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科別.新陳代謝
搜尋
衛福部
共找到
5724
筆 文章
-
-
2019-11-28 性愛.性病防治
愛滋病毒感染有特效藥變得像三高 名醫籲患者一起面對
奇美醫學中心感染科主治醫師杜漢祥今天指出,愛滋病引來很多擔心及恐懼,都在於對疾病的不了解。經過專業團隊的解釋後,民眾可以更放心的接受檢查,「我們可以更勇敢地一起面對這個疾病」。奇美醫學中心感染科表示,為服務HIV感染與愛滋病友成立「奇美友愛」跨領域友善醫療團隊,提供有關HIV及各種性傳染病的治療及預防等醫療服務,最近團隊更努力推廣愛滋篩檢,與知名網紅Youtuber「志祺七七」合作推出篩檢宣傳影片,片中志祺扮演患者來接受匿名篩檢,並與醫師討論篩檢結果、下一步該怎麼辦。院方強調,除了提供免費的匿名篩檢服務,也設立了Line@諮詢平台,提供有需要的民眾即時性的HIV及性傳染病諮詢服務,很多人以為檢查報告陰性,就忽略未來可能造成感染的風險行為,除了推廣HIV篩檢,奇美也提供有需要的民眾相關預防措施,包括暴露前及暴露後預防性投藥。感染科表示,社會大眾對於HIV感染仍普遍存在著許多迷思及誤解,從而造成針對HIV這個疾病的汙名及歧視現象。很多人都以為HIV只有局限在特定的族群,又或者認為自己沒有感染的風險而不願意接受檢查。杜漢祥指出,在臨床上遇到很多個案,在診斷時都認為自己沒有感染的風險,也有少數民眾很擔心,也很害怕去面對檢查的結果,也遇過HIV陽性的個案,由於社會的眼光及壓力導致不願意就醫,最終發病而死亡。HIV就是一種血體液傳染的疾病,無論性別、性向或年紀,只要有沒戴保險套的性行為包括口交、陰道交及肛交等,都有感染的風險。院方表示,根據估算台灣目前只有84%的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態,也就是說,仍有16%的感染者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有HIV感染了。因此從來沒有做過HIV檢查的民眾,至少都能做一次的檢查,以了解自己的狀態。民眾也應該更正確及正向地去面待這個疾病,不應該因為各種迷思及誤解而用歧視的眼光去看待他。杜漢祥表示,希望每個人在有性生活時都可以定期做篩檢,了解自己的狀態,也保護伴侶。定期篩檢可以在病毒感染時儘早發現並及早就醫治療,但未感染者也應該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包括保險套及預防性投藥等。HIV感染過去死亡率相當高,HIV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細胞,一旦免疫系統被破壞到一定程度,就會併發「後天免疫功能不全症候群(AIDS)」,也就是愛滋病。發病後身體可能會出現各種感染或相關癌症而死亡,例如肺囊蟲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伺機性感染。隨著抗病毒藥物的發展,目前HIV感染已經是一個可以藉由藥物控制的疾病。每天按時服藥可以將血液中的病毒量控制在測不到的狀態,這樣不但可以維持免疫力在不會發病的情形,也可以減少病毒的傳染力。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統計,台灣88%的感染者都有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其中94%血液中的病毒量是測不到的。而國外大型研究也發現,當感染者血液中病毒量控制在測不到(undetectable)時,也不具有傳染力(untransmittable)。儘管HIV的治療已經進步很多,仍約有三成的感染者在開始接受治療時已經是疾病晚期。換句話說,有些人已經得到了HIV感染但自己不知道,一直到發病了來醫院求醫,才被診斷出來;又或者有些感染者因為各種因素無法接受治療,等到發病了再來就醫,為時已晚。
-
2019-11-28 科別.骨科.復健
骨鬆危機!200萬中老年人小心
許多熟齡民眾不知自己有骨質疏鬆問題。中華民國骨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台灣50歲以上民眾中,每四人就有一人,也就是近200萬人面臨骨鬆威脅。其中,台灣髖關節骨折發生率是亞洲第一,光去年就有近4萬5000人發生,且兩成患者可能在一年內死亡。衛福部調查,50歲以上的人僅有1.2%進行骨密度篩檢,陳榮邦呼籲50歲以上熟齡民眾,在首次骨鬆篩檢後,應每隔五年再度篩檢,若有異常者,則應治療後每隔三年回診追蹤,以降低骨鬆危害。陳榮邦說,台灣長者除需注意三高外,更該重視骨鬆問題。以慢性病盛行率來看,台灣50歲以上民眾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約25%,僅次於高血壓27%,但高於高血脂17%、高血糖7%,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鬆。據國際骨鬆基金會流行病學估計,台灣骨鬆患者預計2025年增為42%,2050年則破五成至57%,民眾不可不慎。造成骨鬆原因眾多。陳榮邦說,如運動或營養不足、陽光曝曬不夠、本身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民眾邁入中年後,骨質每年約減少0.3%至0.5%,且停經婦女、年長者、長期菸酒、缺鈣等都是骨鬆危險因子,且因骨質流失沒有顯著症狀,使民眾對骨鬆警覺性低。在骨鬆檢測與預防上,陳榮邦說,過往許多長者往往是骨折後才發現自己罹患骨質疏鬆,民眾若覺得身高縮水明顯,就有骨鬆可能。也可至醫院檢測。而預防上可以健走等運動,建議每周三次、一次至少30分鐘外,每日均衡的飲食攝取,如鈣片、維他命D補充、曬太陽等,是改善的最佳良方。
-
2019-11-28 新聞.食安拉警報
美國蘿蔓生菜爆大腸桿菌汙染 食藥署加強進口管制
三明治、沙拉常使用的蘿蔓生菜,在美國加州傳出大腸桿菌汙染。衛福部食藥署今起將加強管制,美國輸入的「蘿蔓生菜」或品名含「romaine」或等同字義產品,需檢附美國食品安全主管機關證明文件,證實產地及無汙染,否則暫停輸入查驗申請,管制期為時一個月,且不排除延長管制時間。食藥署也提醒,民眾中如有已購買且尚未食用的美國蘿蔓生菜,建議不要食用,或煮熟再吃,若有身體不適情形,應盡速就醫。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姿婷表示,接獲美國疾病管制署(CDC)訊息,美國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種植的蘿蔓生菜受到「O157:H7型大腸桿菌」汙染,通報六十多例。廖姿婷表示,食藥署統計,今年一月至今,蘿蔓生菜總進口量約四千公噸,約八到九成來自美國,但自九月起,國內就沒有從汙染地區進口蘿蔓生菜。食藥署將持續觀察美國主管機關調查情形,並請美方盡速提供相關資訊,應落實輸台食品源頭管理。「O157:H7型大腸桿菌」為出血型大腸桿菌,感染恐造成腹瀉、嘔吐、腸內出血,嚴重還可能致命。美國曾發生漢堡烹調不當而爆發流行,甚至導致死亡。
-
2019-11-27 科別.骨科.復健
全台近200萬中老年人有骨鬆危機 骨鬆學會籲定期檢測
許多熟齡民眾不知自己有骨質疏鬆問題。萬芳醫院放診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骨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台灣50歲以上的民眾中,每四人就有一人,也就是近200萬人面臨骨鬆威脅。其中,台灣髖關節骨折發生率是亞洲第一,光去年就有近4萬5000人發生,且兩成患者可能在一年內死亡。而據衛福部調查,50歲以上的人僅有1.2%進行骨密度篩檢,篩檢率實在太低。陳榮邦呼籲50歲以上熟齡民眾,在首次骨鬆篩檢後,應每隔五年再度篩檢,若有異常者,則應治療後每隔三年回診追蹤,以降低骨鬆危害。陳榮邦說,台灣長者除需注意三高外,更該重視骨鬆問題。以慢性病盛行率來看,台灣50歲以上民眾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約25%,僅次於高血壓27%,但高於高血脂17%、高血糖7%,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鬆問題。而據國際骨鬆基金會流行病學估計,台灣骨鬆患者預計2025年增為42%,2050年則破五成至57%,民眾不可不慎。 而造成骨鬆原因眾多。陳榮邦說,如運動或營養不足、陽光曝曬不夠、本身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民眾邁入中年後,骨質每年約減少0.3%至0.5%,且停經婦女、年長者、長期菸酒、缺鈣等都是骨鬆危險因子,且因骨質流失沒有顯著症狀,使民眾對骨鬆警覺性低。而在骨鬆的檢測與預防上,陳榮邦說,過往許多長者往往是骨折後才發現自己罹患骨質疏鬆,民眾若覺得身高縮水明顯,就有骨鬆可能。也可至醫院檢測。而預防上可以健走等運動,建議每周三次、一次至少30分鐘外,每日均衡的飲食攝取,如鈣片、維他命D補充、曬太陽等,是改善的最佳良方。
-
2019-11-27 該看哪科.兒科
未出現口足手症、以為小感冒…3歲童腸病毒亡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腸病毒疫情正式脫離流行期,但上周仍新增四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包含一例死亡。死亡患者為南部三歲男童,一開始只是發燒、流鼻水,家人、同學都無腸病毒病例,以為只是小感冒,不料症狀惡化,住院三天後出現腦炎症狀,才驚覺是感染腸病毒,發病後20天仍不幸喪命。這是今年第二例因腸病毒死亡的孩童,皆是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不治。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發病初期以發燒、流鼻水等症狀為主,未出現口足手症等腸病毒典型症狀,反而類似感冒,即使多次就醫也難以確診,後續因腹痛、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收治住院。直到出現意識改變等腦炎症狀,才確診感染腸病毒,陸續出現呼吸困難、心肺衰竭及休克情形,雖經加護病房積極救治仍不幸於11月中旬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林詠青指出,該男童身邊無腸病毒確診個案,研判是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到底該如何避免孩子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進而造成重症、死亡風險?林詠青建議,腸病毒流行期可每周以10公升的清水加100c.c.含氯漂白水作為消毒水,殺光腸病毒;另我國全年均有感染腸病毒個案,建議家長返家就應換衣服,也可降低感染風險。其他三例重症個案中,17歲個案與今年六月公布的17歲個案同為今年年紀最大病例。患者與北部13歲個案初期均有發燒、口腔潰瘍症狀,因肢體無力情形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北部九個月男嬰因發燒、嘔吐、肌抽躍、意識改變等症狀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克沙奇A6型感染併發腦炎。今年累計已經有6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兩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的49例為多,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7945人次,就診人次連續兩周低於1萬500人次的流行閾值。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全國腸病毒疫情雖脫離流行期,但宜花及雙北地區疫情偏高,提醒師長不可掉以輕心。 編輯推薦 平地的、高山的就是有差!好吃高麗菜這樣挑 洗手台陳年黃垢難除?不用買清潔劑,一個生活用品就搞定
-
2019-11-26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71型再奪命 發燒、流鼻水至惡化腦炎才確診
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我國腸病毒疫情正式脫離流行期,但上周仍新增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包含一例死亡。該個案只是發燒、流鼻水,家人、同學都沒有腸病毒病人,原以為只是小感冒,不料症狀惡化,住院三天後出現腦炎症狀,才驚覺是感染腸病毒,發病後20天不幸喪命。這也是今年第二例因腸病毒死亡的孩童,同樣都是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不治。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家住南部的3歲男童發病初期以發燒、流鼻水等症狀為主,未出現口足手症等腸病毒典型症狀,反而類似感冒,多次就醫也難以確診,後續因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收治住院。直到出現腦炎才發現是腸病毒,並出現意識改變、呼吸困難、心肺衰竭及休克情形。在加護病房積極救治仍不幸於11月中旬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林詠青坦言,該男童身邊也無腸病毒確診個案,真的非常難將感冒症狀與腸病毒聯想在一起,研判是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要避免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林詠青建議,腸病毒流行期可每周以10公升的清水加100c.c.含氯漂白水作為消毒水,殺光腸病毒。另我國全年均有感染腸病毒個案,建議家長返家就應換衣服,也可降低感染風險。其他三例重症個案中,17歲個案與今年6月公布的17歲個案都是今年年紀最大病例,與北部13歲個案初期均有發燒、口腔潰瘍症狀,因肢體無力情形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北部9個月男嬰因發燒、嘔吐、肌抽躍、意識改變等症狀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克沙奇A6型感染併發腦炎。今年累計6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2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的49例為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7945人次,近期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下降且連續2周低於10500人次的流行閾值。近四周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群為多,但腸病毒71型持續於社區活動,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全國腸病毒疫情雖脫離流行期,但宜花及雙北地區疫情偏高,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
2019-11-26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增四例 台南三歲男童染71型死亡
腸病毒疫情雖下降,但本周出現合併重症死亡病例,民眾勿掉以輕心。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本周新增四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年齡從九個月大至17歲青少年都有,其中家住台南的三歲男童,於10月24日出現發燒、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中間更住進加護病房,但仍因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而不幸死亡。此也為今年第二例腸病毒併重症死亡病例。由於除本周兩例外,日前也有青少年染腸病毒併重症,可見非幼兒專利。疾管署今表示,腸病毒除幼兒外,青少年甚至是成人仍有感染可能,只是大多症狀較輕微,與感冒不易區分;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正確勤洗手,並特別留意五歲以下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肌抽躍等症狀,務必立即送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11月17日至23日國內腸病毒急門診就診計7945人次,較上周9971人次減少兩成,且已連續兩周低於1萬500人次的流行閾值,脫離腸病毒流行期,不過宜花等地區仍須再觀察;而遺憾的是,本周仍出現四例腸病毒併重症病例,且有一例因71型死亡,而今年以71型較為流行,民眾不可忽視。羅一鈞說,四例重症病例分別為新竹九個月大男嬰,新北市13歲與17歲少年,及台南三歲男童,發病日介於10月底至11月中之間。其中新竹九個月大男嬰,因發燒、嘔吐、肌抽躍、意識改變等症狀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克沙奇A6型感染併發腦炎;新北市13歲與17歲個案,初期均有發燒、口腔潰瘍症狀,另出現肢體無力情形收治住院,後確診為腸病毒71型併發急性無力肢體麻痺,以上3人經治療後均已出院。而台南三歲男童,則於10月24日發病,發病初期以發燒、流鼻水等症狀為主,後續因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收治住院,並於11月4日至13日住進加護病房積極救治,但因出現意識改變、呼吸困難、心肺衰竭及休克情形,仍不幸於11月13日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疾管署表示,近四週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雖以克沙奇A群為多,但今年累計6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兩例死亡)中,仍以感染腸病毒71型49例為多,且往年腸病毒也曾有延續到年底到隔年一月的情形,民眾仍需注意。
-
2019-11-26 橘世代.健康橘
靠黃豆、山藥度過更年期 聽醫師這樣說
阿玉年過50後,覺得自己怕熱、臉潮紅等更年期症狀全來了,聽說這是雌激素減少而出現的不適,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那麼可從食物中補充雌激素嗎?專家指出,天然的食物中也含有雌激素,補充有助緩解不適;但若是選購經萃取的保健食品,得先諮詢醫師、營養師意見,否則可能因攝取過量,反而對內分泌造成負面影響。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莫雅淳表示,更年期女性雌激素分泌減少,可能導致容易熱潮紅、心悸、失眠、情緒不穩、皮膚萎縮、陰道乾癢、尿道萎縮、尿道炎、尿失禁等困擾,補充富含雌激素的食物有助緩解症狀,廣為人知的動物性食物包括蟹黃、蝦卵等,植物性食物如豆製品,如黃豆、豆腐、豆干、豆漿等,還有山藥。植物雌激素的來源還有很多,衛福部國健署在《素食更年期營養手冊》指出,植物雌激素主要分為異黃酮類、木質素類、香豆雌酚類、二苯乙烯類等。最常見的異黃酮類包括豆科植物、紅花苜蓿等,尤其是黃豆含量很多;木質素類則包括亞麻籽等種皮、高纖維穀類的糠皮,以及一些蔬菜類如胡蘿蔔、菠菜、球花甘藍和花椰菜等;黃豆芽則富含香豆雌酚類。有一說,多吃富含雌激素的食物可能會導致子宮肌瘤,莫雅淳回應,最新研究顯示,兩者間並沒有相關性,民眾毋須擔憂。《素食更年期營養手冊》指出,許多流行病學和臨床試驗研究顯示,食用含有植物雌激素的人,更年期症狀改善和生活品質提升呈相關性,另有世代追蹤研究顯示,日本女性經常食用味噌等黃豆製品,她們的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出現頻率低於歐洲女性。除了透過天然食物補充雌激素,市面上也出現五花八門的保健食品。莫雅淳提醒,保健食品與天然食物不同,保健食品經過萃取、純化,雌激素含量高出天然食物許多倍,建議購買前先諮詢醫師、營養師,否則可能因攝取過量,對內分泌造成負面影響。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26 新聞.長期照護
到宅沐浴 薪情差、常職災 服務員難留
源自日本泡湯文化的「到宅沐浴車」,只要一點五坪就能協助失能者沐浴,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三年來已服務四千多人次,但需採蹲姿或跪姿,姿勢錯誤或肌力不足時常造成職業傷害,服務員月薪僅三萬多元,工作辛苦、薪資低,致流動率高。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說,根據衛福部調查,一○七年全台失能長者約五十五萬人,有沐浴需求的占百分之六十七;失能五年以上的社區長者超過百分之卅無法沐浴洗澡。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趙明明說,幫人洗澡聽起來很容易,但對長期臥床的失能者家庭來說,洗澡是件需要全家總動員的大事,外界難以了解。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葉建鑫表示,到宅沐浴強調尊嚴服務,若工作人員姿勢錯誤或肌力不足,造成職業傷害的風險極高,目前長照補助無法提供到宅沐浴服務員超過四萬元以上薪資,造成基金會服務員的流動率極高。基金會說,工作人員每月薪資約三萬二千元,年齡層約卅五歲至四十五歲之間,大多為女性,結婚生小孩後常因腰椎無法負荷,流動率高,最短曾有人工作一個月就離職。紅十字會雲林縣支會表示,到宅沐浴服務一次得派出三人幫長輩服務,服務員得先上專業課程,學習相關知識,還得職前訓練,加上工作辛勞、時間長,想要找到合適的服務員不容易。雲林華山基金會斗六站長蔡恂恂說,她有次曾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幫九位臥床長輩沐浴,斗六站僅有她一人可以幫長者沐浴,其他鄉鎮基金會服務站也幾乎都是一人服務該區所有長輩。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身兼台灣沐浴福祉專業照護協會秘書長,也是國內最早從日本引進沐浴服務單位,他說,日本採蹲跪姿沐浴將近五十年,有嚴格蹲洗SOP,並沒有太多職業傷害問題,也非人員流動原因,主要還是在於長照工作原本就辛苦,這是所有長照機構普遍現象。但服務員須落實如何保護自己。
-
2019-11-25 橘世代.好野橘
【理財QA】 退休金靠政府會不會倒?如何補足退休金3大來源
Q: 退休金靠政府會不會倒?要怎麼準備退休金?A: 「退休後錢夠不夠花?」是超高齡社會每個人都關心的議題,勞退教母王儷玲說,退休別再想靠政府,及早準備退休金,並補足長壽、通膨、投資、健康四大風險,才能過上自在、有選擇的退休生活。聯合報〈橘學校〉為橘世代開課「無恐懼退休學」,第一堂課邀請勞退教母王儷玲,協助學員了解自己的退休金缺口,並分享如何以穩健的投資方式創造現金流,近百人參與。退休金準備步驟步驟 1 :了解自己的需求與退休金缺口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儷玲說,退休金準備的第一步,是從了解自己的退休金需求與不足缺口開始。她分析台灣的年金制度,讓在場學員「無論何種職業,都能知道自己退休時,可領多少退休金」。太晚了!台灣人平均58.17歲 才開始準備退休金王儷玲說,大部分人嚴重低估自主理財跟退休需求,根據台灣人壽與政大「國人退休與空巢調查」台灣人平均退休年齡約60.55歲,但實際執行退休準備平均落在58.17歲,退休準備太晚,不足支應未來生活所需,再加上長壽風險夾擊,退休準備雪上加霜。國人退休金有三大來源,第一是社會保險,包含國民年金、公教人員保險、勞工保險、軍人保險,是政府給的最基本退休保障;第二是職業退休金,由雇主與受雇者共同提撥,包含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私校退撫基金、勞退新舊制;第三是退休理財,依個人需求自主理財。2026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很多人憂心勞保基金恐會破產,疑惑領得到退休金嗎?王儷玲說,衛福部調查逾65歲老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其中政府的勞保與勞退給付僅占來源的31%,因此「存退休金不能靠政府,每個人要有更完善的退休理財規劃,才能舒適退休。」步驟 2:了解國家提供的社會保險「勞退新制個人帳戶是確定提撥制度,不會有破產問題」王儷玲說,雇主每月提繳勞工每月工資6%,儲存在勞工退休金的個人專戶,勞工個人也可自願提繳6%。勞退自願提撥 可儲蓄又可抵稅王儷玲試算,假設一名勞工起薪3萬元、25歲開始工作、60歲退休,若是只有雇主提撥勞退金,在報酬率為3%的情況下,每月只有6700元退休金,因此王儷玲鼓勵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可強迫儲蓄自己的退休金,又能抵稅。步驟 3:行動!展開個人的自主理財王儷玲建議退休準備愈早愈好,例如,定期定額存退休金,找到好的投資標的長期投資,不要短進短出。她計算,若25歲開始每月穩定存5千塊,選擇有6%報酬的投資商品,經過時間複利累積,退休可存至少600萬。而越靠近退休期,理財就要趨向保守保本,王儷玲推薦目標日期基金,會依個人退休的年限,自動導航不同風險的基金;她建議,若有2張以上壽險,可做保單活化,把壽險的保險價值準備金轉化成長照、年金、老人醫療,善用保險,轉嫁自己的長照風險。推薦:【理財QA】靠哪些存股策略 存到退休金?華倫老師解惑
-
2019-11-25 橘世代.健康橘
太太不是變心 只是進入了更年期
王先生覺得太太最近幾年越來越奇怪,不管用什麼方式明示暗示,對於房事都興趣缺缺,不是裝睡或裝忙帶過,就是勉強配合,過程不算愉快。王先生有點難過又疑惑,是不是自己年紀大了,對太太來說沒吸引力了?還是她背著自己另結新歡?其實王太太是慢慢步入更年期,身體上出現了一些困擾。王太太不確定自己怎麼了,又不知道如何向先生解釋,只好裝傻逃避。許多人把更年期當成性生活的分水嶺,認為更年期女人對性生活沒興趣,其實不是這樣,婦女即便已停經,依然可以像停經前一樣享受性愛,只是有一些因素會導致女性對性生活的意願不高。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7年版「婦女更年期保健手冊」,停經後女性荷爾蒙缺乏,的確會讓性生活快感降低,甚至引起性交疼痛,導致婦女對性生活意願不高。荷爾蒙缺乏會讓子宮、卵巢和大陰唇逐漸萎縮,陰道黏膜變薄、變乾,陰道口也會變狹窄、彈性變差,陰道及泌尿道常會發生感染現象。停經後即便有性興奮期,性器官反應也會降低,導致黏液分泌不足、陰蒂勃起減少。如果性生活發生不適,可以將情況告訴婦產科醫師,只要透過適當的治療,或是使用能改善陰道乾澀的外用潤滑軟膏,對性生活都會有幫助;陰道或泌尿道發生感染時也應立即就醫,以避免性交疼痛或異味影響心理。兩性和諧的關係,是建立在彼此關心、體諒與珍惜。如果不舒服時,除了儘早就醫外,也要勇敢與先生溝通,如果過度委屈自己配合先生需求,最終還是會對關係造成負面影響。另外,更年期症狀容易被誤認為其他疾病,可透過下列量表自我檢視並諮詢婦產科醫師,並接受正確的治療,症狀通常都能順利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評估表(有一項症狀為1分)・熱潮紅・頭暈眼花・頭痛・暴躁・情緒抑鬱・失落感覺・精神緊張・失眠・異常疲倦・背痛・關節酸痛・肌肉疼痛・面毛增多・皮膚異常乾燥・性慾降低・性接受度降低・陰道乾澀・性交疼痛(0分=沒有,1分=輕微,2分=中等,3分=嚴重,總積分超過15 分,可能已步入更年期)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25 名人.精華區
王正旭/數位幫忙 助醫病共享決策
癌症治療進步,選項也更趨複雜,醫師期待病人多瞭解治療選擇,更願意積極治療、持續抗癌。近年醫界紛紛響應衛福部國健署推動「醫病共享決策SDM(shared decision-making)」,已有很多醫院針對不同疾病、醫療照護,設計紙本工具,便於民眾表達對疾病照護的價值觀和需要,藉由溝通並得到共識,完成治療。實際上,這些設計友善的工具,不只是幫助病人提升知能,以及治療意願、成效,減少憂慮;對醫療團隊來說,也的確大幅減少溝通的時間心力,醫病雙方皆受益。攻略肺癌 靠圖片互動肺癌影響國人健康最巨,治療花費高且複雜,癌症希望基金會推出第一個為肺癌癌友設計的數位版SDM工具,就是試著運用圖片、互動模式設計的「肺癌攻略」,透過愈來愈多人善用的LINE聊天機器人,或醫護人員用電腦版及語音導覽,一步步帶領病人、家屬了解治療路徑、選項,便於與醫療團隊溝通、討論治療方式。醫病溝通 病人為中心共享決策(SDM)最早1982年由美國一項福祉計畫提出,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促進醫病相互尊重與溝通;1997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Cathy Charles提出操作型定義:醫師基於實證資料,提出各種不同治療方法,病人提出個人的喜好與價值觀,彼此交換資訊討論,再共同達成最佳可行的治療選項。首先,面對各樣疾病,應先提出「醫病共同決策輔助工具」為媒介,醫療團隊列出具實證的資訊及治療選項,協助病人瞭解疾病、臨床進程、治療選擇的意義,而病人則提出其價值觀。所謂「價值觀」,包括病人的道德觀與宗教觀、個人偏好,例如想維持清醒、即使得承受較多苦痛,或病人的擔憂、情緒上與社會上需求,如外貌變化,教育病人與家庭對於疾病知識。最後在各種可能的醫療選項及病人意願,共同達成共識,支持病人做出符合其偏好的醫療決策。在台灣,醫病溝通真是一個難題。其實大家都知道「醫病溝通」是醫師非常重要的課題、也是一門藝術,面對不同的醫病認識、認知,疾病及治療的複雜程度,甚至是個人面對生病的態度,都可能出現不同的溝通結果,也可能影響治療成效。醫師期待病人遵從醫囑、積極治療,但突來面對疾病的當下,病人不僅盼望醫師救治,也期待被同理、被關注,畢竟多數人在生病前,無能理解醫療專業,也沒有人能全然掌握疾病的可能變異。臨床常見,醫療團隊向病人或家屬在有限時間說明醫理和治療步驟,即便盡量不用專業用語,病人每字每句都聽下去,卻可能還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聽不懂或誤解,而無法理解的治療指引或診療副作用,可能嚴重影響病人治療意願、存活希望。癌症希望基金會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也面臨與病人及家屬溝通的困難,於是在臨床醫師和相關單位協助下,以肺癌為主題建置了第一個SDM平台,名為「肺癌攻略」,採用圖形化、互動式說明,以淺白易懂的文字取代艱澀的醫學用語,完成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這套如國健署所言「兼具知識、溝通和尊重此三元素」的工具,也希望提供給有需要的醫療機構使用。我們更期待台灣民間積極響應,創造更多不同疾病的SDM工具,支援病人對抗疾病,讓醫病溝通不卡關。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
2019-11-25 養生.聰明飲食
絕佳蛋白質來源!營養師推大豆6大益處、破4大謠言
小小一顆大豆,對健康的益處真是出乎意料的多。像是增肌減脂、預防骨鬆、平衡賀爾蒙、預防失智…。但關於大豆的網路謠言也不少,營養師整理出盛傳的4大謠言,一次破解!為了讓國產大豆進入民眾的日常餐桌,成為三餐好食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近期舉辦「國產大豆網路食譜募集票選活動」。在活動成果發表記者會上,親子食尚創辦人張益堯營養師表示:「正如衛福部推薦蛋白質攝取優先順序『豆魚蛋肉』,黃豆、黑豆等豆類名列首位,是絕佳蛋白質來源!」而且大豆還有六大益處: 1.增肌減脂、預防肌少症 蛋白質是肌肉組成的關鍵,依照身高、體重與計畫,有不同的蛋白質攝取建議,一般而言,每人每天約需6~10份的蛋白質食物(蛋白質食物=豆魚蛋肉類)。對健身或想減重者來說,補充蛋白質加上足夠運動,可增肌減脂、避免肌少症。 相對於熱量、膽固醇、飽和脂肪都較高的肉類食材,大豆有「蔬菜中的肉類」之稱,富含大豆蛋白,低熱量、富飽足感,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低,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困擾。根據研究,大豆所含的皂素、大豆異黃酮也可抑制醣類與脂質的吸收呢。 建議運動後立即補充營養:40%的蛋白質+60%的碳水化合物,幫助穩定血糖與修復肌肉組織,因此運動後可以吃無糖豆漿加上一根香蕉。不過,營養師提醒,若是蛋白質攝取過多又不運動,也容易造成熱量過剩喔!2.蔬食者必備植物性蛋白大豆屬植物性蛋白質,好吸收、不會造成心血管負擔,而有乳糖不適症者以喝豆漿取代喝牛奶,也能輕鬆補充蛋白質。 大豆也是茹素及蔬食者絕佳的蛋白質來源,建議茹素者除了避免含油量高、加工過程有風險的油炸加工品(百頁、油炸豆皮...),也要避免用油炸、勾芡等方式製作大豆料理。 此外,大豆富含人體必需之八種氨基酸,但缺少了甲硫氨酸;穀類富含甲硫胺酸,卻缺乏離胺酸,因此,以大豆搭配五穀,如黃豆飯、黑豆稀飯、黃豆燉花生等,營養更互補加乘。 3.強健骨骼預防骨鬆黃豆的鈣質是牛奶的兩倍,怎麼吃留住鈣?張益堯建議,大豆鈣質多在豆渣,若是濾過豆渣的豆漿則無法補充鈣質,建議補鈣要吃原豆或不濾渣豆漿。而加了凝固劑硫酸鈣(食用石膏)的豆製品:傳統豆腐、五香豆干,其中鈣含量又大大提升,平均每100g的豆腐含有140mg鈣質;每100g豆干含273mg鈣質。除了補鈣,大豆異黃酮還可防止鈣質從骨骼中溶出,也可預防骨質疏鬆。4.平衡賀爾蒙好情緒女性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變少,易造成失眠、發汗、情緒不穩;因缺乏雌激素,鈣質易流失,也容易有骨質疏鬆。大豆富含的大豆異黃酮是類雌激素,可與身體雌激素競爭,反而可穩定荷爾蒙、預防骨質疏鬆,而色胺酸、維生素b6,也可助眠呢。 5.遠離三高預防失智大豆富含卵磷脂,有助於修復受損的腦細胞,進而促進腦神經的訊息傳遞,對於消除腦部疲勞、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都有正面的幫助。另外,大豆卵磷脂可幫助代謝壞的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具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 6.孕婦、哺乳增加體力、免疫力大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及人體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對於寶寶的成長發育及媽媽的體力、免疫支持,都很重要。尤其,鈣攝取不足易引起抽筋,甚至導致骨質疏鬆症,因此懷孕與哺乳媽媽要特別注意鈣質攝取。假訊息充斥 破解網傳4大食用迷思另外,有此一說:乳癌、痛風不能吃豆製品?菠菜與豆製品一起吃會結石?資訊爆炸的年代,真假訊息充斥,讓人一知半解,甚至被誤導飲食觀念。終結網路謠言,營養師張益堯解答迷思,為了家人健康一定要知道! Q1:乳癌別吃豆製品?張益堯解釋,早期用雌激素改善更年期不適,但後來發現易造成乳癌。大豆異黃酮是類雌激素,但不是真的雌激素,研究發現適量補充,1天1杯豆漿,可降低乳癌風險。但若是保健產品單位濃度較高,則較可能有過量問題。 Q2:痛風不能吃豆製品?痛風是血液中的尿酸過高,多喝水可以幫助尿酸代謝。近年研究發現,海鮮、肉類、酒是引發痛風的主要原因,大豆雖是高普林,並不會造成痛風。健康狀況下吃豆製品不會造成痛風,但若是急性痛風時仍要避免食用。 Q3:菠菜與豆製品一起吃會結石嗎?張益堯解釋,菠菜屬於高草酸食材、添加凝固劑食用石膏(硫酸鈣)的豆製品是高鈣食材,一起煮成菠菜豆腐湯,在腸道時就結合成草酸鈣結石,經糞便排出。兩者一起食用,還可避免草酸和血液中的血鈣結合造成結石呢! Q4:基改黃豆=品種改良的黃豆?基改黃豆是轉殖了抗除草劑或抗病蟲害等基因體,而傳統育種是運用選種及交配,保留好的特質,類似優生學概念,兩者並不相同。 (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好食材)
-
2019-11-25 癌症.乳癌
避免乳癌復發 每周走路3至5小時
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衛福部統計,每天約31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甚至有研究指出,手術後10年都有復發可能,且三分之二復發為骨、肺、肝等遠端復發。隨著飲食、生活習慣西化,醫師呼籲,女性應更加重視「肥胖」造成的風險,建議每周至少走路3至5小時。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日前在乳癌防治基金會舉辦的病友活動中,分享「乳癌的復發與追蹤」,他說,乳癌來勢洶洶,相較廿年前,乳癌新發人數攀升,但隨著乳癌篩檢技術、醫療方式的進步,零至二期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但復發卻始終是存活下來的乳癌患者最恐懼的事,乳癌復發種類可分為局部復發及遠端復發,其中三分之二復發患者是在骨、肺、肝等發現癌細胞。在遠端復發中,葉顯堂認為,骨骼復發最常見。因骨骼是最常受癌症轉移侵襲的器官,全球超過150萬名癌症患者發生骨骼轉移,對於乳癌患者,最後威脅生命時,骨轉移幾乎無法避免。在美國,骨轉移占乳癌轉移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乳癌移轉到骨頭時,癌細胞侵蝕骨頭,造成病理性骨折,增加患者生命威脅。葉顯堂提醒,乳癌患者術後的追蹤重點,除了當心骨轉移,還必須控制體重,千萬不要變胖,因為肥胖是造成乳癌的可能機轉,脂肪細胞是性荷爾蒙來源之一,肥胖會使脂肪細胞增加,會進一步造成血清中的動情激素、雄性激素等上升,導致停經後婦女乳癌發生率大增。在乳癌存活時期的醫療照顧目標中,葉顯堂特別強調,應該改善生活樣態,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尤其注意運動對乳癌患者的好處。他說,每周只要走路3至5小時就可以增加存活率,除降低肥胖造成的復發風險,也能減少患者的疲勞、憂鬱及焦慮感,有氧運動更能避免淋巴水腫。
-
2019-11-24 新聞.長期照護
拿藥不吃、自我診斷… 別當醫師眼中的NG病人
除了找到好醫師,民眾也要學會當個好病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建議,要當個好病人,病患應「先讓自己成為有知識的人」。好病人:先了解疾病相關知識。NG病人:反客為主,自己當醫師。陳鈴宜說,在看診前,可以先蒐集資料,只要對疾病及治療方式有一定的認識,就不會畏懼疾病,並且在看診時化被動為主動,配合醫師的專業建議,才能討論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不過她也提醒,許多病患很聰明,看診前搜尋許多資料後,往往在看診時「自己當醫師」,一進診間便反客為主,將醫師的角色搶過來,直接診斷自己的病情,完全聽不進醫師的話,往往使醫師很難繼續與患者溝通。陳鈴宜認為,有效的溝通,醫病雙方都有責任,建議民眾看診時,先陳述自己的症狀,並掌握發問技巧,當醫師使用醫療專業術語,聽不清楚、有疑義時,都應用適當的態度詢問,通常醫師都很樂意詳加解釋。好病人:事先做好紀錄,能清楚扼要描述病情。NG病人:看到醫師,要問什麼都忘了。有些病患看到醫師一緊張,出現「白袍恐懼症」,要問的問題全忘了。陳鈴宜說,這類病患並非不想問問題,而是不知從何問起,或有聽沒有懂,甚至看到醫師忙碌、面色較為冷淡時便退縮了。她建議,病患不妨在看診前記錄自己不舒服的相關資訊,包括什麼時間、什麼事之後,症狀有何改變、有沒有家族史等。也可準備別家醫院的病歷摘要、檢查影像、做過的治療、就診紀錄等,都有助於門診時醫師的診斷及評估。衛福部台中醫院高級專員、醫務專科社工師建議,現在人手一支手機,可運用現成的手機記事本APP,記錄每次的看診情形,做成自己的健康紀錄。也可將每次看診要問的問題、已問的問題,及醫師的回答等詳列進去,讓記事本APP成為健康管理工具。好病人:聽從醫囑,遵照服藥指示。NG病人:不遵醫囑、自行增減藥物,覺得沒效頻換醫師。很多子女擔心,父母獨自就診,常常忘記醫囑,甚至不知道藥要怎麼吃,回到家後一問三不知,更慘的是誤解了醫師對於病情的解釋,該怎麼辦?陳鈴宜認為,若子女無法陪同父母就診,可先協助父母記錄各種症狀出現的時間和頻率、過往的用藥紀錄等。不過此舉僅能協助醫師診斷疾病,但病情解釋的部分,往往因長者聽不懂,返家後不知道如何遵照醫師的指示治療,使得症狀無法獲得緩解。因此,仍然希望子女抽空陪父母就診,避免治療延宕,或日後產生醫病之間的誤會。她說,醫師喜歡聽從醫囑、遵照醫師指示處理疾病的患者;相反的,不遵照醫囑、自行增減藥物,導致疾病改善程度不佳,病人覺得「沒效」又繼續往下一間醫院,反而容易延誤疾病治療的黃金時間,而產生更多併發症。好病人:當有必要而尋求第二意見時,清楚說明,不重複無謂檢查。NG病人:怕惹醫師不開心,不敢說自己多次就醫檢查。有的病患看了A醫師仍有疑惑,又找其他醫師看診,很擔心惹A醫師不開心。陳鈴宜說,對於先前看過的醫師與處置,最好針對病況轉變能有詳細的描述,以利後來的醫師快速了解目前病況,且不浪費時間重覆無謂的檢查。對於這類經常「逛醫院」、喜歡尋求第二意見的患者,多半醫師並不會因此感到不開心,他們唯一關心的是患者在其他地方做過哪些治療,以及覺得哪些治療對病情並無幫助,並從中找出其他方式改善病情。施睿誼認為,在醫療上,尋求第二意見是常有的事,建議患者讓醫師知道先前的就診紀錄、用藥紀錄,才是對診斷有幫助的。尤其有些疾病是有進程發展的,提供就診紀錄,可以協助接手的醫師做正確診斷。與醫師溝通技巧1. 清楚描述身體不適徵兆是否有特定時間(如飯後、晨起)、位置(如腹痛,是在上腹還是下腹)。2. 提供家族史、疾病史、會引起過敏的藥物。3. 相關的就醫、用藥紀錄。4. 若與飲食有關,可回想過去一天的飲食紀錄。5.若怕忘記,可在家先做好紀錄。
-
2019-11-24 癌症.乳癌
乳癌術後復發心驚驚 醫:每周走路3至5小時可增存活率
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據衛福部統計,每天約31名婦女會被診斷罹患乳癌、6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甚至有研究指出,手術切除後10年都有復發可能,更可怕的是,三分之二復發為骨、肺、肝等遠端復發。隨著飲食、生活習慣西化,醫師籲,女性應更加重視「肥胖」造成的風險。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今於乳癌大型病友會中,分享「乳癌的復發與追蹤」,他說,乳癌來勢洶洶,相較20年前乳癌新發人數不僅攀升,隨著乳癌篩檢技術、醫療方式的進步,第0至2期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高達9成。但復發卻始終是存活下來的乳癌患者最恐懼的事,乳癌復發種類可分為局部復發及遠端復發,其中三分之二復發患者是在骨、肺、肝等發現癌細胞。在遠端復發中,葉顯堂認為,骨骼復發最棘手。因骨骼是最常受癌症轉移侵襲的器官,全球超過150萬名癌症患者發生骨骼轉移,對於乳癌患者而言,其最後威脅生命時,骨轉移的發生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在美國這樣的情形約占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因為乳癌移轉到骨頭時,癌細胞會把骨頭吃光,造成病理性骨折,增加患者生命威脅。葉顯堂提醒,乳癌患者術後的追蹤重點除當心骨轉移,必須包含控制體重,千萬不要變胖,因為肥胖是造成乳癌的可能機轉,脂肪細胞是性荷爾蒙來源之一,肥胖會使脂肪細胞增加,會進一步造成血清中的動情激素、雄性激素等上升,導致停經後婦女乳癌發生率大增。葉顯堂在乳癌存活時期醫療照顧目標中,特別強調改善生活樣態,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尤其提及運動對乳癌患者的好處。他說,每周只要走路3至5小時就可以增加存活率,除降低肥胖造成的復發風險,也能減少患者的疲勞、憂鬱及焦慮感,有氧運動更能避免淋巴水腫。
-
2019-11-22 科別.感染科
3型全現蹤!中國鼠疫累積4例 去這7個省要小心
中國大陸今年迄今累計確診4例鼠疫病例,從腺鼠疫到致死率高達六成的敗血性鼠疫及肺鼠疫都現蹤,目前主要個案集中在內蒙古地區,衛福部疾管署主動通知各大旅行社赴陸留意鼠疫,若未來中國爆出社區或院內群聚疫情,將發布旅遊疫情警示,近期赴內蒙古等地區者要避免接觸囓齒類動物。中國首例為9月發生於甘肅省酒泉市敗血性鼠疫死亡案例,近期3例病例都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其中2例肺鼠疫個案為當地牧民夫婦,已轉至北京醫院接受治療,目前個案病情危重。另1例為11月17日通報腺鼠疫個案,有採石場剝食野兔史,與前述2例無流病關聯,目前隔離治療中。鼠疫在中古世紀被稱作為黑死病,是一種由鼠疫桿菌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藉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最初症狀為遭跳蚤咬傷部位附近的淋巴腺發炎,稱為腺鼠疫,若未及時治療,可引起敗血性鼠疫,細菌經由血液感染身體各部位,包括腦膜、皮膚與肢體末端可能發黑壞死。肺的次發性感染可造成肺炎、縱膈炎或引起胸膜滲液,吸入肺鼠疫病人帶菌的飛沫可進一步造成傳染流行,因其可爆發人傳人疫情,被視為最嚴重的一種鼠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鼠疫如未經治療其致死率為30%至60%,但現代醫療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已可顯著降低腺鼠疫致死率。羅一鈞指出,國內自1953年後未再出現鼠疫病例,疾管署檢疫人員持續於國際港埠執行入境發燒旅客篩檢及健康評估,另定期於國際港埠監測鼠隻病媒及其血清檢體檢測,並請港埠經營管理單位加強港區環境整理整頓,要求入境船舶、航空器等運輸工具管理者落實防鼠措施。中國大陸鼠疫自然疫源區包括西部旱獺疫源地、西南家鼠疫源地、華北沙鼠疫源地及喜馬拉雅旱獺鼠疫疫源地,歷年雲南、貴州、廣西、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都有疫情。羅一鈞說,已通知國內旅行業者,如規劃中國大陸上述地區行程時,應安排乾淨衛生的住宿場所等,避免感染鼠疫。羅一鈞也提醒,計畫前往這些地區自由行民眾應避免接觸鼠類或其他野生動物,尤其囓齒類動物,勿生食肉類或接觸動物死屍,減少鼠蚤叮咬及感染鼠疫風險。近期赴中國大陸的民眾,返國入境時如有不適症狀,應通知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就醫時請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
2019-11-22 橘世代.健康橘
凱格爾運動緊實骨盆底肌 改善漏尿煩惱
小佳年過50,雖然看似美魔女,但她有個困擾難以啟齒,原來是她一咳嗽就漏尿,有時擔心面臨褲子濕掉的窘境,連出門的興緻都沒有了。 醫師指出,女性更年期後,應力型尿失禁風險大幅提升,頻尿經常讓人感到相當困窘。建議及早練習「凱格爾運動」,增強骨盆底肌肉、強化尿道括約肌彈性,預防尿失禁。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女性生產後,骨盆腔底肌肉鬆弛,生產多胎的人更容易發生;年紀漸長鬆弛情形更甚,就容易在腹腔壓力增加,像咳嗽、打噴嚏時,擠壓膀胱溢出小便,這就是所謂的應力型尿失禁。更年期婦女更會因為雌激素分泌減少,導致尿道黏膜萎縮、尿道阻力下降,使應力型尿失禁的情況更嚴重。要預防應力型尿失禁,建議及早練習「凱格爾運動」。周固表示,可立正收臀、感受尿道括約肌收緊(有點像小便停止的感覺),此時數到10,再完全放鬆。這個動作重複20下,早、午、晚照3餐做,約莫3個月到半年,骨盆底肌肉與尿道括約肌彈性就會明顯增加。「凱格爾運動」究竟有沒有做對,有時不好理解。衛福部國健署說明,民眾可選在排尿順暢時,刻意中斷尿流2至3秒,再把尿液全解乾淨;或是在洗澡時,將洗淨的手指放入陰道內,如果感覺陰道肌肉夾緊手指, 就代表學會收縮部分骨盆底肌肉了。尿失禁還有其他類型,周固表示,20歲至50歲的女性容易因著尿路感染發生尿失禁,這是因為女性有月經,不少人在月經來潮時頻頻錯誤地「由後往前」擦拭,將細菌擦向尿道,加上吸滿經血的衛生棉經常一放數小時,均會提升尿路感染風險。因此,建議月經前後多喝水、多如廁;清潔陰部時稍稍衛生紙「印」上,吸走經血即可;月經後隔3天以上再發生性行為,以避免摩擦增加感染風險;平時性行為前後也要多喝水、多如廁。不少人聽說蔓越莓可預防女性尿路感染,但周固表示,對一般健康的人而言,並沒有足夠的實證指出多吃蔓越莓可預防感染;只有半年內發生4次以上或是1年內發生7、8次急性膀胱炎的人,早晚各吃1顆萃取過的蔓越莓保健品、連吃2個月,能有助康復。● 凱格爾運動怎麼作?1. 確認學會收縮骨盆底肌肉:排尿時刻意中斷2-3秒,再全解淨;或洗澡時將乾淨手指放入陰道、感受陰道肌肉夾緊手指即是。2. 平日練習:立正收臀、感受尿道括約肌收緊,數到10,再完全放鬆。這個動作重複20下,早、午、晚照3餐做。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22 科別.牙科
原民牙不好 要從前端預防
醫師認為,原民口腔衛生不佳問題,應從最前端的預防做起。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表示,調查顯示,我國原住民缺牙年齡比漢族年輕,主因與生活習慣、文化有關,嗜吃檳榔、愛喝酒、抽菸、不愛刷牙等習慣,容易發生牙結石、牙周病、蛀牙等,使缺牙速度加快。為了加強口腔觀念以及降低缺牙率,心口司提供免費兒童塗氟次數,原民就比平地兒童來得高,原民一年免費四次,一般兒童一年兩次,但是原民塗氟涵蓋率仍遠低於平地兒童。曾於偏鄉協助服務的馬偕醫院牙科醫師田世瑜說,缺牙確實影響長輩咀嚼功能,但許多樂天的原住民認為缺牙就缺牙,沒有必要補,只要吃軟的食物就好,真正認知缺牙時要做假牙的原住民長者,多數經濟條件不錯。他認為,原住民五十五歲以上長者假牙全面補助,仍需配套,且宣傳並培養口腔清潔習慣根本。
-
2019-11-22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迷思/失智不等於失能 彩繪大師黃友謙打破迷思
失智不等於失能,澎湖傳統彩繪大師黃友謙出現短期失憶等失智症狀,但仍積極維持過去教畫習慣,今天在失智者超乎想像打破迷思限定展,教導民眾彩繪,鼓勵失智症家庭依然能夠精彩生活。由澎湖縣政府衛生局、台灣失智症協會、衛福部澎湖醫院等共同舉辦「失智者超乎想像打破迷思限定展」澎湖場活動,今天邀請彩繪大師黃友謙現身說法,他在生活中察覺到不對勁並且短期記憶不佳,仍然積極維持過去教畫的習慣,傳承所學給下一代,黃友謙感謝許多人的幫忙,鼓勵早期就醫並多參加社區的活動。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盡量讓失智者維持功能、發揮所能,可以提升患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但前提是要早期就醫並且積極參加活動,透過策展,也希望讓更多民眾了解失智症並打破迷思,更有機會營造友善社區,讓失智症家庭能夠放心的走入社區。縣府衛生局長蕭靜蓉表示,澎湖65歲以上失智人口,目前推估數為1338人,縣府自106年起積極佈建失智照護相關資源,目前有1家失智共照中心和6個社區失智據點,有349名個案受益。衛福部澎湖醫院長郭泰宏表示,失智症的病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很重要,在適當介入後,可以維持在較輕微的狀態。郭泰宏說,失智者就醫經過診斷,得到適宜治療,再搭配目前的社區照護模式,透過共照中心的個案管理做諮詢與媒合資源,到社區據點參加活動,可以維持日常生活功能及規律作息,有機會提升家庭的生活品質。
-
2019-11-21 科別.兒科
新生兒突發呼吸窘迫 20分鐘完成轉診成功搶救
新竹縣一名新生兒,日前突發性呼吸急促、唇色發黑,診所醫師判定須立即轉送醫院救治,東元綜合醫院獲報後,立即啟動黃金救援新生兒外接服務,急重症新生兒專業照護團隊20分鐘內搭救護車趕赴診所,所幸經醫師緊急插管、呼吸器治療、給予氧氣合併使用急救藥物,順利送回東元新生兒加護病房持續治療,目前追蹤復原良好,救回寶貴的小生命。衛福部107年死因統計顯示,有474個新生兒在出生後28天內死亡,死亡率2.6%,其中,先天性畸形或染色體異常、源自周產期而出現的呼吸性疾病、妊娠長短而引發的疾病、周產期的感染等,約占新生兒死因近7成。東元綜合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王昱程表示,胎兒肺部發展到37周還有5%未成熟,35周以下早產兒更脆弱,多項器官未成熟可能引發肺炎、肺高壓、敗血症等,所以往往一出生就需要兒科醫師急救。在地區診所出生的新生兒,一旦發生危急情況,若無馬上予以急救並立即送往大醫院,可能發生死亡或嚴重後遺症的不幸事件。新生兒在送醫程中,很可能出現失溫或缺氧等併發症,若無法即時治療,恐造成無反挽回的遺憾,特別是早產兒,若父母是搭車自行送醫,孩子在路程中突然惡化,很難做進一步的醫療行為及急救。王昱程也強調,運送新生兒的救護車必須備有「輸送型保溫箱」、「插管式、鼻管式呼吸器及氧氣」、「血氧飽和度監視器」、「急救箱、甦醒球、藥物」等急救配備。為搶救命在旦夕的小生命,東元綜合醫院提供24小時「新生兒轉診外接服務」,與多家在地醫療院所合作,接生診所若申請外接救援,醫師抵達後會先初步判斷新生兒的狀況,並依急救準則處理,在確定新生兒處於穩定狀況後才會上車。
-
2019-11-21 新聞.食安拉警報
含植物油食品藏致癌風險 台擬率亞洲之先納管
近年國際間在含植物油的抹醬、餅乾、巧克力等食品中驗出「縮水甘油」,是人體可能致癌物,引發各國關注。食藥署擬率亞洲之先訂定限量標準,新制最快明年上半年實施。整起事件起源於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巧克力正名措施,要求成分夠純才可稱巧克力,但規範的僅有純巧克力,市占率高達90%以上的含餡、以大量植物油製作的「棕色巧克力」卻不在管理範圍,監察委員認為衛福部法規過於寬鬆,展開調查。監察委員田秋堇、蔡崇義表示,歐洲食品安全局2018年5月公告,各類經高溫處理的植物油加工食品經動物實驗發現,可能含有具致癌性的物質「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該物質具基因及致癌性也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可能為人類致癌物」,更針對植物油中縮水甘油訂定1000微克/千克限量標準,卻不見衛福部訂定任何相關規定。值得注意的是,縮水甘油的致癌疑慮不只發生在巧克力產品,凡是以植物油製作的產品都藏有風險。近年義大利知名巧克力抹醬爆發含縮水甘油疑慮,日本食用油品業者也在一款機能性食用油中發現縮水甘油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出18倍,緊急回收所有產品;香港近期檢驗市售人造奶油、抹醬、蛋捲、餅乾等以植物油製作的食品時,也發現縮水甘油蹤跡,顯示國際間逐漸重視此致癌物。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縮水甘油是近幾年才發現新興加工污染物,主要是植物油經過高溫、脫臭、脫酸、脫色的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以棕櫚油含量較高,食用後雖然不會造成立即危害,但長期下來仍會增加致癌風險。廖家鼎說,目前美國、日本都還未訂定相關規範,香港雖檢驗許多產品,但也未訂出相關規範,僅有一向規定較嚴格的歐盟率先訂出規定。為確保民眾食安,食藥署正研擬相關草案並多次邀集業者開會,廖家鼎指出,草案內容主要比照歐盟規定,將一般食品原料用油的縮水甘油限量訂在1000微克/千克,嬰幼兒奶粉、副食品的原料油則訂在500微克/千克。此外,考量嬰幼兒屬於敏感族群,另針對1歲前嬰幼兒食用的「嬰兒配方食品」以及「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的成品訂定更嚴格的標準,粉類食品50微克/千克、液體類食品6微克/千克。廖家鼎說,草案預計明年初展開預告,若順利可望在上半年開始實施,台灣可望成為亞洲首個訂定縮水甘油規定的國家。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相關資料顯示,植物油從「毛油」到「精煉油」的處理過程中,只要處理溫度超過攝氏200度就可能形成縮水甘油,且致癌性為2A級,也就是動物實驗致癌、人體致癌證據有限,風險仍偏高,盼藉由訂定標準強化食品業者把關,減少致癌污染物生成。不過,民眾也無須因害怕而完全不攝取油脂。顏宗海說,油脂是人類吸收脂溶性維他命不可或缺的物質,每個人一天的飲食中應有4到6成為碳水化合物、2至3成油脂、1至3成蛋白質,建議均衡飲食、多吃天然的蔬菜水果,對維持健康更有助益。
-
2019-11-21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全球唯一減緩且逆轉阿茲海默症新藥 最快後年上市
全球失智症人口(目前約五千萬人)正快速增加中,2050年將到達一億五千萬人。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類型,約佔失智症的6成,但近20年來各大藥廠前仆後繼、燒錢無數,新藥開發的失敗率竟然高達99.6%,相比於已經極低的癌症新藥開發成功率(20%)來說,阿茲海默症新藥成功率更加慘淡。舉例來說,2012年8月美國輝瑞(Pfizer)與嬌生(Johnson & Johnson)共同研發的巴匹單抗(Bapineuzumab),在臨床試驗第三階段中未顯現治療效益,宣布失敗。2016年11月美國禮來(Eli Lilly)公司研發的索拉珠單抗(Solanezumab),同樣也是在臨床第三階段,患者服用藥物超過一年後,認知測驗的分數上並沒有和服用安慰劑者有顯著差異,宣告失敗。2019年1月羅氏藥廠(Roche)的克雷珠單抗(Crenezumab),也是在第三期臨床試驗時,由於該藥物無法減緩或逆轉阿茲海默症造成之損害,宣布終止大型人體臨床試驗。接下來,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阿巨肯努單抗(aducanumab),2016年9月由美國渤健(Biogen)及瑞士Neurimmune公司共同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臨床研究報告指出,透過採集沒有認知、記憶功能障礙的健康高齡受試者的血液樣本,幸運分離出一株對β -類澱粉蛋白(Aβ)有極高專一性結合力的單株抗體(簡稱單抗,註1)--- 阿巨肯努單抗,且阿巨肯努單抗能有效改善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此研究共招募165位具有輕度至中度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並且隨機分配到投藥組與對照組中。投藥組的患者,再依據給予不同劑量的阿巨肯努單抗,分為四組,受試者共接受為期一年多,每個星期一次的靜脈注射給藥。結果發現,阿巨肯努單抗不僅可以安全有效清除受試者大腦內的β -類澱粉蛋白斑塊,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令研究者相當雀躍。美國渤健公司於是根據合作開發許可協議,從瑞士Neurimmune引進阿巨肯努單抗,自2017年10月起,再與日本衛采(Eisai)藥廠合作開發阿巨肯努單抗作為新藥與上市的研發工作。當一切都那麼美好的時候,卻出現了事與願違的打擊,阿巨肯努單抗的兩個非常重要的第三期臨床試驗(EMERGE及 ENGAGE),其預估結果出現了無法達標的情形。EMERGE(1,638 名患者)和 ENGAGE(1,647 名患者)旨在評估阿巨肯努單抗給藥之有效性。截至2018年12月26日止,來自1,748名可能完成18個月試驗期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之數據,經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independent data monitoring committee)對此兩項研究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後,認為阿巨肯努單抗對於阿茲海默症導致的認知功能損傷並沒有統計學上的改善功效,因此在2019年3月21日,美國渤健和衛采只好忍痛宣布終止阿巨肯努單抗的全球三期研究,宣布新藥開發失敗,股價重挫。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宣布終止臨床試驗後,又出現了峰迴路轉,美國渤健公司針對包含更多(共3,285名)患者的數據庫再次進行分析,進一步發現,在所有的臨床試驗中(給與患者3mg/kg、6mg/kg、10 mg/kg三種劑量),其中最高劑量(10mg/kg)的阿巨肯努單抗在統計學上,確實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也就是說,阿巨肯努單抗可以減緩患者在記憶力、定向和語言能力方面的衰退,同時,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可以恢復,包括個人理財、打掃衛生、購物、洗衣服以及獨立外出旅行等等。因此在宣布失敗七個月後,2019年10月22日美國渤健與日本衛采(Eisai)聯合向世界宣布,經與美國FDA溝通後,將在2020年初提交阿巨肯努單抗上市許可申請(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 BLA ),同時也將繼續與歐洲、日本等地區的監管機構進行協商,預計1~2年內投入市場,股價應聲大漲。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持續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特徵是由於腦內出現β-類澱粉斑塊(β-amyloid plaques)及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β-類澱粉斑塊是因為大腦對β-類澱粉蛋白的「產出」與「清除」失去平衡, β-類澱粉蛋白大量堆積後形成斑塊。而神經纖維糾結則是因為澱粉斑塊堆積後,引發免疫發炎反應,使得神經細胞內構成微小管(microtubule)的一種Tau蛋白過度磷酸化,使得微小管扭曲變形,最後造成纖維糾結。這些受到影響的神經細胞與神經突觸會逐漸失去功能並死亡,於是患者功能退化的症狀也會越來越嚴重,最初發生在記憶區,但逐漸也會擴展到情緒區和語言區等等其他區域,目前醫界只有減緩症狀的藥(憶必佳、愛憶欣、憶思能、利憶能等等),完全沒有停止病程或逆轉的藥物,阿巨肯努單抗將是全球第一個。除了許多已知造成失智的危險因子外,如: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抽菸、頭部外傷、憂鬱症等,最新的研究還發現吃進含有反式脂肪的飲食,也會大幅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根據2019年10月23日日本九州大學(Kyushu University )流行病學暨公共衛生學教授二宮俊治(Toshiharu Ninomiya)教授發表在《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的研究發現,如果血液中反式脂肪濃度高者,罹患阿茲海默症或失智症的風險,較正常人要高出50%~75%。這也告訴大家,飲食中的反式脂肪也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此研究共招募1,628名60歲以上沒有失智症狀的社區銀髮族,進行為期10年(2002~2012)年的追蹤,每位受試者都要採集血液樣本並分析反式脂肪在血中的濃度,同時記錄所吃進去的食物,進行分析。結果發現,10年隨訪期間,共有377人發展為失智症,其中247人為阿茲海默症。在407位血液中反式脂肪含量最高的受試者中,有104位罹患失智症,其每千人發病率為29.8。在反式脂肪含量次高的族群中,該比例則為每千人年27.6。在血液中反式脂肪含量最低的組別中,每千人發病率為21.3。 研究人員排除受試者其他引發失智症的因子,像是高血壓、糖尿病,或是有菸癮後發現,血液中反式脂肪濃度高的人,就會比較容易罹患失智症,且具統計意義。而這篇研究特別值得參考之處,在於其直接檢測受試者血中反式脂肪的濃度,而非像之前的研究,只用傳統問卷詢問受試者日常飲食內容的方式,相較起來,更加準確。全球平均每 3 秒鐘就新增 1 名失智症患者,根據衛福部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13人中就有一名失智患者,而80歲以上銀髮族每5名就有一名失智,估計台灣目前失智症人口已超過27萬人,預估未來平均每年將增加 1 萬人。失智症對國家社會層面影響甚鉅,因此世衛組織WHO早在 2012 年就已經要求世界各國,將失智症列為優先的公共衛生議題。想要遠離失智症,唯有多動腦、積極運動、多參加社交活動、維持健康BMI,採行健康的地中海飲食,方為上上之策!註1: 近年來,針對阿茲海默症而發展出的抗體免疫療法,特別受到世界級藥廠的青睞,也是目前表現最具潛力的治療方法之一。單株抗體是僅由一種類型的免疫細胞所製作出來的抗體。
-
2019-11-20 科別.感染科
台灣首例SFTS確診!爬山疑遭蜱蟲咬 老翁器官衰竭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國內首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確定病例,北部一名70多歲男性疑遭蜱蟲叮咬,導致器官衰竭,仍在加護病房搶救。專家會議確認病毒序列與日韓流行株相近,疑為跨境感染,籲戶外活動者近期提高警覺,在草地、樹林時避免皮膚裸露。疾管署北區管制中心防疫醫師陳孟妤表示,個案近期未出國,但常到北部山區,上月出現發燒、嘔吐,甚至意識改變,送醫驚覺已器官衰竭,立即收治住院,本月13日確定感染SFTS。疾管署助理研究員李泱說,個案住家附近無採獲蜱蟲,因發病前有山區活動史,將進一步調查可能野外活動地,釐清感染源。其同住接觸者及就醫接觸者共68人目前無不適症狀,將持續監測至11月27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我國過去無SFTS確定病例,也無主要病媒「長角血蜱」發現紀錄發表,但因國內仍有次要病媒如「微小扇頭蜱」,且鄰近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等流行國家。此外,國外也有蜱蟲隨候鳥遷徙跨境傳播疾病案例,預計將於一個月內把該病公告為法定傳染病。SFTS於2009年首度在中國大陸發現,日本及南韓也有確定病例,目前全球染感人數破萬例,致死率約5%至15%,羅一鈞表示,遭帶病毒蜱叮咬者多數有發燒、噁心、嘔吐及食欲不振,少數人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雖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但支持性療法可降低致死率。台大公衛學院副教授王錫杰說,蜱蟲以棲息草叢、樹林等野外環境為主,從事戶外活動應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將褲管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皮膚裸露處可使用含敵避(DEET)防蚊蟲藥劑。結束戶外活動後應檢查是否遭蜱蟲叮咬或附著,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應使用鑷子夾住蜱蟲的口器,小心將其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盡快沐浴更衣,以降低感染風險。 編輯推薦 「此人不可嫁」爺爺從筷子看孫女男友人品 果真應驗了 李安:孝順是個過時的觀念,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只教他愛
-
2019-11-20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方法/芬蘭FINGER新模式 陳亮恭:只要做對一件事 有效預防失智
失智專家都建議要透過運動、調整飲食、玩遊戲、多和朋友互動等來遠離失智症,但最新的失智症研究報告指出,光做其中一項還不夠,必須同時運動、顧營養並且做好慢性病控制。簡單的說,想要更有效地延後失智症報到的時間,必須「調整生活習慣」。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日本已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於失智症研究領先世界,一直以來日本所提出有效預防失智症的模式是「要做夠複雜的運動」,例如跳格子遊戲要混合數字變化,運動同時也要動到腦。調整生活習慣 策略奏效但最近芬蘭主張這樣還不夠,應該透過多元活動的介入,也就是FINGER模式。陳亮恭表示,歐美近年新增失智症的人數下降,顯示「調整生活習慣」,預防延緩的策略奏效。根據芬蘭一項長達二年、追蹤身體相較健康的民眾研究發現,同時透過有重量的運動、認知訓練、營養以及好好控制三高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前後對照後發現,參與研究的民眾體力與認知功能均有顯著進步。芬蘭所提出的FINGER多元活動介入新模式受到全球關注,日本今年也計畫引進。北榮團隊 曾有類似發現而國內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曾在二○一三年與國健署合作,進行社區多元整合式健康促進活動,也得到類似研究發現。雖說預防失智只要做對一件事,即生活調整,卻考驗許多人。例如要揪長者出門不容易、持續維持健康好習慣也不容易,陳亮恭表示,因此思考科技可以帶來什麼改變?讓宅在家、社區的長者也能參與多樣的活動,預防失智。至於已經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方法?哪些產業有衍生商機?由桃園市政府衛生局主辦、攜手聯合報於12月8日舉辦名醫專家雲集的「銀光友善城市-桃園失智友善照護論壇」將有精彩呈現。聽外國經驗 了解台政策除了陳亮恭將主講「國際失智預防經驗:以日本、芬蘭為例」之外,衛福部還將帶來失智症照護政策、桃園四大失智共照中心、失智症名醫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彰基彰基體系神經醫學部主任王文甫等帶來失智預防照護模式、中化銀髮副總經理陳佳雯分享非藥物輔「聊」經驗、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主任陳俊佑從慢病管理談失智預防與延緩、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談智慧科技應用以及家總理事長郭慈安從照顧者觀點談失智友善照護網路等,現場還有20家失智資源單位展示最新成果與資源,歡迎民眾免費報名參加,全程參與者將可獲贈限量精美帆布袋及健康拍打按摩梳宣導品乙份。「失智友善照護論壇」udn售票網:https://reurl.cc/qDKNqR時間:12月8日(日)10:00-16:50(09:30-10:00報到,逾時取消資格)地點:桃園市晶悅國際飯店(桃園市桃園區大興路269號)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19-11-20 新聞.長期照護
落實長照 陳時中:村里長扮演關鍵角色
衛福部今天在嘉義縣朴子醫院,舉辦長照知能認證里長授證。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村里長是推動長照2.0的關鍵角色,協助弱勢的村里民,只要打1966電話,服務就到家。推廣1966長照服務專線,衛生福利部今天到所屬的朴子醫院辦理「長照知能認證里長授證」活動,邀請嘉義縣各鄉鎮的村里長,擔任推動長照2.0的重要角色。嘉義縣長翁章梁、立委蔡易餘皆與會。陳時中致詞表示,目前長照2.0的服務據點與經費是足夠的,但接受服務的人數卻不夠,因為有些人不知道,打個電話1966,就服務到家。村里長對社區民眾而言,具有信任感、親切感,可以說服有需求的人,打長照專線。陳時中說,今天到地方宣導的目的,就是向村里長拜託,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那裡有困苦的人,村里長最知道,透過他們去講,可以減少很多社會問題。翁章梁表示,中央今年已編列新台幣400億經費,要全力做好長照,地方也需要有人來配合宣導跟轉介,村里長位居第一線,村莊的大小事情他們最清楚,因此辦理「長照知能認證村里長授證」,來訓練村里長對於長照的認知。蔡易餘指出,近期行政院推動的偏鄉醫生續留獎金,對於偏鄉的定義為山區及離島,但其實有很多地方是屬於「不山、不市」的偏鄉,醫療資源也是不足,期望衛福部能針對這種「偏鄉」,增加醫生看診的報酬,留住醫護人員。陳時中說,蔡易餘增加「不山、不市」的偏鄉醫療資源的提議,衛福部絕對會「有感」施政,不會讓大家失望。衛福部指出,民眾撥打1966長照專線,就會轉接到縣市的長照管理中心,中心人員將幫助民眾了解是否符合申請資格;只要符合資格,中心將派照顧管理專員到家評估,依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長照服務。衛福部展開22縣市「長照知能認證村里長授證」巡迴宣導,已完成桃園、高雄、新北、台中、台南、苗栗及彰化等縣市,今天巡迴列車開到朴子醫院。
-
2019-11-19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已脫離流行期 仍有兩女童感染併重症
天氣明顯轉冷,腸病毒疫情也持續下降。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表示新增兩例腸病毒併重症病例,分別為住桃園市三歲女童跟新北市九個月大女嬰,雖曾有高燒、手腳無力、步態不穩等情形,經治療後一人出院、一人轉至一般病房治療中。同時,上周全台急就診人次已跌破萬人、低於流行閾值,顯示腸病毒已脫離流行期。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增之兩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桃園市三歲女童及新北市九個月大女嬰。三歲女童於10月21日發燒就醫診斷為腸病毒,10月29日因高燒且伴有手腳麻痺、面癱、步態不穩等情形再度就醫,經審查確診感染克沙奇A6型且併發腦幹受影響。至於九月大女嬰則於10月25至27日陸續出現發燒、四肢僵硬、手腳無力等症狀並四度就醫,檢驗後確診為腸病毒71型及併發急性脊髓炎。兩個案經治療後,三歲女童已出院,九月大女嬰意識清楚,但仍需觀察,於一般病房住院治療中。羅一鈞說,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11月10日至16日國內腸病毒急門診就診計9971人次,較前一週1萬1409人次下降13%且低於1萬500人次的流行閾值,顯示腸病毒已脫離流行期。而今年截至目前累計59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1例死亡,而感染型別以腸病毒71型46例為多。
-
2019-11-19 癌症.抗癌新知
抗癌最後手段 培養殺手細胞滅癌
今年是台灣細胞治療元年,身為全台第三家、東部第一家審核通過細胞治療計畫的花蓮慈濟醫院,陸續收治二名大腸直腸癌末期患者,皆為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且放化療幾乎失效,經評估後,利用細胞治療再搭配標靶藥物,祈求一線生機。衛福部去年開放細胞治療後,引發廣大癌友關注,成為開刀、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皆無效後的第五項癌症治療新選擇。細胞治療分兩大類細胞治療是什麼?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將免疫細胞改造基因,另一類則無。前者例如CAR-T療法,適用於少數的血癌治療。但李啟誠說,CAR-T牽涉基因改造,雖療效優異,但不少臨床試驗患者發生顯著副作用,嚴重者甚至送加護病房插管,因屬高風險治療方式,且還需更多臨床試驗,衛福部並未開放。利用自身免疫細胞衛福部開放的細胞治療為不可基因變造,方法是萃取病人的免疫細胞並於體外刺激、培養、活化,再輸回患者體內,以增強免疫系統來消滅癌細胞。李啟誠說,國內外文獻證實該方法溫和有效,僅少數人出現發燒或是輸血過敏反應。花蓮慈濟醫院今年8月獲得核可,可培養殺手細胞(CIK)至數億顆,再圍剿癌細胞,而適應症為第四期的肺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結腸癌、乳癌、肝癌、腦瘤與腎臟癌等8項實體癌。近期也剛提出一到三期實體癌的適應症申請。治療條件門檻偏高李啟誠提醒,細胞治療的納入條件除了標準治療無效,病人存活期至少要逾3個月,才能看到療效;體能活動也不能太差,至少可起來走動,以免細胞功能太弱。另心肺和肝腎功能不能太差,血球數不能太少,也不能有太多感染等。為何這麼嚴苛?李啟誠說,目前健保不給付細胞治療,自費價約100至200萬元不等,況且細胞培養需2到3周,完整療程也需耗時約4個月,若讓太衰弱的末期病人花大錢治療卻看不到效果,有違醫學倫理,也枉費實驗室的努力。不過,李啟誠認為,若病友經濟許可,而且也跟原主治醫師充分討論,確認標準治療的效果已經有限,例如腫瘤再復發且具抗藥性等,歡迎病友向衛福部核可的細胞治療團隊進行諮詢,了解合併細胞治療的可能性,以換取活命機會。
-
2019-11-18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北市抽驗食具、染髮劑 1件竹筷含聯苯 多件標示違規
北市衛生局今年度檢驗59件食品容器具、20件染髮劑,除1件抽自萬華區正金企業社的「竹筷」因含有不得檢出的聯苯而違規外,分別有4件食品容器具、6件染髮劑標示不符規定;衛生局表示,竹筷因來自新北的普禾企業公司,除通知販售業者下架,也移請新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責任業者3萬到300萬元罰鍰。衛生局抽驗59件食品容器具中含15件塑膠手套、5件奶瓶、14件紙製餐具、15件免洗筷或木製攪拌棒及10件不鏽鋼餐具;其中品質檢驗僅1件「竹筷」檢出聯苯0.834ppm,依規定標準是不得檢出;標示部分則是塑膠手套1件未標示可重複使用與否、2件無耐熱溫度;奶瓶1件未標示耐熱溫度。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陳怡婷表示,竹筷依規定不可使用聯苯,聯苯是種防腐劑,若大量食入會刺激上消化系統產生噁心、嘔吐、昏睡,長期暴露則會導致肝功能退化等症狀。陳怡婷說,另外4件標示不符規定產品,經追查產品來源2件為外縣市,已移請外縣市辦理,2件來自北市者,則依違反食安法第26條及第47條規定,處3萬元罰鍰;並命業者將違規品回收改正,否則不得繼續販賣。另外,衛生局抽驗20件染髮劑品質都合格,但6件標示不合格,「富麗絲染髮系列 亞麻棕色 第1、2劑」、「優媚霜三重護髮雙管染髮霜5NB自然棕(第一劑、第二劑)」、「伊露恩草本染髮霜4淺栗色 第1劑 第2劑」、「炫艷護髮染髮乳(7自然黑色)」等4件產品,其外包裝標示內容與衛福部原核准的內容不符,如公司地址、名稱等不同等;「美吾髮快速護髮染髮霜-4自然栗」標示內容遭同捆贈品遮擋;「魅尚萱染髮慕斯3N黑褐色(第一劑、第二劑)」產品,外包裝標示與衛福部原核准內容不符外,外包裝也沒有批號,都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陳怡婷說,業者標示疏失也包含衛服部核准有效日期3年,業者卻標2年等情況,6件違規有3件來自新北,已移請新北辦理;3件貨源來自北市的則依法要求回收修正、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