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陳亮恭

陳亮恭/享受老年 別讓肌少症上身

陳亮恭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肌少症的發生固然與年齡有關,但也有許多生活因素必須注意,特別是營養與運動。
肌少症的發生固然與年齡有關,但也有許多生活因素必須注意,特別是營養與運動。
圖/123RF

80歲王爺爺近半年來因為牙口因素,進食狀況不佳而逐漸消瘦,原本以為好不容易達成醫師叫他減肥的目的,但瘦了5公斤後他便覺得不對勁,每天晨間運動的分量漸漸無法完成,整天只想坐在沙發發懶,炯炯有神的目光變得無力,而且兩腿不聽使喚,整個小了一圈還站不穩、走不動,最後確診為肌少症

65歲以上 1成罹患肌少症

肌少症是人口高齡化而出現的疾病,人的肌肉伴隨老化便逐漸流失,50歲之後流失速度加快,而且年紀越大,衰退越快。現今人人長壽的社會下,肌少症成為影響晚年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

整體而言,65歲以上長輩約7至10%罹患肌少症,80歲以上男性可能高達三成以上,而肌少症會造成長者四肢無力,容易跌倒、失能、進入長照,也影響生活品質、增加住院與死亡風險。

蛋白質吃夠 運動不可少

肌少症的發生固然與年齡有關,但也有許多生活因素必須注意,特別是營養與運動。目前全球針對高齡者蛋白質的攝取建議已明顯提升,而阻抗性的重力訓練也是強化肌力與保存肌肉的重要措施,雖然坊間有許多營養補充品強化長者的蛋白質攝取,肌少症的新藥也在臨床試驗發展中,但維持充足的飲食蛋白質攝取與正確的運動才是關鍵!

有沒有患病? 看3項指標

肌少症的診斷需要測量長者肌力(慣用手的握力)、活動能力(行走速度),以及肌肉量(以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或雙能X光身體組成分析測量),這三者缺一不可,雖然歐洲與亞洲都在評估診斷方式的修正,但目前這三項指標都是關鍵重點。

然而,診斷肌少症的測試中,以肌肉量的測量最困難,標準化做法都需到醫院進行檢測,且不是每家醫院都有診斷能力,所以各國也都在建立替代的診斷方案。

肌肉量有各種檢測方法可以替代,有人使用測量體脂肪的身體組成分析儀,也有人發展無須儀器設備的檢測,其中以小腿圍的測量最為簡易且準確。

日本東京大學研發出「指環測試」,使用自己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圍住自己小腿最粗的部分,只要小腿比手指圈成的指環粗,肌少症風險較低。然而,考量每個人體型與手指長度,各國也以比較精準的小腿圍測量作為肌肉量的推估,受測者輕鬆坐在椅子上,膝蓋成90度踩地,在小腿不用力的情況下,測量小腿最粗的部分,只要男性在34公分以上、女性在32公分以上,肌肉量不足的機會就不高。

肌肉量要顧 肌力更重要

俗語說「質重於量」,這在肌少症也適用,在肌少症診斷中,固然肌肉量的測量很重要,但維持肌力更為重要,肌肉量與肌力兩者相輔相成,肌力訓練對於肌肉量與個人體能都有幫助,採取質量並重的方式強化肌肉以維持老後健康。才是正道。

(作者陳亮恭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主筆)

肌少症 蛋白質 肌力訓練 陳亮恭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