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4 15:31:19 鄒頡龍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我喜歡電影,透過電影認識文學、音樂、歷史。為何對電影有如此強烈特殊的情感?我想與兒時和父親一起看電影那段美好的時光有關。...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2-04-24 15:31:19 鄒頡龍
我喜歡電影,透過電影認識文學、音樂、歷史。為何對電影有如此強烈特殊的情感?我想與兒時和父親一起看電影那段美好的時光有關。...
2022-04-24 15:29:17 楊定一
許多朋友面臨各種衰退或遭逢疾病威脅時,第一個想到的問題通常是:那麼,現在應該怎麼吃才好?
2022-04-24 14:09:04 台灣疫情
國內今天新增5092本土個案,遍布22縣市,其中新北市、桃園市、台北市確診人數都破千;另新增80例境外移入,其中72例為...
2022-04-24 12:39:04 專家觀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新增1名重症、10名中症病例,指揮官陳時中說「有一半的人沒接種疫苗」,想藉此呼籲高齡長輩快去接...
2022-04-24 12:22:26 骨科.復健
洪爺爺中風後一直努力復健,原本幾乎動彈不得的右手終於開始有些動作,家人跟醫療團隊都很開心。然而這幾天洪爺爺做復健顯得意興闌珊,因為失語症的關係,洪爺爺似乎想表達什麼又無法清楚說出。復健科醫師發現,洪爺
2022-04-24 11:40:24 像極了失智
台東7旬阿嬤常跟家人說「在家看到鬼」,常三到五天晚上不睡覺,令照顧的家人困擾不已、幾近崩潰,日前帶阿嬤就醫才知阿嬤患失智...
2022-04-24 09:54:02 消化系統
許多民眾有膽結石不自知,等到健康檢查或肚子劇痛就醫才發現,但我們能和膽結石和平共存嗎?醫師提醒,膽結石雖不會立即致命,但...
2022-04-24 09:29:07 專家觀點
波士頓環球報今天(2022-4-21)發表A puzzling phenomenon: Patients report a rebound of COVID-19 symptoms after tak
2022-04-24 09:14:03 消化系統
結石相關疾病中,民眾常聽到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膽結石則較陌生,因為膽結石患者多數沒有症狀,許多人常是因為其他疾病檢查時,...
2022-04-24 09:07:05 專家觀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表示,擬把居家隔離縮短為7天,但基層診所醫師認為,在疫情已流感化下,7天時間仍太長,和原本居隔1...
2022-04-24 09:00:00 COVID-19疫苗
▌ 光速計畫 通常,藥物開發的過程有點像是穿越花園迷宮,在走過幾次死路以後,終究會重見光明。面對迫在眉睫的全球大流行病,吳沙忻說道,BioNTech要加快速度。他們會把好幾項設計同時送進臨床前試驗研
2022-04-23 18:30:00 防疫懶人包
新冠肺炎疫情今(23)日國內新增4204例確定病例,分別為4126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本土案例以新北市1563例最多,台北市945例、桃園市527例、基隆市219例、台中市171例及花蓮縣138例等縣市破百例以上...
2022-04-23 17:08:00 眼部
隨著年齡愈來愈大,身體器官日漸老化,眼睛也不例外,老花、乾眼、白內障、飛蚊症等現象也一一出現!可別小看這些眼睛傷害,嚴重...
2022-04-23 16:29:42 人生智慧
生離死別是人生一大課題。龍千玉在2年內接連面對摯愛離世,至今仍忘不了爸爸病逝闔眼那一刻,女兒的猝逝則讓她留下椎心刺骨的自...
2022-04-23 15:22:47 精神.身心
有些人在睡前不吃點東西就覺得奇怪,或是常半夜被餓醒起床找東西吃,偶爾這樣是還好,但若長期有這些狀況要小心可能不是單純肚子餓,而是飲食失調症「夜食症」找上門了! 夜食症是什麼? 主要是因為精
2022-04-23 11:40:45 專家觀點
疫情逐漸升溫,台灣已多日本土確診破千例,其中19歲以下感染的比例約20.5%。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近期就在臉書分享相關疫情觀測,他以美國統計數據評估,兒童被Omicron感染死亡率約萬分之一,推估若與病毒共存,台灣未滿12歲的兒童約有至少30至60人死亡,不過台灣疫情只要沒有大幅度失控,兒童能得到醫療全力照護,仍有機會破除死亡率魔咒。
2022-04-23 11:21:25 防疫懶人包
民眾黨台北市議員擬參選人「學姊」黃瀞瑩在臉書表示自己確診,她說自己已經打滿三劑疫苗,也有遵守防疫規定,昨晚出現症狀後快篩檢測陽性。
2022-04-23 09:48:04 心臟血管
文/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 郭志東醫師 當今社會大部分人的生活時間都被困在辦公室的桌子下或家裡的沙發上,由於科技的便利和現代生活方式,大部份人越來越喜歡久坐而變得不愛運動。 美國研究:每
2022-04-23 09:27:28 許金川
一男一女走進診間。
2022-04-23 09:17:35 科普好健康
肺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冠。肺癌若能在第一期診斷並接受手術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達80%,若遲至末期才發現,五年存活率降至...
2022-04-22 18:02:51 防疫懶人包
輕症確診者愈來愈多,許多縣市已啟動居家照護,確診者及同住家人在符合條件下,即可在家進行隔離。在這特殊時期除了餐餐叫外送,也可以試試看自己在家下廚!在家自己煮的料理除了泡麵、罐頭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簡單又
2022-04-22 17:41:03 皮膚
56歲王小姐從幾年前開始,就注意到自己比較疲累的時候,會在嘴唇旁出現小顆的水泡,且伴隨有刺痛感,覺得不太舒服,過幾天才恢復。但陸陸續續又復發好幾次,經醫生診斷為唇皰疹,治療後整個病程縮短了許多。
2022-04-22 16:10:48 防疫懶人包
常見四大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發燒,警示徵兆:(1)喘/呼吸困難、(2)持續胸痛/胸悶、(3)意識不清/抽搐、(4)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
2022-04-22 09:12:58 生活用品毒害
出門在外吃東西,不免會用上免洗餐具,不過免洗筷打開會有種味道,有的甚至特別強烈。另一方面,塑膠免洗餐具可耐高溫,但真的每個都安全無虞嗎?對此美國毒物理學專家招名威教授指出,若免洗筷出現3種情況就避免使
2022-04-22 00:49:00 預防自保
全台新冠疫情升溫,兒童防疫成為關注焦點,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外,維持運動習慣及中醫茶飲都有助調節免疫力。針對...
2022-04-22 00:45:00 杏林.診間
從事減重外科這麼多年,協助了7千名患者從肥胖邁向健康,很多人都好奇問我:「你看起來就是天生瘦的那種,為什麼會想當減重外科醫師?」說來有趣,我在青少年時期,也有肥胖困擾。 身材看起來比同學「寬」
2022-04-21 20:13:13 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今公布兒童染疫五大警訊表徵,發燒超過48小時、高燒39度又冒冷汗、退燒後喘或胸悶或活動力不佳、持續嘔吐腹痛頭痛、...
2022-04-21 18:19:05 大腸直腸癌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14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每年約有1萬多人罹患逾6千人死亡,醫生建議,定期篩檢早發現存活...
2022-04-21 17:26:16 保健食品瘋
許多民眾會諮詢選購哪種B群比較好?微笑總是先反問:「請問你服用B群的目的是什麼?」是的!服用目的不同,挑選B群的原則也大不相同,本周微笑想與大家分享B群挑選小撇步。 市面上的B群商品琳瑯滿目,各自主
2022-04-21 17:07:21 人生智慧
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同樣都是白手起家的朋友,在四十歲後開始出現「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兩極化現象。 A、B兩人都是我年輕時就熟識的朋友,他倆都沒有家世背景、學歷相似、都是服完兵役後開始工作,就連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