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轉換,會引起腹瀉的諾羅病毒開始發威,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人次逾12萬,創近三年同期新高,且有55起的腹瀉群聚事件經檢驗禍首為諾羅病毒。疾管署分析認為,恐與入秋後台灣民眾普遍偏愛燒烤、海鮮、火鍋等易接觸未充分煮熟食物的飲食習慣有關。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上周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12萬6558人次,略高於2017及18年同期,近四周共接獲55起腹瀉群聚通報,也比九月增加;其中36起為校園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民眾若有腹瀉情形,建議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疾管署提醒,通常感染諾羅病毒後一至三天會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惡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痠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一至十天;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注意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
至於受到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必須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汙染,疾管署建議,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一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更多健康推薦
‧77歲母月領1萬多元清貧節儉 兒偷看手機驚見:原來是隱藏版富翁
‧60歲婦甩結縭四十年丈夫「成功爭到房產」面對三大失算超後悔
‧穩定血糖怎麼吃?6類食物幫你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又有飽足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