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958
筆 文章
-
-
2021-07-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影/85歲嬤打疫苗 後左腿靜脈栓塞險害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說,85歲李姓阿嬤有高血壓、肝膿瘍病史,今年六月中旬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左腿腫脹,直到七月腹痛急診就醫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股靜脈大範圍血栓,還好及時啟動溶栓小組,透過抽吸血栓機器將血栓全數移除,否則三到五成機率血栓跑到肺部,恐造成致命的肺動脈栓塞。血栓是否由疫苗引起?還要驗抗血小板第四抗體是否陽性才知相關性。徐中和說明,疫苗引發血栓的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症,是接種AstraZeneca(AZ)疫苗後發生的免疫併發症,一般在注射後5天到30天發生症狀,如有施打疫苗後發生下列不適情形應盡速就醫:1.持續性和嚴重頭痛,四肢無力,癲癇(顱內血管血栓)2.視力模糊(視網膜動靜脈血栓)3.呼吸急促或胸痛(肺栓塞或冠狀動脈栓塞)4.腹痛(門脈血栓)5.肢體腫脹,發紅,蒼白或發冷(周邊動靜脈血栓)6.皮膚出血瘀青徐中和說明,老婦人在急診發現膽結石合併膽囊發炎,以及左側髂靜脈以及股靜脈大範圍血栓, 由於老婦人血栓指數高達2118ng/mL(正常值小於500),因此在婦人接受膽結石手術後,再進行導管溶栓治療,血管攝影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左股靜脈大範圍血栓,經過機械性靜脈血栓抽吸導管將血栓順利取出後,血管攝影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左股靜脈血流通暢,之後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平安出院。徐中和指出,老婦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左下肢腫脹,但卻未在第一時間就醫,之後還好有診斷出深層靜脈血栓,及時治療,其實一般來說,發生下肢深層靜脈血栓,若未能及時治療,那發生血栓往身體回流造成肺栓塞的機會就有3到5成,可能會有造成猝死的風險。徐中和說明,中國附醫在8年前設立的24小時運作的急性溶栓治療團隊,就有包含肺栓塞因應小組,到目前已經有使用超過500次的EKOS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經驗,是亞洲知名的EKOS溶栓中心,除此之外也有各種溶栓設備,全天候守護民眾的健康。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粉專爆料高端資料稱效果差 專家:局部資料無法解讀
有資深媒體人在臉書粉專披露一份疑為高端疫苗的一二期臨床試驗局部報告,指出高端疫苗僅對武漢病毒株(WT),與最早出現在英國的Alpha變種株,生成中和抗體表現較好,但最早出現在印度的Delta變種株,則不論低中高劑量,數據都極糟。不過,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目前的研究發現世界上大部分的疫苗對Delta病毒株表現都略有下降,且局部資料無法知道實驗方法等細節,因此無法解讀數據上的具體意義。該臉書粉專貼出高端補件的部分報告,指出高端疫苗針對武漢株(WT)的中和抗體生成數值,平均落在大約640,而針對Delta病毒生成的中和抗體數值平均大約40,差距為16倍。不過,高端疫苗昨晚也發出新聞稿澄清,偽病毒在Delta中和抗體數值為5至7倍降低 ,非粉專所稱16倍降低,此數據與國際其他已上市疫苗趨勢一致。對於兩造說法,施信如表示,高端的試驗不是長庚做的,因此很難給予評論。但目前國際研究發現世界上大部分的疫苗對Dealta株的保護力都有下降,但實驗室的數據並不能推算至真實世界。其中英國做的最完整,因為將疫苗拿到真實世界比較,發現各疫苗在真實世界裡面對Delta株的保護力下降10%至30%,不過重症的保護力則仍維持90%以上。施信如也指出,各實驗室方法不同,有些用原生株病毒、有些用假病毒,並獨得生長速度不同外,在呈色反應上的靈敏度也不同。而且就算在同一個實驗室,如果以前中和抗體做的是Beta株、Gamma株,現在才做Delta株,現在卻放在同一張圖上進行比較,也不適當;除非同時做實驗或是有一個很好的標準品,否則不能明確指出疫苗的保護力「降幾倍」。至於我國EUA審查要求是和AZ疫苗的中和抗體進行比較,並未明確指出需對變異株需有保護力,是否會影響審查?施信如表示,自己並非審查委員,不清楚審查標準。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則表示,這些文件上面都印有「Confidential」(機密的),資料都屬於業者,且現在都在審查相關申請資料了,希望讓審查獨立進行,「外界不要這樣亂講話」。吳也表示,「審查怎麼進行,現在都不會說」。至於作為審查標準的200人AZ疫苗中和抗體試驗結果,吳秀梅表示,結果雖然已經出爐,但因兩家廠商資料尚未齊全,為維持公正,將等全部審查完後才會公布相關數據。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世衛聲稱疫苗混打無證據 6篇已發表論文揭混打真相
今天一早打開電腦,看到三位讀者來詢問有關疫苗混打的事情。他們所提供的新聞報導分別是:Yahoo新聞:世衛首席科學家建議勿混打不同廠牌新冠肺炎疫苗:這是個危險趨勢聯合新聞網:WHO專家建議:不要混打疫苗 這是個「危險趨勢」路透社:WHO warns against people mixing and matching COVID vaccines(世衛組織警告人們不要混合和匹配新冠疫苗)。這三個新聞報導裡所說的專家是Soumya Swaminathan。她是在一個昨天舉辦的新聞簡報裡說:It’s a little bit of a dangerous trend here. We are in a data-free, evidence-free zone as far as mix and match(這裡有一點危險的趨勢。就混合搭配而言,我們處於無數據、無證據的區域)。無數據、無證據?早在一個多月前(2021-6-8)我就已經發表混打疫苗可行嗎,指出已經有4個臨床試驗顯示混打疫苗的可行性。在當時,其中的一個臨床試驗是已經正式發表,而其他三個則是以預印本發表。如今,其中一篇預印本的論文也已經正式發表,而現在又有兩項新的臨床試驗是以預印本的形式發表。也就是說,在這位世衛專家發言的當天,已經有六篇疫苗混打的論文發表(兩篇正式,四篇預印)。那她怎麼可以說「無數據、無證據」呢?第一篇正式發表的論文是在2021-5-29發表在柳葉刀期刊,標題是Heterologous prime-boost COVID-19 vaccination: initial reactogenicity data(混合新冠疫苗接種:初步反應原性數據)。這項研究的主要的發現是,接受「AZ/BNT混打疫苗」的人較常報告有發燒的副作用。至於其他副作用,例如發冷、疲勞、頭痛、關節痛、不舒服和肌肉酸痛,則沒有差別。好消息是,所有副作用都是短暫的。至於「混打疫苗」是否有效,這項研究並沒有探討。第二篇正式發表的論文是在2021-7-10發表在柳葉刀期刊,標題是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BNT162b2 booster in ChAdOx1-S-primed participants (CombiVacS):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BNT162b2 增強劑在 ChAdOx1-S 引發的參與者 (CombiVacS) 中的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籤、隨機、對照、2 期試驗】。這項研究的主要的發現是,接受「AZ/BNT混打疫苗」的人產生大量抗體,而這些抗體具有中和新冠病毒的能力。它也發現接受「混打疫苗」的人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第一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1發表在medRxiv平台,標題是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BNT162b2 prime-boost vaccination elicits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and T cell reactivity(異源 ChAdOx1 nCoV-19 和 BNT162b2 混合疫苗接種引發有效的中和抗體反應和 T 細胞反應性)。它的結論是:AZ/BNT混打疫苗(1)會引發有效的體液免疫反應及 T 細胞反應,(2)所產生的抗體可以中和變種病毒 B.1.1.7、B.1.351 和 B.1.617 ,(3)沒有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第二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2發表在medRxiv平台,標題是Safety, reacto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immunisation with ChAdOx1-nCoV19 and BNT162b2: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使用 ChAdOx1-nCoV19 和 BNT162b2 進行同源和異源免疫的安全性、反應原性和免疫原性: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它的結論是:AZ/BNT混打疫苗引發稍微較高的免疫力,同時具有安全性。第三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15發表在medRxiv平台,標題是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a heterologous COVID-19 prime-boost vaccination compared with homologous vaccine regimens(與同源疫苗方案相比,異源 COVID-19 初免疫苗接種的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它的結論是:AZ/BNT或AZ/莫德納混打疫苗可以引發強大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同時具有安全性。第四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25發表在柳葉刀期刊,標題是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Report from the Com-COV Study – a Single-Blind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Comparing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Prime-Boost Schedules with An Adenoviral Vectored and mRNA COVID-19 Vaccine(Com-COV 研究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報告—一項單盲隨機非劣性試驗,比較異源和同源初級-加強計劃與腺病毒載體和 mRNA新冠疫苗)。它的結論是:不管是先打AZ再打BNT,或先打BNT再打AZ,都能有效保護免於被新冠病毒感染和住院,同時具有安全性。從這六篇論文就可看出(1)先打AZ再打BNT是安全有效,(2)先打BNT再打AZ是安全有效,(3)先打AZ再打莫德納是安全有效,(4)混打疫苗的免疫力通常較高。所以,世衛專家所說的「這裡有一點危險的趨勢。就混合搭配而言,我們處於無數據、無證據的區域」,是罔顧事實。原文:疫苗混打無證據?世衛專家的胡扯
-
2021-07-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開放公托…地方早降載收托
三級防疫警戒延長兩周,昨天起微解封,台北市宣布廿日起要開放公私立托育中心收托零到二歲嬰幼兒,但因各縣市在三級警戒後就依中央規範收托降載,實際上已經在收托幼兒,因此並未特別宣布跟進。不過,有許多家長有送托嬰幼兒需求,業者與家長都期待全國盡速解封,把孩子送托才能安心上班。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開放邏輯是牽涉民生經濟優先,因為家長要上班,所以可以先開放,也有配套措施,例如,工作人員一定要先打疫苗,防止群聚感染。北市社會局解釋,北市托育人員專案本月六至八日接種疫苗,接種率達百分之九十五,計算十四天產抗體保護力,最快本月廿日可提供服務;機構需要於啟動收托前五日報請社會局,將於十六日統計。地方官員表示,柯文哲有條件開放零到二歲公托看起來是「逆時中」領先全國,但實際上疫情三級警戒之初,雙北疫情嚴重,北市全面禁止收托,其他縣市則依中央公布的防疫指引降載收托人數,仍提供有照顧需求的家長送托,只能說原本鎖最緊的台北市現在開放了。另外,停課近兩個月,全國已有多家幼兒園撐不住歇業,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總會長洪懿聲說,全國幼兒園和托育人員陸續施打疫苗,廿六日三級警戒到期是解封好時機。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WHO專家:混打是「危險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十二日建議,民眾不要混打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她表示這是一個「危險趨勢」,因為混打疫苗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相關資料很少。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很多國家正在做相關研究,部分重要人物也示範混打,WHO用詞比較謹慎,我國不急著馬上做決定,看清楚科學證據,會將WHO建議列在考量中。斯瓦米納坦說,「關於混打的數據有限,正在進行研究,我們需要等待。也許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但目前我們只有AZ疫苗的數據,其次是輝瑞/BNT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醫護混打疫苗,昨天更強調,如果疫苗夠的話都不是問題,但目前台灣有AZ、莫德納,未來還會有BNT,由於數量不足,混打會有更靈活的機動性。柯文哲表示,WHO沒有說不可以混打,只是目前沒有大規模幾萬人臨床試驗,但有一個經幾百人試驗論文指出,如果只有測抗體,先打AZ再打莫德納效果好,順序倒過來就沒有比較好。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副作用愈強,免疫效果愈高?台大醫揭接種前後必做1事
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所規畫的「疫苗預約平台」已經上路,初步開放對象為第9、10類,不少人完成預約。不過,在接種前後該做些什麼準備,或吃些什麼,才能降低副作用呢?接種莫德納疫苗 注射部位疼痛最常見這幾天接種疫苗以美國捐贈莫德納疫苗為主,指揮中心統計,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比率高達8成,發燒比率則只有3%,另外,少數人接種部位出現紅斑或蕁麻疹。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如果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以及出現呼吸困難、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就屬於嚴重過敏反應,務必儘速就醫。副作用越強烈 免疫效果越高一般來說,打完疫苗,副作用越強烈,表示免疫效果越高。大部分年輕人體內免疫系統較強,施打後反應比較激烈,國外研究發現,極少數年輕男性在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罹患心肌炎風險變高。不過,打了疫苗,沒有感覺,不覺疼痛,也沒發燒,這並不代表疫苗就沒有效果,因為疫苗仍會刺激免疫系統,進而產生抗體和相關免疫因子。施打疫苗前後多喝水 沒有必要先投藥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施打疫苗前後都應該多喝水,因為人體產生免疫反應時,身體容易輕微發熱,此時,補充水分就顯得相當重要。除了多喝水,打完疫苗,還應該多休息,盡量多睡覺,且不要做激烈運動。至於消炎解熱的止痛藥,則是覺得疼痛再吃,施打前,沒有必要先投藥。美國CDC專家則建議,平時多多攝取抗發炎食物,如蔬果、魚油、薑黃等,可以降低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另外,打疫苗的前一晚睡個好覺,且無須禁食,建議食用優格、水果、蛋等健康食物。(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Delta變種病毒14秒就傳染! 「常見3大途徑」:這類材質病毒停留時間最長 ·隱性缺氧、慢性缺氧差在哪? 專科醫師「解析差異」:猝死可能與它有關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柯文哲喊話中央讓醫護混打疫苗 「WHO沒說不可以」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主張醫護混打疫苗,並指出很多入境解除隔離做PCR者,發現至少有3例為Delta變種病毒。柯文哲今在台北市防疫記者會再次回應,目前台北發現3例的Delta變種病毒,與屏東Delta變種病毒無關。至於,是否混打,柯說,WHO不推薦,但沒有說不可以。柯文哲表示,目前台北發現3例的Delta變種病毒,均為入境後在隔離期間或篩檢遭欄時發現,與屏東Delta變種病毒無關。至於,疫苗是否混打,他認為如果疫苗夠的話,現在討論的都不是問題,目前台灣有AZ、莫德納,未來還會有BNT,由於數量不足,貨量都是一陣一陣,混打的機動性高。柯文哲表示,國外目前沒有大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但有論文指出,先打AZ再打莫德納效果好,不過才幾百個人的研究,另外,測出有抗體跟保護效果不一定相等,WHO是認為不推薦,但沒有說不可以。此外,台灣民眾對疫苗有品牌偏好,北市會用什麼方法提升民眾打AZ意願?柯文哲表示,台灣願意打疫苗的人很多,可由花蓮的事得知,民眾都願意打,還沒有到民眾出現不想打的程度。疫情對台灣的威脅很實際,已逝世700多人後,「我不認為人民不想打,需要鼓勵」,只是目前沒有疫苗,到時候疫苗一開放,只要把年齡往下降,自然一定會打完。
-
2021-07-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際疫苗陸續到 兩國產還卡在審件 七月底審查成未知數
隨著國際疫苗陸續到貨,我國產疫苗動向也令人關注。其中,聯亞生技於6月30日繳交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但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目前還在審查中,等審查到一段落才知道是否需要補件。另外,於六月底被要求補件的高端疫苗,則尚未補齊資料,七月底是否能順利召開審查會議?吳秀梅說,「大家都在努力」,不願把話說死。高端疫苗和聯亞生技分別在6月10日及6月27日進行二期臨床試驗的期中分析,並分別在6月15日和6月30日送交EUA申請。然而原本要拚七月初進行EUA審查的高端疫苗,因6月28日左右接獲食藥署要求補齊技術性資料,因此相關審查必須延後。吳秀梅今天表示,高端已經補交部分資料,但有些是需要實驗室補做的資料,還未完全交齊。至於聯亞生技已繳交資料近兩周的時間,吳則表示,相關審查都還在進行,不確定是否需要補交資料,但若需要會直接請廠商補件。。對於能否拚七月底順利進行審查,吳秀梅只表示,「都還在努力」。我國國產疫苗EUA除了審查兩家廠商的資料外,也需要與中研院進行AZ中和抗體效價研究進行比較,不可比AZ差才行。但AZ的研究結果食藥署則表示審查前無法公開。
-
2021-07-12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伴一生 生物製劑改善生活品質
很多人都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是小孩子的疾病,事實上,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成為終生疾病,並演變為中重度。國內約有上萬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搔癢、紅疹幾乎佈滿全身,粗糙的肌膚成了一種抹不掉的印記。針對中重度患者,透過照光療法、口服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可以大幅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二十幾歲的小陳,全身紅疹、肌膚粗糙,歷經了各式各樣的治療,包括照光療法、口服免疫抑制劑,但是效果都不好,前陣子申請到健保給付生物製劑,這個新藥終於讓他可以好好睡一覺。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涵琪疼惜的說,你很難想像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的生活,「因為皮膚癢而抓搔一整夜難以入眠,一早枕頭床單往往會有血跡,也常因皮膚破皮而感染,一塊塊的紅色皮疹時好時壞,不但影響患者生理也嚴重影響社交,久而久之讓異位性皮膚炎孩子們畏懼人群且沒有自信,這一位小陳也是如此。」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是伴隨病患一輩子的疾病,在治療的選擇傳統上有紫外線照光、口服免疫抑制劑,療效大約5成;口服免疫抑制劑,因為是抑制免疫T細胞,會產生免疫力下降的副作用,需要定期追蹤白血球及肝腎功能,曾涵琪說,「尤其是年紀大的患者,白血球的下降可能是緩慢逐步的,更需要小心時常抽血檢查。」而讓小陳穩定控制病情的生物製劑,是一種IgG4人類單株抗體的藥物。曾涵琪解釋,藥物具有專一性,可以與細胞激素的接受器結合,使得造成異位性皮膚炎復發的發炎因子無法作用,抑制第二型免疫反應發炎訊息傳遞,進而達到治療效果,不但治療發炎性皮膚病灶亦可治療癢感,安全性高,患者不需頻繁抽血。曾涵琪指出,生物製劑每兩周打一針,經過二到四周治療後,不論是搔癢感或是病灶嚴重度均有顯著改善,平均四個月後紅色皮疹會開始消退,大約半年到一年後粗糙的肌膚也能改善,常見副作用為結膜炎,不過多數可在治療後達到緩解。目前生物製劑被核准可以使用在十二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健保有條件給付在十八歲以上的病人身上。實際上要申請健保給付,得經過不少關卡,必需先經照光治療三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三個月無效,而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仍有二十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才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若申請通過,一年可為患者省下數十萬元。近來有新一代口服JAK抑制劑新藥,目前有一種在台灣及歐盟有取得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藥證,未來陸續會有數種藥物核准上市,曾涵琪說,JAK是一種傳遞發炎訊息的酵素,在免疫發炎反應的下游,在許多免疫疾病上都有使用,也適用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上,由於抑制發炎物質的管道與生物製劑不同,藥效相當快速,約治療2-4週能改善症狀,在癢感與發炎病灶上都有很好效果。不過因副作用稍多,需留意感染風險,使用前及使用中需定期抽血。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日新月異,對眾多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找適合的皮膚科醫師做專一而完整的治療,改善皮膚也改善生活品質。
-
2021-07-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死率不降 管制用藥誤時機
本土疫情於五月中旬爆發以來,致死率持續攀升,昨天致死率達百分之五點二,再創新高紀錄,高於全球平均值,迄今仍看不到下降轉折點,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認為,這與未能即時調整用藥指引,延誤用藥時機有關。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則點出癥結,臨床醫界缺乏「標準化的治療」模式。資料顯示,英美兩國確診者在高齡化及慢性病盛行率方面,都與台灣差不多,首波疫情致死率雖高於台灣目前數值,但很快就開始反轉、下降,即便又發生數波更嚴重的疫情,但致死率趨穩於低點。 為何台灣致死率一直下不來,且往上爬升?蘇益仁表示,前副總統陳建仁說法為確診者年齡偏高、共病較多,但其他國家皆是如此,但都能緩步下降,唯獨台灣疫情逐步趨緩,確診者致死率卻不降反升,在用藥上確有檢討必要。蘇益仁指出,去年國外醫界就已提出瑞德西韋最佳投藥時間點為輕症、中度患者,提早使用才能更有效降低重症死亡率,但台灣直至六月八日才調整用藥指引,不開放重症使用瑞德西韋,顯然動作慢了點。更誇張的是,五月中旬爆發疫情,一直到五月底,臨床醫師如想使用瑞德西韋,必須提出申請,疾管署審核後,回傳結果,醫院再派員至疾管署領藥,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瑞仁表示,光耗在行政流程就需花上一兩天時間,當然可能延誤患者用藥時機。單株抗體藥物也是如此,因為價格昂貴、數量有限,指揮中心進口藥物後,臨床醫師申請用藥,還得經過指揮中心專家核准,常因書面資料準備不全,與臨床實際情況有所落差,而無法通過審核。即使順利取得藥物,行政流程也得花上十二小時,有些重症患者就錯失治療關鍵時機。直到中研院院士陳培哲遠在六月初公開呼籲,指揮中心才開始積極購買藥物,並逐步放寬用藥標準。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認為,台灣臨床醫界缺乏「標準化的治療」模式,面對新流行疾病,醫療人員亟需醫療資訊系統的輔助和引導,指揮中心應積極擬定「標準化的治療」,以降低死亡率。
-
2021-07-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致死率破5%/盡快分析死亡個案 累積經驗減少死亡
國內新冠致死率逾百分之五,有人認為與醫院收治不及、超載有關,但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如今醫療量能已不再緊繃,致死率降不下來有很多因素,絕非單一因素,應該盡快對死亡個案進行分析,「從中累積經驗非常重要」。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表示,降低致死率還是要從疫苗施打、降低重症著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我國疫情爆發至今差不多兩個月,拿短期內的數據與其他國家持續一年多的數據相比,不盡公平。除了致死率,也應該從流行曲線著手。例如英國去年四月第一波流行時,疫情來得又快又急,致死率陡升,最高峰時每日確診人數約五千多人,新增死亡人數近千人。但去年年底到今年初第二波流行時,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同步上升,致死率不再陡升,最高峰時單日新確診約五萬多人、新增死亡人數為一千多人。洪子仁表示,可見英國在第一波流行時記取教訓,在病人收治等作為上有所改善,而能控制致死率不再呈現陡升的狀態。反觀我國,疫情之初,確實在醫院降載階段出現死亡人數陡升的狀況,但隨著醫療量能充足,已逐步改善。他認為,降低致死率,還是要從疫苗施打、降低重症著手。他說,英國最近從五月開始又爆發疫情,但每日確診人數雖然上升,現已來到約單日新增三萬多人確診,但死亡人數則維持在十幾、二十人左右,可說是歸功於疫苗的成效。目前英國已超過六成成人完整接種兩劑疫苗、超過八成成人接種過一劑。然而,若是疫苗供應不及,避免下一波疫情來襲,致死率再度攀高。洪子仁認為,應該丟棄過去有症狀才刪減的策略,定期在不同區域主動篩檢,進行監測,醫療量能能及早因應。台大兒童醫院副院長黃立民表示,一開始致死率升高確實跟病患激增有關,但如今時機點已過,致死率仍降不下來有很多因素。包括外界所說我國多為老年人染疫、未及早給予單株抗體、加護病房照護能力落差等,都是可能的因素。如今針對加護病房照護能力,已幾乎周周舉辦線上臨床教導,盼能提升第一線的照護能力;也已採購單株抗體,並逐步放寬相關限制,未來致死率應該會逐步改善。但黃立民表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組人專門分析死亡個案,找出其相關性,介入改善措施,避免下一次疫情來襲再發生憾事。
-
2021-07-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致死率破5%/瑞德西韋用藥時機提前 指引調整慢
台灣重症、死亡率高居不下,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有四個面向必須檢討,分別是篩檢、匡列、就醫、用藥時機,疫情初期篩檢速度太慢,導致病例匡列慢,確診者進入醫療體系慢、用藥指引未即時調整,也讓用藥時機慢。在用藥方面,早在去年,生產瑞德西韋的吉立亞藥廠就已提出,瑞德西韋投藥時機應提前至輕、中度,能更有效降低重症死亡率,但台灣的用藥指引直到六月初才調整。華航諾富特群聚案後緊接暴發社區感染,本土案例數不斷上升,五月十五日達到一百八十例。五月十四日指揮中心記者會,媒體曾詢問:「國內瑞德西韋存量夠嗎?」指揮中心表示:「即使每天新增卅例確診案例,也僅有十分之一會用到瑞德西韋。」顯示當時國內對瑞德西韋的使用仍侷限在重症患者。直到六月八日,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中公布,臨床證實,瑞德西韋對於已插管或裝葉克膜的患者而言,無助降低死亡率,未來不開放重症患者使用瑞德西韋。指揮中心於六月十一日宣布,緊急採購的單株抗體到貨,同樣用於輕、中度患者。蘇益仁指出,早在去年,生產瑞德西韋的吉立亞藥廠就已經提出,瑞德西韋投藥時機應提早,在患者輕、中度時使用,能更有效降低重症死亡率,但台灣的用藥指引直到六月初才調整,顯然是慢了。蘇益仁表示,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一樣,抗病毒藥物都需要第一時間給予,否則患者體內病毒量提高,藥物就很難壓制,發病後立即投藥,才能降低重症與死亡。但蘇益仁也認為,國內新冠致死率高,不能單獨檢討用藥時機,篩檢、匡列、就醫、用藥四個環節,一環扣一環,無法脫鈎。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認為,臨床用藥依據實際情況滾動式修正,近期專家諮詢小組開放協助重症患者對抗細胞風暴有效的二款介白素-6(IL-6),從原本規範三天內不得使用,放寬到初期都能使用。黃高彬表示,細胞風暴通常是發病一周內出現,臨床發現,很難掌握患者實際發病期間,即使到院仍為輕症,也可能接受治療僅一到二天病情急轉直下發生細胞風暴。單株抗體要價高昂,原本限制使用七天,現也放寬可使用到十天。黃高彬認為,用藥不該是導致重症死亡率高的原因,畢竟在沒有瑞德西韋或是單株抗體藥物之前,台灣的醫療同樣挽救多條新冠重症的性命。他認為,這波社區感染死亡率高,與篩檢不夠即時、疫調匡列速度不夠快、民眾出現症狀也未能即時察覺有關,等到已嚴重到需要就醫,往往都已是重症。黃高彬表示,過去一家醫院可能僅收治一名重症患者,團隊能夠傾全力給予治療,社區感染後,大量的病患短時間湧入醫院,醫院量能勢必吃不消,這也是可能原因之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垣樟指出,單株抗體其實是近期才被確認有效果,無法苛責指揮中心,對於剛問世的藥物,多少還是要觀察各國使用經驗,例如先前的奎寧、日舒,大量生產或進口後卻未能發揮最大效果。李垣樟表示,藥物不是用了就一定會好,瑞德西韋雖可降低死亡率20%,其餘的八成仍需透過其他治療方式,包括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或其他改善重症作為,才能挽救性命。
-
2021-07-1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翻轉角色/腎友施打疫苗 保護自己也珍愛家人
以往洗腎患者因長時間透析,體能較為虛弱,多數是被家人照顧的對象。但腎友若能接種疫苗,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在多數人仍未順利接種疫苗之時,反過來保護家人,翻轉角色。透析病患 可就地施打疫苗「減少感染嚴重度、降低傳播力、降低重症是接種新冠疫苗的目的,也是疫情最終解決方案。」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說。台灣在新冠疫苗採購供應及自行研發未及供應的窘境下,將高風險的長者及洗腎病患等列為優先接種對象。並且考量腎友減少至大型接種場所染疫的風險,可於診所╱洗腎機構施打,台灣的這項措施超前美國,對洗腎病患就地施打疫苗的方便性決策超前部署。「為什麼洗腎病患特別需要受到防護?」因為(血液)透析病患每周必須接受3次療程,且無法拖延,相對增加群聚染疫的風險,病患若不幸染疫,導致重症甚至致死風險較一般人高,致死率約20-30%,也就是每4位染疫就至少一位嚴重到危及生命。因此腎友「避免染疫」才是最主要的考慮,尤其在家庭群聚案例增加時,洗腎病患施打疫苗保護自己的同時,也等於給照顧的家人一道安全罩。「腎友有疫苗就快施打,利多於弊」。陳伯彥說,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量,是自然感染所產生抗體的八倍,且疫苗使用的病毒經過設計、試驗證實不具有細胞毒性,可以安心接種。兩類腎友 先暫緩打疫苗但有兩類腎友先別急著施打疫苗。第一種是剛完成腎臟移植的患者,因後續需要服用免疫製劑、抗排斥藥物,建議等移植後三個月再接種,這時免疫功能恢復,較能誘發較高抗體量;或是採取「保護自我」的方式,宅在家減少被病毒感染的機會。第二種不建議施打的族群是有血小板低下的腎友,若血小板數量低於3到5萬,有出血的可能,最好等血小板數值穩定後再打疫苗。疫苗接種後身體多少會出現不適症狀,因此施打後應留在現場觀察30分鐘再離開。陳伯彥表示,常的副作用如接種部位紅腫、發燒、疼痛等,通常第二劑的反應會較第一劑明顯,可以多喝水(腎友適量)、接種前服用維他命來改善。若身體持續不適,建議可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發燒時適度使用退燒藥。破除疫苗迷思 應盡速接種他建議接種疫苗之前可預先暸解,例如發現出血點、瘀青、疼痛時,應至醫院家醫科或特別門診尋求適當的診療及處置。台灣腎臟醫學會為了幫助台灣九萬多名洗腎病患以及照顧家屬,努力為腎友爭取到疫苗施打優先順位的第五類;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6月份舉辦「COVID-19疫苗接種線上研討會」,由理事長---台北安德診所楊孟儒院長主持,邀請重量級講者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陳伯彥主任主講「洗腎病患COVID-19疫苗接種的必要與迷思」,破除施打疫苗的各項迷思。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指出,從全球疫情趨勢來看,COVID-19變種病毒一直變化中,疫苗效果和副作用報告陸續出現,疫情之下,醫師對哪些病患應盡速施打COVID-19疫苗有共識,呼籲民眾勿受不實資訊或因近期長者死亡案例影響施打意願。也盼望透過研討會讓大家對疫苗接種有更完整的認識,即使近日疫情趨緩,但這是防疫升級下的結果,還不是疫苗施打的結果,顯見平時做好防護措施更為重要,民眾也要做好新冠恐成日常的心態準備。
-
2021-07-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輩打疫苗安全嗎?慢性病患會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台灣自五月進入社區感染後,提高疫苗覆蓋率非常重要,但鼓勵全民接種疫苗的同時,染疫復原、孕婦、服用慢性病藥物、罕病病友等族群接種前,比一般人多了一層考量,專家建議,有任何疑慮,應先洽醫師評估。Q:我曾染疫已復原,需要打疫苗嗎?什麼時候該打?確診病例數破萬,患者染疫後雖然會產生抗體,但根據疾管署在新冠疫苗接種對象與期程、注意事項中提及,染疫後得到的免疫力可維持多久,仍未知,可能有再次感染的風險,不論過去是否染疫、不論有無症狀,仍建議接種疫苗。指揮中心指出,自然感染後6個月內再感染的風險極低,確診者可經醫師評估後,且距離發病後或第一次採檢陽性日期,至少6個月後再考慮接種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建議染疫者康復後六個月可施打新冠疫苗,體內產生抗體,加強保護力。Q: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打新冠疫苗真的安全嗎?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召集人邱南昌表示,慢性病患服用的絕大多數藥品,不會因為施打新冠疫苗產生過敏反應。不過,對於照射X光的「顯影劑」有過敏史者,不建議施打mRNA疫苗(如輝瑞BNT或莫德納)。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旗下學術庫PMC研究資料顯示,若曾經對核磁共振顯影劑或以下藥物過敏: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不建議施打mRNA疫苗。關於接種前的注意事項,邱南昌提醒,長者心情務必放鬆,又因近日高溫難耐,老人家切勿過早到注射場所等待,排隊時也要遠離陽光曝曬、注意隨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中暑。針對長者打疫苗產生嚴重不良反應,邱南昌說,到頭來都會發現,症狀與疫苗本身無直接關聯。接種新冠疫苗與一般流感疫苗的狀況相似。」邱南昌建議,不只是老人,民眾身體狀況不穩定的時候,像是接種前發現血壓異常高或低;身體發生感染、有嚴重發炎;甚至突然出現急性嚴重症狀或慢性病突然惡化,皆不宜馬上接種。Q:孕婦打疫苗安全嗎?懷孕前期會否有風險?孕婦也是染疫高風險族群,在最新接種順位中,全台約18萬名產婦提升到第六類對象。國內現在有AZ和莫德納疫苗可供選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於五月底函文衛福部建議,孕產婦接種疫苗,建議以mRNA疫苗為優先考量。孕媽咪擔心接種疫苗恐致流產風險,台灣婦產科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懷孕三個月內(約12周)有一成多的比率可能流產。美國CDC的新冠疫苗安全監測系統,追蹤9萬多名接種mRNA疫苗的孕婦,發現流產率約13%,與未接種疫苗孕婦的流產率相近,「懷孕初期流產歸咎於施打疫苗並不合理」。黃閔照提醒,學會建議懷孕期間皆可接種疫苗,與其考慮應該要打AZ還是莫德納疫苗,孕婦應該要更知道自己的體質適不適合打疫苗,接種前可諮詢醫師。他舉例,對疫苗嚴重過敏者不建議接種,以免出現過敏性休克;也要排除急性疾病,發燒、流產中或不完全流產等也不適合接種。Q:罹患罕見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者,是否有施打禁忌?全台約有1.8萬名罕病病友。馬偕醫院罕見疾病中心主任林炫沛說,罕病患者回診頻率高、常與醫療場域接觸,目前是第九類接種對象,正積極爭取順位提前。罕病病友一旦染疫,出現重症的比率高,但是否適合接種疫苗,也要詢問主治醫師意見,評估可能的風險、優點及視個別疾病情況再行決定。林炫沛舉例,一般來說,病友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但分析個別狀況,被稱為玻璃娃娃的先天成骨不全患者,體重只有20公斤,疫苗劑量可能需要調配。至於風濕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患者,因接受免疫抑制劑或特殊藥物治療,注射疫苗前也需審慎評估。兒童能接種疫苗嗎?● 新冠疫苗針對兒童的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目前資料有限,因此暫時不建議兒童接種。未來可能因為新的實證,而增加適用年齡層。● 依據目前臨床試驗的結果,AZ及莫德納疫苗的合適接種年齡是18歲以上,而輝瑞╱BNT疫苗則是16歲以上。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
2021-07-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疫苗後還會帶病毒嗎?為何有人打完2劑仍感染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疫苗接種成終結病毒的關鍵,如今國人已陸續接種牛津/AZ(AstraZeneca)疫苗、莫德納(Moderna)疫苗,但專家指出,接種疫苗後仍不能鬆懈,未來生活仍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Q:接種完新冠疫苗後,多久可以得到保護力?疫苗注射後,身體需要時間產生保護性抗體,一般約兩周後開始產生保護力。完成新冠疫苗所有劑次接種,才能確保疫苗保護力持續較久。取得緊急使用授權之臨床試驗資料顯示,需接種兩劑之新冠疫苗,第二劑接種後7至14天開始產生保護力。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後,推行疫苗政策國家如以色列的實證顯示,接種一劑Pfizer/BioNTech疫苗後14~20天保護效力近六成,但疫苗保護力持續多久未知,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所需劑次,才能具足夠保護力。Q:打了完整兩劑新冠疫苗,就可以不戴口罩嗎?7月起,台灣開始新冠肺炎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截至7月6日,已有4萬9474人完成2劑疫苗接種。不過,即使已打完整2劑疫苗,並不代表能鬆懈、不配戴口罩。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施打完整2劑疫苗後,抵抗力確實變強,但不代表100%不會染疫。打疫苗後若不幸染疫,一樣有傳播力,意謂著會傳染給其他人,只是因有疫苗保護力,大多是無症狀、症狀輕微的感染者,且患病後重症機會低。邱南昌指出,新冠肺炎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即使打過疫苗仍要戴口罩,除保護自己不染疫,也避免傳染給他人。截至7月6日,我國疫苗接種人次累計274萬540人,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約11.45%,仍有很多民眾沒有接種疫苗,「社區仍是人人危險」。Q:打完新冠疫苗之後,還會攜帶病毒嗎?打完疫苗後,即使本身不會感染,若環境清潔消毒不完全,仍可能觸碰到病毒,而把病毒帶給還未注射的家人、親友。邱南昌強調,已打疫苗者仍要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等,才不會成為「防疫破口」。Q:疫苗的免疫力可以持續多久?每年都需要施打嗎?新冠肺炎疫苗推出時間不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指出,目前保守估計效力能維持半年,是否可以持續更久,仍有待觀察。邱南昌認為,疫苗效力持久度要看世界各國的疫情,需時間綜合觀察「發病率是否下降」,以及新變種病毒株的傳播力、重症率。觀察新冠肺炎變種病毒變異速度,陸續出現秘魯株,且變種病毒數量愈來愈多,名字從Alpha、Beta、Gamma、Delta相繼往後排列。黃立民認為,新冠病毒雖然是冠狀病毒,但變種速度相當快,未來每年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機率超過五成,「像流感的機會比較大」。Q:為什麼國外有人打完兩劑疫苗之後,還是感染了病毒?每個人產生抗體的能力不盡相同,當遇到大量病毒時,仍有可能染疫;若病毒量低,可能就不會染疫,但仍需視不同情況而定。國外有些國家解封後,染疫人數都有微幅上升,但重症率沒有提升,是接種疫苗的成效。不過,要注意Delta變種病毒,邱南昌強調,現有疫苗對新變種病毒株的抵抗力較弱,可能導致再次感染、大流行。可以確定的是,目前疫苗涵蓋率高的國家,如以色列、美國,自變種病毒入侵後,染疫人數均增加,但死亡率、重症率沒有明顯上升,顯示疫苗接種的重要。Q:目前疫苗未開放12歲以下兒童施打,能放心帶孩子出外旅遊嗎?需要注意什麼呢?邱南昌強調,12歲以下兒童如果染疫,通常症狀輕微,不會太嚴重,危險度較低。不過,「要當心小朋友變成感染源」,最怕間接傳染給家中還未注射疫苗的長者。因此還是要落實防疫新生活,若要達到群體免疫,疫苗涵蓋率約要七至八成,長者風險高,更要打到七、八成。就算長者已完成疫苗接種,因身體健康狀況,效力可能比一般民眾差,保護力的持續時間也較短。黃立民強調,「小朋友很可能帶著病毒趴趴走」,不小心就將病毒傳染給家中長輩,呼籲小朋友外出時,務必「做好呼吸道防護」,戴好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避免停留在人潮擁擠處過久。黃立民補充,目前國外已開始進行12歲以下兒童的疫苗臨床試驗,未來小朋友也有機會施打疫苗,屆時出外旅遊會更安心。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
2021-07-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刺胳針:科興打2劑有效率83.5% 易儲存有利全球部署
英國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又譯柳葉刀)8日發表了中國科興新冠滅活疫苗「克爾來福」在土耳其Ⅲ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顯示接種兩劑科興疫苗14天後,對預防有症狀感染的有效率為83.5%,對預防住院及死亡病例的保護效力為100%。在土耳其超過1萬名試驗參與者中,沒有嚴重不良事件或死亡的報告。該項研究由土耳其衞生部以及哈塞特佩大學醫學院等20多個機構和院校(臨床研究中心)聯合開展。據大公報報導,「刺針」的文章顯示,該臨床試驗涉及超過1萬名18歲至59歲的志願者。自隨機分組至揭盲日,所有受試者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平均觀察34天左右,10214名受試者中共觀察到150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41例患者發生在接種2劑疫苗14天後。41例中9例在疫苗組,32例在安慰劑組。無死亡病例,重症和住院病例共6名,均在安慰劑組。結果顯示,接種2劑疫苗後14天的疫苗保護效力為83.5%,預防重症和死亡的有效率為100%。在安全性分析結果方面顯示,「克爾來福」能誘導產生較強的抗體反應,參與試驗的志願者沒有嚴重不良反應或死亡報告,大多數不良反應呈輕度,且絕大部分在疫苗接種後7天內發生。研究報告的通訊作者、哈切特佩大學醫學院教授穆拉特.阿科瓦在一份聲明中說,「克爾來福」疫苗的優勢之一在於它無需在極低溫度條件下儲存,因而更容易運輸和分發,這對疫苗的全球部署特別重要,因為一些國家可能很難做到在極低溫度條件下儲存大量疫苗。 「刺針」介紹,科興已分別於2020年5月、11月,2021年2月以及6月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18-59歲成年人、60歲及以上人群、3-17歲兒童和青少年人群的Ⅰ/Ⅱ期臨床研究結果,均證實了克爾來福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以及大規模使用的可靠性。2020年6月,克爾來福疫苗率先在內地獲批緊急使用,2021年2月獲批附條件上市,6月被世衞組織納入緊急使用清單,同月在內地獲批3歲及以上兒童緊急使用。
-
2021-07-1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對付新冠疫情 也要注意肝檢查
男女朋友吵架。女:「我只是你的玩具!」「生理需求出口的玩具!」男:「我只是妳的工具!」「賺錢給妳花的工具!」吵架時,即使多好的男女朋友,不堪入耳的話也會說出來!越常吵架,雙方感情越來越不好,是造成分手的原因。男女交往,甚至結為連理,本來雙方在擇偶上都有講條件,尤其以前媒妁之言、相親的年代,交往之後加上日久生情,感情因素加上去,婚姻才能維持長久。就是孫子兵法所謂的「知彼知己,百戰百勝」的道理。事實上,用在養生保健上,這話也是真理。每個人健康時都忘了,事實上不論是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父母給我們的身體,我們都只有使用權,沒有永久權,因此造物者造「人」應該是精密設計者,例如小時喜歡爸爸媽媽,青春期喜歡異性,老了喜歡孫子,這些不同時期的人性表現,都是造物者在人的基因密碼老早就設計好的,到了不同時期才表現出來而已。又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時間到,肚子自然會餓,這也是生理時鐘的控制,因此,了解自己身體的規律,順天而行,是長壽的祕訣之一。對人體各個器官如何使用,如何保養也是很重要,例如飲食清淡,避免大魚大肉,呼吸新鮮空氣,不喝酒,不抽菸,年輕時容易以為是老生常談,不予重視,等到年紀大了,器官出了問題,才知道這些老生常談的重要性,才知道要花錢努力保健康。此外,對人體的天敵──外來的細菌及病毒,例如最近危害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除了避免傳染的被動防範之外,當然是施打疫苗,而注射疫苗可以抵抗病毒或細菌感染的原理,是基於造物者在人體內早已安置了一套精緻的免疫系統,只是需要驅動而已。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可以避免小兒麻痺,B肝疫苗可以預防B肝病毒的危害,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可以防治新冠肺炎,這是公認的事實。可是,能研發出這些疫苗,也是需要許多科學家不眠不休的努力,背後所付出的心血及代價,就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的。不管如何,在亂世時代,除了對付目前的新冠疫情之外,也許幾個月或更久之後,回到正常的生活之際,不要忘了每人都要照顧好你的好心肝,沒有B肝帶原及抗體者,趕快注射疫苗,有了B、C肝,記得每半年定期抽血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這樣才不會等到肝癌末期,症狀出現才想要打疫苗或尋求治療,就來不及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4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7-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愈來愈多採用AZ和大陸新冠疫苗的國家 考慮打第三劑
彭博資訊報導,愈來愈多採用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Z)和中國大陸國藥、科興新冠疫苗的國家,擔心這些疫苗無法抵擋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種新冠病毒,考慮為人民接種第三劑疫苗。雖然尚未有明確證據顯示有必要注射加強劑,但泰國、巴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已決定為完成接種的人打追加劑。Delta等變種病毒似乎能使不是採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的疫苗防護力大減。輝瑞和莫德納疫苗採用mRNA技術。國藥、科興採用滅活技術,簡單說就是把病毒弄死降低活性後注入人體,讓免疫系統認識進而產生抗體。AZ則是腺病毒疫苗,將一段製造病毒表面棘狀蛋白的DNA放入無毒性的腺病毒中,把腺病毒注入人體,誘發免疫反應。蒙古和阿聯等國民眾大量接種大陸疫苗,感染人數仍激增。非洲塞席爾有五人接種AZ疫苗完成後驟逝。研究表明,Delta變種病毒能使輝瑞和莫德納疫苗防護力降至90%以下。另一項研究顯示,AZ疫苗對預防Delta引發有症狀感染的防護力低於60%,但對預防住院的防護力仍超過90%。
-
2021-07-07 名人.朱柔澍
醫師給你問/排不到疫苗 先打哪些疫苗可防重症? 快預約遠距諮詢, 醫師免費給你問
疫苗預約系統正式上路,接種新冠肺炎的年齡層有望逐步調降,日本追贈113萬劑AZ疫苗,民眾有許多疫苗疑惑待解,例如排不到疫苗,先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百日咳也可以防疫嗎?病毒除了喜歡找長者等脆弱族群,年輕人比較不容易染疫嗎?聯合報與WaCare聯手於元氣網推出「防疫零距離 醫師給你問」7/7 開放線上預約,邀請到小兒胸腔科專家-愛林醫療機構總院長朱柔澍解惑疫苗的各項迷思,與預約民眾一對一遠距諮詢。朱柔澍指出,高齡長者是染疫高風險族群,根據統計,75歲以上長者若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率高達22%。但年輕族群別對新冠肺炎掉以輕心,年輕人雖然抵抗力強,但部分年輕患者痊癒後,出現容易疲勞、肺纖維化、記憶力衰退以及腦神經疾病等不可逆的後遺症。家裡老人有三高慢性病,擔心打疫苗有副作用,怎麼辦?☛快按此問專家,免費諮詢僅12名:https://bit.ly/3wh4UM2尚未排到接種順序的民眾,朱柔澍建議可以先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百日咳疫苗、流感疫苗預防呼吸道疾病,其中肺炎鏈球菌好發於嬰幼兒及65歲以上長者,高危險族群可考慮接種,多一道保護力,施打要間隔14天,有效發揮作用。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三種疫苗並非預防染疫,而是減少新冠肺炎併發重症的機率,防疫根本還是在於施打新冠疫苗。「施打疫苗絕對利大於弊」朱柔澍建議,民眾施打疫苗的前幾天保持正常作息,不要熬夜、喝酒;施打當天放鬆心情,施打後30分鐘內停留觀察。一般民眾的疫苗副作用主要會有現頭痛發熱、局部紅腫、硬結等症狀,免緊張,7天之內都會自行緩解。若頭痛不適,才服用退燒藥,切記剛打完疫苗千萬不要揉施打點,只要輕微按壓,以免破壞吸收、抗體產生不足,甚至不良反應更劇烈。近日AZ、莫德納疫苗陸續到貨,民眾觀望或取消AZ疫苗預約,朱柔澍表示,不要有「疫苗選擇」的迷思,無論是mRNA、腺病毒載體、重組蛋白等技術,都能激發人體產生免疫防護力,孕產婦則以接種mRNA疫苗為佳,高齡年長者或身體極度虛弱,請與醫師討論是否施打。☛點擊了解如何免費預約愛林醫療機構總院長朱柔澍遠距線上諮詢服務。
-
2021-07-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台灣疫苗累計700萬劑 蔡英文:盼7月底接種率達20至25%
蔡英文總統今天表示,在疫苗供應方面,我國訂購的AZ疫苗,明天將到貨62萬劑,另外,日本政府今天也已經宣布,第二批提供的AZ疫苗,後天將到貨113萬劑;加上這兩批疫苗之後,台灣取得的疫苗,將累計超過700萬劑。她希望在7月底之前,讓國人的接種率達到在防疫上有意義的程度,從現在的10%,增加到20至25%之間。蔡總統說,過去這段期間,全球疫苗都有供應不穩的情況,我國訂購的疫苗交貨有所遲延,謝謝日本、美國的大力協助,及時提供疫苗,讓我國疫苗接種能有規模的進行;在台灣防疫最關鍵的時刻,能夠得到友好的國家伸出援手,台灣人民都深深感謝。蔡總統說,接下來也會緊盯進度,讓已訂購但延遲到貨的疫苗能追上進度,陸續送達,同時,我國也正和主要的疫苗廠商,進行新一年度及未來的疫苗洽購協商。她強調,目前,鴻海(永齡基金會)、台積電希望洽購BNT疫苗捐贈政府的工作,也在積極進行中,期待各方都能盡力促成,讓BNT疫苗能盡快來到台灣,投入整體接種行列。蔡總統也表示,在疫苗供給逐漸穩定後,已開始擴大施打作業,拜託國人踴躍接種,「畢竟裝在瓶子裡的疫苗,不會產生抗體,打進身體裡的疫苗,才能夠保護你和你的家人」,各國的經驗都已經證明,不論是莫德納(Moderna)或AZ,對於避免重症都有相當的保護力,也能夠守護大家的生命,也可以減輕醫療系統的負荷。蔡總統也提及政務委員唐鳳主導規畫的「疫苗意願登記與預約接種系統」。她表示,隨著疫苗陸續到貨,施打的年齡會持續降低,規模也會越來越大,希望透過大家最熟悉、也最便利的系統以及管道,讓施打更有序、更順利;以現階段的施打規畫,希望在7月底之前,讓國人的接種率,達到在防疫上有意義的程度,也就是說,從現在的10%,增加到20至25%之間。「有注射、有保護,每一款都可以。」蔡總統最後再次拜託大家,施打疫苗的人數越多,台灣離群體免疫的目標就越近,大家才能夠回到正常生活。
-
2021-07-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OVID-19照護研討會/專家強調 病情穩定慢性病患也可接種疫苗
新冠疫苗開打以來,接種疫苗亂象叢生,不僅出現搶打或緩打問題,更多人關切注射疫苗的副作用?可以混打嗎?面對Delta病毒來襲,打疫苗有效嗎?癌症病人或洗腎病人可以打疫苗嗎?日前台中榮總舉辦「COVID-19照護研討會」民眾場,專家強調,絕大部分的民眾,不論施打何種疫苗,產生血栓的機率,是非常低的,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也可接種疫苗。「COVID-19照護研討會」影音連結在這場線上研討會中,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以「有打有保庇?疫苗聰明接種全攻略」為題,對於疫苗的種類、效果、副作用等進行詳盡說明,分析比較AZ、莫德納、輝瑞、嬌生、Novavax、高端、聯亞、滅活等疫苗的副作用、禁忌症及使用方法。陳伯彥說,打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例如過敏性休克,美國發生率是每百萬分之11,台灣大約是百萬分之1。施打前的問診很重要,只要打過任何藥物後,曾出現過敏反應者,都要特別注意及進行緊急處置。心肌炎、心包膜炎則在年輕族群較常發生;血栓在國內發生率約3.6%,與其他國家相比並不算高。很多人打不到新冠疫苗,改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否有效預防新冠肺炎?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指出,目前的研究中,還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夠預防新冠肺炎。不過,建議長者宜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若是染疫對於後續自我保護能提供保障。得了新冠肺炎後,有抗體能否用於預防二次感染,許碧珊建議,感染過新冠肺炎者,仍要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台灣建議自確診日起六個月後,再進行施打;國外的指引則是痊癒後三個月才施打。面對主要流行的Delta變種病毒,陳伯彥指出,美國、以色列、英國都曾出現接種疫苗後,仍感染Delta變種的案例。由於Delta病毒傳染力變強、毒性變強,導致疫苗偵測出病毒的能力變差,現有的預防、治療都打折扣,死亡率也提升。至於疫苗的有效性,mRNA疫苗打完兩劑後,仍有85%左右的保護力;AZ的效果降至約60%~50%。未來病毒會怎麼變化,仍屬未知,因此二代疫苗仍在研發。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說,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在癌症患者身上是安全的。許多癌症病友需要接受化學治療,建議在治療後三周,是接種疫苗的好時機。而接種疫苗後,間隔三周後待抗體產生,再繼續進行化學治療,會是比較好的做法。但建議癌友,即便是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疫苗注射,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戴口罩、勤洗手。洗腎患者多為多重共病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指出,洗腎患者較為孱弱、免疫力較低,每周進行三次血液透析,面臨群聚的風險,因此施打疫苗相當重要。施打疫苗是避免洗腎患者因感染新冠肺炎重症死亡,同時減緩醫療負擔的重要措施。此外,中風患者能否打新冠肺炎疫苗?許碧珊強調,如果處在急性中風狀況下,不適合施打,但如果是穩定後的中風患者,仍可以接種疫苗。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裝過支架的病患、服用阿斯匹林等藥物者,只要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都可以施打。
-
2021-07-0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COVID-19照護研討會疫苗篇:疫苗對Delta變種有效嗎?血栓如何發現?
由台中榮總主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協辦的「COVID-19照護研討會」,今天(3日)舉辦民眾場,以民眾為主要對象,並開放提問,由專家提供最正確詳盡的解答和解方,吸引逾九千五百人同時上線觀看。以下《元氣網》整理一般民眾最關心的議題「疫苗篇」詳細問答。Q:新冠肺炎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需要擔心的?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第一個是過敏性休克,第二個是栓塞(血栓)。栓塞在腺病毒載體疫苗中的比例比較高。傳統的包括Novavax、高端、聯亞,都是屬於蛋白,所以副作用非常少。接種輝瑞、莫德納等mRNA疫苗者,常會出現注射處疼痛的現象,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疫苗打到肌肉裡面,肌肉、淋巴、淋巴結都會受影響。所以疼痛感可能第一次沒什麼感覺,第二次反應通常會特別強。所以第一次沒有感覺的人,要特別注意第二次接種後的副作用。此外,根據統計數據,接受莫德納疫苗施打者,發燒的比例比接種AZ者少很多。Q:目前國內的疫苗接種者的不良反應如何?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美國的疫苗不良監測稱為V-Safe,台灣則有V-Watch疫苗施打後不良反應監測機制,早期醫護人員接種疫苗後,都有填表,並以此為據整理出統計數據。有幾個問題,包括過敏性休克,美國發生的機率是每百萬分之11,那國內大約是百萬分之1,目前台灣有5例,其中3例是AZ,2例是莫德納。其中有一個個案,打了AZ後發生過敏反應,第二劑換打莫德納,過敏反應依然發生。所以問診中的重點是,只要打過任何藥物後,曾出現過敏者,都要特別注意,進行緊急處置。心肌炎、心包膜炎則在年輕族群身上較長看見,國內有2例。至於血栓,在國內的發生率約為3.6,與其他國家相比不算高,跟美國施打嬌生疫苗者的比例不相上下。Q:打完疫苗後能不能捐血?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基本上目前在美國紅十字會,或是全球紅十字會,針對捐血的相關規丟,mRNA疫苗或是AZ疫苗都沒有特別限制。國內的規定,則是接受mRNA疫苗接種者可以捐血;接受AZ疫苗接種者則謹慎一點,觀察14天後再去捐血。不過要提醒民眾,疫苗施打後,常會出現發燒不適的症狀,在症狀緩解後,再進行捐血會比較合適。此外,捐血後,疫苗產生的抗體並不會受到影響。Q: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否有效預防新冠肺炎?若要施打,間隔為何?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目前的研究中,還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夠預防新冠肺炎。不過有些大型研究中,例如美國近期發表、針對5千餘萬65歲以上長者的觀察性研究,可以看到流感疫苗可能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然而並不是說高齡長者就不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助於預防肺炎鏈球菌,在長者染疫後的後續自我照護中,能提供保障。不過針對流感疫苗,除了上述的大型研究結果外,流感死亡率也是非常高。因此還是建議65歲以上的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Q:感染新冠肺炎後還需要接種疫苗嗎?需間隔多久?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得了新冠肺炎後,抗體仍持續多久,仍有待研究。有人認為可以持續8個月,甚至更久。但是這樣子的抗體效果,能否用於預防二次感染,的確有觀察到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又再感染新冠肺炎變異株。因此建議感染過新冠肺炎者,仍要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國內目前的建議是,自確診日起六個月後,再進行施打。國外的指引則是痊癒後三個月。目前輝瑞、AZ疫苗染疫後再打一劑,可以看到保護力明顯上升。特別是mRNA疫苗,染疫康復者再打一劑的保護效力,與接種兩劑者相當。Q:關於疫苗混打的效果及建議?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確實有國家,包括英國、西班牙、德國和加拿大,都做過相關研究;美國也有研究觀察,但不是以AZ疫苗,而是嬌生疫苗為主。我們知道初步的結果是,打了AZ或輝瑞疫苗,第二劑接種後,抗體一定比較高。但是不是等於保護力,仍有疑問,因為抗體衰退得相當快。此外,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一定比第一劑來得嚴重,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許多國家都允許民眾混打疫苗,然而國內在6/20的專家會議後決議,因為疫苗廠商的指引並不建議混打,若是出了問題,權責難以劃分。除此之外,混打疫苗在行政處置上,也會造成很多困擾,這也要納入考慮。目前國內專家小組(ACIP)是建議不要混打,除非有通報施打後的不良反應,不論輕微或嚴重,只要有通報,第二劑就可以混打。Q:Delta變種有何不同?目前的疫苗保護力如何?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美國、以色列、英國都曾出現,接種疫苗後仍感染Delta變種的案例。疫苗高度關注病毒(Variant of High Consequence, VOC)有四個定義:第一,傳染力變強;第二,毒性變強;第三,病毒發生突變,導致疫苗偵測出病毒的能力變差;第四,現有的預防方式、治療方式都打折扣。目前有Alpha、Beta、Gamma、Delta四種,為了避免污名化而使用希臘字母進行命名。Delta變異株因為抗原決定位發生改變,使其穿透力變高,因此傳染力變強、毒性也變強,死亡率也有所提升。至於疫苗的有效性,第一劑的效果一定比較差,降幅達10%左右。mRNA疫苗打完兩劑後,雖然效果下降,但仍有85%左右的保護力;AZ的效果就差一點,降至約60%~50%。未來病毒會怎麼變化,仍屬未知,因此二代疫苗仍在研發。Q: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為何會引起血栓?何時發生?如何發現?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新冠肺炎疫苗之所以會引起血栓,是因為棘蛋白誘發了一些抗體,這些抗體使血小板凝集在一起,消耗了血小板,並在凝集的過程中,於比較不常見的地方產生血栓,包括腦部、腹部,且因為消耗了血小板,血小板低下,進而導致出血等問題。事實上,血栓發生得機率極低,約為十萬分之1~2,跟買樂透中獎的機率差不多,不用特別擔心。此外,產生血栓並不是AZ疫苗的專利,mRNA疫苗也有發生血栓的個案情形。不論如何,接種疫苗後產生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情形,比起說是給民眾恐慌,不如說是讓醫療團隊有警覺心。舉例而言,患者打了疫苗後,發生血小板低下,那我們就應該去思考,是不是因為疫苗造成的血栓所導致。絕大部分的民眾,不論施打何種疫苗,產生血栓的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Q:癌症患者能否接種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從事任何醫療行為,都必須以不傷身體為前提。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在癌症患者身上事實上是相當安全的。第二個問題是,何時打?許多癌症病友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接種疫苗、產生免疫反應必須要有血球,且必須要有好的血球才有辦法產生有效的抗體。因此接受化學治療的病友,需在治療後三週,血液的生成才會恢復正常,此時即是接種疫苗的好時機。而接種疫苗後,間隔三週後,待抗體產生,再繼續進行化學治療,會是比較好的做法。有病友好奇,化學治療會不會使抗體濃度降低?由於全球接種疫苗的癌症患者比例仍較小,因此仍無相關證據。有些血液的惡性腫瘤、骨髓移植,或是打單株抗體的患者,的確這群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漿細胞、B細胞受損嚴重,因此未必會產生好的抗體。美國血液病學會、癌症醫學會的建議是,對於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應在手術完成後三個月,再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英國的研究發現,一群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不論接種輝瑞或AZ疫苗,最終產生中和抗體的機率僅有一半。因此建議癌友,即便是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疫苗注射,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戴口罩、勤洗手。Q:洗腎患者能否接種疫苗?抗體會不會被洗掉?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洗腎患者多為多重共病患者,例如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因此患者本身較為孱弱、免疫力較低。患者每週需進行三次血液透析,每次約需3~4小時,且期間需面臨群聚的風險,因此施打疫苗是很重要的。未施打疫苗的糖尿病患者,其染疫風險為一般人的5~20倍左右。此外,感染後患者因肺炎重症而死的機率,是6~32%。因此血液透析的患者,比起一般患者,因為新冠肺炎造成死亡多風險,高出10~400倍。所以施打疫苗是避免洗腎患者因感染新冠肺炎重症死亡,同時減緩醫療負擔的重要措施。且即使患者未來感染新冠肺炎,大部分患者因體內已有保護抗體,可以減少嚴重程度,有些患者也能痊癒。台中榮總於6/15~16,為院內450個洗腎患者施打疫苗,發現大部分患者並無嚴重副作用、不良反應產生,僅有倦怠症狀。大約有50%有局部疼痛紅腫現象,僅30~40%的患者有發燒,有20%有腸胃道症狀,10%以下患者有呼吸道症狀。此外,血液透析並不會把抗體洗掉。因為透析的瓣膜是人工腎臟中的瓣膜,它非常小,只有中小分子的毒素會被洗掉。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是球蛋白,是大蛋白、好東西,在透析的過程中會被留下,以保護洗腎患者。面對新生變種病毒,仍建議洗腎患者施打疫苗後,需注意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感染新冠肺炎。Q:如何防範兒童感染變種病毒?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針對兒童較少染疫,有許多理論,包括受體較少,以及因為冠狀感染期程短,而產生的交叉保護效果。兒童年紀小,所以接觸外界較少,因此染疫機率較低。不過因為病毒一直在變,仍不排除兒童感染的可能性。兒童從出生到學齡前,都屬於抵抗力發育階段,抗體器官組織都不成熟,感染併發症較多,因此即使現在沒有那麼嚴重,仍要小心提防。之所以18歲以上才能打疫苗,是因為所有的藥物、疫苗,都是18歲以上才能使用,所以目前只有做18歲或20歲以上,是成年的定義的問題。輝瑞最早做到12歲,甚至往下,學理上認為效果、安全性相當,不過因為沒有研究就不能斷言。因此例如高端、聯亞研發的過程中,都被要求要先做青少年,再往下發展,這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沒有資料情況下,無法給予建議。至於孕婦的部分,婦產科還是建議施打mRNA疫苗,不打AZ,因為孕婦有其他潛在的問題。但是疾管署沒有特別註明說打哪一種疫苗,因為目前疫苗供貨仍然不足,沒辦法讓民眾自由選擇。Q:中風患者、癲癇患者能否打新冠肺炎疫苗?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目前如果處在急性中風,或是癲癇控制不良的狀況下,是不適合施打的。疫苗完成幾種後,大部分人會有發燒、不適的症狀,這些不適的狀況,可能會降低癲癇發作的預指,並不是說疫苗本身會導致腦部損傷,或造成癲癇發生。基本上如果控制良好的、或是穩定後的中風患者,仍可以接種疫苗。Q: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裝過支架的病患能否施打疫苗?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只要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都可以施打。此類個案可能會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栓用藥,目前仍建議這些病患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因為他們一旦染疫,症狀會更為嚴重,造成嚴重併發症或死亡,反而是會強烈建議施打疫苗的族群。但如果有服用特定藥物的患者,仍須先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濃度後,再行接種。此外,如果過去有因為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狀,就不建議選AZ,應選莫德納。Q: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等藥物的患者,是否能接種疫苗?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只要是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是可以接種疫苗的。Q:接受免疫療法、細胞療法的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接種疫苗?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美國血液病學會、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停止接受細胞瘤療法的三個月後,再接種疫苗會比較好。其餘接受免疫療法的患者,則並沒有特別限制,不過其反應效果可能會比較差。此族群患者染疫後併發症發生率、死亡率會升高,因此需要儘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即便施打疫苗後,因其免疫受到抑制,還是必須做好個人及周遭防護,達到群體免疫,才能真正保護癌症患者。
-
2021-07-0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腎友施打疫苗翻轉角色 保護自己珍視家人
大疫之下,世界秩序一夜翻轉,混亂之中,我們面對未知,難免恐懼、擔憂,但民眾自律依舊,在生活中落實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隨時使用快乾酒精洗手液與自主健康隔離,悉心如實地配合執行各項防疫工作,但同時期待著疫苗能即時供應接種,保護自己與家人,因著這共同目標,當全民70%以上施打疫苗,達到群體免疫的那一日,將迎來疫後正常新日常。「減少感染嚴重度、降低傳播力、降低重症是接種新冠疫苗的目的,也是疫情最終解決方案」,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說。台灣在新冠疫苗採購供應及自行研發未及供應的窘境下,將高風險生命危險及群聚感染的長者及洗腎病患等列為優先接種對象。並且考量腎友減少至大型接種場所染疫的風險,可於診所/洗腎機構施打,台灣的這項措施超前美國,對洗腎病患就地施打疫苗的方便性決策超前部署。以往洗腎患者因長時間透析,體能較為虛弱,多數是被家人照顧的對象。但腎友若能接種疫苗,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在多數人仍未順利接種疫苗之時,反過來保護家人,翻轉角色。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官網指出,美國總統拜登三月宣布和透析診合作,為洗腎病患與醫護人員施打疫苗,資金來自一項百億美元計畫。裏頭開宗明義解釋道「為什麼洗腎病患特別需要受到防護?」因為(血液)透析病患每周必須接受3次療程,且無法拖延,相對增加群聚染疫的風險,因此接種疫苗對保護病患與醫護人員相當重要。根據同份資料指出,洗腎病患若不幸染疫,導致重症甚至致死風險較一般人高,致死率約20-30%,也就是每4位染疫就至少一位嚴重到危及生命甚至死亡。「腎友有疫苗就快施打,利多於弊」。陳伯彥說,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量,是自然感染所產生抗體的八倍,且疫苗使用的病毒經過設計,經過試驗證實不具有細胞毒性,可以安心接種。國外還針對罹患過新冠肺炎的洗腎病患研究顯示,就算接種疫苗後,體內抗體會逐漸降低,但未來還會施打第二劑,甚至不排除接種第三劑,這些都有助於增加抗體,避免病患墜入重症憾事。依照研究顯示,一般民眾感染後病毒會侵犯腎臟、血液,觀察住院的重症患者,腎臟功能會快速變差,何況洗腎病患原本的腎臟狀況就不佳,「避免染疫」才是最主要的考慮。尤其在家庭群聚案例增加之時,洗腎病患施打疫苗保護自己的同時,也等於給照顧家人多一道安全罩。兩特殊族群先保護自我 再打疫苗但有兩類腎友先別急著施打疫苗。第一種是剛完成腎臟移植的患者,因移植器官的患者後續需要服用免疫製劑、抗排斥藥物,建議等移植後三個月再接種,這時免疫功能恢復,較能能誘發較高抗體量;或是採取「保護自我」的方式,宅在家減少被病毒感染的機會。第二種不建議施打的族群是有血小板低下的腎友,若血小板數量低於3到5萬,有出血的可能,最好等血小板數值穩定後再接種疫苗。新冠疫苗目前在台灣有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國際則還有輝瑞BNT、嬌生等廠牌。台灣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亦有望完成審查,提供接種。目前上市的新冠疫苗類型分為三種型態,mRNA、腺病毒載體、次單位蛋白。至於中國的滅活病毒疫苗,有多方的疑慮,目前無法提供接種。第一種,mRNA疫苗:如莫德納、輝瑞,打進體內後病毒會先刺激人體免疫細胞製造棘抗原,後續再產生抗體。 第二種,腺病毒載體疫苗:以不同的腺病毒當載體(黑猩猩腺病毒、Ad5及Ad26),如牛津AZ疫苗、嬌生(J&J-Janssen)疫苗,打進人體後會刺激人體免疫細胞製造抗體,產生的效果也類似mRNA疫苗。第三種,次單位蛋白疫苗:如諾瓦瓦克斯、高端、聯亞,是直接將重組(修飾)的棘抗原打進人體,直接一道程序提供抗原幫助人體產生抗體。預先演習副作用處理 減少焦慮疫苗接種身體多少會出現不適症狀,因此接種疫苗後應留在現場觀察30分鐘再離開。陳伯彥表示,常見的副作用如接種部位紅腫、發燒、疼痛等,通常第二劑的反應會較第一劑明顯,可以多喝水(腎友適量)、接種前服用維他命來改善。若身體持續不適,建議可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發燒時適度使用退燒藥。至於民眾普遍關心的「過敏性休克」及過敏反應(mRNA略多)以及瘀青、血栓(腺病毒載體的AZ/Janssen疫苗略多)等副作用,較可能發生在免疫力較強的女性身上。他建議接種疫苗之前可預先暸解,例如發現出血點、瘀青、疼痛時,應至醫院家醫科或特別門診尋求適當的診療及處置。台灣腎臟醫學會為了幫助台灣九萬多名洗腎病患以及照顧家屬,努力為腎友爭取到疫苗施打優先順位的第五類;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6月份舉辦「COVID-19疫苗接種線上研討會」,由理事長-台北安德診所楊孟儒院長主持,邀請重量級講者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陳伯彥主任主講「洗腎病患COVID19疫苗接種的必要與迷思」,破除施打疫苗的各項迷思。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指出,從全球疫情趨勢來看,COVID19變種病毒一直變化中,疫苗效果和副作用報告陸續出現,疫情之下,醫師對哪些病患應儘速施打COVID19疫苗有共識,呼籲民眾勿受不實資訊或因近期長者死亡案例影響施打意願,也盼望透過研討會讓大家對疫苗接種有更完整的認識,即使近日疫情較為趨緩,但這是防疫升級下的結果,還不是疫苗施打的結果,顯見平時要做好防護措施更為重要,民眾也要做好新冠恐成日常的心態準備。
-
2021-07-05 名人.黃軒
不只抗新冠!醫:將有3種mRNA疫苗問世預防疾病
對COVID-19病毒疫苗,很大貢獻的因素之一,就是人類開始採用了最新的「mRNA疫苗」技術作為疫苗生產。大家都一定以為「mRNA疫苗」技術,只作為COVID-19疫苗使用而已,我們才只有了Moderna和BNT疫苗,你們都錯了!「mRNA疫苗」技術橫空出現,是人類疫苗的里程碑,可以想像成這是疫苗的標靶藥物,這些都是人類未來「預防疾病」的重要工具。因為產生mRNA,可作用於任何疾病預防的標靶,因此未來是預防各種疾病的mRNA疫苗,而不會只是COVID-19 病毒疫苗。據科學研究報導,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的「三種mRNA疫苗」將有助於預防各種疾病。癌症疫苗預防癌症病毒傳播的疫苗已經存在。比如B肝疫苗可以預防一些肝癌,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可以預防子宮頸癌。然而,由於mRNA疫苗的靈活性,人們正在關注開發不僅可以預防病毒引起的癌症, 而且可以預防各種癌症的疫苗。癌症腫瘤含有正常細胞中沒有的抗原和蛋白質。如果可以訓練免疫系統識別這些腫瘤相關抗原,免疫細胞就有可能摧毀癌細胞。癌症疫苗是這些抗原的特定組合,有藥廠已著手開發進行:1.BioNTech與輝瑞合作開發了一種mRNA疫苗針對惡性黑色素瘤有效的癌症疫苗。2.德國生物製藥公司CureVac正在開發肺癌的疫苗,該疫苗已在早期臨床試驗 (Phase 1)中取得成功。3.Moderna公司,設計出一種對每個患者的腫瘤都有獨特作用的疫苗,以訓練個人的免疫系統並訓練身體對抗癌症。這個研究正在第二階段試驗(Phase 2)中,他們甚至期待往個人化的抗癌mRNA疫苗發展。萬用的流感疫苗 如果有一種疫苗可以保護身體,免受所有病毒株的侵害,就沒有必要每年為新的病毒株接種疫苗。1.Moderna公司,針對季節性流感的mRNA疫苗開發計劃。該計劃針對世界衛生組織 (WHO) 預測將流行的四種流感病毒株,找出這些病毒株通用的流感疫苗。通過收集有關流感基因組的大量數據,研究人員找到了該病毒最「高度固定」的 mRNA 代碼。「高度固定」的mRNA代碼,也就是這種 mRNA 代碼最不可能因突變,而引起病毒蛋白的結構或功能突變。研究小組成功製備了,達四種不同病毒蛋白的mRNA混合物,針對這個萬用的流感疫苗接種發展中。2.動物實驗已經有效,對小鼠的研究,發現這種實驗性疫苗,可以針對多種流感病毒株,同時非常有效。研究人員,也正在致力於人體內的「萬用流感疫苗」的開發計劃中。瘧疾疫苗 瘧疾是由單細胞寄生蟲瘧原蟲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由蚊蟲叮咬引起。1.葛蘭素史克製藥公司的研究人員專利的瘧疾疫苗編碼,一種稱為Plasmodium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PMIF)的寄生蟲蛋白。通過免疫系統識别這種蛋白質為目標,就有可能訓練免疫系統根除寄生蟲。2.動物實驗已經有效,這種瘧疾疫苗在小鼠實驗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併計劃在英國進行人體的臨床試驗。這種瘧疾mRNA疫苗是一種mRNA疫苗可以自我複製放大,當mRNA進入細胞時,就會產生一組自我複製放大mRNA的拷貝。因此,只需要生產少量的mRNA,有望成為繼現有標準mRNA疫苗之後的下一代mRNA疫苗。mRNA 疫苗仍存有許多挑戰1.冷凍儲存mRNA疫苗需要冷凍儲存,這限制了它們在發展中國家和偏遠地區的使用。相關疫苗公司,正在致力於開發一種可以冷藏的mRNA 疫苗。(這樣你們買疫苗,也順便買他們的冷凍設備……嘿嘿)2.監管障礙任何新技術的疫苗問世的監測,都必需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COVID-19病毒的大流行,導致mRNA疫苗的快速批准及開發,更提供了大批、現成的人體實驗,為此新技術發展,其監管障礙比往年小很多。3.昂貴另一個問題是太貴了。個人化的mRNA癌症疫苗很昂貴,也並非所有國家都有大規模生產mRNA疫苗的新設施。超乎你的想像我們以為mRNA疫苗,只是為了COVID19 病毒而已⋯⋯殊不知,人類從治療疾病到預防疾病的跨時代會開始,以前認為疫苗接種,只為了產生抗體抵抗病毒、病箘感染的。現在mRNA疫苗新技術,會改變了我們下一代子孫,進入100歲的健康生命著手。你看不到、感受不到那個盛世?不要擔心,科學家已經在著手準備了!mRNA疫苗技術,具有破壞性和創新性,可以克服人類疾病挑戰。「從治療疾病到預防疾病」,改變當前和未來你對疫苗的想像。※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7-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疫情再起 專家促多管齊下加快布局疫苗
國際新冠肺炎疫苗大缺貨,國內洽購疫苗又姍姍來遲,為避免強勢病毒變異株釀起二波疫情,仍須超前部署次世代疫苗及第三劑疫苗。日前專家指出,國內疫苗布局依賴國外捐贈,疫苗量遠遠不足,要加快促成民間買疫苗「不要再擋」,同時國際上莫德納也完成二代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台灣國產疫苗也得同步邁進。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指出,第三劑疫苗的背後思維,是相信「追加一劑」免疫抗體效果更好。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表示,政府已追加編列二二四點五億元預算,要採購兩千五百萬劑「第三劑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已有不少國家提出未來每年都要施打新冠疫苗的可能性,台灣確實需要提前布局,無論是第二代疫苗或是大量採購第三劑疫苗,又或是推出國產疫苗等,應該多管齊下。黃玉成表示,莫德納疫苗已完成二代疫苗二期試驗,也進行二合一疫苗臨床試驗,第一代疫苗加上第二代,類似小兒麻痺疫苗推出三合一疫苗的型態。莫德納第二代疫苗主要針對南非株,目前世界主流仍以英國株、Delta株為主,採購第二代疫苗須超前部署,也可能採購後發現與預估情形不同,需要國人全力支持。黃玉成說,在採購國際疫苗方面,能夠妥善布局到打滿三劑,大概都只有經濟強國,台灣難度頗高。他認為,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台灣目前已有兩家國產疫苗完成二期臨床並申請EUA,雖然採取免疫橋接取代三期仍有爭議,但這是國際趨勢;採購國際疫苗不應間斷,但政府對推動國產疫苗也應加把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Delta變異株迫在眉睫,打第三劑疫苗可應付,但打滿兩劑也有效果,重點是「要快」,除了一類醫護及八類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盡快打完後,剩下疫苗依照各縣市人口配發下去,不應像先前數量少時慢慢打。王任賢建議開放民間買疫苗,比照台積電、鴻海或慈濟,加速爭取國際疫苗。至於國產疫苗,王任賢認為,國產疫苗近期難取得EUA,但應繼續執行計畫,或許還是可能用得上。
-
2021-07-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徵召青少年 高端募長者試驗
高端與聯亞前後完成二期臨床試驗並解盲,為了解未來是否可針對十八歲以下青少年族群及高齡長者施打,聯亞生技近期召募十二到十八歲青少年受試者五百人,昨天全數召滿,最快九月中旬完成試驗,後續不排除以六個月到十一歲為對象;高端則針對高齡長者提高疫苗劑量,展開新一波試驗召募。聯亞新冠疫苗二期試驗計畫主持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目前聯亞進行的是二期Plus的臨床計畫,針對十二到十八歲青少年,大約七月下旬開始施打第一劑,相隔廿八天施打第二劑,後續觀察廿八天,抽血確認體內抗體,整體計畫約九月中旬完成。黃高彬表示,進入臨床試驗者,臨床試驗也是採兩組對照的方式,有七分之一的機會接種到生理食鹽水。黃高彬說,國際上僅輝瑞針對十一到十八歲對象完成臨床試驗,並準備展開六個月大嬰兒到十一歲的臨床試驗,聯亞完成十二到十八歲臨床試驗後,也不排除往下繼續做。因輝瑞已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其針對青少年的臨床試驗完整性一定比台灣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劉明哲表示,高端近期也擬針對高齡者加重施打劑量,主要是發現在高齡長者族群,接種後體內抗體產生量低於中壯年族群,該現象不只發生在國產疫苗,因此高端之前已開始針對高齡長者召募受試。
-
2021-07-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猝死緩打潮恐再現 醫揭長者染疫重症「情況更糟」
近期屏東Delta變異株入侵、北農群聚延燒,除了篩檢抓出感染源,各縣市也加速打疫苗。日前長輩打AZ疫苗猝死,今日又出現長者打莫德納疫苗隔天死亡,雖指揮中心公布解剖死因,皆與疫苗無關,但就怕緩打潮恐怕再現。專家表示,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重症率高,插管、使用呼吸器比例高,建議仍要儘早施打疫苗,避免重症導致不可逆傷害。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重症醫學會副理事長陽光耀日前於衛福部「新冠病毒重症個案臨床處置」線上課程,提及目前榮總收治40多位插管使用呼吸器的新冠病人,有三分之一成功拔管,認為即便病人用呼吸器時間長、住ICU時間久,仍有機會成功拔管,建議主治醫師應多次評估,也提醒拔管後儘早協助病人復健治療,避免二度插管。耕莘醫院呼吸治療中心副組長林惠釧表示,年長的新冠病人易引發併發症,常見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若氧氣狀況差,會先使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HFNC)給予濕氣治療,若個案肺部感染嚴重,會評估插管使用呼吸器。耕莘醫院重症加護病房護理部督導馮鈺婷指出,因病人插管會很不舒服,醫師評估會給予鎮定劑,讓病人能好好休息。馮鈺婷表示,病人要脫離呼吸器前,醫師、呼吸治療師、藥師、復健師等會評估病人X光、生命徵象、各項指數、rt值等,脫離呼吸器後,醫護團隊會協助病患復健「學呼吸」。林惠釧指出,病人治療過程與外界隔離,容易有加護病房症候群、譫妄,情緒躁動、語無倫次、注意力不集中等,醫護團隊除調整藥物外,會增加與病人互動、安撫情緒,讓他症狀慢慢改善。林惠釧說,病患若長期臥床容易有重症肌無力,出現肌肉萎縮、無力等狀況,拔管前、呼吸器減量同時,也可展開復原運動,包括抬手、抬腳、床上腳踏車,或是坐高姿勢、深呼吸擴張肺部,盡可能排除肺部分泌物,盡量讓拔管後預後情況較佳。但新冠肺炎個案若年紀大,伴隨高血壓、糖尿病、肺阻塞,肺部狀況不穩定,拔管後還是有可能二度插管。耕莘醫院行政副院長朱益民表示,任何疫苗都有副作用,若以保護力來看,施打AZ疫苗第一劑4到6周後有一定抗體,完整接種第二劑有60至70%保護力,即便不幸染疫,頂多也是輕症,尤其老年人越應該打疫苗,建議應及早接種,保護自己。
-
2021-07-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居家快篩1小時「浮兩條線」 男大生二篩出爐虛驚一場
日前有一位24歲男大生跟同住室友出現呼吸道症狀,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於是到藥局購買居家快篩試劑,檢測當下顯示「一條線」陰性,不料他的快篩盤放置到隔日,呈現出淡淡「第二條線」,憂心轉陽,趕緊到醫院就醫採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該名男大生到醫院進行快篩後,仍顯示為陰性,因此鬆了口氣。但因應疫情,有越來越多人會自行購買居家快篩試劑,這名男大生跟室友一起購買居家快篩試劑,兩人檢測後,過一至兩小時,其中一人試劑顯示盤轉為陽性,另一人則無,男大生擔憂「自己是不是轉陽了」就醫採檢,經TOCC史詢問無異狀,同時重驗篩檢仍為陰性。蘇一峰表示,這名男大生購買的是羅氏快篩試劑,據說明書要於快篩後15至30分鐘內看檢驗結果,否則快篩試劑都有一定的判讀時間,若試劑不穩定,若試劑品質不穩定,可能放久可能有抗體變性,造成判讀錯誤,就好比驗孕棒、流感快篩,若未將試劑丟棄,隔日也都可能會出現淡淡的一條線。但他提醒,不管是居家快篩或PCR,仍然會有「偽陰性」機率,民眾保險起見仍可至醫院篩檢。醫檢師高裕凱指出,當居家快篩出現陰轉陽,民眾若超過30分鐘後判讀,當判讀色層色帶出現異常,例如模糊、層色反應,有可能是三種原因,包含試劑氧化還原的化學原理問題、人體攝取含色素性添加物之食品、飲品或藥物、疫苗干擾等因素。他表示,當民眾出現居家抗原快篩陽性異常請先不要擔心,請依指示聯絡當地快篩站或主管單位,並依指示進行核酸檢測,若對對於快篩異常或試劑判讀有疑慮請用三層夾鏈袋包好,請盡速拿至當地快篩站供醫師判讀並依據醫療廢棄物感染管制回收。另外請同住與接觸者進行居家抗原快篩,要依操作指示於15-30分鐘內進行判讀,假使自我採檢造成侵入式傷害,請尋求合格醫事人員進行採檢。
-
2021-07-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徵12到18歲青少年試驗 高端調高長者劑量召募受試
高端與聯亞前後完成二期臨床解盲,皆將臨床試驗結果送交衛福部食藥署,申請緊急授權使用(EUA);不過目前國產疫苗尚未能針對18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以及高齡長者施打。聯亞生技近期開始召募12到18歲青少年受試者,全台預計收400名受試者,預計7月中旬開始進行第一波體檢;高端則從先前即開始招募高齡長者,主要是提高長者疫苗劑量,希望能增加長者接種後體內抗體的生成。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於臉書PO文指出,聯亞近期開始召募12歲到18歲的青少年受試族群。目前除了三總正在召募受試者以外,先前參與聯亞臨床計畫的各家醫院也同步招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劉明哲表示,無論是高端或是聯亞,近期都持續進行二期臨床試驗後續的計畫,二期臨床分為多階段,兩家藥廠都是先完成中壯年族群,再進行老年族群的臨床試驗計劃,都是先完成20歲以上的成年受試對象。劉明哲表示,聯亞近期開始針對12歲到18歲的青少年族群召募受試,全台預計收400多人,北醫附醫預計收40人,目前已經收到一半左右的人數,最快7月11日開始進行體檢,據了解,全台青少年受試對象的踴躍度不一,屆時可能會再分配各家醫院試驗人數的額度。劉明哲表示,高端近期也針對高齡長者的部分,加重施打劑量,主要是發現新冠疫苗接種在高齡長者族群,長輩體內抗體產生量多數低於中壯年族群,該現象也不只發生在國產疫苗,因此高端之前就已經開始針對高齡長者再召募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