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7 癌症.胃癌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958
筆 文章
-
-
2021-08-17 醫聲.癌症防治
頭頸癌/國衛院治癌新藥 可望突破4大腫瘤防護罩
癌症連續39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十大癌症殺手很多是難以治療的實體腫瘤,近年因免疫療法的出現,讓癌症治療出現一道曙光。國衛院長梁賡義表示,癌症免疫治療是重要趨勢,希望癌症變成可以治療的慢性病,但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於實體腫瘤的有效反應,卻僅有二到三成,解除這個困境的關鍵,就在於腫瘤的微環境。國衛院粒線體暨腫瘤微環境實驗室主持人李岳倫表示,癌細胞會誘導慢性發炎,進而抑制殺手T細胞、微血管瘋狂亂長。強力攻破免疫抑制腫瘤的防護罩,這是癌症治療研究的熱門議題,國衛院設計出「VEGF121-VEGF165」這個融合蛋白藥物,可成功攻破腫瘤微環境,重塑正常血管、阻止腫瘤抑制免疫細胞,在動物實驗結合免疫療法與此融合蛋白藥物,有效反應率可達到三、四成。五年內可望進入臨床試驗,應用於包括乳癌、大腸癌、頭頸癌、胰臟癌等具有實體腫瘤的癌症。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表示,傳統的VEGF單株抗體藥物,易過度抑制血管增生,導致缺氧,還是無法輔助藥物和免疫細胞殺敵。VEGF融合蛋白藥物主要包括兩種蛋白質結構,可以結合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不同部位,微調血管走向正常生長。有了正常的血管,包括化療、標靶、免疫治療,可望不再不得其門而入。劉柯俊表示,目前免疫治療的有效反應率只有二、三成,各大藥廠都在嘗試不同的藥物組合方式,希望提高免疫治療效果,藥物組合還有很多開發空間。VEGF121-VEGF165是有專利、得獎的產品,希望五年內有機會進到臨床試驗,最終目標是發展新藥,造福人群。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EUA沒過專家不意外 籲公布兩國產疫苗資料
聯亞疫苗未通過EUA審核,疫苗二期計畫總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雖然疫苗不是只有看中和抗體,但當初規則就是這樣訂定;至於聯亞三期臨床試驗的規畫,黃高彬表示,聯亞將在印度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而且已經簽約,衛福部目前也同意第三期可在台灣做,應會「雙頭進行」。聯亞疫苗未能通過EUA審查,國產疫苗只剩高端,多位專家不感意外,但為聯亞感到可惜,因著重於中和抗體濃度的EUA審查,可能無法彰顯其細胞免疫反應的優越性。聯亞說,免疫橋接標準僅評估對抗新冠病毒原型株的中和抗體力價,並未納入全面免疫力評估及目前流行的Delta等變異株病毒,進行比較性試驗,無法完整呈現聯亞疫苗設計特性,疏忽T細胞免疫反應及能對抗病毒變異株特性,造成聯亞疫苗無法通過EUA審查,實為國人重大損失。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外界質疑高端「政治保護力」優於實際保護力,政府應完整公布高端和聯亞雙方的資料,才能令國人信服,「沒有完整保護力資料下,大量接種高端就是豪賭。」台大流病與預醫所兼任教授金傳春提醒說,高端EUA審查結果還留有許多疑點,包括是否確認受試者皆未曾感染、受試者的年齡性別組成、不劣性試驗的血清樣本如何選取,以及對Delta病毒的中和能力等,食藥署和高端應如實向國人釋疑。我國新冠肺炎疫苗EUA針對確效的兩項標準,一是與接種AZ疫苗者比較,中和抗體平均效價比值,二是血清陽轉率,兩者都必須達標。黃高彬表示,聯亞在兩項標準比較上都有一些差距,「但沒有說差得太離譜」。疫苗不是只有中和抗體,還要考慮T細胞反應,這對長期保護「才是重中之重」;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束,也可能就直接申請藥證,不一定要申請EUA。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說,目前探討免疫橋接的研究,AZ接種者血清抗體若達康復者血清的兩成,就具有保護力;如將T細胞反應納入考量後,達到康復者血清的百分之三就有保護力,聯亞疫苗在中和抗體上未能達標,第三期試驗仍可能證明有效,「趕快做第三期才是王道。」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疫苗EUA沒過 申請重審以Delta株做測試
指揮中心昨公布聯亞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結果,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很遺憾聯亞並未通過EUA審查」;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說,聯亞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雖顯示疫苗安全性可接受,但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的數據比較後未達標準,因此未能通過審核。對於EUA未通過,聯亞昨晚發出聲明並表達遺憾,強調將向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及食藥署(TFDA)提出申訴。聯亞發言人范瀛云表示,現在新冠肺炎變異株橫行,但食藥署公告的中和抗體力價卻以原始武漢株作為標準,將申請以Delta病毒株做測試,重新判定審查結果。聯亞的股價昨天洗了一場三溫暖,指揮官陳時中昨天上午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雖未說明審查結果,卻表示「聯亞的生產量能很高,未來供貨應不成問題」,言語中傳達出樂觀訊息,聯亞藥一路大漲,最高漲至二百零七元。但指揮中心下午記者會公布聯亞審查未過,屬於興櫃交易的聯亞藥股價隨即腰斬,差點跌破百元大關。由於指揮中心日前早已和聯亞簽約,聯亞日前先行交付十多批、兩百萬劑疫苗,只要一取得EUA,便能進入封緘檢驗程序,兩、三周內就能投入接種計畫,如今事與願違。陳時中說,「聯亞沒過,我們很遺憾,但還是要照一定標準做。」吳秀梅表示,八月十五日舉行EUA審查會議,因聯亞疫苗的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外部對照組的中和抗體數據相比,未能夠達到兩項國產疫苗EUA療效評估基準。這場EUA審查會議上,共廿二名專家出席,除主席不參與投票,投票結果為四人補件再議,十七人不同意通過,因此建議不予核准專案製造,但聯亞公司已規畫於印度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陳時中表示,原先預採購合約目前還沒完全失效,先前交付十多批、二百萬劑疫苗的成本材料費,將由政府支付;此外,二百萬劑疫苗不一定要作廢,只要三期臨床試驗能趕在疫苗效期內證明確效,並向食藥署申請EUA或正式藥證通過,仍可接種。聯亞則說,已經收取政府百分之五十不可退還的訂金,可支應已投入生產之疫苗成本,加上仍有其他客戶的藥品委託製造及藥品開發訂單,對財務業務影響有限,目前國內臨床二期試驗持續進行,並將重新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效益評估。至於參與聯亞臨床試驗的三千多名受試者,陳時中說,將尊重受試者意願,做後續安排,可選擇接種其他廠牌疫苗。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EUA未過!聯亞:國人重大損失 將提出申訴
聯亞申請EUA審核未過,聯亞表示,此次食藥署僅取單一時間點,評估對抗新冠病毒原型株之中和抗體力價結果作為免疫橋接標準,並未納入全面免疫力評估及納入目前流行之Delta等變異株病毒進行中和抗體效力比較性試驗,無法完整呈現聯亞生技UB-612疫苗設計特性,疏忽人體免疫系統除了B細胞抗體反應外之T細胞免疫反應及能對抗病毒變異株之特性,造成聯亞UB-612疫苗無法通過EUA審查,實為國人重大損失。聯亞也說,為儘快解決變種病毒肆虐問題,將與CDE及TFDA申訴,提議以Delta變異株同時比較UB-612與AZ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力價,並以原來的兩項統計標準進行免疫橋接試驗,以客觀評估UB-612疫苗的中和抗體保護力,以免錯失了一個極有可能對抗Delta變異株的優良疫苗。此外,聯亞表示,UB-612疫苗開發過程嚴謹,已成功量產7批2000公升的抗原原料藥,品質相當穩定,目前以生產的抗原足以生產超過6000萬劑的疫苗,不但能補足台灣疫苗缺口,更可將國產疫苗外銷國際市場,為國爭光,若UB-612無法取得EUA,實為聯亞及國人重大損失,期盼能與CDE及TFDA共同努力,一起推動國產UB-612疫苗上市,守護台灣,守護全人類。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未過EUA 聯亞不服輸 將申訴改以Delta做為測試
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宣布國產疫苗聯亞生技未通過EUA審查,晚間聯亞發布聲明表示,對此結果深感遺憾,並將與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及食藥署提出申訴。發言人范瀛云表示,由於現在新冠肺炎變異株橫行,但食藥署公告的中和抗體力價卻以原始武漢株作為標準,將申請以Delta病毒株做測試,重新判定審查結果。聯亞生技表示,其所研發製造的UB-612疫苗,經第一、二期臨床證實為高度安全的疫苗,可有效誘導T細胞毒殺病毒免疫力與B細胞對病毒產生中和性抗體,中和性抗體效價持久並可中和大多數變異株,尤其對印度Delta變異株仍保有與原始武漢株(WT)相近的中和抗體效價。但食藥署直至今年6月10日才公告以AZ疫苗產生的對原始武漢株中和抗體效價作為新冠疫苗EUA免疫橋接認定標準,並未考慮現行流行病毒株並非武漢株。且免疫橋接應除「長期」中和性抗體效價外,尚應納入T細胞免疫、長期免疫等,但此次食藥署僅取單一時間點,評估對抗新冠病毒原型株的中和抗體效價,並未納入全面免疫力評估及納入目前流行的變異株病毒進行比較性試驗,造成聯亞疫苗無法通過EUA審查。范瀛云表示,聯亞疫苗經過加州的實驗室測試,疫苗對Delta病毒株的反應和對武漢株在差不多的水準,目前將先與我國衛福部溝通,改以Delta病毒進行與AZ疫苗的測試。這幾天就會盡快準備陳情書和申訴書像食藥署遞交,再看衛福部如何回應。她強調,目前聯亞疫苗生產的抗原足以生產超過6000萬劑的疫苗,不但能補足台灣疫苗缺口,更可將國產疫苗外銷國際市場。至於第三期臨床試驗何時在印度展開,范瀛云則表示,三期臨床試驗主要由美國總公司主導,正在進行多方評估,無法確定何時展開。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開打倒數7天 學者金傳春:請先公開4項資料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聯亞的新冠肺炎疫苗EUA審查未通過,確定國產疫苗只有高端,8月23日就要開打。台大流病與預醫所兼任教授金傳春提醒,高端EUA審查結果至少還留下許多疑點,包括是否確認受試者皆未曾感染、受試者的年齡性別組成、不劣性試驗的血清樣本如何選取,以及對Delta病毒的中和能力。金傳春指出,台灣過去麻疹、日本腦炎、B型肝炎及流感疫苗的評量研究顯示,接種者的年齡、性別、接種劑數及在接種「前」是否曾感染過此病毒,為四項最重要影響抗體效價高低的因素。首先高端應詳細公布的,就是兩組受試者的年齡及性別組成。金傳春表示,高端給臨床試驗受試者的費用算多,有可能吸引到更多年輕人參與,年輕人的抗體反應會比較強,抗體濃度可能很高,也很可能曾經發生過不為人知的無症狀或輕症感染,導致接種後的血清抗體濃度更高得驚人。「高端有沒有公布過受試者試驗前的血清抗體濃度?」金傳春說,若過去曾感染,在接種疫苗後,因免疫記憶會馬上提升抗體量,抗體濃度也會很高,因此唯有完整公開接種前、後的「成對血清」檢體,才能讓人信服。「高端送到中研院實驗室進行不劣性比較的樣本,是高端自選的,還是食藥署隨機挑選的?」金傳春表示,這兩者差別很大,若是廠商自選,「被精選出」與AZ疫苗互比的高端疫苗接種者血清,濃度高也不意外。最後是有關變異株的反應。金傳春擔心,Delta變異株橫行,高端卻遲未公布Delta變種病毒株的中和能力與T細胞免疫反應數據。「連這種數據都沒有,就開打,以後國人甚至總統感染Delta的話,難道可以申請國賠嗎?是高端跟食藥署一起賠嗎?」眼看總統等政要以及許多民眾即將接種,金傳春很失望沒有民意代表在監督上述重要議題,她呼籲高端,應完整如實向國人釋疑。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未過 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EUA也可能讓好疫苗過不了關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聯亞新冠肺炎疫苗EUA審查未通過,確定國產疫苗只剩高端可打。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何美鄉指出,聯亞二期臨床試驗資料顯示中和抗體濃度在「過與不過之間」,但其T細胞免疫反應並非EUA主軸,所以「好的疫苗也可能過不了關。」何美鄉提醒,EUA一年後可能都會失效,所以趕快做第三期才是王道。面對自己挽袖志願當受試者的聯亞疫苗未通過EUA,何美鄉並不意外,但也不感到沮喪,還是相當樂觀。何美鄉表示,聯亞疫苗的特色在於有針對T細胞免疫的作用,是預防重症的關鍵。何美鄉表示,EUA透過中和抗體濃度進行免疫橋接,是不得已的方法,也可能會讓好的疫苗過不了關。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也撰文表示,聯亞是精心設計的小分子疫苗,相較於高端的大分子,聯亞的產能會比較高,理論上T細胞免疫反應會比較好。「聯亞沒通過的遺憾是,國人可用的疫苗又少了一種」,但何美鄉提醒,回歸二期試驗本質,是要按免疫生成性,論細胞免疫、抗體免疫,聯亞應該都有達成二期試驗的目標,可以展開三期試驗,只是沒有滿足現行EUA針對中和抗體濃度所訂的標準。何美鄉強調,不論EUA是否通過,趕快做三期才是王道,因為EUA只是暫時核准,失效後還是要拿三期試驗結果回來申請正式的藥證。何美鄉指出,目前探討免疫橋接的論文,都把「疫苗接種後」的血清抗體濃度和細胞免疫反應,去跟「康復者」血清相比。結果發現,AZ抗體雖然只達到康復者血清的兩成,就有保護力,將T細胞納入考量後,AZ抗體只達到康復者血清的3%就有保護力,中和抗體濃度並不是保護力必要或唯一的因素。孔祥琪亦表示,中和抗體沒有和AZ相當,未必就是沒有保護力的疫苗。新冠疫苗的保護力除了中和抗體外,T細胞可能也有一定角色。聯亞若對自己疫苗有信心,應努力去國外以第三期臨床試驗,驗證自己的保護力。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未過EUA下一步怎走 黃高彬:擬這兩地進行三期試驗
聯亞疫苗未通過EUA審核,疫苗二期計畫總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雖然疫苗不是只有看中和抗體,但當初規則就是這樣訂定,也只能接受;至於聯亞三期臨床試驗的規劃,黃高彬表示,聯亞將在印度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且已簽約,目前衛福部也同意第三期可在台灣做,應會「雙頭進行」。我國新冠肺炎疫苗EUA針對確效的兩項標準,一是與接種AZ疫苗者比較,中和抗體平均效價比值(的95%信賴區間下限須大於0.67;二是血清陽轉率的95%信賴區間下限須大於50%,兩者都達標才行。黃高彬表示,聯亞在兩項標準比較上都有一些差距,「但沒有說差得太離譜」。他也說,疫苗不是只有中和抗體 ,還要考慮T細胞反應,這對長期保護「才是重中之重」;不過既然當初EUA標準如此訂定,「就只能這樣走」,相信聯亞會有其他對策。但因EUA審查結果才剛公布,目前台灣端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規劃還要討論方向,也可能用另一個疫苗接種的方式來進行保護力的不劣性比較。他也說,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束的話也可能就直接申請藥證,不一定要申請EUA。至於之前的二期臨床試驗參與者,在聯亞未通過EUA後是否會安排這些人接種其他疫苗。黃高彬則表示,現在談這個還太早;他再次強調,疫苗不是只有中和抗體而已。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預約高端疫苗前必知!哪些人不適合接種高端疫苗?
第六輪公費疫苗今起開放預約,預計提供60萬劑高端疫苗於8月23日開打,預約登記自今天上午10時起,至18日中午12時止,符合資格者,收到簡訊即可開始預約接種。指揮中心日前公布,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預約高端疫苗前該注意哪些事項?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元氣網為你綜合整理如下:▍高端新冠肺炎疫苗 (MVC COVID-19 Vaccine)高端新冠肺炎疫苗(MVC COVID-19 Vaccine)是含 SARS-CoV 2 重組棘蛋白的疫苗之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用於預防 COVID-19。該疫苗已通過我國核准專案製造,適用於 20 歲以上,接種 2 劑,間隔 28 天。該疫苗不含可複製之 SARS-CoV-2 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該疫苗而罹患 COVID-19。另依據該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安全性良好。此外,依臨床試驗結果分析顯示,高端疫苗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 95% 信賴區間下限為 AZ 疫苗 3.4 倍,大於標準要求 0.67 倍。高端疫苗組的血清反應比率 95% 信賴區間下限為 95.5%,大於標準要求 50%。免疫生成性與恢復者血清中和抗體效價與已獲專案核准輸入產品相當。▍疫苗接種禁忌與接種前注意事項接種禁忌: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者不予接種。注意事項:1.先前接種該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應避免接種。2.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3.該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若不慎使用了兩劑不同 COVID-19 疫苗產品時,不建議再接種任何一種產品。4.該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則各該疫苗亦無需再補種。5.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 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 )6.目前缺乏孕婦接種 COVID-19 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 SARS-CoV-2 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 COVID-19 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7.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 ( 如醫事人員 ),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 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接種 COVID-19 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接種後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之反應1.為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 15 分鐘,離開後請自我密切觀察 15 分鐘,但針對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留觀至少 30 分鐘。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 2 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2.該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常見的不良反應 ( 如下表 ) 通常呈現輕度或中等強度,大部分於接種後 7 日內觀察到緩解或消失。3.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 ( 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 ) 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4.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 COVID-19 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 SARS-CoV-2,民眾仍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仿單所列之不良反應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疫苗EUA審查 21名專家17人投不同意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聯亞COVID-19疫苗因中和抗體數據未達免疫橋接不劣性標準,21名審查專家有17人投下不同意票,未通過EUA審查,但後續會依合約補償。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在疫情記者會上說明,昨天邀請國內化學製造管制、藥學、毒理學、臨床醫學、公衛、法律及醫學倫理專家召開會議,討論聯亞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專案製造申請案。吳秀梅說,經專家充分討論並投票表決,與會專家共22人,主席不參與投票外,21人投票結果為4人補件再議,17人不同意通過,建議不予核准專案製造,即未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依食藥署報告,聯亞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疫苗安全性可接受,具細胞免疫反應趨勢,但中和抗體數據與接種AZ疫苗外部對照組的中和抗體數據相比,未達到食藥署訂定的EUA免疫橋接不劣性標準。至於詳細審查數據,吳秀梅表示,尊重廠商自行決定公布與否,另聯亞公司已規劃於印度展開第3期臨床試驗。指揮中心先前已與聯亞疫苗訂定500萬劑預採購合約,陳時中表示,將依照預採購合約的架構下,支付後續補償。媒體提問,聯亞疫苗並未通過EUA,是否會造成疫苗缺口。陳時中說,因疫苗採購本來就超過整體數量,並強調疫苗總量是足夠的,聯亞若通過就能早點提高疫苗量。至於參與聯亞疫苗的臨床試驗受試者,陳時中說,已請聯亞提供資料,後續會安排協助聯亞疫苗受試者安排接種,但若受試者願意等待聯亞疫苗,指揮中心也尊重。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是否公布聯亞會議記錄? 陳時中:沒過審查沒什麼好公布
聯亞疫苗因中和抗體效價偏低,未達衛福部食藥署的EUA審查標準,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未通過審查。而我國EUA審查標準是和AZ疫苗進行中和抗體效價的不劣性比較,因此外界關心指揮中心是否會公布相關數據及會議紀錄。指揮官陳中表示,由於聯亞沒有通過審查,「沒有什麼要特別公開的」,還有三期的事情要做,尊重該廠商的安排。但聯亞疫苗未通過EUA審查,之前參加臨床試驗者該如何是好?陳時中表示,「這些人當時參加臨床試驗都是替社會努力」,因為現在也只有公布二期期中資料,尊重這些受試者是否要等到臨床試驗全部結束再做考慮;如果不願意等,也會請專家討論、安排這些人什麼時候來打其他廠牌疫苗。然而聯亞之前便已繳交200萬劑疫苗給食藥署,是否會報廢?陳時中表示,在預採購合約架構下都有訂定相關補償辦法,這200萬劑疫苗就用合約處理後續事宜。聯亞欲採購500萬劑的缺口如何補齊?陳時中表示,疫苗採購本來就超過原來的量,「我要強調量是夠的」,聯亞能夠通過可能早點有這個量,「但我們總量還是夠的」。至於BNT何時能上平台供民眾預約,陳則表示,等確定就會公布。不過發言人莊人祥會後受訪表示,聯亞已繳交的200萬劑疫苗不一定要作廢,聯亞目前也還要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只要聯亞三期臨床試驗在疫苗效期內證明確效,並向食藥署申請EUA或正式藥證通過,就沒有問題;因此預採購合約目前也還沒有完全失效。聯亞六月底公布的第二期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其研發的UB-612疫苗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未出現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廿八天血清陽轉率,於19至64歲施打疫苗組達95.65%、65歲以上年長者施打疫苗組則達88.57%;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未過EUA疫苗空窗期吃緊? 陳時中:看國際進貨量
疫苗預約平台今天開放民眾預約高端疫苗,而另一家國產疫苗聯亞生技則未通過EUA。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聯亞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雖顯示疫苗安全性可接受,但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的數據比較未達標準,因此沒有通過審核。對於聯亞未過EUA是否衝擊我國疫苗供應,讓空窗期更吃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空窗期要看國際整體進貨量,「聯亞沒過我們很遺憾,但還是要照一定標準做」。吳秀梅表示,食藥署於8月15日舉行EUA審查會議,經過一天充分的審查與討論,聯亞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疫苗安全性可接受,具細胞免疫反應趨勢,但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外部對照組的中和抗體數據相比,未能夠達到食藥署於5月28日專家會議所訂定的兩項國產疫苗EUA療效評估基準。與會專家出席22人,主席不參與投票,21人投票結果為4人補件再議, 17人不同意通過,因此建議不予核准專案製造,但聯亞公司已規畫於印度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至於做完第三期臨床試驗後是申請EUA還是正式藥證,陳時中表示,由廠商自行評估,等做完結果向食藥署做相關申請和審查。至於之前聯亞已先行交十多批、200萬劑疫苗,成本材料費政府都會支付。陳時中也承諾,高端因已通過EUA,未來會公布相關數據資料,而聯亞未通過,是否要公布數據,由廠商決定。陳時中今天在廣播節目提到很快就會開放20歲以下民眾接種,但聯亞疫苗未通過審核,疫苗數量如何接上?陳時中表示,之前高端35萬劑已檢驗封緘完成,指揮中心估計60萬劑,現在已達成,不排除施打過程中有即時檢驗封緘完成的也會再補上,「就看時間上接得上、接不上」。不過他說,高端的送檢批數沒有改變,仍是已送22批,現有9批完成封緘檢驗。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很遺憾聯亞疫苗未通過EUA審查
高端疫苗今天上午10時正式開放第六輪預約,另一家疫苗廠聯亞於6月30日即申請EUA。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很遺憾聯亞並未通過EUA審查」。聯亞於6月27日公布臨床二期期中資料,並於30日向食藥署申請EUA。吳秀梅於8月1日時表示,聯亞已經補件完成,業務單位仍在進行相關資料審查;陳時中上午於廣播節目證實昨天已舉行EUA審查會議。聯亞六月底公布的第二期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其研發的UB-612疫苗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未出現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廿八天血清陽轉率,於19至64歲施打疫苗組達95.65%、65歲以上年長者施打疫苗組則達88.57%;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
-
2021-08-16 醫聲.癌症防治
頭頸癌/國衛院專利新藥突破癌症腫瘤防護罩 估五年內用於人體
癌症連續39年蟬連國人十大死因,十大癌症殺手都是實體腫瘤,實體腫瘤之所以難以治療,最近科學家發現,這是因為腫瘤會促進周邊血管瘋狂亂長,形同一座被荊棘包圍的堡壘,導致可殺敵的免疫細胞和藥物無路可走,無法深入敵營、殺死癌細胞,只能眼睜睜看著腫瘤長大、轉移。如何為免疫細胞和藥物「開路」,是目前癌症治療研究的熱門議題,國家衛生研究院設計出一種新的藥物結構「VEGF121-VEGF165」,可以巧妙地把腫瘤周邊扭曲的血管,重新變得光滑平順,等為殺敵的軍隊打通道路,增強化療、標靶、免疫治療的效果。目前已在動物實驗看到正面成效,也獲得美國、日本、歐盟的專利,希望五年內進入臨床試驗。國衛院院院長梁賡義表示,癌症免疫治療是重要趨勢,希望癌症變成可以治療的慢性病,但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於實體腫瘤的有效反應,卻僅有二到三成,解除這個困境的關鍵,就在於腫瘤的微環境。國衛院粒線體暨腫瘤微環境實驗室主持人李岳倫表示,癌細胞會誘導慢性發炎,進而抑制殺手T細胞、微血管瘋狂亂長。「如何攻破免疫抑制的腫瘤的防護罩?」李岳倫表示,國衛院以血管正常化為策略,設計出「VEGF121-VEGF165」這個融合蛋白藥物,可成功攻破腫瘤微環境,重塑正常血管、阻止腫瘤抑制免疫細胞,在動物實驗結合免疫療法與此融合蛋白藥物,有效反應率可達到三、四成。五年內可望進入臨床試驗,應用於包括乳癌、大腸癌、頭頸癌、胰臟癌等具有實體腫瘤的癌症。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表示,傳統的VEGF單株抗體藥物,會太抑制血管增生,導致缺氧,還是無法輔助藥物和免疫細胞殺敵。VEGF融合蛋白藥物主要包括兩種蛋白質結構,可以結合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不同部位,微調血管走向正常生長。有了正常的血管,包括化療、標靶、免疫治療,可望不再不得其門而入。劉柯俊表示,目前免疫治療的有效反應率只有二、三成,各大藥廠都在嘗試不同的藥物組合方式,希望提高免疫治療效果,藥物組合還有很多開發空間。VEGF121-VEGF165是有專利、得獎的產品,希望五年內有機會進到臨床試驗,最終目標是發展新藥,造福人群。
-
2021-08-16 該看哪科.兒科
女嬰肚子拉不停 原來是牛奶過敏引起
一名3個月女嬰,滿2個月開始改換配方奶粉哺育後,原本一天排便3次,卻突然暴增至8至10次,甚至曾一天腹瀉15次,解出水便、血絲便,就醫才查出是因為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烏日林新醫院小兒及過敏氣喘科賴永清醫師表示,女嬰的父母親分別有嬰幼期腹瀉病史和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她有8、9成機率會遺傳過敏體質。女嬰長達一個月慢性腹瀉,體重無明顯下降或增加,理學檢查只有腹脹,以及大便細菌培養無明顯致病菌或病毒感染,再經由抽血檢查免疫球蛋白IgE特異抗體,發現數值高達4.18以上,高於正常平均值為0.6至1,因此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賴永清說,起初先給女嬰喝部分水解牛奶蛋白嬰兒奶粉,雖然有改善腹瀉情形,但一周後又再度腹瀉,期間有出現血絲黏便;接著改喝無乳糖止瀉奶粉,有改善腹瀉也無血絲黏便,但兩周後又再度一天排10次便。最後,當換為「無乳糖高度水解蛋白止瀉奶粉」才成功改善因牛奶蛋白過敏而引起的腹瀉情形,觀察一個月都恢復正常了,建議之後至少6至9個月後再換回一般配方奶粉。他指出,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生率為2%至5.9%,對嬰兒來講牛奶蛋白是外來的蛋白質,而牛奶有近20種會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其中常見的有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新生兒因為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發生過敏性腸炎機會比成人更為普遍。由於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為非特異性且多元,如腹脹腹痛、腹瀉、嘔吐、血便等,也可能會產生其他過敏反應,如異位性皮膚炎,打噴嚏、流鼻水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過敏性休克,因此在診斷上需要高度的警覺,否則容易漏診或誤診。 賴永清說,針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有50%會在1歲後消失,有70%會在2歲時消失,有85%會在3歲時消失。如果家中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新生兒,至少4至6個月都要盡量哺餵母奶或高度水解牛奶蛋白配方奶粉,母乳媽媽應該避免攝取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至於副食品,則建議滿6個月後再添加,蛋白及全蛋製品則延遲至18至24個月大時,花生、堅果、魚類、甲殼類,至少滿3歲後才可提供。
-
2021-08-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挺8月23日不降級 籲中央「全台清零14天再考慮」
本土疫情趨緩,今新增2例,民眾關注823二級警戒是否再降級,指揮官陳時中保守回應,觀察時間仍不夠,但會認真考慮對其他特定區域鬆綁;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則表示,「這是正確的」,並認為全台清零14天再考慮解除二級。我國疫情趨緩,今天國內僅新增2例本土個案,且無死亡案例,外界關心8月23日後是否能夠解除二級,但陳時中在今天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下周是否再降級,觀察時間仍不夠,若是指引可行,會認真考慮對特定場所進一步鬆綁。不難看出,疫情指揮中心對目前國內疫況雖抱持樂觀態度,但仍不敢貿然降級,因此想解除二級疫情警戒可能得再等等;對此,沈政男今在臉書力挺指揮中心,並表示「這是正確的」,他的看法則是全台清零14天,再來考慮解除二級。至於台灣何時清零,沈則表示,今天新增2例本土個案,台北、新北雖各增1例,但都不是近期發病,2例都是篩檢被驗出,這也代表「全台清零,就要出現了」。此外,又有25萬劑莫德納抵台,指揮官陳時中今說,初步將保留給第一類一醫事人員,也會讓他們進行混打;但有醫護擔心混打,等於第1劑打AZ不舒服1次,第2劑打mRNAu又要不舒服1次,稱「不想被卡車撞第二次」!沈則認為「錯了」,他表示,混打的第二劑,副作用就跟兩劑mRNA的第二劑差不多,且遠小於第一劑AZ,也小於第一劑mRNA。尤其嚴重全身副作用,比如發燒、疲累、痠痛,將會是所有劑型與劑次最低。而AZ混打mRNA的保護力,沈更說,他已舉過好幾篇paper了,混打的抗體免疫等於,甚至略高於2劑mRNA,而T細胞免疫則是遠遠高於2劑mRNA。注意,不是跟兩劑AZ比,現在已經沒人在比這個了,因2劑AZ的保護力就是比較低。
-
2021-08-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EUL清單和國家EUA授權哪裡不同?醫師詳解
疫情挑戰之下盼來新冠疫苗,近日卻網傳「日本AZ疫苗、泰國AZ疫苗尚未取得世衛EUL認證」,甚至「美國將永久停止使用AZ疫苗」。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只有向世衛簽約供應COVAX平台的疫苗廠才會列入EUL清單(編按:緊急使用清單,emergency use listing)。至於美國疫苗充足,不必再緊急授權其他疫苗,呼籲民眾從衛福部網站、Line疾管家查詢正確疫苗資訊。 謠言一:「日本AZ疫苗、泰國AZ疫苗尚未取得世衛EUL,沒有國際認證?」※破解1:全球疫苗廠均遵循一致標準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國際藥廠多會在許多國家設立疫苗廠,因此藥廠為了把關疫苗品質,一定會要全球各疫苗廠遵循完整的檢驗標準,包含國際標準、各國標準,甚至藥廠本身也會訂定更嚴格的內部管控,即使同一疫苗廠生產的疫苗,為確保每一批次的品質,也採逐批檢驗。也就是說,「無論疫苗出自日本、泰國或英國等疫苗廠,每一批次都有固定的程序、標準,出廠的疫苗品質都是一致的。」邱南昌醫師強調。※破解2:國內外疫苗都須經食藥署封緘查驗[註一]不論是台灣自製或國外疫苗進入台灣後,都不能馬上施打,必須經由食藥署進行封緘查驗,通過後才能施打。根據食藥署〔註1〕查驗標準包含相關文件,AZ疫苗至少有7項檢測:1.外觀:確認疫苗是否無異物存在。2.pH值:確認疫苗酸鹼度是否符合規定。3.鑑別:確認疫苗主成分腺病毒載體中之SARS-CoV-2棘蛋白核酸序列是否正確。4.DNA/protein比例:確認疫苗殘留不純物是否符合規定。5.細菌內毒素:確認疫苗殘留細菌內毒素是否符合規定。6.無菌試驗:確認疫苗是否未遭微生物汙染。7.效價:確認疫苗腺病毒感染力是否符合規定。邱南昌醫師說,疫苗出廠時需先通過內部品管,到台灣後再經食藥署層層把關,都是為了確保疫苗品質無虞。※破解3:世衛EUL清單與國家EUA緊急授權不該混淆至於6月4日日本捐台的124萬劑AZ疫苗,以及7月7日台灣自購的62.5萬劑來自泰國廠的AZ疫苗,網傳「日本廠、泰國廠AZ疫苗尚未取得世衛EUL,未獲國際認證」,邱南昌醫師表示,不要把世衛EUL認證與各國核准疫苗緊急使用的EUA混為一談,是兩道完全不同意義的程序。邱南昌醫師解釋,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是世界各國評估疫情情況、疫苗種類,審查相關規範後,緊急授權使用疫苗,因此每個國家各自核發EUA。[註二]至於WHO的緊急使用清單(Emergency Use Listing)[註三],是WHO擔心疫苗被搶購,致使經濟能力較差、或受其他因素干擾的國家無法取得疫苗,為了公平起見,成立COVAX平台,與各國疫苗廠簽訂契約,供應疫苗給COVAX分配使用。如果藥廠願意提供疫苗給COVAX,WHO也認證通過,WHO就會將該疫苗廠列入EUL名單。邱南昌醫師反問,假如這個藥廠,在某地的疫苗廠沒有和WHO簽約供應疫苗,「沒有要參加,怎麼可能列入EUL?」事實上,邱南昌醫師補充,若藥廠供貨COVAX平台,都會選擇合適的產地,AZ疫苗就是提供COVAX最多的疫苗,但也不是每個國家的AZ疫苗廠都簽約WHO,所以該國的AZ疫苗就不會列入EUL。謠言二:「美國的弗奇博士說,2022年美國將永久停止使用AZ疫苗」? ※破解:美國疫苗過多,不必再緊急授權給其他疫苗「美國疫苗已經太多了。」邱南昌醫師說,目前各國都是在疫苗不足的緊急情況下,通過COVID-19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然而美國已經核准BNT、莫德納和嬌生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在疫苗過剩下,美國不缺疫苗,何必再緊急授權AZ疫苗?」此外,邱南昌醫師還說,也沒所謂美國永久不使用AZ疫苗這說法,是美國目前根本不需要,也不是針對AZ,其他疫苗也都如此。謠言三:「美國不承認AZ疫苗,打AZ無法入境也無法留學美國嗎?」※破解:美國承認BNT、莫德納、嬌生以及經世衛組織核准緊急使用的疫苗,包含AZ疫苗。邱南昌醫師強調,世界各國針對COVID-19的入境標準不同,美國目前入境制度[註五],是均須檢附航班起飛前3日內COVID-19陰性檢測證明、或3個月內曾感染但已康復的證明文件[註六];另外,除了BNT、莫德納和嬌生疫苗,美國也接受WHO核准的疫苗,包括AZ疫苗[註七]。其實AZ是目前全世界最多國家採用的疫苗,並沒有在台灣打AZ疫苗不能入境美國的狀況。至於入境後是否隔離,需參考美國CDC以及各州建議。拒絕疫苗假訊息 疫情資訊看疾管署防疫網站邱南昌醫師呼籲,近日有許多關於新冠疫苗的資訊及傳言錯誤百出,斷章取義了專家發言,扭曲了專業,建議從衛福部網站、Line疾管家查詢疫苗資訊,切勿以訛傳訛。參考資料:1. 食藥署官方網站https://www.mohw.gov.tw/cp-16-62273-1.html 2. 食藥署官方網站https://www.mohw.gov.tw/cp-16-61887-1.html 3. WHO - Joint COVAX statement on the equal recognition of vaccines https://www.who.int/news/item/01-07-2021-joint-covax-statement-on-the-equal-recognition-of-vaccines4. WHO EUL list https://extranet.who.int/pqweb/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Status_COVID_VAX_15July2021.pdf 5. US CDC – Requirement for proof of negative COVID-19 test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travelers/testing-international-air-travelers.html 6. US CDC – International travel during COVID-19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travelers/international-travel-during-covid19.html  7.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fully-vaccinated.html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打疫苗後服用普拿疼會影響抗體生成? 免疫科醫師解答正確觀念 ·AZ疫苗副作用最嚴重?新冠疫苗到底怎麼選? 優缺點1次分析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端疫苗打不打?感染科醫師曝高端疫苗3大爭議
國際疫情持續升溫,各國疫苗也紛紛傳出供不應求的消息,而台灣國產高端疫苗也即將開打,國內外都相當關注其保護力及安全性等,國人遠觀、不支持、支持者也都大有人在。 從高端疫苗官網公開的二期臨床試驗資訊顯示,20~64歲以及65歲以上的全年齡組,血清陽轉率(SCR)為99.8%,中和抗體效價(GMT Titer)為662,中和抗體倍率比值為163。而20~64歲組別,血清陽轉率(SCR)為99.9%,中和抗體效價(GMT Titer)為733,中和抗體倍率比值為180。統計檢定力P值為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疫苗還是會感染!專家剖析防堵變種病毒2道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少國家即使疫苗覆蓋率高,還是受到病毒變異株威脅,像是率先解封的英國、不斷暴增案例的美國,甚至以色列已經率先宣布要施打第三劑疫苗。聯安診所內科主治醫師施奕仲認為現在已經有點「流感化」的趨勢,每年可能都會有新的變異株產生,打造好人體的防線才是最大的武器。強勢病毒株席捲全球!WHO:這四株需高度關注從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每隔一段時間在不同地區,就會有一株強勢變異病毒株的出現,為什麼新冠病毒會不斷變異?施奕仲醫師說:「因為新冠病毒是單股 RNA 病毒,不像一般的 DNA 病毒有雙股螺旋在複製過程中的修復機制,是比較容易產生因複製時的錯誤而有了變異病毒株出現。當單股 RNA 在複製時出錯一個或數個核糖核酸,有些出錯會自然淘汰,但有些出錯卻可能讓傳染力增強,成為強勢病毒株。」當社區大量感染時就容易出現變異病毒,在英國、南非、巴西、印度等國家,在某些人口稠密的地區,過去都有嚴重的社區傳播,病毒持續傳播、持續複製就很有機會因而出錯。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將全球變異株分成三類,針對這些變異來建議相關防治措施。1. 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Alpha、Beta、Gamma、Delta。2. 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Epsilon、Zeta、Eta、Theta、Iota、Kappa、Lambda。3. 高衝擊變異株(Variants of High Consequence):目前無。現階段台灣流行的主要是 Alpha 變異株,但指揮中心從邊境已攔截到數種不同變異株,從去年 10 月至今,台灣就已驗出 6 種國際上常見變異株。人體兩道免疫防線防堵病毒!打疫苗避免重症死亡變異病毒確實威脅著社會,國內靠著嚴格邊境管制,避免傳播力強的病毒株造成社區感染。但民眾也很關心,現在我們大規模施打新冠疫苗,難道沒辦法防堵變異病毒嗎?施奕仲醫師說:「雖然變異病毒會影響疫苗保護力,但通常只要打過完整兩劑新冠疫苗就能避免重症,因為人類對付病毒入侵是靠兩道免疫防線。」第一道防線「體液免疫的抗體保護」:以 B 細胞系統產生抗體來達到保護目的之免疫機制,在病毒要入侵時就將它殲滅,避免感染,也就是所謂的疫苗保護力。第二道防線「細胞免疫的 T 細胞」:當病毒突破第一道體液免疫的防線後,個體就受到病毒的入侵感染,會遇到第二道防線「T 細胞」,T 細胞只要曾經被病毒或者疫苗訓練過,可以辨識受病毒感染的細胞。T細胞此時便會擔起重任,讓身體就算被感染也不會變重症。施奕仲以簡單的方式舉例:「把病毒想像成一群人,變異病毒就像是原始病毒株少一隻耳朵,或戴上了帽子的人,有小部分的改變。而抗體就如同人臉辨識系統,對於正常人臉可以高效率辨識而殲滅,但對於戴上帽子或者少一隻耳朵的人臉,可能會辨識不出來而放行進入,也就因而感染了。」但是負責人體細胞免疫的T細胞,就像是警察一一調查戶口,雖然病毒的外觀已有些微改變,但新冠病毒的身分是不會變的,查到一個砍一個,發現兩個殺一雙。T 細胞防護可以避免受感染的人演變為重症患者,甚至因而死亡。」現在全世界最流行的 Delta 病毒株,讓許多疫苗的保護力大為下降,施奕仲表示:「Delta 病毒株也學我們的防疫措施,不只是戴帽子、少一隻耳朵,現在還戴上口罩加蒙面,人臉辨識系統大概很難辨識正確(原先建立的抗體免疫快要失效了),除非我們要將人臉辨識系統升級。」許多國家都將施打第三劑疫苗,莫德納、輝瑞等也正在針對變種病毒加速研發次世代新冠肺炎疫苗。新冠不會終身免疫!打過疫苗、感染過可能再感染近期歐美國家開放,他們在高疫苗覆蓋率之下雖然確診個案增多,但死亡、重症沒有變多。施奕仲說:「當感染不會變重症,不會死亡,染疫就等於只是感冒一場。」施奕仲也提醒:「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者、打過新冠疫苗者,若再碰到新冠病毒,還是有再次感染的風險。除了體液免疫產生的抗體可能隨著時間漸漸消失,使得保護力下降,或是如果遇到的是變種病毒,原來已產生的抗體無法完全辨識成功,也是有可能會再次感染。」若能將新冠死亡率再降低,人類有可能跟病毒共存。但在變異病毒肆虐下,施奕仲醫師表示,未來仍有三大方向要特別注意:病毒變異後特徵性的臨床症狀改變感染變異後人們的症狀表現也有所不同,變異病毒株差異也可能有攻擊身體不同器官的傾向,除了呼吸道系統,或許未來會發現某些變異株會侵犯神經系統,某些可能較易攻擊肝膽腸胃系統或是心臟血管系統等等。同時感染 2 種以上變異病毒株在歐洲臨床微生物與傳染病學大會上,國際發現已經有個案出現同時感染兩種 COVID-19 變異株的案例。病毒不會消失!很可能朝流感化方向前進新冠病毒已經有點像流感,每年會有新興病毒株。新興的變異病毒株只要傳染力夠強,就會擴散出去造成社區爆發,甚至變成跨國大流行。除了疫苗之外,醫藥科學界也積極發展抗病毒藥物要來對抗新冠病毒,已經有許多不錯的臨床試驗結果,目前正在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相信不久的未來,應該會有抑制病毒的特效藥研發成功。因應這條路之後,施奕仲醫師推測:「未來很有可能人感染後透過藥物得到治療,但慢慢地具有『抗藥性』的變毒株可能會出現,成為因治療而篩選出來的新病毒株。」看來這條抗疫之路,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需要努力,大家要從日常衛生習慣做改變,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群聚外,當務之急還是「打疫苗優先」。
-
2021-08-14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頭痛不要忍!治療頭痛3個重要觀念 醫:可以養成這個習慣
之前門診有一位偏頭痛患者因為嚴重發作時無法工作需要請假,但不為上司所理解,為此他十分難受。其實大部分的人的確無法同理偏頭痛發作是有多麼嚴重。偏頭痛在世界衛生組織十大失能疾病排名常常在前五名內,很大的原因是偏頭痛的症狀不是只有頭痛,這是一個腦部的風暴,影響是全身性的。有時候疼痛會連續好幾天、幾周,甚至連續幾個月都在頭痛中度過......長期偏頭痛不僅影響生活,還可能導致患者對生活失去希望,所以頭痛千萬不要忍。頭痛治療過程有時相對容易,但有些時候可以很複雜,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或共病不同,導致適用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例如:生活調整,頭痛預防用藥、肉毒桿菌或單株抗體針劑,物理治療,針灸等等治療方式,都是偏頭痛患者的選擇之一,千萬不要因為一個療程效果不彰,就對於治療失去信心,持續與醫師溝通並調整治療方向,才是遠離偏頭痛的正確道路。頭痛治療重要觀念治療以穩定腦神經血管系統為主深受偏頭痛困擾的朋友,治療的初衷往往會是讓頭停止疼痛,但是長期頭痛不是只有止痛這個目的,最重要的是「穩定腦神經血管系統」。偏頭痛受到體質、 多重外在環境因子影響,導致腦部神經血管系統敏感,如果頭痛頻率增加,務必及早接受治療將頭痛控制住, 避免頭痛慢性化。養成寫頭痛日記的習慣詳細記錄頭痛時間、頭痛程度、頭痛預兆、頭痛部位、頭痛發作性質、頭痛伴隨症狀,若是女性患者建議紀錄頭痛好發於生理期前或後,也可以備註「頭痛誘發因子」。越詳細的頭痛日記,越能協助醫師做臨床診斷,以及如何調整藥物,除此之外還能讓病患更了解自己的頭痛喔!在記錄頭痛日記的過程中,我們會越來越了解自己的頭痛,逐漸摸索出與頭痛和平共處的方法,例如:避免熬夜、避免吃到會引起頭痛的食物等等。止痛藥的正確使用1. 頭痛需早期就使用,有效抑制頭痛2. 避免過度使用止痛藥「如果每個月有15天以上頭痛, 同時在超過3個月的時間裡, 常常使用超過10天以上的止痛藥,會導致止痛藥效果越來越差,但頭痛卻越來越嚴重。」3. 頭痛預防治療透過「頭痛預防藥物或針劑」來穩定神經,降低頭痛發生的機率,同時減少服用止痛藥的次數,避免藥物成癮性頭痛的發生。頭痛治療是一段漫長的道路,除了頭痛患者與醫師的溝通配合外,患者的家人也是支持頭痛治療的重要環節,讓我們一起努力跟頭痛說掰掰。延伸閱讀:圖表/疫苗副作用來了,止痛藥一次可吃幾顆?一表了解普拿疼安全使用劑量來源處: https://www.facebook.com/drneuro
-
2021-08-14 新聞.元氣新聞
他確診新冠腦傷「不認得老婆」 醫:全身都被攻擊
新冠肺炎疫情未平息,國內目前1.4萬名確診個案,近期個案未大幅增加,但社區內隱形傳播鍊未斷,仍出現零星個案。一名67歲男性今年5月多有萬華茶室活動史,5月底於集中檢疫所隔離,血氧值突然大幅下降,緊急送醫救治,後續康復出院,沒想到「失憶」不記得太太是誰,經過檢查,發現大腦血管遭新冠病毒攻擊,造成血栓,近期回診時,還出現腳水腫症狀,研判全身細胞都被攻擊。收治該名個案的新光醫院呼吸加護病房主任林嘉謨表示,國外觀察確診者康復後,會出現新冠病毒長期綜合症(long covid syndrome),包括容易健忘、時常疲倦、身體各部位症狀,與該名個案症狀相像。林嘉謨說,該名67歲男子曾到當地吃飯,列為首波匡列對象,並入住集中檢疫所,隔離10多天後,某天血氧濃度突然降到50%,緊急篩檢確診並送醫。不過男子確診仍無明顯症狀,但胸部X光檢查,肺部已出現白影,且住院期間血氧值偏低,再以電腦斷層檢查肺部,才發現左肺出現肺栓塞。該名患者原本6月底要出院,林嘉謨說,有天剛好與家屬通話,個案妻子向他反映,「感覺老公怪怪的,好像忘記我」,院方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腦部,發現男子大腦出現血栓,透過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男子右側多處腦組織發炎,腦血管也出現血栓損傷,影響記憶力,因此延到7月初才出院,並回診追蹤。沒想到,日前男子回診,發現腳水腫的厲害,林嘉謨與腎臟科討論,認為應是新冠病毒攻擊下,ACE2接受器遭破壞,而全身血管都有ACE2接收器,導致全身所有的微血管內皮細胞都有損傷,造成全身器官病變。他說,收治不少新冠病人,大多是嚴重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肺纖維化等,但這名個案後遺症最多,除了上述外,還多了肺動脈栓塞、急性腎水腫。林嘉謨表示,當時個案發病超過10天,無法獲指揮中心許可使用瑞德西韋,也沒有單株抗體可用,只能用大量抗凝血劑緩解肺栓塞,同時用類固醇搭配IL6等抗發炎藥物,才撐過急性期。後續肺纖維化治療,可透過類固醇或復健,若糖尿病患可用糖尿病藥物控制,若有血栓、肺動脈衰塞,則透過抗血栓藥物。林嘉謨指出,該名個案腦部、肺部、腎臟都有血栓,雖然腎臟蛋白尿等功能無異狀,但腳出現水腫,都需要胸腔科、神經內科等持續追蹤,至於新冠病毒導致血栓,是否為不可能逆傷害,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但的確新冠後遺症的病人,血栓藥不建議太早停藥。
-
2021-08-1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染疫後才體會到的愛!同島一肺、同島一肝都是生活必備
二男士得了新冠肺炎。出院後二對夫妻聚會。王先生:「住院期間,老婆無怨無悔貼心照顧,感激在心。」王太太:「就這樣一句感激在心而已?」王先生:「之後與老婆的連結只會更緊密!」老婆聽了,開心的笑了。張先生:「住院期間,我才真正的體會到真正愛我的是我的老婆,感激不盡!」張太太:「就這樣,感激不盡而已?」張先生:「我與老婆永遠同床一命!」說得更具體,張太太笑得好燦爛開心!人在生命垂危之際,才會深深體會到有人在你身邊用心呵護關心的重要,也才體會到生命共同體的重要。新冠肺炎防不勝防,盡心盡力了,有時還是會意外的感染,但有預防,做好防護,例如戴口罩及施打疫苗,就可以大大地避免感染,以免造成不幸。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它是一些生化物質所構成的有機體,需要睡覺充電,需要進食攝取能量。人體不是鋼筋水泥,怕外傷,人的發電機馬達 ──心臟也要一直跳動,否則不到幾分鐘,大腦沒有氧氣,人就會昏迷死亡。人要呼吸,吸入氧氣,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將廢氣排出,將氧氣送到全身。感染新冠肺炎或其他肺炎,肺部失去功能,人也會死亡。肝臟這個化學工廠,每日處理人體消化完的養分,又合成人體的蛋白質送到血液,也合成凝血因子,讓傷口可以止血。同時它也可以發揮解毒功能,將廢物排除到膽汁內,它也可以殺死細菌,避免感染。總之,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後勤系統,沒有肝臟就沒有生命。對抗新冠肺炎,要防護要打疫苗,保護肝臟,也要防護,就是不要傷肝,不要酗酒,不亂服來路不明的藥物、偏方。此外,要施打A肝及B肝疫苗,如果還沒抗體的話。有沒有感染新冠病毒,要常挖鼻子做PCR;肝好不好,要定期抽血驗B、C肝,驗肝功能,並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不同器官的保養之道不同,但知道如何保護我們的肉身,保護我們的的肺臟及肝臟,「同島一肺」「同島一肝」都是亂世之中與親人可以快樂生活的必備之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5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兩劑間隔期擬再延 惹疑慮
疫苗接種昨第五輪開打,現存六十二萬劑莫德納疫苗供符合接種資格者接種之後,僅剩五萬兩千多劑,但有三百多萬人排隊等打第二劑,疫苗持續缺貨,恐拉長兩劑間隔時間,公衛學者表示,國外研究發現,打第一劑輝瑞或莫德納等mRNA疫苗後,廿一至廿七天的抗體濃度接近完整接種兩劑,只打一劑者,空窗期仍有感染風險。台灣共採購六○五萬劑莫德納疫苗,目前僅到貨一二五萬劑,仍有四八○萬劑未能如期交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雖強調「會陸續到貨」,但也說考慮再次延長莫德納兩劑間隔周數,引起外界疑慮。南韓本周將派代表團前往美國,抗議莫德納兩度延遲交貨,被問及台灣是否也會比照辦理?指揮官陳時中先說,「如有必要,可以讓疫苗早點到貨,任何作為都願意做」。隨後又說,每個國家作法不同,派人去直接面談可以了解雙方的意圖、想法,我方還是先透過駐美代表、美國在台協會AIT等外交管道了解。台大流病所昨天召開視訊記者會,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指出,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不論輝瑞或莫德納,第一劑接種後抗體濃度會隨時間提升,第廿一至廿七天濃度反應接近接種兩劑後的抗體濃度,但從第廿八天起,抗體濃度能持續多久,仍是未知數。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說,第廿八天後的抗體濃度表現,目前仍沒相關資料,如有更多研究,或可支持延長間隔。相較之下,AZ疫苗就有本錢延長兩劑間隔時間,牛津大學研究顯示,兩劑AZ疫苗隔四十四到四十五周(超過三百天),抗體濃度明顯高於隔十五至廿五周、八至十二周。公衛學者任小萱表示,疫苗嚴重不足的國家或可考慮延長AZ接種間隔。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僅說,「超過十二周才打第二劑AZ的免疫反應和預防效果都不錯。」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專家委員建議,八至十二周施打第二劑,指揮中心則建議十至十二周打,超過十二周也沒關係。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說,AZ最近研究,兩劑間隔一到三個月的抗體,比間隔到十到十一個月的人低,不會因間隔太久失效。缺點是第一劑的保護效力較低,第二劑完成前的「空窗期」會有被感染機率。國外研究建議第三劑接種BNT疫苗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更高,被問到是否加購BNT疫苗,陳時中笑稱「想這麼遠?」他表示,明年已購買兩千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會與專家討論是否追加,「但兩千萬劑認為是夠的」。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混打,AZ莫德納BNT哪種組合保護力最強?醫揭這樣打中和抗體濃度更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7/25宣布,開放AZ疫苗可混打mRNA疫苗(目前國內以莫德納為主,BNT尚未到貨),後續將優先開放第1到3類對象間隔8週後接種,目前時程還沒敲定,約有343.5萬名第一劑打AZ疫苗的民眾,未來混打上路後,第二劑都有機會打到mRNA疫苗。究竟混打能提升多大的效果呢?醫師潘建志在臉書上分析,面對越來越難纏的變種病毒,混打疫苗確實能得到更高的抗體效價,而四種打法組合中,以這個組合最能誘發人體更高的中和抗體濃度。 混打是趕上病毒進化的解方 比方說,Delta印度變種病毒,能讓所有疫苗的保護力降低,但以混打疫苗來誘發人體更高的中和抗體濃度,或許就是人類趕上病毒進化速度的解方。 潘建志說,腺病毒疫苗如AZ,重覆施打往往效果會越來越差,因為免疫系統對腺病毒產生反應,相比之下,莫德納、輝瑞BNT這種mRNA疫苗,在第二劑卻引發更強反應,因此疫苗混打的種類和次序很重要。 混打種類和次序很重要 目前發現,最有效的組合是先打腺病毒載體(AZ或嬌生)疫苗,再打mRNA疫苗(輝瑞BNT或莫德納)。 AZ疫苗這種腺病毒載體,原本就有免疫上的弱點,次單位疫苗大量生產緩慢,可能都會被淘汰,強的變種病毒取代掉弱的變種病毒,那麼「強的疫苗取代掉弱的疫苗」也是理所當然,要夠快才夠強,所謂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病毒「流感化」,每年都要補打疫苗 mRNA疫苗設計生產快速,絕對會成為主流,加上新冠病毒變種未來會「流感化」,每年要補打疫苗,下一步想超越變種病毒的進化速度,更需要以人工智能預測病毒未來的RNA序列,搶快做好疫苗,再給病毒迎頭痛擊。 根據臨床實驗結果,先兩劑AZ(AA),或先兩劑輝瑞BNT(BB),還有兩者先後各接種一劑(AB或BA),4種方式之間的功效如何? 4種打法組合,以AA-BB-AB-BA來比較結果是: 1、AB激發的抗體和T細胞反應比BA更強。2、AB和BA激發的抗體都比AA更高。3、BB激發最高抗體反應,AB激發最高T細胞反應。4、可以這樣來看:BB>AB>BA>AA。 而牛津大學最新研究也發現,AZ和BNT混打的成效,優於BNT+AZ以及AZ+AZ。 針對830名50歲以上受試者分組疫苗混打,分為BB、AB、BA以及AA,研究結果也是發現BB成效最好,中和抗體效價有14080,其次AB中和抗體效價12906、BA是7133,AA為1392,該研究也投稿至知名期刊《LANCET》(刺胳針)。 過去大規模的疫苗混打不常見,新冠疫情出現這種特別的策略,主因是AZ疫苗本來是全世界接種最多的疫苗,超過1億劑,但因爲血栓問題,不少國家停止使用AZ。 其他的原因還有包括,AZ最大的生產基地印度血清研究所先前發生火災,還有印度因疫情嚴重而中止疫苗出口,造成AZ供應上一度中斷,許多打完第一劑的人沒有第二劑可打,因此發展出混打策略。 潘建志說,AZ是有一定保護力,他自己已經接種兩劑AZ,或許未來還需要補第三劑mRNA疫苗,來因應各種變種病毒的來襲。 (本文資料來自潘建志醫師臉書)●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13年不想性愛、夫提分居才配合!他被當「提款機」當然不公平,妳用心才能真挽回.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減腰圍減緩三高和代謝症候群,醫師曝:還會讓這種疫苗效果更好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紛擾,台灣拚疫苗覆蓋率目前已超過三成,施打年齡層也積極向下展開,其中第二輪施打的第九類高風險慢性病仍是被討論最多的族群。當中除了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生殖泌尿及肺部呼吸等疾病之外,很大一個族群就是三高慢性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而這也從三級警戒以來,新冠肺炎的死亡個案多數具三高慢性病史可得到證明。 內臟脂肪竟成染疫關鍵 控制不佳恐變重症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指出,自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至2021年國際醫學期刊文獻索引摘要資料庫PubMed搜尋結果來看,三高慢性病前期的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腰圍過大之內臟脂肪、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性研究即高達6千多篇,其中又以血糖、肥胖指數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最高度相關。根據國外統計,肥胖者不但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高,其重症和不良預後的機率也大幅提升,這也表現在肥胖人口較多的國家,疫情的嚴重性和死亡率比起其他國家高,顯示肥胖確為疫情傳染的關鍵。而相較BMI身體質量指數(計算體重kg/身高 比例而得),內臟脂肪囤積之腰圍大小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更具相關性,腰圍超標者其肺部組織受損程度顯著高於腰圍正常者,表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的人其新冠肺炎疾病預後更不佳。內臟脂肪過高,也會影響疫苗效果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杜思德醫師表示,因代謝症候群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導致巨噬細胞活性降低、B細胞和T細胞的反應受損,種種因素會讓疫苗接種後反應不佳。 國外研究也顯示,腰圍過大者接種疫苗後抗體濃度較低,這是因為疫苗的作用必須要透過免疫細胞做出一系列的反應,但內臟和皮下脂肪組織所產生的促炎因子,會使免疫反應失調或免疫細胞反應降低,導致疫苗接種結果不如預期。 因此杜思德提醒,腰圍過大又有三高不佳紀錄的民眾,也就是代謝症候群患者或候選人,接種疫苗前後都要落實減腰圍消除內臟脂肪,才能在疫情中自我保護。 防疫新生活,別忘瘦腰圍遠離重症蔡克嵩表示,台灣45歲以上高達一半人口有腰圍過大、過重及肥胖問題[6](BMI在24-27 kg/m²為過重,BMI ≥27kg/m²為肥胖),建議疫情解封後,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族群可透過中度的有氧運動,如健走、騎自行車、游泳、慢跑抵抗發炎作用[6],飲食則以「三低一高」原則--透過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飲食,控制好三高指數;同時定期量測腰圍,以遠離代謝症候群。延伸閱讀: 。更年期專胖肚子? 腰圍超過「這尺寸」,小心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腰圍不能憑感覺 要拿尺來量才準!
-
2021-08-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3.3萬醫護混打莫德納 8月13日配發首批、基層醫師也想打
國內第五輪開打莫德納疫苗,其中有3.3萬名醫護若已接種過第一劑AZ疫苗,也可混打第二劑莫德納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3.3萬劑疫苗8月13日周五會先將已退冰的幾千劑疫苗發出,最後一批8月17日下周二,再將剩下的量配發出去,並陸續施打。至於基層醫師反映,醫護混打只開放列冊風險第1及第2風險等級者,僅專責醫療院所、專責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或採檢院所,已列冊第一線醫護工作人員,才可以換打莫德納,希望基層醫師也能列入混打對象。陳時中指出,現在國內很多人都需要疫苗,醫護都有相當必要性才會排在第一類,我們會陸續盤點疫苗數量,並盡量滿足各項族群。對於目前國內接種疫苗人數,昨日單日僅3.2萬人施打,陳時中表示,應該是延續第四輪最後一批尚未打完的人數,國內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 37.18%,劑次人口比 39.48(劑/每百人)。至於國內專家及國外研究指出,AZ疫苗二劑施打間隔44周至45周抗體濃度高,指揮中心可考慮延長二劑時間。對此,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AZ超過12周打第二劑的免疫反應不錯、預防效果不錯,ACIP委員建議的是8-12周施打沒有問題,指揮中心也是建議10-12周去打,但萬一如果有些狀況超過12周打,也是沒有關係的。
-
2021-08-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變異株改變世界 台大公衛:Delta三突破導致疫苗更短缺
最早在印度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Delta,已經成為全球主流株,所有傳統的流行病學方法、疫苗施打策略與效益評估,都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台大公衛分析最新國際現況指出,Delta病毒已經有三大突破,包括開始威脅年輕族群、突破自然免疫導致不可能達成族群免疫、突破兩劑疫苗接種。世界各國也已配合改變作法,包括青少年全面接種、接種加強劑(第三劑)、強化基因檢測與人工智慧預測變異;疫苗數量不足的國家,恐將缺上加缺。疫苗覆蓋率高雖不見得能減少確診,值得慶幸的是,仍有助平抑死亡率。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Delta病毒傳播力高且侵襲年輕族群,提高年輕人重症使用呼吸器及死亡率,也容易傳給家人,持續傳播也將刺激病毒持續變異。有鑑於此,加拿大、美國、德國、以色列,都已在5、6月陸續開放12歲以上接種。因有研究指出,年輕人接種一劑BNT可降低八成感染風險,最近英國也改變作法。英國政府開放16、17歲開放全面接種一劑BNT,12至15歲罹患神經病變、唐氏症、學習障礙等青少年,也要接種疫苗。上述政策改變都將直接壓縮到其他國家的疫苗資源。公衛學者范僑芯表示,美國疫情仍在大流行,九成確診者都沒有打過疫苗,另也發現即便完整接種疫苗、曾經感染過,都還是無法免於Delta病毒感染的風險。因有許多自然感染的民眾誤以為自己不需接種,美國政府大聲疾呼並提出實證,相較於部分接種或未曾接種,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可將再次感染的風險減少1.5到2.3倍。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表示,疫苗開發上趕不上病毒變異速度,自然免疫已經不太可能,各國考量延長第二劑時間,將現有疫苗最大化利用,也考慮加強接種第三劑。公衛學者任小萱表示,研究發現打完不論打兩劑後28天或打三劑後28天,抗體濃度都可以維持,有些甚至更高;第三劑施打後,面對最具威脅的四大變異株(包括Delta),抗體濃度都比高於僅打兩劑。任小萱表示,德國、法國、英國、俄羅斯、以色列和柬埔寨等國也已經確定即將開始施打第三劑的疫苗,勢必將加重國際疫苗分配不均。WHO在8月4日呼籲「九月底前應暫緩疫苗加強劑(第三劑)施打」,建議先提供給疫苗不足的貧窮國家,讓當地醫護、長者、脆弱族群至少能打一劑,但各國並不買單。以色列已經針對60歲以上年長者施打第三劑BNT;美國則是捐贈與接種第三劑並行,在施打第三劑,同時捐贈疫苗給其他國家。陳立昇表示,疫苗與藥物的研發,必須面對與變異株競賽。公衛學者林庭瑀表示,科學家正試圖透過機器學習預測病毒變異(Deep Mutation Scan, DMS)預測下次可能變異出哪一種會免疫逃脫的病毒,不同區域流行後可能產生的變異點在哪裡。陳立昇表示,這將是未來相關疫苗和藥物的開發,人類與變異病毒競爭的重要AI應用。
-
2021-08-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延後2劑? 台大公衛:AZ逾45周更佳、莫德納逾4周未知
台灣疫苗短缺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透露有考慮再次延長莫德納兩劑間隔周數,但除了參考其他國家的接種間隔之外,未提出相關實證,正當性及可行性都受到挑戰。台大公衛多名公衛學者,今歸納最新研究指出,AZ疫苗兩劑間隔越長,抗體濃度越高,間隔44到45周明顯高於其他周數,建議缺疫苗國家可延長AZ接種間隔。至於輝瑞或默德納等mRNA疫苗,可觀察到無論接種者是否曾確診,第一劑接種後27天的抗體濃度,都很接近完整接種兩劑,但第28天後抗體濃度能否維持?還需要更多證據支持。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表示,為解決各國貧富差距、疫苗供應不均問題,牛津大學研究AZ疫苗拉長兩劑間隔的可能性。研究人員邀請18至55歲且參加過AZ疫苗一二三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回來受試,分為三組,包括兩劑間隔44至45周的30人,隔15至25周的116人,隔8-12週的115人。結果顯示,間隔44至45周這一組,抗體濃度最高;兩劑AZ間隔越長,抗體濃度越高,而且六個月後仍維持相同效果。因此研究者認為,針對比較缺乏疫苗的國家,可以考慮延長第二劑AZ的間隔時間,以供給更足夠的人口先打第一劑。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指出,國際研究持續探討疫苗保護力的持續性,根據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不論輝瑞或默德納等mRNA疫苗,第一劑接種後的抗體濃度,會隨接種後的天數增加而提升。接種第一劑之後21至27天,抗體濃度反應已經相當高,相當接近完整接種兩劑後的抗體濃度。陳立昇表示,疫苗短缺之下,單劑施打是否足以應付疫情?可以參考這類研究。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研究顯示,第一劑mRNA疫苗還是產生了相當大的保護力,但要注意的是,不同種族間是否有差異?第一劑接種28天之後,抗體濃度表現如何?這些都還需要更多研究支持。陳秀熙表示,如果有更多資料去解答上述問題、支持延長間隔,台灣打過一劑莫德納的民眾如果要延長接種間隔,會有更好的科學基礎。
-
2021-08-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擔心打不到第二劑?李秉穎:小心空窗期就沒問題
國內疫苗專家、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昨晚在上談話節目中表示,國內疫苗供應出現中斷,有些人擔心已打了第一劑會接不上打第二劑,但事實上只要小心第一劑之後的防疫空窗期就好,第二劑愈晚效果愈好,同時未來打AZ與莫德納後可不可以混打國產疫苗,效果如何?開打之後就馬上會有相關實驗進行,大約兩到3個月就有結果。他在「年代向錢看」節目中表示,Delta變種病毒變成目前全球最具優勢的病,是有一點出乎意料的,因為當初醫界比較關注的是南非變種病毒(Beta)病毒,因為不管對人體的自然免疫或疫苗的免疫來說,Beta的防護力是最差的,但可能Delta有一些生物上的優勢造成目前的情況。而對於病毒感染來說,第一波是針對活動力比較強的年輕族群,這也是美國目前患者以年輕人、兒童居多的原因,美國雖然疫苗涵蓋率高,但疫情再創高峰,而年輕人的死亡率相較年長者較低,但可能出現心肌炎,主要是病毒引起血管栓塞,可能引發冠狀動脈的問題,而在成人病例裡就觀察到心肌炎,可能是病毒引發的自體免疫反應,傷害心肌,而且即使痊癒後,未來終其一生都留下不可逆轉的傷害,心臟功能受損。而針對高端疫苗之前有傳出兩例的顏面神經麻痺不良反應,李表示,一般人發生顏面神經麻痺的機率就不算太低,約十萬分之十幾,包括莫德納、BNT及AZ疫苗注射後也都有發生,但因為並沒有比未打疫苗者的比率高,所以認為兩者無關,高端的情況也沒有辦法判斷兩者的因果關係,但會持續追蹤。國內疫苗到貨短缺,未來AZ與莫德納是否可以混打國產疫苗?李秉穎表示,混打一定要有抗體試驗,不能隨意混,而目前國際上有混打實驗的只有AZ混莫德納,與AZ混BNT,至於莫德納能不能混打高端,國內未來開打高端後,相信馬上就會有相關的混打實驗進行,需要2到3個月的時間,就會知道效果與安全性如何。至於大家擔心可能等不到第二劑疫苗,李秉穎表示,從過去疫苗學上的研究,兩劑中間的間隔1個月或2到3個月,都是有效果的,AZ疫苗最近更研究,兩劑間隔1到3個月的抗體,比起兩劑間隔10到11個月的人要低,間隔愈久反而對免疫系統的效果有促進作用,不會因太久而失效,但缺點是第一劑的保護效力比較低,之後的空窗期感染機率會比較高。另外,國際藥廠目前紛紛針對疫情研發口服用藥,目前抗病毒藥物瑞德西偉是注射的,同時愈早用愈好,口服會比較簡單,像是流感用口服的抗病毒藥物,不過降低重症與死亡的效果遠遠不如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