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7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高油脂
共找到
245
筆 文章
-
-
2023-09-29 寵物.照顧指南
和毛孩過中秋「3大飲食禁忌」!柚子、烤肉都不能吃,誤食恐致命
許多飼主喜歡跟寵物一同慶祝中秋佳節,但有時卻因不清楚犬貓飲食特性導致犬貓生病,新北市動保處提醒飼主,中秋犬貓飲食有3大禁忌,飼主要注意寵物的飲食健康,避免連假期間寵物不當飲食引發腸胃炎、胰臟炎等,嚴重更可能致命。中秋犬貓飲食有3大禁忌動保處說,第1項禁忌是烤肉醬或醃漬肉,烤肉醬或醬油都屬高油、高鹽,犬貓的代謝功能可能因此受損導致腸胃炎,罹患腎臟疾病風險亦增加。第2項是中秋佳節常吃的柚子,寵物食用後會有腸胃症狀,像是嘔吐、拉肚子等。尤其貓對氣味很敏感,接觸柚子皮甚至誤食,會造成肝臟代謝功能衰退及損害,甚至死亡,犬貓如食用葡萄會導致寵物嚴重的消化問題。第3項禁忌為蔥、蒜及韭菜等,除了烤肉外平時家中炒菜也常加入調味,但裡面含有硫化物會破壞犬貓紅血球,容易引發血尿、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可持續好幾天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動保處獸醫呂信璋表示,寵物飲食營養素包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六大類,準備飲食應加入適量纖維素,或是加一些少量的水果到食物中,例如蘋果、香蕉、木瓜,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高油脂高鹽分的菜往往造成寵物腸胃不適,料理過多蛋白質會增加肝臟及腎臟代謝負擔應減少攝取。動保處提醒,犬貓的飲食習慣與人不同。飼主在設計菜單時除注意均衡營養外,也要注意毛寶貝的禁忌飲食,飼主如有不確定是否為禁忌食物,應向獸醫師諮詢,避免連假期間家中毛寶貝誤食造成憾事。
-
2023-09-27 名人.好食課
將傷害降至最低!營養師教你健康的選肉、烤肉醬與烤肉方式
一年一度的中秋烤肉季又即將來臨,許多網友紛紛在詢問今年可以在哪烤肉,要買哪些肉?好食課也不想潑大家冷水,因此邀請剛推出新出新書的陳怡婷Cynthia營養師來和大家分享能盡興烤肉的好方法!營養師推薦肉品組合陳怡婷營養師表示,過去確實常看到呼籲大家烤肉要節制的狀況,但近年來的健康意識抬頭,其實平常的飲食狀況有控制,在中秋節烤肉一兩次,過個節與朋友同歡,也不會太過影響健康。在肉品方面,營養師推薦豬肉方面選擇里肌、梅花和松板等部位份量,取代五花肉,牛肉可以選擇肋眼、菲力、莎朗或板腱等部位,取代牛小排,可以同樣享受肉慾,又減少負擔,也可以多選擇雞腿等部位取代紅肉。隨著海鮮直播的興起,許多人也會紛紛把海鮮當作烤肉的食材,陳怡婷營養師表示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像是鮭魚、扇貝、蛤蠣或蝦蟹類,都是取代高油脂肉品的好方式。營養師推薦的烤肉醬烤肉醬方面,營養師提到市售大部分的烤肉醬都偏鹹偏甜,且熱量高,建議大家可以自製或者不沾醬,在烤完肉後輕灑上香料,以沾牛排的沾點鹽,都可以享受到肉品原有的滋味。另外,陳怡婷營養師提到,過去有研究發現烤肉醬是提高烤肉大腸癌的風險之一,因為醬汁含有糖、油,在高溫下或者是滴落到炭火上都容易形成致癌物沾黏在肉上,因此若要使用烤肉醬,建議肉快熟的時候刷上薄薄一層提個味即可。營養師也推薦自製烤肉醬,用醬油當基底,加入果汁、檸檬汁、香料植物,有研究發現只要烤肉的醬汁中加入蔬果,其中所含的多酚、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質就有助於減少致癌物的產生。營養師推薦的烤肉方式陳怡婷營養師說明,烤肉的致癌物是來自於肉與醬汁受到高溫裂解,或者是低落至碳水瞬間受高溫影相裂解揮發,並隨著煙又沾黏在烤肉上,因此隔絕肉與炭火的接觸、減少高溫烹煮時間是兩大要點。減少肉與炭火的接觸:使用鋁箔紙或鐵盤鐵盤和烤網墊上一層鋁箔紙可以減少油脂低落到炭火的機會,也減少煙揮發沾黏到肉品的接觸,所以是很好減少致癌物的方式。過去有人質疑鋁是導致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的風險,但其實近年來學界一直無法證實此兩者的相關性,所以無法將失智與鋁劃上等號,如果還是擔心鋁箔紙的民眾,可以建議使用鐵盤。減少高溫烹調:將肉品預煮陳怡婷營養師建議將肉品先微波、蒸煮至半熟,就可以大幅減少在炭火上高溫烹煮的時間,而且這也是大家容易做到的方式。營養師推薦的烤肉吃法陳怡婷營養師說,烤肉的健康問題很多,但這又是我們樂趣所在,所以建議可以仿照韓式的吃法,用菜包肉,加入蒜片的方式,也可以用葷素一起烤的料理,如:蛤蠣絲瓜、蔬菜肉串等方式,不只好吃,還可以得到蔬菜的營養與抗氧化成分。結語中秋烤肉是人之常情,營養師說自己也會烤肉,所以呼籲大家少烤肉其實不近人情和掃興,但只要注意以上幾點,就可以吃得開心又少負擔!【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2023】中秋烤肉懶人包!營養師推薦肉品組合、烤肉醬與烤肉方式!】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0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太多高油脂食物怎麼辦?營養師授3秘訣甩油、4招高效補蛋白質
炒麵、炒飯、漢堡、炸雞、麻油雞,雞腿便當,外食族用餐時,常陷入選擇障礙,但不管哪一種餐點,大都偏油,如何處理掉多餘油脂,甩掉脂肪?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飲食重點。外食3招甩油外食遇到高油的食物該怎麼辦?營養師劉怡里提供三大秘訣,讓外食族也能吃出健康,控制體重。一、餐點中高油食物眾多時,盡量挑選部位食用,例如,炸物中,就避開雞翅、雞皮、內臟類。在肉類中,避開肥肉、加工丸類。至於豆類,則應避開加工豆類製品和油炸烹調方式。二、增加蔬菜量,在當餐多選擇高纖的食材,例如,綠色蔬菜或是菇類。纖維可以加速當餐的油脂代謝;或是下一餐,再增加一碗蔬菜量,減少烹調用油。三、隔天增加有氧運動的時間和強度,這有助於促進脂肪代謝,在運動中搭配無糖綠茶,加速燃脂的效果。劉怡里表示,攝取過多油脂,除了變胖,也容易引起血脂過高,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適當的蛋白質食物可以建造修補身體組織,增加肌肉量,在減重過程中,如何正確攝取蛋白質食物?劉怡里建議把握以下四大重點。減重4招高效補蛋白質一、將富含蛋白質食物要平均分配在三餐,不要集中在同一餐,才能有效的合成肌肉。二、如果無法三餐都攝取到蛋白質,盡量在白天攝取足夠,因為白天蛋白質的吸收合成率比晚上好。三、動物性蛋白質(魚、蛋、肉類)合成肌肉的速度會比植物性蛋白質(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還要快。四、減重中不想快速流失肌肉,建議多吃「白胺酸」高的食材,例如,鮭魚、火雞肉、牛腱、雞胸肉、鮪魚生魚片、虱目魚、黑豆等,這些食材含有合成肌肉最有效率的胺基酸,減重族可多多食用。
-
2023-09-13 養生.聰明飲食
金針菇助減重、控血糖!但「今天吃明天見」,白吃了?營養師解謎
金針菇營養價值豐富,對人體有不少好處,不過因為吃了之後隔天排便往往能再見到金針菇,因此被戲稱為「明天見」、英文學名「See You Tomorrow」,這也不免讓人納悶吃了之後整個完整拉出來,是不是白吃了? 對此劉怡里營養師指出金針菇的營養及好處,會再見到金針菇其實也是出自於它的營養,營養一樣有被妥善利用。 金針菇助減重、控血糖、好處多!吃了「明天見」?營養師指關鍵。 劉怡里營養師指出,金針菇為蔬菜類,和其他天然蔬菜一樣都有不少營養,其中最出色的包括了菸鹼酸、葉酸、高鉀、高纖等,各自對人體都有不少的正面影響。 脂肪代謝、穩定心情:菸鹼酸俗稱維生素B3,幫助脂肪代謝,因此金針菇常見和肉類、高油脂食物搭配在一起,有利將脂肪代謝出來。另外也穩定神經,有利排解憂鬱、暴躁情緒等,有身心疾病或情緒不穩的族群也相當適合。 神經發育、保養血管:葉酸最廣為人知的益處在於神經發育,多數研究認為新生兒神經缺損是因懷孕時未足夠補充所致,因此對於孕婦而言是尤其重要的營養。另外葉酸也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消除水腫、血管健康:鉀對人體而言具有利水、利尿、消水腫的效果,可幫助人體鈉鉀平衡、維持血管健康。對於口味偏鹹、重口味、高鈉的人而言也是建議可多加攝取的。 腸道健康、減重控糖:膳食纖維對人體而言非常重要,除了可增加飽足感,也有助促進腸道健康、幫助排便、減重、控制血糖等,菇類普遍都具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金針菇就是屬於高纖的食材。 吃了「明天見」白吃了?金針菇之所以吃下之後,隔天排便還有高機率再看到,是出自於名為「幾丁質多醣體」的營養,是膳食纖維的一種,人體難以消化吸收,但還是可以成為大腸益菌的食物,幫助腸胃蠕動,益菌多了也助預防便秘、腸道疾病。而前述提到的部分營養還是會被人體吸收,民眾看到的僅是金針菇的「空殼」。 金針菇營養豐富有助養生,留意細節、食材變化更加分! 吃肉時配金針菇:劉怡里營養師建議,除了前述提到吃肉類時可搭配金針菇幫助油脂代謝,也可留意一些小細節、運用食材加以變化,吃了更安心也更有助營養補充、增添風味。 烹煮前切除根部:金針菇相較其他蔬菜較有嚼勁、難咬斷、一株又是一大把,在烹煮前建議切除根部讓其分散,如此可避免一次入口、避免噎到,也提醒特別是年長者和小朋友更需特別注意細嚼慢嚥。 簡單做成營養湯塊:另外也可以將金針菇煮熟後切成碎塊,並加進其他煮熟的蔬菜等食材碎塊,加些水,放進冰塊盒內冷凍成為湯塊,煮湯、煮火鍋時除了更增添鮮甜風味也提升營養價值。此方式須注意先煮熟食材再冷凍。 和蛋打在一起超營養:除此之外金針菇也可以簡單切成碎塊,和蛋打在一起做成煎蛋,不論是作為早餐或其他各餐,都是營養價值相當豐富的料理。 金針菇具高纖、高鉀特性,部分族群建議酌量或避免。 建議避免族群:雖然金針菇營養價值高,但也還是有部分較不適合食用的族群。劉怡里營養師表示,金針菇屬於高鉀、高纖的食材,因此限鉀的腎臟病患及腸胃狀況不佳或剛開刀的患者不建議食用,以免鉀超標或加重腸胃負擔。 免疫系統疾病不宜?網路上也有許多資訊提到,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系統疾病族群不宜吃金針菇,對此劉怡里營養師則表示,此觀點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可能有些中醫師認為不適合;但從營養學來看這些疾病和免疫系統有關,和食材、食物無關,且並無刺激,應無影響。 《延伸閱讀》 .地瓜葉超護眼3C族必吃!常見護眼營養幾乎都有,好處不只這樣。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8 養生.聰明飲食
鹹酥雞點蔬菜減肥?營養師警示「熱量炸彈」油炸後熱量飆5倍,這類食物恐致癌
你喜歡吃鹹酥雞嗎?有些人怕胖又想吃鹹酥雞,就想說不點熱量很高的雞排,改點炸蔬菜(四季豆、玉米筍、青椒),以為這樣吃就不會胖。營養師高敏敏提醒,不要以為蔬菜熱量很低,蔬菜類食材經過油炸前後熱量飆5倍,根本是「熱量炸彈」,而澱粉類食品經過高溫油炸會釋放致癌物質,還是少吃為妙。少吃鹹酥雞 一張圖揭真相高敏敏做了一張圖,告訴你油炸後的熱量有多可怕,一起來看看食材油炸前後的熱量差異。蔬菜類.杏鮑菇油炸前:35kcal油炸後:175kcal.四季豆油炸前:26kcal油炸後:130kcal.玉米筍油炸前:26kcal油炸後:130kcal.青椒油炸前:24kcal油炸後:120kcal肉類.雞排油炸前:210kcal油炸後:630kcal.鹹酥雞油炸前:150kcal油炸後:525kcal.雞三節翅油炸前:92kcal油炸後:320kcal.魷魚油炸前:50kcal油炸後:250kcal澱粉類.米血糕油炸前:230kcal油炸後:345kcal.糯米腸油炸前:215kcal油炸後:325kcal.銀絲卷油炸前:212kcal油炸後:320kcal加工品.百頁豆腐油炸前:360kcal油炸後:540kcal.甜不辣油炸前:175kcal油炸後:350kcal看完以上油炸前/油炸後的熱量差異,有沒有發現同樣一份食材,會因為料理方式不同導致熱量大不同。高敏敏提醒,許多鹽酥雞食材的外層會再裹了一層粉、又沾滿了油,然後再整個拿去油炸,導致熱量又層層往上堆疊(食物熱量可以多至2-5倍),是超級熱量炸彈。4類鹹酥雞食材的健康地雷1.蔬菜類:蔬菜炸後,油質會取代水份,讓低卡蔬菜的熱量瞬間翻5倍,是地雷食物第一名。2.肉類:蛋白質高溫油炸後,會和醣分子結合形成「醣化蛋白質」,這種物質會讓細胞老化,容易讓人體血管硬化。3.澱粉類:澱粉經過高溫油炸,會釋放出「丙烯醯胺」的化學物質,在動物實驗中會致癌,像是馬鈴薯、麵包、地瓜、芋頭等等都是常見的鹹酥雞澱粉類食材。4.加工品:加工品本身就還有許多添加物,油炸過後更加高油脂、高熱量,人體也沒辦法完全分解加工品 雖然不是永遠在人體裡 但也會造成代謝負擔。吃鹹酥雞7點建議1.一樣的食材,能利用蒸、煮、滷、烤的烹調方式,就盡量少油炸。2.可以選有脫油處理的店家,來把多餘油脂甩出去(能甩多少是多少)。3.除了建議「去皮」吃之外,吃之前也可以準備吸油廚紙(廚房紙巾)按壓一下,會按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油量。4.不另外加調味料,以免徒增鈉含量,很多人可能因此隔天水腫,長期下來對腎臟亦是負擔。5.建議不加九層塔,因為炸蔬菜真的非常吸油,或不要食用。6.不要使用回鍋油,購買前盡量觀察一下店家的用油,避免選已經炸到很黑的油鍋及油品質,也要注意油鍋冒煙狀況、黏稠度。7.若吃到的食物有油耗味,就表示油炸過久了,下次避免再去同一家。看完以上鹹酥雞的熱量真相,以及危害健康的4大食材地雷,有沒有瞬間被營養師滅火?想吃鹹酥雞的慾望突然降低很多。高敏敏提醒,若還是真的想吃鹹酥雞,請小嚐即可;吃完炸物後嘴巴就要稍微管制了,多補充蔬菜水果,讓健康稍微平均一下。延伸閱讀:.飯、湯、肉、菜先吃誰?營養師曝「正確用餐順序」吃飽又易瘦.吃辣能抗癌、降低膽固醇,讓你更長壽!辣椒對身體的好處壞處一次看.減肥總失敗又復胖?「6招不復胖飲食法」照著做體重不會忽高忽低
-
2023-08-26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膽固醇怎麼吃?4類地雷食物要注意!飲食5原則幫你遠離高膽固醇風險
你有多久沒去做健康檢查?當看到健檢報告的紅字後是否心驚膽戰?而膽固醇指數超標是很多人容易紅字的欄目。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想要改善或避免膽固醇過高及高血脂問題,可以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元氣網》整理了避免膽固醇飆高、降低膽固醇的飲食方法,一起來看看要怎麼吃,才能讓健檢報告的膽固醇那欄不出現紅字。降低膽固醇飲食5原則想要改善或避免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可以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保持清淡飲食的習慣。而「清淡飲食」是很籠統的說法,並非所有食物用汆燙的方式烹煮,就能降低膽固醇,而是食物選擇及「量」的問題。要降低膽固醇,首要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建議應控制在每天總熱量的7%以下。以下「飲食5原則」請應用在每天的飲食當中,照著吃,惱人的膽固醇會天天遠離你。1.以白肉代替紅肉由於紅肉的油脂含量較高,吃多了較容易囤積膽固醇、脂肪、熱量,因此若要吃肉,建議以白肉為主。但不管是白肉、紅肉,都含有動物性脂肪,不建議過量食用,才能降低膽固醇,避免心血管疾病。成年人1天約5份蛋白質,每份約1個拳頭大,建議依照比率調配,不要只吃肉類。該如何區分紅肉、白肉?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最簡單方式是以幾隻腳來判別,例如,4隻腳的牛、豬、羊,就屬於紅肉,2隻腳的雞、鴨,以及沒有腳的魚,就屬於白肉。如果從營養學來區分,則是以肉類中含有的肌紅蛋白含量來區分,牛、豬、羊等肉類的肌紅蛋白較高,所以稱為紅肉。.推薦食物:雞、鴨、魚肉、花枝2.多吃蔬菜水果研究發現,每天補充10公克以上的可溶性纖維,可降膽固醇3%到5%。蘋果、四季豆等這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能夠在腸道中形成一種凝膠狀物質,包覆食物中的膽固醇,這有助於減少膽固醇的重新吸收,並增加膽固醇的排出,因此對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很有幫助。不過,如果食物中的膳食纖維是不可溶性,像是芹菜或空心菜,則不能直接代謝膽固醇。但這些食物也同樣重要,因為它們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並且能增加飽足感,也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和順利排便。.推薦食物:蘋果、木瓜、奇異果、芹菜、空心菜3.多吃豆類製品根據加拿大多倫多聖邁克爾醫院近期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的新研究顯示,大豆蛋白確實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豆類富含豐富的植物蛋白,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不含膽固醇,且富含纖素及植化素,有助降低膽固醇。是素食者的優質蛋白質來源。.推薦食物:黃豆、黑豆、毛豆、豆腐、豆漿、鷹嘴豆4.多吃全穀類食物全穀類食物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主要因為全穀未經加工,保存了含有胚乳、胚芽及麩皮的完整穀粒,同時還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E、鉀、鎂、鐵及鋅等,其中鎂及鉀有助於血壓的控制。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指出,未精製的穀物可幫助降低膽固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且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若要吃澱粉,建議把愛吃精緻澱粉(白飯、白吐司)的習慣改掉,改多吃未經加工的全穀類食物。.推薦食物:全麥、燕麥、大麥、糙米、五穀饅頭、雜糧麵包5.烹調時使用「好油」好油:可選擇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橄欖油、芥花油或苦茶油等,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葵花籽油或大豆油等,均有助血脂肪的控制。每日建議量為3到7茶匙,換算約15到35公克。因高溫油炸會使好油變差,如自由基、多環聚合物的產生、過氧化物的生成等,建議低溫烹調或涼拌再加油就好。劣油:例如飽和脂肪酸較高的豬油、牛油等動物性油脂,或是椰子油或棕櫚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烘焙用的酥油等,都不利血管健康。化學油脂:是指人造脂肪,即氫化植物油,如含反式脂肪高的植物性奶油、食用油、酥油等,常見於糕餅點心,研究發現會增加血膽固醇及心血管疾病機會,少吃為妙。.推薦食物:初榨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芝麻油、葵花子油易致高血脂的4類地雷飲食對於有高膽固醇、高血脂的人而言,飲食的地雷就是「高油脂」、「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少纖維」等食物。1.高油脂食物泛指肥肉及所有油炸食品等,具高熱量,若攝取過多就會造成肥胖,容易轉換成膽固醇囤積,此外還易容易誘發身體發炎,進而影響血管健康。2.飽和脂肪食物:豬油、牛油、棕櫚油、椰子油及絞肉製品等所含飽和脂肪的量較高。3.反式脂肪食物:隱藏在奶精、人造奶油及中西式糕餅零食等,都會造成壞膽固醇上升,容易引起血管病變,是造成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4.少纖維食物:纖維在體內可促進膽固醇代謝,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果及全穀類,同時含豐富維他命、礦物質,和抗氧化物質,附帶的成分有助於降低身體發炎反應。若攝取過少纖維,易影響血脂肪代謝,進而引發高血脂。降低膽固醇從日常飲食做起!看完以上介紹的降低膽固醇飲食方法,知道平日三餐的飲食要怎麼吃了嗎。「以白肉代替紅肉、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豆類製品、多吃全穀類食物、烹調時使用好油」,在選擇要吃什麼前,務必想起「降低膽固醇飲食5原則」。也要避免常吃4類地雷飲食,少吃「高油脂食物、飽和脂肪食物、反式脂肪食物、少纖維食物」,才不會前功盡棄又不小心讓膽固醇飆高。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些茶助降血壓?研究曝只有3種茶有效.燕麥、魚油...「10種清血管食物」一次看!有助降膽固醇參考資料.高血脂患者 多吃8大類清血管的天然食物.吃白米還是糙米好?「這1類」食物幫助降血壓,還有減重效果.如果膽固醇數值過高需控制該怎麼吃?一次看懂可吃哪些食物
-
2023-08-25 醫療.心臟血管
高膽固醇食物第一名,他吃到心肌梗塞!譚敦慈「降血脂護心血管」菜單曝光,每天必吃4食物
國人十大死因有一半都是心、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而這其中許多是與平常高膽固醇、高血脂的飲食習慣相關。譚敦慈在節目中談到,高膽固醇食物第一名是「豬腦」等動物內臟,吃多恐讓壞膽固醇飆。而大家很愛的含糖手搖飲也是三高地雷,當中翡翠檸檬、多多綠茶、珍珠奶茶又是含糖量前三名的邪惡手搖飲。愛吃動物內臟 膽固醇暴高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節目《聚焦2.0》中提到,她有位親戚很愛吃動物內臟,尤其是豬腦,後來被檢查出膽固醇很高,尤其是壞膽固醇,後來更引發心肌梗塞,雖命救回來了,但腦部退化到不認得自己太太了。而除了少吃高膽固醇、高油脂的食物,譚敦慈也建議,含糖食物也要少吃。像現在滿街的手搖飲料店,許多人餐後就順便買一杯飲料,實在不是很好的飲食習慣。譚敦慈列出手搖飲含糖量前三名的大魔王分別為翡翠檸檬、多多綠茶、珍珠奶茶。譚敦慈指出,檸檬很酸,而為了壓制檸檬的酸度,勢必要加很多糖,因此喝一杯700C.C.翡翠檸檬大約就有15顆方糖,相當驚人。她奉勸大家含糖飲料能不喝就不喝,即便你喝「無糖珍珠奶茶」還是有糖,因為珍珠煮完要拌糖。手搖飲含糖量前三名翡翠檸檬:一杯700C.C.約為15顆方糖多多綠茶:一杯700C.C.約為14顆方糖珍珠奶茶:一杯700C.C.約為12顆方糖譚敦慈「降血脂護心血管」菜單 每天必吃四種食物 現在許多人健檢都是一堆紅字,高膽固醇、血脂異常更是常見。已過60歲的譚敦慈飲食相當節制,膽固醇沒有紅字,她也傳授自己的養生觀念,每天必吃「四種食物」降血脂護心血管,就是魚、核桃、豆漿及雙梨優格。譚敦慈透露,她早餐習慣吃「雙梨優格」,就是用鳳梨與酪梨拌無糖優格,不過她提醒酪梨熱量很高,不要吃太多,像她都會買比較小的進口酪梨,一天吃半顆;如果是台灣本土酪梨比較大,一天就只能吃四分之一顆。然後每天一杯含渣豆漿、4顆無調味核桃。一周吃2次魚,但盡量不要吃汞含量高的大型魚。她建議可吃鯖魚、秋刀魚及虱目魚,因其Omega-3含量較高。譚敦慈降血脂食譜.早餐:「雙梨優格」,鳳梨與酪梨拌無糖優格。.每天一杯含渣豆漿。.每天4顆無調味核桃。.一周吃2次魚:建議鯖魚、秋刀魚及虱目魚。此外,若不想每天吃差不多的菜色,可多上網參考一些醫院或衛生局公開的營養食譜,如以下為新北市衛生局提供給銀髮族的降膽固醇、降血脂菜單,依四季當令不同食材,也依三餐變化,菜色的變化相當豐富。》降血脂菜單都不吃肉也不行!銀髮族補充蛋白質抗肌少症雖說要大家注意少吃高脂高膽固醇食物,但不代表都不要吃肉類,或是粗茶淡飯隨便吃,尤其上了年紀容易發生肌少症,所以蛋白質一定要補充足夠。譚敦慈曾在《幸福熟齡》的論壇上說,自己在60歲以後格外重視蛋白質的攝取,她說「最怕各位年紀一大就開始養生,所有的菜清蒸、水煮,不加油、不加鹽,很難吃」,反而讓食慾變差。還有許多人一開始養生就不吃肉,這也是錯誤觀念。」譚敦慈說,每人每天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約是每餐1個手掌心大的份量,同時搭配一點堅果,讓自己有好的油脂攝取。【參考資料】.YouTube《聚焦2.0》.不減肥、不養生,這樣吃出健康瘦!譚敦慈3建議照顧好60後的自己:一個人也要好好過生活.新北市衛生局
-
2023-08-12 養生.聰明飲食
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糙米茶,哪些茶助降血壓?研究曝只有3種茶有效
高血壓是「沉默殺手」,因為它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之共同危險因子,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它與國人十大死因中的腦血管疾病(第二名)、心臟病(第三名)及腎臟病(排名六至八名)密切相關。有研究指出,喝茶能夠幫助降低血壓,真的是如此嗎?喝茶能夠幫助降低血壓?華人的飲茶文化已有四、五千年歷史,「茶」成為我們日常普遍的飲品之一,有些人甚至會以茶代水一天要喝好幾杯。研究發現喝對茶有助鬆弛放鬆血管,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看看專家、研究怎麼說。1.紅茶、綠茶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以及哥本哈根大學,發表在《細胞生理學與生物化學》的研究《Science Reveals Why Tea Is Good for Your Heart》發現,茶葉中的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和表兒茶素-3-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能激發離子通道蛋白KCNQ5,該蛋白存在於血管內壁的平滑肌中,能使得鉀離子離開細胞減少細胞死亡,能讓血管放鬆達到降血壓的效果。該研究還發現,將綠茶加熱至攝氏35度會改變化學成分,使其更有效地活化KCNQ5作用。不過因為人體的體溫約為攝氏37度,因此無論是喝冰茶、熱茶,都可以讓KCNQ5達到降低血壓的作用。2.烏龍茶烏龍茶屬半發酵茶,酵茶程度介於綠、紅茶之間。日本靜岡縣立大學食品營養環境科學研究院茶學綜合研究中心主任、農學博士中村順行表示,烏龍茶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成分,稱為「烏龍茶聚合多酚(Oolong Tea Polymerized Polyphenols;OTPP)」。根據多項針對烏龍茶的相關研究,這種烏龍茶聚合多酚可能對降低血壓、調節三酸甘油脂水平具有積極影響,同時飲用烏龍茶也可能帶來減重的好處。3.普洱茶有研究指出普洱茶可以消脂、減重,普洱茶在動物實驗可以調控血脂,在人體實驗也有看到受試者體重下降,或是發現飲用普洱茶和降血脂有相關性。因此,普洱茶雖然在降血壓的效果不顯著,但在降血脂上比較有證據。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思穎表示,沒有普洱茶對降血壓效果的研究文獻,茶飲也不能取代藥物的功能。4.糙米茶近期LINE群組謠傳一段有效降血壓的影片,主角聲稱「只要每天喝糙米茶,高血壓問題便能不藥而癒」。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志偉表示,雖然糙米營養價值高,能抑制交感神經活動,促進腎臟功能,加速鈉的排泄,但目前並無科學研究證實糙米茶能有效降低血壓或降低血脂肪。建議民眾應按時服藥,才能有效控制血壓。喝茶適量就好 想降血壓請按時服藥控制綜合以上茶類,儘管紅茶、綠茶、烏龍茶有改善血壓、控制血脂效果,但這茶類只是輔助,絕對不能取代藥物的降血壓功能。想降低血壓,應從飲食上避免攝取高油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平時多運動,以及配合醫師開的控血壓藥物,才能有效戰勝高血壓與高血脂肪。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高血壓是陽痿的原因?高血壓和降血壓藥可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預防高血壓怎麼吃?「6飲食原則+5大類食物」遠離心血管疾病參考資料:.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網傳影片「高血壓不用藥!每天喝一杯普洱茶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Science Reveals Why Tea Is Good for Your Heart.預防高血壓怎麼吃?「6飲食原則+5大類食物」遠離心血管疾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喝糙米茶能有效治療高血壓 醫駁斥:毫無根據.喝茶降血壓!冷的還是熱的有效?研究告訴你正解
-
2023-08-06 醫療.皮膚
為什麼夏季臉部容易一直出油?4招改善出油體質、毛孔粗大
環境溫度一升高,臉上肌膚出油就會變得明顯。油性肌膚的人,甚至覺得簡直油到可以「煎荷包蛋」。夏季為什麼容易出油?大千健康醫療體系康美美容中心組長林怡菁說,皮脂腺是附屬皮膚器官的重要腺體,除了手掌與腳掌,分布在全身,以臉部、頭部、前胸、後背最多,會受到自身體溫及外在環境溫度的影響,而刺激腺體的分泌。臉易出油的人,臉部汗腺通常少,更易油光滿面。皮脂腺隨著外在環境溫度的上升,皮脂分泌量也會增加,夏季容易流汗,皮脂腺分泌隨著汗水排出,但臉部不容易流汗的人,反而只出油,常常會有油光滿面的困擾。「臉部容易出油與體質有絕對的關係。」林怡菁指出,因為皮脂腺分泌受到雄性荷爾蒙影響,一般男性出油量多於女性,而青春期階段是雄性素分泌最旺盛的階段,所以也是一生中皮脂腺分泌量最大的階段,通常臉部容易出油的人,臉部汗腺分泌反而少,所以會看起來油光滿面。體質影響最大,環境濕熱、保養品太滋潤也是幫凶。至於出油原因可以分成兩種,第一是內部體質,因受到基因遺傳及荷爾蒙分泌的影響,膚質分油性、中、乾性、混合性肌膚四種,其中油性肌膚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全臉出油;混和性肌膚則是T字部位出油,臉頰乾燥。出油也與外部環境因素有關,所處的環境溫度、濕度,及保養品使用,也會影響皮膚出油量。例如長期在高溫環境工作,廚房或室外悶熱環境,會讓皮脂腺分泌較旺盛。而使用過於滋養的保養品或化妝品,也會讓皮膚處於油膩不透氣的狀態,更容易阻塞毛孔。林怡菁建議,如果是油性肌膚的體質,應避免使用過於滋潤的保養品,不要過度化妝,並且盡量讓自己在涼爽的環境,避免高溫環境下引起的皮膚出油。過度去角質、洗臉工具狂刷臉,會造成角質層受損。有些人的觀念認為,出油嚴重會讓毛細孔變大,林怡菁表示,臉部出油時,在視覺上毛孔確實看起來較大,事實上等到出油量降低後,毛孔看起來就會變小。另外,老化的肌膚毛孔看起來也會比較大,這和出油量無關,主要是和皮膚的鬆緊度有關。林怡菁常遇到民眾諮詢,要怎麼洗臉才不會洗過頭、傷害角質。她指出,選溫和不刺激的產品,洗完臉部無緊繃感即可,不要為了想要洗得很乾淨,而過度使用各種洗臉工具來刷洗臉部,過度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角質層受損,而不當的使用去角質產品,可能造成皮膚敏感刺激。此外,使用與皮膚差不多溫度的水溫洗臉,不要過熱或過冷,避免溫差對皮膚的刺激。有些民眾會認為用冰冷的水洗臉可以收縮毛孔,其實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會因為溫差過大,讓敏感肌更加敏感。夏天4招調理油性肌適量使用控油產品林怡菁說,臉部控油產品的原理分兩種,第一種是控制表面的油,添加粉類的收斂化妝水或蜜粉,如氧化鋅、二氧化鈦、滑石粉;第二種抑制皮脂腺分泌,含果酸類的產品,可以讓角質代謝遞解速度正常,而角質更新正常,毛孔比較不會有阻塞的痤瘡產生。油性肌也要防曬夏天因為出油量大,民眾常常會因為擔心皮膚油膩,而不使用防曬霜,她提醒夏季保養肌膚,防曬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選用清爽型防曬,購買時先試擦。正確用吸油面紙吸油面紙適合有上妝、不想破壞底妝時使用,用法是單面按壓,壓過後不重複使用;若無上妝時不需特別使用吸油面紙,用一般面紙來按壓臉部出油部位,也有清除皮膚表面多餘油脂的效果。林怡菁提醒,吸油面紙只是外出時方便使用,夏季出油量大,還是要確實清洗臉部,才能使皮膚清爽舒適,不長痘痘粉刺。害你油光滿面的食物夏天應避免攝取太多的高油脂食物,促成皮脂分泌旺盛:●洋芋片●漢堡薯條●冰淇淋●花生堅果●各種炸物●滷肉飯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30 養生.運動健身
懶人包/外食族瘦身減酯怎麼吃? 早餐到晚餐增肌減酯減好物大公開 飽足感強又燃脂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外食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選擇。然而外食往往伴隨著高熱量、高油脂,容易讓身材變得臃腫,對健康造成負擔。如果你也是一位外食族,卻又想要瘦身減酯,不妨參考以下方法。吃便當也能瘦 外食族瘦身大絕招多數外食的朋友三餐大部都是以便當為主,想要吃的有飽足感但又不想身材走樣,那麼菜色的搭配就顯得格外重要,建議可把白飯換成清菜,減酯期間避免攝取炸物,如炸雞腿、炸排骨等,可選擇烤雞、白切肉、蒸蛋等等。持續飲食均衡調整一個月,相信應該會有顯著的效果,想要減酯不是難事,取決於要不要實踐和飲食控制。吃對5種食物 飽足感強又燃脂(1)牛番茄,茄紅素可預防,自由基對身體細胞的破壞,以及降低發炎反應。 (2)菇類,可維持血糖的穩定,不容易感到飢餓。 (3)竹筍,能促進腸胃道蠕動。 (4)無糖綠茶,兒茶素具靠氧化,提高新陳代謝。 (5)蒟蒻,遇水會膨脹,可增加飽足感,延遲胃的排空。6大NG早餐 千萬別踩雷以下NG早餐,少攝取唯妙,(1)含糖穀物,通家加入大量糖粉、色素,天然營養成分非常少。 (2)火腿培根,醃肉,鈉含量高,也是經過證實的致癌物。 (3)鬆餅,含有較多的精緻澱粉,易造成血糖劇烈波動。 (4)油條,澱粉質接下去吸油,等於在吃那鍋油。 (5)果汁,製作果汁通常加入額外的糖份,榨的過程會破壞水果的營養素,喝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 (6)番茄醬,80%熱量來自糖分,鈉含量也超標,配上炸物、薯條,熱料爆表。如果想減肥,建議少碰以上食物。以上內容參考影片授權出處,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身材,還想知道更多健康減酯的知識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彩虹餐盤🌈減醣料理之海鮮蛤蜊「麵」天氣爆熱好想吃冰?四種真正健康降火的消暑食材夏日消暑請進!思樂冰強勢回歸 7-11隱藏版霜淇淋全台僅「這兩門市」吃得到「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07-08 醫療.心臟血管
醫PO「血油」照片嚇壞人!怎樣算高血脂?多運動、飲食清淡就能降血脂?
現代人飲食經常大魚大肉,沒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的人可能是少數。有醫師在社群媒體上PO出患者一管血,清楚看見一層厚厚的油浮在上面,藉此奉勸大家日常飲食不要吃太油!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日前在其臉書粉絲專頁《Icu醫生陳志金》PO出一張令人驚嚇的照片,他說護理師拿了病人的一管血問道「檢驗科說病人的血『油油』的,真的看得出來嗎?」陳志金說,只要加驗血脂肪,再把這管血靜置幾個小時,或把血液進行離心分離,就會知道了。結果出來,果然清楚看見一層厚厚的油浮在上面,目測油的厚度大概是血液的3倍。陳志金指出,病人的三酸甘油酯是1677 ,正常應該要小於150,而三酸甘油酯太高會引起胰臟炎。他奉勸大家平常吃東西不要吃太油,以免高血脂上身,血就會像這樣「油油」的!怎樣算血脂偏高?血脂即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即為血脂異常;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超出正常值就是高血脂,也易引發其他重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動脈硬化甚至腎臟病等的危險因子。》看詳細疾病百科/高血脂症.總膽固醇(TC)高過200mg/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出130mg/d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於40mg/dl.三酸甘油酯大於200mg/dl以上其中任一異常或者合併多種異常情形,就可能是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該吃什麼?要控血脂,需注意不要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像是雞皮、肥肉等,高熱量、高油脂、反式脂肪食物、精緻糖類也要節制。改為多吃魚肉、橄欖油、五穀雜糧等。多運動、飲食清淡就能控制高血脂?不過,其實來自食物攝取的膽固醇僅占身體的二至三成,因此除了控制飲食,還需要其他方法一起配合。尤其很多人認為罹患高血脂症不用吃藥,只要多運動、飲食清淡就能控制,是相當常見的錯誤迷思。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重症加護內科主任黃柏勳曾受訪指出,運動、飲食清淡確實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但高血脂症的發生有高達7至8成是基因搞鬼,飲食僅占約2至3成,因此臨床上經常有患者明明體型不胖,也有定期運動、飲食健康仍然罹患高血脂症,必須靠藥物控制。控血脂3招1.耐心服用藥物2.妥善調整飲食3.培養運動習慣【參考資料】.《Icu醫生陳志金》臉書粉絲專頁 .三軍總醫院.高血脂靠運動飲食就能控制 醫師:大錯特錯.壞膽固醇控制不佳有3原因 影響血脂的這些食物少吃
-
2023-06-27 名人.好食課
肚子脹氣怎麼辦?一張圖看懂少吃哪些食物及舒緩脹氣10關鍵
端午連假就這樣悄悄過去了,這幾天你吃了多少顆粽子或吃了幾頓大餐啊?如果這幾天都覺得脹脹的,好食課Anna 李宜樺 營養師 分享10大解脹氣關鍵報你知!NG飲食/行為:盡量避免1.高寡糖食物:如地瓜、十字花科蔬菜(包含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等皆為高寡糖類食材,不易被完整消化,便會至腸道給腸道菌利用發酵產氣,造成脹氣2.高果糖食物:如蘋果、芒果、蜂蜜、或添加果糖的手搖飲也因富含果糖,腸胃消化不完全便會給腸道菌利用3.油炸食品:高油脂食物容易延緩胃排空,使得食物消化速度慢,亦有腹脹感4.碳酸飲料:喝汽水、氣泡水帶氣的飲品等同喝進一群氣體,增加腹脹感5.用吸管喝飲品:天氣熱許多人會購買手搖飲來喝,用吸管大口大口吸飲料雖然很開心,但在吸進飲料前,反而先吸進一群氣體!6.嚼口香糖:咀嚼口香糖也跟用吸管喝飲料一樣,容易吞入額外的氣體進胃解脹氣建議1.細嚼慢嚥:培養細嚼慢嚥跟吃飯少聊天的習慣,每口多咬個10下,除了促進消化外,也可以延長進食時間,增加飽足感,而避免過度進食 2.選低乳糖食品:乳糖不耐的人可選擇起司、優格等發酵食品來取代牛奶,減少吃到乳糖的量 3.起身走走運動:飯後稍微出門走走,可刺激腸胃蠕動,緩解飯後飽脹感,但也千萬不要飯後立即做激烈運動,避免消化不良引不適,建議以慢走為佳 4.食用消化酵素:如果腸胃酵素不給力,也可藉由保健食品或一些食物酵素幫助腸道消化食物,減少食物堆積於腸胃【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大餐過後肚子好脹?舒緩脹氣10關鍵】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1 養生.聰明飲食
吃「這顆粽子」跑2小時都不夠!一圖曝11款粽所需運動時間,5妙招讓你吃粽不胖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6/22)要到了!北部粽、南部粽、鹼粽、荷葉粽、甜粽...各式美味的粽子,你最期待吃到什麼粽?連假打算吃幾顆?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整理了「各式粽子熱量圖鑑」,告訴你吃一顆粽子要跑多久才能消耗熱量。「粽子熱量圖鑑」吃一顆粽子要運動多久?端午節應景的粽子還是要吃,高敏敏整理「各式粽子熱量圖鑑」,從熱量最高的粽子開始介紹,一起看看你吃粽子後該運動多久才能消耗熱量。‧廣州荷葉粽(650g)熱量約1066大卡,需要慢跑130min才能消耗。由於份量較大,建議與家人一起分享、勿一人獨食;尤其是鈉含量超過1000毫克,將近衛福部建議一日攝取鈉含量2400mg的一半,尤其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分量。‧北部粽(210g) 熱量約518大卡,需要慢跑63min才能消耗。北部粽需事先把糯米用油炒過,香氣十足但熱量也偏高,尤其特別注意內容物如蛋黃、五花肉等,更是會影響熱量的關鍵,一顆鹹蛋黃就有約125大卡。‧素粽(210g)熱量約480大卡,需要慢跑59min才能消耗。素粽中的餡料多以大豆蛋白取代肉類,熱量稍微低些;但素食朋友千萬別因此掉以輕心,要注意花生等脂肪餡料,「分量與均衡飲食的拿捏」仍是吃粽不重的重點。‧南部粽(210g)熱量約477大卡,需要慢跑58min才能消耗。雖說南部粽以水煮熱量較低,但若添加滷肉、花生等高熱量、高油脂食材,熱量也會跟著飆高(若喜歡撒點花生粉,花生粉一湯匙約45大卡,等同於一份油脂)。 ‧燕麥全穀粽(210g)熱量約415大卡,需要慢跑51min才能消耗。因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維他命B群,是較健康的選擇,適合有高血脂、高血糖者享用,飯後血糖會較為平穩,但仍須控制份量,也因為食材口感較豐富,更要細嚼慢嚥以避免脹氣。 ‧豆沙粽(120g)熱量約396大卡,需要慢跑48min才能消耗。常見餡料為紅豆泥,因份量較多 甜內餡約含35g精緻糖=7顆方糖量 ‧水晶粽(145g)熱量約175大卡,需要慢跑21min才能消耗,市售各式各樣的水晶粽都讓人垂涎三尺,因餡料不同熱量也在150~250大卡不等。但甜的內餡約含有25g精緻糖=5顆方糖量,擔心成為泡芙身材的朋友,淺嚐享用即可。 ‧客家粿粽(80公克)熱量約172大卡,需要慢跑21min才能消耗,因份量小,很容易不小心一顆接一顆吃下肚,當心熱量也跟著增加。 ‧奶茶冰粽(55g)熱量約145大卡,需要慢跑18min才能消耗,現在的口味很多元,但由於是甜口味,一樣要特別注意含糖量還有額外添加香精香料的可能性。高敏敏提醒,學會看成份表很重要。 ‧鹼粽(100g)熱量約136大卡,需要慢跑17min才能消耗。小小一顆鹼粽是很多人的最愛,雖看似熱量相當低,但大多數都會加蜂蜜或果糖,一大湯匙的糖約再加47大卡唷! ‧水果冰晶粽(55g)熱量約115大卡,需要慢跑14min才能消耗。雖然感覺比較健康,但裡面的水果大多都醃漬蜜糖過,才會香甜好吃,也要注意不要一顆接著一顆吃。高敏敏提醒,除了注意粽子的熱量之外,衛福部也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能控制在5%以下更佳。以每日攝取2000大卡之成年人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5~50公克,一顆豆沙粽已超過一半。5秘訣「放粽吃」不怕重到底吃粽要如何不怕重?高敏敏傳授「放粽吃5秘訣」,讓你安心吃粽不變胖。1.一天一顆,替換正餐澱粉:控制澱粉量&熱量不爆表2.搭配蔬菜一起吃,增加纖維量:幫助增加飽足感、飲食更均衡3.飯後吃富含酵素水果:奇異果、鳳梨、木瓜 助消化4.甜粽要克制:勿一顆接一顆 含糖量高5.沾醬另外倒小碟子:勿直接倒在粽子上 控制鈉量&糖量看完以上高敏敏整理「粽子熱量圖鑑」及「放粽吃5秘訣」,知道端午節該怎麼吃粽子吧,別忘了吃完粽子要運動消耗熱量,才不會過完端午後體重也變重。 延伸閱讀:.吃粽子難消化又容易脹氣?一張圖看懂粽子搭配那些食物助改善.高齡長輩可以吃粽子嗎?營養師授「6原則」健康安心過端午.北部粽、中部粽、南部粽哪裡不一樣?一張圖看懂各式粽子熱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8 醫療.泌尿腎臟
長期便秘竟是大腸無力症?醫指常見6大原因,飲食調整等3招助改善
便祕是日常相當常見的問題,建議盡早檢查釐清原因,例如「大腸無力症」,這種便秘往往會比一般的便秘更加嚴重些。禾馨醫療大腸直腸科陳威智醫師指出常見原因,並教檢查出此症的民眾如何改善及治療。 長期便秘竟是大腸無力症?醫指常見6大原因。 便祕和大腸無力症的關聯?陳威智醫師指出,一般人排便的次數可為1天至3天一次不等,超過3天沒有排便就可以視為便秘,而大腸無力症則可能達到5-7天或是更久,且需相當用力或以藥物輔助,而結果往往也差強人意。 大腸無力症常見6原因:大腸無力症原因大多還有待研究,目前許多研究認為大多和遺傳有關,例如左下腹的乙狀結腸較長,此處為大腸主要吸收水分、堆積糞便之處,較長也就難以推進、容易堆積糞便。其他引起大腸無力症的因素也包括腸道神經節較少、或是運動較少、人體老化等,使得蠕動的速率、頻率較低,形成無力。另外,自小沒有養成固定排便習慣、或是生活工作等形成的心理壓力、以及荷爾蒙影響也都有可能有所關連,荷爾蒙影響也正是為什麼便祕較常發生在女性族群身上。 長期便祕可能增加腸癌發生率?提醒民眾,便秘情況不論是否為大腸無力症,糞便毒素長期累積在身體當中,都有可能形成慢性發炎、甚至增加腸癌發生機率,應盡早改善。 如何飲食改善大腸無力症?醫指3方向調整有助改善! 陳威智醫師表示,即便是診斷出大腸無力症,一樣可以透過飲食方式進行改善。飲食方向需每日攝取足夠的水分,一日至少2000c.c.。攝取高膳食纖維蔬果,可選擇鳳梨、奇異果、火龍果、草莓等。另外油脂也相當重要,許多減重者、特別是女性,常會因為控制飲食而缺乏攝取油脂,但油脂也是人體必需營養,缺乏也容易造成便秘,建議每日應至少攝取30c.c.,這從雞胸肉上也能攝取得到。並也建議避免油炸、手搖飲、辣物等高油脂、高糖份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腸道負擔。 治療便祕、大腸無力症3方向!醫籲盡早檢查排除常癌可能。 藥物治療:陳威智醫師也表示,治療便秘、大腸無力症最基本的第一步建議就醫檢查找出原因,上述飲食調整若遲遲未見改善,接下來就會是藥物治療,例如增加腸胃蠕動的軟便劑、或較激烈一點、刺激腸道的灌腸。不過也得留意部分藥物可能使腸道出現依賴性,停藥腸道蠕動可能就又下降。因此用藥前還是鼓勵民眾先進行檢查,並與醫師詳細討論後開立藥物為佳。 手術治療:若藥物也還是無法改善,接下來則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截腸手術,顧名思義就是截下其中一段腸道,縮短排便所需經歷的過程,達改善便秘的效果,切除的部位大多是較長、引起大腸無力症的乙狀結腸。陳威智醫師表示,這項手術常見也運用在腸癌治療,視醫師技術通常相當安全、後遺症機率可說近乎於零,現也隨醫學進步,手術有別於以往的開腹手術,多以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在經驗充足的醫師手術下,無傷害到輸卵管等器官不會造成不孕。 陳威智醫師也提醒,便祕的原因其中也包括腸癌,因腫瘤阻塞腸道而引起便秘,提醒若發現自己排便習慣改變,應盡早檢查,以例排除腸癌的可能性。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大腸癌篩檢男比女少原因曝!糞便潛血檢查8步驟在家自己做.台灣一地區大腸癌盛行率第1名!高敏敏曝「8罹癌食物」台灣人全吃過!.一圖看懂大腸鏡需多久做一次?應從幾歲開始做?醫:3高危險族群需當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7 養生.健康瘦身
台灣肥胖率比日本高10倍,醫揭真正5原因!忽視「這問題」,不但胖還累積一堆慢性病
肥胖醫學專科醫師王姿允日前在其臉書指出,台灣的肥胖率是日本的十倍,不是因為運動不夠,她指出5個問題,包括外食比例高、攤販文化、西化飲食、沒有天天吃早餐及從小開始的肥胖問題,才是真正造成台灣人肥胖的原因。台灣人比日本人愛運動,卻比日本人胖日前有媒體報導指台灣肥胖率超過日本10倍,不愛運動是主因。肥胖醫學專科醫師王姿允日前則在其臉書駁斥。她援引醫學期刊《The Lancet》之前做過的「全球最不愛運動的國家」調查,發現日本有超過60%的人不愛運動,排名全球第11名。美國則是40%不愛運動,排名第46名,那麼愛運動的美國肥胖率42%也是遠高於日本,因此「不愛運動非肥胖原因」。教育部體育署公布111年運動現況調查成果,國人在疫情後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達81.8%,規律運動人口比例自103年以來,首度達到「34%」。而疫後日本的調查,不運動的比例則又增加了3.9個百分點。因此台灣有達到規律運動比例的人口其實遠高於日本,要將台灣人的肥胖歸咎於不運動是完全錯誤的。王姿允認為,所以他們之所以瘦,「還是跟飲食內容有很大的關係。」她歸納出幾個台灣人肥胖的原因:台灣人肥胖的5原因1.外食比例高,不似日本自煮早餐和自備便當的多,而且日本餐廳都是以「定食」為主,份量易控制。2.臺灣的攤販文化:臺灣的路邊攤美味又便宜,可以快速輕鬆的吃飯,更容易有過量還有肥胖風險,而路邊攤的食物大部分高油高糖高鹽份,而且食品添加物居多(成本便宜)。3.日本人就算融合了歐美飲食,都是以在大量蔬菜、大豆類食品、海藻類跟高脂肪魚類偏多,肉類跟鹽分攝取還是比歐美少,但是有更多的優格、乳製品跟咖啡。但台灣人的西化飲食,卻是以高油脂肉類跟高鹽份輾壓。(資料from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和國立癌症研究中心15年8萬日本人飲食研究)4.台灣人不良的早餐習慣:根據一份針對亞太11地區健康早餐的最新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一台灣受訪者沒有天天吃早餐習慣,即便有吃早餐,其中也高達7成早餐沒攝取含蛋白質食物、8成沒吃蔬果,然而脂肪攝取比例卻是亞太之最!例如:燒餅油條水煎包。5.從兒童開始的肥胖問題,造就成年人居高不下甚至竄升的高肥胖率。台灣5-19歲男女童肥胖率比日本多了3倍以上,是亞洲四小龍之最!美國退休將領認為兒童肥胖是國安問題。資料來源/臉書粉絲專頁《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從小胖長大還是胖,還累積一堆慢性病王姿允所提到的5個問題,有4項都是飲食因素,個人如果願意改變習慣,肥胖問題還有機會扭轉。其中第5項的從小肥胖的問題,更值得大家關注。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7至2020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已經達50.3%;在109、110學年度,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5.4%及27.1%,國中學生分別為29.9%及31.2%。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長羅素英曾受訪表示,研究發現小學時的肥胖兒童有6至7成長大後仍然肥胖,而肥胖的國中生更有7至8成將來是肥胖成人,顯示「小時候胖長大後往往還是胖」,兒童期肥胖往往會延續到成人期。小兒科醫師陳錦江曾受訪指出,兒童肥胖容易引發的併發症,在內分泌系統方面,易有糖尿病前期、代謝症候群。在生長發育方面,女生容易有多囊性卵巢症、男性素過多症、月經過早的症狀,男生則容易有性徵較晚發育、假性陰莖短小(隱藏性陰莖)、雄激素減低的症狀。另外還容易引發甲狀腺功能異常、心臟血管相關疾病、肺臟系統疾病、神經相關疾病等,且易有社會心理相關問題。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也曾引《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童年時期肥胖即可導致心臟結構和功能改變。與正常兒童相比,肥胖兒童左心室增厚、左心室重量增加和收縮功能損傷。兒童肥胖容易產生7大類疾病1.內分泌系統疾病:糖尿病前期、代謝症候群2.生長發育疾病:.女生:多囊性卵巢症、男性素過多症、月經過早症狀。.男生:性徵較晚發育、假性陰莖短小(隱藏性陰莖)、雄激素減低症狀。3.心臟血管相關疾病4.甲狀腺功能異常5.肺臟系統疾病6.神經相關疾病7.易有社會心理相關問題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提醒,從小防治肥胖可從3個重點著手,第一,多喝水、均衡飲食、拒絕零食;第二,培養運動習慣,每日至少60分鐘中重度活動、避免久坐和晚睡及熬夜;第三,若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大於24,應至兒科檢查與治療,及早解決肥胖問題,才能恢復正常的身體發育。【參考資料】.近半成人肥胖 長者應維持BMI24最長壽.小時候胖不是胖? 醫師說:假的.「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 醫教3招遠離肥胖慢性病.臉書粉絲專頁《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
2023-04-24 醫療.消化系統
左側睡、右側睡有關係!研究建議「側這邊」可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
近來有研究顯示,睡眠的姿勢與胃食道逆流症狀的發生也有關,從日常生活下手,改變習慣,可減少胃食道逆流的傷害及困擾!近年來因為飲食型態的改變,飲食西化且外食人口增加,再加上都市生活步調緊湊,進食速度過快、缺乏細嚼慢嚥等種種因素,導致胃食道逆流的病人逐年漸增。雖然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方式也愈來愈多,然而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仍是最基本的預防,甚至注意一下睡姿也能減少胃食道逆流的反覆發生,避免進一步造成食道的傷害。為什麼胃酸會逆流? 正常在沒有進食的情況下,下食道括約肌應該處於關閉狀態,而進食吞嚥後,括約肌會打開讓食物通過,讓食物經由食道進入到胃裡。但若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無法緊閉,則胃酸及食物就容易逆流,造成逆流性食道炎。 至於為什麼下食道括約肌會鬆弛?原因包括:1與生理構造相關,例如原本就有食道裂孔疝氣,使胃食道交接口鬆弛。2老化以及體質因素、懷孕。 當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又受到以下因素影響,就容易胃酸逆流,引發不適。 1飲食。例如吃太多油膩食物易導致胃排空時間延長;攝取甜食、薄荷、茶或咖啡以及吸菸、飲酒等。2飲食習慣不佳,時常暴飲暴食,吃完飯後立刻平躺休息,也會導致及加重症狀。3有一些動作例如:咳嗽、彎腰,會導致腹壓上升,或是因為肥胖導致腹壓及胃內壓力上升,都和胃食道逆流相關。4全身性疾病如硬皮症會導致食道蠕動變差,進一步導致逆流性食道炎。另外,乾燥症會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清除食道逆流物的能力也會下降。 左側臥睡姿 可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 一篇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系的 Jeroen Schuitenmaker博士擔任第一作者的研究,發表在2021年12月的美國胃腸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該研究主要是研究睡姿是否會導致夜間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研究使用睡姿監測儀來監測57位病人的睡姿,此儀器每10秒鐘監測一次,分為左側臥、右側臥、平躺或俯臥,並使用24小時食道酸鹼值測定(24-hour ambulatory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的方式來測量病人食道的酸暴露時間和胃酸清除所需時間。 研究發現,左側臥睡姿的病人,其食道胃酸暴露時間(acid exposure time)和胃酸清除所需時間(esophageal acid clearance time)均明顯較平躺及右側臥的病人短。而推論其原因,應是和睡姿不同時,食道和胃的相對位置改變有關。右側躺時,胃相對於食道的位置是在上方,若下食道括約肌相對鬆弛或暫時性放鬆時,胃內的食物或胃酸就更容易逆流至食道。因此會建議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在睡覺時,可盡量採取左側臥姿,盡量避免右側臥或平躺的睡姿,可減少食道胃酸暴露時間,改善胃酸逆流症狀,也進一步減少胃酸對食道黏膜的傷害。 胃食道逆流的診斷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主要是胃酸逆流及胸口灼熱感。而非典型症狀則很多,例如: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慢性咳嗽、胸悶、胸痛等。當有上述症狀醫師也懷疑時,可以安排檢查確認。 目前臨床上胃食道逆流最主要仰賴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的診斷,胃鏡可評估食道黏膜病灶、逆流性食道炎的嚴重程度,及是否有因食道反覆發炎而導致細胞變化(例如巴瑞特氏食道)。巴瑞特氏食道是因反覆胃食道逆流導致食道細胞轉化為腸細胞,也就是病理切片可見的腸化生,因若腸化生併有細胞異生,長期是有機會演變為食道癌。而除了胃鏡以外,國際建議的標準胃食道逆流診斷工具還有: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MII-pH(24小時食道阻抗併酸鹼度檢測)及Bravo(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等。 胃食道逆流的藥物治療 而治療方面,通常先給予中和胃酸的「制酸劑」,若症狀無法改善,進一步會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藉由抑制胃酸來改善症狀,主要有兩種:組織胺阻斷劑(H2-receptor antagonist)和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質子幫浦抑制劑可藉由抑制胃的壁細胞膜上的氫鉀幫浦而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逆流性食道炎。目前PPI主要有esomeprazole、pantoprazole、rabeprazole、lansoprzole及dexpansoprazole等幾種。但是上述藥物長期服用仍須注意其副作用,例如可能會降低鈣、鐵、鎂等的吸收,增加感染風險,增加骨折風險等。 而嚴重胃食道逆流的病人目前也有更新的選擇,最新上市的Vocinti(Vonoprazan)為鉀離子競爭性酸抑制劑(P-CAB),比質子幫浦抑制劑有較快速、強力、穩定的胃酸抑制效果,不受食物影響,不經由CYP2C19代謝,對於嚴重難治型的胃食道逆流病人提供了另外的治療選擇。 難治型病人之非藥物治療方式 而針對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因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近年來也有非藥物的微創內視鏡治療方式可供選擇。例如近年來有一種內視鏡微創的手術方式: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Stretta),手術方式是藉由胃鏡帶入管線,中間氣球會將管線撐開,利用周圍的細針將熱能傳送到肌肉層,肌肉層會受熱腫脹,進一步增加下食道括約肌的厚度及食道下端的彈性,減少下食道括約肌不自主放鬆的次數,賁門口緊縮後,逆流症狀就會減少。 另外還有抗逆流黏膜切除術(anti-reflux mucosectomy, ARMS),是另一種內視鏡微創手術方式,藉由胃鏡切除賁門附近的胃黏膜組織,形成潰瘍,潰瘍癒合後的疤痕組織會將鬆弛的賁門口緊縮,而減少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的藥物使用,改善其症狀及生活品質。 另外的新型治療方式則是抗逆流黏膜燒灼術(anti-reflux mucosal ablation, ARMA),利用胃鏡下氬離子電凝術(Argon plasma coagulation)電燒賁門附近的胃黏膜組織,破壞黏膜後使其結痂,讓原本鬆弛的賁門緊縮,也可以改善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的症狀。 以上是近幾年來胃食道逆流非藥物治療方式的一些新選擇,病人適合哪一種,應由醫師根據每個人的病因及病況予以最適合的建議。 6招減少胃酸逆流發生(1) 盡量避免茶、咖啡、碳酸飲料、辛辣食物、高熱量高油脂食物。另外,甜食容易誘發胃酸的產生,也要盡量減少攝取。(2) 切勿吃飽後馬上躺下來睡覺。避免吃宵夜。若經常在夜間躺下休息時發作,則可以考慮使用較高的枕頭來減少胃酸倒流。(3) 維持良好進食習慣,吃飯時細嚼慢嚥,勿吃太飽、太快。(4) 患者應控制體重,勿著緊身衣物,腰帶勿繫太緊造成腹壓上升。(5) 戒菸、戒酒。(6) 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運動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預防因蠕動不佳導致的胃食道逆流。【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8期(2022-04-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2 養生.聰明飲食
醫點名9種早餐都是雷!尤其1物等於在吃油,還吃不飽 營養吃法曝
台灣的早餐店密集度超高,可以選擇的餐點又超多,很多人都喜歡選擇早餐店當作早午餐。而在減重的過程中需要減醣,這些常見的漢堡、三明治、吐司都富含碳水化合物。早餐店食物 這樣吃降低身體負擔好日子診所在臉書分享許哲源醫師教大家早餐店的食物要如何選擇:1.蛋餅:餅皮本身是碳水化合物,但佔主成分的比例不高,加上至少含有一顆蛋,蛋白質的攝取不會太少,如果可以加點里肌豬排蛋白質更多。2.三明治:搭配些許的生菜和半顆蛋,也是個好選擇。但裡面的夾料就要小心,建議避開炸物、薯餅、高熱量高醣類的食物,減少美乃滋,多選擇豬里肌、鮪魚。3.漢堡:漢堡跟三明治的組成很像,只是麵包太多,一樣小心炸物。4.生菜沙拉:如果早餐店有提供這項餐點,建議多多攝取,畢竟外食族很少攝取蔬果。醬料的選擇就以低卡為主,例如和風醬。5.蘿蔔糕:蘿蔔糕的成分有蘿蔔絲和再來米,主成份是碳水化合物,加上煎的過程中會吸收很多油脂,很容易熱量爆表,少吃為妙。6.鐵板麵:麵,不用多說就是澱粉,鐵板麵的醬料幾乎都勾芡,熱量更是爆表,有的還會加上玉米粒,一份鐵板麵的熱量可高達六百大卡,一定要避免。7.果醬吐司:兩片吐司熱量就等於一碗白飯,加上抹醬,最好吃的香蒜、奶酥吐司熱量可高達200-400大卡。8.燒餅油條:基本上就是在吃油,燒餅為了好吃跟蓬鬆會加上酥油,油條就是炸麵糰,400-500大卡跑不掉還吃不飽。9.飲料:早餐店的飲料都太甜,建議以水、無糖豆漿、牛奶為主。介紹了幾個大家常點的早餐之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加了解要怎麼選擇了呢?許哲源提醒,基本上把握幾個大原則:多吃蛋、肉、好的蛋白質,避開澱粉、炸物、高油脂類食物,這樣就可以讓早餐吃得不忌口囉!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20 養生.聰明飲食
吃魚較健康?她吃「這2種」反讓體重體脂升!想減重吃旗魚、護血管吃鮭魚
許多人為了健康或為了減重,會減少吃紅肉而改吃白肉,魚肉就成為優先選擇。不過你以為吃魚就比較不會胖?有營養師分享案例指出,有患者吃魚專挑烤鮭魚肚和秋刀魚吃,二者都屬高油脂魚種,結果體重不降反升,連體脂肪也上升。吃錯魚 體重、體脂都升高根據《健康2.0》報導,中醫師羅珮琳分享案例指出,一名近更年期患者因想減重前去求診,期間除了吃中藥也配合飲食調整。調了一陣子後本來體重、體脂肪都開始緩降,但後來又停滯、且體脂肪上升。患者表示有照指示吃白肉,外食都改吃魚,都選烤鮭魚肚和秋刀魚吃,醫師這才發現問題所在,原來她吃錯魚了!吃魚不代表一定健康,吃過量或吃錯部位,也會造成體脂肪與體重上升。吃哪種魚視需求而定魚類含多項營養素,包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人體所需的有益脂肪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但不同魚種營養素略有不同,也各有優缺點,吃哪種魚,就得視你的需求而定。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含EPA、DHA,營養師吳映澄曾在其臉書粉絲專頁《營養師食驗室-吳映澄營養師》發文比較台灣常見魚種的EPA和DHA含量,吳映澄指出平價的鯖魚、秋刀魚、柳葉魚等都是Omega-3脂肪酸相當優質的來源。台灣常見魚種EPA和DHA含量PK.鯖魚 【DHA 3329 mg;EPA 1424 mg】.秋刀魚【 DHA 2548 mg;EPA 1407 mg】.鮭魚 【DHA 1614 mg;EPA 2064 mg】.柳葉魚 【DHA 1170 mg;EPA 1107 mg】.圓鱈 【DHA 773 mg;EPA 1260 mg】.土魠 【DHA 1359 mg;EPA 382 mg】.油魚 【DHA 906 mg;EPA 683 mg】.正鰹 【DHA 1204 mg;EPA 319 mg】.白帶魚 【DHA 1051 mg;EPA 449 mg】.虱目魚 【DHA 173 mg;EPA 33 mg】.鮪魚 【DHA 105 mg;EPA 35 mg】.鯛魚片 【DHA 32 mg;EPA 6 mg】資料來源:
-
2023-04-13 醫療.皮膚
用洗碗精洗頭能對抗油頭?可以洗乾淨但有這些問題!醫教正確控油這樣做
許多民眾都有「油頭」困擾,為了避免頭髮出油,積極尋找各種洗髮、控油方式。近日,就有網友在臉書社團分享自己找到最適合的洗髮精,推薦給同樣也有油頭困擾的民眾,沒想到一看竟是一瓶洗碗精。 臺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任暨落髮特別門診醫師陳志強表示,洗碗精洗頭當然可以洗得乾淨,但太過乾淨不僅會造成頭髮乾澀,還有可能導致接觸性皮膚炎。醫師指出「控油不是這樣控的」,正確控油方式讓專家告訴你! 洗碗精可以洗頭? 小心洗出「這些」問題 有民眾在臉書社團PO出一張洗碗精照片表示,油頭的自己終於找到最適合的洗碗精,還感嘆相見恨晚。雖然底下有許多網友懷疑貼文真實性,但也有不少人留言「我也是一瓶洗全身」、「非常好用我也用過」、「擠一點點洗效果超好」。 究竟洗碗精是否可以用來洗頭呢?陳志強主任表示,基本上用什麼洗劑都沒關係,但是不建議用洗碗精洗頭,就像要不要用水晶肥皂洗澡一樣,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可能是「天選之人」怎麼洗都沒事,但有些人洗了就會有過敏的問題。 由於清水難以洗掉油汙,因此為了擁有較強的去淨力,清潔劑多含有界面活性劑,才能在清潔過程中將油汙帶走。陳志強主任指出,介面活性劑很容易讓人產生過敏反應,若是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過敏性皮膚炎等問題。 此外,洗碗精也屬於較刺激性的洗劑,如果不稀釋直接洗,會過度清潔並破壞皮膚的天然屏障。陳志強主任也表示,清潔過度會造成頭髮乾澀,而且過度乾燥會讓皮膚更加敏感,還會使頭皮代償性出油,反而增加油頭可能性。 有油頭困擾怎麼辦? 洗髮精怎麼選? 民眾有油頭困擾,最好還是不要用洗碗精洗頭,亂洗一通反而會產生更多問題。想避免油頭,可以先從洗髮精選擇著手,陳志強主任建議,不要使用洗潤合一、雙效合一的洗髮精,應該選擇單效洗髮精使用,而且不要加潤絲。 另外,飲食上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陳志強主任表示,甜食會使出油增加應避免,而奶蛋食品雖然不能不吃,但盡量不要吃太多,因為奶、蛋也有機會使油脂分泌增加。 而生活也須維持正常作息,像睡眠不足、壓力大都會使出油增加。還有,溫度過高也會導致出油,雖然環境溫度、天氣太熱等屬於無法控制的因素,但陳志強主任建議,洗頭時水溫不可太高,應盡量用偏冷的水洗髮,因為溫度一高油脂分泌就會增加。 頭太油雖然不會導致掉髮,但可能會增加痘痘產生、毛囊炎等問題。陳志強主任提醒,民眾也可以尋求皮膚科醫師幫助,使用A酸抑制皮脂腺增生達到控油的效果。他也再次強調,控油很重要沒錯,但是真的不建議用洗碗精亂洗一通。 【延伸閱讀】肥皂一顆從頭洗到腳? 小心頭皮乾癢、過敏找上門頭皮屑、頭皮油、落髮 三大頭皮問題讓人出門好尷尬【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7404,原文出處:Smart Hacks To Survive Long-Haul Flights】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9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預防失智症、延緩記憶力衰退 研究建議中年人每周吃一份這類魚
【本文重點】一項研究顯示,每周至少吃一份高Omega-3魚類如鮭魚,能夠延緩記憶衰減。血液中含有較高Omega-3脂肪酸的人擁有較大的海馬回,可以減小得老年痴呆症的風險。Omega-3的含量與更好的推理能力有關。英國國民保健署建議每周至少吃兩份魚,其中一份是富含脂肪的魚類。這項研究說明了健康飲食對於中年後期擁有健康大腦的重要性。--by ChatGPT人到中年後,明顯感覺記憶力衰退,好消息是,只要一周吃一份鮭魚等含高量Omega-3的魚類,就能延緩記憶力減退。血液中Omega-3含量高的人,有較大的海馬迴體。一項針對2200名40到50歲美國人的研究,測量他們血液中的Omega-3脂肪酸含量。結果顯示Omega-3含量高的人中,四分之三擁有較大的海馬迴體,海馬迴體與記憶相關,更大的海馬迴體,也可能有助預防失智症。當一個人的Omega-3含量愈高,他們在複雜推理測試中的表現就愈好,也更善於解決生活上的各種問題。研究人員表示,這些人可能每周至少吃一份(3g)高油脂的魚類,包含鮭魚、鯖魚、沙丁魚等。這項發表在《神經病學(the journal Neurology)》的研究,並非以問卷方式詢問受試者吃了多少魚,而是先讓他們測量血液中Omega-3含量,接著完成一系列的認知測試後,再進行大腦的磁振造影掃描(MRI)。研究人員依據Omega-3水平,將受試者分為四組。與Omega-3含量最低的那組相比,含量最高的三組,擁有更大的海馬迴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對他們的學習和記憶力有利。Omega-3的含量高低也與更好的抽象推理能力相關,例如向受試者詢問「刀和剪刀的共同點」,答案是「它們都可以切割東西。」當一個人體內的Omega-3水平愈高,在這項心智能力測驗中的表現也愈好。中年時期擁有健康的大腦,對晚年來說很重要。英國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負責人Sara Imarisio博士說,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整體的飲食健康可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含有優質脂肪酸的魚類,可以透過減少發炎來幫助大腦。在中年時期擁有健康的大腦,對晚年來說很重要。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建議,健康均衡的飲食應該包括每周至少吃兩份魚,其中一份是富含脂肪的魚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5 醫療.消化系統
吃素就不會有脂肪肝?破解脂肪肝3迷思:當心減肥也會肝包油
【本文重點】脂肪肝是肝細胞有脂肪空泡堆積,造成肝臟代謝脂肪異常,累積成脂肪肝。脂肪肝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酒精性脂肪肝是造成脂肪肝的主因;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因眾多,包括糖尿病、高血脂、基因遺傳、體重過重、減重過快、飲食失衡或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皆會造成肝臟代謝脂肪異常。控制飲食與減重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推薦攝取高纖蔬果、魚蛋奶等優質蛋白質。--by ChatGPT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加上攝取大魚大肉、運動量不足,恐養出脂肪肝。我國脂肪肝盛行率約33.3%,體重過重者更高達70%有此疾患,若不及早發現,恐引起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甚至肝癌。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張瑞旻提醒,不是只有肥胖才會引起脂肪肝,飲酒過量、快速減重、吃素飲食不均衡,都有可能形成脂肪肝。當5%以上的肝細胞有脂肪空泡堆積,就是所謂的脂肪肝。脂肪肝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酒精性脂肪肝是造成脂肪肝的主因;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因眾多,包括糖尿病、高血脂、基因遺傳、體重過重、減重過快、飲食失衡或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皆會造成肝臟代謝脂肪異常,累積成脂肪肝。脂肪肝迷思一:我有在減肥,不會有脂肪肝吧「我又不胖,應該不會有脂肪肝吧?」醫師指出,有些民眾減重過快,反而會形成脂肪肝。例如「生酮飲食」攝取高脂肪卻減少蛋白質,當飲食不均衡,蛋白質不足,身體為了維持運作而燃燒體內正常蛋白質,代償作用就會造成肝細胞運轉障礙,脂肪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想要減重,最佳的飲食方式是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可避免進入人體轉變為糖分與脂肪。脂肪肝迷思二:吃素就不會有脂肪肝?根據臨床統計,素食者其實兩成有脂肪肝!當嚴格控制肉類攝取、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會造成血液中的脂蛋白不足,肝臟中的脂肪運送出去時容易發生障礙,一樣會累積成脂肪肝。吃素陷阱就藏在「高油脂素料」,例如炸豆包、百頁豆腐等,為了增加口感而添加過多油類,油脂量比一般食物還要高,吃進的不是蛋白質而是油脂!脂肪肝迷思三:懶得動、靠保健食品可以養肝?不少民眾懶的運動,依賴一顆又一顆的保健食品來養肝。醫師提醒,坊間不少健康食品標榜可減低血脂,但目前僅在動物實驗上有效,在人體上尚無明確效果。光吃保健食品但又懶得動,熱量無法消耗,肝臟脂肪還是排不出去。想要消除脂肪肝,控制飲食與減重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推薦攝取高纖蔬果、魚蛋奶等優質蛋白質,當轉變為優質脂蛋白,有助於把肝臟中的脂肪運送出去,幫脂肪肝瘦身。【延伸閱讀】女星在吃的「仙女餐」是什麼? 小心沒瘦還變胖過年吃太多又豪飲 中醫教你「消脂清肝」吃出享瘦生活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2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31 醫療.泌尿腎臟
尿不出來頻送醫很困擾!避免憋尿、規律性行為…8招預防攝護腺肥大
許多年長男性飽受攝護腺肥大之苦,而攝護腺肥大阻塞尿路,常會引起排尿困難、夜尿、尿滯留等症狀,也容易併發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甚至引起急性尿滯留、腎水腫,嚴重可能影響腎功能,醫師提醒,若出現異常頻尿、明顯餘尿感等,應儘早就醫檢查。攝護腺肥大 阻塞尿路引起排尿不順93歲的張先生攝護腺肥大多年,攝護腺增生肥大至約110c.c,以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時常因急性尿滯留頻繁就醫,每次均可導出「超過1000c.c以上」尿液,痛苦不已,經過泌尿科求診改善生活品質,不過平時需透過看護協助導尿,憂心未來看護離台,自己不知如何是好。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林儒廷表示,攝護腺肥大阻塞尿路常會引起排尿不順、排尿困難、頻尿、夜尿、尿滯留等症狀,也容易併發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甚至引起急性尿滯留、腎水腫,嚴重時還可能影響腎功能。攝護腺肥大治療方式,林儒廷表示,會依患者身體情況與意願、攝護腺大小及臨床症狀做選擇。起初會先使用口服藥物,若治療效果不佳,排尿困難不斷影響日常生活、反覆泌尿道感染或結石、尿滯留、腎水腫等,可考慮選擇傳統電刀、雷射汽化或攝護腺支架放置等其他治療方式。年長攝護腺肥大患者常有慢性疾病、心肺、凝血功能不佳問題,往往抗拒手術。林儒廷指出,近年治療方式日新月異,攝護腺雷射、攝護腺支架放置,風險都較傳統手術低,包括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無傷口、局部麻醉等,僅攝護腺雷射極少數會有逆行性射精等併發症。排尿出現2項異常需注意攝護腺肥大幾乎是每位年長男性都會遇到的問題,年紀愈大症狀越明顯,甚至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因併發症反覆進出醫院。林儒廷表示,若出現異常頻尿、明顯餘尿感等問題時,應及早就醫檢查,與醫師討論找尋適當的治療方式,才能解除尿道阻塞對生活帶來的不適與困擾。攝護腺肥大預防8招1.避免憋尿,每天至少排尿7次。2.養成規律運動習慣。3.減少攝取高油脂、高膽固醇的食物,例如:紅肉。維持正常健康的體重。4.飲食須均衡營養且清淡,多吃青菜、水果等高纖食物。5.每日攝取充足抗氧化物、異黃酮等,例如:豆漿、豆腐或番茄,可預防攝護腺肥大。6.規律性行為,能減低攝護腺肥大風險。7.定期健康檢查(肛門指診、血液PSA檢查、超音波檢查、尿動力學檢查)。8.糖尿病患及代謝症候群病人易患攝護腺肥大,須嚴格控管血糖、血脂、血壓。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攝護腺肥大」(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6 養生.抗老養生
吃對食物成養生之道!專家揭日本人長壽祕密:天天吃5種食物
【本文重點】日本人壽命偏長,全國有9萬多名百歲老人。很多人從小被教導「把食物當成藥品」,吃對食物成了當地盛行的養生之道。援引日本政府數據,9萬526位年齡至少100歲的百歲老人中,小面積離島沖繩是全球百歲老人密度最高的地區。宮下麻子為CNBC旗下生活資訊網站make it撰文,介紹日本養生飲食五大秘訣,包括日本紫甜薯、味噌湯、白蘿蔔、海藻和魚類等。--by ChatGPT日本人壽命偏長,全國有9萬多名百歲老人。很多人從小被教導「把食物當成藥品」,吃對食物成了當地盛行的養生之道。日本政府負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政府部門「厚生勞動省」(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2022年數據顯示,該國有9萬526位年齡至少100歲的百歲老人,是20年前的五倍多。小面積離島沖繩(Okinawa)更是長壽天堂,是全球百歲老人密度最高的地區。媒體CNBC旗下生活資訊網站make it營養學家作者宮下麻子(Asako Miyashita)追蹤傳統日式飲食,列出她本人和家人天天吃、維持健康長壽的五項食物。1. 日本紫甜薯來自沖繩的紫甜薯(日語中稱為“imo”)通常被當作零食或甜點食用,富含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和花青素,這些成份是普遍存在紅色和紫色蔬菜中的抗氧化劑,可抗衰老,而且有助於改善血糖水平、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2. 味噌湯日本常見含發酵食材的菜餚,味噌湯就是其中之一,備受歡迎,味噌由發酵大豆和穀物製成。發酵食品中富含益生菌、活細菌或酵母,有助於平衡腸道健康、增強免疫系統。研究發現,食用最多大豆發酵食品(如味噌、豆腐和豆豉)的男性和女性,早逝機率比很少食用這類食物的人低10%。3. 白蘿蔔根莖類蔬菜是很普遍的日本食材,提供多種獨特的健康要素。蘿蔔富含維生素C,可預防感冒、增強免疫系統,一個蘿蔔含有每日維生素C攝取量的 124%。其他根莖類蔬菜也有豐富營養成分,包括胡蘿蔔、甜菜、歐洲蘿蔔(parsnips,防風草根部)和圓頭狀的大頭菜(turnips)。4. 海藻海藻富含鐵、鈣、葉酸和鎂等重要礦物質,每天吃有助於添加纖維,而攝入足夠纖維可降低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此外,海藻含有岩藻黃質和岩藻依聚醣等抗氧化劑,有助於抗發炎、抗衰老和抗癌。5. 魚類宮下麻子經常在日常飲食中加入蛋白質,尤其鮭魚等高油脂魚類,魚肉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壓及三酸甘油酯、緩解炎症。日本人飯前常說「itadakimasu」,意思是「我謙卑接受」,對動物和農民表達感激之情。宮下麻子相信,這樣的正念飲食也助於健康、提高生活品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3 醫療.心臟血管
艾成40歲弟弟艾翔心肌梗塞猝逝 年輕族群需注意4大預防關鍵
【本文重點】年輕人罹患心肌梗塞的趨勢逐漸增加,原因可能和吸煙、高油脂飲食、不自知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健康問題有關。心肌梗塞的癥狀為胸悶、呼吸困難、冒冷汗、下巴麻、左肩麻、噁心或嘔吐等,若癥狀持續15分鐘以上應儘快就醫。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可以有效預防心肌梗塞,年輕族群如有家族遺傳史更需注意。預防心肌梗塞的方法包括戒煙、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和減肥等。--by ChatGPT藝人王瞳丈夫、馬來西亞歌手艾成的40歲弟弟艾翔,周一在馬來西亞因心肌梗塞猝逝。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說,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臨床上40歲左右心肌梗塞患者,其實不少見,年輕人好發原因多與「吸菸」有關,又合併高油脂飲食,以及常不自知已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問題,因此容易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典型症狀有哪些?胸悶是急性心肌梗塞常見的典型症狀,黃建龍表示,患者會感覺「一塊大石頭壓在胸口」,出現胸口緊緊的、呼吸喘不過氣的情形,同時可能合併冒冷汗、下巴麻、左肩麻、惡心、嘔吐等輻射痛、轉移痛,若胸悶等不適超過15分鐘未緩解,顯示症狀已無法靠休息解決,應盡速就醫檢查及治療。心肌梗塞好發原因很多,以心血管阻塞最多。黃建龍指出,心血管阻塞主因是受高膽固醇影響,心血管出現粥狀硬斑塊,使得血管硬化,一旦在壓力、溫差劇烈變化等情形下,容易造成斑塊剝落阻塞血管、血流,引發心肌梗塞。如何預防心肌梗塞發生?若要預防心肌梗塞,黃建龍強調,在注意膽固醇時,應特別注意低密度膽固醇(LDL)數值,如一般健康民眾應維持在每百c.c.130毫克,糖尿病患者則控制在100毫克以下;如果是曾罹患心肌梗塞的患者,數值更應維持70毫克以下,並注意控制糖尿病、高血壓,例如高血壓檢查數值標準收縮壓130、舒張壓80毫米汞柱,有助於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黃建龍說,低密度膽固醇數值高低受到基因影響,而飲食、運動的影響有限,僅有3成,建議民眾平時應到醫院檢查,若發現低密度膽固醇數值偏高,應用降膽固醇藥物控制,以防心肌梗塞。年輕族群好發心肌梗塞,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黃建龍指出,如果爸爸45歲或媽媽55歲左右曾罹患心肌梗塞,家中孩子極可能帶有家族遺傳,罹患心肌梗塞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2至8倍,務必提高警覺。黃建龍提醒,年輕族群預防心肌梗塞,有4大關鍵不可不知。1.戒菸2.控制三高3.體重過重或肥胖者需減重4.有家族病史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8 醫療.耳鼻喉
3原因讓喉嚨老是卡卡,出現這4種症狀才可能罹食道癌
「覺得喉嚨卡卡,一直有異物感,吞不下去也咳不出來⋯⋯ 」「喉嚨不舒服,不停清喉嚨、咳嗽變成習慣,有點尷尬⋯⋯」「聲音老是沙啞,多說些話就喉嚨痛⋯⋯」這些是在耳鼻喉科門診,每天都會聽到的主訴。排除掉一些急性、細菌感染等情況,常被診斷為『慢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常見的病因1. 鼻涕倒流:包括過敏性鼻炎與鼻竇炎等。2. 與焦慮、壓力相關的咽喉緊張症:話講多了就會有症狀,一直清喉嚨,放假休息好了,上班又復發。常見於老師、業務、醫生、服務業等上班需要一直講話的族群。3. 咽喉胃酸逆流:逆流的胃酸及食糜內容物造成喉嚨的慢性發炎。由於這個疾病愈來愈常見,以下進一步說明。咽喉逆流的症狀及徵象「聲音沙啞、反覆清喉嚨、吞嚥困難、慢性咳嗽、咽喉異物感等」。從以上描述可看出,幾乎是慢性咽喉炎的同義詞了。每當告知病患時,病患總會回說:「可是我沒有覺得胃酸逆流啊!」確實,咽喉逆流與常聽到的胃食道逆流不同,不常有胸口灼熱感(火燒心)、或胃酸逆流感,研究發現逆流到的喉嚨的不一是液體,也可以是氣體;不一定是酸性的胃酸,也可以是非酸性的膽汁或消化蛋白酶。咽喉逆流的診斷診斷鼻出血,因為看到血;蜂窩性組織炎,會有紅腫熱痛,但關於咽喉逆流,醫生無法在咽喉看見胃酸,只能從它走過留下來的痕跡分析判斷,為了增加診斷的準確性,醫生會透過問診(或問卷)評估症狀及利用咽喉內視鏡來檢查。咽喉內視鏡可以直接查看喉部及聲帶,檢查喉嚨黏膜是否充血、聲帶有無水腫或附近組織有無損傷,這些都是咽喉逆流的跡象。內視鏡並不會讓人太不舒服,會建議患者接受檢查,主要是要先排除口咽或喉嚨惡性腫瘤的存在。咽喉逆流的藥物治療治療的目標是減少胃酸的刺激。與一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同,面對喉嚨慢性發炎,民眾會問是否要用消炎藥或抗生素,但消炎止痛頂多用於急性期,這類藥物可能會刺激更多的胃酸而加重病情,另外抗生素是用來消滅細菌的,而慢性咽喉炎很少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的。常用的藥物有:1️.胃酸抑制劑,減少胃酸的分泌量,有以下兩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耐適恩Esomeprazole、泰克胃通Lansoprazole、百抑潰Rabeprazole Sodium)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泰胃美cimetidine、胃莫潰famotidine、善胃得ranitidine)2️.制酸劑(胃藥),用來中和胃酸3️.其他:海藻酸製劑(在胃部形成屏障阻擋逆流)、促腸胃蠕動藥(加快胃排空)、抗憂鬱劑(調整自律神經的失調)治療流程需要吃多久的藥取決於您症狀的嚴重程度,一般會建議治療兩到三個月,並追蹤觀察用藥後的病況,約有五、六成的病患會得到改善;對於沒有改善的病患,可以調整藥物的劑量與使用時間,從治療的結果來倒推可能的病因,也就是說,如果治療有效,可以反過來確認這個診斷。如果治療無效,就要思考其他疾病的可能,因此,需要與您的醫生密切合作,以尋求最佳治療方案。治療兩、三個月後,如果沒有進步,會建議患者進一步接受檢查,找出更準確的病因和決定下一階段的治療方向。檢查包括:1.胃鏡檢查: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排除食道癌。2.24小時食道酸鹼度檢查:紀錄逆流的發生頻率及時間,是目前最客觀的診斷工具。3.食道動力學檢查:檢查食道蠕動功能。至於那些吃了藥會好、停藥又復發的患者,更是需要與醫師討論如何服藥,而且要密切追蹤有無用藥的副作用,以最常使用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來說,要注意可能造成身體微量元素(如維他命B12、鈣、鎂離子)吸收不良、造成困難梭狀芽胞桿菌有關之下痢、腎臟疾病等等。(註:筆者曾聽聞有些病患為求方便自行到藥局買藥,一試成主顧吃長期,實在毋湯!)逆流患者的生活與飲食胃酸是好東西,但分泌太多就不好,藥物的目標是減少胃酸分泌,但這比較像是治標,真正治本的方法應該去思考它為什麼會分泌太多,之所以會分泌太多還是歸因於不合適的生活方式與飲食型態。生活型態:壓力、焦慮、熬夜、宵夜、暴食、抽煙⋯⋯,老生常談了。飲食建議:植物蛋白(各式豆類、燕麥、堅果、菠菜、花椰菜、蘑菇⋯⋯)、各式蔬菜、低脂的動物性脂肪(魚肉、雞胸肉、里肌肉⋯⋯ ),有研究指出地中海型飲食會有幫助,烹調料理方式也有影響,宜清淡、避辛辣。過度加工的精緻澱粉、高油脂的紅肉、各類零食、甜點,都是地雷。美國消化醫學會的治療指引,建議少量多餐、減重、戒煙,避免油膩飲食、碳酸飲料⋯⋯,睡眠時枕頭墊高或者左側側躺。至於咖啡,廣告台詞耳熟能詳,連醫生都直覺它就是胃酸逆流的原兇,但是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其實並無相關,咖啡可能只是代罪羔羊。關於胃酸逆流跟飲食型態的研究仍在進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所有關於飲食的衞教,醫生也只是根據病理生理的推論來給出建議而已,其實最正確的飲食方式並不是聽別人的,而是聽自己的!「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傾聽自己身體怎麼說最重要,吃了之後覺得不舒服的就是少吃!」其實不管是咽喉逆流、胃食道逆流,或是想要減重、促進健康、避免大腸癌等其他惡性疾病,最重要的都是調整生活方式與飲食型態,管好所有吃進肚子裏的東西,就先健康一半了!【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關於胃酸逆流變成慢性咽喉炎的那些事】
-
2023-03-03 性愛.性福教戰
8大NG行為讓陰莖變短、損害精子!醫師建議一招最快讓GG「變長」
雖然醫師都說明陰莖長短無關生殖能力,但仍有許多男性會因為陰莖短而有自卑感。而想讓陰莖變長的方法也不是沒有,泌尿科醫師提供一個最實際的方法,加強運動減掉啤酒度,就可以讓陰莖在視覺上恢復2-3公分的長度!啤酒肚會讓GG「縮短」根據去年英國一份針對86國男性陰莖調查發現,長度第1名是厄瓜多,平均長度為17.6公分,台灣則是倒數第2名,平均為10.8公分。不過茂盛醫院不孕科副院長陳忠義曾受訪強調,陰莖長短無關生殖能力,「只要另一半得到滿足最重要,陰莖長度純屬視覺效果!」僅管如此,多數男性還是希望自己的陰莖不要太短,以免面子掛不住。卻忽略了他們肥胖的身材,正是讓GG「縮短」的凶手之一。臉書粉絲專頁《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陳偉傑及羅詩修醫師撰文指出,許多中年男性都有啤酒肚、鮪魚肚,肚子的脂肪堆積會一路延伸到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的前方,恥骨聯合位於膀胱的前、下方,為左右恥骨之間的軟骨關節,而男性的陰莖懸韌帶是從恥骨聯合前延伸出的深筋膜的一部分,陰莖也是從會陰部經過恥骨聯合下方再向外延伸到體外。醫師指出有啤酒肚的人,恥骨聯合前方的脂肪最少都有3公分厚,「GG長度就會感覺縮短幾公分」!不論是外觀或是勃起長度都會在「視覺上」明顯縮短2-3公分,嚴重甚至還會有「隱莖」的問題。肥胖影響心理與生理不過醫師也強調,肥胖肚不會真的讓GG縮短,但在心理上對「性福感」是有影響的,不管男女,肥胖的身材總會擔心失去對另一半的吸引力,也可能影響行房姿勢,久而久之「性趣缺缺」,導致心因性陽痿。而在生理上實質的影響則是確定的。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秘書長、新店耕莘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廖俊厚曾受訪表示,愈來愈多研究都顯示,肥胖容易造成慢性病、引發身體發炎反應、血管病變或導致器官老化,例如會刺激攝護腺增大或陰莖海綿體充血變差,導致性功能障礙。茂盛醫院執行長、醫師李俊逸更提醒,時常熬夜、抽菸、喝酒都有損男性雄風,根據統計,抽菸會讓陰莖長度縮短2公分,生活作息不正常、外食族、工作壓力大、身處高溫或汙染環境都有損精子的質與量,不可不慎。想讓自己身、心更健康,快去運動吧!讓陰莖變短、損精的八大NG行為1.肥胖2.抽菸3.喝酒4.愛吃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5.不運動6.生活作息不正常7.工作壓力大8.身處高溫或汙染環境【資料來源】.臉書粉絲專頁《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40歲熟男 每5人有一人下半身好煩惱.台灣男人陰莖長度全球倒數第二! 醫:不用自卑很夠用了
-
2023-03-03 焦點.健康知識+
體脂率多少才標準?一圖看「體脂率對照表」,高敏敏教你5招降低體脂機誤差值
不要覺得瘦瘦的人一定都很健康,有些看起來很瘦的人其實體脂肪卻很高,是屬於肥胖體質。營養師高敏敏整理了「體脂率對照表」,讓你能速查體脂肪要多少才標準?也教你要怎麼樣量體脂肪機的數值才比較準確。體脂肪多少才標準? 速查「體脂率對照表」有些人看起來很瘦但體脂肪卻很高,這是為什麼呢?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撰文分享,有些人即便看起來瘦瘦的,但只要體脂率超標,臨床仍然列為肥胖體質。到底體脂肪要維持多少才標準?高敏敏表示,體脂肪的標準數值男女不一樣。她整理「體脂率對照表」,讓你可以依照年齡跟性別來速查對照理想的健康體脂率。而何謂體脂率?體脂率是指全身脂肪重量在人體內所佔的百分比%,超過一定的數字代表有肥胖相關風險。「體脂肪機」怎麼量比較準?如何降低體脂計誤差值?想要維持健康的體脂率,高敏敏建議透過「體脂機」時常監測身體的健康變化。但體脂無法直接測量,體脂率測量是屬於「間接測量」,高敏敏表示,市面上的體脂機是利用脂肪幾乎不導電的特性,透過微弱的電流測量身體電阻,再搭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 算出體脂率、肌肉量等數值,所以測出來的數值會因身體水分波動有誤差。5招降低體脂機誤差值✅起床後 吃早餐前:避免吃下的食物影響體脂計算✅ 測量前先上廁所:避免尿液等排泄物的含水量影響✅ 用固定機器量:不同機器容易產生誤差✅ 測量前先站立3~5分鐘:久坐、躺臥 都會影響水分分佈✅ 每天固定時間跟狀態測量:避免人體生化電阻影響到測量數字4時機影響體脂機數值而流汗、脫水、充血、賀爾蒙波動時 都會影響身體分析 所以也建議:❌ 避免剛洗完澡、烤箱SPA後 ❌ 避免喝酒後12小時內❌ 避免女生月經週期時測量❌ 避免運動過度時測量高敏敏提醒,總結來說,推薦家庭可以有一台體重體脂機,時常監測身體健康變化、調整生活及飲食。當然想要讓體脂維持健康的數值,均衡飲食就很重要,如果平時喜歡吃高油脂、高糖食物,或喜歡吃重口味者,要特別注意自身的體脂率。想要維持身體標準的體脂率,高敏敏建議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或油炸等食品,並維持良好運動習慣,體脂機會反映你的身體健康數值!
-
2023-02-24 養生.聰明飲食
吃火鍋料要跑27分鐘!高敏敏揭「火鍋料熱量+運動消耗時間」,教你健康吃鍋不發胖
你喜歡吃火鍋嗎?對於愛吃鍋的人而言,一年四季都是適合吃鍋的季節。而火鍋裡面除了肉片跟葉菜類,當然還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火鍋料。但火鍋料吃下肚的同時,也攝取了許多「高澱粉、高油脂、高鈉」,增加身體的負擔!對此,高敏敏營養師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分享熱門火鍋料熱量表及快走多久才能消耗,湯底、主食、肉類┬哦挑選建議,教大家健康吃鍋不卡油。吃一顆火鍋料 要快走多久才能消耗熱量?吃火鍋大多數的人都會加火鍋料,一口接一口的唇齒留香,尤其包餡丸爆漿在心底的滿足。回想你吃下的無數火鍋料,最愛哪一個?但你知道嗎,幾顆火鍋料動輒就是破百大卡,一餐吃幾顆火鍋料下肚後增加身體許多負擔。對此,高敏敏整理了「火鍋料熱量圖鑑」,告訴你吃一顆火鍋料的熱量及要快走多久才能消耗。火鍋料熱量圖鑑+運動消耗時間油條(27g) 148kcal→ 快走27分鐘炸豆皮(20g) 95kcal→ 快走17分鐘百頁豆腐(40g) 91kcal→ 快走16分鐘魚包蛋(顆) 68kcal→ 快走12分鐘米血糕(35g) 65kcal→ 快走12分鐘貢丸(顆) 48kcal→ 快走9分鐘魚丸(顆) 38kcal→ 快走7分鐘起司丸(顆) 32kcal→ 快走6分鐘甜不辣(顆) 32kcal→ 快走6分鐘燕餃(顆) 31kcal→ 快走6分鐘水晶餃(顆) 30kcal→ 快走5分鐘蟹肉棒(顆) 22kcal→ 快走4分鐘蛋餃(顆) 21kcal→ 快走4分鐘魚蛋(顆) 10kcal→ 快走2分鐘魚卵卷(顆) 8kcal→ 快走1分鐘火鍋料多有添加物 營養師建議少吃撇開熱量不談,大家對加工品的成分又懂多少?為什麼營養師總建議要少吃加工品?高敏敏提醒,大部分的加工火鍋料不外乎「高澱粉、高油脂、高鈉」,再加上為了品質、風味、保存期,一定會有添加物。雖說合法的使用、不過量攝取,都不易出大問題,但對於追求健康的人來說,還是少吃為妙。以下為常見火鍋料的添加物:‧結著劑:讓丸類易成形‧黏稠劑:增加彈牙Q感‧鮮味劑:增加風味‧著色劑:給加工品們穿上有食物顏色的外衣‧抗氧化劑、防腐劑:延長保存期、避免腐壞火鍋料要挑選4招面對種類繁多的火鍋料,要怎麼挑選才安心?高敏敏傳授4招挑選方法,讓你避免買到有問題的火鍋料。✔️第一招:選擇合格賣場環境整潔衛生、低溫控管確保食品保存良好✔️第二招 標示清楚、包裝完整不要亂買標示不清、來路不明的火鍋料✔️第三招 視覺、嗅覺判斷勿挑選產品有異味、顏色過於鮮豔、死白或暗沉的火鍋料。如果結霜過多,也有可能是在冷凍櫃中存放太久了。✔️第四招 常理判斷如有火鍋料宣稱未添加防腐劑,卻能常溫或冷藏保存過久,都可能是問題產品,切勿選購。火鍋喝湯要適量!「鈉含量」也是陷阱之一高敏敏提醒,除了熱量,鈉含量也是火鍋的陷阱之一。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mg(=6g的鹽),基本上就是喝兩碗熱湯鈉含量就會超標。所以建議吃火鍋時:1.湯底選擇普通清湯建議選擇大骨、蔬菜、昆布等 另外想喝清湯得趁放料之前 下肉之後就不要喝⚠️2.多吃蔬菜,少加工食品3.主食選擇麵類 能全穀類的更好白飯可以替換成高纖維的根莖類食物 熱量約是白飯的一半4.選擇低脂肉品 避免高油脂肉片避開高油脂的霜降牛、梅花豬、五花肉、培根片,以低脂的雞肉、里肌肉、牛腱、鯛魚片為主。5.以天然辛香料調味為主議選擇蔥、蒜、蘿蔔泥、辣椒,不要豆瓣、沙茶等,或是享用原味。高敏敏提醒,雖然偶而讓身體輕鬆一下也不錯,但別小看每個火鍋料只要快走1-27分鐘,因為你不會只吃一顆火鍋料。想要健康不卡油的朋友,建議改吃「食物原型」,只要吃得正確,不攝去過多的加工食品,火鍋真的是優秀的美食之一。
-
2023-02-12 名人.林頌凱
換姿勢時膝關節會發出聲音?你的膝蓋可能拉警報的8個徵兆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國人平均餘命已達81.3歲,創下歷年新高。「不臥床、健康老」是最近許多人倡導的健康議題,但你想過自己的高齡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嗎?還能擁有自在行動的能力嗎?人體共有146個關節,關節構造還包含關節囊、關節軟骨、滑囊、關節液、關節腔等,日常的不當使用、受傷,甚至長時間姿勢不良滑手機,可能造成關節損傷。加上30歲起,不論是肌少症、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都會隨著時間在年長者身上一一浮現。不僅是樂齡族,每個人都要注意關節保健,行動力就像儲蓄,越早開始存款,晚年越能享成果。【行動力健康檢測】想知道自己的行動力是否健康,可以用以下判斷標準檢視。●轉換姿勢時,膝關節會發出聲音●從椅子起身比以前吃力。●久坐或久站後,膝蓋感到不適。●腦子想著要做到的動作,身體卻跟不上。●爬樓梯膝蓋無力,甚至需要靠扶手使力。●買菜、逛街走不遠。●上公車時無法一步走上階梯。●害怕走樓梯。有以上症狀,表示行動力已經開始拉警報。想要從根本改善行動力,就必須先給身體主要的燃料,就是澱粉類食物。而補充營養,提升關節的肌力與潤滑力,才能夠降低關節退化的機率。有三種重要營養素可以多多攝取:1.優質蛋白質:增長肌肉和合成膠原蛋白肌肉是關節最天然的護具,不過在35歲後就開始流失。平時多補充植物性的優質蛋白質,相對於動物性蛋白質,身體比較沒有膽固醇、高油脂等負擔。也可多注重大豆、豌豆胜肽,此兩項營養素可以幫助活化肌細胞與促進肌纖維變大,是肌肉生長的關鍵營養。2.玻尿酸、葡萄糖胺:潤滑關節或幫助軟骨增生玻尿酸是關節液的主要成分,飲食可多吃富含膠質的木耳、海帶、蹄筋等食物,或是使用含玻尿酸或膠原蛋白的保健食品來潤滑關節。另外,如果要採用葡萄糖胺類的保健食品來促進軟骨增生、緩解關節炎疼痛,就需要慎選品質,不要道聽塗說亂服用。3.鈣、維生素D:強化骨骼可多攝取綠色蔬菜、奶蛋豆製品、肉品,如果原型食物不足,也可以補充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等營養素。其他營養品部分,還可以多補充B群來幫助神經穩定。如果因關節不適疼痛,導致行動力下降,也可以補充抗發炎的Omega-3、維他命E、C來舒緩疼痛,增加行動力。別以為關節退化、活動力降低是長期勞力耗損、運動過度的人才需要注意,整天久坐不動的人反而更要注意。站著一定比坐著好,走路一定比站著好。只有保持規律和有效的運動,才可以維持肌肉強壯,幫助維持關節健康。運動要特別強調下半身的肌肉群。腳離心臟最遠,但卻能幫忙靜脈把血液擠壓回心臟,因此被稱作身體的「第二顆心臟」。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重訓都會再三強調下肢的訓練。快步走、跳繩、登山都可以訓練下半身肌力,還可以搭配弓箭步、深蹲等做伸展運動。運動跟飲食雙管齊下,人人都能擁有逆齡的行動力。|林頌凱醫師 免費線上足部保健課程|▽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穿夾腳拖會造成下肢傷害?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