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醫療.腦部.神經
搜尋
凝血
共找到
647
筆 文章
-
-
2023-03-06 醫療.心臟血管
罹心房顫動,腦中風機率是常人5倍!7高風險族群注意這些症狀
心房顫動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也是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隨著年齡增加,罹病比例愈高。一旦發生心房顫動,不規律的心臟跳動將會導致血液不平整流動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液流至全身,便可能造成各種器官的栓塞,其中最危險的就是腦中風。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哪一種類型的心房顫動,都會有高的機率發生腦中風,且殘障程度及死亡率都相當高。彰化縣和美鎮曾維功診所曾維功醫師提醒民眾,及早發現心房顫動並開始治療,積極預防腦中風,才是正確的護心之道! 老年族群的隱形殺手!65歲以上不可不防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盛行率相當高,且會隨年齡越來越高。其中60歲以上族群,約每一百人就有四位是心房顫動患者;到了80歲以上,提高到每十人就有一位心房顫動患者。特別是台灣逐漸邁向超高齡化社會,因此心房顫動不可不防! 心房顫動大致可分成三類型: ・陣發性(時有時無、持續時間不超過七天) ・持續性(持續時間超過七天) ・永久性(持續超過一年以上) 因為心房顫動的心跳速度可以忽快忽慢,也可以時有時無,很難預測什麼時候會發作或發作會持續多久,再加上心房顫動久了,身體會適應不規則心跳;所以罹患心房顫動,可能不會有任何症狀,也可能會出現心悸、頭暈、疲倦、胸悶或喘不過氣等症狀。 至於哪些人該防範心房顫動?曾維功醫師指出最大的風險因子就是高齡,此外有腦中風病史、心衰竭、僧帽瓣疾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異常或左心房肥大等族群也要特別注意!目前臨床除了病史詢問和身體理學檢查外,主要是由心電圖或攜帶式24小時心電圖來診斷。因此呼籲65歲以上長者,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及早至醫院檢查。 腦中風機率是常人的五倍!?心房顫動治療務必達標 然而,最糟糕的是心房顫動可能造成腦中風及周邊器官栓塞、壞死。一旦心臟不規律跳動造成血栓形成,經由血管運送到各器官,就有可能造成器官栓塞!值得注意的還有,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且死亡率及殘障程度也較嚴重,呼籲國人不可輕忽心房顫動帶來的威脅。 目前心房顫動的治療目標有三大項: ・恢復正常心臟節律 ・控制心跳速率 ・減少潛在血塊、減少中風 除了與醫師討論心房顫動的治療策略外,別忘了預防腦中風也很重要!針對高風險族群,可能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抑制血栓形成。至於使用何種藥物,則需由醫師作整體評估來制定,只要能遵循醫囑使用,都可有效預防中風、將副作用降到最低。近年陸續也有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問世,能夠讓病患有更多治療選擇。 此外,生活型態的調整也可幫助心房顫動減少發作、降低相關症狀: ・控制體重 ・戒菸、適度飲酒、減少咖啡因攝取 ・減少鹽份攝取 ・多吃蔬果、少紅肉 ・規律體能活動 ・規律作息、保持身心愉悅 最後提醒民眾,若發現疑似腦中風症狀,不要慌張,跟著「微笑、舉手、說你好」的口訣來判別。一旦無法做到任一動作,務必盡快撥打119,把握黃金救援時期。 《延伸閱讀》 .【世界心臟日專題報導】拒絕腦中風先認識心房顫動!及早發現還能防心衰竭! .【世界心臟日專題報導】心臟亂跳沒症狀!?揪出心房顫動防中風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5 養生.聰明飲食
來一杯營養果汁增強免疫力!醫師、藥師教你DIY小松菜奇異果汁、高纖綠拿鐵、沙棘多莓汁
【本文重點】本文介紹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和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飲食指南,強調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人,並提醒人們避免過度烹調或加工食物產生致癌自由基。作者分享「健康金四角」:吃對食物、規律運動、美好心情和充足睡眠,是維持健康的完整方式。最後,作者推薦早晨來一杯營養果汁,以補充多樣化的減齡營養素,幫助細胞活化、腸胃道健康、增強免疫力和改善皮膚。--by Notion AI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2021–2022 最新的飲食指南」由營養專家和《哈佛健康雜誌》(Harvard Health Publications)設計出「健康飲食餐盤」,規劃每人每天攝取均衡的食物。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亦有公布「每日飲食指南手冊」,都是提供健康飲食的參考。儘管食物的選擇、分量、種類,會隨著每個人的年齡、性別、體重、體質、文化背景等有所差異,但基本原則仍是通用。然而,全球在新冠疫情前後,由於隔離政策、食物取得不易之下,所有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都改變了,加上台灣的烹調習慣和文化,向來喜歡香煎、酥炸、燉滷、煻煨、醃漬等,但過度烹調或加工會產生許多致癌的自由基,反而不利於健康。健康金四角「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健康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的狀態,也是良醫藥師本舖創建的宗旨,我與外子深耕醫藥專業將近30 年,希望透過簡單明瞭的方式,幫助民眾找回健康、提升抗病免疫力。其中,藉由吃對食物,攝取豐富的抗氧化物、補充均衡完整的營養,以及保持樂活心態,正是維持健康活力的最好方式。根據醫學研究指出,當人們處在正面的情緒下攝取食物,才能讓身體的內分泌達到好的平衡與吸收。因此,「吃出健康力」還要搭配「規律的運動」、「美好的心情」、「充足的睡眠」,才是完整的健康金四角。醫師、藥師の營養果汁早晨來一杯營養果汁,補充多樣化的減齡營養素!蔬果的種類繁多,選擇不同顏色的新鮮蔬果搭配,能夠活化細胞、幫助腸胃道健康、增強免疫力、讓皮膚變好,來一杯屬於你的營養滿分的果汁。腸道綠汁:小松菜奇異果汁食材小松菜····1/2 把(根、葉需分開)香蕉····1 根奇異果(綠色)····2 顆水····50 毫升步驟1. 將一顆奇異果切片後擺入玻璃杯中。2. 將小松菜洗淨處理,分成根、葉兩部分。香蕉去皮後切塊,留幾片好看的薄片裝飾用。另一顆奇異果去皮後,切塊備用。3. 將小松菜(根)、香蕉、水放入攪拌機中,蓋起蓋子攪拌至泥狀。4. 將攪好的綠色泥倒入玻璃杯,倒至對齊下層奇異果片。5. 將奇異果塊、小松菜(葉)依序放入攪拌機中,蓋起蓋子攪拌至泥狀。6. 將攪好的綠色泥倒入玻璃杯,倒至對齊上層奇異果片。營養說明因應現在人喜歡拍照好看的食物,特別找出又健康又營養的果汁!奇異果、香蕉、小松菜中含有的鉀,有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廢物,特別是奇異果富含水溶性和不溶性的膳食纖維,不僅可以解決便秘,還可以消水腫,改善腸內環境,另有美肌效果。食物纖維吸收水分使其體積增加,在胃裡的停留時間會變長,可維持飽足感,也能防止吃得太多(過食)。大力排毒:高纖綠拿鐵食材嫩葉菠菜····100 克羽衣甘藍····100 克小松菜····100 克香蕉、鳳梨、蘋果(3 擇2)····約50 ~ 70 克綜合堅果····10 克水····250 毫升步驟1. 將嫩葉菠菜、羽衣甘藍、小松菜洗淨處理,切小段並放入果汁機中。2. 將香蕉、鳳梨、蘋果切塊,一起放入果汁機中攪拌。3. 在砧板上將堅果敲碎成好入口的大小,備用。4. 將果汁機中的果汁倒出後,撒上堅果。營養說明富含豐富的維他命A、鐵質、葉酸、維他命B1、C 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助淨化腸道抗癌症,提高身體代謝,幫助提振免疫力、保養肌膚。黃金聖果:沙棘多莓汁食材沙棘汁····45 毫升紅椒(甜椒)····1 個小番茄····10 個冷凍綜合莓果····100 克(也可用新鮮藍莓+ 草莓+覆盆莓替代)步驟1. 將食材切成塊狀,全部放入果汁機。2. 加入沙棘汁,按下果汁機開關攪拌。3. 完成均勻攪拌,分裝到小玻璃杯中。營養說明沙棘果包含脂溶性維他命 A、E、K、D、植物源稀有的維他命B12、多種脂肪酸如Omega-3、Omega-6、Omega-7、Omega-9、葉酸及鋅、鐵、鈣、硒、銅等礦物質,超過200 種生物活性營養素,具有豐富的營養及醫療價值,雖然被稱神奇果實或超級食物。但有以下條件/症狀者勿食用:1. 孕婦、哺乳媽媽、孩童勿食2. 肝、腎、腸道功能異常者3. 凝血功能異常者4. 任何手術前2 週勿食5. 低血壓者、有服用降血壓藥患者這幾年在疫情籠罩之下,如何建立對抗外來病毒、細菌感染的「防護力」,以及啟動身體的「免疫力」,是我將近30 年的醫藥心路持續探索與彙整的目標。對於免疫力較差的慢性病族群,基本以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增強抵抗力,在家自「煮」,提升自我免疫力,居家料理的挑選重點:均衡營養與飲食多樣化。本文節錄自博思智庫《良醫藥師本舖:坪林茶鄉╳老屋新生╳共善共好,打造松竹蘭梅健康販賣所》一書
-
2023-03-03 醫療.呼吸胸腔
男星張立昂「肺塌陷」緊急插管!如何避免?「麻醉」是關鍵
「肺塌陷」是心肺手術患者術後後遺症之一,患者可能因為肺部擴張不全,導致痰液累積在肺臟,增加發生肺炎的機會,並影響復原。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郭姿廷說,經由心臟外科與麻醉部合作,結合微創心臟手術及神經阻斷術,有效降低肺塌陷、肺炎等併發症發生率,讓病人盡早脫離呼吸器,進行心肺復健,恢復正常生活。什麼是「肺塌陷」?男星張立昂日前傳出因「肺塌陷」入院,必須緊急插管治療,家屬一度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張立昂住院治療觀察了兩周,後續療養了三至四個月。經紀人透露,「講話容易喘,一段時間沒辦法有氧運動」,所幸經心肺功能訓練,身體慢慢恢復,目前狀況穩定,恢復良好,新戲也即開拍。【延伸閱讀】神隱2年!張立昂「肺塌陷」插管救命 家人心碎簽放棄治療什麼是「肺塌陷」?郭姿廷說,吸氣時,肺臟會充滿空氣而張開,有如充滿空氣的氣球,但微創心臟手術患者術後呼吸時,胸大肌等肌肉會隨胸廓起伏而伸展,病人可能因手術傷口疼痛,不敢用力深呼吸、咳痰,此時,肺臟未充滿空氣,如同洩氣的氣球,「塌塌扁扁」,形成「肺塌陷」,痰液容易累積在肺臟,增加發生肺炎的機會。肺塌陷影響心臟手術之後的復原 郭姿廷說,術後患者發生「肺塌陷」,在肺活量降低的情形下,無法順利呼吸換氣,也影響術後復健及復元進度,如採用微創心臟手術合併神經阻斷術患者多可在術後5至7天出院,對比傳統手術患者於術後需住院7至14天,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在復元時間縮短許多。微創心臟手術是什麼? 微創心臟手術是指所有不必經由傳統正中胸骨切開的手術,目前運用在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心房中隔缺損、心臟內腫瘤、冠狀動脈廔管等手術,應用範圍相當多元。郭姿廷表示,微創心臟手術不用鋸開胸骨,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小,組織破壞少,減少人體傷口發炎反應,縮短傷口疼痛時間。郭姿廷說,微創心臟手術最常使用的切口位於右側胸部、肋骨與肋骨的中間,雖然不需要破壞肋骨,但依舊會切斷部分的肌肉,包括胸大肌、前鋸肌和肋間肌等。這些肌肉在呼吸時,會隨著胸廓起伏而伸展、收縮,因此在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時,傷口疼痛會加劇,導致不敢用力深呼吸和咳痰。然而,病人不敢用力深呼吸和咳痰,造成心臟手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並不是心臟問題,而是新發生的「肺塌陷」或「肺炎」,讓病人血氧下降、發燒,甚至是敗血症、呼吸衰竭,不論是傳統手術或是微創手術,都有可能因為傷口的疼痛而提高肺部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如何避免肺塌陷為降低病人術後疼痛感,加快復元時間,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與麻醉部合作。台北榮總麻醉科主治醫師林素滿說,病人麻醉後,在手術醫師畫刀前,麻醉醫師在超音波導引下,將局部麻醉藥注入胸大肌和胸小肌間,以及胸小肌和前鋸肌間的筋膜,阻斷傷口周圍的神經傳導。手術結束縫合傷口前,手術醫師再從內視鏡視野下,從胸腔內將局部麻醉藥注入肋骨間的空間,使麻藥擴散到肋間神經。林素滿說,由於傳導疼痛的神經被阻斷,可大幅降低病人術後傷口不適,也降低術後嗎啡等止痛藥劑量,減少噁心、嘔吐、嗜睡、腸蠕動變慢等止痛藥副作用。手術期間全程使用麻醉深度監測儀器,讓麻醉醫師能更精準的調控麻醉深度及麻醉藥物的用量,縮短麻醉後甦醒的時間,讓病人盡速脫離呼吸器,更早開始下床活動進行心肺復健。研究顯示,微創手術在術後傷口疼痛的天數比傳統手術短,臨床上病人大約在術後第3、4天就幾乎不會被傷口疼痛所困擾,但在術後當天或隔天時,疼痛程度不亞於傳統手術。因此,北榮心臟外科醫師透過與麻醉醫師緊密合作,以術中神經阻斷術降低術後傷口疼痛,發揮微創手術最大效益。神經阻斷術止痛有禁忌嗎?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神經阻斷術止痛,因神經阻斷術採取注射方式,若患者凝血功能異常,注射後可能刺破小血管而有出血、血腫等情形。台北榮總目前使用微創心臟手術合併神經阻斷術的患者約有30多人,除微創心臟手術需自費醫材費用約3至15萬元,合併神經阻斷術須自費麻醉費用3000元左右。(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最後的愛是手放開?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者面對困境的感觸」 一位年輕醫師列舉多種醫者感到無能為力的醫療情境,而最後慨嘆「長存信、望、愛」,並自我勉勵:「遺憾的有一天可以圓滿,離散的有一天都可以團圓。因為人世間最大的仍然是愛。」一位中年醫師深深體會面對病人的痛苦,不是單純的醫學能夠解決的,也需要佐以同理心來傾聽家屬及病人的需求及感受。行醫路上,即使有些病人無力救治,但在行醫的過程中,希望能讓醫護、病人及家屬三方盡量沒有遺憾。一位在美行醫多年、年近退休之齡的癌症專科醫師更提出老年病人有各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強調行醫需要了解並尊重病人自己對生命的態度以及家人對病人病情的了解與看法,而後量身定做。 延伸閱讀:醫病平台/ 才剛出院,現在要不要再送醫?自從下鄉以來,所服務的族群老年人佔的比例在八成以上,衍生出許多在醫療上及與病人、家屬溝通上的難題。在醫療上所常遇到的難題大多是因為年紀大造成身體器官機能逐漸衰退,常常有種類似老舊車輛這個零件壞了,好不容易修好了,沒多久就換另一個零件壞了,如果能修得好算是幸運的,如果修不好對家屬及醫護雙方都是種遺憾。大約兩年前,接到復健科同仁的會診,病患為九十多歲的男性病患,因為脊椎手術術後在復健科接受復健的治療,因為突發性的發燒、畏寒及右上腹疼痛,超音波看起來膽囊腫脹及有膽結石,很明顯地病患罹患急性膽囊炎併發敗血症,因為考慮到年紀大,擺放經皮穿肝膽囊引流管將感染的膽汁引流為首要考量。於是幫忙放了引流管後,復健科同仁希望能將病人轉給我做後續的照顧,他們仍舊會輔助幫忙做後續的復健治療。一開始的照顧還蠻順利,直到過了幾天後,看護在早上查房時反應病人昨天開始尿量逐漸減少,在驗了腎功能指數之後,發現有腎前性急性腎衰竭,於是將點滴調整並會診腎臟科同仁,高度懷疑是顯影劑造成的腎臟損傷,又將點滴增量。但點滴增量後最常發生的現象就是病人身體會開始水腫,家屬通常很在意這現象,經過溝通之後,治療加入白蛋白讓水腫有稍微地改善,只是腎功能經過治療仍未有起色,而且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尿毒的症狀。在與腎臟科同仁討論後與家屬溝通,建議先血液透析讓症狀減緩,度過急性腎衰竭之後再觀察腎臟功能是否能恢復,再決定之後是否需要長期洗腎。病患家屬們討論後希望轉到醫學中心看看是否有其他的治療方式。轉院後,約過了一週的時間,家屬中有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告訴我病人在幾天前就過世了。轉院去的醫院也建議他們洗腎,後來決定讓病人安詳地離開。聽完之後,內心真的覺得有種遺憾的感覺。約三年多前,剛下鄉到目前醫院服務沒幾個月所遇到的病人,病人因為肺炎住院,因為胸部X光片發現右側橫膈明顯升高,以及肝臟酵素上升而來做腹部超音波。當探頭一放到肚子上,右肝就看到一個十幾公分的腫瘤。做完超音波後,建議做電腦斷層及驗胎兒蛋白、肝臟一些凝血功能及膽紅素,還要查是否有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硬化及肝癌。沒ㄧ會兒,胸腔科同仁就發會診單來希望能夠接手後續肝癌的治療,肺炎部分都已改善,剩下肝癌的部分希望轉過來治療。病人為99歲男性,入院前與兒子媳婦同居可以輔助日常生活功能,尚可以稍微行走,所以向兒子解釋電腦斷層及抽血結果,很明顯是B型肝炎造成的肝細胞癌。依年紀及目前狀況,可以做肝癌血管栓塞但是不建議,怕栓塞後影響生活機能,恐怕造成衰退的更快速,保守緩和治療似乎比較適合目前的狀況。可是兒子一聽到是肝癌後,腦中似乎呈現一片空白,直呼怎麼可能、他是我爸爸不能只有這種無法根治的治療、可不可以開刀切掉的重複話語。我知道當下,說什麼他可能也聽不進去,就讓他冷靜一下思考,再來好好地討論及面對問題。隔天他還是依然想知道開刀有沒有機會,開刀後復原是一個問題,但更重要的是開完刀一定馬上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急性肝衰竭,因為整個右肝都是腫瘤要整個拿掉,開完刀無疑是讓病人更早離世且造成莫大的痛苦。但是他就想要相對積極的治療方式,而肝癌血管栓塞就成了他想要的治療方式。雖然我不是很同意他的想法,但他對年老父親的孝心令我感動,就幫他找了專長血管栓塞的放射科醫師來評估栓塞的可能性。放射科醫師認為年紀大但精神及肝功能都算還不錯,而且他覺得這個病例不難處理。所以就替病人安排了肝癌栓塞治療。術後情況還不錯,有些噁心的情況,給予點滴止吐後有減緩的情形,但我還是會提心吊膽,深怕哪天會有什麼無法預期的情況發生。還好一切都順利,等兒子把家中一些輔助設施完備後就先讓病人出院回家。只是好景不常,回家後生活機能衰退,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嗆到引起吸入性肺炎又送來住院。住院期間,鼻胃管置放讓這位老人家痛苦萬分,兒子媳婦不忍讓他痛苦,於是要求醫護將鼻胃管移除,他們會小心地餵食避免嗆到。我去探視他的時候,也有跟他們提醒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的嚴重性,絕對不能躺著餵食、餵食後不能讓病人躺下等衛教內容。然而,遺憾還是無法避免,後來還是發生嗆咳吸入性肺炎而被插管送到加護病房。後來才了解整個過程,是因為病人突然嘔吐而嗆到,造成血氧一直無法維持而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經過治療,雖然有拔管轉出加護病房,但整體狀況仍是不佳,最後家屬也不忍病人再經歷諸多痛苦,再次呼吸衰竭就不再插管積極治療,讓病人安詳地離世。最後檢視整個醫療過程,從肝癌栓塞到病人往生的時間為期一個半月,如果當時讓病人接受緩和保守療法,這一個半月應該可是有更好的生命品質?有時候想起來,是不是我的不忍心害了這位享有嵩壽的長者?醫療常常要站在十字路口做決定,即使現在醫療發達,各個專科都有許多治療指引,但仍有許多問題在治療指引內找不到解決方法,如同以前常聽過前輩們說:醫療是一門藝術。面對病人的痛苦,不是單純的醫學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佐以同理心來傾聽家屬及病人的需求及感受。行醫路上,很感謝遇到從前教導過我的師長,以及接受過我治療過的病人,即使有些病人無力救治,但在行醫的過程中,希望能讓醫護、病人及家屬三方盡量沒有遺憾。
-
2023-02-27 醫療.泌尿腎臟
慢性腎臟病患者洗腎該如何選擇?詳解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優缺及腎臟移植時機
一、誰需要「洗腎」腎臟主要功能為排除多餘水分及廢物、平衡電解質、調控血壓、回收營養素以及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因此腎臟是個沈默但是重要的器官。當腎臟生病時失去功能時,無法排除多餘的水分及代謝廢物,此時累積下來的毒素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就需要進一步接受透析治療也就是俗稱的洗腎,甚至是換腎來維持生命。洗腎的使用時機主要可以分為兩種,急性與慢性的腎臟疾病。「急性」腎臟疾病可能是因為系統血液的灌流不足造成器官相對性的缺血,或是因細菌感染產生的激素、或是腎毒性藥物等等造成腎臟損傷,使得腎臟功能急遽下降。上述狀況可能就需要緊急讓病人進行透析治療,幫助病人順利度過腎臟功能缺損的時間,並且同時矯正可能造成急性腎損傷的原因。而「慢性」腎臟疾病在早期時症狀可能尚不明顯,此時可以藉由藥物控制,還不需要洗腎。但當病程進展至末期腎臟病(ESRD,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or ESKD, end stage kidney disease)時,腎臟功能接近完全喪失,此時就必須接受透析治療。因此對於腎臟衰竭、需要洗腎的病人來說,洗腎不僅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更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必要手段。關於疾病:慢性腎臟病接下來,我們將會稍微討論一下慢性腎臟病(CKD, chronic kidney disease)。關於慢性腎臟病,除了有檢驗上「數值」的變化之外,也會有疾病上「症狀」的表現。在醫學上為了溝通方便,會將血液中測量到的肌酸酐數值轉換為腎絲球過濾率(eGFR)表示,當出現腎臟損傷(kidney damage)的證據(如:蛋白尿),且腎絲球過濾率(eGFR)小於60ml/min/1.73m2,時間超過三個月,就可以稱之為慢性腎臟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而依據腎絲球過濾率(eGFR),又可以將慢性腎臟疾病分為五期。[1]第一、二期的慢性腎病雖然症狀尚未明顯,需要積極尋找病因、預防及避免進入更嚴重的階段。一旦病人進入第三期以後,便會開始表現症狀;至第四期時便會開始審慎評估洗腎的可能性;第五期則是eGFR小於15 ml/min/1.73m2,腎臟已經接近衰竭,此時必須以腎臟替代療法(RRT,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亦即透析治療來維持生命。腎臟衰竭所致的症狀可以統稱為「尿毒症狀」(uremia or uremic syndrome)。表現形態分述如下:1.心肺系統:因為腎臟無法排除水分,身體的體液量過載,會增加高血壓、慢性心衰竭的機會。長久下來,易造成心包膜或肋膜積水,甚至衍生出心包膜炎、肺水腫甚或全身性水腫等併發症。2.營養不良:腎臟就像精密的過濾系統,留下養分、排除廢物,因此腎臟一旦功能衰退即可能造成養分流失,造成營養不良。3.意識障礙、搔癢症狀:累積過多的含氮廢物,會影響中樞神經的運作,造成意識障礙。同時,病人可能也會因為皮膚累積尿毒素及鈣磷沉積物造成嚴重搔癢的症狀。4.噁心、嘔吐:血液中累積的廢物同時會刺激腸胃粘膜,引起嘔心、嘔吐等症狀。這些症狀通常很難用藥物去控制。甚至有些人會以持續性打嗝來顯現。5.電解質不平衡:腎臟對於血液中的酸鹼值調控非常重要,它的功能主要是可以排除體內的氫離子(酸性物質),以及回收碳酸氫根(鹼性物質),達到酸鹼平衡。腎臟出問題後會造成代謝性酸血症而影響全身器官功能。同時腎臟是人體主要排除鉀離子的器官,用以維持穩定的血鉀濃度,腎衰竭後病人可能就會產生高血鉀的症狀,造成嚴重的心律不整、進而致死。6.內分泌失調:主要以紅血球生成素(EPO)不足所致之貧血及維他命D不足所致之骨病變為表現。隨著時間的進展,鈣磷不平衡所誘發的次發性副甲狀腺高能症也會漸漸顯露。關於洗腎的健保適應症由於上節討論到洗腎的重要性,因此以下列出目前台灣健保對於洗腎的給付標準:可以分為絕對適應症以及相對適應症,供民眾參考。1.絕對適應症:腎絲球過濾率8 mg/dl,且伴有任何一種併發症發生者為洗腎的適應症。二、「洗腎」怎麼做藥物治療接受透析療法的病人,除了需要定時接受透析外,還要補充因「透析流失」或是腎衰竭後無法合成的營養素,因此以下介紹病人常見的藥物治療:1.葉酸、B群:維生素可以分為脂溶性、水溶性。洗腎病人容易流失「水溶性」維生素,即使平時在飲食上可以補充,然而在洗腎後會流失部分。因此在「洗腎後」需要在根據醫師開立的劑量補充葉酸、B群這類水溶性維生素。另葉酸及B群為造血所需之輔酶,對腎性貧血亦有幫助。2.磷結合劑:當血中的磷濃度過高時,可以服用磷結合劑。其可以在腸道與磷結合,減少磷在腸胃道的吸收。3.維生素D: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人體可以經由飲食或是皮膚陽光照射後合成。但是需要經過腎臟的活化才能發揮其調控血鈣的機能。洗腎病患須視情況使用活性維生素D (Calcitriol),常用於治療副甲狀腺亢進。4.紅血球生成素(EPO):腎臟的皮質細胞會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可以促進紅血球前驅細胞持續分化為成熟的紅血球細胞。因此腎衰竭病人必須適時注射EPO,以預防貧血病增加體力與活動力。5.鐵劑與軟便劑:鐵為造血的原料,腎衰竭患者因飲食限制常會缺乏。適度補充可改善貧血情形。體內的鉀離子約10%從腸胃道排出,對於腎衰竭病患保持腸胃道暢通以維持排鉀功能甚為重要。因為腎臟失去過濾、排除廢物的功能,因此必須借用外力排除腎臟無力排除累積的毒素與水分。常見可以分為「腹膜透析」或是「血液透析」兩種。血液透析→「洗血」進行血液透析的病患必須至專門的醫療院所進行透析治療,每週需進行2-3次,一次耗時大約4-5小時。需要注意的是,血液透析治療前需要先建立「血管通路」。血液透析經由血管通路將血液引流出體外進入人工腎臟,透析機由幫浦(pump)提供動力帶動血液流動並導入內含透析膜的人工腎臟(dialyzer)進行透析同時與透析液進行擴散作用交換物質。過程中會注入抗凝血劑避免血液凝固,最後治療完成的乾淨血液再經由血管通路回到體內。長期洗腎的病人需要有一個透析血管通路連結到透析機的透析管路,依功能可以分為暫時性以及永久性兩種。1.暫時性:一般來說血管通路是建立在靜脈上。但是正常人體四肢的靜脈並不適合承受反覆插針的動作,且無法提供透析機所需的血液流量,因此必須要利用外科的方式施行動靜脈吻合手術,讓靜脈逐漸「動脈化」以符合治療所需。術後至血管成熟可供治療使用需要花上二到三個月的時間。然而有時候臨時需要緊急透析治療的病人,沒有時間去「養血管」,必須建立臨時性的管路。雙腔靜脈導管就屬於此類。通常取用頸部或腹股溝的靜脈,因為其接近中央靜脈所以血流量較大足夠供透析機進行治療。因為是暫時性的透析管路,因此留置時間大約為3-4週。雙腔靜脈導管因為設計的關係,血液進出口很接近,偶有再循環的問題因此血液透析效率稍差。2.永久性:有別於暫時性的血管通路,外科醫師利用手術方式將動脈直接接到靜脈形成透析用的人工廔管,成熟快的話需要花4-6週左右。常見的永久性動靜脈人工廔管 (AVF, arterio-venous fistula) ,外科醫師通常會使用前臂的橈動脈以及頭靜脈來建立,或使用病人肘部適合的血管。當血管太細太小時,亦可以利用人工血管(arterio-venous graft)將動靜脈橋接連接起來。使用這類型的血管通路優點在於併發症較少、可供長期使用。不過建立血管通路後,還是需要注意是否有阻塞現象。因此每次洗腎前醫師都會藉由聽診、觸診等檢查,甚至是另外安排廔管超音波來檢視廔管健康狀況。若能提早發現阻塞狀況並加以處理,可以減少再重建的機會並延長使用期限。血液透析優點血液透析需要在專業醫療院所,由醫護執行,家中雖不用準備洗腎設備,但一般照護知識也是要具備。因此血液透析較適合自我照顧能力差的長者或是獨居老人,可送至醫療院所執行較為安全。另外,血液透析還適合一些腎功能突然變差的病患,幫助病患暫時性度過腎功能衰竭的時期,同時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血液透析缺點因為病患家中沒有設備,因此進行血液透析的病患對院所的依賴程度較高。而在將血液引出運送至體外進行透析的過程中也會增加血液感染的風險,在現在傳染病大流行的時期到院更可能會增加染疫風險。另外血液透析的病患洗腎結束後,可能會經歷急遽的血壓變化,血壓可能降低,因此會有身體不適的表現;而營養素也有部份隨著洗腎而流失,病人也會感到疲憊。因為不是天天洗腎,在沒有去洗腎的日子,病人需要嚴格控制飲食:包含鹽份、鉀離子、水分、等食物中磷的攝取都必須設定限制量。而因為洗腎中有大量體液被暫時移除至體外,長期下來對心血管系統有不良影響[3],也可能加速腎功能惡化至無尿階段。腹膜透析→「洗肚子」與血液透析一樣需要用外科方式建立透析管路,不過這個透析管路是永久性,且是直接植入在腹腔內。腹膜透析需要定時灌入透析液,利用人體的腹膜當作天然的透析膜,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毒素洗出,一段時間後再將腹膜液排出。腹膜透析的模式彈性且多變,常見的可以兩種方式代表,一是連續可活動式腹膜透析(CAPD),另一種則是全自動腹膜透析(APD)。前者一天需要更換腹膜透析液3至4次,每次的滯留時間及容量依醫師處方決定。引出腹膜透析液後需要再灌入新的透析液,操作過程熟練的話一次平均約需要30分鐘左右的時間。而全自動腹膜透析,則適合無法頻繁更換腹膜液的病人。接上全自動腹膜透析機後,機器會自動進行換液的動作,通常病人會在夜間就寢前接機使用,一覺醒來後只需將自身腹膜管路與機器管路分離即可。此項較適合白天有上班需求的病患使用。相較於血液透析需要專業人員操作,腹膜透析病人以及家屬可以自行學習無菌操作技術和換液方式。另外,不需配合醫療院所時間,可以自行安排洗腎時間以及作息,時間安排較有彈性。不過,一個月還是需要安排1-2次的回診定期追蹤。腹膜透析優點腹膜透析因爲不需要將體液大量抽離身體,因此較為溫和,病人的血壓變化並不會太大。另外腹膜透析較能保有殘存的腎臟功能。同時不必依賴醫療院所,且花費相對較血液透析為低。[4]腹膜透析缺點腹膜透析會利用腹膜,因此病人若是曾經有過腹部手術就較不適合,因爲腹腔手術可能會使有效的腹膜減少或是腹膜沾黏,降低腹膜透析的可行性。因為透析液需要有較高的滲透壓形成梯度才能把多餘的水份吸出來,因此透析液內會添加葡萄糖形成高張溶液。不過葡萄糖雖然對人體無害,卻會被腹膜吸收,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運用腹膜透析需要更嚴謹監控血糖變化。另外,如果無菌技術操作不當,有一定的機率造成危險的細菌性腹膜炎,若是病患有嚴重腹痛合併管路出現混濁狀分泌物,就要盡快就醫接受抗生素治療。三、除了透析治療腎臟移植末期腎臟病患欲完全擺脫透析療法,幾乎只有腎臟移植一途能達到。腎臟移植後,病人的腎功能指數可以恢復正常,但因為是異體移植,病人需要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目前移植後臨床上常使用的療法主要是以免疫抑制劑搭配類固醇使用,再依病患耐受性及移植體反應來調整。腎臟移植雖然可以說是最接近根治的治療方法,然而病人得忍受長時間服藥,還有常見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白血球低下所造成的免疫系統缺口,以及免疫抑制劑各自惱人的副作用(肝毒性、腎毒性等等)。又國內捐贈腎臟的數目不多,腎源缺乏下,每年末期腎病的病患能接受腎臟移植的個案數也不多。另外國外雖有植入型機械人工腎臟這項技術發展中,惜尚未普及與成熟,相關研究亦在進行中,因此臨床上目前暫無使用機會。做法怎麼選擇當民眾有機會也決定要接受腎臟移植時,可以善用醫病共享決策(SDM, Shared Decision Making):醫病共同分享治療經驗與需求(Share),一同面對問題提出各種方案(Decision),在病人全盤了解病況以及目前可用方案後由病人做出最終選擇(Making)。因此面對慢性腎病,可以與您的主治醫師詳細討論後進行治療,切勿自行道聽途說,使用違法方式、器具做治療反而延誤病情。四、結語不管是慢性腎病初期或是準備接受透析療法的末期腎病民眾,平時都應該注意腎臟的保養,調整生活方式:多喝水並且不憋尿、盡量清淡飲食並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培養適度運動習慣、注意用藥安全不吃來路不明的藥物,並且固定回診追蹤、治療,延緩病程進展。而腎病變高危險族群,如:三高與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則可以透過定期檢查腎功能,在早期病變時即時調整,逆轉腎病病程。就算真的不幸進入末期腎病變而需要洗腎,也能提早了解各式治療方法後,與主治醫師討論後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 參考資料:1.Andrassy, K. M. (2013). Comments on ‘KDIGO 201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ernational, 84(3), 622-623.2.Chen, P. Y., Liu, Y. L., Lai, S. H., & Lo, C. H. (2014). Drug Induced Breast Abnormality. 藥學雜誌 , 30(4).3.FHN Trial Group. (2010). In-center hemodialysis six times per week versus three times per week.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3(24), 2287-2300.4.Jaar, B. G., & Gimenez, L. F. (2018). Dialysis modality survival comparison: time to end the debate, it’sa tie.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 71(3), 309-311.【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楊洵醫師】腹膜透析就比較高大上?血液透析感染風險高?腎臟內科醫師親解釋透析模式差異(上)、【楊洵醫師】腹膜透析就比較高大上?血液透析感染風險高?腎臟內科醫師親解釋透析模式差異(下)】
-
2023-02-25 醫療.牙科
牙痛不藥來!盤點「牙醫常開的止痛藥、消炎藥」,治療前後做好2件事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常毫不忌口又熬夜,再加上平日忽略牙齒保健的狀況下,這時牙痛就可能找上門。坊間常常聽到民眾去買所謂「消炎藥」來緩解不舒服,或者將牙醫師開的藥統稱為「消炎藥」,但「消炎藥」其實是很籠統的稱呼。當牙痛來襲,民眾通常可至藥局購買的藥品為消炎止痛藥;而牙醫師除了開立消炎止痛藥外,也會視情況給予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可藉由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來緩解發炎反應,跟俗稱「消炎藥」用來緩解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的消炎止痛藥不同。因此,當口腔遇到有害刺激,體內抵禦外來物的白血球誘發發炎反應而造成牙齒痛牙齦腫時,就需要同時使用止痛藥及抗生素。以下將就這兩類藥物為大家簡單介紹。止痛藥適度的止痛藥物可以減輕疼痛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一般牙科常見口服止痛藥物可分為以下二種:* 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用於止痛、退燒,但不具有抗發炎的效果,為一般市售普拿疼的成分,取得比較方便容易。>>相較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用於一些特殊族群如孕婦,使用上相對安全。>>應留意對肝臟功能的影響,切勿服用過量,亦不可併服酒精飲料。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NSAIDs)>>除了可用於止痛、退燒外,還具有一般大眾認知「消炎藥」的抗發炎效果,本院常見品項有Diclofenac、Mefenamic acid...等。>>相較乙醯胺酚過敏比率較高為其劣勢;病人最常反映的為腸胃相關副作用。>>建議腎功能受損者避免使用;此外,因有增加心血管栓塞事件的風險,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14天內禁止使用此類藥品。抗生素抗生素是另一個大家看完牙科常領到的藥品。牙齒痛牙齦腫的情形多半是因為口腔受到細菌侵犯,故可藉由抗生素抑菌殺菌的作用,加速清除這些外來物,改善發炎造成的不舒服,以下為牙科常用的抗生素治療介紹。* 盤尼西林類 (Penicillin)>> 牙科第一線用藥,最常見的是Amoxicillin,通常每日服用三次到四次,是相對安全的一類藥品,廣泛使用於孕婦族群。>> Amoxicillin也用於特定族群,如:先前有做過心臟瓣膜置換或修復手術的病人,牙科侵入性手術治療前的預防性用藥,病人應於術前一小時服用2g的Amoxicillin方可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 頭孢素類 (Cephalosporin)>>當病人對盤尼西林類的藥品有過敏的情況,可評估改用頭孢素類的藥物,但仍應注意少部分病人可能會有交叉過敏的狀況。>>Cephalexin為較常使用的藥品,每日服用四次,常見皮膚或腸胃道相關副作用。 * 巨環內酯類>>若對於盤尼西林類藥物的過敏屬於全身性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暈眩乃至休克,血管性水腫或是蕁麻疹,建議也避免頭孢素類藥物,改使用這類巨環內酯類藥物。>>這類藥品有Erythromycin、Azithromycin,在牙科較常開立的是前者。>>Azithromycin吃法比較不同需要特別注意:第一天吃兩顆共500mg,後四天改吃一顆(250mg),共計五天療程;亦可連續3天每天服用500mg。 * 硝基甲嘧唑乙醇 (Metronidazole)>>頑固型感染、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的病人,疑似是牙周囊袋深部的厭氧菌引起,因此,可以選用治療厭氧菌感染的Metronidazole。>>有些報告指出Metronidazole會通過胎盤而到胎兒體內,建議懷孕前三個月應該避免服用。 * 四環黴素類 (Tetracycline)>>為早期牙科用藥。有影響牙齒、骨骼發育的副作用,有些案例顯示在幼年時服用而導致牙齒永久變色,呈現深灰或深藍色。禁止用於懷孕、哺乳婦女及8歲以下牙齒還在發育的孩童。>>避免與制酸劑、牛奶、鐵劑一起吃,以免影響吸收。看牙醫時務必謹記以下二點以上簡單介紹牙科常見用藥及其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理解自己的藥品。當我們牙齒出現問題需要看牙醫時,務必謹記以下二點:* 告知疾病史及用藥史>>在做牙科侵入性治療前,應告知醫師自己的過往病史如:心臟相關病史、有無做過人工關節置換...等。>>用藥史也會影響後續之治療計畫,如:1. 抗凝血藥物:有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除應告知牙醫師外也應諮詢原處方醫師,由牙科醫師評估手術出血風險及原醫師評估病人本身的栓塞風險,制定治療計畫。2. 一些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如:福善美、骨力強...等,因有引起顎骨壞死的副作用,在進行牙科治療前需要經醫師評估其風險。>>懷孕及藥物過敏史者,對藥物的選擇也至關重要。*不隨意停藥若醫師開立了抗生素,應按時服用並吃完整個療程。按時服用可以讓抗生素在體內有個理想、穩定的濃度,吃完整個療程也比較能確保沒有殘存的細菌突變而產生抗藥性的問題。醫師提醒,完整告知醫師您的狀況,由醫師評估予以適當的治療,並遵照醫師、藥師指示服用藥物,後續做好日常保健,是改善牙痛的不二法門。
-
2023-02-23 醫療.心臟血管
主動脈瓣膜狹窄恐猝死 醫建議選擇適合的手術治療續命
主動脈瓣膜負責血液從心臟流向全身的閘門如果壞了怎麼辦,不只會出現胸悶、心臟衰竭等嚴重問題,平均餘命恐只剩5年,此時就得需要手術置換新的瓣膜續命。由於高齡化時代來臨,加上置換的瓣膜也有可能再度狹窄,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已發展出更新的瓣膜,不用移除舊瓣膜而是採取瓣中瓣的技術,減少患者再次手術的風險。嚴重主動脈瓣膜3原因 胸悶氣喘心衰竭恐猝死主動脈瓣膜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是血液從心臟流向全身的閘門。當心臟收縮,要把血液打到全身的時候,閘門必須完全打開;當心臟舒張的時候,閘門必須完全關閉,讓血液不會從主動脈逆流回心臟。一旦閘門開口變窄,心臟必須更用力才能把血液送到全身,增加心肌不必要的耗氧,使得左心室變得更肥厚和擴大,最後導致心臟衰竭。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成因,除了先天瓣膜結構異常,病人有可能在年輕時就有嚴重狹窄,另一個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老化及鈣沉積造成的瓣膜鈣化,這會在7、80歲時出現症狀。另外就是小時候感染過風濕熱造成的瓣膜損傷。患者初期可能多年都沒有症狀,只需密切追蹤即可。然而瓣膜重度狹窄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包括胸悶、心絞痛、呼吸困難、心悸、昏厥等等,疾病拖太久沒有處理,最後會產生嚴重的心臟衰竭症狀,甚至猝死。研究顯示,一旦出現症狀,病人的平均餘命會降至 5 年,此時就需要手術治療置換新的瓣膜。手術方式開胸或微創 依病人需求選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加護病房謝炯昭主任指出,要處理這個堅硬像石頭一樣的主動脈瓣膜,手術是唯一的方法。傳統的開心手術,會接上人工心肺機,再切開主動脈,清除鈣化的瓣膜,再縫上新的人工瓣膜。小傷口微創手術則是透過比較小的切口,例如只鋸開部分胸骨,或經由肋間的切口來完成瓣膜的置換,但也必須使用心肺機;年紀大或共病多的病人往往需承擔較高的手術風險。近十幾年來,主動脈瓣膜手術有了革命性的改變,真正的微創手術「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 (TAVI 或 TAVR)顛覆了傳統,不用開胸,不用心肺機,不用停止心臟,腹股溝處的傷口只有 0.5 公分,手術時間也從 4 到 6 小時減少為2、30分鐘,讓開刀風險較高的病人,尤其是年紀大的病人受苦少且恢復快。雖然 TAVI 手術的風險較低,創傷較小,但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適合這種治療。瓣膜的耐久度是另外一個重要考量。傳統開心手術使用的外科瓣膜大致分為兩種,機械瓣膜雖然耐用不易壞,但須終身服用抗凝血劑,藥物劑量不當會增加出血或栓塞的風險;生物瓣膜雖只需短期服用抗凝血劑,耐久性卻不如機械瓣,豬瓣大 約 10 年,牛瓣大約 15 年。置換瓣膜退化需再手術 瓣中瓣技術降低手術風險 當生物瓣膜退化,就要再做一次手術,且因瓣膜沾黏,手術的風險比第一次更高,但是透過 TAVI 手術執行瓣中瓣策略,可以避免再次開胸的風險。近年來新瓣膜的設計也有考慮到這點,例如可擴乾式牛瓣膜,採用乾式瓣膜設計,除了手術中,不再需要額外清洗流程,可以減少體外循環時間,且因應瓣中瓣的需求做了可擴式瓣架的設計,有機會選擇較大的TAVI支架瓣膜。選擇適合的瓣膜 需充分考慮個人的所有狀況對於主動脈瓣膜狹窄病人選擇的術式、人工瓣膜種類,根據目前歐美心臟學會的建議,原則上50 歲以下使用機械瓣膜,65 歲以上選擇生物瓣膜,50到65歲目前尚無明確共識,可以同時考慮機械或組織瓣膜,75 歲以上考慮 TAVI 手術。不過最重要的是應由整個心臟團隊充分討論優缺點,並共同決策來做個別化的選擇。主動脈瓣膜狹窄並不是惡性的疾病,只要跟醫師配合,仔細評估,等到適當的手術時機、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法和瓣膜種類,不論年紀多大,都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癒選擇,改善生活品質,重拾健康。
-
2023-02-21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食品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好?術前該停用嗎?關於保健食品的8個關鍵問答
台灣很多人在吃保健食品,而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什麼時間吃效果最好?不要以為有吃就好,吃錯時間可能等同於白吃。還有另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沒頭沒腦的吃,也不知它有沒有什麼效益!其實這樣還不如別吃。《元氣網》以下整理吃保健食品最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吃之前不妨多看多問,再決定要不要吃!Q1:保健食品何時吃?A:要看你吃的是哪種保健食品!針對大眾常吃的幾種,營養師李其昀在臉書粉團「零距離營養師 David李其昀」發文建議如下:飯前吃益生菌:建議空腹吃,比較不會因為其他食物的水分(例如:酵素),而影響到益生菌本身的活性。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小分子的蛋白質食物,從胃開始會被分解,如果空腹吃膠原蛋白,在胃部分解成胺基酸的效果會比較好。飯後吃或隨餐吃葉黃素:屬脂溶性營養素,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最好,而且葉黃素的保健品通常都會添加脂溶性的維生素,因此在飯後吃效果比較好。魚油:魚油的脂肪酸是屬於脂質營養素的一種,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會變好,所以適合飯後或是隨餐一起吃,才能達到最好的吸收。酵素:酵素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分解食物、幫助消化,因此在飯後食用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想想看如果肚子空空沒有食物,那酵素要對誰作用?Q2:B群不要晚上吃,以免影響睡眠?A:《好健康雜誌》第40期訪問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乃嘉指出,目前並沒有文獻佐證什麼時間補充維他命B群最好,事實上B群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對於某些容易緊張、神經不穩定引起睡眠問題的人,反而有安定神經的助眠作用;但是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如果吃了B群會影響睡眠者,就避免睡前吃,所以其實維他命B群什麼時候吃都可以。Q3:保健食品不是藥,吃多無妨?A: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訊,有些維生素攝取過量,可能傷害身體微調系統。.維生素C過量:可能引起噁心、腹瀉;提高腎結石風險…等。.維生素D過量:嘔吐、便祕、消化性潰瘍、胰臟炎等。也可能造成鈣質累積,形成高血鈣。.維生素A、D、K過量:身體排不掉,不斷持續累積,容易中毒。.葉酸過量:可能引起失眠、過敏,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維他命B6過量:可能引起走路不穩、四肢感覺麻痺或感覺異常。Q4:薑黃、紅麴可以降血脂?A: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魚油、肉桂、大蒜、薑黃、植物固醇、紅麴等6種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壞膽固醇」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Q5:輔酶Q10有十大功效?A:網傳吃輔酶Q10的效用包括治療癌症、降三高、改善早期帕金森氏症…等多項,但「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林慶順教授撰文指出,一一去查核每項功效的研究結果,多半是沒效用:不然就是研究太有限,無法得出任何結論。Q6:如正在吃其他藥物,保健食品是否錯開時間吃即可?A:如您因某疾病或症狀正在吃西藥或中藥,想再補充保健食品,一定要先問過醫師或藥師,不要以為只要錯開吃都可以。開業藥師沈采穎曾受訪指出,中藥、營養品與西藥會產生交互作用,絕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常見藥物與保健食品交互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吃阿斯匹靈,又同時吃銀杏或魚油,可能抑制血小板凝固,導致內臟出血風險。.銀杏與利尿劑併用,恐造成血壓忽高忽低。.紅麴與降血脂藥並用恐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合併急性腎衰竭。Q7:手術前能不能吃保健食品?A: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吳淑英曾於《國泰醫訊》撰文指出,若對活性成分的其他效用或可能造成的影響並非有十足把握,如凝血功能、與麻醉/手術期間用藥的交互作用等,為謹慎起見,建議手術前2-3周開始暫停使用。.建議停用:可能影響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保健品,如銀杏、深海魚油、納豆、紅景天外,蜂膠、亞麻籽、綠茶、海藻/褐藻、薑黃、木瓜酵素、維他命E/C,以及中草藥單方萃取純化產品,如大蒜精、刺五加、西洋參、人參、當歸、丹參、紅花等,對於出血量較多的手術,舉凡血管、神經、眼外科相關者,不能掉以輕心。.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無關乎凝血但術前最好停用的還有麻黃(保健用途如減肥),基於對心血管、血壓的影響,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Q8:Q2:老人家需要吃保健食品嗎?A: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郭郁文藥師衛教專欄指出,由於年長者會有一些身體機能狀態的改變,如身體脂肪比例增加,使脂溶性類的補充品亦在身體內堆積;肝腎功能退化,造成補充過多的營養品無法代謝、排除。另,慢性病患者因醫療評估需要處方藥品的控制,補充保健食品也可能會有交互影響的風險,也要留意。【資料來源】.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健康食品吃越多越好是迷思!維生素C、D多吃卻傷身.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什麼情況才會缺乏?何時吃最好?營養師解答你對維他命B群的疑問.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 吃西藥又吃保健品很危險.保健品術前要停吃嗎? 專業藥師這樣建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衛教專欄
-
2023-02-12 醫療.心臟血管
牙齒沒刷乾淨可能引來心臟病?你可能不知影響心臟健康7件事
吸菸和過量飲酒,會影響心臟健康,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有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習慣或狀態,其實也在殘害我們的心臟健康,包括快速減肥、缺乏某些營養素、刷牙的頻率、咖啡的飲用量。心臟科醫師提醒,以下行為可能影響心臟健康,應盡量避免。1.快速節食或不吃某些營養素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醫院心臟病科主任 Daniel Edmundowicz博士說,人們常自以為飲食健康、均衡,卻沒料到有些看似健康的飲食,其實正在為心臟病鋪路。他舉例,常看到堅持低膽固醇飲食的人,想方設法避免攝取脂肪,包括健康的脂肪一概不碰。而他們可能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雖然這樣的飲食並不會導致膽固醇升高,但會導致體重增加,甚至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快速節食也會造成心血管負擔,有研究顯示飲食習慣突然且極端的改變,會導致心臟功能惡化。2.社會孤立或孤獨加州普羅維登斯聖約翰健康中心的心臟病專家Rigved Tadwalkar博士說,社會孤立也會對心臟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與社會隔離的年長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8%,獨居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5%,同時社交孤立又獨居的人,風險更增加到27%。Edmundowicz博士說,社會孤立會導致憂鬱,憂鬱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3.牙齒健康狀況不佳牙齒問題如牙齦不健康和蛀牙,會增加血液中細菌感染的風險。Tadwalkar博士說,口腔中的細菌很容易傳播到血液中。最近的研究還發現,定期清潔牙齒與心臟健康有密切關係。Edmundowicz博士指出,牙齦炎和口腔健康狀態不佳,長期處在發炎狀態下,可能使膽固醇升高、發生血管斑塊剝落等心血管問題。4.服用某些藥物和營養補充劑已發現有部分藥物會引發心血管問題,例如注意力不足(ADHD)過動症藥物,會刺激神經系統,並導致心率和血壓升高。具有利尿作用的藥物,可以降低血壓,對於天生有低血壓的人,可能導致頭暈等症狀。有些保健食品也可能與處方藥物相互作用,對心臟產生破壞性影響,因此在服用保健食品、維生素補充劑之前,建議與醫師討論。5.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咖啡通常對心臟是安全的,甚且有保護作用。研究顯示,每天喝兩杯咖啡對心血管有益。但攝取過多咖啡因則會產生負面影響,使心跳加速,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如果有心律不整問題,高劑量的咖啡因也可能誘導其發作。300到400毫克的咖啡因,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超出之後,則會產生連串負面影響。研究更顯示,與過濾式(filtered coffee)相較,未經過濾的咖啡(如法壓壺)更可能引起膽固醇升高。Tadwalkar博士指出,一般來說,咖啡愈黑,對身體愈健康。6.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當身體長時間處於「戰或逃」的狀態,腎上腺素長時間釋放,會導致身體發炎,間接引發血壓升高、高膽固醇、肥胖、胰島素抗阻紊亂。慢性壓力還會增加全身凝血風險,如果在已狹窄的動脈中形成血栓,就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壓力的誘因無所不在,這些觸發因素不會消失,因此學習管理、紓解壓力的方式非常重要,Tadwalkar博士建議進行冥想、瑜伽、運動和自己喜愛的嗜好,都有助緩解壓力。7.睡眠過多或太少多數人每晚需要七到八小時的睡眠,睡眠過多或太少,都可能導致心血管問題。當然這不只和睡眠時數相關,睡眠質量也很重要。高品質的睡眠有利心臟健康,長期睡眠品質低下則與高血壓、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狀硬化有關。資料來源/美國赫芬頓郵報
-
2023-02-12 醫療.泌尿腎臟
50歲後一半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困擾!如何改善與治療?
65歲的王伯伯是一位退休老師,過去身體硬朗並沒有特別的毛病,然而最近這二個月開始發現小便尿流變細,常常要靠下腹出力才能將尿解完,上完廁所不到一個小時又感覺到尿意需要再跑廁所,有時候一個上午就跑了四、五趟廁所!以前晚上頂多起來上一次廁所,最近則是每晚爬起來二到三次讓他相當困擾,因為晚上睡眠被中斷導致白天精神也變得不好,終於下定決心來給看泌尿科。攝護腺是男性獨有的器官,平時會分泌攝護腺液形成精液的一部分幫助精蟲在射精過程中排出尿道。成年男子的攝護腺大小大概是20克,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攝護腺的體積也會隨之增加,由於攝護腺的位置就位在膀胱開口跟尿道的交界,一旦攝護腺的體積大到壓迫尿道甚至長進膀胱,就會產生各種下泌尿道症狀。50歲後 一半的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困擾通常在過了50歲之後,有將近一半的男性會受到攝護腺肥大的困擾,來到80歲之後,攝護腺肥大的盛行率更是高達90%。臨床上我們將攝護腺肥大造成的下泌尿到症狀分為兩類,第一類稱作儲尿症狀包含:頻尿、急尿以及夜尿;第二類則是排尿徵狀像是:尿流變細、解尿中斷、解尿需要出力以及解尿解不乾淨。通常泌尿科醫師會使用一項名為國際攝護腺徵狀評分表(IPSS)的問卷來評估病人攝護腺肥大的嚴重程度。這個問卷會根據上述七項解尿徵狀來打分數:0-7分為輕度,8-19分為中度,20-35分則為重度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的檢查針對攝護腺肥大的病人,醫師一開始會安排的幾項檢查包含:肛門指診、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指數、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量測攝護腺大小以及安排尿流速和餘尿的檢查。肛門指診的目的是為了要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如果摸到硬塊或是結節就要高度懷疑攝護腺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另外PSA也是一個必要的檢查之一,經由血液PSA檢查,可確認是否罹患攝護腺癌。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可以客觀的告訴病人攝護腺體積的大小。尿流速以及餘尿的檢查則可以幫助醫師判斷攝護腺肥大是否已經造成尿道阻塞,進而使得病人的最大尿流速變慢、餘尿增加。攝護腺肥大的藥物治療目前針對攝護腺肥大有許多的治療方式,泌尿科醫師在評估過後會跟病人討論藥物治療抑或是手術治療。針對攝護腺肥大所引起的下泌尿道症狀的藥物包含傳統的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這類藥物最主要的作用是放鬆膀胱頸,使得膀胱開口的阻力降低。另一類的藥物則是雄性賀爾蒙阻斷劑,這類藥物可以阻斷一種體內讓攝護腺組織增生的酵素,通常在服用四到六個月後攝護腺的體積會逐漸縮小。然而這二種藥物都有各自的副作用,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效果快但無法縮小攝護腺體積,部分病人可能會造成逆行性射精以及姿勢性低血壓的副作用。雄性賀爾蒙阻斷劑需要服用一段時間後才可以觀察到攝護腺體積縮小,有時候對於已經造成排尿障礙的病人緩不濟急。另外,它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會降低性慾,因此在服用這兩種藥物之前,醫生必須明確地告知病患藥物的相關副作用。攝護腺肥大的手術治療如果解尿的症狀在藥物治療之後仍然沒有改善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目前全民健保已經將雙極電刀攝護腺刮除納入給付的項目,取代過去使用單極電刀的手術方式,大幅降低術後發生水中毒的機會。然而,針對高風險的族群像是年紀太大、具有心血管疾病,或著曾經發生中風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的病患,若是攝護腺體積太大就不建議使用雙極電刀刮除攝護腺,因為電刀刮除的手術時間較長,會增加出血需要輸血的風險。近期,有許多關於攝護腺肥大的新穎治療方式包括:使用高溫水蒸氣燒灼攝護腺組織(Rezum ®)、透過高壓生理食鹽水分解攝護腺組織(AquaBeam®),抑或是藉由血管攝影術將攝護腺動脈栓塞(Prostatic artery embolization),使得攝護腺因缺血而達到體積縮小的功效。但是目前歐洲泌尿科醫學會,美國泌尿科醫學會,以及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等,均將這類治療方式視作研究性質的試驗而未將其列為攝護腺肥大的標準治療。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仍然是治療攝護腺肥大最有效的黃金標準。
-
2023-02-11 養生.聰明飲食
用吃的就可以排除體內毒素!中醫師、營養師推薦20種超強排毒食物
毒素在體內累積過多,除了會導致疾病之外,也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代謝平衡、臟腑功能、精神狀態、皮膚氣色,甚至會加速人體老化。因此,如何有效抵禦外毒並排除內毒,成為現代人面臨的最大挑戰。以下介紹的20種平日常見的食物,讓你可以排毒、養生、美顏又強身健體。20種超強排毒食物1.地瓜地瓜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其中膳食纖維的含量非常高,常吃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另外,地瓜也含有豐富的寡糖,幫助益生菌生長,也有益大腸的保健;地瓜的水溶性纖維,更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暢通,對於預防動脈血管硬化以及降低膽固醇,都很有幫助,屬於很好的排毒、養生食物。2.蘋果蘋果含有的多酚和黃酮類,是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以清除體內的「垃圾」,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其中的鈣質,有助於代謝體內鹽分;蘋果酸則可以代謝熱量,防止下半身肥胖;可溶性纖維----果膠,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還能促進胃腸道中的鉛、汞、錳的排放,調節機體血糖的水穩,吸收水分的效果也很好,能把消化後的殘渣軟化,以防便祕。傳統中醫也認為蘋果味酸甘、性涼,入脾、胃經,可以健脾胃以及幫助消化。3.竹筍竹筍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讓人容易有飽足感,而且竹筍屬於低熱量的蔬菜,吃多了也不用擔心會發胖。光是竹筍的高纖維、低熱量這兩項優點,就足以吸引不少營養過剩的現代人去攝取,尤其在酷暑的夏天,不論是吃涼拌竹筍、竹筍湯或是鹵竹筍,都非常適合用來排除體內的毒素。4.地瓜葉地瓜葉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綠素以及膳食纖維都很高,每100克就含有3克的膳食纖維,其黏稠性水溶性纖維,可黏掉黏膜腸壁膽酸等有害物質,因此,多吃地瓜葉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祕,減少痔瘡和大腸癌的發生率。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地瓜葉,就能滿足一個人全天的維生素A、C、E及鐵質所需,是很好的蔬菜。5.綠豆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主要功能為清熱解毒、消暑,用於暑熱煩渴,瘡毒癰腫等症。民間在夏天常用綠豆煮湯冷飲,以解暑熱,不過,比較建議使用綠豆的種皮----綠豆衣,清熱消暑的作用會比綠豆好,其性味甘寒,主要功能為解熱毒、退目翳,一般用量為1錢至3錢,煎服。6.紅豆為是豆科植物,為常見的食材之一,亦被稱為小豆、赤豆。紅豆味甘、性平偏涼,可以消腫排毒以及利尿,也有補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還可以改善怕冷、低血壓等症狀。另外,紅豆可以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祕,讓毒素不會停留在腸道中太久。7.燕麥近幾年來很夯的健康食物,包括可以立即沖泡的燕麥片,或是做成罐裝飲料的燕麥飲等,都相當暢銷。但是大家對燕麥的印象,僅止於降低膽固醇而已,其實燕麥的纖維豐富、水溶性纖維含量相當高,對於排便很有幫助,同時還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延緩胃腸的排空時間,容易産生飽足感,以及增加糞便體積,縮短大便在大腸內滯留的時間,避免腸道吸收殘餘之毒素,對體內環保很有幫助。8.芹菜芹菜所含的植物纖維,大多是非水溶性纖維,因此,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對於促進腸胃的蠕動也很有幫助。經科學家研究也發現,芹菜除了富含水分和纖維之外,並含有一種能夠使脂肪加速分解、消失的化學物質,因此,芹菜也是減肥的聖品。一般人料理芹菜經常只取芹菜柄的部分,葉子則是丟棄不用,其實芹菜葉含多量維他命和礦物質,纖維也不少,剁碎之後在煮清湯時灑一些當香味劑,可以取代香菜。芹菜的纖維以莖部最爲豐富,吃了可以增加排便量,讓排便較爲通暢,對於體內環保很有幫助。9.芭樂以前芭樂只有在冬天比較常見,現在經過品種改良之後,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芭樂的膳食纖維豐富,常吃可促進排便,芭樂皮中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因此,建議吃芭樂不需要削皮,若是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可以放在清水中約10分鍾,再以流動的水沖洗即可。10.香菇香菇的粗纖維及水溶性纖維很多,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增加排便量且熱量相當低。尤其香菇梗是高量的多樣性纖維,再加上它含的多醣體與礦物質鋅,有助於抗腫瘤、加強免疫力,是很好的食物。其實不只是香菇而以,只要是菇類的食物,纖維都相當多,像是火鍋中常見的金針菇、夜市裏賣的杏鮑菇等,或是木耳等,都含有大量的水溶纖維,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11.糙米稻穀經過脫去穀殼加工之後就是糙米,由於去殼後仍保留些許外層組織,如皮層、糊粉層和胚芽。這些外層組織內含有豐富的營養,跟白米比起來,擁有更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以及可防止老化的米糠醇。 糙米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強化神經系統傳導功能,預防早衰及減肥,其中的膳食纖維,可預防便祕、腸癌及肥胖,幫助新陳代謝及排毒,算是非常健康的排毒食物。12.鳳梨鳳梨可幫助解決消化吸收的問題,因為鳳梨中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蛋白脢,可以分解蛋白質,對於食用過多肉類及油膩食物的現代人來說,可使肉質滑嫩好消化。鳳梨的膳食纖維,還可以讓消化更順暢,餐後食用鳳梨,可以使腸內的穢物排出,消除便祕、讓新陳代謝恢復正常,達到預防腸癌的功效。所以,傳統中醫把鳳梨歸類為性平味甘酸入肺、 大腸經,可消食積健脾胃。13.優格優格中含有大量且豐富的乳酸菌,可以改善腸胃更暢通、防止便祕的發生,原本累積在腸道中的毒素,也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而變得更容易被排出體外。不管是喝優酪乳或是吃優酪,都是很好的選擇,建議最好在早餐空腹之前吃,可以透過優格來增加飽足感,減少早餐的攝取量,但也要注意,最好選擇原味、不加糖的優格或優酪乳,比較健康。14.牛蒡在市場上販售的牛蒡,其實是牛蒡的根部,牛蒡的用途非常多,除了可以去除身體的毒素,利於發汗、幫助排尿以及促進肝臟功能之外,牛蒡的種子也是很好的抗菌及降發炎的草藥,同時也是促進體內環保的好食物。15.薑黃大人小孩都愛吃的咖哩中,有一種很重要的組成物──薑黃素(Curcumin),可以幫助肝臟大掃除,還有強效的抗氧化功能,能夠抵抗自由基。咖哩就是薑黃素很好的的攝取來源,另外,適量的攝取薑黃,還有助於減重,亦能夠使皮膚能夠保有好光澤,也是一種排毒推薦食物。16.紫蘇為脣形科植物紫蘇的莖葉,常用於感冒風寒,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寒露、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用生薑同用,還有用於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所以烹煮海鮮時,常會加入紫蘇。17.油菜台灣早期油菜是用來做農肥,很少有人當成食物,但是後來發現油菜口感不錯,慢慢地,吃油菜的人愈來愈多。油菜屬於十字花科植物,和花椰菜、芥藍菜一樣,都是富含抗氧化及防癌的引朵類。油菜的維生素A含量,比起一般十字花科蔬菜高出許多,而且油菜屬高鈣蔬菜,每百克油菜含有100多毫克的鈣,再加上油菜草酸含量低,比起一般植物鈣的吸收更高。18.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且藥理研究也證實他能縮短凝血時間,降低毛細血管的通血性,所以,可以治療人體內外各種出血症。以著名的金瘡要藥「雲南白藥」為例,就是以「川七」為主所組成的明方,即因為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19.梅子近幾年來,梅子加工製品相當多,也很熱銷,其實梅子和其加工品,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梅子含有的檸檬酸和兒茶素,有抗菌、整腸、解毒的作用,能夠消除食物的病原菌與毒素。另外,因為梅子含大量有機酸,能使小腸裡的環境暫時變成酸性,因此,侵入的細菌不容易繁殖,最後被逐漸消滅。而梅子對於解除具有輻射能的毒素也有效,人體只要攝取大量含有檸檬酸的食物,即使輻射侵入體內,也會與檸檬酸結合而排出體外。傳統中醫認為梅子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可淨腸泄熱並解毒。20.草莓草莓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上火,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除了可以預防壞血病之外,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有積極的預防作用。草莓中的果膠及纖維素,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預防痔瘡和腸癌的發生,對於運動量少的上班族,也有幫助。延伸閱讀: 。馬桶蹲好久、還是大不出來,快吃這10種高纖蔬果,清腸又能助排便 。「1食物」天天吃小心重金屬吃下肚! 10大食物加強排毒
-
2023-02-09 醫療.婦產科
停經後又來月經代表回春?小心子宮內膜癌悄悄找上門
門診上偶然發現57歲婦人點滴出血已經3個月,婦人還以為是自己回春,醫師建議先去婦產科檢查,醫院超音波檢查看到子宮內膜增厚,幸好子宮鏡檢查排除惡性病變,追問發現原來是婦人為保持青春活力,長期服用胎盤素,建議停用以後就沒再出血。停經後又出血 非月經來潮實為疾病中醫師賴睿昕解釋,更年期婦女停經後又發生陰道不規則的出血,在清代《傅青主女科》就有提到:「婦人有年五十外,或六七十風,忽然行經者,或下紫血塊,或如紅血淋,人或謂老婦行經,實非經也」,「乃肝不藏,脾不統之故也」這種現象在中醫來看並非月經來潮,而是疾病的反應。更年期後正常來說是一滴血也沒有,只要是出血就算不正常,更不可能有返老還童之說。但是有些婦女會在更年期過後,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如果突然停用荷爾蒙亦會造成出血,所以停經後出血的原因可大可小,賴睿昕醫師說明,最常見的為萎縮性子宮內膜炎,老年性陰道炎、子宮頸瘜肉,但是也可以很嚴重如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通常出血時間越長或是出血量越多其患惡性腫瘤的的可能性較高。依照出血量、色、質、味 辯證用藥中醫師通常針對陰道異常出血的量、色、質及氣味,並結合患者的其他症狀及全身情況綜合分析,給予辨證用藥。●出血色淡、質不濃稠,並有倦怠無力,氣短懶言且自覺小腹有空空等症狀,屬於氣虛證,常使用補中益氣湯配合完帶湯治療。●出血量不多,顏色鮮紅、質稠,同時表現 腰痠腿軟,咽乾口燥,陰道乾澀灼痛或陰癢等症狀,屬於陰虛證,常使用滋陰降火湯湯配合一貫煎治療●出血見有帶下量多,色黃、有臭味,表兼有溼熱(或溼毒),屬於虛中夾實證,這時中醫常使用龍膽瀉肝湯和八味帶下湯治療。●陰道出血量時多時少,顏色紫黯有塊,同時見有小腹疼痛拒按,按壓有刺痛感,或者小腹有腫塊的,便屬於血瘀證,這時會使用少婦逐瘀湯和大黃蟅蟲丸治療。賴睿昕醫師指出,臨床上停經後出血不一定都與婦科有關,因為胃腸道病變引發肛門出血,或是泌尿系統的毛病而從尿道口出血,此二處的出口與陰道恰為鄰居,常被誤認。慢性疾病如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接受抗凝血劑治療後,也會引起停經後的陰道出血,所以發現異常出血,應立即就醫檢查確診,才能及早治療。雌激素過度刺激恐致子宮內膜癌 這些異常要注意更年期婦女是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族群,雌激素過度的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常見的因素,賴睿昕醫師提醒,體型肥胖,初經來得早,晚停經的婦女(大於52歲),從未生育過的女性要特別注意,常見的異常症狀包括:●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等異常出血●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若能及時警覺自身健康異狀並就醫,依照醫囑進行檢查,透過子宮鏡檢查及內膜切片證實病灶,及早接受治療,阻斷疾病進展,再藉由中醫調整陰陽氣血,可以穩定女性荷爾蒙,減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會。而糖尿病、高血壓、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以及愛吃紅肉或脂肪的食物的女性,則要提高警覺陰道是否有出血。當發現有任何惡性腫瘤的可能,要先以手術為優先考量,中醫做後續的調理避免再度復發。賴睿昕醫師分享,當停經後又異常出血也容易引起貧血,此時應注意飲食調養,多吃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肝、雞蛋、牛奶和瘦肉等。還有含有豐富的鐵和葉酸的綠葉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油菜、櫻桃、莧菜、薺菜、蕃茄、柑橘、桃李、鳳梨和紅棗等,對避免產生或減緩停經後出血的程度,會有很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發炎體質退散! 婦科名中醫四招提升受孕機率停經後出血非逆齡,要小心! 「這些人」恐子宮內膜病變上身【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681】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1-30 名人.黃斌洋
黃斌洋/植牙重建如造鎮 周全計畫是王道
李先生是位忙碌的文字工作者,日夜趕稿的壓力,導致牙周不佳到了必須拔牙階段。他從網路搜尋缺牙重建相關介紹,「無創植牙」、「全口當日有牙」、「糖尿病植牙」等琳瑯滿目,看了卻無所適從。李先生聽一位朋友說,他的植牙醫師植牙完成速度超快,這對行程忙碌又熱愛美食的李先生而言,是正中紅心的吸引力,於是李先生找了這位醫師進行人工植牙治療。一開始植牙完成時覺得還好。可是不到半年,李先生發覺怎麼植牙周圍越來越容易卡食物。到了三年後的某次例行檢查,發覺植牙區域不但牙齦萎縮得非常厲害,甚至連原本應該在牙肉裡面的人工牙根金屬都明顯外露。李小龍曾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工商環境崇尚速效的氛圍下,「簡單」與「快速」訴求似乎永遠都有吸引力。但是人工植牙並不只是「把人工牙根放入體內,再把假牙戴上去」,接著比誰快就是好。根據國外研究報告,人工植牙的五年成功率高達九成五到九成八以上,前提是必須在正確的評估與治療計畫下執行。如果把缺牙區的重建想成百年大鎮的造鎮規畫時,就可以理解,「周全藍圖與審慎計畫」才是能重建出堅若磐石百年大鎮的決定性樞紐。周全的缺牙區重建計畫評估包含:身體健康評估、骨質狀況評估、牙周健康評估、咬合模式評估以及其他評估。身體健康評估方面,偏高的血糖值會讓傷口癒合處於不利狀況,較容易產生感染。而肝功能與凝血時間指數偏高的族群,在較高難度植牙合併大範圍缺損重建時的凝血風險需要注意。肝腎功能異常與免疫功能障礙的病患在用藥的限制上顧慮較多,還有整體健康狀況都是在評估植牙手術前,需要先了解的。骨質評估方面,由於缺牙區下面的骨頭就像大樓的地基,所以骨頭的可用高度、寬度乃至於密度都會影響能夠放入植體的尺寸。而植體尺寸決定後續假牙的承受力道強度。人工牙根一旦放入體內,就很難再被置換或移位,所以在植入前就作好妥善藍圖規畫,更顯重要。牙周評估方面,由於自然牙的牙周病細菌也有機會感染人工植牙,因此在考慮植牙前,先將牙周狀況維持到穩定水準,也是增加植牙成功率的基本功。至於標榜針對全口無牙病人的「一日植牙,當日有牙」療程,若病患全口無牙是因牙周照護觀念不足,假牙裝戴後保健觀念沒有同步加強,再快速的治療也是枉然。咬合評估方面,因為人是雜食性動物,所以牙齒接觸點除了上下敲擊外,還有左右的環狀磨動。植牙重建如果只是複製原本排列不整的齒列,很容易會在後續咀嚼時,植牙承受意外的側方撞擊,導致使用壽命下降。其他評估方面,雖然人工植牙外觀類似,但不同植牙品牌包含專利設計、長期成功率研究與後續維護方式都不同。此外,如果發覺缺牙區有骨頭缺損需要重建,骨粉材料的屬性及優缺點也大不一樣,建議多跟醫師討論。缺牙區域究竟會成為百年經典大鎮,或如夢一場的海砂屋,縝密周全的治療藍圖是關鍵。如果覺得植牙重建諮詢流程模糊,或完成效率高出常態太多時,建議多跟醫師再諮詢,或聽聽不同醫師觀點,作好風險控管與保障。
-
2023-01-17 醫療.心臟血管
動不動就胸悶、覺得喘? 小心是死亡率50%的主動脈瓣膜狹窄
主動脈瓣膜隨年齡鈣化變窄走路會胸悶、稍微運動就容易喘、爬幾層樓或走一小段斜坡就上氣不接下氣,是得了什麼病嗎?這些「心肺耐力不足」的表現,小心是心臟的瓣膜性疾病!心臟被喻為「身體的幫浦」,把血液打到全身各處,最後再流回心臟,複雜的循環系統靠四個瓣膜確保血液流往正確方向、防止血液逆流。當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時,血液就無法順利流動,鬱滯在心臟、肺部影響心肺功能。其中,主動脈瓣膜狹窄常被忽略,當患者出現易喘、疲倦、呼吸急促等症狀時,代表受損程度嚴重,如果不加以治療,二年的存活率大約50%。心臟瓣膜鈣化易導致心臟衰竭隨著年齡漸長,主動脈瓣膜狹窄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疾病,但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有這個狀況,因為初期幾乎完全沒有症狀,當走路愈來愈喘、呼吸急促、無法平躺入睡時,代表心臟運作要更費力,慢慢造成心臟肥大、心衰竭。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教授陳益祥說,主動脈瓣膜因鈣化而變得狹窄時,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置換主動脈瓣膜能改善生活品質和未來的存活率。陳益祥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老年人,屬於自然老化造成的身體退化;年輕人則大多是先天性結構異常,讓心臟過度負荷、瓣膜提早退化。主動脈瓣膜狹窄一旦出現症狀時,即大幅提升死亡率,除了及早服藥治療,可考慮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治本。目前開刀方式為傳統開胸手術、微創手術,以及從鼠蹊部開一個小傷口進行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術後復原時間較短,適合老年人及高風險族群。哪種人工心臟瓣膜比較好?應綜合考量年齡與病情醫療技術日益進步,人工心臟瓣膜可分為金屬瓣膜以及生物瓣膜,金屬耐用不易壞,但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避免血栓,且瓣膜合閉時會發出「噠噠」機械聲,對聲音較敏感的人要評估是否能接受。生物瓣膜是以豬或牛的組織製成,長期使用仍會鈣化,年限約15-20年左右,視衰退狀況可能需要二次置換瓣膜。陳益祥強調,不論哪一種人工心臟瓣膜,都應考量患者的年齡與病情,選擇最適合的瓣膜材質與手術方式。人工生物瓣膜會因時間和使用情況而退化,國人平均餘命延長,第二、甚至第三次置換瓣膜的機率逐漸增加,新一代可擴式乾式瓣膜的內嵌設計,與人體原本瓣膜生物型態相同,除了瓣膜血流動力更順暢之外,進行「瓣中瓣(Valve-in-Valve)」手術時,可擴張的瓣膜環設計,大幅降地手術複雜程度,而乾式儲存的方式,能降低鈣化程度,延長耐用年限,陳益祥表示,術前應審慎檢查與評估,考量個人身體狀況選擇最適合的瓣膜,鼓勵病人積極治療,有機會回到與健康人無異的生活品質。 選擇人工心臟瓣膜的因素客觀考量是患者的年齡,每多開一次刀,手術風險都會上升。●50歲以下:建議使用金屬瓣膜,有較佳的存活率,但需終身服用抗凝血劑。 ●50至65歲之間:生物或金屬瓣膜皆可,依病人狀況而定。●65歲以上:建議置換生物瓣膜置換,使用年限約15-20年。
-
2023-01-12 醫療.心臟血管
男子左腳水腫、呼吸喘 醫查出深層靜脈阻塞 用這招改善
1名72歲男子因左腳水腫、呼吸喘就醫,檢查發現左腿深層靜脈嚴重阻塞,若未及時處置,恐引發肺動脈血栓阻塞,經緊急置放溶栓噴泉導管,釋放溶血栓藥物,再以機械性血栓抽吸導管移除血栓,順利打通血管,才獲改善。患者說,原本症狀並不明顯,但兩三個月前左腳逐漸出現腫脹、疼痛及發熱症狀,甚至「腫到褲子快塞不進去」,近來更是莫名出現呼吸就喘等情形,才趕緊就醫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說,患者過去曾有黑色素腫瘤切除、鼠蹊部淋巴結腫大以及腎功能異常等複雜病史,導致平時活動力就不佳,加上淋巴結切除後,腿部靜脈血液回流狀況變更差,這次因腳腫、呼吸喘入院治療,抽血後也查出 S蛋白缺乏,每項都是引發深層靜脈栓塞的常見原因。他說,為了增強治療效果、減少出血風險,治療時先將微導管由鼠蹊部靜脈伸入到栓塞處,再放置本身有許多側孔、專門溶栓的噴泉導管,將溶栓藥物以較低劑量的方式直接作用在血栓中,再以機械性血栓抽吸導管,快速將血栓移除,待治療穩定後才繼續針對黑色素瘤的部分進一步評估和治療。張育晟說,輕微深層靜脈阻塞可先使用口服抗凝血劑治療,嚴重者,則需住院使用針劑抗凝血劑,但患者屬於嚴重的深層靜脈栓塞,因此才會建議透過導管方式介入處理,透過血栓抽吸導管,不僅血栓清除率高,施打的藥物劑量也能減少,可大幅降低出血風險,縮短住院治療時間。他說 ,靜脈血栓患者術後應按時服用抗凝血藥物,若有需要,平時可穿著彈性襪,以支撐靜脈避免發生靜脈鬱積,也盡量降低長期站立、久坐、久蹲、臥床不動,和避免穿著過緊的腰帶、衣褲,並定期回門診追蹤,才能降低深層靜脈栓塞再次發生的機率。
-
2023-01-1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把愛傳下去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父母步入晚年時」。一位侍父至孝的資深藥師寫出父親在母親過世後的身心變化,道盡老年的辛酸與子女的無助。一位醫事放射師以兩篇文章分別道出子女對母親的「病」與「死」的錯綜情緒。感謝這兩位醫療團隊的作者分享他們的經驗,一方面使讀者更體會到「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同時也使社會大眾更了解當醫療人員面臨父母的「老」、「病」、「死」也都與一般人同樣的無助、惶恐、憂心。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幫忙醫病之間「將心比心」,發揮「同理心」,帶給醫病之間祥和與體貼。延伸閱讀:醫病平台/爸爸不是病了,是老了11月9日這一天,媽媽在加護病房裡去世;八天前,媽媽因為心臟疼痛而在家裡昏迷、在醫院緊急做完心導管手術後,加護病房的醫師對我說:「患者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送來急診時,心臟就很肥大。」「我的媽媽在二十幾年前有在台北的醫院置換心臟瓣膜,病因是慢性風溼性心臟病;由於有換金屬瓣膜,因此長期有在服用抗凝血的藥物。」我對醫師說。「難怪她的心臟狀況比較不好!」醫師說。面對疾病,媽媽總是抱持著樂觀的想法,勇敢去面對它。在五十幾歲的時候,媽媽由於爬樓梯會喘,到醫院做心導管檢查,才發現得到慢性風溼性心臟病。當時的醫師都這樣對我媽媽說:「現在還不是很嚴重,先吃藥控制,等過一陣子再開刀!」媽媽心想:「我爬樓梯都那麼喘,難道還不會很嚴重?我不要繼續再等待下去!」於是媽媽北上到台北的大醫院就醫,之後決定給台北的醫師開刀。開刀前,我對著媽媽說:「媽媽,加油,我們全家都支持妳!」「不用擔心,我不怕,我很信賴醫師的技術。」媽媽回答。手術後,媽媽積極地做復健,為了訓練自己的心肺功能,每天都很努力吹氣球與慢步走。每天早上起床後,她都會抹上口紅,擦上淡妝,因為她要讓所有的人都看到她神采奕奕的一面,她不想讓親朋好友為她擔心。在醫院待一個月、回到彰化後,媽媽時常對身旁的人說:「不要忽略自身的疾病,不要怕麻煩,有病就要去看醫師;對抗疾病,自己要有信心,勇敢去面對它,這樣身體才會健康。」遭遇到負面的事情時,媽媽常會對我們家人說:「過去就讓它過去,多想好的事情。」「伯母,妳的名字很有趣!」很多人不認識的人、第一次看到媽媽的名字時,都會好奇地問媽媽。「我每天都吃最純的米,身體才不會生病!」媽媽笑著回答。我的媽媽在春天出生,所以外公將媽媽的名字取為「春美」,意謂:「春天很美麗」。媽媽嫁給爸爸後,便和傳統的台灣婦女一樣、冠上夫姓「巫」;結果冠上夫姓後,媽媽常常會不明原因頭痛,。經由姓名學老師指點,才知道媽媽頭痛的原因和冠夫姓有關,「巫」字代表有兩個人壓在媽媽頭上,所以媽媽很容易頭痛;中間的「春」字代表有三個太陽每天照射媽媽,所以媽媽的心臟會不好。因此媽媽便聽從姓名學大師的建議,把「春美」改為「純米」,並且將夫姓取消。媽媽改完名字後,心情變得比較開朗,也比較不會頭痛。其實我覺得改名字只是心理作用,最重要的也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心態;畢竟,負面的情緒駐足心頭,會使我們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並且影響個性和發展。「你在醫院常常會碰到生病的民眾,你要換個角度,多替別人設想。」由於我在醫院上班,媽媽時常會這樣對我說。這幾年,媽媽常常會因為不明原因發燒而住院或在急診留觀室裡觀察。在急診留觀室,當她看到重症的病人時,她都會對我說:「如果有一天,我變成這樣、沒有意識或神智不清時,你們不要救我,我不想活得這麼辛苦、也不想造成你們的負擔。」當時的我只能點頭答應媽媽的要求,而現在,媽媽對我要求的這一天卻來得那麼快,讓我感到措手不及。媽媽現在因為重症疾病而待在加護病房裡接受治療,身上也多了許多維生的設備。媽媽待在加護病房的期間,我除了探視的時間外,平日還是會去醫院上班,因為媽媽生病前都會對我說:「該工作還是要工作,不要因為我生病而影響別人!」在醫院上班,碰到有需要幫助的民眾,我都會盡量幫忙;下班後除了到廟裡祈求媽媽的健康外,也會利用媽媽的名義到慈善團體捐錢。記得在媽媽生病的第二天,有一位就醫的民眾還對我說:「你真的是一位很熱心的醫療人員,還親自帶我到檢查的單位,非常謝謝您。」在媽媽生病的第九天,醫師打電話告知我們家人:「患者不行了,你們要趕緊來醫院見她最後一面。」我在加護病房裡握緊媽媽的手、不停地流淚告訴媽媽:「謝謝媽媽的養育之恩,也謝謝媽媽平日對我的愛與關心,我會把妳的這份愛再繼續傳遞下去。」
-
2023-01-07 養生.聰明飲食
易腹脹、脹氣怎麼辦?營養師:吃大陸妹助改善,4種人吃它少負擔
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之一大陸妹,又稱福山萵苣,為不結球狀萵苣,熱量低且水份豐富,水份約占整體95%,熱量一碗8分滿100公克僅約13大卡。與各類蔬菜相比,大陸妹的表現較為平凡,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好處,像是容易腹脹、脹氣的族群就可選擇吃大陸妹。大陸妹的營養和好處,主要在維生素A、β-胡蘿蔔素 嫚嫚營養師表示,大陸妹最豐富的是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有助維持視力保健、防夜盲症、乾眼症,也有利皮膚和呼吸道健康、使皮膚較不易粗糙或乾燥,並有助維持免疫力。而β-胡蘿蔔素也有助抗氧化、抗發炎,也是個對於防癌相當有幫助的營養。 另外也有葉酸,對胎兒腦神經發育尤其重要,鼓勵孕婦可多從綠色蔬菜攝取葉酸,大陸妹也可以是個選擇。膳食纖維則有助促進排便、防範腸癌、促進腸道健康。 維生素K具有凝血作用,避免無緣無故出血或瘀青,而對於養骨來說,是負責將血液中的鈣質轉換成骨質,是養骨、保護牙齒的重要營養之一。而鉀則有助鈉鉀平衡,保護血管避免因為攝取太多鹽、鈉使血壓上升、形成高血壓、三高。不過這些營養就相對其他如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來得少。 易腹脹、脹氣?可吃大陸妹!4種人吃它少負擔。 雖說大陸妹的整體營養相較其他深綠色蔬菜來得少一些,不過嫚嫚營養師表示,也正因為如此,大陸妹也有自己的優點。 易腹脹、脹氣者:容易腹脹的族群,日常吃膳食纖維較高的蔬菜,如綠花椰菜,因膳食纖維會促進排氣使得更容易脹氣,但為了健康還是得吃蔬菜,雖大陸妹不會改善脹氣,但若以一餐同樣要吃到一份的量來看,大陸妹就相對平緩,較不易脹氣,也可攝取營養。 牙口不佳者:大陸妹是個質地柔軟的蔬菜,這對年長者、牙口不佳者是一大福音,許多營養成分高的蔬菜較硬,再多營養這些族群也難以下嚥,綠花椰菜或高麗菜等就較硬、吃起來顯得吃力。 服用抗凝血劑、腎不佳者:多數的深綠色蔬菜會建議有服用抗凝血劑者和腎臟不佳者斟酌食用,以免較高的維生素K影響抗凝血作用,或較高的鉀離子增加腎臟負擔,但這兩項營養也不能不攝取、還是得維持一定的水準,在還是得攝取營養的情況下,大陸妹這兩項營養也相對偏低,就會是個好選擇。 大陸妹烹調記得要配油,營養師提醒:別川燙、水煮! 想吃大陸妹吃得更營養,嫚嫚營養師也建議留意烹調方式,以油炒等用油料理的方式為佳,也可搭配富有油脂的食物,如炒肉片、酪梨等,不適合以川燙料理,這點減重或節食者需留意。其原因在於最主要的營養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為油溶性營養素,需靠油脂輔助才有利攝取,而其他水溶性的營養在川燙時也會隨著流失,川燙後恐怕僅剩膳食纖維,因此以油炒為佳。 真正的養生飲食:營養多元!營養師籲別只吃「聽說很好的」 嫚嫚營養師也提醒,不論是哪一種蔬菜或食材,都應避免聽說某一種對身體很好就只單吃一樣,例如最常見聽說綠花椰菜很好,就專吃綠花椰菜,這樣體內就只會有吃下去的那些營養,整體來看這也是一種挑食,也會營養不均。營養多變化、多攝取不同的營養才是真正健康的飲食方式和養生之道。 《延伸閱讀》 .防癌之王: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地瓜葉超護眼3C族必吃!常見護眼營養幾乎都有,好處不只這樣。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22 醫療.腦部.神經
腳步不穩、頭暈…秋冬留意中風徵兆 3大議題 800位照顧者最想問
進入冬季,低溫及溫差變化影響下,血壓、血流壓力容易升高,使中風與再次中風危險性增加。一旦中風留下如癱瘓、認知障礙、失語等失能後遺症,照護上更是需額外花費不少心力,因此預先辨識中風前兆成為照顧者十分重要的課題。台灣腦中風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合作,於WaCare遠距健康平台舉辦「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針對常接觸中風高危險族群的照服員、家屬等照顧者進行線上教育課程。此次特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腦中風暨神經重症科主治醫師黃虹瑜及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腦中風中心個案管理師侯玫妅授課,分享如何辨識再次中風的警訊、中風危險因子及預防、復能照護等以避免再次中風。近八百名參與線上課程的照服員,對於如何預防中風、反覆中風以及中風高危險因子心房顫動的警訊等議題,十分關注,發問踴躍。照顧者問卷調查,最想了解的議題前三名:TOP3:如何預防中風與再次中風「相較昨天,出現任何一個輕微變化都可能是中風前兆」黃虹瑜說,「中『風』就是一陣風吹來,一個突然的變化,一下子就發生的事。」中風是血管產生急性血塊堵塞腦部血管,當有新的血塊產生,就會有新的症狀,除了半身肢體或臉部麻痺等讓人較有警覺,有些症狀輕微易被忽略,但若比起前一天症狀突然出現或有新變化,就需額外注意,如: 💡突然暈眩 💡走路不穩 💡四肢不協調 💡理解或說話能力下降、溝通出現困難 💡口齒不清或原因不明的劇烈頭痛比起第一次中風,再次中風會弱化對症狀的感受,病人較難察覺身體是否有出現異狀,需要透過照護者協助回顧病患的病史,找出可能再次中風的危險因子加以預防,才有機會避免再次中風。TOP2:如何快速辨識中風徵兆及如何處置「再次中風危險因子,心房顫動是最危險的不定時炸彈」黃虹瑜說,中風危險因子有八大項,分別為: 💡心房顫動 💡腦中風家族史 💡吸菸史 💡體重 💡血壓 💡膽固醇異常 💡糖尿病史 💡運動不足其中,心房顫動是最危險的不定時炸彈,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登錄實際的中風案例,每6人就有1人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心悸、頭暈、胸悶等,可能都是心房顫動發作的疑似症狀,但仍有8成的病患沒有任何症狀,建議45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心電圖檢查,定期回神經內科追蹤,若檢查出患有心房顫動,可提前評估合併中風的風險,透過口服抗凝血藥物來預防。病患如中風後半身癱瘓或失去語言能力,也需注意症狀的急性變化,如: 💡原先為左邊癱瘓,卻突然右邊身體機能也退化 💡使不上力 💡語言表達能力變差 💡開始流口水、嗆到此時應省去討論時間,盡快聯繫119送醫,保握黃金搶救時間,降低肢體偏癱及認知障礙等後遺症。TOP1:中風後的營養照護與日常生活訓練「中風後仍有機會回復正常生活」侯玫妅說,腦中風後六個月為復健黃金期,積極復健有較高恢復身體功能的機會。 💡剛中風的急性期(3-21天):復健重點在關節運動、翻身擺位等維持肌肉與關節的活動度。 💡恢復期(3-6個月):待病情穩定後加強復健能力,訓練日常生活所需功能 💡慢性期(6個月後):著重預防再次中風及機能退化。一名30多歲的年輕病患,中風後積極復健,鍛鍊患肢的肌肉與關節及調整過往的飲食與生活型態,不僅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生活也恢復正常,醫師驚訝地說,「就像沒中風過一樣,整個人精神煥發。」鼓勵病友積極復健,中風就有機會逆轉勝。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的恢復程度不同,對於中風症狀嚴重者,為避免中風後的肢體發生攣縮及退化,照護者可協助病患多使用患肢拿取物品進行練習,透過患肢執行動作來學習,刺激大腦產生新連結,及訓練病患練習獨立穿衣,肯定自我價值。「預防再次中風:治療控制、身心復能、長照資源」照護者是病患預防中風、再次中風的關鍵角色,侯玫妅說,9成的腦中風與危險因子有關,控制危險因子包含: 💡協助病患穩定服藥及定時監測健康數值,如:心律、血氧、睡眠品質 💡避免血壓、膽固醇及血糖、心跳數值異常波動 💡若有服用慢性病藥物,勿自行停藥或減少藥量 💡控制飲食及體重 💡改變生活型態,如:規律運動、復健、戒菸、戒酒等。飲食照護上首重讓病患吃得下、均衡攝取六大類營養(全穀雜糧類/豆蛋魚肉類/蔬菜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堅果種子類),如病患進食後聲音改變、咳嗽或流口水、吞嚥後呼吸急促或出現類似噎到的症狀、將食物吐出等,可能是吞嚥出現困難,需注意嗆食後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透過復健科、語言治療師、營養師評估狀況調整飲食質地,或指導預防嗆食等餵食步驟。此外,根據1項發表在《Neurology》(神經病學雜誌)的研究統計,每三人就有一人中風後伴隨憂鬱情緒,當病患出現不想活動及交流等狀況,照護者多陪伴、聊天有助短暫的憂鬱隨時間蒸發,但若憂鬱持續超過一個月,回診時應向醫師反應。中風後的長期照護面臨壓力及經濟負擔,侯玫妅說,視病患狀況由醫師認定後,可申請重大傷病及身心障礙手冊,減免部分醫療等負擔,或透過社工或1966長照服務專線,評估居住縣市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提供幫助。
-
2022-12-17 醫療.心臟血管
搭機、追劇單腳水腫速就醫!醫籲多做「這件事」防經濟艙症候群引肺栓塞致命
隨國門解封、民眾開始紛紛出遊,開心搭機旅遊之時,也得留意「經濟艙症候群」。而雖說是經濟艙症候群,但這問題其實也不只發生在經濟艙,像是追劇族就會較容易發生。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晨祐提醒防範,若出現相關症狀盡快就醫,以防生命危險。 久坐不動小心「經濟艙症候群」,久坐不動單腳水腫速就醫,醫指常見族群,追劇族也上榜! 黃晨祐醫師表示,經濟艙症候群是深部靜脈栓塞,主要發生在久坐、久躺不動、活動受限的族群身上,身體長時間不動,靜脈血小板較容易凝結、出現靜脈血栓。因此像是術後久臥、長途客運、火車,或是工作、打牌、追劇等需久坐等族群也都在風險名單中。而肥胖、癌症患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使用口服避孕藥者等,這些族群較容易出現血栓、形成經濟艙症候群,需特別留意。 久坐不動單腳水腫速就醫,防「經濟艙症候群」致命。 黃晨祐醫師說明,經濟艙症候群發生時,患者初期常見突然出現單側下肢水腫,若情況嚴重順著回心血流到達肺部,就可能引起肺栓塞,出現變喘、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更嚴重可能咳血、血壓降低,甚至將有心跳停止、生命危險。而雖此為靜脈血栓,與常聽到發生於動脈系統的中風、心肌梗塞有所不同,但若有心房中膈缺損,也有可能阻塞至動脈,一樣有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風險。 案例術後臥床後單腳水腫,上個廁所回來直接送急診。 黃晨祐醫師提醒,當久坐不動後發現單側下肢水腫,就建議盡快就醫,這可能代表靜脈栓塞正在發生,此情況未必可靠活動身體改善,也可能走一走血栓就向心回流引起肺栓塞。日前就有遇過開刀躺了兩天的病人,下床後發現單側下肢水腫,上個廁所回來就感覺到很喘,接著就送至急診了。 防「經濟艙症候群」致命,醫籲多起身走動防靜脈血栓。 最佳方法:腳踏實地活動防範經濟艙症候群、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黃晨祐醫師指出重點在於預防,建議情況允許多起身走動,腳踏實地的走動是最有效預防的方式,可活動下肢肌肉、擠壓靜脈,促進靜脈血流,有助預防血栓發生。 其他方法:腳步伸展、按摩等其他的防範方式,也可做些腿部伸展、腿部運動等,或是按摩按摩雙腳。而若是像久臥病床等情況不便時,則建議至少自己或請人協助按摩,以利避免這些情況發生。而開刀後臥床,醫師也多會視情況開立相關藥物,防止血栓發生的可能。 阿斯匹林可減少發生機會?至於許多民眾口耳相傳,搭機前可使用阿斯匹林降低血小板凝結,有助減少靜脈栓塞的機會,對此黃晨祐醫師則認為,阿斯匹林藥物雖可降低血小板凝結,在早期藥物尚未如現代先進時,這作法確實和沒有用藥者相比是來得更好些。但畢竟阿斯匹林主要作用在動脈血管,對於防範中風、心肌梗塞效果較為明顯,若要防範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的經濟艙症候群、肺栓塞,建議使用口服抗凝血劑效果較佳。 當然若有需求、自認為高風險族群,也勢必應先由專業醫師檢查,並在詳細討論後開立藥物使用,避免使用來歷不明的藥物,或自行胡亂使用藥物。例如曾有靜脈血栓病史,醫師開立藥物便遵照醫囑使用。 防「經濟艙症候群」別久坐,出現症狀盡快就醫以策安全! 提醒民眾,日常盡可能避免久坐,如需久坐應適時起身活動走動,或按摩促進血循。而若出現相關症狀也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以利維護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延伸閱讀》 .久坐屁股痛是哪裡出問題?物理治療師指3大可能,4招助改善! .下床一踩地腳就痛?醫教簡單3招在家改善足底筋膜炎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15 醫療.心臟血管
心衰竭三大症狀出現餘命恐只剩兩年 醫籲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積極治療
隨著人口老化及醫學檢查進步,國內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已有增加趨勢,一旦瓣膜狹窄嚴重,影響心臟血流輸出恐引起猝死。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教授陳紹緯說,主動脈瓣膜狹窄症狀不明顯,門診常有民眾自覺病情還好,但病情卻可能已相當嚴重而有猝死風險,當出現心衰竭三大症狀,包括喘不過氣、昏倒、胸悶,務必盡速就醫檢查,若確診為主動脈瓣膜狹窄,可以經由瓣膜置換手術加以治療。陳紹緯形容,心臟如果是一間房間,主動脈瓣膜就是房門,當血液從心臟(房間)輸送到全身,必會經過主動脈瓣膜(房門),血液通過主動脈瓣膜後,瓣膜會自動關閉,但年齡70、80歲以上民眾,主動脈瓣膜常已退化、鈣化,或為先天性兩瓣式主動脈瓣膜患者,不同於正常三瓣式主動脈瓣膜結構,均造成瓣膜狹窄不容易打開或關不緊,其中患者又以年長者瓣膜退化、鈣化,占比約7至8成為大宗。主動脈瓣膜狹窄手術: 心臟瓣膜要選擇金屬瓣還是生物瓣膜?陳紹緯說,主動脈瓣狹窄常引發心衰竭三大症狀,第一、呼吸喘不過氣,如爬樓梯喘不過氣或睡覺無法躺平;第二、血液無法送到腦部,導致血流不足而昏倒;第三、心臟血流無法透過主動脈瓣膜送至冠狀動脈,而有胸悶症狀。當出現此三大症狀,一般病情已十分嚴重,預期壽命可能只剩下2至5年,若出現症狀才加以治療,往往心臟功能已經受損且手術風險提高。因此,當確診為重度主動脈狹窄,也就是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平方公分,對比正常值為2至3平方公分以上,即使沒有三大症狀都應速就醫,呼籲民眾應定期檢查心臟,以利及早發現及治療。陳紹緯說,主動脈瓣膜狹窄治療分為兩種,一是開心手術,在心臟停止狀態下,切除舊的瓣膜置換新的瓣膜,此方式適合年輕病人,原因是此類患者多為先天性兩辦式瓣膜,採用開心手術置換,長期治療效果佳,且患者常是先天性兩瓣式瓣膜,可能同時合併升主動脈也有異常擴大情形需治療,如此可以一併治療。另一為經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此類手術適合年長或高風險病人,因傷口小、復元速度快,以降低手術風險。以外科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的材質分為兩大類,一種為金屬機械瓣膜,優點是金屬材質不會壞,再開刀風險低,國際建議適用50歲以下患者,但金屬瓣長期與血液接觸容易形成血栓,病人須終身服用抗凝血劑。第二種是生物組織瓣膜,包括健保給付的豬心瓣膜,以及需自付不同醫材差額的牛心包膜瓣膜,適用對象為年長患者,但現在很多年輕患者重視生活品質而不願換金屬瓣膜,也可能選擇置換生物組織瓣膜。陳紹緯臨床曾收治一名20多歲孕婦,懷孕第一胎時出現喘、胸悶等症狀,確診患有先天性兩瓣式主動脈瓣膜,但她不願意開刀治療,沒想到懷第二胎時,心臟負荷增加,再度發病休克,心臟血液輸出量將剩下8%,對比正常值70%左右嚴重偏低,當時已評估可能需要接上葉克膜急救,最後經順利生產一個多月後,經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救回一命,因患者不願服用抗凝血劑,而選擇生物組織瓣膜。陳紹緯說,目前有款新型牛心包膜瓣膜改良版為乾式瓣膜,瓣膜材質可以抗鈣化,依歐美前期的5年臨床試驗預期耐用性較高,且考量下一次瓣膜置換手術的方便性及有效性,該瓣膜底座框架可以擴張,病人治療效果較佳,費用方面也需病人自付差額。一名50多歲男性患者為感染心內膜炎,導致主動脈瓣膜感染必須置換,但考量往後可能還需要二次置換手術,而使用乾式瓣膜。陳紹緯提醒,民眾應定期檢查心臟功能,及早了解主動脈辦膜有無狹窄,如果醫師檢查聽到心雜音,有可能是主動脈辦膜狹窄,須再經由心臟超音波進一步診斷,而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患者,心臟及瓣膜功能已是不好狀態,若再延誤治療,將影響治療及復元成效,因此,患者千萬不要擔心瓣膜費用而不治療,即使是標準備外科手術或健保給付的瓣膜效果也很好,重要的是要盡速治療,千萬不要延誤。
-
2022-12-14 醫療.心臟血管
長者冬天下肢冰冷、走路疼痛 小心「腳中風」要立即送醫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 血管阻塞發生的機會大幅增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提醒,年紀大的民眾除了要小心天冷引發心臟血管硬化引發的心肌梗塞或腦中風,也應高度警戒下肢的「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輕者影響走路、跑步痠麻無力,重度阻塞者則面臨壞疽、截肢,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心臟血管中心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說,1名72歲婦人有高血壓、 心臟冠狀動脈阻塞,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史, 並出現陣發性心房顫動,最近還出現右下肢冰冷、疼痛。經檢查,患者右下肢膕動脈發現血栓, 造成下肢血液循環嚴重阻塞,立即召集「24小時溶栓團隊」施以導管溶栓手術,並同時運用「機械性取栓」與「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使血液循環獲得大幅改善,避免截肢的危機。另一個案是80歲男性,罹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持續性心房顫動並心衰竭等多重病史, 最近因為右下肢冰冷且劇痛一天急診,後來在他的下肢前脛動脈發現血栓, 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經過緊急導管溶栓手術, 並再經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 以及藥物氣球及支架得使用, 血栓順利移除, 血流恢復正常,避免被截肢的命運。徐中和說,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在下肢最為常見,臨床症狀包括患肢溫度降低,常感覺冰冷、麻木、走路疼痛、腿部潰瘍等。嚴重時,肌肉組織會發生缺血性壞死,甚至被迫截肢。且截肢後也容易再面臨命危風險,是非常棘手的疾病。高風險因子包括老化、家族病史、吸菸、糖尿病、肥胖和三高等,國外研究統計發生率約12%,尤以步入中年的45歲以上的人居多。徐中和說,罹患心房顫動的病人, 平常一定要規則服用抗凝血劑,以預防血栓形成。若患病送醫,醫護團隊必須搶在病人動脈血管阻塞的黃金6到8小時內,確定下肢血管阻塞位置後,緊急進行血栓清除、血管繞道等血管重建手術,才能避免造成肌肉組織永久性壞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016年成立了「24小時溶栓團隊」, 以緊急導管溶栓手術後,同時進行機械性取栓以及「超音波震碎血栓」手術,搶救治療急性下肢動脈重度阻塞的病人,死亡率以及截肢率由原本的20至30%大幅下降到3%,成果發表在4月「國際血管學(International Angiology)」醫學期刊。
-
2022-12-10 醫療.懷孕育兒
剖腹產順便除子宮肌瘤? 婦科醫師:絕對不能!恐大出血
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台灣平均每10位女性之中,就有3人罹患子宮肌瘤,比例相當高,倘若發生在備孕或懷孕婦女身上,更是讓患者及家屬擔心影響生育功能,甚至危及孕婦及寶寶的生命安全。對此,澄清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兼任產科主任關祥彬認為,需要立即手術摘除的案例占少數,如有定期追蹤檢查,其實不必過於恐慌。子宮肌瘤成因不明 經期大出血是警訊關祥彬主任指出,子宮肌瘤是一種平滑肌瘤或稱纖維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好發於35到45歲之間,產生原因不明,推測與荷爾蒙變化有關,像是懷孕時肌瘤會變大,產後或停經後會縮小,通常生長在子宮外的骨盆腔或腹腔、子宮壁或是由子宮內膜下層往子宮腔生長,由於子宮外的空間較大,肌瘤也會長得比較大,取出的肌瘤重達2、3公斤都有可能;子宮壁的肌瘤則是最常見的一種;若是子宮內膜的肌瘤,則容易造成經期大出血。子宮肌瘤的常見症狀包含經痛、慢性骨盆腔疼痛、經血量過多或過長,甚至造成貧血,較嚴重的症狀還有壓迫到膀胱導致頻尿、尿失禁,或是壓迫到直腸導致便秘;若肌瘤長在腹腔,還可能大如懷孕4、5個月而不自知,如有上述症狀,可透過婦科內診、超音波或子宮鏡檢查。剖腹產順便清除肌瘤? 醫師:絕對不能!在治療方面,關祥彬主任說明,藥物治療只能暫時緩解,因此一般建議半年定期追蹤,若肌瘤大到影響生活品質,造成生理上的不適,或是肌瘤生長太快、長太靠近輸卵管導致阻塞而影響受孕,才會建議積極手術治療,針對子宮外和子宮壁的肌瘤,採用腹腔鏡或傳統手術將肌瘤切除,而子宮腔內的肌瘤則透過子宮鏡手術清除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常有病患詢問孕婦是否能在剖腹產時,順便摘除子宮肌瘤?關祥彬主任嚴正提醒,剖腹時絕對不能同時摘除肌瘤,否則會造成產婦大出血,甚至有死亡的風險。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沾黏問題多 生物性組織膠可預防此外,手術切除子宮肌瘤後,約90%的患者會有傷口沾黏的問題,關祥彬主任提到,長期嚴重沾黏會導致腹痛,更甚者會影響到生育功能,故手術切除後,建議搭配生物性組織膠來預防沾黏。組織膠是一種生物性產品,其成分是原本就存在於人體中的凝血因子,用於術中止血,可在傷口表面形成生理性止血凝塊,約2周後就會被人體代謝吸收,減少術後出血及隔離器官與傷口組織接觸,進而降低沾黏相關併發症發生機率。最後,關祥彬主任呼籲,如有備孕、生產需求的女性,建議生產後再考慮是否採用手術治療,因為肌瘤在產後通常會縮小,或許沒有立即切除的需求,可先讓2到3位婦產科醫師評估再做決定,手術本身不困難,術後的傷口照護反而需要留意,但更重要的是,未來有生產計劃的女性最好盡早生育,以免影響受孕機率。★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2-05 養生.聰明飲食
深綠色蔬菜護眼又養骨!還有利抗癌、抗發炎,好處不只這樣
菠菜、地瓜葉、韭菜、甘藍菜、青花菜、綠花椰菜等,都是餐桌上常見的深綠色蔬菜,這些蔬菜著許多共同特性,像是說到保養眼睛,不少人第一印象是胡蘿蔔,但其實深綠色蔬菜普遍也有利於護眼。 深綠色蔬菜護眼又養骨!營養師:還有利抗癌、抗發炎。 嫚嫚營養師指出,深綠色蔬菜常見的主要營養素,包括了維生素A、維生素K、葉酸、葉綠素、各類植化素等,各個都是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幫助的營養。 維生素A:養眼、護皮膚、顧呼吸道維生素A為脂溶性營養素,可維持正常視覺能力,特別是夜間視覺,維生素A缺乏夜間會較看不到,易有夜盲症。另外也有利皮膚和黏膜修復,避免皮膚乾燥、發炎、感染,以及維持呼吸道黏膜健康等。 維生素K:凝血、助養骨、保護牙齒維生素K也是脂溶性營養素,可幫助血液凝結,避免受傷時血流不止。對於牙齒及骨骼健康也非常重要,是讓鈣質吸收並沉積於體內的關鍵營養。 膳食纖維:助排便、防腸癌、促腸健康深綠色蔬菜的膳食纖維,雖未如菇類來得高,不過普遍也都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幫助排便、防範腸癌、促進腸道健康,對於腸道保健是相當重要的營養之一。 葉酸:防貧血、助胎兒腦神經發育葉酸可幫助製造紅血球,避免因紅血球缺乏而產生的貧血。也可幫助製造正常DNA,對於胎兒腦神經發育尤其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常提醒孕婦補充葉酸。 葉綠素:抗發炎、抗癌、除臭、抑菌葉綠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利抗發炎、抗癌、阻止自由基等。也有利於除臭,可防範口臭。具抑制壞菌作用,可抑制口腔或腸道壞菌,維持身體健康。而飲食增加咀嚼也有利於口腔清潔。 植化素:抗發炎、抗癌、護眼深綠色的蔬菜類胡蘿蔔素相當豐富,包括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具抗氧化作用,可抗發炎、抗癌、阻止自由基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對於視力保健相當重要的營養素,有助預防黃斑部病變、白內障、乾眼症等問題。 深綠色蔬菜營養價值高,但2種人不宜食用應酌量! 深綠色蔬菜雖然營養價值高,不過嫚嫚營養師也提醒部份族群應特別留意份量、酌量食用或避免,主要為腎臟不佳者以及使用抗凝血劑者。深綠色蔬菜鉀離子的含量通常較高,對於腎臟會有較大的負擔。而前述提到的維生素K會幫助凝血,使用抗凝血劑者需24小時維持藥效,維生素K恐怕就會影響藥效。 吃出深綠色蔬菜更高營養,營養師3招這樣吃更健康! 好油料理:為攝取更多營養,嫚嫚營養師也建議,深綠色蔬菜可多以好油進行料理,例如用炒的方式進行,原因在於深綠色蔬菜的營養特色大多為脂溶性,如維生素A、維生素K、類胡蘿蔔素等,用好油更有助營養吸收。 先洗後切:除了烹調方式,洗菜時也建議先洗、後切、現煮,可避免水溶性營養素流失。許多民眾習慣先切後洗,這在切菜的當下就容易讓水溶性營養素隨著水洗流失,也可能讓農藥順勢流入切口。 清水洗淨:另外水洗時也建議用流動的清水洗淨,民眾有時為了讓農藥等殘留洗得更乾淨,會用特別使用洗菜劑,但農藥和洗菜劑種類繁多,所購買的產品是否真能確實洗淨該農藥是個未知數,也可能增添其他化學變化的風險,建議洗菜還是以清水沖洗為佳。 《延伸閱讀》 .防骨鬆不能只補鈣?營養師:房子要穩不能只靠磚塊。 .吃菠菜真能強壯骨骼?營養師:還有利防癌、養眼、保護心血管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01 焦點.元氣新聞
江澤民96歲白血病逝!急性白血病常被誤以為感冒,年長者須注意
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11月30日逝世,享年96歲。根據新華社發布消息,江澤民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11月30日12時13分在上海逝世。白血病俗稱血癌,分為急性及慢性白血病,初期症狀皆不明顯,早期急性白血病跟感冒症狀很類似,都會出現發燒、鼻塞、咳嗽、全身酸痛、頭痛、喉嚨痛、疲倦等症狀,所以很多人常會把急性白血病當做感冒而延誤就醫。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田蕙芬曾經接受採訪時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近年提高到每年超過800例,好發族群為65歲以上長者,約佔5成,也不乏年輕與中壯年,40至60歲病友約佔3成。田蕙芬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會製造大量不正常血球,造成骨髓膨脹、骨骼疼痛症狀;因紅血球低下導致臉色蒼白、疲倦;白血球無法維持正常免疫反應,易莫名發燒;血小板無法發揮凝血功能,導致不明原因瘀青與出血。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造血細胞的惡性增生性病變,病人的骨髓造血系統產生大量不成熟、無法正常工作的白血球,造成正常的血小板、紅血球、白血球減少。白血病跟一般感冒不同的四點:•骨頭疼痛•臉色蒼白、疲倦•容易瘀青•莫名發燒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造血細胞的惡性增生性病變,病人的骨髓造血系統產生大量不成熟、無法正常工作的白血球,造成正常的血小板、紅血球、白血球減少。看更多:元氣網疾病百科─白血病白血病分類白血病可分為急性白血病及慢性白血病,再依細胞來源及型態特徵,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好發成年人,約 75~80%的病人超過20歲。•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源於造血母細胞的惡性腫瘤。90-95%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例中,會出現費城染色體(Ph chromosome)。•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好發 10歲以下兒童,成年人約佔20%。•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好發50歲以上,淋巴球可分為B細胞及T細胞,所以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也可分為這兩型之其中一型。白血病的致病因素1.放射線2.化學藥劑,如長期接觸有機苯(Benzene)的工人3.遺傳或基因突變:先天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等疾病可能誘導白血病發生。4.自體免疫性疾病:自體免疫缺陷可能與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有關。5.病毒感染:目前已知第一型人類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HTLV-I病毒感染與成年型T細胞白血病有關。白血病的症狀白血病症狀包括貧血、皮膚點狀出血或青腫、發燒、淋巴結腫大、骨額疼痛、關節痛、牙齦腫脹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最常四大症狀包括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等,若有上述症狀,應盡儘速尋求醫療。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之前接受採訪明,白血病患者骨髓內未成熟的芽細胞大量增生,遍布在血液及骨髓取代正常血球。若導致紅血球不夠,會出現臉色蒼白、氣喘如牛的症狀;若導致白血球不足,則容易感染發燒;血小板若不足,則導致凝血功能變差,出現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是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患者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是經期拉長。異常血球若大量增生在骨髓,則會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也因為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患者忽略,因此民眾若有「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四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可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或進一步進行骨髓檢查。延伸閱讀:白血病來得又快又急 專家指4大症狀別忽略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則類似慢性疾病,每年新確診個案約200位,以65歲以上老年人為好發族群。近年觀察發現,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有年輕化的現象。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醫師王銘崇曾經受採訪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症狀不明 顯,多數患者都是透過健檢或因其他疾病抽血,發現白血球、淋巴球異常增加才進一步確診。臨床觀察到的其他症狀包括:脖子、腋下等淋巴結腫大、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發燒、夜間盜汗、貧血、脾臟腫大等。
-
2022-11-2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新娘亂吃藥 婚後第二天頭暈
某診間故事。新婚第二天,老公帶著老婆來就診。主訴:頭暈不適。醫師量了血壓正常,也沒發燒。醫師:「有吃什麼藥物嗎?」老婆:「就只有吃避孕藥啊!」醫師:「怎麼吃法啊?」老婆:「就是照仿單上寫的啊!一次一粒啊!」醫師:「共吃了幾粒啊?」老婆低著頭不語。老公:「她吃了八粒!」說得也沒錯,本來一天一次一粒,老婆只看到後面,一次一粒,八次吃了八粒,劑量吃多了,引起的副作用。真的故事。有一位病人有高血壓,門診都是院長在看,有一次因病入院,病房的主治醫師知道病人有高血壓,就又開了高血壓的藥,但因院長很凶,住院醫師不敢刪他的藥,原來院長開的藥繼續開給病人吃,病房主治醫師開的新藥也加上去,結果病人血壓降太低,引起休克死亡。這種事情,也同樣發生在糖尿病人的身上,如果病人在某醫院吃了糖尿病的藥,又到別的醫院看別的醫師,病人不說,醫師也不查,病人藥吃太多了可能就會引起低血糖,嚴重者昏迷,甚至成為植物人,甚至往生。藥與毒是一物的兩面,這與錢多多益善不同。同一種病看不同醫師,藥物統統入口,可能有危險會致命,這種情形,以心臟病的藥與糖尿病的藥最為重要,不可不慎。其他常見的傷風感冒藥吃多了,也或多或少有副作用,但對生命通常不會有巨大影響。但安眠藥如果吃多了,可能就會影響呼吸心肺循環,甚至致命。此外,有些人換了心臟瓣膜,要服用抗凝血劑,過量也會引起內出血,例如胃腸出血,尤其如果引發腦出血更會危及生命。國人喜歡吃補藥,例如各種健康食品,如果服用過量或來源有問題,可能會影響腎功能或肝臟功能,最重者引起腎衰竭或猛爆性肝炎。有些藥如果服用了一段時期,突然停藥也會有風險,例如吃高血壓藥突然停藥了,輕則引起頭痛,重則血壓太高可能引起心臟衰竭或腦中風。對B型肝炎病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如果原來有服用抗病毒藥物,如果因健保給付到期未再服藥,而停藥時肝功能正常,也未再定期回診,有一天可能肝炎發作,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危及生命。在台灣,每年都有因B肝藥物停藥引發猛爆性肝炎而致命的案例,不可不慎。俗語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藥物而言,藥能保命,也能致命,服藥方式要能與醫師配合,不可自我停藥或吃過多劑量,才是永保健康之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關資訊。
-
2022-11-25 養生.聰明飲食
地瓜葉超護眼3C族必吃!常見護眼營養幾乎都有,還有助抗氧化、防癌
地瓜葉是台灣常見料理之一,在夜市小吃更可說是隨處可見。不過可別因為常見就小看了地瓜葉,其實它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特別是現代人天天用3C需好好養眼、又或是不少民眾容易有便秘情況、有防範腸癌的需求,吃地瓜葉都可以有所幫助。 地瓜葉超護眼3C族必吃! 營養師:好處還不只這樣。 助減重、排便、護腸道:嫚嫚營養師指出,地瓜葉是個低熱量營養又豐富的蔬菜,約每100公克僅有25大卡,膳食纖維則約有3.3公克,是一般蔬菜的2-3倍左右,有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維持腸道菌相、預防腸癌、降低壞膽固醇等,約吃一碗200公克煮熟的地瓜葉,就可補足膳食纖維6.6公克,約為一天的1/4,相當可觀。 常見護眼營養己乎都有:地瓜葉也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豐富、維生素A,約半碗100公克就可滿足一日需求,對於護眼、修復黏膜、保養皮膚等都非常有幫助。另外能夠轉換成維生素A的類胡蘿蔔素,以及民眾養眼常聽到的葉黃素、玉米黃素都很高,是個相當出色的護眼食材。 有助抗氧化、防癌、養骨、胎兒發育:地瓜葉有不少的植化素,如槲皮素、綠原酸、芹菜素、楊梅素等都很豐富,有助抗氧化、預防癌症。而若簡單以綠色和紫紅色的地瓜葉相比,紫紅色的多酚量、花青素又會更高,這類帶有天然色素的蔬果,一般而言抗氧化能力會更加卓越。除此之外,地瓜葉也含有鎂、鋅、銅、錳等礦物質,有助維護骨骼、牙齒健康。葉酸含量也高,約每100公克就有70微克,是對於胎兒腦部發育的重要營養。 地瓜葉不只是營養價值高,葉片軟嫩適合牙口不佳者! 4種人可多吃地瓜葉:嫚嫚營養師表示,地瓜葉平價又高營養,CP值非常高,光是有助顧眼睛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黃素、玉米黃素,就值得有事沒事滑手機的現代人多多攝取。而其膳食纖維高又低熱量,很適合減重者、便秘者。孕婦也可從地瓜葉攝取豐富葉酸,幫助胎兒良好發育。而地瓜葉也是少數葉片柔軟的蔬菜,對於年長者、掉牙者等牙口狀態不佳族群非常友善,若要吃蔬菜但又不好咀嚼,地瓜葉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2種人不適合吃地瓜葉:不過,地瓜葉雖然營養豐富,但還是有些族群不宜。嫚嫚營養師指出,地瓜葉鉀離子的含量也高,有腎臟疾病者就不適合多吃,需特別注意份量。而有在使用抗凝血劑者,維生素K恐怕會影響藥效,就不建議食用地瓜葉。 地瓜葉油用好油炒就很營養,營養師:別吃太鹹,避免生食。 地瓜葉這樣吃就很營養:想要攝取更多地瓜葉的營養,嫚嫚營養師建議其實像夜市小吃一般用油炒就相當不錯,因為地瓜葉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黃素、玉米黃素都是脂溶性,搭配油脂更有助吸收,口感也較佳。而攝取膳食纖維,日常也需有足夠的油脂和水分才有助排便,若不吃油便秘反而會更嚴重。 需要稍微留意的是:雖說像夜市小吃般那樣就很健康,不過還是需稍微留意醬油、鹽等調味料別加太多,以免鈉攝取過量。自家烹煮也避免時間過長,以免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遇水容易流失。 地瓜葉不要這樣吃:雖然較為少見,不過現代沙拉、精力湯盛行,嫚嫚營養師也還是提醒,地瓜葉不宜作為沙拉生吃或打成蔬果汁等,因為烹煮前存在蛋白質酵素抑制劑,生吃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 地瓜葉買回後先風乾再冷藏,更助延長保存、吃進滿滿營養! 在保存方面嫚嫚營養師也提醒,地瓜葉常見買回後上頭會有水氣,若沒注意保存,帶回家不久就會爛掉變黑。建議買回後可先裝進大容量塑膠袋或其他容器,並留意盡量避免葉片重疊,用電風扇等方式風乾再冷藏,約可放5至7天,保存良好更有助吃進地瓜葉滿滿的營養。 《延伸閱讀》 .芹菜是控血壓、護血管高手!降血壓必吃,加堅果等4吃法更加分! .果汁、蔬果汁、果菜汁有營養?營養師:別濾渣,把握3重點也助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20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抗癌、對心臟健康有利 營養師曝最能攝取高麗菜營養關鍵
在台灣,雖然全年度都能吃到高麗菜,不過秋冬盛產期才是它最美味的時刻。高麗菜耐放、耐吃,屬於十字花科家族之一的它,營養價值更是頂尖。除了常見的綠色高麗菜,還有常用在沙拉的紫高麗菜。美國營養師Maxine Smith說,「避免長時間烹調」是留住營養價值的重要關鍵。● 富含維生素C一般人習慣從水果中獲取維生素C,事實上高麗菜也提供大量的維生素C。身體不會產生維生素C,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C有助鐵質吸收,協助產出膠原蛋白,也與增強免疫系統有重要關係。● 很好的纖維來源美國農業部指出,兩杯切碎的高麗菜含有近5克纖維,有助緩減便祕、降低膽固醇,並改善消化系統健康。● 改善骨骼健康高麗菜富含維生素K,對骨骼健康和凝血功能非常重要。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一杯煮熟的高麗菜含有68微克的維生素K。雖然維生素K缺乏不常見,但某些疾病如乳糜瀉、潰瘍性結腸炎的人,容易缺乏維生素K。維生素K不足會導致骨骼脆弱,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增加。● 減肥者的好食物高麗菜的熱量非常低,一杯煮熟的高麗菜只有34大卡,是控制體重者的好選擇。● 對心臟健康有利高麗菜是十字花科蔬菜一員,已被證實有抗發炎作用,對有心臟病風險的人是非常好的食物。根據《英國營養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2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吃更多十字花科蔬菜(高麗菜、花椰菜、球芽甘藍等)的女性,發生腹主動脈鈣化的風險降低46%,腹主動脈鈣化被認為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有助對抗癌症根據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的說法,十字花科蔬菜含有硫代葡萄糖苷,它是一種有機硫化物,在烹飪、咀嚼、消化過程中,會轉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謝產物,有極高的抗氧化能力,被認為有防癌功效。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11-17 焦點.用藥停看聽
止痛藥分3種,吃錯差點洗腎?腎臟科醫師告訴你慢性腎臟病該避免吃哪種
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會因為各種疼痛而困擾,例如:肌肉拉傷、關節疼痛(痛風)、牙痛、頭痛、神經痛、經痛…等等。市售的消炎止痛藥種類很多,該如何選擇?聽說有人吃止痛藥吃到洗腎?身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我應該如何選擇止痛藥?首先,我們應該先了解止痛藥的種類有以下三種:1.非鴉片類止痛藥,例如: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即市面販售普拿疼)2.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例如: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3.嗎啡類止痛藥,例如:舒痛停(Tramadol)、嗎啡(Morphine)非鴉片類止痛藥不含消炎成分,用於一般疼痛控制。乙醯氨基酚經由肝臟代謝,如果過量服用,可能造成急性肝臟衰竭。肝臟病患者應謹慎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具有降低發炎,達到鎮熱、止痛、抗發炎的功效。市售多種國、內外止痛藥大多含此成分。此藥是經由肝臟、及腎臟代謝,因此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需要特別小心使用,建議由醫師處方,避免自行購買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可能會產生以下副作用:‧腸胃不適:胃潰瘍出血、黑便‧急性腎衰竭:尿量減少、四肢水腫、蛋白尿(泡泡尿)‧心臟血管疾病:血壓升高、心肌梗塞(胸痛)、心臟衰竭(呼吸喘)‧凝血功能異常:不明原因瘀青、出血‧過敏反應:皮膚紅疹、呼吸困難總結以上,患有高血壓、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患者皆應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若是仍需使用,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及討論,考量本身心臟、腎臟、腸胃道、及凝血功能是否適合使用。嗎啡類止痛藥通常用於劇烈疼痛或癌症病人使用。大量長期使用可能會有成癮風險,需由醫生處方,嚴格控管。醫師經常被病人詢問的Q&AQ:哪些人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會有比較嚴重的副作用?A:1.年長者:有較高的機會產生以上不良副作用,必須謹慎使用。2.體液容積不足:即各種因素造成的身體脫水,例如:食慾減退、大量嘔吐、腹瀉。3.併用多種藥物,例如:利尿劑、降血壓藥、免疫排斥藥物Q:有沒有辦法減少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造成的副作用?A:考量到腸胃不適副作用,可以同時併用制酸劑類型的胃藥(例如: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減少腸胃道出血風險。針對腎臟、心臟相關副作用,高風險族群仍然建議使用別種類型的止痛藥,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Q:如果腎功能不佳的人不小心吃到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怎麼辦?A:如果出現尿量減少、四肢水腫、泡泡尿…等副作用,應立即就醫並與醫師討論止痛藥處方,同時做相關檢查、及評估。若是出現腎臟功能受損,必須更改止痛藥種類處方,密切追蹤腎臟功能變化及電解質是否出現異常狀況。報章雜誌、新聞媒體皆有報導過,個案不當使用止痛藥導致嚴重腎臟衰竭,需要血液透析治療的案例。因此,高風險個案,尤其高血壓、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人必須要認識止痛藥種類,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至醫院或診所由醫師開立處方,避免自行購買止痛藥物亦可以減少不當使用止痛藥,所產生不良的副作用。
-
2022-11-16 醫療.懷孕育兒
被孕婦大量黑血噴臉!施景中替胎盤早期剝離婦開刀,憂胎兒不保竟撐過來
懷孕意味著即將會有新生命到來,是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不過,對於準媽咪來說,孕期40週是條艱辛且漫長的路,不僅孕期會有生活上的諸多不便與身體不適,每一次的生產過程都是在生死邊緣交戰,非常的辛苦且危險。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在臉書分享最近遇到的情況:近日有一名嚴重胎盤早期剝離的孕婦,緊急開刀時子宮內的積血壓力太高,黑血如同挖破石油管線般噴出,嚇壞在場的所有人,所幸小寶寶平安生出來,馬上放聲大哭。「天佑!」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11/15在臉書發文表示,昨天(14日)早上安排了一台刀,沒想到另兩個安胎孕婦都半夜多量出血、兩個胎兒也輪流心跳減速。清早值班醫師與我報告,確定了這兩個孕婦都需要加刀,於是安排了刀序。但在第一台刀要送進去前,總醫師急忙打給我,刀序排第二的孕婦胎兒心跳狀況比較緊急,於是我又把第二台刀調成第一台。她送進刀房,血又流了一大灘在地上。原來的第一台刀變成第二台,下刀後我去看這位產婦,覺得面容有異,緊急麻醉開下去,結果是嚴重胎盤早期剝離,手術刀一劃下去,子宮內的積血壓力太高,像噴泉一樣噴到一旁幫忙的女醫師臉上。而這不是一般常見的血水,是接近原汁的黑血,源源不絕流出,好像挖破的高壓石油管線。施景中心想,這下慘了,以前碰到類似狀況,小孩出生都是蒼白軟癱,有的沒多久就當小天使了,沒想到這個寶寶生出來後,馬上放聲大哭。連後來娩出的胎盤都爛爛的,真的不知道這寶寶怎麼有辦法撐過來?下班後施景中去探望,孕婦狀況不錯,小孩在ICU照顧,也沒有大問題。母親說:「這是老天特別照顧生下來的小孩。」我點頭表示認同,難怪以前有人名字要取「天佑」、「天保」、「天賜」等等。施景中感慨表示,相對於老天(或大自然的力量),我們醫師的角色真的太渺小了。而有民眾好奇這張照片怎麼來的?手術的過程中都會有人負責照相嗎?在這麼緊急的狀況下怎麼還會有人力空出手來照相?對此,施景中特別解釋,大家手上都有手機隨時聯絡重要事情,那張罕見的重度胎盤早期剝離照片是用手機拍的,也因具教育意義,有經孕婦同意分享,並已經過特殊處理,照片中還有血滴凝集在空中的畫面。假若當初先幫她開刀會不會比較好呢?這個答案只有天知道。說不定第一台刀延後開,結果產婦變大出血休克、或寶寶出生要急救...無論如何,目前昨天(14日)早上所有寶寶都很好。感謝老天幫忙。網友看完醫師的貼文,紛紛留言表示感謝,謝謝醫師與媽媽的辛勞。「感謝醫生的努力,感謝媽媽和寶寶的堅持,每一個生命的到來是如此的不易,也如此的美好!」、「感謝醫學不斷進步與發達,讓很多孩子得以有來到父母身邊的機會。」、「每每看到與死神拔河的媽媽與醫護,真的覺得大家都很偉大。」、「雖然過程太過顯險,但最後一切都很美好,天佑偉大搶救的所有醫護人員,新生希望 ,天佑媽媽及寶貝天使的努力,希望新生,美好的新生命起啓了。」胎盤早期剝離是什麼?基隆市婦產科施俊宇醫師表示,在正常的情況下,胎盤會於胎兒出生後才會從子宮內壁剝離,而胎盤早期剝離,顧名思義為胎兒尚未出生時,胎盤就提早全部或部分剝離下來,因此,胎兒血流供應中斷,導致缺氧而死亡,發生率雖只有約0.5%至1.5%,不過一旦發生卻是相當危險。胎盤早期剝離通常於妊娠20週後至分娩前發生,發生時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胎動減少、劇烈宮縮以及可能伴隨陰道出血,除了胎兒危險之外,孕婦甚至可能因大量出血,進而引起凝血機制耗損,危險性更是不容小覷,因此胎盤早期剝離是產科中相當緊急的重症,需要立即給醫生診斷及處置。如何預防胎盤早期剝離?很可惜的是,以目前的醫學環境並沒有任何方式可全面性的預防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不過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降低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機率。比起婦產科醫生,身為腹中胎兒的媽媽最能隨時隨地感受到寶寶的生命力,尤其仔細觀察胎動狀況更是每個孕婦都須做的功課。不過胎動頻率因人而異,無法制定出一個胎動頻率的標準,然而孕婦依舊可以大致找出胎兒的胎動習慣及規律,例如胎兒在某個時段活動力會特別的強,那麼媽媽可以固定在這個時間點觀察寶寶是否與平日不同,不管是明顯過於頻繁、費時或是減少,都需提高警覺心,必要時須趕緊就醫診斷,否則等到毫無胎動、強烈宮縮甚至大量出血時,就已無法挽回了。誰是胎盤早期剝離危險群?胎盤早期剝離高危險群,包括孕期時腹部遭受撞擊、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高齡產婦、抽菸喝酒習慣、前胎已有胎盤早期剝離症狀的孕婦以及子宮異常的孕婦等,發生胎盤早期剝離症狀的可能性都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