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活動.健康聚樂部
搜尋
舌頭
共找到
398
筆 文章
-
-
2022-05-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吸入大蒜素能破壞新冠病毒?有科學證據支持嗎?
今天(2022-5-5)MyGoPen事實查核網站寄來電郵:【林教授你好:近期收到不少民眾回報「大蒜素(蒜辣素)可以破壞病毒中蛋白酶」的謠言,內容為:醫師説,蒜頭裡的蒜辣素(大蒜素)可以破壞病毒中的蛋白酶。在疫情嚴峻的非常時期,大家不妨試試這簡易又省錢的方法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方法:蒜頭搗成蒜泥,一茶匙蒜泥,放舌頭上,用口吸蒜辣素,最好能一次吸五分鐘,注意是吸氣味而不是吞食。———————查核其出處可能是以下這篇論文:《The Effect of Allicin on the Proteome of SARS-CoV-2 Infected Calu-3 Cells》 。想詢問林教授是否能協助檢視幾個問題:Q1: 大蒜素可以破壞病毒中的蛋白酶,有科學依據?也適用於新冠病毒嗎?Q2: 如何正確解讀報告結論?是否提到大蒜素可以破壞蛋白酶?】MyGoPen提供的那篇論文是在2021-10-28發表的The Effect of Allicin on the Proteome of SARS-CoV-2 Infected Calu-3 Cells(大蒜素對感染 SARS-CoV-2 的 Calu-3 細胞蛋白質組的影響)。這項研究是用Calu-3細胞來進行所謂的「體外」 研究,也就是說,它並不是臨床研究,所以它的結論是不可以直接套用在人身上。Calu-3細胞是源自一個肺癌病患的肺臟,可以在實驗室裡長期培養,來做為研究呼吸道疾病的實驗模型。這項研究是先將Calu-3細胞分成兩組,一組有用新冠病毒來感染,另一組則沒有。被感染的那組細胞又再分成兩組,一組有加大蒜素,另一組則沒加。接下來的實驗就是分析這些細胞的蛋白質成分是如何受到新冠病毒和大蒜素的影響。在這篇論文的文摘裡有這麼一句話:「大蒜素進一步降低了宿主病毒蛋白質組中結構病毒蛋白 N、M、S 和 ORF3 的量。」這就表示,受到大蒜素影響的病毒蛋白是結構蛋白,而不是蛋白酶。所以,這篇論文應該不是MyGoPen所說的那個謠言的出處,而MyGoPen所問的那兩個問題也就顯得沒必要了。我用allicin(大蒜素),covid-19,和protease(蛋白酶)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搜到兩篇論文:2020年11月:Garlic (Allium sativum L.): a potential unique therapeutic food rich in organosulfur and flavonoid compounds to fight with COVID-19【大蒜(Allium sativum L.):一種潛在的獨特治療食品,富含有機硫和類黃酮化合物,可對抗 COVID-19】2022年1月:Pharmacoinformatics and hypothetical studies on allicin, curcumin, and gingerol as potential candidates against COVID-19-associated proteases(大蒜素、薑黃素和姜酚作為 COVID-19 相關蛋白酶的潛在候選物的藥物信息學和假設研究)2020年那篇論文是出自一個印度和伊朗的研究團隊,而2022年那一篇則是出自一個奈及利亞的研究團隊。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篇論文標題裡的「潛在」和「假設」這樣的字眼。事實上有關大蒜能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的說法早在兩三年前就開始流傳,而這也就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關切。它在一份2020-8-14發表的問答裡就說:「沒有證據表明吃大蒜可以保護人們免受 COVID-19 的侵害。 然而,大蒜是一種可能具有某些抗微生物特性的食物。」不管如何,我搜到的那兩篇論文應該也不是MyGoPen所說的那個謠言的出處,因為它們都沒有提起謠言所說的「吸氣味而不是吞食」。我用allicin(大蒜素),covid-19,protease(蛋白酶),和inhalation(吸氣)在谷歌搜索,搜到一篇2021-4-20發表在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藥學期刊)的文章:Garlic extract allicin: a possible inhalation therapy for COVID-19?(大蒜提取物大蒜素:COVID-19 的一種可能的吸入療法?)這份期刊是英國皇家藥學會的官方出版物,但是卻沒有被PubMed收錄(被時代淘汰?)。這篇大蒜素的文章是以letter(信件)的地位發表的,所以也稱不上是論文。它的作者是藥學博士Steve Thomas。此人在2007年創辦一家叫做Medetec的公司,從事「向傷口敷料、傷口管理產品和其他相關醫療設備的製造商和分銷商提供技術和其他支持服務,包括醫學寫作。」他是在2020年12月在公司的網站發表Scientific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concept of garlic extract as an inhal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infections(支持大蒜提取物作為吸入療法治療 Covid-19 感染概念的科學證據)。其中有這麼一句話:「理論上可以使用噴霧器中的水溶液將大蒜素輸送到肺的整個內表面,這對治療 Covid-19 和其他嚴重的肺部感染具有明顯的意義。」所以,「理論上」是可以支持吸入大蒜素治療新冠肺炎的「概念」。不管如何,請注意上面列舉的這些論文所說的治療成分是純化或合成的大蒜素,而不是謠言所說的「蒜頭搗成蒜泥」。總之,這個謠言就是典型的「看一個影生一個子」,把一些初步的研究東拼西湊,編織成讓人垂涎三尺的偏方撇步。原文:吸入大蒜素能治療新冠肺炎嗎
-
2022-05-09 新聞.用藥停看聽
維生素K注射引發過敏休克 食藥署今公布修改適應症
國內有民眾施打維生素K注射劑導致過敏性休克死亡個案。食藥署今日公布,該項靜脈輸注「phytomenadione成分」藥品可能有嚴重過敏性反應風險,故修訂適應症僅限兩用途使用。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食藥署在2020年的不良反應通報中,發現有民眾因此發生過敏性休克死亡,於是收集國內外資料,重新評估該成分注射劑型藥品並調整適應症。未來修訂後僅限「預防或治療新生兒維生素K 缺乏性出血」及「預防或治療因維生素K 缺乏或干擾導致之低凝血酶原症」使用,並於111年5月9日公告再評估結果。食藥署要求有許可證持有商應於111年12月31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若醫師開立含phytomenadione成分注射劑型藥品時,審慎評估其用藥的風險及效益,並應密切監測病人是否出現過敏性反應相關症狀及徵兆,並備妥相關急救設備及藥品以備不時之需。另食藥署亦提醒民眾,若於輸注phytomenadione成分藥品期間或輸注完畢後出現任何不適,如皮膚紅疹或發癢、潮紅、嘴唇或舌頭腫脹、腹痛、心跳加快、喉嚨緊縮感、呼吸急促等,請立即告知醫療人員或尋求醫療協助。
-
2022-05-02 養生.聰明飲食
氣泡水傷身?醫師教你夏天如何喝水
怎麼喝才能喝得健康,讓身體沒有額外的負擔?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指出,夏天適時補充水分可避免脫水,造成身體不舒服,若想喝氣泡水增加清涼感,應盡量選擇單純不加糖或其它成分的氣泡水,如有胃食道逆流或腹脹的情況則避免飲用。林名男表示,市售飲料即使標示微糖,100毫升恐含有2.5克的糖;1罐600毫升飲料,就可能含有3顆方糖的量,全糖更可能到12克方糖的量。夏天想消暑,最好還是喝純水、礦泉水,或帶清涼感喝氣泡水,盡量減少攝取含糖飲料。林名男說,氣泡水將二氧化碳打進水裡,喝時有清爽或是對舌頭有些刺激感覺,氣泡水不要加糖或其他成分,攝取糖量過多對身體不好。假設有胃食道逆流、容易腹脹,喝後腹脹會更厲害、胃食道逆流更嚴重。氣泡水打進水裡讓水質呈碳酸,是否會傷琺瑯質、造成胃潰瘍?林名男說,目前並沒有實證研究,但氣泡水的酸性和胃酸相去甚遠,胃酸的PH值大概1到2,但氣泡水約6,學理上不太可能影響牙齒,或是骨質疏鬆,但仍須進步實證。氣泡水可以減肥?林名男指出,因為腹脹所以比較不想吃東西,「但這見仁見智」,也許有人氣消會更想吃東西。目前看起來,沒有太多的實證研究可以減肥或對身體有特別的好處。夏天喝水很重要。水喝太少,身體會覺得虛脫,尤其夏天脫水會讓身體很不舒服。林名男建議,依體重攝取水分,每公斤30c.c.,如果60公斤建議攝取水分約1800c.c.,但勿過度。
-
2022-05-01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白天午睡時間別太久!醫:超過一小時 睡醒會更累
女性在更年期前因女性荷爾蒙保護,較少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更年期後因男女內分泌狀況類似,偶爾會有睡覺常做惡夢、隔天起床覺得肩頸痠痛、口乾舌燥等狀況,如果有以上狀況,也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到醫院檢查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媽媽的睡眠習慣好嗎?是否白天睡太多影響晚上睡眠?許多年長者覺得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不濟,為了補眠睡太多,又導致晚上睡不好,形成惡性循環。人的睡眠有規律性,建議午睡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如果午睡達到1小時,可能已進入熟睡期,這時突然打斷睡眠反而讓精神變差。如果想補睡眠債,晚上提早睡覺即可。另外,睡前在床上滑手機、看電視、睡前運動等等,都會造成精神亢奮,晚餐後應避免大量使用腦力的工作。建議媽媽傍晚5、6點運動,約過4小時就會有睡意。而如果已經有很好的睡眠習慣,在床上躺超過30分鐘卻還是睡不著,就建議不要再躺了,可起來動一動,簡單做做伸展,或是喝點溫開水、牛奶等能讓人感覺舒服、放鬆的活動,再上床睡。媽媽常說睡醒肩頸痠痛、口乾舌燥,可能是什麼原因?男性較常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在更年期後的女性也比較容易發生。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是因為呼吸道、脖子、咽喉較狹窄,睡著時出現打呼情況,當嚴重呼吸道阻塞造成缺氧,患者可能半夜突然驚醒、嗆到、常常做惡夢。另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缺氧時不會醒來,但因為用力呼吸,隔天起床出現肩頸痠痛、口乾舌燥、很累等情況。缺氧易造成交感神經異常、內分泌異常,長期容易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還可能導致憂鬱、情緒低落等症狀,當嚴重到影響日常作息,建議立即就醫檢查。女性因荷爾蒙保護,皮膚、器官較有彈性、不易鬆垮,更年期前較少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但如果有肥胖問題,BMI大於30,或是身體構造異常,如下巴較窄小、脖子較肥厚、或是鼻塞、過敏等情形,也比較容易發生。懷孕的媽媽常說睡不好,卻找不出原因?孕婦懷孕期間全身血流量增加,鼻黏膜、喉嚨容易腫脹,而當水腫平躺時,四肢的水回流到胸腔、脖子,也易造成呼吸道腫脹與阻塞。另因內分泌變化,孕婦容易喘、呼吸較用力,如果本來就有睡眠障礙,懷孕期間可能導致鼻咽阻塞情形惡化。國外有臨床試驗指出,年齡越大、BMI越高的孕婦,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性增加。孕婦或家人可能認為孕期本來就容易睡不好而不以為意,但如對日常生活有明顯影響,建議就醫檢查。目前義大醫院睡眠中心提供健保給付睡眠檢查及自費居家型檢測儀器。健保給付睡眠檢查主要評估睡眠深淺、呼吸道阻塞、血氧、心跳等項目。至於不習慣在醫院睡覺,或因疫情不敢到醫院的民眾,義大體系今年3月起推出自費居家睡眠檢查,檢查項目雖然相對較少,但準確率約八成五,對高風險病人來說很方便。對熟齡媽媽來說,睡幾小時比較剛好?一般建議每天睡眠時間約7小時,但根據每人狀況而有不同。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對健康並無影響,但對晚睡晚起的人來說,一旦需配合早睡早起的作息,就會較痛苦。而孕婦因懷孕期間睡眠品質較差,建議可比平常人再多睡1、2小時。有哪些幫助睡眠的食物與好習慣?●飲食方面,睡前不要吃太飽,容易胃食道逆流。●睡前不要過度飲酒,飲酒只是讓精神較放鬆,但酒精恐打亂睡眠規律。●睡前不要喝太多水,水腫也可能影響睡眠。●安眠藥需照醫師建議使用,且不能與酒精併服。●褪黑激素主要給調節時差者使用,非安眠藥,對失眠者效果不好,因褪黑激素是調節內分泌激素,不建議孕婦使用。媽媽的睡眠環境是否舒適?營造好睡環境光線:睡眠環境最好保持室內全暗,如不敢在全暗環境中睡覺,建議將小夜燈放在眼睛感覺不到光線處。姿勢:建議左側睡,平躺時因舌頭自然下垂易阻塞喉嚨。而對孕婦來說,因右側器官較多,左側睡可讓胎兒有較大空間。溫度:環境溫度建議維持25至26度。聲音:睡眠環境一定要安靜,如果住家附近有鐵路、高架橋等不可抗因素,建議可開空氣清淨機、電風扇等,或運用YouTube的白噪音音樂,讓自己慢慢習慣、忽略環境噪音。諮詢/義大醫院呼吸治療室主任李和昇
-
2022-04-2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放射線對頭頸癌病人吞嚥的影響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鼻咽癌」。今年二月介紹「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時,我們曾邀請病人與家屬與我們分享使用這種胃管的心得。有位病人寫出一篇非常詳盡的罹患鼻咽癌的親身體驗,經得他的同意,當時只節錄部分,而這次終於有機會登出他的全文。這次還邀請一位資深血液腫瘤科醫師解釋鼻咽癌的臨床症狀表現,以及介紹目前常用的化學藥物療法與其副作用。另一位資深放射腫瘤科醫師,則由正常的吞嚥步驟,談到放射治療對頭頸部癌症病人的影響以及需要注意的生活細節。希望這種由病人的現身說法,加上該病專科醫師的解釋,可以使國人對這台灣常見的疾病更加了解。民以食為天,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很多人認為吃美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是對於一些因為治療使得吞嚥功能受損的病人,是一個很大的痛苦。我們要先了解吞嚥困難有哪些症狀?如吃東西常常嗆到、進食的時間拉得很長,有的人慢慢地會發現他無法吃硬的東西,或吃東西很容易嗆到咳嗽,或食物、殘渣留在咽喉部甚至進入鼻腔,需要咳嗽才能把它咳出來,有了這些前兆,就要特別注意。正常的吞嚥步驟吞嚥有五個重要步驟,良好配合才能把食物經食道送入胃。一、食物進入口中後要緊閉雙唇好好咀嚼,臉部的肌肉和舌頭配合將咀嚼中的食物回推到牙齒上,使食物不至於殘存在牙齦和臉頰間,並與唾液混合形成小食團。二、吞嚥前,要縮小口腔的空間,形成一個管道,以利食團順利地往後送,舌根部要頂住軟顎,舌頭中央部下沉,部分的軟顎下壓,讓食團能夠順利向後送。所以管道的形成很重要,這需要舌頭的肌肉及軟顎的配合,如果是中間有些不協調吞嚥,動作就沒有辦法完成,不容易把食團後送。三、當食團向後移動,碰到軟顎及咽喉壁的時候,便會啟動吞嚥動作,這時,部份的軟顎會關閉鼻咽口,以避免食物嗆進鼻腔。四、在吞嚥啟動以後,舌骨因為舌頭的動作及咽喉收縮肌的作用向上、向前移動且喉管變窄。五、會厭下降把呼吸道口蓋住,避免食團被推進氣管,而順利進入食道。以上五個動作的完美配合,才能完成吞嚥的動作,任何一部分有缺失,吞嚥的動作就不順利,容易嗆到。頭頸癌的放射線治療,通常在治療後五至十年,就會出現吞嚥困難的症狀。因為照射部位的口腔及頸部都是吞嚥動作所需的重要器官,放射線後期的纖維化反應會逐漸明顯及惡化,讓這些器官的動作不協調而引起吞嚥困難,舌根部軟顎及會厭軟骨尤其明顯。如同三個人互相把腳綁住再往前行,一定會不好配合而跌倒。放射線治療會造成的影響一、照射到唾液線影響吞嚥功能,所以很多人會唾液減少或枯乾。沒有喝水,許多乾硬的食物就沒辦法吃,所以需改變食物的選擇,以利食團的形成。近年來我們已經可以用強度調控的放射治療方法幫忙保留唾液腺的功能,但是很多病人還是會不習慣口乾或食團形成不良、不利吞嚥。二、舌頭照射後纖維化使舌頭動作不靈光,尤其舌根部往後推送的力量會減少,不利食團的後送。三、軟顎受損萎縮使鼻咽口關閉不良,食物很容易跑到鼻腔去。四、會厭軟骨照射後靈活度不好,沒有辦法把氣管蓋住,保護食物不進去氣管內。放射線治療後的注意事項要一、要做轉脖子復健,讓整個喉頭的肌肉強壯,能在吞嚥時把喉結向上拉。二、有東西在口腔內時不要講話,因為說話運用的肌肉與吞嚥使用的肌肉部份重疊,照射以後,協調性不佳,有時食物容易進到鼻腔或是卡在喉嚨,甚至進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三、要做舌頭運動,如盡量把舌頭向前延伸,舌頭吐出向左右移動;或用牙齒輕咬住舌尖,做吞嚥的動作。四、放射治療後要好好保養牙齒,因唾液減少容易蛀牙或牙齒崩壞、不利咀嚼,食物的準備與選擇很重要,要依個人的喜好製作較有黏性或糊狀的食物,以利吞食。以前錯誤的觀念是有吞嚥困難前兆時,才開始復健;現在的觀念是放射治療後二至三個月就要做舌頭、咽部及頸部運作,因放射治療後的組織纖維化在二至三個月進行並逐漸明顯,提早做是預防吞嚥困難最好的方法。吞嚥困難時,有些人會利用鼻胃管灌食,剛插一、兩天會很不舒服,之後就慢慢適應了,但每個月要換一次鼻胃管很麻煩,近年利用胃造口(G-tube),在三十分鐘內,可在透視下把灌食管插入胃內,每六個月換一次管子。換管子時,因已形成胃及腹壁廔管,可簡單換口徑較大的管子。我有一位第四期鼻咽癌病人,治療後存活迄今二十八年,在六年前因鼻胃管適應不良而改換胃造口,目前進食都正常。最後,胃造口灌食的病人,我建議要不定時「吃」一些比較貴又好吃的食物,在口內咀嚼後,把食物殘渣吐出,只吞小量的液體,感受食物的美味,又可維持吞嚥的功能,一定能更幸福。
-
2022-04-12 癌症.頭頸癌
口腔癌患者吞嚥說話困難 語言治療、營養諮詢可改善
口腔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皆為第四位,且病患常採手術合併放療、化療,得切除病灶及口腔重建手術,不少病患得使用撐口器練習,才能讓嘴巴撐開,吞嚥、語言能力也受損,南投醫院在癌症治療中心增加放射治療、語言治療及營養諮詢,讓口腔癌患者治療時也能夠同步復健,增加生活品質。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呂昂衛說,對頭頸部癌病患除提供吞嚥及嗓音諮詢及評估,並且根據障礙程度,提供頭頸部肌耐力訓練,搭配食物質地及姿勢擺位調整,讓病患可安全地維持由口進食的能力。頭頸癌病患經歷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之後,會造成口腔及喉頸部不同程度地移除或結構變化,例如切除部分或完整的舌頭,導致食物容易殘留口腔;經過7周放射線治療後,治療區域周邊組織纖維化,無法張口咀嚼或嚥下食物;化療後因黏膜感染的風險提高,易出現水腫及紅斑、疼痛感,對食物溫度及味道較為敏感。頭頸癌症患者說話有沙啞聲,音量微弱、容易乾咳、說話音調缺乏變化等。高姓患者便說,他術後為了盡快讓口腔功能恢復,沒想到過度復健,重建口腔的鈦合金露出又導致發炎,只得趕緊就醫治療。呂昂衛說,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分級,根據個別病患的能力調製適宜的食物質地,並搭配頭頸部擺位下進行直接性的吞嚥訓練,讓病患和家屬參考食品包裝上的銀髮友善食物質地分級來挑選適合的食物。南投醫院具備螢光吞嚥攝影檢查,可以有效評估吞嚥困難程度,語言治療室也具備舌頭壓力測量儀器等設備,改善頭頸癌症患者因吞嚥困難得依賴鼻胃管,避免因吞嚥能力衰退造成吸入性肺炎風險。
-
2022-04-09 養生.聰明飲食
不止酒精,含糖飲料也易導致痛風發作!痛風該吃與不該吃的飲食清單
痛風可藉由飲食降低尿酸及醫師所開的藥物兩種方式,痛風為最可控制的關節炎。國家網路醫藥整理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列出購物清單作為選擇食物的指南,達到改善整體健康、降低尿酸並降低痛風發作的機率。 當體內過多的尿酸積聚,並結晶沉積在關節中時,就會發生痛風。尿酸增加,或腎臟無法完全將尿酸從體內清除。4類增加尿酸並導致痛風發作的食物或藥物,包括:4類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的食物或藥物1、貝類、肉汁、紅肉、湯和內臟肉(如肝臟)富含嘌呤。2、酒精過量。3、含糖飲料和果糖含量高的食物。4、藥物,例如:低劑量阿司匹林(因為它有助於預防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不建議痛風患者停止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利尿劑,例如:氫氯噻嗪(Esidrix,Hydro-D);Lasix用於器官移植的免疫抑製劑,例如:環孢素(Neoral、Sandimmune)、他克莫司(Prograf)。痛風及其併發症常見於男性、停經後女性和腎臟病患者。痛風與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高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和糖尿病有著密切關連。也有可能因為遺傳,導致家中成員多人受痛風影響。一般來說兒童少有痛風問題。採買時,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建議9個採買的食物:1、脫脂牛奶。2、低脂乳製品,像是:優格、起司。3、全穀類產品,查看營養標籤並確認其成分為全穀類,例如:全麥麵粉。4、植物油,像是:橄欖油、菜籽油、向日葵。5、蔬菜。 6、櫻桃。7、維生素C,根據研究顯示,每天補充500毫克維生素C或更高劑量,可降低男性痛風發病率。8、咖啡。9、水壺,便於隨時有容器裝水。採買時,美國關節炎基金會不建議6個採買的食物:1、紅肉、內臟肉,像是:肝臟、舌頭。2、貝類,像是:蝦、龍蝦。3、由精製碳水化合物製成,像是:白麵包、白米飯、意大利麵、糖。4、加工食品,像是:薯片、零食、冷凍食品。5、含糖飲料。6、酒精,如果有喝酒習慣,在24小時內,女性限制喝酒種類不超過一種,男性喝酒種類不超過兩種。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康普茶(Kombucha)在紅甚麼?喝康普茶有甚麼好處、功效?何時喝最恰當?水果發霉還能吃?小心潛藏疾病!營養師授採買學問:注意價格、切好水果、果汁、表皮狀況貧血未必單純缺鐵?醫:留意合併症狀小心癌症,盡速檢查才是上策!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4-07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真的能消除疲勞嗎?哪些人特別需要服用B群?
小張最近幾天覺得非常疲倦,上班一點都提不起勁來,同事好意遞給他一顆維他 命B群,並告訴小張:「吞一顆維他命B群可以消除疲勞。」小張看著手中的維他命B群,心裏想著:「維他命B群真的可以消除疲勞嗎?」B群複方好,還是單品好?B群中各種維他命如果各自分開服用可以嗎?營養師林孟瑜指出,若本身沒有特殊疾病或是特殊飲食的族群,不建議分開服用,生化代謝是個複雜的過程,維他命B群一起服用,具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而在維他命B群中,維他命B12最多被單獨製成一定劑量的藥品,其次是維他命B6,至於維他命B1 及維他命B2則很少被單獨使用。不過,若是單品的維他命B,則必須依醫師指示服用。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石光中表示,一般來說,單品維他命B的劑量會比較高,若長期過量補充,仍會對肝、腎造成負擔,屆時會出現全身乏力、嗜睡及體力不濟的情形,嚴重時,甚至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不過,這在臨床上非常少見。(推薦閱讀:一張表看出你缺乏哪種維生素! 9身體警訊你中了幾項?)石光中指出,對有疾病的人來說,缺什麼就服用什麼是最有效的,但對一般人來說,均勻攝取還是不變的原則。事實上,維他命B群主要透過食物的攝取,包括瘦肉、海鮮、蔬菜、水果及全穀類等,尤其是瘦肉類,含有維他命B群最多,平時只要飲食均衡,就可以攝取足夠的維他命B 群。B群 確實可解疲勞現在維他命B群也有單顆錠劑,當感到疲倦時,吞一顆維他命B群是可以的。因為人體在疲倦時,免疫及血液循環會變差,且由於胺基酸的代謝不良,神經可能發生腫脹,就像是人體在運動後,會流失一些微量元素,此時維他命B群就扮演著補充者的角色,可以提供身體一些適 時的補充。此外,維他命B群為水溶性,服用後,大約4-6小時即會自動排泄掉,尿液也會因此特別的黃,不像其他的脂溶性維他命A、D、E、K,維他命B群較不會在體內累積。(推薦閱讀:尿液出現「這3色」危險了! 專家揭「尿液顏色」代表健康狀況:尿透明別再喝水)哪些人特別需要維他命B群?1、孕婦:要特別補充葉酸。2、吃素者:要補充維他命B12。3、糖尿病患合併神經病變:維他命B群中以維他命B12最具有治療的功效,其可以促進神經滋養及血液循環,有助於手麻、腳麻及血液循環的改善,經常用於糖尿病患合併神經病變的治療。(推薦閱讀:天天喝自打果汁…竟變胖還罹糖尿病! 營養師曝「1關鍵」害的:跟甜度無關)4、大血球性貧血:大血球性貧血常因缺乏維他命B12或葉酸所致,進而影響造血功能。(推薦閱讀:掉髮、疲倦、舌頭痛...小心身體缺鐵8大徵兆! 營養師告訴你「補鐵該吃什麼」)5、想解酒:維他命B1可以促進胺基酸的代謝, 喝酒的人常會把維他命B1當成解酒劑,有助於意識的恢復。6、肝病患者:肝功能不好及肝硬化的病人,胺基酸的代謝會變差,此時若補充維他命B1,可改善胺基酸的代謝。7、神經發炎:維他命B6可以抑制神經發炎,有些人會因為骨鬆引起神經疼痛或是不明原因的神經疼痛,可以補充維他命B6達到減輕神經疼痛的效果。8、眼睛不好:維他命B2則對眼睛的感光細胞有影響作用,可以改善視力。9、口乾、口腔發炎:維他命B2對於口乾及口腔發炎的治療也很有效。(推薦閱讀:一直覺得口渴?水愈喝愈渴? 一篇看懂「哪些疾病」在搞鬼)餐後服用 效果最好維他命B群的服用並沒有太大的禁忌,林孟瑜表示,維他命B群隨時補充都可以,但餐後服用比較好,因為維他命B群本來就可以幫助營養素的代謝,也有助於吸收,不過,有些體質敏感的人,若太晚服用,晚上精神會很好,反而睡不著覺。需要提醒的是,若服用高油、高脂的食物後,最好多補充維他命B群,因為高油及高脂的食物,在代謝過程耗費較多的維他命B。另外,特別喜歡甜食的人,由於甜食多為碳水化合物,在代謝的過程中,需要較多的維他命B1輔助,因此,若有此類飲食喜好者,需留意B群是否攝取足夠。延伸閱讀: ·壓力大小心是維生素B群害的! 「NG飲食吃法」恐狂耗體內B群 ·累了就吃B群? 還不夠!切記4補充要點才能起作用
-
2022-04-06 養生.聰明飲食
5類蔬菜不宜生吃 煮過更營養
蔬菜生吃好,還是熟吃好?因為蔬菜富含維生素、酵素等,最好「生食」,營養素比較不會流失。不過,有五類蔬菜不建議生吃,烹煮過後食用反而較營養。1.番茄、胡蘿蔔、玉米、南瓜番茄、胡蘿蔔雖然可以生吃,但其所含的茄紅素、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透過生吃的攝取量相當有限,最好經過烹調讓油脂及溫度破壞其細胞壁,讓營養素釋放,才能讓人體完整吸收到營養素,例如番茄炒蛋、茄汁義大利麵、玉米濃湯、南瓜燉肉等;但若想攝取到番茄、胡蘿蔔所含的維生素C及B群,則建議生吃較適合。另外,橘黃色蔬菜富含玉米黃素及葉黃素,皆屬脂溶性維生素,建議加熱與油一起攝取,身體能更好吸收。2.菠菜、筊白筍菠菜及筊白筍適合烹煮,因含有高量的草酸,一般健康的人可以自然代謝草酸,但容易草酸鈣結石或有草酸鈣結石病史的人,建議先汆燙洗掉部分草酸後再食用;若是一般人食用,菠菜、筊白筍簡單炒一下即可。3.高麗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含有難以消化的複合性醣類,腸胃功能較差的人,生吃容易感到不舒服、脹氣等,最好將這類蔬菜煮熟,使醣類比較好吸收,較為適合。4.豆類豆類不建議生吃,因含有凝集蛋白(lectin protein)物質,即使劑量很低,也會造成腸胃危害,凝集蛋白只能在高溫下被破壞,常見如黃豆、四季豆、碗豆、扁豆等,建議充分加熱和煮熟。5.芋頭及馬鈴薯削芋頭皮時,手碰到芋頭的黏液會發癢,是因為芋頭塊莖有微毒性,若直接生吃會使嘴唇、舌頭麻木刺痛,造成喉嚨搔癢,只要經過充分烹煮後,就能去除其毒性,不管是芋頭或是芋葉,都建議徹底煮熟才食用。馬鈴薯含有龍葵素,攝入過量會引起各種胃腸道和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噁心、腹瀉、頭暈等,特別是變綠或發芽的馬鈴薯,龍葵素含量特別高,建議煮馬鈴薯要充分加熱,降低龍葵素濃度(有發芽馬鈴薯應丟棄不宜食用)。另外,茄子與馬鈴薯一樣含有龍葵素,建議熟吃才安全。
-
2022-04-0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打嗝停不了的原因是什麼?專家教簡單10招止嗝及如何預防
多數人都有過打嗝不止的經驗,如果發生在重要場合,更是尷尬。究竟為什麼會打嗝?「當肋骨和橫隔膜之間的肌肉痙攣或收縮,就會發生打嗝,橫膈膜是負責呼吸的最大肌肉。」德州農工大學醫學院博士Jason McKnight說。「在每次痙攣期間,會吸入空氣,當空氣穿過聲帶,就會發出打嗝聲。」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家庭醫學專家Jennifer Boozer解釋。打嗝是非自願,無法輕易要它停就停。一般認為打嗝是一種發生在體內的反射作用。打嗝的原因是什麼?Boozer博士說,目前並不明確知悉所有打嗝的原因,一般認為,刺激橫膈肌或連結橫膈肌的神經(膈神經和迷走神經)的行為,可能導致打嗝,包括進食太快、喝碳酸飲料或酒精、壓力過大或過度興奮;某些疾病如胃酸逆流,也可能是觸發原因;打嗝也可能是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例如用於治療焦慮症的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BZD)。如何停止打嗝?多數情況下,打嗝會在幾分鐘內消失,「有時忽略打嗝,就是最好的方式。」Boozer博士說。但如果你正準備進行演說或開會,沒有時間等它自動停止,該怎麼辦?目前常見的家庭療法包括:● 深呼吸、緩慢呼吸● 喝水(或冰水)● 漱口● 讓某人出奇不意嚇你一跳● 屏住呼吸5-10秒● 拉扯舌頭● 吹氣球● 對著紙袋呼吸● 坐下,將膝蓋拉至胸前一分鐘● 在臉上冷敷以上方式看起來像是偏方,但Boozer博士說,它們其實利用了幾種機制:破壞橫膈肌痙攣的模式(例如屏住呼吸);刺激膈神經或迷走神經以破壞神經衝動(例如在臉上冷敷或漱口)。而將膝蓋拉到胸前,則是透過對橫隔膜施加壓力,達到止嗝作用。McKnight博士則建議,可以嘗試捏住鼻子,然後強迫自己呼氣並向下壓,就像要上大號一樣,保持約10秒鐘。不過他提醒,患有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的人不適合這樣做。如何預防打嗝?經常打嗝的人,最好注意一下,什麼情況會引起打嗝,例如是在暴飲暴食後,還是吃了辛辣食物或其他刺激物,日後避免這些情況發生。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03-31 癌症.頭頸癌
口腔正常卻流鼻水 確診竟是口腔癌三期腫瘤竄向鼻竇
彰化縣53歲鍾姓男子去年入秋開始鼻塞、流鼻水,到後來說話、呼吸都受影響,到診所檢查左鼻竇紅腫並長出息肉,服藥沒改善,改到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求診,息肉竟是第三期口腔癌的腫瘤,鍾男聽了有如晴天霹靂。「那麼多人嚼檳榔,我竟然真的命中。」鍾姓病人說,如果嚼檳榔容易罹患口腔癌,他確實不冤枉,畢竟從10幾歲開始嚼食檳榔,嚼了30多年不曾中斷,可是想一想還真不甘心,為何偏偏他會命中?現在最要緊的是先戒掉檳榔和香菸,希望還來得及。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今天表示,鍾姓病人主訴鼻塞、流鼻水好幾個月,左鼻塞得較嚴重,常要用嘴巴呼吸,也因鼻塞,說話會「大舌頭」讓人聽不清楚,還有小朋友笑「鍾阿伯說外星語」,人際關係大受影響。鍾姓病人一口咬定是鼻竇炎之類疾病,自行噴治鼻塞藥劑,好沒久又發作,到診所檢查發現左鼻竇紅腫長息肉,服藥也沒改善,改到彰化醫院看病,經檢查竟發現是口腔癌腫瘤往上侵犯鼻竇腔造成鼻子症狀,鍾姓病人得知實情大感意外,因為口腔都沒不舒服感覺,一次檢查就確診口腔癌進入第三期,心情十分低落。許嘉方說,經過電腦斷層及病理切片、正子攝影等檢查,發現鍾姓病人的左側牙齦內有一個約4公分的惡性腫瘤,往上穿越骨頭,破壞鼻竇腔引起鼻子不舒服等症狀,鍾姓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之後,鼻子不舒服症狀改善很多,但對抗口腔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許嘉方表示,研究顯示口腔癌主要是口腔受到長期慢性的刺激,嚼檳榔、吸菸、喝酒、尖銳的蛀牙或不當假牙等都是原因,其中約9成口腔癌患者有嚼檳榔習慣,另有報告指出,嚼食檳榔又吸菸、喝酒,罹患口腔癌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從各方面的研究及報告來看,嚼檳榔和口腔癌的關係密不可分,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每兩年可免費1次口腔癌篩檢,有嚼檳榔習慣的原住民提早到18歲就可以接受篩檢。
-
2022-03-29 新聞.長期照護
剪碎食物還是嗆到?台大醫院吞嚥專家出書助長輩享美食
78歲的吳女士去年中風,大病癒後吃飯吃很久、容易嗆咳,3個月體重就掉了3公斤。女兒特別去買媽媽最愛的排骨便當,用心把排骨剪碎,沒想到媽媽依然會嗆到,後來也因吸入性肺炎反覆住院。經台大醫院跨專業團隊協助,家人才知道,不是把食物剁碎、打泥、增稠就好了,經專業評估找出最適當的食物和飲品分級,吳女士可以繼續安心享用美食。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蕭名彥表示,每10個社區長者,就有3個有吞嚥困難的問題,以「容易嗆到、吞不乾淨、吞不下去」為三大主要症狀。老化過程中常見的慢性病,可能導致長者逐漸虛弱、失能,當長輩健康狀況下滑、虛弱,也會增加吞嚥困難的風險。咀嚼吞嚥障礙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表示,吞嚥困難的原因除了老化,也可能是腦中風、腦傷、神經退化性疾病 如帕金森氏症、失智症,頭頸癌。需要到醫院詳細評估,找到原因,並且接受適當的治療和訓練,如果置之不理,很多長者一次吸入性肺炎就走了,如果能及早尋求專業協助,可望避免憾事發生。台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鄭千惠表示,一般人常以為把食物剁碎、打泥、增稠,就可以解決吞嚥困難的問題,殊不知食物剁碎後,提高了離散性,不但小顆粒容易殘留在口腔,吞嚥時還是有嗆咳的風險。食物泥有時候很黏,不容易吞,或是在打泥過程中出水,增加食物質地的複雜性,不見得更安全。改變食物黏稠度,太稠時可能要花更大力氣才吞得下去,加水也會降低營養密度,結果病人吃了一大碗,還是越吃越瘦。王亭貴建議,可利用吞嚥能力評估量表的十個問題,如果長輩總分達3分以上,就要尋求復健科或耳鼻喉科的專業協助,可先去診所就醫,如果基層醫師評估後認為問題較為嚴重,再轉診來到大醫院。目前各大醫院都建立了吞嚥治療團隊,台大醫院吞嚥障礙評估及治療團隊已成立30年,提供整合復健科、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營養師,面對困難個案也有豐富的介入經驗。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陳珮蓉表示,根據國際標準(IDDSI)可將食物與飲品的質地,從硬到軟、從稠到稀,共可分為七個等級。經過專業評估,知道自己適合的等級之後,民眾可參考台大醫院最新出版的《吞嚥困難安心照護飲食全書》,有完整正確的觀念,也按七個等級列舉豐富食譜,民眾可自己在家準備。擔心自己準備的食物不符標準?書中也教導有簡易測試方法,。有了營養師幫忙設計適合的食物,也需要語言治療師介入,幫助長輩學習安全的吞嚥動作。台大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技術科主任張綺芬表示,吞嚥訓練可以直接邊吃邊練習,也可以間接強化吞嚥肌肉的力量,包括舌頭、雙唇、臉頰、軟顎、咽部、聲帶等部位,肌肉有力量,才能夠吞的安全。*吞嚥能力評估工具(Eating Assessment Tool, EAT-10)1. 吞嚥問題讓我體重減輕2. 吞嚥問題讓我不能像以前一樣外出用餐3. 喝飲料時要花很多力氣4. 吃固體食物時要花很多力氣5. 吞藥丸時要花很多力氣6. 吞嚥過程會引起疼痛7. 吞嚥問題讓我無法享受用餐8. 進食會感到有東西黏在喉嚨上9. 進食的時候會咳嗽10. 吞嚥的過程讓我感到有壓力給分方式:0分:沒有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嚴重總分等於或高於3分,代表可能有吞嚥困難的風險。
-
2022-03-23 該看哪科.耳鼻喉
嘴破、舌頭破未必是小事!醫:3種情況盡早就醫
嘴破是日常相當常見的毛病,雖然事小,但總讓人心煩又不舒服。賴耳鼻喉科診所賴盈達醫師表示,遇到這樣的小麻煩,可以到藥局詢問相關的藥物,或尋求醫師協助。不過若是遲遲不見好轉,或是身體出現其他不適,就建議盡早檢查,因為恐怕不是單純的潰瘍而已。 為什會嘴破、舌頭破?醫:主要與免疫失調有關。 賴盈達醫師表示,不論是嘴破、舌頭破皆可算在口腔潰瘍當中,其他也包括了臉頰黏膜、牙齦、舌底等,涵蓋嘴唇至口腔處。口腔潰瘍形成的原因大多大同小異,主要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日常如感冒、生病、壓力大、熬夜,經期或懷孕等荷爾蒙波動較大時也都有可能發生。患部常見形成外圍紅色、中間較白、形似隕石坑洞的凹陷,邊緣雖不規則,但大致而言可說得上是一個圓形的傷口,通常在一個星期左右便會漸漸好轉。而其他也可能引起嘴破的小問題,則如吃鳳梨咬舌、假牙黏合度不佳摩擦等也可能形成。 嘴破、舌頭破怎麼辦?醫教4原則有助改善!民眾遇到上述這些嘴破情況,一般而言可以放著等它好,並注意避免張口過大即可。不過像是破在嘴角、吃東西常會影響飲食及復原,許多民眾會自行亂擦各種「萬用藥」,例如常見的家備用藥拿了就塗,或是一些祖傳配方、聽別人說很有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偏方,雖然嘴破只是小問題,但這類情況還是應避免,以免嘴破沒好反而讓傷口惡化。 建議可以先至藥局詢問藥師,了解哪些藥物對這類情況是普遍真的有所幫助,例如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口內藥膏等,緩解症狀不適。不過即便是經藥師建議,這些藥物也僅為改善症狀的不適,並無治療效果,若希望能好得快一些,自然還是建議尋求醫師協助為佳,在透過局部治療、處方藥物治療的協助下,會更有助加速癒合,這是最快的方法。 嘴破、舌頭破未必是小事,醫:3種情況盡早就醫!即便嘴破一般只是小問題,但若是發現不尋常也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賴盈達醫師表示,正如前述嘴破通常與免疫有關,約一周左右復原,但口腔癌也會出現口腔潰瘍,這樣的傷口因癌細胞存在,時間自然就會持續,且較不規則,醫師日前就曾遇過案例口腔黏膜潰瘍約一個月,發覺不對勁前往檢查,在詢問下了解有20年的菸酒檳榔習慣,經檢查為口腔癌。皰疹病毒引起的潰瘍,則常見呈現為聚集小顆粒。而即便只是單純的嘴破,免疫系統較不穩定時也意味著較容易受到其他疾病侵擾,因此若嘴破期間出現其他身體不適,除了應合理懷疑是否有可能為疾病所致,也要留意其他疾病趁虛而入。提醒民眾,若嘴破至兩周未見好轉,或是傷口明顯不規則、出血、範圍擴大等異常,又或是身體出現其他不適,這些情況都應盡早檢查,以確保健康無虞。《延伸閱讀》 .牙周病易骨鬆、心臟病、中風?醫:機率較高,刷牙方式很重要。 .牙齦腫脹怎麼辦?6招有助改善!醫:超過3天、出血、化膿盡早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3-23 該看哪科.耳鼻喉
舌頭無力會致睡眠呼吸中止症 專家教你訓練口咽肌
●全台近70萬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多與鼻子有關,也有因肥胖造成●不治療,恐罹患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心血管疾病60多歲的黃姓男子,近期飽受「夜尿」所苦,每晚至少得上廁所兩次,影響睡眠及工作。初期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導致,就診後仍完全沒改善,追根究柢,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的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檢查室主任徐上富表示,若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狀,應就醫檢查,不可輕忽,否則罹患心血管等疾病的機率恐大增。白天與夜晚 症狀分兩類根據推估,我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約3%,粗估全台至少有近70萬的患者,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主。徐上富指出,近年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大幅度的增加,症狀不再是只有「打鼾」而已,其他如夜尿、嗆咳、口乾舌燥、頭暈等,都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除了打鼾以外的症狀,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依照白天與夜晚的症狀粗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白天起床後,如果感到容易口乾舌燥,或是明明睡飽七小時仍頭暈頭痛,都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另一類的夜晚症狀,除了打鼾,還有是否會因為被口水嗆到咳醒、夜尿等。在醫院睡一晚 確認原因徐上富表示,許多男性出現夜尿症狀,第一時間都會以為是攝護腺肥大,但有一大部分的患者,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大多數患者認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可自癒」的疾病,常會先調整睡眠習慣,但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複雜,可能源自鼻子,也可能是舌頭肥大或肥胖導致,建議應就醫檢查,最好是在醫院睡一晚確認成因。徐上富說,近年睡眠呼吸中止症被高度重視,主要是「缺氧」會對人體器官產生慢性傷害,尤其腦部缺氧不僅容易讓人頭暈、頭痛,長期下來將增加腦中風及失智的風險;其次是心血管的傷害如高血壓等,研究指出,中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年齡超過50歲以上有八成的機率罹患高血壓,還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其餘潛在的疾病,還有脂肪肝、罹癌等風險。嚴重者 配戴陽壓呼吸器徐上富表示,台灣屬於島國型國家,多數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都與「鼻子」有關,通常可以透過手術獲得改善。也有些是因為「肥胖」引起,或是舌頭肥厚所致,當睡眠時肌肉過度放鬆,舌頭就會往後塌,此時可以透過減重及舌頭的肌力訓練改善。徐上富說,輕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等達到改善的效果,但通常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就醫患者,多數都屬於中重度患者,中度以上患者多會建議配戴陽壓呼吸器改善,如果無法長期配戴,會建議透過手術做根本的治療。
-
2022-03-22 新聞.長期照護
長者邊吃邊咳吞不下 5種訓練有助進食
隨著年紀增長,老年人的進食與吞嚥功能逐漸衰退,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賴宣孜表示,許多長者因食欲減退,常有吃不完一餐、進食時間拉長,用餐或用餐後一直咳嗽或嗆咳,老是感到喉嚨疑似有東西卡住吞不下去,偶爾被自己的口水嗆到及體重減輕等問題,這些狀況可能是吞嚥能力下降所致。賴宣孜指出,高齡長者有類似情況出現時,可以簡單做重複吞嚥動作測試,檢測是否有吞嚥困難問題。首先請長者在椅子上坐正,給1cc的水含在嘴巴,盡可能分次將口水吞下,觀察喉嚨的吞嚥動作,是否可在30秒內完成三次以上的吞口水動作,當長者有吞嚥困難時,常會在吞完第一次口水後,無法順利第二次吞口水或感到費力困難。他說,吞嚥動作是靠一連串的神經肌肉動作完成,因此吞嚥能力是可鍛鍊的,可藉由活動喉嚨、雙頰、舌頭和雙唇的肌肉力量,來加強吞嚥保護力,減少咳嗽或嗆咳次數。若高齡長者有進食困難的問題,吞嚥運動訓練可讓長者進食更順利且更享受美食。常見五種吞嚥運動:1.薛克式運動(Shaker)訓練:頭不墊枕頭,仰躺在地上,雙肩著地,緩緩抬頭看向自己的腳尖,當頭抬到最高時,需維持靜止30秒至1分鐘,再緩慢放下,可重複3次。2.下顎內縮阻抗(CTAR)訓練:在椅子上坐正,不靠椅背,將直徑約12公分左右且具有彈性的球放置於下顎處後,持續用力向胸口擠壓,需維持約30秒,可重複3次。3.馬上扣運動(Masako)訓練:舌頭輕輕伸出至唇外,上下齒輕咬住舌頭並且用力吞口水,可重複5至10下。4.舌頭運動:雙唇張開,用力把舌頭向前伸出至唇外,然後依往前、往左、往右的順序轉動舌頭,且每轉一個方向,舌頭需維持10秒,可重複5至10下。5.吹氣運動:手握捲笛,用力將捲笛吹出聲音,每次可連續吹20下。
-
2022-03-22 該看哪科.牙科
飄異味、咬合鬆 戴活動假牙者速回診
年紀一大,牙齒搖晃,許多老年人倚賴假牙咀嚼食物,最怕進食時,活動假牙鬆脫,卡在咽喉、上呼吸道,如果沒有緊急處理,可能危及生命。一名80歲老先生在外籍看護工協助下進食,突然劇烈咳嗽,意識模糊,看護緊急撥打119協助送醫。 經急診醫師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老先生咽喉深部卡著異物,體積約兩公分乘於兩公分。經異物鉗夾出異物,才知是兩顆並排假牙,所幸沒有掉入氣管。 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醫學部執行長盧立華表示,急診中確實常見到老人活動假牙鬆脫所引發的意外事故,大部分案例為吞下是一大塊假牙,家人相當緊張,但幾乎都在兩、三天後自行排出體外。 最怕的是體積較小的牙齒,較容易掉入上呼吸道(如氣管),引發劇烈嗆咳,此時必須緊急就醫,請急診醫師夾出異物,不可嘗試吞飯、喝醋等偏方,以免引發嚴重併發症。 盧立華指出,曾收治過一名因車禍事故個案,除了擦傷、撞傷,還出現嗆咳,影像檢查發現,一顆斷裂牙齒就卡在氣管內,緊急以氣管內視鏡夾出牙齒,才解決危機。 臨床顯示,異物(如食物、牙齒)進入氣管時,症狀為持續劇烈咳嗽,可能引發氣管內組織發炎、肺部擴張不全,嚴重時,還可能因急性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 如何預防活動假牙鬆脫?前台北市牙醫公會理事長葛建埔提醒,配戴假牙的中老年人務必每半年回診一次,由牙醫師評估,勾子是否鬆脫?牙床骨是否萎縮,以致基底不合? 葛建埔表示,許多老人家戴上活動假牙後的一、兩年,假牙就逐漸鬆開,總習慣用舌頭往上一頂,讓假牙復位,但隨著牙床骨萎縮,空隙變大,最後就容易掉下來,卡在食道,甚至氣管。 葛建埔建議,如果發現假牙出現異味,或是容易鬆脫,就應該回診,請牙醫師調整基底。此外,使用每三年至五年,務必回診一次,請牙醫師將假牙底部墊高,就能延長活動假牙使用期限。
-
2022-03-2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高齡長輩邊吃邊咳可能吞嚥力下降 治療師建議這樣做
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賴宣孜語言治療師表示,進食與吞嚥功能會隨著年紀增加而衰退,家中長輩有食慾減退,常有吃不完一餐、進食時間拉長,用餐或用餐後一直咳嗽或嗆咳,感到喉嚨疑似有東西卡住吞不下去,偶爾被自己的口水嗆到及體重減輕的問題,可能就是吞嚥能力下降。賴宣孜指出,高齡長輩有類似情況,可以簡單做重複吞嚥動作測試,檢測是否有吞嚥困難問題。一開始請長輩在椅子坐正,給1毫升水,盡可能分次將口水吞下,觀察喉嚨的吞嚥動作,是否可在30秒內完成3次以上的吞口水動作,當長輩有吞嚥困難時,常會在吞完第1次口水後,無法順利第2次吞口水或感到費力困難。賴宣孜說,吞嚥動作是靠一連串的神經肌肉動作完成,因此吞嚥能力是可以鍛鍊的,可藉由活動喉嚨肌肉力量、雙頰、舌頭和雙唇肌肉力量加強吞嚥保護力,減少咳嗽或嗆咳次數。若高齡長輩有進食困難的問題,吞嚥運動訓練可讓長輩進食更順利且更享受美食,下列是常見的吞嚥運動:1.薛克式運動(Shaker)訓練:頭不墊枕頭,仰躺在地上,雙肩著地,緩緩抬頭看向自己的腳尖,當頭抬到最高時,需維持靜止30秒至1分鐘,再緩慢放下,可重複3次。2.下顎內縮阻抗(CTAR))訓練:在椅子上坐正,不靠椅背,將直徑約12公分左右且具有彈性的球放置於下顎處後,持續用力向胸口擠壓,需維持約30秒,可重複3次。3.馬上扣運動(Masako)訓練:舌頭輕輕伸出至唇外,上下齒輕咬住舌頭並且用力吞口水,可重複5至10下。4.舌頭運動:雙唇張開,用力把舌頭向前伸出至唇外,然後依往前、往左、往右的順序轉動舌頭,且每轉一個方向,舌頭需維持10秒,可重複5至10下。5.吹氣運動:手握捲笛,用力將捲笛吹出聲音,每次可連續吹20下。
-
2022-03-16 該看哪科.耳鼻喉
微創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女企業主管重拾夫妻恩愛
一名42歲任職於大企業的女性主管,一年多前因配合公司疫情管控規定,與國外分公司的視訊會議大幅增加,導致日夜作息不規律,精神不佳,更發現月經失調、無「性趣」,影響夫妻之間感情,因而求診。醫師透過睡眠檢查,診斷她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經「微創無線電波」治療阻塞的呼吸道後,病況快速改善,且因身心獲得平衡,也重拾夫妻恩愛。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徐毓婷指出,當時建議該名女患者住院並接受手術,但女患者反映因自己是公司主管,工作忙碌,實在無法抽出時間住院,更別說術後還需要一段恢復期休養。因此討論後,安排施作上呼吸道「微創無線電波」手術,術後當天即重返職場。微創無線電波手術,僅需局部麻醉,患者先口含麻藥,之後醫師局部施打麻藥,再將無線電波打在肥厚的舌頭與軟顎上,整個手術過程約10至15分鐘,傷口僅針頭大小,術後無需住院。不像傳統手術需切除軟顎,扁桃腺,甚至舌根,經由無線電波,讓鬆弛的肌肉組織緊實,重建寬敞的呼吸道,而達到治療打呼的效果。女患者術後定期回診,於一年後接受第2次微創無線電波手術,並說因當初選擇微創無線電波的治療方式,不但改善了她打呼症狀,睡眠品質變好,精神與專注力也跟著提昇,連夫妻恩愛也感到更幸福。徐毓婷說,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打呼而已,更可能因睡著時缺氧,而有併發全身系統性疾病之風險,如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腦中風、鬱血性心衰竭、賀爾蒙失調等。更有研究顯示,隨著打呼或呼吸中止的嚴重度增加,死亡率也跟著增加,因此不能輕忽打呼這個問題。她說微創無線電波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即時性」的療效,但非徹底根治的療法,每施作一次,可維持半年至一年的效果,對於畏懼手術及無空住院的患者,此手術是值得參考與選擇的治療方式。
-
2022-03-14 該看哪科.耳鼻喉
你的打呼是正常或具有危險性?專家教你自我檢測
近來印度知名歌手、作曲家Bappi Lahiri因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不幸逝世,享壽69歲,也讓該疾病的危險性再度被廣為討論。根據2018年以前的數據統計,台灣OSA盛行率於中年男性約為4%;女性則為2%,其中還不包含未被診斷出的潛在患者。呼吸無預警中止 打呼出現「這些現象」需加倍注意OSA是由於人進入睡眠狀態後,鼻咽、口咽及喉部的軟組織過度放鬆或過於厚重而出現塌陷現象,導致呼吸道堵塞所造成的一種嚴重睡眠障礙,患者可能在睡覺時面臨呼吸中止10秒或以上的險境。一般來說,打呼為OSA最關鍵的警訊,然而,打呼在生活中是相當普遍的一件事,何時為正常現象、何時又該當作警訊,實在讓人感到困惑。為提升民眾的警覺性,哈佛醫學院睡眠專家Rebecca Robbins指出,打呼如果非常大聲、刺耳或出現因呼吸中止而被中斷的情形,即需相當注意。OSA最叫人擔心的無非是患者常不知自己遇上了險境,或以為自己僅是單純打呼叫大聲而忽略。美國睡眠醫學學會表示,OSA若未及時治療,可能伴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憂鬱等併發症,甚至在不知不覺中面臨生死關頭。「STOP BANG」 8字訣檢測OSA風險如何辨認你的打呼是正常或具有高度危險性?睡眠專家提出「STOP BANG」8字訣,讓民眾檢查自己是否為OSA高風險族群,快來檢查自己中了幾個:(1)Snoring/打呼打呼是最關鍵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警訊,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睡眠專家Dasgupta博士說:「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如果有人反應,自己打呼的聲音已可打斷別人的正常談話,或是即使將門掩上仍可被聽到,提醒你,是時候該至睡眠中心進一步檢查了!」(2)Tired /疲勞民眾可多加注意自己是否在日間也有嗜睡情形,例如去電影院一坐下或午休一坐下就睡著。Robbins提醒,過度疲勞是造成睡眠品質下降的原因之一,也是發展成睡眠障礙的高度危險因子。然而,有些人常習慣忍耐或因忙碌而忽略自己已過度疲勞的事實。(3)Observed/觀察有些人直到老都不知道自己睡覺時會打呼,更別提要警覺呼吸中止的現象。若呼吸道嚴重堵塞後因噎到或喘不過氣而驚醒,還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因此不論是自己發現或枕邊人、家人反應有打呼中斷、打呼大聲等問題,一定要積極尋求醫療協助,如未及時發現並處理,恐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4)Pressure/高血壓每次呼吸短暫中止,人體交感神輕會被活化並讓血壓升高,同時釋放一種叫做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s)的激素,逐漸提升血壓平均值,因此,OSA也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即使罹患高血壓並不代表就有睡眠障礙,但其仍可與其他現象共同作為醫師評估時的參考。而通常OSA的治療方式如持續正壓呼吸器,不僅可以協助減少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同時也對降低血壓有所幫助。(5)BMI/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介於18.5-24.9之間為正常;25-29.9為過重;超過30即為肥胖,而肥胖者因口腔內如舌頭、軟顎等軟組織也有高機率較一般人為重,正躺時這些軟組織容易因承受重量而塌陷,並擋住呼吸道,因此,多半會建議OSA患者減重以減輕症狀。(6)Age/年齡肌肉張力與彈性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流失,包含我們的軟顎及頸部肌肉,故「年齡」也是可能導致打呼程度加重的元兇之一,甚至演變成OSA。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有一些研究指出,年長的OSA患者通常發作嚴重程度較緩和,反而是年輕患者嚴重案例較多。(7)Neck/頸部頸部較粗大或基因性的肥胖都可能成為OSA的潛在風險,如何判斷自己頸部較粗大,一般可以衣領尺寸來評估,衣領尺寸大於43公分的男性及大於40.6公分的女性都可算是頸部較粗大的族群。(8)Gender/性別你是男性嗎?如果是的話,很不幸地,你可能有較高風險罹患OSA。研究指出,男性一般舌頭較為肥厚,頸部肌肉量也較多,因此正躺時較容易塌陷而引發OSA,除此之外,Dasgupta表示,臨床上也常見OSA發生在停經的女性身上。以上現象如符合其中任0-2種,睡眠風險相對低,因此打呼可能並不完全會危害到健康;3-4項則屬中度風險;而如上述現象中你中了5-8項,代表你有高機率為OSA患者,需進一步尋求專家評估與協助。Dasgupta強調,現今睡眠檢測與過去相比,方便性提高不少,以前檢查儀器昂貴又笨重,故僅能至睡眠實驗室進行相關檢測,而如今甚至待在家即可進行,可觸及性變高,因此,千萬不要覺得麻煩就忽略已出現之症狀,如此才能有效降低好夢正酣卻反喪命的風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睡覺會打呼的人注意! 耳鼻喉科醫曝「1警惕狀況」:累整晚還可能要命 ·小孩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當心睡不好不僅變笨還會變醜
-
2022-03-1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一喝水就排尿小心肺有問題!專家解析喝水原則:睡前2個小時助降血脂、防中風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是一句很經典的廣告台詞,可見喝水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醫師康涵菁分享,中醫在調理體質,講求氣血水的平衡,人體水分的代謝對於全身循環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中醫觀點,肺、脾、腎三臟參與水的代謝。一喝水就排尿 中醫觀點:肺有問題比如有人一喝水沒多久就會小便,而且小便無色無味,代表這些水可能沒被身體利用,就直接排出體外了,肺主肅降,這種情況說明肺出了問題,沒有將新鮮乾淨的水布散到細胞內,西醫則認為這可能是身體的抗利尿激素不足。多喝水就水腫、頭昏、濕疹 脾虛造成濕盛還有人不敢多喝水,稍微多喝點水,全身各個部位都有點水腫的現象,這是脾的運化出了問題。脾能調節身體水分,讓水被身體充份運用,但是當脾虛則會造成濕盛,一旦體內與外來的濕氣裡外相合,就更加糾纏不清,因為濕濁阻遏氣機與清陽,導致人體氣血循環運行不佳。自己如果時常會覺得頭昏沉、提不起勁、很想睡覺、四肢沉重無力、大便變的軟黏排不乾淨、胃口不好、嘴巴淡淡的沒什麼味覺,甚至皮膚濕疹發作或搔癢加重,多餘的水液堆積在全身各個部位,就會造成水腫。 腎臟過濾有問題 身體中段特別胖有的人腎臟的過濾功能出了問題,排尿量小,這類人的身體中段特別胖,由於水排不出去而運到身體中段所致,水腫與肺、脾、腎這三臟的關係最大,肺的通調水道與負責代謝、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需於協調下完成,而中醫在治療水腫的原則,就是「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 飲水過量反造成心臟負擔 喝水應順應需求適量飲水有益健康,而一旦過量,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康涵菁中醫師指出,首先,大量飲水會直接導致體內血液容量增加,給心臟帶來更為嚴重的負擔,這對於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潛在危機。中醫不提倡不渴也喝水,主張順應需求,人的年齡、體質、氣候及所處地理位置都會影響對水的需求,比如冬季寒冷,人體所需的水自然少些;夏季炎熱,人需要多喝水。喝水的量要因人而異,健康人可通過是否有口乾舌燥、大便燥結、尿色深黃等信號來判斷。比如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深就應該補充水分,若顏色很淺就說明可能水喝多了。 起床先喝500C.C.水潤腸 午休喝水改善水腫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水,可起到通便、潤腸的作用,康涵菁中醫師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午睡後,身體消耗了午餐攝入的高能量,易倦怠,在13:00~15:00之間喝一杯水,可改善水腫,提升代謝,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經過一整個上午的工作,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除了口渴,舌頭或嘴唇太鮮紅、乾燥、手心與腳掌發熱、乾咳、便秘等情況,就會影響工作表現。 缺水血液變濃稠 可能導致心肌梗塞、中風晚飯前喝一杯水,可以通腸護胃、排腎毒,還可預防膽結石、腎結石等疾病;睡覺前2個小時喝一杯水可以養陰,防止血液黏稠、降血脂,血稠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所以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影響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風險,建議只要睡前1~2小時有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腎臟病患者、肝硬化合併腹水或者心臟衰竭的患者,因為腎臟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因此需依照醫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控制水分攝取。而服藥則改在吃最後一口飯時,配一口湯一併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藥,對腎臟病人來說可能多了些。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當發現攝取水分兩天後,排尿量沒有跟著增加,且出現水腫、體重增加約2公斤、容易喘的情況,就要就醫。(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氣泡水取代白開水可以嗎? 小心造成「2種疾病」:常打飽嗝要注意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
2022-03-0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眼袋黑」90%跟腎虛有關!這5種飲食習慣會害腎臟受損
眼袋會讓人看起來衰老憔悴、沒精神,主要是由於壓力大或老化等,所導致下眼臉皮膚下垂、臃腫,呈現袋狀。但你知道眼袋可能跟腎臟相關嗎? 腰痠、耳鳴都是腎虛的症狀! 會有眼袋可能是你的腎臟較虛弱,而因為肝、腎一起工作,當腎很糟糕、肝臟也很難健康,腎的主要功用是排毒,會像過濾器一樣過濾血液、毒素。而腎虛導致的眼袋,顏色看上去是發黑的,另外有些人還會伴有腰部酸脹、口渴、耳鳴、腳無力等症狀。其中,腎虛又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 ‧腎陰虛症狀:口渴、煩熱、夜尿多、舌頭紅且少津液、口腔潰瘍。如果有以上三個症狀就屬於腎陰虛。 ‧腎陽虛症狀:怕冷、腰酸腿軟、五更瀉(晨瀉)、面白或者黧黑、頭暈目眩、聽力下降、舌苔淡胖。如果有以上三個症狀就屬於腎陽虛。 什麼會導致腎臟受損? 一、吃太多蛋白質:當吃太多蛋白質,卻沒吃蔬菜排除廢物時,蛋白質會變成酸性結晶、大量廢物,讓身體無法負荷,釀腎、肝疲勞損傷。 二、蔬菜吃太少:有眼袋、腎問題通常是不吃蔬菜的人,當身體有浮腫的情況,通常是鈉太多了,而蔬菜與體內的鉀有關,只要攝取蔬菜達到一般量的鉀,特定比例的鉀和鈉(4:1)就會一起作用,排出鈉達到消腫的效果。 三、酒精過量:酒精會損害腎、肝,進而產生眼袋。 四、味精:味精雖味道不鹹但含很多鈉,同樣會影響腎跟肝。 五、糖跟垃圾食品:會損害腎臟。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02-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頭痛、耳鳴、月經量少...可能脾胃出問題!中醫師護胃指南,一次改善身體11大症狀
台灣人是出了名愛吃胃藥,不管是中藥胃散、西藥胃乳片,連出國都要買日本胃散回國分送親友。我曾經看過長輩用胃乳片來交朋友,街頭巷尾鄰居每天寒暄問候,都是在交換藥物。中醫護胃是巨觀,除了疾病本身,還兼顧到個人的問題,諸如工作壓力、情緒、生活習慣、居住環境等六淫七情的因素都列入考量。在了解脾胃病之前,先跟大家談談各年齡層常見的脾胃問題和發生原因?孩童(指18歲以下):濕疹、小兒地圖舌⒈濕疹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疾病,發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食物、藥物、細菌、病毒、花粉、動物皮毛、陽光、冷熱等刺激因素而誘發。在中醫上認為和先天遺傳或免疫系統失調有關,而對於四周環境的適應,或平時飲食沒有適當的選擇,則使脾胃損傷,導致內生濕濁熱毒。小兒濕疹的問題正是出在脾胃功能不佳,而主要發生的原因為脾虛濕盛、不能運化水濕。皮膚症狀多以滲液、腫脹明顯,大多屬於特稟體質患者,也就是過敏性體質患者,常因飲食過多冰冷瓜果或冷飲所導致,所以要根治小兒濕疹,就必須要先顧好小朋友的脾胃,脾胃健則百病不生。臨床上多用六君子湯或藥膳四神湯予以治療,均可得到改善。⒉小兒地圖舌中醫有「舌為脾胃之外候」、「舌為心之苗」之論述。「地圖舌」大多發生在四歲以前的孩童身上,家長會發現家裡幼兒舌頭上類似地圖的不規則紋路。地圖舌出現和脾胃有很大的關係,多與脾胃的氣陰不足有關,所以有地圖舌的兒童一般也會出現食慾不佳、多汗、倦怠、乏力等症狀。在治療上以益氣養陰為主。常用方藥包含生脈飲或蔘苓白朮散。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普遍脾胃功能較弱,但因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步調,很多家長都會讓小朋友吃所謂的外食、速食,但其實食用過量的肥膩食物,容易運化不開而導致積滯,所以在日常飲食中,還是得多多注意孩童的營養均衡。青年期(19~29歲):腹瀉、便祕門診中也常見此年齡層病患,有因即將投考研究所面臨的課業壓力、有面臨求職時同儕競爭壓力、有男女朋友因求職或生涯規劃即將分隔兩地的情感壓力、有即將投入職場的適應壓力、有面臨與本科系興趣不同而欲轉職的壓力、有情侶初出社會同居生活習慣不同的壓力,他們不約而同都陷入蠟燭多頭燒、壓力爆表而導致腸胃功能失調的狀況。青年期在這個階段常出現的腸胃症狀是腹瀉、便祕,或是交替性的腹瀉與便祕出現的「大腸急躁症」。接著就是多數患者因為缺乏對此疾病認識,多半誤以為只是一般腸胃炎而延誤就醫,甚至有人誤把腹瀉當減重或排毒藉以維持體態,往往造成身體更大的消耗,直到影響生活後才來求醫。中壯年(30~59歲):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月經量少、血塊偏多等症狀中壯年族群中,在門診最常見是偏頭痛、長年頭痛的患者,而長時間觀察下來,我們也發現這些患者不單只有頭痛問題,絕大部分的患者還伴隨便祕的問題。如同前面有跟大家提過的,中醫認為脾主升清,當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會出現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等症狀,通常這樣的患者,會加入大黃或芒硝等用藥,把腸道裡面的宿便毒素清一清,結果宿便一清空,頭痛問題也一併解決了。此外,還有一些女性患者,主訴月經量少、血塊偏多,這類型患者的手腳一年四季都是冰冷的,再進一步詢問以後會發現,她們經常軟便,且經期前一週容易腹瀉,這就符合我們中醫所謂的脾胃氣虛。中醫認為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當氣血生化來源變少了,也就是月經的原料變少了,當然月經量也會減少,所以基本上月經量少的患者,會酌以給予當歸芍藥散,或是歸脾湯等方藥,以強壯脾胃,增加氣血生化來源,如此月經量自然也會增加。老年人(60歲以上):耳鳴、口氣重濁「耳鳴」,是老年人因脾胃問題常產生的症狀之一,通常這些長輩到耳鼻喉科檢查,醫師都會說耳朵沒有器質上的問題。在中醫四診合參中就會發現,這類型的老年人骨骼較纖細、怎麼吃都吃不胖,前述提到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很容易引起耳鳴。所以這類患者會從脾胃開始做調理,針對耳鳴來改善,包含常用的益氣聰明湯,裡面就有一些腸胃性用藥。再者,很多老年人也會有口氣重濁,舌頭伸出時會發現舌苔厚,就像很多人會說的「老人味」,此時就常用龍膽瀉肝湯,或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把腸道的宿便做一次性的清空,慢慢地就會發現舌苔漸漸減少,舌頭逐漸恢復淡紅色,口氣問題也會得到改善。書籍介紹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別在晚上吃水果!中醫師陳旺全66歲「健檢零紅字」:做對4件事,順時養健康
-
2022-02-25 該看哪科.牙科
電動牙刷真的比傳統牙刷好用?日本牙醫師分析差異,刷完牙別忘一動作確認乾淨了沒
為了維持口腔健康,許多人都有定時刷牙的習慣。而市面上有普通牙刷和電動牙刷,究竟兩者的優缺點在哪,還是有許多消費者不太清楚。最近日本媒體,就刊登了一篇分析電動牙刷與傳統牙刷的文章。日本牙科醫師園田茉莉子近日在媒體「オトナンサー」撰文,由於電動牙刷有自動功能,因此使用上不太需要技巧,也能用更好的效率清潔牙齒。缺點在於價格較高、需要電力、重量較重、刷毛選擇較少等等。而傳統牙刷則能根據自己的口腔,挑選所需的造型,但是需要學習一下刷洗的技巧,才能夠徹底清潔牙齒。園田進一步分析,電動牙刷還分成高速運轉、超音波和音波三種類型。高速運轉型的算是支援動作而已,還是需要靠自己一定程度手動刷洗。超音波型的雖然震動速率快,不過缺乏細微的震動,因此還是有手動的必要。音波型的則靠著高速震動產生泡沫,這些泡泡則會彈掉髒汙。無論是哪一種,事前最好詳閱廠商說明,按照建議的指示操作。園田指出,刷牙的目的在於清除牙垢等口腔內殘留的髒汙。然而比起手動刷洗,藉由機械的細部震動,更能去除附著在牙齒上的污垢,但重點還是在於要有正確的刷牙技巧,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可以在刷完牙後,用舌頭去碰觸牙齒看看,如果還有黏黏的感覺,就代表還沒刷乾淨,需要再多加留意。
-
2022-02-22 該看哪科.皮膚
牛奶、乳製品恐害你長痘痘?名醫揭痤瘡發生原因
▍牛奶、乳製品與痤瘡有次農曆小年夜,我鼻上突然長了腫痘,而且舌頭痛。奇怪,什麼原因?回想前一天,朋友請我喝珍珠鮮奶茶,3 分糖。十分不巧,吃飯時雞骨頭卡在牙齒中間,我想用舌頭撥出來,反倒刮傷了舌頭,3 分糖還讓我發炎厲害,到了晚上,舌頭痛不堪言,難以下嚥。大年初一早上,我發現人中又長了一顆痛痘。前一天並沒有喝牛奶啊?!後來,我才想到親戚在除夕夜帶了珍藏的「奶酒」回來,大家喝得盡興。到了大年初二,人中痘不僅沒消,鼻子上又多了另一顆腫痘。我大年初一也沒喝牛奶,可是我喝了親友請客的大杯拿鐵咖啡,裡面是加牛奶的。大年初三,我臉上鼻旁黑頭粉刺突然大了起來,不得不擠掉它。因為我大年初二時,喝了含牛奶的抹茶奶綠⋯⋯整個過年痛苦不堪,真是「奶」影幢幢!了解到是吃東吃西導致,還希望過年趕快結束。青春期時,爸媽希望我多喝牛奶,能夠長高,加上家族遺傳,整個臉爆痘,至今留下月球表面隕石撞擊般的坑疤。離開了青春期,我已少長痘,再次長痘時,總不出兩個原因:一是睡眠不足,二是喝牛奶。許多患者都和我有類似的經驗:Nicole 是35歲的女性上班族,鼻子大、整個鼻子的毛孔多又大,布滿黑頭粉刺像草莓一樣,抱怨之前痤瘡治療效果差。我追問才發現,她每天都喝一杯鮮奶,常額外喝鮮奶茶,雖然都點「無糖」。Kent是26歲男性上班族,平常很少長痘,最近這兩週人中卻長兩顆痘痘。他否認睡眠、壓力、食物的改變。我特別問他:「有無喝牛奶?」他否認。再問:「有無接觸乳製品?」他恍然大悟地說:「這兩週開始,我早上都喝一罐優酪乳,一罐大概 500c.c.。」儘管優酪乳好處多,但畢竟也是乳製品,還需要小心添加糖、色素、香料的問題。究竟攝食乳製品是否與痤瘡有關?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分析「護士健康研究第二波」中,回溯4萬7000多位女性的資料發現,攝取乳製品較多的比起較少的人,長痤瘡的機會增加了22%。其中,攝取全脂乳者增加12%,低脂乳增加16%,脫脂乳增加44%。且日常生活攝食即溶早餐飲品、雪酪、茅屋起司、奶油起司,都和長痤瘡有關。研究團隊推斷,可能是因為「牛」奶中的荷爾蒙與生物活性物質,讓「人」長了痤瘡。牛奶(包含乳糖)產生類似高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的效應,胰島素、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IGF-1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GFBP-3減少。再者,牛奶中的20%正是由乳清蛋白構成,乳清蛋白主要由支鍊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BCAAs)組成,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刺激胰島素過度分泌,導致角質細胞過度生長、皮脂腺分泌油脂、雄性素活性增加,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此外,牛奶還含有牛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一樣會結合到人類的受體上,促進粉刺形成、皮脂腺脂肪生成、毛囊發炎、以及刺激雄性素。牛奶還含有高活性的雙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前驅物,包括:胎盤源黃體酮、5α-pregnanedione, 5α-androstanedione;以及六種和痤瘡相關的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 , -II)、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纖維生長因子(FGF-1, -2)等,都會刺激痤瘡形成。Dylan是35歲男性工程師,苦惱於耳朵前方的疼痛粉瘤,經藥物與注射治療,仍反覆發作。我追根究底地詢問:「有發現什麼時候容易發作起來嗎?」他想一想說:「都是兩個狀況:夜眠5小時,加上吃了起司,有時候是吃蛋糕、布丁、奶昔,真的一吃就發作!」儘管牛奶、優酪乳、起司,都是相當優質的營養來源,但若在意皮膚長痘痘的問題,可能就需要以其他食物來替換了。牛奶、乳製品與痘痘之間似乎有常見的關聯,但在醫學上仍存在爭議。我建議,若長期困擾於痤瘡、且感到一般治療療效不佳者,是可以考慮停用乳製品並且觀察痤瘡是否有改善。▍乳清蛋白粉與痤瘡許多人上健身房鍛鍊肌肉,並配合攝食乳清蛋白粉,以養出健美的肌肉。他們自然也是愛美一族,發現臉上、胸口、背上不斷冒痘,吃、擦抗痘藥卻不斷復發,更出現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好不容易透過雷射治療開始改善,卻又冒出紅腫的新大痘。Hank是26歲的男性科技業工程師,在醫師建議下,乖乖地吃過兩個療程、每次為期一年半的口服A酸,卻抱怨:「我吃A酸時,皮膚乾燥的副作用十分嚴重。都已經配合長期治療了,為何仍一再復發?」口服A酸是現今痤瘡治療的最強效的選項,不過根據《美國醫學會:皮膚醫學》研究,仍有 32.7% 痤瘡患者在完成 A 酸療程後一年內復發,當中低劑量治療組(A 酸累積劑量小於 220 毫克/公斤)復發率為47.4%,高劑量治療組(累積劑量大或等於 220 毫克/公斤)為 26.9%。為何接受如此強效的治療,仍頻繁復發?臨床上,我發現若有性荷爾蒙失調、不當飲食、睡眠障礙、合併精神疾病、服用特定藥物等狀況,就成為復發的高危險群。這也是為何我要在本書中系統性地分析皮膚關鍵病因,希望找出個人原因,減少復發率。果然,Hank 喜好健身,每兩天按時上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為了增肌,他吃多量乳清蛋白粉(每天 40 公克以上),奶油、奶茶、布丁、水蜜桃⋯⋯口味琳瑯滿目,喝起來甜滋滋的,真是不亦樂乎!他還愛喝牛奶,最近大賣場特價,索幸牛奶整箱搬回家,把它當水喝,每天喝1500c.c. 都不膩。平常還喜歡吃美式炸雞、炸薯條。我追問:「你的年度健康檢查有無異常?」他說:「醫生說我有高膽固醇血症、低密度膽固醇 LDL 過高,但沒告訴我為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我說:「小心你攝取的乳製品!已有研究報告指出乳清蛋白與痤瘡有關,全脂牛奶含的飽和脂肪、乳糖,多量攝取也可能和你的高血脂有關。」一項研究針對三十位使用乳清蛋白補充品的成年人,未服用前僅有57%的人有痤瘡,嚴重度在第一級(輕度)至第二級(中度),無人為第三級(重度),服用乳清蛋白兩個月後,所有人都出現了痤瘡,7成為第一級至第二級嚴重度,而3成為第三級嚴重度。為什麼會這樣呢?乳清蛋白(Whey protein)是在牛奶形成起司的凝固過程中,留下的上清液,富含乙型乳球蛋白(beta-lactoglobulin),佔了65%、甲型乳球蛋白(alpha-lactalbumin)佔了25%、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以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這些牛奶蛋白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誘發角質細胞過度增生與細胞自戕,也會刺激 5α 還原酶(5α-reductase) 將雄激素睪固酮轉化成二氫睪固酮(DHT),以及增加腎上腺與性腺的雄性素製造、促進雄性素受體訊息傳導,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事實上,健身者服用的乳清蛋白補充品,相當於喝下了6 ∼ 12公升的牛奶。若你在攝食這類產品,同時困擾於長期痤瘡,可以考慮停用一陣子,看看痤瘡是否自然改善。※ 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作者:張立人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20 該看哪科.耳鼻喉
鼾聲有鼻鼾、口鼾、爆鼾3種 權威醫哪種鼾聲最危險
重低音、飆高音、突然爆破音!哪一種「鼾聲」最危險?【機轉定義】睡眠呼吸中止症也稱睡眠窒息症、睡眠呼吸暫停症很多病人的太太會說:「我老公打鼾很可怕,有很多種聲音,中間還會閉氣、停止呼吸,接著,突然爆出巨大聲響,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門診中很常聽見的描述,大部分的情況是病人家屬提到半夜的鼾聲,有很多種聲音的混合,像交響曲般多聲部合奏,複雜而變化多端;不像彈吉他等樂器單一而無共鳴。但即使像這樣生動的病況說明,仍無法成為診斷的精確資訊,所以,會需要患者做進一步的睡眠呼吸檢查。「命運交響曲」之深夜奪魂劇:枕邊人請警覺!病人的伴侶和家人通常是一邊抱怨,一邊疑惑:為什麼打鼾會有那麼多種聲音?有時卻又沒有發出聲響?頻率忽高忽低,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是因為打鼾大部分是發生在吸氣時,依據呼吸道吸氣的途徑與部位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高低音頻以及大小聲響,宛如多重奏一般。無論你和家人的打鼾聲是公害較低的呼嚕聲,還是高達八○分貝像汽車在按喇叭、九○分貝像火車開過、鑽地機啟動一樣令人抓狂,或是更危險一點,在安靜幾秒鐘之後突然又來個爆破音!各種鼾聲交響樂中,都暗藏著健康密碼與危險殺機,有待我們好好的辨識,提高警覺。鼻鼾、口鼾、爆鼾三種經典鼾聲依照不同的呼吸方式和途徑,打鼾有以下三種類型的聲音:●鼻鼾:悶悶的鼾聲先從鼻部、咽喉構造來看,鼻子吸氣時因為鼻腔內空間不大,後方的軟顎、舌頭空間較大,所以經鼻吸氣時,空氣灌入後方,經過九○度的轉角向下,和我們打球反手拍一樣,力道會比正拍來得小,發出的鼾聲響度當然也就比較小。●口鼾:響亮的鼾聲若是從嘴巴吸氣,氣流直接進入咽喉振動軟顎,聲音會比較大。口鼾就是睡覺的時候嘴巴張開,吸入空氣,直接振動到軟顎,能量比較大,發出的聲響會比鼻鼾來的大。張口呼吸健康風險多多數人會以為:用嘴巴呼吸也一樣吸得到氧氣啊!其實,意想不到的傷害很多,包括:臉部肌肉浮腫鬆弛、皺紋變多、嘴唇乾裂、口乾舌燥、喉嚨乾燥、嘴唇外翻、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齒列錯位、咬合不良、上顎狹窄、微笑時會露出牙齦、牙齦色素沉著、臉部凹陷、臉型變長、下巴後縮、雙下巴、扁桃腺腫大、腺樣體腫大、容易感冒、肺功能效率差、駝背等等。小孩經常張口呼吸會有所謂的「浩呆臉」,特徵是兩眼無神、臉部中段凹扁、容易流口水、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智力也可能受損。●爆鼾:生死一瞬間―呼吸中止後尖銳的氣爆聲最讓枕邊人失眠、打鼾者自己也會驚醒的鼾聲,應屬呼吸中止後的氣爆聲。氣爆聲來自呼吸中止發生後,身體為了保命,啟動「喚醒→呼吸」的機制。當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部位被完全阻塞時,會在原本一片嘈雜的打鼾聲中突然靜默,此時呼吸停止,體內氧氣下降、血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刺激到大腦的呼吸中樞,警覺到「要趕快呼吸」!可是,此時呼吸道因各種原因已堵塞,加上睡眠時呼吸道的肌肉力量也很放鬆,氣道周邊的軟組織表面吸附在一起,黏住了撐不開,所以唯有把自己喚醒,恢復肌肉力量,用力打開呼吸道並強力的呼吸才能自救。就像是人溺水上浮時本能的猛力吸氣,也會突然發出巨大的聲響。大腦先把人從睡夢中喚醒,恢復肌肉力量,才能夠將被軟顎和舌根擋住的氣道打開。對比幾秒鐘前呼吸停止的寧靜,顯得特別嚇人。有時不只是伴侶被嚇醒,自己也可能因此而清醒。所以,呼吸道瓣膜瞬間打開的空氣爆裂聲,比鼻鼾、口鼾,還要來的劇烈尖銳。爆鼾後病患可能會驚魂未定,氣喘不已。振動部位,決定鼾聲頻率氣流從呼吸道進入,會經過多重的構造和組織,鼻子塞塞、喉嚨緊緊、舌根堵堵、扁桃腫腫、軟顎鬆鬆,到底是哪裡塞住了?氣流衝擊在哪個部位上?這些條件,決定了鼾聲的頻率與強弱。●打鼾頻率呼吸氣流作用在不同的組織部位,打鼾頻率也會有差別:●作用在軟顎軟組織 → 低頻●作用在扁桃腺 → 中頻●作用在舌頭 → 高頻●鼾聲長短呼吸氣流受阻的部位不同,發出鼾聲時間的長短也不同:●作用在軟顎組織 → 鼾聲通常會比較長一些,可能三.五~四秒鐘●作用在會厭軟骨 → 大約一.五~二秒鐘●作用在舌頭 → 因為很快就會塞住呼吸道,所以鼾聲時間非常短,大約一~一.五秒睡眠深度、睡覺姿勢,也會影響鼾聲睡眠姿勢不同,呼吸道受壓迫的角度和形狀變化也會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鼾聲:●睡眠深度不同睡眠週期當中,可分為淺睡期、深睡期及做夢期。在不同的期區,呼吸道肌肉的鬆弛度不一樣、阻塞程度不同,鼾聲也就跟著不同。●睡眠姿勢不同仰睡和側睡所發出的鼾聲不一樣。多數人是軟顎鬆弛、舌根肥厚的問題,仰睡時容易阻塞,造成打鼾。但是側睡也並非所有鼾症的萬靈丹,例如扁桃腺較大的人,側睡反而會阻塞,一樣會打鼾。肥胖的病患,睡姿的變化則通常不會影響鼾聲,都容易打鼾。整體來說,呼吸道不同部位阻塞,加上不同的睡姿,產生的阻塞程度不同,鼾聲也就不同。側睡能改善打鼾嗎?根據研究統計,睡覺側躺對於打鼾的改善率將近六成,它的原理和軟顎舌頭因為重力下墜有關。仰睡時,呼吸道內的軟組織例如舌頭,容易塌陷往後滑,呼吸道會變得狹窄,氣流經過就會振動。但是側睡時,從解剖構造圖來看,呼吸道比較有空間,可以對抗重力,所以側睡時就比較不會打鼾。曾有患者的太太說:「我是他暗夜裡的生命推手。」意思就是本來仰睡、打呼震天嘎響的人,稍微輕推一下讓他變成側睡,狀況就會有所改善。※ 本文摘自《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作者:李學禹 出版社:方舟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2-02-11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痛風怎麼辦?專家列出控制痛風11項你該吃/不該吃的飲食清單
痛風的發生是因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大部分的成因與飲食習慣有關係!如何注意飲食中的細節呢?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列出11項,什麼食物可以吃和避免吃什麼食物,作為控制痛風的建議。控制痛風的11項食物尿酸值維持在6 mg/dl以下有助於降低痛風發作的機會,控制痛風的11項食物,建議攝取水、牛奶、咖啡、柑橘、植物性蛋白、櫻桃;不建議攝取啤酒、白酒、蘇打水、內臟、某部分海鮮)1、充足的水分每天至少喝8杯非酒精飲料,白開水最好。如果有眩暈情形,要提高水的攝取量,增加到每天16杯。水可以幫助尿酸排泄,避免沉積。2、不喝啤酒啤酒中的普林含量很高,在體內會轉化成尿酸。研究發現,含酒精的啤酒會使尿酸升高6.5%,而無酒精啤酒會使尿酸升高4.4%。3、牛奶研究顯示,喝低脂牛奶和吃低脂乳製品,可以降低尿酸和痛風發作的風險。牛奶中的蛋白質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4、不喝白酒酒精飲料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身體分解酒精時,會產生尿酸,並使尿液中尿酸的排泄變慢。不過多數研究證實,適量飲用葡萄酒可能沒問題。5、咖啡和不喜歡喝咖啡的人比較,長期飲用咖啡的人(每天4-6杯)罹患痛風的風險較低。6、不喝蘇打水果糖是一種天然存在於水果和蜂蜜中的糖。在體內分解成普林。許多飲料中都含有人造甜味劑,像是高果糖玉米糖漿。喝飲料(包括含糖的蘇打水和果汁)的人更容易患痛風。研究證實,果糖會增加血清中尿酸的濃度。7、柑橘維生素C可降低尿酸濃度,有助於預防痛風發作。多數研究建議每天至少攝取 500毫克。但是水果中含有果糖,會使尿酸變高,所以在選擇時要注意果糖含量低的水果。像是葡萄柚、柳橙和草莓等。8、不吃內臟動物的內臟,像是肝臟、舌頭,其所含的普林量特別高,會增加尿酸並且會刺激痛風發作。紅肉像是牛肉、鹿肉的普林含量也較一般白肉來得高,因此要減少食用的頻率。9、植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像是豌豆、豆類、扁豆、豆腐等。不會增加尿酸,甚至可以避免痛風發作。10、不吃某些海鮮並非所有海鮮的普林含量都很高。但像是金槍魚、鮭魚和鱒魚等會增加尿酸,但適量食用有防護心血管的作用,所以取決點在於食用的頻率及多寡。貽貝、扇貝、魷魚、蝦、牡蠣、螃蟹和龍蝦只能偶爾食用。11、櫻桃吃櫻桃或喝櫻桃汁可能會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因為富含花青素,其具有強大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被認為可以降低痛風發作。
-
2022-02-01 養生.聰明飲食
酸、苦、甜、澀、香!咖啡為何能有豐富的味道?教你喝出咖啡哪裡不一樣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咖啡的風味大致有酸、苦、甜、澀、香等,而這些風味除了彼此環環相扣外,風味的來源其實也與咖啡豆本身所含有的天然化學成分,以及後續的加工、烘焙的溫濕度等息息相關。咖啡的風味大致有酸、苦、甜、澀、香等,而這些風味除了彼此環環相扣外,風味的來源其實也與咖啡豆本身所含有的天然化學成分,以及後續的加工、烘焙的溫濕度等息息相關。咖啡風味50%來自於先天條件咖啡豆中所蘊含的有機酸物質,如檸檬酸、蘋果酸等,為咖啡帶來風格鮮明或是餘韻悠長的香酸味。在後續加工或烘焙的過程中也可能因發酵作用產生醋酸物質帶來刺激性的酸味。而咖啡中的綠原酸,更是咖啡酸味與澀味的重要來源,在烘焙過程中亦會進一步被分解成為奎寧酸與咖啡酸,而改變咖啡的酸度與口感,或轉化為綠原酸內酯及其他酚類衍生物,帶來苦味。而大多數的甜味來源則是來自於咖啡豆的碳水化合物,其中便包含了蔗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等甜味成分。此外咖啡果實的成熟速度及處理方式也影響著咖啡豆的甜味物質多寡,成熟速度慢的咖啡相對甜度也來的更高。而在豆種差異上阿拉比卡豆種因主要甜味來源的蔗糖成分較高,也使它在甜味上更勝羅布斯塔。咖啡風味50%來自於後天加工烘焙而除了本身的化學成分組成容易影響風味外,在加工烘焙時其化學成份間的作用也會賦予咖啡豆不同的風味。已在咖啡館產業執業16年以上的湛盧咖啡創辦人兼董事長廖國明也說到,在咖啡風味形成時梅納、焦糖化反應為烘豆時主要的兩個關鍵反應作用,而這兩個作用共同的反應物就是「醣類」!1、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當咖啡醣類中的還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等)成分與胺基酸之間在加熱條件下作用,除了會帶來咖啡色澤、營養成分的改變外,也同時促使了咖啡中的揮發性風味成分如醛、酮類的小分子產生,而一般而言,梅納反應最佳的反應溫度介於140~165℃之間,若是溫度、時間稍有變化都將影響最終產品之風味。2、焦糖化反應(Caramelization reaction)而隨著咖啡豆中的蛋白質及胺基酸成分在梅納反應下逐漸減少,在咖啡烘豆的第一爆開始前,同樣以咖啡中的醣類作為反應材料的焦糖化反應也同時在進行著,當咖啡中的醣類分子經高溫加熱至160~200℃時,發生脫水及物質分解的降解反應,同時賦予咖啡豆色澤的褐變反應也在發生,由此產生主要2種物質,其一便為糖脫水後形成之焦糖及醬色,其次則為降解時產生的揮發性物質如醛、酮類香味成分。而除了咖啡豆中的醣類與蛋白質成分在烘焙過程中會有所變化外,許多脂肪、有機酸成分也會因為加工、烘焙甚至沖煮的過程中共同產生不同的風味!而不管對於剛入門的咖啡自學者或是想要更精進咖啡技藝的職人而言,從品嚐出咖啡之間風味的不同,到真正能區分出咖啡的好壞,都是一段艱辛的過程。而在「品味」的過程中,除了舌面的味覺接受器主要可感受食物的酸、甜、苦、鹹、鮮外,人類品嚐食物時,感受到美味與否,其實也取決於「嗅覺」對於香氣成分的感受,而咖啡也是相同。為此,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SCAA)與世界咖啡研究協會(World Coffee Research,簡稱WCR)也在2016年發表了最新版的「咖啡風味輪」,更深入地透過一般認知的風味用語協助引導人們對於咖啡風味辨識的訓練。在風味輪中也從中央開始將風味分為花香、果香、甜味、堅果可可、香料、烘烤、植物蔬菜及酸酵味及其他等9大類,並往外細部做區分、對應出不同的食材風味,總共可細分到85種。而因為受限於飲食文化的不同,西方的風味輪中有些味道可能不被國人熟知(如:肉豆蔻、丁香味等),因此在2018年,「台灣咖啡研究室」也與「COFE」合作推出在地化的「台灣咖啡風味輪」,加入熱帶水果、瓜果風味及烏梅、紅棗等果乾風味元素,做出屬於台灣人能理解的風味輪。喝不出咖啡哪裡不一樣?或許咖啡風味輪可以幫你!而不管對於剛入門的咖啡自學者或是想要更精進咖啡技藝的職人而言,從品嚐出咖啡之間風味的不同,到真正能區分出咖啡的好壞,都是一段艱辛的過程。而在「品味」的過程中,除了舌面的味覺接受器主要可感受食物的酸、甜、苦、鹹、鮮外,人類品嚐食物時,感受到美味與否,其實也取決於「嗅覺」對於香氣成分的感受,而咖啡也是相同。為此,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SCAA)與世界咖啡研究協會(World Coffee Research,簡稱WCR)也在2016年發表了最新版的「咖啡風味輪」,更深入地透過一般認知的風味用語協助引導人們對於咖啡風味辨識的訓練。在風味輪中也從中央開始將風味分為花香、果香、甜味、堅果可可、香料、烘烤、植物蔬菜及酸酵味及其他等9大類,並往外細部做區分、對應出不同的食材風味,總共可細分到85種。而因為受限於飲食文化的不同,西方的風味輪中有些味道可能不被國人熟知(如:肉豆蔻、丁香味等),因此在2018年,「台灣咖啡研究室」也與「COFE」合作推出在地化的「台灣咖啡風味輪」,加入熱帶水果、瓜果風味及烏梅、紅棗等果乾風味元素,做出屬於台灣人能理解的風味輪。咖啡風味!從對食物的想像開始風味輪的使用上由於是透過風味的描述做呈現,故對於入手的初學者而言,必須先透過瞭解其他食物經典的風味想像開始。在了解風味輪上的味道後,再透過品嚐咖啡時鼻腔及舌頭的細部感受,從中央細部往外區分。此外,在風味輪上的視覺顏色,其實也可幫助連結風味感受。一般人對於食物的記憶往往不只侷限於嗅覺或味覺上,很多時候視覺也同時在幫助你記住一個味道,例如想到紅色,你便會想到草莓、櫻桃等,故在風味輪中也以顏色作為其中一種輔助工具,幫助你能快速聯想並找到應該對應的風味位置。咖啡中複雜的風味成分也相互影響著人們的味覺感受,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咖啡的酸味與苦味下降時,你會明顯感覺到甜味提升的原因。因此除了挑選生豆外,如何透過後續加工處理、烘焙、沖煮等使咖啡的風味達到平衡,又是一門高深學問了!延伸閱讀▶咖啡葉茶是咖啡還是茶?相較兩者的抗氧化物含量豐富、咖啡因更少▶即飲、瓶裝將稱霸咖啡市場?2022年咖啡界5大消費新趨勢一次看▶錸德集團入主怡客咖啡 Ikari Coffee! 與胡同聯名推年菜、致力打造台灣「最好吃咖啡店」(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1-19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臉歪嘴斜不一定是中風 醫詳解顏面神經麻痺症狀、治療及危險因子
潘律師有人稱現代潘安的英俊臉孔,加上一向能言善道,雖然年紀已近60歲,但仍活躍於職場上。這天早上準備要進事務所前,覺得左臉好像怪怪的,但也不以為意。進事務所後,秘書驚訝地問:「老闆,你的臉今天看起來有點怪怪的,很不對稱,嘴巴有點歪掉,要不要趕快去醫院?」潘律師照了照鏡子,再試著動動臉部肌肉,一顆心沉了下去,連忙請年輕人驅車送自己上醫院。經過一番檢查,醫師告訴潘律師:「這不是中風,而是俗稱『貝爾氏麻痺』的顏面神經麻痺問題。」潘律師稍微放下心中的大石,卻又遲疑地問:「現在該怎麼辦?我的臉從此就會這樣歪歪斜斜的嗎?」貝爾氏麻痺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是種會發生在任何年齡層的「急性周邊顏面神經麻痺」問題,通常最明顯的狀況就是臉部肌肉突然無力而導致表情異狀,半邊臉下垂,眼睛閉不起來,患側無法出現笑容。幸好,對多數人而言,貝爾氏麻痺是暫時性的。接下來我們就來仔細看看貝爾氏麻痺的症狀、原因、與治療。貝爾氏麻痺的症狀貝爾氏麻痺會造成的外顯症狀(代表其他人會觀察到的變化)包含以下:◇ 通常發生於單側臉部,只有很少數的案例會在兩側同時發生◇ 眼睛無法閉起來,覺得眼睛很乾◇ 眉毛下垂,整個半側臉都有下垂、垮掉的感覺◇ 嘴角歪斜偏移,沒辦法露出笑容◇ 流口水貝爾氏麻痺也會導致一些無法從外觀觀察,只有患者本身能體會到的症狀:◇ 頭痛◇ 受影響那一側的下巴和耳朵痛◇ 聽覺變得過於敏感,音量過大時很難接受◇ 舌頭前三分之二失去味覺貝爾氏麻痺的致病機轉貝爾氏麻痺的確切原因還不甚清楚,但有許多證據認為此病是神經發炎所引起,而神經發炎的原因很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或說是病毒感染之後造成免疫反應引發神經變得發炎、腫脹,而導致了貝爾氏麻痺。貝爾氏麻痺影響到的神經是我們的「第七對腦神經」,或稱為「顏面神經」。顏面神經是混合性周邊神經,同時掌管了運動與感覺,因此能控制臉部肌肉動作,也與傳遞舌頭前方味覺、唾液、眼淚等有關係。目前認為與貝爾氏麻痺有關的病毒包括了:◆ 會造成唇皰疹的單純皰疹病毒第一型HSV1◆ 會造成水痘、帶狀皰疹(皮蛇)的水痘病毒◆ 會造成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EB病毒◆ 會造成呼吸道疾病的腺病毒◆ 帶來流感的流感病毒罹患貝爾氏麻痺的危險因子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發生貝爾氏麻痺,但在第三孕期的孕婦、剛生產一周內的產婦,糖尿病患者,體重過重的人發生機率更高。也有些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普通小感冒後出現症狀。貝爾氏麻痺的診斷在這裡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雖然我們提到貝爾氏麻痺會造成單側臉部肌肉控制不良而嘴角下垂、眼睛無法閉合,但這並不代表「臉部表情改變」就是罹患了貝爾氏麻痺。萬一有類似的神經學症狀,務必要趕緊去醫院就診,絕對不要等!先去醫院就診就對了!因為這些狀況也可能代表的是急性中風,務必要讓專業醫師診療,確定病因,並做緊急處理。好的,這一點相當重要,請務必記得。接下來我們回到貝爾氏麻痺,繼續講貝爾氏麻痺的診斷。貝爾氏麻痺症狀通常發展的挺快的,可能幾個小時內就變得嚴重,兩、三天內症狀就很明顯了。醫師檢查時,會請患者動動臉部肌肉,包括抬抬眉毛、閉上眼、露齒笑開等動作。假使眼睛向上看的時候仍有明顯皺紋,代表前額肌肉控制沒有受到影響,就可能就不是周邊神經發炎,要改成考慮是否為中樞性的問題。如同前面所述,不僅貝爾氏麻痺會造成臉部肌肉失去控制,中風、腦瘤、其他感染問題也都可能會導致類似的症狀,醫師會依據神經學檢查的結果,安排肌電圖或其他影響檢查來確定診斷。貝爾氏麻痺的治療最常被用來治療貝爾氏麻痺的藥物是類固醇。在症狀開始三天內給予高劑量的口服類固醇,持續一星期,可以有效減少神經發炎並且增加神經恢復的可能性。另外補充維生素B12會帶來部分的效果,可以稍微縮短病程。多數患者在症狀出現後兩個星期時,就開始看到改善了,到第三周內,會有明顯的症狀改善,甚至大約七成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復。少數患者會留有貝爾氏麻痺的後遺症,包括:● 單側臉部的肌肉持續無力● 因為角膜過乾、受損而使視力變差● 臉部出現不自主的抽動● 因為神經修復時造成的異常,而導致在吃東西、喝水時會流眼淚總結貝爾氏麻痺貝爾氏麻痺是暫時性的顏面肌肉無力,因為顏面神經突然發炎,而顏面神經又是控制臉部表情的神經,一旦失能,肌肉無力、癱瘓,面部表情不聽使喚,半邊臉的表情看起來就像垮掉一般,眼睛關不起來,笑也笑不開。經過治療後,絕多數的患者會恢復正常。不過,若突然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早就醫檢查,確定診斷!原文:
-
2022-01-09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改善大小臉、法令紋?中醫師教你瘦小臉、變年輕!
你有大小臉的問題嗎?法令紋很困擾?讓Youtuber「阿銘師x鍼還傳」教你在家也可以輕鬆做的動作,改善大小臉、法令紋的問題,還能保養臉部肌肉,讓肌膚不容易下垂!阿銘師表示,臉部的核心肌群在舌頭,所以臉部循環、法令紋保養,都是可以靠訓練舌頭來調整的,舌尖能推多遠,就代表我們的臉能有多膨。影片中教大家舌尖在臉頰上畫圈,6個方向各10圈,每天2到3個回合,就能保養臉部!要靠咬肌瘦小臉,則需以下步驟,臉部筋膜解鎖、將咬肌推至定位、使用省力動作並且主動收縮,藉此改變筋膜形狀,加上核心肌群運動效果更加,如果有不適症狀,動作可以調整或減少,還是要以自身感受衡量喔!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瘦小臉。完整影片:點我看阿銘師 FB:點我看延伸閱讀教你5分鐘改善駝背 體態年輕20歲神秘穴位大公開!天天按摩有效消除下半身水腫「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