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來說,運動是為了維持體力、肌力、活動力,為未來先儲備好狀態的生活方式。身為醫師與三鐵愛好者的吳凱文,長年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他觀察運動表現不只與訓練強度有關,「運動後的營養補給」也很關鍵,尤其不同運動型態對身體的需求各異,一旦營養補對了,身體恢復得更好,表現也更穩定。
吳凱文分享,每次運動後都會注意營養補給,在運動後30分鐘內補充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牛奶、豆漿或乳清蛋白,同時搭配含鈣食材,如小魚乾、芝麻、深綠色蔬菜等。若使用補充品,他也建議選擇含維生素D的鈣片,有助於鈣質吸收與骨骼生成。
不只補蛋白質!鈣質也是撐起運動表現的重要營養
他指出,很多人運動後只關注肌肉增長、速度與耐力表現,常補充蛋白粉、BCAA或能量飲,但卻忽略了「骨骼也需要營養」。蛋白質確實能幫助組織修復,不過若能同時補充鈣質,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讓訓練效果不打折。
「骨骼就像房屋的樑柱,必須足夠穩固,才能支撐重複性的力量傳導與協調動作。」吳凱文說,像籃球、跑步、鐵人三項這類高強度運動,有穩定的支撐力才能讓訓練更順利;而游泳或自行車雖是低衝擊運動,也要搭配阻力訓練與補鈣,維持身體結構的平衡與穩定。另外女性跑者、鐵人三項選手與芭蕾舞者等族群,若訓練量大營養攝取不足,也容易出現低能量狀態,因此完整的營養補給很重要。
掌握補鈣三原則,讓骨骼支撐更穩定
骨骼的形成需要「材料」與「礦物」共同參與。蛋白質是骨骼的基質的重要結構,鈣則填補其中形成堅固的骨架。醫師建議補鈣三原則:
1.一般成年人,每公斤體重大約需要1到1.2克蛋白質,鈣質則建議每天1000毫克左右。其中鮮奶的蛋白質品質好、鈣吸收率也好,是運動後同時補蛋白質和鈣質的好選擇。早晚一瓶400毫升鮮奶,可補充880毫克鈣質,補足大部分需求,且鮮奶的鈣磷比接近1:1,利於人體吸收。挑選在原料檢驗與冷鏈配送上經過嚴格把關,並獲得國際品質認證的鮮奶,品質穩定、營養完整。建議早餐一瓶、運動後再補一瓶,讓骨骼和肌肉一起更健康,表現也更理想。
2.運動後半小時內,可喝牛奶或豆漿並搭配含鈣食物,如小魚乾、深綠蔬菜;若以鈣片補充,選含維生素D的配方吸收更好。
3.補充鈣質時,避免與大量咖啡、可樂同時攝取,以免增加尿鈣流失。
穩定支撐力,來自完整的運動後修復循環
強壯不只是肌肉的事,穩固的骨骼也是長期運動表現的基礎。除了營養補給,吳凱文也建議運動後的恢復從三個層面著手:
1.舒緩肌群:利用滾筒或伸展動作,幫助身體在訓練後放鬆、釋放緊繃感,恢復穩定狀態。
2.骨骼休息:避免短時間內重複高衝擊訓練,讓身體有充分時間調整與恢復,維持良好支撐力。
3.調節睡眠:充足睡眠有助維持身體狀態平衡,對於長期進行長距離運動或重訓者,建議可透過專業檢測工具,定期了解身體狀態。
穩定的支撐力是持續運動的基礎,想讓運動成果更完整,不只要練肌肉,也要記得補鈣。養成「動得夠、補得好」的習慣,才能為長期運動表現打下穩固根基。
‧單身男和父母同住「40歲存到800萬」外甥一句話讓他懷疑人生
‧82歲女醫靠一碗無鹽蔬菜湯「不吃藥降血壓」要領是把湯當藥喝
‧冬天窗戶滿滿水氣擦不完?塗上一層常見家用品 逾1個月不結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