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3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舌頭
共找到
395
筆 文章
-
-
2023-04-28 醫聲.Podcast
🎧|媽咪,您辛苦了!孕媽咪靠「五招」 才能閃躲子癲症襲擊
每到母親節,就會讓人想起母親的辛苦付出,事實上,從懷孕那一刻開始,孕媽咪已開始為孩子「負重前行」,只求小孩出生歲月靜好,只是懷孕、生產,終究有風險,特別是子癲癇症,更讓許多醫師憂心,並常提醒孕婦留意、小心。「我看過一位孕媽咪當場在診間失去意識…」談到子癲前症、子癲症的可怕之處,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產科主任、母胎醫學會理事長蕭勝文醫師感觸很深。他說,這位孕媽咪正苦惱於噁心、嘔吐等不舒服症狀,沒想到看診到一半,這位孕媽咪突然抽筋、失去意識,舌頭也吐了出來,為了擔心咬到舌頭,蕭醫師馬上用壓舌板壓住孕媽咪舌頭,然後馬上送去急診,進行插管治療,並緊急剖腹,讓孩子提早出生,這樣才能挽救媽咪生命,千鈞一髮的畫面,令蕭勝文醫師記憶深刻。🎧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蕭勝文醫師指出,現在懷孕女性的年齡呈現M型化趨勢,高齡孕婦日漸普遍,隨著年齡增加,血管彈性會變差,懷孕出現高血壓、生產前後血管栓塞、深層靜脈曲張的機率就會上升,也容易產生姙娠糖尿病,而子癲前症也是常見情況,對母親、胎兒的威脅不容忽視。根據衛福部孕產婦死亡率資訊,近五年來,孕產婦死亡率比過去高升,在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為10萬分之16,代表每十萬活產嬰兒中,有16位新生小寶寶出生不久就失去了母親,這數字創下23年新高,在2021、2022年,孕產婦死亡率則在萬分之14、13間起伏。「目前台灣孕產婦死亡原因,第一名是產後大出血,第二名是羊水栓塞,第三名就是子癲!」蕭勝文醫師分析,在孕產婦死亡原因中,子癲症、子癲前症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及早發現,因此母胎醫學會一直努力推廣子癲前症篩檢的重要性,目前子癲前症篩檢也已納入常規檢查。子癲前症很可怕,母胎生命受威脅「子癲前症」中,「癲」這個字就是指癲癇,也就是抽搐、抽筋,在抽筋、癲癇尚未出現前,稱為子癲前症,這是懷孕引起,出現於懷孕20週之後,病患會血壓上升,有時會噁心、嘔吐、頭很痛,或喘不過氣、小便明顯變少,也可能全身水腫或下肢水腫,一星期內,體重可能增加2、3公斤,持續惡化,一出現抽筋、癲前,便演變成子癲症,情況更危及、更致命。子癲前症危險的地方在於,這種疾病會造成胎死腹中、胎盤早期剝離,有的媽咪生產前血壓太高,因而出現出血性腦中風,影響肝、腎功能,也有人因為眼壓太高,引發視網膜剝離,這時候,眼睛就會視力模糊、看不到,由此可知,子癲前症的影響遍及全身,放任不管,後果不堪設想。盡早預防、治療,才能避免悲劇「子癲前症、子癲症是懷孕引起,所以一出現危急症狀,就要立刻把小朋友生出來,通常是緊急剖腹…」蕭勝文醫師指出,為了避免走到這一步,「早期篩檢」、「規律量測血壓」、「飲食少油、少鹽」、「規律運動」就非常重要,另外,一發現「有子癲前症警訊,必須規律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降血壓藥」,當五個環節都照顧到,就能減少子癲前症、子癲症傷害。對於子癲前症的篩檢,國際一項多國、多中心研究顯示,由於亞洲女性比歐美女性瘦小,胎盤也相對較小,因此篩檢子癲前症的平台基準需要校正,若與歐美一樣,很容易產生誤差。蕭勝文醫師研究發現,篩檢子癲前症時,除了傳統生化指數,若將媽媽體內特定「微核醣核酸」(miRNA)也納入觀察指標,搭配身高、體重等數據,便可建立一套新評估標準,且從第一孕期即可預測疾病風險高低,子癲前症的防治就能及早進行。蕭勝文醫師再次提醒,子癲前症的篩檢很重要,當孕媽咪發現血壓居高不下,一定要盡快用藥控制,才能有效保護母胎健康。蕭勝文小檔案現職: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台北長庚婦產部教授級主治醫師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胎兒醫學博士經歷: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滾宬瑋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
2023-04-28 養生.聰明飲食
男女中年後性慾低?當心更年期報到!高敏敏建議「飲食8大原則」改善不適感
【本文重點】男女都會有更年期,營養師高敏敏提醒,40到50歲過後易出現更年期症狀,包括憂鬱、易怒、記憶力變差、失眠、肌少症、骨質疏鬆、性慾降低、熱潮紅等,男性也需注意。建議多吃鈣質、維生素B群、鎂、Omega-3脂肪酸的食物,避開高油、高糖、高熱量飲食,多喝水並注意均衡飲食。--by ChatGPT除了女性會有更年期,男生也會有更年期,這是上年紀是大多人不想承認的事。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提醒,如果你總是「易怒、易熱、易憂鬱」就要特別注意,教你這樣吃改善更年期不適,男女都必須當心。更年期會有哪些症狀?不論男女,在40到50歲過後,因為荷爾蒙衰退,容易會有以下症狀:憂鬱、易怒、記憶力變差、失眠、肌少症、骨質疏鬆、性慾降低、熱潮紅、盜汗、頭暈、心悸、血糖血壓偏高高敏敏提醒,尤其男生因沒有月經,比女生更不容易察覺,更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出現更年期症狀。而男性的雄激素、睪固酮等激素在年輕時會幫助分擔身體眾多機能;所以男性一旦上年紀缺乏雄激素時,身體就可能會出現肌少症、疲倦、骨質疏鬆、記憶力下降等症狀。男女改善更年期不適 該怎麼吃?面對更年期帶來的不舒服症狀,高敏敏建議多吃4類食物跟2種飲食方式,助你改善更年期不適。1.鈣質鈣質能促進睡眠、避免骨質疏鬆、放鬆肌肉、舒緩壓力。>>推薦食物:牛奶、優格、鈣片、芝麻、小魚乾2.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是維持神經系統運作最重要的維生素,像是穩定情緒、增強記憶力、調節新陳代謝。>>推薦食物:全穀雜糧、綠色蔬菜、乳製品、豆製品,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各種食物的原型均衡攝取。3.礦物質鎂鎂可以說是天然的神經安定劑,可以穩定神經、緩解焦躁不安。除此之外也能幫助入睡、提升睡眠品質。>>推薦食物:綠色蔬菜、紫菜、燕麥、堅果、香蕉4.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能改善更年期熱潮紅症狀,也能減緩憂鬱、延緩腦部退化。>>推薦食物:深海魚(如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等)、藻油、植物油、堅果高敏敏提醒,除了多吃上述4類食物,也可多注意2種飲食方式,改善更年期症狀:1.避開高油、高糖、高熱量飲食,來減輕身體發炎負擔2.還有多喝水並注意均衡飲食,幫助促進體內循環代謝男補充「鋅」 女補充「大豆異黃酮」除了飲食要注意,高敏敏提醒,如果想做到絕佳改善效果,也推薦男性多補充「鋅」、女性多補充「大豆異黃酮」。‧男性補「鋅」:多補充富含「鋅」的帶殼海鮮,像是生蠔、牡蠣、蝦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幫助改善睪固酮分泌。‧女性補「大豆異黃酮」:多補充「大豆異黃酮」,如豆腐、豆漿、豆漿等豆製品,作用類似女性雌激素。高敏敏建議,除了飲食之外,建議也可以維持運動好習慣。平時可執行各種運動,像是跑步、爬山、游泳等,或是融合有氧和重訓,維持體能的彈性與平衡。平時關注一下自己跟家人的身體變化!若有疑似更年期的症狀,照著高敏敏推薦的飲食指南,改善更年期的不適感。延伸閱讀:.「舌頭麻刺」竟是更年期報到!如何察覺是否更年期?女人該懂的11種症狀.更年期愈晚愈好,代表卵巢機能很正常?婦產科醫師詳解更年期迷思.同樣到了更年期為何她無感,我卻焦躁難耐?醫師詳解更年期症狀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22 醫聲.罕見疾病
香港線上取經!龐貝氏症二代藥納保,病友齊聚罕病家園
換上全新的淡紫色會服,4月15日有些陰雨,34個龐貝氏症家庭不畏風雨齊聚新竹罕見家園,這天是罕見疾病「龐貝氏症日」,更是龐貝氏症第二代治療納入健保給付的元年。不僅有香港龐貝病友線上取經,18歲病友的馬小弟勇敢地緩步走向舞台,與大家述說換藥一年的心得,而他所踏出的每一步象徵著第二代治療帶來的成果,激勵著台下的病友們。 二代龐貝氏症新藥分享,香港線上取經馬小弟是晚發型龐貝氏症患者,他在11、12歲時發現體能越發下降,身邊同儕1600公尺賽跑只要8分鐘,自己得花上20多分鐘,輾轉各門診到了台北榮總才確診。在第一代治療的幫助下,體力、精神狀況等逐漸好轉,但治療逐漸到了平原期,透過計畫在一年前改為第二代治療後,明顯感受到上課不易嗜睡,進入發育期的他,身高和體重也有顯著抽高變重,笑說「疫情期間在家,用廢紙投垃圾桶,也跳得更高了!」去年10月剛開幕的罕見家園,台灣龐貝氏症病友協會首次在此舉辦年度聚會,協會邀請龐貝家庭、醫師等蓋下手印,象徵大手牽小手團結一心,並準備各項闖關與導覽活動,向病童們介紹認識這座屬於他們的城堡。活動除了有醫師們針對第二代治療的介紹外,香港黏多醣症暨罕有遺傳病互助小組(HKMPS)也線上與會,盼將台灣經驗帶回家鄉。台灣龐貝氏症協會理事長鄧慧娟分享,升上高一的兒子在計畫之下接觸新藥五年的歷程,肌肉耐力程度提升,檢驗數值也有進步,學業、體能都沒有問題,「這對照顧者來說,他們能獨立完成各項任務,其實就減少了各方面的協助。」使用新藥生理數值穩定,肌肉適當維持訓練第二代治療自今年4月起納入健保後,龐貝氏症患者終於盼見治療有更好療效。擔任第二代治療臨床實驗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說,藥物要被體內細胞吸收,非常仰賴M6P受體蛋白(甘露糖-6-磷酸),才能作用分解肝醣,新藥與第一代藥物原理相同,只是加入較多M6P,「原本一顆藥只有一個M6P,像是一隻手去抓,但新藥增加15個M6P,抓得能力更好,被細胞吸收能力更好。」龐貝氏症患者會以尿液中的葡萄糖四醣數值為監測指標,數值低代表有效分解肝醣,她指出,針對晚發型患者進行二代治療臨床試驗的結果,該項數值確實降近54%,而一代治療只能降10%;另一項指標為肌肉損傷狀況的CK數值(肌酸激酶),平均數值下降近40%,一代治療則是14%,連心肺功能也有十足進步。至於嬰兒型的龐貝氏症患者,最為擔心心臟肥大問題,簡穎秀指出,觀察二代治療二年後,患者的心臟沒有惡化;同樣,在葡萄糖四醣及CK數值有下降,心肺運動功能也有上升。不過簡穎秀提醒,用藥治療每個人有差,也關乎平時的肌肉復健和訓練。由於龐貝氏症患者的肌肉沒有良好再生力,更需要透過復健維持,以全人照護作為目標。目前生醫界持續推展新的治療方式,「病友要維持身體健康才會有使用新藥的機會,未來治療上還有許多值得努力及期待的地方。」留意病童身心靈,面對疾病醫護一起學習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遺傳內分泌科主任楊佳鳳點出了龐貝氏症治療上仍待進展的問題,舉凡上呼吸道塌陷、臉部肌肉無力而被拉長,特別是口咽顎問題影響發音含糊外,當躺著熟睡時,舌頭肌肉缺乏張力向下墜,因此合併了睡眠呼吸中止症。另外,目前治療無法有效穿透中樞神經,造成認知功能問題,都是期盼能突破改善。陪著許多嬰兒型患者一路走來的楊佳鳳,注意到孩子們出現心理層面問題,她說,受到病情影響,外觀難免會和同學們外觀有些差異,可能遭同儕霸凌、異樣眼光或自我心理的厭惡感,這都是藥物治療之外,需要細心留意的面向。第二代治療的問世,對第一代治療效果有限的患者來說,是場及時雨。楊佳鳳說,有三位患者在恩慈療法下使用二代治療,感受到換藥後帶來的差異,其中一位正是馬小弟。馬小弟轉換二代治療後觀察追蹤1年來,他的上下床動作變得更為流暢。「維持最好的肌肉功能到最好的治療出現。」她鼓勵著病友,平時訓練各項肌肉時,要切記適當就好不要過度使用,累了就休息,同時,提醒家長們,幼兒在成長時的身高體重變化,若沒有按照寶寶手冊中的數值成長,甚至是倒退,更需要當心。「過去嬰兒型龐貝氏症的幼兒死亡率是百分之百,」身為第一線醫師的她形容,二代治療如同多了一樣武器,不必像以前治療完只能束手無策看著患者。她鼓勵病友們對新藥要抱持著正向思考,「心情輕鬆、態度積極」去面對這項疾病。新舊用藥疑難雜症,醫師來解答新舊治療轉換之際,病友及家屬難免會有各項疑問,與會中也向醫師們逐一拋出,HKMPS一位成員詢問,曾有病友使用第一代治療時產生抗藥抗體,擔心轉換成新藥是否會延續?簡穎秀表示,一旦出現抗藥抗體,必須要先行以免疫調節處理;楊佳鳳說,抗藥抗體需小心處理並控制在一定範圍之下,否則患者用藥後不見成效也浪費了藥物。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出席活動,她道出了新藥納保的跌跌撞撞,好不容易走上正軌,在充滿希望的座談中,她也透露,研發龐貝氏症一代治療的中研院士陳垣崇因病休養,現場的病友們錄了影片、寫下卡片,期盼早日康復再陪著龐貝氏症孩子們一起成長。MAT-TW-2300467-1.0-04/2023
-
2023-04-20 癌症.頭頸癌
口腔破皮別以為只是火氣大 5症狀只要出現其中之一當心口腔癌
【本文重點】每年台灣約有8,000例口腔癌病例,導致超過3,000人死亡,其中男性患者30-64歲最為受影響。主要致癌物包括菸草、檳榔和酒精,吸菸和咀嚼檳榔會增加口腔癌的風險,特別是在男性患者中更明顯。台灣衛生福利部推動各年齡層30歲或以上的吸菸或口嚼檳榔者每兩年接受免費黏膜檢查,早期檢測、治療和避免吸菸和口嚼檳榔是降低口腔癌風險的重要預防措施。--by ChatGPT台灣每年約8千人罹患口腔癌,造成3千多人死亡,又以30至64歲男性為最大宗。菸品、檳榔及酒是一級致癌物,抽菸、嚼檳榔易導致罹患口腔癌,在男性口腔癌患者中,逾8成有吸菸、7成嚼檳榔,5成同時吸菸且嚼檳榔,國健署提供30歲以上有吸菸、嚼檳榔習慣的民眾,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除了呼籲民眾及早戒除檳榔、吸菸,也鼓勵民眾早期篩檢、治療,降低口腔癌發生風險。口腔癌形成原因,是口腔黏膜受到菸、檳、酒的機械、化學性刺激,而導致口腔黏膜病變,後續引發癌症。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像是檳榔本身含有致癌物質以外,因其纖維較粗,嚼食時加深對口腔傷害。口腔黏膜病變症狀包括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扁平苔蘚等,都是癌前病變的警訊。若同時使用菸、檳、酒民眾,罹患口腔癌機率倍數則高達123倍。預防口腔癌應把握「拒菸檳、定期篩、早治療」,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其中之一的情形,應儘速就醫: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若不了解口腔癌早期症狀,延誤治療恐留遺憾。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分享,66歲男性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口腔潰瘍5個月才就醫,腫瘤已超過5公分,確診舌癌第4期,因腫瘤過大無法經口切除,必須採複合式手術,包括嘴唇、下頷骨、舌頭等皆須切除,並取大腿前外側的游離皮瓣進行重建,術後還得接受化放療,雖術後存活10多年,但外觀疤痕、說話不清楚、吞嚥有障礙,生活品質仍受影響。62歲的顏先生是口腔癌病友,早年曾做鐵工、計程車及擺攤,受朋友影響嚼檳榔近30年、菸齡接近40年,顧及太太及家人勸戒菸、檳多年,他50歲時決定戒檳榔,但某次感冒就醫,耳鼻喉科醫師告知他口腔黏膜有白斑,而太太定期到醫院做子宮抹片、乳房攝影檢查,他也跟著到醫院口腔黏膜檢查,雖前2次皆正常,但第3次檢查前口腔疼痛近2個月,檢查便確診第1期口腔癌。顏先生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後續又發生細菌感染,在一周內他開了2次刀,住院1個月。因腫瘤切除後嘴巴變形,若不復健會萎縮、難以張口,後續半年皆喝流質食物、復健至少1年。「我算幸運,身邊幾個口腔癌朋友都不在了」,顏先生說,吃檳榔完全沒好處且花錢,若吃10年「都可以買台百萬名車」,且自己戒檳榔10年才得癌症,呼籲癌友盡早戒除,並定期接受篩檢、治療。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對於口腔破皮,常誤以為是火氣大、疲勞、病毒感染所致,若潰瘍超過2週未痊癒,恐是口腔癌前兆。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有嚼食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只要持健保卡至耳鼻喉科或牙科即可接受篩檢服務。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風險,以及26%口腔癌死亡風險。朱本元建議,口腔病變只要透過「張嘴」,很容易發現病灶,及早確診口腔癌、接受治療,存活率也較佳,像是第一期存活率達84.7%,但第四期僅38.2%,根據資料分析,透過篩檢發現口腔病變者,有77%(0至1期)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早期治療預後佳,且外觀、功能影響小,不過頭頸部癌症有20至30%病患會發生第二原發癌,因此術後仍要定期追蹤檢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4 醫療.牙科
植牙還是裝假牙好?植牙價格多少,能維持多久?一次看懂「植牙、假牙、牙橋」優缺點
缺牙不補問題多,除了外表不美觀,失去了咀嚼功能,還會影響口腔甚至全身的健康。因此缺牙建議及早處理,一般有傳統牙橋、活動式假牙和植牙3種方法可以選擇。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12歲以上的國人平均缺4.1顆牙,其中65歲以上平均缺了13.4顆牙,而80歲以上有80.4%口內剩不到20顆牙齒。缺牙不補問題多,除了外表不美觀,失去了咀嚼功能,還會影響口腔甚至全身的健康。因此缺牙建議及早處理,有傳統牙橋、活動式假牙和植牙3種方法,到底該做哪種?植牙、假牙、牙橋差在哪?植牙優點:原理是透過人工植體置入顎骨,取代原有牙根,待與人體骨細胞整合後再鎖入牙冠,不必損害健康牙齒。使用壽命可達10年以上。缺點:因流程繁複,整體療程相較以牙橋膺復來的長,且花費高(平均單顆7~10萬元)。患者若有以下身體狀況,如牙周病、孕婦、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等者就不建議施作。活動式假牙優點:無須手術且費用低(依據材質不同,千元到萬元都有)。缺點:使用壽命短,容易卡食物殘渣,需取下清潔,且長期使用牙床容易發炎萎縮。牙橋優點:作法是透過磨小缺牙處兩側牙齒,作為承重及支撐橋柱,再蓋上橫跨缺牙空洞的相連式假牙,這就是大家說的「缺一顆,補三顆」。但無須手術治療,療程短且費用較低(一組約是3~6萬)。缺點:容易造成牙齦萎縮、牙縫變大,導致堆積食物殘渣、牙菌斑,如果患者沒有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做牙橋的3顆牙齒就容易蛀掉。植牙植體、牙冠的種類終於決定要植牙了!為避免後續品質問題,在植體選擇上,民眾也需要認明施作品牌是否有衛福部合格字號,術前也要檢查包裝是否完整,以保障自身的權利。植體的部分,目前硬度佳的「純鈦植體」為主流,「鈦合金植體」為後起之秀,它硬度優且也堅固,但與人體骨頭的相容性較純鈦差。牙醫師沈瑞文在著作《「植」得一口好牙》中提到,植牙的牙冠(假牙)大致有以下類型,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一、金屬覆瓷假牙鈷鎳合金:會鏽蝕鈷鉻合金:不易鏽蝕鈀合金:不會鏽蝕貴金屬合金:不會鏽蝕、密合度高、生物相容性好黃金合金:不會鏽蝕、密合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二、超硬陶瓷假牙氧化鋯:不會鏽蝕、密合度更高、生物相容性更好、表面材質夠硬其實一般民眾較常聽見的可能是「全瓷冠」,因此沈瑞文也說「另一種選擇是全瓷,整體價格偏高。早期全瓷冠的耐用度和硬度並不理想,但使用氧化鋯全瓷冠(超硬陶瓷)後,硬度比燒瓷或壓鑄瓷大上三至六倍,表現極佳,更不容易被咬碎,是一種承受咬力較好的表面材。」什麼情況要植牙沈瑞文醫師指出,「若缺1顆牙,可以利用3顆假牙做成牙橋解決,但缺牙數較多的時候,如果要做固定假牙,一定要有牙根,但由於沒有足夠支撐的點,所以沒辦法用固定假牙。」他認為,若連牙根都缺少,就建議植牙。「實際上,缺牙不一定只能植牙,但是缺牙越多,必要性越高。」植牙的流程植牙需要將植體植入的手術,並非小問題,因此植牙前醫師會先透過3D口腔掃描、X光檢查等檢查,評估患者確認體質是否適合,若須補骨、補肉等前置處理,再加上復原所需時間,療程可能會需要至少半年左右。*植牙流程:拔牙(或開刀撐開缺牙位置的牙槽並補骨粉)、植入牙根等待傷口癒合、將牙體栓緊在牙根上。 想要植牙長久 術後照顧很重要植牙所費不貲,因此民眾或許會特別在意植牙是否能長長久久?隨著醫療進步,植牙的成功率與穩定度漸增。因此不只醫師技術,植牙術後的照顧其實也非常重要。1.術後傷口正值癒合期間,少說話、盡量細嚼慢嚥、減少臉部表情。2.不用舌頭舔傷口、吐口水,以免傷口出血。3.避免食用過於刺激或太堅硬的食物;吃東西的時候,盡量使用傷口另一側進食,避免牽動傷口。4.植牙後仍須刷牙,靠近傷口部位小心輕刷,以保持口腔清潔。5.有抽菸、嚼食檳榔者,應於術後停止兩週。【延伸閱讀】 肌力才是你的真實年齡!這個動作做不到2分鐘,你的肌肉可能比阿公還老
-
2023-04-14 醫療.牙科
「假牙」竟可能造成口腔癌!出現口腔流血、破皮要注意...2類人可免費篩檢
除了嚼檳榔、抽菸及喝酒外,人類乳突病毒(HPV)、不適合的假牙摩擦口腔組織、食用過度刺激的飲食造成慢性潰瘍,也都是致癌高風險因子。口腔癌(Oral cancer)是台灣男性惡性腫瘤發生率的第3名,依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去年超過2千國人死於口腔癌、6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口腔癌的發生比率9成為男性,可能與三大致癌因子為「嚼檳榔、抽菸及喝酒」人口多數為男性有關。而且根據研究顯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吸菸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吸菸者的18倍!嚼檳榔、抽菸又喝酒,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竟然高達一般人的123倍。不菸不酒也會罹患口腔癌除了嚼檳榔、抽菸及喝酒外,人類乳突病毒(HPV)、食用過度刺激的飲食造成慢性潰瘍,也都是致癌高風險因子。另外,曾有報導指出,有位60多歲的民眾,不僅不菸不酒、也沒有吃檳榔的習慣,確診口腔癌,原因竟是他過往牙口不佳,多年前裝置假牙後,配戴不當導致咬合不正,在長期的摩擦刺激、反覆潰瘍下,將頰黏膜磨出了惡性腫瘤。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之惡性腫瘤的總稱,90%屬於鱗狀細胞癌,口腔包括的部位有唇、頰黏膜(唇和臉頰的內襯)、牙齒、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前三分之二的舌頭、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硬顎)、牙齦以及臼齒後方的小區域。台灣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口腔癌的癌前徵兆由上可知,口腔癌可能是從黏膜癌前病變進展而來,若口腔流血,或黏膜出現不尋常的白色或紅色斑塊,就要注意可能是口腔癌的癌前徵兆:一、流血二、腫塊、不規則突起三、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四、口腔內破皮與潰瘍超過兩個禮拜五、舌頭無法靈活活動、口腔黏膜變硬、緊六、臉、頸部有腫塊或兩側不對稱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陳穆寬表示,口內潰瘍有時在左邊、有時在右邊的反覆情形,每次差不多3~7天就會痊癒者,不需要太擔心。但若口腔內潰瘍都在同一個位置、超過兩個禮拜,經過治療也無改善,就建議去耳鼻喉科做進一步的檢查。5招遠離口腔癌若想避免口腔癌,陳穆寬教你:1.不嚼食檳榔、不過量飲酒、不抽菸。2.若有佩戴假牙,須選擇合適的假牙,避免摩擦口腔組織。3.避免食用過度刺激、會造成口腔慢性潰瘍的食物。4.別誤信來路不明的藥品或是偏方。5.不熬夜,常保好心情。政府補助「這2類人」免費篩檢口腔癌若在第一、二期接受正規適當的治療,5年的存活率可達百分之70、80以上;若是延到第三、四期才治療,則治癒的機會將降至百分之50甚至低於30以下。因此戒除檳榔、菸、酒,可降低發生口腔癌前病變與癌症風險,而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提早發現口腔癌前病變。為了讓民眾可以早期發現、早期介入及治療,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若只要符合以下2條件,便可免費檢查:1、年滿30歲有吃檳榔、抽菸的民眾2、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有嚼檳榔習慣的原住民(即便已戒除)以上民眾只需攜帶健保卡至牙科及耳鼻喉科,在短短一到三分鐘內,就可保障自己的口腔健康。【延伸閱讀】 一場葬禮要花30萬!火化後,不取回骨灰的終極「零葬」,讓子女從墓地的重擔解放(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2 醫療.腦部.神經
六旬翁突舌頭麻木、耳後異常紅疹水泡! 竟是這病毒惹禍
病毒感染可能造成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又稱「貝爾氏麻痹」(Bell's palsy)是一種急性顏面神經發炎,好發於春季及秋季,無特定的好發族群,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其原因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其中以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者最為複雜,除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外,常在外耳道與耳後出現紅疹與水泡。六旬翁突舌頭麻木、耳後異常紅疹水泡一名66歲的陳先生,長期罹患三高,某天晚餐突然發生左側舌頭麻木現象,起初不以為意,但幾個小時後竟出現左側臉部麻木、及明顯嘴角歪斜現象,馬上就近急診就醫,醫師懷疑腦中風,緊急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但皆無明顯異常,開立口服藥物後囑咐回家觀察。不料隔日早晨陳先生症狀沒有改善,左耳後出現許多異常水泡,到書田診所神經科門診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疱疹病毒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進一步神經傳導檢查,也證實左側顏面神經傳導電位明顯下降,給予抗病毒藥物及類固醇,並安排後續復健治療,數週後症狀幾乎完全恢復。「貝爾氏麻痺」極易與「腦中風」混淆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貝爾氏麻痺是一種顏面周邊神經炎引起的單純臉部運動功能障礙,主要會出現單側的臉部肌肉無力、嘴角歪斜、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等現象,一般不會有感覺神經異常的麻木現象,這點經常被用來與腦中風做簡單的區分。黃啟訓說,但根據以往的醫學案例報導,極少數的狀況下貝爾氏麻痺也會有感覺神經異常造成的臉部及舌頭麻的現象,推測是由於病毒由顏面神經跨過神經節,再進一步破壞三叉神經所造成的特殊現象,此時極容易與腦中風混淆,需要特別留意鑑別診斷。以類固醇、抗病毒藥物治療 配合復健治療黃啟訓說,貝爾氏麻痺主要以類固醇、抗病毒藥物治療,並配合復健治療,促進肌肉的功能恢復。倘有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症狀時,還要注意眼部保濕,適度使用人工淚液,以免角膜因乾燥造成損傷。黃啟訓提到,單純的顏面神經麻痺只要在急性期給予適當藥物,加上後續復健治療,接近9成都可以幾乎完全復原,屬於預後良好的疾病,因此在症狀發生早期就醫鑑別治療相當重要。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2 醫療.腦部.神經
突然臉麻嘴歪不是腦中風!疱疹病毒惹禍,顏面神經麻痺預防8招
病毒感染可能造成顏面神經麻痺!66歲陳先生罹患三高,某天晚餐突然左側舌頭麻木,起初不以為意,但幾個小時後竟出現左側臉部麻木、嘴角歪斜現象,立即急診就醫,醫師懷疑腦中風,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皆無明顯異常,因此開立口服藥物後回家觀察。不料,隔日早晨他的症狀沒有改善,左耳後出現許多異常水泡,再轉至神經內科門診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疱疹病毒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神經傳導檢查也證實,左側顏面神經傳導電位明顯下降,給予抗病毒藥物及類固醇,並安排後續復健治療,數周後症狀幾乎完全恢復。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春秋季 多因病毒感染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又稱「貝爾氏麻痹」,是一種急性顏面神經發炎,好發於春秋季,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其原因多與病毒感染有關,以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者最為複雜,除顏面神經麻痺外,常在外耳道與耳後出現紅疹與水泡。貝爾氏麻痺是顏面周邊神經炎引起的單純臉部運動功能障礙,黃啟訓指出,主要會出現單側臉部肌肉無力、嘴角歪斜、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等現象,一般不會有感覺神經異常的麻木現象,可與腦中風做簡單區分。黃啟訓說,極少數狀況下貝爾氏麻痺也會有感覺神經異常造成的臉部及舌頭麻現象,推測是病毒由顏面神經跨過神經節,進一步破壞三叉神經所造成,此時極容易與腦中風混淆,需要留意鑑別診斷。藥物+復健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近9成完全復原貝爾氏麻痺的治療,黃啟訓指出,主要以類固醇、抗病毒藥物治療,配合復健治療,促進肌肉的功能恢復。若有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症狀時,要注意眼部保濕,適度使用人工淚液,以免角膜乾燥造成損傷。黃啟訓提到,單純的顏面神經麻痺只要在急性期給予適當藥物,加上後續復健治療,近9成幾乎完全復原,屬於預後良好的疾病。顏面神經麻痺預防8法避免長時間工作及熬夜,保持正常作息。減輕壓力,養成運動習慣。多攝取蔬果,營養要均衡,少吃刺激性食物及加工食品。冷氣、電扇出風口,不要直接對著臉部。天氣寒冷時,注意臉部保暖。平時可多做臉部按摩,避免臉部肌肉僵硬。可補充維他命B群。臉部若有不適,請儘早就醫。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1 醫療.消化系統
口乾、口苦、口臭⋯ 是肝不好嗎?醫解析各種可能原因,只有肝衰竭才會口臭!
當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等症狀時,民眾常聯想到是否肝不好,加上中醫有「肝火旺」一說,所以常以為要往肝臟找問題。其實,這幾種症狀可能的原因很多,與肝臟的相關性反而是比較少的。以下分別介紹: 口乾可能是唾液分泌減少引起,原因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例如乾燥症或是唾液腺阻塞,抑或是口腔問題,如牙周牙齦發炎、感染、潰瘍等,也可能是由於服用某些藥物引起唾液分泌減少的副作用。 口苦可能是某些腸胃道疾病所導致的,像是胃食道逆流或膽汁逆流等病況,因為胃酸及膽汁逆流到喉嚨,就可能感覺到口苦。口臭大部分的原因來自口腔疾病,因口腔內細菌數量龐大,尤其是革蘭氏陰性厭氧菌位於味蕾的間隙、喉嚨、扁桃腺,在無氧環境下細菌會大量繁殖,分解食物產生之代謝物就會產生氣味;若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牙菌斑大量殘留或患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病、齲齒、口腔潰瘍、黏膜發炎等),則會引發口臭。而就機轉來說,細菌把含有硫的蛋白質代謝後,形成硫化氫和甲基硫醇,就是造成口腔臭味的來源。其它原因也有可能造成口腔異味,例如抽菸、好吃味道較重的食物,例如:大蒜、蔥、薑、青椒、洋蔥等,也會造成口臭,但只要停止這些行為或避免味道較重的食物,就可以改善。另外,口腔內的唾液有抑止細菌繁殖的殺菌作用,唾液也能溶解散發異味的物質,幫助清潔口腔,若唾液分泌減少而口乾,則會引發口臭,故乾燥症也是引起口臭的原因之一。另外,女性更年期時,因荷爾蒙改變,也可能會引起口乾並出現口臭。其它疾患如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其擴張發炎導致長期積痰積膿,引發細菌增生發酵,口腔便產生異味)也會導致口苦口臭;而糖尿病導致之酮酸中毒會出現爛水果味;腎臟病人因為尿素氮堆積,尿素經過口腔細菌作用,分解成氨,從口中排出,也會造成異味(尿騷味)。至於消化器官疾病也可能導致口腔異味,例如腸阻塞造成食物滯留於腸子內發酵,產生氣味;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和胃潰瘍也可能會影響口氣。另外有一種心因性口臭,患者因情緒壓力大、緊張焦慮、失眠而造成心理壓力,患者事實上沒有口臭,但卻一直認為嘴巴臭,這需要身心科的介入,以心理諮商等方式,去找到真正的原因(壓力來源),才有辦法改善這種狀況。肝衰竭才會出現口臭而在造成口臭的原因中,肝病占比其實不高,慢性肝炎、脂肪肝等問題都不會造成口臭,只有嚴重到肝衰竭狀況的病人才會出現口腔異味。這種狀況之所以會導致口苦口臭,是因肝臟正常功能是把二氧化碳和氨合成尿素,從尿中排出,而當肝衰竭、肝臟功能下降時,代謝功能變差而血中氨的濃度上升,氣態氨會從呼吸道黏膜及口腔排出,而產生異味。而當肝衰竭、肝臟功能變差時,通常還會伴隨有其它症狀,例如:疲勞、食慾差、凝血功能異常、黃疸、蜘蛛痣、腹水等。若出現以上症狀,則暗示肝臟出了大問題,需要盡快就醫。先檢查口腔問題綜合以上分析,大部分口乾、口苦、口臭的困擾,還是口腔問題引起,所以建議可以先去牙科門診,了解是否為牙周、牙齦、牙菌斑等問題造成的症狀。若排除口腔問題,則應進一步查明是否和內科疾病相關。例如,若是懷疑和肝病、腸胃消化系統或其它內科疾病相關,則應該考慮做基本抽血檢查、腹部超音波,甚至上消化道內視鏡,確認是否有胃食道逆流、嚴重潰瘍、肝病、腎臟病或糖尿病等內科疾病。若非上述嚴重疾病引起的口臭,改善方式主要還是從口腔衛生做起,平時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吃完食物後立刻刷牙,使用牙線清潔口腔,避免牙菌斑殘留。舌頭表面有一些乳突狀突起的結構,容易累積細菌,刷牙時可使用牙刷清潔舌苔,使用漱口水維持口腔清潔及去除口臭,定期洗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此外,平時應多喝水,增加口腔濕潤度,避免口腔乾燥,可以消除不佳的口氣。另外,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症狀有時也是也是一種警訊,建議不妨可以定期健檢,確認身體各器官狀況,以保健康。【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7期(2022-01-12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7 醫療.牙科
「洗牙後牙縫變大」是警訊?醫破解4個萬年誤解,使用牙線1動作很傷牙齦
健保補助每半年可洗一次牙。但很常門診間都會碰到很久沒有洗牙的患者,因此醫師總會忍不住念他一兩句。「可是醫師,我每次洗完牙,牙齒都會變得很敏感,很不舒服。」這是為什麼呢?洗牙後 牙齒常見4狀況牙醫診所黃文龍院長在《黃文龍牙醫師|新竹 竹北 你的微笑工程師|隱形矯正 美白貼片 全瓷冠專業》指出,洗牙確實會有一些「後遺症」,但我們不應該因此逃避洗牙,相反的,這些後遺症正是警訊,提醒我們要加強照顧牙齒了:1、牙齒敏感:牙結石清除後,牙齒表面露出,會讓牙齒對於冷熱特別敏感,這時除了少接觸刺激性食物外,也可使用敏感性牙膏,牙齒敏感的狀況就會慢慢減少。2、牙縫變大:其實洗牙不會讓牙縫變大,而是將牙結石清掉,讓人產生齒間縫隙變大的感覺;如果這種感覺很明顯,可能是牙結石累積太多,要多加注意。3、牙齒鬆動:洗牙後如果牙齒鬆動,很可能有牙周病的問題。牙周病患者,牙齦和齒槽骨長期被細菌侵蝕,造成牙齒「地基」不穩。4、牙齦流血:如果本身牙齦有發炎,洗牙後牙齦流血是正常狀況,只需按時清潔牙齒即可。如果平常都有做好清潔,且定期檢查,通常洗牙沒有什麼感覺;反之如果一兩年沒有洗牙的人,這些問題可能就會比較明顯。4招潔牙方式 讓牙亮晶晶除此之外,黃文龍也曾分享,除健保給付大家半年一次免費洗牙,善用醫療資源,為自己的口腔謀福利,而透過洗牙的方式,能觀察口腔的健康狀況,也能把日積月累的牙結石清除掉。另外,舌頭上的舌苔容易卡住微小的食物殘渣,因此也常成為了細菌的溫床。在每天刷牙時也輕輕刷洗舌頭,除了可以降低牙菌斑的生成,還能減少口臭的問題。而使用牙線力道要小心控制,一開始可以輕輕「左右」拉過牙縫,剛開始還不會控制力道的人,太大力直接下到牙齦溝底容易傷害到牙齦,導致牙齦破皮不舒服。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的牙膏大多都有含氟,刷完牙後把泡沫吐乾淨就好,不用一直漱口,可以讓氟留在牙齒上抵抗蛀牙。另外,6歲前政府都有補助塗氟,趕快幫小朋友預約起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5 養生.聰明飲食
為何瑞典人熱愛以惡臭聞名的鹽醃鯡魚?專家詳解濕式發酵由來
當史前人類習得用火後,他們開始以煙燻的方式處理獵肉,煙燻其實就是一種加速版的風乾方式。對火念茲在茲的史前人類可能會以煙燻方式處理小塊的肉,只要柴火來源充足, 就算天氣不算乾燥也可以進行煙燻, 製作出來的成品可謂德國版金華火腿「農人火腿」﹙bauernschinken﹚的始祖, 農人火腿的傳統做法是先將肉風乾後再以刺柏樹的木材進行煙燻,史前人類也可能跟我們一樣,製作煙燻肉時懂得使用具有特殊香味的特定木材。風乾過程需要在乾燥的環境進行,煙燻則需要使用火與木材,第三種讓肉品脫水的方式是施鹽,最重要的材料當然就是鹽巴,而且是大量的鹽巴。我們不確定人類第一次鹽醃野味時用了什麼步驟,但可能跟老加圖﹙Cato the Elder﹚所記錄的義大利南部火腿食譜很類似,老加圖在他的著作《農業志》﹙De agri cultura﹚﹚中列出了製作鹽漬火腿的步驟:準備一個大缸或大盆,把買回家的豬大腿切除豬蹄,再準備所需的鹽量,每條腿需用半斗﹙約九公升﹚磨細的羅馬鹽。先在準備好的容器底部鋪一些鹽,把豬腿以皮朝下的方式放上去,再用鹽覆蓋表面。接著把第二條豬腿一樣皮朝下的方式疊在第一條豬腿上,一樣在表面蓋上鹽,接下來的豬腿也都重複一樣的步驟,確保鹽把兩條豬腿隔開。所有的豬腿都放入容器後,再次用鹽覆蓋,確保豬肉完全被蓋住,再把最上面蓋的鹽壓平。待整缸豬腿埋在鹽裡五天後,把缸裡的豬腿拿出來重新排列,覆蓋豬腿的鹽繼續留在豬腿上,原本放在最上面的豬腿要改放在最底部,接著重複先前放豬腿與蓋鹽的步驟,再靜置七天。等到豬腿埋在鹽裡的時間總共十二天後,就可以把豬腿拿出來,移除表面的鹽,把豬腿掛在乾燥通風處醃個兩天。到第三天就可以把豬腿拿下來,用海綿刷洗後,在表面抹上橄欖油與醋的混合液,再把豬腿掛在你平時放肉的地方。依循老加圖的這份食譜,便能製作出充滿鮮味與滋味豐富的好吃火腿,因為整個過程等同長時間的發酵作用,當中發生的梅納反應就是美味的關鍵,可是這份食譜不僅耗時,更會耗費大量的鹽巴。當人類發現用鹽醃肉可以造成慢速發酵﹙等於利用「嗜鹽菌」這類良性且喜歡鹽分的微生物來工作﹚的效果時,鹽巴的價格就水漲船高。在世界大多數地區,鹽醃法出現相對晚近。鹽醃法確實讓食物更美味,不過到了晚近才開始流傳且所費不貲,僅限少部分族群會使用,但是誠如馬克.庫蘭斯基﹙Mark Kurlansky﹚在著作《鹽》﹙Salt﹚ 中指出, 鹽醃肉品也為船運和貿易帶來紅利,進而為歐洲帶來歷史上的輝煌時代。歐洲出了很多熱門的鹽醃肉品,例如知名的西班牙伊比利火腿﹙Jamón ibérico﹚,其製作方法類似老加圖所描述的長時間發酵法,只是它靜置的階段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其他類型則屬於濕式發酵,也就是費雪模擬史前人類利用沼澤保存乳齒象的方法,並從中衍生出許多變化。濕式發酵不見得會用到鹽巴,但一定會需要液體,相關案例常見於容易有大量漁獲的海岸地區。在瑞典東南部海岸的「諾耶桑南桑德」﹙Norje Sunnansund﹚考古遺址,考古學家雅當.波愛修斯﹙Adam Boethius﹚挖出了上千塊骨頭,經推估可能來自六萬噸的漁獲。由此可見,在農業或畜牧尚未發展的幾千年前,曾有人類久居諾耶桑南桑德,除了冬天以外,這個地方的其他季節都可以捕魚。有一部分漁獲是現捕現吃,與海豹肉、麆鹿肉、野生櫻桃、歐洲酸櫻桃和黑刺李一併成為日常一餐;但大部分的漁獲則會拿到一套長方形、龐大的專門設備裡進行發酵。遺址內的柱穴指出屋頂樑柱的位置,其他穴痕則是地樁的位置,目的是為了拴住用野熊皮和海豹皮包裹的發酵魚肉。這個發酵系統並不算簡易,但因為當時鹽巴尚未傳入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這套複雜的發酵方式必須採用類似費雪的沼澤馬肉製作原理,耗時數月甚至數年發酵的肉品在化學特性上產生質變,可以說,史前人類是利用時間與微生物把肉「煮」到爛掉為止。雖然就現代的眼光來看,肉類的濕式發酵看起來很不尋常,但這其實是全球普遍的現象。對許多北半球高緯地區的原住民族來說,發酵的植物、魚、肉都是重要的食物。以尤皮克人﹙The Yupik﹚為例, 他們會把植物放入動物胃製的皮袋裡熟成,做成叫作Kuviikaq的菜;楚科奇人會把鹿血、鹿肝、鹿蹄、炙燒過的鹿唇,以及具有甜味的植物根莖部一起放入鹿胃裡發酵;動物肉與脂肪也可以同時塞入海象皮製成的袋子,做成一種叫tugtaq的肉捲。即便是在現在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同的飲食文化都有各自獨特的發酵魚料理﹙顯然是從諾耶桑南桑德的發酵魚肉所演變而來﹚,其中一道現代瑞典人特愛的料理叫surströmming﹙瑞典鹽醃鯡魚﹚,主要內容就是發酵到爛掉的鯡魚,通常搭配一種叫tunnebrød的瑞典傳統麵包一起食用。敢吃瑞典鹽醃鯡魚的人都很愛它,但是它會為我們的鼻前嗅覺帶來令人極度不適的臭味,臭到連喜歡吃的人都覺得臭,所以瑞典人都要在室外開這種魚罐頭。瑞典鹽醃鯡魚的臭味可說綜合了各種臭,包含臭雞蛋味﹙硫化氫﹚、餿掉的奶油味﹙丁酸﹚、以及醋酸味﹙醋酸﹚。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放眼望去,各地仍可見許多遵循古法的魚﹙或肉﹚發酵料理,再看看世界其他地方,其實發酵魚做成的醬料也是一種日常食品,比如光是菲律賓、泰國、越南三個國家,每年總共就吃掉上百萬加侖的發酵魚類 。以濕式發酵製作的魚或肉料理,常富有鮮味和多層次的味道﹙魚醬之所以被廣為使用,也是這個原因﹚,但發酵料理可能同時為鼻前嗅覺和鼻後嗅覺帶來迥然不同的感官刺激。瑞典鹽醃鯡魚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可能很討厭它在鼻前嗅覺造成的味道,但卻同時沈醉於它在鼻後嗅覺上帶來的香氣與豐富滋味。另一個來自阿拉斯加的例子,一位美洲原住民瑪莉. 捷尼﹙Mary Tyone﹚分享他們部落的發酵食物:「我們處理鮭魚頭的方式,就是把它們都裝在一個桶子裡,然後埋在地下,等十天後再拿出來吃。」她講的正是「臭魚」﹙stingfish﹚。講到臭魚她不禁讚嘆:「我超愛臭魚,雖然聞起來有點奇怪, 但真的很好吃啊!」在中文裡,「香」不僅用來形容美味料理中令人愉悅的氣味﹙鼻前嗅覺﹚,也形容食物的味道﹙包含鼻後嗅覺感受到的香味﹚,例如烹調過的雞油、烤肉、煸炒過的洋蔥,都是吃起來很香的食物。看來我們真的需要創個形容詞,來形容像臭魚這樣在鼻前嗅覺不討喜,但吃起來很美味的食物。人類喜歡吃的發酵料理竟然如此多樣,這可能多虧了人類對酸味的喜愛,人類學會利用微生物分解肉類與魚類,進而製作出發酵的肉類料理,正如人類利用微生物製作帶有酸味或酒味的飲料或蔬食。不過如果仔細深究這些發酵料理,撇開那些經過鹽醃、煙燻或是風乾處理的,你可能會發現,要學會製作並且喜愛肉或魚的發酵料理,要先學會去喜歡它們嚇人的氣味,就跟去喜歡特殊的在地香料是一樣的道理。某個程度上,不少會讓人打從心裡感到噁心的氣味,都與肉類發酵的味道有關。由此可見,肉或魚的發酵料理需要我們用盡身體五官去欣賞,不是一官而是五官。舉例來說,要愛上遵循古法發酵的無鹽鯡魚,你需要讓鼻子愛上世間百味,需要讓舌頭愛上鮮味與酸味,還需要大腦有意識地將眾多感官刺激整合起來,認識這種用盡身體五官才會愛上的風味。關於發酵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我們提到了發酵的水果、蔬食、肉、魚, 現在可以簡單整理史前人類與現代人類的發酵料理史。我們的史前祖先在某個時期學會製作簡單的發酵食物,首先發酵果實,接著發酵植物的根莖部。與生俱來的味覺與嗅覺引領史前人類開發更多發酵食物,發酵產生的酸味是他們判斷食物安全時的綠燈,而且發酵食物還可能帶給他們意外的享受,例如更軟爛易入口的質地、更甜、更酸或微醺的效果﹙當然微醺的部分,要等到我們的酒精去氫酶演化出超高效率後才會有﹚。接著,在此之後或在此之前,總之我們的祖先也開始發酵獵肉與漁獲。跟發酵蔬食一樣,肉與魚用適當的方法靜置後,變得更加好吃﹙產生更多鮮味﹚,產生鼻後嗅覺上的香氣因而增添風味,同時更能增加保存期限。這種發酵料理方式在人類的狩獵與捕撈技術進步後,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他們越來越常獲得超過一餐能吃的食物量。我們尚未確定上述時間點,但史前人類是依賴氣味與酸味來判斷發酵肉品的安全性,我們的舌頭就是檢查發酵食物的工具,而這些發酵食物就是我們人類的最初的花園——一座屬於微生物的花園。「‘We have been authorized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o use this content’ or the equivalent in Chinese complex script 該內容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授權使用」※ 本文摘自《舌尖上的演化:追求美食如何推動人類演化、開啟人類文明》。《舌尖上的演化:追求美食如何推動人類演化、開啟人類文明》作者:羅伯.唐恩, 莫妮卡・桑切斯 譯者:方慧詩, 饒益品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22/12/10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5 醫療.婦產科
「舌頭麻刺」竟是更年期報到!如何察覺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女人該懂的11種症狀
日前,1名57歲婦人就醫詢問:「醫師,為什麼我常常會突然覺得很躁熱,舌頭也麻麻的?」婦人原以為是自體免疫疾病導致,進行性荷爾蒙檢測後,卻發現其女性荷爾蒙數值相當低。醫師判斷應該是進入更年期後,荷爾蒙過低影響神經系統,才有舌頭麻刺的問題,給予荷爾蒙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更年期不等於停經 而女性過渡到停經前這段時間隨著年齡增長,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女性開始邁入「更年期」的階段,只是女性對於更年期會產生哪些症狀未必了解,甚至以為更年期等同於「停經」。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表示,更年期指的是女性過渡到停經前的一段時間,因此不會等到停經才有更年期症狀。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人生階段,發生在女性「停經前」的一段時間,因性荷爾蒙分泌過程震盪,所以可能產生各式各樣的症狀,身體各器官、系統都可能發生變化,像是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骨骼系統、皮膚系統都會受到影響。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停經的定義指的是連續1年沒有月經。該如何察覺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蘇聖傑表示,「年齡」與「症狀」是判斷重點。一般更年期約在40至45歲出現徵兆,持續4至7年不等。而性荷爾蒙逐步不穩定、下降時會引發許多表現:▸月經週期性改變▸熱潮紅▸陰道乾▸性慾減少▸漏尿▸泌尿道感染▸新陳代謝改變▸體重增加▸盜汗▸憂鬱▸焦慮有些症狀表現讓婦女很難開口與家人討論,甚至有些症狀不典型、不顯著,因此不容易發現是更年期在作祟,但究其原因卻可能都跟荷爾蒙變化有關係。雌激素及黃體酮2類荷爾蒙 影響女性經期變化女性經期變化受2個重要的荷爾蒙影響,分別是雌激素及黃體酮。雌激素下降會導致熱潮紅;黃體酮下降則會影響神經、睡眠、情緒等。進入更年期,雌激素與黃體酮會依照不同速度下降,且黃體酮下降速度比起雌激素更快。蘇聖傑指出,當女性缺少黃體酮容易感到焦慮,而焦慮會讓不舒服感受被放大,讓女性更年期期間身心都難受。這也是為什麼縱使熱潮紅症狀結束,仍有可能因為黃體酮的變化產生其他狀況,如情緒問題、感覺異常、睡眠不佳。對此,其實可以藉由「女性荷爾蒙併腎上腺壓力皮質分析」評估荷爾蒙老化程度與壓力荷爾蒙是否平衡。此外,荷爾蒙的不平衡可能與新陳代謝、骨質密度、脂肪代謝、情緒認知、婦科癌症、免疫疾病有高度相關,若檢查發現荷爾蒙明顯不足,便會視個案狀況,給予雌激素乳液或黃體酮等進行治療。更年期早晚因人而異 壓力也影響荷爾蒙的變化為什麼有些人更年期早、有些人更年期晚?蘇聖傑解釋,除了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之外,「壓力」更是關鍵因子。當身體面對壓力時,會大量消耗黃體酮以製造應對壓力的皮質醇,因此容易導致性荷爾蒙不足。更年期症狀的嚴重度及持續時間因人而異,想要度過一個好的更年期,避免不良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減少焦慮是不二法門。蘇聖傑解呼籲,建議更年期的婦女在照顧家人及忙於工作的同時,抽出時間檢查荷爾蒙狀態,關心自己的健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3-04-05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原來雙下巴也是…5大臉部特徵 一秒辨認你是否過敏性鼻炎
● 過敏性鼻炎不及早介入,臉部將出現5大特徵● 長期用嘴呼吸,易口臭、雙下巴、甚至睡眠呼吸中止● 抗組織胺、鼻噴劑按時用,穩定控制過敏性鼻炎台灣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若長期置之不理,面相將產生「5大特徵」,眼下出現丹尼爾線、黑眼圈、皺鼻紋、紅鼻、雙下巴。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亦翔表示,同時有5大特徵者,幾乎不用問診,就能從面相推敲是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有些民眾會因眼下出現丹尼爾線,希望透過控制過敏性鼻炎修復細紋,呂亦翔強調,一旦細紋產生後,很難自然回春,建議在特徵出現前,及早介入控制才是根本之道。每3位兒童就有1人過敏,過敏性鼻炎占一半過敏幾乎是台灣人的通病,7成以上的兒童都有過敏問題,別以為隨著年紀增長,過敏就會消失,呂亦翔表示,台灣成人的過敏比例幾乎與兒童差不多高,只是成人相對於兒童就醫的比例低。長期飽受過敏的折磨,到了成年之後,臉部會慢慢出現「過敏臉」。必知「過敏臉」5大特徵特徵1:黑眼圈過敏兒最常見的特徵就是「黑眼圈」,呂亦翔指出,人一旦受到過敏原刺激或是出現過敏反應時,人體內會釋放組織胺,眼睛周圍最容易出現紅腫癢症狀,患者常會忍不住揉眼睛,加上組織胺容易使血管擴張,進而產生黑眼圈。特徵2:丹尼爾線過敏性鼻炎患者如果長期搓揉眼睛,眼睛下方容易出現「丹尼爾線」,也就是產生眼下細紋。特徵3&4:皺鼻紋、紅鼻鼻過敏患者碰到過敏原時,容易打噴嚏、鼻塞、流鼻水,擤鼻涕多則易出現皺鼻紋、鼻樑橫紋、鼻子皮膚紅腫等表現。特徵5:雙下巴過敏性鼻炎患者因為鼻塞,多會改用口呼吸,舌頭長時間擺錯位置,容易出現雙下巴,與沒有過敏的人相比,下顎線相對不明顯。鼻過敏患者因長時間用嘴巴呼吸,容易口乾舌燥,口水原本可以抑制口中細菌,卻因口水太少,讓口腔內的細菌滋生,引發口臭;另外,用嘴呼吸的另外一個風險,很容易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鼻過敏無法根治 妥善控制能改善睡眠呂亦翔表示,過敏性鼻炎目前沒辦法「完全根治」,但能透過藥物改善惱人的症狀,若能及早介入治療,不討喜的5大外觀特徵也能避免發生;如果已經出現紋路等,就沒辦法再次透過控制過敏性鼻炎而恢復,僅能嘗試化妝遮瑕等方式改善。控制過敏性鼻炎,首先會使用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鼻噴劑控制,通常只要按時服藥,並且找出關鍵過敏原,避免大量接觸,就有機會控制不再發作。嚴重過敏者可使用減敏治療,使用舌下含錠改善,如果屬於極為嚴重的過敏,可採用生物製劑,目前6歲以上兒童都能使用,一個月需施打一劑,但健保未給付,需自費,每劑約在1.5萬到2萬元之間,需長期持續施打。呂亦翔說,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建議要定期服藥,後續才可穩定控制。不過,有些患者或是家長,為求快速改善症狀,會自行購買「速效型的血管收縮劑」,一噴鼻塞就會好,但這類的血管收縮劑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三天,長時間使用會導致鼻腔內的血管沒有彈性,後續可能就會彈性疲乏,即使服用其他藥物也無法改善鼻塞,最後只得開刀才能改善。呂亦翔呼籲,患者應依照醫囑按時服藥,也不要擔心類固醇鼻噴劑可能會導致月亮臉,目前類固醇鼻噴劑的量都非常少,穩定地使用都能達到改善過敏症狀的效果。疾病百科/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常發生於季節變換之際,除空氣中的懸浮微粒、聞到刺鼻氣味,或受到細菌、病毒感染也容易發作。若父母一方為過敏性鼻炎患者,小孩患病的機率20%。若父母都有過敏性鼻炎,小孩患病機率高達75%。》看完整疾病介紹(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3 醫療.耳鼻喉
吃東西常嗆到,喝水、吞口水都沒有用!耳鼻喉醫師警告:恐是1疾病前兆
文摘自吞嚥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是人體許多部位的複雜分工、細緻合作所達成的完美結果,從看到食物起,吞嚥動作就開始了,連心中喜不喜歡這食物、烹調方式等,都是吞嚥重要的一環。食物吞嚥4階段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指出,正常的食物吞嚥過程,由上到下大致吃東西常噎到嗎?吞不下食物?喉嚨老是覺得卡卡的,連喝水、不斷吞口水都沒有用?別小看簡單的吞嚥動作,它可是一門大學問。可分為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咽喉期及食道期等4個階段。●口腔準備期:當食物放入口中,因為無法直接吞嚥,我們的嘴唇、牙齒、舌頭、臉頰肌肉、顳顎關節等部位必須通力合作,動作必須協調,才能把食物咀嚼磨碎,形成食糜,這就是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食物經由咀嚼並與唾液混合之後形成的食糜,由舌頭將食糜往後推送,引起吞嚥的反射動作。當然食物的性質不同,吞嚥過程也會有部分差異,例如是液體狀的食物,就不需要有咀嚼動作,直接流過口腔往後推送。在此階段,口咽之間需緊閉,才不會影響吞嚥的流暢。●咽喉期:吞嚥反射把食糜繼續推送經咽部到食道上方,此時咽部關閉、喉部上提、聲帶關閉、咽部與食道之間的括約肌放鬆,食糜順著咽部肌肉的蠕動進入食道,過程大約只有1秒。這1秒的時間看似簡單,其實學問可不小,因為不論是吞嚥、呼吸、說話等,用的都是同一個通道,正常人不會有何感覺或困難,也不需要特別思考,而是一種非自主性的吞嚥反射,從舌根把食物往後送之,軟顎必須往上升,後咽壁往前傾,口咽及鼻咽的通道要閉合不可有空隙(食物才不會進入鼻腔),同時喉往上抬(所以,吞口水時會看到喉結往上抬),聲帶閉緊(避免食物與水進入氣管),會厭軟骨下壓,喉部及咽部空腔分開,咽部及食道間的括約肌鬆開,食物或水進入食道,如此精緻複雜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都出錯不得。●食道期:食糜經過食道,約需8∼20秒的蠕動時間,接著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鬆開使食物通過,在正常情況下,食物通過後括約肌就會立刻關閉,以免食物逆流進食道。在這4個吞嚥階段,任何一個或一個以上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順利進食、噎到或嗆到,不但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時還可能阻塞呼吸道,造成生命危險。吞嚥困難 嗆咳都可能吞嚥這麼重要的功能,也會有發生困難的時候。薛智仁表示,吞嚥困難在醫學上稱為「吞嚥障礙」,指的是在機能上、構造上或心理上的因素,造成進食時食物不容易咀嚼、吞不下或是容易嗆到,就可稱為吞嚥障礙,嚴重且長期吞嚥困難的患者,比較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產生營養不良。吃東西常嗆到,也可能是吞嚥障礙的症狀之一,薛智仁說,很多平常出現的症狀,都可能是吞嚥障礙引起,包括咀嚼或吞嚥時需要過多的口腔動作、進餐中或進餐後常出現咳嗽或嗆咳現象、一進食或喝完飲品就咳嗽或嗆咳、每一口食物都必須吞嚥2、3次才能吞下、進餐後舌面上仍然殘留許多食物、食物堆在口腔內的一側而患者卻不自覺、咀嚼時口中的食物往外掉、明顯流口水(尤其在用餐時特別明顯)、平時嘴邊嘴角常有多量的分泌物或口水、進食後說話時常會有咕嚕等聲音。 吞嚥困難的2大發生原因小小一個吞嚥動作,是由許多器官共同合作完成,只要任何一個部分出現異常,都可能讓患者有吞嚥困難的感覺。形成吞嚥困難的原因,薛智仁表示,大致上可分為運動性吞嚥困難與機械性吞嚥困難2種。◎運動性吞嚥困難指的是支配吞嚥步驟相關的肌肉或神經發生問題,使得吞嚥時肌肉蠕動不全或在食物的輸送過程無法順利進行,而吞嚥反射必須透過神經傳輸,當感覺神經或運動神經出錯,也可能影響吞嚥。會引起這類吞嚥困難的病變,包括中風後吞嚥困難、巴金森氏症、瀰漫性食道痙攣、食道弛緩不全症、食道硬化症、軟顎或硬顎缺損、失智症、顏面神經麻痺、帶狀皰疹影響控制吞嚥功能的迷走神經等。◎機械性吞嚥困難指的是常見的食道腔狹小,或較少見的吞入食物太大導致食道被哽住,而舌癌、口腔癌、或食道與胃交接處的賁門附近有胃癌等,也是機械性吞嚥困難的原因之一。食道腔狹小原因,可能是食道良性或惡性腫瘤、食道發炎潰瘍結痂而縮小了食道腔空間等,例如食道癌、逆行性食道炎或潰瘍治療後結痂性食道狹窄、誤食硫酸或鹽酸等腐蝕性物質,經過治療後纖維化的狹窄等。小症狀可能大疾病從疾病來看,只要會影響到正常食物吞嚥4個階段的疾病,都可能造成吞嚥困難。口咽部的疾病如口咽炎、口咽損傷或潰瘍、口咽的腫瘤等;食道的疾病如食道炎、食道良性腫瘤、食道癌、食道有異物卡住、食道肌肉功能失調、甲狀腺過度腫大等。其他部位的疾病也可能引起吞嚥困難,像是神經或肌肉疾病如腦中風、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重症肌無力、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等;或是全身性疾病如狂犬病、破傷風或中毒等,也會影響吞嚥功能。常見的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影響吞嚥功能,有些患者老是覺得喉嚨卡卡的,吞口水也卡卡的,怎麼清都清不乾淨,就可能與此有關。由於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愛吃刺激性食物,導致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很多,而逆流的胃液消化酶可能引起咽喉食道黏膜的破壞,造成咽喉炎等,會影響吞嚥功能。不過,如果吞口水不受影響,吞嚥固體食物卻有困難時,則有良性或惡性腫瘤的機會就大增了。小心癌症上身引起吞嚥困難的疾病幾乎遍及全身,而出現的特徵則視疾病造成口腔、咽部或食道問題而異。薛智仁指出,會引起比較嚴重的吞嚥困難症狀者,最令人擔心的是惡性腫瘤,若發生在口腔、咽部疾病,主要特徵是在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咽喉期的吞嚥初期,就會有遇到障礙的感覺,且常常伴隨著嗆咳、喉嚨裡似乎有食物殘留感等症狀。若發生在食道疾病引起的吞嚥困難,以食道癌來說,主要特徵為持續性、進行性的吞嚥困難,最初可能只覺得吞嚥食物通過食道時有不適感或阻塞感,幾個月後逐漸發現食物通過時會受到阻礙,漸漸地無法吞嚥固體食物,接著只能攝取流質食物,到最後甚至完全不能進食或進食後會嘔吐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遠離疾病威脅吞嚥困難的高危險群,包括容易引起腦中風的三高族群、曾有腦部外傷、腦性麻痺、帕金森氏症、口咽食道部位的惡性腫瘤、老人失智症等的患者,這類患者要多加注意。薛智仁說,有些日常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必須改變,才能避免吞嚥困難發生,遠離疾病威脅。像是菸癮、酗酒、嚼檳榔、吃太燙、煙燻、醃漬、刺激性食物等,會增加口咽癌或食道癌風險;嗜食辛辣、油炸、太油太甜食物者,再加上生活不規律、壓力大,易引起胃食道逆流、心血管與腦血管病變等,這些都可能引發後續的吞嚥困難。吞嚥困難的原因眾多,薛智仁強調,治療時必須先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例如胃食道逆流,則可先從改變飲食及生活調整做起,並可加上藥物治療;如果有惡性腫瘤或狹窄問題,則可考慮手術移除或繞道手術,對於受損的吞嚥功能,則可進行吞嚥復健治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9 名人.劉秀枝
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會活化 如何預防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
外籍看護推著輪椅,上面坐著86歲重度失智的陳老太太,到公園賞櫻。她忙著拍照,回頭發現一隻蜜蜂正停在老太太的右耳上。回家後,她清洗老太太被蜜蜂螫傷的右耳,擦了藥膏,但沒告訴家屬。約五天後,老太太的兒子發現她整個右耳殼發紅腫脹,傷處出現潰瘍。於是,把耳朵拍照後,立刻帶老太太看耳鼻喉科。醫師認為是細菌感染,開立三天的抗生素、止痛藥與消炎藥膏。服用三天的藥後,潰瘍沒進步,於是回診。此時醫師發現老太太的右耳殼有不少小水泡,立刻診斷是右耳的帶狀疱疹。回頭仔細看三天前的相片,原來那時就有些小水泡,但因潰瘍處太明顯,這些小水泡就不引人注目。醫師開立六天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右耳的紅腫和小水泡在10天後都消失了,潰瘍也結疤,讓家屬大為放心。帶狀疱疹是小時候得過的水痘病毒,潛伏在人體的腦與脊髓的背根神經節中,當年紀大了或罹患癌症等導致免疫力降低時,病毒趁機活化而出,從一側神經節沿著感覺神經傳至末梢神經,造成神經痛,最後抵達皮膚,出現腫脹、紅疹與水泡等。疱疹好發部位在胸腹部,其次是頭頸部,包括三叉神經所支配的頭皮與額頭,以及顏面神經所支配的耳殼、外耳道和舌頭。顏面神經比較特別,它包含運動與感覺神經,運動神經控制臉部肌肉,感覺神經則分布在耳殼與舌頭的前三分之二。水痘病毒除了感染感覺神經造成耳朵痛、紅疹與水泡,有時也會感染運動神經而造成單側顏面神經麻痺,造成嘴歪臉斜,稱為「侖謝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此症候群是美國的耳鼻喉科亨特醫師於1907所提出,因此以他命名。此症候群並不常見,每年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口有5位,約占所有顏面神經麻痺的7-12%,僅次於原因不明的「貝爾氏麻痺」,且預後較差,只有約六成左右會恢復。陳老太太很幸運,只有耳朵出現症狀,沒發生顏面神經麻痺。治療除了止痛藥和塗抹藥膏外,需盡快服用類固醇和抗病毒藥,才恢復較快,且比較不會出現惱人的疱疹後神經痛。這個病例還讓我聯想到:照顧重度失智者如同照顧嬰兒:重度失智長輩不會表達,不僅被蜜蜂螫時不會喊痛,也因手腳不靈活而無法揮走蜜蜂或保護自己,更不會抱怨耳朵痛。因此照顧者得像照顧嬰兒似的隨時觀察呵護。病史很重要,但也可能誤導:因為專注於被蜜蜂螫刺且感染的傷口,而忽略了小水泡。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常會造成「框架效應」而誤導醫療判斷,忽略其他診斷的可能性。回診追蹤非常重要:雖然初診時醫師很樂觀地說不用回診,但因症狀沒有進步,家屬帶陳老太太返診時,耳殼上的小水泡變得明顯,也就是病情成熟、明朗化了,讓醫師一眼就發現小水泡而診斷是帶狀疱疹,才能對症治療。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7 醫療.耳鼻喉
睡8小時還覺得累?睡眠呼吸中止症3大症狀 符合2條件先做睡眠檢測
【本文重點】台灣成年族群有230萬人有呼吸中止症問題,但實際就醫人數僅23萬人,未診斷者可能超過9成以上。專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人群常見的症狀包括打鼾、肥胖、睡不飽,應盡早接受檢測及治療,以避免後續併發症及增加共病危機。--by ChatGPT白天總覺得疲累、沒睡飽,加上體型肥胖的民眾,小心罹患小心呼吸中止症。一項電話民調針對512位年滿40至65歲的民眾進行訪問,男性之中,每5位即有一位有打鼾、睡不飽症狀,其中近2成更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若未治療恐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增加共病危機,醫師提醒,如果民眾有「打鼾、肥胖、睡不飽」三種情況,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測及治療。突然中風、被自己打呼聲嚇醒…睡眠呼吸中止症【案例一】一名31歲的男性於北部醫院擔任警衛,身高170公分、體重90幾公斤的他,從高中時就開始打鼾,工作後長期血壓不穩定,但並未在意,某日突然發生中風,右半身全麻緊急送醫,經住院治療後病況穩定,後續於門診追蹤,檢查出重度呼吸中止症,經睡眠檢測發現,一小時曾暫停70次,遠高於正常人5次以下,後續經配戴呼吸器後,除血壓獲控制以外,肢體功能也逐步改善。【案例二】影音自媒體創作者麥先生,本身體重破百公斤,從20多歲以來就有嚴重打鼾,每次出遊都得自費睡單人房,有時還會「被自己打呼聲嚇醒」,半夜也多次夜尿,因常常睡不飽,長途開車體力不佳。經過睡眠檢測、接受呼吸器治療後,症狀改善許多。麥太太身為枕邊人,表示自己其實很淺眠,先生打呼時「塞耳塞也沒用」,被先生的打鼾聲困擾多年,經過治療改善許多,她也重獲安穩睡眠。嚴重打鼾 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群收治該名個案的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周坤達表示,「睡不好」為百病之源,若是睡眠中伴隨著嚴重打鼾,更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睡眠呼吸中止所引發的間歇性缺氧,會誘發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導致慢性發炎體質,甚至形成血栓、粥狀動脈硬化,久而久之「就像水溝一樣,年紀越大越堵越厲害」,若不盡早治療,可能造成更多共病發生。周坤達指出,呼吸中止症是許多民眾「避而不談」的問題,國外統計數據,美國成年族群全人口呼吸中止症佔比12%,推算台灣成年族群約1900萬人,約有230萬人有呼吸中止症問題,但實際就醫人數僅23萬人,代表未診斷者恐超過9成以上。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為睡眠時因呼吸道肌肉放鬆、垂落或因頸部重量或結構問題,導致呼吸道狹窄,「打鼾」就是最常見的警訊。中度至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身體與癌症、大腦退化等疾病相關的發炎指數較一般人高出2至3倍,而間歇性缺氧造成的血氧飽和度降低,更可能導致大腦、心臟功能受損。一項民調針對512位年滿40至65歲的民眾電話訪問結果顯示,男性之中,每5位即有一位有「打鼾」、「睡不飽」症狀,其中又有近2成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遠超過國外數據,而男性又為女性的9倍。莊立邦建議,若有「打鼾、肥胖、睡不飽」的民眾,應盡快檢測就醫,否則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只會逐年增加。符合肥胖、白天嗜睡2條件 先做睡眠檢測莊立邦提醒,AHI檢測指標,觀察成年人一個晚上發生超過5次的呼吸事件,包括每次事件暫停呼吸10秒且氧氣濃度下降3%。除了打鼾、肥胖、睡不著以外,許多民眾獨自居住,無法得知自己有無打鼾,但是符合肥胖、白天嗜睡2條件,也可能是呼吸中止症高危險群,建議可做睡眠檢測。睡眠呼吸中止症AHI檢測AHI為睡眠中每小時無呼吸和呼吸減弱的次數:.輕度:呼吸中止指數 ≥ 5 and < 15 .中度:呼吸中止指數 ≥ 15 and ≤ 30 .重度:呼吸中止指數 > 30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 建議配戴正壓呼吸器莊立邦指出,部分民眾下巴後縮,舌頭容易往後倒,包括懸雍垂較長、扁桃腺較大等,若確診呼吸中止症,經過檢查後會評估其嚴重程度,與病人討論後續治療,以輕症呼吸中止症患者而言,經評估顳顎關節、牙齒咬合功能等,可建議配戴牙套或是小手術,若中重度呼吸中止症患者,建議配戴正壓呼吸器。女性更年期後賀爾蒙改變,呼吸道保護效果受影響,發生呼吸中止症情況會略微增加,不可不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睡眠問題與精神疾病也有雙向影像,白天憂鬱、焦慮比例較高的患者,晚上若呼吸中止症釀缺氧,連帶影響大腦功能不佳,加劇焦慮現象,而憂鬱症患者活動量減低,使用部分藥物又導致體重增加。過去有研究發現,使用安眠藥患者出現呼吸中止症情況增加,目前各大醫院陸續成立睡眠中心,針對這類患者皆會進行雙向治療,幫助病人提升睡眠品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23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丸磨成粉,輕鬆又方便?小心易釀3大傷害
小孩餵藥,有時很麻煩。許多大人為求方便,要求診所醫師或護理師把藥丸磨粉,專業藥師王明媛提醒,這種做法易導致3大傷害,還是少做為妙。如果家有小朋友,特別是還不會說話、還聽不懂人話的嬰幼兒,多數就會了解餵藥是一件多困難的任務,因此不少大人會請診所醫師或護理師把藥磨粉。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發言人王明媛提醒,這樣的做法很容易造成「藥物劑量拿捏不準」、「不同藥物交叉污染」與「吸入性肺炎風險增加」3大傷害,原應用來治病的藥物反而對小孩健康造成傷害。藥物磨成粉,問題一大堆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曾有一篇研究顯示,兒科病患出現用藥疏失、錯誤的比率比成年病患多3倍之多。王明媛指出,在藥物磨成粉的過程中,藥物劑量有時很難拿捏精準,當藥物劑量出現誤差,藥效就可能受影響。「一般診所、診所門前藥局,在藥物磨成粉後,通常沒時間清理機器…」王明媛直言,多數診所醫師、護理師沒時間一直清理磨粉機器,其他藥物粉末就容易殘留在機器上,日積月累下,小孩可能無意間吃到多種、其他藥物,一旦出現藥物過敏,很難找到真正過敏原,若誤吃抗生素,也會增加抗藥性風險。此外,當藥丸磨成粉末,小孩吃藥時容易嗆到,並產生吸入性肺炎,反增加病痛之苦。藥丸磨粉易釀3大傷害1.藥物劑量拿捏不準2.不同藥物交叉污染3.吸入性肺炎風險增加藥粉偷加入配方奶,小孩可能提早厭奶如果餵小孩吃藥,不適合將藥丸磨成藥粉,那該怎麼做?如果小孩可聽從指令,可將藥丸放在舌下,喝水後,透過水的浮力,加上舌頭輕捲,藥丸就會順著水流進入食道。若小孩還聽不懂指令,也無法說話溝通,建議以藥水、糖漿為主,採「原瓶、原漿、原液」原則,藥物各自獨立,較不會產生劑量不精準、藥物交互汙染等問題。對於還在喝奶的小小孩,有些大人會將藥粉偷偷摻在配方奶,希望小孩喝奶時順便吃藥。王明媛特別提醒家長、照顧小孩的阿公、阿嬤,「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藥粉加進配方奶後,藥效可能受干擾,而且當藥物進入配方奶,配方奶的味道就會很奇怪,小孩一吃,馬上察覺不對勁,或感覺被騙,下次再喝配方奶,就會有警戒心,對大人也會不信任,有時喝奶意願會大幅減少,提早進入厭奶期。觀念要正確,才不會弄巧成拙在藥物保存方面,王明媛叮嚀,不是所有藥物都適合放冰箱冷藏,除了有些抗生素、退燒塞劑適合放冰箱,多數藥物不需放冰箱保存,特別是藥粉,如果放冰箱,在冷熱、水氣影響下,容易受潮、變質,只要放陰涼、乾燥之處即可,不需放冰箱保存。王明媛也提醒,當醫師開抗生素藥物,一般抗生素療程為3到5天,必須用藥一個療程才能停藥,才不會引起抗生素抗藥性,並不是症狀一改善就可自行停藥。不要亂吃別人的藥,以免吃錯藥就不妙當小孩生病、需要吃藥,大人也千萬不要因為親朋好友、鄰居「吃好道相報」或熱情推薦、贈藥,便隨意使用別人家藥物,每個小孩的成長、病情、免疫情況都不一樣,這樣做,對小孩的傷害可能更劇烈。值得注意的是,大人一發現小孩用藥後48小時內皮膚出現紅疹,或眼睛、嘴唇發紅、發腫,代表可能產生藥物過敏,此時務必馬上停藥,家長事後也要記得哪些藥物易引發小孩過敏。期待家長、大人多留意小孩用藥安全,避免一連串錯誤、疏忽,造成不可預期的傷害。正確用藥4觀念1.盡量不要要求將藥丸磨成粉末。2.除了有些抗生素、退燒塞劑之外,多數藥物不需放冰箱保存。3.不要亂吃別人的藥。4.用藥後48小時內皮膚、眼睛、嘴唇發紅、發腫,可能就是藥物過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20 醫療.牙科
刷牙不乾淨導致牙周病!口腔最常見刷不乾淨的位置是這裡
牙科門診病人被診斷出牙周病,常跟醫師抱怨「每次刷牙都刷很久,為什麼還會有牙周病」,台中慈濟醫院牙周專科醫師何曉涵提醒,刷得勤快、用力,不如刷對方法。牙菌斑→牙齦炎→牙周病她說錯誤的刷牙方式會傷害保護牙齒的琺瑯質,也會因刷不乾淨導致牙周病,她表示,牙周病成因是牙菌斑,不良的清潔使得牙菌斑長期堆積,起初出現牙齦炎症狀,牙齦發炎紅腫,刷牙時流血;持續惡化則進展為牙周病,齒槽骨受到破壞,更嚴重則會出現牙齒鬆動、牙齒位移,甚至牙齒脫落等症狀。何曉涵說牙齒不是用力刷、刷得久就會乾淨,而是要刷對方法,她說牙周病治療除了幫病人清除牙結石,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病人怎麼樣正確潔牙。最常見刷不乾淨的位置:舌側面醫師建議刷牙時,刷毛要儘可能垂直要清潔的牙面,最常見刷不乾淨的位置在舌側面,因為舌側面不容易看到,牙刷擺放的角度不對就會刷不乾淨。用模型教具或是影片學習潔牙的效果有限,能實際在病人口腔內教刷牙並調整病人刷牙的動作,效果會更好。搭配特殊牙刷或牙線清潔何曉涵建議要針對不同的口腔狀況來搭配適合的潔牙方式,舉例有些患者舌頭較大或口底較淺、容易嘔吐反射、牙齒排列擁擠或傾倒,這些情形都可以使用單束毛牙刷輔助清潔;如果有牙橋,就要使用超級牙線或牙線穿引器清潔牙縫。何曉涵為了讓病人學會刷牙,在牙周病治療過程,會請病人拿著潔牙工具,實際在嘴巴裡操作,再根據病人動作和不同的口腔狀況及牙齒排列情形教學,不少病人說「活了這麼多年,現在才真正學會刷牙」。何曉涵提醒,牙周病治療結束後,要定期每3到6個月回診追蹤,包含清潔牙結石,及加強病人口腔清潔狀況,才能讓牙周病控制穩定,降低復發機會。貝氏刷牙法教學(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1-24 養生.聰明飲食
剛烘好的咖啡最新鮮但不好喝?為何專家建議放一段時間:保存方式更重要
醒豆與儲藏很重要!烘好咖啡別急著喝剛烘出來的咖啡並不好喝,真的。我沒瘋,只是說的不是剛從店裡買回來的咖啡,而是剛從冷卻盤裡倒出來的咖啡。其實一點都不奇怪,畢竟這些咖啡豆才剛經歷非常不自然的變化過程:儲藏的水分和固態物質剛剛揮發、醣類和酸性物質分裂為各種新形成化學物質的混合物,別忘了還要加上焦糖化和褐變反應;而咖啡豆的物理結構也產生劇烈轉變,體積幾乎膨脹成原來的兩倍,其結構多孔性、顏色、密度和重量全都變了。沖煮那麼新的咖啡,會得到風味平板、淡薄、缺乏生氣的飲料,少有複雜的香氣。咖啡要先醒過,才能變成美味的飲料。醒豆最重要的要素是「氣體釋放」的過程,也就是釋放豆子裡的二氧化碳。其次是烘焙之後的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裡發生的細微化學變化。剛烘焙好的咖啡大約有 2% 的重量是二氧化碳,如果存放在未加壓的環境裡,咖啡豆釋出這種氣體的速度會愈來愈慢。因為烘焙之後,完全依賴咖啡豆內部的壓力來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請想像一顆充了氣的氣球)。二氧化碳本身沒有味道,不過和水混合的時候(例如用法式濾壓壺沖煮),高熱的液體即成為有效的二氧化碳溶劑,接著從水中釋出,產生許多氣泡。效果就像把一杯冒著泡的可樂倒在雪酪上,聽起來或許好玩,但是成不了一杯好喝的咖啡。原因有二。首先,二氧化碳和水混合會產生碳酸。汽水放到消氣時喝起來的微微「辛烈」感,就是碳酸的味道。重點就是,碳酸不大好喝,會讓舌頭有種「舔電池」的感覺;若是沖煮非常新鮮的咖啡,這種感覺可能非常明顯。另一個原因是有人認為,二氧化碳對沖煮不利,是因為這種氣體會干擾沖煮的機制。帶有風味的溶質存在於咖啡細胞結構的微孔洞內壁裡,浸濕咖啡粉會持續釋出二氧化碳,把沖煮咖啡的水推離這些溶質。後果就是萃取不夠完全。咖啡所需的醒豆、釋放氣體的時間,需依據烘焙和存放的方式來判斷。一般而言,較深焙、烘焙溫度較高的咖啡,內部壓力比較高,所以氣體釋放的速度會稍微快一點,也比較完全;較淺焙,烘焙溫度較低的咖啡則相反。氣體釋放較快,表示咖啡豆的結構比較多孔,也比較容易陳化。烘焙後大約第一週內,氣體釋放的速度和程度,以及芳香化合物揮發散失的情形間,看來有直接的關聯。比較淺焙的咖啡,留下的香氣通常較為明顯;深焙咖啡裡的揮發性芳香物質(至少是好聞的),受到破壞的速度終究超過形成的速度。氧化與香味揮發,使咖啡走味咖啡烘焙之後,品質終將無可避免地劣化,可惜許多人都刻意對這個麻煩的事實視而不見。雖然靠著包裝和正確的技術程序,可以限制某些造成陳腐走味的機制,卻無法完全停止。典型的陳腐現象是失去香氣,風味一概變得渾濁,主要的原因是失去芳香分子,以及氧化反應。我們每次打開裝咖啡的袋子或盒子,甚至是聞到對街咖啡店的味道,都是在體驗芳香分子揮發散溢的現象。氧化是一種破壞作用,會使蔬果失去色澤、油脂發臭。咖啡的情況則是空氣中的氧分子把電子借給咖啡中的化合物,使之變成另一種氧化物。因而失去芬芳的風味分子,產生(以口味而言)通常較差的新風味分子,喪失整體的應有風味。咖啡的氧化速度主要和氣體釋放的速度成比例。非常新鮮的咖啡其實氧化頗慢,因為咖啡豆內部的壓力會防止太多氧氣進入。不過隨著氣體釋放的速度減緩,氧就能進入了。還有其他因素在作用;比如說,空氣潮濕會加劇氧化。把咖啡存放在涼爽乾燥的環境,仍然是最理想、最簡單的保鮮辦法。在香氣散失、氧化效應的某個階段,咖啡香味的損失會越過可以接受的範圍,被視為太老、太陳,不好喝。至於咖啡的表現什麼時候達到巔峰,只有粗略的原則─剛烘出來的咖啡豆,當然至少要放 12 小時才能喝,有時候需要一星期才能發揮完全的潛力;也許不是所有氧化作用都有損咖啡品質,不是所有芳香分子的散失都是真正的損失⋯⋯變數太多,甚至無法給一個還算明確的原則,告訴你最好的咖啡使用方式。不過假設咖啡儲藏的方式正確,我建議在烘豆後的 1 至 10 天內使用濾泡沖煮法, 7 至 14 天內使用義式咖啡機。氣閥密封放冷凍,延長保存鮮度包裝有各式各樣的選擇,哪種最適合,端視你打算怎麼使用咖啡。不論用什麼方式,首先要知道把咖啡裝在沒密封的容器裡不大聰明,這樣會讓咖啡完全無法抵抗陳腐作用,應該在 1 至 2 天裡用完。氣閥密封袋是大部分烘豆商最常用的包裝方式。氣閥讓烘豆過程產生的氣體可以持續釋放,也能留住香氣。因為二氧化碳持續釋出,氧氣因此很難進入,所以袋中其實充滿二氧化碳。我看過一些數據顯示,氣閥密封袋裝進剛烘焙完的咖啡僅僅 5 分鐘後,二氧化碳就可能充滿裡面 50% 的空間。打開這類密封袋時,氧氣當然會進入,不過如果袋子再度封起,氧氣終究又會被趕出來。有些烘焙者在裝袋時會特地在袋中充滿氮氣,排除任何氧化效應,直到袋子被打開;氣閥密封袋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不過氣閥密封袋無法防止氣體釋放,由於氣體釋放的程度和咖啡豆內部壓力有關,而咖啡豆內部壓力也和氧化的可能威脅有關,因此烘焙完 3 星期的咖啡,一旦打開袋子就會迅速陳腐。變通辦法是把咖啡存放在加壓容器裡。此外,如果需要短期或長期保存烘焙過的咖啡豆,冷凍也是簡單而非常有效的做法。幾年來,我一直把仔細秤重過的單份烘焙咖啡豆冷凍起來,效果奇佳。不過一定要裝在密封袋或密封容器裡冷凍,以免水氣在咖啡豆表面凝結。※ 本文摘自《咖啡的科學:從栽種採收、烘焙研磨、溫度控制、沖煮萃取到採購訣竅的完美咖啡事典》。《咖啡的科學:從栽種採收、烘焙研磨、溫度控制、沖煮萃取到採購訣竅的完美咖啡事典》作者:崔斯坦.史蒂文森 譯者:周沛郁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日期:2022/11/30
-
2023-01-20 名人.謝向堯
謝向堯/一生踩著扭曲的步伐前行…「與眾不同」的他,只想被平凡對待
看住院病患的會診,是臨床醫師在看門診、查房外的另一項工作。通常是住在其它科的患者有些問題,該科醫師請本科去提供建議或治療。在結束門診前收到會診單,外科病房有位二十歲年輕患者,前一天因腹痛而帶來急診,診斷為闌尾炎;住院後已經以手術將闌尾切除了。會診單上寫,患者全身包括臉部、肢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懷疑是癲癇發作,請我去評估及治療。進入病房,看見一位女性看著電視陷入沉思,猜想是患者的媽媽;患者則沉睡。我敲門向媽媽表明是來看會診的,她表情看來有點錯愕、繼而變得嚴肅(兇)。我直覺氛圍不太對,主治醫師不會沒事先告知她吧?趕緊轉個方式講:「主治醫師請我來瞧瞧患者情況,看能不能提供必要的協助。」於是她輕輕喚醒患者。患者小亮是個容貌清秀的大男生,醒來後坐到床邊。我注意到他全身軀體會有不自主扭動,但意識清楚;跟他打招呼時也很有禮貌的回禮,只不過臉部表情在說話時明顯有點扭曲,包括臉與舌頭;發音也會含糊。但這些症狀在安撫後,都能夠大致被抑制。媽媽也證實當小亮在入睡時,所有的扭動症狀都會消失。肌張力不全症 智力、動作協調性比同齡差我心裡有了譜,這應該不是癲癇。如果是癲癇發作是大範圍(全身性的),而且如此頻繁,患者應該早就意識不清了。而且他的症狀是在改變姿勢、或做某些動作時會更明顯,靜止時稍微緩解;絕大多數的癲癇不會被特定動作誘發。這是肌張力不全症(dystonia)。患者如果不是先天疾病(基因異常或遺傳),就可能是出生時腦部有損傷,例如早產導致腦部缺氧、或小時候有嚴重腦部感染等等,最常見的就是腦性麻痺患者。其他情況則需考慮內分泌代謝障礙、或長期使用某些藥物造成的副作用;有的人則是原因不明的。詢問母親,小亮確實在出生時難產,後來在智力發展、動作協調性都比同年齡的小孩更差些。那應該是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留下的後遺症。聽聞小亮從小到大都沒因為這些症狀看過醫師,我第一時間心裡有點狐疑 — 這次會診是家屬主動要求的嗎?還是外科醫生少見多怪?媽媽看來絲毫不會擔心啊?但還是試探性的解釋了我的專業結論,同時仔細觀察媽媽的反應。我緩緩說,依我進病房後所見到的小亮所有肌張力不全症狀,雖然顯而易見,但起床移動位置、拿杯子、講話等動作,幾乎都還能夠自理,其實不一定非得治療不可。萬一這些症狀曾經讓患者受傷,比方跌倒,或是因為顏面肌肉亂動到影響社交與工作,或者家屬很在意運動協調功能,倒是可以考慮用點藥物。假使日後隨著年紀增長,症狀更加嚴重而影響生活功能,甚至可以使用肉毒桿菌。不就醫 和別人過一樣生活媽媽聽到我的說明,起先有點驚訝,而後很平靜的告訴我說,她這些年都很細心照顧小亮,可以知道他的心裡在想甚麼;而且陪他上學、讓他學才藝,盡量讓他和別人過一樣的生活。她壓根不覺得小亮需要看醫生。她還帶他去看五月天的演唱會呢!小亮甚至會跟著大家一起揮手喔。語罷,母親突然叫他「揮手給醫生叔叔看」。在我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小亮揮著不協調的手臂,朝著我「喔~喔~」呼喊幾聲!眼神興奮。彷彿是戲劇裡,球迷或歌迷見著偶像出場的歡呼聲。我笑開了:「太好了!弟弟真幸福。醫生叔叔還從來都沒機會聽演唱會呢!」於是我們有了共識,既然媽媽對小亮目前狀況了然於胸,也認為能夠照顧好他,那就不必考慮用藥。等主治醫師判斷闌尾炎妥當之後,就可以出院。我心裡嘀咕,看來是這次照顧小亮的主治醫師多心了;這家人日子過得很滿足呢!真替他感到欣慰。最後我對媽媽說,萬一哪天需要諮詢,再來門診找我就好。我走出病室,步履輕快。「與眾不同」者 想要的是被平凡對待這使我聯想到今年討論度很高的一齣韓劇『非常律師禹英隅』,裡面講的是一位罹患自閉症的女孩,靠著天賦異稟及努力而擔任律師的故事。中文譯名以「非常」來代替「特殊」、「殘障」等字眼,我覺得很中性、且不帶歧視。儘管她能力出眾,但怪異或不可預測的行為舉止卻常常惹人側目。女主角的爸爸為了她從小的疾病而感到自責;同儕中有人對她冷漠、排斥,甚至質疑她是否有特權;她也一度因為周遭人的互動而懷疑自己是否有病、能否談戀害或適任工作?但是卻也有些人選擇以平常心面對她,只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支持。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溫暖的故事,教導觀眾如何去看待身邊「與眾不同」的人。大多數的民眾遇見一眼就知道「特殊、可能有生活障礙」的人,儘管可能不知道確切的醫療診斷,也多會選擇包容或協助。只是有時我們忽略了一點:家家戶戶的組成背景與人生理念都不同。我們貿然地伸出援手,卻不一定是別人需要的;許多時候對方根本不乞求我們幫忙,反倒希望被平凡的對待就好。臨床上我常常被會診,去回應一些「不必急著處理的問題」;相信許多醫師也都遇過。我猜想這回主治醫師是關心患者,不希望他在住院期間衍生其他變卦、或是怕家屬覺得照顧不周,這才主動照會我去提供意見。這算是當今醫病關係下的一種「防禦性醫療」吧!但沒有事先溝通的結果,讓我差點表錯情。搞不好家屬還以為我磨刀霍霍的想鼓吹患者用藥呢!那可就冤枉了。發現別人的潛在疾病,給予診治是件好事,也是醫者本份。但換個角度想,有時候默默觀之,只在對方提出請求時才適時給予協助,能讓當事人更自在些。這次故事裡我學到,以後在接到會診時,先再次向主治醫師釐清患者和家屬的意向,且在評估時更加細膩的去感受當下的氛圍,做出適當反應,才不會再次陷自己於尷尬的情境。他不是獨舞 媽媽一直都在小亮在未來的一生,都將帶著扭曲的步伐走下去,也一定得面對外界各種眼光,包括疑惑、同情、或者還有嘲笑或不諒解也說不定。現在的他。不知道能不能完全想像日後的難題,但我已經可以預見;相信媽媽一定也很清楚。不過這條路上他不是獨自一人跳舞。雖然目前生活起居看來有點小吃力,但是媽媽一直都在不遠處伴舞,時而在後面寧靜注視、時而在前面排除障礙,只不過旁人多半難以察覺罷了。從小亮的笑容與反射式的揮手,我知道他的人生迄今為止是充實的。媽媽儘管不能呵護他一輩子,但在可預期的未來,一定能庇護他更強壯、更坦然的去適應社會的互動。我如此堅信著。
-
2023-01-09 失智.像極了失智
喝水常嗆到小心是失智症前兆!專家:預防吞嚥障礙務必顧好「這裡」
● 年紀愈長喉頭結構老化鬆弛,影響吞嚥● 吞嚥障礙,易造成吸入性肺炎致命人體器官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老化,最重要的進食吞嚥能力約從50、60歲慢慢衰退,喉頭結構的肌肉鬆弛,再加上反射神經遲鈍,容易導致嗆咳。汐止國泰醫院護理科副主任蘇億玲表示,咽部肌肉力量不夠會影響吞嚥,若嗆咳嚴重,會提高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如果食不下嚥則會營養不足,人會變得虛弱、免疫系統失調。吞嚥障礙 應盡早評估治療吞嚥是相當複雜的動作,除了老化因素,頻繁出現嗆咳,小心是失智症前兆。蘇億玲說,持續發生喝水或被自己的口水嗆到,是失智症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因為患者的認知功能受損而忘了怎麼吞嚥、舌頭動作不靈活所致。當觀察到長輩出現這些症狀時,應盡早就醫評估,安排吞嚥治療與訓練計畫,一系列的介入處理,包含牙口問題、咀嚼運動、餐食準備技巧等。注意飲食 低油、低鹽、低糖當長輩或失智家人的吞嚥力衰退時,該怎麼準備餐食呢?蘇億玲分享,可從質、量、均衡、烹煮方式四大方向著手。質指的是「調整質地」,食材以細軟食為主,依個案狀況調製流質、糊狀或細碎口感,避免太乾和太黏的食物;量則是「少量多餐」,並且定時定量進行,控制一日總熱量;食物均衡且多樣化,有助延緩大腦退化速度;注意低油烹調,保持低鹽低糖,改善身體發炎反應。顧好牙齒 咀嚼力也要練習吞嚥障礙與牙口有絕對直接關係,許多人常忽略假牙重要性、牙周疾病、口腔清潔等。蘇億玲指出,牙齒決定了能吃什麼食物,不少長輩因裝了不合適的假牙影響進食,但因表達能力不佳而讓家人誤以為是挑食、沒胃口,建議應多觀察家中長者使用假牙的舒適狀況,是否吃東西變得很慢、常挑軟的食物吃、吃的量變少了,更要定期回診檢查口腔健康,確保飲食無虞。咀嚼力與健康息息相關,有吞嚥障礙的長者除了吃細軟、流質食物,也要多吃核桃、毛豆,蘇億玲建議,勿排除肉類,可將肉剪成適口大小,鍛鍊咀嚼肌群。各項食材、餵食技巧都俱全後,也要維持用餐環境的安靜,不要邊看電視或3C邊吃飯,避免分心影響進食,增加嗆咳的危機。如何提升高齡族群及失智症患者的飲食品質,一直都是照護難題,更多相關影音課程內容:請看這裡
-
2023-01-08 性愛.性福教戰
不插入一樣能享受性愛 專家傳授口交性愛技巧及體位變化
今天插入有負擔的話—口交大家過去無意識地認為只有插入陰道才是做愛,但如果學會用手或口的性愛,或利用胸部、陰蒂、大陰唇的性愛,又或使用情趣用品的性愛,不插入陰道也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滿足。方法其實很簡單,以陰道外的身體部位刺激對方的性敏感帶就可以了。刺激敏感帶的動作有很多:摸、滑、抓、敲打、摩擦、推進、搓揉、刺入、輕撫、纏繞。安撫、抱住、撫弄、吹氣、拉扯、夾住、刨刮、用手彈、捶打。抖動、拍打、搖晃、搔癢、摳、咬、舔、壓、吸、按、攪動、輕輕的抽。運用以上動作,我們首先來聊聊口交做愛。口交性愛技巧◇親吻嘴巴「啄」親一下陰莖。然後如同法式親吻,從龜頭到睪丸,親吻每一處,慢慢感受嘴唇與嘴巴碰觸到陰莖的瞬間,它在顫抖。這時候鼓起勇氣四目交接,將對方的愉悅昇華至最高頂。◇長舔使用舌頭長舔。觀察陰莖下面,中間會有一條稜線,這部位稱作尿道海綿體(Corpus spongiosum penis),以此為中心,從睪丸到龜頭長舔。◇捶打龜頭龜頭是男性性器最敏感和興奮的部位。用舌頭上下左右刺激龜頭,一下輕柔,一下強烈,或用舌頭敲打都能增加愉悅感。◇漩渦用舌頭從龜頭開始畫圓,建議以固定方向畫圓,舌頭持續移動刺激。偶爾換方向也可以,也能利用舌尖輕輕地刺激尿道口。用舌頭搓揉龜頭正中間也是不錯的方法。◇口做活塞運動利用口部代替陰道進行基本的活塞運動。但陰莖過度深入可能會引起反胃,只要做到口腔能塞進去的部分即可。◇吸吮想像吃糖吸吮的動作。以口吸吮男性的性器,不用過深,找到男性喜歡的那個點更重要。找到點之後,維持吸吮的動作(這時候可以邊吸邊用舌頭舔)。◇吹氣對著龜頭輕輕吹氣,口中吹出來的風溫暖龜頭,能帶給男性新的刺激。◇口手一同口手同時做基本動作。口交陰莖的時候,手也一起動。比如,一邊吸吮陰莖,一邊用手摸睪丸;口入陰莖的時候,睪丸進入虎口,再同時一起出來,刺激陰莖柱。◇四目交接與男性四目交接時,親密感會大幅增加,身體更加火熱。如果女性是以跪膝姿勢刺激陰莖,男性將非常能感受到女性服從,在這種姿勢下,滿足其強烈的支配慾。這個時候四目交接,是增加親密感的好方法。唯獨一邊口交,一邊抬頭可能會有困難,如果四目交接太久會不舒服,大概對眼2-3 秒就可以了。要是太勉強反而會讓氣氛變尷尬,降低性興奮。◇愛撫睪丸愛撫睪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親它。嘟嘴輕輕地濕吻。如果男性喜歡睪丸親吻,可以往下一階段用舌頭舔它和按摩。舌頭最好維持平攤蓋住睪丸。以口愛撫睪丸的最強烈方法是輕輕含住,用舌頭按摩它。這時候需要使用大量唾液,帶給男性柔軟的感覺,也可以使用潤滑劑。但不是每個男性都喜歡愛撫睪丸,因個人愛好不同,要觀察男性的反應做選擇。◇吸舔陰囊刺激陰囊的方法與陰莖相似。陰囊表皮褶皺,看起來粗糙,其實非常柔弱。剛開始請先輕舔,再慢慢吸,然後經由與對方的溝通調整強弱。建議男性主動講「再大力一點」或「小力一點」,可以讓女性安心地愛撫它,有些男子會不好意思開口說「輕一點」,希望可以拋開女性喜歡強悍男子的偏見。◇多重遊戲一手愛撫陰囊,另一手輕壓會陰部,此外同時以口攪動男性的陰莖,同時刺激三處,男性可以獲得新的性高潮。口交的時候,有什麼體位嗎?以下幾種姿勢,可以讓人感覺與插入陰道不一樣的樂趣:◇臉放在陰莖下面的姿勢男性於支配位置征服女性,可以帶給男子他的伴侶非常服從的感覺。女性在床上躺在枕頭上;男性騎到女性胸上,將陰莖遞到女性的口中。女性可利用枕頭調整嘴巴的角度,每個男性的陰莖位置與擺動角度些微不同,要配合移動。一開始先刺激陰囊部位,再慢慢往上到陰莖和龜頭(請注意,男性用手抓女性的頭推深,女性可能會空嘔或咳嗽)。◇沙發姿勢男性躺在沙發上,女性跪膝坐在地板,眼睛對著陰莖愛撫。由女性主導的話,男性看到女性在幫他刺激的模樣更興奮。◇站立69姿勢女性躺在床上,但頭伸出床外,脖子掛在床邊,頭往後仰,男性站在女性頭旁,將陰莖塞入口中。雖然仰頭會阻礙女性愛撫的專注度,但男性可以往下看到女性的全身,是非常有誘惑力的姿勢。這時,男性也可以愛撫女性的乳頭。※ 本文摘自《性愛心理師的大人親密必修課:教你從身體到心靈都越做越愛》。作者:朴昭鈴譯者:陳彥樺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2/12/28
-
2023-01-01 名人.林靜芸
變「老」為什麼可怕?英國生理學會告訴你這些事都和老有關
一位78歲的退休老師沮喪地來找我,抱怨「老」很可怕。她之前牙痛,每回去看牙科,就被拔掉一顆牙,拔得只剩上下各三顆門牙,靠這些牙吃飯。原本期望作好假牙,狀況可以改善,卻不料戴上假牙,牙床又熱又燙,殘存的門牙負擔過大搖搖欲墜,牽連舌頭也投降,滿嘴破皮、潰瘍,無法進食,夜不成眠,二個月暴瘦5公斤。老師心想去醫學中心看診,也許能改善,掛號卻排到四個月以後,她回到牙科診所,又被建議拔牙,老師哭著說,她不怕死,只希望不要這麼痛苦。坐在對面的我,靈機一動,打電話給一位朋友,她很熱心立刻聯絡牙科大教授的助理,恰好有人取消預約,一星期後就能看診。大教授果然厲害,診斷是欠缺維他命,口腔黏膜不健康,大教授也將假牙稍加修正,退休女老師就能舒服的使用。故事的結局是她戴上假牙,能吃能睡,不但變漂亮,也能高高興興地出國去玩了。我的另兩位老朋友,雅美與俊茂是遠親,兩人同齡。俊茂是模範學生,一路讀到醫學院,還留在醫院當骨科教授。雅美從小就崇拜俊茂,各自結婚生子後,俊茂仍然是她的偶像。好廚藝的雅美常作家鄉菜,趁著看膝蓋之便,提到門診去看俊茂。俊茂的太太不會作菜,很喜歡雅美帶來的食物,兩人除了談雅美的膝蓋以外,還聊些過往的趣事。時間匆匆過去,雅美的先生和俊茂的太太分別過世了。92歲的雅美因為膝蓋疼痛,必須注射玻尿酸,俊茂要她每個月去治療。雅美很期待的在日曆上作記號,兒子提醒母親說,俊茂是92歲的老醫師了,建議換年輕的醫師。雅美凡事習於讓兒子安排,但回診看俊茂醫師這件事卻非常堅持。與俊茂見面是她心裡最美好的希望。「老」為什麼可怕,根據英國生理學會的調查,生活事件壓力量表:配偶或親友過世(100分)官司或入獄(63分)近親或家庭成員死亡(63分)個人疾病或受傷(53分)結婚(50分)被解雇(47分)退休(45分)上述程度以上的壓力包括退休、本人生病、親友死亡、配偶過世等等,幾乎都是老化無法避免的事件,也難怪「變老」讓人沮喪。同樣有年紀的我,最近因為坐骨神經痛復發,感覺上帝忘了我,活得很不快樂。這星期去打高爾夫球,我們一組四個人,賭一洞一百元,成績最好的人得分。十七洞打完只有我0分,球友笑我是師(輸)姊,我卻覺得自己會贏!第十八洞開球之後,球道上我還是輸家;球友說「晚餐你包了。」話音才落,我的第四桿直接進洞。那瞬間,球友全楞住,只有我高興得又叫又跳。由於前五洞沒人拿分,我只贏第十八洞卻得六分,成為當天最大的贏家。更奇怪的是當天晚上糾纏了我許久的背痛也得到緩解。歲末年初,我的領悟是,「變老」這件事,我們應該作最壞的打算,但是懷著最好的希望,勇敢往前。謹以此文與所有「怕老」的人共勉。
-
2022-12-22 養生.抗老養生
冬至不一定吃湯圓,這些食物也能顧腎氣!養生4原則,保暖首重「頭、腳」
一到冬至除了吃湯圓之外,也是進補祭五臟廟的好時機,然而在冬至過後就會有不少腸胃不適、嘴破、口乾、便祕、痘痘暴增、皮膚癢甚至是失眠的患者來報到。沒錯,這些都是沒有忌口或亂補補錯造成的,那麼在冬至到底該如何吃得開心又吃得養生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冬至後 陰氣漸衰、陽氣漸盛冬至,是一年24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全年裡日照最短的一天,這天太陽繞行到南迴歸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日照向北迴轉,白晝漸長,黑夜漸短,氣溫也隨之漸漸回溫,因此冬至在氣候上有從寒到溫的轉折意義,《史記.律出》云:「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過了冬至,陰氣會盛極而衰,陽氣則自始旺盛,大地醞釀著無限生機,意謂春回大地。冬至進補 營養過剩別再隨意補進補的習俗則是由於以往農業社會,歷經春、夏、秋三季的農耕後勞力支出過多,但糧食取得不易、營養補給往往不足,因此趁冬藏時休養進補來修復五臟六腑。冬至為陰陽氣轉變最重要的時間點,天地萬物陽氣初生,人體內也是陽氣初動,古人相信如果能把握這個時間點精心調養,使先天陽氣豐滿充足,便有助於新的一年祛病延年。一說到進補,大家一定馬上想到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等,不過,現代人營養攝取狀況跟以往農業社會已有很大不同,現代人大多是營養過剩,若再隨意進補很容易「補過頭」而上火, 所以進補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不適合進補的體質•「脾胃濕熱」型:平時大魚大肉,大多是中廣型身材,體脂肪偏高,大便黏膩、口氣重。•「肝火旺盛」型:壓力大、常熬夜、睡眠品質差、嘴破舌頭破、易怒,進補反而是火上加油。•「氣血過虛」型:像是剛生產完或是經歷大手術後,中醫有句話是「虛不受補」,吃豐盛油膩的食物反而會加重腸胃的負擔而脹氣、便秘。適合進補的體質•「陽氣虛弱」者:常手腳冰涼,小便清長,畏寒怕冷,夜尿頻繁,大便稀溏 ,女性則可能有月經量偏少、容易經痛•「患有季節性疾病」者:易在冬天好發氣喘、過敏性鼻炎、關節炎等,冬至進補能把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態,使得季節變化時疾病不易發作。•「年老體弱」者:老人、經常感冒者、貧血等虛損性的慢性疾病患者,但三高或心臟病的患者應避免,否則容易導致血壓飆升,進補不成反倒加重身體負擔。一般而言進補還是以「平補」、「清補」為主,可以用蘿蔔、山藥、冬瓜或是少量參鬚來燉煮雞湯,不用熱性的藥材,而用平和的藥材薑片、大棗、枸杞、杜仲、荸薺等燉湯,食材方面使用烏骨雞可健脾補肝腎,同時有蛋白質豐富、脂肪負擔較低的特性,而素食者可以各種菇類替代,因其含豐富多醣體、胺基酸,可增加身體免疫力。除了食補,冬至養生也可以這樣做1.去寒就溫 ,保衛陽氣《內經》說冬天養生重「去寒就溫」,也就是保暖,身體暖了,氣血就會暢通。俗話說「寒從腳下起、風從頸後入」,所以保暖首重「頭和腳」,襪子和圍巾絕對不可少!2.早臥晚起,切忌熬夜《內經》主張冬天應「早臥晚起」,和天地陽氣同步。冬天要早睡,起床則要等到陽氣回溫、日光照臨大地時。俗話說「唯早眠晚起,以避霜威」,睡眠是人體養精蓄銳、儲存能量的一種方式,太晚入睡容易使陽氣下降,影響身體後續調理。3.養腎防寒,固本養陽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補養腎精腎氣至關重要。泡腳是很好的補腎方法,尤其適合怕冷、四肢冰冷、易感冒的人。黑色食物對應腎臟,比如:黑豆、黑芝麻、紫黑米、香菇、黑木耳、烏骨雞、黑海參等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不燥不膩是入腎補腎好食材。 4.避開生冷食物飲料生冷食材多屬陰,冬至食用易損傷脾腎陽氣,換句話說吃了生冷食物會需要消耗更多體內的氣血能量來消化。看了這麼多冬至進補原則與禁忌,還有推薦食材,是不是想來一碗暖暖補湯好好犒賞五臟廟了呢?雖然冬天進補對養生很重要,還是別忘了注意食用量,適量吃才能真的清爽養生,過一個健康不發胖的冬至哦!
-
2022-12-18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高雄竹籬笆外的春天
很多酒店餐廳紛紛推出年菜外帶的同時,有些歷史悠久的餐廳,承載三代高雄人團圓的記憶,即使在餐廳用餐,卻有一種回家過年的感覺。海光俱樂部中餐廳,入選必比登,滿滿眷村味。走進海光俱樂部中餐廳,從磁磚牆面就可感受到懷舊感,大紅燈籠高高掛,還有十足老派的大型春聯。宴客澎湃又體面的高雄江浙菜老店,經過三代外省舌尖上的考驗,好味道始終不會被埋沒,入選2022米其林指南必比登餐廳。早年這裡是美軍俱樂部舊址,美軍退出後由國防部接管,成為海軍軍官的休閒聚樂場所。後來隨時代演變,開放民間進駐,以道地浙江上海菜、老左營眷村菜為主打,不僅道地美味、口味豐富又平價。沒有奢華裝潢,但用餐環境寬敞明亮,桌距剛剛好,那種嗨起來可以拉開嗓門的熱鬧氣氛,完全符合「人多好吃飯」的氛圍,也是我印象中的眷村味。領我來到海光俱樂部中餐廳的,是弘偉地政士事務所負責人蔡方和,他喜歡帶朋友到海光,還有一段背後的故事,跟他是海軍軍校退役有關,在這裡,可以跟很多老同學不期而遇,一起回憶青春時光。烤鴨吮指回味,更別錯過鴨架子酸白菜湯。海光的烤鴨不輸給我在北京吃過的果木烤鴨,不能錯過的除了烤鴨,還有鴨架子湯。用酸白菜一起熬煮的鴨架子湯,裡面還加了冬粉,美在骨不在皮,來自靈魂的香氣才能展現優雅的力量。湯的酸菜味道天然提鮮回甘,加上天然酵素幫助消化,務必請工作人員幫忙續湯打包帶回家,越熬越好喝。海光的蔥油餅也令人驚豔,蔥香、油香、麵香交織的完美組合,簡直活色天香,不輸給羅東夜市的三星蔥油餅。主廚只用簡單滿溢出來的蔥花跟豬油、胡椒,用多幾個折子的燙麵包起來,吃了忍不住再追加。冰釀鴨傳承眷村美味,鴨肉熟成入味。蔡方和為了栽培小兒子蔡厚毅,從小培養他對廚藝的興趣,傳承老奶奶手藝,因此有了「蔡氏冰釀鴨」,一個傳承眷村美味的永續食品品牌,榮獲高雄百大美饌。十多年前我在上海停留一段時間,上海本幫菜的特色就是濃油赤醬,蔡氏冰釀鴨說穿了就是冰鎮過的醬鴨,讓鴨肉經過熟成入味、連骨頭都想吞下去的醬鴨,口味很符合老上海人。尤其是冰鎮過再吃,風味獨特,味道濃縮凝煉不張狂,適合搭配高粱酒細細品味。值得推薦的還有「冰釀捲」,就是喜來登飯店請客樓最受歡迎的「悄悄話」。把豬耳朵煮軟,再把紅燒的豬舌頭用棉布綑綁定型,繼續浸泡在滷汁裡使入味,這道功夫小菜味道好又不用加熱,可以放入冰箱冷藏一下,切薄片貼在舌頭上,變成可以吃的藝術品。其實蔡奶奶一家是山東人,這醬鴨並不是山東味,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奶奶多年前向鄰居媽媽習得。從那個年代開始,就有了充分利用在地食材、把各路家鄉味道南北融合在一起,互通有無,充分體現出社區媽媽的精神。古早味排骨酥,冬日暖湯良伴。老奶奶也把粉蒸肉跟佛跳牆裡的關鍵食材,改良成台味十足的蔡氏古早味排骨酥。採用台灣豬大排排骨醃製24小時以上,經二道油炸程序、讓排骨酥不油膩、無油耗味。並強調無味精、無香料、無色素、無防腐劑、無食品添加物。在家裡只要備上蘿蔔,用最簡單的電鍋,就能喝上一盅清心的古早味蘿蔔排骨酥湯。想吃佛跳牆也很簡單:1. 芋頭用滾刀切塊,大白菜一葉葉掰開。2. 放少許油,讓白菜跟芋頭在鍋裡把鍋氣跟水氣炒出來。3. 等白菜出水變軟,再把排骨酥跟阿根廷魷魚絲(或用開陽代替),放電鍋燉約40分鐘。4. 起鍋前放少許鹽調味,再加一把香菜飛紅點翠,會更加完美。大家不妨在家裡,用簡單易行的方式,把台灣古早味操辦起來。
-
2022-12-15 醫療.耳鼻喉
舌頭燙傷怎麼辦?燙傷後怎麼處理?4種處理方式讓燙傷口更嚴重!
冬天氣溫越來約低,時不是總想要吃個熱呼呼的火鍋或是熱飲來暖暖身體,但是否有過不小心吃太急、喝太猛,滾燙的食物造成嘴巴燙傷的情形。當嘴巴燙到時,你會用哪種方式來舒緩呢?急中生智下可能會覺得含冰塊,可以降低不適感,但是真的沒有問題嗎…當心可能越來越嚴重!劉馥萱牙醫師在粉絲團分享,4件NG處理方式會讓傷口變更糟,到底是哪些事情,快點接著看下去!口腔燙傷4不要劉馥萱醫師用專業牙醫角度呼籲,口腔燙傷4不要:不吃刺激食物、不菸酒、不含冰塊、不聽信都市傳說!1.不要再吃刺激的食物:舉凡辣、燙、酸等刺激食物都先不要,一直給予刺激可是會造成傷口持續發炎,所以避免傷口繼續發炎的做法,就是刺激食物先暫停!2.不要菸酒:抽菸、喝酒也是會對舌、口腔黏膜造成刺激,進一步影響傷口癒合。3.不要含冰塊:冰塊溫度太低,可能會讓已經燙傷的傷口變成凍傷,建議喝冰水慢慢舒緩傷口紅腫痛,不要直接含冰塊。4.不要信偏方:坊間流傳嘴巴傷口擦蜂蜜、醬油、沙拉油等可以加速復原,千萬不要信網上沒有醫學證實的偏方,趕快來找牙醫師擦藥才是正解!看了劉馥萱牙醫師的建議,記得下次遇到這情形,先用冰水來舒緩傷口試試,不過最好的方式還是要避免吃太燙的食物,以免掃了吃鍋的樂趣!本文獲臉書粉絲團《愛跟長輩聊天的 劉馥萱牙醫師 台中南區中山醫牙科 假牙補牙口腔照護》授權
-
2022-12-09 養生.聰明飲食
保護心血管別忘了攝取葉酸!葉酸不足會有那些症狀?多吃這些食物補足
葉酸是維生素B群中的一員,體內遺傳物質中DNA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葉酸及維生素 B12是形成紅血球所必需的營養素,當體內這兩種維生素缺乏時會降低紅血球攜帶氧氣的能力,造成巨球性貧血;另外,還有助於神經正常運作。 葉酸天然存在於食物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因此在烹飪過程中容易流失。想要避免葉酸流失,烹煮時要避免煮太久。葉酸缺乏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缺乏會導致症狀,包括疲倦(由貧血引起)、虛弱、腹瀉、食慾不振和體重減輕,還可能導致頭痛、心悸、舌頭疼痛和行為障礙。飲食中沒有獲得足夠的葉酸就有可能會出現缺乏症;耗損過多,像是疾病克羅恩病或未治療的乳糜瀉,使用利尿劑等藥物、酗酒,都有可能會出現缺乏症。懷孕、哺乳期,葉酸很重要胎兒在懷孕的最初幾週內迅速發育出脊柱和神經細胞。在這時刻,血液中葉酸不足會增加嬰兒脊柱發生“神經管缺陷”的風險,導致脊柱畸形的脊柱裂。國內葉酸每日攝取量: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攝取量第8版13歲以上兒童、成人:400μg孕期中,包含1、2、3期:400μg,外加 200μg哺乳期:400μg,外加100μg葉酸和心臟病間關係研究顯示,補充葉酸可以降低體內同半胱胺酸濃度(具刺激血管作用),當體內同半胱胺酸濃度太高時,會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風險。同半胱胺酸濃度被認為是心臟病的指標!近來有新的研究顯示,服用補充劑可略降低中風,不過仍需要正多研究結果來佐證此說法。葉酸來源:菠菜、羽衣甘藍、球芽甘藍、高麗菜、綠花椰菜、豆類(例如豌豆、黑眼豆)、酵母和牛肉提取物、柳丁、柳丁汁、麥麩和其他全穀物食品、家禽、豬肉、貝類和肝臟、強化食品(早餐麥片)等。想要攝取足夠葉酸,不妨從飲食中攝取蔬菜、水果、豆類和全麥。這些食物富含葉酸,可以預防腸癌和心臟病。【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微波食品會致癌?! 高敏敏營養師:更應注意長期使用「4風險」!長期貧血是慢性腎病症狀?腎臟病患者發生貧血原因、治療、臨床症狀海苔不只是好吃,海苔低卡止飢還能顧視力、降血壓、減緩體內發炎反應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12-02 焦點.健康知識+
身體水腫怎麼辦?5常見原因導致身體腫 4方式改善腫脹
水腫可能發生在身體各部位,不過通常發生在腳、腳踝、腿部、臉部和手。好發在孕婦和老年人,但這不表示一般人就不會發生水腫情形!如果吃太重口味、久坐不動也是可能會引發水腫問題喔。水腫常見症狀?腿部、腳踝和腳部出現與受傷無關的腫脹,就有可能是水腫。此外,臉、手部也會浮腫。可能會在單一部位腫脹,也有可能上述部位同時出現腫脹。水腫會感到些許不適,甚至會限制腳踝、手腕的可活動範圍。什麼情況下會導致水腫?水腫是因為身體組織中積聚的多餘液體造成。下列五個情形都有可能會導致液體積聚,包括:1、循環不佳,體液滯留腿部。2、久坐或站著不動,尤其是天氣炎熱。3、吃太鹹、鈉攝取過多。4、服用特定藥物,如布洛芬(IBUPROFEN)和萘普生(NAPROXEN)。5、本身有健康問題,像是充血性心臟衰竭、肝病和腎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水腫更常見,因為腿部的靜脈循環不佳,體液容易滯留在腿部。水腫診斷?腫脹區域的皮膚沒有光澤及延展性。輕輕按壓腫脹區域約 15 秒,表皮會留凹陷的形狀。預防或避免水腫?根據導致水腫的原因,可能無法阻止水腫的發生。如果由健康問題引起的,例如充血性心臟衰竭、肝病或腎病,無法預防,只能進行疾病管理及治療;水腫若是因吃太多鹽引起,可以透過飲食中少攝取鹽來預防。另外,步行....等定期運動也可以幫助減輕水腫,藉由鍛煉小腿肌肉,有助於液體循環。水腫治療治療水腫的唯一方法是治療引起水腫的疾病。藥物部分則為利尿劑,又稱為水丸,有助於透過尿液將鹽、多餘的液體排出體外。家中就可以做下列4方法,有助減輕腫脹不適:1、坐著或躺下時抬高雙腿。2、如果腿部水腫,請穿彈性襪。彈性長襪對腿部施加壓力,防止液體聚集在腿部和腳踝中。3、不要長時間坐著、站著不動。4、限制鹽的攝取量。【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長期睡太少當心健康亮紅燈!不僅血壓高、發胖,更易引發「這疾病」舌頭燙傷怎麼辦?燙傷後怎麼處理?4種處理方式讓舌頭燙傷傷口更嚴重! 經常嘴破/口腔潰瘍怎麼辦?嘴破要避免那些食物?預防嘴破方法!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11-26 養生.健康瘦身
被陌生人當面嫌胖 韓女星靠吃辣減肥「一個月瘦7公斤」
想要甩去肥肉,練就一身窈窕身材,是許多人的夢想目標。曾經演出過「超時空要愛」、「101次求婚」等劇碼的韓國女星趙銀淑,就以一種相當特殊的方式,在一個月內成功減重好幾公斤。根據日本媒體「beauty news tokyo」報導,身高163公分的趙銀淑,某次在SPA的時候,被一位不認識的旁人說「希望你能夠瘦一點」。就在這句毒舌批評後,趙銀淑便開始認真減重。趙銀淑後來使用的減肥方法,是藉由著大量食用「辣椒素」相關的食物,來刺激身體新陳代謝,增加體溫來達到減重效果。像是用辣醬、綠辣椒搭配豆腐食用等等。若是無法吃辣椒,其他如生薑、黑胡椒等也有類似功效。趙銀淑就靠著這樣的方式,一個用從54公斤,減為47公斤。這些刺激性的味道,會透過舌頭連到腦部,促進交感神經活性化,變成像是緊張或運動一般的狀態。而因為血液循環的關係,也有讓體溫上生、抗寒的功效在。另外也會因為味覺充分被辣味刺激,自然減少對鹽分、糖份的攝取,可說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