紀錄。黃立民表示,現在新冠疫苗比較特殊,是因為自費也是政府提供,加上疫苗不夠,才會管這麼緊。現在設站大規模拼接種,常常是人來就打了,沒有完全符合醫療常規的完整詢問,如果沒有確實查看紀錄、民眾又刻意隱瞞,醫師也不會知道。「所有疫苗都要跟醫師商量,包括所有的好處、壞處、該怎麼打」,黃立民說,畢竟新冠疫苗種類多,未來只會更多更複雜,民眾很難自已分辨或記得各種疫苗要怎麼打,交代清楚自身狀況,與醫師共同決策。據了解,該名男子於北部某醫學中心開立診斷書。該醫學中心表示,病人僅第一劑疫苗於該院施打,其餘兩劑皆否,醫師僅是依病人提供的相關證明文件開具證明書。
-
2021-07-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陰性能安心?搞懂3種新冠採檢優缺點比較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未歇,國內防疫以來首次採用抗原快篩試劑,僅需15分鐘就能知道結果。不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提醒,抗原快篩偽陰性機會平均約有2成,結果陰性僅代表「目前沒有大量的病毒」,仍有可能有病毒,但是測不出來;為避免沒有篩檢出確診者,快篩陰性者仍應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抗原快篩操作簡易 易有偽陰性問題抗原快篩透過鼻咽、鼻腔試紙、口水採集檢體,檢測病毒蛋白質架構,以確認是否正在感染。其中以感染0至7日最準確,約15分鐘,便能知道檢測結果,但準確率較PCR低,其結果也不能做基因定序,但操作較簡易、快速,也能定點照護檢測,如診所。相較於PCR篩檢,快篩包僅能辨別陰性或陽性,難以得知精準之Ct值以推測體內病毒量,因此在病毒尚未大量複製階段(潛伏期)時,未發病者或病毒含量較低者,恐難以檢出,因此容易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為提高準確度,快篩陽性後,還須再檢測PCR,確認是否偽陽性。黃立民表示,抗原快篩「偽陰性比較常見」,偽陽性比率平均約5%,偽陰性比率平均約20%,其敏感度沒有核酸採檢的效果好。「所以快篩陰性不是保證一定沒有病毒,有可能是測不到,試劑有其限制。」台灣奈米碳素董事長蔡群賢補充,「取樣鼻子時不敢插太深、取樣喉嚨時採到的其他干擾因子,都會影響取樣精確度,都可能影響採檢結果,導致偽陰性。」黃立民指出,若第一次快篩陰性,仍對結果感到不安,也不建議同一天再做一次,因病毒量短時間內沒有太大變化,結果大致會相同,很可能測了第二次仍測不出來。建議可隔一至二周再測,間隔時間較久,病毒量若上升,再測一次才較可能測出陽性反應。針對鼻咽部、鼻腔以及唾液的居家快篩,黃立民指出,準確率以鼻咽部試紙為高,偽陰性機率為20%,鼻腔以及唾液則約為30%。面臨社區傳染、須快速地大量篩檢,抗原快篩是靈活的第一線檢測工具,操作相對簡單,國外已有許多民眾能自行操作。PCR核酸檢測費用較高 準確率也高常常聽到指揮中心說明確診者的「Ct值」,連出院、解除隔離的標準也與之相關,究竟什麼是Ct值?該數值的高低與傳染力有什麼關係?Ct值(Cycle Threshold)稱為「循環數閥值」,主要是透過病毒核酸檢測(PCR)儀器量測病人病毒含量。當PCR的結果Ct值越高時,代表檢體所含病毒較少,但各國判定的陽性標準也不同。因PCR需將檢體內病毒基因放大,才能偵測到病毒,代表Ct值愈高,愈需要更多時間循環,病毒需要放大很多倍才能被偵測到,所以病毒含量較少;Ct值愈低,代表起始點病毒濃度高,不用放大很多次就可以偵測到病毒,顯示出體內病毒含量較高,傳染力相對強。而新冠病毒最常聽到的採檢方式為傳統RT-PCR檢測,可量化Ct值,會在鼻咽、鼻腔採檢體,直接偵測病毒DNA或RNA等遺傳物質,準確性較高,是防疫場所與醫院確診、解隔離的標準;但因設備昂貴,且操作人員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訓練,檢體還須送至實驗室,過程至少需要90分鐘,取得報告的時間約在48小時內。抗體快篩抽血偵測血清抗體 用來檢測是否曾感染透過血液偵測血清內的抗體,檢測時間比較短,適用於感染14天以上者,可判斷是否曾經感染過,但潛伏期、感染前期測不到,無法即時做感染管制,且無法判斷是曾經感染還是正在感染,故可用於事後疫調,釐清感染範圍,或感染者是否有抵抗力。
-
2021-07-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到餐廳吃飯坐哪最能遠離病毒?已接種疫苗坐哪還有影響嗎?
「微解封」一場空?民眾期待的餐廳用餐規定放寬,在各縣市政府擔心疫情仍不穩之際,紛紛收回,讓準備大啖美食的人期待落空。未來若三級警戒解除,外出用餐的安全性到底如何?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點複雜。科學家仍在對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進行更深入的暸解,更不用說餐廳通常有複雜的通風系統,且每家都不同。密西根州立大學骨科醫學院醫學副教授Peter Gulick提醒,如果餐廳使用循環空調系統,必須小心的是,病毒可能從這張桌子被帶到另一張桌子。特別是在你還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下。以下是專家對於外出用餐的建議。戶外用餐區最安全,良好空氣對流可稀釋氣溶膠微粒。新冠病毒要靠空氣傳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甚至只是說話時,氣溶膠就會漂浮在空氣中。良好的空氣對流可以稀釋並吹走這些微粒。因此,戶外用餐是最安全的選擇。醫療保健公司Grand Rounds Health的流行病學家Tista Ghosh建議,如果在室內用餐,最好坐在敞開的門或窗戶附近,新鮮空氣會稀釋病毒顆粒。選擇餐桌之前,除了看餐桌間的距離、門窗是否開啟,建議也詢問餐廳如何處理通風問題。通風系統清潔了嗎?有沒有便攜式空氣淨化器都要考慮。注意空調出風口,避免坐在進氣口處。空調在病毒傳播可能扮演關鍵角色。美國疾病管制局去年七月發表,關於一家中國餐館爆發新冠肺炎的研究中,一名感染者的病毒傳播給幾英尺外的人,可能是因為被傳染者坐在空調進氣口附近。這個例子顯示通風的重要性,畢竟用餐時沒辦法戴著口罩。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食品與社會計畫執行主任Corby Kummer建議避免坐在進氣口附近,進氣口通常位於牆上或天花板。如果是空調是室外循環,坐靠近通風口是可以的,建議入座前先詢問。他認為坐在靠廚房附近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建築法規要求廚房必須有強大的排氣系統,將空氣向上通風,因此廚房通常有更好的通風。避開人流多的地方和吧台,避免與人交談。Gulick提醒,靠近廚房或許通風較好,但此區也是人員進出流量大的區域,他認為坐在較少人流的區域更安全,即使他已接種疫苗,但用餐時仍會堅持坐在較偏僻的座位。另外,坐在吧台絕不是好主意,儘管你想一個人靜靜喝一杯,但通常坐在吧台會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常免不了交談。我已經接種疫苗 坐在哪裡有差嗎?根據美國CDC說法,已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不太可能重症住院或死於新冠肺炎。早期研究發現,疫苗可以防止沒有症狀的人將病毒傳播給他人。但免疫力低下的人仍可能攜帶病毒,因為他們的抗體水平較低。還有一些未知數,例如疫苗的免疫力程序多久,是否需加強注射。儘管已接種疫苗,仍要留意可能未接種的客人或餐廳人員。出門前權衡自己的風險,不要放鬆警惕,室內用餐務必遵守餐廳關於座位和戴口罩的安全規定。資料來源/美國赫芬頓郵報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未來 專家:研發次世代疫苗
高端、聯亞兩家國產疫苗風波不斷,打擊國人對國產疫苗信心。但近期國內包括台大、長庚等各醫院皆展疫苗混打試驗,長庚透露考慮進行AZ疫苗加上國產疫苗的試驗,專家普遍看好,認為是未來另一條可發展之路。前疾管局長、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表示,混打就是「站在別人肩膀上開拓市場」,是重要的商業策略,例如BNT疫苗無法進入大陸市場,代理商上海復星加做混打科興疫苗與BNT實驗。日本考量國際疫苗已實際投入使用,日國產疫苗公司第一三共也研擬採用「非劣性試驗」,類似免疫橋接方式,比較施打第一三共疫苗者和已使用疫苗者體內抗體量,未來台灣國產疫苗也可朝此方向規畫。張鴻仁認為,國產疫苗若要踏出國際,國內一定要先核准上市、使用,先有國內市場才有國際市場。他強調,沒有國際標準,只有各國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六款疫苗,包括AZ、嬌生、莫德納、BNT輝瑞、中國國藥及科興,但美國不承認AZ疫苗,若要走到國際市場,還是必須符合各國的標準。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肯定長庚進行AZ加國產疫苗的混打實驗,但認為,國產疫苗爭取通過EUA的前提,是國家急需疫苗對抗病毒,隨國際疫苗陸續到位,國產疫苗尚未做三期試驗,已無緊急授權空間,建議藥廠研發次世代疫苗。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台灣勢必發展國產疫苗,才不會受供貨時間不穩定或其他因素影響。外界質疑國產疫苗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下降,他表示,不管哪種疫苗對Delta的抗體效果都很差,重點是染疫後重症或死亡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