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科別.感染科
搜尋
衛福部
共找到
5725
筆 文章
-
-
2019-11-15 科別.精神.身心
重度憂鬱症者新選擇 經顱磁刺激非侵入治療
年約28歲男子患有重度憂鬱症,長期有睡眠品質差、做什麼事也都提不起勁、不願與人互動、充滿負面想法等情況;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精神科主治醫師張祜銘表示,男子就診後也發現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經詢問同意接受今年初剛引進的顱磁刺激治療約1周後,睡眠品質有所改善。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憂鬱症在2020年會成為導致失能的疾病第二位,到2030年會上升至第一位,超過其他慢性疾病,造成龐大的社會經濟負擔。衛福部2002年訪問全台2萬多名民眾也發現15歲以上民眾有8.9%有中度以上憂鬱,5.2%有重度憂鬱。張祜銘表示,憂鬱症不只是暫時情緒低潮,背後有許多生理和心理因素影響;從腦部影像研究發現,憂鬱症者常會有大腦迴路功能低落導致情緒調節有障礙、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失衡情況,顯示憂鬱症也是種腦部功能出現病變的疾病。張祜銘說,目前使用的抗憂鬱藥物如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就是透過增加病患腦中的血清素來改善憂鬱症狀,但大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憂鬱症病患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成為臨床上的難題。張祜銘指出,聯醫今年2、3月因此導入重覆式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設備,是去年衛服部許可用於治療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重度憂鬱症成人患者的治療方式,至今已有許多患者受惠,成為治療新選項;而美國食藥署在2008年就認證可用於憂鬱症治療。。張也說,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刺激,不需麻醉,也不需要打針或其他侵入性的儀器,主要作用於大腦皮質,利用磁場產生的電磁脈衝,在特定區域產生感應電流來增進或減弱特定區域神經細胞的興奮性;磁波刺激過程,患者會聽到「噠噠」聲及感受到頭上有被輕輕敲擊感,不適感少,僅會出現輕微副作用,如短暫輕微的局部疼痛或面部抽動。針對要治療多久,張祜銘說,一次療程通常要2周時間,每周5次,約有50到60成接受治療的患者情緒能獲得改善,最明顯的通常是睡眠品質變好,若接受4周治療效果,情緒改善會更明顯,但目前健保尚不給付;而治療過程中醫師也會評估情緒及生理變化,確保治療的安全性。
-
2019-11-15 科別.心臟血管
晚餐晚吃、大吃 罹患心臟疾病風險高
你晚上大都幾點吃飯呢?一項研究指出,女性在下午6點後進食,晚餐攝取較多卡路里,長期血壓、體重將偏高,血糖控制差,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將提高。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習慣在下午6點以後進食,且將一天的熱量攝取重心放在晚餐,因攝取了較多卡路里,除了血壓較高、體重偏重,長期較難控制血糖,使得心臟病罹患風險升高。研究人員指出,晚上消耗的卡路里每增加百分之一,都會危害心臟健康,呼籲晚間進食卡路里占全天攝取總熱量別超過3成,並盡量提早吃。而雖這項研究只針對女性,不過過去其實就有其他針對男女性的研究指出,太晚進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及血壓升高的風險。心血管疾病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且女性受的威脅更甚男性。根據衛福部統計,106年死因統計中,心臟病為女性死因第二位,若加上心血管疾病等,如腦中風、高血壓,每年心血管疾病奪走2萬4000多名女性的性命。再從研究數據細看,女性更年期後,沒了荷爾蒙的保護,使血管彈性變差,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機率每5歲就增加近1倍。
-
2019-11-14 養生.聰明飲食
蔬果、奶類攝取 國人嚴重不足
「天天五蔬果」、「早晚一杯奶」這些標語雖琅琅上口,但衛福部國健署調查,民眾對於蔬果與奶類取不足,所有年齡層男女,奶類攝取量都未達建議量;也只有45歲以上女性每日有吃足夠蔬菜,其他族群均嚴重攝取不足。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科長秦義華表示,國人普遍誤以為蔬果、奶類「有吃就好」,其實六大類食物都有每天應攝取量。國民飲食指南建議,奶類每日應攝取1.5份,每天早晚各喝一杯約240毫升;每餐都要吃蔬菜,蔬菜煮熟後體積比拳頭多一些為一份,男性每天五至六份、女性每日四至五份;水果一個拳頭大小為一份,男女都建議每天至少應攝取二份以上。但據國健署發布「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3-2016年」發現,我國男、女性各年齡層的奶類實際攝取量均未能達攝取量,僅一至六歲的奶類攝取達一點二至一點三份,勉強接近合格邊緣。同樣攝取不足的水果類,除45至64歲女性達標,其他年齡層都不及格,也只有45歲以上女性吃夠足夠的蔬菜,且明明正在生長發育,但男女皆以13至18歲學生族群攝取量最不足。國健署「我的餐盤」以圖像呈現攝取量,「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可運用各種形狀餐盒。只要舉起手握拳「每餐水果拳頭大」,就能知道就該吃水果的分量,「菜比水果多一點」,代表每餐蔬菜要比拳頭更大。另外,越吃越順口的堅果類不宜多食,每餐只能吃一茶匙,相當於大拇指最前節的大小。 編輯推薦 預防心肌梗塞和腦中風 名醫教你這樣吃讓血管更強壯 身體會感謝你做的一切 專家教你這樣做提升基因的表現
-
2019-11-14 橘世代.健康橘
罹癌年齡中位數只有50幾歲!早期發現這4種癌症有方法
癌症並不是高齡者才會罹患的疾病,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發生人數前十大癌症當中,就有四個癌別的發生年齡中位數未滿六旬,其中甲狀腺癌的發生年齡中位數只有50歲。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16年我國各項癌症發生人數前十名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及口咽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食道癌。進一步看這些癌症患者確診罹癌時的年齡,最年輕的是甲狀腺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0歲)、女性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5歲)、口腔及口咽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6歲)與食道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8歲)。為什麼甲狀腺癌的發生年齡相對年輕?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瑞裕表示,約有四成的人會長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各年齡層都有,其中5-10%可能會癌化為惡性腫瘤,這可能是為什麼相對於其他癌症,甲狀腺癌在年輕族群中的發生比率偏高的可能原因,「但究竟致癌主因是什麼,又為何好發於年輕人,目前均無定論」。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則表示,全球的甲狀腺癌發生率都在增加,原因不明。有一猜測是源於看不見、也不可控的背景輻射(如看不見的X光、看不見的放射源、看不見的宇宙射線等),另一猜測是現代人健檢作得較多且醫療診斷技術提升,才使得診斷率提高。在女性乳癌方面,賴基銘表示,台灣乳癌發生年齡比西方國家年輕,部分原因是台灣人口結構相對西方社會來說年輕一些,另一部分可能是年輕族群接觸西化飲食、塑膠袋、塑化劑等乳癌危險因子,其接觸頻率比老年人高得多,因此社會整體罹病年齡就提早了。「口腔及口咽癌、食道癌的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年輕,可能與年輕人的生活習慣有關」。賴基銘表示,口腔及口咽癌的頭號危險因子是檳榔與菸酒,研究顯示,接觸菸酒檳的人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是常人的123倍;食道癌的發生與飲食有關,經常接觸醃漬、重鹹、刺激性與太燙的食物,均可能引起食道與胃黏膜損傷、癌變。要預防癌症發生,就得避免上述危險因子、培養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而在飲食方面,賴基銘相當建議多吃蔬果。他說,蔬果中的植化素具抗氧化作用,可減少體內自由基損害正常細胞,降低癌變風險;蔬果中的多醣體可提升免疫力,有助抑制癌細胞增長;蔬果中的膳食纖維能增加糞便量、刺激腸道蠕動,進而有助排出體內毒素。即使癌細胞形成,多吃蔬果也有機會「逆轉」。賴基銘說,蔬果中的植化素能誘導癌細胞由惡性轉為良性分化,並且能阻斷癌細胞的訊號通路傳遞、抑制癌血管新生,調控細胞周期使癌細胞停止分裂增長、促進其凋謝死亡。罹癌年齡中位數最年輕的4種癌症,預防與早期發現有方法● 甲狀腺癌:甲狀腺功能亢進者避免高碘食物(如海苔、海帶、海藻)過量。一般民眾40歲後,健檢可加作甲狀腺與副甲狀腺檢查,若發現甲狀腺結節建議每年回診追蹤。一般民眾如發現喉部突起、難發有子音的聲音、不明原因易喘、聲啞或吞嚥困難等疑似有腫瘤的症狀,應及早就醫。● 女性乳癌:減少接觸西化飲食、塑膠製品等。國健署補助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婦女,每兩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按時前往作篩檢。● 口腔及口咽癌:減少接觸菸酒檳。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兩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可按時前往作篩檢。● 食道癌:減少接觸醃漬、重鹹、刺激性與太燙食物。如發生吞嚥困難、呼吸有異味、不明原因咳嗽或聲音嘶啞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陳瑞裕醫師、賴基銘醫師整理/記者羅真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4 科別.眼部
新北糖友護眼轉診 眼底檢查免掛號費
每4名糖尿病友就有超過1位視網膜病變,失明率更是常人的25倍,新北市衛生局即日起推動「糖友護眼專案」,到明年12月31日,只要持醫師開立的轉診單到83家合約眼科院所檢查,即可享免掛號費及限量好禮1份,預計21萬人次受惠。衛生局表示,衛福部2017年統計,糖尿病人視網膜病變盛行率達26.5%,且10年後上升至60%,20年更攀升至90%,而新北市僅34.3%的病友有檢查眼底視網膜,等於將失明暴露在絕大風險中。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糖尿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視網膜血管,導致視網膜病變,常見症狀有眼前出現浮動黑點、視力下降,嚴重時視網膜甚至剝離,終至失明,因此每年應檢查「眼底視網膜」,若能及早檢查並治療,可減少50%失明機率。偏鄉也有醫療巡迴車提供服務,衛生局表示,這輛全國首部專為糖尿病個案設計的巡迴車,除了有電腦驗光機、氣動式眼壓機、眼底鏡等精密儀器外,還有尿液微量白蛋白、空腹血脂、糖化血色素檢查設備及足部超音波。陳潤秋指出,衛生局與83家合約眼科院所建構「新北市糖尿病照護網」,糖友只要持轉診單就可前往做眼底鏡檢查,訊息可上衛生局官網查詢。
-
2019-11-12 新聞.食安拉警報
添加植物碳食物安全嗎? 食藥署:我規範符國際標準
坊間常見添加炭粉的食物,但5月一度傳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禁止使用活性碳作為著色劑,引發關注。衛福部食藥署釐清後表示,美國未有業者申請活性碳作為著色劑,所以FDA未曾審查其食安風險;而我國准用於著色的是植物碳,來源是木頭、果殼、纖維素等原料,且一般添加量少,食安風險尚可接受。FDA於5月公開表示,市面上有不少添加活性碳的黑色飲料、漢堡、披薩、冰淇淋等食品,但美國法規僅核准活性碳作為淨化、脫色等用途的加工助劑,並未核准作為食品著色劑,因而無法為民眾把關這些產品活性碳來源究竟是木頭、骨頭或其他材料,以及是否含重金屬、致癌物等,因此在美國,活性碳食品依法會被視為「摻假」的食品。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根據國際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的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資料,活性碳的原料涵蓋範圍廣,且多用於工業用途,其中植物碳可用於食品著色。植物碳也是我國「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正面表列的色素之一,定義是以木、纖維素、泥炭、椰子殼及果殼等原料,經高溫(800至1000度)碳化製成的黑色粉末。因應輿論,食藥署10月底召開專家會議,釐清美國食品一般認可為安全的成分表列登記系統(GRAS),與我國一樣採正面表列,只是美國目前沒有食品業者申請將活性碳或植物碳用於著色。同時蒐集國際資料發現,歐盟、紐澳、日本均核准植物碳作為著色劑,因此專家會議達成初步共識,認為我國管理符合國際規範。至於添加植物碳的食品,是否真有養生保健之效?廖家鼎表示,只有經過安全性、安定性、有效性等實證研究,並經審核獲得「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才能宣稱功效。市面上宣稱排毒業者,均涉違反食安法;至於攝取過量是否有負面效應,由於添加一點植物碳就有良好著色效果,食安風險尚可接受。
-
2019-11-12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併重症增一例 九月大男嬰染71型
腸病毒仍未脫離流行期,民眾需注意家中孩童是否有異狀。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國內新增一例腸病毒71型併重症個案,為南部九個月大男嬰,因反覆發燒、身體出現紅疹,且食欲及活動力下降等重症前兆,就醫確認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所幸經治療後症狀改善。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該男嬰10月24日因反覆發燒就醫,26日時因持續高燒、四肢及軀幹出現紅疹,且出現食欲及活動力下降等重症前兆,而就醫轉診並收治住院;住院期間出現嘔吐、盜汗、心搏過速、活動力低下及驚嚇反射等症狀,原診斷疑似腸病毒感染併發心肌炎,10月29日經醫院採檢通報審查後,確認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所幸治療後症狀改善,已於11月6日出院返家。而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11月3日至9日國內腸病毒門急就診計1萬1409人次,與前一周持平,仍未低於1萬500人次的流行閾值,疫情仍處流行期。今年已累計57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一例死亡),其中以感染腸病毒71型45例為多,提醒民眾應加強落實手部衛生與環境消毒,家中幼兒若出現重症前兆,應儘速送醫。另,屈公病疫情也仍需留意。羅一鈞說,今年截至11月11日國內累計21例屈公病本土病例及87例境外移入病例,近一個月境外移入個案中,包括一名60多歲緬甸籍男性,9月初曾因發燒於緬甸當地就醫,因持續有雙腳無力、無法行走情形,於11月初來台就醫,醫師診斷疑似為屈公病感染引發下肢無力,經通報檢驗確診。
-
2019-11-12 新聞.食安拉警報
添加植物碳的食品安全嗎?食藥署專家會議結果出爐
坊間常見添加碳粉的食物,但今年5月一度傳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禁止使用活性碳作為著色劑,引發關注。衛福部食藥署釐清後表示,美國未有業者申請活性碳作為著色劑,所以FDA未曾審查其食安風險;而我國准用於著色的是植物碳,來源是木頭、果殼、纖維素等原料,且一般添加量少,食安風險尚可接受。FDA今年5月公開表示,市面上有不少添加活性碳的黑色飲料、漢堡、披薩、冰淇淋等食品,但美國法規僅核准活性碳作為淨化、脫色等用途的加工助劑,並未核准作為食品著色劑,因而無法為民眾把關這些產品活性碳來源究竟是木頭、骨頭或其他材料,以及是否含重金屬、致癌物等,因此在美國,活性碳食品依法會被視為「摻假」的食品。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根據國際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的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資料,活性碳的原料涵蓋範圍廣,且多用於工業用途,其中植物碳可用於食品著色。植物碳也是我國「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正面表列的色素之一,定義是以木、纖維素、泥炭、椰子殼及果殼等原料,經高溫(800至1000℃)碳化製成的黑色粉末。因應輿論,食藥署上月底召開專家會議,釐清美國食品一般認可為安全的成分表列登記系統(GRAS),與我國一樣採正面表列,只是美國目前沒有食品業者申請將活性碳或植物碳用於著色。同時蒐集國際資料發現,歐盟、紐澳、日本均核准植物碳作為著色劑,因此專家會議達成初步共識,認為我國管理符合國際規範。至於添加植物碳的食品,是否真有養生保健之效,廖家鼎表示,只有經過安全性、安定性、有效性等實證研究,並經審核獲得「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才能宣稱功效。市面上宣稱排毒的業者,均涉違反食安法;至於攝取過量是否有負面效應,由於添加一點植物碳就有良好著色效果,食安風險尚可接受。
-
2019-11-12 養生.聰明飲食
助減重、防失智?專家提醒椰子油吃多,這種病風險升高
近年椰子油似乎被許多人視為健康好油,曾在減重族風靡一時的防彈咖啡用的就是椰子油,坊間還傳椰子油可治療失智症,究竟吃椰子油是否真能帶來這些好處?椰子油之所以被認為可改善失智症及幫助減重,主要都源自椰子油當中的月桂酸,月桂酸為中鏈脂肪酸,較不易轉化為脂肪,且能刺激新陳代謝,因此被認為有助於控制體重。且中鏈脂肪酸可以直接進入肝臟產生酮體,被腦細胞使用,有助延緩認知功能退化。針對治療失智症的部份,衛福部國健署「真相與闢謠」專區指出,目前仍無大型世代性研究證實,食用椰子油可預防或緩解失智症的發生。雖少數臨床研究及動物實驗中認為有改善或抑制誘發阿茲海默症危險因子的功效,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在2016年,明確表示椰子油對失智治療證據不足,且過度攝取反而容易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而減重方面,防彈咖啡屬生酮飲食的一種,台中榮總營養室主任謝惠敏曾受《聯合報》訪問提醒,生酮飲食會產生酮酸,執行過程有風險,且復胖率也高。國健署過去就常宣傳,豬油、牛油、奶油、黃油、椰子油、棕櫚油等都屬於飽和脂肪含量高的油品,尤其椰子油飽和脂肪高達90%以上,食用上還是建議選擇不飽和脂肪含量高且反式脂肪為零的油品,例如橄欖油、葵花油、芥花油等。
-
2019-11-11 癌症.其他癌症
國衛院研究:蜂膠萃取物 成治療前列腺癌新曙光
據衛福部統計,前列腺癌名列我國男性常見癌症第六名。臨床上雖可用手術、電燒等方式移除,但後續卻可能因不再需要雄性素而導致再度復發。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褚志斌與清華大學郭盈妤博士團隊合作研究發現,蜂膠萃取物中的「咖啡酸苯乙酯」(CAPE, 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可有效抑制雄激素的磷酸化來促進雄激素受體(AR)降解;除可抑制五成前列腺癌腫瘤復發外,更發現近100%腫瘤不會轉移,進而阻斷雄性素的訊息傳遞,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效果。褚志斌表示,該研究更刊登於今年8月份國際生醫領域權威期刊《Cell Signaling and Communication》;未來則將爭取政府經費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並與院內生醫所合作,可能朝藥物、保健食品發展。褚志斌說,前列腺癌是世界第二常見癌症,也是老年男性最常見癌症。而前列腺癌的生長主要依賴雄激素,在現行治療上,尚未轉移的腫瘤可用手術、電燒等方式移除,若已發生轉移,則以荷爾蒙療法來抑制雄激素產生,為主要治療策略。但前列腺癌細胞會於三年內逐漸演變成不再需要雄性素,轉變成「去勢抗性前列腺癌(CRPC)」而再度復發,即使再用化療等藥物,後續恐產生抗藥性,而使治療效果變差。褚志斌說,他的過去研究曾發現,CAPE有助抑制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的復發與轉移,而這主要是靠雄性素受體(AR)進行訊息傳遞,因此他與郭博士等人進行為期五年研究、並以小鼠進行實驗。實驗發現,CAPE能有效抑制雄激素受體AKT和CDK1蛋白激酶的訊息傳遞,能降低雄激素受體的穩定性、進而延緩前列腺癌持續惡化的情形外,同時降低前列腺癌細胞分泌的前列腺特異抗原PSA,與目前市面上前列腺癌藥物的機轉不同。褚志斌表示,由於攝護腺腫大與雄性禿、乳癌等也都和荷爾蒙有關,因此未來透過CAPE改善攝護腺腫大與乳癌等臨床應用上具潛力,盼能進一步研究嘉惠更多國人健康。
-
2019-11-11 科別.心臟血管
突急性腦中風 醫師:謹記「臨微不亂」四步驟
新竹一名65歲陳先生在社區進行修繕工作,突然出現腦中風症狀,緊急送醫後,醫師以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病情已獲得改善。醫師表示,身旁有人突然罹患腦中風,應該採取「臨微不亂」四步驟,盡快將病患送醫,爭取黃金治療時間才能降低失能殘障的風險。新竹馬偕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敬譽表示,「臨微不亂」是當病患出現「臨」時手腳癱軟、單側手腳無力、無法舉起;臉部表情不對稱,「微」笑困難;說話口齒「不」清,無法完整表達語意。如果有以上症狀,旁人千萬不要慌「亂」,記下病患發作時間盡快送醫。這名陳先生是在進行社區防颱修繕工程時發病,突然握不住手中工具、講話口齒不清、走路向右偏移無法直線行走,所幸在場的眾人分工合作,有的聯繫救護車、有的記下陳先生發病狀況,因此替陳先生爭取到黃金治療時間。陳先生送醫後,醫師發現他患有初期糖尿病,且伴隨高血壓與高血脂等病症,透過頸部超音波也發現頸動脈狹窄,且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由於血流衝擊,容易導致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在醫師的囑咐下,陳先生按時服用抗血小板製劑與調控三高的藥物,也積極戒菸與持續回診復健治療,目前陳先生已回到他最愛的社區服務行列。楊敬譽表示,腦中風為腦血管疾病的俗稱,意指供應腦部的血流受阻,導致局部腦組織缺氧損傷,造成身體功能暫時或永久性受損。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國人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在107年居於第4位,平均約每44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腦中風,且男性比例高於女性。若患者身材肥胖,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症且有抽菸習慣,可能增加腦中風的風險。楊敬譽也提醒,適度的運動、規律的作息、三餐定時定量,減少過多的油、鹽與糖分的攝取,都能有效減少腦中風的疑慮。60歲以上民眾也應該每年進行身體檢查,尤其有相關家族病史的病患,更應該隨時留意,以免造成憾事發生。 編輯推薦 平常沒高血壓卻突然中風?醫師揭「隱藏性高血壓」危機 刷牙刷多久才乾淨?名醫:只刷三分鐘無法刷掉牙菌斑
-
2019-11-11 新聞.杏林.診間
偏鄉開車5小時看診 牙醫曲國棟一做18年
「偏鄉就沒有醫師,那能怎麼辦?」新北市牙醫師曲國棟投入偏鄉醫療18年,至今除了單周的星期四會到澳底保健站看診,也會固定到貢寮、雙溪的國中小學巡迴服務,因車程來回耗費近5小時,且家人及隨行助理勸阻,曾一度想放棄,但在鄉親懇求下還是決定繼續,一頭栽入偏鄉醫療服務領域。新北市衛生局昨舉辦第8屆「醫療公益獎」,由市長侯友宜頒獎表揚,今年共61名醫事人員及機構角逐,最後評選25人、1家機構獲獎。曲國棟獲醫療貢獻獎,他2001年在牙醫師公會號召下參與義診,到偏鄉國小為學童口腔衛生保健巡迴醫療,隨後又參加衛福部的計畫,固定到貢寮、雙溪的國中小巡迴服務至今。他說,每個月的單周星期四會到澳底保健站看診,另外則是在校方安排下,一個學期分別去5、6次國中小學服務。曲國棟表示,一開始替偏鄉兒童治療時,不僅遇過小朋友治療到一半時,嚇得跳下診療椅跑走,還曾被小朋友咬到流血,後來他準備貼紙、小玩具等獎品,才漸漸「收服」他們。曲國棟每次都會開車帶上3名助理,與2大箱器材巡廻醫療,一趟車程來回就要耗費4、5小時,因為路程遙遠加上很辛苦,至今只剩下3、4名醫師仍堅持前往,他也一度想放棄,但在鄉親懇求下決定繼續,他說:「那邊就沒有醫師,能怎麼辦?我真的沒有那麼偉大,只是做應該做的事情。」 編輯推薦 平常沒高血壓卻突然中風?醫師揭「隱藏性高血壓」危機 刷牙刷多久才乾淨?名醫:只刷三分鐘無法刷掉牙菌斑
-
2019-11-11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到家…全台僅招到270醫
全台廿四萬名失能人口,不但就醫成問題,潛在的疾病,讓照服員介入照顧常出現未預期的風險。衛福部從七月起召募長照醫師,媒合長照醫師到失能個案家中,綜觀評估個案狀況。不過對於新制,醫師們似乎不埋單,嘆不想被糟蹋,原預期十月底能有七百位醫師加入,卻僅有兩百七十位,派案數的涵蓋量連百分之一都不到。失能個案多數伴隨慢性疾病,還可能有多種疾病纏身,曾有未失能長輩接受照服員服務,按完腳,整腳呈現紫色,才發現有未被診斷出的疾病,差點引發照顧糾紛。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說,我國長照資源只要民眾主動提出就能進入體系,不像日本需經由醫師評估後轉介,使得個案本身潛在的疾病恐成為加速失能或是照顧的未爆彈。衛福部推動「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顧計畫」就是為了解決該問題,余尚儒說,長照醫師最重要的是開立「醫師意見書」,評估個案的疾病、用藥、居家環境、營養攝取等,統統寫明,此舉也能避免照服員在照顧上可能出現的糾紛。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計畫主要是結合基層診所醫師,每位長照醫師最多負責兩百名個案,每半年面訪評估一次,每天最多八人,一件個案可拿一千五百元,初期盼招募兩千人,照顧新開立的失能個案約四萬到五萬人。不過根據衛福部統計,計畫從七月推動至十月底,加入成為長照醫師僅二百七十人,與原先預估七百人相差甚遠,衛福部還因此發文給醫師公會,期盼醫師公會能大力幫忙推廣。推廣長照醫師的醫師公會召集人、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洪德仁坦言「有難度」,該計畫誘因不足,不只錢少還得完成一堆課程,與縣市政府簽約程序繁瑣,診所內沒有受訓過的護理師,只能找居家護理所合作;且我國居家護理所少,常常還沒把計畫的規定講完,醫師就已紛紛拒絕,有些醫師還會說「不想被糟蹋」。他估計該計畫邀集到四、五百名醫師就已是極限,但這項計畫的執行有其意義,現在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推。周道君表示,資源都在布建中,長照醫師仍在逐步成長,目前至少已經有三百人以上,對於該計畫的未來展望,相當樂觀,除了努力讓醫師加入,也積極向民眾宣傳使用,讓醫療能走進家中,讓失能個案能延緩失能速度。
-
2019-11-10 新聞.科普好健康
平常沒高血壓卻突然中風?醫師揭「隱藏性高血壓」危機
你有沒有認識幾個朋友,完全沒有高血壓困擾,血壓甚至偏低,卻忽然發生嚴重中風,人就倒了?這就是最危險、最難發現的隱藏性高血壓。夜間血壓與人體白天排鈉排水的程度有關,白天排除的不夠,晚上血壓就會高起來,提高早晨中風風險。健康人起床二至三小時 血壓最高我自20幾年前開始專研24小時血壓變化,發現人在起床前一小時血壓會慢慢上升,起床後二至三小時,血壓來到一天的最高點。中午用餐後,血壓又會開始下降,直到傍晚四、五點至晚上七、八點之間血壓又回升,但不會超過早上血壓最高點。晚上八點後血壓開始下降,入睡後一小時,血壓來到一整天的最低點,然後慢慢上升,直到醒來。健康人在自律神經調控下,全身血壓分布穩定平均,夜間睡覺血壓比晚上低一成,但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白天排水排鈉能力下降,自律神經又退化,人體在晚上還有過多水分與鹽分,夜間睡覺血壓便會慢慢增加,甚至超過白天血壓,這就是隱藏性高血壓。老年七成夜間睡覺 血壓比較高既然排水能力不佳,水分過多,為什麼白天沒感覺,血壓還過低?這是因為老年人自律神經退化,白天水量過多,但分布不均,這時候身體就像一個裝三分之二滿的水袋,被束口後吊起來,水都集中在下半部,所以量手臂血壓還覺得數值偏低。但到了晚上,人體水袋整個攤平了,這時候位於上半部的手臂、腦、心臟所在的上半部,也充滿了液體的高壓,才知道原來血壓有這麼高。50至60歲後,不論平時有無高血壓,有七成的人夜間血壓比白天高,在起床後二至三小時還會更高,對於夜間睡眠高血壓的人來說,此時容易引發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夜間睡覺血壓高否 看尿尿次數晚上都睡著了,該怎麼知道自己夜間血壓高不高呢?最簡單的檢視方式就是看是否需要半夜起床尿尿。如果50歲後晚上需要起床小便兩次以上,男性就要懷疑有攝護腺肥大或高血壓,那女性很可能就是高血壓了。控制好夜間睡覺血壓,正是治療高血壓、預防併發症的關鍵,因此我建議病人晚上服藥。目前血壓藥大多為長效型,半衰期在八到十二小時之間,少數長效型有超過十二小時,極少數藥效超過廿小時,目前除了利尿劑之外,大部分早上服藥對於控制夜間血壓的效果有限。高血壓者 起床或睡前量血壓雖然無法得知夜間血壓,知道自己白天的血壓,仍是預防高血壓的第一步。衛福部過去舉辦血壓量測活動成果,發現58.8%民眾不知自己有高血壓,55.4%在過去一年內未量過血壓。衛福部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量血壓一次,有高血壓的人則建議每天固定於早上起床或晚上睡覺前量血壓,並且要按時服藥、回診,讓醫師了解自己平日的血壓狀況。
-
2019-11-09 橘世代.好野橘
只靠勞退金不夠!專家算給你看…月存5千 退休擁千萬
「退休後錢夠不夠花?」是高齡社會每個人都關心的議題,聯合報〈橘學校〉為橘世代開課「無恐懼退休學」,邀請有「勞退教母」之稱的王儷玲、理財專家華倫,協助學員了解自己的退休金缺口,並分享如何穩健的投資創造現金流,現場近百人參加,互動熱烈。算退休金缺口 別只靠政府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儷玲說,退休金準備的第一步,是從了解自己的退休金需求與不足缺口開始。她分析台灣的年金制度,讓在場學員「無論何種職業,都能知道自己退休時,可領多少退休金」。根據統計,2026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很多人憂心勞保基金恐會破產,疑惑領得到退休金嗎?王儷玲說,衛福部調查逾65歲老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其中政府的勞保與勞退給付僅占來源的31%,「因此存退休金不能靠政府,要有更完善的退休理財規畫」。善用勞退自提 儲蓄還抵稅國人退休金由3大支柱組成,第1層是社會保險,包含國民年金、公教人員保險、勞工保險、軍人保險,是最基本的退休保障;第2層是職業退休金,由雇主與受雇者共同提撥,包含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私校退撫基金、勞退新舊制;第3層是退休理財,依個人需求自主理財。王儷玲說,大部分人嚴重低估自主理財跟退休需求。她試算勞退金,假設1名勞工起薪3萬元、25歲開始工作、60歲退休,若只有雇主提撥勞退金,在報酬率為3%的情況下,每月只有6700元退休金,因此她鼓勵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可強迫儲蓄自己的退休金又能抵稅。王儷玲建議退休準備愈早愈好,定期定額存退休金,找到好的投資標的長期投資,不要短進短出。她計算,若25歲開始每月穩定存5000元,選擇有6%報酬的投資商品,經過時間複利累積,退休就有1000萬。退休期愈近 愈要保守保本而愈靠近退休期的人,理財就要趨向保守保本,王儷玲推薦目標日期基金,會依個人退休的年限,自動導航不同風險的基金;她建議,若有2張以上壽險,可做保單活化,把壽險的保險價值準備金轉化成長照、年金、老人醫療。買民生消費股 長抱勝短期華倫老師則分享他15年的投資成功經驗,他偏好投資民生消費股,也因此賺足了退休金,他認為,大部分股票波動都很大,但民生消費股會因國人消費水準提升,公司產品價格也會隨通貨膨脹持續上漲,整體的營收、獲利就會增加。選擇每天要消費的民生消費股,或是具有護城河體質的壟斷寡占事業,一般起伏較小、長期來看上漲機率高,對想存退休金的族群來說,選擇抱股不賣,不受股價漲跌短期進出,較為穩健。退休理財3要訣1.及早準備2.定期定額3.長期投資
-
2019-11-08 新聞.用藥停看聽
無法確定無菌性 癌症用藥23批全面回收
緩解胃癌、膀胱癌、肺癌、肉瘤、白血病等症狀的「協和排多癌注射劑10公絲」11月1日宣布自主回收23批,無法確保無菌性的藥劑,此藥劑為二級回收,衛福部食藥署要求二個月內完成回收,否則可依藥事法開罰最高10萬元;另,食藥署近期查廠也發現糖尿病用藥「優生速克糖錠2毫克」六個批號的主成分不足,同樣要求回收。食藥署風管組科長謝綺雯表示,日前至優生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查廠,發現業者生產的「優生速克糖錠2毫克」,其主成分瑞格列奈(Repaglinide)不足,使藥物未能達到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效果,經清查有六個批號有疑慮,分別為GL62、GL64、H191、H192、H193、HK13,目前已要求全面下架回收。謝綺雯說,目前業者尚未回報,各自批號生產的藥物數量,初步無法估計應回收的數量,但依照規定業者必須在兩個月內完成回收。另外一項則是輸入藥劑的業者,要求自主回收的藥劑「協和排多癌注射劑10公絲」,食藥署風管組科長傅淑卿表示,該藥劑通知食藥署自主回收的原因為,提供主成分絲裂黴素C(Mitomycin-C)的原料藥廠Kyowa,日前通知製成過程中有疑慮,雖出廠時有再次檢驗無菌性,但仍建議下游廠商回收。經清查,總計影響23批藥劑,分別為122AEJ01、124AFA01、125AFA01、128AFD01、129AFE01、131AFF01、132AFF01、134AFI01、135AFK01、136AFK01、138AFL01、139AFL01、141AGA01、142AGA01、144AGE01、145AGE01、146AGE01、147AGE01、149AGF01、150AGF01、012THL02、012THL05、011TJB03。傅淑卿說,此回收也為二級回收,同樣要求業者在二個月內完成回收,否則開罰。
-
2019-11-08 橘世代.健康橘
天天做這平凡無奇的小動作 防止體重增加!
不論男女都希望保持好身材,但每個人今年與去年的基礎代謝率相比,都會下降1%,許多人因減重與復胖的循環感到氣餒,甚至就此放棄擁有魔鬼身材的機會體重控制需長期抗戰,應成為一種生活的日常,其實減重好方法,除了少吃多動,還有一個小撇步,那就是「天天量體重」。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吳建遠說,天天量體重這件看似平凡無奇的小動作,卻可以防止體重增加。研究指出,對體位正常的人來說,每天規律測量體重,體重大致上可以維持,跟沒有量體重的人相比有明顯的差異。可見測量體重有警惕的作用,有助於節制口腹之欲。●維持好身材 飲食控制比運動更加重要說到保持身材,多數人馬上會聯想到運動,但其實「飲食」比運動更加重要。一般而言,訂製體重控制計畫,飲食與運動控制以7比3為標準,體態過胖者則需更加偏向「飲食」;體態標準者,可以運動控制為主。蕭敦仁說,飲食控制不等於節食,採取不適當節食,起初會瘦得又快又明顯,但一段時間後,肌肉大量消耗,代表每日自然消耗熱量的基礎代謝率隨之下降,反而易迅速復胖,也就是醫學上稱「溜溜球效應」。建議應和營養師討論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把握低脂低碳水化合物 千萬別過餓營養師夏子雯建議,除保持低脂飲食外,建議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每餐碳水化合物控制在100至150克,約每餐只吃半碗飯。以蔬菜、蛋白質作為主食,用餐時先吃蔬菜、蛋白質的飽足感,可有效抑制食慾。提醒千萬別過餓,建議可在飯間飢餓時,吃一小包蘇打餅或水果。●顧家、拚事業太忙不是藉口 園藝、家事助體重控制橘世代民眾都在為事業、家庭衝刺,繁忙的生活總把時間切得太零碎,但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提醒,這不該是放任身材走樣的理由。日常可將爬樓梯取代搭電梯、提前下車走到目的地等將運動融入生活另外,絕對不要小看非運動性熱量消耗(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簡稱NEAT),因為只要身體在活動,絕對會比靜止時燃燒更多卡路里。因此,就算只是做園藝、做家事這些日常小事都對體重控制有所幫助。●運動養肌不復胖 重量訓練記得找教練體脂高的人過去大多沒有運動習慣,可先從相對低強度、低心跳率的有氧運動開始,如快走、慢跑、騎單車、游泳等,但為避免肌肉也隨之被減,體脂開始下降後,可加入重量訓練,建議不論重訓方式,都應找專家指導,避免運動傷害,慢慢養肌比較不會復胖。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08 新聞.食安拉警報
破殼蛋不得做液蛋原料 明年上路
黑心液蛋事件屢引發食安問題。為此,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公告「液蛋衛生標準」及「液蛋產品標示規定」等相關規定,明訂破殼蛋不得作為液蛋原料蛋,以及殺菌液蛋與未殺菌液蛋的微生物限量,明年上路,違者可處三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近年黑心液蛋事件頻傳,包括萇記泰安、元山蛋品查獲逾期蛋或破殼蛋混製成液蛋產品,以及北台灣雞蛋大盤商「永成蛋品」的液蛋驗出沙門氏桿菌,因此訂立標準,加強管理。廖家鼎表示,可作為液蛋原料的僅有蛋殼完整無裂痕的蛋,以及蛋殼雖受損而蛋殼膜完整的裂殼蛋,至於破殼蛋則不得作為液蛋原料。新規定也針對沙門氏菌和生菌數訂定限量標準。廖家鼎指出,液蛋分為殺菌及未殺菌兩種,殺菌液蛋一般用來做提拉米蘇、美乃滋等含生蛋的食品,高溫烘焙的蛋糕則使用發泡性較好的未殺菌液蛋。新制規定,殺菌液蛋中不得檢出沙門氏菌,未殺菌液蛋的生菌數限量為一○六 CFU/g以下。沙門氏菌一般臨床症狀以急性腸胃炎表現,會有噁心、嘔吐及下痢等,並伴隨發燒及腹部絞痛等症狀,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狀易因菌血症引發其他嚴重併發症。食藥署也公告「液蛋產品標示規定」,明定包裝液蛋產品需標示是「殺菌」或「未殺菌」的液蛋;未殺菌液蛋產品也要註明「本產品須使用於生產經充分加熱或其他足以達到有效殺菌之食品」等相關醒語,確保衛生安全。
-
2019-11-06 科別.消化系統
腹瀉跑急診 創3年同期新高
季節轉換,會引起腹瀉的諾羅病毒開始發威,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人次逾12萬,創近三年同期新高,且有55起的腹瀉群聚事件經檢驗禍首為諾羅病毒。疾管署分析認為,恐與入秋後台灣民眾普遍偏愛燒烤、海鮮、火鍋等易接觸未充分煮熟食物的飲食習慣有關。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上周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12萬6558人次,略高於2017及18年同期,近四周共接獲55起腹瀉群聚通報,也比九月增加;其中36起為校園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民眾若有腹瀉情形,建議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提醒,通常感染諾羅病毒後一至三天會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惡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痠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一至十天;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注意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至於受到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必須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汙染,疾管署建議,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一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
2019-11-06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重症 1歲童一個月才痊癒
腸病毒疫情連六周下降,預估最快11月中旬脫離流行期,但家長不可掉以輕心。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新增兩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不排除是被同住家人及同班同發病者感染,其中一名一歲女童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家屬忽略就醫,病程罕見地拖延了一個月才痊癒。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兩名重症個案為東部一歲女童及北部五歲男童,其中東部一歲女童於八月十二日發燒就醫,診斷為手足口病,但九月十二日因步態不穩及下肢不靈活等再次就醫,通報為急性無力肢體麻痺並採檢,因為檢出克沙奇A5而通報為腸病毒重症。林詠青研判,女童八月發病時可能就有步態不穩的重症跡象,但由於年紀太小,本就不太會走路,家長難以判斷,並未積極就醫,所幸女童症狀輕微,目前恢復良好。一般而言,腸病毒病程約一至兩周痊癒,拖延至一個月,確實少見。另外,北部五歲男童於十月四日至六日因陸續出現四肢紅疹、高燒、嘔吐及呼吸急促等症狀就醫,八日因持續肌抽躍再度就醫即收治住院並通報,症狀逐漸嚴重,影響語言及吞嚥能力,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併發腦炎,目前個案已出院返家,但仍需接受復健治療。疾管署監測顯示,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萬1499人次,較前一周下降;近期疫情持續下降,仍處流行期。近四周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群為多,但腸病毒71型持續於社區活動,今年累計5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1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多,共44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依疫情趨勢,最快下周可脫離流行期,目前社區疫情趨緩,但家中或校園傳染風險仍不容小覷。五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民眾一旦發現感染腸病毒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盡速送大醫院治療。
-
2019-11-06 養生.聰明飲食
立冬「補冬」 營養師教你煮暖呼呼的高鈣纖蔬湯
11月8日就是廿四節氣中的「立冬」,象徵冬天的來臨,在台灣習俗裡立冬這天需「補冬」,透過進補恢復元氣外還能抵禦寒冬。花蓮慈濟醫院舉辦蔬食廚藝講座,由營養師示範運用常見日常食材,包含豆腐、芝麻、白糯米粉、起司條及新鮮的當季蔬菜等等,製作立冬應景的「高鈣纖蔬湯」,湯裡面放入自製的「豆腐起司丸子」,料理方式簡單容易上手,且富含一日所需的鈣質及3分之1的膳食纖維,十分健康。活動由營養師范綱傑、范睿珉負責示範,范綱傑表示,豆腐起司丸子中的豆腐、黑芝麻、起司條富含鈣質,其中大豆異黃酮可協助體內鈣質保留、預防骨質疏鬆、具抗氧化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另外,湯裡頭的菠菜、黑木耳、香菇、芹菜、甜玉米、金針菇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及維生素,不只熱量較低外,膳食纖維還可以調節血糖,幫助膽固醇代謝、促進排便,能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約有81至97%以上的國人鈣質攝取不足,而男、女性的平均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5到7成。以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19歲以上成人,每日須攝取到1千毫克的鈣質,范綱傑說,希望讓民眾在立冬「補冬」時,藉由「高鈣纖蔬湯」補足身體所需又健康無負擔。「好好吃,吃完身體都暖了起來!」參與高鈣纖蔬湯DIY的林小姐說,沒想到豆腐跟白糯米粉可組合成丸子,不但學到黑芝麻高鈣外,還有多種富含鈣質的蔬菜,平日在家就可料理給家人吃。志工顏惠美也大力推薦,高鈣纖蔬湯做法簡單,蔬菜豐富又含有很多鈣質跟膳食纖維,暖呼呼的湯品很適合冬天。高鈣纖蔬湯1人份材料:豆腐50克、菠菜100克、新鮮黑木耳20克、胡蘿蔔15克、香菇20克、芹菜20克、甜玉米50克、金針菇30克、冬菜粉適量。作法:將豆腐切塊,菠菜、玉米切段,香菇去頭切片,胡蘿蔔切片,芹菜切末,金針菇去尾備用,分別清洗乾淨後,將水放入鍋中煮滾,依序放入甜玉米,胡蘿蔔片、金針菇、豆腐、黑木耳、菠菜、最後再加入芹菜末,煮滾後放入冬菜粉調味,煮至食材熟透,關火。豆腐芝麻起司丸子1人份材料:白糯米粉50克、豆腐55克、黑芝麻5克、刨絲乾酪70克。作法:將豆腐用紙巾微微吸乾水分,放入鍋中捏碎,與白糯米粉及黑芝麻混勻揉成團,揉至均勻不黏手。再將揉好麵糰分10克一個的小麵糰,刨絲乾也搓成小球狀,將分好的小麵糰搓成圓形,壓扁,包入起司球搓圓即完成。
-
2019-11-05 新聞.食安拉警報
1.2萬公斤小磨坊胡荽粉 查驗農藥超標9.6倍
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最新邊境查驗違規名單,其中包括知名香料品牌小磨坊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從印度進口1萬2000公斤胡荽粉農藥殘留違規,違規產品全數遭退運或銷毀。衛福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公布,依據「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農藥賽果培定量極限為0.05 ppm,但小磨坊10月15日報驗的1萬2000公斤胡荽粉,經檢出殘留農藥賽果培0.48 ppm,是我國標準的9.6倍。違規名單另見DAISO砧板聚丙烯超標,由昇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從中國大陸進口372.24公斤。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聚丙烯塑膠類經由4 %的醋酸在溫度95℃、歷時30分鐘的溶出試驗中,蒸發殘渣合格標準是30 ppm以下,不過昇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從中國大陸進口、品牌為DAISO的砧板,蒸發殘渣為70 ppm,是我國標準的2.33倍。
-
2019-11-05 癌症.乳癌
摸到乳房有硬塊 醫師籲應加做這項檢查
乳癌是國內婦女罹癌發生率的第一名,近兩年有不少婦女摸到乳房有硬塊或腫瘤,卻只做乳房攝影檢查確認。醫師建議只要摸到硬塊,應該要再加做乳房超音波檢查,確認乳房上的硬塊有無病灶存在的可能性。衛福部豐原醫院乳房外科醫師袁天民表示,門診常有女性在乳房摸到硬塊,自己也驚覺不對勁,還是堅持相信檢查結果正常的「乳房X光攝影」報告;其實乳房攝影仍有10%至15%的初期癌症可能性是無法偵測到的,需藉由乳房超音波再次確認,補強無法在攝影判讀的癌症。袁天民說,很多民眾還有一種錯誤觀念,認為乳房不會痛不要緊、會痛才嚴重,卻不知乳癌剛好相反,不會痛的硬塊才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大部分的癌症硬塊都不太會痛,會痛的占很少一部分。豐原醫院乳癌個管師林誼婷表示,病人初期摸到腫塊不易判斷,因為早期的乳癌有可能是不痛性的腫塊、或在腋下也摸到不痛性的硬塊,甚至是潰瘍性傷口,怎麼擦藥都不會好,有的還流血、流湯,長出像小香菇的傷口都有,當摸到時都已經大於2公分的硬塊,失去早期篩檢意義。袁天民表示,政府提供45至69歲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讓婦女們定期接受檢查,一旦摸到乳房有硬塊或有家族史婦女,即使乳房攝影結果是正常的,一定要再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降低罹癌可能性。
-
2019-11-05 該看哪科.兒科
國內增2腸病毒重症 1歲女娃拖一個月才確診重症
我國腸病毒疫情連6周下降,預估最快有望在11月中旬宣布脫離流行期。但家長不可掉以輕心,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不排除是被同住家人及同班同發病者感染,其中一名1歲女童更是少見地發病拖延一個月未痊癒,又出現行動不便情形,就醫確定是演變成重症。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2名重症個案為東部1歲女童及北部5歲男童,其中東部1歲女童8月12日發燒就醫診斷為手足口病,9月12日因步態不穩及下肢活動不靈活等情形再次就醫,通報為急性無力肢體麻痺並採檢,因檢出克沙奇A5而通報為腸病毒重症。林詠青研判,女童可能8月發病時就有步態不穩的重症跡象,但由於女童年紀太小,本就還不太會走路,家長難以判斷,所幸女童症狀輕微,個案於門診追蹤未住院,目前恢復良好。但一般而言,腸病毒病程約1至2周就會痊癒,拖延至一個月確實較少見。另外,北部5歲男童10月4日至10月6日間因陸續出現四肢紅疹、高燒、嘔吐及呼吸急促等症狀三度就醫,10月8日因持續肌抽躍再度就醫即收治住院並通報,症狀逐漸嚴重,影響語言及吞嚥能力,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併發腦炎,目前個案狀況穩定,已出院返家,但仍需接受復健治療。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1499人次,較前一周下降;近期疫情持續下降,仍處流行期。近四周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群為多,惟腸病毒71型持續於社區活動;今年累計5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1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44例為多。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依疫情趨勢最快可能下周門急診就診人次就會低於流行閾值,只要連續低於流行閾值兩周即可宣布脫離流行期,雖社區疫情已趨緩,但家中或校園傳染風險仍不容小覷。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民眾一旦發現家中感染腸病毒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大醫院接受治療,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