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關鍵數字/食道長度25
【聯合報╱整理記者詹建富】 成人食道長度約25公分。 食道位於胸腔,氣管和脊椎的中間,是連接咽喉和胃的中空管道,平時呈現扁平狀,當有食物通過時,便會擴大,食道下方與胃相接處有括約肌,名為賁門,可確保胃酸不會逆流至食道。 諮詢對象:台北馬偕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蔡崇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聯合報╱整理記者詹建富】 成人食道長度約25公分。 食道位於胸腔,氣管和脊椎的中間,是連接咽喉和胃的中空管道,平時呈現扁平狀,當有食物通過時,便會擴大,食道下方與胃相接處有括約肌,名為賁門,可確保胃酸不會逆流至食道。 諮詢對象:台北馬偕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蔡崇鑫
2014-09-23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飯後馬上躺平,長期下來賁門容易鬆弛。中醫師曾文俊指出,飯後立刻躺著休息,胃酸特別容易刺激賁門,久而久之賁門括約肌異常,胃酸容易逆流。中醫師曾文俊說,胃與食道中間的關卡即賁門,胃對於胃酸有自我保護機制,但食道無法抵擋胃酸侵蝕,賁門原本作用即是避免胃酸逆流,但暴飲暴食、飯後立即平躺,長期下來都容易使賁門鬆弛。曾文俊醫師指出,當胃酸已經逆流,侵蝕食道,胸口有灼熱感、咽痛咳嗽、泛酸,不妨食用藕粉糊,將純藕粉酌加冰糖以水拌勻,煮滾後溫食,有助修復黏膜。中藥方面,則常用四逆散、半夏瀉心湯等,但需由中醫師處方。曾醫師也指出,胸悶未必是心臟問題,可能是胃酸向上侵襲所引發。胸悶可能是心臟、胃、肺部疾病,甚至是神經肌肉的問題作祟;雖然多數民眾胸悶時大都聯想到心臟問題,但最好也同時請醫師鑑別診斷。醫師指出,食道黏膜接觸酸性物質過久,造成食道黏膜損傷,通常病人會有心窩或胸口產生不舒服的燒灼感或感覺口腔及喉嚨有酸苦味、偶爾會有胸痛、慢性咳嗽,經常需重覆地清理喉嚨。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聯合報╱整理/記者魏忻忻】●賁門位於食道與胃交接處。古醫書:胃之上口,名曰賁門。●賁門由一環狀肌肉組織組成,正常情況下,食物進入胃部之後,賁門括約肌自動收縮,以阻止食物反芻。●如果賁門括約肌鬆弛,胃酸就會逆流到食道,引起火燒心等症狀。 資料提供/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腸胃科主任楊瑞能
2014-09-23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徐正棽整理】 問:我今年53歲,從年輕時起胃常不舒服,近年來也一直有做檢查,三年前做過胃鏡,正常。一個月前做的胃鏡,做了化驗,查出有intestinal metaplasia ,我該如何面對?(鄭寶玉)答: intestinal metaplasia 代表腸腺上皮化生,當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胃粘膜常會伴有腸腺上皮化生,使正常胃粘膜的分泌功能改變,雖然沒有幽門螺旋桿菌,但若有症狀,如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和隱痛、嗝氣、胃酸逆流、惡心、嘔吐等,建議藥物治療,及腸胃內科門診追蹤複查。(諮詢/三軍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陳韋良)
2014-09-23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認為西藥傷胃,服藥時習慣搭配胃藥,藥劑師指出,這是錯誤的觀念,制酸劑仍是藥,若長期未經醫師指示「配藥」,仍會有副作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藥劑科主任王淑孟表示,少數藥物如阿斯匹靈、類固醇及非類固醇消炎劑等會傷胃,但不是所有服用這些藥的人都會受到影響,往往是因患者本身原來就有胃部不適症狀,醫師才會斟酌情況開一些胃藥或是隨餐點服藥,以降低刺激性,原則上能夠不吃就不要吃。王淑孟表示,一般胃藥多是制酸劑,可分為胃乳、胃散、嚼片等型態,其中以胃乳吸收速度最快,嚼片則最慢。胃乳服用前最好先搖勻,避免懸浮液因靜置,造成上下濃度不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此外,胃藥包含的成分不同,一般而言,制酸劑算是安全性高的藥品,但是胃酸是體內殺滅細菌的第一道防線,長期服用胃藥,胃內酸鹼值持續升高,可能因為胃酸過低造成胃腸細菌過度生長。另外,胃藥成分像是鎂鹽會產生緩瀉作用,鋁鹽易產生便秘現象。為避免胃藥與一些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影響某些藥品吸收,如須搭配胃藥服藥時,最好先服胃藥,約半小時至1小時後再服用其他藥品。還有胃藥的制酸劑一般體積比較大,千萬不可以勉強吞服,應該要將胃藥慢慢咬碎,才會有助於迅速在胃部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某些藥品,對胃產生刺激性的傷害。 【2009/02/27 聯合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民眾胃痛時常會服用胃乳,台北醫學大學藥學博士吳宗修表示,中藥如白芨、山藥、紅棗等以果汁機打成泥後堪稱是天然的胃乳。傳統西藥中的胃乳主要是制酸劑,吳宗修表示,白芨、山藥則含黏液性物質,具保護胃壁的作用,其打成泥後有些黏稠,顏色有點類似胃乳;再放點紅棗、枸杞等具甜味的藥材則有助提味,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其中白芨是絕佳的修復藥材。吳宗修說,傳統中藥也有制酸劑的效果,例如中藥烏貝散可用於胃潰瘍或胃出血的患者,中醫常用烏貝散等複方治療胃酸問題,療效不錯。中藥烏貝散由烏賊骨、浙貝2藥所組成。據藥理研究,烏賊骨含膠質、碳酸鈣等,呈鹹性,有中和胃酸、減低胃液酸度及收斂作用。對於胃酸與潰瘍潰瘍問題,另加入單味藥如白芨也可發揮修補的效果。中藥針對潰瘍有修復的作用,如黏膜破損者常加入黃耆、黨參、三七等藥。醫師指出,胃潰瘍不治療,容易引發胃穿孔,當出現慢性膨脹感、噁心想吐或灼痛或刺痛等類型的上腹部疼痛時,便得積極檢查,配合治療,以免病情惡化。胃潰瘍疼痛,常在餐後發作。若無適當的治療很容易併發出血、穿孔,甚至引發細胞癌變。另一種類似的十二指腸潰瘍,一般約在餐後3-4小時發作。飲食不節、過食辛辣生冷、長期飲酒或暴食,或憂思惱怒,均可致病。儘管中藥可用於消化道出血及胃酸的治療,醫師提醒,個別病患在劑量與選方上仍有差異;疑似消化道出血者,仍必須先就醫以胃鏡、大腸鏡等進行徹底檢查。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施靜茹/綜合報導】 2010.03.13 02:30 am 很多醫療院所開給小孩的藥多是藥粉,但專家指出,部分藥錠磨成粉後,結構會破壞,不是所有藥丸都可磨粉。若劑量特殊,與其讓家長分藥,不如藥師自己來,保障用藥安全。台北榮總藥劑部主任周月卿說,因小孩病人數量不多,現在藥廠開發的小兒劑型不夠多,醫師多會以成人劑型開藥給小兒,但會避開長效、緩釋、腸溶錠等劑型。她指出,緩釋劑錠劑不宜磨粉,是因進入體內後,有一定的藥劑崩解時間,磨粉後會影響崩解型態;還有腸衣錠劑或膠囊,一旦磨粉,會被胃酸侵襲,破壞藥效。台中榮總藥劑部調劑科主任吳明芬說,多種藥物磨粉後,看不出是什麼藥,也無法完全混均勻,甚至藥粉混合後可能有交互作用,最好還是服藥前自己磨。小兒藥物如常得分包,醫師開藥最好改水劑或糖漿,可減少磨粉困擾,也能確保藥效。 【2010/03/13 聯合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整理】正解:有些藥品不能磨成粉,如以一定速度釋放藥效的長效藥,像部分降血壓藥或氣喘用藥;另一類是加了腸衣膜或膠囊,為避免胃酸破壞,能抵達十二指腸被吸收;還有舌下錠,如治療心絞痛的硝酸甘油,都不能磨粉。如果老人或小孩不方便吞服藥品,可選用其他劑型同成分藥品,如水液或糖漿。一般藥品如磨碎,比較易曝露空氣中,或磨粉藥量不均,甚至有研磨器具汙染等問題。諮詢╱台北榮民總醫院藥劑部主任周月卿
2014-09-23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聯合新聞網/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林卉穎藥師】 在一般人的傳統觀念中吃西藥一定會傷胃,所以吃任何藥品時一定要配著胃藥吃才不會對胃造成傷害。其實胃藥即是我們所謂的制酸劑,其作用只是在中和分泌過多的胃酸,減緩胃酸對胃部產生的不適感,並不是萬靈丹,且不是每個有使用藥品的病人都需要併用胃藥,應該依據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應該使用。長期使用制酸劑可能會造成下列的問題發生:1 胃酸的酸鹼值(pH=2)很低屬於強酸,可有效的殺死細菌,故胃酸為食物進入體內後殺死細菌的防線之一,若長期使用制酸劑會使胃酸的酸鹼值升高,使細菌無法被消滅造成過度生長產生感染的問題。 2 任何一個藥品都會有副作用當然也包刮制酸劑在內,制酸劑的主要成分多為鋁及鎂等金屬離子,長期使用鋁會造成便秘及磷酸吸收降低,而鎂攝取過多反而會造成腹瀉;另外在老年人及腎功能不佳者容易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及結石,都需特別注意。 3 降低其他藥品吸收或是改變胃酸鹼值進而影響藥品在體內吸收的位置:某些抗生素在與制酸劑併用時,制酸劑的金屬離子會與抗生素產生螯合,進而影響抗生素的吸收,影響其療效。而某些藥品因其在腸道吸收較好或是較容易傷胃,藥廠在製造時會將其製成在腸道才會崩解的「腸溶劑型」,主要目的就是要使藥品在酸鹼值較高的腸道崩解吸收,達到較好的效果,但在使用制酸劑的情況下,胃部酸鹼值較高就會提早在胃部崩解反而增加胃部的傷害。大部分藥品在正常使用下都是不會傷胃的,故不需要長期併用胃藥來預防胃部傷害。而常見會使用胃藥的狀況包括:年紀大、有消化性潰瘍病史、吃藥容易產生不適者或是服用一些比較容易傷害胃部的藥品 (例如:類固醇、止痛消炎類藥品)時才會建議使用。但制酸劑的作用只是中和胃酸減輕症狀,並無法抑制胃酸分泌,所以太嚴重的消化性潰瘍使用制酸劑是沒有明顯效果的,需經醫生診斷後使用其他抑制胃酸分泌的藥品(例如:氫離子阻斷劑等)治療才會有效。假如在您使用藥品後有感到胃部不適需使用胃藥時,建議您還是須經醫生或藥師判斷後再依照指示服用,這樣才不會吃了胃藥反而傷胃,甚至降低原本藥品該有的療效。
2014-09-23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詹建富/台北報導】絕大多數膠囊是葷的,不只很多民眾搞不清,也有醫師不知道。有素食者忌口,吃藥前會先去除膠囊,藥師強調,這不只會影響藥效,甚至還會傷胃。「我不知道膠囊是動物皮做的。」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說,還沒患者要求別開膠囊;骨質疏鬆學會常務理事陳榮福也沒遇過。「我不吃膠囊,會全部拿掉。」五十多歲鄭小姐因宗教信仰茹素廿多年,早就知道膠囊幾乎都是葷的。為增強免疫力,她平日吃健康食品,但絕不碰膠囊,即使家人吃藥也如此。吃素廿八年的張先生也表示,看病會請醫師盡可能改開錠劑,減少吃膠囊機會。不過,六十歲吳小姐〺年前為孩子發願吃素,「為了身體健康,還是會服用膠囊。」她認為,這些動物膠囊早已做好,不是為我特別宰殺。藥師柯明道提醒,不管做成膠囊或錠劑,都根據藥物動力學,崩解、吸收速度不一樣。像一天只吃一、兩次的長效型藥品,膠囊能延緩藥物釋放速度,拆掉膠囊不只影響藥效,藥物還沒進入腸道,在胃部就被胃酸破壞,吃了等於沒吃。
2014-09-23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案例故事:34歲的上班族Cindy,只要工作壓力一大,就會胃痛。有一陣子她發現,只要蛋糕等甜食入口,不一會兒胃就不舒服;偶爾吃消夜,只要量稍多,胃就難過到徹夜難眠。工作忙加上不愛上醫院,她習慣吞胃藥解決,一片胃錠似乎就能搞定一切……梁實秋 隨身帶著蘇打片國人愛依賴胃藥,並非始自近年。文學大師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就有一段文字,他以隨身攜帶的兩片蘇打片,為廚司(廚師)友人解除胃痛,廚司感激涕零,「煮出上尖的一大碗鮑魚麵」,是他一生沒有過的豪華。開業藥師柯明道就形容,健保還給付制酸劑的年代,某種銷量最好的制酸劑,是以小貨車整車載進醫院。現今情況改善不少,但仍有民眾相信吃藥配胃藥,就像是穿上金鐘罩鐵布衫,刀槍難入。目前胃藥可大致區分為三大類,包括制酸劑、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以及質子幫浦抑制劑。▇ 制酸劑中和胃酸 不需醫師處方這是民眾最常使用且最熟悉的一種胃藥,不需醫師處方,在藥局就買得到。市售常見制酸劑成分以含鎂、鈣或鋁化合為主,劑型包括錠劑、懸浮液(即胃乳)等,主要利用酸鹼中和原理,抑制胃酸酸性,減少對胃壁及腸壁黏膜的傷害,但無法減少胃酸分泌。▇ 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抑制胃酸分泌 藥局可買到能抑制胃酸分泌,但因第一代藥物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較多,加上會影響性功能,現已較少使用。第二代的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已較少,民眾可以在藥局買到這類指示用藥。▇ 質子幫浦抑制劑 抑制潰瘍 須醫師處方這類藥物為抑制潰瘍用藥,具有很好的胃酸抑制分泌效果,多數每天服用一次即可,但須醫師處方使用。胃酸過低 影響腸胃菌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仰說,含鎂制酸劑的副作用是腹瀉,含鋁制酸劑則相反,可能導致便秘,況且長期吃制酸劑還會造成消化不良。馬偕醫院藥師陳智芳說,長期抑制胃酸、胃酸酸度過低,也可能造成腸胃道細菌孳生。陳智芳說,真正刺激胃腸黏膜的藥並不多,較常見的就是阿斯匹靈、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和類固醇等,患者可以在服藥前兩小時先吃胃藥,但更重要的是,千萬別空腹吃這些可能傷胃的藥。至於空腹吃的藥,則不會傷胃。洗腎病人 留意代謝問題吃藥不一定要配胃藥,長期大量服用含鋁、鎂等制酸劑,金屬還可能累積體內。陳智芳說,尤其是洗腎病人吃胃藥時更要留意,以免腎臟無法代謝胃藥裡的鋁、鎂等成分。美國醫學雜誌就曾有報告,血液裡的鋁濃度不斷上升,甚至會造成軟骨症、腦病變等。藥師指出,只有胃酸過多的患者才需吃制酸劑。以NSAIDs為例,醫學報告顯示吃制酸劑的效用其實不大。NSAIDs傷胃的原因有二,一是刺激胃腸黏膜,二是會抑制保護胃黏膜物質前列腺素合成,吃制酸劑的效用不大。一旦出現胃潰瘍,吃制酸劑效果也不好。併服胃藥 可能影響藥效吃藥併服胃藥,最擔心的還是交互作用,甚至影響藥效。陳智芳說,胃藥和四環類抗生素、鐵劑及癲癇等藥一塊吃,會影響藥物吸收,建議間隔兩小時再吃。至於坊間傳聞,胃藥吃多了胃壁會變薄?陳冠仰說,一般胃藥不會,倒是幽門螺旋桿菌比較可能導致胃壁上分泌胃酸的腺體萎縮,才會讓胃黏膜變薄,以內視鏡來看,可以見到平常黏膜下看不到的血管。嚼錠、乳狀胃藥 都要配水服用不管是胃乳片或胃乳,都要配水服用,以免藥物停留在食道,影響效用。此外,因錠劑效果較慢,建議嚼碎後與水一起吞服,加速在胃裡分解的速度。至於服用時間,除了餐前30分鐘服用,若飯後不適時也可以吃。
2014-09-23 新聞話題.老人照護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老人家長期咳嗽、腹痛或嘔吐,千萬別掉以輕心!80歲阿嬤因嘔吐就醫,照X光赫然發現,她的胃、腸竟然「溜」到胸腔裡,醫師診斷是橫膈食道裂孔疝氣,器官因此乾坤大挪移,經橫膈修補手術才把阿嬤的胃、腸「歸位」。臨床上,橫膈膜疝氣多發生在先天性橫膈膜缺陷的嬰幼兒或年輕患者,但義大醫院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光一年就接獲7例老人家求診,他們的橫膈食道裂孔異常擴張,胃腸因為腹壓增高等因素,滑溜到胸部。「約15%民眾患有橫膈膜裂孔疝氣,僅輕微胃酸逆流,甚至沒有症狀。」吳明和表示,一年來這類病症求醫病例激增,最年輕55歲,最高齡93歲。經進一步追蹤,因老人身體組織老化,約2、3公分寬的食道裂孔因橫膈肌肉鬆弛,異常變寬,一不小心咳得太厲害,大腸、小腸就順著食道裂孔,「溜」到胸腔裡。吳明和說,患橫膈食道裂孔疝氣會有上腹疼痛、飽食感、飯後胸口不適、呼吸困難,甚至嘔吐、吐血、腸阻塞、解黑便等症狀,也因為胃腸移位,影響到呼吸與心跳,「腸胃、心肺症狀,一併來」。他表示,橫膈食道裂孔疝氣可由X光、消化道攝影及電腦斷層檢查而確診,但許多人因為年紀大,症狀講不清楚,家人又疏於照顧,一名93歲阿公拖了2年才來治療。吳明和說,橫膈食道裂孔疝氣只要進行橫膈膜修補手術,休養7至10天就能恢復正常,健保亦有給付。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胃食道逆流常讓人很不舒服,好像「火燒心」。美國最新研究指出,胃食道逆流不只會傷害食道,當胃酸逆流至口腔,牙齒也會受到嚴重損害。美國田納西大學、塔佛茲大學研究人員花六個月時間追蹤、研究,結果發現,近半數胃食道逆流患者牙齒受到嚴重腐蝕,牙齒磨損狀況比一般人更嚴重。胃酸逆流可能導致牙齒變薄、變尖,甚至出現蛀洞。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三月號的「美國牙科協會期刊」。研究首席作者美國田納西大學口腔修復學科副教授達拉妮‧坦特比羅珍表示,許多人都會胃酸逆流,但民眾往往不知道胃酸逆流也可能傷害到牙齒。當胃食道逆流發作,胃酸會從胃部竄進食道,通常也會跑到口腔,造成灼熱、疼痛感覺。研究人員解釋,胃酸帶有強烈酸性,可直接溶解牙齒表面,或讓牙齒表面變軟,胃酸會一層一層腐蝕牙齒,牙齒不但會變平,也會變薄、變尖,或出現孔洞。共有十二位胃食道逆流患者、六位健康民眾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用光學掃描儀器檢查他們的牙齒、口腔狀況,追蹤六個月發現,將近一半的胃食道逆流患者牙齒受到胃酸腐蝕,與一般健康者相比,胃食道逆流的患者牙齒受損情況更為嚴重。有些長期胃食道逆流的患者表示,雖然有在吃藥,但牙齒還是受到侵蝕。研究另一作者為美國塔佛茲大學牙醫學院臨床副教授大衛‧李德,他表示,患者可能不會注意到自己牙齒出現變化,因此牙醫師最好請患者每六個月回診一次,並用儀器觀察患者牙齒是否受胃酸腐蝕。【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罕見疾病
【聯合報╱記者孟祥傑/新店報導】馬來西亞葉姓華僑長年腸胃不適,且常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四處求醫仍未能改善,日前透過慈濟人醫會轉介到新店慈濟醫院求治,診斷發現他疑罹患胰臟腫瘤,引發罕見的「柔林格症候群」,手術切除2顆直徑約3公分的胰臟瘤後,結束他長年的腹痛之苦。 主治醫師游憲章指出,51歲的葉先生12年前罹患十二指腸穿孔,治療後一直有嚴重腸胃不適症狀,嚴重時更因電解質不平衡致全身抽筋,多年來不停服藥、打點滴,病情始終不見改善。 葉先生4個多月前症狀突然加劇,一天內腹瀉十餘次,且有嘔吐、吞嚥困難、全身疼痛症狀,透過友人向慈濟人醫會求助,轉介來台就醫。 游憲章為葉先生詳細檢查後,發現他胃泌素濃度高達每毫升1000皮克,較正常值111皮克高近10倍,且胰臟內有2顆各3公分大的腫瘤,懷疑葉可能因胰臟腫瘤出現罕見的「柔林格症候群(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游憲章說,患者疑因胰臟腫瘤致24小時不停分泌胃酸,胃酸濃度過高導致反覆消化性潰瘍,使患者胃壁皺折增多與肥厚,胃內空間狹窄、蠕動不良,讓患者吃不下、吞嚥困難與嘔吐。 葉先生在切除胰臟腫瘤後的第3天,胃泌素已降到120皮克,腸胃不適、腹瀉等症狀也消失,生活飲食逐漸恢復正常。 游憲章表示,「柔林格症候群」發生原因不明,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每年約0.5至1人,其中極高比例病患是罹患高胃酸分泌、嚴重消化性潰瘍、胰臟腫瘤(胃泌素瘤)者,主要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嘔吐、惡心、吞嚥困難、便血、體重減輕及倦怠感,若民眾長期有腸胃不適的症狀,最好及早就醫。
2014-09-23 健康百科.精神.身心
【聯合報╱記者林育立/台北報導】症狀1/腰痠背痛、頸肩僵硬、頭痛、或睡覺時在床上翻來覆去像是「煎魚」的症狀。把脈:身體已發出警告,你可能壓力過大。紓壓法:身心俱疲和憤怒沮喪時,抗壓力自然不足。上班族應先讓自己開心,「只有你自己知道跟誰說話、吃什麼才會開心。」買杯喜歡的飲料,到公園坐下來慢慢喝,「喘一口氣,都會輕鬆很多。」(新竹員工協助服務中心督導黃智儀提供)症狀2/胸口有灼熱感和胸悶、打嗝等不適的症狀, 喉嚨不時還會嘔出酸酸的液體。把脈:小心胃食道逆流。怎引起:喝太多咖啡和茶刺激胃酸、一邊吃一邊工作、吃完就趴在桌上睡等習慣,都可能導致胃食道逆流。紓壓法:避免在空腹時吃甜食和喝果汁,米粉和糯米等難消化的食物也盡量少吃,三餐定時和規律作息,自然就會痊癒,「最好的藥就是早睡早起運動」。(潘姓中醫師提供)
2014-09-23 健康百科.精神.身心
【內容摘自《療癒密碼:探萬病之源,見證遍布五大洲的自癒療法》,作者亞歷山大.洛伊德、班.強生/譯者張琇雲,方智出版】你的壓力管制中心壓力由中樞神經系統控制,尤其生理壓力是透過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產生的。下視丘與腦下垂體一度被認為是主腺體,其實,腦下垂體可以分泌多種荷爾蒙,並透過血液輸送到身體其他的內分泌腺體,下視丘則是整個大腦的中央處理器,能連結到整個邊緣系統,也就是腦部的情緒中心。實際上,下視丘幾乎和大腦的每個部分都有神經連結,並藉由它透過腦下垂體製造與釋放的荷爾蒙,連結到身體其他部位。以下列出幾項由下視丘掌管的功能:1.動脈血壓2.體溫3.藉由口渴與腎臟機能來調節體內水分4.子宮收縮5.乳汁分泌6.情緒動力7.生長荷爾蒙8.腎上腺9.甲狀腺荷爾蒙10.性器官功能從生理面來看,壓力會讓上述所有器官產生變化,尤其會影響到腎上腺素、可體松、葡萄糖、胰島素和生長荷爾蒙的釋放。那麼該如何測量體內壓力?我們可以分別測量上述器官的壓力程度,不過有一種叫「心率變異度」的檢測方式已經成為量測生理壓力的標準。它能測量心率增減(變異)與呼吸模式之間的關係,反應出自律神經系統是否平衡。自律神經系統平衡等於生長與療癒,也就意味著健康;反之,自律神經系統失衡或壓力將導致疾病或不健康的狀態。這種平衡能透過療癒密碼實現,並以科學方法測量到。最脆弱的環節斷裂,表現為症狀身體表現壓力的方式,就是透過我們所謂的疾病或症狀。倘若成因只有一個,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不同的症狀或疾病?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弄斷了最脆弱的環節,這可能是某種遺傳上的特殊傾向或之前攝取到的毒素所造成的結果,或者來自先前遭受的生理傷害。現在我們一步一步來看。假設你罹患了一種叫「胃食道逆流」的疾病:你感受到壓力,於是壓力減弱了下食道周圍的肌肉張力,因為肌肉需要的血液與能量被用來戰或逃。結果胃酸逆流至食道,損傷食道內櫬。這些細胞反覆受損,造成疼痛,最後引發潰瘍或癌症。但這種情形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細胞並未處於生長、療癒及修復模式,否則它們就能保護自己不受胃酸侵蝕。因此,「胃食道逆流」這個毛病才會出現在你身上。治療這種病的方式是服用一種紫色藥丸抑制胃酸分泌。這能有效減少胃酸,但問題是,胃酸是消化食物所必須,還能消滅伴隨食物進入體內的細菌。因此,在掩蓋症狀的同時,我們製造了兩個新的問題:一是額外的細菌量造成免疫系統負擔,二是食物停留在胃裡的時間延長,因為要等到胃部分泌足夠的胃酸才能消化食物,但這樣一來,食道接觸胃酸的時間就更長了,反而變成一種惡性循環。所以,到底是要抑制症狀還是解決病因?顯然解決病因才是明智之舉,而且之前已經清楚說明過,這個病因就是壓力。
2014-09-23 健康百科.牙科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吃酸的東西,或胃酸逆流至口腔之後,最好先漱口,再刷牙,這樣比較安全。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建文表示,牙齒遇到酸鹼值五點五以下的物質,砝瑯質就會受到溶解、脫鈣、變軟,如果先漱口,可幫助去除酸性物質。一旦酸性物質還留在牙齒表面,此時砝瑯質會軟化,若沒有漱口就先用牙刷刷牙,而牙刷刷毛又比較硬、比較粗,很容易讓砝瑯質受創更嚴重。因此建議刷牙前要先漱口,也要盡量選擇軟毛牙刷,長期下來對牙齒、口腔較有好處。「唾液是蛀牙的剋星!」黃建文醫師指出,當牙齒脫鈣,就會變得更加脆弱,而唾液中含有鈣,可讓脫鈣牙齒再度鈣化,所以年長者唾液分泌較少,牙齒就會較為脆弱。胃酸逆流患者一旦胃酸侵蝕牙齒,牙齒就算戴上牙套,牙根、牙齦部位也會受胃酸波及,嚴重的話,甚至需要抽神經。因此胃食道逆流患者最重要的是要治療胃食道逆流症狀。黃建文醫師叮嚀,常熬夜的人,唾液分泌也會減少。另外,常喝酒、催吐的人,因胃酸長時間侵蝕口腔,更容易讓牙齒受到嚴重損害。要保護牙齒,就盡量不要熬夜、喝酒、催吐,也要避免飲用碳酸飲料,或食用酸性食物。【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耳鼻喉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整理;諮詢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喉科主治醫師李宗倫】問:一年多前因喉部異物感,輕咳時痰中帶有血絲,我赴耳鼻喉科以顯微內視鏡檢查,確診為聲帶肉芽腫,經醫師以顯微內視鏡雷射手術打除,約一個月後復發,後來又經其他醫師及原醫師於一年多內做相同手術共4次,目前仍復發,等待手術中。請問:1.是否有其他治療方式或輔助藥物,可讓手術後不再復發?2.重複間隔3、4個月,就必須全身麻醉手術一次,對身體健康是否有不良影響?3.聲帶肉芽腫一再復發,是否會增加不良病變的風險?(蕭志安,47歲,自營房仲業)答:首先想要問的是:你以前有無開過刀或插過管的經驗?我會這麼問,主要是聲帶肉芽腫是一種慢性發炎組織,往往和插管有關,當胃酸湧上來時,會對開刀或插管的傷口帶來刺激,長期反覆刺激下來,聲帶肉芽腫就會一再復發,怎麼也好不了。如果是我的病人,我通常會先開給他抑制胃酸的藥物,減少胃酸對聲帶傷口的刺激。我同時也會取下肉芽腫做病理檢查,如果確定為良性組織,只要持續給予抑制胃酸的藥物即可;如果是惡性腫廇,則循癌症的治療方式處理。在找出誘發原因排除前,聲帶肉芽腫會一再刺激而復發,即便一再手術切除,也難以根治。更何況,麻醉原本就是一種風險,能免則免。我認為不妨先從藥物的保守療法著手,再慢慢找出原因,及早排除。在這個前提下,透過胃鏡確認有無胃食道逆流及嚴重程度,應是目前較適合你的選項。欲問診者寫下姓名、病症、年齡和職業,寄到uen.money@udngroup.com.tw電子信箱或傳真(02)8692-5832【2010/03/17 聯合晚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耳鼻喉
【聯合報╱巫剛肇/桃園內壢寰東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喉嚨老是有持續或間歇性的異物感,不論吞口水或咳嗽仍無法除去,但不會痛也沒有吞嚥困難,吃東西時反而覺得比較好,壓力或情緒波動大時症狀惡化,這情況稱為臆球症。自認健康者,經詢問約有四成有上述感覺,其中以中年人居多。臆球症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如胃酸逆流、食道括約肌功能不良、食道運動障礙、喉嚨發炎,咽喉、食道或甲狀腺腫瘤、舌根腫大、精神疾患、心裡因素或壓力等。另外,會厭軟骨構造異常、顳顎關節障礙、頸椎骨刺、唾液腺功能不良及咽喉張力過高,也有被報告可能導致臆球症生。其中,以胃酸逆流占最大宗,統計臆球症患者中,約30%至70%有胃酸逆流情形。反過來,40%胃酸逆流的患者也會有喉嚨異物感。值得注意的是,經24小時酸鹼測定儀確認,胃酸逆流至咽喉的患者中,僅20%經胃鏡發現有食道炎,所以許多臆球症患者覺得卡卡的,並沒有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透過病史詢問,包括有沒有腫瘤、胃酸逆流相關症狀或精神心理方面問題來診斷。接著檢查喉嚨、聲帶與食道入口周圍有無異常以及頸部有無腫塊產生。如果有異常,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包括切片、食道胃鏡檢查、鋇劑攝影、吞嚥攝影、24小時酸鹼測定儀以及X光等。排除需要開刀的問題後,對於體重下降、吞嚥困難、吞嚥疼痛、病情持續惡化的患者,根據可能的病因治療,如抗胃酸治療、語言治療、抗焦慮以及行為認知治療等。當然,適當的說明與解釋,讓患者放心,也非常重要。
2014-09-23 健康百科.耳鼻喉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 很多人喜歡閒暇之餘與三五好友去KTV、卡拉OK店唱歌、放鬆一下。如果發現有些歌高音突然飆不上去,或聲音突然變得很低沉,很可能是聲音、聲帶出了問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失聰及其他溝通疾病國家研究所(NIDCD)指出,當發現聲音變得嘶啞、刺耳、唱歌時某些高音突然唱不上去,或聲音突然變得很低沉、喉嚨老覺得疼痛、緊緊的、卡卡的、一直想清喉嚨,甚至說話受到影響,就要懷疑聲音、聲帶、喉嚨等可能出現異常變化。此時最好求助專業耳鼻喉科醫師,以找出背後原因。想要好好保護喉嚨、聲帶,就得攝取充足水份,保持喉嚨濕潤。對於健康的人,一天建議喝六到八杯白開水。平常儘量避免飲用含酒精、咖啡因飲料,咖啡因會讓水份流失,導致聲帶、喉頭變很乾,進而影響聲音好壞。酒精則會刺激喉嚨黏膜,影響喉嚨、聲帶健康。當空氣過於乾燥,就會造成喉嚨、聲帶不舒服,空氣濕度保持於百分之三十左右最為理想。除了補充充足水份,維持健康生活、飲食習慣,也可以保護喉嚨、聲帶健康。最好不要抽菸或吸二手菸,也要儘量少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容易刺激胃酸逆流,當胃酸逆流到食道、喉嚨,就可能引起火燒心等症狀,聲音自然也會受到影響。飲食方面,在健康、均衡飲食前提下,應攝取充足全穀類、蔬菜、水果等食物。這些食物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等營養素,可讓喉嚨黏膜組織更健康。平常也要充分休息,身體過於疲累,聲音就不會飽滿、有精神。另外,規律運動也很重要,規律運動可以讓身體維持良好姿勢,呼吸也會比較順、肺活量會變好,說話就會更流暢。國內醫師提醒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耳鼻喉學科教授、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興萬表示,想要保持聲帶健康,說話速度不要太快,儘量控制在一分鐘一百五十字以內,音量也不宜過大,儘量維持在三十到四十分貝。如果音量過大,超過四十五分貝,聲帶很容易就會受傷。當聲音沙啞時,代表聲帶已經疲乏,最好讓聲帶休息三到五天,這段時間就儘量少說話。喝水滋潤喉嚨的確對保養聲帶有點幫助,不過喝水時水溫不宜過燙、過冰,水溫不要超過攝氏三十七度,以免喉嚨受到傷害。王興萬教授提醒,一旦聲音沙啞持續超過兩星期,且症狀沒有改善跡象,建議儘快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診斷。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整理;解答/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科主治醫師李宜家】 問:大家都知道消夜要少吃,但是家人一周有2、3次都在晚間10時吃泡麵,吃完不到10分鐘即入睡,只有我沒吃。我總費盡唇舌地勸大家少吃,但家人說要這樣才能睡著。這樣的情況很久了,最近家人出現乾咳現象,請問一直吃泡麵,對身體有什麼影響?(金門楊小妹)答:目前並無任證據指出,長期吃泡麵對身體有何不良影響,但是若吃完消夜馬上就寢,可能並不健康。研究指出,經常吃消夜者,罹患胃食道逆流風險比一般人高,主要是食物進入胃需要消化,進食後馬上平躺,容易增加賁門括約肌壓力,就好像用橡皮筋綁緊的汽球,時間久了,橡皮筋彈性慢慢鬆弛,進而造成胃酸逆流。胃食道逆流症狀之一,除火燒心、胸悶不適外,有的則是長期咳嗽,如果讀者家人常有乾咳現象,建議應找胃腸科醫師檢查,瞭解是否為胃食道逆流。若症狀輕微,也許修正既有生活習慣,也就是剛吃飽後,不宜馬上平躺睡覺,至少在睡前一小時不要吃東西,一旦症狀嚴重時,可能需藉由藥物治療。【2009/02/19 聯合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整理;諮詢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黃裕昌】問:請問賁門鬆弛可以靠中藥或針灸治療嗎?答:這位讀者你好,你大概是錢大夫專欄開欄以來提問字數最少的一位,即使你提問的資訊不很充足,我還是盡力回答看看。賁門鬆弛引起的胃食道逆流,或稱胃酸逆流,通常可採西醫或中醫治療。就西醫來說,服用抑制或中和胃酸的藥物,可說是大多數醫師的選擇。但就中醫而言,可選擇的中藥治療就多了,大約可分五大方向。一是抑制或中和胃酸的分泌,可選用牡蠣、車前子等中藥材來改善胃酸過多的現象。二是保護及修復胃黏膜,可選用白芍、白芨、黨參及黃耆等中藥材。三是透過活血化瘀的中藥,促進胃黏膜循環,加速受傷胃黏膜傷口、疤痕的復原,丹參及川七都是不錯的中藥。四是使用健脾益氣中藥,增加腸胃張力,改善脾胃消化吸收的能力,可選用黨參、黃耆、甘草及白朮等中藥。其實,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都和壓力有關,因此第五種中藥治療方式就是紓壓,可採舒肝理氣的中藥來改善此一問題,柴胡、香附及陳皮都是不錯的選擇。在中醫治療之餘,建議改變飲食生活習慣,並保持愉快心情。飲食不妨採定時、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吃些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比如糯米製品、甜食、辛辣食物及咖啡等,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至於你提到的針灸,我認為效果不是那麼明顯,頂多只當輔助療法。※延伸閱讀》.胃食道逆流也會引發氣喘.胃食道逆流 作息飲食先改起.高壓上班族 胃食道逆流候選人欲問診者寫下姓名、病症、年齡和職業寄到uen.money@udngroup.com.tw電子信箱或傳真(02)27639283。【2009/05/13 聯合晚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胡宗鳳/台中市報導】 台中市一名五歲男童很愛哭,父母一罵就會哭得唏哩嘩啦,日前因腹痛、盜冷汗而就醫檢查,發現消化性潰瘍併發胃穿孔,醫師懷疑其愛哭是因為心理壓力造成的負面情緒,也導致胃壁破洞。另有名七歲男童罹患胃潰瘍多年,胃穿孔的情形更嚴重。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昨天表示,消化性潰瘍合併胃穿孔的疾病,較常見於成年人,發生在小孩子的身上,機率約萬分之五,且多為無結痂的急性潰瘍。林雨利表示,如今兩名兩童經手術後並接受三個月的口服治療都已痊癒,但真正病因不明;成年人的致病原因多與飲食習慣不良或長期壓力有關,像三餐不正常或吃飯未能細嚼,都有可能帶來消化性潰瘍,尤其長期壓力也會造成胃酸失衡而導致胃潰瘍,有的甚至嚴重到胃穿孔。他也說,兩位男童不胖不瘦,家長都說孩子飲食正常,家庭也無經濟壓力,其中五歲男童的家境富裕,只是很愛哭,家長稍一責備,或說話口氣重了點,就會嚎淘大哭,而懷疑愛哭情緒使其有消化性潰瘍導致胃壁穿孔的問題。林雨利並指出,七歲男童在超音波檢查中被發現有腹腔積水並已有腸阻塞現象,再經緊急開刀證實罹患消化性潰瘍合併胃穿孔,胃壁破了一個約0.3公分的小洞,胃內的液體流入腹腔內約50c.c.,進而發現小患者的胃潰瘍患部周圍已結痂,顯示並非急性潰瘍,而應存在一段時間。林雨利提醒,很多成年人消化性潰瘍始於青少年甚至兒童期,因此家長不要忽視小孩子的腹痛、腹脹的毛病,千萬不要以為小孩子不會有嚴重到胃穿孔的消化性潰瘍問題,只要有不明原因的腹痛,最好能到醫院做詳細檢查。他強調,消化性潰瘍合併胃穿孔如果延誤治療,有可能因胃內的細菌和胃酸滲進腹腔內,引發嚴重腹膜炎,有致命危險。 ※延伸閱讀》.消化性潰瘍的養生茶飲.胃酸太多了 消化性潰瘍上身.緊張的成年人 小心消化性潰瘍.胃潰瘍.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有何不同?【2009/05/18 聯合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按壓肚臍周圍穴位,有助改善消化機能。北市聯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林恭儀指出,肚臍周圍有「五柱穴」,對於腸胃道保健有幫助。林恭儀表示,「五柱穴」是巨闕、中脘、下脘、左梁門,右梁門等5個穴位的總稱。他表示,平日中醫腸胃穴道保健,建議多按壓肚臍周圍的五柱穴與胃經相關穴道。中脘位於臍上4寸,在心蔽骨與肚臍之中間。巨闕則在臍上6寸,居心蔽骨與中脘的中間點。下脘位於臍上2寸(即中脘穴與肚臍之中點。左、右梁門位於臍上4寸,中脘旁2寸之左、右各1穴。林恭儀表示,中醫認為,多按壓相關穴位,可以增加經絡氣機舒暢,而為胃酸逆流所擾的族群,養生保健上仍避免酸性流質食物、巧克力、與過飽食或適當降低腹圍。建議平日注意個人保健與健康自主管理,可以減少疾病發作。按壓適當的穴位對營養吸收,改善發育也有幫助。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中醫師郭威均指出,可按壓足三里,此穴在在小腿外側,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有助健脾養胃、補益氣血,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或是按壓在足掌心前三分之一凹陷處的湧泉穴有注泄熱、降火、開竅。最後則是三陰交,位置在小腿內側、足內踝上3寸,自己的四指寬處,位於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有助補脾、通氣滯。※延伸閱讀》.預防胃酸逆流的各種方法.胃酸逆流 服藥之餘多紓壓.暴飲暴食 胃食道逆流真難受【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胃食道逆流症狀持續而頻繁者,恐出現食道炎。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健麟表示,食道炎的藥物治療,通常需全量的氫離子拮抗劑、質子幫浦阻斷劑、促進排空劑等藥物以緩和或消除症狀,同時治療因胃酸持續侵蝕所造成的食道炎。建議平時做好預防保健,養成八大好習慣,食道就能保健康。陳醫師指出,其實,除了藥物與手術外,民眾應從最根本的方式做起,那就是養成八大好習慣。所謂八大好習慣,第一是避免體重過重,因為多餘的體重會壓迫腹腔,進而壓迫到胃,促使胃酸逆流;第二是避免太緊或貼身的衣物,因為衣物太緊在腰部會壓迫腹腔,然後壓迫胃部、食道下括約肌。第三是避免過長時間彎腰,特別是剛吃飽飯;第四是飯後三到四小時才可以上床躺平,而且盡量別躺向右側;第五是睡覺或休息時把床頭升高,讓重力幫助你對抗逆流;第六是戒煙,因為抽煙會增加胃酸的分泌,抽煙時吞吐的動作會促進打嗝與胃酸逆流。此外,抽煙喝酒會增加食道癌發生的機會。第七是避免吃下特定的誘發因子,例如油膩或油炸的食物、薄荷、咖哩、酒精、巧克力、洋蔥、咖啡等,都可能讓逆流變得更嚴重;第八是三餐減量,可搭配餐與餐之間的少量點心,千萬不要吃得過量,控制飲食是避免體重過重的最好方法之一。總之,唯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改善或消除胃食道逆流,讓民眾的生活品質更美好。【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整理;台北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鄭浩材/答覆】問題1:膽汁逆流 賁門口較鬆Q:去年突然有一天,覺得鎖骨附近的喉嚨怪怪的,之後就開始胃酸逆流。第一次照胃鏡說沒有問題,檢查也沒有發現幽門桿菌,之後又去照了幾次胃鏡,都沒有什麼太大問題。醫師說,膽汁稍微逆流及賁門口比較鬆,沒有胃出血及潰瘍。醫師開藥給我吃,現在胃酸逆流狀況好多了,但也像不定時炸彈,時好時壞。有時我還是會覺得消化不良及胃酸逆流,必須吃藥改善不舒服。腹部超音波檢查說腸子有發炎,也可能是腸胃炎引起的胃酸逆流。問題2:幾次血便 潛血檢驗正常前幾個月有幾次血便情形,於是照了直腸鏡,因為醫師說,大便若有鮮血,建議檢查靠近肛門部位的直腸,如果排出黑便,才建議照大腸鏡。檢查並未發現異狀,但我不放心,又去做了大便潛血檢驗,也說是陰性,沒問題。問題3:長期便秘 偶有黏稠物我便秘很久了,需要靠輔助品才有辦法排便,最近每天有排便,但是排出來的大便都很細。另外,最近上大號都有像鼻涕般黏稠白白的東西跟著大便一起出來,醫師說腸子可能發炎。我常覺得肚子怪怪的,有時左右會有一點點陣痛,有時覺得肚子裡有攪動感覺,常常超想大便但就是大不出來。實在不知道是胃,還是腸子問題,我很想去照大腸鏡,但是又很怕,因為聽說照大腸鏡真的很危險,所以至今一直不敢去照。但是,胃酸逆流消化不良及便秘和排便等問題,一直困擾我,我也怕自己得了胃炎或食道癌之類的,請教醫師是不是可以做切片,讓病情更加明朗一些,但醫師說胃鏡並未發現異常,不需要切片。最近有時覺得胸口悶悶的、喘不過氣,我也怕自己得了什麼癌症,但是一直找不出病因,請問我該怎麼辦呢?是否可以建議我應該怎麼做?(讀者張小姐)■醫師紙上門診/飲食與壓力 腸胃健康大敵 少吃刺激物 減少胃酸分泌依讀者張小姐所述,可能是多重因素造成腸胃不適。胃酸逆流,主要是常見的胃食道逆流性疾病所致,因為胃酸從胃逆流進入食道,會造成灼熱感,嚴重時,胃酸倒流咽喉。建議平時應盡量少食刺激物、避免抽菸、喝酒及攝取咖啡因,減少胃酸分泌。如傷害到食道,胃鏡才能觀測出問題,而僅是胃酸多、食道未受到傷害,無法透過胃鏡看出。若症狀遲未改善,可做食道壓力測量,或做監測食道胃酸值。至於超音波檢查,實際上無法看出是否有腸炎,通常檢查是為了排除是否有膽結石、膽囊發炎等問題。服藥遵指示 釋放情緒壓力腸胃不適通常與情緒、壓力、飲食習慣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因素有關。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引起消化性潰瘍等疾病,造成不適,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但一定要完全依照指示服藥,以免產生抗藥性。讀者提及因為血便去照直腸鏡,檢查後應可大致分辨出血位置,若檢查中發現直腸裡的糞便為黃色的,血便應是肛門出血;但直腸中的糞便是血便,則可能是大腸出血,建議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 建議全身健檢讀者敘述有關便秘、排便等情形,符合「裡急後重」的症狀,由於又有胸口悶、喘不過氣及食道胃酸逆流、消化不良等,也許並非出自於胃腸的單一問題,也可能是精神緊張、壓力導致的身心症狀,或風濕免疫系統問題,建議接受全身性健檢,經檢查找出真正病因,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困擾。讀者擔心得到癌症,糞便潛血檢驗的結果雖然可作為參考,也許可依醫師建議做大腸鏡,雖不能完全沒有風險,但以現在技術、設備,出問題比率非常低,若極度擔心疼痛、不適,可考慮接受麻醉的無痛檢驗。【2009/07/19 元氣周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一名五十九歲男子平常吃香菇都用吞的,數月前他照例沒有嚼碎就吞了好幾朵香菇,結果在腸道卡住,因發生嘔吐、腹痛並有輕微休克,差一點就出現敗血症。桃園壢新醫院昨天在急救加護醫學研討會報告這個案例,該院急診部醫師彭勁翰指出,這名男子因香菇塞在腸子裡,除造成腸道缺氧外,一吃東西就嘔吐,吐到連膽汁都吐出來,掛急診送醫時,血壓降低,已呈輕微休克狀態。院方趕緊為其安排電腦斷層檢查,除在男子胃部發現一朵完整的香菇,另外在大腸和小腸的交界處,也卡了兩三朵沒咬過的香菇。經緊急開刀,醫師才把腸道的香菇擠到肛門排出,免得香菇在腸道腐爛引發敗血症。手術後,男子跟醫師說,因為香菇表面滑滑的,很好吞,平常吃香菇都不嚼碎,但也納悶,為何香菇未經胃酸消化,就直接跑到腸道?壢新醫院急診醫學部長廖浩欽說,可能是香菇有植物纖維,加上男子上了年紀,胃的消化不好,所以香菇才躲過胃酸,進入腸道卻卡住不動。急診科醫師常處理卡在腸道的食物,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蔡卓城說,他看過最多的案例就是吃柿子而卡在腸道,也有腸道卡竹筍、乾筍和甘蔗渣的病患,主要是這類食物有很多不消化纖維,加上老人家消化不佳,建議吃東西最好要細嚼慢嚥。蔡卓城指出,消化道有些地方比較狹窄,食物如卡在食道進入胃部處,可嘗試用內視鏡取出;但如是卡在十二指腸,或小腸進入大腸處,因腸道長,不易用內視鏡取出,就得開刀處理。 【2009/10/11 聯合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很多民眾飽餐一頓後便立即躺下睡覺休息,其實吃得太飽反容易影響睡眠品質。中醫師李佳霓在衛教講座指出,飽食後雖然常昏昏欲睡,但實際上容易干擾睡眠。李佳霓指出,古代養生家提到「多食之人有五患」,除了排便、小便多外,容易干擾睡眠,出現不消化與過重的現象。從現代來看,過度進食後躺下睡覺容易加重胃食道逆流。想改善胃酸逆流,建議不宜飯後馬上躺著,不妨用餐後稍坐後散步幾分鐘,別立即躺下,另外別穿太緊的腰帶、褲子。醫師表示,例如吃完飯馬上躺下的習慣,而煙、酒、咖啡會影響胃酸分泌及賁門功能。高脂、高熱量的食物會減慢胃排空;彎腰(特別是飯後);過緊的腰帶、褲子、體重過重、婦女懷孕;腹部壓力增加等都是不利的因素。至於日常生活裡改善症狀的方法,醫師建議可少量多餐、不要吃宵夜、少吃液態流質食物、少吃甜的、油膩的、炸的、辛辣的等刺激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並避免抽煙喝酒。胃酸刺激喉嚨甚至影響睡眠的情形的情形,在傳統醫學也早有記載。醫師表示,中醫所說的「火逆上氣,咽喉不利」「胃不和則臥不安」就是指消化影響咽喉與睡眠的情形。針對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不適,依不同證型體質而分別治療,並了解其生活飲食習慣,是否有容易引發胃火,造成胃氣不和而上逆的因素。也有特殊的情況如孕婦因為懷孕胎兒上頂到胃,造成局部結構暫時改變而使胃酸逆流。【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天冷吃麻辣鍋要多節制,高齡91歲的老太太,日前與家人在麻辣鍋店聚餐,不料半夜嚴重腹痛吐血,緊急就醫檢查發現,老太太胃潰瘍出血,還有十二指腸多處潰瘍,需住院治療。醫師表示,麻辣鍋太過刺激,容易造成胃黏膜受損,冬天食用要多節制,以免造成胃潰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內科醫師呂敏吉表示,91歲還大啖麻辣鍋,阿嬤實在是「太猛了」!麻辣鍋是非常刺激的食物,容易刺激胃部黏膜造成破損;麻辣火鍋特別香,親友聚餐氣氛好,無形間越吃越多,再加上天冷神經收縮,增加胃酸分泌,對消化器官是嚴重損傷。輕微者造成急性腸胃炎,嚴重者胃潰瘍出血,甚至會休克死亡。一旦胃潰瘍,醫師會給予藥物注射,可立刻減緩胃酸分泌,修復黏膜組織,但出院後還是必須服藥三個月才能復原。因此呂敏吉建議,用餐盡量避免刺激性食物,特別辣、冷、酸、燙的東西,盡量少吃ㄧ點,或者吃慢一點,暴飲暴食空腹過久,都容易造成胃潰瘍,三餐應定時定量,吃七分飽就好,細嚼慢嚥可以常保腸胃道健康。像阿嬤這樣高齡的長輩,消化反應會比較慢一點,飲食還是多選蔬果等清淡飲食,麻辣鍋能免則免。 【2009/12/03 聯合晚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銀憲/和美報導】 一位七十三歲老嫗因腹部鼓脹疼痛而被送至和美鎮道周醫院就醫,經肝膽胃腸科主任李廣能醫師以胃部內視鏡檢查,發現患者因粗糙纖維食物消化不良而阻塞了胃部之幽門口,並在短短兩天內胃裡屯積了約四千多cc胃酸液體,至使讓婦人疼痛不已。另一位八十歲老嫗因吞嚥時,喉嚨覺得不舒服到耳鼻喉科門診就醫,後來轉診到該醫院醫治,也是經胃腸科李醫師直接用胃鏡檢查,結果在食道中找到一枝動物骨頭已穿刺食道的管壁中;這二位老嫗均是經李廣能醫師細心的處理而得以如獲新生般的鬆了一口氣。 道周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李廣能醫師表示,年級較大的年長者,因為牙齒功能較差,在飲食時特別需要再咀嚼更久一些,尤其針對纖維質較粗糙的蔬菜等更要小心,因為在胃部的消化是靠胃酸在分解食物,如果在咀嚼時沒有將食物咬碎破壞食物纖維組織時,要靠胃酸完全取代牙齒功能是不可能的。 七十三歲老嫗因腹部鼓脹疼痛而被送至和美鎮道周醫院就醫,經肝膽胃腸科主任李廣能醫師以胃部內視鏡檢查,發現她因粗糙纖維食物消化不良而阻塞了胃部之幽門口,並在短短兩天內胃裡屯積了約四千多cc胃酸液體,至使讓婦人疼痛不已;經李醫師將胃部裡的四千cc胃酸抽出,再將卡在幽門口之結晶狀食物破壞後,小心翼翼的用內視鏡異物夾夾出,才讓73歲的婦人如獲新生般的鬆了一口氣。 另位八十歲老婦人因吞嚥時喉嚨覺得不舒服到耳鼻喉科門診就醫,經醫師用喉頭鏡怎麼找都找不到異物,後來就轉診到該醫院就醫,經胃腸科李醫師直接用胃鏡檢查,結果在食道中找到一枝鴨骨頭已穿刺食道的管壁中,最後由李醫師在開刀房中將老嫗卡在食道管壁的骨頭剪斷後才取出,由於老嫗飲食咀嚼時輕忽咀嚼的重要性,造成皮肉傷真是划不來。 李廣能醫師呼籲民眾在烹煮食時,最好在未破壞食物營養素之權宜下將食物煮久一點,就可以將纖維質變軟,雖沒有咀嚼很久,亦可讓食物容易消化,因食物停留在胃部太久會造成胃酸太多,讓胃部非常不舒服。 另外,冬天寒冷氣溫,吃火鍋民眾也越來越多,在圍爐大塊朵頤之時,除了要注意熱量是否造成肥胖外,也需要注意自己胃部是否經得起短時間大量食物的消化能力,有了健康觀念後才可以安安心心的飲用香噴噴的火鍋。【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