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958
筆 文章
-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提前解盲 專家:國產疫苗陷風險
國產疫苗臨床試驗之亂延燒,一般臨床試驗送交主計畫後就一路執行,鮮少提前解盲,如今礙於疫情,為了受試者權益,個別解盲恐是不得不的決定。專家指出,提前解盲對整體試驗結果多少會有影響,特別最後抗體監測數據,但國內兩家藥廠第二期臨床期中報告已出爐,因此並不影響EUA(緊急授權使用)申請資格。中研院士陳培哲表示,臨床試驗最根本的精神就是「尊重受試者的意願」,這是受試者最基本的權利。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劉明哲表示,退出臨床試驗只求解盲,「有爭議空間」,過去緊急解盲多發生在危急時刻,例如出現嚴重副作用等,且未必需要退出試驗。 劉明哲說,國外疫苗臨床試驗設計,受試對象接種兩劑後一個月,取得免疫原性資料,安慰劑組會直接轉為疫苗組,主要是疫情嚴峻,不能讓安慰劑組暴露在風險中太久。不過,台灣去年設計臨床試驗主計畫時,疫情穩定,沒想到後續疫情出現變化,若當初有類似的設計,現在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疑慮。劉明哲表示,提前解盲最大風險是影響試驗完整性,原訂十月或十一月解盲,除要確認副作用,最重要的是追蹤抗體濃度的消長;若提前解盲,符合資格者又去接種公費疫苗,最後監測的抗體濃度難以辨別是國產疫苗產生,還是公費疫苗生成。政府無法得知,符合公費接重資格者有誰參加臨床試驗,反之,若有人解盲後,即使加入延伸性試驗,還是去接種公費疫苗,臨床試驗單位也無法得知。只能待國產疫苗通過EUA後,疫苗組受試者必須補登接種資料,才會知道有無重複接種。陳培哲則表示,受試者權益的重要性高於臨床試驗。劉明哲也說,「放棄」與「參加」延伸性試驗,都是受試者權益。陳培哲表示,國外媒體報導,BNT近期將取得生物製劑許可申請(BLA),也就是正式藥證,漸漸地EUA將走向歷史,國產疫苗是否要繼續尋EUA模式,值得思考。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荊棘載途 專家曝:這方向可走出新的路
高端、聯亞兩家國產疫苗風波不斷,副總統陳建仁參與高端試驗,頻讚疫苗有效,日前卻自曝是打安慰劑組,對照先前說法不免令人質疑。參與聯亞試驗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批評聯亞不告知打的是疫苗組,逕自跑去混打AZ疫苗,讓國產疫苗尚未取得EUA,卻打擊國人對國產疫苗信心。國產疫苗除了力拚三期試驗,台大、長庚等醫院展開混打試驗,長庚透露考慮做AZ加國產疫苗,專家普遍看好國產疫苗混打試驗,以目前情況下,也是另一條可發展之路。前疾管局局長、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表示,混打就是「站在別人肩膀上開拓市場」,是一個重要的商業策略,像是BNT無法進入大陸市場,代理商上海復星加做混打科興疫苗與BNT實驗。日本考量國際疫苗已實際投入使用,日國產疫苗公司第一三共也研擬採用「非劣性試驗」,類似免疫橋接方式,比較施打第一三共疫苗者和已實際使用疫苗者體內的抗體量,認同未來台灣國產疫苗朝此方向規劃。張鴻仁認為,國產疫苗若要踏出國際,國內一定要先核准上市、使用,先有國內市場才有國際市場,但他強調沒有國際標準,只有各國標準,像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六款疫苗,包括AZ、嬌生、莫德納、BNT輝瑞、中國國藥及科興,但美國就不承認AZ疫苗,若要走到國際市場,還是得符合各國標準。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肯定長庚要做AZ加國產疫苗混打實驗,不過他認為,國產疫苗爭取通過EUA的前提,是國家急需疫苗對抗病毒,隨著國際疫苗陸續到位,國產疫苗尚未做三期試驗,在預防疫情上沒有緊急EUA的授權空間,建議藥廠若三期試驗對於變異株無效,不如就此停住,改作與其他疫苗混打實驗,或是改研發次世代疫苗,以備未來國內救援疫苗用途。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混打以學理上來說可以接受,仍建議要有實證醫學佐證,台灣勢必要發展國產疫苗,未來才不會遇到供貨時間不穩定或受其他因素影響。他提醒,很多混打研究顯示抗體濃度較高,但副作用也相對多,若疫苗供應足夠,加上疫情控制有好的效果,其實也未必一定要混打。邱南昌認為,全球去年二、三百個國家各自發展國產疫苗,能走到準備申請EUA的不多,台灣在有限資金下發展至今,已經很不錯,台灣過去協助國際藥廠做過許多人體試驗,標準嚴謹且比照國際,台灣人不應過度唱衰。先前有報導稱國產疫苗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下降,他說不管是哪一種疫苗,碰到Delta抗體效果都很差,也是Delta成為全球主流原因,但重點是染疫後造成重症或死亡很少。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疫苗試驗主持人黃高彬:楊志良的話聽聽就好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參與聯亞臨床試驗,日前稱體內未產生抗體,推測自己是打到安慰劑,因此去接種AZ疫苗,沒想到後來被通知是疫苗組,不過昨受訪時,又稱自己不知道是哪一組,沒有向聯亞申請退出,會直接放棄臨床試驗。對此,聯亞疫苗試驗主持人黃高彬表示,每個人產生抗體情況不太一樣,像是中和抗體、保護力到什麼程度,都涉及深入學術問題,駁斥楊「不是內行的人」,希望要回歸專家討論。食藥署去年10月底公布台灣EUA標準,將二期臨床人數從數百人擴增至3500人。黃高彬表示,聯亞二期收了4142名受試者,至今只有30人退出計劃,主要是年紀較大的受試者,在先前全民搶打疫苗時,為了先有保護力而申請退出,但對整體計畫影響不大。楊志良公開質疑聯亞疫苗效力,且跑去混打AZ疫苗,引發外界討論。黃高彬直言,楊志良是公衛出身,並非醫學專家,對疫苗根本不懂,尊重他想退出就退出,相信多數受試者不會受他影響,「他很喜歡有驚人之舉,但信用不太好,說的話聽聽就好」,仍希望相關數據交由專家判定。黃高彬表示,聯亞疫苗最新數據,顯示對Delta變異株效果不錯,這樣的數據很令人安慰,代表努力有結果,最新學術研究論文已完成,近期會投稿國際期刊發表。對於疫苗效果,他表示都會交由國外專家評論,一切以專業為考量,「假如它真的不行,也不會強押它上市,畢竟還是要為國人健康著想」。近期台灣確診數下降,但許多民眾仍希望盡快打疫苗,增加自身保護力,對於另一家國產疫苗高端向食藥署申請做延伸性試驗,若受試者同意參加即可個別解盲,可選擇要打國產疫苗、或是接種公費疫苗,對此,黃高彬回應,聯亞會朝這目標規劃,盡快讓受試者知道自己是疫苗組還是對照組,並努力取得國內EUA及完成三期臨床試驗。
-
2021-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藥廠也採免疫橋接 張鴻仁:食藥署決定是對的
日本知名藥廠第一三共近日宣布,將以免疫橋接方式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今天表示,國際大廠採用有其代表性,顯示「食藥署去年的決定是對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6月10日首度公布國產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標準,將採用免疫橋接方式,以中和抗體做為替代療效指標,但因先前國際尚無前例,屢遭外界質疑。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張鴻仁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去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之初,全球疫情嚴峻,對疫苗研發而言是很好的實驗場域,但隨越來越多有效疫苗問世,疫苗涵蓋率快速攀升,COVID-19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利用傳統臨床試驗檢驗新一代疫苗效果將越來越不可行,免疫橋接勢必成為疫苗的「新三期臨床試驗」。張鴻仁說,因應這項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底與各國開會討論以免疫橋接評估疫苗效果的可行性,會中以3理由強調免疫橋接重要性。首先,國際間已有有效的疫苗且涵蓋率高,要動員數萬人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有其難度;其次,若以傳統臨床試驗讓對照組受試者施打安慰劑,恐不符合醫學倫理;第三則是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公平。張鴻仁指出,當時因WHO會議僅為凝聚共識,並非決策會議,因此並沒有所謂通過與不通過的問題,直到近期,由全球藥政主管單位共組的國際藥物法規主管機關聯盟(ICMRA)召開研討會,首度達成共識,認為若傳統三期臨床試驗不可行,可能需要以免疫橋接進行「非劣性試驗」,以評估疫苗有效性。張鴻仁說,日本第一三共藥廠也宣布以此方式作為日本國產mRNA疫苗的臨床試驗,代表國際大廠也接受以免疫橋接方式評估疫苗有效性,直言「不必再懷疑,我們食藥署去年的決定是對的!」食藥署長吳秀梅聽聞此消息,直呼「太好了。」她表示,去年台灣並無COVID-19疫情,故大家發想可用中和抗體效價代表疫苗保護力;而儘管不一定各國都認同,但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也確實提到免疫橋接的審查方式。吳秀梅說,ICMRA是由多國藥品法規制定單位的人員組成,不像一般業界的團體,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聯盟,加上日本藥廠也採用免疫橋接方式,有越多單位認同越好。
-
2021-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台院內感染確診290例 璩大成:5類對象最常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今天說,全台院內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90例,以確診者家人、肺炎住院病患、陪病者或看護等5類人最常見,院內感染往外傳播,確診數可能是原本的4到5倍。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舉辦「協力穩固COVID-19現下、儲備未來」線上研討會,邀請璩大成分享台北市防疫經驗,並由院內醫師分享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檢驗與治療經驗。璩大成表示,截至7月9日,全國院內感染確診數總計有290例,其中台北市174例,為全國最多,接續為新北市54例、桃園市41例等,而匡列總人數也多達4190人。院內感染人員類別以病患最多,但璩大成認為,陪病家屬與其他院內非醫事人員經常牽涉其中,是院內感染最常見原因。一旦發生院內感染,璩大成說,通常看到是醫院內部感染人數,但隨著精準疫調發現疫情擴大到其他醫院甚至跨縣市,也發現到驚人現象,最後染疫人數保守估計是原本院內感染人數的4至5倍,因傳播出去的個案,通常不會在原本的醫院內發現。璩大成也整理5種院內感染常見的身分對象,首先是確診者的家人接觸者,可能採檢由陰轉陽,醫院必須提高警覺與適度隔離;再者是社區型肺炎住院病人,多次採檢陰性後,轉到緩衝或普通病房後卻轉陽。璩大成提到,照顧病人的家屬、看護或外籍看護,因可自由進出,可能從社區帶入病毒。他舉例,有病人數度採檢陰性,後來跟家人或看護一起轉陽,就可能是自由進出的這群人帶入病毒導致院內感染,必須特別小心。另外則是新設置採檢站或工作站的人員,璩大成說,脫除隔離衣時是最危險的時刻;最後則是醫院內行政、書記、清潔、外包等非醫事人員,必須提高疫苗施打率外,定期採檢對象也要納入,並考核感控訓練。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則分享COVID-19治療要點,輕症患者可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早期至後期則可使用單株抗體藥物,嚴重及後期則用類固醇、介白質等抗發炎藥物,並積極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清醒時可予以俯臥通氣,有助改善病況。陳育民也提到,北榮收治重症患者占比多達19.1%,其中3成從外院轉入,而從去年4月至今,共有5人放置葉克膜,葉克膜治療成效達8成;他也提到,治療COVID-19患者應減少插管等處置,以免製造氣溶膠、增加感染風險。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有望9月開放混打?陳時中:有信心的話就會朝這方面走
全球關注疫苗混打議題,對於專家指出,目前國內進行混打研究,AZ加上莫德納最快9月可出爐。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要等3個多月,昨日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說,會跟國外資料一起看,若國內外資訊一起導讀,如果國外資料很顯著,也不一定要等到3個月,有信心的話就會朝這方面走。陳時中說,確實現在資訊非常混亂,混打有十幾個國家可以這樣做,但不是全球這樣,WHO專家有提出相關警訊,知名期刊混打實驗上效果好,但是在疫苗與藥物都一樣,一個是效果跟安全,我們會多觀察,讓專家在安全、效益中一一評估,現在安全性報告比較少,事實也難,因為試驗會拉比較長一點。國外已有先打AZ再打BNT能提升保護力的研究,有醫師也喊話希望開放混打BNT疫苗,不混打就連署。張上淳昨表示,不能因為BNT疫苗及莫德納疫苗都是mRNA疫苗,就拿來類比,意即「A+B」不能等同「A+M」。陳時中說,很多時候進行很快,莫德納也許各類研究相對多,畢竟7到8月還有兩三個月時間,會有不同組合出來,請大家放心,會朝有好處又安全的方向來做。近期各大醫院展開疫苗混打實驗,除了AZ加莫德納外,也出現搭配國產疫苗實驗。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長庚有在做AZ加高端的臨床試驗,有看到相關報導,但高端還沒EUA,若要做AZ加高端,高端加AZ是有可能。陳時中則說,還要再證實一下。對於第一劑打AZ出現嚴重過敏,第二劑改打莫德納,若相反的話效果會有差嗎?陳時中說,有些研究不是這麼多,混打中和抗體增加,可能比較好就去打,如果嚴重過敏的話,可以打其他疫苗,不是因為效益,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這是特殊情況,醫師也會建議暫緩打第二劑,沒有規定說第一劑嚴重過敏,可以第二劑打其他疫苗,那是例外規定,不良反應就可以,避免遭遇到不安全的情況。有民眾吃了十年高血壓藥物,但因為胃食道逆流,更改了主診斷,導致喪失優先打疫苗序位資格?陳時中說,這位民眾還是可以去登記,「這樣的規定會掛一漏萬」,醫院內有高風險可以跟衛生局提出相關申請,不會任意放,會站在立場考慮,現在申請可能比登記還要慢。目前尚未拿到高端跟BNT疫苗,之後會有相關研究混打計畫嗎?陳時中回應,會有相關混打計畫,但要看到或時程跟數量,如果混打,疫苗施打涵蓋率會更好,此外要混打效益,若很好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另外也要去顧慮安全性。日本厚生勞動省預計19日開會,討論莫德納疫苗接種年齡,從原本18歲以上才可接種,放寬到12歲以上即可,我國也有計畫要調整施打年齡?陳時中表示,會根據EUA通過,我們就會跟著來做。
-
2021-07-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逐步降溫台灣何時開國門? 何美鄉點出二大重點
台灣每日接種人數屢創新高,截至7月15日為止,疫苗覆蓋率已經達到19.14%,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於臉書發文指出,從英國接種疫苗以及自然感染率來看,50歲以上2劑疫苗才能達到100%抗體陽轉率,她指出,未來開國門需要注重二個方向,如何讓高風險及長輩接種率接近100%,以及兒童及青少年在無疫苗接種前提下,國人能否捨棄追求「零確診」迷思,換取可兼顧國家整體盡速復常的韌性競爭力。何美鄉分析英國的疫苗接種率與自然感染率,她指出英國曾大流行,自然感染率高,台灣只能靠施打疫苗以及維持防疫公衛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等到疫苗接種率達到滿意的程度,才比較有可能鬆懈。依照英國接種數據來看,50歲以上,一定要接種兩劑才有100%的抗體陽轉率,50歲以上的高接種率(3月底已達95%以上),是現在delta 病毒低重症率的關鍵因素,截至5月為止,現有疫苗接種所達到的群體免疫,足以控制alpha 的傳播,但完全無法遏止Delta的傳播。她指出,英國至今Delta株持續蔓延,主要以疫苗接種率低的年輕族群,但也有極少數已完全施打疫苗得年長者感染,並有極少數重症與死亡。既然預防Delta病毒傳播的門檻如此高。或許對於混打疫苗可能有的較佳免疫效益,台灣應該嘗試來爭取。AZ第一劑之後,以莫德納或BNT來追加,兩者都有國外文獻證實免疫效果的提昇。針對英國自然感染率的分析,截至3月為止,英國成人至少有30%的自然感染率,這也是依英國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 報告數據來推算。感染過新冠肺炎且康復的病人,在接種一劑疫苗之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比施打兩劑疫苗更高。何美鄉表示,但是台灣幾乎沒有自然感染,因此疫苗的保護效益可能會不如高自然感染率的英國。因此台灣在沒有自然感染的情況下,仍需謹慎務實的追蹤疫苗施打後的整體效益,要如何進行,還得仔細策畫。至於未來台灣的國門何時可以開放,像是免除或部分鬆綁入境檢疫管制,都與疫苗接種率息息相關,尤其考慮控制Delta 病毒所需的高群體免疫門檻。她指出有兩大重點,第一是要如何讓高風險群族及年長者達到幾近100%的接種率,以降低重症的風險,仍是全民需要努力的方向。第二是兒童及輕少年在仍無疫苗接種的前提下,國人能否摒棄持續追求”零確診”的迷思,接受低重症率,以及難以避免的COVID─19疫情的防疫作為,來換取可以兼顧國家整體儘速復常的韌性競爭力,將是政府與全民最嚴峻的考驗。何美鄉表示,現在台灣第三級警戒是否降級,似乎應著眼現在台灣每日氣溫高於攝氏30度,已相當不利於病毒的生存與傳播,尤其現有微量殘餘的英國株,能造成大規模爆發的機率極低。而戶外也相對安全,開放並鼓勵國人多往戶外運動,是有利於健康的長遠之計。她呼籲,指揮中心現在應該就可以開始訓練國人,不再追求不切實際的「零確診」思維,大膽並智慧的降級,否則漫漫的防疫長路,將會民不聊生的沒完沒了,耗掉的是國家的競爭力。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試驗結果得等3個月 若過EUA不排除加做國產混打試驗
混打呼聲愈來愈高,加上國際研究的加持,不少專業人士、民眾紛紛喊出「我要混打」的口號。台大醫院近期也受到指揮中心委託,啟動AZ+莫德納混打臨床試驗,長庚醫院也跟進,但臨床試驗計畫現在還在院內的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核中,預計收200名受試者,預計最快3個月內完成臨床試驗;礙於全球疫苗分配不均,未來混打將成趨勢,長庚指出未來也不排除會加做AZ+國產疫苗的混打試驗,但前提是國產疫苗已通過國內的EUA審核,才有機會進行試驗。國際已有不少研究顯示AZ+BNT混打,免疫反應極佳。新英格蘭雜誌於7月15日刊登一篇瑞典的研究,AZ疫苗混打莫德納疫苗,相較於二劑都是AZ疫苗,混打組的棘蛋白抗體濃度比AA組(AZ+AZ)高出20多倍,中和抗體濃度也高出10倍,但副作用增加三成。由於國內尚未有BNT疫苗到貨,新英格蘭雜誌的研究,儼然是開放國內混打的強心針,不過指揮中心仍認為應先進行研究,再評估是否混打。台大醫院召募200名混打臨床試驗受試,2小時內就多達600人報名,最後得抽籤決定。長庚醫院也同步要進行200人的混打臨床試驗研究,不過計畫還在院內審核中,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應該快審過了」,審核通過後還是需要送交食藥署審查,才能啟動混打臨床試驗。邱政洵表示,長庚醫院早在疫苗開打後,就開始做疫苗的免疫性與安全性試驗,國內目前可以接種的疫苗,雖然是通過我國食藥署EUA,但是這些疫苗都是在國外進行臨床試驗,多數沒有台灣的受試者,依照經驗,無論是疫苗或是藥物,不同人種都可能會有不同的副作用,因此,疫苗開打後,院內就啟動AZ+AZ、莫德納+莫德納的免疫性與安全性試驗,釐清副作用、抗體的產生等。後來混打呼聲愈來愈高,長庚醫院從原本的免疫性與安全性試驗,增加第三組「AZ+莫德納」混打試驗,一開始AZ+AZ組預計收400人、莫德納+莫德納200人,因混打試驗的加入,將原本AZ+AZ組的其中200人的名額,移到第三組。邱政洵說,由於AZ+莫德納沒有經過原藥廠臨床試驗,此舉算是「超適應症」,所以計畫的審核相對複雜,要先經過院內的IRB再送交食藥署審核。邱政洵表示,混打勢必是未來的趨勢,畢竟全球的疫苗分配不均,台灣疫苗分配量也是如此,混打的臨床試驗是一定要做的,未來如果國產疫苗通過國內的緊急授權,也不排除會做AZ+國產的混打臨床試驗,他強調,一定要是上市的疫苗才可能做類似混打的臨床試驗。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不講試驗組別 楊志良爆氣:直接放棄試驗打公費AZ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上個月接受廣播節目訪問,自爆參加聯亞臨床試驗後,詢問結果體內並未產生抗體,推測自己打到的是安慰劑,擔心疫情嚴峻,就接受公費疫苗順位接種AZ疫苗,沒想到後來被通知是自己是「疫苗組」;楊志良今接受訪問表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組,是因為問不到自己是疫苗組還是安慰劑組,才一氣之下去接種AZ疫苗,到現在自己還是不知道是哪一組,他沒有向聯亞申請退出,而是直接放棄臨床試驗,之後通知要抽血「我也都不會去了」。「我怎麼問就是問不到」,楊志良說,聯亞6月27日召開記者會說自己的疫苗有多好、有多保護力,既然如此,在疫情這麼嚴峻之下,公開期中報告之後就該馬上通知安慰劑組來補打疫苗,不然不符合倫理,但是他怎麼問就是問不到自己是哪一組,先是問一位小姐,這位小姐推給醫師,醫師又推給公司,到今天為止「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組」。楊志良表示,無論是高端或是聯亞,當高調宣布疫苗好棒棒的時候,就應該要提供安慰劑組打疫苗,否則一點都沒有符合基本的倫理道德。聯亞不願意告知自己是哪一組,加上疫情這麼嚴重,他也符合公費接種疫苗資格,就在聯亞第二期期中報告記者會後,大約7月就去打了AZ疫苗,不然等到聯亞真正解盲要到10、11月,怎麼可能等到那時候。楊志良說,他打完AZ之後,自己沒有不舒服,他不知道自己先前接受聯亞臨床試驗,打的到底是不是疫苗,即使是混打,現在看來都沒事「我都還活得好好的」。楊志良說,他接種AZ疫苗的事情沒有跟聯亞說,因為聯亞不告訴他是哪一組,他打了公費疫苗等於退出臨床試驗,沒有特別申請,只要後續通知要去抽血時「我不要去就好了」。楊志良說,自己不確定體內是否有抗體,但就算有抗體也不代表自己是實驗組,也可能先前已是無症狀感染者,體內已出現抗體,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是疫苗的效力太差,差到他體內沒有抗體;他仍強調,既然聯亞公開說明疫苗有效後,就該安排對照組去接種疫苗,不能這麼沒有倫理。楊志良為聯亞生技二期臨床試驗65歲以上高齡族群「最後一位」收案者,4月15日完成第一劑接種。聯亞當時也高調對外宣布此消息。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疫苗接種系統中沒辦法知道符合公費資格接種的民眾,是否曾參加過國產疫苗臨床試驗,個別解盲後,即使是疫苗組,只要符合公費資格也是可以打公費提供的疫苗,只是建議受試者應該要先諮詢醫師。依照指引,參加疫苗臨床試驗,但疫苗並未核准上市,要再接種新冠疫苗必須要間隔28天;若參加的疫苗臨床試驗,該疫苗已經核准上市,建議不用再接種新冠疫苗。
-
2021-07-1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肝炎傳染 和人與人連結有關
男女熱戀。男:「妳以前交過幾個男朋友?」女:「應該只有你一個!」男:「妳以前不是說有一個要好的男友?」女:「以我們目前認定的標準,『校正回歸』,那個不算,的確是只有你一個!」女:「那你以前交過幾個女朋友?」男:「應該只有妳一個!」女:「你不是說很多女性喜歡你,都主動投懷送抱?」男:「以目前我們對男女朋友的共識,做『滾動式修正』,應該只有妳一個!」女:「那有發生『人與人的連結』有幾個?」男:「真正與對方緊密『連結』成一體的,只有妳一個啊!其他牽牽手、抱抱,都不是真正的連結吧!」「人與人的連結」,這句話非常具有想像空間,例如沒有接觸,但透過網路可通話、可看到對方,也是一種人與人的連結。病毒透過空氣由一人傳給另一人,例如流行性感冒或新冠肺炎,也是一種間接的感染。至於肝炎的傳染,也與「人與人的連結」有關,有間接的,也有直接的。間接的,例如某人得了A型或E型肝炎病毒,透過汙染的食物傳給對方。至於B、C型肝炎的傳染,可能是間接的,例如共用刮鬍刀、共用牙刷、打針、刺青等,但其管道是經由皮膚之傷口或血液而傳染;也可能是直接的「人與人的連結」,例如性行為,如果一方有B肝,另一方沒有B肝抗體,就可能會經「直接連結」傳給對方,C型肝炎亦然。不管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直接的或間接的,大概以目前人類的生態而言,實在很難像古人一樣離群而索居,與世無爭。無論如何,對一些流行的疫情用語,雖然一般人對其中真正的意涵似懂非懂,但用在防病保健方面,還是具有真正醫學教育功能呢!●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5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7-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營養師:「營養照護」是戰勝新冠病毒癒後關鍵!加速康復可以這樣吃
連日來,本土新冠疫情有稍有趨緩,但如陳時中指揮官所言:「心情可以放鬆,防疫行動仍不能鬆懈」,然而,新冠確診者有5成以上是輕症或無症狀,在居家隔離等待康復的期間,該怎麼吃才有助戰勝病毒,早日恢復呢?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營養照護是戰勝病毒的重要癒後關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熱量、高蛋白、充足水分攝取」,這飲食3關鍵將有助新冠確診者康復。 .增加熱量攝取約+250~500大卡/日—感染會增加體內壓力,應多吃高營養熱量密度的食物或飲品,才有足夠熱量對抗體內耗損: 1、少量多餐 就算不餓,也務必確保熱量足夠,減少對本體的耗損。2、吃酪梨、喝堅果飲 可透過油脂食物的攝取,提高能量進食。3、配方營養品 若食慾不振、身體不舒服,可視情況補充配方營養品,讓熱量、營養達到需求。.補充蛋白質營養—避免肌肉流失耗損使身體更虛弱、降低癒後恢復力:1、多吃蛋、肉、豆製品 以原型優質蛋白為主。2、 自製奶昔 可用豆漿、牛奶、優格+香蕉+堅果醬做高蛋白奶昔。3、蛋白質飲品 吃不下可利用高蛋白飲補充營養。 .水分補充足夠—發燒、流汗、咳嗽、腹瀉等,都會增加身體水分流失,為避免身體缺水、脫水、電解質失衡:1、少量多次喝水 避免身體缺水、痰越來越濃稠。2、自製水果水 把新鮮水果加進白開水中,替換不同味道的水份,避免味覺疲勞。3、喝電解質飲料 補充發燒、流汗、嘔吐、腹瀉之電解質。每日量體重 了解自己營養吸收狀態此外,高敏敏建議,每天盡可能的維持體重,因為體重是反應身體水分維持及營養狀態很直接的指標,除謹記以上營養原則,也要搭配多活動、多休息幫助更快恢復健康生活。最重要的還是確實的將口罩戴好、少出門、勤消毒,把自己跟周遭人事物都當成感染源、感染者,時刻提高警覺,一起加油渡難關!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界籲混打疫苗被已讀不回?陳時中:研究都在做
醫界呼籲開放AZ混打莫德納疫苗,質疑中央「已讀不回」。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我們不是天天都在回嗎?」他強調相關研究都在進行中,有科學證據才會開放。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混打亂象頻傳,醫界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於醫界呼籲開放混打疫苗的意見「已讀不回」。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反問:「我們不是天天都在回嗎?」他強調相關研究都在進行中,指揮中心也希望給民眾更好的保護力,但必須要有科學證據。陳時中說,藥物都有一定副作用,多接種一種不同性質疫苗,就多一種出現副作用的可能性,多觀察國外施打情況再決定是否開放混打,對民眾疫苗安全性也有幫助。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表示,先前國外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混打輝瑞BNT疫苗試驗資料出爐後,疫苗諮詢小組裡就曾討論此事,並採共識決。張上淳說,根據現有資料看來,AZ加BNT確實比2劑都打AZ的免疫效果來得好,但是否可直接以同為mRNA疫苗的莫德納取代BNT,還缺乏實證資料,因此國內已著手進行小規模試驗,希望作為政策參考依據。張上淳表示,混打試驗不只一個團隊在執行,由於團隊內分有不同組別,接種第2劑後隔兩週要抽血驗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隔1個月、3個月再抽一次,因此要完整完成試驗,確實需要一段時間,但未來若有初步結果,可先提供給疫苗諮詢小組,可望加速決策。張上淳指出,這幾天國外有一項80多人的小規模試驗,研究AZ加莫德納混打效果,確實發現AZ加莫德納免疫反應更好,近期也會在疫苗諮詢小組檢視這結果。
-
2021-07-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疫苗前後能運動嗎?手臂不適能做什麼運動舒緩?專家給建議
運動是許多人平常的習慣,而現階段愈來愈多民眾都陸續排進打疫苗的順位了,到底打疫苗前後是否都不能做運動呢?日前《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就在臉書PO文,台灣復建醫學會及台灣運動醫學會的專家群(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康禾復健科診所陳渝仁;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林口長庚醫院復建科住院醫師歐陽良俊)建議,有規律運動其實對疫苗效果更好,也針對有運動習慣及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提出一些指引。.有運動習慣者如果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人,在打疫苗前可以維持原有的運動習慣,但不建議增加強度;打完疫苗,建議調降運動強度和頻率,等到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時再開始訓練運動。因為打了疫苗系統會活化產生抗體,高強度運動可能會增加不適感。.沒有運動習慣者如果原本就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打疫苗前可以嘗試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以改善免疫力。標準:可一邊跑步一邊聊天40-50%的心率儲備(HRR).緩解手臂不適感的運動許多人在打完疫苗後,會出現「新冠手臂」等諸多症狀,例如紅、腫、熱、痛、硬塊,通常會在三周內消退,建議可以用濕毛巾冷敷和適度的手臂運動,以緩解手臂的不適感。而如果在接種後48小時內肩膀疼痛、活動度下降等較嚴重狀況,就建議到復建科門診就醫。打完疫苗可以做的運動示範如果上述幾種你做起來很容易,可再加拿個啞鈴或水瓶。如果有困難,那就試做「擦桌子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恢復。規律運動疫苗保護力更好《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提醒,以上所有運動都以不加劇疼痛為前提。有規律運動其實對疫苗效果更好,有規律有氧運動的長者,一周3次、一次60分鐘,持續10個月,疫苗保護力更好。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疫苗總數不夠 新北副市長提「9不要1趕快」建議
國人施打莫德納疫苗意願高於AZ疫苗,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今天中午接受《飛碟午餐》節目專訪,劉和然表示,政府如果有「九不要一趕快」,在疫苗施打上就可以趕快做好,不能說中央沒有調控疫苗,但最大的問題是疫苗總數不夠,不是第二劑的問題,是哪時可以打到疫苗跟達到集體免疫。劉和然說,現在30至40歲的年輕人的相對失落感跟剝落感最大,還有人私下半開玩笑說原本以為可以按照年齡,忽然發現BNT疫苗讓12至18歲可以打,唐鳳系統讓18歲以上的民眾都可以打了,如果按年齡高低還有等待的感覺,中央要好好調整這部分。劉和然表示,他曾私下講出如果有「九不要一趕快」,中央就可以趕快做好。包含不要政治思考,疫苗最大問題是逢中必反,有黨團要趕快申請疫苗就不行;不要有人想從中獲取利益,從東洋議題看見,有些立委出現、國產疫苗進來後產生股價的問題,會直接打亂疫苗的節奏,才說疫苗趕快進來,民眾對國產疫苗發展不會有意見。劉和然接著說,拜託不要阻撓,他看到很多問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跟台積電成功買進BNT疫苗,郭台銘曾發了一段訊息讓他很感慨,內容是民進黨不同派系間有不同意見,媒體無法查獲訊息來源不實報導,各種看不到的力量對本案產生技術性拖延,他認為這麼用心的企業界跟宗教團體,政府不要阻撓、不要用意識形態擋住這些情況。劉和然表示,不要甩鍋,中央不要都找藉口都說是別人的問題,美國都可以賣武器給台灣,怎麼賣疫苗就被阻撓?不要一直找藉口,指揮官陳時中曾說靠我們自己可以打敗病毒,每個人的體內都有抗體,叫做政治,未來還有五千劑疫苗一定夠,講這些沒有助益。不要講空話,對整個防疫作為有什麼幫助,尤其是民眾感受,現在是很多人犧牲自己很多活動,現在疫苗種類夠了,急迫越早拿到疫苗達到集體免疫;也不要畫大餅,總統說明後年有3000萬劑疫苗進來,現在大家都在等疫苗卻說這個。疫苗施打預約系統今天起由中央在接手,劉和然認為,很清楚是在模糊疫苗不足的問題,讓民眾預約有期待,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打到;也不要美化數字,近日有人談了疫苗覆蓋率要達到25%,但新北市最在意集體免疫,要達到六成的施打人口,台灣現在有2350萬人,至少要有1410萬人打疫苗,現在落差還很大,政府不要為了美化數字,要疫苗趕快進來,新北市一天可以打6萬人,趕快讓施打量達到240萬人就可集體免疫。劉和然說,中央不要在數字做文章,要務實去推施打;不要去攬功,BNT疫苗一進來,就說如果沒有政府幫忙就不會成功,一攬功就是不做事,有的時候會很兩難,中央跟地方政府雖然分屬不同,但中央做不好就是政府做不好,有損政府威信,也讓他想到行政院長蘇貞昌談到疫苗,就說有國際上很多假疫苗等等,讓大家覺得這時候攬功但之前又不敢做,「一趕快」就是政府自己趕快買疫苗,有企業界、宗教團體有人要熱心幫忙,不是我協助你的態度,這是政府本來就該做的,要簡化程序,全力配合。
-
2021-07-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疫苗能出國了?專家曝指揮中心這動作「跨出第一步」
AZ、莫德納疫苗陸續開打,民眾都會拿到俗稱「黃卡」的新冠疫苗接種紀錄卡,但紙本不易保存、也容易遺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健保內還是有完整紀錄,若要出國的民眾,也可到醫療院所國際旅遊門診,可開立國際通用預防接種紀錄卡。專家認為,政府接軌國際疫苗接種認證的做法是對的,若將紀錄電子化、且依循國際標準制定規範,即是朝疫苗護照跨出一大步。陳宗彥昨表示,民眾如果第一劑接種紀錄卡不見,因為有完整的健保紀錄,第二劑接種時醫療院所仍會發給第二劑接種紀錄卡,若想補發第一劑接種記錄卡,則需回到原接種醫療院所補發。此外,如有出國需求的民眾,需要完整接種證明,可至各縣市有開設國際旅遊門診的醫療院所,會有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國際通用預防接種記錄卡,符合國際通用的形式。或民眾可請接種醫療院所開具醫療證明。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疫苗接種黃卡只有國內可使用,但若要出國,民眾必須持有國際認證的通行證。而國際旅遊門診設立許久,政府將疫苗接種紀錄連接護照、簽證系統,且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際衛生條例(IHR)規範,如此每一支打在民眾身上的疫苗,在國際上才真的有效,建議政府應加速電子化,完善疫苗認證。王任賢表示,國際上針對疫苗接種認定至今沒有統一標準,各國認定標準也不一,我國要接軌國際,除了施打疫苗要得到國際認證外,並將疫苗接種紀錄電子化。目前WHO認定疫苗僅七種,若台灣國產疫苗尚未得到WHO認證,是否還有別的補強方式,像是附上抗體測試、抗原反應作為篩查,也都是未來設計疫苗認證或是疫苗護照時,需要進一步與各國討論的細節。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民眾搶混打「憂罕見副作用」產生 專家籲追蹤健康狀況
國內民眾擔心施打完AZ疫苗效力不足,加上對莫德納疫苗偏好,乾脆第二劑至快打站「闖關混打疫苗」,指揮中心雖宣布不應混打,仍有民眾鋌而走險。專家指出,國際研究混打除關注「保護力」提升,也再觀察中、長期是否出現不明罕病等副作用,「不要眼光短淺搶打」,同時他也不諱言,全國因應新冠肺炎流感化及變種病毒攻勢,除以次世代疫苗、第三劑疫苗外,「混打」也將成為考量重點。國內傳出有65歲以上長輩,先前已打過第一劑AZ疫苗,等不到兩周就前往快打站「闖關」打第二劑莫德納,另外5月初還有防疫計程車司機因職務得以施打第一劑AZ,7月因第七類造冊人員,又再次混打莫德納。指揮中心即表示,目前國際尚無「AZ+莫德納」混打數據,禁民眾混打且第一線人員因查核接種小黃卡及健保卡貼紙,不排除對此開罰。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指出,目前牛津大學、西班牙研究報告僅得知部分混打組合、抗體保護效果等,但要注意的是副作用。依目前數據發現AZ+mRNA疫苗,前一周副作用有限,但順序反過來mRNA+AZ疫苗,副作用則高了些,但無論無何僅有「短期」三至五個月的效果,「混打是兩種不同疫苗打進體內,半年至一年是否會出現其他不明的罕病副作用,才是重點。」周彥宏表示,混打新冠疫苗要注意其「長效型副作用」,由於需要依賴第一、二劑進行免疫激盪,活化時間較長需要等待,尤其激化免疫反應後有分為「好反應」及「壞反應」,後者也可能導致發炎指數升高等。他說,目前各國都還在等待長效期的副作用數據出現,不要因為眼光短淺,就急著跑去混打,「如果打了之後三至五個月,可以讓你對變異株保護力提高,但是在往後一年至三年出現另一種罕見疾病或有致命可能,你還要不要打?」他指出,有民眾甚至打完第一劑疫苗,還沒滿兩周等抗體出現,就急著搶打第二劑,這樣做不只會讓兩劑疫苗無效,未來仍有染疫風險。「第一劑疫苗是激活、第二劑是用來增強,但激活是需要時間,如果急著打二劑,你以為已經穿上「金鐘罩」,開始放鬆日常防疫行為,殊不知浪費兩劑疫苗。」至於對於國際尚未向台灣有混打「AZ+莫德納」等實驗,對於闖關施打民眾是否要開罰。周彥宏表示,民眾對於新冠疫苗的恐懼是人之常情,不至於要開罰,而市政府若禁混打,就應該要接種紀錄等做得更確實,而非依賴小黃卡或貼紙。至於已混打的人應該由衛生單位進一步研究其身體狀況及長期的身體數據,「這些人也是身先士卒,也是臨床混打的寶貴數據之一。」國際對於新冠肺炎走向流感化,他指出,人類施打疫苗的歷史至少有50至百年,但肺結核也從來沒消失,未來新冠肺炎不會消失,好比當初新冠肺炎病毒是從蝙蝠身上而來,很可能現在透過疫苗覆蓋率提升,仍夠短暫讓它躲到動物或其他少部分群體。周彥宏提醒,除了Delta病毒株之外,未來時間拉長還會有更多變異株,是否要施打次世代疫苗或追加第三劑都是有可能的。「按照目前趨勢,未來可能要長期抗戰,變成每年都要施打疫苗,至於疫苗品牌非常多種,未來是否有機會混打,也會是研究的趨勢跟重點。」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國進口2款單株抗體 其中1款對抗Delta株已宣告無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11日宣布緊急採購的單株抗體到貨,可使用於輕、中度確診者且有重症風險的新冠病患,降低重症死亡率;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今表示,我國進口的二款單株抗體藥物,其中一款對於Delta變異株、Beta變異株(南非株)、Gamma(巴西株)已經沒有效果,單株抗體的使用能夠降低患者的可傳染期,未來若要解封,藥物是精準防疫的一環,必須將其考量進去。國內進口的兩款複合單株抗體藥物分別為雷傑納榮(Regeneron)的Casirivimab搭配Imdevimab使用,另一款為禮來的Bamlanivimab加上Etesevimab使用。根據疾管署的使用建議,單株抗體建議使用在年齡大於等於65歲、年齡大於等於55歲且有以下任一: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含高血壓)、慢性肺疾、BMI大於等於30,或其他影響免疫功能的疾病;懷孕女性。只要具有上述任一風險因子,且未使用氧氣,且發病於七天內的確診個案建議可投以單株抗體。不過,陳秀熙表示,隨著變種株不斷變化,現在變異株包含Alpha株(英國變異株)、Beta株(南非變異株)、Gamma株(巴西變異株)、Delta株(印度變異株),其中Delta株已經成為主流,禮來雞尾酒療法單株抗體,僅對英國變異株有效果,其餘的效果不佳。我國進口的另一款單株抗體則還是有效。變異株一定是未來的課題,除了單株抗體因應變異株恐出現抗藥性,需要多加注意以外,陳秀熙也提出八大作為,包含持續強化邊境行意、核酸檢測以及抗原快篩的使用、居家快篩的普及、增加疫苗注射的涵蓋率、公衛作為必須持續(如勤洗手、戴口罩)、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或取得、平時的室內環境加強通風、汙水等環境監測必須加強,此舉才有辦法提前做出對抗變異株的計畫因應。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預防Delta病毒門檻高 專家:可嘗試疫苗混打
疫苗是否開放混打受關注,專家今天說,英國資料顯示預防Delta病毒門檻高,國外文獻證實AZ第1劑後打莫德納或BNT,免疫效果都有提升,可嘗試混打爭取可能有的較佳免疫效益。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天在臉書貼文分享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National Statistics)去年12月14日至今年6月20日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相關統計。根據相關資訊,何美鄉指出,英國50歲以上一定要接種兩劑才能有100%的抗體陽轉率,而50歲以上的高接種率是現在Delta病毒低重症率的關鍵因素,且截至5月為止,現有疫苗接種所達到的群體免疫,足以控制Alpha病毒株的傳播,但完全無法遏止Delta病毒株的傳播。何美鄉說,至今Delta病毒持續蔓延,主要是以疫苗接種率低的年輕族群,但也有極少數已完全施打疫苗的年長者感染,並有極少數重症與死亡。她認為,既然預防Delta病毒傳播的門檻如此高,或許對於混打疫苗可能有的較佳免疫效益還是應該嘗試來爭取,像是AZ第1劑之後,以莫德納或BNT來追加,兩者都有國外文獻證實免疫效果的提昇。何美鄉也提到,依英國國家統計局報告數據來推算,截至3月為止,英國成人至少有30%的自然感染率,而感染過COVID-19且康復的病人,在接種1劑疫苗之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比施打兩劑疫苗更高。何美鄉說,在幾乎無自然感染的台灣,疫苗的保護效益可能會不如高自然感染率的英國,台灣在沒有自然感染的情況下,仍需謹慎務實追蹤疫苗施打後的整體效益,包含如何進行、仔細策劃,主因是疫苗對重症的保護效益可能是來自於細胞免疫或記憶型B細胞。COVID-19本土疫情趨緩,疫情警戒是否降級受關注,何美鄉也提出看法。她認為,3級警戒延長對防疫獲利有限,應訓練民眾不再追求零確診,大膽降級,否則防疫長路恐耗掉國家競爭力。何美鄉也提到,鬆綁邊境入境檢疫管制與疫苗接種息息相關,還必須考慮控制Delta病毒所需的高群體免疫門檻,因此有兩個關鍵因素,包含如何讓高風險族群及年長者達到近100%的接種率,以降低重症的風險。以及在兒童及青少年仍無疫苗接種的前提下,民眾能否摒棄持續追求「零確診」的迷思,接受低重症率以及難避免的COVID-19疫情防疫作為,來換取可以兼顧國家整體儘速復常的韌性競爭力,將是政府與全民最嚴峻的考驗。
-
2021-07-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籲別急著混打疫苗! 醫揭「思考3關鍵」:為何用自己做實驗?
國內疫苗貨量不足,近日陸續傳出不少「支持混打」的聲浪,對此,醫師林靜儀表示,國外有部分國家開放混打,主要是因供貨不足,以及針對接種第一劑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族群,因此她實在不解國內現在就有人支持混打的原因,直呼「為什麼要用自己身體做實驗?」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林靜儀透過臉書發文表示,其他國家開放疫苗混打,目前主要的考量有二點,一是疫苗的供貨量不足,無法如期讓所有人都施打同一廠牌;另一原因則是讓接種第一劑後出現嚴重、難以承受的副作用之族群,可以在第二劑換一家廠牌施打。她接著提出三大思考關鍵,首先,不論是AZ 、莫德納、輝瑞或嬌生,甚至是科興等,市面上各藥廠出爐的疫苗,都至少已經完成二期、正在進行三期研究,需要間隔幾週、疫苗效力如何等數據,都是基於先前研究加上後來追蹤的結果,比近期才開始觀察混打效果的「小型追縱研究」更可信賴。第二,每一種疫苗接種後產生的抗體濃度、防護力,目前都已經完成二期、實驗室和人體實驗,以及追蹤了半年至一年的接種狀況,但至今還是有許多人質疑「這疫苗是不是不夠有效」,更不用說才剛開始研究、根本沒追蹤多久的混打效用。第三,每年各國都會施打的流感疫苗,已經技術成熟且歷經數十年的研究資料,各廠牌使用的技術也相差不大,所以每當開放流感疫苗接種時,各國都會依照對病毒突變株的猜測來向藥廠購買,換句話說,流感疫苗就是一種混打;而以當前趨勢來看,她認為COVID-19很可能也會成為往後需定期施打疫苗預防的疾病,因此混打一定會是「未來」的研究方向,但不必在研究出爐前的「現在」就搶著開打。林靜儀文末總結,新冠肺炎疫苗的混打,在未來可能是趨勢,甚至成為常態,就像大家打流感疫苗時,從來不會特別記廠牌和間隔時間,但現在則尚需更多研究和實驗結果,因此,她認為國人不必「在人體試驗還沒做完之前,就要用自己身體做實驗」。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瑞典發表研究AZ+莫德納效果佳!前台大醫籲:讓醫護機組員可混打
疫苗到貨時機難以預先掌握,「混打」策略能增加接種彈性,台大醫院也正在進行院內小規模的AZ混打莫德納臨床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說預計三個月後有結果。巧的是,瑞典今天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全球第一篇AZ混打莫德納研究報告,相較於兩劑AZ疫苗,混打組棘蛋白抗體濃度高出逾20倍,中和抗體濃度也提高10倍,但發燒、疲勞、頭痛等常見副作用也多出三成。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表示,台大醫院做完混打試驗,很可能會得到與瑞典類似的結果,但是台灣某些風險族群,是無法再等兩三個月了。孔祥琪分析,因為要防範Delta變異株,必須要盡快完整接種兩劑,只打一劑疫苗的人保護力會降為三成。台灣大約有五萬名會照顧確診者第一線醫護,國籍航空機組員也很多,這些人都是接觸Delta變異株風險最高的前線人員,大部分都打過一劑AZ,而且已經過了8周左右,卻還沒接種第二劑,相當令人擔心,他強調「第二劑繼續打AZ也很好,但重點是要趕快打,不能再等!」孔祥琪建議,一般民眾兩劑間隔10到12周是還好,現有的疫苗數量,沒有餘裕開放全民可混打的政策,但針對上述最高風險人員,應該要鼓勵他們間隔八周就趕緊接種第二劑,甚至應該容許他們可以選擇混打,才能盡快讓前線戰士對於Delta變異株有完整保護力。他認識許多前線人員都希望可以混打,願意多承受一點點副作用,去換取更顯著的免疫反應,進而保護自己以及他們所服務的乘客和病人。孔祥琪表示,雖然混打的證據以AZ混BNT為主,但德國和加拿大總理都混打了AZ和莫德納,就是因為BNT和莫德納都是mRNA疫苗,學理上很相近。最近指揮中心宣布,除了孕婦和醫護等高風險人員維持8周間隔,其他人打莫德納兩劑間隔可延長為10到12周,也不是因為有實證,延長接種間隔的實證研究大多針對BNT疫苗,只因為WHO認為莫德納也可以適用,台灣就跟著延長。「為什麼WHO說可以莫德納可以延長間隔,我們就採用,但為什麼全世界都知道mRNA疫苗混打的學理相近,台灣卻不能接受呢?」孔祥琪說,疫苗政策有時候是膽子的問題,有些很重要的事情,膽子可能需要大一點。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郭董BNT實證效價優! 台大在拚全球首份AZ+M實證
台灣目前取得之新冠疫苗包括AZ、莫德納、BNT為主,由於到貨時機難以預先掌握,社會大眾逐漸建立「有什麼就打什麼」的心理準備,能增加接種彈性的「混打」策略也受到高度關注。專家指出,歐洲混打不少,但尚無「AZ+莫德納」的實證發表,如果永齡台積電採購的BNT疫苗進來,「AZ+BNT」混打的機會就高了,因為實證較多。另據了解,台大醫院進行中的「AZ+莫德納」臨床試驗收案以院內員工為主,招募相當順利,可望領先發表、貢獻於防疫科學。消息人士透露,台大醫院「AZ+莫德納」混打試驗主要受試對象有一部分是醫院員工,主要是護理師,因為比較易於招收,醫院內部第一劑打過AZ的人很多,不少人希望有機會混打莫德納,受試者踴躍程度還不錯。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委員、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混打是新領域,實證還不是很清楚,現在還沒有「AZ+莫德納」的臨床試驗,國外有研究單位在進行,但還沒發表,台大醫院現在也開始做,很期待能夠看到國內外的研究陸續發表成果。如果成果佳,以後面對到疫苗到貨不確定性、數量落差等供應不順利時,有更多好的策略可以因應。黃玉成表示,早期有些國家也是因為先打過AZ之後卻沒有疫苗,或是擔心血栓副作用,所以接著打其他疫苗試試看。像德國和西班牙,實務上就混打很多,但還沒有據此發表實證。英國有AZ和BNT混打的臨床試驗,發現「BNT+BNT」的抗體校價最高,「AZ+BNT」居次但與「BNT+BNT」差距不大,第三名是「BNT+AZ」,第四名是「AZ+AZ」。不過此試驗只有抗體校價數據,還沒有預防感染或症狀的保護力資料。黃玉成表示,現在莫德納搶很兇、排很長,如果這時開放混打,會搶得更兇,也許會導致第二劑打不到等更多問題。如果永齡和台積電捐贈的BNT進來之後,再開放混打,可行性可能較高。他也提醒,AZ是全世界打最多的疫苗,很多國家都建議60歲以上打AZ,因為相較於年輕人,長者接種AZ幾乎沒有安全性的問題。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這次試驗是台大醫院內科、感染科等單位負責進行,他不宜說明試驗內容,但可以解說混打的原理。疫苗要打兩劑,是為了刺激免疫系統兩次,將抗體衝高,所以可以兩次都給強的刺激、或是先弱在強,但如果先強再弱,效果就不夠好。黃立民表示,現在許多國家都混打,是因為對於AZ的血栓副作用以疑慮,就算機率很低也不願意接受,所以他預期未來歐美先進國家接種AZ的比例會越來越少,但兩劑都打mRNA疫苗或混打mRNA疫苗的比例會上升。另外,黃立民說,各大藥廠都為了因應病毒變異而持續開發的次世代疫苗,更改mRNA疫苗的設計相對比較容易,所以mRNA平台的新冠疫苗研發是未來趨勢,台灣也要往這個方向加緊腳步、趕快跟上才行。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2劑輝瑞還感染重症或死亡?以色列發現40%有共通點
越來越多人接種新冠疫苗,但關於病毒突破防線(Breakthrough)的報導也愈發普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一場泳池派對,8名完整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感染病毒;德州的一場戶外婚禮上,6名完整接種疫苗者仍確診。這些破防感染仍有很多未知之處,但新近研究發現,在接種輝瑞疫苗後仍感染新冠肺炎並發展成重症的人,40%有共通性。發表於臨床微生物與感染(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一份研究,分析了打了兩劑輝瑞疫苗後還感染的案例。以色列研究人員觀察17家醫院的152名患者,他們都完整接種疫苗,但新冠檢測呈陽性,並且病發到必須住院的程度。根據研究,這些患者有40%受到免疫抑制,其中包括正在接受皮質類固醇、化療和單株抗體藥物(如anti-CD20) 治療,以及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這些患者在破防感染後,只有37%預後良好,47% 預後不良(需仰賴呼吸器或死亡)。在破防感染的患者中,有其他合併症狀也很常見。接種輝瑞後確診的人裡,71%有高血壓,48%有糖尿病,27%患鬱血性心衰竭,24%患慢性的腎臟和肺部疾病,19%有癡呆症,24%罹癌。僅6%沒有其他併發症。研究作者總結說:「有高死亡率的重症感染,可能發生在少數完整接種、但有多種合併症的個人身上。與先前報導未加種疫苗而住院的新冠患者相比,我們的患者合併症和免疫抑制率更高。」已完整接種疫苗的人裡,出現嚴重破防感染的比率仍然很低。截至4月底,以色列為500萬人接種,總共只紀錄到234名完整接種、卻因重症住院的患者,以及90名破防感染後死亡案例。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混打? 專家小組研究中
Delta變異株肆虐全球,行政院日前指出,政府預備明後年各買一千五百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證實,明後年的疫苗正在購買中,另專家小組研擬疫苗混打的可能性。醫師認為,政府去年採購疫苗態度過於保守,現在總算「學乖了」,但一千五百萬劑疫苗覆蓋率不到全台七成,建議至少採購二千萬劑。台灣AZ疫苗數量多於莫德納疫苗,未來採購若以莫德納疫苗為主,勢必混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專家小組正在討論混打可能性,若第一劑打AZ疫苗,第二劑打莫德納,若具有一定保護基礎,那第三劑再打莫德納,應該也會有不錯的反應,目前都在研究中。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說,政府目前積極購買次世代疫苗,未來供國人施打第三劑,去年採購疫苗態度太過保守,這次的確超前部署。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嘉謨表示,國內大部分醫護人員施打二劑AZ疫苗,但AZ疫苗對於Delta病毒效力降到六成以下,到了明年,體內抗體數可能不足抵抗病毒。近期國外也有類似討論,建議施打二劑AZ疫苗者,明年施打第三劑mRNA疫苗,以提高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至於政府採購一千五百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林嘉謨認為,台灣人口二千三百萬,覆蓋率頂多七成,建議至少購足兩千萬劑,覆蓋率達八成,才能提高全民防護力。不過,政府加速購買疫苗作為,值得肯定,「感覺政府學乖了。」近期超過半數民眾想打莫德納疫苗,林嘉謨表示,mRNA疫苗扣掉副作用不適,保護力高於AZ疫苗,不過,現階段疫苗有限,應該有什麼,就打什麼,先求免疫力,符合接種資格者應盡快施打疫苗。
-
2021-07-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錯失良機!公衛專家詹長權:中央若採彰化去年「精準篩檢」模式 早就解封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高於全球平均,立委蔡壁如曝「陳時中不願意告訴國人的真相」,關鍵原因在台灣「有症狀才篩檢」,錯失早期診斷治療機會。公衛專家詹長權昨表示,如今驗證彰化去年的「精準篩檢」才是專業,彰化當時擴大匡列PCR並做血清篩檢,卻遭中央指違法要開罰,「很多人問我台灣何時解封?」如果都依一年前「彰化模式」做,早就解封了。蔡壁如說,在沒有普篩的情況下,「少篩、少確診」伴隨而來的是「高死亡率」,根本的原因就是台灣的篩檢量太少,確診個案被低估。詹長權表示,現在做篩檢、PCR人數都不夠,彰化縣只要一人確診PCR至少做二百人,擴大匡列篩檢,但雙北縣市一人確診PCR才做幾十人,台積電三人確診PCR只做二百人,也不夠,漏掉篩檢可能染疫的人太多,如何解封?詹長權分析指出,目前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指引是「有症狀,再篩檢」,彰化去年十八人確診 ,擴大匡列確診者的接觸者包括住家及職場,以PCR找到一些確診者,為找出傳染鏈,擴大匡列一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在社區找出一名長期住美國台籍少年無症狀確診者,降低社區擴散染疫的風險,當時的精準篩檢「彰化模式」是台灣典範,如今也採取精準防疫控制疫情的「高雄模式」也值得關注,找出無症狀確診者。不過,彰化縣去年單純的學術研究,卻讓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與台大公衛學院被指揮中心移送調查,中央官員還放話開罰,詹長權日前便指出,中央的作為讓台灣的科技防疫停頓,地方的防疫也變得消極被動。事實上,歐美國家與日本陸續都進行血清抗體調查,如今檢視,台灣在疫苗、篩檢甚至研究上都未把握準備良機。詹長權說,如果現在解封,大家還是會怕怕,因為一定還有許多漏掉未被篩檢出來的確診者。葉彥伯是傳染病專家,受訪時僅低調表示,「現在防疫優先,不適合說什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不同時空背景和環境而有不同的採檢策略,現在因為疫情加上有高傳染力的Delta病毒株,針對所有入境旅客都篩檢三次,包括兩次PCR採檢及一次居家快篩。【相關閱讀】‧ 精準篩檢才是專業!專家洗刷彰化冤屈 「台灣浪費整整1年部署良機」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病毒變種加速購買次世代疫苗 專家:政府學乖了
Delta變異株肆虐全球,行政院日前指出,政府預備明後年各買1500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也證實,明後年的疫苗正在購買中,專家小組也正研擬,未來疫苗混打的可能性。醫師認為,政府這次購買疫苗態度,相較去年過度保守,今年算是「學乖了」,但1500萬劑疫苗覆蓋率不到全台七成,建議買到2000萬劑才夠。據藥廠私下透露,指揮中心明年購買第三劑疫苗量,超過全台灣人口百分之百,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明年採購疫苗計畫先以莫德納為主,未來也會再評估,不排除購買其他廠牌疫苗。台灣AZ疫苗數量多過莫德納疫苗,未來若多買莫德納疫苗,勢必將混打。莊人祥表示,專家小組正在討論混打可能性,若第一劑打AZ疫苗,第二劑打莫德納,若有一定保護基礎的話,未來施打二劑後,第三劑施打莫德納,也可能有不錯反應,目前都在研究中。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莫德納、BNT輝瑞等採mRNA技術的疫苗,針對新冠變種病毒,可快速製作新疫苗。目前台灣對付Delta變異株,施打二劑疫苗的保護力還是很不錯,尤其BNT、莫德納二劑施打半年後效力仍在。而政府現在購買次世代疫苗,未來供民眾第三劑施打,相較去年買疫苗態度太保守,這次的確有超前部署。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嘉謨表示,國內許多醫護人員施打二劑AZ疫苗,而AZ疫苗對於Delta病毒效力降到六成以下,到明年體內抗體數可能不足抵抗病毒,近期研討會也有諸多討論,施打二劑AZ疫苗的人,明年施打第三劑mRNA疫苗,提高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政府採購1500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林嘉謨認為,台灣有2300萬人口,算下來疫苗數量占不到總人口七成,購買量有點算太精準,應該要買到2000萬劑、施打八成的民眾提高防護力。或許因本土疫情、國產疫苗尚未通過EUA、民意打疫苗意願提升等因素,他肯定中央此次加速購買疫苗作為,感覺政府學乖了。近期超過半數民眾想打莫德納疫苗,林嘉謨表示,mRNA疫苗扣掉副作用不適,保護力的確比AZ強,但現在台灣尚未群體免疫,社區內也潛藏許多無症狀感染者,幾乎不可能清零,且在缺疫苗情況下,有打先有免疫力,尤其許多長輩確診,就算解隔離後,還是有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二度感染,仍建議儘快施打疫苗。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AZ疫苗會猝死嗎?我能打嗎? 台大醫告訴你接種攻略!
近日台灣的確診人數都在百名以下,疫苗也逐步擴大施打!在「疫苗施打意願登記」第三輪意願登記中,全國意願登記完成總人數6,433,528人,登記AZ疫苗人數116,258人。請民眾在輪到你的施打順位時,且在醫師評估身體狀況沒有異常後,即可進行施打疫苗,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延伸閱讀】疫苗懶人包/莫德納、AZ 我該怎麼選?副作用有哪些?) 隨著越來越多人施打AZ疫苗,許多民眾對此種疫苗也有諸多疑問。究竟哪些情況不能打AZ疫苗?常見副作用是哪些?血栓症狀有哪些?對此,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整理相關資訊來替大家解惑!我可能因為打疫苗死亡嗎?先說結論,有可能會,但是機率極低。打AZ疫苗後的5-20天可能會發生血栓,但年輕女性比例較高,且機率比被雷打到還低,而感染新冠的血栓機率是20%,台灣的案例經解剖後證明無關!AZ疫苗引發血栓的原因和一般血栓不同,所以過去發生過靜脈栓塞、心肌梗塞、腦中風者,也可以打AZ疫苗。這些情況不能打AZ疫苗1.正在發燒2.血栓或肝素引發的血小板低下(台灣極度稀少!)40歲以上可以到家醫科做公費的成人健檢,但建議疫情緩和後才檢查!沒有發生過血栓或肝素引發的血小板低下就真的不用太擔心,不用一窩蜂抽血。3.對AZ疫苗過敏血栓有什麼症狀施打AZ疫苗後 4-28 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1.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2.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3.下肢腫脹會疼痛4.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藥物過敏、吃這些藥能不能打?◎對這些藥物過敏也沒關係,可以打AZ疫苗1. Keflex,Ceflour...等抗生素2. Voren,Ibuprofen...等消炎止痛藥3. Pyrine(全多x止痛錠、散o痛...)4. 流感疫苗林醫師提醒,如果還是擔心可以再接種AZ疫苗前向醫師確認。◎在用者些藥也可以打AZ疫苗1. 荷爾蒙、避孕藥2. 血糖藥、胰島素3. 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4. 血壓藥、血脂藥我有XX病,能不能打AZ疫苗?◎糖尿病強烈建議打,因為免疫力比一般人更差,感染後重症的風險更高。糖尿病控制不佳也可以打,接種當天不需要停藥。◎洗腎強烈建議打,洗腎病人也是重症高風險群,且洗腎時有群聚感染的風險。◎愛滋病強烈建議打,愛滋病病人接種後產生的抗體可能比一般人更少,所以打完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癌症強烈建議打。化療病人建議和醫師討論接種時間。標靶、免疫、放射治療則不影響。過去發生過血栓或是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仍可以接種,因為造成血栓的原因不同。◎風濕疾病可以打。新冠疫苗有惡化風濕疾病之風險,然而權衡利弊,仍建議接受接種。某些藥物可能需要調整劑量,建議接種前先和醫師討論。◎慢性肺病/氣喘/肝病/甲狀腺疾病/貧血/中風...可以打。國際三期實驗皆未發現以上疾病會增加疫苗副作用的風險。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facebook、Instagram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注射手臂最佳 臀部針頭難到位
接種疫苗的時候打手臂比較好,臀部脂肪太多,針頭容易插不到肌肉,導致後續免疫反應受影響。但對於在長者間謠傳,接種疫苗要打右手臂才比較不會發生心肌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在記者會闢謠表示,不管打在左手、右手,都屬於肌肉注射,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常見的注射方式疫苗接種的常見方式包括皮內注射(卡介苗)、皮下注射(日本腦炎、德國麻疹)及肌肉注射(B 型肝炎、破傷風、新冠肺炎)等,且肌肉注射落針處主要有上臂三角肌、大腿前外側及臀部注射三種,且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通常是採用上臂三角肌的肌肉注射進行接種。肌肉注射相較於打點滴一類的靜脈注射方式,可以讓免疫細胞有更長的時間產生免疫反應,而上臂三角肌又因為脂肪相對較少,可以精準注射到肌肉內,尤其是臀部肌肉萎縮嚴重的老年人,臀部的皮下脂肪又非常厚,針頭插到底都還有可能停在脂肪層內,因此手臂又比臀部更適合。免疫反應產生原理林靜儀於臉書解釋,肌肉注射是藉由肌肉良好的血液循環來協助疫苗傳播,並刺激樹突狀細胞,使其捕捉疫苗相關的病毒資訊攜帶至淋巴結,帶給產生免疫反應的 T 細胞與 B 細胞,接著由前述兩種細胞開始製造抗體。在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的過程中,有可能因為免疫反應過激而導致接種部位疼痛,或產生血栓、心肌炎等副作用,但長者的免疫力相對較差,血栓與心肌炎一類與免疫反應相關的副作用發生機率都相對偏低。打左右手都沒差但對於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時,到底要從左臂還是右臂,又或者是臀部下針?林靜儀於指出,疫苗打在上述三個部位,最終都還是透過免疫細胞的反應,誘發身體對於疫苗所模仿的病毒蛋白訊息,產生足夠的抗體;一旦真的遇到病毒,第一時間身體就能快速抵抗病毒的入侵。也有醫師提到,臀部注射操作不慎,可能會傷害到坐骨神經,榮總護理部品管會制定的注意事項中也提到,臀部注射落針點應在臀外四分之一中間或稍外,若打在臀部外上四分之一內角等區域就可能傷到坐骨神經,需要特別注意。【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呼聲高!張上淳揭AZ疫苗混「莫德納、BNT」可行性
國內疫苗開打序位已向下開放至18歲以上族群,因施打族群龐大,疫苗種類不一,未來極可能有無法施打到同一廠牌的風險,混打可能性提高。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未來會需要更多科學證據證實,並送交專家小組達共識,才會考慮實施該施打模式。因國內疫苗到貨數量不同,過去傳出「混打AZ、莫德納」呼聲高,加上國內團體洽購BNT疫苗簽約順利,未來是否有機會效法加拿大混打BNT疫苗。張上淳表示,混打建議有疫苗諮詢小組委員在內詳盡討論,目前國際資料已知「AZ+BNT」依序施打的免疫反應不錯,無重大不良反應,僅一般不良反應稍高。但他也表示,是否能由此推論「AZ+莫德納」,目前尚無相關資料。而有專家認為國內臨床試驗需要更多科學證據,用此作為重要參考,另外不同的mRNA疫苗是否能交互施打,如果有足夠科學證據認為可行,那就會考慮這樣的施打模式,強調混打需要專家小組達到共識,才有可能實行。至於泰國研究指出,接種第2劑科興疫苗時,保護力下降50%,對於國內是否也會出現打兩劑疫苗,但保護力下降。張上淳表示,打完兩劑後之後,其抗體或抵抗力變化需要更多資料。據先前報告過疫苗施打較早的國家,半年來數據看起來都還好,但因不同廠牌、不同國家,科興疫苗暫不清楚。他指出,國內目前施打AZ跟莫德納為主,目前民眾打完兩劑後,除了中和抗體,還有細胞性免疫力,半年抗體效價維持相當不錯。至於有無需要追加第三劑疫苗。張上淳表示,一部分是否有變種病毒,造成原來保護力會有下降情況,需要追加三劑加強保護,但也需要更多實證資料,看看是否打三劑對其他變種病毒有足夠保護力,目前在大廠或學術機構仍在研究討論中,還沒有完整答案。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機密文件外流觸法? 陳時中:會再聯繫法制單位
有資深媒體人在臉書粉專披露一份疑為高端疫苗的一二期臨床試驗局部報告,指出該疫苗不能防變種,也不能防重症,政府卻還是決定護航。對於高端文件流出是否觸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聯繫相關法制單位。他也表示,審查資料等審查完畢後會公開,「大家想了解,這是屬於科學的一部分」。高端疫苗和聯亞生技分別在6月10日及27日公布第二期期中分析資料,並送交食藥署進行EUA審查。而我國審查標準為疫苗的中和抗體生成不能比AZ疫苗差,並以部桃200人施打AZ疫苗的血清作為對照。而外傳AZ疫苗結果已出爐,兩疫苗相比出現「一高一低」的情況。陳時中表示,等審查完畢會再跟大家公布。至於我國通常10月開始流感疫苗開打,是否會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互相干擾。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流感疫苗也預計在今年10月初開始接種,但接種對象主要是小孩,與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族群分開。而年長者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也優先,屆時施打也適當分開,接種時也會做果善的分流規劃。陳時中表示,互相干擾低,小朋友則是計畫性施打,兩種疫苗會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