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烤肉刷三下,卡路里有多少?一圖看懂烤肉醬熱量及鈉含量排行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失智/ 大腦健康

詞彙變少、表達變差可能是失智症…多練繞口令可防失智?

繞口令可測失智症的程度?
繞口令可測失智症的程度?
示意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你可以先知道:

(1)失智症的症狀及篩檢包括各種生活中的各種能力,例如對時間、空間、方向感的辨識能力,短期或延遲記憶力,以及生活自理、人際關係能力等,語言能力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包括語意理解、詞彙豐富度等,傳言所提到的繞口令唸得順暢與否,只是語言能力的其中一部分,而且尚待更多有關其效度的研究。

(2)目前國健署官版的失智症預防衛教單張、手冊等各項資源中,失智症的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多均衡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並沒有「多練繞口令」。

網傳「不要痴呆就要練」文字訊息,提及防止老年癡呆目前沒有什麼方法防止,多說話可能是唯一方式,七十歲以後思維變差、舌頭變硬,一字不差讀出繞口令考一考思維和舌頭、就能知道是否年輕 20 歲。專家表示,已有研究證實失智症患者確實會有詞彙豐富度變差的症狀,但詞彙豐富度只是語言能力的一部分,語言能力包括語意理解等諸多面向,同樣地,繞口令講的流暢與否也只是語言能力的一部分,而且尚待更多效度的研究;此外,語言能力變差也只是失智症的一部分症狀,臨床篩檢功工具涵蓋的面向包括記憶力、自理能力等。

繞口令測失智症?

原始謠傳版本:

老年人為什麼必須多說話? 301的院長告訴我年紀大了一定要多說話,因為防止老年痴呆目前沒有什麼方法,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 老年人多說話起碼有三大好處,

第一,因為說話會活躍大腦,保持思維敏捷,因為語言和思維是互相溝通的,尤其快速說話自然鍛鍊了思維的快速反映同時也增強了記憶力。 一個不愛說話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可能性特別大。 所以一些退下來的人,因為不說話了,反而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第二,說話能夠釋放許多心理意願,排出心理疾病,減少壓力。我們經常說有話不說,埋在心裡,憋壞了,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能夠讓父母多嘮叨是一個好事。

第三,說話能夠鍛鍊活躍臉部肌肉,同時鍛鍊咽喉器官甚至肺活量,這樣就可以減少眼耳衰退,減輕花眼耳聾等等隱患。

綜上所述,年紀大了,盡量多說話,能夠和人們交往,多多說話,是目前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唯一方式, 因為老年痴呆症,是目前對老年人最可怕的疾病,還沒有什麼方法治療。 不但失去所有記憶,沒有任何思想,甚至不認識家人,成為別人的負擔,整個一個活死人。 但願醫學發展能夠解決這一難題。所以所有的朋友們,盡量讓你們的父母多說話吧,不要嫌老年人嘮叨,這也是一種孝心。 本人,到處講課就是為了多說話呀 試試吧 人到七十歲左右後,思維開始:遲緩,舌頭也逐漸僵硬,這幾段繞口令,你讀讀,考考你的思維, 練練你的舌頭!若你一字不差讀出來,你的思維和舌頭就是四、五十歲的水平,你可年輕二十歲,試試你行嗎?

.一匹布,一瓶醋: 肩背一匹布,手提一瓶醋,走了一里路,看見一隻兔,卸下布,放下醋,去捉兔。跑了兔,丟了布,灑了醋。

.山裡有個寺: 山裡有個寺,山外有個市,弟子三十三,師父四十四。 三十三的弟子在寺里練寫字,四十四的師父到市裡去辦事。 三十三的弟子用了四十四小時,四十四的師父走了三十三里地。 走了三十三里地就辦了四十四件事,用了四十四小時才寫了三十三個字。

.撈蝦: 小溪流水嘩啦啦,小華手拿簸萁去小溪里撈河蝦,一撈撈起一隻大河蝦和半簸萁爛泥沙。 蝦兒跳水響嘩嘩,小花簸萁里只剩泥沙沒有蝦。 四個頭: 天上有日頭,地下有石頭,嘴裡有舌頭,瓶口有塞頭。

.天上是日頭不是石頭,地下是石頭不是日頭,嘴裡是舌頭不是塞頭,瓶中是塞頭不是舌頭。

.巴老爺有八十八棵芭蕉樹: 巴老爺有八十八棵芭蕉樹,來了八十八個把式要在巴老爺八十八棵芭蕉樹下住。 巴老爺拔了八十八棵芭蕉樹,不讓八十八個把式在八十八棵芭蕉樹下住。 八十八個把式燒了八十八棵芭蕉樹,巴老爺在八十八棵樹邊哭。

.九個酒迷喝醉酒: 九月九,九個酒迷喝醉酒。 九個酒杯九杯酒,九個酒迷喝九口。 喝罷九口酒,又倒九杯酒。 九個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 九杯酒,酒九口,喝罷九個酒迷醉了酒。

.窩和鍋: 樹上一個窩,樹下一口鍋,窩掉下來打著鍋,窩和鍋都破,鍋要窩賠鍋,窩要鍋賠窩,鬧了半天,不知該鍋賠窩,還是窩賠鍋。

.六十六頭牛: 六十六歲的陸老頭,蓋了六十六間樓,買了六十六簍油,養了六十六頭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楊柳。 六十六簍油,堆在六十六間樓;六十六頭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楊柳。 忽然一陣狂風起,吹倒了六十六間樓,翻倒了六十六簍油,折斷了六十六棵垂楊柳,砸死了六十六頭牛,急煞了六十六歲的陸老頭。

讀了這八個繞口令,感覺口舌還靈活不?發給朋友們練練,一起樂呵樂呵,好玩又健腦! (網文分享)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失智症患者詞彙變少、表達變差

MyGoPen 實際諮詢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常務理事傅中玲,她表示已有非常多的研究發現失智症病人的字彙量會減少、表達的豐富度變差,但若並非很熟悉的人是無法察覺的,因為有可能這個人本來就是個言簡意賅、本來就不多話的人,所以不熟的人是無法發現罹病前後的差異,除非病人本來是一個滔滔不絕的人,現在怎麼話變少了,這種很明顯的差異才會容易被發現,即使這樣仍有諸多變因,例如可能病患最近心情不好,或是他不喜歡你、不想跟你講話所以話量才變少,這些都有可能影響。

而像傳言所提到的繞口令,繞口令講得順暢與否,只是語言能力的其中一部分,失智與否應做語言方面的測試,而不是只有繞口令講的順不順,語言評估可能包括一分鐘能講出多少水果的名稱、能否重複敘述別人講過的話、能否說出二種不同物品有什麼共通點、對日常抽象語意的理解等等,因此語言能力是包含記憶、認知等在內的各種面向的能力,繞口令講得順暢與否可能有部分相關,是否有必要單獨做為篩檢失智症的測驗仍需進一步研究,更何況坊間流傳各種不同版本的繞口令也缺乏效度研究,並不能直接作為臨床篩檢工具。

繞口令有趣易流傳 臨床篩檢工具更複雜

傅中玲強調,用講繞口令來測失智對民眾來說是一種很有趣的做法、所以會一直被拿出來散播、流傳,但傅中玲以美國曾有研究計算簡訊內容的字數和複雜度(美國過去簡訊十分流行,如同台灣目前的 LINE)來篩檢失智症為例,即便該方法可能可行,但仍然有許多問題要解決,例如幾分以上算正常、或幾分以下算不正常,鑑別疾病的切點仍有諸多爭議、討論。

傅中玲強調,繞口令不會作為臨床鑑別的標準,目前神經內科醫學上臨床使用的篩檢工具很多,即便是這些正式神經心理評估測驗,都仍然具有很多變動性,例如病患不肯跟你配合、病患今天心情不好、他今天吃了感冒藥頭昏等,以及考量年齡、學歷等都會影響檢測的結果而進行調校。

語言能力只是一部分 失智篩檢面向多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各種正式神經心理評估測驗包括以下幾種及其他:

(1)簡易心智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是最常⽤的認知功能評估⼯具,分為11項,包括:短時間記憶、注意⼒和計算、重複說別⼈的話、了解別⼈說話的意思、看懂⽂字或圖片的意思、寫句⼦以及畫圖形等。測量時間⼤約需 5 到 10 分鐘,滿分為30分。

(2)認知功能障礙篩檢量表(Cognitive Ability Screening Inventory; CASI):分為 9 個認知功能的細項,包括時間空間辨認、計算和專⼼且持續進⾏活動能⼒、思考流暢度、語⾔能⼒、抽象思考能⼒及判別斷定事物能⼒和⼿眼協調畫圖能⼒等。⼤約需要20到30分鐘完成測試,滿分為100分,分數愈⾼表⽰病⼈的功能愈好,但測驗結果可能因病⼈年齡、教育程度而有所影響,若以 66到 75 歲⾼中畢業為例,⼤於等於82分算正常。

(3)臨床失智症嚴重度評估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以 9 個系列題目測量患者認知功能,包括定向感、判別斷定事物及處理問題能⼒、處理有關⼯作和⼈際關係能⼒、處理⽇常⽣活中的家事等,0分是沒有失智;0.5分是未確定或仍待觀察;1分是輕度失智;2分是中度失智;3分是重度失智。

(4)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 :包括,延遲回憶、視空間功能、執行能力、詞語抽象概括能力、語言能力等。總分 30 分,教育年限低於12年的需加1分,但語言文化差異較大,分界值在國內仍存在爭議。

結論

繞口令只是語言能力的一部分,語言能力還包括對交談對方語意的認知、理解及反應和表達;並且語言能力也只是各種失智評估篩檢工具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時間空間的辨認、短期或延遲記憶力、日常生活自理或社交能力等等,傳言以「人到 70 歲,思維變差、舌頭變硬,練繞口令測是否年輕 20 歲」、「​​防止老年痴呆目前沒有什麼方法,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恐易生誤導。

衛教資源:

.台北榮總 護理部神經內科 健康e點通 認知功能檢查

.高雄榮總 高齡醫學中心 失智症篩檢量表及常見問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失智症預防

諮詢專家: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 - 傅中玲

(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7/Dementia.html)

(責任編輯:葉姿岑)

失智症 語言能力 失智篩檢 記憶力 健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udn x WaCare 獨家線上課程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