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8 養生.家庭婚姻
搜尋
財產
共找到
348
筆 文章
-
-
2023-05-10 退休力.理財準備
分產不公恐引爆手足相殘!律師建議一招,讓老母親守住財產、兄弟也不失和
「吳律師,我大兒子希望我那棟出租中的房子過戶給他,他說,他會把租金拿出大部分,給我當生活費,可是我擔心他不信守承諾,我很希望小兒子來幫我管財產,又怕有一天,我往生了,我兩個兒子會兄弟鬩牆,到時大兒子跑去告小兒子,那怎麼辦?可以如何解決這項難題?」一位年約75歲、喪偶的老母親向律師、AFP(Associate Financial Planner)國際理財規劃顧問吳挺絹求助,提到上述難題,這位老母親的眼神、語氣滿是憂慮。這位老母親擁有存款約五百萬元,另有一棟房子在出租,平常和小兒子一起住,主要是小兒子在照顧她,面對大兒子的要求,她不想貿然答應,又擔心斷然拒絕,會影響她與大兒子的感情,且兩個兒子的手足之情,也可能受到影響。當吳挺絹律師與老母親、大小兒子進行詳談後,便建議以「安養信託」幫老母親守住老本。老人守住財產,財產信託是妙招!「信託的目的,是藉由信託條款約定受益人養護、醫療…等相關權益,並進行專款給付。」吳挺絹律師在「愛長照」服務網站於2023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所舉辦的講座中表示,年長長輩想守住自己的財產,或者晚輩、家人想幫年長或失智、失能長輩守住財產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財產信託,而這樣的信託保障有兩大好處:第一,當一個人健康的時候,可以與銀行、親屬或律師先簽訂信託契約,主要可分為「金錢信託」(含保險金信託)與「不動產信託」(租金收益管理)。這代表可用簽訂信託契約的方式事先規劃、凍結、保留自己的財產,並事先訂立往後受照護或接受醫療的規格、需求、金錢支出品項等細項,在信託期間,銀行、親屬或律師就得依這份合約確實執行,此時,自己的意志、意願便可受到尊重,並真正落實。第二,一旦真的失智、失能,這也可以避免家屬、手足在財產管理上產生糾紛。信託財產分為:金錢信託、不動產信託以前述老母親為例,在這例子中,吳挺絹建議老母親將信託財產分為兩部分處理:「存款五百萬元」與「房子」,信託時間皆為十年。在「存款五百萬」信託部分,委託人是老母親,受託人是小兒子,也就是由小兒子管理這五百萬元,受益人則是老母親,信託利益分配上,主要用於老母親的生活費、醫療費,這些費用都以契約方式明文標示,監察人則是律師和妹妹,當有一天老母親往生,在遺囑當中,則明確指明將剩下來的錢全部給小兒子,因此在這項信託中,最終受益人為小兒子。至於房子的部分,老母親答應將房子分給大兒子,但房子也必須接受信託,在這項信託中,委託人是大兒子,受託人是老母親,受益人是大兒子,契約明訂,在房子租金中,必須撥出2.5萬元給老母親做生活費(信託管理費),大兒子可以拿0.5萬元的信託利益,監察人一樣是律師和妹妹,而最終受益人是大兒子。最後,老母親、大兒子與小兒子皆各取所需,也皆大歡喜。律師的叮嚀:監察人十分重要在講座中,吳挺絹律師反覆提醒財產信託、設立監察人的重要性,當財產受到信託保障,就比較不容易遭詐騙或有心人奪走,而監察人的設立,則可讓年長者的財產保障多一層把關,年長者在往後的歲月,也才更有保障,也更無後顧之憂。監察人四大功能助嚴格把關在信託過程中,設立監察人是重要環節,監察人主要功能在於:1.如果未來要終止或變更契約,需經監察人同意。2.預防親屬、監護人私心自用、監守自盜。3.審核款項流向,判斷是否為必要支出。4.在信託期間,當委託人發生意外,監察人可確保安養費或相關款項支出得以繼續執行。信託過程四大重要角色在信託的過程中,主要角色有「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以及最重要的、負責監督的「監察人」。以下是相關說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4 焦點.元氣新聞
蛋價回穩!零售超過「這價格」不合理?蛋農:早餐店是否該降價了
清明連假過後到端午節前,是雞蛋消費淡季,加上進口雞蛋大舉壓境,原本飆漲一度飆漲到每箱1500元的黑市價格漸回穩,產業推估,目前交易約落在1000至1100元左右,零售箱蛋價格一度飆破百元,也逐漸回穩。市場價格紊亂 蛋價仍不統一記者實際走訪新北傳統市場,雜貨店賣零售散蛋前陣子都採「每袋」計算,白蛋一袋100至120元都有,且需要排隊購買;現在不用排隊,零售價格約落在一斤85至95元之間;但也有業者售價仍在百元以上,市場價格紊亂;而新北賣場、超市盒裝蛋仍缺,不容易買到。北市蛋商公會24日恢復報價,產地價45.5元、批發價55元,為了維持市場價格穩定及產銷和諧,希望會員依據報紙機制結算,不要繼續私下加價結算,以公會報價為基準;並認為目前箱蛋零售超過80元不合理,合理價格落在60至70元。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執行長陳進丁表示,目前市況是比較弱,清明之後買氣差,加上大量進口雞蛋,也影響到國產雞蛋銷售,加上天氣也比較暖和,加工業者也屬於淡季,用蛋量較少,因此現行市況並不好賣。陳進丁表示,如果依照牌價,傳統市場箱蛋現在一箱910元;公會說零售價格60至70元為合理,他則認為,這價格見仁見智,但不符合常態,若產蛋率較差的生產者,不見得能夠賺到錢,若蛋農經營不好,沒有利潤,也就很難有能力產業升級,經營不佳就會休養,變成惡性循環。靠進口雞蛋支撐市場,國產雞蛋產量仍不足?中部某蛋農表示,那「乾脆漲蛋價吧」,既然散裝雞蛋零售價格60元至70元為合理價格,那產地原料雞蛋的價格,僅定在45.5元是否合理?現在是靠進口雞蛋支撐市場,國產雞蛋產量仍不足,蛋農沒有利潤不會再養,且蛋農生產承擔疫病等高風險,一旦染疫,身家財產一夕間都沒有了,欲哭無淚,這是現在蛋農的悲哀。他也說,進口雞蛋一顆進口成本約6元,但依照現在的公告盤價計算,國產雞蛋原料價格約一個4.5元,政府寧可吸收進口價差與關稅,卻不願國內生產者漲蛋價,不賺錢產業不會進步。也有蛋農說,要賣多少錢是自由市場,超市盒裝蛋有品牌、洗選、管銷等費用;零售蛋價也有不同的進貨成本,很難一概而論,多少價格才賣得動,消費者才願意買單,其實業者比誰都清楚;若現在蛋價已經逐漸回穩,那原本漲上去的末端餐飲業者,早餐店,一個蛋賣15、20元,現在是不是也應該降價了。延伸閱讀:.搶不到蛋反而賺到健康?雞蛋對你的身體到底有益還是有害?.番茄炒蛋沒有蛋怎麼辦?養生專家用「1食材」替代.洪惠風/我有高血脂,一天能吃幾顆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2 失智.失智100問
失智者財務危機 1/3遭家屬剝削!輕、中、重度失智如何保住財產 律師提建議
高齡八十四歲的國民黨前副祕書長、救國團名譽召集人李鍾桂,已故丈夫為前司法院長施啟揚,夫婦權傾一時,兩人膝下無子女,四年前施逝世後,李的健康每況愈下,且罹患失智症,近日爆發親信搬空數千萬老本,包括轉移房產、變賣股票,李鍾桂家人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已獲准,並提起刑事告訴。【延伸閱讀】政壇女強人李鍾桂失智疑被搬空千萬?3道防火牆幫失智家人守住錢失智症早期財物損失 三分之一是被家屬剝削財務超高齡社會來臨,失智發生率與年齡成正比,台灣失智症協會二〇一九年首次失智者財物損失風險案例調查,共收集七十四個案例,高達卅四人被騙時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且多達六十五人尚無輔助或監護宣告,顯示財物損失可能為失智症早期徵兆。當中有廿五人被家屬剝削財務,比例高達三分之一,案件數居冠,其次才是詐騙集團,其餘則包括朋友或同事、商家、陌生人、金融人員、看護、法律、社會福利人員等。財務剝削管道排名則為金融服務、買賣、借貸和理財等,導致五十名失智者損失動產、十六人損失不動產、六人身分被盜用,但僅有廿四人採取法律訴訟救濟。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根據監察院人權報告,失智者訴訟11年來增加17倍,包括監護宣告或財產、遺囑、指定扶養等訴訟,大多與近親剝削濫用、不當安排有關。金融剝削中除了財物剝削以外,「知情權剝削」也值得關注,意即子女自行濫用失智長輩的印鑑、進行投資,連銀行帳單都不讓失智者看,失智長輩對於自己的財務安排,完全不知情。「後面我會養你,你先分財產。」部分子女利用親情、話術,要長者提前進行財產分配。陳筠靜表示,也發生不少案例是,子女並未如當初承諾,提供長者該有的照顧安排,甚至部分長者財務狀況佳,原有生活水平高,但透過近親安排,反而失去原有生活水準。此外也有晚年嫁娶、形成親戚關係,也可能涉及不當目的性婚姻。一名90多歲陳奶奶罹患失智症,長期與小兒子同住,也是小兒子負擔照顧責任,大兒子則負責帶奶奶就醫。至今單身未婚的小兒子指控,大兒子私下申請為奶奶的輔助人,陸續挪移數百萬元財產,質疑是因為姪子打算出國唸書,哥哥利用親情操弄失智媽媽將財產轉移,因此主動提告,希望爭取自己擔任媽媽的輔助人,保住媽媽的財產。財產及早規畫 家屬介入常造成糾紛也有人晚年後想將不動產轉為資金活用,卻因為失智症受到阻礙。一對高齡夫妻共同持有房產,先生為失智症患者,太太則為照顧者,兩人做好規劃,希望將房產售出做財務信託,沒想到遭兒子反對,認為父母若售出房產,會影響到他未來繼承特留份,甚至威脅父母若敢賣房將提告,指控母親故意讓失智父親作出不當決定。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徐文俊提醒,根據國內外調查,常見高齡者遭家人掠奪財物,若長者已經失智,即使回朔當時狀態,也難確認當下是否遭親人詐騙,使得案件處理上更加複雜。有晚輩不認同長輩的處理財務方式,並不一定與失智症相關,但建議民眾應該及早規畫,而非等到失智後才讓家屬介入處理。財產「身心障礙安養信託」 律師:提前規畫為上策【記者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國民黨前副祕書長、救國團名譽召集人李鍾桂罹患重度失智症,引發親信與家屬爭產大戰。專家表示,民眾無論有無慢性病或罹患失智症,在不同時期應及早思考,做好未來的財務規畫,也提醒民眾做輔助宣告、監護宣告「並非萬靈丹」,因我國欠缺完整監督機制,也可以考慮使用身心障礙安養信託,花小錢保障辛苦一輩子的老本。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宇皓法律事務所律師鄭嘉欣表示,以李鍾桂案例,因財產已被移轉出去,家屬僅能進行刑民事提告,刑事包括準詐欺,民事則是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返還。不過法官除了按照病歷,也會根據在場公證人、見證人或錄音、錄影跡證一併考量,但失智者容易附和、順著照顧者的話,即使有錄影存證,也難證明是失智者本意,家屬若要指控失智者當下是遭詐騙,難度非常高。意定監護、信託契約 輕度失智前要完成鄭嘉欣建議,民眾尚未失智前,甚至邁入中年都應該提前思考、規畫,包括「意定監護」決定自己未來的監護人是誰,像是同志愛人、同袍好友等,不一定要選擇自己的親屬,此外亦可有多位監護人,分別管理自己的醫療、財務。不過意定監護只有監護權,若要保障財產,須透過保險、信託契約來規畫,以及醫療委任代理、臨終照護決定、過世後遺產處理,建議在輕度失智前都要做完。中度失智 考慮他益信託、遺囑信託若已是中度失智,仍留有些許判斷能力,鄭嘉欣表示,家屬可與失智症患者討論,是否做金融註記或不動產預告註記、預立第二聯絡人等,甚至身旁的家庭照顧者,擔心自己「走得更早」,未來沒有人可以照顧失智者,亦可以考慮做他益信託、遺囑信託,或將自己的保險金以分期方式、達到「類信託」效益,即使自己不在了,保險仍會定期撥錢給失智者使用。重度失智輔助宣告、監護宣告 欠缺監督機制重度失智患者會牽涉輔助宣告、監護宣告問題,鄭嘉欣強調,輔助與監護宣告「不是萬靈丹」,一旦做了監護宣告,等於輔助人想怎麼使用監護人的現金、股票、有價證券、車子、黃金「都可以」,只有在處分財產清冊上的不動產時,才需要經過法院許可,我國法官至今未在主文上宣告,要求輔助人按月做財產清冊報告、交付信託,我國的監護宣告欠缺監督機制。鄭嘉欣說,相較韓國有公設監護監督人,按時監督民眾的財產是否遭輔助人濫用,若沒有子女的長者,韓國也有公設監護人。但我國欠缺監護監督人、輔助監護人制度,也欠缺具有公信力的信託監察人。在我國制度尚未完善前,她也推薦民眾可使用「身心障礙安養信託」,費用約僅百分之一至二,比起千萬元資產遭人騙走,不如花小錢做好下半輩子金融保障。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建議,高齡者可預先做不動產註記,並指定聯絡人,當未來不動產進行移轉、分割時,地政事務所也能同步向聯絡人確認。也呼籲民眾應及早進行財務規畫、醫療及照護決定,並與家人取得共識,提前做意定監護、信託契約及相關註記,信託契約中亦可載明信託關係不因委託人受監護或輔助宣告而消滅 ,保障自己未來失智或因病無法表達己意,法官仍可依照紀錄有脈絡可循。若有相關需求可撥打全國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7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一次性支付險種佳 林志潔:商保成抗癌金融力
「要建立正確金融商品知識、提升健康風險意識!」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表示,她年輕時買癌症險,而擁有足夠的金融力,罹癌時才有能力動微創手術,她也因及早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早期發現肺腺癌,並了解定期健檢的重要性。林志潔說,當初動微創手術,沒化療,但體內有傷,需休養,所以工作須減量,收入減少,加上有房貸要繳,經濟有缺口,此時,癌症險一次性支付就很重要,買保險要看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而定,需自己做功課、進行評估。林志潔提醒,長輩除了要注意健康外,近來,高齡金融詐騙日趨嚴重,已成國安議題,像往生互助會這類非法商品,很沒保障。另像一位66歲長輩原沒線上銀行帳戶,後來被騙去辦線上銀行帳戶、變更手機號碼,很快遭騙走新台幣900萬。由此可知,不只保險規劃,財產信託也值得考慮,對不懂的金融理財商品,千萬別輕易嘗試,可撥打金融服務專線1998,助釐清疑慮。👉🏻【更多精彩內容】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
2023-04-14 醫聲.癌症防治
抗癌神隊友 權威專家獻策四大資源
血液癌多發性骨髓瘤 滕傑林:單株抗體增生活品質「多發性骨髓瘤是過去10年來,血液惡性腫瘤中最蓬勃、迅速發展的疾病。」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對病人來說衝擊很大,患者及照顧者都很辛苦。因此治療前須經正確診斷,並擬定治療目標、方法、代價及如何評估治療效果。滕傑林指出,多發性骨髓瘤雖然不難診斷,但症狀不典型,如骨頭出現痠痛常聯想到可能是太累了,或是想去按摩,讓患者常常跑了多家醫院。多發性骨髓瘤併發症多包括高血鈣、腎功能不良、貧血及骨頭病灶四大症狀,其中貧血症狀約占七成,頭痛約占六至七成,高血鈣、腎功能不良約各占三成。滕傑林說,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第一線治療最好方式是自體幹細胞移植,但國內僅20%患者進行移植,統計指出,自體幹細胞移植後,若搭配抗CD38單株抗體標靶治療,相較未使用標靶治療患者,18個月疾病不惡化存活時間高達八成,且九成患者可以存活約3年,病情不會惡化,生活品質大幅改善。淋巴瘤 余垣斌:化療沒想像中可怕「許多淋巴瘤病友一聽到化療就垮掉,事實上化療沒想像中可怕!」在亞東紀念醫院血液淋巴腫瘤團隊召集人、腫瘤科暨血液科主治醫師余垣斌的門診經驗中,不少淋巴瘤病患,特別是年長者在經化療等正規治療後,成功治癒,重新享有精采生活,因此他鼓勵病友勇敢踏出治療第一步。余垣斌表示,對於淋巴瘤治療,化療是重要選項。化療領域含括多種藥物,治療淋巴瘤所用的化療藥物相對使用容易,每3周用藥一次,每次2到3小時,且治療反應率達八成,即使年長者需減量,仍可發揮效果,若有嘔吐、噁心副作用,目前有很好的止吐藥可供使用,不過病患要留意感染危機,若出現發燒,千萬不要自行吃退燒藥,務必盡快就醫。研究也發現,化療合併部分標靶藥物,效果更提升。此外,像新一代標靶藥物口服BTK抑制劑等也是重要治療選項,對某些淋巴瘤病患,可在化療失敗後做救援治療,甚至可取代化療成為第一線治療,對年紀大的病人來說,比化療更安全。不過,無論採取哪種治療,病患、病患家人須與醫師充分溝通,並尊重醫師建議,不要亂服偏方、不輕易放棄,治療才會順利。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侯信安:標靶藥物減副作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族群中,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但治療上卻面臨「存活時間短」、「年長者治療效果差」的瓶頸,從2011年到2015年統計8,000名病友,平均存活時間8個月,60歲以上年長者僅3至5個月,在17種癌症分析中,白血病友平均損失17年半的壽命,遠高於胰臟癌。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祕書長侯信安指出,長者因體力不堪承受傳統治療,包括化學治療、血液幹細胞移植的治療,年長病人治療效果差,中位存活期僅3個月,20年來沒改善,醫療照護需求未被滿足。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當複雜,正確診斷、分類對治療計畫擬定至關重要,現在可利用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NGS)帶來新的希望,判斷是否要化療結合標靶治療,或是盡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讓治療「贏在起跑點」,疾病的存活率亦有望突破。侯信安說,目前國外所使用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標靶藥物,約有10種之多,能減輕治療副作用,但國內現在引進、獲得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只有兩種,分別為BCL-2口服抑制劑與FLT3抑制劑,期待國內引進藥物的速度可以加快,也希望台灣加入更多國際臨床試驗,病友若能加入臨床試驗,也可得到新藥醫治的機會。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李啟誠:細胞治療精準滅癌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未來可能「完全免化療」,免疫力好壞是關鍵之一;標準治療都要先經過1個月的誘導性化學治療,高風險族群先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再進入25至30個月的鞏固性化療,小孩成功率八成五、成人則低於五成。「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結合新世代抗體注射藥(BiTE),可達到完全免化療。」李啟誠指出,根據醫學期刊「刺胳針」發布的研究,針對40位新診斷最困難治療的「成人費城染色體陽性血癌」患者,經過1年治療後,在免化療的情況下,無病存活率高達九成五,1年總存活率同樣九成五,不僅免除化療,也避免骨髓移植的毒性產生。李啟誠說明,過往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患即使完成療程後,一旦復發,5年存活率僅剩7%至8%,根治機率低;BiTE就像是體內線民,一端抓住血癌細胞、另一端抓住T細胞,誘發T細胞精準消滅癌細胞。李啟誠說,花蓮慈濟醫院5年前也協助標準療法後復發的病友,透過BiTE結合CAR-T控制住血癌細胞,並恢復體內T細胞將其改造成為更強的CAR-T細胞,對抗血癌同時也預防復發,如今患者恢復良好。真心話自殺率居高不下 方俊凱:心理照護政策不足台大公衛學院曾經進行台灣癌症患者自殺死亡比例調查,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指出,一般而言,癌患自殺死亡比約一般人的2倍,但台灣癌患標準化死亡比約2.47倍,高於他國,支持癌友需要政策推動,增加癌症心理師人力及健保給付,讓心理照護制度化,減少癌友自殺的比例。方俊凱指出,對於癌友心理的照護,國健署從癌症診療品質提升計畫開始,並推動「癌症病情告知溝通技巧培訓計畫」,讓跨領域的團隊能了解心理腫瘤學,規定每家醫院要有一位心理師負責癌友的心理照護,但經過多年,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癌症防治法」都立法,但癌患的自殺率並沒有下降。10年來,每家醫院一名心理師負責所有癌友心理照護,嚴重不足,方俊凱指出,醫學會已提出每家醫院新診斷癌患只要500人就需要一名專職心理師,每2,000人就需要增聘一名心理師,這些心理師人力缺口已提供給國健署,也希望健保署給予經費上的補助,支持癌友不能單靠NGO團體,而是需要政策來推動,才能讓癌症患者不會是一個人。照護者身心負荷大 史莊敬:資源、支援一樣重要癌症照護中,照顧者除了照料癌友生活起居,也承接癌友的情緒、外界的期待,然而,他們的感受與需求卻鮮為人知,導致生理、心理出現狀況,進一步惡化與癌友的互動。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史莊敬表示,照顧者因生活繞著癌友打轉,出現睡眠不足、工作受影響等問題,也會時常深陷自責、焦慮、疲倦等負面情緒,進而降低耐心,說話口氣差,動作粗魯,「癌友是會察覺出來的,如此容易引起猜疑、疏離或衝突。」他分析,一旦照顧者的感受與需求不被滿足,如沒有得到尊重與關心,休閒時間或個人空間消失等,便會感到失落,甚至對別人給予的關心產生疑惑。因此史莊敬認為,需要多項資源投入,降低照顧者的身心負荷,並在協助癌友就醫、診療、休養與復原的過程中,一同考量照顧者的想法、感受與需求;照顧者也不需過度要求自己,而是把握當下可以休息的機會,「自己的重要性需自己給,而且照顧者站穩了,才有辦法照顧癌友。」生病經驗非常寶貴 潘怡伶:癌友是職場新助力罹癌從來不會成為任何人的人生規畫,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在32歲那年確診乳癌,當時新婚燕爾才3個月,人生陡然劇變;當下腦袋雖然一片茫然,但對醫師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卻是:「我還能返回職場嗎?」所有影響人生的重大選擇,全都要在短時間內下定決心。「曾有病友在手術前被要求簽下『自願離職書』。」潘怡伶表示,病友遭受到許多職場歧視,一名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輕病友,在病床前被迫簽下自願離職書,本就緊張的心情,又因遭逢職場歧視更加自我懷疑。潘怡伶希望,罹病經驗是所有病友的寶藏,應替之「賦能」,讓罹患癌症的經驗成為職場上的助力,不論是癌症相關的學術研究、病友陪伴工作,都能替醫藥廠,甚至更多病友提供珍貴的協助,除了友善企業外,也需要更多大眾的加入,替病友創造友善的職場環境。營養超量干擾治療 黃孟娟:保健食品用錯傷身保健食品非越多越好!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提醒,保健食品不當使用不僅傷身,「高劑量、多重服用」更可能與癌症治療產生衝突疑慮。黃孟娟指出,據美國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 2022年JAMA發表的大型研究,健康人額外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對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與減少死亡風險無顯著益處。歐洲腸道靜脈營養醫學會癌症營養治療建議,癌友治療期胃口不佳,可補充符合「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維生素、礦物質,不建議高劑量及多重補充。另外,癌友普遍聽聞麩醯胺酸可修復口腔黏膜,但例行補充麩醯胺酸與血液腫瘤再發疑慮有關。建議使用劑量以0.5克/公斤/天為限,可多次漱口後食用緩解症狀,但僅有症狀短期使用,不宜例行補充。黃孟娟建議,預防癌症及降低癌症復發風險的有力做法,是實踐地中海飲食,多吃蔬果、全穀及豆類,每天攝取奶類、每週有海魚及適量優質蛋白質,減少高油食物及精緻糖攝取也是重點。乳癌荷爾蒙治療+細胞週期抑制劑 曾令民:早期高危復發率降乳癌佔據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不過,八成患者多屬於○到二期的早期乳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指出,進一步以生物標記檢測分析,七成癌患為荷爾蒙陽性(HR+/HER2-),雖然預後良好,但萬一是高風險患者,會有高達七成在手術後的前5年復發,建議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與傳統治療相比,能有效降低30%以上的復發風險,達到治癒的目標。癌友除了擔心復發,也害怕遠端轉移。曾令民表示,通常第一個轉移的部位有33%是在骨頭、近19%在肺部,且發生遠端轉移就是進入乳癌晚期,治療目標必須從治癒變成延長壽命。他指出,特別是高復發風險族群,像是4顆以上淋巴結感染,或是1到3顆淋巴結感染加上,如腫瘤≧5公分、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20%,通常會有三成以上會在術後的前2年復發,高達七成會在術後的前5年發生,且三成的患者會有多部位遠端轉移狀況。不過,他說,隨著醫療科技進展,目前高復發風險族群使用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有效降低30%以上復發風險,針對早期乳癌患者最怕的「遠端復發」,新藥也能顯著降低。他提醒,患者要定期追蹤,若出現淋巴結陽性等,就要回診與醫師討論治療方針。魔術子彈精準攻擊癌細胞 郭文宏:晚期治療有新武器乳癌病友進入晚期,仍有治療希望!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台灣乳房醫學會常務理事郭文宏指出,據統計,晚期乳癌病患的5年存活率為36.2%,比過去進步,隨藥物推陳出新,特別是像「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俗稱魔術子彈)的研發,更讓晚期乳癌治療有新武器,病患更有希望延續生命。郭文宏說,每4名乳癌病患中,有1人為HER2陽性乳癌,過去,HER2(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病患因疾病易惡化,復發、死亡機率較高,讓醫界很棘手,自從針對HER2陽性的標靶藥物問世,情況漸有改善,而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的出現,更受關注,這類藥物運用連接子(Linker)連結標靶單株抗體與化療藥物(Payload),好似戰鬥機配置飛彈,到腫瘤處再以化療毒性精準攻擊,只針對HER2陽性癌細胞,較不會傷及無辜。近來也發現,HER2弱陽性病患佔整體乳癌約55%,臨床試驗顯示,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對HER2弱陽性病患也可產生療效。加上旁觀者效應,致使周遭癌細胞即使沒有HER2表現,也遭受「池魚之殃」,病患存活生機大為增加。郭文宏也鼓勵病患,「積極治療,永不放棄,有一天癌症將成為慢性病!」經濟一次性支付險種佳 林志潔:商保成抗癌金融力「要建立正確金融商品知識、提升健康風險意識!」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表示,她年輕時買癌症險,而擁有足夠的金融力,罹癌時才有能力動微創手術,她也因及早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早期發現肺腺癌,並了解定期健檢的重要性。林志潔說,當初動微創手術,沒化療,但體內有傷,需休養,所以工作須減量,收入減少,加上有房貸要繳,經濟有缺口,此時,癌症險一次性支付就很重要,買保險要看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而定,需自己做功課、進行評估。林志潔提醒,長輩除了要注意健康外,近來,高齡金融詐騙日趨嚴重,已成國安議題,像往生互助會這類非法商品,很沒保障。另像一位66歲長輩原沒線上銀行帳戶,後來被騙去辦線上銀行帳戶、變更手機號碼,很快遭騙走新台幣900萬。由此可知,不只保險規劃,財產信託也值得考慮,對不懂的金融理財商品,千萬別輕易嘗試,可撥打金融服務專線1998,助釐清疑慮。整合全台保險公司 陳乙棋:縮醫療險理賠時間商業保險是癌友的重要經濟支柱,然而民眾罹癌後要申請理賠,須提供保險公司詳細病歷紀錄與診斷報告,奔波醫療院所申請文件,繁瑣費時。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資訊應用組主任陳乙棋說,壽險公會作為保險產業平台,已整合全台19家保險公司,設立「理賠醫起通」服務。陳乙棋說,該服務具一站式、無紙化的特點,民眾一機在手,只要上傳授權同意書和授權範圍,若就醫醫院是理賠醫起通合作的19家醫療院所,就能直接把治療期間的診斷報告、病歷紀錄和收據等所需資料上傳,同步授權給患者其他保險公司,民眾不必再擔心資料缺漏。他強調,此服務透過區塊鏈等技術保障個資,民眾不必擔心個資外洩。陳乙棋指出,理賠醫起通服務是建構在壽險公會整合21家保險公司的「理賠/保全聯盟鏈」之上,截至去年已為逾24萬民眾節省二次以上的重複申請過程及費用,理賠金核發的時間也從7天降至3天。壽險公會提供的「保險存摺」,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一站式瀏覽自身所有保單重要資訊。陳乙棋表示,民眾不必擔心紙本保單遺失,能夠定期檢視保單情況,未來將納入更多給付詳情,並以免費使用為目標。新療法 舊保單理賠受限 陳碧玉:癌症保單需定期審視只有罹癌後申請理賠才會找保險公司?現在的保險公司要翻轉觀念,攜手保戶一起促進身體健康。南山人壽健康照護企劃部副總經理陳碧玉表示,作為保戶人生道路的神隊友,在健康促進期透過APP指導運動、定期健康檢查,給予回饋獎勵,如果罹癌也有「健康守護圈」從治療照護到復原期都提供足夠的支持。陳碧玉指出,根據2022年理賠數據顯示,光是癌症險理賠達135億元,平均每個月有3,000位保戶申請理賠,年紀落在40到60歲之間、女性多於男性,但近年也有好幾位40歲以下罹癌,而攤開保戶的癌症險平均保額約56萬元,隨著新的療法問世,不見得以往的保單會理賠,因此需要定期審視保單。針對年輕小資族,她建議,可以買定期癌症保障及外溢保單,待預算足夠或成家立業,首要先檢查過去買的癌症險,對於新式療法可以利用補充包險種來補齊。她舉例,一位35歲男性購買保額100萬元的10年定期險,年繳5,500元,新型補充包則有包含基因檢測、標靶藥物、微創機械手臂等,年繳約莫1萬元預算就能做到。
-
2023-04-13 養生.家庭婚姻
「錢我在賺、家務我也做,那我需要這個老公幹嘛?」7年家庭主夫老公拒回職場,年薪250萬太太想離婚
《Decard》近期發文說到,她坐完月子沒多久就回去上班,老公則是一名人妻在家照顧小孩,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庭開銷變重,老公竟然不斷找理由不願回職場,讓她動了想離婚的念頭,原因是「錢我在賺、家務我也做,那我需要這個老公幹嘛?」一人扛起家庭支出原PO哀怨說,「結婚8年,我每天像個陀螺轉不停,拚了命維持這個家的經濟水平⋯。」老公自從孩子出生後就離職待在家,說是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期間都是由她一人扛起家庭支出,每月開銷至少15餘萬。包括房貸6萬、孩子開銷2萬、水電保險雜支1.5萬、飲食3萬,還要給老公薪水3萬,讓她這些年根本存不到錢。老公體諒她工作辛苦,「家務及小孩他7、我3」,但原PO後來發現,每天下班回家除了需要負擔她的部分家務工作外,老公要孩子「假日去找媽媽」,因為平常都是他在帶小孩。以致於她回到家工作之外的休息時間,根本沒辦法好好休息。各種理由「拒回職場」原PO接著說,後來小孩長大3歲就送幼兒園,老公有沒有要上班的打算。平常在家就是打掃、洗衣,偶爾做飯給孩子吃,其他時間都是在打球、打電動、騎腳踏車。夫妻倆曾為此討論多次,但老公卻總是有各種理由拒絕,甚至拿小孩當作藉口,最終也不了了之。後來小孩上了小學,原PO再次提議,希望老公能回到職場工作。但老公又說,「孩子0至6歲的時候,我24小時全年無休,孩子去上小學了好不容易能輕鬆點,想先休息。」但這一休,又是2年過去。如今,孩子都要上3年級了,老公仍不願意回去工作,並說自己已離開職場7年,找不到什麼好工作,原因是,「要我回去上班對我不公平。」想要離婚,卻要「付出代價」這讓原PO心裡很不是滋味,「我開始有了離婚的念頭,錢是我在賺、平常家務我也有做,那我需要這個老公幹嘛?」沒想到當老公得知她的想法後,竟表示自己當全職爸爸很辛苦,考量他這些年來「為了家庭沒收入」,要求原PO必須把財產分他一半。她無奈表示,自己雖然年薪250萬,加上老公時不時就討獎勵,說他顧家很辛苦要求旅遊、買東西,「這幾年下來根本沒辦法存錢,想買的包包都不捨得買,都拿去儘量滿足他」,卻沒想到對方直到最後一刻心裡想的還是錢,讓她徹底心死。網友評價兩極文章曝光後,網友評價兩極,紛紛留言「我只能說帶小孩不是那麼簡單,自己帶一天發現上班輕鬆多了」、「性別換一下,如果是全職媽媽,大家應該都會覺得下班後幫忙家事很正常」、「單薪家庭的老公們比妳還想離婚」、「性別換過來,原Po就是沒心沒肺的渣男了」、「請諮詢專業律師,趕快脫手這個巨嬰」。其實,婚姻的路上就是包容與扶持,從戀愛進入婚姻之後,戀人關係就會變成互助關係,取長補短,這樣共同努力才能經營出幸福的生活。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要離婚了,但孩子只有一個,怎麼辦?
夫妻吵架,鬧離婚,談到離婚分財產,都沒問題,但分小孩就卡住了,因小孩只有一個,如何是好?後來聰明的老婆想到了一個方法:「再生一個!」這樣兩人就打平了!再生一個,說來簡單,做起來就有點難了,而且要做人也不是那麼簡單,何況只為了離婚而辦事,沒感情基礎,心裡不怪也難。事實上,很多事第一次順手,第二次就不容易了,例如好不容易中了大樂透,第二次要再中,就沒那麼容易了。疾病的演變上也是如此,有些藥例如抗生素,第一次吃有效或不會有反應,第二次可能就沒效或產生過敏反應了。在對抗癌症方面,使用治療藥物如此,人會變,癌細胞也會變,因此化療之中,癌細胞會產生抗藥性,可能第二次就沒效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這個道理。以前肝癌的治療,除了手術之外,並無其他療法,因此,當發現肝臟長了腫瘤,最好的方法是及早手術切除。如果有了肝癌,腫瘤不大,位置恰當,肝硬化不厲害,手術切除通常不是問題,但如果幾年後又復發了,如果腫瘤的部位很深,或肝硬化厲害,要開第二次刀,就要多考慮風險,因為可能剩下的肝功能不好,切除後剩下的肝不足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就可能會引起肝衰竭而往生,此時唯一的方法就剩肝移植了,但要找捐肝者不是那麼容易。近年來除了手術治療法外,還有栓塞、電燒或標靶、或免疫療法,治療的方式愈來愈多,只是痊癒的機會可能也就愈來愈小了。總而言之,婚姻不是兒戲,要離婚雖然容易,但結婚愈久,要分手摩擦的瓜葛愈多,其他方面的影響也愈大。同樣的,疾病的治療,尤其腫瘤的手術切除,開愈多次愈困難。維持婚姻唯一的方法是婚前多考慮,不要昏頭昏腦。癌症方面要知道如何預防,例如不要感染B、C肝,就幾乎不會有肝癌的風險;有了B、C肝,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根治的機會也愈大。「再生一個」或「再開一次刀」同樣都是不得已的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8 焦點.長期照護
「跟家人圍餐桌吃飯,哪怕一輩子一次也好」73歲獨身癌末老人感謝照服員如女兒般照護,臨終贈與全部遺產
【本文重點】這是篇來自日本「女兒屋」的故事,述說著一位長照看護員的經歷,她求職四處碰壁,最後在懇求下才得到照護老人的試用機會,她如女兒般的用心照護獨居或病痛的老人成為金牌照護員,自己也從照護過程中得到快樂與自信。--by ChatGPT到家政服務介紹所找「陪護」的工作走出家政服務介紹所的玄關時,幸枝被一個素不相識的男人搭話:「能認識一下嗎…不會耽誤你太久的。」他五十來歲,比幸枝稍矮一些。儘管他其貌不揚,但幸枝作為女人來說體型又高又胖,容貌在常人之下,且長年忙於家務和打工,看上去比三十八歲的實際年齡更老,應該不會被陌生男人搭訕。「我想跟你談一下工作的事…」那個男人彬彬有禮,幸枝被他邀請去了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她剛從家政服務介紹所失意而出,聽到「工作」二字不可能無動於衷。她想在家政或陪護服務介紹所登記,可是走到哪裡都被問道:「已婚了吧?丈夫是做什麼的?孩子呢?家裡還有誰?」更氣人的是被理所當然地問道:「身分擔保人是你丈夫吧?」每到這時,幸枝便垂頭喪氣。既然抱著自立的決心離家,就不可再有絲毫依靠丈夫之意,況且她還必須盡量不留痕跡,不讓丈夫知道自己的消息。「你果真是這種情況呀…」那個男人喝了一口咖啡,滿含同情地點點頭。面對男人的提問,幸枝不得不把自己的窘境如實告訴他。她低頭看著手裡的名片,上面寫著「石山家政陪護服務介紹所有限公司所長石山六郎」。「我瞭解你的情況了。你就在我這裡登記吧…當然,本來是要有身分擔保人的,畢竟是到人家家裡去工作,所以馬虎不得。」石山所長一本正經地盯著幸枝看,「不過,像你這樣的情況就不必了,為了謹慎起見,你提供一個戶口本複印件就行了。另外,本介紹所有完備的住宿條件…我們這就去所裡吧。」幸枝起身深深鞠躬,寒酸的所長在她眼中突然變得高大起來。『女兒屋』為老人提供陪護服務 把對方當作親生父母盡孝介紹所在兩站路外站前商店街背面的一座五層公寓裡,兩張辦公桌和待客用的沙發局促地擠在一個單室套間裡。「你有陪護病人的經驗嗎?」剛在沙發上落座,石山所長便問。「有的。母親去世前,我在青森的醫院裡陪護了兩個來月…那是結婚前的事了。」「那就好。照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那就沒話說了。」他在沙發上坐直,前傾著矮小的身體緩緩說道:「我們介紹所在業界有一個別稱叫『女兒屋』…主要為老人提供陪護服務,我們的員工堪稱他們的親生女兒。你明白嗎?」所長飽含熱情地強調了「親生女兒」這幾個字。「請你在陪護時把自己當成對方的親生女兒,把工作當成盡孝心,時時溫情脈脈地叫他們爸爸媽媽。老人無論說什麼,你都要認真地傾聽,時不時用手輕輕撫摸他們。可以嗎?」所長的眼睛不知不覺間紅了,幸枝抬眼看著石山所長頻頻點頭,眼睛也濕潤了。幸枝開始陪護工作-當老人的「親生女兒」「宿舍」就在辦公室隔壁,單室套間裡放著兩張雙層床,靠裡處只有帶鎖的衣櫃和一個小電視機。只隔了一天,她就立刻投入工作當中。「一位臥床在家的老人需要照顧三天,這段時間由你去當他的『女兒』吧。」所長把一張寫有地址的便條遞給幸枝,「另外,希望你千萬注意不要違反合同裡的條款。」前一天,在介紹所辦完登記手續後,她在一份印好的合同上簽名蓋章了。所有條款都是常規內容,只是在報酬那一條的末尾多了一句:「規定報酬之外的報酬─小費及其他從客戶處獲取的收入,無論金額大小,均須如實申報,並與本所對半分成。」◎83歲渴望被聆聽的「爸爸」第一份工作的對象是一位八十三歲的「爸爸」,他一個人躺在郊外新建住宅區的一座房子的最裡間。在約定的上午九點到他家時,老人的家人已經全都出去了,他用微弱的聲音回應道:「…哦,我在等著你呢,來這裡吧。」老人皮包骨頭,蒼白的身體躺在床上,敞著睡衣,露出了尿布。他眼珠向上看著幸枝說:「哎呀,不是以前那位了嗎…啊,無所謂啦,我腰疼得受不了了。」他的聲音好似哀求。幸枝奔上前說:「好的好的,我來看看,爸爸。是長褥瘡了…真遭罪呀。」她說得很自然,沒有絲毫膽怯或害羞,跪在床邊立刻開始工作。老人安心地吐了口氣。老人的話題源源不斷,包括少年時代的回憶、與亡妻新婚時的生活、在銀行工作時的事情等等。這些話他不知說過多少遍,身邊的人大概早已聽煩了,但幸枝卻覺得新鮮,聽得津津有味。這十多年來,幸枝在家都沒有認真聽過人說話。對幸枝來說,跟老人在一起的三天過得很安穩,有一種久違的平靜。她覺得自己能打心眼裡善待老人。或許正是這個原因,到了第三天,老人含著眼淚依依惜別:「你下次還要來呀。我跟你在一起就像跟女兒在一起一樣。謝謝你。」他從枕下拿出一個餐巾紙包著的東西悄悄塞到幸枝手中。幸枝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張皺巴巴的一萬日元紙幣。她總算明白合同裡為什麼會有那項條款了。◎73歲獨身癌末的「爸爸」三天後又有了新工作。「這位老人已在醫院住了很久,現在醫院允許他回家一趟,可是家裡一個人也沒有,他想讓我們照顧兩天…你去當他的『女兒』吧。」所長囑咐後把地址交給幸枝。這是一位七十三歲的獨身老人,住在一室一廳的公建房裡。住院半年間,他沒回過家,加上平時疏於打掃,家裡積滿了灰塵。在老人回家前,幸枝提前過去把家裡打掃乾淨。「您回來啦…爸爸。」老人一到家,穿著圍裙的幸枝就到玄關迎接。老人睜圓了眼呆立在被水沖得乾乾淨淨的水泥地上。「爸爸,洗澡水燒好了。」身材瘦削的老人端坐在房間一隅,如同在別人家一樣拘謹。幸枝催他脫了外衣,就像催自己的父親一樣。「來,讓我幫您沖沖背吧。」老人像孩子似的縮著脖子,他泡在浴缸裡呆呆地看著幸枝,低聲嘀咕道:「啊,世上還有這種生活呀。」晚飯時餐桌上擺著一小罐啤酒,老人看著菜餚開心地說:「就像做夢一樣。我一直想這樣跟家人一起圍著餐桌吃飯…哪怕一輩子只有一次也好…」一點點啤酒就讓老人有了醉意,不等幸枝問,他就沒完沒了地回憶起自己長年的獨身生活。他三十歲復員回來就一直獨居,家裡人全死於空襲。兩個人隔著拉門而寢,半夜裡幸枝聽到輕輕的嗚咽聲。第二天早上,老人帶著開心的笑容,對送他到玄關的幸枝說:「謝謝你。你掃清了壓在我心頭四十三年的陰霾…我不會再回這個家了。」他用平靜的語氣告訴幸枝自己已是胰腺癌晚期,說完坐上了來接他的計程車。幸枝半天喘不過氣來,呆立在那裡,連一聲「再見」都沒能說出口。◎72歲想當好婆婆的「媽媽」離家出走已經超過三個月了,其間幸枝當過十二位老人的「女兒」,他們也並非全是病人,其中有幾位另類的「媽媽」。「兒媳回娘家了,就今天一天…你啥也不用做,坐在這裡就行。」幸枝剛到客戶家,這位七十二歲的老婦人就開講了。從上午九點到晚上七點,老婦人滔滔不絕地講了十個小時,一直在說兒媳的壞話。「啊,這下心裡痛快了…下半年我可以裝出個好婆婆的樣子來了。半年後你還得來喲。」幸枝一直坐著聽她說,最後起身時腿麻打了個趔趄。◎70歲渴望女兒關心的「媽媽」還有一位「媽媽」指定幸枝前去的地方很特別,既不是家裡也不是醫院。「是氡溫泉…電車站前有免費巴士接送,你馬上就能找到。」根據石山所長的指示,幸枝前往郊外「媽媽」所在的溫泉。溫泉療養中心裡,老人們在溫泉裡泡澡,在大通間裡吃著水果點心暢聊。這裡還設置了舞臺,老人們一個個登臺表演又唱又跳。「謝謝你來這兒…來,咱們一起泡澡。」一位七十歲的老婦人在前臺等著,興奮地牽著幸枝的手走進了大通間,對著裡面一群老人說:「各位,這是我的小女兒。」她介紹時的聲音非常歡快。大家鼓掌歡迎幸枝,幸枝也像女兒一樣把老婦人事先囑咐要帶來的香蕉和點心遞給了她。「傻閨女,不用帶東西來嘛。你呀,不管長多大都不開竅,這些東西店裡都能買到的嘛。」老婦人說這話時一副很意外的樣子,然後把東西分給各位老人。大家對幸枝交口稱讚,紛紛表示感謝。「我有三個女兒,可是個個都像陌生人一樣不理我。」泡在泛著泡沫的溫泉中,老婦人悄聲對幸枝說,在別人眼裡儼然母女倆親密地在說悄悄話。「我一直想要在這裡的夥伴們面前顯擺一次,讓他們看看我也有個好閨女…今天做到啦。」出了溫泉回大通間時,老婦人突然不耐煩似的趕幸枝走:「行了,你回去吧。閨女在這裡,我跟大家玩不開。」幸枝朝著老人們鞠躬說:「請各位多多關照我媽媽。」再三拜託後她才離去。73歲癌末「爸爸」臨終前立遺囑 把遺產留給幸枝回到離開十天的宿舍,石山所長便迫不及待地把幸枝叫到介紹所。「你還記得來這裡後照顧的第二位老人嗎?」被這麼一問,幸枝立刻想起那位長年獨居在公建房裡的「爸爸」。「他三天前去世了。」幸枝腦海裡浮現出老人說自己胰腺癌晚期時的表情。「離開後我還幾次寫信問候過他…去世了啊。」「他沒有親人,所以後事是政府按規定辦的…不過,遺物裡有一份遺囑。」那是一份正式的臨終遺言,由主治醫師和兩位護士作為證人,其中說到要把全部財產贈予幸枝。「說是全部財產,聽說也就是四十多萬日元的存款…還有留在公建房裡的家具。」所長的一對小眼睛微微發光,窺視著幸枝的表情,那目光似乎是在提醒幸枝別忘了合同的規定。「明白了。容我好好想一想…作為『親生女兒』,就必須考慮今後祭祀供奉的事情了。」幸枝想:作為唯一的「家屬」,必須想好如何把他留下的錢用於對他的供奉。本想照顧老人 反被老人的幫助和安慰「這個工作你好像已經得心應手了,今後還打算繼續幹下去嗎?」片刻後,所長像是要收復失地似的,表情嚴肅地問道,「怎麼樣,不想回家嗎?已經出來四個月了。」那種拐彎抹角的語氣無疑是要確認幸枝的真實想法。「所長,這四個月裡我本是想來照顧老人的,結果卻覺得恰恰相反…倒像自己受到了老人的幫助和安慰。」幸枝這話說得誠心誠意,石山所長聽得直點頭。「沒想到自己對素不相識的人能比對自己的家人還要好。這種事雖然奇怪,卻是真的。儘管有時確實感到空虛,可我還是繼續留在女兒屋吧。」「是嗎?也好…這個時代很快就不僅僅需要女兒屋了,一定還會需要母親屋、祖母屋的。」所長在沙發上探起身來,語氣變得像往常那樣富有激情,「所以,你可以作為本所的金牌員工一直幹下去…等你哪天老得幹不動了,本所會給你安排一個最出色的『親生女兒』。」(本文摘自《譯林》2023年第1期,《讀者》雜誌節選)延伸閱讀:.堅持留在家裡照顧,就是對她的愛嗎?母親一句話讓張曼娟恍然大悟.老伴、長女、么兒相繼離開…失智母卻不悲傷!有時候,忘了也很好!.照顧失智父母,「3個法律觀念」照顧者不可不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我已經換了好幾個岳母了」,真相如何?
好友相見,互通款曲。老張:「我已經換了好幾個岳母了!」老王:「好厲害!好佩服!」老張:「是我岳父厲害!他一直換老婆!」老王:「我已經換過幾個醫師了!」老張:「好厲害!到底得了什麼重症!」老王:「醫師老是說我沒病,但明明就是很不舒服!」對老婆不滿意,一直換老婆,也要考慮自己是否有毛病,是否喜新厭舊,是否換老婆像換玩具一樣。同樣的,對醫師不滿意,一直換醫師,除了醫師功夫不好沒幫你診斷出來以外,也要考慮病人本身對醫師不信賴,或根本是心理上的問題。換老婆通常不會影響生命,只是通常財產會損失而已。但常換醫師,沒有一個交情好信得過的醫師為你做全方位的照顧,可能就會出亂子了。沒有信得過的醫師,就好比車子沒有固定的保養廠及熟識的保養人員,有一天在高速公路拋錨了,可能就會被拖到一個非正規的保養廠。花錢事小,到底診斷對不對,會不會影響行車安全才重要。目前醫療體制,醫療分科太細,每個醫師要負責你肉身的某個器官,如果沒有一個你信得過的熟識醫師為你的全身健康把關,可能就會顧此失彼,輕則延誤了治療的契機,重則影響生命。例如有一位大學教授有B型肝炎,找某醫師定期追蹤肝指數都正常,有一天胃痛去看診,找附近診所醫師看,開了胃藥給他吃,沒有改善,再找腸胃科醫師安排胃鏡,有輕微胃食道逆流,就開了胃食道逆流的藥給他吃,但胃部仍常脹脹的,又換了一個醫師,又吃了藥,仍然未改善。因都做過檢查了就不在意,直到有一天晚上突然肚子脹起大痛,送到大醫院急診處,經過詳細檢查,才發現大腸長了癌症,堵住了引起腸阻塞,但因發現太晚已轉移到淋巴腺。開刀切除大腸癌,又做了多年的化療,才把老命救回來。因此,除了找對醫師,與醫師多討論之外,也要知道目前的醫療體制,醫師像廚房的師傅一樣,是有分工的,找一個信得過的醫師,與他做朋友,讓他全方位為你的健康把關,其重要性絕對不下於多換幾個老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5 養生.家庭婚姻
曾被罵到撕破臉!多年後婆婆主動聯絡,媳得知原因怒封鎖電話 5方法改善婆媳問題
【本文重點】一名女網友分享了她朋友和婆婆撕破臉後的故事。婆婆最近聯繫朋友,但原來只是想要兒媳婦為她處理日常生活雜事,讓她享受清福。朋友得知後不滿,封鎖了婆婆的電話。貼文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大多數人都支持朋友的做法。婆媳之間若遇到問題,可以透過5方法來化解。--by ChatGPT婆媳之間不愉快 被婆婆罵到撕破臉婆媳間不愉快的關係,一直是許多家庭棘手的問題,一名女網友透露朋友曾和婆婆撕破臉,但最近對方卻主動聯繫,朋友從親友口中得知原因後,不滿地將婆婆電話封鎖。貼文一出,眾人一面倒地力挺。女網友在臉書「毒菇九賤婆媳討論區」表示,朋友曾被婆婆罵到兩人撕破臉,因此乾脆斷絕聯絡,但最近婆婆卻主動聯繫,朋友以為對方有醒悟悔改,沒想到事後從親友口中得知婆婆的用意,讓她相當火大。原來婆婆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女兒也都出嫁了,所以認為每天的生活雜事,例如煮飯、打掃、雜事使喚等這些瑣事,應該要讓兒媳婦來處理,並且服侍自己,讓婆婆享享清福。原PO朋友得知意圖後,立即封鎖婆婆的電話,但也擔心地說「會不會讓周遭親友罵說無情?」多年後婆婆主動聯絡 媳得知原因怒封鎖電話留言區一面倒地全都力挺媳婦,「封鎖,有事請找親生兒」、「早就該封鎖了,還等什麼~到底是憑什麼叫別人家女兒伺候照顧啊」、「連親友都封鎖不來往就好了啊,愛嘴給他們嘴到爛,反正聽不到」、「這不封會對不起自己」、「當年撕破臉時,就應該被說無情了!多拒絕幾次,也不過是維持現狀而已」、「寧可被罵翻也不要委屈自己」、「不會啊!兒女都不管,憑什麼讓媳婦來...媳婦是有拿她財產嗎?」、「婆婆自找的,對媳婦不好老了才要找媳婦服侍。未經他人苦,莫勸為善」。5方法化解婆媳問題如何解決婆媳之間不愉快的關係,一直是許多家庭傷腦筋的問題。婆媳之間的問題,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改善:1.善意溝通:在解決婆媳之間的問題時,最重要的是善意溝通,彼此都要願意聆聽對方的意見,了解對方的感受。對話時應該要避免攻擊性的語言和態度,以及刻意忽略對方的需求和感受。2.尊重彼此:婆媳之間的關係需要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和包容。婆媳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平等的伙伴關係。應該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3.分清楚界限:婆媳之間的關係應該要有明確的界限,彼此都應該要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責任。對於家務事的分配,可以協商和商量,讓大家都能夠參與和貢獻。4.保持緊密聯繫:婆媳之間的關係需要保持緊密的聯繫,可以通過電話、簡訊、視頻聊天等方式進行溝通。在平時可以多花時間和婆婆交流,增進彼此的感情。5.尋求第三方協助:如果婆媳之間的關係出現了矛盾和衝突,可以考慮尋求第三方協助,例如家庭輔導、心理諮詢等。通過專業人士的協助,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重建婆媳之間的關係。延伸閱讀:.婆媳住3個月就鬧翻! 人夫一招解決網讚爆:沒有惡婆婆,只有無能的老公.女結婚才有依靠?媽反駁爸「嫁你倒楣下半輩子」曝血淚史!婚前思考6問題.婆媳問題就是夫妻問題!心理師:先生別置身事外,最忌把太太當成擋箭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5 退休力.自在獨立
熟齡離婚─現象篇/3個常見原因讓夫妻關係回不去!家事律師:分手前想想離婚成本
年齡邁入六字頭,人生進入後半場,卻面臨婚姻關係出現變化。兩人對老後生活期待不同,或長期疏離的關係終於到了直球對決時刻,讓「熟齡離婚」悄悄發生。聯合報關心大家的退休力,準備老後生活,關係從兩個人到一個人,心靈上的準備,你/妳做足了嗎?從數據上不僅已經可以看出熟齡離婚有增加趨勢,社會也因應熟齡離婚出現商業需求,幫助人們在人生下半場,各方面做足準備,減少驚慌。 四、五年級生走過戰後嬰兒潮的經濟起飛,現階段正面臨退休或準退休生活,不過,多項數據發現,該族群的婚姻關係正悄悄出現變化。離婚總對數中,逾五十歲者占兩成以上,婚齡超過廿年的離婚率近十年皆往上成長,特別是婚齡卅年以上的離婚率,成長速度最快。專家分析與女性經濟獨立、退休後婚姻關係變化、對第二人生想像不同等因素有關。台灣目前並沒有明確定義「熟齡離婚」,知名家事律師賴芳玉說,她所認為的熟齡離婚應該是婚齡超過十年以上,婚姻關係已經進入到老夫老妻並準備離婚,才稱為熟齡離婚;台灣現在掀起的退休後熟齡離婚,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已經歷過。第一種:經濟獨立 擺脫妻與媳角色二○○七年日本為保障女性修改年金制度,夫妻離婚後,妻子可主張領取先生一半的厚生年金(類似台灣老人年金),之後日本社會就出現大規模的「定年離婚」。賴芳玉表示,台灣與日本雖有相似,如經濟議題,但她觀察,台灣熟齡離婚更多是難以適應退休後的夫妻關係變化。戰後嬰兒潮的女性,相對於已到八、九字頭年齡的女性,經濟相對獨立,進入婚姻時「男主外、女主內」是主流價值觀,女性一直照顧著男性、公婆、子女,當先生從職場退休,期待能在家中當大爺,她仍禁錮在「太太、媳婦」這個角色時,她也希望從太太、媳婦的角色退休,加上經濟相對獨立,更有機會可以尋找自我。第二種:無話可說 為了孩子在忍耐第二種熟齡離婚的典型,就是退休後,夫妻二人已無話可說,過去的關係靠解決子女問題、共同對抗婆婆等維繫,當孩子離巢、公婆離世,二人的關係也跟著「回不去了」。第三種:退休男性外尋填補空虛第三種常是男性離開職場後,頓失長期追求的競爭關係,失去自我重心,加上不敢面對自我,在家中如果找不回競爭感就會外尋填補空虛,常影響自己後半生。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則說,婚齡超過廿年以上的夫妻,二人在關係中都具有「陪伴」的功能,要捨棄婚姻帶來的陪伴功能,有部分是關係長期不好,只是為了孩子在忍耐,等孩子長大也宣告關係告終,另一種則是男性退休後,成了「有錢又有閒」的男性,不願服老想追求青春,開始期待追求年輕女性,增加自我認同感。林萃芬說,年紀超過八十歲選擇離婚的大多是女性,認為服侍這個家一輩子,不希望死後還要與不喜歡的夫家葬在一起,離婚不只是對另外一半的不滿,也是對於夫家的不認同。熟齡離婚─現象篇/分手前 想想3大離婚成本盤點離婚成本.經濟成本:開銷從兩個單位變成一個單位,經濟上是否足以負擔。.情意成本:情感的連結如何維持與斷離,在不影響雙方生活下,討論出解方。.寂寞成本:思考真的需要一個人嗎?是否有足夠的技能可以獨立生活?熟齡離婚背後藏有中年危機、人生新篇章的關係轉換,知名家事律師賴芳玉說,熟齡離婚比婚齡較短的夫妻離婚,需要思考的議題更深更廣,不僅要思索婚姻對於二人的意義,還得思考三大離婚成本,經濟成本、情意成本、寂寞成本,否則面對已進入退休的年紀,決定恢復「單身」也得具有實力才能穩健過活。據內政部統計,一一○年離婚對數中,以年齡區分,五十歲以上男性占百分之廿五、女性占百分之十五。五十歲以上男性比女性多一點六倍,而五十歲以下女性則是多於男性一點五倍。賴芳玉說,男性在五十歲以上比女性更易遇到離婚議題,而男性長期在關係中,大多扮演不會經營、表達感受,有些則是相對自我或自戀,從數據難以得知提出離婚是男性還是女性,不過數據顯示,該現象不只出現在去年,而是近五年都有相同趨勢,不少這階段的男性會透過外遇,擺脫原本關係,最後被發現而走向離婚。熟齡離婚 外遇常是「假議題」熟齡女性選擇離婚大多經過深思熟慮,男性多是不得不離婚,如外遇被抓、不想經營關係等。賴芳玉說,外遇、離婚對她而言都是「假議題」,兩者都是關係卡關導致最後的結果,面對關係經營的失敗,如果不面對而假裝蓋掉創傷,沒有趁此「轉大人」,重整自身需求,類似的問題將不斷重演,而年紀愈來愈年長,相較於年輕人,更沒有重新站起來的本錢。她建議要離婚前,先問兩個問題,現階段造成你/妳的痛苦來源是什麼?離婚有辦法解決問題嗎?賴芳玉說,有些人會認為離婚之後,問題就能解決,痛苦就能消失,但問題常不在另一半,可能是在自己或岳父母、公婆家。她強調,問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離婚前,也不建議賭氣,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單身」的本錢。賴芳玉說,離婚前,無論男女都該盤點經濟成本、情意成本、寂寞成本,也就是從錢到兩家關係,再到心靈準備都要思量。離開這段關係後,房貸、車貸等有辦法負擔嗎?與另一半分開後,多年累積的情,如何幫助自己割捨?是否需要親朋好友或專業諮商師協助?再者是,生活中的安全感、歸屬感,如何從原本二個人,回歸到一個人,也能面對孤獨。賴芳玉說,社會一直對於「孤獨」帶有負面印象,當選擇回歸到一個人,或投向另外一段關係時,都得深思自己需求到底是什麼?否則空虛感的降臨,很容易對人產生負向循環,陷入更深的深淵。熟齡離婚─現象篇/怕你衝動 陸推「30天冷靜期」【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結婚或許不一定得靠一時衝動,但離婚,有時可能真是氣頭上的一時衝動。有鑒於近幾年結婚率愈來愈低,離婚率卻節節攀升,中國大陸自二○二一年起大幅提高離婚門檻,包括設定了卅天的「離婚冷靜期」。大陸現行「民法典」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卅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卅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亦即,今天大陸的夫妻若想登記離婚,必須過五關:「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大陸民政部社會事務司長王金華稱,這樣的規定主要是為那些草率離婚、衝動離婚的人增加一個門檻。「是不是考慮清楚感情確已破裂?是不是對子女撫養、財產、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任何一方只要說不同意離婚,等於雙方沒有達成共識,說明還要再冷靜反思。「冷靜期」的設置是否真能有效降低離婚率?至少大陸媒體的報導似乎如此。廣西南寧晚報就指出,根據南寧市民政局的數據,二○二一年一月到二○二二年十二月底,南寧共有兩萬多對夫妻申請辦理離婚手續,最終實際辦理離婚的為一萬三千多對。報導因此認為,「離婚冷靜期讓約七千對夫妻保住家庭完整」。不過,對於官方這項「美意」,不少大陸民眾卻不領情。許多網友質疑,結婚和離婚是個人意願和自由,自己行為自己負責,強行用法律干預反而會適得其反。更有女權運動者擔心,這樣的法律設計可能會侵犯女性權益,因為在家暴事件中女性受害者較多。數位版看這裡從今昔婚姻關係 看童養媳的故事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中山大學社會系榮譽講座教授莊英章,分析日治時代,台灣戶口調查簿與田調訪談。童養媳面對婚姻關係的不健全,婚姻關係看似約定關係,但在婚後廿四到廿五年後,離婚率相對於招贅婚、婚嫁娶中卻是最高的。更多童養媳婚姻故事,請見聯合報數位版。(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7 焦點.長期照護
全職顧父至過世,50歲小姑沒工作被嫂轟「要我老公養一輩子?」辭職照顧前思考4個風險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一旦家中長輩生病需要照料,許多孝順的晚輩都會考慮辭職回家照顧。但選擇離開職場,還回得去嗎?中間沒有工作與收入的狀態下,又能撐多久?如果兄弟姐妹願意在經濟上支援,他們的另一半又能否體諒呢?近來網路論壇Dcard出現一篇的發文,引發兩方不同意見,起因正是原PO小姑為照顧行動不便的公公,多年沒有工作,但公公過世後,小姑仍未到外謀職,年近50歲仍由哥哥支付生活開銷,讓原PO怒喊:「老公要養他妹妹一輩子?」 這位人妻在Dcard上表示,自己跟老公相差13歲,對方是二婚,兩人交往6年終於步入婚姻殿堂,但婚後卻無法理解為何小姑不出去工作。她說,當初是公公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小姑便自願負責照料、操持家務,並希望哥哥能提供經濟支援。 只是公公過世多年後,小姑還是不願出去工作,花著原PO老公賺的辛苦錢去網購、買包、買衣服…「整天只想怎麼拗我老公額外付錢吃大餐什麼的,然後常常挑我毛病找架吵。」 原PO說,老公只是小小公務員,家裡也不是有錢到可以不用擔心開銷,而他一份收入卻要負擔家裡全部開銷,還要額外拿錢給妹妹花用。雖然老公告訴原PO,她自己的薪水留下自用,家裡開銷不用她負擔,但原PO仍看不下去:「一個已經要50歲的小姑,好手好腳卻不出去工作!」 貼文一出,有網友表示原PO「婚前沒發現這個大坑,只能說妳失算大了」。也有人推測原PO應該是覺得公公過世後,小姑就會出去找工作,「明擺著的問題,是原PO自己避重就輕」,不肯面對。 不過原PO上網討拍,卻有更多網友選擇力挺小姑,「之前妹妹確實有照顧老父親,耗掉自己的青春年華,說起來也是犧牲很大。另外台灣職場的年齡歧視很嚴重,50歲以上非常難找工作。原PO老公如果利用妹妹照顧老父,然後再把妹妹一腳踢開,那才真的無情無義」、「人家兄妹這樣好好的幾十年了,妳一個外人之前交往的時候可以接受,一結婚就要指手畫腳,是覺得共同財產變少了在不爽?」 根據勞動部推估統計,台灣每年有逾13萬人因為照顧雙親而離職,但不少專家都認為這是「下下策」。諮商心理師陳乃綾說,姑且不論辭職照顧是不是最好的決定,選擇辭職至少可能有4個風險: 1、失去固定薪水 一旦失去每月固定的收入,只能靠積蓄度日,即使手足願意在經濟上支援,當伸手牌的心情也不好受,生活品質一定會受影響。何況這筆照顧費用也可能因種種因素中斷或減少,讓生活因此陷入窘境。 2、難以重回職場 國人平均不健康餘命約為8年,長照時間或短或長,卻都可能造成照顧者與就業市場距離越來越遠,甚至因為與職場脫節許久而打退堂鼓,或因年紀面臨生涯職業的轉換,更難重新開始。 3、失去人際社交 除了薪資之外,工作也提供自信心與穩定的人際社交互動,若保有工作,照顧上遭遇的難題與煩惱,仍可藉由朋友同事間的關心、打氣及資源連結,找到走下去的力量,不至於坐困愁城。 4、照顧技能不足 照顧是一門專業技能,不管是中風如何復健、如何從床上移位到輪椅上、如何拍痰或護理褥瘡等,若處理不當,反而可能讓長輩病情更嚴重,也可能導致自己受傷。 同樣有過照顧經驗的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宋家瑩曾形容,「就像搭飛機,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安全帶扣好,再去扣孩子的;一定要把自己照顧好,再去照顧身邊的老人。」 她說,世上沒有最好的照顧,「不管你做任何決定,都是你深思熟慮做的最好決定,千萬不要後悔,或覺得早知道就怎樣…。」現在已有不同的長照資源與居服員可以分攤照護負擔,「先把自己穩定好,有穩定的情緒、穩定的經濟,才能好好照顧家人。」●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兄弟姐妹多達5個人都沒互動!母70多歲我也沒小孩,想把遺產只給對方、留做公益.到市集擺攤、讀博士…她55歲跟著先生退休,想脫離「忙」的狀態,意外活出「破框」第二人生.停經女性平均每2人就1人骨質疏鬆,死亡率相當於乳癌3期!多吃4類食物改善,更年期輕鬆自在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4 養生.人生智慧
爸中風全癱都女兒照顧!立遺囑「只給留她一只錶」 理由曝光律師也嘆氣
【本文重點】一位女網友為了照顧爸爸,放棄了自己的生活,丈夫和孩子,甚至承擔起了照顧的責任。但爸爸的財產,包括土地、房子和股票,被分給了兩個哥哥和嫂嫂,只留下了一只手錶給女兒。女兒感到非常的心寒,她無法理解為什麼當她在需要時,自己變成了外人。許多網友為女兒打氣,鼓勵她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讓哥哥嫂嫂來負責照顧爸爸。--by Notion AI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已於107年邁入高齡社會,長期照顧問題愈趨重要。一位已出嫁的女網表示,爸爸中風癱瘓後,她搬回娘家獨力全程照顧,一年多來爸爸由全癱已進步到能自理。近期爸爸做遺囑公證時,卻將所有財產分給兩位哥哥,自己只拿到一只手錶,理由曝光,連在場見證的律師都忍不住嘆氣。爸爸中風癱瘓 女兒搬回家照顧一位女網友在《匿名公社》以「反正我做再多還是不孝」為題發文寫道,爸爸中風癱瘓後,因大嫂說「自己的爸爸自己顧」,所以她就搬回娘家照顧爸爸,一年多來和丈夫、小孩分隔兩地,兩位哥哥和嫂嫂們平日不會回來分攤照顧責任,也不想出錢請看護,原PO只好所有工作一肩扛,幸好丈夫能體諒,假日會帶著孩子來陪她。原PO表示,爸爸是公務人員退休可領月退金,但存摺由大嫂掌控,因為大嫂認為「媽媽已過世,長嫂如母她最大」,所以每月帳戶扣除水電瓦斯及第四台費用後,大嫂才會視情況轉帳給她,一般大約是給7000元左右,但是全癱的爸爸照護花費並不低,光是用在尿布及吃用常只能勉強打平,超過7000元是常有的事,竟還被大嫂說自己佔盡好處,讓她很無言。遺囑公證 女兒只被分配「一只手錶」爸爸在原PO一年多來的照顧下,逐漸好轉,已可以自理,家人就打算趁著爸爸身體不錯時做遺囑公證。原PO表示,3月1日當天在律師複誦遺囑時,爸爸只分給了她一只手錶,那是媽媽以前送給他的,其他的土地、房子和股票全歸兩名哥哥兩家去分原PO坦言,爸爸會在此時做遺囑公證,原因是大哥大嫂想要有保障,遺囑也是他們擬好給爸爸看的,財產不分給她的理由不外乎就是女兒已外嫁,這理由連在場見證的律師都看不下去,對她說法律上女兒也是可以分遺產的,日後需要協助時可以找他幫忙。但原PO表示,這件事讓她徹底心寒,決定打包回家不再理會了,但真正讓她難過的是「要照顧爸爸時我是女兒,碰到利益我變成外人」,問爸爸「我到底做錯什麼了?」網友抱不平勸「別被道德綁架了,該爭就爭」故事曝光,網友紛紛留言打氣,「你很棒,至少你為父親做到了這些,以後就交給哥哥嫂嫂他們去打理了,你只要當個天邊孝女,偶爾電話偶爾回去這樣就好」、「可以體會妳的心情,回去把自己家顧好才是真的,以後生老病死都要靠妳老公跟兒子」、「可能爸爸不懂得法律,還存在著傳統的想法,所以才會如此分配吧!」、「該盡的義務已經做到,日後是哥哥們的責任了,不必心軟」、「加油。別被道德綁架了,該爭就爭」。延伸閱讀:.母親離世她秒領光存款,被怒告獨吞遺產!律師:處理長輩身後事一定要懂的事.家人有分產共識,少了這步驟卻翻盤!律師:應生前寫好「有法律效力的遺囑」.避免子女爭產想寫遺囑,卻被罵觸霉頭!律師:立遺囑≠觸霉頭,注意特留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4 焦點.元氣新聞
50歲小姑不出去工作,要哥哥養一輩子!人妻痛訴後被網友反酸,原因曝
【本文重點】一位女性網友在網路上發文,控訴自己的小姑一直向自己老公討錢不願意去工作,老公也願意一輩子養小姑,這個離譜行為讓原PO看不下去。文章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有人反酸原PO,認為「為什麼不能養妹妹一輩子?」、「你老公心甘情願花在他家人身上講難聽點你無法干涉!」,也有人幫小姑平反,認為她現在出去找工作根本也找不到什麼她做得來。--by Notion AI小姑因照顧公公 要老公養一輩子一名女網友在Dcard上表示,自己跟老公差了13歲,他是二婚。交往了6年終於簽字結婚,一開始還沈浸在已經結婚了的喜悅中,但時間久了越來越不能理解小姑為何不出去工作。一開始老公是說公公行動不便需要有人照顧,小姑就擔起照顧的責任,也跟我老公說她可不可以不要工作,要我老公養她,老公也答應了。但照顧幾年後公公過世,過世多年後,已要50歲的小姑居然還是不想出去工作。家裡也不是說有錢到可以不用擔心開銷,小姑卻花著我老公辛苦賺的錢,網購、買包、買衣服、吃大餐⋯亂花,原PO心疼老公就一個小小的公務員,要負擔家裡全部開銷,還要額外拿錢給他妹,看不慣為何好手好腳卻不出去工作,甚至有意一輩子賴著原PO老公不放。原po也補充解釋,自己有一份正職工作,老公說薪水就當作是自己的零用錢,家裡開銷不用自己幫忙出。在事業穩定期退出職場照顧家人 想重回職場的難處沒想到貼文曝光後,引起大批網友討論,並搖頭反酸原po,「為什麼不能養妹妹一輩子?」、「你老公心甘情願花在他家人身上講難聽點你無法干涉!」、「婚前沒發現這個大坑,只能說妳失算大了」、「你也沒出家用啊、是在靠北什麼」、「人家兄妹這樣好好的幾十年了,你一個外人之前交往的時候可以接受,一結婚就要指手畫腳,是覺得共同財產變少了在不爽?」也有網友幫小姑平反說,「小姑都快五十歲了,又十幾年沒有工作,老實說她現在出去找工作根本也找不到什麼她做得來的吧,然後也再工作個十幾年就要退休了,誰要請她?她可以學習、可以積累工作經驗跟資歷的年紀,叫人家全職照顧老父,等人家五十歲了履歷空空年老遲鈍的時候就鄙棄她好手好腳不工作,這跟新婚時叫二十幾歲的太太辭職顧小孩,等二十年後小孩長大成人就羞辱太太沒有工作能力的人,有什麼不同嗎。」、「你有想過在事業穩定期退出職場照顧家人,又要人家50了再重回職場有多困難嗎?長照消耗的時間(甚至是工作黃金時間)心力,整個人際社交的變動和封閉,都不是我們可以隨便用一句「你現在為什麼不出去工作」就輕易把人和啃老劃上等號的吧。」但也有網友力挺原po,「怎麼會有人覺得正常?不是說家用的問題,而是一輩子養妹妹。若她沒有保險,未來生病了⋯老公要花錢醫療妹妹,敢說不會影響家裡生活?請看護等等不用錢?」、「我覺得更慘的是他們大你那麼多歲,再幾十年以後你老公跟大姑老了或生病,責任都在你的身上囉。」如果你是當事人,遇到這樣的小姑,會用什麼心態看待呢?這個事件顯示了家庭中不同成員之間的責任和義務之間的衝突。一方面,小姑是家庭中的一員,需要照顧老人,也需要經濟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她選擇不工作,花費家庭資源,可能會增加其他成員的壓力。原PO為了支持丈夫和家庭,負擔了自己的工作和開銷,也對小姑的行為感到無法接受,覺得她應該出去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考慮到每個成員的需要和利益,尋找一種平衡和公正的解決方案。可能需要與丈夫和小姑進行溝通和談判,探討如何分配家庭資源,讓每個人都能得到合理的支持和關注。也可以尋求專業的諮詢或支援,以協助處理家庭中的衝突和問題。最重要的是,需要以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態度對待家庭成員,並努力維護和促進家庭和諧和幸福。延伸閱讀:.家有啃老族,怕太早分財產會被孩子置之不理怎麼辦?.夫妻各自理財更方便? 專家:不建議聯名帳戶,但可以下載夫妻共用記帳App.婚後到這時間點,衝突就變多! 網友排名「婚姻拉警報」時間點Top3
-
2023-02-22 退休力.理財準備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房子?一眼看穿房子的好壞? 專家傳授內行人買房5大要領
對於大多數購房者來說,都是第一次選房,沒什麼經驗,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房子屬於「優質房」,什麼樣的房子屬於「劣質房」。去到預售屋的銷售中心,完全被銷售人員牽著鼻子走,相信,大多數人這個時候的內心是恐慌的,為此,今天筆者特意將內行人總結的買房技巧告訴大家,給大家做參考。 一眼看穿房子的好與壞 對於購屋者來說,能夠挑選一套滿意的房子,是十分重要的。單單從一套房子的價格來看,也不容許購房者有半點疏忽,畢竟,如今,動輒千萬起跳的房價,對於任何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筆「鉅款」。這個時候,如何能夠選到滿意的房子便顯得非常重要。 1.房型 (1)家庭結構: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單身、二口或三口之家,看來似乎兩房就夠,其實不然。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會帶孩子,一般都需要父母的協助,這樣一來,有小孩的夫婦就需要有個臥室給父母住,所以3房會是比較合適的居室安排。 (2)戶型:三房的空間利用率要高於兩房,即便是第三個房間不用來住人,也可以改造成書房、健身房、衣帽間、雜物室等等。尤其是有了寶寶以後,有一個閒置房間的重要性就越高。 (3)增值潛力:長期以來,三房要比兩房更容易轉手,溢價也會更高,但近期在高房價下,兩房有「後來居上」之勢,在流通性變得愈來愈搶手。 延伸閱讀:等待毀一生!別覺得積蓄不多買房就拖 專家傳授房地產的防身17式2.位置 (1)遠離機場、火車站:相信不用過多解釋,大家也能理解。距離機場、火車站近的房子,噪音危害非常大,飛機起飛、降落也會發出很大的聲音。現在生活壓力大,社會節奏快,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休息不好,一天都會沒有精神。尤其是對於家裡面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簡直就是「噩夢」,況且,距離機場、火車站比較近的地方,人流量也較大,人車混雜,比較亂。 (2)遠離大型工廠(尤其是化工廠):距離工廠遠近的理由其實和機場、火車站類似。化工廠或者一些肥料廠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以及對於水質造成一定的汙染。對於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下生存,對健康會有一定的影響。 (3)遠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比如儲存油氣的地方。對於購房者來說,一套房子就是一大半的身家財產,容不得出半點問題。如果房子周圍有這樣的安全隱患是非常可怕的。一旦發生火災或者爆炸,對於住戶來說都是「致命性」的打擊! (4)靠近學校:靠近好學區的房子,升值潛力是很大的,並且「抗跌」能力也是極強的,即便周邊區域的房價發生波動,好學區附近的房子也是會“很堅挺”。此外,距離學校近,孩子上學也方便,現在孩子的交通安全是“頭等大事”,距離越近,危險性也就越小。 (5)鄰近公園、河流: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對於綠化的要求也就比較高,距離公園附近或河岸邊,不僅可以滿足綠化的需求,還可以鍛鍊身體、釋放壓力、休閒散心、呼吸新鮮空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樣的房子逐漸會成為人們購房的首選,增值潛力也是很大的。 (6)生活便利性:儘量選擇附近有學校、菜市場、大型超市等,增加生活的便利性。 3.社區環境 (1)社區環境:不論你周圍環境多好,社區內相對封閉的空間和你生活上的關係會更密切,尤其有小孩的家庭,在那裡小孩可以跟其他小朋友玩耍。 (2)後續維修成本:買房後,管道是否漏水,電路是否老化,這些都是埋在牆裡面的,不是小錢就可以輕易解決;尤其如果社區已經非常老舊,那麼每年的管理維護成本一定很高,若社區沒有充份的設備維修基金,並且住戶也沒有出資從事維修的共識,那麼社區必然會逐步走向殘破。 (3)左鄰右舍:正所謂「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尤其你樓上住戶的素質更攸關了你平日的家居生活。 (4)物業管理:物業管理公司的素質決定社區安全、社區維護、社區老化的水平,再好的社區物業不作為也會加速社區老化,造成社區破亂不堪。 (5)後續轉售:人的一生大多數會搬遷兩三次,也就是買房兩三次,所以買入的時候就必須考慮房子日後的轉手性,這也是房子的「投資屬性」,一旦你計畫搬遷的時候,你的房子是否隨時可租、可售、可增值,這些都會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內行人教你買房五大要領 其實只要掌握以下這五大要領技巧,買房其實一點都不難。首先請注意: 1.地段 內行人買房首先看的是地段,華人首富李嘉誠也說過:「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雖然這個地段論更適合用於房產投資,但是剛需買房時選擇區域(地段)也很重要。因為好地段的房產保值或升值的空間更大,風險相對較小,就算未來房價暴跌,首先下跌的也是地段較差的房產,地段好的房產房價一般都是最後下跌的;反之,當房市走高時,則是最快上漲的。 2.社區配套 買房絕對不能忽視樓盤(社區)本身內部和周邊的配套設施(生活機能),若配套設施不完善,連吃個飯,看個病都很麻煩,那就談不上社區有多理想。好社區不論內部或周邊生活機能都會比較完善,不僅水、電、瓦斯、wifi、停車場、多功能兒童活動空間、社區休閒場所等內部配套設施能滿足住戶的日常生活需求,周邊還有便利商店、菜市場、藥店、小型超市、學校、公車站點或者捷運等多功能服務配套,滿足住戶衣食住行的需求。 3.樓層 不同的樓層,房子的通風採光、視野景觀以及住戶的私密性、居住舒適度,甚至噪音汙染、外出的便利性等多少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低樓層外出更方便,如遇意外也更容易逃生,但是通風、採光、視野等相對高樓層較差,私密性較差,噪音汙染也嚴重;高樓層視野好、空氣清新,通風採光都更佳,但是如果電梯故障,可能會影響外出。 4.戶型 不同朝向、不同通風採光的戶型也能影響住戶的居住舒適度,一般來說「南北通透」、戶型方正、設計佈局合理、乾溼分明的戶型是最隹戶型,這樣住起來更舒服,而只有單面採光、通風,且有些房間採不到光的戶型,則被很多人所排斥。 5.價格 很多購房者認為房價才是買房最關鍵的因素,但筆者則認為房子適不適合自己才是最關鍵的。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如果房價偏高你也能接受,這樣你就會覺得地段好、配套好、戶型好、樓層好的房子才是最好的,就算房價貴點也願意買。 但是,如果你能力有限、購房資金有限,那麼這時你就會覺得房價越便宜越好。不過「一分錢一分貨」,好的房子房價貴也有貴的道理,而有些房子之所以便宜也是因為有明顯的缺點,還是要看個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完全不介意這些缺點,那就可以買,如果你介意這些缺點,那我建議還是不要買了,免得後悔。 延伸閱讀:你一定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專家傳授房地產高手入門15招談判買房的五大技巧 隨著房價愈來愈貴,「買對房」的重要性也是與日俱增,買對了,不僅生活美滿,還能財富日增,這裡筆者也提出五大技巧供讀者參酌。 1.以銀行房貸作為標準:購房者其實大可不必管什麼房價收入比,也沒有必要聽「所謂的房市專家」的意見,那些人的話都不見得靠譜。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只需要緊緊盯著銀行房貸狀況,如果房貸緊張,那就意味著房市狀況可能惡化;如果房貸寬鬆,那就意味著房市狀況不錯。銀行房貸傳遞的信息比所謂的「房市專家」的話真實、準確,可信度也更高。 2.釐清平均單價和特殊個案之間的差異:經常平均價格下跌,是因為某類房子增多,因而該類房子的房價下跌,並不說明所有房屋價格真的降了。持這種觀點的人只說對了問題的表面,卻忽略了平均價格反映的真正內涵。像近期,中古屋的房價下跌,必定帶動整體房價下跌,再加上中古屋的交易量原本就占房市整體交易量的半數以上,當然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平均房價,因此如果以平均價格下跌就推斷所有的房價下跌,那除了突顯評論者的專業度不足外,還會誤導一般民眾的判斷。因此購房者必須要看清個案類別的具體價格,再做判斷和決定。 3.抓住低價房的市場機遇:買房有時也要善於抓住機會。如果一個能把樓蓋完的建商因為進行某項特別活動,所以價格便宜,就值得一試。如果是二手房的話,可能房東因為某些原因急需資金,會便宜拋售,這樣的房產只要認真去談的話,或以一次付清的方式購買,一般可以便宜10%左右的房價,很划算。 4.選擇超值的物業大膽買進:不同的建商有不同的銷售手法,貴的房子並不一定就是好房子。有些建商希望薄利多銷,通過價格競爭佔領市場,有的建商則將價格定得較高,追求高利潤。因此,買房人選擇房子時,如果是「不求最好,只求最廉」的話,買同一地區品質差不多的房子中價格最低的,相對抗跌力要更強一些。 5.選擇前景看好的潛力型房產:一個樓盤的價值升值與時間密切相關,也與購房者的眼光有關,購房後指望房產入手之後立刻就漲價,那是不太現實的。優質的房子長期來看一定增值,而且跑贏通貨膨脹,所以買了房子之後,不需要太時時刻刻關注房價的漲落,只有以這樣的心態去看房、選房,才能去琢磨出房產未來的價值和升值空間,這樣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對於這種動輒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大宗商品來說,買房根本沒有試錯、犯錯的機會,否則一不小心的話,要麼就是高位接盤,砸在自己手裡;要麼就是買到了問題樓盤,從而徒增不必要的麻煩和煩惱。因此,再說一次,對於打算買房的家庭,買房前先請教真正的專家或先熟讀本書,千萬不要亂買房子。 不管你怎麼想,買房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頭等大事,值得花一點時間去研究、分析。一個正確的好決策會讓你生活的快樂、幸福,並且財富增值;反之,一個錯誤的決策會讓你後悔、懊惱、悔恨不已。做為一個有良心的建商,我很樂意和朋友們分享我的經驗和知識,祝福大家。 本文節錄:《小資族房地產交易勝經》一書
-
2023-01-09 名人.精華區
閻雲/人工智慧 可以成為發明者嗎?
人工智慧(AI)可做為創新的發明者(inventor)而當家做主嗎?還是一定要在人類指令下乖乖做事?人工智慧的應用愈來愈普及的今天,這已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嚴肅課題。AI列為發明者 引發全球爭議人工智慧發明權的討論很多,英格蘭和威爾斯曾上訴法院維持英國智慧財產權管理局(UKIPO)於2021年7月27日的決定,拒絕授予名為DABUS的人工智慧發明權。DABUS是由Stephen Thaler博士領導,一項長期進行人工智慧發明活動的成果。Thaler是DABUS的創建者。DABUS代表「統一感知自主引導設備」,是一個以成為發明家為目的的電腦系統,通過使用「群」神經網絡,DABUS不斷產生新的「思維過程」和「記憶」,最終導致新的輸出。2018年,Thaler向世界各國提交兩份獨立的專利申請。雖然他堅稱自己是這些專利申請的所有者,但他也堅持認為DABUS應被列為發明人,引發全球爭議。在這個前所未有的爭議中,很多國家都提出人工智慧系統是否可被命名為發明者的問題。這些國家法院做出的決定,將對人工智慧驅動的創新團體不斷增長的全球布局、投資者利益及人工智慧公民權利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申請人:法律戰更像哲學戰Thaler在美國、英國和歐盟遭抵制,但他針對DABUS的權利主張,在有些國家受到熱烈歡迎。南非和澳洲法院裁定,人工智慧系統可在專利申請中被承認為發明人。不管法院的決定如何,Thaler堅信,這場法律戰和對DABUS發明家的認可,一直「更像是一場哲學戰,讓人類相信『他的』創造性神經架構是令人信服的認知、創造力、感覺和意識。」南非和澳洲承認人工智慧為發明者,但英格蘭和威爾斯維持裁決,認為DABUS在英國的專利申請將被撤回,也有少數意見反對,該科學家確實不相信有人可以稱為發明人,並且有資格做為DABUS的所有者申請專利。Thaler和他的團隊計畫將上訴到英國最高法院。不過,無論英國最高法院是否決定審理此案,人工智慧的全球發明問題,不會就此輕易解決。是否修改法規 牽動AI未來迄今為止,英、美和歐盟法院的大多數駁回,都圍繞著一個事實,即專利法規,正如它們目前所寫的那樣,不允許非個人發明人。隨著人工智慧成為創新發展愈來愈重要的一部分,人工智慧是否成為發明者,將取決於每個國家的立法機構評估是否需要修改法規,進而適應人工智慧發明故事的未來章節。(本文英文資料蒐集撰寫為Terence Yen J D,MS,Consultant, Sino American Cancer Foundation)
-
2022-12-16 養生.家庭婚姻
無法忍受夫不願吃虧,妻訴請離婚!專家點出「讓婚姻走到絕路的10大地雷」
男:「買東西的時候,我喜歡買便宜的,而她都是挑好的,沒有存錢積蓄的觀念。對於薪水的分配甚至都希望我出錢,我沒有及時解決,因為想著她懷孕了,等孩子生下來再討論,兩個人有關錢這件事解決不好,婚姻很難走下去。」金錢觀不同成婚姻導火線男生是公司組長,月薪5萬多,自己有一間新房在新竹郊區。女生是國小老師,月薪3萬多,在新竹有一間舊房。2019年兩人在一起,半年後同居,因女生懷孕就結婚了,生孩子前兩人住在女方的舊房內,主因女生嫌男生的新房太遠,交通耗時且不便。 沒有人不喜歡好的居住、交通環境,因而女方不想以後和孩子一直住在舊房子,希望男方能在舊房附近買新房。面對新竹高漲的房價,為了孩子的未來打算,女方也十分擔憂,男方卻只考慮到金錢壓力和婚內財產的問題,一直沒有表態,埋下婚姻導火線。有孩子後生活處處需要錢,夫妻金錢消費觀因而產生很大差異在〈靠北老婆〉上發文的網友,除了房子問題跟老婆沒有共識外,薪資分配、平日消費習慣,也相差甚大,讓兩人婚姻產生裂痕,以至最後走向起訴離婚的地步。女生懷孕期間,孕期產檢費9萬,他雖答應報銷相關費用,因聽同事說沒有那麼多,就未及時結清。女生買兩件睡衣1600元,他覺得貴表達不滿,為了不要脹奶時那麼不舒服,女生堅持要買6000多的進口貨,他最後猶豫拖了很久,買了一個800多普通擠奶器。有孩子的那刻起,就是需要花費的開始,如果對金錢斤斤計較,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像是擠奶器、媽媽包等母嬰產品,一般媽媽都希望有品質保障,老公沒用過,很多東西覺得便宜省錢就好,沒辦法體會品質差異帶來的感受。更無法站在媽媽角度,體諒生產育兒過程的辛苦,生完孩子,夫妻間的金錢消費觀通常會因此產生落差。媽媽離婚態度堅定,無法忍受婚姻內不願吃虧的男生雖然後來男方表示孩子出生後,每個月支付9000元買日常用品,父母出了3萬請月嫂,因為每個月都要3萬,父母嫌太貴,提出自己照顧寶寶,女生拒絕,一怒之下,自己出錢請了一個月的保姆,之後孩子讓自己父母帶。從此女生離婚態度堅決,即便男生寫信、送花、承諾給薪資帳戶,都無法挽回女生失望的心。更是堅持要讓男生還完舊帳,涉及生孩子她所支付的費用,對於男生在家庭婚姻內,不願意吃虧的心態表示難以接受。讓婚姻走到絕路的10大地雷其實很多忍不下去的原因,都講過,但對方聽進去多少?婚姻這條路走不到白首,一定有原因!從相愛到相殺,一開始的甜蜜承諾變了調,究竟是哪些關鍵?第10名:個性不合這是最普通也是最籠統的原因,如果找不出原因,大概常常會被歸咎於這個!這常發生在閃婚、遠距離戀愛後結婚,或是沒有經過深入了解就走進婚姻的夫妻,當彼此溝通出狀況,又找不到共識的方法,感情最後也變淡了。第9名:金錢觀念差太多夫妻兩人用錢的方式差異太大,有些人喜歡買路邊攤,但有些人卻一定要全身是名牌,金錢觀差很多得兩個人,長久下來可能是一人要配合或兩人都要退讓,如果收入差距大問題更多,吵架次數增加感情也吵容易吵散。第8名:性生活不協調性生活不是感情的全部,卻是愛情的潤滑劑。倘若夫妻一方認為做愛是兩人關係的靈魂,另一方卻總是性冷淡,可能會成為前者出軌的藉口。尤其產後媽媽常因重心在育兒,對性事興趣缺缺,就容易變成夫妻失和的導火線。第7名:遠距離相處許多夫婦因工作、住所分隔兩地,加上最近國際間疫情嚴重,分開的時間可能更長,像藝人楊丞琳與老公李榮浩、歐陽靖與日本老公等。生活裡沒有另一半,久而久之會覺得好像沒有對方,一個人生活也並無不可,或是招致第三者的出現。第6名:育兒、教養觀念不同每個人成長過程、人生經驗不同,夫妻育兒、教養觀念不可能完全一樣,若兩人都要堅持,就可能常常爭吵,甚至讓孩子成為夾心餅乾,加上若與長輩同住,問題可能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讓家裡成為戰場。第5名:婆媳不睦婆婆和媳婦是兩個世代,婆媳同住問題多,常讓媳婦覺得沒有自由、被使喚等,婆婆也常抱怨媳婦的不是,若是遇上媽寶老公,這婚恐怕是離定了。即使不同住,婆媳也常因催生、隔代教養等問題造成心結,解套的關鍵在老公是否能做一個良好協調者。第4名:賭博、欠債這個就不必說了,鐵定是婚姻的大地雷,家裡的經濟被拖垮不說,這筆債務還了,另一半若又去賭或繼續欠債,感覺這就是個看不見底的大坑。面對收不完的爛攤子,以及可能把債務留給小孩的恐懼,多數人都會選擇離婚。第3名:不孕或生男壓力許多夫妻結婚是為了懷孕,甚至台灣很多男性迎娶外籍新娘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就算女性已經生了孩子,有些長輩或男性仍有傳宗接代的想法,讓妻子長期承受生育壓力,生活得連呼吸都難受。第2名:家庭暴力有些人一喝酒就會失控,對另一半拳打腳踢,酒醒又後悔不已求原諒,這時戒酒不能是個選項,必須要戒掉。家暴,除了打,還有罵,言語暴力更像是一把無形的劍,讓婚姻的脆弱無所遁形,最終岌岌可危。第1名:外遇外遇的原因有很多,尋歡、找心理慰藉、好奇、對性需求等無所不包,但一旦出軌,被另一半發現了,就沒有人能全身而退,會在彼此感情劃下裂痕,再如何彌補都不可能不留下縫補痕跡。這道理很簡單,但許多人卻喜歡以身試法,被火焚身了已追悔莫及,婚姻裡經不起一次背叛,出軌偷情,絕對是所有人忍無可忍絕對要離婚的第一名!※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12-12 退休力.理財準備
2022退休力/想像老年怎麼過?日本經驗傳授50歲該準備的獨老清單
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正在迎接人生一百年時代。過去日本人倡議的「終活」,是六、七十歲開始生前斷捨離、交代後事遺願、醫療抉擇等 ,近年愈來愈多人認知,可能得一個人走完人生下半場,於是許多人從五十歲就開始投入終活。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腳步緊跟在日本之後,日本提前準備終活的經驗,可提供觀察與預習。 踏出第一步 想像老年怎過日本政府調查,一九八○年全國有八十八萬一千人老後一個人住,推估二○四○年將達八百九十六萬三千人,且女性人數多、增加比男性快。台灣也類似,一九六○年總生育率百分之五點七五,如今不婚、不育,創下全世界最低生育率,不及百分之一。未有伴侶、沒有子女,現代人有很大的機會,獨居離世。一位日本男性上班族說,五十多歲的同輩朋友突然生病,他體悟到人不會一直健康,趁有體力、健康許可的現在,提前準備。專家說,首先,想像老年怎麼度過,「老後以後如何生活」、「找到老後興趣」等有具體目標,便容易踏出下一步。列財產清單 檢視居住空間五十幾歲的人多半仍活躍於職場,退休那天突然到來,做任何事,起頭都難。所以退休之前,確認養老金是否充裕。列出財產清單,除了現金,有多少股票、黃金、藝術收藏等,以及退休金、老年給付能領多少,幾歲開始領。估出每月消費與非消費性支出,建立得安養天年的財務計畫。其次是整理。日本整理專家提醒,斷捨離的同時務必尊重家人:對你沒有任何價值的公仔,可能是子女在兒時的寶貝。在特定市場有價值的物品,不妨上網賣掉或是在自家辦跳蚤市場。專家還說,你捨不得丟的東西,千萬不要硬送給小孩或孫子,這種「遺物」,通常造成後輩極大困擾。再來是檢視居住空間。隨年齡增長,體能、肌力流失,若是自己房子,建議改裝無障礙空間。租屋族趁還有收入時,重新找適合高齡者的房子。沒有電梯的公寓,盡量選低樓層。住家安全性要高,日本老人成為犯罪被害者,有六成四是闖空門。台灣房屋總裁彭培業表示,也可以考慮群居,住養生村或高齡宅,有助重新連結人際關係,交到新朋友。生前與後事 找可信賴的人一個人住的話,留意地點是否符合以下條件。一是,有沒有親戚或朋友等熟人住在附近,不會孤獨、孤立而死;二,距離醫院、藥局會不會太遠,沿路交通對行人是否友善;三,距離超市或超商近不近,購買食材的地方太遠,對老人負擔大,有人因此放棄出門,在家衰弱至死。專家也建議,單身者回頭檢視人際關係,有沒有可以信賴拜託的人替你處理生前與後事,包括將來住安養中心成為聯絡人、失智無行為能力時的代理人。如果沒有,可考慮簽約委託專業第三方。只留醫療險 改訂數位報紙長者生活文化研究所代表理事小谷綠的先生過世十幾年,她說,喪偶後獨居要過的心寬,重點在「別做什麼」,而非去做什麼。現在她只煮中餐,晚餐用剩菜簡單加工,整理廚房也省事。打掃交給掃地機器人就好,不必用沉重的吸塵器。家務與三餐都是為他人而做,單身女性要從為他人做事解放。小谷提議一個人的老後,可以放棄的包括:壽險,留最低的醫療險,節省保費支出;銀行戶頭,只留一個,以免有帳戶成靜止戶被收費;市內電話,不會有電話找別人,自己用手機聯絡即可;電費改簽低用量合約;改訂數位版報紙,因為整理回收紙本報紙太累。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2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一個人的準備/楊淑惠:財務3區塊,打造退休保護傘!
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加上少子化,獨老,造就新的單身世代。對於一個人的退休財務準備,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資深副總經理楊淑惠表示,除了創造老後穩定的被動收入及透過保險轉嫁醫療風險,更要留意資產保全及長期照顧與醫療安排。根據長期為各戶規畫退休財務的經驗,楊淑惠提醒三個重點必須留意,分別是老後照顧、提防高齡詐騙和財產分配。獨老將成趨勢,一個人生活,需注意老後生活品質及照顧需求。如何達成?楊淑惠表示,主要還是靠穩定的終身收入,維持老後生活基本開銷,可利用固定收益型商品、年金險或還本險,設立專屬退休帳戶,或將退休金存入退休安養信託,專款專用,避免晚年退休金不足影響生活品質。至於照顧需求,醫療花費與年齡成正比,退休後若遇到生病無人照顧或大額開銷,對單身退休族將是不小的負擔。楊淑惠建議,以日額及實支實付醫療險打好基底,再加上重大疾病險或一次性給付;在不幸罹癌或中風等重大疾病時強化醫療保障,再來就是透過失能險或長期照顧險,轉嫁持續性醫療開銷與照顧需求。高齡詐騙案件日益增加,警政署二○二○年統計,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詐欺受害案件在五年內增將近一倍,中信各分行櫃員防止詐騙案例也逐年增加,如何避免老年老本不保,也是退休規畫重點。另一方面,必須面對財產分配,子女爭奪財產或互相推諉照顧責任的事件屢見不鮮,建議預做傳承規畫,或將財產委託給專業機構。避免高齡詐騙和財產分配紛爭,楊淑惠建議,可透過退休安養信託,把資金交由金融機構,設定專款專用,預先約定老後生活照顧細節,如給付費用給專業醫療機構、安養機構等,並選擇值得信賴的親人或社福機構作為信託監察人,避免老後法自理或管理財產,建立人生下半場的保護傘。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母親離世,她秒領光存款,被姊妹怒告獨吞遺產!律師:處理長輩身後事一定要懂的事
許多人面對長輩離世,悲痛情緒尚未平復,帳單卻一筆筆來,有時候為了方便,就直接從往生者戶頭取錢支用。但要當心此舉已經觸法,更可能因侵犯其他家人遺產繼承的權益而吃上官司。 南投一名林姓女子遭家人指控,在母親過世5小時後竟拿著存摺、印章,領光亡母戶頭裡的26萬存款。事後被姊妹發現,認為她獨吞這筆錢,侵害其他姊妹的繼承權益,憤而報警提告。 林女表示,這筆錢是媽媽生前交代要留給她的補貼,還有部分用來辦理喪葬事宜,「其他姊姊都欠母親錢,母親說要補償我,因為她住院都是我照顧的」。 林女更指提款時,有告知行員母親剛過世,當時對方還回「領一點點錢沒關係」。而且她也不知道法律規定「領出相關存款須經全體繼承人同意」,所以才會逕行領走所有錢。 為釐清此事,法院傳喚相關證人,照顧林母的居家服務員表示,林母住院前很少看過林女出現,也沒聽死者說過比較寵愛哪個女兒,或是要把遺產留給誰。 行員則指出,林女領款時並未說明母親過世,以為只是個人存款領取,更沒有說出「領一點點沒關係」等語。法官認為林女說詞不足採信,但考量她最後將26萬存回,因此依偽造私文書罪判有期徒刑3月,可易科罰金。 法律規定,被繼承人過世後,其名下財產均為遺產,在遺產分割前屬於全體繼承人共同共有,未經全體繼承人的同意,不得擅自提領、處分。如果想要臨櫃提領,就必須繳完遺產稅,並持死亡證明、戶籍謄本等相關證明文件,遵從銀行存款繼承作業處理的標準程序。 這些程序光是用想的就教人頭痛,那萬一是用提款ATM提款機領取呢?事實上這種行為也會構成《刑法》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物罪,民事上則可能涉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不當得利返還責任。 律師吳挺絹過去曾撰文舉例,某小姐在父親離世後已墊付不少費用,由於弟弟耍賴不分攤相關支出,於是便用父親生前交給她保管的提款卡取出70萬元支付,事後卻被弟弟提告「侵佔遺產」。 「我不懂,我只是把錢領出來付父親的喪葬費用!為什麼我會被弟弟告呢?請問我該怎麼做?」 吳挺絹律師解釋,在父親過世的那一刻,父親存款就成為所有繼承人——也就是媽媽、弟弟及某小姐共有的財產,如果沒有經過「所有」繼承人同意,是不能動用的。 而某小姐冒用父親名義,提領帳戶款項的行為,已觸犯「偽造私文書罪」,通常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1日以1000元折算。另外,某小姐提領的70萬元若不只用於喪葬費,還拿來給付媽媽和自己的生活費,在法律上更有高度可能性,會成立刑法侵占罪。 律師提醒,喪葬費通常是繼承人共同負擔;或是由某個繼承人先代墊之後,留下收據,未來討論遺產分配時,可以從遺產中要求給付。 當然,若是長輩在世時就安排好身後事,如遺產如何分配?喪葬費從哪裡支出?照顧另一半或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費如何安排等,或許就能避免繼承人之間的紛爭,留下更多時間追憶兩代、手足間的快樂時光。●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疑心老伴外遇、偷東西?當心是「失智」徵兆!醫揭「這些症狀」可能比健忘、迷路更早出現.進入50後「冬季癢」年年報到?皮膚科醫師教3方法輕鬆緩解:每天「這時間」保養最好.她退休11年總花費只有314萬!居無定所走到哪、玩到哪、住到哪,壯遊世界把旅行當生活
-
2022-11-25 養生.家庭婚姻
辭鐵飯碗當全職主婦,婆婆竟跪求成全外遇夫…律師教這方法「分走他一半財產」
「我們離婚吧!」當丈夫冷冷拋出這句話時,她噙著淚水不敢置信,原來這段25年的婚姻,竟能輕易被捨棄…他們結婚時正當事業起飛期,他任職上市公司,她則在國營企業上班,夫妻倆努力打拼,30歲已各自升上基層主管。但婆婆屢屢暗示她的肚皮沒動靜,醫師說也許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才會遲遲無法受孕。她為此辭掉鐵飯碗,3年內接連生下2個女兒,想等孩子小學畢業就回職場,怎知公公罹癌久病,之後身為長子的丈夫堅持要接寡母同住,她就在照顧公公、伺奉婆婆、打理家務與接送孩子上下學中,錯失了重回職場的時機。老公升任高階主管後,為追求更好發展攻讀EMBA,聽說班上不乏年輕女同學,總用崇拜眼光聽他聊豐功偉業。某日深夜有人傳來訊息,對方說「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說已經懷孕、而且還是男胎!她拿著手機逼問丈夫,他卻沉默不語。而對外總說媳婦像女兒的婆婆,一聽到外頭女人懷了男孩,竟老淚縱橫下跪,要她「成全」,讓夫家延續香火…。多年來她靠老公每月給的生活費打理家務,平常置辦私人衣物、逢年過節孝養娘家爸媽的紅包與禮品,也是老公買單;而她總想著夫妻同心,能省就不願多花,竟沒存下一毛私房錢。現在居所則是丈夫繼承的公公遺產,多年來老公的薪資、股票通通都在他個人名下,她什麼都沒有,難道她就得兩手空空離開這個家? 去年王力宏與妻子、大S與汪小菲等藝人的離婚風波都鬧得沸沸揚揚,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即是離婚後到底房子、財產怎麼分配?女方可以分得男方財產的一半嗎? 許多人認為,女方婚後沒有工作,錢都是男方在外工作打拼來的,憑什麼女方可以分配到財產?但站在「家務有給」觀念來看,配偶一方打理家務、照顧孩子理應視為對婚姻的貢獻,當然應該要分到財產。那麼,在法律上究竟怎麼看? 資產都在先生名下,妻仍可請求分配剩餘財產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魏妁瑩表示,在討論「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之前,得先解釋夫妻間的財產制度:一、法定財產制:將夫或妻之財產分為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由夫妻各自所有;不能證明為婚前或婚後財產者,推定為婚後財產;不能證明為夫或妻所有之財產,推定為夫妻共有。二、共同財產制:夫妻之財產及所得,除特有財產外,合併為共同財產,屬於夫妻公同共有。三、分別財產制:夫妻各保有其財產之所有權,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 國外常見未婚夫妻簽訂「婚前協議書」,但國內無此習俗,多數人都是回歸適用「法定財產制」。因此當夫妻一方死亡、婚姻消滅或改約定財產制的時候,夫或妻可以請求剩餘財產分配,由雙方當下的財產差額,取得其中的半數。 舉例來說,丈夫婚後財產2億元,負債1億元;妻子婚後財產1,000萬元,沒有負債。此時夫的剩餘財產是1億元,妻的剩餘財產是1,000萬元,差額9,000萬元,丈夫就應該分配4,500萬元給妻子。 魏妁瑩指出,並不是「錢多的人」就要分給「錢少的人」一半差額,而是看婚後增加的財產;而若無法明確證明是婚前就有的財產,都會被認定是婚後的財產。 譬如,先生婚前有100萬元存款,婚後存款則為1,000萬元,除非婚前的100萬元是存在特定帳戶,而那個帳戶都沒有領款紀錄,否則在法律上會被認為,婚前的100萬元已經花掉了,婚後財產就是現存的1,000萬元,而不是900萬元。 其他財產,例如股票、不動產等,也都是相同的道理。例如先生婚前有A房屋一棟,但結婚幾年後換屋,把A房屋賣掉,又買了B房屋,除非能夠證明是用賣A房屋的款項購入B房屋,否則B房屋就是婚後財產,不能再主張扣除A房屋的價值。 5年內惡意處分財產,離婚仍可追回計算 不過,在婚姻中增加的財產,如果屬於繼承、贈與等「無償取得」,另一方是不能主張分配的。像是上述案例中,先生繼承了公公遺產中的房子,這部分太太的確無法請求分配,但如果先生繼承的財產中包括現金,而這筆現金與婚後工作的薪資都存在同一帳戶,就有可能被視為婚後增加的資產。 那如果夫妻有一方在婚姻產生變化時,就預先惡意處分財產,「沒有婚後財產,就不用分了嗎?」對此,法律上也有防範機制,分配前5年內處分的財產,都必須追加回來計算。 像是上述的太太30歲即離開職場,雖然此後就沒有收入,但她25年來照顧孩子、伺奉婆婆,對婚姻仍有貢獻,所以離婚時可以向先生請求剩餘財產分配。假設先生資產有繼承來的1000萬,婚後共賺得5000萬元,婚後花費3000萬元,而太太資產則是0,那麼太太最多可以分得多少? 丈夫財產:1000萬(繼承財產)+5000萬(婚後賺得)-3000萬(婚後花費)=3000萬妻子資產:0夫妻財產差額:3000萬(3000萬-0) 此時,若先生無法證明1000萬屬於繼承或受贈財產時,妻子就有機會得主張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金額1500萬(3000萬÷2) 外遇不忠者,也可以要求分配財產 魏妁瑩說,家事法庭常出現許多怪奇答辯,好比「為了傳宗接代,不得不與第三者生小孩」等;有些案例甚至是妻子辛苦工作養家,先生卻好吃懶做又外遇。那麼,如果夫妻一方對於婚姻生活沒有貢獻或協力,又或者是對婚姻不忠,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分財產?答案卻是未必。 在實務上,魏妁瑩就曾遇過人夫在妻子外遇後選擇分居,他料想太太理虧不敢提離婚,所以也未對財產做特別處置。想不到夫妻倆分居達6個月之後,出軌人妻竟向法院申請「分別財產制」,要求資產較多的先生必須要分配婚後財產。 「外遇的人怎麼可以來分我的財產?」先生對此忿忿不平。但魏妁瑩坦言:「法律沒規定外遇就不能分!」 而先生提出家中有外勞,太太在家中什麼事都不必做,因此對婚姻沒貢獻。但法院判決卻駁回:「太太雖然沒做事,但有陪婆婆聊天,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說她對家庭沒貢獻。」只能說,對於婚姻有沒有貢獻、公不公平?仍由法院認定,沒有絕對。 結婚時感情甜蜜,多數人不會對個人資產預作規劃,就算是父母有疑慮,也不好要子女在結婚前去做約定。對此,魏妁瑩只有一個建議:「結婚前的錢放在A帳戶,結婚後的錢放在B帳戶;A帳戶的錢不要動,要花就花B帳戶,千萬別融合在一起。」未來若真不幸走上分手,至少能保護婚前財產,減少分產爭議。●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急性白血病60歲後好發!三大快速索命特性,醫:不明發燒等4大病徵速就醫檢查 .台灣驚爆本土霍亂病例!她吃了「這兩樣東西」有5症狀…什麼是霍亂?一文看如何預防.私密處出狀況,是體內「濕氣」惹禍?解決婦科困擾這樣做
-
2022-11-23 養生.家庭婚姻
汪小菲扶養費想賴皮,專業律師提出一招破解!離婚後必知的自保教戰守則
汪小菲扶養費想賴皮,不論是出於情緒,還是另有原因,專業律師表示離婚協議約束力極高,基本等同於判決書,可以提成異議,但基本上很難推翻。大S去年與汪小菲的10年婚姻畫下句點後,原本看似風平浪靜,但今天去遭媒體爆料,指汪小菲離婚後該每個月給大S的贍養費,已經很多個月都沒有付,大S已經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強制執行,且獲法院裁准,等於汪小菲在台資產,將有部分被查封。消息一傳出後,汪小菲頻繁透過微博發文。他透過微博公開了過去這1年來的匯款明細,並坦言他就是因為大S再婚,所以現在的生活費,「就是不想給」,也不想幫她付電費。同時汪小菲也在微薄附上支出列表,汪小菲甚至不客氣的表示,「只是作為一個男人,大S既然再婚了,我不想再給這個家付電費了!」但是當初離婚協議已定案,法界人士認為,大S和汪小菲簽署的這份離婚協議約束力極高,基本等同於判決書,汪小菲可以提成異議,但基本上很難推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離婚協議內容沒有,也不能要求對方不能再婚,因此汪小菲無法以大S再婚為由,自行取消同意支付大S生活費的承諾」。值得注意的是,離婚雙方是在法官見證下簽筆錄,所以效力等同於確定判決書,不管任何一方違反,另一人就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不需要再打任何的官司。當汪小菲沒有屢行支付生活費的承諾,大S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很快就會得到結果,日前大S已經拿到法院查封汪小菲資產的裁定書。對此,汪小菲也透過律師發出2點聲明澄清,簽署離婚協議時,特別顧及孩子,他願意支付「超乎尋常」的鉅額扶養費,至今都有付足,也另外給了很多錢;第二點則是:「現在的爭議,就是本人不想再另外付所謂的家用和電費,就這麼簡單,感謝各界關心。」面對汪小菲與大S的事件,可以說是一場情緒上演發的事件,但離婚事情的背後,單方面真的可以停止付扶養費嗎 ? 或是對方想賴皮該怎麼辦 ? 如果妳也有可能走上離婚一途,帶著孩子妳需要知道的就更多了。扶養費由家長共同承擔,直到子女年滿20歲扶養費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應盡的義務責任,夫妻之間無論相愛或離異,都不該讓無辜的小孩承受後果,即使走向離婚一途,也得確保孩子的生活不受影響,因此孩子成長所需的扶養費都必須由家長雙方共同承擔,不會因為離婚而改變,直到子女年滿20歲為止。扶養費的約定方式扶養費的約定方式,可以由父母自行協調,約定後在離婚協議書上清楚寫下扶養金額與給付方式;萬一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可以先透過法院的調解程序解決,最後一步才是經由訴訟的方式請法官裁量、判決。扶養費計算標準進入法院訴訟程序後,根據民法第1119條:未成年子女的扶養費分配比例會依據夫妻,個人的經濟能力及身分調整;法官通常會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全國收支調查報告─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資料,因應不同縣市,同時考量夫妻雙方薪資、家庭財務狀況、照顧孩子的時間、子女實際需求進行評估,再依比例分配父母方的扶養費金額。扶養費計算後一般來說,扶養費會由夫妻雙方平均負擔,也就是父母各支付一半的金額作為子女的扶養費,或是依照雙方薪資調整負擔比例;如果夫妻雙方對此不滿或存有意見,法官會斟酌雙方的經濟能力後,再決定負擔比例。對方賴皮!申請扶養費強制執行離婚後,若對方耍賴裝死不付扶養費,另一方可對他的財產聲請「強制執行」!1.若手邊有律師擬定、經過公證人公證的離婚協議書及公證書,可以向法院聲請對方財產強制執行。2.若離婚協議書未經過公證,不具執行力,則可以用「未成年子女的名義」為原告,向法院提出「請求給付扶養費用」的訴訟,經由法官審查判決後,就具備向對方財產聲請強制執行的效力,就如同債權人有權透過法院向債務人討回債務一樣。3.備好「聲請狀」,前往聲請扶養費強制執行!聲請地點視另一方財產的放置地點而定,可以備妥聲請狀到當地的法院執行處聲請即可,若不清楚或不確定另一方的財產放在哪裡,也可以依據對方的居住地,向該地區的法院聲請。※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11-23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不怕老本留失 預簽型安養信託讓自己和家人都用得到
王教授子女都在國外,不想影響下一代生活,他和妻子退休後住進養生村,最近更成立了預簽型安養信託。王教授說,雖然目前健康狀況不錯,但考量年紀大了需他人協助,先將財產交付信託,約定80歲後啟動撥款照顧機制,由銀行幫忙處理各式費用,以防未來失能或失智可能無力處理,更不想退休金遭人覬覦及詐騙。統計顯示,全台獨居人數已破3百萬人,少子化成趨勢,獨老成為新日常。聯合報自2020年啟動國民退休準備工程,去年推出「六種動物測退休力」,今年因疫情造成人際隔離與孤獨,將進一步關注一個人如何面對老後,財務是退休準備的起手式,累積財務退休力更是所有人預備老後生活不可或缺。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資深副總經理楊淑惠表示,獨老或老人照顧老人的情形愈來愈多,關於退休財務準備,建議從退休金及老後醫療保障兩方向規畫,老後金流安排及照顧也是重點,可透過信託建構財務安全網。信託的特性是專款專用、財產保全,可協助預先安排老後生活細節。楊淑惠表示,信託2.0推動後,民眾可以透過預簽型安養信託,將辛苦累積的退休金存入信託帳戶,避免因突發事件導致無法妥善運用使退休金流失,影響生活品質。例如王教授利用的預簽型安養信託,事先約定資產用途及支付細節,如定期給付養生村、醫療、交通、生活各式費用等,受託機構照約定運用信託資金;民眾可設立信託監察人,協助信託運作及監督帳戶,王教授將子女設為監察人,避免他和妻子無法自理財產時,資產管理不當或遭詐騙侵占,甚至不當挪用。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詐騙層出不窮,高齡防護網若不及早建置將成為嚴重社會問題。信託2.0鼓勵滿55歲以上民眾提早規畫安養信託,將財產交付信託專戶,專款專用;預簽型態安養信託可提供先行體驗,大家可慢慢將資金存入。楊淑惠也提醒,有關退休金準備,許多人仰賴社會保險及職業退休金,但國人壽命增加,加上通膨,退休金缺口往往超乎預期。建議民眾可以先試想嚮往的退休生活,及早規畫以金融工具,累積複利;退休後則建議,將資產配置在較穩定且能創造被動收入的理財工具。另外,一定要規畫醫療保障,醫療支出隨年齡增長,國人平均不健康存活期達8.5年。建議身體健康時加強持續性給付的長期照顧險,或透過失能扶助險轉嫁長壽風險;高齡或身體狀況不佳者,建議採取風險自留方式,設立專款專用醫療帳戶,確保醫療花費有所支應。 解讀信託2.0●什麼是信託2.0為了讓信託普及化,除了安養信託,金管會近年開始推動信託2.0,讓信託不只協助資產管理,從個人、家庭延伸到家族及企業,都可採用適當的信託規畫服務。信託2.0是全方位信託,不只聚焦在高齡及退休族群,也涵蓋普惠金融的願景,並無特別門檻限制,不同人生階段都可能有不同的信託需求,可以透過信託規畫。名詞解釋:普惠金融聯合國於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ng」,又稱為包容性金融,是指普羅大眾均有平等機會獲得負責任、可持續的金融服務。●為何信託2.0是預備高齡生活的第一步?退休規畫除了檢視退休金及醫療保障是否足夠,老後金流安排及照顧安排也是規畫重點。可藉由信託的特性,即專款專用、財產保全,預先安排老後生活細節,建構保護傘。信託2.0後,民眾更可以透過預簽型安養信託,先將辛苦累積的退休金存入信託帳戶,避免因為突發事件導致無法妥善運用退休金,生活品質降低。此外,可透過信託契約約定信託資產的用途及支付細節,如定期給付安養機構費用、醫療費用、交通費用、生活費用等,受託機構即依照約定運用信託資金。建議民眾可設立信託監察人,協助信託運作及監督信託帳戶資金運用狀況,避免因身邊無人照顧或無法自理財產,導致資產管理不當或遭受詐騙侵占或不當挪用。●哪些民眾需要信託2.0?信託2.0除了聚焦高齡及退休族群,不同人生階段面對不同目標,都可能有不同信託需求,例如成家立業階段,父母以家庭為核心進行理財規畫,「子女保障信託」可使父母放心將子女教育費、生活費等各項資金,透過信託逐步交付給子女。準備退休或屆齡退休階段,可開始考慮規劃「安養信託」或「預簽型安養信託」,想運用信託財產來照顧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甚至身後財產的處理,「遺囑信託」或「保險金信託」提供解決方案。信託2.0鼓勵滿55歲以上的民眾提早辦理安養信託規畫,將財產交付信託專戶進行專款專用,讓安全有保障;預簽型態安養信託,更可以提供先行體驗信託的功能,建議民眾利用這個機制慢慢將資金存入,提早達到退休安養、樂齡生活的理想。● 一般信託與信託2.0差別在哪?信託其實是協助民眾資產管理的好工具,為了讓信託普及化,金管會除了推動安養信託外,近年也開始推動信託2.0計畫,鼓勵信託業者從組織架構、人才培育、異業結盟等面向進行發展,積極推廣信託業務,讓信託除了可以提供客戶財產保障與安全,更能串聯起多元的異業服務,民眾透過信託規劃即可滿足資產管理需求與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各式所需。信託是普惠金融服務,並無特別門檻限制,民眾可以尋求信託業者進行妥適的信託規劃建議,為自己、家庭、家族或企業建構一個資產保護暨傳承的機制。●信託很貴?一般民眾負擔得起嗎?早年信託規畫主要依據個案情況量身打造,客製化費用動輒數萬元或數十萬元,近年為響應政府安養信託及信託2.0政策,各信託業者紛紛推出制式化安養信託、預簽型安養信託等信託產品,一般民眾無須擔心會負荷不起。信託收費標準每家銀行各異,以中國信託銀行而言,信託相關費用分為簽約手續費及信託管理費,簽約手續費約新台幣數千元,信託管理費則於信託資產交付至信託專戶後才開始計收,一般而言年費率約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間。預簽型安養信託,屬於先行體驗信託的模式,尚未開始啟動撥款機制,民眾可多加利用,一舉數得。 (諮詢專家: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資深副總經理楊淑惠)
-
2022-11-22 養生.人生智慧
汪小菲開戰大S一家/幫張清芳拿下16億贍養費、再接大S離婚案!女星王牌御用律師賴芳玉,撐住她們有苦無處訴內心
【2022/11/22編註】2021年大S和汪小菲委由律師賴芳玉處理離婚事宜,雙方針對財產分配、生活費給付、及兩名子女的監護權、探視等調解,達成共識後簽訂離婚協議。昨(21日)因大S爆出向汪小菲追討500萬生活費,讓汪小菲在微博接連暴走,大S也再度透過律師賴芳玉發聲明,被網友讚理性鎮定。不少知名女星,如張清芳、大S、黃嘉千等離婚,都是賴芳玉接手的案子。》看詳細新聞兩岸演藝界知名的夫妻檔大S和汪小菲,在11月22日共同發布聲明正在進行離婚手續,而這紙聲明也讓大S的委託律師賴芳玉隨之曝光。賴芳玉是台灣知名的家事律師,曾協助多名女藝人的離婚訴訟,而她除了是律師也是個作家,甚至跨界主持Podcast、開YouTube,過著擁有多重身分的斜槓人生。 在家事訴訟裡,賴芳玉的法律專業已無庸置疑,她近年來最知名的一戰就是承辦歌手張清芳和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的離婚案件,賴芳玉靠著庭外不懈地協商,最終讓雙方達成分配財產和子女協議。 雙方談妥後直接進入法院訴訟,讓法官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情況下完成調解,張清芳獲得16億元贍養費,這起備受矚目的離婚官司也得以在安靜和平方式下落幕。 賴芳玉在法院家事庭的名號響叮噹,不只是張清芳,藝人賈靜雯、柯以柔、何如芸、于美人、金友莊和李晶晶等人也都指名找她,而賴芳玉宛如這些女藝人失婚的浮木,總能用專業又柔軟的態度,撐住她們有苦無處訴的內心,成為女星的王牌御用律師。 據了解,大S在本月初向台北地院訴請和汪小菲離婚,而雙方顯然事前早就做好溝通,北院家事庭低調開庭後,兩造對離婚、財產分配等事項都有一定共識,還擬了一份讓外界無可挑剔的共同聲明。事後大S和汪小菲都噤聲,目前手續到底走到哪一個階段,《今周刊》致電賴芳玉,至截稿前並未取得回應。 不過在這起矚目的離婚案件中,除了大S夫婦的身分吸睛,隨著離婚聲明曝光的美魔女律師賴芳玉,免不了也成為後續討論的「嬌點」。 現年53歲的賴芳玉,畢業於東海大學法律系,1992年以全國律師高考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出道,成為當時台灣社會還很少見的女性律師。 身為職場中位居少數的女性,她從年輕時就得加倍努力才能脫穎而出,由於深知女性在職場及社會上的苦與痛,因此從年輕就致力於婦權運動。 擔任職業律師28年來,她披上法袍為女性爭取正義,更一步一腳印推動《家暴法》,在各大活動也總會見到她纖瘦但不吝挑戰強權的身影。 這些年來,賴芳玉則熱烈開展了她的斜槓人生,她用淺白的話闡述艱深的法律知識,不停地在報章上發表評論和接受媒體採訪,她的名字,因此在媒體圈裡聲名大噪。 之後,她更投身主持Podcast、開闢談法律知識的YouTube,也上節目和廣播分享她的理念,甚至嘗試參與電視劇及電影製片等,對於提倡女權的理念,她始終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著。 如果撇開嚴肅的人間律法,賴芳玉的內心裡其實住著一個浪漫纖細的「文青魂」,讓她即使再忙都勤於筆耕,在繁忙的斜槓工作之餘,仍多產的寫下《待用民宿》、《好散,也是一種幸福》、《影之光》、《我們依然相信》、《賴芳玉愛情律師事務所:幫你找到幸福的55個婚姻法律常識》等書。 在文字的世界裡,她用小說家的身分,在字裡行間注入對人的愛與關懷,要大家明白,人生不只是向前衝,有時候暫停下來充個電,就有勇氣迎接自己的第二人生。 但,賴芳玉的斜槓人生已經制式化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像她在《待用民宿》一書裡闡述的一樣,「人生別太快下定論,故事總還未完待續…」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多囊腎不注意,會有腦動脈瘤引發中風!醫師:出現3個常見症狀,要小心.一顆10萬的植牙有人用20年、也有不到5年就壞掉!「這五點」做好,用一輩子都OK.姐弟抗壓性都很高,只有我…在比較中長大的她也想堅強: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我做不到
-
2022-11-20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我的外公是台中黑派創始人
最近讀到幾篇石榴的文章,原來石榴的抗氧化能力高過綠茶。歐美婦女在家搗碎石榴的種皮,與燕麥或蜂蜜作成面膜,利用其抗發炎效果,增強皮膚光澤,去斑並防皺。台灣並不常見石榴,外公家的花園卻有一株。外公的一生其實正像紅色的石榴,稀奇而且燦爛。我從小跟著外公外婆,聽了許多他們的故事。外公陳水潭(1897-1956)籍貫南投竹山赤水,是貧農的遺腹子。童年的陳水潭與哥哥姊姊及寡母相依為命。他們住的是小而破陋的土角厝,屋內只有一床一竈,床底下養了一條母豬,是家裏僅有的財產。陳家沒有男人,常被鄰居欺負。有一天,母豬偷吃了鄰家的番薯葉,被鄰人活活打死。寡婦與孤兒圍著死去的母豬痛哭,令陳水潭終身難忘。陳水潭與哥哥從小就上山砍柴或幫人牧牛,原以為兩人只能作苦力養活老母。哪知道日治時代為了推廣教育,規定每個村須派小孩去念書。村人各家都想留下自己的男孩幫工賺錢,欺負陳家,指派陳家男孩作代表去上學。陳水潭意外能受教育。他每天須走路一個半小時到學校,中餐是家裡帶去的米,在教室外面生火現煮。附近野放的鷄會來偷啄,稍不注意就會整盤消失。陳水潭一邊上課,一邊要顧窗戶外面炊煮中的午飯,很辛苦。他仍堅持完成中小學教育,並與哥哥互相救濟,最後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後來還到日本東京大學取得醫學博士資格。陳水潭身高185公分,人帥而且壯。原本家裡替他訂了親,對方是布莊女兒。他婉拒了婚事,自由戀愛娶了我的外婆,外婆身高不到150公分,身材嬌小,兩人恩愛,外公寵溺外婆。外婆稍有不適,外公就將她整個人抱起來疼。我前面提到的花園,每種水果各植一株,正是外公送給外婆的禮物。陳水潭在台中縣豐原鎮執業,求診的病人非常多,他曾經教我「病人還沒坐下來,就要注意他的氣色,猜測大概是什麼病,等到觸診、聽診作完就可以確定診斷,開出處方。」多年行醫後,陳水潭有感於醫學只能救少數人,政治卻能服務眾人。1951年他投入參選第一屆台中縣長,他的競選文宣用的是白紙黑字,對手用的是白紙紅字,因而有黑派紅派之稱。第一屆縣長選舉競爭非常激烈,甚至傳言陳水潭樁腳被砍斷雙腿丟到河裡。最終陳水潭雖敗選,但黑派紅派從此對立。1952年陳水潭參選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議員並當選,1954年才當選第二屆台中縣長。陳水潭為人清廉,在縣長任內努力建設。縣政府需要用錢,公家如果沒有預算,他會叫縣長司機「回家去向先生娘領」。1956年陳水潭因腎結石,在縣長任內逝世,他給我們的遺言是「縣長辦公室的30元是他的薪俸,可以去拿回來,前幾天他去看牙醫的錢還沒有付,要家人代為處理。」台中縣民公認他是「人格者」,當年送葬行列綿延數公里。今年適逢縣市長選舉,媒體提到地方派系台中「黑派」時,很多人以為是黑道的黑,作為孫女的我希望能更正大家的誤會,更希望政治人物延續創始人精神,努力照顧百姓,繼續建設鄉里。
-
2022-11-11 退休力.理財準備
繼承祖產房產,手足談不攏怎麼辦?專家:房產零碎持分問題多,2方式處理稅金、保險費
房屋資產之繼承,若持分擁有人過多,不僅難以靈活運用,也必須負擔稅金與保險費用,當其中一人財務狀況不佳時,更可能牽連所有持有人。在面對遺產繼承時,除了不將家庭財務計畫寄託於此,身為房屋、土地持有者,也儘可能以單一繼承人方式事先規劃遺產。Candy從長輩手中繼承了一間房子,雖然才二十多坪,但距離捷運站走路十分鐘以內就能到達,且老房子持有土地不少,看來不錯。但繼承此一資產增加了每月支出,反而讓她煩惱不已。原來媽媽過世前,只有口頭約定房產要過繼給兩位哥哥,但沒有留下任何書面資料,為了公平,兄弟姐妹將房子平分。由於持有人是五個人,房子由誰住都不公平,阿姨又堅持這間房是祖厝不准出租給外人,加上不是完整的產權,銀行也不太願意承做貸款,Candy想拿房貸當成預備的靈活運用資金也不行,現在還要繳納稅金與保險,明明是繼承財產,卻像是繼承負債一樣。房屋資產零碎持分難運用台灣人重視人情味,在處理財產時,多數人會以「心情」來做最終考量,而忽略實際運用面的現實問題,手中握有這樣的資產要活化,困難度的確很高,尤其這些持分再繼續往下一代繼承,就成了持分再分割。若其中一個持分擁有人的財務狀況不佳,欠債還不出來,債權人要求變價分割,資產被遠低於市價拍賣,雖然其他的持分所有人有優先購買權,但通常未有足夠的錢買回。這時,不動產就落入外人手中,雖然可平分價金,也就是房產被執行法拍後,再將拍賣所得的金額按照比例分給所有持有人,但實際居住者可能就得搬家了。我們經常看到許多精華地段有未開發的土地或荒廢多年的房子,許多都是因產權複雜、關係人多,難活用無法被開發,需要有意願蒐購持分的人逐一與持分者談條件後,將持分整合才有辦法運用。因此,雖然家庭資產負債表上表列這項資產,但無法讓閒置資產與土地變成現金流活用,我並不建議把這樣的資產作為未來的可動用資產來規劃,否則期待越高,失望越高,並且影響長遠的資金目標,非動用不可時,還會影響家族成員的感情。另外,零碎持分很難利用,要申請各項社會福利資源時,更可能因名下擁有財產而被排除資格,明明生活得很辛苦,卻因為繼承了持分,導致被排富而無法享有各項社會福利。家庭財務計畫勿寄託遺產繼承家庭財務的問題有很多無法從財務本身著手並完全用理性處理,所以通常除了財務與法律知識外,還需溝通能力、情緒控管力,在家族裡要有話語權才行。我個人在繼承財產上抱持淡然的態度,法律上雖然規定可繼承遺產,但那都是長輩努力賺來的,有繼承到算賺到,沒有是正常的,絕不能一開始在規劃家庭財務時,就將希望寄託在長輩的財產上,掌握度太低、變數太大,在財產繼承的當下可能紛爭不斷,亦會破壞家人感情。若需要溝通的人數太多,其中一定會有某幾個需要協調的關鍵人物,存在彼此的財務觀念差異極大的狀況,若不是家中最有發言權的人,建議管好自身財務就好,避免引來不必要的糾紛。不妨等有話語權的人發表意見後,確認定案的過程中,先想想各種可能的狀況該如何應對,待大家決策完畢,再調整自己家庭的財務計畫即可,因為我們本就不應將未來計畫寄託在遺產上。2方式處理稅金、保險費 資產建議採單一繼承至於已產生的稅金、保險等費用,我們可將每年支出金額計算一下,變成年度固定支出,如果不會讓財務受影響,就把它當成孝親費吧!房子的存在可能對許多人的意義是情感,而不是金錢,所以我們的固定支出是維持情感和諧,不要覺得委屈;如果會讓你的財務受影響就需要重新溝通,看看在共同能獲利的情況下可以怎麼做,例如:一起說服阿姨出租房子,五個房東都能得到租金收入,找到第三者用客觀或專家角色與其他成員溝通,讓大家願意共同活化資產,讓繼承來的財產運用得當,全家都能生活得更好。由於家庭理財問題從來就不是以絕對理性的客觀財務面來溝通,提醒大家,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的理財規劃,做好自己能掌握的事情更為重要。如果自己本身是房屋、土地持有人,建議在生前立下遺囑,儘可能留給大家的資產都是單一繼承人,例如:誰繼承哪間房子、誰繼承股票,否則再小的資產也可能造成大問題,繼承了不能用的資產,除了讓大家產生糾紛之外,還可能失去被社會福利照顧的資格。※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11-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避免子女爭產想寫遺囑,卻被罵觸霉頭!律師:立遺囑≠觸霉頭,注意特留分繼承
最近看到一位30年老友因為心肌梗塞,很突然地就走了,協助辦完身後事後,卻看到他的子女開始為了分財產而吵得不可開交,很感傷也很感慨。希望未來我的子女,在我走後不要因為錢反目成仇,我找了先生商量「寫遺囑 」一事,結果固執的他覺得我在觸霉頭,怎麼說都沒用,該如何讓他了解寫遺囑不是觸霉頭?(新竹蔣太太)過去的觀念,談「死」是很多人的忌諱,分財產、立遺囑更被認為是大忌,但隨著時代改變,愈來愈多人開始主動規畫身後事,讓家人和子女能夠減少煩惱與日後爭產的麻煩事。立遺囑≠觸霉頭但身後事財產規畫該從何開始呢?自己寫的遺囑有效嗎?該注意哪些事項?依法律規定,人離世後,若沒有在生前交代遺產分配,只能依法規由親人依序繼承,假若無繼承人,最後遺產將全數歸國庫所有,為避免日後的紛爭,立遺囑成為關鍵。律師指出,立遺囑不難,但實務上引發爭議的則是「立遺囑的過程」。臨終前想交代遺言、並透過自己的心願規畫分配遺產,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張婷婷表示,透過「遺囑」是最好的方式。注意特留分繼承律師王耀緯也分析,不同於傳統觀念,近年生前規畫遺囑更加普遍。預想規畫遺囑的客戶,以資產500萬以上至千萬元不等居多,且擁有高價值不動產。此外,關於立遺囑,王耀緯特別提醒,許多人以為進行遺囑規畫後萬無一失,但卻往往遺漏法律上為保障繼承人得到一定比例遺產的「特留分」權利。民法中特留分的意思是,保障每位繼承人應該有「最少分配」的遺產比例,包括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等有權分配遺產。為了避免特留分的繼承與原有遺囑心意不合,建議在遺囑中特別交代侵害特留分時的處理方式,目前規避特留分方式,除了生前贈與之外,若子女未盡撫養之責,父母一毛都不想留,可主張「喪失繼承權」,來避免特留分的分產權益。意識清醒是關鍵律師強調,「遺囑必須清楚記載立遺囑人意願、必須在本人有辦法傳達意識情形下進行」,因此,立遺囑人「意識清醒與否」經常是實務訴訟上產生爭議,以及爭產時角力的攻防重點。張婷婷認為,生病不良於行但意識清醒,可以妥善完成委託他人處理財產或進行遺囑,又以「代筆遺囑」最常見。代筆遺囑規定嚴格,指的是立遺囑人說明遺囑內容,並指定三人以上見證人,必須全程在場,其中一人筆記、宣讀、講解,特別提醒見證人無法是繼承人;經立遺囑人確認,寫下明確的年月日,代筆人與立遺囑人和全體見證人一同簽名,若立遺囑人不能簽名,應按指印代替。及早規畫順心意張婷婷進一步解釋,反之,如果意識不清醒,則會被質疑是否能表達委託意願,或沒有處理生前贈與行為的能力,可能被認定遺囑無效。若立遺囑人在住院時期完成遺囑,爭執者可能會要求醫院提供,關於意識是否清醒的護理摘要或醫療紀錄記載;若立遺囑人並非住院期間完成遺囑,為確保日後被質疑,立遺囑人可在做成遺囑當日,前往醫療院所取得「意識清醒的診斷證明」。為避開以上繁瑣程序,建議還是在身體健康、意識清楚時,提前規畫遺囑,才能順心意、有餘裕的計畫財產分配。
-
2022-10-30 焦點.生死議題
「病痛纏身活著很痛苦,為何不讓我走?」 安樂死該合法化嗎,多數人這樣看
人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來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安樂死和醫生協助自殺行為是否道德,以及是否使合法化,一直是道德、社會最熱門和意見多樣的問題之一。無痛苦的死亡 安樂死分3種安樂死源自希臘文euthanasia,原意為「好的死亡」或「無痛苦的死亡」,但社會大眾對於「安樂死」認知可能不大相同。可依照執行方式大致分為三類:1.主動/積極安樂死(active):由醫師對患者施以致命藥物或採取某種措施,加速病人死亡。2.被動/消極安樂死(passive):由醫師移除維持病人生命狀態的維生系統。3.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 procedure):由醫師提供致命藥劑,患者自行施打。不論是積極或消極的安樂死,都能再依據病人的意願區分成「自願」、「非自願」與「違反意願」。目前,各國普遍接受消極安樂死,但對於醫生協助自殺和自願積極安樂死則抱持不同的態度。而台灣民眾最熟知的安樂死案例,為2018年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的案例,但因為台灣目前未合法通過主動安樂死,她因胰臟癌末期選擇前往瑞士安樂死。延伸閱讀:尚盧高達選擇安樂死離世!安樂死分3種 哪些國家合法?如何執行?台灣推動病主法 以安寧醫療善終台灣雖未安樂死合法化,但發展安寧照護多年,2000年制訂《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一開始適用範圍限末期病人,經多次修法,2009年通過了非癌症末期病患也可以接受安寧緩和的健保醫療,並進一步放寬安寧緩和醫療給付對象,讓更多非癌症病人可以得到安寧緩和的醫療照顧。安寧非放棄救治 而是見死不亂救藥害救濟基金會採訪長年從事安寧療護的家醫科醫師許禮安提到,安寧醫療正確的意涵應該是「預立醫療決定」,醫療人員不會因為病人簽署意願書後,在還有救的情形卻見死不救,這個意願書是避免末期病人在疾病無法治好、生命救不回來時,因為家屬不捨而迫使醫療人員硬要急救,或是靠維生機器延長病人的痛苦,這叫作「見死亂救」。預立醫療決定最好是病人清醒時能自主決定,臨床上家屬往往擔心醫師對病人講出「癌症」和「末期」會過度刺激病人,其實不講出這兩個關鍵詞,也可以透過描述疾病的處理方式,讓病人表達意願。延伸閱讀:安寧療護是積極面對生命,不是放棄治療更非安樂死!關於安寧療護該知道的4件事安樂該不該合法化?多數人這樣看安樂死和醫生協助自殺行為是否道德,以及是否使合法化,一直是道德、社會最熱門和意見多樣的問題之一。對於安樂死到底該不該合法化?網路上出現多以支持的聲浪居多,元氣網針對讀者於粉絲團的留言蒐集了各方意見,來聽聽大家對安樂死的想法:針對支持安樂死的留言,有人認為是想替自己保留最後的尊嚴、有人是不想拖累家人,也有人是不想浪費醫療資源。「支持,萬一家境不好的醫藥費是一筆很重的負擔又會拖累家人,讓生病者有尊嚴的走,家人還有活下去的機會。」「安樂死並不是奪走他人的生命,而是幫助那些受盡病痛折磨的人能走的更有尊嚴,所以我百分之百支持安樂死。」「支持安樂死讓一些重症患者能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旅程,不用過著如地獄般的痛苦不堪活著,患者辛苦家屬也辛苦,希望最後的一個句點是我們自已來圈選。」「若能安樂死,誰願意讓外籍看護把屎把尿,讓健保費越來越貴,拖垮健保制度。」「支持啊!如果是我我會先留一筆安樂死的錢,然後其他的錢花光我就去執行安樂死。」「支持,其實換個角度想,安樂死也是治療的一種,治療重症患者的疼痛,治癒家屬不捨的心!」但也有人擔憂若法律不完善,或配套措施不夠縝密,怕會被有心人士、不肖子孫所利用,甚至加以陷害;必須仰賴政府與各方專業人士及團體來規劃立法,讓病人與家屬,有勇氣與尊嚴地面對死亡。「支持安樂死!但是法令要很慎重、很周延,以防不肖子孫拿到財產後,把長輩送去安樂死。」「非常支持!但一定要做好醫院相關配套與例外處理方式,經由專業人士討論規劃後,正式立法。以免醫療人員遇到問題卻無所適從,反而又變成紛爭甚至無端上法庭,第一線人員情何以堪。」「支持自己做決定!在還健康的時候可以簽署安樂同意書,以免以後生病沒辦法自理的時候無法選擇。安樂死是由自己做主,而不是長期臥病讓家人決定,這是有差別的,要安樂死自己做主,而不是被安樂。」對於安樂死的議題,有讀者分享自己家人的自身經驗,希望台灣能安樂死合法化,讓人有自由意志來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非常支持!家母因異物梗塞急救後昏迷指數3,靠呼吸器拖延1個多月後,經與父親商量出院回家,也拖延1星期才安詳平靜走了,這期間影響兄妹的家庭作息,總以為這是最好,但這是病患自己所祈願看到的嗎?那段時間總覺得家母在受罪,而我們家屬也非常辛苦、痛苦和不捨其受罪~拍痰、抽痰都有些血絲,會想那樣做是家母願意承受的嗎?故而在經由家屬的認同願意下,非常支持安樂死合法化,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讓病患有尊嚴的走完其生命的旅程。」「支持,看著自己的親人走到癌末的最後,只能看著親人痛苦,很折磨,讓自己可以選擇是否安樂死非常支持。」「在醫院看到許多因車禍,老人躺在床上手腳扭曲變形,也靠庠氣的,看了很不捨;躺了一、二十年了。不要讓他們活得如此辛苦啦。贊成安樂死,不是無情是看了難過拉。」醫師許禮安認為恐懼死亡是生物本能,然而並非不談死亡,人就不會死,許禮安醫師建議,死亡是每個人必經的路,為何不提早做準備?從健康時就可以跟家人討論自己在末期的醫療決定,有充分時間預先做好溝通與理解,對比於毫無準備下的驚慌失措,更能讓臨床處理符合意願並達到圓滿。
-
2022-10-17 醫療.精神.身心
思覺失調是什麼?從症狀、治療到照護,10大QA告訴你
「為什麼是我?」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裡,初確診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哭著問姊姊,現實生活中,許多思覺失調症患者也如應思聰,因為病識感不佳,拖延就醫,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到底思覺失調是什麼樣的疾病?症狀有哪些?照顧者可以到哪裡尋求幫助?思覺失調10大常見QA【疾病篇】👉你了解思覺失調症嗎?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有哪些? 👉為什麼會罹患思覺失調症呢? 【醫療篇】👉怎麼治療思覺失調症? 👉如果不治療會發生什麼事? 👉最新的治療資源是什麼? 【照護篇】👉想重返社會,資源在哪裡? 👉面對思覺失調症,可以怎麼「伴」? 👉照顧者想喘息,可以怎麼做? 👉患者可以獨立生活嗎?「兒子平常都很定時吃藥,但最近怪怪的,藥愛吃不吃,提醒他還會發脾氣,我該怎麼做才好?」「確診到現在兩年,怕同事看見我吃藥問東問西,又擔心老闆發現,但不按時吃藥又會有症狀,讓我生活壓力好大...」「老公的病情時好時壞,照顧起來好疲憊,但也不敢不理他,有什麼資源可以幫忙我?」Q1:你了解思覺失調症嗎?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大腦生病,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表示,思覺失調症與腦內功能運作失常有關,臨床症狀顯現為:知覺、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功能性障礙,特別是與一般人的現實有著明顯的脫節,以幻聽最為常見。台灣目前約有14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認識更多思覺失調症)Q2:思覺失調症的症狀有哪些?思覺失調的常見症狀如下:•幻覺•幻聽•妄想•胡言亂語•言語片段•疏離人群當親友或自己出現疑似思覺失調症狀時,有什麼方式可進一步評估呢?民眾可利用「疑似精神病前期簡易自填量表」自我檢測。回答以下15個問題,只要合計有8題(含)以上回答「是」,或3題(含)以上且3題中有第1、2、15任一題答「是」者,代表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的警訊,建議盡快諮詢精神科醫師,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我的大腦生病了嗎?【1分鐘檢測是否為「思覺失調症」】1.我到人多的地方,無法應付那種壓力很大的感覺。2.我覺得我無法親近別人。3.我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4.我覺得腦力不夠,想一下事情,唸一些東西,就覺得疲倦。5.當有別人在場時,我大部分時間都保持沉默。6.我有時會擔心朋友或同事對自己不忠或不值得信任。7.我儘量不吐露自己的心聲。8.如果必須在一大群人面前講話,我會覺得非常的焦慮不安。9.我做事(唸書)不能持久,一下子就想休息。10.我覺得對什麼事情,總是處理得不好。11.我不會表情生動地講話。12.我不善於社交禮儀的應對。13.當你看到別人在交談時,會懷疑他們正在談論你嗎?14.你是不是常常從別人的談話或作為上,發覺背後藏有威脅或怪罪的味道?15.會不會聽到某些音、叫聲、或叫自己名字的聲音呢?Q3:為什麼會罹患思覺失調症呢?思覺失調症發病的主因通認與腦中多巴胺(dopamine)的神經傳遞物質失調有關,源自於遺傳或體質,臨床發現,當多巴胺在大腦分泌增加時,極可能出現精神分裂相關的症狀。在面對壓力時,人體腦內的多巴胺自動會生產較多,正常人的多巴胺系統對此會進一步調節,使得多巴胺不再分泌下去,而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卻無法適度調節,使得多巴胺不斷釋出,進而引發不正常的幻覺、幻聽等官能性的異變現象。(>>看更多思覺失調資訊)Q4:怎麼治療思覺失調症?目前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有口服和針劑兩種,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院長、台灣成癮學會理事長、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楊斯年說,如果病人對口服藥能定時定量按醫囑服用,效用不比長效針劑差,但能配合服藥的思覺失調患者非常少,加上出院後在社區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外在刺激,以致最後口服藥在患者體內的濃度會有差異,效果不佳。用藥穩定是治療的另一關鍵。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表示,思覺失調患者的病識感不如一般疾病,服藥順從性低,健保署的統計發現高達六成病友服藥不規律,醫界研究也顯示,一旦中斷藥物,患者復發和再度住院的機率大增,相較之下,如果使用長效針劑,可維持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有效保護腦部功能提升整體療效。因此,如果患者口服藥常常中斷或效果不佳,國際與國內治療指引皆建議考慮長效針劑。衛福部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也表示,「長效針劑是治療思覺失調很好的武器。」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諶立中說,早期介入是治療思覺失調的關鍵,由於患者發病年齡多在青少年時,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再搭配長效針劑,可有效避免復發,讓年輕患者及早走回人生的正常軌道。而且早期介入也能提早做好對家長的衛教,包括認識疾病、連結外界資源等,有助降低家庭的負擔和焦慮。Q5:如果不治療會發生什麼事?蔡長哲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缺乏病識感,再加上社會的汙名化,家屬不願接受等因素,往往拖延多年才確診,而且確診後患者常不願定量定時服用口服藥物,也造成病情的復發、惡化與反覆住院。除了病識感欠佳,思覺失調症口服藥物的「肢體僵硬」、「手抖」、「動作緩慢」等副作用,或是部分藥物造成的「肥胖問題」,也常讓病友們偷偷藏藥,中斷用藥。(【病友故事】:女大生思覺失調幻聽休學 運動輔以長效針劑後重返校園)蔡長哲說,多項研究資料顯示,精神病發病到初次接受治療的時間拖得愈長,治療效果愈差,且治療到症狀緩解的時間也會拉得更長,治療後更會留下較多殘餘症狀及認知功能缺損。國外的經驗也顯示,透過積極的早期介入措施,可阻止三至四成的個案發展成精神病。Q6:最新的治療資源是什麼?衛福部已把推動長效針劑列為精神醫療照護政策的重點,健保署今年1月編列精神科長效針劑專款預算 27.64 億元,包括醫院總額 26.64 億元、西醫基層1億元,鼓勵醫師主動積極介入治療及施打長效針劑。(【獨家】:提升思覺失調治療效益 衛福部規劃長效針劑專款)長效針劑是什麼?長效針劑(Long-acting injectable, LAI)是可用於治療思覺失調症之抗精神病藥物,採肌肉注射,間隔時間可分為2週、4週或12週注射一次,患者不需每天服用藥物。長效針劑為用於治療思覺失調之抗精神病藥物,可協助提升患者服藥順從性Infogram111年上半年長效針劑各區申報藥費及申報量Infogram截至6月底,全台申報藥費只達8億800萬元。醫界認為,主因是以往申請健保給付常被加強審查與核刪,再加上基層診所使用會增加稅賦負擔,導致醫界對使用長效針劑信心不足,充滿疑慮。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長周煌智認為,主要受到疫情影響,目前每個月使用量成長20%到30%,推估明年會持續增加。他說,長效針劑在臨床上確實改善了病患及家屬的生活品質,他分享曾看見一位患者苦於病情反覆發作,換成長效針劑後,患者在家中自言自語的頻率變少,到機構學習的配合度也提高,家人們對於這樣的改變相當有感。台北馬偕醫院是今年申報使用長效針劑第二名的醫療院所。方俊凱說,院方於2008年已有第一代針劑治療,加上病情穩定的患者擔心在公眾場所服藥遭人側目,也會選擇只需一到兩個月回診治療的長效針劑,所以針劑的用量一直都相當高,不過,前提是會先做到醫病共享決策,清楚告訴患者用藥的模式、副作用,雙方再一起討論用藥方針。他強調,「尊重病人的主權」要讓患者理解疾病,治療是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出發,同時,醫院在2019年推行醫病共享決策並電子化,上頭提供病患勾選在意哪些治療、擔心的副作用等量表,患者或家屬只要透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就能帶回家慢慢閱讀及評估,回診後再由醫師解說細節,充分討論後才會展開治療。為提升思覺失調病患就醫可近性及治療有效性,衛福部正研議比照C肝給付執行計畫,研議規劃專款,不會影響到基層總額的點值。衛福部也已行文財政部,希望協調減少診所開立昂貴針劑後的稅賦負擔,藉此鼓勵基層診所為思覺失調個案開立長效針劑的誘因。Q7:想重返社會,資源在哪裡?●社區資源精神病患的治療不只在醫院,更需要長期的社區資源,支持他們回歸正常生活。衛福部2021年展開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並增列6000萬元預算用於急性後期照護服務(Post-acute care, PAC),讓醫療端的專業與社區照護結合,提供病患出院後的整合及持續性服務,並舒緩病患家人與醫院的照護壓力。衛福部預計四年內在全國設置71所心衛中心,各中心編制有專職的關懷訪視員、社工、護理人員、心理師與職能療師,成為社區的「心理衛生所」,採用個案管理方式,協助每位思覺失調病患在社區就醫、就養、就學和就業。●法律資源我國現有精神衛生法、社會救助法、長照2.0⋯⋯等與精神疾病相關的國家法制。司法精神醫學會表示,民法中的「監護輔助宣告」讓家屬可代理患者處理照護安排、申請福利、協助財務管理等,減少患者發病時因無法妥善處理自身事務,而損失財產、資源,衝擊日後生活。刑法中的「監護處分」則能透過強制住院,讓患者與家屬免於擔憂醫藥費問題,獲得妥善治療。(【延伸閱讀】:【思覺失調怎麼伴4】輔助宣告助照顧者安排財務 社會對話盼能完善法律保障)●政府長照資源衛福部2020年已展開「精神病人長期照顧示範計畫」,為精神病人建構長照服務模式,由地方政府結合轄區內的長照服務資源或據點,成立10區「精神病人長期照顧服務中心」和20個「精神病人長期照顧示範服務據點」。Q8:面對思覺失調症,可以怎麼「伴」?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建議,家屬或週遭人和患者相處時,自己保持穩定平靜,不緊張、不生氣,多探索、了解對方,延緩互動時間,不急著溝通是非對錯,較能避免觸發患者極端症狀;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找旁人一起表示協助,引導患者前往安全處所尋求醫療專業人員幫忙。「症狀其實是腦功能障礙和人生經驗交織而成。即使病人規律服用藥物,面對症狀與負面經驗惡性交織,病情仍容易復發。」胡海國疾呼,社會迫切需要營造接納不排斥病患、和諧溫暖的環境,「提升病人自我價值與自我認同,在療程中的重要性不亞於藥物治療。」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陳仙季解釋,照顧者無法否定思覺失調患者的幻覺,對他的情緒問題也只能陪伴傾聽,重點是了解患者情緒來時,如何陪他找到正確的發洩出口,較能避免患者爆發言行暴力。(【延伸閱讀】:【思覺失調怎麼伴3】心口司推心衛中心 給思覺失調患者個管式連續照顧)Q9:照顧者想喘息,可以怎麼做?衛福部社家署推動「身心障礙者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已補助地方政府設置35處據點,以「家庭照顧者」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個案管理、支持團體、紓壓活動、專業支持服務、臨時性照顧及關懷支持服務等支持服務。>>【查查我家附近有服務據點嗎?】Q10:患者可以獨立生活嗎?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中強調,障礙者享有平等、不被歧視的社會參與,並有在社區中生活、自主的權利。「但在台灣,面對精神疾病患者,社會大眾總是先看到病,才看到人」,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秘書長滕西華說,社福界近年推動「自立生活」就是要為患者找回人的尊嚴與權利,重建生活能力與勇氣,同時減輕家庭和社會的整體負擔。自立生活的觀念在台灣剛起步,衛福部社家署推動設置的自立生活中心在北中南已各有一處,民間也陸續設立社區家園,幫助精障者自立生活。台社心今年3月成立「精神障礙者社會融合與自立生活支持中心」,由專業志工用一對一的方式,做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夥伴,對個案empowerment(賦權),要讓他們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找回生活自主性。(>>了解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提供哪些資源)滕西華強調,每個走入自立中心的個案,都是渴望改變的人,他們勾勒的目標都不大,但自立生活的目標不在大小,而是對自己的承諾與實踐,更需要外界鼓勵與支持的力量。例如有一位女性個案,二十多年來每天只會從家裡到照護機構,其他時間都足不出戶,但她因為天天在家追韓劇而有了去韓國旅行的夢想,還想賺錢在韓國買紀念品給弟弟,於是台社心的志工陪著她一步步自立,先從踏出家門開始,接著找工作和就業,後來也學會規畫旅行,現在她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還能自行在國內旅遊,去韓國的夢想指日可待。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桃竹苗區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資源中心主任、國立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兼任教授呂淑貞也說,支持性就業是讓精障者回歸社區的重要關鍵。只要經過適當的訓練與協助,再通過工作能力、工作態度、人際關係與藥物副作用等評量,配合職務設計,精障者絕對可以進入職場重回社會。延伸閱讀▶【病友照護故事】弟患思覺失調症,家人考驗的開始! 照護長路築起最強後盾▶【思覺失調怎麼伴1】當你的思覺失調家人老了 照顧者有哪三包資源可準備?▶【思覺失調怎麼伴2】思覺失調藥物治療 長效針劑副作用低 降低發病住院率▶【思覺失調怎麼伴3】照顧資源:心口司推心衛中心 給思覺失調患者個管式連續照顧▶【思覺失調怎麼伴4】法律資源:輔助宣告助照顧者安排財務 社會對話盼能完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