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潤餅》潤餅 包裹春天的浪漫
【元氣周報/記者羅建怡/報導】 美食家韓良露說,把各種食材包捲起來吃,也許是全世界最有志一同的吃食之道。而潤餅,正是把春天滋味包裹起來,最浪漫的吃法!這獨特的春之餅,既不是小吃、家常菜,也非普通的宴客菜,而是與自己家族親人一起分享祖先流傳下來的春餅家宴。韓良露形容「潤餅就像古代的Buffet(自助餐)」;杜甫曾寫下「春日春盤細生菜」;更多文人認為它是「記憶的食物」,是「情感的依附」。吃潤餅,不只是閩南人的傳統,也是中原春餅的遺風。像是上海人的炸春捲,山東人立春吃的家常餅包合菜,但都不必五辛皆備,只有傳統的泉州潤餅,一定得有大蔥、小蒜、韭菜、香菜,芸苔則用滸苔(虎苔)替代。潤餅的起源 「寒食節」 追悼介之推潤餅起源於春秋時代介之推的「寒食節」;介之推被晉文公燒死在棉山,後人以當天禁火吃生冷來紀念他。唐朝立春也有吃春餅的習俗,藉著立春後冒出的野菜新芽,淨化身體,也因此,從「大蔥、小蒜、韭菜、芸苔、香菜」五種祭春神的生辛(五辛有五新之意),演變成多種蔬食用麵皮捲著吃的春餅,逐漸發展成閩南潤餅。春盤五辛生菜有開五臟、去伏氣之效,藉著大地在立春後冒出的野菜新芽,來淨化身體的起承轉合。但只吃五辛實在難以下口,春盤逐漸發展成春餅,用五辛配合上其他的食材用麵皮捲來吃;韓良露說,這樣的吃法,就是各地春捲及潤餅的前身。潤餅大不同 廈門潤餅 大鍋燉 趁熱吃內餡特別重視高麗菜,去菜梗後切成絲,與胡蘿蔔燉煮到爛,帶著湯汁的大鍋菜餡,讓潤餅濕濕爛爛。講究點的,像林語堂家中的薄餅,會用蝦仁、香菇及冬筍,廈門人又有一說是「隔夜的薄餅更好吃」。廈門潤餅食材得分別處理後,再匯集一起燉煮;高麗菜用量特多;要保持熱度,趁熱包著吃。泉州潤餅 分開炒 要冷食餡料是分開炒,再層層疊進餅皮中;以胡蘿蔔為主,加青蒜、香菜、海苔、蔥白或韭菜等。且泉州潤餅保有「五辛盤」的傳統;上菜採拼盤方式,每一種食材要分別處理(因受熱時間不同),盛放在各式小盤上;菜色也得分開包,食物雖是混在一起,卻可吃出個別的味道。最大的不同,在於泉州潤餅要冷食,等食物涼了再包;食材處理特別細緻,切得細細的、極有美感,吃潤餅也要吃雅。台灣潤餅 南泉州 北廈門潤餅來到台灣,北部口味偏廈門,南部則偏泉州。台南潤餅保有泉州潤餅的傳統,包括冷食,在清明前後吃;但食材加入了廈門潤餅的材料,像是海蝦仁、烏魚子、香菇、冬筍等,被稱為「豪華潤餅」。另有一種南部特有的食材,就是包進了「皇帝豆」,據說這是為懷念明朝而發展出的特有文化。台北潤餅吃法比較城市化、小吃化,主要採廈門式、熱食為主;近年也發展出素潤餅。吃潤餅的時間,也不拘清明,有人尾牙就包起潤餅。春天潤餅節第三屆的「春天潤餅文化節」系列活動於3月22日到4月11日舉行,活動地點在南村落與林語堂故居,包括春詩之美、春餅之美、春天潤餅體驗、古清明上巳水神節、故居春宴、春花之美與春蔬之美等。相關資訊可洽南村落:02-8369-2963活動網址:culturepassport.culture.gov.tw或www.southvillage.com.tw延伸閱讀春天吃潤餅韓良露:春日吃潤餅的方法【2009/03/22 元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