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0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乳製品
共找到
537
筆 文章
-
-
2022-02-13 養生.聰明飲食
黑巧克力、可可粉、生巧克力 不同種類巧克力營養成分大不同
情人節來臨,你幫心愛的人準備好巧克力了嗎?除了能傳達情意,在營養師眼中,適量食用巧克力還有益健康,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營養科營養師白詠暄說,不同種類的巧克力營養成分大有差異,搞懂其中的不同,才能放心享用這份浪漫。純黑巧克力首先來認識巧克力的加工過程:可可豆→選別→烘烤→碾碎風選→研磨→可可膏(純黑巧克力)。100%純黑巧克力,其實就是可可膏,具有獨特香氣及苦味,主要成分為可可脂和可可粉,是一般市售巧克力的原料。它和一般巧克力的不同點在於無糖、無添加香料及無其他添加物,最能展現純黑巧克力的原味。黑巧克力好處多,主要是因為可可粉含豐富多酚類,有抗氧化、穩定血壓等益處;而可可脂主要由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組成,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僅可降低總膽固醇,也可幫助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另外,雖然可可脂富含飽和脂肪酸,但它主成分為一種中鏈脂肪酸-硬脂酸,研究顯示其不會提高總膽固醇含量,因此與一般熟知的飽和脂肪酸相比較健康。純可可粉100%純可可粉是可可膏壓榨出可可脂後剩下的硬塊部份,經粉碎研磨後得到,依製程可分成兩種,分別是天然可可粉與鹼化可可粉。市售用來沖泡的可可粉幾乎都是經過鹼化後的可可粉,才能提供滑順的口感。原因是天然可可粉的口味較酸且苦澀,直接沖泡飲用的口感較差,常作為烘焙使用,因烘焙過程會加入小蘇打粉,也是一種鹼化的過程,才可在成品中提供合適的口感及香氣。純可可粉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多酚類可幫助身體代謝,它還含有「可可木質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消化、促進排便,還可以幫助吸附膽汁中的膽汁酸,使其順利排出體外。選購時注意選擇純可可粉,避免添加過量糖、奶精的可可飲,才可以獲得純可可粉的好處又不發胖。苦甜巧克力苦甜巧克力是黑巧克力的一種,主要由可可脂、可可粉、可可膏等可可固形物再加入糖製成,其特點為不含牛乳固形物,且須含有35%以上的總可可固形物。一般在購買巧克力時,常會比較的%數就是指「總可可固形物」,包含「可可脂」、「非脂可可固形物」兩種主要成分,但同樣是購買80%的巧克力,會因這兩種成分不同的比例,而吃到不一樣的口感與風味。苦甜巧克力主要成分是可可脂(油脂)再加糖製成,因此熱量偏高,選購時應多注意。牛奶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可想成是苦甜巧克力再加入乳製品、香料和表面活性劑等材料製作而成,其中總可可固形物不可低於25%,牛乳固形物不低於12%。因為加入牛奶,使口感更滑順,但又保有可可的微苦,深受大眾喜愛。常使用在甜品、零食中,例如蛋糕表面澆淋、裱花擠字、脫模造型等。白巧克力白巧克力的組成和牛奶巧克力雷同,但它的特點是成分中沒有可可粉,主要是由可可脂製成,其中可可脂不低於20%,牛乳固形物不低於14%。因白巧克力不含可可粉,所以無法獲得可可粉中的抗氧化物質及多酚類,就無法得到吃巧克力的主要益處。另外,部分市售白巧克力是由「代可可脂」製成,完全不含天然可可脂成分,是由棕櫚油等植物油精煉後得到,優點在於原料便宜、保存容易,但也因高熱量而易造成肥胖及相關代謝症候群,尤其內含反式脂肪,影響健康風險更高。生巧克力生巧克力的「生」字源自日文「生チョコレート」,意思是是純粹、新鮮的意思。其作法是在巧克力中加入鮮奶油,凝固後撒上可可粉再切粒而成。生巧克力因含有鮮奶油,所以存放溫度建議為攝氏4至7度,且保質期較短,建議盡早食用以享受其柔軟的口感、淺甜而不膩的味道。其優點為在相同重量下,熱量比一般巧克力低,但仍需注意食用量,才可享受美味又不發胖。
-
2022-02-12 養生.聰明飲食
福島食品解禁!是核食?有何風險? 醫詳解要注意什麼
國內近日預計解禁日本福島食品進口,引起社會關注,民眾關心這是否代表核食將進入台灣?是否會致癌?有什麼風險要注意什麼?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逐一說明。 福島食品有何隱憂?是核食嗎?會致癌嗎? 顏宗海醫師表示,民眾關心福島食品,莫過於日本311大地震遭遇核災、輻射物質外洩,可能增加致癌的風險,國際主要檢測的項目為碘131、鍶90、銫134及137等。 輻射物質對人的影響和半衰期息息相關,也就是反應降低至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鍶90為29年,銫134為2年,銫137為30年。核災至今已過10年,將邁入第11年,碘131、銫134半衰期已過,較無殘留疑慮,而鍶90和銫137則因半衰期長,尚有風險隱憂。 不過民眾所擔憂可能增加致癌風險的核食,應是受核汙染的食材、原料、材料等,因此福島食品和核食是兩種不同的存在,應分成兩件事情看待,開放「福食」不代表開放「核食」,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政府需作好完善的風險管理。 福食解禁三原則、三配套,台灣嚴格食安標準管控! 顏宗海醫師表示,行政院公布了「三原則、三配套」,三原則包括回歸科學檢驗、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為民眾食安把關。三配套則包括將禁止特定地區進口改為「禁止特定產品進口」、針對具風險品項要求提供雙證(輻射證明及產地證明)、福島等五縣食品於邊境逐批檢驗。 從行政院公布資訊了解,加拿大、歐盟、美國對碘、銫的檢驗標準,原則上均依Codex標準參考進行管理。例如檢驗標準以乳製品檢測碘131來看(單位貝克/公斤),Codex為100,加拿大為100,歐盟為500,美國為170,容許值越低,表示越嚴格。而台灣在食品輻射檢驗量能充足的情況下,會經過書面審查、現場查核、取樣、檢驗,標準為55,且每日檢驗結果將公開公布在食藥署網頁,嚴格把關福島進口的食品。 福食解禁要注意什麼?醫籲:政府應落實食安管控。 對於福食解禁,顏宗海醫師也呼籲政府應落實所公布的三原則、三配套管制,執行機關也需加強食品安全的把關,產品包裝建議要明確標示產地,讓民眾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而民眾採買食品時,也建議以台灣在地的農、漁、牧產品為優先考慮,購買食品時,應注意產品標示,減少相關疑慮。 更多檢驗比較、相關配套請見行政院網頁。 《延伸閱讀》 .日核廢水對台民眾有何影響?專家指4大問題:不單只是吃魚與否。 .微波食物安全嗎?會不會致癌?毒理教授:比起輻射更要小心4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11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痛風怎麼辦?專家列出控制痛風11項你該吃/不該吃的飲食清單
痛風的發生是因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大部分的成因與飲食習慣有關係!如何注意飲食中的細節呢?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列出11項,什麼食物可以吃和避免吃什麼食物,作為控制痛風的建議。控制痛風的11項食物尿酸值維持在6 mg/dl以下有助於降低痛風發作的機會,控制痛風的11項食物,建議攝取水、牛奶、咖啡、柑橘、植物性蛋白、櫻桃;不建議攝取啤酒、白酒、蘇打水、內臟、某部分海鮮)1、充足的水分每天至少喝8杯非酒精飲料,白開水最好。如果有眩暈情形,要提高水的攝取量,增加到每天16杯。水可以幫助尿酸排泄,避免沉積。2、不喝啤酒啤酒中的普林含量很高,在體內會轉化成尿酸。研究發現,含酒精的啤酒會使尿酸升高6.5%,而無酒精啤酒會使尿酸升高4.4%。3、牛奶研究顯示,喝低脂牛奶和吃低脂乳製品,可以降低尿酸和痛風發作的風險。牛奶中的蛋白質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4、不喝白酒酒精飲料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身體分解酒精時,會產生尿酸,並使尿液中尿酸的排泄變慢。不過多數研究證實,適量飲用葡萄酒可能沒問題。5、咖啡和不喜歡喝咖啡的人比較,長期飲用咖啡的人(每天4-6杯)罹患痛風的風險較低。6、不喝蘇打水果糖是一種天然存在於水果和蜂蜜中的糖。在體內分解成普林。許多飲料中都含有人造甜味劑,像是高果糖玉米糖漿。喝飲料(包括含糖的蘇打水和果汁)的人更容易患痛風。研究證實,果糖會增加血清中尿酸的濃度。7、柑橘維生素C可降低尿酸濃度,有助於預防痛風發作。多數研究建議每天至少攝取 500毫克。但是水果中含有果糖,會使尿酸變高,所以在選擇時要注意果糖含量低的水果。像是葡萄柚、柳橙和草莓等。8、不吃內臟動物的內臟,像是肝臟、舌頭,其所含的普林量特別高,會增加尿酸並且會刺激痛風發作。紅肉像是牛肉、鹿肉的普林含量也較一般白肉來得高,因此要減少食用的頻率。9、植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像是豌豆、豆類、扁豆、豆腐等。不會增加尿酸,甚至可以避免痛風發作。10、不吃某些海鮮並非所有海鮮的普林含量都很高。但像是金槍魚、鮭魚和鱒魚等會增加尿酸,但適量食用有防護心血管的作用,所以取決點在於食用的頻率及多寡。貽貝、扇貝、魷魚、蝦、牡蠣、螃蟹和龍蝦只能偶爾食用。11、櫻桃吃櫻桃或喝櫻桃汁可能會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因為富含花青素,其具有強大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被認為可以降低痛風發作。
-
2022-02-08 新聞.元氣新聞
福島5縣市解禁食品改抽驗 專家:維持檢驗量無不可
爭議多時的日本福島核食議題,行政院今天正式對外宣布解禁。衛福部食藥署也針對該地區的食品輸入和邊境查驗調整規範,五縣市的野生鳥瘦肉、菇類和漉油菜禁止輸入,其他可輸入產品採逐批檢驗;原先日本其他地區的九大類食品則從逐批檢驗改為按比例抽驗。陽交大醫放系食品檢驗分析實驗室教授吳杰表示,九大類食品過去的檢驗結果,就算檢出都數微量,因此若能維持現行抽驗量,改為抽驗並無不可。針對福島五縣市食品解禁,食藥署規定福島縣、茨城縣、櫪木縣、群馬縣、千葉縣等五縣市的食品,若屬日本國內限制流通的產品以及野生鳥獸肉、菇類、漉油菜都禁止輸入;其他可開放的五縣市產品則需檢附輻射檢測證明及產地證明雙證明才可輸入。另外宮城縣、岩手縣、山梨縣、靜岡縣生產製造的菇類;宮城縣、岩手縣生產製造的水產品;靜岡縣生產製造的茶類產品;宮城縣、埼玉縣、東京都生產製造的乳製品、嬰幼兒食品,也都需附雙證明才可輸入。吳杰表示,根據研究,菇類最容易從根部吸收和累積同位素,因此食藥署針對菇類制定規範是合理的。針對檢測標準修訂,曾有專家認為我國的輻射檢測只針對碘-131、銫-134、銫-137進行檢測,而之前日本在福島附近海域測到破紀錄的放射性鍶-90劑量,且半衰期約28年,銫-137則約30年,因此我國的輻射檢測應針對銫-137和鍶-90加強檢測。吳杰表示,核電廠發生事故會釋出非常多種放射性同位素,但若是每一種都驗,無異是緣木求魚。其中銫-137和鍶-90容易伴隨出現,而銫-137容易經由加馬(γ)能譜分析檢驗出來,尤其透過純鍺偵測器能準確地定性、定量。因此以銫-137作為指標檢測項目,就能判定食品是否受到同位素汙染。另外,日本輸入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 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 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 海草類及茶類等九大類產品,原為逐批檢驗,改為依風險調整查驗比率。吳杰也表示,過去針對九大類食品逐批檢驗時,主要會在茶類、柿乾檢測出微量輻射,但皆在每公斤10至30貝克左右,皆未超過每公斤100貝克。若真能維持現行一萬八千件抽驗量,改為比例抽驗應無疑慮。
-
2022-02-0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缺乏易致憂鬱症和成癮症 名醫教你透過天然方式提高體內多巴胺
▌增加多巴胺就是增加行動力除了血清素之外,另一個能讓身心感覺舒暢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就是多巴胺。多巴胺主要負責人體的行動力以及強化我們的動機與積極度,如果體內缺乏這個訊息傳導物質就容易導致憂鬱症和成癮症。我們可以透過天然的方式提高體內的多巴胺合成率,你可以親身感受前後差異,當多巴胺提升之後,你的人生將會變得更有樂趣!請捨棄令人成癮的任何物質:舉凡酒精、其他毒品與碳水化合物之所以讓你欲罷不能,主因就是它們能快速提高大腦內的多巴胺濃度。這也是為什麼當人體內的多巴胺指數下降時,就越想要攝取這些成癮性物質,因為此時它們對你的身體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長期透過這種方式激發多巴胺的行為不啻是飲鴆止渴,因為藥效最強的毒品通常能夠一舉將多巴胺提升至最高濃度,這當然就是它讓人成癮的原因之一。除了毒品以外,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同樣會使多巴胺短暫飆高,因此產生成癮的症狀。每次飆高的多巴胺反應會大幅減少人體的多巴胺接收器,導致腦細胞對接收到的訊息沒什麼反應。若要再次達到同樣興奮的程度,就必須攝取更多同類型的成癮物質,才能有相同的刺激效果使細胞釋放出相同數量的多巴胺。因此,你所需求的糖分、碳水化合物、酒精或是毒品的數量就越來越多。飲食:你的飲食習慣決定了腦神經元會製造多少多巴胺。更確切地說:是你攝取了多少好的蛋白質,也就是高品質的肉類、魚類、雞蛋、乳製品與乳清蛋白。除了高品質的蛋白質之外,身體也同時需要幾項重要的輔助元素,這些元素能幫助身體將蛋白質轉換成多巴胺。人體的胃會將所有大分子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的蛋白質,但只有胃酸濃度正常時才會發生。這個分解步驟還需要足夠的鋅、維他命B1與B,蛋白質藉此便能以必需胺基酸苯丙胺酸這樣的獨立分子存於人體中,苯丙胺酸於是能輕鬆地從腸道隨著血液循環一起進入細胞中。而苯丙胺酸最終會在細胞內被轉換為酪氨酸,這個轉換過程中需要輔助的營養元素有葉酸、鎂、錳、鐵、銅、鋅與維他命C。再經過兩個步驟之後,酪氨酸就會被重組為多巴,隨後轉換為多巴胺。要完成這最後兩個步驟,需要維他命B才能成功。但是當胃酸過低時,(我不得不再次提起那些經常被開立的胃酸抑制劑處方籤,那會讓胃酸過低的人完全無法分解自己攝入的蛋白質。)當然後續的產品苯丙胺酸與酪氨酸的數量也就跟著降低。腸漏症的患者也會發生同樣的問題。除了缺乏上述兩者胺基酸會影響最終產品多巴胺之外,人體內是否具有足夠的輔助營養元素也是決定能否產出足夠多巴胺的原因之一。研究結果顯示,正在閱讀此書的你們,絕大多數都有這個毛病。平均統計,百分之五十八的女性身體經常缺乏鐵質,男性缺乏鐵質的情況稍微少一點,數據顯示多數缺乏鐵元素的男性都是運動員與年長者。此外,不分性別,平均有三分之二的人體內葉酸含量過低。缺乏鐵與葉酸都會降低多巴胺的生產率。最後,碳水化合物經證實會迅速降低體內多巴胺的濃度。的確,在剛開始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的時候,它能讓血液裡的多巴胺急速升高,但隨後卻會快速將多巴胺分解導致消失,因此人在攝取完大量碳水化合物過後,只會感到空虛。保持正常體重:人體脂肪組織內的細胞會不停製造荷爾蒙瘦蛋白出來。瘦蛋白雖然會抑制食欲,但也會抑制多巴胺的功效,使人的行動力與積極度完全跌到谷底,那可是讓人類想要起而行、邁開步伐跑的行動力。相反地,若是人體維持在正常體重,脂肪組織便不會釋出過多的瘦蛋白,體內存在的多巴胺得以完全釋放功效。人因此感到更有積極行動的渴望,生命才會變得更有樂趣。消除壓力:多巴胺形成後,還有更多的轉換程序會接續發生。首先,多巴胺會轉變為正腎上腺素,接著再轉變為腎上腺素,亦即俗稱的壓力荷爾蒙。只要形成越多的正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多巴胺的濃度就越低。但是你可以透過放鬆自己的情緒與身體,以降低正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的形成。如果眼前的壓力一時半刻無法解除,那麼請你攝取大量的蛋白質以及製造多巴胺所需要的礦物質和維他命,好讓身體能增加多巴胺的產量。記憶力訓練:透過認知訓練即智力訓練,你可以提高多巴胺接受器的密集度!【自我診斷】我的多巴胺足夠嗎?做完上面的自我診斷,如果你勾選「是」的次數越多,代表你體內缺乏多巴胺的可能性越高。是否缺乏多巴胺比較難以抽血檢驗的方式做出診斷,因此若你相當可能有多巴胺不足的情形時,請立刻參照書中的建議,改變你的生活習慣。※ 本文摘自《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德國醫生親授腦力寶典,讓你想得快、忘得慢,提升自體免疫力,遠離頭痛、憂鬱和失智》。《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德國醫生親授腦力寶典,讓你想得快、忘得慢,提升自體免疫力,遠離頭痛、憂鬱和失智》作者:烏里西‧史特倫茲 譯者:黃淑欣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5/06
-
2022-02-04 養生.聰明飲食
延緩大腦老化、減少發炎反應…麥得飲食法怎麼吃,才能獲得科學實證4好處
被美國《Forbes Health》評為2022年最佳飲食法之一的「麥得飲食法」(MIND Diet),是2015年由美國洛許大學醫學中心發表的一套專門針對「提升大腦健康」所設計之健康飲食法。目前已有研究證實「麥得飲食法」能延緩大腦老化且降低失智風險,而另一則刊登在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Gerontology》的研究更指出,「麥得飲食法」可以幫助提升大腦認知功能,是一套可以幫助保護大腦的健康飲食法。什麼是「麥得飲食法」?根據外媒《U.S.NEWS and World Report》報導,「麥得飲食法」的英文「MIND」是「Mediterranean-DASH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的縮寫。「麥得飲食法」結合了「地中海飲食法」(Mediterranean Diet)與「得舒飲食法」(DASH Diet)的特點,並可以幫助減緩腦部退化性疾病,由於「MIND」在英文中代表心智,因此也稱之為「心智飲食法」。「地中海飲食法」特點為多攝取新鮮蔬果、橄欖油,適量攝取發酵乳製品和紅酒;「得舒飲食法」特色是攝取高份數的蔬果與乳製品。而「麥得飲食法」則結合了兩種飲食原則的優點,將「地中海飲食法」與「得舒飲食法」中的莓果類、堅果等對大腦有益的食物作為主要飲食來源,進而達到提升大腦健康的效果。如何執行「麥得飲食法」?根據外媒《Healthline》報導,執行「麥得飲食法」的人應避免攝取紅肉、奶油、起司、甜食和油炸物等5種食物,並將以下這些食材作為主要攝取的食物來源:深色蔬菜(花椰菜、菠菜等)其他蔬菜(如茄子、胡蘿蔔、彩椒等)堅果(一次1湯匙,一週至少吃5次)莓果類(以藍莓為佳,一週至少吃2次)豆類(一週至少吃3次,以非油炸豆類如豆腐、黃豆芽等為主)全穀類(每天至少3份,包含燕麥、全麥麵包等)雞肉(一週至少吃2次)魚類(一週至少吃1次)橄欖油(每日30c.c)每天一小杯紅酒(約30c.c~40c.c,最多不超過150 c.c)「麥得飲食法」有什麼科學實證好處?1.提升大腦認知功能根據一則刊登在國際期刊《ScienceDaily》的研究指出,與實行一般飲食法的人相比,遵循「麥得飲食法」的受試者在記憶力跟思考清晰度的表現上較為優良,不僅認知功能退化速度較慢,且大腦較同齡的其他人年輕了七歲半,因此,「麥得飲食法」是一款可以幫助提升大腦認知功能並減緩大腦老化的健康飲食法。2.減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一份由美國洛許大學醫學中心進行的研究指出,實行「麥得飲食法」有助於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該研究表示,在923位年長受試者當中,相較採用一般飲食方法,每一天都實行「麥得飲食法」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足足降低了約53%。有趣的是,即使無法完全按照「麥得飲食法」的吃法,只要在生活中1/2到3/4的時間遵循「麥得飲食法」的飲食原則,也可以降低35%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3.幫助抗氧化、減少發炎症狀由於「麥得飲食法」跟「地中海飲食法」一樣都是以含有大量纖維的蔬果、雞肉、魚類等作為主要食物來源,取代紅肉、加工食品等較容易引起身體發炎的食物,且莓果、深色蔬菜更擁有抗發炎的效果,因此,長期實行「麥得飲食法」也可以幫助減少體內的自由基,減少發炎反應產生。4.可能有助於減輕體重雖然目前尚未有科學研究證實「麥得飲食法」可以幫助減輕體重,但營養師Melina Jampolis指出,遵循結合了「地中海飲食法」和「得舒飲食法」的「麥得飲食法」能夠擁有等同於前兩者飲食法的好處,因此,推測長期執行以新鮮蔬果、瘦肉等優良食材作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麥得飲食法」,也能擁有減輕體重的好處。※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Forbes Health評為2022年最佳飲食法】麥得飲食法MIND Diet:延緩大腦老化,也幫助減少發炎反應
-
2022-02-03 該看哪科.皮膚
出現木偶紋、法令紋怎麼辦?臉部產生紋路原因有哪些?5方法預防紋路形成與加深
編按:隨著年齡增長,受到肌膚老化、表皮與肌肉的飽滿度與彈性降低等因素影響,臉部也會逐漸出現惱人的紋路。其中,又以兩種在口鼻處的顯眼紋路:木偶紋和法令紋,最容易讓視覺年齡增加。如何減緩紋路形成?及早留意、多加保養有訣竅。在熟齡族的肌膚煩惱中,除了斑點暗沉,出現在臉部的紋路也是容易突顯年紀的一種表徵,最主要則包括從鼻翼兩側延伸到嘴巴旁邊的「法令紋」,以及從嘴角延伸到靠近下巴兩側,因為看起來像腹語術人偶口部的縫隙而得名的「木偶紋」。一般來說,木偶紋比法令紋看起來更容易增加視覺年齡,也經常是判斷40歲和50歲外表的分水嶺。但無論是哪種紋路,如果已經有隱約出現的跡象,那麼一定要及早開始保養,如果放著不管,只會愈來愈顯眼。臉部為何會產生紋路?肌肉衰退、老化都是原因為何臉上會出現法令紋和木偶紋這類惱人的紋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 老化造成的韌帶鬆弛、細胞彈性減少在人體構造中,除了骨頭和肌肉,還有許多負責連結筋膜、脂肪與皮膚等組織的韌帶存在,臉部因為會展現各種表情,肌肉的分布和構造更為複雜,韌帶的作用就在於維持臉部肌肉動作的靈活與彈性。但隨著身體老化,韌帶會逐漸僵硬、鬆弛,細胞所含有的膠原蛋白、彈性蛋白減少,也就會讓皮膚下垂、產生皺紋。2. 表情肌的衰弱前面提到,臉部是人體肌肉動作最細膩的部位之一,負責臉部表情運動的「表情肌」,即是支撐臉部組織的重要肌群。很多人會說「愛笑的人容易長皺紋」,事實上恰好相反,經常面無表情的人,反而會因為表情肌較少使用、隨著老化而衰退。因此平時多保持微笑,除了看起來親切,也有防止嘴角下垂、產生紋路的效果。3. 咬合不正牙齒的咬合也會影響臉部肌肉?美容師指出,如果上下顎咬合歪斜不整齊,或是經常習慣性用力咀嚼、只用單邊咀嚼,或是「咬牙切齒」的人,也可能造成肌肉失去平衡,造成左右臉頰肌肉高低不同、進而產生鬆弛影響美觀。想知道自己往後是否可能會有明顯的法令紋,可以做個簡單的自我檢測:用牙齒咬住下唇後試著把上唇盡量往上提,如果無法露出牙齦,就表示口角周圍的肌肉力量較弱,有產生明顯法令紋的可能性。4. 肌膚乾燥、氧化隨著老化減少含水量、變得乾燥的臉部肌膚,也可能會增長臉部的紋路線條。乾燥的肌膚由於缺乏彈性,也容易隨著臉部動作而產生「摺痕」、增加紋路。5. 姿勢不正確人的全身皮膚都會相互牽引,習慣駝背或是低頭脊椎前彎的人,除了顎骨容易隨著前傾,臉部皮膚會因缺乏拉伸而鬆弛,就容易產生法令紋和木偶紋等臉部紋路。因此不妨經常留意自己背脊是否打直、不縮頭不低頭,讓脖頸自然伸展。5個原則 預防臉部紋路形成與加深了解木偶紋和法令紋形成的原因後,我們又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以下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簡單實行的方法:1. 用手拉提、按摩臉部臉部按摩除了有舒緩肌肉的效果,也可預防紋路形成或加深。可以用手沿著臉頰兩側的輪廓線慢慢由下往上按摩,除了可以有拉提臉部的效果,也可以幫助老廢物質以及淋巴液的代謝;想要減緩法令紋,則可用手指從鼻翼兩側沿著顴骨往斜上方按摩,力道不宜太重、每次動作採小幅度移動,才不會造成皮膚被拉扯的反效果。2. 鍛鍊臉部肌肉如同前面提到,臉部肌肉力量不足也容易造成肌肉鬆弛、缺乏支撐力。平常可以做以下幾個簡單的動作,就有鍛鍊臉部肌肉的效果:(1) 臉部其他部位保持不動,將嘴角上抬,反覆10~20次。(2) 頭往後仰維持5秒後,再往左右肩各活動5次。3. 做好肌膚保濕及保養預防臉部紋路生成,肌膚保養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環。平常選購保養品時,不妨可選擇含有膠原蛋白、玻尿酸或是神經胺成分,或是加強保濕、預防乾燥的產品。標榜有消除眼周細紋效果的保養品,也可以使用在臉部其他部位的紋路,在擦保養品的同時一併進行臉部按摩,也能有一舉兩得的保養效果。4. 減少紫外線吸收紫外線會造成肌膚老化和乾燥,可說是美容的大敵!有些人可能會在陽光強烈的夏季才會注意防曬保養,實則紫外線一年四季都存在,不論什麼季節都要徹底做好防曬對策。(1)確實使用抗紫外線的防曬產品。(2)使用陽傘、帽子作為輔助遮蔽陽光。(3)盡可能避開在紫外線強烈的中午時段外出。5. 攝取對肌膚有益的營養素除了外在的保養和肌肉鍛鍊,由內而外的飲食也是很重要的保養方法之一。蛋白質是構成皮膚與肌肉的最重要營養素,平常多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類/魚類,雞蛋,豆製品和乳製品,也有助於儲存「肌本」。資料來源/ハルメク原文:臉部出現木偶紋、法令紋怎麼辦?5個日常保養預防紋路形成與加深
-
2022-01-31 養生.聰明飲食
東坡肉還不是最肥!一張圖揭「年菜熱量排行」 吃一餐恐爆2000卡
倒數除夕圍爐的日子,忙碌了一年決定先大吃大喝犒賞自己嗎?先來算算一家人年夜飯總共會吃下多少熱量?再來想想該怎麼消耗,才不會後悔當初就吃少一點! 年夜飯 熱量圖鑑1、筍絲蹄膀(1500g) 4103kcal2、辣味米糕油飯(1000g) 2607kcal3、紅燒獅子頭(8顆800g) 2536kcal4、佛跳牆(2480g) 2532kcal5、東坡肉(550g) 2448kcal6、燉全雞湯(2500g) 1683kcal(推薦閱讀:雞湯增強免疫力、促進食慾! 營養師警告「3體質少喝」:你也上榜了?)7、糖醋魚(750g) 1198kcal8、八寶芋泥(650g) 1092kcal9、港式蘿蔔糕(一條1000g) 1010kcal10、干貝海鮮蔬菜湯(1200g) 818kcal(推薦閱讀:你吃的是真干貝or假干貝? 從「外觀、汁液」秒辨是否魚漿冒充)11、烏魚子(一片200g) 800kcal12、清蒸魚(600g) 768kcal(推薦閱讀: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13、黃金炸蝦球(10顆300g) 729kcal14、藥膳醉蝦(約15尾500g) 510kcal15、水果拼盤(1050g) 400kcal 飲食小撇步 不怕肥肉找上身很多菜色的共通點多是高油、高鈉的肥胖方式料理,一個人一餐攝取到的熱量可能超過2000大卡!不過也不是不要吃,而是學會怎麼吃,過年放縱之餘也不能忘記健康的飲食的小撇步,營養師高敏敏分享份量攻略:1、全穀雜糧,吃8分滿碗:米糕、八寶芋泥→盡量換成雜糧類、糙米、大麥、南瓜、芋頭、山藥、菱角、紅豆。2、豆魚蛋肉,吃1個手掌大小厚度:蹄膀、東坡肉、肥腸、獅子頭、臘肉、香腸→鮮蝦、花枝、魚、牛腱、雞肉、豬里肌。3、蔬菜,吃1.5個拳頭:火鍋菜、擺盤菜、花椰菜、青江菜、茼蒿、高麗菜、香菇、金針菇、掛菜 多多益善。4、餐後水果,吃1個拳頭:各種零食、牛軋糖、花生糖、餅乾、糖果→當季新鮮水果、柑橘、柳丁、蘋果、草莓、櫻桃、芭樂。5、飲料喝一杯無糖飲品、乳製品:含糖飲料、汽水→無糖茶飲、水、鮮奶、優格、優酪乳。 延伸閱讀: ·沒吃等於沒過年!揭曉「過年零食熱量」 這款1顆熱量就超過一碗飯 ·吃麵怕胖!粗麵or細麵好? 揭曉「麵食熱量排行」:這碗直逼1000大卡
-
2022-01-27 養生.聰明飲食
別怕年菜吃不完! 國健署傳授5大技巧改造剩食
農曆春節將至,闔家團圓必備山珍海味、澎湃豐盛的精緻菜餚,但在除夕過後,總有許多吃不完的年菜料理,國民健康署傳授5招,協助民眾改造剩食,變成營養又兼顧美味的「虎旺」新菜。根據調查,過年期間近5成民眾運動量減少,約4成民眾體重平均增加1.7公斤。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羅素英表示,傳統年菜熱量高,像是筍絲蹄膀、臘味年糕動輒3600大卡,臘腸則有1780大卡,燉補雞湯1700大卡、糖醋魚1200大卡、白斬雞975大卡,平均每人一餐攝取高達2000大卡。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傳統習俗傾向年菜「越多越好」,餐餐都是滿漢全席,傳統年菜雖好吃,但卻隱藏著高油、高鹽、膳食纖維不足等問題。此外,過去多是大家庭團聚,隨時代改變,現在多是小家庭,一次僅4至8人聚餐,若準備太多吃不完,不想浪費恐會拼命吃,為了健康,除了準備年菜需減量外,可運用年菜改造五招,將剩菜變身為營養又能提升抵抗力的健康餐點。第一招:全榖雜糧選原態 營養完整更健康全穀雜糧富含多種膳食纖維及維生素,傳統米糕油脂含量高,加入藜麥及黑米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全穀雜糧、手作元氣飯糰,讓健康營養帶著走。第二招:堅果種子適量配 健康體態不走位堅果種子含有健康的油脂組成,可補充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維生素E。將白斬雞手撕成雞絲,搭配各色蔬菜如小黃瓜、紅蘿蔔、美生菜等,最後再撒上無調味堅果。多蔬涼拌菜及適量原味堅果清爽可口,不僅緩解傳統年菜的油膩感,也減少熱量攝取,避免身材走鐘。第三招:各色蔬菜一起吃 提升免疫助消化各式各色蔬菜提供多元具抗氧化的植化素,以及促進腸胃蠕動的膳食纖維。可將高鹽高油的臘肉臘腸切絲,搭配各色蔬菜如長年菜、甜椒等進行拌炒。在攝取蔬菜量的同時也獲取多種營養素,維持身體健康。第四招:選擇植物蛋白質 環保永續減負擔豆製品是蛋白質良好來源,脂肪更低,對身體更有益,同時還能減碳愛地球,是蛋白質的優先選擇!將剩餘雞湯加入味增及板豆腐,再加入海帶芽、白蘿蔔等新鮮蔬菜,鮮甜美味的湯頭也無須再添加油脂或其他調味,降低身體額外的負擔。第五招:濃醇乳品同入菜 存足骨本避骨鬆乳製品是鈣質的重要來源,足夠攝取補充存骨本,才能避免骨質疏鬆。將剩餘的魚肉剝下,與鴻禧菇、洋蔥、花椰菜等,放入煮好的胚芽米、紅藜麥中,最後加入牛奶燉煮。手法簡單,輕鬆攝取,為健康打底。營養師林俞君表示,為了避免食材過油,民眾烹飪時,也可以利用食材本身油脂來料理,像是用雞腿皮先接觸鍋面再炒菜,或用不沾鍋料理,可少用油脂,炒菜也不會燒焦。若實在無法避免,食用時亦可瀝醬汁、或挑瘦肉食用。林俞君指出,選用食材順序,也可以採用「豆、魚、蛋、肉」來選擇,豆製品富含豐富蛋白質、油脂含量低,烹調上也不易沾附調味料或油脂。肉類選擇上,盡量避免三層肉,可選用牛腱、豬的前腿肉等,不僅吃得美味,也能減少油脂攝取。若要攝取好的油脂,林俞君建議,除了三餐原先會攝取的油脂,民眾每天可以補充堅果,以一湯匙份量為主,堅果屬於植物性食材,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有助於體內調節。如果本身很少吃油脂,堅果份量亦可增加。
-
2022-01-27 新聞.食安拉警報
「千葉漁產」在台吃得到? 食藥署駁廣告不實
日本核食是否開放進口近日備受關注,不過台北市議員鍾沛君卻在臉書爆料,自己在餐廳吃到千葉縣漁產,為禁止輸入食品的福島五縣市之一。衛福部食藥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澄清,社群網站流傳「福島5縣市的食品,甚至是最敏感的水產品早就長驅直入」經查證與事實不符;業者涉廣告不實最高可處新台幣400萬元。日本發生311後,我國自2011年3月11日起,暫停日本福島等五縣輸入的食品受理報驗,也就是禁止福島五縣市,包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的食品進口。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旭陽表示,接獲這則訊息後前往宣稱類似產品的餐廳業者稽查,發現餐廳業者僅是擁有此標籤,並且是由上游業者提供,若民眾詢問該產品來源即提供該標籤,但並非代表該場所所販售產品的原產地。而業者宣稱漁產來源卻無法提具佐證,食品的標示、宣傳或廣告如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即涉違反食安法標示不實的規定,處新台幣4萬至400萬元,將移請所轄台北市衛生局後續裁罰。另外,依食安法「散播有關食品安全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一百萬元以下罰金。」因此食藥署也呼籲食品業者應保存食品來源及流向憑證以備主管機關查核,並不得為不實的標示或廣告,以免受罰。不過上游業者的漁獲究竟哪裡來的,是否來自福島五縣市?林旭陽表示,日本的食品輸入需附產地證明以及輻射檢測證明,才能報關,而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五縣生產製造之所有食品,至今仍未開放受理報驗。另外報關後,食藥署也會對輻射物質抽查檢驗,針對日本其他地區生產的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海草類、茶類等九大類食品也逐批進行輻射檢測。因此理應不會有這些縣市的產品輸入,這部分正請地方衛生局進行調查。
-
2022-01-21 養生.聰明飲食
牛奶、豆奶、燕麥奶有何差別?一張圖找到適合族群
為了健康或減肥、健身,許多人會選擇喝牛奶、豆奶、燕麥奶等飲品補充營養,不過同樣都是「奶」,三者從營養學上來看可不一樣,簡鈺樺營養師指出不同之處,建議民眾在挑選時可多注意細節,更有助身體健康。 一張圖看懂,牛奶、豆奶、燕麥奶有何差別!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牛奶、豆奶、燕麥奶因為產品名稱的關係,許多人會誤以為或多或少都有牛奶的成分,其實並非如此,雖然都有個「奶」字,但一般而言從營養學來看,牛奶是乳製品,豆奶屬蛋白質,而燕麥奶則為全榖雜糧類。之所以名稱上都有奶,與乳白液態狀看起來與牛奶相似有關。不過確實市售也有燕麥加牛奶或豆漿加牛奶的產品,民眾在挑選上就需留意營養標示。三者營養價值都很高,也各有獨特之處。 牛奶最知名的營養在於鈣質,是養骨最知名的來源,特別適合欲保養骨骼及成長族群,且含有乳醣更有助鈣吸收,一杯250CC的牛奶,就可約補足約250毫克的鈣,早晚各一杯就約為成人一天所需的1000毫克一半。不過也提醒,鈣雖然對養骨重要,但也需飲食均衡,以利其他營養協助鈣質吸收。 豆奶一般而言就是所謂的豆漿,主要以黃豆製成,是個優質的蛋白質攝取來源,適合健身者、素食者等族群,從非肉類補足蛋白質,受矚目的營養包括大豆纖維、大豆異黃酮等,對於高膽固醇、血脂高的族群有很大的益處。當然,豆奶確實也有可能是豆漿加牛奶,需看清楚標示。 燕麥奶主要是用非精緻澱粉的燕麥顆粒製成,減重族、外食族等,若不想接觸白飯等精緻澱粉,可以此方式攝取全榖雜糧類的澱粉,挑選有顆粒的較為理想。燕麥奶在經過浸泡、烹煮、瀝乾、攪打,以及各家廠商的獨門製法等,製作成飲品型態的燕麥,因此除了富有燕麥維生素B群的營養,最出色的特點也包括水溶性纖維高,有助增加飽足感、代謝腸道廢物、促進排便等,也有助控制血脂、血壓。 牛奶、豆奶、燕麥奶雖健康,但部分族群還是要留意! 簡鈺樺營養師指出,牛奶、豆奶、燕麥奶雖然三者都含有豐富營養,不過部分族群也還是得多留意攝取量及方式。而相關不適合的族群,雖可選擇其他飲品,但其被取代的營養就得留意從其他來源攝取,以利健康。 例如牛奶容易造成乳糖不適症族群腹瀉,建議可從優酪乳等攝取乳製品的營養。也建議乳糖不耐症可以透過自我訓練改善,可以50CC少量適度增加牛奶量,讓身體適應且增加乳糖酶含量,並且避免豪飲、喝太快。另一方面,許多人會認為自己有乳糖不耐症,但其實是對冰冷的飲品較為敏感,可試試喝保久乳或熱牛奶看有無改善。保久乳通常透過殺菌處理、利樂包的保存等,可長久保存而沒有防腐劑,也方便隨身攜帶。 至於對於飲食常被提及的腎臟病、糖尿病、痛風患者,腎臟相關疾病通常在晚期的時候需特別留意,因為鉀含量較高,不過腎臟病各期有所不同,最正確方式為與營養師討論個別化建議。而高血糖、糖尿病者喝無糖、無調味的牛奶、豆奶等,是沒有問題的,但切記還是要有份量上的控管,舉例來說,牛奶的天然乳糖還是會影響血糖,而燕麥奶因為澱粉類,需特別注意酌量,也建議可與營養師討論。痛風者許多人會認為豆奶、豆漿不宜,但其實雖然其含有蛋白質,飽和性脂肪量卻很低,研究發現蛋白質來源以豆製品取代肉類的個案,尿酸情況是有下降的,因此痛風者在適量範圍下不必太過恐慌。 牛奶、豆奶、燕麥奶別單喝,這樣搭配更健康! 最後簡鈺樺營養師也提醒,三種飲品在飲用上需留意之處。許多人為了減肥、健身會只單喝其中一種飲品,不吃其他食物,從營養學來看,此舉會營養不均,對健康及減重恐怕帶來負面影響。而健身後常見喝豆漿、豆奶含有蛋白質,也需要適度的糖分促進肌肉合成。 因此建議若是喝豆奶、牛奶,可酌量搭配其他簡單的食材,如香蕉、地瓜、全麥土司等,再搭配上沙拉,以能攝取澱粉、蛋白質、蔬菜進行。而燕麥奶加豆漿,含有澱粉和蛋白質,對於健身後也相當有利。 不過若是喝燕麥奶,就得需留意避免再搭配地瓜、吐司等澱粉類食物,因為燕麥奶本身就是澱粉,這般搭配恐變成澱粉攝取過多,即便都是健康的食材,攝取過多也對健康不利,建議可吃個茶葉蛋配沙拉等。在營養均衡下,不論是減重或健康都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喝牛奶能防骨折?一次看懂乳製品7大迷思! .缺鈣易骨鬆、三高、傷全身!營養師推10種食材助補鈣。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17 養生.聰明飲食
社交名人發佈的飲食資訊能信嗎?權威期刊曝真相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大前天(2022-1-12)發表Nutritional Analysis of Foods and Beverages Posted in Social Media Accounts of Highly Followed Celebrities(營養分析被高度追隨的名人發佈在社交媒體賬戶的食品和飲料)。這篇論文在一開始說,演員、選手、和歌手這類名人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他們在社交媒體所發布的posts(帖子)往往會被粉絲認為是值得信賴的。所以,來自芝加哥大學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就想看看這些名人在社交媒體所發布的飲食資訊是否符合健康標準。他們共篩選出181位名人,包括66位演員和電視名人; 64位音樂藝術家; 和 51 位運動員。這 181 位名人(男102,女79)的平均年齡是32歲,而粉絲總數為 57 億(平均每人有3150萬粉絲)(註:台灣人口2350萬)。這些名人從2019年5月到2020年3月共發布了3065個跟飲食相關的帖子,涉及2467種食品和2713種飲料。就發布的數量而言,零食和甜食是其他類別的 3 倍(920 [37.3%]),其次是水果(313 [12.7%])、蛋白質(295 [12.0%])、混合菜餚( 271 [11.0%])、蔬菜 (269 [10.9%]) 和穀物 (227 [9.2%])。 在飲料中,酒精類是佔了半數(1375 [50.7%]),其次是咖啡和茶(524 [19.3%])、加糖飲料(374 [13.8%])和水(328 [12.1%] )。研究人員是根據美國農業部 2015-2016 年膳食研究食品和營養數據庫的資料來評定食物和飲料是否健康。這個數據庫包含了超過8600 種食品和飲料的每 100 克份的標準營養價值,而對於每種食品和飲料,研究人員從最匹配的條目中記錄了糖、鈉、飽和脂肪、總脂肪、能量、蛋白質和纖維含量。研究人員也是根據這個數據庫將食品分為 11 個類別(水果、蔬菜、乳製品、蛋白質、穀物、混合菜餚、零食和糖果、脂肪和油、調味品和醬汁、糖、蛋白質和營養粉),以及將飲料分為 8 個類別(酒精飲料、加糖飲料、水、咖啡和茶、乳製品飲料、100% 果汁、減肥飲料、嬰兒配方奶粉和母乳) 。結果顯示,在 181 位名人中有 158 位(87.3%)的整體食物營養評分是不健康(也就是,足以違反英國青少年廣告限制的法律),而只有9 位名人(5.0%)是獲得了健康的食物營養評分(另外14位名人沒有發布跟食物相關的帖子)。至於飲料,181 位名人中有 162 位(89.5%)獲得了不健康的整體飲料營養評分,而只有12 位(6.6%)獲得了健康的營養評分(另外7 位名人沒有發布跟飲料相關的帖子)。 在單一食品和飲料項目水平上,2467 種食品中的 1493 種(60.5%)和 2713 種飲料中的 1488 種(54.8%)獲得不健康的營養評分。至於粉絲對這些食物和飲料帖子所做的互動,研究人員發現,越健康的食物所獲得的like(讚)和comment(評論)就越少。所以,這篇論文的總結是:正如本研究所發現的,不健康食品帖子與追隨者參與度增加之間存在關聯性,而這是給發布不健康食品帖子提供了潛在動力。 然而,鑑於名人的被廣泛追隨,如果名人承諾發布更健康的食品和飲料資訊,則有可能塑造他們追隨者的看法,即健康飲食是有正當性和有價值的。追隨者也需要認清,社交媒體可能只代表了一個精心策劃、不完整的窗口,而不是讓人們了解名人的實際生活情況,例如飲食。延伸閱讀: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原文:名人發佈的飲食資訊,能信嗎?
-
2022-01-03 養生.聰明飲食
缺鐵就吃豬肝?補鐵食物其實分2種 專家教你怎麼吃吸收力高
製造紅血球的礦物質說到我們周遭的「鐵」,會想到的是釘子、鑄鐵鍋或平底鍋吧?沒想到我們的身體裡也有鐵,很不可思議吧!據說成人體內大約有四.二公克的鐵喔。鐵是製造紅血球的礦物質,屬於血液細胞的紅血球,其主成分是血紅素,而鐵就是形成血紅素的材料。因此簡單來說,鐵就是血液的成分,血紅素使血液呈現紅色,體內百分之六十五的鐵會與血紅素結合,將從肺得到的氧運送到全身細胞,而氧是體內製造能量所必需的原料,因此沒有鐵就會造成大麻煩。這類的鐵稱為「機能鐵」。剩下大約百分之三十的鐵則作為「儲藏鐵」儲藏在肝臟、骨髓及脾臟中,遇到出血等流失鐵的狀況時,就會釋放到血液中,作為機能鐵運作。剩餘數個百分比的鐵會與肌肉成分結合,進行氧的搬運及儲藏,並與代謝反應有關。如果鐵不足,就無法將氧送到全身,會使臉色變得蒼白,引起缺血性貧血、暈眩、頭昏眼花及心悸等,除此之外還會使注意力不集中、體溫調節功能異常、免疫力及對感染的抵抗力降低等,造成身體各種機能的障礙,所以千萬要小心。缺鐵性貧血與貧血雖然經常會說「鐵不足=貧血」,但其實貧血依照發生原因可分為不同的種類。「缺鐵性貧血」就如同它的名稱,指的是因鐵不足而引起的貧血,因為營養不均衡使鐵的攝取量不足,或是懷孕及哺乳期等使用掉大量的鐵而發生。因體內的血液量太少而引起的稱為「貧血」。月經出血量變多,或是因為疾病而持續出血時,就很容易發生。紅血球的壽命大約是一百二十天,衰老的紅血球會在脾臟被破壞,而被破壞掉的紅血球中的鐵,會再被重複利用於紅血球的合成。攝取到體內的鐵幾乎不會被排泄到體外,鐵真是環保的營養素啊。但是,如果體內的鐵量少,想當然儲藏鐵也會不足。缺乏儲藏鐵的小孩,還有特別像女性因為月經每個月都會流失鐵,懷孕或生產也是如此,本來就屬於容易貧血的族群,所以一定要更積極攝取才行!鐵分為兩種,吸收力不同?說到鐵含量豐富的食品就是「肝臟」了。鐵在動物的肝臟及紅肉、貝類、小魚等中的含量很多,在植物方面就是黃豆、菠菜和小松菜等蔬菜。這些食物中所含的鐵可以分為「血基質鐵」與「非血基質鐵」,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吸收力,血基質鐵大約比非血基質鐵高五倍。血基質鐵能夠從動物性食品,尤其是紅肉中有效攝取到,不過,肝臟中的視網醇含量豐富,所以在懷孕時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植物性食品及乳製品、蛋等則含有非血基質鐵,雖然吸收力低,但如果和維生素C一同攝取就能提高吸收力。還有,在攝取非血基質鐵時,如果能同時攝取動物的肉或魚肉,就能促進非血基質鐵的吸收,可以提升攝取效率。可惜的是乳製品和蛋並沒有這方面的效果。另外就是曾被稱為「鐵之女王」的羊栖菜。但這是以過去流傳下來的做法—用鐵鍋來蒸煮的時代的事了。現在幾乎都使用不鏽鋼鍋,因此已經不能稱為是「鐵之女王」了。用不鏽鋼鍋來料理的話,大約只有使用鐵鍋的九分之一而已。但羊栖菜仍舊是營養均衡的食品,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食用以羊栖菜做的料理。而若是透過補給品攝取了過量的鐵,則會產生活性氧,所以就著重從一般飲食中攝取吧。含量豐富的食品 每1份的含量(mg)●豬肝 80g 10.4●水煮罐裝海瓜子 1/2罐=65g 19.3●遠東擬沙丁魚(魚乾)2條=50g 2.2●小松菜 2株=80g 2.2●油豆腐1/2片=100g 2.6●扁豆(乾)30g 2.7●菲力牛排肉1片=120g 2.9※ 本文摘自《世界第一好懂!營養素全書》。《世界第一好懂!營養素全書》作者:牧野直子(監修)譯者:蔣君莉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21
-
2021-12-3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改善胃食道逆流 研究認證「5種食物」曝光:魚、豆腐上榜
許多人不時會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但當症狀頻繁發生時,或是在吃了某些食物後症狀加重,這可能表示這是一種更嚴重的疾病-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疾病常見症狀主要症狀是胃酸逆流,當發生胃酸逆流時,會導致胸口出現不舒服的灼燒感,這種感覺會向上蔓延到頸部和喉嚨,這種症狀通常被稱為胃灼熱;胃食道逆流疾病常見症狀包括:胸痛、吞嚥困難、食物或胃酸逆流、感覺喉嚨有腫塊、吞嚥困難或疼痛、唾液突然過多、慢性喉嚨痛、喉炎或聲音嘶啞、牙齦發炎、蛀牙、口臭、反覆咳嗽或慢性咳嗽等。如果連夜間都有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可能會出現-慢性咳嗽、喉炎、新發生的或惡化的氣喘、睡眠中斷等情況。另外,嬰兒和兒童也可能會出現類似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症狀,症狀包括:1. 頻繁的小嘔吐2. 過度哭泣,不想吃東西(嬰兒)3. 呼吸困難4. 經常有酸味,尤其是躺著的時候5. 喉嚨嘶啞6. 窒息的感覺可能會影響睡眠7. 口臭8. 進食後難以入睡,尤其是嬰兒 增加罹患胃食道逆流疾病的原因導致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成因,通常不會是單一原因,增加罹患胃食道逆流疾病常見的原因包括:肥胖、懷孕、結締組織疾病(如:硬皮病)、抽煙、經常暴飲暴食、吃飯後直接趴下或睡覺、使用大量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aspirin、ibuprofen)、橫膈裂孔疝氣等。加重胃食道逆流疾病的7種食物與生活習慣某些食物和成分可能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疾病症狀,例如:高脂肪食物、薄荷、巧克力、酒精、咖啡因、酸性食物和辛辣食物皆可能會引發發作。此外,具有抽煙、吃大餐或深夜進食的習慣,也會加重或觸發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發生。 改吃這5種食物 助預防胃食道逆流疾病研究發現,引起胃食道逆流疾病症狀的一個重要罪魁禍首是-高脂肪食物,美國飲食協會建議,盡量選擇瘦肉、家禽、魚、豆腐和豆類作為蛋白質來源。此外,減少飲食中添加奶油和油脂的量、選擇烘焙食品而不是油炸食品、低脂乳製品替代全脂乳製品、減少吃隱藏高油脂的糕點,都有助於預防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發作。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吃飯配飲料、飯後喝湯? 小心胃食道逆流!醫眼中「超雷虐胃行為」曝光 ·不只有火燒心! 醫揭「胃食道逆流非典型表現」 5跡象別輕忽
-
2021-12-25 養生.聰明飲食
過敏可以吃什麼舒緩?13種實證天然抗過敏食物大整理!
文/耳鼻喉科 劉承信醫師 鼻子過敏超惱人,過敏症狀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最常見 在台灣有近三成的人飽受過敏及非過敏性鼻炎的困擾。最主要的三大症狀:流鼻水、打噴嚏及鼻塞,另外還會合併有眼睛癢、黑眼圈、嗅覺降低、頭暈目眩、鼻涕倒流、呼吸困難等症狀。過敏性鼻炎也容易有共病如鼻竇炎、氣喘、中耳積水,也會帶來身體其他部分如眼睛、皮膚、氣管、睡眠、打呼、臉型發育甚至腸胃的影響。 鼻子過敏怎麼辦?實證天然抗過敏食物食療大整理 我實在的建議是從健康均衡的原型食物攝取。食療是日常維持身體健康的保健好方法,需要長期維持,並沒有快速的治療效果。 實證天然抗過敏食物 蘋果多酚食物來源:蘋果。一般蘋果一顆可能就有200-500mg的蘋果多酚,市售蘋果汁約39~136 mg/100ml臨床效果:每天攝取50mg或200mg蘋果多酚的果汁連續四週, 或是每天攝取500mg蘋果多酚持續12週,可以在花粉季節顯著的改善過敏症狀並且減少藥物使用。 葉綠素C食物來源:銅藻及部分藻類富含,天然食物攝取比較容易降解,多半都是人工製成的添加劑比較多臨床效果:每天攝取0.7mg連續12週,可以改善成人過敏症狀。 共軛亞麻油酸食物來源:天然是牛羊等反芻動物的乳汁和肉(羊肉、牛肉、乳製品),另外用葵花油、紅花籽油經氫化處理是保健補充品常見的製造方式。臨床效果:每天攝取3g連續12週,在花粉季節使用可以減少過敏症狀、減少藥物使用、降低發炎指數。 蜂蜜食物來源:蜂蜜臨床效果:雖然部分研究顯示沒有顯著效益,但更多研究顯示可以改善過敏性鼻炎的症狀。相關研究有的是每天8g蜂蜜、每天1茶匙蜂蜜,最高甚至吃到1g/kg體重的劑量。 異槲皮素食物來源:秋葵、芒果、藥草如塔黃或釋迦的葉子、茶樹、垂管花。很常被製作成口服補充營養素。 臨床效果:連續8週每日攝取100mg,可以減少過敏反應,但對於眼睛症狀的控制比鼻子的症狀更明顯。 甲基硫醯基甲烷食物來源:雞蛋、豆類、肉類、魚類、大蒜、洋蔥、蘆筍、甘藍,但肉類經料理後保存效果較佳。很常被製作成口服補充營養素。臨床效果:每天可以使用到4g。多篇研究使用2.6g連續一個月或是3g連續兩週,對於季節性過敏、鼻塞與鼻部症狀都有顯著改善的效果。 螺旋藻食物來源:最常見是鈍頂節螺藻,主要是內含胺基酸、礦物質、必需脂肪酸、維他命、類胡蘿波素臨床效果:有研究說明天天使用2000mg達6個月,對於過敏性鼻炎的症狀與滿意度可以得到改善。 番茄萃取物食物來源:番茄。內容成分包含類胡蘿波素(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葉黃素)、維他命、多酚(類黃酮、酚酸、單寧)臨床效果:有研究發現連續8週使用360mg,對屋內塵蟎過敏的病人可以改善鼻過敏症狀,增進生活品質。 維他命C食物來源:水果(芭樂、釋迦、龍眼、奇異果、草莓),蔬菜(甜椒、青花菜、芥蘭)都含有維他命C。 臨床效果:過敏患者容易產生活性氧物質,使得鼻黏膜產生發炎變化並弱化抗氧化的能力,最終更強化了過敏症狀。部分研究發現可以讓兒童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減少。 維他命D食物來源:曬太陽、魚類(鮭魚、鮪魚、鯖魚、沙丁魚)、牛奶、 雞蛋(蛋黃)、菇類、肉類(鴨肉、豬肝) 臨床效果:研究顯示維他命D缺乏與過敏症狀很有關係,5個月的維他命D補充可以改善對花粉/草過敏的兒童之過敏症狀,而更多研究顯示對於維他命D缺乏的病人改善更明顯。 維他命E食物來源:各種油料種子和植物油中,在穀類、堅果類和綠葉蔬菜中都可以找到。 臨床效果:目前證據顯示有些有效、有些無效。有研究指出在過敏季節時每天使用800 mg,可以稍微降低鼻部症狀,然而並無法降低整體過敏日數,也不會因此就可以減少過敏藥物使用。 益生菌益生箘對於過敏性鼻炎,無法完全根治,只能改善症狀;環境、基因、免疫功能才是決定疾病是否出現,益生箘無法預防過敏性鼻炎發生;無法短期改善,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無法當作主要治療,僅能當作輔助保健。 過敏鼻炎體質調整快速重點整理,舒緩過敏症狀看這裡 重點一:吃什麼?認識過敏食療聖品與營養物天然食物包括番茄、蘋果、蔬果維他命、益生菌、藻類、雞蛋、秋葵、蜂蜜、紅花籽油都有幫助,營養補充品就看個人。均衡六大類營養、補充蔬果、健康生活,不用斤斤計較吃了多少毫克,就是最好的過敏食補。 重點二:吃多久?連續4-12週調整體質通常都是4-12週的連續使用才可以見到微薄的效果,不應該把食物當成治療,而是內化成每一天的健康飲食與健康生活當成根本,加上專業醫師的治療,才是最好的過敏控制。 重點三:多有效?鼻子過敏舒緩而非鼻子過敏根治抗過敏食物雖然只是輔助,卻是過敏控制的根本。多篇研究顯示有效果,但研究結果可能受到保健食品的贊助影響。不要想用吃來治療過敏,而是用吃促進健康,控制過敏。 《延伸閱讀》 .鼻塞是過敏?鼻竇炎?鼻咽癌?醫:單側鼻塞兩周盡早就醫! .蕁麻疹怎麼辦?吃什麼都過敏?醫:恐怕另有原因,2招有助止癢!
-
2021-12-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被診斷出骨質疏鬆該補充維他命D和鈣質?最新研究指出問題
讀者Shaun 2021-12-3在鈣:天然的?需要補充?的回應欄留言:「林教授不好意思打擾您,最近家中長輩被診斷出骨質疏鬆(T score>-3),在骨質疏鬆學會的骨質疏鬆治療指引上有說到『美國骨質疏鬆症基金會(NOF)和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建議,50 歲以上成人每日至少需攝取飲食鈣量 1200 毫克(包括鈣片補充劑量)和維生素 D800 至 1000 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 units, IU)。』可以請您發表一下針對這點的看法嗎?謝謝!!」這位讀者所說的《美國骨質疏鬆症基金會》是有發表Calcium and Vitamin D are Essential for Bone Health(鈣和維他命 D 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雖然這份文件是有服用維他命D和鈣補充劑的建議,但是它卻也說:「美國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和幾乎所有其他肌肉骨骼領域的組織都提倡從食物來源攝取推薦的膳食鈣和維他命 D。當不可能從飲食來源獲得足夠量的鈣時,重要的是通過以鈣補充劑的形式來補充。」這位讀者所說的《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也有發表預防骨質疏鬆,而它是包含了六個項目(鈣、一般食物中鈣含量、維他命 D、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運動、防止跌倒)。在維他命D及鈣這兩個項目裡,雖然它是有建議服用補充劑,但是卻也提供了一份富含鈣的食物表格以及教導要如何從曬太陽和食物中攝取維他命D。也就是說,不管是《美國骨質疏鬆症基金會》,還是《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都是認為只有在無法從食物或曬太陽攝取到足夠的維他命D或鈣時,才需要吃補充劑。事實上,《美國骨質疏鬆症基金會》還說了:「不主張不分青紅皂白地為廣大人群開具維他命 D 補充劑的處方。」,而《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也還說了:「『最佳』維他命 D 攝入量沒有統一的定義,這就是為什麼維他命 D 的飲食建議只是大略的。」很不幸的是,很多人,包括醫生和制定健康指引的人,卻完全忽略了「從飲食攝取」這項建議,而只注重「從補充劑攝取」。事實上,根據一篇今年七月十五日發表的論文,絕大多數的相關指引,包括來自骨質疏鬆學會的,是問題重重。請看Assessment of the Methods Used to Develop Vitamin D and Calcium Recommenda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of Bone Health Guidelines(評估用於制定維他命 D 和鈣建議的方法- 骨健康指南的系統回顧)。這項研究從全世界蒐集了共733份為骨健康而制定的維他命 D 和鈣指南,去蕪存菁後留下47份做最後的分析。我把這篇論文的重點整理如下:世界衛生組織 (WHO) 有提供指南制定的標準,包括對現有證據進行系統審查並對建議的強度進行評級。指南制定的過程應該是透明的,包括管理利益衝突和為多個利益相關者量身定制,例如決策者、醫療保健提供者、患者和公眾。指南需要根據新出現的證據定期審查和更新。對於循證骨骼健康指南,目前尚不清楚維他命 D 和鈣建議的可變性在多大程度上與製定這些建議的方法有關。具體建議在不同國家的指南中有所不同,甚至在一個國家內的組織之間也有所不同。這是由於維他命 D 和鈣補充劑對骨礦物質密度和骨折的有效性存在相互矛盾的證據。此外,高劑量使用這些補充劑可能會導致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心血管疾病和腎結石。總體而言,這些指南的方法學質量很低,平均而言,WHO 指南制定的 25 項方法學標準中只有 10 項得到滿足。而且,在這些指南中,關於維他命 D 或鈣的每日攝入量建議差異很大。就維他命 D而言,37份指南 (佔79%) 提供了每天 200~600 IU 至 4000 IU 的每日攝入量建議。這些指南所建議的維他命 D攝取來源是:19份指南 (佔40%) 建議從膳食攝取,45份指南 (佔96%) 建議服用維他命 D 補充劑,以及12份指南 (佔26%) 建議從戶外陽光攝取。就鈣而言,35 份指南 (佔74%) 提供了每日推薦攝入量,而範圍是 600 至 1300 毫克。大多數指南(共34份,佔72%)建議從特定食物來源(例如乳製品)攝取。關於全食飲食的建議,只有8份指南(佔17%)建議採用營養均衡的飲食來維持骨骼健康或預防骨質疏鬆症。這些指南所做的建議,尤其是在維他命 D 方面,由於推薦水平存在很大差異,而且缺乏作為支持證據的系統評估,實在讓我們感到擔憂。此外,目前關於維他命 D 和鈣補充劑對骨礦物質密度和預防骨折的有效性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幾項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估表明,補充維他命 D 對預防全骨折或髖部骨折或對骨礦物質密度沒有有益作用。2019 年發表的兩項大型試驗進行了超過 12 個月的隨訪,也發現補充維他命 D 對骨骼健康沒有影響。同樣,之前的評論也提出了關於補鈣對骨礦物質密度和預防骨折的有效性的問題。維他命 D 聯合鈣補充劑對減少非椎骨骨折的影響在系統評估中也不一致。此外,臨床試驗的系統評估也報告了不良事件,如高鈣血症和高鈣尿症、跌倒風險、心血管事件、胃腸道症狀和腎臟疾病。原文:補充維他命D和鈣?骨質疏鬆學會的建議能信嗎?
-
2021-12-14 新聞.食安拉警報
義大利進口食品驚見輻射超標「山桑子萃取物」全數退運
義大利進口輻射超標,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其中自義大利進口的「BILCRAFT山桑子萃取物10%」竟驗出銫-137超標不合格,10公斤產品全數依規定退運或銷毀,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將針對義大利進口的山桑子產品採逐批檢驗。食藥署今天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共七項產品不合格,包括紐西蘭出口的冷凍黑醋栗、中國大陸出口的乾茶樹菇、越南紅茶、韓國的LUSOL桔梨橘子果凍等,分別因農藥殘留含量、防腐劑超標不合格。其中,崴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自義大利進口一批「BILCRAFT山桑子萃取物10%」檢出每公斤含銫-137 166.7Bq,超過「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汙染容許量標準」,每公斤產品銫-134與銫-137的總和含量100Bq。其製造廠或出口商為IPRONA。陳慶裕表示,針對食品的輻射查驗,陳慶裕表示,幾本上是針對曾經發生核災的國家才會進行查驗。像是目前針對日本的漁產品、嬰幼兒食品以及茶類,持續採取逐批查驗;鮮蔬果、乳製品等則是首次進口會先連續抽驗五批,都合格才會往下調整抽驗率。而這次會驗到義大利的產品,主要是2017年曾有其他家廠商自主監測發現有山桑子輻射超標的情形,因此陸續都有抽驗,這次則是半年來第一次發現義大利進口的山桑子萃取物出現輻射超標的情形。陳慶裕說,銫-137不確定是大自然本身有的輻射物質還是當地遭受輻射污染,因此將針對義大利進口的山桑子產品逐批查驗,而非像過取僅調升至20%到50%的查驗率。
-
2021-12-1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腸道老化最明顯特徵是便祕!腸胃保健可採低FODMAP飲食
.腸道55歲左右開始老化,最明顯特徵為便祕.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容易傷及腸胃黏膜.飲食調整、規律運動,助腸道蠕動,改善腸胃功能俗話說:「腸胃好,人不老」,胃負責消化前端作業,腸道負責吸收營養及排泄廢物的重任。腸胃健康與飲食、生活作息有關,當消化器官出了問題,輕則腹瀉、脹氣,日積月累變成便祕、潰瘍甚至癌症。WaCare專家、成大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謝名宗說明,消化分成三部曲:咀嚼吞嚥、消化吸收、排泄,從食物進入口中開始,身體自然啟動消化機制。治本從改善飲食開始隨著年紀增長約55歲起消化器官開始老化,出現咀嚼困難、食欲改變、胃酸逆流、腸道吸收力變差等症狀,對於吃到飽的用餐形式已經力不從心。現代人熬夜、壓力大,加上蔬果攝取及運動量不足等,都是加速腸胃老化的因子,想要治本就要從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下手。謝名宗建議,可參考國健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均衡攝取全穀雜糧、蔬菜、水果、奶製品、豆魚蛋肉類、油脂及堅果類,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減輕胃腸負擔。也可採行「低FODMAP」飲食,「FODMAP」意指「在腸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因無法被消化或被吸收,容易滯留在腸道中發酵產氣,造成脹氣、腹痛、腹瀉、痙攣等症狀。除了年齡因素,高油、辛辣食物以及菸酒、濃茶等都會刺激胃腸道的黏膜,生理功能失調,身體自然容易處在發炎狀態。謝名宗提到,現代人三餐不正常,暴飲暴食極易損傷腸胃黏膜,也更容易發胖。消化不良和肥胖相互惡性循環,長時間下來,消化系統被拖垮,連帶影響造血功能、日常睡眠品質,讓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生病機率相對提高。攝取均衡營養是首要重點,再來搭配運動調節身體代謝,適度的訓練能促進腸胃蠕動。整腸適時補充益生菌人體70%的免疫力來自腸道,提升腸道健康就是提升免疫力!謝名宗表示,可適時補充益生菌驅除壞菌,同時讓這些好菌協助分解比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益生菌分解膳食纖維後,能分泌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豐富腸道內的菌叢生態,加強體內防禦機能,但益生菌不是萬靈丹,服用前應注意菌種、菌株和劑量,以免吃錯或吃多反而傷身。改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才是不二法門,如果脹氣、腹瀉等情況尚未好轉,一定要到腸胃科報到,詳細檢查釐清病因。低FODMAP飲食主食類:米飯、燕麥、木薯水果類:火龍果、奇異果、百香果蔬菜類:高麗菜、韭菜、小黃瓜乳製品:去乳糖牛奶、豆漿
-
2021-12-13 養生.聰明飲食
多吃堅果、奶酪導致骨折?教授:是有益骨頭健康的食物
讀者Kathy昨天(2021-12-9)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雖然知道可能又是斷章取義危言聳聽但是還是想問問林教授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4/5948838?utm_source=yahoonews&utm_medium=yahoo」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昨天發表在元氣網的文章,而它是轉載自國家網路醫藥。請先注意,國家網路醫藥是一個營利性的網路平台,而非國家層級的政府機構。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多吃堅果、奶酪會導致骨折!?美國腎臟基金會提醒:高血磷是元凶!〉,而它的引言是:【牛奶、奶酪、堅果….是大家心目中的『健康食物』,但攝取過多,恐造成血中『磷』過高,美國腎臟基金會 (AKF)提醒,高血磷恐導致民眾陷入骨折的高風險中。】在這篇文章的最下面有註明參考資料來源是美國腎臟基金會(AKF),可是卻沒有提供可供點擊的網路連結。也就是說,所謂的參考資料來源,也只不過就是個看起來很權威的名字。不管如何,我到美國腎臟基金會的網站用nuts和cheese做搜索,搜到一篇High Phosphorus (hyperphosphatemia)【高磷(高磷血症)】。這篇文章說高磷食物和飲料是:牛奶和奶酪、魚、紅肉、乾的豆類、堅果和堅果醬、全麥麵包、麩、可可、深色蘇打水、啤酒。但是,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說吃這些食物會導致骨折。我也搜到一篇Your Kidney Disease Diet: Managing Phosphorus(您的腎臟疾病飲食:管理磷)。這篇文章有說要限制或避免乳製品和堅果等高磷食物,但這是針對腎臟病患而寫的,而且它也完全沒說吃這些高磷食物會導致骨折。我到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 fracture和nuts做搜索,搜到下面這兩篇論文:2016年:Nutrition and bone health: What is the evidence?(營養與骨骼健康:證據是什麼?)。它說:「骨骼保護飲食的特點是富含水果和蔬菜、乳製品、種子和堅果、全麥和豆製品以及適量的魚、蛋和瘦肉。這種飲食提供足量的蛋白質、鈣、鎂和維他命(例如 K、C、葉酸、B6 和 B12),這些對骨骼發育很重要。」2017年:Current Evidence on the Association of Dietary Patterns and Bone Health: A Scoping Review(飲食模式與骨骼健康關聯的最新證據:審視性回顧)。它說全穀物、魚、堅果、豆類以及低脂乳製品都是對骨骼健康有益的食物。我也用 fracture和cheese做搜索,搜到下面這四篇最新的論文:2018年:Dairy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hip frac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乳製品攝取和髖部骨折風險: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它的結論之一是:食用酸奶和奶酪與較低的髖部骨折風險相關。2019年:Effects of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on the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Europeans and Non-Hispanic Whites from North Americ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Updated Meta-Analysis(牛奶和乳製品對歐洲人和北美非西班牙裔白人骨質疏鬆症和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預防作用:系統評價和更新的薈萃分析)。它的結論是:乳製品(包括奶酪)攝入量最高的人群與骨質疏鬆性骨折或髖部骨折的風險沒有明顯的相關性;然而,椎骨骨折的風險降低。2019年:Association between dairy intake and fracture in an Australian-based cohort of women: a prospective study(澳州女性隊列中乳製品攝入與骨折之間的關聯:一項前瞻性研究)。它的結論之一是:較高的乳製品(包括奶酪)攝入量並未增加年長女性發生嚴重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2020年: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airy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hip fracture: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evidence(乳製品消費與髖部骨折風險之間關聯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對現有證據的批判性解釋)。它的結論是: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累積證據令人欣慰地表明,飲用牛奶、酸奶和奶酪的人髖部骨折的風險可能不會增加,而且牛奶或酸奶的攝入量增加甚至可能與髖部骨折的風險降低有關。從以上這六篇論文就可看出,堅果和奶酪是有益骨頭健康的食物。所以,元氣網那篇文章所說的〈多吃堅果、奶酪會導致骨折!?美國腎臟基金會提醒〉,完全是假借美國腎臟基金會的名義而編織出來的危言聳聽。原文:多吃堅果、奶酪會導致骨折?《元氣網&網路醫藥》危言聳聽
-
2021-12-11 該看哪科.皮膚
5種營養因素、8種風險因子 促成「痤瘡」永不滅絕的元凶!
青春期時因為賀爾蒙的改變,導致滿臉『痘花』,但更多的人,即使過了青春期,臉上的痤瘡依然「屹立不搖」呢?醫師委員會(PCRM)指出4種營養因素、8種風險因子是讓臉上『痤瘡』永不滅絕的元凶。導致成人「痤瘡」的5種營養因素痤瘡是一種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的皮膚病,大多數的青少年都有一定程度的痤瘡,隨著雄性激素的下降,這些痤瘡通常會消退;然而,有些病例會持續到成年或在成年時發病。臨床研究證實這5種營養因素與痤瘡有關:1. 體重過重:痤瘡在超重的人群中更為常見,部分原因與胰島素阻抗有關。2. 西方飲食:日常以植物為主的飲食,例如塊莖、水果、蔬菜、花生、玉米和以不飽和脂肪為主的未加工或最低限度加工食物的人們,少有痤瘡的發生,相比之下,痤瘡在西方化飲食的族群中很常見。3. 乳製品:臨床上觀察發現,在青春期攝入大量全脂牛奶的人患嚴重痤瘡的可能性,要比一般攝取量的人高出約12%;而那些食用大量脫脂牛奶的人患嚴重痤瘡的可能性,要比一般攝取量的人要高出約 44%,因此脫脂牛奶似乎比全脂牛奶具有更大的痤瘡風險。4. 高升糖指數食物:臨床試驗表明,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可能會導致痤瘡,而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可能有助於痤瘡治療;這可能與脂質和胰島素異常有關。5. 鋅不足:研究發現,血清中的鋅含量低與嚴重的痤瘡病變有關,臨床上鋅補充劑已被用於有效治療炎症性痤瘡,對於重度痤瘡比輕度至中度痤瘡更有效。導致成人「痤瘡」的8種風險因子1. 致痤瘡性化妝品:含有油或色料的皮膚和頭髮產品會導致痤瘡病變,而水性化妝品的致粉刺性較低。2. 重複性皮膚損傷:頻繁摩擦或封閉性衣物(例如:內衣肩帶、安全帽、高領毛衣)可能促使病變的炎症反應。3. 環境問題:潮濕和出汗會加劇痤瘡,或是接觸除草劑和其他工業產品中的某些化學物質(例如:有機鹵化物)會導致嚴重的炎症性痤瘡反應和疤痕。4. 藥物:某些藥物可能會導致痤瘡,包括:皮質類固醇、phenytoin、isoniazid、disulfiram、鋰、僅含孕酮的避孕藥和維生素 B。5. 飲食:特別是牛奶攝入量和高升糖指數食物與痤瘡有關6. 遺傳學:遺傳與嚴重型痤瘡有關7. 壓力:壓力被認為與痤瘡惡化有關8. 荷爾蒙:以雄性激素過多或胰島素抗性為特徵的內分泌失調,例如先天性腎上腺增生和多囊卵巢綜合徵,可能會引發痤瘡的產生。參考資料來源:醫師委員會(PCRM)
-
2021-11-25 養生.聰明飲食
睡前2小時吃助睡好覺!專家公開宵夜8樣助眠食物
度過緊張且忙碌的一天後,有些人會很難入睡,大家都知道晚上要遠離咖啡因和酒精,因為這些食物會影響睡眠品質,然而營養學家表示,其實睡前吃特定食物不但可以幫助入睡,更有助於保持睡眠,還能讓你在醒來時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睡前兩小時吃 幫助睡好覺根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說法,距離睡前兩小時吃一頓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纖維質的均衡晚餐,是最理想的做法,如果在晚餐後發現自己餓了也沒關係,以下這些食物都能夠幫助你睡個好覺:1.奇異果:營養師Samantha Cassetty表示,這種水果含有高濃度的血清素。研究發現,睡前1小時吃1顆奇異果的人,比不吃水果的人更容易入睡,睡眠時間也更長。2.起司:紐約營養師Bonnie Taub Dix指出,1、2片起司是理想的睡前小點。因為起司富含蛋白質、鈣、鎂和色氨酸,這些成分都是睡個好覺的必需品。3.茶:洋甘菊茶在幾十年來都被世界各地用來助眠,它含有抗氧化劑芹菜素,有助於鎮靜和睡眠。其他對睡眠有幫助的茶還包括纈草根茶、薰衣草茶和檸檬香蜂草茶。4.酸櫻桃及其果汁:根據Everyday Health報導指出,酸櫻桃含有褪黑激素,是一種有助於調節睡眠週期的激素。近期1項研究顯示,連續1周、每天喝2次8 盎司濃縮酸櫻桃汁的成年人,擁有更好的睡眠模式,切記要喝100%不加糖的果汁,才對身體有益。5.杏仁或核桃:只要吃一點堅果就能獲得飽足感,同時也能為一夜好眠奠定基礎。因為這些堅果含有天然的褪黑激素、蛋白質和鎂。研究發現,鎂可能有助於減緩老年人的失眠狀況。營養學家建議購買無鹽堅果,因為鹽會擾亂睡眠週期。6.優格:優格和其他乳製品一樣含有褪黑激素,可以提高睡眠效率。美國睡眠協會表示,優格還含有鈣質,鈣質有助於處理有關睡眠的色氨酸等激素。7.香蕉:香蕉含有豐富的鉀,能幫助你整夜保持睡眠。美國睡眠協會表示,香蕉還含有色氨酸和鎂,這些都是天然的鎮靜劑。8.全穀類:穀物會促進胰島素的產生,進而導致大腦中的色氨酸活動,另外,全穀類還含有鎂,可幫助入睡並在夜間保持睡眠。根據 Everyday Health的說法,一碗含有少量的糖和低脂牛奶的全麥穀物,最適合睡前食用。(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失眠、睡不著...安眠藥何時吃效果最好? 藥師解答「正確時機&常見副作用」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
2021-11-22 該看哪科.眼部
全銀運動/銀髮族視力退化恐增失智風險 專家教你護眼保健
● 國人每天使用3C產品近11個小時,加速眼睛老化● 白內障、青光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易造成銀髮族失明● 長者視力有問題,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倍年過40,人體機能加速老化,現代人3C產品使用成癮,手機、平板用眼時間增加,眼睛疾病有年輕化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白內障、青光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三大容易導致失明的眼疾。若視力持續惡化不治療,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多眨眼 有濕潤眼球作用你知道人一天眨眼多少下嗎?WaCare專家、護理師李為說明,正常人大約要眨眼2萬次,眨眼有清潔和濕潤眼球的作用,其次是讓眼睛得到短暫的休息。長期盯著手機或電腦螢幕,會不自覺減少眨眼次數,眼睛容易乾澀痠痛,可能引發乾眼症。年紀大也是引起乾眼症的原因之一,特別是更年期停經女性,建議可熱敷眼睛,放鬆眼周肌肉,適時使用人工淚液舒緩痠澀。白內障 別等過熟才處理白內障是眼睛老化最常見的症狀,因無痛不癢,常被疏忽而導致續發性青光眼,嚴重甚至失明。李為分享一例個案,患者因視力模糊不清就醫檢查,發現是過度用眼導致視力急速下降,確診為不可逆轉的白內障,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可置換人工水晶體重拾視力,但他提醒別等白內障過熟才處理,以免增加手術困難度及併發症。有慢性病 要防視網膜病變目前尚無藥物及食品能治療白內障,李為表示,60歲以上長者是好發族群,務必每年定期接受眼睛視力檢查;3C族也要提高警覺,眼疾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若本身有慢性疾病,更要注意視網膜病變,及早養眼護眼,預防早發性白內障的發生。李為指出,視力減退會讓高齡者無法充分接觸外界視覺刺激,增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或加重失智症狀,千萬別輕忽眼睛老化的警訊。補充營養素 多吃護眼食物常保眼睛健康,李為建議,可多攝取護眼食物,菠菜、玉米、花椰菜、南瓜、胡蘿蔔等富含葉黃素的蔬果,可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發生機率;魚肝油、蛋黃、牛奶、乳製品等食物含有維他命A,可幫助視感光色素形成,在黑暗中一樣能維持好視力;柳橙、檸檬、奇異果、芭樂、鳳梨等水果富含維他命C,可發揮抗氧化的修復功能,正確飲食補充眼睛需要的營養素。
-
2021-11-14 養生.聰明飲食
追蹤10萬人的三年研究:嗜吃紅肉恐提高中風機率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食用大量紅肉或加工肉品,可能增加中風機率,但經常使用橄欖油烹飪則會降低風險。一項追蹤10萬人長達三年的研究顯示,高脂肪飲食不是問題,重點在吃進的脂肪種類。研究人員發現,食用紅肉或加工肉品最多的人,罹患中風的機率比吃最少的人高16%;而從乳製品(例如奶油和起司)中攝取多數脂肪的人,風險並沒有增加;經常用橄欖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烹飪的人,比攝取最少這類脂肪的人,中風機率低12%。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首席研究員王峰雷博士說,研究結果顯示,在預防包括中風在內的心血管疾病,脂肪類型和不同食物來源的脂肪,比吃多少脂肪總量更重要。專家長期以來一直警告,雖然牛肉、羊肉和豬肉等紅肉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良好來源,但食用過多也可能對健康構成威脅,紅肉中大量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壞膽固醇指數。英國國民保建署(NHS)建議,成年人每天吃紅肉或加工肉不應超過70克——大約相當於兩片培根或一根香腸。研究人員表示,此研究是第一個全面分析食用不同類型脂肪如何影響中風風險的研究。但這項研究是觀察性,目前尚無法確認脂肪攝取與中風風險之間的因果關係。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
2021-11-02 養生.聰明飲食
薄片厚片熱量差很大 營養師曝9款抹醬吐司熱量排行
你是果醬吐司控嗎?喜歡吃厚片還是薄片呢?熱量最高的竟然不是奶酥也不是花生;營養師高敏敏直言,一樣是吐司,但厚片與薄片熱量卻差好多,再抹上各種醬,一個看似簡單的點心就有不少的熱量跟糖分,食用時應特別注意。抹醬吐司 熱量排行榜第1名、香蒜吐司厚片:389kcal 薄片:189kcal第2名、奶油吐司厚片:375kcal 薄片:175kcal第3名、榛果吐司厚片:371kcal 薄片:171kcal第4名、花生吐司厚片:369kcal 薄片:169kcal(推薦閱讀:黃麴毒素會致肝癌! 愛吃2食物最好提高警覺)第5名、奶酥吐司厚片:359kcal 薄片:159kcal第6名、煉乳吐司厚片:318kcal 薄片:118kcal第7名、巧克力吐司厚片:312kcal 薄片:112kcal(推薦閱讀:巧克力小心吃進一堆負擔!專家曝「1種人」下場超慘)第8名、草莓吐司厚片:311kcal 薄片:111kcal第9名、藍莓吐司厚片:309kcal 薄片:109kcal(上述熱量大約都是一片+15g抹醬的熱量)厚片吐司熱量相當一碗白飯 缺乏蔬菜營養不足高敏敏指出,薄片吐司一片大約70大卡(像一般早餐店的那種四方形吐司),而厚片吐司一片270大卡,將近一碗白飯熱量;至於15g抹醬則相當一般飯店或飛機上提供的小盒果醬就是15g、小盒奶油就是10g。(推薦閱讀:「零」反式脂肪就是無反式脂肪? 揭開麵包隱藏3大危機)此外,因為甜口味的吐司通常都不會有蔬菜在裡面,主要是滿滿澱粉加糖份,因此若真的想吃,建議可以多加1份乳製品或蔬果,這樣搭配更營養,但最好還是偶而淺嚐即可。延伸閱讀: ·愛吃麵包、土司、烏龍麵小心糖尿病! 專家曝飲食「犯1忌」所致 ·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
-
2021-10-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不易監控的沉默殺手 健保大數據揭心肌梗塞10共病
秋高氣爽,連日氣溫像是溜滑梯驟降、明顯感到涼意。氣溫低、溫差大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好發因素之一,因為交感神經興奮讓血管變得容易收縮,進而有機會造成冠狀動脈斑塊破裂,一旦剝落的血塊堵住冠狀動脈血流,就可能導致心肌梗塞。12月患者最多,溫度下降與溫差,誘發心肌梗塞。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109年全年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人次將近4萬,民國107至109年間,12月年年蟬聯心肌梗塞就診人數最多的月份,也跟氣溫有關。高雄長庚心臟內科主任鄭正一指出,一項結合97年至100年健保資料庫與近年氣象站氣溫統計的研究發現,台灣在氣溫15度起,每下降1度,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會比前一個溫度區間的發生機率,增加1.016倍。誘發心肌梗塞另一個關鍵還有「溫差」,不只包含天氣溫度,也涵蓋室、內外的溫差。鄭正一舉例,像冬天清晨一離開被窩,或者出門運動,甚至在洗澡前、後進出浴室等。不過,大熱天也不可忽略心梗發生。鄭正一說,因為夏天大量排汗,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會因體內缺水而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提高血栓發生機率。高血脂得靠抽血測得,是不易監控的沉默殺手。為什麼血管會塞住?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比喻,把血管當作一條全新的橡皮管,用久了彈性會疲乏,不僅會變得硬、也會變得很脆,甚至還會有一層垢。血管冠狀動脈一旦發生堵塞,將導致血液不順暢,跑到管壁中,將導致內皮細胞異常增生,血管管腔越來越窄,就有堵塞可能。健保大數據顯示,心肌梗塞患者的共病,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佔前三名。高血脂像是心肌梗塞的沉默殺手,葉宏一說,以日常經驗而言,量血壓、血糖十分很容易,測量血脂的話,得靠健檢空腹抽血,一旦出狀況,相對較難及早發現。心梗共病,慢性腎病、喉嚨痛與胸痛也入列。心肌梗塞的共病,慢性腎病、喉嚨痛與胸痛也入列,葉宏一說,腎臟病患者常伴隨血管鈣化,血液流暢度不好,有促發心梗可能;但近期日本有三個特殊案例顯示,70至80歲的老人,本身心血管不好,顎部、喉嚨感到疼痛,誤以為是牙疼就醫,沒想到在看診檯急救,發現原來是心肌梗塞引起下顎痛。國健署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葉宏一說,大學入學新生檢驗後,若職場無特別提供健檢,將面臨20年的空窗期。因此,有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更需要定期檢查。秋天迎來螃蟹季,高血脂患者別碰有殼類海鮮。但即便醫師一再呼籲,預防心肌梗塞需降低三高、抽菸等危險因子,及定期篩檢重要性,但健保數據仍顯示,107至109年間心肌梗塞發病人數,各年齡層皆增加。鄭正一說,部分原因可以歸於「高敏感度肌鈣蛋白」檢測的廣泛運用,得以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拜醫療進步所賜,儘管急性心梗的發生率上升,但病人存活率是增加的。另外,降低心肌梗塞發生率,除了控制三高及戒菸,值得注意的是,壓力、睡眠呼吸中止症,甚至是近年空汙PM2.5等環境因素,也是諸多心肌梗塞危險因子之一。降低心肌梗塞發生率,鄭正一建議,可先從每周適度的運動及簡單的飲食調整做起,謹記少鹽、少糖、低熱量攝取。地中海型飲食已被研究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民眾可以吃大量蔬果、適量的海鮮及蛋、乳製品,使用橄欖油,並減少食用紅肉。高血脂患者飲食更要謹慎,葉宏一說,秋天迎來螃蟹季,有殼類的海鮮避免攝取;蛋白質也不要過量,每天只能吃一顆蛋;動物內臟盡量不要吃;也常見民眾補鈣,小魚乾、吻仔魚補充過量,如要喝牛奶,比較建議低脂奶或脫脂奶;肉食族應避免吃紅肉,多攝取白肉。
-
2021-10-29 養生.聰明飲食
天氣變冷血壓飆升 營養師揭露十種降血壓食物
進入深秋時節,天色暗得很快,似乎提醒人們,冬天即將到來。天氣變冷,對血壓的影響不容忽視。研究顯示,當氣溫下降1度,血壓就可能上升0.5毫米汞柱以上。新聞網站《Sowetan LIVE》營養師撰文提醒高血壓病患,遵守「得舒飲食」原則(DASH),助於改善血壓居高不下的困擾。 總原則來說,由於高血壓會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和腎臟疾病的風險。所以,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並減少鹽分攝取,在膳食中加入全穀物、魚、堅果、豆類和低脂乳製品,幫助降低血壓。 以下是十種有益高血壓病患的最佳食物: 一、南瓜籽小小一顆,卻富含大量控制血壓的營養素,包括鎂、鉀和精氨酸。這是一種產生一氧化氮所需的氨基酸,一氧化氮對放鬆血管和降低血壓很重要。 二、紅蘿蔔紅蘿蔔助於維護視力,而且這種主食蔬菜富含酚類化合物,助於放鬆血管和減少發炎,從而幫助降低血壓。生吃胡蘿蔔比煮熟吃,更有助於降低高血壓。 三、豆類和扁豆 豆類和扁豆含有豐富的纖維、鎂和鉀,可以幫助調節血壓。豆類食物可以添加到熱湯中熬煮,讓冬天溫暖。四、菠菜 菠菜富含硝酸鹽,還有抗氧化劑、鉀、鈣和鎂,這讓這種綠色植物成為高血壓患者的絕佳選擇。菠菜湯可以降低動脈僵硬,有助於降低血壓和改善心臟健康。 五、柑橘類水果柑橘類水果,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和植化素,攝取柑橘類水果,可以降低高血壓等心臟病風險,助於維持心臟健康。然而,高血壓病患要避免攝取葡萄柚,因為會干擾降血壓藥物。 六、漿果藍莓、覆盆子和草莓是與降血壓作用有關的一些漿果。它們含有花青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質。花青素已被證明,可以提升血液中的一氧化氮程度,這有助於降低血壓。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在飯後攝取漿果作為零食或甜點,或將它們添加到燕麥片中。七、鮭魚、高脂肪魚類 富含脂肪的魚是Omega-3的極佳來源,有益於心臟健康。這些優質脂肪,也減少身體發炎。 八、芹菜: 芹菜含有苯酞的化合物,助於放鬆血管和降低血壓。煮熟的芹菜效果較好。 九、蕃茄和蕃茄製品:蕃茄和蕃茄製品,富含多種營養素,包含鉀和類胡蘿蔔素蕃茄紅素。蕃茄紅素助於降低高血壓等心臟病風險。十、甜菜根、甜菜葉和甜菜汁:甜菜根和甜菜青菜富含硝酸鹽,助於放鬆血管並降低血壓。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失眠…掉入憂鬱症漩渦 醫:4步驟讓你提早1小時安穩入睡冬天痛風容易發作!營養師揭「NG痛風飲食大全」冷空氣來襲想吃鍋 食藥署告訴你怎麼挑火鍋食材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10-24 養生.聰明飲食
奶油乳酪能算健康食物嗎?專家揭最營養的吃法
奶油乳酪(cream cheese)是很多人喜愛的抹醬,也是烘焙糕點常見原料之一。奶油乳酪能被歸類於健康食物嗎?有人認為它是罪惡食物,另一派則認為它像希臘優格一樣,是健康的選擇。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也是營養師的Cynthia Sass分析奶油乳酪的成分,她說,標準的商業奶油乳酪成分,是經過殺菌的牛奶、奶油、鹽、角豆膠和奶酪發酵劑。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1盎司的奶油乳酪,提供99卡路里、1.74克蛋白質、9.75克脂肪(5.73克飽和脂肪)和1.56克碳水化合物,由此看來,它的營養並不特別豐富。同樣份量的奶油乳酪,含有7%的維生素A、維生素B群,以及少量的鈣(3%)、鐵和鎂(各1%)。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哈佛大學研究,探討食用乳脂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研究人員追蹤20萬名男性和女性,發現奶油乳酪等全脂乳製品與心血管疾病、心臟病或中風風險增加無關。然而,研究人員也發現,用多元不飽和脂肪(常見於堅果和種子)或全穀物中的優質碳水化合物代替乳脂,確實分別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了24%和28%。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雖然全脂乳製品不一定會增加心臟病風險,但並不是最佳選擇,因為選擇吃其他油脂,可能會對保護心臟健康更有利。那麼強調低脂的奶油乳酪會比全脂健康嗎?2017年的一項報告中,美國心臟協會表示,不建議將「減少總脂肪」(例如吃低脂食物)作為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方式之一。結論是,減少飽和脂肪攝取,並用不飽和脂肪取代,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換句話說,與其吃低脂食物如低脂奶油乳酪,不如用植物脂肪如酪梨或堅果取代。營養師這樣吃抹醬搭配蔬果營養升級如果難以拒絕奶油乳酪的誘惑,營養師建議,最健康的吃法是將它與營養豐富的全食物(whole food)結合,包括蔬菜、水果、全穀物、堅果、種子和各種豆類。早餐時,不要只會把奶油乳酪塗在吐司麵包上,夾入番茄片、黃瓜、洋蔥會是更健康的選擇。也可用少許楓糖漿、肉桂等調味奶油奶酪,作為新鮮水果的蘸料。喜愛鹹食的人,可加入大蒜和香草,作為新鮮蔬菜如甜椒條、胡蘿蔔、芹菜和黃瓜的沾醬。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北歐飲食法抗發炎還能保護心臟 家常蔬食還有助於減輕體重
曾被美國知名評選網站《Forbes Health》評為2021年最佳飲食法之一的「北歐飲食法」(Nordic Diet),是一種源於丹麥、挪威、瑞典等北歐地區的飲食法。這種飲食法不僅有益身體健康,美國知名營養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更曾發表一篇研究,指出提倡以大量蔬果、魚類等永續性食物為主的「北歐飲食法」,有助於降低對環境的傷害。何謂「北歐飲食法」?根據外媒《Healthline》報導,「北歐飲食法」起源於2004年,當時為了解決北歐國家日益增加的肥胖率,並希望能以更好的農耕方式維持農業永續性,一群來自北歐的廚師和營養專家們設計出了一套「北歐飲食法」。「北歐飲食法」強調以傳統、環境永續以及可在當地採購的健康食物為主,鼓勵攝取新鮮蔬果,特別是大量的莓果,佐以脂肪魚類如鮭魚、鯖魚。澱粉類的部分,「北歐飲食法」鼓勵食用全穀類食物,如黑麥麵包、全麥麵包等,以芥菜籽油、堅果為主要健康油脂來源,並減少紅肉、乳製品的食用量。「北歐飲食法」有哪些科學實證的好處?1.對環境友善國際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曾發表一份研究,結果顯示由於「北歐飲食法」提倡用魚類取代生產時會產生較多碳排放量的肉類,並鼓勵食用當地產的蔬菜和水果,長期下來能減少進口食物因長途運送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因此,「北歐飲食法」是一種對環境相對較為友善的飲食方法。2.減緩身體發炎反應東芬蘭大學曾做過一篇研究,指出由於「北歐飲食法」中以含有大量纖維的蔬果取代紅肉、加工食品等較容易引起身體發炎的食物,可以說是一種低發炎性的飲食方法(Low Inflammation Diet)。而另一份《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發表的研究更指出,「北歐飲食法」可以減少促炎性基因(inflammatory gene)的產生。此外,由於「北歐飲食法」中鼓勵食用大量莓果,而莓果本身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效果,因此,長期執行「北歐飲食法」或許可以幫助減緩身體的發炎反應。3.有助於減輕體重國際期刊《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曾發表一篇由哥本哈根大學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參與實驗的147人當中,在進行「北歐飲食法」之後平均減少了4.7公斤。這可能是因為「北歐飲食法」中提倡以優良的蛋白質搭配高纖維的蔬果等原型食物取代紅肉、加工食品,若再搭配每日總攝取熱量的限制,減重的效果也許會更佳。4.維護心臟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在2018年指出,「北歐飲食法」有益於抵禦心血管疾病。而過去也有研究指出,「北歐飲食法」中使用的天然菜籽油能幫助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的產生,保護心血管的健康,進而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如何執行北歐飲食法?「北歐飲食法」其實與地中海飲食十分類似,皆建議食用含大量纖維質的新鮮蔬果、全穀類,並以海鮮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因此建議可以多攝取黑麥、全麥麵包或是糙米等,適度攝取雞蛋、起司和優格等優良乳製品,並減少攝取鹽、糖、加工肉(如火腿、培根)和紅肉,並增加飲食中魚類、蔬果的比例。此外,「北歐飲食法」也鼓勵人們盡量在家吃飯,減少食用高油高鹽的外食料理,多多享受家常蔬食的真實美味。參考資料:1.《Healthline》:The Nordic Diet: An Evidence-Based Review2.《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The Nordic diet: Healthy eating with an eco-friendly bent※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有助於減輕體重的「北歐飲食法」:對環境友善、抗發炎還能保護心臟
-
2021-10-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B群恐增肺癌風險? 營養師揭「關鍵因素」
你平時也有攝取B群的習慣嗎?許多人會透過攝取B群等營養補充品幫助補充體力,提振精神,不過近來網路上傳出一份研究,其中指出男性補充B群會提升40至50%的肺癌風險。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指出,其實這份研究是來自於2017年臨床腫瘤期刊,主要發現若有抽菸又補充高劑量維生素B6和B12的民眾,才可能有增加肺癌風險。 每日攝取六大類食物 不怕缺乏維生素不過何謂高劑量補充呢?根據第八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建議,成年人50歲以上民眾每日維生素B6攝取量為1.5mg,B12則為2.4ug。黃淑敏營養師解釋,這個建議攝取量是指每日有吃到像豆魚蛋肉、蔬菜、五穀雜糧類、水果、油脂與堅果種子及乳製品等均衡飲食建議,只要每日皆有攝取到六大類食物,都能充分攝取足夠各種維生素。 透過食物補充維生素 極少量就能維持生長黃淑敏營養師說明,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分為水溶性及脂溶性維生素,前者是指維生素C和B群,後者則是指維生素A、D、E、K,其中B群則包括維生素B1、B2、B3、B6 、B12、葉酸等,尤其除了維生素D以外,人體幾乎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這時就須透過食物補充,且只需極少量,就可維持人體正常生長、調節生理機能等,還可幫助營養素及能量的代謝。 難透過飲食補充維生素 可適量補充品現代人忙碌,不容易每日透過飲食補充足夠維生素,尤其生病期間,則可適量補充補充品,但不建議長期或高劑量的補充。黃淑敏營養師呼籲,此研究僅指出維生素B6、B12,並無研究其他的B群,加上抽菸本來就會埋下罹癌的危險因子,因此民眾不用過於擔心補充維生素會導致癌症的發生,不過想要補充維生素最好的方式還是來是天然食物較佳。(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累了就吃B群? 還不夠!切記4補充要點才能起作用 ·疲勞痠痛只能靠B群? 3類天然食物也能幫你找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